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培训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09:56

税务培训方案篇1

1.满足税收事业科学发展需求

面对不断发展的税收科学事业,我们需要对应其不断的创新改变税务干部人员的培训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其工作技能得到提升,才能有效的承担日常的工作责任。在税收事业持续发展中,不断严格化的执法力度,以及不断细致化的管理方式,都对税务干部提出了较高的工作要求。针对税收征管和纳税服务两个核心业务工作内容,我们应当以科学发展为基础,大力促进税务系统的人员管理工作,保障税务干部的职业能力素养在工作职责要求标准范围内。

2.满足税务干部税收业务需求

不同的税收岗位工作性质也不尽相同,因此导致其培训内容差异性较大,对此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工作需要我们首先进行具体的、系统的设计,在统一化的专业培训工作下,采取分级培训工作,注重工作内容的实效性,针对性,促进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

3.满足了大规模干部培训工作及培训质量需求

由于税收工作具有组织财政收入和调控经济的作用,因此其工作开展前提就是要求其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自身的职业能力要过硬,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纳税服务工作,才能推动纳税服务体系朝着文明、现代、规范的方向构建,促进税收现代化的实现。

二、新形势下纳税服务培训问题及解决策略

(一)纳税服务培训存在的问题

在纳税服务培训中,具体问题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培训工作无法满足税务干部的实际需求;教师在培训工作前无法全面掌握税务干部的不同工作时间,不同级别,及个人的知识掌握熟练度,无法对应的开展培训工作,导致纳税服务培训无法落到点上,形式化的教学现象较严重,无法对其日常工作起到实际作用。二是培训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差;对于实际的培训工作,教师往往只是开展理论的说教,针对需要实训的课程,也往往只能采取案列教学的策略,参训人员在其中只能被动的接受,无法解决提升参训人员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导致其显示的可操作性较差,无法实现最终的培训教学目标。三是培训工作中有时未能正确定位教、学角色;传统的授课方式也经常被应用到纳税服务的培训工作中,以教师主体控制为主的弊端阻碍了参训人员提升解决实际工作能力的水平。应以学员为主体,教师在此过程中的作用主要是引导,通过学员课堂热烈的讨论、分享式的经验交流,达到教学相长,解决纳税服务实际工作中的疑点、难点。

(二)改进纳税服务培训的策略

1.推进研讨式培训教学方式

开展税务干部研讨式培训教学工作,主要是针对其具体的税收征管问题开展;主要是由教师提出相关问题,组织学生进行相互讨论研究,提出相应的问题,在探索分析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措施。通过这样的交流讨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研讨式教学过程来推动税务干部的职业知识能力掌握,同时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转变传统的单调讲述式教学开展形式,开创师生共同讨论、相互学习的工作氛围,通过友好的交流,不仅能改善其相互之间的工作关系,还能使学生们增长相关业务知识范围,

2.推进案例式培训教学方式

加强教学过程中的案例结合,通过相关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合适的引出实际案例,并结合其提出相应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思考,对问题进行总结分析,然后教师再对其进行具体的教学讲评。做到每个培训要点都能和实际的案例相联系,在相互讨论研究中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同时,采取案例结合教学方法,还可有效地促进显性和隐性的知识转化,促进实践的理论提升,完善纳税服务教学培训工作。

3.推进实训培训教学方式

税务培训方案篇2

关键词:报关;实务;实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获得长足发展,吸纳了大批人员就业。货物、物品和运输工具在进出境时均应通过海关,均应履行报关义务,其中货物报关是海关监管的重点,因此产生报关员工作岗位,高校大多数的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为此开设了《报关实务》课程。由于此课程设立时间较短、教学内容随实际报关工作规范的变更也不断变化,实训方式与内容还未完全规范。因此,本文就此做专项研究,以利于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内容和手段。

一、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报关、通关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一般定位于培养具有专业分析能力的通识人才,或说是具备横向可迁徙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也就是说不会定位于为某具体岗位培养应用型人才。《报关实务》作为与进出口贸易必经的通关环节所对应的学科知识与技能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等专业为培养该学科领域的通识人才必开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

《报关实务》课程的教学目的总体而言在于教授学生掌握报关、通关工作岗位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以及相关工作岗位,如进出口贸易业务员、单证员、跟单员等应掌握的通关知识与技能。

报关、通关的专业知识包括:我国海关与海关制度,报关范畴、报关单位和报关员制度,对外贸易管制和报关要求,进出口商品税则归类,海关监管货物模式与程序,包括一般进出口货物报关程序与相关要求;暂准进出境货物报关程序与相关要求;特定减免税货物报关程序与相关要求;保税加工货物、保税物流货物报关程序与相关要求;与报关相关的海关法律制度;进出口税费征收等。

报关、通关的专业技能包括:进出口商品税则归类;货物进出口报关单填制;原产地确定;进出口税费计算等。[1]

二、《报关实务》课程施教普遍存在重面授、轻实训的问题

所谓实训,就是在学校能控的状态下,按照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的教学活动[2]。按《报关实务》课程教学目的对专业技能掌握的要求,实训是最好的教学方式。《报关实务》课程实训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给定报关的条件,按实际报关的要求训练学生的报关专业技能,以培养学生综合性、设计性的专业技能。

由于我国海关法规定货物通关申报人员实行报关员资格考试的准入资格制度,即由海关总署举办报关员全国资格统一考试,取得海关制发的《报关员资格证书》并受聘于具有报关资质的企业(收发货人及报关企业)的人员方可申领并获取海关核发的《报关员证》,凭证方可进行货物进出口报关工作。与此职业资格要求相衔接,不少院校、尤其是职业院校开设《报关实务》的教学目的在于教授学生考取《报关员资格证书》,报关员资格考试基本上采用客观题型,实行标准化考试,以利于管理简单化,这使得教学过程更注重面授形式、应试教育,专业技能的教育也简化为在局部给定条件下的选择题练习,轻视实训,导致综合性、设计性的技能教育缺失。[3]

高校《报关实务》课程并非仅为报关岗位培养专项人才,其它相关工作岗位同样需要报关、通关专业知识与技能。应强调培养学生全面掌握报关、通关专业知识与技能,就应重视安排实训以培养学生报关、通关专业的技能。

三、手工实训是《报关实务》课程最佳的人才技能培养手段

按能控状态水平实训有两种方式,一是实际工况实训;要求引进与实际岗位工作环境(设备),按岗位工作要求编排实训内容,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此类课程的实训环境(设备)与实际工作岗位的大致相同,要求实际工况表现为具体的固化的机器设备,才可能引入学校构建实训室,这类实训课程多属理工学科的课程。二是模拟实训;对那些较难引入实际工作环境,却可在工作流程、内容在虚拟空间上模拟,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编排实训内容,对学生进行的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此种实训方式多适用于服务业和可计算机仿真的实际岗位工作环境。模拟实训按装备水平又有两种方式,一是利用计算机及软件模拟;这对于以计算机及软件为重要工作工具的实际岗位具有较好的模拟和仿真效果,如会计电算化实训。二是手工实训;手工实训就是教师以文字图表及口语的形式模拟和仿真现实,以案例等方式设定实际岗位的工作环境,组织学生同样以文字、图表及口语等方式完成实际岗位要求的技能工作,以达到训练学生达到岗位技能要求的目的。这适用于手工作业为主的实际岗位,往往因环境变化快,岗位技能的内容与要求亦经常变化,使用计算机及软件模拟调整困难、成本高昂,实际岗位环境变量过多也使得仿真拟合度较差。因此,对这类岗位技能实训最好采取手工实训的方式。

尽管我国目前已普遍采用电子报关,但报关岗位工作并非都要使用计算机及软件,且电子报关单也要生成纸质单据。此外海关的电子报关软件属国家机密,难以模仿。因此,使用手工实训是《报关实务》课程实训的最好方式。手工实训要求教师利用主观能动性按实际环境的变化组织及调整案例,还有助于提高教师实际工作技能之优点;更有时效快、实训设备投入少之优点。但是,目前对《报关实务》课程手工实训的研究很少,本文特此提出《报关实务》课程手工实训的方法和内容安排,以供有志《报关实务》课程实训研究的同行借鉴。

四、《报关实务》课程实训项目与内容

   按报关、通关的专业技能的要求,《报关实务》课程应对应开设四类技能实训,每类技能实训又按工作方法分若干实训项目。为便于教师组织手工实训,本文将具体实训类别及项目内容作如下归纳整理:

1.商品编码的查找

实训目的:培养学生正确掌握按照《协调制度》归类规则对进出口货物查找编码。

实训要求:由教师顺序按照六项归类规则设置商品名称,要求学生运用《商品名称与编码》表查找正确的编码,手工作业方式完成。

重点和难点:六项规则的正确理解和顺序使用。

项目设置与内容要求

序号

项目名称

 内容要求    

属性

1

规则一的运用

按税目条文和类注、章注查找编码

验证

2

规则二的运用

查找具备完成品特征的不完整品或未制成品的货品编码;查找混合及组合的材料或物资,以及由两种或多种材料或物资构成的货品的编码。

验证

3

规则三的运用

看起来可归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编码的货品的正确归类。

验证

4

规则四的运用

最相类似归类法的运用

验证

5

规则五的运用

盛装物品的容器及包装容器的编码

验证

6

规则六的运用

查找某一税品目项下子目的归类

验证

实训项目案例:

按规则一查找以下货物的商品编码:用小米、燕麦碎粒、加那利草子混合配制的鸟食(零售包装)

答案:2309.9090

解析:由小米、燕麦碎粒、加那利草子混合配制的鸟食,从原料上看是植物,从用途上看是饲料。查阅类、章标题,当作为前者时似应归入第二类植物产品,当作为后者时似应归入第四类第23章食品工业的残渣及废料;配制的动物饲料。依据第23章章注对配制的动物饲料的描述,该商品应按配制的动物饲料归类,归入品目23.09,最终归入2309.9090。

2.进出口税费计算

实训目的:培养学生依据《海关法》、《进出口关税条例》以及有关法律法规,正确计算进出口关税、增值税和消费税等主要税费。

实训要求:由教师按实训项目设置计算案例,要求学生正确运用关税计算方法,正确查询关税税率,从价税时正确计算完税价格,从量税时正确选用计量单位及总数;再由教师在关税案例的基础上加设资料,要求学生计算进口环节的增值税和消费税。因船舶吨位税及海关监管手续费等其他税费计算较为简单,建议不设案例实训。

重点和难点:完税价格的计算、增值税组成价格的计算和消费税组成计税价格的计算。

项目设置与内容要求

序号

项目名称

 内容要求

属性

1

进口关税计算

查找税率、计算完税价格、计算关税

综合

2

出口关税计算

查找税率、计算完税价格、计算关税

综合

3

进口增值税计算

确定增值税税率、计算组成价格和增值税税额

综合

4

进口消费税计算

确定消费税税率、计算组成计税价格和消费税税额

综合

实训项目案例:

进口关税计算。境内某公司从香港进口日本产的糕点食品生产线2台,成交价格CiF广州50000美元/台。设1美元=6.5元人民币,应征进口关税税额为多少?

答案:查糕点食品生产线商品编码为8438.100010,查2011年进出口税则进口最惠国税率为7%,普通税率为30%,按从价税计算税额,完税价格按CiF广州50000美元/台计算。

则进口关税税额=50000×6.5×2×7%=45500元人民币

3.货物原产地的确定

实训目的: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各种产地规则,正确选用产地标准,申领及撰制产地证。

实训要求:由教师按实训项目设置案例,要求学生正确选用各种产地规则,并按产地标准计算及确定产地属性,填制产地证申报表及撰制产地证。

重点和难点:正确理解按从价百分比标准计算产地属性;按实质性改变标准确定产地属性。

项目设置与内容要求

序号

项目名称

  内容要求

属性

1

优惠原产地认定

正确运用完全获得标准、从价百分比标准和直接运输标准

综合

2

非优惠原产地认定

正确运用完全获得标准、实质性改变标准

综合

实训项目案例:

优惠原产地认定。中国某企业生产的登山帐篷,生产中使用了美国产的防紫外线的成匹的织物做原材料,经裁剪、缝纫等工序制成。出口至马来西亚织物的价值占制成品离岸价(FoB)的53%,问该产品能否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原产地规则》享受关税减让?

答案:查阅中国—东盟自贸区《货物贸易协议》得知,如一产品的本地加工增值不低于该产品总价值的40%,则该产品可被认为是原产于中国—东盟自贸区的产品,在进出口贸易中享受自贸区的优惠税率。该登山帐篷符合《产品特定原产地标准》清单标准,进口织物价值占制成品离岸价(FoB)的53%未超过60%,符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原产地规则》的百分比标准,可享受关税减让。

4.报关单的填制

实训目的:培养学生按照《海关进出口货物报关单填制规范》的要求,完整、准确、有效地填制报关单,这是报关从业必备的基本技能。

实训要求:教师按海关监管货物模式分类设置案例,包括随附单据,要求学生手工正确填制纸质报关单。

项目设置与内容要求

序号

项目名称

 内容要求

属性

1

一般进出口货物报关单填制

出口报关单、进口报关单的填制

综合

2

税务培训方案篇3

一、提高思想认识

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建设高素质地税干部队伍的必然要求,是创建“学习型税务机关”的迫切需要。各单位要从推动地税事业发展的高度认识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认识开展干部教育培训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树立大教育、大培训观念,按照区局要求,扎扎实实抓出成效。

二、明确培训目标

(一)总体目标

全区地税系统干部职工均要纳入教育培训范围。培训工作以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和财会知识水平为重点,以提高依法行政、依法治税和适应各种岗位能力为目的,通过系统的政治理论和专业技能培训,使广大地税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法制意识和改革意识以及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明显增强,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进一步得到改善,税收业务能力、综合工作能力、依法行政能力不断提高。

(二)具体目标

从年至年,每年抽调五分之一左右的干部参加各类培训,用5年左右的时间对全系统280余名地税干部轮训一遍,每人累计脱产培训时间不少于2个月。委托专业培训机构举办科所级领导干部培训班2次,每次不少于10天。每两年对全系统280余名地税干部进行计算机普训一次,每次不少于5天。每年对全系统280余名地税干部进行税收业务知识培训一次,每次不少于10天。

三、培训内容、教材

1、加强思想政治和党性教育。要把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干部政治理论培训的中心内容,认真安排好理论基础、党性修养等方面课程,同时把“两个务必”和“红岩精神”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加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教育和廉政教育,使干部通过培训,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真正成为“靠得住”的干部。

2、加强知识更新和业务技能培训。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和本单位实际,开展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培训要涵盖以下面几方面内容:社会主义法律知识、wto知识、市情研究、公务员行为规范、公共行政理论、公文写作与处理、信息技术及应用、DS982.0操作技能、外语应用知识、创造力开发、公务员普通话、税收相关法律、税收业务知识、岗位技能知识。

3、精选培训教材。除市局和人事部门指定培训教材外,我局要选择一批高质量的、适合广大税务干部学习的教材供大家学习培训之用。

四、培训计划

(一)市局组织的各种培训,按其要求推荐人选参加。

(二)区局统一组织的各种培训由人事教育科和相关科室组织实施。

(三)将全系统组织的(含总局组织的各类培训)政治培训和业务培训统一纳入培训计划。

(四)具体的培训工作安排见附表。

五、培训考核

实行施教单位与人教部门共同考评培训情况的办法。人教部门将建立干部培训档案,将税务干部参加培训的时间、科目和成绩等归入干部培训档案,并记入税务干部(公务员)培训证书,作为税务干部年终考核、任职定级和晋升职务的重要依据。对无正当理由不参加培训或培训成绩不合格的,当年年度考核不确定等次、不评先评优;对积极参加培训、成绩突出的个人,区局将进行通报表彰。区局组织的培训坚持“凡训必考”原则,考试将按区局有关规定执行。市局每两年组织一次业务知识考试不及格者,可补考一次,补考不及格者按市局《关于印发干部职工待岗暂行规定的通知》进行处理。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培训工作顺利开展,区局成立了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赵邦平任组长,曾辉、李炉冶、马健鹏、蒋琪任成员,培训工作办公室设在人事教育科。各单位要按照区局要求,精心组织,认真实施。

税务培训方案篇4

一、办学目标

设立纳税人学校,建立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培训辅导机制,确保纳税人掌握税收基本常识、基本办税流程和操作技能,了解熟悉与自身生产经营相关的税收政策和征管规定,提高纳税人自主办税能力,提升纳税人税法遵从度。

二、办学原则

遵循无偿、自愿、实用原则,不断提高培训辅导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吸引纳税人主动参与学习。

