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安全运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01:15

智能化安全运营篇1

20多年来,江苏广电网络经历了由各市、县分散建设运营向实施全省广电网络整合,组建江苏有线,“全省一张网”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运营的转变,由模拟向数字、有线电视专网向综合信息业务网的转型,正呈现出渠道多元化、终端多样化、收视互动化、应用跨屏化、操作智能化的趋势。基于“互联网+”的大背景,进行Swot分析,可以归纳出江苏有线的五大优势、四大不足、三大机遇、三大威胁。

优势。一是政治优势。广电网络具有政治属性和公益属性,是新闻宣传的主要载体、公共文化产品服务的主要渠道,各级党委、政府高度关注、支持。二是用户优势。江苏有线拥有2000多万户用户,为全国第一大广电网络,服务质量用户认可度高,互联网入口价值高。三是网络优势。网络覆盖全省城乡,城市管网资源丰富,网络可管、可控、可信、可扩展,安全性高。四是视频业务优势。网络适合传输视频,高清、超高清视频传输相对竞争对手有比较优势。五是资本优势。江苏有线2015年4月28日在上交所成功上市,运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公司资本充裕、负债率低,市值位居广电网络上市公司第一。

劣势。一是战略规划不足。长期开展有线电视专网业务,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规划缺乏,发展方向不是很明晰。二是市场运营能力不足。市场营销、产品设计、品牌管理等价值链各环节均需要加强,尚未形成新业态新业务规模化发展的运营模式。三是人才支撑不足。视频技术类业务人才相对竞争对手较为丰富,但高层次互联网技术人才、复合型管理人才、专业型经营人才紧缺。四综合业务支撑能力不足。互联网出口受制于电信运营商,无线覆盖能力不足。

机遇。一是市场空间大幅提升。随着“互联网+”、“三网融合”的推进,潜在市场空间大幅提升,业务发展方向多元化,文化娱乐及信息消费持续增长,大市场前景向好。二是宏观政策环境不断完善。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事业产业发展,出台《关于推动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的意见》,为广电网络加快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发展空间。三是产业整合机会显现。随着技术演进不断加快,正在形成“互联网+”的“云”(云计算、大数据)、“网”(互联网、物联网)、“端”(用户终端)新基础设施,广电网络由“网”向“云”、“端”实施前向或后向整合的机会显现,可通过拓展产业链做大做强。

威胁。一是强大竞争对手介入。“互联网+”、“三网融合”使各运营商之间面临着更为直接的竞争,电信运营商在网络运营管理、有线无线综合覆盖等方面有一定优势。二是替代品抢占市场。在基础电视业务方面,iptV和ott服务提供商与有线电视运营商展开竞争,形成对电视客户的分流。三是市场增长率下降。传统电视业务对用户群体特别是年轻用户群体的粘度在下降,电视开机率下降,用户流失加剧。

综合上述分析,在“互联网+”全面推进的大背景下,江苏有线要抓住机遇,充分发挥核心能力,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发现和弥补能力缺口,加快推进转型升级,努力做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智能电视的主导者、新内容新产业的开拓者、综合信息平台的提供者、改革创新的践行者。

一、以打造绿色安全网络平台为着力点,做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广电网络发展的最终落脚点在服务于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要按照“营造安全网络环境,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努力构筑思想文化建设高地、道德风尚建设高地”的要求,紧紧围绕切实做好党委政府宣传载体的要求、先进文化传播载体的要求,在推进广电网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进程中,充分发挥好主渠道、主阵地、主战线的作用,大力打造绿色安全网络平台。要提升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的能力,加强对融合业务内容的审核、智能终端的管理,确保广大用户享受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及信息服务。要健全完善安全播出保障体系,将网络安全作为广电网络融合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加强网络监测监管、安全防护等方面关键技术和系统的研发应用,建立广电网络智能化安全监管平台,切实保障信息安全、技术安全、渠道安全、应用安全。

二、以提供多样化专业极致的视频服务为核心,做智能电视的主导者。视频服务是广电网络的核心服务,入户率及用户认可度高,相对其他运营商有较大优势。要突出主业,发挥优势,加快推进“高清江苏”工程,普及推广高清互动终端,努力使高清互动终端达到千万级规模,强化4K超高清等视听内容汇集,完成超过10万小时的超高清内容引入。同时,顺应信息服务多样化的趋势,提供上网浏览、信息咨询、上传下载、家居控制等服务,通过大数据分析,为用户提供准确、及时、个性化服务,使数字电视成为人民群众信息文化消费的首要选择,真正成为家庭的娱乐中心、信息中心和控制中心。

三、以延伸拓展产业价值领域为抓手,做新内容新产业的开拓者。紧紧围绕“互联网+”行动,不断突破广电网络发展边界,丰富产业内涵,延伸产业价值,拓展产业领域。深入研究“互联网+”11项重点行动,积极寻找产业发展机遇。聚焦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和智慧家庭工程,加快建设高带宽、集中管控、智能调度、差异化服务的骨干网,以有线接入为主、无线接入为辅,通过技术创新,打造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和智慧家庭“三位一体”的“智慧江苏”创新服务新模式,重点建设“智慧江苏”广电创新服务示范平台和省、市、县三级广电智慧云服务中心,积极打造多个智能行业示范应用,规模化推进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和智慧家庭发展。

四、以全面推广云媒体电视为重点,做综合信息平台的提供者。树立业务开发合作共赢理念,从以自我开发为主逐步转向专注提供开放的、低门槛的开发平台和环境,汇聚社会资源共同开发。建设完善云媒体电视平台,建成具备提供200套高清(含3D、4K)、500套标清电视节目接收处理和大容量信息交换、分发能力的全业务智能云媒体平台,完成云媒体平台省、市、县三级部署,推进持续创新,实现云媒体电视内容及业务的跨区域、跨网络、跨终端的传输运行和跨行业的综合应用,建立全省统一的云媒体电视业务体系和产品品牌。

智能化安全运营篇2

2013中国(西安)智慧城市技术与应用产品博览会

西安与北京等5城市共同入选中国工程院刚刚确立的“中国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名单。在西安试点智慧城市,既是为西部城市做好示范作用,也是拉近东西部差距之举。

为加快推动西部地区智慧城市物联网产业快速健康发展,进一步巩固和提升西安在国内外物联网产业的引领地位,中国智慧城市规划与建设推进联盟将于2013年5月9日一11日,在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举办“2013中国(西安)智慧城市技术与应用产品展览会暨中国西部智慧城市物联网高峰论坛”。

5.9―5.11

2013第六届亚洲(北京)国际物联网展览会

本届展会由中国国际电子商务协会、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企业网络应用推进工作委员会、国际物联网联盟、广东高科技产业商会、香港国际华商联合会、香港新马泰归侨华人联合会联合主办,特邀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参与。

展会面积3万平方米,展览规模创历届之最,参展企业300多家,专业观众预计可达到5万人次。吸引来自中国(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加拿大、芬兰、法国、德国、意大利、韩国、瑞典、阿联酋、美国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展团、机构和单位参展,国际化比例超过18%。

5.15―5.16

第十届中国运营支撑暨大数据产业大会

中国运营支撑大会是由中国计费网主办的一个供运营支撑人交流和沟通的多元化平台。历届大会均有将近800人参与话题讨论。大会邀请了电信行业中各知名运营商、厂商、集成商等多方参与,共同围绕电信行业热点话题进行讨论,提供资讯,分享资源。出会的代表团分别来自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海南、河北、山东、黑龙江等全国三十多个省的运营商和厂商。同时行业泰斗和顶尖分析师出会,与运营支撑人共绘行业宏伟蓝图。

