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新能源市场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57:31

电力新能源市场篇1

能耗问题是关键

据赛迪顾问的预测,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在未来5年,下一代数据中心市场仍将保持年均24%的增长。在建设下一代数据中心的过程中,企业将面临包括能耗、资源整合、快速响应、信息安全等多方面的挑战,其中降低能耗是当务之急。

影响数据中心能耗的因素有很多。力登公司首席执行官兼总裁徐清一分析说:“为了降低数据中心的能耗,企业首先要了解机房内的耗能设备有哪些以及具体的耗能状况,之后才能对症下药。数据中心能源管理的最终目标是,通过自动化的手段对相关设备进行监测、控制和调整,从而提升设备的工作效率,以符合绿色数据中心的要求。”

从全球范围看,降低数据中心的能耗和成本是用户的一致目标。力登最新推出的poweriQ能源管理软件与DominionpX组成了智能pDU(ipDU)解决方案,基本满足了用户的这一需求。

寻求业务新增长点

力登为什么会进入智能电源管理市场?徐清一的解释是:无论是pC还是KVm,每个产品都有其发展的高峰期和衰退期,为了保持公司持久的生命力,力登要不断发现新的业务增长点。

力登已经制定了明确的产品发展蓝图:现有的KVm产品主要解决数据中心内设备的连接和管理问题;新推出的ipDU主要解决电源的监控与测量问题;未来,力登还要在电源的分析以及全自动控制和管理方面进行研发。力登的产品研发正在经历由硬到软的转变。poweriQ能源管理软件的推出就是最好的例证。无论是电源的监控与测量,还是电源的分析与全自动化管理,都需要相关的软件配合。

方案设计阶段就入手

电力新能源市场篇2

2012年对于过去十年高歌猛进的新能源而言,是一个旋律低回的间章。年初,法德两国就先后宣布将大幅削减Fit(Feedintariff)的补贴额度,美国的新能源行业则一直处于对罗姆尼如果当选后可能取消补贴的担忧中,而欧美对中国新能源行业进行的双反则让去年还蓬勃兴旺的中国新能源行业危机重重。

除此之外,德国风电的容量系数过低、德州出现的风电选址不合理带来的问题和各国的弃风等现象,都表明了依赖现有新能源鼓励政策框架形成的新能源发电和技术市场已经陷入了困境。

现行的新能源政策框架体系在过去一个时期成功地鼓励了新能源在电力系统中的使用,培养了一批有一定竞争力的新能源企业,推动了新能源发电技术的研发进程,触发了新能源发电产业自我提升持续发展的引擎。但是也因为补贴对象覆盖不够全面,补贴设计有所缺陷等问题,使得新能源发展动力十足,而电力市场供需两旺但电力系统消化能力却有限。

面对上述问题,一些业内人士开出了加大补贴、强制要求电网全额消纳的药方。但这个药方似乎不仅不能治病,甚至还能要命。

被扭曲的市场信号

从京都议定书签订以来,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担忧促使不少国家都制定了一整套的鼓励使用新能源的政策体系。经过近十年的相互借鉴和影响,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新能源政策鼓励体系具有了相同的框架和类似的内容。

总结起来,这套框架是以扩展新型能源在电力市场中的份额为目的,以补贴新能源发电价格为手段,鼓励和推动新能源发电技术的进步,促进新能源发电的成本下降,提升新能源产业在整体电力市场中的竞争力,兼顾大规模入网发电技术和分布式自用装置技术,从而实现发电端和消费端的双重激励,促进新能源产业稳定快速发展。

为保证新能源在电力市场中的份额快速和稳定增长,许多国家设定了“新能源份额目标”。例如德国计划在2020年让新能源份额扩大到35%,而美国的加州则将目标设定为33%。

设定这一目标,主要是由于目前新能源的成本还很高昂,光靠自身的实力,无法与传统能源相竞争,必须通过保障性的标准设置来保证其市场份额。事实上,“新能源份额目标”是目前整个国际新能源政策框架的核心,它起到了明确政策目标,订定考核标准的作用。而其他相关政策,都是围绕它展开和设计的。

为了实现“新能源市场份额目标”,各国政府在过去一个时期的政策思路是,一方面投资新能源发电技术的研发,一方面补贴新能源发电的价格。对技术研发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如何降低发电成本的研究上。

补贴价格的政策常以三种形式出现。第一种形式是政府直接给予新能源发电方以价格补贴。有的国家是给予新能源发电方一个高于市场价格的固定上网价(Feed-in-tariff);有的国家则是在电力市场价格的基础上加上一个固定的补贴额度。

第二种补贴形式是保障入网政策,或称强制全额消纳,这一政策豁免了新能源发电企业稳定供电的责任。在欧美的电力市场上,发电方需要提前24小时提交发电量核准申请,而在即时市场(thereal-timemarket),发电方必须按照被核准的发电量发电。为避免风电和太阳能发电企业因为其不确定性所可能带来的损失,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允许风电和太阳能的发电方不必提前提交发电量申请,并保证所有由风电和太阳能产生的电力能够在不损伤电网的前提下全部入网。

这一政策的本质,是免除了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方的预测责任,而由政府来承担由于风电和太阳能的不稳定性而造成的损失。这样一来,就降低了风电和太阳能的成本。

第三种补贴形式是绿色许可制度(GreenCertification),这种制度被认为是一种通过市场化机制有效配置资源的灵活补贴政策。这一政策中,新能源每发一度电就会获得相对应数量的许可;而政府规定每一个发电厂必须有一定比例的发电来自于新能源,如果一个发电厂是依靠化石燃料发电的,则它可以向新能源发电厂购买相应比例的绿色许可证。绿色许可制度通过市场机制由火电厂等化石能源发电方补贴绿色能源发电方,避免了政府直接拨款,因而被不少国家和地区采用。无论哪一种补贴策略,实质上都是帮助新能源发电方降低发电成本,使其更具竞争力。

上述三种补贴常常被同时执行,总体而言,目前的政策设计集中在促进新能源发电技术进步,降低新能源发电成本这一目标上。而这一系列的政策也在过去10年的时间内,显著促进了新能源发电技术的进步,使得风电和太阳能等发电技术成本明显下降,装机容量扩充速度惊人,在发电市场所占的份额也逐年提升。

新能源政策需转向

然而,随着新能源在发电市场的份额逐渐扩大,这一政策体系的缺陷也渐渐显露。

这个政策体系最大的缺点,就是忽略了新能源发电成本不等于应用成本,政策设计抹去了市场价格信号对选址、生产的指导作用,进而失去了正确激励新能源发电过程中所有环节的不同技术进步的能力。

Fit政策彻底抹去了电力市场价格由于供求、电网运输损失和无力限制等产生的波动,使得新能源发电企业选择风大但远离居民和工业聚集地的地方建厂、在风力资源丰富但电力需求低的夜间发电。

而保证入网政策或强制电网全额消纳新能源,则豁免了新能源发电企业的稳定供电责任。这样的做法,忽略了新能源也有无效率的产能这一事实,一些本该被“弃”的风接进了电网,这不仅给电力系统其他参与者造成了损失,还对新能源发电和利用相关技术的协调进步和可持续发展产生了负面效果。

这不仅会造成所有补贴都集中资助能源转化和发电技术、其他相关重要技术缺乏足够激励的问题,还会在其他技术市场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效果。

由于风电太阳能等能源的不稳定性和不可控性特质,其利用成本不仅仅包括了装机成本和发电成本,还有对电网调度和使用快速备用机组、添置储能设备等带来的成本;而后者目前要远远高于前者,已经成为阻碍风电太阳能使用的最大障碍。而豁免新能源发电企业的稳定供电责任,使新能源企业没有动力研发更精确的预测预报技术,而政府提供的补贴——无论装机补贴还是Fit——都无法扶助到储能、快速爬坡机组等技术的研发。

现行的新能源鼓励政策框架体系使得新能源的发电能力快速提高,但是电网的接纳能力却没有明显的进步。这就造成了许多过去几年新增的装机容量无法完全的接入电网,充分发挥供电的作用。

无疑,新能源入网的整合技术、新型的电网控制技术和调度技术发展速度不够,已经成为制约新能源电力发展的主要因素。只有让新能源发电企业承担起稳定供电的责任,重新设计该情境下的有针对性补贴机制,纠正现有机制对价格信号的扭曲,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价格扭曲造成的资源无效率配置的问题,也才能使新能源发电和利用的各个环节上的相关技术得到合理的补贴。

电力新能源市场篇3

一、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概述

新能源汽车由于其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优点,自推向市场以来,在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得到推广。其中,混合动力汽车在全球累计销量已超过100万辆。为了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我国从2007开始就按照“863计划”的要求集中力量投入了20多亿人民币对新能源汽车进行研究和开发。2009年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决议,扩大公共服务领域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示范城市,从以前的13个城市增加为20个城市,并对上海、深证、杭州、合肥以及长春等5个城市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对每辆电动乘用车最高补贴6万元,对每辆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最高补助5万元。部分城市也积极鼓励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使用,深圳市为了鼓励市民对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购车时除享受5万至6万元国家补贴之外,还可享受地方财政3万至6万元补贴。此外,消费者还可获得9000元电力补贴。以比亚迪F3Dm低碳版豪华型为例,该车厂家售价16.98万元,享受国家和地方补贴后,消费者的购车款可控制在9万元以内。此外,深圳已建成3座社会充电站、21座公交充电站和154个充电桩,随着电动汽车的推广,充电网络还将进一步覆盖市民驾驶电动汽车出行范围。

