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学习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42:13

社区学习制度篇1

社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工作开展计划:

xx社区2017年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新形势下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生动实践,必须坚持不懈地抓下去,推进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扎实做好今年“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

一、规定内容扎实学。按照镇党委制定的学习计划,组织全镇党员认真学习党的十和十八届六中中全会精神,学习系列讲话精神,学习中央和省委、市委、县委关于“两学一做”指示精神,为全镇扎实开展学习教育筑牢思想基础。

二、自选内容深入学。围绕学理论、学、学《条例》《准则》学传统,开展“如何做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的党员”专题讨论,引导党员坚持不懈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三、结合实际自主学。镇党委早计划、早部署,安排各党支部为党员准备了《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党规党纪和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专题辅导读本和材料;同时搜集整理人民日报社论、中央领导同志重要讲话,要求广大党员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自学,并撰写读书笔记和学习心得乡镇推动“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情况汇报乡镇推动“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情况汇报。

四、通过学习领会指示精神,学习体会先进人物典型事迹,发挥榜样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不断丰富学习方式和内容。同时,充分利用好媒体资源,观看学习。

五、抓重点。提前做好计划,让党员知道学什么、怎么学,不断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社区全体党员心中深深扎根,推动“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情况汇报工作报告。

六、“创新方法”抓实效。深入思考,积极撰写学习心得,畅谈学习的体会和收获,分享学习经验,党员亲自动手准备发言材料,并在讨论会上带头发言,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形成集体研究成果。

社区党员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刻领会了当前在全党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推动了xx社区“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和经济社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机关“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工作开展计划:

根据中央、省委、市委和市直机关工委关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部署要求,为切实贯彻落实《关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实施方案》(绍住金党委〔2017〕号),现就机关党支部2017年度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一、总体要求

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要以“两学一做”为基本内容,以“”为基本制度,以党支部为基本单位,按照“突出问题导向、注重以上率下、强化分类指导、激发基层活力、坚持常抓不懈”要求,坚持学思践悟、知行合一,坚持全覆盖、常态化,坚持重创新、求实效,以实现“五个更加”为基本目标,推进中心学习教育走在前、作表率,为绍兴市公积金事业稳健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二、学习教育内容

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入学习党规和系列重要讲话。通过学习,学习《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学习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学习中央、省委、市委重要会议、重大部署、重要文件等精神,用党规规范党组织和党员行为,用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特别是要把学习领会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与学习领会“八八战略”和“两山”“两鸟”等重要思想紧密结合起来,与学习领会赋予我省的“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新使命和“秉持浙江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新要求结合起来,增强续写“八八战略”新篇章的自觉性坚定性。

三、主要工作及安排

1.组织召开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专题部署会。贯彻重要指示和中央、省委、市委精神,组织学习中心党委推进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实施方案,并作动员部署。

时间节点:2017年5月20日前完成部署,6月10日前将实施方案报市直机关工委。

2.深入实施“主体责任”工程落实领导干部“五带头”。认真落实“三级书记”抓机关党建工作责任清单和三级书记联述联评联考制度,着力抓好责任清单制定公示、日常执行落实、年终述职评议等关键环节,强化“一把手”抓机关党建主体责任。全面落实领导干部带头深化学习、带头讲专题党课、带头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带头担当作为、带头改进作风“五个带头”要求。

时间节点:2017年全年,3月份责任清单公示,11月份完成联述联评联考迎检工作。

3.开展突出问题整改工作“回头看”。坚持问题导向,结合1月份组织生活会上查摆的问题,对照基层党组织建设要求,重点对组织生活制度落实、管理制度完善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回头看”,切实做好自查整改工作。

时间节点:2017年6月底前完成自查和整改。

4.组织主题党日活动。唱响喜迎的主旋律,围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内容和市委市政府、中心党委的中心工作,结合开展集中学习讨论、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和志愿服务等,以党支部为单位制定年度主题党日活动计划,明确主题、内容和形式,强化政治性、体现庄重感。

时间节点:今年从5月份起,每月组织1次。6月底前,主题党日活动年度计划通过党务公开栏公告,6月10日前报市直机关工委备案。

5.开展“两学一做”专题学习研讨。分专题深研细读党规、系列重要讲话。5月围绕“五查五看”组织“补短板、亮承诺”专题研讨,7月结合建党96周年和半年度党性体检,组织“不忘初心”专题研讨,11月围绕党的精神学习贯彻,组织“开启新征程”专题研讨。

时间节点:每季组织1次,分别安排在5月、7月、11月,共3次。

6.组织党员带头亮旗中心工作。以“先锋工程”“党建服务品牌”“三个最佳”等为载体,广泛发动党员推动学习教育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补齐“短板”,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彻底打赢劣V类水剿灭战等,营造创先争优、干事创业良好氛围。

时间节点:6月底前完成“先锋标兵”申报;10月底前完成“三个最佳”创评工作。

7.党员领导干部带头上党课。结合当前党建工作要点、中心服务工作重点等,党员领导干部每人为党员、群众讲1次专题党课。

时间节点:2017年安排在7月、9月,共2次。

8.全面落实党员“先锋指数”评价管理。全面落实党员“先锋指数”评价管理实施办法和实施细则,按“个人自评、民主评议、支部考评、亮分公示”的程序,组织开展先锋指数考评,切实落实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年底结合组织生活会开展“党性体检、民主评议”,客观公正确定党员考评等次。应用好考评结果,帮助引导党员自觉认识问题、自我改进提高。

时间节点:每半年1次。

9.深入开展党员党性作风检查。按照“四讲四有”标准开展党员党性作风“五看五查”。对查摆出的问题,逐条列出举措,确保整改到位。

时间节点:2017年全年。

10.开展全系统集中培训。以精神传达学习、“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廉政警示教育、业务培训指导等为重点,组织公积金系统全体党员开展集中培训。

时间节点:2017年11月下旬

11.严肃开好组织生活会。结合日常工作,通过座谈会、征求意见函等方式,广泛征求党员、群众对组织生活会的意见建议。在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认真开展问题查摆、对照检查、谈心谈话、批评和自我批评,坚持“团结—批评—团结”,严于自我解剖,热忱帮助同志,不断增强发现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对查摆的问题,及时研究制定整改措施,抓好整改落实。

时间节点:一般每年召开2次,也可根据需要随时召开。

社区学习制度篇2

1.自学考试制度的开放性使之成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有效制度

国务院颁布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受性别、年龄、民族、种族和已受教育程度限制,均可依照本条例规定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任何具有学习要求与愿望的人,任何时候均有不断学习接受教育的机会。自学考试制度的开放性成为了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最有效的制度,体现了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的理念。

2.自学考试制度的灵活性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提供了有效途径

自学考试制度学习形式十分灵活,参加者可根据自身的条件和时间决定在读时间,可自由选择学历层次和专业,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还可转换专业与提升层次;也可以兼修几个专业;相同课程的合格成绩在各专业间可以通用;课程设置可根据时展不断调整;自学考试制度既包括学历教育也包括非学历教育,通过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使学习者受到教育,获得学习机会。自学考试制度的灵活性已成为推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实现学习型社会的有效途径。

3.自学考试制度的整合性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搭建了平台

自学考试制度从管理体系上建立了国家各级教育行政考试机构,整合了社会教育资源,其中社会助学己经成为自学考试制度整合教育资源的最为显著的特点。全国有上千所普通高校和民办高校开展了助学工作,也开通运行了全国自学考试答疑网络,整合了各种多媒体课件、专家讲座等教育学习资源,更方便学习者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选择课程,其科学性、趣味性为学习者提供了生动活泼、自主学习的机会。同时,自学考试制度正在尝试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资格证书转换,从而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为终身教育开放、整合国际教育资源。自学考试制度现在试行的不同专业间相同课程学分互认,以及未来其他教育形式的学分互换与认证,可以逐步打破现有各种教育形式的封闭局面,使教育逐步适应社会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需要,成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实现学习型社会的有效平台。

二、新形势下发展自学考试制度,推动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构建的对策

1.明确自学考试制度的发展目标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开始走向大众化,高等教育必将更加开放,层次和形式更加多样化,学习方式更加灵活,与国际的联系更加紧密,教学手段更加现代化,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将得到极大的发展。从各种高等教育形式的发展情况看,普通高校大规模扩招已经告一段落,转而加强内涵建设,因此必须通过发展其他高等教育形式来满足人们的学习需求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型人才的需求。

在坚持把发展作为自学考试主旋律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强规范管理,不断提高办考质量。要正确处理好自学考试的改革与稳定的关系、发展与规范的关系、数量与质量的关系、规模与结构的关系,积极探索自学考试制度、政策、体制、机制及管理模式的创新,不断完善自学考试制度。要进一步加强自学考试管理队伍、教师队伍、科研队伍的建设,强化这三支队伍的责任意识、发展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增强理论思维能力、改革创新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市场开拓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处理复杂事务的能力。

