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制度建设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30:22

上市公司制度建设篇1

关键词:拟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民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走上市之路,而上市的前提条件就是摒弃传统的经营理念,建立健全企业的内控制度,切忌像红光、苏琼花等反面教材一样,盲目追求上市,否则不仅给整个市场造成不良影响,而且,对于企业自身的发展也将产生恶劣的冲击。

一、民营企业拟上市前内控制度建设的现状

民营企业深受传统经营理念的荼毒,战略思想的转变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因此,其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与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一)认识不足,缺乏主动性

民营企业的前身大多是家族企业,股权高度集中,其经营发展关键取决于企业家的经营理念,至今,仍有不少企业家固执己见,认为提升业务量才是企业发展的最高宗旨,内部控制只会加大企业的成本支出,片面地认为内控建设会成为企业繁荣昌盛的“绊脚石”,因此,完善企业内控制度的积极性不高,仅为应付相关规定要求。

(二)内控建设形式化,内控制度与运营管理脱节

美国安然事件导致高票通过了《萨班斯――奥克斯法案》,我国资本市场中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审计失败的事件,使得内控指引诞生,规定主板上市公司于2012年初开始实施。基于该制度背景,民营企业开始规范自身的内控管理,对于内控有效性的评价却仅是随波逐流,盲目跟风,对于内控的重要作用和对企业发展的意义一窍不通,形式化比较严重。

(三)内控监督机制形同虚设

对于企业内控建设有效性的评价须由单独的内部审计部门和具有独立性的财务人员完成,大多数民营企业股权过于集中,并且为了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并没有设立独立的内审部门,更没有独立的评价人员。即使设置了内部审计部门,也只是为主要领导人服务的傀儡,也就谈不上独立性了。因此,民营企业的财务造假现象屡禁不止。

二、内控指引下拟上市公司的内控“定位”

(一)内部控制目标“定位”

民营企业在拟上市过程中,为满足上市要求,在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建树,但距离资本市场的上市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最重要的取决于上市前后民营企业对于内控目标的把握。《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明确规定,内控目标就是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的要求。该目标对于上市前后的企业,其优先级有一定的差距,企业在上市前后对于内控制度的建设也会产生变动。

民营企业的管理层在上市前将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最终目标,即追求经营效率与效果的目标。对于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并不重视,只需内部人员了解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财务成果与现金流量等。而企业在上市之后,为了保障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企业必须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放在内控目标的首位。因此,完善内部牵制制度等措施将影响到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进度。

(二)基于内部控制要素的“定位”

1.控制环境存在差距

控制环境设定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基调,良好的控制环境是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基础。诚实守信与合乎道德的企业文化是内部控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的组织架构存在缺陷,科学的战略缺失,部门设置不合理,重叠与空白太多,企业的前瞻性不足,职责划分不明确,效率低下等。民营企业在选聘员工时任人唯亲,家族式的管理方式,不存在轮岗机制,对亲人的过分信任,对其他人的不重视,难以形成诚实守信的控制环境。民营企业由重要领导人白手起家,缺乏企业文化理念,个人主义色彩沉重,导致企业凝聚力不足。

2.控制活动存在差距

民营企业的财务人员大多专业水平不高,并且企业本身对财务管理也不太重视。尤其在资金管理方面,仍按照以往的经验执行,与内部控制的相关规定部分相悖,导致资金的周转状况百出。在采购环节,民营企业疏于编制采购预算,导致采购的随意性,加大了原材料积压的概率。采购部门与其他部门的沟通联系不密切,职责划分不明确,容易造成重复劳动,降低效率。对于销售环节,民营企业追求人情世故,对于客户的经营状况、发展实力调查不力,造成应收账款无法收回的恶果。

3.与财务报告相关的信息系统和沟通存在差距

民营企业的股权集中制,决定了企业在做出战略决策时主要取决于重要领导人的态度,下级甚至基层部门仅执行命令,无话语权,相关的信息传递也多采用口头沟通,容易造成信息传递失误,且相关责任追溯也难以实施。

4.对控制的监督存在差距

民营企业对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大多来自于国家政策法规的压力,因此,其更不愿意将经营资金“浪费”在对内部控制的监督上。公司整体的内部控制往往存在缺陷,短期内可能无法发现问题,长此以往,公司一旦产生问题就是致命的,甚至导致企业破产。所以,民营企业无效的内部控制使得企业的经营风险是高水平的。

三、实现拟上市公司内控制度升华的“灵丹妙药”

要想实现民营企业内部控制从无效到有效的转型,依赖于内部控制要素自身的科学合理以及最佳组合的形成。内部控制的建设必然影响到企业经营模式的调整,大幅度的企业变革可能产生相反的副作用,因此,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拟上市的民营企业通过对自身内控现状进行全局把握,可以从内控理念、制度体系以及监督机制着手,按照内控指引的要求,实现内控制度的升华。

(一)将内控理念升华为企业文化

企业可以通过持续不断地对员工培训来灌输内控理念。虽然不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当内控理念潜移默化地成为企业日常经营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时,民营企业也就相当于实现了上市的目标。企业通过召开重要会议的方式,加强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视,通过外聘专家讲课,提升企业员工的内控意识,公司内部设立学习讨论小组,定期进行沟通交流,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企业文化。

(二)建立完善的财务控制制度

民营企业沿袭历史经验的特点,缺乏规范的财务制度。企业可以召开会议,由领导人进行决议,财务部门负责起草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以及相应的实施细则。根据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从可行性、内控风险防范等着手,对货币资金等财务报表项目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建立统一的财务控制制度,在公司内部以及子公司进行宣传执行,保证公司整体财务制度的统一性。

(三)企业内外结合,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监督机制

民营企业聘请会计师事务所等外部审计机构定期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审计评价,企业在日常经营中也要定期与注册会计师进行沟通交流,不断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另外,聘请信用评级机构对企业自身进行评级,根据评级结果有目标地建设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内部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事先发掘内部控制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防患于未然。企业内外监督机制的建立,不仅保障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还可以建立内部控制的动态完善机制。

(四)建立内部牵制制度

对于民营企业内部岗位之间以及员工之间要实现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例如,出纳人员不得负责总账等的登记与核对;销售人员仅负责销售业务,不得擅自收取货款等,杜绝营私舞弊现象。同时,要强化对子公司的预算牵制,子公司的预算必须递交书面年度业绩目标,由母公司对其可行性进行审核通过方可执行,从而避免资金的浪费。

综上所述,民营企业在实现上市目标上任重而道远,本文通过对民营企业拟上市前内部控制现状的分析,发现大多数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仍远远不能满足上市的要求,笔者提出几点见解,以期帮助拟上市企业全面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早日成为上市公司。

参考文献:

[1]邓怡.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金融,2013(012):186-187.

[2]王四睿.中国内部控制新五年[J].财会通讯,2013(007):11-14.

上市公司制度建设篇2

关键词:上市公司内控制度意义

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改组,上市,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公司意识到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许多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不惜花大量财力建立内控制度.但由于缺少一定的方法和措施,致使内部控制制度“印在纸上、挂在墙上”,以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使内部控制流于形式,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对此,国家相关部门先后了关于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政策.特别是2010年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后,根据证监会相关要求,部分上市公司已率先作为试点进行了内部控制建设和完善工作。

由于这是第一次进行内控建设,对于如何执行内控控制规范体系、如何理解相关法律法规成为各上市公司在内控建设中的难题。经过部分上市公司的一段时间的实践,在2012年财政部针对此疑问又了《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实施中相关问题解释第1号的通知》,对实施过程中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与其他公司治理体系的关系、各规范文件的强制性与指导性关系、实施范围、成本与效益性原则及其他技术性问题进行了解释。

但总体上来看,各个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过程中仍存在各种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对内部控制体系规范流程的建立,与其他管理体系的协调发展都在影响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定的制定.并因此影响到我国资本市场信息的质量,投资者的权益.因此,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研究刻不容缓。

1、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建设的意义

1.1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理论意义

通过解读宏观政策,建立内控制度规范可以为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内部控制是上市公司经营发展的基本规矩,上市公司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都是从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开始的。上市公司的一切活动,都基于内部控制。研究内部控制如何将上市公司各种要素和资源整合在一起,并将其有机组合和协调,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从而有力地推动我国上市公司健康、持续地发展。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规范性提供了参考。

1.2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实际意义

1.2.1建立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流程,减少上市公司的经营风险

在传统内部控制体系之上,深入挖掘其内部控制的不完善,突破管理难题,研究提出规范体系的模式,使得内部控制成为上市公司真正的一道防火墙.通过实施,使之具有过滤功能和免疫能力,从而有效地抵御各种风险,使我国上市公司巍然立于不败之地。

