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部行政管理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32:57

销售部行政管理制度篇1

关键词:应收账款;控制;建议

笔者所在的单位是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大型央企—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的核心企业,国家重点扶持的特大型水泥集团——中国联合水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公司拥有全资及控股大型水泥制造企业70余家,水泥年产能达1亿吨,总资产近600亿元人民币。随着产能规模的不断增加,公司销售业务大幅增长,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防范经营风险,特对水泥业务销售收款控制提出如下建议:

一、明确在销售收款过程中各有关单位职责

公司运营管理部:制定销售政策;掌握各运营管理区、各企业收款动态;督促各运营管理区、各企业按时足额收回货款。公司资产财务部:定期分析货款回收对资金的影响;监督各企业规范销售、及时收款。企业营销中心:按月编制销售及回款预算;严格执行公司销售政策;负责客户管理;签订销售合同;负责货款的对账、催收;建立完整的销售台账、收款台账、欠款台账。企业财务部:按制度规定确认收入实现和货款回收;严格执行信用管理制度、赊销政策;定期与营销中心和客户核对应收款项余额,负责汇总分析和定期反馈应收款项账龄、增减变动和逾期情况,通知并协助营销中心进行账款催收。

二、规范销售收款方式及收款流程

按销售收款时间将销售收款类型划分为现销及赊销。

(1)现销收款方式及收款流程。对于水泥熟料的销售业务原则执行“款到发货”的现销政策。现销业务流程为:1)营销中心接受客户要货申请后,根据销售政策确定给予客户的销售价格等销售条件,并依据销售条件编制销售审批单;2)销售政策范围内销售审批单经企业总经理批准后生效;与销售政策有差异的销售审批单须由企业总经理、财务总监、营销中心总经理等有关人员联合批准后生效;3)如需签订合同,则根据销售条件与客户签订合同;4)企业财务部门对销售审批单、销售合同进行复核,收取货款,开具发票;5)发货部门根据有关销售单证和已收款凭证,向客户发货;6)企业财务部门根据有关单据确认销售收入,并进行会计记录和账务处理,营销中心登记销售台账。现销业务要求:1)现销业务结算原则以现金、支票、银行汇款、银行承兑汇票为主,避免收取商业承兑汇票、长期大额银行承兑汇票和实物抵账。2)若客户确需以银行承兑汇票结算,须按照当期承兑汇票贴现率加价。3)月度银行承兑汇票收款比例不得高于当月现销收入的30%。4)超过当月现销收入30%以上的银行承兑汇票收款及其他抵账方式收款须经企业总经理、财务总监、营销中心总经理等有关人员联合批准后执行。

(2)赊销收款方式及收款流程。对于水泥熟料的销售业务须严格控制赊销比例。赊销业务流程为:1)营销中心负责编制赊销客户档案,包括赊销客户经营业务领域、管理水平、财务状况、以往信用记录等信息,并定期更新;2)营销中心依据赊销客户档案制定赊销客户信用政策,编制信用客户清单,并经企业总经理、企业财务总监、营销中心总经理等相关人员联合审批后生效,同时提交企业财务部备查;3)营销中心接受客户要货申请后,根据企业销售政策确定给予客户的销售价格、信用期限、付款细则等赊销条件,拟定销售合同条款,编制信用客户销售审批单;4)销售政策范围内的信用客户销售审批单及销售合同经企业总经理批准后生效;与销售政策有差异的信用客户销售审批单及销售合同须由企业总经理、财务总监、营销中心总经理等有关人员联合批准后生效;5)所有赊销业务,不论金额大小,必须与信用客户签订销售合同,赊销业务销售合同模版须经公司法律顾问审核,在公司备案;6)营销中心依据审批后的信用客户销售审批单及销售合同为客户办理发货手续;7)企业财务部门对信用客户销售审批单、销售合同进行复核后,依据发货明细,确认收入,开具发票;8)发货部门根据有关发货明细,向客户发货;9)企业财务部门根据有关单据确认销售收入,并进行会计记录和账务处理,基地销售部登记销售台账。赊销业务要求:1)赊销定价原则上应按照当期1年期贷款利率*赊销期限进行加价。2)各企业应严格控制赊销比例,原则当月赊销比例不得超过当月销售收入的2%,超过2%以上的赊销业务须报经公司批准后发生。3)各企业应严格控制赊销期限,根据客户资信制定信用账期,原则赊销期限不得超过3个月,超过3个月以上赊销期限的赊销业务须报经公司批准后发生。4)对于不能按照销售合同条款按时足额支付货款的信用客户,在上笔欠款未清偿前,暂停新业务发生。5)对赊销业务实行保证金管理方式,在发生赊销业务时分别向销售业务经办人员、权利审批人员收取保证金,按照收回赊销账款的时间及金额,同期、同比例退还有关人员保证金。对于销售政策范围内的信用客户发生的赊销业务向销售业务经办人员收取5%的保证金;对于与销售政策有差异的信用客户发生的赊销业务分别向企业总经理、营销中心总经理、销售业务经办人员等有关人员收取5%的保证金。

销售部行政管理制度篇2

第二条木省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下简称单位)依照本办法建账并接受监管。

第三条会计建账监管,是财政部门根据统一和规范管理的要求,对各单位使用的会计账簿、记账凭证实行定点印制、定点销售,并对各单位建账情况进行定期检查、登记和确认的管理制度。

第四条各单位只能设一套账,不得账外设账、造假账或不建账(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各单位建账必须使用监管账证。

第五条建账监管工作实行分级管理。省财政厅负责全省建账监管工作,各市财政局负责木地区建账监管工作。

各级监察、审计、税务部门应密切配合,在各自职权范围内依法协助财政部门做好会计建账管理工作。

各级主管部门要密切配合财政部门加强对直属单位的建账监管工作。

第六条会计账簿、记账凭证、会计电算化核算单位用于账证输出的特种打印纸《**省建账注册登记证》和《**省监管会计账证销售许可证》由省财政厅统一设计和监制。实行会计电算化核算的单位,其账证格式应符合全省统一规范要求。

第七条监管会计账证的印制实行公开招标,定点印刷。印刷单位必须向省财政部门提出申请,提供营业执照副本、税务登记证副本、样账样证及报价等,参加竞标。

会计账证印刷单位应遵守以下规定:

(一)持有**省财政厅颁发的《**省监管会计账证印刷许可证》;

(二)按省财政厅规定的格式、数量及纸的质量印刷;

(三)印剧单位不得自行销售会计帐证。

第八条省和各市财政部门指定监管账证的销售单位,并颁发《**省监管会计账证销售许可证》。

第九条财政部门对印刷、销售会计账证的单位实行年检制度。印刷、销售单位每半年向授予其印刷、销售权的财政部门上报印刷、销售情况,并于年度终了后十五天内,印刷单位持《**省监管会计账证印刷许可证》、销售单位持《**省监管会计账证销售许可证》到发证的财政部门进行年检。

第十条各单位须到同级财政部门申领《**省建账注册登记证》。申领时,应提供以下资料:

1、单位申请书;

2、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

3、税务登记证(副本);

4、经办人身份证和会计证;

5、外商投资企业还应提供外商投资企业财政登记证(副本);

6、经财政部门批准的以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的单位,还应提供批文复印件;

7、其他有关资料。

在**的中央、部属单位原则上到省财政厅宇领异接受监管。有特殊情况的报经省财政厅同意后,由省财政厅委托当地财政部门办理并监管。

第十一条已建账的单位,自承办法实施之日起三十天内,持有关证件到同级财政部门办理建账监管注册手续。

第十二条新建账的单位,自设立之日起三十天内,持有关证件到同级财政部门办理建账监管注册手续。

第十三条各单位依法变更时,自变更之日起三十天内,持有关证件到同级财政部门办理变更建账监管注册手续。

第十四条建账单位购买会计账证实行注册登记制度。建账单位购买会计账证时,必须向销售单位出具《**省建账注册登记证况否则,销售单位不得售予。销售单位应代财政部门在《**省建账注册登记证》上做好各单位每次购买会计账证的种类、数量等的记录。

第十五条各建账单位应在申领的《**省建账注册登记证》上据实登记账簿启用情况,并妥善使用和保存账证,以备查验。

第十六条年度终了后三十天内,各单位应将《**省建账注册登记证》和账簿(包括记账)送往同级财政部门查验和确认。经确认的账簿,财政部门在账薄上加盖"**省财政厅账簿监管专用章",井在《**省建账注册登记证》上作好相关记录。

经过确认的账簿才能作为编制会计报告的依据。未经确认的账簿,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查账时一律不予认可,会计师事务所不得作为查账和出具审计报告的依据。

第十七条各级审计、税务等部门在日常监督中,发现各单位建账不符合本办法之处,应及时通知财政部门,由财政部门依法进行处理。

第十八条任何单位违反本办法,财政部门应责令共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财政部门依法对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负责主要责任的会计人员给予处罚。

第十九条各印刷、销售单位未上报有关资料或年检不合格,财政部门吊销其《**省监管会计账证印刷许可证》、《**省监管会计账证销售许可证》。

印刷单位自行销售会计账证、销售单位违反规定销售会计账证的,应依法没收违法所得及非法财物,对单位负责人、有关经办人员进行处理。

第二十条擅自在本省行政区域内销售监管种类会计账证的,财政部门应责令其停止销售,并封存或就地销毁所售账证。

销售部行政管理制度篇3

2005年,安徽市场业绩骄人:共实现销售收入19.7亿元,比2004年增加12.1亿元,增长159%;共筹集公益金6.9亿元。这标志着安徽市场迈进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对于市场来说,“制度比技术更重要”,规则和诚信是必备的奠基石。自2000年安徽财政部门监管市场以来,安徽管理工作步入规范化与制度化的轨道,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在“规范管理,扩大发行”的理念指导下,加大监管力度,保证了市场的健康发展。

