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理论培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42:33

电工理论培训篇1

关键词:水电工程造价管理培训教师教材

l造价管理从业人员的现状及发展需求分析

1.1全国水电工程造价管理从业人员现状

全国水电系统共有职工(正式、在职)284万人,其中从事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人员有99868人。

1.2全国水电工程造价管理从业人员培训需求分析

从上表我们可以得出如下一些判断:

(1)需加大培训力度。

目前全国水电工程造价管理从业人员接近10万人,是一个庞大的队伍。根据国家有关主管部门的要求,造价管理从业人员必须持资格证书上岗。国家建设部99年第l号文件建标11999血号文,《关于印发<建设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价格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再次明确:负责工程价格计算、审价的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和执业专业人员必须持有工程造价咨询单位资质证书和造价工程师注册证书或造价管理人员从业资格证书。凡未经持证人员编制的概预算书一律无效,预算审查部门不予受理。从历史和现实需要看,造价管理从业人员要取得执业资格证书,不参加造价管理培训是不可能的。到目前为止,全国水电工程造价管理从业人员只有约3000人接受过培训,仅占全部从业人员的3%,比例是非常低的。因此要加大对水电工程造价管理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多办各种培训班,使尽可能多的水电工程造价管理从业人员达到国家建设部和电力、水利部门对其从业人员资格的要求。目前的每年办2~3个造价管理培训班,培训200~300人的规模太小,要加快速度,以每年培训1000人的速度,以适应水电工程建设需要。

(2)综合素质急待提高。

从全国水电工程造价管理从业人员学历构成来看,在水电工程造价管理从业人员中,仅具有初中以下和高中学历的人员达50933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57%,而具有本科以上学历者有5794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5.8%,这两个比例比全国水电科技人员同类学历人员所占比例分别高出15.6个百分点和低于8.6个百分点,大量没有经过任何专业训练的人员从事造价管理工作,对于提高水电工程造价管理行业水平带来极大挑战。这是水电工程造价管理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加强造价管理人员培训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重要措施。

(3)应全方位、系统的培训。

从全国水电工程造价管理从业人员的专业构成和知识结构来看,水电工程造价管理从业人员学过经营管理、企业管理和管理工程类专业知识的人分别为4394人、1198人、699人,合计6291人,占总数的6.3%。再加上学水电类的5992人,也不过占总数的12.3%。其他约88%的从业人员既没有学过水电工程,又没有学习过经营管理等专业知识。显然,这样的专业构成和知识结构是不能满足水电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对其从业人员素质要求的,必须加以改变。这就需要对水电工程造价管理人员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培训。这样的培训,不仅包括对所有从业人员进行水电工程造价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培圳,而且还应包括对相关的人员进行水电工程基础知识的培训,市场经济理论知识的培训,经营管理知识的培训,以及合同、法律等方面知识的培训等,因而培训应该是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多目标的系统培训。

(4)是自然更新的基本要求。

目前从业于水电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人员有42544人年龄在35岁以下,有14880人年龄在50岁以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水电事业的发展,将有大批的年轻人跨入水电工程造价管理行业,大量的年轻从业人员无论从工作考虑,还是从个人考虑都需要进行培训。

综上所述,水电工程造价管理从业人员的培训是水电工程建设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从业人员个人的时代需要,也是造价管理工作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的责任,必须认真抓好。

2培训的意义

2.1培训是提高从业人员素质的有效途径

从当前从事水电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素质来看,尚不能令人满意,水电工程造价管理工作需要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较高的综合素质要求,造价管理人才的培养,应该是一个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一般来说学历教育是达不到这样的标准的。我国目前实行的造价工程师注册制度,对造价工程师的学历和工作经历的要求也比较高,且需参加全国统一的造价工程师执业考试。这些要求只有通过培训才能达到。

2.2开展造价管理培训是提高经营决策水平的关键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一切行为应当遵循利益最大化原则,这是市场经济规律决定的,要做到这一点,企业的经营决策水平是关键,决策失误是最大的失误。建筑工程作为商品,理所当然应该满足商品的一般规律,水电工程与其它商品相比又有其特殊性,其中最为明显的是水电工程具有多次性计价的特点,如预可行性研究阶段有估算,设计阶段有概算,承发包阶段有标底,报价,合同价,施工过程中有结算价,竣工阶段需要编制决算。一句话,在水电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都与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密切相关,各阶段的造价计算无不是科学决策的重要经济技术指标。因而熟悉造价的确定不仅仪是造价管理人员的事,作为一个经营决策者,应该而且必须掌握造价管理方面的知识。随着我国招标承包制的不断完善,企业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如投标的决策问题,报价的策略,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问题,各阶段的投资控制问题,都是经营决策者们不能不面对的问题,不能不认真研究的课题。要解决这样的一些问题,答案只有一个:对经营决策者们进行造价管理知识的培训。

2.3进行造价管理培训是规范建筑市场的客观需要

当前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体制正处在一个转型时期,旧的体制还没有完全打破,新的体制又没有完全建立,建筑市场的规范化问题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其表现在,统一定额的法定性还未动摇,招投标竞争还欠规范,经营决策者们的知识结构尚不完善。超概算现象比较严重,投标报价水平参差不齐等。我们应该承认,这对规范建筑市场是极为不利的。如大幅度的超概算问题,这不仅仅对工程本身带来问题(如工程效益等),而且也打乱了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又如低报价问题,不仅仅是企业经济受损,给工程管理带来难度,更严重的是扰乱了建筑市场,使竞争无规则可言。一个合格造价管理人员不应该不知道怎样给建筑产品定价,一个决策者不应该不知道建筑产品也要遵循商品的价值规律。因此进行造价管理培训也是规范建筑市场的客观需要。

3造价管理培训的目标及其知识结构要求

3.1培养目标

造价管理培训的直接目标,应该是培养造价工程师,造价工程师所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就是造价管理培训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其目标如下:

①具有编审项目建议书及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估算、优化建设方案并对项目进行经济评价的能力;

②具有对设计方案及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技术经济论证、优化的能力,并能编制工程造价;

③具有编制工程标底及投标报价的能力,并能对标书进行分析评定的能力;

④具有在建设项目全过程中对工程造价实施控制,管理的能力,能编制工程结算,决算;

③熟悉合同管理条件,能熟练处理施工过程中的索赔、结算,保险等问题;

⑥具有组织编制和管理工程造价各类计价依据和各类造价指数的测定、分析整理能力;

⑦具有运有计算机确定、管理工程造价的能力;

⑧熟悉建设项目各个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理论与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工作之中。

3.2知识结构

从造价管理培训的具体目标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合格的造价管理人员应该掌握:工程技术知识,工程经济知识,工程管理知识,经济合同及法律法规知识。“工程技术”是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一切无从谈起。“工程经济”是目的,造价管理工作的成败直接与效益紧密相连,而工程经济就是研究在技术合理的条件下如何使利益最大化。“工程管理”是手段,如何有效地科学地实施管理是建设项目的重要问题,而对造价的管理是其核心问题:“经济合同及法律法规”是途径,工程的管理是通过“三制”即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承包制,合同管理制等来体现的。

4培训的型式与教学方法

4.1培训的型式

4.1.1操作型培训

所谓操作型培训就是培养动手能力,应该说目前的培训型式基本属于该类型。

培养的目标:具有编制造价管理文件的能力;熟悉招投标的程序及标底、报价的编制;了解定额的编制原理,会编制补充定额。

培训的内容:工程定额原理,概沦,项目划分及费用,基础单价,单项工程造价管理编制,总概算文件编制,招标投标概论,工程汁量与结算,合同管理基础知识。培训对象:具有一定施工组织经验和工程管理知识,拟从事造价管理工作的人员。

4.1.2研究型培训

所谓研究型培训是指理论与本学科前沿知识的培训,型式上可以是理论研讨式或高级研修培训班。

培训目标: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熟悉工程造价的运动过程,了解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方向,具有解决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具有工程造价管理方向的科学研究能力。培训内容:工程定额原理,工程造价的全过程管理,工程造价管理的理论与方法,招投标技巧,索赔管理,合同管理,计算机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培养对象:具有一定资历的造价管理人员,从事经营合同管理的人员。

4.1.3经营决策型培训

经营决策型培训是指对经济营决策人员进行工程造价管理方面的专业培训。培训目标:熟悉工程造价管理在经营决策中的作用,掌握工程造价的控制的理沦与方法,运用造价确定与控制理论进行科学决策。

培训内容:工程造价的费用组成及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工程造价管理与招投标决策,工程造价控制的理论与方法。

培训对象:项目经理,经营管理人员,合同管理人员。

4.2教学方法

课堂理论教学法:主要从事造价管理的理论教学,如,工程定额原理,工程造价的组成及运动规律,造价控制的理论与方法等。

实践教学法:主要是施工组织现场参观以及小的课程设计,如,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流程,各种枢纽建筑的感观认识,施工总平面的布置与造价管理文件的编制的关系,课程设计包括:基础单价工程单价的编制,小型单项工程概算文件的编制等。

案例教学法:通过对某个案例的剖析,使学员的知识连成一个整体,培养学员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亲验式教学法:通过亲验式(或情景式)教学,使学员更加贴近实际,如临其境(国外亲验式教学非常普遍,我国尚处在发展阶段),例如,招投标的模拟,合同谈判的模拟。

