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文学常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31:02

中小学文学常识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常识性课文直观教学手段

语文被称为学科教学中的“百科之母”,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工具课。除了要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传授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和智力训练外,语文教学和科学常识教学相结合也是小学语文课的又一特点。在这些常识性的语文课文中传授了一些基本的科学常识,包括天文、地理、生物、矿物、理化等自然科学常识和社会历史、哲学等社会科学常识。通过这些科学常识性课文的教学,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树立积极向上、努力学习的目标,是全面培养合格的接班人所必不可少的。

这些常识性的课文是让学生在学习语言、提高读写能力的同时,获得多方面的科学常识,从而进一步认识世界、认识社会,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热爱科学的思想。教学这类课文兼有语文教学和常识教学的双重任务,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怎样把好这个“度”呢?在此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教好常识性课文,首先要知道常识性课文有哪些特征,这样才能在语文教学的普遍特征中,抓住常识性课文教学的特殊特征,使之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收到满意的效果。常识性课文一般是以说明为主的文体,“说明”是主要的表达方式。通过对事物的特点、性质、成因、功能等特征做客观科学的说明,使学生对事物有所了解,从而获得知识。此类课文大致有以下特点。

1.在故事中说明一定的科学常识。常识性课文往往也有一定的故事和人物,有一定的情节,并运用记叙和描写的方法。这是为了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而采取的儿童乐于接受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其在妄言中以虚设的拟人、童话的方式来表述某种真实的科学常识。例如《院子里的悄悄话》就把两棵槐树比拟为祖孙两人,运用人物对话的形式向人们介绍了年轮、树冠在记录年龄、指示方向、记录气候等方面的作用。既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又准确真实地传授了科学常识。

2.在叙述中注意逻辑条理的清晰。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严密的逻辑和清晰的条理叙述比较难懂的科学知识,学生易于接受。如《蛇和庄稼》一课中蛇吃田鼠,田鼠糟蹋了不了庄稼,庄稼得到了好收成,所以为使庄稼丰收可以多放蛇;村里喂的猫多,田鼠就不能那么放肆,土蜂的活动就不会受到影响,苜蓿是靠土蜂传授花粉的,因而苜蓿就会长得好。这里的蛇吃田鼠,田鼠吃庄稼和猫吃田鼠,田鼠影响土蜂,土蜂影响苜蓿的传粉,这种事物之间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

3.在表述中强调语言文字的准确。常识性课文的语言准确、简明、缜密,是对学生进行正确选用词语、准确描述事物训练的好素材。教学中,要抓住重点词语,引导阅读品析,感悟叙述的客观性,领悟用词的精确性。常识性课文教学除引领学生穿行在文本简洁、准确、生动的语言密林中外,还应让学生借鉴和倾吐,让学生在模仿中习得。

如《回声》中水波的“荡”回来和声波的“返”回来有着不同的含义。又如《爬山虎的脚》一课对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通过“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这些词句的描写,就非常清楚准确了。再拿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来看,课文中是说“一脚一脚”地向前爬,而不是“一步一步”地向前爬,这就非常清楚地说明了这里的“爬”是植物的一种生长状态,不同于动物的“爬行”可见常识性课文用词用句的准确,这要引起我们的特别重视。

4.在阐述中运用具体的数据。这样的例子几乎在所有的常识性训都能见到,以表示科学知识的精确无误。如《太阳》一课中,对太阳的“远”、“大”、“热”都有具体的数据加以说明:“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表面温度有六千度”,“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三千倍”,等等。这样对事物的阐述具体、精确,让我们感到科学知识的真实可信,来不得半点虚假。

5.在内容中具有特定的思想教育目的。同所有的课文一样,都具有一定的思想教育目的,而常识性更具有特定的、的思想教育内容:有的可培养学生探索客观世界的规律,破除迷信,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有的可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热爱劳动的优秀品德;有的可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还有的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豪感。可见常识性训的思想教育,在强化素质教育的当今有着特定的意义。

那么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开展常识性课文的教学呢?

在语文教学中,常识性课文有着如下特点,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需要加强同知识的结合,是基本要求。常识性课文既是语文教材又是科学教材,所以要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学习知识;在弄清知识中学会准确、简明、有条理地表达。在重视词语概念教学,特别是专有名词和科学术语的概念,在不加深高难度的基础上,结合课文语言和学生年龄特征讲清楚。如《新型玻璃》上的各种玻璃的名称原由,要让学生理解。又如《琥珀》中的松脂球、琥珀等概念,要让学生明白。在教学中要注意动作变化的关键性动词和表示事物本质特征的形容词。

要准确完整地讲清句子的含义。如《爬山虎的脚》中“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这里的“相当”是“大体”、“够得上”的意思,不可用“非常”一词替换。要讲清句子的含义,必须把其中每个分句的意思和相互间的关系讲清楚,这样对全句才能有一个完整的理解,还要注意层次之间、句子之间的联系。

要从知识的角度讲清课文的篇章结构,这是有别于一般课文分析篇章结构的不同之处,例如《海底世界》一课先从海底的宁静、黑暗、寂静引到深海中仍有鱼儿在游动,有动物在发声;再写到各种海洋动物的各种活动方式;最后写到海底的地形引到动植物及蕴藏的矿藏。这样,全文开始的引向和结尾的总述把全文联成了一个整体。

