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人力资源专题培训方案十篇人力资源专题培训方案十篇

人力资源专题培训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15:11

人力资源专题培训方案篇1

一、企业中高层管理培训的需求属性演变

传统的中高层管理培训主要是系统化(通用化)、知识化、课堂化、规模化、任务化的“无差异”、“同质性”培训,培训内容通用、模式比较单一,培训效果难以评估,短期难以显现。在企业培训的初始阶段,针对大部分管理人员并非管理专业科班出身、从其它技术岗位转岗管理岗位而没有受到过基本的管理培训的状况,这种培训模式起到了普及管理理念与知识、管理技能与方法的作用。随着普及阶段的完成,这种较为单一的、长线的培训内容、方法、模式已难以满足他们的胃口,企业管理培训需要升级、创新。在互联网、新经济环境下,企业需要转型升级,企业管理培训需要更加新颖、前沿的理念、更有针对性的课程方案、满足不同管理层次及职能的个性化需求、更加“落地”或更具操作性的内容、创新的多样化培训模式、更加清晰可视的培训效果。对于专业的培训机构来说,除了基本的公开课程、通用课程培训外,还需要为企业提供定制与内训、咨询与诊断、融资与上市辅导、论坛与沙龙、国内外游学以及其它满足顾客潜在需要的增值服务,为客户企业提供集成化的解决方案。

归结起来,新形势下的中高层管理培训表现为“个性化”、“异质性”培训:定制化、个性化、操作化、创新化、可视化。需要根据企业管理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痛点”或薄弱环节,定制课程方案,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指导管理人员落地操作,采用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取得看得见的效果。

这些异质性培训需求,无论是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还是专业培训机构与培训讲师,都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本文认为,主要的挑战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企业培训需求准确把握――前期调研与挖掘。企业管理培训的组织者,要么是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要么是专业的培训机构,而培训的需求方则是企业内部的各个层级――高层管理者、中层及中层后备、基层管理者,或者特定的某类人员。无论培训由谁来组织,都需要把握真实准确的培训需求。企业管理问题的存在,往往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潜在的需要培训者往往认识不到问题的存在,而人力资源部门对其它部门的管理又往往是“隔鞋搔痒”、“不识庐山真面目”,限于时间和精力,很难提出真实完整的需求。外部的培训机构更是如此。企业除了内部的现实培训需求,还有应对外部环境变化、企业转型升级的培训需求。因此,人力资源部门、培训机构与企业各部门管理者的广泛、深度的需求调研与挖掘既是定制培训的关键,又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第二,课程方案的设计与开发。根据培训的需求、目标、预算,课程方案可以是系统的课程方案,也可以是单次课程方案。单次课程方案目的明确,比较简单。系统性的课程方案设计,不仅要围绕培训需求目标,还要考虑培训对象的层次、接受能力、对应的教师资源匹配、理论与实战的比例分配、教学模式与方法、培训过程的可操作性、培训效果的评估等。一个好的课程方案是培训可否成功的基本保证。

第三,培训机构与讲师的选择与评估。培训讲师是培训能否成功、培训目标能否达成的关键。目前,培训机构众多,培训市场鱼目混珠,培训讲师水平参差不齐。优质讲师资源属于市场稀缺资源,拥有优质的讲师资源也是培训机构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通常情况下,企业定制的培训课程所需要的讲师都有特定的要求,单靠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所掌握的讲师信息或搜索新的信息很难满足需求,通常需要外包或与培训机构合作。因此,审慎选择一家有信誉、有品牌、有资源、有实力的专业培训机构十分重要。专业培训机构有其自身的资源、渠道、网络、平台,有各种行业企业的培训经验,有专业的课程开发团队、有完善的服务流程和优质服务保障。对于培训的需求企业来说,只需要做出审慎的选择和评估,剩下的事情都交给培训机构。

二、中高层管理培训模式的创新

中高层管理培训的方法或模式有很多,可以根据培训的主体分为内训和外训;根据培训学习的方式可以分为课堂讲授式学习、案例讨论式学习、体验式或情景式学习、行动学习、翻转式学习,等等;根据企业培训内容的要求,可以分为通用化的学习、定制化学习,等等。根据为企业解决问题的程度,可分为行动学习、翻转课堂学习、深度会谈+培训、培训+微咨询、培训+咨询及企业人力资源或企业管理解决方案的提供。

定制培训、行动学习、翻转课堂、体验式学习、深度会谈、微咨询、咨询等近年来普遍兴起和广为应用的培训模式,都是紧紧围绕企业个性化需求,强调问题导向,注重可操作性,注重培训效果清晰可见的创新型培训。本文对它们的内涵与特点进行了一个比较(见表1)。

三、企业中高层管理培训建议

基于前文的分析,对企业中高层管理培训提出以下建议:

1.高层重视,预算保证。现代管理以人为本,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培训并不只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情,是事关企业未来发展的战略需要。在新环境、新经济环境下,企业不是要不要培训的问题,是为什么培训、怎么培训、投入多少的问题,这需要高层管理者的重视和支持,需要拿出“真金白银”,要有足够的预算保证。

2.因地制宜,权变培训。虽然从宏观来看,互联网、新经济对每个企业都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但是,每个企业都有其特定的行业环境、任务环境与内部资源、能力、文化,企业具有不同的规模、所有制性质,企业及其培训处在不同的生命周期。因此,企业要“因地制宜,权变培训”,即企业管理培训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并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切不可“以不变应万变”。

人力资源专题培训方案篇2

关键词:高职;软件专业;创新创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5-0192-02

一、引言

目前国内绝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软件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都围绕着单一领域职业技能展开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要求一致,达标标准一致。从高级技术工人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任务处理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针对性强,感性教学强于理性教学,学生学习效果较好。但这种实践教学方法会让生缺乏相应创新思考的空间,也没有结合软件技术创业的角度去探讨本知识领域下需要注意的问题。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依然停留于一个感性的理解,甚至只能进行单纯的模仿。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对高职软件专业创新创业综合能力的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

二、研究目的

1.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拓展原有职业技能。高职高专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过程多以对口岗位群职业能力与素质分解作为设计依据。这种设计方法符合了高职高专以职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但随着珠三角整体产业结构的升级,软件技术行业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软件技术专业高职高专学生在毕业时除了应该具备该专业相关的实操技能与职业素质外,还应该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

2.设计基于创新创业能力训练特色的实训课程。软件技术专业的实训课程主要分成3类:课内实验实训、开发技能综合实训、考证认证实训。原有实训在基于能力分解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依次开设,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但随着软件产品分类的细化、软件行业发展迅速,尤其在移动应用软件市场需求巨大的情况下,原有实训课程则不能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由于这些实训课程的授课内容主要针对软件作品的开发,而没有充分融入软件产品市场的因素。为了培养学生的软件创业能力,则需要对原有实训课程进行重新设计,根据软件行业领域内的产品市场开发、软件产品市场营销策略等因素,结合团队开发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开设以创业能力为目标的实训课程。

3.设计面向创新创业能力训练的教学实训环境。软件技术的创业能力训练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训练环境。这个训练环境的资源包括硬件资源与软件资源,从层次上来说,这些资源可以定位为3个层次,即实训模拟资源、校内实践资源与企业实践资源。通过本项目,实训环境将分阶段、有目标的在原有基于实验环境基础上,建立能模拟数字产品运营的网络环境,进而做到与企业实际市场产品运作相对接。

4.转变实践技能的教学模式。过去传统的软件技术教学主要针对学生个人专业技能的培养和锻炼,本次改革在原有教学培养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以团队为培养单位,注重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培养创新创业综合能力的目的是将以学生单体专业实践技能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团队合作为目标的专业技能教学模式。

5.整合企业资源。创业实训需要足够的对口企业资源,这里的资源并不仅仅指硬件资源,更重要的是包括软件产品信息、市场信息、客户信息、运营信息、技术管理信息、技术生态信息等。不同的企业掌握着不同的信息资源,因此需要针对职业技能训练对企业资源进行模块化整合。

三、研究目标

本研究以高职高专软件专业的教学实践为对象,通过分析调研珠三角软件行业的行业发展现状,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引入对口企业信息资源与平台,通过模块化整合对口企业教学资源并有机融入到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技能实训环节,以创业团队为主要教学对象单元,基于移动应用软件产品生命周期知识与技能,拓展原有实训课程技能培训内容;最后就学生团队创新创业建立一种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机制,从而达到提高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毕业生创新创业综合能力的目标。同时也可以此案例辐射到其余相关专业,起到一定的参考借鉴作用。本课题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有三点。

