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品牌创建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16:17

执法品牌创建篇1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和文化执法中心工作,以增强机关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为目标,以创建机关文化品牌为契机,全面提升团队综合素质,努力建设一流的执法队伍,创造一流的执法业绩,树立一流的执法形象,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不断做出新贡献。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服务服从于工作的原则。机关文化建设要紧紧围绕我局承担的文化综合执法工作职责进行。通过文化建设,形成机关品牌,推动文化执法工作科学有效开展。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机关文化建设应着眼于全面提高队伍素质,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着力营造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培养人的文化氛围,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本职岗位上不断创造出新的业绩。

(三)坚持全员参与的原则。机关文化品牌是全局干部职工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的重要体现。全体干部职工要树立“人人是品牌建设主人、人人是机关形象代表”的理念,积极参与机关文化品牌建设。

(四)坚持与党建和学习型组织建立相结合的原则。机关文化品牌建设要与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深化岛城先锋品牌创建、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等活动有机结合,使其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五)坚持常抓不懈的原则。机关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机关文化品牌的形成必须依靠机关干部职工在工作中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并不断丰富完善,确保机关品牌建设取得实效。

三、实施步骤

机关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按照不断完善、逐步提高、总体部署、重点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我局机关文化品牌建设将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一)发动准备阶段

召开全局人员会议,进行广泛动员和部署,统一思想,强化创建机关文化品牌的意识,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对创建机关文化品牌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营造人人关注品牌建设、人人参与品牌建设的良好氛围。同时紧密结合工作实际,组织干部职工围绕“为什么要创建机关品牌、怎样打造机关品牌”开展大讨论,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自觉参与品牌创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持续打造品牌、推动机关文化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完成时间:11月5日前

(二)品牌创立阶段

1.品牌征集

在广泛动员的基础上,发动机关每一个处室队,每一位工作人员结合我局主要工作职能,按照易懂、易记、易识别的原则,构思具有特色的品牌名称及品牌内涵。每个处室队至少提报一套品牌名称和相关的品牌释义。同时广泛征求专家学者对我局创建机关品牌的意见建议,找准品牌建设定位。

完成时间:11月19日前

2.品牌提炼

对征集的品牌进行反复论证及筛选评定,评出备选品牌;将备选品牌下发各处室队,再征求处室队干部职工的意见,并进行合评议,将评议结果反馈局机关品牌建设办公室,从备选品牌中选出最能反映文化执法工作精髓及发展趋势的品牌作为我局创建的机关品牌成果,提交局机关品牌建设领导小组研究审定。

完成时间:11月26日前

(三)品牌传播阶段

品牌确定后要利用各种途径和方式做好宣传推介,以发挥其在机关建设、推动工作等方面的作用。

1.网站宣传。利用我局的门户网站设立机关文化窗口,由专人负责,对机关品牌、相关理念及机关文化建设等系列内容进行。

2.办公区域宣传。通过设计制作机关文化走廊,处室队悬挂品牌挂板,个人桌前摆放品牌标识等途径宣传机关品牌及相关文化理念。

3.印发相关宣传资料。编制局机关文化手册,内容涵盖整套品牌体系,发至全局工作人员及服务对象。

4.会议宣传。依托全市文化执法工作会议、相关研讨会和交流会等平台,做好机关品牌的宣传推介。

5.媒体宣传。充分利用报刊、电台、电视台、网络等媒体,加大宣传力度。

6.电话宣传。与网通公司接洽,将我局办公电话铃声做成品牌对外宣传平台。

7.办公用品宣传。制作带有品牌标识的信封、信纸、工作桌牌等。

8.机关工作人员电脑工作平面宣传。对每台电脑设计开机后首先显示品牌页面,使机关人员时刻牢记机关品牌,用实际工作行动自觉践行机关品牌。

执法品牌创建篇2

基层各单位:

为打造“职业道德好、业务技术精、执行能力强、拉得出、打得赢、不变质”的品牌职工队伍,全面提升职工队伍素质,进一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经研究决定在全矿开展创建品牌职工队伍活动,实施意见如下:[文秘站网文章-]

一、目的意义

企业的兴衰关键在人,职工是技术和管理的主要载体,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以人为本,打造一支行业内知名的品牌职工队伍,对于建设极具创新力和竞争力的特大型能源企业矿意义重大。

打造品牌职工队伍,是应对业内竞争,增强企业竞争实力的必然要求。当前,煤炭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无论是资源、技术、管理、安全、劳动效率还是市场的竞争,最后都集中体现在人的竞争,人力资源是企业第一资源,优质充足的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大的优势。我们必须在短时间内培育一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打造在行业内叫得响的品牌队伍,取得在人力资源上的明显优势。

打造品牌职工队伍,是推动走出去创业,顺利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走出去创业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我们的职工队伍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还不能完全适应走出去创业的要求。需要我们以创建品牌队伍活动为载体,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为建设异地煤炭基地打基础,保证异地大批量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时能够拉得出、用得上。

打造品牌职工队伍,是增强安全保障能力,稳定安全形势的重大措施。人的本质安全是矿井安全的先决条件。面对矿井开采深度增加、瓦斯增多、安全难度和压力增高的实际,需要我们更加注重安全生产,加快品牌队伍建设,强化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增强职工安全意识、纪律意识,培育职工正规上岗、规范操作的良好习惯,以人的本质安全保证矿井的本质安全。

打造品牌职工队伍,是培育先进企业文化,提高企业文明程度的重要内容。优秀的人品出优质的产品,优秀的人品会使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发挥。优秀的人品是培育出来的,我们通过品牌队伍建设,以诚信为魂、以规范为本,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使职工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同时培养职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不管身在何地,从思想、感情、文化上始终把自己与企业紧紧联结,始终认同企业文化,在各种诱惑面前不变质。良好的企业和品牌形象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要通过品牌队伍建设打造徐矿品牌,保持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文明程度。

二、我矿品牌职工队伍建设的标准

1、内外形象好,竞争力强。单位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优良,职工队伍积极向上,团队精神突出,勇于争创一流,无论处顺境还是逆境,都能齐心协力、安全、优质地完成任务。在企业内部和异地获良好评价,对打造我矿品牌有积极的影响。

2、作风过硬,战斗力强。具有勇挑重担、攻坚克难的过硬作风。创一流的服务、一流的产品、一流的质量和一流的品牌,所承揽工程在工程量、安全质量、效率等方面都名列本专业前三名,是单位的标杆区队。

3、管理规范,执行力强。职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执行能力。干部遵章指挥,职工正规上岗,岗位和公共行为规范,基本杜绝“三违”现象。队伍纪律严明,执行上级政策、规章制度坚定有力,没有违纪违法的事发生。

4、学习氛围浓,创新力强。广泛开展争创学习型区队、争当知识型职工活动,并深入到班组和职工个人。职工技能振兴计划和品行习练计划执行好,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占职工比例达到30以上,职工队伍文化水平都在初中以上,有学习阵地和创新载体,是单位的学习型区队,在推进技术、管理、工作等方面创新取得较好效果。

5、管理民主,凝聚力强。真正贯彻落实党的依靠方针,工作依靠群众,群众信赖领导,职工集体荣誉感强烈,队伍稳定,具有较强的内聚力。民主管理先进,区务公开到位,基层民主建设达到矿先进水平。

三、建设品牌职工队伍的主要措施

各单位要按照“职业道德好、业务技术精、执行能力强、拉得出、打得赢、不变质”的要求,深化文明创建工作,加快创建学习型区队步伐,广泛开展品行习练,尽快提高队伍的学习力、创新力和执行力,提升队伍文明程度,打造一大批行业一流的品牌队伍。

1、强化思想道德建设,提高队伍诚信力。引导职工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争创一流。要教育职工忠诚企业,接受企业文化,保证职工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听从企业的召唤,维护企业利益,保守企业经济、技术等各项秘密。诚信是企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对外合作交流的前提和基础。要教育职工牢固树立“百年诚信、以德铸魂”的诚信理念,着眼长远发展树立诚信形象,以诚待人、真诚合作,认真履行合同,让合作者始终相信企业、信任某矿职工队伍,绝不能为眼前利益背弃诚信原则。要推进文明创建工作,改善井上下文明环境,提高职工文明素养,做到文明施工、文明生产、文明服务、文明生活。要认真落实普法宣传教育计划,组织职工深入学习《安全生产法》、《劳动法》、《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

,教育引导广大职工知法、懂法,依法维护企业和职工合法权益。进一步深化理念变革,解放职工思想,彻底破除守土恋家、等靠要思想的桎梏,保证在任何时候都能拉得出。2、强化职工技能和文化培训,提高队伍学习力。积极实施职工技能振兴计划,建立职工技能等级CBa递进培训模式,按照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序列,让职工普遍每两年上一个台阶,优秀的一年上一个台阶。建立技能培训与政治待遇、薪酬分配和职业生涯发展“三挂钩”的激励机制,促进职工主动学习提升技能。实施职工学历达标培养工程,通过业余文化学习班等知识,进一步提高职工文化素养。要通过培训,达到品牌队伍所具备的各类技能人才充足、技术层次较高、能够熟练或很快熟练掌握现代化的装备、适应各种复杂条件下的煤炭开采。

3、建立学习创新平台,提高队伍创新力。区队要有创争的目标和规划,并按照规划组织实施。要建立职工或团队学习室,经常组织职工进行深度汇谈,为职工互动学习提供平台。根据不同情况和需要成立以传授岗位技能和经验的“责任型学习小组”,以技术交流为主的“研究型学习小组”,以解决单位管理和创新瓶颈的“任务攻关型学习小组”,充分发挥团队学习创新的积极性,开发区队创新资源。广泛开展学练绝技绝活活动,使每名职工的操作水平在较短时间内有明显提高,在各个工种专业涌现一批经验丰富、本领高超的“土专家”和技术大拿,保证区队能够自主处理好各类生产安全难题。要推动技术创新,广泛开展小改小革活动,建立区队技术创新体系和机制,力争每名职工在本岗位每年都有一个技术创新成果,每个区队每年至少创造一批技术创新项目。要以创建学习型班组为基础,提高区队整体创建水平。

4、深入开展品行习练,提高队伍执行力。要按照轮训计划,每年有计划、分期分批对职工进行军训,培养职工的执行和服从意识。组织开展以“心智体验、品格训练”为主要内容的拓展训练,培养职工战胜自我、挑战极限的意志品质。要按照“十有”标准,广泛开展职工岗位规范和公共规范教育,规范职工岗位和公共行为,养成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习惯。要通过有计划的培训和习练,培育具有执行力的企业文化,真正步入现代文化型管理的新路子。

5、积极培育锤炼队伍,提高队伍竞争力。要有意识地对重点品牌队伍建设的区队进行压担子、交任务,让其承担重点工程,配备现代设备,在质量标准化、文明环境建设、本质安全型和学习型区队建设等方面提出更高标准和要求,在实践中锻炼队伍,保证异地需要时能够拉得出、打得赢。要加强区队之间的学习与交流,组织职工到企业内外先进单位学习,开阔眼界,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好作风,尽快建成品牌队伍。