2.加强直观教学,是重要手段。常识性课文中讲到的事物和知识,大部分都不是学生常见和理解的,教师又不可讲得过深、要求过高,因此教学中的插图、标本、电视片、演示等均是我们常用的直观手段,以使学生加深印象,加快理解。如《曹冲称象》、《捞铁牛》等课中的有关浮力知识,教师做适当直观演示,可生动形象地解决学生关于“浮力”知识的难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观察的习惯。

中小学文学常识篇2

关键词:语文教学大纲;识字规定;识字程度

一、语文单独设科以来,我国语文课标对于识字规定的变化

(1)清末时期,我国主要颁布了2个重要的课程文件。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该章程对识字教学开始进行改革,提出废除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传统识字课本。由于多种原因,该学制没有实施,但对教材的编写和识字教学的改革有重要影响。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初等小学堂除开设“读经讲经”外,要开设“中国文字”科,它与高等小学堂开设的“中国文学”科一起被视为国文科的前身。由此可见,初等小学的识字教学有了很大改进。

(2)民国时期共颁布了8个课程文件。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颁布了《小学校教则及课程表》,1916年中华民国教育部颁布了《国民学校令施行细则》。这两年的教学大纲提出废科举,兴新学,废除读经讲经,将“中国文学”科改为“国文”科。1923年《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小学国语课程纲要》对识字的规定:重要文字的认识。但在“毕业最低限度的标准”中提到识字量的问题:初级小学(1-3年级)“识普通的文字两千个左右”;高级小学(4-6年级)“识字累计至三千五百五十个左右”。

(3)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共颁布了15个课纲。1950年《小学语文课程暂行标准》(草案)在文件后的“注解”中要求“常用字汇,暂以中央教育部社会教育司所拟定的常用千字作为常用字,酌加普通常用字,约计为三千个。

1956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中汉语教学部分指出“能够掌握汉语的基本词汇和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上所必需的词汇,能够掌握构成这些词汇的一定数量――三千至三千五百――的汉字。”

1963年《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规定: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教学生打好这个基础。为了适应阅读和写作的需要,三千五百个常用汉字,应该是一二年级教学生掌握半数左右,其余半数的教学在以后四年中陆续完成。一二年级识字教学可采用集中识字的方法,也可以采用随课文分散识字的方法。三年级教学生查字典,拼音字母是辅助识字的工具,要充分利用。

1986年《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在小学阶段,要使学生认识汉字三千左右,其中要求掌握二千五百个左右。前三年完成大部分识字任务(认识二千四百个左右,其中百分之八十要求掌握)。”当时小学五年制和六年制并存,因此,他对不同学制各学年应教的字量做出了不同规定。

2000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要求“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学会其中2500个左右,做到会写,并了解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该大纲不仅在规定识字教学的总字量时区分了应“识”字量和应“会”字量,而且在规定各学段识字教学字量时也明确了应“识”字量和应“会”字量。

2001年,在新课程改革中出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则规定小学阶段“认识3000左右常用汉字”,“其中2500左右会写”(新课程标准中规定整个义务教育阶段要求学生共认识3500字左右,其中3000字左右会写)。2001年课标规定该课标在很多方面对2000年大纲作出了很大改动,但在识字教学上的字量规定方面延续性却很强,除了在具体的字量规定上有些出入,分学段的意识和“认”、“写”分离的指导思想都得到了进一步明确。

二、小学应“识”、应“会”字量比较

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年语文教学大纲小学识字量之规定

1.在各大纲(课标)中,应“识”字量取3000字为最多;要求高的是1963年,达3500字,1956年的上限也达到3500字;要求最低的是1988年和1992年,只有2500字。最高和最低要求相差loo0字,如以3000字为常数,上下浮动的幅度达33%。

2.在各大纲(课标)中,应“会”字量取2500字为最多;要求最高的是1963年,达3500字,1956年的上限也达到3500字;要求最低的是1988年和1992年,只有2500字。最高和最低要求相差1000字,如以2500字为常数,上下浮动的幅度达40%。

第一学段(1-2年级)应“识”、应“会”字量比较

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小学的识字教学一般都分成两个阶段。1、2年级是以识字教学为重点,使学生积累一定的识字量,能进行初步的阅读,为以后的阅读和写作奠定基础。3年级以后,通过阅读和其他途径识字,使学生积累足够的识字量,能进行比较自由的阅读和写作。因为识字教学划分为两个阶段,所以,小学识字量的研究,应当既研究小学阶段的总量,也研究1-2年级的识字量。这里我们把新中国成立以来大纲(课标)对1―2年级应“识”、应“会”字量的规定情况作一比较。

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年语文教学大纲小学1-2年级识字量之规定

(1986年、1988年和1992年的三个大纲都对五年制和六年制作出了不同规定,这里取六年制1-2年级的字量为下限,取五年制1-2年级的字量为上限;1986年前的大纲都没有区分应“识”字量和应“会”字量,统计时视应“识”字量与应“会”字量是一致的。)

1在大纲中,1-2年级应“识”字量参差不齐。要求最高的是2000年,达1800字,2001年的上限也达到1800字;要求最低的是1950年,只有1000字。最高和最低要求相差800字,以1500字为常数,上下浮动的幅度超过56%。

在各大纲中,1-2年级应“会”字量也差别很大。要求最高的是1978年,达1700;要求最低的是2001年,其下限只有800字。最高和最低要求相差900字,以1200字为常数,上下浮动的幅度达75%。

参考文献

[1]戴汝潜识字教学改革一览[J]人民教育,1997,(4)

[2]秦凤珍检视建国后的识字教学[J]天中学刊,2004,(8)