三、总体要求

(一)组织保障

1、校长:由局分管纳税服务局的局长担任,主要职责是把握办学方向,确定办学计划,协调并督促检查纳税人学校各项日常工作开展情况等。

2、教务办公室:设在局纳税服务局,主要职责是拟订和落实办学计划,组织教学材料和师资开展日常教学,承担纳税人学校信息平台的建设和管理工作等。

(二)师资保障

从局税政、征管、纳税服务、各管理分局等部门聘请业务骨干作为纳税人学校师资,必要时可邀请或外聘高校教师、专业中介机构的相关人员,承担培训业务。

(三)经费保障

纳税人学校办学经费从局相关经费中列支。同时,为鼓励聘请的教师更新专业理论知识,提高教学水平,可按300元/半天给予相应培训补助。

四、具体要求

(一)培训内容

纳税人学校课程按基础知识和专项业务培训两类设置。

1、基础知识培训班

①培训内容:主要为税收基本常识、基本办税流程、网上办税实务操作、纳税人权利和义务等纳税人应知应会内容。

②培训时间:原则上每月28日定期举办,假期顺延。

2、专项培训班

①培训内容:根据纳税人个性化需求、有关税收优惠政策、新执行政策和其它专题培训。。

②培训时间:每月28日按需开展政策解读活动,不定期举办其他专项培训。

(二)培训对象

纳税人学校以区范围内企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办税人员、税务中介和记账公司人员为培训对象。

(三)培训方式

现场培训与网络培训相结合,学员可登陆网上纳税人学校平台报名参加免费的现场培训或下载课件自学。

(四)培训流程

1、课题制订:由征管、税政、稽查等业务科室根据最新税收政策、税收热点知识,结合实际工作需要,于每月25日之前向教务办公室报送主讲课题、授课内容、授课教师。

2、授课准备:授课教师根据选定的课题,认真编写培训教材,制作课件。

3、报名预告:纳税人学校每期开班时间须提前10天以上在网上纳税人学校平台公布并接受报名,同时应通过《涉税信息月报》、办税服务厅电子显示屏、12366纳税服务热线等及时进行通告。

4、开课提醒:教务办公室应指定专人在每期正式开班前1日内通过12366短信平台将本期授课课题、时间、地点等提醒内容通知报名学员。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配合:建立“纳税人学校”,是强化税法宣传辅导,提高税法遵从度的重要途径。各科室、各单位应高度重视,加强部门配合,及时提供培训课题,各管理分局应加强宣传,对聘请教师的教学活动要给予大力支持。

(二)广泛宣传:各单位应大力宣传“纳税人学校”,群策群力,促进纳税人学校持续稳定发展,努力将“纳税人学校”打造成深受纳税人欢迎的纳税服务品牌。

税务培训方案篇5

一、网上申报的意义

推广应用网络申报纳税方式是加速税收信息化建设,实现税收征管的专业化、社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地税系统的信息采集能力和税收监控能力,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保证;也是优化税收服务,改善征纳关系,降低税收成本的重要举措。

二、明确试点原则,确保试点顺利成功

1.谨慎性原则。确保不因试点影响日管和组织收入,确定推广地区的纳税人行业、规模、数量。

2.业务全覆盖原则。以方便纳税人为根本准则,网报业务涵盖推广地区所有的税、费、基金,涵盖各税、费、基金的普遍性申报业务。

3.统筹规划原则。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加强人员培训,加强内外宣传,努力获取纳税人的认同、支持和配合。

三、推广要求及目标

根据全州地税系统按照“统一组织、分步实施,纳税人自愿、积极引导”的要求,县地税局决定在管辖范围内选定6户具备条件的单位纳税人中推广。为确保系统上线后的进一步推广,第二、第四税务所在试点纳税户选取中尽量做到涵盖不同的行业和各税、费、基金。网报系统正式启用后,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推广范围,不留死角和空白点。

四、成立项目工作组,明确职责分工

为保证网络申报推广工作顺利有序进行,县局成立网报工作领导小组,县局分管征管副局长蒋晓斌担任组长,下设服务征管股为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时分设综合业务组、技术支持组和保障协调组。综合业务组由服务征管股牵头,主要负责全县地税网报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解决推行网报中的税收征管业务问题,牵头组织业务需求收集,负责培训组织工作;技术支持组由服务征管股牵头,主要负责网报系统技术问题的收集整理与上报;保障协调组由服务征管股牵头,主要负责指导各税务所网报宣传、实施、问题反馈与处理、后续服务支持等工作。

五、制定工作实施计划,积极推进试点工作

第一阶段:制定方案,组织动员。时间:2015年4月下旬前。第二税务所、第四税务所向企业进行初步宣传、动员,在企业自愿的前提下,按州局要求确定首批试点纳税人数量、名单,于4月29日前报州局。第二阶段:宣传培训。时间:2015年5月。协助软件公司安装调试,组织内部相关岗位人员培训。制定宣传方案,向纳税人发放省局统一印制的网络申报宣传手册,全面对外宣传。第三阶段:系统测试、纳税人培训。时间:2015年5月。按照州局统一安排开展系统实测工作,保证全县软件平稳运行和正常使用。组织试点纳税人参与全州统一培训。组织纳税人办理ca数字证书。收集意见及问题,并及时向州局反馈。组织税管员完成纳税人资料初始化及同步工作。第四阶段:正式运行及运维。时间:2015年6月上述工作时间表根据州局安排及实际工作进度适当微调。实行第一个征收期后,根据工作情况和纳税人使用情况,考虑下一步推广安排。

税务培训方案篇6

[关键词]独立学院;税收学;实验教学

1独立学院税收学专业开展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

实验教学是税收信息化高速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必由之路。在“金三”系统和大数据管税治税背景下,实验教学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架构了从理论到实践的有效桥梁。基于我院税收学专业实验室建设进程、实验教学逐步发展的现状,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为目标,探索出一套科学、效果突出的独立学院税收学专业实验教学方法模式,有利于独立学院开展教学改革实践,探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

2独立学院税收学专业开展实验教学的思路

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大数据人才培养优势,有效架构税收理论知识与涉税实务业务从此岸到达彼岸的桥梁。扎实的专业基础结合仿真模拟实验训练,促使毕业生上岗后“上手快、后劲足”。通过从公司设立、研发设计、购销、投融资、合同签订、发票管理、到清算注销全流程,全方位虚拟仿真实验训练,强化学生对会计、财务管理、税收实务的把握,使他们能熟练地把财会、税收知识的学习和积累综合运用到工商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的实际操作及企业税收筹划、涉税风险管理、税务管理、税务稽查、税务救济方案等的设计和解决路径中,构建基于大数据、覆盖涉税实务全流程的实验实训教学平台,帮助学生形成对涉税实务全流程的整体认知,并构建涉税实务业务设计和解决的整体框架。

3独立学院税收学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构建

坚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实验实践教学突出“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强素质”理念,构建“课程实验模拟训练创新创业实践企业实习”四级实验实践体系,实现“知识获取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的专业人才能力提升“四步走”进阶路径。基于应用型、复合型财经类人才培养的目标、课程体系内涵和市场行业需求,我院税收学专业细分为企业财税规划、税务行政、国际税收三大模块方向。与之契合的实验教学平台构建为功能独立、业务融合的企业涉税业务仿真模拟平台和税务机关仿真模拟实训平台。企业涉税业务仿真模拟平台承担了会计学基础、中国税制、税法、纳税会计与申报、税收筹划等课程的实验教学功能,税务机关仿真模拟实训平台主要承担纳税检查与评估、税务管理等课程的教学功能。

3.1纳税会计实训平台

按税种设置实训内容及采购使用的先后顺序,遵循“流转税(重点增值税)——所得税——其他小税种”的内容建设和使用顺序。业务行业应涵盖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商业服务业(地产、金融业等)、生活服务业等;业务内容贯穿企业基础账户设立、原始单据处理、计账凭证生成、各税种税额汇总、各税种按期申报缴纳等业务。课程讲授与课程实训结合,促进学生对各税种会计处理方法的掌握及财税综合业务解决能力的提升。

