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管理的职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05:00

农村经济管理的职能篇1

在现代市场经济的导向下农业的发展需要向着产业化的方向前进,目前在农业中对先进技术及经验成果的引进不断加大,但与此同时形成完善的产业化发展模式需要有高水平经济管理对农业产业链条进行规范化的管控,而执行这些条件离不开职业人才在其中的作用。人是第一生产力,为了促使农村农业经济可以有效提高及发展,需要注重新型农村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从而提供先进的管理理念及经营方式,带动农业产业化的进步。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新型农业人才;经济管理;农业职业教育

产业化是我国农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策略,而在现今市场经济的导向下产业化发展成为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这种制度为现今农村经济体制及经营模式带来极大的转变,而新型经济管理理念的应用突破了传统生产模式的束缚,改变了农村生产结构,使农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得到有效增强。为此,想要进一步促进农业产业化的进步需要重视农村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从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角度出发,发挥出农村职业教育的作用,满足现代农业对经济管理职业人才的需要。

1农业产业化发展对农村经济管理职业人才的需求分析

农村经济管理人才主要是指可以应用管理知识对自营的农产进行产业化的经营、管理,依照经营管理的要求形成系统化的管理模式,从而为社会不断的提供农业产品及农业服务,形成完整的经济经营模式。

1.1创业型的现代农业经营者

这种经济管理人才主要是依照市场导向及现代化技术的应用来进行经营,例如农产品的网络销售、期货交易、农业观光等,这些内容都需要依照市场信息的收集及市场需要来进行计划的设计及实施,并且职业人才必须要有足够的农业知识及相关技术,对经营管理及市场经济有充足的了解,在成本核算范围内开展创新型的农业经营模式。

1.2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农业产业化的最重要的一项表现就是其产业链所涉及的范围不断扩大、延伸,但是与此相对的却是农村劳动力的流失,这也促使农业必须向现代化的方向快速发展。在发达国家完善的农业体制中其各项工作多数是利用机械进行的,而农民只需提供服务性质的劳动,因此劳动力支出较少。而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就需要组建专业的合作组织,为农业生产提供现代技术、知识及服务,并在经营的过程中依照产业化的要求进行农业生产活动,从而为农村培养出更多的具有职业技能的新型农民。

2农村经济管理职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分析

对于农村中各类职业人才的来源主要有两种,一是专业学校所培养出的农业人才,二是通过短期农村职业教育培养出的人才。

2.1新型农村经济管理类职业人才增量培养不足

受固有的思想模式的影响,近些年来许多农业职业学校存在着生源不足的情况,并且一些涉农学校为了适应现代社会,普遍会增设一些热门职业,这也导致了农村经济管理专业招生较差的现象,再加上一些经济管理人才不愿意回到农村,因此造成了接受专业农村经济管理教育的人才不足的问题。

2.2农村经济管理职业培训率低

在农村中,一些专门从事农村经济管理培训工作的人员并不具备相应的管理知识及资格,再加上农业经济管理本身就涉及到经营、管理、技术等知识,因此进行培训的人员若是没有足够的知识水平很难为农民提供专业的职业培训服务,造成培训效率低下。同时进行培训的农村经济人还需要具有准确的市场洞察力并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等,但是在农村经济人群体中普遍存在着经济管理知识了解不够、文化素质水平较低及管理技能较差的现象,影响人才培养的效果。

2.3农村职业教育主体意识不足

在农村中开展经济管理人才培养所遇到的一项重要阻碍就是农民对职业教育参与程度不高,由于现今农村劳动力年龄结构组成主要以老年人为主,因此对新型技术及经营管理体制的接受度不足,其不愿意参与到职业培训中,影响新型农民教育在农村中的开展,无法为农村提供更多的经济管理职业人才。

3加快新型农村经济管理职业人才培养的对策

对于农村经济管理职业人才的培养需要依托于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内容及“三农”理论的应用,并从职业教育与新型农民教育的方向入手,结合农业在产业化发展中的需要,建立起完善的农村经济管理培养体系。

3.1明确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的本质内涵和功能

首先,要明确农村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定位。根据我国国情,目前农村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有两方面:第一,利用职业教育培养农民获得不同的职业技能,转移至城市就业;第二,通过新型农民培训的政策来帮助农民掌握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及职业技能,从而应用于农业的经营及管理中,以此来服务于农业,这部分接受培训的农民是促使农业现代化及产业化的主力军。新时期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应该更有力地突出为“三农”服务的本质内涵,将根本任务锁定为培养新型农民,培养既懂技术又懂经营的农村复合型实用人才,为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农业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服务。

3.2重视农村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

技术、技能的职业导向性是未来我国农村经济管理职业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第一,对农业职业学校加大投资力度,完善农村经济管理教育内容,从政策及资金上进行支持,为人才培养提供更好的外在条件,同时也需要扩大宣传力度,对农业发展对我国经济体制发展的意义及重要性进行宣传,促使更多的人投入到农业事业中;第二,在农业部相关的政策下对职业人才进行培训,通过不同的培训方式来帮助职业人才掌握农村经济管理的内容,提高学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保障培训效果。

4结语

在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农业产业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利用现代农业技术及经济管理方式来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这样可以有效的解放农村劳动力。农村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为农村经济的进步及发展提供了人才需要,也缓解了农村经济发展中需要面对的压力,从而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这也对维持社会稳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作者:刘振芳单位: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柳青街道财经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何付远.农业产业化发展与新型农村经济管理职业人才培养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2).

农村经济管理的职能篇2

[关键词]集体经济组织;经济职能;公共服务;监督职能

[基金项目]贵州民族大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集体经济组织职能研究”

【中图分类号】D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244(2014)06-141-1

集体经济组织是生产资料归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经济组织。有着城市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两种类型,本文针对的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分析研究。

一、集体经济组织概述

(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我国有多种表现形式,本质上是指在自然乡村范围内,由农民自愿联合,“将其各自所有的生产资料(土地、较大型农具、耕畜)投入集体所有,由集体组织农业生产经营,农民进行集体劳动,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农业社会主义经济组织。”现阶段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主要分为乡(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和以村民小组为单位的村内农业集体经济组织三个层次。

(二)我国法律中对于集体经济组织的规定

由《宪法》第八条规、《土地管理法》第十条、《民法通则》第二十七条《农业法》第二条规定可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村企业和其他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是不同的主体,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职能,不仅要区分其与村委会、乡(镇)政府的职能,也要区分其与以上组织的职能。

二、我国集体经济组织职能中存在的问题

(一)集体经济组织法律定位不明

《农业法》、《土地承包法》、《土地管理法》、《民法通则》《村委会组织法》等基本法律皆赋予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济管理的职能,但也并没有给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明晰的概念和确切的职能定位。虽然有些地方性法规《广东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规定》、《四川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关于如何确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问题请示的答复》等,然而效力等级较低,无法对于其组织职能及结构给予统一的界定。

(二)与村委会职能混淆

在《农业法》、《土地管理法》、《民法通则》等有关法律中,村委会与存集体经济组织的职能并非完全相互分离的,而是有时独立有时重合。在实践过程中易导致村委会对于集体经济组织职能的侵夺,不当监督导致二者职能的混淆,集体经济组织难以发挥应有职能。

(三)集体经济组织职能在村民中的存在感低

在农民的眼中,集体经济组织与村委会就是同一事物,并不存在集体经济组织独立职能之分。

三、解决集体经济组织职能履行问题的策略

(一)完善对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律规定:作为农村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的主要载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发展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

(二)划分集体经济组织与村委会职能:村委会的职能主要在于行政事务的管理,其兼有公共服务与集体财产管理职能,而集体经济组织主要集中与土地资产的管理和经营,可以根据各地的实际状态进行调整。

