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村级便民服务工作情况汇报十篇村级便民服务工作情况汇报十篇

村级便民服务工作情况汇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26:37

村级便民服务工作情况汇报篇1

一、基本情况

根据街道农村的实际情况,不断扩大农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目前,全街道19个行政村均已建立了便民服务中心,其中标准型农村社区服务中心12个(今年新建1个,在建3个),市级3个(西圃、溪岙、塘下),市级2个(正明、东关)。各中心服务项目统一设置为党建、民政残联、人口计划生育、卫生医疗保险、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城乡建设、农业、金融、邮政、青年服务等。

二、主要做法

1.领导重视到位。街道领导对这项工作给予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由党工委副书记任组长,组织、纪检、行政服务中心、农村总支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明确任务,分工合作,组织线负责落实农村社区办事大厅的场地、工作人员、制度上墙、宣传小册子制作等前期工作;资源配置和行政服务中心负责运行后的业务培训、部门之间协调、服务开展情况统计等工作;纪检、组织部门负责督查考核。

2.硬件设施到位。各村服务中心的办事大厅装修、制度上墙、宣传小册子制作等工作,都由街道协助村里统一安排布置,做到规范有序、整齐统一。

3.服务人员到位。各村由党支部书记兼任农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主任,组建了76人的便民服务队伍,为群众提供全方位的各类便民服务。同时,结合去年11月在全市率先试行的“农村干部专职化管理”,明确规定专职非主要干部中的村文书、妇女主任、大学生村官等人员必须在便民服务大厅办公,确保服务中心有人办公、有人办事,促使农村专职干部发挥实际作用。

4.学习培训到位。街道党工委多次组织街道有关干部和部分村、社区负责人前往鄞州区、海曙区等地进行考察,学习先进经验。同时各办各线工作人员不定期到各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进行业务指导,辅导工作人员规范操作。

5.规章制度到位。街道建立了首问责任制、事务公开制、限时办结制、办事承诺制、台账登记等制度,还完善了信息报送制度。街道制作了农村社区便民服务工作月报表,要求各村便民服务中心定期将每个窗口的受理办结情况上报至街道服务中心,街道服务中心及时进行分类汇总,并上报街道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同时还印制1万余份“农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宣传册”、“办事指南卡”等宣传资料发到各村农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全面推行“一事一卡”制度,确保农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有序运行。

6.考核督查到位。街道已将各村(社区)便民服务工作纳入

年度考核,从组织机构、落实全程服务、完善档案信息、服务大厅规范四方面加强考核,并每月进行督查,不定期开展抽查。

三、初见成效

1.今年1-5月,农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共受理服务事项13512件,同比增长34%,办结7518件,上报服务事项5994件,办结率为100%,无接到一例投诉。

2。农村便民服务中心操作程序不断完善,村民可以直接在村里解决相关事项,既方便了村民办事,又进一步规范了村级事务运行机制,提升了农村便民服务水平。

3。工作管理机制不断健全,进一步提高了窗口工作人员服务质量和水平,也增加了群众办事满意度。

村级便民服务工作情况汇报篇2

近几年,我们**镇委、政府严格按上级的有关规定和指标水火不相精神,整顿和转变机关作风,制约党政领导干部的执政行为,提高党政机关和职能部门的工作效率,树立党政机关整体和领导干部个人良好的执政形象,积极营造“机关面向基层、干部走向服务,作风转向务实”的工作氛围,努力实现“农业增收、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我们采取的具体措施是:

1、认真招待上级有关规定,做到循规蹈矩不走样。对上级下达的有关规定和批示精神,我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做到:一是高度重视。在思想认识上重视起来,认真学习,深入领会,不断提高对其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二是贯彻执行。召开专门会议或借助相关会议及时传达贯彻到基层,到有关人员。三是跟踪督查。主要领导经常过问,主管领导随时检查,有关人员定期汇报情况。四是纠偏必错。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随时纠正。

2、完善政务,财务管理机制,做到细致入微不疏漏。上级下达有关规定和批示精神后,我们结合我镇的具体实情况,分别充实到相关规章制度中去,进一步细化要求,使之更加明确和便于操作。根据近些年上级下达的《领导干部廉洁行政若干准则》、《领导干部行为规范》、《减轻农民负担若干规定》和有关《禁令》的有关规定,我们制定了《**镇镇村政务、财务管理若干规定》,把上级折规定和要求融入其中,全面堵塞了政务、财务管理的“漏洞”。党委、政府每月规定领导干部下乡10天,一般干部15天,农忙时节“全天候”和“零距离”开展为农服务。我们通过“两查一汇报”的办法,确保每个领导干部遵守规定。即先在政府机关清查单位在岗人员,再到所包村屯抽查下村到位人员,然后召开会议听取汇报。从去年开始,我们严格执行上级取消招待报销进帐的规定,一律按上级规定的标准定额收取“误餐补助费”,指定在“大屯”和“于家洒楼”吃饭,坚持每餐不超“四菜一汤”的标准。去年,全镇做到:村无招待费报销进帐,领导干部个人没有超标准招待费支出,全镇实现招待费“零”的目标。

3、转变领导干部工作作风,做到服务“三农”不跑空。在农村改革、市场经济和“世贸”经济的新形势下,我们大搞工作思维创新,工作方式创新,工作作风创新。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实行“三多三不”做法。即多服务,不干涉;多指导,不指令;多示范,不强迫。坚持“三个面向”原则。即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大力开展“三大服务”。即政府牵线拱桥,大搞订单服务;科技兴农抓引导,大搞科技服务;延伸链条强纽带,大搞中介服务。全镇呈现一派“党委、政府转变作风、挺身前沿,率众攻坚;镇村领导干部,身先士卒,开赴一线,服务示范;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抢占主动,奋勇争先”的喜从局面。到目前为止,全镇建立水稻、蔬菜、肉牛、肉羊和村企5个生产大基地,建立农业示范园区15个,种植高科技农业示范田7060亩。全镇共组建各级农业经济合作社14个,组建农民专业协会18个,吸纳会员4560人;组建农村经纪人队伍8支,吸纳成员56人;设立农民致富信息站2个,签订农业订单8512份。去年,林场村“春天宝”早甘兰6月15日适时采摘,800吨全以每斤0.37元的高价销往俄罗斯,使农民等到了实惠。版权所有

