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培训的内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16:07

家庭教育培训的内容篇1

一、科学设置培训课程

培训课程是培训活动的主体内容,是实现培训目标的基本保证,是培训活动开展的纽带。培训课程的科学性决定了培训活动的质量高低,是培训活动的生命所在。一般而言,培训课程要遵循以下程序来进行开发和设置:需求调查与分析—明确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确定培训方式—组织课程执行者—落实培训时长—制定课程评价。家庭教育讲师培训课程设置同样遵循这样的科学流程,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检验,笔者研究出科学的家庭教育讲师培训课程体系(见表1)。家庭教育讲师培训体系包括三大模块、主题、24个培训内容。理论基础模块包括家庭教育基础理论、儿童教育学基础和儿童心理学基础三大主题;技能训练模块包括讲师基本职责、讲师备课技能、讲师演说技能和讲师咨询技能四大主题;实践操练模块包括现场实践和现场观摩两个主题;每个主题又包含若干培训专题。例如,家庭教育基础理论是从家庭教育学这个视角来组织培训内容,包括家庭教育中父母角色与职责、家庭教育需要理性的爱等5个专题。家庭教育学内容丰富,为什么只选择这5个专题呢?这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第一,依据家庭教育的现实问题。目前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把孩子教育问题推给学校和教师,不明确家庭教育的职责;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缺位;父母对孩子或者过于溺爱或者管教过严;父母与孩子关系不良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从理论上明确家庭教育的职责、地位和方法。第二,依据家庭教育讲师的职责。家庭教育讲师最基本的职责就是向广大家长传播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指导广大家长做好家庭教育,如果家庭教育讲师都不懂家庭教育学的基础理论,就会“误人子弟”。因此,这样的培训课程是严谨的、科学的。而且课程的设置体现了“理论+技能+实操”的思想,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升华理论。

二、创新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培训方式包括专题讲座、案例研讨、专题论坛、现场模拟体验、说课、试讲和现场教学指导等9种,灵活多样。对于理论学习,其主要目的是增长知识和开阔视野,要选择专题讲座这种高效率高容量的方式;对于如何科学选题,要充分调动参训者的积极性,发挥参训者的聪明才智,这时就要选择互动交流这种容易碰撞出思维“火花”的方式;对于倾听与表达技巧、诊断与指导技巧这些技巧性强的内容,要选择现场模拟体验这种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提炼的方式。总之,培训方式的选择是依据培训内容和培训目标以及培训对象需求而定的,灵活多样的方式保障培训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本培训不仅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而且还把中小学教研活动中经常使用的“磨课”创新性地拿来使用,构建起新的培训模式。“磨课”培训模式有四个环节:①确定选题:每一个参训者根据理论基础中所学的知识和自己对家庭教育的理解和经验,确定讲座主题,主题切口要小,不能假大空,做到以小见大、一课一得,避免空谈。主题确定后要提交给培训导师审核,审核通过后才能开始备课,否则重新选题。②备课:参训者根据主题,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把自己的所看所思制作成课件,准备进入说课环节。在备课中一定要避免只从网络上下载相关知识,然后东拼西凑形成讲座内容的做法;讲座一定要有自己的内容体系,每一部分内容必须有内在的逻辑关联,而且所选择的“案例”应该是家长身边的经常发生的典型事例,这样才能“接地气”,才能启发家长去解决自身的问题。因此,要求参训者必须“沉下心”来观察和思考家庭教育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分析才能备好课。③说课:参训学员每12人分成一组,在导师指导下,每位参训者说课10分钟,同组学员和导师一起对说课内容进行论证,考核通过者进入试讲环节。否则修改后再次说课。说课环节考查的是家庭教育讲座内容的科学性,所以,每一个内容和观点都要认真斟酌,比如“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教育就是培养良好习惯”等观点其实是片面的,并不严谨,甚至会“误人子弟”。为此,要求参训者说课时必须解决三个问题:第一,本讲座要解决家庭教育中什么普遍性问题?第二,本讲座主要观点及相关知识体系是什么?第三,本讲座选取的“案例”是什么?能否支持讲座主要观点?④试讲:参训学员每12人分成一组,在导师指导下,每位参训者把同组学员当作“家长”,现场模拟家庭教育讲座,从头至尾讲完一个讲座,时间为40分钟。试讲环节考查的是家庭教育讲座演说的艺术性,强调“动心”“入心”“上心”,做到“使人知、令人信、促人行”。试讲合格后即可正式走上家庭教育讲座的讲台,成为正式的家庭教育讲师。“磨课”培训模式既是创新的培训方式,又是保障本培训项目能有效实施的根本保证。这种“磨课”培训模式是三个循环组成的螺旋上升的结构,包括选题循环、说课循环和试讲循环。这样的结构又由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强调内容的科学性,由选题、备课和说课组成。另一部分强调演讲的艺术性,突出的是“讲”的技能技巧,通过试讲来保障。只有通过“磨”,才能构建一堂既科学又有吸引力的家庭教育讲座,才能培养出真正合格的家庭教育讲师。这样也能保证每位通过的“讲师”都是真正能走上家庭教育讲台的“行家里手”。

三、凸显有特色的培训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家庭教育讲师培训课程体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题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技能训练与方法讨论相结合、学术沙龙与案例研讨相结合,强调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培训主体的自主性、培训方法的互动性和培训效果的即时性,具有鲜明的特色,比较突出的有以下三点:(一)系统性。一个合格的家庭教育讲师既要有深厚的知识功底,又要有高超的演说技艺。一个成功的家庭教育讲座既能让家长在现场被感动,更能让家长在感动中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收获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知识与方法。因此,本培训非常注重系统性,不仅从家庭教育学、教育学和心理学上夯实理论基础,而且从成人教育基本规律上掌握家庭教育讲座的演说特点。更重要的是,通过备课、说课、试讲这些“磨课”方式进行“一对一”指导,使参训者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凸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系统性。本培训面授学习共有84课时,还不包括说课、试讲和现场讲座指导。假如一个家庭教育讲师培训班以50人计,每一位参训者都能一次性地通过培训考核,那么,说课这一环节就需要17个小时,试讲这个环节就需要50小时,“磨课”总耗时67小时,以每天工作8小时算,至少需要9天。所以,家庭教育讲师培训并不是“速成”的,从时间上就能体现培训的系统性,更保障了培训的整体性和实效性。(二)实效性。家庭教育讲师培训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合格的家庭教育讲师。所谓合格是指参训者不仅要顺利结业,还能正式走上家庭教育讲座的讲台。而且,要求家长听后还乐意再来学习,否则为不合格。在实践中,许多中小学校、幼儿园不能把家庭教育讲座常规化,就是因为担心家庭教育讲师讲不好,家长有意见。为此,我们采取了“磨课”的培训模式,为每位参训者精心打磨一节家庭教育讲座,从选题、备课、观点呈现、案例选择、素材整理、课件制作、演讲技巧、有效控场等方面打磨与评析,保障每一节家庭教育课都是精品课、让家长喜欢的课。家庭教育讲师培训不是学历培训,也不是业务培训,而是资格培训、“准入”培训,培训合格后即可成为讲师。所以,培训必须全面、系统和严格要求,必须以为参训者负责、为广大家长负责、为家庭教育事业负责的态度来认真组织实施,不能马虎对待、走过场,更不能不顾质量地“速成”,否则就会误人子弟。(三)选择性。讲师,顾名思义,“讲”就是其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职能,就是要向广大家长传播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进而转变他们的家庭教育观念,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和水平。而事实上,参加培训的学员既有一线的校长和老师,也有普通家长,还有各行各业对家庭教育非常重视的人员,参训人员很复杂,他们中可能是因为语言表达问题、形象问题或性格问题而不能“讲”,因此,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于“讲”的。选择性就成为本培训区别于其他培训的显著特点。本培训采用“结业证书+聘书”的方式来体现选择性,参训人员学完所有课程,经考核合格后,颁发结业证书。通过说课和试讲的“磨课”考核才能正式聘为“讲师”,成为合格的家庭教育讲师;只通过说课考核,不能通过试讲考核,不能聘为“讲师”,可以聘为“家庭教育指导咨询师”,可以为家长提供一对一的咨询指导服务;说课与试讲考核都不通过,只能担任家庭教育指导志愿者,协助“讲师”和“家庭教育指导咨询师”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此外,家庭教育讲师培训要得到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妇联和关工委的支持才能保障有效实施。因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主要是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妇联和关工委负责组织实施的,经过培训考核的“讲师”要得到这些部门的认可才能正式走上家庭教育讲座的讲台,也才能真正体现本培训的效果。因此,本培训必须得到这些相关部门的支持与认可才能成功开展。

作者:张润林单位:东莞市教师进修学校

参考文献

[1]赵忠心.家庭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家庭教育培训的内容篇2

以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为指针,以“三个代表”和党的“十”精神为指导,以推进学校素质教育为主线,以提高家长素质为重点,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形成合力,构建“三教”结合平台,相互促进,努力提高家长科学教子的能力和水平,教会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使广大学生都能够得到健康、和谐、全面发展,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现代化建设人才。

1、家庭教育的工作目标:教育行政主管、学校主办,以学校教育为主,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补充逐步实现全方位素质教育。实现家庭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家庭教育内容、方法、手段的现代化,家庭教育管理现代化,家>!

2、引导广大家长基本树立现代家庭新理念,确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成才观,掌握为国教子的新知识、新方法,以高尚的人格和良好的言行与子女建立新型和谐的亲子关系。在家庭教育现代化水平上要有显著提高,在软件和硬件建设上有显著进展,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全面提升我县的家庭教育水平。

家庭教育指导组织机构实行分级管理责任制,构建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上下贯通、协同一致、统一高效的组织体系。

1、建立健全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机构。学校要在__月10日以前建立健全家长学校机构,完善工作制度,制定出本年度工作计划,并上报教育局普教办。

2、积极开展组建网上家长学校工作。有条件的学校依托网络资源,组建学校网上家长学校,为广大家长提供学习资源和家庭教育咨询。

1、建立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队伍。家庭教育工作必须配备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师资队伍,对家庭教育工作进行专业而有效的指导。各学校在今年要组织学校开展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培训工作,应当按照家庭教育主要负责人1-2名,各年级1-2名的比例配备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

2、建立班主任家庭教育专业化队伍。班主任是开展家庭教育工作最一线老师,不断提高班主任的家庭教育专业化育人素养是家庭教育工作能否落到实处的关键一步,各校应重视对班主任家庭教育专业化的培训力度,制定培训计划,争取在3-5年内分批次完成班主任家庭教育专业化轮训工作。

3、建立家庭教育讲师队伍。在家庭教育指导师基础上,逐步扩大家庭教育高级讲师的培训工作,使其基本能够承担本校相关专题的家庭教育讲座,并以此方式大面积普及家庭教育先进理念,引领广大家长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走入现代家庭教育领域。

4、培养家长志愿者团队的骨干力量。为不断提升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的工作能力,各学校可组织优秀家长委员进行家庭教育志愿者课程的专业化培训,使其成为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的中坚力量,能够在不断提升自身育人素养的同时,引领和带动广大家长成长起来,将自己在家庭教育实践及家庭教育现代化过程中形成的基本理念、经验和方法加以总结、归纳,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头作用。

