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支教活动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42:42

乡村支教活动总结篇1

开展情况汇报

我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市委、县委的统一部署精神,严格按照要求,精心组织,扎实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活动以来,在县先教办的指导下,我乡认真组织各党(总)支部学习培训,按计划安排,有步骤地开展各项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进展顺利。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一、设立机构,认真制定实施方案

县第三批开展保持先进性教育活动动员大会结束后,乡党委即召开专门会议,对我乡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进行研究部署。成立了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指导小组,由陈友帮副书记任组长,具体抓整个先教活动的全面工作,各党(总)支部书记具体负责各党(总)支部活动的有关工作;各党(总)支部都配备有1名县驻村指导员和2名乡级指导员,指导员经常下村指导学习活动的开展。

根据县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工作方案,乡党委班子认真进行了研究,集思广益,制定了本乡开展先教活动的实施方案。方案中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我乡实际,规定了各党(总)支部先教活动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主要目标、方法步骤、时间安排等,并具体布置了三个阶段的工作内容、阶段目标、主要措施。

二、搞好宣传动员

我乡按县先教领导小组安排部署,及时召开全乡动员大会。乡党委书记在动员会上亲自作动员讲话,县委常委、在会上作了重要指示。各党(总)支部支委成员共50多人参加了会议。12月10日至13日各党(总)支部也按时召开了各自支部的动员大会,县乡驻村指导员都亲自到会进行指导,使全体党员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为先进性教育活动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我们还按照县先教领导小组安排,制作了先进性教育活动板报,共10版。同时在各村村务公开栏利用大幅版面宣传我乡的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利用横幅标语、新闻报道等形式进行宣传,并向各位党员发送了《致全县农村党员的一封信》,使全体党员都对我党内开展的先进性教育活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三、不拘一格,灵活多样地开展活动

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分类指导。我乡根据农村基层的特点,分门别类地制定活动方案,有针对地安排学习时间学习方式。在时间安排上,不搞“齐步走”;在学习内容上,不搞“一刀切”;在活动方式上,不搞“一个样”。在学习时间上,做到“四为主”,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以集中学习为主,白天和晚上以晚上为主,晴天和雨天以雨天为主,农忙和农闲以农闲为主。在学习方式方法上,注重以“看”和“听”为主。对文化水平不高的党员组织听报告、观看电教片等,对流动党员和年老体弱党员,采取邮寄资料、送学上门的形式进行教育。在集中学习和自学的时间段中,各乡驻村指导员分别下到各村支部和党小组对各基层党员进行最贴近的指导,边指导边了解各位党员对此次活动的认识,并共同探讨如何开展好下步工作。

(二)结合当前工作进行学习

当前我乡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中心工作较多且工作量大,但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同样重要。我乡积极将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同当前的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县、乡驻村指导员下村指导先进性教育活动时,同时与当地党员进行交流沟通,共同探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我乡大力发展桑蚕业的发展目标,传授种桑养蚕技术,积极引导各支部党员带头种桑养蚕,增加收入。

四、学习培训按步骤开展

(一)各党(总)支部认真研究制定了本支部学习培训阶段的学习计划,详细安排了学习时间、内容、学时等,既有规定动作,也有自选动作。

(二)我乡参加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共有10个党(总)支部570人,其中中小学支部56人,农村党员514人,全部参加了先进性教育活动,做到全覆盖。

(三)按照时间、内容要求有步骤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并要求每个党员都要真学、真懂,确保学习质量。

五、开展大讨论和集中辅导

中小学支部按要求开展以“自己要求入党时是怎么想、怎么说的?入党后又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以及“如何建设和谐和美新学校?”为主题的大讨论活动,讨论活动员各党员积极发言,深刻剖析自己的思想,参加讨论的党员能认真做好准备,中心发言人有文字发言材料,并做好讨论记录,县乡驻村指导员都亲自到会进行指导。讨论中各个党员能从本单位和个人的实际出发,经过认真思考后发言。

8个农村党(总)支部开展了集中辅导教学活动,县、乡驻村指导员对党(总)支部党员作了《保持先进性,建设新农村》、《充分认识稳定的重要性,维护社会长治久安》两个专题的集中辅导。到会的党员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积极献言献策,对如何确保稳定,维护社会长治久安以及按质按量开展好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等作了有益的探讨。

六、采取措施,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为确保学习培训顺利进行,取得实效,我乡采取了一些措施:

(一)实行补课制度、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离退休、流动党员、老弱病残党员等制度,确保参学率达到100。

(二)县驻村指导员及乡指导小组切实履行职责,及时到点到户指导,同时指导好各支部做好集中学习讨论的记录以及各个党员做好学习笔记。

(三)县乡督导组不定期到各支部督查活动的开展情况并及时反馈。

(四)此次活动经费已全部拔付到位,市县级拔付经费元,其中中小学支部392元,8个农村支部共元,均已拨入各支部账户。乡级拔付元,用于购买各种资料及档案盒等开支,确保整个第三批先教活动的顺利开展。

乡村支教活动总结篇2

一、党组织基本情况

乡党委下设党总支1个,党支部17个,共有党员414名,其中:农村党员303人,妇女党员41名,35岁以下党员111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党员312人,农村流动党员59人。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乡党委的自身建设,发挥党委的龙头作用

农村工作的好坏,领导班子起着重要作用。乡党委、政府班子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建设“五个好”党委为目标,切实加强了自身建设,提高驾驭农村工作的能力。

1、抓领导班子的学习,促进乡领导班子提高思想政治水平。根据中央提出的建立学习型社会的要求,我们针对领导班子成员年龄较轻的特点,建立和健全了乡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认真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精神。通过加强学习,不断增强领导干部的思想觉悟、政治素质、工作水平和领导能力。年初确定了6个学习专题,结合实习实践活动开展共完成8个专题的集中学习。

2、抓思想、抓作风,促进领导班子适应新时期的需要。我们把思想作风建设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具体来说是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积极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除继续实行领导挂点包村责任制,负责做好挂点村的各项工作外,要求班子成员每月下村组时间不少于10天,着力为群众办好事、实事,树立勤政为民的公仆意识,更好地服务于农村各项工作。

3、抓民主集中制,促进领导班子的团结。我们严格按照党委的职责范围、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办事,对重大问题坚持集体研究、集体决策,集体决定后实行分工负责、落实责任。严格要求班子成员讲党性、讲大局、讲原则,认真执行党委的决议,正确处理好责任与权力的关系,自觉维护班子的团结。一年来,凡遇重大问题,如工程招标、人事安排、合同承包等,都提交党委会议进行讨论、决定,有效地杜绝了“一言堂”和“临时决议”。一年来,共召开党委会议11次,通过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加强了班子成员的沟通,增强了团结,从而营造了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4、抓制度建设,促进了监督激励机制的健全和落实。我们先后建立和完善了《党委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干部请销假制度》、《学习制度》等多项制度,要求从领导做起,增强办事透明度,减少猜疑,多做实事,树立良好的干部形象。同时,对干部职工岗位及职责进行了公示,岗位牌上职责明确,群众一目了然,能够较快地找到自己所要找的人,提高了办事效率,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方便了群众。

通过以上的努力,使乡党委建设成为坚决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朝气蓬勃、奋发有为、干净干事的坚强领导核心,保证了党在农村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强化责任落实,加强党建制度建设

1、强化党建工作的领导。党委成员实行联系点制度,确定各自党建工作联系点,每名党委委员联系1个党(总)支部指导检查督促党建工作。

2、落实党建工作目标责任。乡党委制定了《2010年党建工作计划》,并于4月16日和10月22日召开了全乡党建工作会议,对全年党建工作作了全面安排部署,并与各党(总)支部签定了13份《党建工作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工作目标。

3、加强制度建设。一是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不合适宜的制度进行了修改,对没有的制度进行完善,使各项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共完善党建制度15个,干部职工管理制度8个,乡党委和各党(总)支部全部做到制度上墙。二是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各村党支部在年底分别召开了民主生活会,围绕中心议题,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三是坚持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各党支部对全体党员进行了民主评议,全乡共评出3个优秀党支部,优秀党员24名。四是为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在“村帐乡代管”的基础上,按照村民自治、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原则,结合推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的开展,完善了村级财务管理制度,要求各村每年至少对财务进行2次以上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4、抓党建工作调研和信息上报。认真分析总结我乡在党建工作中取得的经验和不足,确定专题对农村党建工作进行调研,乡党委委员都分别到所联系挂钩的党(总)支部进行调研,汇总并形成了《农村党支部书记如何转变工作作风》的调研报告。指定专人负责全乡党建信息的收集,共上报县委党建办信息18条。

5、认真推行党务公开。今年我乡党务公开以乡党委党务公开为主,8个村党(总)支部都完善了党务公开制度。

(三)加强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1、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村支部书记抓党建的关键作用。5月15日至16日对全乡各党支书记进行了一次业务培训,党支部书记的业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增强了村党支部书记抓党建、带队伍、促发展的意识。【1】2010年党建工作总结的同主题文章:

2010年度小学党建工作总结

学校学生党总支工作总结

2010年市直机关党建工作总结和2011年工作要点

党风廉政建设和政风行风建设工作总结

地方税务局年度党建工作总结

税务局机关党委工作总结

教育局党委宣传思想工作总结

争创“五个好”基层党组织工作总结

【返回栏目列表】

2、进一步健全和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对每个党(总)支部“三会一课”开展情况进行严格考核,由乡党委委员负责指导,并由组织干事对开展情况进行登记,作为年度党建工作目标考核内容之一。一年来,各村挂钩联系领导为8个村上党课4次,参加学习农村党员1024人次,并取得一定成效。

3、认真抓好“三级联创”工作。一是继续抓好无职务党员设岗定责工作,与无职务党员签定责任书185份;二是抓好党建示范点建设,重点抓半坡村和南美村党支部建设,配齐了开展党员教育活动的设备、图书、宣传栏等,健全了各项党建制度;三是深入开展“三培养”活动,不断增强了农村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领致富的能力。共推广党员科技示范户7户,投入资金21000元,做到示范户有农业科技人员全程跟踪服务,使项目真正起到示范带动作用;机关党员领导干部共挂钩联系农村党员蚕桑种植17户,蚕桑示范面积58亩,投入专用肥2.9吨,并实行挂牌联系和指导服务。

4、积极开展党员关爱活动。完善了乡村干部结对帮扶制度,机关副科级党员领导干部每人联系2户农村党员贫困户,一般党员干部每人联系帮扶1户党员贫困户,共结对帮扶农村贫困党员32户,联系人对帮助对象从观念、技术、物资、信息等方面给予帮助,使其转变观念,发展生产,最终脱贫致富,共投入帮扶资金8540元。

5、加强阵地建设。一是在多方努力下,启动了平田村党员活动场所项目建设,总建筑面积达251平方米,项目计划投资43万元;完成了南德坝村、团山村党员活动室的规划,项目计划投资76万元;新建6个村民小组党群文化活动室,项目总投资26万元;新建3个篮球场,项目总投资18.6万元;完成6个整村推进项目文化活动室前期准备工作。二是积极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统一配备电教设备,为半坡村、大山村配备了电脑,为半坡村配齐了30套桌椅和XX套图书,真正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成为党员教育的阵地,村民了解致富信息的窗口。三是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管理制度以及使用、安全、卫生等方面的规定,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内生活制度,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

(四)以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为着眼点,抓好党员教育管理和发展工作

1、积极开展党员远程教育。一年来,乡党委和大山村党支部远程教学点共组织学习活动16次,参加的党员和干部职工达982人次,通过远程教育活动的开展,党员干部鼓足了发展信心,增强发展动力。

2、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在党员发展上,严格按照“坚持标准,保质保量”的原则,制定了《大山乡2010发展党员计划》,共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3名,接收预备党员15名,预备党员转正16名,达到了每个党员空白村组至少有1名以上入党积极分子的目标。

3、切实加强对流动党员管理。对全乡外出党员半年以上进行了调查摸底,建立了名册,流动党员得到有效管理。

4、加强党费收缴和使用管理。按季度做好党费的收缴工作。

5、完成了党员党组织信息库建设,共录入414名党员基本信息,党员信息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规范。

6、认真开展“三个一”活动,乡党委召开了1次动员大会,各党(总)支部分别由乡挂钩联系领导对党员进行了动员。要求每名党员干部都要以“一面旗,一团火,一盘棋”为标准,进一步转变了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

(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转变党员干部工作作风

乡党委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深化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通过健全制度、落实规定、加强监督检查、开展专项治理、查处违规典型,逐步规范了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行为,增强了廉洁自律意识。年内狠抓落实了家庭廉政建设,党员领导干部及家庭签订了家庭廉政公约;签订了廉政承诺书。形成组织和制度管人、管事,确保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六)深化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乡党委、政府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重要工作来抓。一是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准则,增强群众文明意识、发展意识。二是利用“七一”、国庆等重大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三是以“文明”创建为突破口,确实抓好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认真做好文明单位、村组的复评检查工作。同时,做好十星级文明户的参评工作。

(七)深入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的十七大上来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召开后,按照县委的安排部署,我乡坚持把学习贯彻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结合乡情,开拓创新,多途径、多举措、多形式地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呈现出了抓落实促发展的良好势头

(八)认真抓好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认真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乡中小学、卫生院、各村已进入总结阶段,机关正进行整改落实。

三、取得的经验

(一)把党建工作与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做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是推进大山乡各项工作的保证。

(二)把党建创新贯穿于全部工作的始终,突出重点、体现特点、突破难点,展现亮点,是各项工作取得成效的不竭动力。  2  2010年党建工作总结的同主题文章:

2010年度小学党建工作总结

学校学生党总支工作总结

2010年市直机关党建工作总结和2011年工作要点

党风廉政建设和政风行风建设工作总结

地方税务局年度党建工作总结

税务局机关党委工作总结

教育局党委宣传思想工作总结

争创“五个好”基层党组织工作总结

【返回栏目列表】

(三)造就了一支作风过硬、业务精良、精神饱满、战斗力强的党支部队伍,是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的坚强后盾。

(四)要切实加强党组织党员管理工作,明确责任,强化考核,促使乡村各级党组织将党员管理工作作为党建中心工作来抓,从根本上提高党员队伍素质。

(五)要加强党员思想教育,健全党员履行义务的工作机制,完善对党员监督机制。使党员进一步提高思想觉悟,端正工作态度,改进工作作风,更好地发挥带头作用。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年来全乡党建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一是部分村级党组织仍然存在结构不合理现象,如党员老化、能力弱化等,导致有的党员思想跟不上时展的步伐,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有困难;二是各种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三是少数党员干部思想解放不够,观念更新不力,大局意识、长远意识、发展意识和开拓进取意识较差;四是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三培养”工作存在一定难度,党员中的致富带头人所占比例不多。

五、2010年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应有的作用。

(二)加大培训力度,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发展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组干部。

