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全环保理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32:23

企业安全环保理念篇1

关键词:安全环保文化;概况;长效机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x92文献标识码:a

一、企业安全环保文化概述

企业安全环保文化主要是指企业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不仅包括含企业特色的安全环保作风态度、思想和意识、安全环保管理机制;还包括企业安全环保生产的目标,以及营建安全生产生活环境与条件,安全环保的价值观、企业的安全环保风貌等。

首先,企业安全环保价值观的构建可谓是企业的安全环保文化建设的核心,不仅能激发、挖掘企业员工的自觉安全行为与自律能力,还能促使其成为高素质的安全环保人,促进全体员工自觉养成安全环保素质及良好生产作业习惯。

另外,企业安全环保文化也是人类在有意识的进行安全生产活动中所凝结的宝贵精神财富。在生产、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安全环保文化,不仅是一种科学的文化现象,还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和现状反映。企业的安全环保文化也具有其鲜明特色,安全性与环保性贯穿着企业整个生产与生活的始终。

二、构建企业安全环保文化的措施

企业安全环保文化是一个多层次复合体,它由一定条件下的安全环保物质文化、安全环保精神文化以及安全环保价值观文化组成。企业生产环境、生产条件、等可能有所不同,但对构建企业安全生产文化的重视却都是不容忽视的。为更科学合理的构建企业安全生产文化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生产方针

“安全第一”可谓指出了保证企业安全的重要性,它是企业生产工期与效益的基础。如果安全和工期、安全与企业效益发生矛盾,这时候企业须首先确保安全,确保安全第一。所谓预防为主,是指其是实现安全第一的基础策略,工作时须以防为前提,并努力弥补工作中的不足,力争把安全事故的隐患消灭掉。落实预防为主,须改变企业传统安全管理的观念,促使企业由传统管理方式向现代管理方式转变,也就是变被动型的管理为主动型的管理,变静态的管理为动态的管理。

(二)健全现代安全环保生产管理体制

安全环保生产管理体制涉及常规安全环保管理,即传统安全环保管理。例如,在宏观安全环保管理方面会有安全环保生产方针、安全环保行政管理与安全环保生产工作体制此外还有,安全环保设施管理、安全环保监督检查与事故管理等;在微观综台的管理方法方面主要有安全生产的“五大原则”等方法及操作管理、安全环保生产建设、班组安全环保活动等。随着企业管理制度的不断建立与安全环保科技的快速发展,建立科学合理的现代安全环保管理方式与技术对现代所有企业来说显得至关重要。现代安全环保管理制度是现代社会和企业实现安全的生产及生活的必经之路。一个拥有现代科技能力的企业显然十分需要与其相适应地现代安全环保生产管理的科学制度。事实上,现代安全环保生产管理也是安全生产与管理工程中最前沿、最活跃的研究方向与发展领域。

(三)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的安全环保素养

首先,企业应努力让自己的员工自觉的践行本企业的安全环保文化,要把培养员工的安全环保文化素养作为企业工作的一个重点。加强对员工的教育与引导,运用企业文化理念促进员工自觉践行。此外,企业也要结合自身实际,注重引入、借鉴国外先进的安全环保管理理念与经验,不断丰富企业自身的安全环保意识和理念,形成符合自身特色的科学安全环保文化。

其次,注重引导员工成为生产工作的安全人。企业员工在生产过程中不但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还要在实际生活中不断保持安全环保意识,促使企业员工成为一名真正的“安全人”。另外,企业应不断强化员工们对安全环保文化的理解,努力培养员工安全环保的行为习惯,增强员工的自我约束行为能力。要让每个员工在工作与生活中明白自己该做什么、要怎样做才是安全的。不断通过这种人性化的管理,让每一个员工都感受到企业的关怀与温暖。

再次,企业应分层次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关安全环保文化的培训。对专职的安全环保人员的培训,要特别注重系统性与职业性业务能力的提升,通过各种专业培训不断提高其监管水平。而对企业基层人员的培训,则应注重增强其对安全环保工作中处理复杂情况及相应的应变能力。对企业内部关键岗位的生产技术型骨干人员的培训,要特别注重提升他们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应急反应能力。企业要根据不同的工作对象制定不同的培养计划,只有如此,才能科学的增强企业员工的安全环保文化素养,更好的为企业做贡献。

(四)推行科学民主的管理方式,坚持以人为本

众所周知,在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中,管理之本是人。不仅管理的主体是人,就连管理的客体也是人。而且,企业管理的动力与最终目的还是人。在安全环保的生产系统中,人是占主导地位的,人的行为会贯穿整个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所以,企业在安全环保管理过程中,必须懂得尊重与关心员工,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理念。企业应采取各种措施尽可能的保障每个员工的利益,使企业员工找到企业归属感,并最终形成一致的企业共同体。此外,企业在管理方式上也应注重实现民主化。在作出某项决策之前,企业应先制定出相应方案,再由企业负责人、项目经理及一线工作人员进行逐层探讨,得出相应的反馈意见,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企业决策科学合理。

企业安全环保理念篇2

目前,低碳经济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同。石油企业作为高碳基能源行业,在生产储运、销售使用的过程中,更要加强管理创新,推行低碳经济,降低碳排放量。

1.1发展低碳经济是企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现在的低碳经济已经不再只是一个道德约束,而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一种企业文化、一种法律责任,低碳是市场经济中企业必须考虑的一个热点问题,这从我国各大舆论媒介对“碳排放税”、“碳排放配额”的概念的热议中可见一斑。由此可见,社会期待着企业承担低碳环保的社会责任,如果企业不重视消费者的需求,那么在市场上很难打动消费者;如果企业不重视自身低碳环保理念的建设和宣传,那么消费者肯定会转向他们认可的、更加低碳环保的企业。因此,只有重视消费者诉求、重视低碳环保,才能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谋得生存发展。

1.2发展低碳经济是企业转变发展战略的需要

企业的发展战略必须适应行业和市场需求的变化,石油企业是传统能源企业,因此低碳指标的制定和相关政策的产生,将对石油企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甚至对石油行业格局、企业经营模式产生根本影响。因此,石油企业必须重视低碳环保,不断调整发展战略,走低碳环保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1.3发展低碳经济是转变企业发展方式的需要

低碳经济对于企业发展方式的影响深刻,给一些原本效益不好但是碳排放量低的企业带来了相对竞争优势。对于碳排放量大的企业,必须做出发展战略调整,实行技术改造升级等方式来转变企业发展方式,最终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需要。可见,发展低碳经济,推动了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了企业淘汰落后产能、降低碳排放量的主动性。

1.4发展低碳经济是企业提升环境管理能力的需要

低碳经济时代进行环境管理是对传统环境管理的拓展,低碳经济时代的环境保护不再是被动适应法律法规规定,而是主动采取措施降低碳排放量,降低生产经营的成本,提高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水平。通过这种形式的提升,可以调动企业全程参与低碳生产经营管理,把低碳融入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变成企业的一种潜意识动作,一种自觉的和必须的动作。因此,发展低碳经济,是石油企业提高自身环境管理水平、降低环境成本的需要。

2低碳背景下我国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途径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石油企业应该改变被动承担低碳责任的态度,应该主动适应低碳经济的市场需求和政策要求,将低碳作为一种战略机遇、将低碳作为一种经营理念、将低碳融入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石油企业只有走低碳环保的道路,才能抓住战略机遇、顺应局势,才能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力。具体来说,石油企业应该在企业形象、管理理念、发展战略、技术创新等宏观方面进行设计,也应该在风险控制、安全生产、人力资源、财务、供应链管理等细节方面进行管理创新。

2.1树立低碳创新的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在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积极、稳健、负责任的企业形象有利于提高员工的集体归属感和价值感,激励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企业运营管理的效率,同时,良好的企业形象更有利于提高社会认知和消费者的接纳程度,从而提高产品的销量、促进企业的发展。因此,在低碳环保趋势下,石油企业更应该自上而下树立环保意识,建立低碳环保的企业形象,以便降低人们对于石化能源的高碳基的排斥意识,引导消费者更加理性地看待石化能源和石油企业,引导全社会从身边的点点滴滴、细枝末节做起,从细微处减轻碳排放,在现有能源结构优化调整的过程中,理性地追求低碳环保。

2.2转变生产经营管理理念

生产经营管理的理念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决定了一个企业的发展方向,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动力。因此管理理念的创新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石油企业要想获得良性发展,必须降低传统生产管理方式的路径依赖,在生产管理环节重视低碳理念的宣传和执行,将低碳作为企业发展的导向和目标。在具体做法方面,可以尝试建立低碳奖惩规章制度,降低碳节能指标量化分解到每一个生产环节,对每个岗位都设定低碳节能任务,将岗位职责、薪金待遇跟碳排放结合起来,对于考核不达标的岗位责任人,给予一定的处罚,以便带动各级员工的参与度,激发员工的低碳环保热情,建设全员参与、量化评估的低碳管理模式。