5师资与教材建设

师资与教材建设是实现水电工程造价管理人员达到培训目标的重要手段和保证措施。

5.1师资队伍素质要求

(1)应该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师德素质。作为培训水电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教师,不但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信念和人生价值观,还应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善于教书育人,做到严于律己,身体力行,热爱学生,诲人不倦,乐于献身水电工程技术教育,有严谨治学的作风。

(2)知识结构要求“线专面宽”。师资队伍中应既有工程造价的专家,又有工程管理的行家。既熟悉现行工程造价的编制方法,又高瞻远瞩,站在该行业的前沿,对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方向有所研究,这样才能保障学员的高起点。

(3)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并重。工程造价管理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为了达到前文论述的培训目的,实现提高培训层次的目标,教学方法应该灵活多样,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外,应加大实践性教学的力度。这就要求相应的师资队伍,不仅具有扎实系统的理论知识,更应具有丰富的处理工程造价管理问题的实践经验。不仅如此,从事理论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的教师还应具有理论教学的组织能力和实践性教学的管理能力。

(4)具有从事教学的其它基本素质。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具备相应的教育教学理沦知识,掌握教学组织原则,教学方法,以及继续教育的教学艺术,才能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有效的组织,提高教学效果。

5.2教师的来源

对于不同的培训型式应有相应的师资队伍。操作型培训理论教学宜从高等学校中聘用长期从事工程造价管理相应学科教学的教师;实践性教学,对于造价的编制,招标文件的编制等宜从设计院中聘用教师;对于工程变更的处理,索赔的处理等内容的教学宜从工程管理人员(如从事合同管理的监理等)中聘用。

研究型与经营决策型培训应聘用资深的,从事工程造价管理研究的,同时又具有丰富的经营决策经验人员,他们应该具有解决工程造价管理实际问题的经验,能够把握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方向。

5.3教材的组织

水电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培训教材应该方便自学,贴近工程实际,可操作性强,案例丰富等特点。目前的教材不能满足这个要求,因此要提高目前的培训质量,提高学员的素质,拓宽知识面,应编写一套系列教材,以适应教学的需要。

6结束语

水电工程造价管理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它要求从业人员除了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和管理,政策法规方面的知识以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工程技术和工艺流程方面的知识。

电工理论培训篇2

关键词:大运行;电网调控员;复合型

作者简介:李增荣(1971-),男,山东滨州人,滨州供电公司地区监控班班长,助理工程师;苑跃贞(1971-),男,山东滨州人,滨州供电公司地区调度班班长,工程师。(山东滨州256610)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7-0166-02

“大运行”体系建设是适应电网发展实际需要,提升电网运行能力,实现专业管理的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适应公司加快“两个转变”的必然选择。随着电网规模的快速发展,新设备、新技术大量应用,智能电网建设逐步推进,运行管理模式不断变革,对调控人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建立“复合型调控员”培训体系,对调控人员适应“大运行”工作要求,提升调控员的技术素质和业务能力,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培养复合型电网调控员的必要性

“大运行”体系建设后,实现了调控一体化改革,将电网调度和变电监控合二为一,但由于电网调度员与电网监控员在专业分工、业务技能培训方向上侧重点不同,使得电网调度员和电网监控员在专业融合、业务协调上与国家电网公司“大运行”改革的最终目标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按照调控一体化的发展需要,对调控员的业务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对知识面的要求越来越广。调控员作为电网运行监视、操作和事故处理的指挥人员,其业务能力和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电网能否安全稳定运行。如何提高调控员的业务技能水平成为当务之急。建立一套适合“大运行”体系下的“复合型调控员培训体系”势在必行。

二、培养复合型电网调控员的主要做法

1.建立电网调度人才储备流转体系,提高调控员整体素质

生产运行的性质决定了调度机构人员配置应合理、到位,合理配置人员是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也是完成各项经济、技术指标的基本保证。同时,还应有一定的人才储备,以应对科技及电网发展的挑战,保证人力资源连续、充足。建立健全调度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考核机制,拓宽人才引进和输送渠道,为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创造有利条件,将调度人才培养纳入公司人才培养计划。调度机构管理和专业技术岗位新增人员要从具有较高学历的人员中择优选聘,建立人才培养、使用和输送的合理流动机制,不断培养人才,同时向公司其他部门输送人才。通过建立电网调度人才储备流转体系,造就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电网调度人才,并留有必要的人才储备,形成人才梯次结构。

2.建立常态培训制度,提高调控员对新技术、新设备的掌控能力

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应用,调控人员普遍面临知识更新问题,因此,应根据电网技术发展以及设备更新情况,建立新技术、新设备常态培训制度。从战略高度认识新技术、新设备培训工作,注重培训需求分析,制定新技术、新设备培训规划。利用安全活动时间,安排运行方式、继电保护、自动化与通信、一次设备等方面的专家,对相关专业领域知识进行讲解。本值值班员之间进行业务交流,提高业务水平。强化调控员常态化轮训和考核,推行科目式执证上岗,即将新技术、新设备的培训内容分科目进行考试,通过考试取得所有科目上岗证方可上岗。

3.充分利用好调控员培训模拟(DtS)系统,提高调控员对电网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调控员培训模拟系统是一套数字仿真系统,可在电网正常、事故、恢复控制下对调控员进行培训,训练其正常调度能力和事故时的快速决策能力,提高调控员的运行水平和分析处理故障的技能。电网事故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快速性和灾害性的特点,当事故发生时,调控人员必须迅速隔离故障,限制事故扩大,恢复用户供电。要培养调控员的这种素质,最为有效的手段就是进行反事故演习。在建成电网调控员培训模拟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大量针对电网薄弱环节的反事故演习,调控员的事故处理能力可得到较大提高,有效减少在实际事故处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调度事故。对调控员培训模拟系统使用频次及演练内容做出刚性规定,充分发挥该套系统的作用,提高调控员驾驭大电网的能力。

4.理论加现场培训,提高调控员综合业务能力

理论与实践是互为支持、互为依托、融合发展的关系,理论无实践则空,实践无理论则盲。特别是在电力生产领域,电网的运行本身就是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活动,而通过实践又可以发展新的理论,因此,电网调控员的培训要做到双管齐下。

(1)电网调控员需要坚实的理论基础。在电网调控员的选拔上普遍要求具备大专以上学历。经过电气工程专业四年的培养,调控员普遍具备了较好的理论素质,但学校的理论知识与电网的现场控制理论并不完全吻合。一方面因为调控员在学生时代学习的理论知识,毕竟是纸上谈兵,很难做到联系实际,有一定的局限性;另一方面电网在不断发展,特别是随着智能电网、特高压电网的建设,有许多新的理论知识需要调控员及时学习掌握,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因此,理论培训工作,调控员既要做到“温故”,又要做到“知新”,要对新理论高度敏感,主动学习,使坚实的理论水平成为有效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石。

(2)调控员需要扎实的实践经验。电网调控员最初的培养往往是从变电运行开始的,否则调控员不易对电网接线图及变电站站内设备产生明确的实际概念,容易纸上谈兵。调控员在上岗前应到发电厂、变电站、检修工区等生产一线现场培训学习。由相关单位负责进行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正式上岗。

(3)利用遥视系统作为现场学习的补充,增强现场设备认知能力。在变电站有工作时,老师傅可以通过遥视系统,将变电站工作人员的具体操作步骤、细节及原因一一讲解。现场没有工作时,新员工可以自己通过遥视系统熟悉变电站现场设备状态,将各种设备型号、设备状态参数了然于胸。

5.超前实施智能电网培训工程,提高调控员对智能电网的调度能力

实现智能调度需要打造四个平台,即实时监控和预警平台、调度计划平台、安全校核平台、调控管理平台。围绕以上四个平台,制定科学合理、循序渐进的智能电网培训计划,结合智能电网建设推进情况进行落实,做到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当前,先要从深入分析地区电网运行管理特点入手,以实现主配网一体化为工作目标,组织调控员深入研究支撑调控一体化的电网支持技术,完善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为智能电网的建设做出有益探索和经验积累。

邀请专家有针对性对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智能变电站以及变电站视频监视系统等方面进行技术知识培训,注重培训过程中的沟通和交流。组织调控员走出去,去智能电网建设的现场参观学习,增强对智能电网的直观认识,熟悉现场一、二次设备。通过超前实施智能电网培训工程,切实提高调控员对智能电网的调度能力。

6.建立调控员岗位轮换机制,提高调控员对“大运行”模式的适应能力

对于“大运行”模式下的电网调控员来说,应当具有对电网调度业务工作的全面了解能力和对全局性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而培养这些能力,显然只在某一专业岗位(监控值班员、配网调控员、主网调控员)长期作业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使调控员在不同细分专业岗位间横向移动,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并且与其他调控员有更广泛的交往接触。因此,建立调控员岗位轮换机制,是培养“大运行”模式下电网调控员的有效途径。通过监控值班员、配网调控员、主网调控员等细分专业岗位之间的轮换,使调控员轮换做不同的工作,以取得多种技能,同时也挖掘了各专业岗位最合适的人才。调控员岗位轮换机制培养的是一专多能的电网调度人才,可以有效提高调控员对“大运行”模式的适应能力,对培养复合型电网调控员具有重要意义。