(三)进一步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加强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加大对党员的服务力度,切实关心困难党员和老党员。

(四)进一步加强干部管理,努力转变干部作风,不断改善党群、干群关系。

(五)多渠道增加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六)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力求在党建工作上有新的创新。

(七)认真做好村“两委”换届工作。

[3]2010年党建工作总结的同主题文章:

2010年度小学党建工作总结

学校学生党总支工作总结

2010年市直机关党建工作总结和2011年工作要点

党风廉政建设和政风行风建设工作总结

地方税务局年度党建工作总结

税务局机关党委工作总结

教育局党委宣传思想工作总结

乡村支教活动总结篇3

首先,我代表上阿图什乡党委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近年来,上阿图什乡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在上级组织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争先创优为目标,以制度创新为动力,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我乡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呈现特色鲜明、“亮点”闪烁的新气象,有力地促进了全乡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为了同志们和朋友们全面准确了解我乡基层组织建设相关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基本情况

上阿图什乡位于阿图什市西南部,距市区35公里,总人口4.25万人,总户数1.02万户。土地总面积7.8万亩,耕地面积4.4万亩,人均耕地面积1.1亩。全乡有16个行政村,211个村民小组,有2个农场(牙孜路、阿克买拉)和1个羊场,20个站(所),25所中小学(其中,高中1所,初中3所,小学21所)。2008年,全乡生产总值为8310.1万元,人均收入1634.52元。

乡党委下属19个村级党支部,1个机关党支部,10个企事业单位党支部,3个学校党支部。有55个党小组,党员总人数1342人(预备党员67名),其中男党员1066人,女党员276人,农牧民党员669名。全乡团员总数1826人,团委下属35个团支部,党团比例为1:1.36。

二、基层组织建设情况

(一)抓班子自身建设,造就了一支坚强有力的干部队伍。

1、抓好乡党委班子自身建设。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和“五个好”的标准,在总结过去“六好”乡建设好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一支高效廉洁的干部队伍。首先,我乡选准了一个党性强、作风正、威信高、有很强党建意识、能带领农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好班长。其次,我乡对党委班子成员进行了合理调整。使一批政治上强、学历高、懂政策、熟悉农村工作、能用“三个代表”指导工作的干部进入党委班子。现在乡党委班子成员由11人组成,班子成员中有一名素质高、能力强的妇女领导,结束了我乡领导班子中没有妇女干部的现象。党政班子成员的知识结构明显改善,其中大专文化程度以上的达到99.2%,成员的平均年龄由原来的46岁,下降为现在的35岁以下,50%的党政领导在35岁以下。切实优化党委班子结构,建立起了一支由老、中、青相结合的党政领导队伍,增强了工作合力和工作能力。通过各种渠道的学习培训,95%以上的党政班子领导均具备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和管理知识,实现了班子成员年轻化、知识化的目标。1999年,我乡被自治州命名为“六好”乡(镇)党委。我乡在“六好”乡(镇)党委创建活动中,重点从3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成立领导小组,健全创建机制。乡党委高度重视“五好”乡(镇)党委创建活动,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全乡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了以乡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并定期召开会议讨论研究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乡党委书记亲自参与、亲自过问创建工作。二是进行责任分解,把责任目标落实到各部门。明确了纪检、宣传、共青团、妇联等部门的工作职责,完善了“一把手”抓创建责任制,与各村、站(所)签订了创建目标管理责任书,量化、细化目标责任,制定科学合理的考评细则,严格考核,奖优罚劣,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三是按照五个“好”的标准狠抓创建工作。

2、围绕“五好”村党支部标准,认真抓好村级班子建设。我乡“五好”村党支部创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整顿后进促转化。每年年初,乡党委都要结合年终考核对各村进行排队,逐个登记造册,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时采取由村干部述职,村民代表大会评议,民主生活会组织考评等方式,普遍对村级班子的整体情况进摸底,将一批群众公认、政治立场坚定、有一定文化素质、头脑灵活、思想坚定的党员选进村领导班子。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整顿任务,本着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先解决什么问题的原则,分村施策。对工作靠上级催、包村干部帮助才能勉强完成任务的班子,采取绩效挂钩的办法解决问题;对工作遇事绕道走、瞻前顾后的班子,给予必要的撑腰壮胆和帮助;对结构不合理、配合有问题的班子,通过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组织村民代表评议村干部的做法,消除隔阂,化解矛盾,必要时进行组织调整,2008年我乡对白依沙克、栏杆、等村的支部书记、村长、支部副书记进行了全面调整;对站(所)领导的选拔引入了竞聘上岗机制;二是合理设置支部,进一步优化班子的知识、年龄结构。将农机站和林管站调整建立为两个党支部;将水管站和自来水公司合并成一个党支部,将机关党支部、政府党支部合并为一个支部。通过党委一班人认真调查摸底,全面系统的整顿,解决了各支部领导班子成员年龄偏大,工作能力不强,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等问题。使村级领导班子成员的平均年龄由2000年的45岁下降到现在的39.6岁。加速了村级班子的年轻化、知识化进程,为新形式下开展农村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2008年我乡把86名素质好,能力强,敢于吃苦的机关干部派到各村挂职,把村级有综合工作能力和素质高的干部大胆选调到乡机关工作。从而极大的调动了广大干部的积极性。对村上遗留问题较多,工作迈不开步子的班子,派驻工作组协助工作,限期解决问题。三是阵地建设水平得到全面提高。采取由乡里筹一点,村里集一点,个人捐一点的办法,2000年以来,共筹资金55.4万元,为我乡兰干、萨依、迪汗拉、奥提亚克、铁提村新修建了办公阵地,目前,全乡16个村的办公场所都是砖混结构,总面积5171平方米,其中尧勒其拉、迪汗拉、塔库提村为两层楼办公阵地。四是狠抓制度建设。乡党委通过副职包村的办法,对各村的规章制度重新进行了分类整理,根据工作需要完善了《五好村党支部创建设标准》、《五好村党支部创建管理目标》等一系列适用、管用的制度,均实现装框上墙。以尧勒其拉、迪汗拉、塔库提村为代表的一批村级制度建设示范村脱颖而出。各项工作制度的健全和完善,为规范创建工作秩序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和必要保障。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全乡16个行政村均已达到“五好”村党支部标准。

3、深入推行“4211”工作机制。在“4211”机制推行过程中,我乡结合实际,设置了党政党建、农村经济、综合治理和社会事务三个办公室。各办公室设主任1名,由副书记担任,设副主任3名,由副书记和副乡长担任。在具体运作过程中,把实行“4211”工作机制的60名干部分成两部分,以10天为一个轮换期,各办公室2/4的人员上班10天,1/4的人员参加乡党校5天时间的集中培训,1/4的人员在家安心休息5天。建立完善了《请示报告制度》、《交接班工作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周汇报月小结制度》、《干部请销假制度》和《目标责任制度》等80多个相关工作制度,认真开好“三个会议”,紧贴农村实际开展轮训工作,构建了严格的考核监督体系和目标管理机制,使各部门的示范、引导、服务、协调等功能得到了有效发挥。

不断加强和完善“五小”工程建设。2008年,我乡利用上级下拨的42万元预算内资金,并自筹资金,共计投资108万元新建了总面积598.02平方米、33间的干部公寓和120平方米的机关食堂,为干部宿舍购置了10台电视机,为干部浴室购置了两套太阳能热水器,安装了容量为8吨的暖气锅炉,建起了3座蔬菜大棚。同时,建起了占地100多平方米的融学习、娱乐、文化活动为一体的综合性活动室,活动室内有各种书刊、杂志1万多本,每年订阅各种报刊杂志达15种以上,营造了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

加大干部双语培训力度,突破机关干部学习“双语”的屏障。乡党委组织机关干部每星期五下午集中学习“双语”,通过辅导老师指导、相互结对子、业余时间自学等方式,促使干部在相互语言交流中提高“双语”水平。

按照市委的统一安排,我乡推行了五大毕业生、选派生、留疆战士驻村试点工作,并把该项工作作为提高机关干部基层工作经验和“双语”水平的重要途径。按照推行“4211”工作机制的总体安排和运作规程,对五大毕业生、选派生、留疆战士进行男、女,民、汉之间的搭配分组,采取1名民族干部带1名汉族干部,1名男性干部带2名女性干部的方式,坚持就近、便利的原则,安排干部到经济发展较为滞缓的村驻点,主要协助村级组织认真抓好基层组织建设、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精神文明建设、扶贫攻坚、农村党员电化教育等方面的工作,重点加强“双语”学习,逐步实现用民族语言与村干部、农牧民群众进行交流,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不断提高“双语”会话能力。

为把机关干部的“双语”学习变“软任务”为“硬指标”,每年对所有干部进行2次以上的“双语”考试,通过把每次考试成绩与干部年终考评和工资挂钩,增进干部主动学习双语的积极性。目前,有85%的干部能熟练掌握基本的日常对话.

4、党员电化教育工作情况。2001年,投资建立了乡党员电教站,面积120平方米,配备电教专职人员1名,设备齐全(29寸电视机、VCD、放像机各一台),建立健全了《党员电化教育领导小组主要职责》、《电教员主要职责》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统一制成牌匾,装裱上墙。同时乡电教领导小组结合自身实际,建立了电教工作检查制度,完善“自查、抽查、检查”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提高了工作效能,完善了电教设备、教材的登记,规范了电教片播放记录。

16个村级党员电教播放点均配备了电教设备和专职电教工作人员,加强片库建设,及时购买各种以农牧民实用技术、畜牧业发展等为内容的电教录像带、影碟,形成了党员电化教育两级(乡村)网络体系。同时,利用有线电视进家入户的有利时机,每周插播2次电教片,如《来自亿元村的报告》、《党的光辉照新疆》等50多部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政治教育片及有助于农民学习借鉴的科技教育片,使全乡85%的农民党员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70%的农民党员较好地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农牧民的科技意识不断增强。

目前,全乡拥有3个党员电教科技示范基地(克斯勒果园、亚维路克村加工厂、拉依勒克村育肥基地),5个党员电教科技示范村,137户党员电教科技示范户,形成了以示范户为点,辐射全乡的电教科技网络。

(二)乡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

1、乡村领导班子、干部队伍以及“三老”人员队伍现状。全乡享受副科以上待遇的人员有24人。党委班子成员由11人组成,成员中有一名妇女领导。政府班子成员由10人组成,党政领导班子的文化程度均在大专以上,成员的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下。村“两委”班子成员共有188名,平均年龄41.5岁,中专以上学历78名。全乡共有1536名干部,其中汉族干部25人,站所干部为649名,教师780名,在行政村任职的干部为116名。有267名符合自治区界定条件的农村“三老”人员,其中,老干部59名,老党员207名,老模范1名。

2、干部管理。一是从完善制度入手。先后制定了《上阿图什乡干部管理规定》、《上阿图什乡干部考勤制度》、《上阿图什乡干部学习制度》等,通过制度的落实强化了干部管理。二是建立干部能上能下机制,在站所领导选拔中引入了竞聘上岗机制,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工作格局,有效地激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几年来,我乡共选派了86名素质好、能力强、敢于吃苦的机关干部到各村挂职,选派干部占村干部的40%。三是强化考核工作。通过对各项考核指标进行量化并责任到人,结合年终考评,对优秀者进行奖励,对指标落实不好的进行惩罚,有效地增强了干部的紧迫感、责任感。

3、后备干部选拔培养。后备干部的选拔主要是采取层层推荐的方式进行。首先,由各村经过民主讨论确定后备干部人选,上报乡党委并备案。其次,强化后备干部的培养,通过乡党校、市党校、挂职锻炼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加强后备干部的培养,提高其综合素质。今年,按照市委组织部的要求,对全乡280名大中专毕业生进行了公开选拔,按照4比1的比例,向市委组织部上报了75名优秀的村级后备干部。

4、党团员发展及党团组织的作用发挥。加大团组织“推优”工作力度。按照“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和“向一切优秀青年敞开大门”的工作方针,把符合条件的优秀青年推荐到党组织中来,几年来,共推选120名28岁以下的团员入党。发展党员严把“入口”,疏通“出口”。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重点在优秀团员、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及大中专毕业生中发展党员,积极培养和吸收其中的先进分子加入党组织。加大不合格党员的处置力度,疏通“出口”,对长期不参加党的活动、不发挥作用,民主评议不合格的党员,给予处置,保持了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对农村无职党员按照各自特点进行设岗定责,使他们成为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宣传员,村党支部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的信息员,带领群众科学致富的示范员,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服务员,群众日常纠纷的调解员。今年,我了加强对退休干部党员的管理,专门成立了退休干部党员党支部,并定期组织他们学习。

5、激励“三老”人员、村干部、宗教人士发挥作用。我乡积极鼓励“三老”人员参与村级经济发展规划和重大决策的研究及组织实施。对有一技之长、身体状况允许的“三老”人员,聘请其担任村顾问、学校的政治辅导员,经常性地向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民族团结和反对民族分裂主义的教育,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身边的人和事教育好下一代。同时,他们还以身作则,大力宣传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新风尚,为农村稳定、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6、宗教人士的工资来源及发放。宗教人士的工资由市政协、统战部、民宗委发放。标准为哈提甫、副哈提甫平均每月250-450元。

(三)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我乡坚持“强攻畜牧业,调优种植业,规模发展林果业,以小城镇建设为载体,加快二、三产业发展”的经济发展思路,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夯实基层组织建设基础。2008年全乡集体经济收入为36.92万元。乡集体经济在2万元以下的村有8个;收入在2-5万元的村有4个;收入在5-10万元的村有4个,现全乡有贫困户1712户、8560人。在集体资产管理方面,主要采取租赁承包与集体管理相结合的方法,2008年各村承包费为36.03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由乡农经站统一管理,具体开支办法是:先由各村上报所需开支项目,然后由乡农经站审查,报经乡长审批后由农经站支付,农牧民对集体经济管理反映较好。现乡应收债款为410万元,主要为各承包单位往来款、个人借款、其他单位借款。负债为571.71万元,主要为银行贷款40.85万元,向其他单位借款282.8万元,个人借款46.29万元,政策性调工资和新分配人员工资款201.76万元。清欠办法是:按照合同规定通过司法部门收回后再行支付。村级应收债款为329.66万元,主要为90年代为农牧民提供各种服务的费用,负债为160.81万元,主要为近8年来平整条田所欠服务单位的工钱。清欠办法是: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将应收债款收回后支付所欠服务单位的工钱。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为98.5万元,乡分配了36.73万元,村分配了59.07万元,主要用于正常办公和支付工资报酬。在乡村道路铺设、防洪设施修建、平整条田等工作中,我乡严格按照“一事一议”的规定来筹集资金,人均收取额均在15元以下,没有出现超限额的村。2008年通过“一事一议”共筹资58.28万元。