1.2.2发现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中常见问题,促进企业现代化管理

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研究,发现一些在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中不可避免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并针对此进一步研究,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上市公司提供可参考性意见.一个健全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实际上是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的体现。根据我国国情和上市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建立适合的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是十分必要的,这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需要,也是企业国际化的需要。

1.2.3规范上市公司经济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

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控制不良行为,保障了信息披露的正确性,投资人的利益,进而保护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

2、上市公司内容控制制度规范建设主要研究的问题

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公司各种管理内容和公司的具体运作问题较多。在研究中如何应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建设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综合内部各个管理体系,使之协调运作。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根据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的案例,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内部控制制度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研究建立符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对于中国的大多数上市公司而言,内部控制更像是一个价格不菲的花瓶.上市公司纷纷付出成本进行内控体系、流程和规则搭建,主要是为了应付各种严查和突发事件,对外让股东们心里感到踏实.但真正能把内控做到形具而又根据自身情况不拘于形的上市公司不多。

(2)解读五部委颁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文件,促进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规范化。自从五部委颁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后,各个上市公司对其内容并未深入研读.上市公司内控制度研究正是从该文件基本指引点出发,结合上市公司实际案例,充分理解文件,提出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合理框架。

(3)调研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运行模式,提出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框架,建立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流程,建立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中常见问题,为上市公司提供内控建设的参考意见。

(4)探索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与公司内部其他管理制度之协调发展的机制。内部控制贯穿于整个企业管理,与其他管理体系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将内部控制的要求融入企业管理体系中,形成内部控制的长效机制,使内部控制真正为经营管理服务,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创新之点。

上市公司制度建设篇3

                              杨宁

(陕西广电网络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陕西西安 710075)

摘要: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是预防上市公司经营风险、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措施,加强公司治理水平,重视风险管理,完善和加强内部控制制度,也已成为上市公司生存和发展的首要条件。笔者结合陕西广电网络传媒(集团)公司内控制度建设的成功案例,就国内上市公司的管理现状、内控建设的必要性以及实施内控建设后发挥和显现出的作用及效果作了分析和论述,进一步阐明内控建设对上市公司管理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上市公司内控制度 科学管理

一、上市公司内控制度的实质、分类及内涵

1.1内控制度的实质。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是保障上市公司运作业务正常进行并实现预定工作目标,以及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的有效手段。上市公司内控制度的实质就是实现公司的自我规范、自我约束和自我完善。

1.2内控制度的分类。主要分为两大方面,分别是内控机制和内控文本制度。内控机制说的就是上市公司的组织结构之间的相互制约,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方面:首先是决策系统,它主要包括股东会、董事会等能够决策的相关机构。其次是执行系统,它主要是包括公司总经理以及总经理的办公室、各个职能部门、其他的分支机构等各个层次的执行机构,这些执行机构主要负责的工作是将股东会和董事会的各项决议付诸行动;最后是监督系统,它由监事会、稽核部两个主要部门组成。内控文本制度是上市公司内控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控文本制度是上市公司为规范经营,预防经营风险而制定的一系列的操作程序、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措施的总称,内控文本制度也是上市公司的各个管理部门和分支机构必须遵循的规范。

二、国内上市公司内控制度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一些上市公司内部环境存在缺陷,风险评估不完善,控制活动不合理,信息与沟通不顺畅,未形成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具体表现在:

    2.1 上市公司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的制度还不够完善。一般的上市公司都成立了自己的董事会、股东大会,但并没有实质的决策权,这就造成了股东大会形同虚设,致使上市公司的决策系统不完整,使得公司的决策权都掌握在总经理一个人的手上,失去了民主,科学的管理体制,使上市公司的决策风险大大提高。其次,监事会的规章制度不完善。大部分上市公司没有设立监事会或者虽然设立了监事会,但是都是有名无实,根本起不到对公司高级职员的有效监督。

2.2  上市公司的企业管理层重生产、轻经营,重开发、轻内部后续管理,没有将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放到全局的战略高度来思考和对待,管理力度呈逐层递减趋势,管理效应也层层弱化。

2.3  有的上市公司虽然有为数不少的内部控制规章制度,但仅仅是纸上谈兵,流于形式,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贯彻落实还不够,互相衔接也不够严密。

2.4   忽视财务内部稽核和内部审计的作用。有的公司没有财会部门的稽核,有的虽有但不规范、未形成制度,还没有达到能够使各类财务决策权利、各项财会业务过程、各个操作环节和各个财会人员的行为都处于紧密的内部制约和监控之下的科学、有效的财务控制水平。

2.5   在日常的内部控制制度管理方面,思想工作不深入,对职工的个人行为和思想状况了解不够,使一些管理隐患长期得不到发现和纠正。

三、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3.1  加强公司内部控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我国的上市公司经过近年的大发展,各上市公司的资金、人员、市场等都发展到了相当的规模,公司的机构设置、财务管理水平和人力资源的配备等方面必须适应公司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因此,加强公司管理,实现管理创新,使传统的管理模式向现代企业管理过度,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

3.2  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是提升管理效率的必然要求。为了提升管理效率,有效保证公司经营效益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及法律法规的遵循性,上市公司必须形成一整套内部控制体系,通过对贯穿于经营活动全过程的自行检查、自行制约和自我内部调节,规避公司经营风险,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错误。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不仅是公司内部相互制衡、相互监督的治理机制问题,更是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公司得以生存、避免内部运行失控和潜在管理效率损失的必然要求。

3.3  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参与国际竞争的迫切要求。虽然我国上市公司自我发展比较快,但还没有实力完全按照国际规则参与市场竞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市场认可度不高。一个规范的、有效的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提高公司的市场认可度,提高公司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和信心,适应境内外资本市场监管的客观需要。

四、内控制度建设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的作用和价值

近年以来,国内一些上市企业通过建立健全内控制度,不仅使企业内部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而且也让企业内部的关系得到了很好的理顺,各个阶层的责任制得到了全面落实,企业通过这个流程发现企业内部存在的风险,进而进行有效的控制,最终通过有效的内控建设,提高了上市公司的管理水平和质量,实现了企业效益和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以陕西广电网络传媒(集团)公司为例,公司领导层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工作,2011年在公司董事会的推动下,编制了《集团管理管控手册》,并顺利实现了管控体系建设项目的落地实施,有效保障了公司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公司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遵循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和成本效益原则,结合公司具体情况,建立了权责明确、逐级授权、相互制衡、严格监督的内部控制体系。公司的内部控制基本覆盖了公司所有业务、各个部门和分支机构、全体员工,贯穿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涵盖了事前防范、事中监控和事后监督检查,这使公司在三网融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投资有效益,且业务仍保持了快速增长,增速达16%,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五、结束语

上市公司内控制度的实施,对公司的发展及提升公司的管理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内控制度不仅使公司的经营风险大大的降低,也使得公司的经营利益有了一个很大的提升空间。但在建设内控制度的时候,不能设置一些虚有其表的东西,为了企业的发展,应该努力吸取国外的先进经验,一直坚持走科学合理的经营路线,那么企业的明天会更加的辉煌。

参考文献:

[1]魏瑾.中国版《萨—奥法案》引导上市公司完善内控制度[J].黑龙江科技息,2007,(08)

[2]梁运吉.美、日内控标准中it运用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农业会计,2011,(01)

上市公司制度建设篇4

【关键词】城市建设投资公司财务管理

一、城市建设投资公司性质和特点

城市建设投资公司是政府投资融资的平台、经营城市的媒介、对外开展融资合作的枢纽,是董事会领导在政府的授权范围内对国有资产行使出资者的权利,并且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隶属于国有公司。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在运行上实行市场化的运作、企业化的管理,是政府直属的事业单位。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在其开发产品上具有投资广、面积大以及地点固定等特点,在生产上则具有生产周期长、流动性强、人员复杂、露天作业多以及技术多样性等特点。

二、城市建设投资公司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城市建设投资公司的财务管理现状并不乐观,有很大一部分的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受规模与人员素质的影响,忽略了财务管理的中心地位,在财务管理上往往存在着财务管理缺位、会计核算不健全的现象,在财务管理的强化方面也受到了阻碍,致使公司的财务管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财务管理缺乏监督

要想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必须要有相应的财务制度作为保障,但往往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在这方面的执行力都很薄弱,成为困扰其财务管理的难题。城市建设投资公司中部分财务人员在日常管理中存在着有规不守、有章不循、有法不依、有责不负等问题,在财务管理上出现成本无控制、费用无限制、年初无预算、开支无计划、核算无规矩、挂账不清理等情况,这一系列原因造成了公司财务管理秩序的混乱,从根本上制约了城市建设投资公司的发展。