7.建立培训效果监督与评估机制,确保调控员培训工作成效

培训成果的转化必须要进行培训效果的监督与评估,将所学知识或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去。培训前要做好现状评估;培训中要对调控员进行调查,关注他们的态度与热情,而不是考勤;培训后要全面开展培训效果监督与评估。培训应该成为积蓄与分享力量的源泉,要及时反馈与总结,为以后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活动提供参考。针对每次培训的调控员,要形成一个基本的培训效果评估制度,对培训内容本身的可实践性,对调控员工作绩效的影响程度要有全面的评价,使培训具有更好的效果。

为使培训效果落到实处,要坚持调控培训“四规范”的原则,即规范调控员系统化培训过程,制定由见习调控员到正值调控员的系统化培训流程;规范班组安全活动日活动模式,结合调度实际,制定安全活动流程,每周对照流程进行安全活动,并根据实际不断完善和丰富活动内容;规范反事故斗争活动,编制所有厂站事故处理预案,并随电网方式变化及时更新,利用DtS对事故预案正确性进行检验,每月进行一次演练,每季度进行一次大型联合反事故演习;规范技术交流活动,定期以值为单位开展工作交流和技能竞赛,安排各值进行工作经验交流,对好的工作做法、事故处理方案等在班组内部推广,各值人员签订导师带徒合同,内部人员每天进行业务交流,互相帮助和学习,实现所有人员各项工作的共同提高。

三、评估与改进

1.评估的综合性

本课题从电网发展实际出发,认真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形势,提出了复合型调控员培训体系建立的七项主要工作,对培养适应电网发展需要的复合型调控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电力调度系统普遍开展的安全性评价工作和电网企业开展的班组建设对标工作都对调控中心班组的培训工作有明确的要求,电力调度岗位是一个综合性相对较强的岗位,因此电网调控员培训工作的评估需要由电力调控中心、人力资源部门和工会组织共同开展。

2.持续的改进和提升

随着电网的不断发展和调度管辖范围、管理理念的变更,电网调控员需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多,其专业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与调度岗位的适应性是培训工作改进的依据。可以通过赴上级调度部门、先进地区调度部门学习的形式,开拓眼界,创新思路,适应调度发展要求;通过提值考试、劳动竞赛等形式,检验电网调控员的培训成果;通过合理化建议、班务会、建言献策活动等形式,征求电网调控员的意见和建议,实现电网调控员培训工作的改进与提升。

电工理论培训篇3

一、电力培训体系

(一)培训机构

企业培训机构有两类:企业内部培训机构和外部培训机构。各培训中心均建立了完善的培训制度,企业可针对自身情况从其资金、人员及培训内容等因素综合考虑来决定如何选定培训机构,对培训机构的选择原则是培训课程要学就要学本行业本领域前沿的东西。

(二)培训对象

根据参加培训的人员不同,可分为管理人员和技能人员等,然后针对不同的受训对象设计相应的培训方式和内容,做到因材施教。

(三)培训方式

从培训的方式来看,有职内培训和职外培训。职内培训指工作教导、见习、指派、轮调等方式的培训。职外培训指在专门的培训现场,接受对于履行职务所必须的态度、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二、电力培训现状

(一)学员学习成效

受训学员的基础知识相对比较薄弱,理解能力相对较差,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很强,对技术类操作很感兴趣。表现在讲解一些抽象的公式、定理,学员往往觉得不易理解,感觉枯燥无味,甚至在课堂上昏昏欲睡。

(二)教学现状

电力类培训在基础知识方面的重视度显而易见,一个知识技能都熟练的员工对于企业非常难得。然而在电力培训的教学方面,对教学的实效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还未能做到对教学方法大胆创新改革,改变教学现状。

(三)培训与企业需求适配

全球化竞争加剧,技术发展迅猛,顾客对产品、服务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人才争夺战日益激烈。这些因素给面向电力行业提供培训服务的培训中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随着电力行业的深化改革,电力培训中心作为面向电力行业在职员工的培训中心,在保证培训月企业需求适配方面的责任重大。一旦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为了尽快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员工的整体素质提高就成了当务之急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所在是对员工进行有效地培训。

三、提高教学实效性

(一)教学新措施

1.理论联系实际。讲解一些抽象的公式、定理时,教师可将理论与现场实际结合起来讲解,会大大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如电工教学中KCL定律(基尔霍夫电流)的内容为:对电路中的任一节点,在任何时刻,通过该节点的各支路电流的代数和等于零。用数学式讲解KCL定律的内容和公式时,学员往往不易理解。学员容易接受的方法是:教师借助于例题和现场的实际讲解用法和应用。

2.培养“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是指既有较高理论基础知识,又有较强指导实训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教师。任何一个培训机构要办出特色,教师必定是最核心的部分。因此想要改革教学实现较高的实效性,必须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培训中心除了要求教师自身要努力外,还需要单位和社会的积极支持,建立有效机制,有力地促进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如此,培训中心的教育才会更兴旺发达。具体改进如下:(1)提高对“双师型”教师的认识,制订好教学规划。培训中心要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纳入师资队伍建设和中心发展的教学规划中来,把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作为一项战略措施。(2)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条件,从改变教师的工作环境开始。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使教师有时间和机会与生产工程紧密联系,具体如:有意识地安排好教学计划,建立相应的岗位职责,加强校内外培训基地建设,等等。(3)建立相应的奖励制度。为了激励教师学习晋升为“双师型”教师,培训中心要不断改善他们的工作生活条件,进一步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地位、待遇,鼓励教师通过自学获取多种证书。以此促进教师自觉地更新知识,积极参与在职培训和实践训练,提高自我素质。

3.重视实践教学。由我们培养的是电力企业的技术员工,“学”必须以“致用”,学员掌握动手操作才行。在保证学员理论够用的基础上,尽量增加实践教学,培养学员的动手能力。如触电急救知识,发现人触电时应快速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对其进行人工呼吸、胸部按压等心肺复苏操作,以及简单包扎伤口,教授学员们真正掌握触电急救。如图2、3所示。

此外,培训检修人员时,要求他们对设备能拆、会装;培训线路人员,要求会爬杆才行,这是单纯理论知识灌输所达不成的;培训变电运行人员时,则要求其会正确进行刀闸操作、事故处理。因此,电力培训中心在进行理论培训的同时,一定要加强学员的技能培训。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适当增加技能培训的授课学时,并将技能考核和理论学习同等而列,与培训成绩挂钩,激励学员不断提高知识技能水平。另外,培训中心考核成绩分等级的同时,还可以举办一些以实际操练为主的短期培训班,以参加相应专业的技能比赛。总之,培训中心在教授好理论的同时,并重视实践教学,可以使现场人员技能水平有质的飞跃,从而为更加保证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

4.形式要多样化。随着科技的发达,先进的媒体设备渐渐运用到教学过程来,比如视频、Cai课件展示、电子讲义等,使教学效果更加的生动形象,从而调动学员的学习兴趣。教师仅仅依靠传统的板书教学模式,很难使学员理解、掌握,但借助于先进的现代教学手段,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电机学》中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变压器一次侧绕组中电流的变化引起铁芯中磁通的变化,进而在二次绕组中产生感应电动势的过程。)教师很难向学员讲清各个电量的变化情况,但如果借助于flash动画,形象将一次电流、磁通量、感应电动势的变化过程演示出来,学员就很容易明白其中的来龙去脉了,进而掌握相应的抽象理论知识。又比如《电力安全生产》这门课程,教师在讲解某些部分全讲规程、制度的课题时,费尽心细讲了半天。但学员因为不感兴趣,听完就忘了,教学效果非常不好。然而,如果教师能在ppt课件中插入介绍一些近来的电力事故通报,好奇心将会驱使学员想知道结果如何而认真看下去,并积极思考引发事故的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还是领导的管理违章等;或者穿插一些因为违规而酿成的血淋淋的安全事故视频,当学员看到毛骨悚然的事故画面,听了那些因违规而造成的人身伤亡、设备损坏和大面积停电,往往在心灵上受到极大的震颤,加上教师的适时引导,学员将会加深对各条规章制度的理解,并从心理上愿意去学规程中所规定的条条框框内容。对其他一些比较抽象的内容,借助于flash动画可以达到同样的教学效果。

(二)意义

提高电力培训中教学的实效性,通过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实践教学,多样化形式教学,培养“双师型”教师等方法,理论上可以提高培训的成效,为企业培养拔尖人才,对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做出巨大贡献。

电工理论培训篇4

关键词:供电企业;新员工;培训

中图分类号:tm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1—0211—02



随着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引入高技能人才是电力企业和谐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是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最重要的生力军与潜在资源。而新员工对工作充满热情,但同时也存在着因为对工作环境不熟悉和对公司了解不够而无所适从,引发工作效率低下等不足。因此,进行适当的系统职业化培训是帮助新员工尽快适应电力企业的必要过程,从而提升整个电力企业的团队职业形象和团队协作技能,使得新员工便于管理和进行自我管理,形成企业发展的良好动力。如何结合本单位的现状有针对性、有目标,卓有成效地有的放矢则是培训组织单位的关键。

一、新员工培训的类型分析

(一)针对培训目标而言,新员工培训具有高层次性。最近几年,国网公司的新进员工多数是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的人员,一般都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还有许多学员有留学经历,由此可见,新员工培训具有高层次性,其目标是使其成为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二)培训的本质而言,新员工培训具有创造性的特点。作为高级技术人才,与一般人才最基本的区别就在于其创造性,特别是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条件下,专业技术人员如果没有创新精神,不能勤于探索,也就失去了其本身的价值。因此,在新员工培训中,除了了解岗位本身所需的技能外,还需要选择一些有启发性的教学内容,开发创造性思维,激发其创造欲望,以推进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尝试性的创造实践。

