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灾害应急预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44:32

防雷灾害应急预案篇1

1.1 编制目的

防雷电是雨季三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切实加强防雷电自然灾害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高效有序的救灾运行机制,提高防灾救灾工作的整体水平,切实做到有备无患,迅速、准确、及时、高效地做好我部的防灾、救灾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轻雷电灾害造成的危害,促进我部稳定和谐的发展,特制定运输部防雷电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1.2 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害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文件有关规定,结合我部防雷电工作实际,制定本应急预案。

1.3 基本原则

(1)、统一指挥、分级负责,部门分工、协调一致。各部门落实责任,互相配合,形成应急合力,共同做好事故的应急工作。

(2)、与当地的气象部门密切配合,随时掌握最新的气象信息,全面提高事故应急工作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做到及时发现、预警、响应和处置。

1.4 适用范围

(1)、本预案所称雷电灾害,是一种自然灾害,由于强积雨云引起的伴有雷电活动和阵性降水的局地风暴。在地面观测中仅指伴有雷鸣和电闪的天气现象。雷电灾害的特点是规模大、危害严重。

(2)、本预案适用于发生在运输部所属区域内的雷电灾害监测、预警、应急响应、救灾等工作。

防雷电预案:

一、指导思想:本着“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确保我部职工平安。

二、防御要求与重点:凡遇特大雷电灾害或重大雷电灾害,我部救灾应急预案启动,确保我部职工生命和财产安全,在部辖厂区内重点防御。

三、成立组织机构:

成立防御雷电灾害领导小组。在集团公司的领导下,按照“统一指挥,分工负责,专业处置”的原则,负责本部区域内防御雷电灾害的领导工作,监督检查防雷工作的情况,负责突发雷电灾害的救援、伤亡救护、因雷电诱发火灾和雷电灾害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各单位行政主要负责人

职 责:

1、全面负责运输部防雷电应急工作,开展防雷电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单位应急意识和抵御雷击灾害的能力;

2、对运输部防雷电灾害应急预案组织演练;

3、一旦发生雷击,全面负责本单位防雷电应急工作,指挥员工按预案确定的职责投入抗雷救灾;

4、负责研究和制定本区防御雷电灾害工作安排和雷电灾害应急处置的具体措施和意见;

5、负责雷电灾害的处置、救援、救护和事故善后处理工作;

6、负责雷电灾害的应急保障和应对工作;

7、负责防雷安全联合检查,职能部门负责防雷工程质量监督、验收工作;

8、负责制定防御雷电灾害的工作规划和计划,做好防雷工作总结;

9、负责雷电灾害抢救和救援队伍的建设、管理工作;

10、负责集团公司应急指挥中心交办的其他工作事项。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部调度

职责:

1、负责领导小组部署的各项任务及上级气象主管机构部署的防雷减灾业务工作;

2、收集整理各类信息资料,分析研究,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3、确保信息渠道畅通,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报;

4、随时掌握系统的防雷电安全情况处置应急工作的进展情况,及时收集文字图象相关资料,经领导小组审定后,向外通报事件的有关信息。

日常管理组:机电科办公室 电话:

职责:

1、负责行政许可项目的实施工作(新、改、扩建建<构>筑物防雷图纸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

2、负责新、改、扩建建(构)筑物的防雷检测和跟踪检测工作;

3、负责制定建(构)筑物防雷装置与设施的整改方案,实施监督管理工作;

4、负责组织建(构)筑物特种行业的防雷装置和设施的常规检测工作;

5、负责监督对避雷针、避雷器等防雷设施和接地装置的检测,不合格的要及时整改、更换;

6、负责对变电所、配电房的高压电气设备,包括变压器、避雷器、断路器及电容器等进行年度预防性试验,检查和试验中发现的缺陷应及时消除;

7、负责雷电灾害的鉴定、事件的诱发成因分析、灾害总结、信息统计、上报工作;

8、负责防雷工作科普宣传和预报、预测工作。负责防雷安全联合检查,职能部门负责防雷工程质量监督、验收工作;

9、负责雷电灾害抢救和救援队伍的建设、管理工作;

10、负责应急指挥中心交办的其他工作事项。

现场处置组

职责:及时调查收集事件的起因、现状、发展趋势等信息,并向领导小组报告;进行现场处置,采取必要措施,把损失降到最低,迅速控制事态蔓延;根据现场情况,组织人员对危及安全的隐患,做好妥善处理。 

安全保卫组

职责:负责事故现场的维护管理警戒工作,阻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需要采集证据的进行文字和图像收集;疏散人员,疏通车辆,维护处置现场秩序;按上级批示,根据现场情况,与其它相关部门,采取应急措施,防止事态扩大。

后勤保障组

职责:

车辆调配,调集处置现场所需人员的调集和工具、设备、物资的供应,协助做好伤员的救护工作。

机动预备组

职责:

组长由救援领导小组依据情况临时指定,机动预备组集合所预备人员待命,由救援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调动,随时准备提供援助。

四、救援程序

1、发生事故后,单位领导及工作人员应在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现场,按照制定的应急救援预案,立足自救或者实施援救。

(1)、当雷击引起人员伤亡、火灾、爆炸的,及时实施消防、医疗救护、人员疏散、努力保证人员安全;

(2)、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灾情;

(3)、保护好现场和保证通信设备完好,内外、上下主要信息联络畅通。

2、雷电灾害防御工作领导小组接到重、特大雷灾事故报告后,立即向公司领导报告,并组织有关人员赶赴现场,成立事故处理现场指挥部,指挥部指挥长由部机电分管领导担任,对抢险救灾事故处理实行统一指挥。

3、参加抢险救援工作,在事故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实施救援,不得拖延、推诿,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事故损失,防止事故蔓延扩大。

(1)、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险区域内的其他人员,排除险情。

(2)、迅速控制危害源,并对危害源造成的危害进行检验、监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和危害程度。

五、雷电灾害事故报告

防雷灾害应急预案篇2

二、认真落实各项防雷减灾措施

(一)加强防雷减灾科普知识传工作。传、气象部门要加大防雷科普知识的传力度,结合典型案例,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类媒体,向公众广泛传防雷知识,特别要加强农村、学校、旅游景区的雷电科普、雷电防护、灾害应急处置等防雷知识的传工作,努力提高全民防雷减灾意识。

(二)切实做好雷电监测预报服务工作。气象部门要积极开展雷电天气、雷击落区和危害等级等雷电监测分析和预报警报业务,加强雷电监测、短时和临近预警预报。各新闻媒体、通信单位要积极配合气象部门及时雷电灾害预警信息,为广大人民群众增强防雷意识、采取避险措施提供帮助。

(三)认真做好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竣工验收和定期检测工作。气象部门要重点抓好建筑、石油化工、交通、教育、旅游、文物、金融、广播电视、医疗卫生、邮电通信等重点行业的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防雷装置定期检测工作。防雷装置的设计、施工,应当由具有防雷装置专业设计、施工资质的单位承担。气象部门要按照规定将雷击风险评估纳入防雷装置设计审核条件,充分发挥雷击风险评估在防雷减灾工作中的重要支撑作用。各级政府要加大农村防雷设施建设投入,加快农村地区防雷装置的普及使用。

防雷灾害应急预案篇3

关键词建筑物;雷击风险评估;步骤;内容;分类

中图分类号p4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1)12-0045-01

雷击风险评估体现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理念,是以工程所在地的雷电活动情况,以及雷电灾害特征为评估主体,综合分析雷电可能造成的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风险内容,以为项目工程的建设、提高建筑物防雷安全系数提供参考。

1雷击风险评估的步骤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单位接受委托后,应立即成立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专家组;专家组根据评估要求进行资料收集,委托方应根据评估需要,向评估单位提供以下资料,即工程总平面图、地形图、地勘报告或工程初步设计图、初步设计说明等,并对其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1]。

评估专家组根据委托方提供的资料和收集的相关资料,进行工程分析和现场的勘测和调研,并制定评估方案;评估单位实施评估时,应根据委托方提供的资料,结合当地雷电灾害预警能力、应急响应能力和现场勘测报告以及雷暴天气卫星云图、闪电定位等相关资料和数据及评估对象所在地的地理信息系统资料,通过高性能计算机,对评估对象的雷电灾害风险进行分析、计算、评估,并编制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报主管部门审查。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方案作为防雷设计和施工的依据,不得任意更改;施工中如发现实际情况与评估时所提交的资料不符,应补充必要的资料,重新评估。

