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制度十篇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制度十篇

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47:23

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制度篇1

(论文摘要〕目前在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企业诚信建设是极为重要的一环。然而在企业诚信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全社会诚信制度体系建设作为重要的支撑。本文论述了社会诚信制度体系对企业诚信建设的重要意义。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诚实和信用;是整个市场机制正常运转的基础。作为一个正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国家,诚信在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尤显重要。然而,恰恰相反,事实上作为我国市场经济主体的一企业,诚信缺失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制约市场经济发展的突出瓶颈之一。诚信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具有道德、法律和经济学方面的价值。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依托企业诚信这一无形资产才能进行,经济活动是不同经济单元体之间诚信的相互认同过程,品牌是企业在诚信方面长期大量投人的结晶。守信企业将会因此而带来良好的效益,失信企业将会被市场经济所淘汰。因此可以说,诚实守信是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立业之道,兴业之本。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不能发展。”

一、实现诚信制度立法,用法律来规范企业诚信行为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市场经济也必然走向信用经济。市场化改革与企业诚信建设这两个过程应该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以政代企,经济主体是政府而不是企业,因此以政府的资信代替企业的资信。90年代初全国范闹内人规模清理“三角债”的工作,表明了政府力图全面解决企业信用间题的决心。触动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中的企业信用间题,但由于当时的市场化改革刚刚起步,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尚未完全确立并制度化,在这种情况下,全面解决企业信用问题是非常困难的。正是在这个背景下,90年代初开始的市场化改革把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重要任务。例,1993年出台了《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1994年实施了《公刊法),1995年施行了《商业银行法》、《担保法》和《仲裁法),1999年出台了《合同法》,由此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法律体系初步形成,使市场经济由无序竞争走向有序竞争有了可能,为信用行为的记录和失信行为的惩戒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法律规范。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以企业为代表的各类经济主体在信用关系中难以形成以合同为基础的法律框架,或者根本不执行合同,甚至以合同作为诈骗手段。社会的法制基础受到直接破坏。一些企业无视已有的相关法律(如《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商标法》、《经营法》等),以种种不止当的手段展开竞争,使竞争难以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使法律难以保证竞争的正常进行。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状况看,加快信用制度的建立,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尽快出台信用法这是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需要。客观形势需要我们国家不断加快诚信制度的立法,尽快出台《物权法》、《破产法》等相应的法律规范,同时还要对已经出台的相关法律根据情况的变化作出适当的调整和修改,同时要做到严格执法、公平执法,加大违反诚信制度法律的成本,以惩戒破坏诚信制度法律分子,维护诚信制度法律的威严,从而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不断加快对诚信制度立法的需要。

二、建立政府诚信制度,用公权来示范企业诚信建设

在市场经济中,政府起着宏观调控的职能,政府职能的改变是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所在,同样在全社会诚信制度建设中,政府诚信制度建设也应该成为重中之重,政府建立诚信制度并做到取信于民,这样的公权对企业诚信建设是能够起到示范做用的。在现代法治社会里,掌握社会公权的社会成员,他们的受教育程度、法制观念、道德水平应普遍高于其他社会成员,再加上他们行使的社会公权直接影响到社会成员的各种切身利益,所以他们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诚信具有很高的不可替代性。

他们在职业行为中所体现的诚信度具有很大的社会放大效应,往往会决定社会诚信度的高低和社会诚信的内容、形式的变化。对社会公权是否达到公开、公平·、公正,应该有一套可操作,可检验的奖惩制度。在建立政府诚信制度中,要建立政府各职能部门和公务员的诚信问责制,出现诚信现象的追究制,建立他们的信用档案,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和相关制度的奖惩。这样才能促使使用社会公权的政府各职能部门始终保持着对社会公器“诚惶诚恐”的谨慎态度,使其处于朝夕惕历的痛感之中,社会公权的诚信才能得到切实可行的制度保证。在这一基础上,企业作为社会成员之一就能够从从社会公权应用的诚信中感受到自己的利益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维护,从关系自身利益的角度山发,公权诚信制度为企业诚信的建立做了良好的示范和引导,维护社会诚信秩序就会成为企业的自觉行为。

三、建立社会诚信制度,用氛围来制约企业诚信建设

要想建立企业诚信,仅靠企业自身是不能实现的,需要全社会来共同努力,其中全主会诚信制度的建立,就能够用良好的氛围来约束企业诚信建设。

从2001年开始,以建设信用文化为核心的在全国范围开展的整顿规范市场秩序的活动止在向纵深发展。税务部门建立完善纳税信誉等级评定制度,建立诚信纳税的激励制度,诚信纳税成为纳税人生产经营的基本准则,推进税收诚信机制建设;工商部门制定《关厂对企业实行信用分类监管的意见》,即对守信企业建立激励机制,对警示企业建立预警机制,对失信企业建立惩戒机制,对严重失信企业建立淘汰机制;质检部门要运用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认证等各项行政监管和执法手段,打击假冒伪劣产品违法犯罪行为,开展“计量诚信”。

在实际工作中,要积极探索建立联合的信用信息征集与信用评估体系。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等先进技术和现代化工具,逐步建立信息、信息共享和网络化的信用体系,向社会开放。同时还要由政府部门主导,开展信用评级制度,制定企业和中介机构信用评价标准。真正让企业对自己的信用行为有了可以依照的标准,并且时刻用这个标准来定性或者定量地来衡量自己企业的行为是否够的上诚信,也让市场经济活动的其他参与者明显地判断山企业的行为是否诚信。

建立信用中介机构,为企业诚信建设营造良好氛围。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全社会要建立起诚信的中介服务组织机构,如银行、审计和会、计机构、评估机构、法律咨询机构等等。目前我们国家以金融改革为重点的中介服务业改革的加快,将为企业信用的建设提供重要条件。金融体制改革包括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和金融业务向私人资本和国外资本的开放等方面。信用中介机构的蓬勃发展必然引导企业切实讲究诚信为本、发挥积极的监管作用,惩戒失信行为,从而对企业诚信建设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建立企业诚信制度,用自律来实现,企业诚信建设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建立企业诚信,关键还是要是企业建立诚信制度,用自律来实现企业的诚信建设。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商业信用是社会信用的基础。现在,许多企业已经自觉的将诚信纳人企业管理的框架,任何想要推进诚信的企业,都既要有明确的制度,也要有全体员工真正信仰的共同价值观。而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诚信制度建设,无论员工赞成与否都要作为员工必须遵守的信条而得到严格的执行,这样才能真止建立起企业诚信来。

首先企业要深化企业制度改革,通过企业制度改革,把诚信制度纳人到新的企业制度中去。要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企业信用的基础是清晰的产权,产权不清晰是不可能有良好和持久信用的。十六人以后,随着改革的深化,混合所有制与民营经济的比重必将进一步提高。其次是通过国有民营、职工持股等多种形式打造多元化市场主体。公司治理结构是企业诚信的有力的内部制约力量。按照(上市场公司治理准则指引》,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设立严格意义上的董事会,完善公司的外部利内部监控机制。此外,还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的深化,将加快企业家群体的形成和职业经理人市场的形成,有利于形成对企业管理者诚信的内在约束力。

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制度篇2

[论文摘要]诚信问题是一个永恒的研究课题。20世纪9o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市场化转型过程中企业不诚信问题愈演愈烈,企业诚信问题己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本文从加强企业内部诚信制度建设、强化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完善法律法规约束机制建设以及发挥政府在诚信体系建设中的关键作用几个方面对我国企业诚信体系建设进行了探讨。

诚信一般认为是社会道德意义上的范畴。它强调社会成员在为人处事及进行社会交往中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为准则践约守诺以取得他人的信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被赋予了特有的经济内涵。诚信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没有诚信市场机制不可能有效运行诚信缺失必然导致市场的无序l陛从而使市场经济难以健康发展。

在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阶段企业诚信缺失现象还相当严重假冒劣伪产品大量充斥市场;企业偷税、漏税、骗汇和走私活动屡禁不止;商业欺诈、企业逃废债务现象相当严重;企业财务失真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普遍;工程建设领域招投标弄虚作假、工程质量低劣的问题十分突出等等。因此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现实的企业诚信体系.显得尤为重要且紧迫。

一、加强企业内部诚信建设

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加强企业这一市场主体的诚信和信用建设对建设全国信用体系有着特别重大的意义是建设企业信用体系的根本。大力培养企业经营者的信用素质。

1要制定企业的诚信准则。诚信准则是表明一个企业的基本价值观和它希望员工遵守的诚信规则的正式文件它具体说明企业想做和期望大家做的事情并且可以成为判断企业政策和行动及个人行为的基准。诚信准则是建立企业诚信文化的不可或缺重要条件之一。

2开展企业诚信培训。企业诚信首先表现出来是企业每个员工的诚信。企业诚信培训是企业内部诚信建设的基础。在培训中应向员工说明企业诚信是世界企业管理发展的趋势许多优秀企业发展的经验表明企业诚信对员工、企业、社会都带来的好处。企业诚信培训要以企业诚信准则为依据。培训方法可以提出各种选择方案诱导被教育者去选择积极的方法使员工感到态度的转变是自己的选择而不是被迫做出的改变。诚信教育方式越生动形象越容易影响被教育者。因此企业诚信教育除了课堂教育外,还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

3.树立‘’诚信第一、品格第一“的理念。所谓品格是指在一个人生命过程中建立稳定和特殊的品质使他无论在什么环境中都有同样的反应。而好品格是一个人无论在任何场合都按最高要求的行为标准做正确做事情的内在动机。一些企业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品格产生诚信一诚信产生合作一合作中产生沟通形成团队一团队创造品质和利润。

