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运营安全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09:49

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篇1

【关键词】地铁;安全;管理;探讨

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正在迅猛发展。各大城市正在争先恐后地建设地铁或轻轨。上自中央,下至地方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地铁运营与交通的发展状况,明确提出要逐步构建以城市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公共综合交通模式,以便为人民带来更好地服务和更大的效益。然而“9.27”上海地铁10号线列车追尾事故,数百名乘客受伤。2012年4月30日,南京地铁司机跌落轨道,头部重伤等运营事故的发生,给地铁运营安全再次敲响了警钟。安全成为了地铁运营的首要任务。

一、运营安全因素

地铁是由人员、设备、管理和环境组成了一个复合的、多层次的运营安全系统。人员因素在安全管理中占主导作用,地铁运营各环节各项工作,都是由人来操纵、监督,从而完成各项作业。管理则作为一种控制和协调手段,能将人员、设备和环境三种因素有机结合,扬长辟短,尽可能发挥最大效能。

1、人员因素

在地铁运营中,人具有主观能动作用。地铁运营中的违章作业或人为差错,安全管理中的有章不循或防控不力都会成为引发事故的隐患。随着设备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事故还有放大的可能,使事故的后果更严重。因此,提高作业人员素质需要在选拔阶段严格把关,在工作中增强员工工作责任心、提高专业业务知识和技能。

2、管理因素

安全管理是一种行政控制手段,主要通过规章、作业标准来规范,事故调查后处理,安全统计分析后警示。有效的安全管理可减少地铁运营事故的发生。因此,要求安全管理必须严格、科学。严格管理主要体现在对规章、标准的执行应严格要求;对违章违纪、隐瞒事故和推卸责任等不良现象应严肃处理。而科学的管理则强调应采用系统工程、控制论、目标管理、行为科学、系统分析,事故树分析、可靠性分析和预测技术等现代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来研究和指导安全管理。

3、设备因素

设备是地铁运营安全的物质基础,它与运营安全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设备设计不合理或者本身不可靠,必然会使运营安全受到威胁,引发事故。因此,为实现快速高密度的运营安全,一方面要求减少设备故障,另一方面要求设备具有主动防止人为差错引发事故的能力,考虑操作人员的心理特征和操作特点,从而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保证运营安全。

4、环境因素

地铁运营安全环境因素包括社会环境因素和自然环境因素两个方面。公司员工不光是公司人,同时还是社会人。因此社会上的消极情绪或思想会通过员工间接地给地铁运营安全带来影响。自然环境如水灾、大风和地震等自然灾害也会对地铁运营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公司应了解职工动态,加强思想教育,同时在自然灾害初露端倪时采取正确的防灾措施。

二、运营安全措施

1、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标准化是指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实践活动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因此地铁应建立标准化安全生产,使公司的员工在正常情况和非正常情况下能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科学合理地作业,避免了事故的发生。

2、安全关前移。

如何预防运营事故的发生,那么就要求我们需将安全工作考虑到前面,也就是安全关前移。安全关前移即在工程建设中,将运营安全因素充分考虑。在运营维修组织中,通过维修人员从安全角度充分预想,将维修组织工作做到细,做得全面。提前将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中。

3、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安全运营管理体系。

公司运营秩序的稳定离不开公司的每名员工,公司每名员工都是地铁运营安全的中坚力量,同时公司运营秩序的稳定,受益的又是公司每名员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安全运营管理体系,让员工深刻体会到安全工作与自己息息相关,形成“人人想安全,人人会安全,人人保安全”。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规范安全生产,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员、设备、管理、环境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4、加强安全宣传和培训教育。

全面强化员工业务培训。重点提高全员实际操作技能,特别是非正常情况下作业技能,设备故障应急处理能力,落实作业标准化。大力开展员工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充分发挥广大员工安全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组织开展公司安全知识竞赛,开展三级安全教育,建立《安全教育卡》台账,邀请专家进行安全培训教育,组织特种作业人员培训,与施工单位签订安全协议等活动进行安全宣传和安全教育。

5、加大监察力度。

公司组建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对违反作业标准、规章制度的人与事,应实事求是地予以批评教育,对事故责任者根据损失和责任大小给予相应的处罚。

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篇2

关键词:地铁;运营管理;安全保障对策

   一、广州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的基本情况

   广州地铁目前拥有8条线路、145座车站、运营里程达236公里组成的线网。每天平均客运量超过400万人次,最高日客运量784万人次,最小行车间隔3分钟左右。地铁车轮滚滚,每天面临的最紧要问题就是安全。近年来,广州地铁公司坚持以安全运营为中心,狠抓运营质量,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和安全管理网络,在员工中进一步强调了“安全乃企业立身之本”的观念,在运营安全管理上强化各项措施:

   1.制度保安全。在进度和安全的选择上,广州地铁永远把安全放在首位。保卫综治、绩效考核、运输管理、应急预案、安全管理等近88个安全规章为地铁安全生产保驾护航,“三铁”作风抓安全生产,落实事故“四不放过”,确保了地铁安全生产持续稳定。

   2.设备保安全。广州地铁通过引进国际上较为先进和成熟的技术,拥有一套较完善的运营设施设备安全保障系统,确保安全、正常运营。运营设备设施维修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地铁运营安全与否。为保证设备设施的质量状态,广州地铁采用先进的检测手段,建立维修管理信息化系统,以精益求精的精神不断提高维修质量。

   3.人员保安全。从新员工进入广州地铁的第一堂培训课开始,安全教育、安全管理就与地铁人的工作、生活就紧紧相连。《安全管理奖惩办法》、《特种设备及特种作业安全管理办法》等21个规章制度是地铁保证安全运营的“法典”,“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的安全文化则让每位员工全员皆“兵”,员工“违章即事故”的强烈安全意识则让广州地铁已安全运营了4000多天。

   4.措施保安全。亚运期间,广州地铁针对客流量大幅增长情况制订了相应的应急预案。亚运免费日5天,地铁145个车站、412个出入口,就启动三级客流控制高达200余次。

每停靠一个车站,每开一次车门,地铁司机都会仔细瞭望,反复确认,确保绝对安全才能动车,一个班次下来,开关门累计超过4000次,用广播提示近800次。

   二、广州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的方向

   目前,广州地铁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黄金阶段,而安全是地铁运营的生命线,运营安全成为扩大运营规模的前提。所以,广州地铁运营安全管理必须在现有基础上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1.将安全管理融合到生产管理之中

   “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是处置生产关系的原则之一,要保证运营生产全过程的安全,就必须将安全管理置于运营组织、维修组织运行的全过程。一方面要求安全管理人员在参与生产的全过程中开展安全管理工作,通过实际参与来实现过程控制;另一方面要求生产人员在开展工作中考虑安全因素,实现安全控制与生产管理的完整结合。

   2.有针对性的进行风险评估

   广州地铁将针对现行的运行体系,结合运营中发现的问题,通过风险评估对现有运营系统加以完善;针对新设备的投入应用,对设备功能及运用要求进行评估,超前进行风险控制;针对运营组织体系结构进行改进,有针对性的开展风险评估,发现运营的薄弱环节,将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杜绝在爆发之前。

 3.将安全关口前移

   随着运营管理经验的逐步积累,广州地铁必须将安全关口前移,将安全工作放到运营组织、维修组织的前面,在运营组织准备工作中充分考虑安全因素;在维修规程的编制过程中,通过安全人员的充分参与,并会同维修人员从安全角度充分预想,将安全关口前移到运营组织、维修组织中。

   三、对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的思考

   运营安全是地铁公司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因此,广州地铁必须狠抓运营安全管理,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安全工作的得失,同时在地铁运营安全管理上有以下问题需要思考。

   1.建立运营安全评估体系是全面和客观评价运营安全状况的重要手段

 