(三)培训内容而言,新员工培训旨在于增强新入职员工对供电公司的归属感和对公司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大家的团队协作意识、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进一步提升实际操作技能,为公司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因此,对新员工培训应具有极强的专业针对性和岗位适应性,培训内容的设计要根据不同员工的专业要求、岗位要求,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设计出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并选择相应的培训途径。

二、培训课程的设置

对新员工培训课程的设置,需根据培训对象、发展方向、岗位实际需要、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来确定。从总体来看,对新员工培训内容除了一些公司文化、经营理念等基础课程外,还需设置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两个方面的课程。

(一)有关专业知识,其中包括专业的理论、方法和相关技术知识。从培训专业上可分为继电保护、营销、变电运行、输电线路检修及运行和电气试验等专业。作为新入职员工的培训,可针对个人所学的专业,有目的性的进行相关的技术培训,从而帮助员工更快地适应岗位要求。

(二)可以开设一些必要的基础文化、管理理论和方法的课程,例如应用文写作、统计学、计量经济学、计算机知识、电力相关的政策法规知识等。

(三)开设一些技术前沿讲座,开拓员工视野。新入职员工的培训应具有超前性的特点。工作中专业技术人员要进行创造性活动,就需要不断地吸收、储备大量的知识,在教学设计上,除了技术理论知识外,而且需要有最新成果来充实专业技术人员,让培训学员能够了解最新技术成果,训练学员预测未来的能力,掌握未来发展的理论知识。

设置理论课程时,讲授的内容不宜过多,时间安排也不能太过紧凑,因此,理论课程的设置应确保其基础性、高效性、合理性,保证学员该学则学,学必学懂,不可高深繁杂。

(四)开设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中,许多新进员工虽然学习了专业理论知识,但由于书本知识更新的滞后性,许多人员并未接触实际操作,无法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而造成实际操作能力差。因此,在新员工培训中,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则尤为重要,它不仅可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且可以加深理解,并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三、培训老师的选择

培训老师的选择是培训工作是否取得成功的关键,一般选择培训老师有内部和外部两种人员。

(一)内部人员

1、选择内部人员有以下优点

(1)对企业内部实际情况非常熟悉,易于开展有针对性的员工培训。

(2)能激励员工的上进心,为员工树立一个榜样,提高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2、内部人员也存在一些风险

(1)选择范围小。

(2)权威性不高。

(二)外部人员

1、选择聘请外部专家有以下优点

(1)选择范围大。

(2)带来许多全新的理念,可避免“近亲繁殖”带来的不利影响。

(3)使员工产生新鲜感、好奇心,容易营造学习气氛。

2、外部人员也存在一些风险

(1)传授的内容可能不适用。

(2)可能偏重于理论,对实际技能认识不足。

四、培训方式的选择

随着培训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培训实践的深入,各种培训方法日臻成熟。目前,主要的培训方法是:课堂讨论法、提问法、团队法、研讨法、角色扮演法等,培训方法的选择对培

训效果有直接的影响。

从众多企业举办的培训来看,传统的讲授方法占多数,讲授老师多采取ppt授课方式。这种方式有其优点:讲授方便、资源丰富。同时也存在一定缺陷:屏幕信息量太多,重点不突出。其中角色扮演的方法授课,老师可以请学员扮演不同角色,体验各自角色的职能,从而更好地熟悉业务知识,事实证明,此类方法所获得的培训效果最为显著。因此,在进行新员工培训中需采取多样化的培训方法,拓宽培训模式。

五、培训考核机制的设置

培训是否令人满意,考核是依据。在培训期间可采取对学员和培训老师同时考核的方式:

(一)学员可采取理论考试和实训考核相结合,让每个学员有紧迫感和压力感,促使每个学员认真培训。

(二)对培训老师可进行实训和理论课的考核。在培训期间,让学员对培训老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能力、讲课方法、讲课内容、表达能力、教学效果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也可请专业老师旁听培训老师授课,并对其提出专业意见,以促使培训老师在培训中起到更好的作用。

六、员工培训激励机制

电工理论培训篇5

[关键词]地铁;运营;乘务;培训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7050

1培训管理体系

1.1培训管理体系

乘务电客车司机培训体系分为三级,分别为:中心级、车队级、工班级。三级培训管理体系运作如下:中心负责统筹管理,各车队按计划及业务组织实施,各工班负责日常培训组织及效果反馈。

1.2各岗位职能

1.2.1中心培训职能

对接公司及外部培训机构,牵头制订乘务年度培训预算、培训计划;组织培训活动,负责培训工作检查、考核;组织各车队开展讲师评审、课件开发、教材编写、发掘题库等相关工作。配合公司培训管理部门组织员工上岗考核、上岗证书复审、技能鉴定等工作。负责组织新老员工的月度抽考,配合公司开展员工季度抽考工作。

1.2.2车队培训职能

制订月度培训计划,组织培训实施、教材编写、课件开发、题库更新、员工考核等相关工作。配合中心完成员工季度和月度抽考、上岗证复审、上岗考核、技能鉴定实施工作。

1.2.3工班培训职能

按照月度培训计划,组织班组成员开展各类培训,及时对培训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定期向车队反馈工班内部员工理论培训情况、实操培训情况、培训考核情况。

1.3培训形式

电客车司机岗位新员工上岗培训采用集中式理论培训和一对一师带徒实操培训方式,培训内容主要为军训、职业化司机、安全教育、拓展训练、心理辅导、专业理论知识、实作技能训练、驾驶实操培训等。老员工年度循环培训采用自学和集中培训方式,以自学方式为主,培训内容主要为专业理论知识、故障案例分析和实作技能训练。

2新员工培训管理

电客车司机岗位新员工培训周期为九个月。按照岗位培训标准,采取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的方式交替进行,理论培训和实操培训各分为三个阶段。

2.1集中式理论培训

集中培训主要分为军训、职业化员工培训、安全教育、拓展训练、心理辅导、专业理论知识培训。军训采用脱产培训方式,由公司组织实施。职业化员工培训采用脱产培训方式,由公司组织实施;培训内容主要为职业化训练、公司企业文化宣贯、公司规章制度学习。安全教育分为三个等级。一级安全教育由公司安保部实施培训,新员工入司后参加一级安全教育,考核合格后方可参加下一阶段培训。二级安全教育由乘务安全工程师实施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参加下一阶段培训。三级安全教育由班组长实施,结合岗位,以行车注意事项为主,考核合格后方可参加下一阶段培训。拓展训练新员工每年集中开展一次,以期提升心理素质和团队凝聚力。心理辅导新员工每年开展一次,根据培训过程中心态变化再针对个别人进行单独心理辅导。专业理论知识培训主要包含电客车结构、站台门和无线电台使用说明、信号系统原理、轨道和接触网构造、行车组织规则等。

2.2一对一师带徒实操培训

师带徒培训采用在职培训方式,班组安排新员工带教人,签订师带徒协议,车队负责指导和监督。实操培训主要以电客车驾驶技能、岗位基本作业过程、应急实作技能为主。新员工在上岗培训周期内,需完成5000公里的安全驾驶(其中ato驾驶3000公里,手动驾驶2000公里);实操培训项目要全程覆盖到司机基本作业过程,包括折返线驾驶、基地洗车作业、列车转线作业等;掌握多项应急实作技能,如接触网悬挂异物处置、区间疏散、排除故障、故障救援、清客下线等业务技能。由培训工程师定期组织开展达标考核,全部合格者方可参加上岗证取证考试。

2.3培训过程管控

新员工到岗后车队组建新员工培训班,并指定专人负责培训班管理。车队建立员工培训台账和培训档案,执行新员工1人1训1卡1档制度。车队定期开展新员工考试,每月不少于一次,新员工抽考成绩不合格者参加次月抽考。车队每月召开一次新员工座谈会,了解新员工培训情况,解决新员工在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新员工更快地融入企业。中心定期组织新员工参加领导下访接待,了解培训进程。

2.4上岗考核

新员工在九个月的培训周期结束后,符合上岗证取证条件,由中心统一组织,参加公司上岗考核。考核合格者由公司颁发上岗证书,具备上岗资格。考核分三部分:理论考试、实作考试、综合鉴定,三项成绩均需合格。考核不合格的不予上岗,在现岗位继续培训,待两个月后重新考核;如第二次考核不合格,在现岗位继续培训,待两个月后再重新考核;如第三次考核不合格,公司与该员工解除劳动合同。竞聘或转岗的员工在公司规定的培训周期内未取得新岗位上岗证,返回原岗位。

3老员工培训管理

3.1循环培训

所有持上岗证的司机,以车队为基本单位,每年完成2轮循环培训。每条线每4.5天组建并完成1个班循环培训,每班人数为本线司机总数的25%,每班4.5天的时间分配:培训1个月,车队鉴定考核1周,中心随机抽考1周。循环培训内容以多项技能达标为主,其中包括:列车故障应急处理达标(1.2项);司机驾驶技能达标(15项);应急预案演练达标(1.1项)。循环培训过程中实现循环培训全员参与、抽考95分以上,标准化作业全员合格,年度培训考核零指标。

3.2上岗证复审

电客车司机上岗证有效期两年。参加上岗证复审考核不合格的,在上岗证有效期内安排一次补考,如补考不合格,上岗证到期后签订待岗协议跟班学习。两个月后重新考核,考核合格,发放上岗证;如考核不合格,公司与该员工解除劳动合同。