2雷击风险评估的内容

2.1雷击损害风险评估

通常损害源有雷击服务设施及其附件、雷击建筑物及其附近。根据不同的保护对象特性,雷击可能会引起建筑物的结构类型、服务设施、用途、内存物受损,建筑物中损失类型包括[2-3]:①L1:人员生命损失;②L2:公众服务损失;③L3:文化遗产损失;④L4:经济损失(建筑物及其内存物的损失)。具体的雷击基本损害类型包括[2-3]:①D1:生物伤害;②D2:物理损害;③D3:电气和电子系统失效。邻近雷击引起的建筑物风险分量服务设施中的损失类型包括[2-3]:①L2:公众服务的损失;②L4:经济损失(服务设施以及活动中断的损失)。

2.2雷电灾害环境影响评价

根据物质燃烧条件和燃烧时所产生的热量,确定燃烧危害范围。并参照相关的计算方法,选择合理参数,对雷击爆炸危害范围的界定对象——工厂外部各类建筑物的安全设防标准,作出推理,得到安全距离。

2.3雷电灾害易损性评估

某区域雷灾易损度与雷灾造成的损失量密切相关,损失量越高,易损度越大。首先,在某一类型的雷灾易损度指标下,先统一换算为占该类型指标总值的百分比(相对值),再根据其所占总值的百分比大小进行二次划分,划分出该类型指标从极高到极低5个等级间的界定值,然后估算出该地区此种类型指标的雷灾易损性等级,并用其所在等级的等级值取代类型指标值,通过累加各个区域雷电灾害易损指标等级值取其平均值得到评价区域的综合易损度[2-3]。

2.4大气雷电环境评价

2.4.1雷电活动时空分布特征。根据项目所在地相关的历史气象资料,确定其雷电活动时空分布特征以及雷电主导方向、次主导方向等[2-3]。

2.4.2雷电流散流分布特征。根据项目所在地的地形、土壤状况和气候背景等分析雷电流散流分布特征[2-3]。

2.4.3年预计雷击次数。根据项目所在地的环境及建筑物本身的情况,计算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2-3]。

3雷击风险评估的分类

3.1项目预评估

项目预评估是根据建设项目初步规划的建筑物参数、选址、总体布局、功能分区分布,结合当地的雷电资料、现场的勘察情况,对雷电灾害的风险量进行计算分析,给出选址、功能布局、重要设备的布设、防雷类别及措施、风险管理、应急方案等建议,为项目的可行性论证、立项、核准、总平面规划等提供科学防雷依据[4]。

3.2方案评估

方案评估是对建设项目设计方案的雷电防护措施进行雷电灾害风险量的计算分析,给出设计方案的雷电防护措施是否能将雷电灾害风险量控制在国家要求的范围内,给出科学、经济和安全的雷电防护建议措施,提供风险管理、雷灾事故应急方案、指导施工图设计。

3.3现状评估

现状评估是对一个评估区域、评估单体现有的雷电防护措施进行雷电灾害风险量的计算分析,对雷电防护措施是否能将雷电灾害的风险量控制在国家要求的范围内,给出科学、经济和安全的整改措施,提供风险管理、雷灾事故应急方案。

4参考文献

[1]李洪峰,刘敏.已有建筑物雷击风险评估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浙江气象,2010(3):38-40,45.

[2]朱峰,迟良勤,林明志,等.浅谈雷灾害风险评估[J].吉林气象,2007(1):38-41.

防雷灾害应急预案篇4

做好防雷装置的设计、审核、检测和竣工验收等工作。县建设、安监、公安、消防、教育等部门要按照职责积极配合气象部门做好防雷减灾工作,形成防雷减灾、安全生产齐抓共管的局面,把我县防雷减灾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各乡镇、各部门要站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防雷减灾工作的重要性,积极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方针,认真组织学习、宣传、贯彻有关防雷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全县防御雷电灾害工作统一由县气象部门管理。县气象局作为全县防雷减灾工作的主管机构,要依法加强对全市雷电灾害防御的组织管理。

二、建立防雷减灾保障机制

各乡镇、各部门要负责做好本地、本部门的雷电灾害防护工作,将防雷减灾工作所需经费纳入到预算。气象部门要建立健全雷电灾害监测系统,积极开展雷电天气预警业务,加强雷电监测、短时和临近预警预报,充分利用各种通信媒体及时雷电灾害预警信息,为政府及有关部门做好防雷减灾工作提供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增强防雷意识,采取避险措施提供帮助。电力、通信、石化、教育等重点防雷行业和部门及易燃易爆场所要建立和完善应急预案,提高雷电灾害应急处置能力。

三、强化防雷减灾工作管理

防雷减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各乡镇、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各自的职责范围内积极配合气象部门做好防雷减灾工作。

(一)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凡是县行政区域内专门从事防雷装置检测,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施工的单位,必须具有省以上气象主管机构颁发的资质证,并到县气象局登记备案,严禁无资质或超资质等级从事防雷装置检测、设计和施工。

(二)安装的防雷装置必须符合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使用要求,并按国家和省有关防雷技术规范和标准设计、施工。使用的防雷产品必须在省气象主管机构备案并接受当地气象部门的监督检查,禁止销售和使用不合格的防雷产品,新建的建(构)筑物及附属设施防雷装置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三)严格执行《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规定》要求,对不按防雷设计图纸施工,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物不安装浪涌保护器(SpD防雷设施不完善,县气象局对此工程不得验收。

(四)防雷工程施工单位应当按照审核批准的防雷工程设计方案进行施工,施工过程中,由县气象局授权的防雷检测机构进行跟踪检测,检测结果书面通知建设和施工单位,并作为防雷工程竣工验收的主要依据,防雷工程设计方案涉及变更的应当重新履行报批手续。

(五)县气象局要认真落实防雷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制度,做好建筑物防雷审查把关和防雷专项验收、监督工作。新(扩、改)建的建筑工程开工之前必须到县气象局进行防雷设计审核并取得《防雷设计核准书》未取得《防雷设计核准书的建设部门不得颁发《开工许可证》防雷工程未取得《防雷装置验收合格证》不得组织验收,消防大队不得办理《消防合格证》建设部门不得受理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登记手续,房产部门不得办理房产证。

四、切实规范防雷安全措施

县气象局授权有资质的防雷检测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防雷装置的检测工作。石油、化工、通信、电力、学校、宾馆等行业和部门要认真执行防雷装置年度检测制度,每年都要主动向防雷检测机构申报防雷装置年度安全检测申请,及时接受防雷安全检测,防雷检测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对防雷装置检测后,应当出具真实、有效的检测报告。各防雷装置使用单位不得拒绝防雷检测工作。对不符合使用要求、存在较大雷电事故隐患的防雷装置,防雷检测机构要提出具体整改意见。为了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源头治理工作,加强对易燃易爆物品生产、销售企业的管理,县安监、公安、消防等部门在对相关企业进行年检、年审时,要积极配合县气象局防雷安全管理工作,应检查其是否安装防雷设施并具有防雷装置检测合格证,对无防雷设施或经防雷检测不合格的企业,不予年检和年审。

五、严格执行雷灾事故报告和责任追究制度

防雷灾害应急预案篇5

关键词:海岛雷击灾害防控

随着我国海洋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亟需大批高素质的海洋人才,促进和推动了海洋科技教育的发展,涉海类高校不断发展壮大,有不少高校就建在雷灾泛滥的海岛上,这就要求我们重视海岛类校园的安全问题。

据统计,我国华南沿海地区和华东沿海地区是雷灾分布最广的区域,雷灾占全国的73%,十年经济损失达88650.46万元。校园是人员密集场所,雷击极易造成群死群伤。因此,建立基于海岛特性的校园雷击综合防控体系对保证校园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1.海岛雷电特点分析

雷击是积雨云内、积雨云团之间、积雨云团与大地之间发生的剧烈放电的现象,而积雨云多出现在水汽充沛的地区。雷击大致分为直击雷和雷击电磁脉冲(Lemp)两种。以下以舟山群岛为例,从雷暴日数、雷暴发生方向、地形地貌等角度分析海岛雷电特性。

1.1雷电日数

雷电日数反应了雷电活动的频繁与强弱。它的统计数据分别由雷电活动日数(tdo)、雷暴日数(td)、闪电日数(tds)组成,它们之间的关系为tdo=td+tds。

以陈军等测得《舟山群岛雷电活动的特征分析》为参考数据。舟山市定海测得的年平均雷电活动日数为42.4d/a,嵊泗测得为39.5d/a。月平均雷电活动日数在3月和7月出现峰值,并在7月出现极大值,6月-9月是舟山市的雷电活动频繁的时间,在夏季及与秋季转换时,雷电活动是最频繁的。

由上面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海岛城市的雷电日数活动频繁。每年的3月、9月份是学生开学的时间,校园里人流密集;另外,在6月-9月是学校放暑假的时间段,在这期间虽然大部分学生放假回家,但无论在高校、中小学还是技校仍有部分学生留校学习,而这期间校园里也只留值班老师,这样一来很容易造成松懈的现象,恰恰此时是雷电活动最为频繁的时段,这两个时段都需要格外注意雷电安全问题。

