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管理和运作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41:45

信息化管理和运作篇1

关键字:交通运输;管理;信息技术;应用

近些年,不断发展进步的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使得我国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在各个领域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广泛,其中包括交通运输管理。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实现看交通运输的信息化发展,进一步提高了我国交通运输管理水平。然而我国交通运输管理在应用信息技术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笔者在参阅大量参考文献的基础上尝试就这些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理论参考。

1交通运输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交通运输管理工作涉及内容众多,因而我们在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需针对不同环节实施有效的管理。

1.1信息技术在车辆调度中的应用

车辆调度在交通运输管理工作中十分重要,且在实际展开中具有一定难度。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交通运输工具的数量也在逐步增加中,这使得车辆调度工作更加困难。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为车辆调度管理的信息传递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以往交通运输之间的通讯仅能提供听觉信息的语音传输,现今已可提供视觉信息的信息传输,这为统计和分析交通运输的车辆信息及不同交通运输部分之间车辆调度信息的传递提供了便利。

1.2信息技术在交通事故处理中的应用

迅速发展的交通运输事业以及急遽增加的交通运输工具数量使得目前我国交通拥堵状况较为严重,一旦某一时间段在一条道路中行驶的交通运输车辆过多或交通信号灯发生故障,交通运输事故发生几率将大大增加,信息技术在交通事故处理管理中的应用可有效维持交通运输秩序。借助信息技术,我们可模拟交通事故的发生情况,同时还可结合在事故现场所勘查到的资料对交通事故进行科学合理地处理。

2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管理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管理中的应用有利于我国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的实现,有利于交通运输管理水平的提高。然而,我国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在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2.1信息技术考核制度不完善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交通运输管理工作中可为交通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及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实现提供充分的依据。然而,现阶段不少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的领导及管理人员并没有增强对信息化的认识,也没有在系统内部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信息化考核机制,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并不佳。笔者了解到,本市一些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已经实现了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但并没有将对信息技术的应用纳入考核体系之中,这直接导致各岗位工作人员尤其是管理人员对信息技术应用的不重视,信息技术并没有充分发挥自身作用,交通运输管理工作较为混乱,管理水平较低。

2.2信息系统整体规划不足

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科学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之中,在此背景下,人们对交通运输管理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信息化技术在交通运输管理中的应用可促进交通运输管理水平的提高,推动交通运输管理的信息化发展。但是目前不少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并未投入充足的物力、人力、财力在信息技术应用环节,现在所使用的信息设备也较为落后,有些甚至已超出使用年限或老化。在基层工作中,由于网络接入量较差,信息设备的故障维护条件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交通运输信息化管理水平难以提高。

3解决交通运输管理中信息技术应用存在问题的有效措施

在分析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管理中的具体应用范围及目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我们应积极探寻解决问题的对策,加快推动我国交通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3.1增强对信息化应用的认识

加大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管理中的应用力度、建立健全信息考核制度有利于交通运输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有利于实现现代人们对交通运输管理的要求。对此,交通运输管理人员需增强自身对信息技术应用、实现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并通过积极有效的措施对信息技术加以有效应用。本市某交通运输管理部门针对信息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建立了相关的信息技术应用管理机构和实施机构,确保信息技术在交通管理中的顺利应用,进而正确发挥了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交通运输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与信息化发展得以实现。

3.2实现多元化发展

推动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发展,首先需充分发挥并提高交通行业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性,相关部门还需尽快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法规,以为交通运输管理工作提供法律保障,推动其形成多元化和多层次的发展模式。近些年,我国交通运输管理压力日益增加,对此,交通运输管理部门需结合不同方面的交通运输管理内容和要求,为信息技术的应用提供良好的条件。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促使其在很多领域中的应用都实现了智能化发展,如可实现对交通智能管理的RFiD技术以及可实现对运输智能管理的itS技术。

3.3加强交通运输管理的基础工作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交通运输管理工作中无疑为推动我国交通运输管理系统智能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是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的技术革新以及内部管理机制的创新。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实现不仅要求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交通运输管理活动中,还要求交通运输管理人员及时转变管理思想和理念,从基础工作中实现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交通运输管理水平。

4结束语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管理中的有效应用可大大避免以往人工管理所造成的局限性,其在车辆调度、交通事故处理等方面均可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发展不仅可改善交通状况,降低交通事故发生概率,同时还可实现各项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交通运输管理成本。由于我国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仍存在较多问题,因而我们仍需加强对信息技术的研究与认识,将更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于交通运输管理中,同时还需建立完善的信息考核制度,为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林,刘威.信息化建设发展历程中交通运输管理创新[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7):300

[2]丁月芬.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J].中国科技信息,2014,(12):211-212

信息化管理和运作篇2

[关键词]公路运输经济;信息化管理;体系构建

[Doi]1013939/jcnkizgsc201619140

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内容复杂多样,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管理难度较大。信息化管理体系能够借助信息技术对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内容进行分析,通过智能化装置和设备实现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的改革,已经成为新时期公路运输体系构建的关键。但当前我国并未对基于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进行重视,结合该内容形成相应的管理结构,在今后工作中需要结合上述状况进行调整和改善,从而达到管理效益的全面提升。

1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的作用

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公路运输资源配置效益,降低公路运输经济风险,对我国公路运输行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除此之外,该管理体系还能够借助智能化装置提升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服务效益,借助互联网实现实时交互,已经成为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

(1)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能够借助信息技术,通过互联网实施把握公路运输企业的经济运营状况,对企业运输效益进行评估。这种基于信息数据的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不仅能够对公路运输行业发展状况进行全面把握,还能够及时发现企业工作过程中的具体问题,结合数据反映企业发展是否规范、环保、高效,在当前公路运输企业工作中不刻不容缓。与此同时,上述数据还能够为公路运输企业提供良好的参考信息,尤其是在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可以结合上述大数据形成科学的战略规划,对企业战略发展内容进行完善,从而保证公路运输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企业今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基于数据信息的公路运输管理经济体系不仅能够确保企业准确地对自身现状进行总结,把握发展中的各项问题,还能够为企业战略提供一定的参考,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公路运输经济管理过程中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能够消除公路运输经济管理过程中的运营风险,保证公路运输经济效益。常规公路运输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导致运输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严重时甚至造成运输事故,对运输企业人员安全及货物安全具有非常严重的威胁。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能够借助信息技术获取实时数据,如天气数据、道路数据、行车数据等,最大限度降低由天气、道路、行车等对公路运输的影响,从而保证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效益。与此同时,基于信息化的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还能够借助上述数据形成相应的风险规避措施,对公路运输过程中的各项注意事项进行细化,防患于未然,最大限度降低上述因素可能造成的公路运输事故,保证了公路运输企业的安全、高效运营。

(3)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能够全面提升公路运输企业服务效益,通过信息数据完善各项服务内容,形成针对化服务体系,真正达到了服务至上、服务至优的要求。传统公路运输过程中,公路运输企业之间的运输服务内容竞争非常激烈,但由于形成面向客户的实时服务体系,很容易出现服务与客户的“断层”,造成服务效益受到严重影响,在服务竞争过程中处于劣势。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能够借助信息技术及时了解客户的各项需求,在上述数据基础上提供与客户服务相协调的服务内容,从而获取客户的信任,使自身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此外,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还能够在客户出现紧急安全问题后及时提供帮助,最短时间内找出导致该问题的诱因并进行相应处理,大大提升了客户对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工作的满意度,为我国公路运输经济工作的智能化及信息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

2基于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的构建

基于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构建的过程中人员要结合公路运输经济管理需求对其进行合理设置,依照系统性、经济性和环保性原则严格控制该体系的各个环节,不断完善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各个内容,从而高质量、高效益地完成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任务。