二、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新能源汽车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国内的新能源汽车消费环境尚不成熟。当前,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国内市场推广主要会遇到以下问题:

1.新能源汽车价格居高不下,消费者“望而却步”。目前,电动汽车整车价格要比同样动力的传统燃油汽车价格高出50%以上,新能源汽车的购车成本高于消费者预期,价格较高是未来一段时间制约新能源汽车向商业市场推广的主要因素。虽然国家和部分地方政府出台了针对购买电动汽车的补贴政策,但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维护成本依然较高。消费者需要考虑后期更换电池等费用。由于现阶段电动汽车产量不多,还未形成大规模生产,电动汽车核心原材料即电池的价格昂贵,是造成电动汽车价格高昂的重要原因。目前,一辆电动汽车配备的一组电池价格基本在2万元以上,每车需要4组电池同时供电。也就是说,一辆普通电动汽车电池花费大致需要8万至10万元,有些车型甚至更高。如何降低整车价格及电池费用,是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

2.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缺乏,产品质量不稳定。新能源汽车要成功推向市场,产品质量及安全性能是消费者关心的最主要问题。电动汽车核心技术在于电池,而电池在低温或高温天气下容易出现不稳定状态,是近期我国电动汽车主要需克服的难题。2011年4月,杭州市首批运营的众泰电动出租车,其中一辆出现了严重的自燃事故,让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质量问题产生担忧。一种新产品走向市场,其市场可行性调查、产品安全测试及市场售后配套服务都需要有完整的系统支持,而我国目前新能源汽车企业研发投入不多,关键原材料、重要零部件依赖进口,整车制造核心技术缺乏,都是制约新能源汽车推广的重要因素。

3.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不足,消费者使用不方便。充电网络的建设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化推广相当重要。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处于初期阶段,相对于传统汽车业完备的基础设施支撑来说,新能源汽车使用中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只有大力推广配套设施的完善,才能使新能源汽车逐渐替代传统汽车。目前,全国在25个试点城市共推广各类电动汽车超过一万辆,已建成充电站51座,换电站9个。但是,与随处可见的加油站相比,充电网络的规模实在太少了。以杭州为例,在市政推广的电动出租汽车市场中,载客范围只能限定在70公里以内,超出范围,由于没有充电设施,司机不敢载客。若要在商业汽车市场上大力推广电动汽车,则需加大在住宅小区、停车场等市区范围内增加充电栓和充电站的建设。

4.行业标准还未统一,市场推广形成阻力。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的国家标准尚未出台,意味着汽车企业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比如有的电动汽车采用“插电式”,而有的纯电动汽车采用“电池式”。即便“插电式”的电动汽车也型号各异,各厂家生产的电池不仅尺寸大小不一,有的连充电接口也不尽相同,这对充电站的建设造成很大影响。如何推进电池生产企业与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技术标准的合作与统一,成为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国应参考国际标准,尽快出台相应的国家标准,指导新能源汽车产业更好地发展。

三、发达国家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的经验借鉴

未来十年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增速会快于传统汽车。202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将达到1300万辆,占当年的总销量的13%。从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来看,各个主要国家都已经认识到减少对石油的依赖以及温室气体排放是最优先的发展目标,并为推广新能源汽车明确了基本的发展方向。

1.德国积极推动高效充电网络建设。德国政府一向重视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其中,政府重点鼓励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对其研发投入、市场推广、配套设施的完善做出了具体的部署。目前德国正在通过不同方案、不同机构,推动建立高效的“汽车充电站”网络。德国首都柏林市政府2009年宣布,将免费提供土地用于在市区繁华地段建立至少550个汽车充电站,并对各大汽车生产商提供的1000辆电动车进行全面测试。政府除了在新能源汽车研发投入大笔资金外,还对电动车配套设施投入大量资金以保证其顺利运行,如大幅增加充电站的数量。

2.美国运用“以旧换新”刺激市场的消费。目前在美国,对清洁能源汽车的补贴主要是通过购车的环节来实现。美国2005年通过的《能源法案》规定,购买清洁能源汽车可以获得一定的税收减免。根据该法案,购买混合动力车型最多可获得3400美元抵税优惠,插入式混合动力及纯电动车最多可获得7500美元抵税优惠。2008年美国遭遇经济危机之后,政府为刺激消费推出了汽车“以旧换新”的计划,鼓励民众将旧的大排量汽车置换为节省能源的新型汽车。除了联邦政府的抵税优惠外,各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些刺激政策鼓励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在经济上的补贴之余,各州政府对驾驶新能源车的车主也提供一些驾驶及停车方面的便利,如电动汽车免收停车费,免收过桥费等。

3.日本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研发。目前,日本在混合动力车型上全球销售量第一,在纯电驱动上规划和产业化推进步伐是最快的,燃料电池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推进也是领先的。而且日本是第一个全面系统地提出和实施动力电池研发计划的国家,计划用20年的时间分4个阶段实现电动汽车的性能、成本和传统汽车具有完全的竞争力。日本政府在2006年分别给予燃料电池及相关技术、燃料电池产业化实验以及新能源汽车市场导入199亿、33亿和88亿日元的支持,并对相关企业给予税收优惠政策。

4.韩国利用减税优惠直接鼓励市场消费。韩国在新能源汽车研发方面起步也比较早,韩国民众对购买新能源汽车兴趣高昂。原因是,韩国政府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在法律保障、税收优惠等多方面进行扶持。韩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给予了立法支援。早在2004年10月,国会就批准了《新环境汽车开发与普及促进法》。此外,为鼓励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韩国企划财政部决定自2009年7月起至2012年年底对混合动力汽车实行减税优惠。

四、加快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的对策建议

1.运用财政补贴,鼓励新能源汽车消费。纵观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发展初期,一般都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引导。在促进汽车能源多样化研发过程中,政府的作用更不可替代。政府应出台针对普通消费者的优惠政策,如减免车辆购置费、提供补贴等,来降低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成本。进一步调整燃油税政策,提高传统汽车的持续性支出。同时,在公共交通等公共服务领域中,政府采购应优先考虑新能源汽车,从而扩大新能源汽车产业服务链条。目前,在市场推广中,可将公交公司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市场,加大对公交公司的补贴力度,鼓励公交公司购买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只有在使用中才能不断得到改进,其社会效益也才能不断得到体现。

2.尽快统一行业标准,提高产品安全性能。因维修服务工作跟不上,新能源汽车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尚未充分暴露,若大面积出现问题,将严重影响新能源汽车的长远发展。应尽快出台统一技术标准,采用标准化的配件和接口,规范材料要求和检测方法,这对电动汽车的安全质量保证及推广使用都有重要作用。此外,新能源汽车示范和实地测试也是市场准备的一个重要步骤,增加在实际交通状况下进行示范和实地测试,可以进一步提高产品安全性能、技术的可行性及用户的接受度。

电力新能源市场篇4

关键词:电力营销,管理办法

前言

随着电力工业体制的改革和电力科技的发展,传统的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已经不能适应电力市场的要求,供电企业如何通过适宜的营销管理模式来提高核心竞争力,建立符合电力发展的电力营销管理体制,显得非常迫切和需要,通过分析供电企业的电力营销现状,指出供电企业需要加强电力营销策略创新,建立一套新型的电力营销策略,以增加企业的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对电力营销管理体制进行研究与改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一、建立电力新营销管理迫切性

(一)受传统管理方式的影响,目前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模式较为单一,管理机制缺乏创新,市场化水平、营销管理水平及核心竞争力与国内一些先进企业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建立现代营销管理体制,推进集团化、集约化发展,深化精益化和规范化管理,全面走向市场的道路还很漫长。对此,供电企业干部职工一定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根本,以效益为目标,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强化基础管理,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管理效率,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二)电力企业是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行业。由于在过去较长一段时期内电力行业处于垄断地位,因此其营销管理方式至今仍沿袭了一定的旧模式。目前我国供电企业整体营销水平还不够高,缺乏深度和广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和策略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电力的发、供、用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电力营销环节就显得非常重要,文章就电力营销中产生的问题和相应解决改进策略做一下分析总结。

二、电力新营销管理“四种意识”

市场营销是电力生产供应中全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是供电企业经济效益的主渠道。搞好供电企业的营销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供电公司应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培养树立营销管理工作"四种意识",逐步开创了一条适合现阶段电力发展的新思路。即:以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为依托,以环保、能源消费结构调整为契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满足客户需求、引导客户消费为中心;以优质服务为宗旨,实现社会效益和公司效益的同步提高。

(一)以环保、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为契机,电能是公认的最清洁、安全、高效的能源,大量煤炭直接燃烧造成了严重环境污染,它被替代已是必然趋势。依据我国现行的能源政策,调整并优化能源结构,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市场的占有率将成为一种必然,这为电力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对市场需求预测的研究,搞好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提高市场预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做好市场变化的跟踪分析,开发并形成目标市场分析软件系统。努力开辟新的供电领域。积极引导广大用户对电力的消费,提高电力在能源消耗中的比例,提高电力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寻找电力企业新的效益增长点。

(三)以满足客户需求,引导客户消费为中心不仅要根据客户的要求提供优质、可靠、价格合理的电力电量,还要做好全方位的服务。引导客户改变传统的用能观念,使用高效洁净的电能,提高生活水准。