乡村支教活动总结篇4

一、基本情况

全县现有14-28周岁的农村青年58876人,其中团员23396人,团青比例达39.7%。共有129个村团总支,1533个村民小组共建立1104个基层团支部。12个乡镇团委干部平均年龄24岁,全部为大中专以上学历;全县129个村团总支,配备团干部129名,配备率100%,村团总支书记平均年龄28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52名,占40.3%,村级团总支书记兼职率100%。截至8月底,全县外出务工青年为21531人(28岁以下)。

二、主要经验及做法

(一)党政加强对团的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各级党组织结合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将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列入乡村基层组织建设总体规划,有针对性地解决乡村团组织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提高乡村团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为调动乡村团干部工作积极性,有的乡镇制定了团干部任期目标,并将团的工作纳入党建目标责任制进行考核;有的乡镇选择经济条件好、党建工作成熟的村进行试点,采取党建带团建、先进带后进的方式,为其选配了年富力强的团总支部书记,制定和完善了各项团内规章制度,并以点带面,推动其它村团的建设。

(二)乡镇团的建设有所改观。各乡镇把建好班子、选好书记作为工作的重点,对那些素质低、能力弱、威信差的团干部坚决进行调整,调查的12个乡镇中,团委书记年龄最大的26岁,最小的23岁,全部为大中专以上学历,其中大专以上学历5人,党员6人。调查发现,多数乡镇团委能够把“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贯穿工作始终,积极推进“青年奔小康行动”,体现出较高的素质。乡镇团干部较可喜的变化是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发生很大转变。大多数乡镇团干部思想观念跳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等、靠、要”状态,市场积极意识、竞争意识强烈,能够用民主的、示范的、服务的方法来处理事务,比较明显的是实现了“三个转变”:由催收催种向示范引导转变,由行政命令向技术培训指导转变,由简单粗暴向依法办事转变。

(三)村级团组织活动基本正常,能发挥一定作用。被调查的村团支部基本能坚持“”制度,定期向广大团员宣传、贯彻党的有关农村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开展乒乓球、篮球、文艺演出等文体活动。村团支部班子大都主动团结在村党支部周围,自觉维护党组织权威,认真贯彻落实党组织决议。许多村团组织积极主动带领青年致富奔小康,团干部带头致富渐成气候。六苴镇六苴村团总支书记余金华带动团员青年推广大棚蔬菜、水果等高效科技项目,建起了10多个大棚,既解决了六苴镇靠外运蔬菜的问题,又带动了周围群众致富。

(四)抓待遇落实,全面激发工作活力。根据20*年中共*州委《办公会议纪要》第5期中“村级团干部原则上同意每月按不低于100元考虑,州县各按50%的比例承担”的规定。今年2月,县委就解决村级团干部的报酬问题专门召开了常委会议。会议决定,从今年7月1日起,在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每年安排7.74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解决村级团干部的报酬问题。至今年8月13日前,县财政已将资金拨付到各乡镇,并从今年1月份起,全县129位村级团总支书记每人每月将领到100元的报酬,这将全面推动全县农村共青团工作的活跃。

三、主要问题及原因

从总体上来说,目前农村基层团组织现状与共青团参与农业农村发展的要求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团的基层组织网络不健全,“软瘫散”的现象在一些地方还较为突出;团的组织设置、团员的管理方式、团的活动形式等尚不能完全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转型的要求,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传统的组织管理方式束缚,个别地方甚至还没有完成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变;基层团组织的服务方式、服务功能落后,在服务大局和服务青年方面无所是从;一些地方的团干部年龄偏大、素质偏低,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团员队伍的个体素质还不适应当前农村发展形势和要求,个人的发展愿望与当前的发展形势不一致等。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对基层团组织重视程度减弱

随着环境和形势的变化,基层党组织对团的建设重视程度不高,精力投入不足,关心力度不够,管理措施不强,个别地方甚至放松了对团组织的建设和管理,使许多基层党组织也本着“能维持、能交代、不指望、无任务”的态度来对待基层团的工作,不给团干部交任务,不对团员青年进行教育。特别是乡镇党委在对待和评价团干部工作上,只重党政统一部署,忽视团的自身工作,一些地方单纯以完成乡镇党政安排工作好坏来看待团委书记,不看团的工作效果。有的认为只要把党政部署的工作做好了,把经济工作搞上去了,团建工作自然就会跟上来;还有的认为经济工作压力大,没有精力抓团建。由于放松了团的建设,有的乡镇团委自身建设薄弱的问题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

(二)基层团干部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部分乡镇团委书记面对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思想、工作、作风等方面很不适应。表现在:一是思想观念陈旧。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老路子不能走,新路子不会走。二是疲于应付临时性任务。有些团委书记把主要精力用在应付乡镇党政布置的工作上,不能以主要精力抓团的建设,本末倒置。三是工作思路不够清晰,服务意识较差,在新形势下对团干部的学习教育抓的不紧,管理不严,尤其在对村级团干部的教育管理上缺乏强有力的措施和手段。四是个别干部作风浮躁,怕吃苦、图清闲,只求平平安安过日子,缺乏好的精神状态和开拓进取精神,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五是急功近利,没把两手抓很好地结合起来。主要表现在只强调抓经济,忽视团的基层工作,成了纯“经济书记”。

在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和青年就业转移的新形势下,村级团干部队伍建设问题突出。一是自身素质不高。多数村团支部书记为初中文化水平,有的村团支书甚至是小学毕业,外边事懂得少,新知识不熟悉,市场意识差,信息闭塞,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一些老观念、老做法的束缚,思想意识落后,工作方法陈旧,一般号召的多,扎实服务的少。二是带领青年致富的办法少。有的只知道传达上级文件和精神,号召团员青年创业致富,自己却想不出办法,拿不出方案,起不到带头人作用。三是起不到模范带头作用。有些团员反映,有的村团干部宗旨观念、服务意识淡薄,对自己要求不高,甚至混同于一般青年,干部的影响力和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好。也有的虽然是村里的能人富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但是平日里不读书、不看报,一心只想挣“票票”,缺乏一名团干部应当有的修养和觉悟,难以完成团结带领农村青年致富奔小康的任务。

(三)基层团组织建设仍然薄弱

一是乡村两级组织萎缩。近年来,党的基层组织领导干部的配备多半是按照需要来考虑的,不再单独把团干部作为主要考察对象和后备力量;乡镇团干部专职不专用,致使部分乡镇团委有人无组织或有组织无人。村干部队伍精减后,行政村团支书普遍交叉兼职,既无工作压力也无工作精力,空壳支部增多。二是团的组织形式和活动内容与现实情况不相适应,团组织有形式无内容,团员青年游离组织之外,绝大多数村团组织多年不开会、无活动,许多农村团组织变为空壳团支部,团支部书记无人当,团干部无人干,“名存实亡”甚至“名实俱亡”。三是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力,存在着制度“上墙不上心”的现象。一些相对后进乡镇团委,虽然也有各种制度,但不够规范,在贯彻落实过程中力度不够,遇到问题不是按照程序制度办事,而是看人办事,决策随意,工作随意。

(四)外出务工青年增多,团员教育管理工作徘徊不前

调查发现,农村团员流失严重,发展团员困难,团员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突出。特别是流动团员管理薄弱,多数外出流动团员游离了团组织管理,相当数量的外出归来团员的组织关系无处落实。在团组织生活不正常的情况下,农村发展团员工作也遇到了相当大的困难,一个村一年到头发展不了一两个团员,更有的连续几年没有发展新团员,造成农村团员数量逐年减少。由于团员的教育管理工作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致使村里大部分团员思想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发挥不了应有的模范带头作用。

(五)团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难以落实

有的乡镇党委把乡镇团委书记混同于一般脱产干部,政治上关心少,工作上指导少,方法教的少,任务安排的少,相应待遇落实少,加之部分团干部兼职过多,影响了热情和积极性。大部分农村团支部书记从事团的工作带有义务性质,无相应的报酬和补贴(其报酬往往是兼任职务的工资收入),有的乡村党组织没有真正把团干部作为党的后备力量来对待和扶持,多数乡村党组织对团的干部育而不备,备而不用,使广大团支部书记感到经济上无报酬,政治上无前途,认为团干职务没什么吸引力,团干部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问题日益突出。

(六)落实待遇后,村团总支书记的选配存在一定困难。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我县村团总支书记的待遇问题被列入了县委常委会议事日程。在财力十分困难、州补助资金尚未下达的情况下,县财政一次性拨出15.48万元解决了全县129个村(居委会)团总支书记每月100元的补助。为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但落实待遇后,村团总支书记的选配又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其中主要是由于村干部待遇普遍较低,三职干部(书记、主任、副主任、文书)每月收入400多元,几大员(卫生员、治安员、林业员、计生员)每月收入仅为200多元。村团总支书记由谁来兼任,其收入就将多出100元,这样,会造成村干部之间利益分配差距拉大,不利于村委会开展工作及管理。所以,村团总支书记的选配问题上,还需要作专题研究。

(七)乡村两级无活动经费。乡村两级组织活动难,主要原因是缺活动经费。由于农村税费改革的全面实施,村委会取消了一切收费项目,除县财政转移支付的每年5000至7000元的办公经费外,基本无其它收入,对村团总支的经费支持也几乎为零。乡镇团委也普遍缺乏活动经费,关心支持团委工作的乡镇,每年“五四”青年节期间,能够给予几百元的经费支持,工作不重视的,就基本没有活动经费。乡村两级团组织无活动经费是导致活动开展不正常的主要原因。

四、对策与建议

鉴于农村基层团建工作中的问题,应坚持以下团建基本原则:坚持以党建带团建,把农村基层团建工作纳入党的建设整体格局;坚持以创新求发展,使农村团组织的建设、改革和发展与农村经济社会转型和发展的进程相适应;坚持以服务促活跃,通过拓展服务领域、延伸工作手臂、丰富活动内容焕发新的生机;坚持城乡联动,形成兼顾城乡两种特色、两种功能的工作局面。

(一)坚持党建带团建,争取党组织重视和支持

各级团组织应紧密配合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工作部署,主动向同级党组织汇报工作,使党组织了解团组织,及时给团组织指路子,压担子,促使党组织将农村团组织建设列入议事日程,纳入党的基层建设的总体规划,使党建和团建紧密结合。农村基层团组织应号召和带领农村团员青年围绕本级党组织的工作中心,努力成为党的农村工作的突击队,充分发挥助手和后备军作用,以作为求地位,以此加强和改善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真正把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成为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坚强集体。

(二)坚持一级抓一级,形成上下联动局面

县乡镇团委是区域内基层团组织的领导核心,担负着指导农村共青团工作的直接责任,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团县委是加强乡镇团委建设的关键,乡镇是加强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的重点,团县委书记是乡镇团委建设的“第一责任人”,乡镇团委书记是村级团组织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因此,要按照“以作为求地位、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要求,把乡镇团委建设摆上县级团委工作重要位置,把加强村级团组织建设作为乡镇团的工作的重要内容,统一思想,高度重视,抓紧抓好。一要底子清、思路明。要把乡村团组织建设好,首要的问题是把其现状摸清楚,做到心中有数。然后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和乡村团的建设的实际出发,按照基层团的组织建设“十条标准”、“四个规范化”要求和“五好”目标,提出相应的对策。二是真抓实干。实行乡镇团委联系村级团组织制度,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对那些软弱涣散、缺乏战斗力、自身建设问题较多的村级团组织,乡镇团委要帮助他们整顿提高。一些长期薄弱落后的村,乡镇团委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乡镇团干部要负起对村级团干部的教育管理责任,监督检查工作落实情况,执行好各项制度。三是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乡镇团委要结合地方基本情况和特点,科学合理地确定基层团组织建设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对责任的落实实行严格考核。在实施考核过程中,对完成年度目标的,给予相应的荣誉和奖励;对完不成年度目标的,进行通报,连续两年完不成年度目标的,对村级班子主要负责同志进行谈话。

(三)实施规范化管理,提高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

1、探索实施团组织规范化管理。在团组织管理上,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将乡村团组织的职能定位在对团员青年的日常管理上,重点抓好“四个规范化”:一是组织设置规范化。努力消除村团组织的“空白点”,对于部分基层组织瘫痪、工作难度较大的村,团建工作可与后进村整顿工作一并进行。二是干部配备规范化。进一步强化乡村团干部配备,把一些德才兼备,文化层次较高的优秀党团员,选拔到团的领导岗位上来,并且尽可能地使团支部书记进入村“两委”。三是制度建设规范化。突出抓好团的组织生活正常化和团籍管理两项工作,搞好集中交接、集中办理,杜绝“档案随身带”现象,最大限度地减少团员流失。四是工作考核规范化。要建立农村团的建设“双重四关”考核机制。“双重”就是按照党建带团建的思路,实行上级团组织和同级党组织双重考核。“四关”即把好目标关,制定好党团考核和团内考核的目标,形成考核意见;把好签状关,对工作目标进一步量化细化,制定出工作目标责任状和合同书,层层签订;把好考核关,按照考核意见和责任状,对团的工作进行考核,考评结果作为评价干部的主要依据;把好兑现关,坚持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将考核结果与政策兑现相衔接,考评结果作为评价干部的主要依据,搞好奖优罚劣。

2、加强乡镇团委建设,关键是抓好班子。首先要配好团委书记。乡镇团委书记的配备,原则上应是党员,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有一定的青年工作经验、熟悉农村经济工作或基层党务工作。要根据实际确定1-2名专职或兼职团干部,把年纪轻、素质高、懂经济、事业心强的优秀青年人才选拔到团的一把手位置上来。同时要解决好乡镇团委书记的编制和待遇等问题。其次要抓好班子建设。根据乡镇大小和经济结构类型,从行政村、乡镇企业、社区或机关分别挑选2—3名优秀团干部兼任团委副书记。团委委员的分布要照顾到各个方面,使团委班子成员在知识、能力等方面形成互补,达到结构合理、整体优化。第三是提高班子整体素质。在建立和完善乡镇团委书记上岗培训制度的同时,多渠道、多途径强化对团干部的职业、技术培训,特别是要抓好对那些素质能力不适应要求或新上岗的团委书记、副书记的培训,增强他们带领农村青年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领。

3、不断优化村团组织设置。村级团组织建设就其实质而言,仍然是团组织如何通过合理调整、科学设置来带动青年、凝聚青年的问题,是如何增强自我调节能力和适应创新能力的问题。要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围绕所有制结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大行政村团组织的调整、改组力度,发展和创新基层团组织设置模式。在农业经济为主的地方,要着眼于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青年组织化程度,加快产业建团步伐,依托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和各种营销组织、合作经济组织、专业技术协会以及专业批发市场建立团组织;在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较好的地方,要着眼于提高工作的开放化、社会化程度,探索中心村、农村小康示范村团组织的建设,打破原来单纯按行政村或居住区域建立团组织的格局,抓好亦工亦农团员青年的日常管理,增强行政村团的工作与乡镇团委工作的内在衔接。要按照“一轻二强三高”标准配备团干部,从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种养加”大户和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中选拔有一技之长的“实力型”人物担任团支部书记。这部分人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同时已形成一定群体,具有相当群众基础。