四、考评与奖惩

1、品牌职工队伍由各单位按照区队(车间、项目部)20的比例评比,每年评比一次。矿每年评比十个区队(车间、项目部)品牌队伍。矿党委表彰的品牌职工队伍原则上既是学习型区队,又是文明区队。

2、分类评比。根据不同专业分类评比,适当加大综采区队的比例。

3、矿品牌职工队伍经考核验收合格后,由品牌职工队伍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推荐,矿党委研究决定,确定当年度的品牌职工队伍。品牌职工队伍的表彰与每年的文明创建活动表彰一并进行。

五、工作要求

(一)制定目标,抓好落实。各单位要制定创建职工品牌队伍的具体方案,确定目标计划和具体措施,指导所属单位品牌职工队伍建设活动。要加大对品牌队伍建设的分类指导和督促检查,及时总结和推广好做法好经验,树立先进典型,以点带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大力宣传品牌队伍建设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扩大影响,形成浓厚的创建品牌职工队伍活动氛围。通过创建品牌队伍建设活动,促使先进上水平、中间有进步、后进变面貌,全面提升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

执法品牌创建篇3

一、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的内在关系

(一)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抑或个人相比竞争对手,所拥有的重要优势与核心能力。核心竞争力的强弱决定了企业能否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而核心价值观往往又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其现在企业生产、管理、战略选择等多个环节中,建筑业企业间的根本差距不仅仅关乎技术设备等硬件,更重要的是企业文化的不同所造成的企业软实力差异。文化的影响无处不在,渗透于企业发展战略,以及日常的生产和管理的每个环节,最终通过产品和服务体现在市场中。如中建三局,有关企业文化建设的标语、手段被众多的中小型建筑业企业模仿,却少有企业能够培育出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1]。企业文化搬不走,也不是简单就能够学来的,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企业文化形塑着核心竞争力

表面上,核心竞争力表现为具体的产品、品质、品牌等优势。但实质上,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向客户提供超值产品、服务的过程中,提供了竞争对手所不能模仿的能力,且受到客户的认同,为客户创造了额外价值。企业文化对员工素质的影响体现在工作方式、思想观念、行为模式、技术能力等多个方面,也为塑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了思想基础和软环境。企业文化渗透在企业的方方面面,并通过产品、服务等传递到市场与客户层面。一定程度上而言,企业的特质源于该企业独特的文化,同时,不同特质的企业文化也形塑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2]。

(三)创新文化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经营业绩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有赖企业文化的推动。建筑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施工能力、人员素质、核心技术上表现得最为明显,这些核心能力的提升有赖于企业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的塑造与创新文化的氛围密不可分。面对建筑施工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人廉我专”是建筑业企业取得好的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而创新文化正是实现科技创新的不竭动力,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主要方式。只有树立明确的创新目标,培育企业良好的创新文化,依循恰当的创新模式,以优秀的创新队伍引领培养卓越的创新文化,才能培育、提升出企业独特的科技核心竞争力。

二、建筑业企业文化建设战略分析

(一)中国建筑业企业文化建设现状

自20世纪80年代企业文化概念进入中国,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管理和企业能力的“软实力”就受到重视,研究者与管理者都十分注重理论研究与实践培育。然而中国企业,尤其是身处传统行业的建筑业企业,受传统文化、自身文化以及公司体制架构等的影响,企业文化建设仍处于较低水平。部分建筑业企业甚至把企业文化建设当成内部的政治思想建设工作,用党支部建设活动、文体活动等作为文化建设的措施,甚至把张贴标语和口号看成文化建设,这种思想在建筑业还十分普遍。建筑业企业普遍存在注重文化建设的短期动力,却缺少长期建设的耐心和执着,文化培育策略往往无法发挥文化的作用,变革无法涉及深层内容[3]。

(二)建筑业企业文化建设时机选择

建筑业企业在进行文化建设时必须选择最为有利的启动时机。建筑业企业快速增长期、经营困境时期和效率低下时期是企业启动文化建设的三个良好契机。第一,若建筑业企业的经营业绩增长较快,企业人员数量、资金体量、管理纵深都将不断扩大,这时容易出现企业管理跟不上企业动作的问题,孕育着企业文化危机,也很容易出现企业管理“出轨”的可能,这时候管理者应抓住这一契机,变革、创新企业文化。第二,当建筑业企业经营业绩不佳,甚至出现大幅下滑的境况而管理者却找不出具体原因时,管理者应从企业文化角度寻找深层次的原因,大胆变革,这有助于振奋员工士气,提高企业业绩。第三,建筑业企业掣肘增多、效率低下的表面原因是人浮于事,但企业文化对这些问题的影响很深。所以当建筑业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以上问题时,除了寻找表面原因,更应该从文化角度加以思考,把握契机推进企业文化革新。

(三)建筑业企业文化形成机制

建筑业企业文化通常是在建筑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为了适应生存和发展的需要,首先由企业领导、中高层管理者等少数人倡导和实践,进而通过制度固定下来,并通过一定手段的宣传、培训、奖惩等措施塑造独特的文化软实力,进而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强化固定下来。在这一过程中最关键的是做到执行有力。首先,领导们必须明确文化建设是长期战略,下定文化建设的决心,并以身作则做好示范作用。其次,中层管理者作为企业执行力量的中坚,必须将文化建设的任务自上而下的贯彻落实。再者,对于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的突出表现者,应加以鼓励与引导,并将一些好的措施用企业规章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这有利于企业文化的快速形成。

三、建筑业企业文化培育策略

核心竞争力涉及的具体方面在学术界尚有分歧,针对建筑业企业的行业性质,笔者认为建筑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包括技术层面、管理层面、市场层面三方面,建筑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三者的有机结合。因而本章就技术层面、管理层面、市场层面的核心竞争力来研究建筑业企业文化的培育策略。

(一)技术层面的建筑业企业文化建设

对于建筑业企业,技术层面创新是利用企业的智力资源获得新发明、新设计、新工艺等来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建筑业企业必须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以求得竞争优势。文化层面,培育学习型组织是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措施。学习型组织为建筑业企业的技术创造、革新,为企业的核心能力提升提供了软环境的支持,同时,也为企业文化的建设提供了实践途径。学习型组织能促进员工持续学习的激情,促使企业进入持续学习、持续创新的良性循环。同时,学习型组织促使企业员工保持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这有助于企业进行技术革新、创造以求取得市场中的竞争优势。目前建筑业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主要途径有自主创新、合作创新、模仿创新三种,建筑企业应因地制宜地加以选择。

自主创新战略。自主创新战略是企业为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在竞争战略上不采用模仿竞争者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模式,而是通过自身的研发、开发,在产品、服务、技术等关键点上突破,获得核心竞争力,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合作创新战略。合作创新战略以建筑企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间的共同利益为基础,发挥各自的优势能力以加快合作研发速度,突破建筑业复杂工程的施工技术与施工管理难点,实现创新的过程。模仿创新战略。模仿创新即通过模仿而进行的创新活动,能够降低企业的创新风险,包括完全模仿创新,模仿后再创新两种模式,建筑业企业应在模仿他人的技术之后,再积极创新,通过消化吸收做到超越对手。

(二)管理层面的建筑业企业文化建设

执行对于企业经营管理十分重要,管理层面培育企业“执行文化”是增强建筑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式。企业战略制定但无法执行是建筑业企业管理中常常遇到的问题,这其实是执行能力的缺失。高效的“企业执行文化”必然建立在良好的软环境中,应当通过适当的企业规章制度引导和模范员工的示范作用,来提升企业内部整体执行力。同时通过企业内部的某些“硬性约束”,让能“干成事”成为衡量人才的最重要的关键因素。培育建筑业企业管理层面的执行文化,主要包括领导者示范、创建执行文化机制、中层管理者执行文化实施、形成创建企业执行文化的良好氛围四个部分。首先,一旦领导者开始带头实施执行文化,对被领导者产生的示范效应是客观的,被领导者会产生实现同一行为的愿望;其次,需要创建执行文化机制,对企业运行过程中的执行有力和不力进行惩罚和奖励,树立标准;第三,中层管理者在公司运作中承上启下,是执行文化实施的关键;最后,要通过前三个环节的有效实施,带动整个企业创建执行文化的良好氛围,相互协调,保证整个企业稳定、有序、协调地运转。

(三)市场层面的建筑业企业文化建设

市场层面打造“企业品牌”提升建筑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治中,品牌是企业的灵魂、市场的通行证,如何塑造良好的品牌,成为提高建筑业企业形象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课题。打造建筑业企业的品牌,必须考虑到建筑业企业品牌的特殊性。建筑业企业品牌种类具有单一性,仅有企业品牌,没有产品品牌。这主要是由于建筑企业在承包工程时,先中标后施工建设、建筑企业与最终产品关联性不大、不具有所有权和使用权等特征决定的。建筑业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时要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集中力量形塑企业品牌、而非最终的产品品牌。

执法品牌创建篇4

一、反复进行宣传发动,切实增强干部职工参与品牌创建的自觉性。

一是品牌《意见》反复学。二是挖掘内涵求深度。三是“双争”要求勤对照。为打造城建品牌奠定了较好的思想基础。

二、注重搞好结合渗透,使品牌建设进入城建各项工作、融入城市日常管理。

一是把品牌建设与正在开展的科学发展观学教活动紧密结合。二是把品牌创建与城建中心工作紧密结合。

主动参与、积极配合震后危旧平房改造及旧小区集中供热“一号工程”;全市拆违拆迁,我局率先打响了第一炮;

2007年我市第15

次夺得全省城市容貌综合整治“燕赵杯”金奖;全省园林绿化大检查我市获得第一名;建设路综合改造昼夜奋战、半幅施工,必将谱写出新××市政设施建设的“动容诗、畅想曲”。

三是把打造品牌与争先创优活动紧密结合。

“双争”品牌贵在争、重在创。具体到城管局,品牌就是服务,品牌就是口碑,品牌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双争”品牌活动开展以来,我们相继开展了“亲情执法、贴心服务”、“文明工地、优质工程”评选和“当表率、做贡献、献厚礼”等争先创优的系列活动。同时,通过城管公众网、城建“

12319”便民服务热线、市电视台“直播50分”

和人大政协建议提案等各种渠道陆续接到群众意见建议203

件,我们采取发放“督办单、整改卡”等办法及时交由有关单位,责成限时落实。诸如路灯不亮、井盖补缺、施工扰民、排水不畅、出行不便等问题,均及时得到解决,让群众看到了打造机关品牌带来的新变化。

四是把品牌创建与创新管理机制紧密结合。

目前,我市城管行政综合执法新机制正在积极推进,城市管理重心向区街转移进展顺利,城市精细化管理、网络化管理、人性化管理和长效管理的新机制、新模式相继出台,必将为新××腾飞注入新的活力。

