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的科普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53:23

医学的科普知识篇1

我对医学科普感兴趣已有40多年的历史了,但事情的开始,是一起偶然事件。那是上个世纪60年代初,我才二十几岁,是一个初中毕业的小知识分子,在苏州吴县斜塘乡当干部。一年春天,我要从斜塘回光福老家探望母亲,由于当时江南水乡交通很不方便,先要从斜塘乘车到苏州南门,再换乘小火轮去光福,需大半天的时间。为了旅途消磨时间,我从书摊上买了一本《医学急救常识》的小册子带在路上看,结果一下子被书的内容吸引住了,觉得书里的内容很重要,也很实用。下午二三点钟回到家中,正与母亲叙谈,却听到隔壁人家哭声一片,遂问母亲怎么回事?母亲告诉我是隔壁阿叔修猪圈时不小心从房顶上掉下来,被木头上的钉子割断了手腕上的血管,出血不止,人快不行了。我一听,心想:小册子上不正好讲到这方面的知识吗?不妨一试。我三步并作两步,赶紧跑到隔壁人家,只见脸盆里已流了半盆鲜血。情况紧急,救人要紧,我也顾不了那么多了,马上打开缠在病人手腕上的布条,不料,一下子血喷溅而出,直飙房梁。我知道这是动脉割断了,立即按照小册子上讲的,在手腕上方用布条捆扎起来,很快,出血止住了。我一面安慰病人不要着急,一面吩咐他的家人赶快备船送病人去光福卫生院救治,并再三叮嘱他们路上每隔1小时要松绑一次,以免时间过长引起坏死。后来,阿叔的生命得救了,全家人都来感谢我,说我是救命恩人,我说,这是医学知识救了阿叔的命。初试锋芒,大获成功,从此,我与医学科普结下了不解之缘,学习医学知识一发而不可收。

1982年,我时任常熟县县委书记。一次下乡搞调查,坐吉普车从常熟去支塘镇,在路过白茆镇时,见前方有几个人围着一个担架,看上去很着急的样子,还有人在哭泣。我马上请司机停下车来,一打听,原来是乡机械厂的一位工人在操作中由于不慎,一只手在手背上面二三寸处被生生地切断了,厂卫生员经过简单处理,急着要送苏州大医院进一步治疗。我马上就问,切下来的手呢?回答是还扔在旁边的地上。我吩咐他们立即把断手捡起来,注意保护,然后,叫司机将人与断手一起直接送往上海。因为,我知道上海一家医院显微外科断手再植早已获得成功,只要把断手保存好,在一定时间内接活的希望很大。后来,这位工人的手果然接活了,功能恢复得很好。

1998年春,我作为苏州市老龄委主任,到昆明参加一个全国部分省市老龄工作会议。会议临近结束的前一天,为了庆祝会议的成功,举行了一次晚宴。席间,彼此祝酒话别,兴味很浓。其中,有一位重庆市来的女同志,是会议的工作人员,她经不住人们的劝酒,多喝了几杯,哪知她不胜酒力,晚宴快要结束时,突然醉酒倒地,昏迷不醒,大家七手八脚地把她送往就近一家区级医院。我作为大会的负责人之一很不放心,隔一个多小时就派人去询问一下病情,但一直不见好转。深夜一点多钟,我再也坐不住了,亲自赶到医院,先询问护理人员病人的情况,说是已经打了3针解酒药,正在输第4瓶水,但仍昏迷不醒,院方已在打听病人家属的联系电话,准备发病危通知单。我一听就急了,一搭脉搏,脉细如丝,人也奄奄一息。又赶紧问:病人有无排泄?回答说既无大小便,也未呕吐。我想,坏了,这样下去,真要出人命!我立即掀开病人的被子一看,果然不出我的预料,病人肚子鼓鼓的像足月的孕妇。“是尿潴留,赶快导尿!”我朝身旁的年轻医生喊道,医生脸一下子涨得通红。后来,经过紧急抢救,尿导出来了,病人也很快睁开了眼睛,醒了过来。

医学的科普知识篇2

关键词:融媒体;互联网;卫生健康知识;传播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15个专项行动,第一个就是“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的重点工程为科技资源科普化工程。随着互联网社交媒体的普及和发展,一个融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传媒与受众互动于一体的“融媒体”时代迅速到来。传播媒介形式从传统媒体的报纸、电视、网络,到新兴媒体的微博、微信视频号、抖音、直播平台,多种媒介形式实现融合。在融媒体时代,医学健康知识的传播更加快捷,传播效率倍增,更好地满足了大众不同的健康需求。通过多种媒介形式持续性向大众传递医学科普知识、科学的健康观、健康的生活方式等,提升了大众的健康综合素养[2]。同时让大众在获得正确科普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对医院的认同感与信任感,从而树立了医院品牌的权威性,提升了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为医院持久发展注入不竭动力。北京小汤山医院(北京市健康管理促进中心)作为首批全国健康管理示范基地、全国健康管理体验示范基地、北京市健康促进示范基地、昌平区健康科普基地,20年来致力于“小汤山大健康”品牌建设,真正将“大卫生、大健康”理念贯彻落地。2017年—2021年北京小汤山医院共组织医务人员发表科普文章4400余篇,举办讲座、义诊、健康教育等相关科普活动660余次,参加拍摄1000余部科普微视频,受邀参加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中央(北京)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BtV)等科普节目650余次。医院以健康传播为抓手,不断加大医院品牌宣传,为推动首都卫生健康事业全面发展,为健康中国建设做出新的贡献。北京小汤山医院为做好医院品牌的健康传播,以宣传康复医学、健康管理、医疗护理、综合医疗、预防保健知识为主,充分发挥医院的优势学科,积极组织医院医务人员将临床实践工作与科普写作相结合[3]。鼓励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注意发现、搜集、挖掘线索,找准科普报道的切入点和落脚点,紧跟大众关注的健康热点,从科普创作的选题、标题的吸引力、内容的故事性等多角度进行创新。通过写作医学科普文章、拍摄医学视频,以自媒体图文、短视频、一对一咨询、电视台(电台)节目、专题讲座、义诊咨询、科普作品比赛等多种形式全方面开展特色医学科普,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正确的防病治病理念和健康教育防范传播给社会公众,进一步促进了医院业务的推广,加强医院品牌建设,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打造多媒体综合健康科普宣传平台

1.1利用好医院内部传统科普宣传平台

利用电子屏、门诊等候区电视及健康教育宣传栏向患者提供健康资讯类知识;在各临床科室开展出院健康处方工作,为出院患者从用药指导、居家康复、照护和自我健康管理等方面提供科学指导;制作系列宣传展板、海报、手册、文化墙、宣传栏,向广大患者传播疾病知识、健康科普知识、防疫知识等。北京小汤山医院健康管理促进中心在健康体检期间,为体检客人免费提供内科、营养、中医、运动等健康讲座和现场咨询,年接待量可达5万人次左右。通过健康风险评估,将筛出的慢性病人员按不同病种分期分批组织健康管理工作,多次为国航飞行员、在京两院院士提供健康管理服务。真正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为大众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

