信息化建设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28:13

信息化建设制度篇1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信息化建设活动及对其实施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对保密和电信业的管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从事信息化建设应当遵循统筹规划、资源共享、互联互通、安全可靠、务求实效的原则。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广泛应用电子信息技术,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努力提高本地区信息化总体水平;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信息化建设领域,依法保护信息化建设者的合法权益。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国家信息化指标体系的统一规定,准确及时地提供信息化统计资料,接受统计调查和统计监督。

第六条省人民政府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省信息化建设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信息化建设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二)拟订本省信息化建设的有关技术标准;

(三)对本省计算机信息网络、信息安全及重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重大问题进行综合协调,促进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社会服务网络的互联互通;

(四)配合各应用部门搞好信息应用系统建设,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信息化知识的普及、宣传和教育;

(五)负责本省行政区域内信息化指标的收集、整理和汇总工作;

(六)完成国家信息化管理机构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发展与改革、建设、公安、国家安全、保密、通信、广播电视等部门,应当依据法定的职责做好信息化建设管理工作。

第八条市(州)、直管市、县(市)人民政府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信息化建设的管理、协调与监督工作。

第九条省人民政府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全省信息化发展规划,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省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应在全省信息化发展规划的指导下,编制本部门信息化发展专项规划,并报省人民政府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各市、州、直管市人民政府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有关部门编制本行政区域的信息化发展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报省人民政府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条凡使用或部分使用财政性资金进行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的,建设单位应按照法定程序向投资主管部门申报审批或核准。投资主管部门在审批或核准前,应当征求同级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十一条从事信息化建设项目设计、开发、施工、服务及保障业务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经过资质认定,并在其资质等级相对应的范围内开展业务。

禁止无资质证书者或者超出资质等级承接信息化建设项目。

第十二条从事信息化建设,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标准。没有国家标准的,可以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第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其他有关部门制定具体措施,对信息化建设项目的质量实施监督,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并完善信息化建设招标投标制度、监理制度、竣工验收制度。

第十四条信息化建设项目必须与信息网络安全保障系统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信息化建设项目必须与保密设施建设同步进行,经市(州)级以上保密部门验收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

第十五条下列信息化建设项目应当依法实施招标投标和监理:

(一)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项目;

(二)全部或部分使用国有资金或者国家融资的资金,以及使用国际组织或者外国政府贷款、援助资金的,总投资规模在50万元以上的信息化建设项目。

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以任何方式规避招标、监理、质量监督和验收。

第十六条从事信息化建设项目监理活动的单位,必须具备国家规定的相应资质。同一项目的建设和监理必须由相互独立的机构分别承担。监理单位要先于建设单位介入。没有确立监理单位的项目,建设单位不得开始建设。

第十七条未按国家规定取得监理资质证书的单位不得从事信息化建设监理业务。

监理单位不得伪造、转让、出租、买卖资质证书;不得转让或者超越资质等级承接监理业务。

第十八条建设单位必须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方法及步骤对信息化建设项目组织验收。

对本办法第十四条所列的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竣工验收,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监督检查。

未经组织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信息化建设项目,不得交付使用。

第十九条全省各地、各部门应当因地制宜,在充分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鼓励使用公共基础网络资源,建设电子政务传输平台,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使用宽带网络及安全无线网络技术。

第二十条政府信息专用网络机构应当制定网络用户名单,经同级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后,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执行。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接入政府信息专用网络。

第二十一条政府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应当统一数据标准,重视元数据建设,提高数据的规范化程度,构筑数据共享的基础,实现多源信息的集成整合与深度开发。

第二十二条信息资源开发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分类开发;

(二)政务信息资源由政府职能部门组织开发;

(三)保密的信息资源按照有关保密法规进行开发;

(四)公益性信息资源,由相应服务单位开发,面向社会开放。鼓励单位和个人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开发信息资源。

第二十三条信息提供和者通过公共信息网络信息,应当对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负责。

合法的信息受国家法律保护。未经信息所有者许可或者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删除、修改信息的网络功能或者存储、处理、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

第二十四条经营公共信息网络和利用公共信息网络从事经营活动的单位,其服务收费标准必须符合国家和省有关规定。

第二十五条公共信息网络的经营单位和应用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建立和完善网络运行安全保障体系,并接受公安部门对于安全保障的检查和监督。

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合法授权,不得擅自侵入公共信息网络系统,妨害公共信息网络的安全运行。

第二十六条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利用信息网络制作、复制、、下载或者传播含有下列内容的信息:

(一)违反宪法的;

(二)危害国家安全和,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泄漏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

(三)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民族分裂,破坏民族团结的;

(四)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和封建迷信的;

(五)散布谣言或者虚假信息,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和经济秩序的;

(六)散布、色情、、吸毒、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

(七)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八)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第二十七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法律、法规、规章对行政处罚已经做出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八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以上人民政府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门限期改正,并处以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但罚款总额最高不超过3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取得相应资质从事信息化建设项目的设计、开发、施工、服务、保障及监理业务的;

(二)在信息化建设活动中规避招标、监理或者未经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的;

(三)伪造、转让、出租和买卖资质证书的。

信息化建设制度篇2

关键词:新医院财会制度;会计信息化建设

一、绪论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医疗水平也随之不断提升,所以目前的医院建设方向趋向于信息化,每一个医院只有树立现代化、财务化的工作观念,完善会计信息化管理的形式,才能保障信息化建设的有序发展,并且最终形成以财务信息为主体,以电气化为中心,带动其他数据管理模块的信息化的发展。

二、着重于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内涵

新医院财会制度解释了会计信息建设的具体作用,从而进一步强调了会计信息化在医院中的作用;与此同时,在不断完善新医院财会制度的过程中,还能够为医院的各项工作提供更好的机会;因此,加强对新医院会计信息化的建设对医院建设的发展和进步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加强医院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能够满足医院管理的发展要求

对新医院财会制度的要求需要在医院材料管理和经济预算两个方面进行,使得会计的项目分类更加的明确;进一步完善会计报表体系,金融防范的标准必须提高,使其能够符合医院财务会计工作的要求;加强会计信息化的工作能够使医院现有的会计信息系统进一步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功能进一步提高。新医院财会制度为会计的工作以及工作内容提出新的要求和理论,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工作技术水平和工作人员数量严重影响了医院会计工作的进行。因此,为了能够符合新财会制度的稳定发展,网络信息技术来推进医院会计工作的发展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的使医院财务及财务管理系统的完整性得到完善;同时,联合数据集成技术,会让医院会计信息得到分享,进一步促进医院资源的优化。从这个角度看,要想让医院实现现代化管理,就必须加强医院会计信息化的建设。

2.可以让医院财务信息管理的方式得到改变

当前绝大多数的资源会计信息化工作一直是对会计工作进行合理的调整,由于目前的各个医院会计信息化系统都处于各自管理的状态,相互之间缺少联系,并且各个数据之间还有重复数据的情况出现,因此,这样的情况难免会在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材料、人力浪费的情况多次出现;同时,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和改进,之前所有的会计工作方法和形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新医院会计信息化发展的整体水平,因此着重于加强医院的会计信息化建设能够让管理工作转变的更加完美;因此在新制度的管理下,快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必须提高,促进医院财会制度的转变。目前,医院会计信息系统是相互独立的,没有整体性,使软件的配置重复的建设;故按照新医院的财会制度要求,加快医院会计信息化建设,促进会计的工作发展,最终使财务管理模式得到转变。