(三)加强农民自身对于集体经济组织的关注:由于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现实问题,农民对于自身应当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缺乏感知。应当加强对于农民权利意识的教育,由集体经济组织本身组织对于农民的法律意识教育,明确集体经济组织的职能实施方式,使得作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农民个体能够通过集体经济组织保障自己的应有权益。

四、集体经济组织的职能

(一)经济管理职能

对于集体经济组织去“经济化”,这很明显与集体经济组织存在的意义不符。所谓经济组织,分为经济和组织两个语词,对于集体经济组织中“经济”的含义,由它的产生原因可知应当是包含管理,收支以及经营管理的含义在内的。经济组织也即是说集合多数人共同管理经营。“经济”作为集体经济组织中的核心,是不可能也不应当被“去”掉的。其次,现代社会中的公共服务主要是由政府直接提供,或者由政府介入间接提供,完全可以满足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综上所述。没有理由也没有必要再将集体经济组织也拉入提供公共服务的队伍,将集体经济组织定位为简单的社区服务机构,既背离了其产生的缘由,也与其本身的词语含义相去甚远。

(二)公共服务职能

作为经济管理主体并不能在公共服务职能方面不完全剥离。在具体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主要从事与土地资源相关的经营管理活动,与一定程度上的公共服务提供是不可分割的,集体经济组织的公共服务职能可以集中于提供与经营管理生产资本相关的事项。

(三)监督职能

作为一级重要的经济参与主体,集体经济组织对于农民权益的保障承担着重要的职责。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既不能只承担社会服务职能也不能只承担简单的经营管理职能。其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性质决定了公共产品提供的服务性,而经济组织的实质又决定了其经营管理的必要性。为此,我们需要尽快出台位阶较高的法律规范统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权利、义务、责任等内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产权结构,内部管理结构和外部监督体系等内容。

参考文献:

[1]http:/wiki/集体经济组织

[2]杨国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制度创新研究[D].成都:四川农业大学,2007.

农村经济管理的职能篇3

1.农村经济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完善,影响工作的顺利开展

农村经济管理涉及到行政执法职能的多个方面,既与农村土地利益有关,又与农村财政管理挂钩,执法过程中任务繁重,情况复杂。同时,现阶段农村经济管理的制度不完善,法规不健全,农村经济管理部门不能够行之有效地做好本职工作,进而对后续的经济管理工作造成影响。

2.农经管理工作责权不匹配,开展工作难度大

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包括农村财务管理、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农民监督管理和农村合作组织建设四个方面的管理职能。管理工作覆盖面广,涉及方面较多,管理层级分工不够明确,致使上传下达失真。部分工作人员不够重视农经管理工作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也会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同时,政府不重视,领导不关心的现状也使农经管理工作在实际运行中不能做到责权对等。

3.农经管理工作经费不稳定,组织运转艰难

农经管理工作属政府部门,但除去国家财政收入,并无其他收入来源。而农经管理工作又常涉及到农村公共事业的支出。因此在没有任何行政事业性收入的情况下,要维持部门正常有效地运作是有很大困难的。

4.村级债务沉重,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村级债务支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税费改革后,村级财力下降,许多农村经济收入入不敷出,不但不能偿还陈债,甚至有的还出现新债,二是农村义务教育、维护社会稳定、河道治理、农田水利建设以及农村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的财政支出。村里没有能力拿出资金偿还债务,更没有能力拿出资金发展农村经济管理工作。

二、加强农村经济管理的对策

1.提高上级政府对农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

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与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息息相关,在党和政府日常工作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各级党委政府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摆正姿态,正确认识到农经管理的意义,并且为其发展出谋划策,贡献力量。切实加强领导并抓好工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与农民利益息息相关的就是土地了,在目前我国土地承包制度变化不大的环境下,许多新的问题厄待解决。为防止农村经济发生混乱,农村经济管理部门任务艰巨。在农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要发挥其作用,担负起监督审计的责任。这也是农经管理的主要职责。政府部门也应该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足够重视,并有所行动。

2.完善农经管理法律制度,保证职能高效行使

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经常会有一些政策性非常强的行政执法工作,比如,农村财务审计、土地纠纷调解、农民负担监管等工作。虽然有些法律法规对这些问题都有涉及,但是,专门针对农经管理的配套法规却较少。这也导致农经管理人员执起法来困难重重、无章可循。所以,要想保证农经管理部门能够高效地行使权力、执行工作,制定相应的农经部门的法律法规势在必行。

3.建设农经管理队伍,提高工作效率

农村经济管理部门面向农村,是与基层人员直接接触的部门,工作职能多,任务繁重,若是管理队伍现状与管理工作本身之间不协调的话,将会极大地影响部门工作的开展。所以,加强农经工作队伍建设意义重大。对各乡镇站所需的各类工作人员要重点培养,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整体能力;维持农经队伍稳定也至关重要,保证农经队伍成员都能够积极地对待工作。从各个方面对农经队伍的整体能力进行强化,建设一支高素质、高能力的农经队伍。

4.强化农村财务管理,保证工作经费充足

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是农经管理工作中的重点,虽然近年来各级财政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投入不断增加,但始终不足。因此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农经工作事关“四个确保”。在农村经济运行安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方面以及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监督新机制方面有着重要意义。推行农村财务民主管理,强化审计职能。改革财务管理模式,积极推行农村会计委托制。加强集体资产管理,确保集体财产安全和资源要素合理流动与开发。重点建设农村财会队伍,着力培训一批懂业务、爱岗敬业的农经人员队伍,严格落实持证上岗制度。

5.加强经济监督管理,化解债务危机

通过精简组织机构、资产盘活、蹲息降债、纠错减债等方式化解现有债务。加强村级集体经济监督管理,建立村集体借款审批制度。国家在一些大的利民工程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和财力补助。这些措施均有利于化解村级债务。

农村经济管理的职能篇4

论文关键词村民自治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律关系

一、法律对村民自治组织的性质及职能定位

关于村民自治组织的法律,既有《宪法》,又有《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民法通则》、《农业法》、《土地管理法》、《物权法》等。《宪法》第111条规定:“城市和农村按居民居住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2条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村民委员会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这两部作为目前涉及村民自治组织的最重要法律,都将村民委员会性质定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明确村民群众可以通过这一组织直接参与公共事务管理。《宪法》限定村民自治组织的区域范围是村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自治组织不能逾越“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对象范围,是对宪法规定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具体化,并且明确了村民自治组织采用的是四种行使自治权的方式。《民法通则》、《农业法》、《土地管理法》都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属于村民集体所有的,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经营、管理”;《物权法》第60条规定:“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代表集体行使所有权”等都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委员会职能并列为两个相互独立的村级组织。因此,相关法律均明确了村委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这一特性,并赋予了村民自治组织相应的职权:即要求村民自治组织只能是依法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充当的是公益人、仲裁人、守夜人和中介人的角色,既不能超越国家公权力的界限,也不能越过村民私权利的屏障。

二、法律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性质及职能定位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这一概念以法律形式出现,最早是在1982年《宪法》第8条中,1991年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又将其称之为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现行《宪法》等法律法规中则规范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为解决在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去”和“留”矛盾,又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革。然而,时至今日,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内涵、性质及职能定位,无论是法律或是学术界,尚未有统一、明确和具体的界定,由于缺乏专门法律规定,目前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了解,主要是从宪法或相关法律法规、文件中获得。分析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宪法和法律已涉及到该组织的概念。如《宪法》第8条第l款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农村中的生产、供销、信用、消费等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从本款中规定与现实中农村土地承包的作法相比较,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主要是指以土地为依托、以土地的集体所有为纽带、以农民为成员的“村组织”,该村组织既区别于村民委员会,也区别于农村中的生产、供销、信用、消费等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组织。二是公有制性质的经济组织,它以公有制为基础,以土地为主要生产资料,围绕土地产权推进,是公有经济在农村的重要体现形式之一。三是具有民事法律主体资格的其他社会组织,对本组织内农民集体所有的资产享有管理权和经营权的职能及权限。如《宪法》第17条“……集体经济组织实行民主管理,决定经营管理的重大问题。”《农业法》第10条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依法管理集体资产……”又如《民法通则》第74条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集体资产包括:法律规定为集体所有的土地……”规定了权限范围。四是重合于村民自治组织,它超越了单纯经济组织属性,还承担着社会管理和服务的职能,带有综合性组织的特点。如按照《宪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村民自治组织是同一机构,即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职能重叠,具有“政社合一性”。

