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节水灌溉工作情况总结十篇节水灌溉工作情况总结十篇

节水灌溉工作情况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33:56

节水灌溉工作情况总结篇1

关键词:新形势;灌溉试验工作;发展趋势;重要性;农业结构调整;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一、灌溉试验工作面临的形势

作为新时期治水新方案,灌溉试验工作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及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新形势下,根据灌溉用水实际情况,制定“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的节水灌溉原则,这也是灌溉用水管理的要求。合理配置水资源,节约应用是灌溉用水使用权分配的根本保证。用水“总量控制”是指按照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并对当地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需求充分考虑,进行生活、工业及农业等用水指标的合理确定,达到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及管理水资源的目的。作物灌溉用水定额、作物种植结构与灌溉规模是影响灌溉用水总量的主要因素,尤其是作物灌溉用水定额和农业灌溉用水使用权合理分配之间息息相关,是灌溉用水总量确定的重要数据信息,是直接展现灌溉试验成果的重要方式。

现阶段,传统灌溉方式以无法对现代节水条件下灌溉用水管理要求进行满足,为此,必须遵循灌溉用水实际情况,进行灌溉试验服务领域的扩展,并从常态试验转变为劣态试验,作物需用水量试验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特别是在供水紧缺的情况下,通过合理地灌溉试验,可实现节水、增产的目标。在节水灌溉发展的同时,也将改变区域用水结构,这就要求必须调整灌溉试验研究内容与方向。

二、新形势下灌溉试验工作的重要性

1、灌溉试验工作是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伴随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我国水资源紧缺现状愈加显著,为达到高效利用农业水资源,必须最大限度地控制灌溉用水总量并进行定额管理,这也是新形势下党组织全面落实治水思路的主要方式。节水型社会的建立,对管理水权至关重要。因此,应明确水权,进行相应指标体系的建立。如水资源宏观控制体系的建立,以此对各个区域、地方水资源使用量进行确定,并对所有用水客户实际用水量进行合理规划。通过以上指标体系的确立,可对各个项目、地区的用水量与节水指标加以明确,这也是节水责任落实的重要保障。

2、灌溉试验工作是调整农业结构的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农田灌溉事业得到了高速发展,并推动了我国农业事业的发展,这不仅为粮食需求提供了根本保障,更提升了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民生活水平。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给灌溉事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通过灌溉试验工作的推进,改变了农业生产模式,调整了农业结构,在增加农作物产量的同时,也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

3、灌溉试验工作是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前提

用水紧缺与严重浪费是我国农业灌溉用水的现状,为解决用水供需矛盾,必须根据灌溉用水实际情况,进行灌溉试验的合理制定,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对我国农业结构合理调整,在选用新农业栽培技术下研究作物用水量,为灌溉试验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可靠的保障。通过节水灌溉试验地运用,可推动农业高速发展,为提升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提供强有力的依据。同时,应进行全国性灌溉试验网络的建立及基础数据的大量积累,并进行各灌区、流域用水规划的制定,进而实现水资源合理利用、节水灌溉的目的。

三、新形势下灌溉试验工作的发展趋势

我国水资源紧缺现状与节水、高效农业发展对与灌溉试验工作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新形势下,各级管理部门及社会大众必须充分了解我国水资源紧缺的实际情况,在树立正确节水观念的同时,大力开展灌溉试验工作。为此,必须进行对外开放的节水灌溉理论、新技术研究中心的建立,以此对全国各个流域、区域灌溉理论进行分析与研究,加强与国际之间的交流、合作,提升灌溉试验研究水平,更好地为区域灌溉提供优质服务。

同时,进行全国灌溉试验基础数据中心的建立,对灌溉试验资料定期进行整理与编制,以此为灌溉试验提供数据保障。作为水资源利用过程的真实记录,灌溉试验档案数据必须对思想观念、管理方式进行有效改善,按照水利事业发展的特点及灌溉试验档案管理的特点进行水利档案信息化建设,以此实现水利资源数据化、服务网络化及管理科学化。在灌溉试验应用中,必须严格遵循“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的原则,重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核心地位、加大灌溉试验建设资金投入,为节水灌溉试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在灌溉用水管理在,通过建立节水灌溉试验和监测网络,可对灌溉水利用率进行有效提升,并能对生态环境加以改善,这也是节水、增产的重要保障。通过重点灌溉试验与监测站的建立,可将试验数据、不同区域节水实际情况及用水利用率等信息给社会,并能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目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伴随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不断提升,我国灌溉试验工作水平也得到了有效提高,水利工程建设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在建立与完善我国灌溉试验体系过程中,可实现调整农业结构、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同时,在充分了解我国灌溉试验工作形势的前提下,灌溉试验的合理运用,也改变了我国各大流域、区域、灌区的用水情况,为节水灌溉试验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并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福生,彭灿辉.切实加强领导促进灌溉试验工作又好又快发展[J].湖南水利水电.2011(05)

[2]赵晓波,崔远来,董斌,胡学佳,赵敏,王建章.灌溉试验数据整编和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4(02)

节水灌溉工作情况总结篇2

对一个灌区来说由于灌区的水资源的开发程度,水源的不稳定性,用水单位的多样性,灌区的规模,气候土壤情况,作物种植情况,当地经济发展状况,水利工程设施和节水技术的引用情况等因素,灌溉用水的利用效率有所不同。因此对一个灌区而言不仅单从作物需水量方面考虑整个灌区的节水效率,还有考虑节水技术的引用,灌溉管理工作的落实等方面,这些对整个灌区的节水效率起不同程度的印象。这几种节水技术总结起来叫农业节水技术,农业节水技术不是一种单一技术,而是包含多种技术措施的配套技术体系。这些技术体系包含农业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农艺节水技术和节水管理技术。这是农、工、水、管技术紧密结合,水、土、作物资源综合开发的系统工程,其内涵极其丰富,包括农学范畴的节水,灌溉范畴的节水和农业管理节水。每个方面都有自己节水潜力,灌区节水潜力的标准估算,不仅对灌区节水灌溉规划有科学的指导意义,而且对区域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规划和设计、乃至区域经济发展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涉及节水潜力的估算时,要从多方面的节水灌溉技术出发,从作物需水量出发,要提出一种计算灌区节水潜力的方法,该方法首先以作物需水量为起点,考虑有效降雨、输水损失、田间损失、无效蒸腾等因素后,构造了一个在此种条件下的理论节水潜力的计算公式,继而利用水资源利用管理水平、大众的节水意识、水的价格、有关水的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情况、水利投资等限制因子,求得现实节水潜力。对于灌区而言充分发挥了个方面的节水潜力才能达到正真意义上的节水提高灌溉用水的利用效率。总结起来农业节水技术分农艺节水技术、节水灌溉工程技术及节水管理技术。本文主要介绍各节水技术和相互关系及存在问题。

