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社区城市管理工作计划十篇社区城市管理工作计划十篇

社区城市管理工作计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59:36

社区城市管理工作计划篇1

一、2018年工作总结

(一)城市管理执法行政工作。打造了一只高素质、能战斗的执法队伍,形成了有效的工作合力,使得每次活动都能够齐心同力,善始善终地完成所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全年共组织集中行动12次,依法强拆违章建筑60余处,累计万余平米方,处理各种投诉纠纷20余起,并确保每次活动干净彻底,不留后遗症。其次,参加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组织清理整顿不合规集贸市场和摊点群治理60余次。

(二)环卫工作。借国家卫生城市复审之机,围绕市环卫一体化大形势,在提高标准档次上下了功夫,使全处整体面貌大有改观。全年共整治垃圾死角100余处,处理垃圾10000立方,完成数字化城管督导单200余份,圆满完成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其次,圆满完成了潍坊市提出的1000个城乡环卫一体化标准化管理村的创建工作,街道抽检1个村,未提出任何问题。

(三)社区管理工作。今年列入全市改造计划的小区共48个,63个项目,8926户,涉及供热、供水、燃气。经过前期精心准备,协调各有关社区、小区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联系水、暖、气施工企业,从项目筛选、申报,到现场勘测、入户对接、落实确定、资金收缴、民事协调,到具体施工,都认真对待,逐一落实。目前已完成38个小区的收费工作,其中16个供暖项目收费全部完成,施工接近尾声,确保按时供暖。

二、2019年工作计划

根据领导分工安排,继续抓好所分管的分内工作,工程项目抓进度,中心工作抓效率,科室工作抓落实,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城管行政执法工作。重点整治摊点群,把辖区内的集贸市场和小区内乱摆乱放作为执法工作重心,通过疏导和行政执法,彻底根治重要道路上的摆摊设点。对违章建筑继续保持高压态势,发现一处,拆除一处,既不让其扩大蔓延,又能在面上通过强拆起到震慑作用,从根本上杜绝违章建设发生。

社区城市管理工作计划篇2

为进一步加强城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管理,加快城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改革步伐,建立适应当前城市发展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管理新机制,根据我街道工作实际,现就城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定》、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法律法规,根据市区两级《关于加强城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意见》文件要求,积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相适应新型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体制,实现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工作全覆盖,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以路街道和谐家庭指导中心为主阵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街道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水平不断提高,为街道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二、工作机制

强化社区和企事业单位两个基础,加强社区阵地建设,完善社区基础设施,根据“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治、社区服务”的原则,把城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重心下移,促进城市社区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加强基层基础建设。重点加强城市人口和计划生育机构、阵地和队伍建设,结合20个社区拆迁或回迁的实际情况,形成具有路特点的拆迁及回迁社区管理模式。回迁社区提前谋划,在小区配备专职主任、协管员,采取网格化的管理方式,健全社区居委会计划生育组织网络,推行“计生办-社区-协管员-楼长”四级管理模式,为计划生育无缝隙管理提供队伍保障,不断提升基层计生队伍整体素质。不断完善社区阵地设施,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促进城市社区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强化部门综合治理。充分发挥计划生育履职部门的职能作用,推进综合治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街道综治办、政工科、街政科、财政所、经管科、劳动保障中心以及公安派出所、工商所等部门要依法履行计划生育职责,发挥各自的优势,积极配合,加强对城市社区计划生育工作的管理。要严格按照“全貌划片数字化、户况显示动态化、准租准住合同化、联合服务经常化”四化工作机制要求,定期联合开展清理清查及上门服务活动。大力完善协调配合机制,构建城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平台,形成齐抓共管城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强大合力。

(三)明确单位管理责任。辖区所有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都要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认真执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坚持“谁用工谁负责,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履行各自职责,共同参与人口问题的综合治理。实行单位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定代表人责任制,做好本单位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落实计划生育奖励和优待等有关政策和保障措施,支持、协助和参与社区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

(四)完善特殊人群管理。加强对新建住宅区和物业公司的管理,综合治理流动人口问题,搞好定期清理清查,完善流入地和流出地定期联系制度,依托流动人口信息联系平台,加强信息交流,广泛开展流动人口生育关怀活动,切实维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

(五)倡导社区居民自治。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现行生育政策,规范生育行为,特别是社区居民自治公约要对违法生育的居民制定约束条款,实行计划生育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要将计划生育纳入社区管理服务体系,组织引导社区居民开展计划生育工作的居民自治,积极协助政府做好本社区内的人口与计划生育行政管理工作,对政府有关人口与计划生育的行政管理和社会服务进行民主监督。

(六)推行社区综合服务。依托社区、面向家庭,广泛开展新婚期、生育期、0-3岁早教、青春期、更年期等计划生育综合服务。包括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服务,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咨询和援助服务,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等技术服务,。

三、工作任务

(一)社区计生工作任务

1、负责社区辖区内所有计划生育对象的计划生育日常工作,加强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的管理服务,指导和帮助育龄群众落实以长效为主的避孕节育措施,承担宣传动员、监督检查、组织协调、综合服务的职能。

2、配备相应的计生专职干部和协管员,明确工作目标,落实职责分工,划片包保,责任到人。

3、按照“全、准、新”的要求,实时掌握辖区内的房屋变化和人员变动,详细掌握管理对象的信息变更情况,及时准确统计上报社区内育龄人群的婚姻、生育、避孕节育和迁移流动信息。建立健全“计划生育小区示意图”、“小区院落楼栋示意图”、“院落楼栋住户分布示意图”和“户况显示图”。

4、与辖区内的法人单位签订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对辖区内的单位进行业务指导和督导检查。

(二)单位计生工作任务

1、各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是本单位计划生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设立计划生育工作机构或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计划生育工作。

2、负责本单位办公区域、家属区、门面商铺、出租房屋的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配合属地社区做好干部职工及其家属和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

3、对因辞职、辞退、开除、合同期满、下岗等原因离开单位的已婚育龄妇女,单位应继续进行正常管理,或按规定及时办理计划生育管理档案移交手续。

4、与所属社区签订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自觉接受属地社区和计生部门的指导、监督、服务和考核。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社区和法人单位要把做好城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及时研究解决制约工作开展的困难和问题,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切实为城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领导保障。

社区城市管理工作计划篇3

关键词:城市管理趋势;城市管理规划;城市管理规划背景分析

Doi:1013939/jcnkizgsc201548057

一、我国城市管理趋势分析

城市已经成为人类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成为政府管理和人民生活的主要聚集地和载体。

城市管理以城市市政、市容提升等为工作目标,通过目标设定、行为规范、法制约束和日常监督等,体现城市管理者的意志和导向。

全球化、信息化和网络化使得我国面临的公共治理问题更加复杂多变。在我国各地城市管理过程中,创新了一些好的模式和实践,正在改变和服务着人们工作居住的城市。但是,也存在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乱拆乱建、公平缺失等问题和缺陷,城市管理的理念、机制等也存在与经济、社会发展不适应的环节,有待改进和提升。

从城市管理的趋势看,1976年联合国召开了首届“人类住区大会”,提出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建设和保护人类居民点环境。1989年,联合国成立“联合国人居环境奖”,引导和鼓励各国建立宜居环境优美的城市。1996年,联合国召开第二届人类环境大会,提出了城市应当适宜居住的人类社区概念,明确指出了城市的宜居性概念,是指空间、社会、环境的特点与质量。宜居城市观念得到了国际共识。

2001年巴黎提出将城市生活质量作为巴黎规划和建设的重要内容,确保城市功能的多样性和居民的社会融合,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社会文化和环境。2003年《大温哥华地区长期规划》要求城市规划能满足所有居民的生理、社会和心理方面的需求,有利于居民自身发展。2004年《伦敦规划》将“宜人城市”作为核心内容,即宜人、繁荣、公平、可达、绿色,宜居城市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城市管理者竞相追逐的目标。

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认可、国际公园协会主办的“国际宜居城市与社区”评比,提出了“世界宜居城市”评选的11条基本准则:①必须拥有设计良好、有国际长程航班的国际机场;②低犯罪率;③国家提供优质的教育;④高素质的保健医疗服务;⑤气候宜人;⑥通讯系统良好;⑦社会容忍度高,能容忍同性恋、不同种族,并让妇女平等就业;⑧凌晨1时仍能买到酒;⑨公共交通收费合理且服务佳;⑩当地媒体及国际报刊的有无、多寡及其素质;城市规划可让市民接触到大自然,并尽量避免污染和生态破坏。2008年全球国际花园城市总决赛共评出自15个国家的27个城市,代表了世界城市建设的最高水平。

我国对宜居城市的研究是从2004年开始,随后呈现直线上升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政府开始关注宜居城市建设。自2004年北京市总体规划出现“宜居城市”概念以来,我国在内涵、标准和建设措施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取得了较多的成果。

有研究认为,宜居城市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自然条件,要有新鲜的空气、洁净的水、安全的步行空间、人们生活所需的充足的设施;二是人文条件,即人性化的城市,平民化的城市,充满人情味、有文化底蕴的城市,居民有归属感的城市。

笔者认为,构建城市生态系统,实现产程融合是全球城市管理的高级目标。

从全球城市管理,包括市政市容管理来看,正在向人文管理、科技管理、民主法制管理等方向演变。研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城市管理的基本需求,初步判断,我国市政市容管理将逐步由粗放、零散、割裂的管制与罚款,向精细、综合、多方参与的城市治理转变,进而向系统、智慧、协同、动态、更高层次的城市管理方向转变。

未来的城市管理,不仅是管理,不仅是“管控”与“处罚”,更应该是基于“现代”理念的“发展”与“融合”,包括:规划、运营、管理、服务、融合等基本要素与核心功能。

鉴于此,“十三五”城市管理规划,可以重点体现“城市”“管理”“发展”“融合”等基因和运作机制,以推动我国城市管理的实质性改革与实践创新。

二、我国地方城市规划框架设计

基于全球城市管理的趋势判断,研究设计地方城市规划的框架体系。

(一)规划技术路线图

一般来说,地方政府城市管理的规划技术路线包括:技术路线:地方政府城市管理规划一般分为两个层次。

一是解释选择的规划指标,说明应该规划什么,如为什么选择特定指标、为什么选择基本指标等。一般采用定性情景分析等方法。

二是针对每个规划指标(对象),分析在规划期末应该达到的目标值(任务)及达到该目标值应采取的手段。以定量分析趋势为主。

关于“十三五”规划编制与管理,一般包括:前期调研、规划委托、规划调研、原有规划评估、规划编制、征求意见、规划修订、规划论证、规划审批、规划颁布、规划评估、修订废止等步骤和技术路线。

