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快速提高文学素养的方法十篇快速提高文学素养的方法十篇

快速提高文学素养的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45:01

快速提高文学素养的方法篇1

一写作兴趣的培养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快速作文产生了兴趣,那么他入门就快,首先要让学生在思想上接受快速作文,并对快速作文有新的认识和理解,因为它和传统的作文模式有些差异,而学生对传统的作文模式可以说是根深蒂固了,改变这一观念是能否写好快速作文的前提,是兴趣能否持久的关键。为此,老师可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兄弟学校和优秀教师在作文教学改革中取得成功的范例,学生就会很直观地把传统的作文模式和快速作文教改实验进行对比,从而认识到传统作文教学的弊端,就会产生抛弃的念头。此时,老师抓住机会趁热打铁,学生便产生了兴趣,就会欣然地接受快速作文教学,在这个基础上,培养学生对快速作文的兴趣就容易多了。

二勤于积累

一个人无论写作技巧多么高超,如果腹中无点墨也写不出好文章来,更别提快速作文了,可见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性。那么平时要求学生从哪些方面去积累写作材料呢?我的做法是:(1)平时让学生背诵大量的古诗文、格言、警句、谚语及名篇名著中的精彩句或段,或是老师将收集到的资料印发给学生背诵。教师要定期进行检查,目的就是要丰富学生的写作语言,让学生作文时有话可说,也是为今后写议论文道理论证时做好素材的储备。(2)开展课前5分钟演讲。演讲内容不限,但必须积极健康,可以是当日的见闻、趣闻,或是一个小故事,或是电视中的一些特别专题栏目,如:《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今日一线》《今日说法》等,因为这些内容紧紧把握住时代跳动的脉搏,反映大千世界的众生万象,是社会的晴雨表。学生可就一些感兴趣的话题谈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教师要求台下的同学将演讲的内容概要记录在专用笔记本上。这一做法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而且增强了学生的法治道德观念,更重要的是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3)出好语文专题板报或举办手抄报活动。实践证明,举办这种活动,学生的热情很高,板报、手抄报由学生自编、自写、自画、自评。既锻炼了学生的手写能力,又为学生积累了丰富的写作材料。

三扩大阅读量

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面也是作文教改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励学生读书。如可向学生推荐《读者》《演讲与口才》《读写天地》等,或开放学校的图书馆,建立班级图书库,在班级《学习园地》开设“优秀作品推荐”“走进名著”“读名著谈体会”专栏或举办“读书交流会”“演讲会”等。这些内容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而且有效地促进了语文能力与素质的提高。实践证明,阅读量增大的学生,情感变得丰富了,学习语文的积极参与性提高了,平时也很关心国家大事,对事物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甚至个性和特长等方面都得到了有效发展。学生的这些能力和素质又特别有利于写作,作文时再也不会出现无话可说的状况了。

四培养写日记的习惯

写作能力的提高靠的是长期的积累,不是一两天就行的,要多看、多思、多写,为此就要培养学生勤写日记的好习惯。学生将自己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久而久之,这就是一笔极丰富的写作材料。教师要把写日记,当做一项长期任务来抓,并检查落实,写得好的要在班上交流,一起欣赏、评析。交流时间可放在每周的语文自习课上进行,或是课前的5分钟演讲中进行,并开设“优秀日记专栏”,让学生自评、互评。这样做特别有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

五训练书写速度

快速提高文学素养的方法篇2

关键词:阅读想象能力方法

一、阅读训练

阅读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速读的重要前提。用心理学原理研究阅读行为可知:阅读的过程是读者感知、记忆、想象、思维、注意等一系列心理活动的过程。快速阅读,则更是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它除了要求人们以更快的速度感知、记忆、想象、理解外,更要求阅读时能高度集中注意,专注于阅读,全身心地投入阅读。只有具备了这种良好的心理素质,才可能出现高效率的阅读。训练学生速读首先就要遵循这些心理学原理,培养学生速读的良好心态。

速读,作为一种现象,古今中外,均已有之。我国古代,《北齐书》曾记载王孝瑜“读书敏速,十行俱下”。前苏联大文豪高尔基看杂志,往往是“几页几页地翻”。经科学地速读训练,其读速更大得惊人:日本加古德次先生精心训练的速读能手长江美子,最快可达每分钟读20万字。我国北京铁路二中程汉杰老师,台北师专附小谭达士校长训练的学生其阅读效率也是成倍、成数倍地增长。本模式实验表明:学生阅读效率一般可提高4―5倍,达到1500字/分。

提倡语文速读的出发点是提高中语教学效率与学生素质,以适应信息社会的需求。时代飞速发展,快速阅读应运而生。快速阅读集生理学、心理学、语言文字学、现代阅读学等相关学科原理于一体,实质是一门高效阅读学。它不仅要求读速快,而且要求理解深、记忆牢,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迅速扩大其知识面。

速读训练的具体步骤如下:首先注重速读的心理素质训练。至少包括两点:①现代阅读观的树立;②良好速读心态的养成。“赏析文章、借鉴写法”,是过去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我们读书的千古祖训;“咬文嚼字、慢咀细嚼”,是我国语文的传统教法。时代在奔驰前进,我们读书的观念也必须迅速改变。正如章熊同志所说:“现代社会,节奏加快,观念也更新。阅读的观念,应该跳出‘文章赏析’的藩篱,注重信息的获取与整理,而且还要注重效率。”阅读观念的更新,十分有利于良好速读心态的养成。这种良好的“速读心态”,指的是两种意识(求快意识、竞争意识),三个设法(设法快读、设法理解一切、设法记住一切)。有了这种“心态”,凡速读就能专心致志,全身心地投入,因而读得快、理解深、记忆牢。这种良好的“心态”,还指:凡读书,就能根据读物内容与阅读目的选用不同的读书方法,当快则快,当慢则慢,当粗则粗,当细则细,一遍下来,基本解决问题。良好速读心态的养成,是我们速读训练“四级台阶”的基础工程,不仅要首先抓,而且要贯穿“四级台阶”的始终。主要办法,除了用现代阅读观武装其头脑,让其树立强烈的时效观念外,就是“计时速读”训练。因为计时、限时,读者紧迫感必然陡增;因为“计时速读”追求的目标是:读速与理解率的同步上升,所以其阅读效率必能迅速提高。