2.3提高石油企业环保管理理念

环保是每一个企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也是每一位企业员工、每一个人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石油企业是能源行业的代表,在生产、销售、消费的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影响非常大,所以,石油企业及其员工更应该树立环保理念,将低碳环保贯穿在每一个生产管理环节。在具体措施上,石油企业应该加强环保投入、淘汰落后产能、推行清洁生产、建立健全环保管理量化评价制度,在环保管理方面不断探索,积极承担起低碳环保的社会责任。

2.4推行低碳发展战略

企业发展战略决定了企业发展方向,影响着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石油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必须重视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将低碳环保思想融入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执行、监督的全过程中,既要重视企业眼前的经济利益,也要注重协调长远发展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处理好短期经济利益和长远环保利益之间的关系,从战略层面考虑短期策略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将低碳环保理念贯穿在生产管理和销售的全过程中,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做到节能减排、低碳环保。从而使石油企业顺利应对环境危机带来的挑战,应对低碳能源和绿色能源带来的竞争和挑战。

2.5加强技术领域的创新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石油企业应该采用低碳环保的技术设备和工艺流程,对节能绿色环保的项目要优先考虑、重点支持。在生产过程中更要注意改进生产工艺,采用清洁生产的低碳技术,把碳排放指标分解落实到每一个环节,降低碳排放量。同时,企业应该重视低碳环保技术的开发,积极参与到国内外科研环保机构组织的技术研究,掌握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核心技术,降本增效,提高核心竞争能力。在研制新技术的成本较高、长远效益不佳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购买引进低碳节能技术或者通过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开展低碳技术合作来联合开发新技术、新方法。

2.6创新外部环境风险管理

企业经营面临众多外部风险,特别是加入wto以来,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越来越重。石油企业的经营环境在国际油价跌跌涨涨的起伏变动中遇到很多机遇和挑战。不同国家地域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动对于石油企业的影响也很大,像乌俄危机、卢布贬值等因素对国际油价和我国石油企业的影响就非常大。对此,石油企业应该建立外部风险识别控制体系,组建熟悉国际经济政治环境和经贸政策的专家顾问团队,在对国际环境进行宏观分析预测的基础上,准确地鉴别评估可能的外部风险,尽可能降低外部环境变动带来的可能风险和经济损失。同时,也要尽可能掌握国际、国内环保规定、碳排放规定、碳交易规则,不断开拓进取,探索低碳环保的新的发展模式,在国内外低碳经济中掌握主动地位。

2.7提高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生产历来都是企业发展的重点,对企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于企业正常经营、当地环境保护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尤其是石化能源企业,石化能源具有易燃易爆特性,因此一旦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或者储运环节发生危险,对当地环境破坏和人财物损坏都是非常严重的。对此,石油企业应该以贯彻宣传低碳环保理念为契机,强化员工在生产、储运、销售环节的安全意识,系统学习不同环节和不同岗位的安全隐患,做到能辨识、能预防、能逃生、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降低危害造成的损害,在安全隐患的识别、处理上进行系统培训,从而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当然,在培训人员的同时,石油企业还应该加强科学预警机制和预警系统的建设,强化风险控制部门的职能,从生产、销售、储运等各个流程进行监控和预警,及时将危机信号传递到风险监控部门,实现企业安全危险信息的动态、全程监督控制,提高整个企业的安全风险控制水平。

2.8创新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反映了一个企业选拔、使用、培养员工的方式。在低碳经济时代,企业应该采取科学的方法、规范的制度,对员工进行招聘和管理,在员工薪资待遇、绩效奖励方面进行有效的上层设计,以便激励员工深刻认识、高效执行企业的低碳环保理念方针,致力于实现企业长远的经济社会效益。具体措施上,石油企业应该着眼于不同岗位、不同工种的职责,从企业长远发展角度,以低碳环保为最终目标,完善员工激励制度和考评制度,培养员工低碳环保的意识,同时,对员工进行全面考察和培养,把认同并且愿意贯彻低碳理念的人才留下、用好,争取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2.9创新财务管理

低碳经济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要影响,在成本核算和利润分配的过程中要注重社会、环境因素,对于石油企业来说则更应该重视环境成本的核算,对于环境成本低的绿色低碳项目要给予更多的资金支持。财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另一个主要作用是通过投融资来获取资源、优化配置资源,降低企业经营管理的资金压力和风险,最终促进企业发展。石油企业的财务管理在低碳环保经济下可以采取集中核算、全面预算的方式,对资金进行统一管理,节约资金管理成本,降低财务风险,促进石油企业低碳策略的落实和执行。

2.10创新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涉及到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的配合,因此,石油企业应该将自己的低碳理念融入到供应链管理中,通过自身的示范带动作用,促使上下游企业认识了解低碳环保给企业带来的长远效益,对环境保护带来的有利作用,努力建设一条低碳环保的供应链。石油企业在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中,应该不断修改完善采购和销售标准,与上下游企业密切合作,严控低碳标准,共同推进低碳环保理念的执行和落实。

3总结

企业安全环保理念篇3

1.1缺乏健全的安全环保管理制度

目前,我国大多数油田企业缺乏健全的安全环保管理制度,也未能落实油田管理责任制,使得一些管理人员无法明确认识到自身的职责所在。在此种情况下,油田企业管理阶层难以严格且有效管理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一些工作,缺乏强有力的检查力度。再加上没有深入分析近期颁布实施的新安全环保法,只是提出一些与实际工作情况不相符的问题或是管理意见,使得安全环保管理工作流于形式。此外,在缺乏完善制度的影响下,一些油田企业忽视员工的培训,也没有意识到培训工作具有的重要意义与作用。这样一来,油田企业无法真正贯彻并落实安全教育机制,给后续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造成不利影响。

1.2排查及治理安全环保隐患的效率不高

油田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油田企业在排查及治理安全环保隐患过程中,将会存在不小的难度。其中,投资的数量与安全环保隐患的排查、治理存在着紧密联系。因此,不少油田企业为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采取以最少投资来解决问题的思路,然而,油田开发与其他工作不同,利用此种思路是无法将安全环保难题进行彻底解决的,且存在不小的危险性。例如,有的管理及施工人员为了完成工作任务,促进油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就会在明知设备存在安全问题的情况下,依然使用。而在油田不断被开发的影响下,由设备问题而导致的生产及环保风险也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当风险积压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一次性爆发出来,进而导致处于生产状态中的油井报废。当报废井的数量达到一定程度,且未能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不可避免会严重影响到周围的环境,进而给油田安全环保的后续工作造成隐患。

1.3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强

其一,油田员工不具备强有力的环保意识,使得对操作的安全性不够重视,如未能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开展施工操作、未带好安全帽等。其二,员工不具备高水平的安全操作水平。在石油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油田工作人员面临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这不可避免会导致一些知识储备及专业能力不高的人员混入到油田施工队伍中,进而导致无法顺利、高效开展安全环保工作。

2加强油田安全环保管理意识及措施的有效对策

2.1加强安全环保理念的宣传

为确保安全环保工作的顺利开展,油田企业应当加强安全环保理念的宣传,并将大量具有说服力的实际案例加入到宣传工作中,在发挥警示员工作用的同时,使其充分认识到安全环保管理的重要性。在长时间的宣传下,油田工作人员的安全环保意识就会不断增强,对安全生产也会予以高度重视。此外,油田企业还应形成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并将安全环保理念融入其中,将安全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在促进安全目标顺利实现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油田开发与保障能力,在关爱员工、珍惜生命的良好企业氛围的基础上,使整个油田企业逐步形成安全环保意识。

2.2完善制度并落实到实处

针对我国目前油田企业在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的不足与缺陷进行分析,急需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需要根据油田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进行分析,科学合理地健全管理制度,并且需要将其落实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同时,需要针对管理机制中的安全性进行完善,以便确保油田企业安全正常运行,促进油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另外,需要根据安全管理机制,对油田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与宣传教育,确保其工作流程严格按照相关制度来执行。并且需要加强对其进行监督管理,在监督的过程中,针对可能出现的各项安全隐患进行积极排查,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提高管理的安全性,降低安全隐患的发生,以便促进油田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为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有利的保障。

