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运营职业认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44:09

新媒体运营职业认知篇1

关键词:媒介融合;新闻传播教育;走向

近年来,媒介的融合发展,使得新闻传播人才的社会需求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这对我国高校新闻传播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为应对媒介融合变局,我国高校新闻传播教育亟须走出固有的狭隘的人才培养思路,建构全新的育人、育才理念,主动融入时代大潮,服务社会。其中,突出学科价值,培养职业新闻传播者,导引传媒经济发展,培养传媒职业经理人,助推社会进步,积极开展公民媒介素养,应该成为我国新闻传播教育的主要发展走向。

一、突出学科价值,培养职业新闻传播者

媒介的融合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新闻传播的进入门槛,越来越多的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普通人也能够比较方便地加入到新闻信息传播活动中。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专业化的新闻传播教育就不需要了,未来的新闻传播业仍然要靠经过专业训练的人来主导。因此,培养职业新闻传播者,仍是我国新闻传播教育的“重头戏”,这也是其学科价值所在。

(一)传媒技艺教育与人文社科知识传授并重。媒介的融合发展,使得新闻传媒业越来越需要具备“全套”传媒技艺的职业新闻传播者。因此,加强传媒技艺教育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相对于单一媒介的新闻采编人员而言,融合媒体的编辑、记者需要掌握交叉使用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传播手段开展新闻报道的能力。所以,高校今后的新闻传播实务类课程要适应媒介融合的要求进行调整,培养学生具备多种媒介业务操作技能。

在日常的新闻报道活动中,新闻工作者需要处理的信息常常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广泛领域。记者、编辑只有具备宽广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视野,才能得心应手地驾驭和把握这些不同种类的信息,更有成效地完成新闻报道工作。我国不少老一辈新闻工作者都认为记者应该是个杂家,需要具备多种学科知识。实践表明,单纯注重媒介技艺而轻视人文社科知识的传授,将使学生在专业上缺乏长远发展潜力。新闻工作者业务上的专、精、深,往往需要多学科素养作铺垫。特别是传媒业的数字化发展,弱化了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的技术性要求,使得普通人略微花点时间也能掌握新闻传播的一般性技能。但是,将新闻报道做精、深、透所需要的相关人文社科知识素养却并不是一时半刻就能迅速堆积起来的,而是需要系统化的学习和久长时间的消化、吸引和积淀才能形成。因此,在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教育在培养职业新闻传播者时需要将传媒技艺教育与人文社科知识传授并重。

(二)新闻职业精神传承与业务实践能力训练兼顾。在媒介融合趋势下,随着非职业新闻人的信息传播活动的增多,职业新闻传播者更加需要良好的新闻职业精神和专、精、深的业务实践能力以体现比较优势,确立自身的社会存在价值和意义。因此,高校新闻传播教育需要兼顾新闻职业精神传承与业务实践能力训练。

随着媒介的融合发展,今后新闻工作者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同业竞争,职业压力与职业风险将越来越突出。在这种情势下,良好的新闻职业精神,是新闻工作者能够不畏艰险、迎难而上,履行好“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职能,有效服务社会的重要保障。新闻传播教育要向学生传递新闻职业信仰,教给他们应该遵守的行业规则和职业伦理;要让他们树立对新闻事业的责任感、事业心,传承前人优秀的新闻职业精神、职业理念和职业风范。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对自己未来职业的要求和使命有明确的认识,才可能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自觉抵制各类不正之风,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职业新闻工作者。另外,高校的新闻传播教育一定要杜绝片面的理论说教,要让理论与实践以合适比例相结合,重视学生业务能力的培养。“建立一套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新的课程体系成为新闻院校的重要课题。”[1]不仅要培养和锻炼学生采、写、摄、录、编等多项业务技能,还要让他们在实践中去深化对新闻传播规律、媒体运行规律的认识,建构新闻传播职业修养。

二、导引传媒经济发展,培养传媒职业经理人

从长远看,媒介的融合发展消除了传媒业固有的业态分隔,有利于我国传媒业的资源整合和资本重组,从而为传媒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传媒经济的繁荣提供更大的市场空间。不过,我国传媒业的发展和传媒经济的繁荣,归根结底离不开人才保证。随着媒介的融合发展,传媒业已经由依赖名记者、名编辑的时代进入了更加需要出色的媒体经营者的历史新时期。因此,关注传媒业发展变局,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对策研究,导引传媒经济发展,培养传媒职业经理人,应该成为我国高校新闻传播教育的一个重要走向。

(一)关注传媒业变局,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对策研究,导引传媒业发展。媒介融合不仅消除了不同形态媒体间的行业壁垒,同时也促进了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娱乐、电子通讯间的产业融合。习惯了“划地而治”和有等级差别的中国新闻媒体如何适应媒介融合的需要进行改革,突破现有的体制束缚和区域限制、行业限制,进行跨地区、跨行业的整合,以推动整个传媒业的加速发展,需要理论界能够及时给以指引。我国现有的新闻媒体中报刊部分是事业单位部分是企业组织,广播电视都是事业单位,出版社和网络公司则基本是市场化运作的企业组织。众所周知,事业单位与企业组织之间存在着角色冲突,二者融合到一起,该怎样发展?传媒业的融资问题如何解决?政府有关部门又如何划分监管权限、履行监管职责?这些都需要有相关的对策研究提供支持。高校新闻传播教育机构无疑可以借助自身的学术资源优势,有效地分担上述难题,进而导引中国传媒业的发展。

(二)培养媒体职业经理人,推动传媒经济走向繁荣。从国际趋势来看,中国传媒业要在媒介融合环境下获得充分发展,必须借助资本市场这一杠杆,运用资本运营手段来筹措资金、加速扩张。同时,中国传媒业运行的侧重点也要由新闻采编、报道策划转移到经营管理上来。随着传媒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和国内外传媒竞争的日益加剧,中国传媒业日渐意识到经营管理对其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显要作用。但是,长期以来中国传媒业的经营管理非常滞后,适应市场化运作的传媒经营管理人才极度短缺。“而我们当前新闻媒介缺乏既懂新闻业务又懂经营管理的高层管理人才、既擅长新闻采编又精于策划组织的中高层新闻人才。”[2]中国传媒领域迫切需要既懂新闻业务又懂经营管理的人才,特别是需要大量完全意义上的优质传媒职业经理人来为媒体服务。在当今中国,传媒业往往既承载着意识形态宣传功能,又担负着公共文化服务任务,还履行着产业经营主体职责,传媒业在发展中需要兼顾意识形态、社会责任和媒体利益等多重诉求间的平衡。因此,中国的传媒经营管理人员一般需要具备三方面能力:一是有政治头脑和国情意识,具备把握政策走向的能力;二是熟悉新闻业务,懂得采编业务的具体运作;三是媒体经营管理的能力,深谙管理、营销、财会、金融投资等经管知识。特别是随着媒介融合进程的深入,中国传媒业越来越需要熟知国情,懂得新闻业务知识,具有一定经营管理理念及技能,以媒体经营管理为职业的传媒职业经理人。我国高校新闻传播教育要主动顺应这种迫切的社会需要,将培养传媒职业经理人作为自己的一个重要发展取向。

三、助推社会进步,积极开展公民媒介素养教育

随着传播科技的飞速发展,由传媒系统所建构的媒介环境,己经成为人类社会继自然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之后,又一个十分重要的社会环境系统。它影响着人们生产、生活的诸多方面,甚至形塑着人们的生活形态和精神世界。而媒介融合的推进,进一步加深了人类社会媒介化的程度,使得人们对媒介环境的依赖度继续增强。人们不知不觉间习惯了依照媒介所构建的“拟态环境”来认知社会、理解社会,并据此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在这种情势下,媒介素养即具备合理使用媒介和有效利用媒介的能力,对于生活于媒介化社会中的每位公民来说日益变得重要。近年来国内频发的各类公共危机事件中种种令人痛心疾首的局面,让人们见证了公民媒介素养缺失的可怕性。上至政府官员,下至普通大众,都需要具备相应的媒介素养,因此,加强国民的媒介素养教育已刻不容缓。在目前公民媒介素养教育主体缺位的情况下,高校的新闻传播教育教学机构理应责无旁贷地担负起责任,成为公民媒介素养教育的前沿阵地。

媒介素养是一个发展变化的概念,早期的媒介素养主要是使用语言文本的能力,随着电子媒体和新媒体的发展,媒介素养逐渐从使用声音、视频媒体的能力发展为使用多媒体的能力,尤其是使用网络和手机等新媒体的能力。同时,媒介素养的层次也从当初简单的读写能力,发展到能够理解媒体内容和形式后面的权力关系,能够赋予各种符号以意义,并使别人能够理解。在媒介融合时代,拥有良好的媒介素养,意味着掌握了一套观察世界和认识世界的有效手段,意味着具备了一种把握世界和介入世界的理想方法。它要使人们形成对媒介所传递的信息既能理解其意义,又能独立判断其价值的认知结构,并具备一定的创造和传播信息的能力。对于普通公民而言,媒介素养教育是以解决他们如何与媒介相处的教育,既要培养他们认识媒介、理解媒介的能力,也要培养他们运用媒介的能力。“在资讯日益发达、人际网络日益紧密、媒介生产环节日益为受众所熟悉的今天,受众不仅仅要行使自己作为媒介内容消费者拥有的反馈的权利,而且要行使一定程度参与媒介制作的权利,至少在某个制作流程上可以发挥一定作用”[3]。在当今信息化社会,公民媒介素养已经成为公民文明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公民媒介素养的普遍提高,不仅对中国传媒业的发展是一件幸事,对中国整个社会的发展,也是一件幸事。综上所述,面对媒介融合发展态势,我国高校新闻传播学教育应该主动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锐意改革进取,努力开拓创新,积极调整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思路,探索符合时代要求的发展路径。只有这样,我国高校的新闻传播教育才能走向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1]黄楚新.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传播教育创新[j].当代传播,2010(6).

新媒体运营职业认知篇2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传媒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培养使用职业经理也逐渐被一些传媒领导层所接受、认可。如何转变用人观念,尽快在中国建立起一支优秀的传媒经营职业经理队伍,事关中国传媒业未来发展大局。

建立职业经理制度是传媒业发展当务之急

在所有权、法人财产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中,职业经理代表了企业的经营权,是完善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职业经理的定义,一般是指以经营管理企业为职业,在企业中全面负责经营管理,对法人财产拥有经营权和管理权,承担法人财产的保值和增值责任的人。职业经理一般都经过系统专业培训,取得一定任职资格,能够熟练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和各项资源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是高层次的人力资本的所有者。我国的职业经理制度虽然有了较大发展,但职业经理队伍和市场目前还没有完全形成。传媒业引入职业经理、建立职业经理制度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

传媒业建立职业经理制度是文化体制改革的迫切需要。宣传经营两分开是大势所趋。根据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国家允许传媒以“企业法人”登记并尝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组建现代传媒集团,而建设现代传媒集团肯定需要一支优秀的职业经理队伍。中央要求文化体制改革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要对“新闻媒体的宣传业务和经营业务进行科学划分,实现宣传与经营两分开。”2003年11月上旬,刘云山同志在湖南省考察宣传思想工作、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时指出,文化体制改革要“逐步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实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离”、“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对于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重要出版社以及代表国家水平和民族特色的艺术表演团体,加大扶持力度,探索实行宣传与经营两分开。文化事业单位要深化内部改革;文化企业单位要加快公司制改造。”

传媒业建立职业经理制度是媒体自身生存竞争的迫切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速成长并不断扩张的中国传媒市场,蕴藏着无限的商机,传媒集团必将逐渐实现产权结构多元化、投资主体多样化,在经营上实行法人治理结构。培养和引入职业经理对于提高传媒集团的核心竞争力是关键之关键。当前,民营资本、外资介入中国传媒业已是不争的事实。他们更多的是着眼于战略投资,并不在乎短期是否赢利。他们凭借资本实力雄厚、体制先进、专业人才充足等方面的优势,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找到立足点,从而站稳脚跟,打响品牌,占领市场。但是,对传媒自身来说,传媒经营领域的市场一方面在扩大,另一方面又在被“蚕食”。

传媒业建立职业经理制度是传媒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在新闻生产和经营性生产逐渐分开的时代大背景下,传媒扩张需要巨额资本支撑和传媒产业自身积累的资本无处可投的矛盾普遍存在。人才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创造者和传播者。有了一批高素质的经营人才,传媒业面对竞争才能占据主动,才能做到想干、会干、干好,越干越会干,越干越想干。传媒业如果没有高水准的职业经理群体,传媒和传媒集团的现代企业制度就不能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也难以形成。上海交大管理学院王方华院长认为:“中国的媒体人对媒体和市场的结合还没有足够的经验。他们有着较高的专业素质,却缺乏在市场中操练的经验。原有媒体内部的人才不懂得媒体市场经营,而希望进入的外部资金又不了解媒体的运作。在这种情况下,复合型媒体经营人才就成了各家争抢的对象”。

天降大任于谁?