1.面向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校企合作新模式。由于企业行业特点的差异化以及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差异化,寻求一种符合人才培养需求科学的校企合作模式一直是高校与企业共同探讨的热点问题。合作模式没有绝对的正确性,但存在着相对的适应性。面对当前珠三角产业发展升级,软件技术行业的发展迎来了无限的生机。高职院校要把握此次机遇,与对口企业建立合作,引进企业相关信息资源,建立满足软件技术专业创新创业训练的新平台,深入探讨一种合理的校企共赢合作模式。在满足高职高专“职业技能+创业能力”的人才培养要求的前提下,为软件企业带来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这正是此次改革的关键问题。

2.建立鼓励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的教学管理机制以及完善第二课堂。软件技术专业的创新创业需要同时面对技术问题与管理问题。仅仅面向技术问题设计的实训实践教学环节仍然无法彻底解决问题。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建立在团队的基础上,而团队的合作则需要人性化的管理机制,包括团队动员、登记、跟踪、辅导、评价、激励、重组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不能单纯依靠学生群体内部,更需要企业与教师构成的导师团队的干预。建立完善的创业团队与导师团队辅导机制是核心问题,同时也需要利用第二课堂时间向团队开放适当的教学资源,在资源层面支撑创业团队的发展。

3.建立支持学生,面向创新创业训练的校内实训基地。充分利用已有教学资源,合理引进企业资源,建立面向高职高专创新创业训练的校内实训基地是本次教学改革项目的关键问题。该实训基地需要满足正常软件产品开发环境技术要求的同时,也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构建出软件产品和运营的平台。这就需要对已有实训教学资源进行合理的重组,结合企业实际运作经验,搭建出面向创业训练的模拟实训环境。

四、结语

创新创业综合能力的培养是我校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一个重点,目前正在逐步执行过程中,现已取得初步成效。软件专业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只是一个试点,今后我们也将在其他专业进行推广,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下去。

参考文献:

[1]单光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成人教育,2009,(12).

[2]杜晓玉,李辉,吴永辉,杜莹.高校创新实验的模式研究与实践探索[J].计算机时代,2013,(1).

[3]彭新社.中美高职毕业生就业模式比较[J].环球焦点,2013,(3).

人力资源专题培训方案篇3

五月初,我校组成三个调研小组,深入到各乡镇和县直有关单位,采取开座谈会和走访调研的方式,对我县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工作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对全县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以及今后的做法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三个调研小组都就各自的调研课题写出了调研报告。现将我们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县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及做法。

**县乡镇党校和县直机关党校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当时是由县委宣传部牵头组织成立。后由于种种原因,有的党校基本处在名存实亡的状态。20xx年,自治区党委刘奇葆书记指示宾阳县进行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的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xx年自治区党委要求全区进行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并在10个县市进行了试点工作。我县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是在20xx年5月开始启动,至今已进行了两年时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党委重视,加强领导,健全县乡党校体制。

县委对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非常重视,20xx年5月下发文件,成立由县委主管副书记为组长,17个单位领导为成员的**县县乡党校教学体制改革协调小组。同时,下发了实施方案,要求各乡镇成立党校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党校机制。6、7月,各乡镇都成立了党校工作领导小组,并健全了党校领导班子、师资队伍,开展培训工作。当年,在农村党员大培训工作中,乡镇党校发挥了重要作用。

20xx年,为了进一步贯彻自治区党委关于加强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的部署,推进我县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6月,县委决定成立**县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了对我县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领导。同时,由县委办下发了《**县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由于县委和各级党委的重视,我县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二)拓宽培训对象,拓展教学内容。

过去的**县党校在培训对象上是党员领导干部,教学内容则是以理论培训为主,科学技术、实用技术等培训少。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已不适应发展的要求。基于这一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现状,**县在县乡党校改革中,着力整合社会各方有效的教学资源,拓宽培训对象,创新教学内容。

在培训对象上,由过去只培训党员领导干部,扩展到广大的农村党员和农民骨干。两年来,县乡党校配合农村党员大培训,共举办150多期培训班,培训农民党员和农民骨干21357人,印发学习资料和实用技术资料67700多份。

在教学内容上,改变了过去只注重理论讲授的现象,结合县中心工作重点和农业生产的需要,把教学内容拓展到科技种养、农业实用技术、法律等方面,使教学内容不断丰富,深受培训对象的欢迎。

(三)创新培训方式,注重培训实效性。

过去党校老师上课是传统式的"填鸭式",是传递式的"二传手",上面要求讲什么、书本上讲什么,教师就讲什么,泛泛而谈、照本宣科。现在我们要求党校教师从教学上转变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树立教学新理念,以需求为向导,变单向灌输教学为双向互动式教学,坚持理论灌输与调查研究相结合、传统手段与现代模式相结合,特别是重视探索和运用菜单选课,情况模拟、案例教学、体验式的教学方法,使大培训由理论知识培训向能力培训转变。如在再就业培训、扶贫项目培训、实用技能培训和农家课堂培训中,老师能充分利用身边的事例和成功的案例来辅导、引导学员,让活生生的事例说服学员,激发学员掌握提高技能的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通过互动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班次、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大胆地推行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如在城乡清洁工程和解放思想大讨论中,利用"空中课堂"开设《电视评述》、《专题讲座》等栏目,为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提供平台,在农村大培中,开设实践课堂,组织群众走出家门,到当地或外地的"科技致富示范基地"、"种养示范户"去实地学习实用技能,以满足农民群众对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的强烈要求,如西河镇。开设"流动课堂",由镇党校带头,组织农业科技教师,到镇、村开展送技术下乡,让农村党员群众坐得住、听得懂、学得透、用得上。自觉地掀起学习科技、发展种养的热潮,享受到科技致富带来的甜头。

(四)创建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以适应大培训的需要。

县乡党校教师是县乡开展大党校、大课堂、大培训的主力军。如何加强县乡党校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县乡党校教学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在改革工作中,**县针对县乡党校原有的师资不足,特别是实用技术教师短缺的情况,采取了"内部挖潜"和"广借外力"的办法,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具体做法是:

1、重视选拔--开发师资人才资源。经过社会挖掘、部门推荐、组织筛选的办法,着眼于"选、管、培、育"四个方面的环节,积极探索出一套"选得准、用得上、留得住"的运行机制。把政治理论高、政策水平高、管理能力强的党校教员、领导干部充实到政治理论师资队伍中来,请他们讲理论、讲政策、讲发展;聘请自治区、市的院所专家教授来当客座老师,对某一技术或项目作专题讲座;从涉农部门技术人员中"选优",从示范户、种养大户中"物色"老师,请他们作实用技术专题讲座、现场演讲,从而形成了"县党校教师+领导干部+上级专家教授+科技拔尖人才+乡土人才"的师资体系。目前,**县县乡党校在册老师共305名。

2、注重师资结构。合理的师资结构,是使各项大培训赖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随着全员大培训的全面启动,过去是那种"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巴"的"灌输式"缺乏实用技术指导的培训方法,已成为大培训的"瓶颈"。因此,构建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不仅是党校本身的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而且是影响到老师职能能否得到发挥的问题。因此,**县在选拔教师的同时非常重视县乡党校师资结构的问题,出台了关于县乡党校教师选拔的条件和具体要求,根据**县计划的要求,重组了县乡党校师资队伍,且结构比较合理,据调研表明:**县县乡党校在册得305名老师中,县委党校专职教师10名,占3%;科技专家150名,占49%;农家课堂、示范户老师146名,占48%。

3、加强对师资的培训。为了不断提高县乡党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县更重视师资的培训,再有举办各类专业的师资培训班,据统计,两年来**县选派了6名教师到上级党校培训;由县委组织部、县党校和县基层办等单位举办县乡党校师资培训5期,参加培训人数200多人次,通过培训来更新老师的知识,提高教学水平。

总的来讲,通过充实、调整、培训和提高,**县县乡党校师资结构合理,业务水平也比较高,并在大培训中发挥了作用。

(五)加强"三库一基地"建设,整合培训资源。

"三库"即:"师资库"、"教材库"和"案例库"。"一基地"即示范基地。加强"三库一基地"建设,不仅是县乡党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优化整合资源的重要环节。在加强"三库一基地"建设过程中,**县的具体做法是:

1、建立了师资库。建立起了领导干部+县委党校的政治理论类师资库:一是科学术专家+县内科技拔尖人才的师资库,其中包括;聘请自治区、市的专业院所的专家教授为兼职老师,县内涉农部门专业科研人员;二是科技特派员+乡土人才的师资库。目前,**县共有师资总库1个(设在县委党校),县涉农部门、乡镇也建立了师资分库。师资总库共有师资305人,其中县委党校专职教师9名;科技专家150名;农村技术能手146名。

2、建立了教材库。**县县乡党校教材库由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实用技术和电教资源等七个方面的内容,以适应县乡党校、职业培训、技能培训、农家课堂、阳光工程和扶贫项目等班资的重要。现共有教材150篇,并形成了以县委党校+县涉农单位+乡镇村三级教材库网络并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基本上适应了大党校、大课堂、大培训的需要。

