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手术室安全制度与管理十篇手术室安全制度与管理十篇

手术室安全制度与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44:34

手术室安全制度与管理篇1

[关键词]护理安全;干预机制;手术室;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13)06(b)-0151-02

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医疗单元,担负着抢救、诊断、检查、治疗、手术等重要职能。手术室内流动人员多、工作量大、患者病情复杂多样,且易发生各类意外事件,因而手术室的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1]。目前患者的临床安全已被列入世界卫生组织高度关注的重要课题当中,手术室安全管理着眼于患者的安全,排查安全隐患,避免不安全事件发生,追求现代医疗服务的更高水平[2]。本院自2010年6月开始实施护理安全干预机制,有效提高了手术室安全管理水平和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0年6月~2012年5月本院手术室接收的手术患者5232例列为观察组,其中,男性2892例,女性2340例,年龄18~78岁,平均(43.2±5.8)岁。期间,手术室配置护士16名,均为女性,年龄21~38岁,平均(28.6±3.5)岁,本科5例,大专8例,中专3例。将2008年6月~2010年5月手术室接收的手术患者4966例列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632例,女性2334例,年龄16~82岁,平均(46.7±5.2)岁。期间,手术室配置护士15名,均为女性,年龄20~38岁,平均(27.9±2.8)岁,本科5例,大专7例,中专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手术大小,两组护士的年龄、学历及资历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室管理办法,即出入室登记、器械无菌管理、手术室护士管理等,但责任尚未落实到人。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分析和总结手术室安全风险和护理差错事故,制订出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并运用于手术室安全管理中。具体方法如下:

1.2.1护理风险识别制定护理风险管理办法和防范措施,定期组织学习,使护理人员掌握常见护理风险的识别要点、防范措施及应急处理方法与流程,明确严格遵守管理办法和落实防范措施的重要性,自觉防范,积极应对。

1.2.2管理职能划分根据护理人员的资质和能力,赋予相应的护理风险管理职能,成立管理小组协助护士长进行护理风险工作的管理与考核,明确各成员分管内容和评价标准,并定期召开总结会议,汇总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制订整改方案,持续改进。

1.2.3明确质量考核标准确定护理安全的整体目标,并在此基础上细化安全管理考核标准,考核结果与护理人员的绩效挂勾,奖优罚劣。

1.2.4规范手术安全核查办法要求手术前,必须由有资质的麻醉医生、手术医生以及护士分别对患者姓名、基本情况、病情、手术要求等进行核查[3],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差错;对于医疗器械的安全性,要求必须由消毒供应室、手术室护士共同查验,核对相关器械的包装完好性、有效期、器械名称等。手术室护士需严格遵照无菌操作原则开包和准备器械,消毒供应中心需详细检查器械供应商的资质、产品质量、供应时间等。

1.2.5规范护理安全记录制订护理安全记录标准和规范,为提高工作效率,将安全风险因素列成详细表格,护理人员进行认真仔细的登记,包括护理细节、器械清点、无菌管理、签名核查、用药情况等。同时每周进行一次护理记录的清点与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1.2.6完善应急预案,强化安全风险教育完善手术室安全风险应急预案,及时组织学习和演练,做到人人掌握、个个自觉执行,强化手术室护士、麻醉师、手术医生的安全风险意识,减少和杜绝差错和纠纷。

1.2.7制订并落实风险隐患上报制度及流程便于隐患发现或风险发生时的信息传递,从而提高风险预警和风险化解的能力。

1.3观察指标

统计和比较两组患者的安全风险、差错事故等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患者满意度采用计分器方式,分为满意、一般和不满意,于患者转入病房并且意识完全清醒后进行信息采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应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安全风险和差错事故的比较

观察组的安全风险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差错事故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2)。

3讨论

手术室风险多、病患量大、工作压力重、技术要求高、程序复杂,这对安全性的把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护理安全干预机制重在通过管理体制的改革以及管理办法的实施,规避安全风险,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从而提高手术安全性,赢得患者的信任与支持。当然,安全管理水平也是医院综合实力的体现[5-6]。在本研究中,采用护理安全干预机制的观察组其安全风险及医疗差错事故发生率明显降低,且患者满意度明显提升,提示该机制具有较好的管理效果,适合于在手术室的安全管理中采用和实施。护理安全干预机制的制订与实施应注意方法和步骤,除了相关的措施与制度出台外,还必须重视以下几个方面。①手术室安全风险筛查:调取院内连续几年的手术患者病例档案进行护理差错事故的筛查,明确临床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及其诱因。同时,查阅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相关文献作为参考,归纳总结常见的护理差错事故和诱发因素。②实施院内培训,提高安全意识:组建护理安全干预管理小组,定期在科内组织护理安全管理培训,针对干预机制的相关内容逐一进行讲解和培训考核。强化手术室医护人员“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凡事以安全为前提进行临床决策,充分站在患者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时时处处意识到风险的存在,尽早采取措施,防范于未然。③严格落实安全巡查工作:护理安全干预管理小组人员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手术间的工作进行安全巡查,一方面对相关人员进行提醒、指导与考核,另一方面切实发现问题,及时干预,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安平.多部门合作的手术核查制度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西部医学,2011,23(10):2021-2023.

[2]庄新萍,陆琪,曹彩英.安全文化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1):63-65.

[3]王桂芹,龚光清,赵云,等.手术室安全管理及差错事故的防范[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2):1478-1480.

[4]李论,金仲品.严格实施手术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是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关键[J].当代医学,2011,17(22):12-14.

[5]唐方琴.门诊手术室护理风险分析与预防[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13):86-88.

手术室安全制度与管理篇2

关键词:医疗器械 质量控制 手术室

abstract:inordertoinvestigatetheriskmanagementandqualitycontrolofthehospitaloperatingroommedicaldevice,thispaperproposestheestablishmentofamonitoringsystemmonitoringtheentireprocessofoperatingroommedicaldevicelifecycletoachievethestandardmanagementandsafeuseofmedicaldevicesinhospitaloperatingroom.

Keyword:medicalDevices Qualitycontrol theoperatingroom

无数经验证明,医院对医疗器械进行风险管理和质量控制是十分必要的。手术室作为医院的核心组成部门,在医院职能中承担了艰巨的任务。手术室是医院对病人进行手术诊断、治疗和紧急危重病人抢救的场所,是直接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重要部门。手术室中所使用的医疗器械绝大部分都是直接作用于患者身体之上,对患者的医疗风险很高。手术的质量与安全直接决定患者的康复甚至性命的存亡。手术医疗器械越来越高科技化、复杂化,并且在手术过程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确保手术室医疗器械的应用质量安全,是安全、成功、高质量完成手术的基本保证。

近年来,我国医院手术室在规模、技术能力、装备条件和管理水平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尤其是许多大医院在医疗仪器设备方面的配置已非常的先进和完善。但我们同时也认看到,目前国内对于临床环境下医疗器械的使用安全管理还缺乏足够的重视,大多医疗机构只重医疗仪器设备数量不重质量,缺乏对临床使用医疗仪器设备的安全和质量监管。为此,本文以探讨医院手术室医疗器械进行风险管理与质量控制为目的,提出建立一套手术室医疗器械生命周期全过程的监控体系,以实现医院手术室医疗器械的规范管理与安全使用。