2.加大应用型教育和继续教育力度,实现办学途径多样化

中国的高等教育要逐渐向应用型教育转变,主要是为了适应中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实现全民终身教育,就要在现有基础上加大继续教育的力度,以使社会从业人员有更多的受教育机会,并根据自己的岗位需求接受培训。这就意味着社会发展要求办学途径多样化,除了学历教育之外,还要根据社会职业发展需要有计划地实施技能培训教育,以实现学校教育的多种功能、多种模式。

3.高校参与创建学习型社区,以利于学习型社会建设

社区学习制度篇3

【关键词】县级电大社区教育学习型社会

【中图分类号】G72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1)23-0027-03

一前言

社区是城乡的基层,是社会的缩影。社区教育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前沿阵地和实践领域。社区教育是提高广大劳动者素质和技能水平、提高人力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的重要手段,是实现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切入点和重要途径。可以说,终身教育的落实,有赖于社区教育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化社会的建立,亦有赖于学习化社区作为其坚实的基础。

我国社区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正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体系,并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探讨如何更有效地发挥社区教育在我国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对于正在走向成熟的中国社区教育显得十分必要。社区教育要想得到进一步深入与提升,思路可以多种,模式可以多样,但其重要的一条途径就是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的优势,构筑全民终身教育学习的组织网络、信息网体系。

社区教育与远程教育都是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形式和基本载体。实现社区教育与远程教育的联手与合作,既是各类教育资源的整合与优化,又是教育手段和路径的组合与搭配,两者相结合必将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形成学习型社会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电大作为我国远程教育的主体之一和骨干力量,开展社区教育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

奉化电大是宁波电大的分校,多年来,在开展社区教育的过程中,以电大开放教育理念为指引,创设了以网络学习为主导的数字化社区教育,为外来务工人员建立了学习支持服务基地,从而推动了奉化市全民学习的开展,使县级电大真正成为终身教育的主导,在学习型社会构建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奉化电大参与社区教育的实践

1.项目的介绍

奉化电大于2010年6月被评为全国示范性基层电大,其后续建设项目为:“奉化电大力邦社区学习支持服务基地”,该建设项目目的是依托电大丰富的教学资源、优质的教学支持服务、有效的教学管理和良好的社会信誉,借助现代化远程教学手段,在外来务工人员(以下简称“新奉化人”)聚居地奉化市西坞街道力邦社区,建立奉化电大学习支持服务基地,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送“学”上门,为“新奉化人”服务,提高“新奉化人”综合素质,使他们真正融入当地社会,促进奉化和谐社会的建设;为奉化电大办学探索新途径、增加新增长点。

2.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

第一,基地硬件建设:在力邦社区新建多媒体教室一个,配置30台电脑,具有上网及双向视频功能;多媒体教室以10兆带宽专线接入公网,保证在线学习的顺畅。

第二,基地教学资源建设:一是学历教育资源建设。主要是基地网络平台实现和“电大在线”平台链接,共享中央电大、宁波电大教学资源;二是非学历教育资源。着力整合适合“力邦村”学生实际的培训资源。

第三,基地服务指标:非学历培训。每年完成4期非学历教育培训,年培训1200人次;学历教育。开放教育每季招收“力邦村”村民30人以上,形成150人以上的在校生规模。

第四,基地运作方式:“五整合、三制度”。五整合指基地资源的整合,人力资源的整合,信息资源的整合、企业资源的整合和管理资源的整合。通过五整合,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新奉化人”提供学习支持服务;三制度指导师制度、上门帮学制度和网上互动制度。通过建立三个制度,帮助就读开放教育的力邦社区居民顺利完成学业。

3.建设项目实施以来取得的主要成效

第一,非学历培训工作成绩斐然。2010年以来,我们与力邦社区联合积极开展非学历培训活动,培训效果显著。

充实了培训内容。高中学历教育班是力邦社区的传统项目,以前是为“新奉化人”获得高中文凭而开设的。我们与力邦社区联合开展培训活动后,参照中央电大开放教育专科“双证制改造计划”的做法,把高中学历教育班更名为“双证制高中文化培训班”,使学生在获得高中文凭的同时,还可获得一种职业资格证书,如:家政服务证书、电脑初级证书(电脑培训辅导教师均由我校信息中心教师担任)等,增强“新奉化人”就业竞争力,深受社区居民欢迎,培训人数逐次递增。

创新了培训方式。为提高参加培训人员的兴趣,根据培训项目和培训对象的特点,我们不断创新培训方式,2010年采用了pLa(互动参与式)培训方式。特别是在“青春期健康教育”培训中,根据青年人特点,培训活动采用“游戏”方式,让每一个学员都参加“游戏”,从“游戏”活动中悟出青春期健康知识真谛,深受青年人欢迎,培训效果良好。

开发了培训项目。“新奉化人”刚到奉化,与奉化本地人交流存在语言障碍。针对这一情况,我们举办了“奉化方言”培训班,兼职教师杨优赞自编了15000余字的培训教材,其主要内容为:奉化方言特点;奉化方言发音、词、短语、谚语、俗语与普通话的关系。该培训班开设后深受“新奉化人”欢迎,报名者踊跃,第一期报名85人,通过培训解决了“新奉化人”与本地人的语言沟通问题,加快了“新奉化人”融入当地大社会的进度。

第二,学历教育规模逐年扩大。由于我们“送教上门”,为力邦社区就读电大的居民提供人本、贴心、周到的学习支持服务,这种教与学的模式受到了社区居民的欢迎;另一方面,每季开放教育招生工作得到了力邦社区的大力支持,在社区宣传栏张贴招生宣传广告,在社区网站招生信息,在社区广场设摊进行现场招生宣传活动,使开放教育这一品牌在力邦社区更响亮,报读开放教育人数逐年增加。

第三,形成了学习支持服务基地运作模式。经过一年多实践和研究,已初步形成了学习支持服务基地“五整合、一平台、三制度”的运作模式。五整合即基地资源的整合、人力资源的整合、信息资源的整合、企业资源的整合和管理资源的整合;一平台指网络平台;三制度指网上互动制度、上门帮学制度和导师制度。通过整合五种资源,建设一个平台,建立三个制度的运作,确保基地服务工作的有效实施。采用这一模式,基地学习支持服务工作就具有组织机构健全、人员落实、职责明确、思路清晰和条件保障等特点,支持服务活动实现了平台网络化、内容系列化、形式多样化、师资多元化、过程服务化的目标,极大地提高了支持服务的效率,为全体“新奉化人”服务提供了实践样式。

第四,提升了“新奉化人”的素质。我校历来重视对“新奉化人”的学习支持服务工作,力邦社区学习支持服务基地的建成,进一步促进了学习支持服务工作的有效实施,力邦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得到了较快提升。今年4月份统计,力邦社区居民中具有高中学历的人数占居民总数的51.5%,比2009年(2009年2月份统计)提高了4.5个百分点,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11.9%,比2009年提高了3.9个百分点。提高了居民就业(创业)竞争力。通过形式多样的培训,提高了居民的技能水平、交流能力、文明程度和团队合作意识,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欢迎和重用,一部分居民的职务得到了提升,一部分居民由一线工人成功转型为管理人员,一部分居民创业成功。

三依托县级电大进一步做好社区教育的思考

奉化电大在社区教育中具有某种创新性质的尝试与探索,为学习型社会建设提供了借鉴与参考,无疑有助于积累经验、发现问题、完善思路、凝聚力量、推动创新,同时充分说明电大远程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化教育服务的提供方式和重要途径正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我们更应清醒地认识到,县级电大开展社区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面临理念、体制、经费和机制沟通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地影响了县级电大参与社区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必须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1.进一步电大参与社区教育的理顺管理体制

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强化社区教育的政策指导和工作统筹。政府要加强管理、规范办学,使其形成有利于统筹规划、合理分工、优势互补、优化整合的管理模式。按照“党的领导有力、行政管理有序、各方广泛参与”的目标以及“党政合力、责任到位、上下配合、齐抓共管”的原则,建立由党委、政府的分管领导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社区教育工作委员会,在相应的教育行政部门设立办公室,全面负责、协调推进本区域内社区教育工作的开展。同时,要按照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明确各部门在发展社区教育中的职责。做到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工作到位、奖罚分明。要充分利用电大多年来形成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建立起一整套更加贴近社会成员的学习需求,为全民终身学习、自主学习提供支持服务的社区教育管理体系。建议成立中央电大社区教育咨询委员会等机构,为县级电大开展社区教育提供决策支持和业务指导。只有建立和完善一套有效的管理体制和社区教育运行机制,才能更好地规划统筹社区教育工作、协调各部门、整合社区内各类办学资源,进而形成社区内教育资源的良性互动,实现社区教育与社区建设、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目的。要着力解决教育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通过管理创新促进电大教育与社区教育同步发展。形成高效率的工作责任机制,在当地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统筹下,全面承担起面向市民的社区教育任务。

