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普查实施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15:44

土壤普查实施方案篇1

关键词春玉米;施肥;运筹;陕西榆林;榆阳区;小壕兔乡

中图分类号S5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4)09-0030-01

小壕兔乡位于榆林市榆阳区北部,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东与神木县相邻、南与岔河则、小壕兔乡接壤,距榆林城区65km。总土地面积586km2,全乡总耕地面积2582.9hm2,有农户4007户,人口12086人,其中农业人口11946人。辖20个行政村,94个村民小组。主要农作物有玉米、洋芋,经济作物以玉米制种、油葵为主。典型的农牧区,全乡羊子存栏达5.8万只,年出栏2.4万只,畜牧业收入占农业总产值的52%。春玉米生产中普遍存在化肥施用过量、养分供应不均衡、高产低效和低产低效并存等问题,特别是存在重氮磷肥,轻钾肥;重大量元素,轻微量元素;重无机肥,轻有机肥的“三重三轻”现象[1-2]。具体表现为:受第二次土壤普查榆林市“氮缺磷少钾丰富”结论的影响,农民只注重氮、磷肥的施用,基本上不施钾肥,微肥施用量就更少,养分供应不均衡;氮肥用量不断增加,产量效益增加不明显,部分农户碳铵施用量从2250kg/hm2增加到3750kg/hm2,严重过量;施肥时期不合理,底施碳铵750~1500kg/hm2较为普遍,苗期氮肥过量,肥料利用率较低;施肥用量不精准,凭经验靠感觉较为普遍;土壤改良有限,风沙土养分含量较低,且不利于养分积累等;有机肥质量较差,主要是圈养家畜以沙垫圈为主,虽然施有机肥可达到60t/hm2,但含量不足纯量的1/3。小壕兔乡主要耕地类型有3种,分别为风沙土、潮土、沼泽土(根据第二次普查报告分类)。小壕兔乡春玉米种植耕地,属风沙草滩地,典型的农牧区,大量的有机肥积累,为该乡的粮食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成土母质为风积沙,剖面构型为a-C,土壤质地以砂质壤土为主,土壤结构为粒状或微团粒,障碍因素是沙化耕地型。氮素、钾素易流失而不易积累,磷素移动小,但积累缓慢,保水保肥性能差、矿化度高,不利于有机质的积累[3-4]。为促进当地春玉米的种植,在榆阳区小壕兔乡进行了施肥与运筹方案试验研究。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2006―2013年,在小壕兔乡的20个行政村,按照《测土配方施肥管理与技术培训教材》的要求,每6.67~20.00hm2采集1个土壤样品,并进行采样地块基本情况调查与农户施肥情况调查。土壤中养分含量的调查方法为土壤有机质:油浴加热重铬酸钾容量法;土壤全氮:凯氏定氮法;土壤碱解氮:碱解扩散法;土壤有效磷:碳酸氢钠浸提-钼锑抗比色法;土壤速效钾:乙酸铵浸提-火焰光度法[5-6]。

2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全乡201个不同类型土壤样品的养分含量进行测试,结果见表1。结合《榆阳区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技术指标体系》的丰缺指标、肥料利用率,计算出3种土壤类型的施肥数量,并依据春玉米的需肥规律、生产实际和榆阳区春玉米施肥原则“有机无机相结合,减氮增磷补钾配微,前氮后移,多次追施”,得出榆阳区小壕兔乡春玉米5种区域性施肥与运筹方案,供群众选择使用。风沙滩地区风沙土(露地)春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方案:目标产量9750kg/hm2,底肥播前撒施农家肥(土杂肥)60t/hm2、过磷酸钙(颗粒型)435kg/hm2、硫酸钾(颗粒型)55.5kg/hm2,追肥于拔节前穴施碳酸氢铵(粉末型)840kg/hm2、大喇叭口期随水施碳酸氢铵(粉末型)1680kg/hm2。技术要点:精选良种,底施农家肥的同时,施地虫克30kg/hm2,防治地下害虫,增施锌肥、硼肥各15kg/hm2;种植模式为宽窄行,1m带型;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防治粘虫可用聚酯类农药、玉米螟用呋喃丹颗粒加细砂放入喇叭口内、红蜘蛛用爱诺螨清2000~3000倍液喷洒防治;7月上中旬,防治玉米大斑病、小斑病及丝黑穗病。

风沙滩地区风沙土(地膜)春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方案:目标产量11250kg/hm2,底肥于播前撒施农家肥(土杂肥)60t/hm2、过磷酸钙(颗粒型)535.5kg/hm2、硫酸钾(颗粒型)123kg/hm2,追肥拔节前穴施碳酸氢铵(粉末型)855kg/hm2、大喇叭口期随水施碳酸氢铵(粉末型)1725kg/hm2。技术要点同风沙土(露地)春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方案。风沙滩区下湿滩地潮土(露地)春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方案:目标产量11250kg/hm2,底肥播前撒施农家肥(土杂肥)60t/hm2、过磷酸钙(颗粒型)733.5kg/hm2、硫酸钾(颗粒型)103.5kg/hm2,追肥拔节前穴施碳酸氢铵(粉末型)795kg/hm2、大喇叭口期随水施碳酸氢铵(粉末型)1575kg/hm2。技术要点同风沙土(露地)春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方案。风沙滩区下湿滩地潮土(地膜)春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方案:目标产量12750kg/hm2,底肥于播前撒施农家肥(土杂肥)60t/hm2、过磷酸钙(颗粒型)615.0kg/hm2、硫酸钾(颗粒型)154.5kg/hm2,追肥于拔节前穴施碳酸氢铵(粉末型)795kg/hm2、大喇叭口期随水施碳酸氢铵(粉末型)1620kg/hm2。技术要点同风沙土(露地)春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方案。风沙滩区下湿滩地沼泽土(地膜)春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方案:目标产量11250kg/hm2,底肥于播前撒施农家肥(土杂肥)60t/hm2、过磷酸钙(颗粒型)1018.5kg/hm2、硫酸钾(颗粒型)120.0kg/hm2,追肥拔节前穴施碳酸氢铵(粉末型)810kg/hm2、大喇叭口期随水施碳酸氢铵(粉末型)1620kg/hm2。技术要点同风沙土(露地)春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方案。

3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小壕兔全乡201个不同类型土壤样品的养分含量进行测试,结合《榆阳区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技术指标体系》的丰缺指标及肥料利用率,并依据春玉米的需肥规律、生产实际和榆阳区春玉米施肥原则,得出榆阳区小壕兔乡春玉米5种区域性施肥与运筹方案,供群众选择使用。

4参考文献

[1]春玉米施肥宜前轻后重[J].农家参谋,2013(5):11.

[2]陈,何志刚,刘慧颖.不同施肥方式对风沙土玉米产量及土壤性状的影响[J].辽宁农业科学,2013(2):57-58.

[3]蔡武钊,雷云龙.贵州省丹寨县玉米最佳施肥量的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3(16):106.

[4]刘芬,同延安,王小英,等.渭北旱塬春玉米施肥效果及肥料利用效率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4(1):48-55.

土壤普查实施方案篇2

现将《县水土坚持专项普查实施方案》印发给你请遵照执行。经县政府研究。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的通知》国发〔2010〕4号)江西省水土坚持专项普查启动会议及市水保局《关于做好我市水土坚持专项普查工作相关事项的通知》市水保字[2011]1号)精神,组织实施好水土坚持专项普查工作,为切实搞好我县第一次全国性、系统性的水土坚持专项普查工作。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普查目标及任务

掌握土壤侵蚀动态情况,目标:全面调查我县土壤侵蚀、侵蚀沟道和水土坚持措施现状。推动数字水土坚持工作。为科学评价水土坚持效益及生态服务价值提供基础数据,为国家水土坚持与生态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掌握土壤侵蚀的分布、面积和强度;二是全面查清我县水土坚持措施现状,任务:一是全面查清我县土壤侵蚀现状。掌握各类水土坚持措施的数量和分布。

二、普查时间

时期资料为年度。以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

三、普查技术路线与流程

(一)总体技术路线

由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工作单元,本次普查任务由省级普查承担单位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交互合作完成。根据不同任务要求,采取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2种调查形式展开。

最终完成气象数据登记表,收集县域内气象站日降水量数据、进行野外调查单元的数据采集。野外调查效果图和水蚀野外调查表。整个普查遵循内外业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利用已有的基础资料,积极开展部门之间的协作与交流。

分析整理基层的普查数据,普查数据的填报以县为单元进行。首先。并对填报数据进行审核、检查、订正;然后,完成完成数据录入,逐级上报审核、逐级汇总分析。形成自下到上的信息获取、审核、传输、存储、分析为一体的普查数据处置规范;建立普查数据库体系,构筑“国家—流域—省—地—县”五级水利普查信息管理系统。

