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维护管理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16:20

车辆维护管理制度篇1

 

关键词:运输 车辆 强制维护

自《汽车运输业车辆技术管理规定》(以下简称“13号部令”)颁布以来,道路运输车辆实行车辆强制维护的管理方针已经建立20年了,但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偏差,落实的不好,甚至引起道路运输经营者反感和抵触。问题到底是出在制度设计本身?还是运行机制没有很好地确立?在此笔者结合具体工作实践和推理,论述这两项制度在13号部令的再修订过程中否还要保留进行讨论,期望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和广泛讨论。

1 道路运输车辆强制维护制度利弊分析

强制维护是保证降低运输消耗、确保车辆可靠、安全的有效途径,也是其他行业对设备实施监管的成功经验。13号部令对车辆强制维护做了明确的规定,强调:“车辆维护应贯彻预防为主,强制维护的原则。保持车容整洁,及时发现和消除故障、隐患,防止车辆早期损坏。”还对车辆维护做了等级划分,明确“车辆维护分为日常维护、一级维护和二级维护。”同时还细化了各类维护作业的中心内容,规定:“日常维护是日常性作业.由驾驶员负责执行。其作业中心内容是清洁、补给和安全检视”,“一级维护由专业维修工负责执行。其作业中心内容除日常维护作业以外,以清洁、润滑、紧固为主,并检查有关制动、操纵等安全部件”,“车辆二级维护作业由维修工负责执行。其作业中心内容除一级维护作业外,以检测、调整为主,并拆检轮胎,进行轮胎换位。”显而易见,13号部令强调的强制维护应该包括各类维护作业,并对执行作业的责任主体也做了明确规定。但是,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大家都严重忽略了车辆日常维护和一级维护的强制执行和监管,而将精力全放二级维护作业的监管上,致使强制维护走了不少弯路,引发了许多矛盾,以致在治理“公路三乱”的呼声中不但取消了《道路运输证》中的车辆二级维护记录,还取消了车辆二级维护的路检路查,严重弱化了强制维护的监管。

车辆强制维护制度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和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对日常维护和一级维护没有强制行政手段和处罚的规定,而二级维护有对应的处罚规定,直接控制车辆相对容易,对驾驶员罚款了事。然而,二级维护的作业主体和执行却恰恰不是驾驶员,而是维修企业或运输企业的维修工,只有日常维护是由驾驶员负责的,这样就形成了管理和执法对象错位。同时由于二级维护没有完全摆脱传统模式,设置的检测维护项目过细过繁,车辆维护周期(尤其是维护时间间隔)缺少统一规定,加之车辆维护服务意识差,促成服务与收费失衡,缺项、漏项时常发生,最终导致广大驾驶员普遍对车辆强制维护产生抵触心理。

二是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本身对车辆技术管理工作不重视,配备车辆技术管理人员数量少、素质低,许多具体执法人员并不掌握GB/t18344《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的具体内容,加之管理手段落后,只能用一般性检查来实施监管,缺乏全过程有效的监管,只对二级维护管得紧,而对日常维护和一级维护基本不过问,其动力因素就在于上路罚款创收。

三是车辆强制维护行为主体作用被忽略,监管责任错位。在过去相当长一个时期,我们只抓住了车辆管理这个关键点,但忽略了企业法人的作用,?昆淆或淡化了企业法人在车辆技术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以致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越俎代庖,替代企业法人的车辆技术管理责任和义务,导致企业法人产生错位感觉——车辆技术管理和车辆强制维护只是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事,与企业无关。责任主体错位,致使该承担处罚的受不到应有的处罚,驾驶员反倒成了替死鬼,形成管理上的本末倒置,致使管理失衡,引发广大驾驶员不满意和抵触。

四是监督检查频率和力度不够,监管方式不科学、不到位,执法受控对象发生错位,影响强制维护制度的落实。由于在路上检查车辆比较容易,不行就扣车,方法简单且直观有效。从而形成只对运输车辆驾驶员个体进行检查和处罚,而对企业法人和机动车维修企业执行车辆强制维护制度的总体情况缺少应有的监督检查。在路上受到的处罚是要驾驶员自行消化的,对以全额承包或挂靠经营的企业法人没有如何促动和影响,长期以往形成了负面惯性,促形管理主体错位和处罚对象错位,致使个别车辆维护企业受利益驱使,铤而走险地利用强制维护制度巧取豪夺,只收钱不维护,出卖维修竣工合格证,由此引发社会反感。

五是由于宣传和培训不到位,致使一些企业法人认为只有车坏了才需要修,不了解车辆维护的目的及维护作业的分类和各类维护作业的具体内容与技术标准,为了省钱省事主动要求维修企业减少维护项目。在车辆实际使用过程中不维护、不修理是不可能的,事实上以修理替代维护的事情大量发生,使机动车维修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大量的浪费,车辆的可靠性、安全性和使用寿命都受到不同程度地影响,降低运输效率、增大运输成本。但所有这些并没有被企业法人所认知,导致强制维护制度贯彻受阻,并产生负面影响。

六是个别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受利益驱动,搞定点维护,更有甚者个别管理者借管理之由发小团体或个人的“洋财”,导致企业法人和驾驶员错误地认为搞车辆强制维护就是为了管理机构创收,并逐渐地接受了这样一个现实,致使车辆强制维护不到位。

2 解决问题的途径

针对上述情况,必须内除积弊,外销积怨。内除积弊就是要在制度设计上彻底切断运输车辆二级维护中的利益链条,在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内部的制度建设上和运行监管机制、方式方法上进行改革,消除内部积弊,还车辆二级维护本来目的和面貌;外销积怨就是要放权给运输企业和车主,给他们更多一点自主选择的权利和空间,认真做好宣传、培训工作,用科学道理和自然规律证明强制维护的必要性,用正确的利益机制有效引导强制维护的实施,让车主从中确实得到实在的利益、看到好处,只有消除外部积怨才能落实好强制维护制度。

自古就有这样一个道理——智者不逆天、不逆时、不逆势、不逆人,得天时地利人和者得天下。运输企业,特别是普通货物运输企业集约化、规模化程度都不高,单车个体经营、挂靠经营相当普遍,管理粗放,重效益轻管理,重使用轻维护的倾向十分严重,把维护和检测看成负担,缺乏开展车辆技术管理的主动性,缺少对所属车辆应有的约束,普遍放松对驾驶人员的日常维护教育,以修理代维护的矛盾非常突出。运输企业车辆技术管理主体地位的混淆或淡化,加大了运输管理机构的工作量及压力,政府付出的高额行政成本却导致运输企业车辆技术管理严重滑坡,以包代管成了普遍现象,为重大事故埋下隐患。强化企业法人治理,将权责归一,实现权责对应,从根本上促使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快速完成,促使运输企业从根本上改善车辆技术管理现状,同时强化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权利与责任,多管齐下,一定能够从根本上改变车辆技术管理的运行轨迹,实现道路运输业车辆技术管理的整体进步。

车辆维护管理制度篇2

关键词:运输 车辆 强制维护

自《汽车运输业车辆技术管理规定》(以下简称“13号部令”)颁布以来,道路运输车辆实行车辆强制维护的管理方针已经建立20年了,但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偏差,落实的不好,甚至引起道路运输经营者反感和抵触。问题到底是出在制度设计本身?还是运行机制没有很好地确立?在此笔者结合具体工作实践和推理,论述这两项制度在13号部令的再修订过程中否还要保留进行讨论,期望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和广泛讨论。