2.发挥电大远程教育优势,进一步搭建数字化学习服务平台

县级电大参与社区教育,面临生源的多样性,必须改革教学内容,形成各有所需、各有所得的灵活的教学结构。可以发挥电大远程教育优势,争取将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建设成一个能够兼容各种教育层次、各种教育形态、各种教育方式、各种教育机构的数字化学习平台。要加强社区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整合、优化力度,建设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库和信息库,为社区居民提供“学习超市”或“菜单点菜式”服务。例如:“新市民”要想在社会上有更好地发展,需要提高技术水平,如果一个新市民掌握了一流的数控操作技能或平面制作技能,就会有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就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奉化市民营经济发达,绝大多数企业是中小企业,老板很多,这些人希望提高生活质量,希望活得更有意义,他们有养生、健身、书画等方面的需求;在奉化,很多企业面临着转型,企业的员工只有不断在学历、技能上提高自己,才能达到岗位的标准,所以工作上的学习需求也越来越旺盛。这些需求的存在要求县级电大借助于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数字化学习搭建的平台,平台的内容丰富多彩,可以让各类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生存发展需要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安排学习进程,自主调整学习方式,自主评估学习效果,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习者自身素质。在平台中最多的是非学历类的项目,其涵盖的学习项目可分为岗位技能、生活保健、娱乐休闲、天文地理、军事天地、婚姻家庭、图书资料、文化艺术、子女养育、婚姻家庭、个人理财等。数字化学习平台作为一种新型的智能化学习服务机构,其办学的低成本、教学的高质量、受众人群的普适性和学习内容的针对性特征,已进入公众的视野并正在获得人民群众的认同,它将成为全民终身学习社会建设发展过程中的一种途径选择。

3.构建并完善数字化服务体系

县级电大参与社区教育,应该贯穿电大系统办学的理念,使县级电大真正发挥统筹作用,县级电大应该寻求各级政府的支持,着力构建社区教育四级网络服务体系。这个体系的顶端是县级电大,中端是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村民社区学校,尾端是家庭学习网吧,从而构成了“龙头、龙身、龙尾”的协调机制,形成了“十分钟社区教育服务圈”。依靠四级办学网络,分别建立起了不同规格、不同档次的电子阅览室、市民学习网吧、市民学习书吧等,并且全天候向城乡市民开放,使数字化的学习场所遍布城乡角角落落。县级电大不仅为当地的社区教育工作起示范带头作用,还应该积极发挥指导服务的功能,协调下属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开展社区教育工作,起到了纽带桥梁作用。根据目前的情况,还应该全面推进家庭学习网吧的建设,以彻底解决“数字化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县级电大全力开展上网培训,解答诸如“QQ文件如何上传”、“博客、微博怎么操作”等具体问题,提升市民的数字化学习能力,从而引领奉化数字化社区教育、终身教育向纵深发展。

4.在电大与社区教育之间建立有效沟通与衔接机制

电大涉足社区教育时,一定要考虑不同学习层次间有机衔接和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沟通,以不断满足学习者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和潜在的学习需要。同样,我国社区教育发展要想融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大背景、大环境中,就必须在开放的理念指导下,与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实现无缝衔接,推动教育培训“立交桥”的构建。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应该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具体的做法可以建立市民学分银行,为破解电大教育与社区有效沟通与衔接的难题提供一条可资借鉴的新模式。学分银行以数字化存储、认证、消费为手段,通过网上建立个人学习账户,实现个人学习与终身学习的信息储存、学分认证、学分兑换、学分消费、学习信用管理。学分银行给市民的学习带来极大方便。以前市民在各个培训点参加学习,培训机构之间的学习成果不能互认,有时为了获得一张证书,不得不重复参加一些课程的学习,现在有了学分银行,遇到不同学习机构的相同培训课程,只要通过学习达到了该课程的学分,系统就会马上予以互认,不受机构限制。通过学分银行,社区教育实现了学历教育和非学历培训之间的互通。

5.建立稳定的人员、经费保障机制

社区学习制度篇4

摘要:本文认为制定了符合社区电子政务建设要求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方案,并不代表能获得预期的效果,结果的优劣取决于组织、制度、文化、教育的保障。高效、灵活的组织保障非常重要,但政治制度是社区电子政务建设战略人力资源规划的根本保障,社区还必须形成先进的优秀的社区文化以形成强劲的凝聚力,此外,社区电子政务建设要求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实施还需要教育作为保障。

关键词:社区电子政务人力资源保障

社区电子政务平台可以说是纵横信息的交汇点,是条块结合部的重点环节,也是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瓶颈问题的突破口。我国现建成的电子政务是各个部门按照壁垒森严相互隔离的不适于统一集成的社会需要的电子政务,而人力资源开发是制约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一大瓶颈因素,城市社区的人力资源管理不仅非常薄弱,而且至今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其中重要的原因是战略思路不够完整、透彻,致使统一成为尖锐的矛盾。有鉴于此,在目前全国城市还没有全面展开高质量的城市社区电子政务建设之际,必须重视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特殊重要地位。但是制定了符合社区电子政务建设要求的人力资源规划方案,并不代表能获得预期的效果,结果的优劣取决于方案的具体实施。方案的实施过程需要众多措施的保障,其中组织、制度、文化的保障作用尤为重要。

一、组织保障

1、社区电子政务建设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实施需要一个高效、灵活的组织来保障。我国基层社区是自治组织,它也是规模巨大、结构复杂的,管理强调控制、一致和确定性的制度型组织。我国社会的变革和政府职能转型,导致社区也必须摆脱僵硬、封闭的管理方法,努力成为结构扁平、精干、富于变化的灵活型组织形式,这种灵活型的组织形式使信息渠道畅通、传输快速更为对称。人力资源规划是根据组织的内涵,立足于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使社区组织有助于人力资源规划方案的实施。

2、社会应努力成为知识型的管理。今天的社区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社区,它渴望知识的武装,更趋向于成为知识管理型组织。在信息社会全新的改变过程中,它更渴望更新,也更趋向于学习型组织。随着知识经济在不断向广度和深度的发展,知识越来越成为战略性资源,知识工作者在组织中的数量和比例越来越大,而且他们也是维持组织生存与发展的最重要资源。这是一种全新的组织模式,其将学习上升到组织的层次,而不仅仅强调个体层次的学习。

3、人是生产力中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人的能力大小及其发挥程度如何,直接影响和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程度和状况。而要提升人的能力并使其更好的发挥,组织保障是不可替代的。众所周知,人是社会存在与自然存在的统一,现代人主要是社会存在物或“社会的人”。一般来说,人口、人力资源、劳动力都是人类社会活动的结果,也是构成人类社会活动的前提。从社会经济运动的角度讲,人类劳动是群体性劳动,人力资源处于一定的社会范围内,其形成、分配和使用都处于整个社会之中并依赖于社会,因而人力资源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社会资源。而今天的社会人,生存生活在一定的组织里,例如社区组织。社会人在社区组织里通过精神文化、价值观、人际关系、团队建设、利益整合等方式,促进其自身和生活的发展。

二、制度保

我国的政治制度是社区电子政务建设战略人力资源规划的根本保障。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社区各项制度正在建立和完善。当然,社区电子政务建设人力资源规划方案的具体落实必须有与之适应的人力资源配制、开发、激励机制、绩效评价、薪酬福利等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两者必须相互配合、予以保证,从这一点来说,目前还缺乏科学系统的匹配。我国社区工作的各项保障措施的制定和落实还有一个艰巨的过程。

当前,社区人力资源的保障制度除了可以按照政府上级行政部门一样运用社区管理岗位考核选拔任命和竞聘相结合的用人制度等等以外,还有很多推动社区和社区电子政务建设的制度亟待制定。例如鼓励年轻、观念新、有公益奉献精神的大学生到社区任职服务的制度;建立鼓励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好又乐于为社区服务的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电子政务建设的有关参与制度;建立社区电子政务志愿者服务制度等等。

三、文化保障

前文已经论述了社区和谐文化和“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文化和价值取向是一个社区凝聚力的核心。文化也是“人化”,社区之内,人与人之间,和睦亲善,强调尊重人、依靠人、解放人、为了人和塑造人。尊重人就是尊重人的类价值、社会价值和个性价值,尊重人的独立人格、需求、能力差异、人的平等、权利,尊重人性发展的要求。解放人就是不断冲破一切束缚人的潜能和能力充分发挥的体制、机制。塑造人是既要把人塑造成权力的主体,也要把人塑造成责任的主体。