(二)主要普查流程

本次普查分前期准备、清查登记、填表上报、效果四个阶段进行。

1前期准备阶段

野外调查单元确定,完成机构组建、经费落实、技术准备、基础资料收集与处理、软件开发、普查试点;土壤侵蚀因子提取。普查员培训。

2清查登记阶段

开展土壤侵蚀野外调查、侵蚀沟道提取与复核、水土坚持调查与复核、土壤侵蚀评价分析。

3填表上报阶段

普查数据审核上报,侵蚀沟道数据接边。数据汇总与评估论证。

4效果阶段

数据库建设、演讲编写,主要包括完成普查资料整编。专项验收,效果印制与,效果开发应用。普查资料分析、整理、汇编等。

四、县级普查机构职责

1编制水土坚持普查经费预算。

2制订县水土坚持普查实施计划。

3负责水土坚持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的选聘工作。

4组织人员参与全国水土坚持普查培训。

5负责各种物资设备的准备工作。

6组织实施土壤侵蚀野外调查单元的外业调查与数据采集工作。拍摄调查单元图片。

7组织实施水土坚持措施数据采集与上报。

8负责基层普查工作的检查、指导。

9负责辖区水土坚持普查数据的录入、复核和上报。

10协助上级水土坚持普查机构进行检查、抽查和验收。

11负责辖区水土坚持普查资料的整理、保管与分析工作。

五、进度计划

普查工作按前期准备、填表上报和效果四个阶段进行。各阶段实施进度计划如下: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年1月-年12月)

野外调查单元确定,完成机构组建、经费落实、技术准备、基础资料收集与处理;土壤侵蚀因子提取。普查员培训。

第二阶段清查登记阶段(年1月-年12月)

开展土壤侵蚀野外调查、侵蚀沟道提取与复核、水土坚持调查与复核、土壤侵蚀评价分析

第三阶段填表上报阶段(2012年1月-2012年6月)

普查数据审核上报,侵蚀沟道数据接边。数据汇总与评估论证。

第四阶段效果阶段(2012年7月-2012年12月)

数据库建设、演讲编写,完成普查资料整编。专项验收,效果印制与,效果开发应用。

完成普查资料分析、整理、汇编等。2012年10月-12月。

六、普查保证措施

(一)组织保证

负责普查工作的组织和领导,本次水土坚持专项普查由国家统一领导、统一计划、统筹布置。成立县水土坚持专相普查领导小组。协调解决重大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水保局,负责普查工作的日常组织、技术指导和督促检查。各镇成立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领导小组,指定专人负责普查资料收集、上报等各项工作。

为水土坚持普查提供经费、基础资料、统计分析等保障工作。县、镇两级水土坚持普查机构应协调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密切配合。

(二)制度保证

包括健全普查机构各项规章制度、质量控制及效果抽查验收制度、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平安失密管理制度等,县、镇两级水土坚持普查机构应建立和完善相应的保证制度。依法依规开展普查工作。

(三)技术保证

对普查中遇到重大技术问题进行研究解决。省水土坚持普查办公室将组建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技术咨询专家组。

(四)平安保证

落实管理机构和责任,县、镇两级普查机构要制定明确平安管理目标。健全平安失密制度,建立适合普查数据处置特点的平安管理机制。

土壤普查实施方案篇3

关键词水土保持;普查工作;经验;贵州织金

中图分类号S1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2)10-0306-02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国务院首次下发《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的通知》,要求2010—2012年在我国开展水利普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水利普查,事关各个地区的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国家资源环境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1-3]。按照省、地的统一部署,根据贵州省水土保持情况普查实施方案,织金县邀请农牧、林业、水利、统计、国土等部门负责人及工程技术人员对全县水土保持措施普查数据进行汇审,各相关部门就各乡(镇)调查采集的数据与县级数据进行认真地分析、比较、论证,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意见,最后一致通过全县水土保持措施数据上报。

1普查工作概况

针对水土保持情况普查对象,结合基础资料、指标数据的格式与精度、主要工作环节等,对野外调查单元确定及数据采集、遥感影像处理、土壤侵蚀专题信息提取、土壤侵蚀强度判别与成果处理、水土保持措施普查、普查数据录入等方面做出相关技术规定。

织金县总土地面积2868km2,辖32个乡(镇),到目前为止,已完成对全县32个乡(镇)水土保持普查的野外普查及数据采集,组织普查员以乡(镇)为单位普查和填报水土保持普查表,县水土保持普查工作组利用野外调查、统计数据与收集的水利(水保)、林业、农牧、国土、统计等相关部门数据的资料进行分析、汇总。复核、审查结果表明,织金县属长江流域,全县各项目水土保持概况:基本农田50167.5hm2,全为梯田,无坝地和其他农田;水土保持林60456.0hm2,全为乔木林,无灌木林;经济林10346.4hm2;种草5375.7hm2;封禁治理52543.2hm2;其他0hm2;无淤地坝;坡面水系工程控制面积383.3hm2,长度35.3km;小型蓄水保土工程点状8331个,线状工程489.4km。

2普查工作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1)根据省、地普查办的统一安排,积极组织普查人员参加省、地水土保持情况普查的培训,分别派员参加贵州省的2次专项培训和地区的专项培训,参加培训的人员又分别对乡(镇)的普查员进行培训,同时在水利普查培训会上又对水土保持专项普查进行培训。通过培训,使普查人员能承担相关的普查工作。

(2)为促进工作的有序开展,成立普查机构。县政府成立水利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小组以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水利局长、县统计局长、县政府办纪检组长任副组长,县发改局、财政局、国土资源局、环保局、城乡住房建设局、水保办、农牧局、工能局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县水利局组建了第一次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普查办下设1个工作协调组和水利、水保2个普查工作组,从而保证各项工作的开展。

(3)抓好业务培训工作,结合全县水利普查培训会议,增加水土保持普查的专项内容,从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水利站)明确1名懂业务的专业技术人员为水土保持情况普查员,会同水保办水土保持情况普查指导员负责完成乡(镇)辖区内的水土保持措施野外调查统计及数据上报工作。

(4)通过各乡(镇)调查采集的水土保持措施数据资料上报,再结合收集的统计、水利、林业、农牧、水保等部门相关工作的统计资料、调查(普查)资料,对水土保持工程及相关规划、设计、建设和验收资料进行分析、核实和汇总[4]。

(5)严格把好技术质量关,力求达到实施方案的技术要求,县级普查人员,除参加省级培训外,还要组织乡(镇)普查人员学习实施方案,细化到每一项措施的含义、内容,真正理解普查的意义、目的和内容。

(6)组织农牧、林业、水利、统计、国土等相关部门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汇审,各部门结合各自的情况,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意见。通过分析,结合从各乡(镇)采集的数据比较、论证,形成一致意见,最后确定全县水土保持措施的数量。

3普查工作存在的问题

(1)业务技术人员少,工作压力大。县水保办专业技术人员不足10人,既承担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世行贷款/欧盟赠款项目的实施,又承担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重点退耕还林地区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和石漠化综合治理小型水利水保工程项目的实施[5]。由于技术力量薄弱,经请示县分管领导,野外调查单元普查工作委托贵州师范大学协助完成。

(2)由于县财政紧张、水土保持专项普查经费到位晚,必要的仪器设备不能按时到位,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水土保持措施普查工作的开展。

(3)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一些工作进展不太理想。如部门协调衔接不够,收集资料有一定难度;水土保持专项普查工作技术难度大、要求高,水利普查进度相对落后。

4工作计划

(1)根据县政府对水土保持措施普查工作的总体要求和进度安排,按照要求完成普查工作。遵循“逐级上报、超级汇总”和“集中处理、专业把关”的工作模式,按时完成水土保持情况普查的各项数据处理任务;处理基础资料和各类普查表数据时,统一处理标准和规范,采用统一的软件,按照“统一组织、分级负责”的原则进行。通过编制基础工作图册、提取内业分析、录编审汇基层调查数据以及平衡协调等工作,形成高质量的普查数据成果;在综合利用相关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如遥感影像、数据库、信息管理、地理信息、远程传输等,建立全省统一的土壤侵蚀信息平台[3,6]。

(2)按照《贵州省水土保持情况普查实施方案》要求,与各部门协作,切实抓好并按时完成水土保持普查各阶段工作。

5参考文献

[1]陈伟杰,梁伟.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对象清查工作确定方法[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1(6):176-178.

[2]水利普查: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n].中国水利报,2010-12-09(5).

[3]王迪.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数据处理试点培训举行[n].中国水利报,2010-06-04(1).

[4]袁晖,余波,杨波.浅论退耕还林与水土保持学的相互关系[J].四川林勘设计,2006(4):1-4.

