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意识教育培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42:52

安全意识教育培养篇1

一、让幼儿了解一些生活常识,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幼儿生活在家庭、幼儿园和社会的环境之中,意外事故的发生机率高,而父母总是习惯于担负起幼儿安全的责任,孩子本身很少关心自己的安全问题。如果孩子不能区分什么是安全,什么是危险,那么父母、教师再严密的保护也不能保证万无一失。我们既不可能时时刻刻地跟在幼儿身边,也不能因为怕出事故而束缚孩子的手脚,限制他们的行为。因此要通过学习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变消极躲避为积极预防,将各种意外伤害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限度。在生活中如热水、药品是幼儿日常经常接触的物品,五彩斑斓的药品会让幼儿误认为是糖果而误食;杯中的热水也会因为幼儿不会判断而造成烫伤。那么如何提高幼儿对事件的预见性呢?首先要了解一些生活的常识,提高幼儿分析、判断的能力,为幼儿准备一些画有安全与危险事物的小图片,如插座、火、药、热水、食品、玩具等,请幼儿自己来区分哪些是安全的,哪些是危险的,提高幼儿判断事物的能力。从而提高幼儿对事情的预见性,预防意外的发生。其次让幼儿掌握一些关于安全的基础信息,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幼儿记住自己父母、老师的姓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以及所在幼儿园的名称;利用活动室的环境布置让幼儿熟悉身边的各种标志,熟练各种求救电话的使用方法,以便在危险时候多一些求助手段。再次要让幼儿掌握一些简单的安全技巧。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我们再细心也无法预见孩子可能面临的危险,而且即使预见到危险,也并不意味着能帮助孩子避开危险,所以安全教育中最好的办法是让幼儿掌握一些避开、应对危险的技巧和方法。如生活中的火和电,对幼儿来说永远是诱惑。如果我们费很大力气让幼儿远离它们,不如在适当的时候让幼儿学会正确的操作来控制和利用它们。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培养幼儿的安全行为习惯

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环境应是关注幼儿健康和安全的。教师应与幼儿共同创设相应的物质环境,对幼儿进行直观、形象而又综合的教育。如:在幼儿园的所有电器插座旁,贴上了幼儿自制的安全标志,时刻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在活动室,设立了专门的“生活角”,为幼儿提供一些录音、图书、图片,让孩子参照和学习,使他们明白什么是正确的行为、什么是不正确的行为,增加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在每天的晨间谈话中,将自我保护的内容编成小故事讲给小朋友听。同时要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幼儿,体谅和容忍幼儿的过失行为,给幼儿以安全感和信任感。在活动区,开设安全角,墙上贴有安全图、110、120、119标记。在进行区角活动时,通过游戏训练了幼儿遇到困难如何救助的方法。让幼儿形成轻开门窗、过马路走人行横道线、不跟陌生人走等自护习惯,必须要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才能避免伤害。

三、把安全教育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幼儿高高兴兴来园,平平安安回家是教师的责任。我们从一些相关的幼儿事故案例中可以发现,有许多事故都是发生在一日生活的细小环节中,教师要在一日活动中,仔细观察幼儿的一举一动,利用各种教育活动,提高幼儿自我保护的能力和意识。如早晨接待时幼儿用小刀割伤同伴;盥洗时互相推挤摔破额头;吃点心时被牛奶烫伤;午睡时吞食硬币、珠子;游戏时意外坠落;离园时走失等等。为了杜绝此类事故,我们把安全教育融入了幼儿的一日生活中。

在晨检中,严格检查幼儿是否带危险品入园;盥洗前交代幼儿应该注意的事项,发现危险情景及时制止;进餐时不要急着把过烫食物送入口中;午睡前提醒他们自我检查,不带玩具杂物入寝室,加强午睡时的巡查;游戏时杜绝进入危险地带,排除不安全因素;离园时鼓励孩子耐心等待,牵着家长的手有序离园等等。培养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重要的是不仅让幼儿知道哪里有危险,更应该让他们学习如何征服危险,在征服危险的过程中怎样保护自己。

四、通过家园携手的安全教育,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安全意识教育培养篇2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047-02

国家安全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大事,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和平稳定的建设环境,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了公民有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和义务。青年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青年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如何,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要培养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除了组织学生系统学习国家安全知识外,借助于具有丰富的国家安全教育素材的历史学科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会有一举多得之功效。笔者,对此曾做过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讨。

一、历史教育中培养国家安全意识提出的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重大的历史性成就,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社会长期保持稳定,政通人和,一派繁荣景象。在这样的和平环境下,青年学生往往认识不到国家安全面临的严重威胁,思想麻痹,缺少忧患意识。因此,青年学生要有一双明察秋毫的睿眼。

1.在和平年代看到的不和平景象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虽然是时代的主题,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我国的安全和统一仍然面临严重的威胁。西方超级大国亡我之心不死,东面的强邻日本也不愿反思侵略历史。特别是,西方超级大国在前苏联已经解体,俄罗斯日渐衰微的情况下,把中国看成其二十一世纪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开始以各种手段遏制中国的发展。周边安全也存在不少隐患。南沙群岛被东南亚小国强占,尚未解决,中日东海问题和争端也日益升级。同时,随着我国国际竞争力、综合国力和国家地位的空前加强,一些西方国家别有用心地提出了“中国”,叫嚣压缩中国的战略发展空间,或明或暗地支持纵容“”、“”、“”等分裂势力,增加中国维护国家与领土完整的成本,使我国国家安全形势进一步恶化。当前,国家间的竞争日趋广泛、激烈,当达到白热化的时候,战争就在所难免。因此,歌舞升平之下掩藏着波涛汹涌。

2.花样百出的新的国家安全问题

上世纪90年代初,走私、贩毒、非法枪支买卖、环境污染、跨国犯罪、经济情报战、疾病的跨国传播等非传统安全问题虽已出现,但还构不成战略威胁。现在这些问题已相当严重。生物入侵滋生,洋垃圾不断涌入,新的国家安全问题凸现。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在受益的同时,也使国家安全防范更加困难,安全风险扩大到经济、文化、信息、科技人才等诸多领域。西方国家利用经济和技术优势,扰乱中国正常的经济、金融秩序,迟滞中国的发展步伐。控制中国对外联系的交通枢纽与咽喉航道,扼制中国发展的生命线等等。所有这些,虽然不像全面战争那样立即带来国家生死存亡问题,但也直接关系到中国发展的态势与前景。这种矛盾还会随时转化为刀光剑影的军事冲突。可见国家安全不是无忧无患,而是凶险交织,既有急流冲击,也有暗潮隐涌。

3.以史为鉴警钟长鸣

历史学科教授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等领域的重要历史内容,蕴涵了丰富的国家安全教育素材。以史为鉴,资治育人是历史学科的社会教育功能,也是历史教学的根本目的。在历史教育中。指导学生分析历史上处理国家安全方面史实,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从而对当今我国面临的国家安全形势有更清醒的认识,对处理国家安全问题有较清晰的思路及对策。章太炎说:“不读史书,则无从爱其国家。”可见,要培养学生爱国精神和国家安全意识就不能忽视历史教育。我们要通过历史教育使学生时刻保持高度警惕,自觉维护国家安全。

