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神经内科要掌握的理论知识十篇神经内科要掌握的理论知识十篇

神经内科要掌握的理论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26:31

神经内科要掌握的理论知识篇1

:㈠、学科特点就其研究范围来说,神经外科主要研究对象是中枢神经系统,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解剖复杂,加上人类大脑的机能的认识并不是十分清楚,而且病人的临床症状、体征千差万别,同种、同部位的疾病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不同的临床表现也可能是同一种或同一部位的疾病,这给神经外科疾病、特别是颅内神经外科疾病的诊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例如:对于昏迷的病人,可能是颅内疾病所致(如肿瘤、出血),也可能是颅外疾病所致(如水电解质紊乱、心血管疾病),其研究范围可能属于外科范围,也可能是属于内科疾病,因此,对于神经外科医生来说,面对有神经系统症状的病人,首要的问题是确定,是否属于本学科的研究范围。然后才考虑治疗方案。就其治疗方法上看,神经外科的手术治疗涉及大脑及其病灶,面对着人类目前还不十分清楚的、复杂结构的、而且又是生命中枢所在的大脑,神经外科医生在手术前必须决定,在什么部位、以何种方式进行手术,既达到治疗目的,又对大脑正常组织损伤最小的理想术式;在手术时,必须十分熟悉大脑的局部解剖,以娴熟的操作技巧,进行手术操作,才能做到既损伤小,又能达到手术治疗的目的,在手术后,采取何种有效的方法,促进病人的恢复,这一切,都对神经外科医生的理论水平及操作技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于颅脑损伤的病人来说,时间就是生命,这就要求神经外科医生临危不乱,对病人的病情进行快速、准确的分析判断,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抢救及治疗措施。因此,随时准备处理突发事件,也是神经外科的特点之一,而具备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也是神经外科医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㈡、实习方法由于神经外科属于专科性强的科室,实习同学进入科室后,面对各种神经外科的疾病,常常感到疾病复杂,手术操作难度大,从而产生畏难情绪,实习的收获却与所用的时间不能成正比。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的知识呢?怎样才能搞好神经外科的实习呢?这就需要同学们在实习前及实习中掌握有关神经外科的实习方法。首先,熟悉掌握有关的理论基础知识是本学科实习成功的关键。因此,在进入神经外科实习前,就应该复习中枢神经系统的解剖,入科后还应根据具体疾病的临床表现对照复习,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实现对疾病的正确认识。其次,要选择好自己实习的立足点,明确实习的重点。由于神经外科的专业性相对较强,要想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专科的水平是不可能的,因此,教员和专科医生热衷于研究的疾病并不一定是同学需要掌握的重点疾病,同学应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明确自己需要掌握重点内容,然后制订适合于自己的实习计划,而不应好高鹜远,片面追求专业性太强的有关知识和内容。第三,临床实习的目的是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临床,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应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对神经外科疾病,特别是神经外科急症疾病(如头皮外伤、各型颅脑损伤、脑疝等)的诊断、治疗方法以及临床工作程序等方面,这样才能及时正确地对病人的病情作出判断,从而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第四,不要只注重手术操作。在外科实习的同学,往往过分注重手术操作,片面强调手术的“大”、“难”、“新”,而忽视了对外科手术基本功的学习和训练,这种认识是不对的,对于实习同学来说,做手术的目的不仅是要求学会某个术式的操作方法,而是通过手术锻炼,掌握有关的基本技术和技能,如果没有熟练和扎实的外科手术基本功,是不可能做好外科手术的,这一点在神经外科显得尤为突出。总之,要想搞好神经外科的实习,需要掌握和运用好有关的理论知识,明确自己实习的内容和重点,需要练好有关外科手术的基本技能。

神经内科要掌握的理论知识篇2

神经病学是临床医学专业性较强的学科,不同于其他医学学科,内容相对抽象复杂,要求医学生抓住临床实践机会,培养和提高运用所学理论进行逻辑思维与临床实践的水平。

临床见习是医学生在完成理论课程学习后衔接基础理论与临床实习的桥梁,对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医患交流能力、临床技能、临床意识等具有重要的作用[1]。

神经内科临床见习在神经内科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向医生角色转变的必经历程。我围绕临床见习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和教学模式的改革,结合近几年神经内科临床见习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思考和体会。临床见习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是综合培养医学生临床实践技能与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阶段。

传统的临床技能培养模式以带教老师为中心,在查房时带教老师针对患者进行讲解,一般多无精心准备,讲解不系统;学生一味接受,不懂得融会贯通,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使其学习热情削弱。

1.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学生经过课堂学习,可能对神经病学理论知识了解清晰,但面对具体病人时,由于缺乏临床经验,不能全面系统地收集病史材料,遇到病情复杂的病人更无所适从。

因此,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应当注意引导学生实现从课堂思维方法向临床思维方法的转变,完成一个科学的临床思维过程。

我主要采取以下方法:(1)注重教学查房。在教学中,以患者主诉作为临床思维的切入点,教会他们如何分析,如何鉴别。

不能只停留在检查患者和更改医嘱的层面上,而应针对具体病人,从主诉、现病史讲起,结合专科检查结果综合分析,最后给出合理的诊断及治疗意见;(2)积极参与病例讨论。

鼓励学生参与病例讨论,引导学生运用神经病学理论知识解释并解决临床问题,这样有助于训练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3]。

2.改革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手段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脱离医院、脱离病人,则很难掌握诊断、治疗与预防的知识和技能。神经内科临床见习与其他课程相比,最大特点是直观性与复杂性并存。

现代临床实践教学需要运用多样的教学形式和手段来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先复习该堂临床见习课中要求的理论知识,带着理论知识观察相关疾病的临床表现,做到有的放矢。围绕常见病的典型病例,从问诊开始,由教师指导书写病例,组织讨论,启发学生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提出教学意见[2]。

在实习教学中采用以提问题为主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增强了对疾病的感性认识,在感性认识中加强了对该疾病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还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直观教具、电化教学和模拟临床实践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培养和发展了自我学习的意识及能力,使学生的知识横向、纵向地联系起来[4]。

3.突出临床基本功训练

3.1神经系统查体。

神经系统查体是神经内科临床见习的较重要内容之一,内容较为复杂繁多。实习生需要严格训练,使医学生熟练掌握临床各项基本技能。神经系统疾病总是先定位后定性,而定位的第一步就是规范正确的神经系统查体,这有时甚至能直接帮助医生确定诊断。教师手把手纠正错误,使实习生完全掌握后再独立操作,使学生树立信心,防止因过于紧张而造成操作失误。

3.2增强病历书写能力。

病历书写是临床医师必须掌握的基本功,病例书写过程是以往所学疾病理论知识的回放,也是临床搜集资料的归纳。每个患者都有特殊性,病例分析就是一份病例的精华,是病历书写的重中之重,是一个优秀医师的基本功,在对医学生临床思维培养中应加以重视。

4.教学总结和评估

神经内科要掌握的理论知识篇3

【关键词】规范化培训;临床教学;神经电生理;肌电图;康复;住院

医师肌电图是神经系统检查的延伸,是组织化学、生物化学及基因等检测仍无法取代的检查技术[1]。不仅神经内科医师需要掌握肌电图检查,康复科医师,特别是从事神经康复的医师,也应该将肌电图作为必备专业技能进行学习,从而更精准地评估神经肌肉疾病及肢体功能状态[2]。通过肌电图检查,康复医师能够判断神经损伤的性质、严重程度,还能了解损伤是处于急性期、进展期、慢性期还是恢复期,对于明确患者功能的状态、制定康复治疗计划、评估康复疗效及判断预后有着指导性的意义。作者从带教老师的角度,就康复医学住院医师培训肌电图中的带教体会与思考进行分析。