1 道路运输车辆强制维护制度利弊分析

强制维护是保证降低运输消耗、确保车辆可靠、安全的有效途径,也是其他行业对设备实施监管的成功经验。13号部令对车辆强制维护做了明确的规定,强调:“车辆维护应贯彻预防为主,强制维护的原则。保持车容整洁,及时发现和消除故障、隐患,防止车辆早期损坏。”还对车辆维护做了等级划分,明确“车辆维护分为日常维护、一级维护和二级维护。”同时还细化了各类维护作业的中心内容,规定:“日常维护是日常性作业.由驾驶员负责执行。其作业中心内容是清洁、补给和安全检视”,“一级维护由专业维修工负责执行。其作业中心内容除日常维护作业以外,以清洁、润滑、紧固为主,并检查有关制动、操纵等安全部件”,“车辆二级维护作业由维修工负责执行。其作业中心内容除一级维护作业外,以检测、调整为主,并拆检轮胎,进行轮胎换位。”显而易见,13号部令强调的强制维护应该包括各类维护作业,并对执行作业的责任主体也做了明确规定。但是,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大家都严重忽略了车辆日常维护和一级维护的强制执行和监管,而将精力全放二级维护作业的监管上,致使强制维护走了不少弯路,引发了许多矛盾,以致在治理“公路三乱”的呼声中不但取消了《道路运输证》中的车辆二级维护记录,还取消了车辆二级维护的路检路查,严重弱化了强制维护的监管。

车辆强制维护制度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和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对日常维护和一级维护没有强制行政手段和处罚的规定,而二级维护有对应的处罚规定,直接控制车辆相对容易,对驾驶员罚款了事。然而,二级维护的作业主体和执行却恰恰不是驾驶员,而是维修企业或运输企业的维修工,只有日常维护是由驾驶员负责的,这样就形成了管理和执法对象错位。同时由于二级维护没有完全摆脱传统模式,设置的检测维护项目过细过繁,车辆维护周期(尤其是维护时间间隔)缺少统一规定,加之车辆维护服务意识差,促成服务与收费失衡,缺项、漏项时常发生,最终导致广大驾驶员普遍对车辆强制维护产生抵触心理。

二是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本身对车辆技术管理工作不重视,配备车辆技术管理人员数量少、素质低,许多具体执法人员并不掌握GB/t18344《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的具体内容,加之管理手段落后,只能用一般性检查来实施监管,缺乏全过程有效的监管,只对二级维护管得紧,而对日常维护和一级维护基本不过问,其动力因素就在于上路罚款创收。

三是车辆强制维护行为主体作用被忽略,监管责任错位。在过去相当长一个时期,我们只抓住了车辆管理这个关键点,但忽略了企业法人的作用,?昆淆或淡化了企业法人在车辆技术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以致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越俎代庖,替代企业法人的车辆技术管理责任和义务,导致企业法人产生错位感觉——车辆技术管理和车辆强制维护只是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事,与企业无关。责任主体错位,致使该承担处罚的受不到应有的处罚,驾驶员反倒成了替死鬼,形成管理上的本末倒置,致使管理失衡,引发广大驾驶员不满意和抵触。

四是监督检查频率和力度不够,监管方式不科学、不到位,执法受控对象发生错位,影响强制维护制度的落实。由于在路上检查车辆比较容易,不行就扣车,方法简单且直观有效。从而形成只对运输车辆驾驶员个体进行检查和处罚,而对企业法人和机动车维修企业执行车辆强制维护制度的总体情况缺少应有的监督检查。在路上受到的处罚是要驾驶员自行消化的,对以全额承包或挂靠经营的企业法人没有如何促动和影响,长期以往形成了负面惯性,促形管理主体错位和处罚对象错位,致使个别车辆维护企业受利益驱使,铤而走险地利用强制维护制度巧取豪夺,只收钱不维护,出卖维修竣工合格证,由此引发社会反感。

五是由于宣传和培训不到位,致使一些企业法人认为只有车坏了才需要修,不了解车辆维护的目的及维护作业的分类和各类维护作业的具体内容与技术标准,为了省钱省事主动要求维修企业减少维护项目。在车辆实际使用过程中不维护、不修理是不可能的,事实上以修理替代维护的事情大量发生,使机动车维修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大量的浪费,车辆的可靠性、安全性和使用寿命都

[1] [2] 

受到不同程度地影响,降低运输效率、增大运输成本。但所有这些并没有被企业法人所认知,导致强制维护制度贯彻受阻,并产生负面影响。

六是个别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受利益驱动,搞定点维护,更有甚者个别管理者借管理之由发小团体或个人的“洋财”,导致企业法人和驾驶员错误地认为搞车辆强制维护就是为了管理机构创收,并逐渐地接受了这样一个现实,致使车辆强制维护不到位。

解决问题的途径

针对上述情况,必须内除积弊,外销积怨。内除积弊就是要在制度设计上彻底切断运输车辆二级维护中的利益链条,在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内部的制度建设上和运行监管机制、方式方法上进行改革,消除内部积弊,还车辆二级维护本来目的和面貌;外销积怨就是要放权给运输企业和车主,给他们更多一点自主选择的权利和空间,认真做好宣传、培训工作,用科学道理和自然规律证明强制维护的必要性,用正确的利益机制有效引导强制维护的实施,让车主从中确实得到实在的利益、看到好处,只有消除外部积怨才能落实好强制维护制度。

自古就有这样一个道理——智者不逆天、不逆时、不逆势、不逆人,得天时地利人和者得天下。运输企业,特别是普通货物运输企业集约化、规模化程度都不高,单车个体经营、挂靠经营相当普遍,管理粗放,重效益轻管理,重使用轻维护的倾向十分严重,把维护和检测看成负担,缺乏开展车辆技术管理的主动性,缺少对所属车辆应有的约束,普遍放松对驾驶人员的日常维护教育,以修理代维护的矛盾非常突出。运输企业车辆技术管理主体地位的混淆或淡化,加大了运输管理机构的工作量及压力,政府付出的高额行政成本却导致运输企业车辆技术管理严重滑坡,以包代管成了普遍现象,为重大事故埋下隐患。强化企业法人治理,将权责归一,实现权责对应,从根本上促使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快速完成,促使运输企业从根本上改善车辆技术管理现状,同时强化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权利与责任,多管齐下,一定能够从根本上改变车辆技术管理的运行轨迹,实现道路运输业车辆技术管理的整体进步。

结论

车辆维护管理制度篇3

(一)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各种设备均处于正常作业状态才能保证企业作业任务的高效完成,油田企业的车辆配备也是一样的。但是,现在油田企业在这一方面并没有健全的体制和管理制度,尤其是在维修和安全管理方面。管理水平和其他国家相比还是非常落后的,没有专业的管理团队。

(二)企业车辆驾驶人员专业素质不够

车队的驾驶员的专业水平也是车队管理中的重要一环,但是大多数企业中的驾驶员的专业水平并不够,综合素质不达标,增加了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量,驾驶员对车辆的保养工作不到位,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不够,导致企业的工作效率不高,资源浪费严重,安全隐患比较多。

