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对现代物流管理的了解十篇对现代物流管理的了解十篇

对现代物流管理的了解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00:47

对现代物流管理的了解篇1

【关键词】东西方物流思想比较

物流管理是指为了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实现物流合理化,对物流活动全过程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现代物流是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内外贸易的广泛开展,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及市场竞争程度的日益激烈,企业在不同程度上从生产导向、销售导向转为市场导向,而物流也随之从传统的单独管理进入系统统一管理的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物流的需要也从最初的旨在扩大生产能力与规模变为提高系统效率、稳定市场与销售以及增强市场竞争力。一个高效、合理、通畅的物流系统,可以达到优化社会资源配置,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物流服务水平之目的。目前,业内还缺乏对现代物流内涵的深入理解,加之现阶段国内对现代物流管理理论的研究还不尽完善,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物流思想体系,这就要求我们认真研究和掌握国外先进的物流管理理论及其内在含义,从而将我国现行的物流管理理论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的物流思想体系,以及以日本为代表的东方国家的物流理论体系进行比较研究。

一、中外物流管理思想的演变

“物流”一词最早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之后,随着营销管理学的发展及其在经济实践中的应用,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将物流问题作为专题进行研究,并把它理解为物资的供应、装卸搬运和储存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的各个环节的综合体。然而,从物流的理论与实践发展的角度来看,“二战”期间曾被认为是现代物流形成和发展的最重要阶段,当时以美国营销学派阿奇・萧提出的“physicaldistribution”物流概念和军事后勤学派美国少校琼西・贝克提出的“logistics”物流概念最有代表性。应该说,这两个概念的实质内容是不同的。阿奇・萧是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定义物流的,“physicaldistribution”准确地翻译,应该是“实体分配”,实际上就是把企业生产的产品怎样更省钱、更及时地分送到客户手中的活动,即我们今天所说的“物流”;而琼西・贝克则是从军事后勤角度定义物流的,将“logistics”译成中文,确实是后勤的意思。“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快速发展,供、产、销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于是物流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被提出,同时在工商界,许多企业开始广泛应用美军“二战”期间发展起来的后勤管理的理论与方法。此后,宏观经济的衰退,市场萧条,尤其是现代市场营销观念的形成,使企业意识到顾客服务是经营管理的核心要素。20世纪中期,由于原材料的多样性、季节周期性的需求、库存持有成本的上升、多项目的生产线以及在客户需求与物流成本之间建立平衡的需要等外部环境的变化,促使美国的管理学家提出了物流管理的概念,并把物流过程视为一个整体,包括分配、计划、运输、仓储、市场研究、用户服务等的思想观点为众多厂商所接纳,但此时人们对物流管理的认识仍局限在生产领域以外的流通及服务环节上,而对于企业内部运作产生的物流需求问题却很少引起人们的重视。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物料需求计划(mRp)、制造资源计划(mRpⅡ)、配送需求计划(DRp)、配送资源计划(DRpⅡ)和企业资源计划(eRp)以及准时制(Jit)等先进管理方法的开发以及在物流管理领域中的应用,推动了物流顾客服务战略和供应链管理理论的发展,对物流管理的认识也提高到一个战略高度。20世纪80年代中期,世界经济环境、产业结构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物流理论和实践开始向纵深发展,一方面,eDi和专家系统的应用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效率和准确性,另一方面,poS系统、条形码技术在物流上的广泛使用,进一步保证了物流信息采集的标准化和准确性。在此背景下,单凭技术发明、改建工厂、提高劳动生产率已难以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相比之下,改善物流管理、改进工艺流程则更容易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因此,无论是在对物流概念的理解上,还是在现实的物流管理上都有了很大的进展和突破,并提出了“整体化物流管理”的思想,即物流管理不仅包括前述的产品流通过程和服务环节,也包括需求预测、订货过程、原材料采购、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

日本物流概念形成的历史比美国要晚得多,但是其发展却十分迅速,并且在其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管理经验和方法。在日本,物流概念的导入是在20世纪60年代,当时的日本政府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派出“流通技术考察团”在美国实地考察时初步接触到“物流”这个概念,在详细了解了物流这一新事物后,于1958年第一次提到physicalDistribution(pD)。由于当时的日本尚处于经济发展的黎明期,所以物流(pD)概念马上被产业界所普遍接受,并把它译成“物的流通”。1973年,日本经历了石油经济危机,经济陷入萎缩状态,日本的企业重新关注物流对企业盈利的价值,谋求物流带来的利润空间和竞争优势。进入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消费者需求上的差异化日益凸显,商品倾向于轻、薄、短、小的商品开发,多品种、小批量成为当时生产经营的主流,这使得市场需求的不透明度增加,要求制定合理的库存的观念越来越强烈,物流管理也相应地从集货物流向多频度、小批量、配送短距化方向发展,由于市场销售竞争的不断加剧,物流服务作为竞争的重要手段在日本得到了高度重视,并因此得到纵深化发展。

虽然物流理论和实践在国外得到了蓬勃发展,但由于我国长期处于短缺经济状态,物流的战略地位尚未显露,物流实践的发展相对缓慢,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物流尚未形成,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大量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对物流产生了需求,我国政府和企业才逐渐认识到作为“第三利润源”的物流的价值和战略地位,由此开展了物流理论的研究和实践,但时至今日,我国的物流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巨大差距。

二、中西方物流概念内涵解析

1、欧美物流概念解析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1963年对物流的定义为:物流是为了计划、执行和控制原材料、在制品及制成品从供应地到消费地的有效率的流动而进行的两种或多种活动的集成。1985年对物流的定义改为:物流是对货物、服务及相关信息从供应地到消费地的有效率、有效益的流动和储存进行计划、执行和控制,以满足客户需求的过程。从以上两个定义来看,前者定义了具体的物流活动,强调物流的目的是“有效率”的流动,而后者则采取了更为灵活的表述,强调物流的目的是“满足客户需求”。

欧洲物流协会在1994年对物流所做的定义:物流是在一个系统内对人员或商品的运输、安排及与此相关的支持活动的计划、执行和控制,以达到特定的目的。欧洲物流协会的定义已成为欧洲标准委员会的物流定义,寄希望于能够成为欧盟的物流规范。

从物流在西方国家形成发展的历史背景、特定过程以及各种物流概念的分析来看,欧美等西方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对物流概念的定性与定位的实质性内容基本一致,都是从工商管理学的角度进行定义和分析的,并且从宏观的角度描述了物流的经济技术特征,提出了物流活动的管理实质上是对可控制的社会经济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优化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需求,即通过市场机制使得整个社会物流网络实现系统的总成本最小,这些思想理念构成了欧美国家现代物流的供应链管理核心内容。

2、日本物流概念解析

日本日通综合研究所1981年在《物流手册》上将物流定义为:物流是物质资料从供应地向消费地的物理性移动,是创造时间性、场所性价值的经济活动。从物流的范畴来看,包括包装、装卸、保管、库存管理、流通加工、运输、配送等诸种活动。如果不经过这些过程,物就不能移动。

在日本,最初的物流概念,并不仅仅是指市场营销中的商品的分送和销售,还包括从生产到消费领域的供需服务。它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运输、保管、搬运、储存、流通加工及其伴随信息传输处理等活动来满足消费者对物流服务的需求。这些概念的内涵,虽然已经拓宽了物流(pD)理念从美国导入时的初始内涵,与美国和西方物流(logistics)的意义有所接近,但是其仍然没有将物流活动中所涉及到的商品所有权的转换纳入物流系统的研究范畴,仍侧重于强调实体的流动过程。

3、中国物流概念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将物流定义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来实现用户要求的过程。