1农艺节水技术措施

1.1农艺节水措施的介绍。这是具体到农田、农作物布局及作物本身的节水问题,这方面的节水问题最多、难度最高、潜力也最大。灌溉用水约50%消耗在田间,如何做好田间节水,抑制土壤蒸发和作物奢侈蒸腾,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即是节水农业的重要方面,也是节水农业发展的潜力所在。其中农艺节水是指通过农田土壤调控技术和作物生理调控技术节约用水,是节水农业发展的潜力所在。近年来,随着土壤水动力学、植物流体力学、植物生理、生化学等理论不断取得可喜进展,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以及化学领域农用膜剂产品降解性的实现,农艺节水技术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增添了现代模式。应用农艺节水技术是促进农业高产、稳产、优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节水农艺技术包括蓄水保墒的耕作技术、适雨种植的作物合理布局、提高作物抗旱能力的栽培技术、秸秆或地膜覆盖的保墒技术、限额灌溉和调亏灌溉技术、节水高产的化学调控技术以及节水抗旱作物品种选育的生物技术等。在作物行间覆盖秸秆,一方面可使农田土壤表面免受风吹、日晒和雨滴的直接冲击,保护土壤表层结构,提高降水入渗率;另一方面可隔断蒸发表面与下层毛细管的联系,减弱土壤空气与大气之间的气流交换强度,起到有效抑制土壤蒸发的作用。生物节水技术就是要因地制宜选用节水高产耐旱的优良品种,合理安排作物布局与品种搭配。化学节水制剂能增强作物种子和幼苗的吸水能力,抑制作物生长过程中株体叶片的奢侈蒸腾,喷洒于作物行间还能大幅度地减少棵间水分蒸发。近年来,水肥耦合高效利用技术的研究,把提高水分养分耦合利用效率的灌水方式、灌溉制度、根区湿润方式等与水分养分的有效性、根系的吸收功能调节等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改变灌水方式、灌溉制度和作物根区的湿润方式,达到有效调节根区水分、养分的有效性和根系微生物系统的目的,从而最大限度提高水分养分耦合的利用效率,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1.2存在问题及前景。一个灌区有供水单位(灌区管理单位)和用水户(农民)组成,实施农艺节水方一般是用水户及农民,因此农艺节水技术与工程节水技术和管理节水技术结合不够紧密,科研成果与生产应用脱节,其中覆盖保墒技术受到灌区灌溉面积和保墒材料成本等方面的因素,只能在灌溉试验站应用,很难在灌区大规模的进行推广。化学制剂保水技术在理论上很有发展潜力,但考虑到作物成本和技术可行性因素等原因在灌区几乎也没有得到推广。几种技术体系不同行业管理分家,最终因体制不良使农田水分利用率偏低。在土壤水分的合理控制利用和作物生长的合理水分亏缺方面需要更进一步科学研究,期望更高效农艺技术模式出现。

1.3应有前景。机械化、自动化耕作灌溉设备的应用极大提高了田间水分的利用率。植物群体、个体、单叶、细胞等不同层次的研究,会极大提高植物本身水分利用效率。最终达到农业节水的目的。

2节水灌溉工程措施

在一个灌区,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是有供水方(灌区管理单位)负责实施,国家有这方面的资金和扶持政策,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目前在灌区应用最广,节水效果显著的节水方式,下面分别介绍几种节水工程技术:

2.1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用塑料管或混泥土管等管道输水代替土渠输水,对农田实施灌溉,可大大减少输水过程中的渗漏、蒸发损失,水的输送有效利用率可达95%;可减少渠道占地,提高输水速度,加快浇地进度,缩短轮灌周期,有利于控制灌溉水量。

2.2渠道防渗技术。渠道是大多数国家的主要输水手段,渠道防渗是提高渠系水利用率的主要措施。传统的土渠输水渗漏损失较大,一般占到水量的50~60%,一些土质较差的渠道渗漏损失高达70%以上。采用渠道防渗技术后,可使渠系水的利用系数提高到0.75~0.85。此外,渠道防渗还具有加大过水能力、减小过水断面、调控地下水位、防止次生盐碱化和杂草丛生、减少渠道淤积等优点。

2.3喷灌技术。喷灌技术就是通过机械设备将压力水喷射到低空,经雾化后形成像雨滴一样的水均匀降落到作物和地表的灌溉方式与地面灌溉相比,大田作物喷灌一般可省30~50%。增产10~30%。

2.4微灌技术。微灌是一种新型的高效用水灌溉技术,包括滴灌、微喷灌和涌泉灌。它能根据作物需水要求,通过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末级管道上的灌水器,将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养分以较小的流量均匀、准确地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表面或土层中。与地面灌溉相比,大田作物喷灌一般可省50~80%。增产效果十分显著。

2.5膜上灌技术。膜上灌适用于所有实行地膜种植的中耕作物,可省水40~60%。

2.6地下灌溉技术。地下灌溉可减少表土蒸发损失,灌溉水的利用率较高。

2.7沟畦改造技术。为了节水增产,可在精细平整土地的基础上大畦改小畦,长沟改短购,以使沟畦规格合理化。

2.8坐水种技术。利用坐水单体播种机,是开沟、浇水、播种、施肥和覆土一次完成,特别适用于我国有小水源的旱地农作区。与常规沟灌玉米相比,可节水90%,增产15~20%。

3节水管理技术措施

节水灌溉管理技术是指根据农作物的需水、耗水规律来控制、调配水源,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作物对水分的需求,实现区域效益最佳的农田水分调控管理。它包括土壤墒情监测与预报技术、节水高效灌溉制度、以区域总效益最大为目标的灌溉预报技术、输配水与灌水水量的测量和流量调节控制技术等。

3.1节水灌溉技术。把有限的灌溉水量在作物生育期内进行最优分配,以提高灌溉水向作物可吸收的根层贮水的转化,以及光合产物向经济产量转化的效率。可采用非充分灌溉、抗旱灌溉和低定额灌溉等,限制对作物的水分供应。同时对作物进行抗旱锻炼,降低田间蒸发量,提高作物对农田水的利用效率。一般低额灌溉可节水30~40%,而对产量无明显影响。

3.2土壤墒情监测与灌溉预报技术。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配合天气预报;对适宜灌水时间、灌水量进行预报;有效的控制土壤含水量,做到节水又增产。

3.3灌区配水技术。根据灌区各级输配水渠道的技术参数和灌溉农田及作物分布情况,按照水源可供水量和作物某生育阶段需水量及水分生产函数,以输配水过程中水量损失较少、而增产值较大为目标,应用系统工程手段,编制灌区水量优化调度方案,合理调配灌溉水量,做到增产又节水。

3.4灌区量水技术。采用量水设备对灌区用水量进行量测,是搞好灌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实行按量收费、促进节约用水的重要手段。常用的量水设备有量水堰、量水槽。目前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半自动式或自动式量水装置已开始应用,可大幅度提高灌区的量水效率和量水精度。

3.5现代化灌溉管理技术。采用电子技术对河流、水库、渠道的水位、流量、含沙量乃至抽水灌区的水泵运行状况等技术参数进行采集,输入计算机,利用预先编制好的计算机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按照最优方案,通过有线或无线传输方式,实现自动化监测控制。可节省大量管理劳动力,实现最优化用水管理。

4结语

节水灌溉工作情况总结篇3

关键词农作物;灌溉制度;分类;制定

灌溉制度是指在一定自然气候和农业技术条件下,使农作物获取优质高产稳产的产量所需的灌水时间、灌水次数、灌水定额和全生育期所需的总灌水量,即灌溉定额。灌溉实践证明,科学合理的灌溉制度,既可使作物适时适量灌溉,又可提高作物单位面积产量,节约用水,提高灌溉效益和灌区内大面积农业获取高产[1]。灌溉制度。的合理制定与正确执行,对于充分发挥灌溉工程效益和改善生态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灌溉制度分类

传统灌溉理论认为,作物灌溉就是把作物和土壤“喝足吃饱”。然而随着灌溉理论深入研究和灌溉实践,节水灌溉新理论认为灌溉是“适时适量灌”、“精细灌水”、“灌作物而不是灌地”[2]。灌溉制度已不再是过去单一的充分(或称为充足)灌溉,其是以充分灌溉、非充分灌溉、节水灌溉3种制度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并形成比较成熟的理论。

1.1充分灌溉制度

根据动态平衡原理可知,随作物某时段的蒸腾作用,必然使土壤、作物体失水(土壤水分蒸发,作物蒸腾);平衡失水,否则作物生长受影响;及时补充水量(灌水、降雨或地下水补给)以满足水分供给。充分灌溉制度,是一种完全满足作物需用水的灌溉制度。由于充分无节制的供水与田间灌溉,产生了田间水量深层渗漏,导致水量田间大量消耗和浪费,从灌溉原理上讲是正确的,但从灌溉实践看,却是不够合理地用水,是一种传统不够经济合理的灌溉制度。