1构建原则

(1)系统性原则。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要求把握好系统性内容,做好整体设计,严格依照各项工作内容进行排序和整理,从而形成完善的系统。常规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要做好客户需求分析、基本信息管理、客户订单信息、客户服务信息等设置,在明确了上述信息且确定交易无误后方可开始运输货物过程中的各项操作,依照运输货物要求对货物进行信息分析、路线选择、装车运输等,从而形成系统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与此同时,上述运输的过程中还要把握好实时信息化跟踪,将货物状况及时报告给客户,从而为客户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提升客户的满意度。

(2)经济性原则。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是需要将经济性原则作为各项工作开展的前提,在上述基础上形成相应的经济性管理体系,对各项工作进行完善,这样才能够保证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效益。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能够通过信息技术分析各项管理内容,利用信息数据完善各项运输经济管理内容,做好资源的配置,达到了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与此同时,上述原则还要求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管理过程中同行业其他企业的管理工作,借助其先进经验对自身内容进行完善,紧跟时代步伐,从而实现管理体系的全面完善,保证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工作质量。

(3)可持续发展原则。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过程中要求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基础,围绕绿色环保原则合理开展各项社会工作内容。为了与国家发展相协调,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要严格把握可持续发展原则,对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细节进行全面把握,在可持续发展原则基础上合理调配各项资源,做好运输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循环利用。要尽量选取绿色环保型技术对管理环节进行优化,如选取太阳能智能化监督装置完成车辆的实时监控,借助生态环保型汽车进行货物运输等。

2构建措施

21构建信息化管理网络

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构建的过程中首先要把握好信息化管理网络,将各项管理环节纳入到管理网络中,形成较为全面的管理结构,这样才能够保证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工作顺利完成,其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

第一,运用大数据平台做好战略设计,通过大数据内容对公路运输企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确定企业运输状况,对其进行针对性调整。与此同时,通过互联网借鉴其他企业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经营状况对上述内容进行调整和融入,从而形成合理的公路运输经济管理规划。

第二,通过信息技术落实公路运输经济管理过程中的各项管理内容,形成扁平化管理机制,对各环节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做好信息交互,从而保证各机构能够高质量、高效益地完成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任务,全面提升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效益。此外,还要通过信息技术对各项资源进行调配,做好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的智能化调整,如借助自动化报警调整装置、物联网智能调整设备等对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紧急事故进行处理,最大限度降低公路运输经济管理风险。

第三,运用物联网技术对公路运输经济管理过程中的追踪环节、控制环节进行把握,通过物联网实时把握运输环节中车辆状况、货物状况等。与此同时,运输追踪的过程中还要做好信息交流,通过互联网、智能交流平台等对运输过程中的各个信息及时反馈和交流,从而保证公路运输企业能够全面把握运输状况,掌握运输过程中的各项信息,依照上述内容及时调整,从而保证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经济性。

22形成信息化服务平台

信息化服务平台构建的过程中要先把握好信息化服务内容,如客户需求信息采集、客户信息记录、客户信息分析、客户信息反馈、客户问题服务等,在该基础上运用信息技术完善服务体系,达到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要在服务平台上建立上述服务板块,通过专业服务人员与客户沟通,为客户提供相应的服务,从而满足客户需求。除此之外,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还要构建相应的评价板块,由客户提出对企业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借助反馈数据不断完善自身工作。

3完善信息化评估机制

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要对信息化管理评估机制进行完善,依照市场需求及可持续发展战略形成相应的信息化评估体系,对信息化管理环节、管理效益等进行针对性分析,不断调整和优化,从而保证信息化管理的经济性、可靠性和有效性。该过程中企业可以建立人员评价体系和效益评价体系,通过人员评价和实际管理效果来分析实际公路运输经济指标,在该基础上对其进行完善,全面提升公路运输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还要做好人员技能的提升,依照我国最新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内容对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素质培训,确保人员能够高质量完成各项信息化管理任务,这样才能够保证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工作顺利落实。

3结论

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构建的过程中人员要把握好各项构建原则,在该基础上形成相应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对信息化管理网络进行完善,细化各项管理内容。要在上述基础上形成相应的服务管理体系,面向客户需求提供相应的信息化服务,从而提升客户的满意度,保证公路运输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参考文献:

[1]丁桂花浅议公路运输经济中信息化管理的若干问题[J].科技经济市场,2015(7):159-160

[2]张玉红信息化管理对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作用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0(21):301

信息化管理和运作篇3

上世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信息技术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改变,推动着社会经济与科技进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敦促着道路运输行业加快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做好交通运输事业,提升道路运输行业服务水平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对道路运输行业的信息化发展进程以及制约信息化发展的一些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做好道路运输行业信息化管理与建设。

【关键词】道路运输信息化发展研究

道路运输信息包含道路旅客信息、道路货物信息,还有一些与道路运输相关的行业等信息。道路运输信息化是把与道路运输相关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对这些信息做出处理的过程,从而实现对道路运输企业提供服务的全程进行优化和控制,使道路运输行业利益最大化,推动国内道路运输行业发展。因此,建立起一个高效的、智能化的自动实现管理的道路运输信息化体系非常重要。道路运输的信息化建设是推动道路运输行业更好更快发展的必然趋势。

1我国道路运输信息化发展进程

道路运输服务作为一种基础性的国民经济体,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道路运输服务实现信息化管理是道路运输事业发展的关键举措。我国的道路运输行业信息化建设从上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经历了起步阶段、探索发展阶段、综合发展阶段、全面发展阶段几个历程。

1.1起步阶段

我国的最早的计算机源于科学计算、工程设计与自动化控制的相关设备。信息技术是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开始引进的,经过逐渐普及,信息化建设发展至道路运输行业。上世纪80年代,交通运输部加强道路运输行业的管理规划和信息化建设,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与发展规划方案,成为我国道路运输行业走向信息化运营的重要标志。

1.2探索发展阶段

我国道路交通信息化发展的高潮阶段是在上世纪90年代,交通运输部进行信息系统工程研究并取得了一批成果,信息化建设使道路运输服务行业迅速发展壮大,道路运输行业逐渐步入智能化控制管理的阶段,为交通运输事业优化管理方式起到巨大地促进作用。

1.3综合发展阶段

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道路交通运输行业进入综合发展阶段。在这个时期内国家实行“十五”、“十一五”计划,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为我国道路运输业大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契机,这个时期内,国内多个省市的道路运输行业加快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技术把服务流程、管理流程优化整合,实现信息共享、网上办公、电子档案存储等功能,提升了办事效率和质量,加快了对道路运输信息综合开发利用。

1.4全面发展阶段

在“十一五”计划实施期间,道路运输行业实行信息化办公取得了有效发展,进入“十二五”计划实施后,进一步的提升了道路运输行业信息化建设,进入信息智能化、现代化发展阶段。信息技术使道路运输管理能够更好地对道路运输资源进行利用,有效提升了信息资源的共享,充分发挥出了信息化建设的综合效益。

2制约道路运输管理信息化更好发展的情况

近几十年我国的道路运输行业信息化建设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其中仍然存在一些制约道路运输管理信息化更好发展的情况:

一是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缺乏,工作人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低。由于一些单位没有精力和人力对信息技术知识开展系统化地培训,或虽然有短期的培训,但是无法达到广泛了解的程度,工作人员的信息技术知识达不到充分了解、专业化的水平。工作人员无法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就无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二是信息技术使用率较低。道路运输管理信息技术是一种实用性的技能,但是工作人员并没有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化的优势,部分工作还停留在传统的纸质媒介上面,办一件工作需要在好几个部门间奔波,影响工作效率,造成资源浪费。是计算机信息技术利用率不高的体现。

