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手术室护理检查存在问题十篇手术室护理检查存在问题十篇

手术室护理检查存在问题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42:56

手术室护理检查存在问题篇1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工作;护理干预;患者满意度;问题调查;手术护理不良事件

中图分类号:R4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3-0-02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手术室护理医学实验所选取的对象为2011年03月份至2012年03月份期间,在我院手术过程中的患者,共计400例,以这400例患者的原始手术资料以及术后满意度调查作为分析研究的基础数据。利用资料回顾分析法和患者满意度调查法对这400例手术治疗患者的护理问题、干预措施以及满意度情况展开分析和研究。在这400例手术患者中,男性患者239例,女性患者161例;患者年龄在29岁至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岁±2.12岁;患者身体体重在46公斤至91公斤之间,平均身体体重为73公斤±6.28公斤。

1.2病症观察

我们对抽选出的400例手术患者的病症进行分析和观察,其中属于普通外科损失手术患者193例,占48.25%,外科手术患者151例,占37.75%,骨科手术患者32例,占8%,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手术患者24例,占6%。全麻患者103例,占25.75%;局部麻醉患者297例,占74.25。

1.3手术室护理人员组成

我院手术室护理人员基本组成为:护士长1人,护理人员6人,护师3人,护士3人。文化层次:.文化2人,大本文化3人,大专文化2人。

1.4手术室护理干预调查过程

本次手术室护理干预实验活动分为两个分析阶段,自2011年03月份至2011年09月份确定为问题调查阶段,随机抽选200例实施手术的患者,对此时期手术室存在的护理方面问题进行搜集、整理、分析,对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汇总,并对患者开展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自2011年09月份至2012年03月份确定为护理干预阶段,根据发现的问题,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手术室护理管理制度,对手术室护理工作进行改进,加强护理干预,并随机抽选200例实施手术的患者,对其手术期间存在的问题及满意度情况进行重新调查,并将两个阶段的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1.5手术室护理工作存在问题汇总

通过对问题调查阶段发现的问题进行调查、汇总、分析,主要问题表现为:(1)手术室护理工作规章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监督,违规操作时有发生。(2)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出现核对信息错误,出现未作过敏调查,配错药、输错液体等等现象,引发患者出现术中护理不良事件。(3)护理人员短缺,造成工作压力大,使得部分护理人员力不从心,带来一定的手术安全隐患。(4)手术室消毒措施不严格,导致部分患者出现术后感染现象。(5)护理人员缺乏服务意识,对患者的心理疏导护理不积极,导致医患纠纷的出现。

1.6手术室加强护理干预措施

在护理干预阶段根据存在的问题,制定出手术室护理管理制度,对手术室护理工作进行改进,加强护理干预:

1.6.1建立健全手术室护理规章制度,明确手术室护理人员职责和各个岗位工作要求及标准,制定科学的工作流程,加强监督管理,做到责任到人。

1.6.2做好术前护理干预: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前检查核对工作,主要检查核对项目有:患者的病症、手术部位、身体体征、过敏原检测统计、患者所属病区、床号、手术方式等等工作。对手术患者做好术前心理疏导,向患者讲解手术过程及注意事项,并要求患者按照要求做好起居安排,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进行全面解释。保证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手术的开展。此外,要注意手术转运工作的安全性,防治以外坠落事件的出现。最后,严格按照手术规程,做好术前消毒工作,防止出现对医源感染。

1.6.3手术中的护理干预: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手术位置正确放置,并重新检查患者的病例资料以及相关信息,对手术用具进行再次检查。如果手术时间长,护理人员应当注意对患者进行压疮处理,进行局部按摩。按照手术的要求,做好患者的液体护理工作,加强对患者实时体征监控,确保患者在术中的平稳。

1.6.4术后护理干预措施: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要做好对手术器具的清点工作,防范出现手术器具无意掉入患者体内现象的发生。对患者手术中切除的标本,按照要求进行保管,并且迅速转移,进行病理分析。做好术后转送护理,防治出现对患者的术后伤害,对术后患者体征情况进行实施监测,做好记录,并按要求进行换药。

1.7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数据均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12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与讨论

通过以上两个阶段,手术患者手术情况分析及满意度调查,得出以下结果:问题调查阶段:调查患者200例,其中发生手术护理不良事件3例,发生率1.5%,手术患者满意度调查中满意152例,占76%;护理干预阶段:调查患者200例,其中手术护理不良事件0例,发生率0%;手术患者满意度调查中满意180例,占90%。通过上述手术室护理干预医学实验,我们可以看到,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加强实施护理干预的措施,能够有效避免手术过程中护理不良事件的出现,帮助患者缩短临床恢复的时间,减轻患者的术中、术后痛苦,大大提升患者的满意度,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因此,建议在今后的手术护理中加大护理干预的力度。

参考文献

[1]王霞,李爱群,孟慧.手术室护理人员对医疗纠纷的防范[J].实用医药杂志,2010,20(12):959.

[2]杨婧,张莉,张金艳.手术室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J].现代护理,2011,4(13):978-979.

手术室护理检查存在问题篇2

本文作者:贾哗芳魏琼工作单位: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手术室

值月高级责任护士每日完成分内工作,参与科内非正常工作时段的护理管理工作。值月高级责任护士参与科内非正常工作时段的护理管理工作,督查全面护理工作质量,并及时反馈与整改。当发生护理差错、缺陷时及时向护长汇报并查明原因,组织讨论和制订整改措施。协助科护士长管理好手术室的秩序,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协调科室应急情况下的工作。作为一名值月高级责任护士应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帮助做好患者和家属的沟通,协调人员、连台手术、急危重患者手术的安排,制订急危重患者的护理计划,对一线护士的手术病人护理管理,专业技术及质量安全方面进行检查、指导。加强医护沟通,为一线护士更好地展开下一步的护理患者工作做好准备。值月高级责任护士检查指导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严格落实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各级护理人员都必须在制度的监控之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值月高级责任护士充分发挥高级责任护士的优势,按区域担任手术间无菌技术、规范操作指导及监督工作,加强实习生、进修生、轮转护士的无菌观念,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对新人室的护理人员严格要求,使各种行为规范,遵守制度成为习惯,加强护理人员的医德修养,培养其“慎独”精神,时刻把医疗安全放在首位。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控制工作。医院感染管理控制工作是医院的重点,高级责任护士每月配合感染管理科完成各项目的检测及检查并达标。对手术各区域环境卫生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分配到人,指导并加强保洁人员对保洁工具的正确清洗、消毒及合理使用,以及保洁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督促做好专科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明确职责,定期检查。规范手术专业配合,促进专业技能的提高,充分挖掘了护理人员的潜能,激励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安全意识方面,严把手术病人安全核查关,及时发现手术室管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杜绝安全隐患。每日主持晨会,及时报告科内发生的新特事件,就科内各工作岗位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沟通。按计划组织科室民主生活会,对于检查过程中出现频次较高的问题重点分析,查找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进行效果评估,使护理问题得到及时改正。月末完成各岗位工作总结并制定下阶段工作计划,值月高级责任护士每月以幻灯片的形式或书面向护理部汇报质控总结。