4.建立企业诚信制度。企业诚信建设根本在于企业内部的诚信制度建设。以加强企业诚信道德建设来规范企业内部信用管理。企业必须把诚信当作资本来经营牢固树立诚信道德理念在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客户管理、营销管理,资金管理、税务管理、公共关系等环节严把信用关在市场中树立良好的企业诚信形象。

二、强化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1国外社会诚信制度建设的经验。西方发达国家的诚信体系大体有以下三种成熟的模式:第一市场化模式。这种模式以美国、英国为代表。征信企业或公司可依法自由经营信用调查和信用管理业务政府促进信用管理相关立法的出台强制有关部门及社会有关方面将征信数据以商业化或义务形式贡献出来向社会开放第二中央信贷登记模式。这种模式以欧洲大陆一些国家如德国、法国、比利时等国为代表。这种体系是以中央银行建立的银行信贷登记为主体的征信管理体系。信贷登记系统的内容包括企业信贷信息和个人消费信贷信息。其特点是信用信息服务机构是中央银行的一个部门银行依法向信用信息局提供相关信用信息;第三政府经营模式。指由中央政府直接出资组建征信公司,并对其进行直接控制管理。中央政府利用行政权力,强制性地让局部主体把数据贡献出来迅速组建覆盖全国的信用信息数据库。

2建立完善的社会征信系统企业诚信必须建立在全社会诚信的基础上没有社会诚信制度的为前提和保障企业诚信建设就是一句空话。借鉴国外的经验建立全国统一的征信体系。信用管理体系是诚信秩序的制度保障它包括个人与企业信用管理体系资信评估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等内容。针对我国体制转轨的现实,应该有效发挥政府的作用、由政府牵头成立专门机构负责信用体系建设的组织与协调分别建立个人与企业两套征信系统。我国企业征信制度的发展还很不完善还未能发挥应有的功能当务之急要加快建设企业征信的专门信用制度,包括对信用记录的征集、调查、评估、储存、检索等信用业务活动的组织及信用机构的设置加以规范以确保信用活动的正常进行要尽快规范税务、工商、海关、司法、银行等与公共信用记录有关的政府部门与企业的行为必须要求这些部门依法向社会信用机构和公众提供信用信息并制定可操作的信用服务规则和处罚规则。

3.加强社会舆论对企业诚信的监督。在市场经济的今天社会舆论对企业诚信的监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舆论会给企业的诚信建设造成强大的社会压力从而推动企业诚信体系的建设。新闻媒体要加强正确的舆论导向既宣传正面的执法行为和典型人物树立正气又坚决曝光违法行为震慑企业不诚信违法犯罪行为形成全社会的打击市场违法犯罪行为的良好氛围。

三、完善法律法规监督约束机制的建设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同时也是法制经济。没有法律法规制度的保障企业诚信建设就是一句空话。建立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来保障企业诚信建设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1加强诚信相关的立法工作。在现有的有关企业行为法律法规中,存在不完善、不具体、不配套现象导致在打击企业市场违法行为中难以起到应有的成效。例如对制假售假违法行为,现有法律法规存在调整范围偏窄、处罚偏轻,执法手段不够,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反不正当竞争法》存在不好认定、适用较难,未能赋予监督检查部门以必要的强制权力等问题:《专利法》与《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之间存在法律冲突致使一些违法者恶意利用外观设计专利援引《专利法》对抗《商标法》所赋予的商标专用权和《反不正当竞争法》所保护的知名企业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演使执法中遇到适用法律法规的困难。再者经济发展中涌现出的一些新的领域的违法行为尚待加强立法予以规范。如电子商务中如何防止欺诈如何处理网上虚假广告、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这些问题均须予以立法加强规范。

2.加强诚信执法监管力度。各职能部门要把”严格执法一放在首要位置,要充分认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大现实意义对违法犯罪分子决不手软坚决依法查处。要积极履行职责实现监管到位、处罚到位对违法犯罪者,要将其责任追究到位该给予行政处罚的决不姑息迁就要一查到底;该追究刑事责任的行政执法机关应坚决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不能以罚代法。对执法违法、、询私枉法的执法人员要坚决查处特别是对充当违法犯罪分子保护伞、为其充当内线、通风报信者要坚决查处。各职能部门要充分履行职责,加强相互协调、配合,形成执法合力。对企业不诚信等违法行为始终处于法律高压态势使法律形成应有的威慑力,确保企业在市场行为中守法诚信经营。

四、发挥政府诚信制度建设的关键作用

诚信建设,政府的责任最大。政府部门严格有效的执法行为是构成一个社会诚信的重要基础。政府既是社会信用体系和制度的制定者和组织者也是信用关系的监督者和协调者政府在诚信秩序建设中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1.转变政府职能、打造诚信政府是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的关键。诚信政府应是负贵任的、言而有信的政府。在政策或重大公共决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论证,认真执行保证其可行性和延续性取信于民不随意变更一旦决策和执行中造成重大失误政府及其组成人员必须勇于承担相应的责任。

2.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中政府必须构建成服务型的政府。按照执政党的宗旨人民政府必须是在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和公平对待不同类型的企业和不同阶层的公民的利益。努力提高政府部门服务质量和效率自觉高效地为社会大众服务。

3.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中政府必须是依法行政的政府。政府应依法行政尊重产权和各产权主体的地位给予企业更多的自由发展空间。依法行政政府还应严于律己、勇于纠错。政府公务员要严于律己遵纪守法明礼诚信自觉维护政府的诚信形象进而为企业诚信作到表率作用引领社会和企业自觉以诚信为生存发展之根本。

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制度篇3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人员的不诚信问题越来越严重,给市场经济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诚信在经济交易活动中发挥十分关键的作用,因此建设诚信体系刻不容缓。文中会介绍建设诚信体系的必要性,重点指出建设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会计人员;诚信体系;必要性;建设途径

一、建设会计人员诚信体系的必要性

(一)市场经济体制和法律体制不是特别完善,助长了不诚信现象

市场经济的诚信建设与其今后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关联,不诚信现象的出现表示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再加上法律制度弊端,使得不诚信问题更加严重,制定的法律不能有效处理市场上存在的问题,由于法律制度自身的缺陷,给很多企业的违法行为创造了机会。

(二)执法不严,很难发挥法律的作用

面对企业不诚信的行为应该给与严重的处罚,由于法律体系还不是特别完善,普遍存在执法不严的情况,没有让会计人员意识到制造假账的危害性,减低了企业不诚信的风险。企业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在今后的经济活动中依旧会出现不诚信的行为,因此加快会计人员诚信体系的建设十分必要。

(三)企业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加大了不诚信的可能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对于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也在逐渐提高,但是大部分的会计人员没有达到实际的要求,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市场要求、会计核算的原则以及新方法和新理论没有正确的认识,经常在业务活动中出现偏差。为了适应全球经济化的发展,我国的财务管理规章以及市场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财务管理更加重视投资融资、风险控制以及资本结构等内容。要想真正的市场经济的健康长久发展,建设会计人员诚信体系是必然的选择。

二、建设会计人员诚信体系的具体措施

(一)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法律法规是基本

市场上不诚信行为的出现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法律建设的缺失,因此会计诚信体系的建设中要重视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为下阶段的工作提供有效的保障。针对企业的违法行为要给予严厉的处罚,不能仅仅依靠担保人来代替处罚。立法之前,需要制定会计诚信相应的管理制度,让各企业、各管理部门以及每个会计人员对于自身的工作有正确的认识,分清会计与审计之间的差异,针对不同的诚信行为采取不一样的处理方式。会计技术管理制度要坚持稳定性的原则,过分频繁更换会计管理制度会给企业的不法行为创造机会。国家相关部门要重视企业经济活动的监督和管理,加大执法的力度,一旦发现不诚信的行为,要根据法律发挥给予严肃的处理,强有力的控制和管理才能规范企业的经济行为。企业受到监督的同时也会受到国家的保护,会计人员的切身利益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诚信体系的法律建设工作不仅要实现执法的公开化,还应该保守企业的经济秘密。

(二)充分发挥会计诚信教育机制的作用,加快建设的步伐

会计人员在诚信体系建立中的关键,只有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才能真正实现建设诚信体系的目的。通过诚信教育机构来促使会计人员加强自身的学习,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市场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没有诚信意识的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很难严格遵守相关的规定,会计核算的结果缺乏客观性和真实性,不利于企业今后的发展。会计诚信教育机构的建设工作应该注意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将诚信教育作为职业道德建设中的关键,会计诚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让广大的会计人员意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在实际工作中自觉树立诚信观念,坚持客观性和真实性的原则。目前大部分会计教育重视技能的培养,忽视了诚信教育。面对诚信教育缺失的现状,应该将诚信教育作为职业道德教育的重点,在学习的过程中意识到诚信的重要作用,自觉养成诚信的习惯;另一方面是诚信教育的内容应该侧重观念、文化以及制度的教育,诚信教育是提高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重要手段,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不断创新和改变教育的方式和内容,处理好诚信观念、诚信文化以及诚信制度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对诚信文化和诚信制度的学习来树立正确的观念,为今后的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

(三)加强会计人员诚信体系建设的监督和管理

会计人员诚信体系建设之前要明确建设的目标以及政府的作用,目前市场中很多的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政府没有及时给予严厉的处罚,因此要重视奖惩制度的建立。政府要加强对市场经济的监督和管理,一旦发现企业存在违法的经济行为,要根据奖惩制度的规定来予以处理,充分发挥奖励制度与惩罚制度的双重作用,减少不诚信行为的出现。对于不同等级的会计人员给予相应的评价,使得真正有实力的会计人员能够赢得社会的重视并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激发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于诚信意识淡薄、信誉低的会计人员要及时处理,不仅能够为企业指明正确的发展道路,还能净化市场环境。会计人员诚信体系的建设工作要同时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加强政府的监督和管理,充分利用市场的调控职能,清除社会上的失信行为,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四)重视评价机制和内控机制的建立

评价机制是促进会计行业市场化的重要手段,会计服务中介组织在诚信体系的建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会计中介服务组织应该要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解决企业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但是由于自身建设水平有限,信誉较低,不能为企业提供客观公正的评价,无法满足市场经济的需要,不利于诚信体系的建立。面对这种情况需要建立相关的评价机制,根据企业实际的经济发展情况给出准确的评价,给企业今后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依据。建立的评价机制不仅要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还要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符。会计人员诚信体系的建设除了接受国家部门的监督和管理之外,还需要加强自身的管理,建立相应的内控机制,及时发现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企业的内控机制要明确指出会计统计和核算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严肃处理会计人员的造假行为,提高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与诚信较低的企业解除合作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严肃对待不诚信行为。

三、总结

总而言之,在市场经济不断变化的条件下,诚信成为判断一个企业综合实力的关键要素。诚信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也是职业道德建设中的主要内容,具有诚信的会计人员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会计人员诚信体系的建设要满足时展的要求,企业以及会计人员应该对诚信这个概念有正确的认识,在诚信观念的指导下开展工作。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中普遍存在失信的行为,严重扰乱了市场的秩序,给国家以及人民造成了很大的危害。通过加强诚信法律、教育机制、内控机制和评价机制的建设来改善市场环境。

参考文献:

[1]张凤敏.小议会计人员诚信体系建立方法[J].商情,2013(37).

