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高新科技企业认定要求十篇高新科技企业认定要求十篇

高新科技企业认定要求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29:55

高新科技企业认定要求篇1

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管委会、省直管县(市)、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市)科技局、财政局、税务局,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管委会,各国家高新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

   为全面贯彻党的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省“两会”精神,深入落实党史学习教育“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要求,深化“放管服”改革,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按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国科发火〔2016〕32号,以下简称《认定办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国科发火〔2016〕195号,以下简称《工作指引》)有关规定,对我省2021年度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工作流程进一步优化,简化有关环节,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认定

  (一)申报范围。在河南省行政区域内注册成立一年(365个日历天数)以上的居民企业。

   2018年认定通过的高企,至2021年高企资格有效期满。根据《认定办法》的规定,企业如需再次提出认定申请,按本通知要求办理。企业名称发生变更的,须先完成高企名称变更审核,再提出认定申请。高企资格已失效的,不再办理更名手续。

  (二)申报条件。符合《认定办法》和《工作指引》中有关规定。

  (三)申报时间。高企认定采取常年受理、定期评审的方式。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年受理各地报送的企业申报材料,全年拟定于8月中旬、11月上旬组织两次评审。企业向各地提交申报材料的截止时间以地方通知为准。,

  (四)工作程序

   1.自我评价。企业对照《认定办法》、《工作指引》进行自我评价。认为符合条件的,按照上述文件规定和本通知要求准备申报材料。

   2.注册登记。企业登录“科学技术部政务服务平台”(网址:fuwu.most.gov.cn/,简称“科技部政务平台”)进行注册登记后申报。相关流程详见该网站上“科技部政务服务平台实名认证操作手册”以及“科技部政务服务平台用户手册”。原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网址:innocom.gov.cn/,简称“高企认定网”)注册用户无需重新注册,可用原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科技部政务平台”进行申报。

   3.提交材料。企业在“科技部政务平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理入口进入,填写申报信息,逐一上传附件材料(附件材料须清晰可辨),并按属地原则及时通过网络提交到所属省辖市、济源示范区、省直管县(市)、“三起来”示范县(市)、郑州航空港区、国家高新区科技部门(以下简称当地科技部门)。企业通过“科技部政务平台”生成并打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请书》,提供相关支撑材料,申报材料具体内容及要求见附件1,将申报材料扫描后电子版刻录成光盘,连同纸质材料一并递交至当地科技部门。

   4.汇总上报。科技部门负责受理辖区内企业申报材料,按照《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材料内容及要求》(附件1)对企业申报材料完备性进行形式审核,主要包括企业是否真实存在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相关支撑材料是否与原件一致、是否符合申报通知要求,申报材料是否与网上提交材料一致。要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做好材料受理和审核,鼓励采取电子化审核形式,为企业提供线上申报服务。

   当地科技部门登录“高企认定网”点击“机构管理”进入,将通过形式审核拟上报企业的网上申报资料提交至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时,汇总整理拟上报企业申报材料电子版刻录光盘,将企业申报材料电子版刻录光盘一式一份,上报文件、高企申报汇总表(见附件3)各一式四份(含电子文档)以及知识产权明细表、科技成果转化明细表电子文档寄送至省科技厅,省科技厅将上述材料分送省财政厅、省税务局。各地上报文件、申报汇总表、企业申报材料电子版须同时抄送同级财政、税务管理部门,郑州航空港区、国家高新区的上报文件、申报汇总表须同时抄送所在市科技部门。纸质申报材料由当地科技部门备案存档,保存期为5年(有争议的除外)。2020年度高企申报材料按上述要求备案存档。

   (五)中介机构

   申报企业自主选择中介机构。凡符合《工作指引》要求的中介机构,均可参与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依法出具相关审计报告或鉴证报告。中介机构须向企业提供其相关规定的证明材料和承诺书(见附件1附7),会计师事务所相关信息可在河南省财政厅网站(hncz.gov.cn)及河南注册会计师网(henicpa.org.cn)查询,税务师事务所相关信息可在国家税务总局网站(chinatax.gov.cn)及国家税务总局河南省税务局网站(henan.chinatax.gov.cn)查询。

  二、高新技术企业更名和重大变化报告

 (一)报告范围

  1.更名,即企业仅发生名称变更,不涉及与认定条件有关的重大变化(如分立、合并、重组以及经营业务发生变化等)。

  2.重大变化,即企业发生与认定条件有关的重大变化(如分立、合并、重组以及经营业务发生变化等,无论名称变更与否)。

  (二)时间安排

  高企名称变更和重大变化审核采取常年受理、定期审核的方式。全年拟定于5月、8月、11月、12月组织四次审核。企业向各地提交申报材料的截止时间以地方通知为准。

  (三)工作程序

   1.企业申请。高企发生变更后,应及时向当地科技部门报告,并提交变更申请材料(详见附件4),在“科技部政务平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理入口进入,仅发生更名的高企在“高企更名”栏目在线填报申请书,发生重大变化的高企在“企业注册信息管理”——“核心信息修改(更名)”栏目在线填报申请表,完成网上更名操作。

   2.汇总上报。当地科技部门对企业变更类型进行判断,指导企业组织变更申请材料,并对申请材料进行初审。初审通过后,出具报告并填写《高新技术企业名称变更情况汇总表》(附件4附6),并将变更报告一份、企业变更申请材料电子版刻录光盘寄送至省科技厅。纸质申报材料按照高企认定申报材料要求由当地科技部门备案存档。

   3.组织审核。省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对高企变更类型进行确认并对变更申请材料进行审核。经审核,变更后符合认定条件的企业,按照有关程序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的重新核发认定证书,编号与有效期不变。变更后不符合认定条件的企业,终止其高企资格,并在“高企认定网”上公告。

   三、填报高新技术企业年度发展情况报表

  (一)填报范围:截止2020年底有效期内的全部高企。

  (二)填报方式:企业在“科技部政务平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理入口进入,按程序填写2020年度发展情况报表,并通过网络系统提交至省认定机构。填报时间为2021年5月21日前。

  (三)注意事项:根据《认定办法》第十九条规定,累计两年未填报年度发展情况报表的企业,由认定机构取消其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请各地科技部门高度重视,认真组织督促辖区内企业真实、准确、及时填报年度发展情况报表。

   四、有关要求

  (一)各地科技、财政、税务部门要认真贯彻《加快培育创新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豫科〔2020〕134号)要求,高度重视,加强协同,为辖区内企业做好培育服务,营造良好环境,助力企业创新发展。要严格依据《工作指引》有关要求,认真组织做好高企申报服务工作,同时统筹做好涉企科技创新政策宣讲服务、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申报、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以及相关政策落实服务工作。

  (二)申报企业须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合法性负主体责任,若存在弄虚作假行为,一经发现并查实,将按照《认定办法》的相关规定取消其资格并列入不良信用记录。

  (三)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对已认定的高企进行监督检查。发现有不符合认定条件的,将按程序取消其高企资格,并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符合认定条件年度起已享受的税收优惠。相关部门若发现高企在认定过程中或享受优惠期间不符合认定条件的,应及时书面告知当地科技部门,由其初步核实后书面报告省领导小组办公室,说明发现问题,提出复核要求。对复核后不符合条件的企业将取消资格,追缴相应税款。

   (四)中介机构及相关人员应加强对《认定办法》和《工作指引》的学习,谨慎执业,要严格按照《认定办法》和《工作指引》规定,客观公正、如实规范地出具审计(鉴证)报告。中介机构及相关人员若存在严重失误、弄虚作假等行为的,将按照《工作指引》要求,取消其参与高企认定专项审计或鉴证工作资格,在国家“高企认定管理工作网”、“省高企认定管理工作网站”及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各门户网站上公告,自公告之日起三年内不得参与高企认定相关工作,并列入不良信用记录。

   五、其他事项

  (一)省综合审查工作方案另行通知。

  (二)省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方式

   省科技厅高新技术处,联系电话:0371-65951169、65907977

   省财政厅税政处,联系电话:0371-65808805

   省税务局企业所得税处,联系电话:0371-81906127

  (三)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省高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负责申报材料受理、网络系统相关问题咨询解答。

   省高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地址:郑州市政七街与纬五路交叉口南80米路东金岸大厦六楼618室