三、对村民自治组织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律定位分析

(一)两者概念模糊,定性不准

实践中,村委会作为村民自治组织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承担的角色等同于村民自治组织,村民自治是在村委会组织法的规范下进行的,认为村民自治组织就是村民委员会。其实,村民自治组织不仅包括村委会,还包括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等。之所以将自治组织和村委会混为一谈,是特定法律环境、社会背景、理论背景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也是农村基层民主实践相对不足的表现。重新定位村民自治组织的概念,已成为进一步理清其职责,处理好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关系问题的前提。据统计,我国涉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法律文件近3000部,尽管多部法律法规多处涉及这一法律概念,但均未对其有明确定性,缺乏专门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以至于在一个村是否存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无论理论上还是法律上,并不清楚。

(二)由于自治权力影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运行机制不健全

村民自治组织因基层政权的委托,享有一定行政管理权,但行政权本身具有侵益性,村民自治组织常常僭越其公共事务管理的职权而代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职能,致使绝大部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没有独立发挥作用,缺乏良好的运行机制,缺乏正常运行所必需的自主决策、经营管理及监督维护机制,无法正确行使财产管理权和经营权,许多地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处于名存实亡的境地。2010年10月新修订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虽然一方面明确了村委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职能,应当尊重集体经济组织经济活动自主权,但另一方面却规定村委会管理本村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其他财产。

(三)两者法人地位不明确

宪法中多次出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这一名称,显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一类法律主体,但是主体身份如何?究竟是法人还是其他组织?法律并未明确规定,只是在湖北省和浙江省的地方性法规中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确定为法人。尽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一类法律主体的地位是毫无疑问的,但是,由于法律对其设立、变更、终止、机构设置及功能等方面规定的缺失,导致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人地位受到其他市场主体的质疑。其结果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无法与其他经济主体签订合同,只好以村民自治组织的名义参与经济活动,无法办理资产产权证明,限制了对其资产的经营管理能力。近些年,广东、浙江等农村集体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在谋求自身合法地位方面进行了广泛探索,但均未摆脱“政社合一”的经营模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人地位模糊混乱,直接影响到村民自治功能的实现。

四、明确村民自治组织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关系的思考

(一)明确各自内涵

为解决目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定义五花八门的的现象,在立法中,应考虑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的历史继承性、现在股份合作制改革的实践以及部分地方的立法经验,在此基础上综合概括出来。可以这样定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它是在农村集体所有制基础上建立的,以行政村为单位,以土地为核心的集体生产资料所有权的代表者,是农村集体经济的组织载体,是与村民委员会并列的经济组织实体。村民自治组织不是政权组织,尽管接受委托办理某些事务,但是以乡镇府的名义办理,是一种行政委托关系,不是直接行使行政权。所管理的村事务,法律已明确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因此我们可以考虑将村民自治组织的定义界定为,是指依法办理与村民利益相关的村内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协助基层政权办理部分委托事务,实现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发展的组织。

(二)明确各自职责和权限

村民自治组织和集体经济组织的职能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是农村公共事务管理者,而后者则是农村集体经济的经营者,两者的性质、宗旨都是不同的。作为公共事务者,村民自治组织受村民授权,它的宗旨是从事公益事务,不具有营利性,不承担市场风险。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它拥有农村集体资产,其目的是用集体资产实现农民的生产和福利,会开展经营活动并承担一定的市场风险,它与村民自治组织不应当存在管理与服从的隶属关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经济组织,其法人财产完全按市场法则运作,有其独立的运营模式;村民自治组织是准行政组织,其运行遵循政治规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村民自治组织以服务村民、贯彻执行党和政府的政策法规为目标,二者是各自独立的组织。因此应修改《村委会组织法》第五条中规定,删除村民自治组织有经济职能的规定。

农村经济管理的职能篇5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推进,我国农村经济也在高速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伴随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强管理工作就显得尤其重要,农村经济工作是否顺利发展,农村财务管理是否规范,集体财产是否安全与完整,都直接影响到党群关系及干群关系。对农村经济运行实行监督的有效办法是进行审计,通过有效的审计工作,能够了解农村经济的运行情况,对于集体财产的管理、对于农民群众的利益保护,对于加强农村干部的廉政建设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农村改革及稳定,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关键词:

农村经济;审计;问题;对策

1农村经济审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农村经济审计工作难度较大

农村的审计工作主要由各级农村经营管理机构承担,也就是各级农经管理站。由于基层管理单位的改革,经过合并等导致一些组织的工作职能削弱,而县级农经站机构规格也不高,但管理面较广,任务量大,工作上很难协调,落实上存在困难,农村审计工作难度较大。由于农经审计部门的级别限制,在具体的审计工作中,往往存在有责无权的局面,虽然审计工作的开展有法可依,但是却没有处罚权,在审计执法方面力度不强。审计经费短缺,导致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条件相对较差,积极性不高,影响审计工作开展。

1.2农村财务人员及审计人员专业水平不高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城乡二元制发展模式,导致农村在整体发展水平上处于落后状态,经济发展及管理水平也比较滞后。普遍的情况是农村经济的会计基本上都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在会计业务上基本上处于一知半解状态,会计处理极不规范。在财务的收支审批上,基本上都是村主任承担,对于经济工作熟悉的少之又少,在收支审批上存在很大的随意性,而农经站的审计人员,虽然近些年来整体专业水平不断上升,但是相对于庞杂的农村经济事务来讲,人手明显不够用,而且人员变动频繁,导致审计水平提高较慢。审计工作是一项要求相对比较全面,而且专业性较强的工作,要求审计人员必须懂审计、会计、法律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要求农村经济管理者要具备一定的会计知识和道德素养。

1.3农村财务管理存在不规范之处

由于农村财会人员的专业水平较低,所以在财会业务的管理上存在许多问题,一方面是会计单据不规范,另一方面是账目不规范。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明显滞后性和不均衡性,村级财务管理中,手制收条、收据情况仍有存在,财务单据不规范的问题在一些地方还普遍存在。在农村财务做账的过程中,由于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等原因,设置的会计科目五花八门,难以体现农村经济的收支情况,给审计工作带来较大的难度,特别是对于专项资金的审计工作,难度更大。

1.4农村经济的审计制度不完善

虽然在农村的财务管理中,多数地方都设立专职的农经员,对于农村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农村的财务审计中仍然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一些地方在农村财务审计制度建设方面落后,导致集体资金的管理缺乏力度,财务公开不透明,不公正,在资金的使用和支配上存在很大的随意性,缺乏制度约束,审计监督的实效性难以发挥。

2加强农村经济审计工作的相应对策

2.1树立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权威性

农村经济审计工作是农村经济管理中十分重要的工作内容,是对集体资产及农村财务管理的进一步延伸,承担着政府职责及行政职能,应当权职清晰,权责对等,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做到位,把国家的农村政策落实到位。农经部门对于农村的经营管理,要逐步向行政管理方面转变,逐步树立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权威性,发挥管理职能的作用,确保农村经济管理的顺利进行。在职能上要进行加强,各地政府要认真重视农经管理工作,在机构、人员、经费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改善办公条件,协同纪检、等部门做好农村经济的审计工作,促进农村经济的良好发展。

