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消防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十篇消防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十篇

消防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45:41

消防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篇1

关键词:高层建筑;消防安全;远程监控;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tU99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302(2012)12-0069-04

High-risebuildingfire-fightingmanagementsystem

YanZhi-feng1,wanGping-ping2

(1.HongkouDistrictpoliceFireBrigade,Shanghai200092,China;2.ShanghaiFireResearchinstituteofministryofpublicSecurity,Shanghai200438,China)

abstract:theoverallstructureofahigh-risebuildingfire-fightingmanagementsystemisdescribed,whichintegratestheembeddedness,database,RFiD,sensornetworks,wirelesscommunicationnetworks,computers,imageprocessingandgeographicinformationtechnologies.andatthesametime,thepaperintroducesthefunctionsofthesystem,suchaselectronicinspectionsystem,remotemonitoring,firedetectionandsecurityassessment,anditsdemonstration.Byusingofthesystem,thegovernmentadministrationandfireprotectionmanagementdepartmentcanmanagethefiresafetyinhigh-risebuildingscientifically,andthesystemrealizesnormalization,institutionalization,identifying,standardizationanddigitalization.

Keywords:high-risebuilding;firesafety;remotemonitoring;managementsystem

0引言

高层建筑是指超过一定高度和层数的多层建筑,世界各国对高层建筑的高度和层数界限的规定并不一致。美国的高层建筑是指30~40层以及更高的建筑,日本规定住宅超过20层,旅馆、办公楼超过30层者为超高层建筑[1]。我国2005年版的GB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把高层建筑规定为:10层及10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包括首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及建筑高度超过24m的2层及2层以上的公共建筑[2]。

高层建筑火灾扑救是世界性难题,具有火势蔓延快、疏散困难、扑救难度大等特点。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火苗向上蔓延的速度是3~4m/s,这就意味着100m的高层建筑(大约相当于30层楼),大火由底层直接窜至顶层只需30s左右,因而给消防安全留下的逃生空间很小[3]。目前,世界上较高的云梯车是101m,当100m以上的高层建筑发生火灾的时候,只能最大程度依靠建筑内部的消防灭火系统进行扑救,外部消防员不易灭火救援。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一般采用“预防为主,防消结合”为指导的消防工作方针,针对高层建筑发生火灾的特点,立足自防自救的原则,实行严格、科学的消防安全日常管理。

上海现规定高层建筑要建立消防安全档案,住宅小区拟建立消防安全数据库,各经济较发达地区也相继出台了《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涉及相关方多、相关内容繁杂。因此,如何协调各方关系、明确各方责任、落实各方任务是确保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的关键,而当务之急是建立一套科学管理系统,使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标识化、标准化和数字化。

1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系统组成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系统主要适用于政府管理部门和消防安全管理者,通过设定相应的权限,实现消防安全信息的实时录入、报警显示、远程监控、督察监管、动态查询、风险评估、申请报送、审核批复、复函备案、登记编辑、浏览、共享附件、培训打印等功能。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系统的组成如图1所示,图2所示是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子系统总体结构[4]。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系统主要由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系统软件平台、图像监控子系统、射频识别子系统、传感器网络子系统、安全评估子系统、地理信息子系统、信息查询子系统、数据维护子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组成,涉及消防安全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基础信息、电子巡检、消防监测、远程监控和安全评估。

图1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系统组成

1.1基础信息

图3所示是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系统基础信息数据库设计示意图。

图3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系统基础信息数据库

本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系统使用SQLServer(StructuredQueryLanguageServer)来建立基础信息系统数据库,该数据库可实现动态更新、实时查询等功能。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主要包括基本状况、动态管理、宣传培训、应急预案、系统分析、互动交流和系统维护。其中,基本状况主要包括基本档案、组织结构、规章制度、重点部位、重点工种、消防设施、来文登记、消防计划、会议记录、消防惩罚和消防申报;动态管理主要包括防火督察、防火检查、隐患整改、值班记录、设施检查、维修保养、故障处理、每日检测、每月检测、季度检测、年度检测、动火管理和火灾记录;宣传培训主要包括培训指南、培训记录、宣传活动;应急预案主要包括消防方法和演练记录;系统分析主要包括档案查询和统计分析;互动交流主要包括消防通知、内部时间和在线咨询;系统维护主要包括用户管理、档案上传、年度总结、代码维护、系统设置和系统日志等基础信息。

1.2电子巡检

电子巡检首先要统一高层建筑消防设施标识,将建筑内的消防设施和重点保护部位贴上具有唯一识别码的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电子标签,并录入系统数据库。通过RFiD手持式移动数据终端对消防设施进行逐个读取。电子巡检可将高层建筑消防的消防设施繁琐的每日检测、每月检测、季度检测、年度检测实时化、细致化和有序化,只要安全管理人员工作到位,就可在很大程度上确保防火巡查工作的内容、部位、频次,保证防火巡查工作更加快速、真实、有效地进行。政府管理部门也可以通过该系统,即时查询到重点建筑重点部位的消防安全状况,发现火灾隐患及时通知业主进行整改。

图4所示是一个RFiD电子标签pDa识别系统示意图。该RFiD电子标签pDa识别系统,主要包括电子标签、pDa(personalDigitalassistant)、计算机和服务器。建立该系统时,首先应将高层建筑内的消防设施贴上电子标签,再将设施信息和电子标签地址输入到手持pDa设备,这样,打开系统后,通过pDa登陆系统,pDa就可通过摄像头对消防设施进行识别。

图4RFiD电子标签pDa识别系统

pDa可将采集到的数据信息通过数据线传输至由管理人负责的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系统工作站。由于消防设施较多,系统数据量和访问量较大,由此,可以先将数据通过缆线传输至系统服务器,以供政府管理部门查询;也可以通过无线网络(例如3G、wiFi、微波等无线网络技术)传输至系统工作站,或直接传输至政府管理部门。

1.3远程监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关于印发《推进和规范城市消防安全远程监控系统建设应用的指导意见》的通知[5],公安部要全力推进城市消防安全远程监控系统建设,并使所有城市建设联网,以便实现火警受理信息化、火情研判智能化、信号传输网络化、状态监测实时化、防消联勤一体化[6]。其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火灾报警自动接收系统、城市地理信息管理系统、电话录音系统、报警受理系统、用户服务系统、建筑物及消防设施管理系统、数据分析和报表管理系统、人员管理系统、信息查询系统和火警信息终端系统。

根据国家标准GB50440—2007《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技术规范》,远程监控系统应具备报警监控、设施巡检、动态服务和信息服务等功能[7]。图5所示是其远程监控示意图。

1.4消防检测

消防检测主要适用于建设单位工程竣工后将消防验收、建筑消防设施检测和电气消防安全检测等报告上传至政府管理部门进行审核、验收和备案。其具备的建设工程消防检测信息管理系统应具有报告编制、报告申请、报告审核、报告审批、报告生成和报告打印等功能,以便政府管理部门可以通过该系统对涉及消防安全的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建筑监理、建筑验收等各个监管环节严格把关,并在加强消防检测管理工作、规范消防检测行为的同时,也保障建筑消防安全的质量。

根据上海市消防协会文件(沪消协(秘)[2011]23号)《关于启用上海市建设工程消防检测检验信息管理查询系统的通知》,消防检测系统应能实现消防检测报告登录系统填写、防伪识别、网上备案、实时查询等功能,以便为本市全面建设建筑消防设施和检测报告数据库奠定基础,并为公安消防部门了解掌握建设工程消防检测和建筑消防设施定期检测情况查询提供实时、准确的信息和数据[8]。图6所示是消防检测系统功能示意图。

1.5安全评估

图7所示是本系统的实体关系核心实体图。通过建立现有建筑个体火灾风险动态评估系统的实体关系图,可对现有建筑个体火灾风险进行动态评估,当现有建筑个体的结构、用途、内部或外部火灾危险源发生变化的时候,通过实体关系图进行火灾风险分析,确定风险等级[9]。消防安全督察监管部门可以根据建筑个体风险等级的变化来对建筑火灾风险进行动态掌控,从而确保建筑消防安全。

图6消防检测系统

图7实体关系核心实体图

2系统应用示范

图8所示是一个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系统的应用示范图。该示范以上海市武胜路333号典型高层建筑上海电信大楼为例来示范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系统应用。2011年4月19日,13楼正在施工的空调机房风管起火燃烧,上海海工装潢有限公司4名施工人员遇难;2012年3月19日,13楼的空调机房内的消防喷淋爆裂。同一物业同一楼层,在相隔不到1年时间内,出现2次消防安全事故,应该说,消防安全管理是存在漏洞和不足的。

假如该建筑使用了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系统,上海电信大楼的业主/使用人委托管理人负责该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管理人就可使用手持式射频读取设备,定期按时对建筑物内的消防设施进行检测、巡查和维修保养,并可将信息通过消防网络传输至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系统。这样,一方面,消防安全管理人可以及时了解建筑消防设施现状,以对存在隐患的设施进行维护;另一方面,消防督察监管管理部门也可通过系统实时查询到辖区内建筑的消防设施信息,对存在隐患的设施督促消防安全管理人进行整改。当建筑需要维护或装修时,消防管理人会通过系统进行备案,并提出整改申请,消防督察监管管理部门审核通过后,经过招标选取具有资质的工程公司,并对施工人员进行消防施工安全培训后,方可进行施工;系统会对施工材料、部位和方案进行评估,得出新的建筑消防安全等级,当风险提高时,系统会通知消防督察监管管理部门对该建筑进行重点监控,消防督察监管管理部门也可通过远程监控系统对改造部位进行实时视频监控。

3结语

本文讨论的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系统集嵌入式、数据库、射频识别、传感器网络、无线通信与网络、计算机、图像处理和地理信息技术等技术于一体,具有推进消防工作社会化进程、提高消防机构的监督执法能力和服务水平的作用。其中,推进消防工作社会化进程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强化单位的消防主体责任意识,指导单位进行日常消防管理工作,解决单位不会管的问题,帮助单位建立动态的消防电子档案,推行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工作信息化管理等。同时,该系统可以满足特殊行业(如学校、银行、电信、化工、电力等行业)的区域性、集中性远程消防监控要求。

参考文献

[1]互动在线.高层建筑[eB/oL].[2010-05-17]..

[6]中国安防展览网.西安开启市区重点单位消防监管新局面[eB/oL].[2011-07-05]..