相对于欧美和日本的物流概念,我国的物流概念既简练又确切,既深刻又易懂,既规范又通用。根据国家标准的物流定义,物流属于物品实体的流动,“物流”中的“物”泛指经济活动中各种物品,“物流”概念中的“流”泛指物品空间位置、时间位置的变动和形状性质的变动。我国的物流概念抓住了问题的实质,具有广泛的涵盖性和普遍通用性,而欧美国家和日本将物流理解为分销领域或“物的流通”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中外物流管理思想比较研究

由于东西方物流管理思想内涵的形成和发展所经历的过程有所不同,势必会造成在以后的发展中,东西方物流在概念和内涵上产生重大分歧。东方的物流思想突出强调的是产品或服务的物理性移动,强调政府在物流活动中的调控作用。东方的这种物流理念,是日本在从美国引入的pD概念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意是指物质资料和服务在从生产场所到消费场所的流动过程中所伴随的种种经济活动,活动的核心和实质是“物”的流通。日本统计审计会发表的《关于改进物资流通消费统计工作的咨询回复报告》中将日本的流通体系分为物的流通和商业活动两大类,从而第一次确立了初始的商流与物流相分离的概念,将物的流通解释为物资流通活动和信息活动,并指出物流的基本功能是实现物资实体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转移,而将商业活动称之为商流,它的基本功能是完成商品在流通过程中商品所有权从卖方到买方的转移。在以日本为代表的东方物流思想的发展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物流专著是日本菊池康也教授撰写的《物流管理》,他将物流描述为“为了消除商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场所间隔和时间间隔的物理性经济活动”。应该说,对物流的管理理念提出更进一步解释的是日本学者林周二在《现代物的流通》中对物流的论述。他认为“物流是克服时间和空间间隔,联结供给主体和需求主体,包括废弃和还原在内的一切资材的物理性移动的经济活动。具体说有运输、保管、包装、搬运等物资流通活动及与之相关的信息活动”。

由于我国的物流概念是从日本引入的,所以“物流”定义的主要内容和日本的物流定义基本类似,概念中将“物理性”流动作为其核心内容,仍然强调物流是货物或物资的物理性移动,克服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阻断,创造了时间和空间的价值,所有这些都体现和构成了东方物流发展思想体系,这些思想体系的形成源于他们所共同拥有的东方民族文化。

不难看出,中日所代表的东方物流思想理念的实质内涵是实物从供给方向需求方的物理性转移,突出了在物流活动中的时间和空间概念,强化了物流系统的功能和效率性,如具有代表性的“第三利润源”的观点则是出自日本物流成本学说的权威学者西泽修。

欧美现代物流思想的核心内容,则是通过控制供应链的组织和管理机构,充分整合并利用各种资源,即通过对现有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包括业务流程、销售计划等进行优化整合,从而在构筑综合性物流体制的基础上,采用系统的方法去管理整个供应链,这种管理模式与传统的物流管理模式相比更加合理和高效,因为它实现了企业内部物流的一体化,把分散的物流各项功能整合起来,并把它当作一个系统进行管理,防止各环节、各物流节点仅仅考虑自身的局部利益,而忽略整个物流系统的成本,以防止和减少内部利益冲突,保证整个物流系统运行的有效运作。可见,在西方的物流管理中,比较侧重的是供应链管理,其管理的目标并不是要达到哪一个环节的成本最低,而是要通过所有功能之间的平衡,来降低企业整个物流系统的总成本,或者在较优的服务水平上使物流成本更加合理化。由于西方物流理念强调的是对整个供应链的组织管理,所以在组织实施中,对运输、仓储等基本的物流服务功能则是按照市场化运作规律来择优选定社会资源,通过市场机制来进行资源优化和配置的,为人们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保障。因此,西方物流管理活动体现的是现代管理学的思想内涵,是一种有效地配置和利用自然社会等各种资源的手段,它将成为企业管理经济活动的一种优化运作模式。

东西方在物流理念内涵定位上的差异,使得中外物流实践活动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以日本为代表的东方物流,其着眼点是企业,注重物流成本的测算和企业利益的得失,比较强调物流是“第三利润源”。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物流,其着眼点是消费者,物流的一切活动,都是建立在满足消费者而不是满足企业自己的基础上,所以欧美物流不谈“第三利润源”而特别强调物流的后勤保障服务,这使得欧美的物流管理思想更加具有战略性。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细致地了解东西方发达国家物流产生的背景以及在物流理念定位上的差异,以便更加准确地把握现代物流管理理论的真正内涵,借鉴发达国家在物流管理实践方面的成功经验,推动我国物流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以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志学:现代物流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2]汝宜红:现代物流理论及其实践[J].中国物资流通,2001(7).

[3]牟旭东、陈建:物流第三利润与源泉[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2.

[4]吴清一:物流管理[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

对现代物流管理的了解篇2

现代物流管理与物流成本概述

(一)现代物流管理

现代物流主要是指在需求主体与供给主体之间建立的一种联系,通过克服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障碍,实现服务于商品之间快速、有效地流动的一种经济活动的过程。现代物流主要是为了方便顾客,让顾客满意是其服务宗旨。现代物流是由多种要素共同构成的,具体包括了保管、包装、输送、装卸、流通加工、信息等多方面的要素。现代物流活动坚持为顾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与满意度为宗旨,选择的是顾客能够接受的服务来实现物流活动的顺利进行的。与传统物流相比,现代物流具有许多传统物流不具备的优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现代物流有利于节省商品流通的时间;第二,现代物流有助于现代贸易的顺利进行;第三,现代物流有助于确保经济联系空间的缩短;第四,现代物流有助于社会库存量的节省;第五,现代物流有助于实现流通费用的减少,降低物流的成本。

(二)企业物流成本的构成与核算

物流成本是指在物流活动中活劳动与物化劳动所消耗的货币表现,它是完成整个物流活动所耗费的所有费用的总和。根据物流成本的控制与管理,物流成本包括了制造企业物流成本、物流企业的物流成本、社会物流成本以及商品流通企业物流成本等四方面的内容。按照国家关于企业物流的相关规定,中国的社会物流总成本包括了流通、生产以及消费等全部过程方面的价值变化以及物品的实体而产生的全部费用。而企业的物流成本核算,首先需要确定核算的对象。根据不同企业的物流活动的不同特点,物流成本核算的对象也是不一样的,成本核算的对象是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而确定的。其次,就需要建立相关的物流成本核算的核算体系;进行物流成本核算的体系是指根据企业的不同特点以及具体的管理情况,然后在确保企业的财务核算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在相应的成本费用账户下进行二级账户的设立,从而保证物流成本的二级核算的独立进行。

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物流的整体运作效率低

在当前的企业物流管理过程中,存在着整体运作效率偏低的情况。就零售企业来说,物流运作效率比较低主要是指商品的缺货率高的问题。按照罗兰贝格

与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联合对国内的3个城市中的连锁零售企业中的5家连锁零售企业中的12家大型卖场进行相关的市场调查,我们了解到中国的终端缺货率比起国际上的缺货率,还要高出7%左右,中国的缺货率停留在10%左右。而根据零售企业的具体销售特点,商品缺货容易给消费者造成各种不便,引起消费者情绪上的不满,最终导致企业的销售大量减少,不利于企业获得利润。根据不完全统计数据来看,国内的连锁超市因为商品缺货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都能达到830亿元人民币左右。

(二)统一配送率不高

此外,物流企业也存在着配送率不高的情况。就目前我国零售业的发展现状来说,他们没有形成统一的配送制度与配送体系,因而降低了整体的配送效率。另外,在零售业中,许多车辆与仓库并没有充分发挥它们的价值,存在着车辆的空载率偏高的情况,这样就容易造成运动力的大量浪费,导致送达速度的缓慢。此外,零售企业配送的规模一般都偏小,现在投入运营的许多配送中心都没有达到实际需要的经济配送规模,再加上运输都是由分店分别配送的,这就容易出现运输的线路不合理的问题,从而导致城市交通压力的增大。