;  各个系统与设备的可靠性、运营过程的安全性以及处理事故和故障的及时性是保证地铁安全运营最重要的三个因素。那么如何客观科学地评价运营安全状况,并据此提出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改进措施,这就需要建立地铁运营安全评估体系。一般说来,地铁公司可与高校联手,对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问题展开研究,并建立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模型,从而开发相应的评估软件。通过对运营安全评估体系的研究和探索,对正确评价地铁运营安全状况,纠正管理偏差,提升运营安全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提前介入工程建设是实现运营安全保障前移的重要环节

   地铁运营方是轨道交通工程的最终用户,在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运营方的提前介入,一方面有利于最终客户及时发现问题,从而与建设单位共同研究解决措施,完善工程建设,并从整体上提高轨道交通建设、运营水平;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运营方全面深入掌握交通设施情况,做好投用后的使用管理和日常维护。因此,广州地铁可在这方面进行积极探索,提出在轨道交通新线项目建议书编制阶段,运营主体确定后,应组织运营方相关人员的介入,并明确介入的形式和不同阶段介入的内容,从而实现运营安全保障前移。

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篇3

关键词:地铁运营安全实践

中图分类号:C931.3

一、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的理念

(一)企业文化安全的先行者

对地铁行车而言,实现安全行车是不言而喻的,但是,运营服务也是地铁行业的一项重要的软硬兼有的行业指标,除行车之外,因服务造成的任何或大或小的影响都可能引发媒体和民众的高度关注,对运营造成巨大的社会压力,甚至对地铁的整体形象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必须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以铁的手腕、铁的纪律、铁的规章来抓安全工作,始终坚守“没有安全就没有运营”的理念,落实各项运营安全工作措施,打造平安地铁。西安地铁从定制优秀的企业文化开始,凝聚员工的安全意识,有效的提高了安全的防范意识,截止2013年12月31日,实现了安全运营837天的好成绩。在其企业文化中,制定了传承文明、提速西安的企业使命;制定了服务百姓、奉献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制定了求真务实、严谨创新的企业作风。通过制定企业文化的宣传册,首先让员工在思想上高度认识到企业文化的内涵所在,才可以做到爱企业,才会以高效、安全的工作来报效企业,体现出主人翁的责任意识,让企业文化处处深入的每名员工的心里,为安全生产的实现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所以,企业文化的制定对安全管理的效果也是不容忽视的。

(二)人人参与安全的传播者

任何一名员工都是运营安全工作的重要力量,运营服务的高品质体现着每名员工负责任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水平。企业强大、运营稳定有序与每名员工的成长、利益、价值是一个共同体,是唇齿相依、唇亡齿寒的关系。安全运营离不开每名员工的努力,企业和员工只有相互依存,才能共同发展。安全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所以只有坚持不懈地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工作技能,培育企业安全氛围,让员工深刻体会到安全工作与自己息息相关,形成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才可以让安全工作长久。

(三)严格管理安全的奠基石

事实证明,绝大多数的事故是由人为因素引起的,主动控制住事故链和风险源,消除安全隐患,事故是可以防止的。所以,对我们地铁行业而言必须不断加强运营安全管理,提高防范和处理事故故障的能力,努力做到“三个最低”,将安全风险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将安全风险的损失降到最低,将安全方面产生的干扰降到最低。这其中,管理工作是安全的奠基石,安全工作是否扎实有效,就看垫脚石是否稳固了。只有拥有一定的管理制度来对各项工作做好规范,才可以做到有章可循,这块奠基石才是安全的保障。

二、地铁运营安全管理主要措施

(一)建立安全培训制度,安全生产有的放矢

众所周知,安全教育的基本原则就是教育和人的结合,这其中,多级管理是教育的核心。在西安地铁新员工以及岗位晋升的员工作中,建立了三级安全教育。这里提到的三级安全教育是指:公司级、部门级、班组级。无论是新员工的入司教育还是在职员工的晋升工作,都需要按照完成三级教育并经过专业知识考核之后,完全具备安全和技能双向合格才可以得到岗位资格认证,持证上岗。从地铁安全运营角度来考虑,要实现安全的目的,只有从最基本的安全教育把好关,让每个人从工作开始就牢牢记住安全的重要性,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才可以达到工作安全的最终目的。如同孩子的启蒙教育一样,从最开始的拼音字母开始学习,才会学好母语,才能具备这个国家公民的基本要求。在安全教育工作中,有个名词是热炉定律,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安全是一项长久的,警钟长鸣的教育工作,只有事先做好了安全教育的基本功,才可以将安全工作持久进行,才可以让工作做到有的放矢,不产生偏差。

(二)建立完善安全规章,安全生产有章可循

完善安全规章制度是抓好运营安全工作的保障。规章制度是管理工作的基础,建立科学的、完善的、全面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使安全生产有章可循,是非常重要的。在地铁开通运营前认真全面的落实好安全规章制度的建设,是保证安全运营过程中基本运营的依据和应急故障处理的依据,只有用规章制度约束员工的工作行为,为员工提供安全生产指引,才可以做到安全运营的有序可控。有句话说:员工培训是企业风险最小,收益最大的战略性投资。西安地铁在严格执行国家、省、市各项安全法律法规的同时,建立健全自我制度和各类操作规程,包括各项应急预案。公司的各个专业均结合岗位实际,制定出各自的安全管理及操作规程,为生产运营的安全性把好关,促进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迈进。现如今,在两条线同时运营的情况下,每条线都各自有各自的安全管理规章,切实做到了安全管理的细致化和规范化。

(三)建立安全检查制度,预防运营事故发生

管理就是追求一种调和;管理就是让别人完成事情;管理就是激发人的潜能,以赢取目标。加强监督检查机制是抓好运营安全工作的关键。安全检查是对安全工作实施有效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班组每周一查,中心每旬一查,专业管理系统每月一查,公司每季一查的制度,采取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综合检查与专项抽查相结合的形式,坚持安全检查以自查自纠为重点,自下而上,查找不足。对与西安铁而言,为全面落实好安全检查力度,目前执行的《地铁运营安全问题分类标准(试行)》,按照专业细化,将安全检查由重至轻分为a\B\C三个等级,各个等级,又按照所有岗位通用、不同专业分类等细化,较全面的对安全检查及考核进行了制定。同时,根据各个级别的岗位不同,从最高的管理层到最低的安全员,都分别作出了量化指标,从而对安全检查起到了一定的监督作用。

3结束语

地铁作为为大众服务的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有效解决人民群众出行,促进城市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安全要素,也是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只有通过加大安全管理、安全检查、安全行为规范等各项工作过,真正的实现安全的目的,才可以更好的为人民大众服务,才可以在城市交通服务中,起到主力作用。安全行车也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实现的,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而是一项长久坚持的事情,是要通过长久的经验积累,通过合理的管理,才可以更长久。同时,也要吸取其他兄弟单位的良好的安全管理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安全管理体制,让安全,成为生产的永恒主题。

参考文献

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篇4

关键词:地铁客车司机管理方法管理手段

中图分类号:U231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责任,重在落实”。预防与落实是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安全管理是细节的管理,人的管理。事故发生的原因或是诱因中,绝大多数与人为因素有关,所以,只有做好对作业人员的管理,主动控制事故链和风险源,消除安全隐患,才能有效防止事故的发生和控制事态的发展。地铁客车司机安全管理,首先要抓好人的安全管理,再次是要做好对“事”的过程控制。在地铁运营的不同时期,客车司机的安全管理有不同的管控重点和管理手段。

1运营筹备期,主要抓好对“人”的安全思想教育和列车调试、学习操纵的安全控制,组织好演练和文本、规章的编制工作。

1.1安全意识来源于完善的安全思想教育。人的意识决定他的行为和思想,乘务人员队伍主要来自校招,校招人员由于无实际工作经历,实践经验少,尚未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乘务管理骨干人员主要来自的社招,虽然安全意识较强,但在安全思想观念上,需要由旧的安全思想观念向地铁运营安全管理思维转变。因此,乘务客车司机的安全管理,必须从管理人员队伍和乘务人员队伍两方面双管齐下:一是对乘务客车司机管理人员重点进行“安全管理知识、安全管理原则、安全管理方法”的培养。二是对乘务人员重点进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企业规章制度、事故处理规则及通用安全知识、乘务专业安全通用知识、事故案例、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的教育。