三、加强组织领导,努力为“双争”品牌建设创造条件

一是注重提高干部职工开展品牌创建活动的能力。

我们利用各类业务培训机会,对基层党政“一把手”、机关处长、中层党员干部分批次进行了机关品牌知识培训,有效地提高了干部职工打造城建品牌的综合素质和整体能力。

二是坚持把“扮靓凤城、惠泽百姓”作为全系统唯一的“双争”品牌。我们要求局属7

个企事业单位,紧紧围绕“扮靓凤城”开展创建活动,做到同一名称、同一理念、同一目标,保证了品牌建设的健康发展。

执法品牌创建篇5

围绕工作思路,我局2013年主要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

通过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行风建设工作,提高干部职工的廉政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坚决杜绝吃拿卡要等违法违纪行为,保持我局连续多年的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和行风政风免评单位的良好声誉。今年将召开两次行风政风监督员会议,认真贯彻十精神以及党风廉政建设、行风建设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案件回访制度,明白卡等制度的落实,确保不出现违纪行为。

2、开展名牌培育,发挥名牌企业带动作用,为地方经济服务

加快推进名牌战略进程,全面扶持名牌产品发展,引导企业提高品牌意识,积极开展名牌创建工作,提高我县名牌产品数量,提升名牌产品在工业产品中的占有率,提高以泾河工业园区为核心的区域经济竞争力。我县现有企业35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80余家,已取得省市名牌企业有15家,所以,我县培育名牌产品还是有很大的潜力。今年争取申报省名牌产品一家,名牌产品四家,同时,积极与相关职能部门进行了业务对接,选择具有潜质的工业、农业以及服务业企业作为培育对象,有针对性地从质量管理、标准化生产等方面进行指导,帮扶企业提高生产、管理水平,实现名牌产品创建目标。

3、开展争创质量兴省先进县工作

在2013年获得“质量强市先进县”荣誉称号的基础上,通过争创质量兴省先进县工作,进一步深入开展质量兴县工作,提升我县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和环境质量总体质量水平。启动创建“质量兴省先进县”工作,制定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分解创建任务,积极组织,全面协调落实各项任务,争取早日实现创建目标。

4、以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工作为主带动标准化工作全面发展

2013年,以县人民政府为承担单位,县质监局和县科技局为参加单位的《县设施蔬菜标准化示范区》项目被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确立为省级第五批农业标准化示区范项目(质监标〔2013〕1号)。我局将协同县科技局与县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等涉农龙头企业及相关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按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指南》和《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规范》的规定,全面开展示范区建设工作,以标准为抓手,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促进农业技术进步,进一步提升我县设施蔬菜生产现代化水平。同时,积极推动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开展标准化宣贯工作。

5、深入开展食品生产企业和特种设备的监管,保证两个安全不出事。

在食品生产企业监管中,进一步明确企业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加强巡查力度,加强抽检力度,保证食品生产企业生产符合标准的食品。在特种设备的监管中,要保证特种设备持证生产率(含气瓶充装站持证率),重点监控特种设备使用登记率、定期检验率、工作人员持证上岗率和重大隐患整治率达到100%,实现全县特种设备零事故。

6、加快推进计量能力提升,实现计量项目与检定能力新突破。

我局现有五项计量标准器,实验室设施和环境条件符合计量检定规程的要求,现有实验室面积300平方米,专门一间恒温室,面积20平方米。今年准备增加电子天平检定、恒温箱检定,目前已购置电子天平2台,多点温湿度测试仪1套,不锈钢砝码2组,做好了业务开展的前期准备工作,下一步将做好计量认证的申报工作。

执法品牌创建篇6

一、抓准载体,突出亮点,切实推进增长方式转变。今年是实施质量提升品牌培育工程的关键一年,一定要抓住这一有效载体,把质量提升品牌培育作为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一个核心环节来抓,推动我市经济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的转变。一是落实责任,抓好规划实施。进一步强化质量兴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能作用,积极协助市政府将《“品牌*”“十一五”培育发展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进行分解落实。协助市政府正式出台《*市政府质量奖评审管理办法》和《开展创建质量先进镇(街道)活动的通知》。协助市政府抓好镇(街道)质量工作目标责任制的落实,调整完善考核细则,并组织富有成效的督查活动。督促指导各镇(街道)、各行业主管部门调整完善相应的质量品牌建设领导机构和分年度滚动实施计划,务求在全市上下进一步形成分工协作、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质量品牌工作格局。同时,要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信息载体,组织实施好“3·15”、“质量月”等主题宣传活动,加大对规划和有关质量品牌激励政策的宣传推动力度,加大对创牌企业先进经验和优质产品的宣传推介力度,加大对企业质量管理人员的宣传教育力度,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品牌*建设、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二是明确重点,抓好质量提升。中小企业产品质量对我市产品质量稳定性影响很大,重点行业质量对我市打造区域品牌影响很大,这两者是质量提升工作的重中之重。针对我市块状经济明显的特点,要按行业特点出台切实可行的产品质量提升方案,明确提升目标、帮扶计划。按照分步实施的要求,今年要着重抓好对水泵、空压机两个行业中小型企业的质量提升工作,要确定好提升对象,落实好提升措施,保证好提升效果,并以点带面,带动整个产业档次和水平的上升。在去年质量普查建档的基础上,扩大普查的覆盖面,利用普查成果,对不同类型企业有针对性地采取质量提升的措施,特别是要大力推动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质量攻关、质量改进、降废减损等活动,提高产品质量档次。通过努力,至年底要使品牌培育企业和水泵、空压机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采标率达85%以上,并全部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计量检测体系、质量保证体系等管理规范活动;争取列入省级质量赶超项目1个;当年确认的部级新产品标准转化率达100%;年能耗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企业全部建立计量检测控制体系;质量提升行业的中小企业达到计量检测能力确认同比增加10%,质量提升行业都要建立1-2家质量管理示范企业并有质量诚信自律办法。三是扶优扶强,抓好品牌培育。要以品牌培育作为质量提升的突破点,不断创新品牌培育手段,扶持我市优势产业、重点企业做强做大,突出扶持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企业和产品,以品牌效应带动区域质量水平的提高、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针对部分具有创牌基础实力的中小型企业创牌信心不足的现状,加强正面引导,促其做大做强。今年要力争培育中国名牌产品1个、国家免检产品、省名牌产品各3个、台州名牌产品8个、台州市级以上区域名牌、服务名牌各1个。

二、优化服务,夯实基础,切实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实施质量提升品牌培育工程,一定要创新和优化标准化、计量服务体系,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创造有利条件。一是围绕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标准计量基础管理。加强对企业标准制定、审查和批准全过程的指导,加强对备案标准的定期清理,强化企业法人对企业标准的责任意识,督促企业依法按标准组织生产。开展支柱产业重点产品整体标准提升工作,实质性推动企业采用国内外先进标准。鼓励制定先进的行业协会标准或企业联盟标准,推动产业升级发展。有重点分步骤实施全省“千家企业技术标准提升”工程,以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为切入点,引导企业积极开展高新技术标准研究,增强高新企业核心竞争力,带动全市标准创新工作。积极组建部级和省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推动企业主体积极参与标准化活动。积极参与全省“百家企业实施技术标准战略”试点工作,继续做好新界、利欧2家企业的试点工作。加强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和计量标准的发证和监管工作。组织品牌培育企业贯彻执行《计量检测体系确认规范》,建立健全企业计量检测体系。对全市中小企业实施分类指导,在水泵、空压机、汽摩配重点生产领域全面推行《中小企业计量检测保证规范》,有效提升中小企业质量基础管理水平。重点帮扶一批品牌培育企业的计量检测实施室建设,提高企业材料检测、工艺过程控制、安全与环境监测能力。积极引导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严格按照规定和评价规范组织生产,并使用全国统一的计量保证能力合格标志。二是围绕发展循环经济,强化标准计量的引导和规范作用。实施计量节能服务工程,深化能源计量工作,推动节能降耗,逐年降低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强度。积极帮助4家年耗标准煤5000吨以上企业和48家重点用能企业建立和完善计量检测体系。组织对医药化工、铸造、皮革、造纸等重点耗能行业的企业,开展能源计量节能降耗技术服务活动和督查整改工作。三是围绕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深化应对贸易技术壁垒工作。以高技术产业和出口支柱产业遭遇的贸易技术壁垒为重点,做好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信息传递和信息反馈。积极做好日本肯定列表制度等应对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指导出口企业采用日本和欧盟相关标准,突破技术壁垒,促进出口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四是围绕发展效益农业,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进一步完善农业标准体系,重点抓好农业标准化推广示范项目建设,提高农业标准化推广实施率。加大对农产品品牌的培育,提高我市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并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为手段,大力发展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积淀的名、特、精农副产品。五是围绕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加强服务业标准计量工作。组织制订渔家乐服务规范,促进规范发展。组织开展医疗卫生单位的计量专项监督检查,积极推进医疗单位计量检测体系建设,提高医疗单位的计量保证能力和强制检定工作的自觉性。深化集贸市场监管工作,组织开展对生产和流通领域电子计价秤的计量专项监督检查。组织开展餐饮业、加油站、“民用三表”、电话计时计费装置等计量专项监督检查。组织开展自选商场和大、中型零售商场定量包装商品计量专项检查。抓好环境监测、机动车安检、建筑工程质量检验等机构的证后监管。

三、严格把关,强化监管,切实推进质量平安建设。质量平安建设是质量品牌工作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结合点和落脚点。我们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履职履责,尽心尽力,进一步完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提升质量平安建设的保障能力,确保全年不出现新的区域性产品质量警情,不出现轰动全省以上且负有直接监管责任的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全市食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继续保持平稳上升态势。一是把好食品质量安全关。按照食品加工业整治三年目标任务的要求,以开展“全面准入与治理年”活动为载体,确保整治到位、监管到位。进一步完善巡查、监督抽查、回访、整改等工作制度,通过加大巡查工作和后续的责令整改、验证的力度,持续提高食品生产企业生产条件。加强对季节性食品生产企业的巡查监管;运用明查暗访、邀请有关食品专家参加等方式,提高巡查工作针对性和有效性。扩大监督抽查覆盖面,突出重点品种(高风险食品)、重点项目(食品添加剂)、重点企业(存在安全隐患的企业)和重点区域(存在质量问题倾向区域),提高监督抽查的针对性。加大QS认证的取证推进力度,积极帮助企业解决技术管理问题,使我市的市场准入率大幅提高,确保原28类应取证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取证率达100%,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取证率达50%以上。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的监管,严格实行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生产许可制度;督促食品添加剂使用企业建立购买和使用食品添加剂、食品加工助剂情况的台帐,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申报形式备案,确保食品添加剂生产和使用企业申报率达100%。组织对前两年整治工作“回头看”活动,着重加大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的全面治理,全力推进BC类企业综合整治转化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做好D类企业关停并转工作。完成果冻、液体乳、白酒、食品保鲜膜、奶制品及饮用水塑料容器等六类重点产品专项整治和箬横、新河等地糖果专项整治工作。组织开展突发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演习演练,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二是把好特种设备安全关。以开展“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宣传教育年”活动为抓手,进一步明确企业法定代表人的特种设备安全主体责任。积极探索将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纳入镇(街道)安监机构的工作职责范围,继续抓好镇(街道)特种设备安全协管员的专业培训提高工作。深入开展“除患扫盲”专项行动,推进特种设备动态监管体系的建设,深化对特种设备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治工作,对发现的隐患要尽快督促在用单位整改清除,无法整治的,该停的停,该关的关,绝不手软。深化承压设备安全附件、简易升降机、码头吊等专项整治。抓好新安装压力管道安装监检及使用登记工作,对近三年安装的压力管道全面开展注册发证工作,督促落实在线检验和定期检验。对全市重点监控单位作适当调整,完善监管措施。按照逢节必查的原则,加强对涉及公共安全的各类游乐设施、电梯、压力管道、客运索道等特种设备安全检查工作。加强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工作,提高人员持证上岗率。加大安全监察执法力度,依法查处一批企业违反特种设备安全有关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追究一批企业违法责任人的责任,警示曝光一批企业违法典型案件。