监管市场,维护秩序

2001年,国务院规定,发行的审批权集中在国务院,任何地方和部门均无权批准发行,同时,发行收入实行专户管理。

2002年,按照财政部的要求,机构所采用的游戏规则及发行销售方式,必须报经财政部门审核批准,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改变游戏规则和销售方式。同时,加强即开型发行销售管理,严格审批额度,堵塞管理漏洞。在销售宣传方案管理上,严禁对彩民的误导性宣传。从6月10日起,全省所有设立奖池的品种统一取消了保底奖金,并且严厉打击进行活动和其他形式的非法发行和变相发行行为,查禁了电影放映单位违规变相发行,及时查处了合肥等地的销售机构违规代售外省的行为。这些为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市场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03年,安徽省以强化管理基础工作为重点,抓基础,保安全,促发行。一方面,在即开型发行销售管理上,严格销售审核程序。全省各市、县的机构在销售即开型之前,必须将制定的销售实施方案交由同级财政部门进行审核,经过当地政府同意之后再由省级机构统一上报至省财政厅审核批准。省财政厅在审核机构上报的销售计划时,坚持“培育市场、避免恶性竞争”的原则,避免在同一地区同时发行两种即开型,提高了单场的销售规模,减少发行过程中不安定因素。另一方面,对机构发行和销售活动中涉及修改游戏规则、发行销售方式以及新增游戏玩法的,一律上报财政部审批。同时,支持机构进行技术改造,及时调整了福利发行中心的年初收支预算,为中心进行电脑销售系统的全热线改革提供了资金保障;支持机构增加销售网点,将网点布局由市、县延伸至乡镇,进一步开拓了农村市场。财政部门还协调解决了体育和福利在网点设置和调整上发生的一些分歧,要求两家机构正确处理兼营和专营方面的关系,在网点建设方面更多地引入市场机制,通过市场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2004年,财政部门在强化管理的基础上,还进一步加强了电脑系统发行销售数据和开奖安全管理。机构必须在开奖前将封存的原始数据刻录在不可改写的光盘上,交公证人员签收,保存备查。

2005年,财政部门抓住机构之间恶心竞争的苗头,及时采取措施,召集两家机构负责人座谈协商,明确“正面宣传、合规宣传、宣传自己、互不诋毁”的宣传原则,有效维护了市场的稳定发展。

财务监管“收支两条线”

按照财政部规定,自2002年6月份开始,全省的公益金通过省级财政专户统一归集、分配,按照“收支两条线”的规定,实行收支预算管理。同时,为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纠正违规使用资金现象,全省开展对体育公益金使用情况的检查。2003年则进一步理顺了公益金的财务管理关系,制定了《关于调整即开型公益金缴拨方式的通知》,规定了即开型规模销售公益金由市级机构统一集中,即开型网点销售公益金由省级机构统一集中,实现了公益金通过上、下级财政专户统一缴拨。2004年,安徽省调整了社会福利基金、体育公益金分配政策,及时办理公益金与中央及市县的分成结算,使资金的管理工作进一步得到强化和完善。

在对机构的财务管理上,从2002年起,全省机构执行统一的财务会计制度,各级机构普遍实行了财务收支计划制度和财务报告制度。机构的发行费用则全部纳入财政监管范围。坚持销售和公益金缴存月度报表制度,及时了解发行销售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制定全省监督政策提供数字依据。

此外,安徽财政部门还加大了对机构的发行费用和公益金的监管力度,对重大支出项目实行跟踪,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保障公益金用于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

支持机构创新销售方式

2002年,安徽省销售收入5.76亿元;2003年,全省销售收入7.26亿元,比上年增长26.1%;2004年,全省销售收入7.64亿元,比上年增长5.2%;2005年全省共实现销售收入19.7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安徽省销售规模逐年梯度增长,一定程度上得益于销售方式的逐年更新。

2002年,安徽省财政部门支持体育管理中心管理体制改革,体彩管理模式成功实现了由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向垂直管理模式转变,提高了管理效率,同时调动了体彩机构销售积极性。

同年,针对市场的变化情况,安徽财政部门加强市场调查研究,支持机构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扩大销售规模。适时推出了多种品种和玩法,不仅丰富了市场,满足了彩民消费需求,也提高了销售数量。

与2002年销售量相比,2003年上半年的电脑福利销量下滑幅度较大,这就给完成年初的销售任务增加了不利因素。对此,安徽财政部门主动为机构出谋划策,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支持机构提出的增设和调整游戏玩法的意见,帮助选择适合彩民心理的游戏玩法,扩大销售规模。通过努力,福利止跌回升,全年共发行2.74亿元,比上年增长18.1%;体育发行4.52亿元,比上年增长31.5%,增幅居全国第十位。

据统计,2004年安徽省批准同意机构新上市11种玩法,开展了15次促销活动,动用调节基金及一般调节基金达1440万元,卓有成效地扩大了销售规模。该年,全省共有16种玩法运行销售,其中先后新增、调整了电脑体育以及电脑福利的10类游戏玩法,初步形成了“以全国玩法为主导、以区域玩法为纽带、以省内玩法为补充”的格局。

专项治理塑造公信力

一直以来,安徽省财政厅把维护市场正常秩序作为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会同公安、工商、文化、广电等有关部门组织查处违规变相发行行为,维护了市场的正常经营秩序。

2003年7月至9月,在全省范围内集中开展了打击非法等活动的专项治理行动。省财政厅会同省公安厅制定了专项治理方案,联合成立专项治理活动领导小组。在专项治理活动中,各地加大了宣传力度、制定周密的专项治理行动方案,在全社会范围内较为深入地普及了管理政策,增强了广大群众抵制活动的自觉性,有效防范了非法的滋生和蔓延。

2004年,是史上经历最严峻考验的一年,全国先后出现了体彩宝马案、彩世塔案以及贵阳现场爆炸案等一连串事件,诚信、安全管理等方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促进业发展,维护]国家的公信力,对全年集中销售的即开型情况进行了全面清理和检查,建立了电脑型安全监管定期报告和不定期抽查制度,清理即开型库存票,逐一进行核查登记。并且建立了体彩与福彩即开型分季度轮流销售制度。

经过专项治理,基本实现安徽市场的公平、公开、公正,有力地维护了安徽市场的良好秩序,维护了社会稳定。

公益活动凸显社会价值

2004年,全省共提取公益金2.66亿元;2005年全省共筹集公益金6.9亿元。省级公益金重点投向农村医疗特困救助项目和资助贫困生重返校园活动,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公益金的使用上,安徽省财政厅及时跟踪资金的使用情况,实地检查项目的建设情况,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特别是加强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建设维护资金和项目的监督管理工作。

民政部门按照“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使用宗旨,大力实施社区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2004年全省投入福利资金2049万元,兴建495个项目,重点改造农村敬老院。同年,安徽开展了“明天计划”项目,出资上千万元,使近千名残疾孤儿得到康复。

体育部门实施了全民健身路径工程,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工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国民体质监测工程等项目,建设了一大批体育场馆和体育训练以及竞赛器材设施,有力地弥补了政府财政对体育事业直接投入的不足。

2004年6月4日,省体彩中心、省希望工程办公室联合举办了“希望工程体彩助学基金优秀困难大学生奖学金”发放仪式,总奖金为20万元,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在肥8所高校的200名大学生分别获得2000元奖学金。6月28日,阜南县曹集镇体彩希望小学成立。9月12日,为庆祝安徽电脑体彩上市四周年,体彩向希望工程捐赠70万元。

2005年8月23日,省体彩中心与省希望工程办公室联合举办了“安徽省希望工程体彩助学金”发放仪式,共捐赠53万元,主要用于资助100名贫困大学生,向阜南县等32所学校捐赠价值20万元的体育器材,向4所受助学生所在学校各捐赠2万元助学款,向宿州市抗洪抢险英勇牺牲的蔡玉昊烈士之子颁赠5万元助学款。8月27日,省体彩中心与省妇联联合主办了“春蕾计划”捐赠发放仪式,省体彩中心捐赠10万元,资助“春蕾班”女童及贫困大学生。

大量社会公益活动的开展,真正实现了的价值,并且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

链接

:政府推销希望,彩民微笑纳税

是国家为支持社会公益事业而特许专门机构垄断发行,供人们自愿选择和购买,并按照事前公布的规则取得中奖权利的有价凭证。法国人以其独特的幽默感给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政府发行是在向公众推销机会和希望,而公众认购则是微笑纳税。

销售部行政管理制度篇4

关键词: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控制活动

当企业产品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条件下,要实现其经营目标,销售业务的关键作用越来越明显。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销售额是降低成本的主要途径。所有的投资战略分析以及企业的年度财务计划无不从确定市场销售预测开始。企业运营管理者都非常清楚,没有销售就没有生产经营,销售是企业运营的龙头。因此,所有企业无不对销售和市场开发给予极大的关注。当然,挑战、机遇和风险并存,销售与收款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中非常复杂而且比较难控制的业务环节,其发生风险的几率也在不断增加。

一、企业销售与收款的风险

在制造行业中,销售与收款是企业经营活动非常重要的工作,其基本包括6个环节——市场推广、销售合同谈判和签订、客户服务、发货、开具发票确认应收账款、收款。销售与收款环节中,收款是最后一个环节,体现前面环节的成果,如果前面各环节出现舞弊风险,将会给收款环节留下很大的财产损失风险。同时销售业务质量的高低完全可以体现在应收账款的变化上,从财务上看,会计科目应收账款的借方反映销售额的多少,贷方反映货款回收的多少,余额则反映没回收的货款还有多少,所以如果销售与收款的风险发生了,最终会体现为企业的财务风险。

企业为了在竞争中赢得主动,抓住商机,除了要提高产品质量、改善售后服务外,还要运用赊销方式来扩大销售,只要有赊销就必定有应收账款。在当今中国,商品与劳务的赊销、赊供已成为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基本特征。而商品、劳务赊销的结果,一方面扩大了企业产品的销路,增加了产品销售收入,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又形成了一定的应收账款,增加了企业经营风险。随着这一销售方式的普遍运用,不少企业应收账款占总资产及流动资产的比重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资金周转,甚至产生大量的呆坏账,给企业带来极大的财产损失。因此,企业必须采取措施,制定合理有效的管理办法,加强销售与收款中各环节的风险管理,特别是做好应收账款的事先预防、事中监督和事后回收等管理工作,以保证应收账款的合理占用水平和收款安全,降低财产损失带来的财务风险。

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是企业的重要工作,笔者在某公司了解到,年销售3亿多元,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在1.4亿元,已经核销的坏死账累计2200万元,账面还有呆账2100万元,2年以上账龄的应收账款占总应收的16%。企业在市场扩张过程中,怎样控制收款风险,怎样平衡占领市场和赊销风险的关系是应该考虑的问题。

二、销售与收款风险控制的方法探讨

1、职能分离法

职能分离法适用于预防企业所有业务环节的舞弊风险,销售一收款循环也不例外。很多企业中,销售一收款循环过程一直由销售部独立负责,这种独家控制销售一收款业务的好处是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同时也增加了潜在的风险。比如销售人员出卖企业信息资料,侵吞市场推广费,自己开公司销售本企业和竞争对手的产品,参与制造仿冒本企业产品,贪污挪用销售货款以及滥用公关交际费用等等。为了预防这些问题,企业可将销售一收款业务循环中的业务环节进行拆分。例如,将前期的市场拓展和销售合同签订、客户信用评估以及售后服务进行分割;销售人员的业务主要集中在市场拓展和销售合同签订;客户服务由质量管理部负责;信用评估则由独立的信用管理部或财务部信用管理人员负责;销售发货则由物流部组织安排;销售人员催款,而货款回收则由财务部为主负责办理。

