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设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22:05

案例教学设计篇1

关键词:设计案例;计算机操作;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将一节课或几节课的知识综合起来进行练习,使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更扎实,运用更加熟练。好的案例还能引导学生用计算机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学习、工作中去。我认为在计算机教学中设计案例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在设计案例的时候要考虑学生的现状和近期的发展,尽量联系实际,贴近生活,使学生能够切身体验到计算机所带来的便利。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还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有一个即将毕业的班级,学生都忙着找工作,对计算机课这门辅助课程漠不关心,完全就是在应付,课堂上需要不断地维持纪律,提醒学生注意听讲,安排的练习也很难按时完成。在一节word综合实践课上,我设计一个制作个人简历的案例,分文字版和表格版两种。由于学生即将毕业,在找工作的过程中要制作个人简历,在今后的工作中可能会用到word软件,所以,在设计的案例中几乎包含了word软件的常用功能和基本操作,内容的设计上也是针对学生的情况精心安排的。学生在听课、练习的过程中都非常认真,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和创意,甚至有部分学生把做好的案例保存了下来,准备找工作的时候用。

这个案例本身并没有新奇之处,只是联系学生要找工作的实际情况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改变了以前上课时的种种不良习惯,都投入到学习中,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有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计算机操作对熟练度要求较高,为了强化技能,提高操作速度,在练习中会有大量的重复操作。初期的时候学生的积极性比较高,练习认真,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很容易对重复操作产生厌倦。在设计案例时就要灵活多样,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相同的内容,不同的阐述方式,得到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C语言学科中,条件选择语句、开关语句、循环语句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在编写程序的时候经常用到,也是平时重点练习的部分。除了教材中的案例外,还给学生选择了一些C语言中的经典案例,如“百鸡百钱”问题:数学家张丘建在《算经》一书中提出的数学问题:鸡翁一值钱五,鸡母一值钱三,鸡雏三值钱一。百钱买百鸡,问鸡翁、鸡母、鸡雏各几何?鸡兔同笼问题: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问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在设计案例时可以选择一道或两道这样的趣味题,虽然通过这些案例练习的都是选择语句、循环语句等内容,但通过不同的方式体现,学生学习的兴趣都比较浓,学习效果也比较好。

教学案例的设计能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我们应该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的身份和眼光去看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和操作能力的提高,可以使我们的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谭浩强.C程序设计.第四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06.

案例教学设计篇2

[关键词]教学改革;分子对接;autoDockvina软件;虚拟筛选;药物化学

药物设计是药物化学的重要研究内容,药物设计主要基于经典的药物化学原理、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信息和已知化合物的结构信息,构建具有药理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旨在提供候选药物,为创新药物的研究提供物质基础。药物设计学课程的目标是让药学本科生掌握药物分子设计的基本原理、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建立药物分子设计的思路和理念[1]。分子对接(molecularDocking)是两个或多个分子之间通过几何匹配和能量匹配而相互识别的过程[2-3]。分子对接在药物分子设计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分子对接也是药物虚拟筛选的一种常用方法,通过分子对接可以从化合物库中筛选出潜在的活性先导化合物,也可以揭示药物小分子和生物靶点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预测化合物的亲和力及活性,也可以用于先导化合物的结构优化等[4]。目前,多重耐药菌以及耐药菌感染引发的死亡等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医学与社会问题,严重地威胁着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为此迫切需要能够抵抗多重耐药菌的具有新结构与新作用机制的抗菌药物[5-6]。而细菌Rna聚合酶已成为最热门的一类抗菌药物靶标,开发其相应的抑制剂克服已有抗生素的耐药性具有重要的意义[7]。分子对接作为药物设计学课程中主要内容,既是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笔者根据多年从事新型抗菌药物的研究经历,结合科研工作实践,在桂林医学院药学专业的药物设计学课程的教学案例中,以“虚拟筛选细菌Rna聚合酶抑制剂”作为教学切入点,以autoDockvina、pymoL和Ligplot等药物设计软件来进行虚拟筛选,通过自建的小型化合物库,虚拟筛选细菌Rna聚合酶抑制剂。本案例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熟悉如何从数据库选择合适的靶点作为研究对象,化合物库的构建,蛋白及小分子的预处理,以及autoDockvina的对接流程,pymoL和Ligplot的作图方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和熟练掌握通过虚拟筛选的手段从化合物库中发现新型活性先导化合物的方法。

1教学案例的设计

1.1软件介绍

autoDock是由美国Scripps研究所的oison小组开发的分子对接软件包[8-9]。autoDock程序目前最新的版本为4.2.6。autoDockvina是一个开源的分子对接程序[10],最初由olegtrott博士在Scripps研究所的分子图形实验室设计和开发的。autoDockvina与autoDock相比,前者大大提高了准确性,而且autoDockvina可以利用系统上的多个CpU或CpU内核来显著缩短运行时间。autoDockvina是目前最为广泛使用的虚拟筛选软件之一。pymoL是一款经典的三维分子结构显示软件[11-12]。pymoL已广泛应用于正式发表的科学研究文献中的三维分子结构显示。本教学案例使用的pymoL版本为1.7.4。Ligplot是一款针对学术用户的软件[13],是免费、开源二维的结构显示软件,可自动生成二维配体-蛋白质相互作用图,最新版本是Ligplot+v2.2,能够链接到pymoL软件。

1.2autoDock分子对接方法的建立

1.2.1小分子化合物库的建立在本次教学案例中,首先安排学生在课前进行化合物库的建立。从文献中收集具有抗菌活性的中药单体化合物,先使用ChemDraw软件绘制出单体化合物的结构,再用Caculations-mm2-minimizeenergy模块对小分子化合物进行能量优化,并保存成mol2格式。用raccoon软件将mol2格式批量转换为pdbqt格式,创建一个包含5个化合物(化合物1-5)的小型数据库。1.2.2蛋白的预处理从pDB数据库获取细菌Rna聚合酶三维结构(pDBiD:3DXJ)。利用pymoL1.7.4软件,保留蛋白的C和D链,除去其他链,除去水分子(保留D链的H2o1539),除去金属离子,将处理好的蛋白保存为3dxjp.pdb。在autoDock4.2软件中,将3dxjp.pdb添加氢原子,计算电荷,设置原子类型为assignaD4type,并保存为3dxjp.pdbqt格式。1.2.3配体小分子的预处理利用pymoL软件,从蛋白晶体复合物中提取出共晶配体ne6,并保存为ne6.pdb格式。将ne6.pdb在Chem3Dpro14.0中使用mm2力场进行构象优化,保存为pdb格式。在autoDocktools中的Ligand模块打开此配体,在Ligand模块中选择Choosetorsions弹出的torsionCount对话框,并保存为ne6.pdbqt文件。1.2.4设置Grid参数打开3dxjp.pdbqt和ne6.pdbqt,设置Grid参数,以蛋白的活性位点(centerx=-11.5,centery=58.49,centerz=4.587)为中心;设置x=50,y=50,z=50,xyz分别表示在各方向上的格点的数量;Spacing设置为0.375Å,设置完成后保存为grid.gpf文件。1.2.5设置Docking参数在autoDocktools中的Docking模块打开保存好的两个pdbqt文件,Searchparameters选择遗传算法(Geneticalgorithm),numberofGaRuns设置为10,maximumnumberofevals设置为250000,其他参数为默认,输出文件保存为dock.dpf文件。1.2.6执行运算在键盘运行win+R,输入cmd命令,使用cd命令进入工作文件夹。输入autogrid4-grid.gpf-lgrid.glg运行程序,输出grid.glg文件。再输入autodock4-pdock.dpf-ldock.dlg,输出dock.dlg文件。在autoDocktools的analyze板块中对dlg格式文件进行分析,保存最优构象。为检查autodock4.2参数设置的合理性,将共晶配体ne6与蛋白3DXJ按上述参数设置进行分子对接,然后把对接前后的ne6的结构相比较。在VmD1.9.3软件中,对ne6和保存的最优构象计算均方根偏差(RmSD)值,如果RmSD值<2Å,说明建立的分子对接模型可靠性较高。也可以利用pymoL软件比较对接前后的共晶配体的构象(图1),如果叠合度很高,也能说明对接模型的可靠性较高。