1.2非充分灌溉制度

非充分灌溉制度指在灌溉水资源不足或由于工程性缺水不能满足作物充足用水供应和及时调节水量的情况下,允许作物某一阶段或某一生育时期水分亏缺(或者说作物一定程度受旱)灌溉。这是一种不能完全满足作物灌溉用水的灌溉制度。非充分灌溉是由于灌溉水供给相对紧缺使得土壤水分不足,因而不能完全充分地供给作物用水灌溉。综合我国一些试验情况,在作物关键用水时期因灌水不充分,致使作物减产情况大致是:玉米减产10%~40%;苜蓿减产20%~30%;棉花减产15%~25%;谷物减产20%~25%。因此,灌溉水资源缺水灌区,合理配置灌溉水量显得十分重要。非充分灌溉制度实施的核心是根据不同作物不同生育阶段对水分的敏感性和需求,把有限灌溉水量用到对作物产量贡献最大的阶段,从而节约灌溉用水,提高灌溉效益,增加单方水产出量,使全灌区总体收益达到最大。

1.3节水灌溉制度

节水灌溉制度在满足作物需水量要求和适时适量灌溉前提下,实施的一种先进灌溉工程技术、农艺技术、管理等综合节水措施和用水管理制度,以实现灌溉农业的低耗高效目标。随着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发展,多种先进实用节水灌溉技术不断实践和推广,如喷灌、滴灌、膜上灌、膜下滴灌等制度[3]。

节水灌溉制度的实施,与节水灌溉方法和措施有关,节水灌溉措施有多种分类方法。这里将其分为工程类和管理类措施两大类。其中工程类措施又可进一步划分为:渠系输水节水、田间灌溉节水措施;管理类节水可划分为工程管理节水、用水管理节水、政策与法规节水、管理体制改革型节水[4]。节水灌溉措施的实施,需要有关部门单位、科技管理人员和受益区用水者的通力合作。实践和经验表明,先进技术或管理措施能否有效应用和产生应有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领导是关键,部门协调是保障;示范推广应用是基础;灌区用水者认同是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应用的试金石。

2灌溉制度制定

灌溉制度是灌区用水管理编制和执行用水计划、合理用水的依据。合理的灌溉制度还是指导农田灌溉工作的重要依据,它关系着灌区水土资源充分利用与灌溉工程设施效益的发挥[5]。需要明确一个理念,这就是供水与用水之间是一个服务协作的双赢关系,服务质量好,双方的效益就会自然显现出来。确定作物灌溉制度通常采用以下3种方法:一是总结当地群众灌溉经验。群众积累了当地灌溉生产经验,对这些生产经验加以调查分析总结,可以得到符合当地实际、具有实用意义的灌溉制度。二是根据灌溉试验制定灌溉制度。开展田间作物灌溉试验研究工作,积累一定灌溉制度、灌水方法、灌溉效益等技术资料,可作为制定作物灌溉制度的依据。但是,在选用试验资料确定灌溉制度时,需注意原试验的条件,不可生搬硬套。三是水量平衡分析计算确定。根据农田水量平衡原理确定作物灌溉制度。计算方法较多,比如彭曼公式。为使制定灌溉制度符合实际利于运用,还需要参考群众丰产灌水经验或灌溉试验成果。转贴于

根据我国北方灌区灌溉制度研究应用的基本经验,主要灌区综合作物需水量和灌溉制度,大致有以下情况:西部主要灌区综合作物需水量充足灌溉定额4125~4500m3/hm2,

灌水定额一般为750~900m3/hm2,作物生长发育期灌水次数一般为4~6次;综合作物非充分灌溉次数3~4次,灌水定额600~750m3/hm2;主要作物滴灌次数为10~15次,灌水定额225~450m3/hm2,灌溉定额为3000~6750m3/hm2。

3参考文献

[1]王瑞英,周庆峰,吕春林,等.实施肥水灌溉农田技术方法的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1):81-82.

[2]谭鹏钦,雷娜,王锋.抽黄地面灌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1(1):269.

[3]信松胜.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0,31(12):270-271.

节水灌溉工作情况总结篇4

1.1规划设计不符合社会发展需求

倘若想要进一步确保节水灌溉可以得到顺利的开展,那么相关部门在开展该项工程的前期阶段应当还需要对相关地理环境极其有关因素做好科学的考虑,这样不但可以将节水灌溉的科学性加以提高,对推动节水灌溉能够发挥出自身的价值。然而,相关部门在对节水灌溉进行规划的时候,相关人员无法对实际情况做好详细的考察,只有依据相关资料以及图纸做好认真的规划,并且在实际开展的时候并没有将区域变动考虑在内,致使节水灌溉的规划依然存在较多的不足之处。就不达标的数据而言,相关人员也没有做好认真的研究,这样就会在某种程度上对节水灌溉的正常进行带来不利影响。不仅仅如此,相关人员在依据图纸及其资料开展节水灌溉的时候,因为没有周密的计划,会致使该工程与具体状况不能恰当的衔接,致使节水灌溉无法发挥出自身的价值。

1.2投入机制还存在一定缺失

相关人员应当在对节水灌溉进行施工的时候,还需要对其本身包含的因素引起必要的重视,这样确保节水灌溉工程可以正常的进行。这里包含的投入机制能够在某种意义上对节水灌溉工程投入的资金及其相关方面都做好严格的分析,确保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然而从当前的研究可以得知,工程投入大量的资金及其节水灌溉之间依然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再加之农业在不断发展的时候会获得丰厚的收益,不满足相关发展需要,这样就致使农业往往会发生一些不足之处,对节水灌溉的正常进行也起到了限制的作用。

1.3涉及的节水灌溉体系并不是很健全

总的来说在我国农田水利进行节水灌溉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生一些问题,在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的时候,发现这些问题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节水灌溉体系不健全导致的,也就是说在进行这项工程的相关人员对节水灌溉的思想意识还有很大的不足,加上在实施农田节水灌溉之前投入的资金比较多,而且在短时间见到效益的可能性也非常小。加上节水灌溉在我国实施的时间还不是很长,这就导致在实施节水灌溉的时候,涉及的体系和其他方面还存在很多弊端。这种现象的出现导致现在社会上制造的节水灌溉社会经常出现故障,并且缺乏有关规章准则,因此在目前实现农田水利和节水灌溉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1.4没有形成配套的灌区管理体系

当前,因为相关法规和节水灌溉的具体状况出现不衔接的情况,也没有建立完善的奖惩措施,农民对待节水灌溉没有较高的参与性。因此,农民没有较强的节水意识,与此同时也不能满足相关管理要求,没有使节水灌溉管理遵循有法可依的理念,灌区管理系统也处于不完善的状态。

2新形势下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未来发展方向

2.1提高节水灌溉工程长远的规划设计

节水灌溉工程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规范设计时,要严格要求参与规划设计人员认真勘察工程及周边的实地情况,认真分析影响节水灌溉工程的各种因素,在获取精确的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设计,使设计要符合长远规划的目的,要使节水灌溉工程与实际情况相符合,能够发挥更好的作用。

2.2完善农田节水灌溉的投入机制

为了完善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机制,首先,国家和各级财政应加大对节水灌溉的投入力度,建立起以国家投入为龙头,以农民投入为主体,以社会投入为补充的投入机制。其次,拓宽投资融资渠道,确立节水投入的专项资金;建立节水灌溉基金制度,开展专项储蓄;也可以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方法增加社会和企业对节水灌溉的投入;通过财政以奖代补、奖补结合以及金融优惠贷款、贴息等方式,引导、带动地方财政和社会资金加大对高效节水灌溉的投入。最后,要建立完善的农田节水灌溉资金监管机制,要监督和管理专项资金用于农田节水灌溉发展的需要。