5.16―5.18第十届重庆国际绿色建筑及建筑装饰博览会

第十届中国(重庆)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装饰博览会,在西部最大的生态园林展馆――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举行。展会以“绿色低碳、节能环保”为主题,由重庆市建筑业协会、重庆市建材商会、重庆立丰展览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历届展会有来自世界49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200家知名企业和品牌参展,汇集了世界建筑建材领域最广泛的技术、产品、设备及服务,共接待了来自中国各省市区以及美国、加拿大、德国等国家和地区,开发商、建筑商、承包商、经销商等专业人士近15万人次。

5.16―5.18中国中部智慧公共安全技术与应用产品展览会

由武汉市公安局、湖北省公安消防总队、湖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共同参与举办的中国(中部)智慧公共安全技术与应用产品展览会将于20i~5月召开。展会以“政府主导、主管牵头、行管主办、社会参与”为思路,以智慧型安防技术产品需求为导向,搭建智慧公共安全技术应用产品交流、交易、合作平台,为行业内各产业链搭建桥梁,为城市管理部门提供更加科学、全面、智能的城市管理服务,为民众提供更便捷、规范的服务。

5.29―5.302013京交会“中国国际城市智能化技术与服务大会”

第二届京交会“中国国际城市智能化技术与服务大会”将聚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业内最新技术、最新的行业信息以及业内的决策层人士。本届大会致力于为城市智能化相关的所有公司营造开拓新市场的充分条件和增值服务。

会议将探讨行业热点议题,包括未来城市智能化发展模型、物联网与数字城市、高效能源与智能电网、智能交通与便捷出行、智能建筑与能源效率、城市防灾救灾等。

大会同期将搭配城市智能化服务项目及未来城市发展概念展示区,展示范围涵盖物联网与数字城市、智能建筑、智能交通、智能电力、生态城市、生态园、智能小区等。同期还将《2013百名领军智能城市技术与服务企业暨项目信息册》,促进项目对接。

5.30―6.1中国(天津)国际社会公共安全防范技术与产品博览会

由天津市公安局、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天津市分会、天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天津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主办的“2013中国(天津)国际社会公共安全防范技术与产品博览会”将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举办。

智能化安全运营篇3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科)将城市的改革发展与城市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进行了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网络与信息化手段,率先提出了全新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六个一”理念,即一个开放的体系架构、一张天地一体化的城市信息服务栅格网、一个通用功能平台、一个数据体系、一个高效的运行指挥中心和一套统一的标准体系。其中,统一的标准体系、通用功能平台和城市运营管理中心是新型智慧城市运行的关键所在。

制定一套统一的标准体系

“对于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最重要的是建立全新的标准体系和规范。以前我国发展信息化,不同系统之间仍然是隔离的,数据和信息并不能融合处理,因此新型智慧城市需要制定统一的标准规范,通过统一的标准化体系,将数据进行整合。”中国电科公司董事长熊群力说。

标准规范是新型智慧城市规范、有序、健康发展的核心保证。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中国电科率先与深圳、福州、嘉兴等首批“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开展战略合作,并以此为契机,加快推进制定形成指导新型智慧城市的统一标准。

该标准的制定过程中,中国电科从全局角度,自上而下对体制机制变革和系统体系建设进行统筹考虑,着重开展了基础理论、技术研究、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网络和信息安全等工作,并就此提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愿景、总体架构建设重点和计划进度等。

此外,该标准还能够结合不同试点城市的发展特色,有针对性地提出民生服务、城市治理、创新经济、低碳绿色、通用功能、公用基础设施等领域的项目规划和实施路径。

建设一个通用功能平台

全国各地快速深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一系列共性问题不断暴露:城市资源缺乏有效利用;城市运行数据过于分散、独立;城市服务无法实现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的综合业务协调处理;城市业务应用难以互联互通操作;城市运营安全生态脆弱等等。

为解决智慧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中国电科提出了构建一个以数据的开放共享和融合利用为核心,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数据融合、网络安全等技术,将城市应用的共性能力集成到一起,做到信息共享、开放、安全的通用功能平台。

中国电科首席科学家郑爱民介绍,通用功能平台由城市数据资源、核心服务、数据服务和通用业务服务组成,着力于解决以下实际问题:

针对城市资源的使用不能统一进行管理和监控的问题,平台通过异构资源适配实现在线的资源监管和安全监管,并及时应对系统的动态演化;

针对城市信息孤岛情况严重的问题,平台提供城市数据采集、综合处理、关联分析,形成基于融合数据进行城市治理决策和提升综合业务处理的能力;

针对城市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的综合业务处理操作性不强的问题,平台从底层机制上打破系统边界,让区县、部门、机构和人员之间的信息互通、流程互联和功能互操作;

针对城市信息运行安全的问题,平台提供面向网络空间实体行为全域覆盖、全程监管的安全服务,建立从设备安全、网络安全、云安全、应用安全、大数据安全为一体的体系化安全能力。

据了解,通用功能平台一旦建成,能够汇聚城市资源进行统一配置管理,通过建设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形成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的综合业务信息和业务处理流程。

建立一个城市运营管理中心

目前,国内城市的行政部门在信息化系统建设方面已经有了长足发展并且取得了很多成绩,然而也存在明显短板,突出表现在海量数据信息整合不充分、缺乏开放和共享平台、价值挖掘不够深入等方面。

“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承载了越来越多的资源和社会、经济活动,城市运行的方方面面相互耦合越来越紧密。”中国电科城市运营管理中心总经理陈沁表示,传统的按照细分业务领域对城市进行管理的模式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中国电科通过建立城市运营管理中心,从城市状态实时监测、城市异常智能预警、关键问题智慧决策、重大事件协同处置、事件深度学习、预警和决策模型自动训练这六方面,实现以数据和认知驱动的城市运营管理新模式。

该中心的目标定位为城市数据汇聚融合和价值发掘的数据运营中心,以及各类城市事件跨部门协同处置的业务运营中心。重点做好城市运行展现与监测预警、协同处理与联动指挥、运行仿真与统筹规划、数据开放与信息服务、网络空间综合治理等五大业务,实现城市日常治理、公共服务、应急处置和发展筹划等业务的可视化、可控化、智能化、可预测、可量化评估与持续优化。

智能化安全运营篇4

【关键词】智能化变电站;安全性;技术维护;电力系统

智能化变电站与普通的变电站相比自动化水平更高;在日常操作、事故处理等方面,智能化变电站能够快速对事故处理做出反应,提高对事故处理的速度和效率。随着我国智能化变电站数量的增多,在较大的工作强度下,智能化变电站的安全运行及系统维护意义重大。笔者从智能化变电站运行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入手,对智能化变电站安全运行的措施、维护技术进行说明,从而进一步提高智能化变电站的安全运行水平。

1智能化变电站运行的常见问题及原因

在智能化变电站的运行过程中站内工作人员较大、站内电力设备较多,由于主观上的松懈及习惯性的违章行为,会造成工作人员的人身伤害、也会影响变电站的安全运行。因此,智能化变电站运行中引发安全事故的常见原因之一就是变电站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薄弱。由于工作人员的人员故障会引发多种设备问题,给社会和电力系统造成安全事故及危害。

首先,变电站的员工没有按照安全作业票的程序进行,违反安全操作,从而诱发安全事故;其次,变电站的员工没有按照安全操作的规定进行操作,对操作步骤没有预先思考、核对,因此造成安全事故;第三,变电站的员工没有对安全保护装置及信息进行核实,因此智能化变电站的各种安全操作制度没有有效的落实;第四,变电站上的安装工人及维修工人没有按照规定进行施工,也会导致安全问题。

