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的意义十篇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的意义十篇

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的意义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11:04

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的意义篇1

 

关键词:道路运输 市场监管 从业人员 

目前,交通部《关于促进道路运输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未来5到10年,道路运输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道路运输业的比较优势,着实提高市场监管能力,推进道路运输业实现运输安全高效、服务文明诚信、节能减排主导、技术装备先进、市场规范有序、站运协调发展的目标。道路运输市场监管作为道路运输业的管理部门,落实《意见》,就是要以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管理,构建和维护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道路运输市场秩序,提供安全、便捷、可靠、经济、优质的道路运输公共服务,充分地满足道路运输服务消费者和道路运输经营者的需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但是近年来,我国道路系统已发生多起重大运输灾害事故,这暴露出道路运输安全仍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应引起有关管理机构高度重视。因此,在这种形势下,对道路运输现状加以研究尤为必要,并有针对性地改善道路运输条件,提高道路运输的市场监管。 

   一、我国道路运输市场监管的必要性 

   从道路运输业的业态,尤其是我国道路运输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看,我国道路运输业基本不具备自然垄断的条件,决定其必须要在政府主导的市场监管下进行工作。某些公用事业性质的企业并不是自然垄断的,并且也不是所有的自然垄断企业都是公用事业。当前对道路运输行业进行监管主要是出于以下的考虑。第一,包括汽车运输在内的交通运输业对公众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政府不能对与国计民生有重大关系的道路运输失去控制和主导。第二,道路运输业内存在着极其不公平的恶性竞争,严重地影响了行业内众多守法企业和行业外消费者的公共利益。所以尽管道路运输业内的自然垄断并不明显,但作为一类公用事业的道路运输业,政府对其进行监管是完全必要的。在市场监管中,政府具有以下权:政府保留控制进人的权利;政府保留管制价格的权利;政府保留为公共利益而指定质量标准和某些其他服务条件的权利;被授权者有责任向所有的消费者提供上述两条确定的合理务。总之,政府主管部门为了保证行业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条件,必须对该行业的市场进人进行监管,必要时还可对价格进行管制。但是监管并不是对竞争的全然抹杀,恰恰相反,监管的主要任务就是建立或者保持一种必不可少的条件,使全社会的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同时保持竞争的机制。 

   二、当前道路运输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 

   1、立法环节步伐缓慢 

   首先,从道路运输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来看,客观上要求有一部效力相应的全国性法律文件引导、规范道路运输行业的健康发展。但是部门利益、地方利益分歧很难形成统一的制度安排,所以长期以来国家依靠部门规章对全国庞大的道路运输行业进行引导、规范。受效力的影响,部门规章往往起不到统一监管的作用,这种局面,客观上造成了道路运输行业管理的地方化、多元化。其次,从1985年开始起草的《道路运输条例》,历时19年才出台,立法步伐缓慢,对道路运输业的秩序要求回应迟滞,从一个侧面反映国家对道路运输行业管理重要性认识的艰难转变。还有一些地方道路运输行业立法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沦为国家立法的翻版使得地方道路运输立法对中央立法的具体化、补充性功能弱化,缺乏可操作性。在实践中往往表现为国家立法没有解决的问题,地方立法也没有解决,国家立法的空白恰巧也是地方立法的空白。 

   2、常现多头监管局面 

   《意见》对道路运输的各个环节做出了严格的规定,设置了多个运管机构,各机构均可对外执法。但相互之间协调、配合不够,人员、车辆调动不便。因此,不能形成管理合力,对运输市场监管力度不够。在一些地方几个运管机构分属多个领导分管,管理层级多、关系复杂、内部协调困难、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管理关系不顺。比如,2007年液氯泄漏事故中肇事车本身,按现有管理体制,就涉及到3个部门,槽罐归质检部门管,车体属交通部门管,车辆上路通行又涉及公安部门。安全监管各部门之间存在着管

理职能交叉的问题,进而造成了安全监管的漏洞。 

   3、安全监管不到位 

   近年来,我国在道路运输安全监管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针对道路运输的安全监控与事故应急处置能力仍相对较弱,难以适应道路运输迅猛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一是静态管理严谨,动态监管薄弱。道路运输的证书情况、运输状况等进行检查询问仍未跳出静态监管的模式,运输汽车的整个运输、装卸过程监管不够,未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从静态监管到动态监管的转变:二是全程动态监管体系尚未建立。人力、物力资源的不足制约了全程动态监管的实施,科技设备不能满足动态监管的需要;三是道路管理机构内部管理、运政等部门对危险品运输的监管行政执法效率不高:四是道路运输信息化管理十分落后,大部分部门和单位依靠经验进行管理,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如果没有信息系统,就难以为危险货物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技术支持和应急处理指导,难以对道路进行有效的跟踪管理。

    

   4、从业资格证的定位存在偏差 

   目前人员资质成为道路运输市场安全一作的重要一关。但是我们认为,从业资格证不具有安全管理功能,只有驾驶证才具有安全管理职能。《营业性道路运输驾驶员职业培训管理规定》提出从业资格证制度的目的是“为规范营业性道路运输驾驶员职业培训活动,提高营业性道路运输驾驶员职业素质,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提高道路运输服务质量”。这可以看出,从业资格证制度中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的职能相对较弱。相比而言,安全管理职能应该是驾驶证的职能,驾驶员持有从业资格证只是要求其必须掌握关于营业生运输的知识。 

   5、道路基础设施薄弱 

   我国很多道路特别是农村道路点多、面广、战线长,大多数是农民群众自筹自建。坡陡弯急,路况差,晴通雨阻现象严重。 

   三、加强道路运输市场监管的措施 

   1、规范道路运输管理行政执法 

   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和谐社会目标的重要措施。道路运输管理系统要坚持依法行政理念,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履行《道路运输条例》赋予的道路运输监督检查的职能,严格执行《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公正、规范、严格、文明执法,切实尊重和保护道路运输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要进一步强化行政执法监督,继续完善执法责任制,落实执法责任追究制度。以全面贯彻《交通行政执法检查制度》等行政执法责任制度为重点,健全完善道路运输执法监督机制,做好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层级监督,主动接受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要创新法律培训和普法宣传机制,提高道路运输管理人员的依法行政能力和文明执法水平,提高广大道路运输经营者的守法意识。 

   2、强化道路运输管理服务职能 

   道路运输关系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关乎千家万户切身利益。因此,道路运输管理系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强务理念,创新管理制度,推行阳光化作业,简化办事程序,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和便民。比如要努力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大力开拓跨省和农村客运班线,建设“三优”、“三化”标准客运汽车站,为社会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道路运输服务。同时围绕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要求,积极引导货运企业利用现有场地、设备、设施,建立集仓储、包装、修车、加油、货运、停车食宿为一体的等级货运站,鼓励运输企业与生产企业、销售企业联合拓展物流配送业务,创造安全、高效、便民、和谐的道路运输环境。 

3,健全高效应急指挥体系 

   道路运输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快速性和严重危害性,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健全完善应急指挥体系、提高应急反应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道路运输事故的危害。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形成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道路运输应急指挥网络,以促进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的形成。确保各级应急指挥机构成员的结构合理。指挥机构中,既要考虑相关部门代表的合理性,也要考虑道路运输的特殊性,确保应急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的合理比例。通过建

立健全应急工作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完善落实应急会议制度、演习制度和培训制度,提高应急指挥机构的指挥权威和指挥效能。 