4、严格进行监督检查,做到防微杜渐不越轨。首先,我们充分调动和发挥纪检、经管、财务审计等职能部门的作用,对镇村财务管理和镇村领导干部的经济行为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检查。经管站每月定期召集村会计到镇集中审计记帐,每年分别深入村屯全面严格审计财务帐目一次,并对村务、财务公开情况和财经制度执行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发现问题就地处理,遇有偏差,及时纠正。其次是纪检接到群众来信来访,便请求党委,组成工作组深入实际调查情况,检查问题是否属实,并视情节轻重,或提出“警示”,促其“警醒”,或提出“警告”敲响“警钟”;或立案审查,及时妥善处理。++村有人反映村书记有挪用公款行为,纪检书记及时找该人谈话,使他归还了挪用公款,并在村民代表会上检讨自己挥霍浪费问题,在群众中挽回了不良影响。三是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监督保证作用。种植普遍选举产生了村民代表,相继建立了村理财小组,村民议事会组织,定期审理帐目,参与商讨村中有关事宜,监督村务、财务公开情况,特别是村民经济负担情况。在镇村领导干部和村民中间很好地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

村级便民服务工作情况汇报篇3

区编办:

按照区编办《深化**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案》要求,我镇高度重视,立即安排专人,对照调研内容进行梳理汇总,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方面。

为方便人民群众办事,**镇积极推进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提高办事效率,坚持以“热情周到、便民公开、高效廉洁”为宗旨,以“便民服务是我们的职责”为理念,让便民服务中心真正发挥“便民、利民、惠民”作用。

(一)推进阵地建设标准化,筑牢便民服务基础。

一是对镇综合便民服务中心硬件设施进行提档升级,为中心配备显示屏,配齐5个综合服务窗口显示屏、5台电脑,进一步规范大厅办事秩序,提高工作效率。

二是对中心内部硬件设施布局再调整,更换宣传资料架、增添便民药品种类、植物绿化、门口挡风帘等便民设备,积极营造温馨舒适的办事环境,拉近与群众的距离。

三是保留第二办公区镇级便民服务点、综合服务窗口、业务工作人员,定时定点服务,为老年群体、弱势群体提供镇级便民服务事项代办服务,切实完善“15分钟公共服务圈”,打通基层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二)推进服务形象统一化,展示政务服务新面貌。

一是对标省颁标准,为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配齐工作服装,以统一的人员着装、服务形象、服务行为面向辖区群众。

二是对标全区标准,将综合便民服务中心的楼顶门头、大厅门头、背景欢迎墙、工作人员状态栏等整体形象进行统一更换改造,进一步推进综合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

三是对标镇级标准,督促25个村将区、镇两级模板与本村特色相结合,制作便民服务室标识标牌、窗口人员台签、工作牌等,进一步推进村便民服务规范化建设。

(三)推进运行管理科学化,增强便民服务意识。

一是充分发挥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干部监督作用,组织督查小组,通过不定时巡查、随机抽查等方式,对窗口工作人员出勤、服务态度等情况进行督查考核,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问题。

二是坚决落实aB角岗位制度、一次性告知制度、首问负责制度、限时办结制度等一系列制度,规范服务流程、人员配置,确保为群众办事不间歇。

三是定期开展窗口工作人员业务培训,根据群众满意度调查反馈意见,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提升窗口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

二、综合行政执法方面。

我镇深入贯彻落实深化乡镇和街道机构改革工作部署,聚焦重点难点,紧扣关键环节,创新整合镇及区直派驻执法力量和资源,做实做细综合行政执法机构职能体系和工作机制,探索构建综合行政执法平台,实现治理重心下移,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目前我镇已有5名行政人员办理了行政执法证,并设立**镇综合执法办公室,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扎实开展各项综合执法工作,此外还成立了**区综合执法局**中队,中队成立以来,在局党组和镇综合执法办公室双重领导下,积极配合**镇政府的各项工作开展。一是强化镇容镇貌的治理。首先规范“门前三包”的制度落实和长态化;以及主要街道两边门面的出店经营;二是强化流动商贩的规范治理,规定经营秩序;三是配合镇政府进一步规范门面门头的管理和亮化,达到整齐划一。四是加强310国道两边的治理。在“双创”期间,全体同志不怕苦不怕累,严要求,高标准,强化制度的落实,加强市场规范经营秩序,圆满完成了局党组和镇政府交代的各项任务。

二、放权赋权方面。

村级便民服务工作情况汇报篇4

一、工作开展情况

今年以来,街紧扣市委,市政府下达的营商工作任务,社区和村联动推进营商工作,为企业发展、项目落地创造良好条件。1成立了以街道党工委书记为组长,各副职领导为副组长、便民服务中心人员为成员的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改革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由主管领导任办公室主任,地点在街道二楼办公室。2、每月召开一次领导小组专题会进行工作部署,在会上学习相关文件,要求各业务口就各自营商工作进行汇报,由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对“最多跑一次”及社区和村民事务代办工作进行通报,并就工作进行详实、细致安排,及时对各类事项在乡便民服务中心进行公示。3、重点项目保障有力。我街成立以武装部长为组长协调工作小组进行工作协调,保障了各项工程进度。

二、落实上级指示精神到位。

街认真落实上级的指示精神,对《市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2019-2020)》的文件,仔细研究,落实到位、到人。根据《省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工作实施方案》(吉软环境办[2019]38号)文件精神,街结合实际情况,认真落到实位。积极宣传国家、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利用街道、村和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的LeD大屏进行滚动播放,让每一名来办事的群众都能够了解。街道软环境办组织相关部门对《条例》内容进行学习,学习过程中相关探讨交流,让相关人员熟悉掌握相关政策及条例条规。