二、历史教育中培养国家安全意识的途径

国家安全的内容是广泛的。传统意义上,国家安全主要被看作为国家的政治和军事安全。在当代,国家安全被赋予了越来越广泛的内容,除了传统关注的、领土、政治及军事安全以外,还包括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等“非传统安全”,并呈扩大化趋势,尤其是经济安全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在非传统安全领域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历史教育中,我既重视对学生传统的国家安全方面教育和培养,更重视“非传统安全”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

1.在传统的国家安全方面对学生的培养

传统的国家安全观将国家安全理解为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即独立、领土安全、政治稳定等。政治安全是指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政治形势保持稳定,不受国内外敌对势力的破坏和颠覆。国防安全是指国家的领土、领海和领空安全,不受外来军事威胁或侵犯。在这方面历史学科有丰富的教育素材。

历史的教训太深刻!翻开中国近代史第一页,1840年鸦片战争,就让人触目惊心。大英帝国仅凭16条军舰、4000名陆军就迫使满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从此中国领土丧失,国家的独立地位遭到了破坏,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来的《马关条约》、《辛丑条约》更使中国蒙受奇耻大辱。

我在执教《鸦片战争》一节时,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系列思考讨论题:鸦片战争前以天朝上国自居的大清朝,曾出现太平盛世――康乾盛世,似乎歌舞升平、一派祥和,可以高枕无忧。却蒙受1842年鸦片战争失败,被迫接受《南京条约》的奇耻大辱,这是为什么?其深层次原因又是什么?当今中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国际地位空前提高,社会长期保持稳定,政通人和,一派繁荣景象。在这样的和平环境下,我们是否高枕无忧?你觉得我们面临哪些独立、领土安全方面的隐患?我们如何避免历史悲剧重演,维护国家的独立和领土安全?你如何为维护独立和领土安全作贡献?

学生经过课前准备,课上合作探究,得出一些颇有见地的论说。

如有一小组提出,西方列强欺凌宰割旧中国靠的是什么?就是坚船利炮,而当时清王朝武器装备落后,军备废弛。今天,虽然中国的国防日益强大,但在高尖端武器发展上,仍然落后于发达国家很远。当今战争胜负决于战场,但决定胜负的环节却隐藏于平时的竞争之中,直接表现是武器装备的研发速度和质量。这些,取决于一个国家国防工业的发展规模和创新能力。所以,发展中国的国防科技当务之急,在研制高尖端武器方面要有重大突破。我们爱好和平,反对霸权主义,反对战争,但不是害怕战争,我们只有拥有强大的国防力量才能打退一切来犯之敌,捍卫祖国的和领土完整。我们有志青年要努力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提高科教创新能力,献身于祖国的国防科技事业。

政治安全教育的最好素材,就是剧变。教授这部分内容时,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些思考讨论题:剧变的实质是什么?原因有哪些?为什么说剧变是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胜利?作为社会主义的中国从中应吸取什么教训?我们如何维护我国政治制度和政治形势的稳定?

通过组织学生合作探究、讨论,学生形成了许多共识,如西方国家“和平演变”战略是有预谋有步骤的,是别有用心,我们千万不要受西方民主的忽悠,西方模式并不适合中国。我们要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对党员的先进性教育和执政党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强综合国力,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重蹈剧变的覆辙。

2.在国家经济安全方面对学生的培养

经济安全是指“民族国家的经济发展、经济利益不受外部或内部威胁侵害”。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主要责任在政府,维护的效果则主要看政府的能力,维护的具体内容包括金融市场的安全、国内产业的安全等,但这并不是说经济安全只是政府一家的事情,广大民众是可以有所作为的,学校同样也可以有所作为,承担起对中学生进行国家经济安全知识和观念的教育与培养的责任。

我在执教“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内容时,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些思考讨论题:世界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造成什么影响?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加入世贸组织,会给中国带来哪些机遇,同时有面临哪些挑战?

还通过提供一些事实案例,要求学生思考:经济全球化下,我们如何防范国家经济安全风险?

通过课前准备,学生分组合作探究,提出很有见地的观点,如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但要防范西方势力的经济入侵和国际经贸活动中的风险,使我国经济健康平稳的运行。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推动我国尽快走上创新驱动的发展轨道,切实提高我国由中国制造大国转变到中国创造大国上来,在世界发展的舞台上提高我国科技、经济的竞争力。

3.在国家文化科技安全方面对学生的培养

文化科技安全同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一样,是一个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文化安全问题已日渐突出地摆到我们面前。“冷战”时代美国总统杜勒斯就明确地指出:“如果我们教会苏联的年轻人唱我们的歌曲并随之舞蹈,那么我们迟早将教会他们按照我们所需要他们所采取的方法思考问题。”此等言论不得不引起我们警觉。如果对文化安全不引起足够的重视,不从战略高度树立文化安全观,强化文化安全意识,加强文化安全防范,那么本域文化的失守势必危害国家的生存发展。

历史教材中,有好多文化科技的课目,如“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及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等。在教授这一系列教学内容时,我都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的文化科技安全,并分析目前我国文化安全领域面临的诸多隐忧。一是全球化背景使抵御外来文化的侵蚀、破坏,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经济全球化趋势使世界变成“村落”,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伴随着经济交往而相互渗透、影响和融合,国家对外来文化的进入难以选择、难以排斥,这使得西方敌对势力推进文化渗透具有极为便利的条件。二是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使文化安全的潜在威胁越来越突出。西方敌对势力利用各种手段,大肆宣扬西方资产阶段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各种方式加强文化渗透和文化输出。他们利用广播、卫星电视等传统媒体,不遗余力地进行西方价值观的宣传;利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采取网络贴文、电子邮件等手段,争夺他国思想文化阵地;通过电子游戏、影视作品、卡通漫画对他国传统文化经典进行戏说、丑化,损害其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消解民族凝聚力;凭借世贸组织的相关协定,向他国大规模输入影视剧、图书等文化产品,在获取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输入他们的文化价值观念,并对我国社会文化生活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通过分析和合作探究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的文化安全环境是严峻的,必须从战略层面大力构筑抵御文化侵蚀的安全防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高举社会主义文化的旗帜,才能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辩证取舍、择善而从,积极吸收借鉴人类文明发展的有益成果,防范和抵御各种腐朽落后的文化观念,确保国家的文化安全,在激烈的国际文化竞争中占据主动。为捍卫国家文化,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三、结语