一、管理体系

2010年1月18日卫生部正式的《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提到医疗机构应当依据本规范制定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本机构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体系。建立手术室风险管理与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并使之有效运行是手术室医疗器械临床质量安全管理的首要任务。管理体系制定一系列管理措施对手术室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因素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控制,以提高手术室医疗器械的临床使用安全。

(一)管理体系的构成

1.管理目标

管理体系的目标是确保手术室医疗器械在手术室中可以安全和有效地运行和维护,保证手术质量,以提高医院综合效益。

2.管理结构

设立三级医疗器械安全管理体系:医疗器械使用安全管理委员会――质控技术中心――临床使用科室。

医疗器械使用安全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由院领导组成,成员由来自医疗行政管理、临床医学、护理、医院感染管理、医学工程等相关人员组成。其职责是总体指导医疗机构医疗器械安全管理,制定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并对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进行监督与审核。

质控技术中心主要由临床医学工程人员、技术员、本专业研究生组成。负责对手术室风险管理与质量控制的具体实施,和对具体方法与方案的研究与改进。制定工作计划、作业流程、技术规范、技术培训和具体实施技术方案。

临床科室―手术室,由护士长负责,规范手术室医生、护士对医疗器械的操作、使用和简单的维护。

3.规章制度

建立涵盖医疗器械需求、计划、采购、评估、安装、验收、培训、使用、维护、维修、计量、报废等环节的全过程的管理制度,它的核心是安全,以实现对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的全程控制。

4.技术规范

技术规范是在手术室医疗器械的采购论证、安装验收、操作使用、维护保养、检测评价等环节中的有关具体指标、参数、性能描述和程序要求,它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

(二)管理体系的运行模式

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需要借助过程管理方法,一个被广泛采用的方法是pDCa循环,pDCa是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的简称。pDCa循环式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首先提出,适用质量管理的各个领域,是全面质量管理应遵循的科学程序。

通过风险分析手段,首先分析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各个环节存在的风险因素及其危害,针对各种风险研究措施,制定pm\检查\培训等对策和计划;按照预定的计划认真执行;通过检查监督、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等要素,检查执行的效果,分析评估结果,重新调整改进措施,以达到新的安全管理目标。这样周而复始,不断循环,持续改进。

(三)管理体系的监控与审核

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建立定期检查和监督制度;通过实施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以保证方针目标的实现和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内部审核:检查、确认体系各要素的实施过程是否按计划有效实现,是对体系运行是否达到了规定目标所做的系统地、独立地检查和评价,根本目的在于发现问题并致力于改进。

管理评审:是对体系的现状是否有效地适应安全管理体系目标的要求,以及体系环境变化后确定的新目标是否适宜等所做的综合性评价。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都是安全管理体系的监督要素,与检查监督构成了体系的三级监控。

二、手术室医疗器械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是为达到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的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它的对象是过程,即从需求、计划、采购、评估、安装、验收、培训、使用、维护、维修、计量、报废的全生命周期过程,控制的结果应能使被控对象达到规定的安全要求。为使监控对象达到规定的要求,就必须采取适宜的、有效的措施,包括技术和方法(见p67 手术室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风险评估和质量控制表)。

对手术室医疗设备、高值耗材、环境体系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控,以保证手术室整体硬件的安全状态(见图1、图2)。

三、数字化平台

利用计算机软件的数字化平台来对手术室医疗器械、手术室环境体系、手术室安排进行全程监控。让手术室在手术准备、手术进行和手术完成之后都能对手术室医疗设备、高值耗材、手术室环境参数和手术信息进行查看和监控,实时了解手术室医疗器械信息与配置状态、器械质量安全状态、维修维护历史和使用记录。

手术室安全制度与管理篇3

【关键词】pDCa循环;基层医院;风险管理;手术室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841-02

风险管理就是让医护人员对潜在的危险有所警觉,并在风险可能导致损失之前采取预防性措施,其目的是识别、评估和区别风险的严重程度,以减少风险带来的负面后果。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侵权责任法》的实施,医疗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和安全因素已引起了手术室护理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医院手术室是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和抢救的重要场所,由于手术室的特殊工作环境、工作性质、跨部门多学科的相互协作、团队队员的多样性、复杂性以及手术和麻醉的不可预知性等诸多因素,决定了手术室是一个高风险的科室。而基层医院手术室在护理人员配置和仪器设备设施方面及开展手术等相关因素的限制使得基层医院手术室护理工作必须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因此

加强基层医院手术室的护理风险管理极为重要,不仅是手术室组织机构鉴别、评估、减轻患者、手术室工作人员及机构资产风险的过程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可有效降低手术危险因素,保证患者和护理人员的安全。

1pDCa循环管理法在基层医院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的实践

pDCa循环管理法是一种程序化、标准化、科学化的管理方式,能使工作质量不断得到提高(pDCa循环即管理循环,是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的英文缩写,因其周而复始地运转而具有完整性、统一性和连续性的特点)。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进行手术室风险管理其目的是引导护理人员关注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地改进目标与措施,使护理质量循环上升。

1.1.明确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目标

1.1.1认真解读患者安全目标2007年美国首先提出病人安全管理目标,倡导构建一个更加安全的医疗卫生保健系统;同年中国医师协会颁布中国《2007年度患者安全目标》;随后于2008年和2009年相继完善《2009-2010年中国患者安全目标》---要求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严格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做到正确执行医嘱;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和手术方式发生错误;严格执行手卫生;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范与减少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1.1.2手术患者护理安全目标严防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错误;严防手术物品遗留体内;严防病人意外伤发生;手术安全舒适;提高用药安全;严防手术患者低体温;手术植入物安全;安全、正确留置手术标本;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严防手术室的医院感染;安全使用电外科设备。

1.2不良事件的分析和风险评估手术室常见护理不良事件统计资料及原因分析。

1.2.1手术室常见不良事件

1)接错病人同一病区连台手术时,没有按时间顺序接台时易出错。

2)弄错手术部位书写不规范,辩认困难,手术时未反复确认。曾有行肾切除时左右位置弄错。

3)手术安置不当特殊手术安置时,皮肤、神经、血管等长时间受压,如膀胱截石位时腓总神经的损伤,上肢过度外展时或头低脚高位上肩托不当致臂丛神经的拉伤,后颅凹手术时面部皮肤被压伤,由于护理人员对标准未掌握或者重点细节忽视评估和检查流程所致。

4)电外科伤害曾发生负极板未粘贴的情况下使用电刀,输出功率过大,手术病人身上带有金属[如金属假牙,安有心脏起搏器,可能造成局部组织烫伤],术中病人皮肤与金属接触[1]。曾有报道未对病人负极板的完好粘贴便使用高频电刀,导致病人局部皮肤及组织烧伤。

5)仪器设备未处于完好状态术前没有对仪器设备进行开机检查,未及时发现故障。常见于吸引器无负压,电刀无功率输出,气压止血带漏气等。轻者延误手术时间,重者造成出血过多,甚至危及生命。

6)物品清点有误胸腹腔和深部体腔手术,手术缝针、敷料、手术器械等小件物品的清点有误或术中缺损不完整,没有及时发现,遗失于胸腹腔;或操作不当、缝针弹出,寻找困难等。

