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行运营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24:09

农行运营工作总结篇1

一、加快推进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部门配合,变部门行为为政府行为。

农村客运网络化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困难很多,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化系统工程,为把这一造福人民的好事办好,我们改变了“交通部门唱独角戏”的作法,在工作中主动向县委、政府汇报,与乡镇政府沟通,取得了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从而使农村客运网络化及乡镇汽车客运站建设工作由部门行为变为政府行为,由行业行为转化为社会行为。自XX年起,**县政府便将农村客运场站建设和城乡客运一体化工作列入为人民群众办的十件实事之一,纳入对各乡镇目标考核体系,要求各乡镇要把乡镇客运站建设和城乡客运一体化工作当做重点工作来抓。县政府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出台了文件,要求各单位全力以赴支持这项惠及全县人民的大事,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对这项工作设置障碍,凡涉及农村客运站的相关手续一律从简办理,并明确了办理时限,凡涉及农村客运站建设的行政事业性收费该免的免、该减的减、该缓的缓,县运管所自加压力,精心组织和安排,于XX年10月底在全县实现了所有乡镇都有客运站,95%的行政村都通公交车的目标。全县上下真正形成了领导重视、部门配合、群众拥护、上下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为顺利推进农村客运网络化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证。市交通局、市运管局领导也多次对我县农村客运网络化工作进行调研,提出了很好指导意见。

(二)加强农村客运市场硬件建设,为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打好基础。

一是建好路网。近年来,随着我县干线公路网络化工程,县乡公路通达工程和村村通工程的全面推进,我县城乡道路建设快速发展。目前,全县干线公路里程达到103.8公里,县道134公里,乡道171.4公里,农村公路880余公里,构筑起县域内干线公路“二纵一横”及干支线公路连通成网的构架,形成了干支相连,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实现了在县域内任何一个地方一个小时内就能到县城的公路发展目标。二是建好站网。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办法,多方融资,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乡镇客运站建设进程。目前,全县已建成乡镇客运站17个,招呼站98个,实现了客车通到哪里,乡镇客运站就建到哪里。三是布好车网。农村客运中大力发展中档舒适型客车,在宏观调控的前提下,鼓励车辆加快报废更新、提档升级的步伐,鼓励车头向下,充分利用行政和经济手段,降低税费标准,让经营者在利益驱动下,主动将购车资金投向农村客运市场,以方便农民出行为目标,努力提高乡村客运班车通达率,为农民朋友提供“经济、方便、安全”的客运服务,实现了路修到哪里,客运车辆就通到哪里。

(三)加强农村客运市场结构调整,提高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的质量。

1、优化运输组织结构。全县在农村客运市场的早期培育和发展上,由于提倡“有路大家行车,国有、集体、个体一齐上”,从而导致经营主体过多,弱小分散,服务质量低,抗风险能力差,很不利于市场健康发展。为此,我们积极稳妥地推行农村客运线路公司化改制,引导经营者以线路为依托,以资产为纽带,组建公司制客运企业,通过推行一线一公司,一公司多线的管理模式,从而逐步实现了农村客运市场主体公司化。经过调整,全县农村客运经营主体由218家调整为2家,实现了农村客运集约化、规模化经营。

2、制定客运发展规划,合理调整运力结构。一是在对农村客运市场整顿中,通过采取报废更新、更换车型、延伸现有线路等办法进行运力结构调整,将原有的186辆农巴车平稳的清退出了客运市场,以乘坐舒适,运行安全的中巴客车代替了农巴车,促进了农村客运市场运力结构上档升级。二是组织专门人员对全县15个乡镇深入实地进行调查,拿出了各乡镇农村道路客运市场调查说明,形成了一乡一策一说明,并根据市运管局要求,制定了《**县农村道路客运市场发展规划》和农村客运线路登记制办理程序下发各乡镇交管站执行,为我县农村客运发展提供了发展的方向。3、严把车辆技术等级和从业人员素质关。通过加强对营运客车的技术性能检测,禁止技术条件不合格或达到报废规定的车辆进入农村客运市场,通过强制维护,提高营运客车的技术性能,确保车辆安全运行。同时,对从事农村客运的司乘人员必须在开业、上岗前进行相关业务知识培训,取得资格证书后方可参运。

(四)加强农村客运市场规范化管理,促进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有序发展。

围绕农村客运市场网络化建设的主题,我们提出了行业管理规范化、车辆运行公交化、客运管理一体化的规范化管理目标,从而进一步加快了我县农村客运网络化发展步伐。

1、强化农村客运市场监管。充分发挥交管站的“前哨”作用,由交管站直接管理本辖区农村客运车辆,县所实施业务领导。在经营行为规范上,我们对农村客运车辆严格实行了“十统一”,即统一线路牌、统一道路运输证、统一班次时刻表、统一收费标准、统一票价、统一监督电话、统一服务证、统一编号、统一车型、统一门徽等。

2、积极推行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提高农村客运服务水平。XX年,首先开通了**至李店公交化客运线路,对经营**至李店的18辆客运班车,以大循环的方法运行,并严格规定开班、收班时间,统筹安排班次时刻,合理调度上下班高峰期运行车辆,使该线路的客运秩序有了明显好转,沿线群众出行更加方便、快捷了。我们按照《农村客运网络化发展规划》的要求,落实总量控制,保持稳定的原则,实行公交化运作,公交式管理,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出行需要,进一步提高了农村客运服务质量。

3、改革行政许可政策,对农村客运线路实行登记制。我们在大力开展客运市场整顿的同时,制定了《**县农村客运线路登记制管理暂行办法》。对于经营者申请的乡镇之间、乡镇与行政村、行政村与行政村之间的客运线路,只要是符合我县长期客运发展规划的,其参运车辆达到二级以上、从业人员符合从业标准,自愿加入公司的均可进入农村客运市场,并办理相关营运手续。从而进一步增强了经营者投资农村客运的积极性,极大地促进了农村客运的发展。

二、加快推进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的经验

1、农村客运网络化工作必须立足现实,又要有所创新。

我们根据**客运企业现状,公路网结构以及经济发展现状,确定成立**县交通运政公司和**县运政公交有限公司,由他们对我县城乡公交实行区域化经营,避免多个经营主体的恶性竞争,避免因市场过度分割、重复建设带来的资源浪费,有利于统一站点布局,及时合理调剂运力,提高客运组织化程度,有利于市场稳定和发展,也有利于政府调控和行业管理。

**县农巴经营者对经营期限观念不强,有的线路车辆私下转让价格被炒到20多万元。为使城乡客运一体化工作顺利推进,我们对原经营者采取"过渡兼并法",即由交通运政公司或运政公交公司兼并原中巴经营者,并给其一定期限的承包经营权,在承包期内,其营运和服务接受公司统一管理,最后对其进行了顺利改造。

在车型的确定上,我们要求既符合公交的要求,又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经过改造,所发展的车辆均为符合欧ii标准的环保型车辆,并实现了同线同型。由于做到了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有所创新,改造工作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和顺利实施。

2、工作既要符合情理,又不违背法律。

在推进农村客运网络化工作时,我们针对各项政策的合法性进行论证,使这项工作在推进中在法律上没有漏洞。坚持中巴经营者改造自愿的原则,对不接受更新的经营者,允许其在原经营线路上继续营运,直至核定的经营期满后退出市场。坚持了政策引导,企业运作的原则。政府制定出台政策,明确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原则、基本方法,公司具体操作,个体中巴经营者参与,运管部门进行指导、协调和监督;注重公平、公正、公开。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根据具体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按照过渡兼并办法的规定,原营运车辆由原经营者自行处理。后来考虑到经营者的实际困难,对已按照运管部门要求更新的,明确也可以纳入公司管理。原先我们准备整条线路适用一种方法,以线路为单位整线同时实施改造,后来因为同线路经营者难以形成一致,就调整为成熟一辆改造一辆。总之,在这项工作推进过程中,我们坚持依法办事,做到了合情合理又合法。

3、要由交通部门担当主力,也要将这项工作上升为政府行为、社会行为。

没有上级领导的重视、乡镇的参与、部门之间密切协作、全社会的关心、支持,农村客运网络化工作要取得成功是不可想象的。在改造过程中,我们坚持向上级多汇报,与横向单位多沟通。为此,县政府专门成立了由县政府分管县长任组长,交通、公安、宣传、、工商、财政、监察、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为成员的农村客运网络化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交通局。领导小组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解决相关问题,使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顺利开展。社会各界群众十分支持,普遍认为这是件好事,全县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有力推动了这项工作。

4、既要对经营者进行宣传发动,也要营造舆论环境。

在经营者中我们召开了各个层面的会议,宣传工作政策,划分西片和东片两个工作组,着重对原经营车主开展小范围和一对一的思想工作,认真接待个体经营者来访,会同乡镇村组干部走访经营者家庭。召开各种宣传、动员会议百余次,接待个体经营者达到130余批次,走访了近160户经营者家庭,使经营者的思想逐渐发生转变,开始接受支持农村客运网络化工作。

5、既要交通运管内部齐心协力,也要充分团结和调动各种力量。

农行运营工作总结篇2

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我市始终把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作为服务“三农”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努力构建“以市区为中心,乡镇为依托,行政村为结点,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农村客运网络。“十五”期间,我市累计投资9.4亿元,实施了25项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新建改建公路50公里,公路通车总里程达2144公里,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1.5公里,是河北省平均值的3.倍,唐山市平均值2.2倍。××市交通局连续四年被省和唐山市交通系统评委先进单位,2005年被唐山市委、市政府授予“振兴唐山先进单位”。下面,就我市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简要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建立组织,为加强农村客运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坚实的组织和制度保障

加强农村客运网络建设,是改善农村交通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此,××市从切实消除城乡差别、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出发,每年都把农村客运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惠民事实工程之一,采取多项有力措施,促进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是加强领导。早在2002年我市就成立了由市长任总指挥,主抓交通工作的副书记、副市长任副总指挥,交通、建设、规划、国土等15个相关部门一把手和19个镇乡的镇乡长为成员的××市城乡公路建设指挥部,负责制定全市城乡公路建设总体规划。2005年,我市被确定为唐山市农村客运站建设试点后,指挥部把农村客运网络建设和管理做为中心工作来抓,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和部署。二是制定政策。为加快农村客运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我市制定出台了《××市关于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若干规定》、《××市农村汽车客运站建设的实施意见》、《××市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实施意见》等政策性文件,使农村客运基础设施建设转化为政府行为,由行业行为转化为社会行为,有力地促进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精心组织。为推动农村客运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我市已连续三年在年初组织召开全市公路建设动员会,安排部署全年公路建设任务。会上,市政府与有关部门、各镇乡一把手签订目标责任状,并将这一工作列为年度重点考核项目之一。此外,每年市政府都多次组织召开公路建设现场观摩会,表扬先进,鞭策后进,以此激励各镇乡公路建设更快更好地开展。

二、多措并举,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农村公路网络建设,为村村通客运班车工程奠定坚实基础

公路通、百业兴。农村公路建设是农村客运网络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也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此,××市高度重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大农村公路建设的投入力度。根据年度公路建设项目计划,市政府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一级公路、大中桥梁或二级及以上公路的路基路面工程建设。同时,制定出台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若干规定》,明确了由镇乡负责组织实施的公路建设项目的补贴标准:一级公路按审定的拆迁占地费用总额的80%予以补助。二级公路(含大二级)按审定的拆迁占地费用总额的0%予以补助;路基工程由镇乡负责组织实施的,补助标准为15—20万元/公里,路面工程由镇乡负责组织实施的,补助标准为45—0万元/公里。三级公路按审定的拆迁占地费用总额的40%予以补助;路基工程由镇乡负责组织实施的,补助标准为8万元/公里,路面工程由镇乡负责组织实施的,补助标准为30万元/公里。其他乡村公路的拆迁占地费用由镇乡负责,路基、路面、桥涵等全部由镇乡负责组织实施的,补助标准为15万元/公里;路面采用沥青面层的,路面施工由市交通局负责,由镇乡负责的路基工程,补助标准为5万元/公里。涵洞由镇乡负责建设的,每道涵洞补助0.8万元;小桥由镇乡负责建设的,补助标准为800元/平方米。强烈的发展意识和适度的道路建设补助标准,极大地调动了各镇乡开展农村公路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十五”期间,我市共投资.5亿元,其中乡镇自筹资金1.1亿元,完成村村通油路325公里,是建国以来前50年村村通油路建设里程的总和,全市村村通油路里程达到513公里。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我们计划投资2.9亿元,完成“村村通”油路工程3公里,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公里、乡村道路公里,实现全市534个行政村村村通油路的建设目标。

