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初中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十篇初中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十篇

初中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34:01

初中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篇1

1、各教研组每学期开学初召开学科成员会议,制定本学期学科活动计划,一式二份,一份自存,一份于第二周前上交教导处。

2、一学期各教研组必须组织两次以上学科理论学习或教学经验交流。

3、建立一个全员参与的学科兴趣小组,制定具体活动实施计划,分工负责具体活动内容,教研组长负责监督实施活动的顺利进行。为提高教学质量,学校鼓励教师个人组建班级学科兴趣小组。

4、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校文化品位为宗旨,一学期至少举行两次不同类型的有创意的学生学科活动,所有活动均需提早一周部署实施程序,全员参与指导。凡竞赛类活动结果统一上报教导处发文公布。

初中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篇2

关键词:初中;教育教学;管理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370-01

教育是一个人的人生教育的基石,它对于孩子的未来发展之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未来的发展高度,因此初中学校管理规范化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和探讨。

1.初中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改革存在的问题

目前,初中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改革中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学校管理工作中的制度不完善。现阶段,部分初中学校的管理制度并不完善,缺乏相关的约束制度和激励制度,学校管理层面不容乐观,从而使得许多学校管理者在相关职责之外进行活动,不能为教师们和学生们提供一个有利的教育环境和学习环境,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们的教学质量,也不利于学生们的全面发展,从而使学校的运转处于一个低效率的状态。(2)管理工作中淡化师生关系,更倾向于强制性和命令性。教师们对于学生们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但是在目前的管理工作中更倾向于强制性和命令性,从而淡化师生关系。所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拉近教师与学生们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们能够与教师们进行疑难问题的交流。但是,现阶段大部分学校管理者们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仅仅是依靠教师的自觉性来实现良好的师生关系,并没有采取相关的措施。(3)过于强调管理学生,忽略对教师的管理。在初中学校的管理中,大部分的管理者们都是把学生放于首要地位,过分地注重于对学生们的管理,但是却忽略了对于教师们的管理,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教师与学生是相互依存的,教师们为学生们传授学业,学生们把他们的表现状况反馈给教师,从而指导教师你们改进他们的教学质量,从这个角度来看,教师的管理与学生的管理是具有同等地位的重要性的。

2.推进初中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改革的主要途径

现阶段,推进初中学校教育教学的管理改革主要包括几个方面:(1)完善初中学校管理制度。制度是一切行动的准则,要想不断推进初中学校管理制度的规范化,就必须完善初中学校管理制度,从而才能督促初中教师们更热情的投入到教学事业中,全面提升初中生们的综合文化素质。(2)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突出师生关系。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以前的教育过程完全由教师主导,现在越来越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因此,师生关系必须要处理好,教师们要尽力把自己看做学生们的朋友,减少甚至是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初中阶段是学生们端正学习态度,树立人生目标,拥有人生理想的关键时刻,所以学校要注重师生关系的加强,只有在师生关系相处较为融洽的前提下,学生的整体素质才会不断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才会更加容易,学生才会从本质上端正学习和生活的态度,积极配合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进行。(3)学校管理者们必须加强对于教师们的管理。教师是学生们的楷模,只有教师的自身素质不断提高,做到遵守学校的管理制度,不迟到不早退,积极配合学校的管理制度,才能给学生树立典范,学生才会认真学习教师的作为,学校管理工作进行才会比较容易。除此之外,还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初中的教育理念必须是先进的,前沿的,必须要跟上时代的脚步,这就要求学校要尽可能多地与外部进行交流,包括其他学校,相关的社会组织,还有文化交流中心等等,学校可以定期派老师和学生到这些机构内部进行交流和学习,不但能够给老师以新的教学灵感,还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增强实践能力。还有最重要的方面,这种交流能够及时引进先进的教学经验和办学理念,培养具有综合全面素质的学生。(4)加强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这主要是指加强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中,从而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主要包括学生的卫生方面、纪律方面、宿舍管理等各个方面,学校应该安排相关的管理工作人员,对于每个班的班级纪律,学校要实行统一的规定,这样的规定是为了维持老师正常的上课秩序。

综上所述,初中学校的管理工作在初中教育中具有基础性全局性作用,做好初中学校的管理工作,不但能够提高教师们的教学水平和备课水平,提高教师们的教学热情,而且对于学生们的知识学习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把教育管理工作做好,才能够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输送更多的优异人才。我们必须不断努力,立足实践,勇于创新,不断提升初中学校的管理工作水平,为把学生们培养成为国家未来的接班人,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冯世宇.向改革要质量――浅谈初中学校的教学管理[J].学苑教育,2015,05:22.

初中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篇3

论文关键词:初中,学校管理,人文管理,制度管理

一、初中学校管理中人文管理和制度管理结合的必要性

在初中学校管理过程中,完善的规章制度是维持学校正常运转秩序,规范师生行为的必要制度性前提。因此,学校的发展离不开规章制度的“硬性”要求,具体表现如下:一是健全的学生管理制度是规范学生行为,确保学生人身安全的重要保障;二是完善的办公室管理制度,是规范教师行为,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严于利己,完成教学任务以及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的重要保障;三是初中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有机结合在一起,如学生管理制度、教师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的逐步完善和优化是形成良好学风、校纪的重要保障,共同发挥作用推动学校的向前发展。

二、在初中学校管理中如何将人文管理和制度管理有效结合

在初中学校管理过程中,为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校、师、生三方的共同进步,要将人文管理和制度管理有效结合在一起,具体表现在:

1.“刚”中带“柔”,“刚柔”融合

所谓“刚”中带“柔”,即在初中学校制度管理过程中,要彰显人文管理因素,具体表现在:

(1)充分发挥民主精神,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即在初中学校管理过程中,在制定管理制度时,要站在学校长期发展的战略位置上,着眼于大局,将校方利益及师生利益都考虑在内,充分发挥制度制定的民主精神,广泛征求师生对于制度制定的有效建议,集思广益,确保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有理有据。

(2)充实完善制度内容,体现人文关怀。即指初中学校管理过程中,在商定制度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到师生的尊严、人格以及情感等方面因素,打造人性化的管理制度,使处于该制度约束下的师生在正常学习、工作以及生活中感受到的是有空间的“自由”,是被尊重、被体贴,而不是被压抑的无法呼吸,以调动师生在遵循各项规章制度时的积极主动性。

2.“柔”中带“刚”,“柔刚”并举

所谓“柔”中带“刚”,即在初中学校人文管理过程中,要彰显制度管理价值,“柔刚”并举,毕业论文提高学校整体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具体表现在:

(1)培养师生的主人公意识,促进师生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在初中学校管理过程中,制度管理中的“硬性”元素可以通过人文管理得到有效补充,并通过人文管理提高师生遵循各项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因此,初中学校人文管理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对师生生活、学习以及工作等各方面的人文关怀,培养师生强烈的主人公意识,树立起“校兴我荣”的观念,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管理局面,从而自觉遵守学校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将校方规定的各项硬性要求转化为自觉行为。

(2)促进人文管理的制度化,保障人文管理成果。在初中学校管理过程中,人文管理水平及制度是不断发展进步的,长期的、成熟的人文管理经验及做法被逐渐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以促进学校的文明发展及可持续发展。因此,初中学校在人文管理过程中,要注重人文管理与制度管理的相辅相成,在利用强制性制度手段约束师生行为的同时,充分利用情感手段,对师生行为使用其自身的内省力进行约束,并在尊重、理解、和谐的人文环境中,将各项人文管理经验及做法以制度化的方式固定下来,将其内化成师生的共同行为准则,营造充满人情味的初中校园环境。

综上所述可知,在初中学校管理过程中,人文管理和制度管理对于提高学校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初中学校管理过程中,要将制度管理和人文管理有效结合在一起,“刚柔并济”,营造和谐、文明、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蒋峰梅.“刚”“柔”并济“人”“法”双馨—浅谈学校管理中制度管理与人文管理的和谐统一[J].小学教学研究,2015,(11).

