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财务制度体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44:11

建立财务制度体系篇1

摘要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完善的管理机制决定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但由于种种原因使得许多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不是很健全,企业内部的监督机制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欠缺,从而引起了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混乱,还导致了一些做假账和账外设账的事情发生。

关键词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完善机制规范体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已经不再适合于现代化的企业了。而我国现有的企业中,许多企业都普遍存在着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二是一些企业对建立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认识不够清楚,态度不积极,把财务管理当成是一个算帐和管钱的体制,认为财务管理仅仅只能负责会计核算和成本控制两个方面的内容。但近几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我国已逐步认识到了建立健全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和效益性,并开始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去加强财务方面的管理,而且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取得了一些成就。下面就建立健全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和建立健全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措施进行探讨和谈谈看法。

一、建立健全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1、建立健全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必要条件

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并获得良好的发展机会,就必须要严格的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去规范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即合理的筹集和使用资金、分配收益,以确保企业的日常工作、生产和经营能够正常的运转,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收益,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拥有一定的竞争能力,这是实现企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方法,也是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变化的必要条件。

2、建立健全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是实现企业现代化的要求

企业的一切管理活动都是以财务管理为基础,而财务管理又贯穿于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因此可以说:财务管理是企业所有的管理中的中心环节。每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都是通过专门的财务核算报表来反映的。而财务管理工作者的工作目的就是把价值形态的物质转变为实物形态,从而从实际出发,为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和经营者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

3、内部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在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每一个部门都会因为资金使用和节约等缘故和财务部门产生联系,而财务部门也会就资金的合理使用和利用途径对各部门进行约束和指导,以确保企业在最小的付出中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4、财务管理是企业日常经营生产状况的晴雨表

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经过核算、分析和对比之后,最终以财务报表的方式呈现出来。而财务报表也可以检查出企业在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执行过程中的优劣情况,并发现其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而对症下药,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在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领导者决策的正确性,生产经营的合理性,技术的先进性,产销的顺畅性,也都是通过财务报表反映出来的,而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也是企业财务报表呈现结果的有力保障。

二、建立健全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措施

1、加强对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领导、宣传和教育

通过对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进行大力的宣传,达到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教育的目的,从而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并从中学习先进的财务管理方法,使企业经营者及财务人员能够统一思想、提高对财务管理的认识,从而充分的意识到建立健全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对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便管理者能够更好地利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去管理企业。

2、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和对财务人员的培训

企业管理人员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人员对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以提升企业管理人员和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内控管理水平,加强资产管理、防范资产损失风险,同时还可以检讨现有财务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收集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和改进财务管理制度。而对于财务人员,企业可以通过各种培训班、研讨会和会议等,来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知识和理论知识,让其从中学习先进的财务管理技术,从而不断地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发展下去。

3、企业管理者和财务人员应该合力建立健全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企业要想拥有健全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拥有自,使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需要作出三点的努力,一是应该明确指出财务人员所处岗位应该承担的责任,二是制定出财务管理运行过程中的基本流程和应遵循的原则,三是在企业中推行全面的预算管理制度,这些都需要管理者和财务人员的共同努力。

三、总结

为了使企业能够更加长久的生存和发展下去,建立健全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企业今后工作中需要着重关注的工作之一。同时还要根据市场经济的变化不断去进行完善,确保企业所建立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是足够现代化的、科学的、合理的、完善的,这样才能够保证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能够正常的运行,工作效率才会不断地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徐颖.探析中小型生产加工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改进策略.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年(11).

建立财务制度体系篇2

关键词:企业财务内控体系;建立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1

现代企业内部管理体系的重要一个环节便是财务内控体系,而所谓的财务内控体系则是指企业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企业内部的资产安全证,从而制定实施的一系列控制环节,程序和措施。健全合理的财务内控体系能够使企业能够高效地执行组织策略,使企业管理总体呈现专业化与规范化。与此同时,在企业建立财务内控体系的过程之中,主要应注意以下八点原则:合法性原则、全面性原则、针对性原则、经济型原则、适用性原则、稳定性原则、清晰性原则以及权威性原则。从上述所提出的建立财务内控体系须遵循原则中,我们可以看出来企业所指定的财务内控体系必须是基于合法合规的基础之上,针对企业真实经营情况所指定的能够清晰表达并理解的内控程序方案。

在企业财务内控体系的建立和实施过程中,所涉及的人和事往往众多,且由于企业发展处于变动之中,财务方面的信息不仅仅局限于发展现期,而且还会涉及到企业的历史财务数据,以及还需对未来发展中的财务数据进行相关预测。从总体层面观察,企业建立财务内控体系所应设计的相关财务制度理包括完成的账簿记录制度、严格的核对制度、定期的资产盘点制度、适时适用的监督考核制度等几大类,而总的来说,对于企业在建立与实施财务内控体系的过程之中,主要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按照不同控制要素建立财务内控体系

在企业财务内控体系的建立之中,所涉及的要素主要包括资本金、资产、成本费用、收入利润及分配、财务报告与评价等。为了控制好各类不同财务要素,企业内部必须明确众多财务指标,也必须将各个财务要素进行分类整体的管理。由于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财务要素指标多而纷杂,且所涉及的财务要素产生时间段较长因而需要企业内部的财务工作者具有一定的行业经验,能够及时识别出企业内部各类财务要素的变动,能够为企业提供高效的财务意见。在按照不同控制要素进行分类管理下的财务内控体系中,不管是对于财务工作者来说,还是对于企业发展本身来说,都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管理成本,也是为企业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财务管理平台。

二、建立严密的财务组织机构

完善合理的财务内控体系的关键一步便是严密的财务组织机构,而严密的财务组织机构往往会要求切实可靠的职责分工,使企业内部的权利得到合理分工,各级员工之间相互制约。在财会机构管理模式中,理应分清企业内部的各级负责人,特别是应该明确财务总监和会计部门的各个负责人。建立起岗位责任制是财务组织机构建立的重中之重,应将财务工作中的决策者和执行者分开,而执行者又应该与记录着分开,即各个岗位上的工作人员应有其单独明确的责任所在。这种各司其职的安排不仅仅能够为企业财务管理带来便利,也能与此同时培养员工的职业专业性,为企业储备专业化人才。