1康复医师肌电图培训现状

随着住院医师培训制度的建立与实施,肌电图在康复科住院医师培训计划中也逐步受到重视。我院于2004年开始进行康复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训大纲要求康复住院医师在第1年时必须在肌电图检查室轮转1个月,要求掌握神经传导速度测定、肌电图、诱发电位,并至少完成10个案例的检查和报告。2007年中国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制定的《中国专科医师(康复医学科)培训细则》要求康复住院医师在神经内外科轮转期间需要基本掌握肌电图,并在带教老师指导下完成4例患者的肌电图检查操作和做出报告[3]。2016年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学会中国康复组专科医师培训项目提出康复专科医师培训中的神经康复模块课程包含16个学时的电诊断课程与培训[4]。多数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对康复住院医师的培训大纲均要求康复住院医师掌握神经传导速度、针肌电图、体感诱发电位的方法与诊断[5]以及肌电图的分析[6]。虽然在培训大纲中对住院医师的培训既有时间的要求,也有工作量的要求,对具体技术也有详细而明确的规定,但实际培训中很难在较短时间内达到上述的预期效果,最终仍无法单独负责肌电图检查,甚至不具备解释检查结果的能力。

2肌电图带教中的难点

肌电图检查作为临床查体的延伸和补充,检查者需要在检查前了解病史及查体后初步确定检查方案,并在检查过程中根据已获得的检查结果调整后续检查方案。与其它辅助检查相比,该项检查更加灵活,非常依赖检查者的技术,对检查者的分析能力要求更高,因此,在培训过程中有一些难点。

2.1接受培训的时间短

我院康复住院医师培训大纲中计划了1个月的时间到肌电图室进行轮转学习,这对于学会肌电图并可单独操作是远远不够的。中国台湾对康复专科医师培养方案中要求学员在培训的第二年和第三年都分别需要进行不低于4个月的时间用于康复医学相关特殊检查的学习,包括肌电图和肌骨超声,必须每周1次单独负责肌电图检查[7]。与我院培训大纲中1个月的学习时间相比,中国台湾学员能够在更长的时间内接受肌电图的专科培养。采用连续2年分时段接受肌电图培训,学员有两次机会进行学习和巩固,可更牢固地掌握该项技术。

2.2基础知识要求高

肌电图是一门实践操作技术很强的评估诊断技术,检查者需要掌握神经和肌肉的解剖学知识[8],并在进行神经传导检查时熟悉周围神经和肌肉的位置,以便正确放置刺激和记录电极,得到准确的结果。对于针肌电图检查,肌肉的神经支配及表面解剖对于将针电极准确插入要采样的肌肉至关重要,否则有可能使结果有偏差甚至得到错误的结果。此外,掌握了神经和肌肉的大体解剖,对于神经损伤的定位也非常重要。除了解剖知识,该项检查还需要检查者了解神经和肌肉基本的生理病理学知识[8],才能理解和分析正常人及患者的各种检查结果。比如,检查者需要在了解神经传导的方式后才能根据神经传导检查结果判断神经损伤是轴突损害还是脱髓鞘改变。

2.3诊断思路特殊

肌电图对神经疾病的诊断与常规的临床诊断思路不同。首先要求检查者具备神经疾病的临床诊断思路,即定位定性诊断。定位诊断指在病史和体格检查的基础上初步判断患者病变的部位是周围性(肌肉、神经肌肉接头或周围神经)还是中枢性(脊髓或脑),或两者均受累,明确病变位于单侧还是双侧、腹侧还是背侧、近端为主还是远端为主等。定性诊断指依据病史、症状发生的时间、快慢等推测病变的性质。其次,在神经疾病的临床诊断思路基础上,学员需要掌握肌电图特有的分析思路才能对患者进行诊断。如根据运动传导的潜伏期、传导速度、波幅的变化可以判断患者神经损伤是脱髓鞘改变还是轴突损害,通过失去神经支配的肌肉分布范围可以判断受累神经的范围是远端还是近端、是单根神经损伤还是神经丛或神经根的损伤等。这一过程是肌电图分析的重点与难点,需要检查者在检查过程中,一边操作一边分析,根据检查情况灵活选择需要检查的神经和肌肉,为明确诊断提供更可靠客观的依据。

3培养建议

基于以上带教过程中的难点,根据多年的带教经验,作者就康复住院医师肌电图带教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增加轮转时间

目前国内大多数康复住院医师培训计划中肌电图轮转时间偏短,且要求住院医师能够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一定数量的患者的检查。肌电图技术操作性强,对检查者要求较高,在短时间内掌握具体的检查过程难度很大。而且,对于康复科医生而言,能够读懂肌电图的报告的意义大于学会具体的操作技术[9]。因此,建议增加轮转时间,便于培养学员熟悉该技术的诊断原理和思路[10]。可采取多次轮转的方式进行强化,如:第一次轮转掌握神经传导速度的原理与分析,第二次轮转掌握针肌电图的原理与分析,第三次轮转要求掌握整份肌电图报告的结果分析和解读。根据以往的带教经验,经过多次学习的学员较单次轮转的学员对肌电图的诊断原理理解更深刻,对检查结果的分析和解读更全面。

3.2强化基础知识

在肌电图带教过程中,带教老师需要加强培养学员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包括神经肌肉的解剖、神经生理病理过程、肌电图检查的原理。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学员才能了解肌电图是如何对神经疾病做出定位定性诊断的。如果要掌握操作技术,学员还需要掌握神经和肌肉的体表解剖,才能在检查过程中准确找到神经和肌肉的体表定位进行刺激或记录。作为康复医生,还要注意结合肌电图检查结果对患者的功能进行评估,进而制定适合患者的康复治疗计划,并对神经疾病的预后进行判断。

3.3培养诊断思路

除了基础知识的强化,在肌电图的带教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员的临床诊断思维。肌电图的异常通常提示神经功能的潜在问题。根据肌电图检查结果中的异常结果,结合病史和体格检查做出定性定位的诊断,是肌电图的难点。由于案例教学法可提高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11],带教老师可结合病例对检查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和讲解,让学员明白肌电图是如何诊断神经疾病的[12]。例如,在带教过程中讲解神经传导速度测定中判断神经损伤是脱髓鞘还是轴索损害的依据,分析针肌电图中失神经电位的意义,综合分析每一个异常的检查指标,得出最后的结论。这个分析讲解过程需要反复多次进行,逐步让学员明白诊断的思路,从而提升分析报告的能力。

3.4注重考核

在培养的过程中,定期的考核有利于带教老师了解学员对肌电图的掌握情况。考核方式可多样化,包括理论笔试、口试、实践操作等多种形式。在日常带教中,可选取典型的病种,给学员布置若干与该病种相关的问题,让学员在1~2天的时间对这些问题进行学习,再进行口头考核,这种方式可转变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为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督促学员尽快掌握相关知识,并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13]。在轮转结束时,对学员进行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试,检验学员的学习效果。

3.5其它注意事项

肌电图学习以2~3人组成的学习小组进行学习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带教,便于学员进行讨论、互相操作的训练。肌电图的带教过程也要注意对学员进行用电知识的安全教育。该项检查为有创检查,因此要加强院感知识的宣教,避免出现交叉感染和院内感染。此外,该检查需要暴露患者,需要强化患者隐私保护的意识。综上所述,肌电图是康复住院医师培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肌电图带教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难点。在带教过程中,带教老师要注意强化学员的基础知识,培养诊断思路,在有限的轮转时间内激发学员的主观能动性,严格考核,以期能够结合病例分析和解释肌电图报告。做好肌电图的临床带教,对于培养高层次的神经康复住院医师,提高康复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3]《医学信息手术学分册》编辑部.中国专科医师(康复医学科)培训细则[J].医学信息,2007,20(4):382-384.

[4]敖丽娟.iSpRm中国康复专科医生培训项目简介[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6,31(8):840-840.

[5]张凤仁,纪树荣,张皓.康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3,19(3):298-300.

[6]姜从玉,胡永善,吴毅,等.上海康复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中的思考[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7(6):557-559.

[7]万春晓,连倚南,毕胜.台湾康复医学专科医师培养考核及对大陆的启示[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8,28(4):73-74.

[8]张卫红,张晶瑜.将临床肌电图检查引入理论教学的研究[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5,36(3):233-234.