   4、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关系到道路运输的各项法律、法规、规章、技术标准和作业规范能否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措施能否落实到位。当前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多数素质偏低,不能完全适应道路运输特别是危险品货物运输和管理工作的需要,一些环节的不安全隐患不能发现,对执行法律、法规和运输生产过程的监督到不了位,这是当前管理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为了迅速提高道路危险品货物运输从业人员的素质,必须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做好人才培训工作,使驾驶员、押运员人人技术熟练、个个职业素质好。比如装卸管理、押运人员应持相应工种的《岗位资格证》上岗作业,驾驶人员必须获得道路运输《从业资格证》。其中所有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都要严格按照《汽车运输、装卸危险货物作业规程》进行操作。 

   5、加强基础建设和管理 

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的意义篇2

【关键词】道路运输;安全管理;作用;稳定;问题;措施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交通运输业获得了迅猛发展,其中道路运输无论是在里程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有明显进步。随着人们日常出行的增加,我国道路运输安全形势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近些年来,我国道路运输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突出表现为道路安全事故频发,群死群伤的恶性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道路旅客运输安全管理就成为必然趋势。

道路旅客运输安全管理是道路旅客运输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安全管理是道路生产运行的首要目标,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目标。安全管理对于广大人们的人身安全有重要影响,同时也对道路本身质量的提升也有一定作用。新时期以来,我国道路安全管理面临着复杂的形势,如何在全新的环境下提高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及从业人员的安全管理水平,从而更有利于人们出行的安全、便捷、舒适是从事安全管理所面临的新课题。

1道路安全管理在道路运输中的作用

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是道路运输企业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是做好道路运输企业管理的必然要求,是保证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是保证道路质量,延长道路使用寿命的重要手段。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对于道路运输企业自身的发展,对于人们自身的生命财产安全,对于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1)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条件。社会和谐稳定是党和国家建设的重要目标,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涉及到千家万户,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是保证人们生命财产的重要保障。每一次安全事故的发生都会对整个社会造成影响,对社会的和谐稳定造成影响。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能够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从而能够保证社会和谐稳定。因而我们说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条件。

(2)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是道路运输企业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是道路运输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必然选择。在道路安全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能够有效提高道路运输企业竞争力,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可以增强企业自身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劳动者的积极性,最终能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而企业自身经济效益提高,又可以使得企业加强员工的素质培训,最终提高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水平。

(3)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是保证道路质量,延长道路使用寿命的重要手段。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的重点在于防止交通运输事故的发生,但同时它对于道路自身的状况也保持高度重视,道路交通事故的产生会对道路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最终会影响到道路的使用寿命。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有有助于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从而间接的减少了对道路自身的损害,道路自身质量得到保证,它的使用寿命将会得到延长。

2道路运输安全管理中面临的问题

上文分析了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的作用,接下来就来探讨道路运输安全管理中面临的问题。笔者认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中主要面临三个问题:一是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二是从业人员安全管理意识不强、技能薄弱。三是运输市场的不规范。四是资源配置渠道不合理。接下来,笔者就来详细论述这四个方面的问题。

(1)道路运输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道路运输企业在管理过程中由于对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在管理过程中只是就事论事,而没有形成完善科学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道路运输企业在平常生产运行中,职责不清,奖惩不明,制度不健全,对员工培训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形成完善科学的安全考核制度机制。道路运输企业在管理中无章可循,这是造成我国道路安全管理水平低下的关键因素。

(2)从业人员法律意识不强、安全意识淡薄、管理技能薄弱。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的主体是企业员工,企业员工自身素质直接影响到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水平。当前我国道路运输企业从业人员的安全管理技能非常薄弱。从业人员一是没有意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是管理素质不过关,个别从业人员甚至违法犯罪。从业人员素质是影响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的重要因素。

(3)交通运输市场本身的不规范。目前我国道路运输业的特点是“三高三低”非常显著:市场化程度高、私有化程度高、社会化程度高、组织化程度低、科技含量低、资金含量低(劳动力密集型)。导致了我国道路交通运输市场竞争十分激烈,政府各部门对道路交通运输行业的管理内容多,多头管理现象严重,政府各管理部门都可以对其发号施令,容易产生管理部门之间的不协调,企业的不适应,使这个行业的政策导向混杂。各个道路运输企业出于经济目的,置安全生产于不顾,盲目追求效益。在道路运输过程中超速行驶,超载运输、疲劳驾驶的现象经常出现。各个企业之间经常发生纠纷,甚至在运输过程中也会由于一些细小的事造成纠纷,这会给道路运输带来严重隐患。

(4)资源配置渠道不合理。道路旅客运输业是一个市场化程度很高的领域,属于市场主导型的行业,发展的速度更多地依赖市场供求关系,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完善法律法规来优化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结束现行的客运班线许可制度会有利于道路运输企业向规模化、节约化、公司化发展,安全生产水平会得到质的飞跃。

3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的措施

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是道路运输企业的必然选择。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一是规范道路运输市场,实现有序竞争。二是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三是加强车辆的技术管理。四是严格治理超速,超载、疲劳驾驶等违法行为。下面就来详细论述这几点。

(1)规范交通运输市场,实现有序竞争。交通运输市场的秩序是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的根本。加强道路运输企业自身的安全管理,根本上是要规范交通运输市场,交通行政、行业管理部门要对道路运输企业及从业人员按照“三关一监督”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全面的清查,要加大对道路运输市场的整顿力度,要坚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来对交通运输市场进行整顿。交通运输行业管理部门要严格对道路运输企业的监督管理,针对那些违规运营的企业要坚决取缔,交通管理部门要建立健全监督体系,加大打非治违的力度,要大力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

(2)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是对道路交通运输从业人员的管理,从业人员自身素质对于道路安全运行具有重要影响。

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必须要提高从业人员自身素质。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在培训过程中要重点介绍安全的意义,安全的技能。通过专业培训来提高从业人员自身的素质。另外是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考核,要严格按照《道路运输安全工作规范》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考核。提高从业人员自身职业道德以及安全技能,是有效防止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

(3)加强对运行车辆的技术管理。道路安全运行管理有两个内容,一是对人管理,另外一个就是对车辆的管理。道路运输企业要建立健全车辆技术管理制度,在平常运行中要加强对运行车辆的监管与维护,企业在管理过程中要建立全面科学的车辆考核评价机制,对那些不符合运输安全技术条件的车辆要严格及时清理。

(4)要严格治理超载,超速、疲劳驾驶现象。近些年来道路事故频发,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驾驶员违法违规驾驶,超载、超速、疲劳驾驶现象频发。加强对超载,超速、疲劳驾驶现象的治理是道路安全管理的重点内容。无证驾驶,醉酒驾驶是造成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就必须要重视对以上情况的处理。近些年来,在交通运输中出现了对驾驶车辆进行改装的现象,我国法律严格禁止私自改装车辆。私自改装车辆也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必须要保持高度重视。

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道路安全形势也越来越复杂。在人们对道路安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的背景下,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成了必然趋势。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必须要做好上述四个措施。

参考文献:

[1]孙伟,刘伟.危险货物运输管理的思路与对策[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9(07).