4、加强落实待遇后的村团总支书记的选配工作。落实待遇后,村团总支书记的选配建议坚持以下几点:一是村“三职”干部原则上不再兼任团总支书记;二是建议在村委会几大元中选配村团总支书记,并做好待遇及工作量的权衡工作;三是村干部中无合适人选的,可将选配范围扩大到一般群众及村民,特别注重选拔年轻优秀的致富带头人或致富能手、退伍军人等担任团总支书记。总之,落实待遇后村团总支书记的选配,必须坚持既要明确岗位、人员及报酬,又要有利于促进农村共青团工作推动村委会全盘工作的原则。

(四)加强服务体系建设,为农村青年增收成材提供保障

只有为农村青年提供扎实有效服务,才能调动农村青年的积极性,赢得农村青年的信任,在农村青年中树立起共青团的好形象。各级团组织要积极协调,借力就势,争取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各界支持,从组织、资金、技术、人才等多方面多为青年办好事、办实事。宣传普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切实维护青年合法权益。把建立健全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作为调整农业结构、促进青年增收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重点搞好三阶段服务,即产前当向导,及时向青年介绍产业发展信息,推介最新产品、技术,引导青年以市场需求规范生产经营行为;产中当保姆,加强乡村业科技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实用技术技能培训活动和“送科技”下乡“教、帮、带”活动,加大乡土科技人才培训力度,帮一级,一级带一级,把服务及时送到青年手中;产后当红娘,建立健全各类青年合作经济组织,在发挥其产前品种选择、产中技术指导作用的同时,着重搞好产后销售服务,切实解决青年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分享流通环节利润。

(五)加强教育培训,促进团的工作可持续发展

乡村支教活动总结篇5

关于在全乡农村基层党支部和党员中开展“两示范一带动”活动的实施意见

为了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支部和党员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加快农村致富奔小康步伐,根据市委安排,结合县上实际,现就在全乡农村基层党支部和党员中开展“创建科技致富示范基地和科技致富示范户,带动农民调整产业结构”活动(简称“两示范一带动活动),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开展“两示范一带动”活动,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这一主题,以党员现代远程教育为手段,以《xxx党建信息》为载体,开展技术培训,通过培育和创建科技致富示范基地和农村党员科技致富示范户,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支部和广大党员在发展农村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农民调整产业结构,推进科教兴农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全乡农村致富奔小康步伐。

二、目标任务

“两示范一带动”活动,旨在通过建立完备的电教网络体系,提升党员的科技致富能力,通过发挥基层党支部和党员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发挥示范基地的引导作用和党员致富带动作用,在全乡树立一批符合本地实际、主导产业明显、辐射作用强、经济效益好的农村基层党支部科技致富示范基地和科技素质好、发展经济本领强、带头致富并带领群众致富的农村党员科技致富示范户,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第一步,从20xx年4月开始,首先在全乡开展“两示范一带动”活动,使村村达到“六个一”的要求,即:建立—个科技致富示范基地,培养一支党员致富骨干力量,配备一支信息技术服务队伍,树立一批科技致富示范户,总结一套农村致富好经验,形成—个有发展前途的主导产业。其次要通过示范引导,在全乡范围内开展这一活动,年内初步建成农村基层党支部科技致富示范基地5个,党员科技致富示范户20户,形成较强的辐射带动效应。

第二步,以科技致富示范基地和党员科技致富示范户为样板,经过三年的努力,全乡逐步建成10个农村基层党支部科技致富示范基地,达到电教设施配套化,党员队伍年轻化,阵地建设规范化,组织活动正常化,农业产业专业化的要求,同时建成农村党员科技致富示范户20个,培训30名农村党员,使人人掌握两门以上实用技术,并且带头致富。

第三步,在此基础上,树立典型,总结经验,全乡所有村级党支部都建立起自己的示范基地和示范户,并创建规模大、效益好、带动功能强的示范基地3个、示范户20个,示范、引导、带动全乡农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实现农民增收,加快建设陕西经济强县的步伐。

三、示范基地和示范户的条件

(—)科技致富示范基地条件:

1、示范基地所在村党支部领导班子坚强有力,思想认识明确,发展经济的思路清晰,为群众谋福利的宗旨意识较强,在群众中有一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2、示范基地所在地党支部制定了主导产业发展规划,抓基地建设措施得力,效果明显。示范基地有一定规模,主导产业明确并有一定的前瞻性,能辐射、影响、带动本地群众走上科技致富之路。

3、示范基地的农户能够熟练掌握主导产业的先进适用技术,使基地真正成为应用现代农业技术的示范基地、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农产品的优质品率达到65%以上,主导产业在当地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通过示范带动,给发展这一产业的农民带来的人均纯收入占到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以上;带来的经济效益占本乡、村农业总产值的比例明显上升,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和主导产业。

4、在示范基地主导产业的带动和影响下,依靠示范项目开展种、养业的农民家庭人均纯收人增长速度,明显高于该地区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同时能够广泛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二)党员科技致富示范户的条件:

l、带头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严格按规定要求自己,立场坚定,顾全大局,自觉履行党员义务。

2、能认真学习现代科技知识,熟练掌握两至三门实用技术,有一个好的家庭致富奔小康发展计划,在学科技,用科技方面成绩突出。

3、按照产业布局,积极发展种植业或养殖业,且有一定规模,经济效益好,在本村起到了示范作用。

4、能经常联系、帮助至少3户生活尚不富裕的群众,确定具体的帮扶项目和措施,通过提供信息、技术指导等服务,使其在1—2年内脱贫致富,经济收入达到本地中上水平。

5、遵纪守法,联系群众,作风正派,带头抵制

歪风邪气,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

四、实施办法

1、广泛宣传,提高认识,增强参与意识。各乡镇要采取召开干部、党员、群众大会,专家报告会,组织外出参观,广播、电视、板报、简报、标语宣传等方式,结合学习贯彻落实十六大及省市、县党代会精神,使各级党支部和党员群众充分认识开展“两示范一带动”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群众明白“两示范一带动”活动对于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村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观实意义,争取做到使这项活动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统—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广大党员和群众参与这次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认真调查,周密部署,分批组织实施。各乡镇党委抽调专人组成调查组,深入各村开展认真细致的产业摸底工作,对十个特色产业第一村和其他有一定产业基础的村重点调查,根据各村的资源,经济结构、产业化发展状况和党员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科技文化素质、发挥作用情况等,在广泛听取广大党员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确定各村的主导产业,制定开展“两示范一带动”活动的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精心安排部署,在全乡492个村级党支部分批组织实施。10个特色产业第一村要作为首批实施对象,从今年上半年开始实施;第二批选定40个村,从今年下半年开始;第三批50个村,由乡镇党委负责逐步实施。在此基础上,推动“两示范一带动”活动的深入开展。

3、因村制宜,分类指导,分步健全电教网络。按照这一活动的实施步骤和工作需要,分三步抓好党员电教阵地建设,第一步,要把首批实施“两示范一带动”活动的10个特色产业第一村,建成高标准的党员电化教育培训基地,做到“六有”:有党员电教工作机构,有专兼职播放员,有播放收看教室、桌椅,有播放收看设备(vcd影碟机、彩色电视机、机柜等),有播放收看制度、计划和“三簿一册”(播放登记簿、讨论记录薄、信息反馈簿、点名册),有电教片库;第二步,对由县上重点包抓的50个村,要认真摸底,逐步规范,对于经济基础较好的村,由村上自己解决电教设施问题,其他村由县、乡、村共同筹资解决;第三步,对由乡镇党委负责实施“两示范一带动”活动的村,由乡镇统筹安排,妥善解决“两机一室”问题,县上予以协助。在电教网络建设中,有条件的村还要在党小组建立电教播放点,建立党员家庭播放户,也可创造条件配备电脑等设施,开展网上教育,在全乡建立健全乡、乡、村三级电化教育网络体系,为开展党员科技培训奠定基础。

4、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的科技素质和致富能力。要认真落实县委《关于建立基层干部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依托县、乡党校,分级负责和抓好农村基层干部、党员的培训和教育。培训中既要突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精神等政治理论方面的内容,又要重视抓好现代农业、实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的培训,要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需要出发,本着“需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注意改进培训方式。在抓好县、乡党校集中培训的基础上,采取外出考察、到田间地头实地培训、邀请专家教授、农技人员和示范村的“土专家”、“田秀才”、“科技能人”传经送宝,鼓励基层干部、党员上农函大、农广校,提高农村基层于部和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本领。

5、培育典型,示范带动,促进活动深入开展。“两示范一带动”活动的关键在于示范带动。首先要在全乡10个特色产业第一村按照条件和要求建立高标准的科技致富示范基地和党员科技致富示范户,在此基础上,按照“六个一”的目标要求统一规范,对于达到要求的示范基地和示范村,由县上组织举行隆重的挂牌仪式,为全乡农村基层党支部和党员群众树立学习样板。其次,要组织其他村的党员群众学习取经,培养和树立一批自己的先进典型,抓点带面,促进整个活动的深入开展。三是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先进典型的宣传报道力度,努力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五、保障措施

l、落实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联动机制。开展“两示范一带动”活动是科技兴农,强县富民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农业、水利、林业、信用联社、农发办及其它相关部门和各乡镇共同努力。组织部负责组织实施,检查考核和党员电化教育阵地建设,农业局、水利局、林业局,农发办等部门主要负责技术、信息服务工作,并从项目、资金方面予以扶持,信用联社要重点向这些村的农户发放小额扶贫贷款,各乡镇负责党员群众的教育培训工作和“两示范一带动”活动的具体实施,从而形成相关部门和乡镇职责明确,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和联动机制。

2、建立信息技术服务体系,为“两示范一带动”活动提供技术支持。县上要聘请10至20名专家教授担任特色经济技术顾问,成立由农、林、水、供销社等部门的技术人员组成的信息技术指导工作组,负责主导产业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工作,定期向村上提供农情信息技术服务,农技中心、畜牧站、林业站要肩负起“两示范一带动”活动技术服务的直接责任。组织部要根据主导产业,定期为每个村配发相关的音像资料,各乡镇党委要指导各村组织驻村技术员、村干部、党员及科技能人组成技术服务队,开展信息技术服务工作。

3、建章立制,加强工作指导。为了促进这项工作深入开展,必须建立四项工作制度,加强工作指导。一是建立领导联系点制度,乡镇党委和涉农部门领导干部每人联系一个实施“两示范一带动”活动的村作为重点项目联系点,加强工作指导。二是建立科技人员联系科技致富示范基地制度。农口的科技人员,要采取定期技术指导,驻村蹲点等办法,每人联系一个科技致富示范基地,负责这一活动的技术指导工作。三是建立乡镇干部联村包户制度,乡镇机关于部每5人一组,联系一个村,每人包抓一个党员科技致富示范户,搞好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协调服务工作。四是建立部机关组室联乡包村制度,组织部机关每个组室联系一个乡镇,并包抓一个村,指导开展“两示范一带动”活动,要把所包的村创建成“两示范一带动”活动示范村。

4、实行目标化管理,加强工作考核,建立激励机制。对“两示范—带动”活动的目标任务要进行细化分解,实行目标化管理,量化考核,落实到人,县上对活动的开展情况要定期检查,并纳入党建目标责任制一并考核、奖惩,每年拟命名表彰科技致富示范基地10个,党员科技致富示范户100个。各基层党支部要详细掌握进展情况,定期分析存在问题,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确保活动顺利开展。凡此项工作进展不力的,取消该单位党建工作各类先进评选资格。

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l、与时俱进,不断开拓“两示范一带动”活动的工作机制。“两示范一带动”活动,是前几年开展的“抓、促、学、奔”活动和“党员形象工程”的深化,是把农村基层党支部建设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的有效载体,也是发挥农村党员作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帮助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形式。要注意发挥各级党支部的主观能动性,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注意总结和借鉴以往开展的各类党建主题活动的成功经验,统筹安排,搞好衔接,不断创新。要在培养党员科技致富示范户的同时,把靠特色产业致富的群众培养成党员。一方面,在实施“两示范一带动”活动的村,组织广大党员带头发展主导产业,带头搞试点示范,为群众树样板,把党员逐步培养成党员科技致富示范户,成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另一方面,把那些靠科技致富的群众、“土专家”、“田秀才”、科技能人通过重点培养,按照程序吸收入党。

2、建立县、乡(镇)、村级创建工作档案。每年拟创建的示范基地和示范户,要认真填写《农村基层党支部科技致富示范基地登记表》、《农村党员科技致富示范户登记表》,并报县委组织部,今年各乡镇拟创建的示范基地和示范户,其登记表于4月25日前报县委组织部。

3、积极转变于部作风,主动热情地为群众搞好服务。要认真推行“一线工作方法”(即调查研究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难点突破在一线、工作创新在一线、干部识别在一线),认真组织开展“村学郭秀明、陈分新,乡学朱显发,县学白河县”活动,进一步落实好县以下干部“三三制”,切实转变于部作风。

县级部门特别是涉农部门干部和乡镇干部,要真正拿出三分之一时间搞调查研究,三分之一时间驻村蹲点抓落实、抓示范,为农民群众提供信息、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服务,帮助农民群众大力发展优质、高效、高产、生态、安全的农产品,发展订单农业,想方设法搞好农产品的销售、流通和加工,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4、各乡镇党委要加强对这一活动的领导,制定实施办法,细化工作措施,明确工作责任,加强检查考核和分类指导。尤其要明确和靠实乡镇党委直接责任人、村党支部具体责任人的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格局,确保这一项活动健康发展并取得实效。

附件:

党支部科技致富示范基地负责人职责

一、全面负责党支部科技致富示范基地的生产、供应、销售工作和基地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

二、负责制订切实可行的基地发展长期规划,制订发展目标和实施措施,保证发展目标的实现。

三、负责定期向党支部汇报基地工作情况,特别是创建活动开展情况。

四、负责基地的科技开发工作,主持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推广工作,组织协调党员群众学习应用新科技、新品种。

乡村支教活动总结篇6

自查报告中的文字表述要实事求是,既要肯定成绩,又不能虚报浮夸,凡是用数据来说明的事项,数据必须真实准确。小编为大家准备了结对帮扶工作自查报告范文参考,欢迎阅读!