三、建立科学的财务评价制度

科学的评价制度是为了保障企业财务内控体系的安全实施,即以科学评价制度作为基础制度。在财务内控体系正式开展之后,企业与此同时也必须依靠着一套评价系统来对内控活动做出较为科学合理的评价,从评价结果中对员工工作做出激励性鼓励,借此以提高企业的内部管理效率。例如利用资产负债率这一财务指标便能及时监控企业内部的资产以及负债组成比例,倘若发现负债严重超出正常比例,企业便可及时调节资产负债比例,使其数值回归到正常范围。类似的,企业财务管理者还可通过偿债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以及盈利能力分析等及时或许企业发展信息。由于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经济发展随时处于变化之中,因而必须借助财务评价制度为企业管理者设立保障线,当科学的财务评价指标显示企业急需做出发展战略变化之时,管理者便应当从中获取信息,作出相应改变。科学的财务评价制度不仅仅对于企业发展本身的保障,也是为了为企业员工创造合理可靠的发展平台。

四、以相关会计法律法规作为指导准则

企业在建立财务内控体系的过程之中应该以《会计法》、《具体会计准则》等会计方面的法律法规作为引导文件,从建立实施过程中结合企业具体生产经营特点,以会计监督和会计核算为药店,针对企业财务工作的各个环节,设计合理合法的财务内控体系。在新《会计法》提到:“各企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的会计监督制度”。而这一说法正是揭露了国家法律对于企业建立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是具有要求性的。除《会计法》之外,例如财政部所颁发的《内部会计控制贵发――基本规范》等文件,也明确要求了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从而加强内部会计监督工作,以此来为企业的会计信息提供合法性和真实性的保障。国家之所以郑重其事地将企业财务内控体系的建立提上法案,是因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国家和单位都已经意识到了内部财务控制的重要性与关键性,只有在法律法规的指引之下建立健全企业财务内控体系,才是企业经济发展维稳的第一步。

在企业财务内控体系建立完成之后,企业在内部人事安排方面必须注意分工原则,使各个员工之间的职责分明,避免产生员工之间的结帮滥用权力现象。另外,企业在给予相关员工任务分配的过程之中,还必须进行清楚的任务交待,并将各次任务进行完整准确的记录,以供后续备查。再者,企业之所以建立财务内控体系的重要一个原因便是为了保障企业的财产得到安全控制,因而在体系健全之后,企业必须做出切实有效的保障行为,对与企业有关的资产要进行安全完整的保护,明确记录与资产发生接触的人与事。最后,企业还应合理利用岗位轮换制度和检查控制制度来管理员工素质,员工的整体素质往往决定了企业的整体素质,而岗位轮换和适当检查恰能合理地避免员工的不当行为,从整体上保障了企业的经营规范。

参考文献:

[1]邓慧丽.如何完善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J].辽宁经济,2009.

建立财务制度体系篇3

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是以规范财务信息披露机制为契机,建立健全符合资本市场要求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同时,建立完善整个公司范围内的财务内控体系,是提高公司财务风险控制能力的关键,也是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有效手段。

一、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目标

1.规范企业会计行为,保证财务会计信息客观真实。管理靠决策、决策靠信息,准确、及时的信息是决策成败的关键。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就是要实现保障公司财务会计信息客观真实以及反映企业内部经营信息。

2.堵塞管理漏洞,确保公司资产资金安全完整和有效利用。要保证企业资产资金的安全和有效利用,通过建立内部控制体系来监督和制衡。

3.提高企业经营的效率和效果。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就是要通过制度建设、业务流程创新,建立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工作机制,各项工作都有明确的程序和要求,达到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效果的目的。

4.规避风险。通过实施内部控制和管理,减少企业经营风险或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通过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化解、弱化或转嫁风险。

二、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工作方向

1.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环境。公司要有积极的控制环境,使整个组织中的员工具有控制觉悟和自觉的控制态度,要建立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的内部控制环境,由单一的执行制度转变为体系的整体运转与企业文化引导。

2.建立风险评估与防范机制。风险评估是识别和分析那些妨碍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的困难因素的活动,对风险的分析评估构成风险管理决策的基础。

3.建立控制活动及控制文档。控制活动是为了合理地保证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指导员工实施管理指令,管理和化解风险而采取的政策和程序。对控制活动过程中发生的重要内容要留下实施控制的痕迹,形成控制文档,由以往的结果管理转变为过程管控。实施控制活动和控制文档制度,建立内控工作底稿,是实现企业管理系统化、制度化、流程化的重要手段。

三、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工作内容

面对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以及战略转型的新形势,只有进一步强化风险监控和加强财务内控建设,才能切实保证企业经营高效实施。财务内部控制建设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培养内控文化,树立风险意识。第一,培养财务内控文化,为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环境。企业管理层应树立现代财务内控思想,倡导一种正直道德风气,宣传企业管理宗旨、经营方式等一些政策,使职员自觉管理其活动和履行他们的责任,并通过有效的信息传递制度确保全体员工明确自己对内部控制的责任,让财务内控思想在企业各个层面贯穿上下。第二,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种风险,首先,所有员工应树立风险意识。主动加强内部控制,采取措施控制风险。其次,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应加强风险管理。公司应建立健全风险预测、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约束机制,并且在技术上制定风险回避、风险转移和风险分散等管理策略,以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

