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六年级科学主要知识点十篇六年级科学主要知识点十篇

六年级科学主要知识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34:47

六年级科学主要知识点篇1

关键词:马扎诺教育目标新分类;小学数学教科书;习题

一、马扎诺教育目标新分类学理论介绍

马扎诺教育目标新分类学是由美国教育改革家马扎诺博士提出的。其理论基础是有关人的学习行为模式的认识。该模型是三个思维系统和知识领域四个部分所构成。其中,三个思想系统即自我系统、元认知系统和认知系统。马扎诺在人的学习行为模式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的二维模型:一维是认知心理活动的加工处理层次,共有6个层次,分别为信息提取、理解、分析、知识应用、元认知系统和自我系统,其中信息提取、理解、分析和知识应用属于认知系统的四个组成部分;另一维是三种不同类型的知识领域,即信息、心智程序和心理动作程序。

二、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六年级教科书习题的调查研究

发展心理学的观点认为,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逻辑思维已经开始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推理能力得到发展。思维的发展是由低一级水平向高一级水平逐级过渡,这种发展顺序也是无法更改的。因此,在设置学习任务时,也必须与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相适应。

(1)“提取”层次的比较与分析。“提取”在各年级习题中所占的比重都比较高。马扎诺认为“提取”主要包括再认、回忆和执行三过程,各年级习题的“提取”层次中,很大一部分是对知识的执行,主要表现为计算、运算方面。小学数学高年级的学习任务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小数、百分数的运算,增强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加强算法的运算能力。因此,五年级、六年级习题中“提取”层次所占比重较高,符合了小学数学高年级学习目标。

(2)“理解”层次的比较与分析。习题的“理解”层次随着年级的升高,其所占比重也在增加。理解在在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整合和表征的形式生成新的知识,有利于存储到工作记忆中。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思维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因此,“理解”所占的比重也需要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特点逐渐增加。由此,五年级、六年级习题中“理解”所占比重逐步增加,符合了学生思维发展特点。

(3)“分析”层次的比较与分析。五年级上册和六年级上册习题的“分析”层次比较低,而五年级下册和六年级下册习题的“分析”却明显比较高。五年级下册习题的“分析”层次高于五年级上册习题的“分析”层次,六年级上册习题的“分析”层次高于六年级下册习题的“分析”层次,这符合了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但是四册习题的“分析”层次并没有逐步提高,而是呈曲线发展,这与思维发展规律有偏差,可能在习题编制上存在一些不足。

(4)“知识运用”层次的比较与分析。五年级上册和六年级上册习题的“知识运用”层次高于五年级下册和六年级下册习题的“知识运用”层次。与“分析”层次相似,在习题的“知识运用”层次上,并没有逐步增加,而是呈曲线发展。这与思维发展规律存在偏差,在习题编制上可能存在着一些问题。

(5)“元认知”层次的比较与分析。“元认知”层次在四册教科书习题中所占比重都比较低。但“元认知”对监控学生自我学习内容、评价学习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因此,各年级习题中“元认知”所占比重低,需要引起注意。

(6)“自我系统”层次的比较与分析。“自我系统”层次在四册教科书习题中所占比重都很低。马扎诺认为,自我系统决定着学生是否会开始这项任务以及投入多少精力到任务中。在数学习题中,对这一部分的体现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目前教科书中的习题所占比重低。但这一部分需要提高关注度。

三、结论

通过对教科书的分析,思维的元认知系统和自我系统在五年级、六年级四册习题中所占比重都很低,需要在这两方面进行重视。在四册习题涉及的认知系统中,各水平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发生变化,但“提取”和“理解”一直处于较高的比例,需要加大认知系统中的“分析”和“知识运用”水平的比重。

四、建议

(一)适当减少提取水平的题目,增加高认知水平的题目

目前小学教科书习题中涉及高认知水平的比例很低,仅占习题中很少的一部分,涉及“提取”水平的比例远远高于高认知水平。这就会导致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问题,从而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高认知水平既是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更是目前学生最为缺乏的,需要重点培养的。因此,适当减少提取水平的习题,增加高认知水平的习题显得格外的重要。更加注重对问题的“分析”水平和“知识运用”水平,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好奇心和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习题应加强元认知系统所占比例

北师大版的整理与复习内容为学生提供了空白部分,这相对于人教版的整理与复习内容,这部分对学生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的。留足空白,让学生运用自己习惯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并根据所学的知识自主创造习题,然后与同学进行交流解决。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给予学生自我消化、自我揣摩知识的空间,能够让学生检查所学知识是否存在问题及查找出问题的所在。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元认知水平。考虑到小学生缺乏一些知识总结方法,需要教师进行一定的指导,但要把握一定的度,不要让“指导”变成“指挥”。

(三)习题应加入学生的情感状态

首先,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分层布置作业。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思维发展要求,也即要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设计不同的作业,达到因人而异。

第二,转变传统的学生只能做作业的观念,鼓励学生为自己设计作业。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一个人也可以和同学合作参与习题的设计,自己为自己布置作业。

参考文献:

[1]盛群力.21世纪教育目标新分类[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

六年级科学主要知识点篇2

【关键词】常见的量;复习

众所周知,整理与复习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因此,人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每一册的最后一章都有所安排,但是六年级下册的这一章整理与复习与其它几册相比,不仅内容上比重多了,而且目标的定位以及相应的教学方式都有所不同,下面我就以六年级下册《整理与复习》中一课《常见的量》,谈谈我对六年级总复习教学的简单体会。

一思:六年级总复习和单册复习有何区别

上学期,我有幸尝试了《常见的量》这一节课的复习研讨,一拿到教材内容,我就在思考:既然是六年级总复习的内容,那么和单册复习有何区别,深入研究后发现:

1.系统性更强

我们知道,数学知识的特点之一就是具有严密的逻辑系统性。虽说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每个单元、每个学期,都有整理与复习,但毕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六年级总复习实在平时的基础上,在更大范围内引导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更全面的回顾、整理和比较、对照。这样,原来分散学习时互不联系或联系较少的知识,就有机会得以沟通,进而形成中恒练习的知识体系。

仔细研究《常见的量》可以发现:这一内容知识点较分散,平时的联系也比较少,因此加强整理与复习的系统性,使所学知识结构化,是本课教学的首要任务。

2.历时性更久

六年级总复习和单册复习相比内容涉及面更广,而且又是逐年学习的,因此学生更容易遗忘。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常见的量”这一块的知识有不少篇幅,以《(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为例,涉及到的计量单位内容主要有以下这些(见下图):

不难看出:《常见的量》这块内容从一年级就开始学习,基本上每一册有些安排,等到六年级进行总复习,学生很容易将以前学过的知识遗忘,因此如何在课堂上完整地整理这些知识点也是这节课的重要任务。

3.思维性更高

六年级总复习与单册复习相比,更是小学生形成、总结学习经验的有利时机,利用这个时机,帮助学生总结个人经验,分享他人经验,有利于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也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在《常见的量》复习教学中,更应该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教师应该善于就题论理、论思路,引导学生总结比较一般的解题思路,促进学习的迁移和能力的提高。

二思:常见的量还应关注学生什么

《常见的量》这一节课,翻开课本,我就在思考:这一内容的知识点有哪些?马上想到的就是:长度、面积、体积、容积、质量、时间、人民币等具体的计量单位、各个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单位之间的“改写”、测量等,但是作为六年级总复习里面的内容,还应该具有更高层次的复习任务,那是什么?

