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分段讨论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31:06

零点分段讨论法篇1

关键词:任职教育;机械识图;教学改革

《机械识图》是培养绘制和识读机械图样能力的技能型课程,是职业教育中机械类和近机械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近年来,随着学历教育向任职教育的转型,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也层出不穷,这些都给传统的机械识图教学带来了挑战,面对当前形势,重构内容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手段以及考核方式成为我们必然的选择。

1依据能力本位,重构课程内容体系

根据岗位任职需求,《机械识图》重要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据此确定课程内容。具体做法:①减少画法几何部分内容,画法几何比较抽象,直接运用少,职业院校学生学习难度大,因此删除了点、线、面投影的教学内容,轴测图以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实际绘制为主,感兴趣的学生模仿可以草绘即可,也可以作为知识技能的拓展,为自学内容,不再系统讲授。②降低绘图要求,提高识图能力培养。变“标准件和常用件的画法”为“标准件和常用件在机械图样中的表达,标准件和常用件的图形表示法是由国家标准规定,并没有严格按投影原理。对于同一种标准件或常用件,其画法是一样的,只是大小不一样。在实际教学中,讲解各种标准件和常用件的画法需要花费大量课时,学生也要做大量习题才能掌握,其实在实际工作中一般不需要画标准件,因此没有必要要求学生掌握标准件和常用件的画法,只要知道什么是标准件和常用件,能在装配图中分辨出它们即可;同样,变“零件图尺寸标注”为“零件图尺寸识读”,在讲学过程中,转变思路,利用实际的零件图上所标注尺寸讲解尺寸的识读。③增设零件构型分析模块,培养对零件形体结构的认知能力。在课程开始时增设零件结构分析能力培养,使学生增强对方位、尺寸的认知,搭建空间构架,学会对简单形体结构分析到复杂形体直至各种典型零件的结构分析,从而初步形成对零件结构的分析能力,为图形表达奠定必要的基础。

2以学生为主体改革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和手段方面,以学生为主体,重视教学中的互动性与反馈,采用小组讨论式教学、直观性教学和案例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并以灵活的方式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1自学指导式教学法

《机械识图》课是一门工程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涉及标准规定、绘图仪器的使用方法、徒手绘图的基本要点等,学生可以通过自学达到教学要求的内容,我们就采用自学指导式的方法进行教学,由教师根据内容的特点,拟好自学提纲,提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最后教师给出问题的结论并解疑。

2.2小组讨论式教学法

讨论式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围绕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互相启发、搞清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以讨论的形式解决问题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讨论的内容上,应尽量贴近部队。《机械识图》课中零件表方法的选择“是本课程的重要内容,在给学生授课时,可精选一些武器装备,因为零件的表达方法比较多,对于某个零件来说,可能有好几种表达方法,而用哪一种表达方法比较合适,就可以在讨论中解决。在讨论前,首先引导学生复习所学的各种表达方法,再分析所选零件的结构特点,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表达方案,各组选代表陈述表达方法,说明其优、缺点,最后在教师知道下,确定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案。通过讨论,即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还有利于促进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直观性教学法

在教学中恰当地、灵活地运用直观手段,使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减少学生掌握抽象概念的困难,帮助其理解和掌握知识,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空间思维和想象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运用模型、实际零件等直观教具,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运用直观手段能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和想象能力,有利于学生讲《机械识图》基础内容学得更好。在《机械识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实物(或模型)、立体图、投影图三者对照讲解,引导学生逐步建立起空间概念。比如,在讲解多面正投影图时,可以联系到教室,以黑板作为V面、以地面作为H面、以学生右侧墙面作为w面,于是相应的X、Y、Z轴也自然形成。然后再与三面投影体系图、展开后的投影图对应讲解,将抽象问题具体化,学生就容易理解,便于接受。

但在教学中不能过多使用直观教学法,否则会使学生过于依赖这些直观教具,反而不利于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以及空间想象能力。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对本课选择什么样的直观教学手段,什么时候演示,要引导学生观察什么,注意什么以及得出什么样的结论等都要经过周密的考虑。

3以能力评价为核心,改革考核方法

传统的课程考核主要是在课程结束时进行考核,只要任课教师出好一套试卷就可以组织考试,考核内容相对单一,考核形式相对简单。为了考核学生对课程所需的基本技能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继承为标准的质量观,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要突出过程性考核的力度,课程考核由过程考核和课终考核两部分构成。过程考核成绩主要是项目考核成绩和平时成绩(平时作业、课堂提问、平时的学习态度、学生互评)构成,课终考核是对学生完成课程学业情况的全面检查,包括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利用上述的考核方式,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把功夫下在平时,相信能很好地评价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并能通过过程性考核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机械识图》课程改革遵循了“以能力为本位、以工作需求为导向”的教学理念,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和激发学生队本专业、本学科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为出发点,为院校培养实用型人才创设了一条广阔的教学新路。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二)[J].职业技术教育.2006(2).

[2]章娣.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J].教育探索,2012(27).

零点分段讨论法篇2

关健词: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设计aitUD

1aitUD教学模式简介

aitUD(中文简称“爱他德”)教学模式是一种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由于其教学组织完全基于aitUD教学法构建,因而命名其为aitUD教学模式。

aitUD是五个主要教学环节英文首字母拼接而成,它是一种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法为每个知识点的导入都精心设计了一组引导性行动,使得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首先对该知识点的应用有了一个直接的感性体会;在教师讲解完了某个知识点后,又立即安排了一个围绕该知识点的应用训练或举一反三/举一练三的实训任务,使得所学知识立即得到巩固训练。通过这种教学环节的反复循环可以使学生真正做到“做中学、学中做”。

aitUD教学法的主要教学流程和各教学环节的教学要点如下(图1):

2以车削图2轴类零件为例,阐述aitUD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2.1学生完成工件的加工

老师将该工件的加工程序给学生,要求学生装夹工件、对刀,输入零件的加工程序、仿真运行和实际操作加工。在加工过程中学生巩固训练了零件装夹、对刀、仿真、加工等基础加工技能。

2.2老师归纳知识点并讲解

学生完成零件加工后,老师立即开始对该知识点进行讲解,归纳、引导出程序结构、重点指令代码、相关编程等知识。

知识点一:程序结构(图3)

由图3归纳出程序是由程序号、程序内容和程序结束符组成;程序号是用oxxxx表示,xxxx可以是1―9999中的数字;程序内容是由若干程序段构成的,每一个“;”所在的句子表示一个程序段;程序段是由若干指令代码组成。