2.2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管理者素质

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质量,主要取决于管理工作者的素质高低,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农经管理队伍。在业务方面要熟练,在专业方面要突出,在知识结构方面要全面,不仅懂经济运行,而且要懂得经济管理,具备法律、市场、财务等多方面的知识。提高的手段是要不断加强内部培训,对经济管理人员及审计工作人员进行法律、政策及业务培训,提高政策水平及业务技术,满足农村经济发展需要。采用动态人才管理方式,对于农村经济的管理人员及审计人员,实行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制度,不断引进新人充实到管理队伍中,同时也要淘汰业务能力低、责任心不强的经济管理人员,把具有审计、会计专业知识的审计人才调换到经济管理工作岗位上,发挥管理者职能作用。

2.3不断加大审计监管力度

各级农经管理部门要在政府的支持下,在政策的引导下,逐步建立健全农村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审计制度,全面推行“村账乡管”,同时要加大审计力度,重点审计农村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特别是对一些违法乱纪的行为,通过审计促进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促进农村财务的公开,加强民主监督,推动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农村经济审计深入开展。

2.4加大对农村经济审计宣传力度

农村经济管理的职能篇6

一、区农委工作职能现状

200年,石景山区根据《北京市石景山区机构改革方案》(京文[200]43号),设置北京市石景山区农业委员会,作为主管全区农村各项事业的区政府工作部门。此方案中对农委原有职能进行了必要的调整:

一是划出部分职能移交相关部门

1、负责生猪屠宰行业的管理职能,交给区经贸委。

2、交给街道办事处的农村行政管理职能:

(1)双拥工作,残疾人管理,社会救济工作,农村户籍、殡葬和民族宗教事务管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2)农村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管理工作,农村成人教育工作,农村环境卫生、农村医疗保健工作,托幼工作,农村文化、体育活动,农村义务献血工作。

(3)农村计划生育及外来人口计划生育工作。

(4)农村社会秩序??案率;部署重大节、假日或会议期间的治安保卫工作;做好外来人口管理工作;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二是取消了部分职能

1、取消对种子检验员证、农作物种子准运证明、农药和兽药广告、兽药制剂许可证、兽药生物制品供应许可证、饲料药物添加剂文号、犬类用品销售、宠物饲料厂、人工鱼塘填塘造地、渔业养殖使用证的审批。

2、取消对农业机械推广许可证的核准。

三是明确了区农委十七项主要职责

1、研究拟定本区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年度指导性计划并监督实施。

2、研究指导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工作。

3、组织农业、林业生产和技术推广工作。

4、负责本区农、林、水、牧、渔、农机等基本建设,并进行监督检查。

5、负责本区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和农业机械的管理工作;负责农业机械安全监理、维修行业管理工作;负责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负责基本农田保护、森林防火工作。

6、负责农业科技项目的实施以及农业科技成果的申报工作;组织指导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承担农民技术职称评审和指导农业职业技能开发工作。

7、??疫工作;组织实施畜产资源的保护工作。

8、负责实施取水许可制度;负责地下水取水核准;承担河道、水库、湖泊的保护管理工作;监测河流、湖泊、水库及饮水区等水域的水量、水质,研究水域的纳污能力,提出限制排污总量的意见和办法并监督实施。组织、指导水政监察和水行政执法。

9、负责对石景山区农村集体房地产及农民个人房地产进行系统管理工作。

10、负责农村全系统的来信来访的查处、接待和人大、政协联络和提案处理工作。

11、负责乡镇企业的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及乡镇企业局对企业的管理职能。

12、负责全农委系统的财务管理,下属企业的财务人员培训和管理;负责农委系统的各项统计及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工作;负责对农委系统各企业、事业单位和农工商公司经济活动的审计监督。

13、负责农委系统劳动人事管理工作,负责农委系统行政事业单位、原社办企业计划生育、献血等行政工作;负责农民户口迁入迁出的审批。

14、负责林地使用、林木采伐、林木运输、林权证的发放;防汛抗旱抢险方案等项目的审批工作。

15、对市农、林、牧各部门对口工作。

16、完成区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此职能调整方案一直沿用至今。其中,在2005年,农委第8项职能水务工作已移交我区当年成立的水务局,农委目前实际上共承担16项职能。农委作为区政府的职能部门,对全区集体经济组织行使行政管理的职能。

农委机关下设11个行政职能科室:农委办公室、劳动人事科、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房地产管理科、财务科、审计科、统计科、农村经济综合办公室、乡镇企业科、农业办公室、行政综合办公室。自职能调整后工作人员精简近一半,现有从事行政工作公务员33人,管理着全区十二个农工商公司、十二个直属事业单位、7家社办企业。其中各农工商公司分别是:麻峪工贸中心、华美天祥贸易有限公司、华美宏信商贸有限公司、古城泰然投资管理公司、景阳天昊投资管理公司、北辛安农工商公司、向阳农工商公司、衙门口农工商公司、八宝山农工商公司、五里坨农工商公司、处农工商公司、黑石头农工商公司。直属事业单位有经管站、城乡信息、农科所、农机监理站、农机管理站、农培班、农研所、畜牧局、兽医站、种子站、农技站、杨庄医院;社办企业有京原奶牛厂、杨庄苗圃、四环化工厂、永丰鸡厂、银凤凰熔炼厂、三建公司、汽车配件厂。

我区农村于200年12月1日实施了整建制一次性农转居,我区城乡二元结构管理体制改革已经完成,原农村地区开始向城市化过渡。户籍的改变,使农转居职工全部纳入社会保障管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正在有序推进,经济发展和农转居人员就业取得了初步成效,旧村改造正逐步实施,地区整体面貌有了一定的改观。

200年以来,农委系统重点发展了一批都市经济产业项目,如神农庄园、博古艺苑、休闲绿洲等。对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导作用。为今后全系统经济的转型发展搭建了坚实的框架。

二、转居后农委部分职能不顺,需要进行调整

农委在原有职能的履职上,做了很多工作,促进了集体经济的发展,保持了稳定的大局。但从实际出发,亟需对部分职能进行强化和作出必要的调整:

一是要强化对集体经济的监督和管理职能。农转居以来凸显了许多矛盾,但究其原因从根本上讲还是发展不足,经济实力薄弱造成的。近年来农委大规模群体访下降,局面稳定下来,其关键点是农委狠抓了经济发展,创办神农庄园等一批上规模上水平的重大项目,为稳定局面,推动就业,改善民生创造了条件。当前看,原农村集体经济存在五方面严重不足:

(1)包袱沉重,难以轻装前进。为在册职工补、趸缴社保费7650万元,转居后的2006年,全系统缴纳社保费2925万元,发放退休费1272.8万元,6家公司在改制时,兑现改制资产处置资金30084万元,因此,大多数公司的家底空虚,发展资金明显不足。

(2)集体经济组织赖以维持经济发展的土地的可利用空间因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化被挤占得越来越小,企业发展空间被不断挤压、缩小,需要走科学化、集约化的发展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率。

(3)企业在新开发建设项目上受到多重制约,如土地的使用问题、规划立项审批问题等,使得各公司按正常程序申报经济发展项目周期过长,严重影响企业经济发展。

(4)生产力水平较低,多数公司尚未形成支柱产业,企业资产收益率目前提高到11%左右,还处于较低水平。

(5)企业管理者素质不高,经营管理能力有限。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农委认真总结几年来的工作经验,在坚持发展主旨的前提下,要强化对集体经济运行的调控,监督和管理。根据我区实际,在农委保障集体经济组织依法管理、自主经营的同时,更必须要强化、细化对集体经济组织和重大发展项目的指导和监控。其重点工作是帮助各公司拟定中长期经济发展规划:对公司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引进外力和竞争机制;对重大项目组织专门人员进行包装运作;协调制定区域内支持集体经济快速发展的政策、措施等等。总之,农委要在现有人员编制很紧的情况下,先行调整充实经济科室人员,切实加强对农委系统集体经济的领导,全面强化农委对集体经济的管理职能。