2智能化变电站安全运行的措施

在智能化变电站的运行过程中,除了人为原因引起的安全事故还有因为设备原因及管理制度原因。在经济不断进步发展的过程中,社会对智能化变电站的安全运行有了更好的要求,因此规避变电站常见的安全问题,从智能化变电站的管理和日常维护入手,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智能化变电站的安全水平。

首先,完善智能化变电站的安全管理标准体系。由于智能化变电站的数字化的特点,对于各个电力设备的运行有着严格的要求,必须按照设计的规定进行操作处理。因此,对于智能化变电站的操作规范必须不断完善。对各种设备的操作步骤应有详细的操作细则及规范。

其次,为了保证安全生产,智能化变电站要落实好各项管理制度,同时做好危害识别的培训。例如,每个班组在每个星期二组织员工一起学习安全运行操作规范,并总结安全事故的经验,加强对安全运行及习惯性违章的认识,及时发现在日常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通过培训,让员工养成安全操作的习惯,也通过每周自查找出设备的安全隐患及应对措施。

第三,加强智能化变电站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素养。由于智能化变电站的操作需要工作人员熟知相关的电力知识、计算机知识和自动化理论,因此不断提高智能化变电站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重要。我们供电企业也要重视培养一支专业化的职工队伍,抓好职工培训,不仅重视安全培训更要重视专业的培训。员工只有更加了解专业技能才能在站内设备发生安全故障的同时,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同时,还可以根据供电企业的具体情况对岗位培训过程中表现较好的员工进行奖励,调动员工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整体员工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

第四,不断加强智能化变电站数字化保护的定值管理。由于智能化变电站的安全运行,必须严格规范各项操作,因此加强整定值和压板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智能化变电站数字化保护装置的操控性,必须加强对定值的修改和切区的操作处理。

最后,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由于智能化变电站的运行过程中,站内电力设备较多、站内的工作人员压力普遍比较大。智能化变电站内的环境对工作人员的心情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供电企业要注重对智能化变电站的环境建设,定期打扫环境卫生。因为良好整洁的工作环境能够有效地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让员工安心工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保障整个系统工作的有序高效运行。

3智能化变电站的维护技术

一般来说,智能化变电站的维护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次设备运维、继电保护校验、设备监视和故障分析。

由于智能变电站操作系统的智能化,因此在其操作系统上采取了先进的电子技术和传感器技术。在对设备的维护过程中需要对设备中的断路器进行仔细的检测。通过对设备的一、二次系统监控提高对信息的掌握程度。对继电保护的校验及时要根据智能化变电站的工作标准及特点,通过一次设备收集的信息对电子互感器进行监控,从而提高对智能变电站进行继电保护。在数字化保护监测操作的过程中,需要按照ieC61850标准进行,即要准备继电保护装置和保护测试仪,通过一对一及一对多的测试进行监测。

另外,对智能化变电站运行的监视及其故障分析。在进行一次设备、二次设备的信息传输后,智能化变电站将信息通过光纤以太网来进行传输,并且要经过开关位置信号和控制信号的传输。传输的过程中需要计算机网络的自动化操作系统及时维护系统监测过程中的数据。如果发现问题可以及时进行处理。

4小结

综上,随着我国电力系统改革的深入,智能化变电站数量越来越多。而我国的智能化变电站作为我国智能化电网建设的关键部分,对于我国智能电网的发电、变电及输电工作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变电站越来越“智能化”也对智能化变电站的安全运行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智能变电站操作系统的智能化,因此在其操作系统上采取了先进的电子技术和传感器技术。因此关注和重视智能化变电站的运行安全及维修技术意义重大。

但是,由于智能化变电站与普通的变电站相比自动化水平更高,在日常操作、事故处理等方面,智能化变电站能够快速对事故处理做出反应,提高对事故处理的速度和效率。另外,通过在智能化电网系统中重视对一次设备运维、继电保护校验、设备监视和故障分析,提高智能化变电站维护技术的水平,才能更好地实现智能化变电站的工作目标。

本文从智能化变电站运行过程中常见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提出相应的措施。只有完善智能化变电站的安全管理标准体系、加强制度管理、加强运营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不断培养智能化变电站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素养、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才能不断地保证智能化系统中各类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做好智能化变电站的安全运行及维护,不断提高智能变电站安全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同时,通过智能化变电站安全运行的措施及维护技术能够进一步提高智能化变电站的安全运行水平。

参考文献:

[1]闫东辉.无人值班变电站运行管理浅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0(34).

[2]王鸣,朱群,姚建华,陈超.智能化变电站运行维护问题[J].浙江电力,2012(24).

[3]杨波,王冬云.智能化变电站高级应用功能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6).

智能化安全运营篇5

一、中国智能住宅开发模式

智能住宅开发模式是指智能住宅产业链条中承担住宅建造、设备制造、网络运营和维护的各主体之间的关系模式。智能住宅开发过程中有三个不可缺少的主体,分别为房地产开发商、智能家居制造厂商以及通信运营商。房地产开发商负责住宅的设计和修建,智能家居制造厂商负责智能家居设备的研发和生产,通信运营商负责智能家居设备的网络运营与维护。

1.无主导自由开发模式。智能住宅无主导自由开发模式是目前实际存在的一种模式。业主从房地产开发商那儿购买住房,然后到智能家居厂商或其公司购买智能家居产品,安装好后再找通信运营商提供网络运营服务。整个过程没有谁来主导,没有统一的标准,产品兼容性很低。

该模式的优点是各企业直接跟业主接触,可以了解到业主的真实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发展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另外,该模式在某种程度上更有利于竞争,实现优胜劣汰,哪个链条中的企业做得好,就能赢得市场,扩大自己的业务范围。

但是,无主导自由开发模式也存在着很多明显的弊端。第一,由于智能家居产品与网络平台由不同的企业主控,会出现智能家居厂商过度炒作,但实际运营效果不好等问题。第二,各企业各自为政,兼容性很差,经常出现住宅设计及网络平台不支持产品,造成智能家居系统的安装与功能实现困难。第三,常出现产业链条内企业及产业链条之间企业双重过度竞争,造成资源浪费,难以实现规模经济,产品成本居高不下。第四,不利于制定行业统一的标准,不利于政府支持政策的实施。

2.房地产开发商主导的开发模式。有些学者认为21世纪建筑的主流是智能建筑,发展智能住宅是房地产企业开发与建设的必然趋势。房地产开发商主导的开发模式是指由房地产开发商制定智能住宅的标准,并主导智能住宅研发、建设、安装、销售和维护的开发模式。该开发模式的流程为:房地产开发商规划、设计并修建智能住宅――从智能家居厂商处订购智能家居设备并进行安装――委托通信运营商运营和维护。

房地产开发商与智能家居厂商和通信运营商相比,在住宅的规划设计方面有优势。该模式的优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把智能家居系统与住宅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安装,使智能家居系统与住宅融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从住宅的美观角度来看优于其他开发模式;②开发的智能住宅更能切合业主的需求,因为房地产开发商在售房时直接跟业主接触,对业主的需求比较了解;③将智能家居系统与住宅打包整体出售,能够大幅度提高智能家居系统的销售量。