加强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对策

(一)实行效率化配送

要想加强企业物流成本的控制,就需要加强企业的效率化配送,实现企业成本的降低。企业应该从运输的数量上进行减少处理,通过合理安排车辆的运输并提高装载的效率,确保运送手段的最佳化,这样来保证物流成本的降低。此外,还要注重效率化配送,企业需要充分利用空车,合理使用车辆,还需要加强对货物在运送途中的情况进行了解与控制。

(二)借助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

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受多方面的因素制约,不利于保证各个环节的最优化的控制。因此,借助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有利于将数据及时汇总,并做好相关的分析,从而控制成本。同时,也可以确保各种不同的作业迅速有效地进行。

对现代物流管理的了解篇3

广东是国际物流中心,聚集着全国众多知名的物流企业,特别是进入21世纪,珠江三角洲形成的国际供应链,引导我国现代化服务业集聚在深圳、广州等中心城市,引领我国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目前珠江三角物流业的发展现状:拥有全国最大的港口群,是我国进出口贸易的重要基地和集散地,大量货物通过港澳完成进出口业务,进出口的物流运输基本上是以集装箱方式由陆路转海路完成,因此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成为众多企业的当务之急。

为适应珠江三角区域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于2002年广州大学华软学院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并将其作为学院重点建设专业之一,以培养具有物流运输、仓储配送、货代报关及经营管理等各项专业技能的现代物流管理和操作人才为目标。为此,华软学院开设了《现代物流管理概论》这门课程,并将该课程作为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该课程的前身——物流学(即logistics,有的学者倾向于译为后勤学),发展于20世纪中期的一门系统管理科学,发展至今经历了制成品实物分拨、原材料到制成品综合管理。

一、我院《现代物流管理概论》课程的教学概况

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开设六年来,一直在不断深入开展教学改革。在教改过程中,对于教学体系、教学内容、课程设置等进行了研究与探讨。《现代物流管理概论》是物流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全面介绍了现代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技能,从新时期如何更好地利用现有条件满足客户需求出发,按照物流有效流动的全过程,通过对包装、运输等具体物流职能进行阐述,整合物流成本、物流质量、物流信息、供应量管理等多方面内容来诠释一种现代的综合物流管理思潮。该课程的教学目的包括:通过具有原创性、本土化的课程内容的教学,学生能较全面地掌握先进的现代物流管理的理论体系;突出现代物流管理涉及的基础理论,使其为物流管理的其他专业的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强化实践技能,让学生在掌握现代物流管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结合物流管理的案例,把理论知识与现实的管理相结合,培养学生利用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关于我院《现代物流管理概论》课程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运作现状

华软学院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要求学生专业技能扎实、动手能力强,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教学计划,严格实施教学计划并对教学活动进行全过程管理。在教学模式上,华软学院遵循的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指导思想。因此,在教学中,其一直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特别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

1.在教学方法上

在教学方法上,课堂讲授是理论教学的基本形式,但是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开展互动教学;选用贴近、恰当的案例,开展案例教学;采取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开展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训教学中,本着“校外—校内—校外”的设计思想,采用“教师讲解—学生参观—教师演示—学生动手模拟—教师指导—学生实习”的模式,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时间和操作机会,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指导作用。为此,教学队伍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实践设计,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课堂案例教学。教师们结合国内外知名企业的物流运作实例和课题经验讲解理论知识,并根据课程内容组织学生围绕专题进行讨论,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案例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用ppt形式进行陈述及对其他小组的陈述进行评价,以此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2)邀请来自企业的物流管理专家举行专题讲座,如德邦公司董事长等,从而增强学生对目前物流业界运作的探讨,拓宽学生物流管理的知识领域。

(3)组织学生到德邦、宝供等企业、单位实地考察,增强学生对现代物流管理实践的感性认识,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帮助学生将现代物流管理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在考核内容上,对理论部分组织有关教师建设《现代物流管理概论》的试题库,用于学生的日常检测和期末考核,采用闭卷方式,课程组成员阅卷并进行试卷分析。对实训部分按照实训教材的考核要求进行考核,如由小组形式完成某个企业物流配送方案的设计等。

2.在教学手段上

在教学手段上,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传统的课堂教授与多媒体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可以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信息融为一体的优势,有效地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在实训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演示,既增强教学演示的效果,又改善教学环境。

在考核手段上也采取多种形式,既有传统的笔试,又有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实训考核。

3.丰富的教学资源

建立必须的纸质资源、网络资源和师资资源相结合的资源体系,教材、教学参考书、学习指导书、试题库、案例库、电子教案、电子课件等相互补充、相互借鉴,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课程内容。

4.良好的网络教学环境

我院网络建设基础好,拥有的网络资源丰富。所有课程资料均放在学院的Ftp上,学生可以实现实时下载学习及交流。学院有方便快捷的校园网,并设有专门供学生使用的计算机房,长期向学生开放,方便学生上网查询和学习;学院大部分教室都为多媒体教室,各系办公室均设有上网接口,可连接国际互联网,为教师运用多媒体手段教学和网上教学提供了保证,为本课程的教学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学院设有专职的校园网络维护人员,保证了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的良好进行。

5.双证制教学

物流专业学生要想从事物流、报关通关、报检工作,除了要获得毕业证书外,还需要获取物流师、报关证等资格证书。院系积极鼓励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考试,以及相关专业资格考试,为就业积累资本。《现代物流管理概论》是众多物流资格证书考试的必考科目,在教学过程中,课程组教师应将教学与考证的内容进行适当结合。

本课程组依托珠江三角区域的巨大优势,目前已经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若干,并在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对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了改革,教学方式不断完善,并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身鲜明的教学、科研特色,呈现迅速发展的态势。从2002年开设该课程至今全院共有2000多名学生修读过该课程,同时于2005年该课程开始成为DHL和德帮物流专向职业教育的必修课。

三、《现代物流管理概论》课程在教学中有待改进之处

虽然该课程的教学已经取得一定成就,但由于物流管理专业在国内是一个新兴专业,目前国内同类院校中尚无一个体系比较完整、特色比较鲜明的课程建设可以参照,所以我院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部分问题有待改进。

1.由于企业本身以及教学课时的限制,采用社会实践性教学,通过企业存在的实际问题的调查与剖析来提高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将分模块进行专项指导,从某一技术课程对专业模块构建的支持的角度,以完成课程教学任务、消化课程理论知识。这个环节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实现:(1)沙盘演习,主要通过分组进行沙盘演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力以及综合实践能力;(2)由教师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参加全国物流大赛。

2.教材建设方面(包括实训教材)还需进一步完善,由于物流行业发展迅速,为了保障学生的就业前景,我们的教学内容需要随着学科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加以调整,以便教学内容与新的学科体系相一致。

3.加快对师资队伍中后备力量的培养,尤其需要进一步充实“双师型”教师力量。同时,物流行业发展日新月异,需要课程组教师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如经常参加物流协会或去物流企业进行短期学习等,以此对学生的学习和将来就业起到一个积极向上的引导作用。

4.现代物流管理课程网站尚没有开始建设,所有网络课程资料均放在学院的Ftp上,因此下一步的目标是建立课程网站,并建立一个网络资源体系,实现学生学习资源的共享;课程网站建设准备利用我院选课制的优势,由不同专业的学生组成小组来完成,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在完成网站建设的过程中可以浏览及收集物流行业的最新信息,对学生将来的就业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结语

《现代物流管理概论》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主干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特别注意与当时的市场及形势的变化相结合,并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作出调整。惟有如此,《现代物流管理概论》课程才能对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提升提供有益的帮助,也才能为学生开启光明的就业之门。

参考文献:

[1]傅文莉,叶军.《企业物流管理》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J].高校教育研究,2008,(6):61-62.

[2]丛红奇,徐彦.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方法改革的初步设想[J].辽宁高职学报,2007,(3):12.