(二)职能部门权责不清

任何企业要想保持正常、合理的运行必须要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各层管理人员及各职能部门人员必须要明确其相应的责任和义务[1]。当前,在我国大多数城市建设投资公司中都普遍存在着职能部门权责不清的现象,相关负责人在工作上只行使其权利而并不履行义务和责任,在对严重的经济事故及经济损失上,并没有设立明确的责任追究制度,从而造成了财务管理的混乱及公司资产的流失。此外,还有一部分单位的领导者在签订合同时并没有对合同深入的了解,对相关财务知识也是一知半解,在平时的工作中并不注重对财务工作的管理,严重地降低了公司的经济运行效率。

(三)账实不清

当前不少公司在财务账面上虽然显示的是利润数,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部分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在财务账面上显示有资金,但其实现的利润却是空利润,并没有多余的资金用来周转;公司财务账面上有资金,却因为各种原因收不回来,由于长期的拖欠而形成了死钱。建设单位在工程款上长期的拖欠不仅直接影响了城市建设投资公司的经济效益,还让公司承受着来自银行的巨大利息压力,增加了公司的负担,严重地限制了城市建设投资公司的全面发展。

三、城市建设投资公司的财务管理措施

(一)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理念

所谓财务管理理念通常来说即是对财务管理实践进行指导的价值观,是解决财务问题的指引。在当今新型理财理念的环境下,企业若不转变传统的财务管理理念,便很难在激烈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在财务管理上应树立以下观念:一是树立利润最大化理念:加强对子公司或公司各部门收入、成本、支出等的控制,制定相应利润考核制度,实现公司利润的最大化;二是树立财务管理中心理念:要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必须要明确财务管理的中心位置,充分发挥其预测、控制和考核等作用,抓住资金、成本及利润等方面的工作,从而带动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各方面的经营效益;三是树立现金流理念:现金流是在财务账面上可用于公司周转或者再投资的现金。现金流量的指标在很多情况下都比利润指标更加的重要,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在经营上就算是有着良好的经营效益,但如若现金流量匮乏,造成财务状况的恶化,这种情况下依然会导致公司的破产;四是树立货币时间价值理念:货币时间价值理念是财务管理中最基本的理念,为了实现对财富和价值的衡量,可以利用时间价值的理念通过现值来表示项目的未来成本及收益,当成本现值小于收益现值时,那么该项目则可以予以施行,反正则不考虑。通过对货币时间价值理念的运用,可以对将实施项目的未来成本及收益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

(二)建立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

要想建立规范、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首先要明确公司的财务管理目标,即严格实施公司的每项规章制度,遵守城市建设投资管理的相关政策,做好对城市建设资金的预算及核算等工作,控制城市建设的成本,提高公司投资效益[2]。然后,还需把握好财务管理的相关重要环节,主要包括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协调、工程建设造价管理环节、公司工程建设资金支付环节、工程建设财务资料管理环节、工程残料、赔偿款等管理环节。

(三)强化对财务预算的管理

强化对财务预算的编制,综合平衡公司财务目标,约束和控制公司的财务行为。在新建投资项目中,将投资预算作为重点工作,包括对项目可行性的分析、总预算估计、现金流量以及筹集预算的计划等,确定控制预算的方法以及决策程序,对于预算费用的重点项目及各项损失进行重点的监测和控制。在现金流量的预算工作上重点是其经营性流入及流出量,要确保公司可用资金的回笼,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另外,还需清理企业的财务预算,以现金流量作为重点,严格按照收支两条线。为了更加有效地控制费用的支出,对于被清理的企业还需进行对现金流量费用支出预算的控制。

综上所述,城市建设公司在运行中要充分考虑其财务管理上的特殊性,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理念,建立一套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为更好的发展城市建设投资项目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孙明芬.探讨县级国有城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经营管理者,2012,(07):34-35

上市公司制度建设篇5

2008年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深化,国内经济的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资本市场运行环境日趋复杂。证监会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落实宏观调控,创造条件,把握时机,克服诸多难题,办成一系列大事,开创了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新局面。

市场体系日趋完整。推出创业板,设立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公司债市场统一规范迈出重要步伐,相继推出中小企业私募债等新品种。新上市13个商品期货品种,初步形成了覆盖国计民生多个领域的大宗商品期货市场。股权投资基金和理财业务出现跨越式发展。

市场功能不断提升。一批大型企业改制为股份公司,中国铁建、农业银行、新华保险、中国建筑等实现发行上市。800多家中小型和创新创业企业在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公开发行上市。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通过资本市场完成并购重组。

市场机制日益健全。推出股指期货品种和融资融券业务,初步建立市场信用交易机制。分步实施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促进了一、二级市场协调发展。着力推动上市公司分红、退市等改革,市场化约束机制、投资者回报机制进一步健全。

市场主体质量提高。完成上市公司治理专项工作,现代企业制度的理念和规范得到普及。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经受住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走上改革创新和稳健发展道路。多元机构投资者队伍快速壮大,已经成为影响市场的重要力量。散户投资者的投资理念也有明显改进。

市场监管得到强化。深入落实辖区监管责任制。建立查审分离制度,完善执法体制。建立健全快速反应、多方联动和及时查处的执法机制。大幅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项目,提高审核效率和透明度。全系统战斗力和监管公信力显著增强。

市场开放不断深化。32家境内公司到境外上市,40家境外上市公司实施再融资,累计筹资816.64亿美元。积极推动境外长期资金参与我国资本市场,支持境内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走出去”。积极推动国际证券监管合作。我国资本市场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大幅提高。

市场稳定获得保障。不断加强维护市场稳定的体制机制建设,积极推进系统信息安全、打非整非、舆论引导等各项工作,确保了南方雨雪冰冻灾害、汶川特大地震等重要时段资本市场的安全稳定运行。

2012年,证监会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努力处理好证券期货领域发展、改革、开放、稳定等多方面关系,有力促进了国民经济转型升级。

一、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设立“新三板”,启动扩大非上市公众公司股份转让试点,全年新增挂牌企业98家。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督管理办法。引导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规范发展,鼓励证券公司探索建立柜台交易市场。支持文化创意、高科技、现代服务业和“三农”相关企业发行上市,启动创业板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工作,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审核中优先安排西部地区企业。联合有关部委制定指导意见,支持科技成果出资入股确认股权。会同有关部委建立公司信用类债券部际协调机制,在推动跨市场监管、促进互联互通、统一监管标准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全年公司债发行额2472亿元,同比增长95.9%;全部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额3.7万亿元,增长58.8%;76家企业通过发行中小企业私募债筹资94亿元。牵头组织和督导交易场所清理整顿工作取得积极成果,目前已有16个省区市通过验收。

二、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优化资本市场结构。深入推进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全面提高透明度,发行审核开始从盈利能力判断向以信息披露为中心转变。加强发行定价监管,促使参与主体归位尽责,完善新股价格形成机制,抑制盲目炒新。新股平均发行价、平均市盈率分别下降28%和36%,创业板平均超募比例由2011年的144%下降至94%。市场结构明显改善,全年上证综指上涨3.17%,沪深300指数上涨7.55%,上证50指数上涨14.84%。中小企业板指数和创业板指数则分别下跌1.38%和2.14%,估值结构开始趋于好转。积极稳妥推进退市制度改革,上市公司“停而不退”问题初步得到解决,2012年底有2家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终止上市。

三、强化投资者回报,健全投资者保护机制。在尊重上市公司自主经营管理的前提下,鼓励上市公司建立持续、清晰、透明的现金分红政策和决策机制,加大对未按承诺比例分红、长期不履行分红义务公司的监管约束。2012年,境内上市公司实际现金分红4772亿元,增长22%。年底沪深300指数公司股息率为2.66%,我国大型上市公司特别是蓝筹股股息率已经高于新兴市场和部分成熟市场。加强与财税部门沟通协调,推动出台上市公司股息红利按持有期限差别化征收个人所得税等优惠政策。据不完全统计,全年共有449家公司公告持股5%以上的股东和高管人员在二级市场累计增持49.58亿股,19家上市公司公告回购股份,有效提振投资者信心。成立投资者保护局,建立投资者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多种方式开展投资者教育,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完善投资者适当性制度。探索维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路径。

四、加强信息披露,规范公司治理。完善主板、创业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规则,创业板特殊行业信息披露指引。推动电子化信息披露工作。制定提高首次公开发行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的办法,抑制发行人、中介机构粉饰业绩行为,防范利润操纵。加大对发行人、上市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督检查,加强会计准则执行和财务信息披露监管,推动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开展上市公司股东、关联方以及上市公司承诺履行情况专项检查。鼓励投资者、中介机构参与公司治理。研究制定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暂行管理办法。完善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监管规定。