[2]丁长伟.浅谈会计诚信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知识经济,2010(18).

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制度篇4

论文摘要: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对于经济建设、道德建设以厦发展先进文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立足于振*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的实际.通过对诚信原则厦东北三省社套诚信体系建设具体举措的比较。对东北三省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提出一些设想和建议。

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举措给东北只省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现代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重要基础条件。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的战略部署,建立健全社会诚信体系对于东北三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1.1诚信和诚信原则

诚信,是指诚实信用。诚实,不说谎;信用,说话算数,做事踏实,言而有信,行而有果。诚实信用原则,简称诚信原则,是一个古老的道德原则,在法律上是个古老的民商法原则,而在实践中的应用或适用范围,已远远超过了民商法领域。它原意是指:社会民事经济活动的参加者(当事人),在从事民事活动时,应从善意出发,正当地行使权利和承担义务,杜绝欺诈、说谎、弄虚作假等,以维持当事人之间以及与国家社会利益之间的平衡关系的原则。

对诚信原则的发展作以考察,可以看到:该原则先是作为道德原则出现在氏族社会,到了阶级社会出现国家与法律时发展为法律基本原则;该原则作为法律基本原则,从只有少数国家采用发展为所有国家逐渐明确肯定该原则;该原则从诉一讼法或民商法的原则发展为其他法律部门甚至宪法原则;该原则从国内法的基本原则发展为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诚信原则是法、政治、道德的基本原则,是法律的本质特性,是我们“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石。

在国内,近年诚信缺失的现象非常严重,如假证、假币、假票、假药、假酒、假烟、假账、假广告、假新闻、假医生、假警察、假投资、假验资,等等,“假”在社会上几乎无处不在,诚信危机已在社会上广泛蔓延,东北三省近年来诚信缺失的现象亦大有发展之趋势。诚信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生命。信用环境不健全或是恶化已经成为制约东北振兴的一个关键因素,影响着东北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对外开放大局,单纯地“打”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加快东北地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刻不容缓,已成当务之急。对此,我们既要面对当前信用缺失的具体原因,如产权不明、市场发育不全、改革不到位、政府行为的不确定与不规范、缺乏信用文化环境、社会信用法制不完善、缺乏失信惩罚机制等,又要从完善社会信用立法、完善信用服务、加强信用文化及信用监管等方面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2东北三省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具体举措比较

2005年8月,辽宁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辽宁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成立。《意见》提出了辽宁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即到2010年逐步实现“一个保障、两大平台、共大体系”的社会信用体系框架:建立健全信用制度和信用标准及有关法规,提供法规保障;建立信用基础平台,提供服务与应用的技术支撑;建立信用监管平台,提供规范的运行机制和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构建政府、企业和个人信用体系,形成全省信用体系基本框架。辽宁信用数据交换中心项目已经得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批准,正实施和建设,它通过构建社会信用体系信息资源框架,建立信用数据库,开发、整合、查询、各种信用信息资源,为全社会信用行业特别是信用中介服务组织的发展奠定基础。先期完成对信用数据源部门的同业征信,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联合征信。该中心的主要建设任务是“一个平台、三个数据库、一个网站”,即:建立辽宁省信用数据交换平台;政府、各种机构(企业)和个人信用等三类数据库;“信用辽宁”门户网站。

2006年3月,黑龙江省开始“诚信龙江”建设,以“商业诚信”和“企业诚信”建设为中心环节,采取曝光严重失信企业、建立企业法人诚信档案等措施,带动诚信建设全面展开。“诚信龙江”建设的目标:力争用五年时间建设较为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信用地方立法初见成效,有关配套制度基本形成,社会信用服务行业有较大发展,对信用缺失行为形成有效的社会联防和制约惩戒机制,市场经济秩序明显好转,全省经济发展环境有一个根本性转变。作为起步之年,黑龙江省建立了严重失信企业曝光制度,2006年起将每季度召开一次严重失信典型曝光会,每次至少曝光5个失信典型,并向社会公布,起到警示和震慑作用,促进改善企业信用状况。信息产业厅的企业联合征信平台一期工程已经完成,信息公开披露载体“诚信龙江”网站已投人运行。企业和企业法人代表诚信档案建设规划已完成,进人落实阶段。通过各有关单位联合共建企业和企业法人代表诚信档案,可实现企业信用资源共享,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为各行政监管部门对企业实行有效监管提供服务,为支持保护守信企业、惩戒失信企业提供事实依据,为黑龙江省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创造条件。伴随各行业信息的逐步整合,逐渐形成涵盖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网。

通过对东北只省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具体举措的介绍,我们不难发现,三省政府都已经认识到了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并着手开展实质性的建设工作,尤以辽宁省的规划与建设更为系统和全面。吉林省虽然起步较早,但是诚信建设内容比较单一,仅针对企业质量,缺乏政府的规划和推动,难以形成体系;黑龙江省起步较晚,诚信建设内容单一,仅针对企业和企业法人代表,虽然提出了初步的建设目标,但欠缺形成诚信体系的可操作性措施。

即使是规划较好的辽宁省,创新体系建设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

3对东北三省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建议

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应当包括社会信用制度、社会信用服务系统和社会诚信文化三个层面的建设。3.1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总体建议

(1)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社会信用制度建设是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核心。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加大诚信体系相关制度的建立,围绕个人、企业信用信息的共享,明确规范信用信息的采集、披露、使用,规范信用服务机构的市场准人和运行规则,以及政府部门的公共信息服务和监管,建立健全失信惩戒和守信收益机制,有针对性地制定配套的地方法规体系,为社会

信用体系的确立和完善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2)完善信用服务体系。信用服务体系建设是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关键。要按照完善法规、特许经营、商业运作、专业服务的方向,规划信用服务行业的建立和发展。要完善信用信息传递和网络披露机制,建立企业、中介机构和个人信用信息资源的网络系统,依法实行信用信息的传递和披露,提供查询服务。要在不侵犯公民隐私权和企业商业秘密的前提下,建立个人、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

(3)加强信用文化建设。要在传统信用的基础上加快建立现代信用观念,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信用文化,大力普及信用知识,积极开展社会诚信创建活动,为老工业基地振兴营造和谐信任的社会环境。

(4)加强信用监管。完善的信用监管体制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可靠保障。要建立信用管理机构,一是在已成立的各类行业协会的基础上,成立信用管理协会;二是工商部门作为信用行业的主要监管部门充分发挥其作用。

3.2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特别建议

(1)建立企业负责人个人档案数据库

企业负责人个人档案应包括其在担任该企业负责人时的企业信用基本情况。将企业信用记录同时记载到企业负责人个人名下,企业信用就有了明确的责任人;客观上还有助于形成优胜劣汰的企业家制度。

(2)建立从事企业信息服务人员数据库

政府对从事企业信息服务的中介机构监管薄弱,造成虚假信息泛滥,给社会和经济秩序带来很大危害。如果建立了从事企业信息服务人员数据库,一旦发现中介机构从业人员出具虚假信息,即宜布对其不信任,对其以后出具的报告不予认可,从而形成有力约束。

(3)建立被惩罚人申诉机制

企业信用管理系统中的企业不良行为警示系统对企业的影响巨大。因此企业违法记录记人企业不良行为警示系统前,应以书面形式通知被记录企业:所有不良信息记录应完全对被记录企业开放,允许其查询、申诉,以及时纠正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差错。

(4)建立企业利益平衡机制

现在守信企业与失信企业利益颠倒,存在失信有利、守信失利的不合理现象。政府部门在处理违法企业时,也是先罚后赔,甚至只罚不赔,守信企业的利益得不到补偿。建立良好的企业信用环境,必须重视和解决企业利益失衡问题。

