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品回收管理办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38:04

废品回收管理办法篇1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做好本市废品回收利用工作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做到垃圾减量、资源利用,规范我区废品回收市场,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集中整治、兼顾长效”的工作方针,充分发挥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和执法部门的作用,坚决取缔无照废品回收网点,整治不规范操作的废品回收企业,限制无照流动回收人员,使我区的废品回收市场逐步走向规范、有序。

二、组织领导

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区商旅委、综治办牵头,区工商分局、公安分局、环保局、房地局、卫生局、市容管理、城管执法、办和供销社等部门参加,组成区废旧物品整顿和规范协调小组,由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施黄飞任组长,戚学民、刘银芳任副组长,其他成员单位的分管领导为小组成员。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区商旅委,负责具体工作。

三、整治重点

(一)取缔无照回收点。据统计,目前全区的各类废品回收点有321个,其中无照205个,还有不少流动收废船舶。这些无照收购点不仅扰乱了废品回收市场,而且造成了严重治安问题,是本次整治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规范废品回收企业在经营上的不合法操作。在对废品回收企业的开业限制取消后,废品回收企业增量较快,新增的企业在经营行为上存在着不少问题,在这次整治中要加以纠正。具体为:

1、有照但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的,应立即停业整顿;

2、营业执照与经营地址不符或租用农田经营的,应立即变更经营地址;

3、租用他人营业执照的(包括一照多点经营的),应停业并重新办理工商执照;

4、超范围经营和回收来路不明的废旧物品的,应停业整顿。

(三)没收无证废品回收流动三轮车。无证废品回收三轮车流动性强,难以有序管理。放任自流不仅影响市容市貌,而且存在治安管理隐患,在整治中要坚决予以没收。

四、整治方法

目前我区的废品回收市场比较混乱,无照、不规范回收网点遍布全区各镇(街道、工业区),整治工作任务繁重,将分阶段实施废品回收市场的整治工作。

(一)调查摸底阶段(7月上旬)

由各镇(街道、工业区)对本辖区范围内的无照废品回收企业进行一次详细的摸底工作,为集中整治作准备。

(二)宣传发动阶段(7月下旬)

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宣传介绍新建成的废品回收网络和废品统一回收的意义,提高居民的绿色环保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印制告知书,由区商旅委、综治办、工商分局、公安分局联合下发整治废品市场告知书,明确本次废品回收市场整治重点和范围,为专项整治工作扩大舆论声势。

(三)集中整治阶段(8月-9月)

为确保整治废品回收市场取得实效,整治活动采用以块为主、集中整治的方法。由各镇(街道、工业区)综治办牵头,组织商业、公安、工商、城管、环卫等部门参加,对本辖区内的废品回收点进行专项检查。中心城区和重点区域由区商旅委和区综治办牵头,组织区公安、工商、城管、环保等部门进行3至5次全区性统一行动。依法取缔违法、违规收购行为,打击废旧物品回收中的违法犯罪活动。

五、长效管理

废品回收市场的整治是一项长期的、经常性的工作,要使我区废品回收市场长期保持规范、有序,必须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一)建立管理网络、实行资质论证

在各镇(街道、工业区)建立废旧物品收购管理站,各管理站应指定由政府推进建设的废品交投站负责废品收购,必要时可增设1-2个废品收购点。各管理站负责对有身份证、居住证或暂住证的外来从事收购和本区下岗失业人员中具备收购能力的人员进行登记,办理资质认定和许可手续,按照标识、车辆、衡器、服装和服务标准“五统一”的标准,建立自治自律的废旧物品回收队伍。

(二)加强车辆管理,制作统一牌照

为有效控制无证流动回收三轮车,由区废旧物品整顿和规范协调小组统一制作三轮车牌,下发到在各镇(街道、工业区)的废旧物品收购管理站,再由管理站发给由政府推进建设的废品交投站或增设废品回收点的废品回收车。无牌的流动回收三轮车一律不准上街进行废品回收。

(三)明确部门职责,加强日常监管

各职能部门根据分工,各司其责,密切配合,加强对废品回收行业的管理。

1、区商旅委、综治办负责对废品回收市场整治进行综合协调;

2、区工商分局负责从严掌握废品回收企业开设标准,控制总量;规范企业经营范围;结合营业执照年检(审证),从严执行标准,在每年工商年检中淘汰一批不规范废品回收单位;

3、区公安分局负责对废品回收中的收赃、窝赃行为进行处理;

4、区环保局负责对废品回收企业产生的噪音、粉尘、污水等是否符合环保标准进行测评,作为工商登记注册的依据;

5、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负责加强对无牌照的废品回收三轮车进行严格管理,限制其无序流动;

6、区房地局负责物业管理单位配合本区各镇废品交投站在小区设立回收点,杜绝无证流动摊贩进入小区;对占用农田进行废品回收企业予以取缔;

废品回收管理办法篇2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废弃危险化学品,是指未经使用而被所有人抛弃或者放弃的危险化学品,淘汰、伪劣、过期、失效的危险化学品,由公安、海关、质检、工商、农业、安全监管、环保等主管部门在行政管理活动中依法收缴的危险化学品以及接收的公众上交的危险化学品。

废弃危险化学品属于危险废物,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废弃危险化学品的产生、收集、运输、贮存、利用、处置活动污染环境的防治。

实验室产生的废弃试剂、药品污染环境的防治,也适用本办法。

盛装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容器和受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的包装物,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管理。

本办法未作规定的,适用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第四条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的防治,实行减少废弃危险化学品的产生量、安全合理利用废弃危险化学品和无害化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原则。

第五条国家鼓励、支持采取有利于废弃危险化学品回收利用活动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对废弃危险化学品实行充分回收和安全合理利用。

国家鼓励、支持集中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促进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防治产业化发展。

第六条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对全国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的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的防治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第七条禁止任何单位或者个人随意弃置废弃危险化学品。

第八条危险化学品生产者、进口者、销售者、使用者对废弃危险化学品承担污染防治责任。

危险化学品生产者应当合理安排生产项目和规模,遵守国家有关产业政策和环境政策,尽量减少废弃危险化学品的产生量。

危险化学品生产者负责自行或者委托有相应经营类别和经营规模的持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对废弃危险化学品进行回收、利用、处置。

危险化学品进口者、销售者、使用者负责委托有相应经营类别和经营规模的持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对废弃危险化学品进行回收、利用、处置。

危险化学品生产者、进口者、销售者负责向使用者和公众提供废弃危险化学品回收、利用、处置单位和回收、利用、处置方法的信息。

第九条产生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建立危险化学品报废管理制度,制定废弃危险化学品管理计划并依法报环境保护部门备案,建立废弃危险化学品的信息登记档案。

产生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依法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部门申报废弃危险化学品的种类、品名、成份或组成、特性、产生量、流向、贮存、利用、处置情况、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等信息。

前款事项发生重大改变的,应当及时进行变更申报。

第十条省级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建立废弃危险化学品信息交换平台,促进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回收和安全合理利用。

第十一条从事收集、贮存、利用、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经营活动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所在地省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申领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

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回收利用、处置与其产品同种的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应当向所在地省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申领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并提供符合下列条件的证明材料:

(一)具备相应的生产能力和完善的管理制度;

(二)具备回收利用、处置该种危险化学品的设施、技术和工艺;

(三)具备国家或者地方环境保护标准和安全要求的配套污染防治设施和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禁止无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或者不按照经营许可证规定从事废弃危险化学品收集、贮存、利用、处置的经营活动。

第十二条回收、利用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必须保证回收、利用废弃危险化学品的设施、设备和场所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的要求,防止产生二次污染;对不能利用的废弃危险化学品,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置或者承担处置费用。

第十三条产生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委托持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收集、贮存、利用、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应当向其提供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品名、数量、成分或组成、特性、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等技术资料。

接收单位应当对接收的废弃危险化学品进行核实;未经核实的,不得处置;经核实不符的,应当在确定其品种、成分、特性后再进行处置。

禁止将废弃危险化学品提供或者委托给无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从事收集、贮存、利用、处置等经营活动。

第十四条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使用单位转产、停产、停业或者解散的,应当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或者储存设备、库存产品及生产原料进行妥善处置,并按照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标准和规范,对厂区的土壤和地下水进行检测,编制环境风险评估报告,报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备案。

对场地造成污染的,应当将环境恢复方案报经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同意后,在环境保护部门规定的期限内对污染场地进行环境恢复。对污染场地完成环境恢复后,应当委托环境保护检测机构对恢复后的场地进行检测,并将检测报告报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备案。

第十五条对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容器和包装物以及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的设施、场所,必须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

第十六条转移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填报危险废物转移联单;跨设区的市级以上行政区域转移的,并应当依法报经移出地设区的市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批准后方可转移。

第十七条公安、海关、质检、工商、农业、安全监管、环保等主管部门在行政管理活动中依法收缴或者接收的废弃危险化学品,应当委托有相应经营类别和经营规模的持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进行回收、利用、处置。

对收缴的废弃危险化学品有明确责任人的,处置费用由责任人承担,由收缴的行政管理部门负责追缴;对收缴的废弃危险化学品无明确责任人或者责任人无能力承担处置费用的,以及接收的公众上交的废弃危险化学品,由收缴的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向本级财政申请处置费用。

