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专项规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24:16

公路专项规划篇1

(一)完成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审批。

2014年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已完成文本编制、专家认证。2015年上半年已完成县人大、政协的意见征求和公示。

(二)加快城市专项规划编制。

为确保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防止重复建设。督促县供水部门、城投部门、电力部门完成了给排水专项规划、电力专项规划等城市重大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编制。

(三)城乡统筹,编制乡镇控制性详规。

组织参与了《__生态文化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技术审查,并已报县旅游发展领导小组、县委常委会审查通过。

(一)按照“一区两带三园四路”目标,完成重点工作。

1、__新区。主要完成了:①__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技术审查;②__路(__路)建设工程规划条件书、用地范围蓝线图,③__村村民集中安置区规划(包括__路拆迁安置户)设计。并完成了__乡人民政府、__村村民代表对安置规划方案的意见征求工作。

2、__新区。主要完成了:①__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技术审查;②__大道工程规划条件及规划设计方案,同时征求了专家意见(__市规划局、交通局、住建局等有关专家),并已报经县委审查通过、县政府常务会批准。

3、沿河西路旧城改造及__风光带。主要完成了:①沿河西路棚户区改造一期工程(安置房)已开工,多次参与督促规划实施。②__河景观风光带规划的技术审查。

4、__片区。完成了__片区棚户区改造一期建设用地规划条件书、征地蓝线图的核发,完成了__片区棚户区改造一期用地规划条件、用地范围(蓝线图)的调整工作。

5、__片区。完成了__学校建设用地规划条件书和规划蓝线图的核发,并完成了__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调整。

6、__片区。完成了__片区棚户区改造建设用地规划条件书、建设用地蓝线图的核发,建设工程规划条件书,正在核发阶段。同时完成了民族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审查审批工作。

7、__高速征地拆迁集中安置点规划。为确保省重点项目__高速征地拆迁工作的顺利推进,完成了__乡沙田村、袁家团村等__高速征地拆迁安置点规划方案,并已报请今年第2次县长办公会审查通过。

(二)__商产业园工作。

1、完成了__及__产业园3平方公里的地形图测量。

2、完成了__产业园的2.5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__苗族乡集镇规划的编制工作。

3、完成了县水泥粉磨站的选址、用地规划条件、用地范围蓝线控制图及土方平整测算;

4、参与园区电力、给排水等基础设施的设计。

(三)建设美丽乡村工作。

完成了____村新农村(生态移民)规划和县城__村新农村建设规划的编制,并多次现场测量,指导规划实施。

(一)县城区

1、项目规划选址、用地规划条件许可及用地范围(蓝线图)核定。

①一路一桥(腾家园路)。综合__高速__连接线变更设计方案,委托专门设计单位对长征路、__路、__高速连接线(长滑路)等三路交叉工程完成了专题研究、交叉规划方案。确定了__路(省道S221改道)及安置地的用地规划条件及用地范围控制图(蓝线图)。

②__新农村建设、__实验学校拆迁安置、__村预留发展用地。分别完成了__村新农村建设、县__实验学校拆迁安置和__村预留发展用地项目的选址、规划用地条件书、用地范围蓝线图的核发工作。

③水泥厂退二进三项目(县城物流园)。完成项目选址,用地规划条件书、用地范围控制图(蓝线图)核发。

④县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完成了项目选址,规划用地条件书、用地范围蓝线图的核发及拆迁户安置总平面规划。

2、工程规划条件许可及建筑布局(红线图)核定。

①保障房(棚户区)项目。完成了县城工业路保障房、县木材公司棚户区改造河运队项目区的建筑布局(红线图)及工程规划许可审查工作。

②水利项目:完成了县水文站项目的建筑布局(红线图)及工

程规划许可审查工作。③学校项目。完成了__三小综合楼等项目的建筑布局(红线图)及工程规划许可审查工作。

④工业项目。完成了县袁家团工业园内天冠宏泰生物热能项目的选址、工程规划条件许可及厂区总平面布局规划的技术审查。

⑤市场项目。完成绿洲市场改扩建工程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技术审查,并报县城乡规划委员会审查通过。

3、强化项目的批后管理。通过工程放线、验收等工作,确保规划实施到位。今年上半年共放线3处,验线2处。执法巡查72人次,规划验收7处。

(二)乡镇区

①乡镇公租房项目。完成__乡公租房,__镇公租房,__乡派出所公租房的建筑布局(红线图)及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发放工作。

②医院项目。完成了__医院(县第二人民医院)建筑布局(红线图)及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发放工作。

公路专项规划篇2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市区内机动车停车场(以下简称停车场)的规划、建设、经营、使用和经管,适用本办法。

公共交通道路客运、货运停车场的规划、建设和经管,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停车场,是指供机动车停放的露天或者室内场所。包括公共停车场、专用停车场和道路停车泊位。

公共停车场是指根据规划独立建设、为公共建筑配套建设以及通过临时占地等方式设置的机动车停放场所。

专用停车场是指供本单位、本居民住宅区机动车停放的场所。

道路停车泊位是指依法在城市道路上施划设置的机动车停车泊位。

第四条市公安机关是停车场的主管部门,负责本办法组织实施。

发展改革、规划、城乡建设、城建、工商、税务、物价、质监和人防等行政经管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停车场经管工作。

第五条市公安机关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智能化停车场建设标准,组织停车引导系统等公共停车信息系统的建设,应用智能化、信息化等手段经管停车场。

第六条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由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停车场项目,纳入本级政府年度财政预算和投资计划。

第二章停车场规划与建设

第七条公共停车场建设应当遵循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的原则,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和立体空间建设停车场。公共停车场建设应当合理配置并与城市交通体系建设相衔接。

规划和建设公共停车场时,应当适应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普及和推广的需要,建设或者预留充电等相关设施。

第八条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城市道路交通专项规划和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会同发展改革、公安、城乡建设等行政经管部门,编制停车场专项规划和建设项目停车设施配建标准,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市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停车场专项规划,编制公共停车场近期建设规划及公共停车场年度建设计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停车场专项规划确定的停车场用地,未经法定程序调整,不得改变用途。

第九条停车场的设计方案,应当符合国家和停车场的设置标准和设计规定。

停车场设置标准和设计规定,由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市公安机关制定。

第十条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审查公共停车场和大(中)型建筑配建、增建停车场的规划设计方案时,应当征得公安机关同意。

第十一条建设停车场应当根据需要配套建设照明、通讯、排水、通风、消防、技术防范等设施,并按照停车场设置标准和设计规定的规定,设置完善的标志、标线及交通安全设施。

建设停车场,应当为残疾人自用车停放提供便利条件。

第十二条停车场建设项目竣工后,市公安机关应当参加建设单位组织的工程验收。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第十三条新建公共建筑、居民住宅区和商业街(区)、大(中)型建筑应当按照停车场的设置标准和设计规定,配套建设停车场。配套建设的停车场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

停车场建设应当按照批准的设计方案施工,保证工程质量。

对于建筑规模超过2万平方米的大型公共建筑项目及超过5万平方米的居住类项目,建设单位应当进行建筑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的专项研究,确定停车配建要求。

第十四条下列公共建筑未按照国家和停车场的设置标准和设计规定配套建设停车场的,应当在改建、扩建时按照规划同时补建:

(一)火车站、机场以及公共交通与自用车辆换乘的枢纽站;

(二)体育(场)馆、影(剧)院、图书馆、医院、学校、会展场所、旅游景点、商务办公楼以及对外承办行政事务的办公场所;

(三)建筑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的商场、旅馆、餐饮、娱乐等经营性场所。

停车场因客观条件限制无法补建的,应当择地另建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予以补救,停车泊位的数量不得低于配建标准。

第十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规划确定的公共停车场、专用停车场挪作他用或者擅自停止使用,不得擅自改变规划确定的公共停车泊位、专用停车泊位的数量。

建筑物改变功能的,已配建停车场不得挪作他用;停车场达不到改变功能后标准的,应当按照标准配建。

第十六条鼓励单位和个人投资建设公共停车场。

第三章公共停车场经管

第十七条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停车场应当通过经营权招标、拍卖的方式确定经营者,所得收入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规定进行经管,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第十八条公共停车场向社会公众提供有偿服务的,经营者应当依法办理工商、税务、物价等手续,并在办理后10日内,向公安机关备案。

向公安机关备案内容包括:停车场名称、土地使用权证明、交通组织图则、停车场平面图、开放泊位数量、开放服务时间、收费方式和标准、服务和投诉电话等。

公共停车场经营者变更登记事项或者歇业的,应当按照规定向工商、税务部门办理相关手续,自变更、歇业之日起10日内向社会公告,并向公安机关备案。

第十九条公共停车场的经营者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制定车辆停放、安全保卫、消防等经管制度;

(二)在停车场出入口的显著位置设置统一的停车场标志,标明停车泊位数量、收费标准和监督电话;

(三)在停车场显著位置公示经管制度、营业执照和收费许可证、收费标准;

(四)保持停车场内交通标志和标线的清晰、准确、醒目、完好,按照规定配置监控、照明、消防等设施,保证其正常运行;

(五)配有相应的工作人员,引导车辆进出和停放,维护停车秩序。

第四章专用停车场经管

第二十条专用停车场在满足本单位、本居民住宅区停车需要的前提下,可以向社会提供经营性停车服务;向社会提供经营性停车服务的,按照本办法第十八条的规定办理相关手续,遵守本办法第十九条的规定。

居民住宅区内属于业主共有的停车场,经业主大会决定,可以向社会提供经营性停车服务。

第二十一条居民住宅区的停车场不能满足停车需求时,经业主大会决定,在不影响道路安全和畅通、不占用绿地以及消防通道的情况下,可以在住宅区内公共道路或者其他场地设置停车泊位;仍不能满足停车需求的,由公安机关会同市政设施主管部门,在居民住宅区周边支路及小街(巷)施划停车泊位,其收费标准由市价格主管部门确定。

第二十二条专用停车场应当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指挥车辆有序进出和停放,维护停车秩序,做好停车场防火、防盗等安全防范工作。

第二十三条居民住宅区内的专用停车场按照物业经管的规定进行经管。对社会提供经营性停车服务的,应当执行价格经管的规定,实行明码标价,公示服务内容、收费标准、收费依据以及监督电话等。

第五章道路停车泊位经管

第二十四条市公安机关应当会同市政设施主管部门,施划设置道路停车泊位。

施划设置道路停车泊位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不影响行人、车辆的通行;

(二)符合区域道路停车总量控制要求;

(三)与区域停放车辆供求状况、车辆通行条件和道路承载能力相适应。

第二十五条下列区域不得施划设置道路停车泊位:

(一)法律、法规规定禁止临时停车的地点;

(二)市区主干道和城市快速路;

(三)已建成能够提供充足停车泊位的公共停车场服务半径二百米内;

(四)消防通道、盲人专用通道;

(五)其他不宜施划设置的路段。

第二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安机关应当对道路停车泊位予以撤销:

(一)道路交通状况发生变化,道路停车已影响车辆正常通行的;

(二)道路周边的公共停车场已经能够满足停车需求的;

(三)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或者其他公共项目建设需要的;

(四)其他需要撤销的情形。

道路停车泊位撤销后,公安机关应当及时恢复道路通行,设置相应的道路交通设施。

第二十七条市公安机关定期对城市道路施划设置停车泊位路段的交通状况进行评估,根据道路交通状况、周边停车需求情况,对道路停车泊位进行及时调整,并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八条道路停车泊位可以采用招标、拍卖的方式确定经营者,由公安机关与经营者签订道路停车泊位有偿使用合同,并依法办理工商、税务、物价等手续,经营者缴纳的国有资源有偿使用费纳入非税收入经管,实行收支两条线,用于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经管。具体由公安机关组织实施。

第二十九条道路停车泊位停车费收取标准,应当根据区域及地段繁华程度,按照同一区域地上停车高于地下停车、路内停车高于路外停车价格的原则,采取按时或者按次方式计收。采取计时收费的,可以实行累进计费的方法。收费标准由市价格主管部门制定。

第三十条公安机关应当将道路停车泊位的数量、设置地点、使用时间、停车种类、收费标准、投诉电话等事项向社会公布。

取得道路停车泊位经营权的经营者,应当遵守有关经管规定和制度,实行规定化经管,提高服务水平。

第三十一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道路设置停车场或者擅自施划、撤销停车泊位;不得阻碍或者设置障碍影响停车泊位的使用。

第三十二条超高、超宽、超长的车辆不得使用道路停车泊位;装载易燃、易爆、易污染、有放射性等危险物品的车辆不得使用道路停车泊位;军车、执行任务的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抢险车在道路停车泊位临时停放,免收费用。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三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第十四条规定,未配建停车场、配建停车场达不到标准,或者未按照规定补建的,由城市经管行政执法部门责令限期补建;逾期不补建或者确实无法补建的,应当按照规划配建标准所需停车场建设工程造价征收停车场建设补偿费,可以并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十的罚款。

第三十四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将规划确定的公共停车场、专用停车场挪作他用或者停止使用,或者擅自改变规划确定的公共停车泊位、专用停车泊位数量的,由公安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按照挪作他用或者停止使用的停车泊位数量,每个泊位处1000元罚款。

第三十五条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第三十一条规定,擅自设立停车场的,由公安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限期撤除,逾期未撤除的,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擅自施划或者撤销停车泊位,阻碍或者设置障碍影响停车泊位使用的,由公安机关责令改正,并按照泊位数量,每个泊位处200元罚款。

第三十六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的,由公安机关责令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1000元罚款;情节严重的,处2000元罚款。