1.2安全思想是生产人员对安全生产认知程度的评价。在经过理论教育、现场实践后,每位乘务员会因自己的实践经历和安全意识不同而形成对制度、事件认识和评价的差异,久而久之就各自形成了不同的安全思想。要使客车司机普遍树立牢固的安全思想,必须坚持开办每月一期的《乘务客车司机安全生产信息通报》,对行车好人好事、行车事件及苗头进行宣传教育,对乘务客车司机每月的违章违纪信息、作业未达标考核信息进行月度汇总公布,对客车司机起到考核教育和奖励激励作用。

1.3作业标准是行车安全的制度保障。作业标准内容不但要达到安全操作的要求,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进行文本编制后的流程化,将制度文本变成指导现场作业的操作指引。

1.4行为规范是要使司机的作业行为有统一的规范标准。首先要有一个指导行为标准的规范文本,其次是要在作业中,不断对照作业标准,进行作业人员未达标的行为进行宣传、教育,不断纠正作业人员的非标准化作业行为。

1.5奖惩和考核是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主要手段。乘务安全管理工作中必须使用考核和奖惩相结合的激励机制,使工作表现好的人受到鼓励,继续保持其积极良好的工作表现,同时使表现一般和较差的人受到鞭策,认识到自己工作的差距,提高执行作业标准的自觉性,改正自己执行工作标准的思想和行为偏差。

1.6“人性优先”体现在以安全为本的人性化管理。在人的管理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制度管人”的人性化和制度化管理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既要做到管理的制度化,又要做到在制度化管理中,以人性化优先为原则。既要防止人性化管理的“自由化”,更要防止制度化管理的“教条化”。

2开通运营后,主要抓好对“事”的管理:即抓好客车司机对一次出乘作业标准的执行和行车非设备控制项的安全管控。

“危害分析,完善方案,实施跟进,及时整改”是指对行车安全生产事务的过程管理。过程管理强调对“过程”进行管理,强调对全过程、全面的把握和对关键点的监督,具备全面控制的功能。

2.1危害分析:主动做好事前的安全危害分析工作,将事故消灭在生产过程之前。安全生产的每一件行车事故,必然是生产过程中的事故,在制定一项行车生产组织方案时,必须同时进行该项工作的安全危害分析。通过在制定方案时的危害分析,使所有现场管控人员和作业人员对该项工作的危害源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便于更有效控制方案实施过程中的安全关键点。

2.2完善方案:该环节主要任务是制定控制措施,是危害分析工作的目的所在。通过组织全体客车司机进行一次作业标准工作指引的危害分析推广、制定措施及修订评审工作,使管理人员和客车司机全面掌握作业过程中的危害因素。

2.3实施跟进:在修订完善的所有方案和措施中,由于均是事前计划和控制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有考虑不周的疏漏之处,因而必须对方案及措施的实施过程进行密切跟进。跟进的方式主要有:组织对工作过程的明查暗访、组织参加作业人员的定期交流会、组织对阶段成果和存在问题的分析研讨。

2.4及时整改:在方案、指引的实施过程中发生事故苗头时,特别是有性质较恶劣的苗头及倾向时,必须立即重新组织对该作业方案、指引等程序文本的危害分析,并将重新分析出的重点控制措施列入指引后,重新对指引文本进行评审实施。

3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简单地将地铁客车司机的安全管理划分为“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必要条件”是地铁客车司机安全管理必须具备的准备条件,主要包括管理制度、作业标准、操作指引、信息处置和应急处置预案流程等软件设施。“充要条件”是在管理过程必须做好一些重要管理项目,主要有事件分析管理、关键人员管理、非设备控制项管理、危险源管理和突发事件危机控制管理。

3.1客车司机安全管理的“必要条件”主要是指对管理文本的整章建制和强化落实,确保客车司机的作业和安全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3.1.1编制并乘务客车司机《安全管理办法》。主要包括人身安全、行车安全、消防安全和危险源管控的内容,同时还必须包含员工的“三级安全”管理制度和各级安全管理职责内容。

3.1.2不断完善并严格落实乘务客车司机《一次乘车作业标准》。标准内容主要包括客车司机班前休息制度、出退勤制度、车场检车整备作业标准、正线站台作业标准、终点站折返作业标准和交接班作业标准等。

3.1.3严格按照乘务客车司机《培训管理办法》狠抓客车司机岗前培训、班前培训和正线列车模拟故障培训、正线列车救援演练培训和非正常行车组织演练培训。

3.1.4编制《标准化客车队管理办法》和《客车司机绩效管理办法》,全面推进客车司机班组建设和车队小组建设工作,在车队和小组中开展红旗车队、红旗小组评比工作,利用激励和考核制度,强化班组安全管理基础。

3.2客车司机安全管理的“充要条件”,主要是指管理中必须要全面推进和重点落实的管控项目,它是客车司机安全管理“必要条件”的重要补充,是安全管理“必要条件”得以具体实施的重要保障。主要有以下六项:

3.2.1制定客车队人员素质分析制度,坚持定期分析车队人员思想、业务素质。根据不同时期,分析当前人员动态信息,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对策进行实施。把安全不稳定因素控制或消灭在事前,这完全符合安全事故“事前管理”理论。

3.2.2编制实施《行车信息反馈及处理制度》,建立一条畅通、奖惩严明的安全生产信息反馈渠道,建立一套正确快速处理安全生产信息的流程指南。建立乘务队长、运用调度员对上线司机进行有效的监督的责任追究制度,建立乘务管理人员岗位的行车信息处理及责任追究制度,形成安全信息闭环管理制度。

3.2.3及时组织行车工作的日常事件分析,做好安全管理“小题大做”的工作。“小不治,则大患”,乘务行车安全管理,必须及时做好对典型安全生产事件的公开分析、通报教育工作,必须要善于以小见大,居安思危,对安全问题的后果要以最小概率、最严重事件发生为依据,全面透彻进行分析、控制和管理。

3.2.4坚持对生产设备设施进行本质安全管理。行车生产设备设施,难免存在不合理设计,但对于在安全生产中存在非本质安全的设备设施情况,必须及时提出技术改进,实现安全管理本质的安全。对非设备控制项的人工驾驶的安全逐项编制控制管理制度。

3.2.5大力抓好关键人员的控制管理工作。“短板子理论”告诉我们:在一个团队里,决定这个团队战斗力强弱的不是那个能力最强、表现最好的人,而恰恰是那个能力最弱、表现最差的落后者,因此,必须大力抓好安全关键人的管理,才能提高整体的安全。对关键人主要是通过谈话、帮教、跟踪、回访的形式进行管控。

3.2.6及时识别客车司机作业中新发生的危险源项目,坚持对已经识别的危险源进行控制,定期对司机进行危险源控制措施的强化教育,重点检查危险源控制措施落实情况,定期分析危险源控制效果,不断改善危险源控制措施。

4在客车司机安全管理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要依靠管理制度。用“铁手腕、铁心肠、铁面孔”的管理形式来规范客车司机的行为,以半军事化管理的形式按“高标准,严要求”的方式管理起来,将工作重心放在现场检查和现场安全工作指导上,将客车司机“关爱”工作当作安全管理的工作重心来抓。

4.1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坚持把工作深入到地铁客车司机的生活层面。收集和了解客车司机的最新思想动态,坚持与乘务员“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使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倾听客车司机心声,做到想职工之所想,急职工之所急,帮职工之所需,做好员工生活上的兄长和朋友。

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篇5

关键词 深圳地铁 运营安全 管理体系 构建

深圳地铁一期工程已于2004年12月28日如期开通了,且基本实现了深圳市委市政府要求的“高质量、高水平、一次性全面开通”。在运营初期,经受了人员新、设备新、工期紧、任务重、设备安装调试时间短的考验,实现了安全运营100天,这是深圳地铁人几年来辛勤努力的结晶,同时也是运营分公司构筑运营安全体系、实施有效安全管理的成果之一。