三、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全力构建布局合理的农村客运网络体系

按照“路通车通”的原则,我市坚持“路修到哪里就把客车通到哪里,客车通到哪里就把客运站点建到哪里”的总目标,大力实施农村公路建设和农村公路通达工程,不断提高公路通达深度。一是科学规划。我市共有534个行政村,有近半数行政村分布于山区,科学合理地设置客运站点至关重要。为此,我们抽调交通、规划、国土等相关单位技术人员,深入全市534个乡政村进行实地勘察,结合当地经济、客流发展、道路建设等情况,借鉴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制定了既符合客观实际,又适度超前的农村客运网络发展规划,为实现村村通班车工程搭建农村客运网络平台。二是合理设置。为了让农村客运车辆及客运站点最大限度地发挥经济和社会效益,我们将农村客运站点优先选在沿国、省道干线和人口密集或经济发达的重点乡镇建设。今年,我市投资2100万元,在客流量最大的××市区,按照一级站标准建设的××市汽车客运站,已于月18日投入运营;总投资800万元,按三级站标准设计的12个乡镇农村汽车客运站全部完成建设任务,已全部投入运营;年内我市还将投资205万元,完成5个候车亭、122个招呼站的建设任务;200年我市计划再建农村客运站4个,实现乡镇有站,大村、人口集散地有候车亭,小村有招呼站的建设目标,形成以市区客运站为中心,乡镇客运站为纽带,乡村候车亭、招呼站为节点,辐射所有行政村的客运站点网络体系。三是进一步完善村村通客运班车工程。按照“以调整现有农村客运班线为主、运力调剂为辅,不足部分开通新线路,最大限度满足百姓出行”为原则,今年我市调整、延伸农村客运班线29条,新增通车里程13.5公里,实现了“距村委会、小学2公里以内有客运班车”的目标。

四、强化管理,规范运作,积极探索农村客运管理新机制

农行运营工作总结篇3

小额贷款在社会发展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可以帮助中小型企业以及农村地区更好实现资金良性周转,提升其发展速度。但是通过分析近年来的工作情况不难发现,许多地区的小额贷款公司日常运行都存在问题,制约其正常发展。下文将从多个角度对相关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对应的解决方式。

二、当前小额贷款欧公司日常工作需要面对的问题

小额贷款公司的构建,需要将公司内部经济体系、公司所在行业金融发展水平作为基础,结合当地小额贷款的实际需求,拟定切实的定性定量分析工作。针对不同人资质以及不同人的实际情况,拟定董事以及监事会成员。[1]结合管理层工作人员简历等,对企业股东名称、企业法人代表等进行分析。自然人股东的姓名以及自然人股东的身份证号等,都需要在营业执照上有所体现。自然人股东简历身份证以及复印件,不仅要用来证明自然出资人,还需要提供一切详细化的审计工作方案。法定检验机构可以根据情况出具相应的检验报告。法律律师则可以根据日常工作的细节来明确小额贷款出资人法律意见书。拟定董事会以及监事会高级管理工作人员任职资格证书,严格对各种材料进行审查,全面控制小额贷款风险。

三、小额贷款企业初期运营问题

在明确了放款之间之后,就代表小额贷款公司准备营业。在营业之前,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先对不同借款人社会信誉以及各个方面的信誉进行调查,优化内部贷款工作流程,并构建科学化的内部防控工作机制。将小额贷款的工作流程落实到日常工作中,[2]首先是资金借贷人向企业递交借贷人的个人接待申请,这个过程需要将小额贷款公司贷款对象以及贷款的利率等问题详细的交代给客户,并且还要让客户了解小额贷款企业日常股东资本金以及日常捐赠资金量。作为小额贷款企业来说,需要将企业内部总融资来源控制在2个银行以内,并且融入企业日常运行过程中的资金,[3]必须要控制在企业总资金的一定比率下。不可以通过向外筹集资金等方式,变相的去吸收公众的存款。作为国内的小额贷款公司来说,需要将二农以及县域经济发展作为公司发展中主要参考方向,结合二农以及县域经济发展要求,对公司的内部发展模式进行阐述。整个过程应当始终坚定不移的将小额、分散两个原则落到实处。针对不同借款人,贷款企业对单独企业客户授信余额也应当控制在企业总成本的2%以内。

四、小额贷款企业日常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针对当前小额贷款企业日常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发现征信系统不足,是影响小额贷款公司正常发展的关键点之一。工作人员要将小额贷款企业也纳入到正常的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当中,因为国内很多小额贷款公司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不能加入银行征信系统,这一情况提升了小额贷款公司日常运营风险。从该角度来看,工作人员必须要不断地提升小额贷款企业信息化运营水平,将企业纳入到征信系统中。还要完善征信系统内容,因为小额贷款主要工作内容就是服务小型企业以及农户。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并没有根据不同的客户来拟定征信信息,所以小额贷款公司是很难获取有效信息的,所以信息内容亟待完善。这种工作形式对贷款人主体的存量信息认知是比较全面的。据不完全统计,80%的信贷工作人员都认为自己可以充分地了解到贷款人的实际收入情况以及贷款人的日常信用情况。综合各方面的资料,通过逆向选择等形式来引发信贷风险。除此之外,不论是在理论的层面还是在实践的层面,贷款人在完成贷款以后,产生道德风险的可能性都是比较小的,因为小额贷款者在获取贷款之后,选择对高风险项目进行投资的激励是不充分的,如果项目投资出现意外,则相关的责任人必须要承担起项目风险。在经验的层面,被调查的一些小额信贷方比较关注贷款能不能在预定的时间内还上,在所有的延误还款因素中,因为道德风险导致还款延误的占到总数的9%。信贷工作人员认为,贷款方因为赖账而不还款的概率也仅为9.6%,所以对系统性风险来讲,道德层面上的风险是比较小的。小额信贷企业当前发展中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就是小额贷款对象问题,因为小额贷款的对象一般都是中小型企业或者中小型的农户,所以整体信用意识比较差,喜欢从人情的角度来解决问题,对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并不是很重视,而且也忽略了企业正规管理建设制度。

我国农村地区参与小额贷款的大部分都是从事种植业或者养殖业的农户,所以生产经营情况会受到来自于农业方面的自然灾害影响,如果出现了自然灾害,农户损失比较大,而且还会影响到相关金融机构资产量。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些生产经营规模比较小,而且经营模式也比较分散的农户,农产品价格以及农产品的供求信息都是比较匮乏的,所以很容易遭受到来自于市场方面的风险以及市场方面的自然灾害。国内市场风险制约导致农户的经营能力比较差,这也从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小额贷款公司信贷系统风险性。

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国内的小额信贷公司数量大约在6000家左右,其中所有的小额信贷公司有超过90%的公司的不能正常运营的,需要通过外部资金的注入,才能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营。以杭州绍兴柯桥区的情况为例,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部分企业刚开始运营,就向小额贷款公司进行借贷,而刚起步运营的小额贷款公司因为资金基础比较薄弱、运营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很难支撑大量的借贷业务。并且目前二农企业数量较多,导致小额贷款公司向其借贷出的资金总额已经基本和企业的总资产持平,并且从银行方面筹集到的资金难以到位,都会严重影响当前小额贷款公司的正常运行,导致放贷款速度迟缓。只贷款不存款的工作模式决定了当前小额信贷企业的发展格局,并且也导致其不能在短时间内实现企业高速发展、企业扩张,影响小额贷款公司扶贫实力。作为小额贷款公司来说,必须要既有存款还要有贷款,将二者相互结合,否则难以保证小额贷款公司的正常发展。作为小额贷款公司来说,如果不能全面吸纳来自于农村地区的闲置资金,也有可能会产生系统性风险。

五、结语

上文从绍兴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情况,分别从当前小额贷款欧公司日常工作需要面对的问题、小额贷款企业初期运营问题、小额贷款企业日常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三个角度,对问题进行了阐述,希望可以为后续研究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提升小额信贷企业的发展速度。

农行运营工作总结篇4

一、我县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现状

改革开放二十年,特别是“九五”以来,随着农村“再造”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为我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发展特色日益突出,产业经济体系初步形成。分析我县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现状,主要有以下特点:

1、产业“龙头”初步建立。建“龙头”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所在。近年来,县是围绕大宗农产品生产,积极上项目、办企业、建市场,先后建成了以面粉加工、绵白糖、脱水菜、皮棉、蕃茄酱生产等为主的一系列涉农加工企业和以县农贸市场、中东团结坪、双城14号基地等为主的一批农产品销售市场。至2002年,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70多户,销售市场发展到14个。其中年产值达百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9户,农产品加工运销企业发展到4户,交易额达百万以上销售市场1个。带动农产品生产基地29.6万亩,连接农户4.62万户,“龙头”企业年实现产值29309万元,利税2268万元,农产品交易额达到1.19亿元。

2、基地建设初具规模。按照生产专业化,布局区域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县上不断加大产业基地建设力度,至2002年,围绕省上确定的21个农业产业化基地项目,建成了以优质中药材、专用小麦、鲜果、牧草、肉羊、无公害蔬菜、制种等为重点的产业基地386个,基地面积达到18.01万亩,基地牲畜饲养量达到46.08万头只,带动农户累计达到8.04万户。

3、主导产业发展壮大。按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做大作强主导产业的发展思路,县上因地制异,围绕企业“龙头”和市场需求,着力做好结构调整这篇大文章。通过几年的市场抉择,逐步发展形成了以棉花、酱用西红柿、肉羊等为重点的主导产业。目前,棉花、西红柿种植面积分别稳定在了20万亩以上和1.5万亩左右,两种作物占总播种面积的比重达到56.7%,总产值达到19479.5万元,占到委员会业总产值的43.6%;肉羊饲养量达到65.2万只,占畜禽饲养总量的36.5%,羊肉产量达到3439.4吨,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达到34.6%,养羊产值达到5019万元,占畜牧业总产值的41.5%。

4、流通网络构架基本形成。近年来,全县各级高度重视农产品流通工作,县上成立了农产品流通办公室,乡、村两级也相继成立了农产品流通组织,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搞活农产品流通工作的措施办法。各级组织通过引导组建专业运销协会,积极支持鼓励能人大户参与农产品流通,形成了全县上下抓流通的良好局面,至2002年底,全县建成以黑瓜籽、孜然等为主的运销协会48个,形成百万元以上的农产品运销企业8户,发展个体流通大户1360户,组建各类产业产销协会131个,年经销各类农产品达32万吨,占农产品商品量的80%以上。

5、发展市场农业的意识得到增强。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完善,使各级政府、企业乃至广大农户的市场意识不断增强,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市场需求发展生产的自觉性普遍提高。政府通过不断深化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完善、自立发展”为主的企业改革,使全县90%的“龙头”企业变为民有民营,企业生存发展的自大大增强。“龙头”企业通过强化内部管理,积极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运行机制,采取制定最低保护价收购政策签订农业订单等形式,加强与基地、农户的紧密协作;广大农户按照市场需求和“龙头”企业及政府信息引导,安排生产计划,发展市场农业。2002年,全县订单农作物品种达到9种,签约订单达到10.32万份,订单种植面积达到36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90%,使全县大宗农产品基本实现了合同种植。

二、发展产业化经营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目前,已建成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虽然涵盖了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但规模相对都较小,产值上亿元的企业没有一家,产值上千万的也只有6家,大部分企业规模小,基础薄弱,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对农业生产没有产生真正的促进作用。就拿西域阳光食品、棉花加工企业来说,自身同样受设备、资金、技术等方面因素的制约,企业生产产品成本大,效益低,缺乏经受市场冲击的、和扩大再生产的能力,企业命运随市场波动而波动,致使农民在种植计划安排上无所适从,企业与农户之间难以形成稳定的协作关系。

2、“利益共同体”没有真正形成。长期以来,“龙头”企业的生存发展都是以牺牲农业利益为代价的。在发展市场农业的今天,大部分“龙头”企业仍不能摆脱这种思维定式,没有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发展与广大农户的紧密合作,不论市场行情好坏,吃亏的都是农户。就棉花企业来讲,皮棉价格好的时候,企业对棉农的收购价格基本保持稳定,而价格上涨带来的利润则被企业获得,农户却得不到二次利润的回报;当皮棉价格不好时,企业则通过压级压价等手段,将亏损转嫁到农户头上,使农户受到更多的损失。