2.3大力开发与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按照科学发展观和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走科技兴水之路,结合我国的国情,大力研究和开发先进实用的节水灌溉技术,要确立适合国情的节水灌溉方法。为了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要定期举办节水灌溉技术培训班,召开节水灌溉技术研讨会,既进行了学术交流,还可以提高群众学习和使用节水灌溉技术的热情,有利于形成全社会共同节水的良好氛围。再次,尽快把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运用到生产上,对于生产节水灌溉技术的生产企业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国家对开发、研制以及生产节水灌溉设备的企业要给予适当的政策贴息、支持和补助。最后,在广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设备上,可将节水设备及产品纳入农资产品目录,使其充分享有农资产品在增值税政策中的减免资格,从而降低农民购买节水设备的成本,加大其市场的推广力度。

2.4大力加强灌区的管理

提高管理质量的目的是为了可以发挥出灌区的最大价值。倘若想要建立完善的机制,那么就应当促使管理遵循有法可依的理念。与此同时还应当建立相应的管理形式,并且将不同类型的管理形式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够加大高效灌区管理的力度,将节水灌溉水平加以提升,从而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3结论

总而言之,当前相关部门在实际开展农田水利及其节水灌溉的过程中,掌握到其对提升水资源的使用率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样就要求相关部门需要对节水灌溉工作引起必要的重视、然而在具体实践中,在节水灌溉中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这些不足之处都会对节水灌溉的实施具有一定的限制。依据这种情况相关部门就需要依据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对推动水利节水灌溉的顺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作者:盖士飙单位:桦川县星火灌区管理站

参考文献

[1]于方明.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思路[J].黑龙江科学,2016(22).

[2]刘振风.浅谈新形势下农田水利节水灌溉的发展[J].江西农业,2016(15).

[3]刘波.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06).

节水灌溉工作情况总结篇5

【关键词】水源短缺;农田节水灌溉;措施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国内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不断上升,在水资源日益短缺和水污染日趋严重的情况下,农业用水供应量捉襟见肘,这样就使得灌溉用水量和用水比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为了满足不断增加的粮食需求,需要不断增加灌溉面积,为此必须提高水资源的灌溉利用效率。同时,随着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不断推进,对农业灌溉节水的节能、高效、降耗也提出了迫切的要求。本文就基于水源短缺的情况下发展农田节水灌溉技术进行相关探讨。

1.我国水源短缺、水资源分布不均现状

水资源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水资源紧缺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灌溉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但是中国却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据数据统计,国内水资源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全国660多个城市中,缺水城市达近300多个,其中严重缺水城市就有108个。

另外,水资源在国内地区的分布也是极不平衡的。普遍而言,南方地区水多、北地区方水少、沿海城市水量较充裕,内陆城市水量相对不足。据国家年鉴统计资料,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年径流量占全国总量的82%,而耕地面积只占全国的38%,北方的黄、淮、海三大河流的流量只占全国总量的6.6%,而耕地却有全国总量的40%。

所以,在水源短缺的情况下,传统灌溉效率低下、用水浪费的灌溉方式必须摒弃,如何大力发展农田节水灌溉技术,是水利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难题。

2.有效发展农田节水灌溉技术措施

2.1渠道防渗工程技术

渠道防渗是我国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措施。究其原因,灌溉渠道在输水过程中,有部分水量由于水面蒸发、渠道渗漏损失掉了,从而不能全部进入田间为作物所利用。渠道防渗工程技术就是为了减少或杜绝灌溉水由渠道渗入渠床而流失所采取的各种工程技术措施和方法,其提高了灌溉渠系水的利用系数,节约了用水量,可扩大灌溉面积和增加灌溉亩次;充分发挥了现有工程设施的供水能力,节药了新建水源工程的资金;可减小渠道糙率,加大流速,从而减小了渠道断面及渠系建筑物工程量;减小了渠道占地面积;防止渠道冲刷坍塌,减少了渠道淤积及清淤工作量;渠水流速加快,缩短了灌溉输水时间,使灌溉更能适应农时的要求。

渠道防渗工程规划灌溉渠系遍布整个灌区,往往是数量多、渠线长、工程量大、影响面广,其规划布置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工程效益、工程量的大小、渠系建筑物的多少、施工和管理的难易程度。因此,一定要深入现场调查研究灌区内的地形、土址、地质、水文、气象和社会经济情况,因地制宜地搞好规划。

在渠道布置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尽量布置在高地和分水岭上,力求控制灌溉面积最大;灌排系统综合考虑,统一规划布置;尽可能做到渠线短,交叉建筑物少,工程量小,土石方量少,占用耕地少,拆迁少;要安全可靠,尽可能避免深挖方、高填方,力求渠床稳定,施工方便,输水安全;山丘区渠道尽量不沿河道边缘布置,以防被山洪冲毁。尽量避开风化岩层和节理发育的破碎等以及透水性强的土质地带;沿渠应有足够的防洪设施,以确保渠道安全;便于管理,渠系布置要和行政区划与土地利用相结合,以便于管理和维修;要综合利用,尽可能满足其他用水部门的要求。要充分利用渠道落差布置小水电站或水力加工站,尽量做到一水多用;充分利用当地水土资源,有条件的灌区应建立长藤结瓜式的灌溉系统,以发挥塘库的调蓄作用,充分利用水资源,扩大灌溉面积;对个别需要灌溉的高地,可在渠道上设扬水站。

2.2现代地面灌溉技术

地面灌溉作为古老的灌溉技术,由于具有操作管理方便、运行费用低、投资少、适应性强等特点,其仍是现今国内采用最为普遍的农田灌溉技术措施。据笔者不完全有统计,我国现有灌溉面积90%以上即采用地面灌溉。

传统地面灌溉虽能较好满足农作物需水需求,且此方法技术要求不高,投资少、也不需要专门设备,易被人们掌握使用,但其也存在如下不足:地面灌水易发生超量灌溉现象;田间灌水利用率低;对土地平整度要求较高,所以对于地形复杂土地而言用水投资较大;易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土壤盐碱化与渍害。

为了有效发展节水技术,近年来人们基于生产实践对传统地面灌溉方法进行了不断改进,发展了诸如波涌灌、水平畦灌、覆膜灌、细流沟灌、隔沟灌、长畦分段灌、小畦灌等节水型地面灌溉技术。现代国内地面灌溉的发展更是弥补了传统地面灌溉的诸多缺点,其也越来越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认可与推广。现代国内地面灌溉主要以精细地面灌溉技术为特征,具体包括激光控制平地技术、地面灌溉实时反馈控制技术、高效节水地面灌溉技术,实现了对灌溉过程的控制及提高了地面灌溉的自动化,同时,通过制定合理的地面灌溉制度以加强田间管理。发展现代地面灌溉技术,对于促进灌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3喷灌技术

喷灌技术是另一种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喷灌系统一般由水源工程、水泵及动力设备、输水管道系统和喷头等部分组成。喷头将压力水通过喷嘴喷射到空中,形成细小的水滴,均匀地喷洒在作物和土壤表面。其中,喷头是实施喷灌的关键设备,除了满足力学性能等基本要求外,还必须满足喷灌的水力性能技术要求。因此,喷头的水力性能和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喷灌系统的灌溉质量。

喷灌系统选型应根据喷灌的水源、地形、作物种类、经济条件、设备供应、管理体制等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形式喷灌系统的优缺点,并进行必要的技术经济比较。例如在喷灌次数频繁,经济价值高的蔬菜、果园等作物种植区,可采用固定管道式喷灌系统;大田作物种植区喷洒次数少,可采用半固定管道式、移动管道式或小型机组式喷灌系统;在地形坡度较陡、地形及地块复杂的丘陵山区,移动喷灌设备困难,可考虑用固定管道式喷洒系统;在灌水次数较少情况下,适度规模经营的大田作物可采用卷盘式喷灌机;在有自然水头的地方,尽量选用自压式喷灌系统,以降低设备投资和运行费用。