   材料受理联系电话:0371-69151867、69151869

   网络系统咨询电话:0371-65721369

   电子邮箱:hnsgqrd@126.com

 

附件:1.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材料内容及要求

        2.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汇总表

        3.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材料电子版模板

        4.高新技术企业变更申报材料内容及要求

 

高新科技企业认定要求篇2

 

各区(市、功能区)科技主管部门、财政局、税务局,西海岸新区科技主管部门、财政局、税务局,各有关单位:

按照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国科发火〔2016〕32号,以下简称“认定办法”)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国科发火〔2016〕195号,以下简称“工作指引”)有关要求,根据《青岛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方案(试行)》(以下简称“工作方案”)规定,现将2021年度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范围

1.青岛市行政区域内的居民企业,符合认定办法第十一条有关规定,均可申请高企认定。

2.2018年认定的高企企业名称发生变化的,须先完成高企名称变更后再提出认定申请。

二、认定程序

(一)自我评价

企业应对照“认定办法”和“工作指引”进行自我评价。

(二)注册登记

新注册企业用户登录“科学技术部政务服务平台”(fuwu.most.gov.cn),注册单位用户(法人)账号,在网络系统上确认激活后(具体注册操作程序见附件1),依据网站提示开展后续申报工作。

(三)网络填报

2021年度高企申报采取常态化申报,分批次统筹开展评审方式进行。企业登录“科学技术部政务服务平台”,按要求填写《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请书》,生成并打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请书》封皮并盖章后,连同附件材料一并上传。

区市审查推荐和专家评审均依据在系统中填报的数据和上传的相关材料进行,申报企业需将所有材料原件彩色扫描成pDF格式,严格按要求填报信息上传材料,并保证真实、准确、清晰、完整。证明材料上传要严格按照每个部分(如:知识产权情况表、企业研究开发费用情况表等)下方的“附件”要求进行,可参照《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材料审查表》进行自检,上传完成后请再次检查上传材料及附件的完整性。

注意:申报企业完成相关材料上传后,提交受理机构时应选择所在区市科技主管部门,不可直接提交至市认定机构。

(四)区市审查推荐

区市科技主管部门登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对照《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材料审查表》(附件2)对企业提交的申报材料逐条进行审查,确保材料的完整性。同时加强与应急管理、市场监管及生态环境等部门的沟通协同,就企业申请认定前一年内是否发生重大安全、重大质量事故或严重环境违法行为出具意见。

各区(市)科技主管部门填写《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材料审查表》(附件2)、推荐函及《区市推荐上报高新技术企业及服务机构汇总表》(附件3)纸质版加盖公章,在每批次申报截止日期后一周内报送青岛市科技服务中心,同时将可编辑电子版、盖章扫描件发送至“青岛市科技服务中心”金宏账号。

(五)大数据筛查

市认定机构将区市推荐的待评审企业信息按照高企认定相关条件要素进行大数据比对,建立申报企业诚信数据库。将比对通过企业移交专家评审,对存疑企业,由区市联系企业核实或补充申报,对失信企业,将按照青岛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有关要求,与有关部门共享。

(六)专家评审

认定机构组织专家对企业申报材料进行评审,经专家评审符合《认定办法》第十一条相关条件且综合得分达到70分以上(不含70分)的企业进入下一环节。评审结束后,企业可登录“科学技术部政务服务平台”查看评审结果。

(七)市认定机构综合审查、认定报备

结合专家组评审意见,市认定机构对已通过专家评审企业进行综合审查,根据综合审查情况,对部分企业进行“专家现场问询”或“委托区市实地核查”。市认定机构根据综合审查、现场问询及实地核查意见研究确定认定名单,上报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全国认定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八)公示、国家抽查、公告

经认定报备的企业名单,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市科技局网站公示10个工作日。全国认定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报备企业进行抽查,被抽查企业应配合市认定机构核实情况并按要求提供补充材料。无异议及经异议核实处理无问题的,全国认定领导小组办公室予以备案,核发证书编号,并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上公告企业名单,由市认定机构向企业颁发统一印制的“高新技术企业证书”,认定时间以公示时间为准。

(九)材料提交

企业申报材料包含电子申报材料和纸质申报材料两部分。通过认定的企业在公告后10个工作日内,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请书》及相关附件装订成册,向注册地所在区市科技主管部门提交完整的纸质版、电子版申报材料各一份,企业自身留存一份备查。

纸质申报材料应逐页编制总页码,每部分之间用彩页隔开,正反面打印,书籍式胶装成册(书脊处由上至下打印企业名称及认定年度)并加盖企业公章。纸质申报材料须与上传电子文本一致,其中,研究开发费用专项审计报告和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专项审计报告须为原件。区市科技主管部门应准备专门的申报材料档案存放场所,妥善保管企业书面材料。

三、时间安排

2021年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采取常态化申报、分批次评审的方式进行。全年计划分2-3批申报,第一批受理截止时间为6月30日,第二批为8月31日,第三批视情组织,具体截止时间请关注市科技局网站。请申报企业掌握好时间节点,争取早申报早评审。企业向所在区市科技主管部门提交网络填报材料的截止时间以区市通知为准。

区市科技主管部门需在每批申报截止前,在系统提交推荐企业认定申报材料。

四、有关要求

(一)全面实施企业诚信承诺制。企业应树立自主申报意识,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有效性、完整性和合法性负主体责任,出具诚信承诺书(附件4)、同意第三方机构查阅有关高企主要数据,填写《青岛市信用综合服务平台查询及采集授权书》(附件5)作为附件材料提交。企业销售收入、总收入等有关数据与纳税申报系统不一致的,财务会计报告中主要财务数据当年末与次年初不一致的,须提供文字说明。涉密企业应按照国家有关保密工作规定,将申报材料做脱密处理,确保涉密信息安全。企业上传电子版申报材料后须认真检查,确保签字盖章齐全、清晰完整、证据有效;存档材料内容须与系统填报内容一致。

(二)加强中介机构管理。从事高企认定工作的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等,要恪守从业准则,提升执业水平。依据《认定办法》《工作指引》出具专项报告的中介机构,需出具诚信承诺书并作为附件材料提交(附件7)。区市需在《推荐上报高新技术企业及服务机构汇总表》(附件3)中完整、准确地填报参与的服务机构。市认定机构将运用大数据筛查、比对等方式加强对中介机构审计(鉴证)报告审验、企业申报信息审核,不定期中介机构服务质效及中介机构黑名单。对涉及参与提供虚假申请材料的中介服务机构,将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三)提高服务和责任意识。各区市要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切实加强关键环节和重点岗位的廉政风险防控。要加强政策宣传,主动服务和指导企业申报,按照《高企认定管理区市承诺书》(附件8)要求,把好审核关,确保申报和推荐工作的公正性和规范化操作,不得委托或指定任何单位、部门和个人为企业撰写申报材料,不得直接受理非申报企业报送材料。

市认定机构在申报、评审等过程中,严格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不委托任何单位或个人从事评审、认定等服务工作;不提倡、不建议企业有偿委托任何单位或个人填报申报材料。各项通知和信息以市科技局网站为准,请申报企业保持警惕,避免上当受骗,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上述通知未尽事宜,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办理。

五、联系方式

1.区市科技主管部门咨询电话:

 市南区科技局     88729903

 市北区科技局     83087107

 李沧区科技局     87637835

 崂山区科创委     88999909

 西海岸新区工信局 85161795

 城阳区科技局     87866475

 即墨区科技局     88519934

 胶州市科工信局   82288230

 平度市工信局     88382077

莱西市科协       88405639

高新区科技创新部 82020767

 自贸片区经济发展部 86767641   

2.市高企服务咨询电话:

青岛市科技服务中心 85631057 85938025

3.市高企认定机构咨询电话:

 市科技局科技企业服务处 85911985

 市财政局税政处     85855902

 市税务局所得税处   83931229

4.QQ咨询:

工作交流1群:218554860(已满)

工作交流2群:193921684

工作交流3群:634880107(已满)

工作交流4群:455078931

(往年咨询群仍可使用,无需重复加群)

 

   附件:1.科技部政务服务平台登录简要说明

2.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材料审查表

3.区市推荐上报高新技术企业及服务机构汇总表

4.企业诚信承诺书

5.青岛市信用综合服务平台查询及采集授权书

6.知识产权共有权属人声明

7.中介机构诚信承诺书

8.高企认定管理区市承诺书

 