2.建立健全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严格执行内控政策与程序。建立一套内涵与外延统一、范围广、可操作性强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结合财务信息化,通过梳理流程、诊断问题,完善统一的内控规范,明晰组织责任边界,规范财务内控体系的政策与程序。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完善定期信息披露机制,不断改善信息披露范围和质量。按照季度披露关键运营数据,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增加信息披露范围和披露频率,提高企业透明度,使广大股东及时、全面地了解所有信息。二是全面提升统计职能和规范财务预警指标。三是建立重大事项报备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各子公司今后凡遇重大、重要财务事项必须事先上报、不得隐瞒不报、虚报、谎报或事后再报。四是全面加强财务监督检查监控工作。五是推进财务内控与其他相关接口部门的合作、沟通与规范。上市公司着重通过财务与业务循环的有机融合,主要业务循环政策与程序的严格规范,保证内控规范的有效执行。

3.财务内部控制实施的保障体系。

(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有效的组织保障为财务内部控制创造良好环境。为保证内控体系建设顺利进行,要成立公司内控项目组织机构,并成立强有力的内控项目工作组,为实施财务内控体系建设提供了有效的组织保障。同时,应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创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为组织实施财务内控提供基础。

(2)落实风险责任控制。建立业务、营账系统、计费信息系统和财务各个环节的信息生成责任制度,形成跨部门协调机制,确保从输入到输出整个流程处理的正确性。完善财务报告制度及报告责任,逐级对财务报告签署《声明函》,承诺所报告信息已经本人认真审核,保证其真实、完整,对上报报表承担责任。强化会计监督、财务检查及责任追究制度,通过执行对财务信息的真实及会计制度的定期检查,防范财务信息失真的风险。

建立财务制度体系篇4

建筑企业必须建立相对完整的财务制度,推动建筑经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财务工作和业务领导方面,由财务部门直接参与,增强财务部门办事的独立性,以免职权重叠带来的不利影响。建筑企业财务制度构建思路为:

1.1总结原因

总结建筑工程风险成因,对风险产生的不利影响进行分析;建立建筑工程项目风险识别与评估模型,提出建筑工程风险管理的可行性策略;从风险预测角度分析,根据建筑工程特点提出预见性的风险管理方案,以风险预警系统为中心,从财务分析管理、项目档案管理、统计报表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方面,为建筑企业建立防范性的风险管理决策。

1.2建立体系

建立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防范财务风险产生财务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财务风险处理不当,因此,防范财务风险,建立和完善财务预警系统尤其必要。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由于企业理财的对象是现金及其流动,就短期而言,企业能否维持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现金用于各种支出。

1.3明确指标

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对企业而言,在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的同时,还要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其中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指标最具有代表性。反映资产获利能力的有总资产报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指标。

1.4健全流程

树立风险意识,健全内控程序,降低或有负债的潜在风险。如订立担保合同前应严格审查被担保企业的资信状况;订立担保合同时适当运用反担保和保证责任的免责条款;订立合同后应跟踪审查被担保企业的偿债能力,减少直接风险损失。

2建筑企业财务内控管理体系

财务部门在防范和惩治风险中的作用大小,关键是从机制上维持财务管理制度有序实施,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建筑企业完善财务管理制度需考虑多方面内容,主要围绕人员管理、财务管理、决策管理等方面,综合避免各种因素带来的财务风险隐患。

2.1人员管理

一是职位分类,根据财务工作要求,将财务人员划分为不同类别,主要包括总账管理、费用款项收付管理、合同档案管理、税务管理等,详细分配任务给不同的职位;二是聘任制度,所有财务机关人员要经过“聘用”流程,从笔试、面试等方面考察,符合财务部门要求才能走上工作岗位,这是保证财务人才资源的关键;三是薪酬改革,优化现有的工作结构,扩大岗位晋升空间,让财务人员可通过晋升级别来提升工资待遇,激发财务人员参与工作的积极性。

2.2财务管理

可以倡导财务监察职能一体化,两者合二为一,有助于建立更加完善的企业管理体制。也可倡导企业财务与国家政策相协调,采取垂直管理的工作模式,全面提升了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力度、广度、深度”。财会人员对移送的资料详细审查,资料证据均要完整、符合实情,这样才能提高财务制度的科学性,客观反映建筑企业真实的财务工作状况,降低企业运营期间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2.3决策管理

重大经济决策涉及到资金链运转结果,对企业财务收支决策、市场经济战略决策等均有很大的影响。财务部门监督可以制约经济决策权力,科学地分配财务人员之间的权力划分,避免财务决策混乱造成的经济风险。例如,财会人员根据重大经济决策实施综合考察,审查建筑项目决策程序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存在独立专权、决策失误、资金滥用等问题。

3财务管理制度中引入外部审计措施

建筑企业财务制度是企业内控的基本保障,完善企业财务制度,建立有效的财务管理体制并着力有效运行是企业防范风险,规范企业内控行为的重要手段,财务制度构建的出发点要符合国家财经政策,适应本企业经营发展需要,从业务流程、资产管理、财务人员管理、投融资管理、财务基础工作管理、财务绩效管理等方面构建本企业财务制度。

3.1外部社会审计

财务风险导致费用资金收支不明确,造成企业资产流失,加大外部审计力度也是企业财务制度不可缺少的内容。我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建筑企业财务体制改革是必然趋势,也是实现经营收益最大化的基本保障,能够为建筑财务管理提供多方面的保障。财务部门要根据建筑行业发展实况,广泛接受外部审计监督,提升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3.2企业内控设计

“小金库”是造成建筑企业损失的原因之一,企业内控管理要制定专项制度打击“小金库”,对不明资金来源详细审查,明确各项资金收支状况。其次,坚持社会主义民主、崇尚法律法规的权威。企业财务部门需积极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促使审计监督、组织监督、纪检监督等工作协调进行,从多个方面规范内控管理体制设计,为建筑行业长远规划、健康发展等做好准备。

3.3财务制度控制

为了促进财务制度建设和发展,财务部门应当完善现有的财务管理体制,不断调整并制定出符合企业营运要求的控制模式。例如,根据建筑项目决策发展要求,为建筑企业财务体制调整提供参考,避免工程资金收支失衡造成的经济损失。此外,提出有效实施财务制度的方法措施,着力防范制度执行过程中跑题走样,杜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行为。

