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个案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49:38

手术室护理个案分析篇1

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选择合适的案例手术室是一个集急、危、重症病人的科室,在工作中渗透着手术室相关的职责制度,选择在手术过程中最易出现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如“在手术开始前,巡回护士与洗手护士清点用物后,巡回护士忙于摆放,未将清点用物及时记录于手术护理记录单上,手术开始后凭自己的记忆将用物记录于手术护理记录单上,关闭腹腔前,与洗手护士清点用物时发现与记录单不符。请学生分析出现了什么问题,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将手术室的工作与职责制度融入在案例教学中,让学生在分析案例的同时,又将手术室工作制度进行了学习。小组讨论手术室实习学生多,不同层次,不同学校。本科生理论较为扎实,大专生与中专生的动手能力较强,结合她们的优点,以本科生为主,大专生、中专生为辅进行分组,小组人员以5~8人为宜,进行阅读、讨论、分析案例。分析案例时间以10min为宜,要求学生在讨论中选出组长、记录者、发言者。鼓励学生在讨论中勇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可向老师提出自己的意见,加强与老师间的沟通与交流。

总结与讨论这是案例教学的核心内容和精华所在,是案例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4]。学生分组讨论后,由小组选出的发言者进行发言,鼓励学生使用普通话进行自我介绍、介绍小组组长、记录者、组员姓名,来自那个学校,使学生之间有更深的了解。阐述小组分析与讨论后的意见,其它小组可发表不同想法及意见,使学生自主发言,相互反驳,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语言表达的能力。带教老师在讨论过程中不再是理论讲授及信息来源者,作为一个参与者,起到一个引导者及交流者的作用,引导学生的讨论不偏离主题,从而到达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手术室护理个案分析篇2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防范方法

医院手术室是治疗、抢救患者的主要场所,一般进去手术室治疗的都是需要严格无菌的开刀手术[1],手术过程均不短,其中就会存在着很多客观、主观因素影响到手术结果。因此,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不足和风险就是医院要考虑的现实问题,尽可能的将客观因素风险降至最低,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挽救更多患者的性命[2]。本研究从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手术室管理制度着手分析本院手术室护理存在的风险面以及其防范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选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本院手术室进行手术的80例患者,本人或其家属已知晓本研究内容并签署同意书。随机将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手术室护理,其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32.4±11.3)岁;观察组行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方案,其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34.5±10.3)岁。挑选出80名技术相当的护理人员,一对一护理。两组在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仅需进行日常手术室操作[3],记录不良操作、术前准备不当等其他影响手术的行为。观察组制定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方案并严格按照要求执行。方案内容如下:①管理制度:制度应包括护理标准、奖惩制度、操作规范以及考评制度等,每日均安排人员进行考核。但是设定自我检举很有必要,很多时候护理人员能在术后想起自己的疏忽却不敢说出,这样会耽误患者的救治,危及患者生命,而且可以通过护理人员的检讨阐述更能了解到手术室护理的出错点,可以更加完善风险规避方案。②人员培训:护理人员的操作不当大多是因为心理素质不够以及实际操作不够。护理人员的责任心、耐心以及细心是必备的素质,进行医护人员职业宣讲会,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个人素质。定时组织人员讨论交流护理经验并且鼓励说出护理过程中易犯的错误,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全体人员互相学习。每月组织本组人员进行一次实际操作学习并两组进行相同考核。③除了人员风险以外,环境因素也会影响到手术效果,每日需对手术室环境进行评估[4]。术后对两组人员进行随访,调查护理满意度。1.3评价指标:记录两组出现的不良操作、护理操作考核结果(满分100分,90分合格)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情况(满分10分,8分以上为满意,6-8分为良好,4-6分为较差,4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率=(满意+良好例数)/总例数×100%)。1.4统计学方法:研究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从发生不良操作例数、护理人员操作考核合格率以及术后患者满意率结果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见表1。

3讨论

手术室护理工作紧凑且繁琐,手术患者大部分都会存在紧张焦虑等情绪,护理人员必须在保证术前准备精准无误的情况下安抚患者的情绪,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5]。所以护理人员在手术室护理中充当起很重要的角色。本研究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实施风险管理,结果表明,实施风险管理后,不良操作的情况减少了,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也有所提高,跟没有进行风险管理的对照组相比差异非常明显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不仅大大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并且有助于降低医患之间的矛盾[6]。同时大大提升了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以及操作技能,久而久之就能自动加入到护理风险管理中来,这样即能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能有效规避风险,使护理过程中潜在的安全隐患也得到了有效的防范。手术室风险管理仍处于发展阶段,有关于护理风险的管理机制以及风险因素均会随着实践经验不断的健全和完善[7]。而且不仅仅是手术室护理需要进行风险因素分析,其他医院科室均可以进行风险规避,降低影响治疗的客观因素。综上所述,手术室护理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不仅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操作技能以及风险意识,还能减少因护理不当出现不良事件的可能,并对促进医患友好关系有重大意义,建议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芳.手术室护理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10):112-113.

[2]田利平.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现代养生B,2015(8):286-286.

[3]赵春红,牛玉平.手术室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分析探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2):254-255.

[4]杨德英.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5,23(4):119-120.

[5]樊庆,吴霞.手术室护理风险的影响因素与防范分析[J].医药前沿,2015,5(14):278-279.

[6]詹水连,陈美红.基层医院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医学信息,2016,29(6):288-289.