我深思了很久,突然想到: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一个学生学习数学,对客观世界的定性把握能力和定量刻画能力都是需要培养的,小学阶段,这些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常见的量”的学习。这种“定量刻画能力”不是一个课时就能培养的,而是在许多课时中作为一个有机的系统发展起来的,具有生长和成熟的过程。因此,本节课复习任务还应该关注学生定量刻画能力的复习,培养学生数学核心思想。

三思:如何让《常见的量》复习教学更有效

对《常见的量总复习》一课的设计与执教,我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研课,一边上课一边反思,力求让《常见的量》复习教学更有效。教案从粗糙逐渐变成熟,从中收获颇多,它让我清晰地认识到一堂好的复习课是怎么炼成的:

1.回顾整理,理清脉络,凸显系统性

数学是一门结构性很强的学科,小学数学中的概念往往是一个个地分散出现的,即使注意到它们之间的联系,一般地说也是有限的。在教学到一定阶段,就要引导学生对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对学过的概念作穿线结网,促进学生脑中的概念结构系统化。

2.合作学习,查漏补缺,凸显完整性

复习不是简单地再现旧知识,而是要通过对旧知识的系统整理,给学生以新的信息,引发新的思考,促进新的发展,特别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整理,使平时所学的“分散、零乱、细碎”的知识点,结成知识链,形成知识网,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复习中去。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一小组活动,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自主进行知识整理,交流学过的各种量相应的计量单位,最后汇报整理方法和整理成果。这一展示学生整理方法的过程,使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认识各种“量”之间的关系,使知识系统网络化,同时也是一种学习方法的整理,提高了学生有序整理与复习的能力。

在学生汇报整理成果时,我完全放手于学生,充分给于时间让他们进行生生交流。“我是这样整理的……”“你们有什么意见吗?”“我认为……”“好的,谢谢。我接受!”“还有要补充的吗?”在这样的对话中,不仅可以避免枯燥的整理,而且充分调动起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复习中动手、动口、动脑、多实践、多思考。引导学生自查、自评、查漏补缺、质疑问难,针对各自的学习缺陷,进行温习补救,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3.关注重点,突破难点,凸显思维性

复习课必须针对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学生的弱点,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标准把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分类、综合,接着对这些知识实施精加工,促进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内化。

本节课中,我安排了“感悟1个单位的大小”的游戏环节:教师说一个数量,学生从老师这里找出相对应的实物,如果没有,就通过用手比划、口头描述、举例等形式感悟一个计量单位的实际大小。之后,又安排了如:一个鸡蛋大约多少克?一米内大约可放几支铅笔?教室课桌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分米?等此类习题。让学生对这些单位的认识越来越清晰,进一步加强学生的量感,使学生对常用的计量单位的大小有了感性的认识,从而也突破了难点。

4.综合应用,联系实际,凸显生活性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价值在于应用。因此复习过程应注意选择利用“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生活中的素材,精心设计试题,让学生在对现实问题的探究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拓展思路,扩大视野,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六年级科学主要知识点篇3

[关键词]义务教育改革;学制年限;语文教材;外语教学方式

我国目前的义务教育制度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是学制年限划分不够合理,语文教材内容落后于形势,外语教学方式有待改进。因此,有必要对上述三方面进行重大改革。

一、我国义务教育学制年限改革

现今世界各国实行义务教育的年限大体为6至12年。一般来说,发达国家实行义务教育的年限较长些,发展中国家实行义务教育的年限则较短些。目前,我国实行义务教育的年限一般为9年。其中,前6年为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后3年为初中义务教育阶段。这种9年义务教育年限学制一般称之为六三学制。我国目前还有很少一部分地区存在着五四学制(即小学五年和初中四年)和五三学制(即小学五年和初中三年)这两种义务教育学制。六三学制是由全国教育联合会1922年制定的壬戌学制演变而来的,其间虽然经过小修小补,但是一直沿用至今,并且成为目前最主要的学制。解放后,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特别是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发展,社会经济形势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这种已实行85年之久的六三学制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因此,很有必要对六三学制进行重大改革。

如何对六三学制进行改革,笔者认为:可将六三学制改革为四五学制。也就是说,将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由6年压缩为4年,将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由3年延长为5年。将六三学制改革为四五学制的主要理由有如下两点:

一是有利于儿童和少年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分段教育管理,即处于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年龄段的学生就应根据其生理和心理的特征采用相应不同的教育管理方式对其分别进行教育管理。一般来说,6至10岁为儿童时期,10至15岁为少年时期。在四五学制中,若小学生6岁入学,则小学生年龄段就与儿童时期一致,初中学生年龄段就与少年时期一致。而在六三学制中,上述这两者显然就不一致。因此,四五学制比六三学制更有利于对不同年龄段学生进行分段教育管理。例如在六三学制中,少先队活动组织工作主要分布在小学五六年级和初中一二年级这两个不同的教育阶段。而在四五学制中,少先队活动组织工作主要分布在初中一年级至四年级,即主要集中在同一个初中教育阶段。从而保证了少先队活动组织工作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二是实行四五学制有其组织依据。现行的六年一贯制小学教育阶段原先是分为四年制初级小学和两年制高级小学这两个不同的教育管理阶段。小学教育阶段之所以不像中学教育阶段那样平均分成两个三年制教育阶段而是分成四年制和两年制这两个不同年限的教育管理阶段,必有其合理之处。因为小学四、五年级分界线是儿童时期和少年时期年龄段的分界线,所以小学教育阶段分成四年制和两年制这两个不同的教育管理阶段。考虑到将四年制初级小学教育阶段改革为一个独立的教育阶段,同时将两年制高级小学教育阶段和三年制初中教育阶段合并为五年制初中教育阶段,并将五年制初中作为一个独立的教育阶段。因而这样形成的四五学制就必然有其组织依据。

若将现行的六三学制改革为未来的四五学制,则有如下两方面的积极意义:

一是有利于城镇和经济发达农村地区提高小学教育质量。由于城镇和经济发达农村地区人口居住较为集中,这样就使得小学生家庭住址到学校距离的半径范围较小,因而在本区域小学学校的布局就较为合理。但是该区域内的小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因而家长普遍都有要求提高小学教育质量的迫切愿望。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教育质量,故而本区域内的小学最好能实行小班教学。若原来的六三学制继续保持不变,则普遍实行小班教学后就会导致同一小学的教学班级大量增加,这就会大大加重了原小学各方面的负担。若将小学教育阶段由6年压缩为4年,原先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分流到初中去。则同一小学在原有的条件下,就可大量增加教学班的数量,也就有条件普遍实行小班教学,这就很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小学教育质量。同时城镇和经济发达农村地区的原小学五六年级学生要分流到初中去,三年制初中要改革为五年制初中.原初中学校规模要扩大很多。但是城镇和经济发达农村地区的财政状况普遍较好,办学资金较充裕,可满足其初中扩大办学规模的经费需要。

二是有利于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形成合理办学规模。由于经济不发达农村地区,特别是边远山区和地广人稀的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口居住较为分散,为了形成合理办学规模,因而很有必要缩小小学生家庭住址到学校距离的半径范围,这就需要增加和分散小学教学点。若将小学义务教育年限由6年压缩到4年,则同样多的资金就可增加和分散更多的小学教学点,从而可满足经济不发达农村地区的合理办学规模要求。

二、语文课教材内容改革

语文是人们学习百科知识的最重要的工具,也是学生学习其他科目的最重要工具,历来都具有工具性、实用性和文学性。语文之所以能作为中小学课程的主科是因为其工具性和实用性而非其文学性的缘故。虽然语文课历来都是技能型科目,但是,目前的语文课教材内容陈旧,跟不上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因而要进行重大改革。语文课教材改革主要是只保留其工具性和实用性,也就是只保留现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写作知识方面的内容(特别是语文课教材范文要选用科普作品而不选用文学作品方面的改革)。现语文课中的文学知识和古汉语知识可合并为另外一门新的副科。