4结语

建立财务制度体系篇5

   电力企业建立科学有效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关系到电力企业健康平稳发展,近年来我国电力企业都进行了程度不一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然而在建设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过程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

   1.没有体现出财务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财务内部控制在整个企业管理中应该处于核心地位。财务内部控制对电力企业经营和管理中的方方面面都有所涉及,而不仅仅在于财务部门。由于电力企业的规模大、部门多,因此,建立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就需要电力企业中各部门和单位的协调合作。然而,在我国近年来的电力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过程中,却难以做到这一点。造成电力企业中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难以发挥应有的效果。究其原因,这与电力企业管理者对于财务内部控制观念的淡薄有着重要的关系。电力企业管理者没有树立起现代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观念,没有对财务内部控制的方式方法加以控制,整个企业中没有形成财务内部控制的整体气氛,导致财务内部控制流于形式。

   2.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整个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建立有效的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也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科学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既包括监管机制又包括激励机制。然而,在我国目前的企业管理体系中却没有建立起相对完善的激励机制。电力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激励机制不完善,主要体现在激励的形式主要是一次性的货币报酬,而且金额也不高,难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激励机制不健全,没有将电力企业的经营发展目标和员工个人的职业发展目标结合起来,考核制度不规范,有些电力企业的考核制度没有体现公平原则,反而挫伤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3.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没有在销售和收款等环节中体现出来

   有效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应该覆盖整个企业的各个单位和部门,然而我国的电力企业中,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对于销售和收款等环节的影响力仍然不高。电力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和内部控制主要体现在具体工作任务之中。预算管理是整个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核心环节,在我国的电力企业中,一般都由财务部门下达财务预算指标,进而产生财务费用,然而财务部门的月度预算指标往往是按照平均数进行调整而得出的,并非对年度预算的严格分解。这就导致在预算考核中多数部门都以自己的技术和经济指标作为考核指标,而不是预算指标。这就很容易造成销售、收款等浮动性较大的部门难以被纳入到财务内部控制的体系中来,难以建立起以财务预算作为核心的电力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

   4.财务内部控制的信息缺乏真实性

   财务内部控制必须建立在真实财务信息的基础上,而我国很多电力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信息都缺乏真实性,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股权结构的混乱和不合理。我国电力企业的股权相对复杂,主要有社会股、法人股和国家股,这是电力企业的企业性质所决定的。在企业内部,股权的集中度较高,而以国有股的比例最高,导致流通股在整个股权中多占的比例过小,而且过于分散。一些电力企业的国有股所有权的行使还存在很多问题,股权结构的不合理严重影响了财务内部控制信息的真实性。

   二、如何建设电力企业财务控制体系

   电力企业作为我国的基础行业,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针对我国电力企业目前在建设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方面出现的一些问题,本人根据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一些相应的改进措施。

   1.转变观念,确立财务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电力企业管理者要转变观念,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在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都形成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以保障内部管理的科学有序。要确立财务内部控制在整个企业内部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加强财务控制力度,对企业的各个单位和层次进行有效的财务监督和约束。

   2.建立科学的内部控制指标

   财务内部控制的指标并非一成不变,而是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而进行调整,使其更加适合该企业的发展状况。电力企业的资金流动率高,投资大,企业规模较大,内部指标必须能够对整个企业的所有部门、层面和工作环节进行有效的监控。(1)电力企业要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的制度,让各部门能够有法可依。根据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内部进行程序化、标准化的管理。这是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的基础。内部控制制度包含了对人员素质、内部稽核、责任追究、外部风险预警、组织结构、技术管理、安全生产、文件记录、内部报告、标准定额、授权批准、预算管理、合同管理、对外投资和工程项目等电力企业经营中各方面的内容。(2)人事管理制度必须科学有效,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终究还是要靠人来建设和实行的,电力企业要对员工进行规范的管理,健全科学的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特别是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财务内部控制的核心是对风险的控制,而在人力资源方面的风险控制也是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立财务制度体系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二级财务管理模式研究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教育逐渐向大众化教育的延展,高职院校办学规模迅速扩大,高职院校二级财务管理也受到人们极大地关注。院系二级财务管理确实对学校改革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了二级院理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但同时也发现,各高职院校实行二级财务管理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现就如何建立完善地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院系二级财务管理新模式进行研究分析。

一、高职院校院系二级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一)缺乏完善的院系二级财务管理制度

当前各高职院的一级财务制度都比较健全,但二级财务管理制度制定的参差不齐、缺乏统一规范性。有些二级院虽然制定了相关制度,但执行的随意性较大。另受人员编制的限制,各二级院的财务事项一般由二级院的行政人员兼任,大部分是非专业出身,专业思维的欠缺使其不能很好地按照财务制度的要求完成各项财务管理工作。

(二)二级院的各项经费支出真实性核查困难

高职院校在实行院系二级财务管理时对二级院的各项经费支出都有具体规定,明确哪些票据可以报销哪些票据不可报销。但事实上,二级院在进行实际经济业务操作时,由于多种因素影响,经常会四处张罗不受限制的其他费用发票进行报销。校财务部门受人、物力制约不可能对经济业务的全程进行监督控制,对票据审核往往趋向表面化程序式,支出真实性难以核查。

(三)预算管理不完善,缺乏科学有效性

校级财务部门在编制预算时通常只是依据年度经费预算总额、各二级院系具体的教学任务量、师生人数等确定经费预算额度。对二级院各专业发展重点、具体经济业务特点很难顾全,因此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有效性。另外学校现行的财务管理对事前和事中管理比较重视,常忽视事后管理,对二级院的预算执行情况很少进行业绩考核和奖惩。

(四)院系二级财务分析及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

多数高职院对校级财务分析、二级财务管理预算比较重视,很少关注二级院在经济业务具体活动中反映出来的具体信息,有时即使触及也是泛泛而谈,缺少深入分析。另外,不少高职院将很大部分时间、精力投入到二级学院费用开支的项目上,不重视预算执行结果的考评;对二级院的各类资金使用效益,也没有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导致二级学院财务管理水平的好坏高低一个样,从根本上影响办学效益。