三、财会制度下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1.提高医院会计信息建设平台的安全指数

在很多方面可以提高医院会计信息化的建设,新医院会计信息化管理系统是一个巨大并且又操作困难的工作,所以就需要在进行会计信息管理工作的同时,结合新医院会计信息系统的具体状况,加强对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保护,使得会计信息能够更加标准化。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要注意采用有效的方式提高会计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性,这样才能使会计信息化建设速度得到提高。例如:可以运用网络提高安全防御能力,从病毒、黑客等多个角度充分考虑医院会计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保障会计信息处理过程中的安全性、准确性、完整性;与此同时,储存和备份会计的信息也可以运用网络,使会计的个人信息得到安全保障;通过网络的平台加强对会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保护,从整体上提高医院会计信息化的管理水平;此外,保护会计信息化的安全工作、制造更好的医院综合运营管理平台是当前重要的工作;所以,必须结合实际的情况建立医院综合运营管理平台,实现各个业务处于标准化,并且逐渐实现资源共享。

2.完善医院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

想要使得新医院财会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信息化管理工作力度有所增加,就不得不与医院的现实状况联系一起;想要医院信息化建设变的更加可靠,就应该从医院的自身出发,对信息化管理制度加大力度。在进行医院会计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完善会计信息化系统,运用先进的技术来为医院的会计工作创造一个优质的环境;同时,会计信息化系统也需要进行完善,使医院会计信息化建设顺利的进行。对现代医院财务信息化建设和会计信息化建设必须要根据有效的会计制度,并且不断的扩大医院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才能满足医院发展过程中,对会计信息化管理的需求。从一定程度上看,医院会计信息化管理系统完善的程度可以充分说明医院会计工作整体的管理水平,所以,提高医院会计信息化管理的标准性对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都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相反,会计信息化属于医院管理的一部分,医院的发展离不开它,并且都是相互影响的;因此,结合医院的目前状况使医院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就要结合现实社会的金融化理念,才能使医院的会计工作变得统一性、全面性,并且使它能够与其他的信息平台进行信息交流。

3.加大对医院会计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

实现内部控制管理在会计的工作中,提高对医院会计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运用,能够有效的使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得到提升,但是对于会计工作人员来说,会计信息化管理也使会计工作难度有所提高。针对于这种情况,医院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医院会计工作岗位的责任制度,使会计工作人员的职责得到更明确地认可;并且通过明确会计工作人员的职责来做好会计内部控制工作,此外,对会计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也要不断加强,使会计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得到提升,业务水平有所进步,带领会计工作人员在提高个人工作水平的同时适应医院会计信息管理工作的要求;另外,还要加大力度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道德修养,鼓励会计工作人员树立个人良好的道德观念;医院会计信息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已经渐渐的被会计化管理技术所覆盖,所以必须加大力度提高会计信息管理的内部机制;同时,医院也要结医院内部的实际情况,对医院财会信息进行合理的采集和利用,并建立有效的管理体制来促进医院会计信息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所以医院的财务人员队伍的建设必须要加强,尤其是整体的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使医院在信息时代下快速发展。

四、结束语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健康方面也得到了高度的重视;所以,医疗保障成为了关系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而颁布新医院财会制度则是改革医疗结构的重要措施。随着我国对医疗方面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以信息化为主要特点的现代化医院财务工作已大势所趋,而财务信息化却能够降低人工操作的步骤,并且能够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失误概率;同时,能够提高财会管理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医院管理人员应该看清现实状况,做到主动出击,加快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进度,保障其能够在信息瞬息万变的时代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许祝愉,王辉.新医院财会制度下的会计信息化建设[J].中国医院,2012,16(5):32-33.

[2]武秀丽.试论新医院财会制度下的会计信息化建设[J].时代金融(中旬),2013,(12):235.

信息化建设制度篇3

企业规章制度基本概述

规章制度是指企业在履行职能期间,根据不同主要内容,从而制定的具备一定约束力的制度与规范,比如,结合界定管理责任、规范工作流程、开展检查考核工作等。企业的规章制度与我国法律法规相类似,法律法规主要是用于确保国家各项事务能够正常运作的重点,而规章制度的核心是促使企业能够更好实现经营发展目标,在履行企业管理职能、实现企业发展目标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作为独立法人实体,不仅要针对外部要求制定相应文件,同时还要在不同要素基础上,实现对文件统一管理,这样才能使得各个工作流程能够在完善制度体系下展开。在企业管理工作落实中,对于管理责任要作出明确,确保不会出现重复叠情况以及遗漏情况等。针对规章制度,采用一体化、结构化、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将规章制度对于企业的引导作用与规范作用发挥出来,推动企业更好发展。

信息化过程中规章制度对企业的重要作用

如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不仅人们日常生活与工作发生诸多变化,对于企业发展也能够起到推动作用。信息化对于企业发展而言,不仅可以减轻工作人员工作量,而且更加轻松完善数据信息收集工作,提升数据信息利用率,增强企业在社会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对于信息化过程中,规章制度对于企业之间的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阐述与分析:企业信息化主要体现在企业各个管理工作中,在具体工作落实期间,要加强对先进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可以实现对数据信息全面记录,同时在信息数据处理中具备高效性特点。保证数据信息真实性与有效性,为企业领导、管理者的正确决策提供有效信息参考。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要及时做好管理创新、体制创新以及技术创新工作,不断提升信息化、数字化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优势。企业信息管理工作的主要目标是,为企业提供更多服务。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对管理对象属性信息、行为信息以及操作信息等进行收集,并根据相应逻辑设定对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得出的最终结果,可以为企业领导工作以及企业决策提供更多帮助与保障。信息管理系统还可以将决策信息,直接传输给管理对象。在此期间,信息收集、信息加工以及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安全性需要在最大程度上保障,防止认为干预等情况出现。企业信息管理工作可以为企业高层提供高质量服务,促使企业能够创造更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企业信息管理工作的落实,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但同时自身也存在一定风险。安全风险来自于不同方面,比如,不法分子的有意破坏、病毒入侵等。在这一过程中,如果信息管理工作没有规章制度进行约束,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通过规章制度可以为信息系统使用者的行为进行约束,避免因自身利益而对系统内容造成破坏,或者篡改其中的消息。在得到规章制度的保障后,才能使得信息管理工作能够将自身价值发挥出来。在信息化时展当中,企业需要拥有完善规章制度,在合法、合规、科学管理的环境下展开各项工作,为企业更好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信息化过程中企业规章制度建设与管理措施

加强信息管理制度的建设与管理

信息管理制度是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企业更好发展而言具有重要作用。企业在不断发展期间,对于不同方面,比如,组织方面、财务方面、人力资源方面以及资产方面等,已经形成相应的规章制度。这是企业宝贵的财富,同时也是实现企业安全稳定运行的重点。企业信息管理规章制度,能够对企业信息管理行为进行约束与规范,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类先进技术手段、信息管理技术都会被广泛应用在企业各环节工作中。企业加强信息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为信息化管理做支撑。另一方面,企业各类管理制度规范信息管理具体的要求,企业针对自身的管理架构与管理流程,要及时做好优化整理工作,通过加强对先进信息处理方式的应用,将其纳入到系统当中进行管理。这样传统抽象的规章制度,可以确保其精确性,能够被更好应用在企业各环节工作中。在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之下,使得管理制度的创新性与完善性得到保障,促使管理效率与管理质量能够得到提高。例如,在不同管理表格的填写中,以往需要采取人工填写方式,在填写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误差等问题,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都无法保障,受到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借助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选择最为合理的方式,实现对数据信息的规范填写,能够与系统之间实现直接通讯,落实数据加工处理工作。在这一过程中,管理表格关系到企业规章制度,那么就要根据这一信息化特点,对规章制度进行完善,确保规章制度能够符合企业发展。