五、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改善投资者结构。积极配合社保相关部门完善投资配套规则,与有关部门共同研究改进住房公积金管理和投资问题,为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等长期资金投资运营和保值增值做好衔接与服务。支持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创新理财服务。大幅新增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额度,分别达到800亿美元和2700亿元人民币。2012年底,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资产3.61万亿元,增长21.92%;管理的社保基金、企业年金、专户理财资产分别增长22.5%、28.9%和55.3%。

六、推进期货市场创新发展,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上市油菜籽期货和菜籽粕期货,修改完善棉花、菜籽油、黄大豆1号等6个农产品合约及业务规则。服务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上市白银和玻璃期货,优化铜、焦炭等6个工业品期货合约及规则,研究铁矿石、动力煤等战略性期货品种。推进开放性原油期货市场建设。启动国债期货仿真交易,国债期货上市准备工作基本完成。加大对碳排放权、指数、期权等新交易工具的研发力度。改革套保、套利等市场监管制度。研究建设期货与现货紧密联系,适应实体企业不同层次风险管理与商品服务需要的交易平台。全年期货市场成交14.5亿手,增长37.6%;成交金额171.1万亿元,增长24.4%。

七、着力改善政策环境,推动经营机构创新发展。取消和调整35项行政审批项目。3次大幅下调证券、期货市场收费标准,按2012年成交量计算,累计可减少投资者交易成本超过200亿元。降低证券公司结算备用金标准。出台并落实11项支持证券公司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快速增长,2012年底管理资产规模达1.9万亿元,增长5.7倍。优化基金管理公司准入政策,允许设立专业子公司开展部分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持续推动基金产品审核制度改革,推进跨境、跨市场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等产品创新,促进基金管理公司向现代财富管理机构转型。推出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试点。推动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风险投资基金规范发展。设立中国证券金融公司,启动转融通业务试点。2012年底参与转融通业务的证券公司已达30家,累计交易额410亿元。鼓励证券期货行业出台吸纳民间资本的具体措施。

八、强化市场法治建设,提高稽查执法效能。推动修订《证券投资基金法》、《期货交易管理条例》。就办理内幕交易刑事案、审理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案和处理国债回购纠纷案等问题,推动司法部门出台司法解释和政策。设立稽查总队沪、深支队,完善调查程序、证据规则等制度性安排。完善行政处罚审理程序工作指引,推进法官挂职和派出机构行政处罚试点。从严惩处内幕交易、虚假披露、操纵市场等案件。全年受理证券期货案件线索380件,增长31%。新增案件调查316件,增长21%。审结行政处罚案件90件,移送公安机关33件,增长32%。大案要案被严肃查办。制定市场诚信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目前资本市场诚信数据库已收录约1.1万家机构和51.5万名个人的信息。

九、积极稳妥推进对外开放,提升资本市场国际影响力。落实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成果,将合资证券公司外方持股比例上限提高到49%。允许外资入股期货公司,比例最高可达49%。放宽内地企业赴港上市条件,支持在港发行人民币债券。支持沪深港交易所设立合资公司。允许港澳证券公司在合资证券投资咨询公司持股比例最高至49%,设立范围扩大至内地所有地区。研究境外公司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的可行性。与若干重点国家和地区进行监管合作,达成一系列多边和双边协议。成功承办国际证监会组织(ioSCo)第37届年会。

十、强化党的建设和队伍建设,不断夯实监管基础。加强系统党的建设。掀起证券期货监管系统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热潮。开展“三个如何”学习讨论和实践,创先争优活动取得新成效。加强惩防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组织干部跨地区、跨部门、跨单位交流。面向国内外、系统内外公开招聘中高层次人才。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稳步推进交易所体制改革。完善交易所、会管机构治理结构。

2013年,证监会将紧紧围绕转方式、调结构,稳中求进、开拓创新,全面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各项部署。依法履行监管职责,继续推进已经启动的各项改革措施,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市场结构,着力提高市场透明度,切实落实“三公”原则,更有力地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的底线,实现证券期货市场科学发展。

一是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扩大“新三板”试点范围。完成各类交易场所的清理整顿,继续引导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规范发展,鼓励证券公司探索建立柜台交易市场。继续推动债券市场制度规则统一,深化债券市场互联互通。落实跨市场执法安排,加大对债券违法行为惩戒力度。完善公司信用类债券制度规则,积极推动品种创新,有序扩大中小企业私募债券试点。探索完善债券评级和债券增信机制。

二是进一步深化发行和退市制度改革。落实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审核理念,修订完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管理办法等规则制度。继续完善新股定价机制,推动市场相关各方归位尽责,强化中介机构监管。开展对首次公开发行在审公司财务专项检查工作,推动中介机构切实履职尽责。坚决打击粉饰业绩、包装上市、虚假披露等行为。积极稳妥落实新的退市制度改革措施,不断完善相关配套制度规则和市场化机制,实现退市常态化。

三是不断促进上市公司质量提升。坚持不懈地强化信息披露监管,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继续落实现金分红监管政策。鼓励包括机构投资者在内的各类股东参与公司治理,推动上市公司提升治理水平。完善上市公司市场化并购重组审核制度,丰富并购重组方式方法。完善资本市场会计监管体系。强化对审计、评估机构的现场检查,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四是强化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功能。贯彻落实新修订的《期货交易管理条例》,修改和制定相关配套规章制度。促进已上市期货品种评估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做精做细现有期货品种。做好国债期货上市准备工作。推动开放性原油期货市场建设。积极推动铁矿石、动力煤等大宗商品期货品种创新研究。做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市场的调研与引导。探索发展利率类、汇率类金融衍生品。建立商品期货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加快培育和发展期货市场机构投资者。

五是大力培育机构投资者队伍。以股权投资基金和投资管理公司为重点,加快培育机构投资者。允许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私募基金等各类财富管理机构从事公募基金业务。鼓励公募财富管理机构开发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积极推动境外养老金、慈善基金、基金等长期资金投资境内市场。协助和配合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住房公积金委托专业机构进行投资管理,实现保值增值。

六是引导各类中介机构规范发展。强化证券公司托管、支付、交易等基础功能,支持开展资产管理等业务。加快发展各类专业证券经营机构。完善期货公司资产管理、投资咨询业务试点。抓紧做好新基金法实施各项准备工作。加强对证券投资咨询、资信评级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和评估机构等中介服务机构的服务和监管。

七是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对外开放。进一步完善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制度安排。扩大QFii、RQFii投资额度,增加投资便利性。支持跨境etF产品和跨境债券市场发展。推进期货公司境外期货经纪业务试点。支持境内企业境外上市。支持符合条件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走出去”。加强跨境监管合作。

八是持之以恒做好投资者教育和服务。拓展投资者教育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建立与投资者的良性互动机制。完善市场化投资者保护机制。支持财富管理机构提供更为多样化的产品,满足投资者特别是个人投资者多元化、差异化需求,引导个人投资者委托专业机构理财。

九是切实改进市场监管和执法。在全国集中统一监管的总体框架下,抓紧构建既富有弹性又高效的多层次监管体系。深入落实辖区监管责任制,完善监管协作和监管联动机制。强化交易所、会管单位和行业自律组织等的监管作用。全面开展资本市场执法评估工作。完善查审分离制度。推出加强证券期货市场执法的配套措施,严查严办欺诈发行、虚假披露、内幕交易、市场操纵等违法违规行为,增强我会执法工作的公信力。

上市公司制度建设篇6

【关键词】新背景地方投融资公司内部控制现状应对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增速的减缓,国家对于地方政府利用大规模投资来刺激经济的手段进行了严格的财政货币政策管制,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开始暴露出来,原先作为地方政府从银行借贷平台的地方投融资公司的经营和管理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地方投融资平台不再作为地方政府融资负债的载体而生存,这些公司必须融入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作为独立的市场经营主体来参与城市建设和开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另外,公司的融资不再作为政府的借债行为,而是作为独立的企业法人,根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遵守银行业监管规定,具备现金流全覆盖,做到借、用、贷、还一体化。

在这种新形势下,对于地方投融资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方投融资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在新的内外部环境下,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漏洞,需要采取新的改革措施,使其能够在公司的经营和管理中发挥好内部控制的作用。

一、南宁五象新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改革的内外部原因

1、外部原因

南宁五象新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落后的外部原因主要是由于在国家经济的放缓和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大背景下,国家对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提出了新的改革要求和政策方向。国发19号文等系列文件颁发和实施,决定和改变了公司的发展方向和经营模式。一是公司不能再作为市政府融资负债的载体而生存;二是公司必须作为独立的市场经营主体参与城市建设,尤其是五象新区的开发建设;三是公司融资必须符合银行业监管规定,具备现金流全覆盖,所投资项目必须有回报,真正做到借、用、还一体化。另外,五象新区管委会的成立,决定了公司必须配合管委会开展城市建设,否则公司将很难生存和发展下去。