1.3autoDockvina虚拟筛选

根据以上建立的分子对接模型,将对接参数写进autoDockvina的配置文件conf.txt,这个文件里面写上用于对接的详细参数。然后通过win+R进入运行窗口,输入“cmd”进入命令行窗口,进入autoDockvina工作文件夹。输入“vina--configconf.txt”,回车,运行该程序完成对接的虚拟筛选。所得对接结果如表1所示。对接结果显示Ser1084、Gln1019、Gly620、Leu618等关键氨基酸分别与化合物4上与氮原子直接相连的羰基、羟基及六元环上氧原子存在氢键相互作用;而其他氨基酸如Val1466、trp1038、Val1037、Glu1034、Leu619、asn617、Lys621、ile1467等与该化合物有疏水作用。

2教学效果及学生反馈

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对受体蛋白的预处理和对接过程会遇到一些困难,老师会重点解答同学们的以下几个疑问:(1)为什么要对受体蛋白进行加氢处理?蛋白晶体复合物结构中通常会缺少氢原子的坐标,而氢原子尤其是极性氢原子对计算静电作用是必须的。因此,在利用autoDock进行对接时,需要给蛋白加上氢原子,也可以利用pymoL软件来快速完成这个操作,依次点选edit-Hydrogen-add-polaronly,加上的氢原子会以白色短线形式出现。(2)可以通过几种途径来准备配体小分子?①利用ChemDraw软件准备配体小分子。如果是未有文献报道的小分子化合物,先在ChemDraw2D画好结构式,然后复制到ChemDraw3D做能量优化。能量优化步骤:Caculations-mm2-minimizeenergy-Run,然后File-Saveas-SYBYL2(*.mol2),留待在autoDock中进一步处理备用。②利用pubChem数据库下载复杂分子。如果是已知的化合物,尤其一些结构比较复杂的分子,例如细菌Rna聚合酶抑制剂利福霉素(Rifamycin),如果我们还是用ChemDraw2D来画结构式,会很容易画错,所以建议大家直接登录pubChem数据库下载2D或者3D结构。那么怎样选择一个合适的蛋白作为研究对象呢?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一般会建议学生基于如下条件选取晶体结构:解析度尽可能高、尽可能未有氨基酸残基缺失或突变、优先选择人源、有文献报道的且带有共晶配体的复合物晶体等。总之,我们建议同学们在不知道怎么选蛋白作为研究对象的情况下,就多看文献找思路。(3)如何在分子模拟水平上验证分子对接结果的可靠性?如果已经有明确的共晶配体分子的晶体复合物作为研究对象,我们在建立分子对接模型用于虚拟筛选之前,必须进行晶体复合物重现性研究,即Re-dock研究。也就是要用复合物中的共晶配体作为配体小分子,在autoDock中设置相关参数,对接以后得到的构象,再与对接前的原配体的构象进行比较,以RmSD值来评价两者之间相似度的差距。一般认为RmSD<2Å,才能说明对接后得到的构象与原配体差别较小,如果分子对接可以很好重现了复合物中蛋白与配体小分子的结合情况,即侧面证明了分子对接方法可靠性较高。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药学三年级的本科生,学生已学习过药物化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等专业课程,具备一定的药学专业知识基础,也具有一定药学实验基础。但是,部分同学初次接触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软件,专业外语的基础薄弱,导致在学习药物分子设计的软件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通过对以上学情的分析,笔者在本案例的教学过程中,首先通过雨课堂的方式把相关药物分子设计的软件操作教程提前发送给学生,并录制软件的操作视频,让学生课前充分地熟悉软件的使用方法。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老师从小分子化合物库的构建及预处理,蛋白大分子的下载以及优化等最简单的步骤开始演示,对学生的疑问进行现场解答。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索,采用小组交流讨论,鼓励同学之间互相帮助。通过这些举措,学生可快速学会软件的用法,显著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该教学案例的设计也融入药物设计学课程考核中,是重要的考核内容。药物设计学课程的成绩组成为:期评成绩=教学案例的课程作业+文献报告+课堂表现+ppt制作及讲解。我们要求学生在实施这个教学案例后,把分子对接的结果发送给老师,以及通过pymoL和LigpLot软件制作小分子与蛋白靶标的相互作用图,通过ppt制作与讲解,鼓励和引导学生走上讲台,加深对知识点理解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在课后调研过程中,学生均表示了对药物设计软件的欢迎,也有同学表示在老师课堂演示之后,分子对接实践由学生自行开展,对软件的安装、熟悉和使用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精力,部分学生由于计算机基础较弱,学习具体操作存在一定困难,而被卡在某操作环节,这个时候更加需要老师和同学帮助其解决技术难关。调研结果同时表明,学生很喜欢这种极具实战性的药物分子虚拟筛选的案例课程,也希望学校多配置高性能计算机,多开展专门的药物设计软件的系统培训,从而帮助我校药学专业学生更好地熟悉软件的使用,提高学生药物分子设计和虚拟筛选的能力。

3结语

案例教学设计篇3

根据新课标对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四方面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

1.学生通过观察具体实例,认识平面图形关于旋转中心的旋转,把握旋转的基本要素。

2.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动手操作探索图形旋转的主要特征,理解旋转的基本性质,感悟和体会数学归纳思想和类比思想。

3.学生通过欣赏生活中的旋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美,激发学习数学的乐趣,并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美。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对生活中的旋转现象作数学的分析研究,抽象概括出旋转的概念;

2.探究和掌握旋转的性质。

难点:

1.旋转性质的探索与形成过程;

2.用旋转分析复杂图案的形成。

三、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自学反馈(12分钟)

(一)创设情境,设疑引新(2分钟)

大屏幕展示学生们熟悉的“俄罗斯方块”游戏,请学生来描述新出现的模块应该如何运动?引出平移和旋转运动,引出课题:“平面图形的旋转”(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表达,既实现对平移知识的复习,又为学生设置了障碍“旋转该如何描述”,引起学生的思考。

(二)探索新知,形成概念(5分钟)

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一个三角形的旋转,并记录图形先后的位置。在学生操作完成后,选取典型作品到黑板展示说明。

1.直观感知,寻找特征

学生经历操作的过程,直观感知图形绕着一个点旋转,形状大小不变,只是位置改变。

2.图形探索,形成概念

让学生在观察中充分体会到图形旋转方向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旋转角度可以是任意大小。引导学生找到两图中的旋转角。通过学生描述、总结、类比平移的定义归纳出旋转的定义。

设计意图:以一个简单几何图形的旋转,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归纳出旋转的概念,初步理解旋转角,完成学习目标1。

(三)学以致用,解决问题(5分钟)

课件演示RtaBC旋转得到RtaDe的过程,要求学生选择适当的三角板演示操作过程,并完成以下问题:

1.请描述RtaBC的旋转过程?

2.分别描述点B点、C点的旋转过程,并指明旋转角?

3.如果取BC的中点F,它会如何运动?画出旋转后点的位置,并指出旋转角。你能得到怎样的结论?

4.上图中有哪些相等的量?