第三十七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构成治安经管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经管处罚法》的规定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八条公安、规划、城乡建设等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或者不履行本办法规定职责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部门对直接责任人员和主要负责人给予行政处分。

公路专项规划篇3

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本次人大常委会议报告我县城市建设管理工作的情况,请予审议。

一、前段工作情况

近年来,我县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县城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设施不断加强,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城市经济不断增强。全县城市化率达到39%,县城建成区面积逼近25K㎡,城区人口增至23万人以上,城市经济已成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支撑。

(一)以规划为龙头,大力推进城市扩容提质

1.规划编制迎头赶上。通过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县城总体规划、“一区四园”规划、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生态县规划、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城区道路排水绿化专项规划等一系列规划编制与实施,明确了城市定位与发展方向,拉开了城市框架,提升了城市功能。根据县委政府《关于加快城市发展的决定》,县城将发展成为老城区、东部新城、南岸旅游风景区,“一城两区、一水两岸”的格局,建成区面积近期达到35K㎡、远期达到50K㎡;根据道路专项规划,县城区确定为主干道“八横八纵”、次干道“十横纵”、支干道“十横十七纵”,推进了城市道路建设,大幅提升了城市道路的承载功能;根据总体规划和相关专业规划,按照整个城市框架逼近100K㎡、达到中等城市规模的远景目标,对涵盖电力、电信、邮政、移动、供水、排污、供气七大类的市政公用设施,都分门别类的作了建设规划,对涵盖行政、商业、金融、文化、体育、医疗、科教、保障类的公共设施也作了用地规划。

2.规划实施规范有序。建成了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添置规划总平面图审查、复核、日照分析等五套软件,实现业务审批自动化、图文互访一体化、规划资料管理规范化,使规划实施达到了全省领先水平。方案会审到位。以“一法一办法”(《城乡规划法》、《湖南省实施<城乡规划法>办法》)为依据,以“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为蓝本,依法报建项目的“规划方案”和“规划条件”确保所有城市建设在规划框架内运作。对“规划方案”实行专业技术人员初审,规划局局务会会审和县规委审定三审制,重大建设项目提交县政府常务会或县委常委会审定。

总建筑面积达30000㎡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开发商必须提供3个以上“规划方案”供相关专家评审。指标执行到位。合理确定土地出让前的“规划条件”,严格控制开发强度。加强“六线”管理,即加强城乡建设用地“红线”、基础设施通道“黄线”、生态绿地“绿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街区“紫线”、河湖水体保护“蓝线”和地下管线“虚线”的管理。出台《澧县建设项目容积率计算规则》,要求以居住为主的小区开发,规划条件中容积率一般不得超过2.2,绿化率一般不得低于35%,停车位一般保持在需求份额的90%以上。澧州大道以北地区的建设项目,一律实行严格的雨污分流制。批前公示到位。始终坚持打造阳光规划品牌,坚持项目批前公示。

单位和个人的报建项目,审批前统一制作公示牌在待建点进行公示,让项目的合法性、合理性接受公众检验,让规划的运行以强大的社会力量作为支撑。今年公示72个项目,62个无异议。10个有异议的项目,其中4个重新审查,相关部门沟通后获得通过,2个调整方案后再次公示获得通过,2个出具有关技术鉴定书、请示市规划局、请专家评估、召开听证会后获得通过。1个被否决,1个被撤销。④跟踪监管到位。坚持放线与验线并重,常态巡查与竣工验收并重。今年共发出停工通知、责令整改书22份,其中私房19份,项目建设3份,整改到位的5处已经复工。注重城市夜景规划,要求县城主要街道临街项目和小区建设做好景观设计,必须设置好“三灯”(景观灯、射灯、轮廓灯)。目前主要干道临街在建项目景观灯设置工作已与金都华府等13个项目约谈,并将通知发送到位,已有4处景观方案报送审查。注重配套设施到位,对物管用房、环卫、绿化、技防设施等严格监督,做到在规划中明确,严格按规划实施。

(二)以项目为抓手,不断加快城市建设速度

1.拉开城市骨架。新建了墨池路、临江路、关心路、群星路、升级改造了澧州大道、工业大道北段,特别是绕城北线竣工并于5月1日起试通车,城市外成环线、内呈方格的框架已经形成。加上过境国省道改造完成、G55高速路已具雏形,澧水大桥建设有序推进,城市道路交通网络的分流承载功解将大幅提升。截至目前,安乡至慈利高速已经列为湖南省2012年第一条开工项目。绕城东线已完成施工图设计,正进行预算、评审。澧州大道东拓工程正进行规划设计。桃花滩东路完成580m道路及配套设施建设,中段排水工程已完成雨水主管埋设1040米、污水主管埋设1400m(采用顶管工艺),桃花滩西路(解放路至绕城线)正进行施工设计,并着手准备预算、评审、招投标等前期工作。护城北路一期工程(澧州大道至桃花滩西路)1030m道路硬化及配套设施建设全部完成,二期工程完成排水管道埋设和路基填筑,正进行水稳层施工;澧浦南路建设工程完成围堰、箱涵基础填筑及天桥拆除,正进行栗河段路基填筑。香潭路440m、新河路1041m道路硬化及配套设施建设完成。

2.完善城市功能。升级改造了兰江公园和澧州广场两大休闲场地,建成群玉广场,启动墨池广场建设。先后完成翊武影剧院、少年宫等文化场馆建设和改造。新建了地表水厂,建成了污水处理厂,改造供水管网,配套污水管网,发展管道燃气近2万户,启动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厂等一批大型公益项目建设。体育中心已开工建设,人民医院迁建工程正在桩基础施工招标,竹木铁铝市场完成征地拆迁,垃圾填埋场完成土建工程18万立方。建成垃圾中转站117座、垃圾围114个、公厕34座(其中水厕19座,旱厕15座),主要街道配套果皮箱700个。新增和更新各类警告、指路、禁令、指示标牌200块,施划标线达30000㎡。澧州大道、澧浦路全路段设立安全防护栏7700m。在工业园、支运达路、澧浦路政务中心,绕城线黄桥路口、水产市场等六处安装红绿灯及高清电子警察系统和配套的悬臂式指路、指示标牌。

3.保障民生福祉。县政府每年把小街小巷改造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改造小街小巷60条。新建养老服务中心、救助站等,城市救助功能不断提升。房地产业施工和新开工面积同步增长,销售量价齐升,市场处于供需两旺的局面,“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品质”的供给体系日趋完善。启动和建成了银谷国际、豪盛国际现代城、滨江城市花园、康澧金芙蓉、荷塘月色、汇景中央、大汉新城等一大批高品质楼盘,安置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租房不断新建,全面启动集中成片的棚户区和零星危房改造,城市保障功能彰显和谐。6月1日,今年首批保障性住房安置到位,36户安置对象全是澧阳镇无房、低收入、老弱病残家庭或老城区原国有公房的被拆迁户主。

(三)以“城市管理年”为载体,有效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1.强化城市创建。按照三步走的要求,以城市创建指挥部为龙头,以创建职能单位和重点单位为主线,以社区居委会为依托,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小庙”管“大神”的作用。围绕“三个城市一起创”(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园林县城),今年重点抓了“一项改革”、“三项活动”、“四个示范”、“十大整治”。“一项改革”即将社区清扫保洁逐步推向市场,充分调动了环卫工人及保洁人员的积极性。“三项活动”即开展创卫宣传活动、开展爱国卫生月和世界卫生日活动、开展除四害统一行动。“四个示范”,即“示范街道、示范机关、示范小区、示范企业”,通过领导带头,示范引路,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城市创建。“十大整治”,即门前三包专项整治、牛皮癣专项整治、城区渣土专项整治、水域保洁整治、五小行业专项整治、交通秩序专项整治、户外广告专项整治、死角死面专项整治、禁鞭禁炮专项整治、市容市貌专项整治,确保整治一项就落实一项。

2.强化“两违”控管。“两违”控管虽然压力很大、任务很重,我们始终坚持堵疏结合,保持“露头就打、起墙就推”的高压态势,澧阳镇强制拆违21000㎡,县城区地下开发基本堵住。选派工作组进驻澧澹,5月16日起集中办公,实地开展调研、清理和整改工作,坚持“腾退宅基地”、“禁止新占地建设”等基本原则,指导澧澹乡党委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村民建房管理的意见(试行)》,刹住了抢搭抢建之风。坚持稳步推进“两违”处置工作,实际收缴两违处置资金已达3100多万。

3.强化房地产业监管。5月19日,组织召开了房地产市场监管暨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工作会议,全县各房地产开发企业和新建楼盘经营业主负责人共计50人参加会议。严把市场准入关,着重解决房地产开发企业过多过滥的问题。突出诚信管理,将超越资质开发、闲置土地、捂盘惜售、违规预售、虚假广告、造成社会矛盾等违法违规行为纳入信用评价内容并公示。原则停止老城区微小地块开发,新区开发尽力推行大楼盘运作模式。对未经验收的项目,绝不允许交付使用。重视物业管理,在洞庭小区推行了敞开式小区管理模式;鼓励物业企业做大做强,承担社会管理责任,入驻现在没有物业的管理小区包括安置房小区。

4.强化建筑业管理。分步实施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工作。出台了《进一步加强乡镇建筑工程基本建设程序管理》(澧建发[2011]22号)的办法,组织举办乡镇建设监管培训班,确保乡镇建设监管有人有序,确保农民建房不出安全事故。加大市政建设管理力度,下大力加强城区管线网络管理,建立数据库,制定相应的建设规范,依法实行规划许可。对于道路开挖、管线施工,一律实行“提前申报、联合审批、定时定点、及时恢复”四项原则。城区新建道路设施,管线工程同步规划,同步施工。今年,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标投标活动的通知》(澧建发[2011]16号)的文件,重点规范建设工程招投标工作,查处打击虚假招标、阴阳合同等违法违规行为,规范评标程序,确保三个一致,即招标价与实际造价一致,中标价与合同价一致,中标单位与施工单位一致。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

随着城市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面貌发生了较大改观,但离广大群众期望还有一定距离,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还存在着许多制约城市科学发展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第一,建设维护投入不足。大建设需要大投入,根据《县城基础设施完善五规划》,要投资99.395亿元,单凭财政无法完成投入任务。另外,随着城区面积的不断扩大,城市维护的任务也越来越重,但每年城市维护建设税征缴额仅3000万元,即使全部投入城市维护,也远不能满足需要。

第二,基础设施欠账太多。因历史原因形成的地下管线问题、下水道问题、公厕问题和垃圾中转站问题,都要我们大量的工作才能加以配套,满足基本要求。

第三,物管矛盾日益突出。大多数居民自我管理、自我维权的意识较差,思想意识仍停留在有问题就找政府的旧思维模式上,导致物业收费难,产生恶性循环。尤其是原来单位的房改房、集资房、私房等规模更小、配置更低,根本无法形成有效的物业管理,有的小区甚至处于无序管理的状态。

第四,创建氛围不够浓厚。部分单位领导重视还不够,实实在在为城市创建做的工作较少,调度力度不够。市民参与不够,热情不高,少数人认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创建宣传工作还任重道远。城管执法环境较差,老百姓围观起哄、阻碍执法甚至暴力抗法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以改进。

三、下段工作安排

(一)城市建设与维护

1.大力推进城市建设项目。以县城总体规划和相关专业规划为基础,编制新区8平方公里详规,完善新区规划,全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实施整体开发。加快绕城东线、澧浦南路、体育中心、人民医院、长途客运中心、汽贸城、家俱城、商贸城、物流园、服装产业园、食品产业园、水产市场、竹木铁铝市场、广电中心等重大项目进程,促成项目尽快落地建设。启动翊武西路、护城南路、群星中路、墨池广场、行政中心广场、澧水大桥、桃花滩中路、桃花滩西路、大汉文化广场、新河东路东段、民政街北段的道路建设;建成栗河引水工程、绕城北线、护城北路、珍珠路、群玉广场、北苑路、圃园路、垃圾填埋场;维修改造晓钟街西段、人民路(酒厂至月台段)、澧阳北路;规划建设桃花滩路东拓、纬五路、黄桥路、县城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及城市公用照明节能改造建设工程。综合治理老城区路不平、灯不亮、水不通的问题,推进公厕、中转站、公益设施配套建设,完善城市功能。

2.高度重视基础设施配套。在大力推进主干道建设,加快城市扩容的同时,注重建成区、特别是老城区小街小巷的亮化、硬化以及下水道配套,不断探索更加灵活的建设方式,实施2-3年的集中整治和改造,切实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由规划部门牵头,对已形成的地下管线,组织开展专门的调查摸底工作,切实澄清底子,建立数据档案;对新建的项目,必须坚持地上地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对存在欠账的项目,如下水道不配套、雨污未分流的道路,制定改造方案,逐步“消赤减债”。

(二)城市创建与管理

1.切实推行“管理年”活动。抓重点整治。严格按照年初工作方案的要求,稳步推进十个专项整治,进一步巩固整治成果。抓宣传教育。充分发挥舆论工具的作用,电视台、电台开播“城市管理”专题节目,鼓励全社会共同参与城市管理,机关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和党员要带好头,认真开展“小手牵大手”的活动。抓严管重罚。出台城市管理处罚办法,印发市民文明卫生公约,建立处罚机制,组建专门的处罚队伍,通过严格管理、从重处罚,形成人人遵章守纪的良好局面。④抓考核兑现。加大考核力度,提高考核的科学性和考核结果应用的针对性,做到奖罚分明。城建口的各个单位要继续每周调度一次。澧阳镇、澧澹乡继续每天调度一次。创建办每半月调度一次。其他单位每月调度一次。对检查考核结果要通报全县,同时在电视台播报;连续两次排名靠后和被点名通报批评的,主要负责人到电视台作表态发言;严重失职渎职的,严格问责追责。