2、内部原因

由于五象新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长期作为南宁市政府投融资平台的作用而存在,其公司在内部组织结构的设立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例如,公司缺乏完善的战略规划和计划机制,各个部门之间缺乏统一的计划指导,部门的设置和分工存在不清晰、不明确的现象。在公司需要开展新业务、发挥新职能的背景下,这种组织结构不利于公司建立先进的内部控制制度。为了能够更好地作为独立的市场经营主体参与城市建设,更好地做好公司的经营和管理,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必须对其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

二、南宁五象新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

1、公司缺乏完善的战略规划和计划机制

南宁五象新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在作为独立的市场经营主体来进行经营和管理之后,暴露出了缺乏完善的战略规划和计划机制的问题。首先,战略规划和年度计划(主要指公司的)作为主要管理职能未能在机构设置和分工中得到应有的重视和体现,没有相关部门为此负责。其次,公司作为市场经济主体存在的最大短板在于一直作为地方投融资平台而存在,公司一直没有主要的经营项目,这种公司经营模式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是很难长期生存和发展的。另外,公司的财务状况存在很大的问题。在以前作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存在时,公司的经营和管理的资金都是利用地方政府的信用长期从银行低息贷款所得,随着公司逐渐从地方政府体系中剥离出去,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来进行经营和管理之后,公司将很难从银行获得成本比较低的贷款。又由于公司一直没有主要的经营业务,这种情况将导致公司缺乏稳定的现金流,长期以往,将出现很大的财务问题,积累很高的财务风险。

2、公司的内部机构和部门设置不合理

南宁五象新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的内部部门和机构设置不合理,使得内部控制制度很难有效发挥其作用。首先,各部门之间缺少统一的计划指导和协调,各自为政开展业务。公司的各部门缺乏统一的计划指导,导致各部门在开展业务的时候各自为政,部门间的工作协调性和系统性不够,信息沟通不通畅,这种情况导致公司的部门工作存在很大的冲突,公司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在配置方面很不合理,存在着很多的浪费行为,大大降低了公司的经营和管理的效率。另外,公司在部门设置和分工方面不够清晰和明确,存在着很多的不合理现象。一是部门的分工不够精细,不够清晰,造成互相推诿,互相扯皮的现象非常多。例如,南宁五象新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的计量稽核和项目的施工管理就在同一部门,这种职能设置导致公司的项目管理和监督功能归属于同一部门,从而计量稽核的独立监督功能很难得到有效的发挥,大大影响了公司经营和管理的效率。二是相关部门归属于不同领导分管,造成人为分割,信息沟通不流畅。例如,公司的开发部门和工程部门在业务上存在着大量的联系和往来,但是,由于公司的部门设计不合理,这两个部门相应地归属于不同的领导分管,这种情况导致两个部门很难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商,从而严重影响了公司的经营和管理效率。

3、公司缺乏严格的内部审计机制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内部审计制度是指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通过内部审计部门对财务工作进行监督和控制的一种制度。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可以很好地对企业的财务工作进行监督和控制。我国的大多数企业缺少有效的内部审计制度,很难发挥内审制度在财务控制中的作用。大多数企业没有设立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内部审计工作一般都是由企业的会计和财务人员来完成的,导致内审的程序非常不规范,很难有效发挥其在财务工作中的监督和控制作用。另外,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普遍比较差,对于一些复杂的财务问题很难进行有效的监督,使得审计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例如,南宁五象新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的内部审计业务就一直没有独立,公司的内部审计业务的开展都是由公司的财务和会计人员来完成的,内部审计在执行的时候也受到很多上级领导的干预,导致公司的内部审计很难发挥其独立监督的作用。

三、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议措施

1、公司要制定完善的经营和管理战略规划

南宁五象新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在作为独立的市场经营主体来进行经营和管理之后,必须充分考虑到市场经济的环境,制定完善的经营和管理的战略规划。首先,公司必须解决没有经营项目这一短板,制定专门的经营战略规划,为公司未来的发展寻求出路。公司可以通过五象新区管委会全面参与五象新区开发建设,逐步确立以五象新区城市公益性基础建设项目代建和城市建设经营性项目投资与经营等两大主营业务,最终将公司建成集团化的城市资产投资、经营、管理和资本运作的综合运营商。其次,公司必须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财务发展战略,解决公司缺乏稳定的现金流这一财务短板,使得公司的财务状况能够呈现出健康的良性循环状态。南宁五象新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在作为独立的市场经营主体存在后,将很难再从银行获得低息的贷款,公司的现金来源将存在很大的问题,时刻面临着现金流断裂的风险。针对这一情况,公司要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拓展资金来源的渠道,从而为公司创造出稳定的现金流。例如,公司可以利用现有资金积极地开展城市建设和房地产业务,为公司创造大量的收入来源。另外,公司可以利用业务的开展,通过抵押担保的形式从银行获得贷款。公司还可以通过资本市场或者民间借贷的方式,积极拓宽资金的来源,为公司创造出稳定的现金流。

2、公司要完善机构和部门的设置,使其结构更加合理

随着公司作为独立的市场经营主体参与到五象新区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性项目投资与经营之后,公司必须完善内部的机构和部门的设置,使其结构能够更加合理,为内部控制制度发挥作用提供良好的内部环境。首先,公司要制定统一的计划和规章制度,为各个部门开展业务提供统一的指导。公司还要设立专门的机构,对于各部门的业务进行协调和沟通,使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性和系统性增强,信息沟通和共享能够更加流畅,从而提高各个部门的工作效率。另外,公司要对部门的设置和分工进行优化和完善,使部门的设置能够更加科学和合理,从而提高公司内部的资源配置效率。五象新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对于业务往来比较密切,工作联系比较紧密的部门,要归属于同一个领导进行管理,避免出现人为分割的情况。例如,公司可以实施董事会领导下的经营班子负责的管理体制,具体分工为:董事长负责公司主持全面工作及分管财务部门;在总经理领导下,两位副总分管投资发展部、前期开发部、工程部、房产开发分公司,专职副书记分管党政办。这种领导分工方法,使得各个部门能够各司其职,很好地避免了一些不合理的情况的出现。其次,公司需要解决计量稽核职能和项目施工管理在同一部门的情况,将计量稽核的职能从项目部独立出去,成立专门的计量稽核部门,从而保证公司项目经营管理的质量,发挥好计量稽核的独立稽核作用。

另外,针对公司下一步开展的经营性商业地产项目的建设模式,公司的组织结构和投融资模式存在着不合理的问题。公司必须要根据经营性商业地产建设和开发的要求,有针对地进行组织结构的调整,并且采取合理的投融资模式,从而更好为公司的未来的经营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建立严格的内部审计制度,发挥好内审的独立监督作用

在公司作为独立的市场经营主体参与城市建设和投资之后,很容易出现一些领导干部利用财务管理制度的缺陷,通过职务之便盗窃贪污国家和企业的财产,使企业的经营管理面临严峻的考验。在这种形势下,公司要充分重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通过成立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对内部的各项经济和财务工作进行严格的内部审计,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另外,公司要引进专门的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培训等方式提高内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质,从而使他们能够很好地从事内部审计工作。

四、总结

在国家经济增速放缓,国家对于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的职能的转换要求的大背景下,南宁五象新区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公司必须根据市场经济的大环境和公司未来经营和发展的方向,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参考文献】

[1]董其江、高伟波: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评估与管理对策研究[J].农业发展与金融,2012(2).

[2]吴亚平:规范审慎地推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发展[J].中国投资,2011(9).