地铁运营是一个复杂联动系统的统一运作,所涉及的专业多,自动化程度高,运营安全可靠度要求高,要想实现安全可靠运营,提供快捷、舒适、正点、大客运量服务,安全是基础、是保证。

作为一个新建的提供客运服务的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及安全管理起点的高低,是运营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的最直接体现。由于与公众、员工的人身安全悠关,又是一个资产密集型企业,构建运营安全体系、提高运营安全水平,是运营筹备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在深圳地铁运营筹备期内,分公司领导始终把安全当作重中之重,未雨绸缪,加快构建运营安全管理体系,使运营一开始就实现了安全管理体系的成熟运作,确保了地铁运营安全。

1构建管理机构,提供组织保障

根据运营分公司整体运作的模式,结合“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安全管理原则,设立了专门的以预防、监督、检查、落实为责任主体的安全归口管理部门,成立了以分公司领导、各部门经理及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为管理主体的分公司安全管理委员会,同时成立了以各部门专(兼)职安全员、各专业技术骨干为核心力量的安全管理工作网络,各部门也分别成立了部门安全工作小组,为运营安全管理的有序进行,提供了组织保障。

2确定安全理念,制定安全管理总目标

运营分公司成立以来,安全管理筹备工作就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同时,运营分公司领导极力倡导“安全是运营的生命线”、“运营安全无小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地铁你我他,安全靠大家”等理念,让“安全第一”的思想植根于每一个运营人的心中,并提炼出“时时讲安全、事事讲安全、处处讲安全、人人讲安全”的运营分公司安全工作理念,制订了“以高水平的管理、合理的成本投入,实现安全、正点、可靠运行,完成各项服务指标”的安全总目标,确立了全员、全过程参与安全的文化基调。

3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运营筹备期内,运营分公司就按国家安全生产法要求和国际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标准(oHSaS18000)要求,制定了以安全责任制为核心的安全管理制度共28个,其中包括安全责任的划分、安全培训教育的内容及要求、安全检查制度、安全例会制度、消防安全管理、承办商安全管理、风险源的识别与评价、安全事故管理等内容,使公司各项活动的安全管理,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为运营安全提供了制度保障。

4加强培训,提高全员安全防范能力

为规范安全培训工作,安全主管部门,首先制定了《运营分公司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办法》,该办法规定了作为一个新建企业的各级、各岗位工作人员应该进行的安全教育种类、内容、方式、方法及应达到的水平和效果等,特别突出了安全专兼职人员及特殊工种人员的安全培训要求。确立了以分公司、车间、班组为主的三级安全教育模式;同时,按岗位分工不同,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送香港地铁、广州地铁、上海地铁的学习,参加有关设备厂商举办的培训;开展分公司内部培训及班组内师带徒培训。多种培训使员工提高了安全操作技能、安全管理水平及安全防范意识。对特殊工种人员还进行专门的培训,所有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达100%。这种舍得花费巨资用于培训员工的运营筹备教育模式,是实现安全运营的基础和条件,是安全运营的成功经验之一。

5健全责任体系,确立安全考核指标

通过制定运营安全管理责任制,把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岗位,各岗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安全重担人人挑,人人头上有指标”的管理责任落实机制。每年分公司总经理与各部门领导签订安全责任状,把安全指标层层分解、层层落实,把安全指标作为否决性指标,并与部门绩效直接挂钩,形成管理上的约束机制,使员工始终注意把安全摆在第一位。

6引进先进管理思想,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在运营筹备期内,提前引进oHSaS18000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标准,真正实现事后管理变事前预防。通过培训,让安全骨干人员和安全专兼职人员了解职业健康管理体系的安全控制模式;通过制定分公司危险源分析与控制程序,确定了运营分公司危险源的识别和风险评价方式。开通前组织对运营活动的场所、设备及各个管理环节上潜在的危险源进行了识别,识别出2000多个危险源,进行了初步的风险评价,并制订了防范措施,有效地减少了安全隐患。

7强化消防安全管理,减少火灾隐患

火灾隐患是地铁安全防范的重点,为此,运营分公司特别设立了消防安全工程师岗位,主管分公司消防管理,并编写了《运营分公司消防安全管理办法》,规范了管理;按消防管理要求,成立了多个分公司义务消防队,并对其队员进行了多次手提式灭火器的消防实操培训,全部取得安全上岗合格证。

8建立突发事故应急预案,提高响应能力

在运营筹备阶段,安全技术部组织分公司生产部门编写了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及供电、机电、通信、信号、车辆、轨道、隧道及特种设备的应急抢修预案,并根据预案进行了近80次的演练,以此检验预案的可操作性。通过演练对预案进行了多次的完善、修改,形成了地铁运营的系统预案。通过预案的制订和演练大大提高了分公司各级员工参与突发事件的响应能力,为降低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所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做好了准备。

9坚持例会制度,确保及时解决问题

运营分公司在开通前一年,已经实行安全检查和安全例会制度。采用定期检查及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安全制度,坚持每月、每季进行安全自查和地毯式排查的检查制度,并适时召开月度、季度安全例会,分享安全管理成果和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确定下一步工作重点,指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使安全隐患得到及时发现、及时整改、及时落实,并不断完善制度。

10通过“6S”管理,减少安全隐患

地铁开通前5个月,在运营分公司管理范围内,及时开展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和安全的“6S”活动,通过这项活动,对现场进行全面的规范和排查,从“人、机、料、法、环”各个方面深入查找不安全的活动场所、设备和不安全环节,对于与安全悠关的操作、作业场所、作业过程进行必要的目视化提示与警示,对重要的操作进行现场目视化指引,通过划分管理区域和确定管理责任人等措施,让员工一开始就养成事事“讲究”的习惯,减少了因现场混乱或误操作造成的不安全故障或事故。

11从技术上下功夫,以技术保安全

为保证安全生产,运营分公司按iSo9000标准要求,组织编写了20多个设备系统的安全操作规程、维护规章和维护作业指导书共180多份,通过编写,不仅提高了编写人员对设备系统的认识和对设备的驾驭能力,同时作为其他员工的岗位培训教材,让其他员工学习掌握,并从一开始,就按标准规范进行操作,为安全运营提供了技术保证。

12开展安全推广活动,培育安全文化

分公司定期组织安全文化活动,如进行“安全月”和“安全百日”宣传活动、定期举办安全知识竞赛、安全“金点子”征集、举办安全专刊和板报、安全案例分析等。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全员参与意识和安全意识,让员工认同运营安全文化,让安全深入人心,让员工自觉主动地去发现身边可能存在的不安全、不合理,并主动去改善,进而形成人人讲安全、人人重视安全、人人促安全的安全文化环境。

参考文献

[1]闪淳昌.卢齐忠,等.现代安全管理实务[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3.

[2]李泰国.安全工程技术与管理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汪元辉.安全系统工程[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

[4]崔艳萍,唐祯敏,武旭.地铁行车安全保障系统的研究[J].都市快轨交通,2004,17(3):811.