(一)小学语文课教材内容改革

小学生年龄正处于6至10岁儿童时期,其学习的课程应根据其生理特点和生理需要来安排。由于现行的小学语文课教材内容安排不够合理,因而要进行重大改革。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方向是使学生掌握其一生中都必须要使用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具体地说就是使小学毕业生能掌握至少3500个常用汉字,能阅读理解日常生活内容的文章就行了。小学语文课教材范文选用的作品应该是科普作品而不是文学作品。作品的科普知识是指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科学普及知识和社会科学普及知识。小学语文课教材范文内容之所以不选用文学知识而选用科普知识,一是因为处于6至10岁儿童时期的小学生社会阅历浅,不易理解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即使能背诵许多诗文,也难以理解其中的深刻含义。而科普知识很贴近日常生活,很有趣味,特别能吸引儿童的好奇心,也就很容易被处于6至10岁儿童时期的小学生所理解和接受。二是因为文学作品内容中的浪漫主义思想很不利于处在6至10岁儿童时期的小学生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而科普知识则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规律的信息,小学生思想就好像一张白纸那样纯洁且可塑性又极强,因而从小就给小学生灌输科普知识则很有利于其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

(二)初中语文课教材内容改革

10至15岁年龄的初中学生正处于少年时期,其语文课学习也应根据生理特点和心理需要来安排。初中语文改革目标方向就是只保留其工具性和实用性,即初中语文教材内容只保留现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写作知识。现代汉语知识主要包括汉语拼音、汉字体型演变、简化汉字表、简繁汉字对照表、常用汉字总表、汉语常用语词表、异形词整理表、汉语语法、汉语修辞、汉语工具书使用等知识。现代汉语写作知识主要包括记述文、应用文、说明文和议论文这四种文体的写作技能知识。初中语文教材选用范文也应由文学作品改革为科普作品。科普作品知识内容既包括自然科学普及知识又包括社会科学普及知识。语文教材范文内容之所以要将文学知识改革为科普知识也是为了加强对学生进行唯物史观教育,使其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缘故。同时,可将现初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学知识和古汉语知识内容合在一起,另外作为一门新的科目,不妨称之为文古科,文古课只作为副科。

三、外语课教学方式改革

外语是我们学习外国发达科学技术知识和先进人文科学知识的最重要工具,也是与世界各国人民进行交往的最重要工具。外语课是技能型科目,教学难度大,许多地方需要进一步改进。目前我国小学初中的外语教学方式存在不少问题,因而现行的外语课教学方式要进行重大改革,小学外语教学要提倡盲读法教学方式,初中外语教学要采用半双语教学方式,半双语教学就是指非外语课教学要渗透一部分外语教学内容。

(一)小学外语教学方式改革

小学外语教学目标方向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外语会话能力,即小学毕业生应具有最简单的有关日常生活的外语口头表达能力。为了迅速提高我国小学外语教学水平,小学应从一年级开设外语课。小学外语教学应提倡盲读法教学方式(即学生不接触外语书面文字,只通过情景教学,以听说认读为主的教学方式)。小学生应像幼儿学习母语那样学习外语,可通过模仿、操练、记忆等方式学习外语。特别地可利用儿童模仿能力强的优势,通过唱歌、跳舞、游戏、对话、朗诵、简易戏剧和体育活动等形式,寓外语学习于娱乐之中。小学生毕业后的外语表达能力已达到一定程度,这时进入初中再学习外语书面文字用语就容易得多了。

(二)初中外语教学方式改革

为了迅速提高我国初中外语教学水平,可考虑在我国初中非外语课要采用半双语教学方式,即让每一门非外语课都负担一部分外语教学任务,从而可大大改善外语教学语言环境条件。如何实现半双语教学方式,可初步设想如下:

1 对于初中所有非外语课来说,各科的课文都要用中文和外文逐句一一对应的双语印刷出来。这样就可使学生每见到一句中文就能立刻联想到其对应的那句外文来,从而可使学生大大提高其中外文相互之间对应的书面翻译能力。同时,初中一年级所有非外语科课文中的外文单词都要注入相应的读音音标,这样又可使学生每见到一个外文单词都能念出其读音来,每见到一句外文都能说出其对应的那句外语来,从而可使学生大大提高其外语口头表达能力。

2 对于非外语科来说,根据各科授课时间长短,可规定每科都要教授有关本科内容的外语单词100至500个和有关本科内容的外语口语20至100句。教师可在课堂上用外语致开场白和作自我介绍,可用外语板书有关本科内容的专业术语(例如数理化学科中内容的定义、定律、公理、定理、推论、结论、命题、公式、方程等专业术语),也可以用外语来解释本学科专业术语,还可以用外语来念一段本学科课文,也还可以在每堂课教会学生一两句有关本学科的外语口语。这种新型的外语教学方式可使学生极大地扩展其接触外语的时间和空间,大大地改善了外语学习环境,也就可大大减轻学生学习外语的难度。

六年级科学主要知识点篇4

一、传统班级管理面临的挑战

传统的班级管理以知识、计划、策略为核心,以班主任为权力中心,班主任根据学生能力大小指定班团干部。这种传统模式虽能稳定班级,但其弊端也显而易见。一是易使班主任权威发生错位。部分班主任认为“管理即管理者之事”,在管理过程中凌驾于学生之上,我行我素,漠视学生的人格尊严,淡化师生的平等权利。二是易使班主任管理带有主观性。部分班主任自觉或不自觉地用主观的自我期望去要求和塑造学生,管理方法简单,内容片面,忽视学生的自我教育和多元需求。三是易使班主任管理方式落后。部分班主任认为班级管理的关键在于苦心寻求到能“治住”学生的秘方,而非循循善诱,教育引导。四是易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这种管理模式在班级中容易产生学生“贵族”,出现“班主任指手划脚当导演,几个班团干部忙忙碌碌当主角,绝大部分学生互不关心当观众”的局面。这样,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民主意识受到压抑;班级管理长期处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状态,收效甚微。因此,学生日益多元而富有个性的教育需求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迫切要求改革传统班级管理模式。

二、六维管理理论及其对班级管理的启示

六维管理理论是北京大学王建国教授于2006年提出的一个管理学新框架。它融合中西方的管理理念,克服了传统管理中的重战略轻文化的不良倾向,给现代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该理论涵括文化管理、信息管理、知识管理、艺术管理、权变管理和执行管理六个方面,是现代组织管理的基本内涵所在。在六维管理中,文化是统帅,信息是前提,知识、艺术和权变是手段,执行力是结果。班级作为一个现代学校组织,其传统管理模式的弊端集中体现在过分重视或局限于“人”的因素上的管理。班级管理不仅应该最大限度地寻求“人”因素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应该最大限度地寻求到“非人”因素的支撑性,因为管理文化、管理制度、管理环境等这些“非人”因素的存在往往能左右班级管理效能提升的程度。六维管理理论强调“非人”因素的重要性,为现代班级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班主任班级六维管理模式的架构

学生班级作为一个现代学校组织,其管理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和规律性。将六维管理理论运用于班级管理,可建构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六维模式。