[7]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GB50440—2007.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

消防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篇2

为进一步推进我县消防安全工作,有效防范火灾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安全工作的意见》、省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精神和绍兴市推进“百村小康示范、千村改造整治”工作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消防安全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加强消防设施建设,着力增强社会预防与抗御火灾的整体能力,有效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发生,促进消防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建设“平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更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二)工作原则。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原则,坚持责任落实,健全消防工作责任体系;坚持基层基础,不断改善城乡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坚持城乡统筹,大力加强农村消防工作;坚持依法治火,从严整治火灾隐患;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公民消防安全素质。

(三)总体目标。建立健全政府监管责任体系,强化单位主体责任,完善社会消防安全管理组织,城乡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基本完备,社会消防安全环境有效改善,抗御火灾能力明显提高,重特大火灾事故得到有效遏制,火灾形势保持平稳,基本实现消防工作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明确职责,提高社会消防管理能力

(四)社会消防监管主体。乡镇、街道等负有社会管理职能的基层政府(组织)是社会消防监管的第一责任主体;所属有关单位依法对本单位、本系统的消防工作进行检查、督促和指导,在法定职责范围内负有监管责任。

(五)消防法律监督主体。县公安局是消防法律监督的第一责任主体,履行消防工作监督管理职责。县公安局消防大队具体实施消防监督职责,是消防法律监督的第二责任主体。公安派出所根据职责分工和授权,履行消防监督责任。

(六)消防安全工作主体。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及公民是本单位消防安全工作的责任主体,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消防安全责任人,履行对本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职责,及时消除火灾隐患,遵守国家消防法律法规。

(七)社会消防安全管理。各乡镇、街道要明确和落实消防工作分管领导,履行辖区内消防安全工作的领导职责。设立消防安全管理机构,承担辖区内社会消防安全工作的管理职能。行政村要确定专(兼)职消防安全管理人,开展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八)防火安全委员会建设。县防火安全委员会主任由分管副县长担任,成员为各有关部门及乡镇(街道)分管领导。建立季度例会制度,研究消防安全形势,协调解决重大消防安全问题,督促所属部门和乡镇(街道)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切实做到保障到位、部门协调统一,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九)社会消防工作考核。实行社会消防工作责任制,每年签订消防安全工作责任状,将消防工作纳入政府年度安全生产目标、平安创建和新农村建设等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评价乡镇(街道)等领导班子和干部实绩的重要内容。对消防工作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对因工作不落实,失职、渎职而发生较大以上火灾事故的,依法依纪追究责任。发生重大责任火灾事故的乡镇(街道),当年不得参加各类综合先进评比。

三、注重建设,完善公共消防基础设施

(十)消防规划。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合理、科学编制乡镇、园区等消防规划并纳入总体规划,严格组织实施,确保城乡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县规划局会同公安局争取在今年完成县域“十二五”消防规划编制工作。明年前,各乡镇及园区要结合“十二五”总体规划完成消防规划编制工作。

(十一)消防站。大市聚消防站作为今年重点工程,要尽快筹备并启动相关工作,力争在明年建成投入使用。“十二五”期间再规划筹建1-2个消防站。

(十二)消防装备。根据国家《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和《公安消防部队攻坚组装备配备标准(试行)》要求,立足灭火救援实际,在配备常规消防装备的基础上,加强举高、大功率、特勤等装备建设。今年,重点添置扑救高速公路隧道火灾的车辆装备。“十二五”期间,着重加强排烟、防化、主战等特种装备建设,以满足扑救地下建筑、隧道等复杂火灾和处置突发事件的需要。同时加大水上、台风、地质等灾害事故应急救援装备和训练设施建设。

(十三)市政消火栓。市政消火栓建设应与城市建设同规划、同设计、同施工、同验收。水务集团要加强城区市政消火栓的建设和维修;园区会同水务集团在今年10月底前着重抓好高新园区一期、二期、七星新区和城东新区的市政消火栓增设和配备,确有困难的年底前必须完成。今后要有计划分步完成工业园区、儒岙胶囊工业园区和沙溪工业园区等园区的市政消火栓增补和建设。县公安局消防大队负责市政消火栓建设、维修的检查和督促。

四、关注农村,提高农村自防自救能力

(十四)开展消防安全村创建活动。积极组织实施市级“消防安全示范村”和“消防安全达标村”建设工程,推动农村消防工作上新的台阶。

市级“消防安全示范村”:今年16个行政村,今年新增32个行政村,明年再增加16个行政村达到“消防安全示范村”标准。

市级“消防安全达标村”:至去年底,各乡镇、街道20%的行政村创建成为消防安全达标村;至今年底,有40%的行政村达标;明年底前60%的行政村达标。

市级消防安全“示范村”和“达标村”要按照“五个一”标准进行建设:一是村级消防工作组织体系和制度健全;二是村内消防水池、取水设施、消防车道等公共消防设施落实到位;三是建有农村志愿消防队伍;四是开展农村火灾隐患整治工作;五是制订农村地区《防火公约》,建立农村消防固定宣传阵地。

为确保创建活动的顺利推进,县政府对创建“消防安全示范村”和“消防安全达标村”采取以奖代补方法进行适当补助,其中建成市级消防安全示范村的给予每村10000元的奖励,建成市级“消防安全达标村”的给予每村5000元的奖励,经创建验收合格后奖励经费由县财政落实到位。各乡镇、街道对创建活动也要予以适当经费补助。

(十五)加强农村火灾隐患整治。继续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建设,积极改造村庄中连片的木结构住宅,改造电气线路,增设灭火器材。大力推广“双彩经验”,鼓励和支持农村缺水地区修建人工消防蓄水设施、太平塘。

(十六)强化农村消防安全管理。乡镇(街道)消防安全管理机构和基层公安派出所要加强对村(居)民委员会消防工作的指导,督促开展消防安全检查、火灾隐患整治、消防宣传教育等日常消防安全管理活动。集中性的检查、宣传、指导每半年至少开展一次。

五、加强消防队伍建设,完善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全县整体灭火救援能力

(十七)构建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努力建设以公安消防部队为主体、专职消防队和志愿消防队为基础的消防力量体系。

1.农村志愿消防队伍建设。与创建“消防安全示范村”、“消防安全达标村”相结合,去年20%行政村建立健全农村志愿消防队,今年达到40%,明年达到60%以上。各地志愿消防队的器材配备等要根据本地实际,基本达到如下要求:一是有固定的器材装备摆放室;二是1台功率不小于25马力的手抬消防机动泵;三是5盘以上消防水带,2支以上水枪;四是有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头盔、战斗服、手套、手电筒);五是志愿队队员不少5人。

2.专职消防队伍建设。重点加强乡镇专职消防队建设,根据《浙江省专职消防队建设标准》,每支专职消防队应配备小型消防水罐车和45马力消防泵,并解决车辆上牌保险,每个乡镇约需经费31万元。今明两年先重点解决5个乡镇的消防车辆、装备配备和上牌保险。配备经费县、乡镇财政分别分担70%和30%,资金在每年10月份前同步到位。逐步配备完善专职消防队的消防器材设备。

(十八)完善社会应急救援体系。建立乡镇专职消防队主体,县公安局消防大队(县应急救援大队)为骨干的一专多能的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和指挥体系。明年前,完成县级应急救援队伍和指挥系统建设,配备相应的应急通信器材。2013年,完成与乡镇应急救援指挥体系联网。建设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六、开展排查整治,提升公共消防安全水平

(十九)强化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各乡镇、街道要履行职责,围绕中心工作、重点任务,对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整治,采取各种措施,保证自身履职到位。同时,监督企业落实“安全自查,隐患自改,责任自负”的主体责任。开展以重点时期消防安全保卫工作为重点的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抓好出租房、“三合一”的整治,继续推广“消防畅通工程”,将“网格化”长效管理机制渗透到各项工作之中。全面推行监督检查错时工作制,把警力部署在火灾高发时段和重点地区。

(二十)规范消防安全管理。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一定规模的个体工商户及公民要严格按照《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要求,自觉加强自身消防安全管理,提高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商场、市场、超市、公共娱乐场所等人员密集场所要深化“消防安全疏散畅通工程”建设,在强化火源管控的基础上,规范消防安全疏散“五化”标准。高层、地下建筑等产权人、使用人、管理人要切实加强建筑内部用火用电用气、消防设施、疏散通道和消防车道等管理,确保完整好用。县建设局、公安局、建管局要加强对高层、地下建筑的监督,理顺房屋租赁、转让等过程中的消防安全责任,确保建筑消防安全责任要随产权、使用权的变化而一并落实,确保责任传递明确。

(二十一)推进社会消防事业。大力倡导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积极参与社会消防事业,设立社会消防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抚恤、救助因参加消防训练或灭火救援造成伤亡的人员,资助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开展消防公益宣传和其它消防工作。鼓励、规范各种形式的消防志愿服务及技术检测、质量认证等中介服务。鼓励公众聚集场所、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单位投保火灾公众责任保险,建立健全火灾预防与保险费率的联动机制。

七、广泛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消防安全意识

消防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篇3

关键词: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安全教育

一、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的重要性

随着人口的增长与地价的增值,高层建筑的数量与高度有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如此一来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问题便会引起重视和关注,成为消防安全部队的又一急需突破的难题。高层建筑通常都兼顾多种功能而成为综合场所,面对各种服务与用途,日常运作情况会显得十分错综复杂,人流量大且集中,资源能源消耗量大,各种复杂的因素便容易酿成火灾事故[1]。为了保证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的合格规范性,必须对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程度加大关注力度,清楚地认识到强化高层建筑消防安全体系的重要性。

二、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的存在问题

1.高层建筑的建设工作不规范

高层建筑标准消防安全设计和实际工程施工的要求是很高的,并且整个建设过程错综复杂,目前的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水平仍没有达到理想的标准[2]。通常由于受到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高层建筑的防火区域和隔离设施等地方暴露出先天性消防安全隐患,容易引发火灾事故。消防安全建设工作不规范的地方表现在:高层建筑里电缆轴线、流通管道和空调装置的防火阀等位置的孔洞堵塞效果不理想;部分帷幕式的高层建筑大楼里各个楼层的地板层与墙壁间存在着空隙,没有使用绝燃材料进行填充处理;部分高层建筑的防火区域间隔不合理可靠,以至于当发生火灾时浓烟和热气的扩散速度加快;在高层建筑装修的实际过程中经常会使用可燃性很高的装修材料,一定程度上提高发生火灾的几率。

2.消防安全的管理责任不到位

大部分高层建筑完工即将投入市场销售时通常都会承担给多家楼盘销售公司,楼盘的产权与使用权被分离开来,高层建筑缺乏全面完善的管理体系,消防安全的管理工作也没有明确的负责方,产权方和使用权方都没有履行好各自的消防安全责任,消防安全的实质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没有配置专门的消防安全管理人员,日常生活中相关消防安全设备没有得到很好的维护保养,导致火灾事故隐患的形成。

3.高层建筑的消防设施不完善

实质上大部分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情况都比较理想,都有相对完善的消防配套设施,少部分高层建筑仍存在各种程度的问题,表现在某些高层建筑的使用时间较长,其消防设施也相应变得失灵和钝化;较多的消防设备长期搁置不管甚至无法使用,大部分已经遭到社会的淘汰而在市场上停产,出现问题则无法维修和更换部件;少数高层建筑的消防设备管理人员不熟悉各种消防设备的使用方法与消防原理,对设备的检查、操作和维护等缺乏经验。

三、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的解决对策

1.审核消防安全配置的标准

高层建筑的设计需要密切结合建筑本身的结构与功能,充分考虑消防安全设备的安装与放置,完善消防安全防火设施的全面设计。消防安全专门设计单位应履行对建筑工程消防安全设计标准的职责,对消防安全设备的实施安装与调试工作全面负责,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做到质量把关与合格标准,一旦发现有违背合理设计甚至不合格的消防设施工程,必须进行整改甚至重新装配[3],否则不允许报审。

2.把关消防安全质量的检查

消防安全监督组织机构需要加强对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的检查力度,确保各楼层单位做好消防安全的工作保障,同时把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列入监督管理体系中的重要事项。对无专门楼层业务管理的高层建筑应该积极进行相关的调和劝说工作,让楼层物业主意识要消防安全的重要性并主动设立消防安全工作负责组,对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设施进行统一完善的管理。

