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管理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58:07

建筑垃圾管理措施篇1

摘要:现在社会的建设量越来越大相应的城市建筑垃圾的数量也与日增加。本文就现代城市垃圾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城市建筑垃圾;管理;问题;措施

abstract:nowthesocietymoreandmorethecityconstructionwastequantitiesandincrease.themoderncitygarbagemanagementproblemsputforwardrelevantsolvingmeasures

Keywords:cityconstructionwastemanagement;problems;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烟台市建设的不断加快,建设量日益增大,城市建筑垃圾的数量也与日增加。据统计,目前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是造成“垃圾围城”的主要源头,而目前各个城市对此没有强有力的法规进行控制和管理,对建筑垃圾的管理普遍比较薄弱,所以加强建筑垃圾的管理是必须而且必要的。加强建筑垃圾管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条件,对于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建设宜居城市,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筑垃圾处置中存在的问题及危害

建筑垃圾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大量的建筑垃圾混入到生活垃圾中,严重影响了生活垃圾处理场的使用年限。因为建设生活垃圾处理场的标准非常高,建设和运营的成本也非常高,如混入大量的建筑垃圾,可能原计划使用10年的,只能使用3-5年,成本非常昂贵。

城市新建、扩建或维修构筑物的施工工地产生的建筑垃圾其主要成分有:土、渣土、废钢筋、废铁丝和各种废钢配件、金属管线废料、废竹木、木屑、刨花、各种装饰材料的包装箱、包装袋、散落的砂浆和混凝土、碎砖和碎混凝土块、搬运过程中散落的黄砂、石子和块石等,这些材料约占建筑施工垃圾总量的80%以上。尽管大多数建筑垃圾无毒无害,但若简单填埋,不仅影响城市环境、浪费土地资源,还会造成巨大的能源和资源的浪费。同时,清运和堆放过程中的遗撒和灰尘飞扬等问题,又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因此,一个越来越强烈的共识就是:建筑垃圾的占地非常大,但如果进行再生利用,也是一种很好的资源。

二、我区建筑垃圾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区每年产生建筑垃圾及各类工程渣土等施工废弃料约85万立方米,在2007年以前,管理单位对建设、施工单位自行处理的建筑垃圾不但收取建筑垃圾处理费(2元/立方米),而且还收取“建筑垃圾管理费”(3―5元/立方米),但根据市物价局下发的文件中的明确规定,要求“对进入垃圾处理场的建筑垃圾收取建筑垃圾处理费,对用于就地回填、异地填垫再利用的一律不缴纳垃圾处理费”,使该项收费即无文件依据,也没有物价局核发的收费许可证,属于非法收费项目。因此在2008年已停收了相关的费用,并按照相关规定对施工工地产生的工程渣土及施工废弃料等建筑垃圾进行了资源化、减量化处置,填海建港自行消纳处理,不需要政府部门设置处理场进行处理。

但随着烟台港建设工程的结束,城市建设所产生的大量施工废弃料等建筑垃圾将无处消纳处置,另外现在位于幸福工业园内的居民装修垃圾(含部分有毒有害垃圾)临时处理场也已饱和无法继续使用,势必造成有部分施工工地的运输车辆有私自处置、乱倒建筑垃圾的现象发生,对今后的环卫工作带来很多困难。

三、建筑垃圾管理进一步规范已迫在眉睫

建设部对建筑垃圾的管理工作一向十分重视,2004年就颁布了《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对促进建筑垃圾管理、维护良好的市容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有效地推动了城市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的专业管理,但它只是一个规范性文件,总体显得力度不足。

据各种信息反映,现在一些建筑施工单位为了赚钱,降低施工成本,往往到处偷偷倾倒建筑垃圾,如雇佣私人的“黑车”,晚上倒入郊区河道,或者是干脆直接倒在路边,给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对这种情况以前没有相应的处罚措施,或者只是根据其他的一些法规进行少量的罚款,不够严厉,也不能引起这些人的重视,受利益的驱动,一些人敢于冒险。这样给社会留下了极大的隐患。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城市建筑垃圾的管理,保障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政府部门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重新制定并实施了烟台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

四、建筑垃圾管理的解决措施及对策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政府加强引导、社会各方面配合、群众积极参与为原则,实现建筑垃圾的资源化、无害化和再利用,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宣传力度

对建设单位或个人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建设部《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以及《烟台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一是充分利用报批手续时的审批及审核,将相关的法规规定给相关的单位讲解;二是在工地监察时通过接触施工单位及市民的有利时机进行宣传;三是通过新闻媒体来广泛宣传。依此使各相关单位及责任人知法守法,在法律允许的框架内开展工作,我们将由被动转为主动,打造一个建筑垃圾管理的新局面。

(三)对我区建筑垃圾管理的建议

1、制定建筑垃圾处置的收费制度。规范建筑垃圾处置市场,实施对建筑垃圾的全面管理,而建设、施工单位对创造良好的市容环境也有应尽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因此必须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谁产生垃圾,谁承担处置责任”的原则对建设单位或个人实施建筑垃圾收费制度。

2、设立建筑垃圾的处置核准制度。根据《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中规定的“建筑垃圾处置核准为一项确需保留的行政许可”而制定。目前我国许多城市都是实施了这种核准制度,实践证明,核准制度的事实可以有效解决垃圾随意堆放和垃圾围城的问题,有利于资源的综合利用。更有力保持市容的整洁,对一些运输工具、包装方式、运输处理得组织管理以及时间方式提出较高的专业水平要求,可以减少扰民,消除隐患。

建筑垃圾管理措施篇2

一、指导思想和整治目标

按照“强化管理,从严执法,集中整治,落实长效”的原则,以《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号)等法规为依据,建立机构,明确职责,部门联动,分工协作,齐抓共管,加强各类工地现场管理,从严审查建筑垃圾运输单位承运条件,从严查处各类建筑垃圾运输处置违法违规行为,坚决遏制各种建筑垃圾运输处置过程中污染道路和市容环境的现象,保持城市市容环境整洁有序。

二、组织领导

成立建筑垃圾处置专项整治活动领导小组,具体组织和领导建筑垃圾处置专项整治活动。其组成人员如下: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具体负责建筑垃圾专项整治的日常协调、指导、监督工作,办公室设在市城管委,市政综合执法处处长方政任办公室主任,工作人员由市政综合执法处、固体废弃物管理处、市城管综合执法支队,各抽调1名工作人员组成。设立综合整治小组,市城管综合执法支队副支队长陶景海任组长,工作人员由城管综合执法支队20人、市交管局6人、市公安局直属机动支队6人、市水务局各堤防管理单位配合3人。东湖、西湖、青云谱、青山湖、高新、红谷滩行政执法分局各指定3名执法队员配合综合整治小组开展整治工作。

三、整治内容

(一)未办理建筑垃圾处置手续行为的整治。主要是从严审查建筑运输单位承运条件,整治组将对建筑运输单位承运条件进行抽检;严格查处没有办理建筑垃圾处置手续的建设及施工单位。需要处置建筑垃圾的建设、施工单位,必须如实向建筑垃圾管理部门申报处置量,办理建筑垃圾处置审批手续。

(二)建筑工地的整治。辖区内建筑施工工地必须按规定对进出口道路进行硬化,设置冲洗平台,完善车辆冲洗及降尘设施的设置。

(三)建筑垃圾运输整治。主要是强化路面执法管理力度。

1、未经核准擅自处置或者超出核准范围处置建筑垃圾的;

2、个人或者未取得建筑垃圾准运文件的运输单位从事建筑垃圾运输的;

3、运输建筑垃圾过程中抛撒滴漏、污染城市道路的;

4、任何单位和个人随意倾倒、抛撒或者堆放建筑垃圾的;

5、未经许可,夜间组织建筑垃圾运输,产生噪声污染的;

6、涂改、倒卖、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城市建筑垃圾准运证的;

7、车辆无牌、无证、车牌不清、超速、超载的。

(四)建筑垃圾消纳场(点)的整治。主要查处是否按规定消纳到符合要求的消纳场,设置消纳场(点)是否严格实行申报制度,对消纳场进行风险评估,消除安全隐患。

1.凡接收建筑垃圾的专设场地、回填场地等,均属建筑垃圾消纳管理范围。

2.设置建筑垃圾临时消纳场都必须向建筑垃圾管理部门进行申报,经审核批准后方可接纳建筑垃圾。

3.对擅自设置建筑垃圾临时消纳场接纳建筑垃圾的要严格按有关法规进行查处。

4.掌握市消纳场的分布情况,对消纳场进行风险评估,危险较大的要采取措施进行整治,危险性较小的可以进行绿化覆盖以避免水土流失。

四、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年12月1日—12月8日)

一是组织召开市、区各相关部门、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以及运输单位等参加的全市建筑垃圾专项整治动员大会;

二是组织涉及建筑垃圾管理与执法的所有人员进行学习培训,熟悉掌握建筑垃圾处置核准、建筑垃圾承运条件审查以及对各类建筑垃圾运输处置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的各种规定与要求。

(二)集中整治阶段:(年12月9日—12月25日)