1、__月30日以前,各校向教育局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上报20__年度开展家庭教育工作学年计划(或方案),分类上报指导师、讲师、家长志愿者名单;于__月20日、__月20日以前分别上报家庭教育工作半年、全年工作总结。

2、要按照“推荐、自愿”的原则,由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向广大学生家长推荐《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家长手册》等正式出版并由自治区教育厅推荐的参考书目,学校及教师不得干预。各校家庭教育委员会在汇总征订数量后,与县教育指导中心联系。

3、4月中旬,学校根据家长学校教材做好每学期的教学计划工作,要求做到:有教师、有教室、有经费、有教材、有作业、有计划、有总结、有制度

、有活动、有记录、有考核。每月给家长布置一道家长学校作业题;每月为家长免费发放一份家庭教育指导菜单;每月开展一次以读书交流、讲座、亲子活动等形式的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活动;开展家长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家长作业要求由学生签字,“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进行批阅,各班每月及时推荐优秀家长作业,学校统一收集并开展优秀家长作业评选活动。活动资料及优秀作业等要及时在《__地区家庭教育之窗》4、__月30日前,县指导中心完成对德育校长、德育主任、班主任如何开展家庭教育工作的工作方法培训,学校完成对全校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是所有教育的基础》的理念培训。无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高级讲师的学校可上报县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安排专人培训。

5、__月30日前,县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对学校建立健全家长学校情况进行督查,地区进行抽查。考核内容结合《关于加强__地区教育系统家庭教育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家长学校建设工作的通知》以及本实施方案。

6、县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积极组织学校家庭教育负责人和年级家庭教育负责人参加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培训,组织班主任参加班主任家庭教育专业化课程培训,鼓励学生家长参加中华家庭教育志愿者专业化课程培训,并将名单上报地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

7、__—__月,参加地区组织的家庭教育剧本、论文、个案、讲座稿征集和评选活动。活动采取县初评、推荐,地区复评方式进行,由地区对获奖选手进行表彰。

8、__—__月,开展家庭教育落实情况检查。首先县上自查,然后地区抽查。考核内容结合《关于加强__地区教育系统家庭教育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家长学校建设工作的通知》以及本实施方案。

1、资金保障。学校要对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和家长学校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要确保家庭教育工作能够顺利实施。

2、组织保障。县教育局有专人负责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和家长学校;各校要发挥班主任和优秀教师的骨干带头作用,主动承担起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不断完善家庭教育组织建设。

家庭教育培训的内容篇3

关键词:特殊教育;特殊儿童;家庭支持服务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3)04-0155-03

家庭支持服务是指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提升家庭照料特殊儿童能力的一种服务形式。家庭支持服务意味着专业支持、资源、服务、财政补助以及其他形式的帮助。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残障人士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不少高校纷纷开办特殊师范教育专业,同时相应的社会服务和专业实践也开展起来。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往往只限于特教学校、普通学校附设的特教班或各级各类康复中心等几种形式的专业见习与实习,这极大地影响了特教师范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进而影响特教师范生择业和从业的竞争力。为了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激烈的院校及专业竞争中获得更好的生存与发展空间,除传统的服务与实践形式外,将特殊儿童自然生活和生长的家庭作为师生双方见习、实习、科研的基地,为特殊儿童及其家庭提供专业的支持,是高等特殊师范教育专业完善和创新实践教育体系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新选择。

一、开展特殊儿童家庭支持服务的必要性

1是培养应用型特殊教育专业人才的需要

特殊教育是实践性、操作性相当强的专业,对于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和地方性教学型大学的特殊教育专业而言,至少在本科和专科层次的人才教育方面都面临着培养操作型和实践型特教师资的问题。为了凸显人才培养的实践性和临床性,必须不断拓展专业实践和社会服务的形式,为特殊儿童家庭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并将其作为优质的专业实践基地。

2是搭建特殊教育理论和实践沟通桥梁的需要

家庭是每个人自然的成长及教育的环境,它对个体的影响是长久的和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在行为习惯的养成、道德品质的培养、人格的塑造等方面都有着其他教育不能替代的独特作用。家庭教育具有自然性和浸润性等特点。从高等特殊师范教育专业的角度来审视特殊儿童家庭时,不难发现,特殊教育专业课程中涉及的早期干预、行为矫正、个别化教育、家校合作等理论都可以在其间找到鲜活的例证,所以特殊儿童家庭是沟通特殊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桥梁。在开设特殊师范教育专业的高校所在的城市,一定活跃着特殊儿童及其家长的身影。因此特殊儿童家庭相对于其他形式的专业实践基地而言,具有自然性、群众基础广泛等特点,这是将特殊儿童家庭支持服务作为高等特殊师范教育专业实践形式的一个重要原因和有利条件。

3是高等特殊师范教育专业拓展专业服务领域、提升社会服务品质的需要

一方面,目前国内高等特殊教育师范生的培养大多采用从理论到理论的模式,特教专业师生接触特殊儿童的机会很少,由此导致他们严重缺乏特殊教育临床教学和管理的相关经验;另一方面,目前特殊儿童及其家庭得到的社会支持相当有限,各种特教资源,尤其是公益性特教资源稀缺。在研究领域,研究者关于特教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方式与途径的探讨几乎都集中于特殊学校、普通学校附设的特殊班级、残疾人联合会下属的康复机构或私立的康复训练机构等,关注特殊儿童家庭支持服务对特教师范生实践能力提升的研究尚不多见。但是随着“家校合作”“家庭支持”等观念逐步深入人心,高等特殊师范教育应进一步关注特殊儿童家庭,为他们提供优质的特教专业服务。对于开设特殊教育专业、但是没有属于自己的特殊儿童教学实践基地的高校来讲,更应采取多种措施,激励特教专业师生深入特殊儿童的家庭,通过提供多种形式的家庭支持,拓展专业服务领域,提升社会服务品质。

二、开展特殊儿童家庭支持服务的内容和形式

1家庭支持服务的对象

高等特殊师范教育专业家庭支持服务的对象主要是6~12岁有多种特殊教育需求的各类有身心障碍的儿童及其家庭。特殊儿童的发展是其生理、心理及人生不同成长阶段的全人、全生涯的发展。因此,对于有足够师资力量和专业知识储备的高等院校来讲,可以把服务对象向两端延伸,将3~6岁处于早期干预阶段的特殊幼儿以及处于职业教育阶段的特殊青少年及其家庭作为家庭支持服务的对象。

2家庭支持服务的形式

高等特殊师范教育专业开展特殊儿童家庭支持服务时,应尊重、遵循特殊儿童及其家庭自然生活及成长的社会生态环境,强调以个案儿童、个案家庭为中心。因此,“到宅服务”是比较理想的支持服务形式,即以高等特殊师范教育专业师生为主体的专业人员直接深入特殊儿童的家庭,利用高校丰富的诊断评估资源,教育康复的教材、教具和特殊儿童家庭的玩具、学具等对特殊儿童进行教育训练,对其家长进行多方面的培训和指导。

3家庭支持服务的内容

高等特殊师范教育专业开展家庭支持服务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访谈

即特教专业的师生深入个案学生家庭,与其家长交流和沟通,以此了解某一时期该生在教育训练、人际互动、身心发展等方面的情况,了解家长此间的问题、困惑以及收获体会。在总结双方以往交流互动成败得失的基础上,拟订下一阶段的家庭支持服务计划。家庭访谈应贯穿于为家庭提供专业支持服务的始终。每次访谈都应作周密的安排,做到目的明确、内容针对性强,并作好记录和整理。

(2)家长咨询

家长咨询是指个案儿童的家长向高等特殊师范教育专业的师生提出问题、以求得到解决问题的服务方式。在咨询服务中,特殊儿童家长往往关心下列问题:教育特殊子女的方法、技能、态度;孩子的学习、康复状况;针对专业人员所设计的教育方案的问题与疑惑;寻求专业人员在理念和态度上的支持;等等。特殊教育专业的师生应尽力解决家长的疑难问题,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教养观念,教给他们教育特殊子女的正确方法和技能,为家长营造倾诉的环境,以缓解其心理压力。家长咨询可以通过电话、网络、书信和面谈等多种方式进行。

(3)家长培训

家长培训是指以高等特殊师范教育专业的师生为主体,对特殊儿童家长进行教养态度、教养理念和教养方法等方面的专门训练,以此提高他们的教养能力,增强家庭支持服务的效果。家长培训可以将若干个家庭集中起来,统一培训,也可以每个家庭逐一进行。培训课可既包括理论讲授、经验分享式的交流,也可以进行现场示范和观摩式的指导等。此外,在培训地点、时间的选择与安排等方面也应作详尽的规划。

(4)个训指导

个训指导是指高等特殊师范教育专业的师生深入个案儿童家庭,直接为其提供一对一的教育服务。在家庭支持服务的过程中,特殊儿童家长最关心、最关注的是其子女的成长与进步情况。但是受自身文化水平、时间、精力以及特殊儿童障碍复杂性等因素的影响,他们往往不能独立、科学地为其子女做有效的个别化教育训练。因此,以特教师生为主体的家庭介入式个训指导,在直接对特殊儿童进行康复训练的同时,也为家长提供了良好的示范,是争取家长支持与信任及巩固和深化双方合作关系的切入点。

三、开展特殊儿童家庭支持服务的步骤

开展特殊儿童家庭支持服务,应树立“促进特殊儿童发展、提高家长教养能力、提升特殊儿童及其家庭的生活品质和打造特殊教育实践与研究平台”的观念。整个支持服务过程要经历组织动员、接案、诊断性评量、召开个案会议、拟订服务计划、执行支持计划和总结评量等步骤。

1组织动员,作好总体规划

在正式进入特殊儿童家庭以前,应作统筹规划,选派本专业的骨干教师作为家庭支持服务的直接负责人,由这些教师组织动员其他教师和同学,组建个案支持小组,并向他们解释家庭支持服务的背景、目的、意义、内容、步骤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2确定个案家庭

家庭支持服务以各类特殊儿童自然成长和生活的家庭为基本单位。开展该项工作之初,可以通过举办讲座、发放传单、开展调查、与其他特教机构联合举办家长会等途径,与本地区特殊儿童家长及家庭广泛接触,向他们宣讲家庭教育、家校合作的重要性,高等院校与家庭合作的意义、内容和具体方式等。在家长与个案小组师生充分沟通后,并在自愿提交申请书的基础上,经现场调研,再确定某一家庭为支持服务的个案家庭。

3评量特殊儿童个案及其家庭的多方面需求

家庭支持服务应以个案家庭的需求为突破口,只有真正了解了他们的需求,才能达到为其排忧解难的目的,家长和整个家庭才愿意长期合作,否则家庭支持服务往往会因为缺乏实质内容而流于形式,导致双方的合作关系不能坚持长久。为此,需要采用多种标准化或非标准化的方式,全面了解个案儿童及其家庭的教育、医疗、康复和经济等状况,尤其是要了解作为直接教养者的父母等人的需求。对个案家庭的评量应由特教专业师生组成的个案小组负责,若条件允许,还可以吸纳当地的医务工作者、心理咨询师、康复训练师等社会人士,共同组成诊断评估小组。同一小组内的不同成员对个案家庭需求的某一侧面作分评量,最后由小组负责人整理、统合评估结果,在此基础上,制订出较为科学合理的个别化家庭支持计划。

