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堂的作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46:53

第二课堂的作用篇1

关键词:英语第二课堂;作用;活动形式

中图分类号:G424.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283-01

英语第二课堂是学校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范围之外,对学生实施有计划、有组织的英语教育教学活动。英语第二课堂是整个英语教学过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与英语课堂教学密切相关,是实现英语教学目的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增加课堂上语言实践的广度与密度的有效途径。搞好英语第二课堂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现就第二课堂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开展第二课堂发表一些看法。

一、开设第二课堂的作用

(一)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给学生更多的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机会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第二课堂活动是学习者自愿参加的,他们可以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置身于一种良好的英语环境中轻松愉快地学习,为了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给学生更多的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机会,增强其自信心,使其长久保持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进而来达到课外活动助学的目的。

(二)有利于因材施教,克服课堂教学的局限性,满足学生学习的多样性,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挥

开设第二课堂是个性化学习原则的具体体现,实施个性化学习方法,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采用不同方法途径组织活动内容,即“因材施教”。在活动中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和擅长的活动方式来进行,因此,他们积极性高,主动性强,遇到困难时,自己能够想办法去克服或解决。在语言的实践过程中使学生能够认识自我,发挥自己的长处。这样学生都能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就感。第二课堂开展的课外活动还增加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接触的机会,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互相了解和理解。从这个角度来讲,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是教师与学习者之间互动的一个过程,也是一个学习者自主学习、自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个性化教学的原则精神,为教师的因材施教开辟一条更有效的途径[1]。此外英语第二课堂的活动有别于常规课堂教学活动,这些活动需要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并参与。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三)弥补课堂教学之不足

课堂教学不足主要有体现在三个方面:1、教学时间有限;2、教学内容有限,学习者语言知识的输入量不足。我们都知道语言的输出是以语言的输入为前提条件的,没有足够的语言输入量的积累如何才能达到语言输出这个质的飞跃呢;3、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在课堂上不利于实施个性化教学。学生不能发挥其个性和特长,而所有这些局限都可以在第二课堂得到一定程度的弥补。教师可以针对各类学生的情况来计划和安排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使学生得到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使学习内容和方法有更大的适应性和针对性,使各类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语言实践的机会,加大了他们的英语实践量,从而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

二、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形式

(一)英语角

英语角活动是由专人负责的常设项目,可在校园内固定地点,定期进行。英语角能提升全校的英语学习氛围;它所创造的良好语言环境,能激发学生强烈的交流愿望,从而提高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英语角可以采用下面两种方式进行:

1、自由交谈。邀请外籍教师和英语教师参加,师生或生生之间进行自由交流,也可以提前公布一些讨论的题目让学生有所准备。讨论题目的选定应具有代表性或是大家都比较熟悉和关心的话题。

2、访谈外教。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配不同的访谈任务。例如:了解某种风俗习惯,风景名胜,校园生活等。学生根据任务设计不同的问题,与外教进行交流。访谈结束后,各小组可以就访谈结果进行相互交流。在活动中,学生可以学会如何提问,如何与人沟通,而且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

(二)英语情景棋拟室

把现实生活中的某个场景搬进教室进行模拟,并定期开放。

(三)影视欣赏

英语影视教学的优势是多面的。1、它能提供丰富的文化、社会背景,造就一种亲临其境的课堂氛围;2、它能让学生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语言材料,可以引导学生得体地使用语言进行交际;3、通过影视的形象教学,可以加强学生的记忆并激发其进行语言实践的热情。因此,学校应定期向学生开放多媒体教室,利用现代化的电教设备为学生播放一些有价值、有利于练习口语的外语录像、电影等,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语言文化环境,加上教师的适当讲解,师生之间观后感的交流,学生的英语水平一定会有所提高。

(四)英语专题讲座

有计划地聘请一些专家、学者、外籍教师进行专题讲座,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语言掌控能力,增强语感、启发思维、开拓视野、增长知识。

总之,在第二课堂活动中,主要以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主特别是听说能力。围绕这一目标,许多高职院校都积极地开展了很多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及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并有效克服了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的恐惧心理及开口说英语的胆怯心理。同时,还能让学生及时获取有关英语各种考试的最新政策与信息。在各高职院校大力开发与建设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加大英语听说训练力度。让学生在参与第二课堂的活动中能积极主动地吸收英语知识并及时进行英语语言知识输出,达到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目的,“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参考文献:

第二课堂的作用篇2

关键词:创新能力;创新活动;第二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86-0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国际竞争也日益体现为具有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的竞争,大学生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宝贵的人才资源,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是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需要。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将是大学教育的首要任务。当前第二课堂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和沟通方式,能够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从教学形式上看,它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学习空间非常广阔;从教学内容上看,它既源于教材又不限于教材;从考察方式上看,它无需考试,但又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第二课堂对于大学生特长、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首选。

一、第二课堂的概念及特点

第二课堂是指学校除了第一课堂教学以外的大学生课余活动,是吸引广大学生自愿参加的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各类教育活动,如社会实践、学科竞赛、科技创新、创业创意大赛等。第二课堂具有第一课堂不能比拟的优势,它独具组织的灵活性、形式的多样性、管理的开放性、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一,第二课堂活动内容的趣味性、自主性、创造性,克服了第一课堂教学内容的单一性和固定性,更能符合大学生的思维特色和自身的能力水平,对学生个体素质的发挥很有帮助。

第二,第二课堂活动内容的多样性、丰富性和综合性,克服了第一课堂教学内容的局限性和片面性,特别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第三,第二课堂具有超强的实践性,摒弃了学生实际动手机会少的弊端,克服了第一课堂教学偏重于传授理论的局限,具有理性认知与感性获取相结合的特点,特别利于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之,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重要补充,它是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在追求知识、突出特长、独立实践的过程中,将知识、能力、素质三者有机结合,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第二课堂对创新能力培养的促进作用

核心的创新能力包括求知精神、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这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角度来看,第二课堂活动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激活大学生所学的知识。大学生虽然通过教条式和单向纵深式的求知活动,具备了比较丰厚的知识储备,但是这些知识是抽象的,而第二课堂活动既需要调动学生实际的感性生活体验对现象进行观察、测验,又需要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对观察、测验的结果进行系统的分析、概括。这样的思维活动,可使抽象的知识被激活,学生的感性生活体验得到升华,上升到理性高度,而这是创新能力产生的力量源泉。

第二,有利于学生获得主体性的生活体验。纵观大学生的成长历程,在家里依赖于父母,在学校里受动于老师,使得他们很少有机会获得主体性的生活体验,这种以被动性与依附性为主要特征的人格结构是束缚大学生创新思维形成的重要因素。大学里的第二课堂活动,通过学生自主设计活动内容,自主编排活动形式,自主评定活动结果,完全摆脱了家长和老师的控制,这种活动弥补了大学生主体性生活经验不足的缺陷,使学生尽快形成独立性、开拓性的品格。