3、建立了案例库。在案例库的建设方面,**县要求每一门课都要有1-2个教学案例。一方面收集本县实用技术的、致富的成功典型,增强大培训的乡土内涵,既使广大群众在致富的道路上远有目标、近有榜样;又使案例成为大培训的"师资"。县委党校在教学案例入库之前,严格审核、修改,使教学案例更完善,更具说服力。目前,全县入库的教学案例共50个。

4、建立了培训示范基地。**县的示范基地主要是以"党员示范户"、"农家课堂"、"种、养殖大户"以及"种、养殖基地"为主。由于示范基地的教学与实际生产紧密结合,非常受农民党员和群众欢迎,大家说,这样的培训有实效,管用。因此,对此类课程,群众踊跃参加,听课人数常常是大超预计的人数,为了满足农民群众的需要,培训部门不得不安排群众轮流听课。但,也不能满足农民群众的要求,常有农民群众问什么时候能轮到我参加学习。目前,**县共建立示范基地20个。

由于加强了"三库一基地"的建设,实行资源综合利用,充分发挥了"三库基地"的作用,逐步实行了资源共享和"菜单式"的教学方式。

二、**县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两年来,**县在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得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是:

(一)县乡党校教师队伍建设仍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和农村党员、群众的需要

这方面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分教师年龄偏高,知识老化,教学实践经验欠缺。以县委党校为例,10名专兼职教师,30岁以下的2名,30-39岁的1名,40-49岁的5名,50岁以上的2名。在调研中发现,乡镇党校老师年龄普通较高,除了科技特派员这一部分比较年轻之外,实用技术课的老师年龄平均在45岁。相当一部份老师都是上个世纪70---80年代毕业的大中专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已经老化,适应不了大培训的需要。由于乡镇党校的师资大多来自涉农部门的,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因此,难以适应当前这种开放型教学的需要。

(二)"三库"建设缓慢

虽然**县县乡党校的"三库"自20xx年开始建设,但是,建设的速度比较缓慢,从"三库"建立的现状来看,县委党校的"师资库"建设初具规模,"教材库"和"案例库"则刚刚起步,不仅总量偏少,质量也不太理想。部分乡镇党校的"师资库"建设比较好,但由于平时不注意收集整理资料,"教材库"和"案例库"基本没有建立。由于"三库"建设比较缓慢,信息资料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培训的效果。

(三)资源整合办法欠缺

资源整合是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重要内容之一。在改革的过程中,**县也注重教学资源的整合,但是,由于部门的隶属关系不同,要求不同,再加上经费的问题,要想较好地整合教学资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目前,**县在教学资源整合方面确实还没有切实可行的方法,重复培训的事情常有发生,不仅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也造成培训经费的浪费。有时也出现一些部门有较好的师资,却苦于没有经费而无法开展培训工作;而有的部门有经费,却因没有较好的师资,培训效果不太理想。

(四)教学内容的拓展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的力度不够

在改革的过程中,县乡两级党校在教学内容都有所拓展,但目前仅限于理论、农业实用技术方面的多,就业技能的培训虽也开展,但因经费问题,培训面不广。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仍不适应。

教学方法方面,这两年有所创新,改变了过去那种单纯的说教方式,运用案例教学、体验式的教学、基地教学、流动课堂、专题讲座等方法,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而群众对"菜单教学"的方法比较欢迎,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县县乡两级党校目前还无法进行菜单式教学。

(五)教学设施落后,培训经费短缺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县县乡党校的教学设施落后,培训经费短缺。近年来,县委党校的办学设施得以改善,建立了中央党校远程教学网c级站,添置多媒体教学设备,一些培训手段实现了现代化。但是,由于经费比较紧张,县委党校的教学设备还没能适应当前大培训的需要,一些原有的教学设备也开始老化。乡镇党校的教学设施更为落后,全县的乡镇党校大多只有教室和课桌椅,最近,组织部在各乡镇建立了党员电教站,解决了电教问题。至于其他设施基本没有。

培训经费问题,一直来是困扰党校的问题。目前,县委党校除了日常的办公经费外,培训经费极少,要想改变党校设施落后的问题难度大。乡镇党校在这方面困难更大。

三、几点建议

从**县的具体实际出发,结合兄弟党校的先进经验,我们认为,当前**县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要注重抓好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整合全县资源,构建大党校

搞好大培训,单靠县乡两级党校是难以完成的。因此,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要整合培训资源,靠全社会的力量办好党校。在坚持以县委党校为中心培训的同时,以乡镇党校、村级专业协会、农家课堂(党员示范中心)为补充培训,充分利用部门培训资源、社会培训资源,把党校范围拓展到部门、非公经济组织和街道、社区、村屯,把非公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国有企业下岗工人、城镇居民、农村脱贫致富人员及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列入党校培训范围,在全县构建起大党校网络培训体系。整合县劳动人事、教育、科技、农业、扶贫、畜牧水产等部门资源,依托县华虹丝绸股份、新宇兔业、县农广校、县职业中学以及县几所职业技术学校,依托一些示范村,依托一些示范街道社区,依托一些经济大户、致富能人等等创建一批党校培训基地。通过整合全县资源,健全培训体系,拓展党校培训面。通过整合全县资源,健全"三库",增强大培训实效性。

资源的整合,仅靠县委党校,或者某个部门是难以实现的。建议要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协调好各个部门的关系。

(二)把农民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作为大党校教学的主要内容

**县是一个农业县,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广大农村劳动力无疑是主力军,如何把庞大的农业人口转化为取之不尽的人才资源,把丰富的农村资源转化经济优势,关键是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能,这是今后党校教学的主要任务。大党校的农民教学培训要通过构建致富增收、文化服务、教育培训三个平台,着力抓好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的致富技能,在整合农业、科技、扶贫等部门资源的基础上,依托县乡党校和农村中小学的信息网络教育资源,对农民开展教育培训活动,加强对新型农民的培养,同时依托基地、依靠学校、紧靠中心示范户,大规模、多层次对农民进行实用技术的教育和培训,使农民成为能够利用网络、电话等数字传媒的信息化新型农民。大党校对农民的培训,应定位在对农村致富带头人、技术能手、经济能人的培养并带动片和面的标准上。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培训要遵循"村发动、乡镇组织、县培训"的原则,分类指导,具体安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政府要加强培训工作的指导和管理,主要是加大财政投入,大力扶持。要整合扶贫、劳动和社会保障、教育、科技和乡镇等行政部门资源,多方协作,充分调动教育培训机构、用人单位、受训者社会服务机构和群众团体的积极性,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以培训促就业,以就业促增收,提高劳动者素质和转移就业能力,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地向二、三产业转移,保障社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三)创新培训方式,增强培训的实用性

在培训中要侧重于实用、管用,不断创新培训方式。在创新培训方式方面,应注意做到:

1、坚持几个原则

(1)坚持贴近群众、贴近生产、贴近生活的原则。建立实用易懂的教材库,充分利用党校电教c级站的内容,精心筛选符合本县实际的理论教育和实用技术专题资料,供党校培训使用,组织党校专职教师、乡镇及县直部门的有关人员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边实践,边总结,边提炼,撰写通俗易懂、学员喜闻乐见的题材,内容涉及党的方针政策、农村实用技术、农产品加工销售、法律法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注重跟踪教材使用情况,根据实际需要不断充实、完善教材库。

(2)坚持"典型引路"的原则。建立内容丰富的案例库,研究收集县内外先进典型案例,重点收集、研究和整理县内案例,结合党员干部和各类人才教育培训需要,编写案例,为培训工作提供分析、借鉴和参考,使培训对象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学员在培训中对一些案例通过进行分析、讨论、借鉴、深受启发。

(3)坚持可学可用的原则。建立辐射力强的教学(实习)基地,根据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动就业技能的实际需要,结合本县农村产业发展的优势和特点,可选择一些具有一定规模,效益好的种植、养殖基地和中心户作为现场教学和实习观摩的场所,使学员身临其境、易学易懂。

2、做到几个结合

这几个结合是: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课堂培训与基地培训相结合、教师面授与电化教学(远程教学)相结合、组织调训与"菜单"选学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相结合、常规培训与专项培训相结合、固定课堂与流动课堂相结合。要从**县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类别、不同层次党员和骨干的需要,办好固定课堂、流动课堂、农家课堂。

(四)完善"三库"建设

"师资库"、"教材库"、"案例库"的建设,是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有利于优化整合培训师资,增强培训效果。当前,**县的"三库"建设虽然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与大培训、大党校的发展要求仍很不适应。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三库"建设。