2.力促规划管理上台阶。由规划部门牵头,抓紧推进“数字澧县”工程建设。加大规划编制投入,编制《主干道整治专项规划》、《城区景观专项规划》、《水域利用与保护专项规划》、《广告治理专项规划》和《环卫专项规划》等专项规划,为城市建设管理进一步提供依据。强化规划设计的强制性、刚性指标门槛,不允许突破。新建小区必须配套足够停车位、环卫设施、物管用房、技防设施,绿化率必须达标,必须按照城市主要街道美化亮化规划设计要求,将美化亮化方案与平面图、立面图同时报审。加强配套人防工程、公租房和廉租房的监管力度,异地代建费要按标准足额收缴到位。

公路专项规划篇4

交通运输调研报告范文一:

铁路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铁路专用线是企业连接铁路的桥梁和枢纽。如何加快铁路专用线运输工作健康发展,带旺一片土地,富活一方经济,已成为我市当前经济建设思考的重大课题。加快铁路专用线运输工作,是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就业的重大举措,有利于加快货物流通,扩大企业有效需求,为经济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对于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基本情况

上个世纪60年代初,随着娄邵铁路正式通车,我市建成了第一条铁路专用线邵阳石油站铁路专用线。后历经50多年发展建设,全市共建成了20余条铁路专用线(含专用铁路)。20**年后因企业改制,个别专用线合并或停用,现我市共有合法审批手续的铁路专用线19条,其中在我市双清区16条,邵东县2条,大祥区1条。目前在双清区经营这16条铁路专用线的企业(单位)有19家,总占地面积约2376余亩;铁路轨道31条,总长度17.13公里,有效长度8.27公里,占地面积在300亩左右;拥有大小货场48个,仓库面积27.27万平方米,职工4202余名,装卸人员约800人。铁路专用线距离车站最远的为三七五专用线,距离为7.97公路;最近的是六三三专用线,距离为605米。轨道最长的铁路专用线是中央储备粮邵阳直属库专用线(共用),其轨道数为2条,有效长度为1.13公里,专用线末端距离车站3.47公里。

二、经营现状

我市铁路专用线承载着全市工、农业生产基本资料的运输重任,对经济发展建设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铁路专用线经营运输的货物种类繁多,送出的货物有非矿、矿建、金矿、粮食、化肥、鲜活、食品、纺织品、纸浆、木材、工业机械、农副产品、文教器材、日用百货等十余个品种近百种产品;运进的货物有成品油、油、沥青、钢材、矿建、水泥、木材、棉花、化工、工机、文教、非食用植物油、粮食、食品、皮棉、鲜活、饮食品、纸及纸制品等二十余个品种上百种产品。据不完全统计,铁路专用线承载着全市95%以上尿素、钾肥、成品油、油等基本生产资料和60%以上的饲料、钢材、棉花、纸浆等原材料的运输任务。我市大型企业湘窖酒业的酒精原料、酿酒的粮食等全部是通过铁路专用线运输的。据统计,20**年市区货物运输总量经估算大约为1500万吨,铁路专用线运输总量近140万吨,铁路货物运输仅占比重只有约10%,铁路运输总营业额7000余万元,税收近230万元,铁路运输业在我市运输业乃至经济建设中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三、存在问题

随着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公路远比铁路发展快。受公路运输的冲击,我市铁路运输业发展的市场逐渐缩小,铁路专用线在经营中所面临的各种矛盾也日渐突显。

(一)企业缺乏集聚力。各铁路专用线产权单位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少,配套差;装卸独家经营,手段落后;与外界连接的公路建设滞后,大部分属于乡村道路,路面质量差,且断头路多;环卫设施及消防设施不足;站场建设发展缓慢,聚集和辐射能力不强,吸纳剩余劳动力、集聚运输业务的能力低,与其它运输行业发展不平衡还很严重;运输业务办理程序繁杂、中间环节多、中转时间长;运输发展特色不明显,应有的凝聚力、感染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二)产业缺乏拉动力。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市是全省重工业基地之一,有一大批企业因产业的发展带动着邵阳工业的发展,拉动了铁路专用线运输的繁荣。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这些企业因产业结构调整不及时,企业本身创新能力低、产业链条短、没有全国或全省知名品牌产品,结构性矛盾明显,市场经济发展空间受到制约,无法形成特色工业主导产业,产品销售不出去、源材料运不进来,加之落后的区位条件,糟糕的投资环境,使得我市工业经济日益边缘化。铁路专用线运输寄生于产业,企业停产难以为继,形成铁路专用线面临冷落的尴尬局面,严重制约了铁路专用线运输业的发展。

(三)规划缺乏制约力。铁路专用线运输在规划与管理上投入精力少,具体运输业务规划不细,科学性不强,没有把整体规划与局部规划、产业规划、运输发展规划有机结合起来。规划建设只是对自发无序建设的改进,缺乏协调统一的规划指导和调控机制,专用线企业间、铁路部门间、其他运输行业间在运输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利用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行业趋同、相互打压、资源浪费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运输业发展的整体效应。一些铁路专用线经营户规划约束力弱,经营随意性大,为争取货源,不计成本降低价格。铁路部门俗称铁老大,办理运输手续繁杂,费用高,服务难到位,货物停靠存在随意性;专用线维护独家经营,成本高,专用线企业负担重。

(四)政策缺乏推动力。

一些制约铁路专用线运输发展的政策措施没有及时加以调整,对与发展要求不相应的政策规定没有适时完善,有些已经出台的措施没有认真落实到位。当前有三大问题制约了铁路专用线运输业的发展。一是专用线属性不同制约了政策的统一规划。18户经营铁路专用线的企业属性不同,有属国有(或国有控股),有属集体所有,还有民营的,无法出台合理的政策实施有效的指导与帮扶。二是体制问题捆住企业手脚。国有性质的专用线企业吃大锅钣的思想严重,难以拿出有效的资金进行技术改造,无法自主灵活应对市场,致使运输业务日益萧条。三是经营理念落后制约了铁路物流的发展。各铁路专用线企业座吃山空的思想严重,一些专用线企业从事单一的运输业务,不能积极主动地开拓新市场,运输业务无法实现多元化发展。

四、利弊分析

根据统计数据,我市城区内的铁路专用线年运输量一般在200万吨左右,近年来有下降趋势,仅占市区物流运输总量的百分之十几,但铁路专用线所发挥的作用却不可忽视,而且影响到我市经济建设的方方面面,现阶段来说,拆除城区铁路专用线利远小于弊。

(一)拆除赔偿成本高。城区铁路专用线轨道总长度为17.13公里,仅以每公里赔偿金额3000万元计算,光铁路专用线线路的赔偿费用就超过5亿元,加之货场、仓库等各类设施的赔偿和职工安置等各类费用,总赔偿金额将达12亿元左右,这对我市的财力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另外,与企业进行谈判也将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届时将消耗不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二)对工、农业生产影响大。我市铁路专用线承担了如宝兴科肥、海纳化工、东信棉业、华力棉纺、立得皮革等一大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原材料及产品的运输任务。如宝兴科肥每年通过铁路专用线向外地发送销酸氨、碳酸氨等产品3万吨左右,占到了全厂生产总量的30%,到20XX年宝兴科肥二期投产后年生产量将达到30万吨,铁路发送量将达到20余万吨,占到其生产总量的70%。同时,铁路专用线还承担了我市农资化肥和成品油的运输重任,每年要通过铁路运进尿素、钾肥等各类农资化肥16万吨左右,占全市农资化肥总量的85%;中石化、中石油两公司每年通过铁路运进成品油近60万吨,关系到全市九县三区所有机动车辆和内燃机的正常运转。

(三)不利于我市两型社会的建设。我市是个典型的内陆类城市,即没有便利通畅的水运、也没有快捷高效的航空,如果不发展铁路运输,那么剩下的就只有高价格、高污染的公路运输了,这与建设环境友好型与资源节约型的两型社会要求及不协调。因此,保留铁路专用线,重新整合铁路专用线企业经营资源,是促进我市物流多元化,服务我市社会经济建设,加快四化两型建设的重要内容。

(四)短期内不能实现城市新的发展规划目标。我市铁路专用线集中在市区东北方向,这一区域也是我市的老化工区,不同程度制约着城市向东北沿河区域发展。如果要在这一区域进行商住开发,就必须把整个老化工区进行搬迁,而这在短期内也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单独拆除铁路专用线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向东北沿河发展的目标。拆除铁路专用线必须与搬迁我市老化工区同步进行才能实现城市新的发展规划目标。

五、对策与建议

我市的铁路专用线建设任重而道远。因此,我们要做好近期发展与远景规划,紧紧把握经济强市这一机遇,把加快铁路专用线建设进程作为实现物流多元化和促进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途径,以科学化带动铁路专用线建设,推动铁路专用线运输管理正规化,实现各企业高度融合,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千方百计加快我市铁路专用线发展进程,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以牢记三高意识为基本点,全面加快铁路专用线建设步伐

1.高要求搞好铁路专用线规划。要树立富规划、穷建设的理念,宁可多花一点精力把规划做好。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形成优势、滚动发展的思路,坚持高起点、高标准,搞好铁路专用线运输的科学规划设计。一是要抓好铁路专用线运输的总体规划,合理安排货物资源。建立两至三家现代大型物流城,分产品类别分区装卸存放,统一调度,整体规划。二是要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编制经济发展规划,搞好详规,用详规指导各项具体建设。要突出特字。

产业上要富有特色,双清区、新邵县等区县要规划一批精细化工等特色工业,大祥区、隆回县等区县要规划一批富有特色的农副产品加工业。三是运输规划要有一定的超前意识。要注意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统一规划,分期实施,降低运输发展成本,讲究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富余劳动力就业,引导合理流动。四要强化运输规划监督工作。加强对规划实施的行政监督、社会监督,建立规划实施责任追究机制,严肃查处违反运输规划的行为。

2.高标准搞好铁路专用线整合。对那些地理位置好,但维护保养不善、基础设施侵蚀严重、生产经营难以为继的企业,要按照遵循自愿、立足市场的原则,合理引导专用线产权人与其他专用线走合并联营的路子,建立新的专用线企业或合作联营公司,充分发挥专用线利用效能。对深入城市腹地、利用价值不大或地理位置偏僻、业务逐渐萎缩,又影响城市综合效能的专用线,可采取政府收购,重新开发的思路拆除铁路专用线,用于城市开发建设。对距离中心城区较远,经营业绩突出,有利于发展综合物流的专用线,政府要加大政策倾斜与支持力度,帮助企业加快建设步伐,打造多功能物流城。

3.高质量搞好铁路专用线管理。铁路专用线三分在建,七分在管。根据铁路专用线运输发展的需要,赋予铁路专线办在规划、经营和设施建设管理等方面的必要管理权限,解决看得见、管得着的问题。要建立和培养一支高素质、过得硬的铁路专用线综合管理执法队伍,从矛盾最突出的方面整治,认真处理好繁荣和站容的关系。搞好站场服务,体现人性化,为业务商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和社会环境。要依法行政,搞好铁路专用线社会综合治理,逐步建立法治化、社会化管理体制。同时,从源头上管起,规范专用线企业经营范围,实行铁路运价的透明统一,严厉打击恶性竞争,确保铁路专用线运输安全、健康发展。

(二)以推动产业建设为支撑点,增强铁路专用线发展动力

产业是运输业发展的原动力,是铁路专用线赖以生存的基础。要牢固树立运输靠产业壮大的理念,坚持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实行城乡互动,把产业建设作为推进运输繁荣,加速经济发展的牛鼻子来抓。一是发展装备制造等重工业。进一步加快先进装备制造业建设进程是振兴邵阳经济的重要途径。同时装备制造业具备重载荷、大运量的特点,对铁路专用线物流运输依赖大,更能发挥铁路物流的作用

二是发展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医药、食品等传统产业在全市占有较大的市场,如大米加工,目前有规模以上企业近10家,年加工稻谷150万吨左右,年产出大米在100万吨左右,除自销一部分外,大量销往广东等沿海省市。另外,每年还需从东北等外省运进约50万吨玉米、大豆、面粉等。三是发展能源电力和矿产业。能源、电力是我市又一个重要支柱产业。以煤为例,我市宝庆煤电公司一期工程年耗煤量在满负荷条件下达300多万吨,一般情况下年耗煤量200多万吨,且年供煤量三分之二由外省、市购进,也就是说每年需购进燃煤100-200多万吨。二期建成后,年耗煤量将达到500-700万吨,这无疑将大大促进铁路专用线运输发展。

(三)以落实科学发展为着眼点,提升铁路专用线可持续发展能力

可持续发展是统筹铁路专用线运输发展的重要内容,立足当前,放眼长远,铁路运输业发展必须坚持以良好的经营环境为中心,正确处理好业务商、其他运输行业和资源分配的关系,合理布局,努力打造全市优质运输服务企业。一是创新服务方式。积极引导专用线企业与产业园等相关企业开展对接服务,帮助专用线企业寻找出路,鼓励专用线企业与产业园区企业对接联营,拓宽铁路专用线的业务渠道,做大做强铁路物流产业。二是扩大服务渠道。在现有的专用线基础上建设发展各类现代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利用现代信息网络平台,开展各种形式的仓储、包装、流通加工及配送服务,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为企业提供物流解决方案和一体化供应链管理咨询服务等等。