实施规章制度信息化管理

充分利用信息系统管理企业各项管理制度,将管理制度信息数字化。每项管理制度的都会经过企业内部决策机构的集体审议、制度等环节,这个过程中的相关文件和资料应进行准确的收集和登记,借助信息系统,搭建制度信息管理平台,将每一项制度的基本信息、审定会议类型、审定会议纪要、发文通知、制度文稿等传输到信息系统中,形成可供员工查阅的信息台账,一方面方便企业全员查阅、学习、使用规章制度,为各项制度落地实施打基础;一方面随着企业的发展、规章制度的更迭,逐步将规章制度信息积累在企业信息系统中,做管理信息数字积累,为日后企业管理发展演变分析、常规审计等提供信息资料;最后也为企业规章制度规范化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措施和平台。

明确信息管理规章制度分类

企业信息管理规章制度一般分为管理制度和标准规范两类。企业管理制度纳入信息化管理要求,是规章制度的一个新形式和要求,要让企业信息管理工作的展开起到促进作用,需将其贯穿到企业整个管理过程中,具备强制性特点,将其深化到企业管理制度体系中。企业各项管理措施的信息化过程往往会反映具体操作当中,例如,不同系统维护操作规范,对管理人员的管理行为进行约束等等。在管理制度、流程的编制与修改,同样要遵循规章制度进行。企业信息化发展,对于规章制度提出更高要求,要结合企业实际发展情况,对规章制度进行完善与管理,为未来企业更好发展提供保障。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对信息管理规章制度分类有全面认识与了解,这样规章制度构建的完善性与合理性都可以得到保障,为后续工作展开打下良好基础。

遵循工作原则

企业在规章制度的构建与管理中,需要遵循相应工作原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规章制度构建的有效性与合理性。为实现这一目的,在具体的规章制度构建中,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遵循效率性原则。信息化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使得企业能够更好、更快适应市场发展与企业发展,从而推动自身的进步。规章制度建设期间,要保证合规高效、工作人员易于理解,这对于规章制度的落实能够起到很大推进作用。遵循精确性原则。精确性原则也就是说,规章制度内容要保证精确,结合企业实际发展情况落实,在每制定一条规章制度中,都要对各方面问题进行综合考量。完整性原则。规章制度在构建过程中,要保证能够覆盖到企业各个层面与各环节工作中,那么其完整性需要保证。这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能够提前对企业各方面发展进行了解与分析,避免在规章制度中出现遗漏情况。

信息化建设制度篇4

关键词:新医院财会制度;会计信息化;问题和举措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1

新医院财会制度的实施,使我国医院的财务制度进一步得到规范和完善,会计信息化水平也得到了一个相应的提高,但它的发展水平还远远不能适应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步伐。要不断提高我国的会计信息化水平,医院的财务部门就要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创新,积极完善医院财务核算体系,不断提高医院的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一、加强医院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一)会计信息化建设符合现代医院管理模式

随着网络化、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医院也正在不断加快设备的更新换代,提高自动化水平和信息化水平。财务作为医院不可分割的一方面,医院的财务管理以新技术为基础,逐步实现财务、信息、业务的一体化。会计信息化建设提高了医院财务资源的使用效率和医院的管理水平,从而大大提高了医院的经济效益。

(二)会计信息化建设促使财务管理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

当前,我国许多医院的财务管理模式属于“核算型”,这与医院财务部门的职责分不开,医院财务部门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财务核算。因此,医院的会计电算化大多是以会计核算为主。同时,大多数的医院会计部门各分部门之间相互独立,各部门独立核算,核算软件重复配置,浪费严重。随着国家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推进,“核算型”的管理模式很难适应医院改革的发展需要,会计信息化建设就恰好推进了医院财务管理模式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

(三)会计信息化建设适合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新医院财会制度改革

会计信息化建设强调财务制度上的科技和管理上的创新和变革,这与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大政方针是一样的,方向是相同的。会计信息化建设符合医改和新医院财会制度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增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二、医院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问题

(一)医院财务会计的信息化管理体制不健全

从目前来看,我国的财务会计信息化管理体制还不够健全,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我国的财会信息化管理体制不够严密完整,还不能发挥它应有的实际作用。

(二)医院会计信息化建设中的科技化水平还比较低,安全性得不到保障

虽然,近年来,互联网技术、信息化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网络技术在各个行业和领域得到了普及和利用。但由于我国医院的会计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会计信息化水平还处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如今,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加剧了医院信息的泄漏、丢失的危险性,医院同时也面临着黑客的攻击,医院没有足够高的能力来保障医院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三)医院财会工作人员素质偏低

由于目前我国医院的财会管理人员年龄大多偏高,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偏低,他们对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的掌握还不够熟练,更没有能力去优化会计信息化系统。因此,网络技术和信息化技术虽然已经在医院财会领域得到利用,但由于财会工作人员的思想、技术和业务能力较低,还不能完全的把信息化系统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三、提高医院会计信息化建设水平的举措

(一)建立完善的医院财务会计的信息化管理体制

医院应当根据医院业务的发展需求,以新医院财会制度的颁布实施为契机,整合医院财会资源,统一协调和部署,建立一个综合化的、系统化的、一体化的医院财会信息化体制。杜绝以前的各自为政状态,避免资源浪费,建立统一标准的核算体系,实现统一有序的财务管理模式。

(二)根据新制度,开发设计财务软件新功能

新医院财会制度的颁布实施,对原有制度作出了重大修改,包括对账务的报表格式、科目结构、处理方式、软件功能模块等都作了更为具体的规定。一是设置“科室标注功能”,按照新制度的要求,通过核算方式使支出和费用类科目核算到科室;二是考虑到医院现金使用量较大,设计出了现金流量标注功能,并且能自动生成现金流量报表;三是根据新制度的要求,设计出了可灵活运用的医院期末财务收支的结转功能;四是新设计出的财务报表全面准确包括各种收支费用、现金流量变化以及相关的附表。

(三)建立岗位责任制,注重对财会人员的培训

医院应当建立岗位责任制和内部监督制度,防范财务风险。同时注重加强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全面提高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其应用软件的水平,以保证信息的安全和可靠。

(四)做好系统维护,提高安全性和稳定性

财务信息对于医院来说至关重要,医院应当不断加强技术革新,做好系统维护工作,防遭黑客攻击,造成信息丢失,给医院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医院还应该加强电子信息档案管理,保证财会信息绝对安全、可靠、稳定。

医院的财会信息化建设符合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方向,是现代医院的发展趋势。医院在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应注意更新医院的设备,开发新的软件功能,提高医院的工作人员的素质和应用现代化设备的能力。这样,才能为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证,促使新医院财会制度真正发挥实效,国家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卓而有效的继续推行下去。

参考文献:

[1]陈勇.浅谈新医院财会制度对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影响[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11):176.

[2]霍雷.医院财会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3):160.