三是信息化设施投入有待提高。虽然现今已经实现了信息化的大发展,但是有些部门的设施和设备更新,跟不上工作需要的速度,导致一些信息化管理标准与规范无法实施,无法有效整合利用信息资源,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进一步做好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的设想

3.1希望提高道路运输信息建设组织保障能力

希望主管部门主动负责,依据科学管理体系,对庞大又复杂的信息资源加强管理维护,明确对信息化的管理要求。加强人才管理,使具备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人才能够全力以赴,发挥专业人才作用,引领信息化建设。

3.2希望发展示范、试点工程

在近几年信息化全面发展的社会上,一些信息化示范工程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有效促进了道路运输行业信息化建设。因此,继续建设一批示范性项目和综合性的信息平台等试点工程,对促进道路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会有典型示范功能。

3.3希望各部门加强对道路运输管理信息化设备的投入

在道路运输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建设中,设备落后也是制约信息化发展建设的因素,希望主管部门可以加强对信息化设备的投入、建设与管理。

3.4希望制定道路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发展机制

希望管理部门对道路运输的信息化建设发展制定发展计划,明确发展方向,建立进一步做好信息化建设规划和项目的政策,以及相关机制,提升道路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软性保障。

4结束语

做好道路运输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使其发挥应有作用,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举措。信息化管理方式相比传统管理方式,可以更加公平公正地调整道路运输行业,利用信息化管理方式,能弥补传统管理方式的缺点,更进一步地加强道路运输行业管理,使行业和谐稳定运营,为构建高效高质、现代化、面向未来的道路运输行业奠定坚实的基础,构建优质的运输系统与交通体系。

参考文献

[1]姚峰,王志喜.浅谈我国道路运输信息化管理的现状[J].中国科技博览,2010(13).

[2]浙江省交通运输厅,江苏省交通运输厅,甘肃省交通运输厅,自治区交通厅.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Z].北京: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2009.

[3]刘敬青.我国交通运输信息化30年发展回顾[J].中国交通信息产业,2009.

信息化管理和运作篇4

[关键词]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U4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7-0361-01

交通运输管理建设信息化,是交通运输高速发展的重要保证,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是加强我国交通运输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载体,它既是信息化条件下做好交通运输管理工作的重要途径,也是区别传统管理工作的一道分水岭。在当今计算机网络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下,如何结合我国的交通运输管理现状,加强新技术的运用,开创交通运输信息化管理的创新,提高有效管理,减少重复管理,探索一条具有我国特色的交通运输信息化管理的道路,是摆在交通运输相关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

1我国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制约因素

计算机网络信息化技术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已经进入到我国的铁路和民航运输系统中,而在公路交通系统中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则始于九十年代末期。当时,在交通部的主导下,我国公路在“九五”期间基本形成了交通运输信息化的管理雏形。历经十余年的高速发展,初步形成了以高速公路收费、监控管理和GiS、GpS为主导的网络化信息系统,为今后信息化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随着科技和经济水平的发展,原有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当前快速发展的需要,并且出现了诸多的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发展,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化建设主动性意识不够强。从本世纪开始到现在,无论公路还是铁路,无论道路建设还是运输工具,在全国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仅近几年就是成倍增长,但是某些单位和个人还存在着不同程度地固守传统的管理方式,停留在手写脑记的管理阶段,认为路多了,车多了就应该采用增加人手的方式来解决,而不是从科学地发展角度出发,他们不愿意更新思路,寻找更前沿的突破口。机构人员的臃肿不但不能解决交通运输管理的难题,反而加重了人力资源管理的负担。相关部门领导对信息化建设的认同度不够,交通运输信息化管理前期投资大――硬件软件的巨额投入、人员培训等等,涉及范围广――多部门广区域合作,回馈慢――需要一定的时间去实践、磨合,这种只顾眼前利益不考虑长远发展的短视做法的普遍存在也影响了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

(2)管理机制适应缓慢。交通运输部门各级管理机构各自为阵,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系统种类繁多,信息沟通不流畅,相互之间资源难以共享,重复性建设现象普遍。某些看起来很庞大的信息库,实际上就是将原来的纸质文档变成了电子文档,但收录的信息却不完善、不统一,不规范,质量低,误差大。其次,大多机构将信息化工作交予办公室人员兼职处理,但由于没有严格地部署信息化制度,导致信息采集无专人,审核无专人,录入无专人的“三无”情况出现。这样,表面看上去似乎在搞信息化建设,实际上拖了信息化建设的后腿,属于典型的“推着汽车赶路”。

(3)先进硬件严重匮乏。据调查了解,许多单位和部门的信息设备专业性不足。投入了经费买回的硬件不能完全对口,非专业性质硬件有过剩现象,甚至有些部门的信息设备不能满足正常工作需要。有些部门甚至多人共用一台电脑,电脑配置过低、老旧,异常故障频繁发生,严重影响工作效率,例如,在基层工作人员进行信息输入的时候,频繁发生死机重启现象,使得工作进程十分缓慢,甚至无法操作,在某些紧急情况下,工作人员摒弃电脑不用,又回到纸笔操作上。设施设备配套不全,数字证书不普及。部分单位虽然每一个工作人员都配有电脑,但是相关打印机、扫描等输入输出设备不完善,阻碍了工作的开展。

2信息化建设的思考和应用途径选择

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要抓住当前交通工程建设的有利时机,大力加强信息化的有效建设,以点带面,改革相关机制,努力推动基础工作,为交通运输管理提供强大的信息支持,实现交通运输信息化管理。

(1)确立发展目标,强化政府主导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作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一项伟大工程,从设计构想开始就要具有建设的前瞻性,既要考虑未来的发展,又要照顾当前的形势,所以,首先当对信息化建设有一个充分的战略定位。针对我国目前的状况,我国的信息化建设需要多部门合作,多技术统筹运用,分层建立满通运输管理部门、运输行业、人民群众的网络平台。在打造交通运输信息化平台中,可以依法加入政府主导的行政功能,做好组织引导工作,联合多个部门,共同参与完成信息化的建设。

(2)符合实际,创新机制。机制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关系到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的有效程度,是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的有利保障。相关部门在信息化建设中应率先完成机制改革创新,以适应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新姿态来配合组建。政府应在主导地位上制定统一方针政策、发展规划和技术标准,引导各级本门的机构改革,以避免部门各自为阵的现象出现。建立健全规章管理制度,加快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制定和编制的管理条例、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电子政务建设实施方案,逐步形成一套系统的、科学的、有可行性的交通运输信息化制度体系。

(3)实施人才战略,强化业务能力。任何先进技术的产生和运用,离不开专业人才的参与与贡献。在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中也是如此,引进和使用高素质,高业务能力的信息技术人才,特别是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对建设的实施有巨大的推进效果。实施人才战略则需要相关部门创造有利于吸引人才的良好环境。其次,光靠引进还不够,还要在内部培养和树立一批先进人员,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全面调动每一个同志对新技术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带动整个基层队伍信息化的能力提升。

3结语

结合当前的高新信息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来装备交通运输的基础建设,实现高速、有效、科学、完善的新型交通运输发展,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但是,由于我们国家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贫富悬殊,交通和经济的发展也都极为不平衡,又因为交通运输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持久的系统工程,所以,在实施交通运输信息化地过程中,难免会遭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各级部门坚持深入信息化改革的决心,统筹规划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信息化改革,加快交通运输基础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化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才能逐步实现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

参考文献

[1]黄婷,陈福集.浅谈交通场站的信息化建设[J].信息化博览,2010,(3).