(l)实行高级责任护士值月管理,对科室作出了全方位、多渠道的管理,为手术室的发展提供参考建议,增加了管理者的执行力度,提高了团队凝聚力。(2)高级责任护士值月管理,提高了手术室护理质量,杜绝了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准确、有效,有利于协调科室应急情况下的急救工作,有利于医护、护患沟通,增强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及安全感。(3)充分发挥高级责任护士的责任感,潜能得到挖掘,以往所有护士都做同样的工作,使部分经验丰富的主管护师和护师缺乏上进心,没有真正发挥其传、帮、带的作用,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4)值月高级责任护士通过对护士业务技术、理论知识、沟通能力、团队精神等言传身教,得到了一个很好的管理工作实践和锻炼的机会,其业务知识和工作能力也因此而得到不断的提高。

手术室护理检查存在问题篇3

[关键词]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手术室护理管理

手术室为医院重要科室,承担着救治患者的重要职责。为了保证医院手术室的治疗效果,临床应加强手术室护理管理,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而其中保证护理质量关键在于质量控制[1]。通过成立质控小组,护士长不定期抽查护理人员的护理实施情况,及时发现护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改善措施。该次研究中,研究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2年4月—2013年5月未实施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前的护理人员100名作为对照组,均为女性,年龄为20~38岁,平均年龄为(28±2.1)岁;将2013年6月—2014年7月实施质量控制小组人员100名为观察组,均为女性,年龄为21~40岁,平均年龄为(29±2.3)岁。两组一般资料情况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

1.2方法

该院从2013年6月开始实施质量控制管理模式,具体内容为以下几点。1.2.1建立质量控制小组。挑选综合素质高、责任心强、工作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担任小组长,选择组员后,明确手术室护理组员的具体职责,建立5个质控小组,每个小组共5名成员,护理人员自愿报名参与,并从中挑选1名组长。护士长负责全面进行质量控制,不定期对护理工作进行抽查,各组质控小组负责对所属小组进行护理检查监督,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问题,提出对应的改善措施。5个质控小组分别为教学组、五常法组、护理文书组、管理质量检查组、消毒隔离组,每个小组成员必须熟悉了解该组质量控制内容、标准以及质控所考核内容,且定期汇报质控工作内容,组织所有人员每月1次质控管理模式会议。1.2.2各组质控内容。①教学组,其内容为制定并严格落实实习护理人员以及新护理人员的教学实习计划,并有计划安排护理人员接受再教育,提高该科室护理人员的护理管理水平以及护理技术操作水平,而且应认真检查记录以及护理人员具体操作情况。②五常法组,其主要内容为检查手术室环境、区域划分是否合理,药品摆放是否整齐、标签是否清晰、手术记录以及不良事件的记录是否完整,准备充足的应急物品,了解一些品的供给以及医疗废物的处理情况。③护理文书组,检查填写的护理表格是否准确、详细、真实以及护理人员是否有严格按照规范书写。④管理质量检查组,参与医院的管理检测工作,负责监督规章制度、岗位职责以及工作流程具体落实情况。⑤消毒隔离组,检查无菌设备以及操作技术、物品的具体摆放情况,规划好一次性物品的用量,并提供足量的无菌物品。1.2.3质控员工的工作职责。根据质控标准各科室的质控成员每周要对护理质量进行随时抽查、监督。消毒隔离质量控制组注意检查无菌药品使用情况,护理人员文书组质控人员要抽查病历,以及护理文书书写质量,质控人员实施检查记录情况,并将质控结果定时汇报给护士长以及组长,分析护理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对应的整改措施,之后每月要质控人员积极参与汇报,讨论护理工作中安全隐患以及发生频率较高的护理问题,鼓励所有成员提出自己的建议,并积极鼓励工作表现优异者。1.2.4质量控制措施。护士长组织成员共同学习质控标准,并制定符合各科室的评价标准,制定后给每位成员发放质控宣传手册,提高成员对质控内容的了解掌握,同时发现问题并标注,小组讨论后整改。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并总结两组护理质量进行评分,满分100分。

1.4统计方法

应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分析该次统计数据,计数资料[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观察组质控小组管理模式实施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护理小组各质控组平均得分

观察组的教学组、五常法组、护理文书组、管理质量检查组、消毒隔离组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一个医院的存在之根本为护理质量,这也是医院的核心内容。手术室护理质量主要由护理人员的操作水平所决定,手术室护理人员数量较多,且工作时间比较集中,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较高,因此,单纯依靠护士长个人不能对手术室护理进行科学有效管理控制[2-3]。为了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需要医院结合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案。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为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有效护理模式,是将单一的护士长管理,改变为由科护士长-护士长-质控员-专科组长实施四级管理,明确各自的管理职责,形成全过程无缝隙、全方位的有效控制管理[4-5]。该护理管理模式具有制度化、标准化等特点,其指定的质控标准内容更具有全面性,适应性更为合理。该护理模式改变了传统以管理者为主指定标准进行检查、实施者被动接受检查情况,实现人人参与共同进行管理的模式。质控成员定期对护士汇报工作,为每位护理工作人员提供交流以及讨论的机会,便于发现工作中的不足,并提出对应的改善措施。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通过对每个护理人员的工作成绩进行公正评价评分,体现质控管理公平客观。该次调查表明,实施质控管理模式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少于未实施质控管理模式组,教学组、五常法组、护理文书组、管理质量检查组、消毒隔离组护理质量评分优于未实施质控管理模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实施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可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主动性,鼓励护理人员积极主动参与到护理工作中,完善护理实施计划,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水平,将质控护理理念贯彻落实,让护理人员学到更多护理知识以及护理理念。同时该质控模式下形成规范、标准化的护理管理模式,护理实施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护理模式,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较高,促进医院护理质量整体性提高。

作者:李家秀单位:江安县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姜晓惠,李景维,齐先超.五常法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研究,2010,24(6):578-579.

[2]李蕾蕾.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以及效果评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5,12(10):167-168.

[3]罗颖.术前访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的影响效果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29):158.

手术室护理检查存在问题篇4

[关键词]手术室;安全管理;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R19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9701(2011)21-136-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们的法律意识增强,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生活条件大幅提高,对健康要求也越来越高。手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疾病甚至是挽救病人生命的手段,在新技术、新设备层出不穷和新的医学模式发展的情况下,越来越向高、尖、精程度发展,如肝移植、心脏移植、颅颌联合手术的开展等[1]。但要做到手术成功,必须保障手术的安全进行,否则会造成病人更大的伤害。我们的终极目标是:以病人为中心,保障病人的生命安全。抓好手术室安全管理工作势在必行。本文现就我院近2年在手术安全管理中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一个目的

确保手术安全。

2两种模式

包括三级管理模式和多环节管理模式。

2.1三级管理模式

医院建立三级安全管理网络,并引进系统整体化管理模式。各级有明确职责和规范要求,有具体的管理办法,有切实的监督措施,有行之有效的量化评分办法,有明确的奖惩原则,在运行中有信息的反馈,然后对系统中的安全隐患逐一排查,不断调整,最终使之良性运转。

2.1.1一级:安全管理委员会业务院长总负责,下面成员由各职能科室负责人组成:院感主任、护理部主任、医务科主任、后勤保障主任,分别管理手术室感染、护理质量的监控、手术安全、后勤保障工作,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包括有关规章制度的掌握程度、落实情况;手术室感染控制措施、护理质控、手术安全保障机制、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和药品应用问题及一次性用物的规范管理等,并根据检查结果组织讨论、评分,计入科室考核成绩,与奖金挂钩;每月进行一次相关知识培训,由各科业务骨干讲解,每季度总结一次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作为下一阶段调整的依据。