3.3调试司机培训

调试司机须持有电客车司机上岗证,且独立上岗安全驾驶满一年。调试司机上岗前必须由车队对其开展理论与实作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安排其独立上岗。调试司机理论培训课程包括调试管理办法、基地运作规则、中心调试细化措施等。实作培训要求在师傅的监督下完成正线、基地调试各4次。理论和实作培训后,由车队对其进行理论、实作考核,及格标准为95分。各条线调试司机,由车队每半年组织一次专项培训、考核,及格标准为95分。考核不合格者取消调试资格。

4再上岗培训

因病、事假等其他原因,离岗6个月以上的人员,跟班学习一个月,期满重新取证考试。离岗超过3个月但不满6个月的,跟班学习三个班次,由车队对其进行理论、实作、综合测评三方面鉴定考核。离岗超过1个月但不满3个月的,需跟班学习两个班次,经班组长鉴定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未能参加公司组织的上岗证复审,造成上岗证过期的,需参加公司组织的上岗证取证考试,重新取证后方可独立上岗。

5司机换证培训

电客车司机在取得所属线路上岗证后,只能在该线路担当驾驶工作。如调整线路,须参加转线换证培训,培训合格后重新取证考试。待取得新线路的上岗证,方可独立上岗。司机晋升到司机长岗位,如在原线路担当司机长,无须重新取证,如在新线路需重新取证。跨线取证培训周期原则上不超过三个月。

参考文献:

电工理论培训篇6

论文关键词:电力企业;培训效果;培训全过程 

 

人力资源培训是现代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电力企业也不例外。良好的人力资源培训不仅影响着员工的素质,而且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当前,电力企业改革正在不断深化,电力公司要在改革中保持和发展业已形成的相对优势,赢得未来的主动权,只有依靠更快更好地学习,提高适应外界变化的能力,这就需要良好的人力资源。 

电力企业历来重视职工的培训。国家电网公司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的社会责任准则,视人才资源为第一资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抓住培养、吸引、使用等关键环节,积极推行“四个创新”和“五个结合”。建立了完善的培训组织机构,形成了全面的培训制度。始终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培养为重点,大力开展全员培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不断加强岗位培训、技能培训,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培养和造就了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经营人才、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队伍。然而,目前电力公司员工队伍存在专业化程度不高,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明显短缺,高级技术人员比例偏低,缺乏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及能力的高层次技术专家,生产一线技能人员的文化层次和技能水平亟待提高等问题。而且随着时代的进步,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对企业的培训工作就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如何在原有人力资源的基础上推进培训工作的效果成为了电力企业需要进一步解决的课题。 

根据笔者多年从事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工作的经验,为了进一步增强培训工作的成效,培训的关键在于重视培训的全过程。不仅要关注培训前的计划准备工作,注意培训过程中的方式方法,而且要注重培训结束后的效果评估,从这三个方面着手,进一步完善电力企业的培训工作。 

一、转变观念,制定培训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电力企业培训的前期准备工作是培训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作为培训的组织者,应根据需求,制定好详细的培训计划,帮助学员提高认识,积极地投入到培训中去。 

1.进一步提高电力企业、员工对培训的认识,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 

培训要想取得理想效果,首先要端正对待培训的态度,明确培训的目的。但是,实际工作中电力企业的个别员工对培训的理解存在一定偏差。某些学员对培训不重视,认为企业培训只是走过场、应付检查,对自身发展没有多大帮助,视培训为一种任务和负担。有些学员认为培训仅仅是理论或技能的学习,无需与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和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联系起来。这些旧观念的存在,阻碍了电力企业培训的有效开展,没有真正将培训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显然跟不上企业的发展步伐。 

如何确保企业全体员工自觉自愿接受培训并取得满意效果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一个重要课题。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员工对培训的观念问题。要在日常的工作中让员工认识到参加培训对自身工作能力的提高和对企业的发展都有利,只有自身的学习能力、技能素质提高了,才能推动企业的发展。从而主动地接受培训,积极参与,把学习当作一种习惯和乐趣,做到平时自己主动学,集体组织时共同学的良好风气。 

2.分析培训需求,做好培训计划 

对许多电力企业的人事管理部门来说,培训工作非常重要,但就如何有效地组织培训又感到有些茫然,根本的原因在于有些电力企业对自身的培训需求不明确。由于企业对员工的培训需求缺乏科学、细致的分析,使得培训工作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有些电力企业只凭往年经验机械地制定本年度的培训计划,或者只是为了完成每年的培训任务而安排培训,没有将公司的发展目标和员工的自身素质相结合来设计和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导致培训效果不理想。 

为此,电力企业的人事部门要结合企业的实际需要,认真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制定计划。作为培训的组织者,首先必须了解岗位信息,作为分析培训需求的基础。明确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绩效考核指标等。其次建立员工的信息系统。结合员工本职工作的要求和自身素质,进行相关数据、信息的筛选,对培训需求、员工素质、员工工作岗位进行分析,明确员工是否适应现有的工作岗位,员工现有的素质与所在的岗位要求存在哪些差距,如何通过系统的培训消除这些差距,分出先后次序和重点。将员工的工作素养与企业的要求、岗位的要求相结合,正确分析员工缺少的是知识和技能,还是要转变思想观念,找准员工能力短板,因人施教。通过系统的分析最终确定哪些员工需要培训,采用哪种培训方式。从而有目的的制定计划,切实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把握培训对象的层次性。制定计划时也要参考基层员工的意见,对各类专业技术及管理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争取取得最佳的培训效果,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注重过程,改进培训内容和方法 

虽然电力企业的培训目前已形成了自己的一整套模式,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培训方法、课程设置、培训教师、过程监督上都存在不足。培训组织者应重视培训过程中的方式方法,根据现存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推进培训工作的有效性。 

1.联系实际,改进培训内容 

在培训内容上,有些电力企业的培训工作忽视了企业在电力方面的业务对各层次员工的知识、技能的不同要求,培训内容缺乏实用性。有些电力企业缺乏实用的培训教材,不是依据企业的实际和员工的需求制定培训内容,而是凭感觉照搬教材培训,导致培训内容脱离专业岗位,授课内容脱离实际需要。没有详实生动的授课内容,即使是再先进的教学方式、再优秀的教师队伍也如无米之炊,无源之水,空洞乏味。因此,电力企业应充分了解员工的需求,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全体员工都需要掌握的基本课程,并根据电力行业工作的特性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专业技能培训,保证培训内容的实用性,这样在确保全体员工的基本职业技能的同时,又突出重点,实现个性培训,形成内容丰富的梯次培训结构。人事管理部门也需要根据培训对象、培训资源等因素,设计贴近员工需求的培训内容,设计培训课件,定期更新培训内容,真正联系实际。 

2.选择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拓展培训的层次性 

在培训方式上,大多电力企业还是沿用传统的模式授课,偏重于课堂教学,以老师灌输知识、传授技能作为培训的重点,培训方式比较单一,缺乏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使员工对培训失去兴趣,产生枯燥、效果不好的弊病。 

社会发展日趋复杂,新的培训技术和方法层出不穷,作为电力企业的培训组织者,必须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吸取最新的培训方法,采取灵活的讨论式、案例分析、头脑风暴、模拟培训、实操培训、远程培训等教学方法,加强学员与老师之间的沟通交流,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如宁夏电力公司为了缓解工学矛盾,将远程培训系统作为公司员工岗位培训和自主学习的重要平台之一,方便员工随时随地在线学习,实现工作学习两不误两促进,将远程培训常态化、规范化,受到了各单位和广大员工的一致好评。并积极与国网电科院、中国电科院、高校、设备厂家等合作,研讨每一个培训项目最佳的培训模式,通过项目引进、技术研发、科技攻关、专题讲座、导师指导等多种方式,达到学员愿意学,听得懂,用得上的良好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培训方法的设计也要注意学员的知识层次和岗位类型,如操作人员比较适合现场培训法,管理人员比较适合案例教学法等。 

   3.创建优秀的教师队伍 

培训教师在培训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一个良好的培训师可以对培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电力企业中,部分老师是在长期的工作中成长起来的,有足够的实践经验,但是在理论和教学方法上却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教学时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缺乏培训的专业性和权威性,而且内生的具备专业技术和人力资源专业开发的培训人员数量不足。有些外聘的培训教师对电力企业的情况不够了解,没有根据企业实际、培训目标、培训对象、岗位性质等制定培训计划,讲授的内容与实际工作需求不相吻合,不能使培训产生良好的效果。所以,关键在于培养企业内部的有充足工作经验的员工,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性,激发他们的人力资源开发潜力,组建一支富有实践经验,熟悉企业生产经营的内部讲师团队。在企业外部选择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职业培训师,把电力企业的内生培训人员和外聘教师相结合。常备的教师队伍要在平时加强理论修养和教学能力的提升,充分了解企业情况,掌握学员的素质,在授课时充分调动受训者参加互动、交流研讨,保证理论联系实际,因材施教,加强培训的有效性。 