2.4微灌技术

微灌技术是当前较为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之一,其可以根据作物需水要求,通过低压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末级管道上的特制灌水器,将水和作物所需的养分以较小的流量直接输送到农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中,从而在节水情况下满足作物所需生长的养料。生产实际中应用的微灌技术主要有微喷灌、滴灌、渗灌、雾喷灌溉、脉冲灌溉、微喷带灌水和小管出流灌水等。

微灌技术具有以下特点:①节约用水,相对于地面灌溉而言,灌溉水的利用效率高;②系统组合性能强,使用方便;③节省能源,相对于喷灌而言,大大减少了系统的供水量和扬程.节省能源的作用十分明显;④受风的影响小于喷灌系统;⑤有助于降低系统投资;⑥有助于开发利用盐碱土壤;⑦适应于山丘坡地灌溉;⑧可用于施肥等;⑨节约劳力,容易实现自动化;⑩可实现定额灌溉。

微灌系统设计时,应首先根据作物和使用者要求选择灌水器,再进行系统布置。微灌系统设计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资料收集、水源分析、设计参数的选择、灌水器的选择、灌水器的布置、灌水小区设计、轮灌组划分与最不利轮灌组的选择、确定支毛管管径、确定干管直径、首部枢纽设计,确定系统工作压力,水泵选型,系统校核与压力均衡等。

结束语

总之,科学的灌溉知识告诉人们,灌溉的目的是“农作物”,而不是“土地”。因此,需要深入掌握土壤、水与作物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土壤中水的储存和运动规律,以最适宜的水分供应保证作物正常生长的需要。基于此,我们要不断发展现代节水灌溉技术,在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使得灌溉效率达到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刘海英.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发展农田节水灌溉[J].河南科技,2013,02:193.

[2]周爱莲.农田节水灌溉现状与对策分析[J].水利科技,2009,03:74-77.

[3]李和香.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及发展对策[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0,03:205-206.

节水灌溉工作情况总结篇6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能源危机也相继爆发,因此节能环保无疑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发展方向。作为农业大国,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是保障农业生产力的重要源泉,同时也是推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鉴于此,本文对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能灌溉发展思路的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与生态工程建设的结合

农田水利工程与生态工程的结合可以以生态的发展思路指导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从而完成对水资源的涵养和节约。由于受到气候特征和天气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降水量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使得不同地区的天然降水量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本文主要以某省市为例说明如何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的高效节能灌溉。本文中例举的省市,其地势特征为自西北向东南,平面、山地和丘陵依次呈现阶梯状分布。气候特征是典型的亚热带半湿润性季风气候,该地区四季分明,降水量在不受到特大环境变化影响时也表现的较为稳定,其年平均降水量可以达到1380mm,最大降水量为2280mm,年最小降水量也可以达到880mm,降水月份大多集中在5-8月,鉴于该地区有比较明显的降水特征和分布特点。因此,本文在充分分析其降水特点的同时,对该地区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提出一些针对性和适应性较强的建议措施,具体方式内容总结为表1。通过表1中的四种措施可以发现,通过农田水利工程与生态工程的结合,充分的利用天然降水实现对农田的灌溉可以有效的保证节水效果。此外在采取不同的工程措施下,可以得到不同的实施效果,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应性较高的策略。其次,由于每个地区的补贴政策不同,在建设过程中也要注意经济性和价值效益,针对于增加绿化种植面积的举措是一个长时间的积累效应,因此在其基础上也要通过其它方法进行农田水利灌溉的巩固。为了保证工程灌溉的高效性和经济性,对相关的渠道进行防渗技术的加固,并以最低的成本投入保证储蓄水可以快速的从渠道引入到田间,从而满足农田灌溉的需求。在该省市的实践过程中,据统计渠系输送水与土渠输送水相比可以节约30%~50%的水资源,并且提高了水的利用率,最高可以达到80%。因此在这种灌溉方式下可以保证高效节能灌溉的发展需求。其次,上述工程建设过程中还采取了微灌技术实现对水资源的输送。微灌技术是微灌系统通过压力作用于水资源输送的技术,其在喷洒过程中不仅可以保证对田地的均匀灌溉,同时也可以保证节水增产的效果。这种灌溉技术可以被广泛的应用于大面积种植过程中,例如蔬菜和果园等。

3.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

3.1采取引调模式充分利用地下水

在引用地下水的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引调模式,在充分分析水资源特点的基础上对不同的水源进行合理的引调。通过科学合理的引调模式可以保证地下水库的容量处于合理的范围内,且可以有效的避免洪涝灾害的出现。本文的举例县城共有4条主要河流,共有拦河闸坝11座,在引调模式的选择过程中,主要依据水流特点分为洪峰期间和平稳期间,并依据水流的上下游水位的高低不同,采用不同的引调策略。一般情况下,洪峰期间水流太过迅速很容易导致地下水库容量的失控,因此要少引,将重点引调放在平稳期间。在下游水位高时少引,低时多引。这种引调模式可以有效的利用地下水,优化水源的管理。

3.2采取合理的配水方案

合理的配水方案与天气特征以及农田作物生长情况密不可分。一般在耕种初期进行田地灌溉时可以优先使用储蓄地表水进行灌溉,其可以有效的减少地表水分的蒸发,从而为后期用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出现旱情时,要优先灌溉作物受旱较为严重的地块和作物。在浇筑耐旱作物之前要时常关注天气变化,在提示雨水来临之前可以放缓灌溉的速度,从而可以有效的避免对水资源的浪费。尽管,这种配水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从作物生长的角度以及高效节水的角度均是值得借鉴的良策。

4.积极推广农艺措施节水

可以达到高效节水和农业健康发展的农艺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在农作物的种植过程中多选则一些耐旱植物,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旱情带来的危害并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具有较高耐旱性的农作物包括葵花、豆类和一些特殊品种的玉米等,在合理调整这些农作物种植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减少灌水量。②划锄保墒,降低地表水分蒸发的速度。农作物的生长情况以及水资源的利用情况与土地特征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在苗期或者春季耕种时节要划锄保墒,避免土地板结,从而促进作物生长和发育,提高土地对雨水或者灌溉用水的渗入量。与其具有相同原理的措施还包括秸秆覆盖,其也是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这种加护措施除了减少水分蒸发以外,还可以保证对雨水的涵养和储蓄,提高对雨水的利用率。③结合一些化学抗旱剂,增强农作物的抗旱能力。为了实现高效节水灌溉除了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方面入手以外,还要加强对农作物的管理,其主要的措施之一就是提高作物的抗旱能力。以营养元素的方式将化学抗旱剂施加于作物成长过程中可以有效的保证作物的抗旱效果,从而节约水资源的使用量。

5.加强信息技术与农田水利灌溉的结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实现了行业和领域的跨越,成为各行业发展的必备武器,在农作物灌溉过程中也不例外。“3S”技术是信息时展的产物,其融合了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地球定位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其可以被应用于农业灌溉过程中,提高对水资源的高效节约利用。3S技术作用于田地灌溉的主要功能表现在对土壤和作物含水量的估计和监测,通过监测系统的实时统计和汇总可以有效的为农业抗旱减灾和农业灌溉用水提供服务,从而使农业灌溉更加科学合理。此外,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相结合,实施对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和监测也是必然的。因此,加强农田水利灌溉的信息化建设就需要对农田水利灌溉整体流程进行全面的规划和分析,从而保证各种系统在建设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科学参考依据。在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过程中要借鉴一些成功的工程信息化建设经验,对农田水利工程实施精益化管理,完善相关的管理体制和实施策略,保证农田水利灌溉效果。