初中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篇4

[关键词]初中学校管理;社会问题;影响;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9-0070-02

在教育教学改革逐步深化的形势下,怎样强化初中学校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成为我国教育界广泛关注与研究的热点话题。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观念与思想越来越多元化,其中存在着一些积极的内容,也存在着一些消极的内容。在这样环境中,初中生一旦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就会阻碍其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必须深入分析社会问题对初中学校管理的影响,并探讨有效的应对策略。

一、社会问题定义

社会问题指的就是社会关系失调,对社会多数成员的共同生活产生影响,并对社会正常活动产生阻碍,影响社会协调发展的一些社会现象,是社会w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社会问题不仅是人们主观构造的产物,也是客观存在的现象;是因为利益、规范、价值冲突导致的,需进行有效解决的状况;是被人们察觉、感知的状况;是社会期望和社会实际状态的一种差距。从某种程度上而言,社会问题会对部分社会成员的利益造成损害,从而引起社会广泛而持续的关注,需利用社会力量进行解决。通常情况下,社会问题会对某些个人或者群体产生一些危害,社会危害性非常显著,进而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然而,不同社会成员或者利益集团对社会问题的看法均不相同,在制定解决方案的时候,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社会问题的解决难度较大。由此可以看出,社会问题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其产生具有阶段性特点;同时,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其社会问题也不同,具有此阶段的内在逻辑与规律。

二、社会问题对初中学校管理的影响

(一)重视升学,忽视育人

在初中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着重视升学、忽视育人的问题,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太过重视升学率。在现今教育体制等因素,特别是中考激烈竞争的影响下,部分初中学校管理者认为只有将更多的毕业生送入重点高中与优质高中,提高升学率,才可以在社会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得到美誉,进而得到更大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学校功能定位存在偏差。大部分初中学校管理者认为学校就好比是一个加工厂,只有生源质量好,才可以加工出更好的产品,从而将生源质量看作是学校教育质量与社会美誉度的决定性因素,导致大抢优质生源。

(二)管理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部分初中学校太过重视管理制度的规范性、约束性,过于强调统一性、计划性、服从性,导致教师的工作自由度与积极性受到极大损害,严重影响了备课创新、课堂创新、作业创新等要素,使教师主体精神和创造潜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阻碍了学校管理工作的全面展开。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初中学校在实施管理制度的时候,由于奖惩机制不完善,学校领导对某件事掺杂个人情感,致使管理制度成为应付检查的形式,导致管理制度的约束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降低了学校管理成效。

(三)教育评估方式不科学

在诚信危机、急功近利等因素的影响下,教育评估方式存在着一些不科学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重视结果,轻视过程。这容易导致学校管理过程失控,进而出现学校管理和教育方针背道而驰的现象,甚至出现违反教育规律的情况。二是,重视材料,轻视工作。在开展教育评估工作的时候,只是重视材料,而轻视了实际工作,导致其成为弄虚作假的保护伞,经常在评估前,为了应付差事而编造材料、档案。三是,重视成绩,轻视素质。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学校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轻视了综合素质的培养,导致学生个性成长受限,不利于学生未来发展。

三、降低社会问题对初中学校管理不良影响的策略

(一)积极转变管理理念

在学校教育中,出发点是人,落脚点也是人,所以,应围绕“人”展开教育。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必须充分尊重教师与学生,注重其在教育过程中的诉求。在初中学校管理中,必须突出教师的主人翁地位,充分调动教师开展工作的热情与积极性,摆脱教育管理中的教条主义,将自上而下的刚性领导管理转变成自下而上的人本管理。

除此之外,要树立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管理理念。要想实现初中生的个性化发展,就要设计个性化的管理方案。首先,必须充分考虑当地及学校的具体情况,采取具有当地特色的教育教学管理形式,从而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可靠保障。其次,在评估教育成效的时候,应转变单一的只看学科成绩的评估方式,采取多内容、多元化的评估形式。最后,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个性化诉求,明确学生的个体差异,增加师生的互动交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与创造力,从而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在初中学校管理中,一定要注重校园文化建设。首先,让校园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均成为无声的语言,促使学生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文明得体。其次,改善校园人际环境。根据有关研究显示,在现代教育中,普遍存在着三种新型角色,即“领导+长者+朋友”的领导角色、“师长+父母+朋友”的教师角色、“互助友爱”的同学角色,这些角色受到了师生的广泛欢迎,并且有利于构建和谐、轻松、民主的学校氛围,有助于师生互动交流,让学生学会尊重、关心、帮助他人,进而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

(三)加强评估机制的科学合理建设

在初中学校管理中,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构建科学合理的素质教育评估机制,改进评估形式,制定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估方案,并保证评估全面、系统,从而为改进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提供可靠参考。只有这样,才可以综合评估学校的办学质量,体现学校的办学水平。除此之外,还要制定一套考核教师的评估方案。在考核教师的时候,应对教师工作性质予以充分考虑,从能、德、绩、勤等方面综合评估教师工作,摆脱单纯依靠学生考试成绩评估教师工作的形式,提高评估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合理性,进而提高学校的管理质量与水平,促进学校健康、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初中学校管理作为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必须对各种社会问题的影响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并不断地探索与总结,进而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以此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质量与办学效益,提高学校管理水平,进一步创设一个和谐、轻松、民主的教育环境,为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宏伟.浅析社会问题对初中学校管理的影响[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5(12).

[2]陈振江.中学校园暴力的学校归因以及预防对策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3.

[3]肖琴.初中学生厌学问题的研究――以大连金州新区部分中学为个案[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3.

初中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篇5

关键词:初级中学;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3-0106-01

在整个初级中学管理体系中,财务管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财务管理是资金获得与使用有效的基础。我国在初级中学实行的政府集中采购制、采用电算化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促进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提高教育资产的使用效率等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在初级中学财务管理方面绩效显著地同时,弊端也不能忽视,中学财务管理尚未得到应有重视、尚未步入规范化的轨道,对于中学的可持续发展有极大阻碍作用。本文将对中学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初级中学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一般问题

(一)忽视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很多初级中学的领导者与管理者是从优秀教师中提的,教师具有丰富的教育经验,在教书育人方面是优秀人才,但对于财务管理方面欠缺系统且专业的财务管理知识,思想意识上未对初级中学财务管理形成重视,认为财务管理工作仅是从属于教育教学工作的,使得财务的监督与管理工作无法在学校的整体运营中体现。初级中学管理者在思想认识上对财务管理工作缺乏重要性认识,对于财务管理人员的职责认识模糊,把财务工作看做简单的账目计算行为,认为只需要办理报销与工资发放就可以完成财务管理工作了,未能深入理解财务管理的深层含义。另一层面上,学校管理者不断增加对教育教学重视,却忽视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完全放任在财务层面的管理,把这些工作交给相关人士,使得财务工作无计划、无目的,缺乏相应约束机制与监督机制。初级中学财务管理的工作规模要随着学校自身发展规模作相应调整,很多学校在这方面工作欠缺,财务岗位寥寥几个,一个财务管理人员往往身兼数职。因此,这些财务管理工作者在学校管理行为上显得比较混乱。

(二)财务预算缺乏准确性

学校每年都要进行年度财务预算,这是学校在事业计划与发展目标的资金投入体现,学校有必要依靠合理科学的预算方式对学校每年投入与支出的各方面资金进行合理统筹的规划。在资金管理方面和谐统一,对于初级中学自身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目前存在一些初级中学在财务预算方面欠缺准确性,这也是由于学校领导者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不重视,财务预算缺乏准确性体现在预算编制流于形式,具体操作时,一个或几个财务管理人员完成整个学校的财政预算,准确性的缺乏便显得不足为奇了。

(三)固定资产管理层面存在问题

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不健全,部分中学仍未能形成一套完整的固定资产验收、购置、报损和清查处置等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存在学校物件采购时缺乏计划性与有序性,随意采购、自由采购、采购后无人保管与验收现象普遍。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脱节,这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但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存在职能管理部分同具体使用的部门存在脱节现象,未能资金使用进行合理配置。在学校财务管理的现实中,固定资产因种种原因不能办理固定资产入库,使得财务资产反映的内容不实,未能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固定资产管理。初级中学在固定资产管理时,手段较为落后,很多学校仍采用较为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方式。

二、加强初级中学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初级中学财务管理制度

为了建立健全初级中学财务管理制度,要提高校领导对于财务工作的重视程度,校领导要给予财务管理工作足够的重视性,把财务管理工作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重点,培养学校整体具有资金管理的效益意识、成本意识、风险意识与节约意识。在学校领导对于财务管理给予足够重视的前提下,一个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是学校进行各项经济活动的基础与保证,同时建立起有效的制约监督与控制制度,针对学校在财务管理层面的欠缺,需要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包括设备内部控制制度、负债内部控制制度、资金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等。

(二)建立与完善资金管理制度

学校为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需要建立一个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明确这一部门的职责,校领导要赋予这一部门相应权利,且直接隶属于重要领导责任人,且在资金使用方面,强化资金登记、固定资产使用、保修等制度。固定资产的采购配置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中学的固定资产进行采购,采购的物资由专人保管,负责验收、保管、发放等工作,实行详细的注册登记入库计划。建立与完善资产管理体制,有必要使资产管理与预算的管理相结合,与财务管理工作相结合,采购活动规范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遵循法律法规,提高相关财务负责人的法律意识与责任意识,在财务部门内部,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约束、相互监督的机制,使财务管理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

结语:初级中学在财务管理方面的欠缺,一定程度上会对学校的整体发展造成很大影响,因此,十分有必要且迫切需要加强学校财务管理方面工作,本文就分析当前初级中学在财务管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加强校领导重视、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建立与完善资金管理制度等对策,希望在实行的过程中,能切实有效地提高整个学校的财务管理意识与财务管理水平,促进学校的建设发展。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第三中学

参考文献:

[1]孙笑萍.中学财务管理的问题与改进[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11).