因此,我们应充分认识第二课堂活动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所发挥的积极和不可或缺的作用,尽一切可能支持和帮助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三、高校当前第二课堂活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开始倡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在各高校得到高度重视并蓬勃发展,具有更加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但是,当今在第二课堂活动蓬勃发展的背后,依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足。

第一,管理有待规范。许多高校在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协调、规范管理等方面不够完善,未能形成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活动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第二,活动目标定位不准。学校往往以某几类科技竞赛作为引导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目标,使学生过分追求比赛成绩,重视短时突击,轻视长期研究;重视利益效果,轻视能力提升。

第三,学生创新意识不强。大学生对第二课堂活动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许多学生只是被动的参与,很难在活动中获得实质性的提升。

第四,教师指导精力有限。中青年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科研压力大,学生课外科技项目既不计算教学工作量,在职称评定中有没有这方面的要求,因此,教师很少心甘情愿的为之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致使活动缺乏高质量的专业化指导。

四、促进第二课堂对创新能力培养的具体措施

针对高校第二课堂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笔者从多年来的实践经验,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第一,健全管理机制,为第二课堂教育活动提供指引。高校要从第二课堂的管理机制、师资队伍建设两方面为第二课堂保驾护航。师资队伍是发挥第二课堂作用的智力保证,是关系到第二课堂能否顺利开展下去的重要因素,要充分调动全校师生的积极性,使其认识到第二课堂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到第二课堂教育活动中来,使第二课堂从无序变有序,真正做到有章可循。

第二,建立大学生创新能力课外培养载体的保障体系。不但要做好大学生第二课堂创新能力培养载体的发展规划、制度建设、资金筹集等工作,而且要建立起经费投入与硬件环境建设的物质保障体系,确保活动经费投入和文体活动场所,特别是创新基地、社会实践基地等硬件设施建设到位。

第三,积极举办第二课堂相关的活动。高校要大力开展科技竞赛、社会实践、艺术体育等活动,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更多的是对自己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锻炼与提高。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方法建立多样化的组织实施体系,发挥第二课堂作为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重要场所的作用。多层次、多角度、多渠道地开展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构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升”三维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第四,建立激励机制,吸引指导教师积极参与。树立新的激励观念,认真制定第二课堂活动质量的考评机制,注重对在第二课堂创新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优秀的指导教师和优秀组织者给予精神鼓励,同时加大物质奖励的力度,最大限度的改变目前第二课堂的自发状态,真正做到两个课堂的相互补充、互相促进。

参考文献:

[1]岳晓东.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J].高等教育研究,2004,(1):85-86.

[2]杨威.依托科技竞赛和创新性实验计划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2).

[3]王洪波.试论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教育[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第二课堂的作用篇3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大学生素质教育第二课堂

[作者简介]张红(1967-),女,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馆长,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图书馆管理、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河北廊坊065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0年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实施阅读学分制的研究”(课题编号:sz2010721)和廊坊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课题“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服务模式的研究”(课题编号:091049)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5-0179-02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开展多元化课堂,需要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并重,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作为高校三大支柱之一的图书馆承担着“第二课堂”的任务,它以其特殊的育人条件和手段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文化素质、信息素质、创新素质、审美素质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多渠道的教育,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和主阵地。图书馆历来被赞誉为“知识的海洋”,以其图书收藏的丰富性、多样性、连续性、跟进性,全面地支持着和服务于不同类型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为大学提供了“环境育人”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以其“静”“雅”“洁”“美”的文化内涵发挥着“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和“草生麻中,不理自直”的场效应,成就了数不清的学者、科学家、政坛领袖。图书馆以自身不受学校教学计划及大纲约束的客观条件以及丰富的精神食粮,对学生进行着思想渗透、精神启迪,发挥着其无孔不入的思想教育职能的作用;图书馆工作人员有着严格的训练有素的专业技能,加上机构内部的合理运行机制的组成,都给开展多彩的外延服务工作提供了坚实可靠的前提。可以说,高校图书馆是“大”学中的大学,对培育多素质创新型人才有着特别重大的意义。

一、扎实开展高校图书馆的“第二课堂”工作

要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在素质教育中的“第二课堂”作用,首先要做的就是扎扎实实地开展“第二课堂”的实际工作,主要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新生入学时的入馆教育。能否主动提供指导,做好“导入”“导借”“导读”乃至“导购”图书文献工作,是高校图书馆能否成为学生“第二课堂”的关键性问题。新入学的大学生对图书馆的认知多处于懵懂之中,图书馆对于他们进入大学后的首要工作便是“如何进入、使用图书馆”的教育。比如,开办《图书馆——成才的摇篮》的专题讲座课。课中介绍中外历史上成才的学者、伟人对图书馆的依靠和认知;介绍本馆的馆藏实力和独具特色的图书文献资料;介绍馆内工作的组织结构及业务工作流程;介绍他们如何进入各个可供利用的“第二课堂”的业务点……相信课程讲下来,一定会在初入学的大学生中激起不小的入馆求知波澜。

2.开设《文献检索和利用》课程。许多读者在进入图书馆后并不了解如何检索自己所寻找的文献资料,往往是漫无边际地乱找乱翻。因而开办《文献检索与利用》专业课程十分必要。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掌握知识信息的意识,具备集取与利用文献的知识、方法和技能。在教学中,还可结合其所学专业,重点介绍该专业的工具书和检索工具书的使用。内容宜精不宜深,宜专不宜全,力求将如何寻书、读书、用书的基础性知识、方法,传授给学生。

3.开展书目教育活动。优秀书刊引人奋发,不仅给人智慧,启人心智,且可陶冶情操,提高人的道德修养层次。图书馆中应聘有学识广博的学者型工作人员为学生推荐各种书目,解答学生的各类咨询,传授学生寻找文献知识的方法。如此,可使学生读书得其要领,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高校图书馆要搜集、整理、编制各类型书目,以供不同需求的学生使用。如专业阅读书目、推荐阅读书目、选读导读书目,以及各种专题书目、回溯检索书目、引用书目等。

4.加强阅读欣赏能力的培养。虽然学生将大量时间用于阅读上,但他们大多数尚未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缺乏必要的阅读修养(诸如做读书笔记、专题卡片、文摘)和能力。因此,对他们进行治学和阅读欣赏的基础教育,帮助其提高解读、欣赏、驾驭文献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为此,要将文献的选择、理解、消化能力的培养作为基点,结合具体文献、作品,开展读书欣赏报告会,或请有关专家、学者做书评讲座,还可定期举办读书“沙龙”活动,方法宜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务实求效。

二、充分利用高校图书馆中的“第二资源”

高校图书馆具有文献汇集性和读者凝聚性的特点,其中文献汇集性是读者凝聚的基础。这就使得高校图书馆成为最重要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心之一。因此,应该通过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去有力地支撑校内各类型文化活动的开展,充分利用高校图书馆中的“第二资源”。