设计意图:再次感受旋转运动,体会一个图形的旋转意味着图形上的每个点都按相同方向转动相同角度,掌握旋转角的找法――任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都是旋转角,巩固学习目标1,为性质的探究打好基础。

第二板块:互助突破(10分钟)

(一)初步观察,探索性质(3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旋转中心除了在三角形的顶点,还能不能在别的位置。要求学生利用学具画出图形,类比平移的性质,探究旋转的性质,适时点拨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的关系。

设计意图:在学生充分理解旋转概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旋转的性质,形成初步的结论,有利于突破难点。

(二)实验交流,归纳性质(7分钟)

小组合作探究如果将三角形换成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等其他图形,刚得到的性质是否成立?请学生按如下过程验证结论:

1.组长分配任务,有能力的同学完成两个图形,个别学习困难的同学完成一个图形。

2.方案设计,实验画图。

3.实验操作,得出结论。

4.组内交流得出结论。

5.形成文字材料,每组上交一份。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从特殊研究入手到归纳概括一般结论的过程,完成学习目标2,同时旋转的性质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巩固。学生不但感悟和体会了数学的归纳思想,也了解了数学结论获得的艰难与不易。

(三)运用性质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能用所学的知识来判断图形能否由旋转得到,并描述右图中可以看作是一个什么图形通过几次旋转得到的?每次旋转了多少度?

设计意图:强化旋转变换的图形必须是全等形,同时加深学生对旋转角的正确理解。

第三板块:巩固拓展(15分钟)

(一)巩固提高(10分钟)

1.钟表上的分针匀速旋转一周需要60分钟。

①分针的旋转中心在哪儿?每分钟旋转角是多少度?时针呢?

②经过20分钟,分针旋转多少度?

设计意图:巩固学习目标2,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做一做:引导学生观察图案可以看作是什么基本图案通过旋转而得到的?旋转中心,旋转角分别是什么?(学生动手画图分析,然后展示不同的解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旋转”中的“基本图案”,理解“基本图案”的多样性和相对应的旋转角度的多样性。

(二)拓展应用(5分钟)

1.欣赏现实生活中由旋转做出的图案。

2.列举生活中旋转的实例。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总结,每组请一位同学展示小组成果,其他同学补充说明。

设计意图: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是: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回归生活。在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认识和理解了旋转的意义后,让学生欣赏旋转的生活之美,发展初步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学到贴近生活的活生生的数学,完成学习目标3。

第四板块:反馈矫正(8分钟)

(一)总结反思,深化提高(3分钟)

用下面的句子总结课堂收获

1.本节课,我学到了……

2.我印象最深刻的是……

3.我感到最困难的是……

设计意图:从知识层面上帮助学生及时回顾自己在本课学习中的收获、困难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从方法层面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形成知识体系,深化本课所学内容;从情感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课堂反馈(5分钟)

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D是BC上一点,aBD经过旋转后到达aCe的位置。

1.旋转中心是哪一点?

2.旋转角是多少度?图中哪些角是旋转角?

3.如果m是aB的中点,那么经过上述旋转后,点m转到了什么位置?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学的情况,反馈教师教的情况。

(三)同步作业

1.(必做):课本第13页随堂1、习题1、2;

2.(选做):1.搜集生活中的旋转实例;

3.设计由平面图形旋转而成的精美图案,出一份“美妙的旋转图案”黑板报。

案例教学设计篇4

地理是一门综合学科,它包含了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除了具有综合性外,还有区域性和空间性特点。这就要求在地理教授和学习的过程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要具有综合联系的观点。“教学案例”不仅能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地理知识,而且更主要的是它还能为学生提供逼真的地理学习情境。

二、案例教学的关键是科学的问题设计

地理教学中案例教学的关键就是问题的设计是否科学、新颖,只有科学、新颖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让学生主动地去寻找结论、解释现象。下面通过分析“大气的受热过程”这一案例,教会学生探究大气热量的传递过程,并通过问题及情境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地理现象。

三、案例教学中问题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案例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原理和思想,还能让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学会用地理思维解决地理问题。但是要真正达到这一点,如何设计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则显得尤为重要,下面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1.问题的设计要有目的性

案例教学不是为了学习案例,而是通过案例学习一种方法或原理。如在学习“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这一节时,虽然是以黄土高原地区为案例,但是我们并不是就了解黄土高原的生态问题,而是要通过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来掌握水土流失的治理。

2.问题的难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简单的问题学生一看就会,不容易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不值得讨论。太难的问题学生无法入手,讨论更是无法进行,也没有讨论的气氛,课堂死气沉沉,教学目标也无法是实现。所以,设计问题的难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3.问题要有思维性

地理问题的设计要有思维性,最好问题的答案是多样性的,只要指向一个中心思想即可。地理是自然与人文的综合,特别是在人文地理中,有时多种角度思考问题才更全面,因此只有问题有了思维性,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4.问题之间的逻辑性要强,要层层递进

地理探究过程是实现案例教学目标的关键。如果问题比较空泛,就会让学生无所适从,也就没有了探究兴趣。例如,在“大气的受热过程”这一节中,为了理解大气的保温作用,我设计了如前面表中的第5个问题,这样分解后,学生就比较容易地顺着问题理清思路,从而理解大气保温作用的原理了。

5.积极引导学生提问

案例教学设计篇5

1案例教学模式内涵以及特点

案例的教学,美其名曰就是以实际的案例作为依托,然后实习网页设计教学,这样的教学形式可以帮助学生能够爆出扎实的基础知识与实际实践操作的要点,按照教学大纲上的需要,对于教学的目标加以确认之后,教师带着学生工程完善实践的学习,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和探索研究的方式,积极的对知识予以进一步的解析与研究,从而不断对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加以提升,另外,教师还需要积极的调动起学生进行沟通的能力和从工作作风等多个方面去进行教学计划,从整体上去对学生的网页设计整体水平加以提升,在很多的实践调查分析之后我们能够看出,案例教学可以充分的调动起学生进行学习的积极性,并且还可以对网页课堂教学气氛进行活跃,从而提升学生进行学习的积极性。

2案例教学在计算机网页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2.1案例教学设计

案例名称:某旅游公司“一日游”的专题网页设计(1)企业概况。本次进行的案例教学,以某旅游公司的专题设计为内容,该公司从事旅游资源开发工作,是一家具有民营性质的合法公司,在庐山脚下,四通八达,以“庐山”为景点的一日游独具特色,价格合理,是针对各个群体要求定制的套餐服务,该公司具有自己的宣传网站,属于“三星级”旅游公司。(2)“庐山一日游”的主题介绍。人们生活节奏加快,身心俱疲,在周末或者是闲暇的时候,去庐山欣赏自然风光,缓解身心疲劳,通过体验大好的自然风光,唤醒人们对祖国打好河山的热爱,

2.2主要教学内容

(1)准备阶段。在准备阶段,教师应选择适当的情况,提供给学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情况,设计主题,进行相关数据收集,教师应该考虑学生的兴趣,兴趣和学习特点作为基础,选择当前的热点问题,以及学生关心的问题,善于解决问题,从而保护案例教学的成功。(2)明确的设计主题。教师将成为向课堂上所有学生分发的第一种材料,根据教学目标和公司情况,清晰的设计主题,要求学生设计具有风格特点,可以对互动功能页面产生市场影响。(3)练习分组。在班上有45名学生,9人分为5组,每组选择一组组长,组内容分配书面报告写,数据收集任务,调查时间为半天,讨论研究时间是长时间。在整个实施阶段,教师需要参与整个过程,为学生解决各种问题,教师积极与各个小组保持联系,检查他们的网页制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4)结束的过程。这一阶段是总结网络生产情况,分析问题,总结过程中的经验,案例评估可以是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和群体相互评价三种方法。

3案例教学落实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和谐学习分为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科学知识体系,这是促进案例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应更加注重这些方面,并为案例教学提供更多良好的条件。