1.2首次雷暴发生来自方向

根据统计,由于定海距离其西部和西南部的宁波市较近,雷暴来源主要以西(w)和西南(Sw)为主;而嵊泗距离北部的上海市较近,及受宁波市和舟山群岛链的共同作用,雷暴来源主要以西北(nw)、西南(Sw)和西(w)为主。

可以看出,舟山地区的首次雷暴基本来自于沿海发达城市,这恰恰说明这些城市里发达的电子设备与雷暴灾害有着一定的关系。从雷击事故案例分析出,对电子设备危害最大的是雷击电磁脉冲。

1.3电闪密度与雷电流强度

海岛地形地貌复杂,雷电流平均强度较大,由于舟山群岛多丘陵,山坡对气流的抬升作用,且山顶与雷雨云距离较近,地闪密度较高;而在开阔地带,如平地、滩涂则由于雷击选择性强,地闪密度也较大。虽然总体上说,舟山海岛电闪密度低于大陆,但雷电流平均强度较大,近十年来发生过多起雷击事故,经济损失达3500万元,并有人员死亡。拥有近万名师生的浙江海洋学院地处舟山本岛南面的长峙岛,虽然长峙岛闪电密度不大,但因为校址紧临海边,属雷击选择性较强区域,当有强雷暴过境时,落地雷的危险性极大。

2.校园雷击灾害防控现状分析

对地处海岛的高校校园的雷击灾害预防控制现状进行了调研,着重从防雷击装置、雷击灾害防控制度、防护意识及应急等方面分析目前海岛校园雷击危险性的防控现状。

2.1防雷击装置现状

校园建筑物属三类防雷建筑物,按二类建筑物设防。按照功能大致划分为办公楼、实验楼、教学楼、科研中心、实训中心、宿舍、食堂、医疗中心、游泳馆、体育馆等。其防雷击措施主要分布在屋顶和底层通过接闪器和基础接地、接地装置、避雷引下线、等电位连接。

接闪器主要包括避雷网:使屋面上各金属物及构建均与避雷网相通,暗避雷带:屋面内敷设暗避雷带,明避雷短针:与暗避雷带结合使用。另外,在屋顶设有接地装置:竖直敷设的金属管道和金属物的底端与接地网相连,顶端与屋顶避雷网相连接。基础接地主要是利用基础地梁主筋环形闭合焊通,组成综合接地网,接地电阻要求不大于1欧姆。

以上大部分属于外部防雷措施针对直击雷,而对雷击电磁脉冲的内部防雷措施还有所欠缺。

2.2校园雷击灾害防控制度不完善

排查后发现,大部分在建设过程中依据某些防雷设计或经验安装了相应的防雷击装置以外,其它基本并无任何相关防雷资料可查。一般认为雷击事故发生是偶然的,不会经常发生,所以在制度上成为短板。

2.3雷电防护意识薄弱

目前雷电防护还局限在建构筑物建设过程中的防雷阶段。经调查,大家对防雷方面的知识基本停留在一根“避雷针”上面,被问及周围有何种雷电隐患?是如何预防控制的?回答者会指着楼顶答:是不是楼顶有根避雷针!?回答者得状态基本是摸不着头脑且不确定型的。如果被问及雷电来临时知道如何避雷吗?回答者得答案众说纷纭没有统一标准。

雷电灾害却与人一机一环之间均有一定的相关性。人始终是作为机器、设备的持有者,它们同在一个环境当中,所以雷电的防护应做到人人有意识、人人有知识、人人懂得如何去规避雷电灾害的影响。就如同火场逃生一样,如何科学合理的避雷也应掌握相关知识。

2.4雷击应急知识宣传不够

雷击应急一般指雷暴日,电闪雷鸣之时,我们应该做些什么能够更好的保护自己,保护仪器设备免受意外损坏。调查后发现雷击灾害应急方面的措施薄弱、缺乏对应急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3.海岛型校园雷击灾害系统改进建议

针对以上存在的不足,建立海岛型校园雷击灾害系统的防控体系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增强防雷击电磁脉冲(Lemp)措施。雷击电磁脉冲一般指闪电直接击在建筑物防雷装置和建筑物附近所引起的效应,通过空间电磁感应、线路感应、地电位反击等侵入电子信息设备,其后果可能会使整个电子信息系统失灵,而造成难以估计的经济损失和安全风险。沿海地区经济水平发达,大量微电子设备充斥着人们的工作生活空间。在雷暴日,雷电直击建筑物防雷装置或建筑物周围产生电磁场,从而对微电子设备产生能量冲击,造成设备损坏。

同时,校园防雷击电磁脉冲不仅是对电子设备,还要集中在校园网络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校园建设过程中已经越来越离不开网络建设:各种网络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相继出现,使教学手段更加先进,学生们随时随地在线学习更加方便,校园网络系统一旦遭受雷电冲击将会对网络教学产生严重影响。

所以,在防雷击过程中更要做雷击电磁脉冲的防控工作。防雷击电磁脉冲方面尽量采用电磁屏蔽、接地、等电位联结以及在电源和信号侧安装电涌保护器(SpD)的方式进行预防。选择科学合理的屏蔽形式,根据建构筑物的不同正确的接地方式以及选择合格的浪涌保护器能够有效的预防雷击电磁脉冲。

第二,完善或建立防雷相关制度。防雷管理制度的短板应该尽早解决。建立防雷设备管理制度,确定专人专责定期检查维护雷击设备,防止隐患的存在;建立雷电知识普及制度,做到人人了解雷电知识以及防护不当带来的后果等;建立雷灾报告及事故分析制度,相关部门要严格观测并及时报告,对已发生的雷灾案例及时进行原因分析;建立校园雷电预防机制、应急预警、应急演练等相关制度,确保在雷灾发生后能够及时、有效的采取措施保护或减轻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情况,进行雷灾应急演练,训练在紧急情况下采取保护措施时人的心理素质以及对应急措施的熟练程度;各部门也可根据自身情况不同建立专项防雷击应急预案。

制度的建立要科学可靠,结合各部门不同层次分别建立相应的具体内容,如根据功能分区的不同,分别建立在本区域内如何做到雷电灾害的预防控制以及在雷电发生时结合区域特点该采取何种措施。做到有制度可依、有制度可循、结合实际实施才能够从根本上对雷击灾害进行有效的防控。

第三,增强校园雷击灾害防控意识。增强安全意识一直是安全工作的关键,在雷电灾害的防控过程中仍然不能缺乏雷电防控意识的加强。通过雷电知识的各种宣传、雷电预警的演练等,不断加强师生以及相关人员的雷电防控意识,为雷击灾害来临做好准备工作,灾害发生时方能做到更加准确、行之有效的应急保护。

第四,宣传雷灾应急保护知识。电应急保护知识宣传尚且不够,大部分人几乎不懂得如何在雷电灾害来临时做到自身的有效防护以及能够做到周围设备环境等不受损害。

雷雨天时尽量不要待在室外,更不要靠近高耸的建构筑物、大树、空旷的地方躲雨;避免在雷雨天手持金属工具,因其会感应电流“引电”上身;远离高处尚雷雨、露天垂钓等一系列“雅事”;为避免雷击电磁脉冲关闭所有电源防止导电击穿损坏设备,关闭一切电源仍是行之有效的避雷方式;尽管待在室内仍有可能遭受雷击危险,远离一切电子设备,不接打电话、不靠近带电导体、电线等。

防雷灾害应急预案篇6

【关键词】油库;安全;防火工作

油品具有易燃、易爆等特点,在油品接卸、储存、转输和设备检维修作业过程中,须严格按规范化、标准化作业流程操作,作业中的“低标准、老毛病、坏习惯”和“三违”等现象,极易引发油品火灾事故。故在安全管理上,必遵循HSe管理体系,牢固树立设备的本质安全和消防的长效机制;在防范措施上,必须落实安全防火工作的责任,确保安全生产的平稳运行;在事故抢险上,必遵循“抢救生命优先、应急救援人员行动优先、防止事故扩散优先,”的原则,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一、影响罐区作业的安全因素

(一)人的不安全行为

罐区输转、计量、司阀、检维修作业,未采取安全的防范措施,不按标准化、规范化操作,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极大。

(二)物的不安全状态

罐区工艺设计、设备、保护措施、安全装置的缺陷,未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或措施落实不到位,极有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

(三)森林火灾

处于山区和森林环抱之中的油库效多,周边一旦出现森林火险,对油库将形成极大的安全威胁,易引发罐区火灾和爆炸事故。

(四)雷击

雷电流发生的电动机械效应力,在雷击点的高热量下,可导致金属熔化或气化,使油罐和附件发生严重扭曲、解体、撕裂和爆炸现象。

二、罐区防火工作的管理措施

为有效的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油库防火工作应从基础工作开始、从设备设施维护着手、狠抓日常管理,采取多方面的防火应对措施,打造油库安全生产的坚强后盾。