1.精心组织,建设保障体系——图书馆馆藏建设。馆藏建设不仅应注意藏书的专业性、学科性和学术性,以支持教学、科研和学生学习的全面需要,还应注意拓宽文献的收藏范围,为学生提供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齐备、基础学科及应用学科兼有、传统学科和新兴学科并重、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俱全的多学科汇集的文化资源——人类“第二资源”。这是高校图书馆应有的优势,也是发展校园文化的必要前提。没有它,学生在校期间得到的知识便是残缺不全的,所谓“第二课堂”也就失去它生机勃勃的基础。衡量考察藏书的价值绝不能以藏书的多寡做标准,而应着眼于它的可用性程度、对校园文化的作用大小以及它对学生专业知识及全面素质教育所产生的实际效果的大小。

2.充分利用高校馆藏,使其服务于学校“第二课堂”。让图书馆在引导学生获得专业学科知识的系统化和纵深化中发挥主干作用。随着信息时代及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知识更新周期的加快,那种仅靠课堂传授的某一专业的知识已远远不能适应现实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社会所需要的高校人才应是具有“通才”素养的“知识全面的人”。为此,学生在校期间,除了要在有限的课堂学习中打下扎实的专业功底外,更为重要的是,高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全面地为其提供文献资源,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工作和活动,使学生充分利用文献资源,以强化、拓宽课堂专业知识,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

3.在学生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刻,发挥主导作用。大学期间的短短3~5年,正是一个人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校大学生除了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之外,更需要的是心灵的滋养,情操的陶冶,人性的培育和人格的塑造。高校图书馆可凭借其得天独厚的优势——丰富的文献资源,在学生理想、道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中发挥出不可估量的潜移默化作用。在一个校风端正、学风浓烈、环境优越的学习环境中,图书馆对求知欲旺盛的学生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凝聚力。众多成才的学子,他们的绝大多数课余时间是在图书馆里度过的,大部分课外读物都是来自图书馆,所以这正是图书馆教育职能的用武之地。

4.在学校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发挥支撑作用。学生在高等学校学习期间,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人格的塑造之外,还有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要做,那就是对他们的审美情感的影响、才气的培植、交际能力的锻炼。这些都有赖于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在大学中,学生对文化的追求,往往体现尚雅求精——高层次、高品位的欣赏和参与,即不只是单纯的娱乐需求,而更是对人生、知识、自我价值的渴望和追求。要开展这类文化活动,绝对离不开图书馆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的有力支撑,如文学艺术作品、综合性工具书、历史文化资料,名著、名画、名曲、名片等经典作品。这些文化资源无疑都发挥着净化、升华学生的审美情感,启迪学生的灵智,锻炼学生的公共组织能力的独特效能。

总之,高校图书馆为了发挥学生“第二课堂”的教育职能,必须在精心组织馆藏上下工夫,花大力气,如此,才能使死的图书文献变成活的精神食粮,真正使“第二资源”造福人类。

三、努力营造高校图书馆的最佳学习氛围

1.舒适别致的馆舍建筑。高校图书馆的馆舍建筑作为学校文化形象的实体性标志建筑应该具有宏丽庄重、静穆崇高、深邃含蓄的文化品格,让学子们一看到它便有一种肃穆、静谧、心旷神怡之感,然后油然生发出陶醉和向往。如北京大学图书馆旧大馆系琉璃瓦庑殿顶结构,一派国学太学的气魄,深邃肃穆给人如入庙堂般崇高心境;北京新首都图书馆,外观即是展开的书页,一望便令人生出探索书山的向往。

2.实用完备的设施设备。课堂教学时间和课堂授课内容有限,往往难以满足学子们求知的渴望。只有到图书馆,在这真正意义的“第二课堂”中去补充本专业学科学习之不足,深入探索本学科发展的历史、现状和前沿信息,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生活。为了保证和满足学子们的需求,作为大学图书馆必须努力在馆内提供尽可能完善、合理的学习设施、设备。诸如,宽敞实用的各种类型读物的阅览场地,色、声、光协调互补的虚实相应的必要学习条件,合乎卫生标准和科学配制的舒适阅览桌椅,以适宜学生良好阅览心理的养成。

3.幽静闲雅的环境氛围。图书馆的环境氛围对学生自主学习有深刻的内涵和意义。一是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有机结合。进入图书馆这一环境氛围,随着书籍的开启,随着读者自身的交流感应,人们会变得更文明,更进步。二是求知环境与审美环境的有机统一。作为“人类知识的宝库”的图书馆,当然是学生求知的最佳环境,无与伦比的“第二课堂”美的图书馆的求知环境,学子们不仅习得了文化,也美化了他们的心灵。图书馆创造的环境美,构成的是特殊审美环境,是高层次、高品位、高规格的审美环境。

4.优良实用的馆风馆纪。幽雅环境的营造,文化内涵的包蕴,来自优良的馆风馆纪的保证,而其形成的关键因素则在于人。这里的“人”包括到馆学习的读者和馆内工作人员,但主要的决定因素则是馆内的工作人员。充满浓郁、沉稳的文化底蕴和活跃积极的学术氛围的馆风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的易事。首要条件是工作人员的整体知识结构,即学科、专业结构和知识面宽、广、深、新。第二个条件便是人员的文化素养,即图书馆人员经后天学习、实践,接受影响而形成的较为稳固的文化意识及对图书馆事业发展前景的认知程度。由此形成务实、实效的独具特色的优良馆风,并衍生出独特的精神风貌和共同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中所形成的心理气氛,犹如一套无形的法规、馆纪,对每个读者和工作人员的一切言行都存在着强烈的心理制约作用,同时加上馆内工作法规细则及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这些都是对图书馆开展素质教育工作的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1]曹廷华.高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图书馆杂志》编辑部,上海市图书馆学会编.网络资源的组织与管理[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

[3]夏佩福.略论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J].图书馆学研究,2000(6).

[4]李世珊.高职院校图书馆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职教论坛,2003(24).

第二课堂的作用篇4

[关键词]独立院校;第二课堂;学习动机;兴趣;信心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科研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3JGLX14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244(2014)03-012-2

一、独立学院开展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全国各院校加强了对英语第二课堂的投入力度和管理力度,将第二课堂的作为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来抓。针对独立学院学生而言,他们普遍存在基础薄弱、学习动机不足、自制力较差、目标不够明确、缺乏主动学习意识等问题,但他们的优势在于活动组织能力突出、个体思维活跃、自主创新性强、思维较灵活等。英语学习第二课堂的开展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同时为他们创造更多运用英语的机会。以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为例,我院每年开展外文朗诵、辩论、戏剧、影视配音等比赛,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议会制英语辩论比赛”、“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等自治区级或部级赛事,使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得以展示、锻炼及提高。

本文借鉴“情感过滤假说”及学习动机的理论,结合独立院校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情况,探索英语学习第二课堂对他们的英语学习动机所起到的激励作用。