[9]靳娇婷,胡芳芳,党静霞.多模式教学在临床肌电图教学中的应用[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6,3(11):89-90.

[11]付晶,李春芳,李雪兰.案例教学法在妇产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8,26(2):351-354.

神经内科要掌握的理论知识篇4

【关键词】脑血管造影;脑血管疾病;临床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0-0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城市人口第一位致死病因,20世纪80年代完成的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显示,我国城乡脑卒中年发病率平均为200/10万,病死率约为l30/10万,患病率为(400~700)/10万。依此推算,全国每年脑卒中新发病例约达250万例,每年死于脑血管病者超过150万例,脑卒中生存者600~700万例;其发病率和病死率与世界各国相比均位居前列。故加强临床教学中的脑血管解剖知识的讲授,对提高学生在脑血管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有非常大的帮助,以便有利于他们将来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患者。

医学临床教学过程中必要的示教和病例分析虽有利于学生快速掌握理论和实践知识,但真正掌握脑血管疾病的诊治,则需要一个漫长的实践过程。且脑血管疾病均以脑血管解剖、头颅影像学等学科为基础,具有高度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我们总结既往脑血管疾病的教学经验,发现学生不能熟练掌握脑血管疾病的根本原因在于不能很好地掌握脑血管解剖。因此,如何找到一种方法,使学生直观、快速地了解并掌握全脑血管的分布,这是提高脑血管疾病教学质量的关键。而从事神经病学临床教学的教师除了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采取适合本专业特点的教学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临床学习思维习惯及处理临床问题的能力。全脑血管造影术作为评估脑血管情况的金标准,可以实时地动态显示全脑血管,是一种直观、快速了解并掌握脑血管分布的良好方法。故把该技术应用到脑血管疾病的教学中,对提高学生对脑血管疾病的掌握程度有非常大的帮助。

神经内科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特点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无论儿童、青年或是中老年均可发病,急性起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及并发症多等特点。目前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仍依据突然发生的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偏盲,昏迷及大小便失禁等临床表现,结合影像学诊断明确诊断,同时积极寻找病因,给予病因诊治及合理的二级预防。但是由于脑血管及大脑脊髓解剖较为复杂,受累的血管及损伤的部位不同,产生的临床表现不尽相同,而神经内科诊断又有区别于其他专业,分为定性诊断及定位诊断,熟练掌握大脑的解剖及脑血管的供血分布范围及颅内静脉窦的回流是脑血管疾病定位诊断的基础。目前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评估不仅要明确梗死灶的部位,更要评估颈颅血管甚至全身动脉的情况,为个体化的二级预防提供依据。尤其对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更应该明确动脉硬化部位及程度。评价颈颅血管的检查包括无创检查及有创检查,无创检查包括颈部动脉彩色多普勒,颈颅mRa和Cta的检查,而有创检查为DSa主动脉弓上及全脑血管造影。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仅能探测到颈动脉、椎动脉及锁骨下动脉颅外段的病变,且椎动脉开口处较深,容易漏诊,颈颅mRa和Cta的检查依赖于计算机后处理,对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诊断存在假阳性,且不能动态显影,无法进行侧枝循环的评估。尽管DSa脑血管造影为有创检查,但仍为评价动脉病变的金标准,同时为颈动脉及颅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提供准确的依据。

神经内科缺血性脑血管病教学的困境

由于神经解剖的复杂性,基础解剖教学中本科学生大多不能熟练掌握,在理论教学中本科学生对脑血管疾病的认识及理解不充分,故临床教学中本科学生亦不能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无法熟练掌握脑血管疾病及神经科其他疾病的诊治,而且容易使学生对神经科的学习失去兴趣。其次,尽管临床教师在教学查房中进行病例分析,教授脑血管解剖的知识,但学生看到的仅仅是静态的,局部的脑血管解剖,不能整体的、动态的认识供应大脑的血管解剖,更不用说动脉狭窄或闭塞后侧枝循环的代偿情况了。而DSa主动脉弓上及全脑血管造影为动态,整体的影像学资料,有助于学生掌握颈颅的血管走行及供血范围,对粥样动脉硬化病变的形态特点、颅内基底动脉环及侧枝循环有直观,整体、动态的认识。能够使学生了解脑血管病的病因、危险因素、发病机制、流行病学特点和脑动脉粥样硬化的部位及特点,充分了解脑血管病的临床表现、自然病程和预后。是学生掌握脑血管疾病的定位及定性诊断的最好的手段。

DSa脑血管造影的特点

脑血管造影是90年代以来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一种崭新的X线检查新技术,一般通过右股动脉放置一动脉鞘,通过该动脉鞘管选用不同导管,在导丝引导下,选进所要显示动脉,注入含碘造影剂。造影剂所经过的血管轨迹连续摄片,通过电子计算机辅助成像为脑血管数字减影造影(DSa)。DSa不但能清楚地显示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颅内大血管及大脑半球的血管及颅内静脉回流的图像,还可测定动脉的血流量,所以,已被应用于脑血管病检查,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可清楚地显示动脉管腔狭窄、闭塞、侧支循环建立情况等,对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可进一步查明导致出血的病因,如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瘘等。是一种直观、快速了解并掌握脑血管分布的良好方法。故把该技术应用到脑血管疾病的教学中,对提高学生对脑血管疾病的掌握程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DSa脑血管造影在脑血管疾病教学中的优势

1.教学的灵活。将DSa脑血管造影实时观摩进行教学最明显的优点是可以按照事前设定的教学进度表安排教学。亦可灵活安排教学实践时间和实践人员。DSa脑血管造影实时观摩可以通过反复播放造影的动态图像,反复刺激学生的视觉,增强学生对脑血管解剖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提高他们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兴趣,最终将课堂教学提高了一个层次。

2.教学真实、可重复性。DSa脑血管造影通过不断重复播放不同临床病例的血管造影动态图像,学生经过不断实时观摩讲解,可有效提高对脑血管疾病的认识,同时观摩脑血管造影手术,可以有效激发学生钻研神经内科的兴趣。

3.教与学的同步性。DSa脑血管造影术在操作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需要,结合头颅Ct及mRi影像学资料,针对性讲解和引导学生思考及讨论,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重点讲解临床上容易发生误诊及并发症的节点。

4.增进教学效果。手术操作往往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因此DSa脑血管造影术及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有利于教学的参与。同时通过观摩DSa脑血管造影术及颈动脉支架植入术,讲解者可以实时讲解操作操作时对病变的部位,病变的性质及所需的介入器材,如保护伞的形状,意义及不同类型保护伞的特点,支架的类型及不同支架的特点等,这样,学生可以发现掌握目前介入的新知识,新进展,开阔了视野,对今后从事神经内科打下较好的基础。

DSa脑血管造影的实际应用

随着脑血管病的发病率的增高和科学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展DSa脑血管造影术,已经成为评价颈颅血管病变的主要手段,同时可对大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病变进行支架置入术解除狭窄,覆盖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减少栓子脱落,从而预防再发脑梗死。同时可对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出血性疾病进行介入栓塞术,防治再出血。

实时观摩DSa脑血管造影术的局限性

DSa脑血管造影术是有创检查,需要在DSa机下操作,手术要求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在手术室操作间实时观摩手术会增加手术患者并发感染的机会,另外易会使病人产生紧张情绪。故学生的观摩人数只能分批次进行。但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手术室配备摄像监视系统及远程传输设备,在示教室开展集体观摩讲解脑血管造影术将更有助于教学,开展学生自由讨论,现场答疑解惑,活跃课堂氛围,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脑血管疾病的教学难点在于脑血管解剖,实时观摩DSa脑血管造影术为脑血管病的学习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思路和途径,既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神经病学的兴趣,最终提升了教学质量。我们要在正确认识神经病学临床实践特点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优势,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但临床教学的老师一定要适应神经内科技术的发展需要,要及时和充分准备应对科技发展带给神经内科的临床教学带来的新挑战。

参考文献

[1]刘新峰,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第一版.

[2]吕金星,王亮良,黄玉华,丁翔,臧晋,严春寅.计算机模拟系统在腔内泌尿外科教学中的运用.教育教学论坛,2014,29(7):248-249.