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制度篇5

   [论文摘要]加强社会诚信建设的思路:政府要在诚信建设中起带头作用;要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企业与个人征信体系;加强法制建设、严厉打击社会诚信缺失行为;建立、健全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要加强“重合同,守信用”为主要内容的诚信宣传教育和舆论监督。本文就当前社会诚信缺失现象,结合从事银行业日常监管的理论与实践,对如何加快福建省社会诚信环境建设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诚信经济、法制经济,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是建立和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保证,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经济金融正常运行的根基。社会诚信,是一个地方投资环境优劣的重要标志。社会诚信混乱,不仅败坏社会风气,扭曲经济关系,增加交易成本,而且扰乱了金融秩序,影响经济的正常运行,严重阻碍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一、当前社会诚信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拖欠货款、合同欺作、虚报注册资本、生产、加工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和有毒食品,危害人民身体健康,搞虚假报表、偷税漏税等问题也时有发生,失信行为屡禁不止,使得诚信成为社会稀缺的“资源”。诚信环境差,危害大,严重破坏了正常的经济和金融秩序。据我省某市建设部门统计,该市施工企业累计被拖欠工程款高达24亿元,造成许多施工企业资不抵债,面临破产。此现状不改变,不仅会影响企业和个人的生产经营,而且增加交易成本,给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往蒙上阴影,造成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感,更严重的是败坏了社会风气,长此发展必然导致社会诚信危机,影响和阻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在税收方面,有的别有用心的人为了钻国家税收的空子。有的人搞到国外“绿卡”后“打道回府”,连自已的祖宗都忘记了,张口闭口“我们外国人”,用点小利搞所谓的“赞助”、“捐助”,骗取信任和荣誉,偷税漏税;有的中介机构采取“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办法,设圈套钻国家法律的空子,在协议书上有意遗漏重要事项,骗了钱财后旧的公司不办理年检,摇身一变又成了另一家新的中介机构,使善良的百姓投诉无门。据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日前抽样调查表明,有六成以上的企业家认为在商务交往中要小心提防,有九成的各类企业发生过合同纠纷,其中有10%以上的企业合同纠纷在10起以上,诚信问题已严重阻碍了商务经济活动的开展。

   (三)企业与个人逃废银行债务行为和违约施欠贷款履禁不止近儿年来社会诚信的缺失,借款人缺乏还款意愿,诚信道德水平低下,导致银行贷款出现不良,信贷员产生“惧贷”心理,企业资金有效需求不足,一方面导致金融机构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类的不良贷款大量出现,严重挫伤了银行业贷款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使得那些善良的担保企业和个人蒙受巨大损失,对其它企业或个人担保贷款担保要负连带责任故而望而却步。社会诚信缺失,影响了银行与企业、银行与政府的关系,挤压了银行和企业的发展空间,恶化了经济、金融的运行环境

   二、当前社会诚信缺失的主要成因

   社会诚信缺失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利益驱动,法制环境不健全,失信成本太低、执法不严、惩处力度不足,失信者得不到有效的制裁,以及地方保护主义等影响所致。从深层次分析,许多问题是由讨一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如我省金融系统对诱发企业逃废银行债务问题进行专题调研音!J析相当有代表性。调研认为,当前社会诚信缺失的成因主要有三:一是经济转轨原因。在计划经济时期,经济主体的往来主要由政府诚信这只“有形之手”调节。改革开放后,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市场经济逐步成为调节社会经济运行的主要手段,而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诚信制度建设明显滞后于改革的进程〔。由此出现诚信约束的真空。二是受美国次贷危机、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和人民币升值等不确定困素影响,企业的经营成本和风险上升,国家加大了宏观调控力度。尤其是Zoos年下半年以来,央行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银行受资金与贷款规模的限制,贷款增幅回落,企业资金短缺周转不畅,一些企业受原材料提价、劳动力成本上升影响出现亏损,有的甚至丧失了清偿能力,诚信问题凸显,一些企业拖欠和赖帐问题越演越烈,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气是法制不健全因素。现阶段,我国没有控制债权人诚信风险的专门立法,有关债权人诚信控制的法律规范主要体现在(洽同法》、K担保法》、《破产法》、《民法通则》等法规中。但在实践中,现行的诚信控制法律制度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控制作用,致使逃废债务行为泛滥,以致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现行法律对债务人的违约、逃废行为的惩处力度远远小于企业违约所获得的收益。现行有关债务风险控制制度,大都是民事法律制度,民事立法的基本原则是平等、等价有偿,对债务人违约所提供的救济手段基本是补偿性的,惩罚性的措施运用的很少,难以抑制逃废债行为。虽然从理论上说,采取民法的司法救济手段也可以有效地控制债务人的诚信风险,但这需要一个公正、透明的执法环境。现实中还存在着地方保护主义和司法不公的问题。

   三、加强社会诚信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要在诚信建设中起带头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建立社会诚信体系首先要建立政府诚信,要旗帜鲜明地与失信违法行为作斗争,在建立社会诚信制度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具体地说:一要转变政府职能,重视诚信建设,规范政府行为,建立政府诚信;二要带头讲诚信,全力维护社会诚信,模范遵守诚信规则,在全社会倡导诚实守信的品德。基层政府在安排大项目投资时,对项目建设过程中拖欠建设企业工程款的,应积极筹措资金归还承建者;对招商引资做出的承诺,应及时兑现;;三要加大科技投人,尽快组织各有关部门对诚信资源进行整合,实现信息共享,联手打击破坏社会诚信的行为。

   (二)加快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要让每个企业和个人都有一张“诚信身份证”,使具有良好信誉的企业和个人充分享有守信的益处和便利,使有不良记录的企业和个人付出代价、声誉扫地。首先,启动企业和个人诚信的联合征信评估体系。假如不诚信,企业和个人的诚信记录就会有污点,从而使自己一生的诚信受到影响。通过建立、健全企业与个人征信体系,一方面降低了金融机构放贷的风险,另一方面促进了消费,支持了经济的发展。在具体操作上,可先以央行掌握的金融系统信息资源为基础。目前各个商业银行储户个人的资料,已基本实现联网,央行可以此已经掌握的企业和6顾亿户个人诚信资料作为该诚信征信体系的基础。其次,由政府牵头制定统一标准,运用统一的技术平台,组织有关部门通力合作,把金融系统的基础数据(含外管、证券、保险等)与工商、税务、质检、政法、海关、社保等相关部门的信息系统进行联网,将整个体系的模型设计、评估方案以及详实的数据资料汇总,开展社会诚信管理体系的基础建设。第三,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并对系统掌握信息进行整理、加工、研究、分析和评估,为社会提供诚信咨询服务,通过内部通报方式进行风险提示。实行诚信信息资源共享,避免各部门都设立系统,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提高该系统的科技含量和利用率,为诚信制度的建立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资料。当整个资信系统运作成熟之后,将移交给一个独立的征信公司进行企业化运作管理,促进全国诚信体系的建设。

   (三)加强法制建设、严厉查处失信行为,逐步净化社会诚信环境。解决好社会诚信缺失问题的关键是建立社会诚信法律体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迅速建立起诚信制度,特别要注意发挥地方立法的作用,必须尽快在建立失信惩治制度方面取得突破,建立完善的诚信制度。如建立《诚信管理条瓣,制定各类诚信评价标准,对诚信中介行业加强监督和管理。依法加大对失信和破坏诚信行为的惩治力度。对搞假破产逃废金融债务、合同欺诈等者,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对包庇、纵容逃废金融债务等问题的国家工作人员,应给予纪律处分,并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增强金融诉讼案件审判的公正性,维护金融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依法规范相关行政执法部门、抵押登记和社会中介机构的职责和行为。通过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经济金融秩序,加大打击逃废金融债务、信用卡恶意透支、票据诈骗、逃套汇、骗购汇和制贩假人民币、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搞“地下钱庄”等金融“三乱”和各种失信行为工作的力度,促进社会诚信状况根本好转。政府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企业改制的有关政策、措施,切实加强对企业改制工作的指导和监督,规范企业改制行为,积极维护金融债权,坚持制止和严厉打击各种逃废金融债务行为。在落实债权基础上,要制定有关可操作性的法规和政策,加大对逃废债企业法定代表人的惩罚力度,限制他们的高消费行为、外事活动以及有关经济行为。对有逃废行为倾向的人应采取防范性的限制措施,对赖债不还和资金流向连带者实行财产清偿制度;由司法程序确立债权人延续债权追偿权利,只要债务人有了债务偿还能力,任何时候都必须优先履行债务清偿责任;限制赖债不还者和资金流向连带者出国离境。要创造有利于保障金融债权安全的司法环境,克服地方保护主义等因素,重点打击涉及黑社会性质的金融逃废行为。四川沪州市进行了成功的偿试,该市《限制债务人高消费令》出台后,收回“赖债户”、“钉子户”80%的欠款,其经验就在于监督工作到位,惩罚无信动真格的。主要措施两条:一是公开曝光。法院在公告和媒体上公布举报电话,要求市民对被限制高消费的债务人进行监督;二是有偿举报,言而有信。一经查实,按执行到位金额巧%的比例从奖励基金中列支。上海市静安区法院在颁发《限制债务人高消费令》的同时,向债务人所在地工商、税务、银行、居委会、派出所、房地产登记机关发放《协助监督函》,请有关部门共同监督债务人高消费的行为,上述做法值得我省借鉴。

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制度篇6

一、指导思想

贯彻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和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质量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以落实企业质量信用主体责任为主题,强化政府质量信用监管,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监督机制,营造“诚实经营、以质取胜”的发展环境。

二、工作目标

围绕质量强市工作中心,到2016年初步建立起政府部门协同推进、企业诚信自律、市场机制有效发挥、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质量诚信体系。到2020年,企业质量诚信自律意识和质量责任意识明显增强,产品质量信誉和竞争力明显提升,质量诚信发展环境明显优化。

三、主要任务

(一)建立质量信用信息电子档案

1.建立质量信用信息数据库。建立以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的实名制工业企业质量信用档案,归集工业企业的基本信息、良好信息及不良信息。

2.实行质量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对日常工作中产生的质量信用信息,按照规定时间和格式要求及时电子数据交换,共同完善企业质量信用档案和产品质量信用信息记录,并根据业务需要共享所需的质量信用信息。