电力营销是供电企业核心业务,电力营销工作的质量关系到公司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决定着公司的市场竞争力。未来的电力营销市场是一个买方市场,要建立起适应买方市场需要的新型电力营销理念,即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优质服务为手段,随时随地为用户提供质优、价廉的清洁能源,建立一个能适应商业化运营、法制化管理,分层高效运作,功能齐备,具有较高服务水准,充满市场活力的市场营销体系和机制。

(四)以优质服务为宗旨转变观念,增强电力企业职工的职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来提高企业的信誉,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进而扩大电力消费市场。同时通过加强电网建设,保障供电可靠性,提供优质电能。

三、电力新营销管理要求

(一)建立新型营销管理体制

首先,实施向市场营销体制的转变。按市场需求设置营销机构,改“用电管理”机构为“电力营销”机构,其职能相应转变到市场策划与开发、需求预测与管理、业务发展与决策、客户服务与支持、电力销售与合同管理、公共关系与形象设计、新技术、产品的开发与用电咨询、电费电价等方面,全面开展电力的售前、售中、售后工作,形成以客户服务中心为核的电力营销管理体制,它包含主营系统、支持系统、监督系统三部分设置。

其次,跟踪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模式,调整内部的管理,使之与市场的变化和客户的需要相适应。以在城区成立抄表公司为契机,逐步推广公变台区管理,规范营抄秩序,提高用电营抄人员的各方面素质。加快整章建制,出台规范各项管理制度,对外树立优质服务的企业形象。

再次,电力营销必须采取市场导向的管理模式,把电力营销定位为供电企业的核心业务,电力的生产经营活动应服从和服务于电力营销的需要

(二)推广用电,增加电能的使用

城市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供电企业应当联合政府部门和用电设备制造商,适时加强宣传力度,鼓励使用蓄热电锅炉、电空调、电炊具,引导消费,力争以电的消费逐步取代燃煤和燃气,要研究制定节电服务方案,开展节能服务活动,增加电力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有率。

(三)重点突破,细分市场

根据不同时期的市场需求,实施重点市场开拓,在今后的五到十年内重点在居民生活用电和大型的能源消费市场,在居民生活方面重点促销烹调、热水、空调、暖气、干衣等电气设备,大型的能源消费市场主要是电锅炉。同时加强对农村电力市场的研究,改善农村电力质量,占领农村用电市场。

(四)差别定价,完善市场

电力新能源市场篇5

郭红利

(济源供电公司营销部河南济源454650)

【摘要】随着现代市场经济建立,电力企业必将从垄断经营走

向竞争。作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供电企业,深入分析地方售电市

场特性,转变思想,制定有针对性的市场开拓策略,努力提高市场

占有率,实现增供扩销,最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济源电力市场;开拓;策略探讨

一、济源概况

济源因济水发源地而得名,是传说中愚公移山故事的发祥地。

面积1931平方公里,1988年撤县建市,1997年升格为省辖市,

2003年被列入河南省“中原城市群”,2005年被列为河南省城乡一

体化试点城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城市、全国

双拥模范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城市、全

国篮球城市、全国体育先进市、全国文化模范城市。2010年12月

5日,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在济源调研时明确要求“要把济源

建设成为中原经济区充满活力的新兴中心城市”。

为全面加快“十二五”发展,济源市政府提出了建设“中原经

济区充满活力的新兴中心城市”和“率先在全省实现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率先在全省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奋斗目标,明确了建设

中原经济区“城乡一体化先行区,新型有色、装备制造、能源基

地”战略目标。2012年实现全社会用电量7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11.07%,电力需求随着经济发展日益增强。

二、济源市电力市场负荷分析

济源市政府紧紧围绕“建设中原经济区充满活力的新兴中心城

市”战略定位,经济运行保持了平稳快速增长态势,钢铁、化工、

建材、冶炼、电力、焦碳六大传统优势产业保持良好运行态势,实

现售电量同比增长11.56%。从负荷结构上看,济源地区工业负荷

占据了绝对优势地位,工业负荷比重78%。

1、济源市主要行业负荷构成情况

钢铁行业:重点是济源钢铁和中原特钢两大企业,该行业负荷

水平维持在26-27万千瓦。冶炼行业:主要是豫光集团公司、万

洋冶炼公司、金利冶炼公司,负荷水平在21-23万千瓦左右。化

工行业:该行业主要是恒通化工和方升化学,负荷水平在14-15

万千瓦左右。建材行业:该行业主要由6家水泥厂构成,负荷约2.5

万千瓦;居民用电负荷14万千瓦。

2、济源电网供需情况分析

2012年济源电网供电能力158万千瓦,实际最大负荷91.5

万千瓦,供电能力可以满足近期负荷增长需要。但部分变电站在大

负荷期间重载运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电力市场开拓工作开展。

三、制约济源电力市场开拓的因素

1、管理模式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自1997年开始“政

企分离”电力体制改革至今,虽历经二十余年发展,但目前供电企

业内部仍采用是传统管理模式,管理层次过多,横向协同缺失,沟

通不畅,已经很难适应当前经济快速发展需要。

2、服务意识和技能与客户需求之间仍存在着较大差距。受计

划经济时代政企合一、垄断经营思想影响,“官僚”和“衙门”作

风在部分职工思想中根深蒂固,虽然近些年来公司系统在提升服务

意识与服务技能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整体服务水平出现了明显提

升,但仍难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效、优质的供电服务需求,主要

表现在主动服务意识、危机意识、竞争意识、市场观念、服务技能

欠缺,全员服务思想还没有深入到每位职工心中。

3、业务流程与实际需求之间仍有较大改进空间。目前电力企

业内部金字塔型的管理模式,造成业务流程繁索,且受多年“衙门”

思想影响,业务流程在设计上不能充分体现人性化服务需求,过多

地强调“政策”因素而忽略了客户需求,造成客户重复往返,效率

低下;另外,受本位主义影响,各部门在业务开展过程中缺乏沟通,

为提高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公司系统各部门均开发了业务管理系

统,但各系统自成体系,缺乏数据共享,如当前正在使用的营销业

务系统作为一个基础平台,信息量非常庞大,但与此关联的其它业

务系统缺少与营销业务系统对接,在当前科技水平大幅提升的情况

下仍需开展大量手工统计、录入。

4、电价机制影响市场开拓工作开展。当前的电力价格体系沿

用计划经济时代政府定价模式,《电力法》第35条规定:电价,是

指电力企业执行的上网电价、电网间的互供电价、电网销售电价。

供电企业在具体业务开展中执行电网销售电价,按照价格理论,电

价可以简单地表述为:销售电价=发电企业上网电价+供电成本+

供电利润和税金。受煤炭价格持续上涨影响,国家对电价进行了多

次调整,进一步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企业为增加经营效益,建

设自备电厂,影响到供电企业电力市场开拓工作开展。

5、电网建设相对滞后,影响到市场开拓工作开展。长期以来,

电网企业重发、轻输、不管配用的发展思路,造成电网建设严重落

后于经济发展需要。自1998年电力体制改革后,各级政府及供电

公司虽加大了电网建设,但目前配网建设仍严重落后于负荷增长,

就济源供电状况看,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家用电器迅

速走进千家万户,居民用电负荷快速增长,但城乡配网建设改造未

能及时跟上负荷增长带来的用电需求增长,互供能力不足,“卡脖子”