指导专用线企业建立各种服务站点,为工、农产业企业和各类大小集散批发市场服务,并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三是注重全面建设。现代物流是一个基于信息化和网络化的高技术产业,它所要求的物流管理信息交流和共享系统、微电子技术、自动化仓库和装卸系统、联运化和标准化,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通讯系统、条形数码、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等技术,将极大地推动铁路运输尤其是货运组织工作的进步。因此铁路专用线企业必须加强人员素质培养,定期开展各种培训与技能学习。同时,下大力搞好各种硬件设施建设,努力实现我市铁路物流现代化。

交通运输调研报告范文二:

根据《政协章程》规定,按照政协2013年工作要点安排,县政协从7月至8月对我县交通运输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分别深入交通运输局机关、下属单位、服务对象、县级相关部门、部份乡镇,通过听、看、问、访、召开座谈会和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县交通运输局2012年以来的工作情况进行了认真、客观、深入的调查和了解。在调查过程中,共召开座谈会16次,参会人员129人次,发出问卷调查129份,收回129份;个别谈话或交换意见107人;走访服务企业和服务对象9户,征求了市级主管部门的意见,基本了解了县交通运输局2012年以来的工作情况。总体认为:县交通运输局班子团结协作、凝聚力强,工作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工作措施有力、扎实有效,管理规范、运行良好,敢于创新、成绩一流。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2012年以来的主要工作

(一)班子建设坚强有力

工作好不好,关键在领导,关键在一班人。县交通运输局始终坚持把团结、务实、创新、廉洁作为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总要求,把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放在首位,不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管理,切实改进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受到上级机关,下属单位,服务对象和社会各界的好评。主要呈现在:一是强化思想作风建设,提升执行力。严格执行中心组和机关学习制度,不断加强政治理论业务学习,提高政治觉悟和业务能力;切实抓好民主集中制建设,增强班子的凝聚力;保持和发扬交通系统团结拼搏、能打硬仗的优良作风。在人事安排、资金划拨等重大事项上,坚持做到集体研究、集体决策,保证了各项工作的民主性和科学性,做到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开成了工作合力,增强了班子战斗力。二是党风廉政建设制度进一步落实。

交通运输局党政班子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把党风廉政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与各项工作同安排、同开展、同检查、同考核;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明确、制度健全,建立健全了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部门各负其责、党员干部人人有责的反腐倡廉工作格局,认真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深入开展工程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述职述廉、民主评议等制度,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强化风险控制、措施具体,针对交通运输工作点多线长面广量大的特点,查找廉政风险点409个,制定了切实有效的防控措施433条,建立完善交通各领域防范机制10个,各类制度55个。完善的制定、具体的措施使广大干部职工切实做到了明纪律、讲纪律、守纪律。

(二)项目工作扎实有效

2012年以来,交通运输局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四大发展战略和四个领先、一个赶超的目标要求,履职尽责,狠抓落实,全面完成了交通运输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

1、全域统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抢抓我县被列入全省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试点县的历史机遇,全力争取上级资金和政策支持,全面加强项目建设。2012年至今,交通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5396万元,向上争取到位资金12851万元。

一是全力配合推进省市重点项目。配合完成岷江航电、成贵铁路、仁沐马高速在我县境内的前期工作,力促项目早日开工。目前,岷江航电犍为梯级已报国家发改委进行项目核准;成贵铁路正在进行环评、勘界、拆迁、组卷、报征等前期工作;仁沐马高速公路可研已通过,初设线路方案已基本完成,犍为岷江特大桥选址已审定,今年将开工建设井研段;力争开发建设犍为岷江特2桥。同时,配合完成了国道213线沙咀至岷江大桥段9公里沥青混凝土路面改造。

二是强力推进县重点项目。2012年以来,投资1.79亿元的国道213线县城过境段5.8公里路基、路面工程已完成投资总额的93%,国庆节将完工通车;投资1.6亿元的清溪至大马旅游干线9.7公里自今年3月28日开工以来,进展较为顺利,正在进行路基、涵洞施工,已完成了投资总额的11.5%;估算投资6亿元的国道213线县城区过境段及岷江二桥12公里除环评、土地预审、地质评估综批以外,其他 批复已全部完成,初步设计测量人员已进场测量;估算投资3826万元的南岸沱马边河大桥及乐宜高速犍为南连接线扩建工程已完成前期工作,进入公开招标阶段;估算投资1.86亿元的国道213线清溪过境段5.8公里线路已确定,工程可行性报告已完成并报县发改局立项,设计单位正在同步进行设计;估算投资8000万元,整体搬迁犍为汽车站和北门车站,新建犍为客运中心汽车站正在进行项目选址和建站股份协商。

三是大力推进农村公路建设。2012年以来,全县农村公路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7830万元,完成县乡道路改造升级32公里,其中南阳集镇至荣县界段2.5公里、罗纪路15.4公里、犍宜路新民至宜宾段5.3公里、龙孝路8.8公里,开工建设并可在年内通车18.9公里,其中石西路6.2公里、岷舞路5.5公里、罗南路7.2公里,且年内将建成通车,完成村道公路硬化建设312.6公里。积极开展项目前期工作,铁炭路3.5公里力争年内完工,九黄路(泉水镇至沐川黄丹镇)12.2公里准备开展项目工可、设计工作,力争年内完成前期工作。包装县乡道路建设项目11个114公里,预计可争取上级补助资金2464万元。完成了全县和30个乡镇《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确立近三年的发展任务和中期发展规划,并以此为契机,已向上争取到位资金4504万元。

2、探索公路管理养护新机制,打造畅通交通。积极探索农村公路长效管养机制,全力保障公路安全畅通。一是新组建机械化养护中心。投资316.6万元组建了一支专业从事县乡道公路大中修、路面病害整治、水毁抢修和安保设施维修等应急抢险和公路快速保通的机械化队伍。目前,该中心共配有管理人员、机械操作人员、技术工人41名,新增大中小型养护机械设备20台。今年又完成了沥青储油灌安装和动力电改造,基本能够满足应急抢险和公路快速保通的要求。二是创新公路日常养护方式。

利用民间资本、资源组建了2个养护公司,将国道213部分路段、自犍路、犍罗路等国县道养护劳务承包给养护公司,实行公司化养护,不仅降低了公路养护成本,而且提高了公路养护质量和效率。三是加强公路养护规范化建设。修订完善了《干线公路大中修工程管理实施办法》、《公路桥梁管理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国道19座、县道42座桥梁档案,并及时更新数据库。2012年,公路状况指数(mQi)国道达95.9、县道达87.6,优良路率国道87.8%、县道72.5%,管理规范化居全市前列。

(三)城乡客运创新出彩

一是城乡客运一体化示范县建设有序推进。编制完成《犍为县十二五城乡客运一体化示范试点县规划》,对十二五期间我县城市公共交通、城乡道路运输、站场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规划,提出了年度实施计划,并报省主管部门。二是城乡客运公交线路改造力度加大。完成了县城至孝姑城乡客运公交线路改造以及县城至泉水、至岷东2条城乡公交线路改造前期工作。三是便民小客到农家发展迅速。在清溪镇成功试点的基础上,新开通镇村客运线路140条,投放颜色、标志、线路牌及安全、监控设施统一的便民小客车235辆,符合条件的镇村客运通达率为100%。四是镇村便民公交探索起步。针对人口密集乡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今年2月,投放小型公交车7辆,开通县城至下渡乡文碧村、至玉津镇朱石滩社区2条镇村便民公交线路,形成了入户到点、灵活运行的农村公共交通新模式。

(四)运营监管严格规范

坚持把安全放在发展的首位,创新管理方式,加强行业运营监管,打造平安交通。一是加大投入,提升科技管理手段。估算投资921.8万元,对交通运输安全监控(指挥)中心进行升级改造,将车载终端设备升级为3G视频终端,建立交通行政执法管理系统、应急救援指挥系统、乡镇交管站监控平台、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于一体的综合平台,实现营运车辆的智能调度管理,为公众出行提供交通信息查询、订票、投诉、出租车电召等相关服务,为货运车辆提供货源信息查询服务。目前,改造前期相关工作已完成。二是加大查处力度,严防安全责任事故。进一步加强安全监管,对重点时段、重点区域、重点车船和重点环节实行严防、严查、严管,有效防范和杜绝安全责任事故发生,实现了安全责任事故零的目标。

二、存在的问题

(一)全县渡口未投保乘客意外伤害险等相关保险。我县现有运行客运渡口18道(华龙航运有限责任公司经营12道、乡镇维护管理6道),有渡船22艘,1529座,年客运量达200万人次,分布在全县12个乡镇。长期以来对方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我县客运渡船多年未发生交通事故,但仍存在不可忽视的安全稳定问题,主要是全县客运渡口未投保乘客意外伤害险,客渡运从业人员也未参加保险,一旦发生意外,经营者无力承担赔偿责任,将可能出现严重的社会稳定问题。

(二)农村便民小客车发展的机制问题。农村便民小客车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要求,许可给有资质的企业经营管理,目前农村便民小客车发展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清溪模式,即全产权,车主全额投资,接受企业管理,按月缴纳管理费,全额享受燃油和保险补贴,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另一种是股份合作经营模式,即企业每台车投资2万元,占51%的股份,车主投资近3万元占49%的股份,按月缴纳管理费,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燃油补助企业和车主各占50%。对股份合作经营模式,乡镇、群众、车主意见较大,群众没有切实享受到政府的惠民政策。

(三)出境公路建设滞后。我县出境公路14条,只有5条完成了硬化改造,达到晴雨通车条件,占出境公路的35.7%。尤其是罗城经敖家到五通金山,由于改造时建设标准低,运输量又大,道路破损严重,通行十分困难,干群意见很大,至今没有改造计划。

(四)对村道建设的指导与支持力度有待提高。主要表现为:一是部份村道未列入年度计划;二是补助资金迟迟不能到位;三是边远乡镇村道建设由于条件差、线路长、投资大,加之人口少,除政府补助外,村民集资额大,相比条件好的村,难度更大,按现有的补助政策和标准难以实现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标。

三、对今后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调整交通枢纽规划,切实加快交通枢纽建设步伐。

交通要发展,规划须先行。虽然我县制定了《犍为县十二五交通建设发展规划》和《犍为县十二五城乡客运一体化示范试点县规划》,但是从近几年我县交通建设发展情况看,由于岷江航电、成贵铁路、仁沐马高速公路等大项目将相继开工建设,全县社会经济加速发展,我县原有交通格局将有所改变,原有规划已不满足新形势的要求,县境内交通枢纽还未完全形成,县城客运中心站迟迟未动工,县内乡与乡、村与村、组与组之间交通节点还没有全部打通、网络还不通畅,县内出境公路建设改造滞后。建议:要科学完成我县十二五交通规划的中期调整;加快岷江二桥和马边河大桥建设;加速推进犍为客运中心站建设;科学规划乡与乡、村与村、组与组之间的连接公路,使之形成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格局;对部份运营量特别大的公路提高改造建设的标准;尽快打通未改造的9条出境公路,使我县交通枢纽建设走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前列。

(二)进一步规范渡口管理,着力解决渡口乘客意外伤害投保问题。

经调查核实,客运渡口未投保乘客意外伤害险等相关保险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历史的沿续,县境内客运渡口长期以来成本高,票价低,利润低,一直都未投保乘客意外伤害险等相关保险。二是客运渡口票价是由政府核定,企业不能自行调整。经核实,在核定票价成本项目中没有乘客意外伤害险的项目,企业无力承担高额的保险费。客运渡口不投保乘客意外伤害险一旦发生事故,将出现严重的社会稳定问题。

根据《四川省渡口管理办法》第二章第三条的规定渡口码头的建设维护,渡船的更新改造及维护、船员补助、渡船保险费等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乐山市航务管理局文件《关于要求客运船舶、餐饮娱乐趸船经营者强制投保承运人责任保险的通知》,要求全市短途客运、旅游船、客渡船在2013年11月1日前必须投保承运人责任险。经测算,我县渡船22艘、1529座,需保费39.75万元,从业人员50人需交保费4.5万元,合计44.25万元。综上所述,建议:全县渡口必须投保相关保险,所需保险费参照农村小客车扶持办法,由县财政给予补助;物价部门在核定票价时将经营者承担部分列入经营成本;同时,积极争取政策和项目资金,加快渡改桥建设步伐。

(三)进一步加快城乡客运发展,全力打造惠民交通。

一是兼顾各方利益,促进便民小客到农家的发展。我县农村便民小客车到农家的清溪模式,受到市委、市政府和省市主管部门的高度肯定,并在全省推广。但是在后续的发展中,两个公司(乐山长途汽车客运有限责任公司犍为分公司、犍为县客运有限责任公司)单一推行股份合作经营模式。调研中,广大车主意见较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便民小客车到农家的进一步发展。

虽经交通运输局反复协调,但两公司仍坚持股份合作经营模式。建议:严格执行犍府办发[2011]11号《关于加快城乡客运发展的意见》文件精神,在清溪模式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完善,统筹兼顾公司与实际经营者的利益关系,保证国家各项补贴政策的正确兑现,让群众切实享受到惠民政策的好处。二是加快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发展。虽然我县城乡客运事业发展较快,现有县际以上客运车107辆,县内农村客运车237辆,公交车129辆,出租车75辆,旅游观光车8辆,基本解决了城乡居民出行难的问题。但是离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愿望还有较大差距,个别乡镇还没有县城直达班车,农村客运、公交车、出租车还有较大发展的空间,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城乡公交发展工作力度,解决好城乡居民的出行问题,确保2017年底前全面完成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和乡村客运发展任务。

