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疾病应急救助工作总结十篇疾病应急救助工作总结十篇

疾病应急救助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55:56

疾病应急救助工作总结篇1

关键词:工会;职能;重大疾病救助;经验

中图分类号:F20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017(C)-0112-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赋予工会四项社会职能,参与职能、维护职能、建设职能和教育职能,并明确规定,“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能”。工会在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的同时,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和民利,这是我国工会最重要,最基本的职能,是工会所以存在的基础。在实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职责方面,工会向困难职工伸出援助之手、帮困扶贫、开展经济救助,成为工会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在多年的治黄实践工作中,黄河工会一直高度关注并致力于建立职工重大疾病救助的有效机制问题,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作为自己的基本职责,在发挥黄河工会优势,帮助解决患重大疾病职工生活困难的过程中,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摸索出了一条职工重大疾病救助工作的有效途径,成为治黄事业和谐稳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一、领导重视是做好重大疾病救助工作的关键

我们的职工重大疾病救助工作之所以比较顺利,最重要的一条就是领导重视。我们健全了组织,设立了从上到下全方位的救助组织,每个救助组织都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具体负责救助工作的开展。救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大病救助工作的业务指导、协调以及办法的制定、修改和解释等工作,并负责组织救助工作。我们把重大疾病救助纳入了目标管理进行考核,使工会工作与治黄党政、业务工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更有效地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

二、通畅的资金筹集渠道是做好重大疾病救助工作的前提

救助资金建立主要通过职工缴纳和单位匹配的方法筹集。凡属于救助范围内的职工和退休人员必须无条件地参与,原则上每次每人缴纳100元,单位按职工缴纳额的一定比例进行资金匹配。各救助单位可根据资金使用情况自行决定资金筹集时间,原则上必须满足救助需要。个人缴纳的救助金不因个人调动而退转,新进工作人员从次月开始办理相关手续,个人缴纳救助金和单位匹配资金同时纳入救助专用账户。对极个别不缴纳的人员,由财务部门直接从其工资中扣除。每个救助组织应分别设立职工重大疾病医疗救助资金专用账户,并设专人管理,将救助金直接用于本组织内缴纳救助金职工重大疾病的医疗救助。

三、准确界定救助的范围是做好重大疾病救助工作的保证

(一)救助对象。所有在职职工和退休人员患重大疾病住院(单位定点医院)期间,当年医疗费用在享受基本医疗、大额医疗补助和公务员医疗补助后;或者未加入医疗保险的单位,按单位医疗管理制度报销后,个人负担部分过大,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可申请重大疾病医疗救助。

(二)重大疾病范围。1、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并进行定期血液透析的;2、恶性肿瘤及再生障碍性贫血;3、慢性重症肝炎及并发症;4、重症心脑血管疾病;5、器官及组织移植;6、急危重病人抢救;7、对不在上述重大疾病范围,但经省、市级医院确认且已支付巨额费用进行医治的疾病。

(三)不属于重大疾病医疗救助范围。1、不按规定缴纳救助金的职工;2、不能提供有效票据或有效原始证明的;3、跨年度累计的医疗费用;4、交通肇事、打架斗殴、酗酒、等违法违纪引发致伤产生的医疗费用;5、在受聘或从事于社会劳务及经济等活动期间引发的重大疾病。

四、严格的救助程序是做好重大疾病救助工作的根本

(一)符合救助金使用条件者,由本人填写申请表,持医保定点医院出具的“社会医疗保险医疗费报销计算表”及“住院病人费用一日清单”等资料,向本单位(部门)提出申请(本人无法申请的,由所在部门负责申请),所在单位(部门)审核后,再向重大疾病救助办公室申请救助。(二)各救助组织重大疾病救助管理办公室接到申请后,应先行对申请人的资格、条件、医疗费用等情况进行审核,并对申请人全部材料进行调查核实,张榜公示,经监督无疑问后,召集重大疾病救助管理小组成员进行研究,按制定的《职工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实施办法》及时实施救助。(三)加强动态管理,及时实施救助。在重大疾病患者确诊入院治疗急需筹集预付资金时,救助组织可根据实际情况借支垫底金的30%―50%,以缓解职工筹资难度。关于借支的偿还,原则上在结算救济金时扣除借支部分,也可提前偿还。对于结算额小于借支额的,如果最终结算额不能偿还时,从职工工资收入中扣除,每月扣除不低于工资收入的50%,直至扣完借支额为止。对重大疾病患者,个人支付额过大时,救助组织可按救助程序及时实施救助。(四)要严格管理和使用救助资金。每年都要做好重大疾病救助工作的公开,不公包括公开救助对象、金额和收支情况,还要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救助情况,尽量让全体职工知道资金的使用情况。同时,审计部门也要定期开展专项审计,确保救助资金安全。

实施职工重大疾病救助之后,身患重病的治黄职工脸上写着的茫然和无措,如今变成了感激的泪水和笑容,重大疾病医疗救助让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疾病应急救助工作总结篇2

目的:探讨临床上对急诊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在2014-01~2015-01收治的94例急诊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同时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为95.74%,对照组护理质量的满意度为8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HamD和Hama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应用于急诊患者救治过程中有助于提升急诊科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并促进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

关键词:

优质护理;急诊;护理质量;心理状态

急诊科作为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救治危急重症患者的重要任务,所救治的患者通常病种复杂、起病急促、病情发展迅速,增加了临床治疗的难度。研究表明,积极有效的对症治疗措施是保证急诊患者生命安全的首要前提,同时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则有助于提升急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风险[1]。随着护理理念的不断更新以及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的发展,应用于急诊患者救治过程的护理措施应该在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和消除患者焦虑、恐惧等不安情绪方面发挥更大作用[2]。为了进一步改善我院急诊科的护理质量并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后续治疗,我院对收治的47例急诊患者实施了优质护理,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94例研究对象均来源于我院在2014-01~2015-01期间收治的急诊患者,其中男53例,女41例,年龄20~65岁,平均(45.4±11.2)岁,发病到就诊时间30~3.5h,平均(1.4±0.7)h,疾病种类:上呼吸道感染29例、腹痢疾病28例、高血压21例、四肢外伤16例。排除标准: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障碍者;严重心肝肾疾病者;有精神疾病史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就诊时间、疾病种类等基本资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入组后均给予对症治疗,在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急诊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急诊科优质护理,主要内容包括:(1)入院指导:入院后对患者本人及其家属进行耐心细致的介绍,包括急诊科环境、规章制度、作息时间及需要进行的常规检查流程等;向患者和家属讲解疾病知识以及治疗的步骤,消除患者疑虑。(2)环境护理:保持病房良好的卫生条件,落实病房的消毒工作,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注意病房的采光条件,适时打开窗户促进病房内空气流通。(3)生命体征监护:密切留意患者血压、脉搏、心率、呼吸频率等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规范注射及输液流程,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加强访视强度。(4)饮食护理:帮助患者制定科学、营养、均衡的饮食计划,食物应以富含蛋白以减轻患者应激状态和为患者补充生理活动所需的能量。(5)心理疏导:患者和家属对突如其来的疾病通常没有准备,常伴有严重的的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因此要做好对患者和家属的心理干预,讲解治疗的安全性和必要性,给予患者情感上的慰藉;当患者出现不良情绪时应及时介入,给予足够的支持和鼓励,消除患者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建立良好的护患沟通渠道,耐心倾听患者需求,使患者保持积极的治疗心态。(6)提升护理技能:充分领会优质护理的内涵,掌握急诊护理的核心技能,对患者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做好紧急预案,迅速进入应急状态;学习急诊科常见疾病的相关知识,提高护理水平。(7)优化护理人员排班:根据护理人员业务水平进行合理搭配,提高排班的连续性,促进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的掌握程度,减少因交接班引起的护理差错。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和不满意4个等级,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两组患者的抑郁、焦虑状况进行评价。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对护理质量非常满意31例,满意14例,满意度为95.74%,对照组对护理质量非常满意25例,满意13例,满意度为8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心理状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HamD评分和Hama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急诊科是危重症患者诊断、抢救的重要场所,医护人员的任何疏忽或者差错均可能导致患者的生面安全受到威胁。急诊患者的特殊性在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急诊患者病情危急、生命体征波动大,对急诊救治治过程中的环境耐受性较差,加之在治疗过程中受到环境因素、人为因素等的多重干扰,使患者面临的危险更大[3];二是从医护人员的角度来讲,患者从被急诊室接收到应急救治的时间短暂,流程复杂,在救治过程中存在病情监测连续性差以及护理人员经验不足、应急处置能力低下、专业技能缺乏等不足,导致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评估不准确、对可能存在的风险不能及时预判和采取应对措施,使意外事件发生的几率加大。除此之外,王洋[4]研究指出急诊患者对突如其来的意外均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恐惧和焦虑,这些负面情绪对疾病的救治具有明显的消极影响,在掌握患者病情的基础上做好临床护理工作对提升急诊救治效果,降低意外风险分发生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急诊患者的救治和护理过程中,培养具有较强综合能力的护理人员,密切监视患者病情变化,做好充分的急救准备,对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护理工作已从简单的疾病护理转向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5]。针对急诊患者的优质护理重点在于改变护理程序,改变护理的方法、态度和技巧,做到以患者为中心,强调护理工作的全面性,护理人员的责任感以及患者的感受。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优质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显著高于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的对照组患者,提示优质护理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升。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定显示观察组患者HamD和mama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提示优质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总之,对急诊患者从入院指导、环境、饮食、以及护理流程和排班方式等方面着手实施优质护理,有助于使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提升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的情绪,为取得良好的治疗和护理效果奠定基础。

