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分析常见问题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54:06

财务分析常见问题篇1

结合高校财务管理实际,目前高校财务管理受到外界因素和学校内部管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整体管理效果上还不是十分理想,在具体的财务管理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财务管理缺乏有效的预算管理制度、财务管理缺乏良好的资金管理体制,以及财务管理缺乏完善的审计监督等方面。要想解决这些问题,不但要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特点进行分析,还要对常见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具体的解决策略,提高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质量,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二、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从目前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来看,由于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财务管理缺乏有效的预算管理制度

在当前高校财务管理过程中,预算管理制度是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果的规范性的重要手段。但是,受到财务管理理念和重视程度等多种因素的限制,高校目前还缺乏有效的预算管理制度,现有的预算管理制度难以满足实际需要,在具体的财务管理过程中,未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缺乏有效的预算管理制度,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制约了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高校财务管理缺乏良好的资金管理体制

随着高校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高校在财务管理中的资金量比较庞大,如何加强资金管理并提高资金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但是,从高校现有的资金管理制度来看,缺乏良好的资金管理体制现象比较突出,使得高校的资金管理存在用途不明确、支出不正规等问题,严重制约了高校财务管理的工作效果。因此,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体制是关键。

(三)高校财务管理缺乏完善的审计监督

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具有特殊性,为了提高财务管理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应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建立完善的审计监督体系,实现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审计。但是,从目前的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来看,审计监督机制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在具体的审计监督中,还存在一定的麻痹和放松思想,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以及管理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影响。

三、高校财务管理中常见问题的形成原因

基于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常见问题的分析,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常见问题具有较大的危害,并且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财务管理对预算管理制度重视程度不够

高校财务管理与其他企事业单位类似,在具体的财务管理中需要预算管理制度作为基础支撑。但是,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管理层认为高校财务管理比较特殊,对预算管理制度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实际的财务管理中也没有得到落实和执行。由此也导致了高校财务管理过程出现了不按照预算管理制度执行的现象,不利于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二)高校财务管理对资金管理风险认识不足

高校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收入和支出的资金量是比较大的,加强资金管理不但是降低资金风险和提高资金管理效果的关键,同时也是高校财务管理的必由之路。但是,这一管理思想在高校财务管理中并没有得到及时贯彻,而是直接被忽视,由此导致了高校财务管理中的资金管理存在较多的问题。因此,对资金管理风险的忽视,使高校财务管理工作难以取得积极效果。

(三)高校财务管理没有认识到审计监督的重要性

高校财务管理受到高校财务管理制度本身的影响,对审计监督工作开展不利,不但现有的审计监督机制不成熟,审计监督工作在实际中也没有得到有效开展,使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在审计监督上存在缺位现象。也正是这种主观上的忽视,导致了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没有得到有效的审计监督,严重制约了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效果。所以,认识到审计监督的重要性十分必要。

四、高校财务管理中常见问题的解决对策

基于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有效解决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是十分必要的。结合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实际,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高校财务管理应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

基于预算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以及预算管理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影响,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应着手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对现行的预算管理制度进行补充和完善,同时重点推进预算管理制度,使预算管理制度能够得到有效实施,提高预算管理制度的施行效果。因此,建立并完善高校预算管理制度,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着力点。

(二)高校财务管理应建立有效的资金风险管理机制

考虑到资金风险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影响,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应正确认识资金管理风险,并通过合理分析高校财务管理形式以及资金管理风险,达到掌握高校资金管理风险的目的。为高校财务管理提供有力的资金风险管理机制,使高校财务管理中的资金风险能够降到最低,有效解决高校财务管理中的资金风险问题,满足高校财务管理工作需要。

(三)高校财务管理应强化对财务行为的审计和监督

基于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特殊性,以及高校财务管理行为的重要性,来规范高校财务管理行为,使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能够在整体性和实效性方面达到预期目标,就要建立完善的财务审计和监督机制,形成对财务管理行为的有效监督,保证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得到良好的监督,提高审计和监督效果。所以,强化对财务管理行为的审计和监督,是提高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质量的关键。

五、结论

财务分析常见问题篇2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用友eRp-U8.72常见问题解决办法

在我国发展中,会计电算化也在快速发展,一些财务软件也逐渐应用到各个行业中。为了培养大量的人才,高校也把会计电算化作为核心专业进行教学。高校教学工作中,都采用用友eRp-U8.72财务软件进行教学。但是由于学生自身、软件等问题导致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积极对其进行研究分析势在必行。

一、系统管理操作中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

(一)常见问题

在账套修改工作中,学生一般都是以管理员身份登录系统,但是,在登录以后,很多学生发现修改按钮为灰色,不能及时进行修改。

(二)原因分析

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是由于学生将系统管理员以及账套主管的相应权限弄混。系统管理员的主要工作是建账、对账套进行引入以及输出、对用户的角色、权限等进行设置等,账套主管的日常工作主要是账套修改、账套日常工作处理等。

(三)处理措施

对于此种问题,学生只需要以账套主管身份注册系统管理就可以有效处理。

二、总账管理系统操作中常见问题分析

问题1:期初余额是正确余额的2倍。

原因分析:对于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等内容在设置过程中,没有对辅助核算进行使用,都是直接录入总账初期的余额;并且在没有删除总账余额的状况下对此科目的辅助核算进行设置;然后在“辅助期初余额”端口、“期初往来明细”端口对明细期初余额进行有效录入,就会导致总账余额是正确余额的2倍,不能保证试算的均衡。

应对措施分析: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学生可以在辅助初期余额的端口以及期初往来明细端口将明细的出去余额内容进行删除,然后,在将该科目的辅助核算的一些属性,在初期余额录入工作中及时将总账期初余额及时删除,最后在对会计科目辅助核算内容进行重新设置,就能保证明细期初余额的正确性。

问题2:在填制凭证涉及应收款项的情况下,系统会出现不能使用应收系统的情况。

原因分析:在会计科目设置过程中,应收账款如果已经设置了辅助核算,接受控制系统就会默认该科目是应收系统,所以,在总账工作中就会出现上述提示。

应对措施:措施一、会计科目在设置过程中,可以将应收账款的控制系统改为空白。采用使用应付款系统勾选上就能有效的对这些问题进行处理。

问题3:在出纳签字工作中,单击“总账”“凭证”按钮以后没有出现“出纳签字”。

原因分析:出现此种情况主要原因是由于在操作权限设置过程中,没有及时的授予操作的签字权限。

处理措施:系统管理在管理权限设置过程中,应该及时授予操作员出纳签字权限,保证出纳员以出纳身份登录企业门户,这样就能够进行出纳签字。

问题4:在出纳签字工作中,出现不符合条件的凭证提示。

原因分析:如果设置了出纳凭证,必须通过出纳签字,那么在出纳签字开始前,必须制定出纳专管现金总账科目和银行总账科目,如果没有指定,就不能进行签字。

处理措施:账套主管注册为企业,在基础设置的会计科目编辑中,将某些指定:库存现金设置为现金总账科目,将银行存款设置为银行总账科目,然后,以出纳身份再次进行注册,完成以后出纳才能正常签字。

三、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操作常见的问题分析

问题1:原始卡片录入工作完成以后,对账不均衡。

原因分析:原始卡片录入工作中,相应的金额输入错误。

应对措施:对卡片管理进行管理,如果是由于固定资产系统原始值和总账存在差异,应该及时将每一张固定资产原始卡片的相关信息进行核对,找出其中出现的错误,及时进行改正。

问题2:日常业务工作中,对账出现误差。

原因分析:一般来说,出现此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包含三种情况:第一,在固定资产系统的工作完成以后,没有及时地在总账系统中进行审核记录;第二,固定资产系统没有及时完成制单工作;第三,固定资产系统记账凭证金额出现错误。

应对措施分析:及时的对制单工作进行检查,看其是否按时完成。如果存在没有完成的制单工作,应该先完成制单,然后在总账系统进行出纳签字、审核、记账,再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对账,能够保证对账的均衡性。如果按时完成了制单工作,但是没有在总账系统中进行审核记录,那么在总账系统进行出纳签字、审核、记账工作时依旧不均衡。一般来说,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固定资产业务减少所造成的。对于此种现象具体的改正步骤应该为:首先,账套主管应该及时地将记账以及凭证审核取消;其次,制单工作人员登录企业门户,选择出错的凭证,对相关内容进行改正,并且还要对改正完成以后的凭证进行保存;最后,账套主管对该记账凭证审核、记账,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对账,平衡即可。

四、薪资管理系统操作中常见的问题

问题表现:对某个类型的工资进行设置时,参照为空白。

原因分析:采用用友eRp-U8.72的薪资管理系统进行工作时,应该设置两次,工作人员如果不能进行第一次设置,或者第一次设置工作不完全,那么在设置某个工资类别工资中就会出现上述问题。

处理措施:在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及时关闭所有工资类别,按实际情况对工资项目进行有效设置,再打开某个工资类别,在增加项目工资时,参照中会出现所需工资项目。

五、总结

综上所述,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采用用友eRp-U8.72财务软件进行实践教学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但是,还应该积极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蕾.用友eRp-U8教学中常见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2015,(11):244.