(二)技术路线图

地方政府区“十三五”城市管理规划,可以采取如下的规划编制技术路线图,具体如下所示。

(三)城市管理规划步骤

一般来说,城市管理规划的编制步骤是:一是,与委托单位签订委托编制合同;二是,针对规划的核心要求和专业性,组建规划编制课题组;三是,制订具体的规划编制计划,交流与确认调研提纲和访谈计划;四是,组织安排调研与访谈;五是,开展规划研究和报告编写。并且,一般遵循如下的规划编制“五步法”。

城市管理规划报告的编制说明:各种规划报告编写与规范有不同的各自特点、具体要求和侧重点各有差异。

(1)各种规划报告编写必须符合规定范式,如环境影响规划报告的编排结构符合《建设项目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29日颁布)的要求,即《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内容提要》的要求。内容全面,重点突出,实用性强。

(2)基础数据可靠。基础数据是评价的基础,基础数据不能有错误,需要对不同的数据进行核实。

(3)预测数据及评价标准的选择合理。各类规划报告指标预测和规划定位要符合国家政策、产业趋势和法律法规等。

(4)结论观点明确,客观可信。规划报告必须对研究对象有明确的观点和思路,对重要问题必须做出明确的、预判性的系统回答。

(5)语句通顺、条理清楚、文字简练。综合性、结论性的图表放到报告书的正文中,对有参考价值的图放到报告书中,减少篇幅。图1地方政府城市管理规划技术路线

图2城市管理规划编制“五步法”

(四)规划编制技术路线解释

一是,前期调研:制订规划编制工作计划,进行前期调研,确立重点项目和重点解决的问题,为规划立项提供基本的依据。

二是,进行规划立项:结合地方政府区、市政市容委的职能定位和实际要求,在不同发展阶段,履行特定的审批程序,确立相应的规划编制任务,进行规划编制机构和人员的筛选与确定,进行规划立项。

三是,组织编制团队:按照规划工作的需要,确立编制思路和组织研究团队,制订工作计划,进行规划编制的准备工作。必要时可以委托外部专业机构编制。

四是,收集相关资料:根据规划委托单位的要求,制订调研和资料收集计划,列出时间表,系统收集有关社会、经济、市政市容等方面的资料,访谈行业专家和部委领导、上级主管部门等。

五是,评估原有规划:对国家战略、北京市、地方政府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管理规划、市政市容规划、城市环境规划、城市景观规划、供热供电规划、管网建设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进行研究和分析,对地方政府区“十二五”期间的市政市容相关规划进行评估,确定未来可能的规划定位与跨规衔接。

六是,编制规划初稿:这是规划工作的核心。组织调研和行业研究,开展典型案例分析,进行规划报告撰写,开展重要观点交流与修订,形成规划初稿。

七是,规划紧密衔接:做好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北京市市政市容规划、北京市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等规划与本规划的紧密衔接,确定地方政府区城市发展规划与其他规划的衔接点等。

八是,适当征求意见:将编制的规划方案在一定范围内,包括政府和利益相关方等,采取一定的交流与论证模式,组织专家交流、讨论,吸收各类专家和利益相关方等的反馈意见,予以修改、完善和优化。

九是,组织规划修改:根据各方的意见和信息反馈,对初稿进行必要的优化、修改和适度调整。

十是,规划论证:进行专家论证,提出修改意见,监督规划修改和定稿。

十一是,规划报送审批:由规划编制单位提出规划草案,经市政市容委组织审核,上报本级政府审核。

十二是,对外规划:由授权的职能部门批准、。

十三是,开展规划评估:在规划实施的中期阶段组织评估,将评估结果报有关部门。

十四是,规划修订与废止:经中期评估或其他原因需要对原有规划进行修订和废止时,规划编制单位应提出规划修订和废止方案,按规划的程序报批。

三、城市管理规划背景分析

研究和分析城市管理现状与改革环境,是确立未来城市管理大部制改革思路和规划目标,进而确定规划重要任务和重点工程的基础,本文重点研究和分析各地方的城市管理现状、城市管理外部环境等情况与规划框架体系。

城市管理规划报告的背景和现状分析思路如下。

(一)规划背景分析的基本内容

规划背景分析的基本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政策环境分析

主要研究地方政府城市管理规划的政策环境与产业背景等。包括:全球形势和政策、国家和各地区政策和城市环境等。

其中,分析研究全球政策与形势,可以重点跟踪分析全球城市管理特点和模式,以及未来可能趋势。初步研究发现,构建城市生态系统和实现产程融合是城市管理的高级目标。初步分析发现,全球城市管理呈现以人为本、科技管理、民主法制管理等特征,日本实行市长、议会制模式,英国实行议会委员制模式,加拿大实行经理制,韩国实行市行政长制。

研究新加坡的城市管理,一般有五个特征。①规划、建设与管理分离:各部门分别承担相应职责;②城市管理法制化:严格执法、监控网络;③重视宣传教育:加大宣传;④城市管理单位与居民有效沟通;⑤官员以身作则:城市重建局、建屋发展局、公园及康乐局、市镇理事会的工作人员每天巡视公园、绿地、街道等,政治违规行为,新加坡总理经常亲自上街巡视,亲自检查。

新加坡城市管理的经验借鉴,主要有:①管理理念先进:以人为本,服务优先,法制保障。②城市管理体系科学。职责明确,职责通过法律固定,授权设立;成立花园城市行动委员会,拟定政策、综合协调。考评制度严格,考评项目体系化,指标评分标准具体。自治程度高,公众监督,将城市化为5个社区,设立社区理事会。③法制环境健全。制定了操作性强,执行标准明确,立法严密,执法严正。

国家和北京政策、法律的研究,主要分析环保法、垃圾处理、城市环境、餐余处理、广告管理、热点供应、管网建设等。

关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分析,主要描述社会发展对城市管理的要求;如:生态、环保、绿色、宜居、安全、交通便利等。

关于居民和技术变化的支撑分析,主要研究和确定居民和技术的影响:生态化、便利化、信息化、人性化等。

2经济环境分析

主要研究地方政府城市管理规划实施的经济环境、城市定位、适应性分析等。

3规划编制依据分析

规划背景的编制依据是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各类政府规划、产业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景观规划、城市交通规划、城市供热规划、城市电力规划、城市管网规划、城市垃圾处理规划等专项规划,进行编制的基本依据和主要信息来源。

(二)规划背景分析的框架思路

在规划编制之前,首先要确定规划协议和团队,确定具体的工作任务。需要进行规划的沟通和交流,按照特定规划编制的要求和专业领域,组建规划编制团队;与规划委托单位协商,确立调研计划和时间安排,组织项目调研项目组,按照既定的调研计划和规划编制程序,有计划地开始收集、整理和分析国家政策、市场布局、地方政府提供的各类规划文本、地域性文件、年度报告、经济数据、统计报表等。组织行业访谈、政府座谈与交流、抽调部分企业进行现场调研,开展居民与社区走访,以及发放问卷、网上调研等方式,进行地方政府或高新区、开发区的经济基础和产业现状等研究与分析。

1研究全球城市管理实践和趋势

基本分析思路是,城市管理的发展方向和海外城市管理的趋势。人文管理、科技管理、民主法治、严字当头等。如:研究全球政治经济发展和城市管理趋势,可以发现,城市生态系统构建,实现以人为本的产城融合是城市管理与管理的高级目标。

图3地方政府城市管理系统生态示意

由上图可知,地方政府区要做好城市管理,构建生态、宜居、产城融合的现代城市,需要科学处理经济、社会与自然系统的关系,统筹规划,有序布局,通过一系列的重点工程和城市管理、运营工作,实现预期的较高管理目标。

(1)研究我国城市管理政策与发展趋势

一般来说,我国各地市政、市容等有关政策,包括但不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市容与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北京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条例》《城市公厕管理办法》(建设部)《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城市绿化条例》《北京市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条例》《风景名胜区管理处罚规定》《游乐园管理规定》《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城市道路管理条例》《城市排水许可管理办法》《城市道路照明实施管理规定》《城市车辆清洗管理规定》《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北京市户外广告管理条例》《北京市城市建设规划管理暂行办法》《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北京市临时占用道路管理办法》等。

其他方面的政策文件,参照此思路进行整理和分析。

2研究我国和各地城市管理趋势

一般分析思路:分析我国各地城市管理、市政市容管理的经验、趋势和案例等。如:国家发改委推动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推动新型城镇化改革试点、美丽乡村等,为地方政府区现代城市管理和发展提供了行动的方向。

3研究我国和特定省市或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定位

基本分析思路:重点研究国家战略、北京市经济定位和城市总体定位等。如: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北京市确定的经济社会定位和规划目标,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地方政府城市管理的发展方向,将随着地方政府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定位调整而修订、调整。将会凸现地方政府区的核心经济和社会定位,以生态、低碳、宜居、产城融合等作为城市发展和城市市容建设等的优先方向,这将给地方政府市政市容管理与改革提出新的课题与挑战。

4研究企业居民对城市管理的需求

一般分析思路是,研究企业、机关、居民对城市管理的需求和建议等。如:从地方政府区居民和办公机构的一般诉求看,消除雾霾,实现生态环境和城市产业的和谐是其重要的理想目标和期望。还可以研究城市核心功能和城市基本需求等。

总体来说,地方政府区构建生态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四大功能。

一是,调节功能。包括生态系统的气体调节、水调节、生物化学调节以及物质循环调节。为了保持生态系统的健康,这些调节功能还能为居民和机关、企业等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如净化空气、提供饮用水、适宜的土壤环境和生物控制服务等。

二是,栖息功能。为动植物和人类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对保存生物和基因及其进化过程贡献力量。

三是,生产功能。即初级生产和次级生产。自生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营养物质,然后将能量、水、二氧化碳和营养物质转化为糖类,这些糖类又被次级生产者所利用,从而生产出更多的生物物质。这些多样化的糖类又提供可供人类消费的产品和服务,包括食品、原材料、能源资源、基因物质等。

四是,信息功能。信息是现实世界的符号表示,生态系统能为人类提供认识世界的机会,信息功能只有通过人类活动才能实现。

研究技术变化对城市管理的支撑。一般分析思路是,研究信息技术和科技研发对于城市管理的应用和促进等。如:互联网技术对于地方政府区建立指挥地方政府提供了信息系统应用可行性。国家大力推动的大数据计划和经济及协同发展为地方政府区实现产业调整和生态建设等提供了产业优化的方向和技术支撑。

(三)城市管理的发展基础分析

该部分的研究分析,主要分析研究对象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产业、企业、市场、社会生活、市政市容现状等,分析研究对象的模式与机制,对比标杆单位等,分析经验、问题和缺陷,分析变革的机遇、优势与挑战等。