二、独立学院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探究

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至2013年1月起成立课题小组专门对独立学院大学英语第二课堂进行探究,目的是通过调研能更清晰地把握独立学院学生对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动态,为独立学院学生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英语第二课堂提供参考。本课题通过问卷调查、访谈、个案分析等方式对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动机、效果、教师的参与度等进行调查分析。在每次活动结束后,我们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绝大部分学生认为第二课堂对他们英语学习产生了积极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丰富了课余时间,增添了语言学习的乐趣;2.自己的英语方面的才华得以展示,并得到认可,从而增长了学习的信心;3.有获得荣誉证书的机会,可以提升日后求职的竞争力;4.对提高英语学习成绩有帮助;5.可以更好地了解英美文化。当然不容忽视的是,有部分学生认为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对他们英语学习产生了消极影响,主要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他们抱着娱乐的心态参与活动,耽误了时间,却没学到什么有用的知识,也没在学习或沟通能力方面得到锻炼;二是参加赛事失败后会挫伤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三、第二课堂对学习动机的激励作用

20世纪80年代初Krashen(1982)提出的“情感过滤假说”中指出学习的情感会对语言习得起着阻碍或加速的作用。这些情感因素包括:(1)动力。学习者的学习动机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2)信心。信心较足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步较快。(3)心理状态。心情愉快、低焦虑感较低的学习者获得语言输入效果较好。根据这个假说,态度消极的语言学习者其情感过滤的作用较强;相反,积极态度的学习者会主动地获取更多的语言输入。学生参与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时,没有第一课堂上相对紧张的学习氛围,没有四、六级考试的应试压力,他们可以在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下自主选择、自由发挥,由此减少学习的焦虑感,从而从原来被动的接受知识到积极参与学习。此次调查得出学生参加第二课堂取得的成效与我们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目的基本相符,即参与第二课堂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起到了一定的激励作用。下文将从学习动机、兴趣、信心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学习动机。外语学习动机是可以激发的。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学习信心的目的都是为了激发其学习动机。语言学家JeremyHarmer(1991)把学习动机定义为:促使某人实现某种行为的内在驱动力。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对语言学习是否成功起着关键的作用。动机有“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之分(atkinson,mcClelland,Clark&Lowell,1953)。外语学习的内在动机是学习者为了从学习活动本身得到满足感及愉悦感,而外在动机则将此作为途径以实现某一目的。独立院校教师有必要研究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并进行分析,找出促进学习动机的策略。有专家指出,当学习者胜任某些活动,并认为自己在这些方面有能力、有自我决定权时,才会产生对活动的内部动机。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独立学院根据课学生特点开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有能力参与的第二课堂活动,为那些不满足于他们的英语学习成效、期望能通过其他途径来提高英语水平的学生创造学习机会。

(二)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吸收新知识、以及在课外进行自主学习的源动力。语言学习也不例外。第二课堂活动能够培养学生自学探究的兴趣。第二课堂活动的过程中要求教师发挥鼓励学生、激励学生、评价学生的作用。首先教师要对所有学生都给予鼓励,使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及特长大胆地选择活动项目。其次教师要关注学生在活动参与过程中的感受,让学生感受到其通过自身努力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提高对语言的学习兴趣并增强学习自主性。以本院开展演讲比赛为例,虽然三本院校的学生英语基础不够扎实,但他们勇于尝试,在教师鼓励下,该活动每年吸引上百位对英语演讲感兴趣的参赛选手自愿报名参赛。与课堂上枯燥的语言训练比起来,英语演讲能让学生根据演讲话题主动搜集相关资料并组织自己的语言。而我院安排专职英语教师及外教对每一位进入校园决赛的选手进行演讲技能等方方面面的指导,从演讲稿的写作,到练习语音语调,到培养台风,到锻炼胆量等等,学生在此过程中感受到自身进步的愉悦,从而由原来的被动学习者逐渐转变成了勤奋好学的探索者。

(三)学习信心。肯定学生的潜能、不时地让其体验成功,从而增强其自尊心、自信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形式丰富多样第二课堂活动可以满足各个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能力的平台。如果学生英语方面的才华在这些平台上得以展示,并能得到其他同学的认可,获得老师的赞扬,获得荣誉证书,就会肯定自己的能力,对英语学习充满信心,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也就越高。

然而,如果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时屡战屡败,自信心受到打击,就会对英语学习产生消极影响。根据前文提及的“情感过滤假说”,这样的第二课堂的经历不但没有对学习起到激励的作用,反而打击他们的学习的热情及信心。例如,我院英语专业大二年级某学生被选为我院代表参加2013年度“议会制英语辩论比赛”自治区复赛,但该选手因为参赛经验不足,在比赛中表现不佳,另外其在比赛过程中见识到了许多非英语专业但表现比自己更优秀的选手,顿感压力倍增,由此产生了较强的挫败感,对自己失去信心。这时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正确的评价,让学生正确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努力去完善自己;鼓励及引导学生走出挫折,帮助学生重拾信心。

四、结论与启示

大学英语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对推动高校英语教学、创新教学内容、展现教学水平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第二课堂过程中教师应发挥其组织和指导能力,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动态,充分利用集趣味性、实用性和知识性为一体的第二课堂来强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另外,教师还需发挥监督作用,及时对学生的表现作出合理评价,使第二课堂有计划、有组织的持续向前发展。从事一线教学的英语教师应积极思考如何鼓励更多学生参与第二课堂,如何更好地发挥第二课堂的激励作用等问题,以求进一步推进独立院校英语第二课堂教学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参考文献:

[1]atkinsonJ,DmcClelland,CRaLark,eLLowell.theachievementmotive[m].newYork:appleton,1953

[2]Harmer,J.thepracticeofenglishLanguageteaching[m].London:LongmanGroupLtd.,1991.

[3]Krashen,S.D.principleandpracticein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m]oxford:pergamonpress,1982

[4]倪清泉.大学英语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与自主学习能力的相关性实证研究[J].外语界,2010,(3).

[5]薛荣.情感过滤假说及其在外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平原大学学报,2005,(2).

第二课堂的作用篇5

创业教育最早由联合国科教文组织1989年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出,美国是世界上创业教育发起最早、程度最高、普及最广的国家,并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创业教育教学体系。美国的创业教育引起了广泛的影响,日本、加拿大、英国、法国等迅速在高校普及大学生创业教育,逐渐在全球掀起了创业教育的热潮。近年来,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较快,有的高校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有的高校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团队,有的高校建立了大学生创业俱乐部,但由于起步较晚,对比国外创业教育反映出创业课程还显得过于被动和程式化,创业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仍处于探索之中。据统计,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不到毕业生总数的1%,而发达国家一般占20%-30%。

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补充部分,充分认识到要想取得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基础上,如何有效加强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所有独立学院必须要面对和认真研究的课题。大学生创业能力通常是指在各种创新活动中,凭借自身创业品质优势,通过教育培训形成的创业素质开展创业实践,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创造出新颖独特的产品、成果的能力。独立学院通过积极建立和完善第二课堂的系统建设,按照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将课外科技活动、学科竞赛、品牌讲座、社团活动、文艺体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活动整合到大学生创业教育当中,进而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机互动,对培养出具有独立学院特色的既有一定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又有较强实践经验和应用能力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燕山大学里仁学院大学生创业项目