第十八条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其主要负责人必须保证本单位废弃危险化学品的管理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和国家标准的要求,并对本单位废弃危险化学品的环境安全负责。

从事废弃危险化学品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活动的人员,必须接受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专业技术和应急救援等方面的培训,方可从事该项工作。

第十九条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制定废弃危险化学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报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备案,建设或配备必要的环境应急设施和设备,并定期进行演练。

发生废弃危险化学品事故时,事故责任单位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消除或者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危害,及时通报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按照国家有关事故报告程序的规定,向所在地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接受调查处理。

第二十条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有权对本行政区域内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发现有违反本办法行为的,应当责令其限期整改。检查情况和处理结果应当予以记录,并由检查人员签字后归档。

被检查单位应当接受检查机关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不得拒绝、阻挠。

第二十一条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违反本办法规定,不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环境保护部门依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六十七条规定,责令改正,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依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七十五条规定予以处罚:

(一)随意弃置废弃危险化学品的;

(二)不按规定申报登记废弃危险化学品,或者在申报登记时弄虚作假的;

(三)将废弃危险化学品提供或者委托给无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从事收集、贮存、利用、处置经营活动的;

(四)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填写危险废物转移联单或未经批准擅自转移废弃危险化学品的;

(五)未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的;

(六)未制定废弃危险化学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

第二十三条违反本办法规定的,不处置其产生的废弃危险化学品或者不承担处置费用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依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七十六条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四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无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或者不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从事废弃危险化学品收集、贮存、利用和处置经营活动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依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七十七条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五条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使用单位在转产、停产、停业或者解散时,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以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按照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标准和规范对厂区的土壤和地下水进行检测的;

(二)未编制环境风险评估报告并报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备案的;

(三)未将环境恢复方案报经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同意进行环境恢复的;

(四)未将环境恢复后的检测报告报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备案的。

第二十六条违反本办法规定,造成废弃危险化学品严重污染环境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依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八十一条规定决定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由本级人民政府决定停业或者关闭。

造成环境污染事故的,依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八十二条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拒绝、阻挠环境保护部门现场检查的,由执行现场检查的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或者在检查时弄虚作假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依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七十条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八条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环境保护部门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

废品回收管理办法篇3

第一条为促进再生资源回收,规范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发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再生资源,是指在社会生产和生活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已经失去原有全部或部分使用价值,经过回收、加工处理,能够使其重新获得使用价值的各种废弃物。

再生资源包括废旧金属、报废电子产品、报废机电设备及其零部件、废造纸原料(如废纸、废棉等)、废轻化工原料(如橡胶、塑料、农药包装物、动物杂骨、毛发等)、废玻璃等。

第三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再生资源回收经营活动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统称“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应当遵守本办法。

法律法规和规章对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危险废物、报废汽车的回收管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条国家鼓励全社会各行各业和城乡居民积攒交售再生资源。

第五条国家鼓励以环境无害化方式回收处理再生资源,鼓励开展有关再生资源回收处理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推广。

第二章经营规则

第六条从事再生资源回收经营活动,必须符合工商行政管理登记条件,领取营业执照后,方可从事经营活动。

第七条从事再生资源回收经营活动,应当在取得营业执照后30日内,按属地管理原则,向登记注册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同级商务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机构备案。

备案事项发生变更时,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应当自变更之日起30日内(属于工商登记事项的自工商登记变更之日起30日内)向商务主管部门办理变更手续。

第八条回收生产性废旧金属的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和回收非生产性废旧金属的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除应当按照本办法第七条规定向商务主管部门备案外,还应当在取得营业执照后15日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备案。

备案事项发生变更时,前款所列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应当自变更之日起15日内(属于工商登记事项的自工商登记变更之日起15日内)向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办理变更手续。

第九条生产企业应当通过与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签订收购合同的方式交售生产性废旧金属。收购合同中应当约定所回收生产性废旧金属的名称、数量、规格,回收期次,结算方式等。

第十条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回收生产性废旧金属时,应当对物品的名称、数量、规格、新旧程度等如实进行登记。

出售人为单位的,应当查验出售单位开具的证明,并如实登记出售单位名称、经办人姓名、住址、身份证号码;出售人为个人的,应当如实登记出售人的姓名、住址、身份证号码。

登记资料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两年。

第十一条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发现有公安机关通报寻查的赃物或有赃物嫌疑的物品时,应当立即报告公安机关。

公安机关对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发现的赃物或有赃物嫌疑的物品应当依法予以扣押,并开列扣押清单。有赃物嫌疑的物品经查明不是赃物的,应当依法及时退还;经查明确属赃物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二条再生资源的收集、储存、运输、处理等全过程应当遵守相关国家污染防治标准、技术政策和技术规范。

第十三条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从事旧货收购、销售、储存、运输等经营活动应当遵守旧货流通的有关规定。

第十四条再生资源回收可以采取上门回收、流动回收、固定地点回收等方式。

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可以通过电话、互联网等形式与居民、企业建立信息互动,实现便民、快捷的回收服务。

第三章监督管理

第十五条商务主管部门是再生资源回收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再生资源回收产业政策、回收标准和回收行业发展规划。

发展改革部门负责研究提出促进再生资源发展的政策,组织实施再生资源利用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化示范。

公安机关负责再生资源回收的治安管理。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的登记管理和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内的监督管理。

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再生资源回收过程中环境污染的防治工作实施监督管理,依法对违反污染环境防治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处罚。

建设、城乡规划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将再生资源回收网点纳入城市规划,依法对违反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有关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查处和清理整顿。

第十六条商务部负责制定和实施全国范围内再生资源回收的产业政策、回收标准和回收行业发展规划。

县级以上商务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本行政区域内具体的行业发展规划和其他具体措施。

县级以上商务主管部门应当设置负责管理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机构,并配备相应人员。

第十七条县级以上城市商务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发展改革(经贸)、公安、工商、环保、建设、城乡规划等行政管理部门,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根据本地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环境和资源等具体情况,制定再生资源回收网点规划。

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包括社区回收、中转、集散、加工处理等回收过程中再生资源停留的各类场所。

第十八条跨行政区域转移再生资源进行储存、处置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办理行政许可。

第十九条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协会是行业自律性组织,履行如下职责:

(一)反映企业的建议和要求,维护行业利益;

(二)制定并监督执行行业自律性规范;

(三)经法律法规授权或主管部门委托,进行行业统计、行业调查,行业信息;

(四)配合行业主管部门研究制定行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回收标准。

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协会应当接受行业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

第四章罚则

第二十条未依法取得营业执照而擅自从事再生资源回收经营业务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予以处罚。

凡超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的经营范围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一条违反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由商务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拒不改正的,可视情节轻重,对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并可向社会公告。

第二十二条违反本办法第八条规定,由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给予警告,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拒不改正的,可视情节轻重,对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并可向社会公告。

第二十三条再生资源回收企业违反本办法第十条第一、二款规定,收购生产性废旧金属未如实进行登记的,由公安机关依据《废旧金属收购业治安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四条违反本办法第十条第三款规定的,由公安机关责令改正,并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废品回收管理办法篇4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

2016年12月25日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是指将生产者对其产品承担的资源环境责任从生产环节延伸到产品设计、流通消费、回收利用、废物处置等全生命周期的制度。实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内在要求,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积极意义。近年来,我国在部分电器电子产品领域探索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取得了较好效果,有关经验做法应予复制和推广。为进一步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的通知》要求,特制定以下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的制度框架,不断完善配套政策法规体系,逐步形成责任明确、规范有序、监管有力的激励约束机制,通过开展产品生态设计、使用再生原料、保障废弃产品规范回收利用和安全处置、加强信息公开等,推动生产企业切实落实资源环境责任,提高产品的综合竞争力和资源环境效益,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二)基本原则。政府推动,市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作用,形成有利的体制机制和市场环境。

明晰责任,依法推进。强化法治思维,逐步完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依法依规明确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资源环境责任。

有效激励,强化管理。创新激励约束机制,调动各方主体履行资源环境责任的积极性,形成可持续商业模式。加强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实施的监督评价,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试点先行,重点突破。合理确定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实施范围,把握实施的节点和力度。坚持边试点、边总结、边推广,逐步扩大实施范围,稳妥推进相关工作。

(三)工作目标。到2020年,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相关政策体系初步形成,产品生态设计取得重大进展,重点品种的废弃产品规范回收与循环利用率平均达到40%。到2025年,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相关法律法规基本完善,重点领域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运行有序,产品生态设计普遍推行,重点产品的再生原料使用比例达到20%,废弃产品规范回收与循环利用率平均达到50%。

二、责任范围

(一)开展生态设计。生产企业要统筹考虑原辅材料选用、生产、包装、销售、使用、回收、处理等环节的资源环境影响,深入开展产品生态设计。具体包括轻量化、单一化、模块化、无(低)害化、易维护设计,以及延长寿命、绿色包装、节能降耗、循环利用等设计。

(二)使用再生原料。在保障产品质量性能和使用安全的前提下,鼓励生产企业加大再生原料的使用比例,实行绿色供应链管理,加强对上游原料企业的引导,研发推广再生原料检测和利用技术。