(二)强化质量信用信息监管运用

3.实施质量信用分级分类监管。要依据日常监管记录和共享平台质量信用记录对本监管领域企业质量信用进行分级分类,采取激励、预警、惩戒、淘汰等不同措施实行分类监管,将质量信用与生产许可、监督抽查、强制性认证、执法打假等日常监管和服务有机结合,不断提高质量信用分类监管工作水平和效能。

4.实行质量信用“黑名单”制度。要在本监管领域制定和实行质量信用“黑名单”制度,将有严重质量失信企业及严重质量不合格产品纳入“黑名单”,通过网站、新闻媒体等方式向社会公布和曝光,采取严厉措施加强“黑名单”企业监管,综合市场机制和行政手段加大惩治力度。

5.建立质量信用联合奖惩机制。按照鼓励诚信、扶优限劣的原则,在行政许可、评先评奖、政府采购、招投标管理、公共服务、项目核准、技术改造、银行授信、上市融资、资金政策、信用担保、通关便利、社会宣传等方面,优先支持获得政府质量奖、名牌产品、驰著名商标、质量管理先进等质量荣誉的质量诚信企业,对存在不良行为企业应当严格限制或审慎审核。

(三)推动落实质量信用主体责任

6.促进企业质量诚信水平提升。以“质量讲坛”和“质量诚信承诺”等活动为载体,加大质量诚信文化宣传和教育,引导企业树立质量诚信意识、实施质量强企战略。组建质量诚信体系建设专家队伍,开展质量培训,指导、引导企业建立覆盖设计、生产和售后服务全过程的质量信用制度。结合首席质量官制度,在大型骨干企业及各级质量奖获奖企业、品牌获牌企业、质量管理先进企业开展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工作。推动重点企业包含质量诚信内容的社会责任报告。

7.加快行业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引导和推动行业开展“质量强业”活动,贯彻并完善行规行约,明确有关行业诚信责任和义务。在行业内广泛开展质量诚信宣言、公约等自律活动,建立企业质量失信举报制度,抵制行业不正之风,营造行业诚信氛围。有关行业组织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及时掌握分析本行业企业诚信动态,加强沟通,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做好质量安全信息披露工作,适时行业质量信用预警信息,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市质量信用评定办要联合相关部门、行业协会依据国家标准《企业质量信用等级划分通则》积极做好企业质量信用等级评价工作。

(四)优化质量诚信发展环境

8.推动质量信用服务市场发展。鼓励和支持在政府采购、公共财政项目招标、科技专项扶持资金管理、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企业招标(竞标、商务洽谈)、技术改造、评优表彰、融资信贷等活动中使用质量信用报告等信用产品,发挥质量信用产品在经济领域各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市场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9.加强城市质量诚信文化建设。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加强城市质量精神宣传,树立社会群众质量意识,畅通质量投诉举报渠道,引导加强质量诚信社会舆论监督。以“3.15”、“质量月”等活动为载体,树立质量诚信标杆、宣传质量诚信企业;通过网站、报纸等媒体,公布和曝光严重质量失信企业和重大质量问题产品,鼓励质量诚信、惩治质量失信,营造“诚实守信、以质取胜”的良好质量诚信社会氛围。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协作配合。加强部门间工作联系,做好质量信用信息的归集、共享和,强化质量诚信宣传和引导,培育质量信用服务市场,合力推动质量诚信体系建设。

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制度篇7

 [论文关键词]社会诚信体系 框架 政府诚信 个人诚信 企业诚信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中央提出“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其着眼点就是“协调”。其中,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推进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因此,研究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对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社会诚信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从形式上讲,包括诚信道德和交易信用;从层次上讲,包括基础保障层、他律控制层及自律屏障层;从内容上讲,包括个人诚信和组织诚信。笔者试图从其内容的角度探讨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

 一、政府诚信是社会诚信体系的基石

 政府的诚信就是政府的公信力,政府诚信具有基础性和导向性的作用,直接决定着市场环境的信用状况。在政府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中,政府德性的好坏,政府是否诚信,对企业、个人乃至整个社会信用的影响巨大。政府是否诚信事关公众的福社,而只有公众幸福,才有良好的社会诚信氛围。人们当然不可想像,一个连诚信都做不到的政府能够具有勇敢、节制、正义和明智的美德。一个政府内部和谐团结、精简效率、精诚合作,对社会和公众言而有信,诚实无欺,那么这个政府必是一个充满荣誉、自信和责任的政府,在它管理下的公众也必是安详、无需戒备、能享受到无限幸福的公众。在这样的情形下,即使一个社会的经济并不发达,公众并不十分富裕,但在一个心灵安详幸福的国度里,诚信原则也必将为人民和社会自觉地广为推崇和奉行。没有政府的诚信就没有社会的诚信,一个政府要在全社会建立起良好的信用氛围,它首先必须自己是一个信用的政府。

 政府诚信是建立完善社会诚信体系的必要前提。社会信用体系按其内容可以划分为政府信用、企业信用、银行信用、个人信用或公民信用、学校信用、医院信用等许多方面,其中政府信用是整个信用体系的重心,建立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是建立真正的企业、银行和个人及其它诚信的前提条件。政府诚信的建立对个人的信用产生了约束效应,公众出于对政府惩罚的回避,必然会在经济活动中保持良好的诚信。作为“经济人”的企业在经济活动中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若没有政府的保障,往往会出现以损害社会和公众利益而自己获利的现象。实际上,企业的正常活动得以开展,企业诚信在经济活动中降低交易成本作用的发挥,就是基于企业对于国家制度的信任,也即对于良好的政府信用的依赖。同样,银行的活动和银行信用的建立更是要依赖于国家信用。作为货币政策实施者的中央银行的信用实际上就是政府信用的一个方面,而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银行的放贷、存款等业务都需要依赖于政府信用。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信用一方面保障了银行对于个人或公众信用的信任,另一方面也保障了公众对于银行的信任。

 加强诚信建设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三大文明协调发展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十六大报告和******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都曾经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正是推进三大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结合点之一。从政治文明方面讲,自古以来,讲诚信就是“为政之道”、“为政之要”,是治理国家的基本准则。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人民民主意识的增强,取信于民切切实实地成为执政之基。如果虚假浮夸、失位不公、朝令夕改甚至以权谋私等充斥着党风、政风,我们就不能取信于民,就有失去群众、失去执政地位的危险。一个诚信缺失的社会或国家无论如何是不能够建立起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因此,在我国当前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大力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势在必然,而政府诚信的建立是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建立的基石。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必须首先从社会公权层面开始,全力创建信用政府,并把这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规范政府的行为,严格履行其对社会的承诺。政府机关、司法、行政执法机关要接受群众和舆论的监督,带头严格遵诺守信,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增强法制观念,开展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廉洁公正,提高办事效率,改善服务态度等方面的职业教育。完善政务公开,规范办事程序,提高公信力,取信于社会,做诚信的表率。

  二、个人诚信是社会诚信体系的根本

 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个人是最基础的行为“单位”,政府、企业等可以看成是建立在某种契约基础上的由个人结成的组织,其各种行为活动都是通过个人的行为来实现的。无论是在个人的日常生活中,或是在社会主体的经济活动中,诚信作为一个基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都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诚信这个中华民族最基本的道德观念在社会生活中被人们忽视、淡忘,特别是由于受市场经济的一些负面影响,使一些人在面对各种利益的诱惑时,背弃诚信,惟利是图,见利忘义,使传统的道德教化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受到严峻的挑战,导致社会诚信出现危机,并且影响到社会的各个阶层。企业的失信行为虽然是组织行为,但是归根到底是因企业家的失信行为而起,是个人诚信缺失的表现。一些领导干部利用职务之便为正常的经济行为层层设卡,为违法的经济行为大开绿灯,从而中饱私囊,他们欺骗国家,欺骗人民。大学生一直以来被人们称为“天之轿子”、素质比较高的人,但是,现在也有一些大学生诚信缺失,表现为诸如从抄袭作业到考试作弊,从贷款不还到偷盗财物,从班级干部、奖学金评选的弄虚作假到毕业中的假证件,随意毁约等行为。面对层出不穷的失信现象,许多人提出了诚信离我们有多远的疑问,人们已经不再轻易相信别人,而是保持着警惕的态度,用怀疑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人和事,这严重影响了人们之间的交往和经济的发展。更为可怕的是,很多人开始“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使失信行为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如果作为社会基本细胞的个人普遍缺乏诚信,那么社会诚信大厦就会成为空中楼阁,无从构建。

 近年来,个人诚信制度的建设已经引起广泛重视,并有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一是个人诚信资料不全面,二是个人信用评估缺乏科学统一的标准,三是对个人失信行为缺乏有效的约束和惩罚机制。我们应该在个人诚信制度初步实践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经验并结合我国具体国情,从多方面人手,进一步打造我国的个人诚信制度,具体而言,主要是要建立健全以下几方面的制度:

 第一,个人诚信档案制度。建立健全个人诚信档案制度,不仅要保证个人诚信资料的准确、完整,而且要能够实现资料的及时收集和方便汇总与查询。为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1)明确规定个人诚信档案应包括的内容;人文资料、就业资料、纳税资料、司法记录、福利保险记录、信贷记录及资产状况。(2)建立个人诚信资料的收集制度。鉴于我国的公安、司法、检察、税务、用人单位、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医院等个人诚信资料的提供者大部分受到政府的直接和间接的管理和控制,一些单位甚至就是政府部门,因此只要政府有决心,就可以充分发挥我们的优势,建立起我国独创的定期信息汇总制度。(3)建立个人诚信资料的统一编码制度:将个人诚信资料锁定在一个固定的编码上,且每个编码与每个经济活动人具有一一对应关系,个人所有的必要资料都储存在该码上,只要出示个人信用码,就可以查询所需资料。