3.2税收实务实训平台

本平台是涉税实务仿真模拟平台,设置“练习”和“实训”两种模式。在“练习”模式下,就系统提供的相关行业企业一段时期(按年或月)内发生的业务,教师布置学生进行税务登记税种判断税额核算申报缴纳的全流程涉税业务处理,在“练习”模式下,系统可以实时检测出学生填报准确度并予以引导纠正并完成评分,强化学生对现行税制下各税种的核心构成要素——纳税人、征税税率、计税依据(课税对象、税目)、税收减免政策(小微企业政策、高新技术企业政策等)、纳税期限等专业内容的掌握。在“实训”模式下,教师实训内容,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综合涉税业务处理(单个企业通常涉及5~10个税种的业务);该模式下系统无提示,实训结束后系统自动生成实训报告,分析学生的出纳业务能力、账务处理能力、财务管理与分析能力、纳税报税能力等综合能力,有利于老师了解学生薄弱知识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

3.3税收筹划实训平台

税收筹划是涉税业务中价值高、难度高的业务,税收筹划业务具有综合性强、难度大、期限长、价值高的特征。税收筹划能力体现了税收学专业学生专业核心能力,要求学生在熟悉、掌握了会计、财务管理、税收法规、统计分析方法及企业业务内容基础上,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务问题。税收筹划实训平台应分设两个子平台:单项税种筹划平台和综合税收筹划平台。第一阶段是单项税种筹划训练。重点是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税收筹划内容,促进学生对基本原理、原则和方法的把握;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基础上进行综合税收筹划,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财税优惠政策、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税收筹划的能力。仿真系统设置各行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涉税事项资料,引导学生为企业设计出综合税收筹划方案,通过不同方案的比较、评估,确定方案,实现合理节税和企业财务目标。

3.4纳税检查及评估实训平台

该平台承担着让学生了解税务机关各项办税业务流程的实训功能。重点是引导学生把握纳税评估业务、纳税检查业务、纳税管理业务的执行标准、实施程序、开展方法。学生需在上一阶段对税法、会计、财管和法律统计等知识掌握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并结合大数据平台和现管技术测算行业平均税负水平、纵横向比对纳税人的财税数据、评估纳税人的涉税风险点。通过实训强化学生对税务机关进行税收管理稽查的原理及方法的理解和把握,培养学生基本的税收管理能力、税务检查能力、纳税服务能力。纳税检查及评估实训的主要内容和步骤:a.收集、甄别企业涉税业务相关资料,检查会计账簿和原始凭证;b.获取纳税人的各项涉税证据并调整纳税人错误的账务处理和税务处理;c.纂写税务检查工作底稿并完成税务检查事项报告;d.向纳税人出具并送达税务处理决定书,税务处理决定的执行及后续跟进。

4独立学院税收学专业实验教学实践总结

税务培训方案篇7

一、提高思想认识

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建设高素质地税干部队伍的必然要求,是创建“学习型税务机关”的迫切需要。各单位要从推动地税事业发展的高度认识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认识开展干部教育培训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树立大教育、大培训观念,按照区局要求,扎扎实实抓出成效。

二、明确培训目标

(一)总体目标

全区地税系统干部职工均要纳入教育培训范围。培训工作以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和财会知识水平为重点,以提高依法行政、依法治税和适应各种岗位能力为目的,通过系统的政治理论和专业技能培训,使广大地税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法制意识和改革意识以及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明显增强,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进一步得到改善,税收业务能力、综合工作能力、依法行政能力不断提高。

(二)具体目标

从200*年至200*年,每年抽调五分之一左右的干部参加各类培训,用5年左右的时间对全系统280余名地税干部轮训一遍,每人累计脱产培训时间不少于2个月。委托专业培训机构举办科所级领导干部培训班2次,每次不少于10天。每两年对全系统280余名地税干部进行计算机普训一次,每次不少于5天。每年对全系统280余名地税干部进行税收业务知识培训一次,每次不少于10天。

三、培训内容、教材

1、加强思想政治和党性教育。要把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干部政治理论培训的中心内容,认真安排好理论基础、党性修养等方面课程,同时把“两个务必”和“红岩精神”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加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教育和廉政教育,使干部通过培训,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真正成为“靠得住”的干部。

2、加强知识更新和业务技能培训。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和本单位实际,开展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培训要涵盖以下面几方面内容:社会主义法律知识、wto知识、**市情研究、公务员行为规范、公共行政理论、公文写作与处理、信息技术及应用、DS982.0操作技能、外语应用知识、创造力开发、公务员普通话、税收相关法律、税收业务知识、岗位技能知识。

3、精选培训教材。除市局和人事部门指定培训教材外,我局要选择一批高质量的、适合广大税务干部学习的教材供大家学习培训之用。

四、培训计划

(一)市局组织的各种培训,按其要求推荐人选参加。

(二)区局统一组织的各种培训由人事教育科和相关科室组织实施。

(三)将全系统组织的(含总局组织的各类培训)政治培训和业务培训统一纳入培训计划。

(四)具体的培训工作安排见附表。

五、培训考核

实行施教单位与人教部门共同考评培训情况的办法。人教部门将建立干部培训档案,将税务干部参加培训的时间、科目和成绩等归入干部培训档案,并记入税务干部(公务员)培训证书,作为税务干部年终考核、任职定级和晋升职务的重要依据。对无正当理由不参加培训或培训成绩不合格的,当年年度考核不确定等次、不评先评优;对积极参加培训、成绩突出的个人,区局将进行通报表彰。区局组织的培训坚持“凡训必考”原则,考试将按区局有关规定执行。市局每两年组织一次业务知识考试不及格者,可补考一次,补考不及格者按市局《关于印发干部职工待岗暂行规定的通知》进行处理。

税务培训方案篇8

【关键词】税源专业化管理教学

一、税源专业化管理教学的必要性

(一)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含义

税源专业化管理是指根据纳税人的实际情况和征管规律,以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以信息化为支撑,按照纳税人规模、行业为主对税源进行分类,优化征管资源配置,建立专业化人才队伍,达到管住管好税源的目的,以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

当前,积极探索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模式,是税务机关的实践任务,以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是今后一个时期税收征管改革的趋势和方向,是一项全新的税源管理方式。

(二)税源专业化管理提出的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纳税人数量不断增多,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呈现多样化,企业集团大量增加,经济主体跨国家、跨地区、跨行业相互渗透,企业核算的电子化、团队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税源管理的复杂性、艰巨性、风险性不断加大,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等矛盾日益突出,传统的由税收管理员属地管户、粗放的税源管理方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必须更新理念,探索税源专业化管理,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

(三)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试点情况

随着税源管理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2010年国家税务总局提出了探索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模式,并选择了部分省进行试点。我们广西区国税局按照总局提出的总体思路,于2011年初制定下发了《全区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试点方案》(桂国税发〔2011〕78号),确定南宁、百色、崇左三个市局分别负责大企业管理、综合管理、重点行业管理的改革试点工作。各市根据区局的要求,选择部分县(区)局开展试点,全区参与试点的单位共计54个县(区)国税局。到2012年7月止,全区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行业达到100多个,编写了100个行业管理指南和100个风险指标应用指南。在探索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模式的实践中,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四)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教学的现实要求

1.税源专业化管理任务重、要求高,亟需提升税务干部的管理理念。使参训人员进一步认识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加强对信息管税、税收风险管理、税源专业化管理的理念的认识,以寻求更高效的管理载体。

2.税源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难以适应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高标准要求。

税源专业化管理是适应新形势下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税收科学发展趋势而提出的一种税源管理新模式,对税务干部的素质要求比较高,与实际情况相比差距较大。

(1)税收管理员队伍素质能力参差不齐,难以适应专业化管理的要求。突出表现在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复合多能型人才奇缺、队伍年龄老化等问题。

(2)会计知识普遍薄弱,突出表现是影响纳税评估的成效。

(3)信息化技术力量不足,除难于获取第三方信息外,信息管税能力不强,影响风险管理的成效。

二、税源专业化管理教学的发展现状

(一)税源专业化管理教学的开展情况

随着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的推行,相关方面的业务培训渐成为各税务培训机构的培训热点。比如我校举办的房地产行业管理培训班、水泥制造业管理培训班、行业纳税评估培训班、财务软件应用培训班、小企业会计培训班等都是根据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二)税源专业化管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1.培训项目策划注重立竿见影,缺少长远谋略。目前举办的培训班一般以3至5天短期业务学习为主,目的是想通过培训把目前缺什么的内容都补上,未体现专业化管理对人才的专门业务要求,功利性强,效果不理想。