1、进一步完善师资库。采取"内部挖潜力"合"广借外力"的办法,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素质优、结构合理、能够满足干部和党员培训需要的专兼职教师队伍,真正建立起"党校教师+领导干部+科技、拔尖人才+乡土人才"的师资库。

2、完善好教材库。通过由县委党校和农业、科技等部门组织力量,编写适用的乡土教材,利用中央党校远程教学网c级站筛选各类适用教材,制作实用技术、致富带头人事迹专题片等途径,健全全县培训教材库。

3、完善案例库。要注意总结本县农业生产和工业发展的成功典型,将先进事例编写成案例,以增强授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加强对教师培训的力度,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造就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水平强、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是开展大培训的关键。针对**县师资队伍的现状,要想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培训教师是一个关键的环节。一是在县内,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要定期抓教师的培训;二是各部门要根据自身工作的特点和工作要求,选派教师到外地或大专院校学习;三是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更新知识。

(六)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县乡党校条件,促进大培训

人力资源专题培训方案篇4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

1.使新进员工熟悉和了解公司基本情况、相关部门工作流程及各项制度政策,增强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使新进员工能够自觉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增强作为企业人的意识。

3.帮助新进员工尽快适应工作环境,投入工作角色,提高工作效率和绩效。

4.使新进人员深切体会到公司的宏伟目标,激发其求知欲、创造性,不断充实自己,努力向上。

第二条适用范围

1.凡本公司新进员工必须接受本公司举办的入职培训,悉依本制度实施。

2.本制度所指新进员工包括转岗员工、外聘员工及其他认为应该接受培训的员工。

第三条培训原则

公司实行“先培训,后上岗”原则

第二章培训前期准备

第四条整理新员工入职资料

培训实施前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助理负责收集并整理新员工入职资料(详见附件一),统计参训人员名单,为培训场地的选择,设备选用,资料提供及行政后勤管理等工作做准备。

第五条培训方案的制定

人力培训专员制定公司新员工入职培训培训方案大纲,并提交人力资源部部长审核及修改,形成培训方案(详见附件二),人力资源部部长将培训方案呈交给公司领导主管审批,经领导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六条培训通知的制定与发放

人力资源专员负责拟定培训通知(详见附件三),并经权限领导审批后,利用公司内部通用信息交流平台(email或oa系统)提前十个工作日向相关部门发放培训通知,以便相关部门或人员做必要的准备工作。在培训前的1~2个工作日内,人力资源专员还需要再发放一份培训提醒通知,提醒相关人员准时参加培训。

第三章实施培训

第七条确定培训讲师

公司培训讲师由相关部门推荐并经部门主管和人力资源部审核合格后担任,没有合适人选的,由人力资源部专员通过外聘方式联系确定培训讲师。

第八条确定培训教材

公司规定,培训教材及培训讲义由培训讲师拟定,并于培训开始前3个工作日将培训讲义及教材提交给人力资源部,以便人力资源部培训专员打印、装订,提前发放给参训员工。

第九条场地确认

人力资源部专员负责联系确认培训场地。培训在公司内部进行的,人力资源部专员需向公司相关部门提交培训场地使用申请单及培训场地使用登记表(详见附件四),登记确认。

第十条

人力资源培训专员在培训开始前1~2个工作日告知员工培训的地点及时间,以便员工准时参加培训。

第十一条场地布置

公司行政后勤管理人员在培训开始前布置好培训场地,将相关设备的准备工作落实到位并检查相关设施、设备是否正常,以保证培训工作的正确进行。场地设施设备检查确认登记表(详见附件五)

第十二条入职培训实施过程中,人力资源培训专员负责学员的考勤,并在培训开始时提前半个小时准备好培训考勤签到表(详见附件六)

第十三条物品资料发放

人力资源专员根据培训方案发放培训所需物品及资料,并登记存档。《物品资料发放清单》及《物品资料发放登记表》(详见附件七)

第四章入职培训的考核

第十四条培训考核

1.为保证入职培训目标的实现,在公司入职培训结束后,人力资源部相关管理人员必须对员工进行考核。

2.学员考核

人力资源专员根据领导审批实施的方案,对学员进行考核,并组织学员填写员工培训报告书(详见附件八)及学员培训调查反馈表(详见附件九),并由人力资源专员统一收齐并整理归档。

3.培训师考核

人力资源部专员根据学员培训调查反馈表及部门反馈对培训师进行考核并填写培训师考核登记表(详见附件十)。

4.人力资源部负责培训实施过程的协调、组织和控制工作,并记录每位新员工的表现,以此作为培训考核依据之一。

5.人力资源专员根据培训考勤记签到表及员工培训过程表现的记录情况、员工培训报告书、培训考核测试、学员调查反馈表核算出员工的考核成绩,并填写员工培训考核表。员工培训各项考核项目比重分配表(详见附件十一)。

第五章入职培训效果评估、反馈及资料存档

第十五条人力资源为保证入职培训目标的实现,在公司入职培训考核结束后,人力资源部相关管理人员必须对员工进行培训效果评估及反馈工作。

第十六条人力资源专员在考核结束后,根据考核结果,填写培训各项考核项目评估表(详见附件十二)并将学员培训评估结果反馈给学员。

第十七条员工培训档案的建立

人力资源部根据领导审批实施的培训方案及考核结果在培训结束后一个月内,建立完整的入职培训档案,并能体现在个人培训档案中。《员工培训档案》(详见附件十三)

第十八条人力资源部门相关管理人员在培训结束后3个月内应继续对员工进行跟踪效果评估并记录归档。

第六章入职培训纪律

第十九条公司入职培训考勤规定

1.人力资源部根据前期收集的人员名单在培训前10天在公司内部网络及公告栏中发放培训通知及确认培训人员。同时各部门培训联络员及文员有责任将培训通知告知部门受训人员。

2.人力资源部必须严格入职培训考勤,所有受训人员须在上课前签到确认。

3.确因工作原因迟到、早退及中途缺课者应在培训次日前持有部门主管签字确认的说明,否则将作迟到、早退论。

4.确因工作原因或其他特殊情况不能来参加培训者,应在培训前持有部门主管签字确认的说明,否则将作缺勤论。

5.无故旷课、迟到、早退及中途缺课者,将作缺勤、迟到、早退论处,并书面告知其部门主管,累计5次的,视为严重违纪处理并予以辞退。

6.入职培训是每一位新进员工必须参加的培训项目之一。各部门主管应积极支持和配合人力资源部,确保员工能够按时参加入职培训。

第二十条课堂纪律

1.培训老师应按时到课堂授课,不得有迟到、早退现象,培训老师应在课堂前重申课堂纪律。

2.培训前学员需将手机调至震动或静音模式,培训过程中禁止接听电话,如因工作需要可以使用短信方式,若有特殊情况须接听电话的,应举手申请到培训课室外接听。

3.培训课程中,严禁大声喧哗,或窃窃私语讨论,如有问题可举手提出。

4.培训课程中严禁随意走动,有紧急需要的需征得培训老师的同意。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一条以上各项工作均需根据领导审批实施的培训方案严格执行。

人力资源专题培训方案篇5

在探讨培训课程设计之前,先对什么是真正的培训需求问题作一下分析:作为开发某一岗位(专业)培训的组织者即培训项目主持人,要想成功地开设一个培训班,他的首要工作应该从确定培训需求分析开始。我们在以往的办班过程中常听到学员说一些:“这个教师讲的内容我不感兴趣”“这次所学的知识对我回岗位后用途不大”“这次来学习是在浪费我的时间”等等,部分学员产生满腹牢骚的现象很可能就象“由于燃料油的原因而引起的火灾,这时你去用貌似灭火的材料‘水’去扑灭火,而不分析灭这火的真正需求是什么。”开展岗位安全培训工作,就要了解受训人员的真正需求,要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进行培训立项,进行培训课程的开发与设计。要使受训人员的培训效果达到理想的状态,培训项目主持人就要深入到用人单位,深入生产、工作实际,采取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与各单位的有关职能部门、领导、职工一起扎扎实实地搞好调研,依据岗位职责和工作目标,界定适应岗位的必备知识和能力,预测组织、个人未来发展的需求,分析具体情况,从一些表面的现象中摸准受培训者的真正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计划和进行培训课程设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培训的实效性。www.lw881.com

从培训需求的调查与分析出发,明确了将要开展的培训所要达到的目标和要求,在此前提下,进行培训课程的设计。企业内开展的岗位安全培训课程的设计,在课程要素的界定与选择上与一般意义上的课程要素有所不同,突出不同的要素主要有三个。