[3]李强,许奕,方亦斌,黄清海,吴曦,杨志刚,赵瑞,刘建民.虚拟实际技术在经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培训中的应用.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3,10:1053-1056.

神经内科要掌握的理论知识篇5

精神科护理学作为高职护理的一门专业课程,客观上精神科护理学的学习内容繁多,理论知识较难,实践技能较多,对高职学生来说一直被认为是比较枯燥、难以理解的一门课程;主观上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知识参差不齐,上课时容易分心,学习的主动性相对较差。鉴于此,一方面,教师应以学生为本,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己任,将最新的职教理念贯穿在教学过程当中;另一方面,教师应将课堂理论知识的传导与学生的就业和实践技能的提高有机融合,从不同的角度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努力做好后进生的补差工作,针对不同的学生主体因材施教。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对本门课程的兴趣,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学好精神科护理学的首要因素。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基于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精神科护理学的学科特点,我们曾采用多种各具特色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远优于传统教学方法。

一、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所有层面的教学中已屡见不鲜,是目前教师和学生都较为接受的一种教学手段。精神科护理学中一些较为枯燥难理解的知识,我们可以通过影像、图片等资料展示出来,以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例如,精神科护理学中最基础的知识是精神疾病常见症状,但这些症状相对来说很多、很杂,同时也很难记忆,是本课程学习难点之一,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的特性来加强学习。一是可以提供具有典型精神疾病症状患者的图片,加深学生的印象,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二是可以提供专门的教学视频,通过专业的教学影像资料,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专业知识和掌握复杂繁多的精神疾病常见症状。现代记忆研究表明,人类记忆以图片的形式存储更加快捷长久,在平常的教学中,可以利用这个特点制作较为生动的ppt,通过区别于课本黑白文字的彩色图片背景和文字作为学生记忆点,由ppt串连起相关知识,以点带面加强记忆,激发学生热情,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不再当总是记笔记的“低头族”。通过ppt的辅助,让学生不再仅仅拘泥于课本文字,真正做到理解知识进而掌握知识。甚至课后回忆起ppt的内容便能将整堂课的内容联系起来,自己将课程重难点记录下来。

实践证明,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教学内容变得直观有趣,最重要的是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切合课堂实际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有效的提高了教学质量和课堂的感染力。

二、案例教学法

精神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课之一,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是各种常见精神疾病的护理。因此,精神科护理学教师必须认识到理论联系实际的必要性。职业院校的主旨就是将学校所学专业知识转化为职业技能运用到工作中去。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不可能做到让学生真正的面对精神疾病患者来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那么我们就可以提供各种精神疾病案例来教授、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各种精神疾病的常用护理措施。例如在讲到精神疾病中最重要的一种类型精神分裂症时,我们可以提供一个相应的案例帮助学生掌握精神分裂症常用的护理措施。案主,男,42岁,半年前发现邻居常“话里有话”,内容涉及患者的隐私,怀疑自己的房间被人录音摄像。三个月前发现自己的脑子里出现一个自称“国家安全部少校”的人同自己讲话,声称他已成为全国一号嫌犯,正在对他实施全面监控。半个月前,患者多次走访政府各个部门,要求“澄清事实”,“洗脱罪名”。并计划给世界各大报纸写信,申诉自己受人迫害的经过。通过分析此案例,找出此患者身上具备的所有症状,根据症状找出适应于此患者的护理措施有哪些,达到教学的目的。

这种教学方法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加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能力。案例教学法在课程中的应用,充分发挥了它的启发性、实践性,开发了学生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情景教学法

精神科护理学是探讨研究人类异常精神活动与行为的护理、保健、康复的综合性应用性科学。现代护理学提倡以人为本,而精神科护理学也从原始的封闭式管理向科学的半开放式管理、开放式管理转变;从单纯护理患者的躯体问题扩展至关心和处理患者的躯体、心理和社会问题。通过情景设置,能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相关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例如学习到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时,可以设置教学情景,由老师扮演一位抑郁症的患者去医院就诊,学生扮演护士,在这个仿真的情景里让学生学习和掌握怎么去做一名合格的精神科护士。

情景教学法通过教师的组织、学生的演练,在仿真提炼、愉悦宽松的场景中达到教学目标,既锻炼了学生的临场应变、实景操作的能力,又活跃了教学气氛,提高了教学的感染力。这种教学方式的运用既满足了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培养的需求,也体现了其方便、有效、经济的特点,能充分满足教学的需求。

四、互动讨论式教学法

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理论知识,我们要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方法,广泛采用互动讨论的教学方法。21世纪人们对“精神”“心理”等词语不再陌生,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与教学知识相关的心理小测试,先让学生们自己作答,然后再在课堂进行讨论。在讲课时不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或让学生发问老师回答,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课堂生动活泼。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多采用讨论法,学生通过讨论,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展开学习,让所有的人都能参与到明确的集体任务中,强调集体性任务,强调教师放权给学生。合作学习的关键在于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共同负责,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

五、比较归纳法

精神科护理学包含的精神疾病种类繁多,《国际疾病分类》(iCD-10)将常见精神疾病分为十大种类,每一大类又分为若干小类。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总结和发现,总结各种类型的相同和不同点,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学习精神分裂症时,精神分裂症分为偏执型、青春型、紧张型、单纯型这几种常见类型。我们可以通过列表比较归纳,找出这四种类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加深学生的记忆,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记忆表格相对于纯文字更为简单具体,避免了学生为了记住知识点“记死书死记书”。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使用比较归纳的方法,自己动手,加深理解,增强记忆,辨别是非,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六、参观教学法

护士是为各种疾病的患者提供服务的一个职业。在每一个护士走向工作岗位之前都会去医院进行为期一年的实习,而且在学习专科课程的同时也会安排去医院进行各门课程的见习。精神科护理学的学习也是为了帮助护理专业的学生成为一名合格护士的一部分,现代护理模式已经转变,精神科护理的重点也在发生着变化,精神科护士通过对各种精神疾病知识的掌握,运用现代护理学的理论和专业技能,为护理对象提供更多的关怀,帮助精神科患者发挥最大潜能,使身心处于良好的健康状态。在精神科护理学教学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也应该安排一定的见习课程,让学生深入医院,更具体的观察精神疾病患者,以及体验作为一名精神科护士的职责。我国目前的现状是精神疾病医院以及医护人员相对较少,医护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可能面对的问题更多更复杂,精神疾病医院中还需要处理各种突发事件。例如常见精神疾病患者急危状态该怎么护理。学生在去医院见习的过程中可以请教有经验的医生护士,学习一些更为具体有用的临床经验,而不再拘泥于课本知识。

七、网络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的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络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随着网络的发展新兴的教学方法应运而生,微课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法,甚至建立个人微信公众平台借助智能手机随时随地的解决学生问题都是网路教学的优势所在。

“微课”是指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技能等单一教学任务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具有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和教学时间短的特点。我们可以将教学中学生普遍认为的重难点制作成一个个的微信多媒体课程,通过校园网放到网上,让每位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以外的时间更加高效的学习。

翻转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例如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类精神疾病神经症,常见的分为恐怖症、焦虑症、强迫症、神经衰弱这几类。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提前布置学生自己预习,查阅资料,在课堂上实行翻转,学生提问,老师回答。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内的宝贵时间,学生能够更专注于主动的基于项目的学习,共同研究解决本地化或全球化的挑战以及其他现实世界面临的问题,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信息,这些信息需要学生在课后完成自主学习,他们可以看视频讲座、阅读功能增强的电子书,还能在网络上与别的同学讨论,能在任何时候去查阅需要的材料。真正做到老师讲授的知识是学生想学的内容。