(一)实施文化管理,确立价值目标

所谓文化管理,是指人格化的企业组织的管理方法要从人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入手,培养企业组织的共同情感、共同价值,形成组织自身的文化。班主任实施文化管理就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塑造高雅的班级文化为出发点,以完善健全学生人格为落脚点,注重价值目标、和谐班团以及综合实践的文化构建。第一,价值目标的文化构建。价值目标是引导学生前进的方向,激励学生向上的动力;它的构建要以学生的全面、主体发展为指向,注重针对性和层次性,形成目标价值体系。第二,和谐班风的文化构建。班主任应有良好的教风和作风,与学生建立起亦师亦友的平等、和谐、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选准突破口,精心培养典型,树立榜样,充分运用舆论力量等来培育良好班风、学风。第三,综合实践的文化构建。新课程背景下的班级管理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业,而且要在实践中充分发展学生的潜能。文化管理需要以活动为载体,通过创新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磨炼,从而将价值理念浸润于学生内心。

(二)实施信息管理,广开沟通渠道

信息管理是指各行各业各部门搜集、整理、存储并提供信息服务的工作。班级信息管理核心是获得班级管理的适用信息。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班级管理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管理,这就要求建立健全机动、高效的班级信息管理机制。第一,信息的收集。班主任可通过自己观察、向家长了解、与学生攀谈、查阅档案等方式,收集学生的信息,并保证信息的来源渠道畅通。第二,信息的加工和处理。班主任要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做好班级日记、备忘录等工作,为班级的有效管理提供第一手资料。第三,信息反馈。信息加工处理后,区别不同信息,及时进行信息反馈,作为教育学生、因材施教的依据。

(三)实施知识管理,探索科学手段

知识管理是指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智慧提高应变与创新能力的管理活动。科学的知识管理手段就是要努力实现班级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第一,设置适当管理目标。班级管理首先要根据班级实际状况,引导学生制订出恰当的班级目标。班级目标的设置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体现层次性、系统性和整体性。第二,倡导民主管理观念。班主任要相信学生,发扬民主,以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个性在平等、宽容的环境中得到发展。第三,建立科学管理制度。要搞好班级管理,教师必然要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按章办事。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制度的制订,变“要我做”为“我要做”,这样易于被学生接受和认可,从而培养学生遵章守纪的自觉意识。

(四)实施艺术管理,挖掘和谐路径

艺术管理是艺术组织或个人的管理方法和技巧,是以运用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取得最有效的管理效益的一种管理行为,其核心是如何用艺术而非科学的方法激励和领导不同的个人或团队,以追求特效和美感。挖掘和谐的艺术管理路径就是班主任能否采取恰当的教育方式,有效激励学生共同努力,实现班级目标。第一,批评教育艺术。英国著名科学家约翰·麦克劳德上小学时,一天他偷偷把校长的宠物狗杀了。校长决定“惩罚”他。怎么罚?罚他画一幅骨骼图和一张血液循环图。事后,约翰·麦克劳德被校长的宽容所打动,发奋学习,终于成为科学巨匠。假如当时校长采用粗暴的惩罚手段,这位未来的科学家很可能便从此“夭折”。批评处罚是不可缺少的教育手段,对违规违纪的学生必须有适当的处罚,但运用处罚手段应注意适度、及时、公正。第二,模糊管理艺术。班级管理大可不必面面俱到,事事问津,时时“认真”,大事要清楚,小事可模糊。这样能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自由的发展空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第三,“刚”“柔”相济管理艺术。“刚性管理”要求做到一个“严”字;“柔性管理”要求做好一个“疏”字。要取得好的效果,班主任必须将“刚”与“柔”有机结合,做到刚有据,柔有理,刚柔相济。

(五)实施权变管理,力求与时俱进

班级权变管理的核心是班级管理不存在一种普遍的原则和方法,只能权衡环境的变化,变通管理方法,以达到管理的动态满意。权变管理强调灵活性和适应性,班主任应根据变化的环境和对象变更管理方法。一是坚持与时俱进,不断优化育人环境。随着时代的进步,班主任需要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整合校内外的各种因素,优化学生的成长环境。二是坚持因地制宜,不断改进工作方法。班主任应根据学校所处的地理环境和校内条件,建立健全相应的安全制度、应急预案和工作制度等,更新工作方法,重视细节管理。三是坚持因人制宜,不断解决实际问题。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应坚持随机应变,不断解决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同时,班主任还要因材施“管”,因人而异,给学习困难学生信心以达标,给优秀学生压力以攀高,引导学生参与竞争。

(六)实施执行力管理,注重协调落实

执行力管理就是通过对文化、信息、知识、艺术和权变五种执行力的协调管理以达到整体执行力的最大化。班级执行力管理要求班主任协调文化、信息、知识、艺术和权变管理,以更好实现班级目标。这五种单维执行力之间的关系类似于木桶效用,其中任何一种执行力的缺失都可能导致班级执行力管理大打折扣,甚至完全丧失。没有文化执行力,意味着知识有害,可能进行错误的班级管理;没有信息执行力,意味着知识为零,班级管理缺乏确定性,决策失去信息依据;没有知识执行力,意味着班级管理缺乏科学方法,其他执行力就失去效率基础;没有艺术执行力,意味着知识丑陋,不能采取恰当的方式激励和领导学生参与班级建设;没有权变执行力,意味着班级管理僵化不能变通,它会大大提高其他执行力失败的几率。因此,班主任实施执行力管理,就要坚持以结果为导向,协调各方,全面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四、班主任班级六维管理模式中关系的协调

班主任班级六维管理模式中,六个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其中,信息管理是前提,文化管理是关键,知识、艺术和权变管理是手段、方式和方法,执行力管理是保障,这六维统一于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的班级管理目标。虽说六维在班级管理中具有其他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班级发展的不同阶段,六维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班主任要协调好它们在班级发展不同阶段的作用。

第一,引导:班主任直接管理。班级建立初期,班级管理的重点应放在信息管理和文化管理。班主任应及时把校纪班规等信息灌输给学生,广泛收集学生信息,有针对性地引导、规范学生行为。实施信息管理是为班级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确保管理的确定性、风险度和真实可靠性。此阶段,班主任还应特别注意在学生中的威望和影响,大力推行文化管理。班主任在信息管理的基础上,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及不同时期社会对学生的要求,引导班级确立正确的价值目标,培育良好的班级文化,形成特色鲜明的班级“个性”,从而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和学生的归属感。

六年级科学主要知识点篇5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六年级共有4个教学班,280多名学生。经过三年半的科学课的学习,学生体会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探究的方法。学生对大自然,特别是对身边的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喜欢问个为什么,喜欢提问题,爱提问题,这将驱使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进一步的科学探究。但是在现在的大环境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和家长对这门学科不是很重视,而且有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依赖性强,不愿动手,这些都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三、教材分析

1、全册内容情况:

本册是科学教材的第八册。全册教材包括了《我长大了》、《遗传与变异》、《进化》、《共同的家园》、《神奇的能量》、《拓展与应用》。

六个单元。由28个典型活动组成。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2、各单元内容

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本单元重在指导学生认识和了解人体一生的变化,学习怎样正确对待自己的生长发育,并针对六年级学生正面临的青春期发育,给予针对性指导,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安全而又顺利地渡过青春发育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是在学生已学习了生物繁殖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现象的重要单元。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生物的遗传现象;生物的变异现象;了解人类对遗传、变异现象的探索。

第三单元《进化》是在学生已学习了生物的繁殖、遗传与变异现象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生物进化的重要单元。本单元重点就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生物进化的原因(适者生存)以及生物进化的理论等方面作了比较系统的介绍。第四单元《共同的家园》这一单元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植物、动物以及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同时,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赖于环境,又影响环境,影响其它生物的生存。

第五单元《神奇的能量》是小学阶段学习物质世界内容的最后一个单元。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介绍能量;说明能量可以进行转换;介绍能源。倡导节约能源和开发新能源,教育学生节约能源。

第六单元《拓展与应用》本单元的关键词:拓展、应用。拓展表现在解释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释现象,拓展所学。应用是拓展的操作形式,是将原理予以实际运用的过程。

