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网络思政教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01:20

加强网络思政教育篇1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当前,网络信息技术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网络已成为大学生和接受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时代课题。因此,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避免网络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对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互联网的发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一)对大学生的影响

1.对大学生认知的影响。网络的发展使大学生的信息来源渠道得到空前拓展。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成熟的关键时期,具有极强的求知欲,对外界事物有着极强的接受能力,但又缺乏必要的信息筛选能力。超过一定限度时,他们对信息的概括和抽象就会出现错误,看事物肤浅化、感情化,难以把握事物的本质,出现认知问题。

2.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网络交流具有时效性、互动性、自由性和匿名性等特征,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为方便和隐蔽,甚至可以使人们跨越时间和空间建立起各种关系。许多大学生在网络或者游戏中能够达到自我实现和与人交流的目的,于是网络的“去抑制性”特征在他们身上不断扩张和扭曲,使他们对网络产生依赖,甚至出现网瘾。

(二)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1.教育环境的复杂化。在网络时代,信息传播渠道丰富多样,所以社会上的各种思潮对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影响更加明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社会环境更加复杂。从某种程度上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2.教育模式的复杂化。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一切心理教育都要归结为自我教育。网络交流的自由性、匿名性等特征使人们在网络上具有天然的平等性。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会不自觉地把教师当成平等的交流对象,而不是传统意义上“高高在上”的教师。由于网络交流的互动性,学生既能以被教育者的身份出现,又能以教育者的身份出现,协助教师对其他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互动型的教育机制。

3.教育对象的复杂化。在网络环境中,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各种教育资源,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围不仅可以覆盖本校的学生,也可以覆盖其他学校的学生,甚至可以覆盖学生家长和其他社会人员。同时,由于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之间的关系是非紧密型的,如果教育模式和方法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就会不接受,就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困难。

二、目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战略规划方面

互联网对传统的教育模式来说是一种新生事物,所以许多高校在开始进行网络建设和网络教育时存在一定的认识偏差,对校园网的功能不能准确定位。许多校园网仅仅作为学校新闻的窗口存在,没有设置学校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的栏目,使校园网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应当发挥的作用受到限制。另外,高校开展网络建设和网络教育的人才储备也不足。在许多高校中,懂网络的教师没有思想政治教育经验,而有思想政治教育经验的教师却又不熟悉网络的相关知识,这就严重制约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指导思想方面

网络可以迅速实现世界范围内的信息交流,也使西方腐朽思想的渗透范围更广、力度更大、形式更多样。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时刻警惕,要积极抢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阵地。与此同时,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不仅要面对西方敌对势力的挑战,还要面对一般商业网站的竞争。学生每天上网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他们上网时大多挑选最能吸引自己、最能引起共鸣的网站。学校的网站如果不能吸引他们浏览,就无法起到宣传和教育的作用。商业网站为了提高点击率采取了各种各样的运作手段,而高校网站在这方面则做得远远不够。对于高校而言,并不是建立了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或网页就万事大吉了,建立网站仅仅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步。高校还要用较高的建设质量吸引大多数学生看,让学生感到看过之后有所收获,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网站内容方面

网络教育不同于我们以往所见的任何教育方式。网络教育中,学生在浩如烟海的信息面前,往往会感觉无所适从,难以分辨真假正误,容易形成迷失心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网络技术的整合使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从抽象变为具体、从静态变为动态、从平面走向立体。然而,很多高校的校园网内容陈旧、说教味浓,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和厌倦情绪,无法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校园网内容的枯燥直接导致点击率不高,网站也就无法发挥应有的教育功能。

(四)教育形式方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作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必须能够吸引学生、启发学生,这样才能发挥作用。随着网络的普及,视频、音频、聊天软件等许多新兴载体成为网络信息传播的主流,深受大学生的喜爱。但是,很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页面呆板、内容单调,没有充分利用新兴载体,只是简单地将政治理论知识的文字上传到网上,没有充分依托网络的技术优势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更加灵活多样。这样就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就劳而无获。

(五)管理方法方面

目前,很多校园网都存在功能定位不准确、结构不严谨、主题不突出、栏目缺乏互动性等问题,对于学生关心的情感、娱乐、健康和一些社会热点问题缺乏迅速的反应。这就造成网站和网页上的信息缺乏时效性,容易使学生在认识上产生偏差,学生的思想问题也就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网络的交互性和隐蔽性决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平等互动的过程,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理念才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三、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对新时代的大学生而言,网络与电视、手机一样已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所以高校必须以开放的姿态主动出击,迎接挑战,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引导大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信仰。

(一)科学规划,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布局

在网络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适应社会进步的需要,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和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要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明确方向、理清思路、抓住重点。为此,高校应就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全面规划和整体部署,对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队伍建设、工作机制和资源投入进行科学的规划。

(二)转变观念,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意识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建立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弘扬社会主义的主流文化。要对网络流行文化中消极之处及时矫正,为大学生在心理接受机制上砌起一道“红色防火墙”。我国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仍采用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模式,但网络的匿名性和自由性很容易使一些意志薄弱的大学生被腐朽思想腐蚀。因此,高校要特别重视培养大学生的批判精神,使大学生提高认识水平,不迷信网上的言论和行为,敢于革故鼎新、激浊扬清。

(三)完善机制,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的建设力度

高校要让大学生接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要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要重点建设内容丰富、服务性强、受众面广的校园网,在网站内容和形式建设上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方法开展教育。在网站运行中,高校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高度重视与学生的互动,发挥网络高度自由性、广泛性和参与性的特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学校网站的认同度,增强学生的集体归属感,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良好互动平台。学生的积极性一旦被调动起来,有了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他们就会把积极性转化为强大的内驱力和行动执行力,促进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四)积极创新,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高校辅导员应积极学习计算机知识和网络知识,将政治辅导工作从“网下”转化为“网上”与“网下”相结合。对于许多人提出的培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专业人才”的意见,笔者不能苟同。在现代社会,上网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并不是技术或科研行为,而只是一种休闲和生活方式,因为上网并没有太高的技术要求。对于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这是必须掌握的工作技能,是了解学生心理和行为必不可少的工具。诚然,我们不能要求每个辅导员都是网络高手,也不能只在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中选择辅导员。网络的普及给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广大辅导员必须与时俱进、加强学习,使扎实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在网络中同样有用武之地。

(五)加大投入,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长效性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建立长效机制,但目前我国很多高校的校园网络建设都不能满足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甚至有的高校根本无法自主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更无法发挥网络的思想教育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建设必须坚持长期性、时效性和互动性,及时维护,及时监管,及时互动,从形式到内容进行及时、全面的改善,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增强学生的归属感。最好使各高校思想政治网络联合起来,加强交流,形成一个具有规模性和互补性的高校思想政治建设网络,这将使网上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得以不断扩大和巩固。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正在改变着高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改变着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建设是一项紧迫而现实的艰巨任务,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新时期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方法。高校只有积极调整思路,才能成功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不断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

参考文献:

[1]孟勇.论网络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05,(9).

[2]蔡海江,杨华琴.论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网络健康的互动关系[J].前沿,2005,(5).