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篇6

关键词:地铁运营;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a

运营安全一直被地铁单位高度重视,并制定了一系的列规章制度及控制措施。地铁风险所涉及问题比较多,不但需要机械、电力、电子、自动化、建筑等基础知识,而且需要地铁车辆、供电、通信信号、线路等专业知识,所以必须引入系统论的风险控制理论,增强地铁防御风险的能力。风险源查找的递交流程可自下而上进行。上级部门明确风险源的具体查找方式和范围,然后由下而上,从各专业到中心,再到公司管理部门、公司安全委员会,层层把关,层层负责。

一、安全管理理念

1.全力打造平安地铁

地铁为人们提供的最为主要的服务便是运营,因此无论什么样的故障都可能使得人们高度警觉并对地铁失去原有的信任,而且也可能会同时引发媒体的关注和舆论的抨击,从而对地铁的运营工作带来一定的压力,也有可能会严重影响到地铁的整体形象。因此,相关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并极力保证运营的安全,真正落实运营安全措施,全力打造属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平安地铁。

2.安全管理,人人有责

全体员工都有责任有义务来促进地铁运营的安全,他们是安全管理的主体和中坚力量,员工的工作态度和水平就可以很好地体现出运营服务的品质。企业的强大和运营工作的稳定有序是分不开的,而运营安全主要就是要依靠员工,而且,只有企业强大了,员工才能获得更多的利益,发挥更大的作用,可见员工与企业是一个共同体,表现出一荣俱荣的关系。因此,员工应全面提高安全管理意识和相关的工作技能,努力做好安全运营管理工作,促进企业的发展。

3.时刻注意安全管理工作

地铁运营的安全管理工作应该是长期的,没有终点的,只有这样才能时时刻刻保障乘客的安全,最大限度地降低安全隐患。而且,各级领导一定要保持高度的责任感,起到带头模范作用,并督促员工做好安全工作,全方面保障地铁运营的安全。

4.强化管理

据相关调查结果表明,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而导致的事故约占90%左右。由此可见,安全隐患是可以消除的,事故是可以有效防止的,只要相关单位能够主动将事故链以及风险源有效控制住。因此,运营单位应通过不断强化管理效力,最大限度地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风险的损失,最大限度地消除由安全产生的干扰。

二、地铁运营安全管理主要措施

1.建立完善安全规章,安全生产有章可循

完善安全规章制度是抓好运营安全工作的保障。规章制度是管理工作的基础,建立科学的、善的、全面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使安全生产有章可循,是非常重要的。在地铁开通运营前狠抓安全规章制度的建设,用规章制度约束员工的工作行为,为员工提供安全生产指引。

2.建立安全检查制度,预防运营事故发生

加强监督检查机制是抓好运营安全工作的关键。安全检查是对安全工作实施有效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采取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综合检查与专项抽查相结合的形式,坚持安全检查以自查自纠为重点,自下而上,查找不足。

3.建立安全培训制度,营造安全文化氛围

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是抓好运营安全工作的基础。认真开展安全生产知识培训教育工作,组织各单位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参加《安全生产法》培训,取得安全生产资格证;对新进员工实行三级安全教育;除国家规定的特殊工种外,规定内部特种作业项目,通过广泛开展各类安全生产培训教育活动,有效地提高干部职工的安全文化素质。

4.建立事故处理机制,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事故处理机制的建立和健全,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运营单位的领导和全体员工必须正确认识运营安全,不能过高过好地估计地铁运营的安全形势,而是应该始终保持一定程度的危机感。另外,单位员工还应及时转变观念,对已经发生的事故不能排除就停止相关安全管理工作,而是应该由此及彼,透过现象看本质,从领导层、管理层上剖析深层次原因,从加强管理上,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安全工作中的问题,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变事后惩处为事前预防,不断提高事故分析处理能力。

三、运营风险管理的对策

通过对运营风险的管理,结合国内地铁在运营安全风险管理工作中的实践,可以提炼出以下几点运营安全风险管理的启示:

1)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是抓好运营安全工作的基础。针对目前国内除北京、上海、广州的地铁运营外,其他城市的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经验还比较缺乏的现状,必须加大业务培训的力度,不断提升员工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以适应岗位工作需要;定期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和故障判断、处理的竞赛,不断提高员工的故障判断、处理、应急反应能力。

2)完善安全规章制度是抓好运营安全工作的保障。应不断整理技术文本,完善维修规程、作业规范;同时要建立更加严格的考核制度,坚持实行责任追究制,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严格处理每一起事故,通过对个别违章违纪现象的处罚,以对广大职工起到警示作用。针对每起事故,不仅要就事论事提出整改措施,更要从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层面,查找不足,总结经验,以不断完善文本的可操作性和覆盖面。

3)加强监督检查机制是抓好运营安全工作的关键。应坚持认真开展不同层面的安全检查,采取定期、定时,以及专业与综合性的多种检查形式,突出重点,讲求实效;尤其要加强对日常作业的检查,以有效消除隐患,防止事故发生。

4)推进技术进步和现代化管理是抓好运营安全工作的基础。应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向世界上最先进的运营商看齐,及时跟踪国内同行业安全管理的最新发展动态,运用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的方法;应注重从事后查处的被动型管理向事前预防的主动型管理转变,从经验型管理向技术型、专业规范化管理转变,以不断提高运营安全管理水平。

四、结语

安全管理已成为地铁建设及运营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对于投资巨大、系统复杂、影响深远的地铁来说,引入系统的风险管理机制非常必要。地铁公司要不断总结经验,通过实践逐步摸索风险管理的规律性,借鉴先进的管理理论,分析存在的安全问题,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不断提高运营安全管理水平和设备可靠性。

参考文献:

[1]王娟.国标《地铁运营安全评价标准》的编制思想[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07(2):3.

[2]郑有业,何霖,叶庆辉.广州地铁运营风险管理的实践与探讨[J].都市轨道交通,2007(1):34.

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篇7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对策

 

     我国有20多个城市正在建设或规划建设地铁等轨道交通项目,在建线路总长度超过390公里,有1500公里线路正在规划建设中,同时有10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处于运营或试运营中。长期以来.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问题一直受到各级政府和广大市民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也是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企业进行管理的重中之重,安全管理对于轨道交通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1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因其发展历史较短,经验不足的现实,在建设和运营管理中留下了以下七个方面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安全隐患:

1.1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体系有待进一步理顺

     城市轨道交通要从前期论证、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的全过程抓好安全管理工作。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在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各个环节上相互脱节,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体系有待进一步理顺。

1.2相关的安全管理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

     地铁安全管理法规,是实现地铁建设、运营和管理法制化和规范化的基础,也是实现地铁安全、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建设部已于去年制订颁发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但仅此是不够的,地铁运营安全管理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

1.3相关的安全标准规范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地铁行业安全标准的建立,对规范企业的安全运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立地铁行业安全标准,既要考虑地铁行业可能达到的水平,更要充分考虑乘客和社会各界的期望值和认可度。如何制定统一的安全标准,确定事故分类、事故等级及其划分办法,进而形成完整的安全标准体系这都是尚未解决的问题。

1.4没有形成一种全民的安全意识

     地铁运营安全直接关系到乘客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要实现地铁运营安全有序,在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基础上,必须对广大乘客进行宜传教育,要大力向乘客宜传并任促其遵守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全民的安全防范意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在形成全面的安全意识方面尚有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1.5地铁事故应急预案不够细化与缺乏演练

     由于地铁运营环境的特点使得事故发生时危险性和紧迫性较高,因此对地铁事故的处理.预先制定各种预案并进行事故应急处理模拟演练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新建成的地铁线路,在投人试运营期间更应该进行起复、救援、抢修、抢险、消防、突发事件等不同类型的演练。目前大多数地铁公司都制定了一些应急预案,但突出的问题在于既不够细化又缺乏定期演练。

1.6安全评估制度有待于进一步开展和推广

     安全评估是保障系统安全性的重要手段,贯穿于系统寿命周期的全过程。在轨道交通项目投人运营之前、运营企业必须通过安全监管部门会同消防等部门对系统进行初检和安全评估;进人运营阶段,安全监管部门必须定期对运营企业进行安全检查,还可以指定专业科研或咨询机构对运营企业进行安全评估,责令运营企业对检查评估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从而保证轨道交通的安全。我国轨道交通行业在建立科学有效的安全评估体系,确定统一、规范的安全评估标准方面还须进一步推广和深人。

1.7各地对于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投入不够

     安全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管理、技术、资金等。安全标准与人、财、物的投人成正比,要实现可控的安全标准,一定要加大投人。我国的轨道交通在安全的投人方面还很不够。

2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对策

     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涉及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运营的各个环节及众多部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抓好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生产管理,政府主管部门、企业要从强化安全意识、建立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工作的长效机制等方面人手,从体制、机制上确保安全生产。