1.2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

不断创新,整合媒体资源,加强与电视、杂志、报刊等传统媒体的合作,同时探索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入驻科普中国科普号、北京号、今日头条、搜狐自媒体等,扩大科普平台传播覆盖面和影响力。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促进科普作品的传播。充分运用互联网多种平台,推送医学知识、疾病常识、重点卫生健康日、科普视频等内容,让百姓足不出户即可了解健康知识;科普专家通过参与网络直播节目,利用评论区互动功能,及时解答患者的疑问。通过健康教育进课堂、进家庭、进社区、进单位系列活动,利用院内宣传栏、电子屏、闭路电视系统等宣传设施常规开展健康宣教活动。广泛开展讲座、义诊、健康教育活动。2017年—2021年累计举办660余次讲座、义诊、健康教育等相关科普活动,发放上万份健康宣教资料,惠及5万余人次。通过线上线下的多种媒体形式,全方位向大众传播健康理念,打造立体化健康知识宣传新格局。文字、图画、视频相结合。随着网络传播形式的不断发展,医学科普从写文章衍生出图文、视频等其他传播方式。科普图文可以全面、多角度,详细地介绍疾病知识;科普视频则具备知识传播即时化、复杂知识通俗化的特点,更利于人们理解。北京小汤山医院在科普工作中的不断创新,凭借报纸、图书、网络等传播媒介,采用文字、图画、视频等多种形式开展科普传播工作。2017年—2021年发表科普文章共计4400余篇。积极组织专家参加主流媒体节目的访谈、短视频录制。2019年、2021年先后与薄荷医生、泽桥医生等新媒体合作,组织专家参加1000余部医学科普微视频的拍摄,并在百度、搜狗明医、爱奇艺、优酷视频、搜狐视频、腾讯视频、今日头条、新浪微博、医院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媒体广泛传播。2017年—2021年医院专家650余人次受邀请参加CCtV、中央(北京)广播电台、BtV、新华网等节目,与市民直接对话说健康。

1.3科普内容的创新

由疾病预防向健康促进转变。“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有助于大众形成更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幸福感[4]。北京小汤山医院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探索出了一套集健康体检、健康风险评估、疾病预警、检后追踪监测、慢性疾病及高危人群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于一体的健康管理模式。体检者在健康体检期间可以现场咨询医生有关自身疾病预防和康复治疗问题,医生会给予详细的健康指导。根据体检报告进行健康风险评估,按不同慢性病种进行健康管理和健康干预。康复临床中将医疗康复手段,与作息、饮食、运动、心理、健康教育等健康管理手段相融合,形成了具有小汤山特色的新型康复管理模式。由注重患者向全人群转变。医学科普不仅能够给患者提供疾病知识,更能有助于公众关注自身健康,做好疾病预防。北京小汤山医院通过多种方式,针对不同年龄的人群,采取不同的途径,全面传播健康知识。走进社区开展义诊咨询活动,为社区百姓提供中医、内科、康复、营养、运动、健康管理等方面的咨询及科普知识。走进军营开展《聚焦健康睡眠拯救失眠的你》宣讲;走进校园开展“预防青少年近视”“脊梁少年,柱力成长”为主题的健康知识讲座;走进敬老院开展关爱老人公益活动,指导老人如何自我锻炼。“药+”志愿团队志愿者走进社区老人家中,为用药复杂、腿脚不便、空巢居家患者提供一帮一专属药学服务,把安全用药常识送进社区、送到家庭,从而提高老年人合理用药意识和安全用药常识,2020年,医院“药+”志愿服务荣获、中央文明办等主办的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将运动与疾病防治相结合。由于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慢性疾病成为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威胁。运动对于多种慢性疾病具有重要的预防和辅助治疗作用,北京小汤山医院充分利用有氧运动中心,开展各种球类运动和健身活动,安排专职运动教练讲解运动常识及损伤防护知识,将运动与医学防治相结合,年均接待量达2万人次左右。组织运动专家编写《偷菜不如偷健康》《微运动———最最简单的塑型健身法》《高效微运动》等科普书籍,教导公众如何通过运动强身健体,降低慢性病的发生率。将康复科普作为科普的重要分支。随着我国老年人、残疾人和慢性病患者的不断增加,促进了康复产业的发展,存在康复需求的潜在人群数量巨大,北京小汤山医院利用医院多个康复专科特色优势,围绕公众关注的康复热点问题,开展多种形式的康复医学知识科普。北京小汤山医院康复中心成立“金拐杖之家———骨关节病康复病友会”和“脑卒中康复病友会”,在平台上交流共享科普知识。线下举办了60余次健康大课堂系列活动,讲座内容涵盖《脑卒中发病的原因》《脑卒中患者的家庭康复指导》《骨关节病康复》等,向住院患者提供健康指导、解答患者关注的问题、进行康复动作的指导。

2建立一支科普队伍

北京小汤山医院积极发动全院医务人员加入科普队伍[5],经过多年来对科普人才的持续培养,医院建立了以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北京健康科普专家、昌平区健康素养讲师团专家、阳光长城微博专家、科普达人、科普红人、健康科普志愿服务团等500余人组成的科普专家团队。目前有专兼职科普人员305人,中级职称及以上或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275人。包括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1名、北京健康科普专家8名、北京市科委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11名、昌平区健康素养讲师团专家4名、“阳光长城”微博专家4名、注册志愿者485人。打造一批科普明星科室、明星专家,同时也吸引众多媒体平台来院寻求科普宣传合作。

3科普传播机制创新

为切实做好科普宣教管理机制的创新,北京小汤山医院专门成立宣传中心和健康教育部统筹管理。医院制定了《科普宣传工作制度》《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宣传奖励办法》,成立健康促进工作领导小组,职责分工明确,形成了医院内部健康教育网络。培育机制创新。一是经常性地组织广大医务人员参加科普宣传技能的培训,从科普写作的基本认知、技巧和方法、思维方式多方面讲解如何快速高效地完成医学科普文章的编写,助力营造良好的科普发展环境。二是制定科普创作者奖励机制,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通过这些手段充实北京小汤山医院健康科普人才团队,有利于提升科普文章的质量,创造利于科普推进的有利环境,为科普宣教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三是鼓励医院职工开通个人科普抖音号、公众号,人人成为健康的传播者、助力者。运动专家开设科普公众号“老牛微运动”,用户数达32000多人,推送1400多篇科普类文章,阅读量累计96万人次。北京卫视《养生堂》录制抖音64期,累计点击7200万人次。药剂科中药师主编的《位妙用养全家》《小本草妙用养全家》《小偏方妙用养全家》多部药学科普图书多次再版,广受欢迎。四是鼓励职工利用个人自媒体(微信群、朋友圈、抖音、视频号等)广泛转发医院官方自媒体的科普文章、媒体节目、科普微视频等,积极参与科普讲座、义诊、志愿服务活动。五是激励医务人员参加互联网+健康大赛等各种比赛,不断挑战自我,提升科普能力。2019年和2020年度,在人民网组织的“互联网+健康中国”科普大赛中,北京小汤山医院两次荣获优秀组织奖。药剂科陈尚岳荣获“科普达人”和“科普红人”奖;中西医结合康复科刁倩荣获“科普红人奖”。六是聚合媒体资源,加强交流合作,共同策划品牌活动,在科普内容、渠道、技术、参与临床科室等方面不断汇聚力量,由独立传播向联合传播转变,协同传播科普知识,共担科普社会责任。CCtV新闻频道媒体记者来到医院健康管理促进中心,邀请体检部、放射科、超声科、健康评估部等4位科室主任共同参加现场直播节目《科学体检及时发现健康风险》,央视新闻、百度直播、bilibili直播、今日头条等多个频道进行直播,其中快手@新闻联播直播平台观看量突破170万,点赞10.1万。运动康复科主任武亮参加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办的健康中国直播节目《健康大家谈———康复不是锻炼那么简单》,11个平台直播,超145万人观看,宣传康复科普知识,广受百姓欢迎。