信息化管理和运作篇5

“三集五大”作为国家电网公司的重点项目,要提前展开工作,就要以信息化技术作为支撑平台,以做到超前谋划。电网公司为此而开展了运行系统的调研工作并进行了梳理,以使“三集五大”管理体系的建立符合电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并确保责任落实到位。对于信息化平台的建立,电网公司在设计方案以及梳理流程时,围绕着“一强三优”战略目标展开,将电网公司传统的纵向管理转为集约化的扁平化管理。在管理模式上,更为强调专业技术化、管理模式创新化,在变革组织架构、优化业务流程的基础上,实现了人、财、物的集约化管理,对于促进电网公司的管理服务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三集五大”体系的内涵

信息化技术支撑下,国家对于电网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作为目前电网公司的管理标准,主要是对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以及物资销售管理进行集约整合。为了提高电网公司的运行能力,还要实施“五大”管理,即大运行、大检修、大营销、大建设、大规划,使供电公司在安全可靠运行的情况下,使得资源的可利用率有所提高,从而促进了电力企业的科学化管理,推进电力企业持续而稳定地发展。“三集五大”体系建设,集约了人、财、物核心管理资源,还将电网公司的管理层级和业务链条压缩,使不同部门之间相互协同、高效运作。

2“三集五大”体系结构分析

2.1大运行体系

大运行体系是将电网公司的各项业务统一调度、一体化运作,其中的内容包括公司调度与设备运行的整合、调度体系功能结构的调整、组织架构的变革、业务流程优化以及管理创新等,将输电设备运行的监督管理控制融合于其中,形成一体化调度控制,并实施国调、分调相结合,确保电网运行顺畅。

2.2大检修体系

大检修体系实现了检修与运维一体化,其中的内容包括人力、物资、设备、技术等,同时还要对社会资源以有效利用,使得电力运维的检修工作不断深化。要实现大检修体系的全面推进,要对于有关管理制度全面梳理,并逐步完善,同时还要实施必要的培训考核制度,以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使得业务平稳过渡。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出发,要充分地利用激励机制,强化过程管理,并建立监督机制,以为新的体系运行创造条件。对于工作人员的作业装备以及检测仪器,要注重科技含量,确保设备高效而适用。

2.3大营销体系

大营销体系是对于组织机构强化指挥协调能力,使各项方案不断细化,并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提高管理体系的协调有序性。营销的效果在于是否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客户需要,因此,建立跨专业服务,提供良好的技术保障,不仅可以实施标准化设计,使营销业务系统更为完善,而且还使配电、调度系统集成化管理,促使服务支撑能力有所提高。相应地,人力资源、资金运作以及各项培训工作都会有序展开,提高了业务管理效率。

2.4大建设体系

大建设体系就是要对电网公司的建设实施专业化管理,其中所涵盖的内容包括建设标准、技术规范以及管理流程,同时还要对各项建设职能、工程项目以及工艺水平实施管理。此外,还要结合工作实际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以对于工程建设中的关键节点以有效控制。

2.5大规划体系

大规划体系,就是要强化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注重人才素质培养、业务水平提高、建立合理的结构都是规划设计的关键。这其中,提升规划设计理念是重点,在此基础上制定工作标准和设计技术标准,建立闭环管理控制机制。此外,还要对考核评价机制不断地完善,提高规划计划的科学性,以通过一体化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各级规划的有效衔接。

3支撑“三集五大”体系的信息化平台建设

将“三集五大”体系引入到电网公司的运营管理中,堪称是一次管理变革。要确保“三集五大”体系有效运行,就要运用信息技术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以提高电网安全性和稳定性,强化风险防控效力,确保企业在和谐的环境中稳步前行。信息化管理平台并不是简单的机构合并,而是采用了科学的管理方式和技术手段提升管理水平,不仅促进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而且还提高了运维水平。

3.1信息化管理平台的主要内容

信息化管理平台工作内容主要划分为三个方面,即信息管理体系研究、应用技术以及信息管理平台的构建。目前的国家电网公司实施智能化管理,通过建立空间信息平台,对于有关设备的三维模型进行研究,在人机交互环境中,信息管理平台的全景模拟。为了实现一体化运维管理,在信息共享平台上接入监控设备和预警设备,形成一体化运维综合监管系统。各种设备职能的整合,有效地消除了信息与设备资源管理之间的壁垒,实现运维各个环节包括制定运维计划、运维工作安排以及全过程管理控制、运维结果的验收的统一管理。

3.2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目标

信息化管理平台是基于各项资源全面整合而建立起来的,与传统的电网运营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所不同。传统的电网运营中,也实施了信息化管理,但是作为独立的管理模式存在的,其中的信息资源没有与设备以及各项资源构成统一的管理体系,更不会形成一体化的人员培养机制。建立信息化平台,可以是“三集五大”体系建立在各项资源融合共生的基础上,推进电网公司快速发展。在具体实施中,所建立的信息化平台实现了标准化信息管理流程,信息技术资源、标准化信息管理流程、物联网的技术维护等在信息平台上集成,同时还可以将平板电脑利用起来,以实时上网巡查机房设备、设备运行状态,实现设备标准化作业,精益化运维、业务处理整合优化。此外,还可以建立信息资源库,对于日常工作中的设备故障处理以及标准化检修等工作内容记录下来,储存在信息资源库中以备参考之用。

3.3建立信息化平台的规范体系

电网公司要正常运行,就要在建立信息化平台的同时,将有关规范体系建立起来。对于信息化电网建设而言,建立一套完整的规范体系是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国家电网公司要对于整个智能电网系统以规划部署,与各个科研机构进行研究、商讨,并制定出统一的规范、标准的信息体系以及通信标准,从而促进发电与用电之间的无缝链接。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将完整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立起来,并根据实际制定方案,可以对于电网运行中所存在的隐性问题以挖掘,为电网的信息化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3.4信息化平台的运作可以促进用电系统与经济的协调性

对于电网公司而言,安全管理的主要作用在于促进有效的经济循环。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提高电网的系统运行效率,以制定出良好的控制策略。为了确保电网安全稳定地运行,还要在信息化平台上引进通信控制技术和信息支撑技术,强化仿真技术的应用,并建立系统风险机制,以保证系统可靠运行。

信息化管理和运作篇6

【关键词】理论体系三个基础六个能力

一、该理论体系的保障

1、标准制度体系。通过建立信息通信调度制度体系、标准体系、指标体系,梳理信息通信调度业务流程,建立相应的规范制度,形成标准工作体系。

2、人员队伍建设。对信息通信调度工作的内容进行分析,将调度岗位分为专责、值长、主值、副值、运行方式、应急管理等,采用准军事化管理方式,实行7*24小时值班制度。建立完善信息通信调度经验知识库,编制考试大纲,组织开展培训交流、调度持证上岗资格考试与技能竞赛等。

3、技术支撑平台。依托imS、iDS、iSS、iaS和可视化展现等系统,支撑信息调度日常运行监控和管理工作。imS主要支撑调度运行日常监控,一单两票等日常运维工作的业务处理;iDS主要支撑调度管理的业务流程处理;iSS主要支撑信息外网安全监测工作管理;iaS主要支撑公司业务应用综合分析。采用统一化平台技术路线开发将实现桌面、信息网络、应用系统、信息设备等方面数据的实时共享,业务流程的无缝对接,先进平台技术的共享。一体化平台技术满足公司核心资源管理的集中化、精细化,为公司的调度工作的开展提供强大的技术保障力量。