[3]王刚.高等职业教育物流管理教学方法初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4):53.

[4]钮立新.谈高等职业教育物流人才的培养[J].文教资料,2005,(36):42-43.

[5]卜宪华,蒲桂芝.高等职业教育物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01):109-110.

对现代物流管理的了解篇4

一、建立合理规章制度,形成规范化的管理、加强监督,坚持安全检查制度和严格整改措施相结合、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素质加强安全教育等,具体材料详见:

现代物流业作为一个新兴的复合型产业,近几年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社会物流需求持续、高速增长,物流业增加值稳步上升,社会物流总成本趋于平稳。企业原有的体制己经或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转变,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安全管理工作同时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因此,安全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在当前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

1我国物流企业管理现状

我国物流市场规模巨大,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各类物流企业快速成长,传统的运输、仓储、联运、货代等企业也加快了业务重组和资源整合的步伐;新兴物流企业在努力扩大规模和提升水平;民营和外资物流企业纷纷兴起和加入,加速拓展市场。目前,不同所有制形式、不同经营模式、不同规模层次的物流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从目前中国物流业发展现状看,具有现代物流特征的物流企业一部分是在运输企业或仓储企业的基础上,通过物流服务的延伸和运作方式的变革转变为物流公司;还有一部分是为满足物流市场的需求,以物流事业为经营内容的新型物流企业,其中包括第三方物流企业和以提供物流信息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第四方物流企业等。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仍然过高,社会物流整体效益差。由于管理体制改革的落后,我国企业物流的发展仍然处于“小、多、散、弱”的状态,普遍存在经营分散、功能单

一、自动化程度低,物流布局不合理,物流技术含量不高,物流企业横向联合薄弱,物流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不尽如人意等问题,难以满足社会化物流的需要。

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相当多企业仍然保留着“大而全”、“小而全”,“产、供、销一体化”,“仓储、运输一条龙”的经营组织方式,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完成,使采购、仓储和配送职能未能进行充分整合,无法实行一体化的内部供应链管理,不利于社会化专业分工。这种分散的、低水平的管理活动也存在许多安全管理弊端,抑制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

2保证现代物流企业安全运营的创新管理策略

2.1实施领导干部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企业安全工作落实与否,关键在于领导。真正做到企业法人代表是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安全工作负总责;分管安全工作的领导具体抓,负具体责任;其他工作分管领导对其分管内的安全工作负责任,形成齐抓共管保安全的局面。具体说:一是企业经理重视安全,言传身教带动各基层部门负责人都来重视安全工作。经理要亲自参加企业每个月的安全工作例会,听取部门安全工作汇报,掌握各种动态,及时解决安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亲自过问上级布置的各项安全工作和专项治理工作的落实情况;亲自参加重大的或专项的安全检查,使职工感受到领导对安全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二是分管领导真抓实干,做好细致的安排与责任落实工作;三是其他领导在其分管工作中支持和服从安全工作的要求,避免产生矛盾和抵触,形成齐抓共管、确保安全的局面。

2.2树立安全经营观念,促使安全与经营的协调统一。安全和经营是相互矛盾又相互统一的关系。因为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成本是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在人们的思想中,安全投入是一种不能直接获得收益的投入。正是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很多企业经营者在企业运作中,把利润和安全投入放在一起来衡量的时候,往往会把利润放在更为优先的位置来考虑。但是我们要从思想上明确,省去了安全投入,是否就是省了成本,增加了利润呢。当安全工作与经营有矛盾时,要通过我们的工作将其化解,达到安全与经营的统一。要避免把安全与经营割裂开的倾向,处理好“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的辩证关系。当生产与安全有冲突时,应首先考虑安全。这就给安全管理人员吃了定心丸,使他们消除了顾虑,挺起腰杆敢抓敢管。在措施上,以是否确保安全为其他工作取舍的前提,使安全管理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变事后监督为事前防范,有效地维护了安全监督的权威性。同时强调不能因为怕承担责任不敢开拓经营。随着经营的搞活,必然产生许多新的安全问题,如公司把一部分仓库、店面租给客户自行保管,会出现一些客户对安全工作重视不够或因片面强调设施利用率忽视安全有关规定的现象。

2.3建立合理规章制度,形成规范化的管理。企业的安全工作必须有据可依、依法管理,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工作秩序,形成规范化的管理。国家《消防法》、《安全生产法》等法规的出台,为企业安全工作提供了依法管理的依据和保障。作为物流企业应在国家法律法规整体架构的基础上,结合经营情况和服务方式的变化对企业的安全制度进行相应的修改、补充、完善,形成企业安全制度。随着仓库外租形式的出现,需要跟上相应的安全规章制度,要根据“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和“安全自查、责任自负、隐患自除、接受监督”的管理要求,建立完善的外租仓库安全责任书制度等。每年初,在制定经济工作计划的同时应做出全年的《安全目标管理工作分解表》,与“管钱管物”人员、特殊工种人员、外租户等签订专项责任书,对灭火器材的保养、维修、换药和特殊储备保养,对特殊工种的培训等均做出时间安排,使各项安全目标层层细化,分解落实到各职能部门、班组、岗位。这样,什么时间该干什么,由谁指定,一目了然,确保各项安全基础工作有序进行。

2.4加强监督,坚持安全检查制度和严格整改措施相结合。安全工作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建立和规范安全基础管理工作;二是抓现场安全管理。现场的安全管理是安全工作的重头戏,生产现场安全管理没有捷径可走,只能脚踏实地,做好细致的工作,坚持不懈地巡回检查、再检查,整改、再整改来促进企业安全制度的落实。新晨

物流企业要坚持每月一检查,库区每周一检查,仓库“一日二查”制度,采取二级查与专业查相结合;集中查和抽查相结合;领导查和夜查相结合;季节查和节日查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多次大检查,借助于社会大气候,推动安全工作不断改进。要坚持安全检查制度和严格整改措施相结合,对许多不安全因素和隐患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把事故苗头消灭在萌芽之中达到了超前预防,及时清理隐患的目的。认真做好各级安全检查记录,对查出的隐患,严格按照规定填发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实行整改反馈,落实不安全因素的整改工作。随着企业情况的变化,安全工作往往会出现新的难题,需要我们去解决。因此,在抓表面上的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同时,还要安排研究、探索和解决一些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力求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有新的突破和提高。

坚持把自管库纳入企业安全管理范围,做到统一部署、统一检查、统一考核标准。当然,严格对自管库的管理是一

个艰苦细致的工作过程,自管库往往为了省钱,或为了赶任务,或图一时方便,违反安全规章制度的现象时有发生,如在禁烟区内抽烟、明火作业、乱拉乱搭电线、使用高功率电器、堵塞消防通道等。有时今天检查发现的问题纠正了,明天类似的问题又会发生,因此生产现场管理关键在于持之以恒、一丝不苟地抓落实;二是改进工作方法,提高管理水平。而对常遇到的自管库对安全检查不配合,隐患整改落实难的问题和甚至出现租赁双方关系紧张的现象,使我们意识到搞好自管库的安全工作离不开承租方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因此,安全管理也要提供优质服务,工作方法切忌简单、生硬,要经常与租户交流、沟通,尽可能为租户提供方便,帮助他们解决经营、生活上的困难,增进了解、培养感情、化解矛盾,以取得工作上的相互支持。