4健康普及效果评价

通过推动健康教育进课堂、进家庭、进社区、进单位系列活动,借助图书、文章、视频等多种传播媒介形式,多媒体全方位向公众传播正确、科学的防病、治病理念,让科普知识更易懂、易记、易学。引导公众建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提升大众健康素养,形成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大众利用掌握的健康预防保健知识,日常做好营养、睡眠、运动和心理等方面的健康管理和干预,使更多人少生病。有小病时也能够及早发现,及早就医,有利于早诊断、早治疗,避免重大疾病的发生,保护大众健康的同时,也为国家和个人节约大量的医疗医药资源。

参考文献

[1]黄征宇,张梦婷.自媒体时代公立医院开展健康科普实践与思考[J].中国健康教育,2021,37(9):861-863.

[2]姜航.公立医院开展医学科普新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21,32(4):538-540.

[3]林佳滢.KF医院品牌建设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20.

[4]池杨.运用医学科普打造公立医院人文品牌[J].中国医院,2019,23(8):43-44.

医学的科普知识篇3

1.1医学科普内容层面

当前,多数医学科普图书选题大都重视知识层面和应用层面,侧重的是得了病“怎么查”、“怎么治”,而对于传播医学科学精神和健康理念等思想层面的内容不够重视。忽略了从根本上提高人们的健康素养,导致了疾病预防意识弱,得了病过度恐慌,小病大治的过度医疗现象,以及农村求神拜佛乞求祛病去灾的陋习,凸显了人们健康素养的不足。如何响应国家“人人享有保健、全民健康行动”的号召,围绕健康促进活动、提升人民健康素养方面做好文章,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1.2读者对象的针对性

有的放矢、量身定做,选题要对准“靶心”,即针对读者对象的需求进行策划。鉴于传统观念认为老年人年迈多病,需要普及老年病的防治知识,所以医学科普的读者对象往往以老年人、妇幼为主。但随着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加强,竞争的日益激烈给中青年尤其是中年人带来精神心理方面的压力,中青年人群也需要医学保健知识。青少年时期是学习时期,如果能够为他们普及系统的医学科学知识,将会对社会文明发展、人类健康进步具有推动作用。医学作为一门科学,与宇宙、天文、地理、生物等科学一样,是神秘、奥妙、精彩的,同样对青少年充满了魅力,如果针对他们策划选题,编辑出版一系列图文并茂或图解图注的医学科普图书和画册,再带有拼图或人体解剖组装玩具,这样既满足了青少年求知欲的需求,又启发了他们奇思妙想的探索精神,寓教于乐的同时将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也可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人们对医学知识的需求是无止境的,要将医学科学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与健康教育导向的思想层面、人文关怀结合起来进行考量,这样才能扣准读者的需求,选好题、出好书。

2选题创新的切入点

2.1观念新

编辑观念创新是医学科普编辑选题策划的前提和起点。传统的科普作品强调科学知识本身的传授,而现在是一个多元化的媒体时代,绝大多数读者乐于通过轻松活泼乃至娱乐化的阅读方式接受科学知识,也就是说具有科学普及和休闲娱乐双重功效的科普作品才会受欢迎。因此,要用流畅的、文学的、大众化的语言,使作品内容生动有趣、让人印象深刻。因此,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综合文化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开阔的文化视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准最佳的创新结合点,以新制胜。

2.2落点准

当前,无论是医学图书、医学报刊,还是各种新媒体均在谈健康,可内容却大都是在“老生常谈”,作品的抄袭、雷同现象更不容忽视。当今医学图书市场当中,医学科普图书已经形成了一个细分种类,它已经覆盖了医学常识、疾病控制、保健养生、健身、减肥、美容、孕、产、育、生殖健康等方面,例如,疾病防治包括了从头到脚的所有疾病的防治。那么,如何挖掘新选题呢?从什么内容角度切入呢?笔者认为,可以有以下几种思路:①老调弹出新曲。例如,狂犬病知识大家都知道,但随着养宠物的人越来越多,就需要反复普及这方面的知识。②老内容新角度。例如,脑血管疾病患者生活注意事项内容很多,但性生活问题难以启齿,选择从这个角度切入,可使作品的吸引性、实用指导性提高了。此外,许多突发事件、热门话题都可能成为医学科普图书的选题。例如,2003年SaRS突发时,就需要及时出版对抗SaRS方面的科普图书,指导人们进行防治。而当今的“医患关系”话题是热点,如果及时组织出版“医患关系沟通”方面的图书,也会使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2.3书名妙

俗话说,看人看脸,看书看皮,看报看题,可见书名的重要。好的书名可以达到融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实用性于一体的效果,会引人注目。一本医学科普图书的好书名,多是运用了修辞手段的结果。修辞手法的运用,会使书名更加鲜明、生动、出奇制胜。医学编辑在策划选题时,也要多考虑书名,以挖掘新的切入点,给读者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

3结语

医学的科普知识篇4

【关键词】普通外科、面临挑战、外科医生

【中图分类号】R19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370-02

引言:

普外科发展到今天,学科方面有一定的挑战,但是对于外科医生来说,同样是挑战重重。外科医生不但要面对繁忙的临床工作,还要对患者的生命负起全部责任;面对不断更新的医疗器械、治疗方案要不断进行潜心研究才能够对其略知一二。加之我国现在医疗体制尚不健全,很多医生还面临着民事的纠纷,尤其是普外科医生。所以,我们可以想象,新世纪摆在普外科医生面前的压力与挑战是前所未有的。医生要剖析疾病的客观现象,也要剖析自己,只有这样,面对较大的压力与挑战时才能够从容不迫。

1普外科医生的特征

在普外科工作的医生,经常遇到的都是需要进行手术的病症,病情一般比较严重。需要医生尽快作出诊断和提出治疗方案:外科工作强度大.且有较大的风险、医生所承受的精神压力较大。扎在系那是生活中表现为性格开朗、直率、豪放;具有较强的合作精神,观能力、判断能力较强;遇事果断、自信、干净利落、雷厉风行:善于及时总结经验。但是恰恰是这些性格特征使得医生在某些方面存在缺陷,有事会导致不好的结果产生,如有时过分依赖自己的经验而容易轻率或武断地作出决断:重视手术、轻视理论现象较普遍:大多数外科医生思维定势较强.遇到特殊情况难以跳出原有的思维框架:对于已作出诊断的疾病.外科医生尤其是低年资的外科医生.缺乏应有的判断能力.不敢否定或过分依赖于原有诊断。