初中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篇6

关键词:初中教学;学校管理;以人为本;实施策略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3.193

0引言

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理念的提出是社会发展和人才需求变化的必然结果,是和谐理念在学校管理中的体现,是人们对人性化的追求的体现,符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素质教育观的要求,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最大化地发挥学校管理的作用,更好地满足市场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必须加以重视。在进行学校管理的过程中,学校必须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优化学校管理模式,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化、合理化的管理制度,营造和谐的学校氛围,以此来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和谐发展,提升教学质量,推进教育改革的进程。

1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内涵

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理念起源于人本主义思想,是当前人们基本价值追求的在现代教育中的体现,符合素质教育观的要求,对新时期初中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理念就是以人为核心开展学校管理活动,学校管理者要充分重视学生和教师的作用,使每一个人都参与到学校管理当中,创造一种和谐轻松的校园氛围,激发出教师和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和教师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以此来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校的发展。

2初中学校管理中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

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就是以人作为核心开展学校管理,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实施人性化管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针对教学目标的变化而产生的新的学校管理理念,对学校的管理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

首先,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要求管理者在进行学校管理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学校管理者应该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其为核心开展学校管理工作,将其贯穿在教育教学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当中,并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学校管理制度,建立人性化的教学管理机制和教学评价机制,监督教师以人为本进行教学,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理解尊重每一位学生,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他们的学习计划,实施因材施教,组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营造一种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潜能,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全面发展,使得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3初中学校管理中实施以人为本的策略

学校实施以人为本管理时,必须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育教w工作,以教师和学生为中心进行学校管理,不断优化管理模式,以此来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促进其自我价值得到实现。此外还需要不断壮大学校的师资力量,聘用高素质的的教师,并监督教师积极进行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使教师结合教学实践不断提高提供自身的教学能力,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以此来促进学校以及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

首先,树立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理念。人是管理的实施者,是理念的最终落实者。只有学校管理者和教师接受以人为本的管理和教学观念,树立起以人为本的理念,才能保障以人为本理念在学校管理过程和教学过程中的落实。

其次,改进用人制度和评价制度,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学生教育教学活动的执行者,教师在学校教育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在学校管理工作的作用不容忽视。学校管理者应该合理设置教师的岗位,建立科学合理的用人制度,结合教师特点进行教学评价,尊重教师作为教学执行者和学校管理者的权利,以此来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促进教师的发展,最大化地发挥教师在教学和学校管理中的作用。

最后,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学校管理制度是学校管理者进行具体管理的依据,影响着以人为本理念在学校管理中的实施效果,必须切实可行。学校管理制度的制定应该符合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在其实施过程中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不断的调整。学校管理者应该及时了解教师的教学心态和学生的学习心态,进行动态化、人性化的管理。此外,学校管理制度的制定不应过于严苛,应考虑的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体验。如果管理制度过于规范化会引起教师和学生的不满,使教师的教学热情和教学质量下降,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降低。

4小结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当前的价值追求在学校管理中的体现,满足人性化管理的要求,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对学校的改革和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学校管理者要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学生和教师为主体开展学校管理工作,不断优化管理模式,改进学校管理制度,营造和谐的学校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教师的工作热情,激发学生的潜力,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从而提高初中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以及教师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初中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篇7

关键词:初级中学管理管理方法管理策略

初级中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主要场所,在传播知识、培养人才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学校人员众多、事项复杂,存在一些管理方面的问题。如何科学管理初级中学,必然影响教学效果,影响教育目标的实现。笔者从以下方面对初中教学管理相关问题进行思考。

一、初级中学管理必须确定管理目的,即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注重学生应试技巧的培养。

目前存在两种恰恰相反的观点,一种是学校教育过度强调素质教育,一种是过度强调应试教育。事实上两者是相通的:素质教育是为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而只有具有较高素质的学生才能更好地应试;应试教育是以应试为导向的教育,是学校生存和学生发展的核心要素,因为考试成绩是教学成果的重要衡量尺度,应试技巧的培养就成为沟通两者的重要桥梁。加强学校校风建设,要有明确的校风和学习要求,引导全校师生奋发向上,营造教师积极工作、学生勤奋学习的良好氛围。

二、初级中学管理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体系。

学校管理体系决定学校管理和学校教学的成效。学校管理要从领导权力本位向尊重教师、尊重学生的学生和教师能动本位转移,逐步建立以校领导管理为主,与教师能动、学生能动与校领导管理相结合的综合管理体系。由以校领导为核心的校机关转变成服务教学机构,围绕教学开展后勤服务保障工作,为教学提供便利,为师生交流创造条件,提高教学成效。学校管理体系分为三类:行政管理体系、教研管理体系、学生自治管理体系。三者缺一不可,行政管理体系为日常教学提供必要的行政管理和服务,保障教学的正常进行;教研管理体系是教师进行教学科研和学习的重要载体,能够直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技巧;学生自治管理体系,是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加强互相监督,配合教学正常开展的重要手段。

三、初级中学必须具有科学合理完善的规章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管理必须有自己的规章制度。校纪校规除宪法法律等必须遵守的法律法规外,还包括全校管理层到师生都必须遵守的普适性的规章制度,教师必须遵守的制度,学生必须遵守的制度。规章制度的建立要科学合理,做到学校各项工作有章可循、违规必究、处罚必严,使全校各项工作不因校领导注意力的转移而转移,形成全校师生人人遵章守法、积极向上的校园风气。

规章制度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要以“依法治校”为保障,以“以规治校”为基础,充分体现民主与专制相结合的人文关怀,在管理过程中,让全体教师人人都成为参与者、人人都是执行者、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都是管治者、人人都是受益者;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人人有人管,人人能管人”的民主治理,不求最好,只求更好。

四、初级中学必须加强教师素质建设。

初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具有较强的“向师性”,学生具有模仿、接近、趋向于教师的自然倾向。教师对初中生的影响可谓方方面面,这就对教师素质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需要对教师素质素养进行多方面的培养:教师基本师德的培养,教师基本文化素质的培养,教师基本教学技巧的培养。培养教师的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结合本校实际,进行校本课程的培训,大力开展先进教育思想交流会,使教师在课程内容的确定,知识点、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都充分体现现代教育的教学理念。

仔细分析学生存在问题的案例,很多都是非道德品行因素形成的。其中,有学生相互之间因误会引起的争吵,有因对某学科不感兴趣而被迫放弃,有因对某个老师不满而故意为难,有因生理变化带来的困惑,有因心理紧张造成的失误,有因天生好动、个性倔犟引起的是非,有因自控能力不强而产生的不恰当的从众行为,有因缺少家庭温暖而产生的发泄行为,有因受到不公正批评而诱发的逆反心理,有无意犯错。我们应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积极做好教育引导工作,不要抓住他们一点错误就横加指责、坚持曝光,一味求全责备,即使对问题较多的学生也要耐心开导努力帮助,绝不可新账老账一起算,否则只会削弱学生改正缺点的勇气与信心,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五、初级中学必须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初中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篇8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价值观,以内涵发展为方向,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以规范教育教学行为为抓手,全面推进学校管理、教学方法、队伍建设和评价机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促进我市初中教育均衡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强化教学中心地位,促进教育内涵发展

1、认真抓好教师备课。要加强集体备课,规范备课程序,按照“五步一循环”(即个人初备—集体研讨—形成通案—编写个案—反思小结)的程序,做到集体备课“四定五统一”(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统一进度、统一目标、统一重难点、统一作业、统一测试)。凡两人以上任教的学科每周至少安排一次集体备课,由业务校长和中层干部包组包学科,加强组织指导。教案要有导学提纲,导学提纲要体现指导学生如何学习的课前预习案、指导学生相互学习的课中互动案、指导学生辨识训练的课后巩固案。教龄不满三年的教师要写详案;不得未经个人消化和思考、直接用集体备课教案上课;严禁无教案上课。学校要建立教案常规检查制度,备课及教案情况列入教师业绩考核。规模以上初中实行先行课制度。