公路专项规划篇5

[关键词]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土地预审,环评报告

中图分类号:U412.3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0-0211-01

建设项目前期工作,作为项目投资决策的前提和依据,是基本建设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前期工作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工程方案的合理性,以及工程的投资、工期和效益,关系到建设项目的成败。做好交通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既是实现交通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和具体体现。

随着(国发i2004U20号)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审批(核准)程序进一步简化和规范。与此同时,国家及相关部门对交通工程建设程序要求更为严格,明确了一些必需环节,并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客观上增加了很多前期工作内容及其深度,由于深度的不统一,导致了项目可行性研究及其相关报告之间衔接协调困难、可操作性降低。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亟待在项目前期工作阶段加以解决。目前,前期工作仍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难点与薄弱环节,从事交通工程项目前期的工作者,大多经历过其中的艰辛与困惑。笔者结合自身前期工作经验,以高速公路为例,浅谈交通工程项目前期工作的难点及其对策建议。

1公路工程前期工作难点及存在的问题

1.1技术标准和规模的确定

公路建设项目的技术标准主要依据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的预测交通量。由于沿海发达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一般道路网络已较发达,现有道路上的交通量与日俱增,一、二级公路的交通量能够达到1.5~3万辆/日(绝对数),这些给旨在掌握现有道路交通量及其分布规律的交通调查带来了很大困难:调查规模不断扩大,调查费用不断提高,甚至会造成不良的交通和社会影响。近年来,沿海经济呈现跳跃式发展,新的工业区、开发区、旅游度假区、港口等不断涌现。这些给交通预测工作带来很大的不确定因素,预测可靠性下降,特别是绕城高速公路,其交通量预测工作难度尤大。从1995年以来,我国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交通拥挤的状况人们在不断思索和尝试解决的办法,但拥挤状况仍在与日俱增,严重的城市已经造成百万以上人口的交通出行问题,造成大量的时间浪费和环境污染,整个城市的运转效率下降。沿海地区和城市周边地区寸土寸金,土地资源十分宝贵,高速公路建设规模和标准一旦确定,改扩建的难度不言而喻。而城市周边地区的高速公路对优化城市空间结构、解决城市拥挤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到未来城市形态、空间布局、产业布局和人口布局,引导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方向,因此预测该地区交通量、论证合理的建设标准和规模、提出可行的工程方案,是高速公路前期工作的难点,也是前期工作的重中之重,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目前,对这方面工作的认识和重视还需要进一步地加强。

1.2公路线位与城市规划及其他设施衔接困难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城市化的推进,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在沿海发达地区,各类规划星罗棋布,土地资源日趋紧张,空间十分拥挤,已经呈现出城乡一体化的雏形。因此,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各类专业规划、局部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不相协调的现象。公路是典型的线性工程,平纵线形标准要求较高,牵涉面广,特别是在沿发达地区,很多公路实际上位于市区,处于各种开发区和工业小区包括已有的和规划的)之间,已建及拟建的空中各种电线电缆、地面道路河流水系、地下油汽管道等密集分布、交织成网,在技术上给公路路线选择带来了实际的困难。由于城镇规划、河道管理、防洪、高压电线、地下管线、铁路、航空、通信以及军事设施等分属不同部门管理,各个部门均从自身的角度提出要求。例如有关部门从防洪角度希望桥梁跨径越大越好,避免出现水中墩台,影响原有水流流态和减小泄洪面积,从通航角度不希望桥梁跨径大,而且希望桥梁越高越好,避免影响可能到来的高大船只的通行,而高压电网管理部门希望尽量压低公路路基高度,避免安全及n升塔H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公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推进往往十分困难,调查研究工作量和协调会议不断臃肿,前期工作的成本急剧增加,工程建设造价也不断攀升。

1.3社会问题愈加突出

要想富、先修路的观念曾经深入人心,但随着我国沿海发达地区交通状况的持续改善,修路的迫切性有所降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参与公共事务决策意识不断加强,对维护自身合法权利的要求大幅度上升,加上公路特别是高速公路建设虽然具有整体全局的利益,但也存在会给作为个体的老百姓带来局部利益损害、给生活造成不便或影响的事实。因此沿线地方政府及群众对高速公路建设支持力度有时在具体建设项目上呈现下降现象,甚至反对。地方政府对高速公路建设较多时候仅停留在口头支持,并要求建设工程最好能绕镇村)而过,绕不过时则借机提出n搭车H项目等种种附加要求,个别老百姓则想借机获得一些不法利益,有时公路放样测量开始,线位上的建房、苗圃等工作也立即开始。这一问题若稍有疏漏,甚至会酿成复杂的社会问题,引起群起性抗争。上述现象导致建设项目前期工作错综复杂,推进缓慢,甚至工程方案不尽合理,工程造价居高不下。

1.4前期工作的研究深度与用地、环保等报告要求深度不相协调

近几年来国家一直在精简、调整审批项目的程序,但保留的程序控制更为严格,要求更高。建设用地预审、环境评估、城市规划部门确认意见、项目资本金出资方案及银行贷款承诺函,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工程可行性研究批复核准)的前置条件。除此之外,根据项目性质特点,还要求开展水土保持、地震地质灾害评价、矿产资源压覆、通航净空认证、气象观测等评估及专题研究。

土地、环保是人类生存的前提,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因此国家加大了上述问题的控制力度,这是非常重要和及时的举措。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用地预审是项目报批新增的必要环节,但其政策性、专业性强,程序复杂,牵涉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指标问题。耕地占补平衡问题、基本农田和标准农田仅限浙江省)调整补划问题,加上土地预审程序刚刚实行不久,对用地预审工作很多部门理解不透、把握不准,甚至行业主管部门也不知从何下手。目前,土地预审材料的要求对于尚开展在可行性研究阶段的项目,过于强调细节,而可行性研究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建设标准和规模,以及控制投资,至于具体路线方案、工程方案尚处于比较阶段,因此可行性研究难以提供土地预审报告要求的详细细节数据。也就是说,存在着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土地预审材料深度不一的问题。而在以前,是由初步设计阶段提供土地占用、分类及拆迁赔偿的基本数据和相关图纸。由于加强土地控制等原因,将其提前到可行性研究阶段,在技术上存在着较大的操作困难。

环境评估也是项目可行性研究过程中非常突出的问题之一。环境评估分环评大纲和环评报告书二个环节,分别要求在项目预可行性研究和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完成,其中环境影响报告书需分别通过行业预审及环保部门组织审查,要得到国家环保总局正式批复,还需先后经过县、市、省三级环保局出具初审意见。

在环评报告编制和审查过程中,和土地预审报告相似,同样明显存在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与环评报告要求深度不一问题,依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的环保工程措施显然难以执行。因为可行性研究阶段依据编制办法采用的是1/10000的地形图方案还不十分具体大的方案尚处于比较之中工程离环境敏感点的距离尚难准确确定。因此可行性研究阶段拟定的环保工程措施应允许存在一定的估算有时十分注重细节的措施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失去其意义公路工程前期工作内容十分复杂涉及部门规章也很多。有些部门规章设置条件过高未考虑公路线性工程的特殊性且相关部门规章之间也存在矛盾时间要求上不能成为一个合理的技术操作链条致使具体工作的开展相当困难。如要求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就拿出公路建设项目选址红线图、规划选址意见(公路工程线位只有到初步设计阶段才能相对固定;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要求过细,个别要求只有到施工图阶段才能明确;另外往往在一件事情的办理过程中部门流转程序复杂、费时太长因此相关专题完成困难。总之,由于可行性研究及其相关的研究报告政出多门特别是土地预审及环境评估本是在项目初步设计阶段完成的工作却提前到可行性研究阶段致使报告之间深度不一难以成为因果关系往往造成土地征迁计划和环保措施不切实际难以落实也给可行性研究工作造成很大的困难。

l.5前期工作目标的确定不切合实际

经济快速发展要求交通适度超前很多地方由于原来前期工作重视的力度不够致使公路工程前期工作起步晚但要求高前期工作时间压缩得很紧而相关建设程序不能省只能压缩前期工作研究时间(如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时间和专题研究时间)。因此工作难度明显加大有可能导致因工作深度不够而引起返工造成前期工作进展的倒退。

l.6工程投资难以控制项目融资难度加大

一般来说公路工程投资主要取决于公路的建设标准与规模而建设标准和规模的确定主要依靠交通量预测。在经济快速发展地区特别是当前处于经济结构调整时期交通量的产生和变化均很快而且目前各种交通方式选择范围很大加上规划调整因素,因而给建设标准和规模的确定提出了难题工程投资难以适当把握。

在确定标准和规模的前期下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仍然很多,除上述因素之外,有些部门或地方出于本位主义考虑,各种要求五花八门,如增设高速公路互通的要求为避开各种控制因素而进行绕道这都直接导致工程规模的增加;征迁规模与标准、建材单价的变化也会造成投资规模的增减。总体来说目前前期工作中工程投资控制困难是一突出的难点问题。由于工程投资难以控制带来项目效益下降、风险增加,导致银行放贷的积极性下降银行贷款承诺函难以争取民间资本望而却步。这样也进一步影响到项目的审批和推进。

2对策建议

2.l深化综合规划研究工作严格规划变更程序

应该说国内规划尚处于初级阶段,总体规划深度与发达国家尚有较大差距规划前瞻性不够表现在:城市总体规划变动频繁、滞后于城市发展;与专题规划及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衔接不够。建议在规划制订及修编过程中除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加大群众参与力度外还应积极开展相关规划研究论证,合理划分城市功能区块充分论证规划实施的可行性确保规划质量尽量避免产生规划矛盾;规划制订后应尽快向公众公布做到信息透明以便共同遵守维护规划权威。另外从客观上讲,规划是动态变化的,而规划变动牵一发而动全身。为保证规划的协调和统一,必须严格规划变更程序,形成规划修改联动机制,充分评估局部规划变更,对全局及其他专项规划实施的影响和相关补救措施,相关规划变动,也应及时公布。

2.2未雨绸缪加大投入及早开展项目前期工作

前期工作目前仍相对薄弱,必须加强前期工作及早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当前,我国仍处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高峰期,应抓住历史发展机遇,建议在做好现有交通工程项目前期工的同时,根据城市体规划、公路网规划、城市现状及发展要求尽快研究建立起一批新的交通工程项目前期工作储备项目研究确定建设序列。同时建议加强前期工作队伍建设加大前期投入力度适当提前启动前期工作确保每个项目有2~3年的前期工作时间,保证前期工作深度。另外根据当前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趋势,应积极引进略投资者,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拓宽筹资渠道保障工程建设资金,避免因资本金筹措方案或银行贷款承诺函的不落实而影响项目前期进程,贻误交通发展机遇。

2.3依托规范扎实工作确保前期工作质量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交通快速、持续、健康发展为目标,继续深化前期工作深度。在编制预可行性、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前,应根据规划针对每个项目认真开展调查,结合当地宏观及微观环境,合理确定项目建设标准与规模。报告的编制须严格执行国家及行业规范的要求,充分研究各种方案的可行性加强方案比选细化方案利弊为决策提供依据,在确保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千方百计降低工程造价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在前期工作进程中应广泛征求地方及相关部门意见引导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进行深入研究力求达成广泛共识,拿到书面确认意见,避免因办人员更迭而造成意见的变化,各项专题的编制应紧紧贴合最新的可行性研究(预可)

报告。专题方案的提出既要符合各项规范的要求,也要充分考虑今后工程实施的可行性。

2.4科学管理严格控制确保前期工作进度

贯彻项目管理理念引入先进的项目管理方法与手段,科学编排项目进度计划,以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前置专题为重点编排网络计划图。紧抓关键线路,加强进度控制与管理,及时纠正进度偏差,确保前期工作总体进度建议对建设项目耗时较长的用地预审及环境评估工作应尽快开始。

2.5加强沟通提高认识,营造重视前期工作的良好氛围

前期工作牵涉面广,关系到各部门、各地方的很多利益问题。应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宣传,高度认识深化前期工作的重要意义。努力营造重视交通工程项目前期工作的氛围。特别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沟通,努力寻求多方共赢点,形成良性互动运行机制。

公路专项规划篇6

关键词:电力;规划;经济

1专业管理目标描述

1.1专业管理的理念和策略

发展策划部发挥规划龙头作用,建立配网规划编制管理机制以及滚动调整机制,以储备项目库为连接平台,完善上级电网规划和地方经济发展规划有机衔接,按照地方负荷对电力发展的需求,增强电网建设投资的合理性,关注及滚动调整电网项目的建设时序。同时通过各专业部门及运行单位的深度参与、客户申请负荷需求以及片区发展规划,大力实施差异化的配电网规划,不断强化配电网规划建设管理,统筹各级电网协调发展。

配电网规划管理需要供电企业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生产营销调度数据共享,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实现数据采集、分析、针对问题制定措施、执行、数据追踪反馈、纠编等一体化流程。同时务必与当地政府发展规划相一致,并适度超前,使配电网规划纳入地方经济发展总体规划。

1.2专业管理的范围和目标

配电网规划管理涵盖了110千伏及以下电网结构、供电设备,以建设结构科学合理、设备技术先进、网架安全可靠的电网为目标,切实满足当地经济发展用电需求,真正实现经济发展、电力先行。

张家口供电公司发展策划部高度重视配电网差异性规划工作,确定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和谐电力、服务和谐社会为宗旨,坚持技术先进、经济合理、重点突出的原则”,在普遍提高配电网规划标准的基础上,采用差异化配电网规划理念及建设标准,合理划分供电区域,满足各类供电区域不同可靠性需求,提升张家口供电公司管理精益化水平,提高配电网效率效益的重要举措。