3.1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网页设计教学,和谐气氛,学生的思维能更加积极,心理会产生安全感和自由感,网页设计,数据分析与分析的时间,可大胆的想象力,教师在案例教学实现,记住他只是一个指导,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学生辅导,但不能取代学生的思维和设计,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独立完成案例教学过程。

3.2提高教师素质,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如你想确保计算机网页设计案例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需要有博潮知识,有经验的特点,这是老师为学生传授的基本条件的经验和知识。因此,教师必须继续学习,以便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因为唯一的办法是提高教师的影响力和威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此外,老师应该全面,多角度关心和关心学生,而学生在中间,为了更好地感受和体验内心世界,然后做好老师,努力成为学生朋友。

3.3建立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

良好的认知系统是帮助学生掌握快速消化知识的关键,学生有基本的条件来理解和适应环境,在学习中可以继续实现知识的同化适应,遵守功能也是更优秀。但是良好的认知系统不是从一开始的,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建立内在知识和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以大纲为基础,案例教学,应该确保案例有很强的针对性,可以充分反映相关知识点的大纲。例如,当布置网页时,可以通过使用表,框架和层来完成。例如,当你为一个食物网站制作图表:要确定页面的主要颜色,将背景图像放在第一层:添加活力和活力,可以插入第二层哈希动画:食物将入到第三层:为了反映食物文化,可以与第四层的歌曲相关联:增强页面三维,将浮动对象添加到第五层。此外,教师应鼓励学生使用表单布局来解决问题,然后是层的内涵,然后逐渐解决问题直到完成学习任务。

结束语

案例教学是网页设计教学中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它的应用突破了传统的无聊和单一教学模式,释放了学生的思维,教学更相关,学生成为学习主体。设计本身非常实用,教学必须结合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案例教学符合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要求,提升网页设计教学质量和效率。本文从几个方面分析案例教学在网页设计教学中的应用,希望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引用:

[1]陈思聪.浅析电子商务案例教学模式[J].教育现代化,2016(10).

[2]林丽钗.案例教学在高职教育学中的实际运用[J].科学中国人,2016(15).

案例教学设计篇6

关键词:“1+X”证书;案例教学设计;aDDie模型

“1+X”证书制度自2019年开展实施以来,全国各类高职院校紧紧围绕学院专业特色开展研究和提升工作。重点是围绕修订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探索新的教育培养模式,打造新的专兼教学团队,创新校企合作路径,拓展新的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工作[1]。案例教学是还原真实的工作情景,设定工作中的矛盾与冲突,让学生站在主事人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进而提出符合实际情境的解决方案[2]。准确恰当的案例,可以蕴含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能力要求,实践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X证书涵盖工作岗位和任务要求,案例教学设计是课程教学的需要,因此,任务驱动下的案例教学可以体现X证书制度的一系列要求,任务驱动下的案例教学设计研究是推行“1+X”证书制度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磨合专兼结合教学团队、校企合作开发案例资源、锻炼学生服务社会能力的现实需要。

一、“1+X”证书背景下案例教学的新内涵

总体来看,案例教学在内涵上包括“教学案例”“学生主体”“思辨方式”“方法教学”等要素,案例教学的本质在于“情境+思考=知识+应用”。[3]

(一)案例遴选体现职业性

职业教育的职业性,一方面是服务性,服务于社会;另一方面是价值性,通过工作获取报酬。“1+X”证书背景下,职业教育的岗位性更加明显,技能要求更为突出。区别于传统的案例阐述过多、启发不足、案例之间的逻辑关联不强等情况,“1+X”证书背景下,课程案例更多地融入了基于X证书所涉及的工作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的真实情境还原,体现出案例在岗位认知、课程思政、理论学习、技能锻炼、能力拓展等方面的因素,核心是能够体现课程教学过程中案例的职业性特点。将课程案例与学历证书的理论知识、技能等级的技能素养结合起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体现案例推演的职业性。

(二)学生为本体现主体性

一方面,工作任务具有复杂性。真实职业环境下,工作任务随着工作岗位层级的提升而越发体现出综合性。基层的工作往往只需要职业角色独立完成,而越往高层进阶,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工作对象的多样性,都会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针对X证书中所描述的岗位任务与胜任能力,案例教学设计需充分体现学生本体的主体性。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任务驱动教学,在案例带入、案情研判、寻找冲突、逻辑解析、方案解决、复盘终结等流程中,做好引导者、旁观者、操盘者的角色,体现学生在案例中的主人翁角色。

(三)解决方案体现多样性

晋朝葛洪“抱朴子·任命”有云:“殊途同归;其致一也。”“罗马典故”里也有“条条大路通罗马”的谚语,在工作中,解决问题的方案往往是多样的,随机应变地处理各类问题,是职业素质的重要体现。学生在就业岗位上面临复杂的工作环境和对象,因此,解决方案也因时、因事而异。“1+X”证书背景下,教学案例既需要考虑简单工作任务的单项案例和复杂工作任务的综合案例相结合,也需要突出解决方案的多样性。这就要求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从案例选取到引导讨论再到操作解决,都需要培养学生在分析问题时严谨的逻辑,在解决问题时,尽可能地全面和具有创造性,培养学生执行计划a,备选计划B、C的工作逻辑。

(四)兼顾学习能力的覆盖性

当前职业教育背景下,高职学校的生源多样。一个专业,往往会存在中职考生、分类招生考生、高考考生三类人群。这些学生的学习经历、知识素养、能力结构并不统一,进而对职业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在案例教学中,要尽量兼顾各类学生的学情。在案例教学实施中,可以采取工作小组(即模拟现实工作情景,将学生合理分组,学生按工作小组完成案例任务,获取小组积分,作为课程考核分值,小组名称在教师审核下由学生自己选定,提高学生参与度)、模拟小微企业(即模拟小微企业,由学生成立小微企业,企业名称在教师审核下由学生自己选定,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角色互换,解决案例问题)等方式,兼顾不同类型学习能力的学生,调动学生的体验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

二、“市场营销学”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团队与X证书匹配不足

“1+X”证书背景下,对教学团队的要求更高也更加具体。从教学目标上看,教学团队要把学历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的知识与能力相互融通;从授课实践上看,要把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相融通;从教学效果上看,要能践行产教的融通。当下,职业院校双师型比例正在不断提升。但是,客观上存在教师的双师证书与专业和职业匹配度不高,职业岗位关联度不大,教师获取X证书比例不高的情况。

(二)教学思想与X证书融通不够

教学理念是教师对教学工作的基本态度和观念。准确清晰的教学思想,对教学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教学对象上看,教师应关注学生学情的分析和研判;从教学策略上看,教师应关注学生个体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的不同以及职业技能等级的科学进阶;从教学成果上看,教师应关注学生的阶段性检测和作业成果;从观察测量上看,教师应关注学生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职业技能的掌握;从教学反思上看,教师应关注怎样更好地将教学与实际工作场景进行融合。从实际来看,还有一些教师的教学思想仍然较为传统与保守,课前针对X证书相关的学情分析不足,教师体现过多,学生主体体现不足,理论讲授过多,实际操作较少,学生的获得感不佳。教学中,关注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较多,标准容易一刀切,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的引导和帮扶不够。与本行业或跨行业交流不足,教学场景设计容易脱离X证书实际情况。

(三)案例设计与X证书关联度不高

案例设计是案例教学的核心要素。案例的选取是否合适,案例和案例之间有无知识和技能上的递进关系,是否随着理论知识的由浅入深,案例也会提升难度,也会紧随行业发展变化,紧扣X证书技能考核点的素养要求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部分教师选择使用教材案例进行解析,案例的质量可以保证,但教材与X证书关联度不高;一部分教师采用网络案例讲解,案例的新鲜度可以保证,但又显得相对碎片化,难成体系。总体来说,案例教学与X证书的关联程度不够。