过去,在高度重视新闻生产的日子里,传媒经营岗位无外乎两个与传媒属性紧密联系的领域。一是广告经营;二是发行经营(电台、电视台的收听率和收视率)。经理一般是由采编岗位或其他岗位员工转岗担任的,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经验,对传媒经营管理仅停留在阶段性经营目标的完成,缺乏开拓和创新精神。甚至有很多在传媒经营岗位的负责人连起码的财务报表都看不懂。由于缺乏专业的经营人才,“贪大求全、急功近利、杂乱经营”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于一些媒体。一个老总一套经营思路,一切凭感觉行事,直接导致“失败比成功多,教训比经验多,亏损比赚钱多”。而现在,许多传媒的经营借助自身和外部两个资本已经涉足上市、房地产、大酒店、旅游、化工、网络、物资进出口等远离主业的领域,实现了跨行业的发展。由于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法人治理结构的实施,传媒经营所有权和经营权必将逐步进行适当的剥离。在种情况下,没有一批职业经理的打理,传媒集团的经营很难会有所作为。

大众报业集团鲁中传媒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鲁中传媒),是一个以报纸出版为中心,以多元化经营为补充的区域性新型报业传媒集团,公司主要拥有《鲁中晨报》、鲁中新闻网两个传媒资源以及8个独资、控股、参股企业,涉足广告、印刷、纺织、房地产、酒店等多个产业。该传媒公司成立五年来在经营领域一直坚定不移尝试实行职业经理制度,在报业经营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有效的资本运营和科学管理,目前总资产已超过亿元。鲁中传媒高层及下属公司不乏从社会上引进的优秀经理人。比如,鲁中传媒的副总经理中有一位是山东省高青县多年分管财政的原副县长,一位曾任国有大型企业山东耐火材料厂党委副书记,两人都是研究生学历;鲁中传媒印务公司经理曾担任淄博市多家公司经理;发行公司经理曾任淄博灯泡厂厂长;担任合成纤维公司经理的曾任淄博市纺织行业管理办公室主任、市纺织公司经理。

作为从事传媒经营的职业经理,不但要熟悉传媒业自身的特点和运作规律,了解宏观经济形势,而且要具有综合全面的财税、法律、金融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我国的新闻传媒集团目前绝大多数还都是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性质的传媒集团。它不但有意识形态的特征,还有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的任务。它既要借鉴企业的一些做法,但又不能完全套用。因而,要想探索和认识媒体经营规律、改革媒体经营方式、提高媒体经营能力就必须实施职业经理制度,对职业经理的要求也必然相对较高。

首先,要具有准确的决策能力。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传媒业,职业经理必须具备出色的决策能力,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其次,要有分析客观事实的能力。无论职业经理多么出色,都不是全才。面对复杂的经营局面,职业经理需要拥有分析、面对客观事实和解决存在问题的能力。

第三,具备独立的战略规划设计和组织实施能力。企业经营战略是围绕企业发展方向和所要实现的目标,进行优化配置资源,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经营管理体制的设计。作为一名职业经理要有独立的思想和人格魅力,不能人云亦云,被其他因素左右。

打造传媒职业经理队伍是个长期过程

既然职业经理在现代传媒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那么传媒业在对自身改造、建立现代公司制度的过程中,就迫切需要一套促使传媒经营职业经理阶层形成的有效机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打造传媒职业经理队伍需要一个历经认识、被动接受、自觉实施的长期过程。

1、立足于自身的培养机制。在我国当前经理人才市场尚未规范的时期,主要应依靠媒体自身的定向培养。对已经在传媒经营岗位工作的负责人或即将安排在经营岗位上的骨干,进行重点培养,通过对企业经营方面的强化学习逐步使其成长为一名合格的职业经理。

2、广开大门,实行有效的引进机制。现在一些传媒经营实体的经理一般都是由报社内部产生任命的,“屁股决定脑袋”,导致了经理们主要对上级负责而忽视对企业和员工负责的现象。一些媒体与经营实体负责人表面上签订了目标经营责任书,但大都是形式。优秀的职业经理,必须由董事会通过经理人才市场,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指导下择优引进,以保证优秀经理人才的脱颖而出。据新华社消息,为了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预计到2004年底我国第一个《职业经理资质》的国家标准将诞生。这将为建立传媒职业经理的资质评介提供有关依据和标准。

3、依靠教育,设立相关专业。从长远发展看,传媒经营职业经理的培养还要依靠院校教育。据了解,为加快传媒经营人才的培养,辽宁日报报业集团与沈阳师范大学已经签署了合作创办报业发行营销专业的协议。这个专业将采取“订单式”培养方式,培养专业报纸营销人员。面对传媒管理人才紧缺的现状,2004年4月,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与新闻学院联合举办的首届传媒管理方向emBa正式启动。报名者需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10年以上工作经验及6年以上管理经验,在较大规模传媒机构或政府新闻传媒管理部门内担任高层领导职务,或者是极富发展潜力的中层管理干部。此前,上海交大已于2003年上半年设立传媒管理方向的emBa项目,首批学员已于2003年10月开学。鲁中传媒与中国人民大学之间也准备开展办学合作。

4、制定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并重的激励机制。按照现代人力资本理论的解释,职业经理人应属于人力资本范畴。出资人应正确看待财务资本和人力资本的价值,尤其不能轻易低估人力资本的价值。所以要充分承认职业经理的社会地位,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制定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并重的激励机制,以激发他们经营好企业的使命感和成就感。鲁中传媒下属的公司经理们早在五年前就全部实行年薪制。

新媒体运营职业认知篇3

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男|26岁(1990年3月13日)

居住地:北京

电 话:186******(手机)

e-mail:

最近工作[11个月]

公 司:XX有限公司

行 业:多元化业务集团公司

职 位:品牌新媒体营销

最高学历

学 历:本科

专 业:新媒体与信息网络

学 校:中国传媒大学

自我评价

对互联网产业长期、深入的了解、实践经验和深刻认知,熟悉多种互联网商务运营模式,具有丰富的互联网技术团队管理和运维经验,对政府项目运作、产业链金融有深刻认识和丰富实践经验。喜欢创新的人,喜欢接触新事物,为企业生产管理带来新动力。丰富而强势的主流与高端传媒关系资源,品牌营销与媒介推广实战经验丰富。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一个月之内

工作性质:全职

希望行业:多元化业务集团公司

目标地点:北京

期望月薪:面议/月

目标职能:品牌新媒体营销

工作经验

2014/8—2015/7:XX有限公司[11个月]

所属行业:多元化业务集团公司

品牌部

品牌新媒体营销

1.负责互联网媒体的内容创意和营销策划,策划并执行可评估的营销传播活动;

2.创作网络传播渠道所需原创内容,针对宣传推广的需求,提供传统媒体、新媒体的整合方案。

3.负责国内目标市场调研、分析,提出针对性的品牌发展战略和各阶段发展目标建议纲要及相关报告。

2013/5—2014/7:XX有限公司[1年2个月]

所属行业:多元化业务集团公司

品牌部

品牌新媒体营销

1.负责集团广告商比稿竞标工作,规划实施年度集团品牌战略与市场推广计划。

2.监督与管理集团广告商的品牌策略、创意设计、制作、市场调研、等各项提案并推进落实。

3.定期针对商的提案、工作月报进行审核、签字确认,在市场创建与维护集团品牌和产品品牌及企业公众形象。

教育经历

2009/9—2013/6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与信息网络本科

证书

2010/12大学英语四级

新媒体运营职业认知篇4

1998年8月,由刘波担任董事长的海南诚成企业有限公司,收购了武汉一业绩不佳的上市公司20.91%的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并将其更名为诚成文化。在刘波的包装下,诚成文化开始由传统产业向文化产业全面转型。

他首先置入了《传世藏书》的部分资产,使得上市公司凭空生出5000多万的账面利润,接着,刘波和诚成文化进入传媒领域。资料显示,诚成文化旗下先后“拥有”《希望》、《华夏watCH》、《华声视点》、《舞台与人生》、《这一代》(后撤出)、《少年文摘》、《中国医药导刊》、《大众电视》(后撤出)、《香港风情》、《多媒体世界》等10多家杂志。但除了《希望》杂志以外,诚成文化其他各项投资均回报不力,甚至亏损。据《南方周末》2003年10月报道,刘波出走海外时,涉嫌约40个亿的贷款黑洞,以及数目不详的担保贷款。1998年以来,国内出现了对传媒业的投资热潮。“资本想圈地,媒体想圈钱”,于是,传媒业与业外资本的联姻及媒体公司借壳的行为就应运而生,各种来路的资本通过渗透、重组、整合等各种方式共同拓展了中国传媒业。

但在资本和媒体亲密接触不长时间后,投资媒体的资本铩羽而归的已不是少数。“刘波事件”只是众多资本追逐传媒业事件中的一个失败的例子。已经有人著文称:这是“继互联网之后又一个最大的泡沫”。有的学者在策划媒体资本运作大败局一书。业外资本进入传媒产业何以屡屡失利,本文试作一番探讨。

媒介产业化运作的体制还未建立

第一,中国传媒业是一个限制性或垄断性的行业,其产业性质长期得不到认可。基于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考虑,中国媒体在开放程度和进入原则上仍有一些政策性的限制,加上相关的政策法规还不太完善或不很明确,对业外资本来说这块“禁地”很易“踩雷”;第二,媒介的核心领导者不是由资本权力而是由行政权力来决定的。因此,资本对于核心领导者的影响是相当有限的。第三,媒体资产均属国有资产,注入媒体的外部资金只能是债权债务关系。业外资本注资到传媒只能叫借贷关系,不可能享受股东权益。

因此,投资传媒最大的风险其实是政策风险,如果没把政策吃透就进来,难免会赔了夫人又折兵。投资方在畅想媒体投资的良好投资回报的同时,更需要冷静考虑投资的风险成本与退出机制。一些投资方自恃财大气粗,不管有无风险,抓到篮子里就是菜,拿过来再说,结果,煮熟的鸭子飞到别人的餐桌上是经常的事。如《中国经营报》、《精品购物指南》的产权风波,北京国康实业有限公司与《三联生活周刊》的合同纠纷都是发人深省的教训。

1993年,几个年轻报人来到长期陷入困境的《中国经营报》,在无法找到启动资金的情况下,他们决定个人集资,并向企业筹措一部分资金创办子报《精品购物指南》。随着《中国经营报》和《精品购物指南》的快速崛起和报社资产的迅速膨胀,该报与其挂靠单位即主管单位之间的关系也日趋紧张。为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向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新闻出版署和财政部发出了《关于中国经营报及精品购物指南报社产权界定的函》。1999年9月27日,三家有关部门批复此函,批复明确指出:“我国的报刊均为全民所有制单位。鉴于该报的主办单位是全民所有制单位,《中国经营报》及《精品购物指南》报社创办时已明确为全民所有制性质,其形成的资产应为国有资产。报刊创办时,如有个人、集体自筹资金的,不能认定为对报刊的投资,应按债权债务关系处理,由主办单位参照银行同期贷款利率予以退还。”批复带给《中国经营报》和《精品购物指南》一场晴天霹雳:社科院工经所撤换了报社领导,由工经所所长出任报社社长,副所长出任总编辑。《中国经营报》的产权风波持续了一年多,后来工经所又陆续招回和启用了大部分原有骨干,报纸的元气才渐渐恢复。

投资者不懂得媒介运作的特殊规律

对媒体的投资实际上是一个智慧型的投资,并不是有钱就可以成为媒介业的投资者,而是一定要对媒介业本身有着深刻的了解,一是要熟悉媒介业本身作为社会公共产品的特殊运作规律及相应的游戏规则,明确其不同于一般商品生产的特殊要求;二是这种投资还应该辅之以某种人才的机制,它应该是一种对人的投资,对人的自觉性、创造性、主动性的投资。目前有些媒介投资者的主要问题是:

1.资金不到位

一些业外资本由于不懂传媒经营,采取的方式是先丢小额资金试试水,如果有效益就大规模进入,如果玩丢了就算了,叫“小试牛刀”。但传媒市场是一个成熟的市场,已经进入“赢家通吃”时代,投资一旦达不到吞并和发展门槛所需要的强度,前期的投资可能就是无效的投资,最终的结果是丢钱。因为媒介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规模化竞争的时代,规模化竞争对资本的市场准入以及获取有效回报客观上已经设置了一个资金介入和形成传播规模的门槛。当资金达不到这一跨越门槛的力度时,就不能期盼它产生回报。

由中国新闻社主办的《中国新闻周刊》创刊于2000年1月10日,其资金来源于在国内注册、实际上是在美华人投资的公司:新世纪成功集团。业内人士推算,像《中国新闻周刊》这样运作的杂志,一年至少需要500万元的投入,经营得当的话,三年基本可以持平。在初期投入400万资金全部“烧”完之后,新世纪成功集团再也无力往《中国新闻周刊》投入资金了,于是,发生了周刊不能正常出版的极端事件。《中国新闻周刊》于2001年11月底宣布休刊整顿,之后即使能够迅速“改嫁”,着实也给心仪媒体而跃跃欲试的资本当头一棒。

痛定思痛,《中国新闻周刊》用血的教训换取了几个合作经营的原则。投资经营方姓什么并不重要,关键要看投资经营方所要求的条件与所带来的资源。条件比方说对方要求控股,什么都想要,这是行不通的。投资经营方不但要带来比较雄厚的资金,还要带来广告、发行等方面的资源,能与中新社既有的资源形成互补关系。