2.3加强油田员工的综合能力培养

其一,需要提高油田员工安全环保意识。加强对其进行宣传教育,强化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详细讲解安全防范措施与流程,规范工作人员的安全行为。并且可以通过考核方式,对员工的安全防护意识进行评价,考核合格者才能够参与到油田实际工作中。同时,可以制定安全意识激励制度,促进员工安全意识的提高。其二,加强员工安全操作技术培训。油田企业需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通过讲座、进修、自学等方式来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同时,需要建立考核机制,对其培训效果进行检验,考核通过的可给予相关证明,确保持证上岗。

3结束语

企业安全环保理念篇4

企业本性是决定竞争观念选择的内在依据,是永恒不变的;市场环境则是决定竞争观念选择的外在依据,是不断变化的;不变的企业本性与变化的市场环境相适应就形成了不同类型的竞争观念。市场环境类型既定时,企业竞争观念类型也是既定的。制约企业竞争观念选择的市场环境因素可归纳为两项:一是法制健全程度,二是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市场商品供求状况。根据这两顶因素的状况不同,市场环境分为五种类型:完全无压环境、低压环境、压力环境、高压环境、完全压力环境。

1.完全无压环境与黑店观念。 完全无压环境指市场环境的各方面因素对企业均未形成任何压力和规范作用。(l)国家法制极不健全,无法可依或有法不依。它造成两个后果:一是经营者可以突破法律和道德的界限采用各种恶劣手段牟取暴利而不必担心受到追究。二是购买者没有法律保护,在维护自身利益时往往处于失败者的地位,因而也失去自我保护意识。(2)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它也造成两个后果:一是货真价实商品稀少,假冒伪劣乘机猖撅,顾客不得不接受它们。二是购买者少见真实产品,缺乏辨别力,易于受骗上当。在完全无压环境下,企业将选择黑店观念,即使是大型的、重信誉的、道德观念较强的公司也是如此。前一因素给黑店观念提供了充分的安全性,后一因素提供了物质基础。实行其它观念提供货真价实产品和售前、售后服务等,并不能增加销售,只能增加成本,延误时机,甚至导致竞争失败。企业“性本恶”以赤裸裸的“利己害他”方式实现。

据《中国消费者报》1994年10月4日报道:美国亨联有限公司因汕头一家食品厂生产假冒亨氏食品而与其对簿公堂,亨氏公司打赢这场官司耗资6万元,而制造假冒产品的厂家却只受到200元罚款。事后,亨氏公司称:“只罚款200元等于鼓励假冒者。”前面所述例5中生产伪劣空心楼板造成一死6伤的河南许昌市某建筑公司水泥制品加工场先是不认帐,经当地消协做了长期的大量工作,才答应赔偿房主2000元。

黑店观念的“优点”是在完全无压的市场环境下能够以最低投入、最高收益得到最快的发展。缺陷是当市场环境压力增加时,它将失去存在的基础,缺乏安全性。同时,如果企业只会采用黑色营销手段而没有掌握其它正当有效的营销手段,在市场环境改变时将无法适应而遭淘汰。

2.无压环境与生产观念。 无压环境指市场环境各因素对企业基本未形成压力和规范作用。(l)国家法制薄弱。一方面对质次价高产品,不提供售后服务和保证等侵犯顾客权益的行为没有必要的法律处罚手段,另一方面顾客在产品质量差遭受利益损失时无法保护自己。(2)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展水平低,卖方市场,购买者持币抢购,以买到产品为满足,市场商品严重供不应求,没有选择余地,无暇顾及商品质量、品种、规格、花色、样式、价格、服务和保证等是否令人满意。在无压环境下,企业将选择生产观念。企业只要加快机器运转、提高效率、增加产量、降低成本,就可以稳获高额利润。

生产观念的优点是在无压环境下能够安全地以低投人、高收益得到最快发展。其它较“浅色”的观念考虑质量、花色、服务和保证等,并不能增加销售,只能增加成本,降低生产和销售效率,减少赢利。中国的铁路、民航、电力、邮电等独家经营部门因服务质量低劣和乱收费导致广大顾客怨声迭起,但这些部门并不认为有改进的必要。

生产观念的缺陷是当商品严重供不应求的状况得以改善,顾客选择余地增加时就失去存在基础。继续实行这种观念就会出现产量越大、积压越大、亏损越大的情况。企业若不及时转变观念就会被市场淘汰。

3.低压环境与产品观念和销售观念。 低压环境指市场环境各因素对企业形成一定压力,但压力较小。(l)国家法制有所改善,但仍不够完善。(2)科学技术和生产力比较发达,市场商品已供过于求,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过渡。顾客储币待购,有较大的挑选余地。在低压环境下,企业会从产品观念和销售观念中选择其一,或者同时使用两种观念。

技术力量雄厚、生产传统名牌的企业大多采用产品观念,致力于制造优质产品并经常加以改进。

产品观念的优点是在市场上同类产品已供过于求,而优质名牌产品却供不应求的条件下可以帮助名牌产品生产企业扩大销售,增加利润。中国八十年代初期和中期,自行车市场已供过于求,几大名牌车依然非常紧俏,顾客愿付高价购买。企业只要保证源源不断地输出这种车就可源源不断地收进大笔利润。

产品观念的缺陷是导致“市场营销近视症”,即过分重视产品而不是重视市场需求。总是假设购买者喜爱构造精巧结实的产品,欣赏产品的质量与性能并愿意为额外的品质付更多的钱,没有看到市场供应和需求都会发生变化。在市场供应增多,竞争加剧,消费需求改变而造成市场环境压力增大时,实行产品观念的企业将难以维持。具体有2个方面:(l)产品质量是吸引顾客购买的因素之一而非唯一因素,许多其它因素与质量因素同等重要甚至更加重要,如产品的品种、规格、性能、样式、包装、销售渠道、促销方式、售前服务、售后服务和各种保证等等。(2)注重企业传统产品而不注重市场需求,从而忽视满足同一需求的其它种类产品的竞争。同一需求往往可以有多种产品予以满足,例如旅客运输,有铁路、汽车、轮船、飞机等等。铁路部门若以为顾客需要的是铁路而不是运输,就会忽视日益增长的客车、小汽车、飞机、轮船的竞争。棉衣生产企业若以为顾客需要的是优质棉衣而非保暖与美观,就会忽视来自羽绒衣、皮夹克和呢大衣的竞争。

另外一些企业会来用销售观念。他们认为顾客不会购买本企业太多的产品,必须大力开展推销和促销。

销售观念的“优点”是在低压环境下可以帮助企业获取最大收益。在企业与顾客的关系是一次性交易,并且已购买产品的顾客对其他未购买的顾客不会产生影响时,这种观念更加有效。车站、码头、机场附近的商店对外地旅客往往采用这种观念,外地旅客即使不满也无法返回,对其他顾客也不能产生影响。

销售观念的缺陷是在商品供应进一步增多,顾客挑选余地扩大,法制完善,市场环境压力增大的条件下无法适应。(l)产品销售应以产品本身受到顾客喜爱为前提,企业增加销售和利润的根本出路在于产品更新、生产出顾客乐于接受的产品,并提供完善的售前售后服务和保证。推销并非市场营销最重要的部分,而是市场营销冰山的末端。彼得·杜拉克指出:营销的目的是使推销成为不必要。(2)在生产出消费者所不喜欢的产品之后来用种种引诱或欺骗手段强行推销,货物出门就概不负责,这种作法使企业与顾客之间的关系成为“秤砣打锣一锤子交易”,顾客在一次购买之后不可能再度购买,并且会作反宣传,带动他人拒买,这样企业的潜在顾客越来越少,最终走上绝境。

4.高压环境与营销观念。 高压环境指市场环境各因素都对企业形成压力,具有规范作用。(l)国家法制十分完善。对消费者权益保护和企业经营行为制定了严格而详尽的法律条款,并切实执行。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很强。(2)科学技术和生产力高度发达,商品供过于求,完全形成买方市场。购买者对商品挑选性很强甚至近乎“苛刻”,在质量、品种、花色、价格、销售渠道、促销方式、服务、各项保证以及特殊要求方面稍不合意就不会购买。企业之间存在激烈的整体营销竞争。在高压环境下,企业没有任何其它选择,只能采用营销观念。

营销观念的优点是可以在高压环境下保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虽然把顾客奉为上帝服务得无微不至会增加信息成本、生产成本、销售成本和促销成本,但是不如此企业就不能生存。企图通过非正当经营,不管顾客需要和损害顾客利益来牟利几乎是不可能的,企业的内在本性要求以“利己利他”的方式实现。