1分析地方政府经济社会现状和未来五年规划

一般分析思路:对地方政府“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回顾。如:对地方政府“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定位进行解读,研究确定城市管理与发展的依据和基本思路。如:某城市管理可能存在的问题是:城市管理基础信息不全;多头管理;管理执行中协调困难;等等。

2分析地方政府城市管理现状

如,分析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城市管理的基本现状,如下。落实北京市打击违法用地、违法建设工作部署,持续深入开展专项打击行动。建立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管控机制,启动国土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建设,严格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和“一岗双责”责任追究,加强拆违督办调度,形成拆违控违的联动机制和强大声势。落实《地方政府区治污三年行动方案》,编制全区水系连通及水资源循环利用、雨水排除等专项规划。结合第二阶段中小河道治理,启动城北水网建设。加大重点区域综合整治,实施京哈高速周边环境达标提升工程。完成八通轻轨沿线、芙蓉路市级达标大街和北苑、中仓区域2平方千米环境提升整治,完成36批脏乱点治理。

3分析地方政府城市管理工作的主要经验和问题

如,北京市地方政府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地方政府公交运营组织体系不科学,注重线路的增长,不注重结构的调整,导致公交服务范围窄、服务水平低。地方政府新城与中心城联系的道路潮汐式交通拥堵现象。北京市城市管理工作,对照郭金龙书记提出的“发展搞上去、人口降下来、生态好起来”的工作目标,面临很大的挑战,在城市管理、城乡一体化、生态建设、社会治理等方面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还需在顶层设计和措施方法上加强统筹,真正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4分析地方城市管理的基础条件

一般分析思路是,研究地方政府城市管理与发展的政策、区位、机制、人才、环境等基本条件。

5分析地方政府“十三五”城市管理机遇和挑战

一般分析思路是,分析主要机遇,可能挑战,为下一步规划定位提供支撑等。

通过上述城市管理规划框架设计和城市管理现状分析,为下一步的具体规划目标、规划思路、主要任务、重点工程、改革重点、规划保障等奠定了决策基础,进而为形成特定城市管理规划报告提供了翔实和系统的规划方向与思路参考。

参考文献:

[1]王祥荣论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途径与措施[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8)

[2]杨洁经营城市中政府作用[J].宜宾学院学报,2005(1)

[3]陈平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探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

[4]杨全山,任立兵城市经营管理及其基础理论探析[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2)

[5]谢汉忠珠海市城市生态环境管理模式分析[J].长春:吉林大学,2010

[6]李雪苑西方国家城市管理的特点和启示[J].商业经济研究,2010(7)

[7]仇保兴智慧地进行城市建设积极促进我国城镇可持续发展[J].城市发展研究,2012(10)

[8]吴岩竣“加强城市治理管理,塑造国际化精品城市”[J].聚焦城市管理,2015(6)

社区城市管理工作计划篇4

坚持城市形象样板街道定位不动摇,但有效载要细化。加大社区和物业的联动力度,进一步深化考核补贴机制,提升物业服务管理水平。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1街道办工作计划,供大家参考。

街道办工作计划1在接下来的第四季度,城区治理办将继续深入开展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强化教育和执法相结合工作方式,进一步加强城市立面、地面整治,对辖区重点地域、地段、问题开展持续集中整治,全面提升市容环境卫生和城市管理水平;同时,通过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减量、海绵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打造出1个“花漾街区”和2个“街心花园”的工作目标,促进城市品质提升,为全市打造全国文明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探索建立市容环境严管区,在辖区艺展中心1平方公里的“三纵八横”范围内设立严管区,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百姓、堵疏结合的工作理念,通过组建“商业发展联盟会”和街道综合执法相结合的方式推行自治共管,全面落实“门前三包”,严查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乱张贴、从临街门店向街道扫垃圾等不文明行为,做到路面无堆放垃圾、无卫生死角、无积水,严查超门线、占道经营,及时清理乱摆卖、乱搭建、乱挂晒、占道灯箱、临时广告牌等。以点带面,探索建立一套发挥市民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承诺主体作用的长效机制,在辖区内逐步推广,进一步提升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维护城市环境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二是全面推进“里子”工程,深入开展城中村、内街小巷洁净工程,建立一村一责任人制和常态化巡查机制,强化专业保洁清扫和雨污管网建设,严管乱停放、乱拉挂等“六乱”行为,扎实推进“净化”、“美化”、“绿化”、“硬化”、“文化”五化整治成效,构建宜居达标社区,并持续推进专业物业公司进驻城中村,巩固整治提升成果。

三是开展城市道路深度洁净行动,持续深入“垃圾不落地”专项执法行动,组织义工队伍开展“垃圾不落地”文明劝导,督促商家“门前三包”落实责任,全面清理铁路沿线、公交站、绿化带、立交桥底、涵洞等重点区域的环境卫生,确保环境干净整洁。

四是着力推动垃圾分类进家庭,不断完善垃圾分类收运处理体系,推进建筑垃圾、餐厨垃圾综合利用和生活垃圾减量分类管理,垃圾分类和减量达标小区覆盖率不低于40%,顺利通过市、区检查验收。

街道办工作计划2(一)多措并举,进一步加强城中村综合治理

城中村综合治理是我办今年工作的重点难点,接下来,我办将进一步改善“城中村”安全质量、环境品质、配套服务和管理水平,继续贯彻落实上级工作部署,围绕“管理”、“建设”两个重点,以改进不足为突破口,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强力推进街道“城中村”综合治理工作,重点抓好3个方面工作:一是加快推进科学技术保障,加强与市、区、社区、代建商、笋岗股份公司沟通联系,推动消防安全建设等工作,促进城中村管理更具科学性、有效性;二是加强“城中村”综合治理信息化建设,在现有信息化建设基础上,结合实际想方设法挖掘更便捷、更完备的信息系统,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城中村治理中的应用;三是加大“城中村”综合治理宣传力度,通过微信、微博等线上工具,结合讲座、入户等线下宣传方式科普环境治理知识,提高社区居民对“城中村”综合治理认知度、参与度。为实现特区一体化均衡化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切实提升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多管齐下,全力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垃圾分类工作不仅是一项惠及民生的工作,更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下一步,我办将继续深入开展垃圾强制分类工作,将智能设备全面进驻辖区内各小区,落实达标小区台账,使垃圾分类工作深入民心,切实提高我街道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一是加大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联动社区自治组织取得小区居民的支持;三是开展各项宣传活动,普及小区居民知晓率;四是由志愿者和督导员全面开展平时宣传、督导工作,保障垃圾分类工作;五是在辖区各小区、城中村普及推广应用智能资源回收箱、六分类垃圾桶等设施。把普及推广应用智能资源回收箱打造成街道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的亮点。

(三)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谱写美丽笋岗新篇章

根据区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办的要求,结合我街道实际,20--年下半年我办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一是深入开展生态文明示范村、示范街道建设,构筑生态文明体系,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二是对辖区内的笔架河(笋岗段)、布吉河(笋岗段)河道加强长效管理,确保水质持续改善;三是继续深入开展整治“小散乱污”专项整治行动,完成生态文明建设考核任务;四是加强生态文明宣传,保障市民健康环保生活。

街道办工作计划3一、推进“行走东晓”城市管理工作。

整合街道城区治理、民生事务、工程基建及各社区的综合力量,由书记带队,开展拉网式巡查,对发现的问题,能就地解决的当场解决;道路破损、绿化缺失等问题,由城区治理办直接走零星工程项目进行整治;需要进行专项治理的,分门别类,能通过民生微实事项目的就走民生微实事项目,不能通过民生微实事项目的,就由街道基建工程整治项目进行整改,多条腿走路,强力推进问题的整改,务必把“行走深圳”城市管理工作做扎实做到位,力争走在全市前列。

二、加大城区治理工作的宣传工作。

城区治理办和各社区工作站将进一步拓宽宣传途径,借助主流媒体宣传辖区城市管理工作的亮点,组织开展“城市环境文明活动”、“美丽深圳热点活动”,带领市民更进一步了解城管工作,走进城管。

三、落实好《物业服务企业市容环境考核奖惩办法》

以此作为强化物业服务企业市容环境考核监督工作的抓手,促进辖区物业小区城市管理工作精细化、常态化、规范化,提升物业服务品质和水平。

街道办工作计划41、抓好学习教育。

干部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抓好党支部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团结协作,积极开拓进取。村领带班子应多深入群众,了解群众,多为群众解难、谋利益,在街道党工委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完成街道交给的各项任务。

2、积极抓好年初制订的经济目标,在去年级经济收入83.93万元基础上增长到150万元。

3、抓好新农村建设工作:对年初制订的计划还有,①在村主要道路安装36盏路灯,预计投入资金5.4万元,于10月完工。

②小公园建造,预计投资50万元,于12月上旬完工。③道路两旁绿化建设,预计投资8万元,于12月中旬完工。④河塘砌石,预计投资12万元,于12月下旬完工。

4、大力招商引资:结合我村的实际情况利用宅基地,预计将引进1-2家企业,提高村级经济及村收入。

5、抓好计划生育工作:把计划生育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确保计划生育工作不出任何问题。

计生联络员坚持分片包干责任制,在管理好本地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同时,加强对外来流动人口的管理,努力完成上级下达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各项工作指标。

6、进一步加强综治工作,对巡逻队员进行全面考核管理,确保村民平平安安,使各项矛盾及时解决。

继续加强外来人口管理,并做好“平安村”、“无毒村”、“无邪教村”等宣传创建工作。

街道办工作计划520--年下半年,东湖街道城区治理办将牢固树立将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坚强领导下,立足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紧紧围绕“城市质量提升年”的总体要求,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聚焦短板,突出抓好“三防”、城市环境整治、违法建筑治理等重点工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环境的向往。

一、继续做好市容环境考核工作,争取成绩位列区里中等或偏上水平;

二、加大对作业单位日常考核力度,督促作业单位按时保质完成工作任务;

三、加大力度赶进度,完成一级水源保护区违法建筑拆除、城中村综合整治、户外广告整治、立面整治等重点工作。

四、加强巡查和执法,严防严控违法建筑,切实保护好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

五、积极开展爱国卫生工作,做好爱卫消杀,保障辖区居民身体健康;

六、高度重视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包括三防边坡、台风防御、地面坍塌、森林火灾等各类灾害。

街道办工作计划61、突出高端产业引领,推动经济发展迈向新常态。

20--年初启动“天心煤建”棚改项目,力争年内完成签约、腾地工作。完成七里庙路南沿线道路、牛婆塘巷路、砂子塘西路三条民生工程道路建设。全力配合轨道公司做好地铁3号线--站和地铁4号线黄土岭站、砂子塘站的建设。加快推动中机新里程、建发中央公园、建发中央首府、九禧中铁二十五局商住楼项目。发挥“特色示范楼宇集聚群”辐射效应,升级商会大厦、神农商务楼、大华写字楼、中机国际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大鸿裕华公馆等楼宇招商引资,着力吸引培育一批税收贡献大、品牌形象好、带动作用强的企业进驻,着力打造全区现代服务业示范版块。