现象依然突出,制约了农村用电市场拓展。

6、产业结构调整影响售电市场开拓。济源经济发展以传统的

钢铁、有色金属冶炼、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业为主,高耗能行业

占公司售电量比重70.8%。随着国家建立环保节约型社会工作推进,

自2008年至2010年,陆续关停粘土砖厂、小冶炼、小化工企业76家,

容量4.06万千伏安;随着煤矿治理资源整合工作深入开展,从改

革前的26家减少到现在的22家,关停容量合计0.32万千伏安。

7、能源替代品影响售电市场开拓工作开展。电力作为清洁可

再生能源,具有其它能源无可比拟的优点,但受电力市场垄断经营

思想影响,电力营销缺乏抢占滩头意识,近些年来随着科技进步,煤、

气、油等能源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升,对电力市场开拓的威胁逐渐

加大,尤其是随着市场开放程度越来越高,人们的可选择性逐步加

大,一旦电力价格和服务跟不上服务需求,替代品就会乘虚而入,

挤占市场份额,就象当前燃气炉大量走进城乡家庭。在香港,电力

公司就将煤气公司列为第一竞争对手。

8、行业内竞争影响售电市场开拓。按照供电营业规则规定,

一个供电营业区内只能有一家供电企业,仍处于市场垄断经营地位,

但虽然供电企业不能流动,但客户在用电时却选择电力价格低、电

力供应质量高、供电服务优的地区进行投资;另外,国家出台的大

用户直购电管理办法,也使售电市场开拓面临新的挑战。

四、济源电力市场开拓策略

1、变革组织架构,创新管理模式。济源供电公司认真落实国

家电网公司建立“客户导向型、业务集约化、管理专业化、机构扁

平化、管控适时化、服务协同化”的“一型五化”大营销体系,适

应市场形势变化,减少管理层级,优化业务流程,强化内部协同,

实现由“业务导向”向“客户导向”转变,更好地满足市场开拓工

作开展需要。

2、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技能。营销服务人员要及时转变

观念,牢固树立客户是“上帝”的思想,以信誉、服务吸引客户,

不仅要重视业扩报装、施工、送电、维修、事故处理、电费收取等

硬服务质量提升,还要搞好客户咨询、信息、排忧解难等软服

务质量提升,同时要加大与其它相关行业开展协同营销,与家电商

场联合开展“家电下乡”活动,通过家用电器普及来促进电力市场

拓展。

3、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建立适应客户需要的业务流程。结合“大

营销”体系建设,济源供电公司组织开展业务流程梳理再造,修改

完善110千伏及以上业扩报装流程、35KV业扩报装流程、95598

故障报修流程等共计30余项业务流程,修改完善工作标准、管理

标准及技术标准,以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和标准体系,更好地促进

营销服务工作开展,满足客户用电需求。

4、加强电价政策宣传,引导客户科学用电。在短时间内难以

改变电价政策由政府主管部门定价,目前城乡居民已经实现同网同

价。为更好地推进售电市场拓展,公司通过召开大客户座谈会、公

司领导坐客济源电台等途径,结合峰谷电价政策,加大电价政策宣

传,引导工业客户错避峰生产,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既保证高峰

时段电网平稳运行,又合理利用低谷时段电量,推进售电量市场开

拓工作开展。目前济源供电营业区内电网负荷率维持在92%。

5、高度重视城市和农村配网建设,满足城乡群众日益增长的

用电需求。2012年济源供电公司新投变电站4座,容量46.6万千

伏安;新开工建设变电站3座,容量57万千伏安,电网结构更加合理;

完成新建、改造10千伏城市配网线路36条,新建及改造台区106台,

新增配变容量3.37万千伏安;完成农网升级改造工程及郊区台区

工程、机井通电工程建设,解决农村低电压户8862户,新增机井

通电280个,机井总容量5017千瓦;2013年公司在加大主网建设

的同时,将新建配电线路22条,新建、改造台区65个,进一步完

善配网结构,促进城乡用电市场开拓。

6、积极引导企业转型升级,推进市场开拓质量提升。积极与

政府主管部门结合,及时了解国家最新节能政策,通过组织召开大

客户座谈会、重点在建项目座谈会、外来在济投资客户座谈会及迎

峰度夏座谈会,进行节能政策宣贯及新技术宣传,引导企业转变经

营观念,进行技术升级;组织开展能效管理活动深入开展,推广节

能技术,济源钢铁集团通过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节能量达30%

以上。在转变经营方式、提升企业经营效益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7、树立市场开拓争抢意识,推进市场开拓范围。结合国家“家

电下乡”政策,落实省电力公司95598光明服务工程和居民用电服

务质量提升相关部署,在城乡范围内与家电商场联合开展送电器下

乡活动,促进家用电器普及进程;积极向政府报告,争取支持,抢

占电动汽车充换电市场;引导城乡居民采用电取暖代替火炉取暖,

抢占供暖市场;大力推进“机井通电”工程建设,抢占农业生产市

场,推进售电市场向更广领域、更大范围拓展。

8、强化对供电营业区内自备电厂的规范管理。落实省电力公

司自备电厂管理规定,加强和规范自备电厂的管理工作,推进备用

容量费、并网服务费及过网费管理;积极开展营业普查,杜绝自备

电厂非法向用户转供电,确保市场稳定。

五、结束语

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将推动供电企业市场化步伐加快。

济源供电公司肩负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重任,应积极应对电力

销售市场开拓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深入分析,充分把握市场开拓

电力新能源市场篇6

(一)电力营销必须采取市场导向的管理模式,把电力营销定位为供电企业的核心业务,电力的生产经营活动应服从和服务于电力营销的需要。

(二)电力营销的开展应立足于“电网是基础,技术是支撑,服务和管理是保障”的原则。应当充分利用目前“两网”改造的有利时机,逐步解决供配电网络的“瓶颈”,满足广大用户的用电需求,运用先进的通信、网络、计算机技术,为客户提供高效、全方位的优质服务,以严格规范的管理对各项业务进行监控,这样才能实现企业的营销目标。

(三)基于买方市场的要求建立起新型电力营销理念。未来的电力营销市场是一个买方市场,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供电企业应当改变过去建立在卖方市场基础上的旧的供电管理模式,建立一个能适应市场需求、充满市场活力的市场营销体系和机制。

(四)进行商业化运营,法制化管理。政企分开后,电力企业仍然是一个接受政府监管的企业,因此,在实现商业化运作的同时,还要严格按照上级规定的市场营销政策和业务范围,从事电力市场的营销工作。

二、电力企业营销管理的总体策略

在电力经营体制的转变和电力供需矛盾缓和的新形势下,在国家关于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引导下,可将电力营销总体策略定位为环保能源扩张策略,即:以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为依托,以环保、能源消费结构调整为契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需求预测管理为手段,以优质服务为宗旨,以满足客户需求、引导客户消费为中心,以市政、商业、居民用电市场为主攻方向,以稳定工业市场用电为重点,积极开拓其他可替代能源市场,以提高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市场的比例为目标,实现社会效益和公司效益的同步提高。

以环保、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为契机。电能是公认的最清洁、安全、高效的能源,大量煤炭直接燃烧造成了严重环境污染,它被替代已是必然趋势。依据我国现行的能源政策,调整并优化能源结构,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市场的占有率将成为一种必然,这为电力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对市场需求预测的研究,搞好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提高市场预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做好市场变化的跟踪分析,开发并形成目标市场分析软件系统。努力开辟新的供电领域,积极引导广大用户对电力的消费,提高电力在能源消耗中的比例,提高电力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寻找电力企业新的效益增长点。

以需求侧管理为手段。大力开展需求侧管理工作,借助经济、媒体宣传等手段,引导客户合理用电,提高用电效率,提高负荷率。积极推广有利于环保、节能的技术和产品的应用,开拓电力市场。

以优质服务为宗旨。转变观念,增强电力企业职工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来提高企业的信誉,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进而扩大电力消费市场。同时,通过加强电网建设,保障供电可靠性,提供优质电能。

以满足客户需求,引导客户消费为中心。不仅要根据客户的要求提供优质、可靠、价格合理的电力电量,还要做好全方位的服务。引导客户改变传统的用能观念,使用高效洁净的电能,提高生活水准。

以市政、商业、居民生活用电市场为主攻方向:现阶段开拓电力市场的对象应以潜力很大的市政、商业、居民为重点。建立电气化示范小区,组织各级部门参观电气化示范小区,通过现身说法的方式,增加可靠性,增强人们渴望生活电气化的欲望,推动生活电气化进程,进而推动电力消费。特别是随着农村生活城镇化的发展,在未来十年中农村居民生活用电量将有很大增长。

以稳定工业市场用电为重点,积极开拓其他可替代能源市场。工业用电比例近年虽有下降,但所占比例仍占一半左右,采用积极的措施来稳定这个市场是很重要的,能源替代重点在替代煤锅炉,目前燃煤锅炉很多,能源替代潜力很大,家用燃气热水器也是替代的一个方向。以提高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为目标,完成电力营销目标,以获取较大的社会效益和适当的经济效益。

三、总体策略具体化

(一)环保能源的品牌宣传策略

清洁、高效、快捷是电能的优势,使用电能符合国家的环保能源政策,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特别是在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使人们对清洁能源的应用越来越重视,以此为契机作为能源市场的切入口,在宣传和推广上打出环保能源的品牌,并成为形象设计的主要特点。

(二)销售市场的扩张策略

一是营销地域的扩张,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必定要逐步放开电力销售市场,打破现有的专营体制,抓住机遇,立足本地,辐射周边,实行销售市场的扩张策略,通过完善地区的电网架构建设,主动出击,以提供各项供电服务为手段,扩大电力营销市场。二是能源市场的扩张,搞好以电代煤、以电代油、以电代气的工作。

(三)优质可靠的产品策略

通过改善电网结构,提高供电可靠性,改善电能的质量,来提高对客户的吸引力。产品质量是营销的基础保证,要加大城网和农网的改造力度,加快一户一表的改造步伐,改善电网结构,提高供电可靠性。

(四)全方位提供的优质服务策略

未来的供电企业在服务市场上赢得并捍卫自己的一席之地,意味着在多层面上与他人竞争。因此,必须把不断提高优质服务水平作为促进电力的市场营销的自觉行为,并体现在整个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使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员工都为企业的社会形象负责,真正树立全员营销的观点,与客户建立并保持一种共同发展的新型供用电关系。

(五)激励用电的价格策略

积极推行新的电价政策,到2010年前逐步取消各类价外加价,处理好电度电价和基本电价的比例关系,在电价中考虑供配电工程贴费的因素,建立灵活弹性的电价体系。

(六)气电联合的能源互补策略

气电联合是在对热电联产、冷热电联产和微型分散电源研究的基础上,主动进行气电联合的能源互补,以求协调发展。

(七)规范到位的管理策略

跟踪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模式,调整内部的管理,使之与市场的变化和客户的需要相适应。以在城区成立抄表公司为契机,逐步推广公变台区管理,规范营抄秩序,提高用电营抄人员的各方面素质。加快整章建制,出台规范各项管理制度,对外树立优质服务的企业形象。