从社区电子政务建设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实施保障来说,先进的优秀的社区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能够满足人才的精神需求,使人产生归属感、尊重感和成就感,使工作人员从内心产生一种情绪高昂、奋发进取的工作热情。社区文化的最大作用是要促进社区目标与社区工作人员理想的一致性、强调组织成员理念和价值观的趋同、强调吸引力和向心力,从而在社区内部形成一股强劲的凝聚力。以促使社区文化及其价值观与社区行为准则,成为社区人人自觉遵循与遵守约束力量,促使社区工作者产生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奉献自己的忠诚、效率、责任心和创造力。所以,先进的优秀的社区文化可以说是一种软件,以此结合组织、制度等硬件。

四、教育保障

制定了符合社区电子政务建设要求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方案,还需要以教育作为保障。学习型社区的创建,社区教育、终身教育的实施是社区电子政务战略人力资源规划实施的重要保障。第一,学习型社区的学习不是短时间的学习,而是具有持续性、稳定性的学习,学习成为社区的传统保持并不断发展;第二,社区学习的内容应是理论性和实用性的有效结合,既要达到提高人们思想认识水平的目的,还要使社区居民通过学习掌握一些技能并可在生活中得以应用;第三,学习型社区的学习是有效的学习,即通过学习型社区的建设能真正达到提高居民素质和社区竞争力的目的。

学习型社区的教育是新知识的创造过程。这种教育不是对既有知识简单的汲取和积累,而是针对所面临的外部环境的变化,使我们掌握的信息或知识进行整理、分析、发展,进而形成新知识、获得新能力的过程。新知识和新能力的创造和培育是没有终点的,这就决定了创建学习型社区的教育活动也是没有终点的。创建学习型社区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其基础在于社区全体成员普遍参与和积极投入。居民是创建学习型社区的主体和动力源泉,只有全体居民广泛参与,才能逐步培养归属感、认同感,培养现代社区意识。并且信息社会为满足人们随时随地学习的需求,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和便利条件。信息技术、个人电脑和因特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人只要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技能,就可以随时获取需要的知识和信息。尤其是国际互联网作为一个巨大的信息平台,实现了跨越国界、地域、贫富、民族和文化的知识整合。世界各国人民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联,各国的优秀文化、科学成果、学习资源也从未像今天这样可以便捷地为全人类共享。信息技术为学习需求的表达、学习资源的供给以及教育形式的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证,使社区人人都可能成为人才——即所谓全民人才理念。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国家主席曾经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指出,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全党同志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抓紧抓好,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重要保证。在讲话中指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必然要求,是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胡主席的讲话给予了社区电子政务建设人力资源战略实施的重要方向,即社区要高度重视人才战略。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把促进社区电子政务人力资源的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加强社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深化人才工作体制改革,大力培养社区电子政务高素质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最基层提供的最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总理也曾经指出,机遇难得,人才难得。国家兴盛,人才为本;人才培养,教育为本。开发人才资源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因此,在社区尤其要通过发展各级各类教育,把社区各种问题、难题以及人口压力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努力构建人人享有学习和成才机会的学习型社区。

每个人生活于社会之中,都有他生存的空间、接受教育的机会和各自的思想观念和劳动技能,当然,也具有为社会做贡献的义务——这是建立在自愿基础之上的。每个人都具有个性,且又具备社会赋予的共性,每个人都会有或可能有一技之长,所以,每个人都会成为人才或可能成为人才。这其中的“可能”便给社区建设成为学习型社区而对人的后天再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创建学习型社区活动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努力营造一种在社区人人可以受到良好教育、社区时时是学习之机、处处是学习之所的氛围,从而培养和造就电子政务建设人才和各类人才造福于社区。

总之,制定了符合社区电子政务建设要求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方案,并不代表能获得预期的效果,结果的优劣取决于组织、制度、文化、教育保障。而这些都必须加强学习型社会、学习型政党建设,落实到社区就是要建设学习型社区。社区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构成的基本单元,创建学习型社区,优先发展社区学习型组织,完善社区制度,努力创造先进的优秀的社区文化氛围,以及强有力的社区教育等等都是开发社区电子政务建设人力资源和创造和谐社区的重要步骤和根本途径。

四、教育保障

制定了符合社区电子政务建设要求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方案,还需要以教育作为保障。学习型社区的创建,社区教育、终身教育的实施是社区电子政务战略人力资源规划实施的重要保障。第一,学习型社区的学习不是短时间的学习,而是具有持续性、稳定性的学习,学习成为社区的传统保持并不断发展;第二,社区学习的内容应是理论性和实用性的有效结合,既要达到提高人们思想认识水平的目的,还要使社区居民通过学习掌握一些技能并可在生活中得以应用;第三,学习型社区的学习是有效的学习,即通过学习型社区的建设能真正达到提高居民素质和社区竞争力的目的。

学习型社区的教育是新知识的创造过程。这种教育不是对既有知识简单的汲取和积累,而是针对所面临的外部环境的变化,使我们掌握的信息或知识进行整理、分析、发展,进而形成新知识、获得新能力的过程。新知识和新能力的创造和培育是没有终点的,这就决定了创建学习型社区的教育活动也是没有终点的。创建学习型社区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其基础在于社区全体成员普遍参与和积极投入。居民是创建学习型社区的主体和动力源泉,只有全体居民广泛参与,才能逐步培养归属感、认同感,培养现代社区意识。并且信息社会为满足人们随时随地学习的需求,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和便利条件。信息技术、个人电脑和因特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人只要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技能,就可以随时获取需要的知识和信息。尤其是国际互联网作为一个巨大的信息平台,实现了跨越国界、地域、贫富、民族和文化的知识整合。世界各国人民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联,各国的优秀文化、科学成果、学习资源也从未像今天这样可以便捷地为全人类共享。信息技术为学习需求的表达、学习资源的供给以及教育形式的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证,使社区人人都可能成为人才——即所谓全民人才理念。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国家主席曾经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指出,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全党同志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抓紧抓好,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重要保证。在讲话中指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必然要求,是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胡主席的讲话给予了社区电子政务建设人力资源战略实施的重要方向,即社区要高度重视人才战略。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把促进社区电子政务人力资源的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加强社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深化人才工作体制改革,大力培养社区电子政务高素质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最基层提供的最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总理也曾经指出,机遇难得,人才难得。国家兴盛,人才为本;人才培养,教育为本。开发人才资源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因此,在社区尤其要通过发展各级各类教育,把社区各种问题、难题以及人口压力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努力构建人人享有学习和成才机会的学习型社区。

社区学习制度篇5

关键词:台湾;社区大学;社区学习中心;课程

一、社区大学课程的研发

社区大学课程主要有三种研发模式。

(一)政府委托当地大学研发的学术性课程

学术型课程是各地政府委托当地的高校和学术人员,依据其已有的课程编制,进行针对当地社区学习特征的进一步研发的结果。学术性课程的主要内容是适当扩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着眼于知识的自由和解放,从而达到培养学习者思考分析与理性判断能力的目的。学术性课程的开设须要依托当地高校的配合和投入,研发此类课程也需要和当地社区特点相结合,课程研制的过程中需要征询和调研当地社区学习状况。学术性课程研制依托鲜明,但是须要和当地学习状况结合,研制不容易落到实处,要契合社区学习者自身发展和需要是这类课程在社区学习中心适用重要突破的难处。

(二)政府委托当地社团研发的社团服务性课程

社团课程是政府委托当地社团,依据其活动内涵和基本服务内容,结合地方社团活动特色,针对当地社区学习特征进一步研发的结果。社团课程主要内容是培育公民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和修养。社团课程的目的在于引领学习者参与公共事务,面对当前社会现实问题,引发学习者深度思考和体验,发展其对人的社会关怀及人文情怀。社团性课程多以培养学习者主动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能力、修养,这类课程的运行需要学习者参与实在社团服务活动,其组织化意涵十分鲜明,因此,建立良好的课程执行制度和支持系统十分重要。

(三)政府整合当地资源研发的生活艺能性课程

生活艺能性课程是政府整合当地课程资源,集聚当地艺能人士,依据当地民众生活状况和基本需求而开发研制的结果。生活艺能性课程注重学习者生活的层面,其目标在于增进学习者生活知识视域,开拓生活感悟,健全生活知能,提升生活品质,升华生活价值观感。生活艺能性课程门类繁多,开设形式灵活多样,课程研发周期短,内容丰富多彩,有些已经形成颇具规模的课程超市。生活艺能课程的研发多依赖施教者个体特征,其特色较为明显,研发过程也多是课程实施过程的反思和总结,相对前两类课程的研制,生活艺能性课程有不成熟的一面,须要不断修正。