 第二,个人信用评估制度。对诚信档案中的信息资料进行加工处理,对个人信用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对有关信息完成分类、比较、计算、分析、判断等加工处理过程,才能最终获得对有关个人的总体信用评价。要建立由专业性的个人信用评估机构统一进行个人信用评估的制度。为此,征信机构要培养一批思想业务素质过硬、既精通评估理论又通晓评估实务的复合型专业信用评估人员,以保证信用评估的客观、公正,要制定科学、统一的评估标准。

 第三,个人失信惩罚制度。惩罚是保证一个制度能够具有刚性约束的重要手段,因此,对失信违约的个人,要根据不同的违约情节相应采取不同程度的惩罚措施,包括经济制裁、法律制裁和舆论制裁,使其违约的成本大大超过收益,一处失信,处处受制,从而既可以实现对违约者的惩罚,又可以促进人们信用观念的提高。为充分落实对违约失信者的惩罚,还有必要建立个人信用破产制度。也就是说,当某人没有能力偿还到期债务时,其债权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可以向法院提出申请,经法院审理宣告其破产。一旦破产,破产债务人将面临被冻结个人财产用以还债,而且在一定时期内不能再利用自己的个人信用从事经济活动。

 个人诚信制度建立起来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制度的落实,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加快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法律,运用刚性机制来规范诚信。古往今来,诚信自始被列人道德范畴,人们大都认为应当从思想意识出发,自觉认同诚信品德的价值,去对自身的行为产生影响和约束。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为防止个体利益对他人利益、社会利益的侵害,人们开始要求将诚信由道德准则上升为法律原则,赋予诚信以法律上的强制力。在实践中,各国都已普遍地将诚信这一柔性道德准则制定为一系列基本法律规范,要求人们在民事商业行为中必须忠实真诚、守信不欺地履行法律义务;如果违背,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应当充分运用法律这一刚性机制来保护守法者,惩治违法者,运用诚信法律所具有的强制力,确保诚信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国外的经验已经证明,法律法规的确立和健全,是社会诚信制度及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的保障。

 第二,建立专门的诚信管理机构,集中统一管理和协调信用网络信息。国家诚信管理体系是监督管理全国范围内市场诚信行为、诚信活动的最高管理系统,在具体操作中应防止“政出多门、多头管理”。政府应组建一个专门的国家信用局或诚信管理委员会,这个机构的工作一是负责社会诚信制度和体系的整体建设,二是协调各有关部门的关系,使信用状况信息相互沟通。特别是在诚信体系建立之初,在公共数据比较分散的情况下,可以由该专门机构利用其宏观管理优势来负责协调、调配、联网,在较短的时间内以较低的成本使征信数据库能得到资源共享、物尽其用。  第三,充分发挥各政府部门的行政职能,加强诚信监督。政府应充分利用人民银行、商业银行、税务、工商、民政、质量技术监督、公安、外汇管理、海关等部门现有的监督系统,整合必要的监督管理资源,建立起全国统一的风险预警制度,信用信息,公布信用“黑名单”和“红名单”。一方面,政府各部门可制定优惠政策向“红名单”上守信的个人倾斜,使受信方充分利用诚信带来的利益。另一方面,将个人的失信记录准确列人“黑名单”,向社会公示,将失信方对受信方的个别矛盾激化为失信方对全社会的矛盾,使失信方声誉扫地。

 第四,注重诚信教育,提升社会整体道德水平。通过各项措施加强教育,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准,对于引导和激励人们自动地诚实守信,以贯彻落实各项诚信制度是有显着作用的。在伦理道德的规范下,各类主体就会自觉地选择与其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自利本性相反的利他主义行为,从而使诚实守信成为社会成员的向往和自觉追求。因此,我们必须致力于社会诚信道德建设,为此,首先应该大力宣传诚信的经济价值,使全社会都充分认识到诚信是一种资本与财富,应积极发挥信誉的品牌效益;而不讲诚信是一种短期行为,最终将一文不名。其次应该运用各种舆论工具,引导人们从善如流,在全社会中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道德氛围。再次应该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社会整体的受教育程度和文化修养水平,这样,诚信制度的落实就有了坚实的道德基础。

 三、企业诚信是社会诚信体系的主体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也应当是维护社会信用的主体,但是,目前一些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守信的现象经常出现,就个体私营企业而言,最为严重的信用问题表现在规模化制假售假,包括出售假冒伪劣商品,制作虚假广告,以欺骗手段诱导消费者购买等行为。像有些厂家为了扩大销售量,言过其实,片面夸大商品优点的广告,对消费者形成误导,使消费者做出错误的购买决策而蒙受经济上的损失。又如滥用国家质量认证标准,虚假的促销方式,也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更为严重的是,假冒优质名牌产品,以次充好,以劣抵优,已成为市场经济行为中的一大顽症。信用环境恶化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很大危害,如一些地方由于信用缺失导致投资环境恶化;假冒伪劣泛滥抑制了人们的消费欲望和消费需求,使消费受阻;拖欠账款,企业财务失真,逃废债务,严重扰乱了税收和金融秩序。.厂

 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经济形式,它要充分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必须依赖于公平、公正和平等的等价交换。而这种交换又必须以双方诚实守信为基础,否则,就不会真正实现。追求利润是企业的目的,处在转型社会的环境里,也许透支诚信可以在利益回报上一时膨胀,但不诚信的企业最终会受到社会道德批判,被逐出舞台。而失去信用制度约束的市场,将在利益驱使下陷人混乱,企业与企业、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恶化为极度的不信任,最终形成经济发展的瓶颈。可以说,诚信是企业的生命,必须把企业的诚信建设当成企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来抓。企业的诚信建设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可以从企业的内部制度建设和企业的外部管理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诚信制度。一是要加快企业改革,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建立信用制度的微观基础。要通过政企分开、产权明晰的改革,确立企业法人财产权,使企业真正把信誉当成企业的生命,合法经营,讲究信誉。二是要建立健全失信惩戒的法律法规和制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符合市场经济规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法律体系也已初步建成,但是某些领域内的法律还不完善,约束功能还不强,为此,进一步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从全方位调整、规范和约束企业的竞争行为,十分必要和紧迫。三是要强化信用管理。国内外成功的实践经验证明,信用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企业没有健全的信用管理,就没有竞争力。所以,推动企业建立信用管理体系,增强风险防御能力,是当前我国企业走出信用困境的根本出路。四是要建立信用激励机制。在一些发达国家中,信用良好、信用等级较高的企业在股票和企业债券发行中能够优先安排,还可以获得较高的信用额度和更为优惠的利率价格,企业如果数次不能如期偿还债务,就会被吊销营业执照。为此,政府有关部门在制定各项政策时,应当注意奖励守信行为,惩罚背信行为,鼓励企业和个人不断提高自身的信用水平。五是要切实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人群、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以经营单位和行政执法部门为重点,深人开展公平竞争和公正执法、热情服务为主要内容的道德教育。逐步建立企业诚信档案,健全企业诚信的评价、查询和服务系统,引导企业树立“品牌”意识,打造企业的“诚信名片”和“身份证”,鼓励企业对社会负责,对消费者负责,树立良好的诚信形象。

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制度篇8

[关键词]民营企业;诚信文化;核心竞争力;信用评价制度

[作者简介]戴,泉州师范学院人文学院2005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在读;吴真真,泉州师范学院人文学院2006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在读,福建 泉州 362000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9)06―0067―03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在中国大地上涌现出大批颇具实力及国际竞争力的民营企业,民营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仅靠粗放式扩大发展规模,只注重增加资本,引进人才和技术而忽视企业的文化建设,企业的发展将后劲不足。企业文化能为企业发展释放出最为持久的动力,企业诚信文化是企业创建稳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力量源泉。加强企业诚信建设对于长远发展的企业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对企业诚信文化基本内涵的理解

所谓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的价值观、企业精神、伦理道德、风俗习惯和行为方式等意识形态和物化精神的总和。企业文化的基石是诚信观。诚信观是我国传统道德中最为重要的行为规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从事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的基本的准则。

首先,企业诚信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并为企业员工认同的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人生价值观、行为准则和处事规范。诚信文化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领域。企业坚持“诚实、诚心、诚恳”和“信念、信心、信誉”以及恪守“童叟无欺”的原则是企业诚信文化的精髓。

其次,企业诚信文化的内容主要包括:企业对国家和社会诚信,不偷逃税款;企业对股东和员工的诚信,兑现招聘员工条款的承诺;企业对消费者的诚信,让用户使用放心产品,严禁唯利是图坑害消费者。企业坚持生产经营中蕴育丰富的诚信文化,企业将永葆生机和活力。

二、企业诚信文化的重要作用

(一)企业诚信文化有利于维护国家与社会的利益。企业作为社会成员在生产经营中对国家和社会讲信用重承诺,守法经营,照章纳税,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与社会的利益作出积极贡献。民营企业的发展在我国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内需、缓解就业压力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07年民营企业税收达3487.3亿元,占全国税收总额的9.4%,成为国家税收的稳定来源。同时,提供70%的技术创新、65%的发明专利和80%以上的新产品,成为自主创新的主要研发地。我国每年新增就业人员有80%被民营企业所吸收,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