2、突出社会管理创新,推动街区运行形成新格局。

深入推进城区街道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构建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核心,与社会资源、社会组织及社工队伍良性互动的社区治理格局,实现“党建引领网格化、社会治理信息化、工作流程效能化、为民办事简便化、惠民服务精细化”改革目标。坚持法治立街、平安建街、群防强街、和谐固街,充分发挥社会治理的互动作用,保障一方平安和谐。深化智慧城市管理,构建“大城管”格局。拓展智慧健康服务,推动“健康生活馆”全面升级,实现“一个自治七个岗”,使广大居民享受便捷健康服务。持续发展社会组织,推动“社区、社团、社工”三社联动,推进基层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的普惠化、社会化、均等化。强化食品安全监管,深入推进国家食品安全城市示范创建。完善“8341”安全工作法,确保“大安全”监管体系进一步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发挥空间资源优势,逐步解决社区服务阵地全面达标难题,打造特色服务阵地,推进社区全面提质提档。深化核心价值观教育,打造主题文化社区阵地品牌,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巩固文明创建成果。

3、突出自身基础夯实,推动基层队伍树立新形象。

社区城市管理工作计划篇5

一、明确城市杜区建设的基本任务和主要目标

我省城市社区建设的基本任务:(1)适应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理顺社区关系,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以地域性为特征、以认同性为纽带的新型社区。(2)大力拓展社区服务范围,不断丰富社区服务内容。规范社区服务管理,完善社区服务功能,促进社区服务社会化、产业化和信息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3)坚持政府指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发挥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发展社区建设事业,不断提高居民素质、生活质量和社区文明程度,努力建设现代文明社区。

我省今后五至十年社区建设的主要目标:(1)今明两年,全面推进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新型社区。(2)到*年,力争把全省大中城市的社区建成现代文明社区,并向中心镇辐射。经济特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先走一步,建成一批经济文化繁荣、环境舒适优美、管理规范有序、服务设施配套、人际关系和谐、社会治安良好的现代化社区,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其他地区建立起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城市化进程相配套的社区管理体制、社区服务设施、社区组织和社区建设队伍。(3)到2010年,把所有城市、中心镇的杜区建成文明社区。

二、全面推进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新型杜区

(一)科学划分社区。各地要结合实际,按照便于服务管理、便于社区资源开发、便于居民自治的原则,结合地域性、认同性、利益性等社区构成要素,对原有街道、居委会的辖区进行调整,建立以街区巷道、道路、河流等自然地域划分的“地缘型社区”,以相对独立的商业、住宅小区为单位的“单元型社区”,以职工家属聚居区为主体的“单位型社区”,以汇集居住、旅游、商务、文化、体育等不同功能特点划分的“综合型社区”等新型社区。

(二)建立新型的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按照“市、区两级政府,市、区、街道三级管理,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网络”的构架,建立责权利统一的社区建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各级政府的社区建设日常工作由民政部门负责。

(三)建立新型社区组织体系。按照有关规定建立健全社区党的组织,发挥党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成立社区居民委员会和社区居民会议或社区成员代表会议,实行居民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社区居民委员会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按照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原则管理社区内的公共事务,并可根据需要依照规定设立有关专门工作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逐步推行“议行分设”工作机制,居民委员会成员原则上不脱离生产,实行任期职务补贴。社区公共事务、公益事业等社区建设事务和居民委员会日常事务由居民委员会根据工作需要和经费情况聘请社会工作者来完成。

(四)完善社区建设的基础设施。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建设好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办公场所和社区服务中心以及其他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设施,有计划地建设一批小广场、小乐园、小绿地等社区休闲活动场所。有条件的地方要建立社区服务热线电话、电脑网络服务咨询平台。各级政府要根据实际需要和财力情况,统筹安排好社区建设所需资金。

(五)强化社区功能。结合机构改革,按照“小政府、大社会”、“小社区、大服务”的改革思路,城市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将适合由社区承担的公益性、社会性、群众性的职能下放给社区,并按照“费随事转”的原则移交工作经费,赋予社区综合管理职责,增强社区功能。

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要发挥职能作用,具体负责市辖区、不设区的市党委、政府交办的社区建设各项工作,指导社区居民委员会开展社区建设,及时反映社区居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建立社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辖区内机关、团体、部队、企事业单位联席会议,在职责权限内协调解决社区共建、资源共享等实际问题。

(六)积极开展社区共建活动。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要通过优化环境、加强服务、招商等方式,引导和促进社区经济发展。社区内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设施,要努力创造条件对社区开放,实现资源共享。动员和组织社区成员单位和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各种创建文明社区活动,营造“共商社区事务,共享社区资源,共建社区家园”的良好氛围。

(七)加强社区工作队伍建设。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依法民主选举产生,居民委员会负责召集社区居民会议或社区成员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社区建设及关系居民切身利益等有关问题。加强对居民委员会成员和社区工作者的培训,根据社区资源和社区居民的需求建立健全社区志愿者组织和志愿者队伍,引导居民群众参与社区工作,探索社区服务登记卡制度以及劳动储蓄办法,规范志愿者服务。

三、努力推进社区服务社会化

推进社区服务社会化,一是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发挥政府投入的主渠道作用,动员社区成员单位和居民捐资,鼓励集体、私人投资兴办社区服务业;二是实行服务对象公众化,以社会效益为主,有偿与无偿服务相结合,为老年人、残疾人、青少年、妇女及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各种服务,为社区居民服务;三是实行服务方式多样化,建立健全社区服务网络,丰富社区服务项目,满足社区居民的各种需求;四是实行社区服务产业化,把社区服务业的发展与政府职能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失业人员安置、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发展残疾人事业、最低生活保障、第三产业发展等结合起来,运用市场机制,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手段的科技含量,使社区服务在改善居民生活,扩大就业机会,建立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社区服务业享受国家和地方的有关优惠、扶持政策,实行行业管理和认证制度。以政府投入为主渠道的社区服务单位,参照社会福利事业单位进行管理。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而且非国有资产份额不低于总财产三分之二的非营利性的社区服务单位,由民政部门进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属营利性的社区服务单位由工商部门进行登记管理。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与城市市政、公用事业设施建设同步发展。城市建设、旧城改造、居住区建设要将为老年人、残疾人服务等社区服务设施建设纳入规划并付诸实施。

四、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步骤和要求

我省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分三个阶段进行。(1)试点阶段,从现在开始至今年10月底。各市、区进行调查摸底,制订工作方案,抓好试点。地级以上市要选择1个区(不设区的市选择市政府所在地的1个镇或2—3个街道)、1个县(市)城镇作为改革试点;没列入试点的区也要选择2—3个街道作为试点;条件成熟的城市要开展“城中村”改造试点工作。通过试点总结经验,为全面铺开阶段打下基础。(2)全面铺开阶段,从今年10月底至明年6月底。全面推进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同时开展创建社区建设示范区、示范街道(镇)、示范居委会活动。(3)检查验收阶段,*年10月进行。在各市、区自查基础上,省组织工作组对全省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工作进行抽查验收。

为稳步健康地推进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要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1)各级党委、政府要深入细致地做好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宣传发功工作。各新闻媒体要采取开设专栏、专题节目等多种形式宣传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和社区建设的意义、要求和做法,为城市社区建设工作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2)制订周密的工作方案。各市、区要深入调查研究,摸清城市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思想状况,以及街道、居委会的工作情况和管辖现状,制订总体规划以及以点带面、分期分批、逐步铺开的具体方案。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的调整、划分和设立方案,由街道办事处提出,报县(区)级人民政府批准。“城中村”改造试点工作,要注意研究制订配套政策,处理好集体资产、农民土地、宅基地、私房的产权关系问题,解决好计划生育、市政建设及环境卫生等公共设施覆盖、社会保障(包括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社会救济,失业、养老、医疗保险等)、居委会选举、小学教育等问题。

(3)各市、区要分别组织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人员,特别是试点所在地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认识,熟悉工作的要求、方法和步骤,保证工作顺利进行。

(4)做好选举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工作。新设立的居民委员会统一称某某社区居民委员会,一般管辖1000至*户,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扩大或缩小。社区居委会依法实行民主选举,要引导选民把思想作风好、办事公道、廉洁正派、热心为社区居民服务、年富力强的人选为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社区居民委员会一般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共5至9人组成,具体职数由街道办事处根据社区居委会的规模大小和工作任务提出指导意见,征得大多数社区居民代表同意后确定。社区居委会成员由本居住地区全体有选举权的居民或者由户代表、社区成员代表选举产生。选举严格依法实行无记名投票、秘密写票、公开计票,选举结果当场公布,做到公开、公正、公平、民主。

(5)加强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制度建设和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的培训工作。社区居民委员会选举产生后,各区党委、政府和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要及时帮助和指导社区居委会建立、健全《社区居民代表议事制度》、《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制度》和《社区居民委员会民主监督制度》等规章制度,使社区居委会的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各市要制订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的培训方案,编印培训教材;区、街道要制订培训计划并分工组织实施。每届社区居委会班子选举产生后,其成员应在一年内轮训一遍。

五、加强对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和社区建设的组织领导

社区城市管理工作计划篇6

城市发展的操盘者

你对于自己居住的城市有什么感受呢?复杂?是的。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金融等各个领域,为了使各方面协调发展,就必须进行统一规划和统筹安排。城市规划专业就是为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它是城市的“操盘者”,保证城市各项建设的合理有序发展。它是建设城市的基本依据,是综合发挥城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前提和手段。国内外实践经验证明,只有把城市规划好,在规划的引导和控制下,才能实现城市的有序发展。

目前我国的城市规划专业基本都是隶属于建筑学院下的,虽说同为设计类专业,但这两者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城市规划是属于宏观的,它的研究对象是整个城市和城市所在的区域,设计处理的空间与时间尺度远大于建筑设计,它处理街区、社区、邻里,乃至于整个城市,其实现的时程多半设定在十五年至二十年间,描绘的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完美蓝图。而建筑设计是微观的,它的研究对象是建筑,相对于建筑设计,仅需处理单一土地范围内的建筑工作,建筑物完工至多仅需三或五年。可以这么说,城市规划是建筑设计的前提与先导,而建筑设计则是城市规划在空间上的具体落实。

