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养殖技术大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03:03

养猪养殖技术大全篇1

按养殖规模分类按照《中国畜牧业年鉴》对生猪养殖规模的规定,生猪养殖模式主要分为散养、小规模、中规模和大规模等4种养殖模式。其中,散养年出栏生猪1~49头;小规模养殖年出栏生猪50~499头;中规模养殖年出栏生猪500~9999头;大规模养殖年出栏生猪10000头以上。从稳定生猪生产、改善猪肉质量安全状况的角度看,小规模养殖和中规模养殖的优缺点具有相似性。因此,本文将从农户散养模式、中小规模养殖模式和大规模养殖模式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农户散养模式农户散养模式是指以农户家庭为基本单位进行的生猪分户饲养模式,主要存在于全国各地的广大农村地区。近年来,随着生猪规模化养殖的发展,生猪散养户数量及其出栏量占全国生猪出栏总量的比例逐年减少。2002至2010年期间,全国生猪散养户数由10433万户减少到5909万户,散养生猪出栏量占全国生猪出栏总量的比例由62.6%下降到35.5%。与规模化养殖相比,生猪散养模式具有如下主要优势:能够充分利用秸秆、菜叶等农副产品,生猪饲养的饲料成本低;能充分利用农村闲散劳动力,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资金、设施、技术等投入少,易规避养殖风险和市场风险。但生猪散养模式也存在许多明显的劣势,主要是:精力投入不够,饲养管理不规范,疫病防控程序不完善;饲养方式传统粗放,饲料利用率低;地域分布较分散,信息传递、技术服务和监管难度大。中小规模养殖模式中小规模养殖模式是指专业化水平较高、生猪养殖数量较大、商品率较高、年出栏生猪在50~9999头之间的生猪养殖模式。2002至2010年期间,全国生猪中小规模养殖户数由103.40万户增加到264.47万户,中小规模养殖模式的生猪出栏量比例由54.09%增加到57.87%。其中,年出栏生猪在500~2999头之间的中小规模养殖户数由2.75万户增加到19.91万户,年均增长率28.08%,出栏量占全国生猪出栏量的比例由2.94%增加到19.14%,年均递增率26.39%。这说明中小规模养殖模式是我国主要的生猪养殖模式,年出栏生猪在500~2999头之间的中小规模养殖模式是未来发展的主导模式。与散养模式相比,中小规模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采用新的饲养技术,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实行专业化生产方式,提高了生猪生产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但中小规模养殖模式也存在许多明显的劣势,主要是:面临各种各样的疫病风险和各种潜在的市场风险,抗风险能力较差;由于饲养规模较大,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粪尿污水,环境污染较严重。大规模养殖模式大规模养殖模式是指饲养的数量达到一定的规模,一般指年度商品猪出栏量在10000头以上,生产经营趋向于集约化、专业化,以高投入求得高效益的生猪养殖模式。2002至2010年期间,全国生猪大规模养殖户数由890户增加到3679户,出栏量占全国生猪出栏总量的比例由1.49%增加到6.63%。这说明大规模养殖模式在我国生猪养殖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与中小规模养殖模式和散养模式相比,大规模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采用先进的养殖技术,实行集约化养殖,生产效率高;规模大,不会轻易退出,而且大规模养猪户对市场波动有较好的把握,有利于稳定生猪的生产;采用标准化的养殖方式和严格的质量控制手段,提高了商品猪的质量安全水平。但中大规模养殖模式也存在许多劣势,主要是:养殖规模较大,而且养殖相对集中,面临各种各样的疫病风险和各种潜在的市场风险,风险水平高;产生的污染物多,环境维护难,据有关数据统计,万头养猪场日排放污水60~90t,粪便8~10t[1]。1.2按养殖阶段分类依据生猪养殖的不同阶段,生猪养殖模式主要分为专业仔猪养殖模式、专业育肥猪养殖模式、专业种猪养殖模式、全程饲养养殖模式。专业仔猪养殖模式专业仔猪养殖模式是指养猪户饲养母猪生产仔猪,仔猪断奶后饲养到一定体重时销售给育肥猪饲养户饲养的一种生猪养殖模式。母猪主要从附近的大型规模猪场或种猪场购得,或从自家母猪所繁殖的母猪中挑选,所生产的仔猪主要提供给周围的专业育肥猪养殖户。与专业育肥猪养殖模式相比,专业仔猪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种猪群确定后,只需购买所需的兽药和饲料,流动资金需求较少;种猪群一旦固定,就很少到场外购猪,从外界带入疫病的机会减少,疫病发生的机率小。但专业仔猪养殖模式也存在许多劣势,主要是:不但要建造怀孕母猪舍、哺乳母猪舍、仔猪保育舍,而且猪舍结构要求高,需较高固定资金投入;种猪的饲养和仔猪的培育都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对饲养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专业育肥猪养殖模式专业育肥猪养殖模式是指养猪户到仔猪专业市场或专业生产仔猪的猪场购买断奶后的仔猪进行育肥,直到90~100千克时出栏销售的一种生猪养殖模式。采用该模式的养猪户大多数分布在我国粮食主产区,是目前我国生猪生产结构中的主要力量。与专业仔猪养殖模式相比,专业育肥猪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饲养周期短,从仔猪投入到商品猪出栏一般只需3~4个月;经营方式简单,猪群全进全出,猪舍结构相对简单,对设备要求不高,固定资金投入少;市场风险较小,可根据市场行情的波动随时调节饲养数量。但专业育肥猪养殖模式也存在许多劣势,主要是:从仔猪专业市场或专业生产仔猪的猪场购买断奶后的仔猪,仔猪的质量得不到充分保障;由于饲养周期短,养猪户要不断购买新的仔猪,需要流动资金较大;仔猪的购买和商品猪的销售都要受到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收益易受市场波动的影响较大。专业种猪养殖模式专业种猪养殖模式是一种专业生产种猪出售给其他需要种猪的养猪户特殊的饲养模式。专业种猪养殖模式是一种非常专业的饲养模式,它不仅要求饲养者掌握较高水平的育肥技术,而且还要求饲养者对种猪系谱有较好的把握[2]。与专业育肥猪养殖模式相比,专业种猪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利润水平较高,种猪售价一般没有统一的标准,往往是商品猪价格的几倍甚至几十倍;质量有保障,种猪群一旦固定,就很少到场外购猪,保障了猪场安全卫生。但专业种猪养殖模式也存在明显的劣势,主要是:固定的猪群会导致猪场缺少杂种优势,出售种猪的总数量可能较少,同时在选种、育种、系谱保存和性能记录等方面要花费饲养者很多的时间和精力。1.2.4全程饲养养殖模式全程饲养养殖模式是指养猪户历经从仔猪生产、仔猪培育、肉猪育肥直到90~100千克时出栏销售的整个生产、经营、管理过程,是专业育肥猪养殖模式和专业仔猪养殖模式的综合。与其他养殖模式相比,全程饲养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收益水平高,可获得仔猪培育和肉猪育肥两部分的收益;卫生防疫有保障,采用自繁自养的生产方式,减少外购猪带入疾病的机会。但全程饲养养殖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猪舍的建设和仔猪、种猪的饲养,需要大量的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投入;生猪生产各个环节的饲养管理,需要掌握较高技术水平的饲养人员。

按养殖特征分类从养猪户的养殖特征来分类,生猪养殖模式主要有传统养殖模式、过渡养殖模式、现代养殖模式、生态养殖模式和健康养殖模式。传统养殖模式传统养殖模式是指养猪户以世代相传的直接养殖经验为技术基础,单纯依靠有机物质循环,在庭院内从事生猪养殖活动的一种“小而全”、自给自足或半自给自足的养殖模式[3]。传统养殖模式是在原始养殖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以兼业形式存在,以农户为生产单元,养殖目的一般是满足家庭需要,主要存在于偏远落后的山区。与现代养殖模式相比,传统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养殖所需劳动力来源于农户家庭自身,土地为农户自有土地,饲料主要来源于农户家庭的种植业所得,降低了生猪的生产成本;养殖规模为1~3头,养殖规模远远低于环境承载量,对生态环境影响小。但传统养殖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技术主要来源于农户自身的长期摸索和积累,技术水平较低;在庭院内从事生猪养殖活动,人居环境较差。过渡养殖模式过渡养殖模式是养猪户部分采用现代养殖的相关技术和投入品,把直接经验和现代养殖技术相结合,专业化程度明显高于传统养殖的一种生猪养殖模式[3]。过渡养殖模式是在传统养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养殖目的是获取商品收益,养殖收入是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与传统养殖模式相比,过渡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规模较大,而且部分采用了现代养殖的技术和投入品,大大提高了饲料的转化率;自我积累、滚动投入的资金投入方式,每次投入较少,而且对外部市场的变化反应灵敏,市场风险较小。但过渡养殖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能够迅速应对市场变化,改变饲养数量,不利于生猪的稳定生产;过渡养殖模式的粪污部分作为养殖集中区域种植业的肥料,其余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对周边环境污染较大。现代养殖模式现代养殖模式是养猪户通过大量接受农业生产以外物质和能量的投入,依靠现代工业装备来完成由人力操作到机械化、电气化甚至自动化操作的转变,加快物质和能量的循环速度,提高商品猪生产效率的一种广泛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生猪养殖模式[3]。现代养殖模式以企业为生产单元,养殖目的是获取商品收益。与传统养殖模式相比,现代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以工业化方式开展生猪生产,技术水平高,饲料转化率高,提高了生猪的生产率;采用现代化的生产技术,疫病防控体系健全,生猪产品质量比较稳定。但是现代养殖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饲养人员、设备等的专用化程度较高,使得养猪户的进入、退出壁垒较高;所产生粪污中的大部分需要单独处理,容易造成养殖集中区域的环境污染。生态养殖模式生态养殖模式是利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科学的方法,将现代科技成果与传统畜牧技术精华相结合而建立起来的、适度集约化经营管理的、具有生态合理性和良性循环的一种生猪养殖模式[4]。生态养殖模式以企业、合作社或专业养殖户为生产单元,养殖目的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保证生态效益的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与现代养殖模式相比,生态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能充分利用秸秆、菜叶等农作物废弃物,而且养殖产生的粪污经处理后成为有机肥,作为养殖集中区域种植业的投入品,形成种养结合的良性循环;采用适度集约化的经营管理方式,注重生态效益,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人畜分离,生猪很少发生疫病,生猪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较高。但生态养殖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采用适度集约化的经营管理模式,生产率相对较低;生产技术以外部引进为主,主要为生物技术,对饲养人员要求较高。健康养殖模式健康养殖模式是以动物生理学、营养学、生态学、系统学以及供应链管理为依据,采用有利于生猪健康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集成技术、材料、方法、装备、设施和工艺,为生猪提供良好的、有利于快速生长的生态环境和安全营养饲料,使其生长发育期间最大限度的减少疾病发生,最终生产出无公害的生猪产品的一种具有较高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的生猪养殖模式[3]。与传统养殖模式相比,健康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充分利用现代养殖高效率的生产方式,大大提高了生猪的生产效率;人畜分离,通过采用精确的环境调控技术和良性可循环的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提高了生猪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有利于生猪的稳定生产。但健康养殖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养殖规模较大,而且采用各种先进的饲养装备、设施和工艺,因此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技术、设施、工艺等先进,对饲养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按经营方式分类依据养猪户的经营方式,生猪养殖模式主要有自主经营模式、公司一体化经营模式和产业化经营模式。