 

  青岛市高企认定管理机构办公室

(青岛市科学技术局代章)

高新科技企业认定要求篇3

广大企业关心的2021年度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工作日前已经正式启动了。今天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市新一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的全面启动,也标志着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是扶持和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进一步加强认定组织推荐工作和申报材料初审工作,有利于把这项工作长期有效地推进,有利于认定工作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的提高,优化并更好的促进我市高新技术产业环境的建设。为了规范我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组织推荐和申报材料的初审工作,我提出几点意见:

一、高度重视认定的组织推荐和申报材料的初审工作。

高新技术企业对于任何企业都是一个难得的部级的资质认证,对依靠科技立身的企业更是不可或缺的硬招牌。企业是认定工作的主体,企业家们要重视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工作。确定专人,按照要求,一一对照,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差多少补多少的要求,加强基础和前期工作,认真负责地做好申报工作。希望通过企业自身的努力,市科技局等多部门的优质服务,推动我市高新技术产业由“点”到“面”快速发展。

二、切实抓住优惠政策扶持的有利契机,加快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

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及有关优惠政策的落实,有利于帮助企业应对当前日趋复杂的经济形势,缓解企业面临的生产经营和科研上的具体困难。希望各企业家抓住这一有利契机加大科研投入,研究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把企业做大做强。

三、牢固树立公仆意识,帮助指导企业做好申报推荐工作。

高新科技企业认定要求篇4

论文摘要:本文利用对昆明市41家民营科技企业的问卷调查获得的数据,对昆明市民营科技企业在不同时期对政策的需求状况进行研究分析,从中得出了技术扶持、税收优惠和资金扶持等是当前昆明市民营科技企业成长中最需要的政策支持。

近年来,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研究已经受到人们普遍关注。相应的理论研究成果在实践中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应用。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对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作用的科技政策与政策体系的研究仍显不足。一些高新技术产业政策的制订与实施体现出某种不一致性、局限性和不平衡性,从而使高新技术产业政策应有的实效性、导向性、系统性未能得以充分发挥,因此,有必要研究和探讨建立完善的、可操作性强的高技术产业发展政策和政策体系的新途径。

一、相关理论回顾

1.国内高科技产业政策研究概述

中国企业联合会发表的《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报告》指出:政府在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中的主要职责应是:制定有利于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公平竞争的发展规划与规则;推动和构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社会化保障体系,特别是信用体系和担保体系;引导和鼓励社会对中小企业的中介服务;加大政府对中小企业的财税支持力度;完善对中小企业的行政和司法监督。

周彩红、李廉水在《政策供给与我国中小高科技企业的发展》一文中对我国政策供给的现状作了分析认为,第一,投融资政策未能有效解决中小高科技企业投人不足的问题,致使广大中小企业在从导人期进人成长期、成熟期的发展过程中,始终摆脱不了融资渠道不畅、资金投人不足的障碍。第二,我国政府采购未能发挥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扶植作用,政府采购对技术创新导向很不明显。我国《政府采购法》第九条虽有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目标,但缺乏具体目标和计划,缺乏相关的配套法规,也使得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被排除在政府采购锁定的范围之外。第三,税收政策对中小高科技企业的激励力度不够。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税收政策的规定》规定:“国务院批准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新办的高新技术企业,自投产年度起免征所得税两年”。然而,72.4%的企业因为没有盈利而不能从中受益,因此,这条政策对中小高科技企业的激励作用较弱。第四,信息网络的覆盖范围不够。中小企业一般因其规模小、实力弱,难以拥有稳定的信息渠道,明显处于劣势。

李杏、丁振国在《华中地区民营中小企业发展中的政府职能分析》一文中认为,政府是民营中小企业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的因素之一。它不仅仅通过直接的政策支持及相关法案起作用,更主要的是通过它对企业发展外部环境的影响来促进或阻碍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其一是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政府应注重完善技术创新的环境和机制,重点为在竞争环境中的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其二是出台创新政策。这些政策包括:政府承担,政府购买,即对于某些处于产品生命周期早期的产品,政府可以通过这一政策对其进行扶持;政府导向,即政府通过自身具有获得市场信息的优势向技术市场、投资市场提供供求、应用等方面的引导。

刘海燕认为当前我国民营科技企业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第一,社会舆论不公,有些政府部门对民营科技企业的扶持和服务意识淡薄。第二,政策法规没有使所有的企业在同一地位上公平竞争,至使民营科技企业缺乏法律保护。第三,目前民营科技企业无主管部门,说是科委管,实际上科委只能协调服务,没有决定权。由于管理体制不顺,民营科技企业在用人、评职称、晋级、专利评审等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第四,金融支持不足,民营科技企业创业初期融资渠道狭窄、融资能力弱小,资金短缺成为限制了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瓶颈。

2.国外高科技产业政策研究概述

范秋芳对美国科技政策的研究认为,第一,政府通过制定创新的政策,减少在新技术开发和商业化过程中不必要的法律、制度和经济的障碍。第二,建立有效的、高性能的运输基础设施;建立拥有紧跟技术创新潮流的国家水平的研究、测试和计量能力。此外,政府还在研究与开发工厂设备和工人培训方面加大投资。第三,不断推出大型科技发展计划,促进政府与企业及研究机构之间的互动。第四,加强研究开发的投人。

李奇明等探讨了日本高新技术发展的政策,认为其主要特点,一是确立“科技创新立国”的战略,明确规定了日本将依靠科技创新面发展为“高度信息化大国”。二是提供巨额资金对生物、人工智能等重要高新技术领域的研究开发,使日本在该领域中具有竞争优势。三是制定整体科技发展及其重点领域的总方针、总计划;加强对科技发展的导向,运用经济杠杆对民间企业的科技活动进行指导,把国有实验室的研究设备低价转给企业使用,把国有基础技术专利无偿或低价提供给民间企业。

黎贯才、周东杰总结了科技政策国际趋势的一般特点发现,首先,发达国家在研发上的投入都有大副度的增加,r&d与gnp之比在2.5%--3.4%之间。其次,政府从总体上对科学技术知识的生产、扩散及其应用进行规划和指导,亲自参与到科技创新中。再次,发达国家更加注重创新系统各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重视知识的生产、转移和应用之间的协调。

英国罗纳德·阿曼和朱利安·库伯在考察了英国和其他西方工业化国家的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后得出,需求拉动对于高技术产业生产的激励作用,比技术、发明的推力更为普遍。全部高技术成果的2/3到3/4都是需求拉动的结果,而且政府部门的需求在其中占很大的比例。因此,政府采购是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如美国《购买美国货法案》规定,美国中小企业的报价只要高于不超过外国供应商报价的12%和本国大企业报价的6%。即可获得政府采购合同订单,这对增加中小企业在政府采购市场中的竞争力是十分明显的。在美国硅谷创业初期,定单中有1/4来自政府。

二、昆明市民营科技企业成长的政策需求分析

政策是国家机关、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或服务于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为或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政府在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的过程中,政策行为是其最基本、最重要的行为方式和行为手段,绝大多数的政府活动可以归结为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政府通过政策对社会资源进行权威性的分配,来实现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调整社会中的各种各样的关系,以便维系社会的正常和稳定的发展,并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

政策需求研究是因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政策经过一段时间后,政策逐步老化,效力逐步递减。为此,有必要分析和了解民营科技企业在不同时期对政策的不同需求,并以此为政府有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依据,使政策增效期发挥最优的效果。

1.政策需求调查结果

民营科技企业产生于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其成长是一个客观的连续过程。为研究的需要,我们把政策演变的时间划分为二个阶段。

经对昆明市民营科技企业的调查表明(见表1),第一阶段民营科技企业政策需求程度的排序是资金扶持、法律保障、税收优惠、技术扶持和人才引进政策;第二阶段企业政策需求程度的排序是技术扶持、税收优惠、资金扶持、人才引进政策和法律保障。可见,随着时代变迁民营科技企业政策需求由资金扶持转向对技术扶持和优惠的税收政策。这种政策需求的转变反映了改革的时代特征,民营经济早期由于没有合法地位,其发展需要资金和法律的保护,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和人才成为民营科技企业成长的重要因素。