但该模式也存在两个不利的方面:第一,房地产开发商与智能家居厂商和通信运营商之间属于委托关系,委托方房地产开发商对智能家居技术、网络服务不了解,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方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有可能采取降低产品质量的道德风险行为。业主在使用过程如果发现智能家居设备有问题,只能直接找房地产开发商,再由房地产开发商找设备供应商处理,经过的环节多,信息沟通难,常常会出现责任的推诿,这样就不利于智能住宅产业的发展。第二,房地产开发商把智能住宅整体销售给业主,其销售价格包含了安装智能家居系统的成本,目前政府纳税一般以住宅销售价格作为税基,这样业主就必须以较高的税基上交各种税费,比如房产税、契税、教育费附加等等,这会大大增加住宅业主的购房成本。

3.智能家居厂商主导的开发模式。智能家居厂商主导的开发模式是指由智能家居厂商主导制定智能住宅的标准,并组织其他主体(房地产开发商、通信运营商)协作完成整个智能家居开发的模式。该模式最典型的例子是GKB数码屋――广东未来屋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新一代智能家居产品,它提供了三套解决方案――智能住宅、智能商业应用、智能酒店,可以广泛应用到家庭、别墅、会所、展厅、餐厅、会议室、酒吧、酒店等。其中不少住宅的成功案例都是按照这种模式来展开的,比如广州嘉裕礼顿阳光公寓――高端商务人士的时尚智能,合作的开发商是嘉裕集团,此项目与广东电信携手,建筑类型属于高级酒店式公寓。

该模式的优点体现在:智能家居厂商对智能家居系统的技术、功能、操作都非常熟悉;该模式便于售后服务,比如产品维修、更新换代等;这种模式非常有利于技术创新;与前两种开发模式相比成本更低。

在这种模式里面,智能家居厂商与房地产开发商和通信运营商之间也存在委托关系,智能家居厂商需委托房地产开发商预留安装智能家居设备的空间,也需委托通信运营商提供使智能家居系统正常运行的网络服务。但由于各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房地产开发商为了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可能不会完全按照委托方的意愿修建住宅,导致智能家居系统不好安装或根本安装不下来,如果强行安装会影响到住宅的美观,甚至有可能造成安全上的问题。通信运营商也可能为了自身的利益最大化,提供质量差、信号不好、覆盖范围小的网络服务,影响到智能家居系统的正常工作,或者由于收费标准不透明而使得整个智能住宅的使用成本过高。

4.通信运营商主导的开发模式。移动通信论坛上琚建平(2008)通过分析智能家电远程控制在数字家庭的重要角色以及电信运营商在这方面的优势,认为以电信运营商为主导模式有利于数字家庭整体推广。所谓通信运营商主导的开发模式是指通信运营商来主导制定智能住宅的标准、组织其他主体(房地产开发商,智能家居厂商)协作完成智能住宅整体开发的模式。

该模式的优点在于能有效降低用户享受数字生活服务的成本(可以减少用户在家庭网关上的重复投入、减少运营成本,降低服务费用)。通信运营商具有较强的产业链整合与服务能力、也具有较强的整体规划和推广能力,这些对于组织和推广智能住宅的开发都非常有利。

该模式的缺点在于通信运营商需把住宅的修建委托给房地产开发商,需把智能家居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委托给智能家居厂商,信息不对称问题依然存在。房地产开发商和智能家居厂商都有可能采用道德风险行为使得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损害通信运营商和业主的利益。对于房地产开发商而言,可能会出现与智能家居厂商主导开发模式一样的问题。对于智能家居厂商而言,其提供的产品在质量、功能、规格、大小以及要求的各种外形等方面可能不符合标准或与网络平台不互通、不兼容,这些都会影响到智能家居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精确性、便利性等,从而损害通信运营商和业主的利益。

二、促进中国智能住宅开发的对策建议

本文所介绍的几种开发模式都有自己的优点及其缺点。尤其是无主导自由开发模式,存在着许多弊端,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智能住宅的发展。后三种开发模式都是有人主导制定智能住宅的标准,虽然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应用还非常少,甚至有的尚在讨论之中,但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据了解,现在智能家居市场发展缓慢、认可度低,其原因有很多,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缺乏行业标准,大家各自为政,兼容性不够,无法实现更多智能家居系统的整体式整合控制,导致市场失灵,资源没有得到最优配置,所以好的开发模式会有利于智能家居标准的制定。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后三种开发模式虽然还存在着很多缺点,但主要的问题来源于各企业之间委托关系的道德风险行为,而道德风险行为可以通过合理的激励机制等办法来避免或有效控制。

从定性的角度分析,笔者认为房地产开发商主导的开发模式具有相对优势。为了促进中国智能住宅的开发,加快人们享受数字家庭的那种舒适、安全、便利的进度,针对以上所分析房地产开发商主导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一些对策建议。从政府的角度,政府有关部门可以进行一些政策性的调整,如加大信贷扶持力度、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规范智能住宅开发进程、促进房地产开发商企业的优胜劣汰、加强对物联网等新兴产业的扶持政策、对国内智能家居产品进行质量管理以及规范化等。从房地产开发商的角度,有以下几条对策建议:适当提高开发团队对智能家居技术和网络的认识;智能住宅的建设应贴近老百姓的实际需求,不能盲目跟风;做好售后服务工作等。

智能化安全运营篇6

关键词:智慧会展;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713.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5-0099-02

随着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给更行各业发展都带来转型突破发展机遇,智慧产业已成为了城市经济的增长点,在面临全球信息协同化的大背景下,智能信息化已经成为会展业变革的促进力量。通过信息技术实现会展业的智能应用和智慧管理,打破会展活动时空的限制,将会展服务质量和运作水平提升到一个新高度。西安会展业在新常态下,应结合自身现实条件,借助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制定切实可行的转型发展对策。

一、相关概念阐述

1.会展。根据国际公认的、成为国际统计标准的综合学派定义,会展主要是指公司会议、奖励旅游、协会和社会团体会议、展览会等以及节事活动。

2.智慧会展。智慧会展主要是指以互联网为基础,借助信息和通讯技术手段,对展会进行策展、组展、营销推广、场馆管理和设计、工程、服务、运营,以及公共安全、环保、配套服相关活动等在内的全产业链上的各种资源做出智能配置,并对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智慧会展的具体特点主要有:

第一,重视信息化建设与服务。智慧会展均建有完整的客户信息管理体系,包括完备的客户信息数据库,以及该数据库信息在公司系统内的充分有效共享,通过这一数据服务系统提升业务销售、售后服务以及财务管理水平。注重现场管理信息化建设,对于参展商与专业观众进行统计分析,提高会展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第二,会展项目虚拟化。会展项目虚拟化即虚拟展览题材范围广泛化、服务内容多样化、方式现场直播化特征。会展模式倾向于网络体验,虚拟会展活动同电子商务活动结合。

第三,会展场馆智能化。会展场馆配备终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出入场馆监控系统和各类信息统计系统,使场馆管理和控制更为智能化。同时,节能环保理念和设施配备也融入到场馆的智能化设计和管理运营中,提高了会展场馆运营的绿色生态性。

二、西安会展业发展现状

西安会展业发展迅猛,硬软件均不断优化,目前已具备相当的规模,并发展成为西北区域性会展中心,形成了诸如欧亚经济论坛、中国西部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等一系列知名展会。西安的展馆主要包括以下4个: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曲江国际会议中心、陕西国际展览中心、西安绿地笔克国际会展中心,其建筑面积分别为9.6万、7.6万、4.7万、3万平方米,总面积达到24.9万平方米。西安会展产业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会展产业发展服务体系,包括政府领导、会展办督促、会展行业协会协助等组织,为会展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持,西安成功举办欧亚论坛、西部文化博览会、高新技术人才交流会等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会展,扩大了西安会展业的知名度,对西安会展业做了很好的宣传。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互联网+”浪潮的到来,中国的会展业正进入一个重要的发展节点、转型与创新时期,移动互联网的“互联互通,共享共赢”的特点也成为会展行业发展中重要的变化变革的因素。西安作为“一带一路”重要的中心城市和节点城市,是我国首个提出智慧会展的城市,于2016年8月成功举办了“互联网+会展”中国(西安)峰会暨中国智慧会展夏季年会,即我国“互联网+”的首个大型专题峰会。西安会展业在发展中积极准备和筹划、落实智慧会展的新思路,将在“十三五”和“十四五”期间,西安市以智慧城市的打造为目标,进一步推动城市的大发展、大繁荣,更好服务“一带一路”战略下的z路经济。