4召开个案家庭诊断研讨会议

评量结束后,为了整合多方面资料,全面透彻地了解个案儿童及其家庭的需求,个案小组负责人集本组成员、个案小孩的家庭成员、参与评估或后继服务的社会人士及相关的行政领导等,召开个案家庭社会支持需求研讨会,深入分析个案儿童及其家庭生活和生存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同时明确所需支持协助的种类、程度和各支持主体之间的协作方式,最终形成一份家庭需求诊断报告书。

5拟订个别化家庭支持计划

诊断研讨会议结束后,个案小组应着手拟订个别化家庭支持计划。其内容包括:个案儿童生理状态、心理表现、学业成就、社会适应等方面发展水平的简要描述;促进个案儿童身心发展的家庭资源及其利用方式;家庭支持服务的目标、程序和日期;家庭支持服务的种类、强度、频率和实施方式;各类支持的实施场所和环境要求;家庭支持服务的起始时间和限定期限;各支持主体的权利与义务,以及相互协作的方式;经全体人员确认并签字后,该计划方可实施。

6实施家庭支持计划,做好总结评量

个别化家庭支持采用循环推进、长期追踪的方式实施。特殊教育专业的教师和相关社会人士首先分别介入个案家庭,为其提供个别化的支持服务;学生2―3人一组介入,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全程参与针对家长的教育咨询与辅导、针对个案儿童的评估、拟订个别化教育计划、设计并实施教学等活动;随后教师和相关人员逐步撤出该个案,由学生小组独立承担相关的教育服务;特教教师选择第二个家庭并为其提供服务;第二组学生介入,教师指导他们逐步参与各项服务活动,教师和相关人员逐步撤出此个案,由第二组学生独立承担相关的支持服务……由于特教专业的招生规模一般都较小,学生人数很少,如此循环几轮后,所有的学生都可被分配到相应的个案家庭了。至此,特殊儿童家庭支持服务便由点及面地真正开展起来了。对于教师而言,还需要定期巡回指导各学生小组和个案家庭,了解他们彼此间的问题与困惑,即时给予分析和解答,对家庭支持的成效进行及时评量与总结。

四、开展特殊儿童家庭支持服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盈利与公益问题

针对开展特殊儿童家庭支持服务,究竟要不要或应不应该向家长收取一定费用的问题,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我们认为,应该秉持公益、义务的原则开展服务。向特殊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支持服务,受益的并非只是服务的接受者,作为服务提供者的特教师生,在此过程中也会在专业情感、专业理论、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获益,这种收获是很难用金钱来衡量的。开展特殊儿童家庭支持服务的初衷是在服务社会的同时,为特教专业的发展搭建一个平台,而不是以盈利为目的。

2家庭支持服务与其他专业实践形式之间的关系

家庭支持服务只是高等特殊师范教育专业师生社会实践的一种形式而已,它有着自身的独特优势,但绝不能取代特教学校、康复训练机构等其他途径的实践形式,它们是互为补充的关系。为了更好地发挥专业实践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应将校内、校外、家庭、和康复机构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充分结合起来。

3支持主体的角色定位

作为支持服务主体的特教师生,在提供专业支持、与特殊儿童及其家长互动的过程中是服务的提供者,是家庭的合作者和支持者,切忌抱一种居高临下的“专家”姿态对其指手画脚,应该在充分尊重其原有生活和生存状态的前提下,积极倾听他们的意见,理解并尊重其文化习俗,通过对话解决彼此的矛盾和分歧,构建若干他们所需、自己可为的自然和社会支持系统,发挥好自己在特殊儿童与家庭、特殊家庭与学校、特殊家庭与社会互动中的纽带作用。同时应处理好与家庭其他支持主体的关系。

家庭教育培训的内容篇4

现在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汇报自评工作情况:

一、取得的成绩、社会效果和辐射作用

***抓住学前教育早期化、社区家庭信息化、妇女培训技能化、干部教育系统化四个方面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素质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一)创建“摇篮**示范园”品牌,全力打造社区学前教育服务平台

为引导社区-岁散居婴幼儿家长树立正确的早教理念,掌握科学的早教方法,提高家庭科学育儿水平,充分整合社区现有的早教资源,***从开展社区早教活动入手,更新家长的早期教育观念,提高科学育儿的能力,构建社区学前教育服务网络。

×年,***、区家庭教育研究会联合出台了创建“摇篮**示范园”工作意见,推出幸福天使幼儿园、亚运村二幼等两所“摇篮**示范园”,这项工作缓解了我区-岁散居婴幼儿接受正规早期教育难的问题,有效地推动了-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的进程,被居民誉为是政府为百姓办的一件实事。“六一”节期间,开展了“在与斗争的日子里”网上征文活动;推选篇优秀征文,编制出版了“在与斗争的日子里”征文专集;成立***“在与斗争的日子里”暑期儿童演讲团,深入社区开展演讲活动;以“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美化家园”为主题,机关干部分三路,分别走访慰问区卫生局系统在一线名医护人员子女及区内名孤儿,为孩子们送去了慰问信和价值多元的体育健身用品,让孩子们在非典时期度过一个有意义的节日。引进了中国儿基会万元资金,分别在和平街樱花园、六里屯秀水园、团结湖水碓子、望京西园三区建立了“安康益家”社区站。通过“安康益家”社区站使少年儿童“远离失学、远离疾病、远离伤害、远离犯罪”,指导社区和家庭创造一个让孩子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还与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联合,从新婚夫妇、孕期准妈妈入手,通过社区开展各类培训活动,使家长增长科学育儿常识,让每名婴幼儿都能拥有人生的最佳开端。

×年,结合落实“创建摇篮**示范园工作意见”,在继续开展“摇篮**示范园”创建工作的基础上,向全区家庭发倡议书余份,及时开通家教咨询热线,为社区配送了“小公民道德建设计划宣传挂图”,同时推荐《发现母亲》等教育读本近册,为提高家教水平,优化儿童成长的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环境创造了有利条件;开展了岁早教试点工作为户家庭免费发放指导教材多册,三里屯、八里庄、三间房、崔各庄、平房等地***通过举办报告会、宝宝大赛、亲子互动等活动,受益群众近万人,不断拓展家庭教育服务指导渠道。***牵头组织实施“关爱工程”,在社区建立学校、社会、家庭关爱网络,入户走访了户家庭,对学生的家庭生活及学习现状等情况进行细致了解,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为这些学生家长安排工作,解决生活问题。关爱工程的实施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整合了社会教育资源,探索出一条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学校教育的新路。

×年,依托“摇篮**示范园”,推进亲子俱乐部建设;开展以“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为内容的“双合格”系列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家长素质;不断完善家庭教育工作指导服务体系,提高全社会家庭教育水平,有效地落实规划任务和区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

(二)创建学习型家庭,为构建和谐社会打造品牌

“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是***传统三大主体活动之一。***的五好文明家庭创建工作在我区争创全国、首都文明城区等各项中心工作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学习家庭的创建是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在内容上的深化、形式上的拓展、载体上的创新。

×年,结合创建学习型城区,***开始了学习型家庭的创建工作。为了切实加强对建设学习型家庭工作的领导,结合我区妇女工作的实际,***制定了《关于建设学习型家庭行动纲要》(××年—年),以新北京、新奥运、新**为主线,以“百万家庭齐参与,共建学习型新**”为主题,在全区家庭中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建设学习型家庭活动。

以重大节日、活动为契机,营造建设学习型家庭良好的社会氛围,深化建设学习型家庭成果。在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大会上,请全国学习型家庭标兵户楼旨君介绍了家庭读书、藏书、用书,教育子女成才的经验,同时隆重推出户学习型家庭典型,将他们的事迹制成展板,在街乡、社区(村)进行宣传;通过《**妇女》专刊、《**社区妇女之窗》等阵地介绍学习型家庭的事迹,以此推动我区建设学习型家庭工作全面展开;年底在我区举办了“中国学习论坛首届年会”,**承办了“学习型家庭与家庭文明”论坛、###“爱慕杯”学习型家庭成果展览两项大活动。通过论坛发言,来自全国多个城市和地区的**组织在一起,探讨了在社会转型期家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研讨了建设学习型家庭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达到了相互学习、共同发展的目的。“学习型家庭成果展”从学习型家庭介绍、家庭工艺、家庭收藏、家庭书画、家庭摄影等五个部分,来自近千户家庭的件套作品全面地展示了各级**近一年开展建设学习型家庭的工作成果。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主席顾秀莲、###副市长张茅等领导为成果展剪彩并参观了展览。

为推动学习型家庭建设活动广泛开展,**组建了“学习型家庭宣讲报告团”。报告团成员有全国**授予“五好文明家庭”荣誉称号的焦文俊;有全国**授予“学习型家庭”荣誉称号的楼旨君等户家庭代表。“报告团”深入社区(村)进行巡回演讲,截止到目前已做报告场,受教育群众人次。各街乡**以大众读书会为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导读、征文、演讲等活动,在创造良好学习氛围的同时,扩大了读书会阵地的建设。以社区妇女健身活动为载体,倡导科学健身,营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氛围,创建良好的社区人文环境。

×年,**为深化《***建设学习型家庭行动纲要》,启动了“万户数字家庭培训工程”。“万户数字家庭培训”是面向妇女、社区家庭成员开展信息化知识和应用技能培训,通过授课、实践操作等方式,帮助妇女和家庭成员学习信息化基础知识,掌握使用网络的基本技能,提高运用信息网络技术的能力,享受网络给工作生活带来的便利与快捷,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在全区个街乡开展“万户数字家庭培训工程”,共举办培训班期,培训人次。在###纵横汉字输入法录入比赛中,我区参赛的名选手均获得优异成绩。数字家庭培训受到群众普遍欢迎,并在社会上引起了积极的反响。全国**与科技部联合推出的“中华妇女网上行推进活动”和全国五好文明家庭协调小组工作会议在我区的成功举办把“万户数字家庭培训”工作引向深入。

×年,***提出以“文明礼仪、科普常识、文化娱乐、法律知识”为主题的“四进家庭”活动,分别从家庭成员生活的技能,经营管理家庭的知识,创造和谐家庭的本领,建设良好家庭美德氛围,使家庭成员在终生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用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为每个参加活动的家庭成员搭建了参与社会实践的平台,使社区、家庭成为人们学习成长的基地,在社区营造和谐美好的人文环境,促进家庭自主学习健康、持续、深入地开展。

在学习型家庭创建工作的实践中,***认识到,学习型家庭创建将五好文明家庭创建的传统工作与时代赋予***的责任融为一体,既体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现代家庭的要求,也体现了**对五好文明家庭创建工作规律性的认识,还是在五好文明家庭创建的工作原则和基本经验基础上开创家庭建设工作新局面的突破。学习型家庭创建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战略性任务,***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需要入手,在工作实践中建设了一支懂业务的志愿者队伍,广泛传播系统的家庭知识。