5.完全压力环境与社会营销观念。 完全压力环境是高压环境的发展。顾客和社会要求企业经营行为不仅有利于顾客眼前利益,还要有利于顾客长远利益;不仅有利于购买者个人利益,还要有利于社会整体利益,并以法律形式予以保证。在完全压力环境下,企业着想继续维持生存和发展,只能实行社会营销观念而不能选择任何比较“深色”的观念,内在本性要求以“利己利他利社会”的方式实现。

以上所述市场环境类型与企业竞争观念类型的关系可归纳为一条定律:市场环境压力越大,企业竞争观念的颜色越浅。

营销观念和社会营销观念带给顾客和社会的好处是绝对的,任何条件下都会受到顾客和社会欢迎;带给企业的好处则是相对的,企业只有在高压环境和完全压力环境下才愿意采用。在无压和低压环境下采用营销观念只能增加成本、减少利润、坐失赚钱良机、导致竞争失败,甚至被市场淘汰,这显然有悖于企业本性的要求。从企业的立场看,种种观念孰优孰劣依一定市场环境而定。能在特定市场环境下使企业本性的要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就是“最优”观念。有缝必钻、寻缝去钻、造缝去钻乃是企业的本性、企业的共性,人们无可非议。中国沿海地区经济高速发展,除地利、政策优惠和聪明勤奋等原因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寻缝的观念和本领都强于内地,所谓“遇到红灯绕道走”就是寻缝观念的生动写照。温州和许多开放城市固然有辉煌的今天,但是无庸讳言,他们也有钻缝的昨天(甚至今天),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在无压环境和低压环境下实行销售观念、生产观念乃至黑店观念。这些“深色”的观念对于这些地区资金原始积累起到了重要作用,成为资金原始积累的重要方式。

这个道理与生物进化的道理相似。原先生物学家们认为生物进化的规律是“物竞天择,优胜劣汰”。随着研究的深入又进一步发现,生物并无绝对的优劣之分,胜者不一定是“优”者,汰者也不一定是“劣”者,生物进化的规律应当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企业竞争观念也是“适者生存”,适合于市场环境的观念被采用,反之被抛弃。在无压和低压环境下被淘汰的企业很可能是“优”者,即实行营销观念的企业。

四、企业环境与竞争观念的综合分析

将企业、市场环境和竞争观念联系到一起,有以下几种情况。

1.企业相同,环境不同,则竞争观念不同。 赢利性与安全性是企业“性本恶”的体现,任何企业在任何时候都必然具有,与经营管理者的主观因素如知识、经验、经营管理能力、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高低等因素无关。在市场经济社会中,企业具有这些性质就像人类有七惰六欲一样,是完全客观的、正常的,不管人们喜欢与否、愿望如何,都无可指责,无法更改。在企业内在本性支配下,同一企业、同一经营管理者在不同市场环境下会选择不同的竞争观念。例如,发展中国家企业在本国的无压环境或低压环境下有缝可钻时实行黑店观念、生产观念或销售观念,把产品销往发达国家时就必须实行营销观念,研究发达国家的市场需求,提供符合发达国家质量标准的产品,遵照发达国家法律提供完善的售前售后服务,否则其经营活动就不具有“安全性”。相反,发达国家企业在本国高压或完全无压环境下无缝可钻时,实行营销观念或社会观念,把产品销往不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当地的无压或低压环境下就会实行生产观念、销售观念,甚至黑店观念,他们认为这些观念和做法具有“安全性”。在中国与发达国家的进出口贸易中,发达国家企业把次品当正品、旧机器当新机器、伪劣品当优质品卖给中国,并且拒绝索赔,拒不提供售后服务的事屡见不鲜。

有关资料表明,中国每年进口食品中存在的问题相当惊人。1991年上半年,汕头市卫生检疫局检验3506份进口膨化食品,合格率仅为59.4%,有的细菌严重超标。同年,广州市进口冷冻食品有二成以上污染了致病性鼠伤害沙氏菌,咖喱粉90%污染了霉菌,不少食品添加剂毒性试验远远超过安全标准。

某营养保健品在国外是一家营销成功的著名企业,在中国却采用黑色营销手段。没有食品进口许可证、食品卫生许可证,安全性和营养性未经任何食品卫生监督部门检验鉴定,未在中国海关办理手续,属禁止登陆产品,港台商人以走私或夹带方式进入中国,采用传销方式经销。

许多中外合资企业中的外方在设备和原材料上采取低价高报,以次充好的手段,牟取额外利润。

中国对外贸易开发总公司北京中贸发公司与韩国韩长产业株式会社签定购买20万吨燃料油进口合同,首批到贷1288吨,约有83%的桶中所装物品与合同规定截然不同,多是整桶的污水、有酸碱性和腐蚀性的液体、粘稠物或胶状不明物,实系化工废弃物。由于破桶严重渗漏,威胁港区安全。

某大城市的百事可乐有限公司竟然雇佣民工涂改已过期和将要过期的“百事可乐”饮料的出厂时期。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行为并非都是一些小公司的无赖之举,一些非常注重名声的国际上的大公司也干起这些勾当,因为他们认为这并不危及“安全性”。

2.环境相同,企业不同,承受环境压力大小不同,则竞争观念也不同。 企业的不同主要有3个方面。

(l)企业性质和自主权大小不同。赢利性与安全性是所有企业都具有的,但是其表现程度却受到企业独立性和自主极大小的影响。企业独立性和自主权大,受国家行政控制少,经营方式和经营手段选择余地大,“安全范围”大,就可以选择“深色”观念以充分实现赢利性。企业独立性和自主权小,受国家行政控制多,经营方式和经营手段选择余地小,“安全范围”小,就必须选择“浅色”观念以实现“安全性”否则就会受到处罚。如中国的大中型国营企业。

(2)企业受社会舆论追踪和曝光程度高低。若易于受社会舆论重视和曝光,则承受环境压力大,运用非正当经营手段和侵犯顾客利益具有较大的不安全性,企业必须选择比较“浅色”的竞争观念,反之可选择比较“深色”的竞争观念。一般来说,大中型企业易于受社会舆论重视和曝光,多选择较“浅色”竞争观念,小企业则相反。

(3)企业产销量大小。产销量大,就必须有稳定的顾客群体,吸引回头客,依靠顾客重复购买并带动他人购买来销售产品,因而必须选择“浅色”竞争观念,对顾客的社会利益作较多考虑,开展“根据地式营销”,建立和扩大“市场根据地”。产销量小,不必有稳定的顾客群体,与顾客往往是一次性交易关系,就可以选择比较“深色”的竞争观念,对顾客和社会利益很少考虑甚至加以侵犯,开展“游击式营销”,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因此,在市场环境条件相同时,大中型企业可能选择比较“浅色”的竞争观念,小企业则可以选择比较“深色”的竞争观念。

从企业特点与竞争观念的关系可得出一条规律:在同样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竞争观念颜色的深浅与企业规模成正比,规模越大,颜色越浅;反之越深。应当注意,这里的深浅是相对而言,不是说大中型企业不会选择“深色”竞争观念,只是说大中型企业竞争观念的颜色一般会比中小企业浅些。市场环境压力对企业竞争观念选择起决定作用,企业规模只起影响作用。在市场环境压力已定时,企业规模因素只能使企业竞争观念的颜色在较小幅度内波动。例如,在无压环境下,任何大中型企业不可能选择营销观念。

3.企业相同,环境也相同,但经营管理者主观因素或个人素质不同,企业竞争观念就可能不同。 企业竞争观念选择决定于企业内在本性和市场环境。企业的赢利性和安全性等内在本性与企业经营管理者主观因素无关,但是对赢利性与安全性的判断却与经营管理者的主观因素有关,内在本性的表现程度与表现形式也与经营管理者的主观因素有关。在企业自主权、舆论曝光度和规模等特点都相同,市场环境也相同的条件下,由于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经营管理水平,对市场环境的判断能力、法制观念和道德观念的差别,对竞争观念的选择也可能不同。经营管理水平高、对市场环境判断能力强、眼光长远、法制观念和道德观念强,则可能选择较浅的观念;反之,可能选择较深的观念。但是主观因素对竞争观念选择只起影响作用,不起决定作用。在市场环境压力已定时,经营管理者主观因素只能使竞争观念的颜色在较小幅度内波动,不可能脱离市场环境的制约。 五、改善市场环境条件,促进营销观念的形成

企业安全环保理念篇5

[关键词]化工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本质安全

中图分类号:X9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9-0086-01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化工生产装置大型化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和环保压力越来越大,责任也越来越重。化工企业特别是危险化学品生产具有易燃易爆、高温高压、有毒有害等特点。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易造成群死群伤、中毒、污染等次生灾害,同时化工生产的连续性、毒害性与工艺复杂性则增加了企业安全管理的难度。在这种形式下必须从基础工作抓起,深入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