(一)注重长远

加大对油罐设备、罐区设施的检查,定期进行风险评价和危害分析,从员工安全教育入手,强化安全意识,规范标准化作业流程。

(二)严抓细管

切实做好油罐区设备、设施的日常维护和保养,从精细化管理做起,落实设备“四定”,确保设备的完好率、隐患控制率达到100%。

(三)重点防范

从季节上加强森林防火工作,构筑有效的防火隔离带和消防设施的配备,加强重点时段的巡检、巡查,防止山火袭击。

(四)落实责任

做好防雷电、防静电设备的强制性检测和雷雨多发期的自检工作,确保在突发性灾害天气时,起到对油罐的安全保护作用。

三、罐区防火安全的管理体系

油库的防火工作和应急管理体系,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多措并举中入手,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救援体系,减少事故的发生和财产的损失。

(一)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油库应根据所处地理位置、季节变化、周边情况等,制定和完善消防灭火、应急救援、抢修抢险等预案。体系建设中,一是协调各方力量、上下联动、部门间的配合;二是健全隐患整改责任、应急信息传递、应急物资保障等制度;三是构筑统一指挥、协调有序的应急管理体系;四是不断加强预案的演练和修订工作,确保预案的完整性和可行性。

(二)罐区的防火与救援

罐区的防火工作和事故抢险,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原则,在目前油库人员编制有限的情况下,加强义务消防组织与人防、安防和技防并举的措施,在一旦出现突发性事故时,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油库自身义务消防组织力量,启动上下联动机制,依托当地政府和消防单位的力量,共同处置和抢险救援。

1、从“人的不安全行为”上分析

在罐区抢维修过程中,有统计显示,人的因素造成事故的发生率占67.8%,较常见的有设备抢修、跑冒漏、油罐清洗、油料回收等引发火灾事故。故在罐区的防火工作中,一是要增强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发挥培训库的功能,以消防安全、专业知识、岗位技能等教育,将安全防火工作渗透到员工的脑海之中;二是强化应急管理措施,在罐区的防火工作中,制订切合实际的、符合实情的、实战实用的应急抢险预案;三是加强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救援能力,结合季节性的变化,不定期的、有针对性的实施预案演练,尤其要加强企业上下联动的救援机制,加强联防单位间的应急管理措施,加强与当地政府和消防部门的密切配合,共同进行抢险和救援。

如:抢维修过程中出现火灾事故,员工应迅速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在火灾初起的那一刻,在第一时间、以最快的速度、就近取用移动式消防器材或石棉毯,控制火势的蔓延,有序的进行初期火灾的扑救;如险情恶化,火势范围和危害程度进一步扩大,现场救援人员,则应撤出救援现场,到指定的安全施救点,开启着火罐及相邻罐的消防灭火系统、开启罐区固定消防炮、泡沫消防栓等设备,控制火势向周边蔓延,等待地方政府、消防单位和外援力量到达现场后共同剿灭。

2、从“物的不安全状态”上分析

储油罐的安全保护装置有泡沫、清水消防系统,有防雷、防静电保护系统、罐顶设有波纹式阻火器。在罐区的日常防火工作中,一是要加强设备专项检查制度的落实,查找设备的薄弱环节,加强罐区安全工作的巡检,消除设备隐患,使设备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二是要认真吸取事故案例中的经验教训,在“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原则上,加大技防设备在罐区上的应用;三是从设备的本质安全入手,注重员工在操作失误时、在设备出现故障时,技防措施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如罐区固定式消防炮、罐体喷淋冷却保护等系统的投入。

如未认真履行岗位防火工作职责和设备“四定”的责任,设备疏以检查、存在缺陷,在突发事故中,设备在本质安全上,发挥不了正常的作用,那么,事故势必升级,酿成更大的灾害性事故。若罐区安全防火工作严谨有序,安全保护装置完好有效,遇储油罐意外着火,在第一时间,启动油罐灭火预案,配与罐体清水喷淋和罐区固定消防系统进行抢险,处置得当,油罐火灾能在短时间内灰飞烟灭;若出现意外,同样可以对火势进行控制,等待地方政府、消防单位和外援力量到达后共同处置。3、从“森林火灾”上分析

南方油库的建设,大多坐落于边远山区,依山而建,处于森林覆盖之中,与山形成环抱之势,其枯枝、落叶、枯草、丛林遍布整个油库周边,加之附近村民火烧田埂、稻草、清明祭祀等用火,季节的不同,火灾的风险和危害程度则不同。故油库在森林防火工作上,一是要加强与周边单位、村民小组的防火联防,制订风险防范和应急救援措施;二是要加强周边民众的安全防范意识,加大宣传和教育的力度;三是要加强与联防单位和村民小组的联系,开展森林火险的应急预案演练;四是要加强自身防范和救援能力的建设,充分利用应急物资在森林火险中运用。

如罐区周边一旦出现森林火险,若防范措施空白,联防机制瘫痪,安全间距不足,山火借助可燃物、风之势,将给救援工作带来不可预知的阻力,直接威胁着罐区的安全。故构筑油库有效的防火隔离带已势在必行,以消防通道而定,距防火堤应保持3米以上的安全间距,以油库围墙划分,内外必形成5﹕3米的防火壕沟,在发生山火时,能借助其人工屏障,一是阻隔火势对油罐的直接威胁;二是出现山火气旋、飞火时,有足够的防火空间。所以,在森林防火工作中,防火隔离带的设置十分必要,同时还应发挥油库联防组织作用,加强相互间的协调和配合,设置了望台和监控系统,确立发现优于灭火的原则,形成“群策群力、群防群治”的防范机制。

4、从“雷击”的自然灾害上分析

雷电有很大的破坏作用,建(构)筑物等设施和设备遭受雷击时,会产生相当高的过电压和过电流,造成设备和设施的破坏,导致火灾和爆炸,甚至人员伤亡。而有效的防雷装置,通过引下线和接地装置把雷电泄入大地,使人员、设备和设施免遭雷击,起到安全保护作用。所以,在罐区雷电的防火工作中,一是油罐防雷装置同其他设备一样,应定期检查各部件的连接情况和锈蚀情况;二是每年春秋两季,气象检测部门应对油罐防雷、防静电保护设施进行强制性检测,使其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三是季节变更时,要加强油罐区季节性的防雷、防静电自检工作;四是加强防雷电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强化员工抢险救援能力。如油罐遭遇雷击起火,未造成油罐撕裂爆炸,应立即停止作业,启动火灾应急救援预案,用泡沫消防系统,控制罐内液面火势,同时施以着火罐、相邻罐的罐体冷却,配与地方政府、消防单位和外援力量的救援,从而达到对火势的剿灭。

(三)强化应急预案演练

加强油库员工应对突发事故的抢险能力,应在提高员工救援处置能力上下功夫:一是制定符合实战、切合实际的应急抢险和救援预案,运用HSe管理体系中pDCa管理模式,在演练中不断地对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二是罐区防火工作,应依靠当地政府的重视和消防警力的配合,从罐区火灾的危害性和施救难度上着手,形成油库义务消防组织与外部力量的救援整体;三是培养一支训练有素、技术过硬的救援力量,从个体出发,以班为组,形成班组与班组间的配合,在应急抢险中发挥团队力量;四是强化应急预案的演练,克服“练为看”的错误观念,根据季节性的灾害变化,制定相应的演练科目,使其具有实战、实用、实际的效果;五是在救援能力上,加强对预案抢维修能力方面的训练,在演练中把预案的抢维修与应急救援相结合,促进油库员工应急处置能力提高。

四、安全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在我国油库管理中,标准制度不健全以及落实不到位是制约油库安全管理的最主要的隐患。目前,各油库以及中转站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先进的测试仪器以及计量设备使用使得人为影响逐步减少。因此,建立和落实合理的、适合本油库的规范作业流程和安全制度,对于油库的安全作业和效益的最大化有着积极的意义。

安全工作的行为准则是油库企业安全的生命线。只有抓住贯彻规章制度这根主线,油库安全工作才能落到实处,才能有力度、有效果。首先,要从学知识、强素质,学规章、守制度抓起,准确理解各项法规制度的内在含义,增强遵守法规制度的自觉性;其次,要“严”字当头,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按管理制度办事,按操作规程做,按技术规范管,坚决处理有章不循、执章不严、违章不究和违章介定不清的问题;再次,要狠抓安全制度的落实,切实做到制度全覆盖,管理无漏洞,这样才能保证油库的安全最大化。