燕山大学里仁学院与燕山大学国家科技园联合成立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为广大学生从计划创业到具体实施搭建了平台,学院在经费、场地、指导教师上给予充分的保证,以营造良好的创业实践氛围,本文主要介绍以下四个具有代表性的学生创业公司。

(一)朱雀新能源开发工作室。朱雀团队提交的科技作品《主动式太阳能智能追光装置》荣获“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国家三等奖、河北省特等奖,在此基础上注册成立朱雀新能源工作室,其自主研发的太阳能LeD智能追光系统成功应用于燕山大学西校区新建主路的路灯工程。

(二)思为文化工作室。思为文化传播工作室主要面向影音文化市场,以电影拍摄制作与传播为发展方向,同时开展平面广告、影视广告制作等业务。拍摄校园电影《花开花落》、《夏之殇》,多次参与校、院大型晚会的现场直播和后期影音制作。

(三)“里仁味道”休闲吧。“里仁味道”休闲吧项目启动于2011年3月,学院将原图文中心二楼咖啡屋的整体经营管理工作免费提供给学生创业团队进行实体经营,同时给予启动资金支持。在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创业实践平台基础上,有效丰富校园文化交流阵地,同时为在校贫困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

(四)聚学同创文化传播工作室。参照李开复“创新工场”模式,探索性搭建企业化管理的开放式创业平台,有效避免学生公司存在的人员不稳定,项目持续性差等弊端,将学生专业或兴趣与文化创新产业相结合,并开展相关培训和指导,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培养能力,同时力求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三、燕山大学里仁学院大学生创业工作实践模式

经过多年摸索,燕山大学里仁学院形成了“团委指导,学生自主经营,最大化丰富学生创业体验,大力提升学生创业意识,以创新带创业,以创业促就业”的工作思路,开辟了大学生创业培训、创业模拟平台、丰富校园文化、深化志愿服务“四位一体”的创新运作模式。

通过与科技活动相结合,将各类学术科技竞赛中涌现的学生科创新技成果转化为专利技术,逐步向市场实际应用靠拢,真正实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创业先锋路;通过与社团活动相结合,将学生兴趣爱好提取为专项技能,结合市场需求完成智力创业工作,如英语社团的翻译业务,网络协会的网站开发等;通过与社会实践和勤工助学工作相结合,深入企业参与实际生产的部分环节,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缩短就业实习期,同时也为个人创业积累丰富经验;通过与志愿服务相结合,开展公益类创业活动,积累爱心基金用于爱心事业。

第二课堂的作用篇6

关键词:高校;第二课堂;素质教育

普通高等教育是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专业性人才的主要社会活动。它是社会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紧密联系,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具有先导性、基础性作用。由此,社会对高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1]。

一、高校教育中第二课堂的价值作用

第二课堂是一种以课外实践活动为主的教育方式,是第一课堂教学活动的补充和延伸,促进学生消化第一课堂的知识。每一种教育内容、教育形式都与培养目标息息相关,第一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体,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理论知识为主,第二课堂是一种更多体现学生自我,重视学生在各类课外活动中灵活运用知识,有针对性地拓展课堂相关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最终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升的教育。

二、高校教育中第二课堂的主要开展形式

第一、科技创新活动

在第一课堂之外开展各种学科竞赛,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科竞赛有利于学生学会自主思考,锻炼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锻炼人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今后发展打下基础。有益的科技活动不但能增长学生的科技知识,而且能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树立科学精神,培养研究能力,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新创业的欲望。

第二、校园文化比赛

校园文化活动具有重要的提高综合素质的功能,也是第二课堂的重要活动形式和内容。贵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打造的是以“科技创新和文化活动”为核心的文化活动体系,每年一度以“机械之夏”为主题开展篮球联赛、足球竞技等体育赛事,诗朗诵、演讲、辩论等语言类赛事,迎新晚会、毕业晚会等娱乐项目。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不仅能浓郁文化氛围,彰显青春活力,而且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的阵地和舞台,将学生的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第三、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重要途径和内容。多年来,贵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每年坚持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如调查农用机械使用情r,义务为居民修理简单生活用器械等)、大学生志愿参与我国西部计划和服务我省欠发达地区地区、每个假期安排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在岗实习等。很多同学在实践中切身体会到全面素质的重要性,不少学生因参与社会实践而坚定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

三、我国高校第二课堂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对第二课堂育人功能的认识不到位。

因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仍有大多数高校依然认为,第二课堂的作用仅仅是丰富同学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处在一种补充和从属的地位,所以大部分教师甚至领导都不重视第二课堂,他们认为第一个课堂才是他们的真正的工作内容和任务。

第二、高校普遍对第二课堂的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对第二课堂作用认识的不足,许多学校在校园规划、教学设施等硬件和设备的安排中更多注重第一课堂教学的需要;在经费的投入、人员的安排、设施的健全、政策的制定等方面第二课堂都处于可有可无的境地[2]。如在实验室硬件方面,少许几个甚至一个实验室将承担全院甚至全校该专业的实验课教学环节,因实验资源的缺少,学生在实践环节往往只是停留在作壁上观,看实验老师演示,无法亲自进行实验操作,所以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甚微。

第三、第二课堂自身内容随意性大,缺乏系统性。

目前,许多高校还未将第二课堂真正列入培养计划,对第二课堂内容的系统规划更是少之又少,导致第二课堂在开展中内容随意化,产生了大量与课程人才培养目标相悖、质量较低的活动,严重影响到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第四、第二课堂缺乏有效的评价体系。

与第一课堂不同,第二课堂缺少明确有效的评价方式来反馈第二课堂开展的成绩。学生老师不能直观的感受第二课堂产生的“分数”,同时对做得好的老师和学生缺少相应的激励机制,影响学生和老师参与的主动性。

四、第二课堂开展的思考和建议

第一、将第二课堂教学纳入学生教学培养计划,系统规划,第二课堂学分化。进入培养计划后,第二课堂课程内容将规范化、开课形式合理化,这样有效促进第二课堂的开展。采用学分制,就是将学生活动课程成绩和第一课堂一样纳入学籍管理。对积极参与第二课堂且获得优异成绩学生给予肯定,对愿意投入大量精力的老师在职称评定,薪酬待遇方面给予倾斜。

第二、完善规章制度,建立第二课堂的保障机制。

教育要搞好,特别是素质教育要想真正落到实处,需要相关部门的配合和支持,更需要经费及必要硬件设施的投入。所以,学校应通过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来建立第二课堂的保障机制[3]。其一是硬件支持,如建立专业的实践基地、文体活动场地和相应的设施设备等。其二是师资力量,目前许多高校第二课堂教育的承担者大多都是共青团组织,由团委或一些学生辅导员来指导开展,指导是零散的、随意的,缺乏延续性和专业性[4]。学校应该安排专门的老师从事第二课堂教学,建立第二课堂导师指导制度,使第二课堂教育能持续、稳定地开展下去,从而真正地发挥其育人功能。

第三、以学生为本,拓展第二课堂的空间。

开展第二课堂教学,要本着“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安排课程的内容和方式时不仅要考虑到教师是否愿意指导,更要考虑学生是否愿意参与。只有学生愿意参与到活动中来,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素质教育才能达到效果。第二课堂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课堂内容和课堂形式没有严格的限制,只要有利于大学生的成人成才的活动都可以作为第二课堂教育的内容。

总结:当今社会的发展,企业对高校培养的人才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更加需要全面发展、综合素质高、专业精通的全方位人才。高校只有改变第二课堂目前的尴尬地位,切实保障好第二课堂的开展,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企业需要的人才,达到高校培养和企业需要相匹配的良好状态。

参考文献:

[1]陈恩.新形势下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浙江防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2]彭巧胤.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1,(5).