作者:黄朋珠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人民医院急诊科

参考文献:

[1]谢俊清.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J].中外医疗,2012,31(10):111

[2]戚妙芬,周颖.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实施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3):223-224

[3]梁劭琴,陈燕,秦红梅.护理风险管理对急诊抢救室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B12):185

疾病应急救助工作总结篇3

【关键词】中毒;经验教训;服务

【中图分类号】R5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505-0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工农业生产及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化学物品的品种不断增多,应用范围更趋广泛,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使用中,急性化学物品中毒现象时有发生,在急诊科日常工作中最常见的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事件时有发生,为了减轻人民群众的疾苦、减少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我们在急诊救治过程中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总结经验教训,作一总结,与同仁共勉,从中找出不足,总结经验,为在今后急救工作中提高诊断质量及抢救成功率,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减少痛苦,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帮助基层急诊科医生提高业务水平,解决实际问题。

现场急救:立即切断毒源。措施是否得力、及时是挽救生命的首要因素。到达现场根据目击者叙述、患者自述,立即切断、远离毒物,这其中有服毒自杀者不愿说或者不说实话,就需要接诊医生根据经验判断,根据病情、生命体征、中毒症状等进行判定,并进行进一步处理,立即催吐,有条件的可立即予洗胃。

转运现场处理好,立即救护车转移患者,途中继续对症治疗,根据病情及毒物给予不同的解毒剂,有时基层急救车受条件所限没有相应的药物,应给予补液、利尿等对症治疗,以减缓毒物吸收、争取救治时间。

院内急救安全转运后,进入急诊室要根据病情给予彻底洗胃、催吐、清除有毒衣物等处理,畅通静脉通路,生命维持,气管切开、呼吸、心电监护,根据不同中毒药物给予相应解毒剂应用,同时保肾、护肝等治疗。病情稳定后,根据患者恢复情况、生命体征及中毒好转程度可以转入急诊iCU、病区iCU、普通病房或者急诊留观室继续治辽。

我院地处苏北农村,90%以上农业人口,农业生产生活中自服、误服、使用中毒时有发生,常见有机磷农药中毒、毒鼠药中毒、除虫除草药物中毒等,一旦救治不及时、措施不当都可能给人民生命构成威胁,在多年工作中总结经验,本急救中心总结了多种药物中毒的院前、院内急救经验,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改进,取得了良好效果有效救治广大人民群众生命,保障经济建设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疾病应急救助工作总结篇4

全面贯彻关于卫生健康的重要论述精神和在专家学者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全省卫生健康大会精神,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总结成绩、查找问题,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卫生健康工作,动员全市上下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将抗疫形成的强大正能量转化为推动健康X建设的强大合力,不断开创我市卫生健康工作新局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健康服务工作在全市卫生健康大会上的讲话,欢迎大家阅读。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关于卫生健康的重要论述精神和在专家学者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全省卫生健康大会精神,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总结成绩、查找问题,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卫生健康工作,动员全市上下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将抗疫形成的强大正能量转化为推动健康X建设的强大合力,不断开创我市卫生健康工作新局面。一会儿,X书记还要讲话,大家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根据会议安排,我就推进全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先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当前我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状况,坚定健康X建设的信心和决心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全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取得新的成绩。一是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愈加完善。中心城区一批重大卫生建设项目有序推进,成效显著。占地面积X亩,总建筑面积X万平方米的X医专新校区,当年建设、当年竣工、当年投入使用,极大改变了学校办学条件,人才培养质量有了大幅提高,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民身体健康作出了积极贡献。采取土地置换的方式,将原来医专老校区置换给市第一人民医院,新建改建了心脑血管、肿瘤诊疗中心、神经专科三家专科,增加床位X张,提升了优势专科医疗服务能力。

市中心医院儿童病房楼建成,新增床位X张。市立医院建成投用,为我市疫情防控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使我们有条件将所有新冠肺炎患者集中收治。X市中医院新院区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将增加床位X张。县级医院围绕服务能力提升加快发展,民权、睢县、宁陵县人民医院顺利通过二级甲等医院验收;睢县、民权中医院纳入省三级医院规划。依托脱贫攻坚,新建X所标准化村卫生室。截至2019年底,全市共有乡镇卫生院X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X个,村卫生室X个。全市床位达到X张,执业(助理)医师达到X人,注册护士达到X人,90%的重大疾病患者在市内得到救治。

二是公共卫生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加大公共卫生事业投入,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费用由X元提高到X元,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8%,结核病、艾滋病、肝炎等重点传染病保持低流行水平,慢病防治、癌症筛查等扎实推进。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实现全覆盖,X县为省级示范区,X区、X区为部级示范区,居全省第1位。持续提升妇幼保健水平,孕妇免费产前筛查覆盖率达到X%以上,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达到X%以上。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以X分全省第一、全国第二的成绩顺利通过国家暗访验收,睢县、柘城县国家卫生县城顺利通过暗访验收。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保洁清扫、垃圾处理,农村环境面貌发生深刻变化,为人民群众身心健康提供了基础保障。

三是基本医保体系更趋完备。积极推进全民参保,扩大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覆盖面,建立困难群众大病补充保险制度,全市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X%以上。持续提高医保水平,城乡居民基本医保人均补助标准从每年X元提高到X元,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保持在X%左右,有效减轻了群众看病负担。四是医疗医药制度改革实现突破。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和耗材加成,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同步实施,累计发放取消药品加成补偿资金X亿元。对临床用量大、采购金额高的药品、耗材实行集中带量采购,X多个品规药品价格降低X%以上。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全市共组建医联体X个,专科联盟X个,X个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面推行,全市人民看病更便捷、用药更便宜。

五是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全市人均预期寿命达到X岁,全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X%,婴儿死亡率降至X‰,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降至X‰,孕产妇死亡率X/X万,均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六是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总要求,第一时间用好核酸检测这一关键手段,有效切断了病毒传播途径,集中收治、集中救治,严防轻症病人向重症转换。全市累计检测各类疑似人员X例,X天就实现了所有在院确诊病例治愈清零,在全省率先实现了确诊病例的“零增长”,确诊病例治愈率达X%。在抗疫和救治过程中,中医药发挥了重要作用,有了新的认识和新的体会。我们根据疫情发展变化,因时因势调整工作着力点和应对举措,统筹推进复工复产复学复课,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全市复工率、复产率、达产率位居全省前列。

应该说,在X这样一个有X多万的人口交通枢纽城市,人员流动大,外出人员多,农村基础医疗条件相对薄弱的前提下,疫情防控取得这样的成绩,是来之不易的。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取得的战果,是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干部职工付出了大量心血和汗水的结果。长期以来,全市各级卫生健康工作者大力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全市卫生健康战线医护工作者自大年二十九全员放弃休假,全员在岗,坚守阵地,白衣战士不畏生死、勇往直前,用血肉之躯护佑了人民的生命健康。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在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健康服务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尤其是与6月2日在专家学者座谈会上对疾病预防控制所提出的要求相比,我们还存在很大差距;对照全省卫生健康大会的安排部署,我们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完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实不够到位。经费投入不足。疾控力量不强,全市疾控机构只有专业技术人员X人,占岗位总额的X%,远低于国家规定X%的标准。

第二,医疗服务供给能力不足。尤其是专科医院、三甲医院不多,三甲综合医院只有市第一人民医院一家,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卫生健康的需要。同时,我们整体的医疗水平,从千人指标来看,无论是千人床位,还是千人拥有医师、护士等等,与全国、全省的平均数相比都有一定的差距。随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高端化、个性化医疗需求我市还不能满足,治未病的新兴医疗产业发展还有差距。

高端卫生人才短缺,当前全市高级职称X人,仅占全部医师的X%;副高X人,占全部医师的X%。全市执业(助理)医师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者不足X%;注册护士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者不足X%。所以说,我们在医疗队伍建设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在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和为了人民的生命健康不惜付出一切代价的要求和落实上,还有很大的差距。

第三,重大疫情的应急防控预测监测救治体系不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重大疫情救治体系还不完善,贯穿传染病监测、预警、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病原学检测、预防控制、医疗救治等方面还有不少短板和漏洞。应急预案有待完善,响应机制启动标准不够明确,部门之间平时缺乏应急沟通和演练,信息共享和业务协作不够及时通畅。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站位全局,切实增强护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责任感使命感,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最迫切的不平衡不充分不完善等问题,努力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