信息化建设制度篇5

随着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逐步走上加强经济建设,提高管理效能,推进精细化管理,注重经营核算和运行成本的集约型发展道路。精细化管理就是细节的管理,这就意味着制度的细节、组织构架的细节、人员服务的细节、工作的细节等等。随着科技的发展,财务分工越来越细,财务信息的流动量和流动频率不断增加,客观上要求医院实施现代化的信息管理,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来提高医院管理效率,节约管理成本,进而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

一、新制度下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在传统管理中,医院的人、财、物各行其是,缺乏统一信息管理,新制度下,信息化建设成为医院发展的重中之重,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实行财务管理信息化,可以充分地将信息技术应用在财务管理各个环节,加快财务信息的传递与整理,及时准确地掌握财务信息、集中管理各项财务资源、迅速做出科学决策。

第二,建立统一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将各部门信息系统与之相连,通过实现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整合,保证医院人财物、收与支的一体化,可以切实解决目前医院粗放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医院由“核算型”财务向“管理型”财务转型。

二、新制度下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一)完善财务管理模式,加强医院财务管理

新制度实行前,医院实行分散化管理,各院区人员、财务、物资采购等分别核算,财务信息采集存在滞后性,内部控制存在一定缺陷。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医院改变了财务系统组织结构,实行各院区财务统一核算、集中管理,建立财务中心,下辖预算、会计、成本、物价、结算五个办公室,实现大财务统一管理,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分阶段、分层次设定目标、分步实施,稳步推进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二)逐步开展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1.建立会计平台系统,实现医院财务网络化管理

医院建立一体化信息共享平台,使多部门信息系统联动,实现信息共享。原有的财务核算软件与HiS系统、固定资产系统、物资采购系统,处于各自独立的状态,使得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无法将所有信息统筹规划,形成了信息孤岛,未实现各级之间的信息共享,数据传递需要靠财务人员手工核对后录入,导致医院在财务信息方面的准确性、时效性较低。有鉴于此,医院建立了会计平台系统,留出接口分别与HiS系统、物资采购系统等软件(下层软件)相连,由下层供应商按照财务需求提供数据,通过信息共享平台直接读入上层软件,并按照事先写好的程序生成会计凭证,减少了人为因素造成的失误。该共享平台的建立,使财务工作在日常业务中能够及时、准确地整合各个业务系统数据,实现了支付业务数据与财务核算数据的贯通,使得财会业务的协同得以实现。财务部门通过共享平台在医院各业务流程中采集数据,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唯一性,使财务工作真正实现事中控制,保证整个医院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实现高度集成。

财务管理体系的信息化,延展了财务管理职能,提高财务管理质量和效率。医疗、财务等管理部门通过内部网络直接与各物流部门相连接,借助计算机系统的自动监控,医院的人、财、物实现集成管理,无论在医院整体层面,还是个别部门的控制层面,都有效防止人为失误的发生,同时还加强了医院各部门之间相互制约与监督,提高了内控的效率与效果。

2.开展网上报销业务,实现医院财务集团化管理

为适应经济全球化要求,医院不仅需要合理规划和运用自身各项资源,还需将经营环境各方面的资源紧密结合起来,优化重组业务流程,实现医院运营的精细化和集约化管理。新制度对医院财务收支核算进行了更为详细的划分,医院先后完成支出的部门核算、收入的部门核算、院区核算、全面预算管理的信息化等信息化建设,信息的来源向业务的源头延伸。针对多院区办公,职工分散使用、财务集中管理的模式,医院加强集团化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通过院内局域网,开展网上报销业务,为各相关科室设置登陆财务系统热点,让业务支出从源头开始进入信息系统。在这一流程下,医院员工可以在任何时间、从任何地点提交财务报销申请,领导可用数字签名的方式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业务审批,财务部门对原始凭证审核无误后,自动生成记账凭证,并可以通过网上银行进行支付。

网上报销业务的开展,在充分保障院区工作的前提下,极大地方便了各院区的财务报销工作。医院通过财务信息系统管理功能和授权机制完成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取消了人工输入凭证、登记账簿,事后编制报表、勾稽复核等会计过程,通过共享平台,将医院有关财、物的信息及时传递到决策管理者面前,使单纯的会计核算工作大大减轻的同时,强化了预算工作,规范了报销业务流程,提高了财务管理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3.保证网络安全,实现银企互联

医院、财务管理系统运营商、银行三方紧密合作协商,建立了银企互联模式,在网上报销流程的审核结束后,直接进入银行支付平台,真正实现了报销业务的流水线作业,减少各环节的重复工作,提高财务管理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实现财务执行的动态监控,使医院财务管理数据实现有效整合,会计审核、复核、出纳付款、银行支付等环节的一体化操作成为现实。

随着医院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临床、医技、管理等各个部门的日常工作已经越来越依赖医院的网络和信息系统,医院信息系统已成为医院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系统,加强网络安全防护,提高系统安全性,越来越受到医院管理者的重视。医院通过重建信息部门计算机机房设施,保证信息化建设的硬件安全。购置高端防火墙、网闸、杀毒软件等,并定期更新;建立分级授权访问机制、密码保护、数据库审计以及完善存储与备份体系等;加强信息系统的安全测试及故障恢复检查等,最终保障医院信息系统的软件安全。

4.转变财务工作重心,加强财务分析

新制度下,随着医院财务管理内涵的扩张,精细化管理进程的深入,财务管理的工作量大幅增加,而医院共享平台的建设,使财务的决策、计划、控制、分析职能有望实现,财务机构的主要职能由核算转为管理。医院财务主要职能的转变,使财务人员摆脱了简单核算工作的束缚,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参与到医院管理中来,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分析医院人、财、物的利用情况,研究医院运营活动取得成果的原因,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找出差距,依靠信息系统进行流程优化,提高医院资金周转速度,降低医院物资库存率,优化资源利用率,切实保障医院效益。

医院实施的领导决策系统将多个业务系统进行整合,多种数据来源进行统一,实现管理层、信息层、操作层多层业务全新集成,有效提高了各项经济信息资源利用率。系统对于医院例行报告,如月报、季报、年报等等进行单位、部门、年度多维度立体式纵深分析,并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深入浅出地进行信息报告,使医院决策者更加轻松地掌握医院的有效信息。

5.加强财务人员培养,注重人才梯队建设

财务管理信息化意味着财务人员的工作重心从基础的会计核算扩展到管理、控制、分析财务信息上。为此,医院着重加强人才培养,实行大轮岗制度。医院定期组织人员培训,培养财务人员创新意识,在思想上树立创新的管理理念,提倡财务人员在工作中提出新方法、新观念;定期组织财务人员轮岗,一方面降低财务风险,另一方面,使财务人员充分了解财务基础工作,改变原有的工作模式和管理手段,使其不再局限于做账、核算、统计等基础工作,还要了解预算管理、决策管理、成本管理、资金管理基本模式,完成医院财务人员从账房先生向财务分析师角色的转换。为了满足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对财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医院通过招聘等模式引进新的人才的同时,加强财务人员培训,逐步形成了一支高素质复合型的财务管理队伍。

三、财务管理信息化实施对医院的影响

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实现和推动医院体制创新、提升服务、规范管理、增加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随着新的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基本医保制度的普及,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以财务流程再造带动工作效率的提高

医院通过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的财务流程,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利用信息一体化平台,整合HiS系统、LiS系统、paCS系统、自助挂号缴费系统等,实现资源共享,节约管理成本,实现医院精细化管理。