2.缺乏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培训教材。培训班的课程设置、授课内容等与税源专业化管理要求还甚远,更多的注重对文件解读、理念更新、管理方法等方面的教学,深入学习及对工作案例的剖析很少,更无教材可言。

3.师资力量薄弱,缺少实践经验。专职教师的授课更多的是从理论到理论,难以满足学员工作的需要。

4.教学方法单一,学员被动学习。讲授式教学仍然是目前最主要的教学形式,这种“一言堂”“填鸭式灌输”方式让参训人员被动学习,难以满足学员参训的需求。

三、对税源专业化管理培训教学的几点思考

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不仅要求税源管理人员精通税收政策和会计核算,还须加强学习市场经济、企业管理、生产工艺和相关法律等方面的知识,更需要掌握税收分析、计算机操作方面的技能。税务干部培训机构需要为此做好培训教学业务。

(一)深入基层开展培训需求调查,科学策划培训项目

培训项目不仅要分岗分类进行策划,更要夯实基础知识培训,深化专门业务培训,可采用递进式进行。

1.税源专业化管理基础类的培训包括:会计业务知识(包括财务软件应用)、信息技术与信息管税、税源基础管理、税收风险管理、税收数据采集分析等;

2.税源专业化管理提高类的培训包括:行业会计实务、行业适用税收政策、行业特点及其风险分析、行业纳税评估、行业税务稽查等。

(二)探究税源专业化管理人才的培养方向

造就一批高素质专业化人才,对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至关重要。

一是确立定向培养、定向培训、定向使用的税收征管人才发展计划,建立结构合理、专长突出的税源专业化管理人才队伍,健全用人激励机制。

二是注重在实践中培养造就税源专业化管理人才,鼓励广大税源管理人员自我加压、自我学习、甘于奉献,积极投身到征管改革的浪潮中,提高其应对风险的技能。

三是注重培训财务会计和税收业务知识。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税源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因此财务会计和税收业务知识的深化学习及融会贯通为税源专业化管理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三)编写针对性且实用性强的教材

按照“以用为本,注重实务操作”的原则,编写专业化培训教材及配套的练习题、试题库,尤其要增加工作案例的剖析,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议根据岗位业务实际,借鉴以往和外部经验,围绕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的业务培训需要,在系统内组织专职教师及省市局专门业务骨干组成的教材研发队伍,编写分岗分类的专门业务培训教材。

(四)优化税源专业化管理教学模式

1.优化课程设置,注重授课内容的实用性。围绕培训目标开设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培训课程:一是内容要实用、注重实务、目标明确、有针对性;二是注重课程内容的编排与整合,避免知识点的交叉与重复;力求培训取得实效。

2.优化师资队伍,提升教学质量。根据各培训项目的培训目标,在师资配备上应建立一支具备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熟悉税源管理的规律,掌握现代教育培训方法的高素质专兼职师资队伍。因此对专职教师来说,就要深入到基层岗位学习,丰富自身实战经验;而系统内兼职教师不仅要加强业务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应致力于探讨教学的方式方法。此外也可以邀请一些社会中介机构阅历丰富、业务能力强的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进行授课,全面提升税源专业化管理实务教学水平。

3.搭建交流平台,注重实践教学。培训的形式多种多样,根据成人特点和规律,除课堂讲授和案例分析等方法外,应倡导实践教学,体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一是组织学员进行工作交流和问题探讨,分享成功经验,借鉴成功做法;二是通过局校合作,充分发挥基层税务局税源专业化管理基地连接理论与实践的作用,组织学员到先进的基地进行实地考察、现场学习,让教师、学员在教学实践中体验税源管理的方法,掌握税源管理实情,善于借鉴他人经验和做法,增长知识和才干,确保学有所用。

【参考文献】

税务培训方案篇9

2019年,国家税务总局乐平市税务局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国家税务总局印发的《“十三五”时期税务系统全面推进依法治税工作规划》和省局、景德镇市局相关文件要求,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税、推进改革、服务发展,全面推进税收法治建设,防范税收执法风险,提升依法治税能力水平,现将主要工作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依法全面履行税收工作职能

(一)依法治税抓好组织收入。面对新的经济下行压力,严格落实组织收入原则。坚持综合发力、精准施策、精细到位,做到“解经济之困、减企业之负、增民生之福、保发展之稳”。按照总局“三个务必、三个坚决”、省局“八个不”的要求,应收尽收、应减尽减,严防出现收过头税、引税、提前预收、虚收空转、异常入库等现象。2019年,我局组织入库计划口径税收收入366171万元,同比增收7713万元,增长2%。组织入库财政口径税收收入381176万元,同比增收8249万元,增长2%。顺利实现奋斗目标。

(二)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2019年,共为企业减免税金61868.34万元。其中:鼓励高新技术减免18664.72万元,为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办理即征即退增值税4416.55万元,改善民生减免7634.97万元,促进小微企业发展减免12263.88万元,支持三农减免2591.23万元,支持文化教育体育减免549.63万元,支持其他各项事业15446.42万元。保障减税降费红利落实落袋,成立减税降费工作领导小组,对标对表,挂图作战,扎实开展第三方借减税降费服务巧立名目乱收费行为专项排查整治,联动推进政策落地。2019年,共计减税降费40522.31万元。

(三)大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推动政府职能依法全面履行,行政决策科学民主合法,法律法规严格公正实施。严格落实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相关工作,严格按照国家税务总局78号、省局14号文件要求,协调征管部门组织开展税收业务协调会,进一步细化丢失发票、未按期申报等税收违法事项行政处罚明细标准,提升税收治理精准度。

(四)突出重点提升征管服务质量。一是抓好“夯基础、立规范、防风险、促落实”。针对省局强基固本督导组7月份在我局调研发现的118个问题,迅速成立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方案,落实责任,确保逐项整改落实。9月份局领导班子成员带头深入基层一线“回头看”,并形成调研报告,着力在推动建章立制、构建长效机制上再下功夫。二是打好“降成本、优环境”组合拳。科学整合办税服务场所资源,办税服务厅9月23日整体进驻新行政服务中心,推进“四个一”办税,落实“不打烊”式延时服务,确保纳税人便捷、高效办税。展开“滴灌式”精准辅导,累计发放宣传材料18000余份、“税企连心卡”1035张,推出4类82条便民服务措施。

(五)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全力融入服务全市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积极贡献税务智慧和力量。加大人财物投入力度,积极参与全市“双创双修”行动,助力打好全市脱贫攻坚战。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除保留4项行政许可外,取消全部行政审批事项,按时通过“双公示”平台对外公布税务行政许可。落实《纳税服务规范3.0版》要求,实行容缺受理服务,整合落实税务“最多跑一次”和“一次不跑”清单。持续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大力推行纳税人免费网上申领增值税发票,开展减税降费、税法和税收政策宣传进企业、社区、校园等活动,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的纳税服务格局。整合纳税服务资源,入驻市行政服务中心。

二、提高税收制度建设质量

(六)规范税务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适时开展文件清理。根据《乐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乐平市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乐府办字〔2019〕78号文件要求,对市政府(含市政府办公室)起草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全面清理。宣布失效的税收规范性文件共3份,分别是《乐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乐平市重点工程税收代扣代缴实施办法的通知》(乐府办字〔2013〕50号)、《乐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乐平市地方税务局存量房交易申报计税价格评估办法的通知》(乐府办字〔2013〕58号)、《乐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加强建筑安装业和房地产业税收征收管理意见的通知》(乐府办字〔2017〕181号),上述三份文件,已由《乐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对加强建筑安装业和房地产业税收征收管理意见等三个涉税规范性文件予以修订的通知》(乐府办字〔2018〕75号)予以替代。

(七)加强内部工作制度的法治审核。为保障机构内部运转依法依规、有序高效,同时强化对内管理、加强法治监督,市税务局法制部门对各业务部门制定的内部工作、管理制度进行合法性审查,有效避免管理风险,助力行政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

三、推进依法科学民主决策

(八)坚持集体讨论决定,健全依法决策机制。严格落实《国家税务总局乐平市税务局工作规则》要求,研究决定重大事项,必须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和论证评估,涉及相关部门的应充分协商,涉及基层税务机关的应广泛听取意见,涉及重大纳税人权益和公众利益、容易引发社会稳定问题的应进行风险评估,必要时采取听证会等多种形式听取各方面意见。加强重大决策执行跟踪与反馈,多渠道了解纳税人、社会公众对决策实施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评估决策执行效果,确保决策机制全程依法依规。重大行政决策全部经由党委会会议讨论,在充分调查讨论基础上,严格执行党委书记末尾表态制。