三、打造政务服务新模式。

加强便民服务中心管理,提高中心标准化水平。大力推行规范服务、微笑服务、主动服务和超前服务。进一步强化日常管理,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围绕“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度”、“限时办结制度”、“窗口首接制度”和“无否决权制度”等建立健全便民服务规章制度。公开举报、监督电话,落实便民服务监督检查人员,及时受理和处理群众的投诉。中心以“规范、优质、高效、廉洁”为服务原则,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热情接待、耐心解释,坚持以办事方便不方便、公正不公正、群众满意不满意为工作标准,凡是属于能办理的事项,只要材料齐全、条件具备,服务中心及时予以办理;属于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办理的事项,服务中心也予以受理,并代为办理,限时办结。

村级便民服务工作情况汇报篇5

一、建立基层党员干部每周固定日接待群众制度

1、明确接待主体。接待群众的人员为,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全体包村干部,各村“两委”成员。

2、统筹合理分工。每周,各村党组织书记要根据工作实际,选择确定一天接待群众;其他村“两委”成员组成1-2个小组,分别固定一天,分工做好接待群众工作,并逐一做好接待记录。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要每人一天轮流在镇机关值班接待群众,遇到特殊情况由领导班子成员内部调整;每名包村干部每周也要确定一天,到所包村陪同村干部接待群众。在非固定接待时间,镇、村干部也可根据工作需要,有重点的约谈部分群众。

3、公示接待安排。每月要制定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接待群众值班表,在各村显要位置张贴公示。各村每周确定的接待日和接待人员,要提前一天通过广播喇叭进行公告,以方便群众反映问题。

4、明确接待要求。要依托“党员110”调度中心、群众工作服务站设立“群众接待大厅”;各村要依托党员服务站设立“群众访谈室”,并设置“群众诉求信箱”,方便群众反映情况、发表意见。接待人员必须在规定的接待日接待,耐心听取群众反映的问题,妥善处理群众诉求,并认真填写基层党员干部接待群众情况记录。

二、建立基层党员干部每月走访群众制度

1、制定分工计划。要结合镇领导班子成员包管理区、机关干部包村等情况制定分工计划,与村干部编组进家入户走访。各村要制定村“两委”成员进家入户走访群众的分工方案,将每户群众均纳入走访范围。村人口数超过1000人的,可吸收党员骨干参与走访群众。要在党务公开栏公示每名镇机关干部、村班子成员和党员骨干的走访范围,并制作一张包括姓名、联系电话等内容的“党群连心卡”,分发给每户群众。

2、明确走访要求。每名镇机关干部、村班子成员和党员骨干每月分工走访不少于10户,每半年共同完成遍访群众1次。对困难户、上访户和致富能人、老党员及老干部要重点家访。入户家访时,要重点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落实情况、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以及对党委、政府的意见、建议等。要妥善处理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并认真填写基层党员干部进家入户走访群众民情日志。

3、搞好民情分析。每月,各村“两委”要会同包村干部定期召开民情分析会,对走访收集到的意见建议和社情民意进行梳理汇总,专题研究,建立民生档案;对苗头性、普遍性问题和重大问题要及时上报,并积极提出处理意见或建议。镇要按月调度汇总民情分析情况,建立工作台账,准确掌握各村民情动态;对群众反映的重大问题和共性问题要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制定解决措施。镇、村两级要根据群众诉求,通过公开承诺的方式,集中办好就业、就医、上学、住房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实事。

三、建立每季度公示群众意见办理结果制度

l、定期登记汇总。镇、村要把定期接待、走访群众时收集到的意见建议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和职责权限,分现场办理、限期办理、转交办理等类型,及时登记汇总,定期分类统计,并填写群众意见建议办理情况登记薄。

2、限时办结反馈。对属村“两委”工作职责范围内的事项,应在收到反映问题之日起半月内办结并反馈;对属镇级工作职责范围解决的问题,应在一个月内办结并反馈;对需镇多个部门、单位共同协调解决的问题,由各管理区报送至党委,并由镇党委安排相关部门处理并反馈。对已办结事项,要填写群众意见建议办理情况反馈单,通过电话、登门拜访、信函等方式及时反馈给当事人;对需经一定时间才能处理的问题,要定期反馈处理进展情况;对确实解决不了的问题,应在一个月内向反映人说明情况。对承诺的民生实事,镇、村要明确时限和责任分工,限期办理,及时反馈。

3、公示办结情况。每季度,镇、村要分别召开专题会议,汇总分析本季度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办结情况,进行阶段性工作总结。对已办理、正在办理、未办理事项以及民生实事的落实情况,以适当方式进行公示,接受党员群众监督。

四、建立每半年党员群众民主评议制度

l、民主评议时间及参评范围。每半年,对镇、村两级党员干部落实周接待、月走访、季公示制度情况组织一次民主评议和民意调查。对机关干部的评议范围是全体机关干部、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对村干部的评议范围是村“两委”班子成员、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党员和村民代表及不少于三分之一的户代表。

2、民主评议内容。对镇、村及每名党员干部落实周接待、月走访、季公示制度情况,分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次。同步组织民意调查,听取党员群众对镇、村干部落实周接待、月走访、季公示制度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最满意和最不满意的地方。

3、民主评议组织形式。每年7月份和12月份,由镇党委作出统一安排部署,将包管理区领导成员和包村干部交叉编组,成立民主评议小组,集中组织民主评议和民意调查,并将民主评议和民意调查结果报党委备案。镇党委可视情况,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复核抽查。

五、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工作落实

l、严格工作责任落实。镇党委要将建立落实四项制度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领导和指导。各包管理区的班子成员是第一责任人,要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抓好督促落实。要组建专门的督导工作组,划片抓好具体工作指导。各村党组织书记是直接责人,要认真制定本村工作计划,科学合理分工,务实具细地带头落实各项措施,确保工作实效。

村级便民服务工作情况汇报篇6

欢迎各位领导莅临***镇督导检查工作。这三项重点工作既是新时代市委对我镇的要求,也是老百姓对市委、市政府的期盼所在。作为***镇联系领导,同时又是镇党委书记,本人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下面,由我将***镇三项重点工作开展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关于对“五个全覆盖”活动的安排部署、工作推进情况