二、突出工作重点,加快推进健康X建设

(一)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当前主要做好三点。一是对我们在抗疫过程中形成的监测、发现、隔离、收治体系,要巩固健全,确保及时发现,及时救治,确保不发生聚集性病例。因为总书记讲,我们还始终面临着国内疫情反弹的压力和国际外防输入的压力。每天国际上的新增病例在十万左右,美国在X万例左右。在这种情况下,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际上的供应链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而我国经济发展也需要国际供应链来支撑来完善。面对外防输入的压力持续加大,内防反弹的风险始终存在的现状,我们一定要建立完备的疫情防控和救治体系。

二是引导群众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到封闭的公共区域、乘坐公共交通到高风险区域要戴口罩,吃饭时使用公筷、公勺等等,养成这种生活习惯。三是持续巩固群防群治。这次疫情防控为什么能胜利,是依靠人民。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一切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目标,引导人民群众参与群防群治。

(二)抓好公共应急体系建设。一是完善四大体系。完善应急指挥体系。坚持平战结合、防治一体、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建立市、县、乡三级公共卫生应急指挥系统,形成集中、统一、高效的应急指挥体系,确保指令清晰、系统有序、条块畅达、执行有力。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是保护人民健康、保证公共卫生健康、维护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要加快市疾控中心p2实验室项目建设,推进各县(区)建立p2实验室及应急处置中心项目建设,构建专业化、系统化、现代化疾病预防控制网络,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够及时检测、及时确定、及时启动防御体系。

健全多渠道疫情监测和快速反应体系,实现重大疫情风险监测预警信息数据共享,形成公共卫生重大风险研判、评估、决策、防控协同机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早落实、早救治,避免小病酿成大疫。要加强疾控人才队伍建设,逐步完善工作机构设置和优化工作人员结构,按照国家标准,各级疾控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占编制总数的比例不得低于X%,卫生技术人员不得低于X%,确保能够在关键时刻真正发挥作用。完善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坚持医防结合、学科联动,推动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高效协同、无缝衔接,完善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体系。

加快推进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呼吸)病房楼及重大疫情救治基地项目和紧急医学救援中心项目建设,推进市立医院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及重大疫情救治基地项目建设,建成全市感染性疾病危重病人集中救治中心。全市各三级以上公立医院都要建立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二级以上公立医院都要建立公共卫生管理科,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具备条件的专科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要规范设置发热门诊。完善健康教育体系。要加强健康教育网络、队伍和阵地建设,把健康融入各级各类教育,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普及健康科学知识,养成健康习惯,提升全民健康素养。这几项工作,10月底前基本完成。

二是健全“四项机制”。健全法治保障机制。要针对疫情期间暴露的问题,全面加强公共卫生和应急管理领域法治建设,研究制订我市传染病防治、院前急救、野生动物保护、社会捐赠捐助等相关地方性法规和行政法规,从根本上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提供法治保障。要提高全民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用法意识和公共卫生风险防控意识,加强卫生健康部门与应急管理、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合执法,用法治力量推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确保在应急状态下各项工作有章可循,能够发挥好作用。

这项工作待省里出台文件后,我市将及时制定出台相关机制。健全应急物资保障机制。省应急厅对X非常支持,全省战略物资储备布局了几个基地,其中东部基地就设在了X。要将公共卫生应急物资纳入战略储备,建立储备目录,优化生产区域布局,强化产能保障,加强生产供应和动态储备,对可能出现短缺的物资,聚焦原料供应、生产、流通等环节,探索实行跨地区跨部门集中生产调度和统一运输供应。按照“集中管理、统一调拨、平时服务、灾时应急、采储结合、节约高效”的原则,建立疫苗、药品、试剂、医用防护物资储备库,确保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健全医保和救助保障机制。

建立完善重大疫情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和应急医疗救助制度,在突发疫情等紧急情况时,确保医疗机构先救治、后收费,费用报销后个人负担部分由财政给予补助,完善医保异地即时结算制度。这次疫情防控中国家实行所有患者免费救治,武汉900多万人免费检测,为全面恢复生产,为全国人口流动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从这方面可以看到两种制度鲜明的对比,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就是人民至上,保护每一个公民的身心健康。健全信息化保障机制。我们已经建立了政务信息平台,下一步要加快各级各类公共卫生信息系统与区域信息平台对接,实现相关数据多向流动和资源共享。

(三)抓好医疗服务能力建设。要立足于区域中心城市定位,加大医疗领域开放合作力度,建设更多高水平医疗机构和区域医疗中心,不断提升医疗服务影响力辐射力。一是加强中心城区医院建设。把提高医生素养、提升治疗水准和能力作为主攻方向,依据现有医疗资源和条件,建好“四所医院”,即1所公立综合医院、1所中医院、1所妇幼保健院、1所儿童医院,每所医院都要达到三级水平。

结合“四所医院”建设,建好心血管、儿童、传染病等“十大专科”,达到省级重点临床专科水平;要建好学科带头人、医疗技术骨干、科研骨干“三支队伍”,进一步扩大优质医疗资源覆盖面。进一步完善提升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点推动感染呼吸病房楼建设项目(X市重大疫情救治基地)、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项目、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和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项目,创建神经、心脑血管、肿瘤、妇产、呼吸、急救等省级医学中心和豫东区域医疗中心。

积极推进市中心医院借助旧城改造向北向东扩建,力争通过三年时间,创成我市第二所三甲综合医院。加快推进市疾病控制中心检验检测项目、市立医院提升改造项目(四个子项目)和传染病区改造提升项目这三个公共卫生应急能力提升任务核心项目,提升应急能力,健全以疾控中心为体系的疾病防控、预警体系,完善救治网络。加快市中医院建设,瞄准全国一流综合甲级建设标准,在用地、设置、投资上要高标准。要把肿瘤医院、肛肠专科等十大专科建设,作为我们近三年的重中之重。

市第五人民医院与利君医院合作,高标准建成市级妇幼保健院和市儿童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和第四人民医院规模和技术水平要达到三级综合医院标准。目前,X有X家三甲医院,X有X家三甲医院,所以我们要加快三甲综合医院建设步伐,抓紧启动1到2家综合三甲医院,五年内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增加至X所。强化专科医院建设。市立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和X市第一妇幼保健院,要通过规模扩张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为三级专科医院。高标准建设X市肿瘤医院、X市骨科医院等专科医院。加强传染病院、精神病院、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职业病防治院、老年医院、护理医院和康复医院等专科医院能力建设,力争五年内二级以上专科医院增加至X所。

二是推进县域医疗服务一体化发展。要充分利用中央1万亿疫情特别国债,加快推进X个公共卫生中央投资卫生项目和政府专项债券项目,优化资源配置,强化政策保障,加快形成“四级医疗中心”联动格局,努力实现大病不出县、重病不出市。全面落实县级医院提质升级。今年完成夏邑县、虞城县、柘城县人民医院提质升级建设任务,全部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标准,实现县域医疗中心全覆盖。柘城县人民医院、民权县人民医院等要加强学科能力建设,力争达到三级医院标准。推进胸痛、卒中、创伤中心创建和县级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救治中心标准化建设,实现县级“五大中心”全覆盖。

强化基层医疗服务,持续推进“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抓好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3年内达到国家规定的建设和服务能力标准。积极推进公有产权村卫生室建设,按规定落实村卫生室一般诊疗费、基本药物制度专项补助,从2021年起,将村卫生室承担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提高到50%,并依据考核结果补助经费。

要全面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今年,X县、X县、X县要至少建成X个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其余县至少建成X个县域紧密型医共体。通过建设紧密型医共体,促使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医保基金得到有效利用,居民医药费用负担得到合理控制,有序就医格局基本形成,力争2020年底县域就诊率达到X%、县域内基层就诊率达到X%以上。同时要加强远程诊疗,尤其是乡镇卫生院,要加强县、市、省甚至到如上海、北京等中心城市的优质学科优质专科对接,形成远程诊疗的体系,全面提升诊疗服务水平。

(四)抓好中医药传承和创新发展。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坚持守正创新、中西医并重,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强化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要强力推进市、县(市、区)中医院建设。目前,总体上来讲,全市的中医院基础设施非常薄弱,规模小、功能不全、人才匮乏,远远达不到标准要求,不能适应人民群众对中医诊疗的需求。尤其是这次疫情之后,人们对中医治未病、治综合性疾病,达到综合治疗效果这种需求在加大。

3年内,各县(区)中医院都力争达到二级以上中医院标准,睢县、民权县中医院要在综合医院的基础上实现更高的目标,达到三级中医院标准。市中医院要达到三甲中医院标准。要加快中医人才培养,我们去年建立了X院士工作站,这是很好的开端。随着新院区的建成,要考虑建立若干个院士工作站,大力探索名中医培养路径,创新培养模式,加快中医药的发展,完善重大疾病和传染病中西医协同救治机制。要加大医保政策倾斜力度。完善医保支持中医药发展政策,有序扩大中医药制剂纳入医保目录范围,合理提高中医药报销比例,促进中医类新项目、新技术及时转化为临床应用。