学习型家庭创建成为新时期开展**工作的品牌。学习型家庭创建得到了广大家庭的认同与参与,家庭在建设中舍得在文化上投资,创建活动不仅提高了家庭成员的学习能力,而且提高了家庭生活的品味,终身学习的理念正在深入人心,学习已成为现代家庭生活的一部分。

(三)以培训妇女技能为基础,提高妇女就业竞争能力

**以开展妇女技能培训为切入点,将妇女技能培训工作纳入“维权行动计划”,作为主要项目来抓,充分发挥**的组织协调作用,树立大教育、大培训观念,整合社会资源,利用社会各方面的优势,积极拓展下岗失业妇女和农村失地妇女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的空间。

×年,***积极运作,引进市**发展项目资金万元,为下岗、失地的城乡妇女举办计算机、花卉栽培、特色种植、家政服务、家政英语、物业管理、服装裁剪等各类培训班期,共培训人,经考核,人取得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家政服务员中级证书。加大对妇女技能教育培训的力度,编辑出版了《**妇女学习读本》。以妇女发展服务中心为依托,成立家政服务队,为名失业妇女提供了家政服务岗位;街乡**与劳动部门协调,开发社区就业岗位个,安置女性人。

×年,***从调研入手,了解失业、失地**的实际需要,为广大妇女群众提供有实质性帮助。根据需求,组建***妇女工艺编结讲师团”和家庭服务员培训班。讲师团在个街乡开办了期、课时培训班,培训内容有钩织、中国结、布贴、剪纸、十字绣、干压花等技能,培训学员名。**系统开办四期家庭服务员培训班,对来自个地区的学员人进行了培训,经考核学员们都取得了国家承认的中级家庭服务员证书,其中金盏乡的吴金香、杨淑敏等人被金贝贝月护服务有限公司聘用。在此基础上,组织街乡名妇女参加了市**“新世纪北京首届职业技能大赛”工艺编结工和家庭服务员的比赛,其中名参加工艺编结的选手中有名进入复赛,有人获奖;参加市级决赛的王淑红和詹国君人分别获得第名和第名的好成绩。参加家庭服务员比赛的名选手中有人进入复赛,有人获得中级证书,有人获奖并同时取得高级家庭服务员的资格证书。开展“农家女创业成果展示月”活动,名农家女当选为市级创业明星;区内评选出名“·**·农家女创业明星”,集中展示创业丰采,激励更多妇女竞争就业和自主创业。。

×年,以促进农村妇女就业,加速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为目标,开展了以“学文化、学科技,比发展、比贡献”为内容的“双学双比”活动。妇女编结讲师团活动由区内拓展到区外。先后到海淀区四季青镇、西北旺镇田村讲授编织课,培训学员多人。为总结展示妇女编结讲师团一年来的工作成果,在麦子店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举办了“***妇女工艺编结作品展”。来自全区个街乡和区残联位巧手制作的件十字绣、布贴画等工艺编结精品参展,评选出“京都巧娘”名。在第八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上,位讲师团成员的件作品参展;建立***妇女技能培训基地个;向靓诺时装公司、必鹤鹏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等单位推荐妇女就业人次,其中人实现再就业。

(四)系统化开展干部教育,推进“女性素质工程”的全面实施

***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坚持系列化、系统性,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研讨会、专题辅导等形式,进一步提高**干部的整体素质,加强**干部的理论修养。在**系统中,集中进行关于“女性心理学、科学健康、热点思考、领导管理”等内容的系列化专题讲座,促进知识更新,帮助**干部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新本领,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水平。

×年,为适应新形势,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推行电子政务,搭建**系统开放式网上办公平台,为各级**组织和广大妇女群众提供《**妇女工作》简报、数据运用、网上维权、主席信箱等多项服务。充实完善**局域网建设,各级**干部运用电子政务的水平得到普遍提高。抓好**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各级**干部的学习与培训,将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利用各种会议进行广泛的学习与交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将**各项工作项目化,调动**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压任务,在实践中提高干部的工作能力与业务水平。召开了由街、乡、社***干部参加的形势报告会,使全体干部了解形势,并且结合工作实际努力适应形势需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年,***在全系统大力倡导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理念,努力激发**干部学习热情,积极创造条件方便干部学习。不仅通过座谈会、研讨会、专题讲座等传统方式进行培训,而且在开展调查研究、对外联谊、举办活动、实施项目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干部进行学习和积累,有效地推进了**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同时对基层**主席和妇代会干部创新方式,更新内容,集中时间进行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新上任的妇女干部在服务基层妇女的实践中学习和锻炼,尽快进入工作角色,为打造出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干部队伍奠定了坚实基础。落实《—***人才建设规划》,发掘和树立女性典型,聚集各类女性人才,促进大**工作格局的形成。贯穿全年**的各类培训,以集中培训、专题讲座、国内参观、境外考察、调查研究、下派锻炼等多种形式,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提高了培训的层次性、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拓展组织凝聚人才。扩大横向女性联谊组织,处级女干部联谊会、港澳台侨工作委员会、女企业家联谊活动;通过调研建设人才库。继社区妇女、农村失地妇女及女性公务员情况调研后,开展文教卫体、公检法司、国有企业、非公经济等领域的女性人才状况调研。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初步建成***女性人才信息库。

×年,引导全体**干部认真学习和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努力研究社会变化,认清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把握党政工作重点,找准**工作切入点;研究组织发展,拓展工作网络,探索部门联合、职能融合、力量整合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政治、组织、联系群众的优势;研究工作创新,突破部室职责,将固定的部门工作进行弹性调整,采取中心工作制和工作项目化管理。继续做好我区女性人才现状的调查摸底工作,在教育、卫生、国企、非公经济等领域开展女性人才状况的调查,探讨解决女性人才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继续建设我区女性人才信息库,收集储备各类女性人才信息资料,分门别类造册登记,实行动态管理,定期向组织部等相关部门提供***女性人才现状及分析报告,努力探索女性人才脱颖而出的有效机制。

素质教育工作在**系统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对全区的素质教育工作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二、存在问题及措施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领导重视,加大素质教育的宣传力度

在进行自评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不同,领导对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同,使各项素质教育的工作在不同的地区推广发展的程度不同。素质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各级领导的进一步重视和支持,需要素质教育工作者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使更多的家长了解岁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使更多的家庭关注家庭信息化、网络化,使更多的妇女群众投入到技能培训中来。

(二)进一步整合社区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资源的社区共享

在自评工作过程中,我们看到,某些很受群众好评的活动或培训,因为场地、资金或人员等方面客观条件的限制,而不能继续开展。社区素质教育工作的推进离不开社区教育资源的进一步整合。要打破各部门、各地区的条块限制,实现社区资源的充分共享,充分利用幼儿园、学校等教育优势资源,开展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教育培训活动。

家庭教育培训的内容篇5

二、目的、任务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单位,是青少年学生接触最早,受其影响最深的环境。根据市教委要求,结合我校实际,为加强学校家庭教育工作,决定在原家长委员会的基础上,成立“家长学校”。“家长学校”是保证时间,确定内容,完善制度,通过分阶段,分层次,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家长进行培训,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子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家庭教育规范化,使学生在家庭中受到良好的教育,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三、实施步骤

1、家庭教育工作组织机构

家庭教育组织机构:

领导组组长:毛秀蓉

副组长:(家长委员会委员)

成 员:年级组长和各班班主任

2、本学期分层次、针对性地开办家长培训会。

培训时间培训对象培训内容主讲人第一周家长委员会成员讨论家长义工的问题家校通的使用选一家长为家长会作报告,题为《孩子成人在家庭》毛秀蓉家委会第二周全校家长家长参与学校管理,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成立义工队。家长作报告毛秀蓉家委会第三周家长义工从本周开始,家长义工开始活动毕业班家长会议家委会级长和班任第四周各班家长引导家长和孩子同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并要把过程写下,最好有照片,进行比赛。引导家长与孩子共读一本书亲子游戏班主任第八周后进生家长分析后进的原因,正确对待孩子的成绩。毛秀蓉五月份全校家长家长开放日。刘少怀六月份家长委员会总结家校工作,评选优秀家长家长委员会七月份全校家长安全教育,颁奖大会,布置暑假家长和孩子共读一本书毛秀蓉

四、培训制度:

1)凡授课者要认真备课,认真讲课,课后将讲义稿交回学校

2)受训家长应遵守时间,按时到校,认真听课,做好笔记。

3)受训家长要写课后心得体会,交回学校。

家庭教育培训的内容篇6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离不开妇女的参与、妇女的智慧、创新,农村妇女素质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全面提升她们的综合素质,已成为全社会和谐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近年来,余姚市妇联以培养新型农民为己任,“越位思考,定位工作”,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走出“三八”线,以社会发展大局为背景,积极寻找与社会各界联系的衔接点与切入点,全面开展农村妇女素质工程,教育引导广大农村妇女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发展意识,提高综合素质,树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生活质量和生活品位。

现状篇:夯实基础,形成妇女教育培训新格局

——底子掌握清。为了有利于学习培训活动组织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市妇联要求各基层妇代会组织对本村(社区、居)的女性的基本情况做到个个清。年起,为切实加强基层妇女组织建设,组织开展了五星级妇代会创建活动。其中即要求基层妇代会在调查核实的基础上,全面建立女党员、女代表、女能手、巾帼志愿者、全体妇女群众等群体的基本档案,促使基层妇女干部对本辖区内每个妇女的基本情况,特别是女性劳动力的培训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并要求制订了相应的分类学习培训制度、计划。

——阵地建设广。为确保妇女学习培训有地方可学,市妇联要求各基层妇联、妇代会重视资源的整合利用,除了乡镇(街道)劳动力培训中心主阵地外,切实加强基层妇女组织的阵地建设,因地制宜,建立妇女学校、家庭教育妇女教育点、远程教育接收点等。目前,全市已建有216所妇女学校,957个妇女家庭教育点,305个远程教育接收站点。这些阵地在组织农村妇女开展素质工程中,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同时,我们还积极借助全市各中小学、幼儿园256所家长学校,女性组织、企事业单位的社会教育培训阵地等,加强妇女素质的综合培训。

——培训形式多。为满足不同层次农村妇女在求知和就业发展方面的需求,我们要求基层妇女组织因地制宜,大胆创新,逐步形成了提升女干部能力的综合型培训、提升广大女性文明素质的知识型培训、促进就业转移的的技能型培训等培训模式,努力做到多管齐下,将知识传授与科学导航相结合,将提高自身素质与就业上岗培训相结合,将基本技能培训和订单、定向培训相结合,努力提升广大农村妇女的综合素质。

——培训内容丰富。面对基础素质参差不齐的众多农村妇女,我们坚持因人而宜,在农村妇女中开展以转变观念、提高素质、技能和创业能力等为主题内容的多层次、多门类、多样化的综合素质培训。近年来,全市各基层妇女组织开辟了计算机、家政服务、农家乐、插花艺术、缝纫、文明礼仪等30余种不同门类的培训课程,努力实现素质培训、科技致富、文明礼仪,绿色环保、科学教子、普法维权等“六进”农家。