二是深化改革,强化集体资产管理。随着石景山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我区农转居人员的生产、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一方面表现为原农村地区生产力水平的迅速提高和农转居人员生活水平的较大的改善;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农转居人员赖以生存的生产、生活地域空间日益缩小。这种巨变,必然对地区集体经济组织产生猛烈撞击,集体经济组织的生产关系与城市化进程不相适应的矛盾逐渐显现。因此,集体经济组织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进行必要的制度创新。这不但是推动集体经济焕发活力、实现持续和谐发展的需要,更是强化集体资产管理、保护好农转居人员合法权益、维护我区社会稳定的需要。

我区还有5家农工商公司未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产权制度改革需要大量的资金。从这五家公司目前情况看,改制难度相当大,八宝山农工商公司粗算需要兑付改制资金2—3亿元,处农工商公司现在还存有历史欠债上亿元,其他三个公司衙门口、五里坨、黑石头也都存在着资金匮乏的现实难题,改制难度巨大。

加强集体资产的管理是集体经济组织增强经济实力的有效途径。目前,集体经济组织普遍存在缺乏活力、集体资产利用效率不高、集体资产管理薄弱等问题。这些不足的存在不但直接影响集体经济发展,对我区和谐城区建设也会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农委要通过加强对集体资产的管理,使集体资产得到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特别要通过深化改革逐步建立起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民主监督、科学管理的集体资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从而激发集体经济的生机和活力,增强集体经济实力。

目前农委系统正处于向城市化迈进的重要阶段,为保证这一转变的顺利进行,农委作为政府一级部门,应该在指导全系统尤其是各农工商公司各项工作中担负起更多的管理、监督职能,力促各农工商公司向现代化、正规化、标准化企业迈进,顺利融入市场竞争领域,尽可能避免出现农工商公司因经营管理不善、个人独断专行、重大决策失误等造成集体经济出现重大损失、影响集体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局面。

具体讲应抓好三项大事,一是加大培训,全面提升领导干部队伍素质和领导水平,以适应现代化企业管理的需要;二是在机制、体制上大胆进行探索,走社会化、科学化管理之路,促进企业快速发展;三是继续抓好对土地、投资和资金的三项硬性管理,适当恢复农委经管站的经管职能,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增强集体经济活力。

三是有计划地削弱已纳入城市管理范畴的职能。我区的农业生产已经基本退出历史舞台,相应的农业管理指导工作也基本停滞。区农委的管理工作已从指导组织农业生产、农业科技服务转移到保持稳定,做好农转居后续工作,指导集体经济组织改制,实现集体经济再发展和推进全区协调统筹发展上来,为确保农委适应这一变化之需要,确保农委基本职能的实现,我们要按照逐渐淡化农委城市管理职能,削弱社会化管理职能的目标,对农委现有部分职能进行大胆、必要的调整。

具体讲,可以从三方面入手进行适当调整,一是将林业行政管理工作移交区园林局管理。我区虽在集体土地上有林地,但已没有林业生产任务,实质上是对林地的砍伐和林木病虫害防治进行管理,而区园林局对国有林地管理也是此两项职能。建议在我区一次性农转居的条件下,虽然土地未变性,但可以签订管理合同的形式一并交付区园林局进行管理,以避免人力、物力的浪费,减轻农委管理负担;二是由于我区已全面停止禽畜等畜牧业生产,与东城、西城、崇文、宣武四区一并按照城市标准进行管理,城四区把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放在卫生局,而我区仍由农委负责该项工作,从政府职能部门设置和管理上看有些混乱。可考虑与城四区一样,将此项工作放在区卫生局。三是农委职责中还涉及到负责对我区农村集体房地产进行系统管理工作。实际上,农委本身并不具备对我区集体土地实施行政管理的职能,建议区政府适时或在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后将该项工作划转到国土分局统一管理。

农村经济管理的职能篇7

(一)人员结构老龄化目前基层包括镇、街道,包括村一级农经管理人员老龄化及其严重。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信息化的日新月异,虽然这些人基层工作经验丰富,但是接受新生事物能力有所下降,普遍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农村“三资”管理的电算化、系统管理的网络化、基础管理的信息化等,大部分年龄偏大的同志操作起来很吃力或者“跟不上趟”,完全不能胜任当前工作的较高要求。严重影响了基层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

(二)业务素质不达标镇村两级农经管理干部知识结构单一,不能满足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业市场化和产业化发展的要求,执政能力较差。并且这些人员年龄结构较大普遍在50到60周岁之间,这些人当年参加工作的时候是能胜任工作的,随着社会发展,信息化要求越来越高,这部分人生活压力较大,接受能力明显不足,最明显的莫过于操作电脑和软件很吃力,不能运用电子手段提高办公效率和质量。

(三)工作人员待遇低1.乡镇、街道办事处经管站代记账会计一般是临时工,其工资一般是在编工作人员工资的一半,且没有正规的晋升职务、职称和工资上涨的渠道,往往一干就是一辈子,工作量相当的前提下显失公平。2.我地区组织部门规定村一级记账员、出纳是支部书记工资的70%,发达一点的村支部书记工资平均4万元/年左右,西部不发达村支部书记平均工资只有1万元/年左右。对人口大村来说,业务繁多,服务对象多,在重视“三农”工作的今天,服务于“三农”工作一线且为稳定基层工作作出贡献的农村经济管理人员基本待遇得不到保障,必将影响到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也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地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稳定开展。

(四)农村经济管理人员对本职工作缺乏一定的重视我国对三农工作是非常重视的,制定颁布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这些制度对农村经济管理有着具体明确的规定,但是这些规定没有得到农经管理人员的充分认识,直接导致了执行力差、农村经济管理效果不显著的问题。导致以上问题出现的原因有以下几点:基层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人员没有因为经济的发展而随之改变固有思想;农村经济管理人员业务素质较低,对管理工作没有明确的认识与要求,造成经济管理制度没有足够的执行力度,很多政策没能彻底贯彻执行;农村经济管理人员没有充分意识到农村经济管理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和重要性。

二、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增加人员编制,稳定农经队伍逐步添加工作人员,不断更新优化人员结构,乡镇、街道办事处的经管站编制逐步应达到2~3人,达到定编、定岗、定员,确保有专人承担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完善问责制度。村一级要逐步加强将记账员列入村“两委”主要干部行列,变“四职干部”为“五职干部”,增加记账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村一级组织的经济管理活力。

(二)改善年龄结构,适应业务需求乡镇、街道办事处农村经济管理部门要逐步自然减员,招录年轻干部充实经管队伍。村一级要注重发展年轻后备干部力量,达到岗位有接班,业务有人精。村一级要在村“两委”换届中对记账员职务的竞争人选提出严格年龄要求。

(三)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镇村两级首先在用人、进人时要对学历、能力把好关,更要经常参加农经干部培训,既要重视业务知识的培训,政策法规培训,更要重视提高农经人员的政治素质培训,造就一支有较高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的农经工作队伍,鼓励经济管理人员多参加更高层次的学历教育,提高文化素养,增强把握和运用现代经济发展规律的能力。

(四)提高待遇,激励工作干劲在定编、定岗、定员的前提下,确定提高镇、村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激励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做到人人能干事,人人想干事。

农村经济管理的职能篇8

【关键词】县级政府农村经济发挥职能

自从对于农村经济建设这个目标公布以后,我国就对怎样实现和进行农村经济建设方面的理论进行了各方面的实践和深入的探究。事实证明,在农村经济建设的过程中,政府的智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政府职能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并且在农村经济建设中提出了,如何能够更好的发挥政府的各方面的职能,从而为农村经济建设更好的服务。