三、西安会展业存在的问题

1.思想观念落后。西安会展业发展水平不高,还与管理者、从业者的落后观念相关。会展管理者对于新技术缺乏学习意识,抱守原有的思维模式和管理方式,会展经营者受体制影响,对于新技术和智能理念缺乏足够认识,并局限于暂时的经营成本考虑,更倾向于维持现状。

2.展会规模不大。西安展会的总体规模不大,尤其是与一线会展城市比较,西安会展总面积处于劣势。根据2013年中国展览数据统计报告,西安市的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排名第92位,展览面积为10万平方米。另外,相对于其他城市比较来说,西安的展会总面积也不占优势,与成都也有100万平方米的差距。

3.品牌展会不多。会展业的发展趋势已从注重硬实力转向软硬实力结合的时代,尤其展会品牌的竞争力决定了一个城市会展业的竞争实力。同时,展会品牌形象对于城市营销和城市经济拉动,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UFi是国际上最权威的会展行业组织,其对展会的评价结果直接决定展会的国际认可度。目前,西安还没有经过UFi认证的展会和认定的会员组织,这成为西安发展会展业的一大瓶颈。

4.管理体制不完善。西安会展业的管理部门主要集中在行政管理体系当中,而且多头管理较严重,虽然西安成立了会展业发展办公室,但是协调权限不足,资源分散的问题仍较突出,导致资源浪费、效率不高,无法适应当下由物联网时代带领的智慧会展产业。目前,西安会展业发展现状、资源条件,以及智慧会展产业市场化的相关条件还不成熟,市场主体尚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这极大地影响了西安智慧会展的发展。

5.场馆建设不智能。智慧会展的基础是展馆的智能化,而西安具备运营会展的4个场馆,均达不到展馆的智能化,场馆缺乏智能规划、智能设备的引进和场馆智能管理。仅有的曲江国际会展中心虽然实现了wi-Fi全覆盖,但是在展会运营过程中,还存在覆盖面积有盲区,网络信号差的现象。另外,西安会展的场馆配套建设不系统,缺乏统一规划,4个场馆周边的酒店、商业、银行、餐饮和娱乐服务等配套设施,还无法匹配智慧会展的要求。

6.线上与线下会展不融合。截至2016年,西安会展业拥有了线上平台。从线上方面来看,大部分展会中都运用了互联网技术、官方网站、手机app和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技术。在信息服务方面以信息为主,缺少参展商、嘉宾和普通参观者之间的即时互动功能,未真正地对参展商和专业观众进行数据统计以及分析。从线下方面来看,在实体展会中大部分参展商以及主办方并没有鼓励观众拿出手机将资源引流到线上,线上展会与线下展会不能实现同步服务,观众不能体验更多的智慧化应用技术。

7.专业人员储备不够。会展业从业人员需要跨专业、跨界的综合性专业人才,目前,西安会展业专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能力不强,大多都是旅游行业、宾馆服务业等其他行业转移过来的人才,或者临时入行的人员,这不利于西安会展业的人才培养和开发整合。另外,西安地区开设会展专业的高校不多,会展研究机构也很匮乏,导致会展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这极大制约了西安会展业的创新发展和专业人才培养和会展活动创新。

四、推进西安智慧会展的发展对策

1.树立智慧会展的理念。西安智慧会展需要树立智慧理念,走智慧发展之路,这不仅是西安会展业自身转型发展需要,西安建设智慧城市的需要,也是会展业竞争需要和时代倒逼的结果。西安会展业各级管理者和从业者需要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推广运用现代科技成果,提升会展产业竞争力,逐步实现会展行业管理的现代化、会展设备的智能化和活动组织的网络化,推动会展业的品牌化、专业化、现代化和可持续性发展。

2.建设完善智能场馆。通过物联网技术以及现有科技,完善西安现有场馆,实现场馆智慧化。西安会展主要集中在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曲江国际会议中心、陕西国际展览中心、西安绿地笔克国际会展中心,可以适当参照国内外政府投资建设智慧会展中心的管理模式以及建设智慧型场馆的经验,覆盖场馆的wi-Fi等基础硬件、定位导航和数据收集系统,以及信息嵌入的“智慧场馆”平台。通过智慧化管理与服务把西安会展场馆建设成为国内外都瞩目的智慧型展馆,为西安发展智慧会展提供良好的智慧环境。

3.打造综合性的智慧会展服务平台。首先,积极搭建会展项目信息化平台,开发西安会展app,使展会参与者可以通过随身携带的移动终端,随时随地不断获取信息和服务。其次,通过政府与企业合作将政府资讯网站升级成为交易平台,鼓励西安会展企业开发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政府与企业宣传推广功能以及政府会展政务协同功能。最后,将智慧场馆与智慧会展服务平台有机结合,不断加强专业场馆信息化建设,整合场馆数据化提升智能化服务水平。

智能化安全运营篇7

围绕公司三大发展战略,坚持公交优先、力创公交优秀总体思路,按照“九优”工作理念,积极推动营运秩序创优、安全保障创优、文明服务创优,加快公交营运发展,力促经营效益明显提高、营运指标明显提高、安全保障水平明显提高、营运智能化应用水平明显提高。

二、加快“四个推进”

1、推进线网优化。结合全市道路新建,大型客运枢纽改造、扩建,合理完善公交线路布局,扩大边远城区营运,抢占新的客运市场,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力争完成:武汉天河机场扩建,航空公交线路调整建设方案;汉口、武昌、武汉新火车站公交线路配套、衔接方案;轨道1号、2号、4路公交线路的衔接方案;后湖地区、武汉新区、东西湖台商投资区等地区,及市区一批空白、新增道路衔接方案;中南路立交桥等大型工程建设公套方案;黄陂南部地区公交线路改造方案;中心城区至盘龙城、黄陂前川地区的公交线路建设方案;南湖花园等地区公交线路配套调整方案。

2、推进营运发展。根据我市经济发展,及市区客流变化,按照稳定中心城区、发展新区、拓展偏远城区的思路,合理确定总体运营规模,推动营运发展。

3、推进营运智能化系统应用。坚持“科技兴交”思路,按照公司发展战略构想,积极利用高新技术,改建传统的公共交通系统,加快营运智能系统运用,推动营运管理由传统管理到信息化管理的转变,提高城市公交科技含量,建立现代化的智能城市公共交通。一是加快GpS营运调度系统的应用,在前期部分线路试点运行的基础上,扩大应用范围;二是推进月票电子化;三是加快智能防伪投币箱改造;四是建立iC卡数据宽带传输和查询系统;五是建立服务投诉三级联网平台,提高工作效率。

4、推进安全服务创优。坚持公交优先,力创公交优秀的指导思想,着力推进安全文明服务工作,着力打造安全型公交、和谐公交,力创公交优秀。全年结合文明创建工作,认真抓好“三优”建设,即建一个优秀部室,带一支素质优秀的员工队伍,建一个良好的安全文明服务工作机制,形成优质安全文明服务氛围。