二、加强安全标准化管理

1.如何理解企业安全标准化

企业安全标准化是指企业具有健全、科学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规章制度与操作规程,并通过实施严格管理,使企业各个生产岗位、生产环节的安全生产工作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规程的要求,使企业生产始终处于良好的安全运行状态,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满足广大从业人员对自身安全和文明生产的愿望。

安全标准化涵盖安全生产的各个环节。只有每个环节都符合法律法规、安全规程的规定,安全生产才会保持良好状态,才能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企业安全发展。

2.加强安全文化理念的宣传教育,提高思想认识

企业要将安全文化作为安全标准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用安全文化的影响力,提升职工对质量标准化的认同。

强化理念宣传,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开展安全经验分享,大力宣传“安全源于责任、源于质量、源于设计”;“一切事故可以避免”;“事故事件是宝贵资源”等先进理念。要进一步形成共识,汇聚合力,真正使安全环保科学理念成为推动安全环保工作的不竭源泉和强大动力,贯彻落实到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不断浓厚安全环保文化氛围,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环保宣传教育活动,有力促进员工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转变。

统一思想,接受安全标准化观念。深入细致地开展安全标准化贯标工作,强化职工安全意识。宣传国家对于化工企业安全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增强干部职工把安全工作搞上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加强制度建设,细化检查标准

不断完善安全环保制度标准,崇尚法制,尊重制度、学习制度、执行制度,做到管理有程序、执行有标准、操作有规程,才能实现安全环保的长治久安。

健全安全标准化工作体系,根据安全规程、操作规程的要求,结合现场作业实际,制定可操作性强的管理制度,制度要体现奖罚兼顾,不能将制度流于形式。

4.强化班组建设

班组是企业的基层组织,加大班组安全标准化力度。要通过安全例会、班前安全教育、现场培训、安全警句和标识、案例教育、安全讲座等形式,提升职工的安全意识,规范操作行为,使职工自觉遵章守纪,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我会安全。

5、加强安全基础工作,提高安全标准化管理水平

5.1贯彻HSe原则、推动有感领导,推动领导干部实施个人安全行动计划,开展安全经验分享和安全观察沟通,落实直线责任。要层层签订安全环保责任书;强化属地管理。要以基层生产和作业现场为重点,按照岗位职责和作业区域划分,明确基层属地管理职责。要严格执行反违章禁令,强化受控管理,扎实开展HSe培训,强化提升安全环保意识和能力,要紧紧围绕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这一核心工作,强化基层现场的风险管理。

5.2狠抓工艺安全管理。要高度重视工艺设备安全管理,按照“平稳、均衡、效率、受控、协调”的十字要求,按计划组织生产经营,加强生产受控管理,不随意变更计划、不随意调整参数,减少波动,确保平稳安全运行。严格执行设计标准,强化工艺危害分析,加强工艺设备技术变更管理,严格变更审查,控制变更风险,确保变更安全。

5.3狠抓作业安全管理。要狠抓直接作业环节的安全环保管理,大力推行“四有工作法”,完善操作规程,强化操作培训,严格操作纪律考核,确保执行规定动作。要大力推行作业许可管理,开展工作安全分析,落实上锁挂牌措施,实施安全目视化管理,严格动火、用电等非常规作业审批,确保作业安全。

5.4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强化应急意识,立足超前防范,时刻紧绷应急弦。要逐级完善应急预案,加强预案培训和演练。

5.5强化违章行为整治。树立“违章就是事故”的观念,进一步深化反违章禁令落实,进一步加大对反违章禁令履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

5.6开展隐患治理。隐患治理是一项长期工作。要健全隐患排查、评估、治理、验收的管理程序。

6.强化监督检查,落实管理责任

建立健全符合安全法律法规的管理制度,落实管理人员和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把住人员关,生产环境中的所有人员必须取得相应的安全资格证书,特殊工种人员持证上岗;把住设备、材料的入厂关,不符合安全标准的设备、材料不得进入生产系统;把住生产系统安全运行许可证的发放关,在生产或运行过程中,出现不安全因素不符合标准时,随时摘牌,整改完后重新验收;做到管理体系无漏洞,工作环境无隐患,现场工作无三违。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监督人员严格按标准考核,相互监督,相互制约。

三、结束语

就以上几方面对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进行了探讨,相信在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群策群力,化工企业的安全工作会更上新台阶,实现本质安全,全面提升安全标准化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高有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探讨,高新技术企业,2008(18),59页

企业安全环保理念篇6

关键词:杜邦安全环保文化培育模式

2005年11月13日,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苯胺装置硝化单元发生着火爆炸事故,造成重大环境污染。此事件发生后,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引起了整个中国石油化工行业在安全环保问题上的反思。痛定思痛,这一事件暴露了国内石化企业的安全环保管理工作的较低水平,尤其是安全环保意识的缺位和忽视,凸现出石化企业安全环保文化培育不足的“硬伤”。“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因此,借鉴国外先进的安全环保文化培育既是势在必行的客观需要,也是石化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趋势所在。本文以享誉全球的美国杜邦公司为对象,探讨安全环保文化培育的相关问题。

企业的安全文化是企业组织和员工个人的特性和态度的集中表现,这种集合所建立的就是安全拥有高于一切的优先权。在一个安全文化已经建立起来的企业中,从高级管理者至生产主管的各级管理层需对安全责任做出承诺并表现出无处不在的领导感;员工个人需树立起正确的安全态度与行为;而企业自身需建立起良好的安全管理以及对安全问题和事故的重要性有一种持续的评估,对其始终保持高度的重视。

美国杜邦公司的安全环保文化是:致力于安全、健康和环境、正直和具有高尚的道德标准以及公正和尊敬地对待他人。这一文化在全世界享有盛誉,由安全环保理念、安全管理原则共同组成,其培育过程经历了自然本能反应、依赖严格的监督、独立自主管理和团队互助管理4个阶段。

一、杜邦安全环保文化培育两极的互动对应

杜邦安全文化培育的两极是指:安全理念与安全管理原则。见表1。

表1杜邦安全文化培育的两极互动表

建立“所有事故伤害和职业病都是可以预防”的观念

安全视为所从事的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

建立关心员工的安全与健康至关重要的认识,企业安全生产目标必须优先其他目标

提供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遵守一切职业安全卫生法规,并努力做到高于法规的要求

员工是公司的最重要财富,每个员工对公司做出的贡献都具有独特性和增值性

员工在非工作期间的安全与健康作为我们关心的范畴

为了取得最佳安全生产效果,管理层针对安全生产必须做出承诺,并做出表率和榜样

认为管理者伤害和职业病的预防负责,对工伤和职业病的后果负责

安全生产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地位,在社会公众和顾客中产生积极的影响

需求各种方式,充分利用安全知识来帮助我们的客户和社会公众

为了有效地消除和控制危害,应积极地采用先进技术和设计

要求每一个职员都有责任审查和改进其所在的系统、工艺过程

制定严谨而广为认同的安全规范和标准

确立安全和健康作为就业的一个必要条件,每个职工都必须对此条件负责,要求所有的员工都要对其自身的安全负责,同时也必须对其他职员的安全负责

积极参与安全活动,有助于增加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提高对危害的识别能力,对预防伤害和职业病有极大帮助和作用

使所有员工参与到职业安全卫生活动中去并使之成为产生和提高安全动机、安全知识和安全成绩水平的手段

在杜邦安全环保文化培育两极安全理念和安全管理原则中,是互动对应的关系。安全理念是安全环保文化的精髓和指导思想,安全管理原则是安全环保文化的内容和操作标准,二者呼应互动;而且,八个理念元素与八个安全管理原则是对应的关系。组成了杜邦安全环保文化培育的骨架。

然而在我们国内,这种明确的安全理念还有待概念化和提出实施。

二、杜邦公司安全环保文化建设的四个阶段共2页:1

论文出处(作者):美国杜邦公司在其200百多年的发展演变中,逐步培育出了安全环保文化。杜邦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与工业伤害防止和员工安全行为模型描述了杜邦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经历的四个不同阶段(见图1)。这四个阶段可概括为:员工的安全行为处于①自然本能反应阶段;②依赖严格的监督;③独立自主管理;④互助团队管理。

图1杜邦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与工业伤害防止和员工安全行为模型

杜邦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经验表明,一个企业安全文化的建成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期不懈努力才能达到。表2就是这四个不同阶段的安全文化培育措施和特征汇总。

表2杜邦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四个阶段汇总表

依靠人的本能——员工对安全的认识和本能保护

管理层承诺——从高级至生产主管的各级管理层对安全责任做出承诺并表现出无处不在的“有感领导”