土壤普查实施方案篇4

关健词柑桔园;土壤现状;问题;改良措施;浙江衢州;柯城区

中图分类号S666;S15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3)04-0242-03

柯城区种植柑桔已有1400多年历史,是浙江省的柑桔主产区。据2011年统计资料,柯城全区14个乡镇柑桔种植面积达1.13万hm2,分622个地块,柑桔产量为26.5万t,产值为3.54亿元。柑桔是柯城区农业经济的主导产业和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主要品种有柑、温州蜜柑、衢桔和10多个新品系的脐橙。近年来,随着农资和人工成本增加、外出务工机会增多,种桔相对效益降低,部分桔园出现了失管、半失管状态,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酸化严重,肥力下降,造成柑桔品质下降,柑农效益减少,因此加快柑桔园土壤肥力状况的调查,加强对桔园的培肥施肥技术的指导尤为重要[1-2]。

1柑桔园地土壤现状

2009―2011年衢州市土肥与农村能源技术推广站柯城区土肥与农村能源技术推广站按照国家《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的标准,在柯城区14个镇乡的柑桔园地共采集土壤样品671个。通过对每个土样的pH值、容重、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效磷等指标进行化验分析,基本反映了柯城区柑桔园地的土壤状况。

1.1土壤有机质

调查表明,柑桔园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最大值为59.94g/kg,最小值为8.89g/kg,平均为21.25g/kg。从表1可以看出,土壤有机质含量≤10g/kg的占柑桔园总面积的4.2%,占总地块数的5.0%;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0~20g/kg的占柑桔园总面积的34.1%,占总地块数的40.4%;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0~30g/kg的柑桔园地,占柑桔园地总面积的43.9%,占总地块数的36.5%;土壤有机质含量为30~40g/kg的园地,占柑桔园地总面积的12.7%,占总地块数的13.7%;土壤有机质含量在40g/kg以上的柑桔园地占柑桔园地总面积的5.1%,占总地块数的4.5%。

1.2土壤全氮

调查表明,柑桔园地土壤全氮含量最高值为3.68g/kg,最低值为0.38g/kg,平均值为1.21g/kg。从表2可以看出,土壤全氮含量≤0.5g/kg柑桔园的面积占柑桔园总面积的2.1%,占总地块数的2.1%;土壤全氮含量在0.5~1.0g/kg的柑桔园面积占柑桔园总面积的50.1%,占总地块数的49.4%;土壤全氮含量为1.0~1.5g/kg的柑桔园地面积占柑桔园地总面积的28.7%,占总地块数的28.3%;土壤全氮含量为1.5~2.0g/kg的柑桔园地面积占柑桔园地总面积的16.5%,占总地块数的16.9%;土壤全氮含量为2.0~2.5g/kg的柑桔园地面积占柑桔园地总面积的1.1%,占总地块数的1.3%;土壤全氮含量在2.5g/kg以上的柑桔园面积占柑桔园地总面积的1.5%,占总地块数的2.1%。

1.3土壤有效磷

调查表明,柑桔园地土壤有效磷含量最大值为242.32mg/kg,最小值为2.17mg/kg,平均含量为38.26mg/kg。从表3可以看出,土壤有效磷含量≤10mg/kg的柑桔园地面积占柑桔园地总面的10.1%,占总地块数的10.1%;土壤有效磷为10~20mg/kg的柑桔园地面积占柑桔园地总面积的12.3%,占总地块数的12.2%;土壤有效磷为20~30mg/kg的柑桔园地面积占柑桔园地总面积的10.9%,占总地块数的11.1%;土壤有效磷为30~40mg/kg的柑桔园地面积占柑桔园地总面积的15.8%,占总地块数的15.9%;土壤有效磷为40~50mg/kg的柑桔园地面积占柑桔园地总面积的18.6%,占总地块数的18.6%;土壤有效磷为50~60mg/kg的柑桔园地面积占柑桔园地总面积的17.9%,占总地块数的17.4%;土壤有效磷大于60mg/kg的桔园地面积占柑桔园地总面积的14.3%,占总地块数的14.6%。

1.4土壤速效钾

调查表明,柑桔园地土壤速效钾含量最大值为384mg/kg,最小值为16mg/kg,平均含量为104mg/kg。从表4可以看出,土壤速效钾含量≤50mg/kg的柑桔园地面积占柑桔地总面积的14.4%,占总地块数的14.5%;含量为50~100mg/kg的柑桔园地面积占柑桔园地总面积的37.7%,占总地块数的37.8%;含量为100~150mg/kg柑桔园地的面积占柑桔园地总面积的22.2%,占总地块数的22.2%;含量为150~200mg/kg柑桔园地的面积占柑桔园地总面积的15.6%,占总地块数的15.8%;含量>200mg/kg的柑桔园地面积占总面积的10.1%,占总地块数的9.8%。

1.5土壤酸碱度(pH值)

调查表明,柑桔园地土壤pH值总体呈酸性。pH值最小为3.9,最大为7.8,平均值为5.3。从表5可以看出,强酸性柑桔园地(pH值

1.6土壤阳离子交换量

调查表明,柑桔园地土壤交换性阳离子最高含量为26.22cmol/kg,最低含量为4.38cmol/kg,平均含量为12.27cmol/kg。从表6可以看出,土壤交换性阳离子含量小于5cmol/kg的柑桔园地面积占柑桔园地总面积的0.4%;含量为5~10cmol/kg的柑桔园地面积占柑桔园地总面积的43.2%;含量为10~15cmol/kg的柑桔园地面积占柑桔园地总面积的48.1%;含量为15~20cmol/kg的柑桔园地面积占柑桔园地总面积的7.5%;含量>20cmol/kg的占柑桔园地总面积的0.9%。

1.7土壤容重

调查表明,柑桔园区土壤容重最大值为1.53g/cm3,最小值为0.89g/cm3,平均值为1.19g/cm3。从表7可以看出,容重小于0.9g/cm3的柑桔园面积占柑桔园地总面积的1.0%;容重为0.9~1.0g/cm3的柑桔园面积占柑桔园地总面积的14.7%;容重为1.0~1.1g/cm3的柑桔园面积占柑桔园地总面积的21.7%;容重为1.1~1.2g/cm3的柑桔园面积占柑桔园地总面积的22.1%;容重为1.2~1.3g/cm3的柑桔园面积占柑桔园地总面积的24.4%;容重大于1.3g/cm3的柑桔园面积占柑桔园地总面积的16.1%。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土壤有机质总体含量不高

此次所取671个土样化验分析结果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相比,有机质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目前柑桔园地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比1984年第二次土壤普查有机质的平均含量(24.2g/kg)下降了2.95g/kg。就不同柑桔地块而言,有机质含量存在较大差异,最高达59.94g/kg,最低的只有8.89g/kg。有机质含量降低究其原因主要是种植业效益不好,农民长期施用化肥,有机肥施用量减少所致。

2.2土壤全氮含量有所下降

全氮平均含量从1984年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的平均1.45g/kg,到2011年的平均1.21g/kg,下降了19.8%。土壤全氮含量2g/kg柑桔园仅占总面积的2.6%。就不同柑桔地块而言,全氮含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最高的达3.68g/kg,最低只有0.38g/kg。

2.3土壤有效磷含量偏高

2011年土壤有效磷平均含量(38.26mg/kg)是1984年第二次普查土壤有效磷含量平均含量(16.53mg/kg)的2.3倍。目前柑桔园地土壤有效磷含量大于40mg/kg的柑桔园面积占柑桔园地总面积的50.8%,其中最大值达242.32mg/kg,有效磷含量高低相差很大。土壤有效磷含量有所提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产业结构调整,施肥方式的改变,普遍施用化学肥料,土壤年施入量大于其支出,历年有所累积,加之有效磷在土壤中容易被固定,流失较少所致。

2.4土壤速效钾含量差异大

柑桔园地土壤速效钾含量最高达384mg/kg,最低的只有16mg/kg,高低差距悬殊。土壤速效钾含量有所增加,表明第二次土壤普查后,特别是近几年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部分农户比较重视钾肥的施用。

2.5土壤酸性和容重趋势加重

柑桔园地土壤pH值总体呈酸性,其中强酸性土壤(pH值

3改良措施

近几年来,由于桔农追求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且有机肥施用投入劳动力太多,农民普遍只施用化肥,有机肥基本不用,导致桔园土壤养分失衡和土壤酸化等问题趋于严重。为此,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对桔园土壤进行培肥和改良,以实现柑桔产业高产化、高效化和优质化。