由于研究针对的“城市”是一个具有极强社会特征的对象,因此虽然研究成果大部分以图纸形式表达,却比其他工程类学科需要多得多的社会科学知识。经合理布局的城市空间既要满足美学要求和技术要求(道路管道、房屋结构、环境保护等要求),也要符合经济、政治等社会要求,而城市规划专业就是使学生逐步在实践中学会综合、优化地运用与城市有关的众多文、理知识,寻找城市空间布置的更佳方式。

“操盘手”的职业素养

说到城市规划学什么,正如咱们前面所说的那样,该学科授课内容广泛,美术功底和艺术修养还有建筑设计等都是城市规划学习的基础,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美术、道路交通、测量、市政规划、城市经济学、城市规划系统工程、社会学、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筑结构等都是授课内容。当然,也许令人更感兴趣的还是到外地进行实际规划实践,在校外居住区进行居民调查,去旅游地进行美术写生,到规划管理部门参与管理实践等都是实践性很强、很有意思的活动。和其他专业不同的是,我们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从刚进校门就开始了专业课的学习。一般来说,第一年是对专业基本素质的培养,例如,钢笔画、水彩、水粉、工具墨线、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这些主要是培养一种基本技能和空间的概念,属于基本功的锻炼环节;大二到大三主要学习建筑学方面的知识,例如设计托幼建筑、设计住宅、设计小型餐厅等。学习建筑设计的时候,是非常有趣的,可以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当然也是要建立在一定的可行性基础之上的;而大三下学期到大五就是对规划不断深入的研究了,从住宅小区的规划到总体规划,再到城市中心区设计等等。总之,五年的大学学习给我感觉就是六个字――时间紧,任务重。可能老师一节课讲的内容,自己私下要花几倍的时间去理解、去动手实践;但同时大量的实践与参观活动能极大开阔我们的眼界,增加社会阅历,毕业后工作也能较快上手。还有一点就是大家都关注的美术加试,开设该专业的学校大体都会在学生入学加试美术科目,但事实证明入学前是否学过美术不是关键问题,入学以后一样可以学好。而且最重要的不是绘画技能,而是艺术家的思维方法。学好美术对于把握建筑中最难把握的感性因素非常重要,因为感性思维和整个学科的理性思维互补共鸣,尤其是整体思维和综合感知。学校一般会在大一的时候开设美术课程,给大家以手绘方面的指导。还有一点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现在很多人有一个误区,认为在计算机制图为主的今天手绘就不重要了。其实城市规划的人员在进行方案推敲的时候,还是要依靠草图纸和草图笔的。对咱们这行来说,手绘就是通用货币且永不贬值。

“操盘手”的就业与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城市规划师也像一位医生。当一个人需要确诊自己得的什么病,比起选择年轻的新手,相信他更愿选择一个年纪稍大的专家。这是人的一种普遍心理。因为他相信老专家经历的、见识过的会更多。城市规划又何尝不是这样呢。看得多、见识广的规划师,往往能像老医生专家那样“望闻问切,察言观色”便能“诊断”出影响城市经济发展的症结,并“对症下药”,“开”出针对问题的近期、远期规划“处方”。而怎样才能做到这样呢?

两个途径――一是继续深造,比如考研,比如出国;二是参加工作。

深造――我们都知道,考研或出国是为了更好地充实自己,对于规划专业来说也不失是一个好的选择,毕竟规划是一项统筹安排的工作,更多对学术的研究、对世界更大范围的感知,都是一种积累。在这方面英国的剑桥大学、卡迪夫大学、伦敦大学学院都是比较好的选择。

工作――毕业后能在城市规划设计、城市规划管理、决策咨询、房地产开发等部门从事规划设计与管理,开发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城市市政工程规划、园林游憩系统规划、城市社会与经济发展规划、区域规划、城市设计与开发、房地产筹划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研究等方面的工作;也可以通过考公务员,进入政府机关工作,在规划管理局、土地管理局、住宅发展局、建设委员会等城建管理部门和计划委员会等政府宏观调控部门从事城建管理与课题研究,有很多市长就是规划专业出身;还可以到规划设计院、建筑科学研究院或高等院校的建筑学专业、城市规划专业,从事规划设计、城市设计及建筑设计方面的工程设计研究或教学工作等。

社区城市管理工作计划篇7

一、##城区人口结构及管理状况

﹙一﹚##城区人口结构

1、城区总人口。1982年时,##城区不足1平方公里,当时两路和龙溪的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共计1.54万人。到2007年底,两路和龙溪的城市面积扩展到近48.60平方公里,户籍人口已达到29.57万人,加上流动人口20万余人,##城区总人口已近50万人。

2、城区人口结构。在城区户籍人口中,男性14.49万人,女性15.07万人;非农业人口26.50万人,城区农业人口3.07万人;大学以上学历5.00万人,高中(中专)6.99万人,初中7.94万人,小学及以下6.58万人;就业约17.6万人,各类专业技术人才5.2万人;有征地农转非6.83万人,购房农转非2.65万人,三峡移民2.03万人,主城区旧城拆迁移民4.38万人。在流动人口中,有##区籍农民工5.22万人,外地籍农民工4.80万人。另外,还有外地籍学生2-3万人,他们不纳入流动人口范畴。

3、##城区人口特点。一是征地农转非人口集中。由于征地补偿政策对失地农民不利,转非人员补偿低、就业难、社保较差,不稳定的因素多。二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多。##城市化、工业化推进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各地农民工纷纷涌入##城区打工、经商办企业。由于农民工属非城市户口,在子女入学、社保、住房等方面受到不公正对待,增加了管理难度。三是购房居住人口多。由于##房地产迅猛发展,居住环境较好,前几年房价偏低,市级机关干部和大批白领入驻##城区,旧城改造区居民和三峡移民也纷纷到两路和龙溪购房居住,购房居住者两极分化十分明显,这为城区管理增加了不确定因素。

﹙二﹚##城区人口管理

1、城区人口管理体制。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由区公安分局管理。城区人口发展规划,即人口规模、人口密度、自然结构和计划生育由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管理。城区人口就业由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人事局、区农业局、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共同管理。

2、城区人口管理内容。一是城区人口户证管理。区公安分局户政科和各城区派出所,对辖区内的常住人口进行户口登记,建立人口卡片,实施居民身份证管理,搞好人口统计工作。二是城区人口的普查与预测。在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公安,民政为主组织专门队伍,各街道,社区居委会配合实施,##开展了5次人口普查工作。三是城区的计划生育管理。此项工作是一项经常性工作,在区委,区府统一领导下,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和街道、社区共同配合实施。四是城区流动人口管理。对非##城市常住户口而暂住或暂时逗留于城区的人口,由区公安分局对其管理。五是城区人口的就业管理。主要涉及征地农转非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和进城务工人员就业和再就业管理。

3、城区人口管理制度。目前,##城区人口管理的核心制度,是1958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其他若干人口管理制度都是这一制度派生的或配套的。这一城乡分割的户口制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重庆建设城乡统筹的直辖市的推进,已经有所改革和调整。

二、##城区人口管理的重难点

﹙一﹚城区流动人口管理

对于流动人口,尤其是农民工,他们的进入,对##新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也要看到,他们的大量涌入也带来一些新问题。

1、城市设施压力加大。20万余流动人口聚集到48.6平方公里的城区,平均4100多人∕平方公里。他们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给生活服务、交通运输、教育卫生等城市基础设施带来了很大压力。

2、社会治安隐患严重。流动人口来自各地,成分复杂,尤其是流窜犯罪分子夹杂其中,是社会治安的重大隐患。

3、登记办证的难度增加。流动人口受居住和从业条件的限制,且经常变化,人头难以掌握准确,因登记困难带来办证困难,造成管理上出现失控现象。

4、监管约束的力量薄弱。由于警力的严重不足,民警任务繁重,管理人口户数和人数严重超标。例如:双凤派出所,最多的一个民警管了2万多常住人口。投入外来人口、出租房屋管理的时间和精力不够。同时,目前仍然重打击轻防范,忽视基础工作。以两路组团为例,两路组团常住人口20万余人,而流动人口也有5万多人,比例接近4:1,急切需要建立一支强有力的管理队伍。然而现有的管理机制大都是临时性的,一些工作还未真正管到位。

﹙二﹚城区弱势群体人口管理

##城区弱势群体除进城农民工外,还有下岗职工、无业人员、较早退休﹙养老金和退休工资不多的﹚职工、征地农转非人员、三峡移民和购房农转非的困难群众等。其特点是:

1、低职化或无职化。在社会担任的职业,属于较低或最低的位置,甚至连什么职业都没有。他们惟一所有的是劳动力,并且主要是体力,脑力和智力也不多。基本上是无产者,又是无权者和无智者。

2、贫困化。收入不多,处于社会平均收入线下,一般只能维持基本生存和生活必需,生活质量不高,生活方式简单,谈不上发展和享受。无论吃、穿、住、行、用,高档商品与他们无缘。在某种情况下,还会陷入缺食少衣、饥寒交迫困境。

3、脆弱化。除了生活上有困难和风险,更在政治上、社会上缺乏竞争力。经济社会生活上的风吹草动,他们首先受害。如物价上涨,他们首当其冲;发生自然灾害,他们抵抗力极差。

4、边缘化。作为弱者,经常、长期甚至永远处于社会的边缘,与社会的中心有相当距离。在心理上也被人家看不起,即使舆论为他们打气,始终不能成为现实。他们有自卑感,有依赖心,有时会逆化为敌视社会和他人。

﹙三﹚城区计划生育管理

目前,##城区计划生育管理的难点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流动人口、富人和名人的计划生育管理难以到位。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收效不明显,“超生游击队”难以消除,计生工作仍然处于失控的边缘。二是一些部门依照相关法规政策取消了对计划生育证明的前置审查,加上计生的联动机制没真正下到基层,工作合力还没形成,许多具体措施难以落到实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的效果更是难以保证。三是基层工作力量十分薄弱。自从我区进行镇街机构综合改革后,原独立的镇街计生办与民政办合并成社会事务办(科),专兼职工作人员减少,工作量增大,平均每个街道都有2万以上的流入人口,基层组织对其计划生育管理力不从心。从2008年开始,##区纳入主城区考核,以前未作为工作重点的街道纳入了核心工作,计生工作方式转变,对发现处置违法生育怀孕的流动人口,需要大量的计生执法人员开展长期的经常性的工作,而现在每个街道都仅有2名计生专干,对流动人口计生工作根本无暇顾及。加之流动人口底数不清,基本情况不明,信息交换更新不及时,“躲生”、“跑生”现象较为突出,违法怀孕生育调查难、处理难,人口计生工作比较被动。