[3]潘敏,陈中润,于朝阳.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J].思想政治教育,2005,(5).

加强网络思政教育篇2

关键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Z)12-114-02

随着社会的深刻变革和科技的迅猛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当代高校炙手可热的新兴产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以其开放性、交互性、虚拟性和直观性等特征,深刻影响和改变着高校教育工作者的传统教育理念。新形势下,如何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亟待解决的时代课题。

一、创新思维方式,把住思想根源“总开关”

目前,部分高校教育工作者一提到网络,第一反应就是“谨慎”式的恐慌,对网络教育热情不高,态度模糊。解铃还须系铃人。认识上的问题还需从思想根源上找原因。只有把住思想根源的“总开关”,深化理解认识,更新思想观念,才能科学地驾驭网络,发挥信息网络的最大功能。一是要在认清社会发展变革中增强责任感。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信息网络日渐普及,并以其详尽的功能、独特的视角、成熟的技术逐渐浮现在高校师生面前。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在了解信息技术,在最新动态中把握发展其趋势,真切感受信息技术带来的巨大便利和优势,从势不可挡的信息化潮流中,认清思想教育工作面临的难得机遇和严峻挑战,强化不适应形势就会落伍、不积极应战就被淘汰、不主动作为就是失职的责任意识。二是要在紧跟网络建设浪潮中增强使命感。一味排斥就是退步,一味停留就是落后。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敢于正视网络,乐于接受网络,勇于驾驭网络,从事关全局的高度认清推进网络信息化建设是历史的必然选择,要紧跟高校建设科学发展的浪潮,乘势而上,强势运用,积极利用校园信息化建设契机,认清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育是使命所驱、职责所系、工作所需。三是要在分析网络教育现状中增强紧迫感。目前,虽然绝大多数高校学生宿舍都联通了互联网,建有互联网学习室、校园“网吧”等,但是,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则明显不足。有的认为教育需要“面对面”,对虚拟网络“信不过”;有的感到网络是把“双刃剑”,难以驾驭。不敢用网、不善用网、害怕用网,已成为影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一个短板。高校教育工作者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吸纳社会文明成果,改进教育方法手段,占领思想舆论阵地。

二、积极主动作为,搭建信息网络“联通桥”

搭好舞台才能唱好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一样,没有配套的网络教育“大舞台”,就不可能有富有成效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大课堂”。只有具备完善的硬件设施、配套的软件设施、过硬的素质本领,集中优势资源,抓好各项建设,才能搭建信息网络的“联通桥”。一是要确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地位。确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地位,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一次大变革、大调整,也是探索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次大机遇、大挑战。只有敢于打破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思维定式,才能建立符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在规律的工作模式。通过探索思想调查线上进行、学习培训网络开展、教育引导网上实施等有效途径,把备课试讲、评教评学、总结讲评搬上网络,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组织方式向网络化转型。二是要抓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基础建设。网建规模决定教育覆盖面,网密程度决定教育延伸面,网端数量决定教育受众面。要确保网络投入有规划、敢投入、见成效,网络终端要联得通、用得上、速度快,网络内容要贴得紧、更新快、内容多,确保防范“上级喊一阵子、迎检抓一阵子、平时松一阵子”的不良倾向,静下心来抓建设、扎扎实实打基础。三是要强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技术支撑。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有专门的教育平台做支撑。只有抓好需求建设,搭建专门的教育网站,在搞好总体策划上抓好具体建设,才能让网站内容和功能紧贴教育需求。只有把指导功能突出出来,做到上下能便捷沟通,使各级组织及教育单元在网络环境下聚合起来,才能形成完整的组织体系,为开展网络教育提供工作平台、技术支持和智力支撑。

三、丰富内容形式,拓展网络教育“功能网”

没有完善的网络教育功能,就没有完美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要积极打造内容丰富、主题突出、功能齐全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不断完善网络教育的“功能网”,努力拓展教育“空间”,延伸教育“时限”。一是开设网络大课堂。探索在校园网上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页,大项集中教育通过网络、电视电话会议系统进行现场直播,并将授课教案、多媒体课件和辅导视频挂在网上供师生点击下载,让学生能及时在网上接受教育,使教育延伸到每一个角落,覆盖到每一名学生。二是架起互动连心桥。通过在校园网开设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页、学习讨论专题模块、专家答疑解惑论坛等,确保每次大项集中教育结束后,都有学生在网上跟帖发表个人观点,让师生平等交流、相互启迪,真正实现点到点、点到面的交流互动。三是拓展民主新渠道。通过在校园网设立“心灵港湾”、“心理宣泄室”等专栏,鼓励学生将公开场合有所顾忌不敢开口、涉及隐私难以开口、条件受限没机会开口的心里话讲出来,一对一疏导,键对键化解,为师生架起直抒胸臆、倾诉排解的桥梁。通过开通领导信箱,开办网上议事厅,开辟重大事务网上公示栏,对涉及高校建设的重大和热点问题,倾听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营造大事众人议、共同来监督的民主氛围。四是铺就成才高速路。通过在校园网开办辅导学校、成才讲坛等有效形式,设立人文知识、法律常识、心理知识、音乐书画等学习栏目,设立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等培训栏目,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支持。挑选专业有特长、学习有专长的优秀大学生,开设“学生大讲堂”、“理论大辨析”等专题栏目,汇集学生智慧,相互学习提高。

四、注重建章立制。筑牢校园网络“防火墙”

加强网络思政教育篇3

关键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7a-0112-02

网络不仅是传播信息的纽带、反映民情的窗口,而且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工具,是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通过网络,可以了解大学生关心的热点,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并可以开展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高校校园网络正在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

1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1.1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和特征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在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和现代传播技术等手段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当代大学生认知特点而设计的一种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形象性、时效性、互动性、开放性的特征。

1.2目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

注重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互动交流,不片面使用传统的“灌输”方法。因为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能对教育对象进行面对面强制性的思想信息灌输;借助多媒体计算机的一切手段,向大学生网民提供信息并引导教育对象正确选择思想信息;将传统的思想教育方法现代化,在计算机网络中,为思想教育所使用的哲学的、心理学的、社会学的方法穿上现代科技的外衣。

1.3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发展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的需要,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要求,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需要,是防止“西化”、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需要。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仍然十分复杂,我们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帮助青年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决心和信心。

2互联网的双向性

在我们充分利用互联网带给我们的高效和方便的同时,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利剑,也会给我们带来许多消极不利的甚至是负面的影响。

2.1网络信息多元化的挑战

网络已经成为一个无地域、无国界的全球性媒体,然而它既是一个信息的宝库,又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网络信息的多元化使得其内容良隽不齐、泥沙俱下,而大学生虽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但生活阅历浅、政治辨别能力低,极易受到相异思想的影响,出现思想上的混乱和动摇,导致价值观发生扭曲。

2.2网络信息隐蔽性的挑战

网络为人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交流场所,人们可以在网上自由地进出各种虚拟世界而不必承担必要的义务。在网络这个虚幻的世界中,大学生意识得到放纵,从而导致责任感和道德意识的逐渐弱化。据对某省7所高校的调查显示,有12.5%的人曾获得他人的邮件,有19.8%的人曾经查阅黄色图片或文字,5.4%的人曾经不健康的信息。