3.履行消防安全责任的义务

高层建筑发生的大部分火灾事故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4],主要表现在人们的疏忽大意、操作不当和缺乏防患意识等。事故起火的具体原因一般是没有注意安全用火或者缺乏谨慎用火,如吸烟者将未熄灭的烟头随地乱扔诱发可燃物质点燃起火;电子电气设备线路不安全,容易发生短路或过压现象从而产生火花引起火灾事故。高层建筑中的每一位成员,包括物业主、管理者和使用者都必须履行消防安全责任的义务,加强自身个人的防火意识和安全行为,重点在于火灾事故的预防工作,使得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体系更加完善到位。

4.保证消防安全设施的维护

高层建筑在日常的投入使用期间,配套的消防安全设备都会有相应的检查维护期限,必须定期对各种消防安全设备进行检查、修理与维护等工作。消防安全设备必须保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都处于正常工作的状态,设备隐藏的问题在日常情况下一般不容易被发现,当发生火灾时问题便会原形毕露,这样将会导致重大的各方面损失。对于消防安全设施的维护,专门负责的管理人员应提高警惕,定期定量地做好对消防安全设备的检查与维护等工作,保证安全隐患的及时处理解决,增强高层建筑消防安全设施的维护力度。

5.加大消防安全教育的力度

消防安全教育对于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有着重大的意义,应加大消防安全教育的力度,全面提高全民的消防安全忧患意识。对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的管理人员及相关工作人员定期进行专业的培训,强化其消防安全的综合素质与防患观念。建议高层建筑单位积极推广消防安全的宣传工作[5],适当开设消防安全事项系列培训班和模拟实践演练等,全面扩充高层建筑相关人员的消防安全知识体系。

四、结束语

当今社会对公共安全的关注度不断加强,其中最为普遍发生的安全事故为火灾事故,尤其是高层建筑的火灾事故发生率最高,直接导致宝贵生命的伤亡与重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加强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体系显得格外重要。为了更好的防止高层建筑火灾事故的发生,应从各个方面进行全面有效的执行工作,建立严谨规范的消防安全管理体制、加强消防安全的管理维护工作、扩大消防安全教育的宣传力度等,吸取过去高层建筑火灾事故的教训,不断学习和加强消防安全的意识,时刻保持防患于未然的良好素质,共同做好火灾事故的抵制工作。(作者单位:福建恒丰源消防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夏冬青.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现状及防火对策分析[J].河南科技,2013(1).

[2]刘文辉.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J].武警学院学报,2012,28(2).

[3]潘维伍.高层建筑消防设施检测验收常见的问题探讨[J].城市建筑,2013.

消防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篇4

一、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实施步骤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进消防工作社会化,提高抗御火灾的整体能力为目标,根据省、市关于开展平安创建和区委、区政府关于建设“平安*”的部署,将消防平安创建活动作为深化“平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建立“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群众积极参与”的消防工作格局的总体要求,组织和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做好消防安全工作。

(二)总体目标。通过消防平安创建活动,逐步建立起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的消防工作长效机制,基本达到消防管理机制健全,政府高度重视,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单位、社区和村镇消防安全自我管理,群众消防安全意识普遍提高,公共消防设施建设与城镇建设同步进行,全社会抗御火灾事故能力明显增强,确保不发生重特大尤其是群死群伤火灾事故,推进消防工作全面、协调、健康发展。

(三)实施步骤。从*年起,利用2年时间完成消防平安创建工作总体目标。*年,全区60%的乡镇(街道办、开发区)、农村、社区和单位达到创建标准;*年全部达标,消防平安创建工作得到深入持续的巩固和发展,全区消防安全整体水平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创建标准

(一)“消防平安”部门标准

各部门是消防平安创建工作的责任主体。在消防平安创建工作中应达到以下工作标准:

1、实行政府部门消防工作分工负责制。政府各部门消防工作责任明确,建立健全监管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公安消防、安监、监察、建设、工商、质监等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经贸、教体、民政、交通、农业、文化旅游、卫生、人防、广电等部门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工作领导机制和责任制,制定消防安全管理办法,做好本系统、本行业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2、城市消防与规划建设同步发展。*年完成《*区城市消防规划》修订工作。*年完成60%的乡镇消防规划编制,*年完成全部乡镇消防规划编制。结合当地产业布局、城市功能划分及相关专业规划的调整,完善城市消防安全规划布局工作。将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发改、财政、建设、规划等部门将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经费纳入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和财政预算,并确保落实。市政消火栓建设及消防通信建设达到国家标准,市政消火栓完好有效率达到95%以上。

3、建立完善消防经费保障机制,加强消防部队装备建设。认真贯彻落实《财政部公安部关于印发〈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消防业务费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防〔*〕300号)和上级有关要求,财政部门结合实际,制定消防部队业务经费保障标准。进一步理顺消防经费供给保障机制,将公共消防设施建设、消防装备、消防站建设及其维护资金,公安消防部队业务经费和征招地方合同制消防队员、消防文职雇员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消防工作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按照公安部《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公安消防站装备配备标准》规定和要求,配足配齐侦检、破拆、警戒、救生、堵漏、排烟照明器材和消防员个人基本防护装备,逐步配齐大功率水罐车、云梯车、高喷车、泡沫车、专勤消防车、后援消防车和处置化学灾害事故所需的特种消防装备。

4、火灾隐患排查整治有效。各安全检查部门适时部署和组织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和火灾隐患排查整治活动,及时消除火灾隐患,达到火灾隐患“减少存量、不增新量”。同时,建立完善重大火灾隐患举报、公示、挂牌督办、整改责任制等长效机制,重大火灾隐患实行政府挂牌督办,并在限期内整改完毕。本系统无影响公共安全的重大火灾隐患。

5、社会消防宣传教育普及。制订消防宣传教育计划并组织实施,将消防知识列入科普、普法、就业教育及义务教育、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内容。深化消防宣传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活动;在报纸、电视、电台等新闻媒体开设消防专栏;全面推行消防安全培训持证上岗制度,建立消防教育基地,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消防安全培训率达到100%。消防控制室的值班、操作人员和电焊、气焊易燃易爆操作等重点工种人员消防安全培训持证上岗率达到100%。

6、灭火应急救援体系完善。消防部门建立重特大火灾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制定完善预案,适时开展演练。

7、消防监督管理体系健全。落实消防监督分级管理制度,区公安消防大队消防监督人员、消防文职人员不少于10人;每个公安派出所建立消防监督室,并设立专(兼)职消防监督员。公安消防部门对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公安派出所对“九小场所”及农村、社区的监督管理底数清、情况明,消防监督执法规范、到位,辅导人员密集场所、“九小场所”开展扑救初起火灾和引导人员疏散的消防安全“两个能力”到位,对责任区单位消防监督检查率、火灾隐患查改率达到100%。

8、在公众聚集场所、易燃易爆等重点单位积极推行火灾公众责任保险,将保险费率与投保单位的消防安全评价结果挂钩,促使投保单位自觉改善消防安全条件。

9、消防科学技术得到推广应用。加强消防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强消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消防应用软件开发和消防信息资源利用,建立城市消防安全远程监控系统,对设有自动消防系统的消防重点单位和要害目标逐步运用高新科技手段实施消防监控动态管理。

(二)“消防平安”乡镇(街道办、开发区)标准

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开发区管委会)是本辖区消防平安创建工作的责任主体,通过消防平安创建,辖区不发生亡人火灾事故和重特大火灾事故,并达到下列工作标准:

1、消防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健全完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开发区管委会)成立消防安全领导组织,消防工作部署、检查、考核、奖惩制度健全落实。

2、乡镇消防规划建设同步发展。各乡镇(街道办、开发区)切实把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纳入乡镇总体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之中,与村镇饮水工程、电网改造、能源、公路、信息化等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完成城镇总体规划的乡镇同步完成消防规划并推动落实,乡镇政府驻地市政消火栓建设率达到应建数的60%以上。

3、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基本健全。人口超过5万、年GDp超过5亿元的建制镇和省政府确定的中心镇按照有关规定建成政府专职消防队,做到有营房、有常规消防车辆、有专职合同制消防队员;其他乡镇组建政府自办、政企联办或依托公安派出所保安队伍的专、兼职消防队,做到有消防车辆器材、有车库、有专职或兼职消防队员。

4、派出所将消防监督工作纳入警务工作室内容,并建立治安、消防联防的工作机制。

5、辖区内所有社区和90%的村庄及85%的单位达到创建标准。

(三)“消防平安”村庄标准

认真落实《山东省农村消防建设标准》,按照“六个一”的要求,达到每个村至少有一支义务消防队伍、一名专兼职消防安全员、一处消防水源、一套灭火设备器材、一处消防宣传阵地及制定一份《村民防火公约》,积极推行“治安双保”机制,鼓励村民自愿参加家庭财产保险,从保险费中出资组建治安巡逻队伍,形成保险、保安共保安全的农村治安、火灾防控机制。不发生火灾事故。

(四)“消防平安”城市社区标准

认真落实《山东省城市社区消防建设标准》,按照“五个一”的要求,达到每个城市社区至少有一处宣传阵地、有一名专兼职消防安全员、有一支义务(志愿)消防队、有一套灭火设备器材、有一份《居民防火公约》,30%以上家庭配有灭火器。不发生火灾事故。

(五)“消防平安”单位标准

认真贯彻公安部《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强化责任主体意识,大力开展消防安全标准化建设,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消防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确定消防安全重点部位,建立消防安全管理档案,定期组织防火检查和巡查,制订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实施演练。组织单位员工尤其是流动务工人员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定期维护保养消防设施。建立并落实消防安全自我管理、自我检查、自我整改机制,确保本单位消防安全。人员密集场所、“九小场所”、易燃易爆单位分别达到《山东省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建设标准》、《山东省“九小场所”消防安全建设标准》、《山东省易燃易爆场所消防安全建设标准》要求。在商场、宾馆、医院病房楼、寄宿制学校宿舍及公共娱乐场所推行推闩式疏散门。人员密集场所做到消防设施齐全有效、疏散通道畅通、疏散指示标志醒目、员工接受消防培训到位,消防安全“两个能力”落实,并达到“三会”(会报警、会扑救初起火灾、会引导人员疏散)的要求。单位不发生火灾事故。

三、组织实施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把消防平安创建工作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列入议事日程。区消防安全委员会负责制定全区消防平安创建工作达标验收标准及全区创建工作的组织、指导和协调。为切实加强对全区消防平安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区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区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各乡镇(街道办、开发区)以及各部门、各单位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并设立日常工作机构,负责创建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同时,要制定具体的创建工作实施方案,量化细化建设标准,层层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广泛发动部署,精心组织安排,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加以实施;要切实加强领导,加大资金投入,督促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确保消防平安创建工作取得实效。

消防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篇5

关键词: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系统;设计

前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消防安全技术随之不断提升,制度不断完善,消防安全管理也不断加强,然而就目前整体的消防安全管理情况来看,仍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存在着宣传力度不够、制度落实不到位、消防设施管理问题多、火灾隐患未能及时排除等不足。因此网格化管理在此背景下的引入,对于实现高效便捷的管理、工作的开展与部署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对网格化管理系统进行简要说明,对网格化管理系统在消防安全方面的设计进行简要阐述,以期推进网格化管理系统在消防安全方面的应用。