二、高职院校院系二级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的理论基础

(一)现行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模式分析

根据《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规定,高职院校在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上,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

1、集权管理模式

集权管理模式即“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模式。该模式有利于高职院校集中现有的财力,统筹高效地完成学校急需解决的问题。其不足是由于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重心在集中使用与管理上,其势必导致管理僵化,缺乏灵活自主性,极不利于二级院自我发展能力的激发。该模式主要适用于经营规模较小、年度资金流量不大的高职院校。

2、分权管理模式

分权管理模式即“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模式。该模式有效地考虑了二级院的整体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各二级院系财务与事权的统一,有助于调动各二级院系自主理财的积极性,树立增收节支意识,提高资源利用率。其不足是学校下放财务管理权,易造成办学经费分散到各二级院,对学校整体财务资源的调配产生不利影响。该模式主要适用于经营规模较大、财务关系明确、财务制度健全、学院年度资金流量很大的高校采用。

3、两种财务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

一般认为,集权管理模式有利于保障高校的办学经费向教学、科研、实训等重点人才培养工作倾斜,有利于保证学校财务预算的编制和控制的执行;但其不利于调动处于教科研一线的二级院系的积极性。而分权管理模式有利于促进二级院提高自己经费的使用效率,做好日常财务管理收支工作;但其容易使各二级院系只重视本部门的经济利益而忽视学校整体的利益,从而削弱校际间的竞争力。因此高职院校实施院系二级财务管理模式时务必要把握好“集中管理”与“分级管理”间的平衡,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二)重构高职院校院系二级财务管理模式的基本原则

坚持“宏观调控、微观搞活”的原则;坚持“责任机制、激励机制和利益机制相统一”的原则;坚持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供财务上保障的原则;坚持与高职院校本身的管理体系、发展模式相适应的原则;坚持与市场经济大环境相适应的原则。

三、高职院校院系二级财务管理模式的建设与创新

(一)健全完善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院系二级财务管理体制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建立了“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集中核算”的院系二级财务管理模式。该模式特点是学校统一规章制度、统一财务支出和资源配置;各二级院要依据自身实际制定相应的二级院财务制度具体实施细则;各二级院要建立操作层面的财务规定;各二级院要在学校规定的职权范围内进行具体经济行为。该模式对于加强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改革,调动二级院工作的积极性,提升高职院校整体办学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建立健全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院系二级财务管理制度

高职院校要根据自身实际以新《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为依据制定具体的学校和二级院两级财务管理制度,明确各自在财务管理方面的责、权、利。首先,要在学校层面建立统一的财经政策和财务规章制度;其次,校级财务部门要制定出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学校及二级院财务管理办法;第三,二级院要结合自身需求和可能,在学校政策和规定范围内制定各种管理条例和财务规章制度的具体实施办法;第四,各二级院要根据“相对独立核算”要求,建立操作层面的财务会计制度如差旅费报销规定、报账具体细则等,并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制定一系列相关制度。

(三)建立适应高职院校发展的完善的预算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高职院校预算管理机制旨在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明确的预算管理体系,实现预算管理制度化。首先,要依据“事权与财权、责任与利益”相统一原则在学校统一领导的基础上由学校和各二级院系分级管理预算;其次,各二级院系要在年初根据部门发展计划和工作任务选择合理的预算编制方法编制本级财务预算。编好的预算必须经二级院领导班子充分讨论通过后方可报送校级财务部门,通过专家审核、学校党委会审批后方可实施;第三,校级财务部门要做好预算的监督控制,严格控制预算支出。预算一经审批通过就必须严格执行,任何部门或个人都不能随意超预算或调配预算;第四,二级院要会运用预算手段有效控制财务开支。

(四)确定适应高职院校发展的二级院系经费管理原则

第一,依法管理的原则。高职院校各二级院发生经济业务往来时,经费使用必须遵守国家、学校的财经政策和各项财务规章制度、费用开支标准;第二,统一领导的原则。高职院校二级院系的各项经费预算必须统一纳入学校的财务收支计划;第三,专款专用的原则。高职院校二级院系的各项经费支出原则上要按指定用途使用,不允许私自挤占、挪用。除发生非人为不可抗拒因素,要求必须进行调整的各二级院可按程序先提出申请、上报学校、经财务部门审批后再执行。第四,勤俭节约的原则。各二级院系经费使用时要坚持勤俭节约原则,严格执行预算管理、精打细算严格把关,保证科学、高效、节约的使用资金。

(五)建立健全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二级院系经费运行机制

为了减轻各二级院系财务核算的工作量,各二级院可不设置财务机构,其所有财务会计活动由校级财务部门负责办理,二级院系可根据工作需要设立专职财务联系人。其主要负责与学校财务部门进行财务活动的沟通联系;负责完成登记二级院系收支辅助帐及预算指标明细账;负责办理二级院系的款项申请、完成日常报销活动等。二级院的各项业务支出要严格按预算执行,不允许出现超预算列支或无预算的列支项目;各二级院也要保证每笔业务发生都有合法有效的原始单据、杜绝虚报冒领和以领代报。

(六)建立业绩评价机制,对二级院实行绩效考核

要进行有效的二级财务管理,必须建立科学的业绩评价机制对二级院进行年度绩效考核。具体考评指标包括预算执行情况的考核指标、自筹经费的能力指标、经费使用的效率指标、科研经费的评价指标以及遵守财务规章制度情况的考核等。

为加强二级院建立服务社会的意识,社会效益、社会影响力也可纳入考核评价指标,以实现二级院的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

参考文献:

[1]杨茜.高职院校二级财务管理有效模式的探讨[J].高教论坛,2014;4

[2]储昱.院系二级管理体制下财务管理制度构建研究[J].时代金融,2012;5

[3]邵一鸣.关于高职院校实行二级财务管理的探讨[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

[4]黄丹心,林永芳.浅论二级单位财务管理--以高职院校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2;13

[5]季东.完善高校院系二级财务管理的对策建议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4;28

[6]郑丽珠,郑彩云,秦顺红.关于完善校院二级财务管理体制的思考[J].教育财会研究,2010;12

[7]张海燕.试论高职院校二级财务管理模式[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8

[8]金宗友,杨军妮.高校二级财务管理的构想--基于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的分析[J].当代经济,2011;3

建立财务制度体系篇7

abstract:todowelltheinternalcontrolofenterprise,itmusthaveagoodinternalfinancialcontrolsystem.thepaperanalyzesthestatusofinternalfinancialcontrol,andputsforwardsomesuggestionsonhowtoestablishasoundsystemofinternalfinancialcontrol.