2.5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素质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全体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是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意识能反作用于物质,员工的安全素质和安全意识增强了,就会减少不安全行为,从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如一个企业经营者的安全素质提高了,安全意识能跟上企业经营管理和社会现代生活的需要,自然会认为应该投入资金改善安全设施,他的行为就能符合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安全要求。一个职工的安全素质提高了,他在工作和生活中就会自觉地用安全要求去面对工作和生活,这样就会将各类事故拒之门外,这是搞好安全工作的灵魂。很多事故的发生,往往不是哪一个人,哪一个环节,哪个时刻出了某一个事故,而是缺乏安全意识所造成的后果。因此我们要加大对安全工作的宣传和教育,用钢性的力度来增强全体职工的安全意识,让我们的行为服从环境的需要,按照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办事。同时要重点加强对安全保卫队伍建设,对保安人员进行经常性的强化教育,使他们转变思想观念,向专业化法制化靠拢,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安全管理法规武装头脑,使他们能用法制法规来指导自己的言行及日常工作,使安全保卫工作更加法制化,更好地为企业保驾护航。

总之,进入21世纪,变革成为永恒的主题。变化的速度远远超过人们学习的速度。物流产业在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的驱动下,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全球物流已经进入供应链年代。变化的世界对供应链管理、对第三方物流和对运输、仓储、国际物流、商业物流、制造业物流都带来了挑战,企业物流管理必须自身变革,才能应对挑战。在现代物流企业的安全管理中,要坚持做到领导对安全的责任落实到位、规章制度规范到位、管理措施落实到位、员工的安全意识到位,才确保企业的安全,促使物流企业快速发展。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时代的变迁,我国物流也突破了传统的范畴。现代物流包括生产领域里的物资流通,流通领域里的商品流通;物流管理是企业对物资流通过程进行的组织、协调和控制。现代物流业转化,安全管理工作也随之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因此,在现代物流企业的安全管理中,只有对安全管理的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确保企业的安全。

关键词:现代物流企业;安全管理;策略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进行讲述。其中包括:、、、、、、、、、、、、、、、等,具体材料详见:

abstract:asthemarketeconomydevelops,thechangesoftime,China’slogisticshasbrokenthroughthetraditionalareas.modernlogisticsinthefieldofproduction,circulationofmaterials,inthefieldofcommoditycirculationandcirculation;logisticsmanagementisabusiness-to-processmaterialscirculationoftheorganization,coordinationandcontrol.modernlogisticsindustrytransformation,andsecuritymanagementalsowillbeinalotofnewchanges.therefore,inthemodernlogisticsenterprisesecuritymanagement,onlyonthemodelofsafetymanagementreformandinnovationcanensurethesafetyofenterprises.

Keywords:modernlogisticsenterprises;safetymanagement;strategy

参考文献:

[1]魏农建.物流营销与客户关系管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2]汪波.以资源整合发展物流营销的基本战略[J].综合运输,2005(3):45.

对现代物流管理的了解篇5

【关键词】物流发展现状费用

引言

物流属于一项涉及内容比较广泛的系统,其中作为当今物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仓库管理可以实现产品的不断整合,更好的调节共用与需求之间的关系,降低成本,优化整个物流系统。任何企业的运作产品都是需要物流的管理和整合,譬如购买和生产之间、生产与加工之间、加工与出售之间、批发与零卖之间、区别忽的运输方式等等,这些足以证实物流已经成为供给链管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各企业必须明确物流在管理项目中处于的重要位置。鉴于物流是保证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所以要全面深入认识和掌控物流发展的相关内容。了解当前我国物流的发展现状,为更好促进其发展找到出路。

一、当前我国物流发展现状

近几年,我国物流业发展势头良好,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逐渐重视物流的重要性,开始进入物流市场。就目前的状况来看,我国经济发展已达到了一个平稳的水平,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带动了物流业的发展,但同时对物流的发展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现代大型仓库已经出现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主要是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在众多领域对现代物流的需求。伴随外资企业的涌入和入驻,许多先进的管理理念和设备也被引进。并且随着现代商业体系的建立,也必将带动物流业的不断发展,引导物流行业走向合理、高效、环保的道路。外贸企业的不断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物流企业与国际物流体系的快速接轨。相关硬件设施的不断改善使得物流行业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在此条件下很多高校也建立了物流专业,为物流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人才。许多政府机构及相关部门对物流业的发展也起到了引导和规范的作用。例如出台各种政策,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中国物流业与国际接轨提供重要法律保障。总之,我国物流业的不断发展离不开所有相关行业的支持和鼓励。

然而,尽管我国的物流业在过去的几年间稳中有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就目前来讲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具体表现在效率低下、利用率不高以及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等方面,如果不加以充分重视和解决将会严重威胁到我国仓库管理在未来的发展。

二、当前我国在物流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一)信息不能实现集成和共享。

当前我国大多数物流企业的仓库信息化建设都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集成共享,在实现业务信息和财务信息的自动传递时并没有考虑到企业的关键,也就不能对物流系统实施实时控制,导致很多企业的一些有价值的信息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让有效的信息变成失效的信息,造成资源浪费,没有发挥其本身的作用。这种举措似乎也同物流中的各项环节失去了应有的关联,没能为物流的具体操作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物流人才不足。

现如今,虽然众多高校纷纷开设物流类的相关专业,但是这并没有满足当今高科技现代化发展的运作需要,高级物流人才还是相当缺乏的。尤其是拥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和物流配送人员,有很多大型物流仓库中心缺乏专业人才。非常普遍的一个现象也是部分大学生对物流仓储人员这一工作岗位出现歧视,即便工作再难找大家也都不会对物流相关岗位提起任何兴趣。其实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原因是由于大家有没有对物流的概念进行深入了解。随着市场的不断需求,我国物流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对于人才供应不足这一现象,也会阻碍着物流业的有序发展。

三、关于我国物流发展的相关建议

(一)提升物流行业的自动化和机械化水平。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扫清其服务水平提升的障碍就必须从问题本身入手。首先,要想强化我国的物流发展就必须从积极学习和引进现代化的设备做起。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已经日益认识到机械化的工作效率远远超过了人工的效率。为此,相关员工的培训应该从思想上和自动化的重要性使工作人员了解机械化。应当适当扩大叉车以及吊车和货梯等设备的使用范围。这些相关的设备不仅在工作效率上远超人工操作,更是随着技术的改善而更加适用于当今的货物流转,在节省人工体力、增加货物进出库以及适应特殊条件等多种条件下都具有显著地优势。

(二)加快信息化管理的建设。

先进的基础设施和自动化水平是实现物流现代化发展的基础,比如对于存放货物的货架、作业平台、扫描货物的叉车、自动化货物传送带装置、温控装置、监控设置等;网络信息平台是实现物流现代化的有效手段,通过运用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手段以及信息技术手段,有效的对货物进行监管和组织,这些都是高质量、高效率的管理方法。总的来说,现代化的物流发展模式要做到先进的管理技术和先进的设备相结合,从货物的入库到配送的各个环节,都要做到信息化管理,加强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是实现仓库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现代化物流业的重要支柱。

(三)培养物流专业的人才。

最后,在物流相关人才的培养上也要给予充分的重视。针对于人才培养方面的对策具体可以分三部分,分别是从政府、企业以及学校的角度来进行。其中政府应当制定相关的支持政策加以正确的引导。政府可以通过媒体等手段,宣传现代仓储管理理念,使更多人了解物流行业的实质内涵。并适当划拨资金款项用于相关人才的培训。物流以及相关的仓储行业在未来将会拥有巨大的发展前景,因此政府对该行业注入足够的关心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社会就业压力的缓解,具备重要的反作用。企业也要重视起员工的在职培训,从物质上和精神上重视鼓励员工,多方面为员工创造条件,灵活调整员工的上班时间,对积极上进者给予培训补贴。通过各方面的协作来努力强化我国在物流方面的水平,促进我国物流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邓良.“双业联动”视角下的中国物流业发展战略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

对现代物流管理的了解篇6

关键词:现代物流企业;安全管理;策略

现代物流业作为一个新兴的复合型产业,近几年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社会物流需求持续、高速增长,物流业增加值稳步上升,社会物流总成本趋于平稳。企业原有的体制己经或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转变,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安全管理工作同时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因此,安全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在当前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