2、建立客户信用评估和控制机制

在签订销售合同以及办理销售发货的业务环节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控制环节就是客户信用评估。过去由于企业对客户信用评估不重视,为了占领市场盲目扩大客户源,为日后销售收款埋下了巨大的隐患。一些销售业务人员更是利用企业信用管理的漏洞,冒险向不该发货的“特殊客户”大量发货,导致企业出现巨额的坏账损失。这就是业务人员舞弊活动的后果。为此,规模到了一定程度的成熟企业纷纷建立了客户信用评估控制程序,并建立了独立于销售部门的信用管理部。当销售业务人员和客户谈判签订销售合同前,必须事先经过信用管理部门的调查和风险评估。销售部门提出的赊销额度,事先也必须获得信用管理部门的审核并经过主管副总或总经理的批准。当销售业务人员向物流部提出发货申请前,必须经过信用管理部的核查,确保发货额度控制在已经批准的赊销限额之内。信用管理部门有权根据客户的资信情况和过去的付款情况拒绝或批准销售发货申请。

信用评估部门须了解客户信息,建立客户档案,对客户资料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更新,为评定客户的信用等级提供依据,依此确定采用不同的销售方式。

国际大公司实践证明,有效的信用控制可以极大地预防销售业务中应收账款的安全风险。

3、建立客户访问和应收账款对账制度

作为控制和预防销售舞弊风险的重要政策,企业可以制定内控和内审人员对客户进行访问的制度。企业高层领导可定期或不定期访问客户,内控人员也应当在对被审计单位的客户进行随机抽查访问,可以直接了解客户对被审计企业销售业务人员的看法,以及对公司客户服务水平的反馈意见;企业的财务部应收账款主管人员以及信用部人员也应当对客户定期进行对账。达到对本企业销售业务人员遵守企业规定起到监督作用。

4、制定严格的销售收款政策

保证销售货款安全、及时足额返回企业是一项重要工作。财务部是应收账款和收款业务的主体。企业应当明确规定禁止销售业务人员收取现金货款,同时尽可能要求客户直接向公司指定账户汇款支付销售货款。对于一些临时需要支付现金或承兑汇票的客户,则应当制定程序要求客户或销售业务人员提前向公司财务部主管和其销售主管报告具体的付款时间、付款数额、付款方式以及携带转账的安全措施。预防相关业务人员内外勾结实施贪污、挪用、截留等舞弊行为。企业内控人员、财务主管以及销售业务主管应当定期对销售回款进行监督检查,抽查核对与客户的往来账务,预防舞弊行为的发生。

5、建立应收账款分析、催收和预警制度

企业要建立应收账款账龄分析制度和逾期应收账款催收制度。销售部门负责应收账款的催收,财务部门有权督促销售部门加紧催收。应收账款超过2年会失去诉讼时效,企业应按季度分析账龄,建立风险预警程序,向货款清收部门预警接近诉讼时效的应收账款,以及时采取财产保全、法律诉讼等措施,对催收无效的逾期应收账款通过法律程序予以解决,最低程度降低应收账款形成坏账的风险。

6、建立确认制度

建立确认制度。要求销售人员做到,及时取得客户的收货确认函和收到发票确认函,销售部门负责专门整理和保存,避免对方恶意拖欠或货物丢失,造成公司损失。

设置销售台账,及时反映各种商品销售的开单、发货、收款情况。销售台账应当附有客户订单、销售合同、客户签收回执等相关购货单据,如果客户恶意拖欠,产生了法律纠纷,这些资料和单据将是企业以后维权的有力证据。

7、控制销售渠道

有些企业放弃对销售业务人员的控制,只要完成预定的销售目标和费用指标后,销售人员干什么企业也不管。这种做法弊端显而易见,销售人员容易和客户或竞争对手勾结,做出损害公司利益的事情。

有些企业或者干脆将销售业务包括售后维修服务都委托第三方贸易公司和专业维修公司去做,大多数家电行业即是例子。这样做的好处是充分利用第三方的专业营销能力和维修技术力量,便于集中精力做好产品质量和提高生产效率。但是,其缺陷也非常明显,这些第三方将控制企业的整个销售渠道和商业秘密。

8、建立舞弊案件举报制度

为了预防各种舞弊行为产生,企业也会建立特别的舞弊案件举报处理规定。企业的内部审计、内部控制、纪检监察等有关部门设立了一个舞弊案件举报中心,设置公开的电子邮箱,接受来自企业员工或外部相关单位及人员的举报。这里包括来自客户甚至竞争对手的举报。

9、严格执行退货和三包政策

产品销售后的三包政策也是销售一收款循环中的一个分支环节。执行三包政策的关键是要对退货商品进行严格的鉴定,原则上只有质量部门才能对客户退货进行质量鉴定,见到质量部门的鉴定报告后,属于退赔范围的,销售部门才能执行退赔,要预防销售业务人员利用三包政策从事舞弊活动。

10、销售人员自律声明

销售业务人员作为敏感岗位职工应当签署员工自律声明。此外,企业还应当制定销售人员保证书。该保证书主要针对销售人员特别设计。这里包括:承诺遵守公司内控管理政策,遵守和客户、销售商和经销商的交往原则,遵守信息规矩,填写销售人员工作日志等。销售人员特别要对违反申明承诺后的公司处罚事先做出接受承诺。以保证企业发现销售人员违反职业道德后能够及时做出有效的处罚。销售人员保证书对销售一收款业务中的各业务环节都具有预防舞弊风险的作用。

11、销售人员工作日志

这是针对销售人员工作特点设计的一套最关键的控制措施。销售业务人员和其他业务人员的工作有一个重大的区别,那就是点多面广,频繁出差或长期驻外工作远离办公现场。销售人员的工作压力普遍较大,也非常辛苦。为了鼓励销售业务人员积极拓展市场,为客户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许多企业均会给予各种不同的优惠政策。但是,也正因为具有这些特点,企业也最容易对销售业务人员失去有效的监督和控制。事实上,销售业务人员已经成为企业最难管理的一个特殊团队。

销售部行政管理制度篇5

一、家电下乡的主要内容

(一)实施时间

2009年2月1日-2013年1月31日,实施期间为四年。

(二)销售网点的基本条件

销售网点的基本条件是:必须是中标销售企业的直营、加盟或授权网点;有相应的经营场地及相关设备设施;销售规模及服务水平位居本县前列,具备送货、安装调试、维修保养等服务能力;必须具备独自开具税务发票的条件;配备2台以上计算机和联网设备,操作人员不得少于2人。

销售网点的具体要求由县商务局另行制定并在县电视台公布。

(三)补贴产品及价格

纳入补贴范围的产品包括彩电、冰箱(含冰柜)、手机、洗衣机四类,最高限价分别为2000元、2500元、1000元、2000元。具体按商务部、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招标确定的产品型号及销售最高限价执行。

(四)财政补贴政策及补贴资金负担

对农民购买的财政补贴家电下乡产品,国家按照产品销售价格的13%直接补贴消费者。补贴资金由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共同负担,中央财政负担80%,省级财政负担20%。每户每类产品最多可购买一台(件)。

二、工作安排

(一)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县政府成立由副县长董素平任组长,县商务局局长康贵平、财政局局长米志斌任副组长,县商务、财政、公安、监察、工商、质监、地税、国税、农联社等部门主管副职为成员的*县家电下乡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商务局,具体负责家电下乡的组织实施工作。各乡镇政府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相关工作。县商务局会同财政局制定家电下乡具体工作方案,并报市商务局和财政局备案。各乡镇、各部门要全力以赴做好家电下乡实施工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负责。要建立层层联系制度,加强沟通协调,遇有重大情况要及时报告,切实做好组织协调和资金发放工作。

(二)做好销售企业推荐和销售网点备案工作。县商务局会同财政局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向社会公布下乡销售企业及销售网点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按照公平、公正、择优、透明的原则,对企业资格进行审查,将实力强、信誉好、农村网络健全的销售企业推荐上报。

县商务局会同财政局,结合中标企业实际情况,共同研究确定县域销售网点(含直营、加盟或授权的网点)。销售网点须持网点经营执照、税务登记证、与中标企业签订的协议等相关证明材料原件及复印件以及备案网点申请书,到县商务局备案。县商务局在接到销售网点申报后,对符合条件的予以备案,同时填写《*县家电下乡销售网点备案登记表》,并于当日在《家电下乡信息管理系统》上审核通过。县商务、财政部门将销售网点备案情况及时上报市商务局、财政局确认。凡未经备案确认的销售网点,其售出的家电下乡产品不享受补贴。同一网点不得作为不同销售企业的授权网点重复备案。

(三)组织好家电产品的供应销售。县商务局要搞好中标产品的产销衔接和产品调度,组织好生产企业与流通企业的对接。要统筹好进度安排,做好区域衔接,防止因不同时间推进而可能导致的跨区域抢购。要督促中标企业加强销售信息沟通和市场预测,及时调整供货计划和组织货源,搞好产品配送,保证各销售网点货源均衡充足,做到不断档、不脱销。中标网点要认真履行投标承诺和中标协议,合理制定家电下乡补贴产品的统一价格,不得因补贴产品热销而提高供货价格。对不履行承诺或违反中标协议的销售企业,县商务、财政部门报上级主管部门取消其销售企业资格。对不能保障货源供应或擅自抬高补贴产品销售价格的销售网点,一经查实即取消其销售网点资格。

(四)做好应急处置工作。在选定销售网点时,要拟定一个备用网点,一旦选定的销售网点出现供应不及时和其它紧急情况,可立即启动备用网点。为防止家电集中购买所引发的供货间断、排队争购等情况,各销售网点可采取预约登记、送货上门等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市场秩序稳定。如果出现抢购、挤购等情况,销售网点要立即停止销售,情况严重的,公安部门要采取措施维护市场秩序。出现货源断档导致销售中断等情况时,销售网点不准关门停业,要主动向待购者做好解释工作,同时立即向上级部门报告。对由于货源不能及时补给而引起市场波动和其它情况的,要追究有关销售网点的责任。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家电下乡是一项政策性较强的工作,涉及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事关农民切身利益,各乡镇、各部门要切实高度重视,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县商务、财政、工商、质监、公安等部门以及各销售网点,要建立紧密地协调机制和信息渠道,及时发现并有效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协调好企业及销售网点间的关系,在督促企业做好生产销售的同时,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要建立专门的工作档案,定期对本县家电下乡推广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价,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组织中标网点要抓紧完成家电下乡信息管理系统的培训工作。

(二)加大宣传力度。县商务、财政部门要制定统一的宣传计划,将家电下乡政策内容、补贴产品及流程、销售企业及网点等相关情况,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向社会进行广泛宣传。要督促中标企业及其销售网点制定相应的宣传计划,严禁虚假宣传,误导农民。