四、完善机制,严格依法,切实推进市场秩序优化。要建立健全与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相适应的质量监管执法机制,努力提高依法把关能力,为广大企业提供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一是加强重点行业重点产品质量监督检查。认真制订并执行各级定期监督检查计划,对关系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和国计民生、消费者反映强烈、用于我市大型工程的产品,实施重点监督抽查。巩固水泵区域性质量整治成果,严防回潮。对鞋类、空压机、刀量具、轴承、电机、发电机、弧焊变压器、机械配件等列入长效监管的行业,建立重点监管机制,实施质量预警,通过跟踪检查、分析评估、风险预测等形式,及时发现区域性产品质量苗头,实现早发现、早整治、早控制,防止发生新的区域性质量问题,杜绝出现列入省级预警事件。继续推进以质量指数为核心的区域产品质量分析评价机制,及时向市政府通报质量形势。加强监督抽查后处理工作,督促不合格企业切实把整改工作落实到位。抓好名牌和免检产品的监管,并通过质量跟踪、质量评价等方式有效防范优势企业产品质量下滑。二是狠抓打假治劣工作。针对辖区内制假售假违法活动的特点,坚持重点突破与全面铺开相结合,分工负责与联合行动相结合,始终保持对制假售假违法行为的高压打击态势。做到维护安全抓执法,重点加大对食品和特种设备“两个安全”的执法力度;促进调整抓执法,重点加大对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产品的查处力度;守望民生抓执法,重点加大对农资、建材、3C认证产品、许可证产品、危险化学品及其包装物、民生计量领域重点监管等产品的打假力度;消费维权抓执法,重点加大对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重点行业、重点产品和热销产品的检查力度。要加大大要案查处力度,对构成犯罪的要坚决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完善举报奖励、大要案溯源追及、举报投诉电话值班制度,加强县际打假协作网、名优企业打假协作网、媒体打假协作网的建设,发动全社会力量,提高打假治劣震慑力。三是严格执行市场准入制度。加大企业质量保证体系的审查和专项检查力度,做好审查整改工作,做到一个企业得到审查,质量管理得到规范,一类产品得到发证,一个行业得到规范。开辟名牌产品和纳入名牌培育目录产品取证的“绿色通道”,营造良好的培育发展环境。继续加强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监督管理,组织开展获证企业年度报告制度,抓好获证企业生产条件专项检查,确保重要工业产品质量安全。

五、立足规范,转变作风,切实推进和谐质监建设。认真贯彻省局党委提出的“优服务、严监管、强素质、上水平、争一流”的工作方针,以深化“队伍建设年”、“能力提升年”活动为有力抓手,突出加强“作风建设年”活动,努力建设学习型机关、效能型机关、节约型机关、服务型机关、和谐型机关,切实提高质监部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一是加强机关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的民主集中制建设,建立健全党委议事规则。深化政务公开工作,完善办事公开制度。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建立健全行政许可、行政执法等相关规章制度,加强行政执法监督,规范行政处罚工作,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执法监督制约和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规范技术机构检验检测工作流程和技术协议服务工作。同时以规范化管理带动节约型机关创建,强化行政成本管理,节支降耗。二是加强队伍作风建设。坚持和完善党委中心组学习、每周一学习夜、“党员论坛”等制度,通过举办系列专题报告会、党员干部全员读书交流等多种方式,全面提高干部队伍政治理论知识、现代经济管理知识、科技知识、社会管理知识和法律知识。进一步完善“民主恳谈日”和调查研究、走访企业、联系群众等制度,搭建多种形式的沟通平台,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通过发展和谐质监文化、培育质监精神,建立质监核心价值体系,在全局上下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风尚。要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龙头,落实好“一岗双责”制度,严格责任分工的督查落实。进一步抓好教育、监督和廉洁自律,切实解决廉洁从政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要以治理乱收费等“五乱”问题为抓手,抓好两个规范服务协议收费文件的落实工作,进一步遏止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促进行风的根本好转。以完善惩防体系建设为目标,进一步健全程序严密、运作规范、制约有效的权力运作机制。建立预警测评体系,积极探索廉政教育经常化的有效载体,做到警钟长鸣。三是加强技术机构公信力建设。质检所与计量所要以提高公信力为立身之本,积极探索建立健全公信力建设的长效机制,杜绝有损公信力行为的发生。通过建立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和质量保证体系,严格实行抽检分离制度、检验比对制度,进一步保证检验报告的科学、真实、准确、公正。要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加大重点特色项目建设,力争一项市级以上科研项目立项,并取得成果。质检所要在巩固水泵省级质检中心、国家实验室资质、水泵国家生产许可证指定实验室的基础上,以加大投入、规范管理为契机,不断提升资质层次,积极争取省级鞋类质检中心资质。计量所要通过规范化建设,做好计量标准到期复查各项准备工作,新增卷尺、水平仪、匝间冲击耐压测试仪、粗糙度比较校板和扭力板手检测项目,加强电磁检测实验室,争取国家校准实验室资质,不断提升检测服务能力。

执法品牌创建篇7

一、围绕第一要务,铸就效能服务品牌

将“红盾直通车”作为本局服务发展、保障民生的标志,忠实践行对社会作出的“你发展、我服务,有事找工商;你消费、我保护,有事找工商”的庄重承诺。

一是把高效准入作为服务发展的坚实基础。瞄准项目集聚,主动对接“一园三区”,先后与高新区、锡通产业园、滨海园区建立重大项目联动工作机制。出台《关于发挥工商登记职能,支持和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意见》,确立了14项具体的帮扶措施。制定《窗口服务规范化标准》、《登记注册重大事项及疑难问题集体会商制度》,开辟党员示范岗,开通企业网上登记模式,扩大公司委托登记试点范围,完善了窗口服务体系。开展登记档案“一月一查、一季一评”活动,有力规范了许可行为。驻行政审批中心工商窗口4次获“红旗窗口”,15人次被评为服务标兵和服务之星。2人荣获全市工商系统创建“红盾服务创业示范岗”先进个人。

二是把拓展税源作为服务发展的努力方向。会同经信委、税务等部门,推进数据共享的制度化常态化。定期将企业开业、房屋租赁等信息移送税务部门比对。开展税源专项调查,摸排规模型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个体工商户、外地企业分支机构合计2378家,有序引导转型升级、做大做强。依托民营经济协会平台,启动会员普惠式“暖心工程”。与中国人寿合作,为两万余个体工商户办理了意外伤害保险;会同人社局,举办了百企千岗和“春风送岗位”招聘会,缓解了企业用工难题;设立“会员法律维权中心”,累计提供法律服务30余件;开通“民营经济网”,搭建了联系和服务民企的空中桥梁。以扶持小微企业发展为课题,调研出台《工商局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实施意见》。联合区金融办、人民银行支行出台了《建立和使用信息库支持中小微型企业融资办法(试行)》。一年来,共办理动产抵押登记155家,助企融资9.9亿元;办理股权出资1家,出资额1.69亿元;办理股权出质19家,担保标的额30.35亿元;宝缦公司通过商标权质押实现融资2000万元;共牵头举办银企座谈会8次,帮助200家企业实现融资6000万元,达成意向近1亿元。

三是把商标培育作为服务发展的坚强核心。为区政府制订《大力实施商标战略,加快品牌强区建设的意见》,推动召开了全区深入实施商标战略工作会议,形成企业主动、政府推动、部门联动、社会互动的商标战略工作机制。组织“三名”企业代表开展“品牌之旅”活动,放大品牌辐射的示范效应。联手家纺城管委会,在家纺城设立了品牌培育基地展馆,集中展示品牌建设成果。今年以来,全区新增家纺行业首件中国驰名商标“梦之语”,完成国内商标注册申请1126件,新申报驰名商标材料4家、著名商标材料14家、知名商标材料57家,均位居全市前列。指导申报“二甲葡萄”、“张沙方柿”集体商标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有望实现零突破。在4月举办的全市工商系统商标战略知识及商标战略服务能手竞赛中,我局获得金奖,一人次被省工商局表彰为“全省工商系统商标战略服务能手”。

四是把行政指导作为服务发展的有力抓手。深入开展“百千万大走访”,为工商局编纂《“百千万”大走访帮扶指南》,共走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17名,消费者132名,企业1499家。编印《红盾惠民助企读本》,为市场主体提供系统性、专业化的行政指导方案,区委书记宋乐伟为该《读本》作序,一经推出即受到企业的欢迎和好评。创新合同指导方式,在全省率先推出“合同指导服务指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给予播报。制定并在景瑞农业及相关镇区推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农副产品行纪合同示范文本》,在家纺城跟踪推广《物流运输示范合同文本》。联合综治委成立“区合同行政指导专家委员会”,实现合同指导与司法大调解对接,得到省工商局的肯定并推广。开展“护密强企”专项行动,制订《企业商业秘密保护行政指导》、《商标侵权案后规范服务行政指导》,帮助全区60多家企业制定完善了商业秘密保护制度、员工保密协议。撰写呈交专题调查报告,被区委《调查与研究》录用。

二、立足第一职能,争当文明创建先锋

以建设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以规范市场经营秩序、建设公平法治环境为目标,推动监管的高效化、执法的规范化,不断提升工商部门执法监管的公信力和威慑力。

一是监管履职进一步到位。创优外资监管,为工商局起草《外商投资企业监督管理工作规范》,在全系统推广。创优商标监管,立案查处虚假的司法认定驰名商标14家,信息收录国家工商总局各地要情。创优广告监管,以工商局名义,编撰《广告基层管理工作规范》,已由中国工商出版社出版发行。创优市场监管,循序推进第一集贸市场升级改造,调研出台《工商局农贸市场巡查管理办法》,家纺城被国家工商总局授予“诚信示范市场”称号。创优合同监管,促成区综治委印发《区整治利用合同格式条款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专项行动工作意见》,将专项行动上升为政府社会管理创新项目。创优农资监管,施行契约化农资预检新模式,推出《批量复合肥备检协议书》和《复合肥申检协议书》。开展红盾护农专项行动,指导培育区级农资经营示范店80家。在区农校设立经纪人培训中心,联合7家产业园基地经纪组织组建了经纪人联合体。承办了工商系统“红盾强农惠农示范岗”推进会,经验做法在全市推广。创优网络监管,开展“以网管网”巡查,实行网络案件查处传导机制,建档网络经营主体682户。