有智者说“太平景象最能带来的一种危险,就是使人高枕无忧,而保持适当的疑虑却是防患于未然的良方”。忧患意识,即人们应有的防患于未然的清醒与理性警觉。它来源于自觉的危机感和使命感,表现为无所畏惧的坚定意志和卧薪尝胆的奋发精神,是一个民族自强不息、不畏强敌的主体思维以及由此焕发出来的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忽视历史的民族是肤浅的,不懂历史的军队是无力的”。忧患意识建立在对民族历史的深刻认知基础之上,是国人生发危机感的底蕴。倘若对历史文化知之不多,对世界主要国家崛起的历史及本国近代史的了解肤浅,甚至连本民族的屈辱史都不甚了了,那么,忧患意识也就失去了生存“土壤”。显然,爱国主义教育和国家安全意识培养必须强化,教育内容要与国家兴衰史紧密结合,以鲜活、生动的史实启迪人们了解过去,反思现实,思考未来。

参考文献:

〔1〕刘军.《历史教学的新视野》.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于友西等.《历史学科教育学》.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朱汉国,王斯德.《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4〕逯兆乾.诡谲变局下的国家安全形势及对策.国防大学周五学术报告,中国国家安全与国防现代化特辑,下册

〔5〕张召忠.目前我国安全形势和国家思考.国防大学周五学术报告,中国国家安全与国防现代化特辑,下册

〔6〕魏向前.当前国际安全形势与中国对外战略选择.当代世界,2011.1

〔7〕景乃权.提升和强化我国金融战略中的安全对策.经济参考报,2011

〔8〕宿景祥.现阶段我国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问题.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6.1

安全意识教育培养篇3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安全意识行为培养

1.研究方法

随机选取全国15个城市的小学的2000名体育教师为研究对象,因为现场问卷调查法的回答质量高,所以对2000名教师采用该法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2000份,回收问卷200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1914份,有效率95.7%。

2.目前我国学生安全意识的现状

2.1学生对自然灾害的安全意识

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是触目惊心的,突发性灾害包括洪水、地震、泥石流、海啸、火山爆发、台风等[1],由于人类活动自身导致的环境灾害包括水体污染、臭氧层变化、酸雨、水土流失等,渐变性灾害主要有干旱、地面沉降、海岸线变化、土地沙漠化[2]。人们对于自然灾害的发生无法阻止,但需从科学的角度认识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积极采取措施尽量减少自然灾害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学生了解和掌握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有助于学生在遇到安全问题或突发灾害时能够自救和应对。

2.2学生交通安全意识

有报道显示,中国每5分钟有一人因车祸死亡,每一分钟有一人因车祸伤残,每年死亡10万多人,且每年增加4.5%,因此,要从小学起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儿童交通安全是家长们最关注的,除了学龄前及中小学教育对儿童交通安全教育进行普及之外,不少地区也举办了生动的体验教育课程,或修建专业的体验馆,针对儿童或小学生在特定的场馆内,参加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以步行者和驾驶者的身份进行体验,从而正确理解交通安全知识,并培养在危险状态下的应变能力,让他们在实际道路上独立进行活动、玩耍中,避免发生交通伤亡事件等,并懂得宣传交通知识[3]。但值得注意的是,有报道,目前我国每年有超过1.85万名的14岁以下儿童死于交通安全事故,每天,至少有19名15岁以下的中国孩子因道路交通意外而死亡;77人因道路交通伤害而受伤。少年儿童的交通事故死亡率居全球首位,交通安全问题应该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

2.3学生人身安全意识

当前学生的人身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不法分子对孩子的伤害也越来越多,如抢劫、、杀人等犯罪比例不断攀升,因此学生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我国体育教育中实施安全意识与行为培养的现状

在被调查的2000名体育教师中,有94.23%的体育教师认为他们在体育课程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了安全教育,他们采用了说服教育的教学方式,仅有一小部分老师没有在体育课程中进行安全教育,在问卷调查中大部分体育老师非常重视学生的安全教育问题,在每次体育课前都会让学生做好课前准备,每次接触新的体育器械时都会给学生讲解应如何使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以及存在的安全隐患[4]。

3.1学生对体育教育中安全意识与行为培养的掌握情况

目前社会对安全教育的意识也在不断提高,大部分学生了解知道应在怎样的运动环境中进行活动以及在运动中应如何避免危险[5],如不能在马路上玩篮球,踢足球等,若发生情况应及时采取屈膝缓冲来减小对自身的伤害,在过人行横道时要过斑马线,若突发火灾应就地打滚及时脱险,发生地震时应以最快的时间进行逃脱,若情况紧急则应快速的钻到桌子底下并用手抱头保护好头部免受伤害,对于安全意识的掌握,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如体育教学中的安全教育也同样应该结合实际进行这样不仅学生可以掌握而且会留有深刻的印象,当遇到紧急情况时也可进行自我保护。

3.2体育教学中学生安全意识与行为培养的模式

体育教师应结合实际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的培养:(1)结合火灾或地震等常识的学习,教授学生模拟逃生的情景如障碍跑爬行、跨越、躲闪、急停等练习,激发学生的学练兴趣;(2)结合紧急情况下翻越障碍、跌落保护方法的现实意义教育,开展对应的教学;(3)根据学校实际的地形地貌对学生开展定向运动教学,介绍野外活动的常识和方法如野外生存技能包括定向运动、野外活动常识教学;(4)结合负重和搬运能力在发生安全事故等特定情形下的呼救作用展开教学;(5)对于交通安全应结合交通法规,模拟相关情景,培养学生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掌握了解人身安全的相关知识;(6)在体育课中体育教师应结合不同的教学项目和运动项目特点向学生进行示范,对其开展运动损伤预防和急救方法的教学,例如应选择什么样的运动场所以及当出现溺水时应如何进行急救等相关知识和技能;(7)体育教师可对学生设计一些合作性强能展现团队精神的相关游戏,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珍爱自己的引导并可以通过心理情感等的教材,引导和培养学生在面对挫折或激烈竞争应如何调整好心态。

3.3解决体育教学中安全意识与行为培养的途径

首先应对体育教师进行安全意识与行为培养,有调查表明,75.7%的体育教师进行过安全意识与行为培养的培训,从体育教师所培训的内容讲,接受的内容比较广,主要有自然灾害、人身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运动安全等方面,而信息安全、文化安全和国防安全教授的相对较少,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与行为培养方式的途径,体育教师应该从各种渠道进行挖掘,充分吸收国内外现代信息资源和教育资源的双重作用,应该在日常的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的培养,这样可以有利于学生对生命的重视与珍惜。对学生安全意识与行为培养应从小抓起,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学校和老师,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老师应该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与行为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裴.如何有效防止体育教学中事故的发生[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

[2]杨学达,王晓春.沈阳市初中生安全意识现状调查及其在体育教学中的培养[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安全意识教育培养篇4

关键词:小学教学科学教学安全意识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5-0150-02

当前的教育改革,不仅重视小学生的知识素养的培养,而且逐渐提升对安全意识的关注度。作为培养安全意识的重要途径,小学科学教学工作不可或缺,也是重要的课程之一。对于学校而言,缺乏安全保障的学校,不能称之为优秀的学校,对于教师而言,无安全意识的教师,绝不能称之为优秀教师。面对当前小学校园频频出现安全隐患或者事故等情况,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充分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减少及避免安全事故,维护学生的安全是关键。