知识点二:重点指令代码

在此加工程序中重点讲解G94端面加工固定循环、G90外圆加工固定循环、G96恒线速度设定三个指令的格式、走刀路线及编程注意事项等。

知识点三:参数选择

加工中要考虑机床的刚性、强度、特征参数,工件材料及刀具类型与材料等信息确定主轴转速、进给量、背吃刀量,针对不同的情况一一为学生讲解。

知识点四:零件尺寸控制

加工完零件后,引导学生测量自己加工的零件尺寸,与零件加工图中标注的尺寸精度比较,是否合格。若不合格,归纳总结原因,提出问题让学生考虑解决的方案。

2.3举一反三

老师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后,立即开始组织学生对刚刚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应用训练或举一反三训练。老师给定与所讲零件类似的零件图纸,由学生自己安排加工工艺、编写加工程序、装夹工件、对刀并实际加工。练习后对存在的问题再有针对性的讲解。在教学安排中按照这种教学方法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可能是,学生操作十分钟,编程并录入程序,老师归纳编制程序存在的问题,讲解解决方法;学生再训练二十分钟,装夹工件、对刀,老师再归纳两分钟、讲十分钟;学生再训练二十分钟,加工工件,老师再归纳讲解。如此反复训练,直至学生将所有知识点掌握,老师再引入新的知识点。

此外,在此环节中我们设计了大量要求学生将所学、所做说出来、写出来、画出来的题目,例如,我们给出一段加工程序,要求学生为程序逐行加注释,要求学生从程序中提取出加工工艺参数,将工艺参数填到数控加工工艺卡片中,并要求学生根据程序解读将刀具轨迹图画到指定的表格之中。实践证明,只有真正做到了这一点,学生才算是真正掌握了所学的知识,也才能真正做到举一反三,自主完成其他相关任务。

2.4主题研讨

学生独立加工出一个合格的产品,心中充满自豪感。我们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积累总结,开展主题讨论。讨论以小组形式展开,要求每组学生轮流做主题讨论的记录员、讨论资料整理员和讨论内容汇报员;我们要求每个学生一个知识单元结束后都提交阶段性学结,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学习体会。通过这些方式,我们让学生说出来、动手写出来、让他们上台讲出来、对同学作出点评、让他们独立思考、提问题并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通过不断的训练后,专业知识越来越扎实、职业能力不断提升、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更加喜欢了。

3aitUD教学法在数控编程加工技术教学中的实践效果

3.1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较大提高

有的学生在其它课程经常缺课,但在基于aitUD教学法的数控编程加工技术课却是全勤,而且上课认真听讲,经常提问题。最初,几乎所有学生都不愿意走上讲台发表自己的意见,经过一段时间的熏陶后,热烈争论的场面随时可见,参与讨论的学生争先恐后的上台发言,他们变得越来越自信,主动学习、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逐渐形成。

3.2实现了“一体化教学+综合实训”的模式

aitUD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理论+仿真+实训”的实训模式,将传统的《数控编程》理论课和数控编程实训课融为一体,将教、学、做融为一体,实现了“一体化教学+综合实训”的模式,学生的理论基础和核心职业能力同步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组织能力得到了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吉连,王吉庆.aitUD教学法及教学设计浅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7):99-101.

[2]王吉连.行动导向的aitUD教学法及其在数控技术一体化教学中的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36):74-75.

[3]王吉连.aitUD教学模式――一种便于普及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4).

零点分段讨论法篇3

关键词:分类讨论;初中数学;策略

数学思想不仅是一种可以应用于学习阶段的学习思路,更是一种人与自然数量关系、空间关系的意识总结,换言之,它是一种思维的结果。它能够帮助人们以系统化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通过相关知识的掌握和相关问题的证明来总结这个世界的数量关系。而在数学思想的范畴中,化归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比比皆是,而其中,分类讨论思想在中学阶段的运用范围最为广泛。从涵盖范围上而言,分类讨论思想不仅包括代数模块的解题,还包括了几何模块的思考,在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时,避免采取单一方式,而是将问题进行细化,从细节入手,重新思考问题,进而探究新的解题思路。

一、分类讨论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从本质上而言,分类讨论思想其实是一种逻辑思维方向,它致力于将数学题目中的一些小问题各个击破,化整为零,进而实现集零为整。分类讨论思想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和解题策略运用于数学的各个模块中,它不仅体现了思路多元化的可能,还结识了数学对象的内容规律,有助于学生在面对数学题目时的多角度考量,从而在解题过程中总结和归纳数学知识。同时,在诸多数学问题中,科学合理的分类讨论不仅可以有效推进数学问题的解答,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和创新实践意识,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断强化信心,在解题过程中获得数学知识的快意,最终认识到数学学科的魅力。在当下教育转型和教育理念更新的时代中,获得知识的强化和能力的升级,与无数师生共同推进教育改革的进程。

二、分类讨论思想在运用过程中须遵循的原则

1.坚持多层次性和互斥性

所谓互斥性原则指的是在分类讨论过程中的所有可能性之间都应该是不存在重复关系的,没有交集的,相互排斥的,各自独立的。而层次性则是指在实际解题过程中,应该遵循解题步骤和环节要求,按部就班,严格遵守知识的有序性和连续性,即使是分类之间也应该存在先后的环节步骤之分,如此逐层分类,可以有效提高分类讨论思想的科学性。

2.同一性和相称性

分类讨论思想的最初阶段应该是确定分类兑现,只要明确了分类对象之后才能进行具体的分类讨论分析,在实际的数学问题中并不需要对全部接替对象都进行分类,而要根据解题需要、步骤需要进行分类。在分类过程中严格把握分类的科学性和步骤性,避免分类层次两两之间出现交集和重复。

三、分类谈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相关策略

1.在函数中的应用

在初中数学阶段,分类讨论最多出现在函数的教学当中,无论是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还是二次函数,都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相关问题的思考,在必要情况下进行分类讨论。如,在教学“函数及其图象”时,对“y=kx+b”这一等式的实际应用就涉及“k”是否为零的分类讨论,因此,在具体的题型练习中,教师要时刻提醒学生考虑到这一点。

2.在几何中的应用

在几何题型当中,分类讨论的思想主要用于几何图形的具体规律和性质的应用中,如,在教学“圆”这一章时,已知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存在相切、相交和相离,因此,对于圆的表达式的有效性就存在着一个分类讨论的关键点。

3.在方程中的应用

对于初中数学而言,解方程的题型是家常便饭,而解方程的题型通常存在一些难度。如,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就可能对方程的系数是否为零进行分类讨论,学生在具体解题过程中要关注到这一点,不可忽略任何一个可以进行分类讨论思考的地方,避免知识点的忽略和混淆。

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分类讨论思想是一种常用思路,它既是针对学生对于数学题目中考核知识点的训练,又是促进学生有效解答问题、领会题目内涵的重要思路,在长远影响上有利于学生思维灵活性和发散性的提高和强化。数学思想是一种潜藏于日常知识运用和问题解答过程中的思维工具,无论是较为容易的题目还是步骤困难的题目,只要能够灵活转换思维,运用好分类讨论思想,皆可以良好地解答相关的数学题目。

总而言之,分类讨论是一种数学能力,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和数学学习效果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零点分段讨论法篇4