销售部行政管理制度篇6

为让广大市民过上一个喜庆、祥和、安全的春节,根据国务院《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市政府决定*年春节期间市区准许有限销售、燃放烟花爆竹。现就做好市区*年春节期间销售、燃放烟花爆竹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允许销售和燃放的时间及禁售禁放区域

(一)允许销售和燃放时间

销售时间:*年2月8日到3月5日(农历十二月廿一到正月十六);

燃放时间:*年2月8日到3月7日(农历十二月廿一到正月十八)。

(二)禁止销售、燃放区域

1.市区范围内除规定销售网点外,其它地点一律禁止销售烟花爆竹。

2.市区二环线内下列区域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1)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围墙外侧50米之内;

(2)车站、码头等交通枢纽以及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内;

(3)易燃易爆物品生产、储存单位和消防重点单位围墙外侧100米之内;

(4)输变电设施安全保护区内;

(5)学校、幼儿园、医院、敬老院、繁华商业街区等;

(6)市、区党政军警机关驻地围墙外侧50米之内;

(7)重要军事设施所在地围墙外侧50米之内;

(8)府山、塔山、蕺山公园,风景名胜区域,历史街区保护范围。

二、强化组织领导,加大部门协调

*年春节允许有限销售燃放烟花爆竹期间,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市政府秘书长为副组长,宣传、公安、安监、工商、城管执法、质监、环保、卫生、教育、供销等部门和单位负责人参加的*市烟花爆竹销售燃放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市区烟花爆竹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担任办公室主任,相关部门派员参加。越城区政府和*经济开发区、袍江工业区、镜湖新区管委会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

三、明确工作职责,加强安全监管

各有关职能部门要按照国务院《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和市政府的统一要求,结合各自工作职责,制定突发事故处置工作预案,落实安全责任制,切实加强对烟花爆竹销售、燃放的管理。

市委宣传部负责组织新闻媒体单位按照市政府统一部署,集中时间和人员对《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燃放烟花爆竹安全知识、查处违法销售燃放烟花爆竹案例进行宣传报道,提高市民遵章守法意识,自觉抵制非法销售、燃放烟花爆竹的行为。

市、区安监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负责烟花爆竹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确定烟花爆竹销售单位安全条件,发放烟花爆竹季节性零售经营许可证;加强对烟花爆竹零售网点的安全检查,督促烟花爆竹零售网点落实安全措施;查处不具备安全经营基本条件的经营单位。

市公安局负责烟花爆竹的公共安全管理;对禁放时限、禁放区域违规燃放和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进行查处,依法查处无证运输烟花爆竹行为,组织销毁处置过期和罚没的烟花爆竹。

市工商局凭经营许可证进行注册登记,负责查处无照经营烟花爆竹行为,对进入*市场销售的烟花爆竹进行监督,查处上市销售的“三无”烟花爆竹制品。

市城管执法局负责查处占道违规经营烟花爆竹和小商小贩串街走巷贩卖烟花爆竹行为,并配合有关部门查处在禁放区域、禁放时限违规燃放烟花爆竹行为。

市教育局负责对在校学生进行燃放烟花爆竹安全知识和守法教育。

四、工作要求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市民安全意识。要统一印制各种宣传资料,精心组织乡镇(街道)、村(社区)力量,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在大街小巷和社区进行宣传,使销售、燃放烟花爆竹的时间、禁放区域(时限)、销售燃放管理有关规定,特别是燃放烟花爆竹注意事项,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通过临时经营、燃放烟花爆竹安全管理通告,让市民知晓烟花爆竹允许销售、购买、燃放的时间、地点以及有关安全管理规定。

(二)严格实行经营许可和配送制度,确保经营安全。烟花爆竹经营实行许可制度,安监部门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经营单位安全条件,严格审核,及时发放经营许可证,严禁无证经营销售烟花爆竹。应严格实行配送制度,由烟花爆竹批发经营单位负责将货物配送到各零售网点。

销售部行政管理制度篇7

第一条为健全食品安全保障制度,明确食品安全责任,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保障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广东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广东省行政区域内食品生产、销售、餐饮经营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

初级农产品的种植、养殖等生产活动及其监督管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执行。

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材料和容器、食品用工具、设备的生产、销售,酒类、食盐的生产经营和监督管理,生猪屠宰监督管理,依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食品进出口的监督管理,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负总责,统一领导、协调本行政区域内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协调机制和监督管理责任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逐步增加财政投入,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设施建设,充实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队伍,提高监督管理能力和水平。

第四条省人民政府确定的承担食品安全综合监督职责的部门(以下称负责食品安全综合监督的部门),负责食品安全工作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海洋与渔业、质量技术监督、卫生、工商、食品药品等行政管理部门(以下称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根据本条例和省人民政府确定的职责对食品生产、销售和餐饮经营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省人民政府可以依法调整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负责食品安全综合监督的部门的职责。

省人民政府应当及时将确定或者调整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负责食品安全综合监督的部门的具体职责向社会公布。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监察机关应当对负责食品安全综合监督的部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执行本条例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六条食品生产者、销售者和餐饮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必须依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对其生产、销售、提供的食品安全负责。

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鼓励、支持科研机构、高等学校、食品生产经营者开展食品安全科学技术和应用研究,采用先进技术和管理规范,改进食品加工工艺,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

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团体应当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

广播电台、电视台、报刊、互联网站等媒体应当按照有关要求播出或者刊登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公益广告,宣传食品安全知识。

第九条消费者应当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不购买、不食用不安全的食品。

消费者协会和其他消费者组织应当依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有关食品行业协会应当建立行业规范,组织开展信用建设,实行行业自律管理,并为会员提供服务。

第十条任何个人或者单位有权投诉、举报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行为,有权向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了解食品安全相关信息,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提出意见或者建议。

第二章食品生产、销售和餐饮经营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十一条从事食品生产、销售和餐饮经营的组织和个人,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条件、程序取得许可。许可证照应当悬挂在其生产经营场所的显著位置。

食品生产者、销售者和餐饮经营者生产、销售的食品应当符合食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不得生产、销售法律法规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第十二条从事食品生产、销售和餐饮经营,应当具有与其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场所(厂房)、设施、卫生环境和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并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第十三条食品或者其包装上应当依法附加标识。食品包装标识和说明书应当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强制性标准的要求。预包装食品的包装上应当标明生产者名称、地址、食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保存条件、所使用的添加剂、成分表或者配料表、商品条码和执行标准等事项。

生产、销售散装食品,应当在外包装或者容器的显著位置上标明食品名称、主要配料、生产日期、保质期以及食品生产者的名称、地址等事项。

委托生产的食品,应当标明受委托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许可证编号等事项。

食品包装标识和说明书不得明示或者暗示具有预防、治疗疾病作用;非保健食品不得明示或者暗示具有保健作用。

第十四条食品生产者、销售者和餐饮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康管理制度。食品生产经营从业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

禁止患有有碍食品安全的传染病或者其他疾病的人员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第十五条贮存、运输食品必须使用安全、无害、清洁的工具、设备、容器包装。贮存食品的场所及运输食品的车辆不得存放或者残留农药、化肥等有毒有害物质,并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的温度、湿度及其他要求。

食品贮存、运输所使用的保鲜剂、防腐剂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强制性标准。

第十六条食品生产者、销售者和餐饮经营者应当及时处理消费者有关食品安全的投诉,并将投诉处理情况的记录至少保存两年。

第二节食品生产

第十七条食品生产者应当建立原料进货验收制度。食品原料未经验收合格,不得投入生产。

禁止使用非食用、无合法来源或者其他不符合标准的原料生产食品。

食品生产不得加入药品,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既是药品又是食品,并作为原料、调料或者营养强化剂加入的除外。

第十八条食品生产者应当建立真实完整的生产档案。食品生产档案至少保存至食品保质期满后两年。

食品生产档案的主要内容包括:(一)原料进货验收记录,包括原料的名称、规格、批号、生产者、供货者、数量、购买日期、保质期和储藏或者保管条件、要求;(二)食品生产记录,包括投料情况、生产工序和生产数量等;(三)食品检验记录,包括食品及原料检验情况和相关数据;(四)食品销售记录,包括食品销售对象、数量、批次和日期;(五)生产的不合格食品的处理记录,包括不合格食品的生产日期、数量、批次、原因,以及处理措施和处理结果。

第十九条食品生产者生产的食品必须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销售。食品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食品生产者不得出具合格证明,不得出厂销售。

第二十条委托生产食品的,应当委托依法取得生产该类食品资质的企业。

受委托方应当查验委托方的营业执照、特殊食品批准证件等相关证明文件;标有注册商标标识的,应当查验委托方的注册商标专用权证明文件。

第三节食品销售

第二十一条食品销售者应当从依法取得食品生产、销售许可的组织或者个人购进食品。不得购进和销售不符合食品标准、已经超过保质期和国家明令禁止生产销售的其他食品。

食品销售者应当建立并执行进货查验、进货台账、档案管理、索票索证等制度。购进食品时,应当按照批次查验其购进食品的检验、检疫合格证明以及食品来源证明,查验预包装食品标识和说明书是否符合法定要求,并保存相关票证原件或者复印件。

食品批发者应当建立食品销售台账,记录批发的食品品种、规格、数量、流向、供货商联系方式等事项。

食品进货台账、销售台账等档案不得伪造,并至少保存两年。

第二十二条食品市场开办者或者服务管理机构应当具备相应的设备、设施,保证市场的环境整洁、卫生,在场内的显著位置设立食品安全公示牌,重点对粮食、蔬菜、水果、肉、蛋等食品进行检测并公布检测结果。

食品市场开办者或者服务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市场内食品质量安全责任制度,审查入场销售者的经营资格,与场内经营者签订食品安全协议,指导场内经营者建立进货台账和购进食品的查验制度。

食品市场开办者或者服务管理机构应当督促食品销售者依法销售,定期对销售环境、条件和进场销售者经营的食品是否符合法定要求进行检查,督促销售者召回不符合规定的食品;发现违法行为的,应当及时制止并向有关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第四节餐饮经营

第二十三条餐饮经营者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一)从依法取得食品生产、销售许可的组织或者个人购买食品及原料;(二)依照本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对购进的食品及原料进行查验并建立购货记录;(三)按照国家有关食品制作加工规范进行食品加工;(四)使用无毒、无害、清洁的餐饮用具;(五)从业人员符合国家有关个人卫生要求;(六)在外卖食品包装的明显位置注明食品制作加工的时间和保质期。

第二十四条餐饮经营者发现或者被告知所提供的食品确有感官性状异常或者可疑变质时,应当立即处理。

第二十五条食堂开办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承担本单位食堂食品安全责任。

第三章食品安全保障

第一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及评估

第二十六条省人民政府应当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制度,对存在或者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状况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

省人民政府负责食品安全综合监督的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制定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和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