[2]边迪秋.eRp-U8.72实践教学常见问题浅析[J].科技展望,2014,(7):33-33.

财务分析常见问题篇3

关键词:财务分析;问题;措施

企业内部财务分析是以企业的财务报表和其他内部资料为依据和起点,采用专门方法,对资金运行轨迹和财务收支成果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的过程。是企业实施有效管理的“第一只眼睛”。然而,目前许多企业内部财务分析存在着较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定位不准、分析视线脱离业务活动

企业内部财务分析是财务分析人员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有力支持所做的详实分析。由于定位不准,分析视线没有紧紧围绕企业的经营决策者,而是以企业所有利益相关者为服务对象,使得企业内部财务分析常常缺乏内部人分析应有的自信程度和分析问题的深度,给人以解读、解密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之感。另一方面由于企业财务分析人员参与企业实际生产经营活动有限,导致企业内部财务分析往往只讲资金变化,不讲业务变化对资金变化的影响,造成只见死数据不见活事项的就事论事式的分析现状。

二、关注定量分析过多,分析方法单一

企业内部财务分析,应该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但在实际工作中通常只见定量分析,不见定性分析。而且在进行定量分析时,也是静态、因素分析有余而动态、趋势分析不足。财务分析人员对每一期经营成果或任一时点上的财务状况都采用单一指标、单期比率的静态、因素分析法,没有从企业发展战略高度并结合企业所处发展阶段等因素来进行多期比较的动态、趋势分析。但这种因素分析法一般比较适合企业进行事后分析。事前分析,应采用本量利分析法;事中分析,应采用趋势分析法。

三、分析基础资料片面,分析指标简单

目前大多数企业都是从会计报表中提取数据进行内部财务分析,这也造成企业内部财务分析不全面、不深入。首先,它将分析内容局限在了会计报表仅能提供的有限信息上;其次,它缺乏与实际经营者之间必要的互动与沟通,对决策者最关心和实际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没有专题的研究,不能保证对企业未来决策的最大有用性和现实密切性。所以,企业除了常规会计报表分析外,还应多围绕企业经营管理进行专题研究。而且企业也不能将全部精力都放在对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分析上,对现金流量表也要进行认真研究。因为以现金流量表为基础上计算出的财务指标能很好地剔除影响企业利润的人为因素,能为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为基础计算的财务指标起到补充和说明作用。

四、重视事后总结,缺乏综合分析

由于对企业经营情况事后总结的偏爱,大多数企业内部财务分析往往局限于现在怎么样,很少涉及将来该怎么办等问题,不能为企业的未来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经营者在事前就必须对下一阶段或下一年度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变异因素及其对业务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详细预测。而且在日常的财务分析工作中,也不能只考虑几个考核指标,而是应置身于企业的整个的全面指标中进行全方位、多层面、多维度的综合分析。

要想彻底改变企业内部财务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实现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工作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企业就必须采取切实措施来提高内部财务分析水平:

1.提高对内部财务分析重要性的认识。首先,企业领导要把内部财务分析工作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来认识,积极组织协调各业务部门对内部财务分析的配合;其次,财务管理人员要认识到搞好内部财务分析是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作用的最好途径,不断提高分析质量,从而为改善经营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2.扩大企业内部财务分析视线。要扩大企业内部财务分析视线就是要扩大企业财务分析人员的视线。企业财务分析人员应立足于企业内部人需求,着眼于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角度,密切关注企业的业务活动与财务成果、财务状况之间的内在联系,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藉以提供深入的且具有情况展示、问题提示、原因剖析、前景预测和改进措施的内部财务分析。

3.建立科学的财务分析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以制度来规范企业内部财务分析不失为一种好的举措。在制度中首先要明确企业应定期开展分层次、有侧重的常规内部财务分析,并且还应细化分析的目标和责任;其次还要明确企业应经常分业务、分类别进行主题分析,即应抓住变异较大的指标和对业务影响较大的因素开展跟踪分析,对即将出现的可能性因素进行模拟分析,以专题分析来弥补常规分析的不足。

财务分析常见问题篇4

【关键词】财务报表审计分析

在会计原则中有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同时在会计实务中也有着些许容易被违规人员有机可乘的漏洞,为了防止出现舞弊行为的发生,所以审计是不可缺少的。现在就审计中常见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报表中勾稽关系

为了能够使得报表分析保质保量,第一步就需要对于与其有关的勾稽关系有着深刻地理解,因为一旦报表数据出错或者出现不合理时,将会第一时间导致勾稽关系出现问题。报表的勾稽关系分为表内和表间两种勾稽关系。

(一)报表内部的勾稽关系

在两种勾稽关系中,表内的勾稽关系则较为简单,并且极为精确,可以明确地使用等式进行表达,比如:收入-费用=利润;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1)资产负债表的勾稽关系。对于资产负债表,其中最重的勾稽关系之一就是资产=负债+权益。因为企业资产都是由自身资产或者外借资金两部分组成,如果数据出错,第一时间就会在此勾稽关系体现出。

(2)利润表的勾稽关系。利润表体现了企业的运营情况。对于整个利润表而言,其最重要的勾稽关系就是利润=收入-成本。

(3)现金流量表的勾稽关系。现金流量表直接反映了近期内企业中对于现金收支的状况。对于整个现金流量表而言,其最重要的勾稽关系就是余下的现金=流入的现金-流出的现金。

(二)报表间的勾稽关系

整个企业的财务报表大多数为以下三张:即损益表、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以上为常见的三张表格,这三张常见的财务报表之间也存在着各种联系:资产负债表与损益表之间存在直接关联,而现金流量表则是作为损益表以及资产负债表之间相互衔接的功能,其为间接关系。虽然现金流量表本身只是反映现金的流转状况,但是其也同时将损益情况得以反馈,所以现今流量表的主要功能在于对于损益表进行解释并且证明。

(1)投资收益。为了判断利润表中的投资收益是否合理,可以使用资产负债表中的短期或者长期投资进行复核匡算,重点关注内容为:利润表中存在各种投资收益,但是在资产负债表中却并没有与之对应的投资项目内容;投资收益过大并且超过投资项目的本金等。

(2)折旧费用。为了判断利润表中的折旧费用是否合理,可以使用资产负债表中的累计折旧金额以及固定资产进行复核匡算。同时,还需要对于开工率以及生产设备的增减情况进行了解,这样才能分析出主营的业务状况是否有着与之对应的产能支撑。

(3)收入质量。为了能够更好地判断收入质量状况,则需要现金流量表中“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销售商品”、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等各个项目明细之间存在的勾稽关系,从现金流的角度进行分析将会更好地反映出收入质量状况。

(4)其它。现金流量表中的数据是本期企业需要支付给员工的薪酬总金额,而企业财务报表附注中对于应付职工薪酬的名目则表示了本年计提额以及本年发生额,这两者之间则相互有着勾稽关系。不过对此需要特别注意,在资产负债表中对于支付给员工的薪酬,其中本年发生额不仅为支付相关人员的现金以外,还包括相关在建工程人员的工资,这是绝对不能忽视的。

二、财务报表趋势情况分析

进行财务分析时,审计人员不能仅仅盯着眼前的数据,还要着眼于趋势。利用整体趋势的分析结果,对于公司会计报表合理区分重点所在。对于财务报表趋势分析存在着以下两种:收入、资产。