2.政策需求因素分析

企业成长的政策需求研究是从企业成长的政策环境因素出发,分析企业与政策环境因素的逻辑关系,回答企业需要什么政策,政策如何满足创业者的需求,可为政府制定促进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1)技术扶持政策。企业不同历史时期“政府科技扶持政策的需求”调查结果表明(见表2),政策第一阶段,民营科技企业最需要政府为企业产品、工艺开发营造良好环境;政策第二阶段,企业最需要政府支持企业“产、学、研”技术开发和通过长期计划为企业技术发展提供指导。说明企业已认识到技术是民营科技企业最主要的生产要素。民营科技企业要在竞争中取胜,就要掌握和发展核心技术,不断进行技术积累,整合科技资源,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开发体系,培育企业持续技术创新能力。

(2)税收优惠。税收是政府重要的宏观调控工具,对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尤其重要。税收优惠意味着企业纳税义务的减少,企业利润的增加。“这一利益让渡将引导企业的投资行为按税收优惠的方向进行,这便是税收这个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之一”。对企业实施税收优惠,实际上是政府将应收而未收的税款让渡给企业,意味着政府将税款交给企业进行科技投人。因此,税收优惠不仅是政府科技投人的重要渠道,而且是政府引导民营企业加大科技投人的手段。税收政策对企业科技成本、科技投资风险、应用新成果、高素质人才引进等产生直接影响,而税收政策不足会加大民营科技企业在创立和成长过程中的困难。

(3)资金扶持政策。企业在不同历史时期对“政府资金扶持政策”的需求调查结果表明(见表3),政策第一阶段,68%的民营科技企业最需要贷款,36%的企业需要政府科技资金的支持;政策第二阶段,60%的企业最需要政府科技资金支持,29%的企业需要贷款。值得思考的是作为风险投资无论是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或在今天,均位居企业第三位的选择,说明企业缺乏对风险投资的认识。风险投资作为一种权益投资,不同于银行的贷款行为,它注重的不是企业当前的盈亏,而是注重其长远的权益回报。因此,风险投资的性质决定了它与科技型企业有着密切的关系。

民营科技企业大多成立较晚,资信不如老企业,也不象有些国有企业有政府、相关部门的扶持,服务,因而不易获得银行贷款,表现为发展中常因资金紧缺而阻碍企业发展。在政策执行上,虽然各级政府都制定一些鼓励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但由于心存疑虑,对民营科技企业落实相关政策上打了折扣。

(4)人才引进政策。企业不同历史时期“政府人才引进环境”调查结果表明(见表4),政策环境第一阶段,43%的企业认为有良好的引进人才环境;政策环境第二阶段,约65%的企业认为有良好的引进人才环境。可见,随着时代的变迁昆明市人才环境有了较大地改善,为民营科技企业引进人才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人才资源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是所有资源中最宝贵、最重要的“第一性”资源。人才队伍的建设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国内外竞争中的地位。对科技企业发展而言,主要应从体制、政策、机制和文化等方面着手,加强环境建设,形成人才辈出的局面。

(5)法律保障。从当今世界各国和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来看,具备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是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如新加坡、日本在科技园、技术城建立之前就订立了相关法规。在美国的硅谷,除了有支撑起市场经济体制运行的基本法律外,还通过大量判例法来规范当地市场主体所拥有的经济行为。完善我国的法律制度,通过有关法规确保民营科技企业的社会地位、权利、义务、财产、知识产权和正当活动受法律保护,使民营科技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得到公平竞争的法律环境。

三、简要评价与政策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的结论和建议:

1.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成长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尤其是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很不完备的转轨时期,完全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不利于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成长。因此,良好的政策环境是民营科技企业成长重要的外部条件。

2.昆明市民营科技企业随着时代的转变,对政府政策需求主要有三点:一是由原来的资金扶持转变为对技术扶持和税收优惠政策需求。二是企业对资金需求方式已由原来的国家贷款转变为政府的科技预算。三是企业希望政府积极支持企业开展“产、学、研”技术开发和为企业技术发展提供指导。以上三点变化说明在新的市场环境下,昆明市民营科技企业已充分认识到,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经济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演化为智力的竞争。

高新科技企业认定要求篇5

一、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

凡要求认定的市高新技术企业,应是在本市登记注册,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登记注册时间二年以上,是以开发、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为主的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型经济实体,产权明晰,管理规范,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企业从事本办法规定范围内一种或多种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经营服务,具有与其业务范围和规模相适应的人员、场地和设施,单纯的商业经营除外;

(二)企业领导班子重视科技,企业领导班子中应有熟悉本企业产品研究、开发、生产和经营的本企业的专职人员;

(三)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应占企业在册职工总数的20%以上,其中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应占企业在册职工总数的8%以上;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生产或服务为主的劳动密集型高新技术企业,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应占企业职工总数的15%以上。

(四)建有相应的技术开发机构或有稳定、可靠的技术依托单位;

(五)企业的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与技术收入的总和应占本企业当年总收入的50%以上(农业类高新技术企业放宽到30%以上)。技术性收入是指企业的技术咨询、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服务、技术培训、技术工程设计承包、技术出口、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及中试产品销售等技术贸易收入。

(六)年销售额在3000万元以下的企业用于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研究开发的经费应占本企业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5%以上,年销售额在3000万元至1亿元的企业研发经费比例为4%以上,年销售额在1亿元以上的企业研发经费比例为3%以上。

(七)在研究、开发、生产过程中,“三废”排放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八)有严格健全的生产、技术、质量、财务管理制度,并做到遵纪守法,照章纳税;

(九)根据分级培育,做大高新技术企业群的原则,原则上要求申报市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必须为区、县(市)级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必须为市级高新技术企业。

二、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范围

根据国家最近颁发的《国家高新技术产品目录》及本市实际情况,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范围如下:

(一)电子与信息领域;

(二)生物工程、新型医药与医疗器械领域;

(三)先进制造与现代交通领域;

(四)新材料与精细化工领域;

(五)新能源与高效节能领域;

(六)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领域;

(七)文化创意与知识型服务业领域;

(八)现代高效农业与海洋工程领域;

(九)航天航空与核应用技术领域;

(十)其他经市级认定委员会确认的在传统产业基础上应用的新工艺、新技术。

上述范围,将根据国内外高新技术的发展情况和我市实际适时进行补充、修订。来源于:

三、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程序

根据《*市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市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工作由*市科技局会同市经委、市发改委、市农办、市外经贸局、市财政局、市地税局、市信息办、市文广新局等部门组成认定委员会,负责市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动态管理和考核工作。认定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市科技局。同时,认定委员会负责对省级、部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推荐、管理和考核工作。*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市级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由两个开发区管委会负责,报市认定委员会办公室备案。

市认定委员会聘请有关专家组成专家咨询组,为认定提供咨询意见。

(一)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实行

科技评估机构评估、认定委员会审定、向社会公布认定结果的基本程序。

(二)申请认定市高新技术企业的单位必须提交《*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请书》及以下有关材料:

1.本单位工商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国税、地税登记证(复印件)和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材料;

2.本单位情况简介(内容包括科研、生产及销售经营情况、资产状况、场地、设备、生产规模、人员组成及内部机构设置情况,产品质量保证体系、财务管理制度情况等);

3.企业上月份财务会计报表和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上年度财务会计报表;

4.本单位技术开发费的提取和使用证明;

5.本单位技术性收入、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证明;

6.本单位专职的专业技术人员的证明;

7.本单位研制或生产的高新技术成果、产品或技术等的鉴定(验收)证书、技术标准、测试或质检报告等;

8.本单位银行贷款证和信誉等级证明(复印件);

9.其他有关证明材料。

认定市高新技术企业申请书一式12份、其它材料一式3份统一报送到市认定委员会办公室,市认定委员会常年受理申请,分批审定。

在申报市高新技术企业的同时,并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可采用申报省级材料(具体要求见《*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的实施意见》)。

(三)申报单位应首先委托经市科技局批准的具有科技评估资格的相关科技评估机构进行评估,评估费用统一由市科技局承担。科技评估机构根据认定条件,组织专家对企业的申报材料、数据进行核实、评估,出具评估意见,并承担相应的评估责任。企业申报材料必须由其主管部门(无主管部门的单位不要求)及同级财政、税务部门初审、签署意见并盖章。在具有法定资格的科技评估机构批准成立前,评估由市科技局组织专家进行。