2002月3月,《中国新闻周刊》复刊。在没有合适投资经营方加入的条件下,杂志社参照同行的成功经验,组建中新凯悦广告公司负责经营杂志的发行。广告业务,公司经理由负责杂志日常管理的社领导担任。这样既保证了采编与发行、广告的相对独立,又在更高层次上得到了协调与统一。现在的《中国新闻周刊》全部由中新社投资运营,据称,到2002年底,杂志社收支基本达到平衡,要不是中间的这段波折,可能创刊后不到3年就会略有盈余。

媒体未来激烈竞争中的重中之重,就是巨额资本的支持。因此,具有雄厚财力集团背景的企业,是媒体“选婿”的首要。其次,需要资方具备的必备条件是长远的、综合的信息服务战略。

2.投资者急功近利的心态

媒介的产出有着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种种特殊的规律和周期。一些投资者不是看好媒体的未来市场,没有长期投资的战略眼光,没有潜心打造品牌耐心培育优质媒体的计划,而是急功近利,短期行为,幻想三月回收,一年见利。投资媒体的资方大多不懂新闻,根本不知道媒体需要长线运作的规律,资方和媒体人员往往开门见山:“今年给你一二百万,明年你能给我赚回多少?”媒体人员为了尽快拿到投资,往往不考虑后果地编制美好的盈利前景,结果,投资才一年,往往就以为到了瓜熟蒂落的收获期。一旦短时间见不到效益,资本“半途而废”的例子要远远大于“善始善终”者,致使投资失败血本无归。

投资者为获取高额利润而进入媒体,这无可非议。但媒体有媒体的内在规律,媒体从本质上说就不是一个短平快项目。在中国,一年崛起的报刊有,但那是个例外,普遍规律是培育一张报纸至少要三年时间,两年持平三年赢利已属难得的成功。因为市场的摸索和开拓需要时间,人才的聚集和培养、团队的形成和磨合需要时间,报纸质量的提高和品牌的造就更需要时间。这就是报业的规律。《今日美国》在赔了13年后才开始赢利,国内的资本显然缺少这样的耐心和韧性。

3.管理方式存在问题

许多投资人或人投资者不懂得媒介运作的特殊规律,认为报纸既然是我投资的,一切就应该我说了算,不仅直接深度干预编辑方针,而且连具体采编事务也要干预。某民营企业投资一家报纸,投资商不仅要管经费开支,连每个版面的选题都要管,都要提意见,发声音,严重干扰了采编人员的思路,造成投资商和采编人员的矛盾,影响了报纸的质量。

另一家大型民营企业有四十多家子公司,公司总资产上百亿。去年,公司老板有兴趣进军传媒产业,在上海投资制作一档电视节目。但老板不懂节目制作规律,又对刚组建的栏目组不放心,对每一笔资金都要亲自审批。而该企业老总掌管着四十多家企业,制片人常常为了几千元的支出,花上一两个星期去寻找该老总审批。而且对于栏目必不可少的一些费用,如置景、包装和相关劳务费,公司都不能及时到位,导致节目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节目很快就被电视台撤销。

媒体市场缺乏资本可以托付的经营管理团队

当市场战略决定之后,合作团队的选择就是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中国的媒体人对媒体和市场的结合还没有足够的经验。他们有着较高的专业素质,却缺乏在市场中操练的经验。调查显示,目前国内共有5000多家新闻媒体,从业人员达55万人。但其中懂得媒体经营管理的人才却不到1%,而作为领军人物的媒体管理精英更是少之又少,缺少资本可以托付的“媒体职业经理人”。

“媒体职业经理人”是指熟知中国传媒国情,懂得运用经营管理和新闻业务知识、经验及技能,以媒体经营管理为职业的经营管理人才。这些人一般应具有三种能力:一是把握体制和政策能力,有政治头脑和制度意识;二是熟悉新闻业务能力,掌握基本新闻业务;三是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懂得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财务会计学等基本经管知识。发行人、总经理、总编辑、内容总监、发行总监、广告总监、生产总监、人力资源总监以及网络媒体的首席执行官等,均可称为“媒体职业经理人”。一般情况下,媒体职业经理人应当具备四个基本特点:在职业定位上,具备以传媒为职业生活和手段的基本理念;在职业素养上,具备传媒专业素养以及经营管理的素质和技能;在职业道德上,具备传媒职业道德素养和职业经理人操守;在职业环境上,具备相应的职业化程度,可在行业内部自由流动和参与竞争。

由于缺乏资本可以托付的经营管理团队,许多投资商把钱投到媒体后,媒体的负责人根本不考虑怎么样产生效益,一开始就大手大脚,把编辑部设在五星级宾馆,花钱如水流,几百万很快就烧没了,只得再次向投资商伸手,美其名曰“要看长远”。投资商看不到任何前景,往往不愿追加投资,媒体陷入难以为继的地步。须知这些社会资本与国家投资有本质的不同。投资媒体不是投资慈善事业,这些社会资本是要尽快回收尽快赢利的。在投资风险十分巨大的今天,期望投资者容忍长期亏损,无效益无希望地长期“陪你玩”是不现实的。

前车之鉴,警钟声声

传媒不是一个谁都有能力涉足的行业,它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和人才积累。业外资本进入传媒产业惨遭失利的案例不仅发生在国内,在欧美国家也时有发生。

20世纪80年代末,在跨国并购浪潮中,日本索尼公司和松下电器公司为了发挥其技术优势进入娱乐行业,跨国对好莱坞实施大规模资产购入,分别收购了哥伦比亚/三星公司和mCa公司,但由于日本企业文化是营造一致意见,这与美国好莱坞所推崇的强烈自我意识、激烈竞争和商业化环境格格不入,最终因公司文化和经营理念的较大差异而告终结。索尼在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五年亏损27亿美元,也不肯继续投入更多的钱;松下公司则把mCa卖给了西格拉姆公司。

法国最大的自来水供应、垃圾处理和环保设备制造公司--维旺迪环球集团企业贸然进入传媒业,导致公司负债累累。2002年7月初,因为涉嫌假账以及巨额债务缠身,公司股票7月2日在巴黎证券市场上遭遇抛售,3天之内市值缩水1/3。

现在,业外资本和传媒合作屡屡出现问题,给传媒界和资本方都敲响了警钟,许多传媒在选择合作伙伴时,不仅考虑投资方的资金实力,更看重投资方的传媒业界的资源和传媒运作经验。一家大型传媒集团的老总就说过,我们选择合作对象时不能只看资本的体格,还要看资本的性格和品格。投资商的资产大,不一定就能支持传媒发展。很多老板在和传媒人做朋友交往时都很好说话,但真正合作做生意时就不那么好商量了。传媒人选择合作伙伴时一定要有眼光。

中国传媒市场十分复杂,能在中国传媒市场有所作为的主要有这么几类公司:跨国传媒巨头、国内顶尖的内容提供商(包括报纸、杂志及影视节目制作公司)、具有全国覆盖能力的发行商以及网络门户。业外资本进入传媒一定要非常慎重,不要被一些美好前景和统计数据所迷惑,在进军传媒市场之前,一定要做一些充分的调查研究。总之,我们衷心希望已经进入或正在准备进入中国传媒市场的业外资本一路走好。

新媒体运营职业认知篇5

关键词:网络媒体;从业者;从业状况

中图分类号:g21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169(2012)04011006目前,国内学界对网络媒体研究的诸多方面都在不断深入,但对网络媒体从业者的研究尚不多见。2009年7月至12月,笔者所在的课题组对全国网络媒体从业者基本状况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问卷调查,调查分布在全国15个省市的48家主要网络媒体,力图通过大量的数据采集与分析,呈现我国网络媒体从业者的基本状况,以期为我国网站管理者、经营者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并为学界相关后续研究打下基础。

一、基本概念及调研方法

(一)基本概念

1网络媒体。对网络媒体的界定,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广义而言,凡是借助互联网信息和进行信息服务的所有网站都是网络媒体,不仅包括传统媒体与政府宣传机构所创办的网站,也包括其他行业、企业和个人等创办的网站。二是狭义而言,只有从事新闻信息的编辑、,创造一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网站才是网络媒体。也就是说,只有经过行业管理部门批准、具有新闻信息资质的网站才是网络媒体。

显然,狭义的理解更加具有中国特色,我们的研究选取这一界定。根据这一界定,目前我国的网络媒体可以细分为两类:即新闻网站和商业网站新闻频道。

2网络媒体从业者。媒体从业者的界定,广义而言,媒体从业者是指凡是与媒体组织建立了一定人事或劳动关系的人员,以及无其他固定职业,专业为媒体写作的自由撰稿人。狭义而言,媒体从业者仅指在媒体中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构建了媒体功能的内在机制,而使媒体的功能能够产生和发挥,媒体的特性能够保持的人员\[1\]。

参照此界定,我们将网络媒体从业者界定为:与网络媒体建立了人事或劳动关系的,以互联网为工作平台,对网络新闻和信息进行采集、整理、加工、和经营,以及提供网络信息产品服务的人员,包括网络编辑员、网络技术工程师、网络经营管理者等等。简而言之,就是指在有新闻信息权的网站中从事新闻信息的采集、整理、加工、和经营等的工作人员。其工作具有公共服务性、自主性、知识密集性三大主要特征。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7月第12卷第4期钟瑛,等:我国网络媒体从业者基本状况调查分析(二)调研方法

1问卷设计说明。问卷第一部分考察网络媒体从业者的基本状况,即考察从业者个人特质以及对工作的影响,包括年龄、性别、学历、工作年资、职位类别以及月收入等六个变量。

问卷第二部分考察从业者的工作状况,分别从工作能力发挥、工作环境、工作回报及工作感知和评价等几个方面具体展开。

2问卷发放及回收情况说明。2009年7月至12月,问卷调查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课题组运用判断抽样与方便抽样相结合的方法从全国190家网络媒体中选取了48家网站,这些网站基本涵盖了我国现有网络媒体的主要类型。

问卷调查实施,由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教师、博士生、硕士生分别负责走访,对其员工进行访问调查,同时有对网站高层的深度访谈,累计发放问卷625份,回收519份,回收率8304%,其中有效问卷493份,占9499%,即生成样本量为493。问卷分布情况具体如表1所示。表1调查问卷分布表(括号内数字分别为:

所占样本量比重及样本数量分布)

新闻单位的

网络媒体

(663%)中央级新闻网站

(150%)新华网(10)、人民网(9)、央视国际(10)、中国网(10)、中国经济网(9)、中国台湾网(1)、光明网(10)、中国广播网(10)、环球网(5)地方级新闻网站

(513%)东方网(29)、西部网(11)、北方网(5)、东北网(10)、红网(15)、中国江苏网(5)、东北新闻网(10)、内蒙新闻网(13)、大众网(1)、华龙网(1)、荆楚网(10)、南方网(10)、北国网(2)、金羊网(10)、烟台胶东在线(9)、大连天健网(28)、武汉长

网(10)、奥一网(9)、京华时报网(10)、新京报网(20)、吉林电视网(2)、新华报业网(3)、大洋网(10)、深圳新闻网(9)、济南舜网(1)、哈尔滨新闻网(10)非新闻单位

的网络媒体

(337%)大型综合门户网站

(177%)新浪(14)、腾讯(20)、搜狐(21)、网易(22)、21cn(10)垂直门户网站

(28%)和讯网(14)地方综合门户网站

(132%)商都网(15)、武汉热线(10)、广州视窗(10)、黑龙江信息港(10)、沈阳网(10)、长春信息港(5)、呼和浩特信息港(5)

本次调查数据采用spss160进行处理。在录入和查错清理中,对于定类变量和定序变量的错误或缺失数据,采用众数来替换;对于定距和定比变量的错误或缺失数据,采用平均值来代替。

二、网络媒体从业者基本状况

考察网络媒体从业者的基本状况,具体针对受访者年龄、性别、学历、工作年限、职位类别以及月收入等六个变量进行考察。

(一)受访者年龄

年轻化是网络媒体从业者的共同特征。超过97%的网络媒体从业受访者年龄40岁以下。其中,773%的受访者年龄处于20—30岁之间,即我们通常所称的“80后”。年龄最小者20岁,最大者48岁,平均年龄28岁。

(二)受访者性别

根据cnnic每年的调研报告,网络使用群体的性别差异虽然有所缩小,但整体而言,男性群体总是略高于女性群体。这一现象在网络从业者中同样有所体现。在接受问卷调查的493位网络媒体从业人员中,男性占531%,女性占469%,男性比例略高于女性。者学历

网络媒体在开办新闻业务的审批中就对从业者素质提出了具体要求,即要求有“5名以上在新闻单位从事新闻工作3年以上的专职新闻编辑人员”,对非新闻单位开办新闻业务则要求10名(参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这使网络媒体从业者成为一个具有较高学历的从业群体。

受访的网络媒体从业者中,本科及以上学历接近90%,而高中或中专学历仅占10%。其中本科比例高达767%,研究生占128%。可见,大学本科毕业生是网络媒体从业者中一个数量最庞大的基础群体。

(四)受访者工作年限

互联网行业是一个开放的行业,员工流动较为频繁。受访者中,进入网络媒体工作在4年以上的仅有343%,4年及4年以下的占据了657%,将近三分之二。从业者工作年限短,直接反映出他们的工作经验相对会比较缺乏,但另一方面也可以推断出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会相对比较高。