二、油田车队车辆维修和安全的管理

(一)油田车队车辆维修管理

1、制定严格的报修程序

车队要制定严格的报修程序,确定报修故障分类的责任归属,例如:如果是小维修或者是零修,要和车辆所属的单位报告,然后经过单位鉴定,并签字同意,然后再办理维修手续。

2、加强维修过程的管理

油田的车辆维修管理主要是资产部门负责,所以资产部门要严格跟踪车辆维修的进度,维修时间,及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对维修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和纠纷问题进行预测和解决,保证不影响维修的工作进度。

3、对维修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

维修人员的技术是维修工作的关键,各种车辆在实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能层出不穷,企业要根据自身车队的情况,对技术人员定期进行培训,并且保证技术人员对常见的故障都能掌握原因和维修方法。为提高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责任心,可以制定一系列的考核制度、奖惩制度和责任人分配制度等等。

4、加强对车辆的检查和日常维修保养

车辆的日常检查和维修才是保证车辆安全的基本,所以绝对不能忽略车辆的日常维护和检查,驾驶员出行前后要对车辆进行检查,每个月要由专业的技术人员对车辆进行一次大检,保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维修,提高车辆管理的安全性。所以,企业一定要重视车队车辆的日常维护,提高车辆的使用寿命,加强日常的监督管理,为车辆的正常工作提供保障。

(二)油田车队车辆安全管理

1、定期对车辆进行安检

车辆的管理有一个“三检制”,是指在车辆出行前、行驶时和车辆使用后对其进行检查。出行前是由驾驶人员进行检查的,排出安全隐患;而车辆在每行驶超过30km都要进行一次检查,确保能够及时发现行驶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并及时进行处理;车辆使用后,必须要进行巡回安检,及时进行维护,保证下次的使用。

2、完善车辆日常管理制度

日常的车辆维护不仅是车辆安全使用的保障,也能延长车辆的使用寿命。但是车队并没有完善的日常管理制度,致使很多维护人员有时为了偷懒,而疏忽对车辆的日常维护,长期累积造成车辆的老化。企业一定要制定相关的维护保养规定,保证车辆的日常维护,尽量减少漏油等现象的发生,而且设备管理部门要对车辆进行二级维护,并实施检修,保证维护检修的质量。

3、对车队车辆进行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技术用在车队的车辆管理中是非常好的,将信息化技术与传感器技术相结合,并实施监控手段,对每天车辆的出行时间、型号、驾驶人员是谁、出车原因、车辆的号码、以及车辆归队的时间还有车辆的耗油量以及形成都有详细的信息记录,并将车辆的日常维护和检修情况以及每次的大检情况进行记录。保证车辆的情况实时有迹可循,保证车辆管理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三、油田运输车队车辆的管理

1、进行分区域管理

责任的划分不明确一直各个管理区域的问题之一,进行分区域的细节划分,保证工作的细节性,即反应了企业对每一项工作的重视,又能加强对工作的有效管理。尤其运输过程是动态变化的,每一段都有专门的负责人,这能够使管理负责人都能对自己的工作环节严格把关,使每一个环节都能够高效的完全,也保证了整个运输过程的安全性。

2、实行全程监督管理

全程监控手段是对工作中人员的最好约束,也是加强对对整个过程的管理,保证在作业人员没有发现问题的情况下,监管人员可以随时进行提醒,也是提高车队车辆管理的方式之一。

四、总结

车辆维护管理制度篇4

关键词:车辆技术问题;措施

一、车辆技术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车辆技术管理就是车辆从选购到报废的全过程,前期管理是车辆规划、选配、接收;中期管理是车辆的使用、检测、维护等;后期管理则是车辆的更新、改造、报废、封存、停驶等。在这一系列过程中车辆技术装备、车辆技术水平、车辆技术档案等也属于车辆技术管理的范围。提高车辆技术管理水平,也是为了确保车辆能够安全、高效地为人类服务。车辆技术管理的真正目的也是安全的生产、保证车辆的安全运行、提高车辆的使用效率。

(一)重视度不足

企业方面,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企业只追求经济效益,轻视所售车辆的维护工作。不重视对驾驶人员要按时维护车辆的叮嘱,以及缺少关于维护车辆的宣传。一部分驾驶人员根本不清楚车辆维护的基本项目,例如车辆的清洁、加固和润滑。久而久之,车辆的技术性能降低,存在安全隐患,在驾驶过程中发生故障的概率升高,容易酿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二)车辆维护意识淡薄

运输企业存在着重使用轻维护的问题,大部分驾驶人员只顾使用车辆,而轻视对车辆的保养和维护。为了节省时间和金钱,常常是遇到问题才会去修缮。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为了降低成本,省去了维护保养车辆的环节,根本没有意识到车辆维护的重要性。其次,车辆的使用、维护、修理的各方面差异都比较大,难以统一和落实,这也是车辆未能正常维护的原因之一。

(三)没有严格的检验标准

运输管理部门制定了详细地二级维护项目,每个项目都有具体的内容和要求。但落实不到位,许多企业并没有严格地按照标准实施,维护工作的基础管理不达标,员工的缺乏重视程度,另外检修维修的设施老化,一系列问题导致二级维护项目无法落实。车辆维护保养时也会出现漏项、缺项的现象,根本无法达到检验的标准。

(四)维修人员专业度不高

车辆的更新换代速度飞快,在新型车辆的维修和维护过程中就需要新的技术来支持。实际上,新型的汽车维修人才匮乏,运输企业内部多是年老的维修工人,其学习性、技术性都跟不上技术的更新换代。不了解新型车辆的结构和性能、不掌握新型车辆的维修和保养、缺少必备的检测和维修设备,难以对车辆进行维护和检测,无法保证驾驶车辆的安全性。

(五)车辆技术档案管理不完善

在信息化时代,车辆从购买开始到报废为止都应当有完善的档案记录。但大部分企业认为车辆技术档案不具有重要性,在记录时编写检测与维修记录应付检查,对车辆技术档案造假,应付检查。在真正需要车辆技术档案的时候,无法直观地看到正确的档案。关注车辆的变化动向,重视生命安全,认真记录车辆的检测和维护结果,保证结果的真实性,以便于掌握真正的车辆技术档案。

二、完善的措施

(一)政府应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发挥

政府应出台详细地、标准地、更具有严谨性的法律法规条款,弥补之前操作性不强,细节不够完善的漏洞。加大惩罚力度,增强其权威性,督促企业能够按照标准进行操作。加强有关部门的监管力度,避免违规行为的发生。

(二)建立科学完善的奖惩制度

建立和完善经营标准,选出一部分经营过程中符合标准的企业,对其进行表彰和奖励,让它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对经营过程中,不按规章制度办事,企图蒙混过关的加大惩罚力度。及时的检查监督、奖励惩罚才能让企业重视车辆的维护和保养,提高企业经营者的责任心。明确考核的标准和流程,让相关人员清楚地认识到问题所在,提高自身的责任心。

(三)加大对驾驶人员的安全教育力度

驾驶人员的文化水平不高,对车辆维护问题的认识参差不齐,有必要对其进行统一的培训教育。提高驾驶员对生命财产的重视度,让其充分了解对车辆定期维护和保养的必要性。举实际案例让其直观地感受到不按时维护的后果和危害,同时也要强制地开始审核制度,对没有按时维护的车辆进行处罚。