手术室护理个案分析篇3

关键词:pDCa模式管理;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效果

医院感染是一个当前公共卫生领域内的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临床上,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因素相对比较多,常见的有:人员出入频繁、知识缺乏、较差感染等,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近年来,pDCa模式管理在手术室医院感染中广为使用,并取得阶段性进展[2]。为了探讨pDCa模式管理在手术室医院感染中的预防和控制效果。对2014年1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手术治疗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我院收治的80例手术治疗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管理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有患者40例,男29例,女11例,年龄为47~71.7岁,平均年龄为(54.2±0.8)岁,患者从发病到入院治疗时间为3~17d,平均时间为(7.4±0.6)d;对照组有患者40例,男21例,女19例,患者年龄为45~70.9岁,平均年龄为(53.7±1.3)岁,患者从发病到入院时间为5~15.5d,平均时间为(12.6±1.0)d。患者对治疗方案、护理措施等有知情权,患者年龄、病程等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方法如下:患者入院后加强患者日常护理,告知患者即将进行的手术类型、手术过程中注意事项,手术后做好患者预防感染工作,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2]。

实验组采用pDCa模式管理,方法如下:①计划(p)。患者手术后对科室消毒隔离质控小组的阅读评分表、护理部消毒隔离治疗,在科室晨会上进行反馈和总结,分析影响手术室医院感染的预感和控制的原因,确定下一阶段管理计划,制定相应的整改计划;②实施(D)。实施是pDCa循环法中重要的步骤。医院相关部门要根据制定的计划实施相应的操作步骤,根据pDCa循环法严格实施,保证患者手术后能够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③检查(C)。手术治疗是一个相对比较漫长的过程,患者治疗前后心理上和生理上均要承受较大的压力和痛苦。手术治疗后,护士要加强患者日常护理,对患者每日、每周等进行严格质量管理,并根据患者检查结果及时调整护理内容,提高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④处理(a)。处理在pDCa循环法中相对重要的部分,该部分主要根据上述步骤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并且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进行处理,保证用pDCa循环法能够顺利实施[4]。

1.3统计学方法相关数据用SpSS16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采用(x±s)等表示,并进行t检验,p

2结果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95%对pDCa模式管理方案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对照组(疗效有效率为85%)(p

3讨论

手术室医院感染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发病率较高,且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其发病率出现上升趋势,患者感染后症状显著,影响患者治疗预后。

近年来,pDCa模式在手术室医院感染中广为使用,并取得阶段性进展。本次研究中,实验组95%对pDCa模式管理方案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对照组(疗效有效率为85%)(p

综上所述,pDCa模式能够有效的管理手术室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能够促进医院各项工作严格执行,提高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杜晓红,蔡玖香.某三级甲等中医院2010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与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1,15(20):62-63.

[2]邱丽红.优化iCU基础护理流程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作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7):590-591.

[3]张德惠.护理质量评价中手术室感染评价指标的建立[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28):14-16.

[4]夏磊,丁晶宏,张欣,等.以医院评审为契机构建基于pDCa循环的医院质量管理[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3,20(5):35-37.

手术室护理个案分析篇4

[关键词]手术室标本;持续质量改进;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4)01(c)-0122-02

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对手术室标本进行管理是一项相当重要的内容。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管理,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为观察分析手术室标本管理中持续质量改进模式的效果,该研究选取该院于2010年4月―2013年2月收取的1200例送病理检查的标本资料,对其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模式管理情况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取的1200例送病理检查的标本资料,其中送检的标本中送检错误16例,未及时领取冰冻报告单例标本存放不统一5例,冰冻标本未及时送检4例,标本数量与病理单不符3例,标本信息错误4例。

1.2方法

1.2.1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

1.2.1.1存在的问题采用调查问卷、对护理缺陷等方法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在手术标本的取下,集中处理过程中,存在较多缺陷。标本名称不符合;检验报告中存在的问题不能明确查询获取到;出现标本丢失的情况以及交接不清情况;在使用福尔马林固定液浸泡时,较易出现撒漏现象。

1.2.1.2原因分析①标本送检流程不合规程,其中出现同一病人的标本存放在不同环境中;②护士在存放填写标本时不准确,缺乏对标本的管理意识,在填写病理申请单时出现误差;③医护人员的职责落实不到位,在进行管理过程中监督管理力度不强;④存放标本的容器不合理。

1.2.2制定并执行持续质量改进方案制定相应的持续质量改进方案,选取该院于2010年4月―2013年2月收取的1200例送病理检查的标本资料,对比实施质量改进前后的手术室标本管理情况。①成立持续质量改进小组,护士长担任组长,组员为科室的收拾医生以及全体人员,在整个持续质量改进过程中,实施全员参与,共同负责对其实施改进措施,且将信息反馈给负责人,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修正。护士长根据调查中标本管理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总体评估以及汇总,而后制定持续质量改进计划方案。②选用适合的标本容器:在对恶性肿瘤手术进行根治质量中,尤其是针对一些恶性肿瘤根治手术中,常规方法需将淋巴结进行清扫,清扫的范围较大,且数量多。在选用容器时,可选用30mL带盖小杯子,可有效防止较小标本滑落丢失出现。在存放中、大标本时,可选用嵌压式封口较厚的不易破损的标本袋。术中应该根据标本的具体大小而选用适合的人标本袋,洗手护士将标本放入到标本袋,由巡回护士将标本袋进行对压封口放置,放置出现标本滑落。因嵌压式封口具有多次开闭功能。在手术结束后,手术医生在向患者家属展示标本以及注射福尔马林固定液时,需多次将封口开、闭。保证完好的嵌压式封口密封性,放置在运送过程中,福尔马林固定液出现遗漏。③严格实施查对制度。优化标本的送检流程,对标本进行集中存放管理。在将手术标本切下时,洗手护士与巡回护士共同对标本的基本信息,以及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进行核对,同时巡回护士选用一个大小合适的标本袋装放同一患者的标本,贴上标签后,对其进行密封保存,而后将其放置在标本间,助理护理人员使用福尔马林固定液对所有标本进行固定,而后将其送至病理科,病理科护理人员对信息再次核对。在整个护理过程中,保证每个护理过程谨慎完善,无误差出现。