2普外科医生面临的主要挑战

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特别是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度发展,各行各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步入不断发展的新兴阶段。当然普外科也不例外,与前几年相比,现在普外科遇到的病人、病情都已不在一样,更重要的是患者对于医生的要求更高。所以,作为普外科医生就一定要去学习很多新的技术,将有新的课题需要去研究、新的问题需要去解决。作为普外科医生,应抓住机遇,迎接新的挑战,以不断地适应社会发展,满足病人的需求。

2.1普外科的压力大于其他科室

如上所述,医疗结果的不确定性、医疗实践的高风险性。要求外科医生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即要勇于为病人承担责任和风险,还要有很强的法律意识、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所以,在精神压力上,普外科医生要比其他科室的医生更大些。另外由于我国目前的医疗体制并不健全,存在外科医生收红包的情况,这对于普外科医生来说,是一种无言的伤害。人们时不时的就会戴着有色眼镜看这样的医生,这给普外科医生在心理上也带来一定的压力。最后是经济上的压力,随着普外科领域社会化、市场化的进一步深入,该学科在医学环境中占有越来越重的分量,为使普外科在经营范围内有一席之地,医院与医院之间、上级与下级之间、医生与医生之间自然地参与了激烈的医疗市场竟争。甚至有的私立医院为了吸引病人,高薪聘请知名医生坐诊,使得基层公立医院的医疗资源大大浪费,导致医疗事业畸形发展。而基层公立医院福利待遇一般,有限的医疗资源,残酷的竞争,也给普外科医生在经济上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2.2医学模式的改变同样是一种挑战

来自病人(家属)的意愿、社会价值要求与医学原则的矛盾等,使得外科医生在手术适应症的选择、根治性手术的规范化程度、疑难重病例的治疗勇气上,以及对出现的并发症和非理想后果的解决等,都提出了新的问题。甚至会令外科医生感到十分棘手和困惑。仅依此还不够,因为一个外科医生智慧与技能的发掘,以及处理问题的本领和艺术,同时还需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

2.3多元能力的培养是一种终身挑战

首先,对于普外科医生需要拥有终身的学习能力,一个医生的职业生涯往往超过30年甚至更长,毕业后开始工作只是医学教育的开端,要在工作中不断更新知识。坚持终生学习,才能做一名好医生。在具备学习能力后还应该培养自己的接受能力、表达能力、感知力。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就必须学会医患沟通的技巧。一个训练有素的医生对患者的问题有很好的感知力,只简单几问就能抓住要点。此外,要具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医生要积极吸收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用于临床实际.把握疾病产生过程的基本规律.将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才能有的放矢。另外,必须要有体现全科医学的能力,掌握医学的多方面知识和技能,要重视患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心理和经济环境,不仅要治疗患者眼前的疾病,还要考虑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回归社会的问题。

2.4达到医生的最高境界更是一种挑战

在职业道德上,恪守医德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唐代孙思邈就曾有名句写到“凡大医治病.必当无欲无求,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另外,所谓“医者父母心”,作为医生以人性的关爱、宽容的理解、艺术的交流.达到心与心的沟通,并形成良好的医患关系与医护关系。在团队合作中,上级对下级应正确领导,下级应对上级充分信任,相互理解、完成多人的合作。

总之作为普外科医生要达到最高境界应遵循“学――终生地去学,多方面地去学。干――作风踏实.深入其中。思――勤于思考,善于总结。进――谦虚谨慎,不断进取。”的思想,这对于普外科医生甚至所有医生来说都是一生的挑战。

3结语: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普外科医生所所面临的挑战和压力将会越来越大。但是救死扶伤是医生的职责,无论面对多大的挑战,作为一名合格的普外科医生都应直面挑战,迎难而上。

参考文献

[1]万江华.靳风烁高学历青年外科医生临床能力的培养[期刊论文]-现代医药卫生2008,24(9)

医学的科普知识篇5

【关键词】卫生科普宣传多样化合作以人为本

近年来,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物质需求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在此基础上,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的生活品质。其中,对于“健康”的追求表现得极为突出,包括想要安享晚年、改善生活质量的老人,希望孩子健康成长的父母,还有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工作学习压力下,由于种种不良的生活方式导致的“亚健康”状态的年轻人等各类人群,由此应运而生的是各种健康节目的走俏。

对于医院来说,创新开展医疗卫生科普宣传,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理念,普及各种防病治病知识,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正确引导人们改变思想观念、纠正不良习惯、改善生活质量、讲究公共卫生道德,对于提高个人健康水平或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水平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医院需要高度重视卫生科普宣传,全院上下协调配合,将宣传健康理念、普及卫生知识作为自己的责任和目标,大力开展各项工作,从而让医疗卫生科普宣传工作展现出新的特色。

一、开拓思路,宣传形式多样化

卫生科普宣传是指医学专家利用自身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结合大众的实际需求,把复杂深奥的医学理论和研究成果转化为通俗易懂、便于人们接受的卫生健康常识的过程。并通过这一宣传,普及健康理念,更好地帮助人们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从而潜移默化的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

同时,在宣传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味地被动地知识传授,而是需要让大众参与其中,积极主动地学会自我保健。所以现代医院的卫生科普宣传需要开拓思路,采取多样化的形式来增加感染力,帮助人们提高健康素质。

近年来,笔者所在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通过多种方式,采取各种措施,开展丰富多样的卫生科普宣传活动,深受广大市民的欢迎。

1、院内动员开展多样化的宣传活动

医院的网站和报纸作为宣传工作的喉舌,自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我院的官方网站上,就有专门的患者“就医服务”板块,内容设置含有大量的“专家专病介绍”和“健康博览”知识,以及各种健康宣教活动的预告等等,清晰明了,便于大众查找阅读。此外,在医院的报纸上,定期刊载医院的医疗动态和新技术项目,且每期都设有“健康讲堂”的专版,把权威专家针对某一疾病的防治等相关访谈内容详细地刊登出来,扩大健康科普宣传。

每周一次的《健康大讲堂》是我院的一个特色栏目,自2011年底开展至今已有60余期,为市民提供免费的健康讲座。每期活动邀请我院知名医学博士、专家教授组成专家团队,根据不同的季节、针对不同的疾病确定主题,结合老百姓普遍关心的健康话题展开专场讲座,向市民传授疾病预防、诊疗、保健等知识,广受好评。

在每年的各种卫生日里,医院的相关科室积极准备,开展形式各样的宣传活动。“卫生日”是指与卫生、健康相关的纪念日,有国际日、国内日两种,如“世界睡眠日”、“中国爱耳日”、“全国爱眼日”和“世界心脏日”等等。在各种卫生日到来之际,医院临床科室与宣传部门积极配合,开展义诊、讲座等多种宣传工作,并印发各种宣教材料,呼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普及防病治病知识。