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的意义篇3

论文摘要:随着物流业的迅猛发展,道路运输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是深化道路运输行业管理工作的需要,也是确保道路运输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需要。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道路运输管理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构建道路运输管理体系的意义,提出了具体建设举措。

1引言

近年来我国陆续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自然灾害,灾害发生时如何确保道路畅通、转移受灾群众、运送救灾物资等问题给交通运输应急机制屡屡带来考验,也逐渐暴露出了很多问题,集中体现在我国当前的道路交通运输应急保障机制不够健全。进一步完善和健全道路运输应急保障机制,搞好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及运输保障已刻不容缓。

2构建道路运输管理保障体系的意义

2.1交通运输管理保障体系建设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社会各个方面及各个层面都在发生深刻变化,道路交通也不例外,市场经济形势下的运输业是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交通格局,这种变化给道路交通安全带来了很多的新情况、新问题。在此新形势下,研究和探索道路交通运输管理工作的新机制,已成为交通运输管理者工作内容的重中之重。

2.2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当前,道路运输方式已发展成为交通运输行业的主体,但与运输业的快速发展相比,运输安全管理还显滞后,特别是近些年呈现的道路交通运输安全重特大事故频发。针对道路交通运输的特点,构建有效的运输安全保障体系,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减少道路交通运输事故发生,降低交通事故损失,对保证交通运输安全、畅通,促进交通运输行业发展及提高运输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具重要意义。

2.3客观经济环境促进了运输业的快速发展

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会有力促进运输业的大发展,交通与经济两者是紧密相连的。改革开放特别是我国加入加入wto后,经济一体化进程逐步加快,人员的流动和物资的流通日趋频繁,形成了全国商品大流通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格局。随着交通量的大幅度增加,交通事故频发,这是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进程中都无法回避的有一定规律性的现象。依据国外专家的统计分析和对比研究表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超过6%即会引起交通事故的大幅增长升,而我国的实际情况是自1994年始GDp增长率已连续十几年超过8%,处在一个经济快速增长时期,所以说客观的经济环境是目前事故多发的一个重要诱因。

3构建道路运输保障体系的措施与建议

3.1不断完善道路运输管理技术支撑体系

与交通相关的各级行政主管部门特别是交通部,应提高交通技术支撑体系的建设速度,要重视运用科技途径提高针对道路交通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不断加强道路交通保障相关理论及政策的研究,以及对决策技术和事故救援及处置等关键技术的研究,提高道路交通保障的科技水平。

3.2加强运输队伍建设,强化运输保障体系

要加大对道路事故救援及运输保障方面的人才建设力度,特别是要加强专业人才、技能人才及应急救援管理人才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技术专业优势及特长;以地市为单位整合组建应急救援及运输保障队伍。合理规划省级运输保障队伍和应急救援布局,提高事故应急救援及运输保障的覆盖面;发挥和利用社会救援力量的作用,努力构建“专群结合、军地结合”的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及运输保障体系。积极构建运用市场机制组织协调专业运输企业、非政府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救援的应急管理服务长效机制,逐步形成专兼职队伍结合的道路突发事故救援及运输保障队伍,勇于探索建立健全社会参与的动员机制,力争实现道路突发事故应对工作的社会化。转贴于

3.3加快对道路运输应急救援机制的建设进度

加快对道路运输事故预警机制的建设步伐,结合现实情况可建立四级预警体系,形成规范科学的预警信息、更新及解除程序,并对有关的违规行为进行责任追究制度的制定和完善;逐步构建起与相关政府部门及新闻机构的信息沟通制度,及时准确地收集道路突发事故的相关信息,实现信息筛选、统计及分析的相关机制,提高信息分析研判的能力和预警水平。加强信息报告制度的建设,建立健全应急信息的报告、举报、传递和共享机制,建立事故应急值班、渠道联络、应急会商、信息报告等制度,明确各个级别的应急信息报告标准、时限及相关程序,实行分级上报、归口处理、同级共享的信息报告制度。加强应急决策机制建设步伐,尽快建立责任明确的科学决策机制。建立健全危机决策问责机制,明确责任追究的相关细则,积极探索构建应急保障事后独立调查制度。加强对事故相关信息机制、社会动员机制、恢复重建机制、应急运输补偿机制等的建设。

3.4加强道路交通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和应急演练

构建道路交通事故的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各级、各类交通应急预案的衔接和互补,针对事故损害严重程度编制相应级别的事故救援应急保障预案,形成覆盖面广、种类齐全,有很强实用性及操作性的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对道路交通应急危险源的相关调查,结合风险隐患进行风险评估方面的调查分析,尽快建立分级和分类管理制度,就道路突发事故整个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详细设置相关人员的工作机制,加强对工作责任的追究制度,明确工作流程,努力实现动态监控和管理。规整现有的各类各级道路事故应急救援及保障的相关培训和演练设施等资源条件,逐步构建起事故应急科普、宣教、培训及演练基地,进一步规范培训内容,逐步形成基本上能覆盖各类道路突发事故的应急培训和演练体系,推动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工作的深入全面开展。

结束语

道路运输管理保障工作是积极有效应对当前交通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道路运输保障能力和事故应急处置效率的重要手段。因此,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务必要下大气力积极构建运输管理保障体系,开拓思路,提高认识,全面提升道路运输管理保障水平,维护运输企业合法权益,保持国民经济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伟华,刘丽.浅谈构建道路运输生产安全技术保障体系及其完善措施[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9(8).

[2]孟明,左琳.浅析北方地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及运输保障体系的建设[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9,(2).

[3]肖殿良,田雨佳.公路应急运输保障体系现状及对策[J].交通企业管理,2009,(1).

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的意义篇4

1.1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必须紧跟市场需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面向企业一线实际需求的实用型应用型技能人才。轨道交通运输类高职院校办学定位决定了其培养的人才要与普通高等院校和其他类型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人才有所区别,要更能突显其职业性和轨道交通运输专业性。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必须与轨道交通运输行业文化相对接,将职业技能、职业标准、职业态度、职业理想等因素融入其中,通过文化育人功能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满足轨道交通运输行业人才需求。

1.2是校企合作的客观要求

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轨道交通运输企业需要高职院校毕业生能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用”,需要高职院校所培养的学生能“下得去、留得住”,需要毕业生能尽快实现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变。为适应这一需求,高职院校需要和轨道交通运输企业、行业要加强合作,将轨道交通运输行业文化因素融入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中以培养适应轨道交通运输企业实际需求的人才。

1.3有利于提升学院的综合竞争力

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构建中融入轨道交通运输行业文化后能吸收其精华,并与自身文化优势互补,进一步增强成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成员的创新精神、激励成员为实现自身价值和组织目标而锐意进取,从而有利于提升学院的综合竞争力。同时这种校园文化能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提升学院的品味和内涵,能使学院保持活力,促进学院持续发展。

1.4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

高职院校担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接班人的重任。当前,国家大力推动轨道交通运输产业的发展,高职院校需要培养一批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高职院校学生要主动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自觉将自身的理想抱负与国家建设、民族振兴紧密联系在一起,牢固树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这就要求职业院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将行业文化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以更好地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急需人才。

2构建融轨道交通运输行业文化的高职校园文化的可行性

一种组织文化是由成员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所逐渐凝聚成的共同价值观念、精神风貌和行为规范的外在表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和轨道交通运输行业文化同为一种文化,两者之间有很多共性元素,这些共性使其对接具有可行性。无论是校园文化还是轨道交通运输行业文化,都对成员的行为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都能约束成员的行为,凝聚成员的共识,增强成员内部的团结性。文化具有兼容并蓄性,任何一种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都会受到内外环境的影响,都会与外部文化产生碰撞,都会在碰撞中吸收外部文化的优质元素,并与自身文化中的某些共性元素相互交融,从而产生一些新的文化元素。

3融轨道交通运输行业文化的高职校园文化构建策略

3.1物质层建设策略

在物质层面上要突显轨道交通运输行业的职业性,对学院办公楼、教学楼、教室、实训室、实训基地等建筑物以及道路、路标、宣传栏等的环境设计上与布局上营造出仿真的效果,尽量满足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要求。一些规章制度、操作规范、名人名言、警示性宣传标语、画像、等张贴物要能让学生在学习中直观地感受轨道交通运输行业职业文化,接受职业文化的熏陶,培养其职业思维和职业意识。校园雕塑、校徽、校牌、校服等要尽量传递出轨道交通运输行业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和职业化特征。