1.3统计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在2010年后,该院开始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手术室共送检的1200例手术病理检查,其中可见标本出现送检错误6例,未及时领取冰冻报告单例标本存放不统一3例,冰冻标本未及时送检1例,标本数量与病理单不符1例,标本信息错误1例。与2008年4月―2010年2月收取的1200例送病理检查的标本进行对比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随着当前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对健康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各项诊断以及治疗过程中,实施疾病的诊断以及治疗相较于之前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1]。而在外科手术治疗过程中,检查手术切除的标本是关乎患者生命以及后续治疗的关键[2]。因此,作为手术室的护理人员,首先从思想方面的应该有深刻的认知,增强自身责任心,同时对相关资料进行学习,了解其中关于安全科学的标本管理方式以及知识,确保送检的标本合格率为百分之百[3]。手术室标本是在手术实施过程中,将其组织取下,其疾病或气管相关物体异物等均可将其作为手术标本。活体组织病理诊断为外科疾病的第一诊断,是金标准[4]。持续质量改进其目的,在于提高产品质量,对管理过程进行持续改进,其质量的实现是通过一定的过程进行维持。其中持续改进的活动内容包括:测量分析现状,确定目标,针对问题采取措施解决,对实施结果进行测量。在标本流程管理中,实施持续质量管理模式,可显著提高标本管理的质量[5]。从该次研究中可以看出,该院在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后,送检错误率显著下降,强化护理人员对标本管理的责任感,加强医务工作者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临床工作质量以及服务质量。但在实施过程中,笔者发现其中存在一些新问题,如工作人员的的数量增加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需要临床工作这不断深入研究,总结出新的方法,有助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在手术室标本管理中,采用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模式,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6]。

[参考文献]

[1]钟玲,何小玲,林平联.持续质量改进方案在手术室标本管理中的应用[J].福建医药杂志,2011,33(5):165-166.

[2]薛惠.手术室标本管理缺陷原因分析与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55(13):441-442.

[3]F.Johnmills,andrewBrooks.informationSystemsforBiobanks/Biorepositories:HandlinginformationassociatedwithCompliantSamplemanagement[J].BiopreservationandBiobanking,2010,8(3):163-165.

[4]杨贤云,王俊杰,杨磊.精益管理在手术室标本管理中的应用[J].湖北医药学院学报,2011,68(6):885-886.

[5]钟昌艳.手术室标本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按摩与康复医学(上旬刊),2010,34(10):754-756.

手术室护理个案分析篇5

【关键词】质量管理;手术室;应用效果;临床价值

doi:10.14033/ki.cfmr.2016.30.05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6)30-0096-03

手术室是医院外科实施相关治疗的重要科室,手术室护理质量直接决定手术的成败与否,由于各种因素影响手术室护理质量[1],因此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体系,才能够有效控制影响护理质量的因素,保证护理人员规范操作,根据质量要求完成各项护理[2]。本文对笔者所在医院手术室完善护理质量管理,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f直人民医院手术室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2014年1-12月在完善质量管理前的护士作为对照组,这一阶段科室共有9名护理人员,年龄22~41岁,平均(32.89±7.67)岁,主管护师3名,护师4名,护士2名;文化程度:本科3名、专科6名。将2015年1-12月完善质量管理的

9名护士作为观察组,年龄23~42岁,平均(33.89±7.90)岁,主管护师3名,护师4名,护士2名;文化程度:本科3名、专科6名。两组护理人员年龄、职称、文化程度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方法进行手术室护理工作,观察组实施以下质量管理。

1.2.1成立手术室质控小组建立质量控制监督体系,由护士长、管理员建立质量管控监督组,对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分析,并对护理成效进行监督及效果分析,同时监督组长对护理中潜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

1.2.2健全手术室管理制度完善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标准、操作流程,做到有章可查,有纪可循,明确岗位职责。将手术室各项工作进行细化分工,如院内感染又分为学习培训、监测、术中监控、保洁清扫的管理,质量控制又划分手术配合、标本管理、抢救车管理、无菌物品准备等,指派各层级护士分管,做到人人参与、人人有责。

1.2.3明确手术室质量管理标准制定合理科学质量管理标准,是手术室护理工作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3],据手术室质量管理目标和要求,按照以质量为核心的宗旨,制定完整的手术室质量标准和定量评估规则,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要确定的内容是:无菌物品管理、药品器械与设备管理、无菌技术操作与手术配合、标本及污物处理质量标准、卫生与消毒隔离管理等。同时根据医院管理标准,制定了各级各类人员职责标准:护士长管理质量标准;护士工作质量标准(责任护士质量标准,巡回护士质量标准,洗手护士质量标准)。

1.2.4提高手术室护士专业素质有计划的组织手术室护理人员更新操作技术,以配合手术的需要,护士长根据护理人员的个人具体情况,制订出业务学习计划,指定人员讲课,并结合实际,示范操作,使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更好地做好新手术的配合,开展新手术、使用新设备和新仪器前请专人讲课,手术室护士参加术前讨论以掌握手术步骤和方法,更好地配合新手术的开展。增强法律知识学习,在手术配合过程中要有风险识别能力[4]。严格规范手术护理记录单的书写,高度重视手术护理记录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巡回护士、洗手护士、手术医生对记录单确认记录无误后签全名,随同病案归档,使之有效地避免护理风险的发生。

1.2.5合理配置护理人员根据科室人员紧,手术任务重的局面,适当增加手术室工作人员,了解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同时根据手术量合理调配,注意分层使用护理人员,手术排班尽量做到能力高低搭配、老少结合,使年轻护士有充分学习机会并得到锻炼,保证手术配合质量,防范差错事故的发生[5]。

1.2.6加强与相关科室的沟通手术工作是群体劳动,工作有共同目标,有分工协作,手术室的护理质量管理涉及到多个手术相关科室[6],因此,必须加强与相关科室的沟通与协作,召开手术科室座谈会,听取意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共同解决,以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