电力新能源市场篇7

8月下旬,德国首都柏林已有一丝秋意。如同西欧其他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一样,柏林呈现出平和洁净的景象。而作为德国第一大城市,这里拥有最密集的人口以及建筑,随处可见的电动汽车以及充电桩、西部城郊田野里的风力发电机以及造型奇特的大型绿顶的圆柱沼气发酵槽。这些无不在提醒着来访的游客这是一座拥有众多新能源类型的“绿色”城市,而正因此,在这里孕育了众多的能源公司。

从市中心的波茨坦广场出发,驱车十五分钟,由《能源》杂志组织的德国电力市场考察团一行人就来到了众多能源从业者纷涌而至的欧洲能源科技园。之前,这里则是提供柏林城市热和电的煤气厂。

煤气厂1860年建成,一直使用到1995年,2008年城市煤气公司由于其能源功能丧失其卖给了一个地产商。而这位地产大亨找到了德国能源署前署长科勒先生,希望将这座旧时代的能源基站改造成新能源时代的柏林标志。

在经过一番改造之后,这里吸引了上百家能源公司的入驻,从像施耐德那样的大公司到一些新能源技术研发的初创公司,大约2000名从事能源相关的人员在这里工作。而对于入驻的能源公司,科勒提出了一个要求――公司从事工作必须涉及能源转型。

对于德国而言,能源转型已经是实施了20多年的一项能源政策。当1990年能源转型政策落地之时,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在德国发电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到了2015年,可再生能源电力在总电量中的比例则上升到32.5%。202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35%。

伴随着德国能源转型的成功,一些新的能源技术以及服务类型开始衍生出来。更为重要的是,一个与如此清洁的能源系统相匹配的成熟能源市场开始建立起来。

多元化的市场主体

在科技园里,《能源》杂志记者看到了未来能源图景,随处可见的电动汽车和光伏板,一个完整的智能微网系统以及储能系统还有一套灵活的监测系统。更为惊人的是,这里已经实现了100%新能源发电。

据科勒先生介绍,在园区里建设1mw电池组,对于风电、光伏波动一次调频。由于购买新的电池很贵,经济上不划算。园区和奔驰合作,将电动汽车上已经使用3-5年电池拆卸下来使用,据预测这种老化电池还可以再使用8-10年。随处可见的电动汽车,通过用电低峰充电、高峰放电,也发挥了调频作用。并且这里安装了60多种充电桩,成为了德国电动汽车示范中心。

对于这个未来能源场景的实现,园区里很多公司都参与其中,施耐德设计整个能源监测和管理系统。而在施耐德设计的能源组合中,对不同发电类型、天气、供需等情况进行模拟。除了像施耐德这样的国际化大公司,围绕着能源服务,园区里还有很多“小而美”的初创公司。

在这里,我们拜访了GeteC公司。这是一家拥有20年历史的家族企业,也是一家新型能源服务公司。在德国企业中,它还比较年轻。GeteC成立之初,主要从事的是合同能源管理业务。彼时德国电力市场还没有开放,GeteC主要通过自己小的机组给企业提供热和电。后来伴随着电力市场的逐步开放,它逐渐进入了售电市场,而现在已经没有任何发电资产,只是通过电力市场进行购电交易,并给客户提供能源管理的服务,同时投资、管理一些商业中心的配电网。

随着可再生能源消纳问题在德国的日益突出,GeteC也找到了新的业务板块――储能电池。它投资建设了世界第一大储能电池功率,占地1000平米,也是用奔驰电动汽车退役下来的电池组装而成。GeteC商业部门负责人moritzmatthies称,这是电池第二生命周期。“这组电池站给生产精密设备的工业用户使用,他们对电的使用情况敏感,希望提高电力使用质量。回收成本5年之内,电池可以使用10年。我们也是第一个不要补贴的储能项目。”

在德国,像GeteC这样新生的能源服务公司还有很多。灵活、快速适应市场的商业模式,成为了他们生存的密匙。独立售电商们成为德国售电侧商业模式创新的引领者,他们一方面寻找具有相同特点的用户群体为他们量身订做售电套餐,另一方面和许多不同行业的公司合作,将售电业务和智能家居、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服务等进行结合,试图在单纯的售电业务之外寻找到更多延伸空间。

而在这样一个庞大的市场中,那些传统的巨头们令人难易忽略。1998年,德国通过《电力市场开放规定》,吹响了电力市场化的改革号角。通过电力市场化改革,强化行业内竞争,消除垄断,拆分垂直一体化的企业,实行电网接入开放。在此之前,德国电力市场也是高度一体化的垄断市场。四大电力而对于意昂(e.on)、巴登-符腾堡州能源公司(enBw)、莱茵能源公司(Rwe)、大瀑布公司(Vattenfall)四大德国传统电力商拥有了德国超过80%的电力装机,并且业务几乎涉及电力的全产业链。

伴随着电力改革的进程,高度垄断的四大能源巨头逐步被拆分。然而,从1998年至今,历经近20年的改革,作为传统的电力巨头们,意昂、巴登-符腾堡州能源公司、莱茵能源公司、大瀑布公司至今仍然主导德国能源市场。

在当今的德国,发电行业和中国一样非常集中,上述四大能源集团拥有了56%的装机容量以及发电量占到德国总发电量的大约59%。在配电环节,产权比较分散,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此外,最值得关注的就是售电环节。虽然经历了拆分,四大能源公司也是德国最大的零售商,2012年占到终端用户售电45%。而正是由于各种类型的售电公司出现,让用户拥有更为充分的选择权,选择并更换电力供应商。

市场主体的多元化,以及能够提供差异化服务并且能够降低客户用电成本的售电主体才会吸引更多的客户。

独立的交易平台

在柏林,考察团拜访了大瀑布公司。这家100%瑞典国有公司,涉及了热电生产、销售以及配电各个环节。一名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近些年来,公司发生了两个比较重要的转变:一是发电业务板块向低碳转移,逐渐出售褐煤电站。二是从售电向能源服务转型。“到2012年,德国建立比较健全的电力市场规则。从2011到2012年间,Vattenfall将煤炭、电力、天然气等交易都进入市场。并且以小时、日、十天为单位的市场需求确定一次能源的消费。”

在汉堡,Vattenfall建立总的交易中心,在电力市场以每十五分钟出售,并且根据价格信息,调整发电站的出力。Vattenfall的交易无疑证明了一个成熟的能源市场,特别是电力市场,离不开一个成熟的中介平台。

在欧洲,由于历史和区域分布的原因,大致可以划分为8个区域电力市场。这8个区域电力市场分别是:伊比利亚电力市场(iberianmarket)、意大利电力市场(italianmarket)、东南欧电力市场(Seeuropemarket)、西欧电力市场(weuropemarket)、东欧电力市场(eeuropemarket)、英国和爱尔兰电力市场(GB/iRLmarket)、波罗的海电力市场(Balticmarket)、北欧电力市场(nordicmarket)。其中运作时间最长历史最悠久的当属北欧四国的北欧电力市场nordpool。

2000年6月,德国成立了一家电力交易所――莱比锡电力交易所。而后,在法兰克福第2个电力交易市场欧洲电力交易所开始营业。2005年两个电力交易所合并,组成欧洲电力交易所,总部设在莱比锡,欧洲能源交易市场eeX已经成为中西欧影响最广泛的电力交易市场。

据资料显示,欧洲能源交易所的最大股东为欧洲期货与期权交易所股份公司,占股达56.14%,其次为4家德国能源供应公司,占股11.97%,欧洲能源交易所所在的萨克森州占股11.90%,德国以外的国际能源贸易公司占股11.27%,其他银行、能源供应商/公共事业单位等各占股3%~4%,工业行业的股东占股0.75%。

欧洲能源交易所为会员制,业务类型包括为会员现货和期货交易产品,为会员的交易提供清算服务,以及为会员提供担保和风险承担的服务。

2015年,通过eeX电力交易平台交易的电量达到3000twH,其中现货交易电量大约为524twH,期货交易电量为2537twH。除了德国,eeX平台的客户还来自于卢森堡、法国、英国、荷兰、比利时等欧洲国家甚至澳大利亚以及美国的一些客户也通过eeX进行交易。

电力交易主要两种形式就是场外交易(otC)和电力交易所交易。otC交易是一种双边交易,交易双方将直接进行交易。在电力交易所交易时,售电和购电方完全是匿名进行的,也就是交易双方互不相识。

在电力交易所内,电力产品成为了标准化的商品,通过电力交易所交易时,市场参与者将订单直接放到交易所系统里,系统会将所有订单集合在一起。交易者可以将自己的买卖订单放到交易所,当买卖订单相互满足时,即签订交易合同。

每一个签订的合同,合同双方都必须履行一定的职责:买方需要消耗合约规定的电量并支付电费,而卖方需要完成电力的供应。由于交易是完全匿名的,所以所有交易必须通过交易所来清算。

与此同时,通过电力交易所交易的电价都是对外公布的,但是参与交易的交易者仍然是匿名的。通过匿名交易,市场参与者不需要考虑现有的客户关系,交易策略也不必对外公开。在欧洲能源交易集团(eeX)可以进行电力期货以及现货交易,其中现货市场交易由其子公司(epeXSpot)负责。

据eeX电力部门经理norbertanhalt介绍,在eeX交易平台中,现货商品是以每15分钟、每小时为单位,而期货市场以天、周、月甚至年为单位。而他们所服务的客户中一半为电力企业,一半为财物型的企业。在交易所内部,事业部门负责交易的日常运行,而此外交易监督部门也异常重要,是对该交易所内的交易进行监督。交易所类似股票交易所的功能同时,其盈利模式是在成功的交易中收取佣金。