一、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展开积极安全意识教育的重要性

学校作为实施教育教学的场所,也是保障学生安全的重要场地。科学课程拥有独特的学科特征,并且同日常生活具有紧密的联系,因此,展开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将学生自我安全意识、保护意识进行提升是良好的渠道。同时,也可以将安全教育在日常生活实践中进行渗入。

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安全教育内容是首先要进行的任务,是常规性教育内容之一,也是顺利实现其他教育活动的重要保障。为了减少直至避免产生安全问题,最主要的途径就是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到安全要素知识,即通过时刻留意到自身生活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情况,产生防范认知和意识,最终达到防止事故产生的目的。

小学科学课程是科学启蒙课程,其教学宗旨为培养并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能力,并且在科学课程中也涉及理性以及实证意识。科学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一方面具备了人文性特点,另一方面也涵盖人类生活的精神,包括对生命的珍爱、对他人的关怀等内容。因此,把安全教育渗透到科学课程教学工作中,将学生作为教育服务中心,明确其主体地位,并结合于自身的课程特点,充分将安全教育因素进行挖掘,在课堂上为学生传授有价值的安全知识内容,进而可以在学生心中树立起高度的安全意识和培养规避隐患问题的态度。

二、针对安全教育资源实施充分、深入地挖掘

对于安全意识而言,对其培养需要循序渐进地展开,不可一蹴而就。小学生具有较为鲜明的特点,例如接受知识能力较强、可塑性良好等,均是小学阶段的重要优势,因此小学科学教学期间,也是培养良好的安全意识的关键阶段。其中,科学教学过程中,针对包含安全教育的实施充分地挖掘并予以渗透是重要途径。同时,需要取材具备实践性,以现实角度进行考虑,使得安全教育内容同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而且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可以通过展开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在获得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于生活实践中进行相应的应用,最终切实解决现实中的具体问题。

此外,在实施安全教育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对生命现象的现实感具有良好的认知,重视生命教育的意义。通过安全教育课程,可以获得学生自我教育的效果,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到生命的定义、价值以及意义。例如,在讲授“生命周期”的内容时,应该将实际和教材内容进行充分融合,让学生体会生命的宝贵,自觉珍爱生命。同时生命教育期间,学校在对课程资源进行充分利用的同时,也要应用有效的安全教育途径对学生安全防范意识予以唤醒。整合有价值的同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等,让学生更加贴近生活,并体验生活,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以及安全的意识,最终提升自我保护能力,进而在生活中健康地成长。

三、切实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态度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进行培养安全意识的期间要结合教学内容,具体的传授学生相关于科学安全方面的知识。例如,教学热气球的有关知识时,进行课堂实验教学的举措。选取自制热气球,将中间酒精棉进行点燃,则热气球就会飞到空中。在此情景下,不仅会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而且也会增加他们的思考能力,并进行议论。在此期间,教师要抓住提问问题的机会,例如:“在热气球飞起的时候,大家都想到了什么问题?”等。在具有问题的情况下,在学生头脑中也会产生一系列的疑问,例如“热气球是怎样飞起来的”,“热气球飘在空中,是什么力量支持它的”,“它可以飞多高”,“能够飞多久”等。在学生达到一定的热情度时,教师将提前做好的多媒体课件进行展示,包括氢气爆炸的照片、视频等内容,在出其不意的状态中,把学生的思路带入到安全防范的角度上。所以,通过此种形式,用观察以及讨论等方法,将学生的探索欲望唤醒,在学生的头脑中有问题的情况下,可以更好地将安全知识灌输到他们的脑海中,接受能力更强、更彻底。因此,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多给予学生提问,再结合讲授内容贯穿于课堂中,通过长时间坚持此种训练举措,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更能够让他们加深安全意识。

四、注重加强学生避灾避险意识

小学生的实践经验相对较少,若想保护自己就必须了解并掌握险境逃生技能,并真正的应用于实践中。同时,这也是生命教育中至关重要的讲授内容。对于避灾避险意识以及安全防范意识的掌握、培养及提升,可以通过利用课程资源联合生活实例进行讲解,可于食品、交通以及防水、防火和防触电等诸多方面,提升学生的防灾本领。例如,针对地震自然灾害的防护,可以通过应用地球表面变化以及地球的运动等学习活动,播放地震实例,例如汶川大地震的录像等。利用这场因为由地球的运动导致的灾难,对学生实施避灾避险教育工作。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冲击,使其心中感受到生命的可贵,以及生与死之间的距离是如此近。并且在灾难面前,通过观察救助的场景,也会让学生领悟到灾难、死亡均为生命中的一部分,良好的掌握灾难避险的本领至关重要。只有将具体的灾难、危险呈现在学生的眼前,生命在避险的教育下才能够进行延续。

五、教学期间利用教学事件使学生懂得珍爱生命

若想获得安全意识的提升,学生自身的w验也是必要的实现途径。在实践教学期间,教师可以通过利用不同的具备安全保障的活动使得学生能够亲历这些体验,并且在此期间实施自我反省,进而得到更多的安全保护意识。例如,教师可以制造一些小突发事件,获得显著的教育效果。采取酒精灯打翻的方式,引发桌面上的纸着火,这时教师应该立即以湿毛巾进行灭火。在看到此种场景的情况下,学生的头脑中会形成深刻的体会,并能产生深远的影响。此外,教师可结合多媒体讲授一些防火自救等内容。

对于小学生而言,生活周围存在诸多的不安全因素,有些事情不可预料,所以让学生在心中树立起高度的安全意识至关重要。例如,在教学期间,教师还可以展示发霉的面包,告知学生增强食品安全意识,远离食物中毒,教师也可以通过表演将食物中毒的症状等方式呈现给学生眼前。并且告知学生食品包装袋上显示出的安全信息,正确的辨别保质期,认知三无产品及其危害,不购买危害食品,进而避免安全事故产生。

六、积极增加科学实验课程教学

对于科学教学而言,教师应该积极的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通过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在丰富多彩形式的科学探究中获得知识水平的提升。同样的,在进行安全意识培养期间,也可以通过多开展科学实验的方式,例如科学考察活动、科学实验活动以及科学测量、制作或者科学创新等活动,在具体的活动中,增强学生对安全意识的认知和理解。通过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并且亲身经历不同形式的科学活动或者实验,让其各感官包括眼睛、耳朵、鼻子和舌、触觉等进行协调活动。在教学期间,不仅需要讲解必要的科学知识,同时更应该渗入进一些安全隐患问题。例如,让学生一定要按照标准操作方法进行操作,如果违规操作,会引起怎样的后果;或者于实验期间,接触到了药品后,怎样进行冲洗,及正确的保护眼睛等内容。在实践期间,通过调动全身的感官,可以更理想的获得安全意识的掌握,有助于推动安全意识的提升。

六、结语

对于小学生而言,学校教育不仅需要灌输足够的知识,更应该充分保障学生的安全,避免安全隐患事故发生。在科学课程教学中,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将教材中有价值的因素结合实际对学生展开安全教育,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期间加入安全教育内容,培养并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让学生可以远离伤害,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马方亮.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安全意识培养[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2(2):151.