(五)受访者职位类别

根据网络媒体实际从业状况,我们将其职位类别划分为6大主要类型:内容编辑、技术研发、市场营销、客户服务、职能支持、产品运营。

受访者职位类别分布中,网络编辑人员最多,为671%,占到近七成;技术研发类员工其次,占124%;其余四类——市场营销(69%)、职能支持(49%)、产品运营(47%)、客户服务(41%),其员工比例较为相近。

显然,网络编辑是媒体网站从业者的核心群体。早在2006年,有专家估算我国网络编辑从业人员在300万人以上,且需求呈上升趋势,总增长量将超过26%,比其他各类职位的平均增长量还要高\[2\]。比较我国传统媒体编辑记者的总量近100万,网络媒体编辑人员已经从规模上远远超过传统媒体。

2005年3月31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向社会公布了10种新的职业,网络编辑就为其中之一。调查还显示,网络媒体从业者的职业类别与性别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从表2可见,技术研发和客户服务两种职业类别的男女比例差距最大。从事技术研发的男性是女性的3倍多,而从事客户服务的女性则是男性的3倍多。卡方检验也表明,性别的职业类别有显著差异(p=0000)。表2网络媒体从业者性别与职位类别的关系(%)

职位类别性别男女合计内容编辑622727671技术研发18356124市场营销736569客户服务196541职能支持613549产品运营425247合计100010001000(n)(262)(231)(493)χ2=26494df=5p=0000τ=0014

(六)受访者月收入

本调查受访者中,月收入最低500元,最高20000元,平均月收入36072元。收入在3001~5000元之间的人最多,占到375%;2001~3000元之间的为227%,而2000元以下的也达到了246%;5000元以上高收入群体

为数较少,占152%。

这与之前的预测有所出入。2008年《财富时报》撰文预测2010年最赚钱的十大职业中,网络媒体人才名列第三,平均年收入在10万元至12万元之间,即月收入应该是在8000~10000元之间。而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平均薪酬并没有预想的高,但高于社会职工平均工资水平。据国家统计局2009年8月7日的《关于上半年城镇单位职工平均工资的说明》,2009年上半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2440元,而网络媒体从业者收入2000~5000元之间最为普遍。

(七)小结

本次调查的受访者是网络媒体从业者的典型代表,其基本状况显示:网络从业者普遍年轻化、高学历;其职位以内容编辑占主导;其性别以男性略占优势,技术与管理职位则更为突出;大多收入水平中等偏上。这是一个朝气蓬勃、充满活力、潜力无限的从业者群体。

三、网络媒体从业者工作状况

对网络媒体从业者工作状况的了解,我们从其岗位职权和能力发挥、工作回报、工作压力、工作环境以及从业者对自身工作的感知与评价几个方面来调查。

(一)网络媒体从业者岗位职权和能力发挥

从业者工作岗位的责权是否清楚,岗位对其能力的发挥是否充分,直接影响到从业者的工作态度,进而影响到网站的工作绩效。我们对此从从业者对就职岗位的设置与职责划分的满意度、从业者对自身工作职权与能力发挥的认可度两个方面进行考察。

关于从业者对就职岗位的设置与职责划分的满意度,调查显示,557%网络媒体从业者对自己的岗位设置和职责分工持“比较满意”与“非常满意”的态度,占调查总数的一半以上,只有82%调查对象表示非常不满意与较不满意。

关于从业者对自身工作职权与能力发挥的认可度,调查显示,618%的被访者“比较同意”或“非常同意”自己的工作职责与权力很明确;515%的被访者“比较同意”或“非常同意”自己在岗位上才能得到了充分发挥。仅有分别为103%与134%的调查对象表示“较不同意”与“非常不同意”。

我们对不同岗位的职能满意度进行比较,将它们从高到低分别赋值51运算,发现从事产品运营工作的被访者对自己的工作职权和能力发挥的认可度最高,均值分别达到了413和404,高于其他职业类别的各项认可度均值。从事职能支持工作的被访者对工作职责与权利的认可度最低,为338,这应该与他们的工作性质时常需要跨部门工作有关。从事技术研发的被访者对才能发挥的认可度最低,为336(如表3所示)。整体而言,网络媒体从业者中技术研发类人员更多认为自己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这触发我们思考:媒体网站的技术创新仍有较多上升的空间。表3网络媒体从业者对工作职权及能力

发挥的认可度均值比较

内容

编辑

(n=331)技术

研发

(n=61)市场

营销

(n=34)客户

(n=20)职能

支持

(n=24)产品

运营

(n=23)对工作职责与权

利的认可度均值367351379365338413对才能充分发挥

的认可度均值346336353360346404

(二)网络媒体从业者的工作回报

工作回报包括薪酬与福利、学习与培训、个人发展与价值实现等项内容,其中薪酬与福利是激励员工最为重要的手段。调查显示,355%的被访者对就职网站的薪酬体系“比较满意”与“非常满意”,434%被访者对就职网站的福利待遇“比较满意”与“非常满意”。对两者“较不满意”与“非常不满意”的分别都占到205%。虽然非常满意与基本满意的人数大于非常不满意与基本不满意的人数,但是总数远在一半以下。涉及自己的薪金待遇和工作付出的相符性时,不满意的比例更有所上升,达到了272%。网站员工薪酬与福利的改善显然应该引起关注。

关于学习与培训,这是保证企业与员工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保障网站争先领先的重要基础,互联网是个快速发展变化的朝阳行业,学习与培训的意义尤为重要。调查显示,被访者对网站学习与培训的认可度相对较高,477%的被访者对就职网站岗位培训持“非常认可”与“比较认可”的态度,643%的被访者认为自己在工作中学到了很多新知识。对两者持否认态度的分别占171%与75%。

关于个人发展与价值实现,调查显示,601%的调查对象“非常同

”与“比较同意”自己的工作得到了尊重和重视;633%的调查对象“非常同意”与“比较同意”自己的工作成果得到了上级的认可;477%的调查对象“非常同意”与“比较同意”自己很清楚自己职业发展方向。

进一步对工作回报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测量被访者对薪酬福利、提高能力和晋升空间三项指标的重视程度,从非常重要到非常不重要分别赋值51,计算其均值,发现被访者最重视的是提高能力,其次是薪酬福利,再次才是晋升空间(如表4所示)。这说明,网络媒体从业者大多数具有较强的上进心,十分重视自身能力的提高。网站管理者应该在这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表4网络媒体从业者对薪酬福利、提高能力和

晋升空间的重视程度比较(n=493)

提高能力薪酬福利晋升空间均值445436420标准差073073086

(三)网络媒体从业者的工作压力

接受调查的网络媒体从业者大多感觉工作压力较大。513%的从业者感觉工作压力非常大(占85%)或比较大(占448%)。感觉工作压力较小或者比较小的不足10%,仅占77%。

比较不同职位类别的工作压力,我们将工作压力从非常大到非常小分别赋值51,比较其均值,结果发现,不同职位类别的从业者工作压力有所不同。产品运营类的被访者工作压力最小,均值为309;其次是内容编辑类的被访者,压力均值为349,其他依次为职能支持类、客户服务类、技术研发类。压力最大的是从事市场营销类工作的被访者,其压力均值达到382(如表5所示)。表5不同职业类别的网络媒体从业者工作

压力比较(n=493)

内容

编辑

(n=331)技术

研发

(n=61)市场

营销

(n=34)客户

服务

(n=20)职能

支持

(n=24)产品

运营

(n=23)工作压

力均值349362382355354309总体均值351

进一步对工作压力来源进行调查,将他们设置为工作难度、同行竞争、社会环境、工作强度以及其他,结果发现:工作强度是最大的压力来源,占373%;其次是社会环境,占239%;再次是同行竞争占164%,工作难度占154%,其他,包括自我要求、人际关系、个人发展、工作任务、经济条件等,共占69%。

(四)网络媒体从业者的工作环境

工作环境具体来讲,包括办公硬件环境、工作中信息沟通、工作配合情况等。关于办公硬件环境的满意度,调查显示,523%的被访者对办公设备是满意与比较满意的,595%的被访者对办公室条件是满意与比较满意的,即一半以上的被访者对自己的工作硬件环境表示满意,仅分别为127%与115%表示较不满意与非常不满意。

关于工作中的信息沟通情况,调查中被访者给予了较高的评价。无论是下情上达,上情下达,还是相互沟通都较为满意,其好评率(包括“非常同意”和“比较同意”的比率)分别为:655%,627%,558%(如表6所示)。表6网络媒体从业者对工作中信息沟通

情况的认可度(%)(n=493)

非常

同意比较

同意一般较不

同意非常

不同意总计您可以和上级进行任何工作

问题讨论1994562765316100网站在传达重要信息方面

具有效率1874402727724100网站内部沟通能得到及时反馈1623963458314100

关于工作配合情况,我们从从业者自身的工作配合、从业者与同事和部门工作配合、从业者对上级工作的认可三方面来考察。

首先,从业者自身的工作配合情况。759%的被访者表示自己能较好地完成上级指派的任务,80%的被访者表示会较为主动向上级汇报工作情况,57%的被访者还能积极地向上级提出好的参考方案,803%的被访者对自己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评价较高(如表7所示)。可见大多数网络媒体从业者对自身的评价较高,认为不仅能够很配合地完成本职工作,还能积极献言献策。表7网络媒体从业者自身的工作配合情况(%)(n=493)

非常

同意比较

同意一般较不

同意非常

不同意总计您能不折不扣地完成指派的任务2585012013704100您能主动地向上级汇报

工作情况2585421682804100您总是能向上级提出好的

参考方案1424283814504100您在工作中人际关系处理

得很好2215821741408100

其次,同事和部门之间的配合情况。调查显示,795%的被访者比较或非常认可自己与同事之间的配合,584%的被访者比较或非常认可部门之间的配合(如表8所示)。

再次,从业者对上级工作的认可,大多数被访者对上级的工作予以好评。对上级的工作能力(指导和协调)好评率最高,为746%;对上级的激励能力(鼓励下级的工作热情)好评次之,为704%;对上级的权责平衡能力好评率再次之,为659%(如表9所示)。表8网络媒体从业者对同事和部门工作配合

情况的认可度(%)(n=493)

非常

同意比较

同意一般较不

同意非常

不同意总计您的同事能与您紧密合作2355601871008100其他部门能够与您所在

部门良好配合1424423028924100

表9网络媒体从业者对上级工作的认可度(%)(n=493)

非常

同意比较

同意一般较不

同意非常

不同意总计您的上级会给您必要

的指导和协调2175292133406100您的上级会注意协调

下级权责的平衡1974622765510100您的上级会鼓励下级

的工作热情2314732275118100

(五)网络媒体从业者对自身工作的感知和评价

“对工作的感知和评价”,指从业者对自己工作的总体认识和评估,它会直接影响到工作热情与忠诚。我们将这种感知和评价细分成以下几个维度:工作成就感、企业文化认同、长期效力的意愿等,用五级量表分别进行测量。

关于工作成就感,521%的被访者工作成就感较强(取值为4及以上),其均值为351(如表10所示)。表10网络媒体从业者的工作成就感(n=493)

非常强(高)非常弱(低)

(分值由高到低)(%)54321总计

(%)均值标准差工作成就感1503713597941100351098

关于企业文化认同和长期效力的意愿。931%的被访者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打分在3及以上,均值为379;913%的被访者对长期留在本网站工作的意愿打分在3及以上,均值达到了385(如表11所示)。可见,大多数网络媒体从业者对自己就职的网站持较高的认同感,并且忠诚度较高。表11网络媒体从业者的企业文化认同和长期

效力意愿(n=493)

非常强(高)非常弱(低)

(分值由高到低)(%)54321总计

(%)均值标准差对企业文化的认同1835292193434100379090长期留在本网站

工作的意愿2334911896522100385093四、结论与建议

(一)网络媒体从业者较为年轻,且普遍工作年限较短,加强培训尤为重要

网络媒体从业者的年轻化,体现在从业者年龄的低龄化。773%的受访者为“80后”,年龄最小者仅为20岁,最大者也只有48岁,平均年龄28岁。较之传统媒体从业者,平均年龄347岁,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63岁\[3\],网络媒体从业者显然年轻很多。网络媒体从业者的年轻化必然导致工作年限较短。被访者工作年资在4年及4年以下的占据了657%,将近三分之二。年轻与工作年限较低,一方面给网站带来活力,另一方面也造成工作经验较为缺乏,因此,网络媒体在从业者队伍建设上,需要有意识地加强各方面知识培训,特别是加强思想与道德教育。

(二)网络媒体从业者工作压力较大,对工作岗位发挥其能力的认可度有待提升

网络媒体从业者的工作状况整体评价良好,但工作压力普遍感觉较大。513%的从业者感到工作压力很大或较大,而且这种压力主要来自工作强度。对工作岗位发挥其能力的认可度为515%,对网站不同岗位实现其能力的状况进行比较,结果是技术研发类人员的认可度较低,因此媒体网站在注意给员工适当减压的同时,要努力做到人尽其才。

(三)网络媒体从业者对工作环境较为满意,但对薪酬与福利满意度不够高,对岗位能提升其能力最为看重

从业者对其工作环境评价较高,对网站硬件设置、人际关系都较为满意,但对网站薪酬与福利满意度不够高,认为非常满意与比较满意的人数不足一半,分别为355%与434%。在各类工作回报中,网站员工最为看重的是能力的提高。因此网站在调动员工积极性方面,重点要放在提高待遇与更多创造提高员工工作能力的机会。

(四)网络媒体的工作重

仍在“内容”

“内容为王”的竞争法则在网络媒体时代依然适用。网络媒体从业者中数量最大的就是内容编辑,比重达到了671%。而且互联网未来发展对内容编辑的需求有增无减,据调查,全国人才的缺口近100万,其中网络媒体的人才缺口为3万~5万人\[4\]。而网络编辑的职业化使该职业的重要性更为凸显。

五、本研究的不足

本调查采用的是非随机抽样,所以最终的结论不具有总体的推论性,只能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总体的某些突出特征。本调查重点在于对网络媒体从业者基本状况的把握与描述,对于原因、影响等解释性问题未作过多深入研究,今后的调研会在这些领域进行跟进。(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李贞芳、刘瑛对本文亦有所贡献,特致谢!)参考文献:

\[1\]李丹林.论中国媒体从业人员的权利保障\[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5,(9).

\[2\]谭云明.网络编辑:引领新媒体大发展\[j\].网络传播,2010,(4).