张家口供电公司大力实施差异化的配电网规划。根据张家口地区特点,考虑可靠性需求、用电负荷发展、负荷性质、重要用户构成、变电站供电范围的完整性、与地方规划有效衔接等重要因素,将张家口地区进一步划分为B、C、D三类供电区域,综合考虑经济发展的差距、城乡村之间的差别,制定各类供电区域的差异化发展的目标网架和建设标准,并以此为依据指导不同供电分区的未来规划方向及规划重点

2专业管理的主要做法

1、强化基础管理,做好基础数据采集分析工作,基础数据的采集是做好配电网规划管理的基础,为明确各部门职责,张家口供电公司自“三集五大”体系改革后就编制并了配电网规划基础数据报送制度,明确了配电网最高负荷数据包括每条110千伏及以下线路最高负荷又电力调控中心每月定期采集报送。每月电网电量包括110千伏及以下线路电量、线损由营销部(农电工作部)每月定期采集报送,客户服务中心每月整理用户报装送电情况以及新增用户报装情况。运维检修部每月整理各类电压合格率及供电可靠率情况,以上数据每月定时报送至配网规划管理人员,由规划管理人员进行汇总、分析负荷较高且线路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偏高的线路,是否存在满载过载情况,校核用户报装容量较大线路的承载能力。线损及供电电压合格率偏低,供电可靠性偏低的线路是否是电网结构问题。

2、加强协作沟通,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为保证各部门之间协作、信息共享,张家口供电公司每月上旬召开一次生产调度协调会,由主管副总经理组织,运维检修部、电力调控中心、营销部(农电工作部)等部门参加,在协调会上,由规划人员通报上月配电网规划数据分析结果,主要包括:(1)线路满载、过载问题;(2)报装用户集中线路承载能力校核结果;(3)供电质量存在问题的线路。针对问题,各部门集中讨论,制定出相应措施并落实责任人。对确属电网设备问题,编制大修技改计划进行整改。对确属电网结构问题,编制基建计划,进行线路新建及改造。若分析以上问题不属于设备问题,属管理方面问题,落实管理部门责任制,制定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间,并在下次生产例会上进行汇报,做好工作追踪。

以上工作协调会平台的搭建,为各部门之间数据共享提供了平台,明确问题整改措施及落实责任部门,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及相互配合氛围,为配电网建设健康有序发展夯实了基础,实现了基建、运维检修部、营销部(农电工作部)、电力调控中心有序沟通、协调发展。实现了配电网规划建设的良好循环。

3、制定切合当地实际的电网建设技术标准,避免重复投资。对城区、开发区及工业园区主干道电力线路均采用不小于240平方电缆,结合道路建设提前预埋电力管道,避免重复破路,重复施工。对城区及经济较发达的乡镇新建环网柜、电缆分支箱及箱变,积极推广智能化一体式线路柱上开关。

4、张家口供电公司努力实现市区智能配电网示范区网架建设,在配电网现状网架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开展智能配电网示范区典型供电模式研究,张家口市城市配电网示范区范围:东起茶榆路,西至西苑路,南起站前大街,北至盛华大街,项目区域总面积约11平方公里。在示范区内,配电网在现有基础上进行相应设备改造和部分线路新建工程,形成“19线9环网”网络结构,其中包括“两供一备”单环网1个,满足重要区域及大面积区域供电需求。本配电网示范区项目中,共涉及变电站5座,计划接入259个终端设备,包括2座开闭站、52面环网柜、14台柱上开关、34台箱式变、83套看门狗设备、74台柱上变压器设备。项目最终示范区内所有开闭站、环网柜、主干线联络开关实现“三遥”功能,一般性节点实现“两遥”功能的目标。

5、紧密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做好配电网规划工作,电力发展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电力规划必须符合当地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及时掌握当地招商引资基本情况,才能有的放矢、有条不紊的展开。主要做法如下:

(1)与政府加强沟通,成立以主管市长为主任,公司经理为副主任,规划局、土地局、水利局、交通局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电网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各部门联系,及时与政府沟通,取得政府支持,为配电网规划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参加政府定期召开的招商引资项目准入会,及时掌握招商引资企业发展规模、发展方向、电力需求,为用户接入电力系统及早制定供电方案。对项目准入但存在供电薄弱问题的在会上提出建议,及早引起政府重视。

(3)利用政府行政服务中心不定期组织的项目用地征求各部门意见协调会上,了解项目建设位置,产品性质、用电容量及用电时间等详细用电需求,制定项目用地出让前电力设施建设意见,为今后项目建设用电及相应电力基础建设奠定基础。

(4)结合电力项目前期工作(征求各部门意见),及时与规划局沟通,熟悉当地政府发展规划及局部区域规划,如城镇体系规划、城乡统筹规划、当地政府发展总体规划、重点开发区、工业园区规划等,及时掌握地方规划发展方向,行业布局,为编制配电网规划做好基础工作。

3专业管理所取得业绩

张家口供电公司完成2013年-2020年配电网规划滚动修编工作,第一次导入发展策划部、经研所、各县供电分公司等部门联动工作模式,市场需求调研更加深入,项目入库管控更加有效。开展“短期电网规划支撑电网建设年”调研报告编制工作,夯实近期电网规划基础,提升电网发展项目规划精度,前瞻性谋划2014-2016年电网建设年的规划部署,也为公司走访各(区)县政府提供背景支撑。

张家口供电公司完成2013年-2020年配电网规划滚动修编工作,第一次将发展策划部、经研所、各县供电分公司等部门进行集中办公,充分发挥“大规划”体系优势,精心组织,超前谋划,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要求新等困难,仅用36天提前完成2013-2020年配电网滚动规划工作,总报告、分析报告及专题报告编制比预定节点计划提前8天完成。采用集中办公模式可以相互交流,有问题很容易就地解决,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能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4评估

经过近几年大规模的建设,张家口供电公司城区范围内的配电主干线路缆化率现已达到38.8%以上,缆化率在冀北五市内名列前茅。通过规划与现状紧密结合、对现状问题的明晰分析、不懈的改正,使我公司从根本上解决配电网卡脖子线路和城市供电线路走廊紧张的现状,优化城区电网结构,实现配网自动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完美地体现了政府与电力企业的双赢合作。

公路专项规划篇7

交通运输部门和公路管理机构的日常经费由同级财政给予保障;交通建设专项支出,按照事权划分分别纳入省和市级财政一般预算管理。国省道、港航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及养护大中修资金属省级预算资金,积极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减少资金拨付环节,规范预算执行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对于交通债务的处理原则是:从2009年1月1日起,山东省各级交通运输和公路管理机构按照“谁承借、谁还款”原则,加强债务管理,将年度债务收支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管理,所需政府性贷款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同意,报当地政府批准后实施。省交通运输厅、省公路局不再为下级业务主管部门提供任何形式和内容的债务担保。

二、燃油税费改革后公路交通部门会计核算现状

燃油税费改革后山东省人民政府于2009年及时出台了《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交通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文件中对于下划收入基数、下划公路管理性事业资产、改革交通资金管理办法、交通债务问题的处理等都有详尽的规范,提出了事权划分的概念,即:交通运输部门和公路管理机构的日常经费由同级财政给予保障,划分至地方财政;对于交通建设专项支出,按照事权划分分别纳入省和市级财政一般预算管理。国省道、港航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及养护大中修资金属省级预算资金,对纳入政府采购目录的工程和设备,按照规定实行政府采购,积极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而山东省财政厅也于2010年8月了《山东省国省道养护工程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以规范专项资金的使用。在具体使用中,由省安排的国省道改扩建、大中修资金专项用于路面、大中桥梁建设;各市安排的养护配套资金用于征地拆迁、路基、小桥涵等工程。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公路局也于2011年6月1日以路基[2011]24号关于印发《山东省国省道改建工程政府采购程序(试行)》的通知下发了有关流程规范,该文件根据行业特性对采购计划审核、批复,招标实施,合同生成,资金支付等以流程图的形式进行了一定规范。

(一)日常维护保养资金的使用及核算对于日常维护保养资金由各市及省财政直接管理县(市)(以下简称省直管县)财政局、公路局提出申请,省根据各市国省道养护里程、路况和保养水平,按照因素分配法,由省财政厅通过专项转移支付的方式,下达到各市及省直管县财政部门。资金使用时由中标养护公司根据完工进度进行计量支付申请,经过当地公路管理部门初审后呈报地级市公路主管部门复核并申报至地市财政部门,由地市财政部门根据日常养护管理专项资金预算指标通过财政零余额账户将资金直接支付到与各地公路局签订公路养护工程施工合同的中标方账户。从会计核算角度来看,本质上其实就是财政直接支付形式,因此,公路交通部门应采用财政直接支付情形下的会计处理办法来核算。而对于日常的人员经费支出,通过地市公路主管部门的申请,由地市财政部门根据地方财政预算指标,按月拨付至公路主管部门,由其按照人员支出预算使用资金,这种核算形式从本质上来看其实是财政授权支付形式,因此,公路交通部门应采用财政授权支付情形下的会计处理办法来核算。

(二)国省道改扩建、大中修专项资金的使用及核算国省道改扩建、大中修资金根据省交通运输厅会同省财政厅编制的年度项目计划,由省财政厅下达省公路局,再由省财政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按照《山东省省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资金支付管理办法》和《关于做好省级政府采购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省公路局是专项资金国库集中支付的申报主体,依据公路工程合同,通过山东省政府采购管理系统,向省财政厅集中支付中心报送《基层预算单位财政直接支付申请书(政府采购资金支付专用申请)》。省财政厅集中支付中心审核后,开具《财政直接支付凭证》,通过财政零余额账户将资金直接支付到与省公路局签订公路工程政府采购合同的中标方账户。按照现行财政管理体制,省财政厅不接受市县资金支付申请和签订的工程项目合同。但在改革初期,省财政部门提出了过渡方案,即:对各市公路局签订的公路工程合同,可由省公路局负责审核整理、汇总上报,同时将合同信息录入省政府采购系统,向省财政厅提报资金支付申请。省财政厅通过财政零余额账户,将资金直接支付到与各市公路局签订公路工程政府采购合同的中标方账户。从会计核算角度来看,国省道改扩建、大中修专项资金的使用,本质上也是财政直接支付形式,因此,公路交通部门应采用财政直接支付情形下的会计处理办法来核算。

(三)质量保证金的使用及核算根据财政部门相关文件规定:“年度内的国省道改扩建、大中修养护工程投资计划,包含当年财政投资计划和质量保证金计划两部分。当年质量保证金计划在质保期满项目验收合格后,由各市及省直管县公路局会同同级财政局提出计划申请,省公路局审核后,由省交通运输厅会同省财政厅下达”。但是对于如何使用资金,没有进行规范。从项目支出资金拨付渠道来看,其质量保证金支出程序理应是相同的拨付程序,因此,对于此专项支出公路交通部门依然需要采用财政直接支付情形下的会计处理办法来核算。而山东省交通公路行业的财务会计核算现状是:公路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办法依然执行的是1987年制订的《山东省公路养护事业会计制度》,此制度在2005年4月对部分内容进行了规范和修订,此会计制度在未进行税费改革前使用尚可,但如今我国燃油税费改革已两年多,交通公路行业的资金筹集、使用等已发生了很大变化,财政部门及公路交通主管部门只是制订了相关专项资金的管理、程序等方面的规范文件,仅对财政专项资金拨款即从源头上进行了控制,并没有涉及到与之相配套的相关的会计处理方法的规定或规范。此举造成了现实中的交通公路行业事业单位既要执行公路养护事业会计制度,同时又要执行国家规定的通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即并行了两种会计制度的尴尬境地。

三、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核算制度不衔接在没有出台新的公路养护事业会计制度前,目前公路养护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仍使用旧制度来核算相关会计事项,对于发生的专项资金支出事项要采用现行的通用事业单位有关财政支付的账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核算。而由于财政资金有省级预算和地方财政预算之分,因此,这会造成在同一个公路养护事业单位会计账套内既核算省级财政预算资金又核算地方财政预算资金支出现象,对于公路基层单位来说有可能还存在需要核算上级主管部门拨入的款项的会计处理。对于不同的款项来源需要进行不同的会计核算,在年末财务决算时,会出现一个单位同时对应多个拨款主体的核销问题,这样针对不同的拨款主体需要对应不同的财务会计报表,造成原本是一个完整的财务会计报表人为的拆分为几个分部的财务报告形式,即对应不同的财政拨款来源主体出具不同的财务会计报告。

(二)入账依据不充分目前国省道改扩建和大中修项目由省财政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日常维护保养项目由地市、省直管县财政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对于预算执行单位来说,更侧重于日常管理工作,但是会计核算工作仍然要由各级公路事业单位来完成。虽然财政部门是根据公路部门的工程计量支付意见或者提供的拨款信息来支付相关资金,但财政部门最终拨了多少款项以及何时将款项拨入到资金使用单位账户,公路核算单位不得而知,更谈不上及时与施工方索取发票以便及时入账问题了。

(三)建设单位代扣代缴税款问题在公路建设资金拨款渠道没有改革前,不管是省内承包商还是跨省承包商,按照国家相关税法规定,都应由当地公路主管部门在结算工程款项时代扣代缴相应的营业税金及其附加等等,即根据应结算的工程项目计量支付数,先行计提相应的营业税费等,借记:项目支出—××工程,贷记: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等税费,按前两项借贷之间差额,贷记:应付账款—××公司。下月初进行纳税申报上缴税费时,借记: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等税费,贷记:银行存款。而实行财政专项资金直接支付情况下,这一纳税行为将无法再实现。从目前实践来看,通过对比财政直接支付信息表与工程计量支付信息表,财政部门都是将工程计量支付款项总额通过支付系统直接全额支付给施工单位,在这个过程中,应由当地公路主管部门代扣代缴的相关税费无从核算,也无法实现在当地上缴。