——专家队伍优。为努力提高学习培训效果,近两年来,我市妇联组建了多个专家队伍组织。一是加强与大专院校的联系和合作,邀请高校有关专家组建高校专家技术指导队伍,目前全市有獭兔养殖、名茶培植及制作等方面的高校专家技术指导队伍10支;二是健全完善市镇两级科技指导服务中心、服务站的市内各级专业技术培训队伍,全市有科技指导服务队伍23支;三是组织专业大户形成专业技术帮扶队伍,目前全市有蜜梨种植、水产养殖等专业技术帮扶队伍8支;四是邀请全市40余名教育专家建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成立家庭教育讲师团、“教子有方”专家组织等;五是巾帼志愿者队伍由法律工作者、教育、卫生等部门组成。

——培训实效好。20年,我市各级妇女组织主办、协办农村妇女实用技术培训班250余期,培训妇女2.1万余人次,有近万名妇女就业;组织开展远程网络培训600余场,受益妇女近3万人。市镇村三级妇女组织共组织各类短训讲座农业新技术等知识讲座、咨询120多场次,发放各种资料5多万份。

特色篇:务实创新,打造妇女教育培训新阵地

——以各类政府培训中心为主阵地,促进农村女性就业、创业

一是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目标,用足用好政策资源,联合乡镇(街道)社保中心因地制宜地开展有针对性的农村妇女职业技能培训,推动农村妇女转产转业。近两年,共有3.7万名女性接受培训,近万名妇女实现再就业。如朗霞街道妇联培训的100名缝纫工全被当地一家公司录用;泗门、梨洲等乡镇(街道)开展丝袜花的制作培训,培训妇女150多人,现有近100人在为企业加工丝袜花。

二是整合就业服务中心资源,为农村富裕女劳动力创业就业服务。利用大岚镇的丹山家政服务中心,阳明街道的就业咨询服务站,梨洲街道的巾帼就业服务站,临山镇临浦村的村级巾帼家政服务站等资源,开展职业技术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提供职业咨询,介绍岗位,今年已服务近5000名妇女。如临山镇临浦村巾帼家政服务站,首期培训的50名农村女家政人员,在结业典礼上当场被当地企业一一雇用;丹山家政服务中心培训的大岚保姆,在宁波、余姚两地供不应求,出现了一保姆难求的局面。

三是开展实用技术等综合能力培训。充分利用各级培训网络、阵地资源、依托各类专家队伍,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实用技术,法律知识,文明礼仪,农业生产新知识、新品种、新技术,生产标准化、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相关技术知识,农业经营管理、市场贸易和信息收集与应用等方面知识培训等,开展手把手的技术传授、经验交流等互助活动,提高农村妇女综合素质。

——以远程教育网络为平台,提升妇女综合素质

一是定方案抓试点。结合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开展,市妇联把通过远程教育开展教育培训作为提升广大农村妇女综合素质和致富能力的重要途径。成立了农村妇女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余姚市农村妇女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对妇女培训工作的目标、任务、要求、措施、方法和步骤进行了明确,形成了完整的运用远程教育开展大规模农村妇女教育培训的工作方案。为推动全市农村妇女远程教育工作深入开展,市妇联还由主要领导亲自主抓,确定了试点乡镇、街道,邀请远教办技术人员上门进行技术指导,先行开展试点工作。在试点过程中,逐步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学习计划、工作措施,健全教学组织、活动登记、信息反馈等制度,在全市普及推广。

二是建阵地强保障。市妇联把建设妇女远程教育阵地,提高组织保障能力作为落实农村妇女教育培训效果的重要环节,分别在市、乡镇(街道)二级妇联设立了农村妇女远程教育辅导中心,在村一级结合妇女活动中心、妇女学校等建立农村妇女远程教育辅导站,并延伸到“妇字号”农业龙头企业、“双学双比”女能手和妇女家庭教育点20余个。目前,305个远程教育接收站点遍及全市各个村、居、社区,并已开始向有关妇女家庭教育活动点、文化中心户延伸,以确保远程教育对全市农村妇女的教育覆盖面。

三是重质量求实效。为提高教育实效,确保广大农村妇女能“进得来、坐得住、学得会、用得上”,市妇联针对当地农村妇女需求特点,收集了妇女维权、科技致富、妇幼保健、社交礼仪、家庭教育等各类课件12部,20余小时,并制作了以案说法、妇女维权、反暴力等法制宣传课件。年9月、07年3月,市妇联还分别邀请省家庭教育专家朱棣云教授、杭州市委党校马晓秋副教授作“家庭教育”、“妇女维权”等专场报告,高质量的培训讲座,同时惠及全市10000多名妇女。全市各乡镇、街道妇联充分利用各种时机,广泛组织农村妇代会委员、女干部、女党员、妇女代表、女能手、女能人、外来妇女骨干等利用远程教育开展教学活动。各村也相应制定了各自的学习培训计划,如市凤山街道胜一村妇代会,计划通过远程教育每年对全村1500余名妇女进行1遍轮训,目前,该村妇女已基本接受1次培训。

——以女性创业组织为依托,发挥培训辐射效应

一是利用女性创业示范基地,开展实地培训。如依托市科农獭兔场这个省级女性创业示范基地,一改常规培训理论与实际脱节的弊端,把课堂设在了獭兔养殖基地中,学员历时一个多月学习包括配种、养育、常见病预防和治疗以及兔皮的采收等所有实际养殖技术,使学员学到的技术更具有实际操作性。如:本地实地培训的6个女能手都发展了养兔业,其中苗美娣已有年出栏獭兔10000多只的规模。

二是利用妇女专业合作社,开展行业技术培训。如黄家埠镇果蔬专业合作社,由龙头企业——银树蔬菜有限公司为社员统一供种,统一技术培训,进行标准化生产,提高农户科技致富能力;杭州湾兔业专业合作社每年组织社员进行兔业信息交流、养殖技术培训,提高周边农户的养殖技术,推动了一方产业的形成。

三是利用女性创业技能培训中心,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如余姚市女性创业技能培训中心,依托市欣农兔业有限公司开展裘皮深加工培训,第一期培训100人都将在该公司就业。

目前全市共建立各级女性创业示范基地、科技示范基地6个,两年来,已开展各类专业技能培训2000余人次,其中市科农獭兔场共培训来自全国各地的兔农300多个。

——以家庭教育活动为着力点,导航现代生活新理念

一是充分发挥妇女家庭教育活动点的阵地作用。妇女家庭教育活动点是妇女代表联系户制度的深化和完善,是按照“地域相近,便于联系,便于服务,便于管理”的原则建立起来的宝塔型组织网络,以妇女代表、妇女骨干、妇女积极分子为中心户长的每个“袖珍型”培训基地,有相对固定的10—12户妇女家庭参与,以其教育规模小,灵活性强,对应性强的特点,深受广大妇女的青睐。在教育培训中,我们充分发挥这块阵地的作用,要求基层妇联、中心户长通过充分听取广大农村妇女的意向,采取因群而异、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针对不同的年龄和文化层次,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有针对性地组织妇女群众培训学习,每年不少于4次。教育内容的安排上,除每逢中心工作时,必须及时传达市、镇、村的中心工作,宣传沟通,营造氛围外,其余相关的家庭教育等科普知识按类别进行针对性培训,注重实际需求,收到较好效果。

二是充分发挥主题性活动的家庭现代生活理念导航作用。自去年以来,市妇联着眼提升妇女群众的综合素质,在广大农村家庭中积极倡导现代生活新理念。通过编发宣传资料、组织法律进村、开展法律电视大赛、制作维权专题片等方式,倡导学法守法理念;通过发放“知荣辱,扬新风,共创和谐家园”全市家庭倡议书,组织“知荣辱,扬新风,共话和谐家庭”电视论坛,开展“十佳新余姚人家庭”评选活动等,倡导家庭和谐理念;通过组织东风小学“1+6节能环保进家庭”主题现场会,开展“绿色家庭”评选活动等,倡导家庭环保理念;通过组织科学营养生活方式咨询活动,开通“教子有方”家教心理咨询广播热线等,倡导科学生活理念;通过组织“文明余姚”组合型单亲家庭陶艺大赛,开展“浦发之约”困难母亲家庭子女冠名助学活动等,倡导全社会团结互助理念。

探索篇:正视不足,寻求妇女教育培训新举措

——调查研究,了解存在不足

一是农村妇女教育培训普及面还不够广泛。虽然各级妇联和教育、科技、劳动、农业等相关部门千方百计为农村妇女教育培训提供服务,但由于农村妇女人多面广,且文化层次及经济发展程度参差不齐,教育培训环境差别很大,目前,其接受教育培训的普及面还不够广泛,甚至还存在着教育死角。

二是农村妇女教育培训经费缺乏。由于有些乡镇(街道)行政村对提高农村妇女综合素质的认识程度不高,重视程度不够,开展教育培训所需的经费难已得到保障,限制了此项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三是农村妇女教育缺乏有效的工作机制约束。农村妇女教育培训涉及面广,妇联、教育、科技、农林都担负着相应的教育职责,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工作机制,影响了各种教育资源的充分整合和合力的形成。

——积极探索,寻求良方举措

一是要大力加强面向社会,尤其是广大妇女进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教育的宣传力度,进一步促进性别平等意识及妇女自我发展意识的觉醒,培育“四自”精神,帮助妇女转变观念,增强接受教育培训、学习的自觉性,以实现“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转变。

家庭教育培训的内容篇7

一、目的目标

家风是社会风尚的基础,全系统上下要高度重视党员家风建设工作,组织党员干部带头“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全系统营造出自觉传承、自觉建设的良好氛围,进而带动广大职工深入参与,以家风带民风,以民风促社风。

二、主体项目

(一)做好县“家风办”布置的系列规定动作。将家风建设纳入“两个责任”落实机制,纳入作风建设常态化监管机制。党员干部践行的家规,纳入单位党建、精神文明、党风廉政、干部教育培训、科学跨越发展目标的考核内容。

(二)党员干部带头普及家风文化。要加强党员干部家风家训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带领家庭成员先学先行,以身作则遵守家规。

(三)推进志愿服务和文明共建。开展交通文明引导、邻里一家亲、社会公益等志愿服务活动,组织文明参创单位结对共建,发挥文明单位作用,全年开展家风内容活动1次以上,加强家风文化影响和道德力量渗透,促进全社会崇德向善、文明向上。

(四)“创建廉洁家庭,树立清廉家风”系列活动。开展“创建廉洁家庭,树立清廉家风”系列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及家属子女接受“三警一线”教育,座谈交流心得,发出廉政倡议,签订助廉承诺书,家庭成员同守廉洁阵地,共建幸福港湾。

(五)廉洁家风宣传教育。要将廉洁家风纳入中心组和党员干部学习内容,廉洁家风与“五德”教育、“廉能”共建行动相融合,开展形式多样的宣讲活动,促进党员干部耳濡目染、廉洁自律。同时,加强纪律审查对象不良家风剖析,组织开展警示教育活动。