[2]童瑶.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2(7):67-68.

[3]张瑛.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J].吉林教育,2015(7):97.

[4]胡士超.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上),2015(2):21.

[5]任会乐.学生创新意识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途径分析[J].文理导航(上旬),2015(8):96.

[6]陈霞.小学科学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探微[J].课程教育研究,2014(29):180.

[7]张百贺.试论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J].河南科技,2015(21):263.

安全意识教育培养篇5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策略

一、应急避险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对于安全以及应急避险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重理论轻实践,教学内容过于单调,提升不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传授效果不好,直接导致学生的安全意识不强,应对紧急事件的能力不足,意外事故发生率居高不下。如何改变体育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式方法需从课程的特征入手,注重操作实践,同时还需要一些技巧和方式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在遇到危险的状况下,化险为夷,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以及应急避险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需要漫长的时间才能完成,然而现实生活中,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和学生的主要精力和心思全都用在文化课程的教育上,忽略了对于安全的教育,即使有的学校有相关的教育课程,大多也流于形式。新课改明确要求安全教育是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并将其归类于体育教学课程中,赋予体育课新的教学职能,从身体健康教育迈向了身心健康的新台阶,两者相辅相成,为全面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提供重要支撑。

二、如何培养避险的意识和能力

1.构建立体化的教学模式

应急避险能力的培养单靠学校一方面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同时要加强社会家庭教育的力度。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宣传三者相辅相成,构成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建立良好的沟通互动平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充分利用家庭和社会上的资源大力发展对于应急避险能力的宣传与指导。全面培养学生的危险意识和避险能力,增强其安全意识,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家庭教育作为培养安全意识的前沿阵地,作用尤其关键,社会作为宣传的媒介,唯有三者共同努力,相互融合才能促进学生自然形成应急避险意识,为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及避险能力提供广阔的空间。

2.体育课程教学要实事求是,加强实践性

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一些技能教授给学生,比如如何面对突如其来的应急实践,结合体育教学中的一些体育技能如奔跑、跳跃等,进行有效躲避。日常的体育教学以强身健体为主要目的,运动项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跑步、球类运动等。大多数需要特定的环境,不具有代表性质,难以全面提升学生的应急避险能力。这就需要体育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加强实践性教学,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和引导学生,组织更多的体育比赛项目,培养学生坚强自信、不屈不挠的精神,提升学生的应急避险能力。

3.改进教学模式,融入网络教学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体育教学的缺点也显现出来,其优点在于拥有很强的实用性,缺点在于对培养学生的应急避险能力有一定的滞后性。教师应该在传统体育教学的基础之上取其精华,与网络教学进行深度融合,课外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让课堂与网络以及活动三者相辅相成,形成立体式教学模式。具体实施如下:首先,确定教学目标即培养学生的应急避险能力,课堂传授相关的理论知识;其次,加强课外活动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以及应急避险能力,学会如何在实际活动中灵活运用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最后,采用网络教学,强化对学生应急避险能力的培养,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高效率地完成教学目标。

4.建立健全应急避险的专业课堂

应急避险能力要从小抓起,从点点滴滴积累,因此,小学的相关教育显得尤其重要,由于其在体育课程中来体现,所以需要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并引导学生对于危机和危险有感性的认知能力。由于学生个体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教师要针对每个学生的特征进行有差异性、层次性的教学。设置不同的教学模块,指导学生如何预防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一些危险以及避险的方式和技巧,如防止迷路、防火、防盗、防电等。将每种危险的避险技能以及救护知识传授给学生,多开展类似活动,丰富教学内容,譬如开展如何使用灭火器的消防演习等,了解灭火的常识与方法,以及面对火灾时所需要做的应急避险措施,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与避险能力,实现素质全面发展。

总之,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以及应急避险能力至关重要,目前我国的相关教育体系有待完善,可以借鉴一些国外较成熟的教学模式,帮助我们完成体育教学的改革。让每个学生拥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和一定的应急避险能力,为完成这个教学目标而努力奋斗。

安全意识教育培养篇6

关键词:小学生安全教育生活习惯培养安全意识危险自我防护能力

在小学生的安全教育上,其实不仅仅是老师、家长所关心的问题,也是学校教育工作者、乃至整个社会普遍需要关心的问题。但是需要真正关注此问题的应该是小学生自己,而不止是成人。我们要从小学生日常安全习惯方面开始培养,让小学生从小树立起正确的安全防患意识。要让他们知道危险的存在,培养他们较强的自我防护能力。通过安全教育,培养小学生较强的安全意识,牢固小学生心中安全的意识,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我们要本着对小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加强对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增强小学生防患意识。对小学生及时进行安全教育,加强对安全教育的强度,提高小学生安全自救能力,从而更好的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具体培养小学生安全习惯的点滴做法有如下几点。

1、自我保护,达成共识

在小学生安全习惯培养环节中,小学生是主人公,要加强小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只有端正了他们自身态度,对小学生安全教育培养才能更有效的进行。要让小学生自身有安全意识,与教育工作者达成共识。如果没做好对小学生自身意识的巩固,没有在小学生心理内树立正确的安全防护意识,给他们教育再多也都是枉然,小学生本身没有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因此也不会重视问题,在教导过程中,往往都只当做耳旁风,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甚至有的小学生听多了会引起内心的厌倦,产生反感,严重的还会产生叛逆行为,做出危害自身安全的行为,造成对小学生心理生理上的双重损害。所以一定要从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做起,要让小学生能完全赞同安全防护保卫工作,自身能产生自我保护意识,与教育者有着共同目标,共同的安全意识,从而使安全教育工作更顺利的进行,促进小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2、防微杜渐,强化训练

在小学生心中树立了正确的安全意识后,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做到防微杜渐,强化训练。例如,老师可以在课堂活动中讲故事、看动画片时进行对小学生的广泛安全教育,以故事或者动画片中的某个场景为例,教导学生哪样才是对的,怎么做才可以确保自己的人身安全。我们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可以进行对小学生的安全教育指导,例如,学生在使用生活电器时,那种带电的插头要告诉学生,不可以碰到金属的地方,不能湿手去触碰插头,还有很多其它生活上的细节都需要注意。