3、诚信意识相对淡薄。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市场农业的基本经营形式。市场经济是诚信经济,要求利益各方面都要“重合同,守信用,讲诚信”。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和小农经济意识影响,在企业和农户之间普遍存在着信用意识不强的问题。一些“龙头”企业缺乏以质量兴企、信誉兴企的意识,融资方面重贷轻还,产品质量方面只求过的去不求过的硬,对客户心存欺诈,对待与农户签订的种植合同,存在有很大的随意性。所有这些,不仅不利于企业获得更多的金融信贷支持,建立长期稳定的客户源和原料生产基地,更不利于企业的壮大发展。部分农户市场意识、质量意识、诚信意识淡薄,没有长远眼光,功利主义思想严重,当市场行情好时,千方百计投机取巧,掺杂使假,或不履行与企业签订的合同,当市场行情不好时,又过分依赖于政府和企业。

4、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不够健全规范。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关键是要做到“农工商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就我县而言,在产业化经营方面还没有真正形成产前、产中、产后全程化的产业化经营服务体系,产供销相互脱节,供、销环节软弱涣散的状况仍很突出。从供应环节看,长期以来发挥农资供应主渠道地位的各级供销合作社作用得到弱化,取而代之的是各级各类经销商或商,从形式上看虽说是“八仙过海”,但缺乏强有力的集中统一组织领导和规范化管理;从销售环节看,虽然各级都成立了流通组织和各类协会,能人大户带动作用有所发挥,对活跃农产品流通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但各流通组织基本处于弱、小、散的状况,相互之间缺乏紧密合作、共担市场风险的意识;缺少抵御市场变化对农产品价格产生不利影响的能力,甚至在有些情况下存在有相互之间不正当竞争,扰乱市场秩序的现象。

三、对发展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对策思考

㈠发展的重点领域和方向

针对我县实际,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要突出重点,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立足资源优势,围绕发展特色和主导产业谋发展,求突破。

1、围绕“一红(西红柿)二白(棉花、肉羊)”主导产业,走主导产业+农户的发展路子。发挥现有条件,通过扩规模、上档次,强“龙头”、固基地,走一体化发展之路,带动县域经济大发展。

2、围绕“日光温室”新型产业,走专业市场+农户的发展路子。依靠科技进步,通过抓蔬菜流通批发市场建设,推动支柱产业的形成和专业化、规模化、一体化经营的发展。

3、围绕制种和中药材产业,走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路子。立足两大产业基地,通过强化公司(企业)规模和规范化运营,提高公司(企业)对基地农户的全程化服务水平,使公司(企业)与基地、农户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促进利益各方的全面发展。

4、围绕黑瓜籽、孜然、果品等传统产业,走农产联+企业+农户的路子。通过培育、规范、壮大“农产联”中介组织,发挥其在沟通信息、协调关系、合作开发等方面的职能作用,采取跨区域联合经营,建立生产、加工、销售相联结的一体化经营集团,推动区域经济专业化发展。

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对策

1、以市场为导向,培育壮大主导产业。主导产业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前提与支柱。经过几年市场农业的发展和农业结构的战略大调整,种植业以制酱西红柿、棉花为主,畜牧业以肉羊为主的主导产业发展思路基本确立,并且已经得到广大农户的接受和认可。今后,各级要在坚定发展方向的前提下,加大政府助推、政策支持、信息引导、科技投入和全程化服务工作力度,通过品种、品质改良和规模化经营,不断提升种养殖效益,达到巩固产业基地,增强市场竞争力的目的。

农行运营工作总结篇5

[关键词]体制机制改革;带动;推进

为推进水利改革,增强水利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与保障能力,2015年7月,佳木斯市委、市政府组成联合调研组,先后深入到所辖县(市)区,对已建成水利设施发挥作用和运营管理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笔者全程参与了调研活动,认为富锦市幸福灌区委托经营的成功经验对于水利设施运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全面推进具有典型带动作用。

1水利设施运管体机制改革是一项紧迫任务

目前,佳木斯市所辖县(市)区的水利设施运营管理体制机制现状各异:同江市临江,三村和三江口灌区为公益性一类单位,职工全部纳入财政预算,退休职工纳入机关事业保险,灌区配套工程的养护与维修费用由财政拨发;汤原县引汤、汤旺河、振兴和鹤立河灌区为差额拨款;郊区群英、莲望、永安和大头山灌区为自收自支性质,每年收取的水费解决不了职工工资,累计拖欠工资1000余万元;富锦市、桦南县和桦川县同郊区的灌区管理运行模式相近,基本在财政补贴下勉强运行。较突出的问题体现在3个方面:1)投入机制缺乏活力,水利设施难以发挥效能。近年来,国家主要投资灌区骨干工程,田间配套设施由地方财政负责筹资,由于地方配套资金到位率低,一些已建、在建工程因资金不足成为半截子工程。发改、国土、农发等涉水灌渠项目没有实行项目集中捆绑、资金统筹使用,不能形成集中财力干水利的“拳头效应”。特别是多项水利骨干工程建于上世纪50~70年代,已连续运行数十年,由于工程维修资金长期短缺,致使工程老化失修严重,有些水库带病运行,部分灌区多处发生渠道渗漏、预制板冻胀、渠系建筑物损坏等问题。目前,7个大型灌区实际灌溉总面积仅达到设计灌溉总面积的26.7%,全市用地表水灌溉的水田只占水田总面积的21.2%,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也只有0.55左右。2)水价偏低,运行和管护经费严重不足。由于没有形成完善的水价形成机制,全市各灌区的执行水价一直低于运行成本。以汤旺河自流灌区为例,成本水价为0.12元/m3,执行水价为0.048元/m3,仅达到成本水价的40%;以悦来提水灌区为例,成本水价为0.1159元/m3,执行水价为0.05元/m3,还未达到成本水价的44%。国家减免农业税后,灌溉水费成为唯一向农民继续征收的费用,农民缴费自觉性不高,灌区又无有效制约机制,导致水费收缴困难,拖欠严重,全市灌区水费平均收缴率不足70%。过低的水费价格和水费收缴率,使水利设施运行和管护经费缺口高达70.6%。作为水利设施运行和管护经费主要来源的水费长期不能正常有效地落实,水利设施的运行质量和管护效果可想而知。3)管护责任不到位,部分设施处于失管状态。按照规定,灌区主要干渠和支渠工程由各灌区管理单位管理,末级渠系(主要是支渠以下的斗渠、农渠和毛渠)由乡村组织管理。由于小型水利工程设施产权不明晰、管理机制不健全,末级渠系和田间工程多年来维护投入少,乡、村和农民管理和维护不到位,导致部分水利设施长期失管失修。一些水利工程遭到人为破坏,渠堤上乱扒、乱掘、乱建现象严重。用水时蜂拥而来,不用水时无人问津,闸门有人开,没人关,造成水资源极大浪费。目前,全市泵站机井设施和灌排渠道设施平均完好率均不足70%。上述问题长期存在导致了水利设施运行与管护举步维艰,其根本原因是水管体机制改革的滞后。近年来,各县(市)区借助全省启动水管单位改革的有利契机,都针对存在的问题不同程度地有所动作,但改革进展没有较大突破。因此,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积极推进水利设施运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是当前十分艰巨而紧迫的任务。

2幸福灌区委托经营的基本模式

富锦市幸福灌区是国家大型灌区之一,于2000年开始运行,设计灌溉面积2.04×104hm2,现有职工56人。多年来,受经营机制不活、管理不到位、执行水价低、灌溉面积不足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灌区始终亏损运营。截至2014年底,已累计负债1171万元,沉重的债务包袱导致灌区难以为继。2014年,结合“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根据《省水利厅关于深化水利改革工作的通知》精神,富锦市幸福灌区引进民营企业禹政公司,对灌区实行整体委托经营,扭转了灌区管理混乱、负债运行的困难局面,先于各县(市)区成功地迈出了大型灌区整体市场化运营的第一步。2015年2月,富锦市水务局与黑龙江省禹政水利工程有限公司签订了幸福灌区《委托经营协议》。按照协议,受托方禹政公司一次纳600万元,获得幸福灌区的经营权和资产使用权30年。幸福灌溉管理站作为灌区的管理单位依然是准公益性事业单位,禹政公司作为运营公司对灌区具有一定期限的经营权,主要通过强化管理、优化服务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水电费收缴率,实现公司收益最大化。同时确定,在国家未出台相关政策前,幸福灌溉管理站的准公益性事业单位性质不变、职工身份不变,委托经营期满后,受托公司将资产使用及管理权交回到幸福灌溉管理站。

3幸福灌区委托经营的主要成果

1)设施管护投入加大,农业服务水平提高。禹政公司经营后,根据灌区运行需要,购置投入了挖掘机、铲车、水泵、发电机组、流动焊机、储油罐、管理用车等机械设备和铁管、砼管、钢板、槽钢等工程材料,灌区抢险维修及日常管理、维护得到全面加强。半年来,企业共投入设备、设施及维修维护工程资金2000多万元,极大改善了灌区田间供水条件,有效解决了渠道和田间“跑、冒、滴、漏”等问题,大幅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2015年,共改善灌溉面积0.133×104hm2,泡田工作较往年提前15d完成。2)灌区经营活力增强,运营效益水平提高。2014年委托经营前,幸福灌区全年水电费总收入为169万元,运行总支出495万元,亏损328万元。2015年禹政公司经营后,截至6月末,已收缴水电费500多万元,实现了收支平衡并有所盈余。按照企业发展规划及效益测算,2016年灌区实际灌溉面积可达0.667×104hm2,水费收缴率达到90%,灌区灌溉和多种经营总利润可达330万元;2018年灌区实际灌溉面积可达1×104hm2,灌区灌溉和多种经营总利润可达531万元。3)职工利益得到保障,内部管理水平提高。禹政公司受托经营后,每月按时足额为职工发放工资,并足额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意外伤害险和住房公积金,在节日给职工发放福利,职工收入水平大幅提高,利益得到保障,对企业的归属感不断增强。在此基础上,企业制定完善了职工考勤、车辆管理、供水管理、水电费收缴、面积核查、下乡期间管理等各项制度体系,明确了职工岗位责任。职工岗位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大幅增强,过去纪律松驰、人员涣散、管理混乱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内部活力得到充分释放。

4扩展典型带动效应,全面推进改革

佳木斯市境内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大水系年均过境水资源量3578.1×108m3,过境水资源利用率松花江为11%,黑龙江仅为3.6‰。全市灌区实际灌溉面积仅占设计灌溉能力的47%,地表水灌溉仅占水田总面积的21.2%,水利发展潜力巨大。另外,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水利部联合出台了《关于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营的实施意见》,又为水利市场化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笔者认为,面对自然条件与政策环境为引进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工程“建、运、管”创造了广阔空间的有利形势,应该将推广幸福灌区经验,探索多种合作经营模式,用足用好相关政策和强化政府主导作用,作为拓展改革思路,加快改革步伐,扩大改革成果,全面推进水利设施运管体机制改革的主要对策。1)积极推广幸福灌区委托经营经验。幸福灌区通过委托经营初步实现了政府减负、企业获利和农户受益“三赢”目标,首次大型灌区整体市场化运营的成功尝试,在全市水利系统引起了积极反响。目前,同江市临江灌区和桦川县新河宫排灌站与新城灌区,已经在借鉴幸福灌区经验探索推进委托经营。市水务部门要在认真总结幸福灌区委托经营做法基础上,通过印发经验材料,召开现场会等方式,在全市有条件的灌区中进行推广。相关县(市)区政府要为水利设施社会化经营改革创造条件,提供支持,培育范例,积累经验,努力加快市场化进程。2)因地制宜地探索多种合作经营模式。全市现有水利设施的基本情况和运营状况不同,推进经营体制改革创新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也有差异。各相关县(市)区和水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水利设施的评估和测算,积极盘活优质资产,在推广幸福灌区委托经营经验同时,坚持改革创新与因地制宜相结合,积极探索ppp、tot、tBt等多种合作模式,引进相关企业,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现有水利设施的运营管理及配套建设。在实际操作中注重分类推进,稳妥实施,区分大型与小型、新建与续建、具有资源条件和不具有资源条件等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合作方式,坚持试点先行,成熟一个推进一个。对于中小型灌区,也可以鼓励和引导专业大户与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参与建设和管护。3)切实加强与相关规划和项目的衔接。要用足用好国家与省的相关政策,抓住国家和省大力推进“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和三江治理、三江连通、界河防护等重大水利工程等有利机遇,将全市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市场化改革与农业改革同国省重大水利工程规划相衔接,加强相关部门间信息沟通和工作协调,科学利用好水利、发改、国土、农发、环保等多渠道投入资金,围绕全市“百公里绿色稻米长廊”等农业发展布局,在抓好国省新建续建灌区项目的同时,积极谋划一批ppp、Bot、Bt等模式的新建大型灌区项目,争取纳入国省规划,引进社会资本投资建设。4)着力强化政府引领、监管和服务作用。水利设施,特别是大型灌区多是大额度国有资产,其建设、运营与管理的体机制改革又直接关系农业发展和农户利益。在推进改革过程中,地方政府要切实发挥好导向与引领作用。要先期做好资产核查、债务核算、人员分类及分流、清理等基础工作,研究制订合理、合法的优惠政策,积极围绕水利设施建设运营开展招商引资。要加强对相关合作企业在国有资产使用、维护方面的监管,防止资源浪费和掠夺式经营,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保护农户用水权益,保障水利工程安全长效运行。要加强指导服务,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保证企业合理收益,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要正确处理好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关系,继续争取国家在水利方面的资金和项目投入,切实通过政府和市场有机结合,推动水利设施的不断完善,提升水利服务水平。