3、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2)、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3)、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四、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通过本册教学,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对现象或结果作出合理的解释或有依据的推测。

6、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五、教学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5、各班建立科学小博士协会,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六年级科学主要知识点篇6

一、德育社团设立

根据马蹬镇中心学校德育社团开设要求和精神,再结合我校师资力量和学生特点等实际情况,寇建奎校长与德育处人员研究,暂设立六个社团:

1、趣味编程社团

重点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运用,培养学生对简单编程的兴趣。

2、金话筒社团

旨在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上级到校观摩时就以社团学生负责解说。

3、旋影乒乓社团

通过社团的开展,既强身健体,有掌握了乒乓球的基本打法与技能,培养学生团体合作能力。

4、手工DiY社团

旨在通过社团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动手动脑能力,用身边常见的事物,废弃的物品,通过学生之间合作,制作各种各样的工艺品。

5、科学探究社团

通过学生的动手实验,探索科学奥秘,社团的实验,重点是结合三至六年级科学课本上的实验进行。平时课堂上实验相对较少,在周六社团活动上得到落实,社团活动和课本知识得到相应的结合。

6、古墨飘香社团

通过平时的观察,学生书写需要提高,学生书写不够规范,通过平时社团教师的指导,提升学生的书写水平。

具体措施

1、根据教师的能力、爱好特点、专业水平,确定社团指导教师。

2、根据学生自愿原则,自己报名自己喜欢的社团,让每个学生在兴趣和爱好中学习,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并每个学生签订了《安全目标责任书》和《德育社团申请书》。

3、指导教师每周在社团活动前,先准确教案有系统性,从易到难,便于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

4、指导教师周六社团结束后,均要填写社团活动登记,记录学生活动情况。

二、海量阅读

学校要求二至六年级学生,每生带一本符合小学生学习特点的课外书到校,再由学校用书签写清学生姓名,放在班级图书角,学生利用每天下午第四节阅读课上,轮流借阅,同时学生对好词佳句进行摘抄,德育处每两周检查一次学生摘抄情况,每月展评一次。

三、阳光大课间

1、三至六年级,上午大课间在指定位置激情跑操,诵读励志信(德育处先根据年级学生特点,打印励志信内容,每月更换一次)

2、下午大课间,三至六年级学生做《弟子规》韵律操

四、劳动基地建设

由今年的分班情况,学校再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知识与能力,重新划分劳动试验田,确定种植的低杆蔬菜和中药材,从小培养学生热爱劳动,提高劳动能力。

五、“三拒绝”

通过在班级开展主题班会,学生执勤,学生签订“三拒绝”目标责任书,教师护送路队等方式进行“三拒绝”教育。

六年级科学主要知识点篇7

一、活动的主题

今年寒假经济学院开展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以“强化社会责任感,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题。共组织学生干部、入党积极分子两支团队近300人分赴全省各地进行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围绕我校学生的培养目标,突出国情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教育,广泛动员广大青年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强化社会实践经历,积极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丰富生动的社会实践中学习、宣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且在实践中提高了自身素质,落实了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了青年学生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今年寒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仍然坚持“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原则,充分发挥了青年学生的智力和人才优势,深入社会各个层面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强化对国情和省情的认识,传播科学技术和文明新风,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活动的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真情助困进万家”为主题,充分发挥大学生知识技能优势,以分散为主,按照就近、就地、就便的原则,进一步深化“三下乡”活动和“四进社区”活动,为广大人民群众做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切实把党和政府的关心送到群众中去。

三、活动的重点内容和形式

经济学院今年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经济学院学科和专业优势,采取点面结合、集中组队与就近就便分散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活动形式重点以社会调查、志愿服务为主,由各年级(部)围绕以下主要内容组织青年学生就近就便参加。

(一)社区文化服务与社区需求调研活动。下学期,经济学院即将启动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区行动计划。为确保此项工作有效开展并建立长期机制,各个学院要利用学生返乡的机会,深入所属社区开展社区文化服务和社区需求调查活动,重点掌握城市社区的各个类型、现状以及对志愿服务活动的需求情况,总结了以往大学生开展社区服务的经验和教训,对下一步我院开展大规模的社区服务活动提出意见和建议。各学院不仅发动广大同学深入调研,写出调查报告,各年级、班级还专门组织力量开展了专题调研活动,开学后组织了学生召开座谈会,汇总掌握有关情况,向院团总支提交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为我院开展好社区服务活动提供政策依据。通过各个年级的汇报情况可以看出,我们的这一次调研显示了青年大学生的社区优势,知识优势以及年龄优势,通过调研同学们知道了一些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所不为所知的东西,获得了许许多多有价值的信息。

(二)基层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考察访谈活动。我们组织青年学生进行基层落实科学发展观考察访谈活动,青年学生在学习考察访谈过程中,深刻感受到科学思想的伟大精神力量转化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巨大物质力量的生动现实和杰出成就,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内涵的认识,学习领会了党的十六大的精神实质。我院青年学生进行基层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考察访谈活动要充分发挥青年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专业技能优势和优良的政治素质,通过发放张贴宣传品、开展社会调查等形式,积极为农民群众开展支教扫盲、文艺演出、帮扶农村弱势群体等多种服务,把先进文化、先进生产力送到农村基层,在服务中宣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通过寻访党的革命历史旧址、走访老党员、考察农村改革开放成就、与地方党政干部座谈等形式,重点了解了基层在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发生的积极变化,使广大青年学生学习、继承了党的优良传统,从中学习和借鉴新鲜经验,接受正面教育,坚定理想信念。

(三)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

(1)组织留校学生深入学校附近的社区,宣传十六大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引导社区群众积极参与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来,为社区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好事、做实事;

(2)组织返乡同学依照“就地就便”原则,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开展法律咨询、支教扫盲、环境保护等科技、文化、卫生服务等活动,为城市、乡村的发展做贡献。 

(四)“繁星计划”基层文化建设专题调研活动。按照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省委高校工委、共青团山东省委的统一部署,在去年暑期组织大学生开展专题调研活动基础上,继续利用了寒假的时间,深入研究分析社会各方面状况开展文化建设调研活动,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成果和对策建议。开学后各年级抓紧汇总了有关调查报告,择优上报院团总支参加评奖。

(五)寒假社会调查和大学生就业见习活动。为进一步深化“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竭诚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大力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大学生利用的返乡机会,自主的进入企事业单位进行就业见习和社会调查等活动,增加了大学生职业体验,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同时以论文或调查报告形式进行总结与归纳。

(六)“挑战杯”科技创新活动专题调研活动。“挑战杯”山东大学第九届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已全面展开。参赛学生充分利用了寒假时间,做好课外学术科研项目立项准备,并投入项目运作。经济学院的各个系、各个年级重点准备了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论文和社会调查报告类作品,以及一些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和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做好了重点项目的论文撰写、调查实施和实验测试、实物制作等工作。下学期初,学院将选择部分优秀项目予以立项资助,备战第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四、活动的特点

1、我院的本次活动将宣传实践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引导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深入学习、宣传、实践,积极结合起来,利用大学生的思想优势、知识优势和群体优势来推动农村学习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服务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

2、把社会实践与个人青春创业活动结合起来。鼓励广大学生积极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为企业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为今后学生创业打下良好基础。

3、自发性和有组织性结合。本次社会实践出现了许多同学通过自发组织的形式去实践“三个代表”及科技下乡知识宣讲活动。

六年级科学主要知识点篇8

[关键词]班主任;班级管理;六维管理模式

班级是学校教育、管理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学校管理的好坏从某种程度上说依赖于班级管理是否到位。因此,班级管理的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然而,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以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为基本职能的传统班级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本文拟以六维管理理论为指导,结合工作实践,构建中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六维模式,推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班主任工作效能的有效提升。