(三)规范回收利用。生产企业可通过自主回收、联合回收或委托回收等模式,规范回收废弃产品和包装,直接处置或由专业企业处置利用。产品回收处理责任也可以通过生产企业依法缴纳相关基金、对专业企业补贴的方式实现。

(四)加强信息公开。强化生产企业的信息公开责任,将产品质量、安全、耐用性、能效、有毒有害物质含量等内容作为强制公开信息,面向公众公开;将涉及零部件产品结构、拆解、废弃物回收、原材料组成等内容作为定向公开信息,面向废弃物回收、资源化利用主体公开。

三、重点任务

综合考虑产品市场规模、环境危害和资源化价值等因素,率先确定对电器电子、汽车、铅酸蓄电池和包装物等4类产品实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适时扩大产品品种和领域。

(一)电器电子产品。制定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政策指引和评价标准,引导生产企业深入开展生态设计,优先应用再生原料,积极参与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和资源化利用。

支持生产企业建立废弃电器电子等产品的新型回收体系,通过依托销售网络建立逆向物流回收体系,选择商业街区、交通枢纽开展自主回收试点,运用“互联网+”提升规范回收率,选择居民区、办公区探索加强垃圾清运与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衔接,大力促进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规范回收、利用和处置,保障数据信息安全。率先在北京市开展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新型回收利用体系建设试点,并逐步扩大回收利用废弃物范围。

完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相关制度,科学设置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企业准入标准,及时评估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目录的实施效果并进行动态调整。加强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征收和使用管理,建立“以收定支、自我平衡”的机制。强化法律责任,完善申请条件,加强信息公开,进一步发挥基金对生产者责任延伸的激励约束作用。

(二)汽车产品。制定汽车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政策指引,明确汽车生产企业的责任延伸评价标准,产品设计要考虑可回收性、可拆解性,优先使用再生原料、安全环保材料,将用于维修保养的技术信息、诊断设备向独立维修商(包括再制造企业)开放。鼓励生产企业利用售后服务网络与符合条件的拆解企业、再制造企业合作建立逆向回收利用体系,支持回收报废汽车,推广再制造产品。探索整合汽车生产、交易、维修、保险、报废等环节基础信息,逐步建立全国统一的汽车全生命周期信息管理体系,加强报废汽车产品回收利用管理。

建立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电动汽车及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应负责建立废旧电池回收网络,利用售后服务网络回收废旧电池,统计并回收信息,确保废旧电池规范回收利用和安全处置。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应实行产品编码,建立全生命周期追溯系统。率先在深圳等城市开展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并在全国逐步推广。

(三)铅酸蓄电池、饮料纸基复合包装。对铅酸蓄电池、饮料纸基复合包装等产业集中度较高、循环利用产业链比较完整的特定品种,在国家层面制定、分解落实回收利用目标,并建立完善统计、核查、评价、监督和目标调节等制度。

引导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建立产品全生命周期追溯系统,采取自主回收、联合回收或委托回收模式,通过生产企业自有销售渠道或专业企业在消费末端建立的网络回收铅酸蓄电池,支持采用“以旧换新”等方式提高回收率。备用电源蓄电池、储能用蓄电池报废后交给专业企业处置。探索完善生产企业集中收集和跨区域转运方式。率先在上海市建设铅酸蓄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规范处理利用采取“销一收一”模式回收的废铅酸蓄电池。

开展饮料纸基复合包装回收利用联盟试点。支持饮料纸基复合包装生产企业、灌装企业和循环利用企业按照市场化原则组成联盟,通过灌装企业销售渠道、现有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循环利用企业自建网络等途径,回收废弃的饮料纸基复合包装。鼓励生产企业根据回收量和利用水平,对回收链条薄弱环节给予技术、资金支持,推动实现回收利用目标。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信用评价。建立电器电子、汽车、铅酸蓄电池和包装物4类产品骨干生产企业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的信用信息采集系统,并与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对接,对严重失信企业实施跨部门联合惩戒。建立4类产品骨干生产企业履行生产者责任延伸情况的报告和公示制度,并率先在部分企业开展试点。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的第三方信用认证评价制度,引入第三方机构对企业履责情况进行评价核证。定期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实施情况报告。

(二)完善法规标准。加快修订循环经济促进法、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适时制定铅酸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暂行办法、强制回收产品和包装物名录及管理办法、生产者责任延伸评价管理办法。建立完善产品生态设计、回收利用、信息公开等方面标准规范,支持制定生产者责任延伸领域的团体标准。开展生态设计标准化试点。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将生态设计产品、再生产品、再制造产品纳入其中。

(三)加大政策支持。研究对开展生产者责任延伸试点的地区和相关企业创新支持方式,加大支持力度。鼓励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第三方服务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废弃产品回收利用。建立绿色金融体系,落实绿色信贷指引,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优先支持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企业,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绿色债券建设相关项目。通过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统筹支持生态设计、绿色回收、再生原料检测等方面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支持生产企业、资源循环利用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组建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

(四)严格执法监管。开展再生资源集散地专项整治,取缔非法回收站点。加强对报废汽车、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企业的资质管理,规范对铅酸蓄电池等特殊品种的管理。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依法依规处置达不到环境排放标准和安全标准的企业,查处无证经营行为。建立定期巡视和抽查制度,持续打击非法改装、拼装报废车和非法拆解电器电子产品等行为。

废品回收管理办法篇5

一、工作目标

全面落实县委、县政府有关工作要求,坚持科学筹划,循序渐进、稳步推进原则,强化源头思维、系统治理、依法管理、共同缔造思想,不断夯实部门协作、重心不移、全民参与、人人动手的生活垃圾分类目标,2020年底前实现办公区域和所辖企业垃圾分类工作,干部职工的知晓率、参与率均达100%。

二、工作任务

(一)广泛宣传

因地制宜,以火车站、汽车站、公交车站和行业企业为主要宣传阵地,采取微信公众号、出租车顶灯广告牌、公交车车身及公交车停靠站广告位等多元化的宣传手段,宣传生活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和相关政策,提高宣传效果,营造出良好的舆论宣传氛围。

(二)组织培训

局机关和各直属单位都要开展垃圾分类培训工作。培训指导广大干部职工明确垃圾分类的目的、意义,认识垃圾分类工作的紧迫性、重要性,普及垃圾分类怎么分、如何分。

三、分类标准

(一)可回收物

1.废弃电器电子类产品

(1)主要品种。包括废弃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扫描仪、投影仪、电视机、空调机等。

(2)投放收运。废弃电器电子类产品应交由有资质回收公司进行回收处理。

2.纸质可回收物

(1)主要品种。包括公开发行的废旧报刊书籍、硬纸板盒、日历、信封等。

(2)投放收运。各单位要在办公室内设置“纸类可回收物”分类桶,可根据各自情况在公共区域设置“纸类可回收物”分类桶,用于投放零星的废纸。旧报刊书籍、硬纸板盒等,统一收集,交给具备资质的再生资源回收企业进行回收处理,或自行出售。的废旧文件资料,按照保密规定和要求进行收运处置。

3.其它可回收物

(1)主要品种。包括废塑料、废包装物、废纺织物、废金属、废玻璃等。

(2)投放收运。各单位要在办公室内设置“可回收物”分类桶,在公共区域设置“可回收物”分类桶,用于投放废塑料、废金属、废玻璃等小件回收物。

(二)餐厨垃圾

1.主要品种。食堂产生的餐厨垃圾,包括剩饭剩菜、骨头、菜根菜叶、果皮、蛋壳、茶渣等。

2.投放收运。各单位在食堂等集中用餐场所设置“餐厨垃圾”专门密闭容器单独存放餐厨垃圾,明确专人清理,避免混入废餐具、塑料、饮料瓶罐、废纸等不利于后续处理的杂物。建立台账制度,记录餐厨垃圾数量、去向。在办公区域的茶水间等处配置“厨余垃圾”分类桶,收集茶渣、果皮等厨余垃圾,做到“日产日清”。

(三)有害垃圾

1.主要品种。包括废电池(镉镍电池、氧化汞电池、铅蓄电池等),废荧光灯管(日光灯管、节能灯等),废温度计,废血压计,废药品及其包装物,废油漆,溶剂及其包装物等。

2.投放收运。全局在办公区域设立专门场所或容器,对不同品种的有害垃圾进行分类投放、收集、暂存,并在醒目位置设置有害垃圾标志。对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品种,按要求设置临时储存场所。要将有害垃圾交由具备资质的机构进行收运处置,根据有害垃圾的品种和产生数量,合理约定收运频率。

(四)其它垃圾

1.主要品种。包括受污染与无法再生的纸张、塑料袋与其他受污染的塑料制品、破旧陶瓷品、难以自然降解的肉食骨骼、一次性餐具、烟头、灰土、卫厕垃圾等。

2.投放收运。全局在办公室内设置“其它垃圾”分类桶,在公共区域设置“其它垃圾”分类桶,引导干部职工主动分类、自觉投放。

(五)配置设施

各单位要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垃圾分类设备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在集中办公区的公共区域内,每个楼层楼梯口配置“可回收物”、“其它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四分类垃圾桶;在开水间或卫生间门口配置“厨余垃圾”“可回收物”“其它垃圾”三分类垃圾桶。办公大楼内部活动区域配置“可回收物”“其它垃圾”二分类垃圾桶。在单位食堂等集中就餐场所应设置“餐厨垃圾、其它垃圾”两分类桶;有可回收物产生的,还应设置可回收物垃圾桶。所有分类垃圾桶11月底前配置完成。