结对帮扶工作自查报告范文参考一

一、20XX年扶贫结对帮扶工作进展及成效

20XX年,省农办积极履行牵头单位职责,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帮扶要求,联系项目,落实资金,认真做好与竹垟畲族乡和龙泉市八都镇安田村、上垟镇五都楼村(以下简称一乡两村)的结对帮扶工作,较好实现了帮扶乡村产业有新发展,面貌有新改变,收入有新提高的目标。20XX年,上垟镇五都楼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839元,同比增长18.6%,八都镇安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465元,同比增长13%;竹垟畲族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856元,同比增长13.5%。

(一)抓工作谋划,着力提高扶贫结对帮扶工作实效

1、制定落实帮扶方案。省农办召开专门会议研究结对帮扶工作,按照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新一轮扶贫结对帮扶工作的通知》(浙委办〔20XX〕8号)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民族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浙政办函〔20XX〕98号)精神,及时制定《省农办新一轮扶贫结对帮扶工作方案》,明确了帮扶目标任务、具体分工、工作重点和相关要求,指导帮扶村制定了《龙泉市八都镇安田村产业发展规划》、《龙泉市上垟镇五都楼村产业发展规划》等。同时,分别落实综合秘书处和机关党委具体联系龙泉市八都镇安田村和上洋镇五都楼村,帮助理清结对村发展思路,协调落实帮扶项目。

2、明确帮扶目标任务。到20XX年,全面完成省委、省政府部署的结对帮扶任务,使结对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有较大改善,村集体经济有显著发展,低收入农户人均收入增长高于当地平均水平。民族乡(镇)的农村人均纯收入不低于所在县(市、区)的平均水平;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达到所在县(市、区)农村平均水平;水、电、路、通信、商贸流通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3、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省农办始终把扶贫结对帮扶工作放在全办工作的重要位置来抓,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20XX年,省委副秘书长、农办(扶贫办)主任章文彪3次到龙泉调研指导工作,每次都到“一乡两村”走访,与基层干部座谈、体察村情民意;办分管领导多次深入实地调研“一乡两村”产业发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农民增收等情况,指导结对帮扶项目实施,做到了底子清、情况明。各处室结合各自业务及特点,分批到“一乡两村”开展专题调研,全面掌握现实状况、农民增收、空间资源、产业发展等基本情况,为精准帮扶奠定扎实基础。据统计,20XX年,我办共赴龙泉市开展帮扶43人次,其中办领导7次,走访低收入农户225户。

(二)抓资金统筹,着力推动“一乡两村”项目建设

1、统筹资金扶贫帮困。按照《省农办新一轮扶贫结对帮扶工作方案》,办里计划每年安排50万元,用于每个结对村的项目帮扶;每年根据竹垟乡提出的帮扶需求,由办分管领导协调相关处落实50万元的项目资金用于竹垟乡兴办1-2件实事。经过努力,20XX年,省农办整合各类支农资金,累计帮扶龙泉市“一乡两村”1044.5万元,其中竹垟民族乡537.5万元,帮扶两个结对村507万元,重点用于农村污水处理、产业发展等方面。

2、指导帮扶项目建设。在推进帮扶过程中,我办按照村庄规划要求,指导和帮扶“一乡两村”项目建设,建成一批基础和产业项目。八都镇安田村:完成产业扶贫坞垟村茶叶基地道路硬化600米,建设农田机耕路500米,协助竹林机耕路硬化。完成对村部分危房、旧房拆除修建,硬化各自然村道路2565平米(包括结对户);指导完成农村污水处理设施项目。上垟镇五都楼村:新建村内排水渠800米、农田小桥1座、奶牛养殖基地道路1公里;完成部分农房改造项目,硬化村(组)内路面1000平方(包括结对户)。竹垟民族乡:建立乡级扶贫资金互助会2个,建设高山蔬菜基地机耕路1500米,修复观光游步道600米;帮扶改造畲乡文化体验区(罗墩村)加宽硬化道路150米,建设排水渠500米。

3、职能处室倾斜帮扶。按照省农办结对帮扶方案,每个处室联系1-2个村,发挥职能处室优势,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如社会发展处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给予相应指导;经济发展处在山区经济发展、农家乐乡村旅游发展和村级集体经济建设等方面给予指导和帮扶,落实经济发展项目和举措;基层建设处帮助开展农民技能培训,促进低收入农户提高生产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扶贫开发处重点围绕帮助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发展特色产业等,重点推进带动低收入农民增收的项目实施。

(三)抓薄弱环节,着力破除制约发展的瓶颈

1、破解低收入农户发展资金短缺问题。在“一乡两村”开展扶贫资金互助会试点和推广工作,分别为“一乡两村”安排扶贫资金互助会项目14个,其中村级互助会12个,乡级互助会2个,124名低收入农户入会,借款金额58万元。通过财政支持和农户入股,发挥了扶贫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有效解决了低收入农户融资难的问题,实现了由“输血”向“造血”转变,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为低收入农户持续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努力改善农村交通条件。办领导多次与交通部门沟通,反映竹垟乡交通发展的问题,得到了省交通厅的大力支持,协助竹垟乡争取八都至竹垟乡县道改造工程,投资约460万元。目前,该项目初步达成意向。同时,针对两村要求,安排资金帮助两村启动并建设出行道路和生产道路项目,使农村交通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

3、注重提高低收入农户素质。乡、村要加快发展,低收入农户要持续增收,人员素质是基础。为此,我办在引导发展来料加工、农家乐、生态农业等产业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帮扶乡镇和村从业人员及低收入农户的培训力度,针对“一乡两村”安排赴台考察民宿和现代农业培训班1期,牵头联系赴磐安、永嘉等地考察农家乐1期,为全面推开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各处室人员利用到基层调研时间,多次开展“金融扶贫、产业发展”等业务方面培训,进一步激发了低收入农户发展的积极性。

(四)抓合力帮扶,着力营造扶贫结对帮扶良好氛围

1、加强与相关单位的联系与合作。推动低收入农户收入实现倍增计划,单纯依靠省扶贫办的专项扶贫和专项资金是远远不够的。我办充分发挥牵头单位优势,强化合作,整合各单位力量助推“一乡两村”发展。省交通厅、省科技厅、省农科院等省级单位纷纷发挥优势,为“一乡两村”提供资金、科技、信息等支持。龙泉市农办、农业局、交通局、旅游局等也纷纷加大帮扶力度,努力改善帮扶村发展条件。

2、及时总结推广好的做法和经验。作为龙泉市帮扶团组组长单位,组织加强经验交流,及时了解各成员单位结对帮扶进展情况,通过扶贫信息网、简报等总结推广结对帮扶过程中一些好的经验做法,为成员单位相互之间提供和借鉴好思路、好举措、好办法,使帮扶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五)抓指导评估,着力落实和使用好帮扶资金

1、建立定期汇报制度。为了确保帮扶工作高效、高质完成,把项目决策与事中检查、事后评估有机结合起来,并建立定期汇报制度,由结对乡或村定期自查项目进展情况,直接向省农办汇报或由市农办向办领导汇报。

2、建立检查指导制度。办领导通过多次调研,了解和掌握项目进展、低收入农户增收等各方面情况,并对帮扶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具体负责的处室,多次直接到点、到项目进行指导,督促帮扶项目有效实施。

3、规范帮扶资金使用。规范结对帮扶资金使用的范围和程序,确保帮扶资金使用公开透明;加强帮扶项目效果评价,推行项目实施效果好坏与下一年度帮扶资金是否增加挂钩;充分发挥扶贫工作积极性,在结对村范围内统筹使用项目资金,以发挥帮扶资金的效益。

二、20XX年工作打算

20XX年,我办将继续按照省委、省政府有关工作部署和要求,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消除4600元以下低收入农户为重点,继续做好扶贫结对帮扶工作。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进一步做好团组牵头工作。根据《关于做好20XX年扶贫结对帮扶工作的通知》(浙扶贫办〔20XX〕12号)等文件精神,及时组织召开龙泉团组会议,继续做好团组帮扶的协调服务工作,搭建好服务平台。同时,及时将各成员单位报送的好做法与经验进行宣传推广,推选先进单位,形成合力帮扶的良好氛围。

(二)进一步明确帮扶重点。20XX年,省政府将基本消除家庭人均纯收入4600元以下的贫困现象列入民生实事。20XX年,省农办、扶贫办将在农村改革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农民培训、山区经济、农家乐发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方面继续给予倾斜支持,尤其将结对村4600元以下的低收入农户作为帮扶重点,将帮扶资金更多地用于促进这部分人群的增收。

(三)进一步落实精准帮扶措施。根据扶贫重点村和低收入农户的帮扶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结对帮扶,鼓励和支持“一乡两村”发展“特色产业、农村电子商务、乡村休闲旅游、来料加工”等“造血型”新业态、新产业,大力推进合作扶贫,力争让尽量多的4600元以下低收入农户参与进来,促进4600元以下农户收入持续加快增长,逐步推动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四)进一步加强项目的指导和管理。根据“一乡两村”发展规划,我办将认真梳理结对帮扶具体项目情况,整合资源,加强协调,搭建加快发展新平台。探索帮扶资金帮扶新举措,强化项目资金监管,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加快“一乡两村”项目建设进度,确保项目尽早实施,尽快产生效益。

结对帮扶工作自查报告范文参考二

一、工作方案

在实施教育均衡发展工程中,教师结对及帮扶工作为老师的成长搭起了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平台。在他们的指导和关心下,我有幸承担帮扶姚成琳老师的工作,本着“认真、踏实、团结”的工作态度,为了扎实有效做好这项工作,我们拟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对象分析

1.师德方面:姚成琳老师能够爱岗敬业,较好地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工作责任心较强;虚心好学,积极上进;特别是承担了毕业班的数学教学任务兼学校电脑课教学,工作却从不落下,服从学校的安排,有较强的团结、协作精神,并有一定的开拓进取精神。

2.业务方面:姚成琳老师,从教多年,已逐渐熟悉初中数学教学的一般过程,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了解学生认知一般规律,善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但是,在对教材的处理方面,特别在课堂教学的组织方面,经验不足。曾参加过区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善于学习,能够胜任教育教学工作,但在教育科研方面成绩较少。

(二)工作目标

在工作中,我们将本着“共同学习,一起进步”的理念,在互帮互助的学习中共同成长。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不断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科研水平,教育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三)具体措施

1.师德方面

(1)树立依法执教,为民服务的精神。首先,我们的教育活动要依法,我们将进一步学习、领会《初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精神,严格遵守教育教学常规细则,依法治教。其次,我们将进一步树立为民服务的思想。我们的从事的职业是服务性行业,我们教学要对学生负责,对学生的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祖国的未来负责。

(2)培养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精神。谁不珍爱自己的岗位,谁就不能干好自己的工作。我们要深入学生,了解学生,面对学生;要敢于争先创优,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学思想日新月异,我们将时时注重学习,同时要勇于从旧的教学思想中跳出来,开创新的教学思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争做新时期教学改革的弄潮儿。二是要有团结协作精神。我们的教育事业是一个团队的事业,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将努力营造一种良好的合作氛围,互帮互带,取长补短。有经验有成绩大家一起分享,有困难有问题大家一起解决。

2.教育教学方面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将通过一起学习、互相听课、评课等形式的活动,共同探讨、研究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改进与完善自身的课堂教学方式,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1)加强学习,树立新的理念。我们将通过重温《课程标准》及解读,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以全新的素质结构接受新一轮课程改革浪潮的“洗礼”。确立了“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树立“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思想。树立学生主体观、发展观,关注学生情感的体验,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重视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使获取知识,学会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丰富情感完善自我,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的过程。

(2)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提高教学质量。学习方式的改革是本次课改的核心之一。不会学习的人将是21世纪的新文盲。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凸现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方法的过程。新课程向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教师要走下高高的神坛,由居高临下的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我们要努力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合作的师生关系,在与学生交往互动、合作交流中与学生心灵碰撞、情感交融中健全学生人格,完善学生个性,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3)做好课后反思。上完每一节课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积累教学经验和吸取教训,从而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4)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

3.自身素质方面

在工作的同时,我也不会忘记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质。不断提升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1)多学习。我们要抓紧点滴时间学习,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身边老师的宝贵经验,学习专业知识。要让读书、学习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2)多反思。自我反思是提高业务素质的基本途径。在今后的工作中,教学后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学生的活动方式,教学目标的确定以及教学内容选择进行反思。使自己通过教学反思才能从“经验型”教师转向“科研型”教师。

(3)多琢磨。继续贯彻赏识教育,以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通过赏识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从而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感情。只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相处得很融洽,老师与学生之间相处得愉快,才能更好地进行班级管理。同时还要多琢磨班级管理的办法,努力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同时还要在班上开展自我教育,使学生能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约束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己超越自己,从而不断进步。

二、工作总结

本学年我承担帮扶姚成琳老师的工作,在工作中,我们本着“认真、踏实、团结”的工作态度,本着“共同学习,一起进步”的理念,坚持求真务实的原则,精心组织,周密实施结对帮扶工作,以此推动结对帮扶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运作。

(一)高度重视,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结对帮扶农村教师工程的实施,有利于发挥结对教师示范辐射作用,有利于加深教师关系,实现教育优质资源共享,从而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我俩紧紧围绕市关于结对帮扶工作会议的相关精神及区教育局的有关规定,在已取得帮扶效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帮扶方案,有效地引导和促进了我俩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重视交流,达到优质资源共享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们通过一起学习、互相听课、评课等形式的活动,共同探讨、研究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改进与完善自身的课堂教学方式,强化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研究,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

本人担任初中数学学科参加培训的农村教师的结对教师,指导结对帮扶对象姚成琳老师用新理念处理旧教材,深入钻研教材,备好每一堂课,使其投入到课改的实验热潮中。在课堂上,大胆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引入课堂,在这堂课上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本人积极参加各级教研活动,积极挑战自我,勇挑重担,承担各级对外公开课;并通过电话、信息传送给她,让她早做好调课准备,前往学习。在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同时,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只起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在“导”中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让学生动手操作手中的学具,从而引导学生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地获得知识,将感性的实际活动与学生的内心感受体验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总之,展示了简明新颖的课堂教学设计,精湛的教学艺术,全新的教学理念,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她受益匪浅。

(三)加强联系,建立稳定的互访机制

为切实了解和评价我俩在结对帮扶工作中的效果,共同提高业务素质,我俩建立了稳定的互访机制。一是电话联系,了解帮扶工作实施情况,确定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相互协调,保证帮扶工作顺利开展。二是发送短信联系,开展教研活动,主要以公开课、示范课、集体备课为载体,来提高我俩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能力。三是接收邮件联系,主要通过教育教学资料:教育理论、教学案例、教学论文、题组设计、数学试题等形式交流,达到资源共享,互通有无。这样,建立结对帮扶互助互学活动,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三、感受与启发

我俩开展结对帮扶的活动时间不长,但给我俩的感受和启发较多。一是姚成琳老师有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明确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二是姚成琳老师艰苦创业、自强不息、乐于奉献的精神得到了发扬和升华。三是处在困境中的学生奋发向上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渲染。四是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得到了共享,促进了农村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向教育的公平发展迈进了一步。五是对认识《新课标》的新感受,突出“数学味”教学。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教学可采用“讨论式”、“合作式”等教学模式,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会上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另外,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教学内容呈现方式丰富多彩;重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人地位,注意提供学生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重视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注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总之,学校结对帮扶工作是一项根本性的战略举措,在结对帮扶工作中,为青年教师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努力,加强师德修养,钻研业务,敬业爱生,为人师表,为逐步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结对帮扶工作自查报告范文参考三