(二)构建信息技术平台推动全成本核算

全成本核算是各级管理者追求的目标,也是节约医院运营成本的主要手段,通过信息平台的构建,建立“一个机构、一个账簿、一个账户”的核算体制和运营机制,统一财务职能,明确经济核算和财务管理范围,达到全方位的凭证管理、全过程的财务监督、全要素的成本核算的运行模式,提高管理效益。

信息化建设制度篇6

【关键词】新财务制度;医院管理;财务信息化

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医院的财务制度也都得到了不断地完善,会计信息化也促使医院管理实现了自我革新,以此来确保医院的资产发展安全的同时促进医院的进一步发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新的财务制度之下,医院的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限制,因此要认真的去探讨和分析医院会计管理过程中信息化建设上的困难和不足,来加强医院的会计信息化建设,进而提高医院的综合管理和发展水平。

一、医院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医院在进行会计管理的过程中也逐步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结合新型的管理技术实现了医院的会计管理工作的初步信息化。新财务制度明确了会计信息化的具体建设要求,也就是基本上明确了医院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具体要求和工作,会计信息化建设而不仅可以不断推进善新财务制度的实施,还可以为医院的会计管理工作带来促进,所以加强医院的会计信息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现代化医院管理模式要求会计信息化

新财务制度要求医院加强材料管理和经济预算,要求会计科目的分类更加的细致和规范,实现医院会计报表体系的完善,进而提高金融风险防范水平以更好地适应医院财务会计工作的新要求。通过不断运用信息技术来推进医院会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实现医院业务和会计信息管理的系统化和整体化,并实现医院内部的会计信息的实时共享,可以促进医院升级现有的会计处理模式,提高医院的管理功能,促进医院的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因此,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是实现现代化的医院管理模式的根本需求。

(二)医院财务信息管理模式转变需要会计信息化

目前来看,医院内部的会计信息系统多存在着各自为政的情况,整体之间缺乏有效的联系和配合,难免会导致人力和物力的浪费。随着医院体制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原有的会计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的财务制度的要求,也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医院的整体发展水平。加强医院的会计信息化建设可以更好地促进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优化和工作模式的转变,很多医院实施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对其会计管理工作职能进行整合、调整,因此,按照新财务制度要求,逐步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是促进医院会计工作模式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二、医院会计信息化建设现状及不足

(一)会计信息化应用范围不广

目前来看,我国医院的大部分信息化系统之间尚未实现会计信息资源的共享,很多系统只是建立了药品管理、门诊收费、会计核算等等小范围内的局域网络,同医院不同部门的数据也难以直接使用,要想拿到同医院别的部门的数据往往还需要重复的信息录入,根本来说,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就在于会计信息化的应用深度不深、范围不广的原因。

(二)会计信息化硬件设施落后

一般来说,会计信息化对于硬件设施的配备有一定的要求,但是现行的医院会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资金的投入力度不够,导致会计信息化难以具备高质量的硬件设施,会计信息化建设进入瓶颈,影响了医院的会计信息化建设进程。

(三)部分医院会计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

虽然新财务制度下,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但是还有很多医院对于会计信息化建设不甚重视,部分医院领导在管理思想方面不能与时俱进,旧的会计管理模式已经限制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制约了医院会计信息化的有效建设。

三、医院会计信息化建设发展对策

(一)要逐步增强医院的会计信息平台建设

想要从根本上实现医院的会计信息化管理,就要从医院的会计信息化平台建设入手,结合医院会计信息的工作实际,有序实现医院各个管理系统之间的整合对接,确保以医院为整体的会计信息管理的标准化和统一化。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要确保会计信息平台的安全性,提高会计工作效率的同时确保信息管理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保证数据信息在记录、传输和保存过程中安全,实现各业务系统的数据共享和业务集成。

(二)要逐步完善医院的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

新财务制度对于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医院进行会计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要注重对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的完善,从医院本身的实际情况来加强对会计信息的控制和管理,建立更加完善和全面的医院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体系,加强医院内部会计信息管理制度的创新改革,更好地提高医院会计工作的全面化和统一化。

(三)要逐步提高会计管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在会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通过会计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应用虽然有效提高了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但是也增加了会计管理工作的复杂程度,因此医院在推行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过程中,要注重对会计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建立健全会计工作岗位责任制,增加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和技术水平,促进会计工作人员更好地适应新财务制度的业务需求和会计信息化平台的技术需求,更好地促进信息时代下医院的发展。

四、总结

新的财务制度要求医院在进行日常的会计管理的过程中要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财务管理效率,避免会计管理失误。虽然多数医院在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局限,但是只要措施得当,必定可以攻坚克难,充分发挥出信息化技术手段在医院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从而促进医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许祝愉,王辉.新医院财会制度下的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国医院.2012

[2]马玮.医院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问题及对策.企业技术开发.2015

[3]陈勇.浅谈新医院财会制度对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影响.中国卫生产业.2013

[4]吴子洋.浅谈医院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

[5]李磊.新医院财会制度下的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国市场.2015

[6]秦涛.新财务制度下的医院会计信息化建设.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

[7]王铭岩,红梅,刘敏.新医院财会制度对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影响研究.中国卫生产业.2014

信息化建设制度篇7

【摘要】目的探讨阳光用药制度体系的建设,创建医院药品信息化管理新模式。方法介绍具体做法及措施,分析医院阳光用药制度和医院药品信息化管理实施后的临床用药变化和成效。结果阳光用药工程“三大体系”建立以来,通过构建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有效预防和遏制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行为;通过规范管理、专项治理,提高了医院合理用药水平。结论通过阳光用药制度体系的建设与医院药品信息化管理的实施,既规范了医疗行为,也推动了临床药学的发展,阳光用药制度建设初见成效。

【关键词】阳光用药药品信息化管理成效分析

【abstract】objective

todiscusstheconstructionoftransparentmedicationsystemandestablishthenewinformationmanagementmodeofhospitalmedicine.methods

practicesandmeasureswereintroducedconcretely.aftertheimplementationofthetransparentmedicationsystemandinformationmanagementofhospitalmedicine,thechangeofclinicalmedicationandeffectivenesswereanalyzed.Results

Sincetheestablishmentofthreemajorsystemsoftransparentmedicationproject,commercialbriberyinthefieldofpurchase-and-sellmedicinewaspreventedandcontainedeffectivelybyestablishingandperfectingeverymanagementpolicy,andthelevelofrationaldrugusewasimprovedbystandardmanagementandspecialgovernance.Conclusionthetransparentmedicationsystemhasachievedthepreliminaryresults.themedicaltreatmentisstandardizedandthedevelopmentofclinicalpharmacyispromotedbytheimplementationoftheconstructionoftransparentmedicationandtheinformationmanagementofhospitalmedicine.