3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3.1加强校园网络建设

3.1.1加强校园网建设,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高校校园网是学生的“网络家园”,高校应当努力建设信息量大、覆盖面广、访问人次多的校园主网站。学校通过校园网,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艺术和娱乐等活动,开设学术论坛,搭建师生交往平台,加强网上互动交流,及时解决大学生关心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同时,学校应当采取各种措施,优化网络资源,改进网络质量,在学习、生活、就业、心理咨询等方面为大学生提供全面、优质、高效的服务。

3.1.2建设专题网站,构筑网络阵地

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有阵地,要建设专题网站。专题网站要紧紧围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努力贴近学生实际,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大力宣传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深入开展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教育,以爱国主义为重点的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的公民道德教育,以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基本素质教育。

3.1.3学校网上舆论管理是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

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渠道和新手段,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通过网络,可以了解大学生关心的热点,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并可以开展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高校校园网络正在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网上舆情和舆论对大学生的思想影响很大。校长信箱、学生论坛、QQ群和学生网站是反映学生网上舆情和舆论的重要窗口。学校必须密切关注网上舆情,及时了解和认真分析校园网上动态,组建网上评论员队伍,围绕热点问题主动撰写博文,定期总结论坛上的主要观点,及时反驳消极信息,有效引导网上舆论。

3.2加强对互联网的管理

目前互联网上有害信息的泛滥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管理措施不到位造成的。因此,在管理上除应加强对西方敌对势力进行渗透活动的监控以外,还应采取切实措施提升上网者的自我约束意识,加强网络道德和责任教育,使大家充分认识到,在网上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照样会受到相应的惩罚。

3.3主动抢占网上阵地

对网上有害信息的阻堵只是一种消极的手段,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还应主动出击,彻底改变网上有害信息泛滥而正面声音虚弱的状况。首先,建立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学生党团组织网站学校宣传网站,直接发表有关的信息和资料,作为学生骨干的教育和培养园地。同时,吸引更多的学生前来浏览,可以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其次,建立“网上宣传队”,传达客观、全面、准确的信息,全方位地宣传、报道校内的各项活动和有关学生学习、生活的信息。最后,建立“网上引导队”,当有害信息得到有效控制之后,他们要主动、积极地引导网上的热点。小到身边琐事,大到国家要事,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而不是盲目地听任或助长消极信息的流行。但这是一种平等的交流,要用学生的口气、学生的视角、学生的语言表达出来

4网络虚拟群体教育方法的创新

4.1网络信息获取方法的创新

思想教育的过程,从特定意义上说,就是思想信息的流程。“思想信息的获取则是这一流程的开始,虽然它的储存、传递和表现需要借助于语言、文字和人的行为,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和从事实际活动的人。”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呈现“时间分离、空间分离、师生分离、教管分离”的四大分离状况,使得网络虚拟群体教育中的信息获取实质上是教育信息传授双方以上传和下载为主要方式的交互学习过程。由此,网络信息获取方法的创新就是要在认知性方法上创新,对教育对象的网络行为、网络语言全面客观的进行全时关注和全程跟踪,对获取的大量思想信息联系现实生活和客观环境进行动态分析和综合判断,并在此基础上为及时引导和把握舆论方向,保证内容健康向上而作出取舍和应对,把思想问题控制在萌芽状态和有限范围之内,有效防止思想混乱、行为过激和事态扩散。

4.2网络教育指导方法的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历来主张贯彻疏导方针(或原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作用也体现在“提供信息选择和服务的过程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实现明理动情的教育效果。”由此,网络教育指导方法的创新就是要在思想性方法上创新,通过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设来优化网络信息资源,通过正面引导、启发诱导、因势利导、造势引导等方式使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通过有效互动和大量信息存储强化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从而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先进文化占领网络阵地,促使受教育者积极响应、认同接受、自我调节、内化提高、认真践行,顺利实现教育目的。

4.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大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

进行网络工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这项工作,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在人、财、物、技术等方面大力支持,确保其实施。其次是加强网站建设,利用好现有的网站,在网页上设置思想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栏目。

4.4拓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渠道,唱响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主旋律

4.4.1转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和模式,适应信息时展的需求

网络的出现和发展,是信息时展的必然结果,它不仅改善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物质工作条件,更重要的是带来了新的工作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通过网络,可以快捷、准确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他们所关心的热点问题,可以及时获取大量有价值的信息,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和视野;利用网络开放性、交互性、及时性的特点,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4.4.2构建校园文化网络环境,健全校园信息体系

构建良好的网络环境是新形势下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高校应该广泛发动教师关注、重视这个问题,在着力研究网络对大学生负面影响的同时,作出整体规划,加强网络宣传队伍建设,利用网络资源,开发建设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站,建设一批有基础、有特色的站点。同时通过校园BBS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交流思想的场所,通过网络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为学生思想工作提供基础和保障。

4.4.3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网络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影响很大,高校应选拔一批政治素质高且已掌握网络技术的教师,专门负责校园网络的建设和管理,并对学校各级领导和教职工进行有关网络知识的培训,让所有教育者都有能力介人网络,引导和支持大学生正确利用好网络这一现代化信息手段,这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重要组织保证。

4.4.4关注学生网络行为,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教育和引导。

我们要不断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社会”,对其网络行为进行规范,并通过校园网开展网络法规、网络道德的教育。一方面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对网络文化复杂性的认识,提高他们对网络这一虚拟空间的辨别力,增强自觉抵制网上有害信息的能力,尽量避免自身的利益受到侵害;另一方面要以道德标准去约束他们网上的行为,注意网上信用,要求他们在上网时,不应以自己的行为忽视、妨碍和侵害他人的利益,提高大学网络道德行为的自觉性,从而维护网络文明。

5总结

总之,做好信息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创新和拓展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和机制,要不断学习和积极超越。当前,就是要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和广泛运用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高科技,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时代意识、知识含量和技术理性。

参考文献:

[1]胡丽,胡显芝,张渝玲.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

[2]马晓霞.浅谈新时期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J].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

加强网络思政教育篇4

关键词:网络时代;身心健康;道德观;教育

在当今信息时代,积极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空间和渠道,创造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式,已成为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着力研究的重要课题。我们必须认真研究互联网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规律,根据趋利避害原则,对信息网络加强管理。积极弘扬社会主旋律,努力消除网上各种不良信息对青年学生的侵蚀。

一、网络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1、互联网的全球性特征,容易导致学生思想混乱。网上不仅有毒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黄色信息,也有制造社会政治、经济混乱的黑色信息。各种色情、暴力、迷信等信息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对我国的社会安全造成了潜在的威胁。青少年判断能力较差,是非观念不强,极易被思想所左右,身心健康容易受到侵害。网络已成为西方资产阶级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最易侵袭的地方。这就给我们舆论导向的控制能力和意识形态的防御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2、互联网的虚拟性特征,容易造成青年的非人性化倾向。网络将各个地方的站点连在一起,形成一个虚拟的空间。许多青年为了逃避现实,不愿回到真实世界中来,甚至患上了网络综合症。同时,人们摄取信息越来越依赖于间接或抽象的符号系统,他们以一种彻底的外在化的、符号化的方式对待现实社会,这就使人际交往比以前任何时期更加困难,并将人际交往中的“我-你”的关系变成“我-他”的关系。如果总是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个人容易产生紧张、孤僻、缺乏情感等症状,甚至产生人际交往障碍。