1网格化管理的含义及发展

网格化管理是近几年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方式,然而就起理念的产生与发展来看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在古代实行的井田制度,可以看做是网格化管理的雏形。现代网格化管理由公安系统的成功示范而推广到其他行业,其实施方式的关键就是信息、资源的整合。由实施效果来看,管理效果的加强,信息、资源的高效整合,实现了细致化管理。现代化的网格化管理遵循从行业扩大至城市乃至社会层面这三个发展阶段,我国处在第二阶段的网格化管理建设阶段,也就是城市网格化管理。而国内网格化管理的现状却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部分行业网格化管理实施不到位,不系统,无法有效融入到城市网格化管理体系中,因此行业内网格化管理体系的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网格化管理具有极强的信息、资源整合能力,可有效提高管理效率,但也存在前期推广普及难度大、速度慢的不利因素。就目前我国在网格化管理的发展阶段来看,政府的主导地位起到关键性、决定性作用,各行业应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提倡下,积极推进城市网格化管理工作的开展。

2消防安全的网格化管理

消防安全体系的“清剿火患”行动正是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实行的,并取得了成效,然而就目前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系统的设计、实行效果来看,仍然存在系统建设不完善、设计存在漏洞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网格化管理的效能。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点:2.1消防安全体系工作体量大而人员少消防系统人员受部队编制约束,人员配置有限,而所负责的区域范围大、工作负担重,导致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未能全覆盖、消防安全宣传工作未能及时开展、消防设施配备监督工作进度慢、消防安全隐患排查工作仍有盲区等问题。2.2社会发展快而管理系统建设慢如今社会经济发展较快,特别是城市建设步伐加大,新完工或正在在建设的建筑跨度大、数量多、结构复杂,加上人员少,补充的人员培训工作尚达不到标准,容易出现高危险、多隐患区。2.3网格化管理系统设计不完善、执行不彻底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系统设计时未能通盘考虑国家在网格化管理考虑的工作部署,以及我国网格化管理的发展现状,科学合理的设计适合于安全消防的网格化管理系统,致使消防人员执行时容易出现漏洞。消防系统的网格化管理尚处于发展阶段,系统建设尚不完善,各级消防人员对此处于了解熟悉阶段,尚未真正理解网格化管理的内涵,因此思想上不够重视,容易造成敷衍化执行,甚至个别基层组织只是简单下发文件,实际执行起来还是采用原有程序,并未责任到人,明确任务。因此,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系统在设计时既要充分考虑到消防安全工作的特点又要按照政府对于网格化管理的工作部署,认真执行才能使网格化管理真正在消防安全体系内发挥作用。

3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系统的设计

鉴于我国当前网格化管理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城市网格化管理,在设计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系统时,应充分了解城市网格化管理的特点。简单来说城市网格化管理即是城市部门间的信息、资源整合,城市网格化管理并不是为某一部门服务,而是各服务部门统一规划、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城市网格化管理的主体是政府,同时发挥群众力量,全民参与。3.1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的基本流程网格化管理系统中,最基本的单元称为“格”,根据职责不同分成三个等级,一级格由乡镇人民政府、公安消防大队、街道办事处担任,二级格由社区、行政村担任,三级格由居民小区、楼院、村组、社会单位等片区责任人担任。上级格垂直领导下级格,并相互连接;二级格之间保持信息互通,并基于一级格的调配实现资源、信息的共享;三级格为最基础的格,根据辖区面积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区域划分,并将信息向上传递。这样整个管理系统以一级格为中心相连接,形成网络,提高了管理效率。3.2责任划分一级格:统筹管理网格内的消防安全工作,对上级管理机构下达的各项消防工作任务进行宣讲、分配、调度、落实,汇编消防文件资料、建立应急处置预案,指导本辖区内的消防安全工作,定期对下级网格的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督促、指导。对辖区内消防安全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分析并及时下达整改任务。二级格:主要负责传达一级格对于消防安全工作的部署,根据辖区内实际情况组建安全消防队伍,指定下级网格消防安全负责人,组织消防人员培训,消防安全宣传教育以及上级安排的其他消防安全任务。监督管理下级的工作完成情况。三级格:执行上级下达的工作任务,每天进行消防安全隐患巡查、安全消防知识宣传及讲解、安全消防设施的检查。对发现的或经举报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并及时上报,情况属实应通知相应的单位、个人进行整改。

4结语:

消防安全施行网格化管理是必然趋势,是提高消防安全管理效率,整合信息、资源的有效途径,各级网格员应积极学习、部署、贯彻、执行相关政策,以政府为主导,做好本职工作,保障社会安全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雪刚.城区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模式探析[J].武警学院学报,2012,28(10).

消防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篇6

关键词:消防规划城市消防体系城市功能布局市政消防设施

城市是人类活动的空间载体,是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必须不断强化防火灾能力,健全完善消防安全体系,有效预防、抗御和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事故对城市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危害。

消防规划是城市火灾预防、火灾扑救的纲领性文件,是贯彻落实消防法规的具体体现。消防发展对完善和实施消防设施建设,整合城市配套功能作用,提高城市综合抗御火灾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笔者有幸参加了深圳、东莞等地区的多个城镇消防规划的编制工作,现结合工作中的体会,浅要提出对城镇消防规划的几点看法。

一.现状消防面临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东莞等地区的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消防体系的建设相对滞后的问题逐渐显露出来。

1.1消防站点严重缺乏

由于消防站的建设速度落后于经济的发展,导致大多数地区消防站点严重缺乏,消防站有效责任区面积远远超过国家规定的4-7km2的要求,不能在5分钟内到达出事地点边缘。

1.2城市布局急需整合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使用功能的转变,以及部分地区缺乏超前的、统一的消防发展总体规划。导致部分区域城市功能分区混乱,缺乏明确的功能分区,各城市功能组团间缺乏必要的消防隔离带,“城中村”、“马路经济”、“多合一建筑”等大量存在,留下了大量的消防隐患。

1.3市政消防设施匮乏

各行政区间消防给水管网往往自成系统、互不连通,较多现状供水管网为支状。由于城市的开发建设,众多天然消防水源被人为填平,一些地区市政消防水源的建设未能满足消防供水需求,从而导致供水水源缺乏,使消防供水系统缺乏安全性、可靠性。

1.4消防监督、宣传工作相对滞后

首先,社会上部分人对消防宣传缺乏足够的重视,认为消防宣传可有可无,做消防宣传只是做表面文章,不能把消防宣传摆在突出的位置。其次,消防宣传缺乏足够的资金,宣传设备和人员数量未能适应社会日益增长的宣传需求。另外,宣传的形式比较单调,缺乏一定的创新,在农村地区的消防宣传还不够彻底。

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企业主管部门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效益不同,管理模式不同、对消防安全重视程度不一,一些企业内部的消防管理工作职能弱化,消防工作任务加重,而目前消防部门人员有限,监督力量明显不足。

二.城市消防体系的建立

城市消防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贯穿于城市建设的各个时期,是一项复杂、艰巨、长期的城市建设系统,也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完善的城市消防体系应以各级政府为领导,会同各相关部门共同建立。应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其它相关法规为准绳,把消防安全保障工作视为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将消防规划纳入政府的工作目标,层层落实责任,加强领导,积极协调,保证消防规划内容的逐步实施。建议政府成立由安监、消防、城建、国土、财政、市政、供电、电信、自来水等单位组成的协调机构,负责消防规划的具体落实和协调工作,定期召开消防设施建设协调会。

消防规划经审查批准后,各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能分别负责公共消防设施的建设、改造和维护,由公安消防机构监督、验收和使用,涉及的各有关部门必须责无旁贷地大力支持和协作,保证规划全面实施。

三.城市消防系统中“硬件”的建设

3.1完善城市消防安全布局

消防安全布局旨在区域总体构成上构筑消防安全总体结构,形成城镇综合全面的消防安全系统,在总体布局上全面反映“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方针,使城市总体布局更趋合理化、科学化。

对布局不合理的生产和储存化学危险品工厂和仓库,应有计划分期分批对其进行关、停、迁,控制其发展,逐步取消。

对不合理的城中村、旧城区及严重影响消防安全的工厂和仓库,必须纳入近期改造规划,有计划、有步骤的对其采取拆除、迁移或改变生产性质、使用功能等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3.2消防站的建设

消防站既是消防队员工作学习、训练和生活的场所,也是存放消防技术装备的场所,更是保护城市消防安全的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公共设施。

确定消防站的数量、规模、站址、级别、责任区范围是消防队(站)规划的主要任务。

3.2.1消防站布局原则

1).城市规划区内普通消防站的布局,应以接到报警后五分钟内消防队可以到达责任区边缘为原则确定。

2).消防站的责任区面积按下列原则确定:

标准型普通消防站不应大于7km2。

小型普通消防站不应大于4km2。

3.2.2消防站选址原则

1).应设在责任区适中位置,交通方便的临街地段,以利于消防车迅速出动。

2).消防站主体建筑距医院、幼儿园、托儿所、影剧院、商场等容纳人员较多的公共建筑的主要疏散出口不应小于50m。

3).责任区内有生产、贮存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单位的,消防站应设置在上述场所的常年主导风向的上风或侧风处,其边界距上述部位一般不应小于200m。

4).消防站车库门应朝向城市道路,至城街道办规划道路红线的距离宜为10-15m。

3.2.3消防站责任区规划

1).消防站责任区以消防站为中心,方便出动,就近划分为原则。

2).以不可或不便穿越的自然和人工设施为主要划分依据。

3).每个消防站的责任区面积按4-7平方公里控制,消防站至最远点距离一般不大于3.5公里。结合新增的消防站,对原有的责任区面积进行调整。

3.2.4保证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资金

落实消防建设资金是实施消防规划的保障,鉴于目前消防基础较差,“欠帐”较多,应加大对消防的投入。

1).应采取制定相应比例的办法,把消防经费纳入城市消防整体规划之中,使城市建设和消防体系建设同步进行,提高城市抗御火灾的能力。

2).建立在地块开发同时按规划要求配套建设标准消防站制度,政府在征地等方面给予相应优惠政策。

3).制定鼓励性政策,鼓励企业、团体、个人为消防建设投入资金。

4).社会保险机构从火灾财产保险金中筹措部分资金,建立消防特种设施专用基金。

3.3市政消防设施的建设

3.3.1消防供水

1).通过对城市供水管网及设施的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城市天然水体和人工水体,以达到城市消防供水的安全可靠性的目的。

2).重点解决供水体系不统一以及供水管网不完善、市政消火栓缺口较大的问题,同时大力改造自然村和旧工业区内存在的诸多问题。

3).重视市政消火栓的建设和管理,并充分利用各类人工和天然水体,多方位保证消防供水。

4).市政消防给水管道应布置成环状,在供水管网末稍及水压不足处设置消防水池、加压泵站,以保证消防用水。

5).在市政道路上新建给水管道,必须严格按120m间距设置市政消火栓,超过40m宽的道路宜两侧设置消火栓。

6).对于暂时无法接通市政供水管网或市政供水管网不完善的地区,应重点建设人工消防水池。并且应保护利用自然水体,多方位地提供有效的消防供水保证。

3.3.2消防供电

消防供电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城市供电网亦即市电电网,另一部分为用户自备发电系统。