上市公司制度建设篇7

一、二00四年工作回顾

2005年是阜阳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司)进入实质性运转的第一年,也是我市全面实施“十五”计划、着力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重要一年。一年来,建司遵循“服务经济大局、实现跨越发展”的工作思路,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市政府性投资项目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投资办)的直接领导下,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理念,以加快阜阳城市发展为己任,紧紧围绕向国家开发银行(以下简称开行)申贷这一主题,拓展思路、抓住机遇、积极探索、锐意进取,全面完成了2005年工作目标和各项工作任务,为阜阳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回顾今年所做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思路

1、明确建司投融资的主体地位。建司是阜阳市政府为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深化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批准设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国有独资企业,也是市政府利用组织优势,调控、整合城市资源,加大投资力度,完善城市功能的操作平台。其主要宗旨是树立经营城市理念,创新市场融资方式,将政府行为变为企业运作。建司的设立,使“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司经营”的新机制、新理念有了明确的载体。

2、明确建司政府性投资项目的实施主体地位。为加强开行贷款资金管理,强化项目决策,必须首先从机制上进行完善和规范。为此,市政府专门成立政府性投资项目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投资委),作为决策机构,对政府性投资项目进行决策指导。投资委下设投资办作为承上启下的中间机构,直接领导、督促建司及时把投资委的决策贯彻落实,具体实施。形成了宏观(投资委)、中观(投资办)、微观(建司)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确立了建司政府性投资项目的实施主体地位。

3、明确建司的主要职能和任务。建司作为我市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融资运作主体,从设立之初,就明确了职能和任务:一是融资,依托政府有效资产,按市场化运作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满足城市建设资金需求;二是投资,投资重点是城市基础设施和市政公共设施(政府性投资项目),同时选择有全局带动性和有较高收益的项目进行投资,增加收益,壮大实力;三是还贷,建立债务偿还机制,高效运作城市资产,促进城市建设资金的良性循环和土地资本的不断增值,确保债务按期偿还。

4、明确工作思路。在明确定位、职责和任务的基础上,建司明确了2005年的工作思路:服从服务于阜阳经济发展的大局,以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为重点,全方位打造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抓好项目建设,规范资金管理,积极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增强公司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实现公司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二)完善机制

1、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开行贷款资金量大、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为切实完成承贷建设和还贷职责,建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法》的要求,制定了公司章程,成立了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2005年8月18日召开了公司重新组建后的第一次董事会,标志着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已步入正常运行轨道。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三者按各自分工,充分发挥职能,切实做到决策民主化、监督制度化、管理规范化,形成了决策机构(董事会)、监督机构(监事会)、实施机构(经理层)相互制约、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的管理模式,完善了组织架构。

2、完善规章制度。进入实质性运转以后,为开好局、起好步,切实做到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确保开行贷款的政策安全和资金安全,建司参照外地经验,结合我市实际,先后制定了《阜阳市政府性投资项目管理办法》、《阜阳市政府性投资项目资金管理办法》、《阜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政府性投资项目资金管理办法》、《阜阳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等12个规范性文件和实施细则。规章制度的完善和建立,为开行贷款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政策保障和法律依据。

3、完善内部运行机制。完善运行机制是建司强化内部管理,规范公司行为的重要环节。为此,公司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经多次讨论、酝酿,先后制定了《阜阳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管理大纲》、《阜阳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各部门工作职责》、《阜阳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廉政建设规定》等24个基本管理制度(已编纂成《文件汇编》),明确了内部分工和职责,建立了上传下达、政令畅通、团结协作、规范有序的工作秩序。此外,公司还把企业文化建设、廉政警示教育和加强法制学习等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强化了内部管理,增强了责任意识,使团结协作、爱岗敬业成为员工的自觉行动,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三)规范运作

1、规范2005年投资计划编制工作。根据投资委领导的意见,在市投资办的悉心指导下,建司本着把握政策,摸清情况,认真编制,规范操作,逐级上报的原则,精心组织编制了2005年投资计划,并在第一次投资委全体会议上获得通过。完备的投资计划,增强了工作的目的性、主动性和可操作性。

2、规范项目工程招投标。招投标是项目建设的关键环节。今年以来,建司严格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依照有关法律程序和规定,积极推进招投标工作:一是在首次运作开行贷款项目的招投标过程中,在全市范围内公开招标选择招标机构和预算编制机构,同时组织现场勘察和招标文件答疑,采取弱化标底、合理低价中标的方式,使项目工程平均中标价比预算价降低

20%;二是在对颍州路人行道改造标段和阜临路道路改造的6、7标段,采取了国家最新推行的工程量清单报价方式招投标,开创了阜城工程量清单报价招投标先河;三是在南城河拆迁过程中,公司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认真进行拆迁评估,制定拆迁方案,并向拆迁管理部门提交了颁发拆迁许可证所要求的全部要件,如期举行了拆迁听证会,此举首开我市城市公益事业行政许可听证会记录。

3、规范项目实施和资金管理。为确保开行贷款项目顺利推进,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建司相应制定了《阜阳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政府性投资项目实施细则》、《阜阳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项目运作流程》、《阜阳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政府性投资项目资金拨付程序》等一系列项目实施和资金管理细则,规定了严格的项目操作和资金拨付程序,保证了开行贷款项目实施和资金规范使用。

4、规范人员招聘程序。根据市政府有关会议决定和市领导有关指示精神,建司会同人事部门制定严格周密的人员招聘方案,在市纪检等部门的监督下,对参加应聘人员的资格进行了严格审查;精心组织笔试和面试,最后对拟录用人员进行了公示。经过严格把关,层层筛选,最后经批准公司录用了五名专业技术人员,为公司今后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四)抓住重点

1、向开行申贷取得重大成果。2004年12月上旬,开行信用评审委员会通过了我市的信用评审,确定了10亿元的贷款授信额度。2005年初我市申贷进入了最关键的贷款评审阶段,而开行严格控制贷款规模,基本停止了新增城市基础设施贷款项目审批,致使申贷工作一度陷入困境。根据刘庆强市长的有关指示精神,市财政局、建司有关人员不辞辛苦,七上合肥,八下北京,采取“死看硬守”的方式,经过艰苦不懈的努力,我市城市基础设施项目贷款于2005年4月1日正式通过开行贷款评审委员会评审,最终落实我市城市基础设施贷款为8亿元人民币,至此,申贷工作取得重大成果。

2、精心组织开行贷款的签约仪式。根据投资委6月19日会议精神,为做好开行贷款签约仪式的筹备工作,建司在有关部门大力配合、支持下,对签约活动所涉及到的仪式议程、领导讲话、致辞、现场新闻采访、答记者问等一系列事项进行了精心策划。由于准备充分,运作有序,开行与阜阳市政府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贷款签约仪式于7月10日在我市开发区隆重举行,并取得圆满成功。

3、融资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根据借款协议,8亿元开行项目贷款资金将分四年逐步到位。考虑到我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实际资金需要,经过公司努力,开行在2005年用款安排一个亿的基础上,又给我市增加了2亿元用款额度;同时在开行的协调、支持下,采取联合贷款方式,又从工商银行争取到3亿元贷款额度。一系列融资成果,有力保证了我市今、明两年的建设资金需求,超额完成了投资委下达给建司2005年的融资任务。

4、推进项目建设。受国家土地政策调整影响,今年我市开行贷款项目拟新建道路征用土地报批暂无法落实,为此,建司及时调整投资计划,提早实施具备开工条件的老城区道路和人行道改造工程。颍州路、文峰路、清河路、颍河路四条道路的人行道改造已全面展开;青年路道路及管网改造工程前期工作已经完成,春节后即可着手实施;南城河综合治理一期拆迁工作,经多方协调,正稳步推进,现已完成50余户的拆迁,占应拆迁户数的58.8%。

5、做好开发区中小企业贷款试点工作。此次中小企业项目贷款试点是我市继8个亿城市基础设施贷款之后,与开行展开的新一轮金融合作,在整个贷款试点过程中,建司精心搭建平台,建立偿债机制,增强信用建设,制定规章制度,规范操作流程,首批3000万元中小企业项目贷款资金已发放到开发区园内7家中小企业手里,并于2005年12月8日在建司举行了贷款签约仪式。

(五)搞好协调

1、积极做好向各级领导的汇报工作,争取支持。为保证开行贷款项目顺利实施,争取各级领导支持,公司分别于今年4月20日、5月28日向市长办公会议和市政府常务会议作了开行贷款项目有关情况汇报,会议对此进行了研究并形成会议纪要;8月4日,市人大柴修连副主任、市政府王改林副市长到公司检查指导工作,在听取工作汇报后分别作出了重要指示;11月3日,根据领导安排,公司就开行贷款项目情况和已实施项目进展情况向市人大主任会议作了专题汇报,市人大各位领导同志对公司前期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对开行贷款项目实施、资金管理、偿债机制建立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性意见;12月11日,公司就工作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和2006年工作思路向市政府有关会议作了汇报。通过汇报,取得了各级领导对建司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为公司下一步工作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加强与各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开行贷款项目运作过程中涉及方方面面,必须搞好协调配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建司积极和建委、土地、房产、规划和辖区政府等部门加强协调,统一步调,形成合力,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情况,主动和有关部门沟通、协调,从而保证了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六)加强监督

1、成立监督机构,加强项目招投标监督。为贯彻落实市政府第37次常务会议精神,确保对项目实施和资金管理进行有效监督,建司成立了审计监督室,并从市监察、审计部门抽派专人办公。审计监督室根据工作需要,制定了《阜阳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审计监督管理办法》和《审计监督室工作意见》,对工程建设程序、建设资金使用等方面都作出了明确规定,使监督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确保监督到位。工程项目招投标监督管理,是实行阳光操作的关键环节。审计监督室积极参与开行贷款项目招投标过程中招标文件的制定和审核、投标单位的资格审查和评标定标工作,对招投标工作进行全过程监督,保证整个招投标过程公开透明。