一、教师

一般课程设计的要素中并不包括教师,因为它认为教师只不过是课程的执行者,于是不可能在设计中考虑教师的因素。而在岗位安全培训课程设计中,教师是根据课程的目标和内容要求提出标准进行选择。因此,对所选定教师的能力要求是广域的。能者为师,是一个基本的原则。但是,这里的“能者”,并不一定是课程内容的专家学者,是有能力去驾驭课程的人,去引导学习者达到课程目标的人,他更应象是一位“导演”。当然,如果二者的能力都具备,则是最理想的。正是由于这种选人标准,培训项目的主持人就要打破传统的一个教师上一门课的概念,从课程执行者(教师)的可选人群范围内,挑选在课程内容的各个侧面有不同优势者来组成课程组,执行“上课”的职能。同时课程组的成员应清楚:我们面对的学员不是孩童,成人有区别于未成年人的认知心理,要认识这些区别,要按照成人的认知规律去授课。成人学员多年来己经形成了自己的学习习惯,不同学员具有不同的学习模式。要提高学习效率,最好的方法是尊重各位的习惯,允许他们按自己习惯的模式去学,才能提高安全培训质量,达到培训效果。

二、学员

在培训活动中,学员是岗位安全培训课程活动的主体,是带着丰富实践经验的成人。他们在整个培训活动过程中不仅仅是学习资源的摄取者,同时也是经验的携带者,是学习资源的贡献者,是一种可以开发利用的宝贵教学资源。开发学员的资源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一是通过参与,合理开发学员工作中积累的经验资源。如:围绕培训目标,确定讨论主题,提供必要的背景资料,进行专题讨论,在讨论中思想撞击、见仁见智、各受启发,开发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资源;创设情境,运用角色扮演,学员们通过观看扮演者的表现,参与演出后的讨论、点评,学到其他学员处理问题的方法,开发学员处理问题的经验资源等。二是注重培训资源市场化,开发学员单位的现场资源。学员单位的现场资源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员单位的硬件教学资源。培训所涉及的各种先进设施和设备等教学资源,对培训单位来说很难完全自有,那么培训活动就会受到很多制约,很难向培训市场的广度和深度运行。而进行现场教学,请培训学员联系现场教学场地,并且担当讲解员,在培训教师的指导下让他围绕培训目标,结合授课内容,选择合理的教学场地,进行现场讲解,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提高培训效果。另一方面是学员单位的软件教学资源。软件资源包括信息、资料、制度、工艺操作程序和现场管理方法等内容。培训学员将获取到的软件资源,可以带回本单位参考使用。三是采用多种形式,充分挖掘学员中蕴藏的案例资源。如:布置学前作业,积累学员带来的教学案例;培训课堂上启发学员,讲述案例;批改作业,评审论文(学习心得),收集学员写出的案例;跟踪调查,收集和完善案例。

三、培训教材

岗位安全培训课程设计中的教材,必须是事先精心准备的,是切合学习者实际需要的,是足够能反映该领域内最新信息的材料。要以形成能力为中心,以“必须”和“够用”为原则,由选定的教师进行自编或对市面上现有的材料进行加工与处理,形成一套符合本次培训的教材。培训的目标是对着岗位,直接目的是为了形成上岗的必备能力。那么,在岗位安全培训活动中,所教理论并不是越多越好,知识体系也并不是越完整、越深奥越好。为了本次培训要形成的几项能力,必须具备的知识一定要教,而且要教会。以够用为度,决不要为了学科的系统性而斗进升出。那种“不给学员打下雄厚的理论基础,将来怎么能有大的发展”的说法,在岗位安全培训活动中是不适用的,也与岗位安全培训的特点是不相符合的。

人力资源专题培训方案篇6

教学实训平台除了有效辅助教学外,还提供教学研究资源与资料的共享作用。教师主页中,设置了“职业教育研究”“、专业教学标准”“、专业建设资料”等版块内容。(1)职业教育研究。按照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中高职衔接等进行划分,汇集国家政策、指导文件、专家讲座等各种学习资料。促进教师进行职业教育理论学习,有效把握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向。(2)专业教学标准。包括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学设计等,使专业教师了解本专业的教学标准。(3)专业建设资料。汇集本专业建设相关的文件、材料,方便教师了解本专业建设与发展动态。

2企业设计师页面设计

企业设计师通过登录教学实训平台,可以实现设计项目的上传以及与学生互动交流。学生资源库设计。(1)素材库。在教学实训平台中,单击“素材库”链接,可以展开素材库。该模块中汇集了各门课程的设计素材资源。并提供素材的上传与下载功能。(2)试题库。该模块汇集了各门课程的试题资源。教师可进行制定试题和随机试题的抽取及在线测试功能。(3)学案库。该模块汇集了各门课程的学案资源。学生可以进行学案的下载,填写完成后重新上传到平台中。通过学案,加强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3评价体系的整体设计

教学评价是专业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恰当的评价不仅可以让学生明确自身在设计方面的优势和不足,加深对设计的综合认知。而且,作为一种激励手段,将成为学生继续学习的巨大动力。因此,我们希望借助实训平台的开发,积极创新评价模式。(1)评价内容的设定。教学实训平台中,除了对项目作品实施“校企共评”外,还开发了“学生行为表现考核”等模块。在“案例练习”“、学案设计”等版块中也加入了考核功能,通过以上设置,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素质进行全面测评。(2)评价内容的汇总与管理。在教学实训平台中,设置了“积分榜”版块。系统自动汇总每名学生的得分,实现学生得分的自动排序与检索,同时可查询积分的明细。(3)“积分制”培养实施方案。专业制定了系统的“出校入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实施方案。根据学生的“积分值”,通过参加企业调研、校本企业实践、校外企业见习等手段,实施分层次培养。

4教学实训平台的建设成效

4.1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全面整合与统筹管理。利用教学实训平台对各类教学资源进行了全面整合,并通过平台的、检索等功能实现了统筹管理与资源共享。4.2有效辅助并促进了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实训平台利用“讲、鉴、练、做、评”五个课程版块,实现了项目准备、项目、素材下载、作品上传、赋分评价等功能。有效辅助了专业教师实施项目化实训教学。4.3创新了“积分制”评价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分制”以设计能力为主要的评价内容,以学习态度和职业素质作为辅助的评分选项,通过分值测评学生的专业能力,根据专业能力进行各种出校入企、工学结合的实践能力训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逐步提升。

5体会与思考

人力资源专题培训方案篇7

【关键词】现代礼仪网络课程资源库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C-0066-03

现代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为人们所认同、遵守的各种符合交往要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现代礼仪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之一,渗透到全社会各行各业,对于促进大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很强的综合育人功能,是高职院校德育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重视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扩大受益面”。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开发建设集“服务礼仪、公关礼仪、商务礼仪、旅游礼仪”为一体的综合学习专业礼仪课程的现代礼仪网络课程资源,使共享资源应用于教学,服务于师生及社会经济,推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变革,提高教学质量,是全面完成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最主要任务――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的重点。

一、网络课程资源的构建背景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从2001年开始率先推行课件开放和共享运动,自此以后高等教育领域中优质教育资源开放与共享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我国自2003年启动了高校课程尤其是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评选,截至2011年底,全国已评审产生了3835门部级精品课程。精品课程资源建设的规模和影响力在不断扩大,因此对课程教学资源共享服务提供的需求也就越迫切,对精品课程资源共享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尽管当前国内学者对课程资源共享方面有一些研究成果,但遗憾的是,国内高职院校很少有礼仪课程的学习平台网站,即便有,也比较单调,无法很好地实现校际的优质资源共享,甚至在校内的共享效果也不理想,从而无法充分发挥课程建设的示范带动作用,直接影响质量工程的效果。

本项目研究以现代礼仪课程为个案,结合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设置的专业群特点,通过研究不同专业群体学生对于礼仪学习的要求和性质,总结和归纳学习的主要内容,收集相关教学案例和素材,依托网络课程资源库为表现形式,最终以现代礼仪网络课程资源库教学平台展示给学生和教师,形成学校教学、行业企业培训通用的教学素材与学习平台,发挥教育和培训的双重功效,具有实际价值和长远意义,是一项一举两得的实践性研究。

就学院的技术平台来说,学院高度重视现代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现已建成主干带宽1000兆,拥有100万个信息点的校园网,外部互联网接口为2个100mbps。新校园网络建设层次更加高,技术水平更好,功能强大,使用方便。学院专门购置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可以在网络上开设网络课程,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选择所学的内容,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可以开展交流。

二、现代礼仪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指出:网络课程资源建设要与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要与信息教育技术相结合,要与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改革相结合。根据此精神要求,按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专业岗位需求,设计开发现代礼仪网络课程资源。

(一)课程资源的构建主体

现代礼仪网络课程主要设计有“首页”、“课程学习”、“教学视频”、“实践教学”、“经典案例”、“礼仪宝典”、“在线交流”和“关于我们”导航菜单,通过每个导航菜单展现所有课程资源。