3.1推广测土配施肥

测土配方施肥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的,技术的核心是调节和解决作物需肥与土壤供肥之间的矛盾。最基本的特征是因土因作物施肥;因缺补缺,作物缺什么元素就补充什么元素,需要多少补多少,实现各种养分平衡供应;做到产前定肥,产中微调,技物结合。根据土壤样品检测数据及生产实践经验,衢州市土肥与农村能源技术推广站和柯城区土肥与农村能源技术推广站组织柑桔及土肥专家进行衢州市柑桔测土配方施肥论证会,确定了柯城区柑桔生产配方施肥方案。一是减量施肥。以产量45t/hm2为目标产量,全年桔园施纯n、p2o5、K2o1050kg/hm2,氮、磷、钾配比为1∶0.4∶0.8,后期根据土壤和叶片分析值调整配方。二是优化施肥配套技术。以“重施春肥,增施钙肥,补施微肥,后期根外追肥”为原则。2月底3月上旬,施纯n、p2o5、K2o配比为1∶0.4∶0.8的配方肥900kg/hm2,增施商品有机肥3.0~4.5t/hm2,撒施石灰1125kg/hm2。在5―10月根据树势,打药时添加叶面肥。三是循序渐进,分步推广。柑桔测土配方施肥首先在红砂土丘陵地带试点推广,然后在沿江柑桔带全面推广。四是加大柑桔测土配方施肥的宣传推广。重点在柑桔精品园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柑桔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中先推广,带动全区桔农全面推广应用。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不仅能培肥地力,增加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而且能减少肥料成本,减轻农业面源污染,达到节本增效、保护环境的作用[1-2]。

3.2鼓励柑桔园养鸡

在柑桔园放养土鸡后,鸡粪直接撒施在桔园内,符合柑桔树的营养需求。放养了土鸡的柑桔园不需要施肥,与其他园区相比,可节约成本2025元/hm2。由于土鸡发挥了“三机”作用(除草机、除虫机和施肥机),柑桔直接降低成本7425元/hm2。柯城区奥林奇柑橘合作社橘园养鸡,1.33hm2橘园放养3000只土鸡,通过发挥土鸡的“三机”作用,园内所产的柑桔品质优良,表皮光滑,果型和口感好,销售价格提高0.2元/kg,收入达到6万元/hm2,比单一种植柑桔增加产值15450万元/hm2。同时,土鸡品质也更加优良[3-4]。

3.3实施“猪―沼―果”改良模式

柯城不仅是“柑桔之乡”,同时也是畜禽养殖的重点区。到2011年底全区生猪存栏数达15.95万头。到目前为止,全区已建50cm3以上的沼气工程320处,总容积2.2万m3,已建农村户用沼气池4770个,总容积4.77万m3。每年能产沼渣、沼液100多万t,相当于节约了普通复合肥2.52万t。为了提升柑桔品质,该区大力推广“猪―沼―果(柑桔)”生态模式,将沼液废渣肥施用作为柑桔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来抓。柯城区巨化农场养殖小区、柯城区万田乡顺路养殖场、万田乡万田村沼气集中供气示范村,推广应用沼液沼渣肥,使柚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到2.5%以上,优质果率达到85%,精品率70%以上,果实糖度提高1.0~1.5度,均增收1.5万元/hm2以上。通过该模式,既有效缓解了全区畜禽养殖发展带来的畜禽排泄物环境压力,又减少了柑桔种植过程中化肥农药的施用量,防止土壤恶化,保护了生态环境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同时还推进了全区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3.4推广冬绿肥实现园地自我更新

柑桔采摘后大都无种植,如果在园地内生产冬绿肥,就地增加土壤有机质,可以大大减少有机肥施用成本,实现园地自我更新。如种植紫云英、豌豆、蚕豆等豆科作物,开春后先撒施化肥,后喷除草剂,再清沟压草。

4参考文献

[1]衢州市农业局.衢州市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壤分析数据汇编[G].出版者不祥,1987.

[2]吴灿琮,吴立予.衢州土壤[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土壤普查实施方案篇5

关键词土壤肥力;现状;对策;安徽广德;新杭镇

中图分类号S1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4)08-0196-02

新杭镇位于安徽省广德县城东北部,北与江苏省宜兴市,东与浙江省长兴县毗邻,全镇面积323km2,其中水田3672hm2。成土母质和土壤类型多样化,成土母质主要有残积物、坡洪积物、黄土状物和河流淤积物。该镇土壤主要是黄红壤,其中水稻土主要种类为潴育型和侧漂型2种。全镇水田占耕地面积的80%以上,中低产田占60%~70%。常年水稻面积约3550hm2,小麦种植约2203hm2,油菜种植约1469hm2。

1新杭镇耕地土壤肥力现状

1.1土壤障碍因素多,肥力水平不高

全镇耕地大多分布在丘陵岗地、坡地、冲谷地、台田、冲畈田居多,耕地地力等差大。按照《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技术规程》进行土壤养分等级评价,该镇大部分田块处于中等或中等偏下水平位置。据统计,土壤有机质中等水平田块约占总面积的79.21%,全氮中等水平约占总面积的97.03%,与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时比较均有明显提高,速效磷三、四级中等水平,占总面积的33.17%,速效磷五级水平约占50%以上,速效钾四、五级水平普遍,占总面积的50%~60%。速效磷较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时有所提高,但土壤缺磷仍较明显。速效钾较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时土壤面积在四级水平的位置呈扩大趋势,说明土壤缺钾现象在加重。

1.2耕地复种指数高,施肥结构不合理

多年来,该镇主要是以稻麦或稻油种植方式的耕作制度,水田面积3672hm2,常年小麦面积2203hm2,约占水田面积的60%左右,油菜面积1469hm2,约占水田面积的40%左右。耕作单一,耕作制度变化不大,耕地单位面积劳力投入越来越少,主要靠化肥投入来提高增产,成本加大,回报低,只用不养现象普遍,复种指数仍在不断上升提高,耕地负荷量继续加重,土壤肥力呈下降趋势[1]。

在施肥上,目前多数农民只注重氮、磷、钾常量元素肥料的施用,而忽视钙、镁、锌、硼等微肥的施用,只重视氮肥的施用,而忽视磷、钾元素的合理搭配施用,只重视化肥的施用,而忽视农家肥和有机肥的施用。化肥用量有增不减,只上不下,20世纪80年代时施用碳铵下田为主,一般用量400~450kg/hm2,90年代末开始以低含量(10-7-8)复合肥为主,一般用量1500~2000kg/hm2,另加尿素500~600kg/hm2,21世纪后以高含量(15-15-15)或复混肥(18-13-14)为主,一般用量1000~1200kg/hm2,在施肥中,有些养分用量过多造成浪费时有发生,尤其偏施氮肥现象普遍,磷、钾肥用量明显不足,氮、磷、钾施用比例失调。多数农民缺乏科学的施肥方法是造成施肥结构不合理的根本原因。同时不注重有机物下田,特别农作物收获后,将秸秆烧掉,秸秆真正还田的面积很少,传统大面积种植绿肥习惯已经消失。大多数耕地不投入有机物,土壤有益微生物含量相对不断在下降,导致土壤耕层变浅和酸化、淀浆板结和土壤结构变差[2]。

2土壤培肥对策

2.1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不断提高其农技水平

根据农民文化程度不高、农业技术缺乏的现状,应不断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和采取多种形式有步骤地培训广大干部群众,利用好农业科技下乡、农业科技示范园的示范、农业先进技术观摩等方式,切实提高农民农业科技水平。一是加强农业科技知识宣传培训;二是以县科技示范园为样板,示范带动全镇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三是以种田大户为契机,引导全镇农业上台阶。

2.2不断扩大有机肥的来源,增施农家肥和商品有机肥

有机肥具有增加土壤养分、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的作用,特别是腐殖质这一类亲水胶体,保水肥力更强,并具有促进微生物活动、改善土壤、保护土壤肥力的作用,可弥补单施化肥所造成的养分单一、易被土壤固定和易流失的缺点。无机肥和有机肥合理搭配施用,还可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新杭镇周边有机肥源广,数量多。要加大有机肥的投入力度,通过多种渠道解决农民生产过程中有机肥不足的问题。一是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3]。因复种指数高,相对其秸秆产量也大,加大农作物秸秆还田力度,既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又可培肥地力,增强农业生产持续发展的能力。二是积制农家肥。利用空闲地、沟塘埂边杂草和沟塘泥进行堆、沤肥,既可减少病虫害的寄居地,降低对农作物的危害,又积制了肥料。三是大力发展农村沼气两用暖棚的建设,不仅为农户提供了大量的清洁能源,其生产的沼液、沼渣经发酵成为有机肥,从而有效解决了农牧剩余产品和副产品的再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也极大改善了农村卫生环境。四是大力宣传引用商品有机肥,因为商品有机肥具有搬运使用方便、劳动效益高、无污染等优点。