1我国物流企业管理现状

我国物流市场规模巨大,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各类物流企业快速成长,传统的运输、仓储、联运、货代等企业也加快了业务重组和资源整合的步伐;新兴物流企业在努力扩大规模和提升水平;民营和外资物流企业纷纷兴起和加入,加速拓展市场。目前,不同所有制形式、不同经营模式、不同规模层次的物流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从目前中国物流业发展现状看,具有现代物流特征的物流企业一部分是在运输企业或仓储企业的基础上,通过物流服务的延伸和运作方式的变革转变为物流公司;还有一部分是为满足物流市场的需求,以物流事业为经营内容的新型物流企业,其中包括第三方物流企业和以提供物流信息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第四方物流企业等。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仍然过高,社会物流整体效益差。由于管理体制改革的落后,我国企业物流的发展仍然处于“小、多、散、弱”的状态,普遍存在经营分散、功能单

一、自动化程度低,物流布局不合理,物流技术含量不高,物流企业横向联合薄弱,物流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不尽如人意等问题,难以满足社会化物流的需要。

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相当多企业仍然保留着“大而全”、“小而全”,“产、供、销一体化”,“仓储、运输一条龙”的经营组织方式,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完成,使采购、仓储和配送职能未能进行充分整合,无法实行一体化的内部供应链管理,不利于社会化专业分工。这种分散的、低水平的管理活动也存在许多安全管理弊端,抑制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

2保证现代物流企业安全运营的创新管理策略

2.1实施领导干部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企业安全工作落实与否,关键在于领导。真正做到企业法人代表是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安全工作负总责;分管安全工作的领导具体抓,负具体责任;其他工作分管领导对其分管内的安全工作负责任,形成齐抓共管保安全的局面。具体说:一是企业经理重视安全,言传身教带动各基层部门负责人都来重视安全工作。经理要亲自参加企业每个月的安全工作例会,听取部门安全工作汇报,掌握各种动态,及时解决安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亲自过问上级布置的各项安全工作和专项治理工作的落实情况;亲自参加重大的或专项的安全检查,使职工感受到领导对安全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二是分管领导真抓实干,做好细致的安排与责任落实工作;三是其他领导在其分管工作中支持和服从安全工作的要求,避免产生矛盾和抵触,形成齐抓共管、确保安全的局面。

2.2树立安全经营观念,促使安全与经营的协调统一。安全和经营是相互矛盾又相互统一的关系。因为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成本是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在人们的思想中,安全投入是一种不能直接获得收益的投入。正是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很多企业经营者在企业运作中,把利润和安全投入放在一起来衡量的时候,往往会把利润放在更为优先的位置来考虑。但是我们要从思想上明确,省去了安全投入,是否就是省了成本,增加了利润呢。当安全工作与经营有矛盾时,要通过我们的工作将其化解,达到安全与经营的统一。要避免把安全与经营割裂开的倾向,处理好“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的辩证关系。当生产与安全有冲突时,应首先考虑安全。这就给安全管理人员吃了定心丸,使他们消除了顾虑,挺起腰杆敢抓敢管。在措施上,以是否确保安全为其他工作取舍的前提,使安全管理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变事后监督为事前防范,有效地维护了安全监督的权威性。同时强调不能因为怕承担责任不敢开拓经营。随着经营的搞活,必然产生许多新的安全问题,如公司把一部分仓库、店面租给客户自行保管,会出现一些客户对安全工作重视不够或因片面强调设施利用率忽视安全有关规定的现象。

2.3建立合理规章制度,形成规范化的管理。企业的安全工作必须有据可依、依法管理,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工作秩序,形成规范化的管理。国家《消防法》、《安全生产法》等法规的出台,为企业安全工作提供了依法管理的依据和保障。作为物流企业应在国家法律法规整体架构的基础上,结合经营情况和服务方式的变化对企业的安全制度进行相应的修改、补充、完善,形成企业安全制度。随着仓库外租形式的出现,需要跟上相应的安全规章制度,要根据“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和“安全自查、责任自负、隐患自除、接受监督”的管理要求,建立完善的外租仓库安全责任书制度等。每年初,在制定经济工作计划的同时应做出全年的《安全目标管理工作分解表》,与“管钱管物”人员、特殊工种人员、外租户等签订专项责任书,对灭火器材的保养、维修、换药和特殊储备保养,对特殊工种的培训等均做出时间安排,使各项安全目标层层细化,分解落实到各职能部门、班组、岗位。这样,什么时间该干什么,由谁指定,一目了然,确保各项安全基础工作有序进行。2.4加强监督,坚持安全检查制度和严格整改措施相结合。安全工作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建立和规范安全基础管理工作;二是抓现场安全管理。现场的安全管理是安全工作的重头戏,生产现场安全管理没有捷径可走,只能脚踏实地,做好细致的工作,坚持不懈地巡回检查、再检查,整改、再整改来促进企业安全制度的落实。

物流企业要坚持每月一检查,库区每周一检查,仓库“一日二查”制度,采取二级查与专业查相结合;集中查和抽查相结合;领导查和夜查相结合;季节查和节日查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多次大检查,借助于社会大气候,推动安全工作不断改进。要坚持安全检查制度和严格整改措施相结合,对许多不安全因素和隐患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把事故苗头消灭在萌芽之中达到了超前预防,及时清理隐患的目的。认真做好各级安全检查记录,对查出的隐患,严格按照规定填发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实行整改反馈,落实不安全因素的整改工作。随着企业情况的变化,安全工作往往会出现新的难题,需要我们去解决。因此,在抓表面上的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同时,还要安排研究、探索和解决一些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力求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有新的突破和提高。

坚持把自管库纳入企业安全管理范围,做到统一部署、统一检查、统一考核标准。当然,严格对自管库的管理是一个艰苦细致的工作过程,自管库往往为了省钱,或为了赶任务,或图一时方便,违反安全规章制度的现象时有发生,如在禁烟区内抽烟、明火作业、乱拉乱搭电线、使用高功率电器、堵塞消防通道等。有时今天检查发现的问题纠正了,明天类似的问题又会发生,因此生产现场管理关键在于持之以恒、一丝不苟地抓落实;二是改进工作方法,提高管理水平。而对常遇到的自管库对安全检查不配合,隐患整改落实难的问题和甚至出现租赁双方关系紧张的现象,使我们意识到搞好自管库的安全工作离不开承租方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因此,安全管理也要提供优质服务,工作方法切忌简单、生硬,要经常与租户交流、沟通,尽可能为租户提供方便,帮助他们解决经营、生活上的困难,增进了解、培养感情、化解矛盾,以取得工作上的相互支持。新晨

2.5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素质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全体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是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意识能反作用于物质,员工的安全素质和安全意识增强了,就会减少不安全行为,从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如一个企业经营者的安全素质提高了,安全意识能跟上企业经营管理和社会现代生活的需要,自然会认为应该投入资金改善安全设施,他的行为就能符合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安全要求。一个职工的安全素质提高了,他在工作和生活中就会自觉地用安全要求去面对工作和生活,这样就会将各类事故拒之门外,这是搞好安全工作的灵魂。很多事故的发生,往往不是哪一个人,哪一个环节,哪个时刻出了某一个事故,而是缺乏安全意识所造成的后果。因此我们要加大对安全工作的宣传和教育,用钢性的力度来增强全体职工的安全意识,让我们的行为服从环境的需要,按照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办事。同时要重点加强对安全保卫队伍建设,对保安人员进行经常性的强化教育,使他们转变思想观念,向专业化法制化靠拢,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安全管理法规武装头脑,使他们能用法制法规来指导自己的言行及日常工作,使安全保卫工作更加法制化,更好地为企业保驾护航。

总之,进入21世纪,变革成为永恒的主题。变化的速度远远超过人们学习的速度。物流产业在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的驱动下,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全球物流已经进入供应链年代。变化的世界对供应链管理、对第三方物流和对运输、仓储、国际物流、商业物流、制造业物流都带来了挑战,企业物流管理必须自身变革,才能应对挑战。在现代物流企业的安全管理中,要坚持做到领导对安全的责任落实到位、规章制度规范到位、管理措施落实到位、员工的安全意识到位,才确保企业的安全,促使物流企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魏农建.物流营销与客户关系管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2]汪波.以资源整合发展物流营销的基本战略[J].综合运输,2005(3):45.