神经内科要掌握的理论知识篇6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安全工程

中图分类号:F2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3-0135-02

一、研究背景

中国政府历来重视煤矿安全工作,2006年国务院专门会议讨论瓦斯治理问题,加之煤矿安全的严峻形势以及安全欠账的实际情况,近几年数次拨专款投入煤矿安全(每年约30亿元),各地方政府也积极响应,配套相应的资金,这些措施都会直接推动煤矿安全工作的发展。另外,《安全生产法》及其行政追究制度等的颁布与实施,也迫使各级政府及企业领导进一步重视安全工作。还有企业领导自身的觉悟及认识的提高,必将进一步推动煤矿安全工作的发展。鉴于国家对煤炭生产企业安全重视,因此,如何培养高素质、具有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安全技术与管理人才,如何将煤炭进行过程中事故率降到发达国家水平,加强煤矿安全与管理人才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是十分迫切的,加强煤矿安全人才的培养,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促进中国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同时对中国煤炭工业安全生产和经济可持续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二、培养目标

培养满足新时期煤矿安全生产的需求,具有良好的基础理论、实践技能、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安全工程系统理论,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开拓创新意识以及结合生产实际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在煤矿从事工程设计与施工、科技开发与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与团队精神、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的本科工程型创新人才[1~2]。

三、培养标准

1.掌握相关的自然科学和工程理论基础知识。(1)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具有社会责任感;经济、管理、法律、英语等方面的基础知识。(2)理论基础知识。掌握并能应用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知识;掌握安全工程所需要的工程力学、流体力学以及工程热力学等深厚的力学基础知识;熟练应用计算机软件、高级编程语言等现代工具与及相关信息技术;掌握电工、电子等相关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地质学基础理论及工程制图基本方法;具有系统工程知识及系统思维方法。(3)工程专业知识。掌握矿井开采工艺及相关设计与管理技术;掌握矿井通风技术基本原理及相关设计与管理技术;掌握井巷工程设计与施工基本知识;掌握矿井灾害防治理论及防治工程设计方法;掌握矿山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掌握矿山经济理论基础及矿山企业管理知识;掌握矿山安全与劳动卫生基本原理;掌握矿山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政策及相关技术;熟悉采矿技术规范,掌握矿山设计和数字矿山技术的基本方法。

2.具有运用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1)工程项目评价、分析与决策能力。具备认识和系统表述安全工程领域各环节设计、技术和施工管理等问题,以及初步系统规划研发的能力;具备建立本领域技术分析模型的能力;具备识别及分析影响矿山安全生产的不确定性因素、风险因素的能力;具备提出解决矿山安全生产问题的方法和建议的能力;具备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2)实验和分析能力。熟悉本专业国家和行业的标准与规范;具备查询相关资料或者电子文献的能力;掌握相关实验操作技能,具备分析实验数据、书写实验报告与归纳总结的能力。(3)系统思维能力。具备运用整体思维方式,全局性和系统性地考虑矿山通风与安全工程项目实现的能力;具备梳理矿山安全生产各环节的关键问题、难点以及影响因素的能力;具备针对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论证、总结并得出结论的能力。(4)创新精神以及吃苦耐劳的敬业品质。积极探索安全工程领域的新问题、新发展;具有执着的工作态度,并能够结合具体条件善于运用灵活方式合理解决问题;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保持求知欲和终生学习的态度;高效、合理地管理时间和资源;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 [3~4]。(5)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正直,富有责任感;遵守职业行为规范,遵纪守法,遵守行业准则;主动规划个人职业方向与发展;与世界安全工程界保持同步,与时俱进。(6)进行安全工程专业技术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具备发现问题的能力;具备创新的意识;具备创新所需的专业知识;掌握一定的创新方法。

3.具有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1)团队精神。培养合同协作的团队精神;具备组织协调和领导能力;善于技术分工和协作,共同完成目标。(2)交流与沟通。具备交流与沟通的意识和能力;建立与安全工程界进行交流的组织结构;具备运用写作、图表、电子和多媒体进行交流的能力;善于口头表达,能够作报告和会议进行交流。(3)国际交流。能够运用外语进行交流;具备参加国际专业合作项目的初步能力;熟练运用外语查阅相关文献。(4)团队管理及组织协调能力。具有丰富的团队管理经验,善于调动团队积极性,激发团队战斗力;良好的组织能力以及冲突协调能力。(5)项目评估能力。掌握正确的项目评估方法;了解项目评估的过程;具有发现问题并及时提出改进意见的能力。

4.具备在一定的企业和社会环境下的综合工程实践经验。(1)参与矿山安全国际化。了解矿山通风与安全的发展及矿业工程发展国际化趋势,了解相关国家矿山安全生产领域的政策和法规,具备参与矿山安全国际化的能力。(2)适应社会背景环境。应用矿山通风与安全专业基础知识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分析矿山通风与安全对社会财产、生命安全、矿山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推动作用,能够利用专业知识为社会作贡献。(3)矿山通风与安全工程项目设计。应用学科基础知识和安全工程专业知识,进行矿山通风与安全工程项目的设计能力。(4)矿井灾害防治规划与设计。综合应用学科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进行矿井灾害防治规划、技术设计及施工设计的能力。(5)安全工程实施能力。应用安全工程专业知识及管理知识,进行矿山工程项目施工组织管理、质量控制及成本控制能力。(6)矿山企业运营与管理。熟悉矿山企业运营特征,确定矿山企业生产运行的方式和资源优化,规范企业职工培训与岗位管理,具备通风与安全技术管理、矿井灾害防治和矿山生产经营管理能力。

四、培养方案

培养模式为“3+1”模式:即三年在校培养,以及累积一年在企业的生产实训培养。第1~4学期按安全工程专业大类培养。第4学期末,采取双向选择的方式,在安全工程大类学生中选拔有志于从事“矿山通风与安全”工作的学生60名左右进入本计划,按本培养方案培养[5~6]。

企业参与学生培养的整个过程:除参与学生在企业实训期间的指导工作外,企业导师还参与学生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计划的编制、部分校内课程的讲授以及毕业答辩等过程。

以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主干学科,主要课程为: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工程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物理化学、安全系统工程、煤矿地质学、采矿学、矿井通风学、煤矿安全管理、矿山安全法规、安全经济学等。特色课程为:矿井通风学、矿井瓦斯灾害防治工程实践、矿井火灾防治工程实践、矿井安全新技术讲座。

主要实践性环节:矿井开拓开采工程实训、矿山地质工程实训、矿井通风系统测控工程实训、矿井灾害防治工程实训、矿井灾害应急救援工程实训、矿井开拓开采与通风安全综合设计等。

学生至少应修满200学分,其中理论课程151学分,实践环节4分(含素质拓展环节4学分)。标准学制为四年,学分修满后授予工学学士。

五、结论

通过优化安全科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凝练基础理论课教学内容,更新专业核心课程的内容,突出专业课新知识和实践教学环节、新技术;改革现有选修课的设置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构建既实用又可灵活衔接的专业课程体系,带动专业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形成安全科学技术专业人才“基础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鲜明特色。

参考文献:

[1]窦培谦,胡广霞.安全工程专业实验课程体系设置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6):51-54.

[2]宋守信,杨书宏,傅贵,等.安全工程本科教育专业认证的方法与实践[J].中国安全科学报,2008,(8):50-57.

[3]袁昌明,谢正文.安全工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6,(6增刊):35-37.

[4]田震,马小明.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多样性人才培养[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6,(6增刊):17-19.