一、以人为本是新农村经济建设的要旨

以人为本可以使在农村生活的广大农民获得认可感、幸福感以及舒适感,也是对农村建设的最终目标,目前,农村经济建设中最重要的一个主体还是政府,基层政府应该在观念上认清以人为本的科学发感观的思想和内涵,农村经济建设项目中包括政府牵头,招商引资,专家评估,农村的评价和选择三项基本工作。通过完善制度的过程中,来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二、县级政府职能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政府职能的有效率低下,导致公共资源的大量浪费。其主要原因是县级政府职能的专业化和高度集权化认识不到位。例如,对一些农业投资的调查结果显示,农业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之后,以及政府职能划分过细及高度集权就引起了部门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所以对农业投资的使用效果和效率造成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其次,有些县政府职能的越位、错位、以及缺位,越位主要是指县级政府不能对政府与社会、市场和企业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良好的处理,管了一些无法管理和不好管理的事情。例如,要利用行政手段对农业产业化的结构进行调整。错位主要是指县级政府不能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处理,无法将科学发展观以及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基本思想来指导各项工作,从而导致了各方面之间关系的紧张,生态环境的恶化,宗教与宗族势力抬头,严重的违背了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原则。缺位主要是指县级政府不能对自己的分内事情进行妥善的管理,从而导致社会出现权利的真空,无法满足公共服找约肮众的基本利益要求。总体来说,在农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处于较低水平;第二,农村教育服务水平明显滞后;第三,乡村文化服务供给不足;第四,农村公共就业服务基本处于空白的状态;第五,农村社保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第六,农村科技与信息的服务体系明显滞后;第七,农村基础社会比较落后;第八,农村缺乏长远规划。

三、县级政府职能定位的理性思考及具体对策

(一)服务职能

从本质上而言,领导就是服务。县级政府不但要对机关自身事物的行政管理工作进行加强以外,更重要的是还应该与上级政府一起负责管辖区域范围内的农村和社区提供充足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同时,还应该对必要的农业技术研究和指导、良种培育、市场开发以及供求信息的提供等多方面的内容。

(二)协调职能

协调职能也是县级政府管理的基本内容。县级政府应该对各个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市直部门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的协调。县级政府的职能部门在乡镇或者街道一级的政府都设有派出或者直属机构,例如粮食管理所,派出所和工商所等分支机构,为了更好的使这些部门进行良好的沟通和配合,就需要县级政府发挥相应的作用来对各级下属政府以及县直机构相互的关系进行协调。

(三)指导职能

县级政府首先应该对乡镇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的指导,然后由乡镇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来指导开展农村经济建设的相关工作,这在《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四条中有明确规定。

(四)监督职能

县级政府的监督职能主要指的是对本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各类行业,各个部门以及各项经济活动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能够使对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进行合理的遵守,以及政府和各项法规等等,还要对财政制度以及相关的纪律进行遵守。以及对各个企业、各个经济组织以及村民个人从事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从而使能够很好地对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规章制度等等进行严格的遵守,要做到有法可依、遵纪守法、合理致富的理性原则对经济的顺利发展以及农村经济建设的顺利实施进行相应的确保。

(五)教育职能

县级政府还应该积极的组织下级政府、村民进行专业知识的教育以及各方面的培训等等,从而对吸收科技知识以及对市场驾驭的基本能力进行不断的提高,也要对我国的法律意识以及诚信道德的意识不断的进行增强,通过各方面的教育以及引导,来规范农民各方面的基本行为,从而使农民的基本素养有相应的提高。保证农村经济建设不断的在我国发展起来,从而使农民的收入以及当地地区的良好环境和形象进行不断的提高,也要对政府的各项监督职能不断的加强,对各项的法律法规不断的进行完善,要对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的发现和解决。

四、结语:

总体来说,在我国当下的新农村经济建筑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并且开展着,在实际的执行过程当中,应该以党的政策方针为中心进行指导,一切从当地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的对当地政府的职能发挥出合理的作用,从而使当地农村的经济建设更加美好,也使政府能够对广大的农村群众进行服务。

参考文献:

[1]连鑫.县级政府在新农村经济建设中发挥的职能[J].中国农业信息,2015,(05):105-106

[2]李岚.西南欠发达地区县级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职能定位研究[J].贵州大学,2008,(06):54-56

农村经济管理的职能篇9

文章编号:1005-913X(2017)06-0046-04

abstract:theruralcollectiveeconomicorganizationsandvillagers’committeesarecloselyassociatedwitheachother,butalsohavegreatdifferences.thelegalrelationshipbetweenthemshouldbeperfected.First,thelawsandadministrativeregulationsofruralcollectiveeconomicorganizationsshouldbemade,whichtoadaptwithorganicLawoftheVillagers’Committeesof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andorganicLawoftheVillagersCommitteesof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Second,marketprincipleofruralcollectiveeconomicorganizationshouldbeestablished,andruralcollectiveeconomicorganizationshouldbelocatedatenterpriselegalperson.third,establishingtheprincipleofseparationofresourceassetsandoperatingassetstoavoidthelossofland.Fourth,theunioncertificationsystemofvillagersandmembersofruralcollectiveeconomicorganizationsshouldbemade,whichincludestheregistrationsystemofresidentsandstandardsystemofcomplyingwithdutyoflawsandregulationsandtheconstitutionofruralcollectiveeconomicorganization.

Keywords:Ruralcollectiveeconomicorganization,villagers’committee,legalrelationship,suggestion

?S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速,农村同时发生巨大变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村民委员会之间的法律地位,存在说不清道不明的尴尬关系,对产权界定和经济有序发展有大影响。因此,从法律角度分清两者界限极为重要。

一、村民委员会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联系

(一)概念及设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二条规定村民委员会概念,指“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职能是“治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指由农民自愿互助合作,投入各自所有的土地、大中型农具、耕畜等生产资料,经过改革发展形成的以土地集体所有为本质特征的区域性经济共同体。如《广东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规定》第三条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指原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建制经过改革、改造、改组形成的合作经济组织,包括经济联合总社、经济联合社、经济合作社和股份合作经济联合总社、股份合作经济联合社、股份合作经济社等。”

从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村民小组或村民委员会是同一机构,即两枚印章一套机构。二者决策机制相似,实践中职能相互重叠,特别是对农村基层社会的管理与服务,二者无法截然分开,具有“政社合一性”。有论点认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重合于村民委员会的自治组织。[1]

从设立方面而言,村民委员会由定居在一定地域的村民组成。在此基础上,依历史经验看,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主体可以是乡镇、村民委员会和村民小组。但由于乡镇是行政机关,根据经政分离原则,乡镇设立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较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主要由村民委员会建立,也有部分由村民小组建立。因此,一个村民委员会可以设立一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也可以包括由村民小组设立的相应的几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同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本身是村民,但是并非所有村民都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目前现状表明,已经改为股份制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除了成员拥有个人股份外,村民委员会拥有集体股份。[2]如珠江三角洲农村基本都是如此情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既有个体成员,还有组织成员。

(二)共同特征

1.集体性

村民委员会是一定数量村民组成的自治组织,其集体性不言而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源自1950年初的农业合作化运动,是为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改造,在自然乡村范围内,更多是在一个生产队范围内,由农民自愿联合,将各自所有的生产资料,如土地(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不包括农村宅基地)、较大型农具、耕地,投入集体所有,由集体组织农业生产经营,农民进行集体劳动,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农业经济组织。

1984年底我国基本完成由社到乡(镇)转变,乡(镇)农业合作经济联合组织消失,只是保留生产大队一级的集体经济组织。在生产大队的地理基础上设立的自然村,单独或联合设立村民委员会。由于农村改革不彻底不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政策、法律法规不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及其活动一直处于由村民委员及其村民小组代管状态。