由于医院的门诊量巨大、手术台次较多,所以在正常的医疗工作之余,要想顾及到每一位患者及其家属对于疾病、手术等相关医学常识的需求,还需要充分利用各种有效资源,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医院的宣传长廊、海报栏等多种渠道,加强健康知识和医院优势资源的宣传,方便患者了解情况及时就医。在各个科室设立宣传栏,结合实际情况出发,介绍疾病的防治、专家的信息、新技术的发展等等,以满足大众对于医院情况和健康知识的需求。

2、利用优秀的医学资源与媒体充分合作

医院虽然有着丰富的医学资源这一优势,但想要做好卫生科普宣传,仅仅靠自己一家的力量还是十分有限的。与媒体充分合作,可以扩大影响力,在更大的范围内,更有效地传播健康知识,提高传播效率。我院在实际工作中,与本地的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纸、网络等各家媒体单位积极配合,全方位地做好科普宣传工作。

在各个疾病的发病高峰期或者卫生日,积极与媒体联系,组织策划宣传活动。如夏季的“高温中暑”是夏季各家媒体的关注点,我们通过联系安排科室专家接受记者采访,向广大市民科普防暑知识,收到良好的宣传效果。同时在各个卫生日到来之际,组织各项活动的同时,通知媒体提前做好活动的预告宣传和及时报道,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参与我院的健康宣教活动并且从中受益。

目前为止,我院已与多家媒体单位开展多项合作宣传,除了接受采访以外,还安排专家走进演播室、电台以及报社,做现场节目和热线交流等,通过多样化的形式,丰富卫生科普宣传的传播面,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

二、发挥优势,树立医院良好形象

积极开展卫生科普宣传工作,一方面为广大群众播撒健康知识,另一方面也在大众面前树立了医院良好的形象,是一项互惠共赢的活动。通过这些宣传,医院的实力、专家的素质、学科的水平等等各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而被公众认可的医院形象,是一种潜在的巨大能量,对医院的发展和建设都具有极其广泛的作用。它能够拉近医院和大众之间的距离,从而更容易得到他们的理解、信任和支持。

在现代医院卫生科普宣传工作中,医院应该积极发挥自己的优势,把自己先进的诊疗技术、前沿的学科水平、强大的医疗团队、高新的医疗设备等方面融合进去,在传播健康的同时也为自身做出潜移默化的正面宣传和展示。因为,医院里从专家到技术、设备等各个方面,每一个医疗信息都和患者的生命息息相关。所以及时的宣传,不仅能够为医院树立良好的形象,扩大医院的辐射面和影响力,更是为社会、为病人提供迅速、有效服务的需要。

我院的许多学科发展在省内甚至国内都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而围绕这些内容做科普宣传,不仅可以帮助树立医院的良好形象,更是方便患者正确的就医。为了使大众更加了解我院的医疗水平和学科发展情况,我们在院内通过宣传栏、橱窗展示等各种方式积极宣传报道先进技术,同时也先后通过各类广播电视节目,为大众带去最新的医学发展情况介绍,加深大家对医院的认识和了解,树立医院的良好形象,同时也方便大家获取医疗信息,能够接受最快最好的诊治。

三、以人为本,改善医患关系

卫生科普宣传不是简单的宣教,从内容上来说,它必须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从形式上来说,也要尽可能的通俗易懂,才能拉近与大众的距离,增强彼此的沟通。对于参与卫生科普宣传的医务工作者来说,每一位都是本着服务大众的心愿,不以谋求经济利益为目的,积极开展多项活动,根据不同的需求采取不同的形式,体现出医院服务百姓的人文关怀。

以人为本,体现在深入基层的各项宣传活动中。卫生科普知识的宣传,很大一部分需要走进社区、走进单位、走进农村,扩展宣传的辐射面,让更多的人能够接受到健康知识的宣教且从中受益。我院的广大医护人员经常组织各种义诊、送医送药、健康咨询讲座等走进基层的科普宣传活动,不畏艰苦,努力把健康理念、卫生常识、疾病知识带给条件相对落后的地区。

以人为本,体现为针对不同群体的差异化科普宣传。为了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宣传工作必须体现差异性。同样是“糖尿病”的科普宣传,针对老年人、年轻人,不同的群体就要有不同的方法。不仅宣传内容上要有所调整,更需要结合老年人或者年轻人的心理在形式上选择他们更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宣传方式。

通过这样的卫生科普宣传,拉近医院与大众的距离,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它让医务工作者更加明了患者的需求,让普通大众对医院和医务人员多了信任和理解,对新形势下改善医患关系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的卫生科普宣传工作呈现出新的特色。我们医务工作者只有怀着“以人为本、服务大众”的理念,积极创新,开展丰富多样化的卫生科普宣传工作,才能够在更好地服务社会的同时谋求医院的健康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①邵志华,《让医院卫生科普宣传体现人文关怀》[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7(6)

②邹宏,《利用“卫生日”开展科普宣传》[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3(1)

医学的科普知识篇6

张颉驰马珏孙强: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广州510150

吴涯雯: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东广州510150

社区居民“院前急救”知识普及方法的初步讨论

张颉驰吴涯雯马珏孙强

tHepReLiminaRYDiSCUSSiononpopULaRiZinGinGpRe-HoSpitaLCaReKnowLeDGeamonGCommUnitYReSiDentS

ZHanGJiechi,wUYawen,maYu,etal

【关键词】社区居民院前急救普及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5.07.061

随着我国各类灾害事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频发,应急安全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其中社区院前急救作为应急安全的重要组成成分,也愈来愈受到社会和全民的关注[1]。

广州市是我国南方特大城市之一,作为老城区代表的越秀区,路况复杂、房屋密集、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明显。基于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已趋于完善,面对百姓对社区卫生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强,社区“院前急救”知识的普及仍存在问题,为此,在2014年8月~2015年2月我院走进越秀社区,开展有关“院前急救”的科普讲座、培训。这里对如何在社区开展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知识普及进行初步探讨。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14年8月至2015年2月,选择越秀区社区居民,开展CpR、创伤急救及意外伤害科普讲座2次,期间通过居委会自由招募“少青中老”各年龄段居民及“第一目击者”人群,开展有关“院前急救”知识培训2次,共约160人次。

1.2普及方法

1.2.1普及小组成员急救知识培训小组由临床经验丰富,擅长急救生命复苏的高年资麻醉医师带队,再联合其它专科一线专家及护理团队,为技能培训提供技术保障。

1.2.2培训内容①社区基本急救常识:如急救电话是什么、如何正确拨打120、气管异物、烫伤第一时间如何处理等;②以《初级创伤救治手册》为教材,指导社区常发生的急症急救知识:如对突发心脑血管病患者,如何保持其合适的体位,如遇到骨折病人、胸痛病人的初期处理等相关知识[2]。③以《2010心肺复苏指南》为指导的初级心肺复苏技术CpR,包括意识丧失的判断、心搏、呼吸停止的判断、胸外心脏按压、开放气道、口对口人工呼吸。