关键词:四阶段教学法工科专业教学机械制造装备设计

一、前言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械设计方向的一门专业课程。该课程是对机械制造装备,主要包括机床、夹具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予以介绍,重点在于对其整体以及各组成部分的设计内容、设计方法和设计步骤进行探讨。课程在讲授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其一,理论与实践不能够紧密结合,学生对讲授的理论内容与机器的实际结构不能达成很好的映射关系;其二,单一的讲授法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不大,学习过程总是从理论中来到理论中去,对知识的掌握仅仅剩下死记硬背这一条途径;其三,课程设计环节的集中进行,不利于学生对每一个独立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把握。

二、改革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的存在,该课程改革的总体理念与思路就是将实践、理论和设计三者相互融合,交叉进行,使得三个方面能够相辅相成,并相互促进,从而能够实现对该课程知识体系的完全理解与把握。具体说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认识性质的实践观察。进入大四的学生之前对机床的认识仅仅限于怎么操作,而对其组成、结构、功能原理的认识几乎为零。所以在每一个系统理论的学习之初,应对其组成与结构有一个认识实习的过程;

第二,任务驱动式的理论教学。理论教学采取的方式和教法和以往有很大变化,主要是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要实现这一理念,应当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其过程为:首先将任务以预习作业的形式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认识性实习,然后采用各种方法和途径去解决问题,最后将任务解决的方式、方法、过程及结果以报告的形式在课堂上讲授。这种教学方式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内的协调合作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知识筑固为目的的零部件测绘。在每一个机床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之后,应配以与之对应的测绘训练。主要是对其组成部分的进一步的认识,包括零部件的形状、结构、大小是什么样的;尺寸精度状况、表面粗糙度状况,以及与之相关的加工方法的采取;还有零部件的装配关系、形位精度状况等。测绘后画出相应的零件图及部件装配图,实现对所学知识的筑固;

第四,创新性质的零部件设计。本科学生不可能有较高的创新要求,课程设计其实就是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梳理与运用的过程,在给定的设计参数的基础上,能够完成相对应的机构设计,这种机构与原有的设计相似而不相同,能实现特定的功能要求就可以。

三、实施方案

为完成上述的改革思路,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该课程内容可以划分为11个模块的设计,每一个模块的学习都包括了认识实习、理论学习、零部件测绘和机件设计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的所达到的教学目标与结果如图1所示,其中:

第一,认识实习阶段。在每一个模块学习之前,要求学生到金工实习中心和工程训练中心对所要学习的部件的组成与结构进行了解认识。因课时原因,这一过程是在课余时间,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分散进行的,而且要求学生画出相应的结构示意图或者动力传递示意图;

第二,理论学习阶段。在对相应系统结构认识的基础上,采用自学、讲授、讨论等各种学习方式,对该系统的设计内容、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的原则、设计的步骤、设计的方法等理论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这是学习的主体阶段;

第三,零部件测绘阶段。利用废旧机床,指导学生对其拆卸,然后针对相应的系统进行测绘训练,测绘的目的是使学生对系统进一步理解,包括对其尺寸精度、粗糙度、形位精度、装配方式等;

第四,机件设计阶段。有两种方式进行:一是可以在机床设计、夹具设计、生产系统设计每一个总体模块学习之后,拿出一周的时间,根据一定的设计要求和设计参数进行相应的模块设计;二是在最后的阶段拿出三周的时间集中进行,与原来的教学计划相同。前者有较好的效果,但需要对原有的专业教学计划进行修改,具有较大的难度。

四、总结

零点分段讨论法篇5

关键词:机械制图;项目教学法;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H319.1

项目教学法,是德国职业教育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力推行的一种“行为引导式的教学形式”,这种以项目为主体的职业行业为引导的教学方式,是一种以现代企业的职业行为为目标,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作全面培养的一种教学方式。是一种通过组织学生真实地参加项目设计、履行和管理,完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该教学模式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协助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独立工作能力。目前,这种教学方法在很多实习实训课程中得以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对于《机械制图》这样一门理论课来说,能不能也引入项目教学法进行课程改革呢?现就项目教学法在《机械制图》课程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项目教学法的概念和特点

项目教学实质上是以项目为导向,选用实际中可动手制作的工程项目为平台,为学生创建学习情景,通过动手实践完成项目的制作,学生通过对实际工程项目的认识与了解,学习并掌握构筑于该项目平台上的相关理论知识,最后对所完成的项目进行评价的一种教学过程和方法。

项目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最大的不同在于实现了三个”中心”的转变:一是由以教材为中心转变为以工程项目为中心;二是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三是由学生以课堂学习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工作为中心。

二、《机械制图》项目教学课程的目的

《机械制图》课程的任务是:重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识图能力和徒手画图能力,培养学生识读、绘制机械图样的能力。这种能力有两方面的作用:1、建立工程语言能力,使学生顺利完成专业学习。2、建立相关职业能力,能顺利就业并渡过岗位熟悉期。

《机械制图》项目课程的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识读和绘制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零件图和装配图的基本能力。学生在此能力的基础上再通过专业课程教学,达到对图样的设计意图有更全面的认识。

三、教学项目的设定——源自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特点

原则一:使绘图过程贯穿于制图学习过程中。高职所培养的学生是面向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是以应用技术能力和基本素质的培养为主线,学习的主要目的是看图。要使学生看懂图可以采用实物或者软件勾画出实体造型和几何实体,将这些经常用到的实体存储在学生的大脑中,以备后续在用的过程中调用出来,同时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想象力做出详细的分析,并根据机械制图拟定产品的特点,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采取情境创设、虚拟空间结构具体化、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这样才会让学生的体会更加深刻、掌握更加牢固,对学生的空间转化思维很有帮助。经过类似的多次训练,学生的空间想象会很大提高。

原则二:鼓励学生参与,提升学生兴趣。充分利用轴测图引导、启发、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同时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可创造一种民主、自由、开放的课堂氛围,启迪学生的扩散性思维和空间想象力。教师在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机械制图绘图样件的处理中应做到紧扣空间结构的重难点,根据学生课前准备的情况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自由讨论,畅所欲言,学生大胆质疑,回答问题能够得到教师的表扬和鼓励,师生间、同学间在课堂上自由平等地交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讲到组合体视图时,对于一些复杂的图形,学生想象立体图较困难,教师可以画出轴测图,帮助学生建立立体形体。学生能够体验到自身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在分析、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实现了学习目标中空间想象力的升华。如在平面视图和立体图的转换过程中,轴测图就起到了纽带的作用。也可让学生练习把平面视图转换成轴测图,经过多次练习,学生的空间想象提高。