根据上级文件指示要求,今年5月,我镇包联县级干部通过摸排研判,建立了沟通联系常态化机制,与所联系村党组织书记、主任建立联系。6月,县委书记听取了联系乡镇工作汇报,同时包联县级干部深入了解所联系村的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两个方面内容。7月,包联县级干部围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深入所分包村开展1次专题调研,并帮助所分包村制定1个符合村情实际的《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计划》,帮助所联系村协调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除此之外,包联县级干部坚持每月与所联系的村书记或主任进行1次电话沟通,了解所联系村工作开展情况、存在困难和需要上级帮助协调解决的问题。在所联系村开展防火防汛等重点工作的关键时间节点,包联县级干部能够及时与所联系村干部沟通,帮助指导工作和积极协调解决问题。

二、关于对后进村整顿转化工作的安排部署、工作推进情况

县委于5月底前,调整优化后进村驻村工作队员,形成各县区调整人员名册台账,我镇及时了解后进村驻村工作队员基本情况,并与其取得联系。按照县委要求,我镇积极参加后进村驻村工作“擂台赛”、协助县委对各驻村工作进行年度考核。配合县委采取集中调度、定期汇报、明察暗访等方式,对驻村工作组开展工作情况进行不定期督导检查。协助入驻我镇的驻村工作组解决村党支部政治功能弱化、从严治党缺位和党员意识不强、发挥作用不够等问题。我镇**个村党组织“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党内制度坚持经常、严肃,党员教育管理监督严格、规范。入驻我镇的驻村工作组经常开展以“抓党建,促发展、促民生、促稳定、促村容村貌提升”为主要内容的“一抓四促”活动,有效推动了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帮助村党组织制定村庄长远规划和年度重点工作,制定《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计划》,谋划一批富民强村项目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积极协调帮扶资金。并协助镇党委开展“农村优秀青年”评选活动,储备2名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后备力量。帮助后进村至少培训3-5名农村致富带头人,引导帮助他们学技术、上项目、促发展。协助镇党委、村党组织对村内外环境进行整治,实现村庄房屋前后整齐美观、无垃圾杂物,使村容村貌得到全面提升。

三、关于对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的安排部署、工作推进情况

村级便民服务工作情况汇报篇7

按照县委政法委的安排部署,XX镇深入推进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现将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进展情况

1、科学划分网格。根据我镇实际情况,依托现有的镇村管理体系和辖区居民住宅区分布现状,以行政村为单位,将镇辖区划分为9个区域网格,以自然屯为单位,划分66个基础网格。

2、组建网格员队伍。按照网格化管理模式,每个村级区域网格实行支部书记负责制,基础网格由两委成员、村屯干部担任网格长、网格员,推动“一村一警”进驻网格,组建党员先锋队、志愿服务队、义务巡逻队等志愿服务队伍,共同组成网格管理队伍。

3、健全工作机制。实行镇领导包联网格工作机制,推行网格长联系居民代表工作机制,规范了网格工作例会制度、网格巡查走访制度、信息采集报送制度,明确了工作流程。

4、采集录入信息。积极排查网格内服务对象的家庭成员情况,全面登记网格内实有房屋和实有人口,并录入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实现信息“一次采集、多次使用”。

5、夯实工作基础。依托村便民服务大厅,配备电脑等办公用具,设立网格长、网格员、驻格辅警公示板,方便群众求助,接受社会监督。

6、推进信息化建设。建立社会治理综合信息平台,镇政府视联网与上级互联互通。统一网格员手机app,账号、密码全部下放到所有网格员,组织开展网格员培训,培训、转训社会治理综合信息平台和网格员手机app使用。

二、存在问题

1、镇村经济基础薄弱,部分村电脑等办公用品配置存在困难。

2、网格员整体素质与信息化应用存在巨大差距,很大一部分人只会接打电话,对手机操作要依托其他人帮助使用,对信息平台、手机app接受的比较慢。

3、网格员队伍不稳定,现配置的网格长、网格员均为兼职,在村屯承担了大量其他工作,且缺乏必要的激励、奖励措施,网格员积极性难以调动。

村级便民服务工作情况汇报篇8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我镇经过2个多月的辛勤工作,完成了第一批试点乡镇,推行一村一警的工作任务,全镇24名辅警已经驻村上岗并开展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我镇成立了由书记任组长,党委副书记、派出所长任副组长的出岸镇一村一警推进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一村一警”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强有力地推进了工作顺利开展。为确保驻村辅警队伍整体综合素质过硬,我镇选拔24名业务骨干组建了辅警队伍,其中包括股级干部2名、机关干部8名、优秀退伍士兵12名,为一村一警提供了重要的人员保障。

二、强化学习培训。在组织参加公安局组织的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的基础上,8月15日我镇召开了由各村村干部参加的“一村一警”动员培训大会,围绕驻村辅警的七项职责对全体驻村辅警进行了培训,帮助他们尽快完成了由包村干部向驻村辅警的角色转变。

三、严格日常管理。派出所对驻村辅警的工作情况进行不间断地督导检查,每周定期检查辅警工作日志,调度重点案件。同时,建立矛盾纠纷隐患“日排查、零报告”制度,每天由辅警向镇政府和派出所汇报排查情况,做到了有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解决。

四、加大财政投入。在各村建立了不小于20平米的警务工作室,并配备相关办公设备。警务工作室内制度上墙,悬挂宣传牌,明确每村的包村辅警姓名、联系电话,方便群众第一时间内获得警务帮助。

2012年9月11日,北漕口一村张金通和北漕口二村张桥年,因大门高低问题长期无法解决,两户居民情绪一度失控,即将酿成,关键时刻村干部及时通知辅警于占华、柴立峰,二人共同赶到现场。经过二人两天耐心的调解,该事件圆满解决。

郭家营村辅警朱平安同志与村两委协商,制作了5块写有“有困难找警察,我是驻村辅警朱平安,联系电话:13703171399”的牌子悬挂在村里主要路口,方便了村民联系。