关键词:内部财务控制;财务控制制度;建议

Keywords:internalfinancialcontrol;financialcontrolsystem;recommendations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6-0138-01

作者简介:皮丕珍(1967-),女,湖南常德人,讲师,会计师,经济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会计教学与企业财务管理。

0引言

企业内部财务控制是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各项资金收支活动及其管理活动的控制。财务内部控制的本质就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降低交易成本。健全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应该能够保证财务信息的可信性,可以弥补财务契约的不完全性和财务责任的不对等性,从机制的角度分析,一个健全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实际上是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的体现。反过来,财务内部控制的深化也将促进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达到降低交易成本的目的。“解决企业心腹之忧,铸就领导驾驭才能,建立科学管理体制,内部财务控制是最重要的先决条件”。企业应在充分认识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和健全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制度。

1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的作用

1.1增强员工的预算意识,通过全面预算控制,将管理事前控制替代财务事后控制,通过实现内部控制,给企业财务管理供给合理的成本控制工具,从而使每项预算控制都具有有效性以及正确性,在最大程度上增强财务管理的效果以及提高其精细化水平。

1.2通过内部控制系统可以增强财务的基础管理能力。因为通过制度化、标准化以及规范化的的业务流程,把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前置,每个责任中心一定要依据系统的要求规范处理所经办的业务,让财务部门获得的合理的信息,从而同财务基础管理的规定相一致。

1.3内部控制系统的上线,财务工作的模式将从“管理型”会计逐步替代“核算型”会计。因为内部控制系统牵涉到财务所需业务信息的前置,通过系统原先已获得的众多的财务管理需求的信息,财务人员能够对信息做出及时地分析,从而为领导提供更为准确的资料。

2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的现状

2.1企业内部缺乏制衡机制,对管理系统缺乏控制力对于公司制来说:其法人治理结构是核心,而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关键要看董事会能否充分发挥作用。在我国,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是:“形备而实不至”,尤其体现在董事会这一重要机构没有发挥应有的职能。不少企业在改革过程中“放权让利”,致使原厂长负责制的领导班子现在既是经理层又进入董事会,董事会成员和经理成员高度重叠,而作为所有者的董事会,既不能充当所有者的“守护神”,也不能所有者对经营者进行监督,产权代表未能真正代表所有者的利益,新、老“三会”关系未理顺,监事会有名无实,这种责权不分的公司治理结构,导致内部监控严重失衡。

2.2企业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符合实际的、强有力的内部财务控制机制内部财务控制既然是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相当独特的系统,为使其更能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企业不仅应该设置独立的组织机构,更重要的是要根据本企业的特点,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系统的、强有力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才能保证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系统的高效运行,但目前我国企业内部财务控制软弱无力,企业本身还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符合实际的、强有力的内部财务控制机制。

2.3监控人员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不高,监控方法和手段落后,监控质量和效率低任何系统的运行,人都是非常重要的条件,高素质的理财人员,更是企业不可多得的财富,就目前的情况看,我国企业的理财人员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和受专业教育的程度限制,其综合素质和业务素质都有待提高,他们的理财观念和理财方法,特别是职业道德和职业判断能力,却还不能在更大程度上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要求。

3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的几点建议

3.1保证良好的运行环境企业应在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上构建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这是健全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制的基础,反过来,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制的有效运行又能够促进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3.2建立高效的财务内控制度企业要按照本身的现实状况,建立健全财务内控制度,同时始终贯穿在经营管理之中。该内部控制措施要具备三个特点:①系统性和整体性。包含的范围应牵涉到每一项经济业务,同时寻找主要的控制环节,贯彻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以及反馈等每一个环节。确保每个部门和每个岗位都有明确的职责,达到内部控制系统的总体功能的目的。②高率性。有选择的对内部财务进行控制,要简化手续、精简人员,不做重复的劳动。③科学性和适应性。用一套科学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对管理的行为进行规范。采取合理有效的建议,确保内部财务控制的适应力。

3.3建立内部控制监督机构,加强内部控制队伍建设①在形式与实质上,内部控制监督机构要处于独立状态,直接对企业的第一行政领导负责,独立于本企业的其他业务管理部门。②内部控制监督工作要制定统一、科学以及合理的监督审计程序,应有特定的核查频率与核查覆盖率,包含重要的风险点以及主要业务。③要将有责任心、对业务熟悉以及品行端正的人员组成内部控制监督机构人员。

3.4设立独立性、权威性较高的内部审计部门内部审计既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监督内部控制其它环节的主要力量,因此完善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必须加强内部审计监。企业应当建立由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直接领导的内部审计部门,使内部审计不受管理层的制约,以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权威性,从而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为企业正常经营保驾护航的作用。

3.5努力提高财务、审计等监控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在财务人员职称考试和评定方面要仔细落实,健全财务人员的后续教育的培训机制,每级财政部门应统一进行规划,有针对性地加强在职财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并且,对于财务监控部门人员的思想教育还要进一步的加强,特别是要注重财务监控部门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从而增强财务监控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以“它控”与“自控”,促使财务监控人员树立职业责任感,完善并深层次地升华自身的职业道德,这才是实施企业内部财务监控的最高尚之境界。

参考文献:

[1]陈颖.财务信息化与集团财务内部控制[J].内江科技,2009,(3).