在实际生活上,老师可组织学生参加课外集体活动,在上下楼梯、过马路等日常行为活动中,时刻提醒学生“上下楼梯要靠右行,过马路要看红绿灯,红灯停,绿灯行。”另外还要告诫学生不到水池周围玩耍,还有走路不要踩井盖,遵守交通规则,不要推挤。老师带着学生一起进行课外活动时,要加强对学生这些行为的监督,对表现好的进行表扬,对没有做到的进行好好教育,告诉他问题的严重性,如果发生意外会有什么后果,举例子给他听。通过这些教导,让学生能改正错误行为,提升学生安全的防护意识。在进行活动时,老师要能组织有序,逐步培养学生的日常安全意识和在安全方面的有意注意能力。通过多组织平常活动,加强对小学生的强化训练,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体验,不违背交通规则,在每次活动中,教师和家长都要进行适时的引导教育活动。有计划有目的的告诉孩子一些安全知识问题,让学生能自觉培养安全的意志和心理品质。通过训练,使孩子能渐渐的明事懂理,在做事中能有较强的安全防患意识,不马虎大意,多加小心,一个人遇到危险的时候能谨慎处理。还可以举办一些紧急灾害发生时的应对处理,例如火灾时怎么逃生,地震时怎么安全逃离现场,在人多密集的地方怎么做才能不受伤,在遇到天气恶劣时,怎么做才能安全,教会学生这些灾害的应对措施,让学生在灾害发生时能理智处理。

3、借鉴经验,警钟长鸣

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一些对安全规范行为的内容方案往往不能全面的涉及到学生日常生活的每个地方。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平日要吸收、借鉴一些成功的安全教育方案。在对小学生安全教育中把握一个主体思想,就是安全第一,不管怎么样要不伤害自己,事情发生时寻找以不伤害自己的为前提的最好解决措施。另外,要对失败的安全教育案例进行分析,找出其中不合理的地方,在制定安全教育方案时进行完善,还要找出导致失败的原因,在对小学生安全教育时将多种因素考虑进去,做出对每一种意外情况的应对措施,做到十足的准备,预防意外发生。

通过对失败案例的分析与剖析,让老师与家长时刻警惕着,避免类似事情的发生,做到警长鸣。教师和家长还要在平日一切可能的时间里,结合一切可能的教育机会,对学生进行安全保护、安全自救、安全防卫知识等教育,潜移默化的在小学生心中形成安全防护思维。家长每天在孩子要一个人行动时念叨不要和陌生人讲话,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要吃,说的多了,孩子自然会记住,每次他要一个人时他就下意识的会提醒自己不要吃别人给的东西,不要和不认识的人讲话。这在学生耳濡目染中能逐渐建立起防护意识,时刻提醒自己注意人生安全,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

4、家校沟通,健全制度

要想培养好学生的安全习惯,需要家长和学校方面的共同努力,我们要加强学校与家长方面的沟通,通过不断完善和改良,建立起健全的教育制度。家长是孩子的终身老师,家长的行为举止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行为举止,所以家长的安全意识也一定要是正确的,家长平常生活中也要注意安全行为习惯。还要加强教师和家长的沟通交流,只有做到学校与父母双方面的教育,才能使小学生更好的养成安全点滴习惯。学校可以把家长做的比较好的方面进行推广,让其他学生的父母也能够学习。把在学校内对孩子进行的安全教育的相关经验反馈给家长,让家长在学生生活上的安全教育也能有所帮助。加强交流,也有利于老师和家长的默契配合,更好的对孩子进行教育,使孩子逐步形成安全的心理品质。

俗话说的好,“无规矩不成方圆。”在没有制度约束的情况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家长和教师对孩子的安全教育会减淡,孩子对安全重要性的认识也会变模糊。因此要注意健全相关制度,比如说,有些学校实施了进校接送学生的签退签到制度,要求家长在接送学生时到老师那里登记,可以确保学生能安全接送。这样不仅加强老师、家长的安全防范意识,还有责任心,对孩子也起到了一定的警示作用,使孩子能明白安全的重要性,能时刻注意提防。从小养成良好的安全心理品质和安全的思想意识,时刻注意安全。此外,在校内和生活上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不能脱节,要沟通一致,学校还可以定期举办家长老师的交流会,通过对孩子安全教育的交流,总结经验和教训,有利于教育的开展。

5、常抓不懈,自成习惯

对学生的安全教育要常抓不懈,在人一生中小学教育是会影响到人一生的,这与个人未来发展与生活都有着重要联系与影响,所以在小时候建立健全的精神思想、思想品质是很重要的。任何一种良好习惯的养成都是每日每月的坚持才能持久的,而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养成。所以这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共同承担起对学生和孩子的教育,而且这种教育要持续很久,一直到学生能养成自我良好的安全意识,才可以懈怠一些。在老师和家长共同承担为孩子安全保驾护航的同时,对小孩的教育也要抓紧。一方面,我们要带领着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不管是在平时做事还是外出活动或者是与人结伴同行,都要注意安全第一,要以安全为前提。另一方面,通过参与孩子的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活动,在孩子学习、娱乐等其他活动中,引导孩子学习,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领悟到安全的重要性,随r养成良好的习惯,事事都要谨慎小心,不能盲目乐观,不能抱有侥幸心理,例如不能因为红灯的时候没车就闯马路,这样很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在学生做认识事之前要教会他们学会预先设想,对事情有一个大概的流程步骤,在意外发生时能最快做出反应与处理。任何事都要小心谨慎一点。

6、总结

在对小学生安全习惯做法教育中,家长与老师要能不厌其烦的反复地去说服教育,只有这样小学生才能记牢,不容易忘掉。本来在小学这个阶段,学生就是记忆力不集中,对世界社会的认识也不够,需要教育者不断的纠正与指导,才能形成健全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对今后的成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做好安全教育,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终生受益。在平时教育时,家长和老师可以结合身边的人和事教育孩子,通过这些真实事例让孩子能切实体会到认识到对安全问题的重要性。根据这些各种事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孩子能感悟到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是多么至关重要的一个问题。家长的循循善诱也能让孩子从小养成做事认真,对自己的负责,听从家长和老师的吩咐认真做事的安全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小学生安全家庭教育:9个安全好习惯》陈晓《中国教育在线》2014.6

[2]《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点滴体会》白金声《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2

[3]《潜心播种习惯――小学生安全学习习惯与方法的培养》

安全意识教育培养篇7

关键词:安全现状;问题;安全意识;养成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1-0000-01

一、大学生群体安全现状

2014年沈阳某大学校内女大学生被情杀,武汉某高校男子因考研失败跳楼自杀等,近年来频发的校园内安全问题引发了社会的强烈关注。单纯的校园环境其实危机四伏,大学生群体的安全现状值得担忧,培养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成为了当代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其实校内出现的安全问题主要有以下三大方面:

(一)校内暴力事件

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威胁着学生的生命安全,主要包括着打架斗殴、盗窃、诈骗。大学生群体正处于心智不够成熟,容易冲动的阶段,常常因为一言不合就出现打架斗殴现象;而盗窃问题常出现在寝室、图书馆等地,由于学生防范意识不够,贵重物品不及时收好造成损失;诈骗分子利用学生思想较为单纯,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进行行骗,不仅危害学生财产安全,还会影响学生的价值观。