1).城市电力系统设施是城市消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作为城市消防保障基础设施所需的动力,同时又是主要的消防防护对象。

2).消防供电规划应结合城市电网规划,加强电网的合理建设与改造,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供电能力,保证消防供电的安全可靠性。

3).按“用电负荷等级分类”,对于城市一类负荷及重要消防基础设施应保证双电源供电。

4).加强电源、电网、变电站的规划与建设,建立可靠的电网结构,确保城市供电的安全可靠。

5).消防供电要求主要与负荷等级划分有关。根据《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的规定要求,电力负荷根据供电可靠性及中断供电在政治、经济上所造成的损失或影响程度,分为一级、二级及三级负荷。

3.3.3消防通信

消防通信系统规划应与城市通信工程规划相结合,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具有多功能、现代化、国际化的特点,以适应城市消防的“快速反应,灵活机动,高效统一”的原则。

消防通信系统规划由以下部分组成:消防调度系统、有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系统、图象传输系统、计算机辅助决策信息管理系统。

1).应建立了一个实用可靠、性能先进、功能完备的消防调度系统;建设闭路电视高空嘹望火灾预警系统;“119”报警电话专用线远期应能满足城市消防的需要。

2).有线通信系统是城市火灾报警、火灾受理、下达出动命令、调动增援力量的主要通信方式。城市通信网是有线通信系统的基础,应逐步完善城市通信基础设施和通信管道的建设。供水、供电、供气、110、122、120、运输、气象、环保、地震、核电等单位之间各设不少于2对专线,以便发生火灾和其它灾情时,统一调度、救援、疏散。

3).无线通信系统作为城市火场增援、火场指挥和通信、火场图象传输和消防车辆动态管理的主要通信方式。

4).图象传输系统把火场所需资料通过无线传输到火场指挥员,把火场作战实况传输到通信指挥车和市消防调度中心,以便指挥员随时、全面、准确的掌握火场情况,有利于决策指挥灭火。

5).计算机辅助决策信息管理系统是将消防有线通信、无线通信、图象传输系统连接组成一个统一的消防调度指挥系统。该系统包括:地理信息数据库、火灾扑救预案数据库、消防实力动态数据库、火警信息自动处理、储存数据库、火场数据、图象处理显示系统、模拟演练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等组成。

四.城市消防系统中“软件”的建设

4.1社会救援与综合防灾体系的建立

社会救援与综合防灾是城市消防安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抗灾、防风、防潮、避难、疏散人员、救护及特别服务,范围广泛,对城市的社会保障具有重要的意义。

4.1.1以城市为主体,政府和公安消防机关统一指挥

对于重特大灭火救援行动,单靠消防部门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调集城市一切可调集的力量和资源投入灭火抢险。以城市为主体,政府和公安消防机关统一指挥,消防队伍作为主力军全力以赴,主动与社会各有关部门联动,实施重特大灭火救援行动。这一模式,有效利用了可调用的力量和装备资源,将各救援部门和各专业队伍进行有效配置和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和任务,加强沟通协调,优化配置,综合利用。

各消防队在重大的安全事故发生时应进行必要的联动和增援,实现大型消防装备互补,信息共享,各种可调集的消防资源共用。使相临区域的消防力量适当的整合,有效的处理恶性火灾和担负急难险重的抢险任务,建立区域联动机制。

4.1.2消防队伍向多功能发展

为了发挥消防队伍出动迅速和人员技能、器材装备方面的优势,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服务,消防队伍除承担防火监督和灭火任务外,还要积极参加其他灾害事故的抢险救援。要随时接受各单位和人民群众的报警求助,使消防队伍成为本地紧急处置各种灾害事故、抢险救援的一支突击队。

为更好地满足上述要求,建议各消防站配备1个特勤小分队,负责责任区一般性的社会抢险救援工作。加强特勤小分队的人员配备、专业训练、特种器材装备和科技投入、奉召服务等,提高消防队伍抢险救援的社会功能。

4.1.3综合减灾对策

城市遭受的灾害是多种多样的,综合减灾就是针对包括火灾在内的各种灾害建立综合防御体系,实现对防灾工程设施的综合使用和有效管理,从整体上提高城市抗灾能力。综合减灾主要应作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建立灾害预警系统,制定防灾救灾应急方案,把灾害减少到最低限度。

2).加强城市防灾工程设施建设和保养维护,不断提高抗灾救援保障能力。

3).进行灾害危险性分析,按测算数据建立适度的保险基金。

4).建立科学、系统的减灾管理体制,协调并理顺管理权限,按法律、法令实施对策。开展以综合减灾为中心的灾害文化教育。

4.1.4强化生命线系统的保障能力

所谓生命线系统,是指维持民众日常生活所必不可少的交通、供水、电力、燃气和通信等,主要包括六大系统:交通系统、给排水系统、能源供给系统、通信系统、医疗救助系统和物资储备系统。生命线系统是城市的动脉和神经,强化生命线系统是强化城市整体素质的根本保障。

针对目前生命线工程存在的防灾法规不健全,设备超期、超载服役,系统网络可靠性差,无冗余设计及配置等问题。建议采取:

1).提高生命线工程的设防标准,按城市地震烈度提高1度设防。

2).评估现有及新建的生命线工程中各类“源”(交通、水、电、气、通信、人力救助)址的可靠性,对其无故障性、耐久性、可维修性进行认定。

3).道路系统主要干线避开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段,路网结构和道路断面一定要合理,灾害发生时不致防碍紧急疏散和消防扑救。

4).供电采用多电源环路供电,提高供电负荷等级,提高供电设备的抗灾能力。

5).建成辐射成网的通信网络,采用有线和无线相结合的通信系统。

6).医疗机构必须可靠布点,物资储备应保证灾时基本供应。

4.2消防宣传与监督

4.2.1消防宣传的社会化发展

消防宣传社会化是一个历史趋势,也是一个发展过程,更是实现消防工作社会化的前奏,做好消防宣传工作的社会化是每个单位和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首先,应尽快形成稳定的消防宣传体系,层层落实责任,这是消防宣传社会化的前提条件。各级政府是消防宣传组织体系的领导部门,公安消防机构是主要的组织者,教育、劳动、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等有关部门是宣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部门、单位都应把消防宣传摆到重要的战略位置上来,建立健全的宣传机构。

其次,必须依靠全社会,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这是消防宣传社会化的基础。群众既是宣传的主体又是宣传的对象,群众在宣传中所起的作用是无与伦比的,许多的宣传事例也充分说明了这一道理,只有教育广大群众都来学习《消防法》,都能参与各项宣传活动,从根本上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形成规模性宣传,营造出的社会化程度越高。

第三,要从娃娃抓起,强化对他们的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这是消防宣传社会化的必要条件。中小学生是重要的宣传力量,让消防知识走入课堂。还要抓好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建设高档次的消防安全培训中心,配齐教学设备,配强师资力量,把培训工作抓实抓好。

第四,在宣传形式方面要实现科学化和立体化。在宣传形式上既要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符合大众心理,又要采取多种消防宣传形式相融合的手段。还要与其他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活动相结合,强化消防宣传效果。

4.2.2消防教育的公众化发展

消防教育理念是“公众消防教育”,即对公众进行火灾危害性和预防火灾等基本知识的教育。随着消防工作的发展,远期在消防机构中设立了消防安全教育部门,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专门的公众消防教育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针对当地的火灾形势和区域特点来确定消防教育的重点对象和活动内容。

1).实施原则

(1).所有人均有接受消防教育的义务。

(2).所有单位均有责任对本单位人员进行消防教育。

(3).消防部门应对公众提供有关消防法律、法规等方面内容的指导,同时也有对“公众消防教育”进行监督的责任。

2).具体措施

消防教育经费以政府投入为主渠道,同时募集社会资金予以支持。

社区消防教育以切合实际情况为原则

建设消防教育馆和消防教育基地,消防教育基地应面向社会、面向公众、面向学生,开展全方位的消防培训教育,推进消防社会化进程。

4.2.3强化消防监督职能

改进防火监督办法,强化消防监督职能,已经成为适应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这既是消防工作紧紧围绕稳定社会、促进改革、保障市场经济发展这个中心,促进地区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安全环境的客观要求,也是防火监督部门的使命。

1).强化业务学习,加强消防监督人员业务素质的培训。同时加强工作人员的经验交流,以提高业务水平。

2).强化企业单位的自我消防管理,确定单位和个人的消防目标,发动方方面面的力量齐抓共管,共同提高整个地区的安全。

3).做好消防监督角色的转换,全力推进消防监督工作的社会化,以社会化促进消防监督工作的发展

4.3消防管理与消防设施维护

4.3.1建立科学的消防管理体系

实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形成严格科学的消防管理体系。消防工作是一项涉及诸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强政府的统一领导,实行严格的行业管理。政府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消防监督、火灾扑救、各种形式消防队伍的建立和管理、消防设施的规划建设以及宣传教育等工作,各部门、各单位在政府的领导下,实行消防工作责任制,把消防工作贯彻、落实到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和日常工作中,开展经常性的消防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4.3.2消防设施维护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及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各相关部门应相互协调,共同对消防设施进行管理,确保消防设施的正常运行。

2).各级政府、计划、财政、建设、供水、供电、通信等有关部门和公安消防机构,应按照职责分工做好城市公共消防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管理工作。

3).计划部门应当将城市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纳入社会发展计划;在审查基本建设项目时,应当审查城市公共消防设施投资计划。

4).建设部门应当将城市公共消防设施建设投资纳入年度城市发展计划,安排资金用于城市公共消防设施的建设。

5).财政部门应当根据年度城市公共消防设施建设计划,筹集资金,用于城市公共消防设施的建设。

6).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城市公共消防设施的义务,对破坏损害城市公共消防设施的行为,应当及时制止和举报。

7).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埋压圈占损毁拆除消防设施,不得将消防供水设施用于与消防无关事项,不得挖掘占用堵塞消防车通道和损坏消防通讯设施。

8).城市公共消防设施不足或不适应实际需要的,公安消防部门应及时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当地人民政府应按有关规定责成有关部门增建、改建、配置或实施技术改造。

五.结语

消防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篇7

关键词:消防规划消防设施安全体系保障措施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建设步伐越来越快,规模越来越大,城市消防规划建设相对滞后,城市综合抗御火灾能力的问题逐渐显露出来。城市消防规划是指为了构建城市消防安全体系、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消防安全目标、指导城市消防安全布局和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而制定的总体部署和具体安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规划的基础之一,主要内容包括:城市消防安全布局、城市消防站及消防装备、消防通信、消防供水、消防车通道等。城市消防规划应在全面搜集研究城市相关基础资料,进行城市火灾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完成。

1、基本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消防安全布局有待进一步改善

(1)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部分使用地区功能的转变,原先位于城市边缘的生产、储存和装卸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工厂、仓库现已位处市中心,对居民区、商业区构成较为严重的火灾爆炸、有毒有害物质泄漏等灾害威胁。