[3]田本娜百年识字教学的历史回顾与创新[J]专题研究,2002(9)

[4]宋增林识字教学的历史回顾与粗浅分析[J]甘肃教育语文教学,2005(4)

中小学文学常识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实践活动;语文教学

一、引言

每个小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最初接触的就是汉字的学习。识字对于小学生而言,成为了其每天必备的功课。事实上,识字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采用了哪些有效的教学手段来帮助小学生们更加有效地进行汉字的识别了吗?实际上,教学是要采取方法的,即便是最基本的识字也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帮助小学生们进行记忆。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教师们都采用实践性活动与识字进行完美结合,以期达到良好的识字效果。

二、实践性的语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们学习汉字的兴趣

新课改新要求,对低年级的学生们给予了实际的考查,针对其现有的身心特点,要让小学生们尽量多识字,避免多写字。因此来培养学生们在识字中的兴趣,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开展实践性活动,以此来加强学生们对于识字的兴趣以及效果。经常鼓励学生们进行读报、评报等实践活动,让识字有了很大的实质性教学效果。

三、实践性识字教学的具体方法分析

在小学语文的实际教学中,常常存在这样的现象。要求学生们会写的词汇。学生们掌握得还是非常好的,但是不要求掌握的,学生们很难掌握,印象并不深刻。有些词汇虽然出现了很多遍,但是学生们还是无法记住。这样的学习误区在于,学生们缺乏识别生字的兴趣。那么,教师就可以采用一定的方法,来激发学生们学习新鲜词汇的兴趣。例如,可以提倡学生们进行字报的制定,将报纸上自己学过的字剪下来,然后将这些字贴在一个比较明显的地方,制作成为一个小便签一样的东西。教师可以给小学生们提供一个展示自我成果的位置,小学生们可以将自己认识的字都贴上去,每天读一读。这样会让很多学生们效仿,让虚荣心促使每个学生都进行这样的练习。在不断的积累过程中,小学生们养成了贴字报的习惯,同时也加深了对词汇的认识度。激发了很多学生们识别词汇的兴趣,达到相互影响、相互学习的目的。

四、经常性地进行组词造句训练

字报可以带动学生们对于生词的学习,但是缺点在于字与字之间很可能没有任何关联,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句子。因此,可以在字报的基础上进行改革,提倡将字报做成词报,即将能够组成词汇的两字连接起来。小学生们的特点在于从不甘示弱,相互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词汇的组成让很多小学生们行动起来,开始了组词大比拼。教师可以设置时间节点。定期评比出几个优胜者,以此进行鼓励。此外,在词报结束之后,进行造句练习,即在已经组词的基础上,再进行造句练习。新一轮的比拼,一定会激起学生们新一轮兴趣。按照之前的习惯,依然设置时间节点,评比优秀个人。这样的比拼式活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锻炼学生们识字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们识字的兴趣。

五、锻炼思维加深识字难度

在进行组词造句之后,学生们的兴趣似乎淡化了一些。那么,还可以让学生们进行归类的组词。在字报、词报甚至是句子之中,找出哪些词汇属于同一类的?例如,可以按照词性来分类。哪些是名词,哪些是动词。让小学生们一直处于一种探索状态,对于识字而言,有着非常大的意义。此外,还可以采用词汇呼唤的方式,学生之间进行考察,看看谁会的词别人不会,有没有别人会的词自己不会。这样,同样能够让学生们加强对于语文生词的学习。识字是一项长远的事情,要在不断的实践活动中去认识,才是真正的学习。

思维的开阔性,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得以完善。识字也要在不断的实践中,找出更加有效的方法。以上方法只是比较简单的方法,既满足小学生学习的需要,又激发了其学习的兴趣。能够实现识字与识字兴趣的双重培养,对于今后的识字教学都是非常有指导意义的。

六、结语

识字对于小学生们而言,是小学语文的教学重点。教师应该能够通过自身的教学经验,总结或者是制定出一套属于小学生们自身的识字方案。实践活动是非常必要的,小学生们更加喜欢玩耍、比拼。在竞争面前,谁也不会示弱。教师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来抓住小学生们学习生词的机会。总之,合理的实践性活动,对于小学生识字而言,作用巨大。

参考文献:

1.刘纯福,《新课程学习》,2011

2.郑军,《小作家选刊》,2011

3.郑军,《小作家选刊》,2011

中小学文学常识篇4

摘要mooC具备教学灵活性、内容广博性以及课程精品性三个特征,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在日常教学中进行推广。

关键词mooC;小学语文;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1-0035-02

1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mooC逐渐取得人们的认可,并得到较为快速的发展。mooC指的是大规模在线教学,主要是采用大规模的在线教学资源进行课程教学。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相关资源,帮助课堂教学在资源上更进一步进行整合,从而带动日常的课堂教学更进一步革新。mooC在高等院校的教学应用相对比较广泛,对于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而言应用相对不多。因此,探索mooC教学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具有积极意义。