二、理论建设的核心内容

调度六个能力建设是指以标准制度体系为支撑,以技术管理平台为手段,以调度队伍建设为载体,对指挥协调、资源调配、应急处置、安全管控、分析预测、全景展现六个能力实施扁平化、规范化、智能化的管理。

1、指挥协调能力。指挥协调能力是对各类信息通信资源进行统筹协调、合理安排、统一指挥的管控能力、与电力调控衔接的协调能力、对下级调度队伍的业务指导能力。具体在系统监控、科学调度、业务督导和协调沟通等方面提升指挥协调能力。

2、资源调配能力。资源调配能力是合理分配全省信息资源、使其充分发挥能效、确保信息系统在安全稳定性最高、资源利用最优、运行成本最低的方式下运行的能力。具体在基础资料管理、软硬件资源管理、资源优化配置管理和系统(设备)投退管理等方面提升资源调配能力。

3、应急处置能力。应急处置能力是信息与网络系统发生突发性事件时,及时、有序、高效处理事件的能力。具体在调度应急预案管理、反事故演习、应急演练和系统预警等方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4、安全管控能力。安全管控能力是对信息系统运行、设备安全、内容安全的主动防御和及时处置能力。具体在缺陷管理、信息安全联合防御、容灾管理、安全策略管理、事故调查方面提升安全管控能力。

5、分析预测能力。分析预测能力是对信息系统运行、安全、业务等情况的历史数据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深入挖掘数据潜在业务与逻辑关系的能力。具体在安全预警、状态检修、运行方式管理方面提升分析预测能力。

6、全景展现能力。全景展现能力是以可视化手段对公司信息系统集中、形象、全面进行描述的能力。具体在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信息展示等方面提升全景展现能力。

三、主要做法及内涵

加强信息通信调度六个能力建设,将具体的信息通信调度管理工作转换成六个能力的建设项目,并将六个能力建设内容逐一分解,形成量化指标。

3.1指挥协调能力

利用iDS、tmS系统对信息通信系统的检修工作进行全过程管控,严格执行信息通信检修工作管理办法,建立完善信息通信检修管理、执行、业务部门三位一体的安全内控机制,规范检修发起、申请、审批、执行、审计等流程和时限要求,强化检修流程各环节安全管控,规范流程各节点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标准。

建立方式管理常态化工作机制。按月编制运行方式,对运行方式进行全方位分析和总结,年底形成信息系统调度运行工作分析报告,指导下年度的信息系统运行工作,提升信息系统安全运行风险预控水平。

加强工作联系单及调度指令票督办能力。完善《工作联系单管理规定》和《调度指令票管理规定》,规范工作联系单处理流程及调度指令的下达和执行,发挥调度纵向和横向的指挥协调能力。通过短信平台建立处理进展汇报制度,结合imS系统一单两票模块,形成运维全过程闭环管理。

建立流程化和标准化的机制,防止误操作、误调度造成业务中断,全方位提升通信系统运行水平和保障能力。充分借助信息化手段,构建统一的信息通信业务支撑平台,实现信息通信网络管理的集约化、标准化和智能化,应对网络快速发展,提高网络管控能力。不断加强管理创新,建立和完善各级信息通信调度间的纵向联动机制和横向协同机制,提升网络管理和调度指挥的及时性、方便性和高效性。

3.2资源调配能力

细化调管范围明细,强化资源管理工作。继续加强调管范围的梳理工作,组织各专业细化调管范围,明确管理责任。细化调管内容,由系统为单位细化为设备为单位,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明确,提高调管准确性,提升调管范围内的资源调配能力。

加强资源调配和统一管控能力。资源调配实行统一调度、统一管理,并与设备运维台账进行联动更新,增强调度员全局掌控能力。通过信息通信监控手段,对网络系统、业务应用系统、安管系统、灾备系统、机房环境等系统的工作情况进行全方位监管,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及时调配资源进行排查处理,并对处理全过程进行跟踪、汇报、督办。

加强信息通信月度运行分析,实时掌握信息通信网运行状态和网络资源,提升资源调配能力。加强信息通信故障、缺陷发现、处理、分析、总结、归档全过程信息化管理,以此为基础依据,完成了年度运行方式分析报告和设备统计分析评价报告的编制工作,信息通信运行管理水平持续提高。

3.3应急处置能力

规范紧急抢修故障处理流程,加强紧急抢修流程管理,实行24小时响应机制,建立严格的抢修汇报制度,对紧急抢修全过程管理,合理调配资源、快速响应、迅速处理、及时跟踪,事后组织技术力量认真分析故障原因,提出整改措施,杜绝故障重复发生,全面提升调度管控能力。

优化应急预案流程,加强统一调度应急技术力量。以预防为主,常备不懈,超前预想为导向,积极开展应急预案梳理工作,深入研究应急处置方案。在充分利用公司现有信息资源、系统和设备的基础上,采用先进适用的预测、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技术,改进和完善应急处理装备、设施和手段,全面优化应急流程,提高应对信息系统突发事件的技术支撑能力。切实提高应急处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安全防护意识和科学指挥能力,全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补充完善重要通信应急物资,调整和健全应急管理规章制度和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应急抢修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做好应急物资准备,落实保障措施和抢修方案。每年开展信息通信系统反事故演习,提升应急突发事件的响应速度和处置能力。

3.4安全管控能力

强化安全检查工作。严格执行7*24小时调度值班制度,实时监控信息系统运行状况,及时发现设备隐患。严格事件管理,提高异常事件处理的响应速度和操作安全监督。完善信息系统缺陷管理制度,建立缺陷管理常态机制。深入开展设备安全隐患排查,充分利用上级检查、专家检查、网省互查和内部自查等一切机会,对设备安全进行统一检查,查死角,找隐患,落实整改方案。开展信息系统春秋检工作,规范定期安全大检查、设备关键时期特巡,确保关键时间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加强对病毒信息的统计分析和预测。建立病毒信息分析和预测机制,利用imS、iSS等系统,每天记录病毒信息,每周对病毒木马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加强与信息安全实验室联动,提前掌握病毒木马预测信息,及时下载系统补丁,更新防病毒软件,进一步做好病毒信息管控工作。

加强系统账户的管控工作,实现审计管理。加强系统账户的梳理工作,对系统账户进行严格管理,实现账号分级管理。建立账户审计管理系统,主动监控账户访问操作,对运维人员的访问过程进行细颗粒授权、全过程的操作记录及控制、全方位的操作审计,实现运维过程的“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审计”,提升运维安全管控能力。

3.5分析预测能力

完善调度报表,提高运行分析水平。不断完善调度日报、周报、年报及专项分析报告,细化调度运行数据分析,提升运行分析质量,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反映调度运行工作的差距和优势,为调度运行工作提供经验指导。

继续加强沟通协调,提高检修计划性。按月召开月度检修计划平衡会,加强与业务部门及运维厂商的沟通,提前掌握各信息系统检修需求,提高检修计划性。

围绕信息通信专业发展实际,开展信息通信系统月度运行评价,通过加强动态调整和持续改进,确保评价的有效性、实用性和导向性,促进责权紧密结合,促进运行水平的全面提升。继续开展设备运行状态评价分析工作,定期进行安全评估,依据状态评价结果制定不同的检修策略,丰富运行手段,完善设备的效能分析机制。

加强信息通信系统安全运行风险分析和预控,有针对性地制定年度和月度检修计划。尤其要强化关键业务的脆弱性分析,重点加强网络薄弱环节的排查治理。

3.6全景展现能力

信息化管理和运作篇7

我国的信息技术在高速发展,为了顺应大时代的潮流,许多中小学都使用了信息技术进行档案管理,且作用良好。档案管理工作有很都内容都与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果档案的质量有问题,就会对学习的正常运作造成影响。对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可以较好的储存各种档案信息,使档案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得到保障,并降低各种风险因素的影响。因此,各学校必须意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