按照文明创建要求,狠抓安全管理,开展好三个活动,即百日安全竞赛、市“安全生产年”活动、公交行车、停车秩序整治活动。落实“两个规范”,巩固精细化调研成果。坚持安全工作的源头管理,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做好降违章、降事故、降事故费用工作,确保全年安全指标达标。要重点加强对违章率高的人员处理,对违章高的人员要进行日教育,月清查,严重的给予解除合同,真正突出“违章是隐患,违章是事故”的观念,使各级领导,一线管理人员切实把抓安全、降事故摆到重要工作日程。按照普及、提高的思路,深入推进文明创建活动,推进文明服务创优,做到“五个不断线”,即文明创建不断线,优质服务不断线,规范管理不断线,创优竞赛活动不断线,安全教育检查工作不断线。结合文明创建工作,加大创建文明线路的普及力度,不断完善考核机制,完善公交服务热线信息管理,提高文明创建质量和水平。

三、实施“两个加强”

围绕构建和谐公交的目标,要着力加强精细化管理,加强基础管理,促进营运工作上台阶,努力使营运管理工作适应公司发展的要求。

智能化安全运营篇8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智能建筑;电气技术

智能建筑是融入计算机云处理技术、自动化技术以及现代绿色建筑为一体的综合建筑,主要目的是为用户提供一个智能、快捷、绿色、安全、高效的居住环境。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是智能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提供电力安全、电力资源合理配置、电气设备智能化和通讯系统的有效输出。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举足轻重。

一、智能建筑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含义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的功能逐渐从使用层面上升到感官体验层面[1]。智能建筑电气自动化是指建筑通过计算机和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运用,对建筑的配电输出、楼栋小品灯光、建筑气流、排水系统和消防系统等功能环节进行自动化控制,从而形成建筑与周围环境和电气配置之间的完美结合,通过建筑环境、设备自动化监测和建筑设备功能自动解决问题系统,以确保建筑安全、高效智能化,实现建筑智能化。

二、电气工程自动化与智慧建筑的关系

电气工程自动化是智慧建筑形成的必要条件,智能建筑各项功能的实现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条件下才能够完成,比如智慧建筑中的火灾预防功能,该功能是通过互联网数据连接监控、感应系统和火灾报警器、自动喷水系统等形成火灾预防系统,在火灾感应设备感应到建筑环境内温度超过警戒线或烟雾浓度高于警戒线时会进行区域锁定,并将数据反馈到后台监控主机,主机自动传导信息到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系统,进行火灾报警和临时性灭火,以保证建筑安全的功能[2-3]。因此,智慧建筑形成的前提是电气工程自动化的科学应用。只有实现电气自动化与建筑功能的结合,才能保证建筑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实现建筑智能化。

三、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

1、自动化技术在配电设备中的应用。配电系统是建筑运营的核心,是建筑电梯运营、公共照明系统、安防系统等运营的支撑,也是智能建筑有效运营的保障。自动化技术在配电设备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配电功率、降低能源损耗和提升安全防护质量等,具体应用体现在:在供电系统应用过程中,通过电量输送负荷监测,在保证建筑运营的前提下,对电路输出功率进行调配,而自动化技术能最高限度地提升配电效率,以避免资源浪费。比如电路声控系统和感应系统在建筑照明上的运用,通过对周围环境的声音、光线、温度进行监控和判断,调配电路输出功率高低,合理划分照明区域,有效提升电力使用效率;在配电安防方面的应用,配电设备中应用安防自动化技术,对电路温度、电流量进行监测,通过数字电子技术测算出地面上与含电荷量物体之间的安全距离,比如当电路温度异常、漏电现象出现时,通过感应系统反馈到计算机反馈系统,通知维修人员进行维修,并及时对供电系统予以断电,达到安全维护功能。2、在楼栋控制系统上的应用。智能化建筑主要体现在建筑体验感上的优势,例如通过对建筑楼栋之间的空气、温度、湿度、排水的调整,增加建筑楼栋之间的健康、舒适程度。而智能建筑楼栋控制系统是由排风系统、供排水系统、消防系统以及安防系统构成,通过对自动化监测、调整而达到人们的居住条件,比如排风系统和排水系统,在建筑墙体设立感应系统,当空气流动值低于或高于标准值时,感应系统传输信息,排风系统增加空气流动量;而当空气湿度低于标准或空气过于干燥时,或传输信息到排水系统增加空气湿度。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在智能化建筑楼栋系统上的应用可以最大限度增加现代建筑舒适程度和智能程度,更能够从体验上满足人类对现代居住的水平上的需求。3、自动化技术在通信服务上的应用。智能化建筑关键在于信息的传递,而通信服务是连接智能建筑的核心纽带。只有通讯服务得以健康运营,才能实现智能设备效用的最大发挥。电气自动化技术在通信服务上首先要构建信息处理系统,像人类大脑一样,进行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储存;其次构建连接系统,通过ip通讯、个人通讯系统、卫星通讯系统,进行外界个人与整体的信息连接、交换;最后,构建自动反馈系统,对信息进行自动储存和处理,对于疑难问题进行衔接解答,并进行信息处理,将结果予以汇总反馈,有助于未来通讯服务发展。

四、结论

综上所述,智慧城市是现代建筑发展的必要趋势,智能建筑是智慧城市进程的必要组成,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在智能建筑的构成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智能化建筑的设计中,要将电气自动化合理运用在建筑监测、电气配置、建筑环境调节和通讯服务构建中,从而实现安全、绿色、高效的智能化建筑。

参考文献

[1]彭嘉琳.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6,(21):28.

[2]罗庆华.智能建筑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8):231.

智能化安全运营篇9

烟草物联网

提升行业发展水平

烟草行业建设物联网是指依靠传感器、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RFiD)、多媒体设备等物联网技术采集获取烟草产业链上的相关数据信息,通过行业内联网、互联网、无线网等网络资源进行信息传输与交互,运用智能计算技术对各类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实现智能化决策和控制的一种网络体系,包含了以种植、加工、采购、生产、销售、配送、营销、服务、管理为业务主体的烟草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涉及了种植加工、生产制造、质量追溯、物流管理、库存管理、供应链管理、专卖管理、协同营销等烟草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对行业产业优化升级、技术创新进步、管理、服务水平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物联网研发应用。同时,烟草行业“卷烟上水平”总体规划进一步强调,“卷烟上水平”是行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载体和具体体现,要积极推进中国烟草物联网建设,瞄准物联网前沿技术,努力建设覆盖全领域、全过程的中国烟草物联网。

近年来,烟草行业以“电话订货、网上配货、电子结算、现代物流”为标志的行业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初步实现了从传统商业向现代流通的转变。但与行业改革发展新阶段的要求相比、与国际一流水平相比还存在差距,建设现代流通的手段还需要进一步提升。随着物联网产业的兴起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应用,行业部分烟草企业开始积极探索将物联网先进技术运用于卷烟物流作业流程中,并取得了一定成效。行业发展的实践证明,物联网与传统烟草产业全面融合,有利于推进卷烟流通体制改革,有利于实现物流资源在全行业范围内优化配置,有利于建设完整统一、先进实用、不可替代的行业现代流通网络。