三、##城区人口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管理

1、不断更新思想观念,树立平等相待的意识。政府各部门工作人员在管理中,要充分认识大范围的人口流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流动人口凭劳动挣钱、创业是主流,为我们的城市作出了积极贡献,应当受到尊重和保护。要与常住人口同等对待、同等待遇,决不能歧视外来人员。

2、不断加强机制建设,健全完善管理网络。目前,我区应建立区、街、社区三级立体的、多层次的管理网络。真正形成政府带动、各方参与、条块结合、齐抓共管、层层有人抓、级级有人管的组织网络。

3、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制定长效管理措施。为实现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应制定和完善诸如《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流动人口依法管理教育实施意见》、《流动人口管理教育各部门职责分工》,《流动人口管理法规条例》以及办公室、流管站、协管员的各项规章制度,突出抓好私房出租户、用工单位的登记办证制度落实。区级财政应拿出专项资金用于流动人口管理和协管员的工资,保证流动人口管理有力度,有专业管理队伍。

4、不断深化服务内涵,大力倡导人性化服务。我区应把110巡逻车扩展为流动派出所,深入流动人口集居地,为他们提供报警、求助、纠纷调处等服务。利用街道、社区“一站式”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站,实行流动人口各种登记办证手续“一条龙”集中办理。“管理服务站”还应提供劳务中介、家政服务、租赁房屋、法律咨询、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等信息服务。进一步扩大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办学规模。同时,大力推进农民工公寓式管理模式。对流动人口进行法制教育培训,促进他们整体素质的提高。

5、不断改进管理办法,健全自我管理组织。应重视流动人口自身的组织建设,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体系。针对流动人口老乡观念重、彼此易沟通的特点,挑选其中有威信、素质好、有组织能力的人员担任协管员、协教员;针对流动人口中有一定数量党团员的实际,建立流动人口党支部、团支部;针对流动人口青壮年多的现状,成立流动人口民兵连和计划生育协会等群众团体。这些组织在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中发挥的作用将是不可替代的。

6、不断加大整治力度,消除社会治安隐患。在流动人口管理过程中,应经常组织力量对流动人口聚集地进行不间断的清查整治,提高预防、发现、控制、打击犯罪的能力。切实做到出租屋登记不漏户、不漏人,保持查一块清一块,整一片建一片,发展一方巩固一方,不断向常住人口、暂住人口、难点地段循环滚动。通过不间断的“滚动式”清理整治,增强管理效果。

﹙二﹚进一步加强弱势群体人口管理

1、掌握情况。及时准确掌握城区弱势群体人口基本情况。由各街道牵头,摸清本辖区内征地农转非人员、进城务工农民、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和其他低保对象的家庭状况、就业状况、生活状况、思想状况等,找出特定时期不同弱势群体人口中存在的共同性问题,为区委、区政府加强弱势群体人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完善政策。按照城乡统筹原则,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待遇平等政策。如完善征地农转非人员拆迁安置补偿政策并维护其长远利益政策;农民工享受城区市民就业、保险、子女入学等政策;农民工与城区居民政治上平等等政策。进一步完善帮扶弱势群体人口的政策。如建立城市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和残疾人就业和创业等政策。进一步完善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政策。如完善农民工“五险”到位的操作性办法﹔完善临时救助措施,对困难群众家庭给予救助;对流浪汉乞讨人员实施“主动救助”等。

3、加强投入和监管。政府要在财政投入等方面发挥主体作用,逐步形成政府投入为主、集体补助为辅、社会共同参与的救助机制。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对社会救助资金,实行专户管理,确保资金不被挤占、挪用、贪污等现象发生。要建立困难群众管理系统,不断提高救助的科学化管理水平。

4、人文关怀。政府要在就业、培训、创业等方面,给予弱势群体人口更多的具体政策关怀;在医疗、教育、住房、司法援助等方面,应该采取更主动更切实的措施。对弱势群体人口,应动员全社会给予关注、关怀和帮助。要引导弱势群体人口树立自信、自立、自强意识,使城区弱势群体人口在发展中同步奔向全面小康。

﹙三﹚、进一步加强城区计划生育管理

1、抓住重点。城区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是流动人口。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难点在于流动性。由于居住地和职业的不断变换,使计划生育管理部门难以掌握育龄妇女基本情况。要有效控制城区计划生育,必须做好流动人口管理工作。

2、各方配合。加大联动力度。严格按照各单位职责分工的要求,主动参与、积极配合城区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工作。区公安、民政、司法、财政、人事、劳动、建设、卫生、工商等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能,积极履行城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职责,形成协调有序、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高效运作机制。与流入人口、流出人口相对集中的镇街和区外省市加强区域协作,定期通报反馈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共同处理。

社区城市管理工作计划篇8

一、城市规划编制实现历史性跨越

1、各专项规划的编制。为申报部级历史文化名城,聘请中国规划院编制的__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已完成初稿评议工作,正在积极做准备论证。__市电力规划、__市消防专项规划等已分别要求市供电局、市公安局、市消防大队委托设计单位着手编制,市住宅建设规划已由市规划建筑设计院编制完成,正着手组织专家评审。

2、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按照20__年工作计划,城市规划区范围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目前已完成东南、东北、木鱼山、政务新区、西南等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龙眠河控制性详细规划已经专家评审并报市政府通过。

3、城市公共设施布点规划、老城区控规、同安南路区域控规、毛河区域控规、盛唐北路和望溪东路两侧区域概念规划、文四路东段两侧区域概念规划、南山路、盛唐路两侧街景规划,墩塘景观规划已委托市规划建筑设计院正在按任务进度开展工作。

4、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为配合拆迁征地、解决回迁安置,完成了城北安置点、海峰路龙眠河段安置区、西南片区安置a区,居巢路安置点,东南安置a、c点等修建性详细规划。完成了市近郊公园规划,龙眠河综合整治概念性规划、政务新区城市设计。

二、规划技术、管理制度不断完善

1、规划管理的关键是制度的完备,针对过去制度不完善的情况,20__年已完成《__市规划规划管理技术导则》(草稿)、《城市城乡规划委会议规划》(送审稿)、《__市城市规划区内农村村民建房实施办法》(讨论稿)、《规划工作岗位制度》、《规划工作实用指南》、《规划执法集中整治实施方案》、《关于开展规划执法集中整治活动的意见》、《__市城市规划区建设用地范围违法建设认定标准及行政处罚措施》等。

2、1999年版地形图已不能满足城市发展需要,20__年委托省测绘院对城市规划区108平方公里地形图的航拍,现测绘成果已通过专家验收,并投入使用,为城市建设发展提供了详实的第一手资料。

3、强化对在建工程的跟踪管理。对经批准的工程实行放线、验线及验收制,建设工程基本上根据坐标定位,基槽开挖立模后委托市规划建筑设计院实测验线。并从建筑的色彩、立面效果等方面,细化到项目实施的每一个环节,覆盖建设的全过程,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有效的减少了建设单位工程竣工后再行整改的损失。

三、规划审批服务质量明显提高

1、积极简化服务流程,改进了审批环节。按照局党组的要求,统一思想、狠抓落实、高标准、快速度地落实驻行政服务中心办公人员,确保职能到位、确保一个窗口对外,确保责任到人、确保许可高效优质,确保工作人员遵章守纪。

2、努力创新服务举措。为使建设单位对办理流程和申报资料一目了然、一看就懂,制作了全新的规划办理流程和规划许可、审定项目告知单。在坚持依法办事的基础上,通过主动服务、文明服务,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全力打造服务型科室、和谐科室,提升了规划处对外形象。

3、竭力化解社会矛盾。规划建设管理是社会和群众关注的热点,涉及到各方面利益,规划许可、违章查处的矛盾不断出现,严重影响了规划工作的有效开展。一年来,狠抓对容易导致矛盾的行为进行公开透明,服务主动,规范执法。结合工作实际进行细化法律法规中的自由裁量权,同时不断完善矛盾调处机制的建设,创新调处方式,强化调处责任。

4、致力创造一流业绩,充分发挥规划技术服务工作。即将过去的一年,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经济建设,积极为全市项目建设和重点工程提供一流服务。目前,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85件,面积32.4万平方米,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人61件,面积51.2万平方米,核发建设项目造址意见书36份,面积50公顷,审核规划方案60个,为建设项目提供设计条件25份,出具用地范围图46份。

四、规划学习不断加强,机构建设不断完善。

为提高规划管理工作与社会接轨,按局党组要求努力自觉学习,不断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各项理论,对照自己找差距、找出路、找方法、努力提高思想觉悟,解放规划管理思想。加强业务学习和业务培训工作。年初组织全体职工参加省建设厅举办的《城乡规划法》学习培训班,并邀请省建设厅高冰松处长来桐,开展城乡规划管理培训讲座,深入学习和宣传城乡规划法,保证依法办事,文明执法,科学执法。此外规划处还安排人员分批分期参加国家和省市规划学习培训班多次,全面接触和掌握国内先进的规划管理理念和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加强内部机构建设,扎实规划管理力度。根据组织安排,为充实规划管理力量,向社会公开招聘德

、才兼备,业务素质强的大学生参与管理,成功引进二名相关本科专业大学生加盟。把规划机构重新理顺,加强规划效能建设,分清管理职责,效果显著,消除矛盾,科学决策,收到良好社会效果。五、城市规划公示工作稳步推进

为保证规划许可的公正、公平、公开,维护公众和利害关系人的合法利益,将建设矛盾暴露和处理在规划许可之前,减少建设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因建设矛盾而造成浪工、停工的损失,凡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涉及到公众和利害关系人利益的建设项目均实行规划批前、批后公示。公示采用固定公示栏、网络和建设项目现场张贴等形式,对规划拟许可内容、意见反映途径和期限等内容进行公示,充分征求公众和相关利害关系人的意见,对收集的各种意见归纳整理,作为规划许可的依据之一。

六、问题与不足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城市规划工作总体态势良好,成效较为明显,但也应清醒地看到规划工作仍有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与市委、市政府及局党组的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一是城市规划的实施仍然受到各中因素的干预,城市建设过程中各指挥部各行其政,未能依法按程序办事,许多安置工程及重点工程未办理规划许可就进行建设。二是各类工程管线产权单位各行其道,就易避难,城市地下空间不能有效控制,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有待编制。三是城乡规划宣传工作有待加强,管理力度不足。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主动支持和参与城市规划工作的格局尚未全面形成,规划意识、法制观念仍较为淡薄。四是城乡规划地方性规章建设相对滞后,不能很好适应城市规划依法行政的需要。五是规划专业人才及技术装备严重不足。

社区城市管理工作计划篇9

(一)指导思想。根据城市发展战略和“四城同创”工作要求,以解决城市管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为突破,注重创新制度、完善机制,进一步理顺市区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体制,构建全社会参与城市管理的体系,加大多元投入城市管理的力度,加快城市管理信息化步伐,优化城市服务功能,为把我市建成中心城市、新兴的工商业城市和湿地生态旅游城市创造良好的城市环境。