1.“教材”资源。“课程学习”栏目,以课程教学大纲为蓝本,制作轨道交通服务礼仪、公关礼仪、商务礼仪、旅游礼仪四门课程完整的ppt学习课件,课件内容翔实、精美,覆盖全院所有专业学生的岗位需求,原创幻灯片高达1600多张。

第一,轨道交通服务礼仪课程学习板块,适合于铁路与地铁专业学生,专门学习铁路服务工作礼仪规范。学习内容包括以下模块。模块一:服务礼仪概述;模块二:服务理念与服务意识;模块三:仪容服饰规范;模块四:语言沟通规范;模块五:仪态举止规范;模块六:岗位服务规范;模块七:服务纠纷防范与处理。

第二,公关礼仪课程学习板块,适用于理工科专业学生,学习公关及社交场合个人礼仪规范。学习内容包括以下几章。第一章:现代公关礼仪概述;第二章:见面礼仪;第三章:访送礼仪;第四章:交谈礼仪;第五章(1):服饰礼仪,第五章(2):仪容修饰;第六章:电话空间礼仪;第七章:仪态礼仪;第八章:宴席礼仪;第九章:次序礼仪,面试点评和职场面试指导。

第三,商务礼仪课程学习板块,适用于经贸营销专业学生学习商务活动礼仪规范。学习内容包括以下内容。第一讲:商务礼仪概述;第二讲:商务会面礼仪;第三讲:拜访接待礼仪;第四讲:商务馈赠礼仪;第五讲:商务言谈礼仪;第六讲:商务形象礼仪;第七讲:商务行为礼仪;第八讲:商务电话礼仪;第九讲:商务会议礼仪;第十讲:商务餐饮礼仪;第十一讲:洽谈与会;第十二讲:商务仪式礼仪;第十三讲:职场礼仪。

第四,旅游礼仪课程学习板块,适用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学习导游与酒店服务礼仪规范知识。学习内容包括以下专题。专题一:导游人员礼仪礼节;专题二:导游带团礼仪;专题三:导游语言礼仪;专题四:酒店人员礼仪礼节;专题五:酒店前厅礼仪;专题六:酒店客房礼仪;专题七:酒店餐厅礼仪;专题八:宗教礼仪;专题九:演讲礼仪。

“教学视频”栏目,制作大量的原创教学视频,如教学示范、教学训练、教学实践、教学应用等,原创录像、动画高达160多部,极大支撑高职礼仪教学与网络课程学习与教学,使职业礼仪教学更具感染力。

“经典案例”栏目,收录大量现场真实案例素材,制作动画、视频、图表、音频、情景案例等多媒体教学资源,使课堂礼仪教学与网络课程学习更加生动、直观,更具表现力。学生点击视频、图表、音频、情景案例等资料就可以直观学习,教师利用网络资料就能形象生动进行教学。

案例动画学习模块:以现实工作生活中的真实案例为脚本,仿真制作系列案例动画动漫,增强学习生动趣味性。

案例图表学习模块:解读分析路局客服中心受理旅客投诉的大幅电子表格案例,以此敲响“警钟”,杜绝不良服务行为。课程首创利用图表案例,解决人文素质课程的学习的载体问题,是一种资料和案例展示的创新。

案例音频学习模块:解读学习2012年美国华裔博士写给南宁铁路局的一封公开来信,进一步夯实服务意识与职业操守。

情景案例学习模块:丰富大量公关活动情景案例讨论及大量服务案例解读分析资源,进一步强化专业礼仪内涵的学习。

2.“学材”资源。“实践教学”栏目。本栏目设置演礼训练、精彩回顾、顶岗实习、服务春运、现场导游、承办大赛等板块内容。贴近现场,贴近职业,贴近学生,不仅强化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也进一步夯实“校企合作、以岗导学”的教学模式,使课堂礼仪教学与网络课程学习更加实用,更具亲和力。

第一,演礼训练学习板块:根据专业特点,分专业专设演礼训练。突出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自信大方气质,强化学生礼仪应用能力。

第二,顶岗实习学习板块:柳州铁道运营专业的学生,奔赴在路局各大站,长短途列车上进行客运服务顶岗实习,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学以致用。

第三,现场导游学习板块: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注重导游专业实践与礼仪实际应用能力锻炼,积极到柳州奇石城挂职导游员,加强培养社会能力,适应职业岗位与氛围。

“礼仪宝库”栏目:完成学习拓展学习任务,呈现的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瑰宝,读之情理示人、沁人肺腑,品之启迪思想、励志人生,是十分难得的网络课程学习资源,使职业礼仪教学与网络课程学习更贴切,更具鼓动力。

“在线交流”栏目:解决“练中学”。本栏目板块实现题库登录训练系统,提供顺序、随机、错题练习及模拟考试等多种训练模式,智能记录学生当前练习的题号以及题目重现功能,智能实现错题的收集和再训练的功能,智能可控全体学生学习训练及测试情况;使网络课程学习更具培养力。

(二)资源库网站的构建方法

1.理论调研方法。课题团队着重研究区内外礼仪教学改革现状,到铁路企业现场进行理论调研,根据需要选择实训教学内容,确定演礼训练的项目,通过编写脚本,录制视频、编辑视频等制作过程,完成资源库的录像制作。制作的主要特点,一是用现在在校学生进行表演,教师进行示范和指导;二是亲自到宁局南宁站等现场及部分公司、酒店、旅行社进行实拍。

2.以岗导学方法。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礼仪文化源远流长;再加上现代交往日益扩大而引进的国际礼仪,礼仪知识可谓是浩瀚的海洋。高职礼仪课程应当对内容的取舍有科学的安排。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由于高职学生的专业就是以后的工作岗位,高职教育“职业人”的培养讲究的是针对性,因此,要依据各专业职业岗位(群)的技能要求、职业能力及职业品质要求,科学灵活地组织课程教学内容,既要有各个专业基本通用的内容模块,又要有依据专业岗位需求进行差异化处理的内容模块等。

3.网络技术方法。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方法,将研究成果制作成精美的ppt课件及大量多媒体教学资源,设计动态网页,搭建局域网现代礼仪网络课程教学平台,给大家共享。教学团队重点突破网站关键技术,网站开发主要使用photoshopCS2完成网站主界面设计,使用access轻量数据库管理题库、留言板、学习体会等栏目数据,提供师生互动教学平台;结合DiV+CSS布局实现操作方便、特色鲜明的引导式菜单;解决任意知识点之间的快速切换;广泛应用Flas技术,制作精美的卷轴动画、动态图片切换效果及案例动画视频;使用aJaX+Jquery等技术实现题库登录训练系统,提供顺序、随机、错题练习及模拟考试等多种训练模式,提供多样性的认知工具,如搜索引擎,良好支持网站自主、协作学习环境。

三、网络课程资源的实践应用

(一)应用资源库教学平台,实施“立体活泼”教学方法

教学团队自主创建了现代礼仪网络课程教学平台。在课程教学中,充分运用网络课程教学平台所提供的大量课程资源,创新实施多媒体教学、虚拟情景教学等多种活泼立体的课程教学方法,形成一套适应学生自主型、研究型、创造型和个性化培养的教学手段方式。

例如,充分利用网站的“课程学习”与“经典案例”资源实施多媒体教学,同时配套大量教学示范、教学训练、顶岗实习、服务社会、实践服务录像、动画等媒体资源,不仅使教学内容立体、直观,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教、学互动,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学生有亲临其境的感觉,而且由于及时将大量的新知识、新动态吸收到网站教学平台中,也大大增加了教学信息量,使职业礼仪课程教学更加生动丰富,更具吸引力。

(二)利用网络课程教学系统,构建“线场线”教学模式

在线备课:教师课前将教案在网上对学生公开,学生根据老师教案预习教学内容,通过预习可以将自己的疑问和建议在网上反馈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对教案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从而实现教师备课与学生预习同步。

在场教学:师生在网络环境下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现场教学活动,以问题为中心,实现师生互动、小组合作,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线练习:网站为学生提供顺序、随机、错题练习及模拟考试等多种训练模式,为学生智能记录当前练习的题号以及题目重现功能,智能实现错题的收集和再训练的功能,与此同时教师通过网站后台可控全体学生学习训练及测试情况,便于老师在线进行批改。使网络课程自主学习更便捷,更具培养力。

(三)应用资源库教学平台,实现“教学培训”双向效果

网络课程资源有效地加强了行业针对性,弥补通用礼仪教学的缺点,并融入教学设计中。此项研究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的学习平台,也更有利于为行业开展行风建设、树新风建设,形成学校教学、行业企业培训通用的教学素材与学习平台,发挥礼仪教育和礼仪培训的双重功效。