(四)定期对维修人员进行技术培养

随着汽车工业技术的更新换代,许多维修工人跟不上技术的发展。企业应定期开展教育课堂,有针对性地对维修工人进行新技术的培养,让工人们的技术能跟上时代地步伐,不被时代所淘汰。汽车维修人员也应该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地提高学习技术的自觉性、及时地补充现代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维修技术,以应对技术的更新换代。

(五)完善车辆技术管理的档案

车辆技术管理档案记录了车辆的基本信息和使用情况,保证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也是车辆技术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环。记录车辆的主要性能和行驶情况,重视车辆技术档案以便于遇到问题和麻烦时,能够第一时间了解车辆使用情况,及时采取应对的措施。

(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政府、企业以及工作人员都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应对社会发展的新形势,针对不同车型、建立不同的管理体系。抛弃落后的、低效地、无法具体落实的旧方案。建立健全适合顺应时展的、符合实际情况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案,并严格监督落实。

车辆维护管理制度篇5

【关键词】车辆技术管理工作;问题;分析和讨论

1目前我国车辆技术管理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

1.1车辆维护意识较低

目前在我国很多运输企业中都存在重视车辆使用却忽视维护的现象,很多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只在车辆出现问题之后才会进行修理,拿修理当维护。这种想法和做法无疑针对车辆的状况以及使用寿命产生很大的影响。

不仅如此很多企业的领导针对维护工作的认识也不到位,所以在实际的工作针对维护的重视程度也不够。很多企业领导只看到了企业的短期利益,并未看到长期的发展,所以针对车辆的维护工作并不重视,最终导致车辆技术的状况逐渐下降。

1.2二级维护存在问题

首先很多企业并按照规定进行二级维护。尽管目前资质管理已经实施到各个企业中,但是车辆的产权仍未全部属于企业。在实际的运营中,很多车主和企业只重视经济效益,所以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效益,很多车主和企业都会出现超载、超速甚至疲劳驾驶等现象,并且不按照规定进行二级维护,最终就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

其次很多维修企业在进行二级维护的时候都未按照我国有关规定进行维护,导致在维护的过程中存在漏洞、敷衍、应付等情况,这些问题最终都会影响车辆的正常使用。

再次很多车主为了达到既省钱又不违反规定的目的,在进行维修的过程中,要求维修企业开据二级维护的单据和手续,这是一种以修代保的手段,这种手段严重的影响了车辆的正常状况,也使车辆的二级维护严肃性受到质疑,针对于整个行业都产生了极其不良的影响。

最后自保车队的二级维护质量相对较差。随着运输企业的内部改革,很多企业都将车辆承包给车辆的驾驶员。在日常的运行中如果不是出现过大的问题,都由驾驶员自己进行修理,所以车队的维修人员逐渐减少,而车队的维修人员减少就会导致车队维修质量的下降。

1.3维修人员存在的相关问题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车型逐渐增多,新技术、新材料都逐渐的使用在车辆的制造上,所以这就针对维修人员的要求也逐渐增加。但是很多企业针对维修人员的投入较少,所以形成维修队伍素质和技术逐渐降低的现象,这就导致维修人员无法针对新技术、新产品进行正确的维修和维护。

2做好车辆技术管理工作的建议

2.1树立正确的意识

车辆技术管理工作相较于运输企业其他运营不同,运输企业的其他运营在每天的经营中都能反映出来,而技术管理的效益是潜在的,它逐渐的影响车辆的运行。所以运输企业的领导必须要认识到这一点,要认识到车辆技术管理的潜在影响,不应只看到车辆运营中的短期效益,要将目光放远,只有将目光放的更远,运输企业的未来发展前景才会更好。

2.2建立素质高、技术强的管理队伍

很多企业内部的运营管理部门中的技术管理人员都不懂维修技术以及相关的问题,在进行监督时无法针对维修质量进行确定,所以企业的领导要针对这一点进行有效的培训,让管理人员懂得技术、熟悉技术,由此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其次身为运输管理人员必须要不断的学习,要从实践中得到真实的锻炼,只有过硬的技术,二级维护才能真正的落到实处。

2.3加强二级维护的实施

首先运输企业应安排专人负责有关车辆技术管理的工作,要将人民的生命以及财产的安全放在首位,并结合企业的经济效益,将车辆技术管理工作作为重点。

所以针对一些不进行二级维护的车辆,企业有权扣除相应的费用,并且强制车主进行二级维护。并且针对拒不整改的车辆,企业可以不予调配从事营运,这种方式可以加大车辆的统一管理。

2.4强化二级维护的质量管理

要保证二级维护的质量,就要保证维修厂家的技术和信誉。所以首先应经常性的针对维修厂家进行检查,检查维修厂是否按照规定进行二级维护;其次维修厂应不断加强维修工人的技术培训,让工人逐渐掌握最近的技术,并且针对维修工人应保证持证上岗;最后根据维修厂的发展计划购置二级维护所需要的相关设备,由此提供二级维护的质量。

2.5加强针对车辆承包人员的教育

由于目前企业的很多车辆都承包了给了个人以及驾驶员,所以只有让这些承包人员意识到维护的重要性,才能真正的将车辆维护做到位,所以企业应针对车辆承包人员进行宣传教育,让承包人员深刻的认识到,车辆的使用主要是靠维护,而并不是靠维修,只有车主的意识到了,车主才会主动针对车辆进行维护。

除此之外,企业应不断加大二级维护的宣传,让所有的车主都了解到二级维护是必须要执行的,并通过宣传教育让车主认识到二级维护的重要性。

2.6建立完善的二级维护制度

运输企业应将车辆的二级维护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只有建立完善的二级维护制度,明确责任制,才能使二级维护真正的可以得到实施。只有完善的二级维护制度才能保证车辆技术情况可以真正的体现出来,这对于车辆的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这里要注意的一点是车辆的考核应根据里程来进行考核是否需要进行二级维护,而不是通过日期来进行维护,由此保证二级维护可以有效的落实。

2.7加强内部人才培养

人是企业发展最强大的动力,企业只有具备了高素质的人才,才能得到长远的发展。所以企业针对维修人员要定期进行培训,要不断的加强维修人员针对最新技术的了解,只有不断的提高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才能逐渐的满足最新需求。

3结语

车辆技术管理工作对于运输企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运输企业必须要重视车辆技术管理工作,并同过各种手段不断的加强车辆技术管理的水平,从此更好的推动运输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石艳秋.如何做好运输企业的车辆技术管理工作[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8(08)

车辆维护管理制度篇6

论文摘 要:加强车辆技术管理工作,降低运输成本,是当今道路运输企业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本文对如何做好车辆技术管理工作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方法。 

运输企业的车辆技术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其目的在于为运输生产提供安全、优质、高效、低耗、及时的运输力,保证车辆运行安全,确保车辆在使用中的良性循环,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随着市场的不断开放,道路运输的发展空间大大提高,但是有些道路运输企业只注重车辆的更新,轻视车辆技术管理工作;只注重眼前的营运收入,轻视运输成本的核算;只注重新型车辆的使用,轻视车辆维修技术人员的培养;这些传统的运输组织方式和管理方法必须从根本上加以改变,否则就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1 车辆技术管理是降低运输成本的重要途径 

在道路运输企业运输成本中,运行材料(燃油、润滑材料、轮胎)的消耗占很大比重,在实行了费税改革后,汽车运行消耗费用占汽车运输成本40%左右,其中燃料费在运输成本中约占25%~30%,润滑材料的消耗费用占汽车运输成本1%~3%,轮胎消耗约占10%~15%。车辆技术管理工作在降低燃润料、轮胎等运输材料费成本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不容忽视。 