(二)基本原则。

坚持建管并重、重在管理原则。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依托城市建设构筑的载体基础,按照“科学、严格、精细、长效”的管理定位,健全和完善市区城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确保城市功能高效运转,形成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相互衔接、功能互补、优势整合、共同促进”的协调发展新局面。

坚持重心下移、属地管理原则。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要求,调整城市管理职责范围,逐步下放管理权限,强化市级的统筹职能,明确区级政府在城市管理中的责任主体地位,合理界定市、区、街道和社区四级的管理职责,明确各级的事权、财权和行政许可权,充分发挥区级政府、街道、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推动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和管理工作下延,形成“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新格局。

坚持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原则。健全完善城管执法机构,增强区级管理力量,强化执法监督,规范执法行为,提升管理水平,形成“综合执法、统一指挥,市区联动、全面覆盖”的城市管理新体系。

坚持政企分开、有序竞争的原则。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以费养事的要求,加大城市管理作业社会化和市场化运作改革力度。积极推进环卫道路清扫保洁、垃圾清运、厕所保洁等城市维护作业物业化、公司化、市场化,通过市场竞争降低城市维护成本,提高维护效率,形成“政府主导、政企(事)分开、管养分离、市场运作”的城市管理新机制。

二、明确城市管理职责与权限

(一)各级城市管理的主要职责。

市级主要职责。对市区城市管理工作进行宏观决策,编制中长期城市管理规划目标,制定年度城市管理计划,并将任务分解到各城市管理相关部门和各区人民政府(管委会)进行实施;针对城市管理工作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开展调研,拟定有关城市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对涉及跨区、跨部门的重大事项和事关全局的难点、热点问题进行协调;对各区及市直各相关部门的城市管理工作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建立经常性监督检查机制,对各区及市直各相关部门贯彻落实有关政策、法规和完成目标任务情况实施监督;负责市管道路、桥梁、河道、公共场所等的市容环卫管理服务(市直管范围见附件)、负责市直管道路及市区规划红线宽40米以上(含40米)的城市道路两侧户外广告的统一规划和管理工作;根据工作需要对城市管理的重大问题和重点区域组织综合整治和实施管理。

区级主要职责。根据市区城市管理工作目标任务,对辖区管理范围内城市管理工作全面负责,结合实际,将目标任务分解到区级职能部门和街道,落实责任,监督实施;组织街道、社区搞好城市管理工作,建立监督检查机制,确保各项城市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使城市管理责任全面覆盖;组织区各职能部门和街道对城市管理中出现的难点、热点问题和重点区域进行集中整治,为街道开展日常管理创造条件,将城郊结合部的城市管理工作纳入日常工作;负责辖区内除市管外的道路、桥梁、河道、公共场所等的环卫保洁工作,负责辖区内市管道路以外的户外广告日常管理工作,负责辖区内环卫设施的建设维护工作。

街道主要职责。根据区级下达的城市管理目标任务,负责结合所辖区域管理实际情况实施;负责对社区城市管理工作的领导、指导、检查和服务。加强街道城管力量建设,接受区城市管理局的业务指导,负责辖区内城市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和监督;与本辖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派驻中队建立协调配合机制,依法处置涉及城市管理的违法违章行为。

社区居委会(含城中村,下同)主要职责。健全和落实社区环境卫生管理制度,抓好环境卫生日常保洁,及时监督、制止和举报社区内发生的涉及城市管理方面的违法违章行为,动员居民和辖区单位参与城市管理,提高居民的文明素质,做好社区管理服务工作,共建和谐社区。

(二)各级城市管理事权的划分。

环卫工作

市级:根据国家和省制定的有关环卫行业法律、法规、政策,制定市区环卫管理有关的措施、办法和具体实施细则;根据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制定环卫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近期计划;负责对市区环卫业务进行指导、督促、协调、检查、考核;负责环卫作业招投标工作的规范管理和运作;负责制定统一的环卫作业标准、劳动定额和质量考核制度;作为市管道路、河道和公共场所综合保洁的发包方;负责大型环卫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负责在市规划局和城南规划分局报审的住宅区环卫设施的验收;负责生活垃圾、粪便和建筑垃圾的终端处理;负责城中分区垃圾中转站以上生活垃圾清运和粪便收集等环卫管理服务工作(城中分区范围内中转站以下垃圾一级清运分三年时间逐步移交给区级实施);负责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的收缴,根据城市维护建设计划,按作业任务量和质量考核情况核定分配经费;负责组织重大活动的环卫服务保障。

区级:制定本区环卫发展计划;负责对辖区范围内环卫日常作业的指导、协调、监督和检查;负责辖区内除市管道路、河道、公共场所以外区域和区内后街巷道、沟河、城郊结合部的环卫管理服务工作;作为区管环卫作业任务的发包方;负责垃圾池、垃圾房、果壳箱、公厕、垃圾中转站等辖区内环卫设施建设和管理;负责在区规划分局报审的住宅区环卫设施的验收;负责区内各企事业单位环卫责任区的确定和监督;负责辖区内除市直管范围外生活垃圾收集运输的管理。

户外广告管理工作

市级:根据国家和省制定的户外广告管理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定实施市区的户外广告管理办法和具体实施细则;建立城市户外空间资源储备制度,规范城市户外空间的资源化利用和管理;负责市直管道路及市区规划红线宽40米以上(含40米)的城市道路两侧户外广告设施的使用权有偿出让、设置审批和执法管理;负责市区规划红线宽40米以上(含40米)城市道路两侧沿街标牌、标识设置审批的前置审查。

区级:负责属地范围市管道路以外的道路两侧户外广告设施的使用权有偿出让、设置审批和执法管理;负责区管理道路两侧沿街标牌、标识设置审批。

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处置工作

市级:根据国家和省制定的城市建筑垃圾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定实施市区的建筑渣土管理办法和措施,制定工程建筑渣土处置计划,统筹安排工程回填建筑垃圾。负责在市规划局和城南规划分局报审项目的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处置核准和执法管理。

区级:负责在区规划分局报审项目的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处置核准和执法管理。

违法建设管理

市级:负责市直管范围及城中分区规划红线宽30米以上(含30米)的城市道路两侧违法建设的查处工作。

区级:负责辖区范围及城中分区规划红线宽14米以上至30米以内的城市道路两侧违法建设的查处工作。

流动摊点疏导安置点设置工作

市级:负责市区范围内流动摊点临时疏导安置点的设置管理。

区级:负责区域范围内流动摊点临时疏导安置点的日常管理工作。

河道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市级:负责、、及越河等主要河道划定区域内的城管执法。

区级:负责辖区内市管河道以外沟河的城管执法。

(三)各级行政审批权的行使。

行政审批权依法由市级行使,为与管理重心下移相适应,对部分审批事项设定范围下放由区审批,市级通过建立备案、考核、年审以及违规责任追究等制度实施监督。涉及公共资源配置以及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业的市场准入等需要赋予特定权利的事项,应当通过拍卖、招投标等方式作出决定。

市级的审批事项为:户外广告及标牌、标识设置审批;在城市建筑物、设施上张挂、张贴宣传品等审批;城市建筑垃圾处置核准;在街道两侧和公共场地临时堆放物料、搭建非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批准;临时占用道路以及其他公共场地摆摊经营批准;从事城市生活垃圾经营性清扫、收集、运输、处理服务审批;环境卫生设施迁建方案批准;因教学、科研以及其他特殊需要在辖区饲养家禽、家畜批准。

下放区级实施的审批事项为:辖区范围市管道路以外的道路两侧户外广告设置审批;区管道路两侧标牌、标识设置审批;在区规划分局报审项目的城市建筑垃圾处置核准;在街道两侧和公共场地临时堆放物料的审批;临时占用道路以及其他公共场地摆摊经营批准(不含设置流动摊点疏导安置点);在区规划分局报审项目的环境卫生设施迁建方案批准;因教学、科研以及其他特殊需要在市区饲养家禽、家畜的批准。

三、深化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

(一)调整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管理体制。市城管执法局作为市人民政府在城市管理领域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具有独立的执法主体资格。组建都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恢复亭湖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具有独立的执法主体资格。各区城管执法局、市开发区城管执法大队日常工作对区负责。市城管执法局负责区级城管执法机构的业务指导、监督检查、年度执法考核、重大保障工作的应急调度、指挥。

(二)实行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重心前移。各区城管执法局设若干执法中队,同时向各街道派驻执法力量,负责所辖区及街道的城管行政执法工作。在街道配备专职负责城市管理工作的分管领导,充实街道城管科力量。街道为派驻的执法队伍提供办公场所,执法队伍配合完成属地的城市管理目标任务。

(三)加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队伍是维护和保障城市市容环境秩序的基础,各区要根据城市规模和辖区管理任务配备相应的管理执法力量。要按照全省建设系统行政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标准,进一步加快队伍规范化建设进程,严格编制管理,所有从事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人员必须取得行政执法资格,持证上岗,年内市区城管行政执法队伍全部达标。

(四)加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保障。市公安局城管治安分局对应市城管执法局做好司法保障工作,属地公安机关要协同配合各区城管执法机构做好行政执法工作,切实防止和减少妨碍城管行政执法暴力事件的发生,为城管行政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

四、强化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工作投入保障

(一)健全管理经费投入机制。市区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经费要随着城市建设加快、规模扩大、任务增加和管理手段更新而相应适度稳定增长,使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对城市管理经费安排使用情况,市有关部门要定期进行检查监督。

(二)建立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的经费保障机制。按照“费随事转,以费养事”的原则,由市财政、城管部门会同相关行业管理部门,按承担的事权安排经费。原市级财政安排的城中分区部分管护经费,要随着城市管理职能的逐步下放而划转到各区。划转的管护经费要根据当年的定额标准和下放范围等不同情况予以核定,以后每年按下放任务的变化而相应调整基数,由市城管局考核拨付。各区要重点保障环卫、执法管理等方面的资金。

(三)建立市、区经费共担保障办法。强化城中分区市级扶持力度,城中分区今后新增日常运行经费由市、区按比例承担;新增服务于城中分区的垃圾池、垃圾房、果壳箱等一般环卫基础设施由区承担,市予以适当补助;新增用于城中分区的管理执法人员人头经费由市、区按比例承担。

五、完善城市管理领导、协调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城市管理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工作,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切实加强领导。市成立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城管委),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城管委主任,分管领导任副主任,市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和各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市城管委在市城管局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城市管理局主要负责人兼任,具体负责对城市管理重大工作进行牵头会办,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城市管理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各区政府也要建立相应的城市管理协调机构,负责本区城市管理方面重大工作的协调与落实。