【Keywords】transparentmedication,informationmanagementofmedicine,analysisofeffects

【author′saddress】HuizhouCentralpeople’sHospital,Huizhou516001,Guangdongprovince,China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4.09.043

广东省卫生厅在2010年出台了《广东省医疗机构阳光用药制度实施意见(试行)》,文件明确阳光用药是指通过计算机科学和现代网络通信技术及数据库技术,实现药品采购、医生开方用药、药品使用的规范化、数据化和网络化,对医生处方用药进行信息公开以及在线追踪监控,从而实现对医疗机构非常态化用药现象的及时发现、预警提示、评价分析、纠正改进的全过程,最大限度地对不合理用药进行及时干预,促进医务人员廉洁从业[1]。

我院通过“制度+科技”的手段,把信息化建设作为推进医院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载体,不断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2],紧紧抓住药事管理的“三大”体系建设,即阳光用药采购供应体系、质控管理体系及信息化管理体系,完善阳光用药监管。同时,我院从创建医院药品信息化管理新模式入手,逐步推行药品全程信息化管理、自动化调配的现代化药学服务与保障体系,对药品供应链、使用链和监管链实施全过程管理,实现全程实时电子监控,形成更加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医院阳光用药体系,有效防止医务人员收受回扣行为,杜绝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行为滋生,有力地推动了医院腐败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1阳光用药制度建设的具体措施

1.1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制度建设

1.1.1建立工作机制成立了由院长为组长的阳光用药监管小组,制定了《阳光用药监督管理暂行规定》,明确了阳光用药的责任主体,建立了由阳光用药监管小组、阳光用药工作小组及阳光用药质控小组三级组成的医院阳光用药监管体系,确保了阳光用药监管的长效机制,形成了药品供应链、使用链和监管链的全程管理。

1.1.2建立评价机制先后制定了《阳光用药监督管理暂行规定》、《药品信息化管理实施方案》、《药品采购目录管理暂行办法》等,使医院药品的采购管理、临床应用管理及监测评估等工作得以进一步规范。

1.1.3建立问责机制医院阳光用药日常工作由药学部门牵头具体组织实施,医务部、信息部、监察部共同参与完成。药学部门负责拟定本院阳光用药制度、技术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下设有临床药学室并配备专职临床药师负责开展临床用药技术指导及综合评价;医务部负责对医务人员药物临床应用实施规范管理;信息部负责建立、维护信息系统,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加强用药监管;监察部配合推进和完善阳光用药制度,并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监察。

1.2搭建信息平台,落实具体措施

1.2.1供应链方面:建立阳光用药采购供应体系,打造阳光物流

我院实施数字化医院战略,现已逐步建成了一体化的信息管理体系,在此平台上,建立了医院与药品供应企业对接的一体化供应链系统;药库、药房货位条码化管理系统;门诊药房药品条码扫描发放系统;住院药房自动配药系统及静脉用药集中配置管理系统等。药品实现全程信息化管理,从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调剂差错,降低医疗成本,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的目的。

1.2.2使用链方面:建立阳光用药质控管理体系,打造阳光质控利用用药安全监测系统(用药防火墙)、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系统、静脉配置合理用药审方系统等对处方(医嘱)进行审核预警,做好事前预警。完善处方点评系统,利用临床药学管理系统进行处方(医嘱)点评。包括门急诊处方点评、住院医嘱点评、抗菌药物专项点评、Ⅰ类切口手术和介入诊疗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情况调查、质子泵抑制剂(protonpump?inhibitor,ppi)专项及辅助用药专项点评、糖皮质激素专项点评、儿科专科用药点评等,强化事后干预。

1.2.3监管链方面:建立阳光用药信息化管理体系和反统方防控审计系统,打造阳光监管利用阳光用药电子监察系统及临床药学管理系统的用药统计功能,监控全院单位时间内全部药品的使用情况。包括全院及各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使用率、门(急)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抗微生物药、中成药、化学药、生物制剂的金额及数量排名等。

2阳光用药的结果和成效

2.1供应链方面

2.1.1建立了医院与药品供应企业对接的一体化供应链系统,完善了“零库存”管理通过引进条形码技术,搭建第三方供应链平台,配送的药品均已提供物流贴码服务,并能按医院供应链要求发送来货数据(包括发票数据)到供应链接口,成为广东省唯一一家实现与所有药品配送企业对接的医院。这一举措减少了医院仓管人员的手工操作及重复性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及库存数据准确性,同时达到优化库存结构,降低医院运营成本的目的。

我院中、西药库药品全面实行“零库存”管理模式(即每日由药品配送公司按药房申领需求直接将药送至各药房),是粤东地区首家实行药库“零库存”管理的医院,此举对于减少我院资金积压、降低库存养护成本、节约医疗用房及缩短药品周转期、增强药品时效性、规范采购行为、避免不正之风等方面均发挥了显著的作用[3]。见表1。

2.1.2建立了门诊药房药品条码扫描发放系统和住院药房自动配药系统住院药房自动配药系统的应用将药师从繁琐的摆药工作中解放出来,使药师有更多的时间为患者和临床提供药学服务。全自动单剂量锭剂分包机摆药与传统的摆药相比,使用后月配药合格率由原来的94.50%提高至99.83%,完成一日全院住院患者口服摆药人数从8人减少到2人,此举既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又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配药速度提高了约4倍[4]。

2.2使用链方面

2.2.1处方点评工作在使用临床药学管理系统前,2010年全年的处方抽查量仅为5490张,2011年11月使用该系统后,随着处方抽样的系统自动化,抽样量大有提高,覆盖面更广,使得点评结果更具有代表性及统计意义,我院的处方总体合格率也因此得到了很大幅度的提升,门急诊处方合格率从2010~2013年上升了近40个百分点,病历合格率由2010~2013年上升了近20个百分点,见表2。

2.2.2抗菌药物合理使用随着抗菌药物专项点评工作的开展,利用临床药学管理系统及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系统进行监测和监控,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与使用率均呈逐步下降趋势,并已达到全国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的要求,住院、门急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见表3。

2.3监管链方面

阳光用药质控小组每季度汇总一次检查结果,分析存在问题,提出进一步改进意见,形成《阳光用药质控检查工作报告》,2010年第三季度至2013年底共提交了14份工作报告,阳光用药监管小组讨论审核工作报告后交给监察部以简报形式进行全院通报。

医院监察部门对阳光用药监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了重点监控,必要时进行诫勉谈话,督促医务人员规范用药行为,阳光用药情况与科室绩效、员工绩效管理相结合。所有措施的落实执行,使我院的合理安全用药实现了“六降两提高”,多项指标达到国家卫生部要求。

本院的阳光用药等药事管理工作得到了国家和省卫生厅的高度评价,2013年11月在全国医院纪委书记交流会上,做了《构建阳光用药“三大体系”,夯牢廉洁防控机制建设》的专题报告。

3讨论

我院建立的阳光用药工程“三大体系”,融合了供应链系统、用药安全监测系统(用药防火墙)、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系统、临床药学管理系统及“阳光用药”电子监察系统等信息软件,把阳光用药制度建设与医院药品信息化管理充分结合起来,使“药品采购更阳光、药品使用更安全”。

药品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嵌入的用药审方系统对处方(医嘱)进行审核预警,使医师在事前及早发现处方用药问题,并及时根据情况给予调整,使不合理处方在事前就已得到一定的控制,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处方合格率,各项处方(医嘱)点评统计数据分析显示,用药情况趋于合理,处方质量稳步提高,特别是合理用药方面有所提升。

临床药学得到了发展和认可,阳光用药制度实施后,临床药师提出的意见采纳率有所提高,处方点评后医师的不合理处方也能及时得到纠正,临床药师会诊由原来的行政要求为主,转向专业科室申请为主,体现了医院各专业对临床药学工作的认可,但目前临床药学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距离服务对象认可、服务质量有保证的目标仍有一段差距[5]。

阳光用药在继续推进和规范药品“阳光采购”工作的同时,在规范药品使用上也作了新的尝试和探索。我院通过推行药品全程信息化管理、自动化调配的现代化药学服务与保障体系,对药品供应链、使用链和监管链实施全过程管理,加强了医院的药事质量管理,完善了阳光用药监督体系,提高了药品精细化管理水平,达到优化库存结构、降低医院运营成本、提高医院工作效率、保证患者用药安全的目的,我院阳光用药制度建设与医院药品信息化管理相结合的模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郑锦坤,徐新,马绍椿,等.某综合医院推进阳光用药的措施和成效分析[J].今日药学,2011,21(8):534-536.