(二)企业诚信文化有利于增强股东和员工的凝聚力,最终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企业诚信文化有利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使员工产生归属感、自尊感和成就感,从而能够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提高其工作效率。一个信誉良好的企业能让企业的员工更多地得到社会的认同,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从而激发员工更好地为企业奋斗的热情。众所周知的海尔品牌,“真诚到永远”信念以及无条件地为消费者服务,为海尔赢得了消费者的赞赏,也在短短的时间里使海尔的品牌大幅度增值,创造了海尔神话。企业要保证财务资料和经营及盈亏信息资料真实和完整的反馈给股东及广大员工,保证经营决策和经营管理行为符合股东和员工的利益,符合公司长远的发展要求。企业要为员工建立各种保险制度,建设员工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提供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兑现招聘员工的承诺,有利于保证企业对员工有吸引力,减少因缺少员工和技术人才对生产经营的制约。企业的诚信文化作为一种积极、健康的理念有利于企业引导员工树立诚信观,统一员工的行动意识,增强员工的凝聚力,使员工为努力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目标而积极努力,最终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三)企业诚信文化有利于消费者享受和满足消费欲望,提高核心竞争力。对消费者讲诚信是企业诚信度的最终体现,不仅要不断开发优质、新颖产品充分满足广大消费者需求,还要实施全方位的售后服务,兑现服务承诺,让用户放心,并勇于承担信誉责任。企业诚信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诚信文化的价值,表现在企业产品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中,产品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带给消费者的是文化的享受和满足,企业以消费者为导向不断改革创新、丰富产品文化特色,有利于开拓和扩大消费市场,企业拥有诚信文化必然提高核心竞争力。

(四)企业的诚信文化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声誉,树立起一个健康良好的企业形象。具有良好诚信度的企业,有利于在社会中获得社会的认可,从而建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而良好的企业形象也能够给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温州鞋生产企业的一个转变过程。20世纪80年代初期假货、劣质产品充斥着整个温州鞋的市场,严重影响温州城市的形象。温州人经历了痛定思痛后,严禁假货、劣质产品流入市场,注重产品的质量,注重诚信,坚守诚信,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信赖,也才有了温州今天经济的辉煌发展。

三、加强企业诚信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当前企业诚信存在危机,曾在市场上出现的山西假酒、河南毒米等事件反映出一些企业唯利是图,贪婪无度,取财无道,拜金主义,背信弃义,甚至不惜一切损人利己的行为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2008年9月国家质检总局在全国开展了使众多婴幼儿患肾结石的含三聚氰胺婴幼儿配方奶粉的专项检查,涉案企业109家,还查出含三聚氰胺多种产品,这表明前所未有的诚信危机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必须重新塑造与构建企业的诚信文化。加强企业诚信文化建设应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建立科学完善的企业信用评估制度。企业的信用评估制度是指一整套对企业进行信用评价的体系,包括相关的信用评价指标和评价要素。当前企业信用的评估制度不健全表现在:缺乏公正的客观评价标准,评估者对企业信用的评价缺乏系统的量化指标。信用评估体制不健全,只对企业某一方面信用的评价,并不能全面地反映企业整体信用水平,往往降低企业信用评估的约束力。

(二)加强企业诚信文化建设,构建企业内部良好的诚实守信氛围。塑造企业内部诚信价值观,要建立高层管理人员与一般员工之间的“共信圈”,这是企业诚信文化建设的核心。由于高层管理人员对内管理企业事务,对外代表企业,所以高

层管理人员诚信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是否具有诚信形象。高层管理人员的言行,直接影响到一般员工的价值取向。塑造企业诚信文化,在企业内部形成有效的诚信理念,有利于培养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养成诚信守法的意识,高层管理人员与员工共创诚信守法环境,有利于维护企业形象。

(三)建立健全诚信激励机制。诚信激励机制是指企业建立的一整套对员工的诚信行为进行考核和奖励的体系,包括考核和评价的标准以及奖励的办法等。要想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环境和诚信经营的氛围,必须建立一种奖惩分明的诚信奖惩机制,使诚信奖惩制度科学化、合理化、标准化,以便于对企业员工实践诚信行为进行奖惩。如职务任免、级别升降、薪酬分配等。同时要建立健全企业诚信奖惩的组织领导体制,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到责任明确,保证对企业诚信行为有严格的管理和监控。

(四)在构建良好的企业诚信文化中,充分发挥政府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政府在构建社会诚信文化体系方面应起主导的作用,并在构建良好的企业诚信文化中,充分发挥政府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政府应加强对公众的诚信教育,形成社会良好的诚信氛围。对信用知识进行宣传报道,使全社会树立起良好的信用意识和观念,并使信用与政府权威、企业发展和个人的工作和生活直接挂钩,使守信者得利,失信者遭市场的淘汰。

(五)加快社会信用体系法制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是指社会建立起来的用于督促社会成员的活动是否符合诚信标准和要求的评价体系。包括信用记录、信用证信、信用担保。该体系的建立将使得企业和经营者的真实信用度变得透明,鼓励企业努力提高自身的信誉度。政府应加强法制建设,使企业诚信经营有章可循,进一步完善有关信用和信誉方面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以此倡导和激发更多的企业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制度篇9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跃进步,越来越多新兴企业走向经济市场。同时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企业的诚信度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个企业的良好形象与其诚信建设密切相关,特别是在这个强调建设精神文明和谐社会的时代,加强企业诚信建设成为了企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阐述企业诚信建设的基本概念以及探讨其重要性,从而进一步提出如何有效地加强企业诚信建设,以供企业日后参考,并且更好更快地推动企业的经济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诚信建设举措与方法

诚信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在诚信建设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个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取得的地位与其诚信建设取得的成效成正比。纵观世界500强企业,我们不难发现,每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把企业诚信摆在了首位,才赢得如今举世瞩目的地位。事实说明,一个企业的发展跟企业诚信是相辅相成、密不可缺的。企业所创造的经济收益与企业确立的诚信价值观也是密切相关的。因此,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加强诚信建设,并且不断探索诚信建设的有效举措与方法。

一、企业诚信建设的概念与重要意义

(一)企业诚信建设的定义

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顾名思义就是指诚实守信。诚信是一种道德观念,也是衡量文化底蕴的标准。企业进行诚信建设就是要把企业的诚信状况改善到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标准,坚持诚信为本的道德建设体系,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作为一种行为标准以及社会责任,诚信建设约束着企业工作者的自身行为表现,制约着企业工作者的岗位责任感。企业诚信建设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相当于一个鞭策着每个人日常的无形使者。

同时,诚信建设也是一个企业谋求经济利益的前提条件,在与客户洽谈、向消费者推荐品牌、推广宣传等活动中,良好的诚信建设体系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所以说,诚信建设作为法律规范的同时,也是一种经营理念。

(二)加强企业诚信建设的重要性

由于我国在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很多建设依然是处于初步摸索的阶段。整个社会的诚信建设尚未够成熟、完善,如果长期这样无信用规则约束地经营下去,一个企业容易失信于人并且受到应有的惩罚。所以,加强企业诚信建设有着许多重要意义。

1.诚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通行证

在现代社会中,加强诚信建设已经成为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企业加强诚信建设,能够积累良好企业信誉、树立优质企业形象、形成独特的企业口碑,为企业在日后的发展夯实基础。因此,诚信是扩大企业的经济往来圈子、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走向成功的通行证。

2.诚信是企业生存发展、参与竞争的有力武器

“失信成为失信者的通行证,守信成为守信者的墓志铭”。在高度商业化的现代社会中,谁能够在商场上站稳谁就是王者。商场如战场,对于企业而言,诚信就是一块金字招牌。只有诚实守信,企业才能取得消费者的认同,并树立起优质信誉形象,从而为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保证,使企业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3.诚信是企业自我创造、建立、形成的强大的无形资产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是以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为目标,城信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它体现在企业的市场开发、品牌塑造、客户资源运用、融资、理财等多个领域,也就是可以理解为一个企业若果要长期盈利就必须走诚信建设的发展道路。讲诚信是企业潜在价值最大的无形资产,在实现企业自我创造的同时,诚信建设是直接或者间接提高企业在社会经济中运行效率的无形工具。只有以诚信建设服务为前提,才能保障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好更快的开拓市场,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平稳、健康、可持续增长,在更长远的时间跨度上获得最大利润。

二、企业诚信建设的现状分析

在当今的市场经济社会中,企业失信的“陷阱”随时都可能存在并且时时都在对市场规则发出挑战。当前我国的企业诚信体系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个别企业还存在着见利忘义、制假造假、偷税漏税、不正当竞争和劳资关系不协调等问题,因此,分析我国当前企业诚信建设也成为了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部分产品质量低劣,制假造假时有发生

由于企业的技术、人才资源等生产要素有限,产品的质量偏低,他们为了谋取更高的利益,假冒伪劣的商业手段层出不穷。企业、市场和社会的信用关系紊乱,制假造假、以次充好的现象屡禁不止。企业失信现象和失信行为已经在不断扩散并且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同时也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企业的品牌无法打响市场,也未能树立良好的企业诚信形象。

(二)政府监管力度薄弱,企业偷税漏税问题严重

在市场经济社会中,政府的干预程度也影响企业诚信建设的发展。当前的市场上存在一种现象就是:信誉好的企业得不到有效的保护,未能在市场中更快发展;信用差的企业却能凭着卑鄙手段浑水摸鱼,企业之间的竞争存在明显的不公平性。除此之外,也由于政府的监管以及企业自身的诚信建设意识不强,部分企业利用虚减利润的方式偷税漏税,企业的发展走向“低信誉、高收益”的方向。赖债、躲债、恶性逃避债务的现象在企业之间也屡见不鲜,使部分债务企业能够钻法律的空子,逃过一劫。同时,企业内部的发展逐步演变成为“税务信用、贷款信用、财务信用”严重缺失的不良状况,不利于企业未来的经济发展与生存。

(三)企业自律性低下,见利忘义

市场的信用约束呈现出软化的特点,一些企业自律性低下,他们未能与商场合作伙伴和谐合作,见利忘义,导致企业社会舆论过多、披露失信,带来了许多负面的新闻。由于失信行为得不到惩戒,企业间的不正当竞争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的秩序。守信行为得不到褒扬,再加上社会的失信成本过低,导致企业之间矛盾加深。部分企业的治理薄弱,管理者的管理没有规章、规范性的文件。部分企业见利忘义,捏造、散布虚假信息,为了减少成本支出,搞低价倾销的商业手段驱逐竞争对手,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