2.3用好新杭镇地力监测数据,提高科学施肥水平

利用好县农业部门在新杭镇的土壤监控动态变化数据和作物需肥规律,制定相应的配套施肥技术方案。针对当地大部分耕地土壤有机质、全氮等养分含量为中等偏低位置,而磷、钾含量缺乏这一特点,水稻栽培在施肥措施上应按“稳氮、重磷、钾,增施有机肥”的原则,午季作物栽培时应采取“增氮、磷,补钾,重有机肥等”施肥原则,应用配方施肥技术,根据作物对养分的需求,选用不同作物的配方肥,并进行无机肥与有机肥搭配深施全层施结合,基肥与追肥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持续性[4]。

2.4优化耕作制度,倡导用地养地结合

一是在同一块耕地上,经常改变耕作方式,不仅能使作物高产优质,还可以减少病虫草的危害和达到用地养地的目的,制定出计划逐年改变一稻一麦或一稻一油菜等传统的种植方式,合理规划,发展粮肥兼用、粮草复种、粮经复种、间套混种、水旱轮作、种养结合等多种形式的种植模式;二是发展瓜、果、菜、豆、草莓等经济作物,实行反季节栽培、棚膜设施栽培等高效农业;三是进行土地翻耕栽培与轻简型栽培结合,既达到省工、省力、节本、高产、高效,又可改善土壤环境,培肥改土。

3参考文献

[1]宋永斌,李丹,陆其通,等.东海县耕地肥力现状及培肥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7(28):8938-8939.

[2]姜宏考.安庆市耕地土壤肥力现状及培肥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1(6):184.

土壤普查实施方案篇6

主要技术对策

在对区域内的水质状况进行调查和评估的基础上,以园内封闭景观水体的水质维护利用为核心,研究与景观相结合的人工湿地生态处理措施和辅的人工强化处理措施,以保障景观水体的水质,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技术集成和工程示范,保证了园区内景观水体的水质安全、构建了稳定且健康的水生生态系统。通过资料收集和现场取样,对辰山植物园周边水系的水体状况进行了监测和分析,探索周边河道水文、水质及水量的变化规律,为景观水体的生态修复与建设提供了基础资料;对植物园水体的功能定位和水质进行科学评估,为水体净化和生态处理提供了应对策略。对景观水体的补充水量、蒸发量、渗透量和循环量等关键参数进行了研究,选择合适的水体复氧技术[1];研究了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植物—水土界面契合体系、水生植物处理系统等不同生态修复技术的作用机理、适用条件、处理效果和成本,筛选出了合适的水体生态修复技术(具体措施另文介绍)[2-3]。建立起了以生态修复技术为主,人工强化处理措施为辅的水质整体维护方案、运行机制和管理措施,并进行工程示范。针对辰山植物园中瘠薄土壤和不明性质客土对未来植物种植的压力,进行了土壤质量的动态监测和重点区域的土壤改良措施对比研究,确定“适地适树”植物的合理种植方案以及“改土适树”土壤改良的技术措施。针对工程建设需要,选取不同利用方式下的土壤类型,进行了0~20cm、20~40cm、40~60cm、60~90cm、90~120cm5个层次的采样,分析土壤的pH、eC值、有机质含量、容重、通气孔隙度、质地、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等理化指标,摸透了辰山植物园杂合土壤存在的生态本底值。针对土壤的实际状况,根据典型植物生长需要的条件,制定适合辰山植物园绿化工程的土方质量标准,指导了各个地段和环节的具体施工,形成了辰山植物园土壤改良的详细施工方案。当时选择了植物园具有代表性的10个典型植物群落,如牡丹园、木兰园、杜鹃园、玫瑰园等,在进行pH、有机质、氮、磷、钾等常规指标测定的基础上,重点针对能敏感反映各植物群落土壤质量或生境系统土壤生物学变化的指标,进行定期和长期的监测,重点监测土壤酶(脱氢酶、磷酸酶、尿酶和转化酶等)、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微生物总量、水溶性碳和土壤呼吸等的变化,分析预测不同群落土壤生境生态的发展动态,预测了不同群落土壤质量演变的趋势。针对典型土壤改良措施下不同群落土壤生态的演变趋势,系统分析植物的长势和潜在的问题,对不同改良方案下植物的生长状况、植物本身对土壤改良的适宜性进行分析,确立了合适的植物种植技术和土壤改良对策。通过世界5大洲各植物地理区的植物配置技术研究,为植物园内不同植物专类园区的营建提供技术参考。另外通过开展代表性的濒危植物或旗舰物种的保育技术、植物养护与病虫害防治等的研究,为园区的植物配置、生态管控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决策参数。通过抗性生理和生态习性的实验,开展洲际代表植物的引种驯化、选育、安全性预测及应用配套技术研究。根据各种洲际植物的科属特征、原生群落特点和当地民族风情,确立各大洲代表植物的配置方案,塑造出别具5大洲植物区系风格的国际树木园。1)园区洲际代表植物的选择与栽培。选择景观效果好、具有一定文化或科学研究价值的美洲、欧洲、澳洲和非洲主要的代表性植物在辰山引种栽培。在为这些植物创造适宜生长条件的基础上,进行驯化试验。通过观察洲际代表植物的生长发育节律,检测其生态适应性的强弱以及是否存在生态安全隐患。2)洲际代表植物的生态适应性研究。对引种的洲际代表植物进行抗性生理和生态习性实验,找出限制植物生长的不利环境因子,提高植物的生态适宜能力。通过相似优先比的方法寻找到了世界各地植物引种到上海适应度的优化链[4-6]。3)五大洲植物配置技术研究。以洲际代表植物的文化和科学内涵为基础,根据不同地形条件下植物景观特色营建的需求,确定了基调植物和园林搭配种类。根据植物的生态习性,确定了植株体量参数与植物种植密度的关系,进行合理配置。运用种群生态学、生殖生物学和保育遗传学等研究手段,以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植物为研究对象,多角度、多层面分析研究目标种天然群体的时空分布格局、遗传变异水平与系统进化路线、以及它们在不同生境中的生态适应性与分子进化机制,找出了其濒危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迁地保护与复壮措施,以此提高植物园的科研水平与国际影响力。以大果青杄(piceaneoveitchii)和天目木姜子(Listeaauriculata)为例,二者均为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植物,虽原产地与上海气候条件各有差异,辰山植物园作为这些物种的迁地保护场所,具体实施策略如下:首先,采用“相邻格子样方”法进行野外定点调查,深入了解大果青杄和天目木姜子现有的种群数量、种群规模、种群结构、地理分布式样、濒危现状及保护状况,查明其濒危过程中的种群生态学表现特征,建立了反映种群全部生活史的生命表(包括各年龄组或生活态、出生率、死亡率等),预测自然种群的发展趋势。其次,在全面收集大果青杄和天目木姜子多个居群及个体的基础上,运用分子标记手段,系统分析其遗传多样性,揭示不同居群间的系统进化关系和种群濒危的遗传机理。条件具备时,利用播种、扦插、组织培养等多种繁殖手段对大果青杄和天目木姜子进行繁殖实验,借此扩大种群数量,避免种群灭绝。经过该研究,推动了大果青杄在最近的国际裸子植物濒危等级评估中,成为东亚最为濒危的物种,引起了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物种保存委员会的高度重视。从植物个体、小景观到整体景观等不同尺度、不同视角,研究维护园区标志性景色需要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对新引进的植物病虫害开展监测,制定园区病虫害防治月历以及维持园区景观效果的植物季节性调控计划。构建有害生物入侵的预警机制,将有害生物控制在园区以外[7-8]。

回顾与展望

土壤普查实施方案篇7

关键词测土配方施肥;意义;措施;山东滕州

中图分类号S1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6)06-0196-01

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是为贯彻落实中央文件和各级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努力提高施肥效益、提升耕地质量、降低生产成本而实施的一个项目。该项目已经在滕州市实施4年,2006年、2007年是省级项目,2008年升级为国家项目。10年来,滕州市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顺利实施,按照计划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目标。

1测土配方施肥的意义

测土配方施肥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核心,以提升耕地质量为目标,以“增产、经济、安全、环保”的施肥理念为引领,进一步创新宣传培训和农化服务新模式,积极探索服务新型经营主体和规模化生产新途径,大力推进技术普及和配方肥下地,加快转变施肥方式,优化施肥结构,提高施肥水平。通过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实施,免费为农户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该技术累计推广面积逐年扩大,达到了作物增产、农民节本增收的经济效益。农民传统的施肥观念正逐步转变,盲目施肥、过量施肥的习惯正逐步得到遏制,减少了化肥施用量,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减轻了农业污染面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促进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节能减排[1]。