[2]邢金常,印素萍.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打造优质高效服务平台[J].现代医院,2013,13(11):136-137.

[3]蓝丽萍,扶玲,薛梅,等.我院药品实施“零库存”管理的应用体会[J].中国药房,2013,24(29):2729-2731.

信息化建设制度篇8

一、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众所周知,医疗工作是医院各项工作中最重要的工作,且能直接为医院带来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行政后勤工作主要是为临床一线服好务,而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只是行政后勤工作的一小部分,主要用于辅助医院管理,不能直接产生效益。因此,目前许多医院领导都不重视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基本上没有为人事档案管理投入资金,只要求能够基本保存档案就好。多数医院的人事档案仍为最原始的纸质档案,还停留在手工填写、人工立卷的水平,信息化程度较低。甚至有些医院人事档案保管部门连最基本的信息化设备计算机都没有,更别说建数据库了,根本谈不上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二)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信息化专业知识不足。长期以来,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一直处于不受重视情况,医院配备从事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多数是人事部门或档案科的兼职人员,他们本身就具有除人事档案管理外的其他很多工作,根本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去。目前还有很多医院从事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者不仅缺乏档案专业管理知识,更不了解计算机操作技术、网络技术等信息化专业知识,在操作实践、管理理念等方面专业化水平较低。从事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受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相关知识的认知缺陷所限,思想观念明显滞后于档案信息化工作的需要,影响了人事档案信息化时展的步伐,一定程度上影响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展。(三)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制度不健全。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虽然国家制定出台了全国档案系统信息化建设纲要等法律法规,为我国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提供了遵循,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并没有真正落实到位。目前,一部分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根本没有配备信息化所需的最基本的计算机设备,没有实现信息化,更谈不上信息化建设制度的建立;大多数医院只是配备了计算机等基本设备,没有建立人事档案信息库,没有建立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相关的管理制度,也没有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长远发展规划,更没有具体实施的细则,信息化建设制度很不健全,致使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流于形式。

二、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

(一)提升医院领导和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将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列入重要日程。医院人事档案是医院人才资源信息储备库,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领导和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必须要适应新形势对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要求,彻底转变对传统人事档案管理的思想观念,提升对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将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列入医院的重要日程中,成立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组织机构,并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支持和投入力度。要对医院人事档案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建立信息化档案管理体系,建立与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相关的各类数据库,包括职工基本信息数据库、专业技术人员考核信息库、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医德医风考评数据库、工资数据库等等,以实现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全面提升档案管理水平。(二)加强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队伍建设,为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医院要加强对人事档案队伍的建设,首先要选派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责任心强的档案专业人员从事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同时重点引进配备计算机专业的人员充实到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并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从事档案管理人员有关档案管理专业知识业务培训和信息化专业知识培训,使他们成为既懂档案专业知识又懂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知识,并具有较强的综合网络技术和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三)建立健全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制度建设,为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保驾护航。医院要加强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制度,包括人事档案立卷归档工作流程和制度、建立人事档案信息工作流程和核查工作制度、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相关内容信息化管理、患者档案治疗与评价管理和人事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等内容。医院要成立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组织机构,明确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相关人员的责任,并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学习档案信息化相关知识,研讨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相关标准,促进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有序、规范开展。医院要依据《档案法》等制度制定科学的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办法和统一规范的档案管理标准,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科学、合理、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形成完整规范的人事档案管理标准和考核管理办法,用健全的制度为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保驾护航。

信息化建设制度篇9

关键词制造企业;信息基础设施;现状;存在问题;对策

abstractinformationtechnologyplaysanincreasinglyimportantroleinthedevelopmentofenterprises,andenterpriseinformationinfrastructureconstructionisimperative.Startingfromdescribingthestatusofmanufacturingenterprises’informationinfrastructureconstruction,thecommonproblemswereanalyzed,andsomeconstructivesuggestionsandcommentswereproposed.

Keywordsmanufactureenterprises;informationinfrastructure;status;problem;countermeasure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十六大指出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至此,信息化的浪潮已蔓延了整个世界,并不断深入到各个企业,各个部门。面对信息化浪潮,我国制造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信息技术能否与制造技术相融合,促进制造技术水平,给制造技术带来巨大的甚至是革命性的变化,这是制造业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企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更是关系全局成败的关键环节。在构筑“信息大港”过程中,信息化建设离不开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程度也是衡量一个企业信息化进程的重要部分。制造企业想要在各项工作上得到创新和提升,信息基础建设则是一个巨大的突破口[1-4]。现对制造企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及对策作一探讨。

1制造企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制造企业信息基础设施包括网络、硬件设备和基础软件。网络规划包括数据流量及约束条件分析、网络选型、拓扑结构设计、网络安全方案、网络建设方案等;硬件设备规划包括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集线器、台式机、笔记本、打印机、手持设备等的规划和配置等;基础软件规划包括操作系统软件、数据库软件等软件的规划等;制造企业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投入巨额资金,还涉及一大批高新技术。制造企业信息基础设施的完善将极大地促进制造企业内部各种信息的互换、共享与统一,技术创新,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从而提高企业效益和企业竞争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企业信息化的前提,没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就没有信息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备与否,决定了制造企业发展的空间。目前,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在国内各企业中正在得到重视。在中央的推动下,我国制造业企业也纷纷开始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竞争的加大,我国制造企业也增强了信息化意识,不断完善企业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调查显示,98.7%的制造企业都配备了电脑,其中57.3%的企业拥有10台以上的电脑,3.8%的企业甚至已经超过100台,22.9%的企业拥有5台以上笔记本电脑。在接受调查的制造企业中,仅有20.9%没有设局域网,其他79.1%的企业拥有局域网,而且有48.2%的企业局域网已经覆盖了所有部门。并且,很多制造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企业网站,实现了专线上网,一些效益较好的制造企业先后建立了企业服务器、交换机,配备了一系列先进的信息化设备。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方面,财务、采购、生产、销售等管理系统已开始建设并得到初步应用。

1.2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

随着信息化在制造企业全球化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制造企业也加大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据《e制造》调查,2006年我国制造行业信息化建设共投资618亿元,并在制造企业快速增长的信息化投入的推动下,之后的3年,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市场继续保持了高速的增长态势,2009年全年的信息化建设投资额为514.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7.4%。海尔、联想等一些制造业企业在信息化进程中脱颖而出,通过信息化极大增强了其核心竟争力,成为我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典范。

1.3高层管理重视企业信息建设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制造企业也得到不断发展。面对全球化的竞争压力,我国制造企业高层领导开始认真思索出路,他们逐渐意识到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调查结果显示,有57.8%的制造企业开始着手于信息化设备和信息管理制度的建设,22.5%的制造企业已有完善的信息化设备和信息管理制度,20.3%实现信息设计编码标准化,同时63.9%的制造企业都定时参加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