第二十七条负责食品安全综合监督的部门应当根据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情况,组织专家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并将评估结果通报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根据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依法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并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将高风险食品确定为监督管理重点。

第二节食品标准

第二十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实施食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组织本部门、本行业实施食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第二十九条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而又需要在广东省行政区域内统一食品安全、卫生等技术要求的下列事项,省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适时制定地方标准:(一)食品中致病性微生物、农(兽)药残留等物质的限量要求;(二)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质量要求;(三)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要求;(四)专供婴幼儿食用的主辅食品的营养成份要求;(五)其他需要制定食品标准的事项。

省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按照前款规定的范围,拟定年度食品地方标准制定计划,明确制定地方标准的食品品种和制定数量,并依法组织制定和实施。地方标准在相应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公布之后即行废止。第三十条省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组织开展地方标准实施效果的跟踪评价,适时对现行标准予以修订或者废止。

制定、修订、废止地方标准,应当向社会公布,供公众查询。

第三十一条省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修订、废止食品地方标准,应当以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结果为依据,并组织专家论证,听取相关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相关食品行业协会、企业及消费者的意见。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可以向省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制定、修订食品地方标准的建议。

第三十二条食品生产应当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

已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食品生产者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

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食品生产者应当制定企业标准。企业标准应当报所在地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部门备案。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企业标准制定和实施的监督检查。

第三节食品检验检测

第三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逐步建立协调统一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推进食品安全检测能力建设。

鼓励社会检验检测机构和高等学校、科研机构设立的检验检测机构提供食品检验检测服务。

第三十四条食品生产者应当建立食品检验检测制度,对生产的食品进行检验检测。不具备检验检测能力的,可以委托依法取得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进行检验检测。

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开办者应当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机构或者委托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机构,对进场销售的食用农产品进行检测并公布检测结果。

第三十五条从事食品检验检测的机构应当依法取得相应资质,具备检验检测条件和能力。

第三十六条从事食品检验检测的机构进行食品检验检测,应当指定检验检测人独立进行。检验检测报告应当有检验检测人的签名或者盖章,并加盖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公章。

从事食品检验检测的机构和检验检测人必须遵守法律、法规,依照有关标准,客观、公正地出具检验结果,并对出具的检验检测报告负责,不得出具虚假报告。

第三十七条制定地方标准、开展风险评估、实施监督管理需要对食品进行检验检测的,应当依法进行。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互相通报食品检验检测情况;对同一生产批次的食品的检验检测数据,相关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可以直接采用。

第四节食品召回

第三十八条食品生产者通过自行检查或者消费者报告、投诉,发现或者获知其生产的食品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的,应当立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食品安全危害调查和评估,判定食品是否属于不安全食品。

经评估确认属于生产原因造成的不安全食品的,食品生产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确定食品召回级别并实施召回。

第三十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有关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责令食品生产者限期召回不安全食品:(一)不按照本条例第三十八条规定召回的;(二)故意隐瞒食品安全危害的;(三)因食品生产者的过错造成食品安全危害扩大或者再次发生的;(四)监督抽查中发现食品生产者生产的食品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的。

第四十条食品生产者自确认食品属于应当召回的不安全食品或者接到责令召回通知书之日起,应当立即向社会公布有关信息,通知食品销售者、餐饮经营者停止销售,告知消费者停止食用,并按要求向省人民政府有关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提交食品召回计划,根据召回进度情况,提交食品召回阶段性进展报告。

食品销售者、餐饮经营者接到通知后应当立即停止销售。

第四十一条食品销售者、餐饮经营者发现或者获知其销售的食品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的,应当立即停止销售,通知食品生产者或者供货商,并向有关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第四十二条食品生产者应当将召回的食品定点存放,准确记录召回食品的品种、规格、批号、数量、时间和地点等内容,并承担召回费用。

食品生产者对不安全食品应当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召回的食品依法应予销毁的,应当予以销毁;属于食品标识有缺陷,或者经改正后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强制性标准,可以再次投放市场的,投放市场前应当经省人民政府有关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评估及批准。

食品生产者应当在召回结束后十日内,将有关记录材料、整改措施向有关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第四十三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食品生产者的召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对召回结果进行评估。

第四十四条食品召回管理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根据本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另行制定。

第五节食品安全信息管理

第四十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实行食品安全信息通报和统一制度,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工作机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食品安全综合监督的部门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食品安全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并食品安全总体状况信息、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信息及其他食品安全综合信息。其他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向负责食品安全综合监督的部门提供本条例第四十六条规定的食品安全信息。

涉及相关部门交叉管理事项或者同一事项内容不一致的信息,由负责食品安全综合监督的部门组织协调并统一,或者由相关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联合。

第四十六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通过政府网站、新闻会、新闻媒体等方式依法下列食品安全信息:(一)负责食品安全综合监督的部门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具体职责;(二)食品标准;(三)食品安全状况评估结果和高风险食品目录;(四)食品生产、销售和餐饮经营许可证发放信息、食品安全监督检查、抽查信息及其他监督管理信息;(五)食品召回信息;(六)食品安全预警和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信息;(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食品安全信息。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必须在食品安全信息前,向负责食品安全综合监督的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通报。

第四十七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至少每季度一次食品安全信息;重大食品安全信息,应当及时;重要节假日前,应当节令食品安全信息。

第四十八条鼓励和支持新闻媒体依法开展舆论监督。

新闻媒体报道食品安全信息应当客观、真实,报道夸大、虚假信息造成不良影响的,应当及时予以更正,消除影响。

第六节食品安全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第四十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和上级人民政府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及时向社会公布。

食品生产者、销售者和餐饮经营者应当根据当地人民政府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制定本单位食品安全事故处理方案,定期检查食品安全管理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第五十条对存在或者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发出食品安全预警信息;对可能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负责食品安全综合监督的部门应当立即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人民政府负责食品安全综合监督的部门报告,并及时采取预防、控制措施。

第五十一条发生食物中毒等安全事故的,事故单位应当按照食品安全事故处理方案及时处理,并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发生食源性疾病等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事故单位还应当向事故发生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对不属于本部门处理的事故,接到报告的部门应当将事故报告书面移送有权处理的部门,并告知报告人。

第五十二条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启动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组织实施应急救援,采取措施追踪调查,并可按照各自职责采取下列控制措施:(一)封存或者扣押不安全食品及其原料;(二)封存或者扣押被污染的食品用工具、设备;(三)消费警示,告知消费者停止购买或者食用不安全食品;(四)监督发生事故的单位对不安全食品作销毁或者无害化处置,对被污染的食品用工具、设备进行清洗消毒;(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必要措施。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报告后,应当对事故现场进行卫生处理,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需要采取前款控制措施的,应当向有关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提出建议。

第五十三条负责食品安全综合监督的部门对发生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当组织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专家查明事故的原因和责任,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调查处理意见,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负责食品安全综合监督的部门报告。

第四章食品安全监督管理

第五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食品安全综合监督的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年度食品安全监督检查方案,加强对重点环节、重点场所、重点品种的监督检查。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本级年度食品安全监督检查方案,制定本部门年度食品监督抽查计划,并组织实施。监督抽查计划应当明确抽查的范围、品种、数量、环节等。抽查食品目录应当向社会公布。

第五十五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实施监督抽查,及时纠正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接到有关不安全食品投诉、举报时,应当立即对相关食品进行监督检查、监督抽查。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实施监督检查和监督抽查时,应当如实记录监督检查、监督抽查的日期、人员、内容、结果等情况;监督检查人员和食品生产者、销售者和餐饮经营者应当在记录上签字;公众有权查阅监督检查和抽查记录。

第五十六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食品生产者、销售者和餐饮经营者信用档案,记录许可证颁发、监督检查、监督抽查、违法行为查处等情况。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根据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的记录,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确定企业食品安全信用等级,增加对信用记录不良者的监督检查、监督抽查频次。

第五十七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公示制度,对食品生产者、销售者和餐饮经营者遵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状况进行公示;将被吊销许可证照的食品生产者、销售者和餐饮经营者的名单在当地主要媒体上公告。

第五十八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实施监督检查时,应当加强沟通和配合,及时将获知的不合格或者存在安全隐患食品的流向等相关信息通报有关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监督检查可以合并完成的,应当实施合并或者联合检查。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实施监督检查时,发现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属于其他监督管理部门职责的,应当立即书面通知有查处职权的监督管理部门,并移交相关材料。有查处职权的部门应当立即处理,不得推诿。

第五十九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在监督抽查中抽取样品,应当符合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实施监督抽查,不得向食品生产者、销售者或者餐饮经营者收取任何费用,所需费用由同级财政列支。当事人对监督抽查的检验检测结果有异议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申请复检。

第六十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涉嫌食品安全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可以行使下列职权:(一)进入生产经营场所实施现场检查;(二)查阅、复制、查封、扣押有关合同、票据、账簿以及其他有关资料;(三)查封、扣押不符合法定要求的食品和违法使用的原料、辅料、添加剂、农业投入品以及用于违法生产的工具、设备;(四)查封存在危害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重大隐患的生产经营场所。第六十一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履行职责,廉洁奉公,文明执法;实施监督检查时,不得妨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不得索取或者收受财物,不得谋取其他利益。

第六十二条食品生产者、销售者和餐饮经营者应当配合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监督抽查;对违反规定重复监督抽查的,有权予以拒绝,并可向有关部门投诉。

第六十三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公布本单位的举报电话或者电子邮件地址,并对食品安全投诉或者举报及时进行核实、处理、答复;不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的,应当将举报、投诉材料移送其他相关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并告知举报人或者投诉人。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六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不履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领导、协调职责,本行政区域内出现食品安全事故、造成严重影响的,对政府的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六十五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造成严重后果的,对其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不履行法定监督检查职责的;(二)实施监督检查、监督抽查时违反规定的;(三)对违法行为不立即处理或者推诿,对重大食品安全隐患有失察责任的;(四)发现食品安全事故、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隐患或者接到相关通报、举报后,不立即采取控制措施,或者不及时报告、查处的;(五)不按规定履行食品安全信息报告、通报、职责的;(六)监督检查、监督抽查时向食品生产者、销售者或者餐饮经营者收取监督抽查费用,索取、收受财物,或者获取其他利益的;(七)其他、、行为的。

第六十六条食品生产者、销售者和餐饮经营者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成品、半成品,以及用于违法生产的工具、设备、原材料等物品,违法生产、销售货值金额不足五千元的,并处五万元罚款;违法生产、销售货值金额五千元以上不足一万元的,并处十万元罚款;违法生产、销售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生产、销售货值金额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吊销许可证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不按规定的标准组织食品生产的;(二)原料未经验收合格投入生产,食品未经检验合格出厂销售,以及对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食品出具合格证明的;(三)违反规定在食品中加入药品的;(四)从未依法取得食品生产、销售行政许可的供货商购进食品及原料的;(五)从业人员卫生、健康状况不符合规定要求的。