3、网上信息的易逝性,造成青少年的短期行为盛行。在互联网上,每天的信息量很大,信息更换速度频繁,青少年感受到更加快速的网上生活。但是,他们面对这种频繁的变换也会产生厌倦,有些人觉得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不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一种及时行乐的思想倾向正替代艰苦奋斗的精神追求。信息的瞬间性和易逝性,也助长了消费者心理的膨胀,摆阔气,讲时髦,穿名牌,过多地沉溺电子游戏。有些青少年更多地追求感官刺激,只重视结果而对过程不感兴趣,很少对深层次问题进行思考。这种现象反映在文化上,就是高雅艺术不受欢迎,文化品味降低。

二、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特点

1、教育手段的多样化。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技术和交流工具,传输快捷,信息丰富,形式多元。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平台进行大范围、高效率地宣传活动,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开辟新阵地,在全球范围内宣传社会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文化,宣传我国改革开放的新成果,更好地让世界了解中国。还可以开展广泛的社会调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创新,增强针对性。丰富的共享信息资源和多姿多彩的信息形式,为我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网络快车,教育内容更丰富。

2、受教育者的主动性。通过电脑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由受教育者自己操纵计算机浏览网络提供的学习软件,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说教变为自由浏览。学习内容由过去的单一文件变为图文并茂的各种资料,使各层次的受教育者在同一时间里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同时,信息网络还为受教育者提供了大量生动健康的娱乐内容,提供鲜明清晰的视觉材料,使受教育者在轻松的环境下自由地选择浏览对象,在主动搜索新的视觉内容的过程中接受教育者的各种观点,使受教育者由原来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4、影响面的迅速扩大。信息网络时代,过去一些传统的信息交流方式,工作效率比网络传播低多了。如开会必须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同时在场。广播电视必须准时到点收看,报纸杂志也要留心订阅保存。时间上的同步性使受众面受到较大限制。而网络中如e-maiL、BBS、新闻组、网络新闻、超级链接等传播手段,其不同步的特点,使受教育者随时随处都能接收到教育者的各种信息,极大地超越了时空限制。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不断推广,网上快速传播、同步交流、信息检索、现实虚拟、游戏娱乐等功能的广泛运用,网络媒体功能将会越来越多,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加强创造了难得的机遇。

三、网络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途径

网络时代的到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紧跟时展的步伐,增强创新意识,充分利用不断更新的网络技术,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

1、正视网上消极思想的影响,强化正面教育的引导功能。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相互激荡,因此,在互联网上,我们仍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加强对国民进行正面的舆论引导。弘扬社会主旋律。必须坚持用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要广泛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和人民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强化民族意识,自觉抵制消极外来文化的腐蚀,从思想上筑起抵御西方腐朽文化侵袭的“钢铁长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互联网提供的信息海洋里明辨是非,才能在各种错误思潮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

2、注重教育工作方法的创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力。创新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灵魂。要借助现代传播手段,充分利用互联网,拓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渠道,延伸和补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育功能。“两课”教学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阵地,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是主渠道,互联网传播媒体可以为开辟这些教育内容提供新途径。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形式。要在信息网络极强的交互性上做文章,在网上开辟思想政治课堂,以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等方式吸引青年学生浏览。立各种电子信箱,及时解答青年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疑问;利用聊天室、电子公告栏等开放园地,开设热点问题讨论,与青年学生共同探讨理想信念和为人处世之道。针对社会焦点问题,师生可以各抒己见,展开激烈地辩论,以达到明辨是非、提高认识的目的。

加强网络思政教育篇5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互联网时代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并在分析了网络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双重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互联网时代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各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育人工作的中心环节,在学生成长、长才、成功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形势下,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强烈冲击着大学生们的传统观念,人生观、价值观日益多元化,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是个严峻的挑战,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认清网络发展的新特点和趋势,把握学生工作呈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一、互联网的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影响

(一)积极作用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是现代社会的标志,促进了社会进步,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契机,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互联网的发展,实现了信息对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走向现代化奠定了基础。网络的发展使得教师和学生能够通过e-mail、bbs、网络媒体等多种途径,最大程度的获得各种信息,实现了信息的共享,同时加速了信息的广泛传播,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为思想政治教育紧跟形势发展、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必要条件。

2.互联网的发展,丰富了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手段。互联网技术为教育资源在学校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学校与家庭之间的交流和传播提供了便利,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即时性,实现了教育资源自身价值的增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利用网络技术,运用声音、图像、文字等相结合的教育方式,能够实现教育手段的更新,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形象化、生动化,便于学生接受,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3.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主流思想、价值观念在高校的传播,有利于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网络,广大学生能够更好的拓宽眼界、了解社会,以正确的视角看待社会发展、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同时,广大学生通过互联网能够自觉学习新知识,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这对于提升文化素养和专业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4.互联网的发展,拓宽了高校人际关系渠道,有利于培养积极、融洽的人际关系。互联网技术的虚拟性,促进了传统交往方式的变革,使人们之间的交往在广度和深度上实现了飞跃,极大地开拓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空间,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二)消极作用

互联网的发展,犹如一把“双刃剑”,在带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和威胁,尤其是如果对互联网的发展没给予足够的重视,这种挑战和威胁将更加凸显。

1.互联网的虚拟性和隐蔽性将引发大学生道德感缺失。互联网交流具有虚拟性和隐蔽性,这种虚拟性和隐蔽性在为人们提供心灵避难所的同时,也容易使人们忘却身上承担的社会责任,很多大学生迷失在自我的网络世界中,毫无顾忌的发泄心中的不满,随意攻击社会、他人,久而久之,会让一些心理、人格尚未健全的大学生心理扭曲、道德沦丧,逐步走向道德失范、法律意识淡化的道路,并有可能引发犯罪等严重的社会问题。

2.互联网的自由性,给西方敌对势力宣扬其腐朽的人生观、价值观提供了可乘之机,对广大大学生的成长带来了恶劣影响。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依靠其强大的资金、技术优势,在互联网上大肆宣扬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及其腐朽的价值观念,妄图利用网络将其输入到我国,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的演化和颠覆。广大大学生往往涉世不深,如果不加鉴别的接受西方思想,很容易受到冲击,失去了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逐渐形成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仅腐化了自身,也会让一些怀有各种政治目的的西方国家得逞。

3.沉迷网络将会给大学生身心和学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互联网上的信息可谓鱼目混珠,大量非法、不健康信息的存在,超出了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严重影响了学生们的身心健康,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有些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没有给自己明确的定位,找不到归属感和成就感,往往很容易沉迷于网络,通过网络聊天、网络游戏等打发寂寞,网络成瘾随之而来,学习上开始红灯高挂,这种学生,大学生活往往一事无成。