各相关职能部门依据职责组织开展专项整治,整治组重点对各类工地和建筑垃圾处置运输情况进行检查,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从严查处。

(三)总结提高阶段(年12月26日—12月31日)

各相关职能部门对集中整治活动进行查漏补缺,认真总结,交流经验,巩固整治成果,由集中整治转向长效管理。

在此阶段,市城管委将组织人员对各单位开展专项整治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四)长效管理阶段(年1月1日起)

专项行动整治结束后,各区、开发(新)区、市各相关职能部门按照各自管理职能,持续加强对建筑垃圾处置的管理力度,市城管委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检查考评,确保标准化、规范化、常态化管理。

五、工作职责

(一)市城管委负责牵头组织、协调、检查、考核、评比全市建筑垃圾处置和散装物料运输的工作,负责主城区建筑垃圾处置的集中审批和行政执法工作,履行外五区建筑垃圾处置审批年度授权;负责全市建筑垃圾处置和散装物料运输管理和执法工作的督导;负责督促建筑垃圾消纳(中转)场(点)的建设与管理工作;负责牵头组织、协调全市建筑垃圾处置和散装物料运输专项整治工作。

(二)主城区(东湖、西湖、青云谱、青山湖)负责受理辖区范围内建筑垃圾处置审批工作,负责辖区范围内散装物料运输管理和行政执法工作;外五区(湾里区、高新区、经开区、红谷滩新区、桑海开发区)负责受理辖区范围内建筑垃圾处置审批及散装物料运输管理和行政执法工作;各区(新区、开发区)负责建筑垃圾消纳(中转)场(点)的建设和管理工作;负责巡查发现辖区范围内建筑垃圾处置及散装物料运输违法、违规情况并及时通知相关执法队伍查处;负责排查辖区范围内乱倾乱倒建筑垃圾的情况,督促相关单位清理或自行清理。

(三)市建委严格按规定办理《施工许可证》;负责对施工工地规定的道路进行硬化、设置冲洗平台及监督其使用;负责落实施工单位与保洁单位签订保洁协议并监督其认真履行;负责对施工工地进行封闭围档和工程清场时不得高空抛洒垃圾等文明施工行为要求进行监督管理。

(四)市房管局严格按规定办理《房屋征收决定》,负责加强对物业管理区域内房屋装修装饰产生的建筑垃圾的监管。

(五)市工信委负责预拌混凝土场(站)及其出入口环境卫生的监管,加强对运送预拌混凝土物料和运输商品混凝土车辆防泄漏措施的落实,督促企业文明作业。在控制运输期间,对商品混凝土运输车辆的行驶路线接受备案并转市城管委和市公安交管局。

(六)市公安交管局负责对运输建筑垃圾及散装物料运输车辆的路线进行监管,对无证、无牌、车牌不清、超速、超载及对窜线、闯驶、不按规定时间行驶禁行区域的车主进行规劝教育和处罚,严格按照一委六局的通告要求程序办理新的《通行证》。

(七)市水务局负责市建城区内江、河沿岸沙石场出入口的监管,负责配合对非法沙场进行取缔;负责监督指导合法经营沙场硬化沙石场出入口路面,配合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沙石污染道路。

(八)市交通局负责发放《道路运输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一委六局的通告要求程序进行办理。

(九)市园林局负责市管道路种植土的运输管理和绿化管理工作,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种植土在运输和种植过程中污染道路。

(十)市技术监督局负责对相关单位执行的固体散装物料运输车辆密闭装置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登记,对相关企业标准会同有关部门及专家进行评审、备案。

(十一)市公安局直属机动支队、各区公安分局负责对建筑垃圾处置专项整治活动中暴力抗法和带有黑社会性质的“小沙霸”、“小团伙”进行严厉打击;负责对围攻、殴打、威慑、谩骂行政执法人员的当事人进行治安处罚。

六、几点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建筑垃圾专项整治工作是有效遏止各类建筑垃圾运输处置违法违规现象、彻底改变城市道路环境状况、提升城市形象的一项重要举措。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高度重视这次整治工作,相互配合,做到人员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确保整治工作达到预期成效。

2、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各成员单位要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强化督导检查,确保各项整治任务按计划完成,按步骤扎实推进,取得实效。

建筑垃圾管理措施篇3

今年初,××城管执法局、创建办、规划建设、公安、交通等部门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抽调精兵强将,组成审批许可组、督察指导组、联合执法组,根据桐乡市政府统一部署和《桐乡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全面开展了建筑垃圾专项整治工作,并将建筑垃圾专项整治工作与建筑工地创卫管理专项整治工作有机结合,整体推进。截至11月底,审批许可组已办理建筑垃圾处罚核准20多起,3家建筑垃圾运输公司达到《××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标准,通过审批核准。督察指导组、联合执法组走访指导施工单位100多家,发放宣传资料300多份,建筑垃圾消纳场处置建筑垃圾3000多立方米。城管执法各辖区中队针对建筑垃圾乱倾倒、装潢垃圾处置等的特点,组织力量走访装修公司、开展夜间执法巡查活动,对电瓶三轮车乱倒建筑垃圾、装潢垃圾堆放不规范等问题加强教育纠正,查处违章行为10多起。通过前阶段整治,建筑垃圾初步实现了规范化处置,乱倒建筑垃圾现象明显好转,建筑垃圾事先审批核准制度基本建立,专项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城市建筑垃圾专项整治当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1、规范建筑垃圾处置的氛围有待进一步营造。由于建筑垃圾规范化处置工作刚刚起步,长期以来建筑垃圾处置处于无序化状态,一些施工单位、道路开挖单位、运输单位以及装修单位及人员尚未形成实施建筑垃圾规范化处置意识,少数电瓶三轮车、施工单位人员对建筑垃圾规范化处置不理解不配合,制约了管理工作的开展。2、建筑垃圾长效管理办法有待进一步完善。由于建筑垃圾规范化管理刚刚起步,管理经验相对不足,对运输单位、施工单位、装潢单位的监管机制有待探索和完善,如何应用市场化手段来规范建筑垃圾市场秩序,促进建筑行业发展的办法有待进一步创新。一些镇、街道尚未开展建筑垃圾规范化管理,少数运输单位偷倒、乱倒现象仍然存在。3、建筑垃圾执法方式有待进一步创新。建筑垃圾运输处罚主要在晚间进行,目前对建筑垃圾的执法管理主要依靠通过延长管理时间,开展联合整治的方式,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人力物力的投入较大。在执法方式上需要进一步创新,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执法的实效性。4、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理顺。目前建筑垃圾消纳场对建筑垃圾收纳处置,主要用于工程回填,尚未对建筑垃圾中石料、砖块等实施综合利用,形成建筑垃圾循环利用。

二、进一步加强建筑垃圾管理的对策措施

针对目前建筑垃圾管理中存在的实际情况,建议以引导建筑垃圾市场向规范化、有序化发展为着眼点,进一步完善建筑垃圾管理制度,加大对建筑垃圾源头治理力度,加快实现建筑垃圾管理规范化。

(一)继续加大宣传发动,提高群众自觉遵守意识

建筑垃圾规范化处置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培养群众的自觉遵守意识十分重点。因此,必须持之以恒地加强建筑垃圾规范化处置的宣传和引导,不断提高建筑垃圾行业从业人员及广大群众规范建筑垃圾处置的自觉性。一是进一步做好上门宣传指导工作。督察指导组和城管执法各中队要树立长效管理意识,建立定点、定人联系制度,继续走访施工单位、装潢单位等,发放建筑垃圾规范处置宣传资料,宣传解释规范建筑垃圾运输、处置的重要意义和乱倒、乱堆建筑垃圾的危害性。指导建筑垃圾运输单位、施工单位、装潢单位做好建筑垃圾审批核准、包扎覆盖、规范消纳等措施,逐步让群众知道在运输处置建筑垃圾时应当遵守什么样的规定,提高规范建筑垃圾管理的自觉性。二是加强新闻媒体报道。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在营造氛围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大对建筑垃圾整治进展情况、先进典型的报道力度,对违章行为及时曝光,发挥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三是研究建立行业协调沟通制度。根据建筑垃圾运输管理行业起步时间较短,行业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的情况,逐步建立建筑垃圾运输处置行业交流会、座谈会等工作机制,听取多方意见,宣传建筑垃圾管理的法律法规,逐步规范行业秩序,完善行业自律制度,营造自觉遵守管理规定的良好氛围。

(二)整合管理资源,完善建筑垃圾长效管理机制

要实现建筑垃圾规范化管理,关键在于建立建筑垃圾长效机制,规范建筑垃圾市场秩序。要在建立审批核准、部门联合整治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完善管理办法。一是完善行业监管机制。制订建筑垃圾运输行为监管制度,建立运输单位台帐资料,对运输单位违反建筑垃圾管理规定的违章行为在实施行政处罚的同时,将违章行为记录在案,在对运输单位资格审批时,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加以考虑,对违章行为恶劣的,取消其运输建筑垃圾的资格。二是要建立经常性联合执法机制。建筑垃圾管理一项长期性工作,由于建筑垃圾违章行为涉及城管、建设、公安、交通等多个部门,需要多部门协调联动。要建立部门协调机制,不定期开展联合整治,对无证运输、乱倒、乱堆等违章行为从严查处。三是要研究引进市场化机制。对建筑垃圾运输、处置等逐步建立公开招标制度,公开建筑垃圾清运单位、数量、竞标情况等内容,提高建筑垃圾管理效益,规范建筑垃圾市场秩序,并实现建筑垃圾的公开化、透明化。四是要推进镇、街道建筑垃圾规范化处置工作。要根据各镇、街道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推进镇、街道建筑垃圾规范化处置工作,建立镇、街道建筑垃圾收纳中转站,建立二级转运网络,扩大建筑垃圾规范化处置的范围,消除管理空档,实现建筑垃圾规范化处置城乡一体化。