原则三:项目内容与专业知识应有所联系。机械制图是机电类专业的一门必修主干课程,对学生学习专业课程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尤其是标准件、零件图、装配图部分,更是和生产实际联系紧密,因此在课程讲解时,要给学生适时适量地讲解一些相关专业知识,这对学生后续学习有着很重要的先导作用。《机械制图》与典型零件测绘结合的教学内容要体现行业实用和够用的原则。根据不同行业应用需要选择教学内容,坚持“必须、实用、够用”的原则,体现职业应用的特色,突出行业应用性和岗位的针对性。如先从学生熟悉的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和球等基本形体的图纸绘制,以熟悉投影原理、图幅标准、线型使用、尺寸标注等机械制图基本常识,然后,以实际生产中机械零件的常用结构类型为依据,设置轴类零件识读与测绘、盘类零件识读与测绘、叉架类零件识读与测绘、箱体类零件识读与测绘等实训项目。如可选普通减速器为典型任务,再以减速器分解为许多子任务。这样通过零件测绘与总装配图的实训,使学生熟悉各类零件的常见结果、常用表达方法和绘图要点,熟悉公差与配合的概念,最后设计简单产品的装配测绘。达到系统培训学生的目的。

在项目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出四个项目内容,第一、轴套类零件的绘制与读图。第二、类零件的绘制与读图。第三、叉架类零件的绘制与读图。第四、箱体类零件的绘制与读图。

四、项目教学法在机械制图课程中的实际应用。

1、机械制图课程零件图项目内容的设计

根据设计出四个项目内容。项目教学法一般分为以下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明确项目任务,教师提出同学讨论。第二阶段,制定设计项目的结构框架和计划。第三阶段,实施计划确定分工合作完成。第四阶段,检查评估记录归档,应用实践。第五阶段,归档或结果应用,记录归档应用实践。

项目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归档五个方面。为了便于项目的组织实施,我们在项目中设置了八个模块:项目目标、项目任务、基本实践知识、理论知识、拓展性知识、练习、效果评价,归档或结果应用。基本实践知识是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步骤。其中项目目标不仅指向某种专业知识内容的掌握和应用,而且指向专业知识的深究过程。拓展性知识是工作任务涉及到的相关知识,理论知识是促进学生对实践知识的理解。当四个项目任务全部完成知识点就全学完了,同时学生的知识、应用和应变能力、实际动手能力也逐渐形成。

2、项目教学法课题设计的具体实施

如项目一:“轴套类零件的绘制与读图”的实施方案。

(1)研究选定的零件,参照相关零件图思考零件图要有哪些内容,怎样在零件图上表达出来才能让人看懂。(2)利用课本参考资料确定绘制图形所依托的理论。(3)通过各种实践理解轴的技术要求的实践意义。(4)小组讨论提出问题以备老师精讲。(5)徒手绘制图,交换图纸,识读零件图。(6)计算机绘制。

五、项目教学法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实施体会与成果及问题

1、项目教学法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实施体会,项目教学是一种教学策略,因此,要求教师具有极大的创造性和应变能力,经常需要临时调整教学措施,与学生共同学习、相互依托,扬长避短地发挥自身的优势,加强沟通与协作,在教学实践中提高自身综合教学的能力。同时可以激发教师的创造能力。教师利用项目引导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给定的目标零件进行细致地观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极大地激发,从而能够自觉学习并高质量地完成项目作业。运用项目引导教学法,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潜心投入,学得活,记得牢。

2、项目教学带来的成效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专业能力形成时间前移。由于工作任务本身就是工程项目实践,又结合现场教学、情境教学、多媒体演示使学生提前和加深了对机械行业的认知。(2)识读、绘制零部件的能力显著提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删去了大量点线面、基本体、组合体的练习,使得零部件的阅读、绘制量多出一倍多。(3)降低了掌握知识过程中的认知难度。(4)学生成绩明显提高。《机械制图》课程的终结考试是读零件图和读装配图,拆画零件图。因为这种技能已得到充分训练。明显好于传统教学。(5)培养了多方位获取信息的能力。(6)培养了团队精神,工作协调能力。

3、《机械制图》项目教学课程尚属成长期,到达成熟期还有一段路要走,由于项目课程只适合单班教学,大课收不到理想效果,同时相对投人大,教学成本高。

六、结语

通过项目教学法在《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项目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书本的理论知识,更使他们懂得怎样灵活应用这些知识。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项目教学法充分发掘了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包括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应变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全面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最关键的是项目教学法的实践过程中,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更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教育模式和特征。

参考文献:

1、李典灿项目引导教学法在机械制图课程中的应用,《职业与教育》2009年3期

2、.江静对《机械基础》课程项目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3期

3、李幸福技工学校机修专业《机械制图》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的设想“绿色

制造质量管理”——海南省机械工程学会,海南省机械工业质量管理协会2011年会论文集

零点分段讨论法篇6

本内容全面的阐述了零售商品购进业务的类型以及相应的核算方法与过程,通过售价金额核算法,可对经营品种繁多,交易次数频繁的零售企业,可以大大简化核算手段。在对零售商品购进业务进行核算时,要设置“在途物资”、“库存商品”、“商品进销差价”等账户。针对此类经济业务,零售企业应重点区分不同的情况分别进行会计处理,如同城与异地购进商品的核算,要区分确认收入条件与时间。此外,零售企业对购进商品溢余和短缺的核算的程序与批发企业基本相同,但由于两种企业所采用的核算方法不同,所以在会计处理上又不完全相同,需要学生细心认真的对此内容进行学习,同时也要求学生掌握售价金额的核算方式。学生在学习上具有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的特点,对实际业务的核算较感兴趣。据此,我整合了零售商品购进的一般业务的内容,采取了先做后学,先练后教的方法组织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优化了课堂结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教学过程

(一)前置任务,引导自学

针对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性不高,但对专业知识中的实际操作业务的核算较感兴趣,因此在课堂上我采用了“先做后学-导入-交流成果-学生讨论-黑板演示-小结”的模式进行教学。学生在课前自主完成练习题,在课堂是进行小组讨论,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并与其他同学进行沟通,讨论过后,再由小组选出代表在黑板上展示成果。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黑板展示的同学还可以加分,这样能使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从而掌握相关的知识点。

任务一:思考零售商品购进应设置哪些账户以及应采用哪些核算方法?

任务二:参考书上例题,完成习题卷。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对书上的很多知识点充满着疑惑,值得表扬的是,学生都十分认真,在不懂的地方都做上标记。在这种学习气氛的影响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小组学习,形成成果

复习批发商品购进业务的一般核算,并提问批发与零售商品购进有何不同的地方。学生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适当的做好笔记。这样可以引导学生进入上课状态,通过抢答形式检查学生对前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为导入新课题做好思想准备。

开展小组学习。将本班学生分成10个小组,每个学生将完成了的习题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讨论,同时说明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方法。简述第三小组的学习过程:本小组成员共有六人,在课前学生根据老师布置的前置任务,分工完成作业,课中利用讨论的时间,各自向各小组成员展示自己的成果,当中有不同意见的,再进行讨论研究,实在无法独自解决,则可向老师请教,以达解惑的效果。

(三)课堂交流,生成知识

①零售商品同城与异地购进的核算:

要求同学们用5分钟时间先在书上找出同城与异地购进商品在会计处理上的区别,再结合例题分析找出习题的答案并在黑板展示成果。最后由师生们共同分析研究例题,对此类经济业务的习题作出正确的账务处理。