2.1加强城市轨遗交通规划、建设、运管管理的协调一致和相互配合

     理顺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体系,加强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的协调一致和相互配合。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提前参与到涉及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施工阶段的安全性论证工作;施工审查部门要加强对有关安全强制性条文的审查力度;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也应将运营安全保障前移,提前参与前期各项安全审查工作。

2.2制定完善相关的安全管理法规

     认真总结国内外地铁建设和运营的安全管理工作经验,针对我国地铁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和完善统一的地铁法律法规,明确地铁规划、设计、施工、监理、运营单位的安全职责,依法规范乘客行为,保护地铁安全设施,使地铁建设和运营管理走上依法管理的更高层次,确保地铁系统安全运营。

2.3制定统一的技术规范,推进设备技术国产化

     设施设备的可靠性是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重要保障。应通过制定统一、完善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使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各类运营设备符合接口的技术要求,切实满足运营的实际需要,为运营安全创造必要的条件。同时,运营企业在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和技术的同时,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加大国产化的推进力度,强化运营设施设备保障,不断提高运营安全质量。

2.4完善地铁运营安全管理体系,健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地铁运营安全需要相应的监控和评估体系来保证。应逐步建立起包括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运营安全评估体系及安全控制体系等方面在内的大安全管理体系。同时健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责任意识,形成职责清晰、层次分明、衔接紧密、覆盖全面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把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到每一个工作岗位和每一个员工。

2.5完善应急预案,开展多种形式的演练,提高应急应变能力

     按地铁运营的具体特点,完善各种事故情况下的应急处理预案,建立与公安、消防、医院、公交、供电等单位沟通联系的地铁灾害抢险救援联动机制与指挥体系。通过演练,达到各种设备与各级员工之间的“联调”,提高多工种共同配合抢险作业的能力及地铁运营管理人员紧急应变能力,同时也检验设备维保质量和应急功能状态。

2.6加强运营设施保泽,提高运管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一方面应用新技术、新设备,采用白动化程度高、安全性能好的系统设备,提高运营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另一方面采用先进的检测手段,建立维修管理信息化系统,对维修过程中的工时、物料、定额、检修规程等进行全面监控,保证维修计划的落实,全面提升设备设施维修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维修质量,保证设备设施的质量状态。

2.7开展公众安全宣传教育,致力于建造“安全型社会”

     大力开展公众安全宣传教育,积极推进建设运营安全文化,努力提高全体地铁员工和全社会的安全意识。通过培养安全型的地铁员工、地铁家庭、地铁乘客,将地铁运营安全管理中的“全员”概念延伸为“全民、全社会”,致力于建造“安全型的社会”,从而确保地铁运营安全。

 

参考文献:

[1]建质防函[2005]74号.关于印发王铁宏、徐波同志在全国地铁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联络员会议上讲话的通知.

[2]谢正光.北京市地铁运营安全管理[r].北京: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研讨会.2004.7.

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篇8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铁路运营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铁路站车和铁路运营站段范围内的食品销售、食品贮存、食品运输、餐饮服务等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

第三条国家实行铁路运营食品安全统一监督管理制度。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负责指导铁路运营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中国铁路总公司负责组织铁路运营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铁路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具体承担铁路运营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并接受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业务指导。

第四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均可向铁路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机构举报铁路运营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了解食品安全信息,对铁路运营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五条对在铁路运营食品安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奖励。

第二章食品经营要求

第六条铁路运营中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遵守国家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食品安全标准和铁路运营食品安全管理要求,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开展食品安全自查,改善食品生产经营环境,落实进货查验记录和索证索票制度,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和健康管理,建立食品召回制度,不得从事法律法规禁止的食品生产经营活动。

铁路站车及规模以上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系统,推行食品安全质量体系认证,开展诚信体系建设,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第七条铁路站车食品销售应当实行统一采购、统一进货制度,加强食品销售台帐管理,保持场所环境整洁,禁止销售变质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第八条铁路餐车应当实行集中统一进货制度,净菜、冷热链食品配送上车,食品分类冷藏、即时加工;物品定位存放,餐饮具洗消合格,环境卫生整洁,避免交叉污染;食品加工设备齐全、功能完好,保证食品安全。

第九条铁路运营站段职工食堂应当建立开办者第一责任人制度,做到设施设备齐全、功能完好,食品分类冷藏、即时加工和餐饮具洗消合格。落实食品贮存、食品加工、通风防尘、防鼠防虫、垃圾处理等风险控制要求,实施食品留样制度,保证食品安全。

第十条铁路运营集中加工快餐盒饭的食品经营企业应当达到厂房洁净、封闭加工、流程合理等控制要求,落实原料检验、半成品检验、成品出厂检验等检验控制要求,实施食品留样措施,做到全程可追溯。盒饭应当标注生产日期,配送应当达到贮运温度、时间等控制要求。

第十一条铁路站车生活饮用水应当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第三章贮存与运输要求

第十二条承运食品的车站应当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符合铁路货物运输规定,保持货场环境卫生整洁,实施食品定点货位存放,做好货品查验登记,保证食品可追溯。

第十三条承运食品的车站应当落实食品贮存通风、防潮、鼠虫害等风险控制要求,保证食品贮存货位达到贮存温度、湿度等食品安全标准,禁止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混放、混装。

第十四条承运食品的车辆应当符合铁路货物运输管理规定,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标有清洗合格标识,禁止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混运,防止食品交叉污染。

第十五条承运鲜肉类、水产品等易腐败变质食品,应当具有冷藏冷冻设施,并符合温度、湿度等食品安全控制要求。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十六条铁路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对辖区内铁路运营中的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实施许可和日常监督管理。

第十七条铁路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人员凭执法证件在辖区内开展食品生产经营监督检查工作。

第十八条铁路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对食品进行抽样检验,公布检验结果,并及时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通报。

第十九条铁路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可以采用国家规定的快速检测方法对食品进行抽查检测。

对抽查检测结果表明可能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依照《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进行检验。抽查检测结果确定有关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可以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

第二十条发生铁路食品运输污染、食物中毒等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单位,应当立即报告所属铁路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机构。

铁路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制定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发生突发事件后,应当立即采取封存导致或者可能导致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及用具、设施设备等控制措施,会同有关部门、铁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调查处理,做好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并按预案要求报告。

第二十一条铁路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应当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建立应急处置工作协调机制,必要时向相关部门通报食品安全突发事件信息。

第二十二条铁路运营中的食品生产经营者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由铁路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机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罚。涉嫌食品安全犯罪的,按照有关规定移送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三条本办法中的铁路站车是指铁路车站和铁路客货运列车。铁路车站范围指铁路车站主体站房前风雨棚以内、候车室、站台等站内区域。

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篇9

关键词:英国铁路;管理体制变迁;现状

中图分类号:D630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3.46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3-109-03

英国的铁路网早在100多年前就已经成型。19世纪50年代是英国铁路修建高潮时期,到1880年主要线路基本建成,1928年路网规模达到32565km的历史最高水平。之后,由于受到世界大战和公路激烈竞争的影响,铁路运输市场份额逐渐萎缩,路网规模不断缩小。截止2011年,英国铁路线路里程为15777km,其中电气化线路为5262km,客货混用线路为14506km,货运专用线为1271km。2010-2011财年,英国铁路的客运量为15.54亿人,旅客周转量为541亿人公里,货运量为0.9亿吨,货运周转量为192.3亿吨公里。

一、英国铁路行政管理体制的变迁

运输部诞生之前,英国政府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主要扮演三个角色:制定法律确保旅行者安全、制定道路维护机制、以及对运输垄断行为进行管制。

1919年英国颁布《运输部法》,该法案明确指出,要将政府其他部门与交通运输(除航运)有关的事务全部移交给新成立的运输部。包括:铁路、轻轨、电车、运河及内陆水道、道路、桥梁及渡口、车辆及相关交通、海港、码头及防洪堤。1919年,英国运输部宣布成立。