个人知识、承诺和标准——员工具备熟识的安全知识,员工本人对安全行为做出承诺,并按规章制度和标准进行生产

帮助别人遵守——员工不但自己自觉遵守而且帮助别人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标准

以服从为目标——员工对安全是一种被动的服从

确定安全为受雇的条件——安全是员工受雇的条件,任何违反企业安全规章制度的行为可能会导致被解雇

个人价值——把安全作为个人价值的一部分,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家庭和亲人

留心他人——员工在工作中不但观察自己岗位上而且留心他人岗位上的不安全行为和条件

将安全职责委派给安全经理——各级管理层仅仅是配合的角色

害怕、纪律——员工遵守安全规章制度仅仅是害怕被解雇或受到纪律处罚

实践和习惯行为——安全无时不在员工的工作中,工作外,成为其日常生活的行为习惯

团队贡献——员工将自己的安全知识和经验分享给其他同事

高级管理层给予安全口头或书面上的支持

监督控制、强调和目标——各级生产主管监督和控制所在部门的安全,不断反复强调安全的重要性,制订具体的安全目标

内在化——把安全意识深入员工之心

,把安全视为个人成就

关注他人——关心其他员工,关注其他员工的异常情绪变化,提醒安全操作

培训——系统性和针对性的培训。受训的对象包括全体员工和管理层

集体荣誉——员工把安全作为一项集体荣誉

显然,杜邦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四个阶段告诉我们,国内石化行业的安全环保文化建设是有规律可循的。

从前文中提到的吉林石化的苯胺装置发生着火爆炸事故到我国安全生产重特大事故多的严峻形势;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到安全环保经济的提倡,都能得出一个结论:我国迫切需要培育安全环保文化和意识,而首当其冲的就是需要借鉴国外先进企业的安全环保文化培育模式和做法。美国杜邦公司不管在安全环保文化理念上,还是在文化培育的措施上,都能给我们提供借鉴和学习。其两极互动的文化要素给我们在安全环保文化培育上以思维的启发,即:一方面从思想意识上灌输安全和环保概念,另一方面在实际企业管理中践行这一文化。而其四个阶段的培育发展道路,为我们培育自己特色的安全环保文化提供了模式借鉴。

参考文献

[2]姜国军,董国治.石油石化业构建和谐企业初探[J].中国石油和化工.2006,(01).

[3]徐德蜀.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概论[m].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4]徐德蜀等.中国安全文化建设——研究与探索[m].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5]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政策法规司.安全文化新论[m].煤炭工业出版社,2002

[6]董国永,吴苏江.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策划与建立[m].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

企业安全环保理念篇7

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活动中创造的安全生产、风险控制及劳动保护的观念、习惯、行为、环境、物态条件的总和;员工工作活动中的安全态度、安全行为和做事的方式是这个“总和”的外在反映。

“安全文化”一词来源于美国,按照其定义和在企业中的运用情况,“安全文化”对团体、企业而言叫“安全文化”,对个人而言叫“安全素养”。对于个人来说,其强调个人的安全素养决定个人的安全状态,即意识决定行为。

二、安全文化的本质:

安全文化的本质就是以人为本,安全行事。对于一个团体、企业来讲,就是把人的安全放在生产活动中的首位,从整体性安全考虑,通过解决人所导致的不安全行为及条件来达到避免或减少事故的目的。

三、安全文化的发展历史:

1、无知阶段:此阶段人们持宿命论,被动承受伤害。

2、知觉阶段:此阶段人们持经验论,知道事后补救。

3、认识阶段:此阶段人们持系统论,知道了采取人、机、环境对策。

4、认知阶段:此阶段人们持本质安全论,知道主动预防事故的发生。在该阶段讲求行为一致性,重在沟通;提倡员工互动,全员参与;要求安全是作业的前提,提前预测和控制风险;提供人性化环境,使用本质安全型设备、工具。

我国的安全教育方针是:安全从娃娃抓起。

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概述:

在一个团体、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中,安全措施的采取,安全管理的实施,研究、分析、解决安全控制过程中问题都是由人来解决;企业安全文化的作用对象是人,受益对象也是人,通过研究人,纠正人的不安全行为,提高人的安全意识及保护和能力,从而达到保护员工、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所以我们每一位员工既是企业安全文体建设中的主体,又是客体。

五、企业安全文化体系:

企业安全文化体系包括安全物质文化、安全管理文化、安全精神文化三个大的层次。

1、安全物质文化:包括安全行为和安全条件;是指企业经营活动中员工的具体安全表现行为及其所使用的相关的安全工具,材料、工艺、劳保用品等。

安全物质文化是企业安全文化的表层文化,看得见摸得着,是硬件。该阶段的建设要求:人、机、环境的和谐建设;目的:实现人、机、环境系统的相互协调性,提高系统本质安全化程度;具体工作从改工艺和设备,创造安全的工作环境等方面实施;重点在于人人参与事故的预防工作,明确危险源,使用本质安全型设备、工具、劳保用品等。

2、安全管理文化:包括安全技术文化和安全制度文化。该层次介于物质文化与安全精神文化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看得见摸不着。该阶段的建设要求:在制度上实行奖惩化,在技术上鼓励员工科技创新;目的:使规章制度、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理念及安全反唇相讥达到有机结合,使大家由“我要安全”实现“我会安全”;工作重点:重在理解、执行和深入人心。

比如在实际工作中经常提到的各种文化内涵如下:

执行文化:一线领导监督的责任和力度;

现场文化:我的安全我负责,别人的安全我有责;

沟通文化:提醒你,是因为关心你;

事故文化:提前预防,内外吸取教训,避免事故再发生;

违纪文化:安全是被雇佣的前提。

企业安全环保理念篇8

毋庸讳言,世间人的生命是第一宝贵的。社会生产实践的主体是人,安全生产本身就是对人生命权的维护。在企业安全管理中,员工作为最积极的因素,他们不仅是被管理的对象,同时也是管理者。从管理心理学的角度看,不能忽略员工作为社会人所具有的思想、情感、需要,不能忽视员工在安全管理上的主观能动作用。

现代企业安全管理的理念,首先是要把员工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当人身安全与经济利益或其他的安全发生冲突时要无条件地服从人的生命。所谓人本文化的基础也是保障员工的生存权。企业的安全文化的实质是“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意识和方法。

而安全管理中“以人为本”的管理,正是把重视人的生命视作企业安全管理的第一需要。以人为本安全管理目的是提升社会和全民的安全素质,也是“抓好源头、抓好预防和搞好事前监督”的安全工作指导思想。“以人为本”管理是安全管理中预防事故的一种“软”对策,以人为本管理等于建立了预防事故的“人因工程”,在其内涵的深刻性上有新的突破。通过以人为本管理,就是以提高企业全员的安全素质为最主要任务,因而具有保障安全生产和预防事故的基础性意义。我们在多年的事故教训中也看到人的因素在安全生产中往往是决定性的因素,人的安全意识强弱,安全文化素质高低,直接决定安全生产的具体过程和结果。如何把对人的管理引入安全管理之中,用企业安全文化这个内在的链条凝聚人的智慧、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丰富的经验,不断地夯实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领域。以人为本管理,不仅体现了关注人的知识、技能、意识、思想、观念、态度、道德、伦理、情感等内在素质,还重视人的行为、安全装置、技术工艺、生产设施和设备、工具材料、环境等外在因素和物态条件。今年全国安全月以"以人为本”为主题,正是体现了中央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也体现了国家在国企安全文化建设中的人文观念。

从安全人机学工程的三要素(人、机、环)中看,人是最重要的。现代企业管理都在强调人本管理。以人为本管理可以形成一个控制性管理体系,倡导人性化管理,通过对人的监督、激励,制约等功能,将安全目标与责任制化为全体职工共同遵循的职业道德和行为意识,控制引导职工的行为,发挥职工参与安全工作的自觉性,增强职工对企业安全目标的认同感。可以说,“以人为本”是安全管理的核心理念,是实现安全生存和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的行动中,又增添了新的策略和方法。通过以人为本,可以使企业在进行安全策略、思路、规划、对策、办法的具体行为过程中,用安全文化建设的理论来指导。

以人为本管理,就是把安全与企业的精神、企业的理念、企业道德结合起来,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文化,使我们原本富有朝气的企业更具有生气和活力。