一、传统班级管理面临的挑战

传统的班级管理以知识、计划、策略为核心,以班主任为权力中心,班主任根据学生能力大小指定班团干部。这种传统模式虽能稳定班级,但其弊端也显而易见。一是易使班主任权威发生错位。部分班主任认为“管理即管理者之事”,在管理过程中凌驾于学生之上,我行我素,漠视学生的人格尊严,淡化师生的平等权利。二是易使班主任管理带有主观性。部分班主任自觉或不自觉地用主观的自我期望去要求和塑造学生,管理方法简单,内容片面,忽视学生的自我教育和多元需求。三是易使班主任管理方式落后。部分班主任认为班级管理的关键在于苦心寻求到能“治住”学生的秘方,而非循循善诱,教育引导。四是易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这种管理模式在班级中容易产生学生“贵族”,出现“班主任指手划脚当导演,几个班团干部忙忙碌碌当主角,绝大部分学生互不关心当观众”的局面。这样,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民主意识受到压抑;班级管理长期处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状态,收效甚微。因此,学生日益多元而富有个性的教育需求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迫切要求改革传统班级管理模式。

二、六维管理理论及其对班级管理的启示

六维管理理论是北京大学王建国教授于2006年提出的一个管理学新框架。它融合中西方的管理理念,克服了传统管理中的重战略轻文化的不良倾向,给现代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该理论涵括文化管理、信息管理、知识管理、艺术管理、权变管理和执行管理六个方面,是现代组织管理的基本内涵所在。在六维管理中,文化是统帅,信息是前提,知识、艺术和权变是手段,执行力是结果。班级作为一个现代学校组织,其传统管理模式的弊端集中体现在过分重视或局限于“人”的因素上的管理。班级管理不仅应该最大限度地寻求“人”因素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应该最大限度地寻求到“非人”因素的支撑性,因为管理文化、管理制度、管理环境等这些“非人”因素的存在往往能左右班级管理效能提升的程度。六维管理理论强调“非人”因素的重要性,为现代班级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班主任班级六维管理模式的架构

学生班级作为一个现代学校组织,其管理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和规律性。将六维管理理论运用于班级管理,可建构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六维模式。

(一)实施文化管理,确立价值目标

所谓文化管理,是指人格化的企业组织的管理方法要从人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入手,培养企业组织的共同情感、共同价值,形成组织自身的文化。班主任实施文化管理就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塑造高雅的班级文化为出发点,以完善健全学生人格为落脚点,注重价值目标、和谐班团以及综合实践的文化构建。第一,价值目标的文化构建。价值目标是引导学生前进的方向,激励学生向上的动力;它的构建要以学生的全面、主体发展为指向,注重针对性和层次性,形成目标价值体系。第二,和谐班风的文化构建。班主任应有良好的教风和作风,与学生建立起亦师亦友的平等、和谐、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选准突破口,精心培养典型,树立榜样,充分运用舆论力量等来培育良好班风、学风。第三,综合实践的文化构建。新课程背景下的班级管理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业,而且要在实践中充分发展学生的潜能。文化管理需要以活动为载体,通过创新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磨炼,从而将价值理念浸润于学生内心。

(二)实施信息管理,广开沟通渠道

信息管理是指各行各业各部门搜集、整理、存储并提供信息服务的工作。班级信息管理核心是获得班级管理的适用信息。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班级管理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管理,这就要求建立健全机动、高效的班级信息管理机制。第一,信息的收集。班主任可通过自己观察、向家长了解、与学生攀谈、查阅档案等方式,收集学生的信息,并保证信息的来源渠道畅通。第二,信息的加工和处理。班主任要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做好班级日记、备忘录等工作,为班级的有效管理提供第一手资料。第三,信息反馈。信息加工处理后,区别不同信息,及时进行信息反馈,作为教育学生、因材施教的依据。

(三)实施知识管理,探索科学手段

知识管理是指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智慧提高应变与创新能力的管理活动。科学的知识管理手段就是要努力实现班级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第一,设置适当管理目标。班级管理首先要根据班级实际状况,引导学生制订出恰当的班级目标。班级目标的设置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体现层次性、系统性和整体性。第二,倡导民主管理观念。班主任要相信学生,发扬民主,以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个性在平等、宽容的环境中得到发展。第三,建立科学管理制度。要搞好班级管理,教师必然要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按章办事。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制度的制订,变“要我做”为“我要做”,这样易于被学生接受和认可,从而培养学生遵章守纪的自觉意识。

(四)实施艺术管理,挖掘和谐路径

艺术管理是艺术组织或个人的管理方法和技巧,是以运用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取得最有效的管理效益的一种管理行为,其核心是如何用艺术而非科学的方法激励和领导不同的个人或团队,以追求特效和美感。挖掘和谐的艺术管理路径就是班主任能否采取恰当的教育方式,有效激励学生共同努力,实现班级目标。第一,批评教育艺术。英国著名科学家约翰·麦克劳德上小学时,一天他偷偷把校长的宠物狗杀了。校长决定“惩罚”他。怎么罚?罚他画一幅骨骼图和一张血液循环图。事后,约翰·麦克劳德被校长的宽容所打动,发奋学习,终于成为科学巨匠。假如当时校长采用粗暴的惩罚手段,这位未来的科学家很可能便从此“夭折”。批评处罚是不可缺少的教育手段,对违规违纪的学生必须有适当的处罚,但运用处罚手段应注意适度、及时、公正。第二,模糊管理艺术。班级管理大可不必面面俱到,事事问津,时时“认真”,大事要清楚,小事可模糊。这样能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自由的发展空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第三,“刚”“柔”相济管理艺术。“刚性管理”要求做到一个“严”字;“柔性管理”要求做好一个“疏”字。要取得好的效果,班主任必须将“刚”与“柔”有机结合,做到刚有据,柔有理,刚柔相济。

(五)实施权变管理,力求与时俱进

班级权变管理的核心是班级管理不存在一种普遍的原则和方法,只能权衡环境的变化,变通管理方法,以达到管理的动态满意。权变管理强调灵活性和适应性,班主任应根据变化的环境和对象变更管理方法。一是坚持与时俱进,不断优化育人环境。随着时代的进步,班主任需要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整合校内外的各种因素,优化学生的成长环境。二是坚持因地制宜,不断改进工作方法。班主任应根据学校所处的地理环境和校内条件,建立健全相应的安全制度、应急预案和工作制度等,更新工作方法,重视细节管理。三是坚持因人制宜,不断解决实际问题。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应坚持随机应变,不断解决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同时,班主任还要因材施“管”,因人而异,给学习困难学生信心以达标,给优秀学生压力以攀高,引导学生参与竞争。

(六)实施执行力管理,注重协调落实

执行力管理就是通过对文化、信息、知识、艺术和权变五种执行力的协调管理以达到整体执行力的最大化。班级执行力管理要求班主任协调文化、信息、知识、艺术和权变管理,以更好实现班级目标。这五种单维执行力之间的关系类似于木桶效用,其中任何一种执行力的缺失都可能导致班级执行力管理大打折扣,甚至完全丧失。没有文化执行力,意味着知识有害,可能进行错误的班级管理;没有信息执行力,意味着知识为零,班级管理缺乏确定性,决策失去信息依据;没有知识执行力,意味着班级管理缺乏科学方法,其他执行力就失去效率基础;没有艺术执行力,意味着知识丑陋,不能采取恰当的方式激励和领导学生参与班级建设;没有权变执行力,意味着班级管理僵化不能变通,它会大大提高其他执行力失败的几率。因此,班主任实施执行力管理,就要坚持以结果为导向,协调各方,全面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四、班主任班级六维管理模式中关系的协调