1953年10月,运输部与民航部合并,成立了运输及民航部。

1970年,运输部被纳入环境部,由环境部下设的一名次长负责运输事务。1976年运输部脱离环境部,恢复运输部的称谓。此时运输部的职能涉及所有内陆运输,包括英国铁路、巴士、货运、港口、国家高速公路及干线公路网。运输部还负责监督地方政府的交通规划、道路安全、车辆检查及监管、公交、公路货运许可、司机证件及车辆牌照等。

1997年,英国政府机构做了较大调整,新设立的环境、运输和区域发展部取代了运输部。然而这个新设立的机构并不实用,很快被拆分。2001年,运输、地方政府和地区发展部成立。但是,该部门的成立一直纷争不断,因为很多人坚持认为应该成立一个独立的运输部。

2002年6月,英国将环境保护、交通运输管理以及地方事务3个部合并,成立了大部门——英国运输部,延续至今。

二、铁路行业现状

1994年,英国铁路启动网运分离和私有化改革,改革后将原英国铁路公司(BR)拆分成近100家公司,包括路网公司、客运公司、货运公司、机车车辆租赁公司等,路网公司负责编制全国列车运行图和客、货列车的调度指挥。目前,英国铁路行业由以下主要企业组成:1个路网公司——networkRail,24家客运公司、6家货运公司和3家机车车辆租赁公司。客运公司以特许经营的形式开展客运服务。

三、铁路行业主管部门的组织架构及主要职责

(一)组织架构

英国运输部(Departmentfortransport,DFt)负责英国境内除管道外的所有交通运输方式的行业管理,包括公路、铁路、民航和海运等,主要职责是制定各运输方式的行业政策及发展规划,由下议院的运输委员会进行监管。运输部由运输部长领导,另有3名大臣辅佐运输部长开展日常工作。在内阁大臣的领导下,运输部设立一名常设秘书负责管理运输部的日常事务。

2013年1月,运输部对其组织机构进行了调整,目前主管部门主要由5个业务部门组成,分别为:资源及战略署、铁路署、高速铁路2管理局、国际战略及环境署和公路、交通及地方事务署。运输部主管部门组织机构图如图1所示。

除运输部主管部门外,运输部还有24个执行机构和公共机构,其中与铁路相关的主要是铁路监管办公室(officeoftheRailRegulator,oRR)、铁路事故调查处(RaiB)和英国运输警察局,其中铁路监管办公室属于运输部资助的非内阁部委,主要负责英国铁路的安全及经济监管。铁路事故调查处设在国际战略及环境署,主要负责铁路安全事故的调查。

(二)主要职能

由图1可以看出,目前运输部内与铁路相关的直接管理机构共有两个,一个是铁路署,另一个是高速铁路2管理局。

铁路署是运输部内管理铁路运输的主要机构,下设7个处,分别为铁路政策处、铁路项目处、商业及技术服务处、铁路商务处、铁路特许经营处、国内商业建议处及跨铁路融资处。

铁路署的主要职责包括:铁路改革;重要铁路投资项目的交付使用,包括跨行业项目的管理;确保铁路客运的特许经营能为客户带来效益,并对财务及其他风险进行有效管理。

为了确保高速铁路2线项目的顺利进行,在2013年1月进行的运输部组织机构调整中,新增了高速铁路2管理局,高速铁路2管理局下设3个处,分别为HS2政策处、HS2通信及策略处和HS2项目资助处。高速铁路2管理局负责有关HS2线的各项事宜。

四、铁路安全监管机构的组织架构及主要职责

(一)组织架构

英国铁路的安全监管主要由铁路监管办公室(officeofRailRegulation,oRR)负责。铁路监管办公室(oRR)成立于2004年7月5日,是一个独立于英国铁路的非内阁部委。oRR设立之初的主要职责是对铁路的经济进行监管,铁路安全监管由健康与安全执行委员会(HSe)负责。2006年4月,健康与安全执行委员会(HSe)下设的铁路监察(HmRi)撤销后,铁路监管办公室在其原有的经济监管职责的基础上,又增加了铁路安全监管的职责。

目前,oRR下设8个部门,分别为总裁室、企业服务部、对外事务部、法律服务部、市场经济部、规划执行部、政策研究部和铁路安全部。铁路的安全监管主要由铁路安全部负责。

铁路安全部由主任领导,下设路网监管室及运营监管室。路网监管室根据地理区域的不同划分为7个小组,分别管理不同地区的线路,还有一个独立的小组负责整个国家路网。运营监管室下设6个小组,分管客运公司、货运公司及轻轨等。oRR的组织结构如图2所示。

图2铁路监管办公室组织机构图

(二)主要职能

铁路监管办公室(oRR)的主要职能包括:

——确保铁路基础设施(线路和信号系统)的所有者和经营者——networkRail对路网的有效管理,并确保其管理方式能够满足客户的需要;

——为铁路资产的经营者颁发许可证,包括路网公司、客运公司、货运公司、车站和轻型维修站;

——对英国铁路网运能的有效利用进行监督;

——对车辆的准点率、客户满意度、旅客及员工的人身安全等进行监督;

——对铁路事故进行调查与处理;

——批准或授权新型、升级或改造车辆在英国境内的使用;

——对机车车辆进行调查,并监督铁路运营商将机车车辆的风险控制在合理的水平;

——批准或授权任何在英国境内建设新线或升级、改造路网的工程,包括泛欧高速铁路及既有线的新线建设、改造或升级;

——监督线路及车站等工程的建设情况,对交付使用的工程进行验收;

——针对基础设施进行调查并执行相关法规,以确保铁路运营商可以将由于列车运行所带来的基础设施的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鼓励铁路持续提高安全水平;

——制定政策,加强相关的铁路安全立法,并要求铁路经营者遵守相关的安全法律,不排除在必要的时候采取强制措施;

——制定经营者使用铁路网和其它设施的相关规定,推动铁路领域的竞争;

——路网公司的经济管理。

在铁路事故调查与处理方面,铁路监管办公室(oRR)与铁路事故调查处(RaiB)及英国运输警察局(Btp)紧密合作。铁路事故发生后,一般由oRR派出调查员与铁路事故调查处(RaiB)及英国运输警察局(Btp)进行合作,开展事故调查。RaiB的主要职责是调查事故起因,从事故中吸取教训,研究如何提高铁路的安全保护措施以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但并不追究、责罚事故的责任单位。调查结束后,铁路事故调查处(RaiB)和英国运输警察局(Btp)针对事故发生的原因向oRR提出改善安全的建议,oRR根据提出的建议将具体改进要求下达给相应的责任单位,并监督责任单位正确执行。如有必要,oRR还有权根据相关法律对责任单位进行。

五、英国铁路行政管理体制对我国铁路改革的启示

(一)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可促进各运输方式的协调发展

英国较早就充分认识到,综合交通运输体制是促进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充分发挥运输体系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作用的制度保障,为此,早在1953年就在合并当时的运输部和民航部基础上,成立了运输部与民航部,从形式上实现了公路、铁路、水运等传统运输方式与民用航空管理的统一,后来经过20多年的调整,运输部对交通运输管理的职能和范围不断拓展,到20世纪80年代,基本实现了运输部对除管道外的各种运输方式的全面管理,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日益重视,城市各种运输方式的综合发展问题日益显现,交通运输和环境保护、地方发展需要在更大程度上实现协调和统一,交通运输管理开始与环境保护、地方事务管理进一步融合,2002年6月,英国成立了新的运输部,统一管理环境保护、交通运输以及地方事务。

(二)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立应充分考虑当前运输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任务

根据运输业战略规划及重点项目的不同,英国不断对运输部的组织机构进行微调。2007年,英国运输部将公路和铁路的业务职能合并,撤销铁路署,成立了铁路及国家路网署;2011年,运输部又将公路、铁路及地方事务三项职能合并,成立了国内事务署,同时为了筹备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召开,成立了伦敦及重大项目署;2013年,运输部撤消了伦敦及重大项目署,同时随着对铁路运输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及高速铁路2项目的出台,运输部又将铁路运输的行业管理职能分离出来,成立了铁路署和高速铁路2管理局。根据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确定的铁路建设发展目标,到2020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2万公里以上,其中客运专线1.6万公里以上。因此,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仍是我国铁路建成投产的高峰期,在铁路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上也应充分考虑这一因素。