1.2.2.1理论知识制作有关“院前急救”的科普小挂图、宣传小画册等张贴于社区街道公告栏,每个季度均开展各种形式的有针对性的急救知识教育,如发放急救常识宣传材料、门诊面对面传授急救方法、深入社区开设不定期院前急救知识讲座,增强社居民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另外,对“第一目击者”人群的进行重点培训教育。

1.2.2.2技能培训①准备心脏复苏模拟人“安妮”及纱布、绷带、三角巾、夹板、担架等供操作训练用。②要求培训人员掌握心肺复苏术(CpR),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技术。③在讲解CpR时,培训人员通过模拟生活中的场景,在模拟人体身上进行现场演示,互动教学,面对面教,强调按压指标的重要性,并纠正动作要领。然后,分组训练,相互之间进行相关技术的训练。根据上述完成情况,每期均进行培训考核,最终通过模拟场景完成“院前急救”的人次约达120人,总共培训人数为160人。

1.2.3宣传工作急救面对着社会各个层面,触及到社会每个角落。①深入越秀各个社区的宣传板,普及简单的急救知识。②通过医院微信平台,每周一期关于突发事件处理的小贴士,让居民在手边即可学习掌握基本“院前急救”。③发挥“第一目击者”作用,尽量对公共场合服务人员做到人人普及。

2普及效果

对越秀区参与培训的居民进行“院前急救”知识现状调查,培训前,明白何为“院前急救”仅有17%,了解心肺复苏CpR的不到1%。培训后,受训的成员一次通过理论、操作、试讲考核的占90%。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在社区中科普开展学习急救知识有重要意义的占95%,对医院此次开展的普及小组授课满意程度达99%;认为讲解内容可以为以后生活、工作中的突发紧急情况提供帮助的占93%;会主动向身边其他人推荐该讲座的占92%。

3讨论

一个国家的院前急救水平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组织管理、医疗水平和公共福利的综合能力。院前急救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和综合服务能力的重要标志。院前急救对于发挥政府职能、树立政府形象、保障群众健康、促进社会发展等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3]。

然而,目前我国各地社会公众“院前急救”意识普遍淡薄,大部分知识都是从电视节目上了解,具有相对的局限性和狭隘性,对“可预见的灾害事故”急救知识几乎不懂(如:城市暴雨、暴风雪、地震、爆炸、交通事故等),对院前急救基本知识技能的掌握能力较低[4]。从事院前急救人员配置不明确,对于院前急救的准入制度不规范,实施培训不系统,方案不统一[5-6]。目前西方国家院前急救处于成熟发展阶段,许多国家已经建立了完善的

急救培训体系,并通过法律法规对急救培训作了明确规定[7]。中国院前急救正处于初期起步阶段,院前急救正逐步得到政府和公众的重视,中国应抓紧时间加快院前急救的建设工作,其中应该包括以下几种工作:①国家应通过立法,制定政策,确立院前急救的任务和资金保障机制。建立院前急救准入、急救医生福利、晋升方向明确的规定。②民众的医学知识普及教育,使第一目击者在急救工作者未到达之前能实施正确有效的处置,为医生抢救赢得时间[8]。③向社会公众普及“可预见的灾害事故”急救知识,如:城市暴雨、暴风雪、地震、爆炸、交通事故等。④加强公众对“院前急救”的意识,提高社区居民对院前急救基本知识技能的掌握能力。⑤加强急救网点建设,加强公众拔打“120”电话意识。⑥院前急救医学应列入医学院校必修课程。

社区急救服务,是生命攸关的初步医疗救护,垂危濒死伤患者,在发病现场的4~6min内,是最重要的时刻,称之为“救命的黄金时刻”。在此时间内,抢救及时、正确,生命有可能被挽救。如今现代急救,不再是关在医院围墙里医生的专利,也不再单单只是昔日所普及的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简单的“四大技术”,更多的是要立足于现场,开展以心肺复苏及电除颤为主的挽救生命,以及对严重创伤造成伤残等危急情况的医疗救护。根据这次培训效果,在社区普及“院前急救”,居民学习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在实际生活中是可操作的、实用的,这对提高院前急救的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提高医疗质量,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麦艳婷,陈燕萍.广州市番禺区2010~2012年突发群体事件院前急救分析[J].现代医院,2013,13(12):152-154.

[2]范小勇,郝向峰,石德志,等.初级创伤救治原则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4(07):838-840.

[3]吕传柱,周才旺,张玉霞,等.院前急救在急救医学与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急救医学,2002(06):63-64.

[4]张军根,王红妹.我国公众急救技能普及的现状与趋势[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7(10):1115-1117.

[5]徐绍莲,夏莹,方萍,等.成人心肺复苏模拟培训考试中存在问题的调查与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29(1):130-132.

[6]吕传柱,付大庆,刘红梅,等.急救医学教育与急救人才梯队建设[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2,21(2):223-224.

医学的科普知识篇7

所谓“标准化病人”,就是健康人扮演的患有某些特定病症的病人。医学生根据这些“病人”的症状,提出诊断及治疗方案。“标准化病人”就是一份“活试卷”,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综合水平和实践能力。在欧美发达国家,“标准化病人”早就被运用于临床教学和医师执业考试中,在我国也不算什么新鲜事。但是,由于公众不熟悉医学教育的特点,所以引发了不必要的争议。

医学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科学之一。一名医生,即便付出毕生精力,往往也只能熟悉一个专业、一个学科,而无法成为“医学通才”。因此,在医学知识上,医生是绝对权威。但是,长期以来,很多医生都习惯于躲在手术室、病房和实验室,而很少有人愿意面向大众做科普,从而导致我国医学科普严重滞后。据卫生部调查,我国公民的健康素养普遍偏低,很多公众连一些基本医学常识都不具备,甚至存在严重错误的认识。这也是公众误读医学的主要原因。

大众传媒是医学科普的重要舞台,记者是医学科普的重要力量。如何把深奥的医学知识“翻译”成白话,考验着记者的综合素养。只有既遵循医学规律,又遵循传播规律,才能讲好“医学的故事”。但遗憾的是,少数媒体记者在医学知识欠缺的情况下,采访作风又很浮躁,结果导致很多违背医学常识的报道,加剧了医患矛盾,影响了社会和谐。

例如,某媒体记者在报道北大医院一起医疗纠纷时称,医生在做人工呼吸时非常粗暴,病人肋骨胸骨骨折,刺破心脏、肝脏,最终因大出血而死亡。其实,稍有医学知识的人都知道,人工呼吸一般适用于心跳停止的病人。这至少说明,先有病人心跳停止,后有医生做人工呼吸,而不是相反。事实上,心肺复苏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按压力度,力度越大,心脏泵血越好,但对胸廓的损伤也越大,这是无法避免的。在紧急抢救中,这样的做法完全符合医学规范。

医学的科普知识篇8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关文件精神,大力普及卫生常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着力提高城乡居民身体素质,促进达县卫生事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二、活动主题