2滕州市测土配方施肥的主要措施

2.1加强组织领导

市政府成立测土配方施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人员配置、项目管理、监督检查、资金监管等。同时,农业局成立了技术指导小组,负责测土配方施肥方案制定,技术指导、土壤化验检测等技术工作。各镇(街)也成立了专门组织,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组织和开展。

2.2扎实开展整建制推进工作

制定了测土配方施肥整建制推进实施方案,确立姜屯镇、级索镇为整建制推进镇,其他各镇每镇选定10整建制推进村。每村建立1个1.33hm2以上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示范片、扶持1个科技示范户,每户培训1个明白人,施肥建议卡入户率达100%,每村成立1个测土配方施肥直供点,配方肥直供到户,村内建立固定的测土配方施肥信息公告栏,栽培技术月历,肥料配方、肥料供求信息、施肥技术指导方案等。对全市300个整建制示范村施肥信息、栽培技术月历细化,制成固定式信息栏(120cm×80cm)上墙[2]。

2.3推动配方肥进村入户到田

2.3.1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科学施肥示范工程。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组织实施以推进配方肥应用和施肥方式转变为重点的示范工程。同时,与粮食高产创建结合,开展综合配套技术示范,实现高产创建示范区测土施肥技术全覆盖。建立10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典型示范样板,实行全程个性化技术指导并健全档案[3-4]。

2.3.2建立配方肥经销服务网络。继续完善市、镇、村3级配方肥直供体系,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实现配方肥大面积推广应用。分别在官桥镇、洪绪镇、界河镇建立3家诚信经营、服务规范的网点,建设标准化配方肥经销服务网点,每个网点配备配方卡、配方师、配方肥、(配肥机)触摸屏、种肥同播机,开展一站式测土配方施肥综合配套服务。与农大肥业、绿赛肥业等大中型肥料生产、配送企业合作建立村直销网点20个,开展配方肥连锁配送服务[5]。

2.4强化配方肥推广服务

2.4.1创新农化服务机制。引导建立基层机械施肥、种肥同播专业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农民提供统测统配统供统施的“四统一”服务。大力推广化肥机施深施、水肥一体化等技术,着力改进粗放的施肥方式[2]。努力抓好玉米配方肥机械深施技术推广工作,大力推广应用玉米种肥同播机、小型玉米追肥机等多种施肥机械。

2.4.2切实加强科学施肥宣传培训。采取了合作的形式,与高产创建项目培训,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培训相结合,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培训活动。结合本地实际,利用滕州日报、滕州农业网、滕州现代农业报、手机短信平台等多种媒体,采取适合农村、贴近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进行宣传培训,推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普及工作。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巡回开展村级培训。组织市、镇、村级培训,培训基层技术人员、肥料经销商、农民。引导农民树立科学的施肥观念,自觉应用配方肥,改进施肥方式,推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普及工作。

2.5巩固和完善测土配方施肥基础工作

2.5.1巩固完善取土化验基础。在原耕地地力评价点、定位监测点采集土样[3]。按土壤类型、土壤质地等认真选点、布点,采集土样。开展马铃薯产区土壤养分周年动态变化研究,在马铃薯产区选不同种植模式地块,确定50个固定点,分别在每季作物季前季后采集土样,进行土壤养分周年动态监测。同时,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效果跟踪调查,为绿色农产品基地、种植大户和科技示范户开展特色化服务,包括免费取土化验、培训科学施肥技术、指导栽培管理等。按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及个别农户的特殊要求进行土样相关项目的化验分析。对全市20个监测点取土化验,对历年化验数据进行监测点养分动态分析,形成动态分析报告[6-7]。

2.5.2统筹安排田间试验示范。强化对田间试验工作的管理,确保数据科学、准确。在小麦、玉米、马铃薯、花生、大白菜等主要作物上安排肥效对比试验[4-5],同时完成大田小麦、玉米锌肥肥效试验,马铃薯硼肥试验,大白菜钙肥肥效试验,在小麦上进行肥料利用率试验。为加快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成果转化和应用,切实提高技术到位率和覆盖率,不断提升科学施肥水平,努力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建设粮食和马铃薯测土配方施肥万亩示范区,蔬菜千亩示范区,选有代表性的村,巩固建设村级示范方300个。

2.5.3及时肥料配方信息。组织专家研讨,合理划分施肥类型区,分作物、分区域提出肥料配方方案,确定全市相应施肥配方个数。以局文件形式下放到各镇街,并上传山东土肥网,引导肥料企业按方生产供应配方肥,方便基层网点按方配肥供肥。

2.6加强资金和档案管理工作

项目资金使用严格按照《测土配方施肥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对项目资金实行专账专人管理。同时,我们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进行审计。纸质档案资料分年度、分类整理归档,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充实,专人管理,专柜存放。电子档案分年度、分文件夹存放,数据管理系统数据专用电脑保存。根据全国农技中心关于规范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样品储存工作的要求,把土壤样品分年度规范储存,按样品编号有序存放,并建立样品检索目录和电子档案[8]。

3参考文献

[1]白由路,杨俐苹.我国农业中的测土配方施肥[J].中国土壤与肥料,2006(2):3-7.

[2]高祥照.我国测土配方施肥进展情况与发展方向[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8,29(1):7-10.

[3]胡勤星.滕州市耕地地力评价[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4]邓小强,范贵国.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效果分析[J].耕作与栽培,2011(6):32-35.

[5]赵娜,薛文多.基于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的肥料效应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4,20(1):96-98.

[6]郭小军,王晓燕,白志荣.对测土配方施肥工程的思考[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5):9-10.

土壤普查实施方案篇8

关键词农田肥力;水稻施肥;建议;湖南隆回

中图分类号s1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0)22-0299-02

农田肥力和水稻熟制不同,对施肥的技术要求也不同[1]。生产中要根据农田肥力特征与水稻的需肥特性合理确定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比例,以达到节本增收和提高农田肥力的目的[2-4]。该文在测土配方施肥和耕地地力评价的基础上,分析隆回县农田肥力变化特征,以寻找适合当地农业生产的施肥方案。

1土样采集与测定

1.1土样采集与处理

根据1980年第2次土壤普查取样资料,按每3.33~5.33hm2确定1个取样点的原则,以土种为基础进行整体布局,以乡镇为单位进行区域布局,合理确定取样点。2007—2008年10—11月在晚稻收获后,采用gps定点定位取得农田土样5046个。土样取回后,经风干、磨碎、过筛、混匀、装瓶,编号备用。

1.2土样检测

按照农业部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对土样中的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ph值以及有效铜、锌、铁、锰、硼等营养元素进行检测。共检测土样5046个、33076项次。www.133229.com

2隆回县农田肥力特征

2.1隆回县农田肥力现状

据检测结果,隆回县农田养分含量平均值为:有机质32.9g/kg,全氮1.72g/kg,全磷0.46g/kg,全钾23.27g/kg,碱解氮159.9mg/kg,有效磷21.9mg/kg,缓效钾401.8mg/kg,速效钾80mg/kg,有效锌1.88mg/kg,有效锰45.39mg/kg,有效铜2.91mg/kg,有效铁141.36mg/kg,有效硼0.38mg/kg,ph值5.7。

2.2隆回县农田肥力变化规律与变化原因

2.2.1有机质。农田有机质平均含量为32.9g/kg,与1980年第2次土壤普查的34.0g/kg比较,农田有机质略有下降(表1)。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随着水稻新品种的不断选育与推广,水稻生物产量不断提高,从土壤中吸收了更多的养分,促进了有机质的分解;二是冬季绿肥面积及农家肥施用减少,有机质的积累减少。

2.2.2ph值。农田土壤平均ph值为5.7,与第2次土壤普查6.1比较,土壤ph值有所下降(表1)。其主要原因:一是农田停用石灰多年;二是长期大量施用酸性化肥;三是工业废气引发的酸雨影响。

2.2.3碱解氮。农田碱解氮平均含量为159.9mg/kg,与第2次土壤普查的136.0mg/kg比较,土壤碱解氮明显上升。可能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大量化学氮肥的施用,直接提高了速效氮含量;二是各种有机肥料包括厩肥及秸秆还田增加了土壤氮素贮量,间接提高了速效氮含量。

2.2.4有效磷。土壤有效磷平均含量为21.9mg/kg,与第2次土壤普查的7.48mg/kg比较,土壤有效磷显著上升(表1)。其主要原因:一是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田磷肥施用量不断增加;二是磷肥当季利用率不高,移动性较小,逐年积累提高。

2.2.5缓效钾、速效钾。土壤中的缓效钾平均含量为401.8mg/kg,速效钾平均含量为80.0mg/kg,分别与第2次土壤普查的392.6、58.0mg/kg比较,土壤中钾的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表1)。分析其主要原因:一是近年来重视钾肥施用,改变了过去重氮轻钾的施肥习惯;二是采取了秸秆还田等重要补钾措施。