两个月来,全镇驻村辅警在乡村两级的大力支持下,共开展普法宣传30次、调解村民矛盾纠纷45起、为村民解决困难28次,今年9月份的治安案件发生率也比去年同期降低了20%以上。

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建立监督测评制度。由乡政府和派出所邀请乡里各村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民代表和群众等各界人士,每半年对驻村辅警开展一次测评,将测评结果登记存档,作为年终驻村辅警考核评优、提拔重用的重要依据,以此,全面提高辅警服务质量,拉近警民关系。

二、加大财政投入。镇政府将进一步解决驻村辅警的待遇问题,配备相应的交通工具。同时扩大辅警队伍,对2000人以上的村再增设1名辅警。

三、抓好当前重点工作。与派出所做好联系沟通工作,深入开展全镇社会治安和隐患大走访、大排查工作,全力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置,确保十期间全镇和谐稳定,为党的十胜利召开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虽然我镇的“一村一警”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距上级要求和群众期望还有很大差距。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强化工作举措,狠抓工作落实,确保“一村一警”工作深入持久开展。

谢谢大家!

村级便民服务工作情况汇报篇9

一、重要意义

新农村建设需要强有力的金融支持,农村地区支付体系作为融资运营机制的通道承担着前所未有的历史使命,只有“血脉”畅通,新农村建设才能扎实推进。通过实施“便农支付工程”,有效整合各方力量,充分调动各单位积极性,建立优势互补的支付结算服务组织架构,有利于促进农村支付结算工作的统筹协调有序发展,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增加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供给,推动我县新农村建设向纵深发展。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按照建设安全、高效支付体系的总体要求,立足服务“三农”,坚持市场主导与行政推动相结合、改进服务与防范风险相结合、拓展业务与履行社会责任相结合的原则,不断丰富农村地区支付结算产品和服务,切实提升农村支付服务效率和质量,有力支持我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循序渐进,注重实效。“便农支付工程”包括推进农村地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和丰富支付工具、服务等内容,是一项复杂和长期性的系统工程,要确保取得实效,就必须循序渐进,分阶段理性执行。对创新的农村支付工具和支付方式要在先行先试、积累成熟经验的基础上组织推广应用。要对“便农支付工程”的实施效果进行定期总结和按年评价,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新需求,及时调整“便农支付工程”的思路,丰富“便农支付工程”的措施。

2、统筹协调,形成合力。“便农支付工程”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工作。一方面,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好组织领导职能,协调有关部门,为“便农支付工程”的顺利推进创造良好的环境。各商业银行要按照本方案要求,做好具体贯彻落实,确保“便农支付工程”的各项措施抓实、抓细、抓到位;另一方面,由于“便农支付工程”实施工作在银行机构内部涉及到会计结算、银行卡、科技等部门,各银行机构应明确各部门职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协作、加强沟通,做到思想统一、职责明确、协调有序。

3、分类指导,鼓励创新。我县城乡发展很不平衡,农村产业结构呈多样化态势,各有关部门在具体研究实施“便农支付工程”时要结合实际,制定具有特色的分类性改善农村支付结算环境方案。同时,在实施过程中,要根据农村地区已经出现或将继续出现的新变化、新趋势、新格局,针对农村地区对支付工具的多种需要,指导金融机构区分客户群,不断发展适合农村现状的金融结算工具,进一步丰富农村金融服务手段,加大农村金融科技和现代化支付工具在农村的普及,并积极探索创新农村支付工具和支付方式。

(三)工作目标

在*县“便农支付工程”领导小组总体规划和指导下,通过涉农金融机构、商业银行等三年的努力,在全县实现支付清算系统全覆盖,非现金支付工具广泛应用,支付服务质量有新提高,农村支付习惯有大转变。具体目标是:

2009年,力争支付清算系统覆盖全县所有农村对公营业网点,实现银行本票到镇,县域银行卡持卡消费额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比例较20*年提高4个百分点以上,农村电子支付业务快速增长,农村居民支付服务的满意度有较大提高。

2010年,力争支付清算系统覆盖到95%以上的农村对私营业网点,中心集镇银行网点可签发华东三省一市银行汇票、银行本票,县域银行卡持卡消费额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比例较2009年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农村电子支付业务持续增长,农村居民对非现金支付工具的认知水平大幅提升,支付服务满意度持续提高。

2011年,力争支付清算系统覆盖到所有银行网点,县域银行卡持卡消费额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比例较2010年度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农村电子支付业务继续快速增长,农村居民支付习惯有较大转变,支付服务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三、主要任务

(一)推进农村地区支付结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资金清算效率

一是扩大同城票据交换网络的覆盖面,力争在2009年前同城清算系统或票据交换覆盖所有对公的农村银行、农村信用社网点;力争在2010年前同城清算系统覆盖95%对私的农村银行、农村信用社网点;力争在2011年前同城清算系统或票据交换覆盖所有的农村银行、农村信用社网点,增强基层农村金融机构的支付结算功能。

二是创造条件,使农村金融机构网点加入支付系统,扩大现代化支付系统的覆盖面。大力支持农村信用社、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采用多种方式低成本地接入支付系统,方便快捷地办理支付业务。争取在2009年前所有对公农村营业机构接入或接入大、小额支付系统;2010年前农村95%对私营业机构接入或接入大、小额支付系统;2011年前农村所有营业机构接入或接入大、小额支付系统。同时,农村信用社要加快自身支付清算系统建设,努力拓展系统业务功能,加速实现联网通兑,提高其支付业务处理的自动化水平和效率。

三是充分利用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平台,推动农村地区使用支票。对采用分散式接入影像交换系统的银行机构,要积极创造条件,力争改为集中直联模式,提高基层金融机构跨区域支票的处理效率。

四是金融机构要努力提高农村地区基层网点的电子化水平,在2009年前30%农村金融机构开通网上支付、电话支付、移动支付的功能;力争在2010年前50%农村金融机构开通网上支付、电话支付、移动支付的功能;力争在2011年前80%农村金融机构开通网上支付、电话支付、移动支付的功能。