其次注重速读的生理机能训练。这里指的“生理机能”训练主要有以下三方面:(1)、注意力的集中、转移与分配的训练;(2)、右脑图式认识功能与记忆功能的开掘;(3)、视觉机能的训练。这三项训练,主要安排在第一、二学期的课外进行。第一学期,着重训练注意力的集中、转移与分配,以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所需要的高度专注的心理与快速判断、快速检索、快速记忆的能力。为此,我们利用“舒尔特表”作教具,组织学生在课外作“定向搜索”与“强记数字”的练习。每天二、三次,每次几分钟,教师每周花几分钟作一、二次检查督促即可,更多的是组织学生自练互测。至于右脑功能的开掘与视觉机能的训练,则主要放在第二学期进行。据脑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表明,平时的阅读,更多偏重左脑,而在快速阅读中,右脑的图式认识功能与记忆功能则可发挥奇特的功效。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系列有利于开掘和锻炼右脑上述两大功能的训练办法,以充分发挥其巨大潜力,提高速读水平。

再次注重速读的基本功训练。这种基本功的训练主要是帮助学生熟练地掌握速读的各种技能技巧:(1)养成默读的习惯,提高默读的速度,直到练好“眼脑直映的基本功。(2)扩大视读野,提高整体认读的能力。(3)减少回视、准确扫视,提高读速。(4)掌握理解技巧,尤其是文体阅读技巧,保证读速和理解率同步上升。(5)学会跳读、预读、猎读与直读,并每天用于课外广泛扫描,涉取大量的知识与信息。(6)运用定势理论,形成阅读的固定程序,加快阅读速度。上述技巧的训练,重在初中,贵在过手,务求扎实,这是我们组织速读基本功训练的基本观点。

二、学法指导

1.首先想要学好语文,要做到:多复习,抓紧时间,认真仔细,持之以恒!

2.复习语文要有长远的详细的计划!

比如说,我今天计划要看完多少多少课,但目标不能定的太高,还要记得去完成预定的计划。如果提前完成预定计划,但也不要心急,应该再多看一遍你看过的课文,或者拿一些练习题来巩固(当然,做完了练习题也要多看一两遍才能记得牢!只有平时养成良好习惯,才能在学习上有大收获,否则就多走了比别人还要长的弯路!)

3.在复习的时候要认真,才能达到较高的效率!

复习的时候,遇到不懂的地方,就用铅笔做上记号,找时间问问老师或同学(有些记不住的地方可以用一张纸抄下来,放在口袋里,随时背记)。早晚读也不要浪费时间,大声念出来!一般我早晚读都是用来念生字、文言文及其翻译(两者结合着一起背,虽然文言文不易学,但勤能补拙呀!)、古诗词、课文小字处一些重要的词语注释。

4.上课时,老师的讲课是最关键的,老师一般都能抓住重点来教大家复习,做好笔记,尤其是你不懂的地方更要认真听。

快速提高文学素养的方法篇3

关键词: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快速成型机应用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5)12C-0094-02

在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通用技术课程作为普通高中一个基础性技术学科成为全体高中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课程。这门课程的基本目标定位在“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学中做,做中学,知行合一,注重学生发现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而这些的实现离不开教学实验的环节。

长期以来,在开展技术试验教学之前,往往需要学习较全面系统的理论知识,掌握好相关科目的制图技巧。在技术试验的加工环节中,存在着材料不统一、加工难度大且严重浪费的现象;加工工具要么操作简单但精度不高,要么精度高但操作复杂,严重影响了学生设计制作的时间,阻碍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快速转化,降低了学生学习技术课程的热情。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针对以上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结合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目标的解读,分析在普通高中教学阶段的教学仪器配备中列入快速成型机,旨在推进普通高中技术试验教学改革创新,实现创新意识的快速转化,完善评价体系。

一、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目标及理解

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技术(包括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作为普通高中一个基础学习领域已成为全体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课程。本次课程改革,以全新的概念重新界定了技术课程的目标,回归了技术教育的本质,让技术课程有了质的变化。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普通高中阶段的技术课程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其中,“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是核心目标,“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是一般目标。在此基础上,根据此次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及通用技术课程的性质、特点和任务,总结提出了通用技术的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进一步拓展技术学习视野,学会和掌握一些通用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技术及其设计的一般思想和方法;具有一定的技术探究、运用技术原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终身技术学习的能力;形成和保持对技术的兴趣和学习愿望,具有正确的技术观和较强的技术创新意识;养成积极、负责、安全地使用技术的行为习惯。发展初步的技术能力和一定的职业规划能力,为迎接未来社会挑战,提高生活质量,实现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通用技术课程不是单纯的技能课程,它着力发展的是以技术设计与应用为基础的技术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它力图使青少年的知识、技能和对科学的理解结合在一起,注重的是学生对技术思想和方法的领悟和运用,对技术的人文因素的感悟和理解,核心是“提高技术素养”。这一课程目标的确立,突破了传统的以“单纯劳动”或“技能培训”为主要取向的目标模式,以全新的内容体系实现了我国技术教育课程目标的根本转型。

二、快速成型机的原理

快速成型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的先进制造技术,被认为是近20年制造技术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对制造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当前世界上流行的技术有激光固化成型、选择性激光烧结成型、激光层压成型、熔积成型等。

不同种类的快速成型系统可能使用的成型材料不同,成型原理和操作系统也可能各不相同,甚至有独有的特点,但他们基本工作原理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分层制造,逐层叠加”,可以形象地比喻为一台“立体打印机”,即将一个复杂的三维物理实体模型离散成一系列二维层片进行叠层堆积成形,是一种降维制造的构想。其基本原理如图1所示。

图1快速成型技术基本工作原理

整个成型过程是在没有任何刀具、模具及工装卡具的情况下,快速直接地实现零件单件生产的,这个过程需要很短的时间。随着快速成型技术发展,材料的成熟和研究的深入,以熔积型、三维打印等为代表的低成本快速成型设备不断涌现,快速成型机已逐渐进入大学实验室。具体设计过程如图2-图7所示。

三、传统技术教育实验与现代技术教育实验的比较

(一)传统设计方法与现代设计方法的比较

在传统的机械制图方法中,往往需要我们掌握大量的理论基础知识及复杂的制图方法和规则。只有经过长时间的学习以及实践的积累,才能完成一项设计任务。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发展,可通过编写程序的方式在软件中实现常用零部件模型库的建立。在设计过程中可在这个软件库中实现零部件任意调取,放在同一个设计的界面上相互组合完成整体设计;若没有理想的零部件模型,亦可通过直线、曲线、不规则线条自行设计零部件并保存,再进行后续的调用工作。组合完成的设计只需用鼠标拖拽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设计的全貌,随时调整设计的尺寸。也可通过二维到三维相互转换的功能,自动生成二维图纸坐标。这种设计方式简化了设计的流程,提高了设计的效率,提高了设计的质量。