6.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共提出了4项农业水利工程高效节水发展的思路,分别是加强农田水利工程与生态工程的结合、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积极推广农艺节水措施与加强信息技术与农田水利灌溉的结合。鉴于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特征以及水资源的利用情况,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是十分必要的。在建设过程中不仅要实现对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同时还要结合一些有效措施以及现代前沿技术保证灌溉的高效节能。

作者:吾热古丽•肉孜单位:库尔勒市水事务管理局水管总站

参考文献:

节水灌溉工作情况总结篇7

关键词:农田水利;节水灌溉;不足;发展趋势

在对我国目前农田水利状况进行深入研究中,发现我国现在农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其自身农田用水量也有很大的提升,在这种情况下势必会导致我国水资源出现匮乏的现象,针对于这一点就应该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开展合理的节水灌溉,有效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但是在实际研究中,发现现存的农田水利节水灌溉中还有一些不足,其根本原因在于节水灌溉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还不是很长,针对于这一点就要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保证我国农田水利和节水灌溉得到更好的发展。

1农田水利节水灌溉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1规划设计不符合社会发展需求

要想保证节水灌溉的全面实施,在进行这项工程之前还要对整个节水灌溉区域的地理环境和其他因素进行全面考察,这样不仅仅能够提升节水灌溉的合理性,对促使节水灌溉发挥其自身最大的作用。但是在进行节水灌溉规划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并没有对实地进行有效的考察,只是按照原有的书面资料和图纸进行节水灌溉规划,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考虑规划区域的变动,导致节水灌溉的规划还存在很大的不合理性。而且对于不符合材料的相应数据,施工人员也没有进行合理的分析,这样对于节水灌溉的顺利实施还产生严重的阻碍作用。另外在按照原有资料和图纸进行节水灌溉施工中,由于规划的缺失,还会导致这项工程和实际状况不能做到全面的衔接,造成节水灌溉不能发挥自身最大的作用。

1.2投入机制还存在一定缺失

在进行节水灌溉的过程中还应该对其自身涉及的投入机制起到高度重视,这样对于保证节水灌溉工程的顺利实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里涉及的投入机制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整个节水灌溉工程的前期资金成本和其他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保证其自身的合理性。但是在实践研究中发现整个工程投入的资金与节水灌溉的发展之间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加上我国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收益也不符合社会发展需求,这就导致农业经常会出现入不敷出的现象,对节水灌溉的顺利实施也产生严重的阻碍作用。

1.3涉及的节水灌溉体系并不是很健全

总的来说在我国农田水利进行节水灌溉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生一些问题,在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的时候,发现这些问题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节水灌溉体系不健全导致的,也就是说在进行这项工程的相关人员对节水灌溉的思想意识还有很大的不足,加上在实施农田节水灌溉之前投入的资金比较多,而且在短时间见到效益的可能性也非常小。加上节水灌溉在我国实施的时间还不是很长,这就导致在实施节水灌溉的时候,涉及的体系和其他方面还存在很多弊端。这种现象的出现导致现在社会上制造的节水灌溉社会经常出现故障,并且缺乏有关规章准则,因此在目前实现农田水利和节水灌溉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1.4没有形成配套的灌区管理体系

目前,有关节水灌溉政策法规与实际节水灌溉发展情况不配套,也没有相应的鼓励政策和约束机制,农民发展节水灌溉的积极性也不高,因此,农民的节水意识不强,同时也没有建立适应灌区节水灌溉的管理办法,对于节水灌溉管理无法可依,无法可管,灌区管理体系不健全。

2新形势下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未来发展方向

2.1提高节水灌溉工程长远的规划设计

节水灌溉工程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规范设计时,要严格要求参与规划设计人员认真勘察工程及周边的实地情况,认真分析影响节水灌溉工程的各种因素,在获取精确的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设计,使设计要符合长远规划的目的,要使节水灌溉工程与实际情况相符合,能够发挥更好的作用。

2.2完善农田节水灌溉的投入机制

为了完善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机制,首先,国家和各级财政应加大对节水灌溉的投入力度,建立起以国家投入为龙头,以农民投入为主体,以社会投入为补充的投入机制。其次,拓宽投资融资渠道,确立节水投入的专项资金;建立节水灌溉基金制度,开展专项储蓄;也可以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方法增加社会和企业对节水灌溉的投入;通过财政以奖代补、奖补结合以及金融优惠贷款、贴息等方式,引导、带动地方财政和社会资金加大对高效节水灌溉的投入。最后,要建立完善的农田节水灌溉资金监管机制,要监督和管理专项资金用于农田节水灌溉发展的需要。

2.3大力开发与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按照科学发展观和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走科技兴水之路,结合我国的国情,大力研究和开发先进实用的节水灌溉技术,要确立适合国情的节水灌溉方法。为了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要定期举办节水灌溉技术培训班,召开节水灌溉技术研讨会,既进行了学术交流,还可以提高群众学习和使用节水灌溉技术的热情,有利于形成全社会共同节水的良好氛围。再次,尽快把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运用到生产上,对于生产节水灌溉技术的生产企业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国家对开发、研制以及生产节水灌溉设备的企业要给予适当的政策贴息、支持和补助。最后,在广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设备上,可将节水设备及产品纳入农资产品目录,使其充分享有农资产品在增值税政策中的减免资格,从而降低农民购买节水设备的成本,加大其市场的推广力度。

2.4大力加强灌区的管理

管理是为了更好地发挥灌区效益与作用的关键。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法规,使管理有法可依、有法可循。同时还可建立乡镇村组协调合作管理,要明确职责和权利,将制度落实到人。要创新管理模式,可将公司型、公益型、股份型等管理模式综合应用,这样才能加强高效的灌区管理,提高节水灌溉工程能够长期发挥其作用。

结束语

在对我国目前实施的农田水利和节水灌溉进行深入研究中,了解到其对于提高我国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还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对我国现在实施的节水灌溉起到高度重视。但是在实践研究中,发现节水灌溉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对实现节水灌溉起到非常严重的阻碍作用。针对于这一点就应该在实施节水灌溉的过程中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这样对于促使节水灌溉在我国农田水利中得到更好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会玲.浅谈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思路[J].农业与技术,2015(15).

节水灌溉工作情况总结篇8

[关键词]灌溉水利用率;测算方法;天津市

1.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天津市是一个资源型缺水的城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有160m?,尤其是自1997年以来,天津市遭遇了严重的持续干旱。而灌溉用水量目前仍是天津市用水量大户,占全市总用水量的50%左右。灌溉用水量大,节水潜力也大,灌溉节水成为我市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关键因素。

灌溉水是指采用必要的工程技术措施,对天然状态下的水进行有目的的干预、控制和改造,为农田灌溉提供的水量。

灌溉水利用率[1]是指某一时期灌入田间可被作物利用的水量与水源地灌溉取水总量的比值,其与灌区自然条件、工程状况、用水管理、灌溉技术等因素有关,是评价灌溉用水效率的重要指标,也是领导宏观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1.1研究进展

灌溉水利用率是衡量农业节水效果的重要指标。传统灌溉水利用率的测算方法具有很大的欠缺性,因此,提出了测定灌溉水利用系数的综合测定计算方法,就是将首尾测定法、典型渠道测量法及对灌溉水利用系数的修正等综合考虑的一种方法。该方法既克服了传统测量方法中工作量大,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才能完成的缺点,又弥补了只测量典型渠段而引起较大误差的不足,而且能反映出灌区渠系用水情况、灌溉工程质量及灌溉用水管理水平等。为灌区今后经常性地测量符合实际的灌溉水利用系数及指导灌区节水工程改造等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计算方法。

1.2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研究如下:

(1)选择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不同工程状况和管理水平的典型代表灌区作为典型样点灌区;

(2)在典型样点灌区内,对作物全生育期进行灌溉用水量的实测以及各种相关气象数据的观测,结合已颁布的主要农作物灌溉用水定额标准,进行计算分析,得出典型灌区现状灌溉水利用率;

(3)在典型灌区灌溉水利用率测算的基础上,采用点与面相结合、调查统计与观测分析相结合、微观研究与宏观分析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前述不同分类灌区的灌溉用水量进行加权平均,推算全市现状灌溉水利用率。

2.典型样点灌区的选取

按照上述选取原则,结合天津市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类灌区的代表性及其已有工作基础,确定以下灌区作为天津市典型样点灌区:

(1)1个大型灌区:里自沽灌区。

(2)3个中型灌区:上马台水库灌区、潮南灌区、大北灌区。

(3)7个小型灌区:大北镇独立灌区、大北镇船沽灌区、宁河县水利灌溉试验站(东棘坨镇)、大邱庄镇津海街灌区、黄庄街牛角洼灌区、大孟庄镇寺各庄灌区、崔黄口镇西曹庄灌区。

(4)12个纯井灌区:丰台镇东淮沽村、台头镇义和村、大王古庄镇利尚屯、别山镇秀金屯、新安镇佟家庄、方家庄镇马营村、别山镇杨庄子1号井、别山镇杨庄子2号井、别山镇徐官屯、新安镇小高庄村、丰台镇李更村井灌区、大王古庄镇聂营村。

2.1典型样点灌区基本情况

2.1.1大型灌区

里自沽灌区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000mm。灌区面积560km2,平均海拔高程为3.4m(大沽基面),最低高程2.8m,属全县地势低洼地区。土壤质地以重壤为主,土质粘重,土地肥力偏低。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52%,全氮0.09%,碱解氮129.8ppm,速效磷9.46ppm,速效钾141ppm,pH值8.3。区内主要种植水稻、小麦、棉花、大葱、大白菜、果树。宝坻里自沽灌区是我市唯一一个30万亩以上的大型灌区,也必然是大型灌区中的典型区。

2.1.2中型灌区

宝坻的潮南灌区。

武清的上马台水库灌区。

2.1.3小型灌区

全市小型灌区均为提水灌溉形式,灌溉工程类型以土渠、混凝土防渗明渠、低压管灌为主。小型典型灌区分布在武清区和宁河县,种植的主要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水稻等。

小型灌区土渠灌溉典型区:其一是武清黄庄街牛角洼,现状有效灌溉面积为0.25万亩,作物是冬小麦、棉花和春小麦。其二是宁河大北镇船沽灌区,现状有效灌溉面积为0.16万亩,作物是棉花。

小型灌区混凝土防渗明渠典型区:其一是武清大碱厂乡长屯,现状有效灌溉面积为0.1万亩,作物是冬小麦。其二是宁河大北镇独立村,现状有效灌溉面积为0.2万亩,作物是水稻。

小型灌区低压管灌典型区:其一是武清崔黄口镇西曹庄区,现状有效灌溉面积为0.1万亩,作物是冬小麦。其二是宁河东棘坨镇新村,现状有效灌溉面积为0.16万亩,作物是棉花。

从典型点数量上看,小型灌区以土渠、混凝土防渗明渠、低压管灌面为主,典型点数量均等,较为合理。从小型灌区控制面积上看,从0.1万亩到0.25万亩不等,符合天津小型灌区实际。从种植作物来看,既有冬小麦、夏玉米、棉花等旱田作物,又有水稻。上述小型灌区典型样点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2.1.4井灌区

井灌区低压管灌典型区:其一是宝坻高家庄乡李三元村典型单井,灌溉面积为0.0092万亩,作物是冬小麦。其二是宁河丰台镇东淮沽村典型单井,灌溉面积为0.0095万亩,作物是黄瓜、豆角、白菜等。其三是蓟县别山镇秀金屯典型单井,灌溉面积为0.0208万亩,作物是冬小麦、夏玉米。

3.灌溉水利用率测算分析方法

3.1典型样点灌区灌溉水利用率测算

典型样点灌区灌溉水利用率的测算,采用统一的首尾测算分析方法。

节水灌溉工作情况总结篇9

关键词:水利灌溉管理;问题;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S27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60632039

前言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人均水资源拥有量较少,这对我国的水资源使用带来一定的困难。为了保障农业的基本用水,我国近年来建设了很多水利工程,为了保证这些水利工程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所以要对水利灌溉进行必要的管理。但根据我国水利灌溉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水利灌溉的效率和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为了保障我国农业的正常发展,对水利灌溉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进行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1水利灌溉管理的作用

1.1提升用水效率

在进行水利灌溉的管理过程中,通过建立水资源利用收费制度,能够让农民在用水的时候树立较好的节水意识,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农民的节水意识,这样不仅能让水利工程的成本逐渐得到回收,还能让水利工程的用水效率得到较大提升。

1.2避免出现用水纠纷

在建立完善的水利灌溉管理制度的情况下,能够营造良好的用水秩序,确保农业用水的顺利开展。同时,在营造了良好的用水秩序之后,为了让农业灌溉取得预期的效果,还需要相关部门对水利灌溉进行必要的规划和调整。这样既能让水利灌溉保持良好的秩序,又能让水利灌溉根据实际的情况高效开展,保证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1.3提升收益

通过对水利灌溉的收费制度建立,能够让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得到有效保障,从而快速回收水利工程建设成本;通过对水利灌溉的管理,能够让农业生产保持良好的发展,从而不断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

2水利灌溉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管理政策与管理体制不完善

在对水利灌溉管理的过程中,由于灌区并没有获得经营管理的自,从而造成了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同时,由于水利灌溉缺少阶梯式水价,导致用水户节约水资源的行为得不到鼓励,用水户在用水量差异较大的情况下,水费标准一样让部分用水户失去节约用水的积极性,从而导致水资源的浪费。

2.2水利灌溉管理混乱

在对水利灌溉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传统的管理模式导致水利灌溉管理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管理部门的职能也不能得到充分体现。同时,管理过程中没有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对管理行为进行约束,导致管理工作存在很多漏洞,并且管理工作的开展也缺少必要的规划。另外,一些地区的水利灌溉管理中涉及到多个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并没有组建专门的水利灌溉管理队伍,导致管理制度难以形成。

2.3水利灌溉管理缺少必要的制度

在对水利灌溉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管理制度的制定能够让用水户和管理人员依照制度的内容进行灌溉和管理。但目前看来很多水利工程没有与之相适应的水利灌溉管理制度,导致水利灌溉管理工作中存在水费收取较难、灌溉水费挪用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但让水利工程的建设成本得不到回收,还会造成严重的水资源浪费。

2.4管理费用不足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水利灌溉管理费用也在不断增加。但是水利灌溉收费标准相对较低,并且还存在很多水费拖欠的情况,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水利灌溉管理工作的经费不能自理。同时水利工程还要进行定期的维修,这也需要一定的费用。在水利灌溉管理费用不足的情况下,管理部门势必会不断负债。而工资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会丧失,导致管理工作不能正常开展。

3水利灌溉管理问题的应对措施

3.1加强用水户的节水意识

在开展水利灌溉管理的过程中,要积极倡导节约用水的观念,从而让用水户在长时间的用水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节水意识,并以各种方式节约水资源。其中要加强对节约用水的宣传,水利灌溉管理部门可以组织人员到用水户去进行当面宣传,从而保证宣传效果;要建立阶梯式水价,当用水量超过一定标准后,用水越多价格就越高。这样能让用水户节约用水的习惯在水费的约束下逐渐形成,从而促进其节约用水。另外,对于经常出现严重浪费水资源的用水户,要对其进行强制处罚,并禁止其在短时间内使用水利灌溉。