自主经营模式自主经营模式是指养猪户能够独立自主地对自己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做出决策和进行经营管理的一种养殖模式。其特征是养猪户自负盈亏,资产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相统一。目前,从事自主经营模式的养猪户在中国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养猪户数量庞大,规模不等,不仅包含专业仔猪养殖户、专业育肥猪养殖户、专业种猪养殖户等专业养殖户,还包含自繁自养养殖户。与产业化经营模式相比,自主经营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独立做出决策和行使经营管理的权利,减少了决策时间;根据其养殖对象的特点,具有相应的养殖优势。但自主经营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谈判能力较低,交易费用较高,降低了规模收益的水平;对市场风险的抵御能力比较低,受市场变动的影响较大。公司一体化经营模式(集团经营模式)公司一体化经营模式是指由一个公司独立开展生猪养殖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包括育种(提供种猪)、仔猪生产、育肥、屠宰、猪肉销售、饲料生产与供应、信息和技术服务、生产经营管理等内容,独立分享养猪的利润和承担各种风险[5]。该模式多被大型养猪企业所采用,与产业化经营模式相比,具有以下主要优势:管理高度集中,有利于保证生猪生产的稳定性和猪肉的质量安全水平;仔猪、饲料等原料的采购活动和商品猪的销售活动都发生在公司内部,降低了交易费用;从业人员素质水平普遍较高,而且规模较大,有利于优良品种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但公司一体化经营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独立开展生猪养殖过程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不仅资金需求量大,而且不利于培育核心竞争力;单独面对生猪养殖各个环节的疫病风险和市场风险,风险水平较高。产业化经营模式产业化经营模式是指用管理现代工业的办法来组织生猪的生产和经营,以国内外生猪及其制品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围绕生猪产品,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生猪养殖模式[6]。产业化经营模式主要包括“公司+养猪户”模式、“公司+基地+养猪户”模式、合作社模式及在此基础上的各种衍生形式。与自主经营模式和公司一体化经营模式相比,产业化经营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合作分工,从事最擅长的核心业务,有利于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实施“五统一”管理(统一供应良种、统一供应兽药和饲料、统一技术服务、统一饲养模式、统一组织销售),不仅降低了养猪户所面临的疫病风险和市场风险,而且有利于保证生猪生产的稳定性和猪肉的质量安全水平。但产业化经营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构成主体多而复杂、业务素质参差不齐,管理难度大、监管成本高;利益协调难度大,关系不稳定,违约现象较多。按经营范围分类依据生猪养殖的相关产业链经营范围,生猪养殖模式主要有多元化养殖模式和专业化养殖模式。专业化养殖模式专业化养殖模式与多元化养猪模式相对应,是指只从事生猪养殖产业,而不经营其他产业的一种养殖模式。无论规模大小,绝大多数的养猪场都采用这种模式。只有少数人、财、物等资源雄厚的大集团或公司采用多元化养殖模式。与多元化养殖模式相比,专业化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把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于生猪养殖业,有利于生猪养殖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只涉及生猪养殖产业,所需的资金投入相对较少。但专业化养殖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专业化养殖模式由于只涉及生猪的养殖环节,综合竞争与盈利能力较差;由于无法通过相关产业分摊生猪养殖过程中的各种风险,抗风险能力较差。多元化养殖模式多元化养殖模式是指以养猪业为主,兼营饲料、兽药、屠宰、销售等相关产业,有种猪、仔猪和商品猪,实行自繁自养的一种生猪养殖模式[7]。该模式不仅要求公司要有雄厚的资金实力,而且要求公司具有高素质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因此该模式比较适合于有实力的大集团公司。与专业化养殖模式相比,多元化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包含生猪生产加工的各个环节,盈利能力强;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具有较高的抗风险能力。但多元化养殖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涉及生猪养殖的整个产业链,资金需求量大;生产和管理过程复杂,对技术和管理人员的要求高。其他养殖模式除了以上几种养殖模式外,现实中还存在着许多其他养殖模式,例如:150标准化养猪模式、生猪“4450”养殖模式、三级闭环养猪模式、六马精细标准养猪模式等。

不同生猪养殖模式对生猪生产稳定性和猪肉质量安全的作用机制

不同的生猪养殖模式对生猪生产稳定性和猪肉质量安全的保障作用不同,下面分别从养殖规模、养殖阶段、养殖特征、经营方式和养猪相关产业链经营范围五个方面来分析不同的生猪养殖模式对生猪生产稳定性和猪肉质量安全的保障作用。1)养殖规模越大,越有利于保障生猪生产的稳定性和猪肉的质量安全水平。大规模养猪户具有较高的退出壁垒,对其退出生猪养殖业有很大的制约作用,而且大规模养猪户对市场波动有较好的把握,有利于生猪的稳定生产。同时,大规模养猪户具有其他养殖模式养猪户所不具有的健全的基础设施、科学的疫病防疫程序和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而且采用标准化的养殖方式,无论是饲料、疫苗的采购还是饲养环境和过程的控制都有严格的质量要求,这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猪肉的质量安全。2)养殖阶段越全,越有利于保障生猪生产的稳定性和猪肉的质量安全水平。全程饲养养殖模式的养猪户从事生猪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对于仔猪生产、仔猪培育和肉猪育肥各个阶段都有很好的把握,有利于生猪的稳定生产。同时,全程饲养养殖模式包含了从仔猪生产、仔猪培育、肉猪育肥直到90~100千克时出栏销售的整个生产、经营、管理过程,相对于其它阶段性的养殖模式来说,能够保证生猪饲养的各个阶段的质量安全水平,而且能够减少由于外购猪所带来的疫病风险。3)健康养殖模式有利于保障生猪生产的稳定性和猪肉的质量安全水平。健康养殖模式以供应链管理、系统学为依据,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制定相应的生产计划,有利于生猪的稳定生产。同时,健康养殖模式从动物生理学、营养学和生态学的角度出发,不仅为生猪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安全的营养饲料,而且保护了人类身体的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安全,有利于保障猪肉的质量安全水平。4)公司一体化经营模式有利于保障生猪生产的稳定性和猪肉的质量安全水平。公司对市场需求信息有较好地把握,能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及时做出调整,有利于生猪的稳定生产。同时,公司一体化经营模式包含生猪养殖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包括育种(提供种猪)、仔猪生产、育肥、屠宰、猪肉销售、饲料生产与供应、信息和技术服务、生产经营管理等内容,不仅保障了生猪养殖各个阶段的质量安全,而且通过对屠宰加工和猪肉销售环节的质量控制,保证了猪肉的质量安全水平。5)多元化养殖模式有利于保障生猪生产的稳定性和猪肉的质量安全水平。多元化养殖模式由于涉及多个产业,能够根据其他产业的市场情况调节生猪的生产,有利于生猪的稳定生产。同时,多元化养殖模式兼营饲料、兽药、屠宰、销售等相关产业,不仅保障了生猪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环节投入品的质量安全,而且保障了生猪在屠宰加工和最终猪肉销售环节的质量安全。

养猪养殖技术大全篇2

关键词:生态猪;养殖技术;发展趋势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备受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在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后,人们也对食物有了更多的担忧,绿色食品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因此,生态猪养殖技术得以迅速发展壮大。生态猪养殖技术是一种绿色、环保、健康的养殖技术,在保证肉食品安全的同时又降低了猪的死亡率。使人们的肉食安全得到保障,也给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1生态猪养殖技术

1.1生态猪养殖技术的优点

非生态猪养殖以圈养为主,很难对养猪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进行合理处理,造成十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利用生态猪养殖技术,可在养猪场周围挖出沼气池,使猪粪发酵,农民可利用发酵后的沼气池作燃料。同时,发酵后的沼液还可作为农作物的肥料,这可以减少农药、化肥的用量,有利于环境保护[1]。生态猪养殖技术未出现以前,养殖户大多使用饲料喂养猪,这样的猪虽然生长迅速,但是由于某些饲料中含有抗生素及金属元素,会影响猪肉质量,严重损害消费者的利益。生态猪养殖技术通过对猪饲料进行了改革,并在饲料里加入了中草药,这不仅提高了猪肉的质量,还使猪的抗病能力大大提高。目前,生态猪养殖模式正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通过生态猪养殖技术的发展,既可以提高猪的专业化水平,也可以为猪创造有利的生长环境,促进我国猪肉市场健康发展。

1.2遗传改良技术

当前,我国对生态猪养殖模式的一个重要尝试———遗传改良技术,是指从国外或其他地区引进优良种猪,利用高瘦肉率、生长快等显性性状对适应性强的地方生猪进行遗传改良,以促进生猪生态育种技术的发展。但生态猪的遗传改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有关部门和人员结合生态猪的不同品种进行实践探索,才能把不同品种的优势结合起来[2]。

1.3生态饲养

在生态猪养殖过程中,生长环境起主导作用。生态猪应选用高质量、无污染的饲料进行饲养。应注意母猪与仔猪及时分离,并根据各阶段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对生态猪进行不同养分饲料分配,以确保各阶段生态猪养殖符合标准。此外,不能简单地对生态猪进行饲养,还必须选择合适的地点进行放养,这样才能使猪得到很好地运动锻炼,从而使猪肉更加紧实,保证猪肉的质量和风味。

1.4合理建设猪圈及有效的水源监管

生态猪猪圈的定位和位置非常重要,坐南朝北比较合适。如此可使猪圈在夏季通风良好,并设置遮阳膜,合理控制猪圈温度。在冬季,猪圈也会具有良好的采光效果。另外,猪圈内应加强水泥池的设置,这样既降低了温度,又便于猪圈后期清理。非生态猪水源主要来源于饮用水,而生态猪水源则主要来源于大自然,因此放牧场水源管理尤为重要。建立放牧场前应进行水源调查,生态养猪养殖过程中还应定期进行水源安全调查。水环境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必须定期进行抽查监测,确保水源安全[3]。

1.5清洁技术

生态猪养殖猪场一般建在通风、排水、采光良好且地势较高的地方。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便进入沼泽系统进行能量处理,形成其他生产和生活所需的能量和物质。例如沼气池产生的沼气可以作为居民的生活能源,沼液可以制作叶面肥或直接作为液体肥用于农作物浇灌。另外,沼渣等废弃物还可以制作固态有机肥料,用于周边农作物生态种植。通过高温灭菌等发酵,生产的有机肥用于农业栽培,为生态养猪技术在农业循环经济中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4]。

1.6加强疫病防控

疫病防控防治是生猪生态养殖的关键,生态猪如果出现疫病现象,将严重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为防止疫情暴发,在实际养殖前应建立合理的管理机制。如果生态猪发生疫病,应在第一时间进行隔离治疗,并要全方位地对整个养殖场进行每天2次的消毒和卫生管理,并严格控制水和食物,防止疫病的蔓延。