(三)创新方式方法,提高建筑垃圾执法管理的实效性

要进一步总结建筑垃圾管理的经验,探索建筑垃圾管理方式方法,规范建筑垃圾管理机制,提高管理的实效性。一是要建立定点指导和区域负责制度。根据城管执法各辖区中队的区域划分,按照“谁的区域产生建筑垃圾,由谁监管”的原则,在施工单位、道路开挖等建筑垃圾处置审批核准时,确定1-2名辖区城管队员,作为建筑垃圾管理联络员,负责建筑垃圾运输、消纳等环节的指导和协调工作,帮助解决审批手续,指导规范营运等工作,把管理关口进一步前移,防止违章行为的发生。二是研究建立建筑垃圾运输消纳信息化管理系统。借鉴先进城市经验,对运输单位的运输车辆安装gps数字定位系统,将运输车辆编号、运输时间、运输路线纳入数字化信息平台,对运输、消纳情况实施全程跟踪监督。通过提高建筑垃圾监督管理的科技含量,减少管理和执法工作人力物力的投入,节约管理成本。三是进一步加大源头治理力度。针对建筑垃圾管理的特点,在查处违规运输、消纳建筑垃圾时,要突出对施工单位等建筑垃圾产生源头的治理这一关键环节,重点加大对产生建筑垃圾单位的处罚力度,控制建筑垃圾产生的源头,提高管理的针对性。

建筑垃圾管理措施篇4

一、宁波市建筑垃圾管理情况

宁波市城市建筑垃圾的管理模式为市、区(县)分级管理模式,城市管理局是全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管理工作。各县(市)、区城市管理(建设管理)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建筑垃圾处置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建筑垃圾的处置管理工作。

《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建设部139号令)颁布实施以后,宁波市城市管理局(甬城管一[xx]232号)依法对城市建筑垃圾的运输、处置及经营服务企业实行许可管理;宁波市建设委员会(甬建市发[xx]402号)对城市建筑垃圾的运输、处置及经营服务企业实行市场准入管理,凡从事城市建筑垃圾经营服务企业,必须取得城管部门颁发的《城市建筑垃圾经营服务企业资格证书》;对建筑工地市容环境卫生管理采取签署责任书和预收卫生保洁费用的措施。对全市渣土运输车辆的实施密闭改装管理工作,目前其相关政策正在报批。在建筑垃圾消纳处置管理工作方面,主要以调剂利用回填为主,目前宁波市还没建设有专用建筑垃圾消纳场地。

二、镇江市建筑垃圾管理情况

镇江市(地级市)城市建筑垃圾的管理模式为统一管理模式,城市管理局是全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其直属单位镇江市特种垃圾管理处(全民事业单位)具体负责组织实施管理工作。在管理体制上从有利于建筑垃圾管理出发,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机动大队成立四中队,6名干警与渣土管理处合署办公;市城管行政执法支队成立直属三大队也与渣土管理处合署办公。这种管理体制,加大了管理力度,融管理、服务和执法于一体,提高了行政管理效能。

镇江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的地方性法律法规相对比较健全,制定了《镇江市城市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管理的暂行办法》、《镇江市城市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和特种垃圾管理规定》、《<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准运证><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处置证>使用暂行规定》、《镇江市建筑垃圾处置核准业务工作规定》、《镇江市渣土运输行业行为规范》、《建筑垃圾、工程渣土运输车辆安装使用gps全球定位系统暂行规定》等10多个规范性文件。对建筑工地的监督管理方面,要求各施工工地出入口路面必须硬化处理,配备洗车(洗轮机)设备,并确定一名卫生监督员,不经监督员同意,车辆不准出场。同时采取预收一定数量的卫生保洁费用,以利于开展监督考核。

xx年,镇江市对从事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实行密闭装置的改造,由市政府办公室牵头,市城管局、执法局、公安局、交通局、环保局、质监局联合下发通告,提出具体工作要求。为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市政府还决定,采取优惠的鼓励政策,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车辆改造的,市政府给予经费补贴。全市120余辆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市政府共补贴40多万元。同时为了遏制建筑垃圾运输车辆乱弃土偷倒行为,对车辆利用gps全球定位系统实施全程监控。

在建筑垃圾消纳处置管理工作方面,主要以调剂利用回填为主,目前镇江市政府还没建设有专用建筑垃圾消纳场地。目前,镇江市从事建筑垃圾处置施工单位有18家,其中主城区有5家。主城区有建筑垃圾弃置场4家。为了加强行业管理,镇江市于xx年12月经市民政部门批准,成立了镇江是建筑垃圾处置协会,经过2年多的引导和强化,其行业自律管理步入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

三、南京市建筑垃圾管理情况

南京市城市建筑垃圾的管理模式为市、区(县)两级级管理模式,市市容管理局是全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南京市固体废弃物管理处(全民事业单位)受南宁市市容管理局委托,依法按照《江苏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南京市市容管理条例》、《南京市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处置管理规定》、《南京市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要求,负责对全市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处置情况进行日常检查、监督、指导、协调工作。主要包括:负责渣土的产生、运输、消纳和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处置的管理;制定全市渣土管理的发展规划和日常工作计划;负责全市渣土管理信息收集、统计及上报工作;指导、协调、检查各区渣土业务管理工作;负责南京市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的处置核准,核发建筑垃圾、工程渣土运输准运证;负责南京市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处置场的设置审批;并依法对渣土处置违章行为进行查处。

南京市对市区建筑施工工地的监管力度大,对市区主要施工工地的出入口均安装设置无线视频监控设施,对施工工地出入口路面硬化、进出车辆冲洗和保洁行为实施监管。

在建筑垃圾工程渣土运输车辆监管方面,南京市于xx年已经实施渣土运输车辆密闭化改装、和市场准入管理工作,相关的政策法规健全,渣土运输行业自律管理规范。

xx年年11月22日,南京市政府颁布实施第262号人民政府令,进一步规范渣土设置场的审批和监管,以奖励的措施鼓励部门、单位和广大市民对规定的实施进行监督,加大了建筑垃圾处置监管力度。与此同时,在建筑垃圾消纳处置(调剂)管理方面,南京市固体废弃物管理处制定了渣土(泥浆)处置场的审批条件及标准、渣土处置费补偿标准及审批规定,使渣土(泥浆)消纳处置场的审批和监管工作更加规范化。

四、意见和建议:

综合这次考察的情况,3个城市在建筑垃圾处置管理方面的管理模式、体制合理,相应的建筑垃圾处置管理职能明确;建筑垃圾管理相关政策法规比较健全,都有一个互通的建筑垃圾核准信息监控平台和有效的联动机制。结合我们的工作实际,为逐步做好建筑垃圾处置管理工作,建议:

1、建立健全建筑垃圾处置核准信息互通监控信息平台,同时制定出台建筑垃圾运输市场准入管理规定并组织实施。促使我市城市建筑垃圾排放、运输、消纳处置核准和监督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

建筑垃圾管理措施篇5

宁波市城市建筑垃圾的管理模式为市、区(县)分级管理模式,城市管理局是全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管理工作。各县(市)、区城市管理(建设管理)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建筑垃圾处置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建筑垃圾的处置管理工作。

《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建设部139号令)颁布实施以后,宁波市城市管理局(甬城管一[XX]232号)依法对城市建筑垃圾的运输、处置及经营服务企业实行许可管理;宁波市建设委员会(甬建市发[XX]402号)对城市建筑垃圾的运输、处置及经营服务企业实行市场准入管理,凡从事城市建筑垃圾经营服务企业,必须取得城管部门颁发的《城市建筑垃圾经营服务企业资格证书》;对建筑工地市容环境卫生管理采取签署责任书和预收卫生保洁费用的措施。对全市渣土运输车辆的实施密闭改装管理工作,目前其相关政策正在报批。在建筑垃圾消纳处置管理工作方面,主要以调剂利用回填为主,目前宁波市还没建设有专用建筑垃圾消纳场地。

二、镇江市建筑垃圾管理情况

镇江市(地级市)城市建筑垃圾的管理模式为统一管理模式,城市管理局是全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其直属单位镇江市特种垃圾管理处(全民事业单位)具体负责组织实施管理工作。在管理体制上从有利于建筑垃圾管理出发,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机动大队成立四中队,6名干警与渣土管理处合署办公;市城管行政执法支队成立直属三大队也与渣土管理处合署办公。这种管理体制,加大了管理力度,融管理、服务和执法于一体,提高了行政管理效能。