(2)老城区的工业企业与居民居住区紧邻而建,无足够的安全距离。

(3)老街区中的单层三、四级耐火等级的居民区、里街里巷,道路狭窄、建筑密集、耐火等级低、用火用电用气条件差,无消防车道、消防水源等公共消防设施。

1.2公共消防设施滞后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1)公安消防站。现有公安消防站严重缺乏,有效责任区面积远远超过4~7km2国家标准的规定,无法实现消防车接警后5min到达责任区边缘的要求。

(2)消防供水。由于城市建设开发和人为破坏等原因,有的河流被污染,有的采用人工涵洞隐藏在地下,有的被填塞,天然水源越来越少。老城区的消防给水管网较多为支状,管径较小。商业区、居民区集中,用水高峰期水量、水压不足,市政消火栓设置数量偏少,消防供水得不到有效保障。

1.3公安消防队伍和地方消防力量数量偏少

(1)公安消防编制受限,执勤警力不足,特别是每年老兵退伍至新兵到队期间,执勤警力严重不足,执法队伍建设明显滞后于服务对象的快速增长。

(2)地方消防力量建设受到了体制和经费的限制,发展、生存较为困难。

2、对策

2.1健全社会消防安全管理体系

按照全面建设“法制城市”的要求,坚持依法行政,建立政府组织领导、专职部门监督管理、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消防安全管理格局,通过完善消防安全联席会议制度、签订消防安全责任状、递交承诺书、组织检查考评和奖惩等措施,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实现消防安全责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目标。

(1)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工作责任机制。建立健全政府主要领导对本行政区消防安全负总责,分管领导对分工范围内的消防安全具体负责的政府消防安全工作责任机制。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依法建消防安全责任制,健全消防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并逐级进行考核奖惩,推动消防安全责任制的全面落实。

(2)完善消防安全联席会议制度。由政府分管领导组织,各职能部门参加,每年召开不少于两次会议,专题研究处理本地区重大消防安全事项。建设、发改委、财政、规划、国土等有关职能部门应当职责明确、分工协作,切实解决政府、机关、部门及相关单位消防安全责任制不落实的问题。

(3)加大消防监督管理力度。消防监督部门要依法对单位遵守消防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查处消防违法行为,定期公布本地区重大火灾隐患情况。

2.2建立城市消防安全评估体系

以消防法规体系为法律支撑、政府消防安全考评为行政手段、单位消防安全评估为基本方法,对政府和有关主管、监管部门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情况以及城市消防安全状况、火灾隐患及其危害进行评估并提出对策,推动政府落实消防安全管理责任。

2.3完善城市消防安全布局

(1)历史文化保护区和重要古建筑的保护控制范围内禁止搭建临时、易燃建筑,已搭建的应予以拆除。不得利用古建筑开设餐饮、娱乐、厂房、仓库等设施,已开设或占用的须限期搬迁。

(2)居民区和化工区。对处于居住区、城市建成区、人员密集地带附近贮有危险品、化学品的企业,规划应进行调整搬迁,对此应采取近远期治理相结合的办法,近期以控制其规模、技术改造或转产转向为主,远期创造条件搬迁,建议搬迁至城市边缘的独立安全地区进行集中布局,消除不安全因素。对于新建的易燃易爆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单位在选址定点过程中,应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严格遵照“设在城市边缘的独立安全地区,并与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保持规定的防火安全间距”的原则,妥善合理地进行选址。对混杂在旧城居住区内,影响城市消防安全状况的一些工厂、企业,针对不同现状,提出相应的改造、搬迁要求和措施。

(3)市场。对简陋的市场进行改造,使其中各类建筑满足各项消防规范,集中建设农贸市场,取消露天、路边摊位,确保消防通道畅通。对新建的底商楼住的市场、沿街店铺要严格把关,采取消防安全措施,防止经营性三合一建筑的产生。

2.4加快公共消防设施建设

(1)对于规划确定的公安消防站、地方专职消防站和政府参与统筹的其它消防站,规划管理部门应严格维护规划的科学性、严肃性,严格落实控制规划用地,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

(2)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应建设消防站的单位和地区,必须组建专职消防队,并规范建设,适时更新装备,坚持正规训练,提高灭火战斗力,接受公安消防机构的统一调度和指挥。

(3)在易燃易爆生产、储存、使用、经营单位和人员密集场所、高层建筑集中区域应规划设置特勤消防站,对于老城区消防站不足的问题,可结合城市改造时设置小型普通型消防站。

3、结论

城市消防规划以城市为重点,围绕近远期消防安全布局、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通信、消防通道、消防装备等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和城市社区、多种形式消防力量、消防安全责任制、消防监督管理、消防法制、社会化消防宣传教育等方面,制定城市消防规划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规划时要结合实际、统筹兼顾、科学规划、适度超前、分期实施,充分调动社会力量,使之与城市发展相适应,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消防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消防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篇8

关键词:消防“三化”建设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C9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10-122-02

作为社会消防监督管理的创新措施,新疆建筑消防设施“三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收获和成就,通过防火岗位加强消防建设工程的施工监管、调动全社会积极参与消防宣传“五进”,行政执法与专业服务双管齐下的职能落实,消防工作的新疆模式——“三化”建设长效机制已初步形成,同时为社会团结稳定,火灾事故防控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为新疆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政策的倾斜与扶持必然带来社会经济进步的大跳跃,大跨步,重大项目正在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消防工作面正临巨大挑战。笔者就“三化”建设长效机制与新疆跨越式发展的衔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1长效机制的定义及建筑消防设施“三化”建设长效机制的重要意义

长效机制即能长期保证制度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制度体系。长效机制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它必须随着时间、条件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三化”建设长效机制,简单地说就是为提高单位预防和减少火灾危害的能力,从政府、职能部门、中介组织、社会单位自身各个层面,促使“三化”建设工作能够在社会管理中长期有效的发挥作用,并不断地健全与规范的制度体系。

“三化”建设通过长期的检验和总结,对新疆消防工作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建立“三化”工作的长效机制对于加强社会消防安全管理、促进社会面火灾事故防控、保障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具有重大并且深远的意义。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包括两个方面的核心内容:(1)硬件设施,主要指建筑消防设施完整好用。(2)软件管理,主要指内部消防安全按管理制度落实到位。“三化”建设紧紧围绕这两个核心,形成纵横交错的管理体系,纵向从政府、职能部门、中介组织、各社会单位到个人,主要体现在行政执法,社会引导,消防服务等方面;横向从单位内部各个部门、人员,通过对消防灭火、疏散、通讯、救护的协调配合以及单位消防设施的设置、管理、检查、维护、保养。“三化”建设促使单位形成良好的消防环境,使之融入单位日常运作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保障消防安全管理以及“三化”工作长效展开并且良性循环。通过借助政府牵头,各职能部门分工管理,消防机构发挥主导作用,街道、社区、派出所全力协助的工作模式,在社会面乃至全区形成较强的经营规范,逐步形成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经营规范,促使形成稳定的消防环境。

2当前建筑消防设施“三化”长效机制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社会单位作为责任主体,责任心不强,安全管理职责落实不到位,成为消防安全管理“短板”。1)在日常监督检查中,不少单位不能正确认识建筑自动消防设施在火灾预防和扑救中的重要性,责任主体意识树立不强,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忽略工作落实。2)重视建筑自动消防设施建设,但对落实设施日常保养、维护等基本职责疏于管理。不少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忽略了必要的消防管理经费,在财政预算中未加入消防维护管理资金,以至维护保养经费无法落实保证,缺乏培训合格的消防设施操作、管理人员。

(2)中介组织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公安消防机构仍在上演“独角戏”。随着我国体制的改革和发展,公安消防机构的监督模式正在向以监督,指导,服务型为主要职能进行转变。因此,迫切需要利用消防中介组织将本单位自身无力承担的消防安全工作委托给社会消防安全中介组织来实施,辅助公安消防机构解决力所不能及的问题,弥补消防监督力量的严重不足。设施检测、维护保养、安全培训仍然停留在消防部门要求、消防部门组织,消防部门建议的层面,多元化的消防中介组织培训急待形成。消防工程设计审核中介组织、消防工程监理中介组织、消防保安中介组织、火灾损失核定中介组织等一系列消防中介服务体系的形成将大大降低社会面的消防安全风险,提高消防产品、设施技术水平,从而为“三化”建设提供强大的外部保障。

(3)消防工程源头难把关。内地对口支援新疆经济发展战略实施开展以来,来自全国各地的新建工程消防设计文件也越来越多,存在部分设计文件对消火栓系统的设计不符合新疆地理气候的特点,此类设计文件中以厂房、仓库居多,消防管网、泵房未进行保温处理,一方面加大了建设方的施工标准及成本,一方面影响消防灭火的设施效能。

3推进建筑消防设施“三化”建设长效机制形成的几点建议

(1)加大指导力度,从严落实主体责任,合理借助中介机构。1)从奥运安保有效解决“消防安全责任落实难”的根本性问题看,做好消防工作可以从奥运安保成功经验中得到启发,即“四纵一横”的消防安全责任体系。“消防工作责任不明晰,消防安全责任不落实”,是消防工作难以推进的顽疾。解决这一难题,需要放宽的思维、从根本上找到一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路子。四纵: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上级公安对下级公安、上级消防对下级消防、部门对管辖单位;一横: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消防工作责任体系,加快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公安消防监督、单位全面负责”的社会化消防工作格局。2)在监督检查中,严格落实社会单位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尤其要敦促落实每日巡查、定期检查、设施维修维护、值班记录等制度,对发现未落实消防安全职责并到期未整改的,消防机构应依法予以处罚。3)发挥设施维护保养中介组织、消防设施中介组织及安全培训组织的作用,对单位标准化、标示化、规范化等工作落实进行具体指导,协助落实。

(2)将建筑消防设施“三化”建设长效机制保障纳入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中。1)建立消防各项工作内容的保障资金制度,针对建筑消防设施的运行、维护、保养、检测以及控制室操作人员,设立专项资金,切实保障“三化”建设各项制度的落实。2)针对消防安保人员流动频繁、工资福利待遇不高的现象,建立消防保安员考核制度,即所招聘的安保人员需经过消防安保公司系统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3)出善的消防施工、维保、检测企业管理办法,规范消防服务市场。消防施工、设施检测、设施维护保养是单位建筑消防设施投入使用并良好运行的前提和保障,由于涉及公共消防安全及个人人身安全,消防施工、维保、检测企业必须实行资格管理和市场准入制度,并应当出台管理办法,严格对企业及其分支机构的业务经营范围,资质、准入年限以及收费标准等内容进行明确,规范和净化市场,防止工程转包,降低施工、检测、维保质量的现象发生,以便提升建筑消防设施质量和效能,促进建筑消防设施“三化”建设长效机制的开展。

(4)借鉴工商部门“营业执照”年审制度和公安“特许行业经营许可证”年审制度的有利做法,对重点公众聚集场所,公共娱乐场所施行“消防安全检查合格证年审制度”或者考评制度。这样做的好处:1)可以形成行业年审许可的经营规范,促使单位必须将“三化”建设形成长效机制长期开展,并在日常监督中接受检查。2)有利于变更防火设计规范后原防火设计不满足防火要求或历史遗留火灾隐患的解决。3)可以以此为基础建立单位消防安全以及消防中介组织的社会评价机制,将场所安全系数高,中介组织信誉好的单位列入消防安全公示中。