五是拓宽农村地区汇款渠道,方便农民存取款。金融机构通过“漫游汇款”、“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城商行资金清算中心”等方式办理汇款和银行汇票业务,增加农村支付结算服务的供给能力。

六是支持村镇银行等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开办相关支付结算业务,逐步拓宽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组织机构范围。对一些条件暂不成熟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要积极通过制方式利用他行系统或工具完善自身结算功能。

(二)立足农村地区实际,不断创新和丰富支付结算工具

一是在农村地区全力推广小额支付系统银行本票和华东三省一市汇票业务。要充分利用小额支付系统实施票据截留的功能,依托小额支付系统处理银行本票业务,2009年前使80%满足风险控制要求的农村网点,均可签发受理银行本票;2010年前力争使所有满足风险控制要求的农村网点,均可签发受理银行本票,解决农村地区票据资金清算环节多、在途时间长等问题,确保本票跨行通兑业务处理畅通无阻;按照“积极稳妥、分期分批、分类指导”的原则,增加三省一市汇票直接签发的银行机构网点,以疏通金融机构,尤其是中小金融机构的支付结算渠道。对尚不具备直接签发三省一市汇票条件的银行机构,支持其以方式签发三省一市汇票,力争在2009年前50%中心集镇银行具备开通华东三省一市汇票业务,在2010年前所有中心集镇银行具备开通华东三省一市汇票业务,2011年前所有银行对公营业网点均能签发或签发三省一市汇票。鼓励农村金融机构签发全国银行汇票,进一步提升支付结算服务水平。要推动涉农商业汇票业务的发展,引导金融机构优先为涉农商业汇票办理贴现业务。人民银行*支行要对金融机构已贴现的涉农商业汇票予以再贴现支持,扩大涉农行业融资渠道。

二是积极开展个人支票的试点工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在罗阳开展个人支票业务的试点工作,培育和引导一定数量的农民积极使用个人支票。

三是大力推广商业汇票业务,鼓励农村信用社稳步发展商业汇票业务,人民银行*支行对于一些经营状况好的农村金融机构承兑或贴现的涉农票据,可以优先为其办理再贴现业务。在有条件的金融机构,可以试点开展商业承兑汇票业务,满足农村重点龙头企业的融资结算需求。

四是推动代扣代缴方式办理公用事业缴费。要发挥小额支付系统和各行行内系统平台作用,通过小额支付系统和各行行内系统办理公用事业缴费、财政各项涉农补贴资金、农民养老金发放等业务,让广大农民切实享受到现代化支付系统的快捷和方便。在2009年前农民通过代扣代缴方式办理公用事业缴费达到10%;在2010年前农民通过代扣代缴方式办理公用事业缴费达到20%;力争在2011年前农民通过代扣代缴方式办理公用事业缴费达到30%。

(三)在农村地区继续加大银行卡业务推广力度,努力改善农村地区银行卡受理市场环境,实现“银行卡消费无障碍”

一是大力拓展银行卡应用领域。继续拓展银行卡在商业、餐饮、宾馆等零售行业和其他服务行业的消费应用,同时积极推广银行卡在水、电、通讯、有线电视等公用事业缴费领域的应用,探索税务、公安、工商、交通等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款收缴相对集中的领域以及医院、药店、加油站等日常生活支付领域应用。

二是培育和形成“银行卡消费示范街区”和市场。为倡导持卡消费,发挥示范效用,2009年底前,在罗阳镇东大街、城北路、北大街培育“银行卡消费示范街区”,在家居装饰精品城形成银行卡推广应用市场,街区和市场内70%标准以上固定商户安装直联poS机。

三是增加可受理银行卡的商户和atm数量。积极发展特约商户,大力布设直联poS(接入终端)。加大atm等自助设备及自助银行的布放力度,提高人均拥有比例,并改进自助设备的后续配套服务,提高农村居民办理离柜业务的能力。2009年,atm布放到所有中心集镇,力争到2011年,atm布放到所有乡镇,全县农村地区atm机拥有量增加25台以上。调整atm机布局,实现atm机的合理布放,重点加快在县城、县城新兴地区、无银行乡镇等区域内的发展速度,增加这些区域内自助设备的数量,更好地满足持卡人的需求。增加atm机的服务功能,逐步开通atm机跨行、跨地区转账业务。

四是积极推动政府公务用卡。在政府采购、公务活动与接待中全面推行公务银行卡支付方式,2010年选择1个机关部门和1个乡镇试点,取得经验后稳步推开。2011年50%县机关原使用现金结算的招待、采购、会议、差旅费等,要求使用公务银行卡支付。

五是进一步推动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业务的发展,努力提高交易量和清算效率。进一步加大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的宣传,方便农民工异地存取款;要努力在2011年前实现*县邮政储蓄网点全面开通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业务工作,扩大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业务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六是农村金融机构要扩展银行卡的功能,创造条件开通贷记卡业务。积极探索信用卡透支功能在农村地区的应用,允许符合条件的农村个私企业、养殖户、农民经纪人在核定的授信额度内先交易后还款,满足小额资金短期周转的需要;开发信用卡的分期付款功能,将使用信用卡分期购买的商品扩展到农机具及农业生产资料等领域,满足农村持卡人消费信贷的需要;要引导农村客户依托借记卡办理理财等业务,促进银行卡在供销、农资、学校等与农村居民生活密切相关领域的应用。

(四)建立农村支付结算指导员制度,创新改进农村支付结算环境手段

建立农村支付结算指导员制度,聘任所在地金融机构分管行长(优秀业务骨干)担任,制订农村支付结算环境建设规划,组织人员帮助农民了解、熟练掌握各类支付结算工具及方式的使用方法,积极组织布设atm、poS机(接入终端),协助上级银行给农村提供各类快捷、通畅的支付系统和结算工具。2009年选择4个一般经济型乡镇开展农村支付结算指导员制度试点工作,2010年在总结经验基础上,推广到6-8个一般经济型乡镇或欠发达乡镇开展农村支付结算指导员制度试点工作,至2011年全县80%的乡镇建立农村支付结算指导员制度。