2mooC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特点

mooC应用在日常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主要表现出三个特点:首先,mooC对于课程的选择相对讲究精益求精,所以如果课程并不是属于精品的话,在mooC教育的课程范畴中就不会被选取和使用;其次,mooC讲究课程内容的广博,也就是课程的容量相对于一般的多媒体课程更多,课程内容密度更大;最后,mooC的课程相对比较灵活,灵活的授课形式帮助mooC打破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促进mooC在更为广阔的空间中产生积极作用。因此,mooC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能够发挥重要影响,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相对比较刻板,通常采用填鸭式教学,并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很多学校的小学语文教学虽然已经引入相关的多媒体资源,但是对于多媒体资源的应用并不是十分到位,在多媒体教学开展过程,课程内容容量相对比较少,很多多媒体教学往往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让学生喜欢上小学语文课程的学习。因此,要进一步带动学生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学习投入,只有合理地应用mooC,并且从其课程精品化、内容广博化、教学灵活化三个特点入手,使得学生对语文学习真正产生兴趣,才能促进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发展[1]。

3mooC精品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mooC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品化,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积极影响是非常深刻的。mooC对于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强调采用精品化的多媒体教学资源,提升整合小学语文课程在多媒体资源平台上的整体水平。传统的小学语文课程在应用多媒体资源上还缺乏精品化思维,有些小学语文课程在教学中使用过多的多媒体教学资料,不能够让多媒体资源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因此,在mooC教学思维中,应该进一步推进多媒体教学资源的精品化以及集约化,比如通过日常教学研究会议,对相关的小学语文多媒体信息资源进行选择,挑选符合当前日常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精品多媒体教学资源,从而让信息化小学语文课程更具备集约化的特征。

小学语文课程在mooC的引导下,要注重多媒体教学资源的积极影响,控制多媒体课程材料在日常教学中的具体用量,保持多媒体课程的精品化。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分析当前语文多媒体课程的内容,从而合理分配课程内容,帮助多媒体课程形成合理化和精品化的结构,推动多媒体课程的发展。比如对于传统的小学语文课程中过分冗余而且性质上相对较为重复的内容,应该采用择优留用的观念,才能够让信息化的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更具备实际的教学引导作用[2]。

4mooC内容广博化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mooC在多媒体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特征就是内容上呈现出广博化。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应该不断提高课程中的内容含量,帮助小学语文课堂成为小学生拓展自身知识含量的一个重要的平台。对于小学生而言,只有让他们感受到小学语文课堂上的知识含量相对较为丰富,才能够真正明白小学语文课程的作用,才能够带动小学语文课程的气氛。

而mooC这一信息化的教学方式,重点就是将互联网上的相关信息资源都吸收到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中,让小学语文课程成为小学生学习和吸收各种知识的平台。小学生对于各种方面的知识都有非常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巧妙地运用mooC,通过互联网等相关途径,将小学语文课堂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料通过集约化的方式进行编辑,让小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能够吸收到小学语文课本上所没有的相关知识。这种通过mooC将网络上的教学资源进行集约化开发的模式,能够增强小学语文课堂的知识含量,从而让小学生更加投入到小学语文课堂中,增强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吸引力。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通过mooC这一信息资源的整合模式,帮助小学生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小学语文课堂需要满足小学生对于知识的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才能够为小学语文课堂加大在小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赢得更为广阔的空间。

5mooC教学灵活性对于小学语文课程的影响

mooC的教学灵活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小学语文课程的发展。小学语文课程实际上是一门包含了许多相关知识的学科,所以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应该采用mooC对有关的知识进行整合,并且让这些多媒体的教学资料能够通过网络等相关的平台进行加载。对于当代的小学生而言,其学习的时间以及空间并不是仅仅局限在课堂上,而是能在各种有互联网的渠道上进行学习。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mooC进行教学资源的整合,通过教育信息化技术,帮助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打破时间以及空间上的局限,从而让小学生即便是在家庭当中,也能够参与到小学语文课程的学习之中,这对于小学生而言也是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的[3]。

因此,小学的语文教师应该根据mooC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帮助小学生不断地将语文学习转化成为自己日常生活的一个部分。对于小学生而言,只有将语文学习转变为一种生活中的普遍化行为,他们才会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小学语文的学习。小学语文课程和小学生的联系紧密性,也可以通过mooC这种教学的灵活性加以实现。

6结束语

对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而言,应该更进一步地利用mooC,才能够真正让小学语文多媒体课程更加精品化,呈现出更具备吸引力的趋势。mooC可以整合相关的语文教学资源,不断让小学语文课程中的知识含量得到拓展,同时避免小学语文课程多媒体教学资源出现臃肿的状况。综合上述分析,小学语文课程中应用mooC,能够帮助小学语文课程不断实现自身在结构上的优化,从而形成更加具备吸引力的小学语文多媒体课程,增加小学语文课程的容量,让小学语文课程能够更好地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些对于小学语文课程的可持续发展而言,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高永平.以翻转思维对接mooC教育新范式的应用研究[J].信息化建设,2015(10):276-277.

中小学文学常识篇5

语文是小学阶段的重点教学学科,也是学生对母语的系统化学习,可以说,语文的学习质量直接决定了学生的未来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的责任相当重大。而小学语文教材内容较为庞杂,且含有很多隐性的知识点,针对于此种情况,教师应充分的研究教材,研究小学语文这门学科,进而充分的明确自身在教学中,应该教什么,不应该教什么,从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语文学习上不断的进步。

1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首先,教学目标不清晰,致使教师课堂教学内容较随意,教学目标是对教学者教学观念的一种反应,对于教学进程与教学效果有直接的影响,但是很显然在现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除了识字教学外有着明确的教学目标,很多教师对于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等都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这使语文教学出现了盲目性。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对“教什么”生硬套用,致使语文教学的丰富性与多彩性渐渐的丧失,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将文章中的深层次意义展示给学生,学生就不能对文本进行有效的鉴赏。