第二课堂的作用篇7

关键词:第二课堂;应用型高校;英语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7-0108-01

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必修基础课程。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学生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应用型本科院校强调的是实际应用能力人才的培养,大学英语教学就应该注重学生实际使用英语的技能,特别是用英语从事生产和业务活动的能力。然而,目前大学英语课内教学很难达到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也难以符合当前国际化环境下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第二课堂建设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应用型高校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各高校英语教学改革力度的加大、微课和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方式的出现,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逐渐得到提高。但大多数课堂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传统的大班教学无法顾及所有学生,加之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使90%以上的学生把四六级考试作为大学英语的学习目标,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有待加强。另一方面,用人单位要求涉外工作人员要有较强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职场环境下的英语交际能力,如接待外宾、收集和翻译英语信息、来电来函处理等。如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职业英语能力普遍感到不满意,尤其是对其英语听说写的能力更为不满,认为多数毕业生不具备相关岗位所需的职业英语能力。

二、第二课堂对于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的对策

(一)确定以英语应用能力为核心的第二课堂教学内容

依据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兴趣、英语水平和就业动向等,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现有的英语第二课堂建设现状,确定英语第二课堂的新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实施工学结合的英语第二课堂培养模式。按照不同专业(群)对语言能力的不同需求,设置模块式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展开从基础阶段到专业阶段的分层次推进。

(二)将课堂内职业模块与第二课堂紧密结合

创造真实自然的语言环境,将课堂内职业模块内容与第二课堂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利用英语第二课堂多媒体网络平台、moodle教学资源库、模拟实训室和语音室,创设真实工作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运用语言,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将课堂内职业能力模块与第二课堂活动有效地衔接起来,让学生在第二课堂过程中完成教师在课堂内布置的任务,同时将第二课堂完成任务以小组ppt的形式在课堂内汇报。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能够有效巩固课堂内所学知识,延伸课堂内教学,提升教学效果,也有助于课堂教学更好地为第二课堂活动服务。

(三)建立立体化的第二课堂评价体系

将第二课堂活动纳入到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作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教学活动的一部分,建立与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相适应的具体的、规范的、综合的评价体系,并以此建立立体化的英语课程评价体系。建立合理的第二课堂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鼓励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将学生参加第二课堂的活动情况与学生的学分相挂钩,提高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教务管理部门要将第二课堂教学过程评价作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教学活动的一部分,对活动的内容、效果做出综合评价,使第二课堂建设合理化、系统化、科学化。

三、结语

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是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培养高素质英语人才的有效途径。构建以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英语第二课堂模式,着重培养学生在实际岗位的英语应用能力,是提升应用型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实现学生就业目标的重要途径。应用型高校应根据自身特点,建构以就业为导向、与专业特色相结合的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模式,形成综合性的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和学生学习效果培养体系,促进学生英语技能掌握的最大化,提高学生就业品质。

参考文献:

[1]黄晓苑.英语角活动情况调查及建议[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0,15:172.

[2]杨敏,孔敏素.克拉申的输入假说理论对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的启示[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08:133-135.

第二课堂的作用篇8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高职高专;教学模式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7.12.149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2-0-02

随着因特网和移动设备的迅速发展,众多的新型教学模式开始逐渐为教学者所熟知、采用和认可,微课翻转就是其中很受学生和教师欢迎的教学模式。在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开展高职教育,开拓研究新型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是每位高校教师必须深度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1高职院校开展第二课堂存在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人一岗的工作模式已不能满足企业和用人单位的需要,培养复合型人才已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目前,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教学研究探索多侧重于常规的课堂教学,忽视了第二课堂在高职教育中起到的作用。第二课堂不仅仅是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延伸,同时也是学生丰富实践能力、提高创新能力、职业技能的重要方式。第二课堂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兴趣为起点,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第二课堂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高职院校中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还存在以下问题,如图1所示。

一是学生参加第二课堂的积极性不高,不重视第二课堂的学习。高职院校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往往参加第二课堂的积极性不高,学生缺乏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二是第二课堂的教学环境、教学资源与学生的学习需求不相适应,如果网络教学资源更新较慢,将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和就业需求。在师资力量方面,也制约着高职院校第二课堂的有效开展。

三是不能很好地处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关系,高职院校的很多课程都采用项目式教学的方法,教师一般会通过项目的展示,任务的分解,分任务讲解项目中涉及的知识点,然后学生实践操作,遇到问题教师给予一定的帮助。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遇到问题后不会独立思考,只会临摹。

四是在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中,没有建立完善的第二课堂的学习评价标准,现行的学习评价标准还存在很多问题,往往只注重第一课堂的评价,忽视了第二课堂的评价标准,究其根源,教师考核观念落后,没有重视第二课堂的开展。

2翻转课堂与微课教学结合模式的研究目标

翻转课堂也称为颠倒课堂,师生角色进行互换,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课堂中,因特网成为了学习资源的主要载体,为学习者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环境。2010年,据不完全统计,有10%的人通过在线教育视频完成学业的学习,2015年增至30%,从数据上可以看出,微课翻转课堂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很受学习者的欢迎。通过发展第二课堂结合第一课堂的良性互动助长,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以及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达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翻转课堂与微课教学结合模式的研究目标为:

第一,研究微课翻转第二课堂的教学模式应用,解决高职院校开展第二课堂遇到的困难。

第二,研究如何提高学生参加第二课堂的兴趣和主动性,使学生明确第二课堂的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第三,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第二课堂中微课翻转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的项目任务,巩固第一课堂学习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独立设计作品的能力。

第四,研究如何完善微课翻转第二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各个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如,课程的学习评价标准、课程的考核标准等。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重点考核学生职业技能的水平,考核方式中要能够体现学生在第二课堂中的表现。通过开展评价体系多元化,最大限度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

3微课翻转第二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思路

本文从分析高职院校第二课堂中采用微课翻转教学模式的现状和意义入手,对怎样将微课翻转教学模式应用到第二课堂学习中进行探索和实践,探索出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第二课堂使用的新型教学模式――微课翻转教学模式。

第一,确定研究主题。探索微课翻转第二课堂的教学方法、模式。课题的研究将对高校职业技术教育第二课堂的开展起到促进作用,通过发展第二课堂结合第一课堂的良性互动助长,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以及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达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第二,确定研究过程。研究分为四个模块构建模型、资源建设、行动研究、评价与总结。每个模块的构建都会影响到微课翻转第二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在每个模块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及时观察、反思、总结,最终构建出符合各模块目标要求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型,如图2所示。

4结语

在第二课堂的开展过程中采用微课翻转的教学模式,通过第二课堂结合第一课堂的良性互动助长,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以及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达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丰富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创新能力、职业技能水平。通过不同课程的第二课堂的开展,引领教师教学改革,提升教师专业水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邓效昆.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差异化教学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4(8).