2.经济性

村民委?t会自治性除了政治、社会保障等职能外,当然包括经济方面的自治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二十四条规定,村民委员会管理“从村集体经济所得收益的使用”“征地补偿费的使用、分配方案”等经济权益。与此同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主要行使经济职能,与村民委员会的多种职能有区别。《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八条规定,“村民委员会应当支持和组织村民依法发展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和其他经济,承担本村生产的服务和协调工作,促进农村生产建设和经济发展。”

3.独立主体性

作为基层自治组织的村民委员会无疑是一个法律主体,但到底有无法人资格,之前归入《民法通则》规定的其他组织。新颁布的《民法总则》将其规定为特别法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独立主体,广义上它包括多种形式,如上海市的集体经济组织存在有限责任公司、社区股份合作社和经济合作社等形式。[3]但是据《广东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属于“其他组织”范畴,包括经济联合总社、经济联合社、经济合作社和股份合作经济联合总社、股份合作经济联合社、股份合作经济社等形式。而《民法总则》同样将其定义为特别法人。它依法律和政策规定建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拥有独立的财产和自主进行生产经营的能力,并能在一定的财产范围内(土地所有权除外)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符合民事主体的资格条件。

4.与集体所有土地密切关联性

集体所有土地是中国农村的核心问题。村民委员会根据“村民居住状况、人口多少”的情况设立,具有“地缘性”。当依靠土地群居的人数达到一定数量,则可以自治形成村民委员会,其中土地权属是其核心。村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登记在村民委员会名下,由其管理。然而,村民委员会管理这些集体土地的主要方式是“支持和组织村民依法发展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和其他经济”,即通过成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来管理,并且要“尊重并支持集体经济组织依法独立进行经济活动的自主权。”这样一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同样享有集体土地所有权”权利,如《广东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规定》第12条规定:“经营管理属于本组织成员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其他资产。”

村民委员会享有村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管理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享有本组织成员集体所有的土地管理权,虽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由村民委员会设立的,但两者的土地管理权是否一致。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所谓“双层经营体制,”即以统和分为标准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全“统”,即由集体统一经营和管理;二是“统”和“分”相结合,即既有家庭承包经营,又有集体统一经营,两者相结合;三是全“分”,即全部由家庭承包分散经营。第三种情况较少存在,第二种情况普遍存在,第一种情况多数发生在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发达的农村。《农村土地承包法》明确规定发包方是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而“承包方是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这里的承包方不是村民委员会的村民,而只能是集体组织成员。如果村民不加入集体经济组织,一般无权承包土地。如今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如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制造业蓬勃发展,村镇一体化,土地需求日益增加,原来以实行家庭承包土地为主的分散模式,不再适合规模化的制造业生产,部分村民委员会自发地将集体土地收归统一经营和管理,即以“统”为主导。在此基础上,股份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始出现。谁是股份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谁享有股份权益?新的法律问题也随之出现且亟待解决。

村民委员会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之间重要的联系纽带之一是土地管理权。因此,回到前面提出的问题,两者的土地管理权是否一致?或者进一步问,两者的财产范围是否一致?集体财产包括资产、资源和资金(“三资”),集体土地可以分为农用地、宅基地和建设用地三部分。这三部分土地均可属于村民委员会所有,特别是宅基地、公用祠堂、庙宇一般登记在村民委员会名下。然而,大部分农村的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则登记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名下。不将土地转入集体经济组织内的现象,在长三角的农村也存在。[3]由此可见,村民委员会土地的管理权要比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要广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管理权首先源于村民委员会的集体所有权,但村民委员会的土地则不一定全部划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民法总则》第101条第二款规定,“未设立集体经济组织的,村民委员会可以依法代行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职能。”

二、村民委员会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差异

尽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村民委员会有千丝万缕关系,并且存在诸多相同之处,但是,两者是两个独立法律主体,不可混为一谈。然而,生活中许多人没有区分两者差别,导致在某些法律问题上拿捏不定。另外,根据广东省有关文件精神,村民委员会与农民集体经济组织相分离是大势所趋,也是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多元化的必然要求,如有些地方的农民集体经济组织转型为公司或其他模式,这样更有利市场的健康发展。

(一)法律渊源不同

1998年制定并于2010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是村民委员会的法律依据。然而,除了《民法总则》比较明确农村集经济组织是特别法人外,至今尚无全国的独立立法,只是某些省份自行制定地方法规或地方规章,如广东省人民政府2006年7月颁布的《广东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规定》,四川省《四川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关于如何确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问题请示的答复》等。2006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则是属于城镇农村的合作经济组织的法律,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无关。

(二)主体性质不同

虽然两者具有独立法律主体资格,均属“特别法人”,但是村民委员会是自治组织,备案机关是各地民政局。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却向当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如农业局)登记,领取机构代码,更多体现盈利性质的经济性。《广东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规定》第13条第一款第(三)项明确指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独立进行经济活动,管理内部事务”。同时,从新设方面看,村民委员会与机关法人的设立相仿,在自生自发的基础上,由行政机关指导下设立,带有若干强制性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则是由成员自愿组成,不能强制村民加入,因此导致有些村民不是组织成员,而且当村民想加入组织时,不能够自生自发取得,从而导致成员权纠纷产生。

(三)职能不同

村民委员会具有诸多职能,如政治职能、社会职能、文化职能和经济职能。村民委员会需要行使征兵、计生、安保、选举等政治职能,同时行使保障村民安居、互助等社会职能,另外还有教育、宣传等文化职能,而经济职能除了自己行使一部分外,大部分转移给了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因此,农民集体经济组织主要行使经济职能。区分两者的不同职能,可以辨清某些法律问题的细节。譬如宅基地问题,许多人认为是经济职能的范畴,但是宅基地是村民安居的保障,应该属于社会职能,而不是应用于市场的经济职能。因此,有关宅基地的纠纷,其主体是村民和村民委员会,而不是村民(成员)与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此类争议不应归入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纠纷范围。[4]

(四)成员资格标准不同

村民委员会由居住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村民通过选举出来的代表构成,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由成员构成,其成员与村民有密切关系,但两者不是同一的关系,成员主要来自村民,但村民不一定是成员。

我国《宪法》对居住在城市和农村的人一律称居民,也从没有把户籍制度作为分水岭。尽管客观上户籍制度是判断“村民”的标准之一。《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没有给村民下个明确的法律定义,但是第13条规定了村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可以从中判断确定村民的有关标准:一是户籍在本村并且在本村居住的村民;二是户籍在本村,不在本村居住,本人表示参加选举的村民;三是户籍不在本村,在本村居住一年以上,本人申请参加选举,并且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同意参加选举的公民。从这三种情况来看,判断“村民”的标准有二,一是户口,二是居住。两者是或然的选择关系,有其中之一标准即可认定为“村民”。国务院2014年7月30日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取消农业户口,居住制度将成为判断“村民”的重要标准。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概念和范围如何确定。由于我国对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尚无立法,只是各个省份自行制定地方法规或地方规章。这些地方法规、规章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普遍采取复合标准的方法,既要户籍登记的形式,还要以长期居住的事实或履行法律法规和组织章程规定义务等实质内容,综合确定集体组织成员资格。

由此可见两者判断标准的关系。村民的判断标准是“户口或居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标准是“户口加履行义务”。因此,村民资格的标准要比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标准宽泛。换而言之,村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不是重叠关系,而是交叉关系。有的村民不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如居住在本村一年以上但没有户口的公民。有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不是村民,如户口迁出的成员。随着户籍制度改革,两者资格的判断标准面临重大挑战,将成为亟待解决的法律问题。

三、完善村民委员会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律关系的建议

(一)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行政法规和法律

鉴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悠久的存在历史,并且某些省份已经颁布地方法规和地方规章,积累相当多的实践经验,因此,在全国范围内适时由国务院制定专门的行政法规,[1]或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法律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才能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同时,新立法应该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土地承包法》相匹配,消除现存?i格,使之融通无碍。