2小学语文教什么,不教什么

2.1不单纯教课本上的知识,还应教课外知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以课本为中心,在课堂上,照本宣科,采取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在此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的学习知识,机械的回答教师的问题,与学生缺乏互动,同时导致学生的知识面非常狭窄,影响到学生创新思维的扩展。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不应单纯的教授学生课本上的知识,还应该进行有效的延伸,将一些课外的知识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而在融入课外知识的时候,教师还应该对学生开展针对性的调查,了解学生对哪方面的课外知识感兴趣,进而进行有效的筛选,从而将学生感兴趣的知识,有效地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以全面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确保学生语文学习的有效性。另外,教师还应该充分地把握课外知识的难度,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较低,如果知识的难度过大,将会直接打击到学生的自信心,进而对语文的学习产生厌烦情绪。因此,教师应将难度适中的课外知识有效地引入到教学中来。

例如,在讲授完“桂林山水”相关的课内知识之后,教师还可以将课外一些描写祖国美好河山的文章融入到课堂中,开阔学生的眼界,使学生能够了解到更多祖国的风景,同时也能够全面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对学生的长远发展非常有利。

2.2不教如何避免学习中的错误,教学生如何进行知识的正确理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如何让学生避免学习上的错误。笔者认为,其脱离了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同时没有与小学生的特点相结合,影响到小学生的发展。很多小学生在教师的这种引导下,常常有意无意地在回避学习上的错误,将学习的重点全部放在这里,影响到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吸收。实际上,在教学中,教师应教学生如何进行知识的正确理解,待学生掌握正确理解知识的方法之后,学生就能够避免学习中错误,实现一举双得的效果。

例如,在讲授有关于人物描写的相关文章的时候,教师应到学生如何正确的进行人物性格的分析等等,教授学生正确的分析人物的方法,而不应该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如何避免错误分析上,这会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对学生的语文学习非常不利。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只有充分教授学生知识的正确理解方法,才能够快速地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快速地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夯实语文基础,为更高阶段的语文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从而实现学生长远发展。

中小学文学常识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方法探索

1.绪论

小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书面语言的首要前提是学习识字,对以后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也有重要的影响,掌握的汉字基础不够,阅读及写作也会一筹莫展。简言之,小学生识字就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我们一定要重视小学语文识字教学[1]。

2.模拟情境,激发兴趣调查显示

若教师习惯调动起学生脑海里已储存知识的领会及日常积累的生活体验,使其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就可以使学生记忆中的知识苏醒过来了,以增强学生对识字的兴趣。

2.1结合生活,运用情境多识字

生活如同一本书、也如同一位好老师。所以,教师指引学生识字时可模拟生活中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加强记忆。

2.2结合以往常识,延伸知识多识字

在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日常已有的生活领会来识字。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识字效率,又可以增加知识储存量,使学生深化思维、放宽视野[2]。

3.利用多种方式,开放性识字

小学生对外界新事物都很感兴趣,尤其都很留意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新奇事物。例如:各种广告商标、报刊杂志等。在不知不觉中都成了学生识字的渠道。所以,我们不能把学生识字抑制在学校里,必须积极组织学生在更广的氛围环境中开放性识字,借助各种平台让学生轻松的识字,而且还要灵活的引领学生自主识字并掌握识字方法[3]。让学生在开放性的情境中轻松学习识字,让识字活动变得快乐而有意义。

3.1采用学校的文化资源

开学之初,同学们之间互不相识,对自己走进的新环境感到新鲜好奇,也迫不及待的想认识几个身边的新同学。这个时侯,教师就可以采用一些方式,组织学生逐次自我介绍、列值日轮换表等,把学生的名字写出来,给学生互相认识,相互认识的同时也看到小伙伴的名字是哪几个字了。教师在平日教学中也时常引导学生识记同学的名字,久而久之,学生就有意无意的把识字和身边的环境相联系,增加与同学之间的交流,迅速有效的学习识字。

3.2借助电视媒体的讯息资源

在生活中,家长们大多都不允许孩子看电视,唯恐看电视影响到孩子的视力及学习成绩。实际上很多电视节目是能够帮助孩子成长的,例如:动画片、儿童智力节目等都蕴含丰富的知识,学生可以在其中获得一些学校课堂教学中涉及不到的知识。在电视上听着标准悦耳的发音,看着屏幕上显示的文字,日积月累,学生在不觉中就学习到了许多新的生字和知识[4]。

3.3借助社会的人文资源

社会相当于一所大的学校,帮助学生增加知识增长见识。例如:路边精炼有创意的广告语、光彩夺目的广告牌,都会吸引到上学放学路途中孩子的眼光。家长可以经常询问孩子广告牌上的字怎么读,老师教过了没有。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就认识和学习了更多的字。

4.利用多种途径,轻松的识字

4.1运用教具游戏的方式,形象动态的识字

心理学表明:动态的事物才会引发小学生视觉的关注,针对这种情况,在小学识字教学中,就要采用以多媒体的声像动画系统为主导,借用动听悦耳的音乐及多彩变幻的画面,来诱发学生对知识的探寻、对学习识字的意愿。例:在学习课文《黄山奇石》的时侯,教师最好能运用多媒体的动画技术放出黄山秀丽的神奇景致,特别是很多奇形怪状罕见的石头,让学生在对黄山奇石的惊讶和不禁发出的阵阵感叹声中体会黄山奇石独特的壮伟和魅力。