[2]郭玲玲.开放教育中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设计――以计算机操作类课程为例[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4(a02).

第二课堂的作用篇9

一市场营销专业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重要性

1第二课堂活动有助于学生巩固、拓展专业知识

当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时,由于第二课堂活动往往需要第一课堂所学知识加以指导,学生就会主动调取自己的知识储备,这无疑就会强化其对第一课堂上所获取的知识的理解。同时,第二课堂活动大多不只是需要单一课程的知识,因此学生能将多门课程的知识融会贯通,甚至会主动涉猎本专业之外的知识,进而形成更为系统、更为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

2第二课堂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理论只有联系实际才有生命力,对高校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已越发重要。市场营销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专业要求,所以营销专业的学生则更需培养综合能力。第一课堂的知识通过调研实践、学科竞赛、社团运营等第二课堂活动便能转化成更加合理的能力体系。[2]第二课堂对专业知识的延伸和补充能够缩短高等教育与大学生成才、社会需求之间的距离,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有助于引导学生追逐学术发展的前沿并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第二课堂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高校学生如果只专注于书本知识的学习,不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就容易与社会脱节,以至于走出校门之后不能尽快融入到岗位的工作中。第二课堂活动是促使学生主动联系社会的有效方式,通过校内校外等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也能较好地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尤其是社团类的活动,社团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个小型的社会网络,参与社团活动能够使学生缩短与社会的距离。

二市场营销专业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现状分析

近些年各大高校已逐渐认识到第二课堂的重要性,尤其是市场营销这类实践性和操作性要求较强的专业,更在积极地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并已取得了不错的成效,第二课堂活动的种类愈发丰富,形式愈发多样,学生参与程度和参与热情也越来越高,但是综合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第二课堂的作用与功能没有得到更好的发挥。

1对第二课堂活动的功能认识不足

尽管各大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也越来越重视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但是大部分高校仍然认为,第二课堂主要是丰富学生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培养兴趣爱好,营造活跃的校园氛围,处在从属和补充的地位,而没有充分认识到前面提到的第二课堂的优势作用,所以大部分教师甚至领导都认为搞好专业课堂教学才是教书育人的根本,第一课堂才是他们的阵地,以至于没有在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3]

2第二课堂活动缺乏系统规划

虽然市场营销专业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越来越多样,部分院校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大多数高校都没有将第二课堂活动纳入常规教学计划,没有从整体上进行系统设计,更没有在制度、师资等方面相应的保障,所以第二课堂在制度化、规范化和系统性上明显不足,难以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

3第二课堂被边缘化

由于对第二课堂作用认识的不足,许多学校在校园规划建设、教学设施等硬件建设和设施配备的安排和使用中更多关注的是第一课堂教学的需要,尤其是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导致了人均教学设施的不足,时常出现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争夺资源的问题,每当出现这种情况,学校往往优先保证第一课堂,在经费的投入、人员的配备、设施的完善、政策的制定等方面第二课堂都处于“边缘化”的境地。如在人员配备方面,学校各学院时常是只有一两名教师来负责上千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这样配备想要达到好的效果几乎不可能。[4]

4学校引导作用发挥不足

纵观国内各大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方式,比如参加学术讲座、参与学科竞赛、参加实习实训等,在执行的过程中,为快速形成数量和形式规模,由于急于求成,往往采取强制参加的方法,这种方式虽然有利于第二课堂活动的快速开展,但偏离了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初衷,执行不当就适得其反。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初衷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应该让学生自主自愿参加,而学校则可以在制度上加以保障,在学生兴趣取向上加以正确引导,提高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

三市场营销专业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有效途径

第二课堂活动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所以市场营销专业要想探索出有效的教学模式,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营销人才,就应该将第二课堂作为载体,通过丰富第二课堂的内容、创新第二课堂的形式、完善第二课堂的保障机制等方面来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优势作用。

1系统规划第二课堂教育

为增强第二课堂活动组织的系统性,提高第二课堂活动的规范化管理水平,市场营销专业须将第二课堂活动纳入专业的整体教学体系,在硬件支持、制度规范、师资保障等方面进行系统地规划设计,以切实发挥第二课堂在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中的功能。如在硬件支持方面,建立一些实践基地、活动场地和辅助设施等;[5]在经费保障方面,高校的经费大多都很紧张,主要保障第一课堂教学的使用,但学校可以从政策方面为第二课堂提供一个宽松的与外界合作的环境,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为企业提供适当的有偿服务等形式,寻求社会的支持;在师资保障方面,应该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建立第二课堂导师制度,将专业教育与第二课堂活动有效结合起来,对专业教师分配一定量的指导任务,并折算成相应的工作量,让指导教师能够获得相应的工作量,使第二课堂活动能够持续稳定地开展。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方面,可以考虑分年级进行教学设计,并将重要的内容纳入教学管理系统,按学分制进行定量考核,变软性要求为硬性指标,促使学生重视,进而有计划、有目的地完成第二课堂活动。

2丰富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在第二课堂活动方面,应该以学生为主导,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学校主要应该引导学生组建市场营销协会、市场营销系学生会等,以此为平台来设计第二课堂活动,并要注重实践性和创造性相结合、自立性和导向性相结合、趣味性和实效性相结合。(1)定期举办与专业相关的研讨、交流等课外活动,掌握营销前沿理论,介绍国内外营销界的研究动态,如企业家论坛、专家报告会,聘请校内外专家、学者、企业家来校向学生讲授营销前沿理论,讲述自己的创业经历、经营管理经验等。(2)用营销理论分析市场现象。如:案例分析,选择典型营销管理案例,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判断,并提出解决方案;组织学生广泛参与社会调研,扩大学生与社会的交流和联系,使学生对课内理论知识有更加简明直观的了解,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推行,使它成为培养未来创业型企业家的摇篮。(3)为企业提供咨询策划。如:按照企业的目的和要求,进行市场调查问卷设计及数据分析,并撰写调研报告,使学生的实验成果真正能为企业所用。(4)主办校内公开发行的营销专业报纸、推销大赛、营销策划大赛、模拟营销经理大赛、营销沙龙、商贸文化节、管理者挑战赛、创业计划大赛、科技作品竞赛等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以实战以及模拟的形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营销实践操作能力。(5)参与全国性的学科竞赛或媒体(广播、电视)、报纸专栏等组织的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内容,扩大视野,在相对更大的舞台上和社会进行沟通和交流。

3完善第二课堂活动效果评价机制

既然第二课堂是重要的教育环节,在总体规划中就应该不断关注教育的效果。对于第二课堂教育的成效,要从多方面的指标来进行综合评价,即除了考查学生的满意度、活动的丰富程度、学生的参与面、各种校内外活动或竞赛参加情况及获奖情况等,还要从第二课堂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人格完善,对第一课堂促进,对就业能力的提升及对社会的贡献等方面来考查,并且学校也应该充分考虑第二课堂活动对学生未来较长一段时间的影响,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加强对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的质量考评。通过建立质量反馈系统,对反映出来的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整改意见,使第二课堂活动真正实现由学生主导,由学生主动参加来完成,贴近社会实际,帮助学生成才。

参考文献

[1]郭涛.“第二课堂”: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J].中州学刊,2007(5).