习题分析:

某零售商场从本地立新糖果厂购进一批贺年糖果500千克,单价为12元,共计进价为6000元,增值税额为1020元,货款以转账支票支付。这批糖果的含税零售单价为16元,共计含税售价8000元,该批贺年糖果已经由食品柜验收入库。

解题思路:

(1)当支付货款进价时,应按商品的进价入账,借记“在途物资”,“应交税费”,贷记“银行存款”。

(2)当商品验收入库时,应以含税售价借记“库存商品”账户,按商品价与售价之间的差额贷记“商品进销差价”账户。

②购进商品溢余和短缺的核算:

先提问商品发生溢余和短缺的原因,并要求学生对零售企业与批发企业在此类经济业务上的处理作出区别归纳。学生结合练习题,区别不同的原因,小组讨论、归纳并对此类业务作出会计处理。随后在课堂上共同研究分析例题和练习题,讨论在做题过程中出现的难点及应注意的地方,并对学生在黑板展示的成果作出批改。

习题分析:

某零售企业向天天食品厂购入散装糖果200千克,每千克进价为28元,共计5600元,增值税额为952元,该批糖果的零售价为每千克38元。货款及税款已付。商品运到后,食品柜验收时发现多10千克,原因待查。

解题思路:零售企业购进商品发生溢余或短缺时,应按实收商品的售价金额借记“库存商品”账户,按实收商品售价与进价的差额贷记“商品进销差价”账户,并将溢余或短缺商品的进价金额列入“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查明原因后的核算方法与批发企业相同,即区别各种不同的原因,将进价金额从“待处理财产损溢”转入各有关账户。

③包装物超重或减重的核算:

要求学生先理解包装物出现超重或减重的原因,并说明其含义再做习题,然后再进行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十分钟后,每组派一个代表出来在黑板上展示成果,共同对练习题进行研究分析,对表现出色的小组及同学进行奖励。

习题分析:

某商场购入鸡蛋10箱,进价为每500克1.9元,每500克零售价为2.5元,验收时每个包装物按2500克计,共25000克,腾空后,10个包装物共计27500克,超重2500克,造成商品短缺。经查,其超重原因为商品黏黏所致。

解题思路:

对于包装物超重造成的商品短缺的,应按合同或协议的规定处理,属于与包装物标准重量不符而发生的商品短缺,应与供货单位联系,要求补货或退款;属于因商品黏黏而发生的商品短缺,购货方调减库存商品及商品进销差价。对于包装物减重造成的商品溢余的处理,一般调增库存商品及商品进销差价。

(四)师生互动,构建知识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老师要针对学生对知识存在的问题作出引导,并强调知识的重难点,让学生有意识,有目标的进行学习与探究。当学生在黑板上展示做题成果时,要注意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注意力相对集中,从而营造活跃积极的学习气氛,促进知识的生成。

二、教学反思

零点分段讨论法篇7

函数f(x)=lnx+2x-6在区间(2,3)内有零点,那么如何找出这个零点?

试解:如果依据定义有方程lnx+2x-6=0显然这个问题常规方程求解是有困难的,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二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第一,大家先来看一段录像(放映CCtV2“幸运52”片段)李咏主持的猜价格游戏。

请问:主持人给出高了还是低了的提示有什么作用?如果让你猜商品的价格,你如何猜?

生甲:先初步估算一个价格如果过高了再每隔一元降低报价。

生乙:这样太慢了,先初步估算一个价格,如果高了再每隔100元降低报价,若低了每50元上涨,如果再高了,每隔20元降低若低了每隔10元上升报价……

生丙:先初步估算一个价格,如果高了再报一个价格,如果低了就报两个价格和的一半,如果高了再把报价与一半价再求和,报出和的一半如果低了就把刚刚报出的价格与前面高的价格结合起来取其一半报价……

师:经过分析大家觉得丙的说法更合理。

三分析问题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里,从某水库闸房到防洪指挥部的电话线路发生了故障,这是一条10km长的线路,如何迅速查出故障所在?

如果沿着线路一小段一小段查找,困难很多,每查一个点要爬一次电线杆子,10km长,大约有200多根电线杆子?

想一想,维修线路的工人师傅怎样工作最合理?

生丁:通过先找中点,缩小范围,再找剩下来一半的中点,如维修工人首先从中点C,查用随身带的话机向两个端点测试时,发现aC段正常,断定故障在BC段,再到BC段中点D,这次发现BD段正常,可见故障在CD段,再到CD中点e来查,每查一次,可以把待查的线路长度缩减一半,如此查下去,不用几次,就能把故障点锁定在一两根电线杆附近。

师:我们可以用一个动态过程来展示一下(展示多媒体课件),在一条线段上找某个特定点,可以通过取中点的方法逐步缩小特定点所在的范围(即二分法思想)

假设电话线故障点大概在函数f(x)=lnx+2x-6的零点位置,请同学们先猜想它的零点大概是什么?我们如何找出这个零点?

学生共同探索(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先分组讨论后各组发表意见,归纳如下:为了方便,我们通过取中点的方法逐步缩小零点所在的范围,第一步:取区间(2,3)的中点2.5,用计算器算得f(2.5)≈-0.084。因为f(2.5)•f(3)<0,所以零点在区间(2.5,3)内。第二步:取区间(2.5,3)的中点2.75,用计算器算得f(2.75)≈0.512。因为f(2.5)•f(2.75)<0,所以零点在区间(2.5,2.75)内。结论:由于(2,3)(2.5,3)(2.5,2.75),所以零点所在的范围确实越来越小了。如果重复上述步骤,那么零点所在的范围会越来越小(见下表)。这样,在一定的精度下,我们可以在有限次重复相同步骤下将所得的零点所在区间内的任意一点作为函数零点的近似值,特别的可以将区间端点作为零点的近似值。

师:这样,在一定精确度下,我们可以在有限次重复相同步骤后,将所得的零点所在区间内的任意一点作为函数零点的近似值,特别的可以将区间端点作为零点的近似值。例如,当精确度为0.01时,由于|2.5390625-2.53125|=0.0078125<0.01,所以,我们可以将x=2.53125作为函数f(x)=lnx+2x-6零点的近似值,也即方程lnx+2x-6=0根的近似值。

四得出结论

1.二分法的定义

对于在区间[a,b]上连续不断且满足f(a)•f(b)<0的函数y=f(x),通过不断地把函数f(x)的零点所在的区间一分为二,使区间的两个端点逐步逼近零点,进而得到零点近似值的方法叫做二分法。

2.定义分析

(1)在没有公式可用来求方程根时,可联系相关函数用二分法求零点,用二分法求出的零点一般是近似值。(2)并不是所有函数都可以用二分法求零点。必须满足在区间[a,b]内连续。

3.给定精确度ε

用二分法求函数f(x)零点近似值的步骤如下:

(1)确定区间[a,b],验证f(a)•f(b)<0,给定精确度ε。

(2)求区间(a,b)的中点x1。

(3)计算f(x1):若f(x1)=0,则x1就是函数的零点;

若f(a)•f(x1)<0,则令b=x1(此时零点x0∈(a,x1))。

若f(x1)•f(b)<0,则令a=x1(此时零点x0∈(x1,b));

(4)判断是否达到精确度ε;即若|a-b|<ε,则得到零点近似值a(或b);否则重复步骤(2)~(4)。

结论:由函数的零点与相应方程根的关系,我们可用二分法来求方程的近似解。

零点分段讨论法篇8

关键词:短生命周期产品;供应链;有价格差异联合契约;随机动态规划;协调

1引言

在供应链管理中,提高系统绩效的关键因素是如何缓解和应对需求的不确定性。联合契约主要是通过激励和风险共担的方式来实现系统绩效优化,其内涵是从供应链的内部管理人手消除或缓解系统的双边际化效应。本文将综合契约和信息更新技术来寻求供应链系统的绩效优化,众所周知,对于短生命周期产品而言,需求的不确定是导致库存费用增加的根本原因,为了减少或缓解不确定需求对管理决策的影响,拥有强个性化产品的公司广泛采用了快速反应(quickresponse,QR)的决策模式。勿庸置疑,销售季节越近,商家对产品的需求信息了解就越多,因此QR对企业的影响是实质性的,对于零售企业来说,缩短订购提前时间以缓解需求的不确定性已经成为供应链管理领域的一个重要成果,但深入分析后发现,尽管订购/生产延迟有利于供应链成员对终端市场的了解,但延迟订购/生产总会带来订购费用/生产成本的提高。如何处理好信息和额外增加费用之间的关系以提高库存决策的科学性,如何将收集到的市场信息融入到订购/生产决策中去以提高生产/订购的精确性、如何根据不同的市场环境选择不同的生产组织形式以缓解企业面临的不确定风险等成为供应链管理的热点问题。

2相关文献综述及问题描述

2.1相关文献综述

延迟策略和信息更新技术的融合是近年来供应链协调建模和优化的研究热点问题之一,目前将采集的需求信息融入到订购/生产决策中主要有两类方法:一是应用信息更新技术(如Bayesian更新等),将采集到的需求信息融入到需求的先验分布中,以便得到更精确的需求预测,提高库存决策水平.这类方法被文献[2~6]所应用,亦可称为QR或延迟策略。第二类方法足结合信息流提出一种新的分析方法,即有机融合传统订购/生产模式和QR订购/生产模式,亦称为两阶段(two-stage,tS)决策模式。根据所关注问题的特性,本文采用了后者的研究方法;

在相关研究中,iyer等深入地分析了制造商—零售商渠道的QR系统和信息更新。研究表明,QR下的订购延迟对供应链系统绩效总是有益的,同时零售商绩效总能获得改善;但对供应商并非总是受益的,不过在适宜的协调机制下双方绩效的pareto改善是可期的。Chen等对iyer等的研究进行了进一步扩展,考察了生产能力和费用函数是随时间变化的u形函数时QR对买卖双方绩效的影响,并提出了两次订货和两次生产的改进型快速反映(improvedquickresponse,iQR)系统“。丁利军等在iyer和Chen等研究的基础上,考察厂销售期末滞销产品两种处理方式下的iQR系统。

另外,Fisher等研究了利用早期销售数据来减少成本和需求不确定的QR订购系统”,他们建模分析了单周期产品在QR系统下的订购决策,提出了估计需求分布的方法。亦有学者将柔性融入到零售商的库存决策中,分别研究了有两次订购机会的订购模型。设置了首次订购后,零售商通过市场调研或产品展示会等收集产品的实际需求信息来改善先前的预测,应用更新后更精确的预测零售商可确定补充订购数量。更贴近现实的,学者们还应用Bayesian技术研究了多次交付或生产模式的库存决策模型,如eppen等应用Bayesian更新对一类时尚商品经营者提前预定商品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构建了随机动态规划模型对其进行刻画;Choi等研究了多种交付方式下单周期产品的订购问题,产品交付费用被假定为交付提前时间的递减函数。应用Bayesian更新技术将收集到的早期市场信息对需求预测进行更新,构建了多阶段动态规划模型来刻画零售商的最优订购问题,并应用均值方差(mean-Variance,mV)方法对其期望利润函数进行了分析,获得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随着对供应链协调研究的深入,应用QR系统与契约的结合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Donohue考察了一类高时尚季节性产品的供应链协调问题,提出了一种批发价差异的契约(w1,w2,b)来激励买卖双方在信息更新和两种生产模式环境下的协调,研究表明该契约可以协调买卖双方的渠道利益。陈豪雅等将传统订购模式和延迟策略相结合,研究了对产品通用件进行正常生产、对个性零部件进行延迟生产环境下零售商最优订购决策和制造商的最优生产决策问题,并根据问题特点应用随机游动模型来刻画需求信息的更新。wu研究了单供应商单零售商组成的分散式供应链系统的协调问题,将数量柔性(quantityflexible,QF)契约和QR系统相结合,考察了Bayesian更新下零售商的订购行为,设计了新的协凋机制(c,n,w,q),得出了Bayesian更新下供需双方均能从该机制中受益的结论。Liu等在文献[18]的基础上研究了一类单周期两阶段销售产品供应链的联合契约,提出了更具一般性的系统协调的必要条件,还以集中式系统的视角研究了单周期两阶段销售产品在Bayesian信息更新下系统的最优订购决策问题。本文是对文献[19,20]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宅要探讨Bayesian更新下供应链渠道的协调问题。

2.2问题描述

本文的研究特色在于联合契约和QR系统的融合,将信息更新融入到零售商的最优订购决策和制造商的最优生产决策中(如图1所示),且信息更新主要针对销售季节的第一阶段,并设计了有价格差异的联合契约(wn,w1,m,b)来调整买卖双方的成本结构和利润结构,探讨了其实现协调的必要条件。

建模所需的符号说明如下。

(1)成本参数

gi为第i阶段销售缺货造成的单位产品信誉损

零售商订购前移的真爪原因;

7结论

本文考察了执行tS订购/生产模式的分散式供应链,即生产和销售分属于不同的利益主体时系统面临的最优独立决策偏离系统最优的问题,设计了具有风险共担和激励双重作用的有价格差异的联合契约(wo,w1,m,b),并通过差异定价来鼓励零售商订购时和制造商生产时综合利用传统模式的成本优势和QH模式的信息优势;同时,通过价格补贴由制造商分担零售商面临的第二销售阶段的产品跌价风险、通过问购价格由制造商分担零售商面临的需求个确定风险,成功调整了买卖双方的成本结构和利润结构。经验证,这种机制可有效实现系统的完美协调,且协调的必要条件与需求分布的形式无关。