(一)资产内容的趋势

资产能够增长主要是由负债与权益这两部分组成,所以需要对于这两点进行着重分析,另外对于不同资产的名目比例变化进行重点分析与判断。举以下例子进行分析:

常见资产名目比例变化有应收账款,如果一旦其大幅度增长,同时增长的幅度远远超过同期的收入,并且预付款也大幅度提高,如果预付款提高并不合理,那么就可能出现人为通过预付款进行资金流出,利用这部分流出的资金进行利润虚增,而这行为是严重违规的。

(二)收入情况的趋势

收入能够提高主要是来源于自身产能的提升以及合并的范围扩大,所以需要对于这两点进行着重的分析,并且还需要对于市场占有率以及毛利率进行重点关注。对于收入趋势而言,最正常的情况为具备稳定的毛利率且市场占有率也在不断提升。此外利润表中一些指标有着明显的趋势联系,例如,期间费用率。所谓的期间费用率为管理费用以及销售费用这两项在主营的业务收入中所占有的比例,在同行业中却有着良好的可比性。一旦这个指标在同行中处于较低水平或者不断降低,则代表着财务数据存在着纵的情况。

除了可能出现财务操纵状况以外,还可能出现业绩操纵的问题,这就表现为现金净流量不断出现负数状态或者净利润出现问题。经营性现金流量如果在最后一个年度出现了不合理地提升,就表示可能为了美化现金流量,推迟付款或者加速收款进行操作。

三、结语

报表分析可变性较大,这不单单是需要理论知识,同时需要大量的经验积累才能有所收获,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发现报表中错误与异常的所在,从而提高审计的质量以及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妮.审计中常见财务报表分析应用[J].新经济,2014,(23).

[2]李奕芳,樊文艳.常见财务报表操纵手段与审计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28).

[3]沈洁,符文娟.备考财务报表常见会计问题(二)常见备考调整解析[J].上海国资,2012,(4).

财务分析常见问题篇5

在财税关系方面,财政部不承担直接组织收入的责任,征税和

与此有关的法律诉讼问题,由国家税收部负责,但联邦税收政策则归财政部制定。在财政支出方面,财政部通过预算控制全部政行支出,但不负责直接的拨款事项,日常的支出管理由国库部负责。在财政银行关系方面,财政部参与利率、汇率政策的制定和对金融机构的管理,中央银行董事会成员要包括财政部的一名副部长。另外,作为中央银行的加拿大银行行使国库的责任,管理政府帐户。在国债发行和管理工作中,财政部负责编制联邦政府的国债发行计划和公债基金的统一管理,中央银行则具体安排政府债券发行和还本付息事项等。

具体来讲,财政部的主要任务是:

(1)进行国内外经济形势分析和预测;

(2)对财政和其他经济政策、措施提出意见;

(3)在确定财政政策的基础上,推荐满足政府需要的措施(包

括支出、贷款、税收、借债和现金管理办法等);

(4)对收支平衡、外汇储备和国际货币金融协议、造币相关

事务提出意见;

(5)对联邦与省的财政经济关系政策提出意见,同各省当局

进行对话,向省政府支付补助金;

(6)执行预算法和为国有公司与机构筹资金。

加拿大财政部共设7个业务局,分别负责税收政策、经济发展、财政政策和经济分析、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金融部门政策、联邦省关系及社会政策、信息传递与协商等。

(1)税收政策局:负责涉及联邦税收的所有事务,其中最重

要的任务是为政府制定税收政策。该局下设税收法规、公司所得税、个人所得税、销售税、税收估价等5个处,分别负责税收立法、税收政策和税政管理及签订国际税收协定;对公司所得税、资源税税收政策问题进行数量经济分析,对调整公司税在财政收入和宏观经济的影响方面提出意见;对个人所得税(包括社会保险税)进行数量经济分析,制定与个人所得税有关的政策;负责制定联邦销售税的政策和立法工作;负责评价税式支出、税收政策的结构及关税抵免等措施的效果,定期编制税式支出帐户,等等。

(2)经济发展政策局:负责为部长提供经济、财政和金融问题的广泛的分析支持和政策咨询。下设经济发展、环境能源和资源政策两个处,以及国有公司指导委员会。

经济发展处负责工业、地区发展的政策和规划,还从事对私营

公司财务状况的分析和咨询。环境、能源和资源政策处负责对环境、能源、矿产、渔业和北方地区的发展问题提供政策咨询,进行深入的经济和政策分析。国有公司指导委员会负责向财政部和国库部报告国有公司的财务计划、资本预算,制定对国有公司的拍买政策,以及控制国有公司的投资证券等业务。该委员会直接向负责经济发展政策的副部长和计划部副秘书长报告工作。

(3)财政政策和经济分析局:负责对国家经济和财政形势进行分析,协助财政部长按政府既定的财政政策行事,并要经常分析合作伙伴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对每个季度的国内财政状况作出预测,根据收支变化对经济和财政政策提出意见,并在编制预算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该局下设财政政策、经济研究和政策分析、经济分析和预测、计算机和分析服务等4个处。

财政政策处在编制预算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负责审查公共帐户和财政报表的格式和内容。内设3个小组,其中两个小组负责收、支预测分析,提出收支和债务管理的基本决策建议,并为支持政府财政收支的实现提出政策要点;第三个小组负责省及地方政府的经济分析。经济研究和政策分析处主要从事结构分析、宏观分析和政府部门分析三项工作。研究与政策相关的经常性和中期性的财政经济问题,包括美加贸易、税收政策、市场(如劳动力)的作用与调整、本国公司与其国际竞争对手的成本对比、实际利率的决定、人口变化和农业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政府对企业补助范围的评价、环保问题、鼓励竞争的措施等各个方面。经济分析和预测处主要通过建立模型进行经济分析和预测。经济分析的任务是根据生产、外贸、价格、国内需求、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等经济指标的变化,提出当前经济状况的报告。报告分周、月和季度三种,内容涉及对宏观经济因素的分析和对企业状况的分析。同时,该处还要进行季度经济预测,除了预测本国财经状况外,还要对美国和经合组织国家的财经状况进行季度分析和预测。为此,要不断完善宏观预测和政策分析模型,并和起草预算报告。

(4)国际贸易和金融局:负责参与国际经济事务。下设关税、国际经济关系、国际金融和发展、国际经济分析4个处。分别负责关税政策和相关法律;参与制定双边或多边贸易协定,处理贸易争端;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欧洲发展建设银行、经合组织等进行联系,并参与国际贸易、投资利率和国际债务等事务;分析国际经济和财政发展状况及其对国际金融的影响等。

(5)金融部门政策局:负贡管理联邦政府的借款计划,并为部长批准国有公司的借款提出意见,制定金融市场和汇率政策及金融机构的规章制度。下设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两个处,以及金融市场规章改革组。金融机构处负责提出和确定联邦金融机构的法规与制度,提出反通货胀的措施。金融市场处负责为联邦政府和国有公司提出借款的政策建议,作出借款计划,并对汇率、国际货币储备和收支平衡,以及金融市场的趋势与发展问题进行分析和政策咨询。金融机构规章改革检查组负责金融机构立法改革事项,并制定相关的政策和规章。

财务分析常见问题篇6

关键词:财务分析;存在;问题

1前言

企业财务分析是指企业根据信息使用的目的不同,从财务角度入手,比照目标和标杆指标,对企业生产、经营和财务活动进行专业分析,揭示活动结果与目标的差异,探求产生差异的驱动因素,提出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的过程。因企业运行环境变化快,需求、目标导向及分析方法的多元化,以及多部门多层次人员参与等因素,导致有些企业财务分析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十个常见的问题,希望对企业的财务分析工作有所启发。

2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十个常见问题

问题一:重会计核算,轻财务分析。

目前,我国仍处于经济转轨期。一方面,由于市场和自身的原因,有些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和管理人员的管理决策很少依靠财务信息支持,造成使用者对财务信息的需求不足;另一方面,由于企业会计准则和制度调整频繁,为了跟上变化,大部分企业的财会人员没能处理好企业会计核算反映调整与财会工作服务经营管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把大量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学习新准则、新制度以及调整核算体系和会计信息系统上,很少有时间进行财务分析,从而也难以通过财务分析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有效的财务信息产品。在会计核算按照国家强制提供的标准照章处理,企业对财务分析的需求和供给都不足的情况下,大部分企业仍存在重会计核算,轻财务分析的现象。