作者:张建国单位:佳木斯市水务局

[参考文献]

农行运营工作总结篇6

论文关键词:集中连片供水工程,促经济,建设新农村

1.基本情况

六枝特区位于贵州省西部,六盘水东部,东连普定、镇宁、南接关岭,西邻晴隆、普定、水城、北纳雍、织金。全区所辖5个镇14个乡,25个居委会,220个村委会,2006年末,总常住总人口64.95万人,其中乡村总人口52.1518万人。国土总面积1792.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743公顷,地形走向西北高而东南低。年降水量1476.4毫米,无霜期294天。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49.96万千瓦,其中可开发利用达5.17万千瓦。

多年来,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六枝特区坚持“兴利与除害相结合,开源与节流兼顾,治理与开发并重,防洪与抗旱并举”的原则,紧抓机遇,把水利建设作为基础设施来抓,引水、提水、蓄水工程相互补充,专业队伍与群众队伍相结合,修建各类小型饮水工程处,解决了万人的饮水困难。

2.农村人饮工程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努力,六枝特区水利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全区经济发展起到了有力的促进和保障作用,农村人畜饮水现状和生存环境有了较大的改观,但是就工程效益和社会效益而言仍存在不少的问题。

2.1农村饮水工程多以村组为单元,数量多,规模小,补助资金分散,自筹能力有限,已成工程建设标准和供水保证率偏低,稍遇干旱,群众无水吃,重复出现饮水困难。

2.2“重建轻管”,受传统观念和农村经济条件的影响,农村供水工程管理多以村组集体管理为主,水费只计收运行费用,不提留大修及拆旧费用,存在水费征收不到位,工程运行困难,维修费用无着落,致使一些工程失修、闲置、甚至报废。

2.3大多数供水工程管理人员为本村的群众,业务生疏,影响了工程的运行和管理。

3.因地制宜,建集中供水

要全面、科学、长期、有效地解决农村群众饮水问题,必须改变过去多级治水和小型供水工程遍地开花的模式,走“集中化供水、市政化运作、企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的路子。

3.1整体规划,科学选择水源,实现优质水资源的共享和统一调配,确保水源水量满足供应,水质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合理开发水资源,确保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2明晰工程产权,集中供水工程由水利事业单位承担管理,独立供水工程由投资者承担管理,由管理者负责主体工程的运行、维修及水费征收,真正落实工程管护责任,有利于工程可持续利用。

3.3统筹安排建设资金,实施项目配套。项目规划要尽可能地集中,扩大供水规模,避免重复建设,降低供水成本,管理成本,减轻受益区群众的投资负担。

4.集中供水对策

4.1强化政府行为,落实目标责任。实施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是为农村广大群众谋利益的公益事业,不能完全依靠市场化运作,也不能单靠群众自发来搞,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由政府统筹规划,组织实施,群众积极参与,才能确保顺利实施。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必须有政府行为作保障,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分工负责,狠抓落实。避免工程建设中不必要的阻拦,同时便于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置,有利于工程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质量,落实管护责任,确保工程效益长久发挥,彻底克服“重建轻管”现象。

4.2科学规划。总结过去建设人饮工程的教训,深入调研,充分分析,合理科学制定规划,确定辐射、覆盖面广,一有定规模和效益的农村供水工程。

4.3落实管理主体,组建管理机构。对农村饮水工程管理,要根据工程规模,按照“有机构、有人员、有收费、有制度”原则,落实管理主体,组建管理机构。对乡(镇)的集中供水工程,由乡(镇)水利水保站管理,组建由受益群众代表参与的供水管理组织负责经营;对一个村组的小规模集中供水工程,由村民委员会管理,在村民自主协商的基础上,成立村民管水协会负责经营。

4.4完善工程管理机制,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在工程管理机制上,适应水市场发展的需要,创新机制,提高工程效益,实现国有和集体资产保值增值。集中供水工程,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县、乡、村(组)、户分级管理,供水站长(或农户户主)负责经营。有关管理经营事项由产权各方商议决定,管理者决策,经营者实施。凡产权各方讨论通过事宜,管理站(或农户)应按程序办理,工程改扩建投资、供水外经营项目未经产权各方批准,不得随意进行。要按照分级管理责任制和经营权限,经营者对管理者负责,下级对上级负责,避免管理中决策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强化科学性和合理性,凝聚产权各方的合力。

4.5落实管护责任,保障供水安全。饮水工程建成后,要明确专人全面负责该供水工程设施的保护、运行、维修和供水安全。建立管护责任制,制定水源调度和安全供水预案,确保供水工程正常运行。

4.6加强水费的征收、管理和使用工作。农村供水工程都要按照按水利部《乡镇供水水价核定原则》规定,核定供水价格,严格实行有偿供水,合理收费,保证工程运行维护费用,实现良性运行,长期发挥效益。在不影响该供水工程正常运行和扩大再生产的情况下,水费收入中的折旧费、大修费,应由乡(镇(水利水保站在全乡(镇)饮水解困工程中进行统一调配,使各饮水工程保持安全运行和不返困。

4.7设立水源保护区,防止水源污染。禁止在保护区内堆放垃圾、排放污染物等危害水源水质的行为。定期化验水质,并通报当地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确保供水水质卫生安全。

4.8要加强节水宣传和用水治理,提高农村群众节水意识,普及节水技术,制定用水定额和节水考核标准,强化定额治理,限量用水、超量加价,降低管网漏失率。积极推广节水型用水器具的应用,提高生活用水效率,节约水资源。

农行运营工作总结篇7

农产品营销是市场营销(指个人和群体通过创造并同他人交换产品的价值,以满足需求和欲望的一种社会过程和社会管理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农产品生产者与产品市场经营者为实现农产品价值一道经行的一系列的产品价值的交易活动。

农产品营销是探寻消费需求,结合市场竞争和企业实力、拥有资源情况,对企业现实的农产品和有待开发的农产品进行有系统的策划和市场推广的行为。使产品增值,在向消费者提供价值的过程中让企业获利。

【农产品营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

第一部分农产品营销项目总论

总论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首要部分,要综合叙述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结论,并对项目的可行与否提出最终建议,为可行性研究的审批提供方便。

一、农产品营销项目背景

(一)项目名称

(二)项目的承办单位

(三)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情况

(四)项目的主管部门

(五)项目建设内容、规模、目标

(六)项目建设地点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主要结论

在可行性研究中,对项目的产品销售、原料供应、政策保障、技术方案、资金总额筹措、项目的财务效益和国民经济、社会效益等重大问题,都应得出明确的结论,主要包括:

(一)项目产品市场前景

(二)项目原料供应问题

(三)项目政策保障问题

(四)项目资金保障问题

(五)项目组织保障问题

(六)项目技术保障问题

(七)项目人力保障问题

(八)项目风险控制问题

(九)项目财务效益结论

(十)项目社会效益结论

(十一)项目可行性综合评价

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在总论部分中,可将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使审批和决策者对项目作全貌了解。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

对可行性研究中提出的项目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并提出解决的建议。

第二部分农产品营销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可行性

这一部分主要应说明项目发起的背景、投资的必要性、投资理由及项目开展的支撑性条件等等。

一、农产品营销项目建设背景

(一)国家或行业发展规划

(二)项目发起人以及发起缘由

(三)……

二、农产品营销项目建设必要性

(一)……

(二)……

(三)……

(四)……

三、农产品营销项目建设可行性

(一)经济可行性

(二)政策可行性

(三)技术可行性

(四)模式可行性

(五)组织和人力资源可行性

第三部分农产品营销项目产品市场分析

市场分析在可行性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在于,任何一个项目,其生产规模的确定、技术的选择、投资估算甚至厂址的选择,都必须在对市场需求情况有了充分了解以后才能决定。而且市场分析的结果,还可以决定产品的价格、销售收入,最终影响到项目的盈利性和可行性。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详细研究当前市场现状,以此作为后期决策的依据。

一、农产品营销项目产品市场调研

(一)农产品营销项目产品国际市场调研

(二)农产品营销项目产品国内市场调研

(三)农产品营销项目产品价格调查

(四)农产品营销项目产品上游原料市场调研

(五)农产品营销项目产品下游消费市场调研

(六)农产品营销项目产品市场竞争调查

二、农产品营销项目产品市场预测

市场预测是市场调研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延续,利用市场调研所得到的信息资料,对本项目产品未来市场需求量及相关因素进行定量与定性的判断与分析,从而得出市场预测。在可行性研究工作报告中,市场预测的结论是制订产品方案,确定项目建设规模参考的重要根据。

(一)农产品营销项目产品国际市场预测

(二)农产品营销项目产品国内市场预测

(三)农产品营销项目产品价格预测

(四)农产品营销项目产品上游原料市场预测

(五)农产品营销项目产品下游消费市场预测

(六)农产品营销项目发展前景综述

第四部分农产品营销项目产品规划方案

一、农产品营销项目产品产能规划方案

二、农产品营销项目产品工艺规划方案

(一)工艺设备选型

(二)工艺说明

(三)工艺流程

三、农产品营销项目产品营销规划方案

(一)营销战略规划

(二)营销模式

在商品经济环境中,企业要根据市场情况,制定合格的销售模式,争取扩大市场份额,稳定销售价格,提高产品竞争能力。因此,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对市场营销模式进行详细研究。

1、投资者分成

2、企业自销

3、国家部分收购

4、经销人代销及代销人情况分析

(三)促销策略

……

第五部分 农产品营销项目建设地与土建总规

一、农产品营销项目建设地

(一)农产品营销项目建设地地理位置

(二)农产品营销项目建设地自然情况

(三)农产品营销项目建设地资源情况

(四)农产品营销项目建设地经济情况

(五)农产品营销项目建设地人口情况

二、农产品营销项目土建总规

(一)项目厂址及厂房建设

1、厂址

2、厂房建设内容

3、厂房建设造价

(二)土建总图布置

1、平面布置。列出项目主要单项工程的名称、生产能力、占地面积、外形尺寸、流程顺序和布置方案。

2、竖向布置

(1)场址地形条件

(2)竖向布置方案

(3)场地标高及土石方工程量

3、技术改造项目原有建、构筑物利用情况

4、总平面布置图(技术改造项目应标明新建和原有以及拆除的建、构筑物的位置)

5、总平面布置主要指标表

(三)场内外运输

1、场外运输量及运输方式

2、场内运输量及运输方式

3、场内运输设施及设备

(四)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

1、项目占地

2、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内容

(五)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造价

(六)项目其他辅助工程

1、供水工程

2、供电工程

3、供暖工程

4、通信工程

5、其他

第六部分农产品营销项目环保、节能与劳动安全方案

在项目建设中,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能源节约和职业安全方面的法规、法律,对项目可能造成周边环境影响或劳动者健康和安全的因素,必须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论证分析,提出防治措施,并对其进行评价,推荐技术可行、经济,且布局合理,对环境有害影响较小的最佳方案。按照国家现行规定,凡从事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都必须执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制度,同时,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对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要有专门论述。

一、农产品营销项目环境保护

(一)项目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二)项目环境保护措施

(三)项目环境保护评价

二、农产品营销项目资源利用及能耗分析

(一)项目资源利用及能耗标准

(二)项目资源利用及能耗分析

三、农产品营销项目节能方案

(一)项目节能设计依据

(二)项目节能分析

四、农产品营销项目消防方案

(一)项目消防设计依据

(二)项目消防措施

(三)火灾报警系统

(四)灭火系统

(五)消防知识教育

五、农产品营销项目劳动安全卫生方案

(一)项目劳动安全设计依据

(二)项目劳动安全保护措施

第七部分农产品营销项目组织和劳动定员

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根据项目规模、项目组成和工艺流程,研究提出相应的企业组织机构,劳动定员总数及劳动力来源及相应的人员培训计划。