二是执法质效进一步提升。创新推行行政案例指导制度,先后编撰注册登记和商标类、商业贿赂和竞争类、食品类、广告类、合同类、网络类、傍名牌类等7个专辑45个案例,并为省工商局编写完成合同案例培训教材。将“因素·均数·系数”裁量法全面运用于执法办案,保障行政处罚自由有度、裁量有据。被新华社《内参选编》、《中国工商报》等媒体刊登推介。代表省工商局参加2013年江浙沪工商论坛,接受《法治环省行》记者采访,介绍推广该独创性做法。深化执法监督,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备案制,编撰《行政强制文书》示范文本,开展案件质量一季一评查活动,优选年度“十佳行政处罚案卷”。截至12月30日,全局共立案查处各类经济违法案件533件,涉案金额5383万元,罚没款400.18万元。自2004年以来,行政许可、行政执法连续八年保持零复议、零诉讼、零听证、零错案,荣获法治建设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

三是部门联动进一步密切。整合内部资源,制订《工商局基层分局协作互动监管办法》,试行网格管理责任制与条线管理负责制相结合,在全局设立五个监管执法协作区,逐步推行案件集中办理制度,在大队成立执法调度指挥中心,并建立协调督导组、案件专案组、专项课题组,初步构建了网格协同、片区合作、全局联动的一体化工作机制。在重大节日期间,由监管、消保、市场合同等条线,开展了4次联合督查行动。注重外部资源联动,文明创建期间,主动联合城管、公安、商务、环保等部门,对全区1439户废品收购站(点)进行了专项整治,依法取缔无照废品收购站(点)781户。加强工商证照管理,实行经济户口数据管理员、督查员制度,创建“经济户口示范点”10个,共完成个体验照66857户,企业年检26287家,向有关部门函送无证无照经营户791家。联合区文明办,出台《区农村文明集市创建活动实施方案》,评选表彰农村文明集市创建先进单位9家。联合商务、城管、卫生、农委、药监等部门,分别对农贸市场、食品、农机具和农资市场、药品和保健品广告开展了联合执法行动,取得了良好成效。

三、担当第一责任,展示保障民生作为

以保障消费安全、维护民生权益为己任,以消费维权实现社会化为目标,营造了放心消费、高效维权的新局面,喜获全省工商系统创建“红盾消费维权示范岗”先进集体。

一是把牢了流通商品质量关。狠抓食品安全监管,出版并执行全省首部《流通环节食品安全基层监管工作规范》,建立健全食品经营主体信用监管档案,扎实做好流通许可、日常巡查、电子溯源、快速检测等日常工作。修订《流通环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预案》,配合区食安委成功捣毁金余、平东两处地沟油加工黑窝点。开展了贯穿全年的“打假冒、惠民生、促发展”主题执法行动,实施食品安全监管规范“百日会战”,组织开展了食品添加剂、乳制品、食用油、调味品专项整治行动,共完成乳粉、乳制品监测任务260批次,食品自主检测201批次,食品快速检测4500批次,查处食品违法案件220件。以酒类、茶叶为重点,启动“红盾春雷”专项行动,与酒业公司、浙江省农业厅经济作物管理局建立打假协作机制,共查扣假名酒3500余瓶,冒牌龙井、碧螺春茶300余公斤,向司法机关移送涉及刑事犯罪案1件。央视、省和电视台等媒体给予了专题报道。

二是把牢了经营主体自律关。以“联评百企铸诚信,食品安全惠万家”为主题,开展了食品安全系列诚信创建活动,创建市级食品安全示范店24家、食品安全示范街2条。成立“区食品流通行业协会”,依托区委党校等平台,组织食品经营单位开展法律法规培训24场次,受训6200余人。创新“两大体系”建设载体,制订《区企业信用激励、惩戒和退出实施细则》,联合区法治办、综治办、经信委启动“平安法治诚信企业”创建,新培育“重合同守信用”企业69家。联合金沙镇党委、国税等部门和单位,成功将金沙镇建设路打造成为诚信党建示范样板区。以“重合同、促规范、铸诚信”为主题,开展了公共服务行业合同格式条款社会评议,行政约谈了广电、校园超市等企业负责人。开展了药品价格比较试验活动,对全区供电、供水、供气、通信、有线数字电视等五大公共服务行业和银行业,开展了消费服务满意度测评活动。年内新增“诚信经营放心消费”承诺企业100家,评选“2011年度消费者信赖门店”26家。

三是把牢了放心消费创建关。创新宣教载体,举办了新闻会、在线访谈、大型现场咨询服务、消费维权村居行系列活动,深入基层村居69次,现场处置涉农消费纠纷46起,挽回消费损失11万元。组建区消费维权律师团,开通“红盾维权网”,与文峰大世界等10家单位签订《网上投诉受理协议书》。打造12315进商场、进超市、进市场、进企业、进景区“五进”品牌,重点优化“12315消费维权服务站”58个,开设“e维权工作室”,指导各站点受理咨询投诉685起,挽回消费损失29万余元。加强“一会两站”建设,发展12315联络站263个、消费维权义务监督员233人。牵头召开了全区放心消费示范村(居)创建推进会,“校园食品放心工程”荣获全省放心消费创建百件惠民实事工程,我区荣获全省放心消费宣传教育先进区称号。

四、用好第一资源,树立勤廉文明形象

针对当前队伍年龄老化、人员青黄不接的实际,不断优化机制教育人,完善措施激励人,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过硬、作风过硬的工商行政管理队伍。

一是廉政建设凸显新亮点。引领实施履职风险防控“三联三防”工程吸引了各方关注,国家监察部网站推介了这一创新做法,3~4月,省工商局江斌组长、国家工商总局何昕组长先后专程来通调研,《工商纪检监察简报》、《中国工商报》等予以编报,现已分别在全市工商系统和全区行政执法部门中推广。着力完善“三联三防”工程体系,试行《工商局开展委托式“三述”实施办法》,全程委托区纪委监察局主持召开了向社会和服务对象代表述职述廉述法会议,经现场测评好评率为95.6%。制订出台《工商局协助人民法院执行规定》,与人民法院建立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联动机制,邀请纪委参与本局“三重一大”事项监督,邀请法院、检察院专家开展专题研讨。出台《廉政监督卡制度》,向社会各界累计发放廉政监督卡5000余份。开展了算好廉政账主题教育月活动,推进专职纪检监察员及基层监督委员会建设,开发区分局、刘桥分局顺利通过区“廉政文化示范点”创建验收,“廉政文化示范点”在我局实现了全覆盖。

二是创先争优喜结新硕果。围绕“质效提升年”、“一评五制”主题,开展了提升工作责任、提升工作效能、提升工作境界大讨论活动,开展了“三好一争”、创建基层满意站所、文明标兵、巾帼示范岗、青年文明号等创先争优活动,组织工商分局开展了“比服务、比规范、比效能、比形象,争当作风建设标兵单位”考核评比活动,营造了创先争优的生动局面。8月在全区53家重点部门、条管单位政风行风建设民主集中评议中,我局拿下了测评结果总分第一的佳绩。被区选树为“学习型机关党组织”示范点,局机关党委获评区首批五星级党建示范点。一名同志荣获市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两名同志成为工商系统创先争优“十大标兵”典型。“红盾直通车”在2010~2011连续两年获区“最佳效能服务品牌”基础上,今年6月再次获评“区创先争优十佳服务品牌”,并作为唯一家县级工商局入选市“为民服务创先争优优秀服务品牌”。

三是队伍素质又有新提升。加快人才队伍培养步伐,出台《关于开展“执法、监管、注册、综合管理”四支专业化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确立建设执法办案、监管维权、登记注册、综合管理等四支专业化队伍的工作目标。制订推出《执法办案人才库建设管理办法》、《执法办案入库人才评审实施方案》,在培训考察、评优评先、选拔任用、奖金标准等方面实施有效激励,通过申报推荐、资格考试、资格评审、评议公示等程序,将43名符合条件的人员纳入了首批执法办案人才库。实施青年素质提升计划,完善了局青联会、团委等组织机构、工作制度、活动方案,开设执法办案、公文写作、社交礼仪等网上课堂,成立局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开展了结对帮扶、社区共建、委员竞选、红盾道德讲堂、微型党课观摩、义务陪护宋英老人等系列活动。局团委被授予垂管部门唯一的区首批五星级团建示范点,局青年联合会被授予“新长征突击队”荣誉称号,一名同志获评“好青年”。加大信息服务决策力度,创立“首席信息员”制度,全年共采编上报各类信息900余条,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90余篇。

执法品牌创建篇8

(一)创新服务路径,进一步提升助动发展能力,以积极作为全县工商赢得地位

唯有紧扣发展才能与地方政府形成共同语言,唯有服务为先才能为执法创造良好空间。我们要着眼于全县加快调整经济结构,着力转变增长方式,切实增强经济竞争力的特性,充分发挥工商综合职能,构筑高位引领平台,创新落实服务发展机制。

1、以轻纺城提升改造为龙头,重振市场强县雄风。一是全力助推轻纺城提升改造。做好政府和市场业主的参谋,优化轻纺城和钱清轻纺原料市场布局,改造硬件设施,完善市场功能,力促集群提升。加强划行归市,分类集聚,拉长市场链。着力推进国际化、公司化、订单化交易,致力推进轻纺城国际贸易区和创新拓展区建设。建立市场营业房流转公共信息系统平台,依法加强二手营业房市场监管,合理调控市场商务成本。牵头加强对经营户的业务培训,注重发挥轻纺城各大商会作用,深化协作机制和信息通报机制,巩固和提升工商在市场的影响力。大力建设市场“商业文明”,深化“信用轻纺城”建设,探索市场和谐发展新机制。加大监管力度,继续严厉打击缺尺少码、虚标产地、商标侵权等不正当竞争行为。注重品牌隆市,加强整体策划,开展强势宣传,打响“中轻城”品牌。二是推进市场标准化建设。按照市场建设标准,积极引导各镇街加大对农贸市场的改造力度,重点解决食品安全和市场环境“脏、乱、差”问题,切实为老百姓改善购物环境。积极培育市场流通业态,推进专业批发市场与现代流通方式接轨,提高商品市场流通现代化水平。三是进一步深化“放心市场”建设。在全县食品、副食品批发市场推开“放心市场”的建设,实现“放心市场”与“放心店”的有效对接,构建全县食品立体“放心工程”。要积极推开商品交易市场的商品准入工作,督促市场举办单位成立商品准入办公室,严格按索证、审验、发卡的程序把好商品准入关。全面推进市场信用建设、品牌市场建设,充分运用星级市场评定和重点市场培育的抓手,强化市场动态监管和责任制落实,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2、以品牌战略为基点,全力提升我县民营企业竞争力。坚持以品牌战略为基点,进一步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充分发挥工商助动民企的主导作用。健全梯级推进的品牌多向度培育机制,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品牌培育库,不断创新品牌载体。坚持多源拓展,量体裁衣,帮助企业多形式、多层次、多领域地开展驰名、著名商标培育,确保驰、著名商标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前列,努力实现我县品牌培育的跨跃式发展。要按照“一厂一标、新品新标”的工作方针,帮助指导新办企业开展商标注册,引导企业做到商标与字号的一体化运作。要大力推进品牌国际化战略,积极指导有实力的企业进行国际商标注册。因应“块状经济”发展需要,合力打造证明商标、集体商标、服务商标、专业商标品牌基地等系列品牌。要进一步探索完善与企业联手保护知识产权的监管机制,全面推行商标印制企业信用监管制度。积极推进协会转型,加快转变职能、强化功能,提升效能。深化“5511”培训工程,不断提高企业家素质。