以人为本管理,强化了把人作为安全工作的重要载体。其强调的是企业安全工作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环境和舆论环境,注重“人”在现代企业安全管理活动中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要求员工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广泛参与,整体互动。可以培育浓厚的安全氛围,灌输安全价值理念,会使一个企业员工形成互动的思维和共同的价值观念,能将企业的安全管理与控制深入到职工的思想深处,形成“内控”机能。由此而对职工的安全意识起到潜移默化和无形的“软约束”作用,培育和提高了企业全员安全意识。也是为实现企业目标、追求企业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最大化服务。

以人为本管理就是重视广大职工的生命安全与健康,其实质是从“三个代表”高度出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试想,如果一个企业事故频发,连员工最起码的生存权都不能保证,何谈保障人民的利益?一起安全事故不仅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而且会阻碍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时给社会安定造成负面影响。以人为本,重视和保护从业人员的生命权,是贯穿《安全生产法》的主线。从业人员既是各类生产经营活动的直接承担者,又是安全生产事故的受害者或责任者。只有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从业人员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充分保护他们的人身权利,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实现安全生产。

以人为本管理就是注重劳动者的劳动条件的改善,职业疾病的防治,生产环境的优化,生产工具设备的技术进步,确保人员安全的各项制度、措施的落实。

在企业安全管理中,如何坚持以人为本呢?树立“以人为本”首先要求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自身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要通过创造一种良好的安全人文氛围和协调的人机环关系,对人的观念、意识、态度、行为等形成从无形到有形的影响,从而对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控制作用,以达到减少人为事故的效果。因此要在安全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为我、为人、为企”的“三为”思想,要在管理中发挥职工的作用,体现人性化管理。牢固树立服务观念,设身处地为现场着想,为生产一线职工着想,尽力解决实际问题。坚持人性化管理能够极大地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和主人翁责任感,能够使安全工作从被动变成主动,从而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

企业安全环保理念篇9

【关键词】企业安全文化,理念,目标,安全管理机制

正文:

安全生产是彰显一个国家的民生状态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既是国家法律法规对企业行为的强制要求,也是企业保持健康、稳定发展的前提,更是维护和保证企业生产者生命财产安全的基础。近年来,企业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在安全保障的投入上逐步增加,为安全生产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保障,但在安全管理机制建设、安全意识培养、安全技术培训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不足,大多数企业并未形成适合本企业的安全文化。本文以工程施工企业为研究背景,探讨如何培育企业独属的安全文化。

一、企业安全文化基本概念

安全文化的概念最先由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于1986年针对核电站的安全问题提出。1991年出版的(inSaG-4)报告即《安全文化》给出了安全文化的定义: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文化是人类精神财富和物资财富的总称,安全文化和其他文化一样,是人类文明的产物,企业安全文化是为企业在生产、生活、生存活动提供安全生产的保证。

它明确地表述了安全文化既是态度问题,又是体制问题;既关系到单位,又关系到个人。安全文化隶属于意识范畴,其本质是保护人的身心健康、尊重人的生命、实现人的价值的文化,是存在于组织和个体中的种种安全素质和对安全的态度、方法的总和。“强调以人为本,以文化为载体,突出安全价值观念的核心地位”,这是安全文化的本质。安全文化在现行的以安全系统工程为标志的科学管理方法中,注入更多的文化内涵,体现人的生命需求和安全价值取向,利用文化渗透及文化氛围潜移默化的熏陶,树立人们安全观念,规范人们的安全行为,在“安全第一”的文化氛围中,建立新安全文化机制,实现安全目标。

二、我国企业在安全文化建设上存在的不足

我国安全文化建设模式(eeSCS)将安全文化建设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原始无序阶段-自由自发式;第二阶段:被动依赖阶段-应付被迫式;第三阶段:独立主动阶段-自律表现式;第四阶段:安全文化阶段-能动互助式。

国内业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大多没有达到“安全文化阶段-能动互助式”阶段,甚至第三阶段都没有达到,大多数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仍停留在的二阶段,依赖国家的法律法规,依赖企业员工的自觉性,依赖企业现有的制度、机制能有效地运行。在安全文化建设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把安全管理理念当作一种口号。企业领导层在安全给管理中口号提得多、目标定的多,但执行少,甚至没有执行,制度制定的多,落实的少,安全管理制度和方案更多地是停留在纸上,以应付上级和管理机构的的检查为主,而不是主管第、主动地进行安全控制和安全文化建设。

2、把安全管理目标理解为数字。安全管理目标是企业安全管理的行动指向,具体化为数字是应该的,但国内企业把安全管理目标的数字理解为最终需要实现的目的,实际上,目标数字仅代表安全管理达到的一种水平,安全管理需要不断地根据企业的经营管理策略不断地调整提高,特别是涉及到人的人身安全的安全目标,更不能以数字作为最终需要实现的管理目的。

3、把安全管理机制理解为制度。安全管理机制是一套完善的制度、流程和管理考核点等构成的邮寄系统,包括人、机构、体系等诸多因素,国内企业更多地愿意编制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而缺乏建立为保证这些制度落实的有效办法,特别是缺乏有效的组织系统,这就导致制度仅仅是制度,没有这些制度生根发芽的土壤,这些制度也就没有生命力。

三、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构想

(一)认真研究企业管理内容,提炼企业独有的“安全核心理念”

不同的企业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包括企业历史、企业生存环境、企业业务方向与要求、企业管理团队与员工团队等,没有那家企业与其他企业完全相同,企业所需要的具有生命力的“安全核心理念”需要与自身的经营历史和发展要求相吻合,方能彰显其独具特色的魅力和凝聚力。企业在提炼自己的安全核心理念时需要力求充分体现企业自身的历史和发展目标,符合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与企业的整体文化建设向融合。

美国的美国柏克德公司(Bechtel)公司是世界知名的建筑公司,是具有百年历史的家族企业,该公司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其安全管理,“安全”被视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可以借鉴其安全理念的表述方式来提炼属于自己的安全核心理念:所有的伤害和职业病都是可以预防并避免;增强安全意识,消除不安全行为和因素;任何人都对自己、他人或管辖范围的安全负责;不能容忍任何偏离安全制度和规范的行为。

国内企业在提炼自己的“安全核心理念”时往往趋向于把安全作为独立的管理内容,而脱离企业的整体管理,要知道,安全管理是存在于企业的每项具体业务中的,需要在具体业务中贯彻和实施安全理念,实现安全管理目标,脱离具体业务的安全理念只能是一些口号,无实施的基础和实现的可能。

(二)从实际出发,确定可实现的安全管理目标

安全管理目标是对安全文化理念的具体化,是与安全文化理念一脉相承的。企业所确定的安全管理目标应能充分体现企业的“安全核心理念”所阐述的精神,如柏克德公司安全目标是“零工时损失和职业病,零环境损坏、零事故”。就很好地将它的“安全核心理念”具体化到可执行的安全目标上了。

当然,安全管理目标的确定更需要从企业的实际出发,在满足遵守国家法律、地方规定和行业要求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与企业的实际结合,保证其实现的可能性,如企业以往的安全管理历史,企业所经营业务存在安全隐患大小,企业业务中发生不安全事故的风险系数、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等等。

安全管理目标不应是单一、一程不变的,它应是一个有机的系统,且需要根据企业的经营方针甚至外部环境的变化(如国家法律的变化)进行实时的调整。企业整体的安全管理目标需要分解到具体的业务,再落实到每一个企业员工,并通过安全意识教育、安全法规、规定、安全技术手段等的培训和安全监管机制的运行保障的其实施,通过监督、考核、奖惩等手段予以强化。

企业安全环保理念篇10

企业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是企业的软实力,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企业发展理念、创新意识、现代化管理、生态文明建设和道德诚信等,既是企业软实力,也是企业文化的体现。这次全国企业文化年会以“提升企业软实力,推动企业新发展”为主题,就是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提出的“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精神,引导广大企业围绕发展主题,探讨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当前企业在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依靠群众,凝聚人心,发挥企业文化的引领和支撑作用。这次会议前,我们做了一些调研,走访了十几个省市的企业,了解了一些做得好的企业文化建设经验。借此机会,给大家做一个简要介绍,并就企业文化建设与推动企业发展的关系,谈几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只有创新企业发展理念,才能推动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总体上呈现出稳中有进、稳中有忧的态势,1—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4%,实现利润比去年同期增长11.4%,外贸出口形势有所好转,物价水平总体稳定。但是经济运行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部分行业产能过剩,财政金融领域存在多种风险隐忧,经济结构性矛盾和发展方式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企业破解运营中的矛盾和问题,必须创新发展理念,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步伐。