此外,交易所作为交易双方的中间合作商,将承担客户的亏空风险,换句话说当签订合同的一方无法履行合同时,交易所将替代对方,负责履行这个合同。这也是交易所交易对比场外交易的一大优势,因为交易所将承担客户无法支付的风险。

norbertanhalt认为负责这项工作的eeX的子公司europeanCommodityClearingaG(eCCaG)非常重要。

电力新能源市场篇8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在接受《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专访时表示,新能源发展到当前阶段,遇到一些问题,但是不必过分悲观,要看到战略方向的前景,要抱有信心。在他看来,应当充分肯定当前新能源所取得的成绩,理顺管理体制,顺应市场规律,在“十二五”末将迎来拐点。

市场持续扩大

从全球来看,因德国和意大利的部分企业赶在上网电价补贴下调政策生效前安装,上半年光伏需求增长超过预期。2012年上半年全球光伏设备需求13.1Gw,同比增长了46%。中国国内需求也大幅增加,“十二五”期间,我国光伏发电装机规划大大超过之前的估计,达到20Gw。2012年上半年每公斤多晶硅的价格从30.5美元下降到23.6美元,降幅为22.6%。电池组件价格从年初的每瓦0.951美元降到当前的0.6美元。价格是发展可再生能源的重要制约因素,价格下降,就意味着市场扩大。“金太阳”工程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因成本下降,原来计划1Gw的装机规模,上调到1.7Gw。按照当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到“十二五”末,光伏每千瓦时的发电成本能够降到0.8元以下,用户侧平价上网成为可能。

截至上半年,我国并网风电达到5258万千瓦。2011年风电并网发电量732亿千瓦时。我国已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风电大国。风电发展逐渐走向健康可持续,风电与电网的关系在逐渐融洽,电网对风电的消纳能力进一步增强,风电每千瓦时价格已经降到0.6元左右,并且还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风电场建设趋于理性,从过去单纯“三北”风电基地逐渐向南发展,今年“三北”地区几乎没立项。

问题凸出

新能源发展到当前阶段,遇到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企业管理体制和新能源行业自身情况两个层面。《可再生能源法》作为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基本大法,对行业所涉及的问题都进行了规范。在管理体制层面,最为突出两个问题,一个是电网的问题,另一个是价格问题。这两个问题,都需要协调、统筹、指导、调控。现在缺乏一个权威的部门统筹协调包括产业和市场发展、布局、市场准入,及政府各个部门之间对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的管理协调问题。

新能源自身与常规电力相比,在技术经济性和电力系统适应性方面,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商品化仍是制约太阳能发电发展的主要因素。太阳能发电成本虽然已显著降低,但与常规能源发电相比,光伏发电的商品化程度仍然较低。目前光伏发电的成本是常规能源发电成本的3倍左右,截至2011年底,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只有350万千瓦,有统计的上网发电量9.14亿千瓦时,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商品化程度低是制约太阳能发电规模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二是并网运行管理成为制约新能源发展的关键因素。在电网接入和并网运行管理上,仍未建立与新能源发电相适应的电网接入和并网运行机制,制约了新能源的发展。三是新能源制造业亟待转型升级。我国新能源制造业产能扩张过快,国内应用市场培育不足,严重依赖国外市场,在国际市场需求增速下降和主要市场国家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后,产能过剩矛盾突出,企业经营压力普遍加大。光伏制造关键技术研发滞后,主要生产设备依赖进口,缺乏核心竞争力,许多企业生产规模小、技术水平不高,低劣产品扰乱市场和无序竞争现象时有发生,产业亟待整合和转型升级,行业管理需要加强。

解决途径

新兴产业在发展的初期急剧上升,到了峰顶,遇到一些问题,然后急剧下降。新能源大起大落,我们对此该有个正确的认识。虽然目前新能源面临一些困难,但是不必过分悲观,要看到战略方向的前景,要抱有信心。在新能源恢复到正常状况的时候,是逐渐稳步前进的开始。

当前风能和光伏相关制造企业都面临产能过剩的问题,按照市场规律,过剩只能收缩和调整,淘汰落后产能,没有淘汰就没有进步。在市场竞争中,一个不变的法则就是,优胜劣汰,市场中的优胜劣汰规律是任何人改变不了的。企业只有适应市场环境,增强核心竞争力,否则不惜残酷无情地被淘汰。目前国内多晶硅制造业企业80%已经停产,因为国内企业生产成本比国际市场高十几美元,甚至三四十美元。这个过程并不是新能源行业独有的问题,家电、汽车、计算机都经历了这个过程。只是新能源在短时间内大起大落,才受到广泛的关注。

我们要不断总结新能源当前出现的问题并分析原因。解决新能源当前存在的问题,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完善促进新能源发展的市场机制。逐渐转变对国际市场的过度依赖,建立一个国内国际兼顾的市场环境,继续扩大国内市场需求。促进发电成本持续下降,建立并完善以市场竞争为基础的新能源发电国家补贴机制。其次,建立适应新能源发展的电力运行机制。调动地方政府、电网企业和电力用户的积极性,形成全方位推进新能源发展的格局。第三,从国家层面严格准入标准,规范市场准入机制。顺应市场发展趋势,遏制盲目扩张,对现有产能进行调整整合,使其发展适应市场需求。进一步加强投资管理,控制产能扩张,优化产业布局。加大投入,支持重点企业掌握核心技术,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强光伏产品质量评定和检测认证管理,阻止低劣光伏产品进入市场。加强光伏产业市场监管,防止无序竞争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

下半年,受制于德、意等国对光伏补贴的削减及欧美国家的“双反”调查,去年弃风严重挫伤风电投资积极性等消极因素影响,新能源企业下半年经营压力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

电力新能源市场篇9

一、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的现状

由于传统燃油汽车带来能源紧缺、二氧化碳排放量逐年增加、空气污染等资源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作为传统汽车替代产品的新能源汽车因其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优点,自推向市场以来,在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得到推广,其中,混合动力汽车在全球累计销量已超过100万辆。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刚刚起步,销量有限,未来存在巨大的市场消费潜力和产业发展空间,发展前景日益看好。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推广,既有利于节能减排,优化环境,也是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近年来,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上政府及生产企业逐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市场推广步伐,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为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科技部在全国设立四个电动汽车试验示范城市和一个试验示范区,分别是北京、天津、武汉、威海和汕头。2009年1月,我国正式启动“十城千辆”工程,开始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商业化示范运行。据统计,仅2009年中央财政对公交系统新能源汽车的补贴额就达10亿元,带动民间85亿元资本对电机、电池规模化生产投资。200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899台,同比增长117%。200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新增数量超过5600辆,共有近30万辆新能源汽车投入运行。2010年6月1日的《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确定在深圳、上海、长春、杭州、合肥5个城市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其中,对纯电动新能源汽车每辆最高补贴6万元。同时,各地方政府也采取措施加大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如,2010年11月30日,北京市出台了《北京市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方案》,计划到2012年底北京市推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3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23000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7000辆;深圳市2010年新增新能源汽车推广配套资金6.3亿元和新能源产业振兴扶持资金2.5亿元。目前,国内自主品牌汽车也加大了对新能源汽车的研究与开发,比亚迪、奇瑞、东风、长安、上海汽车、一汽集团等企业近年来陆续推出多款新能源汽车车型,抢占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市场。如,2008年,包括奇瑞a5混合动力车、一汽奔腾混合动力车等,以及来自东风、北汽福田和长安汽车的多款混合动力客车,都被列入工信部公布的《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获准批量生产。

二、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迈克尔?波特把替代分为“通告和测试期”和“起飞”两个阶段。在“通告和测试期”替代不太明显,而且在一段时期内常常是保持在低水平上;在“起飞”阶段替代会快速上升,并可达到最大极限。当前,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推广就处于“通告和测试”时期,国内的新能源汽车消费环境尚不成熟,消费动力还有待培育,市场并没有普遍接受这一传统汽车的替代产品。而影响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政府扶持政策力度不大,缺乏整个产业链扶持政策

从新兴产业发展的角度看,在产业发展初期都需要政府采取大量扶持政策。而这些扶持政策应着眼于整个产业链,从产品设计研发到产品的售后服务都应采取相应扶持政策,只有这样才能降低替代品的整体成本,从而有利于市场推广和促进产品替代。

1.当前扶持政策偏向消费终端补贴。虽然中央政府和部分地方政府出台了针对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降低了消费者的直接购买成本,但补贴后的汽车价格仍较高。政府对产业链其他环节如新能源汽车发动机、电池等重要零部件厂商缺乏扶持政策,导致新能源汽车生产成本依然较高。另外,消费者直接使用成本不仅包括初始的购买成本,还包括新能源汽车整个生命周期的使用成本,而这些售后服务等也缺少扶持政策,因而直接影响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推广。

2.配套设施支持力度不够。目前,政府注重对终端消费环节实施补贴政策,而对影响新能源汽车使用的配套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不够。由于充电站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而且短期内市场回报较低,在缺乏扶持政策的环境下,社会资本不愿对这些配套设施进行投资。而消费者获取替代品的价值感受,往往需要消费者在行为和使用模式上做出较大改变。如,电动汽车使用充电站、充电栓来充电,而当前这些配套设施的不完善,导致消费者使用价值感知较低。这些对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推广极为不利。