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学校结对帮扶总结近几年,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等文件精神,我们结合**试验区城乡教育的现状与实情,为了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城乡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早在XX年秋学期就下发了叶教XX81号《关于开展中小学对口支援工作的通知》,启动了城区学校对口帮扶乡村薄弱学校的试点工作并一举成功。特别是《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和市教育局六教人XX39号文件下发后,我们进一步加大了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结对帮扶的力度。几年来,我们坚持求真务实的原则,精心组织,周密实施,结对帮扶工作,坚持做到“四有”,即有组织领导,有阶段性计划,有实施方案,有检查督导。以此推动结对帮扶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运作。

一、高度重视,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按照XX年市局文件和会议要求,**试验区成立了由试验区分管干部人事和文教工作的领导任组长,区组织人事部和文教局的负责同志任副组长其他相关同志为成员的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工作领导组,并在文教局人事股设领导组办公室,负责制定计划,具体安排,组织实施。XX年文教局又下发了叶教XX45号《关于开展城镇学校对口帮扶农村薄弱学校工作的通知》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城乡学校结对帮扶的措施和目标,确保了结对帮扶工作的顺利实施。按照“XX-XX年结对帮扶计划”的规定,全区有19所中小学担负结对帮扶任务,共安排129名教师到比较偏远、条件较差的农村薄弱学校从事支教工作,现已进行了四年三批轮岗支教达107人次。由于我区范围较小,校数较少,所以开展结对帮扶薄弱学校的工程在具体实施中,其意义有了外延,范围有了扩大,不仅城区中小学校要结对帮扶农村薄弱学校,而且农村完中、初中、乡(办)中心学校及区级农村示范小学也要开展结对帮扶村级薄弱小学,不仅要从师资和教学管理上予以帮扶,而且要从资金和物质上予以帮扶,因此有些农村中小学既是结对帮扶的受援学校,又是结对帮扶的支援学校。例如,三元中学是**中学结对帮扶的受援学校,三元中学又是三元乡梓园小学的支援学校。另外规模较大的城区学校要结对帮扶2所农村薄弱中小学,例如**实验学校在师资上结对帮扶平岗中学,在物质上结对帮扶孙岗乡段岗小学;**中学在师资和教学上帮扶三元中学,在资金和物质上帮扶桥店中学;**二小在师资上结对帮扶三元乡龙塘小学,在物质上结对帮扶平岗办事处龙冲小学。结对帮扶薄弱学校工程的实施,发挥了支援学校的示范辐射作用,加深了校际关系,实现了教育优质资源共享,缩小了城乡教育的差距。

二、营造氛围,积极做好结对帮扶工作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加强薄弱学校建设是一项难以操作的教育工程,为了大力推动和促进此项工作的开展,我们积极营造氛围,升温加压,早在XX年11月12日上午,镇区办事处教辅组门前彩旗飘扬,鼓乐阵阵。文教局和镇区办事处选派14名小学教师赴孙岗乡小学支教的欢送会在这里隆重举行。文教局负责同志、镇区办事处领导及镇区教辅组成员、镇区办各小学校长和镇区中心小学学生参加了欢送会。镇区办分管领导首先发表热情洋溢的致辞,代表镇区办党委政府对踊跃报名、主动申请赴孙岗乡薄弱学校支教的老师表示谢意,要求支教老师要发扬特别能吃苦的精神,把镇区办严明的校风、严谨的教风、严格的学风带到孙岗乡学校。支教教师代表在会上作了表态发言。镇区办主要领导在讲话中希望选派支教的教师奔赴新的工作岗位后,要在当地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领导下,勤奋学习、扎实工作、教书育人、无私奉献,为加强两乡的教育交流与合作,促进孙岗乡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欢迎会结束后,14名支教教师在师生的热烈欢迎下,乘坐支教专车开赴孙岗乡,沿途所经学校,受到师生的夹道欢迎。中午,孙岗乡党委、政府对新到任的支教教师给予热情接待。乡党委主要负责同志代表孙岗乡党委政府对镇区办顾全大局,关心支持孙岗乡薄弱学校教育的行动表示感谢,对支教教师舍弃城区优越环境,到艰苦地方工作的精神表示敬意。并表示,孙岗乡将会尽其所能地解决这些支教教师的工作和生活问题,为大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为了优化支教措施,收到帮扶实效,促进全区支教帮扶工作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的开展,我们每年都要举行这样的欢送活动。此举促进了全区教育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打破过去那种乡镇之间教师派不动、调不出、分不进的局面,为今后的教师合理有序流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积极的尝试,必将对全区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和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文教局始终把结对帮扶农村薄弱学校的支教工作作为新时期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来抓。我们多次召开了全区支教工作动员会及支援、受援学校协调会,出台了相关政策,提出了有关规定和具体要求,积极鼓励中青年骨干教师到薄弱学校支教,并把支教与职评、评优晋级挂钩,要求城区学校教师参加中级和高级职称的评聘必须有一年以上的农村薄弱学校工作的经历,否则,一票否决。通过广泛宣传,政策导向,广大中青年教师能够理解支持,各校教师都能按计划安排如期到受援学校支教。开展结对帮扶的各校非常重视和关心支教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待遇问题,如**中学在本校高中教师紧缺的情况下,采取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的教学工作量加一点,对相关专业的教师压一点,支教教师兼一点的办法,为支教教师提供方便。XX年秋期一次性派出7名高中骨干教师赴三元中学支教,并把教师在受援学校承担的工作量和在本校承担的工作量实行累加计算,来确定超课时奖的发放标准,另外还给予一定的生活和交通费补助,保证了支教教师能安心踏实地工作。实验学校支教教师在活工资分配上,将受援学校工作量作为本校实际工作量计算,所需经费由本校支付,其他方面的津贴也仍然正常发放。

三、共同提高,达到优质资源共享**中学与受援学校三元中学开展结对帮扶,除师资教学支援外还为三元中学争示创办市级综合示范高中提供软件设施帮助;镇区办选派省级“教坛新星”焦健同志到孙岗乡竹园小学为师生上示范课,简明新颖的课堂教学设计,精湛的教学艺术,全新的教学理念,良好的教学效果,使他们受益匪浅。尽管我区人口少,面积小,但据不完全统计,在近4年来的结对帮扶活动中,支教学校向受援学校捐助帮扶资金达29万余元,还有衣物、文具、图书、教学仪器、电教设备、文体器材、树木花卉等,总价值达17万余元,不同程度地改善了农村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美化了校园环境,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四、加强联系,建立稳定的互访机制为切实了解和评价支教学校与受援学校在结对帮扶工作中的效果,共同提高办学效益,我们建立了稳定的互访机制。一是领导互访,了解帮扶工作实施情况,确定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相互协调,保证帮扶工作顺利开展。二是教师互访,开展教研活动。主要以公开课、示范课、讲座课为载体,来提高薄弱学校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能力。三是农村薄弱学校选派中青年教师到市、区级示范学校进行每月一周的教学培训,以提高其教学业务素质。四是学生互访。支教学校的学生与受援学校的学生建立“手拉手”互助互学活动。鼓励学生捐款、捐物,使受援学校贫困学生和学习困难生得到精神上、物质上和学习上的帮助。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乡村支教活动总结篇7

一、指导思想

开展“两示范一带动”活动,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这一主题,以党员现代远程教育为手段,以《xxx党建信息》为载体,开展技术培训,通过培育和创建科技致富示范基地和农村党员科技致富示范户,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支部和广大党员在发展农村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农民调整产业结构,推进科教兴农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全乡农村致富奔小康步伐。

二、目标任务

“两示范一带动”活动,旨在通过建立完备的电教网络体系,提升党员的科技致富能力,通过发挥基层党支部和党员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发挥示范基地的引导作用和党员致富带动作用,在全乡树立一批符合本地实际、主导产业明显、辐射作用强、经济效益好的农村基层党支部科技致富示范基地和科技素质好、发展经济本领强、带头致富并带领群众致富的农村党员科技致富示范户,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第一步,从20*年4月开始,首先在全乡开展“两示范一带动”活动,使村村达到“六个一”的要求,即:建立—个科技致富示范基地,培养一支党员致富骨干力量,配备一支信息技术服务队伍,树立一批科技致富示范户,总结一套农村致富好经验,形成—个有发展前途的主导产业。其次要通过示范引导,在全乡范围内开展这一活动,年内初步建成农村基层党支部科技致富示范基地5个,党员科技致富示范户20户,形成较强的辐射带动效应。

第二步,以科技致富示范基地和党员科技致富示范户为样板,经过三年的努力,全乡逐步建成10个农村基层党支部科技致富示范基地,达到电教设施配套化,党员队伍年轻化,阵地建设规范化,组织活动正常化,农业产业专业化的要求,同时建成农村党员科技致富示范户20个,培训30名农村党员,使人人掌握两门以上实用技术,并且带头致富。

第三步,在此基础上,树立典型,总结经验,全乡所有村级党支部都建立起自己的示范基地和示范户,并创建规模大、效益好、带动功能强的示范基地3个、示范户20个,示范、引导、带动全乡农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实现农民增收,加快建设陕西经济强县的步伐。

三、示范基地和示范户的条件

(—)科技致富示范基地条件:

1、示范基地所在村党支部领导班子坚强有力,思想认识明确,发展经济的思路清晰,为群众谋福利的宗旨意识较强,在群众中有一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2、示范基地所在地党支部制定了主导产业发展规划,抓基地建设措施得力,效果明显。示范基地有一定规模,主导产业明确并有一定的前瞻性,能辐射、影响、带动本地群众走上科技致富之路。

3、示范基地的农户能够熟练掌握主导产业的先进适用技术,使基地真正成为应用现代农业技术的示范基地、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农产品的优质品率达到65%以上,主导产业在当地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通过示范带动,给发展这一产业的农民带来的人均纯收入占到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以上;带来的经济效益占本乡、村农业总产值的比例明显上升,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和主导产业。

4、在示范基地主导产业的带动和影响下,依靠示范项目开展种、养业的农民家庭人均纯收人增长速度,明显高于该地区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同时能够广泛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二)党员科技致富示范户的条件:

l、带头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严格按规定要求自己,立场坚定,顾全大局,自觉履行党员义务。

2、能认真学习现代科技知识,熟练掌握两至三门实用技术,有一个好的家庭致富奔小康发展计划,在学科技,用科技方面成绩突出。

3、按照产业布局,积极发展种植业或养殖业,且有一定规模,经济效益好,在本村起到了示范作用。

4、能经常联系、帮助至少3户生活尚不富裕的群众,确定具体的帮扶项目和措施,通过提供信息、技术指导等服务,使其在1—2年内脱贫致富,经济收入达到本地中上水平。

5、遵纪守法,联系群众,作风正派,带头抵制歪风邪气,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

四、实施办法

1、广泛宣传,提高认识,增强参与意识。各乡镇要采取召开干部、党员、群众大会,专家报告会,组织外出参观,广播、电视、板报、简报、标语宣传等方式,结合学习贯彻落实十六大及省市、县党代会精神,使各级党支部和党员群众充分认识开展“两示范一带动”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群众明白“两示范一带动”活动对于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村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观实意义,争取做到使这项活动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统—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广大党员和群众参与这次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认真调查,周密部署,分批组织实施。各乡镇党委抽调专人组成调查组,深入各村开展认真细致的产业摸底工作,对十个特色产业第一村和其他有一定产业基础的村重点调查,根据各村的资源,经济结构、产业化发展状况和党员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科技文化素质、发挥作用情况等,在广泛听取广大党员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确定各村的主导产业,制定开展“两示范一带动”活动的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精心安排部署,在全乡492个村级党支部分批组织实施。10个特色产业第一村要作为首批实施对象,从今年上半年开始实施;第二批选定40个村,从今年下半年开始;第三批50个村,由乡镇党委负责逐步实施。在此基础上,推动“两示范一带动”活动的深入开展。

3、因村制宜,分类指导,分步健全电教网络。按照这一活动的实施步骤和工作需要,分三步抓好党员电教阵地建设,第一步,要把首批实施“两示范一带动”活动的10个特色产业第一村,建成高标准的党员电化教育培训基地,做到“六有”:有党员电教工作机构,有专兼职播放员,有播放收看教室、桌椅,有播放收看设备(vcd影碟机、彩色电视机、机柜等),有播放收看制度、计划和“三簿一册”(播放登记簿、讨论记录薄、信息反馈簿、点名册),有电教片库;第二步,对由县上重点包抓的50个村,要认真摸底,逐步规范,对于经济基础较好的村,由村上自己解决电教设施问题,其他村由县、乡、村共同筹资解决;第三步,对由乡镇党委负责实施“两示范一带动”活动的村,由乡镇统筹安排,妥善解决“两机一室”问题,县上予以协助。在电教网络建设中,有条件的村还要在党小组建立电教播放点,建立党员家庭播放户,也可创造条件配备电脑等设施,开展网上教育,在全乡建立健全乡、乡、村三级电化教育网络体系,为开展党员科技培训奠定基础。

4、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的科技素质和致富能力。要认真落实县委《关于建立基层干部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依托县、乡党校,分级负责和抓好农村基层干部、党员的培训和教育。培训中既要突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精神等政治理论方面的内容,又要重视抓好现代农业、实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的培训,要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需要出发,本着“需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注意改进培训方式。在抓好县、乡党校集中培训的基础上,采取外出考察、到田间地头实地培训、邀请专家教授、农技人员和示范村的“土专家”、“田秀才”、“科技能人”传经送宝,鼓励基层干部、党员上农函大、农广校,提高农村基层于部和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本领。

5、培育典型,示范带动,促进活动深入开展。“两示范一带动”活动的关键在于示范带动。首先要在全乡10个特色产业第一村按照条件和要求建立高标准的科技致富示范基地和党员科技致富示范户,在此基础上,按照“六个一”的目标要求统一规范,对于达到要求的示范基地和示范村,由县上组织举行隆重的挂牌仪式,为全乡农村基层党支部和党员群众树立学习样板。其次,要组织其他村的党员群众学习取经,培养和树立一批自己的先进典型,抓点带面,促进整个活动的深入开展。三是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先进典型的宣传报道力度,努力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五、保障措施

l、落实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联动机制。开展“两示范一带动”活动是科技兴农,强县富民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农业、水利、林业、信用联社、农发办及其它相关部门和各乡镇共同努力。组织部负责组织实施,检查考核和党员电化教育阵地建设,农业局、水利局、林业局,农发办等部门主要负责技术、信息服务工作,并从项目、资金方面予以扶持,信用联社要重点向这些村的农户发放小额扶贫贷款,各乡镇负责党员群众的教育培训工作和“两示范一带动”活动的具体实施,从而形成相关部门和乡镇职责明确,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和联动机制。