四、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九)推进税务执法“三项制度”。按照《国家税务总局景德镇市税务局关于优化税务执法方式全面推行“三项制度”的通知》《国家税务总局景德镇市税务局关于做好全面推行“三项制度”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推进“三项制度”各项具体工作和责任分工并有序落实;先后召开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局长办公会、全系统推进“三项制度”工作动员会部署有关工作,落实日常协调指导、加强学习培训、不断充实人员配置和装备保障。统一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标准共7大类,涉及税收强制、税收保全、大额行政处罚、大额行政征收等内容,全年开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1户。我局配置执法记录仪7台,计划比照景德镇市局模式完善筹建税务约谈室。

(十)重大税务案件审理情况。把重大税务案件审理作为加强内部监督制约,贯彻执法风险防控机制的重要方式之一,坚持公正、合法、及时、有效的原则,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不断规范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工作,充分发挥案件审理对税务执法过程的监督和促进作用,有效推进我局税收法治建设工作进程。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委员会应审尽审,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提出负责性审理意见,依法依规形成审理决议。

五、强化权力制约和监督

(十一)切实加强内部监督,自觉接受外部监督。推动两个责任压紧压实,市局党委召开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部署完成各项监督工作,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进一步发挥纪检监督作用提出了具体要求。认真执行向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制度,接受询问和质询制度。全年暂未收到人大及其常委会组成人员对工作提出的有关审议意见。支持人民法院依法受理行政诉讼案件,加强税务行政应诉工作,落实第一责任人出庭应诉制度,明确尊重并执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落实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与行政诉讼的有机衔接,确保法律专业人才尽早尽快参与应诉程序。

(十二)完善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机制。拓宽信访举报渠道,向社会公开纪检、纳税服务举报投诉热线和邮箱,进一步畅通监督举报渠道。高度重视网络信访举报,设置专人受理网络信访举报,跟踪信访举报办理全过程,确保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2019年未发生网络舆情。

六、完善权利救济和纠纷化解机制

(十三)加强行政调解、复议、应诉、信访管理工作。全系统调解工作人员本着“依法依规,公平公正,高效便捷”的原则,以调解形式积极妥善处理税务争议。规范信访工作程序,畅通保障渠道,维护信访秩序,依法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坚持信访工作和税收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督查,同落实。定期召开专题例会研究部署信访工作,明确各项任务,将履职尽责情况纳入年度绩效考核管理内容,科学制定考核指标,确保信访工作规范开展。全年未出现上访事件。

七、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十四)全面推进政务公开。高度重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景德镇市政府信息公开指南》等具体要求,依托各类平台及时准确公布各类公开信息,努力做到公开透明、应公开尽公开,满足社会各界和广大纳税人了解我局政府信息需求,增加了工作透明度,促进了民主监督,密切了征纳关系,发挥了政府信息公开的职能作用,较好地完成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任务。2019年市税务局在市政府信息公开平台信息58条。

八、增强社会税收法治观念

(十五)提升税务机关领导干部法治理念。建立我局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制定实施领导干部年度学法计划,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学习主要通过党委会议、局务会议、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会前学法和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法治讲座、法治培训等多种方式开展,全年召开各类会议集中学法3次,主要学习国家宪法、基本法律、党内法规制度、与税收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廉政建设、预防职务犯罪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不断提升领导干部法治理念和依法治税能力水平。个人自学要求领导干部要围绕学习计划安排的内容,合理安排时间坚持自学,持之以恒,努力提高学习效果。积极开展法制专题培训,组织收听收看总局、省局税收相关业务视频培训10期,持续提升业务能力。组织199名干部职工积极参加2019年分类学法考试,优秀率100%。

(十六)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分层次、分批次组织干部进行业务培训,督促全局干部职工学懂政策规定,学懂办税流程,学懂系统操作,真正做到将政策学深吃透,推动减税降费政策迅速落地。举办多期面向纳税人的减税降费政策专题培训班,针对不同行业纳税人特点,强化减征政策宣传培训,举办了多期减税降费政策专题培训班,加强对纳税人和税务人员的培训辅导,参加培训的纳税人达2000余人次,培训辅导覆盖面达100%。采取线上线下齐发力,精准辅导和上门走访两种形式,开展减税降费新政策宣传辅导工作,助力纳税人拿好“减税降费”大礼包。一方面采取线上推送,采取纳税人学堂、税企微信群、政务网站等方式向纳税人和缴费人推送相关税收政策11000余条,各分局通过税源管理微信平台线上发送短信700多条。另一方面采取是线下发力。由局班子成员带领业务骨干组成保障团队在办税服务厅提供业务和技术现场支撑,快速有效处理各类突发事件和办税问题,采取“走下去”的办法,开展点对点精准滴灌式辅导,助力企业发展。共走访企业90余户,发放各类减税降费宣传资料4000余份。

九、加强税收法治工作队伍建设

(十七)健全税务机关法制机构。完善税收执法人员管理制度。设立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我局依法行政、税收法治建设工作,按照《景德镇市税务系统法律顾问管理暂行办法》《景德镇市税务系统公职律师管理暂行办法》,内聘公职律师、外聘法律顾问各1名,为重大行政决策、重大执法决定、税务法律救济、法治学习培训等事项提供法律服务。严格落实税务执法资格和税务检查证管理制度,未取得执法资格,不得从事执法活动。

十、健全依法行政领导体制机制

(十八)加强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建设。充分发挥市税务局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职能,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政策法规部门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各尽其职、齐抓共管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全年召开3次会议,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集中学习《宪法》、《公务员法》、《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修改<税收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办法>的决定》等内容,研究部署减税降费、优化营商环境、推进“三项制度”等税收法治建设重点工作,切实保障“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初心和使命”落到实处。

(十九)树立重视法治素养和法治能力的用人导向。充分发挥“一把手”在推进法治税务工作中作为领导者、组织者、引领者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带头学法、讲法、用法、研法,引领全体税务干部坚持学法与用法相结合,守法与执法相融合,把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重大行政决策、征收管理、纳税服务、税务稽查等工作中全面体现税收法治精神,自觉维护税法尊严和权威,促进全系统干部职工依法行政的认知能力、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把税收法律法规作为“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武”的一项重要内容,检验督促全体干部自觉学法知法,浓厚的学法氛围在全系统蔚然成风。健全税务干部学法用法培训制度,组织开展宪法和通用法律知识、税收法律知识、廉政知识等专题培训、网络知识竞赛等活动。持续做好新录用人员岗前培训、公务员初任培训和税收执法资格考试等工作,将学法守法用法情况作为公务员年度考核和用人导向的重要内容,以用促学、以考促学,确保税务干部持证上岗执法、认真学法用法,不断增强税务干部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

一年来,我局在税收法治建设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们将在2020年重点落实以下工作计划,确保在依法治税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一、持续推进税收执法“三项制度”。大力推进税务执法透明、规范、合法、公正,是我局近年重点工作之一,针对工作实际和基层反映的诉求,适时开展专题培训,不断提升业务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充实人才储备。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办法,根据上级制定的制度体系结合本地实际,不断细化完善配套制度办法,提升“三项制度”的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完善税务机关的工作落实情况报告制,不定期开展巡查督导,将相关工作纳入绩效考核,确保“三项制度”的推进工作落地到位。

二、加强税收执法队伍建设。组织集中培训、跟班学习式的培训,在鼓励干部自觉学习、勤于学习的基础上,制作些典型案例资料和分门别类编印些查案手册,供干部个人作为学习读本,不断提高运用法律、税收相关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落实税收执法责任制。加强税收执法监督,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税收执法督察和执法监察,严格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强化执法监督机制建设。对内实施部门交叉检查;对外构建多渠道的监督体系,把税收执法权装进社会和纳税人监督的“笼子”里。

四、继续做好“放管服”改革相关工作。推进“降成本优环境”改革工作,继续做好“减税降费”有关工作,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改革红利落到实处,不断了解跟踪新政落实情况,及时分析反馈“减税降费”工作成果,积极支持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好简政放权工作,待省局新的权责清单后,及时跟进修改权责清单,对外并实施动态管理,完善配套落实制度,确保各项事中事后监管措施落到实处。