镇江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的地方性法律法规相对比较健全,制定了《镇江市城市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管理的暂行办法》、《镇江市城市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和特种垃圾管理规定》、《<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准运证><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处置证>使用暂行规定》、《镇江市建筑垃圾处置核准业务工作规定》、《镇江市渣土运输行业行为规范》、《建筑垃圾、工程渣土运输车辆安装使用gps全球定位系统暂行规定》等10多个规范性文件。对建筑工地的监督管理方面,要求各施工工地出入口路面必须硬化处理,配备洗车(洗轮机)设备,并确定一名卫生监督员,不经监督员同意,车辆不准出场。同时采取预收一定数量的卫生保洁费用,以利于开展监督考核。

XX年,镇江市对从事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实行密闭装置的改造,由市政府办公室牵头,市城管局、执法局、公安局、交通局、环保局、质监局联合下发通告,提出具体工作要求。为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市政府还决定,采取优惠的鼓励政策,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车辆改造的,市政府给予经费补贴。全市120余辆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市政府共补贴40多万元。同时为了遏制建筑垃圾运输车辆乱弃土偷倒行为,对车辆利用gps全球定位系统实施全程监控。

在建筑垃圾消纳处置管理工作方面,主要以调剂利用回填为主,目前镇江市政府还没建设有专用建筑垃圾消纳场地。目前,镇江市从事建筑垃圾处置施工单位有18家,其中主城区有5家。主城区有建筑垃圾弃置场4家。为了加强行业管理,镇江市于XX年12月经市民政部门批准,成立了镇江是建筑垃圾处置协会,经过2年多的引导和强化,其行业自律管理步入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

三、南京市建筑垃圾管理情况

南京市城市建筑垃圾的管理模式为市、区(县)两级级管理模式,市市容管理局是全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南京市固体废弃物管理处(全民事业单位)受南宁市市容管理局委托,依法按照《江苏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南京市市容管理条例》、《南京市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处置管理规定》、《南京市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要求,负责对全市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处置情况进行日常检查、监督、指导、协调工作。主要包括:负责渣土的产生、运输、消纳和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处置的管理;制定全市渣土管理的发展规划和日常工作计划;负责全市渣土管理信息收集、统计及上报工作;指导、协调、检查各区渣土业务管理工作;负责南京市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的处置核准,核发建筑垃圾、工程渣土运输准运证;负责南京市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处置场的设置审批;并依法对渣土处置违章行为进行查处。

南京市对市区建筑施工工地的监管力度大,对市区主要施工工地的出入口均安装设置无线视频监控设施,对施工工地出入口路面硬化、进出车辆冲洗和保洁行为实施监管。

在建筑垃圾工程渣土运输车辆监管方面,南京市于XX年已经实施渣土运输车辆密闭化改装、和市场准入管理工作,相关的政策法规健全,渣土运输行业自律管理规范。

XX年年11月22日,南京市政府颁布实施第262号人民政府令,进一步规范渣土设置场的审批和监管,以奖励的措施鼓励部门、单位和广大市民对规定的实施进行监督,加大了建筑垃圾处置监管力度。与此同时,在建筑垃圾消纳处置(调剂)管理方面,南京市固体废弃物管理处制定了渣土(泥浆)处置场的审批条件及标准、渣土处置费补偿标准及审批规定,使渣土(泥浆)消纳处置场的审批和监管工作更加规范化。

四、意见和建议:

综合这次考察的情况,3个城市在建筑垃圾处置管理方面的管理模式、体制合理,相应的建筑垃圾处置管理职能明确;建筑垃圾管理相关政策法规比较健全,都有一个互通的建筑垃圾核准信息监控平台和有效的联动机制。结合我们的工作实际,为逐步做好建筑垃圾处置管理工作,建议:

1、建立健全建筑垃圾处置核准信息互通监控信息平台,同时制定出台建筑垃圾运输市场准入管理规定并组织实施。促使我市城市建筑垃圾排放、运输、消纳处置核准和监督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

2、筹备成立建筑垃圾运输企业协会,并建立一个建筑垃圾(土石方)回收调剂利用交易平台,通过引导和行业自律,促使城市建筑垃圾(土石方)的回填市场行为进一步规范化。

建筑垃圾管理措施篇6

一、宁波市建筑垃圾管理情况

宁波市城市建筑垃圾的管理模式为市、区(县)分级管理模式,城市管理局是全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管理工作。各县(市)、区城市管理(建设管理)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建筑垃圾处置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建筑垃圾的处置管理工作。

《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建设部139号令)颁布实施以后,宁波市城市管理局依法对城市建筑垃圾的运输、处置及经营服务企业实行许可管理;宁波市建设委员会对城市建筑垃圾的运输、处置及经营服务企业实行市场准入管理,凡从事城市建筑垃圾经营服务企业,必须取得城管部门颁发的《城市建筑垃圾经营服务企业资格证书》;对建筑工地市容环境卫生管理采取签署责任书和预收卫生保洁费用的措施。对全市渣土运输车辆的实施密闭改装管理工作,目前其相关政策正在报批。在建筑垃圾消纳处置管理工作方面,主要以调剂利用回填为主,目前宁波市还没建设有专用建筑垃圾消纳场地。

二、镇江市建筑垃圾管理情况

镇江市(地级市)城市建筑垃圾的管理模式为统一管理模式,城市管理局是全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其直属单位镇江市特种垃圾管理处(全民事业单位)具体负责组织实施管理工作。在管理体制上从有利于建筑垃圾管理出发,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机动大队成立四中队,6名干警与渣土管理处合署办公;市城管行政执法支队成立直属三大队也与渣土管理处合署办公。这种管理体制,加大了管理力度,融管理、服务和执法于一体,提高了行政管理效能。

镇江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的地方性法律法规相对比较健全,制定了《镇江市城市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管理的暂行办法》、《镇江市城市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和特种垃圾管理规定》、《<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准运证><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处置证>使用暂行规定》、《镇江市建筑垃圾处置核准业务工作规定》、《镇江市渣土运输行业行为规范》、《建筑垃圾、工程渣土运输车辆安装使用gps全球定位系统暂行规定》等10多个规范性文件。对建筑工地的监督管理方面,要求各施工工地出入口路面必须硬化处理,配备洗车(洗轮机)设备,并确定一名卫生监督员,不经监督员同意,车辆不准出场。同时采取预收一定数量的卫生保洁费用,以利于开展监督考核。

早在的时候,镇江市对从事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实行密闭装置的改造,由市政府办公室牵头,市城管局、执法局、公安局、交通局、环保局、质监局联合下发通告,提出具体工作要求。为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市政府还决定,采取优惠的鼓励政策,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车辆改造的,市政府给予经费补贴。全市120余辆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市政府共补贴40多万元。同时为了遏制建筑垃圾运输车辆乱弃土偷倒行为,对车辆利用gps全球定位系统实施全程监控。

在建筑垃圾消纳处置管理工作方面,主要以调剂利用回填为主,目前镇江市政府还没建设有专用建筑垃圾消纳场地。目前,镇江市从事建筑垃圾处置施工单位有18家,其中主城区有5家。主城区有建筑垃圾弃置场4家。为了加强行业管理,镇江市于12月经市民政部门批准,成立了镇江是建筑垃圾处置协会,经过2年多的引导和强化,其行业自律管理步入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

三、南京市建筑垃圾管理情况

南京市城市建筑垃圾的管理模式为市、区(县)两级级管理模式,市市容管理局是全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南京市固体废弃物管理处(全民事业单位)受南宁市市容管理局委托,依法按照《江苏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南京市市容管理条例》、《南京市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处置管理规定》、《南京市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要求,负责对全市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处置情况进行检查、监督、指导、协调工作。主要包括:负责渣土的产生、运输、消纳和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处置的管理;制定全市渣土管理的发展规划和日常整理工作;负责全市渣土管理信息收集、统计及上报工作;指导、协调、检查各区渣土业务管理工作;负责南京市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的处置核准,核发建筑垃圾、工程渣土运输准运证;负责南京市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处置场的设置审批;并依法对渣土处置违章行为进行查处。

南京市对市区建筑施工工地的监管力度大,对市区主要施工工地的出入口均安装设置无线视频监控设施,对施工工地出入口路面硬化、进出车辆冲洗和保洁行为实施监管。

在建筑垃圾工程渣土运输车辆监管方面,南京市于已经实施渣土运输车辆密闭化改装、和市场准入管理工作,相关的政策法规健全,渣土运输行业自律管理规范。

11月22日,南京市政府颁布实施第262号人民政府令,进一步规范渣土设置场的审批和监管,以奖励的措施鼓励部门、单位和广大市民对规定的实施进行监督,加大了建筑垃圾处置监管力度。与此同时,在建筑垃圾消纳处置(调剂)管理方面,南京市固体废弃物管理处制定了渣土(泥浆)处置场的审批条件及标准、渣土处置费补偿标准及审批规定,使渣土(泥浆)消纳处置场的审批和监管工作更加规范化。新晨