2.1.2二级:安全管理小组由各科主任和护士长组成,管理各科医疗、护理安全。手术室护士长根据手术室实际制定安全管理计划;督促检查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和护理常规的贯彻执行,对新入室人员要加强培训,使之能尽快适应工作需求;合理化地搭配人员,科学地分工,并经常督促检查,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护理质量;负责督促所属人员无菌技术操作规范,每月定期或不定期对工作人员手、灭菌物品、手术室空气进行采样培养(结果存档备查),使其符合卫生学[1];对各类仪器、设备,指定专人负责,定期检查使用情况,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是否及时维修、保养并登记清楚;对药品特别是急救药品,每天要检查是否足量、定位、易于取用;毒麻、限制性药品要有专人专柜加锁保管。对发现问题要及时讨论,定出防范措施,要有处理意见,并登记上报。每月填写安全月报表,作为质控依据以调整以后的工作。

2.1.3三级:安全管理负责人由各班护士具体负责。在护士长的合理分配下各司其职,并协同配合,互相监督,共同把手术室各项安全工作做好、做到位,使手术室环境整洁,温湿度适宜,用物摆放规范,仪器设备性能良好处于备用状态,药品基数足,无过期,定位且易于取用。巡回护士术前将手术中所用按要求和术前准备登记表准备齐全,并保质保量;做好术前访视工作,检查一次性用品小包装及灭菌日期是否合格;术中密切配合麻醉和手术医生,尤其在执行口头医嘱时,一定要大声复述一遍,确认无误方可执行,做好记录并签字,术后让医生及时补上医嘱;协助器械护士三清点(术前、术中关腹前、术后)敷料、纱布、器械、针线,并认真填术护理记录单,巡回、器护双签字;器械护士术前要巡视病人,参加术前讨论,了解手术配合要求;护理员要配合值班护士做好术前氧气和物资准备,术后做好终末消毒。

2.2多环节管理模式

2.2.1护理人员环节管理对护理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培训学习、讨论、专题讲座,提高人员法律意识,要依法从护,保护病人和护士自身合法权利。对新护士要重点培训,重点跟班。

2.2.2病人环节管理对新开展的手术、急危重病人手术,有发生安全潜在危险可能的要重点观察、重点护理,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跟踪支持,并详细记录,以作为法律依据封存档案。

2.2.3护理操作环节管理按技术规范操作,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特别在抢救过程中,护士要冷静、沉着、不惊慌、不急躁,细致观察,判断准确,应变及时,配合恰当。输血前反复查对并签字,口头医嘱复述无误准确执行。

2.2.4时间环节管理节假期间,夜里值班,多是急诊手术,人员又少,手术准备一定要充足,值班人员责任心要加强,确保安全。

2.2.5执行医嘱环节管理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强调执行医嘱的准确性。

3三三保障

即人员、物质、环境三方面因素在术前、术中、术后三个阶段的保障。手术室护理人员良好的素质是保障手术安全进行的关键。对于新护士道德规范、法律意识、专科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尤为重要。术前准备是否完备关乎手术是否顺利,要分析人员、物质、环境三方面因素中的薄弱环节和不安全因素,做到“三预、四抓、两超”,即预见、预查、预防;对容易出错的时间、对容易出错的环节、对容易出错的部门、对容易出错的人,进行超前教育、超前监控。术中对病人生命体征的监测和护理、对手术的配合、对器械的清点、对医嘱的执行都要求护士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应急处理能力而且要细心,有责任心。巡回护士配合麻醉师监测好病人的生命体征;协助器械护士做到术中物质保障并做好清点工作;器械护士配合手术医生做好手术的每一步骤。术后,巡回护士包扎好伤口,护送病人安全回到病房并向值班人员详细交代病情及用物,整理手术间,室内用物归还原处做好终末消毒,随访病人予以术后支持护理;器械护士按“消-洗-消”的原则料理器械擦干(烘烤拭油,按手术器械卡打包,灭菌备用。锐利、精密和贵重医疗器械应分别清洗、处理,放入专柜),以保障手术随时进行[1]。

4 四个举措

4.1强化制度管理

制度是保障。手术室制度有:手术室工作制度、手术制度、接送病人制度、安全制度、清洁卫生制度等,每一项制度都是对进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行为的一种约束和规范,使医疗护理行为更为符合院感要求和防范差错事故以及保障手术安全性,提高服务质量,从而使病人满意。按照制度要求健全管理组织,结合工作实际,逐步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和工作流程,如围绕消毒隔离制度,制定手术人员进入手术室的着装规范、外科洗手规范、手术器械处理规范、手术人员无菌操作原则、特殊感染手术的处理、一次性用品的处理等。同时结合各级人员工作职责,进行学习培训,指定专人负责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落实情况的检查,督促手术室人员严格执行,并管理其他人员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其操作规程,树立无菌观念,使手术安全进行。每周大查,每月就检查情况进行分析、讨论,制定改进措施,以不断完善规章制度。

4.2加强人员素质培养

人员是关键。手术室安全工作靠各级人员共同管理。强化手术人员素质培养,包括综合素质、专科素养、服务意识、安全意识、责任教育。责任心则是更基本的保证。有了安全意识、工作责任感,才能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熟练掌握操作规程。同时加强法制观念,提高防范措施,使医疗护理行为更为规范,服务更贴合病人利益。因此,院安全管理委员会应在大手术、新开展手术、急危重病人手术前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法制培训、责任强化教育,积极讨论手术中可能发生的问题,以便防患于未然;并每季度进行一次安全答题抽查,计入考评分。奖优罚劣,从而使手术人员更注重加强自身素质修养和安全教育。

4.3抓好护理质控

护理质量是重点。护理质控三级管理:护理部-护士长-质控员,以护理标准为依据,按系统化程序运转,采取“现场控制”与“反馈控制”相结合原则[1]。

4.3.1质控小组严格质控各项规章制度和护理操作规程,如查对制度,急救药品、物品管理制度,告之义务的实施等。护士长在护理部指导下根据制度进行护理安全专项检查,每日随时查,每周不定期小查,每月大查,每季度对口查,查隐患,定措施,促改进。

4.3.2完善围手术期术前访视和术后随访制度,护理部要不时发放手术回访意见卡,根据反馈信息评估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评出护理质量优、良、差,然后计入终末质量考评分,与奖金挂勾。

4.3.3护理缺陷管理,严格督查各环节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将护理差错事故消灭于萌芽状态,并进一步完善护理差错和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规范差错事故记录本。

4.3.4检查护理措施完成率,要有记录,每月召开一次护理质量分析会,对照护理部、感染科、科护士长和质控员反馈来的检查结果给出评分,并制定改进措施,以利于持续增进护理质量。

4.4预防手术感染

预防手术切口感染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无菌技术是控制手术室感染最关键的环节,是一项非常严密的操作技术。消毒、灭菌是手术室护士最应熟练掌握的技术。手术室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无菌物品和非无菌物品严格分开放置是防止院感的基础;限制过多参观人员和人员来回流动是保障空气质量符合环境卫生学管理的要求;手术物品一人一用一消毒,避免交叉感染;手术操作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降低术中感染机会;术后终末消毒彻底,尤其感染手术后,器械要按高水平消毒-清洗-灭菌程序走,因为手术器械上的血迹是细菌良好的培养基,同时血液中也存在着大量的病毒,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血液传播的疾病如HBV、HGV、HDV、ttV、HiV、HCmV、HtLV、eBV和螺旋体、细菌感染性疾病,此类病人用过的器械只有经过处理后达到清洁标准,才能有效防止手术器械造成的交叉感染[2],而且清洗彻底还将影响灭菌效果。手术器械齿槽、轴节等部位较为难洗,应在机洗的基础上加强手洗,特别是在活动手术器械轴节的同时用流动水冲洗,可达到良好的器械清洗效果[3.4]。清洁是灭菌的基础,直接影响外科手术患者的伤口愈合,是防止外科伤口感染的重要措施[4]。

总之,手术室护理人员只有有效地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5],以细心、爱心、贴心、暖心的“人文关怀”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与各科室协调配合,才能使手术病人安全、舒适地接受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赵淑妹.手术室护理人员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25.