3.2制度层建设策略

在国家高等教育法规的指引下,各高职院校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各级各类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学生管理制度,包括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社团管理规范、班会管理规范等;教职工岗位管理规定、日常教学管理规定等;学院仪器设备管理规范、实习实训场所管理规范等。各种制度要求健全规范,可以在日常管理中导入iSo质量体系管理和6S管理规范。在实习实训教学中注意导入轨道交通运输企业管理制度,使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来感受职业文化,领悟职业的内涵。

3.3精神层建设策略

高职校园文化与轨道交通运输行业文化进行融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团队意识、创新精神等精神文化。通过校刊校报、宣传栏、广播电台、校园网站等媒体途径充分利用课堂内外进行宣传教育以培养学生的上述意识和精神,通过各种舆论宣传引导和形成蕴含轨道交通运输行业文化的优良校风、学风和教风,要注意典型事例的搜集和宣传学习。此外还要注意充分发挥校歌、校训在精神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将校歌校训中与轨道交通运输企业文化的元素对接起来。

3.4专业和课程层建设策略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融入轨道交通运输行文化构建过程中要充分开展调研,依据轨道交通运输行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来设置相关专业,专业名称可以依据企业相关岗位群进行命名;专业课程要依托岗位所需技能开设;课程内容依据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要从专业名称、课程和教学内容等方面充分体现轨道交通运输行业职业特征,蕴含企业文化。可以邀请行业专家、企业相关人士和教师代表、优秀毕业生代表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广泛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充分论证,从专业设置、课程、教学内容、教材、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融入轨道交通运输企业文化进行系统性开发,并建立相应的资源库。

3.5行为层建设策略

高职院校在构建融轨道交通运输行业文化的校园文化过程中要充分引导师生员工的行为,通过各种行为来培育和传递职业化的校园文化,并最终实现文化育人。学校可以与轨道交通运输企业开展各种形式的联谊活动和讲座活动,通过活动将企业文化引进来。学校内部可以开展与轨道交通运输行业相关的职业生涯规划赛、演讲赛、辩论赛、专业技能竞赛等形式的竞赛,开展一些素质拓展活动,社团活动,公益慈善活动和文艺演出活动等。通过竞赛和活动来构建融轨道交通运输企业文化的校园文化,并让师生员工在各种竞赛和活动中感悟和培养职业素养。

4融轨道交通运输行业文化的构建内容

4.1融入“爱国爱路”的爱岗爱国文化

中国铁路发展有百余年的历史,铁路从无到有,从若到强,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无数铁路人为之挥洒汗水和热血。从早期四川保路运动到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都集中体现了铁路人的爱国爱路精神。随着我国铁路事业的不断发展,新时期,又凝结成了“兴路强国”精神。无论是爱路爱国还是兴路强国精神都是铁路人的崇高理想,是热爱铁路、奉献铁路和热爱祖国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精神。高职院校要将这种爱国爱路精神融入校园文化中,教育学生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精一行,恪尽职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事业。同时要引导学生将个人梦想与企业梦和中国梦结合起来,将个人的发展自觉融入轨道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和国家的发展进程中。

4.2融入“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服务文化

轨道交通运输行业属于服务行业,轨道交通运输企业既要满足经济效益的要求,也要兼顾社会责任。轨道交通运输企业在长期的运输服务实践中形成了“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服务精神。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是铁路服务精神的主旋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构建过程中要融入轨道交通运输行业的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营造良好的服务文化。

4.3融入团结协作文化

轨道交通运输牵涉到通信、信号、机务、电务等不同部门的团结协作,离开其中任何一个部门都难以保证运输工作的顺利完成,长期的协作使企业员工之间形成了深厚的团结协作文化。高职院校要将这一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中,通过各种途径提升广大师生员工的协作意识和团结合作精神,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其团结协作能力,在高职院校内营造良好的团结协作文化。

4.4融入安全文化

安全是轨道交通运输企业的生命线,离开安全问题轨道交通运输的“爱国爱国”、“人民铁路为人民”等理念将变得毫无意义。轨道交通运输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始终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这一方针就是将安全问题放在首要位置,杜绝安全隐患,将安全事故防患于未然。这八字方针其本质强调的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其文化中注重强调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使员工自觉树立安全理念,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提升员工安全素养,优化安全环境,加强安全管理。高职院校在企业文化构建过程中可以充分借鉴轨道交通运输企业的做法,将轨道交通运输企业安全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中。

4.5融入创新文化

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的意义篇5

【关键词】石油交通安全文化建设

1概述

在建设“西部大庆”的进程中,石油企业的原油产量不断攀升,发展规模的逐年扩大,油田生产车辆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交通运输压力随之增加,石油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地方政府及各级部门的交通安全法规制度,严格落实“环保优先、安全第一、质量至上、以人为本”的健康安全环保管理理念,加强交通安全管理,注重交通安全与每个人,与企业,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才能有效防范交通事故发生,保障企业安全生产平稳运行,建设交通安全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2石油企业交通安全文化建设的背景

2.1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

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截至2011年底我国公路通车里程402.1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总里程达8.5万公里。公安部数据显示,我国现有机动车保有量为2.38亿辆。机动车驾驶人2.56亿人,近五年来每年平均新增机动车1600多万辆,新增驾驶人2000多万人。

公安部统计数字显示,近年来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每年都在7万人左右,受伤人数约30万,直接经济损失近10亿元。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数据看,我国2011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共造成62387人死亡、占到各类事故死亡总人数的83%,日均死亡人数达到171人。可以说,我国已经进入道路交通事故高发期。

2.2各级政府、企业高度重视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多年来,交通安全事故一直是全国各类生产事故的重灾区,全国上下从国家到地方政府和企业都非常重视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今年以来各级政府及企业不断修订和完善符合时展要求的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并采取交通安全整治专项活动加强交通安全管理,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2012年,国家将每年的12月2日设立为“全国交通安全日”,交通安全意识深入人心。

国务院相关部委先后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国发〔2012〕30号)、《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公安部令第123号)等文件。

陕西省人民政府出台了《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若干意见》、《陕西省关于加强道路交通运输安全管理工作的通告》。

甘肃省人民政府出台了《甘肃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

宁夏回族自治区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意见》,正在修改《宁夏回族自治区道路交通安全条例》。

长庆油田下发了《关于开展载人车辆安全设施配置及使用专项检查的通知》和《关于做好当前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

我厂下发了《关于加强道路交通运输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开展油区道路交通安全专项大检查,原油拉运管理工作专项检查、加强油区道路隐患治理和风险防范,避免交通事故发生。

2.3石油企业交通运输的特点

我厂生产区域横跨陕西、宁夏两省区,地处黄土高原腹地,有着生产区域跨度大,人员分散、车辆车型复杂、道路等级低、行车路况环境复杂、作业风险高、管理难度大的行业特点。

运输道路风险大。我厂生产区域山大沟深,坡陡弯急,道路曲折,近80%的油区道路都为土路,路基松软易损毁,雨雪天气下路面泥泞湿滑、路面窄、车辆通行视线差,两地远程管理模式也在客观上增加了长途运输风险。

(2)生产车型多,管理难度大,油田生产主要有拉油罐车、修井车、工程车、热洗车、卡车、吊车、铲车、皮卡车、小客车等车辆,车辆归属的交通服务承包商较多,车辆管理难度大。

(3)驾驶人员队伍复杂,管理难度大,我厂交通运输都由交通服务承包商承担,驾驶员结构复杂,外雇驾驶员占全厂总驾驶员总人数的80%,并且驾驶员流动性大,技术素质层次不齐,管理难度大。