4.完善监督手段,及时沟通培训信息 

培训组织者在平时更注重的是前期的准备工作,忽视了实施阶段的相关动态。其实,培训开展以后的过程也是不能忽视的,有效的沟通在此时最为关键。有些培训组织者很少在培训过程中过问课程的开展情况,只是在课程结束后组织简单的考试,有些学员与其他学员的学习效果大相径庭,这就需要组织者对培训进行跟踪、监督。在培训前,培训组织者应该主动与培训教师和学员进行沟通,使教师明确培训的目的、计划,跟进受训员工在哪些方面希望在本次培训中得到提高,做好老师和学员之间的沟通桥梁。在培训过程中,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多与培训老师和学员进行讨论,及时掌握培训中出现的问题,了解员工动态,在学员的反馈过程中改进培训工作,保证培训取得满意的效果。培训结束后,整理培训记录和培训前后沟通的结果并形成培训档案,为以后的培训工作做借鉴。 

三、健全培训评估机制,强化培训效果监督 

培训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在电力企业组织培训后,应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估,客观公正地评估培训的效果,确保培训的实用性,避免培训工作虎头蛇尾。企业培训的目的在于使用,将培训的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大多电力企业注意的是如何改进培训的方法和技术问题,而没有将精力放在评估培训的效果上,没有认识到培训评估工作的重要性。有些企业没有规范的评估方法,或者对培训效果进行测评的方法比较单一,效果评估工作仅仅停留在培训过后简单的测试,不再做培训的跟踪调查,没有给员工带来激励作用。有些电力企业在培训内容是否符合学习的目的,培训能否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培训对象对于培训内容能否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效果难以评估或者根本没有评估,更没有建立完善的培训效果评估体系,无法保证充分的培训投入产生出理想的培训效果。这样一来,培训前的准备工作并没有收到预期的回报,也不知道培训后到底给企业带来了多少实效。 

科学的评估对于界定培训的效果,证明员工通过培训所收获的成绩,非常重要。电力企业首先要加大对培训效果评估的投入,尽量采用多种测评方法对培训效果进行全面评估,不但要对培训课程中所讲授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考核和评估,而且要进一步跟进学员工作成果的转化、工作能力的提高、工作绩效的改善等方面上来,拓展培训效果的评估面,真正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保证评估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其次要建立评估效果管理系统。鼓励受训人员将新学的知识与班员交流,督促管理者将学员在培训班学到的知识技能运用到工作中,为培训成果的转化创造良好的环境。记录每次培训活动的评估情况,进行专业的管理,形成培训评估系统,为日后培训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利的信息保障。宁夏电力公司2011年初就启动了建设“以能力提升为核心”的培训体系,目的是通过组织调研和诊断阶段、能力提升培训管理体系构建阶段、课程体系构建与规划阶段和以能力提升为核心培训体系建设及项目验收阶段,最终形成宁夏电力公司“以能力提升为核心”的员工教育培训体系,重视了培训的全过程,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值得其他电力企业借鉴。 

四、结论 

本文针对电力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培训的关键在于重视培训的全过程”的这一理念,并将该理念应用于实际培训工作,得到如下结论。 

(1)作为培训的组织者,应根据需求,制定好详细的培训计划,帮助学员提高认识,积极地投入到培训中去。 

电工理论培训篇7

论文关键词:电力企业;培训效果;培训全过程

人力资源培训是现代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电力企业也不例外。良好的人力资源培训不仅影响着员工的素质,而且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当前,电力企业改革正在不断深化,电力公司要在改革中保持和发展业已形成的相对优势,赢得未来的主动权,只有依靠更快更好地学习,提高适应外界变化的能力,这就需要良好的人力资源。

电力企业历来重视职工的培训。国家电网公司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的社会责任准则,视人才资源为第一资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抓住培养、吸引、使用等关键环节,积极推行“四个创新”和“五个结合”。建立了完善的培训组织机构,形成了全面的培训制度。始终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培养为重点,大力开展全员培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不断加强岗位培训、技能培训,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培养和造就了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经营人才、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队伍。然而,目前电力公司员工队伍存在专业化程度不高,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明显短缺,高级技术人员比例偏低,缺乏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及能力的高层次技术专家,生产一线技能人员的文化层次和技能水平亟待提高等问题。而且随着时代的进步,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对企业的培训工作就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如何在原有人力资源的基础上推进培训工作的效果成为了电力企业需要进一步解决的课题。

根据笔者多年从事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工作的经验,为了进一步增强培训工作的成效,培训的关键在于重视培训的全过程。不仅要关注培训前的计划准备工作,注意培训过程中的方式方法,而且要注重培训结束后的效果评估,从这三个方面着手,进一步完善电力企业的培训工作。

一、转变观念,制定培训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电力企业培训的前期准备工作是培训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作为培训的组织者,应根据需求,制定好详细的培训计划,帮助学员提高认识,积极地投入到培训中去。

1.进一步提高电力企业、员工对培训的认识,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

培训要想取得理想效果,首先要端正对待培训的态度,明确培训的目的。但是,实际工作中电力企业的个别员工对培训的理解存在一定偏差。某些学员对培训不重视,认为企业培训只是走过场、应付检查,对自身发展没有多大帮助,视培训为一种任务和负担。有些学员认为培训仅仅是理论或技能的学习,无需与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和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联系起来。这些旧观念的存在,阻碍了电力企业培训的有效开展,没有真正将培训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显然跟不上企业的发展步伐。

如何确保企业全体员工自觉自愿接受培训并取得满意效果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一个重要课题。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员工对培训的观念问题。要在日常的工作中让员工认识到参加培训对自身工作能力的提高和对企业的发展都有利,只有自身的学习能力、技能素质提高了,才能推动企业的发展。从而主动地接受培训,积极参与,把学习当作一种习惯和乐趣,做到平时自己主动学,集体组织时共同学的良好风气。

2.分析培训需求,做好培训计划

对许多电力企业的人事管理部门来说,培训工作非常重要,但就如何有效地组织培训又感到有些茫然,根本的原因在于有些电力企业对自身的培训需求不明确。由于企业对员工的培训需求缺乏科学、细致的分析,使得培训工作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有些电力企业只凭往年经验机械地制定本年度的培训计划,或者只是为了完成每年的培训任务而安排培训,没有将公司的发展目标和员工的自身素质相结合来设计和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导致培训效果不理想。

为此,电力企业的人事部门要结合企业的实际需要,认真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制定计划。作为培训的组织者,首先必须了解岗位信息,作为分析培训需求的基础。明确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绩效考核指标等。其次建立员工的信息系统。结合员工本职工作的要求和自身素质,进行相关数据、信息的筛选,对培训需求、员工素质、员工工作岗位进行分析,明确员工是否适应现有的工作岗位,员工现有的素质与所在的岗位要求存在哪些差距,如何通过系统的培训消除这些差距,分出先后次序和重点。将员工的工作素养与企业的要求、岗位的要求相结合,正确分析员工缺少的是知识和技能,还是要转变思想观念,找准员工能力短板,因人施教。通过系统的分析最终确定哪些员工需要培训,采用哪种培训方式。从而有目的的制定计划,切实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把握培训对象的层次性。制定计划时也要参考基层员工的意见,对各类专业技术及管理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争取取得最佳的培训效果,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注重过程,改进培训内容和方法

虽然电力企业的培训目前已形成了自己的一整套模式,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培训方法、课程设置、培训教师、过程监督上都存在不足。培训组织者应重视培训过程中的方式方法,根据现存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推进培训工作的有效性。

1.联系实际,改进培训内容

在培训内容上,有些电力企业的培训工作忽视了企业在电力方面的业务对各层次员工的知识、技能的不同要求,培训内容缺乏实用性。有些电力企业缺乏实用的培训教材,不是依据企业的实际和员工的需求制定培训内容,而是凭感觉照搬教材培训,导致培训内容脱离专业岗位,授课内容脱离实际需要。没有详实生动的授课内容,即使是再先进的教学方式、再优秀的教师队伍也如无米之炊,无源之水,空洞乏味。因此,电力企业应充分了解员工的需求,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全体员工都需要掌握的基本课程,并根据电力行业工作的特性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专业技能培训,保证培训内容的实用性,这样在确保全体员工的基本职业技能的同时,又突出重点,实现个性培训,形成内容丰富的梯次培训结构。人事管理部门也需要根据培训对象、培训资源等因素,设计贴近员工需求的培训内容,设计培训课件,定期更新培训内容,真正联系实际。

2.选择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拓展培训的层次性

在培训方式上,大多电力企业还是沿用传统的模式授课,偏重于课堂教学,以老师灌输知识、传授技能作为培训的重点,培训方式比较单一,缺乏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使员工对培训失去兴趣,产生枯燥、效果不好的弊病。

社会发展日趋复杂,新的培训技术和方法层出不穷,作为电力企业的培训组织者,必须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吸取最新的培训方法,采取灵活的讨论式、案例分析、头脑风暴、模拟培训、实操培训、远程培训等教学方法,加强学员与老师之间的沟通交流,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如宁夏电力公司为了缓解工学矛盾,将远程培训系统作为公司员工岗位培训和自主学习的重要平台之一,方便员工随时随地在线学习,实现工作学习两不误两促进,将远程培训常态化、规范化,受到了各单位和广大员工的一致好评。并积极与国网电科院、中国电科院、高校、设备厂家等合作,研讨每一个培训项目最佳的培训模式,通过项目引进、技术研发、科技攻关、专题讲座、导师指导等多种方式,达到学员愿意学,听得懂,用得上的良好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培训方法的设计也要注意学员的知识层次和岗位类型,如操作人员比较适合现场培训法,管理人员比较适合案例教学法等。