4.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受到冲击和威胁。互联网的发展,在加速信息传播的同时,减少了信息的模糊性和不对称性,大学生通过互联网,获得大量信息,这不仅丰富和拓展了他们的视野,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教师的知识优势,对教师的权威和地位提出了挑战;同时,互联网的新颖性使得学生们越来越难以接受传授的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如果广大教育工作者不能及时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他们将会失去学生的信任,思想政治教育将难以取得成效。

二、网络环境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举措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要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生成长以及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避免因社会转型时期而出现价值观多元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和培育,使广大学生能尊重和遵守法律,做到诚实守信、洁身自律,要加强对学生上网的自律教育,杜绝通宵上网、沉迷网络等现象,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积极参与绿色网络、健康网络建设,自觉抵制各种不健康信息的侵蚀。

2.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骨干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

一是要注重教师队伍建设,要以研讨会的形式定期组织相关工作人员交流工作和体会,总结经验和不足,及时推广先进做法;邀请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专家学者到高校交流研讨,同时各高校之间要互通有无、共享信息资源,以校际交流、培训等方式,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齐头并进;二是要加强对学生骨干队伍的培养力度,积极培养优秀人才。要注重发挥党员、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党支部、团支部建设为契机,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和信念教育,让广大学生在面对西方观念的冲击和诱惑时,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想的侵袭;要通过班会、主题团日等活动,组织大家参与有特色的实践活动,丰富课余生活的同时,使大家得到锻炼;要注重发挥广大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为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搭建宽广平台。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熟练掌握互联网技术,积极抢占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主阵地。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要运用互联网手段,加快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传播,拓展传播渠道、丰富传播手段,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网络教育方式覆盖全校,并在网络上广泛延伸,要加强对学校BBS的管理工作,在BBS上开辟专门的版块,用以宣传国家的大政方针、学校的先进人物、事迹,塑造典型,在全校范围内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引导广大学生向身边的先进人物学习、实践,营造良好风气;要引导学生在BBS上理智发言,对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要及时予以删除,消除影响,对相关责任人要予以批评教育;要通过网络方式,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并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中,防止个别学生利用网络煽动大家参与破坏校园和谐稳定的事件。

参考文献

[1]周少四.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企业家天地,2009(3).

[2]付国华.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

[3]杨海燕.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影响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9(1).

加强网络思政教育篇6

关键词:信息网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信息网络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只要一网电脑或者一部4G手机,使用者便可以方便快速地获取大量信息,与世界各地其他网络人群进行交流互动。2015年2月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我国互联网在整体环境、互联网应用普及和热点行业发展方面取得长足进步;截至2014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较2013年底增加5672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3年的81.0%提升至85.8%。现代社会,信息网络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成为高校大学生个人生活的重要平台。信息网络正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甚至思维意识,信息网络给他们带来快捷和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问题和挑战。如何在信息网络时代准确定位高校辅导员的工作重点,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变得更加迫切和重要。

一、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调查

为深入了解大学生网络使用状况,作者对所在学院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时间为2014年10月至2014年12月,问卷发放范围是学院大一至大四的学生,问卷主要调查包括上网工具、上网时间、上网目的等三个方面的问题,共发放问卷900份,回收有效问卷85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5.4%。调查结果显示超过95%以上的大学生使用网络学习和生活,其中80%左右的学生使用电脑作为主要上网工具,20%左右的学生使用手机作为主要上网工具,使用4G手机的大学生超过了50%。调查还显示大学生上网目的主要包括资料查阅、查看通知、信息管理、游戏娱乐、聊天交友、浏览信息和通信联络等,其中前四项网络活动的时间占据了大学生上网总时间的85%以上。值得注意的是,有40%的大学生每天上网时间为2到3个小时,有接近5%的大学生每天上网时间超过了3个小时,只有3%左右的大学生使用网络的时间低于每天1小时。

二、信息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

网络是第四代传播媒体,是一个没有边界的世界,全球各民族不同的文化形态、思想观念、信息交流在这里快速汇集交织。信息网络给大学生带来快捷和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问题和挑战。网络的公开和便捷催生了慕课(mooC)、微课等有利于大学生学习的信息内容,但也正是因为网络的公开和便捷,真伪难辨的说法、多元化的观点、碎片化的信息也容易造成大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知识构建不系统、让传统道德约束变得无力、甚至陷入迷茫或是不知所措的困境。更危险的是,不同于现实中生活中的交流方式,参与者由不同符号或者虚构的网名构成,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参与者可以随意、不负责任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大量偏激言论、暴力色情、恶意谩骂等不良信息内容和上网行为,正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网络造谣、恶意中伤等信息内容更是容易引起,影响校园甚至社会的安定。

三、信息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的对策

社会和大学的网络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网络使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控制力减弱,客体的独立意识增强。信息网络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是如何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提高主体素质,针对客体特点,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径,把思想政治教育同日新月异的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与时俱进地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培养大学生健康的网络生活方式

当信息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一种需求和依赖的时候,健康的网络生活方式就成为了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培养大学生健康的网络生活方式,管理方面,要主动限定上网时间,正确利用信息网络资源,自觉抵制不健康的网络行为;在网上社交时要慎交朋友,尊重他人的隐私和人格,不散布不负责任的言论;教育方面,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虚拟世界,鼓励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体验周围事物与人际关系,脱离对网络的依赖,成为生活的主宰;引导学生平衡付出与享受的关系,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园和社会活动,产生学习和实践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2.重视大学生网络交友现象,预防网络心理障碍

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有的学生性格孤傲,相比现实生活中的与人交往,更喜欢使用网络聊天交友,个别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互联网上与他人聊天交流,以致影响生活质量,降低学习效率,甚至产生网络心理障碍,无法在现实生活中正常社交,严重影响身心健康。为了防止此类情况出现,要加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教育,提倡热爱劳动、积极运动的生活方式,建立丰富的活动小组,以兴趣爱好为导向,将学生从虚拟网络引进现实活动,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

3.营造大学生学习、崇尚英模的氛围

目前有些大学生在价值取向选择上出现了功利化、世俗化倾向,一切向钱看,追求时尚,喜欢媚俗,日益远离经典和传统美德。应在重要的纪念日前后开展学习英雄模范活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用刘胡兰、、雷锋等历史英模的事迹和姚明、洪战辉、钟南山等现代“双百”人物引导人们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把英雄模范的崇高精神转化为大学生情操培养和品德教育的推动力,推动校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4.利用信息网络技术进行大学生教育和管理

在强化网络管理,培养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建立正能量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把英模故事、传统文化、传统道德等内容制作成网络共享资源,信息内容尽可能通过贴近大学生浏览网络信息习惯的平台进行传递,如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QQ空间等,以便于学生浏览,引起学生兴趣。其次,建立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平台,充分利用网络交流的便捷性,互动性,进行课后答疑、科技指导等师生交流活动,进一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另外,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主题科技文化活动,以网络平台制作、内容编辑、运行维护等方式,进行英模缅怀学习、国际时事讨论、未来科技前瞻等主题活动,将新时代主流价值观念与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贯穿其中,让大学生在上述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从而达到信息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双赢。

参考文献:

[1]蔡芳艳.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探究[J].时代教育,2010,(1).