税务培训方案篇10

——地税收入保持快速增长。2008年,全省地税部门努力克服年初冰冻雨雪灾害、全球性金融危机以及税收政策调整等经济性、政策性因素给地税收入带来的影响,认真贯彻组织收入原则,强化措施,挖潜增收,实现了地税收入的较快增长,累计组织各项收入288亿元,其中地方税收入272.06亿元,同比增收56.45亿元,增长26.2%。就总量来看,2008年较2006年实现了地税收入三年翻一番;就“两个比重”来看,地税收入占全省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分别为4.2%、55.71%,比上年提高0.28个百分点和0.4个百分点,地方税收对地方财政收入增收额的贡献率高达57.3%。

——学习实践活动成效明显。我们严格按照省委的部署,坚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精心筹划,严密组织,推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按照“统一思想认识、提高发展能力、破解发展难题、创新体制机制、推动科学发展”的目标要求,着力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下功夫,扎实抓好各阶段工作,基本实现了干部受教育、发展上水平、群众得实惠的目标,取得了明显成效。学习实践活动中,共撰写高质量调研报告20余篇,召开各类座谈会15场,征求各类意见、建议184条,需要解决的8个方面98个问题,年内已全部整改到位,广大纳税人和干部职工对省局的满意度测评达到100%。

——服务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积极策应省委、省政府重大项目与民生工程建设,出台了《支持民生工程税收政策和服务措施50条》,即将出台《服务重大项目措施50条》。针对年初冰冻雨雪灾害和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出台了《支持灾后重建16条优惠政策》《支持地震灾区来赣创业务工的10条优惠政策》。根据省委、省政府部署,出台了支持成长型、就业型困难企业10条税收优惠政策和措施以及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12条税收优惠政策和措施。据统计,各级地税部门依法减(抵)免地方税收31.9亿元,其中减免灾后重建地方税收8.7亿元;减免再就业地方税收2.1亿元,惠及全省96335人次再就业人员。

——征管改革步伐迅速加快。以信息化为依托的征管改革继续向纵深推进。继续优化和完善征管业务核心软件。2008年共新增功能点86个,改进功能点314个;在全国地税系统率先建成了财税库银税收收入电子缴税横向联网系统,依托和应用该系统,并引入数字证书(Ca)认证技术,建成了全省集中的为纳税人服务的网上办税系统,在全省全面试点运行;开发建成了有奖发票防伪系统、短信平台系统、参数定税软件和征管资料电子化管理软件,使全省地税在多元化申报、缴税方式方面上有质的飞跃,在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上有新的提升。

——干部队伍建设深入推进。继续实施大规模、多层次的干部教育培训,举办了领导干部、征管人才、税政人才、稽查人才、初任人员等培训班,开展了新企业所得税法、新会计准则等专业知识培训,2008年全系统培训干部3万多人次。开展了办税服务厅人员岗位技能比赛和推荐评选100名优秀税收管理员活动,促进了干部岗位技能水平的提升。在全系统向社会公开招录100名事业编制人员,优化队伍结构。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在全系统试点推行个人绩效管理,推行基层分局长任期制,通过公推公选选拔了一批科级、副处级领导干部;在全省地税系统党内民主推荐选拔了4名设区市局纪检组长,有效地调动了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鼓励干部在岗自学,系统上下学习风气日益浓厚,队伍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地税形象获得新提升。政风行风持续优化,省局继续以省直执法单位第一名的成绩获得全省政风行风建设先进单位。省局机关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省十一届文明单位,全系统有107个单位荣获省十一届文明单位,5位同志荣获省五一劳动奖章,2名同志荣获省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标兵,新命名全国“巾帼文明岗”4个、全国青年文明号6个,11个单位被新命名和111个单位被继续认定为省级青年文明号。

一年以来,我们主要抓好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求真务实,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1.加强学习实践活动的组织领导。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精心制定方案和各个阶段的具体工作安排,做到每个阶段、每个步骤都有详细计划,加强与省委试点办和第七巡回指导组的沟通与协调。坚持把学习贯穿学习实践活动的全过程,通过封闭集中学习、专题辅导报告多种形式,使全体党员干部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增强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地税工作的意识。同时,把搞好思想发动渗透到学习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做到学习实践活动每推进一步,思想发动就跟进一步。

2.扎实推进各阶段的工作。在学习调研阶段,对机关及直属单位50多名副处级以上干部进行了为期2天的封闭式集中培训,建立了20个挂钩联系点,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做大地税总量、依法治税等课题,局领导分别领题调研。在分析评议阶段,通过召开纳税人、基层干部职工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函、上门走访,局长信箱、开展“我为地税科学发展献一策”活动等形式,征求各类意见、建议,并原汁原味地进行反馈。在解决问题阶段,梳理出需要解决的8个方面的98个问题,并全部整改到位。在完善制度阶段,坚持“简要、管用、有成效”的原则,重点在构建地税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依法治税的长效机制、信息应用的长效机制、“三个服务”的长效机制、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等“五项长效机制”方面下功夫。对《关于加强依法治税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税源管理工作的意见》《“三个服务”措施100条》等12项制度作了进一步修改完善。

3.借鉴学习宝贵经验。为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地税科学发展,学习实践活动暂告一段落后,我局又组成考察组,赴安徽、江苏省地税局进行了学习考察,重点学习他们优化发展环境、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纳税服务,依法治税,税源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通过学习考察安徽、江苏地税发展的理念、创新的精神和务实的作风,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开阔了视野,找到了差距,拓展了思路,增添了信心,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二、改革创新,深入推进地税征管改革

1.创新征管改革工作机制。强化征管改革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统领、规划、协调职责,进一步充实了省局征管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力量,为征管改革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了组织保障。创新工作方式,集思广益,统一思想,对以往征管改革工作进行了认真总结、分析,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明确今年征管改革工作的任务。加强了征管改革工作的调研,每项工作开展前都广泛听取各个层面、各个环节的意见。进行了全省通办纳税、纳税人跨区域纳税需求、征管软件优化等7项专题调研,提高了征管改革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积极开展“两个减负”。对办税流程、征管系统、纳税服务、涉税资料、报表报送、会议安排、文件处理、干部培训、部门协作等9个方面的工作进行优化、规范。组织开展了各类报表的简并、业务报表自动生成、办税环节优化、办税文书简化等具体需求事项的调查。改进了涉及纳税人12个方面、涉及基层地税机关16个方面的工作,取消了9项、减少了26项纳税人报送资料事项,并加强督促检查,有效减轻了纳税人和基层地税机关的负担,得到广大纳税人、基层地税机关的好评。

3.完善推广信息化软件。加大软件开发力度,确保软件开发质量,不断完善软件功能。开发了网上办税系统和财税库银系统,完成了涵盖纳税申报、税源登记、税务登记、发票管理、文书申请、电子缴款、会统核算、Ca验证等近100个新功能模块的开发任务,实现了与征管业务系统的对接,并在全省开始推广。推广应用总局税务综合办公信息系统(oa系统),制定了推广方案,搭建了运行环境,完成了新系统的模板编写和新老系统数据迁移,目前oa系统在省局及赣州、新余试点单位上线运行。在全省推广了参数定税和征管资料电子化管理软件,完成了纳税评估、安全管理运维平台(一期)等9个模块的需求修订工作。成功开通了全省统一的短信发票真伪查询及定期摇奖登记系统,进行了门户网站的升级更新。优化了数据仓库查询功能,分月查询平均响应时间在5秒以内。筹建统一自主软件开发平台,形成了技术可行性报告。加大信息化成果的运用,定期通过征管业务系统产生数据分析应用报告,作为领导决策的参考。

三、规范执法,深入推进依法治税工作

1.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工作。认真贯彻国务院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召开了全系统政务公开工作现场会,制定了省、市、县、分局四级政务信息公开参考目录。坚持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应受保护的商业秘密及个人隐私外,对地税部门办理的所有事项,都通过办税服务厅、地税门户网站以及社会媒介渠道等进行公开,接受纳税人的咨询。