3.创建优秀的教师队伍

培训教师在培训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一个良好的培训师可以对培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电力企业中,部分老师是在长期的工作中成长起来的,有足够的实践经验,但是在理论和教学方法上却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教学时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缺乏培训的专业性和权威性,而且内生的具备专业技术和人力资源专业开发的培训人员数量不足。有些外聘的培训教师对电力企业的情况不够了解,没有根据企业实际、培训目标、培训对象、岗位性质等制定培训计划,讲授的内容与实际工作需求不相吻合,不能使培训产生良好的效果。所以,关键在于培养企业内部的有充足工作经验的员工,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性,激发他们的人力资源开发潜力,组建一支富有实践经验,熟悉企业生产经营的内部讲师团队。在企业外部选择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职业培训师,把电力企业的内生培训人员和外聘教师相结合。常备的教师队伍要在平时加强理论修养和教学能力的提升,充分了解企业情况,掌握学员的素质,在授课时充分调动受训者参加互动、交流研讨,保证理论联系实际,因材施教,加强培训的有效性。

4.完善监督手段,及时沟通培训信息

培训组织者在平时更注重的是前期的准备工作,忽视了实施阶段的相关动态。其实,培训开展以后的过程也是不能忽视的,有效的沟通在此时最为关键。有些培训组织者很少在培训过程中过问课程的开展情况,只是在课程结束后组织简单的考试,有些学员与其他学员的学习效果大相径庭,这就需要组织者对培训进行跟踪、监督。在培训前,培训组织者应该主动与培训教师和学员进行沟通,使教师明确培训的目的、计划,跟进受训员工在哪些方面希望在本次培训中得到提高,做好老师和学员之间的沟通桥梁。在培训过程中,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多与培训老师和学员进行讨论,及时掌握培训中出现的问题,了解员工动态,在学员的反馈过程中改进培训工作,保证培训取得满意的效果。培训结束后,整理培训记录和培训前后沟通的结果并形成培训档案,为以后的培训工作做借鉴。

三、健全培训评估机制,强化培训效果监督

培训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在电力企业组织培训后,应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估,客观公正地评估培训的效果,确保培训的实用性,避免培训工作虎头蛇尾。企业培训的目的在于使用,将培训的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大多电力企业注意的是如何改进培训的方法和技术问题,而没有将精力放在评估培训的效果上,没有认识到培训评估工作的重要性。有些企业没有规范的评估方法,或者对培训效果进行测评的方法比较单一,效果评估工作仅仅停留在培训过后简单的测试,不再做培训的跟踪调查,没有给员工带来激励作用。有些电力企业在培训内容是否符合学习的目的,培训能否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培训对象对于培训内容能否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效果难以评估或者根本没有评估,更没有建立完善的培训效果评估体系,无法保证充分的培训投入产生出理想的培训效果。这样一来,培训前的准备工作并没有收到预期的回报,也不知道培训后到底给企业带来了多少实效。

科学的评估对于界定培训的效果,证明员工通过培训所收获的成绩,非常重要。电力企业首先要加大对培训效果评估的投入,尽量采用多种测评方法对培训效果进行全面评估,不但要对培训课程中所讲授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考核和评估,而且要进一步跟进学员工作成果的转化、工作能力的提高、工作绩效的改善等方面上来,拓展培训效果的评估面,真正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保证评估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其次要建立评估效果管理系统。鼓励受训人员将新学的知识与班员交流,督促管理者将学员在培训班学到的知识技能运用到工作中,为培训成果的转化创造良好的环境。记录每次培训活动的评估情况,进行专业的管理,形成培训评估系统,为日后培训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利的信息保障。宁夏电力公司2011年初就启动了建设“以能力提升为核心”的培训体系,目的是通过组织调研和诊断阶段、能力提升培训管理体系构建阶段、课程体系构建与规划阶段和以能力提升为核心培训体系建设及项目验收阶段,最终形成宁夏电力公司“以能力提升为核心”的员工教育培训体系,重视了培训的全过程,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值得其他电力企业借鉴。

四、结论

本文针对电力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培训的关键在于重视培训的全过程”的这一理念,并将该理念应用于实际培训工作,得到如下结论。

(1)作为培训的组织者,应根据需求,制定好详细的培训计划,帮助学员提高认识,积极地投入到培训中去。

电工理论培训篇8

关键词:电工;安全技术;培训;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7-0-01

在目前的电工安全技术培训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很多地方对于电工的培训更侧重于技术培训,轻视安全培训,导致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淡薄,不能把安全技术应用到一线生产中去。另一方面,有的电工学员因为与生俱来对电就有恐惧心理,长时间不敢轻易动手。一期培训过后,电工理论学习了很多,但却一次都没有实践过,导致培训效果较差,找工作时由于不掌握安全技术,无法胜任电工岗位。因此作为劳动培训部门,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使电工学员能够较好的掌握安全技术,使之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对于降低电气操作安全事故,帮助学员客服恐惧心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直接演示法

直接演示方法是电工实习教学中入门指导应用最多、最广泛的、电工学员最容易接受的一种肢体语言,对学员的影响相当深刻,教师正确的姿式和操作方法会使学员养成良好的安全操作习惯,在今后的工作中受益无穷。电工学员来到培训场地,对培训教具都觉得新鲜好奇,并急于尝试。教师要把握这个机会,运用正确的姿势、标准的技术,激发学员的好奇心,通过细致入微的演示,使学员了解安全操作的每个程序,每个细节。例如:在培训操作场地,教师可为学员表演各种导线的连接方法、对于带高电压的电线的处理方法、电工高空作业的具体动作等。使他们掌握直接电击和间接电击的措施,了解绝缘的主要指标及测定绝缘的方法,掌握保护接地、保护接零、重复接地及漏电保护的措施与装置。

二、多媒体教学法

电工安全技术虽然是一门实践性相当强的课程,但过硬的安全技术,也依赖于对电工理论的深入理解。因此教师要在把理论讲述透彻的基础上,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发挥多媒体的教学优势。一方面,从事电工培训的教师可把自己的教学内容融入到多媒体课件中,自己动手制作,还可通过互联网积极与其它教师进行技术交流,分享课件成果;另一方面,在培训课程进行前,教师可以给学员安排网络查询的相关作业,例如:在讲解高压供电的时候,可以先让电工学员上网查看关于高压供电有关方法、规程,和注意事项,使学员在头脑中对安全技术形成一种形象的感知。在讲解如何防火、防爆、防雷、防静电时,可让学生在网上查找因为这些因素引起的电力事故,写出分析报告。随后,在课堂上,教师通过课件的演示和详细的讲解,使学生深入的了解相关知识。

三、对比教学法

对比教学法,就是故意把两个相反或相对的电工知识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和说明,使电工学员发现它们的相似处与差异性。正确运用比较法,可以帮助学员分清概念,提高辨别水平,获得一定的规律性认识。在基本理论教学中,最适合运用对比教学法,使电工学员能够通过对比系统性的掌握电工原理的基础,以及把所学的知识能够灵活应用。例如:在讲授电源的外部特性时,电工理论教学主要是让学员学会电源的端电压与电源的电动势的关系,即U=e-ir。这时,要让学员通过各种仪表来测量不同情况的电压、电流值,使学员在操作中做出对比。可以通过三种方式的对比来加强学员对理论基础的理解,一是通路情况下电压的计算方法,二是开路情况下电压的计算方法,三是短路情况下电压的计算方法。

四、设障教学法

在电工学员掌握了基本的电工理论后,将要进行实际操作。这时教师可以为学员设定电工安全技术方法的问题,使学员带着问题和疑问投入到实际操作中,每位学员的安全技术经验,都是在工作实践过程中不断产生疑问,解决疑问的过程,在不断的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只有倡导电工学员应用所学的安全理论知识解决生产实践中经常出现的实际问题,做到操作与理论相结合,使枯燥复杂的电工原理与安全技能的训练互相渗透,互相影响,才能提高安全技术培训的教学效果。例如,在电机、机床电器、电子线路的调试与排障中,要多为学员设置问题,设置故障,使设置的故障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让学员急于解决问题,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学员在解决故障时,教师要在一旁进行监护,使学员在排除故障的同时熟悉掌握并能够应用安全知识。

五、亲身体验教学法

在实际培训过程中,一些学员由于对安全技术知识掌握不熟练,不敢操作设备,而更多数的学员则因为安全技术的不重视,自认为自己的水平高超,不会触电,没有安全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教师一定要让学员认识到电工安全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可使用专业的触电测试仪,让学员亲身体验触电的感觉,让其它学员看到触后人的感受,同时要教会学员触电后的自救和互救方法。同时,教师在培训课堂可以为学生设置触电的游戏演练,请学员自已表演模拟高压和低压触电,使他们使用学到的脱离电源的方法,以及用人工呼吸法和胸外心脏挤压法对触电学员进行救助。

总之,电工安全技术培训,是学员学习整个电工技术的基础和重中之重。作为劳动培训部门,要积极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多种电工安全技术教学方法,不断加强电工安全技术培训力度,丰富电工的理论知识,提高电工的操作水平,提高学员的安全意识、安全技术思维和安全技术水平,养成独立思考解决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智力水平及实操效果。使学员能够从思想上重视安全技术,在实践中广泛应用安全技术。

参考文献:

[1]姜东暄,郑雅珍.浅谈多媒体技术在电工安全培训中的运用[J].中国电力教育,2009,(12).