[2]高威,程晓东,李秀芬.杰力试纸法在检测手术器械残留血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9):1023.

[3]马小英,农风西.4656型清洗消毒器在供应室应用中的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6):655-656.

[4]张红玲.超声清洗机洗涤效果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9):847-848.

手术室护理检查存在问题篇5

手术室护理是围绕手术这一特定时期,针对手术和麻醉对病人造成的心理、生理功能紊乱而采取的各种护理措施。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高难度的新手术、新技术不断开展,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也增加了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风险,任何环节上的疏忽都可能造成对病人和工作人员的伤害,所以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至关重要。笔者结合长期手术室工作实践,浅谈一点体会如下。

1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

(1)未认真核对病人床号、姓名、手术名称等而接错病人,或错放室间,而且病人术前紧张过度及应用镇静剂等原因,很有可能不能准确回答问题,更易发生错接。(2)有些病人如小儿、老年病人、昏迷、危重病人没有自制力,未能正确施行压束和保护,导致病人坠床,或者压束不当导致病人肢体压伤等。(3)未认真核对用错药物,未查对过敏试验用错过敏性药物,执行口头医嘱时有误,用错药物剂量等。术中输血未经两人严格三查八对而致输错血等。(4)器械、敷料、缝针等清点有误,导致异物遗留于病人体腔内。器械螺丝松弛,传递前忽略检查,致脱落寻找困难。(5)无菌器械包,敷料包消毒不严,潮湿未烘干,包内指示卡未完全变色,无菌包过期,或一次性医疗用品包装破损,曾被浸湿,消毒浸泡器械时间不足,空气消毒不严,术前洗手、消毒手不严格等原因都有可能导致病人术后感染,个别者引起严重后果。(6)术前未能妥善保护好病人肢体隔离金属床面、托盘等,或负极板没有达到有效接触面积、被浸湿等,使用电刀导致病人灼伤。(7)手术结束后护送病人不当,护送途中发生各类引流管脱落,尤其是胸管脱落造成严重后果。(8)手术室护理人员经常暴露于多种职业危害中,每天接触大量有害因素:①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②化学消毒剂、麻醉废气、化疗药品等;③x射线、紫外线、电离辐射;④麻醉机、监护仪、电刀、吸引器使用过程中的噪音污染;⑤手术中有可能致针刺伤,刀割伤后接触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导致感染性疾病;⑥手术室护士长时间站立,固定姿势,容易得颈椎病和大隐静脉曲张;⑦手术室护士工作、生活、就餐无规律,加上整天处于高度紧张、焦虑状态,容易得很多心身疾病。

2针对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的安全管理措施

2.1严格遵守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

2.1.1查对制度接病人时应核对病人病区、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手术时间、手术部位,同时嘱解便后携带病人病历、x线片、特殊用品到手术室。手术麻醉开始前,手术室巡回护士凭手术通知单、病历、腕带等再次核对病人及手术部位。手术医生于手术前根据病历、x线片等再次核对病人。经三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手术。术中用药严格“三查七对一注意”,防止用错药物或药物过敏。使用任何注射药物,应先核对瓶签,检查药品质量、浓度、剂量和有效日期,无误后方可使用。急救时执行口头医嘱用药,要向医生复述一遍,确定无误后方可执行。用过的安瓿,应保留在固定地点,经两人核对无误,待无问题后方可弃去。使用易过敏的药物前,应先核对病历检查有无过敏史,皮试阴性者方可使用。术中输血,应由巡回护士和麻醉师认真仔细核对献血者代码、血型、血袋号、血交叉及病人姓名、血型、床号、住院号,并检查血液质量、采血日期等,确保准确无误后方可输入。输血袋应暂时保存24h方可弃去,以便核对。

2.1.2清点制度手术开始前,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一起认真清点器械、敷料、缝针、拉钩螺丝等,并认真记录;手术过程中需添加的器械、敷料、缝针、特殊物品应由巡回护士及时记录于护理记录单上;术中所用器械、纱布等洗手护士应做到心中有数,特别注意。缝针不可离持针器,若发生缝针折断或脱落等情况,应及时查找,必要时x线摄片检查。洗手护士传递拉钩前要检查好螺丝并调紧,取下时检查螺丝数量。手术中所掉落的器械、敷料等,应放在固定的地方,任何人不得拿出手术室间外,缝合体腔及深部组织前、后、手术结束后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均应清点器械、敷料、缝针等与记录数目完全相符,确保病人体腔内无异物存留。

2.1.3安全管理制度接送病人一律用平车,两侧加防护栏,烦躁病人用压束带保护以防坠床,但须注意松紧适宜。出入手术间应保护病人头部、手足,移动病人到手术床及平车上时应注意固定刹车,以防车轮滚动。定期检查平车性能。小儿、昏迷、精神障碍、危重病人应注意陪护。麻醉诱导期注意保护病人防止坠床,安置符合手术要求,防止肢体过度外展致血管、神经、肌肉受损。术中注意给病人手术切口以外的部位保暖。使用电刀病人注意负极板紧贴皮肤,防止消毒液浸湿,保护身体任何部位均不能接触金属,术中洗手护士管理好电刀等,术毕检查病人皮肤,以防灼伤。手术结束护送病人时注意各种引流管妥善放置,不能高于切口平面,以防脱落,尤其是胸管,搬运时应用两把血管钳双重夹紧以防脱落。

2.1.4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严格制度管理,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安全意识、慎独精神。器械敷料的消毒灭菌严格按消毒规范要求进行,按器械性能首选高压蒸汽消毒灭菌、环氧乙烷灭菌,尽量不用浸泡消毒,如必须使用浸泡消毒,一定要达到灭菌时间,且器械使用前必须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干净。无菌包室内的无菌包、无菌物品应每周检查两次,检查包的质量及消毒日期,巡回护士在使用前再次检查,检查包外指示标签、消毒日期、包布是否有潮湿、破损,检查包内指示卡变色是否完全,如有不符要求均不得使用。参加手术人员严格执行外科手消毒规范,手术间空气及时消毒,手术室质控组成员定期对手术室无菌物品、手术人员手指、室间空气、物品表面等进行细菌培养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分析、查找原因并予以解决。特殊感染手术按感染管理要求特殊处理消毒,以防交叉感染。

2.2定期开展护理安全研讨会,加强业务学习对科室有人员调动,新护士上岗,新技术、新手术开展不断增加,引进先进仪器、设备等情况,科室应定期组织业务学习,新技术培训,开展护理安全教育,对容易发生护理缺陷与差错的工作环节进行分期讨论,提出整改措施,并重温各项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安全意识,做到警钟长鸣。