第六十七条食品生产者、销售者和餐饮经营者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违法生产、销售货值金额百分之三十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吊销许可证照:(一)食品标识不按规定标注的;(二)销售的预包装食品不符合食品包装标识或者说明书的要求,销售的散装食品和外卖食品未标明有关事项的;(三)委托生产食品的标识不符合要求的;(四)食品标识或者说明书明示或者暗示具有预防、治疗疾病作用的;(五)非保健食品明示或者暗示具有保健作用的。

第六十八条食品生产者、销售者和餐饮经营者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依法吊销许可证照:(一)使用不符合安全要求的工具、设备、容器包装贮存运输食品的;(二)贮存运输食品的场所、车辆存放或者残留有毒有害物质的;(三)贮存运输食品中违法使用保鲜剂、防腐剂的。

第六十九条食品生产者、销售者和餐饮经营者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食品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生产、销售货值金额三倍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吊销许可证照:(一)未按规定建立和保存生产档案的;(二)未按规定建立和保存进货台账和销售台账,记录食品品种、规格、流向等相关事项的;(三)未按规定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购进食品时未审验供货商的经营资格的。

第七十条食品生产者、销售者和餐饮经营者违反本条例规定,不履行召回义务的,由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生产者召回食品,销售者、餐饮经营者停止销售,对生产者并处货值金额三倍的罚款,对销售者、餐饮经营者并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吊销许可证照。

第七十一条食品生产者、销售者和餐饮经营者违反本条例规定,不及时报告食品安全事故,或者不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危害扩大的,由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三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依法吊销许可证照。

第七十二条隐匿、转移、变卖、占用、损毁被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查封、扣押的物品的,处以隐匿、转移、变卖、占用、损毁物品货值金额等值以上三倍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

第七十三条食品市场开办者或者服务管理机构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依法吊销许可证照:(一)不具备相应的设备、设施的;(二)不按规定检测并公布检测结果的;(三)不按规定建立市场内食品安全制度和审查入场销售者经营资格的;(四)不履行检查督促责任,发现违法行为不及时制止和报告的。

销售部行政管理制度篇8

关键词:应收帐款;管理;风险防范

应收帐款是指企业因对外销售货物、提供劳务及其他原因而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如果应收账款被长期拖欠,则会给企业带来潜在的损失,若转化为呆账、坏账就会减少企业的收益。应收帐款是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流动性强弱直接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和经营业绩。及时收回应收帐款,能够减少企业营运资金在应收帐款上的呆滞和占用,从而提高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

1、发生应收帐款的原因

之所以发生应收帐款,主要有以下两种原因:

1.1激烈的市场竞争

这是发生应收帐款的主要原因。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迫使企业以各种手段扩大销售。除了依靠产品质量、价格、售后服务、广告等外,赊销也是扩大销售的手段之一。相同条件下,赊销产品的销售量将大于现金销售产品的销售量。出于扩大销售的竞争需要,企业不得不以赊销或其他优惠方式招揽顾客,由此引起的应收帐款,是一种商业信用。

1.2销售和收款的时间差

商品成交的时间和收到货款的时间经常不一致,这也导致了应收帐款。就一般批发和大型生产企业来讲,发货的时间和收到货款的时间往往不同,因为货款结算需要时间。结算手段越落后,结算所需时间越长,销售企业只能承认这种现实并承担由此引起的资金垫支。

1.3企业缺乏风险防范意识

我国大多数企业缺乏风险防范意识,没有建立客户信用评估体系,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信用管理制度及赊销制度,对不同信誉状况的企业采取的销售方式都一样。造成了企业应收账款的增加,从而导致应收账款风险的产生。

2、应收帐款管理的目标

既然企业发生应收帐款的主要原因是扩大销售,增强竞争力,那么其管理的目标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由于我国商业信用体系尚未健全,导致发生应收帐款坏帐的因素大量存在,因此,在发生应收帐款的各个环节,对其进行必要的管理和风险防范显得十分重要。

3、建立完善的应收帐款管理及风险防范机制

应收帐款的管理主要包括应收帐款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三个方面,以下就此分别做一些探讨:

3.1应收帐款的事前控制

事前控制主要是对客户的资信调查和评估。应收帐款管理应从事前控制开始,这是应收帐款管理的基础。本着制度优先的原则,事前控制应做好两项工作:一是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二是建立健全应收帐款管理制度。

3.1.1确定适当信用标准,谨慎选择客户

企业应以信用评估机构、银行、税务、消费者协会和工商管理等部门等保存的有关记录为依据,经过加工整理而获得客户的信用资料。在此基础上,对客户信用资料进行分析,确定评价信用优劣的数量标准,以一组具有代表性、能够说明付款能力和财务状况的若干比率作为信用风险指标,根据数年中最坏年度的情况,分别找出信用好和信用坏两类顾客的上述比率的平均值,依此作为比较其他客户的信用标准,再利用客户公布的财务报表数据,测算拒付风险系数的能力,然后,结合企业承担违约风险及市场竞争需要,具体划分客户的信用等级。企业在设定某一顾客的信用标准时,需要评估它赖帐的可能性。按照国际惯例可以通过“五C”系统来进行。所谓五C”系统,是评估顾客信用品质的五个方面,即:品质(CHaRaCteR)、(CapaCitY)、资本(CapitaL)、抵押(CoLLateRaL)和条件(ConDitionS)。

3.1.2制定和完善信用政策

企业在充分进行信用等级评定和恰当进行信用评价以后,就可以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

一是现金折扣政策。现金折扣是企业为鼓励客户提前付款而给予的偿付款项上的优惠。它应该与信用期限结合起来考虑,现金折扣政策一方面可以促进客户提前付款、减少应收帐款上的资金占用,扩大销售;但另一方面由于给予了客户折扣优惠,增加了企业财务负担。

二是确定信用期限。信用期限是企业允许客户从购货到付款的时间间隔。信用期过短,不能吸引顾客,在竞争中会使销售额下降;信用期过长,虽然可以扩大销售额但同时会引起应收帐款占用了资金的机会成本增加,增加收帐费用和坏帐损失。因此,企业必须确定合适的信用期限。并根据情况的变化不断修改和调整信用政策尽量协调三个相互矛盾的目标:a:把销售提高到最大;B:把应收帐款的机会成本降到最低;C:把坏帐损失降到最小。如果改变后的信用政策所增加的利润,足以补偿其所包含的风险时,企业就应改变信用政策。

三是实行信用额度制度。企业应根据客户的信用等级及有关资料,为每一客户设定一信用额度。在日常业务中,企业可以连续地接受某一客户的订单,只要对该客户的赊销额不超过其信用额度,就可以对其办理赊销业务;一旦超过信用额度,除非经企业有关部门批准,否则不能再对该客户提供赊销。这样做虽然不一定能够提高客户付款的概率,但可以限制不付款引起的坏帐损失。

3.1.3建立健全应收账款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销售与收款的内部控制,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规范销售与收款行为,防止销售与收款过程中的差错和舞弊,减少坏帐损失,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企业应建立健全应收帐款管理制度。在财务和销售部门建立应收帐款台帐管理制度。规范各个客户应收帐款的发生、增减变动、余额及每笔帐龄等财务信息的记录,有利于对债务人执行合同情况的跟踪分析,及时督促相关人员收款,防止坏帐损失的发生。建立应收帐款责任制。谁经手的业务发生坏帐,无论是否调离本岗位,都要追究有关责任。同时对销售人员的责任进行明确,将销售业绩同销售额、回款额挂钩建立应收帐款催收制度。企业应当依法理财,对到期的应收帐款,应当及时提醒客户依约付款;对逾期的应收帐款,应当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催收;对重大的逾期应收帐款,可以通过诉讼方式解决。建立应收帐款清查制度。每年年终时,企业必须组织专人全面清查各项应收帐款,并与债务人确认,做到债权明确,帐实相符,帐帐相符。对既有债权又有债务的同一债务人,应付该债务人的款项,应当从应收帐款中抵扣,以确认应收帐款的真实数额;对没有追索并超过诉讼时效的逾期应付款项,应当一并清理,并按国家规定处理。建立坏帐核销管理制度。严格按照有关会计准则,企业在清查核实的基础上,对确实不能收回的应收帐款,应当作为坏帐损失,及时进行处理。

3.2应收帐款的事中控制

应收帐款的事中控制主要从下列四个方面入手:

3.2.1按照规定程序办理销售和发运业务

一是选择客户。应了解和考虑客户的信誉、财务状况等有关情况,降低帐款回收中的风险。二是订立销售合同。之前,应指定专门人员就销售价格、信用政策、发货与收款方式等具体事项与客户谈判,并做好谈判全过程的书面记录。三是企业谈判成功,按照企业制度,授权有关人员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对符合赊销条件的客户,与客户签订赊销合同。金额重大的销售合同的订立应当征求企业法律顾问或专家的意见。四是合同审批人员,应按照企业销售合同审批制度,对销售价格、信用政策、发货及收款方式等严格把关。五是企业销售部门要按照经批准的销售合同编制销售计划,向发运部门下达销售通知单;经审批后,由财务部门根据销售发票通知单向客户开具销售发票。六是发运部门要对销售发票通知单进行审核,严格按照销售通知单所列的发货品种和规格、发运数量、发运时间、发运方式组织发货,严格执行货物出库出厂管理、发运凭证、销售制度,确保货物安全,取得客户收货回执。

3.2.2建立客户档案资料,开展日常分析工作

一是企业应当在销售与发运各环节设置相关记录,填制相应的凭证,建立完整的销售登记制度,加强销售计划、销售通知单、发运凭证、销售发票等文件和凭证的相互核对与管理工作;二是销售部门必须设置销售台帐,及时反映各种商品、劳务等销售的开具、发货、收款等情况。销售台帐应附有客户订单、销售合同、客户签收回执等相关购货单据;设置应收帐款台帐,及时登记每一客户应收帐款余额增减变动情况和信用额度使用情况。三是财务部门对赊销业务,登记"赊销合同管理记录"。四是对长期往来的客户,建立完整的客户资料,并对客户资料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更新。

3.2.3根据财务、销售与应收帐情况及时调整信用政策

一是财务部门可每月与仓库核对商品收发存数量情况;二是财务部门每月与销售部门核对商品发出、结算、结存、回款情况;三是财务、仓库、销售应当每月对销售过程中的销售工作进行月度分析与报告;四是根据上述情况在适当的时候需要及时调整信用政策。