2生态猪养殖技术发展趋势

2.1生态猪散养模式

生态猪养殖与非生态猪养殖模式有明显的差异。具体来说,生态猪是采用放养方式饲养的。整体而言,为促进生态猪的健康生长,可在有机草场中饲养生态猪,这样也可体现绿色无污染、实用、可食用的特点,提供足够的饲料也可显著改善猪肉的品质。

2.2生态猪集约及规模化养殖

根据当前的发展趋势,我国生态猪养殖将进入工业化阶段。为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率,可采用集约化、规模化养殖方式,提高养猪业的竞争力,避免养猪业大幅波动,影响对国肉的供求。当前,我国养猪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的模式是:企业+基地+猪场,这对生态型养猪业具有借鉴意义。采取统一供应、统一材料、统一采购的供应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企业的压力。但这种模式还存在诸多缺陷,这便需要在生产技术上不断地发展[5]。

2.3立体养殖技术

在生态猪养殖技术中,立体养殖广泛应用,能促使养殖户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为提高生态猪的质量,对一定规模的生态猪品种和密度进行合理配置,这便是立体养殖技术。将生态猪养殖与有机农场绿色种植结合,形成系统的生态环境链,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使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得以提升。

2.4发酵床养殖模式

生态猪养殖结合发酵床养殖模式,可确保养猪场环境无污染并具有环保性。为促进优质有机肥的形成,在生态养猪场中,利用植物研磨产生的发酵物作为粪肥的重要铺垫,这便是发酵床养殖模式。采用发酵床培养模式,可避免生态养猪排泄物对整个猪舍造成污染,提高猪场抗病性。

2.5远程监控技术

伴随着网络化的不断发展,先进的网络技术逐步进入了生态养猪场内,极大地提高了养猪场的整体效益。生态养猪场安装远程监测装置,可随时监测其发展动态,猪圈内的环境也可利用自动检测设备时时跟进。自动检测设备的使用,猪圈内的温度和湿度可以随时进行更新,从而使养殖户对猪圈的温度和湿度进行远程调整,既保证了猪圈的环境,又为养殖户节约了时时查看猪圈状况的时间。利用电子设备还可全面展示生态猪的健康状况及防疫状况,从而保护生态猪免受病原危害,为防疫检疫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3结语

生态猪养殖技术在提高猪肉产量与质量的同时,还能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并对生态环境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所以,生态猪养殖技术在我国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趋势。将现代科学技术与生态猪养殖技术相结合,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生态猪养殖技术,再加以创新,使生态猪养殖技术不断推陈出新,更新换代,满足市场需求。

参考文献:

[1]印向东.生态猪养殖与粪污处理技术探究[J].兽医导刊,2020(21):52-53.

[2]邵景望,王志伟.生态猪养殖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兽医导刊,2020(9):80.

[3]祁永峰.生态猪养殖技术及发展趋势分析[J].养殖与饲料,2020(10):20-21.

[4],蒋向君.现代化猪场环保处理模式[J].业,2020,15(4):73-74,79.

养猪养殖技术大全篇3

一方面,猪的生长速度与品种有着密切关系。经过长时期的实践表明,在养殖时间、饲料以及环境相同的条件下,差异化品种的猪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存在较大不同。因此,针对猪品种的选择环节应该严格按照当地气候条件与地形条件等因素,南方地区需要选择可以适应湿热气候的品种猪;北方地区由于气候相对寒冷和干燥,需要选择生长周期较短、摄入量较少的品种猪;另一方面,一旦仔猪断奶后应该及时圈养栏中。相较于成年猪的喂养方式,仔猪喂养更为严格,需要定量、定时的投放专用饲料并且每日饲料量适当增加,直至仔猪饲养至3-5个月后更换为勤添少喂饲养方式。科学控制饲料添加的次数,大约在3-5次,再次饲养2个月后饲料添加的次数应该按照实际情况减少至3次。猪舍如果面积相对较大、数量较多,则可以选择特定区域当做猪的采食场,喂养时可以直接将食物扔到地上,引导猪自由选择进食时间和数量。

2.生态猪养殖技术

2.1发酵床养殖技术

作为相对成熟和现代化的生态猪养殖技术,其符合当代社会对环境保护的最低标准,属于无污染、零排放的生态环保性养殖技术。发酵床养殖技术可以将环境控制、养殖粪便处理、有机肥生产等环节形成有机链条,能够选择带有磨粉的植物以及农作物秸秆混合均匀的发酵物,当做主要饲料。猪在消化后排泄的粪便能够快速被分解、吸收,转化为优质有机肥。而这种有机肥能够应用到农作物的种植作业里,有效解决养猪活动的粪便排放问题,并且提供了诸多矿物质有益菌等,通常情况下每头猪的实际占地面积控制在1.6m2左右,为猪生长提供更加理想的环境。最大程度上提高猪抗病毒能力,实现饲料利用率最大化的同时降低猪患病机率,从根源上保障猪肉质量。

2.2林下养殖技术

主要是把林地和猪圈有机结合的方法,因为林下养殖所覆盖的植被可以降低污染程度、节约土地资源,通过改善养殖环境来保障猪肉质量。林下养殖技术选择需要符合自然领地,通风性较强,朝向阳面并且林地植物相对丰富。全面排查林地周围的污染源,特别是水源,防止对猪产生毒副作用。采取铁栅栏把选择的地址圈起来,林下养殖选择的品种猪不可以太大,从小猪生长适应林地的养殖环境。而如果养殖的猪已经过了成长期,则无法有效适应林地生活环境,出现疫病;如果养殖的猪相对较小,其免疫系统并不完善,对于病毒抵抗的能力过低,实际饲养阶段非常容易被细菌侵入,爆发疫病。

2.3种样结合养殖技术

根据养猪—处理粪便—种植农作物—秸秆模式或产业这种运作链,将种植业和养猪串联起来,两者互相促进。猪粪便作为农作物生产的肥料,实现养殖业的植物生长,并且农作物有效处理猪粪造成的各种污染。充分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上,使得种植业、养殖业和谐发展。将猪粪当做有机肥进行种植,降低化学农药对土壤、水源的污染,减少种植费用、预留更多收入空间。生态猪食用萝卜、白菜等饲料会成长为有机猪肉,大幅度增强猪肉质量。这一循环养殖方式合理配置和优化资源,实现了有限资源的循环利用,保障养殖业生态化。

2.4猪生态养殖疾病处理方法

生态猪生长全过程,应该重视疾病的预防,对生态猪展开实时检测,如果发现疾病预兆立即给予针对性处理措施。如果出现疫情,则需要及时与防疫站工作人员获取联系,将病猪有效隔离起来,防止传染给其他未患病的生态猪并且方便对症治疗。全面消毒猪圈,控制病毒的扩散和发展,减少感染范围。加大未患病生态猪的监测,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治疗方案。兽医站的工作人员定期对养猪户展开技术指导,帮助养猪户掌握最新的生态猪养殖技术与注意事项,了解常见的生态猪疾病种类与基础处理措施、预防措施,从而在今后的养殖活动中高效控制传染,降低经济损失。

3.生态猪养殖技术发展趋势

第一,立体养殖模式。基于地理空间有限的条件上,优化养殖类型,促使生态猪养殖密度的合理增加,提高养殖效率。相关养殖户科学利用资源,比如:“鸭—猪—鱼”养殖体系主要按照生物学的食物链原理创新养殖方式,实现了各项资源的充分利用,减少养殖资源的不必要损耗;第二,种养模式和自然放牧结合。自然放牧养殖模式中,生态猪活动范围并不固定,采取自由方式完成取食,使得生态猪和自然环境的紧密结合,形成自然界最为常见和主要的生物链模式,符合生态猪绿色、自然的生产特征;第三,基地—公司—养殖户模式。当前,基地—公司—养殖户模式广泛推广于生态猪养殖工作中,通过养殖基地完成生态猪养殖技术、养殖流程的标准规范设定。然后,通过公司推广平台引导和鼓励更多养殖户加盟,并且按照养殖基地所制定的生态猪养殖技术和流程展开具体的工作。养殖基地应该按照养殖户实际情况,给予饲料、疫苗以及种猪等方面的针对性技术支撑,适当参照生态猪养殖速度给予加工销售等方面的个性化商业支持。

养猪养殖技术大全篇4

1.1选择技术

1.1.1种猪选择技术

种猪对日后的猪仔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养殖者必须掌握正确的选择技术。在选择过程中要保证猪种纯良,皮毛不含杂色;要根据养殖的种类选择体态适中的;种猪必须保证哺乳能力与生殖能力,要观察其乳头数量是否多、排列是否整齐[1]。

1.1.2苗猪选择技术

为确保苗猪的生存量与饲养质量,在选择时应遵循头体均大、身长背阔,四肢发达,尾巴粗壮、毛光顺滑、嘴短有神、食欲旺盛、活泼好动的原则。只有满足这些标准,才可确保苗猪的质量。

1.2饲养技术

1.2.1母猪饲养技术

对于母猪,饲养者必须遵循其处于的不同时期有针对性地饲养:生长期前期高营养供给,后期控制供给量;妊娠期采用前期逐渐增加营养供给,后期逐渐减少供给量。注意维生素的供给;哺育期提高供给量。通常可采用让其自由进食的饲养方式,并控制猪舍温度、空气湿润度、保持舍内卫生。

1.2.2苗猪饲养技术

断奶技术,在断奶前7d逐渐减少对母猪营养的供给,将母猪与苗猪分舍饲养,逐渐坚守母猪的日哺育次数。在断奶后要注意对苗猪供给糖水,进行防疫作业,以保证小猪的健康成长。要调控好苗猪猪舍温度及干湿度。喂养技术,遵照猪的生长需求合理搭配饲料,为苗猪生长提供均衡营养,保证瘦肉率以提高猪肉品质。要选择合适的品种,还应注意苗猪营养供给量的控制,按其生长周期提供所需蛋白质。以散养代替圈养,增加苗猪运动量,以提高其瘦肉率。控病技术,近年来常发生各种疫病,降低猪的饲养质量。在猪的养殖过程中必须做好防疫工作,提高猪肉质量,维护养殖者的经济利益。猪的疫病可分为热型疾病、呼吸性疾病、神经性疾病、口蹄类疾病。常见的疫病有猪肺疫、萎缩性鼻炎、病毒性脑脊髓炎、口蹄疫等。为此,养殖者应了解每类疾病的发病特征,及早进行救治以降低损失。

2生态化养殖模式

当前,已有养殖者进行生态化养殖模式,取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较为显著。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猪的生态化养殖是猪饲养的主要发展方向。在现代化科技与市场的推动下将向产业化与自然化生态养殖方向发展。