(五)结合县域金融生态区建设,推动农村地区支付结算环境建设

采取积极措施,为银行卡业务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结合创建刷卡无障碍商户、街区、风景区的工作,开展“优秀支付结算服务农村金融机构网点”、“支付结算环境优秀乡镇”等内容的评选;建立改善农村支付结算环境情况通报制度,定期开展农村支付结算环境改善情况的监测评估,持续推动农村地区支付结算服务环境的改善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四、工作要求

(一)成立机构,加强领导

成立由县政府分管县长为组长,人民银行*支行、县委农办、县公安局、县人事劳动社保局、县财政局(地税局)、县工商局、县国税局、银监会*监管办、各商业银行(信用联社)等单位有关负责人为成员的*县“便农支付工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人民银行*支行),由分管副行长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具体职责如下:

1、人民银行*支行。负责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落实“便农支付工程”政策和措施,统一协调各成员单位的相关工作,规划、部署我县“便农支付工程”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工作。定期向*县“便农支付工程”领导小组报告工作开展情况。

2、县委农办。结合农村经济发展实际,指导各农村工作指导员做好当地政府将“便农支付工程”列为新农村建设重点项目的联络工作。

3、县公安局。积极促进建立银行卡犯罪信息的相互交流机制,与有关部门建立银行卡案件报备、预警和通报制度,加大银行卡欺诈和恶意透支等违法犯罪行为打击力度。

4、县财政局。积极推动政府部门及所属预算单位公务支出中使用推广银行卡,研究制订行政事业单位银行卡结算财务管理办法。

5、县国税局、县地税局。会同人民银行*支行、各银行及特约商户做好纳税大厅poS试点和推广工作。

6、县经贸局。引导银行卡等非现金支付工具在连锁超市、放心店的使用力度,将银行卡等非现金支付工具作为连锁超市、放心店建设的必备条件之一。

7、县人事劳动社保局。推进银行卡在社会保险、企业领域内的应用,引导用工企业使用银行卡发放农民工工资。

8、县工商局。引导银行卡等非现金支付工具在农村地区和商品交易市场的使用,并将此作为商户评优评先内容之一。

9、银监会*监管办。加强银行卡业务监管、风险管理等工作,督促发卡金融机构建立健全银行卡业务内控机制,切实防范风险。

10、各商业银行(信用联社)。积极参与“便农支付工程”实施项目,积极开展非现金支付工具宣传活动,大力普及银行卡等非现金支付工具基本知识。加强内控管理,提高风险防范和反欺诈能力,营造安全的用卡环境,增加银行卡机具的投入和布放,扩大银行卡发行,普及银行卡应用,提高跨行交易成功率,不断增强银行卡管理和服务水平。

(二)加强管理,强化监督

1、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建立支付结算风险防范机制。继续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整合信用信息资源,积极推进企业和个人信用评价工作,建立健全社会信用机制。各有关单位要加强银行卡不良信息共享系统的建设和维护,有效防范信用卡违规套现、欺诈等金融风险。县有关监管部门要加强签发空头支票管理。县公安部门要加大对银行卡犯罪的打击力度,建立与人民银行、银监办和商业银行等部门的信息交流和案件侦破合作机制,着力防范和化解银行卡风险。

2、完善金融机构支付结算评价办法。人民银行*支行要在支付结算工作通报制度的基础上,设立支付系统评价指标,强化支付系统综合评价,进行a、B、C级银行评定,对评价情况较差的银行要列入重点监管对象,实行差别化管理。

3、强化支付清算系统管理。一是建立高管人员约见谈话制度。对严重违反支付清算纪律、发生重大支付清算系统运行故障或风险事件、高管人员发生变动等情形,要约见其高管人员进行谈话,通报相关情况,提出管理要求,指导、督促落实管理措施。二是组织开展支付清算业务现场检查。重点要对华东三省一市汇票专用章、全国汇票专用章和银行本票专用章保管与使用情况,依托小额支付系统办理银行本票和华东三省一市汇票业务情况,全国支票影像系统业务情况开展现场检查,并跟踪、督促其落实整改,同时,要加强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通过开展银行结算账户现场和非现场检查,查处账户开立和使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规范银行卡发卡及收单业务行为,增强银行卡风险防范能力。三是进一步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建立支付结算义务监督员队伍,形成对支付结算工作的有效社会监督,保障我县农村支付结算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宣传引导,优化环境

1、建立农村地区支付结算业务宣传长效机制。县内各银行机构要根据人民银行*支行的统一安排,以银行网点的柜面宣传为基地,开展各具特色、易被农村客户接受的支付结算产品宣传活动,特别要从当前农村支付结算中现金结算量大、非现金工具使用少的问题出发,结合该行支付结算产品的功能特点,全面开展推广宣传,提高农村客户对现代化支付结算工具的认知度,努力扩大现代化支付结算在农村地区的影响,让广大农村客户敢用、会用、爱用各种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

村级便民服务工作情况汇报篇10

1 基本情况

南汇区位于长江三角洲平原东部边缘,北接浦东新区,西部、西南部与闵行区、奉贤区相连,东南两侧濒临东海和杭州湾。全区总面积835平方公里,全区共有户籍人口约70万。其中农业人口约51万。有185个行政村,是上海城郊的一个农业大区。

2006年起。南汇区农业信息中心积极按照上海市农委2006(347号)文件精神,率先在本区大团镇金园村、新场镇果园村等5个村开展“农民-点通”试点应用。通过使用,农民反映良好。到目前为止,南汇区对14个镇所属行政村安装了91台“农民一点通”查询机。

2主要做法

2.1开展了农业信息普及应用和技能培训。2007年开始区农业信息中心实行每月定时到全区各镇村开展“农民一点通”农业信息应用操作巡回培训,召集“农民一点通”安装村信息员和种养大户,开展农业信息应用培训,培训班主要从“农民一点通”信息平台的应用、操作、技术规范、村务信息上传、文档、图片处理等方面作了详细的讲解,面对面、手把手的指导农民如何应用“农民一点通”收集查阅适合自己的农业科技信息、运用视频电话,向上海农科热线专家请教农作物中生产中碰到的难题。三年来共举办了30多场培训,人数达到800人次以上。