(4)自然环境、气候条件恶劣,春秋季沙尘暴、冬季雪雾等天气时常出现,对生产运输造成很大困难。

3交通安全文化的定义

3.1交通安全文化

交通安全是指在交通活动过程中,能将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控制在可接受水平的状态。

交通安全文化是指交通安全在意识形态领域和人们思想观念上的综合反映,体现为一个人、一个单位、一个群体对交通安全的态度、交通安全判断标准和交通安全行为方式等,交通安全文化可以分为物质形态的、社会规范引导的以及行为规范影响的三个方面,是一种具有特殊内容和表现手段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的总称。

3.2石油企业交通安全文化

石油企业交通安全文化是石油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以安全生产为目标,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手段,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为保护员工在交通活动中身心安全与健康的物质条件、交通环境、管理制度,也包括员工的安全意识、价值观、伦理道德、行为规范等精神因素,贯穿于石油运输管理的全过程,渗透于员工工作、生活的一切活动中。

4石油企业进行交通安全文化建设的意义

建设交通安全文化可以培养人的文明行为,提高人们参与交通活动的法制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社会公德意识。建设交通安全文化可以使参与交通活动的单位、个人受到尊重。建设交通安全文化建设可以使违法乱纪、制造事故者受到应有的惩罚,从而促进企业、社会的持续、稳定、和谐发展。

4.1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通过建设交通安全文化,可以清晰和明确各部门、单位及所有交通参与者的责任和义务,调动参与交通安全的监督和管理的积极性,培育全员遵章守纪、关爱他人的良好交通安全行为,有效管理交通秩序,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提高石油企业整体安全管理水平。

4.2改善企业社会形象

通过建设交通安全文化,可以改善自身的交通安全价值理念,修正企业及员工的价值取向,进一步明确交通安全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从而对企业及员工起到一种约束作用,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文化基础,从而使企业的发展更科学、更全面,使得公众对企业的了解也更具体、更直观。

4.3丰富企业文化生活。

通过建设交通安全文化,有利于增强各部门、单位员工的交通安全使命感和责任感,使广大员工乐于参与交通安全,乐于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讨论和交流交通安全的心得与体会,乐于发挥聪明才智,乐于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实现共同理想、实现自身价值而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罗云,等.现代安全管理[m].北京工业出版社,2009.10,112-133

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的意义篇6

道路旅客运输是指用客车运送旅客,为社会公众提供位移服务的具有商业性质的活动。道路旅客运输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属于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业的市场准入事项,需要依法取得经营许可;二是为旅客提供位移服务的行为,即将乘客由甲地送往乙地,服务对象是人,安全保障严格,需要投保承运人责任险;三是具有商业性质,发生费用结算。道路旅客运输按照运输方式分为班车客运、公交客运、包车客运、旅游客运和出租客运等五种类型。

一、现有单一的班车客运模式适应不了客运市场需求

道路旅客运输实质上可以分为二类。一类是班车客运,即营运客车在城乡道路上按照固定的线路、时间、站点、班次运行。另一类是包车客运,以运送团体旅客为目的,将客车包租给用户安排使用,提供驾驶劳务,按照约定的起始地、目的地和路线行驶,按行驶里程或者包用时间计费并统一支付费用。公交客运是在城市区域内按照固定的线路、站点、班次运行的客运方式,是班车客运的城市版。出租客运是安装顶灯、计价器等营运设施,在道路上漫行揽客,按照营运公里数计算运费的运输方式,是包车客运的特殊形式。旅游客运是以运送旅游观光的旅客为目的,在旅游景区内运营的客运方式,按照营运方式分为定线旅游客运和非定线旅游客运,定线旅游客运按照班车客运管理,非定线旅游客运按照包车客运管理。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思维限制,行业管理部门在道路旅客运输管理上,重视班车客运,轻视包车客运,甚至按照班车客运管理模式来管理包车客运。班车客运分为省际、市际、县际和县内班车客运,分别需要取得不同线路许可。包车客运也按照经营区域分为省际包车客运和省内包车客运,其中省内包车客运又分为市际包车客运、县际包车客运和县内包车客运,运输过程也需要取得相应的包车线路许可。因此,当前道路旅客运输实质上只有班车客运一种模式。

这种单一的班车客运模式严重限制了市场自由,扼杀市场积极性和自主性,造成了客运供给与市场需求的失衡,间接导致“黑车”客运泛滥。班车客运是计划经济时代生产力不够发达的产物,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班车客运尤其长途班车客运已经不是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失去竞争优势。在大运量、长运距旅客运输方面,曾经大量存在的长达上千公里的省际长途班车,与高速铁路相比处于劣势,被迫让位给高铁。而且,今后运距超过100公里以上的市际班车,也会让位给城市轻轨。班车客运不断萎缩,最终退守为城市公交和县际、县内班车等农班公交。

与班车客运不断萎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伴随城市化兴起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道路旅客运输向小型化、精细化、多样化、便捷化方向发展,包车客运需要旺盛。一是,单位通勤用车。既有接送普通职工上下班的大型客车,也有为个别人或特殊事务服务的小型包车客运,尤其随着机关事业单位“三公”改革深入推进,公车服务外包需求更旺盛。二是,校车服务。新出台的《校车安全条例》规定校车只能通过两种方式来满足,一种由校方自我提供,非营运性质,第二种由第三方提供,属于营运性质,需要取得包车营运许可。社会化生产要求资源高效利用,由第三方提供的校车包车服务将是校车运输的主要方式。三是,带驾租赁。传统意义的车辆租赁,是租赁者只提供车辆的“光车租赁”。一方面,供给者担心车辆灭失、发生事故,设置多种防范措施,导致租车手续复杂。另一方面,租车者嫌租车费事,交车麻烦,而且对车况不熟悉,安全驾驶缺乏保证,甚至部分租车者不会驾驶,需要租赁者提供驾驶服务的“带驾租赁”,产生新的包车客运需求。四是,农村包车客运。农村地区普遍没有许可出租汽车运营,只开通乡镇到县城的农班车,运营时间短,收班时间早。广大农民如有急事需要进城,或者从村到乡镇,无营运车辆可供选择,急需包车服务。

二、道路客运市场发展需要创新包车客运形式

班车客运模式满足不了道路客运市场新需求,作为包车客运特殊形态的出租车客运由于受自身限制也解决了不这个问题。一是由于出租汽车许可受数量限制,当前各个城市出租车供给不足,普遍存在打的难。但如果放开数量限制,会遭到现有出租车经营者的对抗,影响社会稳定,二是出租车空载空驶率高,从节能减排和城市道路占用率等方面也不允许大量放牌。三是出租车经营普遍存在交接班,不能提供长时间的特殊运输服务。四是出租车比较成本压力大,出租车驾驶员每天营收要达到500元以上,才能保住经营成本,不愿意承揽分散的、非持续性、低利润的包车业务。

满足道路客运市场新需求的重任历史性地落入包车客运身上,需要发展新型包车客运方式。一是,这种客运方是小型化的包车,以轿车客运为主力。二是,这种客运方是非定线包车,起点、终点,途径地完全由供求双方约定,无需经过运管部门批准。三是,这种客运是非传统意义的出租车。欧美国家的出租车分两种,一是传统意义出租车,即安装顶灯计价器等营运设施,在道路上游弋漫行揽客,按照营运公里数计算运费。二是非传统意义的出租车,不安装顶灯计价器等揽客设施,不在道路上漫行揽客,通过事先预约提供包车服务。四是,这种客运具有“带驾租赁”性质。传统意义上的租赁是光车租赁,不提供驾驶劳务,不属于许可事项,无需批准。提供驾驶劳务的带驾租赁则是行政许可事项,依法需要取得许可证。