2.1生态化养殖技术

基因改良技术,引进高品质的外国品种的猪进行基因改良,被引进的品种具有成长期短、出栏快、肉质高等特点。通过品种的杂交实验对国内猪与引进的国外猪的基因进行改良,使国内猪保证口感的前提下使其具备国外猪的优良特点,使国外猪在保证优良特点的基础上,使其口感满足国内消费者的需求。饲养技术,借鉴国外先进的养殖技术,以促进我国生态猪养殖技术的进一步提升。养殖者要根据自己所处的养殖环境进行合理的养殖规划,充分考虑气候、环境为生态猪饲养带来的优势及弊端。科学设计猪舍为其提供温度适宜、湿度适中的生长环境。严格按照科学养殖方式进行饲养,以保证猪的养殖质量。运程养殖技术,学习国外的远程养殖技术,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促进养殖技术向现代化发展。利用这种技术可实现大规模养殖。这种技术使养殖流程化,进一步促进养殖科学化。还利于减少养殖者的作业量,减少人力成本。

2.2未来发展趋势

产业化趋势,产业化养殖利于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者的经济效益。当前,产业化的养殖趋势大型养殖场与中小养殖场或农村个体养殖户进行合作,大厂家提供技术、苗猪、防疫、回收等服务,下属合作单位进行养殖。这一发展趋势可带动双方的发展,解决各自面临的养殖困难,如大型厂家猪舍扩建困难,小型养殖场缺乏相应的技术,小型养殖场受市场影响其经济效益不稳定。产业化发展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又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自然化趋势,生态养殖模式即放养的自然养殖模式,可提升猪肉质感,进而提升猪肉的经济价值。这种养殖模式可将林木业、农业、沼气、猪的养殖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可持续的立体化生态养殖模式。既利于促进各类经济效益的提高,还利于提高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降低污染。

养猪养殖技术大全篇5

关键词:生猪养殖;生态型;规模养殖;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S8-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73X(2012)03-0024-03

1河北省当前生猪养殖模式概况

河北省目前的生猪品种主要有大白猪、长白猪、杜洛克猪、斯格猪、冀合白猪以及其他地方品种,品种结构较全,但优质品种的比例不高。河北省生猪出栏数量仅次于四川省而居全国第二位,而生猪出栏率、外调和出口数量均居全国第一位,是全国生猪生产大省和商品猪调出大省。在养殖模式上,主要有农户散养、适度规模养殖、养殖小区、万头养猪场等。目前仍然是以农户散养为主,适度规模和养殖大户约占45%。

(1)农户散养。生猪散养模式具有利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充分利用泔水缓解人畜争粮等优势。但通过对养殖户进行调查发现散养户存在饲养品种杂、饲料质量差、大小猪混养、猪舍简陋、忽视消毒、滥用药物、疫苗接种不及时等弊端。实行无害化、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是生猪养殖的发展方向,在此趋势下,河北省生猪散养呈下降趋势,2007年之前散养户占七成以上,现在已降至六成以下。生猪散养户的逐年减少,一是因为散养户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小,价格波动时容易亏本;二是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对养猪的依赖性大大降低。此外,政府缺乏对农户散养的扶持也是生猪散养逐渐减少的一个主要因素。

(2)养殖小区。近年来,在各级政府优惠政策的鼓励引导下,养猪小区成为河北省畜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养殖小区有一定技术含量,能基本按照养殖技术进行生产。但养猪小区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小区选址不科学、建筑布局不合理、公用基础设施不配套、整体规划布局不到位。二是防疫制度不健全、服务措施不配套。如果不采取相应措施,则容易产生疫病。三是管理制度不健全。目前的养殖小区不是集中建成一个投入使用一个,而是边建边使用,没有合理规划,常常是有的饲养户已装栏开始饲养,另一些小区内的饲养户还在进行土建,战线拉得较长,对生产经营不利。

(3)规模养殖。规模养猪经营规模大,专业化、集约化程度高,猪群生长育肥迅速,出栏周转加快,栏舍利用率高。规模养殖猪场采用标准化技术,在生产中实行科学管理,做到了品种标准化、日粮标准化、饲养科学化。规模养猪十分重视彻底消毒制度、定期防疫制度、定期驱虫制度、紧急防疫制度等卫生防疫制度。由于规模化养殖对饲料需求大,应建设相应规模的饲料加工厂。而且规模化养殖对生态环保压力大,要求有综合处理利用猪粪尿等废弃物的设施。目前河北省规模化养猪的主要模式有公司一体化经营和“公司+农户(农场或基地)”两种模式。

2现代生猪养殖业的发展趋势及模式

(1)生态型是生猪养殖业的发展趋势。养猪业是高有机物、高氮、高磷污染的产业,很容易造成周围环境的富营养化。养猪业的发展不能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要把环境保护和维持生态平衡放在重要位置。虽然国家已颁布《畜禽饲养场污染物排放标准》,但环保设施设备投入较大,一般一个万头规模养猪场就需投资60万~80万元。按照科学发展观,结合河北省基本状况,倡导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养猪业,推行养猪、沼气、种植(粮、菜、牧草)等多位一体的生态种养模式,实现对养猪排放污染物的合理综合利用,才能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生态养猪模式是解决河北省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方式。新的生态养猪模式将是多样的、不同规模的、运用现代养猪技术的、现代化的养猪方式。

(2)现代养猪业发展模式。河北省养猪业正处于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只有生猪养殖达到一定规模,才能实现服务指导、科技应用、疫病防控、产品销售、质量控制等系列化、专业化、标准化,保证养殖效益和生猪及其产品质量。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的生猪饲养方式是今后养殖业发展的方向[1],但考虑到大多数农民既是猪肉的主要生产者也是猪肉的消费者,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规模饲养模式与家庭散养模式将同时并存。如上所述,尽管散养存在一系列的弊端,但毕竟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广大农村肉类消费的主要来源。同时家庭散养有其独特的优势,它一方面可以利用一些非常规的饲料资源如剩饭、剩菜、泔水、野菜等;另一方面给农业提供大量的有机肥,也减轻了环保的压力。

3促进河北省现代生猪养殖的政策建议

3.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生猪业作为河北省畜牧业支柱产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围绕产业链的品种、饲料、兽药防疫、技术管理、土地资金、加工、流通中介、环保等作长远规划。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出台生猪产业的有关优惠政策,加大对养猪业的扶持力度。一是加快生猪基地建设。对养殖场建立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二是针对生猪养殖制定财政补贴政策。补贴的重点是良种、标准化猪场建设、防疫设施建设、环保设施建设、无公害畜产品基地建设等。三是加大对养殖加工龙头企业和养殖农户的扶持力度。对有诚信、信誉好的龙头企业实行政府担保贷款,予以贴息。对生猪加工龙头企业的技术改造应纳入国有企业技改优惠政策扶持范围,并适当降低增值税税率。

3.2进一步完善良种繁育体系

加强良种的引进、繁育、推广是搞好养猪业的关键。一是切实加强生猪“原种场―原种扩繁场―种猪生产场―人工授精网”的三场一网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特别是在生猪主产区建立骨干种猪场,加快瘦肉型猪改良推广步伐。二是进一步加大人工授精站的建设力度和服务范围,向社会大量提供优质种公猪和进行人工授精技术的培训,加快生猪品种改良速度。三是建立河北省种猪质量检测中心,开展全省种猪测定工作和联合育种,提高生猪选育水平。四是利用杂种优势培育出适合本省地域特色的优良生猪品种(系),创建冀猪品牌。

3.3加强疫病防治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的疫病防治体系关系到养猪业的成败,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检并重的原则,建立防疫保障制度。一是逐步规范各种规模养殖场的防疫消毒工作,做好春秋两季常规性的防疫、消毒,坚持对引入引出活畜进行严格检疫。二是推广程序化防疫技术和科学保健计划,对各类种猪场重点应抓好防疫工作,根据当地猪传染病流行的种类,确定应该接种的疫(菌)苗种类。三要采用科学的免疫程序并对疫苗免疫效果进行监测,根据监测结果随时调整免疫程序。

3.4注重饲料的科学与安全

在养猪业的成本中,饲料支出约占70%左右,为了解决人猪争粮的矛盾,必须多种饲料搭配,彻底改变传统的饲喂方法,避免饲料单一引起营养缺乏症和代谢病。在配合饲料加工生产中,要做到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科学配方。充分利用生物酶制剂等现代生物技术[2],不但能提高饲料的利用率,提高生长速度,还能降低粪便中毒素的含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不断开辟新的饲料来源,以减少土地的承载力;加强对饲料业的质量卫生监管,保证生产的猪肉健康环保。

3.5加快行业协会建设

近年来,河北省一直在尝试和探索公司与农户的关系。例如双鸽公司采用“公司+标准化示范区+科技研发+合作社组织”的养殖模式,与农户签订合同,统一供种、统一饲料、统一防疫、统一用药、统一培训[3]。但总的来说,目前河北省农户和小规模生产者获得的信息渠道还十分有限,难以有效地对成本、收益和风险做出预期评估,养殖者往往盲目生产、销售。应在养猪业相对集中的地方和养殖小区建立养猪业协会,增强服务功能。通过协会互相沟通供求关系和价格变动趋势信息,全面掌握养猪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商情变化,稳定价格,降低风险,提高效益。

3.6推进粪污生态处理

猪排泄物和各种废弃物污染严重影响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应依靠科技、采取综合治理措施,争取实现污染物零排放。①合理设计[4],减少废弃物产生。一是在配制饲料时采用“理想蛋白质模型”平衡饲料中的各种营养成分,提高饲料转化率,减少粪便中氮的排出;二是改进集粪系统的设计,实行干清粪,猪粪与污水分开收集处理;三是在饲料中添加生物除臭剂,减少臭气的排放。②循环利用,实现生态持续发展。一是采用“厌氧处理―生物发酵―肥水还田”的处理工艺,将粪便制成种植业的有机专用肥,生态循环利用;二是建设沼气池,利用粪便产生的沼气取暖、照明。

3.7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

发展规模化养猪与养殖小区建设是生猪产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应以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发展,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与技术,加快传统养猪业向产业化模式发展,促进养猪业的发展。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与中小农户、规模养殖场(户)签订订单生产,形成“公司+基地+养殖户”和“龙头企业+养殖小区+养殖户”的经营模式,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建设,基地建设带动农户生产,走出一条规模化养殖、集约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的产业化之路,实现生猪养殖的产业化。

3.8建立健全行业发展的预警系统

深入开展生猪供求预警机制(科学的调查、分析、评估)、盈利周期预警机制(科学计算、调查印证,得出合理的分析)、生猪生产预警机制[5]以及加强价格预警机制(定时定点跟踪、统计、分析价格的涨跌),便于政府及行业部门及时掌握行业发展动向,及时市场预警分析报告,科学预测市场和消费需求走势,正确引导生产和经营决策,防止养猪行业大起大落的被动局面。

3.9加大养殖技术推广力度

一是建立健全科学养猪培训体系,广泛开展技术培训,提高养猪农户技术水平;二是应用现代科技理论将各生产工艺群按饲养标准配制各类猪群所需的饲粮开展标准化饲养,按“全进全出”流水式生产工艺过程要求组织生产[6];三是进一步健全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及时为养殖户解决技术难题,全面提高河北省养猪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四是建立一支较高素质、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的职工队伍。

3.10深入开展产品深加工

开展产品深加工,不断实现增产增值,才能促进养猪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深加工可以增加产品的销售品种,进而增加产品的销售总量;深加工可以延长产品保质期,有利于产品的销售和市场价格的稳定;深加工还可以变废为宝,挖掘生猪的经济价值,实现增产增值增效。实行产品的深加工可增加生猪的附加值,提高养殖户收入,从而激发生产者的养殖热情,持续扩大生产规模,保障养猪业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窦炳军,尚慧,潘斌.养猪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J].农业科技,2011(5):33.