2.3医护人员树立全面预防的观念,细心操作,防止意外受伤在做侵袭性操作时保证光线充足,防止被针尖、刀片划伤,术中及时更换破损的手套。术前做好自检,如皮肤破损,暂不参加感染疾病的手术配合。在接触化学消毒剂和化疗药品时必须进行防护如戴手套操作,接触紫外线时戴面罩、眼镜,注意保护皮肤和眼睛。拍片时在保证病人安全的前提下,医护人员应暂时回避,不能回避者穿铅衣保护。在手术室工作,注意调整好心态,合理安排好工作、生活、休息,注意劳逸结合,空闲时间多做颈部、腰背部肌肉锻炼,下肢静脉曲张者穿弹力袜。

手术室护理检查存在问题篇6

关键词pDCa循环管理法手术室护生带教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5.194

pDCa循环,也叫戴明循环,包括质量保证系统活动必须经历的4个阶段: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总结处理(action)pDCa循环作为企业管理的一种科学方法,同样也适用于护理管理[1]。我们结合手术室特点和教学实际,运用pDCa管理法对护生进行带教,取得较好临床效果。

pDCa循环管理法的应用

计划阶段:①根据护生及科室特点,制定教学计划:护生在手术室实习时间短,护理人员少,带教频率高,同时护生不熟悉手术室工作环境、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缺乏临床技能和工作自律性。按照上诉特点,要求每位带教人员根据教学大纲及实习要求,各自完成1份带教方案,由护士长和教学组长总结,全体人员共同制定出符合本科实际的教学计划,明确达标要求,做到有章可循。②成立科室带教考核小组:由护士长和在手术室工作5年以上具有丰富专科知识、语言表达能力和操作技能很强、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丰富带教经验的护师职称以上人员担当。负责全体护士及护生的理论讲授和技术操作及考核,监督教学计划实施。实行培训考核责任制,使每项操作都有严谨、科学的培训程序,专人负责,落实到位[2]。③制定明确可行的带教计划:第1周了解手术室制度,熟悉手术室环境,建立严格无菌观念,熟悉常用器械和用途。第2周熟悉洗手和巡回护士工作及手术室常规工作的完成。第3~4周,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独立配合中小型手术,同时进行出科理论和技能考核。

实施阶段:根据教学计划,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带教[3]。第1周作好岗前教育,加快角色转变,重视护生良好医德培养。帮助她们熟悉手术室工作性质和流程,讲解手术室规章制度、无菌操作规程,及病房不同的常规和技术操作等。由带教老师示范操作无菌包的打开、刷手法、无菌器械台的整理、如何穿针引线、如何传递器械等,要求护生仔细观察、认真听讲,在不断练习过程中,培养了护生的无菌观念,领会了操作技巧。第2周护生通过反复练习后,由带教老师一对一领着上台,参加一些基本手术,对每一项操作耐心讲解,反复示教,尽量给护生创造动手操作机会。第3~4周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安排护生独立参加基本手术,通过自己亲身实战,体验和领悟手术配合的技巧,鼓励护生大胆亲自操作,又不放松每一个细小环节,真正做到“放手不放眼,放做不放教”的原则,避免差错事故发生,同时要求护生多看、多实践,让护生知道护士的工作只有在实践中摸索、积累,才能有所提高。

检查阶段:实行过程监测和综合考核相结合,根据每一阶段内容不同,设理论和操作考核,理论为带教过程的授课内容,技能操作依据护理技术操作标准进行考核,出科考核是对护生在手术室实习的总的评价,也是对每位带教老师带教质量的检验。

总结处理阶段:通过pDCa管理方法可以分析出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出改进措施。在每一个阶段护生和带教老师均需进行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找出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方面,以便在下一个循环计划中不断补充和改进带教计划与带教内容,把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作为推动下一个阶段的动力和依据。同时也利于护生在以后各科室的实习中继续努力,不断改进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这样不仅可以检验并提高护生的实习效果,而且可以促进临床带教工作,提高带教水平。

结果

通过pDCa管理方法,使手术室护生带教有系统、有计划、有步骤、有考核、有评价,在出科时基本能在老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小手术配合,部分动手能力强的护生能独立完成中等手术的配合,均圆满完成手术室实习任务,对手术室带教满意度为95%。

讨论

通过采用pDCa管理方法对手术室护生带教,不但能有目的、有计划带教,而且确保带教内容无遗漏,重点突出,并用理论联系实际,使护生较快地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转折。随机抽查与定期考核是检查带教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带教效果的评价,有助于改进完善带教计划和措施。采用pDCa管理法对护生带教达到了因人施教,规范操作规程、减少了老师和学生的盲目性、提高了带教老师的整体素质和教学质量。教育是一个教育者与被教育者都变得更加完善的过程,且只有教育者自觉地完善自己时,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和发展,形成了学习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杨英华,李继坪.护理管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31-132.

手术室护理检查存在问题篇7

记录两组手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发生率;采用自制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两组患者的满意程度,内容包括护理人员是否及时迎接患者、是否妥善准备手术用物、摆放满意与否、护理人员是否全程坚守并细致看护、是否表现服务态度、手术室环境是否舒适等。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护理人员负责调查问卷的发放、指导填写和回收。患者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三个层次,满意率为满意例数/单组人数。

2统计学分析

本次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量资料的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并应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详见下表2。

3.2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详见下表3。

4讨论

4.1手术室安全隐患与影响因素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存在较多潜在的安全隐患,如手术部位错误、接错手术患者、未妥善安置患者导致患者呼吸与循环功能收到影响,出现压疮、拉伤等并发症、或输血、用药未严格查对、未妥善准备手术用物、未仔细清点手术物品、术中缺乏严密看护、未妥善保管病理标本等等,均会给手术以及护理工作带来不同程度影响,甚至导致医疗事故,造成医疗纠纷[6-7]。笔者从护理工作实践出发,总结了几点手术室护理相关影响因素如下:①未合理配置护理人员。手术室工作责任较大,任务相对较重,且较多急诊手术患者,加之手术时间以及种类往往难以确定,导致护理工作人员在术前需要完成大量的准备工作,经常加班而导致无法按时吃饭,长时间超负荷工作导致护理人员难以有效集中注意力,由此容易出现护理风险事件。②缺乏有效的护理沟通。与病区护患关系相比,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在术前与患者之间往往缺乏足够的沟通交流,缺乏对患者的一些必要了解,如生活习惯、既往病史以及病情发展等等,术前也没有详细告知疾病相关知识以及围手术期应注意事项,导致患者出现恐惧、焦虑、担忧等不良情绪,心态波动较大,治疗依从性不高,对手术效果及安全性产生不良影响。③患者自身存在较大风险因素,例如不少患者自身存在精神障碍、身体缺陷等问题导致其无法有效地配合手术开展;一部分护理人员缺乏护理责任心、专业技术水平不足也会导致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随着新技术和新业务的不断发展,护理人员技术水平和专业理论知识也应不断丰富,而手术室护理工作具有一定特殊性,如果专业理论知识不扎实、操作熟练度不足或者缺乏实践经验均会给手术安全带来风险。④部门、科室之间缺乏配合。对于手术室工作而言,其他科室医护人员的配合、后勤保障部门的支持极为重要,各部门之间若缺乏有效配合和协调,未给予手术室工作足够的支持,也会对手术进度与结果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导致手术失败。