(四)质量保证金支付问题根据山东省财政厅相关文件精神,国省道改扩建及大中修养护工程投资计划,分为当年财政投资计划和质量保证金计划两部分。而一般情况下公路工程项目的质保期较长,待其期满验收合格后,原来成立的工程项目部等管理单位已经不复存在,此时再确认质保金的计量问题显而宜见:一是原先工程施工、管理、监理相关人员可能已在他处工作,不易找到;二是财政部门根据质量保证金计划直接支付到资金使用单位时,公路主管部门索取发票同样存在一定困难;三是工程建设期加上质保期,有的工程项目达数年之久,给公路主管部门与各施工单位的计量支付款项总额核对工作带来一定困难,存在有漏项的可能。

四、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交通财会制度建设,及时完善相关财务会计核算办法。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财政部门及公路交通主管部门仅对职责范围内的有关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做出了规范。因此,建议省级交通部门或国家交通主管部门及时针对税费改革后出现的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财务会计核算新要求,拟定或完善统一的有关交通公路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办法,建立健全规范、完整的交通行业财务会计制度体系,保证国家财政法规与政策在交通行业的有效实施。另外还应制订有关税费改革实施前的有关项目支出资金的会计处理与现今税费改革后的会计处理之间相互衔接的会计核算办法,从而完善新旧制度的衔接。

(二)加强与财政部门的协调及沟通燃油税费改革后,交通公路专项资金的拨款来源与以前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形式多样。既有财政直接支付资金,也有财政转移支付资金,还有财政授权支付资金等,对这些资金使用的落实、核算,现今分为两部分,资金使用方面以各级财政部门为主,而核算方面以公路交通部门为主,因此,应由交通主管部门与财政部门积极协调沟通,争取财政部门进行款项支付时,相应转交公路交通会计核算部门同样的一联财政直接支付凭证,以便公路交通部门据此支付凭证可以及时向相关施工单位索取确定金额的发票,完善入账依据,规范会计基础工作。

(三)建议财政部门直接代扣相关应交税费具体做法应为:当财政部门收到公路交通部门递交的政府采购资金支付专用申请书后,审核并扣除应计提的各项税费,将税后净额直接支付到中标方账户,而将应交税费支付至专项资金申报主体账户,由其完成纳税申报,在当地税务部门缴纳税款。即公路交通部门在税费的计提、收到代扣税费款、缴纳税费及收到施工方开据的发票时分别及时进行会计核算。计提税费时,借记:项目支出,贷记:应交税费;收到代扣税费款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财政补助收入;缴纳税费时,借记:应交税费,贷记:银行存款;收到施工方开据的发票时,借记:项目支出,贷记:财政补助收入。

(四)加强培训,全面提高交通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应对新形势,交通部门应抓好财会人员培训的具体实施工作,重点加强财会人员专业基础知识和相关业务知识的培训,及时更新知识,除了加强行业及通用事业单位会计知识的继续教育外,还应重点加大预算会计方面相关知识的培训,全面提高交通行业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

五、结语

公路专项规划篇8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管理,促进农村公路健康、持续发展,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鼓励县政府各部门、各乡镇政府建设农村公路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动员人民群众踊跃参与农村公路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交通部《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县农村公路建设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农村公路包括县道、乡道和村道。农村公路建设应当遵守统筹规划、分级管理、因地制宜、经济实用、注重环保、确保质量的原则。

农村公路建设应当由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其中,乡道由所在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建设;在当地人民政府的指导下,村道由村民委员会按照村民自愿、民主决策、一事一议的方式组织建设。

第三条凡在本县辖区内从事农村公路建设的单位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二章标准与设计

第四条县道和乡道一般应当按照三、四级公路建设标准建设;村道的建设标准,特别是路基、路面宽度,应当根据当地实际需要和经济条件确定。对于特殊路段,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平纵指标可适当降低,路基宽度可适当减窄。

三级公路路基8—10米,路面6.5—7米。四级公路路基5—7米,路面3.5—6米。

沥青路面结构为:15cm、12%石灰土(原路基底层为砂石路)或20cm、12%石灰土(原路基底层为土路)+下封油层+不低于3.5cm沥青贯入式油层。

水泥路面结构为:20cm、12%石灰土或不低于10cm级配碎石+18cm以上水泥混凝土路面。

第五条农村公路应当充分利用现有道路进行改建或扩建。桥涵工程应当采用经济适用、施工方便的结构型式。

第六条农村公路建设应当重视排水和防护工程的设置,提高公路的抗灾能力,在陡坡、急弯、沿河路段应当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和警示标志,提高行车安全性。

第七条农村公路直接采用施工图一阶段设计,但农村公路上中型以上桥梁要按照国家规定,分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进行。

第八条四级以上农村公路工程和大桥的设计,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承担;其他农村公路工程的设计,可以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组织有经验的技术人员承担。

第九条农村公路乡道、村道建设的工程设计,必须经专家评审报县交通主管部门审批。

第三章规划与计划管理

第十条农村公路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目标为依据,认真编制建设规划。农村公路建设规划要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村镇总体规划相协调,与县域干线相衔接,与农田基本建设、水利改造、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结合起来,统筹安排,统一实施。

第十一条农村公路中的乡道、村道建设规划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县发展计划委员会、交通局负责技术指导。农村公路建设规划的项目必须纳入省交通厅的GpS管理系统。

第十二条农村公路中的乡道、村道建设规划编制完成后,经专家评审,报县发展计划委员会、交通局审批,并报市发展计划委员会、交通局备案。规划批准后,应严格执行,认真组织实施,不得随意更改,确保规划的严肃性和目标的实现。

第十三条农村公路中的乡道、村道年度建设计划由乡镇人民政府申报,县交通局审查、遴选、优化,县发展计划委员会会同财政局、交通局审批。对拟审批的年度建设计划分别上报各自的上级主管部门,争取列入上级计划。乡镇政府必须在每年九月底前申报下一年度建设计划,过期视同放弃。

农村公路建设计划一经下达,必须严格执行,不得擅自更改项目、变更投资、减少建设规模、降低技术标准,确需调整变更的,须经上级交通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批准。

第十四条农村公路建设计划必须符合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突出重点、鼓励先进、分层推进的原则,避免一哄而上,而造成工程无法正常完工的情况发生。

第十五条申报农村公路建设计划的项目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项目在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内,并纳入省交通厅GpS管理系统;

--施工图设计或简易设计已经批准;

--建设单位和资金构成方案明确;

--项目必须通过“一事一议”,并解决了征地、拆迁等问题。

不具备上述四个条件的项目不得申请列入年度建设计划。

第十六条农村公路中的乡道、村道建设进度实行月报制度。各乡镇应在每月初前将截止上月底的工程建设进度、资金到位报表以及其他有关情况等报县交通局。

第四章建设组织与管理

第十七条农村公路的建设用地、拆迁由乡镇人民政府或村民委员会负责,并按当地补偿标准给予补偿、补偿标准应当公开。

第十八条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的项目法人县道由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担任,乡道、村道由乡镇人民政府担任。项目法人对建设项目负总责。乡镇人民政府要选派事业心强、认真负责、作风清廉、工作能力强的人员担任项目法人代表,并选派精干人员组成项目管理班子,健全管理制度,对项目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

第十九条项目法人必须遵守国家规定的项目建设程序:

--编写项目建设方案设计;

--选择相关单位进行工程设计,并报县交通局评审;

--选择相关单位编写招标文件,并报县招投标中心审查;

--组织招标,并报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批准;

--管理施工;

--组织交工验收。

第二十条项目法人有责任、有义务履行下列职责:

--为施工做好现场准备工作,包括征地、拆迁,帮助施工单位安排驻地、施工场地、通水、通电等;

--筹集建设资金,发动群众备土,教育群众支持工程施工,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

--严格资金管理,按照合同约定及计量支付制度支付工程款;

--监督施工单位履行施工合同,督促施工单位按照工期、质量、安全要求进行施工;

--处理合同纠纷,帮助施工单位解决突发问题和困难;

--及时报送各种报表及工程信息;

--接受行业主管部门的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其他与项目相关的事宜。

第二十一条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符合法定招标条件的,要依法进行招标。

含群众集资、农民投劳或扶贫资金的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以及未达到法定招标条件的项目,可以不进行招标。

不招标的项目应按照询价招标程序和内容进入县招投标中心进行询价招标,必须签订《施工合同》、《廉政合同》、《安全合同》。

第二十二条农村公路中的乡道、村道建设项目的招标由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对于规模较大、技术复杂的项目以及大中桥要单独招标,其他项目可以在同一乡镇范围内多个项目一并招标。

第二十三条县政府招投标中心对乡镇政府的招标(询价招标)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招标前应将招标(询价招标)文件和组织方式送交县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审查,未经审查的项目不得招标(询价招标);招标(询价招标)后,应将招标(询价招标)过程和结果报县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批准,未经批准的不得与中标单位签订施工合同。

招标(询价招标)结果应当在当地进行公示。

招投标(询价招标)项目对中标候选单位考察过程中要求其出具项目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的花名册及身份证复印件,投入机械的发动机或原始编号,以确保人员和机械到位,防止出现工程转包等行为的产生,在定标后项目法人应严格对中标单位施工过程的进行管理。

第二十四条沥青(水泥)路面、桥梁等工程,要选择具有国家规定资质的专业队伍施工。路基改建和公路附属工程在保证工程质量的条件下,可以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组织当地农民参与施工。

第二十五条列入年度建设计划的农村公路中的乡道、村道建设项目,完成相应准备工作,报县交通局办理施工许可,方可开工建设。中型以上桥梁应当依法办理施工许可,方可开工建设。

第五章资金管理

第二十六条本县农村公路建设逐步实行政府投入为主、农村社区为辅、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等多渠道筹资机制。

第二十七条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列入政府的财政预算。县政府、乡镇人民政府的可用资金应尽可能多投入农村公路建设。

第二十八条政府鼓励农村公路沿线受益单位捐资农村公路建设;鼓励利用路边资源开发权、绿化权等方式筹集社会资金投资农村公路建设,鼓励企业和个人捐款用于农村公路建设。

第二十九条农村公路建设不得损害农民利益,不得采用强制手段向单位和个人集资,不得强行让农民出工、备料。

第三十条中央政府和省政府对农村公路建设的补助资金要全部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工程项目,并严格执行国家对农村公路补助资金使用的有关规定,不得从中提取咨询、审查、管理、监督等费用。

农村公路建设工程要依法纳税,所征收的税费作为县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专项资金使用。

第三十一条县交通局管理由交通部门补助的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县财政局管理由国家财政补助的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各乡镇自筹的农村公路建设资金要存入县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的专户,由财政局会交通局、项目法人共同监督,经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批准后方能使用。各类资金必须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专款专用,并按工程进度,计量支付。

地方建设资金不到位的项目不得开工建设。

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使用要接受审计、财政和上级财务部门的审计监督。

任何单位、组织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农村公路建设资金。

第三十二条项目法人要将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使用情况,向沿线乡镇、村定期进行公示,加强资金使用的社会监督。

第六章质量管理

第三十三条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实行“政府监督、法人负责、企业自检、社会监理”的四级质量保证体系。

第三十四条农村公路中乡道、村道建设工程质量的“政府监督”,在县交通基本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的指导下执行,并负“政府监督”的责任。其具体职责是:

--监督项目法人履行公路建设程序;

--监督、检查项目法人是否建立了质量责任制和质量事故追究制度;

--监督项目法人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是否按规定对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进行管理,抽查施工单位是否按合同规定的人员、设备进场;

--监督项目法人是否聘任了监理,监理合同是否规范,监理合同是否得到正确履行;

--监督监理人员是否认真履行职务,检查监理工作开展情况;

--抽查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施工质量,对发现问题发出整改通知,并跟踪检查,直至消除问题。

第三十五条项目法人对农村公路的建设质量负总责。其具体职责是:

--建立健全项目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并保证体系有效运转;

--建立质量责任制和质量事故追究制度,并认真执行;

--审查施工单位的施工方案,监督施工单位按国家规范和合同约定组织施工;

--监督施工单位按规定对进场材料、施工质量进行检测,施工单位是否按规定进行工序间的交验收。

--监督监理人员按监理规范和监理合同的要求进行监理,监理人员工作是否认真,是否正确履行监理职能;

--配合交通部门对工程质量进行抽检,督促施工单位对发现问题进行整改;

--及时上报质量事故,不得瞒报,并配合有关部门对质量事故进行调查、处理。

第三十六条县交通局要选聘有经验的公路建设人员,经培训后,派往各乡镇,以乡镇为单位对乡村公路打捆监理。监理人员由县交通局管理,检测设备由县交通公路部门提供。监理费用有项目法人单位承担。

第三十七条农村公路及公路上的桥涵等辅助设施建设工程要设定质量缺陷责任期和质量保证金。质量缺陷责任期为一年,质量保证金为工程合同价的5%。质量保证金由施工单位缴纳,待工程验收合格后,全额返还给缴纳单位。

第三十八条农村公路施工现场应设立工程质量主要措施告示牌,以便社会监督和质量问题的举报。

第七章工程验收

第三十九条农村公路施工结束后,施工单位应立即提出书面申请,请求项目法人进行验收。项目法人接到施工单位的报告后,应立即开展项目验收的准备工作,分别报请市、县交通主管部门组织验收。