三、组织机构

(一)领导小组。成立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家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局党委书记任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各科室、各直属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家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家庭教育培训的内容篇8

教育培训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基本环节。2012年以来,泰州市紧密结合自身发展需要,因地制宜,通过中职教育、技术培训“两只手”抓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全市年均招收农民中职学生1000人、培训农民近3万人、认定新型职业农民2500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成效连续3年在江苏名列前茅。相关部门统计,泰州市现有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家庭农场主、专业技术能手中94.6%系农广校中职教育、技术培训班毕结业学员。通过新型职业农民的示范带动,全市有85万户农民家庭采用了种、养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每户年增加经济收入2200元左右;许多村也摆脱了“后进村”的帽子。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在全市产生了积极广泛影响。农广校在农民教育培训中的基础地位、主渠道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一、曾经的难题

泰州市在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中,曾碰到农民难组织、参学参训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等困难。究其根源,主要是因为教学内容陈旧,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内容枯燥,激不起学习动机兴趣;学科本位思想严重,脱离学员实际和社会发展特别是农业发展的需求。教育培训过程中,没能充分挖掘农民的需求点、没能有效满足农民的需求。

教育培训是为培养人而构建的社会活动体系,它的核心问题是引导和规范人的发展,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首先要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有效培养人的问题。

二、现在的模式

泰州市通过多年的实践、摸索,形成自己的特色,总结为“5w1H1o”模式,即:why――为何教(目的、目标);what――教什么(内容、过程);who――教谁、谁教(人员、对象);where――哪儿教(地点);when――何时教(时间);How――怎样教(方法、途径、措施);open――开放教。

(一)明确目标(why),理清方向

当前,我国传统农业正向现代农业转变,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方式正向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生产方式转变,农业生产正从依靠传统经验向依靠现代科技转变。现代农业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高素质的劳动者,传统农民迫切需要“改造”成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职业化”的新型农民。我们把新型职业农民的基本素质、能力要素作为教育培训的基本目标和要求,结合“三农”实际,优化教学内容,合理确定每门课程的知识、理念、技能、方法等教学培训目标和教学培训实施过程中每节课、每月的阶段性目标。充分发挥好培养目标的定向作用、调控作用和评价作用。

(二)产学结合(what),优化内容

开展农民教育培训需要深入农村,充分了解、考虑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农民的利益和需求、具体生活现实、实际的思想状况、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确定教学培训内容,采取恰当的教育培训原则、实施方法,否则,教育培训将成为教育者自己的独角戏。

对农民而言,其最大的实际就是生产实际、产业实际,因此农民教育培训必须围绕农业生产和主导产业来进行,实行与普通全日制学生接受的“学院派”专业学科教育不同的产业教育。冬小麦是泰州地区主要的生产品种,一般10~11月播种,翌年5~6月成熟。在教学过程中,将生产过程分为播种、越冬、拔节、抽穗扬花、收获等几个关键期,在不同生长期,分别讲解不同模块内容,如在越冬期着重“减灾防灾技术、越冬田间管理、农业气象”的内容讲解。整个教育培训过程围绕实际生产需要编排课程、安排教学内容,“理论、实践有效结合”。此外,增加《农村常用法律法规和政策》、《实用数理化》、《语文基础》、《农业基础知识》等基础知识、科技文化、民主法制等方面课程。

将实践中农民喜欢的内容整理、编写成培训教材、资料,目前,已出版《农业基础知识》、《泰州市稻麦周年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明白图》、《芋头栽培》、《农事实用旬历手册》等教材68种。

实践表明,有效开展农民教育培训要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三)选好对象(who),夯实基础

农民既是教育培训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他们不是教育培训者可以任意涂抹的白板或加工的素材,不仅会把自己的社会生活经验和个人需要、兴趣、情感与希望带入教育,而且会在教育培训活动中有自己的判断、选择、构建与评价。他们已有的发展水平、倾向和当下的心态,是他们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也是教育培训活动的起点。因此,对农民开展有效的教育培训需要找准需求点,并能有效满足需求。为此,泰州市各级农广校通过座谈、问卷等方式开展调研,准确了解农民教育培训所需、产业发展现状等基本情况,据此形成农民愿学、产业所需的教育培训主菜单。坚持“普及性培训”与“专业性教育”相结合,对产业规模大、教育培训意愿强、自身文化基础好、学习积极性高的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骨干、农村经纪人、农机手、科技示范户、农村基层干部、乡村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人员、农业企业和场圃职工、在乡返乡青年等开展系统的中职教育,并优先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

在选准培育对象的同时,加强培育主体建设。积极探索构建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为主体,农技推广机构、中高等农业职业院校、农业科研院所、成人教育中心校、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广泛参与的“一主多元”的教育培训体系。面向农业主管部门、农业推广机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和社会组织,选聘具有相关技能、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农村实用人才,建立地市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师资库,在全市范围内合理调度师资。目前入库教师已达929人。泰州地区已经建立起市级校、县级校、基层教学点三级完整教学组织体系,并在乡镇农技服务中心建立学员辅导站,实行“一对一”的全程服务。

(四)村头办班(where),服务需求

调查结果表明,广大农民最愿意接受的教育方式是现场教学,最愿意接受培训的时间是1~2天/次,最希望培训的地点在本村。泰州市各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构主动下沉办学重心,积极与乡镇、村开展联合办学,按照“基层组织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强,村风正、民风纯,农民参学意愿强,产业发展好”的标准选择基层办学点,建好基层教学班。充分发挥农广校“立足农业、贴近农民、服务农村”的优势,坚持到村田头、农民家门口办学,让农民在家门口随时“就近”接受中职教育和技术培训。

2009年9月至2015年底,泰州地区各级农广校共举办89个涉农专业农民中职教学班,招生近6000人;每年举办技术培训班300多期,培训农民近3万人。其中,涉农中职教育仅有4个教学班设于市区(占教学班总数的4.5%),乡镇、村、农场、农业园区等教学班85个(占教学班总数的95.5%);5987名学生中,仅213名学生在市区上课(占学生总数的3.6%)。技术培训教学班全部开设在乡镇、村组、田头。统计发现,市区教学班学生学期平均出勤率为79.7%,基层教学班学生学期平均出勤率为96.3%。实践表明,在村办班,方便农民、有助于提高其参学积极性,能有效实现技术、知识、技能与农民的“零距离接触”,实时帮助其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五)把握节点(when),提升效果

办学过程中,紧紧把好两个关键点:一是农业生产关键期,二是农闲时间。在农业生产关键时期,组织教学人员深入学员生产一线,分片、分组开展现场指导、田头教学,开展面对面的教学、辅导。农闲时段,我们结合农时、春夏秋冬季节的不同,根据农民学员需要实行弹性学时制,每周组织1~2次集中教学活动,并根据不同的季节安排每季的上课时间。这样不仅适应教学的要求,更充分考虑到了农民务工从业的实际需求,解决了学习、生产、家庭三者的矛盾,调动了农民参学的积极性。

(六)“双轮”驱动(How),多样教学

泰州地区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始终坚持中职教育、技术培训两轮驱动。把符合中职教育入学条件、具有相同产业背景、相同教育培训需求的农民就近聚集到一个点,组成教学班,纳入中职在籍生管理,对其开展系统的中职教育,并以中职教育为契机开展规范的系列长期服务。因身体、年龄、学习能力等原因不能进入中职班学习的,则对其进行专业技术的培训。通过努力,实现应教、应训农民的全覆盖。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与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日常教学,生产过程中需要学员弄清“为什么”或“是什么”时,按照中职教育的规范要求开展教学;而讲解“如何做”,需要突出某一项专门技能时,则采用培训方式、按照培训的要求进行。两者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的学员除学习畜牧基础、动物疾病防治基础等理论课程外,还需参加发酵床养猪等技术培训。参加葡萄、甜豌豆种植技术培训的学员,还需学习植物生产与环境等相关的、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为什么”、“是什么”、“如何做”紧密结合,相互依存。

考虑到地区、产业、学员年龄、知识结构等方面的差异性,采取分类分层级教育培训的方式,实行“同产业、同地区、同年龄段”学员“同教育培训”的四同要求。教学过程中,坚持直观性教学和生活化原则,通过现场观摩、田头示范、一线指导、实地操作、“师带徒”、播放教学片等方式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在短短5年时间里,泰兴市培育葡萄、甜豌豆种植能手近1500人,葡萄、甜豌豆的种植面积从几亩发展到全市1万亩、25万亩。加强与示范性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的联合,发挥农场的示范作用,组织学员到农场实习,让学员“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

(七)全程开放(open),汲取能量

农民教育培训实行全程开放模式。农民学员自由选择学习专业、内容;面向全社会开放式选聘教师,实行动态管理;教材等教学资源因需不断更新、充实;教学体系、基地建设、教学手段等不断完善。

泰州地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看似农业部门在搞,实是全社会在参与、在支持;泰州各级培育实施部门不断从发展的时代汲取能量、整合利用社会资源,壮大自身教育培训实力、巩固基础地位、发挥主阵地作用。

三、实际的效果

从泰州的实践看,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取得了明显的实效。

一是提升了农民从业技能。通过教育培训,农民不但学到了专业理论知识、更新了观念,而且掌握了实际技能。从统计的数据看,近几年涉农专业中职教学班农民学员中级技能鉴定合格率为89.2%;技术培训班学员初级技能鉴定合格率为48.2%。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的不少学生能利用经济基础课程中学习的市场供求规律分析猪肉价格走势、预测猪肉需求量,科学调控生猪生产量,简单的几个经济规律,成为农民致富的法宝。

二是促进了镇村产业提升。姜堰区农广校在桥头镇举办以家庭农场主为主要对象的农作物生产经营专业中职教学班和小麦水稻周年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培训班,将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关键技术、高产高效措施完整交给农民。200多名学生成了种植能手、经营高手,其中176名学员成为了家庭农场主。截至2015年底,桥头镇全镇7个村土地已全部流转,全镇共流转土地25990亩,占耕地总面积的97.89%,建有家庭农场184个,已有59个家庭农场进行了工商登记,基本实现了全域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桥头镇成为全省有名的家庭农场发展示范镇。

三是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从泰州地区的实践看,教育培训能增强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意识,改变其精神面貌;能在村兴起爱学习、比创业的风气。同时,办学能及时将上级惠民利民政策传达给学员,调动了大家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也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泰兴市农广校在黄桥镇祁巷村举办观光农业经营专业教学班,办学过程中,邀请专家进行产业规划、联系政府部门提供政策服务,开展农业资源与环境、休闲农业、乡村厨艺与饮食服务等内容的教育教学,全面提升农民素质。几年时间里,过去有名的贫困村,变成了全市有名的经济发达村(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609元),成为“江苏省民主法治示范村”“江苏省现代农业示范村”“泰州市全面小康建设先行村”。