7)器械准备不足手术配合经验不足,术前未有效与主刀沟通,如器械、缝线、等因此延长了手术,增加患者经济负担。

8)用药有误药品摆放不规范,业务不熟悉[如对药品名称、作用机理、配伍禁忌不明了,尤其是有过敏史者。

9)病理标本丢失由于器械护士工作疏忽,将术中取下的标本遗失,术中快速冰冻结果的错误告知,未征得家属同意已经焚烧的手术截下肢体等容易引发医疗纠纷。

10)无菌观念不强未掌握无菌技术和术中无瘤技术操作,术中涉及空腔脏器手术或污染手术未有效隔离,术中接触癌组织时未注意隔离,容易导致切中感染和癌细胞的种植。

11)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手术记录描述不准确,尤其是手术名称、术殊情况的记录不准确,一旦产生医疗纠纷,不利于举证。

12)感染的风险违反无菌技术操作,术中隔离意识差,尤其见于特殊感染病员行急诊手术时,相关血液检查不完善所致。

13)其他意外受伤如病员的跌伤。

1.2.2原因分析

1)护理人员自身因素:风险意识薄弱、业务技能差、缺乏慎独和协作精神等。

2)管理上的因素:制度和流程不完善、各类培训过少、监管力度不够、护理人力资源不足等。

3)环境因素手术室作为医院的一个需要多部门多人合作的地方,因手术功能的条件限制医护人员在一个较为封闭的空间工作,劳动强度大,体力消耗大,各类干扰和有害因素集中使护理人员容易疲劳和精力不足。

2.风险管理pDCa循环管理法

2.1实施前馈控制通过相关课题的学习明确手术患者安全目标,完善相关制度和操作流程。

2.1.1完善各类制度手术病人交接和运送制度、手术标本管理制度、手术安置管理、手术病人压疮风险评估制度、植入物管理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及手术风险抵押评估制度。

2.1.2规范各类流程手术病人查对和交接流程,手术安置流程,手术物品清点及管理流程和各类手术风险预案处理流程。

2.2认真分析科室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并及时予以改进和完善相关规范。

2.2.1科内成立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小组,并明确成员职责和工作制度。

2.2.2科内护理质量安全小组每月定期对科室护理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督查。护士长重点对新开展手术、手、重点手术以及高风险护士手术配合情况进行及时检查,以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并以手术作为护理业务查房学习内容,及时完成系统性的学习,从经验不足上升到具有一定深度理论知识的掌握。

2.2.3每月定期汇总科内所发生不良事件:归类、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方案。

2.2..4晨会交班及时反思工作中的不足。手术护理安全工作作为护士长工作重点,充分利用晨会时间沟通和学习工作中的不足,及时启发低年资护士和带动高年资护士护理安全意识和其风险管理经验。

2.3强化各项培训业务学习个人讲课(全科每名护士均参与讲课,以促使其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学习),业务查房管理、手术室专科操作培训、各类新手术仪器设备进入科室时的规范化培训,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安全文化理念的引入,充分利用媒体报道相关案例学习其经验。

4体会

4.1护理人员安全责任意识的提高通过不良事件的统计分析结果其发生概率逐年下降,通过晨间的反思提问和讨论,护士长能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在整个风险管理过程中,全科护士均参与其中。

4.2手术用物的完好率明显提升通过不良事件的统计和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满意度调查要手术用物准备完好上得到较高评价,在此过程中各班护士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及时落实仪器检修和自身业务学习。

4.3手术医师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手术医师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上升。

4.4患者满意度调查通过实施前后的比较,患者满意度由2010年的90%逐次上升到98%。

5讨论

通过以pDCa循环管理方法用于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护士主动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提升了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从真正的意义上解读了手术病人安全管理的意义。所以有必要对基层医院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实施方pDCa循环管理法。

手术室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改变了我们针对发生的缺陷予以批评和处理的“事后问责”的方法,而是以“预防”为主,在平时的工作岗位和各种检查中及时发现、识别、评估现存的和潜在的风险隐患,并借鉴媒体报道的护理案例的经验教训,制定并实施预防性管理措施,从各个环节保证了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得以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1]邱惠琴,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防范手术安置中的风险因素,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年第7卷第24期141-143。

[2]朱家英,手术室风险管理实践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年1月第12卷第2期446-447。

[3]夏艳、孙兆贞、罗惠等。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齐鲁护理杂志2011年第17卷第3期11-12。

[4]赵俊智手术室的风险防范与管理求医问药2012年第10卷第3期619-621。

[5]李晓萍,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护理学杂志2006年10月第21卷第20期61-62。

[6]李学平,前馈控制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全科护理,2011.vol9.no12a3174-3175.

[7]高文江,风险评估会在手术室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全科护理,2011.12月第9卷第12期上旬版2631-2632。

[8]黎彩玲,戴红霞,钟爱玲。手术病人的安全与风险管理。护理管理杂志,2007,1〈7〉35-36

手术室安全制度与管理篇4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安全;手术室管理

1加强人员的管理

11加强责任心和慎独精神的教育和培养责任心是做好工作的基本素质。对每一个进入手术室工作的同志都要进行入科教育。从日常工作的点滴做起,养成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坚持不懈,使之习惯成自然。科室人人自律,形成人人都有强烈的责任心和慎独精神的良好工作氛围[1]。

12加强对护士的专业培训分层次分阶段对护士进行基础理论技能和专科理论和技能培训。每年初针对不同层次的护士制订培训计划,并在一年中按计划分阶段落实学习内容。反复强化训练,定期考核验收。使科室人员牢记职责和工作程序。人人熟练掌握专科知识和操作技能,人人能正确操作仪器设备。逐步培养一支能够熟练配合麻醉和手术的优秀护理团队。鼓励护士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和外出学习进修,提高人员的业务素质。

13对进入手术室的实习和进修人员的管理精选工作经验丰富,责任心强,自我要求严格的护士带教。老师从言行举止上潜驭默化影响学生。严格遵守手术室的规章制度,培养无菌观念。加强对外科实习和进修医生的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程序,巡回护士严格要求,放手不放眼。

14合理配置和利用人力资源手术室工作被动,服务于医院整个外科系统,工作任务繁重且没有规律。要配置充足的人力资源。合理安排班次,新老护士搭配,强弱搭配,据性格特点急慢搭配。但是,目前全国多家医院手术室在护理人员配备上严重不足,据报道[2]2010年四川达州地区基层医院手术室护理人员与手术台比例148∶1,远低于25~3∶1的标准配置超负荷的工作任务,使护理人员无暇顾及业务学习和工作能力的提高。过度疲劳,注意力不集中,也容易出现事故差错。加上外出进修学习,婚假、产假、事假、休假等,使护理人员更加不足。基层医院手术室护士还承担着手术器械的清洗保养和消毒灭菌工作。手术室人力资源短缺是手术室差错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3]。我科目前护理人员与手术台比例23∶1,也低于标准。

2加强规章制度的执行和落实力

21不断学习完善制度,使制度人人熟知,每一项工作有章可循。手术室核心的制度有接送患者制度,查对制度,物品清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安全防护制度,卫生清洁制度等。经常利用早交班和业务学习时间反复学习和讨论,用制度规范护士的护理行为,用制度指导工作,严格遵守手术室的护理技术操作流程。使制度深入人心,使流程人人熟知。