(四)教学方法对尊重学生X证书主体地位不充分

职业教育中,现场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是较多使用的教学方法。从实际教学工作来看,确实可以增强学生的现场感、兴趣感和参与感,但更多的还是停留在老师示范、学生演练,老师教导、学生模拟的循环模式。教学过程中,较为普遍的是,教师提出问题、讲解问题、示范操作、学生操作,而不是教师引入任务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辨、教师讲解问题、示范操作、引导学生操作。教学实施中,对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没有做到充分认可。这就会导致在理论课上,教师激情澎湃地讲解,学生无精打采地聆听;在实践课上,教师专注于自己的示范操作,而真正能掌握动手能力的学生寥寥无几。

(五)实践教学与X证书融通不强

实践教学一直都是职业院校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X证书实施之前,实践教学往往是以学生完成某个或某些实践任务为主。学生对工作任务的认知,常常会高于对工作岗位的认知。X证书则不同,它以岗位来明确与之对应的具体工作任务。这就要求,X证书背景下的案例教学,要先明确工作岗位,再明确岗位对应的工作任务,最后明确对应的教学案例,进而开展相关的案例教学。

(六)教学评价与X证书评价标准不统一

X证书的落地工作正在各个职业院校稳步推进。从目前落地的情况来看,很多院校为了实现证书落地,往往采用短平快的方式。一般来说,是先论证、引入与本专业关联度高的X证书,进而组织教师参与证书培训,随后组织学生参与考试,获取首批证书,在组织考试的过程中,积极申报考点。但是,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对学生的教学评价还是以传统的理论考试或者实践操作考试为主,教学评价标准与X证书评价标准还存在不统一、两张皮的情况。

三、“1+X”证书背景下“市场营销学”案例设计的路径——任务驱动下的案例教学设计

“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在吸收了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以及实践教学的优点后提出的教学模式[5]。刘红梅在《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法的构建与应用》中指出,95.2%的学生更偏向于选择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模式进行学习;有74.6%的学生认为,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模式下学习效果显著、学习效率更高。[6]

(一)“1+X”背景下任务驱动下的案例教学的特点

1.X证书典型任务与理论知识结合X证书的开发主体是职业教培相关组织,而职业教培组织的前身就是各类职业教育培训机构中,有良好培训业绩且熟悉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规律的培训组织。职业教培组织,承担着职业技能等级的开发、培训和认证工作,而学校教育又必须以毕业证书的这个1为基础,这就要求,“1+X”背景下的案例教学,必须突出理实一体,理论知识与典型任务相结合。2.典型任务与教学案例相匹配X证书中各技能等级的具体工作任务是个人职业活动中能够独立执行的最小单元,是考核学生对于职业技能掌握情况的最小技能单元。一个典型的工作任务往往对应多个职业技能要求。从目前已经公布的X证书来看,一般1个工作任务会对应3至10个职业技能要求。这就要求在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取必须与典型任务相匹配,根据案例实际,涵盖部分或者全部职业技能要求。3.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X证书的开发,都是依照实际工作中的相关专业对应的岗位群进行的。X证书解决的是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和符合行业发展趋势的新技术的认知与实践。以往的案例教学设计,尽管也以任务驱动,但案例之间的关联度较低,往往割裂与独立。部分案例更是为了引导、认知、学习基础的理论知识而设计的,与职业技能等级相去甚远。为了与新时代职业教育理念相吻合,案例教学更应该凸显学生职业能力的塑造,而且这种职业能力的塑造应该伴随着课程的进行,体现出案例的由简单变复杂、由此及彼、由单一能力变综合能力的解决问题的逻辑过程。4.关注学生职业道德素养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工作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一方面是技能教育,另一方面则是道德教育。正所谓先要成人再要成才。传统的案例教学,往往只在某个案例中体现职业道德,更多的是强调基本的知识原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1+X”证书背景下,案例教学的设计要结合课程思政,一方面突出思政典型案例,另一方面突出各个工作任务中的职业道德素养。因为职业道德是伴随每一次的职业行为发生的,在职业中的人的每一个工作行为,都是职业道德素养的具体体现。尤其是在处理某些复杂问题的时候,职业道德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1+X”背景下任务驱动下的案例教学设计

1.课岗赛证例一体化设计思路目前,“1+X”证书制度试点正在建设中,部分X证书的等级标准并不能完全符合当下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在院校初次引进X证书的过程中,人才培养方案尚未与X证书进行磨合,X证书培训与课程教学尚未互联互通。因此,新形势下的案例教学设计,必须从人才培养方案与X证书融合入手,从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就业岗位、技能素养、技能大赛、X证书融合入手,具体到某一门课程时,再根据课程内容、技能要求来设计具体案例。2.任务驱动下案例教学设计三步骤同教学设计一致,学情分析是案例教学设计的首要步骤,学生已经具备的认知和能力是激发求知兴趣、引发案例思考、触发案例讨论、开发职业技能的前提和保证。更进一步,则是对标知识点和技能点,筛选出合适案例。明确案例是筛选出来的,是来源于社会环境下的真实案例,需要教学团队或授课教师,或对照知识点和技能点寻找案例,或在典型案例中发掘出知识点和技能点。最后一步,则是设计案例的引入、讨论分析、原理或技能运用、问题解决、案例复盘、案例拓展的具体环节设计。3.构建X证书下的案例教学设计模型aDDie模型起源于美国军方,是美国军方委托佛罗里达州立大学于1975年设计出的一个课程开发模型。该模型是一种课程开发的有效策略,可以应用于各种教学活动及课程设计蓝图中。该模型将课程开发分为五个阶段,即分析(analysis)、设计(Design)、开发(Development)、实施(implementation)和评估(evaluation),即aDDie模型。X证书背景下,案例教学可以采用aDDie模型,来搭建案例教学设计模型。

四、结论

“市场营销学”课程是一门基础理论性和高度实践性相结合的一门课程。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行业发展的日新月异,竞争环境的变化莫测,客户需求的错综复杂,都给教学工作带来不小的挑战。案例教学是“市场营销学”课程的重要教学手段,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引发求知欲,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解决实际工作问题,锤炼职业素养,检验教学效果。本文以任务驱动下的案例教学为研究视点,探索“1+X”证书背景下“市场营销学”案例教学的设计路径,引入aDDie模型,构建案例的筛选、引入、退出机制。当然,探索符合X证书技能等级要求的案例教学,也只是教学改革的一个思路,如何更好地落地,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寿冰.高职院校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0):25-28.

[2]刘刚.哈佛商学院案例教学作用机制及其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8(5):89-91.

[3]吕承文,丁远.案例教学再思考:内涵、设计及实践[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7,21(2):85-89.

[4]兰霞萍,陈大超.案例教学的问题与出路[J].教学与管理,2017(10):1-4.