(二)确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市场化原则

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各地地方法规、规章的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担负经济职能,但是囿于城乡二元化政策,农村的经济职能基本与市场经济脱轨,不能发展其潜能。这些缺陷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属于农业部门管理的其他组织的法律地位可窥一斑。目前客观情况显示,发达地区的许多村民委员会既设立股份经联社,又设立诸多经营性公司,出现了一套班子三个单位的重叠情况,这种政经不分既不利于政治管理,也不利经济发展。同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有朝着股份制方向发展的大趋势。因此,应该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定位于企业法人,按照《公司法》进行规范,这样既便于统一管理,又利于与市场经济接轨。

(三)确立资源性资产与经营性资产相分离原则

如果允许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进入市场,而土地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又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主要财产,那么可能出现土地流失的现象。目前江苏无锡市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中,明确规定农业用地、河塘等资源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以及无形资产不折股,该类资产由合作社统一管理或发包出租,收益一律归集体所有。这一措施效果良好,值得借鉴。因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该将资源性资产和经营性资产相剥离,资源性资产特别是土地资源不再纳入股权折算。这样既可杜绝资源流失,又可减低纠纷产生。

农村经济管理的职能篇10

   论文关键词农村基层组织基层干部职务犯罪

   农村基层组织的职务犯罪的预防与惩治是一项关乎国家生死存亡、社会安定团结的大事。但是现阶段法律界对于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的主体问题观点没有形成一致意见,导致在司法实践中造成司法机关的认识不一,管辖权的判断不一,这直接影响到对于农村基层干部的职务犯罪的查处。

   根据上述的考虑,《刑法》第93条第2款的立法解释规定了村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在7种情况下,以国家工作人员论,可以构成职务犯罪的主体。而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认定农村基层组织和农村基层干部的范围依然是个难题。但是笔者认为概括来说主要是分为以下五类。

   一、村民委员会工作人员

   村民委员会工作人员的组成,法律有明文规定,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9条规定:“村民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共三至七人组成”,因此村民委员会工作人员包括主任、副主任和委员。村民委员会工作人员是由本村的村民直接选举而产生的,其任期是固定的,但是可以连任。村民委员会的职责具有双重性,第一,村委会要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居民、村民的意见和建议。第二,村委会要协助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开展工作。上述双重职责的当然是由村委会的工作人员承担了,从刑法学意义上看,当其所从事的是立法解释规定的“协助人民政府从事的其他行政管理工作”,视作“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的准国家工作人员。当其作为村自治组织行使组织与管理职责时,则不属于职务犯罪主体所要求的准国家工作人员。也就是说,村委会工作人员并非当然具备职务犯罪的主体身份,是否能适用立法解释应该根据其所承担的职责是否包含公务的性质来判断。

   二、农村党支部及其成员

   农村党支部是否属于农村基层组织,农村党支部成员是否构成职务犯罪的主体,立法解释没有明确规定。所以有点观点认为,正是由于立法解释没有明确规定,故不能将农村党支部理解为农村基层组织,其成员也不构成职务犯罪的主体。笔者认为这样的观点是错误的。首先,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3条的规定“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进行工作,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依照宪法和法律,支持和保障村民开展自治活动、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可见《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已经明确规定了党支部属于农村“基层组织”,属于立法解释中关于农村基层组织的定义。从我国政治体制和司法实践出发,党的组织当然属于国家机关,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同样习惯将党的组织和人民政府统称为“党政机关”。可见即使由于立法技术等原因我们只讲“国家工作人员”而不单独表述为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从立法解释的表述我们也可已看出,“村民委员会等村基层组织”就意味着村基层组织并不限于村委会。

   其次,就目前我国农村机构设置的现实出发,村民委员会和村党支部委员会是我国农村的两个基本组织结构。是实际情况上来看,这两个组织成员之间存在大量的兼职情况。两个组织的成员每年的薪水都是有乡镇政府发放的。从目前的情况看,农村党支部是长期存在于我国的农村中。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4条的规定: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进行工作,发挥领导核心作用,领导和支持村民委员会行使职权;依照宪法和法律,支持和保障村民开展自治活动、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由此可见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在农村的作用基本是一致的。可见认定农村党支部属于农村基层组织,农村党支部成员构成职务犯罪的主体是符合我国国情和立法原意的。

   三、村民小组和下属委员会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10条规定:“村民委员会可以按照村民居住状况分设若干小组,小组长由村民小组会议推选。”那么村民小组和下属委员会是否属于立法解释中的“基层组织”,其成员是否构成职务犯罪的主体。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为否定说。只有村级基层组织才能成为协助人民政府的基层组织,村级组织下设立的村民小组和下属委员会,只能协助村级组织的工作,而不能协助人民政府的工作。另一种观点为肯定说。肯定说认为村民小组和下属委员会都是属于村委会的派生机构,其从事的工作包含于村级基层组织的工作的范围内。特别是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25条规定:“村民委员会根据需要设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等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成员可以兼任下属委员会的成员。”所以应当按照基层组织人员对待。

   笔者认为村民小组和下属委员会可以构成职务犯罪的主体。理由是以下两点。第一,按照宪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委会本身不属于行政管理机关,而是村民对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等的群众组织,是属于自治性质的组织。立法解释的规定,当农村基层组织人员从事协助人民政府管理的7种行政管理职责的时候,可以按照“其他依法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国家工作人员论。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立法解释并不是从形式上要求某人是否具有国家工作人员的资格,而是主要看某人是否从事了协助人民政府的公务活动。如果只是片面的强调行为人要具有形式上的资格,而忽略实施的从事公务的行为,那个将有许多的职务犯罪无法得到有力的打击,这也违反罪责刑相一致的原则。

   第二,立法解释规定“村民委员会等村基层组织人员”,就表述村基层组织不限于村委会成员,还应该包括其他与村委会成员工作职能向类似的人员。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我们知道,村民委员会可以按照村民居住状况分设若干村民小组,根据需要可设立下属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成员还可以兼任下属委员会的成员。在我国的实际操作中,许多人口较少的村往往不设村民小组和下属委员会。这时一般的做法就是由村委会直接承担村民小组和下属委员会的职能。同时这也证实了村民小组和下属委员会就是承担了村委会的一部分职能。

   综上,村民小组和下属委员会当然可以构成职务犯罪的主体。

   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的成员

   对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能否成为职务犯罪的主体,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为否定说。理由如下: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5条的规定“村民委员会应当支持和组织村民依法发展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和其他经济,承担本村生产的服务和协调工作,促进农村生产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这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设立的理论依据、已经规定了其法律地位。就是为了促进农村生产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因此,我们可以明确的得出这样的结论,农村经济合作社是独立于村委会的一个基层经济组织,这样的经济组织是为了经济发展而设立的,因此它是不具有行政管理工作性质的,其成员当然就不具备职务犯罪的主体资格了。

   第二种观点为肯定说。笔者倾向于第二种观点,理由如下:根据《土地管理法》第8条第2款的规定“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第10条的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经营、管理。”《民法通则》第74条第2款的规定,“集体所有的土地依照法律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由村农业生产合作社等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经营、管理。已经属于乡(镇)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可以属于乡(镇)农民集体所有。”由此可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虽然是在各地的工商局登记注册的参与我国经济建设的独立法人,但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属于我国农村中具有社区性、综合性的组织,它不仅有别于普通的公司企业,也和一般的村办企业等纯粹的经济单体有着截然不同的区别。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自身经营的同时还肩负着社会上普通企业所不具有的农村社会管理职能。在某些职能方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委会有一定的交叉和重叠,也是村委会职能的有力补充。这种状况不仅仅是符合我国农村现状的,也是法律所确认的。因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毫无疑问也是属于村基层组织。

   五、大学生村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