新媒体运营职业认知篇6

【关键词】企业文化媒体经营管理

进入21世纪以来,在信息技术和全球化的共同作用下,我国媒体产业和媒体机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媒体的功能由单纯的社会舆论功能向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社会监督功能等多方面发展,媒体机构体制改革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催生了媒体集团的产生,资本运营模式的媒体产业应运而生。因此,媒体机构的经营从最初的引入广告经营逐步发展到创立品牌、整合资源、资本运作等现代化模式。

一、新闻传媒业的集团化整合和企业化合作共赢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媒体在政治宣传属性之外,其产业属性及其产业地位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各媒体开始优化内部结构,整合自身资源,面向市场实行企业化管理,充分运用资本运营手段,将传媒业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中。南方日报、羊城晚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深圳日报等报业集团相继成立了,而2001年12月6日,中国最大的新闻集团“中国广播影视集团”的成立,更是建造了一艘中国传媒航母。“中国广播影视集团整合了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中国广播电视传输网络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广播电视互联网站等中央级广播电视、电影以及广电网络公司的资源和力量,形成了拥有广播、电视、电影、传输网络、互联网站、报刊出版、影视艺术、科技开发、广告经营、物业管理的综合性传媒集团,固定资产超过200亿元人民币,年收入也将过百亿元。”①

媒体的企业化经营,主要是借鉴现代企业制度,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责权利紧密结合,通过销售受众的注意力来获取收入,如有线电视网络、广播电视传输设备、基于现代科技的数字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收入;媒体产品传播过程的发行和广告收入;报纸印刷收入和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和收视费收入;为用户提供信息查询和咨询服务收入;媒体产业扩展业务如广告公司、客户公司、电视购物、媒体公司等等大批量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业务。

而企业与传媒业的“联姻”加速了传媒业的企业化转变。2002年12月18日,上海的文新报业集团和江苏的上市公司春兰(集团)公司签署协议:“文新报业集团及其所属的上海星期三报社向春兰(集团)公司转让上海星期三报业经营有限公司部分股权,作为文新报业集团旗舰之一的文汇报与春兰(集团)公司就今后的发行、广告、企业形象宣传和版面联动等方面开展多方位合作。”②传媒业通过自身的重组和外部的扩张寻求资本支持,在市场经济下,散发着无限的活力,开创了传媒业与企业共赢的新局面。

二、企业文化——媒体的软实力

众所周知,在我国,传媒集团虽说有了初步的整合意识,但它的事业化性质使得它在制度体制、运营机制、经营管理、人才使用和资本管理等方面存在一些弊端,由于缺乏核心竞争力,导致传播的动力不足。

“根据美国哈佛大学的约翰·科特教授和詹姆斯·赫斯科特教授11年考察研究认为,重视企业文化的公司总收入可平均增长68.2%,不重视企业文化的公司则仅为16.6%;重视企业文化的公司净收入增长为75.6%,不重视企业文化的公司仅为1%。”③

可见,企业文化是一种软实力,是一种精神力量。以“m”为标志的麦当劳企业,深受世界各地人民喜爱。人们了解它的标志、喜欢它的环境、称赞它的服务,麦当劳将它的企业文化渗透到组织内,并传达给人们,它的企业文化理念助推了它的成功。生产物质产品的企业尚且如此,那么对于生产精神产品的传媒组织而言,良好的企业文化更是意义重大。

当下,诸多媒体为做好传媒经营与管理,开始注重企业文化,推崇企业文化,企业文化这种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方法,在媒体的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愈发凸显。

1、导向作用

企业文化主要是从思想和行为上,引导企业全体职工树立与企业发展目标相一致的奋斗目标。它是企业的价值取向,引导企业去主动适应发展变化的社会需求,将企业导向胜利。“不断创新?超越自己”是凤凰卫视中文台节目制作的目标。凤凰卫视提倡、崇尚的,并一以贯之坚持的这一目标,这就是一种企业文化,它鼓励全台人员朝着这一目标共同努力,对新闻产品的制作,对员工的思想起着指导作用。

2、规范和约束作用

每一个企业在成立之初都会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这些规范着企业的运营和员工的行为。而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它的精神力量能从人们内心的心理约束入手,进而产生对行为的自我管理。一旦违背,受到的将会是内心的谴责。中国互联网巨头百度Ceo李彦宏就提倡狼性的企业文化,鼓励员工充满狼性,强调只有不断攻城略地才能在日新月异的互联网竞争中生存下去,以此约束员工安逸的小资化思想,鼓励他们不断发挥创造力,谋求企业长足发展。

3、凝聚和融合作用

企业文化之所以可以使整个企业团结一致,是因为它是通过内在方式沟通人际关系,维系着人们的联系,让统一的价值观根深蒂固在企业成员的内心深处。媒体企业文化的凝聚作用就是把员工的个人目标同化为企业目标,这表现在新闻媒体组织追求的客观公正性与人的价值观是一致的,这样共同的价值观,就会把有着理想追求的人群凝聚起来,与企业同发展。

媒体组织的企业文化融合和企业制度的强制性是不同的,对于一个新入职的媒体人员来说,他在媒体组织的所看到、所感受的氛围会无形地引导他的工作方式。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和文化认同,则会使新职工更快融入媒体组织,尽心为企业服务。

4、辐射和渗透作用

媒体产品,是媒体企业的物质化成果,如新闻报道、节目制作、广告投放等。这些媒体产品融入了媒体自己的经营理念与风格,具有自身特色,同时利用媒体的舆论导向功能,传播开来,影响着社会。如湖南卫视的节目以年轻和快乐为主题,它的节目如《快乐大本营》、《快乐女声》、《天天向上》等,已渗透到无数年轻人的内心,被他们所喜爱和追捧,其广告也大打“年轻牌”,湖南广播电视台台长欧阳常林在2012年的广告招商中就提倡“年轻,可信赖”。这些媒体产品带着企业文化理念,对广大受众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建构优秀的媒体企业文化

1、媒体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因素

首先,媒体制度与企业文化的不和谐,使媒体的企业文化难以建立。虽然目前新闻媒体以适应市场经济为导向,走企业化道路,但是它的事业单位性质没有有效地与企业文化相融合,在新闻媒体组织内部,媒体制度依旧是主要的管理制度,它影响了企业文化中的生机和活力。由于长期沿用旧的管理模式,企业文化这种软性的管理方式,让诸多媒体管理者不能正确使用和发挥。

其次,媒体队伍的不稳定使媒体的企业文化难以建立。企业文化的建立是在长时间的打磨中逐渐形成的,必须基于相对稳定的人员基础之上。纵观现在的媒体从业人员,他们大多对媒体组织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因此不能维持职业热情,负面情绪造成经常性的员工流动和优秀员工的流失,他们有的或者转入公务员队伍,有的或者选择经商,有的或者创办自己的文化传播公司。这种因为缺乏企业文化的人员流失现象加重了媒体企业文化建立的难度,还影响了媒体产品的生产和运营,使媒体运作成本大大提高,增加了媒体组织的负担。

第三,对员工人文关怀的缺乏使媒体的企业文化难以建立。媒体在建设企业文化的时候,缺乏整体性。如今,一些媒体的自身内部人文关怀并没有得到重视,媒体的激励机制依照传统思维被多数媒体管理者单纯地认为只有经济因素。他们片面地认为员工获得的物质待遇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就好、工作热情就高、工作成绩就突出,因此,要想使员工努力工作,只要给予他们丰厚的物质待遇就够了。这种激励机制实际上忽略了文化等其他方面的作用,对于员工个人的尊严、成就感、员工培训及致力于员工长期职业生涯的规划等重视不够,这使不少员工心猿意马,造成从业人员价值观难以趋向统一。

这一系列的问题呼吁媒体要系统地建设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唯有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才能产出有特色的媒体产品,才能在公众心目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2、媒体的企业文化建设

媒体建设企业文化时,首先是要保持媒体的优良传统。媒体应将自身优良传统所体现的特色和优势发挥出来,因为这种传统通常是别的媒体所没有的,他们往往是本媒体建设企业文化牢固的文化根基。比如《广州日报》有坚定本土的传统,《南方周末》有跨地域竞争的传统。

另一方面企业文化要有创新。企业文化建设应随着时间、空间变化而不断调整。市场经济规律是媒体的经营管理需要,在市场经济中,市场是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这就要求企业文化也要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动。这在新闻媒体上,表现为新闻媒体的定位、风格、口号要与时俱进。例如,《广州日报》的口号从“好报要早出”强调报纸追求“早”的原始特色,到“比太阳更早,比往年更好”强调办报注重“早”和新闻质量,再到后来的“追求最出色的新闻”着重强调追求高质量的报纸定位和办报风格。

此外,新闻媒体组织的企业文化的创新还表现在创立新闻品牌。如今,伴随着数字信息时代的兴盛,尤其是web2.0下的微博的广泛流行,全民记者的时代已经来临,新闻媒体组织已经不再是唯一的新闻报道者,特别是在自媒体冲击下,新闻媒体,既迎来了机遇也面临着挑战。品牌的打造既能够提升新闻媒体组织内在的凝聚力、向心力,更能够提升其外在的美誉度,这是一种广义的企业文化建设,优秀的品牌文化能为媒体组织带来长远的竞争力。如由南方报业集团创办的《南方周末》着重新闻报道的深刻和理性,贴近生活,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南方周末》也由此逐步创立了独树一帜的品牌。“2008年,南方周末在由中国商务广告协会和中国传媒大学主办的‘2008中国消费者理想品牌大调查’中,位列报纸类‘理想品牌’第一位”④。

最后,传媒业是知识集约型行业。在传媒业中,知识生产要素主要是人力资源,所以人力资源也就是传媒业最重要的资源,媒体企业文化建设中要以人为重。

媒体经营管理理念应提倡以人为本,媒体企业文化建设中更要以人为重。人是媒体经营管理中的主体,也是媒体企业文化的主体,企业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都要围绕着媒体从业人员这个中心。

首先,培养优秀的管理者。当前,中国传媒组织最缺的就是经营管理人才。据调查,“目前国内共用5000多家新闻媒体,从业人员达55万人,但懂得媒体经营管理的人才却不到1%,传媒人才结构严重失衡。”⑤

传统的新闻传播教育体系在培养与管理人才方面短时间内还不足以满足实践的要求,同时,行业外的经营管理人才引进后需要有个了解、适应本行业的过程。所以,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从行业内部挖潜,组织内部树立起培养意识。在日常运作中,要注意这类人才的培养,在采编或经营队伍中发现有这样潜质的人,要给其提供环境与机会,让其得以锻炼、提升,这样才能有机会成为组织的可用之才。

其次,加强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深化传媒员工的培训。从马斯洛的“需要的五个层次”来看,人类的最高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从事传媒业的人员基本文化素质都较高,他们大多接受过高等院校新闻传播专业的教育或受过相应的技能培训,多以知识型员工为主。这种知识型员工的本质特性,让他们追求的不单单是经济利益,而是更注重自身的全面发展,所以媒体在注重组织发展的同时还要重视个人的同步发展,要为员工提供职业生涯规划。传媒组织根据员工的特点和传媒事业的发展,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和发展规划,这些培训和发展不仅有利于传媒员工提高自身素质,让他们更快地适应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还增强了传媒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员工对媒体产生信赖和忠诚,形成良好的媒体文化氛围。

伴随着我国国力的日益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升,新闻传媒业的传播作用和功能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优秀的传媒业经营管理离不开文化,只有将适应本国国情的优秀的企业经营管理方式与有特色的企业文化结合起来,才能让媒体业真正成为国家舆论的引导者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后备军。

参考文献

①②周鸿铎等:《报业产业经营与管理》[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141-142

③赵海峰、胡军英、刘勇,《试论企业文化建设》[J].《企业文化》,2010(9):101

④百度百科,

新媒体运营职业认知篇7

关键词:科普从业人员科学素养职业差异性测评研究

中图分类号:G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3(c)-0208-04

Sciencepopularizationpractitioners’ScientificLiteracyevaluationStudyBasedonoccupationalDifference

CaiYuminZhangna

(1.GuangdongproductivitypromotionCenter,GuangzhouGuangdong,510070,China;2.GuangdongScienceCenter,GuangzhouGuangdong,510006,China)

abstract:asakeygroupofsciencepopularizationcareer,sciencepopularizationpractitioners’scientificliteracylevelisofgreatrelevancetothesciencecommunicationeffect.Fromanoccupationaldifferenceperspective,onthebasisofpracticalevaluation’sneeds,sciencepopularizationpractitionerscanbedividedinto8groups:exhibitioninterpreter,exhibitionresearcheranddesigner,theoreticalresearcher,educationactivitydeveloperandperformer,administrationandmanagementstaff,mediaproducerandnetworkdeveloper,operation,maintenanceandtechnicalstaffaswellasotherstaff.applyingafuzzy5dimensionalevaluationmethodbasedonoccupationaldifference(includingscientificterminology,scientificawareness,sci-techsocialfunction,sci-techhistory,sci-techsideeffect),targetedatsciencepopularizationpractitionerswithinGuangdongprovince,particularlyinthecityofGuangzhou,evaluationstudyiscarriedout,acomparisonbetweentheresultofthesciencepopularizationpractitionersandnon-sciencepopularizationpractitionersisalsocarriedout,withaconclusionforthepromotionofsciencepopularizationpractitioners’scientificliteracyinfuturetraining.