(二)传统技术试验中设计材料的选择与现代试验中应用材料的对比

传统的技术试验教学中,往往需要对现有的材料进行加工。在加工前,就得对各种材料的性质有深入的了解,这个过程需要长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亦由于各种条件的局限性,很难将合适的材料配齐。在加工处理各类材料的过程中,各种材料的性质不同,很难加工成理想的、精细的零部件,在组合的过程中很难做到配套使用,并在这个过程中伴随着材料大量浪费的现象。现代的快速成型技术可使用统一的成型材料,将材料热熔后,一层一层打印出来。由于快速成型机打印的分辨率很高,可制作出精细的零部件,从而使各个零部件的契合度更好;也可以在软件平台上先将零部件进行整合,实现整体的打印。

(三)传统技术试验与现代技术试验教学的工艺不同

传统技术教学实验中,往往需要对提供的材料进行车、钻、铣、刨等操作。由于材料不同,使用的工具类型、强度不同,需要购置大量的操作设备,挤占有限的实验室空间,造成了建设资金上的极大浪费。多种操作技术的使用,需要具有熟练操作设备能力且持上岗证书的合格工作人员,这些人员只有经过长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才能在制作实物模型的过程中减少误差,保证制作的质量。这个制作的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及制作时间。快速成型技术是与计算机相连的,在软件中完成模型的建立,只需轻轻点击一下鼠标就能实现实物模型打印的简单操作,打印机自行打印,只需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模型的打印,在打印完成后,做一些边边角角的处理就可打印出与设计的模型相似度很高的实物模型。快速成型技术的应用节省了大量复杂的劳动,实现了设计模型到实物模型的快速转化,提高了设计的效率和质量。

四、快速成型机应用在实验教学中的意义

通过以上分析、介绍,并与传统的技术教学实验对比,结合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目标的解读,将快速成型机应用于普通高中教学实验,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1.提高实验的直觉效果,激发学生做实验的兴趣。在以往的技术实验教学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学生在设计中很难完成模型的制作,只能通过想象或是画在纸上得以显现,不直观,对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学生来说,理解上存在很大的难度。引入快速成型机,可实现模型的快速制作,使学生能够全方位理解实际的模型,并在实际的模型上进行改进,从而让学生理解更深刻,激发了学生实验创作的热情。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设计效率,创新能力转化不断加强。以往的技术实验中,大多需要进行前期的学习,实践经验的积累,旧式制图方法的设计、复杂的技术加工阶段,设计一个物品需要很长的时间,有的即使用了很长的时间做出的物品也不理想。引入快速成型机后,只需将各部件在计算机软件之中相互组合,调整比例和大小等参数,就可直接点击打印成型。这样只需要很短时间就能实现,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设计效率,使更多的创新思想能够及时展现出来。

3.有助于学生现代设计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实验能力。传统技术实验教学中,学生必须遵循基础理论学习、各种制图技巧的学习和各种操作工具的实际操作培训,才能加工完成设计的模型。这个过程需要漫长的学习时间,一般的学生往往很难理解整体设计制作的过程。引入快速成型技术后,可将前期的制图、后期的打印过程连接起来,只需要很短的时间就能实现制图、模型制作,使学生们更加清晰地理解设计制作的全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现代设计思维,从而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4.有利于提高师生素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学习的能力。在使用快速成型机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学习能力,调动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提高参与意识,使理论学习和实验验证相结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同时要求教师提高计算机的应用水平,特别是能熟练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和快速成型机,熟悉模具制造的工艺方法,并能及时解决实验中出现的技术和理论问题。

五、总结

综上所述,快速成型机技术在实验教学中,有着实验效果直接、激发学生实验兴趣,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技术素养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它契合了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育提高学生技术素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运用技术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教育目标,建议将快速成型机尽快引入普通高中通用技术的教学,发挥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探究能力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戈立,顾建军.对普通高中技术课程目标的解读[J].当代教育科学,2005,(5).

[2]许敖敖.处理好理论教学与教学实验关系,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1,(6).

快速提高文学素养的方法篇4

关键词:“三快一多”;语文教改;教学效率

为了消除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语文教改活动也开展多年了,语文教师做了不少可贵的探讨和尝试,总结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总的看来,语文教学效率还不高,存在的问题不少。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努力用最小的消耗争取最大的成效呢?我从“速度就是效率”这句话得到启发,吸收众家教改的经验,结合本校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制订了一个既能适应高考要求,又能提高学生素质的“三快一多”教改方案。“三快”,指快教、快学、快写;“一多”指多练。下面是这个方案的具体操作过程。

一、快教

由于语文教材编写体例缺乏像数、理、化那样一环扣一环的逻辑约束力,单元之间没有必然的先后关系,年级与年级之间的侧重差异没能充分体现出来。而传统教学是以单篇作为教学着眼点,教学内容前后重复讲授过多,进度慢,如某一种文体高一是这么教,高二还是这么教,高三还是如此。这样费时多,知识吸收量少,训练也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造成少慢差费的后果。“快教”:就是打破传统的以“单篇”作为教学着眼点的方法,实行“单元”目标教学。单元目标教学可以改变传统的单篇讲读,面面俱到的弊端,对一个单元的阅读课文、知识短文、训练内容等通盘考虑,围绕知识点、能力训练点、思想教育渗透点去制订每一堂课相对集中的具体教学目标,尽可能减少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科学设计,详在应详之处,略在当略之处。课内自读以教师引导为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仿读;课外自读课以学生的自学为主,做到有详有略,精粗有别。由导读到自读,把劲使在刀刃上,这样就大大减少了无效劳动。一个单元过去要两周完成,现在一周多一点就可以完成了,学生反映单元教学学起来紧张有趣。教学速度加快了,就可以腾出时间让学生“快学”。

二、快学

1.让学生提前学完中学阶段应掌握的知识点

教学速度的加快,并不意味着教学知识的删减,在教学中从宏观出发,让学生提前掌握全部知识点。具体做法是:高一上、下学期各腾出一个月的时间提前复习文字、词、短语、句子等知识;高二上、下学期也各腾出一个月的时间提前复习诗歌鉴赏、文言文等知识;到了高三就有充裕的时间进行综合强化训练,培养语文能力。