四、意见和建议

综合这次考察的情况,3个城市在建筑垃圾处置管理方面的管理模式、体制合理,相应的建筑垃圾处置管理职能明确;建筑垃圾管理相关政策法规比较健全,都有一个互通的建筑垃圾核准信息监控平台和有效的联动机制。结合我们的工作实际,为逐步做好建筑垃圾处置管理工作,建议:

1、建立健全建筑垃圾处置核准信息互通监控信息平台,同时制定出台建筑垃圾运输市场准入管理规定并组织实施。促使我市城市建筑垃圾排放、运输、消纳处置核准和监督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

建筑垃圾管理措施篇7

(青海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西宁810016)

(SchoolofCivilengineering,QinghaiUniversity,Xining810016,China)

摘要:近年来我国建筑业发展迅速,西宁市城市化进程导致新建、改建、扩建、拆除工程随处可见,因而在施工阶段产生大量的建筑施工垃圾。如果对这些垃圾不进行有效分析和管理,产量加剧会更加严重,对环境污染也会更严重。本文针对西宁建筑施工垃圾管理现状,提出相对应的有效对策。

abstract:China’sconstructionindustryhasdevelopedrapidlyinrecentyears,theurbanizationprocessofXiningmakestheprojectsofnewconstruction,reconstruction,extension,demolitioneverywhere.So,alargenumberofconstructionwasteisproducedintheprojectphase.iftheeffectiveanalysisandmanagementarenotcarriedouttothewaste,theproductionaggravationwillbemoreserious,andthepollutiontotheenvironmentalsowillbemoreserious.aimedatthemanagementsituationofconstructionwasteinXining,thispaperputsforwardtherelatedeffectivestrategies.

关键词:建筑施工垃圾;产量分析与预测;西宁市;有效管理;对策研究

Keywords:constructionwaste;analysisandpredictionofyield;XiningCity;effectivemanagement;strategystudy

中图分类号:X79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5)18-0038-03

作者简介:王宁(1993-),女,河北冀州人,青海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本科大三在读。

0引言

建筑业是典型的资源、能源消耗型工业[1],同时也是巨大建筑垃圾产生源。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展,建筑垃圾每年急剧增长。建筑垃圾分为建筑施工垃圾,建筑拆除垃圾和建筑装修垃圾。建筑施工垃圾是指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在新建、改建、扩建或拆除各类建的筑物、道路管网、园林绿化等以及居民修建、装饰装修房屋过程中所产生的弃土、弃料及其他废弃物[2]。西宁市作为青海省的省会城市,顺应国家号召发展城市化建设,新建建筑规模越来越大,施工垃圾也逐年增加。这些施工垃圾如果管理不当,将会对生活和环境各个方面造成严重影响。据调查,十一五期间建筑施工垃圾产量为132.657万吨[3],西宁市2012年建筑垃圾年产生量已达600万吨,则施工垃圾至少达到60万吨[4]。而且“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大力发展符合绿色建筑要求的新兴建材及制品,支持建筑垃圾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线的建设”。因此要根据西宁市建筑垃圾的实际及预测情况研究对其有效的管理对策。

1建筑施工垃圾的产量分析与预测

1.1国内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虽然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相应的在建筑物的建设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废弃物也空前增加。据有关部门调查,我国2013年施工建筑面积113亿多平方米[5],以每万平方米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建筑垃圾为500~600吨的标准计算,我国建筑施工垃圾以每年至少5.65亿吨增长,到2020年预计还新增建筑面积约600亿平方米[6],新产生的建筑垃圾30亿吨[7]是天文数字。我国垃圾管理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城市化水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40%[8],现有的管理制度、政策、法律和法规都不够健全,绝大部分垃圾未经任何垃圾处理则进行简易填埋,造成严重环境污染。

1.2国际

据统计,在世界多数国家,建筑施工垃圾约占城市垃圾总量的5%~10%。美国每年产生建筑施工垃圾约为3250万吨,经过分拣、加工转化,再生利用的约占到70%,其余30%的建筑垃圾即约根据需要进行填埋。新加坡每年产生的建筑施工垃圾约为6万吨,98%的建筑垃圾都得到了处理,其中50%-60%的建筑垃圾实现了循环利用。日本国土面积小,资源相对匮乏,因此十分重视资源的再生利用,将建筑垃圾视为建筑副产品。日本的主导方针是尽可能不从施工现场排出建筑垃圾,要尽可能的就地重新利用,对重新利用有困难的按照有关规定适当予以处理。[9]而欧洲有着先进的垃圾管理技术的国家,如丹麦,爱沙尼亚,荷兰,在2008年,丹麦建筑垃圾约为10万吨,荷兰60万吨,但垃圾回收指标超过90%。在7年前两个国家建筑施工垃圾经处理后最只有0.1万吨和0.6万吨进行填埋。如今垃圾处理技术更是先进,值得学习。[10]

1.3西宁市

西宁市为大美雪域高原青海的省会,但多年以来仍处于三线城市。城市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但城市发展水平与内地城市还有一定差距。垃圾管理远远低于国家平均水平,更不用说与国外先进的管理制度与方法作比较。根据有关调查报告,可了解到西宁市建筑施工的垃圾逐年大幅度增长。据调查,而十一五期间建筑施工垃圾产量为132.657万吨,西宁市2012年建筑垃圾年产生量已达600万吨,则施工垃圾至少达到60万吨。现根据西宁市2002~2010施工垃圾产量,利用matLaB与eXCeL找出预测公式[11],以2012年60万吨的施工垃圾作为预测检验,预测西宁市2015年与2016年施工垃圾产量。(图1、图2)

根据数据拟合模型,拟合优度判定系数R2=0.9992,确定公式为四次多项式如下:

y=-0.0064x4+51.223x3-1.5e+5x2+2.1e+8x-1.0e+11

2西宁市建筑施工垃圾的影响

2.1提高工程项目成本

施工垃圾包括不可避免与可避免垃圾。不可避免垃圾产量接近项目设计中预算垃圾产量,其计划量与实际量相差不大,工程预算成本的浮动不大,对项目成本影响甚微。而可避免垃圾的产量受施工现场天气环境等一系列不确定因素影响,其产量增加将会直接影响工程项目成本。现今,项目施工垃圾大幅度上升的大多数为可避免垃圾,以至于工程项目成本在不可预测与很大风险的提高。

2.2占用大量土地

西宁市的施工垃圾以固体非可燃性物质为主,在处理上不同于一般生活垃圾。据调查,西宁市的建筑垃圾达80%以上未处理就被转移到郊区堆放填埋,随着建筑垃圾的增加,垃圾堆放点也在增加,垃圾堆放场的面积也在逐渐扩大,据了解,每年1万吨建筑垃圾需占6.5亩地[12]。则西宁市2015年占地将达到774.61亩,2016年将达到923.52亩。照这样下去,不到20年,西宁市将会变为垃圾场。

2.3影响市容市貌

建筑垃圾占用空间大,堆放无秩序,未能及时转移和处理的施工垃圾往往成为卫生死角,与西宁市夏都的形象极不协调,严重影响城市的美好形象。

2.4污染环境

建筑施工垃圾易造成空气污染,水体污染,降低土壤质量,亦会影响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

3西宁市建筑施工垃圾管理现状

3.1垃圾产量急剧增加

近几年,西宁市新建规模巨大,伴随每年产生至少60万吨的施工垃圾,应当加大对垃圾管理的重视,尽量从源头上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降低其对环境的影响。

3.2缺乏对施工垃圾的循环利用

目前,西宁市还未出台有关建筑垃圾大量的施工垃圾产生,技术与措施落后的西宁,对大量的垃圾只做简单处理,就运到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而西宁市至今只有四个填埋场,加之,垃圾处理不科学,使得垃圾急剧增加。

3.3管理人员管理能力缺乏和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较低

西宁施工现场的项目管理的专业水平和就业经验较内地相比相差甚远。而现场施工人员大部分为农民工,一小部分是有多年施工经验的低学历人员。他们节约资源意识薄弱,公家资源乱用,在现场作业时造成大量不必要的建材的浪费。

3.4垃圾管理体系不健全

施工阶段垃圾产生过量不仅与现场的施工有关,而与整个管理系统有关,直接有关的是垃圾管理系统,该体系不健全。

4西宁市施工现场的建筑垃圾管理对策

4.1西宁市建筑施工垃圾管理的基本原则

①建筑施工垃圾的产生“减量化”。西宁市的建筑施工垃圾主要是由施工现场产生的,应该加大宣传和管理,从源头上引导建筑企业和施工单位使用新型建筑材料和建筑方式,同时合理进行利益、责任分配,这样是可以大大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的。②建筑垃圾管理的“资源化”。建筑施工垃圾大部分是可再生利用的资源,是可以进行就地利用或重新处理加工使用的。由于西宁市技术的原因,其利用的成本还是比较高的,但是以长远的可持续的眼光来看,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和综合利用是一种趋势,最终可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取得双赢。③是建筑施工垃圾清运的“集约化”。建筑施工垃圾应当与生活垃圾一样,由政府负责清运和管理,清运费用由垃圾产生的单位承担。这样西宁市的建筑施工垃圾处理周期将大大缩短,成本大大降低。