1.2.7实施监控改进方案质量抽查主要由护士长按照护士职责和质量标准进行抽查,内容包括:消毒隔离、抢救物品、手术间物品定位、清洁卫生、各班职责等;分析护理过程和环节,评价、监测护理质量管理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寻找护理质量隐患,寻找改进的机会与环节,制定预防措施与纠正措施,发现质量隐患时,及时查找原因,寻求对策,然后形成制度。

1.3观察指标

(1)手g室护理人员护理操作考核、护理理论考核、护理文件评分,各项满分100分。(2)手术室工作满意程度(调查两个不同时间段临床手术患者各100例对手术室工作满意程度)。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对本次研究相关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结果

观察组护理操作考核(94.89±4.22)分、护理理论考核(93.55±4.87)分、护理文件评分(96.34±2.23)分高于对照组的(84.67±10.32)、(82.34±9.23)、(89.34±6.23)分,比较差均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手术室是医院重要的科室之一,医院的整体水平往往会从手术室中得到体现,所以提高手术室的护理水平对提高医院的整体社会形象有着重要的作用[7],然而在目前随着外科新技术与新设备的广泛使用、外科病床扩展手术量增加、低年资护士进入、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护士“慎独”精神欠缺、护理基础知识专科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不精等各种问题的存在,影响了手术室的护理质量[8],因此如何做好管理过程控制,保证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护理质量是护理工作永恒的主题,是手术室护理管理者的核心[3],直接关系到患者生命安全与健康,关系到医院在社会公众的形象,作为手术室管理者,应该积极发挥质量控制、指导、协调和监督作用,做好质量管理中重点管理工作,增强工作人员质量意识,并将质量意识贯穿于服务的全过程,使每位护士思想上重视,行为上落实,实行自我控制,不断改行工作流程[9-10]。本文通过成立手术室质控小组、健全手术室管理制度、明确手术室质量管理标准、提高手术室护士专业素质、合理配置护理人员、加强与相关科室的沟通、实施监控改进方案等措施完善质量管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操作考核(94.89±4.22)分、护理理论考核(93.55±4.87)分、护理文件评分(96.34±2.23)分高于对照组的(84.67±10.32)、(82.34±9.23)、(89.34±6.23)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手术室由于环境因素、患者特点、护理人员等众多因素导致护理管理过程中存在较多质量问题,实施有效措施加强管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手术患者的满意程度,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在手术室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邹树玉.应用质量控制小组活动提高护理质量的体会用[J].天津护理,2013,21(6):293-294.

[2]霍丽民,高深.手术室的护理质量管理探讨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6):6396-6397.

[3]常后婵,戴红霞,钟爱玲.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在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5):14-16.

[4]夏庆梅.精细化管理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医学,2014,21(21):16-17.

[5]吴琦,黄丽华.手术室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的研究进展[J].护理与康复,2015,14(9):831-833.

[6]张丽娟.循证护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2015,8(17中):78-79.

[7]张梅,刘海霞,姚见玉.基层医院手术室质量管理及护理质量分析报告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3):419-420.

[8]白洁,吴福丽.绩效管理在手术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上旬版),2012,10(19):1791-1792.

[9]郑艳.高效安全管理手术室促进护理质量提升[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12):1429-1430.

手术室护理个案分析篇6

关键词:手术室;人性化护理;产科患者

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相比改革之前有了很大提升,医学水平和护理技术也在不断改善、提高。从前人们只会关心医疗水平的发展,而现如今,大多数人多术后的护理也颇为重视,作为新型护理模式的人性化护理则顺理成章的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被大家熟知的产后修复是针对产妇身材方面的恢复,而文章所研究的人性化护理是在产科实行,用来帮助产妇们在产前消除紧张和焦虑的情绪,积极的面对生产过程中的痛苦,为顺利生产打下基础。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被本次研究选定为研究对象的是200例产科患者,均是在本院2013年10月~2014年4月所收治的产科案例中随机产生,研究对象的年龄范围在22~35岁。并且将这些案例再次随机分成相等的2份,每份100例,供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研究。两组案例在其他方面的差异,均与此研究无关,所以两组数据的可比性较大。

1.2方法对于对照组的护理方法,经研究人员讨论,决定采用手术室的常规护理,就是在手术准备开始之前,鉴于之前产科手术的护理经验,向家属和患者进行有关手术流程、风险和术后注意事项的讲解,还要告知家属和患者手术进行的时间、大概时长,对于护理产妇的人员来说,当产妇进入到手术室后,要为产妇开通用于静脉注射药物和静脉推注药物的两台通道;在患者进入手术室的同时,护理者也要陪其一同进去,不但要指导患者躺卧,而且还要向患者输送些积极的思想,尽力帮助她们消除顾虑和紧张的情绪,只有心情上放松了,患者才能积极地区配合医生,顺利产下婴儿;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还要注意产妇的心率、脉搏、血压等临床上的各项指标,若一旦出现情况,要及时的反应给手术的主刀医生,以防错过最佳的手术时间:当患者从手术室被送到病房后,护理人员仍要向手术中一样,严密监控患者的心率、血压、脉搏之类的变化,还要定时给患者量体温,进行血尿常规检测,有异常情况的出现,要通知主治医生。有些患者在麻药过后,因难忍其疼痛,乱动,造成严重后果,这也就要求医护人员及时给予止痛药。