一、农产品营销项目组织

(一)组织形式

(二)工作制度

二、农产品营销项目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一)劳动定员

(二)年总工资和职工年平均工资估算

(三)人员培训及费用估算

第八部分农产品营销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项目实施时期的进度安排是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实施时期亦称投资时间,是指从正式确定建设项目到项目达到正常生产这段时期,这一时期包括项目实施准备,资金筹集安排,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施工准备,施工和生产准备,试运转直到竣工验收和交付使用等各个工作阶段。这些阶段的各项投资活动和各个工作环节,有些是相互影响的,前后紧密衔接的,也有同时开展,相互交叉进行的。因此,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需将项目实施时期每个阶段的工作环节进行统一规划,综合平衡,作出合理又切实可行的安排。

一、农产品营销项目实施的各阶段

(一)建立项目实施管理机构

(二)资金筹集安排

(三)技术获得与转让

(四)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

(五)施工准备

(六)施工和生产准备

(七)竣工验收

二、农产品营销项目实施进度表

三、农产品营销剂项目实施费用

(一)建设单位管理费

(二)生产筹备费

(三)生产职工培训费

(四)办公和生活家具购置费

(五)其他应支出的费用

第九部分农产品营销项目财务评价分析

一、农产品营销项目总投资估算

图:项目总投资估算体系

二、农产品营销项目资金筹措

一个建设项目所需要的投资资金,可以从多个来源渠道获得。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资金筹措工作是根据对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估算和流动资金估算的结果,研究落实资金的来源渠道和筹措方式,从中选择条件优惠的资金。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应对每一种来源渠道的资金及其筹措方式逐一论述。并附有必要的计算表格和附件。可行性研究中,应对下列内容加以说明:

(一)资金来源

(二)项目筹资方案

三、农产品营销项目投资使用计划

(一)投资使用计划

(二)借款偿还计划

四、项目财务评价说明&财务测算假定

(一)计算依据及相关说明

(二)项目测算基本设定

五、农产品营销项目总成本费用估算

(一)直接成本

(二)工资及福利费用

(三)折旧及摊销

(四)工资及福利费用

(五)修理费

(六)财务费用

(七)其他费用

(八)财务费用

(九)总成本费用

六、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

(一)销售收入

(二)销售税金及附加

(三)增值税

(四)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

七、损益及利润分配估算

八、现金流估算

(一)项目投资现金流估算

(二)项目资本金现金流估算

九、不确定性分析

在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价时,所采用的数据多数来自预测和估算。由于资料和信息的有限性,将来的实际情况可能与此有出入,这对项目投资决策会带来风险。为避免或尽可能减少风险,就要分析不确定性因素对项目经济评价指标的影响,以确定项目的可靠性,这就是不确定性分析。

根据分析内容和侧重面不同,不确定性分析可分为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在可行性研究中,一般要进行的盈亏平衡平分析、敏感性分配和概率分析,可视项目情况而定。

(一)盈亏平衡分析

(二)敏感性分析

第十部分农产品营销项目财务效益、经济和社会效益评价

在建设项目的技术路线确定以后,必须对不同的方案进行财务、经济效益评价,判断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并比选出优秀方案。本部分的评价结论是建议方案取舍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对建设项目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本部分就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财务、经济与社会效益评价的主要内容做一概要说明

一、财务评价

财务评价是考察项目建成后的获利能力、债务偿还能力及外汇平衡能力的财务状况,以判断建设项目在财务上的可行性。财务评价多用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以动态为主的办法进行。并用财务评价指标分别和相应的基准参数——财务基准收益率、行业平均投资回收期、平均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相比较,以判断项目在财务上是否可行。

(一)财务净现值

财务净现值是指把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财务净现金流量,按照一个设定的标准折现率(基准收益率)折算到建设期初(项目计算期第一年年初)的现值之和。财务净现值是考察项目在其计算期内盈利能力的主要动态评价指标。

如果项目财务净现值等于或大于零,表明项目的盈利能力达到或超过了所要求的盈利水平,项目财务上可行。

(二)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

财务内部收益率是指项目在整个计算期内各年财务净现金流量的现值之和等于零时的折现率,也就是使项目的财务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

财务内部收益率是反映项目实际收益率的一个动态指标,该指标越大越好。

一般情况下,财务内部收益率大于等于基准收益率时,项目可行。

(三)投资回收期pt

投资回收期按照是否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可以分为静态投资回收期和动态投资回收期。以动态回收期为例:

(l)计算公式

动态投资回收期的计算在实际应用中根据项目的现金流量表,用下列近似公式计算:pt=(累计净现金流量现值出现正值的年数-1)+上一年累计净现金流量现值的绝对值/出现正值年份净现金流量的现值

(2)评价准则

1)pt≤pc(基准投资回收期)时,说明项目(或方案)能在要求的时间内收回投资,是可行的;

2)pt>pc时,则项目(或方案)不可行,应予拒绝。

(四)项目投资收益率Roi

项目投资收益率是指项目达到设计能力后正常年份的年息税前利润或营运期内年平均息税前利润(eBit)与项目总投资(ti)的比率。总投资收益率高于同行业的收益率参考值,表明用总投资收益率表示的盈利能力满足要求。

Roi≥部门(行业)平均投资利润率(或基准投资利润率)时,项目在财务上可考虑接受。

(五)项目投资利税率

投资利税率=年利税总额或年平均利税总额/总投资×100%

投资利税率≥部门(行业)平均投资利税率(或基准投资利税率)时,项目在财务上可考虑接受。

(六)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Roe)

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是指项目达到设计能力后正常年份的年净利润或运营期内平均净利润(np)与项目资本金(eC)的比率。

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高于同行业的净利润率参考值,表明用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表示的盈利能力满足要求。

(七)项目测算核心指标汇总表

二、国民经济评价

国民经济评价是项目经济评价的核心部分,是决策部门考虑项目取舍的重要依据。建设项目国民经济评价采用费用与效益分析的方法,运用影子价格、影子汇率、影子工资和社会折现率等参数,计算项目对国民经济的净贡献,评价项目在经济上的合理性。国民经济评价采用国民经济盈利能力分析和外汇效果分析,以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作为主要的评价指标。根据项目的具体特点和实际需要也可计算经济净现值(enpV)指标,涉及产品出口创汇或替代进口节汇的项目,要计算经济外汇净现值(enpV),经济换汇成本或经济节汇成本。

三、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分析

在可行性研究中,除对以上各项指标进行计算和分析以外,还应对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进行分析,也就是对不能定量的效益影响进行定性描述。

第十一部分农产品营销项目风险分析及风险防控

一、建设风险分析及防控措施

二、法律政策风险及防控措施

三、市场风险及防控措施

四、筹资风险及防控措施

五、其他相关粉线及防控措施

第十二部分农产品营销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与建议

根据前面各节的研究分析结果,对项目在技术上、经济上进行全面的评价,对建设方案进行总结,提出结论性意见和建议。主要内容有:

1、对推荐的拟建方案建设条件、产品方案、工艺技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影响的结论性意见

2、对主要的对比方案进行说明

3、对可行性研究中尚未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建议

4、对应修改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提出修改意见

5、对不可行的项目,提出不可行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意见

6、可行性研究中主要争议问题的结论

二、附件

凡属于项目可行性研究范围,但在研究报告以外单独成册的文件,均需列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附件,所列附件应注明名称、日期、编号。

1、项目建议书(初步可行性报告)

2、项目立项批文

3、厂址选择报告书

4、资源勘探报告

5、贷款意向书

6、环境影响报告

7、需单独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单项或配套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8、需要的市场预测报告

9、引进技术项目的考察报告

10、引进外资的名类协议文件

11、其他主要对比方案说明

12、其他

三、附图

1、厂址地形或位置图(设有等高线)

2、总平面布置方案图(设有标高)

3、工艺流程图

农行运营工作总结篇8

一、公路建设工作

(一)项目投资情况

今年已争取农村道路里程401.4公里,总投资10020.6万元。其中:重要农村公路60.3公里,总投资3987.4万元。下达通村油路计划168公里,总投资额4014.8万元。已下达通达工程计划173.173公里,总投资1725.443万元。站点建设投资293万元。

(二)重要农村公路

2007年开工建设的刀条岭项目,总投资2246万元,开工至今累计完成投资1250万元,路基上石方已经完成,现在正在进行路面结构层的施工,计划8月底完工。

*县20*年重要农村公路建设里程60.3公里,总投资3987.4万元。分别是:1、*县七户乡—吉木萨尔二工乡公路。公路里程34.55公里,公路等级四级,投资2346万元。2、老*镇(双大门)—七户乡公路。公路里程25.78公里,公路等级三级,投资1164万元。重要农村公路的招标工作已经结束。计划6月1日开工,11月10日完工。

(三)通村油路

通村油路第一批招标168公里,总投资4014.8万元,13个合同段,分别是:*县碧流河乡宽沟村通村油路改建工程、*县东湾镇—根葛尔村通村油路改建工程、*县西地X166线岔口—二马场公路通村油路改建工程、*县东湾镇S303岔口—墒户村—X182岔口通村油路改建工程、*县东湾镇S303岔口—中渠村通村油路改建工程、*县西北湾乡X168线岔口—小屯村—部队农场通村油路改建工程、西北湾乡通村油路改建工程、*县五马场乡团结村—四一村通村油路改建工程、*县五马场乡农业四村—农业七村通村油路改建工程、*县五马场乡五村—东地村通村油路改建工程、*县南湖牧业村通村油路改建工程、碧流河乡洞子沟五村—四村通村油路、碧流河乡西戈壁村公路、*县四分场龙口堡子—七户乡—平顶村通村油路改建工程、*县喇嘛湖梁工业园区公路、西地镇旱沟六组—四组公路、西北湾乡小屯村公路。招标工作正于6月7日结束,开工日期6月10日,7月29日完工。第二批通村油路项目426公里,项目计划已经下达,目前,设计图纸已经全部完成,准备上报州局审核,等待审核完毕后即可进行招投标工作。

(四)通达公路

通达工程第一批招标173公里,9个合同段,招标工作正在进行中,等待确定中标单位后即可进行施工,计划开工日期6月10日,7月29日完工。第二批通达公路项目21公里,项目计划已经下达,设计图纸已经全部完成,准备上报州局审核,等待审核完毕后即可进行招投标工作。

(五)农村公路养护情况

为了加强*县农村公路管理,提高农村公路养护质量根据昌州交字〔20*〕98号文件精神,认真落实州局养护工作的总体要求,养护管理工作继续坚持了“建、管、养”并重的工作方针。在抓好公路建设的同时,圆满完成了今年公路养护的各项工作任务。

1、公路养护工程

(1)县乡公路养护范围

我县共有17条县乡公路、总长度为389公里。其中:沥青表面处治公路302公里。其中∶80公里的砂石公路,西地镇至雀仁至S228线岔路口公路(2006年修建),半截沟镇—黑涝坝公路(正在修建)双大门—七户乡(因公路80%已破损),等公路不在今年的养护范围。其余12条县乡公路共长245公里进行养护。

2、小修养护情况

今年5月21日州局组织相关人员对全县县乡公路破损面积进行了实测实量。12条县乡公路中实测坑槽、翻浆等病害面积11547平方米,预算总造价为72.18万元。采取招标方式。小修养护工程于6月5日开工,9月15日完工。截止目前完成1000平方米养护任务。

(六)站点建设

20*年的乡镇站点情况:完成乡镇站点建设7个,总投资293万元。其中4个乡镇站、3个简易站。乡镇有坎尔孜乡(投资额度为67万),乔仁乡(投资额度为67万),五马场乡(投资额度为47万),吉布库镇(投资额度为67万);简易站有三个庄子青年队(投资额度为15万元),碧流河西戈壁村(投资额度15万),吉布库张坝村(投资额度15万元),这些站点的图纸上报交通厅审核,待审核工作结束后即可实施。

二、道路运输市场管理工作

(一)道路运输市场的基本情况

我县共有道路运输经营业户1735户,其中成建制运输企业19家,拥有营业性客、货运输车辆4100余辆,其中班线客车167辆,线路小轿车20辆,公交车65辆,出租车497辆,货运车辆3300余辆,其中重型货车及牵引货车1000余辆。开通客运线路71条,各乡镇、农牧团场通车率达100%,行政村通车率100%。

(二)道路运输管理及安全生产工作

1、道路运输运行情况:

20*年上半年客运量79万人次,客运周转量7268万人公里、客运总行程92万公里,客运班次4万次,客票收入90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涨1.5%。货运量1186万吨、货运周转量7300万吨公里,货运总行程1760万公里,客、货运总收入10145万元。