农村公路施工结束,未经验收者,不得投入使用。投入使用造成的损失,有施工单位承担。施工单位已经提出申请,项目法人在规定的时间内未进行验收,应按合同规定,给施工单位经济补偿。

第四十条农村公路实现一次验收,即交、竣工验收合并进行,验收经费由项目法人承担。

第四十一条农村公路中乡、村道路的验收由县交通主管部门组织,项目法人负责具体事务;农村公路上的中型以上桥梁由市交通局组织验收。

第四十二条农村公路可以以乡镇为单位多个工程一起验收,农村公路上的中型以上桥梁应单独验收。

第四十三条农村公路的验收要按国家规定的办法、程序、内容、格式进行。

第四十四条农村公路建设项目验收不合格者,按合同规定由施工单位无偿消除病害,直到合格为止;项目法人认为合格后,可申请管理部门再次验收,如仍不合格,应移交纪检部门或司法部门进行立案调查,发现问题,严肃处理。验收合格者,项目法人应监督施工单位在缺陷责任期内切实负起责任,及时消除病害。

第八章责任追究与考核奖励

第四十五条违反本办法规定,在筹集农村公路建设资金过程中,强制向单位和个人集资,强迫农民出工、备料的,对责任单位进行通报批评,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对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六条违反本办法规定,农村公路地方建设资金不按时到位或者截留、挤占和挪用建设资金的,对责任单位进行通报批评,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停止资金拨付,对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七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擅自降低征地补偿标准,拖欠工程款、征地拆迁款和农民工工资的,对责任单位进行通报批评,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对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八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未经验收或者质量鉴定不合格即开放交通的,责令停止使用,限期改正。

第四十九条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发生质量和安全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拖延报告期限的,对责任单位给予警告,对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条县人民政府对农村公路建设计划执行情况、工程质量、资金使用情况、廉政建设和安全生产情况等方面进行考核,作为奖励依据。

第五十一条对在农村公路建设捐款的单位和个人,各级人民政府可以以赠匾、颁发证书、立功德碑、媒体公告等方式进行表彰;对考核结果纳入县年度综合考评范围,较好的乡、镇人民政府予以表彰奖励,并优先安排计划项目;对考核结果较差的乡镇予以通报批评,暂缓或者取消计划项目的安排;对在农村公路建设中不作为的责任人予以戒免。

第九章附则

第五十二条本办法由县交通局负责解释。

公路专项规划篇9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省第八次党代会和市委二届七次全会精神,准确把握国内外经济格局的新变化,立足县情和发展新要求,围绕“基础立县、产业强县、开放活县、文化兴县、固边稳县”战略,努力建设“绿色西盟、生态家园、活力佤山、和谐边陲”,充分凝聚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智慧,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以实现西盟大发展、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为目标,研究制定“十二五”时期西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

二、编制原则

科学发展原则。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要求,探索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城乡、区域之间协调发展的新路子,突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城乡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维护民族团结、巩固边疆稳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形成区域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等战略重点,为实现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西盟打下坚实基础。

指导性和操作性原则。规划既要对“十二五”期间的国际国内发展环境和西盟的发展阶段作出科学的分析和判断,提出发展战略和目标,又要以发展战略为指导,研究提出一批关系全局、意义深远、带动作用强的重大工程和建设项目。规划内容和发展目标,要落实到项目、落实到年度、落实到各部门的具体工作。要建立规划实施和监督检查的评价机制,努力使规划成为贴近人民、具有指导性、操作性、实施性和约束力的规划,成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行动纲领。

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原则。在坚持统筹兼顾,推进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重点,围绕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强对影响全县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的研究,抓住西盟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和突出矛盾。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办大事。“十二五”规划编制要尽量减少行业发展等由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内容,充实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内容;要突出有限目标和重点任务,提高针对性、方案性。

公众参与原则。进一步提高规划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扩大化规划编制过程的社会参与度,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使规划编制的过程成为改革的过程、广泛凝聚社会各界智慧的过程和重大问题形成共识的过程。使“十二五”规划真正成为体现政府要求、反映人民呼声的规划。

规范程序原则。在编制程序上,按照前期工作、立项、起草、征求意见、衔接、论证、批准、公布等程序,建立和完善规范化的公示制度、衔接制度、论证制度、公布制度和评估、修订制度。

三、主要任务

(一)深化重大问题研究

各单位、各部门要结合实际,确定一批重点课题,重点加强对“十二五”时期发展环境、思路目标、结构调整、产业发展、城乡、区域、科技文化、改革开放、人民生活、资源环境等重大问题的前瞻研究,理清长远发展思路。提出规划的基本思路,明确本部门、本领域“十二五”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县发展和改革局结合西盟实际,研究提出我县重大的前期研究课题《目录》,以及开展重大问题研究的具体要求和意见。

(二)编制总体规划

编制好总体规划,切实增强行动纲领的功能,确立总体规划在各类规划中的“龙头”地位。总体规划要突出特色,明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发展战略目标、战略任务、战略布局、支柱产业、优势产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重大建设工程和重点项目布局,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政策、措施等。总体规划由县“十二五”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起草,各有关单位和部门要提出涉及本单位和部门、本领域的发展思路、任务、目标和措施建议。

(三)编制专项规划

重点专项规划是总体规划在特定领域的延伸和具体化,是政府指导该领域发展,并决定该领域重大工程和安排政府投资的决策依据。做好专项规划就是基本建设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前期工作。各相关部门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规划的研究编制、衔接审查以及实施过程的监督评估上。编制专项规划,首先要界定政府编制规划的领域,主要是政府履行公共职责,以及需要政府扶持、调控和引导的领域。专项规划要增强针对性和操作性,要明确提出需要由政府组织实施的重大的项目安排。所提出的项目,要求达到可供政府决策的深度。重点专项规划由有关部门提出立项申请,由县发展和改革局审核平衡,报县人民政府确定后,由县发展和改革局组织各有关部门负责起草。其他专项规划由有关部门在其职责范围内组织编制。

四、进度安排

根据市政府的部署和我县实际,我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主要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0年3月底以前,由县人民政府组织,县发展和改革局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开展重大问题和规划思路研究,起草形成“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研究提出编制县级重点专项规划工作方案。

1.从西盟实际考虑,前期研究工作初步确定为2个研究课题及35个重点专项规划(见重大研究课题及重点专项规划编制目录),各有关部门及课题承担单位,应抽调专人成立课题调研小组,按课题要求深入开展工作,于2010年3月初提交研究报告,并由咨询委员会组织专题研究报告评审。

2.由规划办牵头,各综合部门参与,在汇总分析前期专题研究成果基础上,形成我县“十二五”发展基本思路。组织召开座谈会、专家咨询会等,听取单位、部门及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并与国家、省、市“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衔接。2010年3月底前,向县人民政府报送“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并准备好向县委规划建议起草汇报的有关材料。

3.提出编制县级重点专项工作方案,以基本思路为指导,部署专项规划的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从2010年4月初到县委“十二五”规划建议出台前,主要是配合县委建议起草,继续深化重大专题研究,组织开展规划纲要的研究工作,明确目标要求、基本原则、政策导向、战略重点等,形成规划纲要框架。组织部门研究提出纳入规划纲要的重要指标、重大工程和项目、重大改革和政策等。围绕纲要框架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开展调研,召开有关会议听取意见和建议。部署开展县级重点专项规划编制工作。

第三阶段:2010年县委“十二五”规划建议出台后,组织起草规划纲要草案,并做好向县委、县人大常委会、县人民政府、县政协汇报和县人大常委会审议等工作。

各部门按照全县的统一部署和时间安排,适度超前部署规划编制各项工作。

1.2010年7—8月,集中力量完成“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初稿。

2.2010年9—12月,对“十二五”规划纲要进行广泛征求意见,不断修改、完善,由咨询委员会组织评估后,报县委、县人民政府审查。

3.2010年6—12月,编制重点专项规划。

4.2011年1—3月,进一步做好总体规划、重点专项规划、各行业规划修改完善和衔接工作,总体规划经县委、县人民政府审定后,提交县人代会审议,通过后向社会公布实施。重点专项规划、各行业规划组织专家评审后,按规划编制程序上报审批实施。

5.2011年4月进行“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总结。

五、工作要求

公路专项规划篇10

第二条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以下简称建设资金)是指用于纳入中央或地方投资计划的县际及通乡通村公路建设或改造的全部资金,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拨款、交通规费、银行贷款等各种来源的资金。

第三条建设资金使用必须严格遵循专款专用、讲究效益原则.

第四条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应建立健全建设资金使用监督管理制度,建设资金使用单位应建立健全资金使用内部控制制度和重大开支由领导集体研究决定制度,并自觉接受财政、审计、上级主管部门等政府部门和群众的监督。

第五条本办法适用于管理和使用建设资金的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管理单位(以下简称管理单位)、项目建设单位(含项目业主,以下简称建设单位)。

第二章建设资金的使用管理

第六条建设资金实行分级负责、分级监督管理方式。交通部负责指导监督全国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使用管理工作,各省(市、区)交通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建设资金的使用监管工作,建设单位负责按规定使用建设资金,采取“一级管一级”的分级负责、分级监督管理方式。

第七条建设资金必须用于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管理单位要做到专项管理、专项核算、专项拨付;建设单位要做到专户存储、专项核算,专款专用。

第八条管理、使用建设资金的单位,应设置财会部门,由具有从业资格的专职或兼职财会人员管理建设资金。

第九条建设资金的一切收付,必须通过财会部门进行。

第十条建设单位在使用建设资金前,应根据本办法和国家、上级主管单位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单位的建设资金使用监督管理制度。

第十一条管理单位应根据项目投资计划和年度预算,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严格按工程进度和对各类资金的到位规定及时划拨建设资金。

第十二条管理单位遇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得划拨建设资金:

(一)计划外工程;

(二)超过批复工程概预算;

(三)擅自改变建设标准的;

(四)工程质量有重大缺陷未达到整改要求的。

第十三条对于使用管理上有特殊要求的建设资金,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其中:

(一)中央专项资金只能由建设单位按规定支付农村公路建设款,其他任何单位、组织和个人都不能从中提取管理费用。

(二)国债资金按照国家关于国债资金使用管理规定执行;

(三)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不得拖欠农民工工资和农民的征地拆迁费。

第十四条建设单位支付建设资金时,必须符合下列程序:

(一)有关业务部门审核。工程、计划等业务部门应根据有关合同、协议对结算凭证(发票、收据、工程价款结算单等)进行审核,并签署意见。

实行工程监理制的项目,其工程价款结算单必须经监理工程师审查签字同意后再交给业务部门审核。

(二)财务部门审核。财务部门应根据有关规定和合同、协议,对有关业务部门审核同意支付的凭证的合法性、手续的完备性和金额的正确性进行审核,审核无误后签署同意支付意见。

(三)根据业务和财务部门的同意支付审核意见,单位领导或其授权人审核无误后签署同意支付意见。

(四)财务部门根据单位领导或其授权人的同意支付签批意见办理付款手续。

第十五条建设单位遇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单位领导不得签批同意、财务部门不得办理付款:

(一)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财经制度的;

(二)计划外工程;

(三)擅自改变建设工程项目和建设标准的;

(四)工程质量不合格的;

(五)实行工程监理制度的,工程价款结算单未经监理工程师签证同意的;

(六)不符合合同条款规定的;

(七)原始凭证不合法、手续不完备、支付审批程序不规范的。

第十六条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应实行工程质量保证金制度,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结算工程价款时,应按合同价的一定比例预留质保金;工程交工验收合格且缺陷责任期满后,按合同支付剩余质保金。

第十七条建设单位应严格控制支出,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努力降低造价。

第十八条建设单位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会计核算,编制报送财务会计报告。项目竣工后,应按规定及时编制竣工财务决算。

第三章建设资金的监督检查

第十九条对建设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实行单位自查与接受财政、审计等政府机关和上级主管单位的监督检查相结合的办法;通乡通村公路建设资金,实行财务公开,由建设单位定期向当地群众公布建设资金使用情况,对群众反映属实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第二十条交通主管部门对建设资金监督管理的主要职责:

(一)制定建设资金管理制度;

(二)审核、汇编、审批年度农村公路建设工程支出计划、预算和财务决算;

(三)合理安排及时划拨建设资金;

(四)监督管理建设项目工程概预算、年度投资计划和预算安排(包括年度计划、预算调整)、工程招投标、合同签订、财务决算、竣工验收;

(五)监督检查建设资金筹集、使用和管理,及时纠正违纪违规问题,对重大问题提出意见报上级交通主管部门;

(六)收集、汇总、报送建设资金管理信息,审核、编报农村公路建设工程投资效益的分析报告;

(七)督促建设单位及时编报工程财务决算,做好竣工验收准备工作。

第二十一条建设单位应对支付给施工单位的工程款的使用情况实施监督,确保已付工程款按合同约定满足工程需要。

第二十二条交通主管部门应对建设资金全过程监督检查,重点检查的内容包括:

(一)是否严格执行国家财经法规、制度和建设资金管理规定;

(二)工程项目是否有擅自改变建设规模和标准的问题;

(三)是否严格执行概预算管理规定,有无将建设资金用于计划外工程;

(四)筹集的资金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配套资金是否落实、到位是否及时;

(五)是否按合同规定拨付工程进度款,有无高估冒算,虚报冒领情况,工程预备费使用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六)是否按规定使用建设单位管理费、提留工程质量保证金,有无乱摊乱挤建设成本的问题。

(七)资金支付程序是否符合规定;

(八)财会机构是否建立健全,并配备相应的财会人员,各项原始记录、统计台账、凭证账册、会计核算、财务报告、内部制约制度等基础性工作是否健全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