2.让学生尽快接触“课外世界”,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关系

“素质教育”告诉我们,不能只把一双眼睛盯住“课内”,同时应该把视线投向语文教学的“另一半”――课外阅读。学生在课内学好了语文知识点,掌握了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而这些“知识”与“方法”的牢固掌握和灵活运用全凭学生各自课外的操练功夫。学生中读写能力较好者,无一不是课外阅读的有心人与痴迷者,所以课外阅读非常重要。在教学中我们具体的做法是:高一阶段有组织地安排每周一节课,让学生走进阅览室看书,做读写笔记;高二阶段在高一的基础上学生每人订一份《中学生语文报》;高三阶段,由于时间关系,不做硬性规定,但要求学生平时多听广播、看新闻、看报纸,拓宽视野,用心感受生活,处处留心外界。这些课外阅读的形式,可以缓解学生的疲劳,对写作和听说能力的培养都有好处,学生很乐意接受。

三、快写

快速作文,要让学生能“快”得起来,学生就得有话可说,要做到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我的做法是:

1.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实践中要求学生从写日记写起,从身边小事写起,从自己有“感受”的事情写起,做到“我手写我口”。

2.在写作指导时,我们打破传统的先指导后写作的方法,改为先写作后指导

这一简单的转变能克服传统作文教学的弊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这种指导法解开了由教师先指导而束缚学生思维上的绳子,还学生全部的自由和全部的主动,审题、立意、选材、布局,学生在没有一点先入为主的情况下,可以任想象的翅膀在蓝天上飞翔,真正做到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3.缩短课堂作文时间,当堂批改

传统的作文教学一般安排两课时写作文,学生时间充裕,写起来拖拖拉拉,慢慢想、慢慢写,有的甚至第一节课在玩或说闲话,第二节课才开始写作文,养成了不良的写作习惯。快速作文就是改两课时完成为一课时完成。当然写之前要给学生讲清快速写作的好处,培养学生合作的兴趣,并告之快速构思的方法及要求,平时做好快速作文的素质训练,积累写作素材,丰富写作语言。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基本上能一节课完成800字左右的文章。学生第一节写完后,第二节趁热打铁,互批互改,教师首先提出批改要求,评分标准,选出有代表性的文章朗读,学生根据批改要求集体评议打分,教师点评。这样,学生在批改中会发现其他同学写作时出现的错别字、语病等,提醒自己在写作时不再出现类似的错误,也看到别人文章的优点,在对比中体会怎样的文章才是好文章,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教师也免去了详批详改吃力不讨好的负担。

四、多练

学生在“三快”的基础上,已初步掌握了语文知识和具备了一定的语文能力。但为了更快提高应变能力,适应高考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采用“多练”的方法。

1.从高考角度考虑适当增加训练的量

如,文化经典、小说名著、诗歌鉴赏、文言文等都是高考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的重要内容,学生对这些知识的应用,熟悉的程度还不够,那么就得增加专题训练量,使学生真正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阅读能够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要求学生知识面要广,理解能力要强,我们选择各方面的阅读训练题,尽量扩大训练范围,多角度、多层次对学生进行训练,使学生做题时不仅速度快,而且准确率高。

快速提高文学素养的方法篇5

关键词:少儿;运动员;篮球;基本功训练

中图分类号:G84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46-02

国内篮球运动改革步伐,随着世界篮球运动的发展在不断深化。我们从中国篮球CBa与CUBa看到了中国篮球运动的希望。篮球运动的激烈环节就是近身攻防与对抗拼抢,这一环节需要运动员脚步的动作,奔跑速度要跟上,摆脱与滑步和跳跃动作复杂变化,需要注意如何合理冲撞。追求投、传、运、突的动作的准确性。对于抢打、封、断等,技术水平要求稍高些,运动强度大的动作,由于在能量消耗上稍大,需要运动员在力量与速度和耐力与弹跳的高强度的训练。可见,结合少儿身体发育特征,针对篮球运动员在速度与灵敏度和弹跳能力上的训练很重要,这些要素影响着少儿身体素质的发展。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表现,在少儿身体素质训练实践中,科学地安排训练方法可以取得事半功倍成效。

一、少儿运动员篮球速度训练

在篮球比赛中,争取时间的快速运动能力被称为速度。反应速度与短距离的移动速度,是少儿运动员篮球速度素质训练的关键。在训练的过程在,需要加强下肢的步幅和频率训练,同时加上起动与急停的反应训练。在篮球运动中,步伐速度的训练是基础。

1.步法训练。少儿运动员篮球训练,需要控制身体重心变化与平衡。笔者为了提高少儿的小步快跑、高抬腿、后蹬跑等篮球步伐技术时,坚持每一堂课都进行练习,尤其是左右交叉跑、原地快跑、滑步、交叉步等综合篮球技能素质的训练。

2.起动跑法训练。根据比赛变化情况,提高少儿运动员篮球反应速度与动作的灵敏性训练。笔者在训练过程中,先让学生在原地或移动跑,然后突然给出信号,快速做出说要求的反应的快跑训练。接着给出徒步或运球信号,对学生进行起动变向、转身冲刺、急停等跑法训练。并排两人距球2米待令,笔者给出信号,学生进行抢球练习,并穿插快速过人的切入动作训练,让学生熟悉多种起步跑法。

3.跑中的观察与控制能力训练。在篮球比赛中,选择合理位置很重要,笔者在课堂赛场的教学过程中,对少儿运动员的观察力进行训练,通过在赛场上占据合理的位置来进攻对方。选择适合的位置摆脱防守,切断对方进攻路线与自由。在5米折回变向跑,30米往返跑,50米绕障快速折线跑、曲线跑、侧身跑等训练。同时培养少儿运动员的篮球意识,绕场地做跑动中球的自抛与自接训练,提高进攻速度和防守质量。笔者对高度与速度提出要求,球不能落地。限制时间,让学生从端线快速传接球,三次后闪速投篮。

二、少儿运动员篮球力量素质训练

篮球比赛是身体、技术与智慧的竞争,更是力量的较量。在赛场上突然变向、跳跃投篮,身体在攻守中的冲撞,运动员没有较好的力量素质是难以应对的。这种力量是指肌肉迅速伸收缩的快速爆发力。学生必须精神集中,在篮球对抗赛中,技术动作要快速灵活。

1.上肢力量训练。手臂控制球、夺球能力,需要手指手腕爆发力的训练。笔者在对少儿运动员上肢力量的训练,是通过课上做指卧撑,快速屈伸手指来实现的,并配以轻杠铃进行卧推抓举练习。

2.腰腹力量训练。协调用力,保护、控制球,需要少儿运动员身体重心保持平衡,提高腰肌与腹肌力量训练。笔者对学生是通过仰卧举腿、体前屈伸、俯卧挺身来实现训练的,同时让学生练习跳起空中传接球训练。