[2]孙伟.网络时代大学生伦理道德教育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3,(2).

加强网络思政教育篇7

论文关键词:网络环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对策

一、网络环境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1.网络文化的多元性容易导致大学生价值取向的扭曲

伴随网络的日益普及,网络文化呈现多元化的趋势,网络成为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和碰撞的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特别是西方政治文化思想、价值观念等借助网络大势地宣传和入侵,必然会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产生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容易导致大学生价值取向的扭曲。西方国家推崇“强权政治”和“霸权文化”,宣扬个人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片面强调个人利益和个人人权,直接对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不利于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2.网络信息的繁杂性容易导致大学生思想行为冉争偏离

网络信息的迅捷流通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网络信息的繁杂性和良莠不齐,严重影响大学生是非判断能力和行为选择模式,容易导致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偏离。比如,网络信息中夹杂的色情、暴力、凶杀、迷信等方面的内容,使思想不够成熟的大学生很难辨别和区分,部分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毒化和侵蚀,容易产生消极错误的思想行为,甚者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

3.网络的隐蔽性特征容易导致大学生道德约束的失控

网络的隐蔽性为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思想行为提供可能,网络的隐蔽性增加行为的偶发因素和机会主义色彩,道德规范在网络中的自我约束和调控显得力不从心。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网络的隐蔽性为大学生张扬个性和发泄情绪等提供最佳场所,容易滋生大学生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导致部分大学生道德规范自我约束的失控,网络道德伦理失范,比如,网上散布虚假无聊信息、侮辱诽谤他人人身权益、非法窃取和滥用信息、侵犯知识产权、攻击网站等。

4.网络的虚拟化特征容易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

网络极大地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网络的虚拟化极大地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部分大学生整天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缺乏实实在在的人际交往,致使人际关系冷漠淡薄,人际距离疏远,容易导致大学生孤独、焦虑、压抑和封闭等不良的心理状态,不利于大学生健康的成长和发展。同时,部分大学生经常沉迷网络游戏、网络聊天和网络恋情,容易出现情绪低落、思维迟钝、自我评价降低等症状,个别学生甚至产生轻生的思想和行为。

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但是高校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上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高校屈从于各教育职能部门的压力,没有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解放出来,被动地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于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形式化,忽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障体系建设,缺乏思想政治教育全员参与的网络体系和氛围,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存在明显差距,思想政治教育整体工作的实效性值得探讨。

2.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有待建立完善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教育者起主导作用,教育者通过课堂讲授、个别谈心和座谈讨论等方式,将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的政治观念、思想体系和道德规范有目的、有计划地灌输给受教育者,教育者被动或有选择地吸收信息。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不适应网络环境的需求,网络环境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部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不规范、不系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有待进一步建立完善。

3.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形式比较单调

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态的强烈冲击影响,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形式提出新的挑战。部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比较单调,简单地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复制到网站上,专题网站呈现长篇论调、内容枯燥、格式呆板、页面静止、更新速度慢、红色一片的格局,没有将教育内容和形式与大学生的兴趣爱好、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相结合,大学生参与网络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欠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被质疑。

4.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综合能力素质较弱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综合能力素质的优劣,直接决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面对网络对教育工作的考验,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没有接受系统计算机培训和学习,缺乏应有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和技术,不能充分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即使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了解计算机网络知识和技术,但仍然存在缺乏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意识观念,缺乏足够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知识和主动参与实践的态度,无法满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教育者的能力素质方面的需求。

三、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和策略研究

1.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领导,完善组织保障体系

高校要从战略的高度重视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坚持校党委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领导,成立专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安排和部署,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务细化落实到具体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加强各职能部门和院系的沟通和协作,逐步完善组织保障体系,共同致力于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高校要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发展规划,不断加大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预算和投入,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方面的建设领导,及时地维护和更新网站内容和形式,保持网站持续旺盛的生命力。

2.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高校必须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不仅要大力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借鉴吸收国外的优秀文化成果,而且要拓展文化内涵,组织以思想、文化、娱乐、学术科技等为基本内容的校园文化,才能更好地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氛围,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网络文化资源。同时,网络文化不仅是网络思想工作的教育手段,而且也是网络思想教育的战斗武器,只有在不断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基础上,才能更有针对性地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1)将“两课”的理论教育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结合,通过设立“党建园地。”、“理论文库”、“形式政策焦点”、“革命歌曲电影”、“在线答疑”等网站网页,结合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实际,将“两课”的知识和内容图文并茂生动地展示和表达,不仅丰富高校网络文化内涵,而且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和实效性。(2)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结合,通过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网上心理测试、网上QQ心理咨询、网上心理治疗等网络支持途径,帮助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心理困惑和心理障碍,及时地干预和化解学生心理危机,特别针对患有“互联网成瘾综合症”的学生开展心理治疗。(3)将就业择业教育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结合,通过网络平台公开大学生就业择业政策法规,及时地解答学生在就业择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人能力等方面合理地选择职业,顺利地实现就业。

3.加强网络伦理道德教育,提升大学生道德自律意识

大学生网络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失范、网上人际交往的道德弱化等系列现象日益突出,使加强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教育显得十分迫切。加强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教育的举措主要包括:(1)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信念实现远大的理想和抱负。(2)加强网络法制教育。教育学生树立法制意识,自觉地遵守与网络相关的法律法规,用法律法规规范约束自己的言行,做遵纪守法的合格网民。(3)加强大学生网络意识教育。教育学生合理地利用网络,充分利用网络带来的便利,节制网络带来的弊端,不断提升大学生的自我约束和自我教育能力。(4)加强大学生网络责任教育。教育学生明确网络责任,明晰有责任和义务来自觉维护网络的文明,进一步推动网络文明建设。加强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教育的举措有许多,主要是通过自律和他律的手段来实现大学生道德水准的提升。

加强网络思政教育篇8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原因;提高对策

一、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主要问题

如今,网络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对大学生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政治态度、心理发展、道德观念等各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大。为此,近年来,各高职院校相继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并就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这项工作开展了各种有益的尝试。但就整体而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还不够理想,主要表现在:

1.形式内容单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功能有限,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采取传统的单项灌输的模式,教育效果不佳。很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多是单向的信息新闻,说教文章,内容乏味、消息陈旧、信息量小、界面单一。网页虽然多为红色信息、但主要在于灌输的色彩过于浓厚,忽视了大学生的多样化需求,致使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和互动性,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较少,难以引起学生浏览。

2.队伍建设滞后。当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懂思想政治工作的人不懂网络技术;懂网络技术的人又缺乏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这使得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步履维艰。少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相应的观念还没有及时更新,很多人还认为只要使用电脑上上网就是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把制作一个网站、公布电子邮箱、上传宣教图片文章这些简单的应用等同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3.缺乏有效调控。网络的虚拟性可以使上网者匿名地表达、展示自己,由此,一些平时受到社会规范制约或压抑的潜意识就会浮现出来,对言语、行为产生强烈的支配。如部分学生的偏执心理、逆反心理,常会导致学生即使看到正确的观点也要进行批判、驳斥,甚至谩骂。对此,部分院校不敢正视,不愿面对,往往简单地采取封堵、关停、说教、命令等方法进行教育,管理手段过于简单。