防雷灾害应急预案篇7

步加强防雷减灾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积极科学构建防雷减灾综合管理体系

我省属雷电灾害多发区,每年因灾造成的损失十分严重,雷电灾害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各级政府务必高度重视防雷减灾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健全防雷减灾工作责任

制,深入开展防雷减灾综合治理,逐步形成“政府统一领导,管理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共同参与”的防雷减灾综合管理体系。气象部门要依法履行防雷减灾工作的组织管理职责;安全生产监

管部门要加强对有关行业和企业落实防雷安全工作责任的督促检查;建设、规划、消防、通信、电力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协同做好建设项目的防雷工程质量管理;工商、质监、气象、林业等部门要加强

对各种防雷产品生产、流通和质量的监管,确保防雷减灾工作落到实处。要健全雷电灾害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因防护措施不到位或灾害应急处置不力造成重大事故的,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二、全面落实防雷安全制度

严格执行防雷安全制度,各类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防雷装置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和投入使用。防雷装置的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由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负责。对拟建的

大型建设工程、重点工程、易燃易爆环境建设工程应进行雷击风险评估。第一、二、三类防雷建(构)筑物,学校、宾馆、医院、旅游景区等人口密集场所,以及广播、电视、计算机系统设施,必须严格

按照国家技术标准和规范建设防雷装置;输电线、微波站、卫星地面站等电力和通信设施要全面落实防雷安全措施。要定期对防雷装置进行检测,对失效或性能不足以及质量不合格、安装不规范的,应

及时更换或完善。在雷电灾害高发期间,要认真组织防雷安全检查,做到消除隐患,不留死角。建立和完善雷电灾害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切实提高雷电应急处置能力。加强防雷行政执法工作

,依法查处逃避防雷安全监管等违法行为,维护防雷减灾工作的正常秩序。

三、切实提高雷电预警预报和防御能力

各级气象部门要按照“科技防雷,依法减灾”的要求,积极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加强雷电发生和成灾机理的基础科学研究,加快广州国家雷电野外试验基地建设,积极开展雷电防御、防雷装置检验

和防雷标准的技术研究;构建雷电监测预警体系,组建全省闪电定位网,推进雷电天气、雷击落区和危害等级的预警预报工作;抓好林区雷击火灾预警预报防范技术研究,为林区防雷减灾工作提供技术

支撑;及时雷电灾害预警信息,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做好防雷减灾工作提供支持。

四、努力营造防雷减灾工作良好氛围

防雷灾害应急预案篇8

河北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最新版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气象灾害的防御,避免、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科学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气象灾害防御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气象灾害,是指干旱、暴雨(雪)、连阴雨、雷电、冰雹、高温、低温、寒潮、霜冻、冰冻、冻雨、大风(沙尘暴)、台风、龙卷风、大雾和霾等所造成的灾害。

因气象因素引发的衍生、次生水旱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灾害的防御工作,法律、行政法规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 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科学防御、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原则。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领导,成立气象灾害防御指挥机构,完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立健全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协调机制和责任制,将气象灾害防御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和防御工作,依法组织管理气候可行性论证、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等工作,协助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及时做好气象衍生灾害、次生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和防御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农村和边远贫困地区气象灾害预防、监测、信息传播等基础设施建设和防灾物资储备,做好农村和边远贫困地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气象主管机构和有关部门,向社会宣传气象灾害防御法律法规,普及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增强社会公众气象灾害防御意识,根据本地气象灾害的特点组织应急演练,提高社会公众避险、避灾、自救、互救能力。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协助本地人民政府做好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的宣传和气象灾害应急演练活动。

学校应当把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纳入教育内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气象灾害防范意识与自救互救能力。

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在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灾害预防

第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气象主管机构和有关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气象灾害的种类、频次、强度和造成的损失等情况进行普查,建立气象灾害数据库,按照气象灾害的种类进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编制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划定气象灾害风险区域,予以公告,并在气象灾害易发区域、重点防御区域设立警示标志。

第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上一级人民政府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结合本行政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气象灾害特点、风险区划,编制本行政区域的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并组织实施。

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编制土地利用、区域建设、海域开发、环境保护、交通运输、农业、林业、水利、旅游、能源、通信等规划,应当适应气象灾害防御的要求。

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和气象灾害防御需要,编制本行政区域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备案。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国家和省重大建设工程、重大区域性经济开发项目和大型太阳能、风能等气候资源开发利用项目以及城乡规划编制中,应当依法开展气候可行性论证,并将论证结果纳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对前款规定的建设项目和规划编制依法进行审核时,应当将气候可行性论证结果纳入审查内容。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实际需要,整合现有气象灾害防御救助资源,建立或者确定应急救援队伍,组织应急演练,提高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

第十五条 省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标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气象主管机构应当指导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按照标准做好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

第十六条 学校、医院、商场、旅游景区、交通枢纽、文化体育场(馆)等人员密集场所,矿山、尾矿库、易燃易爆以及危险物品生产、存储场所和其他遭受气象灾害破坏易造成人员伤亡的重要设施,其产权单位或者管理单位应当考虑气象灾害的风险性,制定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定期进行排查,采取措施消除隐患。

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根据本地气象灾害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修建抗旱、防洪、除涝工程,及时疏通河道和城市排水管网,加固病险水库,加强堤防、避风港、防护林、应急避难场所等工程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

第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根据暴雨(雪)、冰冻、冻雨、大风(沙尘暴)、台风、龙卷风等灾害性天气情况及预测,加强对山洪易发区、地质灾害易发区等地巡查,做好道路、通信、电力、供水、供气、供热设施的维护以及群众基本生活必需品储备、牲畜转移等工作。

有关产权单位和个人应当做好危旧房屋、临时建筑物、临时构筑物和户外宣传牌的除险加固。

第十九条 省、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气象主管机构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空气质量监测信息共享、预报会商和信息制度,及时向公众大雾、霾灾害监测信息和空气质量监测信息。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加强对机场、车站、港口、高速公路、航道、渔场等重要场所和交通要道的大雾、霾的监测,做好交通疏导、调度等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大气污染源的监管,做好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控制工作,确保控制在国家规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之内。

第二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在高温天气来临前做好供电、供水和防暑医药供应的准备工作,并合理调整工作时间。

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在低温、寒潮、霜冻天气来临之前,采取应对措施,做好农业生产防寒、防冻等工作。

第二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加强对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管理,提高雷电灾害监测、预报以及风险评估能力,依法参加、实施雷电防护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

应当安装雷电防护装置的新建、扩建、改建的建筑物、构筑物、场所和设施,建设单位应当将雷电防护装置的建设纳入主体工程或者整体项目,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将雷电防护装置竣工验收资料纳入建设项目档案,并加强监督管理。

本省行政区域内大型建设工程、重点工程、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人员密集场所等项目,应当进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农村雷电灾害防御工作,指导农村新建学校、民居、大型畜禽养殖场所安装雷电防护装置,提高农村雷电灾害防御能力。

第二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在本级人民政府领导和协调下,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开展人工增雨、防雹、防霜、消雾等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预防或者减轻气象灾害的影响。

第二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增加经费投入,组织开展气象灾害防御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和应用气象灾害防御先进技术,积极开展区域合作与交流,制定气象灾害防御地方标准和技术规范,提高气象灾害防御的科技水平。

第三章 灾害监测预警

第二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完善气象灾害监测体系,根据气象灾害防御需要,建设应急移动气象监测设施,在气象灾害易发区、农作物主产区加大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设施建设密度。

重点矿区、林区、渔区、旅游区和重要交通、通信、电力、输油(气)线路沿线以及国家、省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应当根据气象灾害防御需要配套建设气象监测设施,配备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接收和播发设施,保证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接收与传播畅通。

气象监测设施应当符合气象标准和规范,并向省人民政府气象主管机构汇交所获得的气象探测资料。

第二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跨地区、跨部门的气象灾害联合监测网络和气象灾害监测信息共享平台,完善气象灾害监测信息共享机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及时、准确向气象灾害监测信息共享平台提供气象、水情、旱情、森林草原火险、地质灾害、植物病虫害、环境污染等与气象灾害有关的监测信息。

第二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和完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传播、接收体系,提高预警信息的时效性和覆盖面。

第二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气象主管机构及其所属的气象台站应当提高公众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及时性和服务水平,完善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系统,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警报的准确率和时效性,做好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天气预报、警报和灾害趋势预测。

第二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应当按照职责统一灾害性天气警报和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向有关气象灾害防御、救助部门和单位通报。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向社会灾害性天气警报和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第三十条 广播、电视、报纸、电信、网络等信息传播单位,应当及时、准确向社会播发或者刊登当地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提供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不得拒绝、延误传播或者擅自更改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第三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根据气象灾害防御需要,在学校、医院、商场、旅游景区、交通枢纽、文化体育场(馆)、社区等人员密集场所以及气象灾害易发区域配备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接收和播发设施,保证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接收与传播畅通。