零点分段讨论法篇9

关键词:高职课程;模具制造工艺学;教学改革

1课程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模具制造工艺学》是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内容复杂,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该课程以机械加工工艺课程的理论为基础,结合模具制造技术的特性,针对模具类零件单件小批量的生产特点,讲授模具零件的传统机械加工、特种加工等方法,以及模具装配。经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能分析并编出规范的模具零件的加工工艺,能够运用机械加工设备加工出合格的零件,并能够完成整套模具的装配及调试。零件制造工艺的优化是模具制造的难点,一副合格的模具由多个零件装配而成,并能够生产出合格的产品。模具各个零件的材料、尺寸、形状、精度都不同,各自的加工工艺差别很大,要加工出合格的模具零件,需经过多步加工环节,过程复杂。学生没有制造工艺的概念,对各种加工方法了解不够,不清楚各种设备的使用方法,如数控铣床、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等设备的实际操作。因此,怎样能将该门课程所涉及的知识由抽象变为形象,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模具零件制造的基础知识,掌握模具类零件的制造以及模具装配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该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

2教学改革

(一)教学内容改革

模具制造为机械制造大类其中的一个特殊领域,传统的机械加工方法也适用于模具加工。结合学生前面课程已掌握了的机械制造基础知识,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归纳为以下五个部分:(1)模具制造的基础知识,包括模具典型零件结构分析、工艺内容确定、工艺路线拟定、工装的选定、提高加工质量及生产效率的途径。(2)模具的机械加工方法,结合当今模具制造技术潮流,任课教师以某些典型的模具零件为案例,讲解模具零件的机械加工基本的方法。顺应现代制造潮流,重点讲授数控加工,详细讲解数控加工工艺的特点、数控机床刀具及夹具的选择与使用、切削参数、工艺文件的制定等。(3)模具的特种加工,电火花成形、线切割、超声波、激光等加工方法。结合实际条件,重点讲授线切割加工和电火花成形加工。(4)模具制造的其它技术,如铸造制模、快速成型等。(5)模具的装配技术,结合典型的冲裁模、塑料模进行实例讲解,分析各个零、部件的装配工艺及特点等。当前世界,制造技术在不断发展,新的技术、新的材料、新的工艺、新的方法都在迅速更新,作为任课教师,也必须继续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而不应继续照本宣科,要去除以往的陈旧知识,增添新的知识,保证教授内容的前沿性。在教学过程中,划分出重点难点,要合理分配学时,才能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的质量。

(二)教学方法改革

(1)互动启发式教学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授学生听课,缺少互动。属于填鸭式教学,学生属于被动学习,很难将自身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所以互动启发式教学就显得相当重要。而互动启发式教学,即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从一个班级整体学生实际掌握的情况出发,教师将所讲授的知识中那些易忽视、难理解的内容,转化为不同的问题,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讨论。通过教师先启发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去分析,再通过大家一起讨论得出结论,最终解决问题。该方法是由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促进的双边式教学方法,可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能生动地去学习。另外,启发式教学方法应用的前提是教师所列出的问题应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式的。如果一开始老师就提出太难的问题,学生理解不了,就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就起不到好的作用。启发式教学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单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如在讲解圆形阶梯式凸模的加工工艺编制时,教师先分析讲解某个形状类似的普通轴零件的工艺编制,再提出凸模加工工艺的问题,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讨论,分别制订工艺方案,然后老师再对各个方案进行点评。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讨论,主动得到答案,将本来看似复杂的内容简单化。

(2)任务驱动式教学

任务驱动式教学是指教师先将学习内容进行整合,形成多个主题任务并下达给学生,学生对各个任务进行分析、讨论并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搞清楚所涉及到的各个知识点,在教师的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完成一个个任务的同时,也就完成了相关知识的学习。该课程中,模具零件的加工工艺编制确实是重点也是难点,教师可将某些模具零件的加工工艺编制作为教学任务来组织教学。如冲裁模的直通式圆形冲孔凸模零件加工工艺编制,确定了任务后,教师帮助学生一起分析,确定问题:凸模在模具中的作用;根据其用途选择毛坯,确定毛坯材料和形状;根据凸模图纸对精度的要求,选择加工方式,合理进行粗加工与精加工;根据表面硬度,确定热处理方式;热处理后采用磨削还是电火花线切割,如果采用磨削,还要不要修研中心孔,在各加工阶段怎么定位,采用什么夹具等。这些问题马上又变成各个子任务,学生在这些任务的驱动下进行学习,也可以按照小组分配给各学生不同的任务,通过各个任务的完成,汇总得出整个凸模的加工工艺编制,让学生真正掌握加工工艺的编制和模具加工、装配技能。通过了这样的学习过程,尽可能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进来,给学生有机会去分析解决问题,这样会有很大的成就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解决问题离不开小组内的每一位成员,只有通过大家的团结合作共同努力才能得到一个完美的结果。这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及责任心大有帮助,对即将工作的学生来说更是不可多得的锻炼机会。

(三)教学手段改革

(1)多媒体教学

本课程内容多而杂,专业性很强,如果仅凭教师的讲授,学生很不好理解,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而采用多媒体教学就能让一难题变得简单。在备课过程中,教师收集大量课程相关的资料,在与相关企业进行校企合作、项目开发时,把现场真实的资料、图片、影像采集下来,将采集的信息和资料进行整理,做成课件。课堂上借助多媒体课件可以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将书本上本来难以理解的文字变成图片、影像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教师能根据这些图片、影像,直观的讲解模具的结构、模具的制造方法、装配调试过程,学生通过第一感官认识,较容易掌握。这种教学方法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感性认识,拓宽思维空间,进而能显著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向学生展示那些学校里没有的设备,还可以在课件中加入当前的新技术、新知识,真正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2)理实一体化教学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课堂理论讲授同时,还需加入实训教学环节,甚至可以将课堂设在加工设备、机床的旁边,在理论讲解的同时,进行实际机床操作的演示,利用现有的设备开展模具加工制造的实际操作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现在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可以将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通过一些具体的模具制造项目,将加工工艺编制、数控加工技术、电加工技术、钳工技术及模具的装配、调试等内容进行整合,在教师的指导参与下,完成整副模具,学生通过一个完整的过程逐渐掌握模具制造工艺相关知识。

3结语

本课程作为一门与实际生产紧密相结合的重点专业课程,如果单靠课堂教学来使学生完全理解其内容确实很难。因此,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是完全有必要的。我院这几年通过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已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课程改革的实施,能很好地调动起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了学生创新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结合当前高职教育的目标和要求,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将会更加突出理论与实践的教学结合,所教授出的具备一定理论知识的高技能型人才将更加受到社会欢迎。

参考文献:

[1]袁小江.浅谈《模具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8(8):78-79.