(三)实行所有权、监管权及经营权的分离

路网基础设施作为国有资产,在管理体制上,应将所有权、监管权和经营权有效区分。英国铁路网实际上归国家所有,其代表是国会,oRR作为监管机构,对作为所有者代表的国会负责。但作为监管机构的oRR并不是铁路基础设施的具体经营者,而是以契约形式将铁路基础设施交由国家路网公司、客运公司等公司经营。即在英国铁路的管理体制中,所有者不直接监管,监管者不干预经营,经营者按契约规定而自负盈亏,实现了所有权、监管权和经营权的相互制衡

(四)加强政府监管力度

在运输企业成为市场主体的同时,必须加强政府的监管力度,设立职责明确、分工合理的安全及经济监管机构。英国铁路改革之初,政府对网运分离后的铁路,通过铁路监察员办公室、客运特许经营办公室(opRaF)和健康与安全执行委员会(HSe)实施监管,职责不够明确,监管力度较小。随后,英国逐步调整监管机构职能,加大政府对铁路的监管力度,将安全与经济监管的职能相合并,交由铁路监管办公室负责,铁路安全事故的调查交由铁路事故调查处负责,各机构职责明确,分工合理。

参考文献:

[1]陈洪年.对英国铁路改革的再思考[J].铁道经济研究,2001,(01):15-17.

[2]魏杰.英国铁路改革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启示[J].经济研究参考,2007,(66):40.

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篇10

0引言

在构成城市交通的各种运输途径中,轨道运输是不可缺少的高效运输途径。轨道交通与其他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类型不同,具有封闭性、独立性的特征,也是这一点使得城市轨道运输的安全性很大,但是,由于城市轨道运输的客流量非常大、设备的科学技术含量高,一旦发生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后果则不可设想。因此,城市轨道运输的安全管理机制成为了现阶段城市交通建设中的一大棘手问题。传统的城市轨道运输安全管理机制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城市交通建设的需求,现实的发展给城市轨道运输安全管理机制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为了迎合这些要求,本文在分析城市轨道运输安全管理重要性和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轨道运输安全管理措施。

1城市轨道运输安全管理意义

1.1城市轨道运输安全管理能够促进城市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

在没有城市轨道运输安全管理机制的约束下,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城市的轨道运输常常会发生由工作人员的疏忽、乘客约束的不足、设备的故障等原因引起的小型甚至大型事故,每一起事故都会给城市和市民带来惨痛的损失,因此,必须从制度方面入手,加强对城市轨道运输安全的管理,用硬性规定来约束行车人员和乘客,确保城市轨道运输的可持续发展。

1.2城市轨道运输安全管理能够促进效益的提升

实施城市轨道运输安全管理机制不仅是促进城市轨道运输的可持续发展,还在于推动其效益的提升。通过建立起有效的城市轨道运输安全管理条例,能够减小噪音和污染,达到环保的效果;安全性能的提升更能够方便市民的出行。

1.3城市轨道运输安全管理有利于促进新技术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城市轨道运输安全管理机制的建立和实施是实现高质量生产、高标准运输、安息的安全化和设备的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只有实现安全运输,才能考虑新技术在交通运输业中的应用,才能提升我国城市轨道运输的现代化进程。

1.4城市轨道运输安全管理有利于保障乘客的安全

乘客出行最重要的因素和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安全性能。城市轨道运输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建立起有效的城市轨道运输安全管理机制是保障乘客出行安全的重要手段,更是促进城市拥有高效、规范的交通运行的途径。

2现阶段城市轨道运输安全管理问题

2.1城市轨道运输安全管理体系的缺失

城市轨道的建设过程包括前期的设计、规划到中期的施工、建设最后到运营,在每一个过程中都必须保证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而现阶段国内的地铁建设中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等各个环节之间都存在严重脱节,急需对城市轨道运输安全管理机制进行理顺完善。

2.2城市轨道运输安全管理法规制度的不完善

地铁建设安全管理法规是保障城市轨道运输安全程度的硬性规定,是推动地铁建设规范化、标准化实现的有效措施。我国目前虽然已有现行的地铁安全管理条例,但是这是远远不够的。时代在进步,城市轨道运输安全管理的需求在不断更新,必须不断完善地铁安全管理法规。

2.3没有形成完整详细的安全标准体系

地铁行业安全标准的建立,对城市轨道运输安全管理具备重大意义。我国现阶段缺少完整又详细的城市轨道运输安全标准体系,在准备建立该体系前,必须综合考虑地铁行业的现有水平和将来可能达到的水平以及大众市民对地铁安全的期望程度。

2.4城市地铁应急预案的不合理,缺乏定期的危机演练

地铁作为城市轨道运输的主要部门,其特殊的运营环境使事故发生的危险性和紧迫性大大提高,所以,针对地铁事故的应急预案和定期演练是十分有必要的。尤其是新建成的地铁线路,在建成初期就必须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危机演练,制定好完整的、合理的应急措施。但实际上,我国很多城市的地铁应急预案和事故演练并没有得到落实。

2.5城市轨道运输安全意识的缺失

地铁安全直接影响到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必须树立起城市轨道运输安全意识。我国现阶段各大城市的市民和地铁运营工作人员普遍缺乏相关安全意识,没有意识到地铁运输安全的重要性,等到事故发生后再强调意识的作用,那么一切都将会是无用之谈。

2.6城市轨道运输的安全评估制度开展力度不足

安全评估工作开展的是否完善和到位关乎城市轨道运输的最终安全性能,是保障系统安全性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完工的轨道投入运营之前,运营商必须通过安全监管部门开展全面的安全评估,提前排除所有可能发生的问题,投入运营阶段后,安全监管部门必须定期对轨道安全性能进行检查,一旦发现问题,责令运营企业对轨道进行整改,以此来保障运营过程中轨道运输的安全。在安全评估制度的建立健全上,我国还需进一步探索和努力。

2.7政府部门对安全管理的投入不足

城市轨道运输安全管理机制的建设及完善既需要时间、还需要技术、更需要人才,这些资源的投入不一定能够在短时间内看到回报,但是不投入是一定无法看到效果的。而现阶段,一些地方对城市轨道运输安全管理机制的建设非常冷漠,资源投入远远不足,这也是导致轨道运输安全问题频出的一大重要原因。

3城市轨道运输安全管理措施分析

3.1做好地铁建设的规划工作,充分协调地铁建设的各环节

在开展地铁建设项目之前,必须做好规划设计工作,做好设计规划、施工建设和运营等各个环节之间的协调工作,加强地铁施工的安全性论证,加大力度审查相关安全强制性条文。

3.2建立健全完善的安全管理法规体系

在建立地铁安全管理法规条例时,要积极考虑国外在这方面的优点和长处,结合国内各大城市的交通运营实况,针对地铁运营安全管理主要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制定科学完善的安全管理法规条例。

3.3统一地铁建设的技术规范

地铁建设的先关技术和设备机械是构成整个轨道运营系统的基本要素,必须统一规范地铁建设的技术和设备要求,保证从外国进口的设备符合国内地铁建设要求,充分保障地铁的安全运营。

3.4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危机演练

制定完善合理的应急预案,多次针对可能出现的紧急事故进行演练,与医院急救等部门时刻保持好联系,组织广大市民参与其中,从而提升市民的地铁运营安全管理意识,提高地铁运营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应急意识。

3.5大力宣传地铁安全管理意识

意识对实践具有能动作用,必须大力宣传地铁安全运营意识。培养安全意识高涨的地铁运营员工,号召广大乘客树立安全意识,争做地铁文明乘客,将轨道运输安全意识推广到全社会范围内,建立起安全型的社会,推动地铁运输安全管理制度的顺利落实。

3.6加强地铁的维护工作,提高城市轨道运输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