3、以参与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大力培育各类市场主体。要立足职能,整合资源,创新载体,努力服务“三农”,进一步完善红盾护农、经纪活农、合同帮农、商标富农、权益保农、政策惠农和市场助农等工作机制。健全市场主体准入服务体系,尽快建好企业登记、年检的网络平台,开展网上注册、网上年检,努力打造“网上工商”,提升工作效能。要积极培育和壮大农村市场主体,大力发展农业经纪人队伍,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推进农贸市场和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提升发展,为农产品流通搭建产业平台;要大力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家庭工业和种养殖业,培育农产品证明商标、集体商标。充分发挥合同指导的职能,全力助推广“订单农业”。要深化“红盾护农”行动,深入开展“打假保农业”专项整治,加强农资市场监管,严肃查处坑农害农行为。

(二)创新监管机制,进一步提升维序能力,树立市场监管权威,要通过进一步完善准入机制、惩防机制和信用监管机制,实现对各类市场行为的精确监管和全程监管。

1、建立防控一体的市场准入机制。今年合伙企业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商号认定保护等新法将全面实施。我们必须严格把好市场准入关,建立科学有效的多层级的准入监管模式:对新型市场主体要满腔热情,悉心引导,完善准入规则;对高危主体要严格监控,对涉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破损自然生态环境、影响社会安定和谐的经营项目必须从严把关、防止失管、失查、失控;对边缘主体要有序规范,积极引导和帮助具备条件的经营户领取营业执照;对非法劣质主体要及早清除,坚决取缔违法情节严重、屡查不改的无照经营户。强化年检工作,加大对“两虚一逃”行为的查办力度,健全市场主体退出机制。

2、健全违法行为惩防机制。要进一步清晰“攻大戒小”的执法理念,科学定位大奸与小过。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人身安全、环境安全的违法行为,就是大奸,要严查不贷。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成长性的无知过失行为就是小过,应采取行政指导和行政告诫,把小过变成合法、合规、合程序。要探索立体式案件查处机制,建立“专案组”制度,对全局的特大案件、疑难案件、新类型案件进行集中攻关。要进一步加强农村食品市场监管,围绕重点食品和重点区域开展集中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制售伪劣食品行为;有效开展商业贿赂治理,重点打击在市场交易活动中给予、收受回扣和假借促销费、宣传费、赞助费、科研费等名义给付对方财物的商业贿赂行为;以仿冒侵权为打击重点,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规范我县定牌加工企业的经营行为,强化对商标印制企业的监管。全面推广和提升柯桥所建立假冒伪劣商品比对中心的做法,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真假商品比对数据库,面向社会,科学引导广大消费者识假、知假、打假。有效把握监控广告的话语权,积极拓展广告监管领域,努力提升完善广告监管机制。做好合同格式条款备案的扩面工作,加强合同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

3、建立信用通联的综合监管机制。在县政府的领导下,要按照工商主导、统一标准、注重运用的工作原则,全面推进政府企业信用监管工作。明确企业信用信息的征集、评价、公示查询和各部门应交换的企业信用信息具体数据。落实企业信用建设专项经费,建立企业信用数据运行平台,借助局域网和互联网,整合企业信用的征集、交换、评价、查询、公示,提升企业信用监管水平。全面落实各项信用监管制度,完成信息纠错补录提高数据质量,进一步夯实工商企业信用监管体系基础。积极实施市场主体的信用预警,逐步建立起对失信企业和失信市场行为的信用联合防范机制和社会性惩戒机制。深化企业信用指导,加快建立企业信用资产的培育机制和企业联络机制。加强市场主体的诚信教育,加快构建社会诚信体系,形成失信可耻、守信光荣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创新维权机制,进一步提升维权能力,营造公共安全环境

要把民生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牢牢锁定消费维权这一风向标,全面巩固农村这一根据地,紧紧抓住公共安全这一敏感区,为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尽心尽责。

1、建立公共安全的社会监督机制。去年,作为省政府的试点,我县的“多员合一”试点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省委书记书记、省长吕祖善作了重要批示。这项工作已正式写入今年县委及省政府工作报告。我们要勇于开拓创新,敢于承担责任,巩固深化农村公共安全员的整合工作,真正实现“一网多用”,“多员合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培训考核机制、部门联动机制、应急处理机制,构筑由县、镇、村三级联防、共促安全的农村公共安全监管体系,创造出新的农村公共安全管理模式。

2、健全农村消费安全准入防范机制。继续推进农村“放心店”“提质扩面”,着力提高“放心店”的配送率,加强放心店源头监管;放大“放心店”品牌效应,积极推进“放心店”标准化建设;鼓励建立“放心店”自律性组织,鼓励社会公众参与“放心示范店”的监督,进而实现他律与自律相结合的等距离监管;加大对农村“放心店”业主培训力度;大力普及做好农村食品安全知识,全面整治食品批发源头;进一步完善重点商品的准入制度,巩固和完善工商所食品安全监管规范化建设。

3、完善流通领域综合执法机制。坚持预防为主、预警为先的监管理念,加快推进流通领域商品监测体系和消费安全举报系统建设,全力打造12315综合执法平台。要进一步强化精确质量监测机制,加大检测费用投入,结合消费、投诉热点,重点检测与人们生产生活及生命财产安全密切相关的商品,致力提高专项抽检要精确度和权威性,引导消费者确立科学、理性、文明的消费理念。继续完善“四位一体”的食品快速检测体系,有效净化食品消费市场,清除餐桌污染。加快推进12315信息化网络建设。整合现有业务系统,统一建设集“申诉举报、执法调度、质量监控、统计分析、预警防范、应急处置”于一体的综合性调度指挥系统。

内部管理格局是社会监管格局的动力源和基本保障。要以开展“规范管理年”和“作风建设年”为抓手,以能力建设、效能建设和廉政建设为基本任务,以有能作为、有序作为、有限为根本目标,强化系统凝聚,整合内部职能,提升行政能力,刷新工商形象,用规范和谐的内部管理格局来营造内和外顺、稳定有序的内部管理格局。

(一)以班子建设为根本,提升行政能力,实现全系统的有能作为

提高全系统干部队伍的行政能力,班子是关键、培训是基础,机制是保障。一是强化中层班子选拔管理。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绩效考核、竞争择优等工作机制,全面推进多向度、精确化的考核模式,建立科学评价体系。深入开展优秀领导班子创建,提升局、所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开展以团结和谐干在实处、科学发展走在前列为主要内容的“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全系统干部特别是中层以上领导干部,永不自满、做带头想干事的表率,永不懈怠、做带头会干事的表率,永争一流、做带头干成事的表率。二是强化干部队伍培训培养。探索“菜单式、学分制”培训方式,不断提高全系统干部思想政治素质。按照“突出综合素质、提升岗位技能、实施全员培训、促进终身学习”原则,建立系统化、规范化、专业化的能力培训体系。推进工商干部队伍职业化建设,积极争取注册官试点。加大干部轮岗交流力度,从内部激活干部人才资源。继续深化和完善红盾工程系列创建活动,通过能手评比、评先等激励手段,全面强化行政能力建设。

(二)以优队强所为基础,推进效能革新,实现全系统的有序作为

要以创建便民、高效型工商机关为目标,着眼于优队强所,促进管理方式、管理体制、监管模式的改革,从而推进效能革新。一是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继续加大投入力度,从办公设施、执法装备、到信息化水平等为基层工商所创造良好的执法监管条件。优化基层工商所的软工作环境,考核激励政策继续向基层倾斜,鼓励机关干部向基层流动。积极开展星级工商所创建活动,建立星级评定的激励机制。二是建立“优队强所”的行政执法机制。改革和完善工商所的监管模式,建立以信用分类分层监管为基础、以网格化巡查为依托、以属地化责任落实为保障的责任区监管机制,实现监管全覆盖,责任全落实。要根据省局的要求,全面实施“强队砺剑工程”,整合经检执法资源,强化经检执法力量,形成综合执法拳头,逐步确立12315统一受理、经检队和工商所集中办案、财务部门规范处置、法制监察全程监督的办案机制,实现行政执法的全透明、全规范。三是提升信息化监管水平。要科学运用现有的信息技术来提升监管的效能,用信息化监管、用信息化办案、用信息化发照、用信息化年检、用信息化预警、用信息化来实现对网络经营等新兴领域的监管。把信息化建设作为实现业务系统整合的突破口,将责任区监管体系、12315执法体系、流通领域监管体系在统一的信息化平台上融合成一体。

执法品牌创建篇9

关键词:企业文化市场能力品牌管理

品牌是一种复杂的关系符号,它是由产品标识符、属性及二者共同引发的联想组成,目的在于给予受众独具个性的体验与感受。品牌管理就是管理好品牌的外在表象(即品牌标识符)及内在属性,使之高度统一并准确无误地传递给消费者,深化其感知体验,最终满足其现实物质与精神需求。

品牌管理不只是营销管理的组成部分,而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从战略的高度进行认识;品牌管理的具体表现也不只是营销、广告、传播,而是由内而外的企业力量传递,它包含企业的内外行动因素;品牌管理是协调与平衡企业自身发展战略的管理工具和商业系统,能帮助企业定位的落实、控制、持续、平衡与发展。

720°全方位品牌管理系统

品牌管理是战略层次的管理,它需要在企业价值链的每一环节作出正确的决策和行动,因此品牌管理涉及企业各职能部门并贯穿整个商业流程,成为企业整体战略的核心,本文把这种新的管理方法称为“720°全方位品牌管理系统”。

“720°品牌管理系统”涵盖了战略员工团队效率的内360°企业行为圈与产品客户渠道效益的外360°企业行为圈的商业系统,如图1所示。

“720°品牌管理系统”的核心是在品牌与消费者接触的任何点线面上都能有效整合与控制所有沟通层面的元素,使其充分反映品牌的核心价值与战略,也就是对于每一项可能会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的体验或者对品牌看法的活动与决策,都要实行严格的管理控制。