2、建立信息技术服务体系,为“两示范一带动”活动提供技术支持。县上要聘请10至20名专家教授担任特色经济技术顾问,成立由农、林、水、供销社等部门的技术人员组成的信息技术指导工作组,负责主导产业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工作,定期向村上提供农情信息技术服务,农技中心、畜牧站、林业站要肩负起“两示范一带动”活动技术服务的直接责任。组织部要根据主导产业,定期为每个村配发相关的音像资料,各乡镇党委要指导各村组织驻村技术员、村干部、党员及科技能人组成技术服务队,开展信息技术服务工作。

3、建章立制,加强工作指导。为了促进这项工作深入开展,必须建立四项工作制度,加强工作指导。一是建立领导联系点制度,乡镇党委和涉农部门领导干部每人联系一个实施“两示范一带动”活动的村作为重点项目联系点,加强工作指导。二是建立科技人员联系科技致富示范基地制度。农口的科技人员,要采取定期技术指导,驻村蹲点等办法,每人联系一个科技致富示范基地,负责这一活动的技术指导工作。三是建立乡镇干部联村包户制度,乡镇机关于部每5人一组,联系一个村,每人包抓一个党员科技致富示范户,搞好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协调服务工作。四是建立部机关组室联乡包村制度,组织部机关每个组室联系一个乡镇,并包抓一个村,指导开展“两示范一带动”活动,要把所包的村创建成“两示范一带动”活动示范村。

4、实行目标化管理,加强工作考核,建立激励机制。对“两示范—带动”活动的目标任务要进行细化分解,实行目标化管理,量化考核,落实到人,县上对活动的开展情况要定期检查,并纳入党建目标责任制一并考核、奖惩,每年拟命名表彰科技致富示范基地10个,党员科技致富示范户100个。各基层党支部要详细掌握进展情况,定期分析存在问题,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确保活动顺利开展。凡此项工作进展不力的,取消该单位党建工作各类先进评选资格。

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l、与时俱进,不断开拓“两示范一带动”活动的工作机制。“两示范一带动”活动,是前几年开展的“抓、促、学、奔”活动和“党员形象工程”的深化,是把农村基层党支部建设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的有效载体,也是发挥农村党员作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帮助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形式。要注意发挥各级党支部的主观能动性,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注意总结和借鉴以往开展的各类党建主题活动的成功经验,统筹安排,搞好衔接,不断创新。要在培养党员科技致富示范户的同时,把靠特色产业致富的群众培养成党员。一方面,在实施“两示范一带动”活动的村,组织广大党员带头发展主导产业,带头搞试点示范,为群众树样板,把党员逐步培养成党员科技致富示范户,成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另一方面,把那些靠科技致富的群众、“土专家”、“田秀才”、科技能人通过重点培养,按照程序吸收入党。

2、建立县、乡(镇)、村级创建工作档案。每年拟创建的示范基地和示范户,要认真填写《农村基层党支部科技致富示范基地登记表》、《农村党员科技致富示范户登记表》,并报县委组织部,今年各乡镇拟创建的示范基地和示范户,其登记表于4月25日前报县委组织部。

乡村支教活动总结篇8

为进一步做好流动党员发展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切实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达每一位流动党员,不断增强流动党员的爱党、忧党、兴党、护党意识,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在各行各业的先锋模范作用,镇党委研究决定,春节前后,在全镇范围内开展流动党员和农村优秀青年大走访、大慰问、大培训活动。现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此次大走访、大慰问、大培训活动以镇村党组织为主体,对全镇辖区内所有外出务工返乡的流动党员及农村优秀青年集中开展大走访、大慰问、大培训活动。

(一)进行一次信息核对。活动开展前,各村党支部要再次做好调查摸底,全面掌握流动党员及农村优秀青年的基本情况,包括入党时间、家庭住址、联系方式、从事职业、外出时间、流出地址等,及时补充、更新和完善已经建立的流动党员基本台账。

(二)开展一次走访慰问。镇领导及包村干部要与所包联村党支部班子成员一同对返乡的流动党员和农村优秀青年进行一次走访慰问。通过进家门、拉家常等形式,深入了解流动党员和农村优秀青年在外的生产生活及家庭情况,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就业、维权、工作、子女上学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对未返乡过年的流动党员和农村优秀青年,要采取寄慰问信、打慰问电话、发慰问短信微信等形式进行联系沟通,询问有关情况和送去新年的祝福,增强党组织的亲和力、凝聚力和影响力,使广大流动党员和农村优秀青年切实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

(三)召开一次座谈会。各村党支部要抢抓春节流动人员返乡的有利时机,适时组织外出返乡流动党员和农村优秀青年开展一次座谈会,一是要通报家乡建设情况,让他们了解家乡的发展和变化;二是让流动党员畅谈在外创业、就业的经历和体会,介绍异地尤其是先进、发达地区的工作亮点;三是要征求流动党员对村级班子建设、突破发展、新农村建设、招商引资等方面的意见,请他们就家乡发展提建议、出点子,增强流动党员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引导他们关心家乡建设,有效利用流动党员和优秀农村青年在外的人脉资源、信息优势,为家乡建设作贡献。

(四)举办一次培训会。各村党支部要举办一次外出返乡流动党员和农村优秀青年政策理论培训会,重点对《》、十八届三中和四中全会精神、系列讲话精神及创业就业技能、法律法规等知识进行集中辅导。充分利用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菜单式”选学模式、报告会、专题讲座、座谈讨论、现身说法等方式,增强教育培训的吸引力,提高教育培训的效果,确保外出返乡流动党员和农村优秀青年能够学有所得。

为确保本次活动顺利开展,镇党委决定成立流动党员和农村优秀青年大走访、大慰问、大培训活动领导小组,镇党委书记曹建平同志任组长,镇长首涛、镇党委副书记张斌同志任副组长,张新汉、蒋建喜、王琪、王建峰、李西芬、卢文静、廖赞婷任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党政办,具体负责活动的组织协调、督导检查工作。镇领导以所包联村为单位建立活动联系点,具体参与指导各村党支部活动开展,以点带面,推动工作。各村党支部要成立活动领导小组,党支部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落实,切实做好组织、动员、实施工作。村两委成员要充分发挥带头作用,积极参加活动,指导开展工作,努力将本次大走访、大慰问、大培训活动高标准、高质量完成。

(一)高度重视,提高认识。各村党支部要充分认识流动党员及农村优秀青年教育管理的重要性,要站在贯彻执行“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政治高度,作为党的工作全覆盖的重要举措,作为培养锻炼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的重要措施,切实抓好此项工作。

(二)精心部署,周密安排。各村党支部要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镇领导及包村干部要切实深入到所包联村,指导各村党支部抓好活动开展,确保取得实效。同时,各村党支部要做好《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发放工作,指导流动党员正确持证、用证。对持有《流动党员证》的返乡流动党员,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记录,检查他们是否到流入地党组织报到,是否参加组织生活,如何发挥作用;对未领取《流动党员活动证》的,补发《流动党员活动证》。

乡村支教活动总结篇9

村支部书记党建工作述职报告2016【1】

今年来,本人切实履行党委书记抓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团结乡党委一班人,立足乡情,认真落实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各项措施,全年党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全乡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新的跨越。下面,我就2011年度党建工作述职如下:

一、强化工作责任落实,健全规章制度,形成工作合力

一年来,我认真落实县委决议决定和会议精神,在具体抓党建工作中,我作为第一责任人,年初就召开班子会议深入分析研讨,将基层党建作为工作重点,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把党建工作列入对村考核的重要内容。一是完善党建工作例会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探索党建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讨论解决党建工作方面的重大问题。二是建立党建工作党员干部驻村制度,要求党建驻村干部帮助各村理清工作思路,制定党建工作计划,协调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三是下派党建指导员。乡党委对各支部下派一名党员领导干部作为党建指导员,指导各支部,健全规范党组织生活。四是建立分级负责的责任体系。乡党委与各村(支部)签订组织工作目标责任书,对驻村领导和党建指导员也明确工作职责,形成上下联动,层层抓落实的良好格局。乡党委在党建工作方面保障了人财物的到位。

二、强化基层组织建设,筑牢战斗堡垒,夯实执政基础

(一)加强乡党委班子建设,充分发挥党委班子的领导核心作用

一年来,我以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为载体,完善领导干部学习机制,深入开展了一人学一技活动,努力提高班子成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建立健全党委班子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坚持民主议事,突出了党委班子的集体领导地位。

(二)加强村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一年来,我始终把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一项基础工作来抓,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年内新组建金桂电站等非公企业党组织两个,全面完成了村支两委换届选举任务,配优配强了村级组织领导班子,按上级规定落实了村级管理经费,落实村党支部书记一定三有政策,认真组织开展一体双联、建设扶贫和村级组织场建设工作,努力健全充满活力的村级工作运行机制,推进村级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实行村两委会、村民会议、村民代表大会等机构民主议事,党务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村民理事会等机构跟踪督查,村级班子绩效考核述职评议机制。保障了农民群众行使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

(三)创新工作方法,基层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

一是实行学教互动。一年来,我要求各村的驻村干部和村干部学教互动,村干部有经验,有办法,驻村干部有知识、有思路,他们优势互补,形成了机关干部和村干部学教互动的良好格局,增强了村级班子的工作合力。二是实行资源共享。我统筹人才配置,积极发挥年轻干部、选调生和大学生村官的作用。现有2名选调生1名大学生村官都担任了村主任助理,年轻干部和大学生村官能利用自身文化素质好、理论水平高的优势,坚持把解决农民的实际问题作为学习的着力点和落脚点,通过自身学习不断提升为民办事的能力。三是实施互动考核。以三级联创为总抓手,形成党委书记亲自抓,党委成员和党建指导员合力抓,村支部书记亲自抓的党建工作机制。健全了乡村互动的基层党建工作考核评价体系,把乡村互帮互助机制建设工作纳入党建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年底互动考核,形成了齐抓共管、互动互促的工作格局。

三、强化党员队伍建设,培植党员先锋,扩大党内民主

(一)加强干部队伍管理,转变干部作风

一年来,我乡实行两片两线管理模式,把各项工作分解到片,落实到岗,明确到人。实行量化考核,考核结果与干部年终待遇直接挂钩,以此激励干部开拓创新、务实工作。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和工作制度,做到了用制度管事管人。强化干部上班签到制,出差、请假事前登记制,和月底公示制。规定全乡干部职工月出勤22天、住宿18晚以上。由于制度完善,责任明确,机关干部作风明显好转,机关效能进一步提高,营造了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二)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坚持党员发展标准,严把党员入口关。确保发展党员工作的规范性、合理性、严肃性、民主性。年内培训入党积极分子91名,确定党员发展对象15名,新发展党员15名,其中妇女党员2名,35岁以下年轻党员3名。

建立健全服务、帮扶、管理、教育四位一体的党员服务管理机制。一是健全党员管理机制。建立了党员信息库、流动党员联络站,对党员进行动态信息化管理;二是健全党员帮扶机制,在春节、七一对困难党员开展慰问活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立了党员与困难群众一帮一帮扶体系;三是完善党务公开制度,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着力规范村级民主管理工作。四是建立党员教育机制。通过远教平台、学习培训等方式,强化党员政治理论和专业技能学习。建立远教指导员制度,远教平台红星视频点击率全年居全县第一名,培植了长铺等远教示范点3个。

(三)、强化村干部教育培训,规范村干部管理

今年七月,村支两委换届结束后,我组织开展了村支两委干部任前教育培训,乡里制订出台了《巡田乡村干部管理办法》,规范了村干部的日常行为准则,坚持用制度管人,强化了村干部的规范化管理。

(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年初,乡党委与各村委、乡属各部门分别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作为村级文明绩效考核一项重要内容。加大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力度,完善村务公开机制,结合村支两委换届,认真开展了村级届期财务清理审计工作,强化村级财务管理。进一步强化了厉行节约工作力度,实行村级零接待制度,乡机关和各部门严禁在外开餐,食堂开餐酒水自带,规范小车管理,严禁公车私用,实行财务月底会审制,切实降低行政成本,全面建设节约型机关。

四、明确目标任务,狠抓主题活动,工作有效开展

(一)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和两转一建活动

继续开展笑脸迎、即时办、回头访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一是开展公开承诺活动,确保承诺内容符合实际,切实可行。乡党委的公开承诺得到了县里的充分肯定,并在县创先争优活动简报上予以推介。二是切实抓好领导点评和群众评议工作。乡党委明确了乡党政领导创先争优活动联系单位,指导各支部按要求开展了领导点评和评议工作。三是开展了个十百创先争优先进示范点创建活动。培植了腊元、石井、中星三个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示范点,抓好了示范点的辐射带动作用,带动全乡种植烤烟1500余亩,收烟5200担、创税40余万元。

把两转主题活动与群众工作站建设结合起来,抽调27名,和县直机关单位派驻的7名,在全乡17个行政村设立了群众工作站。帮助所驻村解决实际问题。腊元村积极带动群众种植烤烟500亩,茶花村落实双季稻种植面积500亩。通过干部下基层调查研究,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干部的宗旨意识进一步增强,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树立了干部的良好形象。

(二)、完成乡村两级换届任务,配强乡村班子

3月28日我乡召开了中共巡田乡第十二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党委班子。4月15日召开了巡田乡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补选产生了乡长、人大主席、副乡长、人大副主席各1名。4月中旬以来,我们精心组织并完成了全乡村支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把一批政治素质好、廉洁奉公、能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优秀党员群众选进村支两委班子,配强了村级班子。

(三)党建促经建,全乡经济实现较快发展

今年,我乡以党的建设促进经济建设为指引,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立足烤烟兴乡战略,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全乡种植烤烟1700亩,收购烟叶近6000担,产值500万元,打造了腊元交烟1800担和石井交烟1000担的两个现代烟草农业示范村。全乡经济发展来势喜人。

五、强化考核评价,严格督促检查,适时总结表彰

我们把党建工作纳入全乡文明考核的重要内容,与村干部待遇、干部评先评优有机结合起来,开展了党建工作检查评比活动,评选出蒋连格同志为县十佳共产党员、石井村为县先进党支部,蒋重先为县优秀共产党员。乡党委在七一期间对7个先进党支部,29名优秀共产党员也分别进行了表彰。

村支部书记党建工作述职报告2016【2】

本人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严格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认真聚焦,结合平时工作、学习、生活、作风等进行了一次全方位自查,使自己从思想上和心灵深处受到了一次深刻洗礼。我深知,自己必须承担起党建工作的重大责任,解决思想总开关问题,始终把为民办实事作为工作的总基调,把群众的评判作为检验工作好坏的标准,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带领村支部一班人,切实承担起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构和谐的重大职责。