[5]傅永刚,王淑娟.管理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案例教学设计篇7

关键词:抗辩式教学;案例设计

传统法学教育缺乏职业技能培养、执业实践训练的倾向日益突出,因而兼具实用性和实践性的抗辩式教学法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相比而言,抗辩式教学的实用价值毋庸置疑。但是如何推进抗辩式教学在法学教学体制中的应用和设置、抗辩式教学需要哪些教学手段、如何整合现行教学资源等等具体问题,都有待进一步论证和研究。于此,本文以“案例教学”为索引,微观探讨抗辩式教学在法学教育中的应用。

一、法学抗辩式教学中案例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案例教学是还原法律适用场域的最佳手段

在抗辩式教学的实际应用中,案例教学无疑具有重大作用。抗辩式教学关注法律执业实践训练、关注法律职业技能培养,这种面向司法应用、司法实践的培养理念,必须回答和解决实际发生的问题:法官、检察官面对疑难案件时,找出破解难题的办法;律师面对互相抵触甚至是相互冲突的法律规则,论证出维护公平和正义的适当规则。毫无疑问,我们不能把课堂带到真正的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但是我们可以把发生在司法实践部门的问题,浓缩设计成案例。通过案例教学来还原和再现法律发生的真实场域,在课堂上,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现实问题,最大化地激发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在真正的体验中锻炼和充实学生的能力。这就好像技工学校的学生,面对真正的机床,看到机器的故障,必须进行现场故障排除的检查和维修的训练一样。体验和感受,才能全面展现以问题为中心的思维能力和推进问题解决的创造能力。

(二)案例教学是以学生为导向的最佳教学手段

传统教学方式强调以老师为导向的一言堂式教学模式,老师在上面讲得津津有味,可是学生未必有所收获。问题不在于老师讲授了多少,而关键在于学生真正习得多少。也就是说,以往我们只用硬性的指标(如教学大纲、教学讲义、教学周历)去规定和关注老师的知识讲授,却忽视了最为重要的问题――学生的接受和理解。学生不接受、不理解,所有老师的讲授就是零,甚至是负效应。抗辩式教学,就在老师和学生之间做了一个互换,这种模式强调以学生为导向,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其中,案例教学就是以学生为导向的最佳手段。

在案例教学的方式下,老师退出了讲台的中心,学生要主动学习和了解浩如烟海的法律规则,懂得查找运用这些资料的最佳方法,还要掌握相关方面的许多知识,特别是有关案例的法律渊源、历史背景和它涉及到的各种逻辑关系,只要能发现问题,并加以系统论述和批判,提出让专业人士信服的独到见解,就是案例课程最大的价值。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老师的适当指导,就会导致:学生不在被束缚于老师教学大纲涵盖的知识重点范围内,不在被束缚于老师所提及和思考内容的范围内,而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不断地探索和发现。学习探索的范围也会最大程度地扩大和拓展,随着而来的是对自身能力和素质的不断反思和调整提高,而这正是职业能力和实践技能迫切需要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案例教学的重要环节:案例设计

案例的设计与指导是案例教学的最为重要的环节。因为如果案例不具有对抗性、不具有争议性、不具有典型性,就无法增加辩论的激烈性,进而无法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无法充分实现“以学生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因而案例教学必须进行科学设计和指导,否则只会事倍功半、费力低效。故笔者认为,下述原则是案例设计与指导要遵循的重要指南。

(一)案例的设计应该关注法律思维的培养

当前,我国法学高等教育中也存在案例教学。但这种案例教学的设计,是一种三段论式的设计方式,即为了证明某一个法律规则(大前提),找到一个实际案例(小前提),进而得出结论法律规则判断为合法或非法。比如: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最低注册资本为3万元(大前提),现有欲成立有限责任公司的投资人出资1万元(小前提),那么这个投资人的出资行为是否符合公司法的规定呢?不符合(结论)。因为1万元没有达到法定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很显然,这种案例的设计毫无专业水准。对于没有受过法学专业训练的人,也可以根据逻辑推理,轻松得出判断。说到底,这种案例教学的失败之处在于,案例设计不须要分析思考、推理论证,说到底,这种案例不会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而如果案例设计,是一种发散式的设计,没有老师提前的归纳和总结下对案例的剪裁,老师对学生的要求不仅仅是正确答案的获得,而是把相关问题的原生态模式展现出来,不限定分析的思路,不设定确定的答案,重要的问题在于:学生通过对案例中所涉猎的基本问题的分析和判断,独立地设定和探索思考和论证的角度,其所查阅和分析的资料范围可以远远地超出案例本身,案例只是提供讨论的论点和中心,而整个的论证过程完全是发散式的、创造性的。

(二)案例的设计应该关注辩论技能的培养

“由于法律规则本身的模糊不清、法律规则相互间的冲突和竞合,再加之具体案件中当事人证据的事均力敌,在很多案件中,律师都有抗辩的余地。”因此,在法庭诉讼活动中辩论就是不可或缺的技术能力。而辩论技能恰恰又是不经培训,很难拥有的技能。如果不掌握辩论技能,就无法找到对方的论证核心和重点,无法快速找到其论证的破绽和不足,无法形成有的放矢的回击。因此在这个看似简单的过程中,要充分掌握下列技能:破题――找到论述的核心和方向,破题不好只会南辕北辙;立论――确立分析了进路和资源,立论不足只会独木难支;论证――形成缜密的思维推理和准确的言语表达,论证不利就会全军覆没;驳论――快速找到对方破题和立论的破绽,形成有力回击。这些技能是在长期的辩论实践基础上积累起来的,而且毫无疑问,为这些技巧做支撑的是强大的知识储备、多角度的思考方法、深入的分析研究、高强度的言语表达训练。因此辩论是一门技术,又不仅仅是一门技术,它是学生必有的经历、必备的素质。

三、现行教学体制下案例课程的设置构想

(一)案例课程的评价标准应从结论走向过程

以往的案例课程评价标准是学生的结论。答案是合法,学生的答案正确,那么是否有论证过程并不重要,只要把相关法条列出即可。而抗辩式教学模式下,评价学生的标准,不是以结果为导向,也就是说,学生得出的结论并不重要,如果结论对了,但是没有对案例资料的分析整理、没有理论和实践资源的结合论证,那么这种结论只是空壳,学生并不能因此得到高分,相反,高分的获得必须建立在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地论证基础上――对案例资料仔细地分析和整理,最大程度地扩大对所涉猎问题的查阅和研究范围,法律本身就是生活,因此真正深谙法律的人,应该是掌握更多生活知识的人。恰当地分析和论证所得结论的合理性。这样以过程为导向的评价标准会激励学生的学习方法的转变,真正建立起法律人自身的法律思维。所以,以过程为导向的评价标准与培养具有法律思维的人才目标相匹配。

(二)案例课程设置中必须增加辩论课程的环节

案例教学设计篇8

【关键词】指挥信息系统案例教学案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209-01

我院承担的本科“指挥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面向陆军典型炮兵/防空指挥信息系统,重点介绍其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系统设计、分析与评估的一般方法,是学习指挥信息系统装备的重要理论基础,在培养学员系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教学组建立了案例式教学模式,创新了教学方法,改善了教学效果。

一、课程案例体系

由于本课程教学内容涉及指挥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分析方法、评估方法等各个方面,对各类案例需求量较大,经过一期建设,形成数量30个的案例体系,详见表1。

表1“指挥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案例体系

二、案例设计原则

1.案例类型

根据素材情况和所反映问题性质,可将案例分为问题型、经验型、设计型、印证型等。

(1)问题型案例着眼于装备设计使用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解决办法。

(2)经验型案例立足于装备设计使用过程中一些好的思想和做法,提炼总结经验。

(3)设计型案例提供一些系统的设计方案,将其与实际系统对比,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

(4)印证型案例主要截取装备研制和使用过程中的一些片段,作为相关理论教学的支撑。

2.案例要素

一个完整的案例应该包含教学所需的各种要素:案例目的、案例内容、案例思考、案例分析、案例配套材料等。

(1)案例目的:说明本案例设计的目标以及期望反映出的问题。

(2)案例来源:案例出处,反映案例的真实性。

(3)案例内容:案例的主体,主要以记述的方式说明事件的发展过程,可以配合一些图片、表格、数据来详细阐述,确保描述的生动性、准确性、具体性。

(4)案例思考:由案例引发出的启发性问题,便于学员结合案例开展分析。

(5)案例分析:从不同角度说明案例反映出的问题本质,可作为学员案例分析的参考答案。

(6)案例配套材料:一些不便于在案例内容中展现的案例素材,如照片、幻灯片、音频、视频、程序、数据等,配合案例内容说明案例事件。

3.设计原则

考虑到本课程的特点,在设计案例过程中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案例与理论要高度贴合,通过案例切实能够引发或印证相关理论教学内容,二者相得益彰。