(四)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采用常年受理,定期评审的方法,市认定委员会对企业申报材料进行定期审查,对申报市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提出认定意见;对同时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在确认同意推荐后,提出市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意见。向社会公示征询意见。由市科技局发文公告,授予《*市高新技术企业》称号,并颁发相应证书。来源于:

四、监督管理

(一)市高新技术企业实行动态管理。市科技局负责组织或委托区、县(市)、开发区科技局对经认定的市高新技术企业每两年考核一次。对考核成绩不合格的市高新技术企业,分别给予“限期改正”直至“取消资格”的处理。各产业主管部门要切实承担起各级高新技术企业的管理、培育扶持和服务监督职能。

(二)市高新技术企业应分别在每年1月底和7月底前按时、如实填报《*市高新技术企业报表》,企业将其生产、经营的情况报所在地的区、县(市)、开发区科技局,经上述部门核实汇总后,向市认定委员会办公室报送。

(三)市高新技术企业若变更经营范围或合并、分立等,均须

报请市认定委员会重新认定,如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迁移或

歇业等,须书面通知市认定委员会。

(四)申报企业在申请认定过程中隐瞒真实情况、提供虚假材料或采取其它欺诈手段骗取市高新技术企业称号的,将取消高新技术企业称号,收回证书,并在三年之内不得再申请认定。

(五)对相关的科技评估机构,由市科技局视其评估申报企业的业绩,在一定时期内给予适当的评估经费补助。市科技局对上述科技评估机构的评估工作实行监督管理。如果发现科技评估机构所出具的评估意见与申报企业的实际状况不符,甚至弄虚作假的,可暂停其评估业务、直至取消评估资格。

(六)鼓励区、县(市)培育、扶持、认定区、县(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参照本办法制订。同时加强对区、县(市)培育发展各级高新技术企业的考核,将此纳入区、县(市)党政领导科技目标责任制考核、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目标考核和区、县(市)科技局工作考核。

五、政策措施

(一)根据市政府《关于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意见》(杭政〔20*〕5号)文件精神,对研发资金占销售收入比例达到规定比例且经认定的区外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和市级高新技术企业,从其对当地财政所作贡献中拿出一部分资金,奖励该企业从事研究开发活动。

(二)加大对市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力度。设立市高新技术企业研发项目,专门对各级高新技术企业承担的火炬计划项目、新产品开发等高新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项目进行支持;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承担市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工业技改项目、工业企业信息化项目资助金额适当上浮;各级财政资金,包括科技资金、工业资金、产业化发展资金要根据确定的项目,优先向高新技术企业倾斜。

高新科技企业认定要求篇6

[关键词]企业科研;持续发展;校企合作;产业循环[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1)44-0021-02

1目前企业科研存在的主要问题

1.1企业及其决策者对科研价值认识不够

企业及其决策者普遍存在着目光短视,对于接受和转化科技成果并不热心,易于满足现状,小富即安的思想,对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缺乏兴趣。在一项随机调查中发现,在20多家企业中,只有两家决策者具有较超前的科技带动企业发展的意识,能把科研当做头等大事来抓,并且每年都有固定的科技开发的资金投入;有14家决策者认识到科技进步对企业的重要性,但没有明确的资金投向;有4家决策者对企业的科技进步没有认识,经营状态不佳。其中两家已濒临倒闭,1家已宣布倒闭。

1.2企业技术开发资金不足,技术开发力量薄弱

一般企业所留利润中用于技术开发的资金占比很小,很多中小型企业更是没有。另根据统计资料显示,全国企业所属的科研机构仅占全国科研机构人数的17%,很多中小型企业、集体企业和乡镇企业的科研人员甚至一个都没有。技术开发力量的不足,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科研成果进入生产领域。

1.3企业采纳新技术、新成果的内在动力不足

激烈的市场竞争是企业依靠科技、应用科技的动力。在我国由于企业后备劳动力多而廉价,供给生产需要的原材料和能源价格不合理,企业往往依靠增加劳动力和物资投入等简单扩大再生产的办法就可以生存和发展,没必要在科研开发、采用新技术新成果等方面加大投入和冒风险。

1.4企业不愿承担采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的风险

企业开发新产品、采用新技术在各个阶段都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即使到最后成功了的优质产品往往也不优价,失败了往往血本无归。这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企业承担开发新产品、引进新技术的风险的积极性。

1.5新产品和专利被仿冒和利用的成本过低

国家打击盗版和仿冒产品的法律和立法还不健全,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打击了企业研发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热情。

1.6高校研究开发成果转化率低,研发和应用之间存在一定距离高校以及科研院所里的研究开发机构每年虽然产生众多的获部级和省部级奖的科技成果,但由于高校和机构的研发目的与企业的实际需要之间存在差距。所以这里存在一个科技成果和企业实际需求相衔接并转化的问题。由于二者差异较大,同时科技成果的转化是一个需要中间环节,需要资金、人才和科学决策的过程,任何环节的失误都会造成科技成果转化的渠道不畅。这两个主要方面导致了目前高校和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局面。

1.7引导和鼓励企业科技创新科技进步的政策法规力度不够国家上级部门对企业的考核指标主要还是产值利润、税金的完成情况,对新技术研发、新产品并没有明确的考核要求。而且对产学研一体化、科技创新主要还是停留在导向和文件上,主要起到引导和方向性的作用,而没有具体的鼓励和实施法律法规出台。

2企业科研发展方向及对策

2.1宏观层面上

政府应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科研创新发展,制定相应法律法规。对采用新材料、新原料、新工艺的企业及产品,国家应在税收和产业政策方面给予减免、扶持和补助,并在产科研的各个阶段从原材料、能源、配套设施、交通运输、物流仓储等各方面大力扶持,并尽可能从一个产业链、产业循环经济、规模经济的理论和角度出发来进行引导和推动。

2.2“内促”

一是在企业厂长经理任期目标责任制中,除了平常的销售额、利润总额、利润率、销售额和利润额的增长率、行业排名等指标外,增加科研创新能力、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相关指标的设置和指标要求,并明确规定企业科研和新产品研发资金占利润或销售额的比例,新产品销售额占总产值的比例。二是加大吸引优秀的科研人才流向企业的力度,同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聘请高校的优秀专家教授挂职到企业的技术研发中心工作。三是招收的科研人员从高起点高素质、高潜力出发,固本强枝,打造一支优秀的专业研发团队。四是根据企业发展方向和市场需求,创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制定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从而充分调动所有研发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大力推动企业科研、新产品研发取得实质性进展。

2.3“外联”

企业与企业及其产品所属行业相关的高校及科研机构实行科研对接,密切合作。借助“外力”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进行科研项目攻关,加快科研和产品开发进程,以合作促提高、促进步、促共赢,在此过程中提高企业自身科研能力和产品创新能力。具体可采用以下的合作模式与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合作:

(1)股份公司型合作创新模式。企业与高校或科研院所合作成立股份有限公司。

(2)研发一体型合作创新模式。优点:一是可申请政府课题资助。二是充分利用高校或科研院所研究人员和试验设备。三是企业研发人员与高校或科研院所研究人员共同组成研发团队或联合实验室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四是研究成果由企业与高校或科研院所共同所有,成果的所有权,如专利权可属于高校或科研院所;成果的支配权,如独家权可归企业所有。二者在各自的领域申报相关奖项和认证。双方基本上不会有利益冲突问题。

(3)战略型合作创新模式。该模式通常是开发或实验具有前瞻性、开拓性和战略意义的项目。合作的最终成果通常归企业所有,研发过程中建设的公共设施或平台,其最终成果是归属于社会大众共享。

(4)成果拉动型合作创新模式。该模式的前提是企业认为高校或科研院所的现有研发成果具有一定的市场潜力。其中的关键是如何将研发成果市场化。合作的形式一种是企业一次性购买研发成果。另外高校或科研院所将其成果作为技术股份入股形式参与合作项目,按其股份比例分配市场化后的收益。对于企业来说可以省略其创新过程中的研发过程。

(5)外包型合作创新模式。该模式主要是企业为解决某一具体问题,把该问题交给该研究领域的高校或科研院所来帮助解决,是一种单纯的供求关系。合作成果的分配方式一般是高校或科研院所占有成果的所有权,而企业享有成果的支配权。