22跟班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制定防范措施。护士长和组长不定期跟班检查,关注每一个细节和环节,及时发现不安全的因素,及时召开护理安全形势分析会,组织全科护士讨论,人人发言,人人查找可能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认真分析和查找存在问题的原因,及时制定防范措施。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23成立质控小组,发挥监督作用科室成立质控小组,发挥质控小组成员的作用,每月召开护理质量分析会,小组成员汇报平日工作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形成护理部护士长质控小组三级监控机制。从不同的环节和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措施。不放过每一个环节。使安全管理不留死角。建立质控小组是实行护理质量全面管理的组织措施[4]。

3仪器设备的管理

31重要性手术室仪器设备多,管理不善,轻则影响手术的正常进行,重则造成手术患者的人身损害和生命安全。

32所有仪器设备建立使用档案。手术室仪器设备多,所有的仪器设备建立使用档案。每次使用后详细登记,发现问题及时登记。每台设备醒目位置悬挂简要操作流程,要求科室人人知道其性能、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妥善保管。新进的仪器设备请厂方技术人员详细讲解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3所有仪器和设备专人管理,定位放置。科室的仪器设备专人管理,责任明确。科室人人参与管理,延长仪器使用寿命。

34定期对仪器设备检查和维修。每周六定期对所有的仪器设备检查维修和定期充电。建立检查维修登记本。使仪器设备时时处于完好状态。

参考文献

[1]魏革,刘苏君手术室护理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174.

[2]蒲琴基层医院手术室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当代护士,2012,(12):177178.

手术室安全制度与管理篇5

计划生育手术室中常见的手术有放置、取出宫内节育器、人工流产术、腹腔镜绝育术等,手术室面向的人群年龄上至70岁左右下至16岁左右不等,且每位受术者之间的个体差异与健康状况差异各不相同,使手术过程中的护理安全风险进一步提高。为确保手术的成功率与安全性,就应建立起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从各个环节入手进行安全预防工作,力求最大限度地消除安全隐患,对受术者的身心健康形成最大的保障。

1当前计划生育手术室存在的安全隐患

1.1缺乏健全的规章制度。

在部分计划生育手术室中,对于药品器械管理、抢救、护理文书记录等方面的方面的工作缺乏相应的具体规章制度作为根基,或是存在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导致许多环节的操作难以有效按照标准流程进行。例如,在抢救手术的进行过程中,大多以口头的形式执行医嘱,而并未进行相关的手术记录工作,导致手术缺乏规范的文书记录。

1.2缺乏资深的专业人员。

计划生育手术室构建初期,技术人员大多由相关医疗机构进行抽调,其主要任务在于进行计划生育手术的操作,而在护理层面则往往局限于输液、发药等范围,大多护理人员缺乏专业实践经验,缺乏对手术室护理及安全管理的深度认识,由此形成了计划生育手术室护理职能逐渐弱化的局面,给护理工作及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阻碍。

1.3手术室布局存在不合理现象。

手术室的布局与其整体运行效率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但部分手术室在隔离、防污染方面的布局的规划却不尽完善,如缺乏必要的专用洗手间、器械消毒间等,或是没有开设通风窗户,造成手术室内通风不良,进而对消毒效果产生不良影响。

2加强计划生育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的相关措施

2.1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管理制度。

要确保手术室的安全操作与有效运行,建立起健全的规章制度是其重要的基础与保障,因此,在无菌技术操作、消毒、抢救、药品器械管理、护理文书记录等方面均需建立的相关管理制度,并设立相关的监督机构,确保将相关的规章制度落实到位。

2.2加强相关人员的护理风险意识。

基于计划生育手术室劳动强度较大、风险较高的特性,相关的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如缺乏相应的心理素质及风险意识,便容易导致在护理的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因此,需加强对相关护理人员护理风险意识的培训与教育工作,使护理人员对手术室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具有一定的预见性,对于出现的安全事故以沉着冷静的态度进行应变,以确保护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2.3对手术室内感染进行严格的控制。

在控制手术室感染方面,首先应当对手术室的消毒隔离制度进行严格的执行,加强职业防护工作,同时在操作的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则进行相关消毒。如发生锐器刺伤等职业暴露事件,则应立即上报登记并进行检测,对有无暴露后感染现象进行详细的了解。实施手术后,应按照相关规定将手术相关用品进行规范的处置,同时做好受术者的终末消毒处理工作,以避免发生感染或交叉感染现象。

2.4对手术室环境进行改善。

为保持手术室的无菌性与高效性,一方面应当对各种设备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保持急救器材及药品的完好,并对相关仪器进行定期的检测与消毒,使其随时保持在功能状态;另一方面,手术室的环境需保持良好的通风状态,对墙面、桌面等区域进行定期的清洁与消毒,务必保持水电安装的合理性,将手术室环境控制在微生物监测的标准范围之内,营造出专业、舒适的手术室环境,在最大程度上减轻受术者的不适感。

2.5手术相关的护理安全措施:

手术室安全制度与管理篇6

吉林省肿瘤医院手术室 吉林省长春市 130012

【摘 要】手术室作为医院的重要部门,是抢救病人生命的重要场所。为了有效地减少一些手术室中的不良事件的发生,本文主要针对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与研究,从而加强对手术室风险的重视与管理,并做好相应的防范。只有加强手术室的科学管理以及针对存在的风险做好相应地防护,才能有效地提高手术室护理的质量,确保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安全有序地进行。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

手术室作为抢救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重要场所,它的护理安全以及工作的环境与手术的成效有直接的关系。而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主要是针对手术工作而言的,它具有操作复杂、专业性强以及涉及范围广等多方面的特点。手术室的护理工作对于患者的康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若是手术室护理的工作质量不能得到有效保证,那么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将会造成非常大的威胁。因此,注重手术室护理的安全性对于医院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1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分析

1.1护理人员方面的因素

手术室的护理风险因素,主要包括了护理人员方面的因素和组织管理方面的因素等多方面的因素。其中,护理人员方面的因素又具体的表现为多种因素的影响,具体体现在:第一,护理人员的心理问题方面;手术室的工作可以说是一个工作强度非常大的工作,并且手术室所承担的风险也是非常高的。医生在工作中经常回遇到需要半夜进手术室或是一连完成好几个手术的问题,在手术室呆的时间越长,对医生的心理素质的考验就越明显。医生长时间待在手术室里,内心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并且这种不规律的作息时间也影响着饮食的不规律,这种情况很容易造成医生在心理上陷入一种疲惫、烦躁的恶劣情绪中。不健康的心理问题就容易导致医生在手术的过程中出现失误或差错,给病人的生病造成威胁。第二,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方面;手术室会收到各种病症的病人,并且不同的病症的复杂程度也是不一样的。而且,还有一些急诊手术的突发状况,通常这些手术病症都是非常严重,这样就对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动作迅速、反应敏捷以及操作娴熟等多方面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完成护理工作。此外,还要求护理人员具备法律意识以及自我保护意识,同时,还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意识,以便更加用心地为患者服务,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