[2]闫永刚.养猪业如何走“低碳经济”之路[J].中国牧业通讯,2011(9):37-38.

[3]孙德林.多元化发展的美国养猪业-美国养猪业考察见闻[J].猪业科学,2011(7):27-29.

[4]刘一文,张争劲.养猪业发展方向及应注意的问题[J].现代农业科技,2010(18):315-320.

养猪养殖技术大全篇6

一、思路与目标

(一)发展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开放型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生猪及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为核心,以农民增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坚持“一化带四化”的发展思路,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区域布局,积极发展规模化生态养猪小区建设,培育以生猪为主的优势产业带,大力推进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组织化管理,加快生猪业增长方式转变,培植和壮大龙头企业,积极发展生猪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创立生猪品牌,促进我县生猪及其产品的全面发展。

(二)发展目标

本推进计划从2007年开始实施,通过四年的努力达到以下目标:

1、到2010年,全县生猪出栏115万头,平均增长10.8%,猪肉产量达到8.9万吨,年均增长11%。规模化和生猪屠宰深加工企业1个,年屠宰加工能力达到60万头;生猪产值达10.2亿元。

2007年重点培植发展60万头生猪屠宰深加工龙头企业及生猪生产龙头企业4个。

2、建立和完善省一级种猪场10个,组成联合育种公司1个,乡镇人工授精站10个,完善二级扩繁场10个。三元杂交瘦肉型猪比重提高到90%;比2006年增加10.5个百分点。

3、建设完善生态养猪小区50个,年出栏千头以上商品猪养殖场400个,其中建设规范化示范小区20个,标准化示范养殖场100个,生猪规模化养殖比重提高到90%,比2006年增加20个百分点。

4、建立和完善合作经济组织1个。

2007年重点建设完善生态养殖小区3个,千头以上商品猪养殖场100个,生猪规模化养殖比重提高到75%,增加5个百分点。

(三)产业布局

按照“一乡一品、一品一片,一条产业带”区域布局原则,重点在生猪发展基础较好的孝岗镇、圩上桥、邓家、虎圩、岗上积、占圩、小璜建立生猪产业经济带。加大生态养殖小区和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力度,充分发挥资源区域优势,坚持统一规划和合理布局的原则。

根据生猪产业发展变化,年度计划可适当调整重点乡镇。

根据建设内容重点乡镇,要选择生猪重点发展区域。

二、建设内容

(一)良种繁育体系

以全县9个省一级种猪场及6个二级扩繁场为依托,积极推广和应用三元杂交及四系配套技术,加快我县品种改良步伐,通过省级种猪场,二级扩繁场,商品猪生产场的配套建设,形成完整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开展种猪测量,拍卖,建立供猪站,开展和应用人工授精技术,促进联合育种,提高种猪质量和供能力。

1、以现有省一级种猪为主,通过改(扩)建联合或兼并,股份制建立一个大型生猪育种公司。建设内容为种猪引进,场内测定设施设备、栏舍、疫病监测、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的改造完善。

2、建立人工授精网路,在全县建设11个猪人工授精站,其中建立1个县级人工授精中心站和乡镇人工授精站10个。主要建设内容为种公猪的引进,栏舍和实验室的建设以及种猪测是,质量检测和分装等设备的配备。

(二)生猪规范化养殖示范基地建设

1、规范化生态养殖示范小区:在重点乡镇选择20个进行规范化生态示范养殖小区建设。主要建设内容为基础设施建设、疫病监测、粪污无害化处理系统等。

2、养殖示范场:在全县选择100个养殖示范场,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主要建设内容为完善配套环保设施和规范化标准化生产管理制度。

3、技术推广与培训:为规范化生态养殖小区和养殖场开展新技术和技术培训。

(三)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

在全县建立生猪养殖和屠宰加工龙头企业4个,(其中生猪养殖3个,屠宰深加工企业1个),对现有生猪养殖省级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建立和引进先进的屠宰加工设备和生产工艺,扩大猪肉的加工能力和提高产品质量。

(四)合作经济组织建设

建立和完善生猪产业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和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畜牧业专业合作组织,提高生猪产业组织化程度。逐步完善专业合作组织、完善效益机制,提高养殖户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建立和完善合作社服务场所和服务设施,以及建立规范的规章制度。

三、投资概算及效益分析

(一)投资概算

1、良种繁育体系建设:2000万元。主要用于优质原种猪引进与培育和基础设施建设,生猪人工授精站设施建设。其中财政支持800万元,单位自筹1200万元。

2、规范化生猪养殖基地建设:6000万元。主要用于养殖场和养殖小区水、电、路设施和粪污无害化处理,防疫消毒等设施建设。财政支持1400万元,单位自筹4600万元,

3、龙头加工企业建设:2000万元。主要用于生猪屠宰加工,环保处理设施建设。财政支持800万元,单位自筹1200万元。

4、合作经济组织建设:100万元。主要用于办公、培训设施建设和必须的服务设施投资。财政支持100万元。

5、科技推广与培训:40万元。主要用于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和技术示范。财政支持40万元。

本推进计划总投资10140万元;其中国家财政支持2740万元,单位自筹7400万元。财政资金主要用于公益性、社会性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培训和技术改造、财政补助和财政贴息等,经营性投资以单位自筹为主。

(二)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

(1)通过推进计划的实施,到2010年全县生产出栏115万头,比2006年增加38.6万头,猪肉产量8.9万吨,比2006年增加3万吨,生猪产值10.2亿头,比2006年增加3.2亿元。

(2)种猪生产:到2010年,全县10个省一级种猪场每年可向社会提供种猪5万头,10个二级扩繁场每年可提供种猪2万头,可增加产值1.5亿元。

(3)生猪屠宰深加工:计划建立年屠宰加工60万头生猪生产线,通过屠宰加工产值增加4亿元以上,增加利税6千万元以上。

2、社会、生态效益

通过本计划的实施,全县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健全,规范化生猪养殖小区、养殖场迅速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水平明显提高,可极大地增强我县生猪及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通过产业化、规模化、专业化的推进,可吸引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围绕生猪产业还可带动产品加工、汽车运输、饲料加工等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为社会增加大量就业机会,从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及和谐社会的建立。

规范化生态养殖模式推广,通过养殖粪污无害化处理项目的实施,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保证生猪产业推进计划的顺利实施,成立县生猪产业推进计划实施领导小组;由分管畜牧业的县长任组长,畜牧水产局局长任副组长,畜牧技术推广、疫病防治、饲料业管理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畜牧水产局,具体负责推进计划实施的协调,制定技术方案,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指导等工作。

为了确保推进计划实施过程中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工作顺利开展,成立县生猪产业推进计划技术小组,由畜牧水产局组织专业技术支撑单位的专家组成。

各乡镇为了促进生猪产业推进计划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负责制订本区域的产业发展计划和目标管理责任制,并抓好落实。

(二)整合各方力量

充分发挥行政部门的宏观管理和执法职能、科研能力、技术优势以及技术推广部门的技术示范和推广优势,整合各方力量,限度地调动各方面实施推进计划的积极性。

(三)落实各项政策,加大资金投入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省里支持农业和畜牧业发展的有关产业政策;继续贯彻执行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生猪产业化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加快生猪生产发展的决定》。落实养殖业为农业用地、畜牧生产用水用电为农业用水用电待遇政策;落实好畜禽养殖和经营等环节税费减免政策;严格规范税费征收行为;认真落实好借贷政策;大力支持生猪产业发展;加大畜牧良种补贴和养殖小区建设补贴力度;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政策,按规定减免有关税费,特别是龙头企业贷款贴息政策,加快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加大生猪产业的资金投入,特别是要加大对基础性、公益性设施的投资,不断优化畜牧业投资环境,建立生猪产业发展基金,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鼓励和吸引企业、个人等社会资金和外资投入兴办养殖场和加工厂,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吸纳各方面资金投向生猪产业,形成多渠道、多形式的投资新格局。

(四)推进科技进步

实施“科教兴牧”战略,大力推进科技进步,是促进生猪产业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出路。要进一步深化畜牧科技体制政策,创新推广机制和方式,健全畜牧业科技示范推广体系,提高畜牧业整体科技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广泛开展畜牧科技进场入户等系列科技活动,大力推广生猪品种改良、饲养管理、疫病防治、新型饲料及添加剂应用、畜产品深加工等,提高产品质量和兽医卫生安全,建立和健全县、乡、村三级畜牧技术服务体系,完善技术装备和手段;加强农村畜牧业科技能人的培养,加大对规模养殖和养殖小区建设的技术指导和培训,不断扩大养殖规模,提高养殖水平。

(五)推行标准化生产

实行标准化生产和管理是提高畜产品整体质量水平的保证。要大力推行生态养殖、标准化生产,必须采取综合措施,从根本上解决生猪疫病、药物残留、违禁药物使用等一切严重影响生猪及产品质量安全的问题。加强防疫体系、质量监督检查体系、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建立生猪生产及产品的标准档案管理及标识制度,进一步完善生猪生产及质量追溯制度。

养猪养殖技术大全篇7

关键词:景谷县;生猪养殖技术;生产技术

中图分类号:S828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70532063

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和企业化管理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新特征。许多农村科技示范户、专业户依靠科学技术走上了致富之路,成了农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科技致富已经成为中国农村的一种时尚。其中景谷县生猪养殖技术的发展对于生猪养殖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1当前生猪养殖技术的发展状况

于1994年我国建立畜产品和相关生产生活资料价格统计报表至今,猪肉的价格经历了5个起伏,4个完整周期。生猪和猪肉的价格为大约每3a一个周期上下波动,被称为”过山车”式价格波动。

出现这种现象的经济规律原因是因为猪肉需求具有比较强的刚性,猪肉的供给过程从养殖母猪到养殖仔猪再到养殖生猪一般需要2~3a时间,本期猪肉价格决定着本期养殖业者的养殖规模,本期养殖规模决定下期的猪肉供给量和价格,猪肉价格波动引起养猪产业链的连锁反应,这导致猪肉供给和价格的大起大落。此外,由于市场的供求关系,以此作为标准,养殖者会通过本年的市场价格对其规模进行调整,往往会出现供过于求或者供不应求等现象,导致商品的价格一直动荡起伏,但这个波动一直是在商品的价值上下波动,而不会出现大大超过或者大大低于猪肉本身价值的价格,这就是商品的价值规律。

而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国和消费国,猪肉是最主要的肉类食物,因此我国对于生猪的养殖尤其重视并予以一些融入科学生产技术的现代化方式,以提高生猪的标准化养殖产量。