(二)校内设施安全

校内设施的安全是保证学生安全生活的前提,一旦发生寝室电源短路造成失火,这将严重危害学生安全。校内设施安全重点关注消防设备上,学生安全意识浅薄,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导致电源短路的现象非常常见,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非常重要。

(三)学生心理问题

马加爵事件、复旦大学投毒案等事件彰显了学生心理造成的安全隐患,学生心智较不成熟,遇事难以冷静,由于受到多方面的影响,情绪较为冲动,常常出现抑郁、焦躁、忧伤等负面情绪,不加疏导这种心理问题就容易造成安全问题。

二、大学生产生安全问题的原因

(一)大学生自身特点

大学生群体处于人生的发展阶段,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正在形成,这种特点导致了大学生整体思维能力较差,遇事容易慌张,思考不够全面。就拿消防案例来看,一次校内宿舍失火,有两个大学生被烟火呛醒,却没有选择叫醒其他室友而选择去楼道接水,结果回来的时候发现火势太大,造成了人员的伤亡,仅从这件事来看,这种缺少理智的判断能力便是大学生的安全隐患之一,这也是安全意识培养的重点。

(二)大学生的教育薄弱

缺少必要的安全教育是导致大学生安全意识缺乏主要原因,大学的安全教育一般采用听讲座这种模式,大部分的学生不专心听讲座内容,课后又不主动培养安全防范意识,导致了安全教育形同虚设。再看这种安全教育重视理论教育,缺少必要的安全技能、安全对策的操练,这种不够健全的安全体制,不够全面的安全教育,不够具体的安全活动都导致大学生整体安全意识浅薄,这是安全意识培养的难点。

三、大学生安全意识的养成

(一)提高大学生的认知能力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学生的认知危险的能力,意识到当前社会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明确校园并不安全,掌握一定的防范意识和辨别骗子的能力,这样才能防范安全问题的发生,其次,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安全问题,了解社会治安与校园环境,掌握常见的校内安全设备的使用方法,例如了解消防栓、消防管的使用方法,从而进一步保证学生的安全,最后,提高学生辨识人员的能力,遇见口吐莲花的陌生人怀有一定的警惕心理,防止上当受骗。

(二)建立全面的安全教育机制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接下来要进行安全教育机制的建设,通过健全教育机制,促进学校、家庭、社会的多方配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安全问题。社会环境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安全难题,学校围绕着安全教育建立了许多安全教导的机制,但是长久以来校园的安全主要由保安、后勤人员负责,并未落实到各个学生心中。因此,建立起全面的安全机制需要落实到每个人,在校内进行安全宣传,加强每个人的安全教育,倡导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安全意识。

(三)完善多种安全教育类型

当前大学校园内安全教育形式比较单一,往往流于形式,难以真正起到充分教育的作用。因此学校应该完善教育方式,结合当前先进的科技方法进行教育。比如可以举办安全手抄报、举办“安全教育周”、“安全教育日”等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引导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学习,在学习中体会安全的重要作用。在完善多种安全教育类型的过程中,要积极做到“三进”的要求,首先,积极引导安全教育进入教学,在课堂上由教师引导学生注重安全,理解安全的重要性,其次,引导安全教育进入生活,让学生注重生活中点滴,具备良好的安全防范意识,再者,引导安全教育进入心理,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培养安全意识,从而引导学生在心中关注安全。

(四)引导学生参与安全实践

目前校园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但缺少必要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的教育。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学生懂得灭火器是消防设备,但基本没有学生能够知道它的正确使用方法,这就导致了当前的安全教育未能达到其应有的效果。安全教育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配合,在日常生活中不仅教会学生何为安全,还要培养学生应对风险的能力,可以通过消防演习等方法来模拟危险的情况,考察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

(五)加强学生的心理疏导

社会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压力的不断产生,为了更好地缓解学生的情绪,应该多对学生心理进行关注,关注学生的学业困难、生活难题等,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多进行心理辅导,引导学生及时释放压力。

四、总结

综上所述,大学生的安全问题源于大学生自身不成熟的特性与教育环节的缺失,为了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我们应该健全教育机制,同时完善安全教育的类型,倡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主动培养安全意识。

参考文献:

[1]廖建秀.大学生安全意识状况及教育对策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2014(5):22-24.

安全意识教育培养篇8

一、学情分析安全教育关系到学生生命的安危,是学校开展正常教育、教学工作和社会稳定的头等大事。七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了一些安全常识但有些知识缺乏科学性,也不太系统。专门开设安全教育课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有关公共安全的常识健康、安全、快乐地成长。

二、教材简析重在培养学生有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生活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热爱集体、关心他人的品质,培养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和乐观向上的态度。七年级《安全教育》包括九课内容。本学期学习6—9课。即第6课《发生重大食物中毒怎么办》第7课《如何预防沉迷网络》第8课《怎样当好自己的青春期医生》第9课《当台风、暴雨、暴雪袭来时》。

三、教学目标通过七年级安全教育课程学习,培养学生的社会安全责任感,使学生逐步形成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的知识和技能,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常识,养成在日常生活和突发安全事件中正确应对的习惯,以保障中小学生安全健康的成长。

1、坚持以人为本。进行公共安全教育,使学生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遵纪守法、和睦相处“的意识,具备自救自护能力。

2、培养学生社会安全责任感。使学生逐步增强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和知识技能,养成在日常生活和突发安全事件中正确运用应对的习惯,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对学生造成的伤害,保障学生的健康。

3、安全教育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握学生认知特点,坚持专门课程与其他学科渗透相结合,知识教育与强化管理、培养习惯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自救自护与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相结合。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断强化养成习惯。

四、教学重点、难点以学生生活为基础。能让学生懂得珍爱生命、珍视安全、拒绝诱惑、远离危险、防范伤害、促进学生树立和强化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的知识和技能,养成自救自护的素养和能力。

五、教学措施

(一)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全体学生的身心健康、安全发展着眼于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遵纪守法和谐共处”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

(二)全面实施课程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和知识三维目标是有机统一的。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安全常识,注重培养学生预防和应对安全事件和事故的能力,形成尊重生命、爱惜生命、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全面落实课程目标。

(三)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教学中要面向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深入挖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积极从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中寻找相关的教学素材,注重选取学生普遍关注和乐于交流的安全问题作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安全知识和方法技能,并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

安全意识教育培养篇9

一、当前小学安全教育的现状和不足分析

1.目前,我国大多数学校在学生安全教育方面都采用比较固定的教育形式和模式。通过升旗仪式、制作海报、班会宣传、看图展等陈规的教育形式,学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然而,这种安全教育模式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学习和生活,过度关注安全理论教育,不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这种形式之下的安全教育很难走入学生的内心,学生也失去对其学习的兴趣。