1.2组织管理方面的因素

组织管理方面的因素,具体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第一,关于手术室的相关安全制度的不完善,以及对手术室工作的监督力度也不强;要想体现一所医院的服务质量,手术室的护理工作是最直接的表现。因此,这就要求手术室护理的可靠性与安全性,从而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与完成。第二,对于手术室护理资源的分配存在不合理的问题;护理人员的工作是非常繁重的,他们承受着常人不能理解的心理压力,精神时刻处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但是,由于人员上的分配不合理,导致护理人员经常加班造成睡眠不足,这样就严重影响着护理工作的质量。

2关于手术室护理风险的防范对策分析

2.1建立和完善手术室的相关安全制度根据当前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的分析,要想实现手术室护理工作更加安全、可靠地进行,就必须建立和完善手术室的相关安全管理制度。完善的手术室护理安全制度具体包括了交接班制度、护理安全制度、隔离措施、消毒灭菌制度、物品的清点制度药品管理制度、患者的查对、器械管理制度以及标本的管理制度等多方面的制度,这些制度有利于保障护理人员的工作有章可循。同时,还要做好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监管,确保护理质量的提高。只有针对手术室护理中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制度,才能更加有效地管理手术室护理工作,从而降低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风险性。

2.2加强护理人员业务素质等综合素质的培训

此外,还需要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等多方面的素质的培训,确保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更加有效地完成手术室护理工作。高质量的护理与护理人员的素质是密切相关的,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以更加专业的知识服务于每一位手术患者,同时还要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沟通能力的培养,确保患者与医生之间良好的配合。医院要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的技能培训,还应该安排一些骨干医生、主治医生到更优秀的医院进行学习,确保医生在专业技能上得到更大程度上的提高。医生在保证专业的知识技能的同时,加强自身心理素质、个人修养素质等多方面的提高,从而将自己最好的一面用于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确保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质量。对每一位患者的生命安全负责,这是身为医护人员的基本职责与义务,而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正是践行这一职责的基本体现。

3结语

本文通过关于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的分析,我们了解到手术室护理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了护理人员方面与组织管理方面的风险。要降低手术室护理中的风险问题,就需要建立完善的手术室护理安全制度以及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等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保证医院服务质量的提高。相信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手术室护理工作,从而有针对地完善手术室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廖惠玲.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28:235-236.

手术室安全制度与管理篇7

【摘要】医院手术室护理工作,是医疗质量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手术室作为手术治疗与抢救患者的重要场所,其护理工作的质量高低直接决定着病人手术成败与否以及性命安危。高质量的护理工作,不仅可以确保医疗质量,而且能够达到患者满意的基本保证。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缺陷,有时可能延误手术进程,有时甚至可能对患者生命构成威胁等等。因此,医院手术室护理工作相关人员技术素质和责任心,都非常重要,万万不可掉以轻心。本文作者讨论手术室护理工作日常较易被忽略的一些问题,并进一步提出解决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忽略的问题;预防对策

手术室是外科及其相关专科患者进行手术的场所。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重点,从患者进入手术室到结束为止,其中每一个环节都不能疏忽。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内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加强安全管理是减少质量缺陷,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环节,是避免发生医疗纠纷和事故的需要。然而当前手术室建设方面以及手术室护理工作却远远无法达到接受手术数量以及护理质量标准的目标,尚存在许多细节上的不足。随着社会的进步,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的法律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如何规范护理服务行为,强化质量意识,树立安全观念,确保病人安全,是我们需要探索的问题。

1目前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常见的缺陷

1.1容易接错病人:是病人术前紧张及应用镇静剂或昏迷病人,不能正确回答问题,容易发生接错或错送手术间床位的现象。

1.2手术器械、物品清点不清,发生忽略:进行术前与术后清查器械、敷料非常重要。清点差错,操作不当?忽略检查校验,导致异物遗留术后清点是防止手术器械与敷料等遗留于病人体内的重要举措之一。倘若手术室护理人员在工作时注意力不集中,术前不严格按照手术器械清点核查制度进行,或是手术中未对添加物品及时登记在案,有可能使棉球、纱布、缝针或手术器械等遗留于患者体内的情况发生。缝针弹出方向不明,寻找困难,造成医疗事故,术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制度,可能为今后埋下了隐患。

1.3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观念不强,手术室护理工作常常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人们一般只关注手术医生,严重忽视了手术护士的重要性,这间接促使相关护理人员缺乏成就感与责任感。如手术中聊天说笑、接听电话、讨论与手术无关话题等现象时有发生,可见其法律意识极其淡薄、欠缺自我保护意识,这也是导致患者误解进而引起纠纷的原因之一。

2完善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具体措施

2.2清点制度:巡回护士、器械护士清点台上用物,如纱布、缝针、刀片等,并做好记录。安全管理?,术前严格执行六查、十二对、四到位制度。六查:按病人查(病区、床号、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手术部位)术前准备及过敏状况;病人入手术间再次核对;麻醉前查;消毒皮肤前查;执刀时;关闭体腔前查。十二对:对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手术间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所需药品、物品、药物过敏情况、灭菌器械敷料是否合格,用物是否齐全适用。四到位:急救药品、吸引器、氧气、电凝止血器全部备齐。

2.2手术室一般制度:抓好落实手术人员规则,洗手制度、清洁卫生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各岗位责任制及考勤制度,奖惩措施。

2.3落实并完善无菌技术管理:无菌技术管理属于手术室护理工作重点任务,更是手术室感染防控关键,对手术切口感染以及术后愈合情况等均有影响。为完善无菌技术管理,应当要求相关护士定期(30日)进行空气培养与物品培养,手术室空气培养细菌总数一般不可超过200cpu/m3,将培养结果做好记录;每天进行紫外线照射消毒;对于施行感染性手术后的手术间及时进行消毒处理,以防空气传播、器械与物品污染后再使用等情况所致的交叉感染。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的每一份任务,也就是自进入手术室手消毒开始到手术台的每一项操作环节稍有遗漏均可致无菌操作失败,引发感染。全体手术室相关工作人员对无菌技术的认真操作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2.4严格落实手术安全相关核查规章制度:手术安全相关核查需由具有执业资格的手术医师、麻醉医师以及手术室护士共同完成。在手术开始前、麻醉前以及术后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必须对患者具体情况以及手术部位与方式等相关内容进行全面核查。由此对于手术室安全核查任务提出了更高标准,相关护理人员需严格落实该项制度,分别于术前、术中、术后进行仔细核查,以确保手术顺利安全,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

2.5增强手术室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手术室护理人员必须从根本上纠正旧有的轻视工作、认为其与法律无关等错误思想,需要钻研相关法律法规,并在日常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对于履行法律程序等予以重视,唤醒工作的责任心,进而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2.6业务学习:定期组织学习,提高业务素质,鼓励支持护理人员再学习,外出学习和进修。提高专业技能和应急能力,做到术中主动配合,对新知识、新改进有所领悟。加强护理技能和专业技能的培训2、8定期开展护理安全讨论会,加强护理风险意识教育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对易发生护理缺陷与差错的工作环节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整改措施,增强责任心,做好警钟长鸣,预防为主。

3结语

手术室是一个高风险、超负荷的部门,是医护人员一起为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与抢救的重要场所。可见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关系到手术成败与抢救病患质量。因此作为手术室护理工作者,首先,大家必须意识到所负责工作自身的重要意义,落实好每一个手术相关的基本护理工作,严格遵照手术安全核查制度,要保证护理质量就必须有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保障,增强护士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其次,要注重提高护士专业技术素质、新护士要加强岗位培训,建立手术室管理手册,在工作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总之,手术室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的重中之重,必须加强全面管理,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翠兰,手术室护理隐患与预防措施的探讨[J],临床护理2011,3