四是实现了农民致富。教育培训让不少农民致了富。泰兴市分界镇农民王君因服装加工订单不足改行想办养鸡场,但缺乏技术、信心不足。参加村里中专班学习后,他不仅学会了喂鸡和孵化、防疫等关键技术,也更新了观念、坚定了信心。目前,他已拥有一家10万多羽蛋鸡的养殖场,还成立销售协会,向村民收购甜豌豆向东南亚国家销售,年纯收益达500万元。在他的带动、指导下,不少农民走上了富裕路。

家庭教育培训的内容篇9

(一)全国各地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现状与成绩

近五年来大多数地区采取了措施,出台相关指导性文件,普遍开展了“共享蓝天”等关爱行动,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对贫困家庭进行济困扶助和指导服务。

1.党政领导对流动、留守儿童工作重视,形成多部门合作的工作格局

相比于对其他人群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很多省份对流动、留守儿童的重视程度最高,均建立了党政领导、多部门合作的工作格局。如云南省、黑龙江省妇联均组织协调十余家相关部门联合下发“关爱留守流动儿童”的相关文件。甘肃省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副省长担任总召集人的联席会议制度,将涉及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的教育、民政等16个政府相关部门全部纳入,各地均建立了留守儿童工作领导机构和工作制度,构建了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司法五大关护网络。

2.探索校外托管机构建设,深化“家长”模式

调查发现,在阵地保障上,各省积极筹措资金用于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场所的建设。如:2010年,安徽省政府将农村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建设纳入全省33项民生工程,计划3年在全省2万所农村小学、1308个乡镇建设留守儿童之家。在服务模式上,“托管家园”和“妈妈”成为开展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的主要模式。如:湖北省开展了“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行动”,其中实施了“11135工程”,即开通1条留守流动儿童维权服务热线,创办10个留守儿童托管中心,创建100个留守儿童服务站,招募30000名“爱心妈妈”,安装50000部亲情电话。重庆市、杭州市、长春市均开展了“家长”行动,参与家庭数万乃至数十万。北京市西城区创新活动形式,将不同年龄段的未入园流动儿童组织起来成立了“四环游戏小组”。2007年广东省开展了“爱心父母牵手困境儿童志愿行动”,2010年该活动建立健全项目各种标识要素和行动规则,建立活动长期开展的网络平台和爱心父母的支持系统。

3.动员各方力量,做好困境儿童教育、救助工作

调查发现,家庭教育工作专项经费不足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各省积极募集资金用于流动、留守及其他困境儿童的帮扶工作。广东省帮扶困境儿童总数40万人次,帮扶款1.5亿元。黑龙江省共开展关爱活动4000余次,募集资金(物资)约5千万元,救助儿童5万余名。

4.开展家庭教育培训,全面提升监护人素质及家庭教育工作者的指导和管理能力

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涉及的人群主要是三类:管理者、指导者和家长。调查发现,一些地区为提升家庭教育工作者的指导和管理水平,开展了针对特殊群体的培训工作。如:云南省举办了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示范家长学校管理人员培训。重庆市举办了首期争创农村留守儿童家长学校示范校骨干培训。黑龙江省建立了30所流动人口子女、农村留守儿童家长学校,注重面向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的咨询、指导。北京市丰台区在流动人口子女学校成立了全市首家流动人口子女(家长)法制学校,将流动人口子女及其家长同时列为法制学校宣传教育对象。

(二)全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问题与不足

1.流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政策不断完善,但对政策落实的力度不足

从党政与家庭教育主管部门出台的文件来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工作组织形式、内容都进一步明晰,从宏观的关爱支持趋向对家长的直接指导。但从实际工作成绩来看,尚未全面体现政策指导的内容。当前的留守、流动儿童工作以关爱、帮扶等活动为主,真正开展对儿童家长的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的较少,政策落实的力度不足。流动、留守儿童之所以成为一个问题多发群体,最主要的原因是父母关爱和管教的不足。因此增强流动、留守儿童家长的责任意识、关爱孩子的情感,掌握教养技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尽管当前相关政策文件的核心内容是引导和帮助留守、流动儿童家长增强家庭教育的责任意识,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但基层开展的活动多是直接针对流动、留守儿童的关爱、帮扶活动,这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流动、留守儿童的困境,但是这些治标不治本。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种救助活动对于庞大的流动、留守儿童群体无异于杯水车薪。而且在采取“家长”、“留守儿童托管”措施的地区,一些留守、流动儿童的父母更加安心地将孩子交给托管机构,没有后顾之忧地外出打工,甚至连春节都不与孩子团聚,与活动的初衷出现了背离。因此从政策层面上来看,在抓政策制定的同时,还要抓政策的落实,抓效果的评估;变指导性文件为可执行的目标任务,并确保有效的保障措施。

2.管理系统有待完善,缺乏统筹安排

(1)各管理部门缺少协调沟通

目前中央多个部门,如教育部、民政部、妇联、关工委等,都在参与全国的家庭教育工作。多部门管理的格局,有助于从多角度开展工作,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和体系,让家庭教育工作在短时间内有较大发展。但是目前各个部门之间缺少完善的沟通协调机制,合作还仅限于一起指导文件、开展调研的层面,在具体的管理和指导工作上大多是依托各自的体系展开,没有系统的分工,经常出现一些工作重复做、一些工作没人做的局面。相互之间也缺少信息和资源的共享,影响了指导工作的成效。

(2)地方的管理体系、管理政策仍需完善目前各地都出台了一些针对流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服务的政策,但是这些政策过于笼统,没有明确责任部门和具体的工作内容,考核评价也不规范,工作人员也没有接受过专门培训,大多是教育或妇联部门的工作人员兼职搞家教指导工作。家教指导工作任务重,难度大,由于缺少强有力的推进机构和专业人员,各地家庭教育工作的进展比较缓慢。

3.指导机构数量不足,指导阵地有待开发

(1)针对流动、留守儿童群体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构数量不足,质量有待提高由于流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特殊性,往往更需要个性化的指导服务,目前针对流动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构的数量还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与此同时,留守、流动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活动的质量普遍不高,持续发展困难。例如,广东反映针对流动、留守儿童家长的指导工作普遍存在缺经费、缺场地、缺师资、组织家长学习难的“三缺一难”现象。山东也强调针对留守儿童的家长学校的管理制度不完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教学内容不够科学规范,教学质量有待提高。经费不足、人员缺少培训也是困扰其他各省市家庭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目前经费困难一方面是和国家投入的经费总量不足有关系,另一个原因是流动、留守儿童的工作经费往往用于活动室的建设、疾病救助、助学等方面,真正用于流动、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经费非常少,严重制约了指导服务和人员培训工作的开展。

(2)社区和企业在流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的作用有待加强据本次调查研究统计,全国目前已建立幼儿园、中小学校家长学校35万所,是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主要阵地,但受资源和工作体系的制约,各类家长学校在开展针对流动、留守儿童家长的指导服务时存在不便。同时,在校学生不能覆盖所有流动、留守儿童群体。社区、企业组织流动、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本应更具优势,但目前建立的街道、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构仅有5万所,企业的参与率更低,这和实际的需要还相差太远。

4.指导服务的对象主体存在易位,指导服务的针对性不足

(1)实际工作中未体现“家长”的主体地位每种教育活动都有其特定的指导对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对象是指新婚夫妇、孕妇、18岁以下儿童的家长或其他监护人。“家长”是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主体,而当前实际工作中主要指导服务的主体是“儿童”。其原因之一是针对家长的指导服务难度要大得多,面临着很多的实际问题,如人员分散不易组织,文化素质参差不齐,需求各不相同,培训周期长、见效慢等。

(2)流动、留守儿童中的低龄和大龄群体更易被忽视从留守、流动儿童的年龄结构来看,在全部留守儿童中,0-5周岁的占27.07%,6~14周岁的占55.37%,15~17周岁的占17.56%;在全部流动儿童中,0~5周岁的占27.97%,6~14周岁的占44.43%,15~17周岁的占27.59%[4]。可见,学龄前及义务教育后的流动、留守儿童数约占到全体流动、留守儿童总数的一半。然而,这部分儿童及其家庭往往不是中、小学家长学校能够覆盖服务的对象。他们的家庭教育又不容忽视,就学龄前儿童而言,早期家庭教育决定了其生长发育、认知发展、情感及社会性等诸多方面;就义务教育后儿童而言,求学与就业中的诸多问题均亟待解决,同时,有数据表明这些大龄流动儿童已成为犯罪高发人群,他们的家庭教育亟待加强。

(3)流动、留守儿童是需要被区别对待的两个群体流动、留守儿童同样是受人口流动产生的群体,但其境遇的改变及因此带来的一系列生活和心理的改变却截然不同。有研究比较了两类人群其环境资源的不同,同时两类儿童的家庭互动模式也不同,其家庭功能及由此产生的家庭教育问题也截然不同。但从调查的情况来看,一般活动并没有将两类家庭区分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而仅把“流动”和“留守”视作两个连续的“词汇”。

5.指导服务的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

(1)活动流于形式,专业性不足在调查中,我们看到针对流动、留守儿童家长的指导服务呈现出一种“过节性”重视的状态,只有在过重要节日时,或政府出台了相关文件时才开展活动,其他时间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浅层原因是针对家长的指导服务难度较大,深层原因是指导人员的非专业化问题。中国从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的人员以非专业人员居多,工作人员往往缺少流动、留守家庭指导服务方面的培训,不知道指导工作如何开展,因此流动、留守儿童工作的内容上体现出重对儿童的“情感补偿”,轻对家长的“效能训练”的特点。因此,投入专业工作队伍、进行人员的专业化培训、开展专业指导服务项目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基础。

(2)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研究不对接在调查中,很少有地区提及开展过针对流动、留守儿童家庭的相关工作与实践研究。同时,本研究发现在目前发表的相关文献中,一般仅限于对问题的研究及一般性建议,很少有对干预及其效果的研究。理论与实践存在差距,这是今后实践和研究工作需要提升的空间。

二、对中国流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思考与建议

1.对政策文件落实的建议

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政策的制定既要考虑政策的全面性,又要考虑政策的实践指导价值。从政策的文本分析和各省的实践情况来看,当前政策存在两大落实难点。

第一,引导和帮助留守、流动儿童家长的责任意识,提高其能力水平。这一点从近十年的政策来看是在不断的明晰并愈加强调,但在落实中的关爱活动多、直接指导少。原因可能在于指导者的能力不足及指导服务渠道不畅。因此在政策落实中首先要加强对指导者能力的建设、理顺对家长开展指导的渠道,如加强在劳动力转移中的家庭教育指导,以及对学校、社区、企业单位等社会支持网络的建设。另外,各地在制定家庭教育发展规划时要制定配套的评估标准,切实推进政策的落实及对政策效果的评估,保证各项指导工作的完成。

第二,从新的政策文件看,强调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向困境儿童及家庭提供家庭教育基本公共服务,这一提法对政府角色提出了更高要求。一般来讲,对于成人进行的教育旨在提升生活品质,属于支持性公共服务。但对于流动家庭而言,它牵涉到社会的发展并对个体的生存状态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国个别省份已经将家庭教育指导作为地区发展的战略部署,为实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而进行。如何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公共服务体系是需要政府、研究者及实践工作者共同解决的难题。