(1)汽车的性能和汽车的使用是影响燃料消耗的两大因素。汽车的技术状况是节油的技术基础,只有在良好的技术状况下,才能充分发挥汽车的燃料经济性。因此,在使用中应特别重视汽车技术状况的检查与调整,使其处于最佳状态。 

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是节约燃油的根本。无论是节能方针、政策的贯彻,还是节油技术、设备的改进和节油方法的落实,最终都要通过驾驶和改善管理工作来实现。 

(2)合理使用润滑材料,不仅可以降低润滑材料本身的消耗,而且还可以提高机件的润滑条件,减少摩擦和磨损,从而减少功率消耗,降低燃料消耗,延长机件使用寿命。 

(3)轮胎的管理工作是汽车运输企业技术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合理使用轮胎,提高轮胎的使用寿命,对降低运输成本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保持轮胎良好的技术状况对确保行车安全,降低行驶阻力,减少油耗也有较大的影响。运输企业应配备专门的轮胎管理技术人员,负责轮胎的全面管理;建立轮胎技术记录卡片,考核轮胎实际行驶里程和使用情况。 

 

2 汽车维修技术管理工作不容忽视 

我国交通部所颁布的《汽车运输业车辆技术管理规定》中规定“车辆维护应贯彻预防为主,强制维护的原则”及“车辆修理应贯彻视情修理的原则”。 

所谓“视情修理”就是根据车辆检测诊断和技术鉴定的结果,视情按不同作业范围和深度进行的修理。其目的在于防止拖延修理造成车况恶化,又防止提前修理造成浪费。为此,运输企业应积极创造车辆检测诊断和技术鉴定的条件。 

在车辆维护和修理过程中,要严格执行维修标准,把好检验质量关,提高汽车的维修质量;同时,要不断地提高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维修质量好,车辆的技术状况好,这样不仅可以降低燃料的消耗,还可以减少汽车在使用过程中的维修时间,减少维修费用。 

3 落实车辆技术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 

车辆技术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不容忽视的工作,是道路运输企业深化管理,降本增效的重要途径,为此要做好以下几项基础工作。 

一是建立激励机制。车辆技术管理工作要严格而规范,实行一车一档的定额管理标准台帐,驾驶员行驶里程与用油指标挂钩,燃油实行百公里油耗定额管理,轮胎按规定的里程使用,节超奖罚分明,公开透明。车辆定期维护保养,人为造成的机械事故按规定处罚。 

二是健全各种台帐,加强成本核算。车辆技术管理是对运输车辆实行择优选配、正确使用、定期检测、强制维护、视情修理、合理改造、适时更新和报废的全过程综合性管理。要真正做到择优选配,适时更新和报废必须建立在基础资料的完善上。不但要按常规做好车辆技术档案一车一档,另外还可以建立综合性的车辆技术状况台帐,及时反映各车及总成的维修情况、维护频率,便于分析各车型、总成的使用寿命,合理编排车辆的各级维护计划,做到既不提前维护而造成工时材料浪费,又不延误维护使车辆带病行驶,反而造成维修成本增加。 

三是要重视车辆的一级维护。目前汽运企业对车辆的一级维护可有可无,对车辆的二级维护则普遍比较重视,这是因为运管部门抓得较紧。孰不知,一级维护是二级维护的补充,车辆在一个二级维护周期内运行,各机构连接件不可能不磨损,随着行驶里程的增加,有些零部件可能会松脱,润滑部位出现缺油和漏油,影响汽车的操纵安全,所以说,定期进行一级维护是必做的工作。 

四是安全例检不放松。车辆的例检也是车辆各级维护的补充,是车辆技术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在车辆的各级维护之间的时间间隔里,车辆各安全部件的连接,像横直拉杆球头、传动轴连接螺丝等会产生松动,如不及时进行检查调整,将会引发交通事故。由此,整个安全例检工作的重点应放在车辆进站及回场的检查上,让例检人员有充足的时间对汽车的方向、制动、传动、悬架、灯光信号等安全部件进行仔细检查,这不但减轻例检人员对车辆出站检查的压力,一旦发现会影响出车的问题,还可提前作好准备,及时调整车辆。 

五是完善经营管理制度,实行成本控制。加强对节油的管理,收集和记录汽车燃料消耗的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节油制度,并组织实施;同时把好维修配件品质关,建立完善的维修配件进出渠道和台帐管理制度;对报修的车辆要求车辆检验员故障诊断准确,维修技术人员准确确定配件是否更换,汽车维修工准确排除故障,减少返工,节约维修过程用料等成本,将维修的各项成本费用控制指标和责任落实到车间、班组、人和车辆。 

六是培养车辆技术人才。一种是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管理者;另一种是维修技术人才,既有丰富的汽车维修理论知识,对现代汽车结构和新技术有一定了解,又有很好的维修实践经验。这些人才是企业的宝贵财富,要加强培养、选拔,人尽其才,防止人才流失。同时注重后续人才的培养,通过开展劳动竞赛、技术比武等活动,不断提高专业维修技术人员的综合技能。 

七是提高驾驶员操作技术水平。开展各种培训,提高驾驶员的节能意识,改变不良的操作习惯。推广节油经验,每个驾驶员都要养成正确使用和驾驶车辆的习惯,缓启动、不踩急刹车,练就过硬的“脚下功夫”。做到“中速运行、减速提前、避免刹车、停车熄火”,每天都认真保养车辆,发现问题及时排除,确保车辆处在最佳的节能运行状态。 

降本增效,提高企业竞争力是道路运输企业管理的永恒主题。实践证明,车辆技术管理在降低运输成本过程中尤为重要,只有提高车辆技术管理工作的水平才是道路运输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车辆维护管理制度篇7

关键词石油专用车辆;二级维护检测;信息化管理

引言

对石油专用车辆进行二级维护检测,主要目的在于可以延长石油专用车辆的使用寿命,保障车辆运行过程中的安全以及提高经济效益,这一项措施是在石油专用车辆整个二级维护工作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能够推动营运汽车最大效益的发挥,并降低营运成本。而二级维护检测技术主要包括对车辆的故障诊断技术和故障检测技术,在对故障进行诊断和检测过程中,采用现代信息化技术管理,不但能够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还能够确保车辆经济效益的提高。

一、石油专用车辆二级维护检测技术的主要内容

(一)对石油专用车辆的安全性检测

在对运营汽车的安全性进行检测时,主要是对四个方面进行检测:侧滑、制动程序、照灯以及转向。对侧滑的检测方式是:在对车辆的专门侧滑试验台上,设定在每小时三到五公里的时速范围之间,把车辆通过垂直侧滑板向试验台上行驶过来,让汽车的前轮能够平稳通过滑动板,等汽车前轮完全通过滑动板之后,再通过指定指示装置查看汽车侧滑的方向,并把测滑量的最大数值采集出来。对制动程序的检测方式是:利用汽车制动试验台,把汽车投放到汽车制动试验台上去,利用计算机来采集汽车左右车轮产生的制动力的最大数值,并进行统计分析,最后将得出的统计结果与国家规定的车辆制动标准进行比较,以此查看该辆汽车的制动是否符合标准。对照灯的检测方式主要是对前照灯进行检测:利用前照灯检测仪器来检测汽车右前灯和左前灯的光射方向以及发光程度的强弱。最后对汽车的转向进行检测:主要检测汽车转向功能是否出现沉重异常。