实验者的护理则是将常规护理和人性化护理相结合。主要包含要求护理人员要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在工作中要考虑患者的感受,并以其需要为核心,改变为了工作而工作的理念,要与患者以交朋友的形式相处,这样有利于患者放松心情,也有利于改善医患关系;护理人员要将自己所经历的感受和心理知识相结合,有足够的耐心去倾听患者的疑虑和对疾病以及生孩子的恐惧,满足患者精神上的需要,同时还要告诉其家属,不要给患者传送消极的情绪和压力,尽量陪患者多聊聊天,转移注意力,此外,护理人员还要对家属讲解健康方面的知识,提高其护理水平;在平时的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按照患者平时的生活习惯进行相关的护理,要留心观察患者在术前、术中、术后的心理状况,对产生不良心理的患者进行一对一的有效辅导,帮助患者减压、放松,积极面对手术:饮食和坏境方面,护理人员也要格外留心,患者的饮食要因人而异,还要根据病情配制食物,对于患者所居住的病房,要定期进行开窗通风,患者的衣物和床上用品要定期对其进行消毒。获得两组方法护理之后疼痛感和焦虑感的数据,并加以对比分析。

1.3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所采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13,资料均用±标准差(x±s)来进行表示,p

2结果

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疼痛程度与焦虑程度的对比,见表1。

通过对以上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经过治疗和护理,200例患者的病情都得到有效的控制,另外,观察组的疼痛感的差值和焦虑组的差值有较为明显的减少,差异性较为明显。

3讨论

对于医疗机构中的妇产科患者采用人性化手术室护理模式,是要求护理人员站在患者角度思考问题,并结合自身所学知识,为患者排忧解难,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这样不仅有利于减轻些患者的忧虑以及对护理者的排斥心理,还能帮助医生开展手术,对于改善医患关系也有帮助。所以应大力推广手术室实行人性化护理的方案[1-3]。

参考文献:

[1]刘纪云.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1,(27):5820-5823.

手术室护理个案分析篇7

【关键词】探讨;手术室儿童;手术护理;安全隐患干预;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6-0065-02

手术室作为手术和抢救的重要场所,儿童由于年级较小,自身的免疫力较低,手术室与患儿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一个疏忽大意导致的护理差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诱发严重的后果,由此可见,做好手术室内的安全护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1]。由此,研究选取特定时间收拾的患儿的临床资料,针对性分析安全隐患干预在手术室儿童护理过程中的影响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选取本院2015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接受手术患儿共112例,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男女比30:26,年龄1.5-13岁,平均(7.12±2.11)岁;研究组56例,男女比29:27,年龄1.6-14岁,平均(7.03±2.32)岁。两组患儿的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均心理、手术、饮食等相关临床常规护理。研究组予安全隐患干预:建立安全护理小组,组长由护士长担任,护理人员数显需要对于护理工作形成充分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此案去正确的措施,其主要目的在于降低隐患的发生率;⑴建立术前访视制度,了解患儿病情以及基本情况后,详细记录在访视单上,巡回护士以通知单为依据看望手术患儿。⑵术前,需要与手术患儿家长再次核对相关信息,交接工作时双方对患儿的报告单进行填写。⑶进入手术间后,麻醉前与医师核对患儿身份以及手术部位,核查无误后三房签字确认,手术开始前同样需要医师、麻醉师以及护士三方核对信息,手术后三方再次确认患儿的信息情况,包括身份、病理报告等。

1.3疗效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差错发生率情况,指标包括治疗差错、标本差错以及延误手术差错等[2]。记录两组患儿及家属护理服务满意度情况:以本院自拟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调查为依据进行统计,总分为100分,每天2分,共50道题,其中0-30分不满意,31-60分基本满意,61-90分满意,91-100分为非常满意[3]。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用SpSS21.0软件包统计进行分析,用标准差(x±s)表示一般资料,用t检验组间比较,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以X2检验,当p

2.结果

2.1两组差错发生率情况

研究组差错发生率3.57%(2/56)显著低于对照组17.86%(10/56),二者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儿及家属护理服务满意度情况

研究组患儿及家属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8.21%(55/56),较之于对照组的82.14%(46/56)更高,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手术室不仅是手术的重要场所,而且是抢救的重要场所,主要是因为手术室护理效果在对操作差错发生率具有较大的重要影响,因此护理人员需要重视提高手术室护理的质量,即疏忽大意可导致的护理差错,其在一定程度上诱发严重的后果,由此可见,做好手术室内的安全护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4]。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12予以不同护理方案护理的接受手术患儿的临床资料,发现应用安全隐患干预应用于手术室儿童护理中的效果令人满意。

本研究各项结果显示:研究组差错发生率3.57%(2/56)显著低于对照组17.86%(10/56),二者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手术室儿童手术护理中应用安全隐患干预的效果令人满意,可有效降低出现差错的概率,且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度较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霞.安全隐患干预在手术室儿童手术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4,10(10):94.

[2]相亚美.护理安全干预在手术室的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9):1301-1303.

手术室护理个案分析篇8

【摘要】目的探讨运用追踪法对预防实习护生发生职业暴露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7月~2014年2月来院实习的护生80人作为实验组,将2012年7月~2013年2月来院的实习护生80人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护生来院后进行常规的岗前培训;实验组:在常规岗前培训的基础上运用追踪法进行干预。措施包括:建立实习护生职业暴露个案追踪专责小组,以实习护生共性问题为主要追踪项目,制定实习护生职业暴露预防指引、实施预防为主技术、健全典型职业暴露案例讨论制度、强化高风险科室入科教育,落实临床实习巡查制度,加强教学与临床相结合,制定每月监控和管理追踪策略。结果实验组实习护生职业暴露发生率为3.75%,对照组实习护生职业暴露发生率13.75%,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追踪法加强实习管理,可有效预防职业暴露的发生。

【关键词】追踪法实习护生职业暴露防范措施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4.07.051