班主任班级六维管理模式中,六个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其中,信息管理是前提,文化管理是关键,知识、艺术和权变管理是手段、方式和方法,执行力管理是保障,这六维统一于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的班级管理目标。虽说六维在班级管理中具有其他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班级发展的不同阶段,六维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班主任要协调好它们在班级发展不同阶段的作用。

第一,引导:班主任直接管理。班级建立初期,班级管理的重点应放在信息管理和文化管理。班主任应及时把校纪班规等信息灌输给学生,广泛收集学生信息,有针对性地引导、规范学生行为。实施信息管理是为班级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确保管理的确定性、风险度和真实可靠性。此阶段,班主任还应特别注意在学生中的威望和影响,大力推行文化管理。班主任在信息管理的基础上,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及不同时期社会对学生的要求,引导班级确立正确的价值目标,培育良好的班级文化,形成特色鲜明的班级“个性”,从而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和学生的归属感。

第二,认同:师生共同管理。班级凝聚力基本形成后,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管理应逐渐向班委会转移。这时,班级管理的重点是知识、艺术和权变管理。这个阶段,班主任应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因材施教,培养和选拔好学生干部,班里出现问题时,应先让学生提出解决办法,再进行分析、比较学生意见,采纳合理建议,提出解决办法。班主任还应不断更新班级管理的手段,加强知识、艺术和权变管理,有效地激发学生干部的积极主动性和全体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创造出师生共同管理班级的良好氛围,提升班级管理效能。

第三,内化:学生自我管理。学生自我管理的前提是文化管理取得成效,即班级价值取向正确。健康舆论已在班级中成为主导。这时,班主任应把工作重点放在执行力管理,指导班团干部开展好工作,让学生轮流值日,实行值日班长负责制,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实现班级管理“群众化”。实行执行力管理,一要保证思想认识落实,二要保证管理协调到位、措施落实。班主任要抓好各项管理措施的检查、协调、落实,既要严格执行管理方案,把每一项具体措施落实到每一个具体行动上,同时还要注意各项管理措施的协调,从整体上把握管理目标的实现,多管齐下,追求班级管理效果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刘雪苏,李伟,班级管理的效能之路叫,班主任,2006(6):10—11

[2]王建国,领导者的五维执行力与六维管理啪,北大商业评论,2006(4):106-109

[3]应焕红,文化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重要方式[J],学术季刊,1999(1):loo—109

[4]陈文辉,班集体“精神家园”的文化构建[J],中国农村教育,2006(7):81—82

[5]杜文芝,苗忠静,谈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深层次开发[J]现代情报,2002(11):12l-122

六年级科学主要知识点篇9

关键词:听力能力;现状调查;大学英语

作者简介:杨剑波(1974-),男,河南济源人,河南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讲师。(河南开封475001)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1-0154-02

国外的听力教学研究主要是从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听力由过去认为的被动活动转变为如今所认可的一种主动的过程,对听力研究的重点从以往的只重视听力的结果到囊括听力的过程。[1]在我国,听力教学一直是一个困扰教师和学生的问题。目前,大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被放在了一个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越来越多的外语教育者和教育研究者开始关注听力教学。本文以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为对象展开调研。

一、研究问题

本研究以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为研究样本,采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问题如下: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听力能力是否能达到教育部2007年《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教学要求》)中规定的听力能力要求;大学生对听力能力的自我评估是否与客观测试的结果一致;同一级别不同学习者之间是否存在明显的能力差异,不同年级的学习者是否存在听力能力的差异;根据调查结果,提高听力能力的对策有哪些?

二、研究设计和过程

1.研究对象

用于本研究的97名研究对象均是来自河南大学非英语专业的本科学生,其中包括50名大一学生(2010级)和47名大二学生(2009级)。他们分别来自全国的不同省份,均从参加选课的视听说班级中随机抽取出来,专业各不相同。该研究初始调查对象为100名,在大二组调查过程中,有2名学生因故未参加六级样题的听力测试,1名学生听力能力测量表只填写了一半,故从研究对象中去除。

2.研究工具

听力能力的调查分为一个听力能力自测表和一个听力测试卷。听力能力自测表根据教育部《教学要求》中的学生英语能力自测表中有关听力的部分改写,共设计了14个听力方面的能力描述,涵盖了一般能力要求和较高要求,每一个描述后面都有5个分值可供选择,要求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一个分值。听力测试卷采用的是2006年公布的四级考试样题和六级样题。根据考试大纲,四级考试听力理解部分要求考生达到《教学要求》中的一般要求,六级达到较高要求。

3.数据收集

该调查和测试在视听说课堂上分两次进行,数据收集者为课题组成员,被调查者均在语言实验室上课。调查者在课堂上先发放听力能力的测量表,要求被调查者如实填写,并声明该调查结果和最终的课程成绩没有关系。调查结果收齐后,学生戴上耳机开始四级样题听力部分的测试,教师告知该测试结果将计入课程成绩。一周后,课题组在同一地点使用六级听力样题对同一学生群体进行了第二次听力测试。

4.数据分析

资料收集后,听力能力自测表的结果直接输入电脑。听力测试卷客观题部分使用机器评卷,听写部分采用人工双评的办法进行评卷。四级样题和六级样题的成绩分别进行统计,然后输入电脑。使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17.0对数据进行了统计。

三、结果与讨论

1.听力能力自评统计

学生听力能力自我评估得分统计表明,他们经过一年的大学英语学习后基本上可以达到《课程要求》中规定的基本能力要求。2010级在调查问题1(我能听懂英语授课,并能根据要求进行讨论、发言)、2(我能听懂与所学内容相关、语速稍慢的对话、短文、报告等音像材料,并能理解其要点)、4(我能听懂指示语,如指路、如何做某事、操作指南等,能听懂数字、时间等)、5(我能听懂讨论的主题,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项的均值都超过3.0,这表明学生整体上认为他们基本能听懂英语授课,能听懂与所学内容相关、语速稍慢的对话、短文等音像材料,并能听懂指示语,如指路、如何做事,能听懂数字和时间等。

调查还显示,二年级学生对自己听力能力认可度总体高于一年级学生,2009级的第2(我能听懂与所学内容相关、语速稍慢的对话、短文、报告等音像材料,并能理解其要点)、3(我能听懂慢速英语节目,如新闻、科学报导、历史故事等)、4(我能听懂指示语,如指路、如何做某事、操作指南等,能听懂数字、时间等)、5(我能听懂讨论的主题,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7(我能听懂英语谈话或讲座,能理解要点和细节)项的平均分均高于一年级组,这表明大二的学生总体上认为自己能大致达到《教学要求》中的基本要求,如第3项,“我能听懂慢速英语节目,如新闻、科学报道、历史故事等”。但在更高能力要求方面二年级组的均值反而低于一年级组,如2009级的11(我能听懂语速正常、内容稍长的对话、短文、报告等,并在其结构复杂、观点较为隐含时也能理解其要点和主要细节)、12(我能基本听懂语速正常的英语国家广播及电视节目,如新闻报道、访谈、讲座、电影、电视剧等,并能掌握中心思想,抓住要点)、13(我能听懂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和英语讲座)、14(能听懂涉及专业知识的学术报告、专题讲座等,并能理解其中阐述的事实或包含的较为抽象的概念)项得分的均值都低于2010级该项的均值。笔者认为,随着学习时间的延长和学习领域的扩大,大二组的学生普遍对自己英语听力能力有了更准确的认识。