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的意义篇7

【关键词】运输生产安全;危货运输;精细化管理

为进一步完善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服务规范和安全管理制度,加快推进市场诚信体系建设、维护行业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基础支撑。使《危规》适应我国道路运输业快速发展的总体要求,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充分认识加强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因此,道路运输行业在对危货的管理特别是直接承担的运输上负有不可推卸的重大责任和社会瞩目的光荣使命,我们必须与时俱进,提高认识,严肃对待,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一、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的迫切性

1.要加强领导,强化第一责任人的安全意识,把安全工作纳入经常化管理,建起保证安全,杜绝事故的长效机制;2.要严格“一票否决”,落实安全责任制,把指标分解到基层,将责任夯实到人头3.要增强安全意识,特别是对危货道路运输安全的重视,做好宣传教育,在社会上引起共鸣,4.要消灭事故于萌芽,根除隐患于未然,落实安全于源头,特别是“四抓”、“三关一监督”、“三防三品”、“五不出站”、“三勤三检”以及“谁审批谁负责,谁检查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等一整套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常规措施和危货运输的特殊措施要进一步落实与强化,发扬与光大。

二、危险货物运输管理的重要性

为确保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生产安全形势稳定,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进一步加强危货道路运输生产安全工作。

一是提高警惕,充分认识加强危货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二是组织力量深入危货道路运输一线,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提升安全生产源头管控能力;三是严格落实危货道路运输企业主体责任,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行为;四是强化危货道路运输车辆的动态监管,恶劣天气时要督促引导危货道路运输企业合理安排车辆调度和运输任务;五是严格汽车客运站危险品查堵登记制度,防止易燃、易爆、易腐蚀等危险品进站上车;六是进一步完善危货道路运输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增强事故救援能力和应急处置工作水平。

1、危险货物不能当成普通货物运输,因为它具有易于发生事故的特性;

2、危险货物不是任何运输企业都能运输,特别是个体运输户,更不能承担运输,因为它需要具备特殊的运输条件和掌握危险货物性质的能力;

3、危险品货物不是任何车辆都能运输,根据不同的危险品,需要配置不同装置的专用车辆,并且对技术状况的要求更加严格,必须做到万无一失;

4、危险货物绝不能与普通货物混装,因此必须加强管理,严禁危险货物混装运输;

5、危险货物自身稳定性处于一定的临界点,在储存和运输中,要有严格规定和特殊要求,危货运输的安全监督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要我们能够始终坚持恪尽职守,居安思危,不断以实践“三个服务”为理念,强化措施,开拓进取,就一定能不辱使命,确保我市的道路化学危险货物运输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加强培训宣传工作

高度重视《危规》的培训学习工作,组织有关管理人员和企业负责人,通过集中学习,全面准确理解《危规》的各项要求;要切实加大对《危规》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危规》修订的重要意义和主要内容,使广大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和从业人员充分认识《危规》实施的必要性,了解其具体内容和精神实质,确保《危规》的顺利实施。同时,要以《危规》宣传贯彻工作为契机,切实加强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管理工作,严格市场准入,加强日常监管,保证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稳定运行。

安全管理工作必须天天讲,时时抓,始终绷紧安全这个弦,为促进我市危险货物运输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作出更大地努力。

三、以动态化监管为手段,全面建立安全监管台帐

以贯彻落实部颁《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和年审换证为契机,逐步建立健全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及车辆市场准人条件动态监管机制,提高运输安全监管系数。确保驾驶人员和押运人员符合要求,严禁超载、超速、超疲劳的“三超”违章驾驶和违章指挥、违反操作规程、违反劳动纪律,严禁私雇乱聘驾驶人员的行为。

四、以车辆技术性能监管为基础,切实规范车辆技术档案

要求所有危险品运输企业建立健全车辆技术档案,通过车辆技术档案建立健全,强化企业对危险货物运输车辆技术状况的日常监管。促使各运输企业主动落实“定期维护,视情修理”的强制性技术管理要求,加强对危险品运输车辆的日常检查护理,保证危险晶运输车辆的安全技术性能处于良好状态。

五、以提高防控能力为根本,开展预防性应急演练

坚持“人员防范和技术防范”两手抓,提高危险货物运输安全防范控制能力。用短训的形式对驾驶员、驾校的教练员进行轮训学习通过轮训学习,进一步提高了广大驾驶员及业主遵守交通安全法规的自觉性,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六、对危货运输企业,进行安全监管级别分类

实施对一类企业实行重点监管,每年深入企业实地安全检查不少于8次;对二类企业实施指导管理,实地检查不少于6次;三类企业以自我管理为主,实地检查不少于4次;对每个企业的每一次动态监管的情况都要详实记载,并留存档案。既要有具体的分类管理办法,也要制定出责任明晰的工作制度,对企业的动态监管责任落实到部门、责任到人。

七、加强道路危货运输车辆GpS安全监控管理

为不断提升道路危货运输安全管理水平,维护道路危货运输市场秩序稳定,充分发挥GpS定位系统动态监控功能,实现道路危货运输安全管理由静态监管向动态监管转变。

1、切实提高对实施GpS安全监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对道路危货运输全过程实施GpS动态监管,是保障道路危货运输安全的重要管理手段。因此,各级运管部门和各道路危货运输企业必须切实提高对实施GpS安全监控管理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本着对人民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切实利用科技手段提高安全动态监控水平,确保道路危货运输车辆安全运行。

2、严格实施道路危货运输车辆GpS安全监控

道路危货运输企业作为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负责对本企业运输车辆实施GpS动态监控和安全管理。主要负责本运输企业危货运输车辆的全天候实时监控,通过监控及时发现超速、超时、离线及异常情况报警信息,及时处理和消除各类运输车辆违规行为和安全隐患。必须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各项GpS监控管理制度,明确人员专门负责,熟练掌握GpS监控各项功能使用,对运输车辆实施24小时不间断动态监控,全面做好监控信息处理和预警提示、GpS运行系统和车辆终端维护、监控数据的保存和分类统计等各项工作,遇有重大情况,立即按要求上报企业负责人或相关管理部门,切实维护动态运输安全。

八、强化危化运输安全管理

一是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与标准化达标工作相结合,逐步实现安全管理规范化。

二是严格落实车辆GpS动态监控主体责任,及时纠正超速、超载、疲劳驾驶等违法违规行为。

三是加强隐患排查与治理力度,建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发现隐患及时上报、及时整改。

四是严格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程序,不漏报、不谎报和不瞒报。

五是强化安全例会及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强化从业人员安全文明意识,预防各种安全事故。

【参考文献】

[1]道路运输危险货物实用手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的意义篇8

一、充分认识《航道法》颁布施行的重大意义

《航道法》对促进航道健康可持续发展,保障航道畅通和航行安全,维护社会各界依法使用航道的权益,充分发挥航道在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航道法》颁布施行有利于加快构建综合交通运输法规体系。水运是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航道法》的颁布施行,填补了航道治理的法律空白,与《铁路法》《公路法》等共同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综合交通运输法规体系,为依法治理航道提供了法律依据,为加快建设交通运输法治政府部门提供了法律规范,有利于推进交通运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交通运输业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