最受孩子欢迎的活动形式莫过于玩游戏了,游戏给孩子带来的乐趣是难以比拟的。所以在课堂上,教师需找准游戏使其与教学内容识字适当的融合,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在游戏中学习、思考、创新。在每堂课中利用好汉字自身的规律,借助形象化与趣味化的教学方式,推动学生在观察的同时进行联想、比较和思考,轻松愉快地识字,让学生随意的发挥想象力放飞思维尽情发展。那么,识字教学将会事半功倍[5]。

4.2应用儿歌,开心识字

(1)在小学语文的新字词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几个难懂易错的字词,教师可以采用一些顺口溜辅助教学。例如“一木木,二木林,三木森森林是动物的家。”以此让学生很快记住这相关的三个字。再如教“兄”字时,可以告诉学生记“上面口,下面儿。好兄弟,不打架”。采用这些趣味的顺口溜辅助识字的方法,生动幽默,简单易懂,还能让学生记忆深刻,语文课堂也变得趣味盎然、课堂气氛活跃、促使识字效果倍增。

(2)加减偏旁部首,灵活识字。小学生识字教学中,会时常用到“加一加”和“减一减”的方试,帮助学生灵活识字。使用“加一加”把已经学过的一些熟字,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结合在一块,组成令一个新生字。例如:女+子=好、口+斤=听。运用“减一减”把已经学过的一些熟字减去某一边,组合成另一个新生字。例如:朋-月=月、明-月=日。以此来让学生灵活的识别形近字、轻松地掌握更多的字词。

4.3有效的组织活动,以竞赛的方式识字

采用竞赛的方式是依据学生好强的心态,把每一项练习与竞赛相融合,诱发出学生对语文识字的积极性,从而能够把已学知识更好地深化理解。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比赛看谁在看电视的同时认的字较多,在班级里展示并和同学们交流。也可以在看课外书的时候比赛看谁认识的字比较多,积极引导学生看课外书,同时达到学习识字的效果。

5.总结

小学语文新教材给学生增添了很多种灵活多样的识字方法及途径。应引领学生自主探索一些有效的识字方式,学习理解多方面的识字方法,增强学生对学习识字的兴趣。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要仔细分析语文教材上的主要特点和编写教材的思想理念,详细考虑提取不同的语文教学构思。选取各式各样的语文识字方式,这样语文识字教学也就变得妙趣横生了。让学生不知不觉的在语文课堂上掌握识字方法,进而轻松解决语文识字教学的知识能力、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实现教育理论中的三维标准,为同学们一生的学习奠定牢固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春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新探[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04)

[2]郎正凯.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方法探索[J].教育科研论坛.2011(01)

[3]包秀丽.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方法研究[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16)

中小学文学常识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0-0110-01

教学设计在教师的课前准备活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学设计是沟通师生的桥梁,教学设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对于提高整体的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大意义。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新课标也明确指出语文学科的特点,即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然而,在我们的具体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真实的反映出语文学科的这一特点。致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并不显著。首先表现在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只是单纯地向学生传授教材上的死的知识内容,而忽略了语文学科的生活性和实践性。其次,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还是依照传统的授课方式,将讲授式教学模式淋漓尽致地应用到了我们整个语文教学之中,学生根本无法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提起兴致,自然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由于教育体制的缺陷,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的评价机制依旧非常单一,仅仅是看学生最终的学习成绩来断定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的高低和掌握的语文知识水平的高低,这在我们新时期的语文教学中是极其片面的,需要迫切得到改善和提高。那么,针对我们的小学语文这门学科,教师在进行日常的教学设计的时候究竟应该考虑哪些问题呢?我想这是困扰着我们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的难题。下面,我就针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教学设计时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希望可以给广大的教师同行们带来些微的帮助。

1.我们要明确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时出现的问题,这里主要是笔者通过观察自己以及周围同事的教学发现的

我发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三个。即教学目标设计的不合理、教学内容的设计很少考虑到学生的生活实际,还有就是过多地依赖现代教育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在小学教学中的其他学科也都出现过。这里我们主要针对小学语文这门学科来谈。

关于教学目标设计不合理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实际,对新课标的认识不够彻底,因此,他们在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的时候显得无所适从,进而无法设计出适合学生学习需要的教学目标,也导致我们最终的课堂教学效果不够好。

同时,由于我们的教学内容脱离生活的实际,使得更多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机械地对知识进行记忆,而严重缺少自己的深入理解和思考。语文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我们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就要重视他们之间的紧密联系,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时候考虑到生活实际与教材内容的相似度,深入挖掘生活中与我们的教材知识有关的内容,并将这些内容引入到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这对于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是很有帮助的,我们在进行教学准备的阶段一定要认真地思考这个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时代随之到来。多媒体设施也开始应用到了我们日常的教学活动之中。面对这一新兴的教学设备,很多教师在一开始是比较生疏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使用,我们的教师渐渐地对这项技术的应用得心应手。很多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也开始依赖这项技术,导致我们的多媒体课泛滥成灾。每一科教师都在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日常的教学活动,丝毫没有自己的新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不会心生厌意。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在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反思,是否每一堂语文课都离不开多媒体教学设备?在不使用多媒体设备的情况下,我们是否可以完整地向学生传授所要讲授的内容?希望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完成之后进行深刻的反思。

2.面对以上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出现的问题,我们总结出了以下对策,希望可以给广大的教师带来一定帮助