(二)加强部门协作。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深化对城市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依法履行好各自的管理职能,强化管理,加强协作,相互配合,形成合力。要依托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健全城市管理协调联动机制,加强彼此间的信息交流与工作沟通,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城市管理整体合力的充分发挥,形成市、区、街道、社区居委会各级通力合作、全面覆盖的城市管理网络。

(三)加强检查考核。实行城市管理工作领导责任制,将城市管理工作作为各级各有关部门领导干部的任期目标之一,工作完成情况纳入各有关部门和区政府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体系,逐级分解责任目标,认真抓好工作落实。市城管局要结合年度目标任务,明确考核标准,完善考核方法,规范考核程序,严格实施奖惩。各区也要制定具体的考核办法,对街道和有关职能部门实行考核奖惩。

社区城市管理工作计划篇10

按照市人大关于对城乡规划法贯彻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的通知要求,现将我县规划编制及实施情况、《城乡规划法》贯彻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县域规划编制及实施情况

1、规划编制完成情况

(1)县城规划情况。

*县地处云南省西北部,*地区东部金沙江中段北岸,东及东北面与四川攀枝花接壤,全县境内总面积2200平方公里,东西横距52.5公里,南北纵距65.5公里,属亚热带金沙江河谷燥热气候,平均气温19.8℃,最低气温13.7℃,最高年均气温27.4℃。全县总人口16.45万人,县域体系现状由一个县城、三个建制镇、五个乡三个层次组成。

我县总体规划是*年编制完成的,20*年又委托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对总体规划进行修编,于20*年3月19日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复正式施行,规划区总面积约为56.4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为659.65公顷,确定为“一轴、两片、一带”的带状组团式结构空间形态。

根据县城总体规划,我县于20*年11月委托*城市规划研究院协助编制了“*县城中心区—*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该规划北起县城*河桥,南至*区*桥,用地狭长,南北长约6.5公里,东西宽300—1500m不等,规划用地范围合计555公顷,建设用地286公顷。拟定规划设计人口5万人左右,用地部局采用组团式,自县城至*区划分为a、b、c、d、e五个片区组团和一个山体公园f片区,组团规模100公顷左右,组团内城市功能相对完善,组团通过*河水系串起挂接到南北干道上,形成“葡萄串”式的特色城市布局。该规划于20*年9月经县人大审议通过,20*年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2)乡(镇)规划完成情况。

我县目前已编制完成兴泉镇的总体规划和小集镇修建性详细规划,*乡的集镇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已启动,年内完成。

2、规划实施情况。

我县自总规及详规编制完成后,在建设过程中都基本严格按修建性详细规划实施建设管理规划建成区约3平方公里,目前正在实施我县a片区兴华桥片区的开发建设该片区建设规划是在“*县城中心区—*修建性详细规划”a片区规划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实际,根据兴华桥片区的自然山水、地形、地貌及周边建城区的实际情况经县委、政府领导多次讨论,反复征求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多次修改后按法定制序委托攀枝花市规划设计院修编完成的。该片区规划总用地480亩左右,其中用于市政基础设施的用地272.9亩,征地预留地及拆迁安置地68亩,而开发建设用地只有139亩,规划实施的内容有8条路(分别是1条36米迎宾大道、1条28米道、1条24米道、2条15米道、3条12米支道),4座桥、1个市民广场、1个农贸市场、1个停车场、1.3公里河滨景观道、3个拦河橡胶景观坝及2.6公里河堤改造工程。目前该片区建设项目已正式启动,已完成了36米大道路基工程。

兴华桥片区规划的实施对加快我县城市建设步伐,全面缓解我县老城市政压力,改善县城总体面貌和居住环境,进一步完善我县城市功能,加快推进我县建设亚热带山水园林城市的进程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城乡规划法》的宣传情况

认真学习、广泛宣传,深刻领会,把握《城乡规划法》的精神实质。《城乡规划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县高度重视,通过六项措施深入学习贯彻《城乡规划法》。

一是为确保宣传作稳步推进、不留死角,做到宣传到位,县普法办、县规划局专门制定了城乡规划宣传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的内容抓实宣传工作,确保了宣传工作有条不紊按计划进行。

二是规划局认真组织局机关工作人员学习《城乡规划法》,并对照新旧规划法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全体工作人员较全面地理解和把握《城乡规划法》的内涵。

三是到市局领取了法规宣传单及宣传册,并安排专人利用交流会、五一节等日子到人流量较大的地方进行宣传,共发放法规宣传单5000份,宣传册200本。

四是严格按照《城乡规划法》重新确定了规划审批程序。

五是通过制作宣传展板、法制宣传栏、会议培训等形式,对城乡规划法的意义、指导思想、城乡规划的编定、实施、修改、监督等进行全面的宣传。

通过宣传学习使我县各界人士对《城乡规划法》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大家认识到《城乡规划法》是在综合原有《城市规划法》和《村庄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的立法基础上,总结近十几年来国内城乡地区发展和规划管理实践经验,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顺应新时期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修订出台的一部国家大法。《城乡规划法》的出台,对*建立科学的规划体系和严格的规划实施制度,正确处理近期建设与长远发展、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现代化建设与历史文化保护等关系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城乡规划法》的颁布实施,也对*的规划管理和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是要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建立统一的城乡规划体系。二是要提高城乡规划制定的科学性,保障规划实施的严肃性。三是要明确城乡规划的强制性内容,保障社会和公共利益。四是要建立事权一致的规划行政管理体制,保障规划的全面实施。

三、近期工作情况

1、强化领导,提高规划管理职能

为适应新时期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需要,县委、政府高度重视,进一步强化了对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领导,20*年9月经县人民政府研究决定成立了*县城乡规划管理委员会,县长任主任,常务副县长、分管副县长任副主任,委员由相关部门负责人、相关专业技术人才组成,规委会制定了科学、严密的工作制度,主要对我县重要规划成果、重大建设项目、重要地段城市规划设计等进行审查审定,协调解决城市规划管理和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维护我县规划的正常实施,提高我县城市规划管理水平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证。

2、理顺关系,加强部门间的配合,确保规划的前置审批

城市规划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综合系统工作,需要多个部门的支持与配合,规划管理工作才能得以顺利实施,而我县长期以来,在规划管理过程中与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合作的平台,对项目的审批管理分头审批,难免给我县规划实施管理带来一定的问题和矛盾。规划局针对此问题,积极主动地找县委、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并抓住市规划局领导到我县检查规划工作座谈会的契机,通过大力宣传《城乡规划法》和日常工作中加强了以土地、城建、交通、水利、环保等部门相互的沟通与联系,就这样在市规划局指导协调下,在县委、政府的关心和重视下,我县相关部门协作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商有序、严格执行“一书两证”这一《城乡规划法》的核心制度,目前基本做到了未取得《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发改部门不予审批项目;未取得用地规划条件、土地中心不予招、拍、挂;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国土部门不予办理土地审批手续,使我县用地规划管理等各项工作得到进一步提高。

3、认真推行规划审批公示制度,增强规划的透明度,体现公开化原则

为增强城市规划的透明度,实施“阳光”规划,提高市民对规划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我局积极推行了规划审批公示制度,制定出台了《*县规划局规划许可审批须知》和政务公开公示栏,做到规划报建、审批公开化、规范化坚持执行规划审批前公示及批后向社会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确保规划和公众利益的实现。

4、强化管理,有力推进城市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一书两证”是规划行政管理的重要环节,今年以来,规划局努力坚持“严”字当头,严格审批程序,严把“一书两证”的审批关,1—5月份共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14份,《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14份,实地踏勘出具国有土地划拨转出让通知单43份,《建设用地规划设计条件要求通知书》13份,设计方案行政初审2次,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81份。同时我局还高度重视案件,处理来信来访4起。另外上半年共到项目实施现场检查20余次,查处违法建设项目3起,维护了规划的严肃性。

四、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一)老城规划存在的问题

老城区原为我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新城的逐渐形成,作为城市中心的老城的职能作用逐步发生了转变和偏移,但老城的中心地位依然存在,依然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在老城的不断更新和改造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和矛盾,主要体现在

1、原老城内建筑密度过大,人居环境相对较差。老城内原有的建筑密度就相对较大,近年,由于国企改制和行政单位的规划性、政策性的搬迁和向新城的转移,给老城带来了改造的机遇,然而,改造因未得到有效控制和合理引导,呈现出的是一种无序状态,建设活动多为见缝插针式,不但没有降低老城内的建筑密度,反而提升了建筑容积率,给老城的环境和基础设施都带来了不少压力,尤其是街坊内部,建筑更是挨邻接户,间距很小,连基本的日照、采光、通风、消防都难以满足,居住环境相对较差。

2、道路等级偏低,道路狭窄,线形不畅。老城内的城市道路都比较狭窄,最宽的也只有16米,窄的巷道只有3—4米,未形成完整的道路系统,车多、人多、路窄,经常发生交通拥堵。

3、城市功能不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足。道路、广场、绿地、停车场、公厕以及文化娱乐设施等,未合理分布或严重不足,已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4、公共绿地空间不足。老城内的红卫广场是市民集散、活动的主要场所,有少量的公共绿地,因此公共绿地只有文化广场,已不能满足人们对公共空间的需求。

(二)新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新区建设中基本能按照我县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实施建设,但由于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情况等多方面的原因,新区的建设仍处于一种低开发状态,建设活动大多沿主要道路展开,个人建房、零星工程较多,地块的整体开发、整合开发程度较低,地块的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停车泊位等经济技术指标未能有效控制,地块功能的完善配套有一定难度。

(三)规划管理执法力度不够强,加之市民的规划意识程度不同,未批先建,少批多建的现象在我县还时有发生。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1、在下一步的城市建设规划管理中,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大城乡规划法的宣传。要通过开展多途径、多层次、多形式、有重点和针对性的宣传活动,扩大全社会和广大城镇居民对城乡规划的知晓面,增强全民法制意识。

2、加强我县城镇规划的执行和管理力度。严格按照我县总规及修建性详细规划实施规划监督管理职能,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理顺管理体制,加大我县城乡规划执法管理力度,逐步提高我县城乡规划管理的覆盖面,坚决遏制破坏城市规划的乱修乱建行为。

3、加强监督,加大依法管理的力度。逐步建立完善我县各乡镇的规划编制,结合*县“十一五”规划,积极稳妥、科学健康的推进城市进程。

4、严格我县土地开发的规划管理力度,合理开发土地,保证在建项目的各项经济指标符合我县规划要求。

5、注重规划管理队伍建设,重视人才培养加强规划管理人员的学习培训工作,通过有计划的学习培训,进一步提高我县城市规划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