同时,完善适合中医药发展的评价体系和标准体系。要传承弘扬X中医药文化。X是伊尹中医药文化的发源地。伊尹既是护佑商朝的名相,也是护佑先商人民的名医,他发明的草本汤液有效提高了中医药的疗效,成为中医学的最主要特色。我们要发扬这一优势,把中医药发展的更有特色,更有成效,成为X人民卫生健康和人民服务的一张特色名片。

(五)抓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促进有序就医为核心,深化医疗制度改革。加快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卫生健康部门要完善并监督落实分级诊疗病种目录、医疗机构双向转诊规范。医保部门要完善医保差异化报销制度,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着力破解城乡医疗卫生二元结构。以公益性为导向,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后补偿政策,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支持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统筹推进医疗、医保、医药改革。推动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推行按病种付费,全面落实预算管理、全成本核算与控制等经济运营管理制度,全面实施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加强对公立医院综合监管,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严厉查处不合理检查等行为,有效遏制过度检查、过度治疗。以保障病有所医为目标,深化医保制度改革。

医保医疗体制改革和医疗资源分布的改革,是利用县级资源提高服务能力,降低群众就医成本的非常重要的手段。要继续推进全民参保,实现法定人群应保尽保、医保基金应征尽征。要深化医保基金总额预算管理,结合大数据应用,推行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提高医保基金使用绩效。以规范药品供应保障为重点,深化医药制度改革。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加强药品、医用耗材配备使用监测评价,提高短缺药品保供稳价能力。按照招采合一、量价挂钩的要求,全面推行药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保证药品质量。

(六)抓好医疗人才队伍建设。发挥X医专和其他专科学校的技术优势和专业优势,充分利用医院有科研能力学科的实验室建设人才培养的基地。进一步巩固第一人民医院和医专实行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教学与实践基地相互配合,实验室设备互通共用共享的合作机制,加快培养各级各类医学人才,提升医疗服务的能力。在职称评聘要向基层倾斜。这次全省确定的三级甲等医院的高级职称评定,下落三级甲等医院,进一步激发放大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适当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在社区、乡镇累计工作25年以上的执业医师,凡是符合申报条件的,不受岗位结构比例限制,可以直接申报基层副高级职称,鼓励引导人才安心在基层服务。建立健全医生生活补助制度。这次在抗疫过程中间对一线医护人员的补助要及时到位。对在乡镇、社区工作的基层全科医生,依据艰苦边远程度等因素,发放一定的岗位津贴,财政按政策落实补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县级综合医院同等条件临床医师平均收入水平。

要创新家庭医生签约团队收入分配,对签约服务获得的收入,可以拿出70%以上用于团队内部分配。完善村医激励政策。把村医作为保障农村居民健康的重要力量,在加大各级财政对村卫生室补贴的同时,探索建立“乡聘村用”制度,将具备执业医师或助理医师资格的村医,择优纳入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支持其依法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鼓励其他村医以社会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切实加强对村医队伍的关爱和支持,为保障农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奠定坚实基础。

(七)抓好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当前,信息技术对卫生健康发展的影响程度越来越深,在这次疫情防控中,正是利用大数据、二维码等技术,改变了传统以人力排查、逐级上报为主的信息收集模式,对于我们全面掌握疫情信息、科学精准施策发挥了重要作用。

要立足实际,加快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手段,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医疗需求。构建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目前,全市政务服务平台已经建成,我们要将卫生健康信息系统纳入其中,统一标准规范,统一资源管理,统一数据采集交换,把居民健康数据汇聚起来,实现共用共享。促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加快建设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为核心的基础数据库,推进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标准统一,与国民体质测定、健康体检以及其他数据源加强对接,逐步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信息大数据管理。

拓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形成信息化服务医疗健康,健全医疗健康档案,信息化监测疾控发生与预防,数据传输的信息系统,用新技术改进和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新需要,降低就医成本,使人民群众不用花更多的路费,都能得到更好的诊治。加强健康医疗技术创新。促进人工智能应用服务加快发展,支持研发医用机器人、大型医疗设备、应急救援医疗设备和医用可穿戴设备等,不断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卫生健康领域的应用水平。

(八)抓好老幼孕残重点群体健康。坚持以人为本,突出重点,做好“老少妇幼残”文章。完善老年人健康服务模式。健全以社区为依托,预防保健、医疗救治、康复护理并重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护理服务延伸至社区和家庭。部分闲置床位较多的公立医院、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所属医疗机构优先转型为康复、老年护理等接续性医疗卫生机构,逐步建成多层次医疗养老服务体系。

到2025年,基本建立符合我市实际的医养结合体制和政策体系,护理型床位占养老床位的比例达到35%左右,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70%以上。守护儿童健康成长。以家庭、社区、托幼机构、中小学为重点,加大健康知识宣传力度,普及儿童健康生活方式。完善儿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扩大儿童医疗卫生服务资源,推进儿科医联体建设。扎实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0-6岁儿童健康管理工作,为儿童提供全程医疗保健服务。继续实施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促进儿童平衡膳食和适量运动。加强儿童传染病和常见病防治,推广儿童疾病综合管理适宜技术,预防和减少儿童疾病发生。

提升妇幼健康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完善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措施,持续实施婚前保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加大产前筛查诊断和新生儿疾病筛查诊断力度,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健全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管理救治网络,进一步提高孕产妇、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完成省定农村适龄妇女、纳入城市低保适龄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两癌”筛查目标任务。健全残疾人健康保障服务。实施残疾预防行动计划,开展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残疾预防,有效控制残疾发生和发展。实施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和针对贫困人口等重点人群的康复工程,努力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强化防盲治盲和防聋治聋工作。到2030年,有需求的残疾儿童接受基本康复服务的比例达到100%,持证残疾人接受基本康复服务的比例达到90%。

(九)抓好健康产业发展。要积极发展康养小镇,宁陵、虞城和示范区的康养小镇,要建立起完善的康养产业和事业相结合的,以中医、民医,以休闲养生和多层次、多元化投资的健康产业信息,把养老、康养、医疗、健康和养生结合起来,来推动健康产业发展。要积极引进和培育专业化、社会化的服务机构,开发多层次、个性化的服务项目,包括疾病预防、跟踪干预、心理健康辅导等服务,促进以治疗为主转向以预防为主。支持社会资本投资设立医学检验中心、影像中心、病理诊断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和医学独立实验室等,发展第三方医疗服务评价、健康管理服务评价以及健康市场调查和咨询服务。建立第三方机构与医疗机构的检验检测结果互认和信息共享机制,开展医学检验、药学研究、临床试验等服务外包,努力把我市打造成医疗机构竞相发展、富有活力、辐射强劲的高端医疗卫生城市。

(十)要推动形成全民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是落实每个人是自己身体健康第一责任人的要求。当前重点是做好“三减三健”行动,即减油、减盐、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通过“三减三健”行动,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疾病。同时要进一步巩固好我们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成果,在纵到底横到边尤其是背街小巷老旧小区方面,要完善机制,持续提升工作成果,巩固好农村地区人居环境改善成果,切实建好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大环境。做好基础性工作,加上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不断引导人民群众在饮食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上形成习惯,来降低疾病的发生,提高健康水平。

三、健全工作机制,增强卫生健康事业保障能力

卫生健康涉及方方面面,全市各级各部门必须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把保障人民健康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完善推进机制,切实提升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保障水平。

一要加大投入。今年我们要专门研究加大投入,健全稳定可持续的投入机制,全力保障公共卫生服务投入。用好专项债券,支持公立医院建设、重点学科建设、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和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等,努力补齐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短板”。

二要做好保障。各种要素的保障机制,我们要制定制度、完善体系,在用地等方面做好保障。在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时,统筹安排卫生健康事业和产业用地,允许依法依规使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发展卫生健康服务设施。

三要落实工作责任。刚才,我们明确了几个方面的工作要求、工作重点和工作时间。希望通过今天会议,巩固提升好我市卫生健康体制建设,尤其是疾病预防和控制体系、卫生健康服务和救治体系、救治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我市卫生健康发展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好保障,落实好总书记提出的“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要求,不断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推动健康X建设,全面完成各项工作部署。

疾病应急救助工作总结篇5

为加强我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大公共卫生体制改革力度,进一步理顺公共卫生管理体制,优化公共卫生资源配置,构建新型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公共卫生运行机制,建立公共卫生应急机制,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2、总体目标。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我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要求相一致,符合人民群众健康需要,资源配置合理,反应快速灵敏,运作协调高效,保障严密有力的新型公共卫生服务体系。3、基本原则。坚持政府举办、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原则;坚持整体规划、合理配置、分步实施的原则;坚持属地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二、理顺公共卫生管理体制

1、明确公共卫生职责。实行政府领导、部门负责、公共卫生事业单位依法运作的管理体制。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各级政府要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政府综合目标管理,建立公共卫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辖区的公共卫生工作。市政府将定期组织对各区、县(市)和各有关部门进行检查考核。