Keywords:Sciencepopularizationpractitioner;ScientificLiteracy;occupationalDifference;evaluationStudy

科普事i是科学技术传播的重要阵地,决定着科技传播的广度与深度。相关统计数据表明,中国科普事业处在稳步发展之中,科普从业人员的数量逐年上升。科普从业人员作为大众科普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是科普工作的主体与关键,其自身科学素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科普效果的好坏,与受众接收科普知识的准确性密切相关。为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营造激励自主创新环境,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根据《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6]6号),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建设高素质的科普人才队伍势在必行。

然而目前为止,科普从业人员的科学素养调查尚处于空白状态,该研究选取科普从业人员作为测评对象,建立科学的科学素养测评机制,对科普从业者的科学素养展开系统研究,及时、有效地衡量科普行业从业者科学素养水平,既能为提高科普行业从业者科学素养提供指引,也可为创新型科普人才培养机制提供新的视角。该研究旨在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监测和评估体系的建设奠定分众测评基础,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构建科普监测工作网络,开展科普从业人员科学素质监测调查和科普工作统计,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科普从业人员科学素养测评研究》于2015年启动并完成了调查数据访问收集和统计分析。调查范围主要集中于广东省内主要地市,并拓展至全国主要科普场馆。调查数据样本涵盖了科技主管部门、中学、高校、科研院所、科学技术馆、自然历史博物馆、国土资源博物馆、湿地类博物馆、专业科技博物馆、水族馆、天文馆、自然保护区、文化宫、活动中心、动物园、植物园、标本馆、图书馆、农业科普基地、其他类型科普基地的科普从业人员,及非科普行业非科普从业人员对照组。此次问卷共收集有效访问样本数630份,其中科普从业者524份,非科普从业者106份。

关于科普从业人员的定义,学界尚未给出明确界定,参考科技馆等科普机构内的专业技术划分,该研究认为科普从业人员包含以下职业划分:(1)讲解员;(2)展品设计与研发;(3)理论研究员;(4)教育活动开发与实施;(5)行政及运营管理;(6)影视媒体创造及网络互联网开发;(7)运行维护及技术保障;(8)其他。该研究的理论模型为基于职业差异性的五维度科学素养测评体系[1],该体系是由米勒经典三维度模型发展而来的,具有权重的科学素养五维度模型,可针对不同职业人群的科学素养水平进行比较性测评。以下就对该次调查中关于职业差异性的测评结果进行展示与分析。

1职业构成基本调查信息统计

从调查结果看,按照该课题界定的科普从业者8类人群中,“行政及运营管理”所占比例最高,达到23.2824%,其次为影视媒体创造及网络互联网开发,所占比例为5.7252%。由于后者相对而言,属于新兴的职业类别,因此从业者队伍任未形成规模(如表1)。

2科学素养测评总体情况

2.1测评的综合结果

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按照前面给出的科学素养综合评价模型,科普从业者的综合得分与对照人群的综合得分非常接近,两者相差仅2.4825个百分点,科普从业者的科学素养综合得分还略高于对照人群。这说明,科普从业者的科学素养水平与现代社会的发展是同步的,至少没有低于一般公众人群的科学素养(如表2)。

2.2不同职业的测评结果

从统计结果可看出,科普从业者的影视媒体创造及网络互联网开发的科学素养综合得分最高,达到71.9318。此外,其他项的结果相差不大,排名最前的三位是讲解员、展品设计与研发、理论研究员。这个结果也大致反映出我国科普队伍8类从业者的总体文化素质水平,其中新兴职业人群影视媒体创造及网络互联网开发的得分最好,这与这类人群接触的广泛知识传播有关(如表3)。

3各维度测评的总体情况

3.1各维度测评的综合结果

从表4可以看出,科普从业者与对照人群在五个维度上,最高的维度都是科学意识,最低的维度为科技史。两者相差较大,说明科技史是并没有很好地在科普从业人员和非科普从业人员中形成较好的积淀。两类人群对科技发展史的了解和掌握程度都有欠缺。其他维度上,科普从业者的科学素养得分略高于对照人群。而在科技副作用维度上,非科普从业者对照人群的得分,与科普从业者几乎持平。

4科普从业者各维度的测评结果

4.1科普从业者对各维度的认知情况

从表5可以看出,科普从业者对各维度的认知程度均较高,最高为科学意识(76.55%),最低为科技史(47.14%),在这两个维度上的认知差异也最大,相差29.41个百分点。从统计结果还可以看出,科技史与其他四个维度间的答对率差幅较大,均超过了10个百分点。而在科学意识、科技社会功能、科技史四个维度上,两两之间相差幅度不大,都在10个百分点以内,其中科学意识与科学术语相差仅为1.34个百分点,差幅最小。这说明科普从业者对科技史而言,较其他四个维度的认知程度相对偏低,而对其他四个维度的认知程度则相对较高且相互比较接近,由此可见科普从业者对科技史的认知程度还有待提高。

4.2科普从业者各职业间的测评结果

从统计结果来看,科普从业者不同的职业人员在各维度上的得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别。所有维度中,得分最高的是影视媒体创造及网络互联网开发类在科学意识上的得分最高为79.6667,最低的是科技史维度上的得分为44.6154。除了科技史和科技副作用,不同的职业人员在各个维度上的得分都较高,两两间的差距不大。所有职业人员在科学术语与科技意识维度上的得分较高,最高的得分维度主要为科学意识。总体上看,不同职业在各维度的上的得分差异不大,得分趋势也趋于一致(如表6)。

4.3科普从业者不同职业对各维度的测评结果分析

统计检验结果表明,科普从业者各职业类人群对科学术语的认知程度有显著差别(c2=3.499,p=0.835)。从表7中可以看出,各职业类人群对科学术语的认知程度差异不大。讲解员类职业人群对科学术语的认知程度最高(74.84%),教育活动开发与实施类最低(73.85%),两者相差近10个百分点。

统计检验结果表明,科普从业者各职业类人群对科学意识的认知程度有显著差别(c2=6.544,p=0.478)。从表8中可以看出,各职业类人群对科学意识的认知程度普遍较高,其中最高的为影视媒体创造及网络互联网开发类(79.67%),最低为运行维护及技术保障类(74.03%),两者相差5.64个百分点。各类人群两两之间的认知程度差距很小,其中前四类人群的认知程度差幅不到1个百分点。

统计检验结果表明,科普从业者各职业类人群对科技社会功能的认知程度有显著差别(c2=3.739,p=0.809)。从表9中可以看出,各职业类人群对科技社会功能的认知程度普遍较高,其中最高的为教育活动开发与实施类(72.55%),最低的为讲解员类(70.02%),两者相差2.52个百分点。另外,教育活动开发与实施类职业与影视媒体创造及网络互联网开发类职业对科技社会功能的认知程度非常接近,两者差幅不到1个百分点。

统计检验结果表明,科普从业者各职业类人群对科技史的认知程度有显著差别(c2=16.08,p=0.024)。从表10中可以看出,展品设计与研发类人群对科技史的认知程度最高(51.50%),影视媒体创造及网络互联网开发类人群的认知程度最低(44.62%),烧呦嗖6.88个百分点。

统计检验结果表明,科普从业者各职业类人群对科技副作用的认知程度有显著差别(c2=11.053,p=0.136)。从表11中可以看出,影视媒体创造及网络互联网开发类职业人群对科技副作用的认知程度最高(70.00%),运行维护及技术保障类最低(59.22%),两者差幅10.78个百分点。另外,除了影视媒体创造及网络互联网开发和运行维护及技术保障类职业人群外,其他各类人群对科技副作用的认知程度两两之间的差副很小,不到2个百分点。

5结语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科普从业者的影视媒体创造及网络互联网开发的科学素养综合得分最高。排名最前的三位是讲解员、展品设计与研发、理论研究员。这个结果也大致反映出我国科普队伍8类从业者的总体文化素质水平,其中新兴职业人群影视媒体创造及网络互联网开发的得分最好,这与这类人群接触的广泛知识传播有关,可见在各级科普机构在开展科普从业人员科学素养培训过程中,需要将更多类型的科普工作者纳入创新实践队伍中来,与时俱进,不断接触最新的科技情报和科学知识,提升自身科学素养,才能更好地开展科普工作,为公众提供内容更加丰富的前沿科普体验。

参考文献

[1]王可炜,陈曦,梁皑莹,等.科学素养研究的新视角:基于职业人群的测评方法探讨[J].科技管理研究,2012(13):252-256.

新媒体运营职业认知篇8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模式

近几年来,面对网络技术如此速度的更迭与变化,新媒体中“新”的定义也在不断被完善与诠释。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消息、媒介、受众始终是媒介的三要素。新媒体的出现实现了实时、交互、共享等功能,也同时带有自觉接受舆论监督的功能。[1]传统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存在很多问题,同济大学以“同济就业”微信公众号为平台开展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创新,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一、传统环境下大学生就业指导现状分析

(一)学生观念偏见导致缺乏足够重视

大学生就业指导很容易被外界误以为只是简单的就业宣传和离校就业手续的办理,因而大家都会对就业造成一种日常事务性的偏见,缺乏足够的认知[2]。大学生就业指导贯穿整个大学生涯,入学前的职业生涯规划启蒙教育,到低年级课堂上的自我认知、职业测评、职业咨询等,升入高年级后,课程渐渐往求职技巧,创业辅导等方向改变,同时也会增设更为精准化的校园招聘与宣讲会。由于观念上的偏见,同学们可能仅仅在临近毕业时才会想到学校的就业指导机构,进行相关手续办理,而忽视了在大学生涯期间向就业指导机构获取资源与帮助的机会。虽然学生就业指导机构会在不同时间节点进入到同学们的职涯发展中,但却因为偏见与不重视,导致机构本身的影响力与吸纳能力匮乏。

(二)师资力量及团队稳固性有待提升

现今大学生就业指导团队大多由学校就业指导机构专职教师和院系部分就业工作人员组成。很多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教师由于人员数量稀少而工作量大,导致其常陷于繁杂的日常事务中,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潜心于基础性教学研究,从而无法做到教学和实践上的思想引领。同时,院系的就业工作人员不仅仅从事于就业模块工作,还需分管更多种类的学生事务。当没有多余精力去研究就业工作时,面对学生的就业政策或求职困惑的解答也随之变得无效无力。尽管对于院系就业工作人员有不定期的培训,但由于人员变动过于频繁,无法保证每一位就业工作者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当代大学生思想具有多元性与时代性,作为就业指导教师需要有更宽泛、更专业、更符合时代特征的就业视野与知识储备,才能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给予个性化的辅导。学生就业工作需要用心研究、用力实践,当时间、精力和人员的三要素都无法保证时,指导团队也就成了“空壳”,无法有效助力学生的生涯辅导与就业导航。

(三)多元化宣传渠道有待拓展

大多高校就业指导机构会匹配官方网站进行就业相关通知或新闻政策的展示。而通过网站的宣传,可能只会吸引到一批拥有明确职业目标的同学或相关就业负责教师进行查阅,而忽视了那些还没有职业规划的学生群体。若学校就业指导机构不主动介入其生涯发展,可能会造成恶性循环。对于招聘宣讲会等即时消息的推送,仅通过至网站,无法保证影响力与时效性,待学生查看时,极可能已错过了举办日期。同时,网页版的设计是专为电脑所设置的页面大小,若用手机端查看,则会出现页面超出屏幕或文字冗长的情况,加大了搜索的难度,亦达不到快捷简洁化查询的目的。

二、“同济就业”微信公众平台带来的新契机与管理对策

(一)建立专人管理、分级审核机制,精准把握信息源

在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需提高在信息宣传的重视程度,同济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已启用官方微信公众号———“同济就业”,以期辅助学生就业工作的开展。同时派出专职教师分管新媒体微信公众平台,面向全校招募选拔有志于新媒体宣传以及对就业感兴趣的同学。经面试后,在已录取的学生中再次选拔优秀的管理人才作为学生主编、副主编,辅助专职教师共同管理运营团队。将主动权置于官方机构本身,既可有效把关消息的准确性与质量,又可将其成为就业工作的一部分进行后续深入探究。在深入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以人性化的就业服务理念为指导,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试点工作,建立运营、维护、考核、评价、反馈机制,形成科学规范、较为完备的管理体系。作为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的官方微信,其信息的准确与有效是需要经过严格考量的。因而建立分级审核制刻不容缓,学生主编确认审核通过后,再由专职教师最终定稿。在此过程中,我们必须考虑到几个可能造成信息误传的时间点:获取需推送的原始文本信息时、设计排版后、初次审核修改后。原始信息源必须经由专职指导教师确认后转发给微信团队成员,确保第一手资料的准确性。此外,由于在微信后台进行文字编辑时需要重新设计排版,极易造成个别字词的排序错乱等情况发生。特别当涉及宣讲会时间时,更须逐字逐句与源文件文字进行核对与审核,确保宣讲会信息的精准性。最容易忽视的就是初次审核修改后,当学生主编或专职教师向成员提出修改意见后,成员的再次排版修改也极有可能造成文字的变动,因而再次审核时,也需从开篇开始重新全部审核,切勿只注意到修改部分。