问题二:找不准需求,不知为谁服务。

在现实中,有些企业财务人员因不了解或不全了解相关各方对财会工作的需求程度,导致其不清楚财会工作为谁服务,反映在财务分析上则表现为:不清楚应为谁提供财务分析产品,应该提供哪些产品。

这些企业的财务部门不习惯与业务单位进行对接,习惯以总部为据点运营,将本部门定位为居高临下的总部职能部门,不清楚财务分析的“客户”,不愿意为业务部门提供个性化的财务需求。财务分析一种模式走天下、只出一种财务分析产品,财务分析报告专业晦涩,让人看不懂。

问题三:定位不清,作用不明。

有些企业对财务分析的定位和作用认识不清,片面地重视企业财务分析,分析得很细,分析结果提示的问题也很到位,然而分析完后却到此为止,没有下文。他们错将财务分析当作战略执行分析的核心,而不是战略与战略行动方案。这样一来,导致财务分析发现的问题越来越多,财务分析的作用似乎也越来越大,但企业仍在走老路,战略执行或偏离目标,或困难重重。

问题四:只检查过去,不指导未来。

受管理者控制性思维习惯的影响,有些企业习惯于对过去已完成、不变化、有结果的活动进行财务分析和检查,而不能够基于过去,结合当前,着眼未来进行分析和沟通。不服务于未来的财务分析,只会发现过去的问题和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

在信息的收集与处理上,这些企业的财务分析以内部的、静态的的信息为主材料,很少采用外部竞争者提供的动态环境信息,从而使财务分析结果无法为企业战略的动态调整提供指导和帮助,那么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是阳光大道还是荆棘丛丛就不得而知了。

问题五:找不到标杆,不知优劣。

由于没有战略、或战略不清晰,或战略没有转化为可执行的标准,有些企业对外不清晰行业竞争情况,不找或找不到外部标杆,不分析或分析不出自身的优势与劣势,看不到机遇与威胁。对内,缺乏走向战略目标的明确的行军路线和阶段目标,走到哪算哪,甚至不清楚企业走到了哪一阶段。

找不到外部标杆的结果是习惯于自我比较,习惯于与本企业的计划比,与过去同期比,是计划和过去存在问题还是当前存在问题,不得而知。没有正确的比较就没有真正动力,就不能找准正确的方向,找不准方向就不知企业存亡。

问题六:不考虑风险,或过于保守。

有些企业缺乏风险意识,决策不进行风险分析,过去运气比较好,胆子大,财务分析从不考虑或很少考虑风险,对分析结果不进行风险调整,把偶然的成功当成决策系统的必然成功,导致企业决策层夸大自身能力,喜欢冲击小概率事件,看不到前方万丈深渊,直到风险变损失时,企业已陷入万劫不复,难以重生的境地。

由于缺乏对风险的正确认识,有些企业惧怕风险,或缺乏风险管理制度和风险责任制度,要么视风险为洪水猛兽,要么但求无过,对存在风险的业务一律回避,满足于赚取微薄的利润,看不到风险中蕴藏的机会,错失发展良机,以致落后遭致淘汰。

问题七:不计资金成本,影响效率。

有些企业财大气粗,摊子很大,特别是一些垄断企业,项目分析与内部核算不计资金占用成本,企业内占用大量资金的业务单元明为贡献实为包袱。这类企业有时为了做大,并购了大量不计资金成本的微利企业,其结果是股东投资回报不断受到侵蚀而企业却浑然不知。这些企业虽长年盈利,净资产回报率却大大低于市场利率,占用股东和社会的大量资源低效运转。

问题八:重财务指标,轻非财务指标。

货币计量假设虽然为财会工作提供了处理企业信息的便利,但也容易使一些企业只重视结果而不顾过程。有些企业重财务指标分析,轻非财务指标分析;分析的过程是从大结果到小结果;只出数字结果,而不清楚数字内涵,始终找不到产生结果的驱动因素,更没有涉及解决问题的行动方案。

以价值为管理基础的企业,倾向于降低成本和强化资产结构等较易达的的目标,常忽略外部众多难以用货币计量的不可控因素的影响,遗漏一些非货币性的外部战略性信息,对威胁与机遇的反应较慢;对内仅以财务指标评价,否决事关企业长远发展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业务。

问题九:习惯使用静态分析,缺乏动态分析。

有些企业习惯于用静态的思维、静态的企业发展战略、静态的市场环境、静态的生产经营计划和静态的员工需求与能力对企业进行静态的分析。这些企业很少关注外部和内部的变化,很少动态地去修正和完善企业的战略规划,很少调整行动方案。从而难以做到与时消息,与时偕行,与时俱进。

财务分析常见问题篇7

[关键词]企业 财务分析工作 现存主要问题 解决措施

一、财务分析工作中现存主要问题

1.财务分析工作体系尚未建立

我们常说企业必须建立财务分析工作体系,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然而,现实当中大多数企业的财务分析工作仍然严重滞后,存在许多问题急需解决。通常只有发现异常情况和严重问题时,企业才会重视财务分析工作,事后分析较多,导致财务分析的预警和监控作用无法有效发挥。针对如何开展财务分析工作、财务分析工作的具体内容等问题也缺少指导性意见和建议,很少有财务人员能够主动开展财务分析工作,企业对财务分析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

2.企业内部经营体制漏洞明显

很多企业尤其是分公司的财务分析指标项目,都会不同程度地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加之核算中计划模式以及非可控项目较多,导致财务分析没有可比性,失去意义和价值。多数企业的财务分析都是成本分析,针对利润和现金流量等方面进行分析,问题大都不是报表问题,按照正常财务报表无法发现问题的原因,但根据财务报表数据取得的分析数据却没有说服力,直接导致财务分析的失效。而考虑和测算报表以外的事情,对于财务管理而言又困难极大。

3.财会人员业务能力有待提高

作为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内容,要求财务分析人员必须具备优秀的业务能力等良好的个人素质。虽然近年来企业财务人员的整体学历水平明显提升,大都为本科以上学历,然而高学历并非意味着能力强,他们之间还存在明显的差距。实践工作表明,由于会计岗位独立性强,相互之间界限明显,如果财务人员长期工作在固定岗位上,势必形成固定模式,不利于全面了解和掌握企业发展情况,阻碍个人业务能力的提高。尽管财务分析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然而财务人员参与财务管理的积极性并不高,原因是财务分析工作十分繁杂,必须经过调查研究付出大量辛苦,才能掌握企业的业务、经营以及管理流程等,而企业又无法通过强制手段改变财务人员的这种心理需求,这就给财务分析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

4.财务预算指标制定不够科学

一些分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经常受到总公司的制约,必须根据总公司的财务预算指标来制定执行,其财务部门需要将预算指标进行层层分解,最后落实到各部门以及车间等,并根据上年实际情况制定年度详细生产经营计划内容。尽管期间也会同下级部门沟通联系,然而总体上预算指标的制定仍是按照自上而下进行,如此势必导致部分预算指标的制定不够科学合理,尤其是对于一些受不可控制因素影响较大的企业而言,在不同年份里各项预算指标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比如强制缩减原材料,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或者其他问题,使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受到严重影响。我们开展财务分析的目的就是实现预算控制,如果制定的预算指标不科学,那么预算控制就毫无意义可言,自然也达不到财务分析效果。

5.财务分析工作方式过于落后

财务分析工作需要大量的基础数据,经常需对对大量数据进行横向或者纵向等各种比较分析,以便使分析结果更加透彻和准确。然而,一直以来,财务分析工作始终让人感觉过于繁琐和麻烦,数据计算、填列、审核浪费了大量时间,所采用的工作方式也过于落后,这就需要我们建立一套现代化的财务分析信息系统,从而提高财务分析工作效率,促进财务分析工作的发展。