例如,华基公司应收账款及存货管理案例。

华基公司是一家销售小型及微处理电脑的电脑公司,其市场目标是针对小规模的公司,这些公司只需要使用电脑而不需要购买像iBm所供的大型电脑设备。公司所生产之产品极佳,销路很好,而迅速扩张。2002年初,该公司有些问题开始呈现出来。该公司过去的成长一向利用保留盈余、长期负债融资。不过,主要的放款人开始不同意进一步扩大债务而不增加自有资金。公司最初的创建人王强和李汉两人没有资金投资到公司,由于担心失掉公司控制权,又不愿意出售额外股份给外人(他们两人目前拥有60%的股份,其余之股份为一机构投资人持有)。该公司的长期负债之利率为10%,王先生及李先生非常忧虑继续保有其信用额度。该公司的销货条件为“2/10,net60”,约半数的顾客享受折扣,但有许多未享受折扣的顾客,延迟付款。2001年的呆账损失计450万元,信贷部门的成本(分析及收款费用)总计为50万元。该公司制造几种不同形式的电脑,但售价均为5000元,销货成本约为4000元。2001年销售总计20000部。销售情况在该年相当平稳,没有显著的季节变动。从生产一种电脑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之设置成本为5000元,此项数值可视为“订货成本”。储存存货的成本估计为30%;这么高的比率,是由于高技术产品如电脑陈旧的耗费很大。这个时候公司就应该信用存货政策进行改善。

假设该公司在2001年营运信用政策改变信用条件为“2/10,net30”而非“2/10,net60”。同时加强收回欠款力度。那么很可能引起下列的变化:销售毛额仅为9800万元,而非10000万元;呆账损失减为150000元;信用部门成本增加至100万元;平均收款期间减少至30天;享受折扣顾客之百分比由50%增加到80%。

3.3应收帐管理事后控制

再严密的组织和管理模式也有出现漏洞的时候,当应收帐款不可避免地应收帐款的事前控制应收帐款的事前控制发生时,有效的收款工作就显得尤其重要。

3.3.1建立帐龄分析制度

财务部门应定期对应收帐款的回收情况、帐龄等情况进行分析,按照企业"应收帐款帐龄分析制度",每年编制"应收帐款帐龄分析表",依据坏帐的标准判断坏帐损失风险。

3.3.2建立应收帐款催讨制度

一是成立清收小组,对应收帐款催讨,对不同拖欠时间的帐款及不同信用品质的客户,企业应当采取不同的收帐方式,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不同收款政策和收帐方案。二是利用债务重组,采取贴现方式收回帐款、债转股、以非现金资产等方式收回债权。三是应收帐款坏帐准备制度。按照谨慎性原则,对坏帐损失的可能性预先进行估计,并建立弥补坏帐损失的准备制度。

3.3.3采取合理的逾期帐款收帐方法

可根据实际情况,对逾期帐款分别采取信函通知、电报电话传真催收、派人面谈、诉诸仲裁或法律等方式。有的逾期账款涉及金额较大,那么在收账的时候就需要采取不止一种手段,有时候需要诉诸法律。

例如,自1996年以来,某公司应收账款迅速增加,从1995年的1900万元增长到2003年的近50亿元,应收账款占资产总额的比例从1995年的0.3%上升到2003年的23.3%。2004年,该公司计提坏账准备3.1亿美元,截止2005年第一季度,该公司应收账款为27.75亿元,占资产总额的18.6%。该公司不仅应收账款大副增加,而且应收账款周转率逐年下降,从1999年的4.6%下降到2005年一季度的1.09%,明显低于同行业其他公司的同期应收账款周转率。巨额应收账款大幅度减少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从1999年的30亿元急剧下降到2002年的-30亿元,截止2004年底,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6亿元。

导致该公司巨额亏损的罪魁祸首是其美国的经销商。该公司2003年年报、2004年半年年报都显示美国公司拖欠应收账款近40亿元。2004年3月23日,2003年年报披露,截止2003年年末,公司应收账款49.85亿元,其中美国公司的应收账款为44.46亿元。2003年3月25日,2002年年报披露,截止2002年年末,公司应收账款42.2亿元,其中美国公司的应收账款为38.3亿元。两项比较,应收账款不降反升。同时,该公司有存货70多亿,其中库存商品31.2亿,原材料22.56.亿.这些数据在该公司2005年第一季度季报中出现了变化,其中公司应收,账款减少为45.72亿元,但存货由年初的70亿元增长为78.84亿元.并未出现转机。

这个案例涉及到的应收账款数目巨大,对于公司来说很可能影响到公司的生存和下一步发展。采取事后控制就显得至关重要。公司首先应该组织销售,财务讨论解决应收帐款得回收问题,可以适当得给美国公司一点折扣,如果美国公司还是不予清偿,那么就要用法律的手段来解决,由于涉及国际业务,公司必须尽最大的能力来做这件事情,公司成败在于此!

四、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局面日趋成熟,应收帐款的管理及风险防范作为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重要方面已越来越引起企业管理者的重视,成为我国企业当前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孟秀芳,池玉慧,邹庆红.浅谈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J].山东水利,2003,(11).

[2]李立群.浅谈应收账款的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4,(24).

[3]张淑英.浅谈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J].一重技术,2005,(01).

销售部行政管理制度篇9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煤炭企业是指全县范围内“六证齐全”合法煤炭生产企业(主要包括煤矿等)、煤炭洗选企业(主要包括洗煤厂、储煤厂等),地方煤矿资源整合后形成的新的煤炭生产企业都要纳入驻矿管理统一销售范围。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煤炭企业税费包括煤炭企业税收和煤炭企业规费两部分。

(一)煤炭企业税收是指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等企业实现的各项税收。

(二)煤炭企业规费是指可持续发展基金、环境治理保证金、排污费、水资源费、价格调节基金等各项规费。

第四条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综合治税”新机制,由县政府税费征管领导组负责组织实施。

第五条县政府税费征管领导组及其成员单位和各乡(镇)政府之间建立煤炭资源信息共享、传递机制。

第二章机构人员设置

第六条县煤炭企业税费征收领导组牵头单位县财政局负责具体工作机构组建等事宜。

第七条具体业务工作由县财政、国税、地税、煤销公司各抽调数名同志共同负责,公安、煤炭、国土等各有关部门参与协调配合。

第八条全县所有煤炭生产企业都要设立驻矿征收服务站点,每个站点负责所辖煤炭企业的税费基金征收管理工作,每个站点都要相应设立业务组、征收组、复核组、督查组,每个小组都有相关单位人员组成。

第三章税费征收与管理

第九条全县煤炭销售继续实行“双向合同、统一结算”的全面经销模式,由县煤炭税费征收领导组负责。

第十条全县所有合法煤矿及洗(选)煤厂、储售煤场生产经营的煤炭均纳入全县驻矿(厂、场)管理统一销售范围,禁止非法生产的煤炭进入流通和消费领域。通过公路销售的煤炭要到各驻矿点办理《省煤炭销售票》、《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已缴证明》和《省煤炭统一调运单》后进行销售;地方铁路上站煤销售要办理《省地方煤炭铁路上站煤调运单》后进行销售。省内电煤供应继续实行电煤《派车单》运行模式。对于无票销售的煤炭实行倒查,依法追究煤炭生产企业相关责任,确保煤炭的合法销售。

第十一条县国税、地税及其他征收部门负责其所征收的各项税费及基金征收管理工作,对本辖区内从事原煤开采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登记造册,建立各税费基金征收台账,各项税费基金的计征严格依据省级部门相关政策执行,并上报县税费征收领导组。

第十二条每月月底,各征收、配合协调部门要定期汇总相关信息、核对所有票据,上报县税费征收领导组。

第四章岗位职责及操作程序

第十三条业务组主要职责是及时与用煤单位和煤炭企业签订购销合同,保障煤源供应;确定供煤企业,按量发放派车单,核准开具调运单。加强与客户或煤炭企业的沟通联系,搭建销售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第十四条征收组主要职责是根据业务组所签合同、销售通知单查验核准税费征收依据,并签字确认。

第十五条复核组主要职责是审核购销合同、销售通知单是否准确、完整,审核完毕后,加盖“驻矿小组已审”专用章确认。

第十六条督查组主要职责是对各驻矿站点监督审查,定期不定期的进行道路巡查,对违规人员严肃处理,对违规车辆进行责任倒查。

第十七条各驻矿服务站点工作人员要坚持“权责统一、实事求是、公平公正”的原则,在票据管理、使用、查验中认真负责。对于不严格执行驻矿管理规定的追究其单位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具体责任人的责任,并依法处理。

第十八条具体业务操作是:县煤炭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煤炭生产企业核定产能和煤炭产品生产计划,及时将《省煤炭销售票》发放或换发到煤炭生产企业,县地税部门开具可持续发展基金票。各用煤单位和煤炭生产企业要首先同煤销集团长治县有限公司签订《煤炭购销合同》,用煤单位将购煤款项打入煤销集团长治县有限公司指定账户,煤销集团长治县有限公司按照用户需求,确定矿点予以销售。县国税、地税、财政部门人员依次认真核准购销合同及所属各类单据,确认真实无误后签字盖章确认,购煤用户持所需票据方可出场销售。

第五章部门协调配合

第十九条县财政、国税、地税、煤炭、国土和煤销公司要按照各自职责分工,本着“统筹兼顾、精干高效、信息共享、分工协助”的原则,对全县范围内所有地方煤炭生产企业实施源头联合监管。

第二十条县财政部门要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对煤炭企业的财务管理,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帐务,严格监督企业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规范财务核算制度,严防出现“多套帐、帐外帐”,彻底杜绝虚假帐行为;负责分析、整理、传递各部门上报的煤炭行业涉税信息,实行例会制度,分析、研究解决煤炭企业税费征管出现的问题。

第二十一条县国税、地税部门要加强税收征管稽查力度,努力做到“抓大控中不放小”,不断提高税收征收率。同时,依托“信息管税,信息管费”,按月比对信息,发现偷漏税费疑点,并结合倒查情况,对煤炭企业查实补征税费。国税部门要每月20日前向煤炭税费征收领导组分户报送上月煤炭企业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普通发票信息;地税部门要每月20日前分户报送上月可持续发展基金已缴证明信息及补征基金情况。

第二十二条县煤炭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管理和监督本行政区域内煤炭销售票的发放、使用、回收、检查等工作,县煤炭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据煤炭生产企业的核定生产能力、企业的生产安排和销售情况逐月发放煤炭销售票,同时要建立煤炭销售票使用情况台账。煤炭部门每月20日前向煤炭税费征收领导组报送上月煤矿产量统计报表和《省煤炭销售票》发放、开具情况。

第二十三条县国土部门要准确测量煤炭企业当年动用、消耗和损失的资源储量。严格按照规定确定开采回采率系数,严格计征补偿费标准,全面加强煤炭企业的动态监管。每月20日前向煤炭税费征收领导组分户报送上月煤炭资源开采宽度、高度、掘进尺度、开采大约量。