2景谷县生猪养殖技术的发展

2.1选择景谷县发展生猪养殖技术的原因

景谷县益智乡塘房村陈家寨组有村民37户,距离乡集镇18km、县城79km。该组历来重视养猪产业,采取养猪新技术+自繁自养或组内自繁自养的养殖模式,近20a来该组内无动物传染病发生,市场“猪周期”历来影响不大。现该组摸索出了一套规避市场风险的有效办法:肥猪市场价格低时更新繁衍母猪、控制配种,待肥猪市场价格开始回升时,淘汰后更新的能繁母猪就达到初配年龄了。因此,近年来,陈家寨肥猪出栏都在300头以上。

由于景谷县生猪养殖技术特有的办法,使其在生猪养殖技术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此外,该地历来重视养猪产业,以养猪为生,对于养猪业有着深刻的了解与认识,因此,政府选择在景谷县进行示范养殖。

2.2景谷县生猪标准化养殖场的规模

景谷县万头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建设项目,是省级批准立项实施的普洱市首家万头生猪养殖场建设项目。项目建设期一年,总投资958.3万元,建设规模为年出栏肉猪12012头。目前,养殖场生猪存栏684头,猪场员工9人。2013年计划引种母猪104头,种公猪12头,生猪存栏达4000头以上;开工建设沼气池800m3。已完成的猪舍建设10074m2;完成配套用房906m2;建设饲料加工及仓库800m2;安b、线路架设80kw变压器线路2800m;建设进场公路2500m;安装引水管道3500m;建设蓄水池500m3;安装排污管道3000m;制作母猪限位栏450个、保育栏216个、产床160个;引入种猪514头;建设三级沉淀池100m3;建设无害化处理池50m3;购置并安装了视频监视器、饲料加工机、地磅、通风扇、饮水器、冲洗机、消毒器等设备。

3景谷县标准化生猪养殖技术

3.1生猪标准化高效养殖模式

生猪标准化饲养是生猪产业的一种先进模式,其主要特点是品种良种化、饲料配方优质化、饲养管理科学化、疫病防治规范化和生产过程标准化,从而达到养猪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其中以标准化养猪“150”模式为主,标准化养猪“150”模式是指建l栋全封闭式标准猪舍,进行标准化饲养,每批出栏肉猪150头。该模式猪舍环境可控,猪只自由采食,全进全出,一年可出栏3批450头肉猪,适合中小养殖户采用。标准化养猪“150”模式与传统养猪模式相比,通过给猪只提供一个理想的生长环境,充分发挥猪只生产潜能;通过封闭式饲养和同源引进、全进全出及严格的疾病预防和控制,降低养殖风险;大大减轻劳动强度;采用化粪处理,配合沼气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3.2品种优良化

标准化生猪养殖技术对于猪的品种有着严格的标准和要求,主要分为地方种猪和外来种猪。

地方种猪优点:表现在繁殖力高;明显,配种时间容易掌握;抗逆性强,表现在抗寒、抗热能力强,适应性强;容易管理;耐粗饲;肉质优良。

外来种猪优点:瘦肉率高;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体型好。

此处以荣昌猪为例。荣昌猪,主产于重庆市荣昌县和四川省隆昌县,主要分布于永川、泸县、宜宾等县市。皮毛白色,头部有黑斑。头大小适中,面微凹,耳中等大、下垂,额部皱纹横行、有旋毛。体躯较长,发育匀称,背腰微凹,腹大而深,臀部稍倾斜。四肢细致、结实,鬃毛洁白刚韧,6~7对。具有适应性强、瘦肉率较高、配合力较好等特点。荣昌猪初产母猪平均产仔数8.5头。3胎及3胎以上母猪平均产仔数10.2头。15~90kg肥育日增重633g/d,87kg体重屠宰胴体瘦肉率39%~46%,屠宰率69%。

3.3养殖设施化

猪场的选址与规划,通过调查和预测,并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确定生产期规模,然后规划建设科学合理的猪场,对于进行正常的养猪生产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起着重要的作用。猪场的规划主要考虑环境要求与建筑设施、选择场址和规划布局。

其中主要影响因素有:地形地势、交通运输、水源水质,场地面积等。主要目的:利于生产、利于防疫、利于运输、利于生活管理。

健康养猪规范化饲养管理技术:全进全出的猪群周转制度、多点生产技术、超早期断奶及SpF猪生产技术,为控制疾病的有效手段,也是健康养殖的重要基础。

3.4防疫制度化

要拟订合理的防疫计划免疫程序。根据不同区域制订适合本场的防疫计划。对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等,列入全面防疫计划。其他疫病(包括种猪繁殖障碍病)根据当地流行特点,制订合理免疫程序。了解地方性及季节性的主要传染病。猪链球菌病,猪喘气病,猪细小病毒,猪乙型脑炎,猪伪狂犬病、猪副伤寒病等。

在投药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安全用量。在饲料、饮水中加入某种药物,要严格按照该药物推荐的安全用量。混合均匀。在饲料中加入某种药物,要从少到多逐步扩充混合均匀;在饮水中加入某种药物,一定要选择溶于水的药物,并充分搅匀。

具体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建立猪场的生产全进全出制;建立定期检疫制度;建立定期消毒制度;建立粪污无害化处理制度;建立预防接种驱虫制度;做好灭鼠、灭虫、防猫犬工作;建立疫病报告、诊断制度。

3.5粪污无害化

粪尿污水排放控制标准:粪尿污水是养猪生产中最主要的污染物,为严格控制粪尿污水对环境污染和养猪生产的自身污染,加强排放物的综合治理,做到污染物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与合理利用,国家已将控制畜禽养殖业污染问题有计划、分步骤地纳入法制化管理阶段。

猪粪尿处理和利用的主要途径是实行农牧结合、种养结合,把优质的有机肥经腐熟、堆积发酵后用于种养殖业,以谋求更好的猪、粮、果、林或猪、农、林、果、渔共同发展,走生态养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既保护环境又增加收入。

养猪养殖技术大全篇8

1生态猪养殖技术

1.1生态猪遗传改良技术

随着生物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现已引进多个外国优良生态猪品种,这些生态猪品种的优势为:生长速度较快、生猪瘦肉率较高等等,但是其缺点在于生猪肉质较差,无法满足中国人对于猪肉口感的需求。我国现有的生态猪肉产品口感符合中国人需要,但其生长速度较慢,因此,应加强生态猪遗传改良技术,采用杂交及基因改良技术,将不同品种的生态猪加以优选,从而培育出更为优质的生态猪品种,使其具备生长速度快、肉质口感及口味好的新型生态猪品种。

1.2生态猪饲养技术

生态猪饲养是其养殖技术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首先,应加强对养殖场周围环境的调查工作,南寨镇地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冬夏温差较小,其气候十分适宜生态猪养殖,当然,应具体分析养殖场附近实际特征,结合地域特点综合加强生态猪饲养技术。其次,引入国外先进饲养技术,国外在生态猪养殖方面已经取得一定成果,养殖场应依据南寨镇气候及地理特征,有针对性将国外更为科学和全面的养殖技术引入国内,提升养殖场生态猪饲养水平。例如,国外普遍采用的早期断奶技术对生态猪养殖具有积极影响,根据生态猪种类、科学的将其母猪与仔猪分离,有效提高仔猪健康水平,促进仔猪迅速育肥。最后,正确认识生态猪放养的重要性,为了提升生态猪肉质及口感,应及时将生态猪定期放养,在放养过程中根据生态猪种类及生长周期特点,对其进行科学饲养,进而改善生态猪肉质。

1.3生态猪远程监控技术

生态猪养殖中,可引入远程监控技术,尤其在大型生态猪养殖场中,可在猪舍内安装养殖自动监测设备,针对猪舍中温度、湿度等相关参数加以检测,并实时传至养殖场服务器数据库之中。通过这一形式,养殖人员无需经常到猪舍中人工测量,只需要在计算机前实时观察猪舍内部参数情况,并远程遥控温度、湿度控制器,从而为生态猪营造更为适合的生长环境。另外,还可以在猪舍中安装网络摄像头,摄像头捕捉的画面也实时传送至中央服务器中,装置人员通过摄像头能够及时观察到每一头生猪的生长状态,并为生态猪建立健康档案,将生态猪饲养情况、健康情况、环境温湿度、免疫情况等信息记录于健康档案之中,如一旦发生生态猪疫情,该健康档案可成为生猪疫情治疗的重要辅助信息,有效降低生猪疫情对生态猪养殖场造成的损失。

1.4生态猪粪便污水处理技术

传统生猪养殖中,生猪会产生大量的粪便和污水,一经排放会对养殖场周围空气、水体及土壤造成严重的污染。而生态猪养殖更加重视周围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可将沼气技术引入生态猪养殖之中,在养殖场低洼地区修建沼气池,将生猪在产生的粪便和污水排入沼气池中,保障生猪猪舍的整洁与卫生。同时沼气池中的粪便和污水通过发酵,产生大量的沼气能源,能够为养殖场提供热能,该热能也可以用于猪舍的取暖。沼气池发酵后,剩余沼液和中的细菌因发酵而被彻底杀灭,可作为农作物种植的有机肥料,为农作物提供大量的磷肥和氮肥。

2生态猪养殖发展趋势

2.1生态猪养殖产业化

产业化是当前生态猪养殖的重要模式,众多大型养殖场采用更为科学、合理的养殖技术,能够有效降低养殖成本,提升生态猪养殖的经济收益。除此之外,应加强生态猪养殖户的管理,对于小规模的生态猪养殖户,可采用企业+基地+养殖户的模式,即生态猪企业与农村养殖会签订相关合同,由企业为养殖户提供仔猪、饲料等原材料,养猪户按照企业要求进行生态猪饲养与管理,并在企业的监督和管理之下为生态猪做好防疫、饲养工作,待到生态猪达到出栏标准后,企业按照合同签订价格回收生猪。当然,这种模式与大型养殖场相比,其缺陷十分明显,但如能做好生态猪养殖户的管理与监督工作,此种模式具备极高的现实意义。

2.2生态猪的自然放牧

生态猪的自然放牧十分重要,通过自然放牧,为生态猪提供更多的活动时间及活动场所,能够有效提升生态猪的肉质及健康水平,同时,自然放牧状态下的生猪,其原始性和生态性表现更为出色,是当前国外生态猪养殖重要技术方向。因此,在生态猪养猪过程中,应加强生态猪自然放牧工作,促进生态猪的健康成长。

2.3生态猪的立体养殖

养猪养殖技术大全篇9

关键词:豪猪;规模化养殖;技术推广;研究战略

豪猪的生活习性多以森林、山地、沙丘为主,在我国四川、江西、浙江、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多有分布。豪猪因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药用价值及观赏价值,在规模化养殖中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也是调整和改进农业产业化生产结构的重要内容。

1豪猪规模化养殖技术要点

1.1豪猪养殖场地条件

在场地选址上,以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向阳背风处为佳,山区建场要选择平缓坡上,向阳,坡度不超25%。附近水源水质要良好,方便取用;土壤结构以沙壤土为主,夏季避免防暑,冬季防寒。