“坚持科学发展,建设健康达县”。

三、活动内容

开展卫生科普知识宣传,重点是春季卫生防疫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策,把重点传染病防控知识送到群众手中,把新医改政策和温暖送到农民心中;做好送医、送药、送技术、送设备到农村,开展义诊义检和技术培训指导活动,把科普活动月暨卫生下乡活动办成真正为农民、为基层办实事、办好事的品牌载体。

(一)积极参与城乡互动示范活动

县卫生局、县医学会、县农村卫生协会组建医疗卫生科普宣传队,参加县委县政府在渡市镇开展的大型城乡互动示范活动。县级医疗卫生单位要积极配合,提供人员、药械、车辆、宣传资料等支持,确保活动圆满成功。同时,深入部分乡镇场镇集中开展卫生科普宣传和义诊、义检及卫生咨询服务活动(具体安排附后)。

(二)认真抓好巡回医疗

各级医疗卫生单位要组织医务人员成立巡回医疗小分队,走村入户开展义诊义检,为农民群众送医送药,开展卫生科普知识宣传,发送卫生宣传资料,进行健康指导咨询服务,增强农民防病意识,提高全民健康素质。

(三)切实做好对口支援工作

县卫生局、县医学会、县农村卫生协会以安云乡佛岩村为科普联系村,依托村卫生站办好卫生宣传栏,开展卫生技术帮扶工作,组织医学专家进村开展义诊、义检、健康教育等活动。县级医疗卫生单位对口支援分工:县医院对口支援景市中心卫生院,县中医院对口支援堡子中心卫生院,县疾控中心对口支援大堰乡卫生院,县妇幼保健院对口支援大滩乡卫生院,县卫生执法监督大队对口支援道让乡卫生院,县新合办对口支援碑高乡卫生院。承担对口支援的单位一是要开展医疗技术援助,根据受援单位需要选派技术骨干到受援单位进行业务技术指导、带教和举办学术讲座每季度至少一次,以帮助提高其医院管理水平和业务技术能力。二是要提供设备援助,将闲置的医疗、办公设备无偿提供给受援单位,解决基层卫生院设备缺少的问题。三是要免费接收医务人员进修和预防、保健、卫生执法、新农合相关人员的业务培训,承担对口支援的单位每年免费接收1至2名受援单位的工作人员进修培训,进修培训内容和时间由双方协商确定。

(四)继续实施大手拉小手工程

县医院、县中医院要继续抓好“爱心妈妈(爸爸)”活动。各中心卫生院要与辖区一所中、小学校联系,一是无偿帮助学校做好健康教育课程安排,派员对学生讲授健康知识;二是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宣传,在学校定期开办健康教育专栏或开展全校性健康教育大课;三是至少援助一名该校贫困学生,要求援助物品价值不得低于100元。

医学的科普知识篇9

1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医药院校基础医学课程大多还是承袭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机械照搬西医临床专业基础医学的课程体系,即以学科为中心,按医学科目进行教学,各个知识点分散于不同的科目中。课程设置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在大一、大二阶段分别讲授。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学科各自的独立性、系统性,而同一器官或系统的形态与功能、生理与病理等知识本是相互联系的,孤立地依据某一门课程难以阐述透彻,影响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因此这种忽略医学知识整体联系的传统模式在教与学两方面都存在明显弊端。在教师方面,各课程通常各自为阵,基于本课程的特点进行教学,难以完成知识点的有机衔接,无法给学生勾画出系统的基础医学知识体系。各课程教师为便于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理解,都必须做承前启后的铺垫,这又导致了一方面是教学内容的无序重复,另一方面是课时不足的尴尬局面。在学生方面,由于缺乏对基础医学课程体系的整体了解,在单个课程中学习某个知识点时,态度消极、被动,对所学基础医学知识理解不透彻、掌握不牢固,对后续临床各学科的学习起不到应有的促进作用。而且这种学习模式使学生的思维易于局限在某个专业范围内,对医学整体知识掌握不足,导致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降。教学内容的无序重复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学习效果,学习耗时长、效率低。有鉴于此,必须对基础医学课程体系进行整合,探索出一套适合新型中医药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对基础医学整体知识的掌握,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学以致用,为造就专业水平高、动手能力强、更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医学人才服务。

2改革的对策

2.1变革教学模式打破传统学科界限,改变原有按医学科目进行的传统教学模式,结合临床实际需要,采用以系统为主线、形态和功能阐述相结合的新的横向教学模式。即将分属于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组织学、微生物与免疫学等课程的相关知识按系统进行整合,构建新的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模式进行横向教学。新模式不再以课程为单位分别安排教学,而是以系统为轴线,各科目教师穿插授课,着力为学生勾勒出基础医学的整体知识体系,使基础知识真正服务于临床实践,让学生提前对临床知识有直观的了解。以泌尿系统为例,在以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里,我们首先让学生明了肾脏的位置、形态,这部分知识由解剖学教师讲授;继而由组织学教师和生理学教师阐述肾脏的生理功能,包括肾小球的过滤、尿液的产生过程;最后由病理学教师讲解肾脏的常见病变,如尿毒症形成的机理等。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当我们完成泌尿系统中肾脏的讲授时,学生对肾脏这一人体器官的位置、形态、生理以及常见的病理表现都有了比较完整的认识。这种从解剖、组织、生理、病理等课程横向同时进行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更易于理解与临床相关联的知识,而且便于各课程教师之间的互动与交流,防止了重要知识点的遗漏,同时也避免了授课内容的不必要重复,减少了课时数,为学生赢得了更多讨论与自主学习的机会。

2.2整合教学内容参考国外教育界倡导的融合性学习(blendedlearning)模式,从宏观的角度综合考察课程体系,站在整体的高度整合基础医学各学科知识,将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组织学等各课程内容按照结构-功能-病变的主线进行横向融合,构建新的教学模块,即基础医学教程。新模块分为理论与实验课两大部分,其中理论课程包括基础医学教程导论、基础医学教程各论(上)及基础医学教程各论(下);实验课包括基础医学形态实验与基础医学机能实验。通过整合,使各学科知识相互渗透,“实现形态与机能、宏观与微观、正常与异常、生理与病理等多种知识的综合”。新的教学模块强调整体意识即完整知识结构的构建,淡化了学科界限,使教学内容体现学科群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重组与综合,对基础医学课程内容进行整体优化与改革,避免了传统基础医学教学模式中常见的内容重复及相关联知识点衔接不充分等弊端,实现各学科间的有机衔接。这种整合体现了基础医学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体理解和掌握,也强化了知识的整体性和实用性,缩短了基础医学的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的距离,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理论联系实践,有利于增强学生未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在讲授法为主的同时,融合多种教学方法。例如设计一个主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带领学生参观解剖形态陈列室,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人体结构;指导学生进行显微镜观察、完成各种实验等。这种采用多专题和重讨论,将演示、参观、实验等方法有机融合起来的教学方法,改变了以往教师一言堂式的沉闷讲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习兴趣。学生能主动围绕专题积极讨论,活跃思维,深化思考,提高了学习效率。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将传统教学手段与网络化学习相结合,即将视听媒体、计算机辅助的学习方式与运用粉笔的传统学习方式相融合。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直观地观看结构图,并指导学生利用相关网站拓展获取知识的途径;同时在我们自己构建的网络教学平台上开展辅导与答疑,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这一系列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促进了教与学的融合,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又大大突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优化了教学效果。