四、实施步骤

(一)宣传启动阶段(2020年2月2020年6月)。制定全县垃圾分类实施方案,启动垃圾分类宣传,培训工作。局属各单位要根据垃圾分类实施方案和进度计划,完成本单位和所管辖企业的摸底调查工作,按照标准要求及时配置相关的垃圾分类收集设备、建立垃圾分类收集、运输、暂存体系。

(二)试点推进阶段(2020年7月-2021年12月)。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2020年持续大力开展垃圾分类普及宣传,建立分类垃圾收运设施设备,建成垃圾分类终端处理设施。2021年底前,对办公区域和所管辖企业配齐垃圾分类投放容器,以火车站、汽车站、公交车站和行业企业为重点,深入搞好宣传动员,争取广大居民积极支持参与垃圾分类工作。

(三)逐步推行阶段(2022年1月-2025年11月)。全面落实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和试点管理责任人制度,充分利用垃圾分类专业骨干力量,扎实开展垃圾分类工作。资源回收体系与垃圾收运体系实现有效衔接。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和试点基本实现垃圾分类管理主体责任全覆盖,垃圾分类类别全覆盖,垃圾分类投放、收果、运输处理系统全覆盖。各类垃圾全部纳入日常统计管理。局属各单位办公区域和管辖企业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100%,可回收垃圾和易腐垃圾回收率合计达到30%以上。

(四)总结实施阶段(2025年底前)。认真总结分析垃圾分类工作情况,针对工作开展时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进一步完善垃圾分类突施方案,制定各项垃极源头减量的激励措施,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垃圾分类模式,为实施垃极分类全覆盖莫定基础。

五、保障措施

(一)健全组织机制

为确保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实效,成立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

(二)明确职责分工

1、县交通综合行政执法队:负责组织火车站、汽车站、公交车站等公共交通场所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2、运管局:负责对危险废弃物的承运单位进行监管,督促公交站、客运站等公共场所和公交车、旅游车、出租车等公共交通工具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3、地管站:负责督促交通综合大楼内本单位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并收集好本单位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情况。

4、交司:负责督促下属企业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并收集好本单位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情况。

(三)建立考核体系

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建立相关评先评优、考核奖惩等工作机制,将责任落实到个人,提高干部职工的积极性,确保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实效。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落实责任。我区已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单位年度绩效考核内容,各单位务必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单位领导要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亲自筹划部署。同时,局属单位要根据单位实际,建立责任分工,把垃圾分类管理各项任务分解到人。

废品回收管理办法篇6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确保行业稳定。

今年,我办以维护稳定为目标,严格执行综治维稳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将预防和处理不稳定事件的责任落实到实处。一是建立了矛盾纠纷排查机制。加强不稳定隐患排查和治理,将不稳定隐患排查工作寓于日常管理当中,坚持做到一月一排查。二是完善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当发生矛盾纠纷时,我办按照“五个一”的调处措施,及时调处,不将矛盾上交或推向社会。

2、行业管理职能有所提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规范发展作为提升行业管理职能的主攻方向,加强与上级行业主管部门的沟通协作,强化市场动作力度,构筑多形式的发展平台,已逐步形成了适应市场发展的行业管理机制和运行体系,创出了自己的行业管理特色,管理机制更具完善,竞争势力明显提高。今年,民用爆炸物品、报废汽车回收与拆解等行业管理总体运行良好。民用爆炸物品在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下销售量基本与去年持平,报废汽车回收量创历史最好水平。

3、民爆经营资质顺利达标。按照上级行管办有关文件精神,对全市民爆经营单位的经营资质进行重新论证,并对原己取得经营资质的单位进行重新整合,我市只保留了原有经营的火工产品公司。面对机遇和挑战,我办党政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把民爆经营资质达标列入今年的工作重点,投入人力物力,调集精兵强将,精心组织,精心安排。一是认真分析形势,根据民爆产品经营政策和资质达标的有关要求,制定周密的资质达标计划;二是找准定位,充分发挥经营优势,瞄准主攻方向,重点出击。三是制定详尽的民爆产品购、销、存、运等各个环节的达标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四是按照,《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条例》的标准的要求,对经营场地、储存条件、运输设施和安全防患系统进全面达标改造和更新。经过评估专家小组严格认真的考核、考查和评定,我市民爆专营公司凭借整体优势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重新获得民爆产品经营资质。

4、安全生产监管常抓不懈。民爆产品的经营管理安全事关安全稳定的大局,任何疏忽大意都可能将留下极大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加强对民爆产品的安全管理历来都是我市行业管理的重中之重,在加强民爆产品的安全责任意识教育的前提下,我市做到了制度健全、措施得力、监管到位、常抓不懈。严格执行国家和上级有关部门的规定和要求,全是执行全封闭管理,全面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防范措施,时刻绷紧安全监管这根弦,确保了节日和重要会议期间民爆产品的安全稳定。

5、报废汽车回收井然有序。我办严格执行国务院《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做到报废汽车手续齐全,报废汽车的回收拆解按章进行,拆解部件分类管理划区堆放,重点抓好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和回收拆解后报废汽车总成流向的管理,严厉打击倒卖报废汽车及总成和利用报废车辆进行拼装整车出售的违法行为。报废汽车回收在规范中得到稳定发展,全年报废汽车回收量创近几年之最。

6、党风廉政建设得到加强。一是在广在党员干部中开展“算腐败得失账,倡清政廉洁风”的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思想上构筑防腐拒变的防线。二是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纪委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当利益的若干规定》,组织党员干部对照《规定》认真开展自查自纠。三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在重大决策上由班子集体研究,加强权力运行的监督力度,坚持公开办事制度,提高公信力。四是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对各项费用开支制定严格的控制措施和管理办法,单位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二、明年的工作打算

1、认真学习贯彻十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围绕“服务物资流通、争创一流业绩”的总体工作目标。强化服务意识和创新能力,从实际出发,真抓实干,努力促进全市物资流通行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废品回收管理办法篇7

关键词电子废弃物责任制度

中图分类号:X327文献标识码:a

一、电子废弃物问题现状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各种电子、电器产品纷纷走进我们的生活并和我们的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电子电器产品被广泛地普及,这使得主妇们从繁杂的家务中解脱了出来,但其伴随着其广泛的普及率和越来越快的更新速度,大量电子电器产品变成了电子垃圾。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从2003年起就已经进入电子电器报废的高峰期,每年有大量的彩电、计算机、空调等家电报废。电子电器产品的废弃物不同于别的固体废弃物,电子垃圾具有可观的资源性和可回收利用性的特点,所以大量黑加工场所其进行零配件或者贵重金属提炼,但正规电子垃圾回收处理技术要求高投入大,所以作坊采用的是原始简单的煤炉和化学浸泡等加工方法,不仅加工过程造成环境污染与破坏,对于加工后的废弃物作坊也是随意丢弃。电子产品多是由金属、塑料和化工等多种材料组成的,生产这些产品所使用的原料中有一半以上对环境有巨大的污染破坏作用,所以随意处置会造成严重的污染。不经处理直接填埋、焚烧,或采取诸如酸浸等原始的工艺技术使得电子废弃物中含有的有毒化学物质,如铅、汞、六价铬、砷、镍、锌、聚氯乙烯塑料等被释放到空气、土壤和水体中,而这些物质大多有致畸、致突变、致癌的危害。①我国广东的贵屿就是电子垃圾小作坊的集中地,这里的居民长期生活在没有蓝天和净水的环境里,还有许多人因为环境污染而患病。

一方面,电子电器废弃物的污染问题大多是金属或者化学物质污染,有的污染是绝对恢复不了的,能恢复的治理也需花费较长的时间和较多的资源,而对于人身的伤害确是永久的甚至是致命的,另一方面,电子电器废弃物中还含有大量的稀贵金属,具有很高的潜在经济价值,其他的塑料或者金属等材料还可以进行回收再利用,这对资源循环利用,节约资源也具有一定的作用。为解决电子废弃物的污染问题,德国、美国、瑞士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纷纷建立了电子废弃物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分别从立法、政府管理、科技创新等方面为电子废弃物的合理回收和处置进行保障。自从欧盟颁布了《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和《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禁止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后,由于不符合贸易新标准我国电子电器产品出口受阻,国家开始完善相关立法。

二、解决电子废物问题的意义

(一)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与破坏。

电子废弃物中含有铅、水银、六价铬、溴化阻燃剂等各种有毒有害物质,随意丢弃处置的话这些有害物质会经过土壤或者水源污染等途径来影响人类,电子废弃物如何回收手段不当的话,焚烧会产生二噁英等致癌气体。合理的解决,采用环保无害化的方式回收利用电子废弃物中的资源能有效地避免其对环境的消极作用,避免二次污染,也能还人们蓝天、白云和一片净土。