二、社区大学课程的编制

台湾社区大学下设各类分区学习中心,其课程的编制概括如下。

(一)数字化资源中心

1.地方特色数字化发展课程。依照地方特色的数字化经营,选择经济面、文化面、教育面、艺术面等编制课程。2.数字化信息课程。依据民众学习兴趣及当地的学习程度,规划民众数字化信息课程进度。3.日常开放应用引导课程。成立专责管理委员会,并公布开放时间,定期维修设备,开放并为民众使用。

(二)高校附属社区学习中心

1.规划学术性课程。高校已有编列的较成熟的学术性课程,课程涵盖自然学科、社会学科和人文学科的全方面。2.非规划学术性课程。源自社区的宗教、社区、媒体、学术界等的学术性课程,课程涵盖各类专业领域学科的全方面。3.推广课程。高校课程资源向社区的推广,高校教师向社区推广自己的课程,课程涵盖高校特色课程和地方特色课程的各方面。

(三)社区多功能学习中心

1.社区地方特色课程。结合当地产业、文化或农产品等特色,发展当地特色课程,如虱目鱼丸网路行销课程、花草植物栽种与认识等课程。2.民众兴趣课程。调查社区居民感兴趣之课程或依据学员特性规划合适的课程,包含养生课程、烘焙课程、简易资讯课程等。

(四)乐龄学习中心

1.中心特色课程。结合当地产业、文化、艺术、自然环境等特色,发展为乐龄学习中心特色课程。2.政策宣导课程。预防及宣导老人心理问题、用药安全、消费保护、交通安全、性别平等、祖孙代间互动等课程。3.基础生活课程。包括活跃老化基本观念、高龄社会趋势、终身学习、退休准备教育、健康老年等课程。4.兴趣休闲课程。依照学员学习特性规划,包括信息科技、艺术教育、养生运动、成立剧团、古迹巡礼、生态保育、文化传承、产业创新等课程。5.贡献服务课程。包括乐龄志工成长、方案规划、服务学习、技艺传授、中高龄人力运用、自主学习团体经营等课程。

(五)外来人员学习中心

1.家庭教育课程。包括亲职教育、子职教育、性别教育、婚姻教育、失亲教育、伦理教育及家庭资源与管理教育等课程。2.多元文化学习课程。包括外籍配偶母国语言学习课程,闽南语、客语等乡土语言课程,外籍配偶母国文化节庆课程,当地文化节庆课程,相关文化宣导课程。3.技能辅导课程。各中心依照其设备、师资专长等资源与优势特色,迎合外来人员需求规划其生活技能所需要的学习课程,如:考驾照前之学习辅导、简易烹饪、美容美发、彩绘指甲等课程。4.人文艺术特色活动课程。依照当地人文艺术特色,配合外来人员教育推广,弹性规划各类活动课程。5.人力资源培育课程。为使外来人员能长远具备劳动能力和素养从而规划开设的人力培育课程。6.政策宣导课程。如用药安全、交通安全、反毒教育、爱滋病防治、消费者保护、反诈骗、性别平等等课程。

除以上课程编制外,社区大学还会依照选课人数研发和开设新的生活艺能课程和休闲课程,每年都会不断有新的课程进入课程编制。

三、社区大学课程的实施

(一)在地就近学习,划片分班实施课程

地方政府规划社区大学在社区分设课程教学点,场地多选择临近的中小学,发展跨越地界的课程服务,不仅设计融入乡村文化及城市特色的课程,也和中小学校本课程相结合,就近共享课程资源。社区学习中心秉持“学习送上门”的精神,拓展课程服务,让社区居民不分经济阶层、生活型态、居住区域远近都能享受社区学习中心的课程资源,不仅将分班视学习据点的延伸,更以“学习在地、在地学习”的精神,发展当地的特色课程,透过居民学习意愿及相关资料的访查,协助社区办理社区活动、参与公共事务、开设社区相关课程,营造一个学习型的社区。

(二)连结当地社会发展,发展更具本土特色的学程

为了深化课程和当地社会现实生活的联接,地方政府发起讨论探究课程社会化、生活化的实际做法,首先从课程专案的内容体系修正,鼓励教师从课程位置思考如何与在地文化特色结合,如何规划参与式的策展活动,让课程实施展现力量。政府鼓励课程内容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加强对在地文化创新、环境美学再造、文创产业研发、资讯素养普及工作等等的关照。

(三)以“课程公共化”为导向,成立“教与学”陪伴小组

“课程公共化”强调课程的公用性、公益性和公效性的内在意涵,在课程的实施现场,师生平等的以对话的形态合作学习,课程实施不仅仅展现知识力量,更促成才能与社会发展的互动,进而推动社会改革,逐渐形成学习者的“公共性格”,从而逐渐引出知识、现实和人我关系的体验,这是教育者与学习者公共经验的多维交流。

(四)走出教室,走入社区,成立“自主性社团”

台湾社区大学的课程实施跳脱纯粹的个人的学习视野,学习与社区实习服务相结合,走出教室,走入社区,认识当地实情。社区实习服务表现为师生同学共享,共同面对现实课题,如一起打造社区花园、彩绘、木工、设计社区宣传等。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课程实施者为学员量身打造体验课程过程,引领师生共学参与,实践“边学边玩,边做边学”,最后达到自主性课程体验的学习效果。

四、社区大学的课程管理

(一)课程规划

社区大学均为自主办学,社区大学采用学分制,学员年满18岁即可进修,修业不设年限,学员只须修满社区大学规定的学分数,即可由县市政府与该社区大学核发四年制大学毕业证书,如修完两年学分数,也可核发两年制社区大学结业证书。社区大学课程的特色,即是所有的课程均为选修课,由教育局核准课程库资源,各社区大学可根据课程库资源自主开课。社区大学也可以自发研制新课程,并通告县市教育局备案以备纳入课程库。学员选课藉由学员自身能力是否能通过修课要求来判断学习水平,一切都由学员自己决断。

(二)课程组织

社区大学聘任教师采用提名制和核准制,社区大学有自己的校务会,有权提名校内外合适的专业人士为教师,由于课程越来越多,新课程教师也一般采用自荐的方式提请校务会审核自己的新课程,经校务会议核准,社区大学聘任提名人选担任课程教师。社区大学开课时间比照正规大学学制,分为春季课程班、秋季课程班,暑期课程班,开课时长多数是18周,授课和活动相结合,开课形式灵活多样。

(三)课程评价

每门课程设课程小组长协助规划执行本课程,课程小组长作日常考察及记录,负责考勤,负责填写综合考评成绩单及缺旷课统计表,送授课教师作为学期成绩核算的依据。授课教师根据学生出缺席、学习态度、执行成果,并参考课程小组长的督考纪录评定成绩,再结合该学期进行的社区服务活动成绩、进行成绩总评。成绩评定后送社区大学注册组登记。每门课程的教师也会在课程结束后给予本课程实施过程中细节写一份详尽的反思心得,以最为对本课程的修正和善化。社区大学也会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检验课程执行的效果,并形成结论备案,以进行课程精减的依据。

(四)经费管理

社区大学课程经费主要出自以下途径,一是每年度专案向教育部申请全额补助;二是每年度专案向教育部申请部分补助,由教育部依照地方政府财力分级、服务范围人口密度、开课数等基准条件和申请计划内容核定补助;三是每年度县市政府根据课程编列预算补助;四是每年度县市政府依照劳务契约委办项目预算补助;五是教育部依照“奖励计划表”通过评估核定的奖励补助;六是社区大学学分费收入,各种课程的学分费收费标准也各有不同,有的课程作为服务志工的福利或鼓励弱势群体加入终身学习的行列,是免学分费的,有的为推销核心课程或者新课程,也给予不同程度的学分费折扣。

台湾社区大学的推动为台湾的终身教育和成人教育开辟一个新的路向,同时也开创了一个由政府与民间、大中小学校与社区合力推动教育事业、发展课程运作的新型模式。

参考文献:

[1]台湾“教育部”.迈向学习社会白皮书[m].台北:“教育部”印发,1998.

[2]台湾“教育部”.教育部补助办理终身学习活动作业原则修正案[m].台北:“教育部”印发,2013.

[3]黄武雄.台湾教育的重建[m].台北:台湾远流出版社,1995.

[4]明地.学校与社区关系[m].台:五南图书公司,2002.