对现代物流管理的了解篇7

摘要: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为了有效达到企业的经济效益,更多的企业在积极运用各种方法来保证生产效率,同时也加强了对企业物流的管理。在某种程度上来讲,物流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生产效率、经济效益以及各方面的经济收益。现今社会,物流作为一项独立的行业发展起来,无论社会、企业的生产运输还是个人的需求都离不开物流的支持,物流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明显。然而纵观国内企业的物流管理,多数存在很多问题,提高物流管理水平的当务之急就是要明确这些问题,根据这些问题采取积极的解决措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带动物流行业的发展。本文针对物流管理存在问题展开讨论,首先系统地阐明了物流管理的概念意义,然后分析了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明确了如何利用针对这些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物流管理存在问题对策分析

一、引言

物流管理作为一门学科最早出现在美国,时至今天已经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历史,逐渐走向成熟。物流是经济一体化,与社会联系加强的结果,也是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所衍生的一门新兴事物。在经济不断进步,交通不断发达的今天,企业也面临着新的环境,新的发展条件,同时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就是物流运输问题。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目光投放在物流管理方面,不断加强企业的物流管理建设,将物流管理水平看成是关系到企业经济效益发展的关键因素。企业甚至将物流管理看成是一种战略意识,使企业成败的决定性因素。然而,由于物流管理作为一门学科、一门专业起步比较晚,在物流管理中仍然不能发挥作用,也就是在物流管理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要想提高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就要针对这些问题展开分析,探索问题解决的出路。

 

二、物流管理理论的内涵阐述

物流作为一门学科起初起源于美国,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美国的相关协会就已经给出了物流一个科学的定义,说明了物流实质上就是一个存储与运输的过程,其中涉及到原料的采购运输、中间库存、产品输出、以及一些重要信息从生产厂家到顾客之间的流动,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商家与消费者的需求,其中也涉及到一些活动的控制与管理。从表面上看,物流仅仅是指商品在时间与空间上的流动,到了二十世纪末期,这种商品或物品的空间流动逐渐转变成为现代物流。传统物流的生产与运输是相互分离的,然而,现代物流则开始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来支持每一个环节的活动,实现信息化物流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物流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因为他涉及到众多相互关联的环节,例如:供货环节、生产环节以及回收环节。在众多的环节与阶段中,占据关键地位的环节当属供货环节与生产环节。从整个环节对比来看,其中的一些环节是无法发挥作用的,也不能够产生真正的收益,然而这些环节却是必不可少的。运用物流管理的科学方法来加强对物流的优化管理,从最初的统一原料购买,到一致配送,能够有效地实现对企业物资与资源的调配,全面减少企业的运行资金投入,进而能够实现对企业资源的统一管理与优化分配。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与经营方式中,企业自然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物流管理是不同的企业之间进行合作与交易的有益桥梁,也是供应链管理系统中非常关键的因素,企业在科学、有利的物流管理环境下,能够全面保证企业经营的效益,全面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

 

三、物流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第一,企业尚未形成现代、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没有与时俱进的管理思想,而且管理的方法与模式都相对陈旧,导则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有:(1)传统、陈旧的物流管理理念根深蒂固,没有从中解脱出来,而且现阶段的物流范围也没有突破一定的空间,运输的费用也比较高,而且也浪费了巨大的资源,运送的速度不够快,不具备良好的安全性,在没有紧迫竞争机制动力下,缺乏发展的劲头。(2)物流管理的方法与模式也有待更新,目前,大多数企业都缺乏科学、完备的物流管理系统,而且现阶段的很多企业将物流管理还局限于传统的模式,例如:手工记录、人工分拣等,在具体的管理中缺乏对现代化信息技术的积极利用,物流管理没有达到科学化、现代化,也没有出现科学、现代的物流管理方法与模式。

 

第二,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与制度管理。一些企业,尤其是很多中小型企业,由于缺乏对物流管理的科学性认识,没有建立完善的物流管理法律与制度,很多物流管理没有真正形成一种管理系统与规模系统,例如:没有形成适应自身需要的绩效考核机制,对物流管理方面的人才也没有形成一个科学的录用及考核机制,甚至存在人才任用不合理的现象,也就是说原有的人力资源尚未得到开发。一些对应的物流方面的法律法规也不完善,没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且第三方物流与供应商之间也没有形成有效的法律约束,这些问题都导致了物流管理效益的不足,没有真正发挥物流管理的真正作用。

 

第三,物流管理方面的人才匮乏,而且现任物流管理人员的能力与水平都需要进一步完善。由于物流这一行业在我国出现的时间比较短,因此在这方面还没有形成一批合格的人才系统,很多人缺乏相关知识与经验。一个合格的物流管理人员不仅需要具备科学的物流管理知识系统,而且也需要掌握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经验,然而,从现阶段来看,这种综合型人才少之又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个企业物流管理的发展。

 

四、物流管理所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1、形成与时俱进的物流管理理念,建设现代化的物流管理系统。因为先进的理念也就是与时俱进的文化,发展与时俱进管理理念也就意味着思想的解放,对传统落后思想的一种颠覆。物流要想在企业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就需要一套先进的理念。因此,现阶段的企业物流管理,一方面要明确其地位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要更新其管理理念,要清醒地意识到企业的物流已经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发展,已经不再是传统的时间与空间方面的单纯位移,而是要转变观念,将物流管理看成一种突破传统思想,超越企业界限的创新型活动,而且这是一种带有服务性质的、客户至上的经济形式。

与此同时,也要建立起一套符合现代标准的物流管理体系,在运行过程中要注意照顾好多方面的利益,例如:供货商、分销商以及零售商等,要在维护他们利益的前提下,来建设现代化的物流管理体系,确保物品能够以最迅速、最快捷的形式在供货商与顾客之间流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的发展和顾客的利益。因此,在竞争不断剧烈的现代社会,必须形成与时俱进的物流管理理念,建设科学、现代化的物流管理系统,确保物流管理的健康发展。

 

2、持续发展与完善物流管理技术与方法,形成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模式。第一,只有通过建设科学、完善的物流管理模式与方法,本着与时俱进的原则,打破传统管理模式的束缚,要积极引进先进的现代信息管理系统,不断革新现阶段的物流传输设备,以此来实现物流的现代化管理。利用信息与网络技术等多种手段,能够有效确保物

流的运行效果与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因此,企业的领导层要转变物流管理思想,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加以重视,提高物流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要善于发挥人力资源成本在这一方面的重要作用,善于用人,积极开发人才的潜能,实现对人力资源的积极有效利用。

 

第二,企业要善于配合物流信息处理,从数据库、代码以及各种信息传输等方面进行管理与维护,以此实现物流的信息化及标准化,或者为未来的信息化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要加强企业物流管理的网络化建设。物流管理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对物流信息的采集、传播与处理加工。因此,企业要想实现物流管理的高效进行,就要不断地依靠自身所具备的资源管理体系,逐渐形成达到现代标准的物流信息系统,而且要尽量确保这一系统的覆盖范围,以及更加广泛的信息网络系统,吸引更多的客户人群,达到全球的网络链接与物流服务。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打破传统的物流粗放经营局面,实现对物流的网络化管理,保证物流管理具有全新的发展模式。

 