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接收终端建设,因地制宜地利用有线广播、高音喇叭等有效方式及时传播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第三十二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和学校、医院、商场、旅游景区、交通枢纽、文化体育场(馆)、社区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管理单位应当确定气象灾害防御协理员、信息员或者联络员。

气象灾害防御协理员、信息员或者联络员应当协助开展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宣传、应急联络、信息传递、灾害报告和灾情调查等工作。

第三十三条 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播发等气象灾害防御专用设施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损毁或者擅自移动。

第四章 灾害应急

第三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灾害性天气警报、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和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启动标准,及时做出启动相应应急预案的决定,向社会公布,并报告上一级人民政府。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并向当地驻军和可能受到危害的毗邻地区的人民政府通报。

第三十五条 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启动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组织所属的气象台站对气象灾害进行跟踪监测,开展现场气象服务,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灾害性天气实况、变化趋势,为组织防御气象灾害提供决策依据。

第三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灾害性天气的性质、强度、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将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区域临时确定为气象灾害危险区域,并及时予以公告。

第三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气象灾害应急处置的需要,依法采取下列措施:

(一)实行交通管制;

(二)封闭危险区域;

(三)决定停工、停业、停课;

(四)组织人员疏散、撤离;

(五)控制或者限制容易导致危害扩大的公共场所的活动;

(六)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抢修损坏的道路、通信、供电、供水、供气、供热、排水等设施;

(七)对群众基本生活必需品和药品的生产、供应采取特殊管理措施;

(八)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措施。

第三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的要求,做好相应的气象灾害应急处置工作。

气象灾害发生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和有关单位应当组织群众开展自救、互救,协助维护好社会秩序。

气象灾害发生地的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服从当地人民政府的决定、命令,配合政府和有关部门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做好应急避险工作。

第三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在气象灾害影响不再扩大或者趋于减轻时,适时变更或者解除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第四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气象主管机构提供的灾害性天气发生、发展趋势以及灾情发展情况,按照有关规定适时调整气象灾害应急响应级别或者做出解除气象灾害应急措施的决定。

第四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加强灾后气象监测和变化趋势的分析,为救灾减灾和灾后重建、恢复生产和生活秩序提供决策依据。

第四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气象灾害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对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进行调查评估,制定恢复重建计划,组织实施,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各级人民政府、气象主管机构和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照规定编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或者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的;

(二)未按照规定采取气象灾害预防措施的;

(三)隐瞒、谎报或者由于玩忽职守导致重大漏报、错报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

(四)未及时采取气象灾害应急措施的;

(五)不依法履行职责的其他行为。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照规定采取气象灾害预防措施的;

(二)不服从所在地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气象灾害应急处置决定、命令,或者不配合实施其依法采取的气象灾害应急措施的。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气象主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

(一)擅自向社会灾害性天气警报、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

(二)广播、电视、报纸、电信、网络等媒体单位未按照要求播发或者刊登灾害性天气警报和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

(三)编造、传播虚假的或者通过非法渠道获取的灾害性天气信息和气象灾害灾情的。

第四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侵占、损毁或者未经批准擅自移动气象灾害监测设施,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气象主管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逾期拒不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的,由气象主管机构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并对违法单位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对违法个人处一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七条 本条例自20xx年7月1日起施行。

如何防御气象灾害台风 在家里

1.断电。

⒉尽量避免使用电话。3.未收到台风离开的报告前,即使出现短暂的平息仍须保持警惕。

⒋如果无法撤离至安全场所,可就近选择在空间较小的室内(如壁橱、厕所等)躲避,或者躺在桌子等坚固物体下。

⒌在高层建筑的人员应撤至底层。

在街上

⒈切勿随意外出。

在海岸附近或海上

⒈不要在河、湖、海堤或桥上行走。

⒉海上船舶必须与海岸电台取得联系,确定船只与台风中心的相对位置,立即开船远离台风。

⒊船上自测台风中心大致位置与距离:背风而立,台风中心位于船的左边;船上测得气压低于正常值500帕,则台风中心距船一般不超过300千米;若测得风力已达8级,则台风中心距船一般150千米左右。

龙卷风 在家里

1.切断电源。

⒉远离门、窗和房屋的墙壁,躲到与龙卷风方向相反的墙壁或小房间内抱头蹲下,尽量避免使用电话。

⒊用床垫或毯子罩在身上以免被砸伤。

⒋最安全的躲藏地点是地下室或半地下室。

在街上

⒈就近进入混凝土建筑底层。

⒉远离大树、电线杆或简易房屋等。

在旷野

⒊朝与龙卷风前进路线垂直的方向快跑。

⒋来不及逃离的,要迅速找到低洼地趴下,姿势:脸朝下,闭嘴、闭眼,用双手、双臂保护住头部。

雷电 1.在路上避雨时不要靠近孤立的高楼、电杆、烟囱、房角房檐,更不能站在空旷的高地上或到大树下躲雨。

⒉远离开阔地带的金属物品(拖拉机、农具、摩托车、自行车、高尔夫球车及高尔夫球棒等)。

⒊不要去山顶、开阔地、海滩或船只上。

⒋不要待在开阔地单独的屋棚或其他小建筑内。

⒌有条件的家庭最好安装家用电器过电压保护器(又名避雷器)。

冰雹

⒈关好门窗。

⒉妥善安置易受冰雹大风影响的室外物品。

⒊户外作业人员暂停作业,到安全地方暂避。

⒋暂停户外活动,勿随意出行

沙尘暴 1.特别注意收听天气预报。

⒉出门戴口罩、纱巾等。

⒊关好门窗,屋外搭建物要紧固。

⒋多喝水,吃清淡食物。

⒌身处危险地带或危房里的居民应转移到安全地方。

⒍幼儿园、学校、单位应采取暂避措施,必要时须停课、停业。

⒎受影响的机场、高速公路、轮渡码头要注意交通安全,必要时暂时封闭或停航。

⒏不要购买露天食品。

⒐尽量减少外出,暂停户外活动,尽可能停留在安全的地方。

⒑骑车、开车要减速慢行,远离树木和广告牌。

高温

⒈尽量留在室内,并避免阳光直射;必须外出时要打遮阳伞、穿浅色衣服、戴宽沿帽。

⒉暂停户外或室内大型集会。

⒊室内空调温度不要过低;空调无法使用时,选择其他降温方法,比如向地面洒些水等。

⒋浑身大汗时不宜立即用冷水洗澡;应先擦干汗水,稍事休息再用温水洗澡。

⒌注意作息时间,保证睡眠;暂停大量消耗体力的工作。

⒍宜吃咸食,多饮凉白开水、冷盐水、白菊花水、绿豆汤等;不要过度饮用冷饮或含酒精饮料。

雪灾 1.汽车减速慢行,路人当心滑倒;必要时封闭道路交通。

⒉老、幼、病、弱人群不要外出,注意防寒保暖。

⒊关好门窗,紧固室外搭建物。

⒋船舶进港避风。

⒌高空、水上等户外人员停止作业。

寒潮

在室内

⒈注意收听天气预报及紧急状况警报。

⒉多穿几层轻、宽、舒适并暖和的衣服;尽量留在室内。

⒊注意饮食规律,多喝水,少喝含咖啡因或酒精的饮料。

⒋避免过度劳累。

⒌警惕冻伤信号:手指、脚趾、耳垂及鼻头失去知觉或出现泛苍白色。如出现类似症状,立即采取急救措施或就医。

⒍可使用暖水袋或热宝取暖,但小心被灼伤。

⒎尽量不开车外出。

驾车外出

⒏走干道。

⒐不夜间开车,不单独驾驶,不疲劳驾驶。

大雾

⒈注意收听天气预报。

⒉尽量不要外出;必须外出时要戴口罩。

⒊骑自行车要减速慢行,听从交警指挥。

防雷灾害应急预案篇9

一、积极做好强对流天气监测预警预报

气象部门要切实加雨、雷电、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的监测和预警预报工作,及时预警信息。气象、新闻、通信等部门要积极配合,通过电视、广播、报刊、手机短信、96121、12121语言服务等方式广泛向社会公众传播预警预报信息。

二、认真落实防灾减灾各项应对措施

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积极采取预查预防措施,制定完善应急防救方案,牢牢把握应对强对流天气工作主动权。要加强安全巡查,做好构建筑物的防洪、防风、防雷、防火、防雹措施,排查故障,排除危险,确保安全。特别要加强对学校、医院、居民集中居住区、重点路段、地下人防工程、地下经营场所及城区内各种设施设备的安全检查,加强对地质灾害易发点、在建工地、病险水库、边坡和危旧房屋等设施的监控,严防因强对流天气造成的人员伤亡等灾害发生。