2、努力打造高效课堂。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突破口,切实改进传统教学模式,落实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大力倡导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方法,引导、鼓励和支持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要根据“高效课堂22条”要求,结合教学内容、课型和学情,抓好“学习目标导入、学生互动学习、教师启发点拨、当堂过关检测”,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要改革课堂教学评价方法,更加注重学生课堂参与度、学习状态、学习能力提高等因素。教研室要建立课堂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实行教研员随堂听课,随听随评,及时反馈指导,每学期听课学校数要达到全市半数以上。通过广泛组织听课、讲课、评课、说课等,帮助教师切实转变观念,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质量。要针对不同课型开展多种形式的高效课堂教学观摩竞赛活动、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交流活动,通过优质课、示范课的评选,在全市树立一批样板课、精品课。从年秋季开始,组织“高效课堂、有效学习”评估和竞赛活动,争取用2-3年时间,全面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

3、扎实开展作业教学。作业教学包括教师设计作业、学生做作业、教师评改作业、实施矫正教学等环节。教师要加强对学生作业设置的研究,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建立“作业超市”,增强作业的典型性、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和可选择性,满足学生不同需求。严禁布置惩罚性作业。要认真检查和评改学生作业,做到书面作业全批全改,非书面作业科学评改。要引导学生诚实作业,有效制止学生抄袭作业行为。学校要建立教师作业教学评价机制,加强对作业教学的管理,切实控制各学科作业量。

4、切实抓好学习测试。各单位要在落实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的基础上,按照《省普通中小学考试管理规定》(试行),切实抓好学生考试工作。学校除组织好每学期的期中、期末考试外,还要组织教师搞好各学科的单元测试,考后要及时组织批阅和反馈,充分发挥考试的诊断发现、改进矫正、激励导向功能。同时,教研室要研究制定各年级各学科的达标练习题组,力求每节课、每单元和期中、期末均有过关题组,并指导学校抓好题组训练。要充分利用学生学业考试,结合镇办区片教学管理,搞好教学调研,逐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测标准和监测体系,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初中教学质量监测机制。

5、积极开展课外学习指导。各学校要把指导学生课外学习纳入教学工作计划,加强学生学法指导。要关注学生自习、双休日及节假日的自主学习,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指导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各种兴趣小组活动和“一帮一”活动,加强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指导。开放学校网络计算机室、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等场所,提供各种有利条件,帮助学生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6、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科研。全市将建立市、镇、校三级学科中心组,定期开展教科研活动。要按照《省基础教育教研工作规范》要求,建立健全“教研工作岗位责任、教研员联系学校、教育质量监测”等九项教研制度,强化教科研对教育教学的服务职能。要在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开展重点科研攻关,实施科研兴教、科研兴校。

7、全面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各学校要充分发挥教育信息技术在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和远程教育资源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与研究,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要继续充实市网络中心和学校网上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和试题库,建立和完善网络教研平台,为师生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和学习工具,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共享。

三、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全面加强学生管理

1、加强学生德育工作。各学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首,认真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把爱国主义、社会公德、传统美德、心理健康和法制教育作为重点,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要在发挥课堂德育主渠道作用的基础上,建立全员育人工作机制,将德育工作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要坚持以活动为载体,充分利用升旗仪式、班团队会及“五四”青年节、国庆节等有重大教育意义的纪念日,采取报告会、座谈会、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才艺展示等多种形式加强专题教育,提高德育实效性。要发挥教育引导家长、引导社会的职能,充分开辟和利用校外德育基地,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体系。学生德育情况列入教师考核内容。教体局将定期组织德育工作示范单位评选活动。

2、加强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各学校要结合落实《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建立健全学生管理制度和校规校纪,完善学生集会、升旗、出操等行为规范,制定学生上课、作业、考试等学习规范,加强校风、班风、学风、考风建设,培养学生学习、礼仪、劳动、卫生等各方面的良好习惯。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加强遵纪守法教育,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给予批评教育和相应处分,但不得开除学生或者责令其转学、退学。要充分发挥团队组织、学生会和学生干部队伍作用,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体活动,增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初中学生的青春期特点,加强心理健康咨询、辅导、跟踪和干预,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3、扎实做好巩固留生工作。各学校要结合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省义务教育条例》,积极争取社会各方面力量的支持,确保学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要坚持标本兼治,通过推行素质教育消除学生厌学情绪、建立控辍目标责任制等多种措施,扎实做好控制学生辍学工作。要落实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制度,确保家庭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初中毕业年级要开展好人生规划教育,初步唤醒学生的职业意识和未来意识,指导学生做好毕业升学的选择,确保初中阶段学生巩固率达到98%以上,高中阶段入学率逐年提升,不断提高我市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初中生巩固率和高中阶段入学率列入各单位年度教育工作绩效考核。

4、搞好家校沟通工作。要充分利用家长会、家访、学校开放日和电话、短信、网络、书信等沟通渠道,围绕初中学生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学习特点和教育管理问题,及时与家长开展沟通交流活动。要向家长广泛宣传素质教育的科学理念,宣传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价值观,引导家长和社会参与到素质教育实践中来,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形成教育合力。要结合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利用和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集思广益,促进学校管理上水平。教体局将组织相关科室培养和树立一批家校沟通工作典型单位。

四、规范办学行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1、严格落实课程方案。各学校要严格按照国家和省规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不得随意调整课程、增减课时或赶超教学进度。要严格保证音乐、体育、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时;按要求开设安全教育、环境教育、传统文化、人生指导等义务教育必修地方课程;因地制宜发展校本课程。按照国家《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分学段加强口语和写字教学,落实理、化、生等学科的实验教学。每学期初,各学校要将课程表报教体局审核备案,并通过适当渠道面向家长、社会公开。建立学校课程实施水平评估制度,评估结果列入年度教育工作绩效考核。

2、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学校要将体育活动时间严格列入教学计划。每天上午安排25~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下午两节课后须组织进行1小时集体体育锻炼。要根据初中学生身心特点,不断丰富活动内容,每周安排至少4种不同项目的体育活动。同时,要安排专人加强体育器材设施的安全检查和体育活动的指导管理,确保学生活动安全。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纳入学校考核内容。

3、规范学生作息时间。各学校要严格执行学生作息时间的规定,确保走读生每天在校学习时间(包括自习)不超过8小时。晚间、双休日和其他法定节假日不上课。睡眠时间不少于9小时。寄宿制学校学生晚自习结束时间不晚于21点,早上起床时间不早于7:00。走读生早上到校时间不早于7:30,上课时间不早于8:00。同时,要保证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艺术培训和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控制学生作业时间,课后书面作业总量不得超过1.5小时。

4、促进学生均衡发展。各单位要按照划片招生与就近入学相结合的原则,严格执行招生政策,坚持均衡编班,不得按学习成绩分快慢班,班级内不得按学习成绩排座位。学校要抱着对每位学生负责的态度,面向全体学生,夯实基础知识,要把转化学困生摆到与培养优秀生同样重要的位置,通过建立薄弱学科个别帮扶制度、班主任定期组织学困生家长沟通活动、留守学生家长制等多种形式给予帮助,努力防止两极分化,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五、加强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干部教师整体素质

1、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一要完善干部选用机制。完善初中学校干部选拔任用办法,坚持公开、公正、公平,重政绩、重公论,将优秀干部提拔到领导岗位,并实行学校干部管理备案制。建立干部业绩考核档案,规范初中干部选拔任用程序,镇办学校干部原则上实行逐级提拔制。

二要加强干部培训工作。制定领导干部五年培训规划。大力开展校长岗位培训、提高培训、领导干部知识更新培训、后备干部培训,促进干部由经验型向知识型、专家型、学者型转变。

三要推行领导干部一线工作法。学校领导干部要深入一线,参与集体备课,加强对教学工作的研究指导。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听评课制度,实行推门听课,听课后要及时组织评课,听评课情况纳入干部业绩考核,同时将课堂教学评价情况纳入教师业绩考核。