1.2周边条件要求

在豪猪养殖过程中,避免场外噪声干扰,距离主要干道300m以上,附近路网便利,确保饲料运输快捷。水电供应应该安全可靠,在疫情防治上,避免生活污水对养殖场水质的影响,不能在屠宰场、工厂等污染性企业下风向建舍,对于不同养殖场要分区建设,避免疫情传染。

1.3建筑环境条件

对于规模化养殖多采用封闭饲养管理,猪舍以长方形砖瓦结构,宽8~13m、高3~4m左右;猪舍墙距离地面2m处设置不规则的通气孔,一般1.2m内设置5~6个;猪舍内修建驯养圈舍,通常圈长1.2~1.5m,宽1.2~1.4m,高1.2~1.4m,不封顶,便于投放饲料;每个圈舍3~7只豪猪,繁殖用种豪猪以1公2母或2公5母为宜。

2规模化养殖饲养管理

2.1日常性饲养

豪猪属于杂食性动物,在饲养上以树皮、根、茎、农作物为主;驯养中以谷物类、瓜果类饲料为主,不同阶段辅以鱼粉等动物性饲料。日常喂养2次,早上10时1次,以南瓜、苹果、甘薯等为主;下午16时2次,以精饲料搭配20%的青饲料为主,如玉米、豆粕、麦麸、白瓷、甘蓝等。

2.2种豪猪的饲养管理

对于公豪猪一年四季均可配种,以春、秋季较为频繁;期对豪猪体力消耗大,在喂养上应该加大食量,提高蛋白质的摄取,增加瓜果的饲喂量。在配种期,可以适当投放物,提高配种率,避免期发生打架撕咬;早春防寒保暖,防范降温对豪猪的影响。妊娠期豪猪需要搞能量的营养,母体在喂养中要加大能量、钙、磷等物质的供给,如增加瓜果类饲料,补充维生素;产仔后要保持猪舍安静,避免惊吓。

2.3哺乳期及幼豪猪饲养技术

对于产仔、幼豪猪断乳前,这一时期要加大饲料营养成分,日常饲料组合上要加大瓜果、蔬菜,促进哺乳期豪猪对矿物质、维生素的摄取量;对于仔豪猪消化机能尚未建立前,要注重补食;人工饲养中,对于个别仔豪猪无法吃到母乳时,要进行适当调剂给产仔时间相近的母豪猪哺乳,也可以用其他动物代哺乳;仔豪猪日龄达35~40日,基本可以自行采食,采用断奶分窝饲养。对于仔豪猪在刚分养时,采食量少,采用多次少食方式,适当补充水果和青菜,待采食量增加后采用常规喂养。

3疫病防治管理

在人工饲养中豪猪由于卫生条件、空气质量、饲料及水等因素导致疾病发生。对于胃肠类炎症,多与饲喂饲料、饮水等有关,如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猪舍卫生条件差引发疫病;滥用抗生素而导致肠道菌群失调等。对于肠胃炎症,以消炎止泻、防脱水为主,增强机体免疫力;做好饲养管理,加大猪舍环境整治;做好饲料调配组合,防止精料过多或饲料单一;不喂霉败饲料,做好预防接种和驱虫。

4规模化养殖推广战略

4.1注重统筹规划,坚持协同发展

豪猪养殖作为基础性产业,要在政策引导、技术服务上整合农业、科技资源,形成组织保障;加大豪猪养殖规划,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高效理念下,科学划定养殖区域,引导养殖户到边坡地带开展猪舍建设;制定精准扶贫产业规划,加大豪猪养殖资金倾斜与扶持,引导豪猪示范户发展,构建特色养殖产业。

4.2优化养殖产业结构,凸显特色化

根据地域特色,坚持市场导向,优化豪猪产业。如加大品牌建设,依照政府宏观管理,从加大豪猪安全养殖上,做好品牌建设;发挥林地、草地、山地资源优势,构建粮饲兼顾、农牧结合、循环发展的新型养殖结构;构建优质豪猪加工产业,加大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推进豪猪养殖规模化、标准化建设发展;

4.3做好养殖技术服务,提供技术保障

以豪猪规模化养殖户为基础,从养殖技术及推广上做好技术服务,从资金、技术、人才扶持上为豪猪产业化发展创造条件,重点做好豪猪产品精深加工、市场开发工作,以示范户来带动生态农业。加大豪猪疫病防控,落实各项疫病防治工作,确保豪猪养殖达到检疫标准,提升养殖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养猪养殖技术大全篇10

亮点一让环保养殖在临沂落地生根

《兽医导刊》:我国一直倡导环保政策,从养殖的角度讲,环保不仅是投入,更是投资,谈一谈您对环保养殖的看法。

颜局长:环保养殖既是生物技术、工程技术与传统养殖技术相结合的一项综合养殖技术,又是环保养殖、规模养殖、福利养殖、高效养殖相结合的一类新型养殖方式,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结合的突破,是养殖业发展史上的一次变革。一是推广环保养殖能够控制环境污染、减少疫病传播。环保养殖能够通过畜禽、垫料、微生物所构成的三维系统,消解生畜禽粪尿、抑制病原菌的繁殖,实现畜舍小环境的生态循环,达到污染零排放和控制疫病的发生和传播。二是推广环保养殖能够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与传统养殖方式相比,由科学建筑的畜舍、自动供料饮水、生物发酵垫料系统所构成的环保养殖,不仅为畜禽提供了更加舒适的生长环境,而且彻底改变了水冲粪污需要再处理的生产模式,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三是推广环保养殖能够推进规模养殖、改善畜禽肉品质。环保养殖需要圈舍建造、给水供料、发酵床制作相配套,可以深入推动畜禽养殖标准化、设施化;环保养殖能够减少畜禽应激、提高群体健康水平、充分发挥畜禽生产性能;环保养殖能够降低药物使用,减少药物残留,提高畜禽肉品质和安全性。因出栏整齐度提高、生产水平提升、畜禽肉品质改善,从而明显提高经济效益。

《兽医导刊》:现在临沂市的养猪模式已经很成功了,并且带动了一方经济,但我想知道对于“生态环保养猪技术”,最初的启发点是什么?试用期间有没有什么阻力?如何解决的?

颜局长: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市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业生产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成为我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但是随着生猪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的快速发展,由于大量粪污造成的环境污染及药物残留等已成为制约我市畜牧业发展的一大难题。为了切实解决这一难题,促进我市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业生产持续健康发展,我们于2006年11月组织部分养猪户到福建莆田等地参观考察,学习生物环保养猪技术,并在全市引进并启动了“生物环保养猪技术试验推广”项目。由于这项技术是一个新生事物,在刚刚引进这项新技术时,许多养殖场户还不认识,推广速度缓慢。对此,我们重点强化了以下四项措施的落实工作: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市政府成立了环保养殖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广环保型养猪新模式的意见》,并把生物环保养猪推广任务列入各县区年终畜牧工作综合考核目标之一,制定实施方案,细化任务指标,狠抓工作落实,扎实推动生物环保养猪工作开展。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经常深入现场指导环保养殖工作。市人大、市政协专题视察全市的环保养殖业发展情况,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我局在抓好技术推广、技术指导的同时,会同市发改委制定出了生物环保养殖的发展规划、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将生物环保养猪与生物环保养鸭、养鸡、养牛等养殖结合起来一并规划、一并推进,全面实行月调度和季通报制度,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生态环保养殖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抓点带面,逐步推广。生态环保养殖是一项新技术,在推广时,首要的是做好基础工作,抓好典型。力争建一个成一个,成一个示范一片,确保万无一失。为做好这项技术的推广,生态环保养殖技术引入我市以后,我局首先在沂南、沂水、平邑、费县、莒南、郯城等养猪比较集中的县区,选择了8个养猪场户进行重点培植试验。试验成功后,我们先后在沂南、沂水召开了三次会议进行全面推广。由于方法得当、效益显著,不仅很快在全市展开,同时也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很大的“轰动效应”。近几年,先后有23个省市近3万人次来我市参观学习生态环保养殖新技术。

三、加强生态环保养殖技术的研究,突出抓好技术创新。在学习借鉴日本、韩国等国外先进技术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传统养殖习惯,对生物环保养猪的关键技术进行了一系列科技攻关,特别是对猪舍建设、发酵床建设和养殖流程等三项关键技术进行集成创新,显著提高了生态环保养殖成效。一是猪舍建设创新,从根本上解决了冬季潮湿和夏季通风降温难题。二是发酵床建设创新,突破了日本、韩国等国外地上建设发酵床的单一模式,有效解决了发酵床湿度过大、发酵床易于腐烂的难题。三是养殖流程创新,成功探索出了种公猪、妊娠母猪、产仔、保育等全程生态环保养猪工艺技术,丰富了生态环保养殖模式,拓展了养殖空间。四是养殖领域创新,经过大胆探索实践将生态环保养殖技术成功应用于肉鸡、肉鸭等畜禽的养殖。在生态环保养殖领域,全市先后获得11项国家专利。市畜牧局制定的《生物环保养鸭场建设及生产技术规范》和《生物环保养猪场(小区)建设及生产技术规范》,已经被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为山东省地方标准。目前,全市生态环保养殖技术推广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四、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为推动生物环保养殖的健康持续发展,市政府在《关于加快推广环保型养猪新模式的意见》、《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意见》和《关于加快肉鸭产业发展的意见》中,出台了优惠扶持政策,市财政每年都拿出专项资金应用于生态环保养殖业发展。沂水县制定了三年发展总体规划,提出了“创建生物环保养猪基地县和生物环保养猪品牌县”的目标,出台了扶持政策,县财政连续五年每年拿出300万元资金,用于奖励扶持畜牧业特别是生物环保养猪业的发展;对生物环保养殖场的用地、用水、用电执行农业标准;对达到存养量要求、占地10亩以上、验收合格的新建生物环保养殖场,给予每亩600元土地流转补助,发酵床达到500平方米以上的每场补助5万元;莒南县对生物环保养猪场户每平方米发酵床补助30元;兰山区对环保养鸭场每平方米发酵床给予10~15元补助,共补助资金205.5万元;去年沂南县政府安排300万元,对环保养鸭场发酵床达到2000平方米以上的给予每平方米8~10元补助,今年又拿出100万元,继续对环保养鸭给予补助。近几年,在市发改委、市财政局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全市先后争取各级扶持资金4.15亿元,对生态养殖业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进行重点扶持,有力地促进了生物环保养殖迅速发展。

《兽医导刊》:通过环保技术的植入,临沂养猪业得到哪些发展?