4.2西宁市建筑施工垃圾管理的具体对策

①制定鼓励建筑施工垃圾“减量化”相关法律法规、优惠政策和鼓励建筑垃圾再生利用补贴政策。一西宁市政府应制订相应的法律法规,鼓励企业减少垃圾产生,进行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而建筑公司和施工单位不仅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还要依据政府的法律法规制定属于自己垃圾管理体系的法规。二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政府主导,鼓励建筑企业提高生产和管理水平和落实各项法律和政策;市场辅助,提供绿色节能建材和新技术;建筑公司、施工单位实施采用耐久性材料,优化施工方式和建筑设计。在源头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和减少建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②加强建筑施工阶段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施工人员的素质。建筑施工垃圾的产生是在施工阶段产生的,因此管理和施工人员的工作绩效直接影响施工垃圾的产量。首先要增强管理人员专业的管理水平,具体体现在提高个性素质、专业技术等级、管理技能三方面,也要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绩效考评,保证因管理人员的疏忽而造成的垃圾产量最低。其次,要增强施工人员资源节约和再利用的意识,并落实在实际施工作业中。可定期开展节约资源宣传活动,实行工作奖励惩罚制度,加大管理人员对其工作的监督力度。

③建立健全建筑施工垃圾管理工作机制。建筑施工垃圾的管理,应当明确管理机制和管理部门的职责。明确西宁市市容局作为建筑垃圾的主管部门,建筑垃圾的清运、填埋、再生利用的政策制定。规划局负责建筑工地建筑垃圾的管理,对建筑企业产生垃圾量进行核准,对超过平均水平的予以一定的处罚。城管执法局、交管及公安部门应当按照以上各职能部门审批的事项加强执法,坚决打击各种违法行为。各部门也应增强联系,一起协调解决出现的问题。

④对建筑垃圾进行资源化。发达国家美国、日本和德国已经将建筑垃圾作为一种新的资源,以至发展成一个新兴的大产业。因此,西宁市也应加快建筑垃圾处理和利用的科研工作,建立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禁止填埋可利用的和有毒建筑垃圾,规定建筑垃圾必须进行分类收集和存放,坚持走循环之路。建筑垃圾的回收和循环再利用不仅能够保护环境,降低对环境的影响,而且若采用科学管理和有效措施将其减量化和再利用,还可以节省大量的建设资金和资源。

5实力运用

《西宁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已于2012年8月6日西宁市政府第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自2012年10月1日起施行,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13]2013年7月初,西宁市政府分别组织召开了建筑垃圾运输处置专项整治工作专题会议,成立了由城管、公安、建设、食品药品监督、农牧、环保、工商、区(县)政府组成的餐厨垃圾、建筑垃圾专项整治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组织专项整治工作。市城管执法局牵头制定了工作方案,明确区(县)政府、市直相关部门的监管职责和工作任务,组织全市垃圾专项整治活动,协调各职能部门进行执法检查,有效推进专项整治工作的深入开展。查处违规拉运建筑垃圾车辆500台次,违规处置建筑垃圾案件50余起。整治工作累计处罚金额达25万元,对253家在建工地(含拆迁工地)监督覆盖率达100%,主城区在建工地出入口硬化、冲洗设备配备率达100%。各城区组建的夜巡队实行常态化巡查,市、区两级城管110,实行24小时值班制,实现了应急处置及时到位。措施得力,成效显著。[14]西宁市建筑施工垃圾的管理体系需以之为模范继续修正完善。

6结语

西宁市建筑施工垃圾的管理,要从四方面着手:一要从垃圾产生的源头减量化,并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二增强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与施工人员的素质,确保因人为因素造成的垃圾产量最低;三建立健全建筑施工垃圾的管理工作机制,加强各管理机制和部门的职能;四对建筑垃圾进行资源化,把建筑垃圾作为一种新能源利用。

参考文献:

[1]秦小艳.建筑废弃物分类及其对环境污染影响关联因素分析研究[D].重庆大学,2012.

[2]西宁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J].西宁政报,2012(9):10-12.

[3]龚志起,丁锐,陈柏昆,崔云华.西宁市建筑垃圾的特征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1):288-290.

[4]中国环保在线http://hbzhan.com/news/detail/69040.html.

[5]国家统计局,2014年统计年鉴.

[6]杨敬帅,马晓霞.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13):304-305.

[7]李聪,张欣.浅谈施工企业在建筑垃圾回收利用中的重要性[J].施工技术,2014,S2:534-537.

[8]朱东风.城市建筑垃圾处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

[9]国外建筑垃圾再利用一览[n].经济参考报,2010-07-21.

[10]tojo,n.,Fischer,C.,2011.europeasaRecyclingSociety:europeanrecyclingpoliciesinrelationtotheactualrecyclingachieved.europeanenvironmentagency.europeantopicCentreonSustainableConsumptionandproduction,Copenhague,Denmark.

[11]左浩坤,付双立.历史数据缺失下的建筑垃圾产量预测[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2(05):106-109.

[12]虞扬.孝感市城市建筑垃圾的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四川水泥,2015(01):278.

建筑垃圾管理措施篇8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安阳、玉海、锦湖、东山、上望、潘岱等6个街道(包括安阳新区、瑞祥新区、经济开发区区域)及塘下、莘塍、汀田、陶山、碧山、湖岭、飞云、仙降、马屿、曹村、龙湖、平阳坑等12个建制镇区域内建筑垃圾(建筑泥浆)的倾倒、排放、运输、中转、回填、消纳、利用等处置和管理工作。

本办法所称建筑垃圾(建筑泥浆),是指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以及单位、居民装饰、装修房屋过程中所产生的弃土、弃料、泥浆及其他废弃物。

第三条市政园林部门是我市城市建筑垃圾(建筑泥浆)处置的主管部门。

规划建设、房管、水利、港航、海事、公安、交通、工商、环保等部门应按照各自的职责,共同做好建筑垃圾(建筑泥浆)的相关管理工作。

第四条建筑垃圾(建筑泥浆)处置实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谁产生、谁承担处置责任的原则。

鼓励建筑垃圾(建筑泥浆)综合利用,鼓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优先采用建筑垃圾(建筑泥浆)综合利用产品。

第五条市政园林部门应当根据城市内的工程施工情况,制定建筑垃圾(建筑泥浆)处置计划,合理安排各类建设工程需要回填的建筑垃圾(建筑泥浆)。

第六条处置建筑垃圾(建筑泥浆)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或者建筑垃圾(建筑泥浆)运输、管道排放等单位,应当向市政园林部门提出申请,获得城市建筑垃圾(建筑泥浆)处置核准后,方可处置。

第七条凡从事建筑垃圾(建筑泥浆)处置的运输单位必须办理《建筑垃圾(建筑泥浆)处置准运证》,实行一车(船)一证制,管道排放实行一工地一证制。

第八条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或者建筑垃圾(建筑泥浆)运输单位、管道排放单位申请城市建筑垃圾(建筑泥浆)处置核准,须具备以下条件:

1.提交书面申请(包括建筑垃圾〈建筑泥浆〉处置的方式、时间、路线和处置地点名称、施工单位与运输单位〈管道排放单位〉签订的合同、建筑垃圾消纳场的土地用途证明);

2.扩初设计及必要施工图纸;

3.具有建筑垃圾(建筑泥浆)分类处置的方案和对废混凝土、金属、木材等回收利用的方案;

4.具有合法的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车辆行驶证,合法的水路运输相关证件(船舶适航、船员适任,船舶船员应持有齐全有效的证书等),合法的管道排放许可证;

5.具有健全的运输车辆(船舶、管道)运营、安全、质量、保养、行政管理制度并得到有效执行;

6.运输车辆、船舶具备安装行驶及装卸记录仪(其中车辆同时具备全密闭运输机械装置或密闭苫盖装置)和相应的建筑垃圾(建筑泥浆)分类运输设备。

第九条市政园林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请后的20日内作出是否核准的决定。予以核准的,颁发核准文件;不予核准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十条禁止涂改、倒卖、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城市建筑垃圾(建筑泥浆)处置核准文件。

第十一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建筑垃圾混入生活垃圾,不得将危险废物混入建筑垃圾,不得将建筑泥浆排入江河、湖泊、山塘、水库等,不得擅自设立弃置场受纳建筑垃圾(建筑泥浆),水利部门有其特殊规定的除外。

第十二条建筑垃圾(建筑泥浆)储运消纳场不得受纳工业垃圾、生活垃圾和有毒有害垃圾。

第十三条居民因装饰、建造、维修等产生的建筑垃圾(建筑泥浆)需要处置的,应到所在的物业服务单位申报,并交纳建筑垃圾(建筑泥浆)清运费。产生的建筑垃圾(建筑泥浆)应与生活垃圾分别收集,并按照物业服务单位指定的地点堆放。由物业服务单位向市政园林部门申报建筑垃圾(建筑泥浆)处置计划(包括堆放地点名称、垃圾种类、运输时间与路线、处置建筑垃圾〈建筑泥浆〉的单位名称等),办理处置核准手续,签订《建筑垃圾(建筑泥浆)处置环卫保洁协议》,并委托具有建筑垃圾(建筑泥浆)运输条件的单位及时清运。