手术室安全制度与管理篇8

要组织手术室全体护理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内镜清洗消毒操作技术规范》等,要深刻领会文件内容,利用业余时间加强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要做到知法守法、依法行护的准则,全面提高自身的安全和法律意识。定期聘请相关专家进行讲座,组织手术室护士进行集体学习,要认真记录讲座内容,结合实际工作情况进行总结,每季度进行一次科室内护理安全的法律法规知识考核,了解护理人员对相关法律的掌握情况,有方向的进行培养,提高护士们的安全意识。

2提高手术室护士的综合素质

护理人员的素质是提高护理质量的根本所在,也是整个医院服务质量的体现,是护理安全的重要保障。护理人员只有具备专业的知识、过硬的技术、高度的责任感,才能具备敏锐的观察和判断能力,及时的发现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并进行预防控制,才能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我们针对不同阶层护士制定了不同的培养方案。①新入科护士实施入科培训计划,按照手术室工作内容制定1周的重点培训和为期6个月的综合培训,重点培训内容主要针对无菌操作、感染预防、手术安全等方面,综合培训则包括术前准备、手术配合等专业内容,使新护士能够迅速的融入到手术室工作中来。②其他护理人员则重视在职继续教育,按照护士、护师、主管护师等级别不同,进行不同内容的在职继续教育,除护理安全管理方面的内容外,也要加强专业护理内容的培训,着重培养前瞻性护理的意识,从而防范于未然。

3完善手术室规章制度

3.1完善护理制度

许多护患纠纷都是由于护士未认真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操作所引起的,因此必须完善护理制度,加强监管措施,确保制度能够落在实处,对护士能够起到一个监督、指导、管理的作用。要结合实际,对交接班、查对制度、药品管理、手术间管理、护理文书书写、医疗废品管理等内容进行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

3.2优化工作流程

制定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流程,在以往工作流程基础上进行优化,包括手术器械准备、手术配合程序、医疗器械清洗、贵重器械管理等,全面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

3.3规范器械管理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各种新设备和新器械也不断应用于临床,为了让这些物品能够更好、更安全的为患者服务,手术室必须加强对手术器械的监管。对于外来器械、材料要加强管理,严格消毒灭菌,完成检测,用于患者的手术器械和植入物要验证合格,必要时根据性能进行高压灭菌或戊二醛浸泡灭菌,严格杜绝不合格、不安全的产品用于患者。

3.4建立麻醉医嘱制度

麻醉医嘱指的是在围手术期为了实现麻醉措施而共同执行的而具有指令性的医疗文书,其主要内容包括麻醉处理、术中用药、液体出入量、术后镇痛等情况,并记录特殊情况的处理方案及过程。建立麻醉医嘱制度能够有效的实现临床麻醉的规范化管理,建立监测机制,进一步的规范手术室医疗护理行为,确保患者的护理安全。

4加强手术室感染管理

医院感染一直是影响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手术治疗的特殊性,患者更易发生感染,因此做好手术室的感染管理是十分重要的。要求手术室医护人员要严格按照卫生部下发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进行操作,安排专人负责手术室的环境管理,定期进行空气、地面、物体表面的消毒,做好手术室医护人员的手卫生监测。加强医疗废物管理,遵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的相关规定进行医疗废物的分类和处理,对于合并有艾滋病、乙肝等传染病的患者,在器械使用后要双重消毒,敷料按要求焚烧,做好每一个环节的监管。此外,要做好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措施,避免形成交叉感染。

5规范手术护理记录

5.1完善手术护理记录单

根据卫生部下发的《病历书写规范》相关规定,制定手术室的手术护理记录单,记录单中要求记录手术的一般情况、术前访视、手术过程、术后情况、器械敷料使用及灭菌包监测等内容,由当天负责的医生、护士分别前面归档,一旦发生问题有据可依。以此来提高手术室医护人员的警惕意识,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

5.2清点物品记录

在术前术后要将手术物品进行清点,详细记录在物品记录单上,若出现术前、术后器械物品不符的情况,则应当如实在物品记录单上写明原因,并由护士长或管理人员查找原因,明确责任。各项记录要及时、客观、真实、准确,为举证责任倒置提供必要法律依据。

6确保手术室安全管理持续改进

6.1成立质控小组

由护士长担任组长,资深护师担任成员,成立手术室质控小组,负责对各岗位护士职责和护理安全的检查和监督。质控小组要完善各级人员的质量考核标准,包括巡回护士、器械护士、值班护士等工作职责的确立,要求每个护士都能严格按照规定完成工作。同时要做好专科操作的指导,对于普外、脑外、心外、泌外等不同科室不同术式的目录、物品准备、手术步骤等进行统一规范,实施流程管理,在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提高护理安全。

6.2加强围术期质控

(1)术前质控:要求手术间空气消毒达标,温湿度适宜,在术前30min内进行室内温度的调节,检查手术物品是否符合手术要求,定期清洁手术推车,检查车身、车轮以及各轮轴处是否完好,一旦发现问题及时修理。巡回护士在术前核对患者基本信息、疾病诊断及手术名称,再次检查手术器械是否齐备,确保手术安全、有序进行。在患者送入手术间后要和手术医师进行再次核对患者信息。(2)术中质控: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在手术台上做到“四查”,分别由手术医师、巡回护士、器械护士进行器械清点,由巡回护士将器械和敷料记录在物品记录单上,术中根据手术需要将添加器械及时记录,器械护士要管理好所有手术物品,防止术后遗漏,巡回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随时准备抢救,手术结束后认真完成与病区护士的交接,重点交代术中监测和观察的内容。

7成效

提高了手术室护士的安全意识和风险识别能力,在加强手术室护理安全文化建设后,手术室护士的安全意识得到了全面提高,在科室内形成了良好的安全氛围,增强了护士的预防控制意识。而通过全面的培训措施,提高了护士对风险隐患的识别能力,护士们熟练掌握了护理风险发生的常见原因,并能够创新性的提出防范对策并落实。减少了手术室护理差错的发生,在加强手术室护理安全文化建设后,2014年全年的护理差错发生率为0.12%,与实施前的2013年的2.6%相比,护理差错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全面提高了手术室的护理安全质量。

8结语

手术室安全制度与管理篇9

现代护理管理的概念:?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护理管理是为了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系统地利用护士的潜在能力和有关的其他人员或设备、环境,以及社会活动的过程。现代护理管理综合应用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帮助、指导、照顾人们保持或重新获得体内外环境的相对平衡,以达到身心健康、精力充沛。护理管理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环节,其管理水平将影响到医疗质量及医院的管理水平。现代护理管理应具有科学的计划性,符合客观要求的人力资源的管理,合理的设置组织机构及人员编配,可测量的质量考核标准及全面质量管理措施,有效地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达到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

手术室的安全管理是整个护理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做好护理安全,防止在执行护理操作技术过程中出现的缺陷、差错、事故等问题。结合本院手术室实际情况,建立手术室管理手册,健全和完善科室管理制度,加强制订目标管理,近年来,无护理差错事故发生。