各级政府要制订公共卫生工作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实行政府领导下的部门分工负责制。计划、卫生、教育、财政、宣传、公安、外经、贸易、科技、农业、外事、检验检疫、交通、民航、铁路等部门和单位要制订公共卫生工作方案,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公共卫生工作。

2、加强对公共卫生专业机构的管理。各区、县(市)卫生监督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主要负责人在任命前应征求上级业务部门的意见。积极探索卫生监督工作新体制,对重点工作和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实施全市卫生监督力量统一调度、统一管理、统一执法。加强各区、县(市)卫生监督力量,可根据工作需要,在各乡镇(街道)设置派出机构或派驻人员。各乡镇要明确分管领导,落实专人负责。各乡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公共卫生工作由各区、县(市)卫生部门管理。各村(社区)卫生室(卫生服务站)的公共卫生工作由政府指定的乡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

三、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1、完善公共卫生网络体系建设。建立市、区县(市)、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四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市、区县(市)、乡镇(街道)三级卫生监督体系,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完善由传染病医院、有关传染病专业防治机构和其他医疗机构组成的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体系。各县(市)要设立传染病医院或与传染病防治相适应的传染病病区,并根据合理、快速、高效的原则,建立应急医疗救治指挥中心,完善应急救治网络。

2、加强公共卫生机构和队伍建设。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建设面积按机构工作人员70m2/人以上标准建设,卫生监督所的建设面积按机构工作人员50—70m2/人标准建设。各区、县(市)疾病预防中心的建设面积按机构工作人员70—100m2/人标准建设,卫生监督所的建设面积按机构工作人员50—70m2/人标准建设。各级各类公共卫生机构按卫生部或省卫生厅等部门确定的机构装备标准配置设备。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体系,充实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人员,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满足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工作需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和乡镇(街道)预防保健人员的编制配备标准由市机构编制部门会同市卫生行政部门共同研究制定。村(社区)要设立专职或兼职预防保健人员。市、区县(市)公共卫生机构的卫生技术人员要占职工总数的85%以上。

3、加强公共卫生信息网建设。建设国家卫生信息网,整合社会信息网络资源,构建由卫生行政部门、公共卫生专业机构、医疗机构组成的功能完善、高效快速、网络通畅、反应灵敏的市、区县(市)、乡镇(街道)三级报告、监测和预警网络,并逐步向村(社区)卫生室(卫生服务站)和其它有关单位延伸,扩大覆盖范围。

四、完善公共卫生运行机制

1、明确公共卫生机构功能定位,完善运行机制。各级公共卫生机构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并结合各地实际,明确功能定位,调整工作职能,扩大服务功能。各级各类公共卫生机构要以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常见病和各类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因素,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为主要职能,逐步取消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机构的有偿服务功能。市级公共卫生机构要加强对公共卫生工作的规划、指导、监测、预警、科研、培训等。各区、县(市)公共卫生机构要制订工作计划,重点做好系统监测、动态监管和疫情处理等工作。各乡镇(街道)公共卫生机构要以为人民群众提供系统可及的公共卫生服务为重点,全面落实各项公共卫生工作。

2、加强内部管理,提高防治水平。各级公共卫生机构要强化内部管理,加强基础性与日常性工作,拓宽和深化服务领域,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强化疾病预防控制功能,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各级公共卫生监督机构要强化监管功能,提高卫生监督执法水平。各级妇幼保健和精神卫生机构要强化指导、服务和管理等功能,提高妇幼保健和精神卫生工作水平。各级院前急救机构和重点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的医疗机构要提高院前急救和医疗救治能力,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水平。各级爱国卫生机构要强化组织和协调等功能,提高爱国卫生工作水平。

五、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

1、制订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办法。各级政府要制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办法(应急预案),将防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加强领导、督查和协调。各级政府要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协调小组,发生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要成立应急处理指挥部,领导指挥突发事件的处理。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和蔓延,并实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2、加快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各级政府要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建立坚强有力的组织指挥体系,严密有序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科学健全的医疗救治体系,保障有力的物资供给体系,反映灵敏的信息监测预警报告体系,执法有力的卫生监督体系。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各有关部门也要制订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方案,完善预防和控制工作机制,做好处理急性中毒、各类传染病、生化武器袭击和核辐射等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准备工作。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制订工作规则,明确职责和任务,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有关医疗机构要加强领导,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监测、治疗和管理等责任。各级卫生监督机构要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执法行为,加强监督管理。各级急救机构要加强急救设施设备的建设,完善急救网络,提高急救能力。

在完善市传染病医院建设的基础上,新建1所治疗特种传染病的市第二传染病医院;改建市急救中心,提高院前急救能力和水平;结合资源调整,在相关医院设立适合处理生化武器袭击和核辐射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定点医疗机构;加强各县(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定点医院建设,构建功能合理、职能明确、网络健全、高效快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

六、加大公共卫生投入

1、加大公共卫生事业投入。各级政府要加大公共卫生事业投入,各级财政对卫生事业的投入不低于同期财政支出增长比率并逐年提高,市及有条件的区、县(市)逐步达到同级财政支出比例的5%以上。各级财政应保证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等公共卫生事业所需的经费。财政投入首先应保证公共卫生工作经费,主要用于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添置设备、开展业务项目、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等公共卫生工作。

2、确保公共卫生工作经费落实。各级政府要保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人员工资、基本奖励和福利经费,保证日常经费和专项经费的投入。急救机构及妇幼保健、精神卫生等其他公共卫生机构按照工作性质和承担的任务,由财政予以补助。各级政府要落实承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所需经费。

认真贯彻执行《浙江省农村卫生事业补助政策实施意见》(浙财社字〔20*〕85号),加大对农村公共卫生经费的投入。各区、县(市)财政要保证乡镇(街道)预防保健人员的工资性支出和工作经费。各区县(市)、乡镇(街道)和村(社区)要保证村(社区)预防保健工作人员的工资补助和专项工作经费。

疾病应急救助工作总结篇6

症院前急救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总结老年急症现场急救、搬运、护理、与急诊科交接工作等护理程序。

结果院前急救成功后,将病患者接回院继续治疗。结论老年急症发病时,情况危急,院前急救对挽救老

人生命尤为重要。

【关键词】老年急症;院前急救;临床分析

作者单位:121001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老年人的器官衰老使得器官代偿功能明显下降,严重

影响了病情的发展和预后[1]。骨折和心脏血管类疾病是老年人常见的急症。急症发生时,院前急救措

施的及时施用显得非常重要。对于老年急症院前急救和护理我院急诊科积累了较多经验。笔者拟作如下

整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过去3年内我院急诊科实施过院前急救的年龄在60~98岁的老年病患者872例作回顾性统

计分析。其中男性653例,占749%,女性219例,占251%。其中内科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等)661例,占

758%,外科病患者(如骨折)211例,占242%。

12方法严格按照中华医学会管理学会所制定的《院前急救诊疗常规》,对病患者进行院前急救,包括

现场急救、搬运、监护运送以及急诊科交接等。例如,心绞痛病患者发作时,应就地安静休息,停止任

何活动,同时,舌下含化硝酸甘油1片,待症状缓解后及时就医;让中风病患者立即卧床,不要轻易移动

患者,并且在送患者前往医院的过程中避免过大震动等。在内科疾病的院前急救中,给予辅助人工呼吸

12例,吸氧461例,口服用药257例,心电监护352例,静脉输液302例,现场以及中途心肺复苏5例

;在外科疾病的院前急救中,给予吸氧108例,止血包扎固定129例,3例于现场、中途实现心肺复苏。

2结果

10例病患者于急救现场出现呼吸、心跳均停止的状况,施以心肺复苏术后转进急诊科。最后,仅有2例病

患者成功复苏,8例病患者死亡。而在急救的途中,有39例病患者呼吸衰竭,57例病患者急性心衰,73例

病患者休克。864例病患者经院前急救、护理后转进急诊科接受继续治疗,为深入有效抢救奠定了重要基

础。

3讨论

老年急症发生时,危险性高,并常危及病患者的生命,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其致残、病死率

很高。我院急诊科在这方面积累了如下经验。

31现场急救现场急救指的是在事故现场进行的急救。护理人员随车到达后,对病患者进行先救后送。

因为有老年骨折病患者出现精神紧张、疼痛剧烈,护理人员则需对其先固定后搬运,以便能尽可能地减

轻其痛苦,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与病情的加重。老年人循环代谢功能差,在外界刺激或功能失衡时,容易