1对档案管理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意义所在

完善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中小学良好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学校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重大。随着信息技术的不管发展,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已经无法适应现在开展各项工作的需求了,学校领导必须意识到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紧跟时展的脚步,这样才能促进学校得到良好的发展。

学校的档案管理与教学管理之间的联系紧密,可以有效带动学校教育工作的发展,促进学校规范运作,促进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运用,提高相应自愿的利用率。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影响下,学校可以通过档案资料中的相应数据了解到学校自身的发展情况,并及时作出调整,给学校的正常运作提供保障。同时,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有效降低人为因素对学校各项工作规范性的影响,为学校做出各项经济行为提供决策,保障学校的运作效益。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促进各环节的改进,对提高学校的管理能力和办学水平都有一定帮助。同时,档案资料中蕴含的教育信息之丰富,教师从中发掘有效的信息,可以帮助教师完善教学内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还可以帮助学校领导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各种信息,实现对学生的动态管理。

2对中小学档案管理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中小学在进行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时,校领导要对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充足的分析,合理运用各类资源,使信息技术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保证档案管理的规范程度以及档案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这样才能保持学校正常、良好的运作。以下,是本文提出的对中小学档案管理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方法措施:

2.1对档案管理信息化体系进行完善

由于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校领导更要重视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并从各方面促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正常进行,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管理人员必须要对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充足合理的分析,制定出各种标准,完善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体系,并细化相应的管理条例,比如以下几条:

(1)管理人员要根据信息化建设的需求配备相应的设备,并配置专业的技术人员,对档案管理环境进行优化;

(2)管理人?t应要求工作人员及时将各类资料进行合理分类,并对档案信息进行电子档化;

(3)工作人员要随着档案信息的变动,及时的做出更新,这样才能使相应数据的时效性得到保障。

2.2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进行优化

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必须要由各方面的资源共同作用才能完成,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等。因此,学校必须要选择专业性强的人才担任档案信息化管理人员。在选择资料管理工作人员时,应该选择具备计算机技能、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具有较强责任心的人员来进行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这样才能使档案管理各个工作环节的正常进行得到保障。学校要加强对这方面人才的培养,建立完善的档案信息数据库,及时对资料、数据进行储存和更新,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才能使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收获良好的成效。

2.3加强对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监管

如果管理人员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依旧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来进行操作,就无法维持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因此,加强对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监管意义重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档案管理意识,正确认识档案管理工作在学校发展中的地位;管理人员必须明确对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的特性,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正确完善的管理方案,以适应学校发展的节奏;管理人员必须要求工作人员能够有效运用各项信息技术,合理配置各种资源,让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得以实现,能够符合学校运作的需求。此外,学校还要加强对档案信息的开发,多与其他学校之间进行交流,促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共同进步。

信息化管理和运作篇8

关键词:交通运输管理;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开发;应用

在交通运输管理体系中,要积极践行更加有效的管理机制,确保管控措施符合标准,并且深度管理和落实相应的处理机制,建立健全更科学化的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为项目升级提供动力,保证项目运行体系的完整程度。交通运输管理项目是交通部门常规化工作中的重点,要对信息技术管理体系进行集中管控,积极利用信息化和数字化控制项目,为交通运输管理中信息网络系统的综合性升级奠定坚实基础。

1案例分析

2016年8月29日下午,广东省交通运输厅、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在广东交通大厦2015会议室召开协同推进“互联网+交通运输”融合发展座谈会,借助数据分析,有效整合人群的迁徙方式和趋势,进而提供更优质的交通规划及出行服务,也分享了利用微信提升高速公路通行效率。共同推进“互联网+”运输服务战略合作的务实交流,双方拟将在2017年春运期间,对出行预测和迁徙规律进行分析挖掘,并且,针对全省“两客一危”营运车辆数据进行适度合作,除此之外,2016中国(小谷围)“互联网+交通运输”创新创业大赛的深度参与,实现交通运输大数据、智能交通技术及应用产品、创业导师、投资孵化等资源池的建设,推进“互联网+”运输服务行动计划。

2交通运输管理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开发概述

在交通运输管理工作中建立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要结合管理实际需求和管控模型,建立健全有效的处理机制,确保系统运行效率的有效性,为管理项目的综合性升级奠定坚实基础[1]。

2.1交通运输管理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开发工具

在交通运输管理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开发项目运行过程中,要积极建立更加有效的处理机制,确保管理框架和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其中,主要研发和应用语言编程工具、数据库工具以及程序生成工具。第一,语言编程工具。一般而言,在网络系统开发项目中,主要应用的是BaSiC语言、C语言、C++语言等,最近几年pL/i语言以及pRoLoG语言的使用几率也在增加。由于这些编程语言的针对性较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能对相关信息和处理机制进行综合性分析,并且保证整体处理效果符合预期。且这几种编程语言的适用范围较为广泛,在系统功能模块建立后,能发挥其应用价值和综合能力。第二,数据库工具,在数据库处理机制建立过程中,主要是针对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的开发工具,能对整个系统中的数据交换项目进行统筹分析和综合性处理,确保管理模型和数据传输效果符合预期。另外,数据库工具也能成为数据交换和传输的枢纽,在数据管理信息整合以及系统开发过程中,要结合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统筹处理。第三,程序生成工具,要和对应编程结构进行整合,包括smalltalk、C++等程序处理机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价值,也能在使用中提高配合程度,确保管理效果符合标准[2]。

2.2交通运输管理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开发原则

(1)交通运输管理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开发遵循实用性原则。在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设计机制建立过程中,要遵循实用性原则,在系统稳定后提高评价系统的整体效果,要本着务实的态度,积极建构更加系统化的管理模型,顺利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的运行效果。(2)交通运输管理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开发遵循科学性原则。运行科学化原则是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开发项目中的关键要求,相关项目管理人员也要针对实际问题建构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对系统中的研究对象进行全面分析和数据整合,保证调查结构和管理需求得以有效落实,积极建构更加系统化的处理机制和管控措施,真正提高作业组织项目和作业制度的整体质量,建立动态化的调整机制,升级管理效果[3]。(3)交通运输管理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开发遵循可靠性原则。只有保证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的可靠性,才能有效升级整体管理效果和项目的运行水平,积极建立更加系统化的管理措施。(4)交通运输管理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开发遵循可扩充性原则。在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设计和开发项目建立过程中,也要对信息和数据进行集中整合,建立健全更加完整的处理机制。值得一提的是,在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软件设计方面,为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综合质量优化提供动力[4]。

3交通运输管理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的具体应用模型

在交通运输管理项目中应用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要结合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建立健全动态化管理机制,确保管理模型和管理维度符合相关参数,积极建构更加系统化的处理价值和应用模型,为系统整合以及质量优化提供保障。

3.1四阶段交通需求预测模型

第一阶段,交通信息量生成预测。灰色预测模型,借助累加机制,生成拟合微分方程控制机制。整体管理模型中Gm(h,1)是灰色系统预测模型中最常见的模型状态,Gm(h,1)模型仅有一个变量。h越大计算量越大,整体计算过程较为复杂,计算精度决定于3阶。数据处理中,若是X0是某一区域对于时间t的交通信息量指标数列,建立Gm(h,1)预测模型。Bp神经网络是人工神经网络的重要分支,已成为神经网络领域应用。第二阶段,交通信息量分布预测,qij是网络传输断面i起点,网络传输断面j是整体技术结构应用在终点交通信息量结构中,oi为传输断面信息发生量,Dj为网络传输断面的信息吸引量。第三阶段,交通信息量分担预测,对预测区域模型,传输终端模型,oD对模型等,针对全体对象变量进行集中审定和管理,保证控制机制和区域划分效果的综合性升级。第四阶段,交通信息量分配预测,利用最短路径分配、容量限制分配,借助容量限制和迭代平衡分配法等。