《航道法》颁布施行有利于加快推进我国航运事业科学发展。长期以来,由于对航道保护的法律基础相对薄弱,航道资源保护不力,水运特别是内河航运发展相对滞后,比较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航道法》的颁布施行,有利于将有限的航道资源保护好、利用好,加快补齐内河航运发展短板,优化综合运输结构,进一步发挥综合运输的组合效率和整体优势,从而降低物流运输成本,提升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航道法》颁布施行有利于打造长江黄金水道、加快实施长江经济带战略。长江航道是长江黄金水道的基础支撑,是贯通长江经济带的运输大通道。《航道法》明确了航道建设养护资金来源,强化了航道保护,有利于按照“深下游、畅中游、延上游、通支流”的原则,加快治理长江干线航道,改善支流通航条件,打造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黄金水道,建成安全便捷、绿色低碳的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对谋划由东向西、由沿海向内地、沿大江大河和陆路交通干线梯度推进的区域发展新棋局具有重要意义。

《航道法》颁布施行有利于加快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更好落实海运强国战略。《航道法》颁布施行,有利于加快海上航线互联互通,促进铁水联运、江海联运等多式联运发展,有利于加强海运战略通道建设,保障重要物资海运安全,对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和海运强国战略实施意义重大。

二、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航道管理制度体系

历经反复调研论证修改,在总结我国航道建设管理经验、借鉴国外有关制度的基础上,《航道法》在制度设计上有了许多创新和重要突破。

构建了财政资金保障制度。作为公益性基础设施,航道建设养护投资大、见效慢、正外部性强,航道发展的效益间接体现在对水运发展的促进和对沿岸经济的带动、环境的全面改善上,只能主要依靠政府投资,以政府财政作为主渠道来保证资金链。《航道法》明确由政府按需在财政预算中合理安排航道建设和养护资金,完全符合中央财税体制改革的要求,为航道建设养护资金来源提供了法律依据。

完善了航道规划制度。针对航道存在的技术等级低、通航条件差等问题,《航道法》规定,航道应当划分技术等级,包括现状技术等级和发展规划技术等级。在此基础上,《航道法》进一步明确了航道规划应当包括航道的功能定位、规划目标、发展规划技术等级、规划实施步骤以及保障措施等具体内容,要求注重航道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协调衔接。

明确了质量安全责任制度。航道建设质量安全是保障航道安全的基础。为筑牢这个基础,明确航道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的责任主体和边界,督促相关各方各尽其职、各负其责,《航道法》明确了航道建设各参与方和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各自的质量安全责任。

健全了航道养护管理制度。《航道法》强化了政府和航道管理部门的责任,要求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制定航道养护技术规范;负责航道管理的部门应当按照航道养护技术规范进行航道养护,保障航道处于良好技术状态,并对航道的巡查、维修、抢修等主要养护制度以及疏浚、清障等养护作业的相关要求作了明确规定。

强化了航道保护制度。《航道法》规定,建设跨越、穿越航道的建筑物、构筑物,应当符合该航道发展规划技术等级对通航净高、净宽、埋设深度等通航条件的要求;在通航河流上建设永久性拦河闸坝,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航道发展规划技术等级建设通航建筑物,并实现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同时,对可能造成航道破坏的行为作了禁止性规定,禁止在航道和航道保护范围内倾倒砂石、泥土等。

设定了航道通航条件影响评价制度。根据航道保护的实际需要,《航道法》设定了航道通航条件影响评价制度。建设与航道有关的工程,建设单位应当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就建设项目对航道通航条件的影响作出评价,并送有审核权的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或者航道管理机构审核。同时,最大限度缩小了需进行航道通航条件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的范围。

三、认真贯彻实施好《航道法》

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的生命和权威都在于实施。交通运输系统要把《航道法》的贯彻实施,作为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抓手,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培训、教育活动,增强全行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努力实现良法善治的目标。

做好配套法规规章立改废释工作。要结合行业实际,加快推进与《航道法》相配套的《航道管理条例》及有关规章的立改废释工作,增强航道管理法规体系的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加快推进航道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国家与地方航道管理机构的职责体系,逐步建立以中央和省两级为主,相对集中的管理模式。加快推进长江航道管理体制改革,促进事企分开。根据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原则,推进界河航道管理体制改革,加强中央统一管理。建立健全跨区域重要干线航道管理机构。

依法保障航道建设养护管理资金投入。《航道法》明确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保障其事权范围内的航道建设养护管理资金,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航道管理机构,要根据航道建设养护发展和管理实际需要,加快测算所需资金,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在预算中合理安排相应资金。

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的意义篇9

一、指导思想

以十七大会议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坚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上下联动、部门协作、综合治理、依法监管”的原则,严厉打击扰乱道路运输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确保道路运输安全,促进道路运输业健康、协调、有序发展。

二、主要任务和目标

工作任务:

(一)以渠江城区、主要场镇、车站、码头、国道、省道、县道及其他干线公路为重点,对无证经营的各类车辆、维修摊点、超长客运售票点、货运和信息配载业户进行清理、整顿。

(二)规范运输经营秩序,严厉打击宰客、甩客、不按站点上下旅客、站外揽客、争抢旅客、乱涨价、占道修车、未经行政许可擅自经营、超范经营、擅自改装改型车辆、擅自从事危货运输等扰乱道路运输市场秩序的违章经营行为。

(三)以*至各乡、镇干线公路客运和各建筑工地弃土拉运为重点,坚决查处和打击有组织及黑社会背景的“黑车”经营团伙,取缔牵头闹事、顶风违规、暴力抗法的各种“联营”组织;严肃查处利用职权、私养“黑车”、充当“黑车保护伞”的国家公职人员。

(四)进一步规范出租汽车经营行为,严厉打击出租车异地经营、超范围(组合拉客)经营行为,能力提升城市品位,树好城市形象。

(五)依法查处其他各类交通违章行为及城区、广大农村地区两、三轮摩托车、农用四轮车等非法经营行为,加强汽车客运站周边秩序的整治。

工作目标:

通过整治,使全县道路运输市场达到“六个明显”:非法经营的“黑车”明显得到遏制,经营行为明显规范,服务质量明显提高,经营环境明显好转,市场监管能力明显加强,社会对运输经营行为的投诉明显下降,道路运输经营者守法、诚信、规范经营意识明显提高。

三、组织领导

为确保集中专项整治行为取得实效,成立以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蔡文华为组长、县政府办公室机关党委书记余小波为副组长,交通、公安、纪检监察(纠风)、工商、城管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名单附后),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交通局,具体负责全县道路运输市场专项整治行动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工作。各乡、镇人民政府要结合本地实际,成立机构,明确职责,加强协调,形成合力。要按全县的统一部署,制定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任务、步骤和措施,认真组织实施。

四、实施步骤

全县集中开展道路运输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年11月15日至11月30日)为宣传发动阶段。在建立机构,制定方案、摸底调查的基础上,多渠道宣传道路运输市场治理整顿的目的意义及方法步骤,为整治行动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第二阶段(*年12月1日至*年4月30日)为全面整治阶段。按照集中整治的主要任务和目标,由政府牵头,统一组织交通、公安、纪检、监察(纠风)、工商、城管等部门,联合重拳整治道路运输市场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公平、良好的运输市场秩序。

第三阶段(*年5月1日至5月30日)为检查验收阶段。按照集中专项整治工作目标,由县整顿领导小组组织检查验收。对整治工作不彻底,验收不合格的,将下达书面整改通知书,责令限期整改,逾期未整改或整改不合格的将予以通报批评,并追究领导责任。

第四阶段(*年6月1日以后)为巩固成果阶段。根据整治情况和工作效果,研究、制定整治非法营运车辆源头监督管理长效机制。

五、部门分工与职责

交通部门:负责牵头组织开展道路运输市场专项整治行动;负责审核办理相关经营证照;负责对道路运输各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依法予以查处。

公安机关:负责两、三轮摩托车、农用车、货车非法载人的整治和打击;负责无牌无证车辆非法载人的清理取缔,打击非法营运黑恶势力,维护规范有序的交通秩序,对阻碍执法、暴力抗法的相关人员,依法予以处罚。