(二)保护资源,实现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

随着矿产资源的广泛利用,资源存储量已经日益锐减,有效节约和利用自然资源是各国稳固自己经济地位,提高自身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一台废旧电脑中就富含铜、银、黄金、铝等贵重金属,在零配件中以电路板的回收价值最大,一吨的电路板能提取出700多克金,三成以上的铜,还可以提取出大量的银,等各种稀有贵金属,这些金属是电子、化工、医药和国防等工业不可替代的重要材料。

(三)有利于应对贸易壁垒。

欧盟的《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和《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禁止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规定出口到欧盟的电子电器产品中不得使用铅、汞、镉、六价铬、聚合溴化联苯、聚合溴化联苯乙醚等有毒有害物质,并且对出口的产品要征收一定的回收费用。完善相应的立法,适应国际的新要求和标准,有利于电子电器产品的出口贸易,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有利于保持贸易顺差的地位。

三、电子废弃物问题解决的现状

(一)国外现状。

美国于1965年制定了《固体废物处理法》,确定了废弃物的利于问题。虽然没有全国统一的电子废弃物的立法,但是各州纷纷进行了立法,如加利福尼的《电子废弃物回收再利用法》和阿肯色州的《电脑和电子固体废弃物管理法案》等。美国的一些州政府和市政当局也致力于电子废弃物问题的解决,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税收优惠政策来促进电子废弃物问题的解决。德国于1972年颁布了《德国废弃物法案》,1992年实施了《电子废物条例》,1994年又通过了《循环经济及废弃物法》,德国的市政当局公共废物管理机构免费收集家用电子废弃物,还建立了多个联合回收体系,大大小小的回收者遍布德国的各个角落。瑞典1998年出台了《电器和电子设备归还、回收和处置条例》,2000年又颁布了《关于电子电气产品的生产者责任法令》。瑞典的法律规定电子废弃物的处理费用由制造商和政府和消费者共同承担,瑞典还建立了预付再生利用费基金财务制度由消费者购买新产品的时候就交纳以用于后续的回收。②瑞典的垃圾回收技术也的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除了利用本国几乎所以的垃圾还每年向外国进口垃圾。日本1991年就实施了《关于促进再生资源利用的法律》推行资源的再生循环利用,1998年又通过了《特定家用机器再商品化法》提出建立了一个“生产-使用-回收-再利用”的循环模式。日本规定电子废弃物处理的责任承担主体是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从2001年起,家电生产企业、销售商以及消费者开始负担部分费用,日本对还规定了家电生产企业对其产品的回收利用率。外国先进国家无论是立法、回收模式还是回收技术上水平已经相当完善和成熟了。

(二)国内现状。

我国先后制定了《固体废弃污染防治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和《循环经济法》,主要规定在生产过程中的排污和废物处理以及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方面进行了相关规定。2004年起,我国开始进行电子电器产品方面的专门立法。2006年正式出台了《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规定了采用电子信息技术制造的电子雷达产品、电子通信产品、家用电子产品、电子元器件产品、电子应用产品和电子材料产品等产品及其配件在控制和减少对环境造成污染及产生其他公害的行为的具体规定,明确了其设计、原材料使用、工艺流程、制造技术等方面的防污染要求。2007年出台的《电子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管理办法》规定了我国境内产生、贮存,特别是拆解、利用、处置电子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规定,其对回收者规定了营业许可制度、培训制度、日常监测制度和日常营业记录制度。而2009年公布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更是把电子废弃物的专门立法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台阶,其主要强调电子废弃物回收阶段责任内容。首次规定了我国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实行多渠道回收和集中处理制度,明确了生产者的源头预防责任与环境信息披露责任,还首次明确规定要建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和电器电子产品销售者、维修机构、售后服务机构应当在其营业场所显著位置标注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提示性信息的规定。此外,各主管部门还制定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许可管理办法》、《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企业补贴审核指南》、《废电子电器产品回收利用通用技术要求标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等配套文件,并公布了第一类强制回收的电子电器产品的名单。我国关于电子废弃物的专门立法虽然还有不完善的地方,但基本上已经形成一定的体系。我国从2004年起,先后在浙江、青岛、北京、上海等城市进行电子废弃物回收试点工作,自2005年起,相继有4个大规模电子废弃物回收的国家试点项目投入运作。为解决回收处理公司由于黑回收的存在导致无充足的电子废弃物进行处理的困境我国又于20010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家电以旧换新”的活动,由国家对消费者和回收者进行补贴,暂时缓解了废物短缺的问题。我国还建立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制度、绿色采购制度和环境标志制度等一系列配套制度来配合电子废弃物问题的解决,目前我国电子废弃物问题的解决正朝着制度完善、经验成熟的趋势稳步前进。

四、解决电子废弃物问题的法律对策

(一)完善落实生产者的责任。

根据“污染付费原则”和“受益者负担原则”,生产者是理所当然的责任承担者。在立法中不仅需要明确其具体的责任,还应设计如环境基金等相应的制度来具体落实生产者的责任,更应在不给生产者施加过多压力而影响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合理分配各主体的责任,加大现在立法和管理中过轻的法律责任。生产者作为电子产品的生产源头和最具操作和干预作用的主体,作用是相当可观的。要重视从源头是预防污染,合理设计和采用原料以减轻后端治理的压力。

(二)重视消费者的力量。

消费者消费电子电器产品,从使用中获益,也是电子产品的最后所有者,也应该对电子废弃物问题负责。电子废弃物的解决是长期而负责的过程,需要充分发挥各方的力量,如果有消费者的参与将节约巨大的处理和回收费用。法国就规定了每年每个公民应该强制回收一定量的垃圾,日本和韩国也规定了消费者在废弃电子电器产品时必须缴纳一定的垃圾处理费用,而我国无论是在回收数量还是费用承担方面都缺乏对消费者责任的相关规定。

(三)充分发挥政府的鼓励和促进作用。

在回收企业成长的初期,急需政府的帮助和支持。而生产者在应对产品竞争的同时关心环境问题也需要政府给予指引和优惠,才能使电子废弃物的解决顺利进行。在电子废弃物回收和利用的技术开发和创新方面,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也显得尤为重要。③政府能刺激和调控生产者和回收者的行为,相比运用法律来规范,政府的管理和调控更为灵活和有效。如绿色采购、以旧换新政策等,不仅给予了回收企业支持,还起到了很好的宣传环保作用。

(四)立法完善具体的回收和处理系统。

我国法律规定建立多种回收模式,但是却缺少具体的操作模式。回收和处理是电子废弃物问题的关键环节,建立合适的回收模式,完善多种多样的回收渠道和方式,建立便捷、有效、经济的回收体系对解决电子废弃物的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④目前,除了试点的几个城市有专门的回收公司上门回收或者在小区设立回收点外,其余大部分城市的回收还处于无序状态,没有形成正规的回收模式,虽然对回收者采取了资格限制,但由于没有固定的回收渠道并且仍有个别违反上门回收的小贩存在,所以非法回收现象仍然存在。我们要加快完善相关立法,让回收切实可行。

(作者: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政法学院2010级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注释:

①樊旭,高山.电子废物的危害与污染防治对策的探讨.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

②naokotojo.电子产品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和设计革新来自日本和欧洲的例子.2004.3.世界环境.

废品回收管理办法篇8

关键词:办公设备;再制造;循环经济;生产者责任延伸

作者简介:苏世伟(1974-),男,南京林业大学讲师,管理学博士;

聂影(1959-),男,南京林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图分类号:F06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08)12―0009―05

人类进入21世纪,全球可工业化开采的矿产资源很大一部分已不在地下,而是以废旧物资的形态堆积在我们周围,构成了“都市矿山”。发展废旧产品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制造和再循环可兴起一个独立的产业――资源再生产业(也有人称第四产业)。废旧物资是全球唯一在增长,并且迟早要取代地下矿藏资源的“富矿”,同时也是“开采”成本低廉的“富矿”。通过采用高技术,发挥我国密集劳动力的特点,可使富集的废旧物资实现产业化开发的程度,而且开发成本、环境代价均远低于开采原生矿产资源。用再生资源取代原生资源,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大势所趋。

一、循环经济与再制造的关系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发展理念,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是一系列的产业形态。发展循环经济是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将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用发展解决资源约束和环境污染的实现途径。作为新的生产方式,它与传统发展模式的根本区别在于: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将地球看成是无穷大的资源库和排污场,一端从地球大量开采资源生产消费性产品,另一端向环境排放大量的废弃物,以“资源――产品――废弃物”为表现形式,是一种线性增长模式。循环经济则强调在生产和再生产的各个环节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按“物质代谢”和“共生”的关系延伸产业链,以“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为表现形式,是一种集约性的增长方式。从产业形态看,循环经济通过发展资源节约产业、综合利用产业、废旧物资回收产业,为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和良性循环提供保障。只有形成长效机制,才能使循环经济得到持续较快发展。

循环经济的层次可包括企业、产业园区、城市(区域)和全球(国际)循环4个层次。其中,全球(国际)循环是全球循环经济协调发展的最高层次,它是企业循环、产业园区循环和城市(区域)循环向更大区域扩展的产物。它根据全球的资源分布和物资分配等情况,以各国家的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最大限度地高效利用资源和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是循环经济理论应用的最终具体体现。全球(国际)循环具有规模大、利用率高、加工成本和环境治理成本低的特点。可以在全球成立由输出和输入国参加的类似世界贸易组织的国际机构,进行全球范围内的“专业化分工”。如把“劳动密集”的拆解、翻新程序放在欠发达国家,而需要“技术密集”的稀有废金属提纯则可以放在发达国家。这一“优化组合”可以降低成本,减少污染,增加就业。否则,发展中国家虽然拥有强大的拆解、分检能力却没有货源;发达国家虽然拥有先进的技术,却无力进行前期的分检和拆解。因此,“资源再生产业”由发达国家向人力资源丰富又有巨大市场需求的欠发达国家转移,形成全球性的国际大循环是一种必然趋势。