神经内科要掌握的理论知识篇7

【关键词】精神科;见习期护士;培训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R7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3)03(a)-0139-02

随着医院规模不断扩大,有大批新参加工作的护士不断充实到各临床科室,新护士须在带教老师的带教下再次进行临床实践,此过程需半年时间或更长。如何培养这些新生力量,怎样把其早日打造成一支高素质、技术精湛的新护士队伍,是摆在临床护理带教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问题。临床教学质量的高低与护理部护士长合理安排,带教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严格要求有较大的关系。选有责任心、有丰富的基础护理和精神科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且系统掌握精神科疾病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护师,进行6个月有目标、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全面培训和一对一带教,帮助见习期护士尽快适应临床环境,有利于从护生到专业人员的转变,有利于他们专业成长和发展。为探讨如何提高精神科新入科护士带教质量,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2011年该院对新聘护士20名进行培训,现报道如下。

1资料

随着我院精神病患者住院人不断增多,加上我院又承担社区卫生服务和重性精神疾病防治业务,明显存在护士紧缺,2011年该院一次性招聘护士20名,护理部针对见习期护士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采用本人自学和指定护师助教相结合。

2方法

护理部印制《见习期护士培训计划》新进院护士人手一本,护士按照其规定的时间和内容进行自学,科内指定带教老师一对一进行带教,新护士学习效果首先由带教老师按时按节点提问和现场观察技术操作情况,并记录考核情况,其次由各科护士长按照计划上的时间节点进行逐项考核并记录。再次护理部每月针对计划对新护士学习效果进行抽查并记录。6个月培训结束,护理部进行理论及技术操作考核,新护士考核合格后录用,考核特优秀的新护士的带教老师即评为“优秀带教员”医院给予适当奖励,总时间共6个月。其中带教老师需具备护师职称(本科以上学历),要求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丰富的基础护理和精神科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系统掌握精神科疾病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能起到榜样作用,对新入科的护士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促使其热爱自己的专业,愿意主动去学习。培训方法时间及内容如下。

2.1第1月目标

①岗前培训;②在护士长和上级护士的指导下,执行常见医嘱和上级护士的护嘱;③熟悉晨晚间护理班、治疗副班、理疗班职责及工作流程;④技术操作:血压测量技术操作、密闭式静脉输液技术。

具体计划:①第1周岗前培训(集中授课):院史院文化、职业素质教育、医疗护理相关法律法规、医院相关规章制度、护理核心制度、着装要求、礼仪和行为规范、沟通技巧等;②第2周晨晚间护理班:了解本班工作内容及质量标准、工作流程、参与晨晚间护理(安全检查)、掌握患者饮食护理原则、能指导并协助患者做好个人生活护理;③第3周跟治疗副班:熟悉本班的工作程序及治疗室分区各类物品的放置规范和要求、掌握查对、给药、患者身份识别制度、认识精神科药物包括种类、名称、剂量、作用、副作用及反应应对方法等、掌握各种注射、吸氧、导尿、灌肠、心电监护等护理技术操作;④第4周跟理疗班:掌握理疗班工作流程、仪器的作用原理、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等、掌握meCt治疗护理常规及暂停治疗的指征。

2.2第2个月目标

①掌握治疗主班、工疗护士、总务护士职责及工作流程;②了解责护班工作职责及工作流程;③技术操作:无菌技术操作、氧气筒氧气吸入技术操作。

具体计划:①第1周跟治疗主班:掌握执行医嘱制度并正确执行及电脑录入、标本留取、掌握给药制度;②第2周跟工疗班、总务班:掌握康复训练、户外活动护理常规、能组织病人参加户外活动、康复训练、文艺汇演等、能协助护士长做好安全检查及召开工休座谈会、能完成被服清点与洗衣房兑换工作;③第3、4周跟责护班:掌握责护班工作职责流程及患者健康教育制度、掌握病情观察、与患者沟通的方法及技巧、掌握精神科常见病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能根据病情制定护理计划、掌握护理文书书写规范、掌握自杀、自伤、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2.3第3个月目标

①掌握巡视班工作职责及工作流程;②掌握精神科特殊症状的护理常规;③技术操作:静脉采血技术操作、心电监护技术操作、经口鼻吸痰技术操作。

具体计划:掌握。①病区巡视制度熟悉护理各班的工作流程、床头交接班要求、分级护理制度及分级标准;②兴奋冲动、自杀、白伤、防出走、木僵、拒食、幻觉妄想状态、病情观察;③各种标本的留取方法及注意事项、掌握压疮、跌倒、坠床、管道滑脱、误吸等风险病人的评估及预防措施、能正确填写输液巡视卡;④护理差错事故报告制度、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管理制度。

2.4第4月目标

①掌握精神病患者风险评估、支持心理护理技巧、认知行为心理护理技术;②掌握精神疾病药物治疗和护理常规;③掌握精神科常用护理及急救技术。

具体计划:掌握。①抢救工作制度,掌握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技术;②认识急救药品名称剂量、作用及用法;③保护、噎食、患者工作方法及注意事项;④精神病患者风险评估、支持心理护理技巧、认知行为心理护理技术;⑤服药、注射护理常规;⑥药物不良反应观察及不良反应的护理常规;⑦椎体外系反应、吞咽困难、性低血压、粒细胞减少或缺乏、药物性皮炎、恶性综合症、锂盐副反应及中毒反应、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癫痫大发作、药源性肥胖等护理常规。

2.5第5个月目标

①掌握常见精神疾病护理常规;②掌握专科护理应急预案;③鼻饲技术操作;④掌握病房管理制度。

具体计划:掌握。①精神分裂、心境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心身疾病护理常规;②老年精神障碍、儿童少年精神障碍、神经症患者、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器质性、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护理常规;③冲动伤人、自缢患者、出走、噎食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④吞服异物、药物过量、触电、烫伤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⑤恶性综合症、无羟色胺综合征护理应急预案;⑥约束并发症、性低血压护理应急预案。

2.6第6个月目标

①掌握精神病人出现合并症护理常规;②掌握昏迷、休克、谵妄状态、意识障碍、高热、压疮护理、癫痫患者护理常规;③掌握猝死、窒息、休克、误吸、输液反应应急预案;④掌握输液反应、药业外渗时的应急预案;⑤掌握住院患者发生坠床、跌倒、病情突变、护理不良事件的处理流程。

3效果分析

3.1此方法明确了培训目标,指明了方向,产生凝聚力,提高了新护士和带教的士气及激情,让大家愿意去完成目标,提升了护士的自主性,提高了大家的责任心、进取心、成就感,从而杜绝了护理缺陷的发生。

3.2新护士理论及技术操作水平明显提高。2008年、2009年、2010年精神科见习期护士,在带教老师相同、考核内容相同的条件下,2011年新进护士的试用期理论、操作考试平均成绩分别为91分、96.5分、平均分92.2分,后者比前者(82分、90.25分、平均分86.12分)高出6-9分。

3.3和以前培训的方式和方法比较,缩短了培训时间,提高了新护士的整体素质,能快速的适应临床护理工作。目前,我国没用精神科见习期护士的培训计划,该院以前和大多数医院一样将新护士的培训计划定为1年时间,除岗前培训1周外,没有明确的培训目标和计划,故新护士的学习效果受到带教老师和新护士本人的素质、责任心、学习激情、工作态度等方面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刘璐,杨玉霞,郭冬梅.论如何提高新人科护士带教质量[J].中外健康文摘.2010(24):367―368.

[2]秦玉瑛.如何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J].当代护士,1995(2中旬刊):16―17.

[3]蔡虹,姚莉,孙红,等.新毕业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法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3(4):50―52.

神经内科要掌握的理论知识篇8

[关键词]基础护理技术;全媒体;高职护生;课程思政

以往高职院校基础护理技术课程的实施,无论是授课内容还是方法,并不会受到过多外界环境的干扰和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但在全媒体时代下,该课程的授课过程可能会以短视频的方式传播,还可能在其他社交平台上传播,造成学生无法甄别和判断教师与视频内容传输的正确性,尤其是在全媒体的干预下,部分信息传输者以权威身份传播相关知识和学科内容,使学生在信息的甄选和采纳时出现各种困难。在这个背景下,开展高职院校基础护理技术课程思政教学,可提高高职院校护生对知识的分辨和判断能力,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一、基础护理技术课程思政开展的必要性