这一项实践性研究,应用于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礼仪教学,直接受益学生近万人,学生职业礼仪素养得到全面提升,为学生今后从事各种职业服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部分内容也已应用于企业职工服务礼仪等专项培训,每年培训受益干部员工达千人,为地方经济服务作出较大的贡献。

现代礼仪网络课程资源通过教学与培训实践应用,体现了成果不仅具备很强的应用性,也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先进性:一是在国内礼仪教育中比较早提出演礼训练并在教学实践中检验,通过教学检验,这种礼仪教学模式是十分有效的,使礼仪从文字讲解转变为行动训练,转变为动作细节。二是本网站资源开发建设初见规模,已建成集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资源库、案例库、习题库、练习与测试、学习论坛、教师信箱、引擎收索系统、相关资源链接等为一体的局域网教学平台。在全区高职院校的礼仪学科领域尚为首创,具有一定先进代表性。

人力资源专题培训方案篇8

一、基本情况

到目前为止,全县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6418人,其中市外转移2873人。累计培训1702人,培训结业1702人,结业率100%,转移就业1573人,转移就业率92.4%。举办培训班21期,培训专业主要有:汽车驾驶员、计算机操作员、缝纫工、焊工、锻压工等专业。

二、主要工作

1、安排部署了2006年各街镇乡和培训机构的工作任务。下达了各街镇乡和培训机构的培训、转移目标任务。

2、研究、制定了《2006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方案》和《2006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财政资金补助办法》。

3、参与了各培训学校的培训过程的监督管理。各培训机构开班培训时,县劳务办、阳光办均派员到场参与,并宣传劳动力转移培训政策等。

4、完成了上级部门和县委县府交办的各项任务。完善了相关档案资料建设,上报了劳务信息材料和数据。

5、正着手今年赴新疆采棉工的组织筹划工作。

6、接受了中央农业部、组织部、人事部组成的联合调研组对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农村人才调查。

7、接受了市劳务办的检查、接待了市劳务办、市政府、市发改委、市计生委等市级部门对农村劳动力的专题调研。

8、正在协调市级招标培训指标。

三、工作措施

1、整合资源、基地再认定

建立健全培训机构。以优惠的政策鼓励和引导各培训机构实现资源重组、优化,实行多层次、全方位的培训。县劳务办、阳光办按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认定办法》的要求,由培训机构报名申请,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认定原则,采取招投标及申报审核认定的方式对县内培训机构进行了再认定,对未开展工作、不符合条件的予以了取缔,有效整合了全县教育资源。

2.创新培训、拓宽就业渠道

为使县内各定点培训机构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抓好“订单式”的培训,使务工人员“输得出、留得住、挣得钱”,积极整合县内外培训市场,把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和劳动力输出工作结合起来。按照“先培训、后就业”的原则,采取长短结合、分散与集中结合、随招随训相结合等培训方式,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岗前教育,重点从政策法规、职业道德、社会知识等方面进行培训;按照“以需定供,定向就业”的路子,开展汽车驾驶、计算机、缝纫、家电维修等方面的技能培训项目,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向企业输出合格技术人才。

3、严格监管、规范操作程序

一是全程监管。为保证培训转移学员的真实性,县劳务办严格按照《大足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实施办法》执行,制定了培训转移全过程服务监管程序。二是严格资金管理。县劳务办严格按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采取免费培训、降低收费标准和收费培训三种形式,采用直补学员和直补培训机构紧密结合的方式。各培训机构也严格按照专项资金管理要求,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建立专帐专户,实行专款专用。培训补助资金的使用去向县劳务办、财政局经常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抽查,确保培训补助资金到人头,农民受益得实惠,奖励资金到学校。三是规范档案管理。县劳务办专门将档案资料建设要求及所需资料明细纳入《大足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实施办法》之中,形成一种格式化的档案资料。同时建立了培训转移学员资源信息库档案。

四、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针对今年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出台的相关政策,我县还未研究具体的工作措施。培训、补助方式怎么操作还未敲定,采棉工补助

2、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不够。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一个社会问题,不是农业局一个单位的事情。有许多政策、制度的落实还需要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特别是维权方面、资源库建设、资金方面还需要有关单位高度重视。

3、建议政府组建统一的劳务大厅,免费为全县农民及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就业信息渠道,为外出务工人员搭建就业平台。以利有序输出和规范管理。

五、下步打算

1、继续严格实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公示制度,增加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

2、严格实行各定点培训机构开班前必须报县劳务办,县劳务办工作人员上好开学典礼的第一堂课,并定期与不定期的参与抽查,实行全程监督,确保培训转移的真实性。

3、加强财政公共资金的监管力度,确保财政资金用到培训学员身上,切实为广大农民解轻负担。

4、进一步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力度,确保完成上级部门下达的目标任务。

人力资源专题培训方案篇9

关键词:国培计划初中体育培训

学科只有在发展中才能不断完善,才能适应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新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教师整体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实施“国培计划”,是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对于推进高校体育学科发展和基础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中小学教师部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由教育部、财政部2010年开始全面实施,是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吉首大学于2010年以来连续承担湖南省“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中的“初中体育与健康”子项目培训任务,获得了诸多经验与启示。

一、明确培训对象与目标,培训成效显著

湖南省初中体育与健康培训项目培训任务从2010年以来一直由吉首大学承担,具有比较丰富的培训经验。每次培训前通过网络问卷和电话访谈等对学员进行需求调研,细化学员需求分析,有针对性地调整培训方案,并且通过培训与培训后跟踪服务,积累培训经验。初中体育课程教学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教育观念陈旧、师资力量薄弱(有一部分是其他学科教师兼任教学)、体育场地设施短缺、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手段贫乏等问题。在历次培训中推出的民族民间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内容深受学员喜欢,其教学场地要求低、教学内容娱乐和参与性强。许多学员在培训后将其应用于所在单位教学,深受学生喜爱,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研修,使每位参训的体育骨干教师在教学素质上得到优化,提升基层中学体育教学质量,锻炼参与研修教师的教学能力,增强服务基础体育教育的意识。加深对教育教学理论及学科前沿信息、知识与教学价值的深入理解;掌握初中校本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训练基本方法;发挥示范、指导和辐射带头作用,能够成为地方初中体育的中坚力量。同时集结了《内知名专家讲课实录汇编》、《学员研修的总结与反思报告》,出版了《民族传统体育学》、《民族民间体育》教材。完成了“国培计划”初中体育全国示范性培训项目总结报告。后期还将进一步总结培训经验与案例,编制《中学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开发案例集》。整体上较好地达到了预期培训效果。连续多次获得湖南省教育厅颁发的“子项目组织实施工作先进集体”、“组织实施工作先进单位”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培训中突出解决农村中学师资、器材场地不足等问题,积极开发民族民间体育课程资源,学员返校后评价反响良好。

二、领导高度重视,组织管理到位

领导高度重视是办好“国培计划”项目的关键。在历次培训开展的前期,学校成教学院与体育科学学院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工作,前期准备工作做得扎实有效。为了加强培训班的教学组织管理及后勤服务,学校成立“国培计划”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由主管成教工作副校长、主管教学副校长担任副组长,成员由成教学院、体育科学学院、教务处、财务处、资产处、后勤处等职能部门组成。国培办公室设在体育科学学院教务办公室。体育学学院抽调了专职管理人员,由院长亲自负责全盘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以来就培训筹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如:培训总体实施方案细则、学员住宿、集体就餐、培训教室等召开了多次协调会,校长在会议上明确表示举全校之力顺利完成湖南省教育厅、省国培办交予的任务。

三、培训特色鲜明,培训方法手段富有新意

培训形式注重多样化,主要采用专题讲座、参与互动、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分组讨论、心理健康与调适辅导等多种形式,培训后通过网络交流、课题研究等方式对学员进行跟踪指导。具体体现为四个方面:一是培训主题特色与创新。开发和利用民族民间体育课程资源,在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相结合的特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方面凸显特色。二是培训服务特色与创新。培训前通过网络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了解学员培训需求,依据“国培”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培训方案和课程模块。通过培训网站、电子邮件、QQ群等方式,了解学员培训后的教学状况。三是教学方式特色与创新。培训中以生活展现情境,以实物演示情景,以图画、录像、多媒体再现情境。另外开展学员参与体验与专家点评、案例研究、教学问题诊断等活动,针对培训问题有的放矢。四是制度完善保障有力。成立了“国培计划”项目领导小组,由学校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形成学校、继续教育学院、体育科学学院责任明确的管理体系;制定专门的国培管理制度文件,设立专职班主任和教务秘书,提供优质的食宿条件和周到的服务。