[2]张红玲.论第二课堂与综合素质培养[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

[3]吴怀涛.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体系构建的探索[J].职业与教育(实践与探索),2007(10).

第二课堂的作用篇10

第二课堂活动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第二课堂活动古已有之《学记》中:“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就能说明中国古人既强调正课学习,又有课余活动。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定第二课堂是学生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他认为只有当孩子每天按自己的愿望随意支配5~7个小时的空余时间,才有可能培养出聪明的、全面发展的人来。

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同学认为物理概念、物理公式、实验现象晦涩深奥,也有人反映在课堂上老师一讲就懂,可自己一做就错,应用起来很难。而物理第二课堂正好解决这一问题,假设我们用多媒体课件以动画的形式将物理概念表现出来,那么枯燥的物理概念会变得生动;如果给予学生一定的条件让他们去动手完成预期的目标,那么学生就会调用他们脑中现有的知识,使脑中烦乱的物理公式重新整理后进行实际应用,不但让学生的思路变得清晰,更巩固了他们的知识。这样,应用中逐步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主动寻求知识,有效的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也弥补了课堂知识的局限性。那么对于以后老师在课堂上所讲解的重点、难点,学生就会主动去了解和吸收。

二、高中物理第二课堂活动内容的选择

1.针对物理概念的理解选择活动内容

一个物理概念就是一个物理知识点的精练概括,物理概念不能只是记下来,还需要真正的理解。如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速率和速度的区别,左右手定则的运用,楞次定律的理解和应用,如磁感线在磁体外由南指向北,而在磁体内部则由北指向南,以及动量,冲量……等等一大堆让人挠头的物理问题。可见物理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是学生学习物理的一个难点。然而课堂教学受时间和空间等因素的制约,不能大量的再现这些物理概念以加深学生课堂所学物理概念的印象,因此,我们就可以通过物理第二课堂活动针对学生容易记反、记错的物理概念利用多媒体课件或师生共同探讨的方式,大量的重现和运用物理概念,使学生对于物理概念的理解达到举一反三和熟能生巧的地步。

2.针对实验教学的难点选择活动内容

首先物理实验是物理的基础,一切物理理论的真实性都需要靠实验来证实。但现阶段大多数的学生对实验结果的注重程度远远超过了对实验过程的注重程度,这对于学生未来深造是非常不利的。所以,针对实验课堂教学所遗留的问题,物理第二课堂可选取如制作模型、实验竞赛和实验知识问答等类型的活动内容,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实验过程的重要性。

其次,利用物理第二课堂的开放性和灵活性,让学生亲历一些物理课堂教学的演示实验。如:在学习牛顿第三定律时,让学生到多媒体教室观看火箭发射的过程,组织学生课外制作水火箭,加深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理解;在学习日光灯原理的时候,老师在课堂上将日光灯发光的过程进行演示,而在实验课上学生没有得到亲历,因此对于氖管和镇流器的工作原理还是处在一知半解的状态。于是我们就可以通过物理第二课堂,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拆装,了解各原件的结构,再对比上课所学的知识,从而真正理解日光灯的发光原理。

3.针对物理知识的运用选择活动内容

物理教学强调的是学以致用,物理知识的运用是整个物理教学的重中之重。然而物理课堂以学为主,课堂上运用知识以考试为主要方式,这会让学生往往以应付考试为主,很难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真正达到学以致用。如在运用安培定则(也叫右手螺旋定则)中,既可让拇指指向电流方向则四指弯曲的方向就为磁感线方向,也可让拇指指向磁感线方向则四指弯曲的方向就为电流方向,学生往往只是记得一个判定的方法而忘记另外一个判定方法,在学习了左手定则和右手定则之后,更会把它们混淆起来,导致判定错误。所以,物理第二课堂活动内容的选择就可以针对这一方面,开展一些深入课本的动手制作活动,让学生通过动手进行实践判断而最后得出结论。

三、高中物理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

1.物理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的主要组织形式

物理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要丰富多彩,形式要多种多样、生动有趣。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参加。物理第二课堂活动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开展科技制作活动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动手做实验是学好物理、培养个人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的一种有效途径。在物理的第二课堂活动中,进行小实验、小制作,是一种很好的素质教育活动。

(2)开展社会调查

社会调查也是第二课堂活动的一项内容.作为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他们所面对的主要是课本知识,所学到的主要是理论知识。要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展社会调查活动是一个好办法。

学校可以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学生建立社会调查小组,以若干人为一组,挑选一个社会课题(课题可以由老师提供或由学生自己开发感兴趣的课题),比如可以针对一些社会现象,分发一些调查问卷,采访一些周边的人,收集一些信息,最后对所调查的课题做一个总结,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办法或建议,让学生融入社会,养成严谨的思维习惯。

2.高中物理第二课堂活动遵守的原则

为了保证物理第二课堂有序、有效的进行。应遵守以下原则。

(1)实践性强的原则

在物理第二课堂开展的过程中,要不断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实践活动能很好地促进学生的理论知识向实际能力的转化。

(2)促进教学的原则

物理第二课堂它不能替代课堂教学;所以老师在开展物理第二课堂活动时,不应该太注重它传授知识的作用,而更应该注重它促进教学的作用。

(3)因地制宜的原则

如在开展几何光学的物理第二课堂活动时,常会需要一些比较精密的实验仪器,而在一些条件较差的学校是没有这些仪器的,我们就可以寻找不同的办法自己制作一些力所能及的实验仪器来开展物理第二课堂,既达到了完成实验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4)因材施教的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的实施都会围绕着学生进行开展,物理第二课堂也应如此。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教法,不能只注重培养成绩好的学生或只注重提高成绩差的学生。

总之,高中物理第二课堂活动应该让学生真正参与、动手去感受课本中的知识,真正的做到以学生为本。只有这样,物理第二课堂才能谈发展,物理第二课堂才有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

[1]郑伟华.《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物理第二课堂活动设计及教育功能》[oL].2007.8.

[2]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