2、道路运输监管工作

农行运营工作总结篇9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机关,新疆乌鲁木齐830012)

*调研组由兵团发展改革委、农业局、党委政研室及第六师发展改革委的7名同志组成,其中调研组组长:刘以雷(兵团党委、兵团副秘书长);成员:李建伟(兵团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郭忠宇(兵团农业局乡企处处长)、王春晖(第六师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琪(兵团发展改革委体改处副处长)、张宜琳(兵团党委改革办主任科员)、杜希斌(第六师发展改革委主任科员)。

[摘要]发展农工合作社,是构建兵团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团场职工多元增收及全面深化团场改革的重要途径。文章基于第六师奇台农场的实地调研数据,总结了该农场农工合作社发展的主要特点、经验做法和取得的成效,着重阐述了其在推动团场改革、农业现代化发展、大众创业创新、职工多元增收等方面所带来的启示,最后结合实际提出加快兵团农工合作社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兵团;农工合作社;奇台农场;启示

发展农工合作社,是构建兵团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团场职工多元增收及全面深化团场改革的重要途径。随着2013年兵团农工登记注册合作社问题的解决,兵团党委对合作社发展高度重视,兵团合作社发展步伐加快。截止2014年10月,全兵团共注册登记合作社1374家,入社成员总数为47138人。

为深入了解兵团农工合作社发展现状,总结典型做法,学习成功经验,加快兵团农工合作社发展,6月8日至13日,在兵团副秘书长刘以雷率领下,由兵团发展改革委、农业局、党委政研室以及第六师发展改革委的7名同志组成的联合调研组赴奇台农场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内容主要包括发展合作社的典型经验与做法、合作社模式、主要成效等。主要采取分类座谈、实地考察和现场交流相结合的调研方式,与农场、连队领导和机关相关科室、合作社、驻场金融机构的同志进行了座谈,实地考察了硕之辰、华益、盈收、硕鑫、新利利农等7家合作社,并与社员进行交流,另外还组织了2次内部学习讨论活动。

一、第六师奇台农场基本概况

奇台农场位于准噶尔盆地东南边缘昌吉州奇台县境内,由108团、109团、110团和原奇台农场组成。共有连队30个,其中全民所有制17个,集体所有制10个,混合所有制3个。总人口3.4万人,年末从业人员1.32万人,其中全民所有制0.52万人,集体所有制0.34万人,是个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各类经营主体竞相发展的团场。农场由北向南跨越戈壁平原、丘陵、前山区、山区四个地形带,属大陆半干旱型气候,适宜种植粮食和喜凉经济作物,是典型的非植棉团场,除小麦由国家统一收购外,其他农产品均通过市场自行销售。2015年,播种面积36万亩,其中粮食24.5万亩,占68%;食葵2.7万亩,占7.5%;枸杞、红豆草、啤酒花、辣椒等特色作物8.8万亩,占24.5%;牲畜年末存栏20万头(只)。

近年来,随着“三化”建设持续推进,农场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14年,实现生产总值17.8亿元,增长27.4%,经济总量在六师排第三位。三次产业结构为27∶44∶29;实现利润4030万元,增长2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7亿元,增长18.9%。农牧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5662元,较兵团平均水平高1732元,在六师排第二位,主要得益于外出务工收入、租赁和参股分红收入以及政策性补贴的快速增长。城镇功能逐步完善,产业集聚和人口吸纳作用开始显现,城镇化率达到75%。

二、第六师奇台农场农工合作社发展情况

(一)主要特点

奇台农场现有各类农工合作社66家,注册资金1.87亿元,固定资产1.2亿元,涵盖种植业、养殖业、农机服务、农资经营、农产品销售、加工、贮藏等领域。其发展主要有以下特点:

1.发展快。2013年前,由于政策限制,职工不能申办农工合作社,通过借用地方农民身份证注册成立了23家合作社。2014年后,政策限制得到突破,农工合作社蓬勃发展。短短一年多,数量增加了43家。

2.类型多。从领办主体来看,能人大户牵头型50家,占总数的75.8%;加工或贸易龙头企业带动型11家,占16.7%;连队干部牵头型5家,占7.5%。从行业来看,从事种植业的有30家,社员2282人,种植面积5.6万亩;养殖业32家,社员693人,各类牲畜存栏5.1万头(只);农机服务业4家,社员159人,各类农机具194台,其中大型农机78台。

3.管理科学。农工合作社都制定了章程,规定了社员权力、义务,建立了内部管理和监督机制。对社员实行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地位平等,重大决策由社员大会实行一人一票表决,生产经营根据市场需求实行统一标准生产、统一技术服务、统一产品销售,收入分配按照社员交易量(额)和合作社盈余公积实行两次分配。

4.服务和带动能力强。2014年,各类农工合作社推广标准化种植6.7万亩,农机服务面积18.75万亩,统一配送农资5600吨、病虫害防治6.7万亩、销售产品4万吨。流转土地5.75万亩,其中地方土地3.55万亩。入社社员由2013年的867人增加到目前的2134人,增长2.46倍,实现户均增收2100元,社员年收入比非社员高出20%以上。同时,还带动5335人参与合作社生产经营,占农场从业人员总数的40%。

(二)主要做法

1.坚持观念转变与职能转换相结合。奇台农场种植作物相对多元,且不属于统一购销的大宗农作物,产品销售市场化程度高,职工自主经营意识强,行政主导和行政依附较弱,具备发展农工合作社的群众基础。近几年农工合作社发展成效,特别是在增加职工收入、增强农场综合实力、推动农场改革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让农场党委一班人深刻认识到发展农工合作社的重大意义,通过召开研讨会、挖掘典型,不断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将其作为解决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的重要举措,建立了由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重点抓、业务人员具体管的指导服务机制,鼓励引导农工合作社发展。

2.坚持市场主导和行政推动相结合。按照“市场主导、行政推动、能人牵头、职工参与”的原则,充分发挥能人大户内联职工、外联市场的优势,鼓励牵头创办农工合作社,引导合作社自主经营、自我发展。农场在配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提供技术服务、协调贷款等基础上,积极牵线搭桥,帮助合作社之间、合作社与龙头企业之间进行对接,为农工合作社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如引导新利利农农机合作社与硕之辰农业专业合作社建立合作关系,帮助硕之辰农业专业合作社与四川紫东公司签订农产品加工订单。

3.坚持宣传发动与技能培训相结合。通过举办农工专业合作社规范运行管理知识讲座、发放《奇台农场农工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知识手册》、组织知识竞赛活动和媒体宣传报道等方式,普及和宣传相关知识和政策,提升了职工群众认知,调动了创社入社积极性。采取考察学习、现场观摩、集中培训、专家指导等多种形式,培训合作社理事长、理事、监事及社员2000余人次,提高了合作社骨干专业技术和管理水平,发挥了牵头人发挥“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示范带动作用,增强了合作社发展能力。

4.坚持政策扶持与规范引导相结合。为解决合作社融资难问题,师市出台了团场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活畜抵押贷款等四个试行管理办法,农场制定了融资贷款、种畜购置、秸杆收储的贴息和补贴政策,对“公建圈舍”形成的股份分红进行返还等。师市每年还拿出500万元对合作社新技术引进推广、产品标准化生产及质量认证、优势品牌培育和信息外销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扶持,2014年投入400万元重点对8家合作社经营设施完善和技术引进给予了支持。

5.坚持规范管理与示范引领相结合。一方面,农场帮助农工合作社制定章程、健全制度、建立档案,实行动态监测,及时掌握合作社运行状况,为合作社规范运行和风险防控提供支撑。另一方面,师市、农场分别出台了师级农工合作社示范社申报管理办法、团级示范社申报和奖励管理制度,认定团级示范社5家,每家获得2.5万元奖励。

三、第六师奇台农场农工合作社发展成效

(一)增强了农场综合实力

1.成为农场经济“新引擎”。2014年,奇台农场农工合作社实现产值1.57亿元、利润588万元,分别占农场农业总产值、总利润的八分之一和七分之一,仅仅一年时间就发展成为农场经济的新支柱,推动农场经济实现27.4%的高增长。

2.培育壮大了经营主体。目前奇台农场农工合作社66家,预计到2015年底增加到84家。合作社作为农场新的经营主体,打破了农场国有经济大一统的局面,对农场发展来说,多一个经营主体就多一份力量、多一方积极性,营造了浓厚的市场经营氛围。

3.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入社后,社员种植管理面积或畜禽养殖数量成倍提高。如硕鑫生猪养殖合作社实行标准化养殖,向社员统一供应仔猪和饲料、统一技术培训、统一防疫、统一收购销售,使单人养殖生猪能力从200头提高到800头。种植业合作社集中连片流转土地、统一种植、标准化生产,改变了原先种的“花花田”,使大型农机具得到推广应用,提高了农业现代化装备水平。

4.增强了农产品营销能力。合作社的牵头人一般都具有丰富的行业市场经验,开拓能力强,营销渠道广,如硕鑫生猪养殖合作社生猪远销西藏,供不应求。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合作,既实现了合作社就地销售,又保障了加工企业原料供应。如科赛德薯业公司领办的盈收农业种植合作社,将其种植的马铃薯全部销售给公司,实现了就地销售加工。

(二)增加了农场职工收入

奇台农场农工合作社的发展带动了社员增收,2014年,种植、畜牧养殖和农机合作社人均增收分别达到0.68万元、0.26万元、0.59万元。如,硕鑫生猪养殖合作社社员王晓义一家4口人(夫妻两人,一个70多岁的老母亲,一个初中在读学生),入社前,60亩地年收入4.8万元(每亩地收入800元),养殖20头猪只能保本,短期打工1万元,总收入5.8万元;入社后,60亩地流转到合作社年收入3.6万元(每亩地流转收入600元),夫妻俩利用硕鑫合作社技术、信息、价格平台优势扩大养猪规模到200头,收入4万元(每头猪收入200元),总收入7.6万元,比入社前多收入1.8万元,收入增长三成。再如,牧野兴盛养殖专业合作社有社员41人,其中36名是带资金入社的一般社员,年底按12%固定收益分红;5名核心社员以现金入社并参与生产经营管理,除每月工资4000元外,年底按股分红。

(三)激发了农场发展活力

1.实现了生产管理由以行政命令为主向以满足市场需求为主转变。如华益农业专业合作社根据与4家合作龙头企业的订购计划,召开社员大会确定各类作物种植面积并组织社员生产。

2.实现了生产方式由千家万户小生产向组织化、规模化转变。如硕鑫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107人,一次性存栏生猪4000头,年出栏商品猪8000头,相当于一个小团场的养殖规模。

3.实现了经营模式由简单的种植、养殖向产业化发展转变。如硕之辰农业种植合作社不仅开展种植经营,还投资建设小杂粮加工厂,注册了“天山健客”系列产品,着手建立网上销售平台,走上了产加销一体化发展之路。

4.实现了投资主体由倚重政府性投资向促进民间投资转变。如四季红种销专业合作社投资500万元,建设了榨油车间、精选车间、库房等生产设施以及办公、职工宿舍等配套设施,购置了榨油机、精选机、扬场机等设备。

5.实现了招商引资主体由单一农场向多元主体转变。如与华益农业专业合作社长期合作的新疆华益食品有限公司(台商),今年向合作社注入资金380万元支持其发展,并配置了价值73万元的色选机1台。

上述这些转变,不仅让职工得到了实惠,也让干部们看到了农场快速发展、市场活跃繁荣的新变化,带动了思想观念的转变,推动了农场经济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四、第六师奇台农场农工合作社发展带来的启示

(一)农工合作社的发展有利于倒逼团场经营管理体制改革

通过实地考察发现,农工合作社这一农场新型经营主体和市场主体,在用人机制、经营方式和收益分配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不仅符合市场化改革,而且符合农场实际。

1.用人机制。经营管理者一般都由社员通过民主选举,由懂经营、会管理、熟悉市场的专业大户或经营能手担任,这些人在过去人事管理行政任命的体制下想当个连长都不够格,而现在却经营着市场主体,这正是遵循了市场化选人用人原则。同时,他们通过自身技术和能力带领社员提高生产经营水平,以合作社的发展和社员整体利益为重,具有奉献精神,获得社员信赖。如硕鑫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糜必华联系正大公司合作,不仅获得了较低价格的仔猪和饲料,还得到了公司提供的免费技术服务,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了解到西藏地区的生猪销售价格高,就多次前往考察并寻找到合作伙伴,建立起直销通道,实现在市场低迷时每头猪多卖100元,保证了全体社员的利益,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所有费用都由其个人负担了。