四、师资是关键,突出授课实效性与针对性

严格把好教学质量关是项目培训圆满成功的重大保证,学校确立了学科理论专家和教学实践专家相结合的师资配备思路,首先是选聘校内职称高、知识新、表达能力强的教师授课,他们以幽默风趣的表达、全新的观念受到学员的高度评价。其次是邀请校外名师讲学。邀请了美国特拉华州立大学、北京教育学院、苏州大学等国内知名专家和一线优秀教师,他们的讲座不但体现学科特点,还突出前沿信息,把新课标精神融会贯通于讲学中,让学员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新课改的理解认识,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

五、突出民族传统体育校本特色,丰富培训内容体系

立足湘鄂渝黔边区的地域优势,利用民族民间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积极开展民族、民间、民俗体育与现代体育相结合的教学与训练,弥补和充实中学体育课程资源不足。该过程中充分利用了本校的五大特色和优势:第一,特色项目。高脚马、蹴球、毽球、抢花炮、板鞋、押加、苗族鼓舞、竹竿舞等系列特色项目。第二,部级视频公开课程。《民族传统体育》是教育部第一批视频公开课程。第三,教育部规划教材。《民族民间体育》是教育部“十二五”规划教材。第四,部级优秀教学团队。“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优秀教学团队。第五,省级精品课程。《民族传统体育》是湖南省精品课程。从而一方面促进民族传统体育在校园的传承与发展,同时民族民间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也解决了部分中小学体育课缺少常规体育器械的困境,因许多的民族民间体育器械制作简便,活动也不受场地限制。

六、教学实践与考察成效显著

为了配合培训项目的开展,学校建立了优质的实践教学基地,其中教学观摩实践基地包括吉首市第四中学、吉首市双塘中学、吉首市矮寨中学、张家界天门中学、吉首市一中等。其中张家界天门中学、吉首市第四中学是湖南省“国培计划”优秀实习基地;张家界天门中学被评为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体育教学先进单位;吉首市一中是“湖南省体育传统校先进单位”;吉首市双塘中学、吉首市矮寨中学是湘西州特色校本课程开发典型学校。这些实践基地在民族民间等特色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体育教学与科研等方面均有鲜明特色与独特建树。同时积极组织培训班学员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实践和实地考察活动。其中包括组织初中体育短训班的学员们与矮寨中学、凤凰中学相关领导与教师就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进行了经验座谈与交流,并实地考察与参观了矮寨民俗体育表演活动;其次是邀请了一线优秀初中体育教师到学校来为短训班的学员们进行公开课活动,并进行讨论与交流;第三是组织短训班学员推荐至少三人各上一次公开课,组织其他学员进行看课、点评,同时收集学员公开课的教案、拍摄公开课影像资料。

七、强化跟踪指导,加强后续服务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通过专门网络平台,设立专门国培网站,利用QQ群在线咨询与交流邮箱,定期组织召开主题讨论与发散式交流相结合,设专人负责网站运营与管理。第二,通过网络课堂开展特色体育课程资源视频教学,加快特色体育课程资源教学光盘的普及。第三,定期进行电话反馈回访,适当开展学员训后实地调研,针对实际情况进行问题汇总研讨并反馈指导学员。

八、积极发现和解决新问题,进一步提升培训质量

通过多年的培训取得了丰硕的培训成果与经验,但同时仍需不断发现和解决新问题,通过不断反思进一步提升培训质量,如还需进一步拓展特色课程资源。民族民间体育既具有良好的健身娱乐与互动体验性,又有民族文化传承性,更有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简陋的适应性。今后的培训将根据农村实际进一步挖掘、充实民族民间体育课程资源。其次,还需进一步拓展实践基地与案例资源。围绕农村初中体育的实际需求,进一步提升实践基地资源的利益效率,拓展更丰富的案例教学资源,拓展案例教学、实践教学资源平台和空间。第三,今后的培训中还需聘请更多一线经验丰富的教学专家,丰富培训内容,开发利用更多培训资源。进一步完善教学体系,在短训班较短的时间里,制定最有成效的培训计划。另外还需在培训中加大开发理念与方法的培训力度,通过典型项目案例举一反三。

参考文献

[1]白普湘,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科未来发展趋势研究[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3(1):153-155

[2]奚凤兰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06(11):99-100

人力资源专题培训方案篇10

1.集中培训阶段的培训模式

1.1学习-讲座-研讨。据当前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和发展现状、学员的实际需要,有的放矢地安排了讲座。学员们结合讲座内容,与主讲者进行互动、研讨,以促进学员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专家讲座与研讨交流、学员沙龙和案例分析、实践教学与课外活动结合、普遍性与区域性生物多样性特色教学、体验反思与训后提高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分享教学经验与智慧,着眼于提供专家与培训者互动的平台。

1.2优质基地中学跟岗研修。到有特色的优质中学进行跟岗指导为特征,以参与式培训为主打形式,通过专家专题发言、学员参与式讨论、观摩课堂教学和以学科为载体的校本培训等形式实施,力求在参与互动中建构骨干教师的专业素养。研修中既注重方法引领、理念内化,又注重实践指导。

1.3通过送教下乡活动,展示成果。针对兵团农牧团场中学生物教师对各类培训的需求,做到按需培训、送教下乡,努力解决农牧团场生物学科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学员献课、学员教学反思、学员专题讲座、学员组织参与式讨论、专家组评课及评估考核等形式开展送教下乡活动,以展示培训研修的成果。

1.4经验共享。通过“结业考核与学员经验交流有机融合”的形式,使学员之间交流分享经验。从培训内容的板块设计来看,各学科的培训形式基本上都包括以下三大板块:(1)学员交流。学员先分组交流自己近5个月来的培训成果、个人体会、教育故事和教学案例,再把小组交流中表现优秀的学员推荐到全班交流。(2)论文答辩。由高校学科教育专家和省、市、区教科所教研员以及中小学一线优秀教师组成的论文答辩小组主持论文答辩。(3)提交丰厚的结业成果。学员需提交农村骨干教师培训期间的个人发展规划、培训总结、个人教育教学中的叙事小故事、优秀公开课教案、校本研修方案、公开发表的教育教学优秀论文、优秀课堂教学实录(或视频案例)等内容。每个学员都将自己提交的培训成果装订成册,相关电子文本刻录成盘,并放在班上展览,以达到经验交流、智慧共享的目的。

2.分散培训阶段的培训模式

分散培训阶段,对返回工作岗位的学习、研究,我们注重发挥这些骨干教师在当地的辐射、引领作用。为了保证分散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采用的培训模式为:

2.1个人课表学习。通过培训中心引导教师结合课程改革,设计教学生涯发展规划,指导学习者自主制定学习与培训的时间表,为学习者提供读书、讲授与实践活动的“菜单”供他们自主选择,设立开放的培训和信息资料中心,创造丰富的信息环境。在校本教研的过程中养成专业自我发展的意识与能力。鼓励兵团农牧团场中学生物教师与本师(市)城镇内市级骨干教师结对子,进行相互听评,个别指导和相互交流,并将结对子情况作为城镇骨干教师考核的一项重要依据。促进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和生物教师专业发展策略、构建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等,建立良好的可持续跟踪交流发展态势。

2.2远程网络学习。培训中心利用e-mail、QQ、博客等网络通信开展的教研活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起兵团农牧团场教师以自主学习为主、以教研活动为支撑、以信息资源为支持的交流网络,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关注教学热点、难点问题,贴近中学教学实际,贴近教师专业需求,提高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让凝聚在基层教师身上的实战经验与各位专家教授的高度理论指导相碰撞、熔合。

2.3课题研究形式。以课题研究为中心的培训方式。指导教师选择适当的教育科研课题,并担任申报人,然后分设若干个子课题,组织学员分工承担研究或实验任务。其目的是使课题研究或实验的全过程成为培训学习的过程,从中培养学员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针对兵团农牧团场骨干教师基础较薄弱的情况,选择了贴近学员实际的小课题(具有近、小、真、准、高、深的特点)。

2.4教学实践反思。这种做法是指学员运用所学理论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并对自己的实践行为进行梳理,重新审视,作出理性思考。要求学员分散培训时采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培训模式。具体流程为:(1)实践:组内备课、上课,完成课堂实录;(2)反思:与所在学校教师一道对课堂教学细节共同进行研讨,结合案例研讨方式,赏析课堂的愉悦与困惑。借鉴他人创意,突显自我风格,完成新的实施方案;(3)再实践:组内教师对同年段不同班级学生,进行二度实践,完成第二轮课堂实录;(4)再反思,再调整,完成第二次修改方案。

2.5特色式校本在研引领。通过与受训学员及单位的“手拉手”长效性培训机制,探索结对申报、资源共享、合作论坛、互访交流、对口支援、“捆绑式”评价、彼此促进的均衡发展模式,为学员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提供方向性与策略性的引领。推出一批新时期优秀初中生物教师的典型及初中生物教师工作的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