2.对组织管理的建议

流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涉及人群分布广、层级多、差异大,完全由一个部门承担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在现有资源和体系上都不现实,由各级妇联、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多部门联合推进的工作模式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还会保持,因此目前的重点是继续完善这种工作模式。第一,政府应提升在家庭教育工作中的角色,合理设立家庭教育职能部门,加强对家庭教育特别是流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监督和管理。第二,科学分工,根据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需要和各部门的优势合理划分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和指导人群,实现人群的全覆盖和各项指导内容的全落实。第三,建立部门间的沟通协调机制,妇联、教育等部门虽然有分工,但是在各项工作上经常有交集,因此有必要建立沟通机制,如定期召开各部门参与的工作会,互通信息、共享资源。第四,完善基层的管理机构和管理政策,注意理顺上下级关系。第五,尝试以项目化运作的方式,建立横向的业务联系,打破以往工作运行以“体制内”进行的传统方式。

3.对健全指导服务阵地的建议

加强街道、社区、企业家庭教育指导力量,完善流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网络,进一步提升家庭教育指导者素养;发挥社区功能,帮助流动家庭提升家庭外社会资本;利用社区活动中心、远程教育网等资源,宣传家庭教育知识,提供多元化的指导服务;建立稳定的专家队伍、师资队伍及志愿者队伍,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加强企业的社会服务意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参与度。

4.对指导服务活动的建议

活动的最大价值在于它的切实效果,而活动的针对性即对问题的明晰是保证活动效果的前提。在家庭教育指导的层面上,应确立以家长为主体的意识,帮助家长转变观念,与孩子建立起一种平等的相互尊重、理解、双向沟通的亲子关系;加强对学龄期前后流动、留守儿童家庭的家庭教育状况的研究和指导;有针对性地研究和解决不同群体面临的问题。如:为学龄前流动、留守儿童的家庭提供营养、保健、认知发展、情感及社会性等培养与教育的早期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为大龄流动、留守儿童的家庭提供法律、社交、职业规划等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为留守女童的家庭提供安全教育、权益保护、青春期教育等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为流动儿童家庭提供社会融合指导服务;为留守儿童家庭提供亲子沟通指导服务等。

5.对指导服务专业化发展的建议

家庭教育培训的内容篇10

关键词社区教育;新时期;全民性;多元性;时代性

社区教育是以社区为依托、以全体社区成员为对象、以提高社区成员整体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形式。它指基层社会组织或社区工作者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对社区成员施以各种形式的教育;以提高社区成员整体素质的社会教育过程。它一般由地方教育当局和社会教育团体、学校合作,组织志愿人员等,利用本社区内原有教育设施开展活动,也是西方一些国家为满足社区需要、促进社区发展,由社区内成员决定并参加的一种社会教育活动[1]。

社区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生事物。它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是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在总结原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社区教育的经验,从国内不同地域出发,通过试点逐渐发展起来的。它的出现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党和政府、教育界、社会团体等都对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社区教育在我国已卓有成效地开展起来,特别在一些大城市和沿海地区更是如火如荼地进行,对当地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现就新时期我国社区教育的功能及内容的拓展作一些探讨。

在我国,社区教育以其灵活的办学形式、丰富的办学内容,迎合了不同层次人们的学习需求,特别是社区内人们对各类形式的文化生活教育的需求。www.133229.Com接受社区教育的人们,不受年龄、职业等的限制。社区内的居民只要有学习的需求,便可以不同的方式接受不同内容的教育或培训,这种教育和培训在相当程度上也弥补了我国正规教育的不足[2]。

开发社区教育是优化教育资源、提高办学规模的需要,是丰富社区成员业余生活的需要,也是我国尽快建立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社区教育是一种多形式、多规模、多层次,覆盖社区各行各业的教育体系。笔者认为:新时期社区教育的对象应是全体社区成员,要包括在校学生、离退休老人、外地居住在本社区的人员、待业下岗失业人员、特殊教育对象(包括残疾人和刑满释放人员)等。社区教育的功能和内容除了原有的成人学历教育、岗位培训、继续教育外,还应包括青少年的校外教育、待业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教育、农民工的进城就业及返乡创业的培训、特殊群体的帮教教育,社区成员的余暇教育等[3-4]。

1成人学历教育

所谓成人学历教育,即对成人实施与普通学校教育系统相称的系统的中等和高等教育。按国家规定的教学计划修完课程,经考试合格后授予相应学历证书。一般可通过课堂教学、函授学习、广播电视教学、远程教学、网络教学、自学考试等多种形式进行。

成人中等教育是对完成初等教育或未能达到中学毕业程度的成人施行的学历教育。从1987年后,我国成人中等专业教育突破了单一的培养规格,推行3种证书(毕业证书、单科证书和专业证书)制度,这种教育加快了培养多规格的中等专业人才的步伐。

成人高等教育是在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成人高等专业的学历教育,培养相当于普通高等学校专科或本科水平的专门人才。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主要形式有职工业余大学、广播电视大学、高等函授学院、管理干部学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

2成人非正规教育

成人非正规教育,泛指在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学制要求范围以外的各类教育活动,如各种政治、文化、技术、业务短训班及学术讲座、岗位练兵、读书活动等。

2.1职工培训

一是技工教育。对技术工人进行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的培训,包括技术工人上岗前培训、在岗工人的提高培训、晋级培训、转岗培训和各种应急培训等。二是技能教育。即对受训练人员实施动手操作能力的培训。目的在于帮助受训人员在实践活动中运用和掌握有关的技术知识。在职工培训中,加强技能教育是整个培训过程中一项主要和基本的教学任务。三是成人中等技术教育。即以成人为对象的培养中级技术业务人才的教育,目的是提高现有劳动者的技术业务素质,适应社会各种职业对熟练劳动力的需求,它包括在职提高和转业换岗教育3种。

2.2待业、下岗人员培训

待业、下岗人员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中的必然产物,也是社区教育中新涌现出来的一个课题,是社会的热点。将这些人员组织起来,进行文化、政治和专业技术教育,使其具有一技之长,然后根据企业、事业单位的招工条件,向用人单位推荐,实行双向选择就业,或鼓励其自主创业并从经费技术方面进行扶助。

2.3农民工进城就业及返乡创业培训

即国家实施阳光工程,目的是通过此项培训使农民工了解有关的法律法规,掌握1~2门实用技术,熟悉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以便在社区更好地就业并为社区的两个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2.4特殊群体的帮教教育

特殊群体包括残疾人和刑满释放人员。残疾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需要社会的特殊关照,应该帮助他们树立生活的信心,授予他们一技之长,使他们依靠自已的努力赢得人生的尊严。刑满释放人员是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做好这部分人的教育转化工作是关系到一个社区能否安定的关键。社区应从多方面关心教育他们,帮助其顺利就业。

3青少年校外教育

青少年的校外教育是社区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它是与在校教育相辅相成的统一,是以培育“四有”新人为宗旨的一种教育形式,也是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的统一,是学校教育向社区的延伸,是学校教育的社区化,即发挥社区力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社会实践锻炼,并且把学校变成社区教育的主阵地。学校教育社区化,可以使学校冲破封闭式教育的束缚,更好地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可以促进教育体制的改革,加速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一体化进程,从而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主要任务是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配合学校教育,开展各种适合青少年年龄特征的有关政治思想教育、文化艺术、科学技术、文娱体育、公益劳动等活动,陶冶共产主义思想道德,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促使青少年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4社会闲暇教育

社会闲暇教育是在闲暇时间进行的使学习者在信仰、感情、态度、知识、技能和行为等方面产生变化的教育,目的是使闲暇者正确判断闲暇行为价值、选择闲暇活动、确定个人的闲暇目标等能力得到提高,内容主要包括思想道德教育、科学知识教育、计划生育教育等,以生态其环境保护教育,培养高尚志趣,增进身心健康,适应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4.1社会公德教育

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各种场合,以各种形式和方式,有目的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的道德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习惯形成和发展。公德教育的内容遍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加强这方面的教育有利于和谐社区的创建和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社区应将公德教育作为一个重点来抓。

4.2成人法制教育

成人法制教育是对成年人进行国家法律制度知识、守法的普及教育。法制教育的基本内容是宪法、刑事诉讼法、婚姻法、经济合同法、环境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以及其他与广大公民有密切关系的法律常识。要发挥报纸刊物、广播、电视及橱窗、板报、画廊、幻灯、展览等大众媒介的作用,向群众进行遵纪守法的教育。文化宫、青少年宫、文化站、俱乐部、影剧场以及乡镇文化中心等群众文化阵地,也可运用电影、戏剧、曲艺等文艺形式进行宣传教育。

4.3科普教育

科普教育是有目的地广泛传播人类已经掌握的实用科学知识和技能以及先进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的社会教育活动,内容包括科学技术的概念、理论、技术、历史最新成就、发展趋势和作用、意义等,任务是面向经济建设,面向人民群众,面向基层单位,从实际需要出发,通过教育、培训、讲座或展览、创作出版、科技交流等活动形式,帮助人们增长科学知识,提高技能,改善人民生活和增进人民身心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4.4大众教育

根据社会群体的利益,为尽力满足群体的发展,改善生活质量,在家庭、学校和工作单位以外开展的非职业性、娱乐、体育或文化知识性的集体活动,这些活动的目的在于发展个性和集体观念,适应各种年龄层次的人。

4.5老年教育

老年教育是一种根据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和志趣而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也是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对老年工作提出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选、老有所乐”的方针,让老年人既能保持身心健康欢度晚年,又能量力而行继续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作适当贡献。老年教育的内容一般要结合老龄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兴趣,可开设一些相关的课程,如保健卫生、营养学、语言文学、历史、地理、书法、绘画、摄影、园艺等,学习方法可以灵活多样。

4.6妇女教育

妇女教育是根据女性的特点和需要,为提高妇女素质和社会地位,保障其合法权益而进行的教育。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启发妇女自尊、自爱、自重、自强教育,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教育;理想、道德、纪律教育;科学文化和技术业务知识教育,婚姻家庭知识教育和妇幼保健知识教育等。

4.7家庭生活教育

家庭生活教育是在体力、智力、情感、经济、身心诸方面促进家庭发展和幸福的教育。内容包括识字、计划生育、防止性病和婚外孕、妇女作用和就业、卫生保健、农业发展、营养、住房和家庭人际关系等,或通过社区的广播、电视、报纸等宣传媒介实施。

5结语

总之,社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服务、带动社区,因此,要进一步扩大社区教育规模,拓展社区教育的功能,发挥社区教育的的作用。只要社区需要,社区教育就应千方百计地满足要求,提供优质服务,使社区教育的发展处在常变常新的动态平衡之中。社区教育要为提高本区域内学生、职工、干部、市民及外来务工人员的整体素质,体现教育的全民性、多元性、时代性,提高社区教育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社区两个文明建设、为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6参考文献

[1]杨高玕.社区与社区教育的发展刍议[j].河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3):5-7,11.

[2]林天文.发展社区教育,服务和谐社会建设[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0(1):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