高新科技企业认定要求篇7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财务核算研发支出

在2008年国家税务总局发文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在该《通知》中提到,研发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后没有形成公司的无形资产时,可以在当年应缴的所得税中扣除当年研发费用的50%的发生额,同时对于形成了无形资产的研发费用,可以按照该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来进行税前摊销。由于高科技企业在研发支出中具有很大投入的特点,因而这项政策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而言具有很好的政策倾斜作用。

一、高新企业财务核算中研发支出的认识

(一)高新企业研发支出中的专项设置

企业在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时,在研发支出中有比较明确的规定。高新技术企业在为取得改进的技术、技术服务、创造性的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的投入,也就是年度研发总支出要在销售总额中比例达到一定的要求:

(1)要求最近一年内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以下的企业,在研发支出中的投入不能低于销售额的6%。

(2)要求最近一年内销售收入在5000-20000万元的企业,在研发支出中投入不能低于销售额的4%。

(3)要求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20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在研发支出中投入不能低于销售额的3%。

企业在研发支出的财务核算过程中,需要将研发的费用单独的进行专项管理,这样能够便于统计出研发支出的总费用。

(二)研发支出中管理费用的核算

在高新技术企业中,通常都是按照8个大类来进行分类归集的,这样也便于研发支出的统计和管理。第一类是从事研发工作的人员员工的全年的薪资。第二类是高新企业为项目研发而购买的原材料所发生的相关支出。第三类是为了购买研发活动所需的设备和仪器在研发过程中发生的折旧和待摊费用。第四类是为新产品和新工艺的构思、开发和制造,进行工序、技术规范、操作特性方面的设计等发生的费用。第五类是在研发过程中对于机器设备调试所发生的费用。第六类是为研发而购买的无形资产在研发过程中的摊销费用。第七类高新企业委托给其他企业、研究机构、高校等进行的项目研发费用,并且在认定过程中,只能将委托实际发生费用的80%计入研发费用总额。第八类是为研究开发活动所发生的其他费用,如办公费、通讯费、专利申请维护费、高新科技研发保险费等。此项费用一般不得超过研究开发总费用的10%,另有规定的除外。

(三)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支出调账失败的原因

由于我国高新技术企业需要进行认定,并且研究开发支出在销售收入的比重不低于规定比例。但是由于很多企业在准备过程中预备不足,从而在项目费用归集中不能够很好的将自身的高新特点表示出来,从而导致部门研发费用不能得到认可,导致研发费用不达标,调账失败。另外企业研发费用和会计准则的存在一定的不一致性,这会导致企业在研发费用归集存在很大的障碍,从而拖延了调账时间,导致最后高新企业资质申请失败。

二、高新企业财务核算中研发支出现存的问题

高新企业研发支出的正确确认,计量和归集有利于企业在高新资质的认定通过率,这样企业就能够享受到国家给予高新企业的税收和其他财政政策。对于我国高新企业而言,在研发支出中由于各种原因,从而造成现存的研发支出确认计量,归集以及对于认证要求的专账核算不合格问题。

(一)研发支出确认和计量问题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对研发费用的处理都有比较明确的规定,对于研发费用都归集到当期损益。但是由于两个制度对于研发费用的规定具有一定的不完善性。高新企业在在生产和研发高新技术产品的同时,其研发的成果会被是使用来生产其他产品,这就导致研发费用的确认和计量的混乱,同时在研发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副产品,如废料等,它们对外销售后可能会取得部分的销售收入,对于这部分销售收入在核算中如何处理,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都没有给出明确的规定,从而也会导致研发支出和计量上的不确定。研发支出的确认和计量上的也会影响高新企业在认定过程中的研发费用的确定,从而给公司的高新资质认定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研发支出的专账核算问题

国家的税务政策都要求高新技术企业在研发费用核算的过程中,做到核算进行准确归集,做到专账核算。并且核算就是让高新技术企业在统一的一个会计科目下核算企业下的研发支出,同时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管理机构中,对于专账核算是更加倾向于将企业单独建立研发支出账户,用来归集研发支出,然而在《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中对于并没有做出严格的规定,只是要求企业在准确归类的情况下,在该有的科目下设置研发费用项目,并准确的进行归集核算即可。在这种情况下,高新技术企业在设定专账过程中不容易分清两种情况,导致申请资质的资料不符合要求,从而造成资质申请问题,从而给企业带来损失。

(三)研发支出和企业所得税问题

在国家2008年的关于高新企业税收的减免政策后,高新企业将会以15%的税率来缴税。并且高新企业的研发费用在缴税的过程中,能够部分扣除,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给予高新企业的一种扶植政策。但是在高新企业认定中的研发费用和加计扣除研发费用两者存在一定的差异,两者在用途、归集的要求上都存在着不同。同时对于两者的归集口径也存在差异,即使在同一研发阶段,两者在上文八项费用中的归集口径都是有所区别的,并且有高新企业认定的归集口径要大于研发费加计扣除中研发费的归集口径。因而在两者存在差别的情况下,有的企业不熟悉和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也会造成混乱,给企业的高新企业资质认证和研发费加计扣除带来一定的困扰。

三、高新企业财务核算中研发支出的相关建议

高新企业对于研发费用的财务核算一方面是为了满足企业在高新资质的认证需要,另一方面核算过程能够加强企业的费用控制,提高研发支出效率,减少财务风险。面对现有的问题,高新企业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来着手处理。

(一)建立研发支出核算体系

对于高新企业,虽然研发支出占企业支出的很大部分,但是企业并不能把所有的研发支出都归集到管理费用的科目下进行核算。在解决高新企业研发支出、确认和专账核算中,企业通过建立以研发费用为一级会计科目和研发费用辅助账目的核算体系来进行解决。利用以研发费用为一级科目,八项费用为二级科目的方法来进行核算,同时在企业需要的情况下建立辅助账户来进行对账面进行辅助处理。这样通过两者的结合,让研发费用根据科目自动归集,不断可以对高新企业中研发支出的确认和计量做出正确的判断,还便于研发费用的正确的归集,同时还可以解决高新企业研发费用专账核算和有利于研发费用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中的归集。

(二)增强高新企业间部门合作

国家在2009年4月了国税函[2009]203号文件,并规定高新企业要向税务机关报送研究费用的明细表,这就需要高新企业做到每年的研发费用有据可查。技术研发部门和财务部门的相互协调核对研发费用将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这样可以让复核的数据更加准确,减少往后研发费用调整的难度,还可以避免研发费用的前后矛盾给企业带来的利益损害。并且良好的部门合作有利于企业对于研发费用的支出和计量的确认,还有利于准确归集能够在税收中扣除的研发费用。另外,部门之间的共同协作,能够高效完整的对研发费用进行核算,并且制定相应的预算,合理的分摊各个年度的研发费用,这样在增强企业信息流动,提高管理的效率的同时,还能够使得研发支出达到企业的高新企业认证数据比例的要求,从而争取国家的税收政策减免。

(三)加强企业核算培训

高新技术企业一般都具有潜力巨大,发展速度较快,风险较大的特点。高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通常对于企业本身的研发能力和市场份额较为看重,这也是高新企业能够持续高速发展的必要途径。但是对于高新企业要在发展的过程中平衡其各项功能,对于企业的财务部门也要合理配套的发展,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和能力的提神,这样一方面能够合理的利用国家给予的税收政策,同时能够对于研发费用进行准确的确认和计量,对于研发费用在税收中的归集也能够做出清晰的判断。高新企业高质量的研发支出核算能力,不仅能对于企业的财务风险能够及时的进行发现并解决,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还能使得企业的研发费用数据得到合理配比,从而在满足高新企业资质的同时,还够减少企业被认定部门核算的概率,从而能够减少企业税收政策的风险。

参考文献:

高新科技企业认定要求篇8

【关键词】高企;评审认定;问题;初探

1企业申报

依法经营,规范管理是申报高企的前提,坚决杜绝投机取巧,弄虚作假的行为发生。企业申报材料要严格《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要求提交申请材料真实有效材料,避免滥竽充数多多益善得不良意识存在。目前企业研发费用的归集财务核算问题比较突出,很多企业没有完全按照高企认定管理办法进行收入和费用的会计核算。一方面应加强财务人员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积极参与意识,做到熟悉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的相关政策规定,对研发费用的归集核算及高新技术产品收入核算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要求。“高企认定办法”规定企业申报高企需提交下列申请材料:(1)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请书;(2)企业营业执照副本、税务登记证(复印件);(3)知识产权证书(独占许可合同)、生产批文,新产品或新技术证明(查新)材料、产品质量检验报告、省级以上科技计划立项证明,以及其他相关证明材料;(4)企业职工人数、学历结构以及研发人员占企业职工的比例说明;(5)经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鉴证的企业近三个会计年度研究开发费用情况表(实际年限不足三年的按实际经营年限),并附研究开发活动说明材料;(6)经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鉴证的企业近三个会计年度的财务报表(含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实际年限不足三年的按实际经营年限)以及技术性收入的情况表。上述六项除第1项是从高企认定管理网上按规定提交打印生成外,其它均属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中形成的满足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必备资料,企业应提供真实有效材料,避免滥竽充数,现实工作中很多企业把不属于高企认定必备材料装订进去(如:荣誉证书,人员毕业证等),企业既让费人力物力不说,还给专家评审带来不必要的工作量。总之,申报材料应遵循真实,简约,准确,效用原则,力戒繁冗。

2评审认定

企业申报资料上报后在满足评审条件下有专家对企业上报材料按照“高企认定办法”及《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以下称《工作指引》)进行评审,目前主要从自主知识产权、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以及资产与销售额成长性等四项指标评价企业利用科技资源进行创新、经营创新和取得创新成果等方面的情况。该四项指标采取加权记分方式,须达到70分以上(不含70分)才能达到高企认定标准。四项指标权重结构详见下表:

1:在评审过程中核心自主知识产权(30分)`研究开发的组织管理水平(20分)两项比较清晰判断,科技成果转化能力项下专家评判依据不太一致,应该对《工作指引》关于科技成果转化能力(30分)进一步解读,技术成果转化的判断依据是:企业以技术成果形成产品、服务、样品、样机等。成果转化量化项目数有些专家简单等同高新技术产品数,作为企业可能多项成果转化在同一个产品了,作为评审专家还应对“高企认定办法”《工作指引》进行精新研读,从而避免判断认定不精准,给企业造成不公平。

2:成长性指标中总资产增长(10分)建议修改为净资产增长,从企业财务的角度,总资产的增长不能很好地反映企业的效益质量,企业逐年增加负债也会保证企业总资产的增长。也是容易人为调控因素之一,作为净资产增长才能更好的反应企业的发展质量效益。

3:高新技术产品的界定,“高企认定办法”规定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当年总收入的60%以上是高新技术企业必要条件,企业申报材料对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的界定要求有中介机构按照“高企认定办法”出具专项审计报告,从法律的角度应具有至高权威,除非违规虚假。在实际评审过程中对高新技术产品的界定始终存有争议,存有主观臆断现象,缺乏客观公正。

4:中介机构审计工作质量还有待提高,管理有待规范。加强中介机构的职业责任,在出具报告的同时,指导企业完善财务管理,保证所出具的报告与企业会计帐表协调一致,报告的数据依据充分合理。多数中介机构在资质上没有问题,个别审计机构存在着未严格遵守会计准则要求,出具了与企业实际情况不符的审计报告,特别在研发费用归集方面,未能真正有效地指导企业完善相关管理和财务核算,为了使企业的研发占比达到规定比例随意归集相关费用。一些中介机构的从业人员对高企认定政策理解不透彻,如对研究开发费用占总收入的比例进行鉴证过程中,对所认定的研究开发费用是否符合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项目要求往往难以作出准确判断。因此,中介机构很难对高新企业的几大核心要素作出客观公正地评判。存在利益驱动下的不严肃,失去了报告的权威有效性。在今后高企认定工作建议行业管理部门进一步规范中介机构的审计活动,对中介机构应加大检查力度,督促中介机构加强自律不出违规报告。对有问题的中介机构建议列入不诚信单位,直至取消中介资格。

3政策落实

高新科技企业认定要求篇9

一、抓住两个重点,夯实科技工作基础

1、全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我局把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和突破口,按照“注重培育、重点申报、有计划分批次推进”的工作布局,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我们对全县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重点是对100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进行了贴身跟踪服务。通过摸底,建立了高新技术企业备选库,一企一策、分类指导、分阶段督促落实,稳步推进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报工作。2013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4家。彻底改变了我县高新技术企业培育难、申报少、认定少的“一难二少”局面。高新技术企业报备本身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和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可以说,尽快拿到一块高新技术企业这一金字招牌已成为我县企业家们的共识。

与此同时,新登记备案高新技术产品4种,分别是荣氏工业的“新型a1级蛭石防火阻燃板材”、中柏科技的“硫铝酸美防火板”、湖北荆玻石英建材有限公司的“人造石英石装饰板材”、福鑫公司的“一次性使用自动止液输液器”。至此,我县登记备案高新技术产品已达到10种。

2、圆满完成科技进步“国考”

2013年是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工作年。根据上级要求,我们认真组织迎接科技进步国考。结合县域工作实际,详实制定工作方案,明确组织领导,明确考核内容,落实责任分工,严格责任要求,有序推进科技进步考核工作。

为保证考核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严肃性,我们提请成立了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亲任组长、相关单位和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的科技进步考核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具体指挥协调了本次考核工作,确保了指标数据详实准确,证明材料丰富有力,汇报材料特色鲜明。

科技管理工作者则不分白天黑夜,对照考核任务分解表,认真整理收集的各项指标数据,把考核工作与推动全县科技进步和县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结合起来,坚持了正确的政绩观,以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态度,确保提交的各项指标规范、真实与准确。认真总结了我县近两年在推动科技进步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成效。

科技部反馈的信息表明,我县已顺利通过2011―2012两年科技进步国考,这也是沙洋县连续第七次顺利通过科技进步国考。

二、攻克两个难点,拓宽科技工作路径

1、积极开展科技成果认定登记

我们积极组织企业开展科技成果鉴定、申报和推广应用工作。登记省级科技成果3件,其中一件获得省科技成果三等奖,这是我县科技成果首度获得省级嘉奖。为加强技术市场管理,提高技术合同认定登记质量,我们一是加强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工作培训,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培训学习,掌握业务技能。二是加强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工作宣传,深入重点企事业单位,加强科技税收优惠政策宣传,使企业及有关事业单位了解政策,熟悉相关业务程序,加快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的转化。三是加强制度建设。制定了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办理流程、技术合同登记工作人员保密制度、档案保密制度等,促进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工作制度化。新登记技术合同额9000万元。四是专利申请在起点很低的情况下迅速起步,获得较快增长;知识产权培训和保护工作也逐渐规范。

2、努力完成招商引资工作任务

县政府安排我局招商引资任务6000万元,为不折不扣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局党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招商引资工作,并安排专人、拨出专门经费开展此项工作。

通过参加“千名科技精英进荆门进千企”活动,促成楚小鸭公司与武汉惠仔商行有限公司合作开展“即开即食小包装肉制品加工、肉鸭新品繁育和肉鸭无嬉水养殖”项目建设。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项目现已完成全部投资并正式投产,并与华农大合作,开展肉鸭新品繁育技术攻关。再一次实现了我县项目建设从签约到投产的“百日速度”。

三、催生两个亮点,发散科技工作效能

1、科技项目申报获得重大突破

我们深入规模企业进行了调研,宣传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政策、省市科技项目政策;宣传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的重要意义;了解企业科技发展现状、技术难题。在此基础上,征集遴选科技项目100余个,建成了较为完整的科技项目索引库。

我们紧紧抓住今年省级科技项目竞争性遴选的机遇,攻坚克难,想方设法包装项目。组织洪森等质效较高的企业向国家、省申报4个类别,共9个项目,其中省重大科技专项4个,省科技支撑计划3个,国家、省富民强县计划1个,国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1个。另外,向荆门市申报7个科技引导计划项目。

2、政产学研合作不断迈向深入

为了彻底改变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不足境况,我们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创新驱动的理念,大力搭建科技合作平台,不断加强县域内重点骨干企业与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实施产学研用“无缝对接”,先后促成湖北洪森集团、熊兴化工、凤池实业、仙羽禽业等企业与武汉工程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院校开展技术协作,解决关键技术难题10余项,培训多名专业技术人才。

高新科技企业认定要求篇10

2016年,围绕园区创新能力提升,在委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处室积极配合下,本处室工作取得较大进展。现将全年主要工作和2017年工作思路总结如下:

一、2016年工作进展

(一)稳步推进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与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复审和备案工作