除前款规定之外,没有物业服务单位区域的居民需处置建筑垃圾(建筑泥浆)的,按上款规定直接到市政园林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第十四条规划建设部门按照行业标准,将建筑工地施工及建筑垃圾(建筑泥浆)运输过程中环境卫生的管理纳入施工单位的文明施工目标管理。同时要求施工单位要有专项消纳泥浆处理方案,并将泥浆消纳处理方案作为办理工程开工安全条件审查内容。所有建筑工地开工前,必须与规划建设部门签订建筑工程文明施工责任书。

第十五条施工单位应当及时清运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建筑泥浆),并按照市政园林部门的规定处置,防止污染环境。

对建筑工地的泥浆必须设置沉淀排放设施,并由专人负责定期清除,杜绝随意排放。对暂时不能运出建筑工地的建筑垃圾,必须采取集中堆放、压实、绿网覆盖等有效措施,减少泥土时间和面积。闲置6个月以上的现场空地,必须进行永久性绿化处理。

第十六条施工单位要加强施工现场及周边环境卫生管理,进行封闭施工,硬化工地出入口道路,铺设强度为C20、厚度不小于15厘米的混凝土路面,并在工地内配备相应的车辆除泥、除尘措施,车辆经过处理后方可上路。从事道路或管线施工的,要将施工区域有效隔离,防止建筑垃圾(建筑泥浆)及工程渣土扩散污染道路。

第十七条施工单位不得将建筑垃圾(建筑泥浆)交给个人或者未经核准从事建筑垃圾(建筑泥浆)运输的单位运输。

第十八条处置建筑垃圾(建筑泥浆)的单位在运输建筑垃圾(建筑泥浆)时,应当随车(船)携带建筑垃圾(建筑泥浆)处置核准文件,并置于明显位置,接受监督检查,不得超出核准范围承运建筑垃圾(建筑泥浆)。

第十九条承担建筑垃圾(建筑泥浆)运输的单位在运输建筑垃圾(建筑泥浆)时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按照市政园林部门核准的时间(车运时间原则限定在每晚21时至次日早晨5时)、路线、处置地点运输,未经批准,严禁在其他时间、路线运输建筑垃圾(建筑泥浆)。

(二)建筑垃圾(建筑泥浆)运输车辆(船舶)应当采取密闭措施,不得超载运输,不得丢弃、遗撒,严禁乱运、乱倒。

(三)处置建筑垃圾(建筑泥浆)的单位在清运时间内,应当自行或采取其他方式做好车辆(船)沿途运行线路的污染清理、保洁工作。

第二十条市政园林部门要统一规划设置建筑垃圾(建筑泥浆)处置场地,加强建筑垃圾(建筑泥浆)处置场地的管理。

各单位和个人产生的建筑垃圾(建筑泥浆),除安排建设调用外,一律运送到统一设置的建筑垃圾(建筑泥浆)处置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倾倒、抛撒或者堆放建筑垃圾(建筑泥浆)。

第二十一条各类建设工程、规划开发用地需要回填建筑垃圾的,有关单位(个人)要向市政园林部门提出申请,由市政园林部门统一安排调度,禁止私自调用。

第二十二条建筑垃圾(建筑泥浆)处置应当执行收费制度,具体见物价部门核定。

第二十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街道两侧和公共场地堆放物料。因建设等特殊需要,确需临时占用街道两侧和公共场地堆放物料的,应当征得市政园林部门同意后,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第二十四条市政园林部门核发城市建筑垃圾(建筑泥浆)处置核准文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纠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核发城市建筑垃圾(建筑泥浆)处置核准文件或者超越法定职权核发城市建筑垃圾(建筑泥浆)处置核准文件的;

(二)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人不予核发城市建筑垃圾(建筑泥浆)处置核准文件或者不在法定期限内核发城市建筑垃圾(建筑泥浆)处置核准文件的。

第二十五条建筑垃圾(建筑泥浆)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违反建筑垃圾(建筑泥浆)有关规定的,由相关职能部门依法给予处罚。

建筑垃圾管理措施篇9

【关键词】建筑垃圾;现状;资源化利用

1引言

随着徐州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新城区的大规模建设,由此而产生的建筑垃圾日益增多,它不仅加剧了资源的紧张局面,也严重影响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因此如何实现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已成为徐州市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2徐州市建筑垃圾处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徐州市建筑垃圾处理的现状

徐州市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城市,由于大量的房地产项目开发和市政工程建设,我市建筑垃圾的数量是非常惊人的,那么徐州市每天会产生多少建筑垃圾呢?这个数字当前我们还不是十分清楚。根据有关数据显示,每1万平方米的建筑施工过程中会产生500吨~600吨建筑垃圾。在此之外旧的建筑拆除所产生的垃圾也是不容忽视的,每平方米旧建筑拆除约产生0.5~0.7吨的垃圾,旧房拆除就算只按新建面积的10%计算,因此而产生的建筑垃圾也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据。因此对于这些建筑垃圾的处理已经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通过调查问卷、走访工地现场的方式了解到徐州目前建筑垃圾大部分都是由于旧建筑物拆除、建筑施工产生的。主要由碎石块、废砂浆、砖瓦碎块、混凝土块组成。

目前徐州市建筑垃圾的处理办法主要分为两类:

(1)未经过任何方式的处理直接填埋。

(2)轻度分拣出废金属、废混凝土然后加以再生利用。

2.2徐州市建筑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

(1)目前我市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厂家极少,建筑垃圾处理机械缺乏,相关技术人员不足,投入的研究资金不够,工作人员对建筑垃圾的处理意识不强。回收设备落后,甚至还没有专业的回收机构。对建筑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不能系统化,尤其是对建筑垃圾的二次回收利用率低。

(2)我市建筑垃圾处理相关规定、制度、措施还不完善,建筑垃圾处理投资少。垃圾的设备、运输、堆存、分类、破碎、提炼等都需要投入资金,建设单位和工人的环保意识不强,缺乏对建筑公司施工产生大量建筑垃圾的相关约束和惩治机制,缺少对公司激励的处理垃圾机制。

(3)目前我市建筑垃圾处理组织机构不明。建筑垃圾的收集、建筑垃圾的处理、建筑垃圾用地的提供以及建筑垃圾的回收工作的负责等问题还没有明确的规定。建筑垃圾的最大产生量规定与奖惩措施等没有完全确定。

3徐州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基本策略

3.1从源头抓起,解决好设计和施工环节相关问题

(1)首先我们要减少建筑垃圾的产量,必须要提高建筑的设计水平。在初期的方案和设计阶段,必须全面对比保证选择合理的方案和进行合理的设计,以达到减少建筑垃圾的目的。

(2)在施工阶段要加强现场管理,强化施工人员的节约和环保意识及责任心;同时采用机械化施工,提高施工技术、改进施工工艺以及注重施工组织管理工作,以避免建筑材料在运输、储存、安装时的损伤和破坏。以达到减少建筑材料的浪费和建筑垃圾的产生的目的。

3.2坚持走可循环发展之路

若实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不仅能够保护环境,而且还可以节省大量的建设资金和资源。从广义上说,垃圾几乎都得到了综合利用。大部分的建筑垃圾得到再生利用,应该是徐州市今后努力发展的方向。对此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将废弃的混凝土及其制品经剔除、破碎、清洗、分级后,按照一定的级别配制而成“再生集料”。然后使“再生集料”部分或全部替代天然集料配制成的混凝土,称之为“再生混凝土”。如果徐州市采取混凝土再生技术将废弃混凝土用于生产再生骨料和作为水泥生产的原料、水泥混凝土的原料,不仅可以使建筑垃圾得到有效利用,还可以节约资源。

(2)将建筑垃圾加工处理用作建筑物或道路的基础材料,经处理厂加工成骨料,再制成各种建筑用砖等,这样也能使得建筑垃圾得到充分的资源化利用。

3.3制定长期的发展规划、技术政策和具体实施措施

美国1965年制订的《固体废弃物处理法》经过1976、1980、1984、1988、1996年五次修订,完了包括信息公开、报告、资源再生、再生示范、科技发展、循环标准、经济刺激使用优先、职业保护、公民诉讼等固体废物循环利用的法律制度。且美国在建筑垃圾的管理方面,实行政府倡导和企业自律,并提高广大公众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使建筑垃圾得到了比较好的控制。同时,引入市场机制,制订鼓励和优惠政策,实行“官助民营”、“谁投资谁收益”等管理和经营模式,大力推动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技术和相关成套机械设备制造技术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根据徐州市的基本情况,我市建设厅可借鉴上述经验,尽快制定切实可行的建筑垃圾科学治理的长期发展规则、技术政策和具体实施措施,以规范、指导、扶持各地区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的有序和健康发展。

3.4大力开发和推广粉状材料的应用

通过大力开发和推广粉状材料系列产品(包括粉状砂浆、粉状自流平砂浆、粉状抹灰砂浆、粉状灌缝砂浆、粉状粘结剂、粉状腻子、粉刷石膏)等新材料和新工艺以及车载罐装水泥等新技术,就可以解决和减少施工现场建筑垃圾(纸质包装袋等废弃物)的产生和排放数量,有利于净化环境和保护(用于制造牛皮纸的)森林资源。