3.下肢力量训练。少儿运动员篮球力量主要其实的下肢的爆发力训练。下肢力量的训练主要依靠动力练习,笔者在课堂教学过程在主要安排学生通过跳来实现的,如蛙跳、立定跳、纵跳摸高等来进行少儿运动员下肢力量的提升。力量素质训练中,笔者在加强少儿运动员爆发力训练的同时,注意他们轻、快、灵敏、弹跳的力量素质的训练,再加上篮球技术的配合,真正实现力量中见活力。

三、少儿运动员篮球战术意识的培养

笔者有目的的对少儿运动员进行较系统的篮球战术意识培养。在训练中,培养少儿认识客观事物在变化中的状态与过程,根据篮球运动项目原理,使得到的初步认识在具体行动中得到升华。加强少儿运动员的篮球战术意识训练,注重经验的积累,对于篮球基础训练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组队初,笔者首先对篮球队员注意进行了解,摸清每一位少儿运动员的个性和气质。然后,在尊重少儿运动员个别差异性存在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运动员的训练计划。同时,对少儿运动员要进行战术思维的训练。灵活而敏捷的战术思维,是培养篮球战术意识的核心。这就要求少儿运动员用脑灵活,保证战术的配合与应用同时机和方位保持高度一致性。通过模拟训练法与有效的情绪控制训练,帮助少儿运动员消除紧张情绪,同时增强必胜的信心。

总之,篮球比赛其实是一场身体与技术的竞争,篮球队员在思想智慧和各种力量的比拼,比的是全面的技术水平,不仅要有较强控球能力和对篮球的支配能力,更多的是良好的战术意识与机智冷静的头脑,敏锐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的较量。只有对少儿运动员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与训练,他们对篮球运动的理解和认识才能进一步提高,在篮球比赛中正常甚至超水平发挥。

参考文献:

[1]邓树勋.运动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3]孙明志.现代篮球运动教学与训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12.

[4]赵豫.试论篮球核心后卫的培养和训练[J].体育学刊,2005,(5).

快速提高文学素养的方法篇6

【关键词】阅读;技巧;方法;理解

阅读的目的是获取信息,一个人的阅读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他能否快速高效吸收有用信息。阅读能力一般指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两个方面。“侧重培养阅读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切实打好基础。”是中学英语教学大纲的一项具体要求,阅读能力是英语自学能力和基础,又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手段。同时阅读能力的提高可促进英语听、说、写能力的提高,听说读写是相互补益,相互促进的,此外,阅读理解题是高考中英语分数拉开档次的题型,他能检测学生获取英语信息的能力及理解的准确程度,在某种意义上对考生试卷总分起着决定性作用。理解的正确率和速度是阅读理解成败的关键,因此中学英语教学因重视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一、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中学生普遍存在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弱的现象。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当前培养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存在着几方面的缺陷。

1、落后的教学思想和方法。

表现在过多地强调语言知识的传授,去让学生被动地接受一些词汇、语法等知识,忽略了阅读技巧和方法,忽略了阅读材料所表达的信息,从而束缚了学生的英语思维和阅读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2、语言因素限制了英语阅读能力的形成。

语言因素就是指字母、单词、短语、习语、语法规则等。一般说来,一定的语言知识形成一定语言能力的基础,只是与能力是相互对立的统一体,在培养阅读能力的过程中两者不可偏颇。

3、非语言因素也阻碍了英语阅读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非语言因素包括不良的阅读习惯,不健康的阅读心理和贫乏的语言文化背景知识等,为能直接的、迅速的了解世界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一旦学生掌握了独立阅读能力,也就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为他以后学习与工作打下坚定的基础。

二、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学法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是我们十分关心的问题。要达到这个目的,需要加强阅读技巧与方法的指导,改变过去一味强调语法的教学方式。“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现代教育更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教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与方法,提高阅读的速度与能力,以便获取更多的信息。

1、先看题干,带着问题读文章。

阅读题干,首先要掌握问题的类型,分清是客观信息题还是主观判断题。客观信息题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找到答案,而主观判断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感情基调,作者未加陈述的观念以及贯穿全文的中心思想的理解等。这类题必须经过从作者的态度、意图以及对整篇文章进行深一层的推理等。其次,了解试题题干以及各个选项包含的信息,然后有针对性地对文章进行扫读,对有关信息进行快速定位,再对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对比,有根有据的排除干扰项,选好正确答案。此法加强了阅读的针对性,提高了做题的准确率,节省了宝贵的时间。

2、快速阅读,整体把握。

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学生必须纠正两种错误认识:一是认为读快了,就会影响理解;二是如果不把生词弄懂就不能理解全文。近年的高考速度大约是每分钟40词左右,考生必须在十分有限的时间内运用略读、扫读、跳读、等技巧快速阅读,搜寻关键词,主题句,捕捉时空、顺序、情节、人物、观点,并且理清文章脉络。主旨大意题要重视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加深理解段落的首句和尾句。文章标题的选择是要求学生迅速推测出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文章讨论的中心,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意图点明文章主题。它的特点是:短小精悍,涵盖性强,简洁新颖。这就要求学生注意三个原则,一是概括性原则,要求标题应在最大程度上覆盖全文,体现文章的主题要旨。二是针对性原则,针对性原则要求文章标题包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但如果标题过大或过小,就违背了针对性原则。三是醒目性原则。标题是文章的点睛之笔,是文章的灵魂和面门。

3、详读细节,理清思路与文章脉络。

文章绝不是互不相干的句子杂乱无章的堆砌,作者为文,有脉可循。如:记叙文多以人物为中心,以时间或空间为线索,按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展开故事;议论文则包含论点、论据、结论三大要素,通过解释,举例来阐述观点,文章的细节题分直接理解题和间接理解题。做直接理解题要求学生理清人物及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关键所在,寻找相关的近义或反义表述。间接理解题,要求考生在理解具体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思维将理解的内容系统化、条理化、形象化、具体化。

4、学会逻辑推理,深层理解文章。

在英语阅读中,有时作者并未把意图说出来,读者要根据字面意思,通过语篇逻辑关系,研究细节的暗示,推敲作者的态度,理解文章的寓意。推理题在提问中常用词有:infer,imply,suggest,indicate等。这就要求学生:①吃透文章的字面意思,从字里行间捕捉有用的提示和线索,这是推理的前提和基础。②要对文字的表面信息进行挖掘加工,由表入里,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通过分析,综合,判断等,进行深层处理,符合逻辑地推理。③要忠实于原文,以文章提供的事实和线索为依据,立足已知,推理未知。