二是案例要具有真实性和启发性,只有真实案例才能还原出实际情景,通过情景教学促进学员思考,启发学员思维。

三是案例要具有多要素多视角,可以是大型综合案例,可以包含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实物、程序等多种要素,便于从多个角度发散性思维。

三、案例设计流程

案例的设计是一项多方协作、循序渐进的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步骤:

1.拟定方向

案例设计的首先步骤,对后续各步具有重要影响,主要由课程教学组完成。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要求初定案例的对象、内容、来源、素材等。方向确定不好,难以找到合适教学内容的案例。

2.材料收集整理

材料收集整理是一项长期和繁琐的基础性工作,主要由教员组织案例来源单位相关人员共同完成。教员根据所初步拟定的方向,结合来源单位具体情况,列出案例所需具体材料。这一过程中,可广泛采用座谈、问卷、查档等方式,确保材料收集的针对性、全面性和系统性。对于多方收集的材料,教学组要集中进行分类筛选,去粗取精,优化组合,形成优质的原始资料。在整理过程中可能发现遗漏和错误,此时需要进一步核实或者重新收集,因此材料收集是一个反复进行的过程。

3.案例设计

案例设计是案例制作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主要由教员单独或合作完成。设计过程中,首先根据需要以第一或第三人称描述事件的发展过程,对于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部分,要详细准确的说明。描述过程中可配合图片、图表、数据等素材。事件主体描述完毕之后,可适当记录当事人的一些想法或观点。

4.试用和修改

案例设计完成之后,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试用,根据学员的反馈情况进行适当修改,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案例设计是案例教学的根本。实践表明,好的案例能够极大改善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效率。教学组将再接再厉,进一步规划设计更多更好的教学案例。

参考文献:

[1]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理论构建与实践例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2]关秋,陈梅.案例教学的理论研究综述[J].教育与职业,2011(20中):145-146.

[3]王灵芝,王文秀,贾向军.对我军现职干部继续教育教学案例编写的思考[J].继续教育,2015(3):30-31.

[4]崔争艳.工商管理案例教学中的案例编写[J].职业教育,2013(5中):178-179.

作者简介:

案例教学设计篇9

课题

帮孩子重拾学习的信心

对象

一(1)班

授课教师

案例

《父母课堂》

日期

2019年4月

听课人员

学生家长

教学

目标

《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指出7—12岁是整个儿童期十分重要的发展阶段。然而,物质极度发达的今天,学生受种种因素的影响,厌学现象已很普遍。而大部分厌学的学生都有想学好之心,结果或者是不能约束自己、或者对学科失去兴趣、或者经过短暂努力却没有取得效果就“果断”放弃。因此,帮助孩子重拾学习的信心是十分重要的。希望能够借此次家校活动,引导家长认识到自信心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帮助家长认识到自己平时教育的弊端,学习培养孩子学习自信心的方法。

案例来源

《父母学堂》2016年4月刊的教子良方26页《帮孩子重拾学习的信心》。

一、案例展示

引言:

师:有一句教育名言是这样说: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抬起头来”意味着对自己、对未来、对所要做的事情充满信心。任何一个人,当他昂首挺胸、大步前进的时候,在他的心里有诸多的潜台词——“我能行”、“我会干得很好的”、“小小的挫折对我来说不算什么”……这是充满自尊和自信的表现。假如每一个小学生,都有这样的心态,肯定能不断进步。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培养对孩子的成长意义深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讨如何培养孩子学习的自信心。(课件出示主题)

案例:

叶叶从小天真活泼、非常聪明,无论在幼儿园还是在小学都是一个好学生。可自从上了小学四年级以后,不知道为什么,她的成绩开始下降,许多以前成绩比她差的同学都超过了她。看见叶叶越来越不开心,父母很着急,不停地鼓励她继续加油,一定可以提高自己的成绩。谁知叶叶非但没有要加油的样子,反倒对学习越来越没有了兴趣。以前一回家就做作业的习惯也变了,现在她总是玩到很晚才做作业,有时甚至不完成作业。有几个早晨,叶叶哭着对妈妈说:“我不想去上学。”妈妈不答应,她就哭着说自己肚子疼,让父母很是头疼。

ppt展示案例,出示思考题。

板书:帮孩子重拾学习的信心

二、案例分析

1、孩子厌学的原因有哪些?

(1)父母的期望值过高。期望过高,会使孩子心理压力大大增加,不自觉地把学习与痛苦体验联系起来。

(2)父母陪读,使孩子缺乏学习自觉性。这会使孩子难以领悟学习的过程,难以独立地解决遇到的新问题,体验不到独立解决问题后的成功的快乐。

(3)家长对孩子学习的目的定向有偏差,将学习知识的目的定在将来而不是今天。比如家长常对孩子说:“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就找不到工作。”这样,孩子就体验不到获取知识本身的快乐,而只注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对知识本身不感兴趣,自然将学习看作是苦差。

(4)孩子不会学习。这类孩子往往学习时不集中注意力,不能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学习;不能选择重要内容而抛开不重要的内容;无法将学到的知识正确、合理地表达出来。这样,面对日益繁重的课业内容,自然产生厌学情绪。

2、当孩子对学习失去信心时,你是怎样帮孩子重拾信心的?

小结: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只要用心,能够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教育,找出合适的方法,相信一定会收到效果。

出示ppt。

三、组织反思

孩子拥有自信是学习成功的起点;孩子拥有自信才能战胜困难与挫折;孩子拥有自信才能面对未来的挑战。让我们每一位家长都来尊重、信任学生,用最大的耐心和细心呵护孩子们的自信,培养孩子们的自信。为每一个孩子开启自信之门,使他们昂首阔步迎接美好的未来,满怀信心地迎接未来的挑战。

四、引导践行

1、话题一:谈一谈学习之后的认识与感受。

2、话题二:结合实际说说在以后对孩子的教育培养过程中应在哪些方面加以修正。

3、话题三:讨论有哪些提高孩子学习信心的小妙招。

五、课后拓展

1、家长写学习心得。

2、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推荐阅读《父母课堂》

课后反思

案例教学设计篇10

关键词:aCCeSS;案例驱动;教学改革

aCCeSS是一种关系型桌面数据库管理系统,具备功能强大和操作简单的特点,适合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理解数据库技术。在aCCeSS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中,引进案例分析,有助于合理调整学生的知识结构,并可帮助学生对项目背景、业务需求分析、功能需求分析、数据需求分析、数据库管理软件开发等过程进行系统的学习。

1教学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目前,教育部考试中心在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大纲中,将aCCeSS列为二级程序设计考试的可选语种之一,大多数学校将aCCeSS程序设计作为非计算机专业必修的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然而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原因是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中施受(师、生)双方所持有的理念、教学方法的设计等都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第一,在课程的内容设计上,目前大致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数据库理论为主,另一种是数据库的基本应用为主。前一种内容设计架构主要着眼于提升学生在数据库方面的理论素养,但这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有“舍本求末”之嫌;后一种情况虽然在内容设计上强调“学以致用”,但要么是以比较陈旧的案例作为训练的素材,例题设计陈旧,要么就把实验内容设计得过于复杂。

第二,受传统教学的影响,课程教学中虽然引进了多媒体教学方法,但课程上的教授、教师往往过于侧重理论,一味讲解各种控件的属性、事件、方法等,且往往缺乏新颖、有趣、精简的课堂案例设计。

第三,等级考试引进后带来的新问题。等级考试中aCCeSS语言的引进,本意是为了加强aCCeSS语言的应用推广。不料它引发了一个副产品,教学中教师为考而强调基本概念和语法,只讲解无忧软件中的例题等,根本讲不透,学生为考而死记硬背标准答案,很少涉及实际应用,操作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及创新能力几近荒废。通过对最近几年考试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在综合编程题30分题中,满分只占20%左右,即学生的逻辑思维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并没有得到提高。