社区学习制度篇6

大家好!灵川镇城南社区目前共有常住居民2286户,7076人,流动人口约1582人。下设24个居民小组,辖区内有行政、企事业单位68个,个体营业网点673家,是一个居民与单位、城镇与农村交混的混合型社区。有社区工作者9人,党员32人,其中在职党员3人,流动党员19人。

今年9月份以来,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镇指导组的具体指导下,社区41名参学人员,以“统一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提升服务水平、建设和谐社区”为具体要求,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始终做到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们的做法是:

一、理思路,谋突破

“思路决定出路”。我们因地制宜制定了社区学习活动实施方案,首先严格落实了学习活动领导责任制,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对整个学习活动亲自抓、负总责。其次把思想发动定位为整个学习活动的关键环节。9月24日,支部召开了动员会,通过深入全面的思想发动,统一了思想认识,把学习活动与日常工作有机结合,把学习活动当作推动社区工作的重要机遇和强大动力,力争做到两不误,双促进。

二、立足实际,创新载体

“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经过广泛征求民意和反复商讨后,我们从社区服务入手,以“阳光家园”岗、“爱心家园”岗、“康乐家园”岗、“学习家园”岗、“和谐家园”岗和“红色基地”等“五岗一基地”为活动载体,通过开展“一争一创”活动(即“争当先进社区”、“创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品牌),把学习活动与廉政风险防范管理试点工作有机联系,推行制度管理理念,力求以制度约束代替被动管理。

三、围绕主题抓重点

围绕“凝心聚力抓统筹、服务群众零距离、共建和谐家园”这一活动主题,我们重点采取了“三突出”、“三个学”的方法,全力抓好“学习培训、调查研究、解放思想大讨论”三个关键环节。

(一)“三突出”

1、突出了学习对象的全覆盖。我们通过打一个电话、开一个会、写一封信、寄一套学习资料、发一条短信等“五个一”活动让社区党员干部对学习活动知晓率达100%,知识普及率达90%以上。

2、突出了学习活动的舆论宣传工作。社区学习活动领导小组及时将社区学习活动情况以汇报材料等形式向镇学习实践办报送,同时将开展学习活动的有关情况到城南社区博客和流动党员qq空间上,利用居民小区内宣传栏公布社区学习活动进展情况,让党员群众最大限度的知晓和参与到活动当中。

3、突出了学习平台的创建。建立了社区学习园地和网络学习空间,让每位党员干部选择适合自己的特色学习方式,吸引他们参与到学习教育中来。

(二)“三个学”

1、带着问题学。我们要求全体党员干部围绕活动的具体目标,带着科学发展的内涵是什么、学习目的是什么、主要解决什么方面的问题等内容,有的放矢地去学,要求理论结合实际,做到学以致用。

2、创新方式学。针对不同的学习对象,分别划分为社区工作者组、在职党员组、流动党员组和下岗失业居民、大中专毕业生党员组、退休党员组等5个学习小组,然后按组实行分类教育:对社区工作者和在职党员组采取“常规式”教育,每月至少组织2次集中学习和讨论,开展“五比”活动,即“比学习、比业务、比作风、比干劲、比奉献”。对流动党员组开展“五个一”助学和采取“网络式”教育并举,“五个一”即通过打一个电话,发一条短信,寄一封信、寄一套学习资料,征求一条建议;“网络式”教育即运用qq群、qq空间、社区博客、电子邮箱等网络手段进行教育。对下岗失业居民、大中专毕业生党员进行服务帮学,即组织他们在参加支部集中学习的同时,针对他们就业不固定、收入不稳定的实际,积极开展政策宣讲,鼓励参加技能培训,依托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为他们提供创业信息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就业问题。

3、建立机制学

建立了长效学习机制,把学习贯穿整个活动及日常工作的始终。

(1)制定了党支部成员和社区工作者每周学习制度和支部每月集中学习制度。

(2)进一步完善了党员管理方式。一方面在原有的党员各项制度的基础上又制定了《党日活动制度》、《工作责任追究办法》等8项制度。另一方面创新了流动党员的管理办法。一是对流动党员实行“三沟通、四建立”制度。“三沟通”即与流动党员沟通、与流动党员的家庭沟通、与流动党员所在地党组织沟通;“四建立”即建立网上联系制度、建立动态信息管理制度、建立监督制度、建立有关部门的协调制度。二是建立了“流动党员之家”活动机制,在在册党员干部与流动党员之间开展“一帮一”、“一带一”活动。

四、问计于民搞调研

为实现“打造服务品牌,争创金牌社区”的目标,我们开展了“三百”专题调研活动,即进百家门、听百家言、知百家情,征求到各方面意见和建议34条,经过认真梳理,初步归纳出两大类共性问题。一是居民最期盼的热点难点问题,即加快龙头岭小区基础设施建设、生活垃圾治理难、污水处理难等问题。二是组织居民开展文娱活动偏少问题。针对居民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初步形成了5条整改措施和意见,并完成了综合调研报告。为下一步改进工作,实现社区服务与居民需求的有效对接打下了基础。

五、关注民生,转化学习成果

我们把关注民生、服务群众、打造亮点作为检验活动成果的标准,从点滴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践行科学发展观。

(一)依托社区“爱心服务站”,对老年人实施敬老爱老关爱行动。在重阳节,我们对辖区百岁老人李桂英及690名企业退休人员进行了慰问。平时我们通过电话和走访形式了解老年人的身体、生活状况以及需要我们帮助的困难和问题,这项活动深受群众的欢迎。

(二)积极为下岗失业居民、困难就业人员、特殊群体广泛开展就业援助服务,组织了1期电焊创业培训,积极联系用人单位,提供就业岗位信息15条,安置了5名居民就业。

(三)加大了对辖区困难家庭等弱势群体的生活情况调研力度。10月份为符合条件的44户困难家庭办理了低保;为2户家庭办理了医疗救助,受益人2人,为居民送去党的温暖。

(四)随时监督和关注社区2名戒毒人员的生活和工作情况,关心社区残疾人的健康生活状况,让他们及其家庭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暖和。

社区学习制度篇7

一、加强党的理论知识学习,提高党员政治素养。

社区党委紧紧围绕上级党委的中心工作,认真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区,社区党委积极开展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开展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在为居民服务中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对于党员来说,理论上的清醒和坚定是政治上清醒和坚定的前提。一个党员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出现摇摆、迷茫,则往往源于理论上的模糊不清;而政治上的坚定、实践上的进取,则往往得益于理论上的清醒坚定。针对于此,社区党委克服了基层党支部在理论学习上重视不够、抓得不紧、要求不严、态度不端、浅尝辄止、敷衍应付、理论学习不能联系实际等缺点与不足,创新思维,开拓性地开展了党员理论学习活动,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要地位。通过开展自学与专题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在全体党员和积极分子中掀起学习《中国共产程》、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理论等重要思想的高潮,并推动学习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对理论学习活动的内容、方法、步骤和时间进行了统一安排。坚持学用结合,要求全体党员既用理论改造客观世界,同时又用理论指导改造主观世界,不断增强党性,提高广大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社区党委严格党的组织生活会制度,做到加强教育,健全制度,注重效果,督促检查。通过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全体党员提高了参加党的组织生活的自觉性,能够自觉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用规范党委工作,坚持制度和学习制度等。党委通过坚持制度,经常组织党员学习党的有关方针方针政策、时事政治和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了党员的政治觉悟和工作水平。并通过制度定期讨论党委工作,发扬党内民主,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保证了我社区基层党组织的健康发展。

二、以增强党的先锋模范作用为重点,切实加强党员管理工作。

社区党委始终把党员的队伍建设放在首要位置,在建立学习教育的长效管理机制基础上,制定了党员的管理机制,确保党员在社区各项工作和学习中的先进性。

以活动为载体,切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社区党委组织重温入党誓词,做合格的共产党员、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等活动,坚定党员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进一步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社区党委开展了党员先锋岗、示范户评比活动、党员公开承诺等活动,使社区广大党员无私奉献,埋头苦干,坚持依法行政,严格照章办事,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树立了社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

三、以思想政治建设为重点,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社区党委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认真执行中的各项条例,结合社区党建工作实际制定了具体的工作制度和实施办法,使党的生活和组织建设有章可循,以规范和制度来保证党建工作和党组织作用的发挥。

1、建立、健全领导班子学习制度。

围绕深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社区党委进一步完善了社区党委领导班子学习制度,深化党员干部读书学习活动,把理论学习纳入日常党委建设的工作范围。坚持每月举行一次集中的理论学习,并做好学习考勤登记、学习情况记录和学习笔记,同时积极自学,通过收看电视、阅读报刊等手段及时把握国家颁布的大政方针,更好地把握党委全局工作。

社区学习制度篇8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集中时间、集中精力,下大力气解决影响和制约社区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全面促进社区科学发展。

二、整改原则

1、坚持联系实际,突出重点。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社区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2、坚持加强督察,务求实效。对需要解决的问题要向群众公示,让整改落实的内容做到可操作、能落实、好检查。对于受客观条件限制,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向群众做好解释工作。对需要一段时间解决的问题,要跟踪督察,逐步予以落实。

3、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选准突破口和切入点,竭力为辖区居民办实事办好事。既要防止畏难情绪、无所作为,又要避免搞形式主义、短期行为和“政绩工程”。

三、整改项目及措施

1、关于理论学习还未做到全面系统,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程度不够高的问题。

整改措施:

(1)增强学习次数和学习强度,增强学习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形成长效的学习制度。在学习途径上,要向书本学习、向群众学习、班子成员之间互相学习,积累方方面面的经验。在学习范围上,要深入研究党的方针政策,拓展思维深度和广度。在学习创新上,班子成员在巩固旧有知识的基础上,还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知识,吸收新养分,以适应日益复杂全面的社区工作。

(2)增强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真正深入基层做好调查研究。真正俯下身子,带着问题到基层调查研究取得第一手资料少。认真分析查找社区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性问题、新矛盾,坚持做好检查指导工作,在检查指导中总结经验,促进建设。

主要负责人:以上工作由社区党支部书记*同志负责

整改目标: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改进学习方法,完善学习制度、学习计划,并从即日起付诸实施。

2、关于社区服务工作方面,社区服务网络不健全,社区服务程度不高的问题。

整改措施:

(3)进一步完善社区功能,坚持以人为本,继续把方便群众、服务群众放在首位,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展好、维护好、实现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构建充满活力、创造力的社区。继续探索强化社区的生活服务功能、文化服务功能和政务服务功能,力求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需,我有所帮”,不断提高社区服务水平。尤其是要拓展社区就业服务体系,为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其收入。整合规范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和队伍建设,推进社区服务信息化、产业化和公共服务设施向居民开放,建立大范围、多层次的志愿者服务制度等,应作为探索创新的重点。

(4)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以优化、美化、绿化、亮化环境为目标,积极探索建立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生态社区。教育社区成员做好街巷保洁、爱国卫生、环境保护工作,爱护自己的家园。形成常年见绿,春色满园的优美环境。

(5)继续抓好“平安社区”建设,促进人与社会秩序的和谐。大力加强社区综治组织建设,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加强社区教育管理,强化社会治安防控,积极构筑社区治安防范网络,确保实现“防范措施健全、治安管理规范、案件发生较少、治安秩序良好、居民群众满意”的平安目标,努力营造安定、安全、安宁的社区环境,最终达到人与社会秩序统

一、和谐。

(6)以文体活动为载体,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通过强化文体、教育设施建设和建立健全文体活动、社区教育骨干队伍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社区教育工作;积极探索利用开展各类比赛、活动月、“邻居节”、“社区节”等活动,吸引广大社区成员参与到社区大家庭建设中来,在各类活动中陶冶情操、提高素质、营造社区的温馨氛围,增强对社区的归属感、认同感、亲情感。

主要负责人:以上工作由*、*同志共同负责

整改目标:使社区生活服务、文化服务、政务服务逐渐到位,辖区内环境优化、美化、绿化、亮化,社区教育文体设施健全、治安管理规范、案件发生较少、治安秩序良好、居民群众满意,形成和谐美好的社区人居环境。3、关于在社区组织建设方面,社区班子成员缺乏超前的创新意识,社区管理网络建设还存在着死角的问题。

整改措施:

(7)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完善社区干部管理制度。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教育,加大社区干部教育力度,建立科学的教育培训机制,形成长效的学习和实践工作制度。

(8)促进社区制度的完善,逐步健全社区例会制度、社区成员代表会议、社区决策公开、协调、协商和居规民约等制度,使社区成员都在制度和法规规定的范围内生活,使社区每一项工作都能真正体现民意、合乎民情、顺应民心。加强班子自身建设、促进人与制度的和谐。

(9)无论是不是自己分管的工作,都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增强对全社区方方面面工作的认识程度。在此基础上,要发言创新精神,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创新载体,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风格。搞好工作调研,及时解决问题,在研究工作的过程中要擅于抽丝剥茧,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争取做到事半功倍。

(10)增强社区干部团队合作精神,丰富社区活动形式。工会、劳动保障、计生等各口长期性地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团体活动等,活跃社区干部文化生活,增进社区干部团结协作的意识,增进社区干部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主要负责人:以上工作由*同志负责

整改目标:通过更新制度、更新理念、改进方式方法,使得社区形成组织体系健全,班子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的新格局。

四、整改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监督检查。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切实负起责任,抓紧落实具体工作。

社区学习制度篇9

[关键词]高校学习型社区文化建设

[作者简介]蒯海章(1978-),男,湖北随州人,南昌工程学院学工处副处长,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胡盛华(1968-),女,江西吉安人,南昌工程学院学工处处长,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与心理健康教育。(江西南昌330099)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一般课题“回归与重构:江西高校大学生学习型社区建设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1YB229)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6-0181-02

当前,全国各地对“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如火如荼,学习型社区的建设和研究呈方兴未艾之势。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学习型社会的基础是学习型社区。高等学校由于其特有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功能,在构建学习型社区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高校学生社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长成才的重要基地。构建高校学习型学生社区,对加强高校管理、实现学校全面育人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学习型学生社区的内涵

目前,对于学习型社区的内涵,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定义,其中厉以贤教授认为:“学习型社区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以终身学习、终身教育体系为基础,以保障和满足社区成员各种学习权利与需求、获得人的全面发展与自我实现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社区。”叶忠海教授认为:“所谓学习化社区,是指以社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组织为基础,能保障和满足社区成员学习基本权利和终身学习需求,从而促进社区成员素质和生活质量提高以及社区可持续发展而创建的一种新型社区。”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认为:“学习型社区即为个体和群体提供正规和非正规学习机会的地区,目的是使社区成员获得知识、技能、态度,形成价值观,从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增进社区的整合和凝聚力。”总之可以概括为两种,一种以揭示学习型社区需具备的典型特征为主;一种以描述学习型社区创建活动形式和过程为主。

高校学生社区,依托高校资源,以大学生为主体。高校学习型学生社区指以大学生宿舍为中心,以终身学习、终身教育体系为基础,依托高校资源,为大学生提供各种平等学习机会,以保障和满足大学生各种学习的权利与需求,使其获得自身的全面发展、自我实现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即大学生宿舍、课堂学习之外的生活、学习交流、活动的校园特定范畴。

二、高校学习型学生社区的特征

1.社区主体的特殊性。高校学习型社区是由一群年龄相近、生理与心理发展相似、受教育程度相同、知识结构均衡的青年男女组成。他们是未来社会的一员,一方面在思想上大部分不够成熟、易冲动,心理素质不稳定,自律意识相对薄弱,需要接受更多成长成才方面的培育和锻炼;另一方面,大部分初次离家,离开父母的保护和约束,丧失对家庭的完整的依赖,缺乏自理能力,需要学校和集体给予相应的温暖和关爱。大学生由各地聚集而来,家庭背景以及情感历程的千差万别,其心理是十分复杂的。大学生正值人生中思维最活跃、精力最旺盛的时期,从未成年到成人的转变会引发诸多心理问题,高校应关注。

2.社区活动的规律性。高校学习型社区以学生为主体,大学生在校期间流动性相对较小,人员结构稳定,社区的作息时间规律性较强,大学生一般按学校的作息时间安排学习、生活、娱乐。学校有一套统一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和规范大学生的行为,有较为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保障大学生的生活。高校学生社区的活动有一定的可操控性,若具有一套科学且切实可行的管理规章制度,高校学生社区的管理是有章可循的。

3.社区环境的可造性。由于高校学生社区人口构成相对比较单一,组织规范且社区自成体系,学生社区具有更易管理和塑造的特性。虽然学生社区是缩小的“小社会”,社会上的种种现象及思潮也会在校园里有所折射,但对于某些社会上的不良现象,若学校教育引导得当,可以抵御社会负面情绪对学校的不良侵袭,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三、高校学习型学生社区建设的意义

1.创建学习型学生社区是促进和谐社区、推动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这对社会基层、高校等社会单元的稳定和谐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生公寓作为社区单元殊的元素,日益成为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部位。要通过创建学习型高校社区,推动高校社区及周边居民社区的建设,推动社区进步。

2.创建学习型学生社区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客观需要。高校学生社区是一种独特的大学社会形态和人文景观,高校社区建设的优劣对学生的人格塑造、道德取向、行为规范、心理品质和文化镌刻,乃至对未来社会的主流文化的倾向都具有深刻的影响。高校学习型社区关注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学习已逐渐演变成工作与情感的必需品,陶冶情操的生活方式,并贯穿着人生的全部过程。高校学生社区拥有大量的物力以及人力资源,具有多方面的优势,是大学生终身学习的载体,应创造终身学习的条件和环境,推动全民学习,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3.创建学习型学生社区是加强学风建设的必然性要求。随着社会知识化、信息网络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类社会生活的知识含量逐步提高,封闭型的高校发展模式已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学习型学生社区充分考虑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的要求,为每个社区成员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着力推动在学生社区内营造普遍的学习理念。利用高校所独有的丰富教育资源,根据学生社区的特点,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及学习需求,举办学生易于接受和喜欢的学术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为大学生提供了终身学习的平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学习态度,加强校园学风建设,创造学习、创新的文化。