2.规范地税执法行为。完善税收规范性文件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备案、审查、清理、公布等环节的内容。依法开展税收救济和法律服务,接受并审理11起行政复议案件,维护了税法的严肃性和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开展了全系统税收执法检查和执法监察以及对各地税款过渡账户的清理和门市临时征收情况的执法检查,进一步规范税款征收和入库,防止利用过渡账户转引税款。对部分设区市局经费收支和财务管理进行了内部审计,促进了财务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3.依法落实地方税收优惠政策。以宣传地方税收政策为重点,认真开展以“税收•发展•民生”为主题的税收宣传月活动,举办了地税有奖发票摇奖暨慰问纳税人晚会,开展建立中小学生税收教育基地、赠送税法知识读本和动漫光盘等重点活动,大力宣传地方税收政策法规,增强全社会依法诚信纳税的意识。面对全省出现的雨雪冰冻灾害和四川汶川大地震,迅速出台并认真落实支持灾后重建地方税收优惠政策16条和支持地震灾区来赣创业务工优惠政策10条。省局派出11个督导组分赴各地,加大督导力度,确保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创造性地用足用好地方税收优惠政策,如为支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发展,出台了全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粮库)生产经营用房和土地继续减免三年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的政策。

4.大力整顿税收秩序。组织开展了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工作,评出25户地税单管户为a级纳税信用企业。开展了对失信企业、失信个人纳税信用等级和偷逃骗税记录的统计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了对房地产业、建筑安装业、烟草业、高收入行业和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等地方各税缴纳情况的检查。对南昌市教育培训行业地方税收进行了区域性的专项整治。开展了对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在江西分支机构的税收检查。采取全省交叉检查方法,组织稽查业务骨干70余人,重点对全省近两年来未进行税务检查的税源大户开展检查。

四、严征细管,深入推进税源管理工作

1.夯实税源管理基础。加强了纳税户籍管理,制定了工商、国税、地税登记信息交换管理办法,推动户籍登记信息和纳税状态信息的交换、比对工作,减少了漏征漏管。在新余市开展了国、地税联合办理税务登记证试点工作,实现了税务登记代码、受理税务登记、税务登记证件、税务登记表式、税务登记专用章使用、收费标准“六统一”,国、地税联合新办、变更税务登记1250户,提高了办理税务登记的效率和信息共享水平,降低了征纳成本。进一步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按照税源管理的需要,科学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充实税收管理员队伍,完善对税收管理员的各项奖惩制度,调动税收管理员的工作积极性。扎实推进纳税评估,督促各地认真落实纳税评估管理办法,对纳税评估案例进行评审,共有15个优秀案例入选省局案例库。加强欠税管理和减免税核算统计工作,对减免税项目进行了梳理,实行“一表统报、部门共享”制度,确保减免税数据及时、准确上报。

2.加强分税种分行业税收管理。完成了营业税纳税人资料调查数据采集、录入和汇审工作,共采集录入5581户数据,审核通过4181户。推行建筑业、房地产业营业税项目管理。加强重大项目、重要工程的税收征管,昌九城际铁路、武吉、景鹰、吉井高速公路和浙赣、铜九铁路工程的税款征收均规范有序。认真贯彻落实新企业所得税法,加强新法的培训,举办了300余期培训班,对2万余名企业财务人员和300多名地税干部进行了培训。全面清理了涉及企业所得税的规范性文件,做好了新老政策的衔接。扎实有效开展年所得12万元以上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工作,全省共受理申报人数23373人,完成目标任务的203%,补缴税款3172.9万元,受到总局通报表彰。开展车船税委托保险公司工作,制定了办法,推广了景德镇市的工作经验。抓好了土地增值税的清算和土地使用税税源清查工作,明确了全省烟草行业印花税的核定征收标准,进一步挖掘零散税收的增收潜力。

3.强化以票控税。进一步加强发票管理,制定了发票违法举报查处奖励管理办法、印制纳税人名称发票管理办法等制度。与公安、国税部门联合开展打击制售假发票和非法代开发票专项整治活动,查获了制售、非法代开假发票案件15起,捣毁开票窝点和空白发票藏匿点各1个、打掉团伙3个,缴获假发票3141份、假税收票证564份,并对其中一些大案件进行了曝光。同时开展了对各地发票内部管理及启用新版发票情况、有奖发票兑奖、举报受理及奖励情况、旧版发票清理核销情况以及发票印制情况的专项检查。大力推行有奖发票,全年共举行7期有奖发票摇奖活动,共产生110名中奖人,兑付奖金448万元。据不完全统计,推行有奖发票以来,发票用量同比增加了20%,对地方税收增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持续改进,深入推进规范化建设

1.开展规范化非涉税文本的修订。进一步落实“过程控制、持续改进”的理念,组织开展了非涉税文本的修订工作,共计修订非涉税文本78个,其中新增文本20个,废止文本20个,修改文本38个,累计修改96处。修订后的非涉税文本呈现出文字简洁、合法适用、表证单书格式优化等特点。

2.积极推进个人绩效管理试点。出台了个人绩效管理实施方案和工作意见,明确个人绩效管理的实施步骤和工作重点。在鹰潭市局、瑞昌市局召开了个人绩效管理现场会,各地借鉴经验,选择了1-2个单位进行个人绩效管理试点工作。加强个人绩效管理知识的培训,编写了绩效管理宣传手册,配以动漫图片,通俗易懂。进一步加大了对各地推行个人绩效管理的督导力度,通过实地调查、现场询问、查阅资料等形式进行检查,对7个设区市局下达了规范化建设督查限期整改通知书和绩效管理建议书。

六、理念引导,深入推进地税文化建设

1.强化地税文化理念的认同感。各地认真研究地税文化在提高思想境界、规范日常行为、增强管理效能、提升地税形象等方面的作用,着力把“和谐聚力、诚信服务、争做第一”的地税文化理念融入到地税干部的行为中。在分析总结近年来全系统文化建设开展情况的基础上,继续解放思想,立足长远,研究制定《地税系统2008-2012年文化建设规划》,提升地税文化建设的整体层次和水平。

2.拓展地税文化建设内涵。各地结合自身特点,不断拓展地税文化建设内容。以打造“楼、洲、带、园”文化建设工程为重点,不断美化优化工作场所环境。开展以“爱岗敬业、争先创优”为主题的岗位文化建设活动,以岗位为平台,通过文化的力量和影响,促进干部职工争做第一。以行为文化为导入口,形成机关、管理、稽查、办税服务人员的行为规范,自觉养成并践行“严谨规范、训练有素、和谐高雅、达观向上”的行为模式。

3.开展各具特色的地税文化活动。各地根据“一市一定位、一县一特色”的文化建设格局,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地税文化活动,营造“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地税文化建设氛围。省局组织了全系统“十佳勤政廉政标兵”和“三个服务十佳标兵”事迹巡回演讲报告会,用身边的典型教育身边的人,起到了宣传典型、弘扬先进的作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系统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迅速向灾区捐款243万元,体现了地税人大灾有大爱的情怀。召开了全系统老干部工作会议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座谈会,畅谈地税成立以来的汗水和喜悦。省局和赣州市局共同出版《税魂》一书,弘扬苏区税务干部精神,打造地税文化红色品牌。各地结合迎奥运活动,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地税文化活动,陶冶了地税干部的情操,不断把地税文化建设引向深入。

七、以人为本,深入推进地税干部队伍建设

1.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扎实推进领导干部轮训,举办了为期2个月的第9期地税领导干部培训班,培训科处级领导干部61人。举办了行政管理高级研修班,组织正处以上领导干部赴香港进行培训研修。落实专业人才培训计划,举办了征管人才研修班。深入开展基层岗位技能培训,制定了基层岗位技术培训方案,推动市、县局深入开展相关培训。坚持做好复合型人才委托培养,继续与北京师范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合作,开展了公共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及时组织更新知识培训,先后举办了新企业所得税法、新会计准则知识培训班和综合行政办公系统培训班。

2.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根据省委的要求,认真做好了副厅级后备领导干部的考试、选拔工作。采取公推公选方式,选拔了一批副处级领导干部,还通过党内民主推荐的方式,公开选拔4名设区市局纪检组长。制定了基层分局长任期制管理办法,推行基层分局长任期制。本着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通过考试在全系统选调业务骨干到省局从事稽查岗位的工作。

3.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开展了全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召开动员大会,制定方案,明确奖惩措施,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特邀监察员“地税行”活动,听取他们对地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开展“纳税人评地税管理员和地税管理机关”活动,促进机关和地税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开展地税工作意见建议征求活动,通过走访等形式,向社会各界及纳税人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继续开展整改落实情况“回头看”活动,确保有关问题整改落实到位。加强明察暗访和督导检查,积极推进整改建制工作,不断优化地税政务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