二、解决财务分析工作的具体措施

1.真正建立完善的财务分析工作体系

企业应该将财务分析工作作为日常工作来抓,让每名职工都参与到编写财务分析报告中来。具体企业可组织各部门核算人员每月上报财务成本分析报表,从而汇总分析出企业成本,形成企业月度财务分析报告。同时要求岗位人员针对岗位重大变化也要形成分析报告,这里所指的重大变化可参考比较法进行,比如核算科目期末数比期初数的变化大于10%时即可视作发生了重大变化,此时必须分析并查找出具体原因,逐渐形成成本分析为主、其他分析为辅的日常财务分析模式,最终建立完善的财务分析工作体系。

2.不断丰富企业的财务分析指标

企业财务分析工作发展变化较快,对创新要求较高。尽管现有财务指标大都没有应用价值,然而我们却可以根据企业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通过财务分析寻找出突破和控制这些问题的关键点,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视其为财务分析指标,也可作为考核指标内容,融入企业的日常分析工作,丰富企业的财务分析指标。比如,针对总公司加强子公司物资管理的实际情况,子公司就可以进行物资管理财务分析,按照确定的分析内容和办法,初步制定出常用分析表格来。再有,如果有新的投资项目,或者企业管理发生重大变革时,财务分析工作也势在必行,并且财务部门提供的财务分析报告将成为企业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

3.全面培养优秀的财务分析专业人才

全面培养优秀的财务分析专业人才,打造能力型财务分析队伍,应该从两方面加以努力,即注重理论知识的提高以及实践经验的积累。理论知识的提高必须加强理论学习,而理论学习离不开在职培训和学习。因此,企业可以定期组织开展理论培训和学习活动,通过不同类别、不同内容、不同侧重点的培训来提升财务分析人员的理论水平。此外,企业还应制定专门的激励政策,给财务分析人员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从而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大的价值和效益。企业可以让财务人员执行轮岗机制,从而在不同岗位上丰富其实践经验,使其全面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环节和状况,使其思考问题更加全面,分析问题更加透彻。现实当中,财务部门轮岗机制始终未予真正执行,导致了财务人员长期在同一工作岗位上从事同一种工作,不利于财务部门的发展。因此,轮岗机制势在必行。如果大范围轮岗存在困难,可分步分批进行,从而使财务工作充满活力,积累财务工作实践经验,更好地做好财务分析工作。

4.科学制定企业的年度预算指标

企业制定的各项预算指标必须科学合理,方能使财务分析得到有效控制。因此,企业年度预算指标的制定,必须倾听基层意见和建议,应该通过基层上报成本费用指标,再由企业下达总的成本费用。如此一来,即能符合基层单位的各项成本费用指标要求,使预算指标更贴近生产实际,又能维护企业的根本利益,某种程度上可以实现双方利益兼顾,可谓一举两得。针对实际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现的指标制定不科学等问题,企业可对局部随时进行预算调整。

5.设计开发先进的财务分析系统

计算机的迅速普及,信息化得以飞速发展,使原本繁杂的会计核算工作变得简单易行,会计核算的工作量已经明显降低,然而这也给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要求财务人员必须将工作重心转移到财务管理中来,并且必须将信息化引入到财务管理工作中来,使人们能够快速地采集、计算和获取数据信息。同时企业还应该设计开发属于自己的良好的财务信息系统,其具体应实现的功能包括:自动计算和生成数据报表,提供各种比率数据;在特定范围内实现数据资料共享;有效衔接其它信息系统;进行系统二次开发和创新要求等。

三、结语

财务分析工作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内容,其在企业财务管理中所起到的作用举足轻重。因此,企业财务人员必须认真做好财务分析工作,从而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并为企业决策提供服务,最终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刘瑞娟;浅议财务分析的局限性及改进[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2]卫晋芳;财务分析指标存在的缺陷与改进[J];会计之友(下旬刊);2010年05期

[3]左勇;现行企业财务指标局限及改进措施[n];财会信报;2010年

[4]常淑华;如何做好企业的财务分析[J];金融经济;2008年02期

财务分析常见问题篇8

关键词:审计分析程序重要性财务分析方法

中图分类号:F239.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3-183-02

从财务报表审计目标看,审计是为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地反映了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而提供独立的专业审计意见,并由此为公开披露的财务报表增加了价值。为达到审计目标,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的各环节中,无论是风险评估、还是风险应对的实质性程序,以及审计结束时对财务报表进行总体复核,都会用到分析程序。分析程序在现代审计中作为一种理念,目的在于降低审计风险。分析程序作为一种收集审计证据的技术方法,它是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的一项基本技能。

一、财务分析法在审计分析程序应用时的重要性

分析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对财务信息做出评价。分析程序还包括调查识别与其他相关信息不一致或与预期数据严重偏离的波动和关系。财务分析是以会计报表及其相关资料为依据,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企业财务运行的情况进行分析,以诊断、确认企业存在的问题,推断、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的一种管理活动。两者分析的主要对象都包括财务报表及其相关资料,虽分析目的不同,但财务报表分析方法体系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分析方法体系可以通用。审计分析目的是为指导审计工作,获得形成审计结论所必需的证据,从方法的角度应用财务报表分析方法体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运用分析程序时分析方法的重要性

(一)审计计划阶段对财务报表总体评价时必须实施分析程序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3号――分析程序》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实施风险评估程序时,应当运用分析程序,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在风险评估阶段运用分析程序,主要是关注关键的账户余额、趋势和财务比率关系,对其形成一个合理的预期,并与被审计单位记录的金额、依据金额计算的比率或趋势比较。分析程序目的主要是鉴别需要在审计策略中确定的问题和突出显示不利的变动趋势或者其他可能引发怀疑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问题,以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从而帮助审计人员确定审计的高风险领域。

在风险评估阶段应用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实施分析程序。例如,通过比较销售额:如果实际的销售额比预算销售额有很大的下降,那么审计人员应考虑:第一,如果销售萎缩的情况下产量没有减少,可能会出现存货积压和过时的问题;第二,如果削减了产量,存货或产量可能发生异常变化,审计人员就应当确定这种变化在资产负债表中对存货的影响是否作了合理说明。通过使用这些分析程序,可以使审计人员发现所有重大的与预算不一致的原因及影响。

(二)按业务循环进行审计测试时应用分析程序

在各类交易循环中应用分析程序,目的是更有效地将认定层次的检查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从而节约审计成本,降低审计风险,使审计工作更有效率和效果。如较常见的收入循环分析程序,(1)将实际销售额与历年销售额、预测或预算数进行比较,记录重大的变动情况,对比较差异的解释就为审计人员提供宝贵的信息来源。例如:如果发现有不正确的截止,就可能高估了销售和应收账款。(2)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比较销售模式和毛利率、或计算应收账款周转率,对趋势和波动予以关注,找出合理解释,如销售政策是否改变,客户信用政策是否变化等。(3)收入与生产量联系,观察“平均单价”的趋势。分析程序对判断销售收入和应收账款是否被高估或低估非常有帮助。其他财务报表项目同样也可以用比率分析、比较分析等分析工具。可见,用作实质性程序的分析程序,离不开应用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

(三)在审计结束或临近结束对财务报表进行总体复核时运用分析程序

总体复核目的是为了对财务报表整体合理性做出最终把握,审计人员应对已审计事项和余额的合理性进行评价,以便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例如,审计完存货后,审计人员可以使用历史毛利率对期末存货进行估计。如果已审计存货与估计存货接近,那么将更有助于审计人员确定存货最终的数据;如果两者相差很大,将成为进一步审计的基础。再看异常的变现能力比率或杠杆比率可以反映企业可能存在的财务危机,如负债率比较高,意味着将来的利息费用较高,审计人员要关注借款项目各部分的状况,利率、偿还期限等,还要与管理层讨论长期的现金流量情况,当确实怀疑客户的持续经营能力较差时,审计人员必须在审计报告中加入说明这一情况的说明段。

因此,通过分析程序,可以确定财务报表是否由于未发现的差错或舞弊而存在重大错报,也可以确定是否需要实施追加审计程序。分析方法的正确选择与合理运用对审计实施非常重要,财务报表分析方法是一种比较基础的分析工具,简单易操作。

三、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及在审计中的应用

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主要有财务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结构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综合分析法。