(一)媒体信息纷乱,学生难以甄别

当前媒体信息的流量巨大,形式多样,这是扰动基础护理技术课程建设的主要外部因素。在基础护理技术课程建设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多年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积累才能很好地给学生传递学科知识。但是,现阶段的护理理论和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发展,这些最新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并没有更新到基础护理技术的课程教学中,却存在于各种媒体信息之中。然而,当前自媒体群体身份认证门槛不高,一般自媒体的身份认证是自我身份认证而非官方身份认证,导致大量虚假内容散布在各种护理理念与技术信息中,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对相关信息的分辨能力较为有限,并不具备对学科知识的统摄性了解和总体性掌握,学生只能被动接收相关基础护理技术课程的学科内容,而不能够对基础护理技术课程内容进行主动的分辨,很难对这方面的内容进行有效甄别,从而带来各种疑惑和矛盾,进而质疑教材和课程内容的权威性和专业性,扰乱了该课程的全面建设和健康发展。在这种背景之下,引入课程思政教学显得非常必要。如果用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论来指导高职院校护生的基础护理技术课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科学的思辨精神,促使和帮助学生改变对当前媒体信息和学科信息的认知方式,掌握科学的信息分辨方法理论,从而在混乱的信息中合理分离出所需求信息,并将其作为教材知识和授课内容的有益补充。

(二)价值观念复杂,滋生不良心理

在全媒体时代,在高职院校基础护理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信息类型已经十分多元化,学生在接受教学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网络信息混乱的影响。网络信息鱼龙混杂,扰乱人们特别是在校学生接受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此外,自媒体的参与让更多的负面信息带入课堂,严重影响学生接受正确的基础护理技术教学。

二、基础护理技术课程思政教学创新对策

(一)基于思辨精神,形成学科知识分辨能力

思辨和质疑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教育教学的核心内容,也是当前和未来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需要不断被强调的具体内容。在基础护理技术课程开展过程中,学生思辨精神的培养需要让学生知晓,在基础护理技术课程本身内容中的相关理论,并不具备绝对的权威性和正确性,科学的发展需要通过对前人理论的不断证伪和修正,才能得以不断进步和发展。高职院校学生需要对基础护理技术学科内具备思辨精神,思考相关知识的存在合理性和存在合理性的原因。在基础护理技术课程建设过程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创新,体现在基础护理技术课程内容本身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之间的融合性和交互性,在思辨精神的培养过程中,教师需要教会学生以合理方式分辨学科知识可能存在的突破性和边界性,对于基础护理技术课程开展而言,在课程开展过程中存在较多的疑点以及较多的漏洞,学生需要通过相关知识的学习合理分析和把握,认清在具体学科知识构建过程中存在的相应漏洞和相应边界性,从知识学科构建的边界性角度出发对边界问题进行合理质疑,从而能够不断深入提升自身对学科知识的整体分辨能力。在学生思辨精神的培养过程中,教师要在教会学生基础护理技术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其对知识权威性的质疑精神,质疑精神是思辨精神的第一步。当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持有疑问时才能更好地对相关知识发展和知识内容进行思考,因此在高校思政教育创新过程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对知识学科的质疑能力、对知识权威性的质疑能力,通过质疑能力的培养分析基础护理技术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掌握其操作和应用的合理性,从而不断改善和修正理论和实践的相关性,真正让基础护理技术课程在发展和建设过程中不断被调整和更新。

(二)借助理论和经验判断工具,掌握科学知识

思政教育教学创新实际实践过程中,基础护理技术课程和思政教育创新的融合,需要借助一定的手段和工具,同样教师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将该种工具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在全媒体时代下提高对相关基础护理技术课程学科内容的分辨。在全媒体时代下,信息的混杂性会造成学生对相关信息无法进行有效提取,或者无法分辨有用信息和无用信息,在该种背景之下,学生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学中培养运用理论和经验作为判断工具的能力,才能更好地掌握相关学科知识内容。一是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在课程思政教学中,尽量向学生传授正确的理念和知识,提升识别和判断真伪的能力。二是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手段查询正确知识,并提升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以排除自媒体错误信息的干扰。三是广泛运用新型自媒体、融媒体等工具或设备,让学生能直观、快捷、高效地接受正确的思政教育和进行基护课程内容的学习。所谓学科中理论和经验的判断工具,在具体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运用理论和经验进行学科知识的判断。在此过程中,所谓理论是指通过大量相关文献和资料的查阅验证和辅助,它可以判断视频网络或社交平台中看到关于基础护理技术相关的科普信息是否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和真实性。高职院校学生本身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并不深入和透彻,只有借助理论工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判断相关信息是否真实、可靠、有效,学生无法通过自己的经验或自己存储的相关知识对科普信息进行直接的判断。但可以利用理论工具进行初步判断,如果在理论工具中存在相关实践或基础护理技术的相关应用等,那么学生就可以判断全媒体分布中,部分媒体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如果在理论领域并未看到相关的应用或相应的研究探讨,那么,就意味着在多媒体频道中观看的基础护理技术课程相应内容不具备科学性。在进行初步判断后,需要以实践作为佐证工具进行进一步判断,基础护理技术是应用型的学科内容,学科内容应用性是否高,需要进入实际实践中,当实践中也产生相应的应用或实践经验时,才能得知其传播内容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当被验证多媒体频道中相关信息具备有效性后,代表着基础护理技术在多媒体频道中的传输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和科学性,通过该种方式能够让学生不断判断在多媒体时代下传输信息是否真实、有效,同样帮助学生提升知识的掌握水平和整体能力。

(三)借助媒体工具参与教学的影响

媒体工具的迅猛发展会导致基础护理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不断更新,以方便学生在新颖、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支持下更好地接受老师的思政教育。比如,在课堂上,直接连线已毕业参加工作的学生,让他们直接现身说法,介绍学习基护知识或某个知识点的重要性,包括职业岗位和职业素养以及护患沟通等具体要求。在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学生应当具备这一思想和理念,从而增强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判断力,让学生能够真正在学科发展中掌握合理知识和合理知识分辨方法。这一过程同样需要高职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上进行创新,才能够达到上述目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全媒体时代下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基础护理技术课程具体开展过程中,全媒体带来的直接影响是信息的复杂性和扰动性,对于基础护理技术课程建设本身都出现了极大的挑战,但从学科发展角度出发,科学知识的不断更替和进步性不可否认,也就不可否认在全媒体时代下科普类自媒体传输内容具备不可信属性。在上述两点的综合考虑之下,高职院校基础护理技术课程建设需要从联合协同思想政治教育出发,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判断工具,从而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分辨性。

参考文献:

[1]彭鑫,黄晓通.地方高校“双创”教学管理融入思政教育的路径探析:以广西民族大学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12):141-142.

[2]翟彩宁,霍刚,王一前,等.思想政治教育对思政教师的语言艺术要求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11):149-150.

[3]李欢欢.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大学生饮食安全与思政教育新探[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1,42(5):232.

[4]周政华,刘振中,范晖,等.挑战性学习融合课程思政教育在医学科研基本方法中的实践[J].高教学刊,2021(9):62-65.

[5]匡翠芳,刘小勇.高职院校“大思政”教育资源开发与共享机制建设的现状分析[J].高教学刊,2021(9):193-196.

神经内科要掌握的理论知识篇9

1.不为名利,甘为人梯,热心服务

档案工作的任务、工作对象和工作手段决定了它是一项服务性、条件性很强的工作。而档案工作与其他服务性工作的不同,在于它不能通过服务对象直接产生效益,而是通过服务对象利用档案所取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来体现。不为名利、热情周到地为利用者提供优质的服务,是档案专业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的基本要求。

2.尊重档案,尊重历史

档案职业道德要求档案专业人员必须维护档案和历史事实的原貌,既不能任意篡改和歪曲档案的内容和特征,也不允许主观臆断随心所欲地鉴别档案。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实事求是,坚持据实立档,据实用档,尊重历史,忠于职守,维护党和国家的历史真实面貌,同一切篡改档案、歪曲历史的行为作斗争。

3.遵纪守法,严守党和国家秘密

档案工作者对于利用者不能“来者不拒,有求必应”。必须克服主观随意性,按照法律和工作纪律的要求正确处理保密与利用的关系。当前,我国对外交流与合作日益扩大,外事活动不断增加,这给国外敌对势力窃取我国高科技技术提供了可乘之机。档案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具有严格的保密观念和良好的保密习惯,在不违背保密原则的前提下充分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确保档案的安全。