一,手术室常规护理缺陷手术室易发生差错事故及护理缺陷的环节很多,一旦发生失误,轻者影响病人治疗,延误手术时间,造成时间与物品的浪费;重者病人致残,甚至致死。

1 接措病人特别是病人术前紧张及应用镇静剂后,不能正确回答问话,易发生接错或错放手术问。

2 手术安置方向有误安置不当导致压疮发生,约束带过紧或两上肢过度外展造成神经受压,衬垫不当影响病人循环呼吸。

3 器械准备不全 用物与手术所需不符,器械性能不佳、陈旧,钳端夹持不紧,刀、剪、针不锐,结扎线不牢,吸引管道堵塞不适。

4 清点有误 术前、关闭体腔前和体腔后,器械、敷料、缝针等清点有误。操作中不当导致缝针弹出,方向不明,寻找困难。器械完好性被疏忽;自动腹撑螺丝短缺或传递前忽略检查,导致心中无底。

5 术中仪器使用不当 准备时未试机,临时故障,电刀电极固定不妥,造成脱落和污染。病人皮肤与升降台或手术台金属直接接触,造成电灼伤。

6 用药有误输血输液查对时有误,药物摆放有错,静脉和大输液标志不清,导致误用,执行口头医嘱有误,术中标志保存不当或丢失。

7 手术病人护送不当 护送途中发生各种管道和引流管脱落,病人坠床,术后病人x片、Ct片、手术衣裤等用物遗漏。

二,手术室安全创新管理

1, 制度保障完善、系统的规章制度是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前提,是防止差错事故提高工作质量的保证。

2, 手术室的一般制度 抓好落实手术人员规则,洗手规则,清洁卫生制度,消毒隔离管理制度,接送病人制度,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及考勤制度,奖惩措施。

3,安全管理制度 术前做到六查、十二对、四到位制度。六查:接病人查(病区、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诊断、术前准备、术前用药及过敏性况);病人人手术间查;麻醉前查;消毒皮肤前查;执刀时查;关闭体腔前后查。十二对:对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手术问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所需药品、物品、药物过敏情况、灭菌器械、敷料是否合格,用物是否齐全适用。四到位即:急救药品、吸引器、氧气、电凝止血器。

4,清点制度 术中三人三数制度,即主刀、洗手护士、巡回护士手术前后共同清点台上纱布、缝针、刀片及手术器械等用物,并做好记录。三不交接制度:洗手护士手术末结束前不交接,巡回护士敷料、器械末点清不交接、值班护士物品短缺不交接。

5,定期开展护理安全讨论会 对科内人员变动,新护士上岗,科内护理工作内容增加等变化,有些制度落实有可能偏差。针对这种情况,定期开展护理安全教育,对容易发生护理缺陷与差错的工作环节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整改措施,并重温各项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增强责任心,做到警钟长呜。平时形成分级督促制度,发现违反操作规程与奖惩年度考核挂钩。

6,加强业务学习 鼓励支持护理人员参加各级护理学历自学考试,选派业务骨干外出听课学习及学术交流会,要求护士每人订阅各类护理刊物。加强三基训练,提高专业业务技能及应急能力,做到术中主动配合。

手术室安全制度与管理篇10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安全管理

Securityriskexistsandsafetymanagementinoperatingroom

SUnYan-hua,JinGXiu-li,LiUYang.operatingroom,ShunyiHospital,Beijing101300,China

[abstract]thisarticledescribestheoperatingroomofmyhospitalhadavarietyofsecurityrisksandthecorrespondingsafetymanagementmeasures.throughtheelaborationofthesafetymanagementsystemandthestrengtheningofsurgicalpatientsafetyprotectionmeasures,topreventorreduceavarietyofsecurityrisksimpactingonthepatientandtopreventmedicaldisputes,andmedicalincidentsandtoimprovequalityofcareinoperatingroom,maximumtoensurethesecurityandinterestsofthesurgerypatients.

[Keywords]operatingroomnursing;securityrisk;securitymanagement

手术室是医院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检查、诊断,并担负危重病人抢救工作的重要场所。手术室安全隐患却无处不在,严重影响患者的安全与利益。手术室的工作质量和安全管理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利益和安危能否得到保障。因此,针对手术室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我院制定了一系列安全管理措施,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手术病人的安全与利益。现将我院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安全管理总结如下。

1安全隐患

(1)接错病人,手术部位错误,患者紧张;(2)术中物品、器械不足和质量不良造成意外;(3)遗留物品于患者体腔;(4)无菌操作不严格造成切口感染;(5)术中过敏,液路不畅,用错药和输错血;(6)四肢手术时为了止血,给患者扎止血带时间久而造成患者四肢缺血甚至坏死,摔伤和碰伤患者,压伤,术中患者灼伤;(7)标本丢失和损坏;(8)抢救病人记录不完善;(9)手术患者护送不当遗留物品于手术室[1]。

2安全管理措施

2.1术前访视制度为避免接错病人,手术部位错误,患者紧张,我院制定了术前访视制度。术前一天器械护士凭手术通知单到病房查阅病历,核对科室、床号、姓名、住院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及手术时间。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如生命体征、各项生化指标结果是否正常,有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有无手术史及药物过敏史。进病房时仪态端庄,态度热情亲切,向患者说明来意,主动介绍自己的姓名和次日将为患者手术所承担的任务,称呼患者时用文明礼貌用语[2],可轻握患者手部减轻患者恐惧感,顺势查看血管弹性及粗细为第2天输液做准备。与患者交流时语言轻柔、通俗易懂,避免用专业术语,观察患者肢体、姿态,告诉患者术中必须承受的痛苦,使患者放松心情坦然面对手术,同时建议家属给予患者关怀与支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进入手术间后再次核对病人科室、床号、姓名、手术名称、手术部位,轻握患者手部与患者交流这样就彻底避免了接错病人,手术部位错误,还减轻患者紧张度。对于有手术史的患者来说,我们更应该给予肢体轻抚使其放松。我们一般认为做过手术已经有经验就不害怕,其实不然,做过手术的人大部分都存在使自己害怕的记忆,更易紧张,紧张程度更甚于初次手术者。还有男性患者一般也属于被忽略者,其实男性患者在手术室远比女性患者更脆弱,应当引起重视。我们只要术前工作细致一点,责任心加强,对待患者如亲人,接错病人或手术部位错误的情况就会避免,患者也更能轻松接受手术,使手术顺利完成。

2.2接送病人签字制度为避免术中用物、器械不足和质量不良造成意外,我院建立接送病人签字制度。器械护士接病人时将病历、X线片、Ct片、疝气补片等带齐并签字,这样用物不足的概率就大大降低了。我科室成立了专业小组,随着新手术不断开展,手术室工作人员轮流外出进修学习新手术、新知识。为便于工作人员熟练配合手术,术中器械齐全,我科建立了手术流程制度,并对各种器械、仪器设备设置专人专管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各种医疗器械设备仪器随时保持在一个完好安全的工作状态上,把差错事故率降至最低。

2.3严格的查对制度为避免遗留物品于患者体腔,我院建立了严格的查对制度。术前、术中、术后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并详细记录在《手术器械物品清点单》上,除记录各种物品的基数外还应注意完整性与完好性。如需替换手术护士,则替换的器械护士与巡回护士要与当前的器械护士、巡回护士共同确定所有物品的完整性与完好性后方可替换。