3水稻施肥建议

根据隆回县土壤发育特性与土壤肥力水平现状提出施肥建议。将全县农田分为3个类型:一是以石灰岩发育的灰泥田;二是以花岗岩、砂岩、板页岩发育的麻砂泥田;三是以河流冲积物发育的河沙泥田。

在2008、2009年“3415”田间肥效试验和配方肥校正试验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类型土壤的供肥特性及全县早中晚稻的种植习惯,制定了早稻、中稻、晚稻在不同产量下的施肥建议。氮、磷、钾养分校正系数分别为0.3、0.4、0.5。目标产量为前3年平均产量的110%~115%。有机肥、磷肥作基肥一次施用;氮、钾肥的70%作基肥、30%作追肥[5]。有机肥15t/hm2,每减少用量1.5t/hm2,在追肥时增施尿素和氯化钾各3.00kg/hm2,并根据当地情况适当施用锌肥。据调查,按施肥建议施肥比按习惯施肥可节约肥料30.60kg/hm2,增加产量326.25kg/hm2,节本增收749.55元/hm2。

3.1灰泥田

3.1.1早稻高肥田。最大施肥量:n99.0kg/hm2、p2o560.0kg/hm2、k2o42.0kg/hm2,最大产量为5866.5kg/hm2。最佳产量施肥量:n64.5kg/hm2、p2o563.0kg/hm2、k2o34.5kg/hm2,最佳产量为5758.5kg/hm2。

3.1.2早稻低肥田。最大产量施肥量:n205.5kg/hm2、p2o5124.5kg/hm2、k2o4.5kg/hm2,最大产量为5434.5kg/hm2。最佳产量施肥量:n171.0kg/hm2、p2o593.0kg/hm2、k2o24.0kg/hm2,最佳产量为5370.0kg/hm2。

3.1.3杂交中稻中肥田。最大产量施肥量:n135.0kg/hm2、p2o563.0kg/hm2、k2o81.0kg/hm2,最大产量为8760.0kg/hm2。最佳产量施肥量:n136.5kg/hm2、p2o573.5kg/hm2、k2o54.0kg/hm2,最佳产量为8743.5kg/hm2。

3.1.4晚稻高肥田。最大产量施肥量:n205.5kg/hm2、p2o533.0kg/hm2、k2o75.0kg/hm2,最大产量为6070.5kg/hm2。最佳产量施肥量:n150.0kg/hm2、p2o528.5kg/hm2、k2o61.5kg/hm2,最佳产量为5983.5kg/hm2。

3.2麻砂泥田

3.2.1中超级中稻高肥田。最大产量施肥量:n145.5kg/hm2、p2o5315.0kg/hm2、k2o357.0kg/hm2,最大产量为9112.8kg/hm2。最佳产量施肥量:n78.0kg/hm2、p2o5165.0kg/hm2、k2o225.0kg/hm2,最佳产量为8682.5kg/hm2。

3.2.2超级中稻低肥田。最大产量施肥量:n195.0kg/hm2、p2o572.0kg/hm2、k2o187.5kg/hm2,最大产量为6461.17kg/hm2。最佳产量施肥量:n130.5kg/hm2、p2o564.5kg/hm2、k2o112.5kg/hm2,最佳产量为6291.0kg/hm2。

3.3河沙泥田

3.3.1早稻中肥田。最大产量施肥量:n337.5kg/hm2、p2o558.5kg/hm2、k2o133.5kg/hm2,最大产量为6524.3kg/hm2。最佳产量施肥量:n126.0kg/hm2、p2o537.5kg/hm2、k2o102.0kg/hm2,最佳产量为6314.9kg/hm2。

3.3.2晚稻中肥田。最大产量施肥量:n217.5kg/hm2、p2o546.5kg/hm2、k2o123.0kg/hm2,最大产量为7882.5kg/hm2。最佳产量施肥量:n183.0kg/hm2、p2o540.5kg/hm2、k2o111.0kg/hm2,最佳产量为7819.5kg/hm2。整理

4参考文献

[1]曹晶,郭文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研究与探讨[j].吉林农业:下半月,2010(4):74-75.

[2]吕军强,刘小刚.测土配方施肥物化技术推广的探索与实践[j].植物医生,2010(1):44-46.

土壤普查实施方案篇9

基于GiS与地统计学原理,使用arcGiS地统计分析模块研究了长沙周边地区农田根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空间变异情况。结果表明:参照土壤养分分级标准发现长沙农田地区根层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中等;以该研究区域山坡天然土壤为农田土壤对比样,比较各项养分值的高低及相关系数,方法可行,结果也有一定意义;有机质的半变异函数最佳理论模型为球形模型,对半变异函数理论模型及参数进行分析发现有机质空间相关性均较弱,说明其空间变异主要受施肥方式和施肥水平影响;使用普通克里格插值方法,绘制长沙市农田地区根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布图,直观地显示了长沙地区基本农田根层土壤有机质的丰缺状况,可为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及指导。

关键词:

地统计学;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长沙地区;克里格插值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地不断加速,城市周边地区农田土壤资源面临的压力日益严重,加之各地施肥结构及施用量、耕作方式及制度的不同,土壤中的有效养分也随之发生变化[1]。农田土壤有机质是土壤养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评价土壤肥力和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2]。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将直接导致土壤肥力降低,从而影响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3]。面对着农田面积不断减小以及农田土壤养分状况堪忧的现状,加强农田土壤有机质实地监测分析,及时准确地掌握土壤养分含量水平,揭示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性及空间分布,对农田土壤养分的管理与合理施肥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实现土壤可持续利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4-5]。长沙市作为国家“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主体部分,应当在城市农业方面发挥带头作用。因此,尽快弄清长沙地区基本农田的土壤有机质状况,为长沙地区农业的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便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了。然而,目前对长沙地区农田根层土壤养分进行系统研究的报道很少,有关高密度采样的研究还是未见报道,同时利用研究区域天然土壤作为基本农田土壤的对比样,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研究通过布点采样法采集了长沙市周边农业地区的根层土壤,对土壤有机质这个对水稻生长影响极大的土壤理化指标进行分析,所得结果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以及研究区域采样点附近山丘天然土壤进行对比,从整体上掌握了该区域基本农田根层土壤养分丰缺状况。运用arcGiS地统计学模块对该区域土壤养分进行空间变异分析,并采用克里格插值法绘制了长沙地区基本农田土壤养分分布图,以便更直观地了解该地区基本农田的养分分布状况,为长沙地区科学合理施肥以及主要农作物的生产和管理、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基础数据与理论依据。

1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

长沙市位于东经111°53′~114°15′,北纬27°51′~28°41′之间,总面积约为1.18万km2,地处湖南省东部偏北的湘江下游,境内丘陵低山遍布,河谷纵横,地表水系发达;年平均气温17.2℃,年均降水量1361.6mm,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雨热同期。整个区域大致坐落于长浏构造盆地西缘,出露的岩石以第四纪与现代冲积物、第四纪红土风化壳与网纹红土、砂岩、泥岩、板岩为主,分布有少量的石灰岩和花岗岩。土壤类型以红壤、水稻土为主,分别占土壤总面积的70%与25%。其中水稻土母质多样,有红壤性的、潜育性的,也有人工长期培育形成的肥沃水稻土。区域内耕地面积约为240000hm2,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580.29m2,是传统的双季稻种植区。农田主要分布在西部的宁乡县、望城区、岳麓区西部,以及东部的长沙县、浏阳市一带。

2材料与方法

2.1样品与数据来源

2.1.1采样区选择原则为了全面、客观地反映整个区域的土壤全貌,主要遵循以下原则选择样地:平整连片;种植制度、栽培技术与水稻品种基本一致;交通比较方便,邻近村落、住宅;避开地势过高与过低之处;连续多年种植水稻。

2.1.2采样方案土壤样品采集采用GpS定位,选择长沙市周边长沙县、望城区、浏阳市、宁乡县、岳麓区等主要农业分布区具有代表性的地点作为样本采集点,遵从“随机”、“多点混合”的原则进行采样。选择地块中央部位,用铁铲去除枯落物、苔藓层、杂草;每个样品均为采样点中心100m范围内10~15个土样的混合物,最终得到53个农田深度20~30cm的根系层(土壤剖面中以植物活根系为主的层,物质和能量的迁移转化在此层最为活跃)土壤样品。采样点具置见图1。在同一个采样区,于附近山坡土壤质地均匀处,以相同方法采集对比样,共采集19个山坡对比土壤样品。