第二十四条煤销集团长治县有限公司要按照有关规定具体组织实施销售。严格执行“双向合同,统一结算”的全面经销管理办法。县域内合法生产和流通的煤炭必须由县煤销公司开具相关单据,实行驻矿(厂、场)统一销售,增强煤炭销售集中度和统一性。县煤销公司每月20日前向煤炭税费征收领导组报送上月《省公路煤炭统一调运单》信息。

第二十五条县治超办要严格履行治超职能,凡超限超载车辆按照《省人民政府关于治理非法超限超载车辆确保道路交通安全的意见》(晋政发[2007]42号)文件精神及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并实行倒查。

第六章责任追究与违章处理

第二十六条对由于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责任造成的偷、漏、逃税,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第二十七条对由于纳税人责任造成的偷、漏、逃税,按照《税收征管法》有关规定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八条本办法与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及上级规定相抵触的,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及上级规定执行。

销售部行政管理制度篇10

大连医科大学

目录

第一部分毕业实习目的与要求………………………1

毕业实习目的

毕业实习要求

第二部分药政管理部门实习大纲……………………2

办公室

药品注册与医疗器械处

安全监管处

市场监督处

人事教育处

第三部分医药企业管理部门实习大纲………………4

市场部

销售部

公关部

策划部

人力资源部

财务部

后勤仓管部

药房

第四部分实习作业要求………………………………8

附:大连医科大学药品营销专业………………………12

平时考核成绩评定表

第一部分毕业实习目的与要求

(一)毕业实习目的

毕业实习是医药营销管理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实习,进一步加深对医药营销管理理论与方法的理解,同时对医药营销管理现状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以便适应医药营销管理工作的要求,增强毕业后适应医药营销管理市场与工作需要。

毕业实习也是对学生大学在校理论学习成果的一次综合检验。通过实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把理论知识与医药营销管理工作实际相接轨,缩小理论与实际工作之间存在的差距,激发学生努力进取、开拓创新的积极精神,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

(二)毕业实习要求

为了确保教学计划的顺利完成,由学生所在学习部门安排实习,题目由科室与药营专业共同商定,对毕业实习同学提出如下要求:

1、要认真学习、理解毕业实习大纲对学生的要求,

较好地完成实习任务。

2、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必须以医药营销管理干部的标准要求自己,严格遵守所在单位和部门的各项规章制度。统一住宿,不得独自外出。

3、实行实习小组长负责制度,由小组长负责本组同

学的组织与管理,协助指导老师工作。实习小组长要及时向指导教师和辅导员汇报工作情况。

4、对于违反学校纪律与实习基地规章制度的同学,

视其情节给予处理,严重者停止其实习,由此发生的费用自理,由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学生自己负责。

第二部分卫生行政管理实习大纲

(一)办公室

通过办公室的毕业实习,了解药品监管局对药品的

研究、生产、流通、使用进行行政监督和技术监督的职能,对药品管理有一客观印象。

1、了解办公室日常的政务工作;

2、能协助领导负责会议的组织、文电处理、档案管理等事务性工作;

3、了解药品的新闻宣传、政策法规、行政复议等具体工作;

4、了解办公室的行政事务、资产、财务、房产管理以及保密、保卫等工作;

5、了解信息采集、新闻、来信来访和对外合作交流等工作。

(二)药品注册与医疗器械处

1、掌握监督实施国家和地方有关药品的法定标准;

2、了解初审新药,中药保护品种以及新药临床试验的法规管理工作;

3、熟悉拟定、修订药品地方标准程序、中药饮片炮制和医疗单位制剂规范;

4、了解药品再评价和淘汰药品初审工作程序与方法;

5、了解实施医疗器械、体外诊断试剂、卫生材料产品的法定标准和产品分类原理;

6、掌握医疗器械质量体系认证和监督实施产品安全认证制度;

7、了解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的核发及医疗器械广告的审批等工作。

(三)安全监督处

1、了解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非处方药物目录

2、了解初审临床药理基础的内容;

3、了解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

4、掌握实施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及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医疗单位制剂质量管理规范的内容;

5、了解药品生产企业、医疗单位制剂生产许可证的核发工作;

6、掌握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毒性药品、戒毒药品、放射性药品及各种药械的依法监管内容与实质;

(四)市场监督处

1、了解药品流通法律法规、处方药、非处方药、中药材、中药饮片的购销规则、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

2、了解药品经营企业资格认定制度;

3、了解药品经营企业许可证核发的条件及设施;

4、了解对制售假劣药品及违法经营药品的行为和责任人的相关处罚法律内容;

5、了解药品广告的审批及内容;

(五)人事教育处

1、了解药品监督部门人员培训规划及管理办法;

2、了解执业药师(含执业中药师)资格考试的内容与注册工作;

第三部分医药营销管理专业实习大纲

(一)市场部

通过在医药公司市场部的实习,认识市场营销在医药组织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市场导向,熟悉医药市场的运作、管理营销的过程和营销企划工作,了解药品的营销情况。

1、了解药品行情,根据行情开发销售工作;

2、熟悉客户服务管理,解决各种问题;

3、掌握市场营销管理过程及对营销环境的分析;

4、熟悉营销信息系统和营销市场调研;

5、掌握对行业与竞争者的分析;

6、掌握对市场需求的衡量与预测及新市场

的开拓;

7、熟悉如何进行营销绩效的评估与控制。

(二)销售部

通过在销售部的实习,了解医药行业的销售工作,熟悉销售环节、销售渠道,掌握各种销售方式。

1、解医药行业的销售工作;

2、熟悉销售渠道,例如商、经销商、人员销售、

终端销售等;

3、掌握各种销售方式,销售绩效评估;

4、熟悉销售目标及日常销售工作管理;

(三)公关部

通过在公关部的实习,了解公关部在医药公司的地位、作用及公关部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及知识,详细了解公关部的工作范畴、工作内容,可通过参与具体的公关活动来了解。

1、了解公关部在医药公司的地位、作用、岗位职责及公关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2、了解组织调研及分析企业公共关系的各个指标;

3、了解如何开展企业公关调研活动,了解调研的程序、种类、方法及技巧;

4、熟悉如何协调企业内外部的各种关系;

5、熟悉企业公关信息的传播与管理,企业形象及企业文化的宣传;

6、熟悉如何及时发现并处理好各种公关危机;

7、通过参与实际公关工作来掌握公关部具体工作的运作情况。

(四)策划部

通过在企划部的实习,了解具体企划工作的工作内容、工作方法等,熟悉营销战略的设计,熟悉公关专题活动的策划、实施,产品的促销以及广告宣传等工作。

1、了解企划部的工作内容、职责范围、工作方法等;

2、熟悉如何制定营销战略计划;

3、熟悉产品促销方式、方法;

4、熟悉各种广告宣传方法及媒介的选择;

5、掌握各种公关专题活动的策划、实施程序及活动经费的预算;

6、掌握药店的终端促销;

7、实际参与各类公关策划活动。

(五)人力资源部

通过在人力资源部的实习,了解国家各项人事管理政策、制度,熟悉销售队伍的管理以及对行政、财务人员的管理,熟悉人员招聘制度、程序及规定,熟悉人员培训、薪资制度、奖惩制度的制定

1、了解国家人事管理政策、方针、制度;

2、了解医药公司人事组织机构的建立,特点;

3、熟悉人员招聘制度、招聘程序及规定;

4、熟悉销售队伍、行政人员、财务人员的管理;

5、熟悉人员培训方式、方法,薪资制度及奖惩制度的制定;

6、熟悉人事档案管理及人事变动管理。

(六)财务部

通过在财务部的实习,了解国家财政法规、财政制度、各类税收、费用管理,了解医药公司财政运作情况及财务管理。

1、了解国家财政法规、财政制度、各类税收;

2、了解医药公司财政运作情况及财务管理;

3、了解财务经营原则,账款收支、现金管理制度;

4、熟悉货款回收流程、回收款项管理及收受票据的注意事项;

5、熟悉各类帐单、发票、报销、薪资的管理;

6、了解与各银行的往来情况。

(七)后勤仓管部

通过在后勤仓管部的实习,了解医药公司的后勤仓管制度及状况,了解库存管理、货物管理、货物发放及收退管理,库存盘点等工作。

1、了解国家对药品仓管的规定、制度及要求;

2、了解医药公司的仓管制度及现状;

3、了解药品的库存管理、货物发放及收退货的管理;

4、了解库存物品的盘点。

(八)药房

通过在药房的实习,了解药房在现今社会中的作用及重要性,了解国家对药房建立及营销的规定、政策,了解药房的日常管理、药房的营销及铺货情况,熟悉药房的布置及柜台陈列,了解药房服务人员的培训及管理。

1、了解国家对药房营销的规定、制度,药房的社会作用;

2、了解药房的日常管理及营销状况;

3、了解药房服务人员的培训与管理,了解其人事及行政情况;

4、熟悉药房的布置及药品柜台陈列;

5、熟悉药房与各医药公司的关系及往来联系;

6、了解药房的进货渠道、财务管理状况及仓库管理。

第四部分实习作业要求

(一)实习作业的评分管理

1、起草2篇以上论文(题目自拟),由所在科室带教老师负责批阅、评分;

2、一次会议全过程记录,包括会前准备、会议记录及会后的有关事宜的落实和处理,由所在科室带教老师负责批阅及评分;

3、拟定一份公关活动策划方案,包括活动目的、人员安排、经费预算、场地选择、活动实施方案、实施效果、反馈情况、活动总结等,由所在部门带教老师负责批阅、评分;

4、对所在单位、部门的工作分析报告(自选一个具体部门及职务),由所在部门带教老师负责批阅、评分;

(二)工作分析报告要求

1、目的:一个组织要有效地进行开发与管理,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要了解各种工作的特点及能胜任各种工作的人员的特点,这就是工作分析的主要内容。通过工作分析,医药营销管理专业的学生可以从实际的管理中更加深刻地领会在课堂中所学到的相关管理理论及专业知识。

2、内容:

1)工作分析

工作分析是指对某种特定的工作作出明确的规定,并确定完成这一工作需要什么样的行为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职务名称:指组织对从事一定工作活动所规定的职务名称或职称代号,以便于对各种工作进行识别、登记、分类及确定组织内外的各种工作关系。

工作任务和工作程序:包括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工作责任、工作流程、与其它人的正式工作关系。

社会环境:包括工作群体中的人数、完成工作所要求的人际交往的数量和程度、各部门之间的关系等。

聘用条件:包括工作时数、工资结构、支付工资的方法、福利待遇、该工作在组织中的地位、晋升机会、工作的季节性、进修机会等

对人员的要求:包括一般要求(年龄、性别、学历、知识结构、工作经验等),生理要求(健康状况、体力、运动的灵活性等)和心理要求(观察力、记忆力、性格、爱好、事业心、领导才能等)。

2)工作评价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