一是以创新的观念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以改革求变的创新精神,把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走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共赢的道路。青岛海尔集团创造性地提出“自主经营体”的经营理念,并以此创立了独具特色的“人单合一”双赢发展模式,使海尔集团成功实现了由单一制造型企业向制造服务型企业的转变。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开创性地提出“资本经营与资产经营相结合”经营理念和运营模式,为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做出了积极贡献。适应新的形势,企业应当以创新的观念,努力实现由依靠投资拉动、增加物质资源消耗的规模扩张发展,向依靠创新驱动、管理提升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质量效益型发展转变。

二是以创新的意识推进结构调整。结构调整是企业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目前,我国部分行业的产能超出了国内市场需求,不仅造成大量产能闲置,而且导致企业陷入价格战,部分企业甚至出现了亏损。产能过剩的行业既有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等传统行业,也有多晶硅、风电装备、碳纤维等新兴产业。解决产能过剩,必须要有创新的意识,注重依靠技术创新和市场培育来解决。中国化工集团确立“老化工、新材料”发展战略,通过结构调整,将基础化工和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确立为主业,给企业带来了新的生机。中国建材集团积极承担引领建材行业联合重组与结构调整的责任,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取得了积极效果。

三是以创新的思维促进产业升级。产业升级必须突出体现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经营意识,以创新思维引导企业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以“三和文化”促进创新文化建设,通过开展全员创新、全面创新,推进我国第三代核电技术的自主化进程,为提高我国核电产业的国家竞争力做出了贡献。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以创新的思维促使企业的研发体系从传统模式到二维三维数字化信息化提升,再到精益研发,保证了企业自主研发的我国第一代舰载机——歼15飞机在航空母舰上成功着舰起飞。企业要实现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必须创新发展理念,通过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建设自主品牌,由低端产业链向高端产业链升级。

只有推进企业文化与管理融合,才能培育形成新的综合竞争优势

企业文化与管理的融合是指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文化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有机结合。企业管理实践是企业文化的土壤和源泉。企业文化只有与企业的发展战略以及产品质量、品牌、服务等紧密融合,才能形成企业新的竞争优势。

加大企业文化融合力度。企业文化融合既包括母子公司之间的融合,也包括并购重组企业之间的融合。中国移动安徽公司按照集团提出的“有机融合、彰显共性、拓展内涵、体现特色”的母子公司文化建设原则,积极开展特色文化建设,在与集团文化的有效融合中实现自身的健康发展。企业并购重组是企业加速发展的重要手段,并购成功与否的关键是跨文化、跨区域的文化融合。新兴际华集团将文化融合与战略规划、业务调整等统一部署、同步实施,做到集团兼并重组到哪里,集团文化就延伸到哪里,使重组企业实现了平稳过渡。中海油东南亚公司构建了跨文化融合的管理机制,在与印尼等国家的合作中,恪守企业公民责任,实现与当地社区的和谐发展。有效的集团管控和成功的并购重组,要求企业必须高度重视文化融合,在相融共生、兼收并蓄、取长补短中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文化融合模式,为企业实现组织融合、制度融合和管理融合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

注重企业品牌文化建设。品牌是企业的识别标志和精神象征,体现的是一种文化。联想集团在品牌中融入服务客户、精准求实、诚信共享、创业创新的文化理念,逐步扩大了国内外的影响力。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为品牌注入“丰富人们的沟通和生活”的文化理念,已经成为世界著名的电信设备制造与服务企业。我国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必须拥有自己的品牌,并赋予品牌鲜明的文化内涵,使企业文化有效地转化为企业的品牌资源,打造出让消费者认可、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知名品牌。

加强企业质量文化建设。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加强企业质量管理,必须要推进质量文化建设。经过多年努力,我国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质量明显提升。据国家质检总局抽查,我国产品质量合格率已从2008年的84.5%,提高到2012年的89.8%。但是,我国企业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和数量,忽视发展质量和效益的现象依然存在。要解决质量水平的提高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问题,企业必须重视质量管理,发挥质量文化的引领作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持续推进质量文化建设,全面实施精细化质量管理,圆满完成了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重大任务。中铁大桥局集团以“精雕细琢,百年品质”的质量理念,先后修建了近2000座桥梁,没有一座桥梁工程出现过垮塌等质量事故。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企业质量竞争力。

强化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近期,全国多地接连发生多起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重大的人员伤亡和巨额的财产损失再次敲响警钟。没有安全何来发展?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始终把人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中国核工业集团始终坚持把核安全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形成了完整的核安全文化建设体系,“安全无借口、赢在执行”、“人人都是一道屏障、人人都是最后一道屏障”的安全文化理念深入人心,有效保障了核电安全稳定运营。开滦集团构建“六位一体”的安全文化管理模式,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价管理体系,实施“六位一体”的载体推进,实现安全文化建设整体功能的优化升级,企业安全生产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安全无小事,人命大于天,企业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只有突出企业生态文化建设,才能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最近,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生态文化是尊重生态规律、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文化,其核心是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构建企业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的生态文化。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日趋尖锐,部分地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公布的4月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报告,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平均达标比例为50.6%,低于全国平均12.9个百分点。企业是社会经济的细胞,既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环境污染的主要制造者。企业要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以生态文化引领企业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石化努力打造以“三个一”为核心的生态文化,即“只要是环境保护需要花的钱一分不少,凡是不符合环境保护的事一件不做,如果是污染和破坏环境带来的效益一分不要”,推动了企业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企业要对国际贸易中日益复杂的绿色壁垒有充分准备,对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绿色需求有深入了解,努力拓展绿色发展的市场空间,获得新的竞争优势。

建立健康文明的生产方式。为尽快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企业必须要加强生态文化建设,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生产方式。鞍钢集团鲅鱼圈项目建立铁素资源、能源、水资源和固体废弃物循环和再利用系统,使水循环利用率达到98%、固体废弃物和化工副产品利用率达到100%。中电国际坚持传统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和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双轮驱动”,通过“上大压小”、“发电优化”,促进传统能源优化升级;通过开发建设新能源项目,减少利用标准煤约500多万吨,污染物减排达千万吨。企业应当把生态文化建设融入企业发展战略、管理流程中,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完善企业生态文化管理机制。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文化,必须依靠严格的制度。宝钢集团积极践行生态文化理念,制定了企业生态环境管理制度,推进废弃物的减量化、再使用和资源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生态文化管理机制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可靠保障。企业在发展目标上,应当建立生态环保目标体系,使绿色、低碳、循环成为企业发展的方向;在运营管理上,应当建立绿色供应链和绿色生产制造机制,使绿色环保覆盖企业运营全过程;在绩效考核上,应当建立环境绩效评价制度和员工环保考核奖惩机制,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在舆论导向上,应当大力宣传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营造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良好氛围。

只有推进企业文化与管理融合,才能培育形成新的综合竞争优势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是企业建立良好商业信誉的前提。加强企业诚信建设,不仅需要国家法律法规的规范和社会舆论的监督,而且需要企业坚持以人为本,增强企业自身的道德约束。

把诚信经营作为企业立身之本。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的诚信建设有了明显进展,神华集团、中国航油、大庆油田等一批讲诚信、重信誉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了较好发展。国家电网认真履行社会责任,注重诚信文化建设,把诚信融入经营理念,树立了负责任的大公司形象。但是,目前我国一些领域的企业诚信缺失、道德失范问题仍然比较严重。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长,国无信不强。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要实现持久健康发展,不仅需要技术和资本的支撑,更需要诚实守信经营,把诚信作为生存发展的根本,以良好信誉赢得市场、赢得竞争。

把以人为本融入企业诚信文化建设。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企业建设诚信文化,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陕煤集团神木红柳林矿业有限公司注重在抓人心上下功夫,以心换心,以心取信,形成了“心·Xin(注:读‘新’)”特色文化体系。中信重工发扬焦裕禄精神,立足岗位讲诚信,以岗位诚信度考核促进诚信文化“落地生根”,建立了岗位诚信为核心的企业诚信文化体系。建设以人为本的诚信文化,应当把提高企业家和广大员工的道德素质放在突出位置,必须重视企业家的道德素质提升,加强人格修炼,提高道德修养水平;必须加强员工的诚信道德教育,提高职业素养,引导员工自觉遵守和践行诚信道德。

把诚信文化落实到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诚信文化只有融入到企业生产管理的各个方面,才能真正转化为企业的行为和员工的行动。辽河油田确立了“诚信、合规、公平、公正”的经营理念,完善科学决策、制度执行、民主监督、风险管理机制,确保公司行为依法合规,诚信运营。秉持“诚信为本”的理念,构建企业诚信文化体系,形成了“至诚无息,博厚悠远”的核心价值观,并将“包容、共享、责任”的理念融入公司的全球化发展之中。诚信文化是理念,也是实践。企业只有把诚实守信的理念落实到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才能成为消费者、客户和社会信得过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