四要建立领导干部管理目标责任制。要在落实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探索实行干部包组包班包指标,将学校的德育目标、教学质量目标、学生体育达标、年轻教师培养等各项教育教学管理指标,包干到每一名干部,引导干部深入一线摸实情、抓管理、强指导,指标完成情况记入干部业绩档案。建立领导干部责任追究制和考核奖惩机制,奖优罚劣,增强干部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一要加强师德建设。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关于加强师德建设规范普通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若干意见》,积极开展师德教育活动,增强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严格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将中小学教师规范教育教学行为的考核结果纳入教师工作绩效考核和学校聘用合同管理。

二要加强教师培训。要把教师培训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措施,建立开放式的教师培训体系。除积极组织参加各级组织的教育培训外,各学校要制定师资培训计划,以学历达标、学历提升和全员岗位培训为主要内容,立足校本培训,充分利用农村远程教育资源,大力开展业务培训,全面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各镇办要针对农村音体美和综合实践教师缺乏的现状,通过加大兼职教师培训力度、实施音体美教师走教制、建立教师岗位成长机制,不断提高农村初中的专业学科教学水平。

三要抓好骨干队伍建设。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做好班主任选聘、培养工作,完善班主任考评奖励机制,逐步建立一支稳固、精干的班主任队伍;抓好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实施“一年入门,三年胜任,五年骨干,七年带头”的青年教师培养工程,突出加强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考核和教学常规训练,不断提高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抓好名师队伍建设,建立“优秀青年教师骨干教师优秀教学能手优秀教师名教师”五级培养模式,培养一批名师,发挥名师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逐步在全市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教艺精湛、梯次合理的教师队伍。

四要建立师徒结对捆绑考核机制。要积极开展“名师带徒、新老结对”活动,充分发挥师傅的示范引导作用,让徒弟听师傅课、学师傅教案、请师傅指点,并建立师徒结对奖惩激励机制,实行师徒业绩捆绑评价,促动整体教学水平在短期内快速提升。同时,要结合城乡学校结对帮扶活动,继续开展好城区教师到农村支教活动以及教学设施、教育科研、挂职锻炼等互助活动,推进农村师资均衡发展。

五要加强教师能力考评。各单位要建立健全初中教师业绩档案,落实初中教师业务知识能力、课堂教学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三种能力考核制度,业务知识能力重点考察所教学科专业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课堂教学能力考评由学校组织人员按“市初中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进行量化评分,并结合备课情况、作业批改检查、听评课及教师参与优质课、示范课评选情况进行综合考评。组织管理能力考评,由学校组织人员根据班级管理、学生管理、群众评议等多方面内容,结合平时工作表现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与合同聘用、绩效工资、评先选优、职称评聘等挂钩,实行优质优酬,奖勤罚懒,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六、加强后勤管理,不断提高服务保障水平

1、确保教育教学投入。各镇办要加大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工程和中小学仪器设施配备工程的建设力度,加强教育经费统筹管理,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各学校要加强财务管理,规范使用经费,加快多媒体室、体育室、卫生室等专用室和计算机、图书资料配备步伐。要设立初中师资建设专项经费,保障教师教研、培训的需要。健全校务公开制度和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提高财务管理透明度。

2、加强学校卫生管理。要认真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完善学校卫生工作制度,将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传染病防治管理作为工作重点,加强学校环境卫生管理,完善公共卫生应急预案。要加强学生卫生健康常识教育,保证室内空气、照明及学生坐姿、用眼习惯等符合卫生要求,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成长。

3、加强学生食宿管理。要针对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食宿条件。加强对宿舍、食堂、校园超市的监管力度,丰富寝室文化生活,保证宿舍安全;要严格把关食堂原料采购、加工出售各个环节,稳定伙食价格,提高伙食质量,建立管理规范、质优价平、诚信安全的食宿生活条件。

4、加强学校安全管理。要认真落实《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落实防火、防盗、防坍塌、防踩踏、防触电、防溺水、防中毒、防交通事故、防意外伤害的措施,制定校园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搞好应急演练,提高师生应急自救能力。重点抓好校舍安全工程,积极争取和配合有关方面,及时做好抗震加固和危旧校舍拆建工作。突出加强校门管理,严格登记询问制度,严格车辆进出、家长探视制度,严防社会闲杂人员进入校园,严禁学生不请假随意外出。

七、加强组织领导,为初中教育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加强组织领导。教体局将成立由局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组员的初中教育教学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初中教育教学工作的组织领导,各镇办教委、各学校也要成立相应组织加强领导。镇办教委要统筹抓好初中学校的师资建设、基础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等各项管理工作,完善评价办法,促进初中教育健康发展。各初中学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发展规划,健全管理制度,强化教育教学管理,确保各项教育教学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初中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篇9

为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全面建立有利于发展素质教育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全面深化基础教育内涵建设,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根据《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福建省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闽教基〔2018〕66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立德树人,以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促进公平公正为基本价值取向,深化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建立完善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促进各地和学校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加快内涵建设,提高质量水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育人为本。突出素质教育核心理念,重视课程、实践、文化育人,做好体育美育工作,建立面向全体学校、全体学生的多元多维评价体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坚持普职并重。按照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要求,突出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统筹制定招生政策,合理调控普通高中招生规模,积极拓宽中职学校生源渠道,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高中阶段教育,巩固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

3.坚持公平公正。突出招生行为规范,健全管理监督机制,完善规章制度,切实保障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正,增强公信力。探索建立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

4.坚持统筹推进。突出改革的导向作用,正确处理教学与考试、考试与招生、初中与高中的关系,统筹实施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改革,推进教学、考试、招生有机衔接,增强改革的系统性和有效性。

(三)改革目标

——继续实施语文、数学、英语等9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省级统一组织考试制度。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初一新生开始,实行新的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2021年起,全面实施新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方案,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维护教育公平。

——继续推行全市统一组织实施高中阶段学校计划编制、考试报名、招生录取,实现招生管理更加规范有序、监督有力。

二、实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是根据国家普通初中课程标准和教育考试规定组织实施,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保障义务教育基本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考试制度。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行初中毕业、高中招生考试“两考合一”,考试成绩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

(一)考试科目与内容

1.考试科目。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所设定的语文、数学、英语、体育与健康、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13门科目均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物理、化学、生物另设实验操作考试,综合实践活动纳入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2.考试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全面遵循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依据《福建省初中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坚持立德树人,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统筹“两考合一”考试定位,突出学科思想方法和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内容,增强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做到题量适度、难易适当。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根据国家和我省有关要求实施测试。

(二)考试方式与组织

1.全省统一考试科目。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9门科目学业水平考试实行书面闭卷笔试。由省教育厅统一领导、统筹管理,省教育考试院具体组织全省实施,市教育局负责全市考试工作的实施和管理。

2.宁德市组织的考试、考查科目。体育与健康和物理、化学、生物3门科目实验操作,实行现场操作考试,具体考试办法另文通知。

3.县(市、区)组织的考试、考查科目。音乐、美术、信息技术3门科目由县(市、区)教育局组织学校具体实施;学校结合学生平时学习表现进行综合评价,确定成绩。学校考试评价方案须经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报市教育局备案后实施。市、县(区)教育局组织过程巡视和成绩评定结果审核。

(三)考试分值与时间安排

1.考试分值。省级统考科目卷面满分分值,语文、数学、英语各150分,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各100分。体育与健康40分。其他非省统考科目成绩只定合格、不合格。

2.考试时间安排

各科目分年级考试时间安排如下:

年级科目时间

八年级生物实验操作、信息技术4~5月

地理、生物6月中下旬

九年级体育与健康4~5月

物理实验操作、化学实验操作,音乐、美术4~5月

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6月中下旬

(四)评卷与成绩呈现

1.评卷工作。省级统考科目实行计算机网上评卷。按照省教育考试院统一制定的学业水平考试试卷参考答案、评分标准以及网上评卷有关工作要求,由市教育局组织实施具体评卷工作。

2.成绩呈现方式。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是初中学生毕业资格认定和升学录取的基本依据。各科根据原始成绩,划定五个等级,由高到低位次分别为a、B、C、D、e.原则上每个学科等级人数所占比例依次为:a等级15%、B等级30%、C等级35%,D等级15%、e等级比例不超过5%;a、B、C、D等级为合格,e等级为不合格。

三、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

为了全面反映初中毕业生的发展状况,根据省教育厅要求,以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5个方面为学生综合素质的评定内容,由学校对初中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定。评定的组织与程序参照《宁德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导意见》(见附件)执行。

评定等级分为a、B、C、D四等,a为优秀、B为良好、C为合格、D为不合格。评定结果既是学生毕业的主要标准之一,也作为普通高中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四、初中学生毕业资格认定