(二)对石油专用车辆的动力性检测

对石油专用车辆的动力性进行检测,实际上就是对整个汽车性能进行检测,检测部位主要包括:1、对汽车车速进行检测,把汽车投放到专用检测台上行驶,把汽车的速度提升到最大值,然后马上把汽车制动器松开,迅速踩下油门,使得汽车驱动轮能够带动滚筒向前平稳运转,最后对相关数据进行采集分析,来对汽车车速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2、对汽车发动机的功率进行检测,考虑到汽车使用油和燃料等因素是否对发动机的功率造成影响,并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检测,以确保发动机的功率正常3、对汽车的点火系统进行检测,利用万用表检测汽车点火系统,把系统中存在问题找到与万用表衔接,在这个检测过程中必须注意汽车点火系统内部的高低压线路状况,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三)对石油专用车辆的环保性能检测

车辆运行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很大,所以在对石油专用车辆二级维护的检测中,应该特别注意对汽车环保性能的检测,这部分的检测内容主要包括对汽车噪音的检测和对汽车尾气排放量的检测。在噪音检测上,把噪音程度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在根据这个噪音等级来对汽车噪音程度进行检测;在对汽车尾气排放情况的检测上,要重点对汽车排放尾气中的污染物进行检测,然后对检测情况及时进行分析和处理,尽力减少车辆在运行过程中排放的尾气污染,提高石油专用车辆的节能环保性能。

二、石油专用车辆二级维护检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石油专用车辆二级维护检测不能简单理解为二级维护后对车辆的检测

在对石油专用车辆进行一二极维护作业检测的过程中,通常所说的“检测”主要是指对石油专用车辆二级维护前的检测,而二级维护后的检测通常是质检员在对石油专用车辆维护后,在签发出厂合格证之前对石油专用车辆进行的检测,一般被称之为“竣工检测”。因此可知在对石油专用车辆维护前和维护后都会对其进行相关检测,至少包括了两次检测。对于这种情况,相关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由于只提供车辆运营最终检验结果的合格报告,因此通常只对石油专用车辆的二级维护后完成的成果进行检测,而忽视了对石油专用车辆二级维护前的检测,长此以往,就逐渐形成了人们只重视石油专用车辆二级维护后的一次性竣工检测的状况,导致了人们对石油专用车辆二级维护检测概念模糊,并且失去了实际意义。

(二)汽车修理厂以及汽车监测站与道路运输管理机构间缺少足够的沟通交流

在汽车修理厂、汽车监测站以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之间,所处的地理位置往往都是分散开的,而且由于相关方面的信息化建设力度不够,因此就导致了这三者之间只知道各行其是,而忽略了适时的沟通交流,造成彼此之间不能相互完美配合,而出现了各种状况。汽车修理厂只注重对汽车的修理结果,只要能够顺利签发汽车出厂合格证书,就对汽车的维护检测结果并不关心;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只重视督促汽车监测站出具合格的检测报告,只要能够保证自己在监测方面能够顺利登记二级维护检测的相关备案就行,对监测报告的具体内容是否合理等并不关心,也不承担相应义务;而对于汽车监测站来说,出具合格的汽车检测报告就是其主要职责,但由于在汽车监测站管理部门中,由于相关方面的监管力度不严,就导致了部分工作人员因各种利益原因而没有做到实事求是,清正廉洁,导致出具的检测报告出现内容失真、跟实际情况不符合等问题。这三大机构之间正是由于严重缺乏沟通,才使彼此之间没有形成统一认知,从而造成这种状况的发生。

(三)对石油专用车辆进行二级维护相关检测的人员太过信任依赖出具的监测报告

相关之间人员在对石油专用车辆进行二级维护检测时,通常都是按照相关部门出具的检测报告作为参照来进行检测,而没有想到根据自己检测勘察的实际情况从整体出发,对汽车进行全面检查,过分相信检测报告的检测结果,而对石油专用车辆的具体维护过程以及车辆的基本情况并不主动参与了解,认为只要检测报告合格了就可以给予石油专用车辆备案登记,这就导致了在对石油专用车辆的二级维护检测中,基本作业项目不完整,只进行片面检查的结果。

三、信息化管理技术在石油专用车辆二级维护检测中的应用

(一)汽车仪表和通信方面的管理

石油专用车辆内部,利用现代化高科技信息技术,可以完全实现对汽车运行状况的完美管理,主要信息化设备有:电子车速里程表、电子转速表、电子计时与定时、电子温度控制与调节、电子测速和油耗指示、汽车运行在线报警系统、车在通信装置和多功能电子屏幕显示仪表盘等等,这些通信设备共同促进了对石油专用车辆二级维护检测的信息化管理,有效又方便。

(二)远程网络信息技术的管理

对石油专用车辆的二级维护检测主要是为了确保控制其运行中的安全系数,利用远程网络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控制管理车俩运行状态中的行驶守法、排放控制以及发生盗抢情况等。

(三)图像处理技术的信息化管理

会安全因素的情况,无论是给车主还是道路运输管理机构都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石油专用车辆的二级维护检测部门都分布极广,利用远程网络信息技术完全可以实现实时信息共享,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和科技进步,远程网络技术也得到了优良改善,最重要的就是其通信传输介质已经转变为传输速度更快、电气隔离性能好以及廉价实惠的光纤材质,确保了远程网络技术的稳定性。在石油专用车辆二级维护检测中,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可以对汽车前照灯近光光形图像进行分析,找出前照灯近光性能明暗截至线的具置,最后进行处理,这项技术的实施,提高了石油专用车辆夜间行驶的安全水平。

四、结语

我国的石油专用车辆二级维护检测技术已经越来越成熟,发展趋势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日益呈现信息化,这对提高车辆安全可靠性来说有很大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正.谈石油专用车辆二级维护检测信息化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5):1542-1543.

[2]张正.石油专用车辆二级维护检测技术规范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1470-1471.

[3]牛会明.石油专用车辆二级维护质量控制方法[J].汽车维修与保养,2010,(8):98-99.

[4]邢海滨.浅谈二级维护与检测车辆安全运行的重要性[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7,30(8):128.

车辆维护管理制度篇8

1.

目的

为安全、高效、合理、有序使用车辆,确保用车生产、经营工作需要,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对所有车辆(不包括分、子公司)和驾驶员的管理。

3.

职责

3.1所有车辆统一由总经理办公室归口管理,

3.2总经理办公室车队负责对所有车辆的车况、维护、鉴定和驾驶人员的业务管理。

3.3下属各部门协助总经理办公室管理本部门的车辆。安全保卫部配合总经理办公室对车辆安全进行检查。

4.