2016年1月29日,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三部委为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政策扶持,有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创造新技术、新业态和提供新供给的生力军,促进经济升级发展,了新修订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国科发火〔2016〕32号),为确保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及时掌握国家政策规定,更好地享受到高新技术企业的相关优惠政策,创新处组织园区企业进行了系统的新政培训,共举办培训5场,参训企业超过500家次。按照北京市科委要求,创新处开展2016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信息备案和认定工作。完成园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备案工作,共255家企业提交备案信息表;2016年度北京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分两批申报,西城园第一批共20家企业申报,第二批申报时限截止10月底,企业申报正有序开展。

2016年8月,我园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德胜科技园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管理办法》(德胜管发〔2013〕2号)政策到期,根据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关于促进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科园发〔2009〕4号)、《关于加强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服务管理工作的通知》(中科园发〔2015〕23号)等文件要求,为进一步规范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流程,创新处起草颁布了园区新的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中关村西城园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管理实施办法》(西科管发〔2016〕2号)。截止到2016年10月底,共两批54家企业通过2016年度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第三批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将按照新政进行评审。

(二)完善园区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提升园区创新创业孵化水平

1、出台孵化器支持新政,兑现2015年度孵化器政策

2016年,《北京市西城区自主创新示范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专业孵化基地认定及支持办法》(西政发〔2012〕15号)政策有效期已到,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从园区发展现状和各孵化基地为企业服务的实际需求出发,创新处重新制定孵化基地支持政策,颁布《北京市西城区科技企业孵化加速平台认定和支持办法》(西政发〔2016〕17号)。新政策在加大对现有传统孵化器的考核和支持力度的同时,增加对“众创空间”、“创新型孵化器”等创新孵化平台的支持,逐步建立较完善的西城园创新创业孵化体系。根据新政策条款,2015年度孵化器政策兑现工作正有序开展。

2、开展京仪孵化器区级孵化基地认定工作

2015年12月,北京京仪融科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西城区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认定工作正式启动,经过申报、勘查、整改、核查等一系列工作,2016年8月31日,创新处组织园区联席会相关成员单位召开了“北京京仪融科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西城区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认定评审会”,经过现场勘查、汇报、答辩、打分等环节,联席会各成员单位一致同意该孵化器通过认定。京仪孵化器成为中关村西城园展览路地区首家区级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西城园区级孵化基地总数达到5家。

3、有序推进中关村现代服务业中小企业创业孵化试点项目建设

2015年,由北京市财政局牵头的中关村现代服务业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关村现代服务业中小企业创业孵化试点项目申报通知,旨在支持中关村各分园创业孵化平台建设。创新处提交申报材料并获得试点资格认定,第一批获批的试点项目为“DRC创億梦工厂”和“普天德胜C客空间”。2016年,按照中关村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各项要求,创新处继续推进西城园中关村现代服务业中小企业创业孵化试点项目建设。编制完成西城园各项工作方案,《西城园中关村现代服务业中小企业创业孵化资金管理办法》;对第一批两个试点项目进行2015年度绩效考评、资金审核和拨付,完成园区2015年度绩效评价报告;审核第二批试点项目申报方案,新增五个项目纳入园区2016-2017年度支持范围。

4、积极举办“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各项活动,塑造园区良好创新创业形象

自2015年起,由国家发改委、科技部、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发起“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搭建全国性的创新创业展示平台,每年举办一次。10月12日至19日,第二届“全国双创活动周”开幕,主会场设在深圳市。西城园积极参与,举办多场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活动,宣传园区创新创业环境,塑造西城园良好的创新创业形象。10月12日,北京会场主题展开幕,园区的的诺亦腾、恒安讯佳代表西城园企业参展,普天德胜孵化器作为央企孵化器的重要代表之一受邀参加了“中央企业双创”版块的展览。金丰和创客体验中心于10月12日正式对开外方,成为西城园双创活动的又一重要载体。10月19日,由中关村西城园管委会、北京华方投资有限公司主办,北京康华伟业孵化器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职教台联合承办的“康华杯”高校师生创业创新大赛正式启动,成为进一步完善西城园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举措

(三)探索多种工作机制,提升园区知识产权水平

1、 全面加深与中关村知识产权促进局合作。继续与中关村知识产权促进局就西城园知识产权促进工作展开合作,搭建日常沟通协调工作机制,提升园区知识产权整体水平。委托中关村知识产权促进局对西城园内企业知识产权情况进行专项分析,定期提供统计分析专报,按照园区特点及工作需要提供个性化统计分析信息。

2、充分发挥北京市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基金作用,提升西城园企业知识产权运用水平。积极争取北京市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资金向西城园内相应产业领域拥有或控制核心专利和高价值专利组合、市场前景良好、高成长性企业进行投资,积极提升园区整体知识产权运营能力。

(四)指导企业进行各类创新项目申报

2016,根据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等要求,创新处指导企业申报各类创新项目,对申报材料进行初审。指导企业申报中关村创新能力建设专项,共22家企业申报专利项目、7家企业申报技术标准项目、4家企业申报商标项目。推荐园区7家企业申报中关村标准化试点示范单位称号。推荐奇虎、诺亦腾建立国家商标总局商标工作调研联系点。推荐园区4家孵化平台申报2016年度中关村特色产业孵化平台称号,其中北京DRC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通过评审获得资格。推荐园区三家孵化平台申报“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地方科技创新创业服务机构”板块资金。

(五)继续推进中国设计交易市场相关工程

完成中国设计交易市场消防整改施工,年底前完成工程交付使用。

(六)按时完成各项临时性工作

2016年,创新处还承担了其他相关工作:完成创新处五项提案会办办理工作;与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就项目合作、基金投入和原创设计分中心落地事宜进行对接;配合2014年度孵化器政策兑现和2015年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项目审计工作。

三、下一年工作思路

(一)完善园区“双创”孵化体系,培育良好“双创”生态环境。

1、充分发挥《北京市西城区科技企业孵化加速平台认定和支持办法》政策的引导与激励作用。创新认定、考核、政策兑现方法,引导传统科技企业孵化器转型升级,由单纯的科技企业“孵化”向“孵化+加速”转变,促进孵化器创新孵化模式转型、提高创新服务水平。

2、引导社会组织采取多种形式建立“双创”服务平台,完善园区创新创业孵化体系。鼓励企业内部建立“众创空间”、“创新型孵化器”、“特色产业孵化平台”等新型科技企业孵化组织,支持康华伟业孵化器作好“康华杯”高校师生创业创新大赛,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

3、继续推进中关村现代服务业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平台试点项目建设:推动第一、二批试点项目按照实施方案稳步建设,完成两批项目2016年度绩效考评和资金拨付;启动第三批试点项目征集。

4、探索国际化的创新孵化服务。试点与创梦亚马逊awS联合孵化器建立战略合作,为园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国际化的科技创新服务。

(二)创新服务内容与方法,服务企业申报两类高新技术企业,推动园区企业向“高、精、尖”产业发展。

1、尝试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企业提供深度服务。明年拟选取政府政策对接角度,充分利用对接平台为园区科技企业提供新的服务内容。

2、宣传、贯彻、落实好新修订的《中关村西城园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和2016年新颁布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和北京市工作指引,鼓励企业积极申报两类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引导科技企业向“高、精、尖”方向发展,逐步调整园区企业结构,逐步使“高、精、尖”产业占主体地位。

(三) 充分开展多种方式合作,提升园区知识产权水平。

1、全面加深与中关村知识产权促进局合作。继续与中关村知识产权促进局就西城园知识产权促进工作展开合作,搭建日常沟通协调工作机制,提升园区知识产权整体水平。委托中关村知识产权促进局对西城园内企业知识产权情况进行专项分析,定期提供统计分析专报,按照园区特点及工作需要提供个性化统计分析信息。

2、 充分发挥北京市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基金作用,提升西城园企业知识产权运用水平。积极争取北京市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资金向西城园内相应产业领域拥有或控制核心专利和高价值专利组合、市场前景良好、高成长性企业进行投资,积极提升园区整体知识产权运营能力。

3、探索开展园区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创新能力的研

究。与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北京蓝海成信咨询有限公司合作选取园区部分企业开展企业知识产权创新能力的课题研究,对企业知识产权成果转化情况、经济效益等指标进行分析研究,为科学评价园区知识产权政策、指导未来政策修订方向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