初中学生毕业资格由学校认定,教育主管部门审核。学生综合素质评定“C”等以上(含“C”)、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成绩均达到D及以上等级即可毕业。学生毕业当年未能达到要求的,可在离校2年内申请补考相应科目,补考通过的认定为D等级,应予以毕业。

五、录取总分

(一)考试结果总分的组成

语文、数学、英语、体育与健康、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和生物10门科目的考试成绩,按原始分数、折算分数相结合方式计入中招录取总分。2021年中招录取文考总分为800分,具体如下:

1.语文、数学、英语3门科目,按卷面原始分数计入中招录取文考总分,3门科目满分各150分。

2.体育与健康科目按《福建省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指导意见(试行)》组织实施的考试成绩计入中招录取文考总分,满分40分;

3.物理科目按卷面成绩的90%、化学科目按卷面成绩的60%、道德与法治和历史2门科目均按卷面成绩的50%、地理和生物2门科目均按卷面成绩的30%计入中招录取文考总分。

(二)照顾政策加分。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大幅减少、严格控制中招录取加分项目,逐步将加分的激励导向功能转移至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我市将根据省教育厅部署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适时修订原有照顾政策。

(三)录取总分的呈现。高中阶段招生的录取总分由“考试结果总分”和“照顾分”组成。

(四)考试等级的使用。中招录取计分科目及未计入中招录取总分的市级统考科目,设定等级底线要求;对未计入中招录取总分的市级统考科目,探索实行等级奖励分政策,防止群体性偏科,确保国家课程实施质量。市教育局根据文理兼顾、全面发展原则,结合实际科学制定各科等级在中招录取中的使用方案。

六、普通高中招生录取办法

(一)合理使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

市教育局将明确综合素质评价使用的基本要求,普通高中学校要结合办学特色创建,制订具体的使用办法。学校使用方案报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后应至少提前一个学期公布,使用情况必须规范、公开。2019年起,普通高中自主招生须使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2018年秋季入学的初一新生到2021年毕业升学开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中招录取的重要参考;待条件成熟时,我市将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中招录取的依据之一,探索基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级和内容,以量化积分或等级奖励分数方式计入中招录取总分。

(二)完善优质高中定向生和完成义务教育后的特殊群体升学政策

继续实行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总计划按不低于50%的比例定向分配至各初中学校的做法,定向招生名额向农村初中和无选择生源的城区初中倾斜,促进初中学校均衡提升。完善优质普通高中定向生录取办法,合理控制定向生降分幅度并动态调整。

落实好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就地参加中招录取政策。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享受与当地户籍学生同等的报名、考试、录取待遇。支持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通过随班就读、举办特教班等扩大招收残疾学生规模,招生考试机构应为残疾学生参加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提供便利。

(三)完善普通高中自主招生政策

实行普通高中自主招生政策,招收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学生,旨在推动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有特色发展,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

市教育局将根据高中多样化发展规划目标加强统筹,合理确定全市高中学校自主招生时间,严格规范自主招生办法和程序,严格审批学校自主招生方案(含学校特色创建目标任务、基础能力、主要措施、招生范围和人数、招生办法等),并及时将批准的学校自主招生方案汇总报送省教育厅。严禁单纯以学业成绩作为录取依据。全市每年自主招生比例严格控制在我市普通高中招生计划总数的5%左右。经市教育局批准的学校,自主招生比例控制在该校总招生计划的10%以内;经省、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确认的示范性高中建设学校、高中课程改革基地校、高中多样化发展改革实验校,可适当放宽至15%左右(但不超过100人)。自主招生一般安排在中考后进行。实施自主招生过程中,要重视招收农村学校学生和贫困家庭子女。要切实加强对学校自主招生各环节的监管,及时向社会公开各校的自主招生方案和录取结果。凡被自主招生录取的学生均要参加中考,可不参加中招录取投档。

七、招生管理工作

(一)招生计划管理和考试报名

我市将按照普职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原则,分县(市、区)、分校一次性下达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计划,自主招生数须纳入学校总招生计划数管理。已连续三年无实际招生或连续三年每年实际招生不足100人的高中学校,要停止安排招生计划。普通高中同一校区高中部招生计划均不得超过1000人、班生额不超过50人。各地要在宁德市中考报名管理平台进行考试报名,并于报名前报名条件等信息;各县(市、区)教育局和高中阶段学校不得在市级管理平台外自行组织报名。

民办高中(含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下同)与公办高中享有同等的招生权利,支持民办教育的规范发展,将民办高中统一列入招生计划。市教育局将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制定民办高中招生政策,认真审核民办学校招生方案,根据学校实际办学能力逐校下达招生计划。未取得办学许可证(含筹设期间)的民办高中不得参与招生。

市教育局将每年适时向社会公布全市具备招生资质的高中阶段学校名单,并各县(市、区)、各校招生计划。所有高中阶段学校须严格按照市教育局下达的招生计划招生,不得擅自超计划招生,更不得无计划招生。

(二)加强普通高中招生范围管理

严格控制跨市域、跨县域招生校数和招生规模。因国防建设、重大教育改革实验等特殊需要,确需跨设区市招生的公办普通高中,由双方设区市教育局协商同意后,方可组织实施;公办普通高中按照属地原则,在本地范围内招生。我市将进一步严格控制市域内跨县(市、区)招生的公办高中校数和招生规模并规范学校招生行为,对教育教学改革无实质促进作用的,不予批准跨县(市、区)招生。一般情况下,经市教育局批准跨县(市、区)招生的学校,其招生计划不得超过学校当年高中总招生计划数的5%.经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确认的示范高中建设学校、高中课程改革基地校、高中多样化发展改革实验校,其跨县(市)招生比例可放宽至10%;学校因所在服务区初中生源暂时不足的,由市教育局和各县(市、区)教育局协商调剂。

民办普通高中跨设区市招生,要符合市教育局的相关规定和要求。申请跨设区市招生的民办普通高中,需市教育局确认后统一发函征求生源所在地设区市教育局意见(内容包括招生人数、招生对象、招生办法、收费标准等),经生源所在地设区市教育局同意,学校向生源所在地设区市教育局提交具体的招生简章,完成衔接后方可向社会公布。未经学校所在地和生源所在地设区市教育局对接确认的民办高中,不得擅自组织跨设区市招生。民办普通高中跨县(市、区)招生政策,由市教育局根据招生规模比例、学校条件等进行核定。

跨设区市招生事项纳入生源地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统一招生录取管理。除对招收的学生具有体质、技能特殊要求外,不得安排提前跨市、县招生。跨市、县招收学生的学费按照招生学校正常标准收取,招收计划纳入生源地管理。

八、招生录取管理工作

(一)建立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信息化管理平台

市中招管理部门负责统一组织管理全市所有普通高中及在本地区招生的中职学校招生录取工作。完善全市统一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信息化管理平台,凡升入普通高中学习的学生,均须经我市招生管理平台统一录取。未在我市参加中考的学生,一律不准录取。

(二)规范各类招生程序

1.严格做好普通高中学籍接续工作

全市普通高中招收的新生须经市中招管理部门审核并办理录取手续。跨设区市招生的在生源地设区市中招管理部门办理录取手续。所有普通高中均不得招收全市划定的普高最低投档控制分数线以下的学生,并确保农村初中和无选择生源的城区初中至少有一定比例学生被优质普通高中录取。跨设区市招收或经自主招生予以降分录取的,不得低于生源地设区市普高最低投档控制分数线。

市中招管理部门核定的中招录取名单是普通高中学生学籍接续的依据。县(市、区)教育局要充分利用全国中小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加强高中招生和学籍接续管理。各县(市、区)教育局要严格按照市中招管理部门确认的普通高中录取名单,在规定时限内通过全国学籍系统为正式招收的学生接续电子学籍档案,对未经设区市中招管理部门确定招收的学生一律不予审核通过。涉及跨设区市招生的,生源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据本设区市中招管理部门的录取花名册,及时在学籍管理系统上办理外地就读学生审核手续。市教育局每年根据全市招收录取结果,适时抽查各县(市、区)教育局办理的升学学籍接续情况。

2.拓宽条件做好职业教育招生

各县(市、区)要积极创造条件,留足职业院校容量,认真做好中职学校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工作,鼓励引导动手能力强、职业倾向明显、有就读意愿的学生初中毕业后接受职业教育。要继续把往届初高中毕业生、退役士兵等城乡劳动者纳入中职学校招生范围,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引导他们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支持中职学校根据自身办学能力,规范有序开展非全日制学历教育。