4.2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对策

(1)完善并落实手术室管理制度。手术室各项管理制度能够有效约束和规范工作人员行为,确保医疗护理行为更趋于规范,避免出现差错事故,为手术安全性提供有效保障,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与此同时还应根据护理人员岗位职责开展教育培训,并组织专人负责检查和监督各项操作规程与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规范操作规程;手术室全体人员应树立严格无菌观念,确保手术安全性。

(2)人员素质培养。通过知识讲座、技术操作示范、岗前以及岗位培训等不同方式组织护理人员参与理论知识和技能实践训练,不断完善个人专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加强护理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安全意识,明确护理人员、患者家属以及患者之间的相关权利与义务,时刻谨记安全护理,坚持人文关怀,保持严谨、科学的作风,对待病人时要表现出足够的耐心与同情心。

(3)定期检查,做好各项防范工作。①避免接错患者或者开错手术部位。术前常规访视,巡回护士应在术前1d对患者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并核对手术通知单、围术期记录单、护理风险告知同意书等文件,确认患者信息;同时还应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开展术前宣教,以缓解其不良情绪;进入手术室前应查对基本信息,确认手术时间、名称、部位、腕带信息以及手术标识等;分别在进入手术室后、麻醉开始前以及手术开始前由专人负责各项信息查对,以免出错[8]。②防止不当、碰摔等导致患者压疮。在转运过程中应注意为患者提供妥善保护,避免碰上其手足头部;应制动固定转运车或者手术床,以免患者滚动摔伤;应保持轻巧、稳妥动作搬运患者,运送过程中应将床档拉起,上约束带;巡回护士应注意照顾患者,不可远离,若有可要则考虑采取保护带固定,以免患者坠床;定期对转运车性能进行检查,确保其处于正常使用状态[9]。以手术部位为参照在保证充分暴露术野、患者呼吸不受影响到前提下,尽量确保患者处于合理舒适。上肢外展应小于90度,不可过紧固定束缚带,以免对患者造成神经损伤;取软枕垫于骨隆突部位,同时注意保护患者颜面部、以及腹部会不受压[10]。③避免出现输血、用药不当的情况。应严格管理手术用药,并按照查对制度严格查对,注射类药物在应用前应先行核对瓶签,未核对药物剂量以及浓度前严禁使用;手术过程中应集中精神,听清、看清用药名称;抢救过程中执行口头医嘱用药时应复述确认一次;固定放置使用后的药瓶,手术完成后及时查对;静脉用药和外用药品应分类放置,清楚标识药品基数。此外还应严格管理用血,确保严格查对,取血时应对供血信息与患者信息进行细致核对,确认相符后方可取用,取血时由护士自查,用血前由麻醉医师和护士共查,完成输血后做第三次查对;在取用血样过程中应严格执行相关操作流程;输血完成后应标记血袋,在4℃环境下保存,并于24h后送交检验科。输血过程中应严密监测患者反应,若有异常应立刻告知手术医师进行处理。④严格查对手术物品。护理人员应在手术开始前整理手术敷料及各类手术器械,同时严格执行“两人四清点”制度并准确记录,确认无误后再行缝合体腔。若手术过程中需要加用其他物品,护理人员应随时记录以免遗忘。

手术室护理检查存在问题篇8

【关键词】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流程再造

手术标本是指在手术室内实施手术所取下的组织、器官或与患者疾病有关的物体、异物等均视为手术标本。对它的管理是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活体组织病理诊断是第一诊断[1]。建立完善的手术病理标本管理流程可以有效地减少因标本丢失、处理不当等带来的纠纷,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保证患者的安全。河南省人民医院就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流程上存在的缺陷进行原因分析,不断完善,制定改进措施,对病理标本管理流程进行再造,现探讨如下。

1分析原流程

常规病检:器械护士将切下的标本交由巡回护士-手术台上放置标本-巡回护士认真核对并填写患者信息与标本袋上-核对标本-标本入袋-术毕交由手术医生、家属过目-医生送检标本,用固定液固定标本-医生填写病检单、病理标本登记本-放置标本于固定标本盒中-专人定时间与病理科共同核对交接标本[2]。

术中快速冰冻:器械护士将切下的标本交由巡回护士-巡回护士认真核对并填写相关信息于标本袋上-标本入袋-填写病检单-呼叫家属过目-巡回护士送检标本并登记-病理科接收标本[3]。

2存在的缺陷

通过分析原流程可以发现术中冰冻标本由巡回护士专人送检,基本不会存在标本错位或遗失的风险,然而在常规病理标本处置流程中存在一些衔接不紧密和容易忽略的问题,现总结如下。

2.1术间标本放置不规范,没有固定的标本放置位置会导致医生或护士随意将标本放置在一边,其他标本混淆或丢失。

2.2术间交接术毕巡回护士与手术医生进行病理交接,没有明确的记录和签名,手术医生将标本随意拿出手术间,缺乏监管。

2.3术毕送检常规病理,缺乏查对,洗手护士核查落实不到位,缺乏责任心和安全意识,出现漏签、忘签,甚至不核查的情况。

2.4标本处理不当,固定液的不合理配置和浸泡不够等都会影响病理标本的切取和诊断。

3再造新流程

针对原病理管理流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再造新流程。现探讨如下。

3.1成立品管圈(QCC)小组:针对流程缺陷,制定改进措施,成立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品管圈活动小组,组长由护士长负责,全员参与,负责讨论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并及时查找漏洞和不足,推进改进措施执行。护士长定期对问题进行评估、汇总、制定持续质量改进计划表。

3.2运用细节管理制定精细化流程,再造后的流程为。

3.2.1术中快速冰冻器械护士将切下的标本交由巡回护士-巡回护士认真核对并填写相关信息于标本袋上-标本入袋-填写病检单-呼叫家属过目-巡回护士送检标本并登记-病理科接收标本-病理科出具书面诊断报告。

3.2.2常规病理器械护士将切下的标本交由巡回护士-手术台上放置标本-巡回护士认真核对并填写患者信息于标本袋上-核对标本-标本入袋,放置与术间固定标本盒处-术毕由巡回护士、器械护士、手术医生共同核对后交由手术医生并由手术医生在术间交接本上签字-家属过目-医生和器械护士共同送检标本-医生填写病检单、病理标本登记本、器械护士用固定液固定标本-双方核对无误后共同签字,实行双签名-放置标本于固定标本盒中-巡回护士在标本未送至病理科前再次核查病理标本、病理申请单、病理送检登记本内容,确认无误后签字-专人定时间与病理科共同核对交接标本,双签名。

3.3加强培训教育,提高法律安全意识,责任到人。①护士长应强化标本管理意识,定期组织培训手术室所有工作人员、外科医生等,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通过真实事例敲响警钟,做到人人重视。②要求手术医生必须有高度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态度,认真填写病理申请单,病理送检登记本等相关文书。加强对临床实习生和进修医师的带教。③对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引起护士对标本安全管理的高度重视。④护士长也应及时与病理科沟通,对于标本处置存在的问题,可以请病理科专业人员对手术室医生和护士进行相关培训,确保病理标本的有效取材。

3.4安装监控系统在术间及病理标本处理登记处安装监控摄像装置,24h连续不间断监控,监控录像保存3个月。既保证手术病理标本的安全性,又提高了护士的责任心,同时可提供法律依据。

4讨论

活体组织病理诊断是外科的第一诊断,是金标准[1]。医生可以根据标本的检测结果作出正确的诊断,制定疾病下一步的治疗计划[3]。在病理标本留取和送检过程中,由于交接不清,责任不明确,易发生标本遗漏、丢失、混淆、污染等现象,不仅影响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也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造成医患纠纷[4]。完善的病理标本处理流程是患者疾病得到正确诊断,病情得到及时救治的保证,也是确保医务人员自身免受伤害的有力保证。但一个完善的管理流程还会有新的问题的产生,如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5]。也会有更具全面和实用性的技术出现,如可以对病理标本实行条码化,达到整体的信息化管理,都有待在更新的领域进行探讨和研究[6]。

参考文献

[1]陆利萍,谢慧玲,冯燕.手术标本盛放及运送用具的改进及管理方法.中华护理杂志,2005,40(9):708.