四、创建高校学习型学生社区的对策

1.提高大学生学习型社区意识,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构建高校学习型社区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离不开学校相关部门及全体学生的共同努力,需要培养大学生对学习型社区的感性意识,增强大学生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要在创建高校学习型社区过程中,引导全民参与意识,帮助学生树立“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终身学习”等理念。通过各种报告会、经验交流会等活动传播终身学习理念,在社区中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学习型社区的理念植入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中,让大学生充分地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自觉参与高校学习型社区建设,在共建中共享、在参与中成长。

2.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学习型学生社区协调管理机制。高校学习型社区由于其主、客体多样,决定了社区的管理复杂,具有多维度、多层面和多样化的特性,在学习型学生社区构建中,要加强制度的建设,建立以学校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学生社区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运行机制。主要包括:形成院(系)和学生社区纵横交织的网状式思想教育和管理的组织构架;建立“热情、主动、耐心、周到”的现代物业化经营机制;健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自律机制;完善以加强周边相关领域、相关人员为基础的利益相关者所共同治理的联动机制。在学生社区成立学生社区民主管理委员会,在各楼栋设置楼栋民主管理委员会,在各楼层设立层长,寝室设立寝室长,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确保党、团组织和辅导员“三进”学生社区并发挥有效作用,统一管理全校学生党建思想政治和管理工作。

3.加强学习型学生社区文化建设,发挥文化育人功能。高校学习型学生社区的建设,应结合高校育人功能的特点,培育浓郁的文化氛围,引领大学生的文化潮流,把学生社区建设成为学生温馨舒适的家园、求知进取的学园、素质拓展的乐园,充分彰显和发挥高校文化育人功能的作用。具体表现为:通过在学生社区开展公告栏等多样化的温馨服务,建设学生的虚拟社区交往平台,定期开展建言献策活动,畅通学生自觉参与建设、评价服务、监督事务的渠道,组织领导定期走访、接待等。通过开展思想引领活动,创先争优活动,党员寝室挂牌活动,学习、文体、安全文明卫生等系列竞赛,形成文化特色,把学生社区建设成求知进取的乐园。通过开展创新创业展览、宣传、报告会、现场交流会等传播创新创业精神;设立各种功能型活动室,定期开展活动,广泛开展校内外专业实践、综合实践等志愿型服务活动,把学生社区建设成素质拓展的学园。

4.增强和完善社区软硬件环境建设,搭建平等学习平台。高校学习型社区环境建设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建设两个方面。高校应该加强和完善学校的文体设施、科教设施以及其丰富的文化资源,通过设立各种功能型活动室,开放楼栋活动室、会议室、读书室等为大学生的学习、培训等活动提供学习交流的场所。高校应该规范各类规章制度,用规范的制度和动力机制保障学生社区学习的环境。另外,在学生社区应该大力提倡、体现学习的重要性,使整个学生社区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促使社区学习氛围的形成。也可在高校社区引导和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大学生学习活动,引导大学生养成自我学习的习惯,培育社区的学习氛围,推进社区学习氛围的形成,提升大学生对社区的认同感。高校应大力推进网络虚拟社区交往平台的建设,建立社区网站,发挥其文化辐射作用。随着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提高,大学生对全方位学习的要求日益增强。网络以其承载信息量大、知识传播成本低等优势,为满足大学生的学习需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先决条件。学生社区网站可以依据大学生专业、年级等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利用学生常用的网络资源,建设学生的虚拟社区交往平台,加强教育引导,培养大学生网上生存能力,提高学生上网学习技能,营造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良好氛围,利用网络完善学习型社区的学习体系,使网络文化辐射并渗透到学生社区,促进高校学习型社区健康发展。

学习型组织建设是一项需要全面布局、长远规划、育人无声的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是传播终身学习、全民学习的理念,树立终身学习、全民学习的理念意识,培养终身学习、全民学习的理念习惯的主要渠道。高校要结合高等教育育人功能和青年学生特点,紧密对接学校办学目标,坚持将观念更新作为灵魂、以组织建设作为先导、以队伍建设作为基石、以制度建设作为保障,积极有效地推进学生乐学、家长满意的学习型学生社区建设,培养大学生将学习经常化、自觉化的良好习惯从高校内部向高校外部延伸,逐步在全社会形成一种终身学习的习惯,为全社会的学习型组织建设起到良好的引领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厉以贤.社区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叶忠海.试论学习化社会的基础――学习化社区[J].教育发展研究,2000(5).

[3]王爱义.oeCD学习型社区模型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5(4).

社区学习制度篇10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的“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努力提高全民素质”要求,探索符合我县特点的城乡社区教育实践模式,构建学习型社会,努力提高广大市民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为我县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总体目标

整合全县社区教育资源,构建以“社区学院为龙头、乡镇社区学校为骨干、行政村社区教育教学点为基础”的社区教育网络体系,建立具有特色的社区教育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努力把社区教育建成开放性、立体型、多形式的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城乡市民“教育超市”。

三、工作原则

整体性原则:在各级政府的统筹协调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参与下,动员社会所有力量,整合社区教育资源,建立起纵向沟通、横向联合的全县社区教育整体网络体系。

发展性原则:既要满足社区发展对社区教育的现实需求,又要满足社区居民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提升对社区教育的长远需要,建立有利于社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开发性原则:坚持教育资源的社会化与社会资源的教育化相结合,努力开发现有的和潜在的各级各类教育资源,为社区教育所用,实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单位教育、社会教育的相互融通和协调发展。

“三全性”原则:社区教育要面向城乡社区全体成员,为各类人群提供全员、全程、全面的培训教育服务和学习支持活动,进一步发挥教育在社区建设与发展中的先导性、基础性和全局性作用。

四、主要任务

根据城乡社区发展和社区居民物质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组织开展科学技术、文化艺术、职业技能、思想道德、民主法制、环境保护、健康保健、人口教育、社会生活、公共卫生、休闲娱乐等培训教育和学习活动,促进全体社区成员整体素质提升和生活质量改善。

主要内容为:一是深入开展青少年校外教育和家庭教育指导,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全面推进青少年素质教育;二是继续加强社区各行各业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创新教育,加快从业人员继续教育、成人学历提升教育;三是强化对特殊人群的针对性教育,特别是待业青年、下岗职工、失地农民、外来务工人员和其他弱势群体的就业生存与竞争发展培训,提高他们择业创业能力;四是广泛开展老龄教育,引导城乡老人安度幸福快乐的晚年;五是进一步强化市民综合素质教育,特别是加强公民意识、文化艺术、文明修养、民主法纪、健康保健、休闲娱乐、邻里关系、安全和谐等方面的教育引导;六是大力培育和发展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家庭、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单位、学习型机关、学习型社团组织,提高城乡社区广大居民自我教育、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构建起参与式社区教育机制。

五、工作措施

1、大力宣传,营造氛围。利用各种新闻媒介和宣传工具,广泛开展全民学习、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知识经济等方面的宣传教育活动,在全县人民群众中营造一种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良好舆论氛围,从而引导全县城乡居民提高对社区教育的认识,树立终身教育理念,养成终身学习习惯,并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城乡各类社区教育活动中去。

2、加强领导,统筹管理。成立全县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订社区教育工作的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管理协调全县社区教育活动。县社区教育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宣传、推广、组织、指导和督查全县社区教育工作。各乡镇要相应建立本辖区社区教育领导机构,把社区教育工作作为本区域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并纳入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组织实施,县属各部门要确定社区教育分管领导和专兼职人员,采取切实措施,认真组织落实。逐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统筹、教育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与协作、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教育管理实践模式。

3、建设实体,构建网络。加快三级社区教育管理体系建设。以浙江电大分校为依托,成立社区学院,电大和社区学院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各镇以化技术学校为依托,成立乡镇社区学校;各乡镇的行政村以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点为依托,建立农村社区教育教学点。下级社区教育机构业务上受上一级社区教育机构指导,全县形成以社区学院为龙头、以各乡镇社区学校为骨干、以农村社区教育教学点为基础的三级社区教育管理体制。

4、部门参与,分工协作。全县各部门(组织)共同参与社区教育大格局,努力推进全县社区教育事业发展。部门及其下属培训机构要根据各自功能职责,挖掘部门社区教育资源,发挥部门社区教育优势,举办特定群体的教育培训项目;部门及其下属单位要无偿或低偿开放所属的文化、教育、体育、娱乐等场所设施,提供相关领域的学习支持服务;各部门要支持、配合、参与全县性社区教育工作和社区学院(学校)的有关活动;有关部门及其所属机构要主动与社区学院联系,联名共同举办公益性和半公益性社区教育培训学习活动,并将社区教育资料信息报送社区学院,以形成全县社区教育整体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