(三)强化招生监督检查力度

1.实行“阳光招生”。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实行“阳光招生”,主动、及时向社会公布学校招生资格、招生计划、招生专业和录取结果等。要加强招生信息监管,杜绝虚假招生宣传、欺骗误导学生的行为。严肃查处违规招收借读生、择校生等行为;招生结束后,学校不得擅自招收已被其他学校录取的学生;严禁以改革为名乱收费,坚决纠正公办学校变相以民办学校名义招生、收费及举办“校中校”等违规行为,防止公办学校优质办学资源异化和流失;严禁学校、教师干预或代替学生填报志愿;严禁违规跨区域和擅自提前招生,防止恶性竞争,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和招生秩序;严禁在中职学校招生中搞区域间、学校间生源封锁和地方保护;严禁初中学校或教师在招生过程中向中职学校索要、收受任何名义的“经费”或实物,严禁虚假宣传欺骗误导学生的行为;未经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同意,中职学校不得以任何名义设立异地分校、教学点。

2.加强高中招生工作监管。严肃招生工作纪律,通过专项督查、暗访抽查、来函来电随查等形式,及时发现、制止、严查各种违规招生行为。落实群众信访举报查办和督办责任,实行重点信访举报直查直办和通报制度。对屡禁不止、性质严重、影响恶劣的乱招生行为,不仅要对直接责任人给予党政纪处分和组织处理,还要严肃追究主管部门有关负责人的领导责任,并进行点名公开通报;对招生中出现的暗箱操作、徇私舞弊等权利寻租、利益输送和失职渎职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

九、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不断加强中考中招工作党的领导,教育部门党组织要切实把握教育招生工作的政治方向,教育纪检部门要切实加强考试命题、招生录取等各个环节的检查监督,切实防范和打击考试招生腐败行为。要充分认识初中教育考试评价改革的重要意义,将进一步准确把握改革的工作要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落实计划编制、考务管理、评卷分析、招生录取等各项具体任务,确定专业考试机构负责考务工作,确保中考中招改革顺利实施。要从维护教育公平、社会稳定大局出发,有机衔接原有做法,科学确定考生志愿填报时段,科学制定招生录取条件和程序,科学划定普高最低投档控制分数线,稳妥推进中招录取改革。

(二)强化教学管理。各县(市、区)和学校要严格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严禁压缩综合实践活动、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等课程课时,让青少年拥有光明的未来。要加强初中学校校长和教师培训,转变人才培养观念,创新学校管理方式和教学方法,加快发展素质教育。要切实加强师资配备、设施设备等方面资源保障,满足正常教学需要。各县(市、区)要定期开展初中学校课程实施情况评估,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数据的分析应用,指导教育教学改革。

(三)提升保障能力。各县(市、区)要加强考试招生工作的基本能力建设,严格试卷运送保管等环节的保密要求,确保考试安全。书面考试科目必须安排在标准化考点进行。要以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数据为基础,建成全市统一管理的考试招生报名、录取管理电子平台,探索建设区域内统一的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各县(市、区)要确保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所需经费,严格按照国家教育考试的标准和要求,统一设置考点考场、规范考试程序,并按要求加强考试、评卷及招生管理,确保中考工作有序进行。

(四)做好宣传引导。各县(市、区)要认真做好改革政策措施的宣传解读工作,及时回应学生、家长和社会关切。要加大综合宣传力度,利用网络、电视、广播、纸媒和新媒体等,广泛宣传国家关于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有关要求,重点解读和宣传国家助学、教育扶贫、就业和升学等相关政策,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指导高中阶段学校组织好校园开放日、政策咨询会、宣讲会等活动,加大改革工作政策宣传。

十、其他事项

1.因休学原因转入2018级、2019级的初中学生实行新的学业水平考试制度,除已获得的初中学业考试成绩的科目,须通过其他科目学业水平考试。

初中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篇10

一、加强初中质量监测,科学构建质量评估方案

我区充分发挥质量目标的导引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质量评估结果的激励功效,根据江苏省、南京市教育主管部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结合秦淮区教育局建设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区的工作目标,对照《南京市区县初中教育质量评估细则》,结合初中教育质量目标实现情况,认真谋划全区每年提升初中教育质量的工作目标,采取“迈小步不停步”的策略,围绕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三个维度,制定了“全区初中教育质量发展性评估方案”,确定了“中考参考率、总均分增幅、全科合格率、达第一批次比例、中考差分率”五项教学质量发展性目标。

1.评估方案的设计

“全区初中教育质量发展性评估方案”设计的政策依据是省市建设高水平义务教育示范区的相关工作意见和《南京市区县初中教育质量评估细则》,确定了学生发展(300分)、教师发展(200分)、学校发展(100分)三个评价维度,总分600分。涉及遵纪守法、身体素质、学科特长、质量评价、师德建设、教育科研、课程开设、办学影响八个方面,并将评估工作的重点落在学生发展上,其中学生发展中包含质量评价200分。为了保证评估的准确性和客观性,还制定了评分细则。同时还组织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初中教学先进个人与教育先进个人的评选”活动,加强了教师个体的质量评估。

2.评估方案的落实

每学年初,区教育局在全区中学教学校长与教务主任例会上下发“全区初中教育发展性评估的通知”。各学校对照评估自评表,进行写实性评价,并填写相关表格,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与资料复印,在规定时间内上交发展性评估材料。

3.集中进行评估

由区教育局牵头,区教育局中教科、区督导室、区教师进修学校和部分高中校长等相关人员组成评估组,进行现场评估。评估组围绕评估方案,认真研讨评估细则,仔细核对各学校评估材料,进行细致评分,并形成评估意见。区教育局综合评估的意见,确定每年初中教育质量评估的表彰名单。

4.评估流程的进一步规范

从评估过程和实践操作看,各初中对质量评估的认识及重视程度不一。为了进一步推进评估工作,把评估作为推进区域义务教育初中学校均衡发展的重要抓手,我区设想在今后的评估中,进一步规范评估的流程。做好评估前的动员与文件解读,强化学校办学成效的自评总结,规范评估资料的准备,严格评估的程序。首先,建立评估专家组,完善评估方案,召开评估动员与文件解读会。其次,学校做好办学的自评总结;专家组听取学校汇报办学情况,并进行专家质疑答辩。再次,到学校进行材料审核与现场评分。最后,汇总评估情况,召开评估反馈会,提出改进意见。通过规范评估流程,有利于提高评估的规范化,也有利于提高评估的科学性,从而保证评估结果的公正性与激励性。

二、着眼办学行为规范,持续推进区域质量提升

为了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近年来我区持续组织各初中学习江苏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考试问题的通知”要求,厘清政策界限,领会政策要求,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明确了:坚决不做不能做的事,认真做好可以做到的事,扎实完成必须做的事。从实践角度看,全区初中的办学行为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质量呈现整体提升状态,亮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新”中。

1.规范课程管理,提高新认识

规范课程计划,开足、开齐、开好各类课程涉及人才培养的规格。落实课程管理,更是稳定学校教学秩序的重要手段。全区各所初中都严格遵守“五严”规定,主动加强课程管理,做好“三表”上网上墙。各学校着力于校本课程的实施与开发,同时认真落实“体育大课间活动”,积极推动阳光体育运动,力争活动形式多样,特色鲜明。

为了稳定教学秩序,维护课表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我区始终加强课程常规执行的检查与反馈。一方面保证课程计划执行的严肃性,另一方面避免课程管理的随意性。具体地说,课程管理的检查不仅要强化反馈的真实性与及时性,而且检查时顶真、较真。目前我区各学校已建立“每日巡课”制度,规范了教师调课制度。有的学校不仅建立了教务人员巡课制度,还建立了校长“一日巡课”制度。学校通过严格的检查,较真的管理,定期反馈,内部形成了“人人重视常规、人人遵守常规、人人落实常规”的风气。

2.强化质量管理,实现新增长

(1)规范、严谨落实关键性考试的过程组织。全区加强了中小学期末考试的组织与管理,区教育局中教科和区教师进修学校建立了期中、期末考试“专项督查和随机抽查”制度,重点督查学校是否规范考试管理,教师是否规范监考,考场是否环境清洁,教师是否严格阅卷标准,规范登分程序,保证阅卷工作有序进行。从督查情况看,全区各学校考试组织规范,阅卷的流程规范,工作井井有条。