(二)增进团队内部建设,打造高效率运营团队

在团队成员的组建上,需把握人才的质与量。在大学,不同专业、不同性格、不同技能,但有共同志向的学生们恰好可将整个团队的分工划分得更为明晰化、合理化。一个团队的成功建立,不是靠人多取胜,而应懂得长期的规划与运营。每位团队成员加入的初衷是为了锻炼自身的各种能力与潜能,以及期望对于就业市场有前瞻性的了解。对于这部分有志向的学生,若一味布置细碎杂乱任务,将会逐渐打磨其加入的初衷,演变成事务性。选调生、生涯访谈录、院系新闻、宣讲招聘会信息、政策法规、生涯讲堂等就业相关内容都是可分类的,因而结合团队成员的个人技能以及其兴趣分配就业相关信息的固定板块,将会对调动工作积极性与增强岗位责任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团队管理与运营的过程,与其说是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的单向指导与命令,不如说是双向的各取所需。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吸纳成员最贴近学生的创意想法与宣传模式,而成员则能获取与其职业生涯相关的就业福利。作为日常为学生提供服务的就业指导机构,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为微信团队成员提供更为个性化的就业服务,例如提供宣讲会Vip通道,企业参访交流等机会,让团队成员能感受到微信推送工作与自身职业生涯双丰收的惊喜,与此同时也能更有效地编辑设计推文,推广至更多有需要的学生群体。只有拥有了凝聚力与向心力的团队,才会迸发出更热烈的思想火花,更利于团队的高效运作。

(三)线上采集学生建议与需求,实现个性化就业指导

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强调“四化”,即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传统环境下,由于日常工作量及师资配备关系,无法完全实现与学生的面对面交流。而微信公众平台的后台消息发送模式,令学生有机会可以将自己的所想所见与大众共同分享,公共留言区和私信后台区巧妙解决了公开化与私人化的矛盾。在“同济就业”微信公众平台上,对于如就业宣讲会通知信息如有疑问的地方,学生可在留言区发言,运营团队会在后台回复并将其移入精选,与原文章一同展示于公众,解决更多人的相同疑惑,也减轻了通过电话咨询或当面咨询类似问题的重复工作量。对于自身情况的政策疑惑,可以将自身的具体情况私信后台,运营者将会根据不同情况逐一解答,有效扩宽了同学们的咨询渠道,也逐渐增加了微信官方平台的可信度。(四)充分利用数据分析功能,有效改进推送品质推送统计分析功能是是掌握平台运营状况,提高就业服务效果的重要参照。因而,“同济就业”微信运营团队每天需要从后台的留言、消息记录中掌握学生的实时动态与需求,通过线下例会的讨论,根据学生所提出的诉求,不断修改推送的可执行方式,力争贴近学生实际需求,编发学生真正所需要的有价值的独家信息,做到可辅助于传统就业指导的微信版个性化定制。同时,通过分类统计每篇推文不同时间段发送的所引起的阅读量变化,制定出最合适的推文时间,确保绝大部分关注者都能第一时间看到推送[3]。根据大学生的学习作息,早晨9:30-10:00;下午15:00-15:30;晚上20:00-22:00是最佳推文时间。周末大学生可能会有外出实习或参访的活动,因而尽量将消息推送放置于工作日,配合院系辅导员的同步转发与大学生的学习作息将会更易传达。此时学生的心态为放开式接受的状态,更易静心阅读推文,达到就业信息宣传的目的。

三、高校就业官方微信公众平台的未来展望

(一)把握新兴传播新契机,加强校企联动与校内资源分享

作为最富有活力的新媒体———微信公众平台的开启,丰富了就业信息和就业指导渠道,实现消息自产自出的运营模式。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应借助官方微信公众平台的力量将就业指导工作变被动为主动,信息传播的交互性和即时性也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交流和共享信息的平台,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也变得丰富多样,有效的信息分类将会促使学生学会思考并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信息与岗位[4]。这不仅可以拓宽大学生的视野,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还可以有效丰富大学生的就业选择,进而提高就业质量。因而,各高校就业微信运营团队也应审时度势,充分利用这一新兴传播渠道,挖掘更多优秀企业的招聘信息、优秀学生的职涯发展故事以及优秀师资的优质服务,突破传统媒介在时间空间的障碍与界限,将精准的就业服务与资讯顺利送至学生门前,打造“零距离”就业服务。

(二)探索多元化呈现形式,引领线上就业信息传播风潮

微信公众平台除了可以发送基本的图文信息外,还能加入视频、语音、投票等元素,满足不同信息的形式要求。高校就业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可结合自身工作特色将就业新闻、宣讲会信息、选调生信息、招聘会信息等均通过多彩图文结合与精致的排版形式进行展示传达;职涯辅导课程视频、微信团队招募宣传视频等则通过视频的设置进行插入播放;选调生发言实录、则通过录音的形式形象展现;“你最想去的工作单位调研”等匿名式投票小调研则通过投票工具实现,更直观地搜集学生团体的普遍想法与小众选择。对于一些图文较多较繁杂的推文,则需要懂得研究并学习使用“阅读原文”的外部链接,链接至学校官网或是其他制作软件,如“maKa”等制作的灵动版翻阅式图文模式,让学生在获取信息的同时,获取更多实效性与趣味性内容。

(三)深入细化后台数据分析,实现科学化长效管理

传统的线下就业指导工作已做到有章可循,有理科据,而线上平台作为长远运营而言更应如此。后台的用户分析、图文分析、消息分析的数据端口为团队实现了科学化管理的第一步。作为就业服务用户信息的反馈载体,后台数据分析功能亟待各高校就业官方微信公众平台的充分研究与开发,以改善与细化原有数据采集模式。例如,其中的图文分析功能可准确判断学生对于就业信息形式的喜好,通过阅读数量分析以找寻学生感兴趣及需求的类别,对自身信息的形式进行整合与改进;用户分析则能从每日、每月、总体三方面的粉丝数量的折线趋势变化为管理者展现提供了公众号粉丝的状态,也为制定下一步近期目标精确数量。消息分析则可向运营者呈现出学生疑惑问题的重点等。科学化数据分析,更能分析出内容和用户的双重需求与程度,大大增加了消息推送的精准度,也为之后的推送改进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四)加强信息预判能力,挖掘更多创意潜能

在新媒体时代的大潮流下,微信公众平台的建立是踏入潮流的第一步,而接下去的小潮流———就业趋势与社会热点的瞬息万变,更需要专业预判以及对信息的深度挖掘。摸清就业各个阶段的“门路”,是微信公众平台真正做到引领学生树立正确就业价值的关键所在。近期,国家教育部同步了2017届毕业生就业月历的网页版与微信版,形象生动地阐释了毕业生各个去向每个阶段所需准备的材料。作为高校而言,我们应将此看成一个契机,结合高校就业工作特色,进行细化汇编内容,整装推陈出新。同时,针对就业月历的不同重要阶段,微信运营者可提前商讨与策划符合时代特征、大学生文化潮流的创意文案与板块,加强日常基础就业数据的维护与分析整合利用,开发其潜在的深度与广度,将就业信息更为精致地推送至学生群体,让就业工作真正做到“落地”与“开花”。新媒体时代的来临给予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更多挑战与机遇。学生就业指导机构应充分利用新媒体时代下的热门产物———微信公众平台的影响力,不断挖掘与研究其独特传播模式,进一步发挥平台传播优势,提升用户的体验度和钟爱感,扩大平台的品牌与影响力,并将其纳入就业指导工作范畴,制定一整套就业指导服务策略,满足不同类型的学生群体对于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的多元化需求,真正做到更加充分与更高质量就业。

参考文献:

[1]李兴衡.新媒体的定义及传播形式研究[J].新媒体研究,2016,(13)

[2]雷旭斌.浅析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创新[J].文化与营销,2013,(6)

[3]万辉,等.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应用现状及对策[J].高教学刊,2015,(24)

新媒体运营职业认知篇9

工作内容

更新企业微博

研究微博运营策略

“熟悉微博原则,微博控优先;有相关官方微博运营管理经验优先;各类网络社区的活跃用户优先;熟悉口碑营销,pr炒作,论坛sns营销等优先;有线上活动策划运营经验优先。具备良好的数据分析能力、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跨团队协作能力。勤劳肯干,能承担较大工作压力。”这是一家企业在招聘微博运营专员时提到的岗位要求。在一些招聘网站上,这样的招聘信息一天会有几十条,企业对微博运营专员的职位要求也大同小异。

其实,有官方微博的企业不一定都会配备微博运营专员,但肯定会有人来全职或兼职负责相关的微博运营工作,还有的企业会与相关服务机构合作。企业微博的活跃程度则与企业性质和领导重视的程度相关。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发现了微博的营销价值,据我了解从2011年上半年开始,企业对微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微博上每一个加‘V’的企业账号背后,都有1至3个人在做微博运营工作。许多企业已经意识到了微博宣传的重要性,微博运营人才的缺口还是挺大的,不少企业都很难招到合适的人。”向阳生涯管理咨询集团首席职业规划师洪向阳介绍,微博运营人员的主要工作是更新、维护企业微博,负责企业微博运营策略的研究和执行,分析和把握网友的使用习惯,追踪推广效果,同时还要对同行的情况有一定的调查和了解。这些工作有的企业是一个人在做,有的则是由团队来运作。

职位要求

门槛不高能力全面

传播及营销专业更适合

目前看来,微博运营岗位的门槛并不高,一般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经验等都没有严格的限制,但要把这项工作做得出色却不是容易的事情。“怎样才能把用户带到企业的微博,怎样才能使所发微博达到了宣传的效果而又不使人觉得生硬突兀,这都需要一定的能力和经验。”美团网社会化媒体高级经理徐女士举例,“比如道早安的话语应该是非常清新的,充满希望的,而不应是低沉的、压抑的,而道晚安的话语则可以是人生感悟性质的。”

徐女士认为,要做好微博运营的工作需要具备多种素质和能力,例如对企业产品要有独到见解,还要有文字编辑能力、应变能力、策划能力、互动能力、对信息的敏感和把握能力等等,甚至还要懂得美工和数据分析。她解释只有对用户进行数据分析,才能判断发微博的频率,什么时候该发以及发什么内容。

“可以说这项工作基本覆盖了企业大部分职能部门的角色”。同时徐女士强调,做微博运营工作首先还是要对微博感兴趣,乐于做这件事情。但徐女士提醒,自己玩微博和运营官方微博是有不小区别的,从事微博运营工作会有很多要求和限制,并非微博控就一定适合。

洪向阳认为:“虽然这项工作没有专业限制,但我认为有新闻传播及营销专业背景的人可能会更好一些。总的来讲,工作持久性好,注重细节的人也更加适合这项工作。”

发展空间

提高网络营销能力有广阔市场需求

微博运营人才的发展前景很好,市场需求量还将继续增长,专业人才有望成为就业市场上的紧俏人才,洪向阳说,“他们还需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网络营销能力、网络公关能力和网络编辑能力等,并逐步将其发展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这个领域正在给从业者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能否把握机会,就要看从业者是否有清晰的职业定位,并能在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等方向上进行深入的学习。”

善用新工具“武装”微博

■从业者说

王涛,李宁数字营销部篮球专业经理

李宁篮球官方微博是我在2010年9月亲自搭建起来的,运营方面从平台搭建到日常维护,全部亲历亲为。虽然微博运营可能只占到我全部工作职责的15%,但是每天8小时工作时间,我基本都会挂在上面,下班回家也会登录,包括节假日,都没有间断过更新。

微博如果运营得当,给公司创造的价值会是巨大的。根据一家权威微博营销监测公司给出的分析报告,我们的官方微博每月能创造超过60万元的媒体曝光价值。对于从事这项工作的人,我认为首先你得自己开个微博,并真的很喜欢它,愿意花费时间去维护它。其次,你得跟上形势,面对层出不穷、千变万化的应用、工具、插件,你必须时刻丰富自己,不厌其烦地学习、尝试这些新“武器”,然后去武装你的微博。最后,你确实需要达到对于某个领域真正的精通,再加上耐心、责任心、文字功底、沟通能力、策划能力……永远不要低估任何一个领域。

需要慢慢摸索出微博运营的规律

秦先生,神州数码公关部工作人员

总体来说,快消行业的微博运营人员应该很多,相关企业也最重视这部分工作。

尽管神州数码并不是快消品牌,但我们对企业微博的运营同样重视。从今年4月份起,公司微博的运营成为我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刚开始也不太清楚,慢慢才摸索出其中的规律。