导致病情加重而不易康复的情况[2]。对于患有内科系统疾病的老年人,常伴有糖尿病和心脏疾病,进

行现场急救时需要特别小心;对于心跳呼吸骤停的病患者,应立即采用心肺复苏术进行抢救。护理人员

只有掌握全面的急救知识,才能在各种急救场合施行有效的急救。

32及时联系急诊科与急诊科交接工作应在救护车抵达医院之前,先联系急诊科的值班医护人员,将病

患者的病情以及需要准备的抢救措施和方案提前告知,以便其做好准备。待救护车到达急诊科以后,护

理人员再将病患者度病情及途中的护理、治疗情况详细地告知急诊医护人员,一般包括病患者病史、器

械与药物的使用情况等,救护具有鲜明的连续性。

33运送途中的护理由于病患者从急救现场转到医院途中需耽误一定时间,但在急救途中病患者的病情

不稳定,需要考虑很多问题,特别是那些生命特征不稳定的病患者,情况就更复杂了,往往要持续施以

吸氧和心肺复苏等措施,并密切监测和观察病患者的心率、神志、血压和呼吸等。老年病患者病情较复

杂,综合病因比较多,往往会伴有心血管疾病,紧急情况需要增加血供,这样常常出现缺血。另外,老

年病患者的合并症也相对较多,并发症更容易发生,且其并发症在各重要系统都可能发生,病情发展迅

速。老年病患者反应迟钝,常常伴随一些慢性病,未能及时注意新情况的发生,未能准确了解其病史,

没有明显的体征,使得难以准确判断其病情。无论是在代偿功能、应激能力,还是防卫原发疾病能力方

面老年病患者都比较弱,往往会出现全身未能做出及时调整,从而使得病情恶化迅速的情况[3]。此外

,颠跛的路途和有限的救护车空间都给护理增加一定的难度。因此,需对整体情况做出全面考虑后,再

决定老年病患者运送中的护理治疗。可见,老年病患者无论是在现场抢救还是搬运到急救科室的护理都

很重要。

34及时进行医院治疗搬运经过现场急救后,应及时将病患者送到医院继续治疗。及时、正确地转运病

患者至医院,不仅能够有效减少病患者痛苦,还可避免因搬运不当而造成新的损伤甚至死亡。搬运病患

者有多种方式,应当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合适的方法,通常运用担架搬运法和徒手搬运法等,但是遇到

腰椎、颈椎骨折的病患者,则需3个人以上一同搬运,病患者的头颈、臀部、脚腿和胸腰需要托住,我院

一般先用铲型担架搬运,后用自动担架车,最后用铲型担架转至抢救床,以便减少病患者被转运的次数

4小结

总而言之,结合老年病患者的生理特征,院前急救应进行正确的现场急救和护理,合理的搬运,在运送

过程中进行恰当的护理,最后与急诊科连续交接工作,从而使得老年急症院前急救护理工作发挥积极的

作用。

参考文献

[1]秦彦,梅哓云老年人体质特点和老年病关系研究概述.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2):132

134.

疾病应急救助工作总结篇7

【关键词】流程化急救护理;重症支气管哮喘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1-0209-01

重症支气管哮喘是指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是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哮喘持续发作会导致呼吸困难、意识障碍、循环衰竭及酸碱平衡失调[1],病情迅速恶化从而危及患者生命,及时有效的急救及护理措施成为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环节。我院2008年6月~2013年10月对23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应用流程化急救护理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08年6月~2013年10月治疗的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23例,男14例,女9例;年龄4~67岁,平均年龄(31.15±2.16)岁;病程2~18年,平均病程(9.51±1.65)年。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支气管哮喘标准[2],均有哮喘病就诊史。排除心源性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无应用药物禁忌证。

1.2方法

流程化急救护理分为院前急救护理、运送途中急救护理与院内急救护理。

1.2.1院前急救护理:当救护车到达至现场时,应立即为患者采取半坐或端坐卧位,给予正确的吸氧,吸氧时保持呼吸道湿润,防止气道痉挛。对意识障碍患者给予S型口咽管,可以防止舌下坠,增加通气,给予可拉明、洛贝林、纳洛酮等呼吸兴奋剂静滴,呼吸衰竭者可行球囊面罩辅助呼吸,必要时行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昏迷患者应将头偏向一侧。尽快缓解气道阻塞,纠正低氧血症,恢复肺功能,注意预防呼吸性酸中毒,并发心力衰竭者可使用西地兰、速尿等进行强心、利尿治疗,休克患者按抗休克处理。同时给予持续心电监测及经皮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对患者及家属做好心理护理,使其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及安全感,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1.2.2运送途中急救护理:对患者要正确的搬运,搬运时一般病人采取坐位,可用轮椅搬运,休克病人取休克用担架搬运,运送途中密切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保证患者病情不再恶化,尽量缩短途中时间,既要迅速又要注意安全,保持静脉管道的通畅,注意保暖。应用车载电话报告给医院,使急诊科做好抢救的应急措施,人力、物力准备。

1.2.3院内急救护理:对急救护士要进行职责分工,使急救护理措施最大限度的应用于治疗,心理护士要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减轻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压力。患者若烦躁不安、精神紧张,可适当地给予药物治疗,但禁用吗啡和大量镇静剂以免抑制呼吸。监管护士准备抢救仪器(吸痰机、呼吸机、心电监护仪),接心电监护、做心电图,观察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变化,清理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吸氧、吸痰、气管插管,必要时气管插管或协助医生行气管切开,接呼吸机。准备抢救车、抢救药品,建立静脉通道,根据医嘱给予平喘解痉,加强心肌收缩力和减轻心脏负荷,查血气分析、电解质、肾功能,输液时严格控制40滴min以内的速度。记录口头医嘱、各项监测数据,及时补写抢救护理记录。

急救措施包括:(1)补液及解痉、止喘:氨茶碱250mg,加入20%~50%葡萄糖溶液20~40ml,静脉推注10min以上,30~60min后可以每小时1mg/kg氨茶碱加入5%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每日总量不超过1~1.5g,根据心脏情况,每日补液2000~3000ml,一般40~60滴/min。(2)肾上腺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200~300mg,加入液体中静滴,一般3h左右起效,第7天可使哮喘缓解,后逐渐撤退,但反复应用激素者要慎重,治疗中注意低钾、代谢性碱中毒加重组织缺氧。(3)抗生素:大多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急性发作者伴有低热、白细胞增高时尤应选用。(4)纠正酸中毒:当各种药物治疗无效,应反复测定动脉血气指标,酸中毒者降低机体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可用5%碳酸氢钠2~4ml/kg,静脉滴注5~10min,但仍需注意补碱留有余地,避免碱中毒发生。(4)给氧:低流量1~3L/min,鼻导管给氧,氧气宜温暖湿化,避免引起气道干燥痉挛。(5)吸痰:协助患者更换,拍背,鼓励患者用力咳嗽,将痰咳出,严重者采用雾化吸入,必要时吸痰,痰液黏稠排出不畅或出现呼吸衰竭的患者,做好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的准备。

2结果

23例患者中显效14例,显效率60.9%;有效8例,有效率34.8%;无效死亡1例,占4.3%;总有效率95.7%。

3体会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各种环境和心理因素均可诱发或加重哮喘发作[3],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呼吸困难,咳嗽等,我国哮喘的患病率约为1%~4%[4],重症哮喘的病死率依然居高不下。由于重症哮喘发病急,病情重,痰液粘稠,不易咳出,阻塞支气管,可在短时间内迅速恶化,甚至死亡,因此,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就成为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环节。

在重症支气管哮喘抢救过程中,应加强对患者病情的观察,除了对病人生命体征、一般临床表现、呼吸困难程度、心电图及血气分析进行检测外,还要重点观察:(1)哮鸣音,肺部哮鸣音是支气管哮喘的典型体征,若病人出现“寂静胸”提示病情危重。(2)烦躁不安,若病人出现烦躁不安伴有进行性呼吸困难、发绀逐渐加重、肺部音减少或消失、意识不清神志昏迷,大多数由于痰液阻塞支气管,应及时采取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等急救措施。(3)并发症,若病人突然出现胸痛伴有严重呼吸困难、大汗、脉速而弱等,应警惕并发自发性气胸或纵膈气胸的可能,应立即做胸部X线片检查,并做好急救准备。

抢救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不能依靠单纯的药物治疗和一般的护理,一定要把抢救的时间与高效的急救护理工作相结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抢救目标。应用急救护理流程,护理工作分工明确,强化了医护协。护士由被动变为主动,院前急救正确评估,果断处理突发事件,运送途中针对患者病情提前报告给医院,使急诊科做好抢救的应急措施以及人力、物力准备,为病人住院治疗争取了时间,避免了患者入院以后再准备造成的忙乱、低效、差错。入院后护理人员根据自己的分工各自准备,为挽救患者生命明显缩短了抢救时间。

急救流程化护理通过对患者采取舒适的、氧疗、监测、改善通气功能、合理用药、心理护理等一系列的护理过程及时缓解患者哮喘症状,阻止病情的发展,缩短了抢救时间,及时有效地挽救了患者的生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程锦.流程化护理干预对重症支气管哮喘急救的影响[J].实用预防医学,2011,18(6):1135-1136.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临床分期和严重程度分级(2002年11月修订)[J].疑难病杂志,2011,(05):82-83.