(2)及时地、科学地进行关键性考试的质量分析。为了发挥数据的教学诊断功能,引导学校进行教学质量的科学管理,扎实做好期末学科的质量分析非常关键。区教师进修学校指导学校做好校内考试数据的处理、分析,要求学校在第一时间内将考试数据反馈给学生,以便学生做好考后自我学习诊断的分析。在考试数据的分析环节,要求各学校坚持三个“着眼于”,即着眼于教学诊断分析、着眼于成功经验的梳理、着眼于学科后续环节改进。各学校本着“要让数据会说话”的要求,认真落实关键考试相关数据的科学分析,保证各类数据分析细化到年级、班级、学科和学生个体,在纵向、横向比较中发现问题、总结得失,进一步解释数据背后蕴藏的典型问题和成功经验。

(3)持续地、适时地进行毕业班关键性考试的质量监控。初三毕业班工作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也是学校质量提升的关键。我区引导全区毕业年级紧紧围绕区县初中教育质量评估的目标要求,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推进,补齐学科“短板”,保证参考率,提高合格率,实现全区总均分的持续增长。为此,强调把毕业班作为质量监控的重中之重,明确要求学校加强校内关键性考试的质量跟踪,认真分析薄弱点,把准增长点,落实到人头,建立帮扶档案,切实保证学生各科均衡发展。

(4)公开、公正进行教师教学质量的科学考评。结合绩效工资的落实,要求各学校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考评制度,明确考评方案,明确考核措施,明确奖惩办法,努力营造人人思进、公平竞争、优绩优酬的质量氛围。从总体来看,我区初中在质量推进与管理方面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具体表现在:强化质量持续推进的意识进一步增强,把初中质量管理作为三年一个整体来抓,不仅抓起点,也重抓过程,更重抓终端;细化过程质量监控的反馈意识进一步巩固;深化教学常规管理的规范意识进一步明确,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工作举措越来越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着眼全局、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进一步稳固,各学校领导与教师凝神聚力抓质量已形成高度的一致性,形成了“质量是学校发展生命线”的基本共识。

3.落实“五严”规定,呈现新面貌

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破解当前基础教育难点问题的重要途径。我区进一步规范学校自主办学行为,坚定持续提升教学质量的信念。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增强落实“五严”规定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具体做到:①规范质量评估,加强质量发展性目标的落实。②坚持“健康第一”,严格控制学生在校集中教学活动的时间,杜绝出现初中节假日补课现象。③加强课程监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接受社会监督。④加强考试管理,规范招生行为。从严控制考试次数,严格规范招生管理。⑤依法办学,严格制止义务教育办学中的违法行为。从全区近两年督查的效果看,总体情况较好。

二是强化减轻课业负担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一方面全区规范落实“五严”规定,另一方面正确确立“减负观”,并努力在更新观念上求突破。既注意把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减下来,又不脱离教学实际抽象地去谈“减负”。

4.强化常规管理,落实新举措

常规管理是学校质量管理的基本保证。全区全年以常规管理为抓手,通过制度约束,活动引导,常规视导,进一步强化教学常规管理的落实。比如:通过充分调研,全区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学教学常规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指导意见”,颁布了“全区中学教学常规管理规程与检查要点”。区教育局和区教师进修学校还组织开展了以“落实常规执行力”为主题的教学常规管理区域推进系列活动,细致诊断教学常规管理执行环节中的缺失,进一步推进“常规执行力”的落实。

5.推进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

我区在推进初中质量建设的同时,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提升初中办学质量的重要内容,注意创新教师队伍建设的方法。①加强教师专业能力的评估,每年1月组织全区毕业班中考学科教师开展“中考解题能力测试与竞赛”。②加强新青年教师年度转正考核。通过新教师专题培训班,加强课堂评价与专业能力考核。③推进学科全员培训。每年暑期组织全区初中学校开展三天全员集中性培训。④加强骨干教师培养。为骨干教师参加市学科带头人评选提供相应的培训。⑤加强名特教师专业示范和人才引进。依托特级教师工作室和区学科中心组,发挥名特教师的示范引领,同时加强名特教师的引进。⑥加强校长的出国学习。我区主动争取机会,安排校长到新加坡、美国等地进行访问和学习,进一步拓宽了校长的办学视野。⑦积极参加高水平教学竞赛。全区通过岗位练兵和教学竞赛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三、着眼区域优质均衡,提升义务教育初中办学品质

1.着眼区情,落实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的推进举措

根据全区的实际情况,结合“关于江苏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的意见”和“南京市教育中长期规划纲要”的相关要求,在充分听取多方意见的基础上,明确了全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举措。具体包括:

(1)改革招生制度,推进入学机会均等。一是严格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免试就近入学、民办学校免试入学制度,努力控制公办学校的择校率低于10%。二是结合“全区教育资源整合规划”以及“全区教育改革与发展行动计划”,合理调整学区,规范招生流程,落实两个确保,即确保本区务工民工子女接受免费义务教育,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免费义务教育。

(2)公平配置资源,促进优质资源共享。一是优化资源配置。改变资源平均配置的方式,在财政拨款、教师配置、学校建设等方面向薄弱学校倾斜,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向薄弱学校倾斜的动态机制。二是合理布局学校。初中学校在做大做强的同时,充分利用部分高中重组后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形成布局更为合理、规模质量不断提升的新格局,为高中教育的优质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是落实分类发展。促进优质初中学校的创新发展,主动创建省内知名品牌学校,加快薄弱学校的内涵发展与质量提升,扩大结对帮扶的途径,并形成稳定的共建机制。四是推进资源重组。发挥初中名校的示范辐射作用,借助合并重组,组建教育集团,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五是加快信息化保障。加强全区教育信息化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切实做到网络、资源、服务对象全覆盖,以教育信息化带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3)促进队伍均衡,提高培训实效。一是适度加快干部的定期交流。结合学校文化和管理需求,从全区角度进行干部的调配,推进校长的定期轮岗。二是稳步推进教师的轮岗实践。坚持稳定队伍与合理流动相结合,尤其是结合教师的个人主观愿望和工作需要,积极鼓励和引导优秀人才到薄弱学校任教,同时建立教师校际交流实践制度,通过在全区、片区或学校联盟(集团)内试点,运用托管、设置分校等方式,探索多样化教师交流模式,分层次、稳步推进区内名优教师有序流动,搭建校际之间名优教师专业互动、资源共享的平台。三是充分发挥名师示范辐射的作用。组建名特优教师工作室,通过人才孵化,带动薄弱学校教师的共同发展。四是创新教师培训方式。具体做到创新教研形式,积极推进网络教研,完善“菜单式”培训,做好全员暑期寒假的全员培训,创新区学科中心组和高中学科基地的品质建设。五是积极拓展培训途径。继续选拔区内优秀教师和校长到海外培训研修基地,开阔视野,丰富专业素养。适时推行区内校长结对帮扶,拓展校长“影子式”培训。六是实施学历提升工程。鼓励在职教师进行高一级学历进修,为教师学历提升提供时间保证和经费支持。2015年,要求全区初中教师98%达到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比例达到10%以上。

(4)规范办学行为,增强学校办学活力。一是不断提高规范办学的认识水平。推进素质教育的专题研讨,进一步形成共识,切实强化规范办学行为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二是切实加强学校的课程意识。切实加强课程管理和专题培训,不断提升学校的课程实施水平,有效提高学校管理人员的课程领导力。三是不断完善学校的制度建设。推进依法治校与民主管理,建立以学校章程为核心的现代学校制度,同时以教学常规管理为抓手,不断提升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执行力。四是建构科学的评价体系。建立和完善“全区初中教育质量的评价方案”,促进学校对教师和学生发展进行多元评价。五是扩大学校对外文化交流。积极争取对外交流的机会,加强学校对外文化交流,扩大学校的办学视野,增进学校的国际理解,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

(5)创新教育管理,建立质量保障体系。一是加强德育工作创新。创新德育工作思路,加快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持续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特色化。二是落实教学常规管理评估方案。通过定期评估和教学成果的表彰,进一步加强学校教学常规制度的落实。三是推进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创新教育管理方式,加强对初中学校的服务型教育管理,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积极创设有利于学校自主办学的条件和工作氛围。四是加强义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加强区教师进修学校建设,建立健全教育局长、校长听课讲评制度,依托信息技术平台和质量监测系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服务,落实对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科学评估。

2.正视问题,致力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问题的解决

一是恰当处理好优质均衡发展目标体系与本区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之间的关系。即在制定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标体系时,不是单纯地落实省市有关的目标要求,要考虑本区所制定的优质均衡发展目标是否适应和满足本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

二是恰当处理好优质均衡发展和区域内学校特色发展的关系。即在确定本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措施上,不仅要考虑区域内义务教育整体均衡发展,同时也要兼顾区域内优质学校的特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