三、广泛开展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

气象、水务、应急、教育等部门要密切配合,积极采取广播、电视、报纸、网络、手机短信等方式,切实加强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工作,尤其要突出农民群众、中小学生等重点群体,扎实开展防灾减灾科学知识和技能宣传教育,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意识和防灾自救能力。要强化社会舆论引导,及时开展气象灾害分析评估,做好相关科学解释和说明工作,提高人民群众公众抗御各类气象灾害的信心。

防雷灾害应急预案篇10

一是做好春运保障工作。严格执行《灾害性天气气象服务应急预案》,及时、准确、多渠道向当地政府、民众气象信息。在春运气象服务工作中,我台向当地政府提供《重要天气专报》4期,《近期气象预测》5期,预警信息2次,手机短迅800多条,及时、修改网上气象、96121、电视、广播、乡镇预预警系统等公众气象信息平台。为春运期间实现安全无事故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是做好梅汛期各项准备及预报工作。认真组织人员学习贯彻上级有关加强汛期工作的指示精神,及时修改和完善梅汛期应急预案,加强人员值班制度,检查各项设备和仪器的运转情况是否正常;成立气象灾害防御(应急)领导小组,加强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系统建设,多次与国土局、三防办等部门一起进行灾情会商并进行演练,建立micaps3.0业务应用系统加强资料的分析,提高准确度,同时对预警系统进行日常维护,确保信息畅通。

三是台风期间气象服务。今年第8号热带风暴“莫拉克”于4日02时在台湾以东洋面生成。我局高度重视,时刻关注台风的动向。积极收听省、地气象局《关于做好热带风暴“莫拉克”气象服务工作的通知》精神的视频会议。同时要求做到:1、要加强监测预报。2通过传真、预警显示屏、手机短信等方式做好公众预报和决策服务工作。3、给水利、国土等部门做好服务,提示其注意强对流天气引发的次生气象灾害。

同时为武警、城建、房管部门及时提供气象服务。6日-10日我台共气象预报产品多达56份、气象短讯群发收到人员达2000余人次、通过政府网发送气象产品多次,并及时用短讯提醒各部门。

在为民服务中,利用“96121”平台、乡镇预警平台,网络,广播、电视、电话多种通道传播气象信息,让民众及时了解次此风暴对我市的影响,及早做好预防工作。在台风登陆前24小时每隔3小时、登陆前12小时每隔1小时制作一次台风紧急警报,一次台风红色预警信号,在*电视台、广播电台滚动播出。登陆前12小时通过信息机每小时决策气象信息,对象为市政府四套班子成员,各部门领导人,5个街道办事处11个镇的书记、镇长、分管农业副镇长等共200人。通过政府网络给全市5个街道、11个镇每小时一期台风紧急警报。同时在市政府的门户网站上滚动播出台风紧急警报。“96121”气象声讯信息每小时更新一次资料。真正做到气象资源丰富,气象信息全方位、多渠道,凸显“以人为本”的主题。

四是做好重要节日的天气预报。我局专门成立了两会气象服务领导小组,气象台每天向会务组提供未来36小时天气预报,向两会驻地宾馆生活指数预报、出行温馨提示等。并把预报和气象常识结合印成500多份的宣传资料,抓住两会的机会,向人大政协领导和与会代表宣传了气象事业发展和服务理念,受到极大的好评。

为高考、中考提供特别的天气预报保障,提前、准确预报“高考”、“中考”天气。专题给农林局做了“清明节天气预报和森林火险等级预报”,每日一报。4月下旬提前出台“5—9月气候预测”,向市政府领导作了汇报,同时与水利局、防汛办达成共识。

我局人员在工作中牢牢把握气象服务中的“4个到位、2个首位”。利用地方政府网、速度快、范围广、时效强的特点中长期预报、旬月预报、气象內参和灾害性预警信息。临近预报使用以短讯为先,及时跟进预警信号的办法。及时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二、紧紧围绕“三农”工作,抓紧抓好气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以加强农村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为重点,推进基层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实现每个乡镇有气象分管领导、有气象协理员、有应急预案、有自动气象站、有预警接收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全市气象协理员和气象信息员在防汛防台抗旱及灾害性天气中的作用,积极做好培训教育,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和业务素质。4月23日至28日组织全市协理员赴杭州等地参加培训学习,请*省气象局周福副局长和气象台副台长潘劲松作辅导讲课,全面了解气象灾害种类、预警信号含义和防御知识等,并参观了解气象预警广播信息的原理及过程,使协理员对气象工作进一步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推广“德清新农村建设气象示范县”创建经验,实现从单纯为农业生产服务向为“三农”综合服务转变。强化海洋气象、人工影响天气、政策性农业保险、农房保险、生态农业、设施农业等的专项气象服务,全方位融入新农村建设。充分利用农民信箱、*农网等各种平台,切实加强农业大户、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的气象服务。上半年对10多户农业大户进行专门的气象信息发送跟踪调查服务,并建立了信息服务联系卡,及时听取反馈意见。

根据*省气象局《关于开展乡镇(社区)气象协理员队伍建设的通知》(浙气发[20*]50号)、《*省气象协理员管理办法(试行)》(浙气发[20*]146号)及应急与减灾处《关于进一步推进发挥气象协理员队伍建设效益工作的通知》精神,*市人民政府相继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建立镇(街道)气象协理员和村(社区)气象信息员队伍的通知》,全市立足以镇(街道)、村(社区)为依托,加强乡镇气象防灾减灾管理体系建设,建立乡镇气象协理员队伍,突出基层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不断增强乡镇气象灾害防御能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气象防灾减灾意识,最大限度避免或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促进*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充分发挥气象协理员在基层防灾减灾中的作用,体现气象协理员队伍建设效益,制定气象协理员信息种类的规划,建立业务化的气象信息流程。同时加强与气象协理员互动工作,在7月份局长亲自带队走访坞根等几个地方,听取气象协员对气象工作的要求及意见。根据*省气象局《关于加强气象为农业专业大户服务的通知》精神,在汛期期间,按通知要求,建立农业专业大户的农村气象服务联系卡、走访农户,为农业专业大户发送气象预警短讯等各项工作。

9月初,我局联合农林局、*电视台等部门,在*二台每周三19时开通了《田园四季风》节目。主要为广大农民普及气象和农业及灾害性天气的预防的有关知识。另外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工作已于下半年启动,该项工作得到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目前在全市范围内颁发了相关文件。

三、紧紧围绕平安*建设,抓紧抓好防雷减灾工作

防雷安全工作涉及国民经济各行各业,事关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指示精神,把提升防雷安全管理与服务能力作为建设“平安*”的重要内容,依法履行防雷减灾职责。强化防雷安全源头管理,切实做好防雷设计审核与竣工验收等工作。积极推进重大工程、公益设施的雷击风险评估和跟踪检测,加强农村、学校防雷避雷技术指导和科普宣传。根据上级指示精神,结合实际,制定雷电灾害应急预案,完善农村防雷指导意见,切实增强防雷应急处置能力。1、年检工作情况:今年我局下发温气发【2009】20号文件《关于公布2009年防雷安全重点单位的通知》,防雷站对该文件所列的所有单位进行年检,工作已完成。对文件所列以外的重点单位也进行了年检,截止11月底共计年检家数88个。2、对4*家单位进行了常规检测工作(基础检测、跟踪检测、竣工检测)能够保质保量完成,得到服务对象的一致好评。3、今年共开展雷击风险评估5家。有*市气象局科技业务大楼、*温西工量刃具交易中心大楼、*市九龙大酒店、*市农村合作银行综合大楼五家单位。4、截止11月份,防雷站共审核图纸135项,出具防雷设计审核意见书135份。5、雷灾实例统计工作情况:8月4日*市横峰街道屯田村村民委员会办公楼遭受雷击,8月29日*市泽国镇联树长桥村遭受雷击,防雷站及时组织人员前往事发地点进行雷灾调查,登记的具体情况已于第一时间上报市局。6、防雷工程开展情况:今年共开展防雷工程项目数约为40家。7、防雷科普宣传情况:5、9月份出版二期防雷信息期刊,下发到全市各乡镇街道。期刊内容包括雷灾实例、防雷知识、防雷科普小知识等。6月中旬在街心公园参加*市安监局组织的全市各单位参与的安全知识宣传活动。向社会民众发放*防雷、*省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等宣传手册1000余份,收到较好的宣传效果。8、建立受检单位回访制度,基本做到让每家受检单位对每次检测的服务态度进行评价。对全体检测人员加强廉政教育,杜绝吃、拿、卡、要现象。9、防雷重点单位专项整治情况:根据温安办【2009】6号文件《关于印发*市2009年度防雷设施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防雷站对国家机关、医院、银行、易燃易爆场所等单位进行防雷检测。根据浙气发【2009】124号文件《关于下发<中小学校舍防雷安全排查工作细则>的通知》,防雷站对全市113所中小学校舍进行全面排查,并建立档案。