颜局长:生物环保养猪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带动了养猪业的产业化发展。在生猪养殖上,进一步加快了发展步伐,到2013年底,全市生猪存出栏分别为705万头和1340万头,同比增长4.4%和13.7%。在生猪屠宰加工上,由于生猪肉品品质高,吸引了一批生猪屠宰加工企业在我市投资扩大生产规模。临沂新程金锣肉制品集团有限公司100万吨/年肉类深加工项目开工建设,设计日加工能力3万头,青岛波尼亚日屠宰1.2万头的加工厂落户临沂,临沂凯佳食品公司经过改造日加工生猪能力达到1万头,山东融汇公司日加工生猪4000头项目已经投产,烟台龙大集团与莒南县泉日兴集团合作日加工屠宰生猪1500头。据目前统计,全市生猪日加工能力已达5万多头。在拉动相关产业上,生物环保养猪所需的大量农业原料,拉动了对锯末、稻壳、秸秆等农业原料的再利用和价值的大提升。目前,稻壳和锯末的价格已由过去无人问津的废弃物迅速分别上升到每吨480元和每吨280元,且供不应求,实现了“变废为宝”。在提高经济效益上,经测算,生物环保养猪和一般性养猪,在品种、饲料、管理和防疫同等条件下,采用生物环保养猪技术,每出栏一头商品猪,比工厂化普通养猪增值90元以上(其中减少死亡平均增收20~30元/头,兽药节约5~10元/头,水电暖节约10元/头,节约劳动力10元/头,售价高出0.2元/斤可增值45元/头)。同时,生物环保养猪拉动的农业原料价格增长,现在发酵床所需农业原料每吨560多元,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截至目前,全市已出栏环保养猪法育肥猪120万头,可为农民增加收入1.08亿元。

亮点二:探索多元模式,支持发展合作社

《兽医导刊》:临沂畜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潜力有哪些?

颜局长:当前,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正面临着新的历史机遇和诸多有利条件。从各级重视程度看,发展机遇越来越好。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在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良种补贴、奖励大县、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养殖保险等方面进一步增加和扩大项目、资金。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分别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意见》,出台了含金量更高、覆盖面更广的优惠扶持政策,进一步增加了对畜牧业的投入。为我们加快发展畜牧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撑和资金保障。从生产布局看,发展空间越来越广。由于北方资源、成本、市场、防疫和环境优势明显,南方受土地、空间、资源等制约,我国的畜禽养殖格局发生了“南猪北养”、“北猪南调”的新变化,为我市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提供了良好机遇。目前,我市销往南方市场的生猪已上升到360多万头,占全市年出栏生猪总量的26%以上,形成了“百万生猪下江南”的销售格局。另外,我国与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毗邻,这些地区畜产品市场容量大,商品价位高,是我市畜产品出口的潜在市场。从先发优势看,发展经验越来越多。近年来,各级各有关部门把发展畜牧业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不断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多项工作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如生物环保发展养猪新模式的推广得到了国务院回良玉副总理和省委省政府领导的肯定;莒南县“系统办站、网络健全、配送高效、利益共享”的中国家生猪改良体系运作机制,得到了农业部的高度认可;全市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和沂南肉鸭养殖第一县已闻名全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畜牧合作社、畜产品产销对接等工作连年受到省里的表彰奖励等。这些都是我们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的优势所在。从后发条件看,发展潜力越来越大。目前我市畜产品初加工比重大,精深加工比重仅占5%,比发达国家精深加工比重低55个百分点。名、优、新、特产品和名牌产品则更少。随着人们对优质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进一步做大畜产品精深加工业、提高产品附加值的空间十分巨大,这是我们的潜力所在。

《兽医导刊》:您怎样看待当前畜牧业发展趋势?请您介绍一下面对当前畜牧业发展趋势,临沂将作出哪些调整?

颜局长:畜牧业是大农业中最重要的中轴产业,向前能带动种植业、饲料加工业和兽药的发展,向后可促进食品、化工、制革、毛纺工业的发展,其生产、加工过程又拉动商贸流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是大农业中拉动相关产业最长的链条。最近,中国工程院组织22名院士、220多位专家共同参与研究完成的“中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重大咨询项目,预计到2030年,中国养殖业产值将超过种植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将达到55%,成为我国农业中的第一大产业和战略主导产业。有的专家公开表示:“在我国,畜牧业赶超种植业只是时间问题。”近几年,我市畜牧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目前已发展成为仅次于种植业的一个强势大产业。据统计,2013年,全市肉蛋奶总产达到246.09万吨,同比增长5.7%,畜牧业产值首次突破300亿元,达到305亿元,同比增长8.9%,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0%。其中,我市的生猪、家兔、皮毛动物存出栏量及畜牧业总产值等7项指标居全省首位。这为下一步畜牧业的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以上情况看,畜牧业是今后农林牧副渔中最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面对当前畜牧业发展趋势,结合临沂的实际情况,为加快临沂畜牧业的发展步伐,使其顺应时展的要求,应在以下三个方面搞好突破:

第一,在工作思路上搞好突破。要以转调创为抓手,以实现千亿级畜牧大产业为目标,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强市建设。

在品种结构上,重点抓好由传统的以猪鸡食粮动物为主结构向以牛羊食草动物为主转变,走以草换肉换奶的路子。在产品结构上,重点抓好由原始产品向深加工方向发展,提高畜产品附加值。在饲养方式上,重点抓好由一家一户低水平粗放养殖,向集约化、标准化现代高效畜牧循环养殖和生态环保养殖模式发展,加速培育一大批设施完备、技术先进、质量安全、环境友好的现代化养殖园区,尽快把我市建设成在全国叫得响的沂蒙山优质畜产品基地。在产业化经营上,要重点发展组织带动能力强的畜牧合作社,把分散的养殖户纳入到合作化经营当中去,联手闯市场;大力发展壮大畜牧龙头企业,把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纳入到畜牧龙头企业中,实行养加销、农工贸一体化经营。力争到2016年,全市畜牧业及相关产业总产值达到1260亿元,实现千亿级畜牧大产业目标。全市畜牧经济总量继续保持全省前列;畜牧业主要经济指标、质量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各项工作指标保持在全省前列,全面建成现代畜牧业经济强市。

第二,在区域带动战略上搞好突破。重点加快培植六大畜牧产业集聚高地。

1、培植在全国叫得响的标志性地方品种。一是加快沂蒙黑猪的扩群繁育。沂蒙黑猪是我市的宝贵地方品种,要按照多点保种的原则,以江泉沂蒙黑猪原种场为核心,建立费县亥发沂蒙黑猪养殖基地等4~5个保种扩繁场,开创扩群保种与开发利用新局面。二是在蒙阴、平邑、沂水、沂南、费县等5个沂蒙黑山羊主产区,各建立2处以上沂蒙黑山羊种羊场或扩繁场;三是以费县、蒙阴、平邑等3个中华蜜蜂养殖区为重点,建立中华蜜蜂保护区,逐步扩大中华蜜蜂的种群数量;四是积极做好“苍山黑貂”、“江泉白猪”、“沂蒙长毛兔”等新品种的选育审定工作。通过4年的努力,要在全国叫响5个临沂市地理标志性品种品牌,提高品牌效益。

2、培植全国生猪产业高地。首先,要发挥金锣企业龙头作用,围绕金锣14处种猪场组成的良种繁育体系,投资20亿元整合发展180—200万头生猪的生产链条;其次,以华盛江泉生态农牧产业园为依托,投资39亿元,打造成年出栏生猪100万头,全国最大、最先进的综合性生态农牧产业园区及生猪生产加工产业链。第三,按照三片(以沂水、沂南、莒南、临沭为主的东片区,以平邑、费县、蒙阴为主的西北片区,以郯城、苍山组成的南片区)要求搞好布局,力争4年把我市发展成为年出栏1500万头的全国优质生猪供应基地。

3、培植中国皮草之都。要发挥我市特种经济动物品种好、养殖量大的优势,以临沂经济开发区华东皮毛交易市场为依托,以经济开发区、河东区、苍山县为重点,加快养殖园区的改造升级,扩建现有养殖场规模,使全市狐、貂、貉存栏达到500万只,出栏1500万只;要扩大恒泰皮草新加工厂、河东恒盛服装加工有限公司产量,引进3家裘皮服装加工厂,力争4年全市裘皮加工达到500万张,特种皮毛交易额达到100亿元,裘皮服装业产值达到10亿元以上,建成国内第三大皮毛交易中心。

4、培植“世界长毛兔之乡”。以蒙阴县为中心,加快对沂蒙巨型长毛兔的选种选育、提纯复壮,使之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高产长毛兔繁育中心。整合现有兔毛加工企业,增强加工带动能力,建设专业交易市场,经过4年的努力,使其存栏量达到800万只以上,成为在世界叫得响的“长毛兔之乡”。

5、培植以牛羊为重点的山东草食家畜隆起带。发展牛羊养殖业是下一步畜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要把主要精力放到发展牛羊养殖上。具体目标是,建设年出栏500头以上肉牛养殖场10家,年出栏千只以上肉羊养殖场50家,使全市肉牛存栏达到45万头以上,年出栏达到40万头以上;肉羊存栏量达到300万只以上,出栏达到350万只以上。建设全市档次最高规模最大的万头奶牛场1家,以此带动全市奶牛养殖业快速发展,使全市奶牛年存栏达到7万头以上,年牛奶总产量上升到21万吨以上。加快牛羊屠宰加工龙头企业建设,推进产业化经营,力争4年把我市发展成为全省一个新的牛羊产业隆起带。

6、培植山东第一饲料大市。饲料生产是建设现代畜牧业强市的先决条件,要鼓励联合、兼并,推动饲料企业规模化、集团化发展。要巩固完善现有的六和饲料集团、龙盛农牧集团、中慧饲料集团、布恩农牧科技集团、山东泉道农业科技集团、山东万事兴农牧集团、和康源饲料公司等大型饲料加工集团公司。积极搞好邦基(临沂)农牧有限公司、山东华有农牧科技公司、双胞胎饲料集团公司、江山饲料集团公司等大型在建饲料公司的建设,大幅度提高全市饲料生产总量和质量。到2016年,全市各类饲料总产量力争达到700万吨,跃居全省第一位。

第三,在生产方式转变上搞好突破。按照“规模做大,产品做精,链条拉长,品牌打响,附加值提高,企业农户双赢”的要求,重点实施“五个一批”示范工程。

一是打造一批生态环保养殖示范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有关指示精神,加快生态环保养殖新模式的推广步伐,力争到2016年,全市建设生态环保养猪发酵床面积达到240万平方米以上,年出栏生态环保养殖生猪300万头以上;建设环保养禽发酵床面积600万平方米以上,年出栏肉禽1.8亿只以上。全市每个县区建设50个以上标准化生态环保养殖示范点,重点县区建设标准化生态环保养殖示范场区达到200个,实现生猪和家禽养殖全覆盖。

二是实施一批高效生态养殖示范园区工程。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以发展设施畜牧业、生态循环畜牧业和立体畜牧业为重点,在全市规划建设规模较大标准较高影响面较广的一批高效生态养殖示范园区。通过抓“一批高效生态养殖示范园区”建设,每年带动全市建成高效生态养殖示范场50个以上。

三是培植一批畜牧示范合作社。在现有畜牧合作社中选择条件较好的一批畜牧合作社进行规范化建设,提升其下联基地上联市场的组织带动能力。通过培植典型,带动一批畜牧合作社,每个县区力争每年规范完善或新发展3个以上畜牧合作社,全市每年规范完善30个,力争5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