护生临床实习是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它不但能成为护生提供真实的临床工作经历,也能使形成自己的专业价值观和具有独特风格的临床工作方式[1],为了确保实习阶段自身安全,做好职业防护,本院在临床实习带教中,通过运用系统追踪法加强干预,大大降低了护生职业暴露发生率,现将经验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按有机组法随机选取2013年7月~2014年2月来我院实习的护生80人为实验组,与2012年7月~2013年2月来我院实习的护生80人设为对照组。两组护生为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新兴中药学校全日制就读的护理专业中专应届临床实习护士,实验组男8人,女72人,年龄17~19岁,平均(18.0±4.5)岁;对照组男7人,女73人,年龄17~20岁,平均(18.0±1.5)岁,排除实习中途因特珠情况退学、缀学或患病者。两组学生年龄、性别、学历,掌握知识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按实习前常规岗前培训,实验组在常规岗前培训的基础上运用追踪法进行干预,具体做法如下:

1.2.1建立实习护生职业暴露个案追踪专责小组在医院建立实习护生职业暴露个案追踪专责小组,构建护理部监管-学校督导-护士长-各科带教组长为联络员的护生职业暴露预防四级监管追踪网络。

1.2.2以实习护生共性问题为主要追踪项目①进行护生职业暴露调研,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自行设计调查问卷摸底实习护士对职业暴露知识掌握现状及需求。②分阶段向全体护生推行标准预防的新理念。③指导和更正临床护理操作误区。

1.2.3制定实习护生职业暴露预防指引实习护生岗前培训是进入医院的第一堂课,医院护理部根据实习要求,增加实习护生职业暴露预防指引内容,内容包括:标准预防措施、无菌操作技术、消毒隔离、职业防护知识等,制定职业暴露预防指引,护生人手一册。

1.2.4实施预防为主技术在医院培训职业暴露追踪小组成员,使其掌握各项流程并指导全院临床实习生执行。在常规培训项目基础上,加强岗前培训,入科培训,操作示范,对引起职业暴露原因、案例进行分析及事件剖析等加强职业防护,并进行出科考核及意见征询,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知识掌握情况,以及了解带教的质量。

1.2.5健全典型病例讨论制度每月组织护生学习职业暴露预防知识,针对职业暴露的案例进行分析,根据临床职业暴露发生情况,针刺伤为职业暴露之首,其次是血液、污物飞溅入眼及头面部。针刺伤的原因各异如:手术中传递器械不正确,拔针及放置针头不规范,或未及时将用过的针头放置入利器盒,拔针时无固定好病人的其他肢体或陪护人员无安置好,拔针后提取输液管时放置太低自行脚踏绕倒针头刺伤等,都一一对学生进行示范及演练,避免事件重演,使她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重视细节,做好每个环节,让安全警钟长鸣。

1.2.6强化高风险科室入科教育针对发生职业暴露的高发科室:手术室、急诊科、儿科、iCU、神经内、外科、产科等,如儿科未充分固定针头,宜教不到位,iCU、神经内、外科重症病人吸痰时痰液飞溅,吸痰时站立的位置,气管套出口周围给予充分遮挡、围敝等防止飞溅的方法要教会学生,因此在入科前加强职业暴露再教育。如手术室、产房产妇羊水飞溅的预防,人工破膜的技巧、方法,防止飞溅的方法等让学生掌握。对危重、意识障碍、烦躁病人进行操作如注射、测血糖、吸痰等防止职业暴露的方法、技巧等都进行入科培训。手术室器械的传递,放置器械的方法、技巧,都要按照要求、流程,规范操作,避免刀割伤。

1.2.7落实临床实习巡查制度,加强教学与临床相结合医院与学校密切配合,学校主管带教人员每季度到医院组织一次护理临床教学会议,对护生的实习情况进行汇总,同时通过电话、网络信息等工具加强联系及协作,对护生进行护理安全教育。于每月初组织分管老师到医院进行一次临床实习巡查,深入临床,了解实习护生对职业暴露的掌握情况,找出存在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并制定相关防范措施,指导实习计划的实施及规章制度的落实,持续监控,使护理教学质量得到持续改进。

1.2.8制定每月监控和管理追踪策略设立实习护生职业暴露反馈追踪记录本,每月底进行1次护生职业暴露发生率现场调研,现场指导实习护士预测评估和标准预防的方法,每月根据调研和检查结果对各科室实习生提出整改建议,动态监控,反馈信息持续改进。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结果

两组实习护生发生职业暴露场合及发生率比较,见表1。

表1显示,两组实习护生发生职业暴露场合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发生在手术室的例数较其它场合多。实验组护生实习期间职业暴露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运用追踪法加强实习管理,能有效降低实习护生职业暴露的发生追踪方法学(tracermethodology,tm)是近年国际医院评审中运用的一种方法[2]。2004年,美国医疗机构评审委员会(JCoHa)首次将追踪方法学作为全新的现场调查方法引入到医疗系统,并将追踪方法学分为个案追踪和系统追踪两个主要大类,追踪法学于2008年在我国海南省医院首次应用经验,首次的效果非常理想,系统追踪法在近几年被引入国内后,在一些医院及部分病种中得以应用[3]。本研究把护生的临床实习当作一个系统,对各个环节阶段及实习场所进行追踪,及时发现各个环节发生职业暴露的影响因素,实施预防为主技术,制定每月监控和管理追踪策略,并对不合理的环节进行改进,通过对发生职业暴露的现象进行追踪分析,寻找改善的契机,避免今后类似事件的发生,达到降低护生的职业暴露发生率,提护理教学质量的目的。

3.2手术室是实习护生发生职业暴露的高发场所,应加强实习护生的风险教育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是医护人员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危害,常导致感染血源性疾病。有研究[4]提出,锐器伤发生率最高是手术室,实习护生由于缺乏临床经验,操作不熟练及自我防护意识薄弱,在实习及工作中发生锐器伤的概率相对增大。赵海璇等[5]在对手术室实习护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原因分析与管理中指出,手术室因其工作性质的特殊,实习护生在手术台上因紧张,容易发生锐器伤,应加强全面性防护意识的教育。从本文表1数据显示,护生发生职业暴露的场合多数发生在手术室,这充分说明,护生在进入手术室前,更要强化预防职业暴露意识,手术室护长在每批次护生刚到科室这天及护士例会上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者,要求带教老师在护理工作中切实做到放手不放眼,防患未然。