3.5利用建筑垃圾生产环保型砖块

我国有一种用建筑垃圾生产的具有强度高、容重小又保温的环保墙砖在厦门获得推广,该产品属福建首创,在国内也处于领先地位,这项科研成果已被厦门市垦鑫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采纳,现已投资800多万元建立两条生产线,初步形成日消耗建筑垃圾两百吨、日产十万块标准砖的生产能力,2006年河北邯郸32层金世纪商务中心所用的砖全部采用邯郸市全有建筑垃圾制砖有限公司制造。

结合我市的现状,我们可以大力推进这种环保型砖的生产与使用。通过政策的扶持以及市场的引导推进这种环保型砖的使用,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利用建筑垃圾还能保护环境、避免环境污染,还能节约成本。

3.6严格环保执法,强化环境监督管理

要依照相关法律,实施对环境污染防治和资源保护的监督管理。要按照“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和“排污费高于污染治理成本”的原则,提高现行建筑垃圾的排放收费标准,促使建筑施工企业关心和重视环境保护、环境治理和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使建筑垃圾的处置在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上有序运行。

4结语

综上所述,大力推行建筑垃圾资源化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和主流趋势,是解决建筑垃圾问题最为有效可行的途径。国内外很多地区已经在该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并将继续在现有基础上,完善相关软件与硬件,实现优化程度更高、效率更优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对比之下,徐州市建筑垃圾的处置和利用还存在诸多问题。今后如果能够提高设计和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强全社会的资源意识和环保意识,加强政府对建筑垃圾在综合利用和新技术方面的引导等,不仅可以减少建筑垃圾对环境的影响,而且可以促进徐州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陆凯安.中国建筑垃圾的现状与综合利用施工技术,1999,5.

[2]王罗春主编.建筑垃圾处理与资源化.北京:化学工艺出版社,2004.

建筑垃圾管理措施篇10

关键词:建筑垃圾;危害性;可利用性

abstract:theconstructionwasteisbuilt(structure)construction,repair,demolitionofbuildingsintheprocess,mainlyforthesolidwaste,includingwasteconcreteblock,asphaltconcreteblock,theconstructionprocessofscatteredmortarandconcrete,brick,wood,bamboo,metalslagdecorationwaste,allkindsofpackagingmaterialsandotherwaste.theactualsituationinviewofthecharacteristicsofconstructionwasteanditisproducedintheconstructionsite,whichisrecoveredasabuildingmaterial,isaneffectivemeansofconstructionwasterecycling.Followingisasystematicexpositionofconstructionwaste!

Keywords:constructionwaste;hazard;availability

中图分类号:R124.3前言:

长期以来,我国的建筑垃圾再利用没有引起很大重视,通常是未经任何处理就被运到郊外或农村,采用露天堆放或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随着我国城镇建设的蓬勃发展,建筑垃圾的产生量也与日俱增。目前,我国每年的建筑垃圾数量已在城市垃圾总量中占有很大比例,成为废物管理中的难题。本文分析了建筑垃圾的危害性和可利用性,并对建筑垃圾的资源化管理措施提出了一些建议与想法,通过对建筑垃圾的分类整合,使本来已是废料的混合物变成巨大的资源,最终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建筑垃圾的界定与特点建筑垃圾是指构造物在新建、改建、扩建和拆毁活动中产生的废弃物。根据产生源不同,建筑垃圾可分为施工建筑垃圾和拆毁建筑垃圾。施工建筑垃圾是指居民住宅、商业建筑和其它市政基础设施在新建、改建和扩建活动中产生的废弃物,而拆毁建筑垃圾是指建筑物和其它市政基础设施在拆毁活动中产生的废弃物。其中,无污染的无机物(包括泥土、石块、混凝土块、碎砖)占90%以上。无机材料,具有耐酸、耐碱、耐水性,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同时具有稳定的物理性质的特点。建筑垃圾的这些性质决定其经过处理是一种很好的再生建筑材料。废品(包括金属、竹木材、各种包装材料、木料、塑料、玻璃等)可能具有污染物的废弃物分拣后可作为再生资源利用。建筑垃圾在城市垃圾中属最清洁的垃圾,只要合理利用就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2建筑垃圾的危害建筑垃圾对我们生活环境的影响具有广泛性、模糊性和滞后性的特点。广泛性是客观的,但其模糊性和滞后性就会降低人们对它的重视,造成生态地质环境的污染,严重损害城市环境卫生,恶化居住生活条件,阻碍城市健康发展。

2.1占用土地,降低土壤质量随着城市建筑垃圾量的增加,垃圾堆放点也在增加,而垃圾堆放场的面积也在逐渐扩大。此外,露天堆放的城市建筑垃圾在种种外力作用下,较小的碎石块也进入附近的土壤,改变土壤的物质组成,破坏土壤的结构,降低土壤的生产力。

2.2影响空气质量建筑垃圾在堆放过程中,在温度、水分等作用下,某些有机物质发生分解,产生有害气体;一些腐败的垃圾散发出阵阵腥臭味,垃圾中的细菌、粉尘随风飘散,造成对空气的污染;少量可燃建筑垃圾在焚烧过程中会产生有毒的致癌物质,对空气造成二次污染。

2.3对水域的污染建筑垃圾在堆放和填埋过程中,由于发酵和雨水的淋溶、冲刷,以及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浸泡而渗滤出的污水,会造成周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严重污染。垃圾渗滤液内不仅含有大量有机污染物,而且还含有大量金属和非金属污染物,水质成分很复杂。一旦饮用这种受污染的水,将会对人体造成很大的危害。

2.4破坏城市软环境,影响市容城市建筑垃圾占用空间大,堆放杂乱无章,与城市整体形象极不协调,工程建设过程中未能及时转移的建筑垃圾往往成为城市的卫生死角。混有生活垃圾的城市建筑垃圾如不能进行适当的处理,一旦遇雨天,脏水污物四溢,恶臭难闻,往往成为细菌的滋生地。

2.5安全隐患大多数城市建筑垃圾堆放地的选址在很大程度上具有随意性,留下了不少安全隐患。施工场地附近多成为建筑垃圾的临时堆放场所,由于只图施工方便和缺乏应有的防护措施,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建筑垃圾堆出现崩塌,阻碍道路甚至冲向其他建筑物的现象时有发生。

3建筑垃圾的可利用性处理方式

3.1无机物的可利用性处理建筑垃圾中的石块、混凝土块及碎砖经处理后,可作为混凝土或砂浆的集料使用。建筑垃圾中的石块、混凝土块及碎砖也可直接用于加固软土地基。其原理是利用建筑垃圾中的无机材料形成散状材料桩,通过重锤冲击使桩与桩间土相互作用,形成复合地基,进而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地作用废砖石和砂浆与普通水泥混合,再添加辅助材料,可生产轻质砌块;废旧水泥、砖、石、沙等经过配置处理,可制作成空心砖、实心砖、建筑废渣混凝土多孔砖等,其产品与粘土砖相比,具有抗压强度高、耐磨、吸水性小、质轻、保温、隔音效果好等优点。

3.2废品的可利用性处理废钢筋、铁丝、电线和各种钢配件等金属,经分拣、集中、重新回炉后,可以加工制造成各种规格的钢材;废木材除了作为模板和建筑用材再利用外,通过木材破碎机,粉碎成碎屑后可作为造纸原料或作为燃料使用;废竹木、木屑等则可用于制造各种人造板材;废塑料可采用减压法提炼成油,作为燃料使用,或再生加工成排水管,还可代替某些水泥制品;碎玻璃可以加工成再生玻璃或某些装饰材料。

4建筑垃圾资源化的措施,保证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4.1加强建筑垃圾资源化的科研工作科学技术研究工作是建筑垃圾资源化的基础,没有合适的技术方案,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就无从谈起。尽管国外建筑垃圾的再生技术被认为是成熟的,但这恰恰是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所以,在国内尚没有大力开展建筑垃圾资源化工作的时候,就应该首先花大力气进行建筑垃圾资源化的科研工作。实施符合我国实际的建筑垃圾资源化战略和技术方案,仍需要有针对我国实际的科研工作基础。科研工作主要应集中于建筑垃圾减量化的方法、建筑垃圾收集和利用的方法,再生建筑材料的市场化措施,开发简单的分析方法用于鉴别再生材料与环境的相容性等方面。

4.2建立健全的建筑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制度建筑垃圾资源化是一个复杂的废物循环利用过程,在此过程中,须同时处理好两个重要的环节:(1)建筑垃圾的分类回收;(2)回收后的再利用。这两大环节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缺一不可。建筑垃圾不进行分类回收也就无法利用,分类回收后不进行相应的利用也就失去了分类的意义,同样也不能进行资源化。在建筑垃圾的资源化方面,应禁止填埋还可利用的建筑垃圾,有义务的单位必须设置相应的设备或者委托第三方来利用其建筑垃圾。要强调产生垃圾的单位首先自己要有解决资源化利用的条件,或支付较高的处置费用委托其他单位帮助处置。凡利用垃圾生产出的材料和产品,国家应在税收政策上给予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