目前,行业发展面临着烟草控制、完善体制、构建和谐、国际竞争等多方面的压力和挑战,烟草行业未来的国际竞争将更多地集中于对分销渠道的控制。西班牙阿塔迪斯和日本tS等跨国烟草公司的经验表明,依靠先进高效的物流掌握卷烟分销渠道是形成卷烟市场控制力的重要手段。构建中国烟草物联网,打造具有鲜明行业特征、水平先进、高效迅捷的烟草智能物流,既是行业立足于目前专卖专营的管理体制下的战略选择,更是着眼于未来发展主动应对挑战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物流作为行业营销网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迅速,已经成为行业发展新的亮点,成为体现行业水平、展示行业形象的窗口,打造中国烟草物联网,一定程度上也是烟草行业整体水平、形象、能力的集中体现。

中国烟草物联网的发展现状

其实,烟草行业在物联网相关技术应用和系统建设方面都起步较早。2003年,为提高科学决策和管理水平,行业正式启动了卷烟生产经营决策管理系统建设,核心设计思路就是通过“一打两扫”的业务流程,将工商企业端传感设备采集到的卷烟成品物流信息集成到行业统一的信息集成平台,从而实现对行业卷烟生产经营环节的产量、库存、销量和流向基础信息的及时跟踪、监控和管理。该系统通过运用条码、电子标签(即射频识别)等自动识别技术,有效提高了卷烟成品出入库效率,解决了成垛卷烟的物流和信息流的交互统一问题,初步具备了行业物联网的基本特征。

此后,随着行业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物流体系建设的快速推进,行业物联网技术应用和系统建设也取得了较大进步和发展,先后设计开发了行业卷烟生产经营决策管理系统一期二期工程、烟草商业企业数字仓储管理系统、工商卷烟物流在途信息系统、工商营销信息共享平台、烟草商业企业仓储监控系统等一批行业物流信息系统,并在行业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借助这些物流信息系统以及射频识别技术(FRiD)、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物联网相关技术的广泛运用,烟草行业基本实现了对卷烟成品物流进销存和分拣配送信息的实时采集、跟踪与监控,为下一步物流信息的集成应用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通过近几年来行业上下的共同努力,烟草行业现代流通体制初步形成并不断完善,现代物流建设和运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物流建设对行业发展的支撑和推动作用逐渐显现,已具备一定的物联网发展基础。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尚未形成规模化和一体化的行业物流体系。目前行业物流运作基本是以一个地市作为资源配置区域,单体运作较好,但缺乏全行业整体运营规模优势,且仅限于卷烟物流,更侧重于商业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烟叶卷烟物流一体化、工业内部物流整合、工商物流一体化运作有待完善。二是目前对卷烟及生产经营设施感知还不全面、不及时、不共享、不准确,更谈不上对场景环境的自动感知。三是尚未实现标准化和互联互通。由于完整的供应链尚未真正形成,物联网标准体系尚未建立,与全程物流物联网标准化运作还相距甚远,造成行业物与物之间、系统与系统之间、业务与业务之间不能无缝对接,互联互通。四是智能化处理和应用水平不够。目前产业链各环节物流信息系统还未实现互联互通,烟草供应链物流信息尚未形成闭环,对行业各类物流数据智能处理和分析运用水平亟待提高。

中国烟草物联网的建设思路

为了能够抓住“十二五”我国物联网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烟草物联网建设会以“先进实用、统一完整、安全可靠”为建设原则,以“全面感知、全面覆盖、全程控制、全面提升”为发展目标,以烟草产业供应链为业务主线,以卷烟物流物联网建设为重点,实现行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全面感知、物流信息互联互通、系统应用高度智能。

烟草行业建设物联网将会遵循三大原则开展,即先进实用、统一完整、安全可靠。

先进实用是指积极采用传感设备、电子标签(RFiD)、多媒体技术、无线通信网络、云计算、面向服务体系架构(Soa)、神经网络和全息技术等先进实用、成熟可靠的物联网技术为行业物联网建设服务,充分体现物联网的技术特征和网络要求。

统一完整是指充分利用现有的建设基础和资源,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确保中国烟草物联网覆盖“两烟”物流全流程,涵盖行业生产经营各业务环节,贯穿国家局、省级公司、工商企业三层组织结构,实现全业务、全过程的可知、可视、可控,达到“上下贯通、左右协同、资源共享、高智应用”的建设要求。

安全可靠是指建立严格有效的管理机制和制度,运用先进的安全技术,确保行业数据的传输安全、存储安全和使用安全,并优选可靠技术,保证物联网的安全可靠、运行高效。

按照先卷烟物流物联网、后资产和烟叶物流物联网、最终建成中国烟草物联网的发展思路,烟草行业将会分“三步走”,开展中国烟草物联网建设。

一期工程:到2013年,基本完成卷烟物流物联网建设。实现对卷烟物流资源(包括卷烟条、件、周转箱、托盘、车辆、叉车、仓储、货位、分拣等)的全面感知、确保卷烟物流资源始终处于可知、可控、可信状态;实现对卷烟物流作业流程(包括:卷烟生产、出入库、分拣、配车、运输等业务流程)的全面优化,确保工作效率不断提高;实现卷烟物流基础管理(费用、成本、环境、安全、质量等)的精细化,确保卷烟物流的经济实用性和高效性。多措并举,最终达到卷烟成品物流作业可视化、流程最优化和管理智能化目标。

二期工程:到2014年,基本完成行业资产(主要指卷烟生产制造)和烟叶物联网建设,实现对行业重要资源和烟叶生产、初烤、复烤过程的全面感知和互联互通,一些相关项目的开展可以并行进行。

三期工程:到2015年,基本建成全行业全面感知、互联互通、先进实用、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中国烟草物联网。实现对整个烟草产业链(包括烟叶种植、烤烟、制丝、卷烟生产、仓储、运输、营销、服务等)的全面贯穿,实现行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高度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

通过以上三期工程,力争到2015年,实现物联网技术全面覆盖和打通行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基本实现“全面感知、全面覆盖、全程控制、全面提升”的中国烟草物联网的总体建设目标。

图注:行业内专家参观无锡物联网基地

链接

中国烟草物联网的总体框架

中国烟草物联网总体框架包括:一个管控中心,两个支撑体系,三层技术架构,四类感知技术,五大应用领域。

(一)一个管控中心。

负责系统管理行业物联网介入登记注册、标准、公共计算、信息服务等业务,同时展示监控行业各个关键生产经营环节。采用先进的云计算技术和面向服务体系(Soa)基础技术进行物流信息处理和系统集成,实现标准统一管理、设备注册接入、终端接入管理、痕迹管理等功能,为行业提供物流数据交换服务、物流信息互联互通、公共应用技术支撑等服务。管控中心分国家局端物联网管控中心和省级物联网运营中心两级。

(二)两个支撑体系。

安全体系通过建立严格有效的物联网管理机制和制度,运用先进的网络安全技术等手段,加强无线网络安全管理,确保中国烟草物联网的安全可靠、运行高效。

标准规范体系通过对烟草制品编码、电子标签标准、物联网数据交换标准、相关通讯协议等物联网相关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的制定和贯彻执行,确保行业物联网互联互通、规范有序运行。

(三)三层技术架构。

感知层利用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RFiD)和传感器技术,通过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全球定位系统(GpS)、全球地理信息系统(GiS)、视频采集设备等对行业物联网各个节点和主要物品信息实施全面自动采集(感知),实现“全面覆盖、全面感知”。

互联层行业各主要信息系统之间互联互通,将“感知”的数据信息无障碍、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地进行传输与交互。