工作内容

4.1车辆管理与使用

4.1.1公司所有车辆必须确定专人负责,并向总经理办公室书面报告,做到定人定车。该车辆专职驾驶员不在岗时,其他驾驶员要相互调剂补位。

4.1.2车辆使用按先后、轻重缓急原则安排。特别重要生产工作任务,应当优先安排。车辆完成任务后,应及时返回单位,不得擅自停放在外。如有意外损失要承担经济责任。

4.1.3车辆原则上在舟山市范围内使用,需要外出的,必须经公司行政领导或总经理办公室批准。

车辆外借,属公司机关的车辆,由公司领导或总经理办公室批准;属公司下属各部门协管的车辆,由部门主要负责人批准;外借出岛的报公司领导批准,一般情况借车应配备公司专职驾驶员。

4.1.4车辆用油实行一车一卡制,凭卡对号加油。

4.1.5车辆保险由总经理办公室统一安排指定保险。

4.2驾驶员管理

4.2.1驾驶员应对行车安全和车辆保管、维护、保养等切实负起责任。

4.2.2驾驶员应爱护车辆,做好车辆的日常维护和保养,保持车况良好和车容整洁,防止人为机械事故发生。发现车辆机械异常应主动向公司机关车队长汇报,采取相对措施,禁止车辆带病上路。

4.2.3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严格遵守各项交通法规,严禁酒后驾车。

4.2.4严格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服从调度,不出私车或擅自将车辆借给他人使用。

4.3车辆维护与保养

4.3.1车辆进厂保养维护或故障检修或换置部件,每次费用超过1500元的,应事先向总经理办公室报告,由公司车队派员认定后,方可进厂修理。

4.3.2因特殊情况来不及认定的,应及时说明情况,未经认定擅自进厂修理或换置部件的,其费用由驾驶员自理。

4.3.3车辆实行定点维修,无特殊情况不得到非定点厂修理。公司下属各部门指定的定点修理厂应报总经理办公室备案。

4.3.4车辆发生碰刮,损坏或事故的,应立即向总经理办公室报告,并及时报车辆投保公司理赔。

4.3.5车辆购置、报废必须报总经理办公室检定,由总经理办公室提出购置或报废意见报总经理审批。

4.4车辆安全管理

4.4.1各驾驶员必须按照公司的车辆交通安全管理制度执行。

4.4.2总经理办公室和安全保卫部定期对车辆安全进行检查。

5.

相关文件

5.1

车辆维护管理制度篇9

[关键词]个体运输车辆;日常维护;车辆维护

[Doi]10.13939/ki.zgsc.2017.09.033

1个体运输车辆进行日常维护的重要性

交通部明确指出车辆维护应该属于日常作业,因此驾驶员应该注重车辆的日常维护,并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个体运输车辆进行日常维护的内容包括:对车辆进行清理,确保其整洁干净;对车辆的各个部件进行检测,保证其能正常使用,同时减少因车本身部件导致的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还有对于车辆日常中各种物品的供应。驾驶员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时时注意这几个方面的问题,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为车辆运输提供保障。当然在这几个环节中,在日常维护中关键的就是车辆的安全检测,它直接影响人们的生命安全,进而也影响人们的财产安全,因此一定要对个体运输车辆进行日常维护。尤其是现在汽车越来越多,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但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并没有真正地实施,很多车辆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并没有进行检测维修,仍然进行运输工作,这种做法是非常危险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加强对车辆安全的检测,并及时进行维修。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运输车辆在公路上发生事故的频率并不低,一方面,它会对驾驶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另一方面,事故的发生,必定会影响交通,给他人的出行带来不便。在城市道路上,的士车发生事故概率比较大;而在高速公路上个体运输车辆是非常容易出现事故的,具体原因是:

(1)对于个体运输车辆并没有专业的检测设备和场地,他们一般会租赁一块场地用来停车,甚至有的干脆就直接找个空地停车,同时由于车和地面接触很近等原因,没有合适的场地,是很难对这些车辆进行安全检测的。

(2)一般驾驶员运输货物是比较辛苦的,大都是两个驾驶员交替开车,确保车二十四小时都在行进中,完成货物运输以后,他们自己就已经很疲倦,自然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对车辆进行安全检测了。

(3)缺乏专业的安全检测人员。现在大部分的运输车辆检测员都不是专业的,所以,就算是他们对运输车辆进行安全检测,有些问题也是检测不出来的,最后必然会影响车辆的运输工作。

2个体运输车辆日常维护的方法

2.1完善个体运输车辆日常维护的制度

根据个体运输车辆自身的特点,制定相关的日常维护的制度,并且要不断地完善该制度。对于运输车辆的使用、日常维护、管理等都要明确规定,一定要认真落实运输车辆日常维护的工作,保证车辆在安全的情况下进行运输工作。驾驶员每次发车和收车的时候必须对车辆进行维护,做好车辆的日常维护工作,同时单位应该进行不定期地抽查,加强车辆的日常维护工作;对于车辆日常维护要进行登记,并且将车辆日常维护工作作为平常考核的内容,促进驾驶员对车辆进行日常维护的工作。

2.2采取日常维护登记的措施

日常维护登记要求驾驶员一定要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运输车辆进行日常维护,并进行相关的登记,上边会详细显示他们对车进行日常维护的具体内容的具体时间,确保他们已经真的对运输车辆进行了日常维护。该登记证明在驾驶员身上,这样可以方便配合检查工作。

2.3采取双证登记盖章的措施

对于两证应该进行登记盖章,进行日常维护合格的驾驶员发放证书,先发合格的证,然后再发登记的证,必须是两个证书都有并且都已经盖章了,才能证明运输车辆完成了日常维护的工作,从而才能允许驾驶员进行货物运输的工作。运输车辆的自行维护签章可以让驾驶员自己完成,但是对于完成运输车辆检测的签章必须由专业的检查机构完成。专业的运输车辆的检测机构对车进行检测以后,首先是相应的检测人员在合格证书上盖上自己的章,当然这里用到的章一定要是国家统一刻制的正规的章,接着就要在登记证上有相关日期的地方盖上合格的章,检测合格章应该归到运输车辆管理的机构,必须对其严加保管,并且一定要明确责任,以防出事后出现逃避责任的现象。

2.4对个体运输车辆日常维护的检查站加强管理

在车辆检查站至少派两个或者三个人,在工作岗位上必须二十四小时有人,几个人可以交替值班,这样才能保证运输车辆日常维护工作的正常进行。加强对检查站检测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明确他们的责任和义务,提高他们的责任感。确保他们能够依据相关检测规定,对运输车辆进行详细的维护,使运输车辆真正地做好日常维护工作。

2.5加强对个体运输车辆驾驶员的管理

第一,必须制定相关制度,要求驾驶员只要使用车,在使用前、使用中、使用后都要对车辆进行日常维护,把它作为驾驶员的责任。驾驶员要根据登记证上运输车辆须进行的详细维护内容一一执行,相关单位应该加强监督和检查的工作,确保驾驶员对车辆的日常维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二,一定要对个体运输车辆的驾驶员进行培训,详细讲解和运输车辆相关的知识,然后对驾驶员进行考核,合格以后才可以进行货物运输的工作。但仅这样是不够的,还要对驾驶员进行不定期的考核,让他们真正领会日常维护车辆的意义,懂得爱护自己的车辆,注重车辆的整洁干净,让车辆的日常维护工作成为一种习惯。

第三,驾驶员一定要将登记证带在自己身上,依据登记证的内容对车辆进行日常维护,并及时盖章,确保自己的证件和章都齐全,接受并积极配合相关机构的检查工作。

2.6加强个体运输车辆日常维护的检查与监督管理

第一,单位可以定期组织相关活动,例如,聘请专业的人员现场模拟车辆维护的具体操作,还可以让驾驶员学习以后进行比赛,让驾驶员们更好、更快地学习车辆日常维护的相关知识。单位一定要成立对运输车辆的检查站,对驾驶人员进行车辆维护工作加强监督和检查,一定要让所有人员严格履行自己的责任,一旦出现违规违纪的现象,一定要追究其责任,让其承担相应的后果。

第二,加强对车辆维修车间的管理,对于检测出问题的车辆,维修车间一定要积极配合修理。并根据相关规定,优先对小车进行修理维护,对所有维修车辆全面维护,保证检验一定合格。

第三,对于车辆日常维护工作一定要严格实施,只有真正完成的驾驶员才能发证和盖章,反之,完不成车辆日常维护工作的不给其发证。

3结论

当前,我国很多个体运输企业的运输车辆多多少少都存在一些问题,这些车辆不能进行日常的维护,因此就会大大提高发生交通事故的频率,从而对驾驶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同时也会造成财产损失。由此看来,一定要对个体运输车辆进行日常维护,保证其安全,为运输工作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先芸.对营运车辆强制维护工作的讨论[J].经济研究导刊,2013(25).