2.2样品测试、数据处理及分析方法

2.2.1样品测试采用室内分析,根据不同测试内容按照试验要求配制测试溶液。测试程序严格按照tpY-6型土壤测试仪(浙江托普仪器)依次开展。对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进行测试,为避免误差,每个样本测定3次,最终结果取其平均值。

2.2.2数据分析方法采用SpSS13.0、arcGiS10.0等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及分析。其中,SpSS软件主要进行常规的基本统计量分析及正态分布检验和相关性分析;arcGiS主要用于空间分析,利用arcGiS地统计分析模块工具拟合出土壤有机质的最优半变异函数模型,并采用普通克里格方法进行空间插值,绘制土壤有机质的空间插值图。

3结果与分析

3.1土壤有机质的统计特征分析全国第二次土壤养分普查所确定的有机质分级标准共分为6级:第1级,>40g/kg;第2级,30~40g/kg;第3级,20~30g/kg;第4级,10~20g/kg;第5级,6~10g/kg;第6级,<6g/kg。级数越大表示其含量越少,土壤质量越差。测定结果显示:53个样本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23.5g/kg,最大值为36.0g/kg,最小值为11.1g/kg,极差值为24.9,标准差为0.56。按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含量分级标准,长沙地区基本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水平处于第4级。山坡对比样(共计19个样本)土壤有机质统计特征结果如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21.7g/kg,最大值为33.1g/kg,最小值为13.1g/kg,极差值为20.0,标准差为0.46。山坡对比样的土壤有机质含量略低于农田土壤,但其波动性小于农田土壤。测定结果表明,长沙地区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属于中等水平,相对于普遍认为肥力水平较高的水稻土来说这一值明显偏低,而农田土壤中平均含量要略高于山坡自然土壤,这与实际情况是相符的。因为人为长期施用农家肥培育地力,所以传统农业区的稻田肥力普遍比山坡土壤高。此外,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极差相对较大,也说明各地区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受到农民施肥水平的影响,差异较明显。

3.2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分析地统计学已经被证明是分析土壤特性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变异规律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它能够揭示随机变量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解释自然和人为过程对变量空间变异的影响,从而弥补传统统计学的不足[6]。地统计学的前提是样本必须服从正态分布,因此在对样本数据进行半变异分析前必须对数据进行分布类型检验[7-8]。利用SpSS13.0软件分别绘制正态Q-Q图对数据分布进行正态分布检验,检验后确定长沙地区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正态分布,可以进行空间变异分析及插值。

3.2.1土壤养分含量的半变异函数分析在arcGiS地统计分析模块中对有机质数据分别使用圆形、球形、指数、高斯等4种常见的模型进行拟合得到最优半变异函数模型。拟合参数包括预测误差的平均值、均方根、标准平均值、标准均方根、平均标准误差。模型选择的判断标准为:标准均方根预测误差越接近于1,预测误差的平均值越接近于0,其他值越小时,其模型拟合状况越好[9-11]。不同模型拟合参数结果见表1,比较后可知,长沙地区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半变异函数最佳理论模型为球形模型。块金值通常表示由测量误差和小于最小取样尺度引起的随机变异;基台值表示系统内的总变异,包括结构性变异和随机性变异;块金系数表示随机部分引起的空间变异占系统总变异的比例,若此值小于25%,则说明系统具有强空间相关性,变异受结构性因素影响更大;大于75%则说明系统空间相关性很弱,变异受随机性因素影响更大[12]。而研究结果测算出长沙地区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块金系数为54.6%,属中等空间相关性,这是由研究区域土壤母质、地形、气候条件等结构性因素以及农民的耕作制度、施肥状况等随机性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此外,有机质的块金值比较小,表明在最小间距内变异分析过程引起的误差较小。

3.2.2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通过拟合土壤有机质的最优半变异函数,利用arcGiS地统计分析模块中普通克里格空间插值生成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图,具体见图2。由图2可知,长沙地区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大部分在25g/kg以下,相对于肥沃的水稻土而言,该值明显偏低。空间分布上有较明显的方向渐变趋势,由北往南,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少。长沙县北部、浏阳市西北部及望城区有机质含量相对较高,宁乡县西南部和浏阳市西南部及浏阳盆地东部农田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有机质丰富的地区主要集中在长沙县、浏阳、望城的传统农作区,多为冲积平原上培育多年的水田,有施用农家肥的传统,而且灌溉水充足。相反,长条状山谷地带,地处山区,垦殖历史较短,母质本身贫瘠,导致有机质含量偏低,如浏阳盆地东部。

4结论

土壤普查实施方案篇10

关键词:水稻;测土配方施肥;“3414肥效试验”;施肥量;剑河县

                           

 中图分类号 s511.31           文献标志码 b

jianhe county east town leather rice formulafertilization by soil testing"3414" analysis of testresults

yanghanzhu wangmaofan yangjunchun

abstractthroughtothejianhecountyleathereastvillagetownforwardnitrogen,phosphorus,potassiumfertilizereffectexperimentof"3414",thericeproductioninnitrogenandphosphorus,potassium,threeelementreasonablefertilization,toobtaintheoptimumamountoffertilizationofricefertilizerefficiency,providethebasisforlocalfarmersscientificfertilization.

keywordsrice;  formulafertilizationbysoiltesting; "3414fertilizerefficiencytest";fertilization;  jianhecounty

水稻是剑河县田间主要栽培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为10万亩,占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的35.5%,多年来,农民都是凭经验施肥,盲目性大,影响水稻种植效益。通过“3414”肥效试验,研究水稻生产氮、磷、钾三元素合理施肥量,为农民合理施肥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田基本情况  该试验田在剑河县革东镇前进村村民吴昌荣的田进行,试验田面积为3.8亩,前作为绿肥,土壤类型为黄油沙泥田,肥力为中等,土壤质地为沙壤土,经度为108°24′50.48″,纬度为26°43′3.9″,海拔是532m。通过土样化验土壤ph值4.2,全氮2.06g/kg,有效磷5.1mg/kg,速效钾49.4mg/kg,有机质4.26g/㎏。

  1.2供试材料  供试肥料:肥料:尿素(含n46%),普钙(含五氧化二磷16%),氯化钾(含氧化钾60%);供试作物:水稻(品种为特优818)。

  1.3试验方案设计  试验采用“3414”方案设计,各设14个处理,两次重复。水稻是低肥力土壤:设计最佳施肥量及配比为n:p2o5:k2o=10:6:10,产量小于500kg;施肥时期及养分比例:尿素50%作基肥,30%作分蘖肥,20%作穗肥;普钙作基肥一次性施用;氯化钾60%作基肥,40%作穗肥。

(处理方案及施肥量见附表-1、表-2)。

表1-1小区排列图

表1-2剑河县水稻3414试验设计方案

1.4试验实施过程2010年3月20日取耕作层混合土样送检,4月16日旱育秧播种,6月5日移栽,秧龄为51d。小区间订木桩用0.006mm农膜隔埂,实行单排单灌,试验区四周设保护行。小区面积21m2,每小区移栽360穴,密度为亩10000穴。其他主要农事活动:4月17日落实田块,5月14日与农户签字并开始量田,6月5日用三环唑侵根移栽,6月13日施安美乐、锐劲特、杀虫双颗粒剂防治稻飞虱及卷叶虫,6月18日追施尿素,6月24日作田间调查,7月8日施安美乐、锐劲特防治稻飞虱、二化螟、卷叶虫。7月13日追施穗肥,7月23日喷施阿维菌素、稻点、安美乐。8月18日投放鼠药,9月29日收获。

2试验结果分析

试验于2010年4月16日播种,9月29日收获,全生育期168d。

2.1经济性状及产量结构调查根据省土肥总站下发的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测产验收办法进行测产验收对试验点的经济性状及产量结构考察,将平均值进行整理如表表2-1

表2-1水稻3414试验经济性状及产量结构调查表(前进)

2.2产量结果将试验点产量结果整理成表2-2。从表2-2看,各项产量构成因素和试验结果分析可见,各小区施肥量不同,水稻田间分蘖动态及生长差异也不同,成熟一致,小区的亩产差异大,与处理1(对照)产量相比,其余13个处理亩实产增10.6~191.2kg之间,最高处理为573.7kg/667m2。

表2-2水稻“3414”试验产量分析表

2.3回归分析对前进村低肥力试验点产量结果分析,最大施肥量为(n):13.24kg/667m2、(p):6.75kg/667m2、(k)13.51kg/667m2,产量为560.73kg/667m2。最佳施肥量为(n):8.69kg/667m2、(p):5.82kg/667m2、(k)8.15kg/667m2,产量为539.27kg/667m2。

从表缺素相对产量上说明受影响最大是n>k>p,施n最高,k>p,所以处理

6最高,因为我们南方地区淋溶性强,即使速效p低,也可以从土壤中释放缓效p变为速效p,所以,缺p相对产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