从循环经济的角度,可以认为再制造产业是以废旧产品高科技维修为主要活动的产业。再制造出来的产品是新产品,不是旧产品,其质量与原产品相当或高于原产品。再制造产业是能源消耗少、科技含量高、设备工艺先进、排污少的产业。再制造产业适应了循环经济发展需要,将成为极具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它将是我国循环经济产业化的重要实现形式。

二、发展办公设备再制造的必要性分析

1.适应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

国家“十五”规划提出,“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尽快建立健全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的体制和机制,逐步形成节约型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以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来构建节约型社会。当然,国家所提出的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重大决策都适用于办公设备产业。同时,发展办公设备再生利用业最容易实现循环利用和环保,也适应目前全球的绿色浪潮和资源节约及循环经济的发展方向。

《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由国家信息产业部与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环保总局共同起草,于2007年3月1日正式出台,该法规将成为中国电子产品的环保“绿卡”。该法规中规定所有的电子产品等进入重点监管目录,选择无毒、无害或低毒、低害,易于降解和便于回收利用的材料,生产者应承担其产品废弃后的回收、处理、再利用的责任。因此,发展环保型再生办公设备与耗材产业,大力推行“三废”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技术,是我国发展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必然选择。

2.再生资源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互联网应用的普及,办公设备成为不可缺少的工具,办公设备市场销售量及社会保有量持续快速上升,废旧办公设备与耗材的淘汰率大大提高。发达国家复印机的使用年限一般为4年,前3年的淘汰率为10%,从第4年到第7年将达到40%左右。按此比例测算,各类复印机每年的淘汰数量将达到20~70万台左右,激光打印机的淘汰数量将达到70~250万台左右,激光多功能复合机的淘汰数量将达到12~40万台左右,彩色激光打印机淘汰数量将达到4~10万台左右,喷墨打印机的淘汰数量将达到每年1000万台左右。如把以上办公设备每年淘汰数量加起来,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字。2006年,我国废弃的墨粉卡盒超过850万个,喷墨墨盒500万个,总体积超过70万立方米左右。统计数据显示,平均每消耗1亿只墨粉卡盒组件/墨盒,将会产生3.5万吨需要处理的废料、500吨的废墨粉和残留墨水,固体废物堆积成山,无法自然降解,渗透到地表水和地下水,将造成整个环境生态体系污染。

3.生产者责任延伸的要求

在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下,管理产品废弃物的责任从地方政府全部或者部分地转移给生产者,可以使目前由整个社会承担的产品废弃物回收、处理和处置等环境成本转给生产者承担。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生产者就有动力设计更易于回收处置和再利用的产品,以降低产品废弃物管理的成本,从而促进生产者进行环境友好产品设计,达到资源高效利用和减少环境危害的目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改变了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而强调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控制”的转变,通过明确生产者对产品废弃物管理的责任,通过综合利用法律和经济手段激励生产者进行绿色设计、开发绿色产品和绿色工艺,一方面,促使企业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和能量,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不产生或少产生废弃物,从而从源头上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另一方面,可以使产品废弃物更容易被回收利用和安全处置,以利于对废弃产品的“再利用”和“再循环”。在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下,资本追逐利润的本性,成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最有力的推动力量。因此,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通过改变生产者成本的结构,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利益的驱动力,促使企业采用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生产方式,体现了循环经济的理念,是建立循环经济的制度保障。

许多发达国家已经通过立法强制、政府引导或企业自发的方式实行了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德国、瑞典、日本等国通过立法的形式来实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它们关于包装废弃物、废旧汽车和废旧电子电气产品等废弃品的法律已经生效和实施。在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推动者主要是政府和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不可能单纯采用行政的手段或者号召的方式使我国经济实现向循环经济的转变,这就需要顺应世界的潮流,实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通过综合运用法律和经济的手段,促使企业承担起应有的责任,使企业真正成为发展循环经济的主体和第一推动者。当然,这种改变在短期内会增加一些企业的经济负担,但在资源日益贫乏、环境日益恶化的情况下,经历这种改革的阵痛是不可避免的。

三、发展办公设备再制造的可行性分析

1.综合利用技术进展迅猛

现代办公设备的设计与制造在产品及其生命周期的全过程中,充分考虑了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在满足产品的功能、质量、开发周期、成本和服务的同时,优化各有关设计因素,并注重环境因素,使产品生命周期对环境影响最小和资源消耗最少。这些技术包括:节约能源技术、结构设计技术和材料选择技术。

节能技术就是产品结构、功能、工艺应用新理论新技术,使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消耗能源最少,能量损失最小。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们十分关注电器使用过程中所消耗能源的多少及其给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待机功耗已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近年来,美国仅推行使用“能源之星”环保标志所节约的能源就可达260亿Kw・h,相当于10个大型电厂的发电量。从节能角度出发,办公设备在设计上应有自动待机、休眠和自行关机等功能,并能满足“能源之星”的测试需求。

可拆卸性结构设计是产品结构设计的重要内容。它要求在设计时就充分考虑产品报废(或淘汰)后,较多的零部件拆卸方便,便于回收与再利用,从而达到节省成本、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目的,并将此作为产品性能和结构设计的一项重要评价指标。产品设计中应关注以下事项:在满足功能和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最简单的结构和外形,组成产品的零部件材料种类尽可能少;采用易于拆卸或分离的连接方法,如螺纹连接、搭扣式连接等;拆卸部位的紧固件数量要尽可能少,类型应统一,有利于减少拆卸工具种类,简化拆卸工作。

新型材料的出现,可以在满足功能与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具有良好环境兼容性的材料。在制造、使用及用后处置等生命周期全过程中,具有最大的资源利用率和最小的环境影响。新产品在材料选择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产品设计时尽量减少材料的种类,以便产品废弃后的有效回收、利用;优先选用可再生材料,尽量选用回收材料,以及所用材料应易回收、利用、再制造或易于降解,提高资源利用率;尽量选用低能耗、少污染的材料,避免选用有毒有害和有辐射特性的材料。

2.资源循环利用在经济上是有利可图的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全球的经济正沿着原材料经济商品经济服务经济循环经济的模式向前发展,环保产品及再生使用是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办公设备与耗材要做到循环再利用,要使设计、制造、使用、再生形成一个闭环,才能真正实现循环经济模式,办公设备与耗材是最容易体现循环经济模式。不管是原装办公设备生产企业,还是再制造生产企业都将是大有作为的。

再制造产品能充分提取产品的附加值,经济效益显著。在多数办公设备产品中,产品附加值占产品成本的绝大部分。再制造是以废旧产品为原料,采用先进表面技术和其它加工技术对其磨损或锈蚀部位进行修复和强化,能充分提取报废零部件的附加值,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再制造还向消费者提供物美价廉的产品。再制造采用专业化、大批量的流水线生产方式,在对废旧产品的全面拆解、鉴定和技术改造的基础上,按新品的标准恢复零部件的性能。加之,再制造在时间上比原始制造有一定的滞后性,在这期间科技的进步能够使再制造产品及时得到改造和升级,产品质量能够等同甚至高于新品。所以,再制造向人们提供了物美价廉的产品,顾客购买再制造产品能够比购买新品减少45%~50%的花销。

办公设备再制造还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瑞典学者wendyKerr于2000年,对澳大利亚施乐复印机再制造的生态效益进行了研究。在复印机的全寿命周期内,再制造能够减少资源的消耗和废物的产生,而开展面向拆卸和再制造设计的产品,可更多地节约原材料。

3.资源循环利用使服务质量达到最优

资源循环利用可以大幅度地降低输入和输出经济系统的物质流,优化物质在经济系统内部的运行(即高使用)。世界第二届零排放大会组织者波利说,人们如今不再期望地球提供更多的资源,而是期望用地球提供的资源生产更多的产品。换句话说,传统线性经济除了资源输入的高开采和污染排放的高输出之外,一个重要的经营理念是一切为了生产和销售新的产品,强调更新换代,从而造成产品使用的短效性(即低使用)。而循环经济的经营理念就是优化物品利用的长期性,而不是最大限度地生产、最大规模地销售以及推销寿命很短的产品。人们可以把中心概念建立在交换价值之上的线性经济叫做生产经济,而把中心概念建立在使用价值之上的循环经济叫做职能(服务)经济。生产者不再是推销产品而是推销服务,使用者无须购买和拥有物品,只需在一个为满足其需求而组织起来的体系中支付服务费用就可以了。因此,大量出现的再制造产品有可能使服务质量达到最优,从而真正实现从工业社会向服务社会的过渡。