二、加强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对策

1.突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与规范性。思想政治教育既要立足网下,又要关注网络。要构筑网下网络互动、全时关注、全程覆盖的立体交叉网络,应体现出有效性与规范性。

一是提高教育的有效性。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在师资力量、信息传输、信息反馈渠道、规章制度建设等方面加以研究,以形成网下网络互动的工作合力。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是学校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是网络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的需要,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有必要将网络思政教育放在学校管理的重要地位,将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只有建立完善的运行机制,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才能向全体师生有效渗透。

二是加强教育的规范性。规范学生的行为和健全规章制度,以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重点。由于网络信息的开放性、虚拟性要求大学生要提高防范意识、自律性以及对有效信息的选择能力,而这些正取决于平时所接受的正规教育。因此,高职院校应着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建设,实行规范化建设。一要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应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校园网络化,以此作为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硬件支持。而网络的极大自由性会超出社会道德和法律的界线。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措施,加强网络管理,为掌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提供软件支持。二要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者素质培养与队伍现代化建设,提高网络技能和知识水平,需要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开拓精神、基础厚、知识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并发挥网络的学习教育功能,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红色网站”,并利用好主题网站和特色网站,提高网站的点击率,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

2.突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目前,高职院校中电脑与网络正在迅速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寝室购置电脑,并在寝室楼里建立局域网。我们应利用好当前有利条件,广泛开展各种网络文化科技活动,使网络正面引导的教育和教化作用得以充分的展现。一是把网站设计得符合大学生思想特点,贴近大学生日常生活。比如可以在网页上提供必要的工具和资源,针对学生喜好,结合校园文化活动开展以网络为载体的知识竞赛、学术论坛、征文比赛、教师网上评论文、网络心理会诊、网络文化科技节等活动,赢得学生的积极参与。此外,还应该将网站的界面设计得清新怡人,能够较好地吸引青年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浏览网站过程中感到“很好玩”、“有意思”。二是注重网站内容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并将网站内容与校园文化进行有机结合,创造格调高雅的网络文化。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相对较高,缺乏思想性、艺术性的网站和内容,难以对广大学生产生较强的吸引力。不断加强对网站内容的更新,不断开发出与学生网络生活相关的新技术和新花样,可以始终保持受众对网站的好奇心和吸引力,这也是吸引上网者反复访问站点的动力之一。

3.突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网络为高校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开放的思想政治教育空间,这迫切要求高校正视网络化带来的挑战,在提供队伍保障、经费保障、制度保障的基础上,注重创新教育。

加强网络思政教育篇9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学校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1-0265-02

互联网对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等产生巨大影响。已经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阵地[1]。自从1994年中国正式成为接入国际互联网的国家以来,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大致经历了初步探索、主动建设和深入发展等三个重要时期[2]。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从重点关注互联网的负面影响,逐步转向以研究互联网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为主,发展到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的构建。围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这一关键问题,许多理论工作者针对网络的虚拟性、交互性的本质特征,网络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形势,网络信急良莠复杂、真假难辨、正反交错的现实局面,影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点、难点问题等方面提出了大量切实有效的方法与对策。本文遵循正面教育的原则,针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网络信息的多样性、开放性、及时性、互动性等特点,试图为增强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出一些新的理念和举措。

一、确立新理念,增强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网络不仅拓展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空间和渠道,而且成为全新的教育手段,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开展富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供了崭新的载体,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说服力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对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网络世界以及网络文化信息相互激荡更加突出的新形势,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就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制高点,树立在网络背景下发挥教育者主动性、先导性的新理念,切实增强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1.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和渠道。传统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靠课堂教学、党团活动、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等形式教育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资源主要从书本、报刊、文件及学生身边的先进典型中获得,由于手段单一、信息量小、受众面窄,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无法充分体现。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校园网络的全面开通,网络终端已经到达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学生可以在网络中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参与自己感兴趣的互动游戏,从事虚拟的人际交往活动。利用互联网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为了运用一种新的技术手段,更重要的是要用先进文化占领新的思想阵地。为切实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与时俱进的精神主动、全面地介入互联网这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

2.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吸引力。传统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是主动的教育者和被动的受教育者之间的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容易使受教育者产生厌烦、抵制甚至是逆反的心理。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学生主体性特征的突显,不平等的、被动式的、单纯的说教和灌输难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功能和作用。网络所具有的新颖高超的技术特性,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技术、手段和方法相比具有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和先进性。互联网凭借快捷的速度优势,迅速、及时的信息传播方式,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载体。

3.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形象。传统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多是通过集中开会、讨论座谈和个别交流等方式进行,不利于有效信息的迅速传播和信息共享,而且往往会由于时间、地点、人员、环境等因素使教育的效果受到影响。网络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说服力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网络信息传播速度的巨大优势,网络信息的全员共享,增强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及时性、互动性、广泛性。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树立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形象的理念,构建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处于一个共同的教育平台,在共同学习中共同进步,在交流碰撞中开拓创新。

二、增强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举措

第十七次Cnn1C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05年12月31日,中国的上网用户总人数为11100万,网民中学生所占比例最多,达到了35.1%[3]。学生拥有个人电脑的比例上升,学生上网人数急剧上涨。学校是各种有害思想渗透的主要对象,校园网络已经明显地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阵地。学校要在意识形态斗争中战胜各种有害信息对学生的侵蚀,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要抓住时机,积极应对网络信息时代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积极寻找对策,充分发挥网络技术优势,扬长避短,开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天地。

1.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面对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学校必须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势的严峻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和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把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纳入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总体规划,纳入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总体规划,明确工作思路,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和阵地意识。学校要从增强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目的出发,根据学校建设数字化校园的实际情况,建立自己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结合当前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和学生思想特点及热点问题,对学生成长、成才、学习、生活、就业、交友、娱乐以及生理和心理健康发展等方面给予正面的教育、引导和帮助,从而使学生通过网络受到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和科学文化素质教育。

2.增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前瞻性。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学生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变化,学校要用动态变化而不是用孤立停止的观点来对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新的形势下特别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学校的新情况、新问题非常突出,如何分析研究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真正把握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是当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极大的现实问题。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增强紧迫感,切实转变观念,既要重视对现实的研究,把面临的形势分析透,把工作中的问题研究透,把师生的思想情况调查透;又要把握现实和超越现实,着眼于未来的研究,抓住机遇,超前谋划,运用前瞻性自觉地把握未来,开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的新境界。

3.倡导高品位校园网络文化。学校网络思想教育体系建设要始终坚持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坚持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理念,不断优化内容,强化信息资源建设。要让广大学生自己积极组织并参与网上第二课堂活动,如,网上辩论赛、网络征文、网上学术沙龙等,使他们在参与中提高理论水平和组织能力。要根据学生的需求与接受的规律,体现不同的特点和层次,把健康、高雅的音乐、文学、绘画等作品,反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文化资源和中国革命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红色资源”等搬上网络,努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网络校园文化,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