2、发挥监事会的监督职能。为了加强对公司资产运营的监督管理,健全公司监督机制,监事会制定了《阜阳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监事会议事规则(试行)》,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财政部门的有关规定,以财务监督为核心,对公司的财务会计活动及公司负责人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二、存在问题

2005年建司上下凝心聚力,开拓进取,取得了一系列融资成果,稳步推进项目建设,较好地完成了市委、市政府和市投资办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偿债机制尚未有效建立。根据市人大有关决议和市政府有关规定,偿债机制的许多政策已经制定,但尚未得到很好落实,这种状况发展下去,势必影响开行贷款的本息偿还。

(二)部门关系尚待理顺。城市基础设施开行贷款项目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积极配合才能保证项目顺利推进。从前期工作情况看,部门之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理顺。

(三)项目资本金没有完全到位。按照我市2006年工程建设用款计划和与开行签订的借款合同,明年将到位贷款资金3.9亿元。根据有关合同约定,我市需按比例配套项目资本金约1.95亿元,而现在项目资本金尚有很大资金缺口,如不能得到解决,势必影响开行贷款及时提取使用,加大财务成本。

(四)内部运行机制尚待完善、落实。公司的内部管理制度尚未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尚未建立,中长期发展战略尚未制定,公司经营运作尚未开始,这些问题将影响和制约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

上市公司制度建设篇8

内控体系建设是上市公司必须遵从的法律要求

近年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国际资本运营方式日趋复杂。2001年年末,美国安然、世通、施乐等一系列大公司的会计丑闻事件,使得资本市场诚信危机震撼了美国及整个国际社会。在此形势下,上市公司如何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欺诈和舞弊行为,成为国际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上市公司必须建立一套企业自行检查、制约和调整内部业务活动的自律系统,以确保企业经营效益、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严格遵循法律法规。

为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恢复投资者信心,2002年7月,美国国会通过并颁布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该法案第一次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该法案要求在美国上市的境外企业也必须遵守此法案。旨在进一步全面提高所有在美国上市的公司(含注册地在美国境外的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准,强化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规范财务和信息披露的程序和行为,防止或减少虚假不实和欺诈行为的发生。因此,企业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

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业务流程图及说明;2.内部控制信息系统;3.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4.健全的控制环境;5.内控体系评价标准。

中国石油股份公司于2000年4月6日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作为一家在海外上市的大型跨国公司,以创造公司最大价值和为股东提供最大回报为宗旨,有义务接受上市地的证券监管制度约束,必须遵守《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有关上市公司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规定。法案的404条款要求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于2005年12月31日前达到法案要求,时间非常紧迫。

内控体系建设是深化公司内部管理的必然要求

石油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在近半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不但为国家的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石油企业也积累了大量的管理经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上一些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也已经融入中国石油企业的经营管理体制中。但随着社会发展,企业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制度和方法有些已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客观上要求必须进行制度创新。

作为一家在境外上市的特大型国有企业,中国石油建立内控体系的意义不仅在于遵循上市地的法律要求,更是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升公司管理水平,提升公司形象的有效途径。它的建立,关系到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及股份公司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声誉,进而关系到中国企业的整体形象。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一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经营机制的转换,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客观需要。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权责分明,要求企业内部建立相互制衡、相互监督的治理机制,以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经营效率。

二是贯彻我国新《会计法》、财政部颁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以及适应美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等法律法规的必然要求。我国于2000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会计法》第二十七条明确要求“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应当符合: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程序应当明确;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应当明确;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应当明确。

三是我国加入wto后参与国际竞争的迫切需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高度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速,各国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也逐渐加大。中国石油股份公司必须尽快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经营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以便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在内部各个环节实行有效管理的企业,才能真正获得市场竞争的优势。

四是建立统一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使股份公司各项规章制度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成为系统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完整性、合法性和包容性很强的内部管理制度,将更有效地体现股份公司管理理念和要求。在内控项目实施之前,公司已经具备了很多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只是没有形成统一完整的系统。而内控体系建设就是要针对现状补充完善,满足各方面的要求,同时也形成股份公司统一的内控法典。

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推进内控体系建设

中国石油股份公司内控体系建设工程于2004年3月17日正式启动。这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在国际上属于全新领域,没有可资借鉴的实践先例。中国石油股份公司基于国情,并吸纳国际先进管理理念来推进这项工程。内控体系建设以总部和各地区公司有机结合的方式分阶段展开;体系建设采用了目前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可的CoSo框架,其标准为美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所接受;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要素,涵盖了公司的各个层次,涉及到管理的各个方面,贯穿于经营活动的全部过程。中国石油股份公司建立统一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最终要使公司各项规章制度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形成统一的内控法典,更为有效地体现股份公司管理理念和要求。此举对于中国石油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石油公司具有重要意义。

上市公司制度建设篇9

1规范体系对山东上市公司内控的影响

1.1对目标定位的影响基本规范对内控目标进行了定位,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往目标定位过低的问题.通过对山东省上市公司的分析,我们发现这种目标的转变也在企业中循序推进,正在向着更高的层次发展.从表2可以看出,自规范体系出台以来,越来越多的公司根据规定,提高内控的目标定位,将内控融入到企业的发展战略中.2012年和2013年,企业披露的内控目标迅速提升,尤其是到2013年,多数公司的目标设定已经与基本规范相一致.但由于规范并没有对企业的内控目标的设定作出强制性要求,而且规范体系的实施范围也尚未扩展到中小版和创业板上市公司,尚有部分公司不能对内控明确定位,限制了其作用的发挥.

1.2对内控建设的影响

1.2.1内部环境良好的内部环境是企业进行有效内控建设的基础.基本规范对企业的治理结构、文化建设、员工素质的培养等都做出了相应的规定.从年报等信息看,2010年,山东上市公司都已按照要求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内控组织结构,“三会一层”分工有别,只有少数公司在2010年因内部治理结构运作不规范而被责令整改.近几年各公司也在不断加强内部环境建设,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审计委员会对内控的审查和监督工作.从表3可以看出,山东省上市公司基本都设立了审计委员会.在2010年年报和内控自我评价报告中仅有两家公司明确披露尚未设立审计委员会,另有两家公司未披露其审计委员会的设立情况.2013年全部的山东上市公司均已明确设立内部审计委员会,对内控工作进行部署和监控.

1.2.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的结果会被运用到控制活动中,直接影响企业的控制措施.基本规范要求企业结合实际情况开展风险评估,识别内外部风险并进行有效控制.根据内控评价报告,山东省很多上市公司都规定了关键部门要落实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组织风险分析,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和处理预案,多数公司认为自身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风险评估制度.2010到2012年,披露风险评估工作开展情况的公司数量和所占比例不断提高,披露的详细程度也有所增强,并开始对企业风险评估方法等内容进行专门培训.2013年,内控评价报告的内容发生变化,对内控要素的披露减少,对风险评估情况进行单独披露的公司数也相应减少,但有更多的公司在整体情况中对评估出的主要风险进行了说明.从数据对比中可以看出,山东省上市公司的风险管理意识正不断增强,对风险评估的披露工作也在持续完善.但同时也应看到,由于评价指引在内控建设的具体内容方面仅要求披露内控评价工作的总体情况,并没有对风险评估等具体要素的披露作出详细的要求,因此很多公司还存在对之认识不足,披露不详的问题.

1.2.3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内控的核心,基本规范要求企业采取措施进行风险控制,并明确了控制措施的一般内容.多数公司在报告信息中详细介绍了其各环节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控制活动的开展情况,由于企业业务活动和面临环境的不同,各公司的内控活动差异较大,统计效果不明显,对该部分内容没有找到较好的统计原则来进行统计.但从报告信息可以看出山东省上市公司这几年都加强了内控活动,针对主要风险点采取了控制活动,在财务、产销、投筹资等方面完善制度,加强控制和管理.

1.2.4信息与沟通信息的沟通与共享对企业十分重要,基本规范要求企业运用现代技术加强信息的共享,确保信息及时沟通.山东多数上市公司采用了计算机信息技术,提高信息共享的效率,并制定电子信息系统控制制度,加大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维护,确保信息安全.表5表示在内控评价报告中明确披露电子信息系统建立和信息系统安全控制情况的山东上市公司.数据表明,2010~2012年,将电子信息系统安全控制作为一项重要的控制程序进行披露的公司数不断增多,说明随着应用指引—信息系统的出台,信息系统的建立与维护,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受到更多的重视.同风险评估的披露情况一样,随着公司披露的内控评价报告内容的变化,2013年对信息系统建立和安全控制情况进行具体披露的公司数也有所减少,但大部分公司在整体情况中明确表示将信息系统纳入重点评价的业务范围.