(一)财务比率分析

比率分析是指对账户余额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具体应用时主要考虑:

1.比率分析基础。在设计或选择财务比率时,应该遵循的原则是:财务比率的分子与分母之间必须有着一定的逻辑联系(如因果关系),保证所计算的财务比率能够说明一定的问题,该比率才具有现实意义。如:流动比率用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比、应收账款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数、销售成本与存货的比值及毛利率等,这些比率的数据在企业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存在紧密的关系。因此,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存在内在的关系是运用分析程序的基础。

2.常见的财务比率。(1)变现能力比率:反映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主要有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2)杠杆比率:反映长期财务安全性能力,主要有资产负债率和利息保障倍数。(3)盈利能力比率,用于衡量公司的经营效率,主要有销售利润率、资产利润率及资本利润率(或权益报酬率)等。(4)资产管理比率:衡量管理当局在经营性资产管理方面的效率,主要有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天数。(5)投资者特别关注的财务比率,主要有普通股每股收益和市盈率等。(6)与现金流量表相关的财务比率:主要包括经营现金流量对债务之比率和每股营业现金流量等。

3.审计关注重点。审计人员对反映异常情况的财务比率应保持职业谨慎态度高度关注,并且考虑如何对偏差进行更加深入的调查,同时还应关注那些期望出现偏差而实际没有偏差的领域,因为这些异常情况暗示了可能存在错误或舞弊。例如,如果销售收入或应收账款被明显虚增,分析程序可以发现异常的销售模式或减少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再比如,收入增加但现金流为负,审计人员分析可能是由于以存货和应收账款大量增加为主的扩张性经营导致的结果,也可能是由于掩饰经营损失而夸大收入或低计费用。无论哪种情况审计人员都必须搞清楚导致这种比率异常关系的原因,以达到审计分析目的。

(二)比较分析法

1.比较的标准。财务分析的评价标准有:经验标准、历史标准、行业标准、预算标准。经验标准:如,流动比率的经验标准为2:1。历史标准指本企业过去某一时期(如上年或上年同期)该指标的实际值。行业标准可以是行业财务状况的平均水平,也可以是同行业中某一比较先进企业的业绩水平。行业标准的优点可以说明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地位和水平,或用于判断企业的发展趋势。预算标准指实行预算管理的企业所制定的预算指标。预算标准的优点是符合战略及目标管理的要求。在审计时,审计人员根据对了解的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选择评价标准,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行业标准与预算标准在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时应用更广泛。

2.比较分析应用。比较分析时,可以用报表项目数绝对值比较也可用财务比率比较。只有与行业或预算等标准比较,分析才会有用。如审计人员检查业绩报告,调查与预算有重大差异的项目。在分析该业绩报告时,企业对控制成本和提高盈利能力感兴趣,审计人员对影响业绩的事项进行细分,了解可能存在的错误或舞弊有所暗示的异常变化,关注数据变化所揭示的经济实质。

(三)趋势分析法也称水平分析

这种方法主要检查跨期资料的变化情况。具体为:将某特定企业连续若干会计年度的报表资料在不同年度间进行横向对比,确定不同年度间的差异额或差异率,以分析企业各报表项目的变动情况及变动趋势。这种方法的基本前提是在条件没有较大变化的情况下,以前的趋势在将来可能会得到延续。例如,审计人员可以观察跨期的收入和费用的绝对额的变化,也可以观察它们比率关系的变化。还有一种分析技术叫倒推分析,即根据收入和费用的比率关系,倒推出预测本期的收入和费用的组成。如果存在异常变动,审计人员要考虑是否高估或低估收入、费用。

(四)综合分析法――杜邦分析法

通过财务比率分析可以就企业某一方面财务指标作出评价,但是,企业的各种财务活动、各项财务指标是相互联系着的,并且相互影响,必须结合起来加以研究。因此,进行财务分析应该将企业财务信息看作是一个大系统,对系统内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杜邦分析法就是利用各个主要财务比率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来综合分析企业财务状况的方法。杜邦体系的核心在于权益报酬率可以分解成三个因素,即:权益报酬率=盈利比率×效率比率×杠杆比率=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从杜邦分析关系可以看出权益净利率和企业销售规模、成本水平、资产营运、资本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因素构成一个相互依存的系统。在审计风险评估阶段,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情况,综合考虑各因素的变化关系非常重要,杜邦体系能帮助审计人员综合分析企业的整体财务状况。如果权益报酬率要素中某一个存在问题,每一方面的附加比率将会进一步说明问题的本质。综合分析法能发现财务数据背后的经济实质,能有效防范和降低审计风险。

(五)分析方法应用时注意的事项

财务报表分析通常并不给出答案,而是指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作为分析程序应用的工具能够帮助注册会计师提高审计效率,但如果运用不当则可能会形成错误的审计结论,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充分考虑以下问题,以使分析程序更好地发挥作用。

1.财务报表信息与非财务报表信息的结合。财务报表信息只是财务报表分析者所须考察信息的一部分而非全部。在分析过程中,还必须结合考察其他方面的信息,如产品市场信息、资本市场信息、营运数据等。例如,入住率是酒店业的一个营运数据,审计时可将酒店的房费收入与根据估计平均入住率而推测出的预期收入进行比较;还可以与行业平均水平比较。在服务业常有一些独立的汇总统计数据,如会员数、供餐数等,都可用来确认服务收入的大小。

2.考虑财务报表中没有包含的所有信息包括表外信息的利用。财务报告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包含于年度报告而非基本财务报表中的信息量的增长。表外许多与决策相关的信息包含在财务报告中,对财务报表的使用者非常重要。无论采用何种分析方法进行财务报表分析,都不能忽视对表外信息的分析利用。从历史财务报表数据的分析中发现的与从不同渠道获得的当前信息进行权衡,综合判断经济事项。

3.考虑分析程序存在的风险。在应用分析方法时,需考虑数据的可靠性和可比性。如会计分类和会计政策的选择问题,许多事项的记录时间和在财务报表中揭示这些事项的分类方法的选择,被审计单位具有相当大的弹性。分析者应该意识到,管理当局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操纵财务信息的披露。例如,管理当局可能会倾向于揭示那些能显示其最佳业绩的信息;也可能揭示较少的有关旨在使外部使用者低估其财务风险的表外融资信息。

综上所述,分析程序是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审计程序之一,分析方法有多种,如还有图表分析、回归分析、Z评分法等。财务报表分析方法作为一种比较基础的分析工具,可以帮助审计人员发现异常关系,暗示在数据记录或分类中可能存在的错报或舞弊,从而合理分配审计资源;也可以帮助审计人员评价最终已审计事项和余额的合理性。运用分析程序需要大量的职业判断和专门知识,财务报表分析法仅是财务会计的一个知识点,合理运用所学的各方面的知识,有助于提高审计职业判断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美]詹姆斯・D・史蒂斯,戴蒙德著.吕长江主译.财务会计:报告和分析(第六版).[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财务分析常见问题篇9

一、财务分析报告的内容与格式

1、财务分析报告的分类。财务分析报告从编写的时间来划分,可分为两种:一是定期分析报告,二是非定期分析报告。定期分析报告又可以分为每日、每周、每旬、每月、每季、每年报告,具体根据公司管理要求而定,有的公司还要进行特定时点分析。从编写的内容可划分为三种,一是综合性分析报告,二是专项分析报告,三是项目分析报告。综合性分析报告是对公司整体运营及财务状况的分析评价;专项分析报告是针对公司运营的一部分,如资金流量、销售收入变量的分析;项目分析报告是对公司的局部或一个独立运作项目的分析。

2、财务分析报告的格式。严格的讲,财务分析报告没有固定的格式和体裁,但要求能够反映要点、分析透彻、有实有据、观点鲜明、符合报送对象的要求。一般来说,财务分析报告均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提要段、说明段、分析段、评价段和建议段,即通常说的五段论式。但在实际编写分析时要根据具体的目的和要求有所取舍,不一定要囊括这五部分内容。

此外,财务分析报告在表达方式上可以采取一些创新的手法,如可采用文字处理与图表表达相结合的方法,使其易懂、生动、形象。

3、财务分析报告的内容。如上所述,财务分析报告主要包括上述五个方面的内容,现具体说明如下:

第一部分提要段,即概括公司综合情况,让财务报告接受者对财务分析说明有一个总括的认识。

第二部分说明段,是对公司运营及财务现状的介绍。该部分要求文字表述恰当、数据引用准确。对经济指标进行说明时可适当运用绝对数、比较数及复合指标数。特别要关注公司当前运作上的重心,对重要事项要单独反映。公司在不同阶段、不同月份的工作重点有所不同,所需要的财务分析重点也不同。如公司正进行新产品的投产、市场开发,则公司各阶层需要对新产品的成本、回款、利润数据进行分析的财务分析报告。

第三部分分析段,是对公司的经营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在说明问题的同时还要分析问题,寻找问题的原因和症结,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财务分析一定要有理有据,要细化分解各项指标,因为有些报表的数据是比较含糊和笼统的,要善于运用表格、图示,突出表达分析的内容。分析问题一定要善于抓住当前要点,多反映公司经营焦点和易于忽视的问题。

第四部分评价段。作出财务说明和分析后,对于经营情况、财务状况、盈利业绩,应该从财务角度给予公正、客观的评价和预测。财务评价不能运用似是而非,可进可退,左右摇摆等不负责任的语言,评价要从正面和负面两方面进行,评价既可以单独分段进行,也可以将评价内容穿插在说明部分和分析部分。

第五部分建议段。即财务人员在对经营运作、投资决策进行分析后形成的意见和看法,特别是对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所提出的改进建议。值得注意的是,财务分析报告中提出的建议不能太抽象,而要具体化,最好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

二、撰写财务分析报告应做好的几项工作

(一)积累素材,为撰写报告做好准备

1、建立台账和数据库。通过会计核算形成了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但是编写财务分析报告仅靠这些凭证、账簿、报表的数据往往是不够的。比如,在分析经营费用与营业收入的比率增长原因时,往往需要分析不同区域、不同商品、不同责任人实现的收入与费用的关系,但这些数据不能从账簿中直接得到。这就要求分析人员平时就作大量的数据统计工作,对分析的项目按性质、用途、类别、区域、责任人,按月度、季度、年度进行统计,建立台账,以便在编写财务分析报告时有据可查。

2、关注重要事项。财务人员对经营运行、财务状况中的重大变动事项要勤于做笔录,记载事项发生的时间、计划、预算、责任人及发生变化的各影响因素。必要时马上作出分析判断,并将各类各部门的文件归类归档。

3、关注经营运行。财务人员应尽可能争取多参加相关会议,了解生产、质量、市场、行政、投资、融资等各类情况。参加会议,听取各方面意见,有利于财务分析和评价。

4、定期收集报表。财务人员除收集会计核算方面的有些数据之外,还应要求公司各相关部门(生产、采购、市场等)及时提交可利用的其他报表,对这些报表要认真审阅、及时发现问题、总结问题,养成多思考、多研究的习惯。

5、岗位分析。大多数企业财务分析工作往往由财务经理来完成,但报告注材要靠每个岗位的财务人员提供。因此,应要求所有财务人员对本职工作养成分析的习惯,这样既可以提升个人素质,也有利于各岗位之间相互借鉴经验。只有每一岗位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才能编写出内容全面的、有深度的财务分析报告。

财务分析常见问题篇10

关键词:高职院校;公共服务;满意度

一、引言

公共服务是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行为的总称,公共服务满意度是对公众接受政府所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实际满足程度的评价[1]。高职院校作为公共服务机构,其所提供的各项服务都直接影响着公共服务的质量。财务处作为高职院校的“窗口”单位,是重要的职能部门,也是学生步入大学后接触学校的第一个职能部门,其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学校的第一印象。

从1999年我国大学扩招至今,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也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劳动者的高等教育类型,在我国高等人才的培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经过十几年的扩招,高职院校无论是在校师生人数还是基础建设规模都有了大幅提高。但近几年来随着考生人数的减少,高职院校的招生竞争愈加激烈,财务服务满意度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学校的印象以及口碑传播,从而影响学校的社会印象和竞争力。目前国内学者主要研究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问题,对高职院校财务服务满意度的测评研究较少。实际上通过该测评研究可以更全面反映高职院校财务服务的真实情况,了解高职院校校内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改善财务服务工作,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二、高职院校财务服务满意度问卷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高校财务服务满意度调查选定了广东某高职院校作为一级抽样框,根据该高职院校的人员组成情况划分为教师、行政人员以及学生三类人群,并以此作为二级抽样框,再根据教师、行政人员以及学生这三类人群在该校的比例随机抽取220名调查者为三级抽样框,最终成功获取了188份有效问卷。

在188个有效样本中,学生129个,教师27个,行政人员32个,样本在三类群体中的分布基本符合该高职院校这三类群体的人数比例,保证了问卷调查结果的普遍性和代表性。

此次调查成功访问了188名该高职院校的目标群体,即成功访问了曾报过账的教师27名、行政人员32名和学生129名,这三者比例为27∶32∶129,与一级抽样框的目标群体人数所占比例较为吻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因此,调查结果较好地反映了不同身份的受访人群对该高职院校财务工作的满意度,从而可分析出身份差异、报账频率的差异与高职院校财务工作满意度有着相对应的差异。

三、高职院校财务服务满意度实证分析

1.行政人员和教师是高职院校财务工作的“高利益相关者[2]”

在所调查的广东某高职院校中,行政人员到财务处办理业务的频率最高。超过四成(43.75%)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到财务处办理业务的频率为一周两次或以上,另外有15.61%的受访者每周到财务处办理一次业务,如图1所示。

在受访的27名教师中,每周到财务处办理业务达到两次或以上的教师有5名,每周到财务处办理一次业务与每半个月到财务处办理一次业务的教师也各有5名,所占比例均为18.52%,另有22.22%的教师每月到财务处办理一次业务,如图2所示。

在受访的129名学生中,仅有2.33%的学生每周到财务处办理业务达到两次或以上,8.53%的学生每周到财务处办理一次业务。

从调查结果来看,此次调查所得数据是了解高职院校三类受访者与财务管理人员接触频率的真实反映,行政人员和教师是高职院校财务工作的“高利益相关者”,对行政人员和教师对财务工作满意度的分析,是本文研究高职院校财务工作满意度的重点。

2.“高利益相关者”对财务工作环境满意度较高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论认为,外因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它通过内因而作用于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进程[3]。所以,高职院校的财务工作满意度不仅受财务工作者的态度、能力等影响,也受财务工作的外部环境影响。调查发现,该高职院校财务工作环境的满意度较高,其中,作为“高利益相关者”的行政人员和教师对财务工作环境的满意度颇高。

(1)逾五成受访者对财务处环境的舒适整洁满意

在对财务处环境舒适整洁的评价方面,逾五成受访者表示对财务处环境的舒适整洁感到满意,其中,21名(11.17%)受访者感到非常满意,78名(41.49%)受访者感到满意。此外,有72名(38.30%)受访者感到一般,11名(5.85%)受访者感到不满意,6名(3.19%)受访者感到非常不满意。

对教师、行政人员和学生三类受访者的调查发现,“高利益相关者”教师对财务处环境的舒适整洁评价最高,逾七成教师对财务处环境的舒适整洁感到满意,其中62.96%的教师感到满意,11.11%的教师感到非常满意,如图3所示。

“高利益相关者”行政人员对财务处的环境舒适整洁评价也很高,逾五成行政人员对财务处环境的舒适整洁感到满意,其中31.25%的行政人员表示满意,21.88%的行政人员表示非常满意,如图4所示。

相对于教师和行政人员,学生对财务处环境舒适整洁的满意度较低,但也有逾四成学生感到满意。其中39.53%的学生表示满意,8.53%的学生表示非常满意,而感到一般的学生有40.31%,感到不满意的学生超过10%。

(2)逾五成受访者对财务处办公室设计不甚满意

在对财务处办公室设计的评价方面,四成受访者表示对财务处办公室设计感到满意,即逾五成受访者不甚满意财务处办公室的设计。其中,15名(7.98%)受访者感到非常满意,61名(32.45%)受访者感到满意。此外,有95名(50.53%)受访者感到一般,10名(5.32%)受访者感到不满意,7名(3.72%)受访者感到非常不满意。