以我的经验来看,这项工作时并没有想象得那么轻松,以为坐在办公室发发微博就可以了。企业微博的运营和管理其实比较辛苦,因为作为社交媒体,微博是网络舆情非常重要的晴雨表,不时需要搜索关键词,并留意@你的人,随时掌握舆情动态。我觉得学传播和营销专业的人才对这项工作会更容易上手。如果专门做这项工作的话,可以往网络营销师的方向发展。

会优先考虑有媒体从业经验的人

■企业需求

新东方集团市场营销部微博营销中心负责人

要成为一个出色的微博运营人才,需要你同时要是网络人、媒体人和营销人,工作内容将渗透每天的工作和生活中。

新媒体运营职业认知篇10

关键词:高职;新闻;微信公众号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6-0039-04

一、引言

21世纪的今天,中国已经大步迈入全球信息化融合的时代,传统媒介如报纸、广播、电视……在网络和手机媒体的冲击下,正日益进行着分裂、改制和重组。浙江一直走在全国新媒体发展的前沿,宁波作为浙江省第二大城市,其新闻教育的改革不容忽视。

高职院校打造新闻人才,比普通本科和重点高校更显艰难,毕竟高职类院校“先天薄弱”,不管是师资力量、硬件设备、生源基础等都远不如本科或重点高校。但是新媒体的崛起和自媒体的迅猛发展,从某一个角度来说,未尝不是高职新闻专业学生的机会。

宁波开设有新闻专业的高职院校,仅宁波广播电视大学一所,该校的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作为宁波市重点建设专业,正处于逐步完善和上升的通道。

但是对于高职类院校来说,单纯从软实力和硬件上还不能和本科院校相比,如何通过更便捷的手段让更多的高职学生参与新闻采写、拍摄、编辑甚至运营的实践显得越来越重要,不但可以锻炼他们与新闻有关的各种基本技能,而且这些技能不仅仅局限于媒体,也能在将来就业的时候,使他们有更广阔的选择。

二、宁波高校微信公众号发展的概况

区别于校园杂志、校园手机报、校园微博等媒体方式,校园微信公众平台成为快速传递校园信息的又一新兴方式。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兴起,3G甚至4G网络业务的深入发展,以及智能手机在学生群体中的普及,微信被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群体使用。截至2015年3月,微信注册用户量突破6亿,成为亚洲地区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而使用这一软件的绝大部分都是年轻人。与此同时,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纷纷建立。

在宁波,有五所本科院校开设有新闻专业,分别为:宁波大学、浙江大学理工学院、诺丁汉大学、万里学院和大红鹰学院。

其中,诺丁汉大学是最早开设学校微信公众号的宁波高校,于2012年8月开设。万里学院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则开设得相对较晚,于2015年4月开设。

宁波大学作为本市的老牌重点高校,学生人数最多,其官方微信公众号也门类繁多,比如有“宁大乐生活”、“宁大学工”、“宁波大学学生会”以及宁波大学下属各个学院的微信公众号等等,每一个都颇受关注。

但是,这些高校的微信公众号有一个特点,就是以宣传本校、招生推介和服务学生为主,基本不存在学生原创作品的放置。比如,诺丁汉大学的微信号就是由学校办公室主办,老师管理运营为主。

不同于以上本科院校,宁波广播电视大学比较突出的微信公众号除了“宁波电大团委”外,当属新闻专业所在的文法系开创的微信公众号“今日文法系”。

“今日文法系”开设于2014年3月17日,至今运营不到两年。该微信公众号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依托本校新闻专业的工作室,由学生自主管理、运营,并且公众号里的内容以学生原创作品为主。

三、宁波市高职新闻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现状和突破

一直以来,对于有新闻专业的高校来说,如何加大这一专业学生在各类媒体中的实践力度,并且利用这些不同的媒体平台让学生更好地发挥所长,是传统新闻专业实践教学的一条必经之路。

但是,由于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单一媒体受到了新媒体的挑战,媒介与媒介之间的界限开始变得越来越模糊,并且有日益融合的趋势。

这样一来,“在媒介融合情况下,文字记者与摄影记者、记者与编辑、报纸媒体的从业人员与网络媒体的从业人员等概念将被淡化,因为新闻从业者将同时具备多项职能、扮演多重角色。”

因此,为了让高职新闻专业人才和劳动力市场能更有效地衔接,其课程改革的设置尤其是实践环节,在某种程度上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1.高职新闻人才培养的现状

(1)打好基础学科知识,提升专业特色素质

首先,高职学生的文化基础课程是必须重视的。众所周知,现今的媒体从业人员被要求是一个“杂家”,要“能写、会说、懂技术”,这样一来,在进入学校学习的第一年,必须加强学生基础课程的积淀,夯实基本功。

其次,高职新闻专业的学生必须加大新闻专业能力的提升,这个专业能力不仅仅是会“采编与制作”,还要有自己的特色,这样才能在与本科学生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表1为最新的宁波广播电视大学高职新闻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课程模块,其减少了纯理论部分的内容,把培养重点落实到有实践操作与动手技能的课程上去。

(2)打造学生职业能力,适应人才市场需求

许多高等本科院校的新闻类专业课程设置比较细致,尤其是实践型课程通常根据传统媒体的分布来分门别类地安排。

然而,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带来的新媒体革命冲破了传统媒体之间的壁垒,新闻人才的就业面其实是变宽了而不是变窄了,但是相应的实践能力要求也变得越来越全面。我们可以预见,未来的新闻人才不仅要会“采编播”,而且要会经营运作一个新型的“媒体平台”。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的新闻专业根据表1课程设置的专业和实践系列课程,将高职学生需要掌握的职业能力做了分析,分解成“基础层”、“提高层”、“综合运用层”,逐层组合的“金字塔型”结构,如图1所示。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基础层强调写作、采访、编辑等职业基本素质;提高层强调影像拍摄编辑、音频录制合成等技术能力;综合应用层则是以“专题视频”的形式将前两层能力集成整合。

由于高职学生的学制只有三年,相对于四年制的本科学生,其学习时间缩短了整整一年。如此一来,高职新闻专业学生必须在低年级时就逐步掌握专业单项技能,在二年级时强化各项专业技术,到三年级时实现技能的整合。并通过更方便快捷的实践平台,让学生将学到的专业技能知识进行实操运用和融会贯通。

未来五到十年的时间里,将会是自媒体逐渐强大的时代,年轻人甚至中老年人都将把手机作为接收信息渠道的第一位,所以如何将所学到的新闻实践技术应运到最新的媒体平台中,如何调整写作、采编、摄影、摄像的技巧在自媒体上精简而准确地,是我们在实践操作环节中要考虑到的与现实接轨的问题。

2.高职新闻人才实践平台的突破

(1)以“毕业作品”为目标,完善“金字塔型”实操体系

图1的“金字塔型”学生实操体系是贯穿在专业特色课程中得以实现的,其基础仍然是延续以往高等教育新闻专业的课程安排。但是,这种结构的实操体系以“毕业设计做专题视频”为核心目标,摒弃了以往和本科院校一样的纯文字化的毕业论文,更适合打造强化高职新闻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让高职新闻课改的道路更加明确清晰。所以,“金字塔型”学生实操体系要继续做好、做细、做强,并且不断完善更新。

此外,由于毕业作品以小组为制作团队,作品要求可视化,所以从文案、拍摄到后期编辑、配音等,无一不需要小组成员掌握其中的各种技术。而且一个毕业作品要做的比较好的话,就要求团队中的成员最好各有所长,这也要求学生们在“基础技能”全面掌握的层面上,在专业技术能力方面有突出的特长。

(2)微信公众号实现学生作品第一时间的“可视可听”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新闻专业下设有新文人工作室,这是一个仿真的实践平台,也是学生职业能力可视听化的平台,其涵盖了视频新闻、新闻播报、平面杂志、电子杂志、零点新闻网、新文人微博等多种媒介形式。

2014年3月17日,“今日文法系”微信公众号开设成立,也加入到该平台中,之前所有分散的学生原创作品都可以在微信公众号上(具体如图2所示)。学生的工作室实践作品、优秀作业、毕业作品、参赛作品等也通过该平台进行可视化呈现,便于师生第一时间浏览。

微信公众号“今日文法系”的出现使得多形式渠道被整合,一个原创作品可以在完成的第一时间以不同形式与大家分享,使学生职业能力的可视化渠道变得更加立体。

3.“今日文法系”微信公众号与该校新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关系的研究

“今日文法系”从2014年3月开设至今,共有2011级、2012级、2013级和2014级四届学生参与运营和维护。其中,2013年和2014级学生仍然在校,2011年和2012级学生均已毕业。

对此,课题组成员针对“在校生”和“毕业生”做了一项关于该校新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与“今日文法系”微信公众号实践平台关系的访谈和调查。其中两届毕业生问卷回收率为65%,两届在校生问卷回收率为98%。

通过调查和统计发现,不管是毕业生还是在校生,都比较认同微信公众号这一实践平台是专业技术能力锻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锻炼了各项新闻专业技能

从“今日文法系”微信公众号在本校的调查和访谈情况来看,微信公众号成立至今,79%以上的学生关注了该微信公众号,42%的学生认为该微信号与本专业关系密切,其中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作品在微信公众号展示,比在工作室其他平台展示更有成就感,也更促进了他们的实践积极性。

截止到2015年9月,“今日文法系”微信公众号成立一年半,在这个平台上共有学生发表的原创文章430余篇、摄影图片600余幅,音频作品97个,视频作品130多项。无论哪一类作品的发表,都能提升学生的积极性。

调查发现,有42%的同学愿意经常或偶尔把自己的作品发往公众号平台,并希望得到展示。有41%的同学在浏览微信公众号时,表示更愿意看到声画并茂的视频类作品。而视频类作品的制作,融合了写作、摄像、配音、剪辑等多种技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一新兴的实践平台大大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主动性,扩大了同学们学习专业技术的范围。

(2)突破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推进各类人才的培养

“今日文法系”微信公众号的开设,不仅让原先壁垒分明的新闻实践工作室的各部门联系更加紧密,而且促进了各方面技术培训和学习的融会贯通。同学们在做好本部门工作的基础上,有了在其他部门兼职和学习的热情。

同时,由于作品“上线”媒体的缘故,同学们的思维从单纯的做好某部门的工作,开始去学着思考如何更好地进行媒体营销。

目前,我校把高职层次的“全媒体应用型新闻信息采编与宣传技术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在课程和教学改革的逐步探索中,以适应新媒体兴起后对相关人才技能的新需求。

利用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和新闻工作室的运转,学生从“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作品”到“自己自发地统筹管理媒体平台”有了进一步的跨越。许多的专业实践活动,不再仅仅局限于专业课程的作业,变成学生们主动为完善自己的专业技能而不是为了学分去做。

从2013年起,学校联合海曙区团委、宁波市档案局、81890、文教街道、宁波公交等多家单位进行专业实践和社会服务;并且以“宁波历史文化”为主题和主线,把每届大三的毕业作品融合到“非遗传承”等专题视频的制作中去,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并且通过类似的实践和专题训练,逐步扩大了本校本专业在全市各类单位中的影响力。

(3)利用新媒体平台,拓宽高职新闻专业的出路

一直以来,我校高职新闻专业毕业生的出路并不宽广。每年大约有20%左右的学生会选择专升本继续深造,5%甚至更少的学生能进入自己家乡所在的传媒单位工作。

但是最近几年,随着新媒体的崛起和我校对高职新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进入媒体或者与媒体相关单位的毕业生人数在日益增多。

仅以刚毕业的2012级学生为例,其中25%的学生进入了媒体或者与媒体相关的单位,有通过微商进行创业的,也有加入“搜地网”、“知否宁波”等新传媒企业的。而在2011级的比例仅为8%。

跑招聘会也不再是学生就业应聘的主要形式,许多环节都通过网络或手机进行。我们的毕业生中,有个别单位是通过微信号看到该毕业生出色的毕业专题作品,当即决定和该生签约的;也有个别学生通过微信号的介绍,自行去联系实习应聘单位,最终成功留下。

四、微信公众号平台在新闻实践教学中的弊端与思索

现阶段,微信公众号在新媒体中诞生的时间不长,还属于不成熟的阶段,影响力大但公信力远不如传统媒体。

从短期来看,手机的普及和现代都市人喜欢短平快的信息接收给了微信公众号很大的拓展空间;但从长远来看,碎片化或者内容不全导致信息缺失错误的自媒体新闻,尚远不如审慎严谨的客观新闻信息。

再进一步说,对于新媒体信息的监管肯定会越来越严格,甚至会出台相应的法律。高等教育新闻专业的一线教育工作者,要引导本专业的学生正确看待现在的各类自媒体信息,有选择地添加并保留相关微信公众号,学会分辨信息的真假和冗余度。

同时,在新闻基础的教学实践中,要引导学生立足消息的写作,在保证新闻真实第一性的前提下,锻炼新媒体作品的制作。

比如,以微信公众号的文字作品为例,篇幅不能太长,但要突出重点、抓准亮点,而且最好要有配图,这样才能生动活泼、吸引受众。

因为这一类型的作品通常短小精悍,读者也不愿意花太多的时间来浏览,所以标题的制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其他的音频、视频作品也应以上述要求为类似原则。一句话:宁可精工细作,不可粗制滥造。剥去时效的外衣,大家关注的还是信息的内容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徐沁.媒介融合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124.

[2]张霆.媒介融合发展下高校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