3.2车辆户籍管理应用交通运输管理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

对于交通运输管理项目来说,车辆的户籍管理模块十分重要,因此,要将管理体系和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在户籍管理体系中,要对客运业户、货运业户以及汽车维修业户进行统筹管理,确保资料管理体系有序推进,也能维护整体管理效果。具体的系统录入内容包括:户籍名称、常用通讯地址、业主常用联系方式等,保证信息完整性和准确性,才能真正发挥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的实际价值。也要对基本信息进行台账录入,在统一管理的基础上,对相关材料进行系统处理,确保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升级[5]。车辆户籍管理机制要符合实际需求,借助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进行动态化信息整合和数据分析,确保效果的有效性升级,也为整个系统的综合性优化奠定坚实基础。

3.3稽查管理应用交通运输管理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

伴随着交通行业的高速发展,在交通管理体系中,建立健全稽查管理模型十分重要,人工稽查管理的能力和应用范围毕竟有限,需要相关部门结合管理要求建立健全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不仅仅能够将违规信息随时的记录入库,也能一定程度上提升管理项目的实际效率,确保管控体系的完整度,为交通运输管理体系的综合性升级提供动力。并且,在应用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的过程中,也要结合交通运输稽查管理项目的实际需求,结合地区特征建立针对性的数据稽查管理机制[6]。值得一提的是,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在对相关内容进行登记和录入后,计系统就会对相关数据和信息进行快速的整理和分类,保证管理控制机制和管理效果符合标准,从而有效建立健全系统化的处理机制和控制措施。在稽查管理项目中应用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能有效提升结案率,进一步维护交通管理项目的实效性,升级管理效果,也为市场秩序的维护提供动力,真正落实更加有效的管理目标。

3.4税费改革管理应用交通运输管理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

在税费改革管理体系建立过程中,也要对相关信息处理机制进行统筹分析,确保管理效果和管理模型符合实际。对于交通运输管理项目来说,税费改革项目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其中,动态记录税费征收项目具有实效性价值,不仅仅包括应缴纳税费,也包括应罚税费,要提高两者的登记效率,才能提升整体管理效果的实效性。另外,在交通运输管理项目中,税费系统也包括滞纳金收取、费用顺延情况、票据打印项目以及iC卡减免等费用,要想提升整体管理效果,就要积极建构更加系统化的管理措施,保证记录的完整性,也能实时监控缴纳情况等。因此,在交通运输税费改革管理项目中应用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得以全面优化,为项目升级奠定坚实基础[7]。

3.5日常报表管理应用交通运输管理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

在常规化交通运输管理项目中,常规化报表较多,人工操作效率不高,因此,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能从根本上提高整体处理效果,并且保证应用价值的有效性升级,为运输管理系统的全面优化奠定坚实基础。在交通运输管理体系中,不仅要及时填写报表,也要对交通运输项目进行及时处理,利用月报表和年终报表对相关信息进行集中处理,确保信息处理机制符合标准,也为管理体系的综合性升级提供基本保障[8]。

4结语

总而言之,在交通运输管理结构中,要积极建立更加有效的处理机制,确保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能发挥其实际优势和管理效果,提高保障机制和管理措施的综合性升级,也为工作效率优化提供保障。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要保证交通运输管理系统向着信息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提高交通运输管理的现代化发展进程,真正落实有效的应用体系,确保管理效果的最优化,也为交通运输管理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胡会仓.浅谈计算机技术在现代交通运输系统的运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6).

[2]支润红.交通运输管理统计工作中的计算机技术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36).

[3]耿健,李杨,耿帅等.“互联网+”时代交通运输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技能考核无纸化实践[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

[4]王凯,倪少权.列车运行图计算机编制系统研究与应用综述[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16(3).

[5]吴益民,余列强,李志军等.基于petri网的地下洞室通运输系统模拟方法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2015(7).

[6]杨兆升,刘红红.地理信息系统在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6(2).

[7]毛伟武.计算机技术在交通运输管理统计工作中的应用分析[J].神州(中旬刊),2016(4).

信息化管理和运作篇9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我国的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电力企业的电网运行和电力营销,直接决定了公众所获得的电力服务的质量。开展电网运行与电力营销的信息化管理研究,将信息化管理技术全面的应用于电网运行和电力营销工作的开展进程中,可以促使我国的电力企业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及更加理想的发展前景,同时也可为先关人士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电网运行;电力营销;信息化管理;管理模式;思考探究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我国的电力企业在进行电网运行和电力营销的管理工作时,所应用的技术也在不断的革新。将成熟的、先进的信息技术全面应用于电力企业的管理工作的开展进程中,可以有效的提升电力企业的电网运行以及电力营销工作开展的高效性、精确性和稳定性,进而为社会的良好发展提供更为强大的推动力。

一、实现电网运行与电力营销的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社会对于电力能源的需求度不断增加的同时,对于电力能源供应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的上升,这使得电力企业在获得更加广阔的营销空间的同时,也需要面临更强的竞争压力。传统的电网运行以及电力营销的信息化管理方式,已经无法实现对于电力企业的有效管理,无论是管理效率还是管理工作的开展的精确性都不尽人意。开展电网运行与电力营销的信息化管理的方式探究,将信息技术的高效、精确、便捷的优势全面的发挥于电力企业的工作开展进程中,可以有效实现电力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在激烈的市场中获得更加理想的竞争力,由此可知,实现电网运行与电力营销的信息化管理,无论是对于社会的整体发展还是电力企业的良好发展,都具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二、电网运行与电力营销的信息化管理技术探究

电网运行与电力营销的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应用,是凸显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使其在电力企业运行过程中良好发挥的最为有效的方式。开展电网运行与电力营销的信息化管理技术探究,主要内容如下:

(一)实时信息管理技术的具体应用

实时信息管理技术在电力企业运行过程中的应用,主要是进行电网的电工信息的管理、分类以及统计。当下应用较为成熟的DSp技术便可以有效的实现电网内的各项数据的计算和调节[1]。同时通过实时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的实现对于电力系统的电网的各项波形数据的采样和分析,对其进行集中的调整和应用,并且借助免变送器实现电网的电压、功率以及其他数值的测定和调节,进而有效的确保电力企业的电网的正常运行。

(二)准实时信息管理技术的有效应用

准实时信息管理技术的有效应用是提升电力企业开展电力营销工作的系统性的关键性环节,专业的技术人员可以应用此技术,及时分析营销,以此确保其经济安全性和稳定性[2]。同时,准实时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也可以有效提升电力企业开展电力营销工作的安全性,电力企业的电力营销的内部信息,会在此种技术的应用下被安全无误的转送到电力企业档案数据库当中,有效的保障了电力营销数据的准确性。

(三)管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管理信息技术主要被应用于电力企业的供电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及其他系统,它可以实现电力企业的电网运行以及电力营销等各项数据的系统化的管理。同时电力企业的其他作业也需要管理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进一步有效保障电力企业的各项工作的高效的、稳定的进行。

三、电网运行与电力营销的信息化管理内容探究

开展电网运行与电力营销的信息化管理内容探究,根据信息化管理模式当下在电力企业中的应用情况,主要可以将探究内容总结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实现电力营销的交易分系统的创建