2制造企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逐步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逐步加大,企业内部具有完善的信息化体制,企业内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软硬件合理配置,企业内部人员信息素质较以往有一定的提高,但是在我国制造企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影响制造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信息基础设施利用率较低

制造企业没有充分利用信息基础设施,其开发率和使用率十分低下。根据调查显示,78.4%的员工只把计算机作为打字、文印等办公设备,而30.1%的员工上网只是看看新闻或玩游戏,丰富的信息资源未得到广泛利用和深度开发。同时,87.5%的制造企业都建有网站,但其中68.7%都存在信息更新率低、网上有价值的数据少、数据流向单一的局面,42.7%的制造企业网站甚至长时间不更新信息,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空站”,造成信息资源的极大浪费。

2.2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较小

近年来,我国制造企业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较快增长,但仍落后于发达国家水平。据调查所示,70.3%的制造企业仅用总资产的0.3%作为信息技术及其设备的投资总额,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8%~10%的投资力度。企业常常花费逾1000万元购买mRpⅡ/eRp软件,但其成功率一般只有10%~20%,造成企业资金和资源的巨大浪费。

2.3内部人员信息意识淡薄

制造企业开始注重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但在建设的过程中企业人员的信息意识依然淡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2.3%的制造企业有专门负责信息化建设和运行的部门。在企业信息化认知层中,76.9%的企业员工没有利用信息基础设施的意识,对局域网、内部网等概念了解只有37.2%,74.6%的企业也只是偶尔参加信息化培训,大多数员工依旧停留在一般应用计算机的水平。这样企业的信息基础设施成了空摆设,给制造企业的信息资源造成巨大浪费。

3促进制造企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对策

制造企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信息化过程,针对目前我国制造企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3.1合理配置信息基础设施,提高资源利用率

合理配置才能更有效地利用资源、提高效益。因此,制造企业在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注意合理配置。根据各部门的不同职责、要求、特性,合理配置相应的信息基础设备,以避免资源的重复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并有侧重地选择能够把企业产、供、销等各业务流程集成整合,产生较大经济效益的mRpⅡ、eRp、CRm等综合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资金的最大利用额。同时,制造企业还应注重软硬件的结合,避免在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重硬轻软现象,把基础设施构建、系统软件应用和信息化人才培养等硬信息化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组织结构变革、管理理念转变和决策机制优化等软信息化建设相结合,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出相应的保障体系。

3.2企业应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

制造企业高层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是影响信息化成败的首要因素。制造企业的发展必然离不开企业高层领导的支持和重视,要更好地建设制造企业信息基础设施,发展企业信息化,企业应加大投资力度。首先,制造企业要加大资金投入,企业要从各个渠道筹集资金,提高对信息化的投资额度,全力发展企业信息化,改变制造企业信息化落后的局面,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其次,培养和引进企业信息化复合型人才,提供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人力的投资支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引进一批既善于经营管理、又懂现代信息技术,还具有先进管理理念的复合型人才。

3.3企业提高管理者信息意识,加强员工信息素质

调查研究显示,制造企业高层领导的信息意识与员工的信息素质对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成败有着关键性影响。要实现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好信息基础设施,必须加强信息意识,提高信息素质。其最主要的途径是培训,不仅要加强对制造企业主要领导人的培训,提高一把手对信息化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还要加强对中层管理人员计算机知识、业务骨干信息管理知识的培训。同时,要加强企业全体人员计算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训,尤其是关键岗位人员。只有提高全员信息化意识、提高全员的信息技术技能,才能真正做到高层决策智能化、中层管理网络化和底层业务数字化,促使制造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需求。

4结语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方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更重中之重。制造企业要实现全球性发展,必须认识到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搞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做好推进企业信息化的各项工作。

5参考文献

[1]付睿臣,毕克新.我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及建设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2009(9):378-379,387.

[2]袁伟.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9,6(3):78-79.

信息化建设制度篇10

关键词:高校教育 信息化背景 师资队伍 建设 浅谈

社会的不断进步带动了经济的高速发展,而经济的高速发展又提高了人们生活水平,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信息科学技术也随之提高,现如今,已经有了很多顶端的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促进了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在信息化时代这一大背景之下,我国的教育事业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我国教育事业中,高校教育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在信息化背景下的高校教育应该怎样发展,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大家深思熟虑的问题。下面,笔者就高校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师资队伍建设进行浅谈。

一、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定义

所谓的高校教育信息化,是指在高校教育领域全面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从而达到促进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这一过程,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技术特点就是智能化、多媒体化、网络化以及数字化,而共享、协作、交互以及开放是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

二、高校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师资队伍建设

1.高校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师资队伍建设之环境建设

高校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师资队伍建设之环境建设为高校教育信息化师资队伍建设搭建了信息化的平台。由于高校教育信息化是一项具体的系统建设工程,高校教育信息化包括信息资源等软件建设和硬件设施建设。www.133229.Com因此,高校教育必须要适应信息化的发展,这就要求高校师资队伍建设要着重建设高信息素质的教师队伍,着重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要求高校要有必要的硬件设备,以便为师资队伍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还要求高校加强软件建设,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硬件设备和软件建设就是高校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师资队伍建设的环境建设。

2.高校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师资队伍建设之潜件建设

高校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师资队伍建设之潜件建设,所谓的潜件,就是指人的观念、思想等等,高校信息化背景下师资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转变高校教师的观念,这就要求各大高校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在自己院校内展开现代教学理念和管理思想的大讨论。在进行高校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师资队伍建设的潜件建设时,要加强和重视教学信息化的组织领导,从而树立现代化的教学管理思想和观念,最终促进高校教师观念的转变。

3.高校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师资队伍建设之制度建设

高校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师资队伍建设之制度建设能够为信息化师资队伍的建设提供制度性的保障。进行合理、科学以及操作性强的制度考核标准能够提高高校教师信息的素质。这就要求高校结合自身实际,进行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完善,这里所指的规章制度包括师资队伍信息素质的考核、应用以及培训等等方面。高校自身所制定出来的制度必须要体现出激励机制,能够很好的对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积极性的激发,还能够满足教师信息技术水平考核的时候能够量化考核以及定性评价的需求。最后,笔者认为,高校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师资队伍建设之制度建设还要随着高校自身的发展以及信息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进行及时的完善和修改,对于高校信息化背景下的建设的制度要强有力的执行。因此,笔者认为,想要进行高校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师资队伍建设,就要进行高校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师资队伍建设的制度建设。

三、结语

如果说一个人的思想是这个人的灵魂,那么这个人想要拥有好的灵魂,就必须有很高的思想水平,高校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首府,一直在我国教育事业中有着很高的地位,大学生的普遍使大学生就业变得越来越困难,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加与我国高校教育情况有着直接关系,而高校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又是提升高校教育水平的关键环节和关键措施。本文中,笔者从高校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师资队伍建设之环境建设、高校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师资队伍建设之潜件建设以及高校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师资队伍建设之制度建设这三个方面浅谈了高校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师资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杨海芝.中外高校信息资源的采集、保存与利用[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5)

[2]周秋江,赵伐.“三位一体”: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建构及其运行——来自宁波大学的经验[j].中国高教研究,2009,(04)

[3]崔茁.新升格本科院校高师类毕业生不良择业心态分析及对策[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03)

[4]李瑜.基于大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培养的创业教育模式探讨[j].湖北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