二、档案专业人员的知识素质

档案专业人员的知识素质指的是一个专业人员从事本职工作应具有的一定广度和深度的知识。一般来讲,档案专业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理论知识、档案专业知识和相关的科学文化知识。

1.档案学知识

档案专业人员必须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档案学知识,具有全面、扎实的实践技能。档案学理论来源于工作实践,档案工作实践又迫切需要档案学理论的指导。一方面,档案是一种知识载体,档案专业人员要发挥档案的社会效益,就要熟悉档案的内容,掌握档案内容所涉及的知识;另一方面,档案专业人员在对档案进行收集、整理、保管、编研、提供利用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分析、研究、综合、判断等各种科学研究活动。档案专业人员只有熟悉和掌握档案专业理论知识,且达到一定的广度和深度,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目前情况看,档案专业人员应重点学习和掌握《档案学概论》、《档案管理学》、《科技档案管理学》、《档案保护技术学》、《档案文献编纂学》、《文书学》、《档案分类学》、《档案目录学》,以上档案专业人员必学具备的专业知识。

2.相关科学文化知识

档案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工作面广,知识门类繁多。特别是在各学科相互渗透的今天,仅有档案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全面系统的文史知识、科学技术知识,才能更好地胜任档案工作。

3.掌握文史知识

语言文字与档案管理、服务是不可分割的,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搞好档案信息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通晓历史,才能了解档案产生的历史背景和作用,更好地熟悉、管理和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书写水平也很重要,因为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如编目、著录、标引等与书写水平是分不开的,若所写的文字难以辨认,就会直接影响档案作用的利用。

4.掌握相关学科知识

现代档案学与相关学科的渗透日益加强,档案专业人员应有重点地学习和掌握相关学科知识,如现代管理学、情报学、图书馆学,还应具有一定的经贸和法律知识。

5.掌握现代化管理知识

随着档案管理现代化技术建设和科学技术手段在档案工作中的应用,档案专业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复印、缩微、音像以及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知识,才能适应档案工作发展的需要。

6.掌握一门或多门外语知识

改革开放和国际交流的扩大,要求档案专业人员掌握和熟悉一门或多门外语知识,以确保外文资料的管理与开发利用。

7.掌握宣传知识

改革开放的形势强烈要求档案专业人员走出“馆堂”,面向社会。档案部门要借助各种媒介宣传档案工作,提高社会档案意识,促进档案事业的发展。同时,还要注意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加强档案专业与其他专业的渗透,培养自己的信息编研和开发能力,成为能够胜任办公文秘、档案管理、信息开发的一体化管理多面手,并逐步使档案管理工作从经验型的手工操作模式向现代型的技术操作模式转变。

三、档案人员的身体素质

档案专业人员应当具有强健的身体和充沛的精力,这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前提。档案管理工作要收集、加工、编研,具有很强的系统性、连续性,这都决定了做档案工作要有适应紧张工作的精神状态,而良好的精神状态皆来自健康强壮的体魄。脑力劳动的工作效率与健康的身体密切相关。从目前档案工作的情况看,不仅有脑力劳动,也有大量的体力劳动,因此,在档案专业人员诸素质中,健康的身体素质应成为一个重要的条件。

神经内科要掌握的理论知识篇10

关键词:基层医院;iCU;专科护士;培训

重症监护病房(iCU)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iCU收治的患者主要特点为疾病病情危重,且病情对生命危害较大,iCU的设立目的是提高该类危急重症患者的存活率[1]。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存活率[2],本文旨在探索建立一套符合基层医院实际情况的iCU专科护士在职培训方式,有针对性地为基层医院iCU专科护士培养提供新的思路及科学依据。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入组的研究资料为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参与我院基层iCU专科护士培训的学员40名,其中女39名,男1名,年龄22~46岁,平均年龄为(27.15±5.71)岁。其中拥有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人员31名,中专9名;其中职称为护士的人员有19人,护师有16人,主管护师5人,工龄2~18年,平均工龄为(6.19±2.27)年,其中于iCU工作人员有25人,无相关经历人员15人。

1.2方法

本组研究主要观察“入学评估-集中授课-每周随班考核-结业理论考核”的培训方法在基层医学iCU专科护士培训的效果及意义。第一阶段:成立课题小组,遴选专家,构建初步iCU专科护士培养方式函询框架,拟采用Delphi法[3]对专家进行函询。具体方式为通过数轮专家调查,征求专家意见,并将意见综合、整理、归纳后反馈给专家,供他们分析,以提出新的论证。反复多次,意见趋于一致,得到一个比较一致且可靠性比较大的意见。本研究拟采用两轮咨询对专家的反馈结果进行分析,达成一致性意见,构建基层iCU专科护士培养方式。重症监护学理论考核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及护士长考核;感染控制由感染科主任医师及护士长考核;机械通气、呼吸相关护理由呼吸内科主任医师及护士长考核、心电图及血流动力学监测及护理由心内科主任医师及护士长考核、神经系统相关知识由神经内科教授及护士长考核。第二阶段:选取符合标准条件的40名学员进行培训,制定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培训主要内容包括:重症监护学相关理论;各种基本监护技术与病情评估;各系统的监护要点与技能;iCU感染控制;iCU心理护理。实际培训计划主要包括气道管理、机械通气、呼吸相关护理、心电图、血流动力学监测与护理、神经系统、危重症患者入院程序、临终患者、家属护理、精神障碍患者护理、处理致命性心律失常、处理心脏骤停、意外脱管紧急处理等。基础理论体系、急救护理技能训练、急救护理文书疏泄、护理质量控制、医院相关信息应用、人文知识体系、急救相关医护沟通、自我心理调节、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完善、增强批判性思维能力、沟通能力以及相关管理能力。在本组研究中,我们发现iCU相关感染控制及心理护理等方面是需要重点培训的内容,也是参与人员知识薄弱的地方,需要进行全员培训。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分析学员于培训前后iCU相关理论知识掌握度、学员于培训前后iCU相关理论知识考试分数;评价标准包括两个部分:(1)对接受培训人员进行理论考核;(2)评价学员的理论知识掌握度,评价学员桑方面知识的掌握度,评级方法为五级评分[4],分值越高掌握程度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本组研究所采用的统计学分析软件为SpSS13.0,数据以“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以及相关性分析对数据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学员于培训前后

iCU相关理论知识掌握度的比较学员于培训前后iCU相关理论知识掌握度比较有较大差异(p<0.05).

2.2学员于培训前后

iCU相关理论知识考试分数比较学员于培训前后、iCU相关理论知识考试分数比较有较大差异(p<0.05)。

3讨论

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CareUnit,简称iCU)应用先进的诊断、监护设备与技术,对病情进行连续、动态的观察,并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为重症患者提供规范的、高质量的生命支持,改善生存质量。而iCU护士既是先进仪器的使用者,又是危重病人最直接的观察者和抢救者,其护理能力的高低,决定着护理质量的优劣及危重病人救治的成败[3]。目前国内尚无iCU护士培训中心,现有的iCU护士无正式的专业证书,待遇方面无响应改变,与国际、国内危重病护理学的发展和要求存在很大差距。虽然国内已有开始尝试培养iCU专科护士,但是由于其概念理解和培养标准各不相同,尚未形成统一的培养方式。因此探索一种新型且适合我国国情的iCU专科护士培训方式对于基层医院iCU工作开展具有重要意义。本培训方式所采用的试题是在带教老师严格甄选之后的选用的,该套培训内容结合iCU日常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且以重症监护病房的岗位需要为导向,以提高护士专业能力及素质为目标。但是应该注意到广东省地域面积较广,区域经济发展和医疗水平不平衡,来自偏远地区基层医院的护士对于iCU相关知识需求更加旺盛,培训效果也更好。综上所述,基层医院iCU专科护士培训可以促进护士加强自身理论和实践水平,也应该注意到对于低工龄和低学历护士的加强培训。

作者:张小文梁水英唐素勤唐映莲梁慧娟周丰华莫文庆罗艳慧单位:连州市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潘夏蓁,方希敏,包向燕,等.身体约束在iCU的应用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11,10:1031~1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