3.3重视护生实习前岗前教育及实习环节追踪,可有效预防护生发生职业暴露

医务人员在从事医疗护理活动过程中面临着潜在的职业暴露危险,尤其是实习护生其工作经验不足,自我防护意识相对薄弱,更容易受到职业危险因素的伤害[6]。临床实习是技术操作的具体实践,实习护生在课堂教学及见习中,由于自己操作的局限性及客观性,很多操作都只能是在模型上完成,但实习是实实在在的护患之间的操作实践,加上患者的个体差异,病情的不确定性,病情变化的因素,操作环境的差异等对实习护生的每一项操作都是新的开始。有研究,对实习护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岗前培训,使实习护生对职业暴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避免对职业暴露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7]。张敏[8]提出要注意培养学生临床护理能力,操作技巧及护患沟通能力,提高护生的规范化操作能为。本文实行系统追踪,通过分析评价实习过程管理,提高护生职业暴露预防知识水平和技能,充分发挥护生对标准预知识的认识,达到持续性监测效果,促进全院实习生职业暴露预警管理规范化。从表1的数据显示,实验组护生实习期间职业暴露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充分说明,加强实习环节追踪,强化岗前培训能起到预习和警示的作用,可大大降低实习护生职业暴露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何冰娟,评学评教在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8):1879.

[2]张积慧,吁英,郭小云,等.追踪方法学运用于住院患者就医体验的探讨[J].现代医院,2013,12(2):101-103.

[3]费玉玲.追踪法在护理管理工作检查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2,18(19):19-21.

[4]李素英,韩秀芬,张秀珍.医院工作人员利器损伤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7(7):107-108.

[5]赵海璇,陈惠仪,安福丽.手术室实习护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原因分析与管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4:361-362.

[6]吴海平,孙宏霞.实习护生职业暴露与防范[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2):4755-4755.

手术室护理个案分析篇9

[关键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血源性病原体;预防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3-279-01

由于医务人员职业环境的特殊性,经常直接或间接接触含有传染性病原微生物的血液、体液,可能引起病原性感染。随着《职业病危害防治条例》的颁布,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日益受到关注,为防止职业暴露后血源性传染病的发生,我院自2007年开始进行了全面的职业暴露监测管理,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为2007年1月1日―2010年6月30日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34名医务人员。

1.2监测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34名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个案资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后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在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的指导下填写统一印制的表格,内容包括职业暴露发生时间、地点、致伤锐器种类、暴露物质、及发生的环节等,同时根据暴露情况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并追踪观察暴露6个月后相关病原体血清学变化。

2结果

2.1职业暴露发生科室、人员结构、暴露部位、暴露源病种、操作环节、致伤锐器种类等情况。

34例职业暴露中,发生科室以手术科室为主,为23人(67.65%),非手术科室10人(29.41%),其他科室1人(2.94%)。

人员结构护士22人(64.71%),医生12人(35.29%)。暴露部位手部为主29例次(85.29%),眼睛4例次(11.76%),面部1例次(2.94%)。暴露源均为血液,其中乙型肝炎病毒17例次(50.00%),梅毒螺旋体12例次(35.29%),丙型肝炎病毒5例次(14.71%)。操作环节手术中13例次(38.24%),各种(肌肉、静脉、皮内注射)10例次(29.41%),拔针6例次(17.65%),抽血2例次(5.88%),测血糖2例次(5.88%),器械清洗1例次(2.94%)。共发生锐器伤29例次,其中空心针17例次(58.62%),实心针9例次(31.03%),手术刀2例次(6.90%),剪刀1例次(3.45%)。其余5例次为黏膜或破损皮肤被血液溅污。

2.2职业暴露时防护及应急处理情况34例职业暴露中,1例皮肤破损者未采取戴手套等防护措施,而被血液污染后及时进行了流水冲洗并用碘伏消毒处理。4例为梅毒病人实施手术者未采取戴防护面屏或眼罩等防护措施,而被血液喷溅入眼内后及时用生理盐水进行了冲洗。29例锐器伤中,有28人按照职业暴露发生后应急预案进行了处理,只有1人在抢救急症病人时被手术刀割伤未进行冲洗只进行了消毒处理。对17例乙型肝炎病毒职业暴露者,12例乙肝表面抗体阴性者注射了乙肝免疫球蛋白,并全程接种了乙肝疫苗。对12例梅毒螺旋体职业暴露者全部应用长效卞星青霉素肌肉注射。对5例丙型肝炎病毒职业暴露者进行追踪检测。对所有职业暴露者均进行定期检测,检测时间为0、1、3、6月,目前无一例感染发生。

3讨论

3.1由资料可以看出,职业暴露可以发生于任何一个科室,手术科室明显高于非手术科室,与覃金爱等报道[1]一致,说明职业防护必须加强全员培训,并重点加强手术科室的督导。

3.2职业暴露护士明显多于医生,与郑晓澜等报道[2]相一致,因此护士是进行职业暴露教育的重点人群。

3.3职业暴露暴露部位以手部为主,操作环节以手术中最常见,以锐器伤为多见,致伤锐器以静脉、肌肉、皮内等各种注射时空心针损伤最常见,现已证实有20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传播[3]。

3.4本次调查发现,我院医务人员发生乙型肝炎病毒职业暴露的危险性大,这与我国乙肝的发病率较高有关。本次调查12例暴露源为梅毒螺旋体,可能与近几年梅毒的再度流行有关。

3.5职业暴露发生后,立即上报并采取规范的处理方法,合理预防用药,定期进行病原学检测,是预防感染性疾病发生的重要补救措施。

3.6加强培训与监督,对医务人员定期进行职业防护与标准预防培训,如小心处理锐器,禁止双手回套针帽,用后的锐器置于利器盒内,推广使用安全型穿刺针,适时、适度地选择防护用品等,掌握职业暴露发生后的处理流程,提高所有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医院职能部门加强监督检查,以最大限度的预防和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覃金爱,黄春芳,赵劲民,等.临床医生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调查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8,7(3):179-181.