1.坚持制度。

我始终把制度作为加强党员教育、学习、严格党员管理、提高党员质量的平台,2015年召开了支部大会6次,支委会18次,支委班子成员参加了党小组会12次。通过这些会议,切实加强了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及党性教育。我们还邀请了县政务服务中心主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邱含忠,镇党委书记严忠池,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明鑫,副镇长、镇教育实践活动指导组组长黄德树,驻村干部严方彬等领导到我村支部进行党建工作、村级事务、廉政建设、群教活动等方面的讲课、培训、指导,让党员干部从思想上受到了深刻的洗礼和教育,进而从行动上有了较大的改观。

2.认真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完成学习教育、征求意见、对照检查、整改落实、民主评议等所有规定动作,深入开展了入党为什么、在党干什么、为党留什么专题大讨论,认真进行了批评与自我批评。支委班子成员在支部大会上进行了自查及整改措施报告,每名党员都写了书面自查材料,支委班子成员、党小组组长、村组干部的自查材料在公示栏进行了公示。支委会查出问题10多项,从方方面面收集了26条意见建议,在上级相关部门、党委政府及广大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下,落实整改24项,剩余的龙鹄开发、村公路扩宽等2件事情正在抓紧落实。龙鹄开发,县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及社会人士都始终在积极招商引资,不能在短时间急于求成;村公路扩宽,正寻求相关部门大力支持;这2件事务已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作了解释说明,大家一致表示理解。认真开展党员民主评议,适时、适度、依规处置不合格党员,坚持发现、批评、教育、转变为前提,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但对多次教育说服不改的党员坚决予以劝退或除名。今年经支委商定,并提交支部大会讨论通过,对1名党员作出了除名的处理意见,已上报镇党委批复。

3.加大党建投入,加强流动党员管理。

2015年,我们加大了党建工作经费投入,确保支部正常运转。我们看望了住院党员及离退职干部8人次,落实关心关爱经费2400元,村级活动场所加上村级幸福互助院投入了16000多元,让村级活动阵地更加完善。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及时掌握流动党员基本信息,经常取得联系,加强交流与沟通,建立好流动党员台帐,确保不与支部脱沟。支委对流动党员全部进行登记造册,由支委委员牟行燕同志负责,这项工作开展得很好。

4.坚持党建工作与依治治村有机统一。

我同支委其他成员一起,始终把发展党员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严把党员发展入口关,严格按照党员标准、工作流程发展党员,坚决杜绝人情、友情、亲情入党,力争把想干事、善干事、能干事、有奉献的青年同志发展为党员,为基层组织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强化和壮大党的基层组织。去年7月,经支委会审核讨论,并提交支部大会确定了2名大学生回乡青年为入党积极分子。在2016年1月4日的支部大会上,还提名1名在校大学生预备党员回乡后转入我村支部的转正申请,支委会已于1月17日讨论通过。经过多次征求党员、干部和群众意见建议后,健全了我村村规民约,并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为依法治村有规可依提供了有力保障。

5.创新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机制。

我村56名党员干部根据年龄结构、身体状况等实际,不同程度联系了510名农户,直接联系服务全村402户农户,达到全覆盖。让每名党员干部特别是无职党员有事干、有发挥作用的平台,走进农户与群众面对面交流,真正了解民情、民生、民意,充分体现了作为一名党员的价值观、人生观,进一步增强了每名党员的荣誉感、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让群众感受到党组织的存在,把党的温暖带进千家万户,及时收集群众的建议意见,倾听群众的呼声和诉求,及时反馈支委,给支委掌握全局当好参谋,进一步筑牢党同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让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进而促进我村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中90%的意见建议是党员收集反馈回来的,为构建和谐稳定发挥了较大作用。

去年我村党组织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支部老龄化问题仍较严重,仍然是制约优化组织结构的突出现象。二是部分党员党性观念仍然较差,在党不为党、在党不信党问题仍然存在。有的党员引领群众发展能力不强,服务群众水平不够。三是制度有待进一步加强与落实,联系服务群众的机制有待更进一步完善。四是广大党员干部与新常态下的党建工作还不相适应,极少数党员在思想上、行动上、言语上与党组织不能保持一致,还有待更进一步加强培训与学习。

村支部书记党建工作述职报告2016【3】

在乡党委、政府的认真领导下,作为党建第一责任人,我认真贯彻落实乡党委基层党建责任制目标要求,牢牢把握自己在村支部党建工作中带头抓总、当好表率的具体职责定位。按照抓党建、凝合力、谋发展,抓发展、夯基础、促党建的工作思路,以展开创新争优活动为契机,团结率领全村广大党员群众干部努力奋斗、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提高了党建工作水平,有力地推进了全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下面,我就履行陈栅子村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述职如下,请各位领导、同志们评议:

一、严抓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构建打造党建工作的核心工程。

一是建设学习型、思考型、进取型两委班子。坚持每月一次两委学习制度和业余自学制度,在班子成员中开展以学理论、学科技、学法律,查思想、查信念、查作风,促进党性观念增强、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为主要内容的三学、三查、三促活动,互帮相促,乐于交流,形成工作学习化、休闲学习化、生活学习化氛围,同时利用农家书屋,组织党员干部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党的理论知识、科技实用技术及其它文学、人物传记等书籍,增长知识,另外还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参加区、乡、村举办的教育培训3次,解放思想,开拓了党员干部视野。二是坚持三抓提高发展党员质量,即:抓培养,夯实发展党员工作基础。抓管理,强化党员先进作用辐射。抓制度,力求党建工作规范科学。通过不断健全完善抓制度与落实,规范了发展党员工作,优化了党员队伍结构,促进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目前,陈栅子村共有党员41名,新发展党员2名,积极分子转预备党员2名,培养积极分子7名,培养后备干部3名。

二、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激活力作表率。

自开展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活动以来,陈栅子村将创先争优活动列入了村支部、村委会重要议事日程之中,5月20日召开了村两委班子会议,认真学习了乡党委、政府关于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方案及有关工作部署,又从本村实际出发详细制定了以抓党建强管理,激活力作表率,创机制谋发展为主题的创先争优活动实施办法,成立了以村支部书记为组长,村两委人员为成员的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深入开展了创建活动。

在创建活动中,通过组织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学习党的政策,互相交流讨论,以典型示范村为榜样比发展,党员之间比岗位奉献等各种形式,激发了村两委和党员活力,使创先争优活动起到了明显效果,一是充分发挥党支部作用为陈栅子村西小区48户村民清理了公共厕所卫生遗留问题,并制定了环境卫生长效保洁制度,从根本上解决了村西小区一到雨季粪池涨满,粪便四处流,村民行走困难问题;二是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动35名党员投入到新农村建设环境卫生整治活动中,自4月份起历时38天时间,清理了因修建承唐高速辅道拆迁和村民建房遗留垃圾12000立方米,清理道路2条总长2400米,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新建了垃圾池9个,为了解决全乡垃圾堆放处理问题,陈栅子村党支部积极动员党员协助乡政府做占地户思想工作,协调解决征占农户山地补偿问题,最后在本村山湾子山沟内,新建了全乡大型垃圾场一处。

三、发挥党建工作的牵引力和带动力,创机制谋发展。

陈栅子村始终把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联系起来,充分发挥党建牵引带动作用,切实为人民群众兴办了一批好事实事。一是在区乡的帮扶下,为51个农户安装蔬菜大棚卷帘机51套。二是通过党支部组织党员群众学习科技知识和聘请技术专家讲课,以党员带群众,种植各种蔬菜500亩,栽植各种树木25000棵,发展农户养猪1000头。新建便民煤场3个,发展沼气30户。三是深谋细化为民生,为了真正解决陈栅子村万亩稻田和蔬菜大棚上水难问题,年初村两委形成共识,谋划了年内修建2700米渗水渠计划,在上级的帮扶下,目前已完成超平测量2000米,修建渗水渠便道600米。

四、强基固本,深入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

乡村支教活动总结篇10

(一)城乡居民消费支出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区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普遍提高。2005-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从6929元上涨到19249元,增加12320元,年均增长13.6%;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从2446元增长到7268元,增加4822元,年均增长14.6%,年均增长率高于城镇居民1.0个百分点。但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绝对增长额仍比农村居民多1.6倍。

(二)城乡居民消费结构

1.城镇居民的食品消费质量明显优于农村居民

从恩格尔系数的变化看,2010-2013年,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在30.1%-30.8%之间,说明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已进入富裕阶段;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比城镇居民高很多,在35.6%-37.5%之间,说明农村居民生活正在向富裕阶段迈进。

从绝对量来看,城乡居民人均食品消费都是在增加,但城乡差距越来越大。2010-2013年,农村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从1675元增长到2584元,而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从4211元增长到6118元,两者差额由2536元涨到3534元。

从相对量来看,城乡居民人均食品消费差距也较大。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占同期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的39.8%,2013年为42.2%。

2.城乡居民衣着消费支出总体呈现持续增长趋势

2010-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从2204元增长到2777元,增长573元,所占比重由15.7%降到了14.4%;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从318元增长到565元,增长247元,所占比重由7.1%持续上升到7.8%。总的来看,城镇居民衣着消费支出和比重都高于农村。

3.城乡居民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变化不大

2010-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从949元增长到1233元,增长284元,所占比重由6.8%下降到6.4%;农村居民人均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从178元增长到302元,增长124元,所占比重由4.0%增长到4.2%。

4.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支出比例下降

2010-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由1126元增加到1395元,增长269元,但所占比重由8.0%持续下降到7.2%;农村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从468元增加到831元,增长363元,所占比重由10.5%增加到11.4%,呈现波动态势。

5.交通通讯消费支出比例显著提高

2010-2013年,城乡居民交通通讯支出在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中增长幅度极为明显。城镇居民人均交通通讯消费支出从1769元增长到2720元,增长951元,所占比重从12.6%上升到14.1%;农村居民人均交通通讯消费支出从599元增长到1107元,增长508元,所占比重从13.4%上升到15.2%。说明我区交通环境日益改善,通讯方式日益现代化,城乡居民生活更加方便与快捷。

6.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支出呈现上升趋势,但占比下降

2010-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支出从1641元增长到2111元,增长470元,但所占比重由11.7%下降到11.0%,降了0.7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从374元增长到555元,增长181元,但所占比重由8.4%下降到7.6%,降了0.8个百分点。

7.农村居民居住支出比重显著增加

2010-2013年,从居民居住支出看,农村居民人均居住支出由752元增长到1112元,增长362元,而城镇居民由1384元增长到1951元,增长567元;从居住支出占生活消费总支出比重来看,农村居民居住支出比重高于城镇,2010年高7个百分点,2013年高5.2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农村居民居住支出增幅小于城镇,但占生活消费总支出比重远高于城镇。

8.城乡居民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

2010-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从710元增长到944元,增长234元,但所占比重由5.1%下降到4.9%,降了0.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从97元增长到213元,增长116元,所占比重由2.2%增长到2.9%,增长0.7个百分点。总体上看,城镇居民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的绝对增长额和比重大于农村居民4.4倍和2.0个百分点,与其它项比,城乡居民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增长幅度最小。

(三)城乡居民平均消费倾向

近几年我区城乡居民平均消费倾向有着不同的变化趋势。城镇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呈下降趋势,由2010年的79%降至2013年的75%;而农村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呈上升趋势,由2010年的81%上升为2013年的85%,说明农村居民消费欲望大于城镇居民。

二、城乡居民消费中存在的问题

(一)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较大

由于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并受城乡居民消费观念、消费能力、消费规模、消费档次等方面的影响,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呈现进一步拉大的趋势。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相差9534元;2013年相差11981元。

(二)城镇居民消费增长滞后于经济增长

居民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经济增长对居民消费有着推动作用。据统计,2010-2013年,我区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为12.5%,而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年均增长率为11.2%,可见,亟需提高居民消费。

(三)城镇居民消费绝对量增长,但结构变化不大

2010-2013年,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中食品和衣着消费支出较高,其所占比重从45.8%上升到46.1%;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娱乐教育文化及服务、居住、杂项商品与服务等五项指标所占比重由41.5%下降到39.6%,唯独交通通讯消费支出比重的上升较明显,由12.6%上升到14.1%。这表明城镇居民生存型消费支出比重偏高,享受发展型消费支出比重偏低,需优化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着力提高享受发展型消费支出的比重,使城乡居民消费质量不断提升。

(四)农村居民消费层次低于城镇

一是农村居民生存型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大于城镇。2013年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中食品、医疗保健和居住等三项生存型消费支出的比重较高,而且该三项指标消费比重高于城镇,分别比城镇高3.9、4.2、5.2个百分点,说明农村居民仍处于低级的消费层次。二是农村居民享受发展型方面的消费支出低于城镇。2013年农村居民的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娱乐教育文化服务和杂项商品与服务等四项指标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分别比城镇低6.6、2.2、3.4、2.0个百分点,说明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相对较差,亟需提升。

三、对策建议

(一)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能力

首先,提高城乡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促进消费水平。目前,城乡居民消费的共同特征是生存型消费所占比例较大,说明城乡多数居民收入水平仍然较低。因此要尽快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尤其加快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多数人群的消费能力。其次,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步伐,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缩小收入差距是缩小城乡消费差距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统筹城乡发展进程中,一方面进一步打破城乡二元体制,形成农村居民进城务工的有利政策环境,即为农村居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实现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

(二)加快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减轻城乡居民消费负担

首先,优先解决城乡居民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为城乡居民减轻消费压力。一是进一步完善城乡的养老保险问题。在城镇,要健全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并且将农民工逐步全部纳入。在农村,要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提高保障和服务水平。二是完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保障水平和质量。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当前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尤其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保障水平和层次不高问题,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保基金支付水平与实际住院费用报销支付比例有明显的差距。这可能会造成城乡居民心放不下、钱不敢花的现象,因此健全医保体系也是扩大消费的当务之急。其次,加强农村金融体系服务的范围和力度。针对目前农村贷款难问题,采取合理措施,适当扩大金融服务范围和力度,引导资金向农村流动,保障农业长期发展的资金投入。一是建议农村信用社多增设在农村苏木嘎查的服务网点,扩大覆盖面;二是农村信用社要进一步增大政策性支农信贷资金总量。三是建议农行、中行、建行、工行等大商业银行拓宽在农村营业网点业务范围,增加一定比例的支农信贷业务,最终实现更加有效地解决农村贷款难问题,改善农村消费环境。

(三)改善城乡居民消费环境,引导消费倾向

首先,积极做好城乡道路、通讯、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居民消费不便利的问题,推动消费市场快速健康发展。其次,加大重点文化娱乐设施建设力度。规划建设城乡群众文化生活基础设施,提升多元化、自我发展型消费的物质承载力。再次,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商品价格调控,保持城乡居民生活必需品和服务价格的相对稳定。最后,大力发展各类消费信贷产品的同时培养城乡居民的消费信心,鼓励城乡居民树立新型的、科学的、文明的现代消费观。

(四)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促进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