[2]刘铁成.矿井运输车辆轮对的管理与维护[J].技术与市场,2014(12).

[3]呼和.浅谈在运输管理过程中如何执行车辆强制维护制度[J].商情,2012(17).

[4]张智龙.如何加强对道路运输车辆实行强制维护的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35).

车辆维护管理制度篇10

【关键词】公务车辆;车辆管理机制;管理效益

2008年,财政部和环保总局联合发文,公布了中国第一份政府采购“绿色清单”,其中规定机关单位公务用车只能选择九大被环保认证的品牌;2011年工信部出台了《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管理细则》,同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从这一系列针对公务用车出台的新政策新法规,不难看出国家职能部门为推动公务用车节能减排,降低行政成本,推进公务用车配备使用制度改革力度之大,决心之坚。

作为机关单位车辆管理的主体,公务车辆管理机制发挥着积极能动的重大作用。在当前形势下,公务车辆管理机制必须遵循安全、规范、高效的管理原则,提高公务车辆使用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公务用车管理效益的最大化。

一、公务车辆管理机制的安全原则

公务车辆安全管理,是整个车辆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1]。开展公务车辆管理工作必须以安全管理为中心。影响公务车辆安全管理的因素概括来说,主要包括人的因素、车的因素以及交通环境的因素。

据报道,国内外的交通事故统计数据显示由80%~85%的交通事故是由人员造成,驾驶员的不当行为导致事故发生率频发。从公务车辆管理角度来讲,应切实提升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可以有计划地制定驾驶员培训课程,通过对交通法规、本单位制定的车辆管理制度等法规制度的学习,配合典型案例分析,使驾驶员牢固树立安全意识,以此指导实际工作。值得注意的是,还需关注驾驶员的心理综合素质培养,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应急反应本领训练、适应性本领训练和承受本领训练,使驾驶员掌握应对恶劣环境、突发事件的心理知识和处理方法[2]。

由车辆造成的事故主要是由车辆的机械故障造成,主要包括制动失效、转向失灵、车轮爆胎等。车辆的安全隐患不容忽视,定期对车辆进行维护保养及维修,保持车辆良好的运行状况,能够极大的规避事故风险。切实加强车辆各部机件维护保养,做到勤检查、勤保养、勤维护,各部件性能可靠,排除故障出车的可能性。另外,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控制,比如安装GpS可以进行用车详细分析和车辆状态记录[3]。通过信息化、智能化的管理模式有效提升车辆安全性管理。

此外,交通环境的因素也对公务车辆安全管理产生影响。天气、路况以及地方交通管制具有各自特点,在满足单位用车的前提下,合理进行车辆调度,比如避免恶劣天气条件行车、交通高峰行车、限行路段行车等,可以有效降低交通环境因素的不利影响。

二、公务车辆管理机制的规范原则

公务车辆规范管理是车辆管理工作的基础。公务车辆管理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多部门的技术工作,公务车辆科学合理高效的管理是以完成公务活动的为最大前提,且关乎生命财产安全,更加关乎公务车辆改革发展的大局。中国有句古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就公务车辆管理而言,规范的管理机制是指导工作的方针和准绳。在新政策和经济环境下,公务车辆管理必须步入到规范化、制度化管理轨道上来。公务车辆管理机制的规范原则具体涉及人、财、物三方面。

对管理机制中“人”的管理,首要是建立公务车辆管理组织,例如,成立以单位主管领导为组长、办公室主管为副组长、机关业务部门人员为成员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进行工作管理;其次,切实驾驶员上岗前资格核查工作,明确安全责任,对在岗驾驶员定期开展岗位培训,组织学习。

对管理机制中“财”的管理应包括以下几点:

1、规范预算管理。认真贯彻相关部门规定,严格执行公务车辆编制管理、购置审批管理等各项规定,切实加强车辆购置经费管理,从预算管理的源头强化公务车辆管理,最大限度地节约资金。

2、规范采购。根据《采购法》等有关规定,采购部门依据主管部门的批文,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按规定程序对车辆进行采购,并对采购活动进行全程监督。

3、规范费用管理。进一步加大对公务车辆燃油、维修等费用的管理,实行公务用车维修费用审计公示制度。公务车辆维修和保养实行定点维修和保养,完善公务车辆定点维修、费用审批制度。

对管理机制中“物”的管理,这里我们所说的“物”的管理就是对车辆的管理。车辆经购置后,有特殊规定或条件的单位可对车辆做统一标识;规范车辆停放,除特殊岗位用车外,公务车辆在休息日、夜间实行入库管理,统一停放在单位车库内或指定地点;规范车辆供给、养护,实行车辆定点加油、定点维修,严格公务车辆加油管理和维修管理。

三、公务车辆管理机制的高效原则

目前,由于公务车辆调度工作的分散性、突发性,使得在单位公务车辆调度管理中仍然存在管理效益低下、配置不合理、资源浪费的现象。在人员配置、车辆配置以及车辆调度方面没有科学规划,使管理内部存在阻力,影响公务车辆管理机制的高效性运行。

“高效”就是要求公务车辆管理者最大化地使用现有资源,降低使用成本。按工作需要配置车辆,车辆调度工作打提前量,尽早、尽可能准确全面地了解用车需求和去向,整合用车安排,优化出车路线,并做好紧急情况用车的应对措施。在这里,统一调度是确保公务车辆管理效率的关键,在调度中遵照先主后次、先急后缓的原则。这样,就可以大大提升车辆使用效率。

面对不断上涨的物价,车辆管理的成本也随之增加,如何降低成本成为提高车辆管理效益的命题。以下介绍了几点降低车辆管理成本的具体措施。

1、实行车辆费用定额控制制度,即在建立严格的公务用车使用制度下,按各种具体车型和状况,按行驶公里定额维修费、燃油费,驾驶员补贴等各种费用。

2、根据车辆特征,做好车辆养护工作,正确、科学驾驶车辆,尽量减少耗油和其他方面的损耗,可以延长车辆使用寿命。

3、推行信息化管理模式,对公务车辆进行统一管理,统一调度,把GpS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引入车辆管理,从要车、派车、行程、耗油、计费到问题处理等全过程实现智能化管理。

综上所述,转型升级时期应建立顺应形势发展变化且行之有效的公务车辆管理机制。我们就安全、规范、高效的三个管理原则,探讨了新形势下公务车辆管理机制的走向,以期为公务车辆管理改革发展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严福桂.机关公务车辆管理要抓好重点[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