1.2.5内部监督设立独立的内控监督部门并充分发挥其职责,是内控制度实施的可靠保证.规范体系规定企业要制定内控监督制度,对内控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评价指引要求上市公司制定本企业的内控缺陷认定标准并进行披露,从表中可以看出,2010~2012年很少有公司在评价报告中披露缺陷认定标准,随着2012年内控规范体系在主板上市公司中的全面实施,制定并披露本企业的内控缺陷认定标准的公司数迅速增多,2013年内控缺陷认定标准成为评价报告的一项重要内容,绝大多数公司在报告中对本企业的定性和定量标准进行了详细说明除了内控审计部门的监督,独立董事、监事会等部门也对自我评价报告发表了意见,但缺乏实质性建议的情况并没有得到改善,这与我国规范中对一些监督制度主要强调其存在性,却忽略了实质效果有一定关系.

1.3对内控评价情况披露的影响

1.3.1内部评价评价指引要求企业根据其内控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内控评价办法并进行披露.2010到2013年,大多数山东省上市公司都对企业的内控情况进行了评价,并以各种形式披露了评价报告和内控存在的缺陷.报告方式逐渐从以前的在年度报告中显示变为披露单独的内控评价报告,使信息披露更加详尽.从图1可以看出,在数量上,山东省单独披露自评报告的上市公司数在不断增多,从占当年上市公司总数的比例看,每年都有明显的增长.这与内控规范体系在我国实施的时间吻合,是受到了国家政策的影响.

1.3.2外部评价2012年8月,财政部通知要求上市公司分批在披露年报的同时,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这意味着上市公司除了要对内控进行自我评价外还需要聘请注册会计师对其进行外部评价并出具报告。72010~2013山东上市公司披露的外部内控评价报告,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占当年上市公司总数的比例上都在逐步提升,说明政策的导向给企业的内控活动带来很大的推动作用,企业内控的外部评价不断完善.外部评价报告的形式和规范程度也在发生变化.2010年和2011年以在年报的审计过程中出具的内控鉴证报告为主,仅供当年年报披露所用.2012~2013年正式的内控审计报告迅速增多,成为主体.审计报告不仅形式更加规范,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也要高于普通的鉴证报告.这说明规范体系的实施也促进了山东上市公司内控外部审计报告的规范性建设.

2对策与建议

随着面临的环境越来越复杂,企业对内控标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根据山东上市公司在实施内控规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对我国内控规范和企业内控的建设提出一些建议.(1)注重内控的效率与实质性效果在山东上市公司内控规范实施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只注重表面制度的建立,达不到实质控制的现象.从规范要求和企业的实例中可以看出,我国目前的内控体系在一些方面仅强调了制度的建立和存在性,却忽略了对这些制度实质性效果的要求,也在无形中降低了内控建设的工作效率.因此,我国必须总结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更加注重规范的实用性和灵活性,更好地引导企业的内控建设.(2)加强对内控信息披露的要求与监控我国虽然制定了企业内控的评价指引,但其中对内控信息披露的程序与内容的要求较为笼统,尤其是没有对内控要素的建设情况作出具体披露要求,仅要求披露内控评价工作的总体情况.从山东上市公司的情况看,各企业对内控建设情况披露的详细程度不一,部分上市公司在自我评价报告中对内控要素的披露信息较少,不能充分显示其内控工作的建设情况.这就要求我国应进一步完善内控信息披露程序,加强对内控建设情况披露的要求与监督.(3)提高规范体系的执行力度,继续扩展规范的实施范围从山东上市公司对规范体系的执行情况来看,由于其实施的历程较短,且强制实施的范围有限,尚有很多上市公司对其中的一些要求认识不足,没能及时调整企业的内控目标,完善内控建设,甚至还有一些企业没有及时公开披露其内控自我评价报告,因此,在实施规范体系的过程中,我国还需要继续加大规范体系的执行力度,扩展规范的实施范围.(4)加强企业文化和制度建设,减少舞弊空间从山东上市公司的内控报告情况看,企业较少披露反欺诈和舞弊的相关内容.我国企业的内控建设中对反欺诈相关内容重视程度较低,规范应加强对反欺诈内容的强调,使得企业更加关注舞弊风险.企业也应一方面从文化建设着手,以遵从诚信和道德价值观念为原则,降低舞弊发生的机会;另一方面,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从制度上预防舞弊.

3结束语

上市公司制度建设篇10

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会计工作实际情况存在严重脱节,我国很多上市公司的财务内部控制都还处于初级阶段,不管是财务决策权力、财务的业务流程、操作环节还是每个财务人员的行为,都没有受到紧密的内部控制以及严格有力的监控;存在许多财务内部控制没有涉及到的盲区;财务的制度还不够完善,操作规程也并没有贯彻落实到位,彼此之间的连接也不够紧密;同时管理的力度会逐层减弱。另外,很多管理人员或会计人员没有经受住个人利益的驱使,导致会计工作出现违法乱纪和弄虚作假的现象,造成会计工作秩序混乱、会计信息失实等情况,严重影响了内部控制在经济决策中的作用。每个企业都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内部控制制度,不过不能脱离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授权分权控制;二是上市公司中较为常见的不相容职位分离控制;三是业务流程标准化制度;四是严格会计记录控制;五是对资产的安全和完善进行控制;六是提高相关人员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养;七是做好全面的预算及控制工作,包括事前控制和标准控制;八是风险控制;九是电子信息控制工作;十是做到内部报告控制的制度化和流程化。如果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完善和执行不够重视,会严重影响到企业的控制工作,从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首先是上市公司认为内部控制只有在财务管理方面才有作用,没有从整体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对待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出现重生产而轻经营,重开发而轻管理的情况。其次是很多上市公司虽然建立了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但在管理上没有得到贯彻和落实。再次是忽视了内部审计和稽查工作的作用,不仅要重视财会部门的稽核工作,而且要规范化、制度化。最后是在日常的内部控制管理方面,管理层和基层员工对其思想认识不够深刻,管理人员对于职员的思想状况和工作情况了解不够深入,无法及时发现管理中的隐患。

二、上市公司建设内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

1.建设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建设的内在要求

我国的上市公司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已经得到了极大地发展和进步,不论是资金、人员还是市场等方面都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所以公司的结构设置、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的调配都需要跟着公司的进步而不断完善和发展,所以加强建设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由传统管理模式向现代管理模式转变是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内在要求。

2.健全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可以有效提升管理效率

上市公司通过严密而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对全程经营活动进行自行检查、自行制约和自我调节等,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规避经营风险,同时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确保了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从而保证了公司的经营效益,并且保证公司在运营中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3.建设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企业增强国际竞争力

虽然我国的上市公司在近些年来得到了飞速发展,但是在国际竞争方面的实力仍然较为薄弱,一方面是由于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所以在国际市场上的认可度不高,另一方面是没有规范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一个切实有效的、合理的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帮助公司有效的提升市场认可度,同时增强上市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自信心和实力,这样也更适应国内外资本市场监管的客观需要。

三、建设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议

1.妥善处理几个方面彼此间的关系

(1)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管的结合是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内部动力,企业如果想长期、正确的发展就离不开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将外部的监管压力转化为内部发展的动力,上市公司应该结合现代的情况,在适应外部监管并且符合要求的前提下,做好内部管理和控制工作,实现管理制度的转型。

(2)上市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应该是以公司全方位的制度和管理为基础的,风险管理、财务报告工作和审计工作三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公司对外提供的财务信息真实度越高、披露的信息越透明,那么相关的内部运行工作就越好,所以在执行过程中要控制好风险管理为基础的内控体系和财务报告工作、审计工作之间的关系,有效提高公司财务报表的信息质量。

2.营造良好的环境,避免形式主义

公司的内部控制环境直接影响着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能否顺利的贯彻和执行,还关系着公司的经营战略目标能否实现。良好的控制环境离不开企业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从主要的管理层到基层员工,每个人都要各司其职做好本职工作,上层管理要以身作则,宏观组织和调控内控工作;中层管理要将内控制度扩到实处;基层员工要积极配合制度的执行,尤其是管理人员要自动接受制度的约束,而不是凌驾于制度之上。同时要杜绝形式主义,真正将内控制度落到实处,避免纸上谈兵,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完善工作并非朝夕就可以完成,要与公司的日常管理相融合。

3.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内部审计可以有效地保证资源利用的有效性,保证公司经营目标达成,上市公司要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设置独立的审计部门,更好的评价内部控制。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