随着办公设备(典型的产品就是复印机)在发达地区服务型经营模式的普及,复印机的市场保有量迅速增加,产品的第一次使用寿命大大缩短,大量优质可再生的旧设备有待合理处理和利用,新的特殊资源出现了。作为循环经济典范的施乐复印机公司,多年来一直是世界著名的复印机制造巨头之一。近年来它在美国等地已经很少生产“新的”复印机(当然新设备、新元件仍然需要生产,但只是需要时投入),而是转向重点为已经在服役的复印机提供维护和保养。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他们在维修中用一些新技术的部件来取代一些已经不再使用的部件,然而并不改变机器的其他部分。换言之,在施乐公司,“新复印机”的概念变得模糊了,它让位于一种源自不同部件的组装的运作机制。在这个机制中,每个部件的使用寿命和强度被优化了。

4.我国发展办公设备再制造业的优势

以复印机为代表的办公设备,仅发达国家每年就新增800万台,其中新用户占15%,老用户增加使用占45%,老用户更新淘汰占40%,而市场保有量高达3000万台。保守估计全球复印机更新达320万台/年,这些物美价廉的旧机器完全可以成为再制造产品的丰富资源。旧复印机产品的价值,如同美国的汽车产业一样,同样的产品,在不同的生命周期内,会对不同的消费群体产生有益的作用。由于地区经济的差异,导致客户对产品淘汰周期、技术更新速度、环保标准等要求的认同不一。再加上世界各国环保法案的相继推出,必然要求生产厂商对销售出去的产品负责,复印机的环保处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旧复印机环保处理必将成为一个全新的行业,这些价格低、相对配置高的旧复印机必将流入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

循环再生利用是劳动密集型的高技术难度的产品,全球公认只有在中国制造才最有竞争能力,纷纷向中国转移(美国、日本、韩国及港台地区工厂向中国转移),中国的复印机相关市场随着世界复印机市场脉搏跳动而跳动。2007年,全球卖出264亿美元鼓粉盒组件,其中循环再生利用的耗材占34%,年复合增长率为13%。如果全球2亿个激光鼓粉盒组件、10亿个墨盒有50%在中国循环再生利用,则能形成300亿美元的产值和提供30万个就业机会,并能拉动国内相关零配件产业的发展。

四、推进办公设备再制造业发展的建议

再制造产业符合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发展方向,发展再制造产业有助于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节约型发展道路。推进办公设备再制造产业发展,需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

1.完善再制造法律体系

我国将于2009年1月1日起实行的《循环经济促进法》,提出建立循环型经济社会的根本原则是:“促进物质的循环,以减轻环境负荷,从而谋求实现经济的健全发展,构筑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该法就处理“循环资源”(可处理的废弃物)规定了国家、地方政府、企业和一般国民所应承担的责任:政府负责制定构筑循环型经济社会的基本计划,首先在中央环境委员会颁布的指导原则下,由环境部拟定规划草案,促进建立循环社会基本规划应作为政府制定其他规划的基础;地方政府具体实施限制废弃物排出并对其进行分类、保管、收集、运输、再生及处理等措施;企业负有减少“循环资源”产生并对其进行循环利用和处理的义务,即对产品从生产到最终处理的全过程负责;国民则尽可能延长消费品的使用时间,并对地方政府或企业的回收工作给予配合。

《循环经济促进法》的实施效果,还需要配套的法律法规来保证。《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可以从过去主要促进废物再生利用扩大为通过清洁生产,以促进减废和尽可能对废旧产品和零部件进行再利用;《固体废弃物管理和公共清洁法》促进废弃物减量化和再利用,垃圾产生最小化、垃圾分类及回收等条款;《绿色采购法》规定政府等单位负有优先购入环保型产品的义务,对象包括文具、办公设备等产品,还应促进国家机构和地方当局积极购买对环境友好的再循环产品,包括再生打印纸、节能型复印机等;通过有关法律建立生产者延伸责任制度,促使生产者关注产品淘汰之后的再制造问题,鼓励初始制造使用环境友好型设计、可拆卸设计和可再制造设计,提高产品的模块化和标准化,从产品设计阶段就引入能再制造的理念,充分考虑报废期的资源化问题,减少不可利用的废弃物数量,并增加再制造毛坯,提高回收率和资源化利用率。

2.健全产业政策,加强产业监管

办公设备再制造应该实行特种行业管理,严格执行行业准入管理制度。具体内容包括:企业认证制度、产品和市场监管制度、原材料来源管理制度,以此规范各类经济主体在再制造产业领域的市场行为。

严格控制企业准入。一是实行再制造企业认证制度,资质认定标准由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经认证的企业方可从事废旧办公设备的进口、回收、拆解和再制造业务。二是设定企业生产和产品销售准入条件。由国家认证机构对再制造特殊工艺、特殊技术和特殊设备实行认证制度。由环保总局等部门制定再制造生产过程的环保标准,严防拆解、翻新废旧产品过程中产生新的重金属污染和废水、废液、固体废弃物污染。规范再制造产品销售体系,加强产品跟踪与售后服务。三是制定再制造企业布局规划和区域控制方案。

严格产品监管,实行产品质量认证制度。一是制定再制造产品国家标准。鼓励符合国家认证规定的生产商和再制造商,联合相关行业协会制定相应领域的国家标准,并力争成为世界标准,把握行业发展主动权。按照产品质量法,严把再制造产品质量关。二是实行强制性产品质量认证制度,再制造产品必须获得国家认证认可机构颁发的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CCC证书)才能获准销售。

完善原材料来源监管制度、废旧物资回收体系。一是保证有资质企业的原材料(报废零部件)数量稳定、来源可靠、渠道合法。二是完善有关再制造产品的进口政策,严格废旧产品的进口审批程序,避免国外旧机器、零部件等“洋垃圾”打着再制造的旗号进入国内,扰乱本国市场。三是建立废旧物资回收网络。国家重点扶持建设若干个管理手段先进、符合环保要求和产业化发展方向的废旧物资回收加工处理中心。鼓励大型再制造企业建立大型(跨地区)连锁(零部件)回收网络、租赁服务网络、物流体系及回收加工基地,提高废旧产品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

参考文献:

[1]刘新梅、尚英姿、张云.基于环境保护的再制造行为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8,(04):22~24.

[2]徐滨士、李仁涵、梁秀兵.绿色再制造工程的进展[J].中国表面工程,2001,(02):1~4.

废品回收管理办法篇9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国家关于发展循环经济的各项部署,按照国务院“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的总体要求,以提高回收利用率为核心,以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动力,以节约资源和节能减排为目标,建立废旧商品回收行业标准体系,转变废旧商品回收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促进废旧商品回收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作用,逐步形成政府引导支持、企业投入、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发展机制,实现废旧商品行业与本地经济发展相结合、废旧商品企业与本行业发展相结合、政府行政推动与企业市场运作相结合。

(二)回收利用,节约资源。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使用为核心,坚持多渠道回收与分拣处理相结合,大力提高废旧商品回收率,经过回收加工使废旧商品进入二次流通,逐步提高废旧商品的利用程度。

(三)增设网点,方便群众。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发展与完善并举的原则,建设中加强管理,管理中推进建设。根据人口密度、生活水平、居住环境、交通状况、辐射区域等因素,科学合理设置回收服务网点,丰富、完善相关服务功能,逐步向分类倾倒、回收交易、清洁卫生、美化环境、治安防范多功能方向发展。

(四)突出重点,全面推进。总结推广试点企业、试点城市经验,以集散、交易、储存、加工等环节为重点,坚持全面推进与因地制宜相结合,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废旧商品回收体系建设。

(五)规范管理,守法经营。在统一、完善的回收体系下,加强治安管理,有效防止非法交易、收赃、销赃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保护守法经营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废旧商品交易业良好的治安秩序。

三、工作目标

至2015年,建立起网络完善、技术先进、布局合理、管理规范的以社区回收网络为基础,以集散中心为核心,以加工利用为目的的废旧商品回收体系。具体目标:

(一)废旧商品主要品种回收率达到90%;

(二)城市回收人员纳入规范化管理达到95%;

(三)社区规范化回收站点达到90%;

(四)废旧商品进入集散市场进行交易和集中处理达到90%。

四、重点任务

(一)抓好商品回收。努力提高废金属、废纸、废塑料、报废汽车及旧机电设备、废轮胎、废弃电子产品、废玻璃、废铅酸电池、废弃节能灯、废旧手机等主要废旧商品的回收率。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引导回收企业运用连锁经营的方式,建设统一规划、统一标识、统一着装、统一价格、统一衡器、统一车辆、统一管理、经营规范的社区回收站(点),在社区每2000户修建一个废旧商品回收站(点),在医院、学校、大型企事业单位附近,根据实际需要,统筹规划,设置回收站点。积极探索乡镇废旧商品回收途径,实施垃圾分类回收,探索建立居民废旧商品分类收集制度。加强报废汽车拆解回收管理,提高回收拆解水平。

(二)提高分拣水平。加快废旧商品分拣处理企业技术升级改造,鼓励企业采用现代化分拣分选设备,实现精细化分拣处理,提升废旧商品分拣能力。至2015年,市建设5—8个、市建设4—6个、其他中心城市建设1—2个在设备、设施方面符合环保及消防要求的专业化分拣加工中心,促进产需有效衔接,推进废旧商品回收加工一体化发展。