纪检监察(纠风)部门:负责查处国家公务人员、私养“黑车”、谋取私利、充当非法营运“保护伞”等违纪违法行为;会同有关部门对各地、各部门开展道路运输市场专项整治行动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处违反工商行政管理法规的经营行为,依法取缔无照经营。

城管部门:负责建城区两、三轮摩托车非法营运行为的整治工作,彻底清理影响城市形象的违规经营行为。

六、工作方法和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开展道路运输市场专项整治行动的重要性,切实增强开展专项整治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专项行动的部署和要求上来,把开展道路运输市场专项整治行动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从业人员和人民群众的安全及合法权益,确保道路运输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举措,下大力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依法监管,联合执法。各地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四川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对道路运输市场的各类违纪违规行为进行打击,并依法监管市场。要把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作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一项重要工作,建立健全专项整治行动的工作机制。在县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交通、公安、工商、城管、交警等部门要抽调执法人员组成联合执法队,统一行动,相互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协调一致的工作机制。要总结、汲取本地在开展清理整顿道路运输市场行动中的经验和教训,对违规经营行为要严格规范处理程序,适当提高处理权限的层次,对重大违章案件要由案审组集体做出处理决定,必要时可以采取集中销毁方式。要规范机动车牌照、行驶证、营运证、许可证、顶灯等证件和营运标志的审核、办理的行政管理行为,杜绝不符合载客条件的车辆运行。

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的意义篇10

关键词: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事故;控制

引言

随着交通运输量的加大,在道路运输中,危险货物运输量呈现出品种多,频次高的特点,严重的影响到道路运输的安全。危险货物运输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如果发生交通事故,将会造成巨大的影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的稳定,所以研究道路危货运输对我国的交通运输有重要的意义。

1危险货物运输事故的特点

1.1危险货物本身在事故起因中起重要的作用

在道路运输中,所运输的危险货物本身就是事故的起因,其运输的货物性质直接影响到事故的危险级别。其中危险货物有易燃易爆易腐蚀品,以及可以引起危险事故的物品,一旦发生事故,将会造成极大的损失。如果运输的危险货物泄漏后,可能会直接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严重的情况下还会造成扩散,污染空气,引起社会的动荡。

1.2危险货物的性质决定事故后果

事故是由能量的意外释放而导致的。危险货物运输事故中的能量主要包括机械能和化学能。危险货物的能量是危险货物运输事故中的主要能量。

1.3危险货物运输事故的发生,必然有危险货物的意外的、失控的、人们不希望的化学或物理变化。这些变化是导致事故的最根本的原因。

1.4危险货物运输事故具有突发性、延时性、长期性和社会性。

1.5危险货物运输事故往往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

由于危险货物特殊的易燃、易爆、毒害、放射性等危险性,危险货物运输事故往往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特别是有毒气体的大量意外泄漏的灾难性中毒事故,以及爆炸品或易燃易爆气体液体的灾难性爆炸事故等。

2我国当前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道路运输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从事道路运输的企业数量有所增加,针对危险货物运输呈现出了新的特点。

新增的很多运输企业大多规模小,不具备危险货物运输的资质,驾驶从业人员安全观念淡薄,致使运输事故频发。在新增的小型货物运输企业中,很多企业为了获取更高的经济利益,安全意识淡薄,不注重安全设施的投入,致使车辆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有些车辆已经超出了使用的年限或者不适宜从事货物运输,不注意对车辆的检修。从事危险货物运输的驾驶人员没有专业的从业资格,文化水平较低,对于危险货物运输的相关知识不了解,缺乏基础的安全常识。这些都是危险货物运输中存在的问题,对于道路运输来讲,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

前些年我国政府实行了政企分开制度,从此对于企业的安全管理与日常运营放松了监督检查的力度,而在这个阶段,交通运管部门的人员也出现了调整,在此期间,对于安全监督工作疏于管理,监察不力。而有些企业趁此时机钻空子,很多不符合危险货物运输资质的企业纷纷进入市场,致使道路运输市场秩序混乱,安全事故频发。

3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事故影响因素分析

3.1管理原因

从政府的层面来讲,主要是对危险货物运输的管理不严,监督检查力度不够造成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于从事危险货物运输企业的资质没有严格的审查。第二,没有做好应急抢救的相关措施,出现事故后不能第一时间将形势控制在最小范围内。第三,在道路管理方面不够严格,在铁路道口等位置的安全设施不够完善,导致事故频发。第四,对于危险化学物品的市场监督力度不够,技术支持落后,缺少市场检查力度。第五,在道路运输中的危险货物运输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够全面,相关的体系标准不够健全。

从运输企业的层面来讲,主要是因为运输企业的安全意识淡薄,违章操作多,致使安全事故频发,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无证经营,不具备危险货物运输的资质。第二,对于危险货物的包装等不合格,驾驶人员经验少,没有基础的安全知识。第三,在货物运输的过程中,对于停靠的地点没有注意,往往停靠在危险地点,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

3.2车辆、包装和设备设施的缺陷

车辆、包装和设备设施的缺陷是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的最大危险。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车上的危险货物容器或危险货物包装、固定的缺陷;另一类是车辆本身的缺陷,主要包括制动、转向系统,行驶系统,发动机等的缺陷。车辆、包装和设备设施的缺陷主要是管理原因和人的失误所致。要减少因运输设备导致的运输事故,政府主管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严审经营资质条件,严格把关。对不按规定进行车辆和容器检测,或使用检测不合格的车辆和容器,甚至使用报废车辆拼装,或自行改装车辆、自行改造容器从事危险货物运输的,应该予以严厉处罚,直至追究其法律责任。

3.3路况与环境方面的原因

路况与环境方面因素的影响方式是间接的,通过影响人、车、危险货物及其包装几个方面来使事故发生可能性增大;使驾驶难度增加,车辆不易控制,从而使人的失误增多。

对危险货物安全运输提出以下要求:全面了解道路状况和沿途的环境,慎选行车路线和行车时间;驾驶员应熟悉行车路线和沿途情况;严防高温暴晒出车,必要时应采取隔热降温措施,或在夜间运输;遇潮容易引起燃烧、爆炸或产生有毒气体的危险化学品,不应在阴雨天运输,除非具有良好的包装、装卸条件和防潮遮雨措施;应密切关注天气状况,尽量避免在雨、雪、大雾等天气下行车。

3.4操作违章或失误

装卸人员的失误主要有:超重装载、超高装载、过量充装、危险货物固定不牢、配载不当、包装不严或包装方法不当、容器阀门没有拧紧,以及其他违反装卸操作规程的行为。押运人员的失误主要是指司机违章随意停车、搭乘无关人员、擅离职守、粗心大意、没有定时停车检查、危险货物安全知识缺乏、不能识别危险情况、遇到危险情况没有正确处理等。驾驶员的失误主要表现为:疲劳驾驶,在雨雪天气、道路转弯及十字路口处,车速过快,违章超车、行车等;行车路线选择不当,违章从入口密集处通过,道路不熟,出现意外等;违章随意停靠,违章搭乘无关人员,违章客货混装,在客车上携带危险货物等。维修人员的失误主要是车辆维修保养不善,检查不仔细,使有缺陷的车辆上路,以及在易燃易爆环境下动火修理车辆等。

4结束语

道路运输业的发展对我国的交通运输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提高了经济发展的速度。在道路运输的过程中,会有危险货物的运输,如果管理不够严格,发生安全事故,将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威胁人身安全。在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中,应该加强管理,完善监督管理机制,保证道路运输的安全运行,为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琳.我国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对策研究.长安大学,2005-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