面对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设计不合理的现状,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将知识目标与情感目标结合起来。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主要是浅显的语文基础知识,以及对于学生初步的语文素养的培养。小学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基本的语文学科意识和人文意识,对于小学生的思想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在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关于教学目标的设计我们就可以兼顾学生认知领域的情感目标,使教学目标的设计走向多元化。

生活中处处蕴含着知识,尤其是语文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更是紧密联系的。我们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就要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让我们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生活的气息,提高他们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并鼓励我们的小学生将自己在课堂上学习的语文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

中小学文学常识篇8

1.加强学生的情感认知的培养

我国的历史文化渊源流长,在祖先留下的历史文化中充分的融入了作者的情感态度及艺术造诣,语文知识的学习,除了要对作者的艺术手法进行学习,更重要的是能够体会与学习古人的先进的情感认知能力,这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目标,尤其是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学生各方面的认知能力还很欠缺,学生的性格特点还没有完全的定型,这时候加强学生的情感认知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采用的情感认知培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总体来说,可以根据课本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有效的情感扩展,下面举几个简单的例子予以说明。小学课本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反应爱国精神的课文,在此类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对课本内容予以适当的扩展、引导,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深切爱国情怀,从而引导学生树立起强烈的民族意识及爱国精神,这对于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是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的。虽然小学阶段是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习的打基础阶段,但是在这个阶段的学习中,对学生的文学修养进行适当的培养也是非常必要的,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相关语言知识的学习中,积极创造意境,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加强学习过程中字、词、句的延伸意义的理解与掌握,为后续的复杂的语言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加强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创新

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创新包含着多方面的内容,教学内容的改革创新、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培养目标的改革创新等,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与发展,任何存在于社会大环境的事物,要想跟上社会的前进步伐,就需要不断的革新与进步,小学语文教学也一样。正因为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中存在种种的弊端,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体系的改革是非常必要的,首先从教学内容上说,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很多事物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就需要在语文教材中的实例的选择时,应该选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接近的事例,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其次是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教师所灌输的知识,对于基础的字、词、义、音的掌握,很多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是让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反复抄写,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增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而且具有很低的教学效率,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所以,要加强小学语文教学教学方式的创新,变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对学生的学习予以正确的引导,采用各种高效的基础知识的教学、学习方法,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基础知识的识、记,不仅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还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最后,小学语文教学的培养目标应该进行适当的改革,除了要让学生牢固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情感认知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3.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培养能容,这对学生后续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尤其要注重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例如,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所学内容,积极组织一些有意义的课外教学,让学生在实际的环境中,自主的学习、探索所学知识,最终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其它学科的学习当中,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真正得到锻炼。另外,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也应该积极的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对于所学的新知识,在课堂上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与领悟,这对于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牢固掌握是非常必要的。

二、结语

中小学文学常识篇9

随着校园安全问题成为众矢之的,中小学校园安全问题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科学的、完善的校园安全教育机制的建立迫在眉睫。建立健全校园安全教育机制是做好中小学校园安全工作的关键,从中小学校园安全教育机制研究的现状来看,从校园安全管理、校园安全文化、校园安全立法与责任追究、校园安全教育与训练、校园安全问题分析等方面我国学者已经进行了诸多相关研究。其中,安全教育机构和人力保障、安全教育经费的保障、安全教育与培训制度、突发事件处理、安全风险转移和权益保障等方面也都是对健全中小学校园安全机制进行了有益探索。还有诸多研究围绕着中小学安全教育的法制化建设、体系建设和预警机制、国内外关于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的先进经验等角度展开。

二、中小学校园安全教育机制研究内容

(一)安全常识学习

中小学安全教育的重点内容是学习基本的安全常识,其中包括交通安全常识、饮食安全常识、生活安全常识、学生活动安全常识、外出安全常识、交友安全常识等。

1.交通安全常识是中小学安全教育的重中之重。中小学生发生交通事故的比例占交通事故总数的1/3左右,主要原因除了中小学生处于活泼好动、无拘无束的年龄阶段外,交通安全意识淡薄成为主要原因。交通安全意识的培养是减少中小学生发生交通事故的重要方法。交通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乘车安全、行走安全、骑车安全等方面。例如,遵守交通规则,在人行道内行走,靠右边行走;通过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人行横道。

2.饮食安全常识教育关系到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辨别袋装食品质量,例如包装是否完好、是否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内、生产厂家是否正规、不随便在外就餐,防止食物中毒;注意饮食卫生,注意不要暴饮暴食,注意饮食结构平衡,营养搭配。

3.生活安全常识教育与中小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学校生活安全常识教育中,中小学生应该把所学习、练习的生活安全常识教育内容与日常生活相融合。在实际生活中能够避免危险。例如,防火灭火常识、用电常识。例如,防火常识中,学校会严禁将火柴、打火机等火种带进教室,以免发生火灾。生活安全常识教育需与实际结合。只有学生在实际演练中使用灭火器、消防栓系统、消防拆卸工具,才能锻炼学生对于突发火灾事件的应急、应变能力。安全用电常识也是生活安全常识教育的重点内容。中小学生每天接触电器,但还尚未学会如何安全用电,因此要教导学生学会安全用电。例如,不能用手触摸电线、灯管和插座,如果发现电器损坏,不要擅自修理,应向老师和学校报告,请专人修理。