电工理论培训篇9

供电企业的员工,由于接触电气设备的机会比其他行业多,触电的可能性也相对较大。人触电后虽然呼吸中断,心跳停止,但只要及时抢救,方法正确,一般是能救活的。《电业安全工作规程》明确规定:“学会紧急救护法,特别要学会触电急救。”《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也要求“所有工作人员要掌握触电急救及心肺复苏法,并要经过模拟人的培训”。因此,触电急救的培训工作是供电企业安全培训工作的一个重点。以往每年都开展触电急救的培训,但每年都发现受训人员触电急救知识淡忘,模拟人急救不成功。

1培训效果差的原因

(1)由于开展触电急救培训主要由安监人员负

责,毕竟不是专业的培训人员,授课时只能照本宣科,从而影响了培训效果。

(2)培训考核力度不够,对触电急救培训工作

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开展培训工作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没有认真、严格地考核受训人员是否已经掌握相关知识。

(3)部分受训人员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接受培

训也只是应付,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随学随忘,且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学习触电急救没有什么用,学习兴趣不高。

(4)培训器材相对落后,模拟人已使用多年,功能落后且时而失灵,卫生条件相对较差,受训人员不愿意接受模拟人实际操作培训。

(5)培训形式单调,每次培训的人数过多,理

论知识培训及考核后,一哄而散。

(6)触电急救培训工作1年只开展1次,平时未能进行复习演练,受训人员容易遗忘所学知识。

2提高培训效果的措施

(1)提高培训人员对触电急救培训工作重要性

的认识。触电急救培训是为员工构筑生命的保护屏障,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死亡事故的发生。因此必须从思想上加以重视,认识提高了,责任心增强了,培训工作才不至流于形式,培训工作才能取得实效。

(2)加强对培训工作的考核力度,把触电急救理论知识及模拟操作考核与年度《安规》考试挂钩,电气工作人员必须参加触电急救培训并经考核合格且《安规》考试合格方可上岗。

(3)培训人员应做好自我“充电”,熟悉触电急救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了解培训对象,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计划。只有充分做好培训前的准备工作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4)安全培训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特别是触电急救这种抢救技术,希望通过一二次培训就使受训人员掌握全部内容是不现实的。因此制定了年度培训计划,使员工逐步熟练掌握触电急救的方法。同时,要求班组利用安全活动日复习触电急救的有关内容,以增强受训人员的记忆,巩固学习效果。

(5)提高受训人员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心肺复苏法不但适用于触电后的抢救,同样适用于溺水、心肌梗塞、交通事故、旅游事故等造成的呼吸、心跳停止的情况,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要使受训人员认识到掌握“触电急救法”是利己利人的好事,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6)改善培训器材,新购置的“自动电脑心肺复苏模拟人”,有初学练习、单人考核、双人考核3种操作方式,能打印操作情况,如按压、吹气次数,操作时间等,方便评定考试成绩和总结操作经验;另外,购置的一次性CpR训练面膜,1人1片,以防交叉感染,使受训人员放心。

电工理论培训篇10

关键词:电力企业;职工;教育培训

作者简介:徐婷(1982-),女,陕西咸阳人,新疆电力公司教育培训中心;刘炜(1964-),男,新疆乌鲁木齐人,新疆电力公司教育培训中心,技师。(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3)

中图分类号:G7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6-0007-01

近年来在国家电网公司大力转变公司和电网发展方式、加快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化公司的背景下,电力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得到深入发展。以新疆电力公司为例,每年的培训人数都在1万人以上。培训就要有效益,无论是近期效益还是远期效益。在电力职工教育培训工作重要性日益凸显的今天,怎样做才能真正满足企业和职工的需要?在培训工作中大家不断思考着也摸索着。以下是笔者在平时工作中总结和发现的问题,在此提出与大家共同讨论进步。

一、培训的分类

目前针对电力企业职工的培训有很多分类,例如有经营管理类、专业管理类、技术管理类、生产技能类、高层次及紧缺人才培训、调考类等等。但无论是哪种培训,按其最终的结果,笔者认为有三种培训类型:能力提升的培训;职工取证的培训;企业政策宣贯的培训。只要是关于职工能力提升的,无论是某一个工种的操作技能提升还是班组长学习班管理能力的提升,都可以归为能力提升的培训;只要是关于上岗取证类,或是职工职称晋级类的都可以归为职工取证培训;凡是涉及到新政策、新管理手段的普及性学习的都可以归为企业政策宣贯学习。把电力企业职工的教育培训归为以上三类,职工对待不同的培训会有不同的态度和心情,这样培训工作人员很容易总结发现其中的规律。

二、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以上三种类型电力企业职工培训过程的观察、对比、总结,笔者发现目前电力企业职工教育培训中职工普遍有以下特点:

1.职工厌倦培训

企业培训的对象都是成年人,培训方式必须与成年人的学习规律相适应。成年人的特点是记忆力相对较差,但理解能力强,并具有一定的工作和社会经验。部分单位为了完成培训指标,没有进行合理调研,总是安排重复或者不合适的培训。这种没有明确目的的约束和学习使职工从心里反感培训,部分电力企业职工厌倦培训,从一开始就注定培训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2.职工乐意来培训,但目的不是培训

培训中经常会碰到部分电力职工,他们表示很愿意参加培训,但他们的目的不是来学习新知识、新技能,而是换个工作环境,他们认为出来培训可以愣愣神、认认人、聊聊天。这种纯粹以度假为目的的培训也不会达到预期效果。

3.职工害怕培训

在培训中还发现部分职工很害怕培训,一提起培训来就很头疼。他们认为单位的考核制度给他们带来很多压力。如果培训成绩不达标,一方面要承担经济费用,另一方面又觉得丢面子。对于害怕培训的职工,因为缺少了培训的自信心和乐趣,培训效果自然可想而知。

三、解决方案

1.培训中心要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培训中心要改变生活和学习的环境,让学员喜欢这个地方。干净整洁又有良好服务的酒店总是受人欢迎的。学员离开家离开单位,要参加培训就不得不生活在培训中心,不管时间长短,这也是临时的一个家,一个大家都熟悉又陌生的家。既然没有给培训定位为体验艰苦生活,而是职工的福利,那么这个福利就一定要让职工舒舒服服地接受。不提倡奢侈浪费,不提倡度假享受,但要使员工感受到家庭般温暖的关怀、以人为本的细节服务和不虚此行的收获,让学员真正从心里接受并喜欢培训中心。

2.培训教师的转变

培训中心的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转变上课方式,用自身的魅力来吸引学员。自身能力的提升在培训的职业生涯中是个永恒的话题。如果教员上课总是在黑板上写,或者总是不停地播放幻灯片,肯定是不能吸引学员的。培训师必须走出教室,走出课堂。进入工作现场是培训师自身技能提升的捷径。不断地充电,学习上课技巧、语言风格是培训师开展职工培训工作不可缺失的重要内容。以新疆电力公司教育培训中心为例,2011年培训中心下决心提升培训教师素质,鼓励大家报考国家企业培训师,并请专家上课辅导。不能说通过一次考证和一次培训水平就能得到显著提升,可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从思想到行动,这只是大家在提升自身水平过程中的一小步。

3.培训课程的变化

为更好地提升培训效果,培训师要改变培训课程。在掌握职工学员特点的情况下,针对他们的特点进行课程设计和安排教学计划。纯粹的理论课程一般都不能满足学员的需要,职工来培训就是想知道某一类问题如何解决、工作中最容易碰到什么问题,通过讲授他们会突然想起并立刻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实操课程很好地弥补了理论教学中的不足。但是如果开设的实操课程只是就设备论设备,学员会觉得这是机械的学习,大家在一起玩一场机械游戏。有人也许来了两次还是同样的学习内容,虽有收获但绝对谈不上收获颇丰。以有的实操项目为例,笔者提倡以武会友,用比武来刺激培训、提升培训,甚至可以在培训课程中设计分组比赛环节,一方面可以激发学员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大家的相互交流。是比赛就要分名次,这种没有过多压力的比赛只要培训师在组织环节上注意方式方法是很容易调动大家积极性的。另外,在培训过程中,培训教师应多用实例并创造更多的机会使受训者将自己所了解、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表现出来,以供其他受训者参考。用灵活的培训方式来培训那些因倒班不能来参加培训的人员,可取得更好的效果,达到全面教育培训的目的。

4.考核方式的转变

培训中心要在职工培训考核和考核方案上进行细致规划。虽然是培训就要有考核,但笔者认为要针对不同的培训、不同的培训目的制订不同的考核方案。例如有的宣贯类培训,办了好几期效果都不是很理想。应付差事的培训是没有效果的,学员最后的考核只是象征性地测验是不行的,最好的方法是学员一来就告诉他们考核方案,有针对性地学习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好的效果。而对于取证类、职称评定类培训,不要过分强调考核结果。每个人都想通过考试取得证书,大家已经自觉很有压力了,要引导他们如何复习以取得良好的成绩。笔者曾经亲眼目睹个别学员在取证类考试中压力很大,不停地擦汗、手发抖,最后结果可想而知。只有考核方式的优化才能为培训项目的考核打好基础。

四、总结

以上是笔者在平时工作中对电力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总结。随着培训工作的深入和培训力度的加大,大家还会发现很多问题。达到良好的培训效果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持续不断地探索,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共同做好这项工作。

参考文献:

[1]张英杰.解决企业培训难题的关键[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