2.4预防切口感染的一系列制度为避免无菌操作不严格造成切口感染,我院制定了一系列制度。我们对高压灭菌锅严格执行操作流程制度,并定期监测灭菌效果,如有问题及时请专人检修,杜绝了由此造成的感染。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绝对分室存放[3],专人定期检查无菌物品如发现有松动、潮湿、破损及失效及时重新灭菌,避免了由于使用了灭菌不彻底的物品而造成的感染。外用药与静脉用药也应分室放置,碘伏、双氧水、安多福打开后及时用并定期更换。手术人员手部消毒液及手术间定期作细菌培养如有不合格及时处理。术中如有物品被污染或怀疑被污染均不得再用,必须经灭菌处理后再用。如无菌敷料被无菌液、酒精、血液等浸湿立即以四层以上干净敷料覆盖。如为污染手术则在进行无菌区域手术操作时更换干净器械,手术人员更换手套。如为关节置换手术则用手部消毒液消毒完毕无菌巾拭干后,再用碘酒、酒精消毒手部,之后戴双层手套。我院经此消毒后做的百余例手术无一感染。此外,手术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参观者应固定手术间禁止串手术间参观,严格限制参观人数,减少走动和开关手术门,禁止从污染手术间进入无菌手术间参观。如为感染手术则在手术间门口挂“感染手术,谢绝入内”的牌子,与手术无关人员禁止入内,必要时使用一次性敷料,术后焚烧处理。术毕,手术器械用含氯消毒液浸泡1h后再刷洗打包,手术间内物品、操作台、地面、墙面可用含氯消毒液擦拭并紫外线照射1h,空气消毒机消毒1h后手术间方可使用。废弃物焚烧处理,以彻底杀灭病原体避免交叉感染[4]。

2.5密切关注患者主诉为避免术中过敏及液路不畅造成事故应密切关注患者主诉,如有无过敏史、是否疼痛、用药有无不适反应。对于术中植入人体的物品应提前做好防过敏措施。我院发生过一起对骨水泥强烈过敏致死的事件,如果能早日了解患者对骨水泥过敏或在用骨水泥时加强抗过敏,注重患者主诉事件或许能够避免。有些患者对酒精过敏,如果术前访视得知此情况就能避免消毒时就出现不良状况。有些患者对胶布过敏,如果我们能多问一句,就能避免术后患者皮肤过敏起水泡,增加患者负担,手术创面难以愈合的情况。在面对重大手术或患者为体弱多病型时液路应至少开通两个,避免术中无法快速入液及输血造成严重后果。为避免用错药、输错血,术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使用任何药物时,应与麻醉师共同核对药名、浓度、剂量及有效期,如有字迹不清或怀疑污染则禁止使用。执行口头医嘱时,执行前需复述一遍,并做好三对(对药名、剂量及用法)[5]。准备取血时将输血单内容与病人病历核对且每次只能取一个人的血,避免取错。取血后与麻醉师再次检查输血装置是否完好、血的有效期、血的质量,核对床号、姓名、病历号、血袋号、血型、血的种类、剂量、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输血时密切观察病人反应并倾听病人主诉如有不适立即停止输血并通知医生准备抢救工作,输血后将输血袋放置24h,确定未发生输血反应后,毁形处理。

2.6扎止血带时巡回护士与麻醉师共同记录时间为避免扎止血带时间久造成四肢缺血坏死甚至肢体坏死,扎止血带时巡回护士与麻醉师共同记录时间,1h后缓慢松开,至少10min后方可再扎。如手术时间久则在2次1h松开后适当改为每30min或40min松1次,每次至少15min后再扎。因为时间越久病人忍耐力就越差。如不及时松止血带,患者有出现躁动的危险。为避免摔伤碰伤患者,接送患者时手术车均要将护栏立起,身体置于护栏内,防止碰伤;昏迷病人及老弱病人必要时加约束带。进出门时轻柔缓慢。搬动病人时手术车应锁死,动作轻柔,将病人安置妥当。如病人步行入手术室则应搀扶防止滑倒摔伤。进入手术间后如为清醒病人嘱其不要乱动防止摔伤,如为昏迷者或老人、小孩、孕妇则应在床旁看护,必要时加约束带,防止摔伤。手术结束时,全麻病人未完全苏醒应在手术床旁看护。安置手术体位时既要充分暴露术野又要避免肢体过度外展内收。截石位时腿下垫好棉垫防止压伤肌肉和神经;俯卧位时,头部置头圈,肩下、胸部、腹部、会阴、膝下及足下垫软枕;仰卧位时,耳后、肩下、尾骨、足后跟处垫软枕;侧卧位时,颈下、腋下、肩下、髂骨、脚踝处应垫软枕。如手术时间久则每2h为病人按摩1次,防止压伤。为避免病人被灼伤,使用电刀前嘱病人将义齿、首饰等金属物品取下如取不下尽量避免使用电刀。使用电刀时阴极板贴于病人肌肉丰富处,避免负极板受压。术中如不用则将电刀放于专用布袋中防止误按灼伤患者,病人肢体禁止与头架器械托盘手术床等金属物接触以免灼伤。禁止用电刀直接为皮肤止血防止烫伤难以愈合。

2.7标本登记制度为避免标本丢失及损坏,我院建立了标本登记制度。一般病理标本,术毕由巡回护士与器械护士共同核对床号、姓名、病历号与标本名称后,加入福尔马林浸没标本并双人签字确认无误后由专人送往病理科;对于极小的标本,术前应准备几个高温灭菌小瓶,手术取下标本后由器械护士直接放入小瓶内,术毕与巡回护士共同核对无误后,加入福尔马林浸没标本双人签字送往病理科;如需送冰冻,巡回护士准备好标本袋,待标本取下立即放入袋中与器械护士核对床号、姓名、病历号与标本名称后立即送往病理科;切忌冰冻标本内加福尔马林以免损坏标本。还应注意福尔马林应现用现配。

2.8对抢救记录单书写做出明确规定为避免抢救记录不完善造成不良后果,我科对抢救记录单书写做出明确规定,使用口头医嘱后要求医生及时补记,抢救记录结束后6h内补齐,体现准确性、真实性、及时性。

2.9护送制度护送病人回病房时,各种管道和引流管应由专人看管防止脱落,并在接送病人单上签字查看是否将病历、X线片、Ct片、手术衣裤鞋等带回,避免由此带来的不便。

3小结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医疗护理活动日趋复杂,手术室安全隐患多种多样不可忽视,安全管理成为保障患者安全与利益的重中之重。作为一名手术室护士不仅要有慎独精神还倡导精益求精、细致入微的工作态度[6]。我们要做到一切以患者为中心,不断提高自己的各项水平。对于手术室这个大团体来说,我们只有不断加强和完善安全管理中各项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才能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最大限度地保证手术病人的安全与利益。

参考文献

1赖晓萍,王美珍.手术室护理中的预见性问题与安全管理.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13):1845.

2邬艺平.术前访视在手术室的应用体会.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8):1836-1837.

3李布.手术室的安全管理.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4,14(2):200.

4冯立,耿淑琴,张桂荣.如何加强手术室的安全管理.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6):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