手术室护理个案分析篇10

关键词:多形式教学模式;外科护理;教学

《外科护理》是护理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核心课程,是基于医学基础课程、基础护理学与健康评估等课程之上的临床专业课程1。它既有学科严谨的系统性、科学性,又要兼顾护理岗位的基本需求,研究外科常见疾病病人的护理问题,这给学生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笔者总结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对外科护理教学进行了多形式教学模式的探讨,现浅析如下。

一、问题导入激发兴趣

成功的导入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开始,以问题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带着问题听课,边听课边寻找答案,这样的导入就有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如在“外科体液代谢失衡病人的护理”这一章,特别是“水钠代谢失衡”需要对比讲解高渗性缺水、低渗性缺水和等渗性缺水的区别,但如果照本宣科,则学生没兴趣听,教师不愿意讲。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笔者的讲授前提出问题:一个在沙漠中迷途中干渴了几日的旅人、一个剧烈运动后喝了很多白开水的运动员和一个急性腹泻的病人,三人都出现了缺水。请问他们分别属于那种缺水?为什么?在学生七嘴八舌讨论的时候,教师再接一句:到底大家选择的答案是否正确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内容。这样就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立即进入听课状态。问题的设计不能随心所欲,必需有针对性,和课堂内容密切相关。也必需有争议性,给学生提供自己思考问题和寻找答案的机会。

二、归纳总结深化记忆

归纳总结就是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以及讨论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加以条理化规范化,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的基本内容的理解与记忆2。外科护理学的内容繁多复杂,在学习时应理解地记忆所要记忆的内容,教师可采用多种形式的归纳总结方法深化理解。可以编口诀,如烧伤面积计算口诀“333头颈官,567手上移,前13后13,臀5足7会阴1,小腿13大21”。也可以联想记忆,如“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na+Cl-,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蛋白质,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这个知识点很重要,怎么能记住这些内容呢?这里我们可以用联想法赋予它其他的意义:氯化钠,盐的分子式,盐是亮晶晶细细的,所以产生晶体渗透压,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蛋白质,老人吃的蛋白粉粘糊糊的,所以产生胶体渗透压,而且糊糊只能用血管装,因此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归纳总结的方法多种多样,如何帮助学生深化记忆,这就要求教师吃透教材,对所教内容尤其重点内容了然于胸,经常与同行互相交流授课经验,共同进步。同时要注意教师与学生双方时刻处在双向协同交流之中,随时调控教与学的需要,从而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案例教学提高能力

外科护理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课程,强调能力本位,学习过程要避免脱离护理实际的死记硬背。案例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础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场景进行案例分析3,是临床情况的模拟,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助于学生建立临床思维。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有针对性的调整案例教学方法,做到教学相长。案例教学的导入有多种形式,把案例放在课程初始,由病例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如“手术后病人的护理”可以用以下病例导入:病人小张,20岁,行剖腹探查术后7日拆线,在剧烈咳嗽后,夫妇切口全层裂开,小肠部分脱出。假设你是护士,查房发现上述情况,应采取什么措施?或者将案例穿插在课程之中,不仅讲解及时诊疗成功的案例,而且讲解临床误诊的案例,如“休克病人的护理”中及时抢救的重要性。或者在一章结束之后,通过几个病例的讨论,使学生加深对类似疾病的异同点的认知,从而掌握各种常见疾病的护理要点。病例讨论可为独立性,也可分组进行,组内讨论后再选出组长代表发言,进行班内讨论,教师可对表现突出的小组或个人提出表扬给以鼓励。病例讨论过程是多种信息多向交流的过程,讨论有利于学生培养独立思考、创造性思维、表述能力及分析能力的培养。

四、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外科护理是临床课程,在进入学习阶段时,大部分学生对一年级所学的解剖学、生理学和病理学淡忘了,这就增加了授课的难度。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课件图文并茂、视听同步,使医学知识在形式的表现上更加生动、直观、形象4。例如烧伤程度的分度,仅通过教师口述难以让学生明白,只需要几张图片就能一目了然。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采取不同的多媒体手段,科学设计多媒体教材的系统功能,如电子提纲型、综合演示型、实验操作型、考试测验型、资料工具型等,充分发挥各种功能的优点,做到媒体优势与教学效益的有机结合。在利用多媒体教学前,教师应注意搜集各种教学素材,尤其是临床工作中积累的如照片、X线光片、Ct片、典型病例、操作视频等素材。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应以计算机技术的难度和花样的多样性为标准,尽量以少而精的计算机资源,制作出简而优的多媒体教材。当然,多媒体技术也有它的弊端,例如教师完全依赖多媒体课件,则不利于教师肢体语言的表达,则不能突出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

五、实验考核提高技能

外科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技术学科,实验考核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首先必须加强外科实验室的建设,实验室按照实验准备室、消毒室、洗手室、消毒室、更衣室、模拟手术室、换药室、实验练习室等进行分布和配置,为学生训练创造一个逼真的环境。其次建立一个认真、负责、高素质的实验教学队伍,编写切实可行的外科实验指导,制定相应的实验考核评分标准。最后,合理调配外科实验课的比例和内容,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

总之,多形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真正做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培养专业技能,有利于提高外科护理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严鹏宵,王玉升.外科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弓建红,李合平,等.提问归纳教学法在药物化学中的应用[J].药学教育,2008,24(2):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