消防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篇9

引言

近年来,随着铁路的改革与发展,消防安全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一是铁路分局撤销,站段单位实行大合并,打破了企业既有成熟的消防管理模式,新的管理模式又未完全形成。二是近年来铁路新建大量新线,新建了一批铁路车站、货场及重点行车场所,消防安全管理业务量大量增加。三是根据铁道部减员增效的要求,人员大幅度精简,人员调整频繁,人员不足及调整频繁造成了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缺乏连续性。四是企业消防投入不足,造成铁路消防设施大量欠账,隐患突出。五是铁路作为主要交通工具,一旦发生火灾,人员伤亡大,经济损失大,社会影响大,消防安全管理标准高,任务重。针对这些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铁路消防工作经验,从实行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入手,运用标准化管理的理论,思考和探索如何加强铁路的消防安全工作。

一、铁路消防安全形势分析

1979年至2010年,全国铁路管辖区域共发生火灾4899起,火灾造成231人死亡、495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98577045元。火灾起数最多的是1979年,发生火灾事故524起,最少的是2008年,发生火灾事故12起;火灾损失最多的是1992年,损失1547.2万元,最少的是2008年,损失80.7318万元。火灾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但2009年以来火灾事故起数和损失数相比2008年均有所增加(见图1、图2)。这些数字充分表明铁路消防安全形势依然非常严峻,也暴露出消防工作还存在不少漏洞。主要的问题有发下几方面。

(一)部分单位领导消防责任意识不强

没有真正树立“消防自管、隐患自除、责任自负、风险自担”的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意识。主要表现在:一是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意识不强,消防安全管理措施不到位,消防安全检查不细致、不认真,不能及时发现火灾隐患和问题,火灾隐患的整改态度不够积极,消防资金投入不足,对消防监督检查通报的问题没有认真分析,不能举一反三、切实消除火灾隐患。二是部分建设、设计单位没有严格执行消防法律法规及消防技术标准,建筑工程消防设计不完善,甚至出现漏项现象。三是部分单位消防设施长期缺乏维护,管理不善,没有按规定落实自动消防系统维护保养和每年检测制度,存在消防设施失灵甚至瘫痪等问题,部分单位还存在消火栓管网无水、漏水、关闭、掩埋等现象。四是机车、车辆及电气设备定期检查与维护管理制度不落实,设备检修不到位,不能及时发现并消除设备隐患。

(二)火灾隐患整改的资金投入不足

近年来,铁路运输企业本着不欠新账,逐步还旧帐的思路,新建项目的消防设施配套建设比较正常,每年也均投入大量资金对既有铁路重大火灾隐患逐步进行整改,但由于历史欠账太多,且随着消防技术标准的不断提高,资金投入远远达不到整改要求。

(三)消防安全管理人员不足

目前,铁路运输企业自身基本没有设立消防安全管理机构,运输、客运、车辆、机务等专业系统及站段单位也基本没有配备消防专业的技术人员,消防安全工作长期以来处于铁路公安消防机构唱“独角戏”的状况。经过近年来的努力,铁路运输专业部门及各站段单位才慢慢配备了消防兼职干部,但他们往往身兼数职,难以集中精力从事消防工作。且随着铁路机构改革,部分单位的消防兼职干部调动频繁,刚接受完消防培训就被调离消防工作岗位,新接手的消防兼职干部不熟悉消防业务,消防工作缺乏连续性。

(四)消防监督执法及考核不够严格

铁路公安消防机构长期以来隶属铁道部及各铁路局管理,监督管理的均为铁路内部单位,往往导致严不起来、硬不下去的现象,甚至出现干预正常执法的情况,对发现存在的消防违法行为处罚力度不大,对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的场所也往往不能及时责令停产停业进行整改。加上铁路内部制定的《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办法》、《月度安全质量考核办法》及《消防安全包保责任制度》等一系列的考核文件多数为对结果的考核规定,对工作过程的考核规定较少,不能有效遏制消防违法违章行为的发生。

(五)消防设施建设跟不上铁路建设步伐,形成先天性火灾隐患

当前,全国大范围的铁路工程项目正在实施建设,大量铁路建设工程工期紧、任务重,边设计、边施工、边审批、边变更、边验收、边使用、边整改的现象普遍存在,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消防技术力量也参差不齐,从前期的消防审核及施工工地检查中发现存在大量的消防问题,甚至有的出现消防设计漏项、施工单位没有按标准施工的情况,一旦处理不及时,就将形成先天性火灾隐患。

二、加强铁路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形成消防管理合力

铁路运输企业应严格按照《消防法》的消防工作方针及原则,着力改变防控火灾由消防部门唱“独角戏”的局面,按照《消防法》、《铁路消防管理办法》和《铁路旅客列车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要求,全力推动铁路运输企业、业务部门、站段单位、职工消防安全责任的落实,建立“铁路运输企业统一领导,业务部门依法监管,站段单位全面负责,职工群众积极参与”的消防工作网络,形成消防管理合力。一方面按照“消防安全自查,火灾隐患自除,法律责任自负”的原则,完善和落实单位消防安全“自我管理、自我检查、自我整改”的机制,健全消防安全管理组织机构,逐级明确消防安全工作目标和责任,把“防”和“消”的管理责任进一步落实到各单位、各车间(班组)、各岗位。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运输、客运、货运、机务、工务、电务、车辆、计划、财务、劳卫、建管、房产、宣传、教育、安监、综治、多元、工会等业务部门的消防管理职能作用,按照“管生产、管专业(系统)必须管消防安全”的原则,切实督促各部门认真履行消防安全管理和监督职能,落实“系统管理,系统抓,系统落实”消防工作责任,组织各运营单位完善和落实消防安全规章制度,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整改火灾隐患。

(二)构筑铁路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和做好

“四个能力”建设,提高抗御火灾能力

1.构筑铁路运输企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以提高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落实消防工作“四项责任”、提高公安机关消防监督管理“四个水平”为着力点,力争通过三年努力,明显提升消防工作社会化水平,明显改善消防安全环境,有效遏制重特大尤其是群死群伤火灾事故。

(1)提高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切实做到“消防安全自查、火灾隐患自除”。要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具体负责本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定期开展防火检查巡查,落实员工岗位消防责任;对检查发现的火灾隐患要立即消除,不能立即消除的,要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资金,限时消除。

(2)提高组织扑救初起火灾能力,切实做到“火情发现早、小火灭得了”。依法应当建立专职消防队的铁路重点场所要建立专职消防队,其他单位要建立志愿、“保消合一”等多种形式的消防队。要结合单位实际,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确保一旦发生火情,员工能按职责分工及时到位、有效处置。消防控制室值班操作人员要持消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资格证书上岗,熟悉消防设备,并熟练掌握火警处置及启动消防设施设备的程序和方法。

(3)提高组织人员疏散逃生能力,切实做到“能火场逃生自救、会引导人员疏散”。员工普遍掌握火场逃生自救基本技能,熟悉逃生路线和引导人员疏散程序。铁路车站、宾馆、酒店、旅客列车等人员密集场所要明确疏散引导人员,确保一旦发生火灾,能够及时组织在场人员安全疏散。

(4)提高消防宣传教育培训能力,切实做到“消防设施标识化、消防常识普及化”。消防设施器材要设置规范、醒目的标志,用文字或图例标明操作使用方法;重点部位、重要场所和疏散通道、安全出口要设置“提示”和“禁止”类消防标语。要落实消防教育培训制度,员工普遍达到“懂基本消防常识、懂消防设施器材使用方法、懂逃生自救技能,会查改火灾隐患、会扑救初起火灾、会组织人员疏散”的要求。

2.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要督促运输、客运、货运、车辆、计划、财务部门及各车站、各车务、车辆段制定实施计划,落实责任和款源,逐步完善沿线车站、客车停留存放场所、重点行车场所、物资集中场所消防基础设施,全面提升站段和列车抗御火灾整体能力。

3.进一步加大力度,督促各单位落实消防设施定期检测和维护保养制度,确保消防设施完好有效。

(三)依靠各方合力,推进消防管理规范建设

1.制定消防安全管理规程,规范企业消防管理行为。近年来,铁道部依据新《消防法》的规定,修订了《铁路消防管理办法》、《铁路旅客列车消防安全管理规定》、《铁路公安派出所乘警队消防监督检查暂行规定》等一系列的规范性文件,各铁路运输企业要结合直管站段改革实际,修订完善《消防安全管理规程》,从消防组织与职责、消防管理制度、消防档案、站段消防管理、旅客运输消防管理、货物运输消防管理、货物仓库消防管理、建筑工程消防管理、消防设施和器材管理、消防宣传教育、防火检查和隐患整改、火灾扑救和调查处理、奖励与处罚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特别是要针对近年来不断出现的路地合资、合建、合用综合型站房、高层建筑,同一建筑物内不同产权、不同使用功能单位多的特点,比照社区消防管理的模式,专门制定多产权、多单位、多用途建筑物的消防管理规定,成立由物业管理或者主管单位领导为组长,其他单位领导为成员的建筑物消防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明确消防安全责任,制定消防管理制度,做到消防安全管理不留死角。

2.细化重点单位界定标准,从严实施重点消防管理。根据新《消防法》的规定,铁路公安机关要结合铁路实际,进一步细化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界定条件,达到消防重点单位条件由铁路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进行登记备案,每年要以铁路管理机构文件进行公布,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并定期组织开展消防监督抽查,严格消防管理。

(四)狠抓消防安全专项整治,确保消防安全稳定

实践证明,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和专项治理工作,是及时发现和消除火灾隐患的有力措施。铁路运输企业要根据不同地区和时期的火灾特点及消防工作重点,及时开展广泛深入和扎实有效的整治行动。铁路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和派出所、乘警队、公安段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依法下发责令改正通知书,并以通报或专题报告的形式通报给有关单位落实整改。对发现存在严重问题的,铁路公安机关要写出专题报告及时报铁路管理机构。对存在重大火灾隐患,不能立即改正、消防安全没有保障的场所,要采取断然措施予以查封或依法给予停产停业处罚。铁路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和派出所、乘警队、公安段要建立火灾隐患整改立销案制度,对检查发现的火灾隐患建立电脑档案,指定专人跟踪督促落实整改,整改一个,销号一个。对存在火灾隐患迟迟不落实整改的单位,要坚决采取法律手段,依法实施处罚。要着重抓好以下关键环节:

1.全力以赴抓好客车防火安全。一是抓车辆设备质量检查,保证车体绝缘、客车电器、消防设施达到出库标准。二是抓三乘联检制度落实情况的检查,要加大对“三长”的考核力度,坚决防止三乘联检走过场,及时发现和消除设备隐患。三是抓重点岗位防火安全责任制的检查,落实防火检查、防火巡查制度,重点检查发电车、行李车、邮政车、餐车等重点岗位人员的值乘状态,坚决防止脱岗、睡觉、吸烟等违章违纪现象。四是抓关键设备检查,重点检查发电车机组、“两炉一灶”和车电设备运行状态,及时发现设备故障。五是抓消防器材检查,保证齐全有效。六是抓人员应知应会的检查,加大列车工作人员应知应会的考核力度,防止不合格人员值乘上岗。