从08年3月开始,区农业信息中心为改善现有镇村农业信息员队伍的知识结构和现代化办公要求之间的矛盾,整合资源,依托南汇创明培训学校的技术力量,结合上级业务部门的工作要求。在全区组织信息技术技能培训,吸引了各镇村的280多名信息员和村干部踊跃报名,经筛选。有2.50人符合条件被正式确认为学员。培训班根据需求分为“电子商务”和“数码影像”两个类别。

2.2,加大“农民一点通”信息采集和上传力度。根据南汇农业的特点,水蜜桃、西甜瓜、蔬菜种植面积较大,农民对这方面的科技知识、愿望要求比较高,渴求得到最新的农业政策、科技营销信息,农业信息中心组织广大区镇级农业信息员积极采集、编辑、整理、上报信息、全面快捷的反映区内外的农业动态,及时为农民提供科技、市场和政策方面的信息服务,扩大了“农民一点通”的信息量,加速了信息交流,有效地促进了“农民一点通”推广事业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南汇区级农业技术服务部门通过“农民一点通”后台上传各类农业信息500多篇。各镇、村上传各类农业信息714篇。

2.3建立“农民一点通”使用情况的检查维护保养制度。“农民一点通”设备安装后,怎样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广大农民能了解熟悉,达到会使用应用。为此,区农业信息中心要求各镇村农业信息员在电信网络宽带辅设、安装“农民一点通”位置时,全程培同电信施工人员,使之安装位置方便农民查询。安装后每个工作日上班前开机,下班后关机。工作时间内保证正常运转和信息室开放,监控发现三天未开机的,及时电话告知、问明情况督促开机。对发现电信网络故障的,告知电信报修电话,“农民一点通”设备本身故障的,帮助指导调试,故障无法排除的。上报“农民一点通”报修单位。同时每星期到区内各村“农民一点通”安装点进行巡回检查,进村入户,倾听农民对“农民一点通”使用的反馈要求,及时改进存在的问题。

3使用情况

区农业信息中心对本区各镇村“农民一点通”进行了一次使用情况检查,从检查情况来看,总体情况较好。其中大团镇、宜桥镇、新场镇、惠南镇在宣传发动、人员组织、“农民一点通”开机率、农业信息应用方面做得较好,各村“农民一点通”点击率不断上升,到目前为止,全区“农民一点通”累计点击达10万多次;视频电话通话850多次。本村农产品的宣传力度、农业信息得到加强,专家视频效用的影响日益扩大。初步达到了市级部门开机率、信息咨询等要求。综观全区积累的经验主要有四个方面:

3.1思想重视、认识到位是基础。村委把“农民一点通”的应用作为为农服务的有效载体,要求村干部人人会操作“农民一点通”,个个会利用科技信息服务农业生产。

3.2定岗定责、人人关注并举是保障。做到定人、定时开机,信息员外出工作时,由村委会其他人员替代开机,以方便农民前来咨询使用。

3.3利用多渠道做好宣传普及是有效手段。在召开村生产队长、种植大户会议时。做到经常宣传讲解“农民一点通”使用知识,遇到农民前来咨询时,信息员、农业干部能热心周到细致的指导农民应用。使“农民一点通”这一新颖的农业信息服务设备家喻户晓,从而提高了“农民一点通”使用效率。

3.4农户依靠“农民一点通”取得经济效益是目的。“农民一点通”的逐步普及使村干部、农民从不熟悉到热烈欢迎。如新场镇果园村品牌矮脚青菜由于今年初种植面积多、气候温暖等原因,农户青菜销售困难,收购价格一降再降,经济效益不理想。农业信息员张忠伟同志通过“农民一点通”网络青菜销售信息,搜索全国各地方蔬菜行情,了解到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城市蔬菜价格较高,及时在本村全国青菜市场行情,同时联合本村农民经纪人,积极组织青菜货源、联系车辆把新场矮脚青菜销往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地,果园村今年已销往外地青菜近1500吨,产值30多万元,即解决了青菜难卖、贱卖问题又增加了本地农民收入。又如大团镇金桥村2组农户盛爱庆,今年种植的2。5亩哈密瓜发生严重病害,瓜藤叶子不断腐烂,他寻遍了大团镇的农资商店,用上了所有他认为对路的农药,但作用不显著,病害继续加重。村信息员刘红得知情况后,主动陪他到村“农民一点通”上向上海农科热线专家求助,农科专家通过视频现场诊断,反复观察病苗后确定了病情,按照专家传授的方法回去操作,哈密瓜病情立即得到控制,最后取得了好收成。通过这事例,盛爱庆逢人就说:是“农民一点通”专家挽救了他的哈密瓜,今后农业生产上有问题,大家就要多请教“农民一点通”。

4存在问题

部分行政村对“农民一点通”的作用缺乏一定的认识,一是认为“农民一点通”是高科技的设备,老百姓用不来,在农业上用处不大。二是认为“农民一点通”是比较贵重的设备,被老百姓用要坏的,将“农民一点通”设备束之高阁,不宣传、不开机、不应用,浪费了政府资源。三是虽然每天开机,但农业信息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底,知识结构老化,面对电脑感到无从下手,造成农业信息搜集困难,对外宣传力度不够,本村优质农产品养在闺中无人知晓。

5 蕴议与对策

5.1加强南汇区农村信息化主体建设,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要不断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同时要充分发挥民间力量,特别是合作社、协会组织的推力作用。既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主导作用,又要调动南汇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产品批发市场、中介组织、农民经纪人、种养大户的积极性,发挥其辐射及带动作用,更要通过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等措施,大力启动广大农民的农业信息需求,从源头上促进农业信息化的发展。

5.2推进南汇区农业信息化建设,关键要提高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和意义的认识,改变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片面认识。结合南汇实际,制定出宣传方案。加强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南汇农业网”、“我要桃子网”等宣传媒体的作用,宣传内容围绕农业信息化建设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作用来展开,提高南汇区农业企业和广大农户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认识;通过宣传,使南汇各级政府、农业企业和广大农民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