5、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讲就答题技巧。

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技巧,对提高阅读能力至关重要。为此我们在做阅读理解时应做到:①静以阅读,精神状态及心理状况对阅读理解有很大影响。若精神状态佳、心情好,看到阅读材料就能马上进入角色静心阅读,反之亦然。②养成默读习惯,使注意力集中在文字符号上,纠正唇读、心读、喉读等做法,以免分散精力,影响阅读速度。③克服指读、回视、重读等不良习惯。要善于抓住句子中的核心词,从一个句子快速地扫视到另一个句子,进行连贯性理解。④在做完阅读理解试题后,还应仔细复读短文,对所选答案进行检查,核实验证。对于个别没有把握的疑难问题,若时间不允许仔细研究,则应根据第一感觉迅速作出决定,不可犹豫不定,留下空白。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是个渐进的复杂问题,切忌操之过急,平时应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掌握英语篇章构成的特点与相应的阅读策略,在实践中不断获得创新思维,开发创造力,以适应21世纪对公民外语能力提出的更高要求。

参考文献:

[1]章兼中《外语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1年。

[2]胡春洞《英语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

快速提高文学素养的方法篇7

【关键词】阅读课堂有效实用自上而下图式交互自下而上快速浏览综合理解综合运用

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是各单元教学的核心部分,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的主要渠道。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急需尽快地获取各种信息资料,成倍提高工作效率与学习效果,所以培养学生快速有效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阅读教学中一个重要的任务。根据在美国进行的测试发现,没有接受专门训练的学生英语阅读的平均速度在每分钟240-250个单词,而接受一段时间的培训后,可达每分钟500个单词。而目前把英语作为外语学习的高中学生的英语阅读速度一般在每分钟40-60个单词。当然我们不可能达到母语学生阅读英语的速度,但当前,我国高中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在速度上与可能达到的最低指标相比普遍还是要低许多倍;同时也可以看到我们的学生阅读速度提高的空间还是巨大的。然而,传统的阅读课教学模式常常是单一的自下而上模式,教学方式只是把课文作为单纯向学生传授语法及语言知识的载体,忽视了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传统的阅读理解提问方式也常常停留在对所阅读文章的表层理解层次上。那么,如何借助这些课文阅读活动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水平呢?

本人认为针对不同的阅读任务,必须采用不同阅读理解活动形式以求不同阅读任务目标的实现。通过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借鉴和尝试验证,结果十分有效。现作出以下反思及总结,供各位教师和学生参考。

1.自上而下快速浏览,着力培养快速阅读理解能力

这种自上而下的阅读理论是由美国逻辑学家、分析哲学家哥德曼于1971年提出的,该理论认为阅读者不必去逐字、逐句地理解,只需在文章中挑选出足够的信息来作出预测,并用已有的经验和有关的知识在文章中找出有关的信息,来验证自己的预测。该理论的优点在于强调整体篇章理解,在阅读时采取跳跃式搜索、猜测等方法,因而有利于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理解能力。

因为阅读训练必须建立在学生对文章内容处于陌生状态的基础上,所以在学生初次接触阅读课文时,应该采用自上而下快速浏览方式,不失时机地培养他们的快速阅读习惯、快速阅读理解能力。这一阶段的教学设计主要如下:

1.1课题导入:可采用设疑悬念、直观导入、故事导入等方。

1.2设计快读任务:可采用问答题、判断题、选择题、做笔记、填图表等任务检测形式。

1.3开展快读活动:可同时向学生介绍组读法、察读法、浏读法、略读法、跳读法等快速阅读方法。

经过第一阶段的快读活动完成了表层信息捕捉任务之后,学生对第2文章不仅有了一个初浅的感性认识,而且阅读速度也得到了训练;同时,教师要对学生予以不失时机的表扬肯定和错误纠正。然后快速转入第二阶段,即内容理解、信息吸收、思维创造加工的理性认识阶段。因此,再读课文,加深理解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2.图式交互作用,重在培养阅读理解综合能力

图式交互作用理论认为一个人的阅读能力由三种图式决定:即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结构图式。语言图式是指对阅读材料的词汇和语法的掌握程度;内容图式是指对文章所讨论的话题的熟悉程度;结构图式是指对文章的体裁的了解程度。在阅读过程中,这三种图式与文章的语言、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决定了读者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借助结构图式,教师可引导学生弄清文章的文体及写作思路和文章的结构特点,从而借助文章体裁结构帮助理解文章。借助内容图式,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寻找或利用文章上下文线索去激活自己大脑中相应的背景知识,并将文章内容与大脑中的相关信息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细节内容、中心思想、作者的写作态度、写作意图及文章的深刻寓意等。语言图式在阅读理解中起着基础的作用,没有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结构图式就发挥不了作用。教师应结合课文内容提高学生识别文章中词、短语和句子的能力。这样做,学生读懂文章的能力才会逐步提高,下一阶段进行语言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才会有基础。总之,综合利用结构图式、内容图式、语言图式来指导和引导课文阅读,对提高学生阅读综合能力是必不可少的。针对第二阶段的阅读活动任务,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设计:

2.1细读课文:可采用全文阅读、逐段阅读、合段阅读等阅读方式。

2.2检测理解:可采用问答题、判断题、讨论题、选择题等检测形式。

2.3阅读析评:可采用学生发言、教师总结或师生一起讨论归纳等双边活动形式。

经过第二阶段的阅读活动以及完成一些深层阅读理解问题后,学生对文章有了深刻的理解,利用所获得的信息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培养。同时,获取知识和信息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表达和运用。因此,教学活动的设计不应只停留在输入的层次上,自然应该深入到第三个阶段,使语言输入(听与读)和语言输出(说与写)之间产生一种平衡,运用所学语言知识以及题材信息重建语篇,进而达到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并且形成和产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

3.自下而上,侧重培养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自下而上活动是指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从最小的单位——字母和单词即从底或下层识别开始,逐步弄懂在顶或上层的较大的语言单位——短语、分句、句子和语篇的意义。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解决语言上的障碍,即弄清词、短语和句子的意义。因此,在完成第二阶段阅读课文之后采用自下而上活动来深化语言知识的学习与运用则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必然要求。这一阶段的教学设计主要如下:

3.1归纳知识:可引导学生按语言单位来分类归纳;也可按段落顺序或情节内容来归纳排列。

3.2深化知识:可介绍一词多义、词与词区别、长句分析和逻辑纽带等拓展性知识。

快速提高文学素养的方法篇8

摘要生命在于运动,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成功的基础,特别是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青少年,加强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增强体魄、提高身体素质,还可以增强自信心,带来欢愉的心情。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必须注重和加强对这一群体的运动训练,让体育运动伴随着其健康的成长。作为一项冰上体育运动,短道速滑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但是它也属于一项竞技类的体育活动,需要短道速滑者具备很高的技巧和技术。本文就我国目前青少年短道速滑训练的现状和如何培养他们训练兴趣的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青少年短道速滑兴趣培养

短道速滑运动虽然进入中国的时间不长,但是却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喜爱,人们对这项运动的热情非常高。不少短道速滑运动员还在一些国际大赛上获得大奖,为国家争取了荣誉。但是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我国的短道速滑训练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训练方法单一、过度注重体能训练等,并且忽视了对青少年基本兴趣的培养和技术技巧的贯穿学习,造成我国青少年短道速滑运动潜力可挖掘性低、运动生涯短。为此,我们要改变思路,积极重视青少年短道速滑训练兴趣的培养。

一、我国青少年短道速滑训练的现状

短道速滑运动对青少年的整体素质要求较高,对于目前成长阶段的青少年来说,其短道速滑训练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一是短道速滑难度大,对短道速滑运动者的综合能力要求高,训练环境寒冷,而不少青少年害怕吃苦、摔伤,再加上平常的训练过程枯燥乏味,训练强度较大,导致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很低。二是我国地理环境的局限,短道速滑是一项冰上运动,对气候和地理环境要求较高,我国只有东三省具备这样的先天条件,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青少年短道速滑队伍的发展。以上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青少年短道速滑运动的发展,使其陷入发展的瓶颈。

二、快乐体育与青少年短道速滑训练兴趣的培养

快乐体育是以情感为主导的一种新式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增加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多样性和互动性,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新鲜感和乐趣,从而激发出对短道速滑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青少年正处于兴趣挖掘和养成的阶段,所以青少年短道速滑训练要贯彻快乐体育的精神,在繁重枯燥的训练中引入新的训练方法,如游戏教法、比赛教法、花样教法等,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新颖性,丰富训练内容,使青少年在娱乐中训练,在训练中享受快乐和青春。

三、青少年短道速滑训练兴趣的培养途径

(一)加强冰前理论教学

“思想决定行动,认识决定成败”,加强青少年冰前理论教学有利于增强他们行动的自觉性和创新性,并为以后的训练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具体的方法有以下几点:一是了解短道速滑的历史、规则要求、冰上技巧、冰上自我保护、明星运动员等内容,使青少年对短道速滑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培养训练兴趣。二是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通过播放视频影像资料观看一些短道速滑教学和比赛内容,汲取大赛经验、取长补短,从中学习一些比赛技巧和速滑技术,提高自己的速滑水平。通过组织青少年观看一些国际性的奥运会和世锦赛,在激发青少年训练斗志和热情的同时,也可以向青少年传递拼搏进取的体育精神和为国争光的使命感和荣誉感,对青少年的短道速滑训练有很好的推进作用。

(二)革新训练理念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每一位青少年都有自身的优点和特色,老师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帮助他们不断挖掘自己的特长,所以在青少年短道速滑训练过程中,老师要根据“以人为本”的教导理念,“因材施教”,尊重青少年不同的身体素质和接受能力,进行差异性和针对性的教学,以发挥他们最大的优势。同时,老师还要把“快乐体育”的理念贯彻在日常的监控训练中,以青少年为主体,注重青少年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共同提高,通过轻松愉快的方式积极引导和培养青少年训练的兴趣,使青少年在训练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改进训练办法

一是注重冰上平衡感的培养和训练,冰上平衡是短道速滑运动的基础和主导,所以在短道速滑训练的过程中,要根据青少年学习掌握的具体情况,分类别分阶段的进行,训练青少年冰上的平衡感。二是强化练习,提高技巧,短道速滑运动因其自身的特点和特殊性,对速滑者的要求很高,除了反复的训练外,还需要在不同的环境和负荷下都可以从容应对。为此,青少年在短道速滑训练中一定要保证每一个动作的准确性和熟练性,在稳健踏实中不断提高速滑水平。三是培养青少年冰上速滑的冰感,使其可以在速滑运动中收放自如、游刃有余,这也是培养冰上运动员的终极目标。

四、结束语

短道速滑运动是一项对技术水平和身体素质要求都很高的体育运动,需要不断加强和改进青少年的短道速滑训练过程,把青少年的优势特点和短道速滑运动的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创出最适合青少年训练学习的有效方法,最大程度地挖掘青少年的潜力和训练兴趣,争取将我国的青少年短道速滑运动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快速提高文学素养的方法篇9

一、存在问题

学生阅读的速度和阅读的质量分别是构成并且直接影响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的两个主要因素。而在实际阅读过程中,这两个因素既互相制约,又相辅相成。理解是阅读的目的,没有理解的阅读等于浪费时间,做无用功;同样,没有一定的速度,就不能很快地从众多的书面材料中汲取知识,阅读效率就低。从目前英语教学情况看,学生普遍存在英语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差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英语阅读教学和学生阅读过程中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落后。在目前英语教学过程中,阅读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以文章作为语言实体的基础上,即许多人只把阅读教材作为用来传授语言知识的一种形式。其主要表现在以教师为中心,以词汇、语法为主线,过多地强调语言知识的传授,忽略了阅读文章所表达的信息,而学生一般只通过有限的途径和固定的场所被动地接受一些词汇、语法等知识,忽略了阅读技巧和阅读能力的培养。事实证明,这种教学体系束缚了学生的英语思维和阅读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2.语言因素限制了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形成与提高。语言因素是指学生对单词、短语、句子、语言规则等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学生对词语和语法意义的了解和掌握是深入理解文章的先决条件。一般来说,一定的语言知识是形成一定的语言能力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来看,知识水平影响能力形成的速度和质量。所以,那些只一味强调能力培养而忽视基础知识的教学方法,最终只会适得其反。我们应当认识到知识与能力是相互对立的统一体,在培养英语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既要重视知识的学习,也不可忽视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3.非语言因素阻碍了英语阅读能力的发展与提高。非语言因素包括阅读习惯、阅读心理、阅读方法、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等。如有些学生喜欢“声读”,这种习惯其实是很不科学的。据有关专家研究发现,一般人默读速度是声读速度的两倍,声读不仅影响了阅读的速度,更不利于学生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信息。受母语的干扰,有些学生采用汉语思维偏于“心译”来阅读,而且又不适时地频繁查词典,使得文章支离破碎,极大地影响了阅读效率。这类习惯都不利于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