对教师、行政人员和学生三类受访者的调查发现,“高利益相关者”行政人员对财务处办公室的设计评价最高,逾六成行政人员对财务处办公室的设计感到满意。其中,50%的行政人员感到满意,15.63%的行政人员感到非常满意,如图5所示。

“高利益相关者”教师对财务处办公室设计的评价也较高,四成教师对财务处办公室的设计感到满意。其中,37.04%的教师表示满意,3.70%的教师表示非常满意,而感到一般的教师有40.74%,如图6所示。

相对于教师和行政人员,学生对财务处办公室设计的满意度较低,仅有34%学生感到满意。其中,27%的学生表示满意,7%的学生表示非常满意,而感到一般的学生高达57%,感到不满意的学生不足一成(9%)。

3.对高职院校财务人员服务质量的满意度不高

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内在根据,是事物存在的基础,是事物运动的源泉和动力,它规定事物运动和发展的基本趋势[3]。毋庸置疑,财务人员的服务质量与工作效率是评价高职院校财务工作满意度的内因。即高职院校财务工作满意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财务人员的服务质量以及财务工作业务的相关规定。

(1)逾五成受访者满意财务人员仪容仪表

财务人员的仪容仪表代表着财务人员的工作态度,整洁的仪容仪表能令顾客产生好感,与职业相符的穿着打扮能让顾客产生可信赖感。财务人员的仪容仪表是展现其工作态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财务工作满意度的高低有着一定的影响。

调查发现,逾五成受访者对财务人员的仪容仪表感到满意。其中,21名(11.17%)受访者表示非常满意,82名(43.62%)受访者表示满意。另外,76名(40.43%)受访者认为财务人员的仪容仪表一般,而感到不满意的受访者所占比例为4.78%,如图7所示。

(2)近六成受访者满意财务人员业务熟悉程度

财务人员对业务的熟悉程度直接影响着顾客对财务工作的满意度,熟悉业务程序的财务人员能有效实现顾客的要求,节省顾客办理业务的时间,减少矛盾的发生。

调查发现,近六成受访者对财务人员的业务熟悉程度表示满意。其中,88名(46.81%)受访者对财务人员的业务熟悉程度感到满意,23名(12.23)受访者对财务人员的业务熟悉程度感到非常满意。而对财务人员的业务熟悉程度感到一般的受访者有67名(35.64%),感到不满意的受访者有7名(3.72%),感到非常不满意的有3名(1.6%),如图8所示。

(3)逾五成受访者不甚满意财务人员服务态度

直接服务顾客的财务人员是财务处的第一线员工,其素质的高低决定着财务工作满意度的高低。所以,财务人员的服务态度是顾客评价财务工作满意度的重要指标。

调查发现,逾四成受访者对财务人员服务态度表示满意,即逾五成受访者对财务人员的服务态度不甚满意。其中,63名(33.51%)受访者对财务人员服务态度感到满意,18名(9.57%)受访者对财务人员服务态度感到非常满意,而对财务人员服务态度感到一般的受访者有73名(38.83%),感到不满意的有23名(12.23%)受访者,感到非常不满意的有11名(5.86%)受访者,如图9所示。因此,该高职院校财务人员的服务态度有待改善。

(4)逾五成受访者不甚满意财务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

即使财务工作的相关规定非常完善,财务人员对业务非常熟悉,但在实际工作中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与突发状况,这些问题和突发状况,考验着财务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毋庸置疑,财务人员应对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财务工作满意度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调查发现,近五成受访者满意财务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即有逾五成受访者不甚满意财务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18名(9.57%)受访者非常满意财务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79名(42.02%)受访者满意财务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71名(37.77%)受访者对财务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表示一般,11名(5.85%)受访者不满意财务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9名(4.79%)受访者非常不满意财务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图10所示。因此,该高职院校财务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3)逾六成受访者对财务处接受建议渠道不甚满意

高职院校要提高财务服务满意度,必须开通广纳善言的渠道,收集有建设性的意见,针对问题改进财务工作者的服务质量以及完善财务服务工作的相关规定。

调查发现,逾六成受访者不甚满意财务处接受建议的渠道。其中,15名(8.42%)受访者非常满意财务处接受建议的渠道,54名(30.34%)受访者满意财务处接受建议的渠道,而认为财务处接受建议的渠道一般的受访者有81名(45.51%),不满意财务处接受建议的渠道的受访者有24名(13.48),非常不满意财务处接受建议的渠道的受访者有4名(2.25%),如图16所示。

(4)逾五成受访者不甚满意财务处对提出意见进行的整改

调查发现,逾五成受访者不甚满意财务处针对服务对象提出意见进行的整改工作。其中,22名(11.7%)受访者非常满意财务处针对服务对象提出意见进行的整改工作,60名(31.91%)受访者满意财务处针对服务对象提出意见进行的整改工作,而认为财务处针对服务对象提出意见进行的整改工作一般的受访者有79名(42.02%),不满意财务处针对服务对象提出意见进行的整改工作的受访者有18名(9.57%),非常不满意财务处针对服务对象提出意见进行的整改工作的受访者有9名(4.80%),如图17所示。

(5)财务处工作的综合满意度不高

调查发现,财务处工作的综合满意度不高,约五成受访者对财务处工作的综合满意度表示满意。其中表示非常满意的受访者有15名(7.98%),表示满意的受访者有77名(40.96%),而表示一般的受访者有71名(37.77%),表示不满意的受访者有14名(7.45%),表示非常不满意的受访者有11名(5.84%),如图18所示。

通过对该高职院校现有财务报账审批流程、获知财务信息的渠道、接受建议的渠道、针对服务对象提出意见进行整改的工作以及财务处工作的综合满意度等五个方面的调查发现,表示满意的受访者均不足五成。因此,可看出该高职院校财务处工作的综合满意度不高,现有财务报账审批流程不够人性化、未能让顾客满意,改善提高财务处工作效率以及服务满意度的渠道并不畅通,吸纳建设性意见并进行相关整改的工作仍不到位等。

四、结论

综上所述,根据“双因素论[4]”,再通过实证调查分析,研究发现:高职院校财务服务满意度不高,“零满意度”倾向明显,具体表现在财务人员的服务态度、财务人员对不同服务对象的需求变化了解程度、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顾客办理报账业务的等候时间、高职院校现有财务报账审批流程、顾客获知财务信息的渠道、财务处接受建议的渠道、财务处办公室设计、财务处针对服务对象提出意见进行整改的工作以及财务处工作的综合满意度等十个方面,表示满意的受访者均不足五成。

其中,在财务处办公室设计、财务人员服务态度、顾客办理报账业务等候时间、财务人员针对不同服务对象的需求变化了解程度、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高职院校现有财务报账审批流程、顾客获知财务信息的渠道、财务处接受建议的渠道、财务处针对服务对象提出意见进行整改的工作等九个方面表示“零满意度”,即选择“一般”的受访者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50.53%、38.83%、32.45%、49.15%、38.89%、42.02%、42.02%、45.51%、42.02%。因此,在实际调查中这些让受访者不甚满意的地方正是高职院校财务工作需要改善和提高的着力点。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等人才的摇篮,财务服务为高职院校正常运作提供了重要保障,然而高职院校财务部门在日常工作中有时和其他职能部门、教职工以及学生发生误会甚至争执,这很不利于财务工作的开展,严重的会影响到学校的正常运作。尽管发生冲突的原因有很多,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接受财务服务的人对财务服务的期望与现实有很大差距,由此引起他们的不满。财务服务满意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找出不同人群对财务服务的期望和不满的原因,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调整财务服务策略甚至制度,最大程度满足受服务人群的需要,这将有利于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为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而财务服务是高职院校正常管理运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改善高职院校财务工作的服务质量,提高高职院校财务服务满意度,将能提升高职院校的管理水平,促进高职院校的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唐铁汉.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切实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

[J].新视野,2007,(6).

[2]高喜珍.公共项目的社会影响后评价――基于利益相关

者理论[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3).

[3]王妍.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在化学运动中的作用

[J].固原师专学报,2000,(6).

[4]刘任平.公众满意度导向的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