故此种种,再加之各个高校扩招以来,学生素质已呈逐步下降趋势,学生主动学习意识不强,教学中施受(师、生)双方所持有的理念――为“考”而教,为“考”而学,自然而然形成并流传,几乎难以纠正。

显然,aCCeSS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如箭在弦,势在必行。我们认为,课程的应用性特点要求我们必须以应用能力的提升为目标,以案例本身的更新和案例教学法的优化来驱动这一改革。

2案例教学实践

案例驱动教学模式是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1]。案例驱动是将知识点分解到若干实际案例,使学生从知识的被灌输者变成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也从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变成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2]。让学生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再剖析理论知识,理解高层次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参与思考、讨论、分析,逐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传统讲授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时,大多数教师都从基本概念和专业术语开始讲解,如关系数据库、对象、类、属性、事件、方法等,然后再讲窗体、报表。对于大一新生来说,理解难度太大,容易产生厌学情绪[3]。如果采用案例驱动教学,给学生先介绍一个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从实际的例子入手,让学生掌握设计用户界面,激发学习兴趣之后,再引出界面所需的数据。而输入数据时要注意各数据的类型匹配,再讲解基本概念,这样学生很容易理解专业术语。

2.1案例设计

教师设计案例时,必须把握教学内容,从本校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尽可能设计一些学生容易理解、符合实际教学要求,难度适中。同时应用多媒体技术表现,实现各章节内容的嵌入,促进学生的自修能力让学生成为主体[4]。案例设计要有连贯性,讲解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发现问题,从而实现知识扩展[5]。

将学生成果纳入案例教学,对历年学生创造程序进行评优,挑选最优秀的程序设计项目。在教学中演示给新生,分析案例的设计思路和实现方法,进而引出该案例中用到的知识点;举一反三,启发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总结,对案例完善和扩展;最后达到知识融会贯通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2案例组织

案例的设计非常重要,如何对案例进行合理编排与组织使学生能够接受与理解也是我们要认真考虑的问题。access中程序设计是用VBa来实现,所以我们必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介绍VBa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及编程思想。用最贴近学生实际情况的案例,如循环语句可以设计学生成绩评定等级的案例。

案例组织应本着由简单到复杂,知识点由浅入深,有效扩充的原则。案例必须紧扣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学生的层次不同,可以有选择性的要求学生掌握不同的案例,基础差的学生可以由老师参与一起分析案例,有目的地训练他们如何分析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6-9]。

案例组织最重要一环还是教师课前准备,教师必须对案例进行全面的分析。掌握各个案例之间联系、把握各章知识点重点、难点。帮助学生掌握正确分析问题的方法,启发和诱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归纳与总结。教师在课后认真总结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容易出错环节,整理容易出错的案例并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从而实现整个案例教学进程的有效调控,确保教学的质量。

2.3案例实施

案例实施最重要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提前将下次课案例分发给学生,使学生在课前对内容进行阅读、思考、分析。教师在课堂组织学生讨论,总结与评定案例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对存在的疑问进一步思考和分析。

3经典项目案例分析

3.1教学大纲的要求

1)掌握数据库表的基本操作步骤;

2)表结构的设计与字段属性的设置;

3)表之间的关系设置。

3.2提出问题

根据以上教学大纲要求,教师提前设置一个案例场景,描述如下:

“一所高等院校进行扩招以来,教师批改试卷的工作量越来越大。为了减轻教师批改的工作量,让教师把工作重点放到教学案例设计当中。因此,学校教务处委托你开发一个‘试卷管理系统’”。

该系统主要实现学生无纸化考试。包括考生管理、教师管理、试卷管理、成绩查询管理等。现在,作为一名程序设计人员,要求完成试题表与答题表的设计。

3.3分析问题

1)试题表与答题表的信息,方便以后的查询、增加、删除、修改等操作,通过建立数据库来存取试题和答题信息;

2)如何设计试题表的结构,如何设计答题表的结构。首先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结构。

3)在建立表的结构时,如何合理的设计各字段的属性,包括类型、大小、主键等?操作步骤是怎样的?

3.4解决问题

1)根据案例要求,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完成数据表的设计。具体参考操作步骤如下:

Step1:根据案例要求,教师规划出试题e-R图,如图1所示。

在此参考步骤中,根据图1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为什么要设计属性1、2、3和4;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设计“答题e-R图”,并引申出关系数据库中的实体、属性、联系、域等基本概念。

Step2:根据e-R图,规划出试题数据表的数据字典,如表1所示。

Step3:根据数据字典,在aCCeSS数据库中创建testque表,并输入测试题目记录;

教师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和实践:①题目字段类型为什么要设置为文本型?它的大小为可以设置为10吗?从而引出aCCeSS中的中英文字符长度相同的概念。②将题号的数据类型“数字类型”更改为“自动编号”类型,输入数据时是否更快捷?(请学生自行体会)。③题号字段为什么要设置主键?它的值能不能重复?(教师可在此引导学生进入答题表的建立,并强调试题表与答题表之间的联系)。

3.5课堂总结、学生独立设计

通过建立数据库和表的步骤,学生就更容易理解设计表结构的重要性。通过这个案例,学生掌握建立表的操作步骤,明白了表的设计过程以及表之间的联系,易于理解实体、属性、域等概念,为后续的程序设计奠定基础。

在整个教学过程完成后,教师对各知识点进行归纳,对未纳入案例的内容进行补充,引导学生独立设计案例,巩固所学知识。完成表记录输入后,教师提出根据试题表中记录如何实现批量修改、批量删除,从而引出操作查询设计。

4教学效果

通过教学实践验证案例驱动教学法,能更加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在验证过程中,选取不同专业的新生,分为4个班,文科、理科各有两个班。甲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乙班采用案例驱动教学法。教学后4个班级都参加全国计算机二级aCCeSS等级考试,考试内容分为笔试和机试两部分,统计成绩如表2所示。

以上统计显示,文科笔试乙班比甲班及格率高12%,机试乙班在基本操作题和简单应用题正确率平均80%,特别是综合应用能力强于甲班3倍以上。理科笔试乙班比甲班及格率高20%,机试乙班在基本操作题和简单应用题正确率平均96%,综合应用能力强于甲班2倍以上。

5结语

在access程序设计课程教学采用案例驱动方法,可以增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应用数据库的综合能力,有助于提高其所在专业应用计算机的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调查证明,采用范例引导型教学、师生互动教学,以综合实际案例为教学模式的案例驱动式教学是适合社会发展和需求的新型教学模式,它值得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者去进一步完善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黄冬梅,王爱继.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案例教学[J].计算机教育,2009(16):126-129.

[2]袁维新.影响知识建构的环境因素探析[J].教育科学,2003,19(1):41-44.

[3]庞晓琼.案例驱动的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9(1):62-64.

[4]龚沛曾,杨志强,顾春华,等.大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培养的改革和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8(6):16-18.

[5]黄永灿,徐甜.案例驱动教学法在VFp程序设计课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J].广西轻工业,2009,25(4):169-170.

[6]李宏图.案例驱动教学方法的探析与实践[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2):90-93

[7]常梅,李迎秋,李永.案例驱动在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的探索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9(22):82-84.

[8]龚沛曾,杨志强,顾春华,等.构建综合教育环境,提高大学生计算机综合能力[J].计算机教育,2009(12):110-112.

[9]黄陈英,曾俊,黎明.教育技术在“access数据库应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20(10):73-75.

Cases-drivingReformandpracticeofaCCeSSprogramming

LianGHua,CHenZhen,ZHanGBo

(HunaninternationaleconomicsCollege,Changsha410205,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