4.创建良性互动的教育平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充分利用网络交互功能,创建良性互动的教育平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由学生自主选择,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明确目标的同时,要尽量减少思想政治教育的痕迹,多提供可选择的方法、资源和练习,给学生充分发挥和想象的自由空间,淡化强制与约束,强化启发和引导;多采用网上讨论、网上评论、网上答疑等形式,建立起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联系;多通过网络,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对学生进行帮助和指导。

5.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增强,首要条件是必须要有一支既懂思想政治教育艺术又懂网络技术的新型政工干部队伍。影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充分发挥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许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网络知识知之太少,利用网络技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不足。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是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根本保证。学校要通过网络知识和技术的培训,通过实施信息素质教育,通过完善政工干部政绩考核制度,建设一支业务素质高、工作能力强、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6.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是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必然要求。学校要遵循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按照互联网互动交流的特点,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建设与管理的长效工作机制,促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第一,加大网络基础条件建设和投入的力度,通过建设数字化校园,为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创造良好的硬件保障条件。第二,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通过BBS、e-maiL、oiCQ等多种形式,及时有效地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第三,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自觉的网络责任意识和优良的网络道德,自觉抵制有害信息对学生思想的侵袭。

总之,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载体和渠道。在高度重视、积极探索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手段、观念、思想的同时,着重研究增强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有利于进一步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促进网上思想教育和网下思想教育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加强师生的信息素质教育,进一步总结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实践中的成功经验;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完成学校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重任。

参考文献:

[1]就学习贯彻落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见、教育部、团中央负贡同志答记者问[eB/oL].省略.cn/GB/iiaovu/1055/2926546.html,2004-12-18.

加强网络思政教育篇10

论文摘要: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现状为全面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必然性和客观性。大学生作为我国网络上最活跃的群体,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如何增强政治鉴别力,树立自律意识和网络道德观,已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0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4.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持续上升增至31.8%。手机网民成为拉动中国总体网民规模攀升的主要动力,达到2.77亿人。网民每周上网时长继续增加,人均增加了2.1小时,网民在业余时间上网的比例较高[1]。大学生网民是网络使用最活跃的群体之一,该群体在大部分网络应用上的使用率都最高。自1994年中国开始接入互联网,十几年来,网络的高速发展,使大学校园与网络信息的交互性逐渐增强,也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同时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机遇和挑战。

一、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意义

1.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大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需要

在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思维活跃敏捷,易于接受新生事物,已成为我国网络上最活跃的群体之一。网络上的信息资源数量丰富,利用方便,为大学生汲取知识提供了便利条件,但大学生鉴别能力不强、可塑性大,在面对鱼龙混杂的网络信息环境时,特别是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希望借助网络文化传播改变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念,使大学生在大量的信息面前丧失正确的理想信念,使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极易误入歧途。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网络时代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在新形势下,要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键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坚持时代性原则,使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及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跟上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以教育者为主体,受教育者为客体的教育模式,教育过程则完全由教育者做主,而忽视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发挥,因此我们必须建立一种与时俱进的主客体关系,全面实现教育者的“去主体化”和受教育者的“主体化”,变单向灌输的方法为双向互动的方法,在传统的师生关系之间建立起民主、平等、互相尊重的关系。同时,上网也逐渐成为教师和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方式。教学手段的改进、科学研究相关资料、信息的来源等表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深入到教学、科研第一线[2]。因此,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加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的步伐。

3.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

在社会的各种资源中,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能否以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为己任,以社会责任感为驱动力,积极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不仅影响着他们自身人生价值的实现,更影响着我国人力资源强国的建设。2010年7月在京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总书记和总理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指出要紧密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贯彻实施,“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所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契合时展主旋律,加强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把大学生的个体价值实现与国家的繁荣昌盛紧密结合在一起[3]。

二、新形势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分析

1.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全面展开,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已基本建立,但总体上重视力度不够,网站缺乏应有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国内许多高校积极建立校园网、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建设活动,以优良的学术氛围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例如,1999年4月,清华大学建立了名为“红色网站”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之后北京大学的“红旗在线”、南京大学的“启明网”、南开大学校“觉悟网”、湖南师范大学的“星网”、天津大学的“红网”等都成为广受大学生关注的网站。但同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滞后,网站更新不及时。有调查显示,大学生认为网站页面呆板、形式单调、内容空乏、过度说教,缺乏互动性和交流性,网站点击率偏低,以致逐渐失去其思想政治教育魅力。

2.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已逐步开展人员培训工作,但队伍建设仍不健全

从队伍建设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多数缺乏网络应用技术,不能熟练地运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且受工作习惯和培训力度的制约,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短时间内不能很快地掌握熟练运用网络。因此,网络优势不能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充分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处于低水平运作的状态。

3.网络信息丰富多样,有助大学生开拓视野,但面对负面信息,大学生缺乏自律意识

网络方便快捷、信息量巨大、传播速度快,这些不但大大缩短了大学生查阅资料、获取知识的时间,而且方便了大学生与他人进行经验交流和心灵沟通。但是由于我国对互联网的控制能力和过滤能力还较弱,各种非法信息、色情信息、错误信息、虚假信息充斥网络,毒害了那些价值观尚未成熟、辨别力差、选择力弱的大学生,网络自律意识的匮乏,容易引发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特别是那些长期沉溺于网络游戏的大学生,深受网络成瘾的危害,如果不及时进行教育,随之而来的学习、人际交往和心理问题将影响其今后的健康成长和长远发展。

三、全面做好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1.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教育的组织领导

高校领导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牢固树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意识和阵地意识。在高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领导和管理工作,成立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领导小组,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确保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2.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键在队伍。必须努力建设一支既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熟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了解网络文化特点,能比较有效地掌握网络技术,在网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队伍[4]。队伍人员要主动加强学习,定期参加培训,更新教育理念,尽快具备运用互联网有效、快速获取信息,主动参与信息的创建,利用信息丰富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等多方面的能力;还要主动走出网络,主动与大学生平等交流,在实践中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力。

3.加强大学生自律意识、正确网络道德观的树立,网上教育与网下教育有机结合

网络是一个开放的世界。面对网络,绝不能简单地以“防、堵、管”来处理,相反我们应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培养大学生的自律意识、政治敏锐力和是非辨别力上。一方面,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动性,引导他们在同辈群体间进行我自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和对待网络上的思想和行为,学会自觉抵御网络不良思潮的影响,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自觉处理学习与网络娱乐的关系;另一方面,高校要寓教育于网上宣传和网下指导中,在网上旗帜鲜明地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主旋律,在网下要准确捕捉大学生的思想动态,针对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要主动出击,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帮助其走出困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网络观,从而真正做到教育、管理、服务相结合,充分发挥了网上和网下的合力效应。

4.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环境

校园网络文化是高校校园与互联网紧密联系的一种文化形态。高校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就必须将网络文化纳入学校校园文化的总体格局,作为营造良好育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必须着力开展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网络文化活动。运用形式多样的校园网络文化活动拓宽大学生的交往空间,缓解大学生的精神压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有力推动高校校园文化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才能加快构建和谐校园的步伐。

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说:“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世界。”面对日新月异的网络信息时代,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指出,要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5]。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积极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进一步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0-07-18]..

[2]柴罗明.试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重大意义[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3,(04).

[3]荆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特点与意义[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