3.金融和财税政策支持缺乏。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开发相比,研发仍处于初级阶段,要真正实现产业化,尚需大量资金投入到技术攻关、基础设施建设和示范推广等方面。与传统汽车比较,目前混合动力汽车成本要增加30%~40%,纯电动汽车成本增加40%~50%,燃料电池汽车成本要增加100%以上。[1]而当前政府缺乏在金融和财税方面的政策支持,导致新能源汽车厂商资金不足,研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都严重不足。

(二)新能源汽车生产厂商不确定因素较多

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推广,最终要实现新能源汽车厂家和消费者的“双赢”,才能可持续发展。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处于起步阶段,各个厂商由于内外部环境影响,在市场推广中有诸多的不确定因素,并导致产品替代效果不明显。这些因素包括:

1.新能源汽车生产厂商生产能力不足,价格不稳定。由于现阶段新能源汽车生产厂家不多,产量少,还未形成大规模生产,所以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波动性可能较大,而价格波动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产生较大影响。另外,由于生产能力有限,新能源汽车品种较少,消费者选择余地不大,消费者的议价能力较弱,往往导致消费者不愿转向使用替代品,影响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推广。

2.当前新能源汽车产品质量不稳定。新能源汽车要成功进行市场推广,产品质量及安全性能是消费者关心的最主要问题。而由于新能源汽车的投产时间不长,导致消费者在使用新能源汽车过程中面临一定的使用风险,而如果这一风险成本越高,则市场推广越难。一种新替代产品市场推广,预期的失败风险成本是消费者考虑的重要方面,而这一风险成本的高低对市场推广有重要影响。导致消费者对使用新能源汽车这一传统汽车替代品顾虑重重,不敢尝试,影响市场推广的效果。

3.新能源汽车厂商市场推广积极性不高,市场营销活动力度不够。多年的发展使我国传统燃油汽车尤其是私家车市场的市场营销活动比较成熟,各厂家在各环节争夺消费者市场,而在目前的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营销中,厂商对新能源汽车还处于尝试和观望状态,市场推广积极性不高,大力度的市场营销活动缺失,而这些也影响了新能源汽车产品替代的进程。

(三)终端消费者转换愿望不高

对消费者来说,从传统汽车转换使用新能源汽车总是存在一定的转换成本,转换愿望不高主要受以下几方面因素影响:

1.使用成本高。一方面,直接使用成本高。目前,新能源汽车整车价格要比同样动力的传统燃油汽车价格高50%以上,新能源汽车的购车成本高于消费者预期,价格较高是未来一段时间制约新能源汽车向商业市场推广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间接使用成本也较高。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成本不仅包括初期购买成本、购置税、保险费等等,还会考虑后期更换电池、维护折旧等费用。目前,一辆电动汽车配备的一组电池价格基本在2万元以上,每车需要4组电池同时供电。也就是说,一辆普通电动汽车电池花费大致需要8到10万元,有些车型甚至更高。如何降低电池及维修等间接使用成本,是新能源汽车推广的一个关键问题。

2.对新能源汽车缺乏了解。新能源汽车属于新产品、新技术,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的国家标准尚未出台,意味着企业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消费者了解新能源汽车的有关信息变得困难。另外,新能源汽车在性能上能否完全替代传统汽车,尚待检验识别。而当前由于新能源汽车信息的不完全和识别困难,导致增加了消费者的转换成本,使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困难。

3.消费者技术偏好。汽车作为消费品,在日常使用中还需要维护保养。对传统汽车来说,消费者对其技术和性能熟悉,日常维护保养自己熟知。而若使用新能源汽车还需一个学习过程,这往往导致消费者主观上不愿转换。更何况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和相关电池企业各自为政,存在不同的技术标准和充电模式,更增加了消费者的学习成本,导致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遭遇瓶颈。

4.以往的替代经验的影响。消费者本身或亲朋好友以往使用替代产品的经历对消费者以后的消费选择有着很大影响。如果消费者在以往使用替代品是成功的,那么以后的替代就会容易些。而市场推广活动对改变这一以往的经验往往效果有限。当前,新能源汽车经常在技术上出故障,舆论的一些报道影响了消费者心理,往往导致消费者的转换愿望大大降低。

三、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的对策

借鉴国外新能源汽车发展经验,采取多种措施加快市场推广,促进替代、扩大消费,带动生产,形成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细分市场,以早期消费者为目标

新能源期汽车在市场推广初期,必须要首先进行市场细分,把市场中转换愿望较高的那部分消费者发掘出来,因为这部分消费者更有可能使用替代品。对这部分早期消费者,新能源汽车企业要给予他们适当的试用补偿,促进产品替代的范围不断扩大。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的主要细分市场是公共交通、汽车租赁和出租车业务,现在在很多新能源汽车的试点城市,都出现了新能源汽车的租赁公司,很多企业也愿意提供一些新能源车型,以租赁的方式给消费者试用;各级政府为支持新能源汽车,把公共汽车、城市出租车和政府采购转为使用新能源汽车,以此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促进新能源汽车企业发展。

(二)加大补贴力度,降低消费者转换成本

当前,降低消费者的转换成本是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的关键问题。因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刚刚起步,产品价格较高,因而消费者的转换成本较高,把很多潜在消费者“拒之门外”。而发达国家在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大都会采取多种补贴措施,降低消费者成本,促进替代。政府建立健全政策支撑体系,明确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特别要强化财税金融激励手段,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形成。[2]政府应着眼对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采取全方位扶持政策。第一,政府应给予新能源汽车企业财政补贴,减免税收,给予研发补贴,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第二,政府直接给予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减免车辆购置税等;第三,给予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建设提供补贴。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过程中,主要面临的是配套设施不足的问题。由于充电站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大额资金的投入,而且短期内市场回报较低,政府应该对配套设施建设给予补贴和税收减免,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建设。

(三)提高生产能力,促使新能源汽车产品多样化

当替代品的来源只有一个或不具有充足的生产能力来满足预期的未来需求时,重要的买方往往不会承担替代的成本和风险。[3]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尚存在技术不成熟、生产规模小、单位成本高的问题,尤其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扶持政策。[4]第一,政府应积极扶持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给予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扩大生产能力,形成规模生产;第二,鼓励企业自主研发,根据汽车企业自身的优势,开发多样化新能源汽车。各汽车企业要结合自身的基础技术水平和资源占用情况,以及所在地域的文化习俗等,因地制宜地研发相应的新能源汽车,这样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将更大。[5]提高生产能力,提供多样化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供消费者选择,从而可以促进市场推广的多样化。

(四)增强新能源汽车新功能,扩大市场

积极开发新能源汽车的新功能,可以大大地扩展潜在消费市场。作为传统汽车的替代品,新能源汽车不能仅仅局限于动力源的不同,而且应给消费者更多的新功能。新功能的提供,可以使消费者获得较高的性价比,提高消费者的转换愿望,从而有利于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

(五)提高新能源汽车产品质量,培育良好社会声誉

良好而稳定的质量是促进替代的有效手段,也是有效市场推广的根本保障。当前,应在早期消费者中提供质量良好的新能源汽车,从而逐步形成示范效应,有利于培养良好的社会声誉。应尽快统一行业技术标准,尤其在电池、充电设备等关键零部件统一技术标准,创造有利于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的产业标准,规范材料要求和检测方法,这对电动汽车的安全质量保证及推广使用都有重要作用。良好的社会声誉对市场推广来说往往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如果在替代初期形成不好的社会声誉,对今后的替代和市场推广将形成巨大的阻碍。

电力新能源市场篇10

关键词:电力营销;问题分析;管理策略;应用

1、前言

“十一五”期间,能源和电力需求将保持快速增长,电网发展任务将更加艰巨和繁重。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解放思想为前提,以创新体制为动力,以人才、科技、企业文化为支撑,深入推进“两个转变”,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全面完成“十一五”发展任务,实现电网优化资源配置能力和企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公司管理现代化水平、自主创新水平、金融运作水平、优质服务水平和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初步建成“一强三优”现代公司。为此,对供电企业电力营销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电力营销逐渐成为供电企业的核心业务。而电力营销中优质服务又是重中之中。把“四个服务”作为公司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优质服务理念贯穿公司各项工作,努力为政府、客户和发电企业服务。贯彻国资委“优质服务年”活动部署,落实优质服务“三个十条”,兑现“八项服务承诺”,提升服务理念,推出共建和谐社区、客户走访评价等措施,深入开展“优质服务进万家”活动和优质服务“百问百查”活动,查找优质服务薄弱环节,认真进行整改。规范服务流程,简化报装程序,全面推广95598客户服务系统。积极开展科学用电宣传,促进安全用电、节约用电。推进“国家电网”品牌建设,公司形象和品牌价值进一步提升。

2、供电企业营销管理的思想定位

(1)电力营销必须采取市场导向的管理模式,把电力营销定位为供电企业的核心业务,电力的生产经营活动应服从和服务于电力营销的需要。

(2)电力营销的开展应立足于“电网是基础,技术是支撑,服务和管理是保障”的原则。应当充分利用“两网”改造的有利时机逐步解决供配电网络的“瓶颈”,满足广大用户的用电需求,运用先进的通信、网络、计算机技术,为客户提供高效的、全方位的优质服务,以严格规范的管理对各项业务进行监控,才能实现企业的营销日标。