二、解决对策

积极探索英语阅读教学的途径、方法与技巧,克服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的影响,使学生通过有效的阅读训练提高英语阅读能力,是我们目前应当重视和研究的问题。本人对这方面作了如下一些尝试:

1.通过词的搭配、句的衔接、段的连贯等方面的大量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语感,是指不通过反复思考就能感知语言含义的能力,它包括正误感、分寸感、风格感等。正误感是人们对读物的语言规范与否的直接感知;分寸感是人们对读物的语意轻重的直接感知;风格感则主要表现在人们对词语是否搭配、语句是否连贯、语段是否衔接、用语是否贴切、风格是否协调一致等的敏锐感知的程度上。学生如果具有较强的语感能力,就不仅能快速而正确地理解读物的内容,而且还能较准确地领悟作者的“言外之意”,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我们就要结合课文教学,有意识地选择课文中一些语言规范、语意新颖、词语搭配较好的典型句子,引导学生自己去体味这些句子在结构和意义上有什么特点,并结合具体语境体察语句的适用范围,教师相机给予点拨。

快速提高文学素养的方法篇10

摘要本文研究结合高校体育教学实践,通过体育教学课课上指导与课下辅导相结合的形式,教授学生运动疲劳恢复的知识和技能。从整理运动、运动按摩、温水浴、补充维生素和蛋白质营养、充足睡眠等方面,使学生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更快、更有效的从运动疲劳中恢复过来,精力旺盛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关键词体育教学运动疲劳

一、前言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课程设置中的第五条规定指出: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课程(四个学期共计144学时)。修满规定学分、达到基本要求是学生毕业、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之一。每周每次两课时,大约100分钟的体育锻炼对于高校的学生来说,远远不能达到增强体质的要求。增加课时是不容易解决的问题,只能在每周有限的运动时间里加大运动强度和频度,因此一周一次的体育教学后的体力恢复问题,成为体育教师关注的焦点。目前国内外都很重视运动后疲劳消除的问题,运动者们都很清楚的认识到只有加速消除疲劳,人体才能更好的承担新的运动量,从而减少体育运动对人体的伤害,更快更好的提高人体的运动能力,改善人体各器官和系统的功能,因此如何快速有效的消除运动疲劳对体育教学和运动实践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体育教学课后的整理运动

按照体育教学要求每节体育课下课前都要做整理运动,整理运动也叫结束活动或放松运动,它对消除疲劳,促进身体恢复有着很好的作用,但是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存在很多问题,如:学生对整理运动认识不清,教师对整理运动缺乏指导,整理运动时间不够等。

在体育教学课中,学生在课上的体育运动时身体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反应,这些反应并不能随着运动的停止而马上消失。例如:人体在做激烈运动时,能量消耗很大,需要摄取大量的氧,氧气是需要呼吸系统通过肺来摄取的。但在许多运动中,无论呼吸如何加强,也不能满足身体对氧的需求量,所以在剧烈活动时肌肉常常是处于缺氧的状态下工作,尤其是内脏器官在运动突然停止后还要继续工作,来弥补运动时的暂时缺氧。如果在这时候突然停止运动而不做整理活动,会影响氧的补充和静脉血的回流,继而影响心肌输出量,造成一时的脑贫血和和低血压等现象。这就是为什么好多学生在剧烈运动后立刻坐在地上,会有头晕恶心等状况出现的原因。所以为了避免这些不良反应,整理活动是十分重要的。其正确的做法是在剧烈运动之后要做深呼吸,使肺的气体交换量增大,使更多的氧气进入体内帮助各器官恢复到安静的状态。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做积极的整理恢复运动,例如:放松式的慢跑或是抬高下肢抖动,促进血液回流,改善血液供给,积极消除体育课上的运动疲劳。

(二)体育教学课后的运动按摩

运动按摩是运动恢复中最有效的方法。运动按摩可以反射性的改善和调节中枢神经的机能,消除疲劳。在运动中堆积在肌肉中的无氧代谢物可以通过按摩尽快的被转化或是尽快地代谢掉。

运动按摩可以在课上进行,也可以在课后进行。在课上进行的老师要给示范和指导,在按摩部位、按摩手法、按摩时间、按摩强度等方面给予具体的讲解示范。例如:按摩的顺序要先大面积,再局部;力度要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使学生边学习知识边动手进行按摩,按摩可以是自我按摩或是相互按摩。课后按摩,教师应以课后作业的性质予以布置,让运动按摩成为每次运动后的常态。

(三)温水浴

温水浴一般指洗浴水的温度在30到40摄氏度之间。洗浴是清洁全身皮肤最好的方法,同时也能对全身肌肉起到镇静和放松的效果。在一般高校里,大学生洗浴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一般都以淋浴为主,只有在个别院校有水浴按摩和桑拿房等设施。洗浴的时间要有所控制,一般10到30分钟即可,尤其是女生洗浴时间过长会引起头晕、低血糖等不适的症状。

(四)体育教学课后补充充足的维生素和营养物质

1.各类维生素的补充

每节体育课的运动量不同,但在体育教师的引导下都会达到一定的强度,会消耗大量的体能。要尽快恢复体力除了一些外力的物理疗法外,还应补充维生素和营养物质。各类维生素能提高人体的耐久力,增强对传染病的抵抗能力,而且能快速消除疲劳。例如:维生素C能提高脂肪酶的转化效用,能加速肌肉中磷酸肌酸及糖元的合成并促使血液及肌肉中是乳酸尽快恢复到正常的水平。同时,维生素C能促进机体氧化过程,降低运动时产生的氧债,缩短恢复期。相反,缺乏维生素C可直接导致全身无力,肌肉关节的酸痛,严重时也可造成鼓膜下出血,易骨折等;缺乏维生素B1可发生脚底感觉障碍,腓肠肌压痛、痉挛、下肢无力等。总之,补充维生素不但有利于快速缓解运动疲劳也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在补充维生素的同时还要加强其他营养物质的补充,例如;糖、脂肪、蛋白质及矿物质。在运动中消耗的物质要有由饮食中补充,所以合理的膳食对增强运动能力和运动后的快速恢复都有很好的作用。

2.营养物质的补充

营养物质的补充往往被学生所忽视,要在食堂里找到补充体力的食品,需要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提到营养品人们通常会想到蛋白粉、海参、海豹油、蜂王浆、蜂胶、螺旋藻、灵芝、角鲨烯等昂贵的补品,这些对于学生来说过于奢华,其实很多日常的食品也能起到补充营养的效果,例如肉类、鸡蛋、牛奶、芦荟、枸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