2.加大公众聚集场所消防专项检查力度,坚决杜绝群死群伤火灾事故。铁路运输企业及铁路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派出所要进一步加强对集中售票点、商场、集贸市场、营业厅、卡拉oK厅、酒店、宾馆、旅馆、招待所、行车公寓、文化宫等公众聚集场所及“三小场所”和各单位利用闲置物业擅自改变用途出租作为招待所、公寓等用途的场所的消防检查,同时,对前期专项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复查,对检查、复查发现的问题和隐患,能立即改正的要督促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改正的要督促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依法实施行政处罚。对存在重大火灾隐患,存在住宿与生产、储存、经营合用现象的场所和没有达到消防安全条件极易引发火灾及造成人员伤亡的场所、部位,要坚决予以查封或依法责令停业、停用进行整改。

3.加强重点行车场所监督检查,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畅通。重点行车场所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将会中断铁路行车,打乱行车调度指挥,对铁路运输生产秩序的干扰和影响非常严重。铁路运输企业及铁路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派出所要加强对信号楼、通信站、牵引变电所、配电室、调度室等重点场所的消防检查,查看防火封堵措施是否落实到位,防雷接地装置是否符合规定,火灾自动报警和自动灭火装置运行是否良好,职工消防设施操作技能及应急处置能力是否达标。

4.狠抓工程工地防火措施的落实,确保在建工程消防安全。目前,大规模铁路建设正在加快步伐,铁路运输企业及铁路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一方面要从新线工程消防监督审核关系到铁路发展百年大计,关系到保障铁路运输生产安全的高度来认识其重要性,要认真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及消防技术规范、标准,严格把好审核、验收及施工期间的监督检查关口,及时发现并督促整改存在的问题,严防建设工程由于不符合消防安全技术标准而形成新的火灾隐患。另一方面要加强施工工地的消防安全检查,切实防止铁路施工工地和工棚火灾事故的发生。

(五)强化消防宣传和教育培训,提高职工消防安全素质

一是要将宣传培训作为稳控火灾的一项主要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多种手段,进行覆盖广、层次深的消防安全宣传。充分利用铁路电视台、报纸、办公信息网络等媒体,加大消防安全知识宣传的密度和频率,跟踪隐患整改,剖析火灾案例,教育警示职工,增强广大干部职工遵守消防法规、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二是以《消防法》、《铁路消防管理办法》、《铁路旅客列车消防管理规定》等消防法规以及消防安全常识、旅客列车火灾典型案例、火灾逃生方法为主要内容,通过车站、旅客列车广播系统、宣传栏、视频等阵地加强宣传,开展消防宣传读物进车厢活动,引导旅客、货主自觉遵守消防法律法规以及铁路行业规章,预防火灾事故发生。三是落实消防安全培训实施方案,有计划地组织站段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专兼职消防干部和消防设施操作人员,电工、电气焊工等特种作业人员、易燃易爆岗位作业人员、旅客列车工作人员、车站客货运职工等参加消防安全专项培训,持证上岗。四是完善预案,并组织演练。督促、指导各单位认真按照《铁路旅客列车消防管理规定》、《铁路火灾事故应急预案》、《铁路动车组火灾事故应急预案》要求,组织完善本单位各项《火灾事故应急预案》并发文执行,使预案做到分工明确、流程清晰、操作性强,每一项工作具体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个环节、每名员工,确保发生起火情况时能迅速反应、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科学应对,并督促、指导管内单位各类《火灾事故应急预案》的演练,做到全员参与,提高各单位整体抗灾救灾能力。

三、铁路消防安全的标准化管理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如何将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落到实处,确保铁路消防安全,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尝试运用iSo9000安全质量控制体系理论,实现铁路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一方面是加强对消防安全工作结果的考核,将消防安全目标纳入铁路运输企业经营业绩考核、综治考核和客运服务质量年验收,定期进行消防考评,评出名次。另一方面是加强对消防安全工作过程的考核,通过制定公布消防安全管理程序,每年由消防部门组织对各单位各系统的消防安全工作情况进行专项评估,按“达标、基本达标、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进行评分考核。考核评估的结果直接与单位领导干部晋升、工作业绩考核和年度经营目标奖惩挂钩。主要办法和考评标准如下:

1.根据消防安全工作的内容,制定消防安全工作程序,每一项工作可对应若干项(条)工作标准、管理标准和专业技术标准或指标形成考核评估记录。上一次考核评估中提出的问题,列入本次考核评估中的跟踪项目进行验证并记分。

2.考核评估统一采用“得分制”。每一项(条)标准的对标审核情况定为五个记分档次。分别以4、3、2、1、0分进行记分。每条标准的满分为4分。

3.凡记分表中的每一项(条)工作标准、管理标准、专业技术标准(未量化)的对标审核结果,按“该做的是否写到、写到的是否做到、做到的是否有效、做到的是否有记录”四种情况,每符合一种记1分,不符合不得分。

4.凡记分表中的有关标准(已量化)的对标情况,按实际完成量的达标率记分。每项指标100%达标记4分,90%及以上不足100%记3分,80%及以上不足90%的记2分,70%及以上不足80%的记1分,达标率低于70%记0分。

5.考核评估期限内,发生责任较大火灾事故的直接扣10分,发生责任一般火灾事故的直接扣5分,发生责任起火险情但消防机构认定不构成火灾事故的直接扣2分。

6.考核评估得分:

7.评定条件:

(1)凡评审得“0”分、“1”分的项目条款,列为“严重问题”;得“2”分、“3”分的项目条款,列为“一般问题”。

(2)“严重问题”的界定:①评审中发现性质严重、可诱发或导致特大、重大火灾事故及人员伤亡发生的项目。②安全管理体系中存在严重的缺项和漏洞;对影响消防安全的系统性问题,未列入本单位安全管理体系作为关键要素予以监控。③严重违反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导致体系失效;违反安全管理体系要求的同类问题普遍或较多,不安全的因素频数高,对系统造成重要影响。④上次评审列出的“严重问题”,未举一反三按计划进行纠正和杜绝。

(3)“一般问题”的界定:①安全管理体系中轻微的缺陷;②孤立的、偶发性的违反安全管理体系要求的项目;③问题的纠正预防措施欠缺、无效果;④记录缺乏真实性。

8.等级评定

(1)凡发生责任重特大火灾事故的直接评定为不合格。

(2)对受检单位的考核评估得分在90分及以上定为“达标”,80~89.9分定为“基本达标”,70~79.9分定为“合格”,低于70分定为“不合格”。

(3)根据安全管理文件条款内容的安全重要性和程度,对直接影响消防安全的“严重问题”,考核评估领导小组经集体讨论研究后,可直接作出包括“降等”等决定。

9.考核与奖惩

(1)每次考核评估综合考评为“达标”等级的单位,按标准发给一次性奖励。综合考评为“基本达标”、“合格”等级的受检单位,不奖不罚。综合考评为“不合格”的受检单位按标准一次性扣减工资总额。

消防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篇10

提升社会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水平。出台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配套制度,全县所有消防安全管理站要于4月底前实行实体化运作,落实办公场所,明确消防专(兼)职管理人员,落实人员编制,保障运行经费。推行三级督改、隐患抄告、联合执法、信息报告、定期会商、应急联动、群防群治七大工作机制,全面推广使用消防安全网格化信息系统,并确保消防安全网格与综治网格无缝对接。

提升社会单位“户籍化”管理水平。各街道(乡镇)、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出台“户籍化”管理办法,全面推行社会单位、村居楼宇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行业、系统的主管部门应在本行业、系统内组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督促指导单位(场所)落实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工作,建立消防安全联勤联查制度。制定四类“户籍化”管理建设标准(四类:小单位小场所、一般单位、居住出租房、空巢老人居住的老房子),提升消防安全档案规范化建设,完善消防安全管理人员、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消防安全自我评估三项报告备案制度,实现单位消防安全“安全自查、隐患自除、责任自负”。

提升火灾隐患防控督改水平。各街道(乡镇)、部门要深入开展出租房、通天房、合用场所、公众聚集场所、高层建筑及建筑消防设施、消防产品等重点领域专项治理,消除火灾隐患。重大节日、重大活动等重点时段,部署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工作。加强重点火灾隐患集中区域和重点场所的监管力度,定期开展督导,协调督促隐患整改。深化重大火灾隐患单位四级政府挂牌督办,确保9月底前完成政府挂牌重大火灾隐患单位的隐患整治工作。年内,居住30人以上的出租房要完成配备灭火器、手电筒、逃生绳或逃生软梯、简易呼吸面罩等消防安全“四要件”,单位(场所)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抽查合格率不低于90%。

加强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着力夯实火灾防控基础

进一步完善城乡消防规划。各街道(乡镇)要认真组织实施《县消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等涉及的区域在编制总体规划时要同步编制消防规划,将公共消防设施、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通信、消防车通道、消防装备等消防安全布局纳入城乡规划,并负责组织实施。2013年已完成总体规划的建制镇要完成消防规划编制或在总体规划中设消防专篇,并将农村消防水源、消防车通道等消防基础设施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

进一步加强消防装备建设。根据《县消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公安消防部队-2015年灭火救援装备建设规划》要求,购置消防宣传车1辆。

提升综合应急救援能力,切实强化消防队伍保障

加强多种形式消防力量建设。加强“六有”(有执勤车辆、有固定队址、有必备器材、有人员执勤、有组织训练、有长效保障)政府专职消防队建设,霓屿街道年内要完成政府专职消防队建队工作。将政府专职消防队接处警纳入城市“119”大集中接处警调度指挥系统建设。根据公安部等五部委《关于积极促进志愿消防队伍发展的指导意见》精神,全县应当建立农村志愿消防队的行政村要建立有组织、有人员、有小型车辆、有消防泵、有固定队址“五有”志愿消防队。

加强多种形式消防队伍保障。各街道(乡镇)、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财政部《地方消防经费管理办法》和《省地方消防经费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精神,进一步健全经费保障机制,要将公安消防部队、政府专职消防队以及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站的消防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优先保障消防部队参与事故抢险救援所需的特种器材和个人防护装备经费。建立健全消防队员工资福利待遇和医疗保障制度。根据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和管理的意见》要求,政府专职消防队的队长、副队长由乡镇事业单位人员担任。

加强消防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根据消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求,进一步完善志愿者应急救援中心建设,定期组织开展业务技能培训,建设志愿者应急救援中心管理平台,实现应急资源和信息共享。落实综合应急救援联席会议制度和灭火救援专家组例会制度,定期分析研判我县灾害事故形势,评估队伍装备建设水平,密切各联动部门与应急救援队伍之间的信息联络。建立健全灾害事故应急预案联席修订制度,实行灾害事故应急预案实时动态更新。

深化消防宣传教育培训,注重提高全民消防安全素质

深化消防宣传基础工作。创新“进村达户”式宣传,将消防安全宣传工作纳入“网格化”、“户籍化”管理内容,重点抓好《消防安全二十条》的宣传,编写适用于普通民众阅读的非学历型短期培训教材,在全县开展消防知识大普及行动。进一步深化消防宣传进机关、进媒体、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村、进家庭、进场所、进出租房、进海岛“十进”活动,每个社区、村居半年开展一次消防安全疏散逃生演练,并确定一名专(兼)职消防安全宣传员;80%的行政村(社区)宣传橱窗要定期开展消防安全知识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