4.活动安全教育与中小学生的活动相关。其中包括学生课余活动安全、体育活动安全、校外活动安全。例如,每年中小学生在楼道发生安全意外的事件很多,因此要教导他们不要坐在楼梯扶手上往下滑,不靠近窗户玩耍;上体育课前,要求学生要做好准备活动,运动时注意不要剧烈碰撞;劳动时不要用劳动工具玩打,注意劳动安全;同学间遇到矛盾时,要冷静理智,不要打架斗殴;没有家长带领,不要到江河水塘等地游泳,以免发生溺水危险;不要到建筑工地玩耍。

(二)安全习惯养成

安全习惯的养成主要需要安全意识培养、安全文化熏陶、安全管理制约。

中小学生学习安全知识是安全习惯养成的基础,在学习安全知识后,中小学生的安全习惯成为检验学习效果的重要标准。

首先,安全意识的培养是安全习惯养成的第一步。安全常识只是以知识的形式储存在大脑中,而安全意识则应该成为中小学生行动前的预先指令,只有在思维模式的层面上,使中小学生形成安全意识为先的思维习惯,才能做出符合安全习惯的行为。这是中小学生安全习惯养成的首要内容。

其次,安全文化熏陶是中小学安全习惯养成的外在条件。只有当安全意识成为大部分学生的思维模式,才能逐渐形成安全文化,将安全意识外化为一种约定俗成的文化氛围,成为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意识内容,这样,才能为安全习惯的养成提供最好的环境。|3]安全文化的熏陶就是为中小学生养成良好安全习惯的提供最好的外在环境。

最后,安全管理为安全习惯养成提供了机制保障,是制约中小学生安全习惯养成的关键。学校安全管理能够从管理的层面提出加强校园安全管理的政策和措施,并能建立相关安全教育机制,还能为安全教育的财力和人力资源提供保障和支持。例如,学校可以加强学校安保人员配备,提升学校安全管理水平,能尽最大可能减少学校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师生生命安全和校园财产安全。

(三)安全信息系统构建

在当今信息社会,网络环境为中小学管理信息化提供了便利条件,智能化校园也越来越多的被广大中小学校所接受,以安全防范系统为基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的安全防范系统的综合安防系统被广泛使用。校园综合安全信息系统构建,主要包括:视频监控、安全信息传递系统。

一方面,无线传输视频监控是安全信息系统构建的重要部分。网络化使得视频监控的无线化传输成为可能,而在众多无线传输技术中,移动通信受到了更多的青睐,移动通信由电信运营商运营,可以租赁,用户的无线部署成本低,一次性投人少,移动通信覆盖范围广,用户可以在任意位置部署监控点,并且移动通信的移动性能强,用户可随时随地访问浏览监控资源。因此,视频监控的信息传输无线化为校园安全信息系统的构建提供了技术支持。

另一方面,校园安全教育信息系统为中小学校园安全教育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校园安全信息的及时性和广泛性,为校园安全教育信息的传播提供了资源共享的可能。并且还能为校园安全信息系统的信息反馈提供通道,从而能够最快、最便捷地了解安全信息。在校园安全信息系统中,还能都将丰富的安全信息作为安全教育的资源,在信息时代,校园安全教育应该紧随时代步伐,进行信息安全教育,为学生提供与时代相同步的信息安全教育。

(四)安全管理问责

安全管理问责是安全教育机制的制度保障。安全管理问责是以美国的教育问责制和我国的行政问责制作为理论基础,对校长负责制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而建立的一个体系。安全管理问责制是指安全管理负责人在拥有一定权力的情况下,履行相应职责的过程中不作为或是滥用职权时,由特定的主体事先制定一套常态化、制度化的程序和规范,对其进行责任监督和追究的制度。问责主体包括同体问责和异体问责,同体问责主体是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及基层党委组织等;异体问责主体主要包括学生家长、公众、新闻媒体和社会组织等。问责内容包括政治责任、法律责任、行政责任、专业责任四个方面。实践证明安全管理问责制的建立是对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完善,它有效地弥补了校长负责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缺陷。

三、结语

中小学文学常识篇10

关键词:作文教学;基础知识;兴趣

语言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与沟通的工具,文学、文化、人文是长期的生活经验的结晶。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对语文这一科目的学习,掌握语言和文字的使用,掌握一定的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现代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培养一直是困扰语文教师的一个问题。语文写作水平的高低与学生的文学素养、文化知识积淀、语言组织能力、想象能力、观察能力以及人生经验等因素都有关系。针对以上现象,笔者研究了如何在小学二年级学生有限的生活经验、知识和识字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具体有以下策略:

一、巩固并拓展基础知识提升写作能力

小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薄弱,二年级的学生刚刚学会汉语拼音,因此识字有限,写作就更加困难了。因此要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应当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积累,包括汉字的识字、词语的积累。其次,要培养学生养成正确规范书写、读音、理解汉字的意义和用法。最后,应当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写作素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素材的积累培养写作知识储备。

二、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是解决当前学生写作水平低下的有效手段。笔者根据实际教学经验,在语文教学中实行情境教学法,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更提高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兴趣,能够快速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例如,笔者在班级里办了一个板报,其中有一个板块叫写作园地,将写得好的作文在写作园地里公开展示,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用贴近生活的写作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语文教学的新课程改革要求在实际教学中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要将学生的日常生活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领域,尤其是有益于学生综合发展和健康发展的活动,可以积极引进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用贴近生活的写作教学方式,将日常生活中的知识融入写作教学中。如,让学生记录每天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新鲜事、有趣的事、高兴的、不高兴的事,通过文字记录,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总之,小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差、认识的汉字极有限,同时实际生活经验比较缺乏,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勤于积累,用认识的有限的汉字来表达思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