[2]仲正香.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流程重建效果探讨.中国护理管理,2009,9(12):40.

[3]张雪芹.浅谈手术室病理标本的管理.现代医药卫生,2003,19(11):1494.

[4]唐乃梅,聂玉琴,侯军丽.手术病理标本交接记录单的设计与应用.护理学杂志,2009,24(8):55.

手术室护理检查存在问题篇9

【关键词】洁净;手术室;工人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596-02

现代化洁净手术室是一个庞大系统的管理体系,为保证这一体系正常运转、充分发挥整体效能,诸方面管理都应有机、密切配合,手术室工人承担着接送病人、手术前、中、后手术间清洁卫生、医疗垃圾处理、各种标本运送、器械包下送与灭菌包的接收上架等,工人是手术顺利完成必不可缺少的,也是切断病源传播途径的具体实施者。因此,工人工作质量的优劣对感染控制及自身职业防护产生重要影响。

1工人存在问题:

1.1医院领导对工人在预防院内感染中的价值认识不足,从而经费上投入不足。

1.2工人文化水平普遍低,综合素质差,更谈不上了解医院感染知识及卫生部新出台规范。

1.3工作缺乏积极性,人员流动性较大工人基本由物业公司聘任管理,来自不同社会阶层,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责任重,但是工资待遇低,因此工作缺乏积极性,一旦找到更好的工作或出现问题时立即辞职,致使人员更替频繁,甚者日常工作都很难到位,医院工人一年内更换率达52%,严重存在安全隐患。

1.4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不到位洁净手术室近几年才迅速发展,对工人的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及考核方案等缺乏,洁净手术室环境特殊,后勤管理科室难以对招募的工人进行统一的岗前培训和岗位培训,考核几乎交给物业公司,使用与管理存在脱节而且物业管理对手术室而言并不是很专业与规范,日常考核中发现,工人只是机械去执行,没有主动防范意识,对消毒隔离知识及实践操作知识知晓率18.3%;

1.5考核监督不到位科室依赖于公司的自身考核体系,缺乏统一标准,在监管方面,关注环境卫生效果,忽略工人工作流程、操作规范、个人防护等具体环节质量管理。

2管理对策

2.1提高工资待遇,激发工人工作热情首先护士长应及时有效的向医院各级领导、物业公司领导最大化以事实暴露以前手术室工人管理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我院手术室无论是建筑布局上、装修材料、还是硬件设施投入上均在省内领先水平,培养和管理好真正能达到洁净手术室要求的工人不仅需要现代化管理,更需要高素质人才才能与新大楼发展相匹配等,结果:手术室工人上班时间每天8小时,超时则公司给与加班费,节假日获得双薪,工资高于全院其他工人。

2.2严格人员准入制度手术室是个特殊场所,不同于其他部门,其工作质量要求高,工作内容相对复杂,进入手术室的工人第一次是物业公司考核,第二次由护士长的面试、谈话及基本的测试后,选择具备一定沟通能力,初中以上文化基础,身高体力较好,反应较快,能理解手术室工作性质,能迅速掌握相应技能,有长期稳定性,年龄25-50岁之间,配有通讯工具人员,经过健康体检无传染病者才能作为培训对象。

2.3手术室建立工人管理信息档案,便于随机电话或现场查询在岗情况,要求物业公司换人时提前与护士长沟通,杜绝物业公司因换业务不熟悉人员造成的不良事件发生。

2.4灵活培训方法全面详细培训内容手术室工人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培训中我们将课堂搬到示教手术间,通过详细讲解,实物的展现,工人的实际操作,复杂问题迎刃而解。

2.4.1岗前培训1周

2.4.1.1医德教育,培养爱伤观念由护士长负责,介绍手术室快速、及时、正确的工作特性,要求工人在手术时服从医务人员安排,做到随叫随到。让他们明确医院的工作宗旨,要求工人遵守保护性医疗制度,不管病人或家属遇到什么事情都应理解他们心情,不发生争执,搬运手术病人时动作要轻、稳,回答问题要有耐心、诚恳,同时保护病人隐私。

2.4.1.2护士长一定要热情接待,给予解释、稳定情绪。进行入室介绍,学习相关知识,如一次、二次换鞋方法及意义、更衣规则及意义、清洁、消毒、灭菌的基本概念、限制区、非限制区概念、医疗垃圾分类、锐器伤的执业防护、生活垃圾与医疗垃圾的识别和处理、无菌包与非无菌包的区别。

2.4.1.3岗位培训选沟通能力强,富有责任心、爱心、耐心、细心并善于管理的院感监测员来继续培训与监管他们的工作,首先根据各部门工人必须完成的工作和可能接触的内容,制定详细周密培训与考核计划如2012年7-8月卫生部新出台的三项规范《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血源性病源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中与工人相关的知识采用通俗易懂语言来讲解,,每周五固定为学习日,时间1个小时,包括复习旧课与上新课,培训记录应当至少保存5年。

2.5制定操作流程及合格标准我们制定了一系列操作流程及标准,如无菌包的运送标准及流程,手术开始前、中、后清洁卫生标准及流程,标本送检流程及标准,消毒包的运送流程及标准,接送病人流程及标准,特殊感染敷料处理流程及标准等,使其条理清楚,操作规范,目标明确,减少工作中的盲目性,重复性,节约人力资源。

2.6实行区域包干清洁制按照区域分工,落实到个人职责范围内固定岗位工作流程及质量标准,实行物业公司、手术室护士长、工人、手术室院感监测员四方共同确认后实行签字制度后执行。

2.7强化工人的监督和检查

2.7.1每日由物业公司领班对保洁员的工作内容、程序及质量检查和督导。

2.7.2每周五由手术室护士长或院感监测员与公司主管、领班、责任人一起检查,每次对检查存在问题要求物业公司及责任人拟出书面整改措施,效果评价在下次检查中重点复查并记录,每月检查质量标准完成与医院支付给物业公司的经费挂钩,严格按照2012.卫生部三甲复评评分中遵循的pDCa循环原理管理模式。

2.7.3院感部门定期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监督检查,及时与责任人、护士长、物业公司主管反馈。

2.7.4手术室护士长随时可调中心控制室的监控录像对手术间术前、术中、术后等环节监控。

2.8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护士长积极引导医护人员尊重工人、关心工人、平等相待,同时引导工人之间团结协作、互相帮助,工作中尽量做到多鼓励,少批评,多肯定少否定,使他们体会到自己工作价值,增强工作的积极性,并在科室开展集体活动时请他们参加如会餐、郊游等,他们有归属感、亲切感。