720°品牌管理贯穿于品牌营建、品牌维护、品牌发展与延伸以及品牌再造的每一个环节。要确保品牌管理行为被有效执行,不仅需要专业的品牌管理人员及组织,还需要相应的制度与流程给予足够的管理和控制。换言之,就是要构建基于企业文化与市场能力的品牌管理职能与机制。它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通过协助企业建立相应的品牌管理职能部门及规范其运作,以培养和提升企业系统的品牌执行能力以及相应的组织架构与管理模式,强化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完整规范的品牌管理模型是金字塔式的管理系统。品牌战略占主导地位,高屋建瓴,占据最高层。其下是策略层,包括品牌识别系统策略及品牌整合推广策略。作为品牌战略的重要辅助部分,此二者勾画了整体品牌形象及其传播方式。为有效制定作业计划,预算控制及反馈信息,在制定了正确的战略及策略后,还需要相应的职能组织及有效的制度与流程来保障执行,同时以不间断的专业培训促进品牌管理专业知识向企业各阶层执行组织持续转移,这就是一个系统的720°品牌管理平台(见图2)。

多元、迭进的品牌管理职能

品牌形象是由内而外建立并传达给消费者的。品牌的发展有阶段性并有其自然规律,品牌管理职能不仅应当符合品牌建设的逻辑程序,而且必须符合企业经营现状与市场需求。当企业选择以品牌管理方式促成企业价值最大化时,就应当构建并发挥完整的品牌管理职能。

归根结底,品牌管理即是品牌价值管理。品牌管理的目的就在于透过规范的行为和手段,不断提升品牌价值。创建一个高价值品牌,必须遵循一定的理念和程序。

第一步,品牌定位。即在消费者认知及体验中确定品牌的位置。品牌定位的实质就是确定产品(或服务)的特色并把它与其他竞争者做有效区隔。所以定位就是有效发掘出品牌价值之所在,赋予品牌以神—内涵与个性。

第二步,创造品牌。在品牌定位的指导下完成品牌战略规划,包括命名及包装、建构品牌外部形象,赋予品牌以形—视觉形象和感知印象,进而寻找并创建适宜品牌生存的活力生态环境,包括积极正向的企业文化和持续跟进市场的动态的品牌识别体系。

第三步,管理品牌。即在品牌与消费者接触的各个节点上进行有效的观测、反应和管理。从品牌诞生的那一刻起,致力于传播,致力于维护,甚至致力于防御,这是品牌管理的日常作业。创建品牌至为关键,而管理品牌更是不可松懈。唯有精心培育,不断倾注心血,并有一套洞察市场和消费需求,与时偕行、行之有效的管理和监测规程,才能最终保有一个品牌的高价值。

由此可见,完整的品牌管理职能包括:探求并了解市场的需求和反应,研究和评估一个品牌的核心价值之所在;制定品牌战略及架构,构建品牌识别体系;拟定品牌传播与营销计划并执行,推动品牌文化形成;不间断地进行品牌管理知识传输,培育品牌管理能力;透析市场行为,了解法律手段,有效防御品牌入侵,做好自我保护;适时监测品牌发展现状,调整策略,灵活应对市场与竞争态势的变化。唯其如此,品牌管理才能尽快地融入企业战略管理,协助企业价值最大化。完整的品牌管理职能体系如表1所示。

建立基于市场能力与企业文化的品牌管理系统

市场需求是品牌的外部驱动力,消费者及其他外部相关利益者的需求决定了品牌的价值之所在。品牌拥有者及运营者应当能够敏锐地感知来自市场的信息及资讯,从而做出快速有效的反应,或采取手段或调整策略,以持续保持品牌价值的居高性及品牌形象的协同性。因此,有效的品牌管理首先是基于市场能力的。

完整的品牌管理行为并非只关注市场,从市场接触品牌的过程可知,品牌不仅仅是产品本身,从产品到市场,企业是品牌建设者,企业员工更是主要传输中介,市场对品牌的感知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企业形象。要让企业的品牌战略变成员工的自发行为,就必须让品牌管理融入到日常的企业文化中,建立基于企业文化的品牌管理,使品牌透过企业的点点面面,由内而外辐射市场。

所以,有效的品牌管理职能要有能力连接企业内部与外部市场,适时传递并转换信息,保障内外沟通与交流。

(一)品牌管理职能实施框架

品牌管理职能的实施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首先制定相应的品牌策略计划,并据以执行。其次,在执行的过程中应不断进行资讯收集,透过良好的沟通及反馈机制及时调整策略与计划。由内至外循环往复,保证品牌管理职能的正向发挥。

品牌管理职能的实施无法由某一部门独立完成,必须跨部门协作。品牌管理职能的行使必须由品牌管理部协同其他管理部门,形成品牌管理职能圈,才能有效完成职能实施。品牌管理职能实施框架图如图3所示。

(二)品牌管理组织

1.品牌经理是专家也是杂家。品牌管理部门的最主要职责是推动企业文化与洞察市场,并根据对市场竞争和自身发展的理性判断制定品牌战略并付诸实施,以达成公司的短期业绩目标和长期品牌建设目标。

从这个意义上讲,品牌经理应当既是专家,又是杂家。作为专家,品牌经理必须:了解消费者、客户,了解行业发展态势;理解与推动企业战略与组织文化发展;负责产品定位;完成新品开发与上市;制定广告策略并进行创意管理;制定媒体策略与计划;做好竞争分析;保持业务回顾与市场计划;进行品牌人员培训与发展。作为杂家,除品牌管理专业技能外,品牌经理必须掌握战略管理、市场研究、财务分析、销售、供应链、产品研发等领域的基础知识。

2.品牌管理组织架构。品牌管理贯穿于品牌建设与成长的全过程,是一项长期、系统的推进式工作,各阶段、各环节均有相应的任务和职责,所以确定品牌管理的主体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品牌管理的执行落实和客观成效。品牌管理的主体,由特定的个人和组织担任均可,但必须注意遵循以下原则:品牌管理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品牌管理的过程中,须得到企业最高领导层的支持与直接参与并核准;品牌管理属于公司的全景式计划,与许多部门和负责人产生关联,各种现实问题都需这些相关人士或部门沟通彼此意见、通力协作;品牌管理涉及和企业经营有直接关系的战略课题;品牌管理需要建立明确、清晰的财务预核算制度;品牌管理的执行必须具有时间限定,并且每一阶段所预设的目标也应严格执行。据此,720°品牌管理系统的推进主体应由具备全公司多元经验、多样才能的关系者来担任。更关键的在于,应当视品牌管理的导入与运行阶段不同构建相应的品牌管理组织架构:

一是导入品牌战略管理阶段的临时性品牌管理组织架构。在导入品牌战略管理的初始阶段,为了让企业熟悉品牌管理运作模式,通常由外脑—即品牌管理专业顾问公司协同建立临时性品牌管理组织架构—品牌管理委员会。品牌管理委员会应由企业最高管理者发起,并由企业相关中高层管理干部及品牌管理专业者、顾问等共同组成。品牌管理委员会的工作就是制定企业品牌管理战略,并监控品牌策略的落实与执行。成立品牌管理委员会的目的即在于让企业自上而下全方位落实品牌文化与价值,使之更快地渗透于企业运作的每一个环节,完善与提升品牌价值,实现品牌在市场上的永续经营及稳健发展。

二是品牌管理成为独立职能单位的企业组织架构模式。当品牌管理战略制定、品牌管理作业计划真正开始执行,企业应当培育自己的品牌管理专业人才。众多的事务性工作要求企业成立独立的品牌管理部门,独立行使职权发挥职能。也只有进入到这个阶段,企业自身才能源源不断地为品牌管理工作输送后备力量。可以说,品牌管理独立设置是企业发展走向健康、稳健的一个标志。

三是以品牌管理为导向的企业组织架构模式。品牌管理进入成熟阶段,企业战略以品牌管理为导向促进企业价值最大化。在以品牌管理为导向的公司中,品牌管理部门在企业扮演推动企业各部门前进的主导角色,独立的事业部主管即品牌经理。

一般情况下有两种组织架构模式:一种是多品牌策略的品牌管理组织架构,以总经理为轴,下设营销总监,营销总监下有若干个品牌经理,每个品牌经理分别对接生产部、销售部、行政部、发展部、财务部;另一种是建立长远品牌战略的品牌管理组织架构,总经理下面独立设置品牌管理中心,与生产管理中心、销售管理中心、行政管理中心、财务管理中心等平行。

3.品牌管理岗位设置。在品牌管理组织架构的基础上,品牌管理职能部门的岗位同样应当视品牌管理的导入与运行阶段不同而设置,所有岗位的设置目的都在于有效完成品牌管理任务。按品牌管理职能管理规划作业需要划分,可以设置品牌总监、品牌经理等岗位,职权范围根据企业管理需要界定。按事务性工作需要划分,可以设置包括分析人员、设计人员、文案人员、公关人员、知识产权法律人员,甚至采购人员、外包制作人员等专业性及辅岗位。对内组织规划品牌运营作业,对外收集市场反馈及品牌资讯,引导建立有效沟通与反馈机制,推动品牌推广策略计划执行。创意文案则负责品牌促销方案及新闻广告等宣传文稿的撰写,协助品牌推广计划执行。识别设计负责品牌识别系统工具的相关设计及制作,协助品牌推广计划执行。

从企业导入品牌管理的不同阶段看,品牌管理职能岗位的设置亦有所不同。一般而言:在品牌管理导入的初始阶段,由于采取的是品牌管理专业顾问公司协同品牌管理委员会共同运作的组织形式,初始设置一般着重的是事务性的工作岗位。品牌总监往往由总经理级企业高层亲自兼任,部分岗位可能分散由其它职能部门(例如营销部门、采购部门的岗位兼任)。当品脾发展需要企业成立独立的品牌管理部门,独立行使职权发挥职能时,岗位设置则必须兼顾管理人员及专业人员。这样有助于企业及时灵活处理常规品牌管理问题及突发事件,也可为企业培养输送后备品牌管理专业人员。一旦品牌管理进入成熟阶段,且企业品牌战略架构进入多层复式架构阶段时,就需要独立事业部主管亲自主导品牌战略的制定并层层监督执行。此时,品牌管理已然是企业日常管理模式,企业内外各部分各岗位都将融入品牌管理职能,以品牌管理的思维模式行使职权。从广义上说,即企业品牌管理泛职能化。

(三)品牌管理制度与流程

1.规划类制度与流程。此类制度主要有《品牌管理策略规划流程》、《品牌预算审批制度》等,对从战略制定到策略规划的不同等级的不同权限作对应的说明,包括经费的审批。

2.事务性执行操作类制度与流程。此类制度包括且不限于《品牌推广活动审批制度》、《品牌识别系统应用规范》等。特别是识别手册,是品牌形象传播的主要应用工具,对企业在品牌形象建立和品牌推广中可能运用到的识别要素均应作详细的说明与规范。