2010级平均得分2.385,2009级平均得分2.6193。二年级被调查者对自己的听力能力评估略高于一年级组。单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2010级和2009级的显著性水平为.000,表明各个级别中被调查个体对自身英语听力能力的认识存在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差异。

2.四级听力样题测试成绩比较

四级听力测试的成绩总分为35分。一年级组平均得分为20.33,得分率为57%,二年级组平均得分为26.75,得分率为76%。一年级组得分率较低,离考试大纲规定的能力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二年级组得分率较高,基本上达到了考试大纲和《教学要求》规定的能力要求。实际上,根据课题组的个别访谈,所调查班级的学生在第三学期末举行的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约半数的学生得分超过425分(报考六级的资格分数线),这与本调查的结果相符。

表1显示,F值为.879,显著性水平为.629,这表明一、二年级学习者在满足考试设定的听力能力方面不具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差异。

3.六级听力样题测试成绩比较

六级测试样题的满分也是35分。一年级组平均得分为17.66,平均得分率约50%,这表明一年级组的学习者尚不能达到《教学要求》和六级考试大纲中听力能力的较高要求。二年级组平均得分为19.97,平均得分率约57%,这也表明,二年级组的学生中至少很多人尚不能达到《教学要求》和六级考试大纲中听力能力的较高要求。

在六级和四级的测试中,二年级组的平均得分均好于一年级组,证明二年级组的听力能力普遍好于一年级组。

表2显示,在六级样题测试成绩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中,F值为.908,显著性水平为.559。

两个年级的学习者在达到《教学要求》较高能力要求方面也不存在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差异。但是,六级测试结果比较的显著程度要比四级测试结果比较的显著程度显著,证明一、二年级在听力能力方面确实存在差异。

四、提高听力能力的教学对策

针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特点和听力能力现状,本文主要从听力教学方面入手讨论提高大学生的听力能力。

1.加强听力微技能的培养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听力理解微技能的培养。H.D.Brown(1994)从Richards等人的论著中归纳出了17种听力理解微技能。[2]例如,预测能力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听力微技能。预测能力的培养包括多个方面。在开始听力训练之前,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每一次听力训练的目的和要求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带着问题和任务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听力训练活动中去;教师也可以从语音语调上训练学生的预测能力。另外,猜测词义的能力也是一项重要的听力微技能。听力理解中有些词汇对听力理解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有时完全可以根据听力材料所涉及的话题、上下文和背景知识等对生词的意义作出适当的猜测。

2.重视听力策略的训练

20世纪90年代一些学者开始对听力策略与听力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查和论证。近年来,许多研究者建议或尝试将听力策略融入课堂教学。一些研究表明,学生如果能有效使用听力策略,听力水平就会有明显提高;听力成绩优良的学生通常能有效地结合使用元认知和认知策略。[3-6]一些研究者尝试将元认知和认知策略训练与外语教学活动融为一体,取得了非常成功的效果,其中比较权威的是Vandergrift(2004)设计的以训练学生使用听力元认知策略为主的课堂教学步骤,如表3所示。[1,6]

因此,科学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听力策略的培训,不失为提高听力教学效果和学生听力水平的有效方法。

3.注意把听力教学与其他技能教学相结合

听、说、读、写是人类进行正常语言交际所必备的基本技能,听力理解在人类语言交际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语言习得角度看,人类对语音或语言成分的听辨是语言习得过程中的重要一步,而且听力理解能力对其他语言技能的获得和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听力教学中,教师应当将听力能力的培养与其他技能的培养结合起来,并以听力技能的培养促进其他各项技能的提高。

4.充分利用现代化电教设备和学习条件

一些研究表明多媒体技术为外语课堂的整合提供了物质平台和理想的教学环境,基于多媒体的教学模式的确优于传统的单一课堂模式。在听力教学中使用视听材料可使声音和图像相结合、视觉和听觉相结合、语言和情景相结合,对视觉型、听觉型、感受型等各类学习风格的学生都是有益的。[6]目前许多高校都有比较先进的多媒体教室或网络语言实验室,教学者应该充分利用其中的设施,并指导学生学生有效利用这些现代化条件进行听力的自主学习。

五、结论

本研究使用调查问卷和测试的方式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低年级阶段的英语听力能力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英语听力能力,在二年级阶段,多数学生能够达到《教学要求》所设定的基本能力要求,但离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不同级别的学生在听力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二年级组整体上的听力能力高于一年级组。

大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教师要从多个方面加强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外语听力教学作为应用语言学科的一个领域,在语言理论和语言应用上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更需要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认识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对策,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创新,得以完善。

参考文献:

[1]VandergriftL.Listeningtolearnorlearningtolisten?[J].annualReviewofappliedLinguistics,2004,(24):3-25.

[2]Brown,H.D.teachingbyprinciples:aninteractiveapproachtoLanguageteaching[m].englewoodCliff,nJ:prenticeHall,1994.

[3]文秋芳,王立非.英语学习策略实证研究[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蒋祖康.学习策略与听力的关系――中国本科学生素质调查分析报告之一[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1):53-60.

六年级科学主要知识点篇10

一、榜样的力量,进一步增强了我们教书育人的信心

吴校长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想孩子们所想、帮孩子们所需,在工作十分繁忙的情况下,挤时间,给孩子们上思想道德课,教育引导孩子不但要学好文化课,更要做好人。为孩子们讲授小学生如何遵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有关内容、爱党、爱祖国、爱人民。如何树立集体主义、社会主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社会公德等内容,教育引导孩子如何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吴校长还利用召开会议、个别谈心等方式方法经常勉励我们“做最好的自己,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工作”。我们六年组全体教师在日常工作中牢记吴校长语重心长的话,经常用领导说过的话激励自己的工作,使教师们不断增强教书育人的信心。教导处覃主任认真学习、刻苦研究、业务精通,工作积极肯干,在数学教学方面非常有建树,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教导处温副主任兼任语文教学,他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刻苦钻研,特别是在六年级学生毕业研讨会上作的报告,在现了优秀班主任在学习、教学、关爱孩子等方面的风采。他(她)们的好做法,为我们树立了好榜样。

二、扎实工作,奉献于教育事业

1、团结协作,共同成长。我们六年级组名教师,都能把力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尽心尽力,恪尽职守,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干的更好。在我们组内,没有名利的争吵,没有班级之分,科目之分,有的是团结协作的精神、和睦相处的氛围。我们几个在一块,经常共同探讨传授知识的最佳方法,共同分析教材重点难点,遇到问题,总是一块探究,特别是在处理班级事务时,都不分你我,积极主动,人人献计,促使我们共同成长。

2、扎实常规,注重教学质量。我们六年级组全体教师把教学看得尤为重要,经常在一起讨论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各科老师针对学科特点,都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教给学生听课方法,还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要求学生作业认真,书写规范,并对错题及时纠正。作为毕业年级,关系到孩子升学问题,因此,本年级组能把教学工作作为中心工作去做,针对本年级优生少,差生面大的现状,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3、讲究方法,注重课堂教学效率。满足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因此我们年级组教师精心备课,潜心钻研,备教材,备学生,力争使课堂教学内容入门难度低,逐层深入,循序渐进,优化课堂教学,坚持抓两头,促中间,关注全体学生,注重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教师语言简洁明了,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有难度的问题找优等生;一般问题找中等生;简单问题找学困。同时课堂注重旁征博引,对学生碳带的话题,鼓励学生大胆商讨,引到学生走入广阔的视野。

4、分层安排,布置作业。六年级组教师能充分认识到作业是检查、巩固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因而每次作业,都精选题型,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不同作业,对优等生,加大他们的训练强度和难度;对学困生,则适当降低难度,多练些基础知识的题目,从而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吃饱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