零点分段讨论法篇10

关键词:项目教学;数控加工中心;高技能人才

一直以来,各职业院校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做出了各种努力,其目标就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全面能力,如何使专业技能训练更迫近企业需求,最终能实现学生的零距离上岗。我院数控专业其中有一方向主要以培养数控加工中心高技能人才。这个方向对于中级工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机床操作基础,包括认识数控加工中心的各部分结构,掌握数控加工中心的操作和铣床上加工工件的类型,并能用数控加工中心加工零件;对于高级工或技师阶段,还要求他们能够在生产中从事多工种、多岗位的复杂劳动、解决生产操作难题,具有一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的能力。以往的数控加工中心高技能人才教学中首先是教师先讲解,再演示,然后请一到两位中等水平同学操作一遍,接着教师指出其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再演示,最后才让所有学生去做一遍。采用这种教学方法,虽然学生能做出合格的工件,但如果换了个工件,很多同学往往无从下手。这就暴露了高技能人才教学过程中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此,我院在数控加工中心高技能人才教学过程中运用项目教学法,有效地提高了数控加工中心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缺陷。

一、项目教学法在数控加工中心教学中的必要性

数控产品生产具有订单随机性,制造过程复杂,技术含量高,生产过程动态多变。因此要求数控加工中心高技能人才具有较高的综合能力,特别是现场制造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适应现代企业的生产。项目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完成教师要求的项目,学习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项目,教师只提供学习情境,如学习确实有一定困难时,只引导与提供思路,而不给出具体实施办法,并在最后对学生完成的项目做一定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再被动灌输知识,而是通过完成项目,来学习知识。通过项目的研究和实施使学生能更好、更快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辨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同时得到增强。因此,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现代企业的职业行为为目标,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作全面培养的一种教学方式。是职校学生就业实现零距离上岗的一条很好的学习途径。因此在数控加工中心高技能人才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很有必要。

二、数控加工中心高技能人才培养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

1.学生主体地位作用。在项目教学中,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自觉地参加到教学过程中,从项目的接受,资料的收集,计划的制定,项目的实施,问题的分析和解决,需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而后再小组讨论拿出解决方案。在项目教学中,每一个学生都是项目参与的一份子,既需要独立工作的能力,也需要团队协作的意识,同时也需要学生具备不怕挫折、勇于表达的积极精神。2.教师的引导作用。在项目教学法中,教师的作用是起组织、咨询和总结性评价作用。在项目准备阶段,教师要向学生提供需要解决的项目内容,指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主要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在项目实施阶段,教师主要是营造学习氛围、创设学习情景,组织和引导教学过程,当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碰到困难时,他就给予的帮助,提供一定思路。在项目评价阶段,教师评价学生在项目教学中的独立探究的能力与小组合作的精神,他主要是学生学习的评价者。

三、数控加工中心高技能人才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步骤

1.运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数控加工中心教学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①给出任务,收集信息。由老师任务,要求学生根据零件图由数控加工中心来加工一零件。在这个阶段学生根据项目任务收集相关的信息。②制定项目计划。各小组学生根据收集的信息,制定出工作计划包括:加工工艺、程序编制,零件加工等。③实施项目计划。学生根据计划完成程序编辑和零件加工等工作,并作好有关文字记录。④检查分析。检查零件加工工艺、程序编辑、零件加工是否合格。⑤评价总结。各小组展示作品、评介各个方案的优劣并总结。2.我院数控加工中心实操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在数控加工中心实训教学中,根据不同的课题,实施项目教学法,下面以加工一平面凸轮单件为例介绍项目教学法在数控加工中心实训中的实施过程。(1)任务。首先给出项目任务,根据要求设计平面凸轮。要求:零件加工工艺合理,程序编写准确,各项尺寸参数达标。(2)分组。将全班学生按三人一组,即每台机床上3人,分成若干个小组,在分组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分组时应注意各个学生的特点,特别是选择人员时应注意理论和实操技能均衡,同时各组选出一名组长,负责整个小组的分工协作。(3)各组收集信息。各组分工收集有关的信息。零件图纸,工件加工数量,数控加工中心实操设备的型号系统,包括仿真软件,具体的数控加工中心操作系统Fanuc,工件加工需要使用的材料,刀具、量具以及它们的规格。及各种参考资料如编程书籍、切削手册等工具书,计算器,演算纸等。(4)各组讨论、决策、制定计划。各组根据项目任务和收集的信息资料,充分发挥各组员的能力,拟出几套方案(具体思路可按照数控编程的),加工工艺方案。再根据实际加工时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数控编程的基本原则,进行筛选,讨论后确定一个最佳方案。然后各组选出代表发言,用工序卡,图片等方式阐述。小组所制定的设计加工工艺和操作。重点突出,采用什么工艺方案,什么加工指令,如何控制零件精度,(包括尺寸、形位公差及表面粗糙度)等。然后要求各组互相就对方的计划提出问题,分析,比较。最后确定最终方案,列出计划及实施方案。主要是操作流程,填写工序卡。(5)各组分工实施各自方案。在实操阶段,通过已确定的工艺流程,根据图纸设计、程序设计、首件试切削、尺寸精度的校验等顺序分步实施。对在加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各组记录现象,讨论、分析、并解决。如果问题发生后,无法解决,看清苦是否普遍,如果普遍的话,则老师组织各组将此问题作为其中一个小项目,经过讨论,分析得到最终解决方案完成计划,如果是个别问题,老师现场解决,并作为一个小课题在全班讨论分析。(6)检查分析。主要检查加工工艺,程序编辑,零件加工三个方面。加工工艺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加工的顺序,轮廓,槽体和螺纹三个部分,选择的材料,刀具(立铣刀,钻头,丝攻)量具类型,规格,零件的尺寸形位公差分析是否准确;程序编辑主要检查指令的应用是否符合要求,零件加工则包括程序输入后模拟仿真运行是否可以检查出输入错误的地方,试加工时,对刀是否正确,加工是尺寸精度、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是否达标。工件批量生产时,如何减少对刀次数,同时,有否考虑刀具在切削过程中的磨损问题。(7)评价反馈总结。评价反馈是对整个项目实施过程进行评价,指出不足,提出意见的过程,这个评价不单单是课题完成后的总体评价,应在整个课题进行中适时的点评,特别是在个别组进行加工时,老师巡回指导,对即时发生的问题或者其他如零件的编程加工甚至是操作手法等做一定的规范、特别,应参考企业管理标准5S的做法,对学生进行规范,从而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产劳动习惯,为更好与企业生产环境相接轨,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在最后将所有问题集中起来,做出总结,让学生能够较全面的去适应各种可能发生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或类似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从而巩固课题学习的效果。

四、项目教学法产生的效果

通过项目式教学法在我校数控专业实训教学上的开展,逐渐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对自己应该完成的内容很清楚,并能够比较感兴趣的完成。学生动手能力加强,技能水平提高了,掌握知识与企业的需求接近,受到企业的欢迎。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课堂纪律难于管理,对时间安排不够合理,教学进度难以把握。但这项工作我们还将继续下去,争取总结出更多的经验,完善适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

作者:杨俊单位:湖州市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1]蒋庆荣.以项目教学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与实践[J].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2]幼其.实施项目教学深化教学改革[J].中等职业教育,2003

[3]邱学华.邱学华与尝试教学法[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