2.经营方式。不是通过行政手段配置资源、组织生产,而是按照市场需求整合配置资源,实行统一的生产管理、技术服务和产品销售,真正做到了自主经营、自我发展。如华益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丁东亮长期与新疆华益食品有限公司合作,有着成熟的经营和销售渠道,2014年牵头组建合作社,依托华益公司提供农资和订单收购产品,带领社员种植打瓜、南瓜、食葵等经济作物,实现亩均净利润1500元的高收益,由于华益公司订购规模有限,为扩大经营规模、降低单一合作可能产生的风险,又与新疆盛泰工贸有限公司、黑龙江封葵有限公司、奇台县瑞新商贸有限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将种植基地面积扩大到1.8万亩,实行统一种植管理、技术指导和收购销售。这种经营方式既实现了社员的高收益,又保障合作社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3.收益分配。实行自主分配、利益联结,合作社按照社员交易量(额)进行初次分配,合作社盈余公积平均分配给社员形成二次分配,体现了公平公正。如新利利农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在统一开拓市场、统一作业安排、统一作业质量的基础上,对各类机械分别制定统一收费标准,实行统一收费、单机核算,合作社按照单机作业面积×收费标准核算社员收入进行初次分配。同时对所有机械按1个标准亩0.5元提取盈余公积金,作为合作社的发展积累,2014年合作社总作业面积20万个标准亩,计提盈余公积金10万元,平均计入每个社员个人账户,完成二次分配。这种多劳多得、盈余留存的方式,既调动了社员生产积极性,又保证了合作社的发展。奇台农场农工合作社发展实践证明,只有行政职能归位于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充分放权、还权于市场经营主体,减少行政干预,才能释放发展内生动力、活力。

当前,随着团场发展的不断加快,体制机制障碍愈发突出,制约愈发明显,只有进一步深化团场改革,推进内部政企分开、社政职能健全、经营市场运作,加快特殊体制与市场机制有效结合,才能提高科学发展能力,巩固维稳戍边基础地位,更好地发挥“三大作用”。

(二)农工合作社的发展有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调研发现,奇台农场农工合作社采取租赁流转、带地(畜、农机)入社等市场化方式实现规模经营,实行统一的生产资料供应、生产管理模式、专业技术服务和产品收购销售,推动了生产经营的企业化、集约化、标准化,通过自身发展产业化或与龙头企业合作,加快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社员”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模式的构建,这些正符合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如盈收农业种植合作社以马铃薯种植为主,向合作的新疆科赛德薯业有限公司提供95%的原料供应,为满足公司需求,合作社在奇台农场种植2000亩地外,由公司出资在奇台、木垒、青河等地区整村流转土地3.6万亩,通过小条田改大条田并设立作业区管理生产,统一原种供应、技术服务和机械作业,不仅实现了规模化经营,也提高了组织化程度。硕之辰农业种植合作社于2013年5月10日注册成立,现有社员152人,注册资金达560万元,通过流转拥有耕地5000余亩,实行统一经营,自主投资487万元建设水泥晒场、仓储库房、小杂粮加工厂和榨油车间,做到农产品就地加工,并注册了“天山健客”系列产品,着手建立网上销售平台,走上了产加销一体化的发展之路。目前,兵团在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必须推动团场农业经营体制由以行政为主导向以市场化为导向、企业化经营、集团化运作转变,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实行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市场化运作。而农工合作社就是新时期推动现代农业发展、适应市场经济和规模经济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既能够化解“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又为职工进入市场提供了最便利、最有效的渠道,是推动兵团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和现实选择。同时,提升规模化生产水平,保证龙头企业原料供应,带动农业结构调整优化,促进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为城镇集聚产业和人口创造条件,促进了“三化”协调同步发展。

(三)农工合作社的发展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稳增长、扩就业的重大举措,发展的动力之源,国务院近期出台意见要求大力推进。而农工合作社的发展顺应这一要求,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是一大批懂经营、会管理、有奉献精神带头人脱颖而出,能人效应充分显现,社员平等参与合作社经营发展,调动了广大职工群众创业创新的积极性,土地流转实现了富裕劳动力的有序转移,为推进大众创业创造了条件。如硕之辰农业产业化合作社社员杨文国一家3口人,120亩地,入社前夫妻两人专职经营120亩地,总收入9.6万元(每亩地收入800元);入社后120亩地流转到合作社收入7.2万元(每亩地流转收入600元),男方从事建筑工程承包年收入10万元,女方开商店年收入7万元,总收入24.2万元,比入社前多收入14.6万元,收入翻了一番半。二是从奇台农场各类农工合作社注册资金总额由2013年的5855万元增加到目前的1.87万元,固定资产达1.2亿元,银行贷款790万元可以看出,农工合作社能够有效发挥投融资平台作用,既吸引金融机构和地方农民等外部资本推动经济发展,又盘活职工储蓄转化为投资。当前,随着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政策和新环保法的出台,像“十二五”期间兵师两级大规模招商引资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有的还是高耗能产业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了,高增长、高投入、高耗能将不可持续。兵团“十三五”的希望在农场,农场发展空间很大。而加快农场农工合作社发展,既能够培育新的投资增长点,又能够催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是缓解经济下行、投资下滑压力的新领域和新途径。三是奇台农场合作社不满足于简单的种植、养殖合作规模的扩大,逐步向农产品初加工、贮藏等领域扩展,如华益农业专业合作社自建了物资储备库,硕之辰农业种植合作社开展“天山健客”系列产品加工。

由此可见,农工合作社既是团场能人和职工创业创新的载体,一个个合作社就是一个个创业实体,同时又是先进技术和管理的应用推广平台,随着不断开发新产品、开办新企业、开拓新市场,必将成为兵团企业家的摇篮和企业的孵化器。

(四)农工合作社的发展有利于促进职工多元增收

1.合作社统一采购生产资料和销售农产品,通过规模经营降低生产成本、稳定市场价格,增加了经营性收入。如硕鑫生猪养殖合作社在2014年市场价格不好、养猪普遍赔钱的情况下,从正大公司统一购买仔猪和饲料,正大公司不仅降低饲料价格,使每头猪养殖成本减少50元,还派驻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免费服务,确保生猪存活率达到95%以上,同时统一销售提升了市场话语权,保证了每头猪多卖近100元。

2.社员带资产、带资金、带技术入股合作社获得股份分红,增加了财产性收入。如硕鑫生猪养殖合作社的5位核心社员入股投资170万元建设了15亩生猪养殖小区,养殖小区经营收益由5位核心社员按股份分配。

3.合作社规模化生产、机械化作业,提高了生产效率,解放和转移了富余劳动力,创造了兼营、务工、创业的机会,增加了工资性收入。如硕之辰农业产业化合作社社员倪宝一家3口人,80亩地,入社前夫妻两人只经营80亩地,总收入6.4万元(每亩地收入800元);入社后80亩地流转到合作社收入4.8万元(每亩地流转收入600元),男方在硕之辰合作社长期打工年收入3.6万元(月工资3000元),女方开理发店年收入6万元,总收入13.4万元,比入社前多收入7万元,收入实现翻番。上述实例说明,农工合作社已成为职工多元增收的重要平台,并推动了职工多元增收长效机制的建立。

(五)农工合作社的发展有利于原连队居住区转型发展

在实地考察中发现,农工合作社基本建在连队,不仅能够带动连队多种经营,还盘活使用了原连队居住区的资源资产,推动了原连队居住区功能转换、转型发展。

1.优化调整了连队农业结构。奇台农场于2014年完成了每个连队都有农工合作社的目标,合作社通过流转职工承包土地,按照市场需求选择经营品种组织生产,不仅加大了连队高效作物种植结构比例,还引领带动了非社员生产方向。

2.整合利用连队资源资产。如硕鑫生猪养殖合作社将仔猪育至20公斤后分散到社员圈舍养殖,社员则将不使用的住房改造成猪圈使用。新利利农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利用原连队仓库作办公室,实现有效资产再利用。

3.以参股方式盘活连队资产。奇台农场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农业公司以公建圈舍参股畜牧合作社,每年将30%的股份分红赠予合作社,用于扩大再生产或预防养殖风险,20%股份分红赠予合作社社员。这不仅有效发挥公建圈舍的效益,还支持了合作社发展、增加了社员收入。

由此可见,农工合作社实现原连队居住区资源资产优化配置、农业结构调整、职工多元增收,成为原连队居住区转型发展的重要推手。

(六)农工合作社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兵地嵌入式发展和经济融合

一方面,农工合作社通过流转地方土地、农机服务延伸,不仅增加了地方农民收入,还带去了先进生产管理技术。如盈收农业种植合作社为了满足新疆科赛德薯业有限公司加工需求,在周边乡镇整村流转土地3.6万亩,每亩土地流转费用550元左右,年支出近2000万元,极大地增加了当地农民和村集体经济收入。同时,合作社将地方小条田改造成大条田,使用大型机械作业,既增加了土地面积,又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也使地方农民感受到了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优势。另一方面,每年农忙时节,盈收农业种植合作社还要雇用1000—2000名地方农民,每个劳动力打工收入在3万到5万元之间,使当地农民既能在自己家门口打工获得稳定收入,又能学到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发挥了示范区作用。从以上事例可以看出,农工合作社已成为推动兵地嵌入式发展和经济融合的桥梁与纽带,因此,必须通过大力发展农工合作社和加强兵地合作社间的合作,促进兵地生产资源的流转、劳动力的流动和先进生产技术的交流,共同推进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七)农工合作社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农场社会和谐

一是增强了社员凝聚力。由于农工合作社发展与广大社员经营效益息息相关,促使社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同谋出路、齐抓生产、共同致富的经营合力。二是理顺了行政管理与生产经营关系。农场土地流转和种植计划的落实由合作社以市场化方式运作,减少了行政手段配置资源和生产盲目性。农场和连队生产管理职能分流到合作社,主要转向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三是维持了市场秩序。合作社有效化解了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避免了信息不对称、随意压价或涨价行为。四是降低了职工经营风险。一方面合作社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提高了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龙头企业为强化合作社长期合作、稳定原料基地,对社员因灾或经营不善造成的损失加大了救助力度,如华益合作社一名社员因经营不善亏损,龙头企业给予每亩补助900元,解决了社员生产生活困难。五是推动了精准扶贫。奇台农场在落实精准扶贫政策中,将扶贫资金作为贫困户入社股份,鼓励缺乏劳力或技能的贫困户流转土地、带牲畜入社,既保证了贫困户有稳定的经营收入,又通过入社分红增加了财产性收入,加快了脱贫致富步伐。

五、加快兵团农工合作社发展的建议

通过总结奇台农场发展农工合作社的经验,调研组认为,就解决当前和今后长远问题而言,都有必要把发展农工合作社提升到战略层面加以谋划和推广,打牢兵团团场改革发展稳定的基础,同时要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不断总结经验,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农工合作社规范健康发展。

(一)提高农工合作社发展的思想认识

目前兵团农工合作社已如雨后春笋般悄然生长,并呈现出领域拓展广、类型多样化、机制更灵活、经营扩张快的发展趋势,这是职工谋求组织化生产、增强市场风险抗御能力、增加收入的选择,也是农业经营体制市场化改革的必然结果。兵团各级各部门有必要对这一新型经营组织发展进行一次再认识,通过召开现场会学习借鉴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解放思想,凝聚共识,为加快兵团农工合作社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使合作社这一新型经营主体成为兵团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生力军和新源泉。

(二)积极引导农工合作社发展

兵团农工合作社的发展要与自身特殊管理体制、师团自然经济条件和农业结构相结合,在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的基础上,加强行政引导。在发展领域上,重点支持经营规模较小、生产方式分散、市场化程度高的果蔬园艺、家庭养殖、农机服务、手工编织等领域,积极探索创新粮、油、棉等大宗农作物种植合作方式。在发展速度、组织形式上,不搞一刀切,不搞行政命令,不一哄而起,不放任自流,从实际出发,成熟一个、建立一个。在规范发展上,坚持农工合作社制度建设、运行机制完善与设施投入、规模扩张并重,在促进发展中抓好规范。在示范引领上,积极培育师级农工合作社示范社,从中择优培育兵团级示范社,发挥示范社的引领作用,以点带面推动农工合作社发展。在监管服务上,各级农业主管部门设立农工合作社服务机构,联合供销社、工会等部门合力开展农工合作社的指导、服务、监管工作,促进农工合作社健康有序发展。