疾病应急救助工作总结篇8

【关键词】

急诊心理护理;护理效果;影响

作者单位:463000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

急诊是医院面向社会的一个窗口,也是抢救危重患者的前哨阵地,在这个无声的战场上。急诊患者是指那些发病急、病情重而需要紧急抢救的患者。在影响健康与疾病的条件中,除了生物因素外,还有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急诊患者由于疾病较急往往表现为焦虑恐惧、紧张不安,渴望得到最佳和最及时的抢救,心理活动是复杂的,多种多样的心理异常。患者的不稳定情绪可使应激能力降低,意志减弱,对疾病的耐受性和抗病能力降低,不利疾病的康复,严重者可以加速患者的死亡[1]。一般认为急诊患者病情危重,医护人员的任务就是以最佳的技术和最快的速度抢救患者,无需实施心理护理,随着护理要求及护理技术的发展,掌握就诊患者的心理状态、情绪变化、性格特点等因素对疾病的救治有着深远的影响。我们就急诊心理护理对急诊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进行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本急诊科有护理人员13名,高级职称1名,中级职称4名,初级职称8名;年龄19~42岁,平均年龄23.8岁;中专8名,大专4名,本科1名。

1.2方法对急诊患者进行心理分析,制定详细的心理护理措施,对采取急诊心理护理前后急诊心理护理后患者满意度进行详细的调查,并进行对比。

1.2.1急诊患者心理分析恐惧心理:疾病急性发作或突发事件入院,瞬间超常的紧张情绪会引发患者的恐惧心理。对于陌生的就医环境、急救设施及操作方法。如等急救措施、医护人员的紧张情绪都是患者恐惧的诱因。焦虑心理:对疾病现状和发展程度的担心,常出现焦虑、紧张情绪。紧张焦虑与恐惧情绪的程度与患者的年龄、文化层次、性格与个体经历有关。过激心理:就诊时情绪往往在外界刺激下产生过激反应,表现为不配合抢救等行为。孤独心理:患者住院后离开了家庭和单位,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加之医院的一些规章制度的限制,使患者很容易产生孤独的心理感觉。他们特别希龌自己的亲人或朋友能经常陪伴在身边,以消除疾病的折磨。

1.2.2急诊心理护理措施

舒适环境:为患者创造一个整洁、安静、安全、舒适的急诊室环境,是进行治疗护理的基础。首先环境布置不要过于肃穆,可减轻患者恐惧,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赖感。尽量减少噪声,以减轻患者的紧张、焦虑。

1.2.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由于急诊患者的特殊性。多数情况下第一个迎接患者的是护士,护士应仪表端庄,举止大方稳重,态度和蔼,护士应积极主动、热情的接待患者.建立起信任和和谐的护患关系,形成良好的氛围。

1.2.3建立充分的信任急诊心理护理中语言的交流在护理过程中非常,护士给予肯定性的保证、支持和鼓励,解答问题语音要恰当,给患者讲明紧张患者对病情的不利影响,简明扼要地讲明患者目前的病情及需要注意的事项,使患者和家属心理上建立充分的信任;给予精神安慰,提高耐受疾病的能力在抢救的同时给患者心理上和生理上的安慰、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满足患者的生理心理需要,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和潜在的力量,提高应激能力,使患者身心处于良好的状态[2]。机体对缺血缺氧、疼痛等耐受力就会增强,这对争取抢救时间是十分重要的。

1.2.4建立充分的安全感医护人员的医德和技术是患者获得安全感的基础,这就需要医护人员要树立崇高的医德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了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减轻精神痛旨,医护人员应针对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对急诊患者无论预后如何,原则上都应给予肯定性的保证、支持和鼓励。尽量避免消极暗示,使患者能够身心放松,感到有安全感[3]。

1.2.5制定心理护理因人制宜,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由于患者病情、年龄、性格、文化层次、社会背景、经济条件不同,不同类型的患者具有不同的心理类型特点,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病情和心理进行反复评估,随时掌握患者不同阶段的动态心理变化,从多个角度给予关怀和安慰,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方式[4],对抢救成功至关重要。

1.3观察内容观察实施心理护理措施前318例急诊患者与心理护理措施后318急诊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并进行比较。

2结果

对实施心理护理措施前318例急诊患者与心理护理措施后318急诊患者进行护理质量调查,调查内容对急诊护理的满意程度,包括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并对总满意度进行比较,具体见表1。

表1

急诊患者满意度调查(例,%)

心理护理措施前(n=318)心理护理措施后(n=318)

满意108(33.96)196(61.64)

基本满意165(51.89)119(37.42)

不满意45(14.15)3(0.94)

总满意率273(85.85)315(99.06)

注:经统计学分析,心理护理措施前与心理护理措施后总满意率比较p

3结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单凭先进的仪器、急诊人员单纯熟练的操作技能已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急救意识,护士必须提高自身整体护理素质和知识内涵[5],熟练掌握各种抢救仪器的使用和急救预案,结合患者的心理状态,因人、因病进行心理分析和心理护理,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急诊工作医疗需要[6]。心理护理对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具有非常高的重要性,良好而有效的心理护理可以促进急诊患者康复以及构建和谐护患关系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华琴,王旭华.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基层医学论坛,2009,13(5):424.

[2]王爱玲,李春红,张新连.急诊危重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护理.现代预防医学,2005,32(4):411.

[3]熊秀莲.基层医院急诊护理的管理体会.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6):122123.

[4]高雪梅,张姊.对急诊病人进行心理护理的重要性.临床肺科杂志.2008,13(8):1101.

疾病应急救助工作总结篇9

【关键词】 急腹症 观察 护理

普外科急腹症病因复杂,病情进展迅速,为急诊科常见疾病之一,主要有三大症状,腹痛、胃肠道症状和感染症状,其中急性腹痛尤为突出,如果护理、观察不细致可能延误诊治甚至危及到患者的生命。急诊预检分诊作为急诊救治程序的第一关,分诊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个科室的医疗、护理质量。本文总结了我科自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收治急腹症患者69例的临床观察分诊与护理,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69例急腹症患者,其中男38例,女31例。年龄25-68岁,平均年龄(31.4±16.8)岁。结石性肾绞痛24例,急性胆囊炎12例,急性阑尾炎患者7例,急性胰腺炎8例,不明原因的肠破裂及肠粘连8例,宫外孕破裂出血6例,4例是胃窦及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1.2方法应用Lawweed的Soap公式进行分诊工作。公式的内容是:S(subjective,主诉):收集患者告诉的所有资料;o(objective,观察):实际上看到的是什么;a(assess,评估):综合上述情况对病情进行分析与判断;p(plan,计划):组织程序和进行专科分诊。

2 结果

本组69例外科急腹症患者中,正确分诊66例,占95.6%,死亡患者1例。大部分病例均经彩超、X线片、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手术探查及查体等确诊,并在短期内得以控制症状,获得及时治疗。

3 讨论

3.1病史收集 急腹症患者在分诊处停留的时间较短,快速收集病史意义重大,急腹症具有发病急、病情复杂多变、病情重的特点,能否及时正确诊断,尽早给予有效的治疗,直接影响治疗效果甚至生命安危。因此要遵循迅速、准确、安全的原则,对腹痛患者进行全面了解,作出正确的评估。了解患者疼痛的诱发因素、性质、疼痛的程度,了解疼痛起始时间、终止时间及持续时间[1]以及疼痛缓解的办法,认真详细地询问病史,女性病人要注意询问月经史,了解患者文化程度,社会背景等。

3.2病情观察 首先要热情地接待患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时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及腹痛情况。血压下降,脉搏快弱,脉压缩小,呼吸急促或腹式呼吸减弱等均是腹部病变加重的表现,其中血压、脉搏的变化是极为重要而又简便易行的观察项目,特别是对于腹部闭合性损伤疑有实质脏器破裂者,可以反映患者失血程度及血容量变化。

3.3观察患者腹痛的性质腹痛是急腹症的共同症状,要注意观察腹痛的部位、性质及腹痛进展情况,是持续性还是阵发性加剧;是刀割样,还是绞痛。急腹症虽然都有腹痛,但因其发病机制不同,部位不同,所以腹痛各有不同特点。

在问诊的同时,护士对患者进行护理查体,腹部查体有无肌紧张,压痛,反跳痛,溃疡病穿孔时可出现腹膜刺激症,同时注意疼痛的放射方向[2]。如:输尿管结石可向会阴和大腿内侧放射,胆石症发作时,可向右肩及肩胛下角放射。急性胰腺炎发作时,可放射至左腰背部。恶心、呕吐是外科急腹症常见症状,且常出现在腹痛之后。恶心、呕吐十分显著并伴有停止大便及肛门排气应考虑肠梗阻的可能,如发生血便、血性腹泻者,应考虑绞窄性肠梗阻、血管栓塞等可能。