今年下半年,我局在城东街道坦头村建立全市首家农村防雷示范村,在建设防雷示范村过程中,严格按照《*省防雷安全示范村建设标准(试行)》要求落实五项防雷措施:一是成立了村防雷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并且将防雷安全工作纳入本村村委会管理目标;二是制定防雷安全管理制度、雷电灾害报告制度和防雷安全员制度,编制雷电灾害应急预案;三是在新建的公共建(构)筑物、设施和民宅内安装防雷装置,同时进行定期检测;四是落实一名防雷安全员,配合气象部门做好雷电防护措施督促落实和气象灾害防御知识普及等工作;五是在变电房(变压器)和高大树木下悬挂防雷安全警示标志,在人员主要活动场所设立防雷宣传栏,张贴雷电灾害防御宣传画等科普材料,经常性地开展防雷安全教育活动。防雷示范村的建成将在全市起到较好的示范作用,促进全市人民防雷知识的普及和生命财产安全的保障。

通过深入开展防雷设施安全专项整治活动,进一步巩固去年防雷设施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成果;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监管责任,健全长效监管机制;杜绝无证安装防雷设施,杜绝使用无省备案的防雷产品,有效遏制由雷电事故发生的人身伤亡事故和财产损失。查出整改40家,减少安全隐患20个,挽回损失经济100万,社会效益明显,为“平安*”的建设作出贡献。

根据市委市政府“五送”活动和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目标要求,我局积极以实际行动来响应号召,为企业防雷检测项目收费减免20%,对零地技改项目和新民之家实行零收费。这项政策的出台使广大企业进一步减轻负担,人民群众得到真正的实惠,受到广大企业主和乡镇的好评,我局以实际行动为企业排忧解难,虽然在经济上收入减少了,但为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

四、紧紧围绕“标本兼治、保稳促调”决策,抓紧抓好气象信息服务

把气象事业发展放在“保稳促调”的大背景下去思考、去谋划、去部署,大力发展气象信息服务,助推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转型升级。加强与信息服务行业的合作互动,提升传统气象信息服务手段的传播能力,开辟气象信息传播服务新渠道,努力提升气象信息的覆盖率,进一步发挥气象信息在防灾减灾、服务民生中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加强与农林、交通、保监等部门的合作,密切关注相关政策调整,规范执行各项气象社会管理活动。除充分利用已有的96121、气象网页、乡镇预警系统、广播和电台外,同时我局和市广播电台合作,开通*市内第一个气象专题服务节目,更加完善气象服务网络。同时发挥乡镇预警系统、气象信息员的作用,实现气象信息在广大农村最后一公里的传递,把气象信息及时传递到每家每户,并及时做好防灾减灾和科普知识的宣传,把用户的需求和意见及时反馈给我们,使我们的气象服务更贴近实际。

从20*年开始,我市启动基层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工程,全区各街道、(镇)设立了1名分管防灾减灾的领导或机关干部担任的兼职气象协理员,各行政村也设立至少1名由村干部担任的信息员。根据要求,气象协理员负责管理行政区域内的气象信息员,组织并督促检查气象信息员做好气象预警信息传播、气象灾情反馈、气象防灾减灾指导工作。气象信息员的职责是获取气象预警信息,并在收到当地气象台站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后,迅速通过手机短信、广播、电话等方式,第一时间将预警信息传递到责任区公众手中。岂今*市气象局气象信息员共由928人组成,平均年龄在37岁左右,大部分人拥有在中专或以上学历,主要由各村副主任或文书担任,村居覆盖率达到90%以上。自2009年起,通过手机短信形式向气象信息员气象信息200多次。在去年7月末对全体气象信息员进行了集中培训(教材由省局发放),并拟印发《气象信息员工作日志》、《气象信息员责任卡》和《气象防灾减灾明白卡》。建立了*市气象信息员管理和考核激励制度,由于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以政府名义下发加强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的文件。

去年7月16日至7月25日,我局在全市16个镇(街道)、村(社区、居委会)对900多名气象信息员进行了首期培训。2009年3月16日下午,在海天假日酒店举行全市16个镇(街道)协理员关于防灾减灾问题座谈会。在去年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中,气象信息员队伍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当地防灾减灾工作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20*年7月25日下午14时10分左右,位于我市西北部的大溪镇白山村叶明增信息员给我们打来电话,称他们当地下了冰雹。由于预警服务及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信息员在第一时间把信息传递到气象局,培训的效果首次得到显现。

五、紧紧围绕“建设新农村气象服务工程”,抓紧抓好气象监测预警能力建设

重点加强乡镇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提升农村气象接收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实现自动气象站、气象服务系统的乡镇覆盖率双双达到80%以上的目标。今年我局在方山、石塘、一蒜新建3个自动站,目前全市已有18个,基本上做到每个乡镇1个的目标,监测预警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通过不断学习培训,业务水平也不断提升,测报工作全年未出现重大责任性事故,未出现早迟测、缺漏报现象。测报质量达到全年无错,共完成测报基数10618.6个(10月—9月)。各种仪器运转良好。Vp报传输正常。报表及各种上报材料上报及时。土壤观测业绩显著,无出现差错。加强了对全市18个中尺度自动站的巡检维护(修)工作和120米的风塔取卡任务,中尺度自动站运行情况保持基本良好的状态,报表制作和上报及时率达100%。同时,全组三人均上报和验收了(20*年9月—2009年2月)一个百班无错项目和上报待验百班无错项目。今年撰写和上报了两篇技术论文。收集了20*年南方冰冻灾害中我市交通运输部门的受灾情况。汛期来临之机,根据市局统一部署组织了一次业务自查。6月初,我们还开展了气象科技进校园活动,专门组织测报和预报人员到革命老区的坞根中学对师生进行了一次气象观测和天气预报等内容的讲解,受到了该校广大师生的赞誉。

六、紧紧围绕气象现代化发展需求,加强绿色台站建设

(1)、充分利用雷达设施,加强预报的准确性。在业务工作中始终坚持“走在*前列”的宗旨,根据“*市气象事业十一五规划”的要求,市政府大力支持气象现代化建设,拨付财政经费265万元,为我局的气象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其中大楼建设经费150万元,设备经费115万元,其中专项经费85万元。我们充分利用和发挥724XD脉冲多普勒天气雷达的长处,为气象预报服务,特别是在强对流天气预报、台风定位和强度的监视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确保预报的准确性。今年又投入40多万对雷达进行升级改造,加大数据软件系统的升级,扩大雷达的探测范围和效果。

(2)、加大投入,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我们加大投入,购置并安装了能见度探测仪、太阳能总辐射、大气电场仪等设备。这些设备的投入,为农业生产及时提供相关数据,尤其是农业新品种培植提供有效保障,同时可以提前探测预报本地区发生雷电天气0—3小时,为防雷减灾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有效保障。在经费不断充实的情况下,我们将继续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保证“十一五规划”的实施。

(3)、加强设备管理,提高业务水平。今年汛期前花了4000余元购置发电机一台,原有发电机作为备份,用于局里的应急保障工作。今年我局在方山、石塘、一蒜新建3个自动站,基本上做到每个乡镇1个的目标,建成后必将为我市的短时临近预报、精细化预报和灾害性农业保险等提供更强大的功能。

(4)、绿色台站建设措施有力。按照中国气象局、*省、*市局建设绿色台站的要求,我局科技业务楼建设得到了*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二年来由于周边老百姓无理抵制,工程迟迟难以启动,我们通过多方的努力,三番五次去协调,向群众解释发展气象事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妥善解决好老百姓提出的阳光权等问题。终于得到了他们的配合和支持,在各项手续齐备的基础上,于*年7月8日完成招投标工程,7月16日签订合同,项目于8月8日开工,09年3月20日结顶,通过验收合格后,进行招投标及采购等一系列工作,目前已进行室内装修阶段,预计明年3月份能够完工。新大楼的建成使用,将为*气象事业和新农村防灾减灾工作揭开新的一页,新的气象预警服务平台的投入使用,为我市的天气预报和气象信息服务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使广大用户和社会需求得到进一步的满足。为*经济实现又快又好发展作出贡献。

七、紧紧围绕和谐发展,加强党的建设和廉政建设

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全面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深入学习、深入调研,开门纳谏、开门整改,突出实践、增强实效,始终把解决问题放在重要位置,把建章立制作为重要目标,进一步理清推动科学发展的思路,进一步完善实践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夯实科学发展的现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