三、加强企业诚信建设的举措

诚信建设是市场经济对企业的基本要求,在当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诚信建设不仅仅影响企业的经济发展,也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秩序密切相关,更与人们生活的和谐发展不可划分。因此,为了避免企业偷税漏税、见利忘义、制假造假、产品劣质的不良情况,加强企业诚信建设的举措势在必行。

(一)提高企业的信用意识,加强员工的素质培训

企业要加强诚信建设,就应该要提高企业的信用意识,但是单纯有信用意识也是不够的,必须要把诚信建设的意识和信用意识相互结合,加强员工的素质培训,才能够建立良好的诚信建设体系。在企业的日常工作中,必须要树立

良好的企业认可程度,综合如实反应企业的能力素质。企业要发展,必须要有信用意识,要充分认识企业信用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在学习信用建设经验的同时,也要向注重信用建设、信用度高的企业学习,加强法规和政策的培训工作,确保企业信用建设落到实处,健全企业信用制度,使企业合法经营。

(二)建立健全的诚信内部管理机制

信用管理是对赊销行为的事前控制,企业信用管理是一门非常专业的学科,也是对应收账款控制最有效的环节。企业要加强诚信建设,就应该要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信用管理的部门,指导企业建立资信调查、信用管理、应收账款等工作行为,严格要求管理人员以及工作人员,使所有的企业经营风险到达最小化。健全的诚信内部管理机制要求信用管理人员掌握多方面的综合知识,在管理工作人员的同时,加强内部管理诚信建设。

(三)加强管理者的监管能力,减少失信行为

从长远考虑,企业若需要建立友好的诚信建设体系,就应该要把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以及文化建设相互联系起来。通过不断提高管理者的监管能力,提高诚信建设的发展力度,从而减少失信行为。为了达到企业稳定高速发展,必须要求管理者把诚信建设落到实处,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管理好相关的工作人员,使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以及竞争力。

四、加强企业诚信建设的方法

企业的诚信建设包括企业外部对社会负责、内部对员工负责、员工对企业负责以及下级对上级负责、上级对下级负责的关系。同时,进行诚信建设还要求企业各部门、同事之间相互监督、诚实守信、共同进步。要加强企业诚信建设就必须要从企业内部建设、客户诚信、政府扶持等方面出发,达到企业又快又好地进步发展。

(一)加强企业内部诚信建设

企业是一个整体,要想把蛋糕做大,需要集体的努力。一个企业要将诚信建设落到实处,首先要在组织内部培养诚信的企业文化。同时,企业内部的各个职能部门也应该目标一致,加快决策进程,发挥文化的自我创新能力。用诚信的企业文化激励员工,消除部门间的敌意,改善合作成果。要建设内部的企业诚信,应该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1.管理结构清晰,集体主义感强大。因为一个企业要想不断向前发展,必须建立权责明确的管理结构。员工之间相互帮助、互利共赢。企业内部人员的地位人人平等,消除地位级差,管理层的结构清晰,工作有序,互相守信用,集体主义感丰厚,员工之间两肋插刀。

2.领导者以身作则,确立牢固的诚信观念。在企业中,领导者要有“以企业为家”的观念,率先垂范,树立吃苦耐劳、敬业奉献的榜样,有正确的经营目的,组织企业员工全力打造企业诚信品牌,使企业的诚信理念不走样地传递给职工。领导者必须致力于倡导、维护企业形象,运用合法的竞争手段,围绕承诺构筑企业内部诚信机制。

3.重视对员工的承诺,使员工忠诚工作。在现代企业中,要培养企业的诚信,招募新员工时,需要严格考核员工的诚信度。与此同时领导层也要带头守信,尤其是对员工的承诺比如福利、奖罚、工作条件的改善等等,都应该言而有信,抓好落实,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诚信氛围。

(二)对客户诚实守信,建立诚信合作关系

企业要想从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树立竞争诚信的观念,从建立产品诚信、服务诚信、销售诚信和竞争诚信等几个方面入手。在与客户交往过程中,产品诚信是首要的。在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质量高的企业自然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无论强强联合,还是强弱联合,甚至弱弱联合,都可以和企业进行诚信联盟,建立诚信合作的关系。同时,企业应该要严格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工艺,通过过硬的产品、真实的信息以及有效的促销手段为客户提供最好的产品,最优的服务,最合适的价格,最满意的表现。在自身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要保持和其他企业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因为一个企业的发展壮大,不仅需要自身的努力,更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以诚信实现联盟,推动企业之间的进步,维持市场经济的秩序。

(三)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加强诚信建设的推广宣传

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制度篇10

诚,即真诚、诚实;信,即守承诺、讲信用。诚信的基本含义是守诺、践约、无欺。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通过诚信经营从而建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可以树立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并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旅游企业诚信的概念

企业诚信是指企业在进行市场经济各项活动时,遵守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诚实信用地对待每一位投资者、债权人、消费者、媒体、社会公众,同时给予他们信任。旅游企业诚信是指旅游业从业者在从事旅游经营活动中践行约定,信守承诺,以及其践行约定、信守承诺的行为和形象在社会组织、群众、媒体心目中的整体反映。

三、我国近年来学者对旅游企业诚信管理的主要研究方向

2000年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企业诚信缺失的问题呈井喷之势,旅游企业缺乏诚信、坑害消费者的新闻更是屡见报端。但是理论界对此问题的深入研究并不多见,对于构建旅游企业诚信机制的研究也刚刚起步。笔者对近五年来我国的旅游企业诚信研究进行了总结,发现学者们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旅游企业诚信问题进行探讨;

(一)对当前我国旅游企业缺乏诚信现象进行研究分析

刘雷、吴郭泉在《论旅游企业诚信》中提到旅游企业诚信缺失表现为:旅游合同交易信用缺失、合同违约和欺诈、服务质量信用缺失三个方面。杜艳认为我国旅游企业信用缺失的现象主要是:资本信用缺失、合同交易信用缺失、服务质量信用缺失、旅游促销信用缺失、价格信用缺失、旅游企业管理信用缺失。

(二)对旅游企业诚信缺失的后果进行研究

石芳在《以诚信为核心的旅游伦理价值体系的构建》中提到旅游诚信缺失将造成以下后果:导致旅游企业经济效益下降;造成旅游者利益受损;危害我国旅游业持续发展。

(三)对当前我国旅游企业诚信问题的原因进行研究

蒋满员、唐玉斌在《我国旅游企业失信行为探讨》中认为造成旅游企业诚信问题的因素有:竞争机制、旅游行为机制及信息不对称、管理及法律、制度与旅游合同的不完全性。孟英伟、陈惊雷的《旅行社诚信问题研究》从旅行社、导游、旅游者、不可抗力因素和市场与政府五个方面来说明旅行社不诚信经营的原因。

黄晶在《旅行社诚信危机的对策分析》中将旅游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分为三类:旅行社与旅游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旅游供应商与旅行社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旅行社与其人的信息不对称。

(四)对解决我国旅游企业诚信问题的方法进行研究

大部分研究者认为解决我国目前旅游企业诚信问题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企业自律水平

李海风认为,旅游企业诚信机制建设可以分为三步:一是通过诚信文化建设将诚信纳入企业文化;二是通过制度建设建立诚信的制度保障;三是建立监督及激励机制。

2、建立诚信测评体系

邓健、任文举在《诚信旅游企业测评体系研究》中认为目前我国旅游行业仍然缺少一整套科学、严密、权威、可推广的诚信服务评估程序以及相应的评分模型。缺乏应有的完备测评使得旅游企业的诚信无法得到公平的评估。

3、健全行政监管制度和法律体系

刘雷、吴郭泉的《论旅游企业诚信》认为构建旅游企业诚信应担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营造诚信的社会环境;2、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强对旅游企业诚信管理监督;3、加强行业自律建设。王瑜、陈建平在《旅行社经营诚信体系重构研究》中提出对现有的制度进行重新设计与建构,从加强社会信用监督、提高执法水平、加强行业自律、加强导游佣工管理等五个层面重构诚信体系。

4、发挥媒体舆论监督

郑渊在《浅谈旅游业诚信机制的建设》中提出,应当建立完善系统的社会监督机制,充分地发挥新闻媒体等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对失信企业造成强大舆论压力。

四、国内研究存在的问题分析

从以上学者的研究成果来看,当前对于旅游企业诚信的研究存在下列问题:

(一)借鉴西方学界和其他学科相关理论多,独创理论少。比如有的学者提出的建立旅游企业诚信文化体系、企业自律监督体系、构建诚信评价体系等理论,都属于借鉴一般企业管理的理论,没有形成旅游企业诚信管理独有的特色理论。

(二)比较侧重理论研究,且在实践中可操作性较差。例如多篇文章在对策方面都重复提到旅游业行业自律,但是没有提出具体可行的措施,在实践中难以操作。

(三)只注重当前特定环境下的信用研究,极少有从环境和机制来促进企业诚信养成的这个角度来解决企业诚信缺失这个问题

五、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一)旅游企业诚信信息化管理研究

旅游企业开展诚信信息化管理工作是以客观标准定期衡量旅游企业的诚信行为,是旅游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旅游行业诚信信息化管理,不仅是建立旅游行业诚信体系建设需要,更是促进旅游市场有序健康发展的需要,其主要工作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旅游企业诚信信息采录工作;二是制定旅游企业诚信信息化管理项目与标准;三是实现诚信信息网上;四是实施网络诚信平台监管。开展旅游企业开展诚信信息化管理,可以激励旅游企业和旅游从业人员自觉提高自己的诚信度,培育和提高他们的诚信理念。但是目前国内还对旅游企业诚信信息管理研究的文章较少,今后可以从这方面着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