术室护士、物业公司沟通。

3结果

3.1实施人文关怀,稳定了工人队伍以尊重为前提,注意管理方式,不以命令式口气去使唤对方,护士长每月召开总结会,听取工人意见和建议,关心支持他们,发现不足及时指正,并对他们工作及时给与肯定与鼓励。新公司一接手就给与及时沟通,他们工资得到应有的体现,通过半年来的合作,无论是通过正式形式沟通还是侧面反馈信息,我科工人满意度高,没有一个想离开科室的,这样有了稳定工人队伍、操作流程熟悉,为手术顺利进行、医院感染控制提供保障。

3.2系统培训与严格检查相结合,确保了规范操作日常化、习惯化,确保工作质量,减少院内感染发生,增强了自我防护能力。工人工作大多是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完成,工作是否到位,即使科室有全景录像,但也有盲区,因此,从工人入科开始,系统培训、操作示范、班班护士指导、随机抽中心控制室监控录像看任务完成时过程,每天领班检查、每周五护士长、物业公司各级领导参与检查,及时给与肯定与鼓励,逐步就形成了一个个好习惯,据统计工人针刺伤发生率较前减少。

3.3增强工人主任翁意识手术室工人的工作态度、言行举止、形象都直接反映手术室的整体形象,他们自觉维护手术室利益,在规范操作情况下已经养成节约习惯如水电节约等,在接送病人时均使用温馨语言:“别紧张,慢慢来,轻一点”“我帮你”等,使病人产生安全感并留下良好印象,多次得到病人和家属表扬。

3.4增强了手术室工人团队凝聚力护士长定期与不定期与工人们谈心,运用心理学相关知识和高效的沟通交流技巧,不断深入浅出的讲解等,逐步修正工人们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使他们心态更趋平和与满足,每天呈现出高高兴兴上班和下班,彼此之间说“小话”减少了。据调查物业公司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几乎没有人学习过“心理学”,护士长介入弥补物业公司管理不足。

4小结

手术室是一个特殊场所,要为病人和医务人员、工人自己营造一个洁净、舒适、安全的环境,需要护士长积极参与物业公司工人管理,而且在管理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如职业道德教育、制度规范流程约束、人文关怀等才能让工人安心、积极、保质保量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工人自我防护能力,减少职业病发生。

参考文献:

[1]2012.4.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5页.

[2]施波。加强保洁人员管理控制院内感染。卫生经济研究2011年第4期总第286期.

手术室护理检查存在问题篇10

【关键词】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807-02

现阶段,由于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种高精度的手术仪器设备随之出现,并且成功运用到医疗当中,这对目前的手术室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以一种科学的、有效的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模式,来保障仪器设备在手术中发挥最大的效果,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实践的基础之上,从各个方面对手术室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和分析,通过不断的总结和探索,对手术室仪器设备的日常维修及维护给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参考意见。

1手术室仪器设备的配置、申购及验收管理

1.1手术室仪器设备的配置管理

手术室仪器设备的配置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功与否。目前的手术室仪器设备的种类繁多,有的是辅助仪器设备,有的是主要仪器设备。为此,应该通过一个合理的方式,保障手术主仪器设备和辅助仪器设备在使用上有效性,避免由于仪器设备配置不合理导致的手术失败、成本过高的问题。

1.2手术室仪器设备的申购管理

仪器设备的申购必须要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其中一种有效的方式就是先由手术相关的主刀医生提出申购申请,然后依此上报到手术仪器设备管理中心、分科处、分院长处,最后由分院长组织讨论是否购置仪器设备的会议。做到在仪器设备申购上的公开、实用、高效率性。

1.3手术室仪器设备的验收管理

验收上的管理需要分几次验收,保障仪器设备的完好性。通常的做法是由手术室和医学工程共同完成两次验收工作,包括技术验收以及商务验收。其中商务验收需要在技术验收后进行验收工作。技术验收是指在一定的时间段例如1个月,观察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没有问题后进行验收。两次验收的顺序不能调换。当技术验收前仪器设备存在各种问题时,必须拒接技术验收。另外,仪器设备在试用的期限内不存在问题时,就可以进行商务验收。两次的验收工作需要按照事先规定的程序,进行责任追究制的签字。

2手术室仪器设备的使用培训考试和日常管理

2.1手术室仪器设备的使用培训考试管理

仪器设备的使用培训考试需要通过专业的仪器设备生产商工程师,对相关的仪器设备使用人进行一系列的培训和考试,保障手术室仪器设备使用的科学性、熟练性,延长仪器设备使用的寿命。在考试培训程序上,要进行多次的培训工作。其目的是要确保手术医师或者专业的手术护士人员在进行手术室,遇到突况也能够对手术室仪器设备的使用有的放矢,提升手术成功的概率。

2.2手术室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

手术室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人员配置上的管理和维修员的巡检管理。在人员配置管理上,应该成立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小组,由分管护士长、维修员以及2~3名护士组成。分管护士长安排日常的巡护和维修检查日程,做好每日的维护保养、使用登记、管理培训的详细记录。对于维修员的日常巡检上的管理,应该加大对巡检人员业务素质上的培训,强化其在先进手术室仪器设备上的知识水平。对于定期的巡检工作,巡检人员应该做到全面、仔细,巡检的内容应该包括仪器设备的配置、性能属性、使用年限等等。

3手术室仪器设备的保养与维护管理

3.1责任护士的日常维护

手术室仪器设备责任护士的日常修护管理工作,需要严格按照使用、存放仪器设备的程序进行,责任护士每日应该对仪器设备的放置环境进行检查,定期除尘,做好防潮、防爆、防腐的工作。另外在对仪器设备进行清洗过程中,应该运用相对应的清洗试剂,确保仪器设备的干净。最后,在放置手术室仪器设备之后,应该用防尘罩盖住,防止因为时间长导致污染问题的发生。

3.2生产商技术专业工程师的定期保养

在手术室仪器设备的定期保养上,必须要是熟悉仪器设备的生产商技术专业工程师,保障保养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定期保养的范围主要包括仪器设备的动力装置系统、仪器设备的精度等。通过这种专业化的保养方式,能够大幅度降低手术室仪器设备在手术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最大限度的降低手术的风险,避免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仪器设备的问题而出现的重大手术故障,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此外,由于专业的仪器设备技术工程师,可以迅速找出已发生故障的仪器设备的问题,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仪器设备的维修工作,提高维修的效率,节约维修的成本。

3.3院内、外的维护

手术仪器设备的院外维修管理需要按照仪器设备的相关程序进行,保障仪器设备在院外维修后能够及时回到手术室,防止丢失。院内的维修的具体工作需要由仪器设备维修人员完成。出于手术室仪器设备配件繁琐的考虑,在进行维修后一定要检查配件是否都已安装上。对于那些需要经常更换的配件,维修人员应该在仪器设备购置前与相关的负责人进行说明,避免因为缺少小小的配件,导致整台仪器设备无法使用的情况发生。

4结束语

手术室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看似是一个十分简单的工作,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何做好手术室仪器设备的管理,提升仪器设备在手术中的使用效率,保障手术的顺利完成,是随着环境发生变化的动态过程。本文通过对手术室仪器设备的管理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其目的在于为今后的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工作提供一个基于实践基础上的参考,延长手术室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提升使用效率,降低手术患者的风险。

参考文献

[1]陈丽香.手术室贵重仪器设备的“1+3”管理模式[J].黑龙江医药,2012(01):12-13.

[2]宋烽.手术室护理管理学[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1(12):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