(三)多渠道支持农工合作社发展

目前兵团农工合作社还处于创业初始阶段,需要从多方面加以扶持。一是设立农工合作社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合作社人员培训、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营销网络建设、新品种和新技术推广应用以及品牌培育、农产品质量标准、绿色无公害基地认证等方面。二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年度建设用地指标中保留一定比例用于农工合作社生产设施用地和附属设施用地。农工合作社从事种植、养殖、农产品初加工的(下转第72页)(上接第7页)用水用电价格执行农业生产相关价格。三是推动涉农项目倾斜。新增农(林)业补贴要向农工合作社倾斜,允许财政项目资金直接投向符合条件的农工合作社,财政补助形成的资产作为团场股份进入农工合作社。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农技推广等涉农(林)项目可适当由农工合作社实施。四是协调金融保险服务。协调金融机构进一步扩大农工合作社申请贷款用于担保的财产范围和增加财产抵(质)押贷款品种。协助保险机构将农工合作社纳入保险范围,积极提供政策性农业保险服务。五是对于具备一定规模、运行规范的农工合作社,在坚持自愿的基础上,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规定,鼓励其与龙头企业合作,使其尽快发展壮大。六是积极发展社会化专业公司,向农工合作社提供良种、农资、农技、植保、信息等专业服务,为农工合作社发展提供保障。七是加快兵团层面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为农工合作社拓宽产品销售渠道,提高流通效率。

(四)鼓励探索发展农工合作社联社

农行运营工作总结篇10

近年来,供销系统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以深化改革,创新发展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社、农业产业化、商品经营连锁化(简称“两社两化”)为重点,全面结束供销系统产权制度改革,创新发展农村合作经济,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一是合作经济组织得到新发展。全县累计发展“两社”111个,已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80个,入社农户21705户,入社股金550余万元,乡镇覆盖率达到51.6%;发展行业协会1个,专业协会9个。合作社已成为培育特色产业的摇篮,综合服务社已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载体,协会已成为连接城乡、联结农户与市场的桥梁。二是农业产业化得到新推动。发展“渝黄一号”优质油菜基地8万亩,苎麻基地3.5万亩,榨菜基地2万亩;专业合作社自主培育优质水稻、水果等其他种植基地3万余亩,生猪、禽类养殖基地7个,存栏2万头(只),12个合作社依托基地兴办了大米、榨菜、白酒等农产品加工厂(生产线),注册了“包鸾大米”、“大黑山”小包装榨菜、“英吉源”榨菜等系列农产品品牌,正在着力培育黄金梨、锦橙、九叶青花椒等品牌。通过发展基地,培育品牌,促进了农业规模化、产业集约化、经营多样化。三是流通模式得到新拓展。发展烟花爆竹连锁批发企业1个,连锁网点260个,桐君阁大药房加盟店28家,村级药品专柜63个(已营运14个);组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龙头企业1个,连锁网点70个,重庆丰谷农资超市有限公司*配送中心已登记注册,即将开展全县农资配送服务工作;建成综合农贸交易市5个、3万余平方米,年交易额达2亿元以上,较好地发挥了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两社”积极参与以“乡镇建超市、村社建便民店”为主要内容的“双建工程”建设,全县70%的“两社”承担着“双建工程”任务,为推动放心商品下乡和绿色食品进城奠定了基础。四是维护社会稳定有新贡献。全面结束供销系统产权制度改革,妥善安置职工3376人,支付安置费3647万元;全面完成社员股金清退,共清退股金5874万元,结清入股户50865户;供销系统移民搬迁安置任务全面完成。积极参与“兴工强县”战略,高家镇供销社改制后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浙江英吉源辣酱调味品公司落户高家镇食品工业组团,今年可望加工小包装榨菜1万吨,实现产值3500余万元。通过深化体制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创新合作发展,为维护全县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今年以来,全县供销工作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共实现商品购进总额3170万元、商品销售总额3171万元、工业产值2793万元、利税45万元、市场交易额11536万元,分别同比增长64.4%、57.3%、79.3%、18.4%和25.5%。

上述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积极支持的结果,更是供销系统广泛发动群众、依法规范运作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地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全县供销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两社”规模急需进一步壮大,入社农户仅占总数的12%;市场开拓有待进一步增强,全县还有8个乡镇没有合作经济组织;经营服务有待规范,个别经济组织未按制度运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形象。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如何使供销工作尽快适应建设现代农村、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是大家面临的首要任务。从国外的实践经验看,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把闭散的商品集合起来,是农业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发展合作经济,符合世界各国农业的发展潮流,符合生产力发展方向,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发展前景。从国家的政策导向看,从20*年开始,国家开始大力实施“四项改造”战略(即以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改造基层社,以实行产权多元化改造社有企业,以实现社企分开和开放办社改造联合社,以发展现代流通方式改造经营网络),为供销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全国人大十届二十次常务委员会审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并从今年7月1日起施行;这是国家第一次用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农村合作经济规范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政策机遇。从全市的发展要求看,胡总书记“314”讲话明确提出要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对供销工作而言,就是要充分发挥合作经济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推进以城带乡、以工哺农的纽带作用,促进“两社两化”和农村新型流通网络日益健全壮大。从全县的客观形势看,我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建设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切实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而大力发展合作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最有效办法之一。只要我们顺应发展形势,坚持为农服务方向,坚持民办、民管、民享、民受益原则,转变观念、创新体制,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按照引导而不强制、支持而不干预、扶助而不包办的要求,努力真抓实干,全县供销工作一定能开创新局面。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全面开创供销工作新局面

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结合全市供销总社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和我县实际,今年全县供销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统筹城乡发展,着眼发展现代农业,以宣传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为主线,以创新发展“两社两化”工作为载体,突出抓好项目经济,着力构建现代流通服务体系,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工作目标是:实现商品销售总额比上年增长15%,实现工业产值6000万元、利税150万元;规范组建“两社”31个,基层社3个,行业协会2个,专业协会5个;巩固扩大油菜、苎麻、蔬菜、花椒、水稻等基地建设。

围绕上述目标,今年重点要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围绕新农村建设,搭建为农服务平台。一是加大“两社”及协会发展力度。围绕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推进村主导产业,以项目为纽带,规范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25个,入社农户比例增加1.53%,使之成为农业科技推广、农产品购销及与龙头企业实现对接的主渠道;围绕新农村千百工程、农村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组建好农村综合服务社6个,使之成为农村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信息服务中心;围绕打造专业合作社、经济实体、各种合作经济联合体“三位一体”的多功能、复合型服务平台,着力抓好社坛、十直、包鸾3个基层社(联合社)组建工作,成为基层管理的新阵地,合作经济的新载体,助农增收的新平台,服务群众的新窗口,和谐社会的新亮点;按照“一个产业建一个协会,一个协会带动一个产业”的思路,围绕农资、农副产品购销等行业组建2个行业协会,围绕苎麻、油菜、花椒等产业组建7个专业协会,使之成为协作服务“三农”的载体,发挥为农服务的整体优势。二是做好“两社”转登记工作。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要求,对已发展的农村专业合作社进行规范,申请设立登记。对已办的综合服务社,凡符合《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要求的,可以选择当地的一个农业生产项目变更为专业合作社,并按相关程序申请登记。对已办的联合社,凡符合《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要求的,可以用“行政区域名+专业合作社”的办法更换名称,确保已发展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顺利完成合法登记,持续发展。三是构建新农村信息网络体系。要紧紧抓住加快推进“农信通”新农村信息服务站建设的大好机遇,建设1个信息中心,100个“两社”信息服务站,使涉农政策法规、农业科技、务工信息、市场行情等涉农信息及时传递到农民的手中,真正解决农村信息来源和信息传输的“最后1公里”问题,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二)围绕重点项目建设,发展壮大支柱产业。一是抓好项目建设。继续完善优质农作物技术推广体系,各乡镇要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基地+农户”模式,重点抓好8万亩“渝黄二号”油菜推广工作;以重庆山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以十直镇为重点,新增优质苎麻“川苎八号”种植面积1万亩,达到总面积3.5万亩;进一步加大榨菜、水稻、花椒等基地建设力度,扩大种植面积,强化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培育地方特色品种。二是做大做强龙头企业。进一步扩大阜康公司肠衣生产规模,实现年加工肠衣30000桶,工业总产值1亿元,利税200万元;抓好富宏食品公司万吨小包装榨菜加工项目,力争实现年加工小包装榨菜1万吨目标,实现产值3500万元;强农合作经济联合社大米加工厂、永兴综合服务社大米加工厂、富营榨菜合作社等和合作经济组织加工项目,要多方筹资,扩大规模,争取纳入“千社千品”富农工程。三是推进专业合作社向现代农业经营服务载体的转变。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分工分业不断细化深化,专业合作社应采取委托转包、股份合作、租赁经营等土地流转方式,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土地,使外出农民既不失地,也能够获取土地经营利益,同时培养一支专业化的农业服务队伍,提供系列的农业生产服务,让合作制使生产向集约化迈进,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三)围绕构建现代流通体系要求,搞活城乡经济。一是突出抓好农业生产资料配送体系建设。以市农资公司为龙头,以“两社”为终端,加快启动丰谷农资超市有限公司*配送中心营运,按照“龙头企业+配送中心+连锁放心店(两社)+农户”的模式,做大做强全县的农资经营,组建全县农资行业协会,改善农资市场特别是化肥市场多、杂、乱现状,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同时,以“两社”和商品基地为依托,组建全县农产品购销公司,有效解决“两社”农产品的购销问题。二是抓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和烟花爆竹以及桐君阁大药房网络体系的延伸和规范。继续抓好富恒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公司及行业协会工作,扩大网络建设,拓展报废汽车拆解归口经营业务,开拓市场,使之成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县级龙头企业;发挥行业协会作用,以绿色回收为载体,吸收、整合回收大户,发挥人才、资金、资源的优势,规范全县再生资源市场,发展壮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业务。继续优化全县烟花爆竹连锁配送体系,认真执行市、县关于烟花爆竹经营管理的相关规定,推进连锁化、集团化经营。继续完善桐君阁大药房及村级药品专柜的布局和配送工作,建设村级药品专柜60个,让农民足不出村买到放心廉价药品。三是继续抓好“千社千店”安全消费放心工程。将“千社千店”安全消费放心工程同“两社两化”建设、“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千百工程”有机结合,新增安全消费放心店10个,实现全县60%的农民安全消费覆盖。

(四)围绕扩大开放办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是进一步参与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引进麻纺龙头企业落户*,实行生产、收购、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做大做强苎麻产业。多方寻求合作企业,启动富宏食品厂二期工程建设,力争取得实效。二是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加大农业产业化扶持资金的争取力度,促进10万亩“渝黄二号”优质油菜基地、5万亩优质苎麻基地、油菜和苎麻专业合作社等中介组织、加工龙头企业的综合效益尽快发挥。三是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结合正在开展的“优化发展环境服务年”活动,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提高办事效率,努力提高合作经济组织的运行水平和服务质量。

(五)围绕和谐*建设,抓好安全稳定工作。一是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坚持“安全发展”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健全安全生产经营责任体系、督查体系、重特大事故应急预案管理体系,落实安全责任。重点抓好烟花爆竹,以及平都、民达等农贸市场安全经营管理,为全县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安全环境。二是妥善处置企业改制和移民搬迁遗留问题。结合全县干部大下访活动,全面排查、妥善解决改制企业和移民搬迁企业存在的各种遗留问题,全力确保社会稳定。三是努力解决职工实际困难。坚持以人为本,关心职工疾苦,对供销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按照有关政策和实际情况合理解决。

三、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努力确保供销工作顺利推进

发展供销工作,推进“两社两化”,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广大基层干部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着力研究解决供销工作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努力提升“两社两化”发展水平,为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作出新贡献。

(一)加强组织领导。当前,供销工作正处在二次发展的关键时期,深入推进“两社两化”,着力发展合作经济和现代流通网络,需要各级各部门共同参与、鼎力支持。各乡镇、有关部门要从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的高度,更加重视供销工作,把“两社两化”列入工作的重要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完善机构,落实人员,把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连锁配送流通体系等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确保抓出成效。当前,正值对物资系统及食品公司等11个国有企业进行关闭重组期间,请各乡镇、有关部门共同关心支持国有商贸流通企业改革和发展工作,并对原国有企业实行关闭走人和过渡经营。在过渡经营过程中,要保证有序经营和规范管理,坚持实行生猪定点屠宰,力争把生猪产业及特种行业做大做强。对此,各乡镇、有关部门,一是要做好本行政区域内涉及企业职工的思想工作,确保改革顺利进行;二是要求各乡镇财政所监管好辖区内改制企业资产不流失;三是确保外销外运的市场秩序规范,原食品公司承担的市场猪肉供应责任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