3.信息收集与反馈制度及流程。品牌管理信息收集应当日渐成为品牌管理中的常态工作内容。此类制度应当对企业在品牌管理过程中所需相关资讯与信息的采集、整理、处理作明确规定,其目的在于积累经验,摸索方法,协助建立品牌管理沟通与反馈机制,并供决策参考,例如《品牌管理资讯收集制度》、《品牌管理会议制度》等。

4.专业培训制度与流程。本制度可结合企业原有培训制度拟定,内容包括品牌管理专业知识培训及策略报告和应用手册、工具的使用讲解与说明。

除此之外,还应当配备相应的组织职能及岗位说明。

(四)品牌管理知识转移

品牌管理的根本与核心是人,因此,除了完善品牌管理组织与流程外,应通过知识转移方式,培养人员的品牌管理素质,强化品牌的协同能力,从而拥有自主的品牌管理能力,使品牌成为强有力的、生动的、富有竞争性的、富有生命力的强势品牌,并形成良性的发展。

品牌管理知识转移应伴随品牌管理的全过程。在早期,举办品牌管理相关培训,协助内外部品牌意识培养及品牌推广人员的专业提升,有助于大力推动品牌经营理念由内而外的全方位传播。在中期,应不断强化品牌管理认知及重要性,能够有效协助品牌管理作业落实执行。而随着品牌形象的日益成熟,品牌维护将不可或缺,更必须保障足够的品牌管理专业人才。

很多企业都认识到,需要将员工的所作所为与品牌承诺相统一,从而赋予品牌生命力。本文主张建立的“基于企业文化与市场能力的720°品牌管理系统”,就是以此为出发点和客户共同确保每一位员工都能投身于品牌建设,进而实现所要达到的品牌承诺。这需要通过从组织到制度到流程的创建与形成,不断增强内部品牌沟通,并通过知识转移,培养自主的品牌协同管理能力。

在品牌管理导入初期,应选拔合适的项目组成员,为将来的人才培养打好基础,同时注重知识的培训和教导。在设计过程中,专业咨询顾问扮演主要角色。

在执行阶段,必须注重工作能力的培养,同时对品牌管理专门人员掌握的知识和项目经验进行实际演练,以便发现不足,及时调整。随着品牌管理作业的开展,专业人员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品牌管理全面推广阶段,咨询顾问仅仅居于次要的地位,只作一些后台问题解答的工作,基本由企业自己的专门人员全面负责。同时,前期品牌专业人员还要负责后续其他人员的培训工作。

当然,品牌管理能力的培育是长期的,它必须与持续不断的实践相结合,在实践的基础上逐步摸索并培育出属于自身的品牌管理能力。品牌管理执行能力的具备并非表示所有的行为能力均需自己承担完成,也包括在外包者的协助下的有效执行能力。

品牌管理职能建设初期,相关制度与流程不必过于繁复,可尽量与原有制度合并,否则可能破坏执行能力的培育。但品牌管理沟通与反馈渠道的建立尤为重要,它将是企业全面品牌管理能力尤其是规划能力培养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苏晓东,郭肖华,洪瑞.720°品牌管理—概念与运用.中信出版社,2002

执法品牌创建篇10

一、进一步增强新形势下做好质量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质量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全面进行部署。我省按照国家要求,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切实加强质量监管,推进以质取胜和名牌战略,取得积极成效。质量兴省活动扎实开展。全省有2**多户企业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有力促进了支柱优势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名牌战略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已培育27个中国名牌产品、19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4个国家免检产品、12件中国驰名商标。**6年名牌、免检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生产企业产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0%,品牌产品正逐步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开拓国内外市场的中坚力量。质量管理不断加强,监管力度逐渐加大,质量总体水平稳步提高。**6年,国家公布的我省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为79.49,居全国第12位,主要工业产品平均抽样合格率保持在90%以上。质量工作在推进**老工业基地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在质量方面还存在不少差距和问题。主要是一些产品档次低,质量差,竞争力不强;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突出,我省食品生产企业有近80%是小企业、小作坊,证照不全及无证无照企业占47%;制售假冒伪劣违法行为仍然不同程度存在,不讲诚信、逃避监管、坑害消费者现象时有发生;质量监管工作还有薄弱环节,执法不严、执法不到位、地方保护主义等现象比较严重。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坚决有力措施,尽快加以解决。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关系一个地区和国家的形象,也是综合竞争力的表现。优质名牌产品往往成为一个地区、一个企业的“名片”,为企业带来广阔市场和巨额利润。一件衬衫,尽管原料一样、做工一样,就多一个“鳄鱼”品牌,价格可能多卖上千元。在新的形势下,市场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品质量的优劣和性能的高低。质量就是品牌,就是效益,就是市场竞争力。振兴**、加快发展,必须高度重视质量工作,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质量品牌意识,切实提高产品质量,创品牌,创名牌,提高增长质量,赢得竞争优势,实现更好更快发展。产品质量特别是食品、药品质量与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息息相关。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加强产品质量监管,特别是保证食品安全,是政府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高度重视和切实抓好质量工作,满足群众需要,推动发展振兴。

二、进一步明确全省质量工作的重点任务

现在,我省正处在增强发展基础、调整优化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加快振兴步伐的关键时期。围绕振兴**老工业基地和构建和谐**中心任务,质量工作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推进质量兴省活动,在实施名牌战略上求突破,在搞好标准化建设上求创新,在服务民生上求实效,在推动发展上求作为,切实增强服务监管能力,不断提高质量工作水平,争取更大成绩,推动全省经济更好更快发展。要突出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坚持以质取胜,扎实开展质量振兴活动。按照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原则,协调各方面力量,组织开展好质量兴市活动。要发挥中心城市产业基础较好、技术设备先进、品牌相对集中的优势,推动中心城市形成优势品牌集中、带动作用明显的名牌区域;发挥工业强县工业基础好、产业集中度高、同类企业多的优势,加快提升主导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实现同类企业的竞相发展和优势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发挥农牧业大县自然资源丰富、种(养)植(殖)规模大、生产条件好的优势,全面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提高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巩固壮大支柱产业、积极发展优势产业,认真组织开展质量兴业活动。突出抓好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医药、高新技术等行业质量管理工作,提升工业经济增长质量和水平。积极实施服务行业国家标准,建立完善服务质量体系,提高铁路、交通、商业、旅游等传统服务业和物流、信息咨询等服务业的服务质量,促进服务业腾飞。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以企业为主体,扎实推进质量兴企活动。根据国内外市场变化趋势,制定实施质量发展战略,建立健全从产品设计到售后服务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全面加强质量管理,走质量效益型的发展道路。要围绕提高产品质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技术进步,形成一批自主品牌,提高竞争能力。

(二)依靠科技创新,深入实施名牌战略。实施名牌战略的核心是提高先进性,增强安全性。先进性是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要求,要通过技术创新、工艺创新、产品创新来提供性能先进、功能完善、服务周到的好产品。安全性是和谐社会和服务民生的要求,要通过严格执法、加强监管来实现。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坚决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假冒名牌产品等违法行为,营造有利于自主品牌成长的环境。要把增强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能力作为根本途径,引导企业建立技术创新体系,提高科技成果向生产转化的速度和效率。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培育打造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扩大品牌经济规模。今年以来,在国家质检总局的支持下,我省新培育中国名牌产品16个,超过前4年的总和。要继续努力,再接再厉,积极引导和推动企业制定名牌争创规划和品牌发展目标,推行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和产品标准,提高生产工艺水平,加快品牌建设。要巩固提升我省汽车及零部件、精细化工、农产品加工、医药、林业等优势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大力培植新材料、光电子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产品,培育一批名牌产品,扩大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三)全面加强质量监管,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切实加大生产、流通、售后等全过程的质量监管力度,确保产品质量。运用生产许可、强制认证、注册备案等手段,严格市场准入。对涉及人身健康和安全的产品,要进一步提高生产许可条件和市场准入门槛。建立严密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从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到包装、储运、销售等各个环节加强监管,逐步做到规范化、制度化。切实加强药品研制、生产、流通、使用等关键环节的管理,严格药品审评审批,切实保证用药安全。强化对重点行业、重点产品的跟踪抽查,组织好节假日和重大活动期间的专项抽查,确保监管到位。要严把进出口关,严防问题产品进出国门。严格实施出口食品疫情疫病、农兽药残留监控制度,对可能危害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产品实行质量追溯和召回制度。

(四)全面推进标准化生产,完善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标准化是解决产品水平低、技术含量少的重要措施。如果说品牌是一种文化,标准就是一种理念。只有标准化生产,产品才有生命力,质量才可以控制,发展才会可持续。要高度重视标准化生产,充分发挥标准化在提高产品质量方面的基础和先导作用,加快建立和完善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业标准化和服务业标准化。当前,要集中力量抓好与国家、行业标准配套的食品卫生、食品安全、食品检验检测技术的地方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包括种植、养殖和加工,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提高我省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要积极推动重点工业企业和重点产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鼓励企业制定高于现行国家和行业标准的企业内控标准,积极参与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要加强我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标准体系建设,做好示范基地和生产加工企业的标准实施工作。要加强技术标准研究和标准转化工作,促进企业技术标准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要建立完善全省技术标准资源服务平台,及时向全省企业提供标准信息服务,依托标准优势走向国际国内市场。

(五)集中开展专项整治,坚决打击假冒伪劣行为。刚才,长江局长对开展专项整治提出了明确要求。省政府已经下发《全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集中力量,重拳出击,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行为。这次集中整治行动要突出三个重点:一是重点区域,即农村、城乡结合部和小企业密集区;二是重点单位,即管理混乱、违法违规严重的生产经营企业和小作坊等;三是重点产品,即食品、药品及其他关系人身健康安全的消费品。要在“查、治、管、扶”上下功夫,检查证照是否齐全,条件是否具备,产品是否合格;对达不到质量卫生条件的要限期整改,对制假窝点要坚决取缔,对产品不合格的出口企业要取消出口资格;严格准入许可,加强各环节监管,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扶持好企业、好产品,让守法经营的不吃亏,违法经营的受惩处。要把专项整治与全过程监管结合起来,把执法行动与制度建设结合起来,把行为整治与行业自律、诚信体系建设结合起来,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三、进一步加强对质量工作的领导

全面提高我省质量水平,既是一项当前紧迫的重要工作,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重大任务。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强协调配合,合力推进工作,为全省质量工作提供良好的组织保障。

一要高度重视。要把质量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提到重要工作位置。省政府成立了全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对全省质量工作进行统一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各地也要加强对质量工作的组织领导,支持质量监管部门依法履行职责,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良好条件。

二要强化责任落实。各级政府要对本地质量安全工作负总责,完善质量奖励推进机制,落实质量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对重大质量安全事故要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质量工作的指导,认真履行职责,强化产品质量监管。企业作为市场主体,要依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自觉接受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三要坚持严格执法。要依法打击各种质量违法违规行为,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建立完善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妥善处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努力把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把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要加强法制教育和业务培训,努力建设一支思想好、作风正、懂业务的质量监管队伍,提高质量监管水平,提高政府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