(3)基于买方市场的要求建立起新型电力营销理念。未来的电力营销市场是一个买方市场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供电企业应当改变过去建立在卖方市场基础上的旧的供电管理模式,建立一个能适应市场需求,充满市场活力的市场营销体系和机制。

(4)进行商业化运营,法制化管理。政企分开后,电力企业仍然是一个接受政府监管的企业,因此,在实现商业化运作的同时,还要严格按照上级规定的市场营销政策和业务范围,从事电力市场的营销工作。

3、电力企业营销管理总策略

电力经营体制的转变和电力供需矛盾缓和的新形势下,在国家关于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引导下,可将电力营销总体策略定位为环保能源扩张策略,即:以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为依托,以环保、能源消费结构调整为契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需求预测管理为手段.以优质服务为宗旨,以满足客户需求、引导客户消费为中心。以市政、商业、居民用电市场为主攻方向,以稳定工业市场用电为重点,积极开拓其他可替代能源市场.以提高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市场的比例为目标,实现社会效益和公司效益的同步提高。

以环保、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为契机。电能是公认的最清洁、安全、高效的能源,大量煤炭直接燃烧造成了严重环境污染,它被替代已是必然趋势。依据我国现行的能源政策,调整并优化能源结构,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市场的占有率将成为一种必然。这为电力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对市场需求预测的研究,搞好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提高市场预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做好市场变化的跟踪分析,开发并形成目标市场分析软件系统。努力开辟新的供电领域,积极引导广大用户对电力的消费,提高电力在能源消耗中的比例,提高电力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寻找电力企业新的效益增长点。

以需求侧管理为手段。大力开展需求侧管理工作.借助经济、媒体宣传等手段,引导客户合理用电,提高用电效率,提高负荷率。积极推广有利于环保、节能的技术和产品的应用,开拓电力市场。

以优质服务为宗旨。转变观念,增强电力企业职工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来提高企业的信誉,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进而扩大电力消费市场。同时通过加强电网建设,保障供电可靠性,提供优质电能。以满足客户需求,引导客户消费为中心。不仅要根据客户的要求提供优质、可靠、价格合理的电力电量,还要做好全方位的服务。引导客户改变传统的用能观念,使用高效洁净的电能,提高生活水准。

以市政、商业、居民生活用电市场为主攻方向:现阶段开拓电力市场的对象应以潜力很大的市政、商业、居民为重点。建立电气化示范小区,组织各级部门参观电气化示范小区,通过现身说法的方式,增加可靠性,增强人们渴望生活电气化的欲望,推动生活电气化进程,进而推动电力消费。特别是随着农村生活城镇化的发展,在未来十年中农村居民生活用电量将有很大增长。

以稳定工业市场用电为重点,积极开拓其他可替代能源市场。工业用电比例近年虽有下降,但所占比例仍占一半左右,采用积极的措施来稳定这个市场是很重要的,能源替代重点在替代煤锅炉,目前燃煤锅炉很多,能源替代潜力很大,家用燃气热水器也是替代的一个方向。以提高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为目标.完成电力营销目标,以获取较大的社会效益和适当的经济效益。

总策略具体化如下:

(1)环保能源的品牌宣传策略

清洁、高效、快捷是电能的优势,使用电能符合国家的环保能源政策.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特别是在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人们对清洁能源的应用越来越重视,以此为契机作为能源市场的切入口,在宣传和推广上打出环保能源的品牌,并成为形象设计的手要特点。

(2)销售市场的扩张策略

①营销地域的扩张.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必定会要逐步放开电力销售市场,打破现有的专营体制,抓住机遇,立足本地,辐射周边,实行销售市场的扩张策略,通过完善地区的电网架构建设,主动出击,以提供各项供电服务为手段,扩大电力营销市场。

②能源市场的扩张,搞好以电代煤,以电代油,以电代气的工作。

(3)优质可靠的产品策略。

通过改善电网结构,提高供电可靠性,改善电能的质量,来提高对客户的吸引力。产品质量是营销的基础保证,要加大城网和农网的改造力度,加快一户一表的改造步伐,改善电网结构,提高供电可靠性。

(4)全方位提供的优质服务策略

未来的供电企业在服务iH场上赢得并捍卫自己的一席之地,意味着在多层面上与他人竞争。因此,必须把小断提高优质服务水平作为促进电力的市场营销的自觉行为,并体现在整个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使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员工都为企业的社会形象负责,真正树立全员营销的观点,与客户建立并保持一种共同发展的新型供用电关系。

(5)激励用电的价格策略

积极推行新的电价政策,到2010年前逐步取消各类价外加价,处理好电度电价和基本电价的比例关系,在电价中考虑供配电工程贴费的因素,建立灵活弹性的电价体系。

(6)规范到位的管理策略

跟踪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模式,调整内部的管理,使之与市场的变化和客户的需要相适应。以在城区成立抄表公司为契机,逐步推广公变台区管理,规范营抄秩序,提高用电营抄人员的各方面素质。加快整章建制,出台规范各项管理制度,对外树立优质服务的企业形象。

(7)稳妥实用的技术推广策略

积极在营销系统推广新技术,提高营销的自动化水平,以达到减人增效和优质服务的目标。在推广的过程中要积极稳妥,以实用为准则。在近期要充分利用当前成熟的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建设和完善电力营销管理系统,做到决策科学化,缴费银行化,管理集中化和考核制度化,以新技术的应用带动管理水平的提高。

4、电力营销管理策略的实施方案

4.1建立新型营销体制

按市场需求设置营销机构,改“用电管理”机构为“电力营销”机构,其职能相应转变到巾.场策划与开发、需求预测与管理、业务发展与决策、客户服务与支持、电力销售与合同管理、公共关系与形象设计、新技术、产品的开发与用电咨询、电费电价等方面,全面开展电力的售前、售中、售后工作,形成以客户服务中心为核心的电力营销管理体制,它包含主营系统、支持系统、监督系统三部分设置。

4.2拓展市场份额

(1)运用灵活的电价政策,争取市场份额

根据市场需求的价格弹性,可把整个用电市场细分为价格刚性市场、价格弹性市场和价格敏感市场。运用“价格’向广大营销的同标市场是价格敏感型市场,如高能耗工业用户等。为此需要调整现行的用电政策,主要措施:对大工业客户实行超基数优惠电价、丰水期季节折扣电价,稳定工业用电市场:拉大分时电价差。利用价格杠杆启动分时用电市场。对居民生活用电实行两时段电价,引导居民的合理用电;对冰蓄冷窄调、蓄热电锅炉及其它蓄能设备实行分时段优惠电价:遵循市场细分原则,对不同用电性质的客户采取差别定价策略,如负荷率电价、节假日电价、可停电电价等;随着国家对农村的重视,农村的经济也不断得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改善,用电需求也得到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国家提倡“家电下乡”口号后,为此,直供到农户,占领农村市场也是供电企业必须要做的事情。

(2)推广用电,增加电能的使用

城市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供电企业应当联合政府部门和用电设备制造商,适时加强宣传力度,鼓励使片蓄热电锅炉、电空调、电炊具,引导消费,力争以电的消费逐步取代燃煤和燃气,增加电力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有率。

(3)细分市场,重点突破

根据不同时期的市场需求,实施重点市场开拓,从2011年开始在今后的5~10年内重点在居民生活用电和大型的能源消费市场,在居民生活方面重点促销烹调、热水、空调、暖气、干衣等电气设备,大型的能源消费市场主要是电锅炉。同时加强对农村电力市场的研究,改善农村电力质量,占领农村用电市场。

4.3完善技术支持系统

(1)电网支撑:

智能电网是当今电网主流电网。智能电网(smartpowergrids),是指电网的智能化,也被称为“电网2.0”,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其主要特征包括自愈、激励和包括用户、抵御攻击、提供满足21世纪用户需求的电能质量、容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启动电力市场以及资产的优化高效运行。建设智能电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智能电网涉及电网规划、建设、运营、管理、营销等各专业、各环节,工作十分繁杂,要保证工作的协调、有序推进,加强统一组织和统筹协调非常关键。为此,我们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对统一坚强智能电网的认识。统一坚强智能电网的系统性、复杂性、开放性、互动性是以往任何一项重大电力工程建设都无法比拟的。公司系统广大干部员工要视其为一项长期性、战略性问题,更主动、更有目的性地开展工作。

统一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全面推进,也还需要加快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在该领域的关键岗位能够独当一面、担当重任的高精尖人才,需要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要抓紧引进高层次人才,要强化人才梯队培养,要大力弘扬创新精神、拼搏精神、奉献精神。要继续优化公司科技力量布局,充分发挥已建成的试验基地和研发中心的作用,加紧建设风电、太阳能发电研发中心,努力提高科技投入产出率。

(2)提高营销在线监控和营销信息自动采集水平;

(3)建立客户服务计算机管理系统;

建立客户服务计算机管理系统,智能电表建设那就是不可缺少一个项目。由用户交费对智能iC卡充值并输入电表中,电表才能供电,表中电量用完后自动拉闸断电,从而有效地解决上门抄表和收电费难的问题。智能电表的功能:

①预付费功能:预收电费,剩余电量为零时自动拉闸断电。

②合闸拉闸方式:内附开关和外附控电开关两种规格。

③记忆功能:断电情况下表内数据可保存10年。

④显示功能:双显示,计度器显示累计用电量,LeD显示器显示剩余电量及其它信息

(4)建立需求侧管理支持系统,加强对市场的分析和预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