2.此外,学校安全教育的内容也存在局限性。学校和家庭十分重视一些常见的安全问题和隐患,例如防火、防盗、防溺水、用电安全、未成年人人身安全等知识。但是,很少涉及学生感兴趣的安全教育内容,例如当下的网络安全、突发事故的自我保护意识等。由此可见,安全教育的内容亟须更新和完善。

3.因为安全教育牵涉到多方面的理论和知识,所以需要整个社会的配合与支持。在现实生活中,学校是安全教育的主力军,承担着对学生进行安全的教育职责。然而,家庭往往会疏忽安全教育,殊不知一些普遍的安全问题和隐患都经常发生在家庭生活中。由于小学生天生善于模仿的特性,家长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应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努力传授一些科学的、正确的安全教育知识和技能。除此之外,街道社区、公益组织、社会各领域等力量也应积极参与到小学生安全教育中,既能广泛地传播自身的正能量,又能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安全意识与观念。

二、新形势下加强小学安全教育的措施及其应对策略

1.重视细节,提高小学生的安全意识

针对小学生年纪尚小、心智发育不成熟等特点,学校和社会在安全教育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观念。就人类现实生活而言,无论做任何一件事,都要遵循“细节决定成败”这一自然法则。因此,抓住细节是安全教育的重中之重。在具体的安全教育过程,学校和社会组织应重点把握好安全细节,例如家庭用火、用电、用水等安全教育;学生外出时所注意的交通安全;学生个人生命安全等方面。班级安全教育是学校安全教育的重心。作为安全教育的组织者和策划者,班主任有责任、有义务引领学生学习安全教育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在生活中的安全常识,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从而进一步培养和提升学生安全教育意识和观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地实现安全教育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解决围绕在小学生周围的安全隐患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去实施小学生安全教育计划。由此可见,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教师应将安全管理工作置于教育教学工作之上,努力把安全教育知识和技能渗透到平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去,巧妙地挖掘小学生的家庭与学校生活细节,并主动从小学生的具体生活细节方面入手,例如上下学应遵守交通规则、课间活动注意人身安全、班会安全警示教育、远离高压等诸多的具体细节。生活处处有细节,细节处处有安全,安全处处有教育。

2.增强实践能力,储备安全知识

当前的小学生安全教育主要局限在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培养学生的安全实践能力和自我动手能力。因此,学校和社会各方面应努力为学生创造真实的安全教育环境,例如模拟地震演练、消防演练等活动,提高学生安全自救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安全教育知识和技能学习的激情和兴趣,增强学生安全教育意识和观念,从而为学生储备更多有用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3.讲究教育方法,实现安全教育目标

在学校安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采取一些有效果的教育方法,并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例如举办教育知识讲座、观看安全教育影片、排查教室安全隐患、利用班会宣传安全教育知识、模拟事故现场及综合实践活动等。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培养和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与观念,而且也为学校安全教育提供多样的学习和教育平台。除此之外,学校还应十分关注学生家庭生活中的安全教育问题,可通过学生自己出黑板报和手抄报、主题班会、安全教育图片展览等教育形式,

加强当下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观念,培养和提高小学生安全自救能力,增强小学生对安全教育知识和技能的储备,进一步达到全方面系统的安全教育,实现和完成小学生安全教育目标。

三、结束语

安全意识教育培养篇10

关键词:护理安全教育;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改革

护理工作是医疗工作的重要部分,时间长、专业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约90%的患者处理由护士完成。护理安全是指在护理工作中减轻患者以及自身伤害所采取的措施。护理安全教育是护生培养的必要内容。本次研究探讨基于护理安全教育的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提出改革对策。

一、基础护理学教学中开展护理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1.护理安全问题直接关系护士与患方人身安全。医疗安全问题关系人类的健康发展,有报道显示,护士职业伤害率较高,一线临床护士针刺发生率高达68%~84%,污染针刺伤率达到78%~80%,年人均刺伤2~3次,手术室、治疗室甚至达到100%。另外,约3.5%~16.6%的住院患者接受过不恰当治疗,约1/10的患者受过不当医疗操作的伤害。在我国医疗纠纷年索赔总额约5~6亿元。安全是人类基本需要,是护理的基本要求,是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医疗行业是高风险行业,调查显示,6~7成的医疗安全差错发生在护士身上,医疗护理安全是医院服务质量管理的重中之重。管理的核心便是管人,护理安全管理的重点在于提高护士的安全管理意识和技能,构建安全文化是开展安全管理的关键。

2.护理安全教育现状令人担忧。过去,国外许多卫生机构开展了护理安全文化构建,包括互联安全事件主动报告、安全护理教育等,编制了大量的用于护士的安全文化测评量表。在我国,护理安全文化构建工作方兴未艾。新入职的护士是不安全事件的高危人群,入职后开展的安全教育效果差强人意,直接影响护士熟悉临床活动,影响工作效率。在校内开展护理安全教育正当其时,护生有充足的精力与时间进行系统性学习,外界压力相对较小,学习效率高。遗憾的是,我国绝大多数校园安全教育水平欠佳,特别是中专职业院校安全培训水平更低。

3.护生安全意识不足。我国在校护生护理安全意识严重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法律观念不强,自我保护意识差;护理操作技能不熟练;知识面狭窄,沟通能力不足;礼仪缺失。

二、护理安全教育的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改革

1.规范教师选拔。安全教育观念的培养与教师水平密切相关。护生初入校园或参加实习,充满新鲜好奇,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保护患者,一个优秀的教师可起到较好的示范作用,并能够以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高度的责任心、积极的工作态度、科学的管理技巧等进行风险管理,调动护生的学习积极性,保证教学过程安全。

2.强化法律意识教学。近年来的调查显示,实习护生是事故的高发群体,应重点培训,强化法律意识教学。在入门前,加强岗前培训关,深入学习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结合报纸、网络等媒体案例报道,增强护士的法律意识。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案例,将法规法律融入教学中,让护生理论结合实际。带教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如知情权、隐私保护权、医疗安全相关规定等。

3.增加礼仪培训。教师应以身作则,培养学生文明语言、规范举止、仪表整洁意识,并加强护理美学知识的培养。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求护生尽量向理想的状态靠近。学校可开设礼仪培训课程,作为选修课让学生选修,将课程与化妆学等结合起来,吸引护生的兴趣。

4.注重操作与沟通能力培训。护生实践经验不足,在实习过程中与患者或家属沟通较困难,大部分护士在操作中只会就事论事,不会变通,语言不委婉。因此应注意护生沟通能力的培养,增加实践课程比重,编写《操作前沟通交流与评估》等教材,强化学习。

5.注重院内感染知识教学。护士行为直接影响感染风险,因此,医院感染是护理安全教育的核心内容。护理过程中感染防控方法多而杂,所以应制订学习内容,包括洗手制度、针刺伤预防等。教师要注重实践教学,不断强化培训,培养护士慎独的工作精神。

三、小结

总之,护理安全教育应贯穿于基础护理学的始终,增加实践教学课程,注重法律意识、礼仪培训、操作与沟通能力和院内感染知识教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