应用层行业物联网各应用系统通过行业物联网基础支撑平台实现彼此之间跨应用、跨系统的信息协同、共享、互通,并实现智能运算、智能处理功能,实现“全面监控、全面提升”。

(四)四类感知技术。

物品识别感知技术包括射频识别、二维条码等技术,主要用于识别烟叶、片烟、卷烟、托盘、周转箱等物品个体信息,确保物品与业务活动信息的关联。

传感感知技术包括温度测量、湿度测量、红外感应等技术,主要用于对烟田、仓库等生产经营场所和气候、环境等进行感知监测。

位置地理感知技术包括全球定位系统、基站定位、卫星遥感等技术,主要用于进行移动或固定物体的位置识别和地理环境信息的获取。

视频语音感知技术包括视频摄像、智能图像处理、语音通讯、语音识别等技术,主要用于获得现场更加直观的一手资料,并能够实时通讯,传递感官信息。

(五)五大应用领域。

智慧物流与体验式商务综合应用物联网各类先进技术,充分整合行业物流资源及管理信息,系统构建完善的烟草农(片烟)、工、商物流一体化行业物流管控体系和高效率、低成本、优质服务的行业物流运行平台。在电子商务应用方面,利用物联网技术,为客户提供体验式营销服务,使客户能够亲身体验到卷烟商品的相关属性和状态信息。

质量追溯与防伪采用各类物品识别技术及网络连接技术,通过实现物物相连对烟草生产经营各个环节进行产品质量控制和跟踪追溯,对产品进行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需要时可进行回溯查源,从而提高产品质量,提升服务水平,加强专卖监管。

环境与安全智能监控通过智能识别、多媒体传感技术建立覆盖全行业的智能安全监控平台,对行业生产经营一些关键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对相关环节的参数进行智能分析和提前预警。

智能化安全运营篇10

关键词:智能抄表;电力营销;电力业务;抄核收业务

1智能抄表核算技术的简介

智能抄表核算是指在传统的电力抄表核算工作中加入信息化和电子化的相关要素,使得电力抄表核算能在单纯的计数工作基础上实现信息采集和数据营销的多重工作,通过人力资源利用到电脑资源利用的转变,让抄表工作的效率得到提升,同时也能发展新型的工作方式,使得电力服务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服务更加优质化,智能抄表技术对于传统电力抄表模式的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智能抄表核算技术让抄表的工作变得更加自动化,以信息化的采集和覆盖方式和电力营销的信息化系统进行某种程度上的联结。在智能抄表核算技术中,通过自动化的抄表技术能够从抄表的统筹出发,对抄表工作进行充分的准备,在数据的采集和审核方面也要进行相当自动化的管理,同时在出现一些异常情况的时候可以通过信息化的相关计算验证来加大数据采集的准确率。

其次,智能抄表核算还能对电力营销和电力收费进行一定的智能化操作,从而使得相关工作能够更加高效率地完成。智能抄表核算技术对用户的电量使用情况进行了精准的计算,对于电力收费公司来说,对用户用电性质的功率、性质以及电量损耗等要素进行精确地计算能够较好地管理在电力营销方面的精准化营销,以更加针对用户的需求,寻找用户需求和成本营销之间的平衡点。

在收费和财务方面,智能抄表核算技术能够通过与信息化电子系统的对接实现支付电子化,使用网上银行等业务实现电费收取的改革,从而降低电力费用收取方面的成本,可以加强相关的电力服务。智能抄表核算系统还可以和电力公司的财务系统进行信息化联结,从而提高电力系统信息化程度下的准确率,让电费的数据更加具有严谨性,在电力公司的运营方面,加强安全性和电力财务数据及时更新方面的技术进步。

智能抄表核算技术的发展还有利于控制电力公司发展的风险,智能抄表核算技术能够实现对用户电量的实时测算,对电力使用方面可能产生的潜在风险进行及时预警,对电力用户也能在某种程度上进行信用测评与归档,降低在电费收取方面电力公司所需要承担的成本。对一些电力信用不好的客户可以直接采用远程停电的方式,在需要交费的时候减轻潜在的风险和电力公司可能会带来的损失。

2基于智能抄表核算技术的电力营销业务模式扩展

2.1智能缴费服务的相关延展服务

智能电力缴费服务依托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抄表核算技术,使得用户能在更加方便准确的情况下缴纳电费,甚至实现电力企业和客户之间的缴费智能互动和信息、资源方面的相关共享措施。

智能缴费服务的软件基础建立在互联网技术之上,用户可以使用电力缴费的网页端、支付宝接口、微信接口以及相关的app作为智能缴费服务的终端,实现足不出户电力缴费。在传统的人工抄表模式下,这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智能抄表技术的出现填补了这一技术上的鸿沟,同时完善的智能缴费服务与制度还能促进电价阶梯制度和用户用电预测服务的实现。电力公司和客户之间的完善互动很多时候也是基于这一方面的,如对客户相关用电信息以及余额的监控就能实现智能缴费服务的互动,甚至可以根据用户的用电需求、缴费频率以及客户的财务状况进行用电预警线的划分和缴费的预扣费,结合当地的阶梯电价政策,为用户提供更加周到和技能化的电力服务。智能的电力缴费服务的核心是互联网和大数据的相关支撑,根据数据采购样本的多元化,可以为部分用户提供用电相关的检测诊断服务,通过供电质量的监护和安全用电的监护实现对用户用电需求的全面掌握,加强对于用户用电安全性和节能需求的相关考虑。

2.2智能抄表核算对用电监护服务方面的具体措施

用电的监护服务包括供电质量监护和安全用电监护两个方面,供电质量的监护服务和在智能抄表核算工作中所取得的用户用电需求数据息息相关,同时也能根据用户用电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对电力问题进行相关的维护与控制,在供电过程中主要针对电压不稳、电压骤降等问题进行供电的质量监护,通过供电频率的变化分析、三相不平衡的相关分析以及谐波分析等技术对供电进行全面的核算与控制,一般采用基于智能抄表核算技术的用电质量实时监护对供电质量进行控制。

安全用电的相关监护服务是根据客户用电中发生的一些可见综合统计对用户在用电过程中发生安全风险的概率进行评析,从而提供给客户一些安全用电的建议指导,对一些设备运行以及用电过程中可记录的安全问题进行全面的监控与分析,如设备运行的安全问题、电压异常的问题、和外部环境数据导致的一些异常问题都要进行准确的分析和规划,从而保障客户在用电过程中利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这一切都建立在针对用户的智能抄表核算技术所收集的各种数据上面。

用电相关的监护服务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的流程,通过这些流程可以对用电监护的服务业务实现更加科学合理的方案制定,从而保障客户利益、实现客户需求:

首先要根据客户的需求结合相关的用电属性进行需求分析,根据以往只能超标核算技术所产生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这一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相关的缺失数据,需要工作人员根据其它的数据进行合理的预测和补全,以便顺利建立用电相关的监护模型,在不同的电力应用场景之下要采用不同的电力模型进行相关的规划和处理。最后根据模型来进行监护方案的具体制定,在企业内部进行监控方案的可行性评估,最后再将这一方案贯彻落实到用户用电的具体规划之中。在方案实施的过程中还要加强与客户的规划联结,与客户进行积极且及时的沟通,这样才能加强整体市场监护方案的竞争力,从而更好地满足客户的相关需求。

3结束语

电力营销业务模式的创新是基于智能抄表核算技术而实现的多个领域综合统筹,是未来电力营销业务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电力工作人员要从实际出发,切实考虑到当地的电力应用情况,从而加强电力工作开展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郭靖琪,许多红,丁筱筠,等.基于智能抄表核算的电力营销业务模式创新[J].通讯世界,2016,2:272-274.

[2]岳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应用与研究[D].燕山大学,2015.

[3]张科.“三集五大”下的营销快速反应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