(三)完善集散市场。推广亿北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市金属回收有限责任公司市场建设的经验,至2015年,在全省建设一批废旧商品集散市场。各市(州)要依据当地废旧商品资源量合理确定市场数量,各县(市)至少建设1个市场。市场应由商品交易区、分拣加工区、仓储配送区、商品展示区、配套服务区和培训中心构成,市场规划、设计及建设要符合环保、城建和消防安全等标准,具备完善的集散、交易、储存、信息、初加工等功能。

(四)继续试点工作。“十二五”期间,商务部将继续开展废旧商品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我省要继续完善市、市两个部级试点城市建设项目,至2013年,完成白山市部级试点城市项目建设工作,至2015年,争取其他中心城市均建成布局合理、运作规范的以回收站点为基础,以分拣加工集聚区为核心,以管理信息平台为支撑,以加工利用为目的的城市废旧商品回收体系。择机开展县(市)废旧商品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工作。

(五)培育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骨干企业在废旧商品回收体系建设中的带动作用和辐射效应,推进龙头企业按市场规则收编、整合个体经营户,规范回收网络,提升行业集中度。支持省再生资源集团公司、亿北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市再生资源有限责任公司、市金属回收有限责任公司、延边天新再生利用有限公司、松原万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公司、辽源全鑫物资回收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采取联合、重组、兼并等方式做大做强。至2015年,培育形成一批规模大、效益好、标准体系完善、示范效应明显、技术装备先进的大型企业。鼓励外资参与废旧商品回收体系建设。

(六)强化环境保护。认真贯彻落实相关的环保法规、标准和商务部、财政部《关于加快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的通知,强化废旧商品回收、集散、加工各环节的污染防治工作。回收站(点)要实行全封闭经营,并做到日收日清,收废不见废;网络运输车必须使用全封闭专用车辆;集散市场建设要符合环保部门的要求及生产技术标准的认定,储存、利用、处理的废旧商品属于危险废物的,应取得相关资质;分拣加工区在设计、装修方面必须符合环保及消防要求,具备相应的拆解处理设备及配套的污染防治设施,不同品种再生资源分拣、拆解处理作业区应保持10米以上距离,防止废物溢散、粉尘逸散、恶臭扩散、场地污染,避免造成环境二次污染。环保部门对废旧商品回收利用企业污染防治进行监督管理,按照国家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实行污染者依法负责的原则,废旧商品回收利用企业对其产生的固体废物依法承担污染防治责任。

(七)开展人员培训。要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工作和培训制度建设,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培训。针对不同层次人员有针对性地开展回收政策、法规、技术标准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服务意识和业务水平,逐步建立持证上岗制度。各相关协会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组织会员企业进行系统性培训,做好从业人员资格认定和相关标准宣传贯彻工作。

(八)加强行业监管。深入贯彻落实《再生资源管理办法》,加强对回收企业站点、集散市场、分拣中心、生产加工等市场秩序和经营行为的监督管理,营造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建立良好的废旧商品回收秩序。严格执行《商务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备案说明的通知》,至2015年,备案率要达到90%以上。强化对收购站点的治安管理,严厉查处收购国家禁止收购的物品、收赃、销赃和利用废旧商品制假、造假以及非法进口废物等违法犯罪行为。鼓励具备拆解、加工资质的企业进口再利用价值高、替代性强、污染少,可直接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

五、保障措施

(一)增强构建废旧商品回收体系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快构建废旧商品回收体系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省政府建立由省商务厅牵头,有关部门参加的废旧商品回收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指导废旧商品回收体系建设工作,加快废旧商品回收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各市(州)、县(市、区)政府要切实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根据本地资源环境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废旧商品回收利用工作的目标、任务、重点和措施,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做到政策到位、措施到位、领导到位,从政策、体制、法规等方面为推进废旧商品回收体系建设提供支持和保障。

(二)营造推进废旧商品回收体系建设工作的良好氛围。废旧商品回收体系建设工作涉及多个行业、众多企业和千家万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要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在全社会广泛进行废旧商品回收利用重大意义的宣传教育,积极倡导环保、健康、循环利用的生产生活方式,在全社会推动形成加强环境保护、注重资源回收的良好氛围,树立起全民收旧利废和节约环保意识。

废品回收管理办法篇10

1.内控制度问题:没有明确、完整的管理办法,或虽有相关制度,但没有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及时更新完善,范围或管理流程不能适应企业实际管理需求。

2.废旧物资日常业务管理问题(1)实物管理不完善。实物保管、处置、记录等没有实行职责分离,不能互相牵制。(2)账单数据管理不完善。没有建立相应的废旧物资台账或者台账记录较为笼统,账单数据的保管和销毁没有明确相关程序,单据领用不按流水号顺序,复核审批流于形式。

3.计量和计价问题:计量存在随意性,计量单位不采用通用的计量标准,大型或批量废旧物资变卖没有进行市场询价,处置不公开透明。

4.财务核算问题:处置收入款项不能及时进财务账,资金管理存在潜在风险;有些变现收入没有归集到财务部门统一核算和账务处理,演变为企业或部门的“小金库”。

二、废旧物资管理办法

应建立和健全废旧物资管理的内部控制,使废旧物资产生部门、鉴定部门、审批部门、收集部门、财务部门等各司其职,管理流程明晰,方能使废旧物资管理有序。

1.应明确纳入废旧物资管理的范围,管理对象明确,才能对症下药。

2.管理原则与权限:所有废旧物资均由归口部门统一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擅自处理。例如:(1)仓库负责所有废旧物资的入库、计量、保管、出库工作,分别设置有关岗位。(2)价格委员会负责日常生产形成的一般性废旧物资如煤渣、废包材等和原值在限额以上报废固定资产收购商的招标、定价。(3)生产管理部门负责生产中可回收废旧包装材料的识别、鉴定;同时,协同工程部负责生产技改中报废机器设备的识别、鉴定工作。(4)信息技术部门负责报废信息设备的识别、鉴定工作。(5)工程部负责基建项目中废旧建材的识别、鉴定工作。(6)办公室负责废旧办公家具的识别、鉴定工作。(7)财务部协助仓库进行废旧物资处置计价的现实务iXl地场复核,负责变卖收入款项的及时收取,会计部负责入账工作。(8)门卫保安部门负责对所有废旧物资出厂进行检查。(9)审计部负责废旧物资管理和核算的监督检查及接受举报投诉。

3.废旧物资的收集管理。(1)废旧物资形成时,部门或车间应及时通知识别鉴定部门及仓库,仓库安排人员上门收集;收集报废设备、办公家具等废旧物资时,移交部门填写废旧物资交接单,识别鉴定部门、仓库复核后在交接单上签字确认,三方各执一份。(2)生产过程中废旧物资的临时性收集由各车间自行负责,仓库每天派员到各车间指定的废品临时存放区域收集,属于有毒性的回收物应在收集时与车间办好交接手续。(3)车间设备维修更换的设备配件、阀门、电机等,机修车间加工零配件而剩余的金属边角料,经工程部确认报废的,集中至指定地点,由仓库统一收集。大型或成套机器设备拆除形成的废旧物资,对照设备组成清单或固定资产台账,设备使用部门、工程部、会计部、仓库到现场办理实物移交手续,并在交接单中注明拆除情况。(4)基建工程中形成的废旧设施、拆除材料、边角料,经工程部确认报废的,集中至指定地点,由仓库统一收集。(5)信息设备、机器设备、电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经信息技术部、工程部、门卫保安部等归口管理部门确认报废的,由其交至仓库,办理废旧物资交接单。(6)各车间、部门不使用的办公家具,经办公室确认报废的,由原使用部门交至仓库,办理废旧物资交接单。废纸箱、旧报纸等,由办公室协调管理并通知仓库收集。(7)信息设备、机器设备中可回收使用的部件,分别由信息技术部、工程部负责收集。

4.废旧物资库存管理的内容:(1)仓库收集的废旧物资,信息技术部、工程部收集的可回收使用部件,应指定专人保管、有序分类存放。(2)仓库对于报废的固定资产建立收、发、存台账,其他废旧物资出售时建立销售台账。信息技术部、工程部对保管的废旧物资,办理出入库手续,建立收发存台账。

5.废旧物资的处置管理,包括:(1)对生产、研发、办公过程中产生的,依据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或保密管理等要求,需要特别处理的废旧物资,按照相关管理规定进行销毁等处置。(2)价格委员会负责日常生产形成的一般性废旧物资如煤渣、废包材等和原值在限额以上报废固定资产收购商的招标、定价,并于每年末根据市场行情变动对一般性废旧物资的价格进行评议和调整;对基建工程等形成的大批量废旧物资的变卖,由仓库、工程部、财务部等相关人员联合定价,审计部参与监督。(3)由仓库发出处置通知至相关协助部门,出售的废旧物资均应按实计量过秤,采用通用的计量单位,按流水序号开具废旧物资处置单,记录出售物品的名称、规格、数量、售价、金额等;财务部人员现场复核数量之后签字确认。(4)财务部出纳根据废旧物资处置单收款并开具收据。(5)仓库对废旧物资处置单和财务收据复核一致后,办理出库手续,登记台账。(6)运出公司大门的废旧物资,门卫、保安部对仓库开具的出门证和实物查验无误后方可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