3教学效果评估

3.1授课对象及教学模式授课对象为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级五年制本科中医学专业精诚计划实验班、普通中医班,精诚计划班35人,普通班41人。精诚计划班依据整合后的教学模块“基础医学教程”,以器官系统为中心进行横向教学;普通班采用传统的以课程为单位的一般教学模式。以泌尿系统为例,传统教学模式所用课时数为27,教学内容包括:泌尿系统的形态结构(组织学、标本实习、大体形态,9课时),由解剖组织学教研室承担;尿液的生成与排出(6课时)、尿液的生成与排出实验(3课时),由生理学教研室负责;泌尿系统病理(9课时),由病理学教研室完成。改革后的教学模式所用课时数为18,教学内容包括:泌尿系统的形态结构(3课时),由解剖组织学教研室承担;尿液的生成与排出(9课时),由生理学教研室负责;泌尿系统病理(6课时),由病理学教研室完成。需要说明的是,传统教学模式按学科安排教学,上述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负责的教学内容分别在各自的学科中横跨2-4个学期完成;而改革后的教学模式强调保证知识的系统性,因此上述教学内容横向整合在同一个学期中完成。

3.2测试方法在完成一个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后,教师组织该系统的病案讨论,学生进行综合性实验。在该系统的教学过程全部结束两周后,对学生进行测试。选择该系统最重要的知识点作为测试内容,学生采用口头表述或者书面作答的形式完成测试。3.3测试结果以泌尿系统为例,两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对泌尿系统各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情况如下。

3.3.1肾的形态结构成绩测试结果精诚计划实验班:达标5人,基本达标23人,未达标7人,达标率80%;普通中医班:达标9人,基本达标22人,未达标10人,达标率76%。经χ2检验,χ2=1.228,p>0.05。两种模式下肾的形态结构成绩达标率无显著差异。

3.3.2肾小球的滤过过程成绩测试结果精诚计划实验班:达标7人,基本达标20人,未达标8人,达标率77%;普通中医班:总人数41人,达标5人,基本达标26人,未达标10人,达标率76%。经χ2检验,χ2=0.905,p>0.05。两种模式下肾小球的滤过过程达标率无显著差异。

3.3.3尿液的排出过程成绩测试结果精诚计划实验班:达标5人,基本达标22人,未达标8人,达标率77%;普通中医班:达标5人,基本达标25人,未达标11人,达标率73%。经χ2检验,χ2=0.193,p>0.05。两种模式下尿液的排出过程成绩达标率无显著差异。

3.3.4尿毒症的病因病机等成绩测试结果精诚计划实验班:达标4人,基本达标19人,未达标12人,达标率66%;普通中医班:达标4人,基本达标20人,未达标17人,达标率59%。经χ2检验,χ2=0.417,p>0.05。两种模式下尿毒症的病因病机等成绩达标率无显著差异。两个班级的达标率比较虽无统计学意义,但采用改革后新模式教学的精诚计划实验班总体成绩高于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普通中医班。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章节的测试结果亦如此。

4新模式取得的成效及尚待完善之处

4.1已取得的成效新的教学模式打破了学科固有屏障,建立起多学科交叉且有机融合的课程教学体系,创立了多元化的课程模块,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从泌尿系统看,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除了将组织的微观结构部分压缩了一些(基于现代诊疗场所的检查已非常细化,不太需要医生读片),主体内容没有变化,从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到功能再到病理机制,一气呵成,课时减少了时,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完整地掌握了该系统的重要知识点。从测试成绩看,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总体成绩以及优良比例普遍高于传统教学模式,虽然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意义,但至少有以下两方面成效:其一,新的教学模式在学生学习成绩普遍有所提高的前提下,显著减少了教学课时数。课时数的减少是对学生时间和精力的直接解放,为他们拓展新知识创造了条件。其二,在后期对相关临床课程教师和学生的回访中,他们普遍认为,新的教学模式由于强调完整知识点的学习,使得学生的学习前瞻性更好、目的性更强,因而对知识点的掌握更透彻,增强了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切合社会需要。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还对上述两个班学生西医内科相关章节的考试成绩进行过比较,发现采用新模式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

医学的科普知识篇10

吹响第二次卫生革命的号角

过去,我们是革病原微生物的命,今天我们要革自己的命。为什么这样说呢?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非传染性疾病是对人类健康威胁最大的现代病。它们在我国城乡均排在死因的前几位,而且占到总死因的2/3到3/4。这些与现代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对人民大众的威胁是一死三残,医无良方。但是,这些疾病是可以预防的。专家论证指出,只要做到“不吸烟,饮酒不过量,平衡膳食,锻炼身体”,现代人的死亡数量可减少一半,平均期望寿命可多活10年。所以第二次卫生革命是要向自己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开刀。要改变成千上百万人的不良习惯,需要拿出“移风易俗,改造世界”的气魄,“革命”才能成功。这也是新时期我们医学科普和健康教育工作的起点。

医学科普工作的首要任务是传播医学科学精神,而医学科学精神的实质是医学科学的规律。在卫生防病、医疗保健、医学教育、卫生管理以至科学研究等卫生工作中,科学普及和健康教育都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医学科普和健康教育工作是低投入、高产出的保健措施,是提高全国人民健康水平的捷径。让群众理解和参与的程度是这些工作成败的关键。要使全社会形成“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风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被科学实践证明了的科学原理,旗帜鲜明地反对迷信、愚昧和伪科学。要对打着“科学”招牌弄虚作假、招摇撞骗、经济诈骗等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行为,坚决给予揭露。

医药卫生工作者是医学科普的主力军

广大医药卫生工作者是医学科普的主要力量,应视宣讲医学知识为自己的天职。因为你们对自己的专业和相关领域比较熟悉和精通,能够抓住要点和关键内容进行宣讲,使医学科学知识的传播达到应有的效果。

我国北京首钢预防保健工作的成功经验受到世界卫生组织表彰,并向全世界推广。在1969~1971年,首钢职工高血压病的发病率为8%~12%,年发病率为1.2%,脑卒中的年发病率为134.4/10万,死亡率为93/10万。面对这一严重情况,他们一改单纯服用降血压药物的传统做法,而是深入车间、家庭,教育职工少吃盐,每人每天限盐在6克以内;全面劝阻吸烟,帮助职工合理进食,坚持锻炼,控制体重;对已确诊的高血压病患者做到系统管理,健康指导。这样坚持了20年,到1990年,首钢职工高血压病的年发病率降为0.65%,几乎下降了一半。人均血压水平并没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上升,反而略有下降。脑卒中标化死亡率下降了40%~50%。在全国大多数地区人群的心血管病发病率上升的同时,首钢20万人群的脑血管发病率却在明显下降。

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

大众传媒如报纸、杂志、录像片、书籍等,在医学科普宣传中有许多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对人民大众影响很大。医学科普要讲医学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要百花齐放,要经常评比表彰,使我国医学科普创作在新的地平线上呈现出繁花似锦的大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