建立财务制度体系篇8

一、中职学校财务内部控制现状

1.财务会计体系基础薄弱

日前我国多半中职学校的财务会计系统的基础都较薄弱,不利于当前新形势工对中职学校财务工作进行完善的管理。其一,由于中职学校的财务会计工作存在不规范的地方,比如财务制度没有很好的落实,会计岗位责任分工不明确,会计档案资料没有进行很好的存档及保管,原始凭证审核不仔细等因素造成财务会计系统基础薄弱。其二,中职学校的财务内部控制过多的受到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响,造成财务内部控制的重心偏离向对学校的财政拨款和资金管理及使用方面,在资金来源呈现多元化的今天使得资金管理较为复杂和困难,中职学校财务内部控制范围狭小不利于对这些资金有效的管理和利用。

2.缺乏财务内部控制建设

建立健全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是内部控制最重要的步骤,制度需要科学合理,学校能够长期有效的执行,这对财务内部控制的效果是非常重要的。中职学校的领导大多非财务专业出身,对财务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够全面,因此往往疏忽学校财务内部控制,没有将中职学校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重视起来。许多中职学校的领导虽然教学经验比较足,但是对于学校的管理和控制的认识还是以往的态度和方法,管理于段相对滞后,且不能真正的发挥作用。还有部分学校虽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由于领导制度管理意识或学校员工专业水平和职业素质较为薄弱,将制度抛之脑后.使得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明显不足,更难谈发挥应有的作用。

3.没有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机制

预算管理对学校经济状况的管理和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建立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最为核心的部分。通过年初对预算管理的预算和日后的执行,能够对中职学校的内部经济进行非常有效的控制和管理。日前我国各大企业都制定了预算管理的制度,但是众多中职学校却没有建立严格的预算管理制度,多数为了完成任务,缺乏对数据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另外,内部审计是对学校财务工作的监督和审查,能够有效的预防和避免内部经济活动产生的风险。如此重要的控制机制,当前中职学校却没将其好好利用起来,审计工作流工形式,审计部门的独立特性完全没有显现出来。

二、强化中职学校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举措

1.加强内部财务会计控制体系

随着市场经济的多元化,中职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经济收入也不局限工教学,此种形势下中职学校所遇风险也不例外,因此必须要加强内部会计控制,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健全风险防范体制,着于工外部市场环境和自身内部财务环境,对一切存在风险的经济活动做好充分的评估,以便避免和防范风险的发生。

2.创建良好的财务内部控制环境

随着中职学校的内部管理日益困难和复杂,中职学校的领导者需要正视财务内部环境的创造,增强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首先从建立制度,其次从实际工作环节共同为内部控制创造良好的环境。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的要抓紧完善,已经建立控制制度要加强制度的执行力,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进行管理。

3.加大自身内部控制的监控力度

首先建立科学的预算管理制度来促进中职学校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全面的发挥其效力。加强对预算报表合理的编制,使得预算能够及时有效的反映学校的经营状况,可谓未雨绸缪。其次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对自身内部进行审查和监督是非常必要的,既可以检查财务的账务情况,又可以控制公司的经营风险,进而促进内部控制的良心循环,保证中职学校财务管理的健康发展。

4.树立正确的内部控制意识

事实证明,对于中职学校内部管理来讲,内部控制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它不仅仅是一项约束的制度,而是一个利于学校长远发展的完整的体系实施,因此中职学校领导乃至每一个员工要树立正确的内部控制意识,不单单流工形式,而是切实落实到学校的工作与生活当中。增强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意识,责任分明,保证工作有条不紊。其次需要领导还需提高会计管理人员的地位,侧面让每位工作人员和会计人员意识到财务会计工作的重要性,进而实现财务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转。

建立财务制度体系篇9

从信用环境方面来看,企业融资外部信用环境有待改善,缺乏企业信用评级制度。我国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以企业信用征集、登记、评估和为主的信用体系,导致社会信用信息失真。正是由于信用评级制度的缺乏,导致了企业财务管理效果不影响,制约了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为此,应从信用评级制度的建立入手,为企业财务管理建立良好的金融范围,保证企业财务管理取得积极效果,满足企业经营管理需要。

二、企业财务管理提高整体质量的具体措施

从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来看,财务管理观念的缺乏、法律制度不完善、信用评级制度的缺乏是主要问题。为了保证企业财务管理取得积极效果,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质量。

(一)积极创新财务管理理念

对于企业而言,在财务管理过程中,除了要保证资金安全之外,还要重视资金的综合利用。为此,企业应积极创新财务管理理念,从企业的实际经营出发,重新规划资金流入流出渠道,完善资金使用管理制度,加强资金使用监管,使资金在安全的状态下提高整体利用效益。由此可见,企业财务管理理念的创新是十分必要的,理念的创新会带给企业财务管理新的支撑和指导。

(二)构建完善的法律体系,规范财务治理程序

从目前企业财务管理实际来看,国家在担保体系建设上较为缓慢,影响了企业财务管理的整体效果。为此我们应积极构建完善的法律体系,推动担保体系建设,为企业财务管理提供良好的法律支撑。同时,应规范企业财务治理程序,使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够以实效性为目标,全面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整体质量,满足企业财务管理的实际需求。为此,我们应重视法律体系的建设和财务治理程序的规范,为企业财务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三)建立健全的信用评级制度,保证财务管理效果

考虑到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的融资需要和融资困难,应积极建立健全的信用评级制度,为企业融资提供良好的制度保证和有效支撑。所以,对于企业财务管理而言,信用评级制度的建立至关重要。我们应通过健全的信用评级制度,为企业融资提供良好支撑,保证企业财务管理取得积极效果,满足企业财务管理需要。

三、结束语

建立财务制度体系篇10

企业建立财务内控制度体系既要以《会计法》、《公司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作为依据,又要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便于企业有效增强内部管理,防范经营风险,保护单位财产,保护国家、集体和职工三者利益,增强企业效益。具体来讲,企业财务内控制度体系的建立要符合以下原则:

1.合法性原则,就是指企业必须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准绳,在国家的规章制度范围内,制定本企业切实可行的财务内控制度。这是企业建立内控制度体系的基础,在大量的违法违规的企业中,一则是因为不依法办事,更重要的是因为企业财务内控制度本身就脱离了国家的规章制度,任意枉为,最后给国家给企业造成了损失,给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

2.整体性原则,就是指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必须充分涉及到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各个方面的控制,它既要符合企业的长期规划,又要注重企业的短期目标,还要与企业的其他内控制度相互协调。我们在工作中通常存在着很多局限性或“近视症”,往往就事论事,仅从财务单方面出发考虑问题,结果顾此失彼,与其他内控制度执行相互矛盾,或不受广大干部职工的理解,而造成制度的“名存实亡”,因此,在建立财务内控制度体系时应把握全局,注重企业的整体实施效果。

3.针对性原则,是指内控制度的建立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针对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针对企业容易出现错误的细节,制定企业切实有效的内控制度,将各个环节和细节加以有效控制,以提高企业的财务会计水平。目前我们很多企业没有一套根据企业实际制定的财务会计制度与规范,从而造成会计工作薄弱,财务管理混乱。

4.一贯性原则,就是指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必须具有连续性和一致性,不能朝令夕致,随时变动,否则就无法贯彻执行。我们在制定企业财务内控制度时,要高度重视这一点,要力求制度尽可能连续,保证会计工作的严肃性。

5.适应性原则,指企业财务内控制度应根据企业变化了的情况及财务会计专业的发展及社会发展状况及时补充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适应性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外部的适应性,另一方面是对企业内部的适应。外部适应性是指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要适应国家的宏观经济发展,产业的发展和对企业竞争对手机制的适应。而内部适应性是指要适应企业本身的战略规划、发展规模和企业的现状。企业要把握这两个方面,制定适时适用的财务内控制度,并将企业财务会计水平向更高、更好的方向发展。

6.经济性原则,是指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的建立要考虑成本效益原则,就是说在运用过程中,从经济角度看必须是合理的。一项制度的制定是为控制企业的某些环节、关键点,并最终落实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及增加效益上,若违背了这个观点,就变得得不偿失。

7.适用性原则,是指企业财务内控制度应便于各部门、各职工实际运用,也就是说企业财务控制度的操作性要强,要切实可行。这是制定财务内控制度的一个关键点。企业内控制度的适应性可概括为“内容规范、易于理解、便于操作,灵活调整”。

8.发展性原则,制定企业财务内控制度要充分考虑宏观政策和企业的发展,密切洞察竞争者的动向,制定出具有发展性或未来着眼点的规章制度。企业财务内控制度是企业的一项重要制度,它能促进企业财务会计水平的提高,为此,我们要具有战略的高度把它引向更完备的发展方向。

内控体系的目标

企业财务内控制度是为企业的经营目标服务的,我们制定财务内控制度体系必须达到以下五个目标:1保证业务活动按照适当的授权进行。2保证所有交易事项以正确的金额,在恰当的会计期间及时记录于适当的账户,使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符合有关财务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要求。3保证对资产和记录的接触、处理均经过适当的授权。4保证账面资产和实存资产定期核对相符。5保证财务会计监督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内控体系控制的要点

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要达到服务于企业经营目标,要达到对经营活动的控制,必须使财务内控制度对每个环节进行控制,控制好各个要点。实行企业财务内部控制要实现以下要点:

1.明确管理职责、纵向与横向的监督关系;2.职责分工,权利分割,相互制约;3.交易授权,建立恰当的审批手续;4.设计并使用适当的凭证和记录;5.资产接触与记录使用的授权;6.资产和记录的保管制度;7.独立稽核,例行的复核与自动的查对;8.制订和执行恰当的会计方法和程序;9.工作轮换;10.独立检查,包括外部和内部审计等。

内控体系框架

在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指导下,在解决了企业财务内控制度体系建立的前提下,按照企业内控制度建立的原则、目标、要点的要求,企业应建立起本单位的完备的财务内控制度体系。我认为企业财务内控制度体系应包括以下七个方面的基本财务会计控制制度:

1.可靠的凭证制度;2.完整的簿记制度;3.严格的核对制度;4.合理的会计政策和会计程序;5.科学的预算制度;6.定期的资产盘点制度;7.适时适用的监督考核制。

具体地讲,财务内控制度体系框架可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原则性的财务、会计制度

1.会计核算制度:

(1)会计核算的体制;(2)主要会计政策;(3)会计科目名称和编号;(4)会计科目使用说明;(5)会计报表种类及其格式;(6)会计报表编制说明(附注)。

2.财务管理制度:

(1)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2)货币资金管理;(3)往来结算管理;(4)存货管理;(5)短期、长期投资管理;(6)固定资产管理;(7)在建工程管理;(8)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管理;(9)其他资产管理;(10)销售收入管理;(11)成本费用管理;(12)盈利及分配管理;(13)财务会计报告与财务评价管理。

(二)综合性管理制度

1.账务处理程序制度(对会计核算基本流程,有关会计事项处理的必需手续以及具体操作规范作出规定);2.财务预算管理制度;3.会计稽核制度;4.内部牵制制度(根据需要,对会计核算中需强调的内部牵制、制约程序作出集中的规定);5.财产清查制度;6.财务分析制度;7.会计档案管理办法;8.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9.对子(分)公司等所属单位的财务会计管理办法。

(三)财务收支审批报告制度

1.财务收支审批管理办法;2.重大资本性支出审批与授权审批制度;3.重大费用支出审批与授权审批制度;4.财务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四)财务机构与人员管理制度

1.财务管理分级负责制;2.会计核算组织形式;3.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4.内部会计人员管理办法(含会计工作岗位轮换管理办法、会计人员委派管理办法等);5.对违反财经纪律及企业财会规章制度事项的处罚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