3.2完善水利灌溉管理制度

对水利灌溉的管理而言,必须要在完善的管理制度下进行,这样才能保证水利灌溉的管理顺利开展。其中通过管理制度的建立,能够让管理人员的行为得到约束,从而避免出现盲目鼓励用水户多用水的现象。而用水户在完善的制度管理下,其用水行为能得到有效改善,制度对其的约束能避免其浪费水资源,并且严格按照制度开展节约用水活动。

3.3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

在水利灌溉管理的过程中,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摒弃原有的经营管理理念,引进更先进的管理模式,从而让水利灌溉的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相关部门应该重视对水利灌溉的管理,加强对水利工程周围农户的科学灌溉和合理用水的专业知识培训,定期委派水利灌溉专家对灌溉活动进行指导,从而提高水利灌溉的质量,并最大程度的节约水资源。同时要对用水量较大的农业生产企业进行单独管理,让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水利灌溉计划,从而保证其农业生产活动的顺利开展。

3.4完善考核机制

水利灌溉管理人员是灌溉管理中的主体,其工作素养将会对管理工作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在对水利灌溉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管理部门应该将管理任务细分到每个管理人员身上,并且引入科学的考核机制,对管理人员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对于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较好的人员,要予以相应的奖励。对于表现较差的管理人员,要对其进行必要的惩罚,而长时间不能完成工作任务的管理人员,管理部门应该予以辞退。这样能让管理人员积极投入到水利灌溉的管理工作中,从而保障水利灌溉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4总结

水利灌溉工程是一些地区农业生产的必要设施,能够让农业生产得以发展,从而促进农村的经济建设。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水利工程的数量已经能够基本满足我国的农业生产需求。在开展水利灌溉的过程中,还要对其进行必要的管理,从而让农户的灌溉活动正常开展。我国水利灌溉管理目前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对水利灌溉极为不利,所以必须要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保障农业生产的正常发展。

参考文献

[1]连红波,韩绍伟.新农村农田水利灌溉管理探析[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4(09):49-50.

[2]姚凌燕,高旭梅.农水利灌溉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城市建筑,2014(04):162.

节水灌溉工作情况总结篇10

【关键词】工程改造;推行了“一把锹淌水”制度

一、中宁灌区基本情况

中宁县地处宁夏引黄灌区和南部山区过渡地带,得天独厚的引黄灌溉条件,孕育了驰名中外的“中国枸杞之乡”。近年来,随着黄河水量的统一调度管理和全县工业、城镇以及生态建设用水量逐步增大,中宁县农业灌溉供水矛盾日益突出,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农业,为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水利支撑成为一条必由之路。为此,中宁县紧紧围绕建设节水型社会这条主线,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农业,截至目前,全县共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3.16万亩,占到有效灌溉面积的20%。

二、灌区近年农业节水工作的成绩、做法与经验

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工作,把节水作为一项战略性措施贯穿于农业农村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出了“以农业节水,支持工业发展,支持城镇建设,支持生态建设”,的指导思想,并在灌区农业生产、生态建设、城市发展等各项工作过程中认真予以贯彻落实。

目前,灌区灌溉面积达到60万亩,灌区种植以玉米、枸杞、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为主,仅种植少量经济作物。以2010年为例,灌区种植结构比例为:枸杞占总种植面积(20万亩)的46%,小麦占6%,水稻占10%,经济林果占10%。灌区农业灌溉用水主要采用大田漫灌、小畦灌溉、沟灌等方式灌溉为主,一般灌水3—5次,亩均用水量300—450立方米。

中宁县在开展和推广节水灌溉过程中主要有这样的做法和经验:

1、紧紧抓住工程改造这个关键环节,加大渠系及配套工程建设力度,减少输水和配水损失。加大对灌区内的斗农渠进行砌护改造,斗、农渠砌护均采用U型砼板砌护,同时对渠系上的控水、量测水建筑物进行改造。2011年工程投资208.38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0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及群众投劳折款108.38万元。从而使渠道安全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重点病险建筑物、险工险段得到了加固改造,提高了过水能力,减少了渠道渗漏,灌溉条件获得改善,缩短了灌溉周期。

2、农业供水管理体制已经形成,灌区推行了“一把锹淌水”制度。

中宁县依法组建了农民用水协会,初步建立了新的供用水管理体制。据统计,自2005年以来,中宁县共组建农民用水协会905家,选举产生农民用水协会工作人员4780人,管理支渠2800多条,控制灌溉面积近500万亩,占灌区灌溉面积的95%以上。在已经成立的905家村级协会中,有777家协会按照“一事一议”程序,落实了“一把锹淌水”制度,占协会总数的93%。农民用水协会的组建,是在中宁县水务局和水管单位的组织下,在宣传发动、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按照成立筹备机构、选举代表、召开用水户代表大会等程序依法组建的,充分体现了民主,也为农民用水协会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发挥价格杠杆对用水需求的调节作用,适当调整灌区供水价格。据统计,2005年水费45元/亩,2008年水费60元/亩,2011年水费90元/亩,2012年水费100元/亩。水费的调整和提高,对用水户的浪费水行为起到了明显的约束作用,大水漫灌、跑水、串水等现象大为减少,在相当程度抑制了水资源的无效需求,提高了用水效率。

4、调优结构,实现水资源配置科学化。建设节水型社会不是单纯地少用水、压缩用水甚至限制用水,而是要优化水资源配置,更加科学合理地用水,用最少的水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最大的效益;调优经济结构不是限制经济的发展,而是把节水与经济结构调整相结合,达到节水和发展双赢的目的。要坚持节水与经济发展相统一的原则,结合地区水资源状况,客观地分析地区农业、工业的产业结构布局和城市人口的发展规模,调整经济结构,优化配置水资源。要利用综合行政手段、工程手段和经济手段,通过市场配置,把水的配置方向从低效益的经济领域转向高效益的经济领域,实现水的利用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农业上,要按照“压水稻、调枸杞、增经济、扩牧草”调整思路,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高效农业,走集约化经营的路子,最大限度地提高现有耕地单位面积的投入产出效益,实现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三、进一步推动灌区农业节水工作的必要性和措施

(一)灌区农业节水势在必行

中宁县由于灌区水利配套不尽完善,部分斗、农渠道已淤积严重。同时各级财政十分薄弱,导致水利工程维修不及时,并逐年老化,再加上群众耕作观念根深蒂固,大水漫灌,粗放经营,种植结构单一,用水高峰期水量供不应求。中宁县要发展关键要解决好水的问题,要解决水的问题,唯一的出路是节水增效,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已经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二)推进灌区农业灌溉节水的措施和建议

1、转变输水方式,干渠以下渠道输水逐步向管道输水转变,减少输水损失,提高输水效率;转变产业结构模式,一是压减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苹果、枣树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二是调整夏粮与秋粮的种植比例。总水量不变的情况下,节约灌区内用水量,扩大灌区高效节水补灌面积,走“内节外扩”节水灌溉之路,最终达到节水、高效的目标。

2、大力推广和普及地面灌溉新技术,努力挖掘地面节水潜力。结合土地平整,进行田间工程改造,变大水漫灌为小畦田灌溉,进一步推广和扩大滴灌、管灌、渗灌、穴灌、补灌等节水灌溉新技术的种植面积,减少大田漫灌种植面积,提高水的利用率。

3、深化水利体制改革。①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加强水价改革。水价偏低,不仅直接影响管理单位的正常运行,而且也影响灌区群众执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自觉性。②强化水权管理,严格实行“以供定需、以水定植、指标供水”和超指标加价收费的管理方法。

4、将节水农业的基础建设纳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总体规划,分年度实施,把发展高效节水生态农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举措,开展以渠道防渗、田间配套、节水工程等多措施并举的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逐步建立起特色的中宁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