3.4心理护理急性腹痛的患者精神过度紧张,表情痛苦,思想负担过重,易产生焦虑和恐惧心理。护士首先做好患者的精神安慰和心理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多向患者做好耐心细致解释工作,为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要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有利于减轻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良好的护患关系是使心理护理取得成效的关键,了解患者的家庭,做好家属的工作,通过患者家属良好的心理支持作用,使患者得到安慰和支持,增加安全感,并要尊重患者人格,使患者得到身心休息。

3.5处理措施及时建立静脉通道,按医嘱输注所需要的液体和药物,特别是对休克患者要建立2条静脉通路,一路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另一路扩容使用,按医嘱给予生理盐水、低分子右旋糖酐、足量抗生素、止血药等,以疏通微循环,防止休克进一步发展。根据疾病所需及时采集血标本送检,以协助诊断,配合医师做好腹穿及插管准备[3]。对于诊断明确,可给予止痛、镇静剂以稳定患者情绪,诊断不明确的患者禁用止痛剂,以免掩盖病情。决定手术者,应尽快完成腹部急症手术前准备,患者需住院时,护士应及时与病房取得联系,并护送患者进病房,与病房护士做好病情及用药情况的交接。

3.6体位护理外科急腹症病人一般采取平卧位或病人感觉最舒适的体位。如有急性腹膜炎,应采用半卧位,以减少毒素吸收,使炎症局限,利于引流,预防膈下脓肿的发生。此外,此体位还有利于气体交换,减轻呼吸困难,保持良好的静脉回流,增加排泄量,对心脏功能有利[4]。处于休克状态的病人,可采用躯干和下肢各抬高10-30°的体位。

3.7控制饮食及胃肠减压禁食和胃肠减压是治疗急腹症的重要措施之一,可以减少胃肠液聚积,减少消化液自穿孔位置漏出,降低肚胀,改善胃肠道血供,有助于胃肠蠕动的恢复,亦有助于麻醉与手术的安全。对采用非手术疗法者,可给予流质或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但必须严格控制进食量。行胃肠减压,可通过减轻胃肠道膨胀,减少胃肠内容物破入腹腔等,利于炎症的局限及胃肠功能的恢复。

4 小结

外科急腹症在普外科极为常见,占本科同期收治腹部疾病的56.5%。因腹部脏器多,分布复杂,致病因素繁多,所以在临床诊疗工作中,常有诊断困难、治疗不及时的现象发生。笔者通过临床实践,深深地认识到急诊分诊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重要性,观察发现问题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着患者的生命安危,同时观察病情也是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志,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这些病例中,由于预诊护士正确地掌握了分诊方法并作出了较好的急诊护理,积极配合各科医生进行抢救工作,使患者得到了及时治疗,得以更快更好地康复。因此急腹症的分诊及护理工作对医疗抢救工作非常重要,患者及早地得到救治,提高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匡永福,何苗.急腹症的分诊及救护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2009.2(11):39-40.

[2]吴青妹.浅谈外科急腹症病人的观察与护理体会[J].中华中西医杂志,2010.5(12):l07-109.

疾病应急救助工作总结篇10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急救护理措施;总结

1引言

主动脉夹层(aorticdissection,aD)又称主动脉壁间动脉瘤或主动脉分裂,是指主动脉腔内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处进入主动脉中膜,使中膜分离,并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形成主动脉壁的二层分离状态。在现实的病例诊断中极易造成漏诊和误诊。主动脉夹层的病因是主动脉内膜突然发生裂口,在强劲的压力推动下,主动脉内的血液会流进入中层,将中层分隔成两层从而形成夹层。主动脉夹层疾病具有病情变化迅速、并发症多、致死率高的特点。及早采取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可以提高生存率,降低病死率。为此,本文总结了近几年来关于主动脉夹层护理的相关实例和文献资料,对主动脉夹层的急救护理措施进行了系统性的总结,为相关医务人员的护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2主动脉夹层急救护理研究现状

李小燕等(2000)基于急诊收治的11例主动脉夹层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指出早期诊断,及时对症治疗及精心护理是稳定病情,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治疗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黄嫦敏等(2008)总结28例主动脉夹层病人的急救护理,指出实施紧急周密的急救护理措施,是改善病情,延长病人生命的有效措施。

韦素芹(2010)通过对17例患者的护理研究表明早期明确诊断主动脉夹层患者,应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这是降低病死率、赢得外科或介入治疗时间的关键。

程杨(2011)以23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急救护理为例,结果显示有效地控制血压,及时缓解疼痛,注重患者的生活基础护理,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均能有效提高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连丽虹(2011)回顾性分析78例主动脉夹层病人临床资料,得出结论:加强主动脉夹层病人的急救护理有利于预后。

从以上国内关于主动脉夹层急救护理的相关文献可以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即有效的急救护理有利于主动脉夹层病人预后和康复。3主动脉夹层急救护理总结

总结以上主动脉夹层的急救护理实例、护理体会和护理总结,可以得出主动脉夹层的急救护理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急救观察、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和出院后康复指导。

3.1急救观察急病的救助最关键的部分就是急救,确定病症,以求对症下药。急救观察的过程要做到:工作人员要随时注意照顾家属的情绪和救治环境的安静;及时为病人做心电图,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心率、心律、脉搏、呼吸及血压的变化情况;反复检查颈动脉、桡动脉、腹动脉的搏动情况,注意有无脉搏搏动的非对称性减弱或水冲脉等周围血管体征;建立有效静脉通道,根据医嘱使用受体阻断药和血管扩张药,以降低心肌收缩力和血压。

3.2术前护理

3.2.1心理方面的疏导主动脉夹层病人通常都会出现疼痛剧烈并伴有濒死窒息感,且大部份病人对本病缺乏认识,患者常常表现出焦虑、紧张、恐惧、悲观的不良心态。因此护理人员在及时镇静止痛的同时,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深入了解患者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并给予精神上的安慰以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减轻其恐惧、焦虑、紧张的心理状态。对病情相对稳定的患者,可向其讲解疾病的基本病理、发生发展过程,让其了解该病的严重性和危险性,使其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同时还要让患者放松心情,充满自信,在较佳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和护理,安全度过危险期

3.2.2一般性的护理①病人需绝对卧床。主动脉夹层疾病的患者在急性发病期必须要绝对卧床休息2-3周。②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血压的变化情况。患者的血压在早期可正常或升高,晚期因夹层血肿破裂出血随时都可能出现出现血压降低的情况,所以要严密观察血压仪器的变化,并做好详细的检查记录。③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心率的变化情况,一旦发现心率异常及时报告给主治医生,对于心率较快的患者可酌情应用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④合理饮食。患者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类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宜。医生可以酌情给予通便药以保持大便通畅,切忌用力排便,以免加重病情。⑤病人要注意防范瘤体破裂。主要是做到卧床休息,可适当地进行短时间的活动,并注意行动平稳,避免因不当、外伤或运动过量而导致瘤体破裂;护士要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特别是对血压和脉搏的生理指标的监测。

3.2.3病症针对性护理由于主动脉夹层会出现血肿的情况并会在体内不断延伸,常常导致患者疼痛不止,在夜间对患者可适量注射镇静剂;若患者出现胸痛明显的症状,常用血管扩张剂和8受体阻滞剂联合应用,使用硝普钠,开始剂量25-50ug/min,以后根据血压渐渐调节。用药过程中应注意以下护理要点、心律、心率,心电图、出入量等,每5-10分钟测量血压一次,或用自动血压计连续监测.

3.3术后的配套护理患者在术后要平卧24小时,第二天可以在床上做简单的活动,三天之后可以在适当的室内活动,适应之后活动量可以随之增加,手术侧肢体保持伸直位,防止出血及血肿;手术之后6小时没有无呕吐现象即可进流质饮食,少量多餐,慢慢地过渡到普食;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大便,保持情绪稳定,防范血压波动;应用抗生素类药剂预防细菌感染,维持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叮嘱病人多饮水或应用利尿剂,促进造影剂的排泄;低流量地吸氧,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护理人员每隔一小时观察记录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尿量、意识、瞳孔等生理指标。

3.4出院后康复指导如前所述,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心血管系统的灾难性疾病。患者出院并不意味着完全康复,回家后决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做到长期的调理和保养,多多卧床休息,活动量要适宜,随着身体状况的好转可循序渐进地增加;指导患者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合理调节饮食,每天补充足够的水份,多食新鲜的水果、蔬菜、粗纤维食物;常规给予缓泻剂,以保证每天排便一次。按照医嘱坚持服药,不得擅自调整药量;患者定期定时要自测心率、脉搏、血压等;做到定期复诊,如果出现胸、腹、腰痛等症状就必须要及时就诊。4结束语

主动脉夹层是目前临床上少见而危险性高的心血管急症,其确切原因尚不清楚。从大量主动脉夹层患者急救护理的实例可以确定,科学合理的有针对性的急救护理措施对于主动脉夹层患者预后和康复具有关键的作用。本文回顾了相关文献,总结了主动脉夹层的急救护理措施,为相关医务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毛华杰,谭利娜.B型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的观察与护理[J].当代医学,2010,16(23):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