应用信息化管理理念实现交易分系统的有效创建,并且将这一系统充分的应用于电力企业的营销管理工作的开展进程中,可以有效实现电力营销的电子交易的便捷性的进一步提升。同时电力营销的交易分系统的创建,也可以实现电力企业面向客户的营销信息的更加全面的、系统性的、及时的更新。

(二)实现电网运行的信息子系统的建立

电网运行的信息子系统的建立,可以及时的对电网的运行数据和运行信息进行收集。同时电力企业的广大电网用户,也可以通过查询电网运行的信息子系统的数据,自行完成自身的用电情况的有效查询,在先进技术的支持下,不仅减轻了电力企业人员的工作压力,还提高了其工作效率,进而保证了用户的满意度[3]。同时电网运行的信息子系统的建立,可以有效的调节电力企业的营销工作的开展日程,尽可能的优化电力企业的营销程序,避免交易冲突的现象的发,并且向系统管理人员提供智能性的电力企业营销程序匹配模拟方案,进而有效的实现电力企业的营销管理工作的开展的时效性和实效性的进一步提升。

(三)实现电力企业整体运行系统的分析子系统的建立

电力企业整体运行系统的分析子系统的建立,可以同时实现对于电力企业的实时信息管理和准实时信息管理。整体运行系统的分析子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能够有效根据电力企业的电网传递的信息的种类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数据保护和加密方式,进而有效的保障数据的高度安全性。同时电力企业整体运行系统的分析子系统能够实现电网运行与电力营销的信息的整体优化,解决了电力企业电网运行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如:变电站增设基地站等[4]。

四、结论

综上所述,开展电网运行与电力营销的信息化管理探究,首先应当明确实现电网运行与电力营销的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进而开展电网运行与电力营销的信息化管理技术探究以及电网运行与电力营销的信息化管理内容探究。全面思考实现电网运行和电力营销的信息化管理的方式,将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充分的发挥于电力企业的运行过程当中,可以有效的提升电力企业的综合实力,为电力企业的良好发展奠定稳定的基础和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作者:钟清瑶阮儆王琴单位:国网宜昌供电公司国网鄂州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王明俊.电网运行与电力营销的信息化管理[J].电网技术,2013,10:5-9.

[2]侯曌.电力通信信息化系统建设思路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6,29:4-5.

信息化管理和运作篇10

关键词:道路运输;信息化;推动道路运输业;健康发展

abstract:tospeeduptheroadtransportinformationconstructionistopromoteroadtransportationfaster,betterdevelopmentfoundation,onlytocatchfoundation,thewholeresources,promoteapplication,atalentforinformatizationdevelopmentdirection,youcanreallypromoteroadtransportinformationconstructionahead,andpromotethehealthydevelopmentofroadtransportation,playtoitsnationaleconomicdevelopmentinthepillarindustrystatus,toguaranteeandimprovethelivelihoodofthepeople,makeitsduecontributiontotheroadtransport.

Keywords:roadtransport;information;promoteroadtransportation;Health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F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我们知道,我市“十二五”交通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是智能化运营系统的建立,提出了抓基础、整资源、促应用、出人才的信息化发展思路,并制定了推广实施方案,确立了建设区市县三级道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及数据库,实现异地违章处罚信息共享的目标。为此还制定了《公路水路交通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交通行业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主要任务和措施,是“十二五”期间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性文件。这就要求我们统一思想,增强信心,齐心协力,全面推进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为道路运输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一、目前我市道路运输信息化的基本情况

我市“十一五”期间,各级交通部门按照部信息化建设的总体部署,完善了信息化组织机构,制定了道路运输信息化发展规划,规范了信息化建设、管理、维护、使用管理等办法,道路运输信息化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

首先,建立了标准体系。“十一五”期间,依托西部科技建设项目“省域道路运政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制定了《道路运政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指标体系》《道路运政管理信息系统编目编码》和《道路运输电子政务平台信息分类与指标》《道路运输电子政务平台编目编码规则》《道路运输电子政务平台数据交换格式》《iC卡道路运输证应用技术规范》等行业与技术标准,为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为推动区域和全国联网提供了技术支撑。

其次,建立了业务应用系统和信息网络。“十一五”期间,我市各地加大了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力度,建成了道路运输行政许可及业务管理系统、道路运政监督检查和移动稽查系统、道路货运信息管理系统、道路客运综合信息服务系统、汽车检测管理系统、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系统、交通规费征收管理系统、道路运输市场秩序监控管理系统、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系统、道路运输公众信息服务系统,实现了区内外和区域内联网,建立起一整套覆盖面广、精确度高的动态、实时数据库,促进了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建立起全新的监管方式,提高了管理效率,创造了经济效益,满足了运输业发展的需求,推动了运输市场的发展。特别是营运车辆GpS监控管理系统的应用,加强了对客运班车、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的监管,在预防和减少道路运输事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再次,建立了服务网站,推进了运输企业信息化进程。市运输服务网站的建设,实现了网络办公,日常手工操作变成了电子办公,方便了道路运输经营者,也提高了运输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如汽车客运站、汽车维修企业、驾驶员培训学校、出租车公司实现了信息化,提高了运输企业的运营能力,促进了企业的现代化发展步伐。

尽管如此,但也应该看到,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还面临着许多问题。这需要我们提高对道路信息化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健全信息化管理和运行制,规范信息化条件下的的业务流程,实现区域内外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充分发挥信息化条件下的整体效益。

二、我市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要做的主要工作

如前所述,要实现以道路运输信息化推动道路运输业健康发展,就必须以数据库建设为基础,以信息资源共享为目的,建设以运输企业的业务数据为核心的信息平台,以此为基础开发和推广应用系统,构建覆盖区域内外的交通信息基础网络,实现交通信息的传输、交换与共享。为此,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建设区域内统一标准的运输业户、营运车辆、营业性驾驶员数据库,实现与区内外信息资源共享,同时融入全国道路运输信息平台,为市县交通主管部门、行业管理部门、运输企业、从业人员和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2、建成兼容全区的市县三级联网的道路运输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实现道路运输管理日常管理工作的电子化、网络化,方便广大经营业户,提高运政管理效率。

3、加快基于无线通信和远程数据库管理的移动稽查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快速识别违法、违章、欠费车辆,提高路面执法高效性、准确性和公正性,强化对运输市场的监管能力,并实现与公安、城管等其他政府部门的数据共享和协同工作。实现对运输业户和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经营行为、安全状况、服务质量的考核和质量信誉的动态管理。

4、积极推广和使用GpS和行车记录仪,建立统一的监控平台,以约束驾驶员的不良驾驶行为,遏止疲劳驾驶和车辆超速等严重交通违章现象,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保障车辆行驶安全,同时为车辆事故分析和鉴定提供原始数据。

5、建设面向社会公众的信息服务网站,实现“一卡通”“一网通”的服务模式和客运联网售票,为公众提供准确、实时的道路客运综合信息服务。开发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立一个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实时的货运交易信息服务平台,以满足货主在更大范围择优选择运力,同时也为车主配载,以及为中介服务机构更有效地提供运输服务创造条件。以网络为基础建立科学、公正的信用评价体系,解决营运车辆和驾驶员身份认证问题,保障货物安全。

6、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的现代科技水平。加强运输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针对从业人员的实际情况,必须采取多种方式,在自主培养的同时,可以引进既懂交通行业知识、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在行业中要开展信息技术和应用技能的培训,以提高信息化实际操作能力,实现以道路运输信息化推动道路运输业健康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徐文强;;试论加快转变道路运输业发展方式的路径选择[J];交通运输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朱喜龙,刘宇熹;我国道路运输业发展状况及其对策研究[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