3、要从国际化的角度来设立科学的物流管理法规及制度。现今,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形式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为企业的商品营销带来了新的动力,而且随着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都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打入了国际范围,甚至出现一些跨国企业与跨界商业经营。因此,任何一个企业都要顺应这一不可逆转的形式,也就是要从国际化视角来科学地制定物流标准,以及一些法律法规制度。一些物流管理方面的制度及标准,要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所经营项目以及所经营这一行业的特征,进而从产品的包装、运输以及卸载等方面都要层层落实。制定科学的物流标准,要确保能够与国际社会一致,在实行与国际标准接轨以后,才能确保企业的物流经营走向国际社会,符合国际相关标准,全面免除由于规范或者标准不一致等不利因素所形成的壁垒,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我国的物流具有更强的竞争能力,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根基。

 

4、重视对物流相关管理人才的管理与培训,加大力度,培养更多的物流管理人才。现代社会,整个社会的开放以及市场竞争的持续剧烈,都为物流发展壮大提供了相对自由的空间。现代物流管理也实现了多方面因素的相关化管理,例如:一些因素已经紧密结合起来,在这样的客观形势背景下,要加强对相关技术人才的培训,不断优化与提高他们的知识结构以及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培养一大批能够顺应形势、符合社会发展大潮流的物流工作人员。

 

第一,物流企业的管理层的人员,地位无论高低都要掌握必要的物流管理方面的知识,具备相关的操作技能,要对物流交易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有清晰的认识。

第二,物流企业要为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全面提高物流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素质,可以通过专家论坛,公共讲座等方法实现对一些问题的集中探讨与深入研究,用这种方式来开拓物流从业人员的见识,进一步优化他们的技能。

 

第三,要确保物流管理人员动态稳定的梯度,要完善更多的方法与途径来深入开发与培养专门的物流人才,例如:通过与高校进行联盟合作来提高人才的培养水平,开发出人才更多的潜能,要从企业选择具有先进能力与素质的工作人员参加国际性的物流交流论坛,使他们的思想能够跟上时展的步伐。

 

5、全面控制物流管理成本,运用先进的采购策略与核算方法,来全面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因为成本的大小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物流管理的经济效益,也可以成为评价一个物流企业是否盈利的重要标准。因此,物流管理企业要加强对一些现实事物的分析,从采购花销、到运费再到科学的仓储控制以及其他环节,例如:分拣、包装等进行有效控制,经过全面的分析来控制其成本花销,实现对物流管理的经济效益的收获。

 

五、总结

物流管理是一门复杂、涉及范围广泛的一个行业,他需要的不仅仅是物流的基础知识,还需要相关管理人员掌握一定的方法能够对物流行业的发展全局进行有效控制,能够利用自身的优势,站在世界发展的高度,提供与时俱进的物流管理思想观念,全面促进物流管理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l]彭卯华.我国物流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与完善对策探讨[j].时代经贸(中旬刊).2008(s9)

[2]马红英.做好物流企业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j].中国煤炭工20ll(04)

[3]王光远.物流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0(09)

[4]丁兆梅.现代物流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市场.20lo(19)

[5]张静静.基于供应链环境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融资模式分析[j].商业文化(上半月).20ll(12)

[6]李成建.企业物流管理模式初探[j].中国市场.2008(41)

对现代物流管理的了解篇8

   关键词:现代物流企业;安全管理;策略

   现代物流业作为一个新兴的复合型产业,近几年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社会物流需求持续、高速增长,物流业增加值稳步上升,社会物流总成本趋于平稳。企业原有的体制己经或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转变,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安全管理工作同时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因此,安全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在当前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

   1我国物流企业管理现状 

   我国物流市场规模巨大,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各类物流企业快速成长,传统的运输、仓储、联运、货代等企业也加快了业务重组和资源整合的步伐;新兴物流企业在努力扩大规模和提升水平;民营和外资物流企业纷纷兴起和加入,加速拓展市场。目前,不同所有制形式、不同经营模式、不同规模层次的物流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从目前中国物流业发展现状看,具有现代物流特征的物流企业一部分是在运输企业或仓储企业的基础上,通过物流服务的延伸和运作方式的变革转变为物流公司;还有一部分是为满足物流市场的需求,以物流事业为经营内容的新型物流企业,其中包括第三方物流企业和以提供物流信息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第四方物流企业等。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仍然过高,社会物流整体效益差。由于管理体制改革的落后,我国企业物流的发展仍然处于“小、多、散、弱”的状态,普遍存在经营分散、功能单一、自动化程度低,物流布局不合理,物流技术含量不高,物流企业横向联合薄弱,物流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不尽如人意等问题,难以满足社会化物流的需要。

   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相当多企业仍然保留着“大而全”、“小而全”,“产、供、销一体化”,“仓储、运输一条龙”的经营组织方式,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完成,使采购、仓储和配送职能未能进行充分整合,无法实行一体化的内部供应链管理,不利于社会化专业分工。这种分散的、低水平的管理活动也存在许多安全管理弊端,抑制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

   2保证现代物流企业安全运营的创新管理策略

   2.1实施领导干部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企业安全工作落实与否,关键在于领导。真正做到企业法人代表是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安全工作负总责;分管安全工作的领导具体抓,负具体责任;其他工作分管领导对其分管内的安全工作负责任,形成齐抓共管保安全的局面。具体说:一是企业经理重视安全,言传身教带动各基层部门负责人都来重视安全工作。经理要亲自参加企业每个月的安全工作例会,听取部门安全工作汇报,掌握各种动态,及时解决安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亲自过问上级布置的各项安全工作和专项治理工作的落实情况;亲自参加重大的或专项的安全检查,使职工感受到领导对安全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二是分管领导真抓实干,做好细致的安排与责任落实工作;三是其他领导在其分管工作中支持和服从安全工作的要求,避免产生矛盾和抵触,形成齐抓共管、确保安全的局面。

   2.2树立安全经营观念,促使安全与经营的协调统一。安全和经营是相互矛盾又相互统一的关系。因为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成本是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在人们的思想中,安全投入是一种不能直接获得收益的投入。正是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很多企业经营者在企业运作中,把利润和安全投入放在一起来衡量的时候,往往会把利润放在更为优先的位置来考虑。但是我们要从思想上明确,省去了安全投入,是否就是省了成本,增加了利润呢。当安全工作与经营有矛盾时,要通过我们的工作将其化解,达到安全与经营的统一。要避免把安全与经营割裂开的倾向,处理好“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的辩证关系。当生产与安全有冲突时,应首先考虑安全。这就给安全管理人员吃了定心丸,使他们消除了顾虑,挺起腰杆敢抓敢管。在措施上,以是否确保安全为其他工作取舍的前提,使安全管理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变事后监督为事前防范,有效地维护了安全监督的权威性。同时强调不能因为怕承担责任不敢开拓经营。随着经营的搞活,必然产生许多新的安全问题,如公司把一部分仓库、店面租给客户自行保管,会出现一些客户对安全工作重视不够或因片面强调设施利用率忽视安全有关规定的现象。

   2.3建立合理规章制度,形成规范化的管理。企业的安全工作必须有据可依、依法管理,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工作秩序,形成规范化的管理。国家《消防法》、《安全生产法》等法规的出台,为企业安全工作提供了依法管理的依据和保障。作为物流企业应在国家法律法规整体架构的基础上,结合经营情况和服务方式的变化对企业的安全制度进行相应的修改、补充、完善,形成企业安全制度。随着仓库外租形式的出现,需要跟上相应的安全规章制度,要根据“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和“安全自查、责任自负、隐患自除、接受监督”的管理要求,建立完善的外租仓库安全责任书制度等。每年初,在制定经济工作计划的同时应做出全年的《安全目标管理工作分解表》,与“管钱管物”人员、特殊工种人员、外租户等签订专项责任书,对灭火器材的保养、维修、换药和特殊储备保养,对特殊工种的培训等均做出时间安排,使各项安全目标层层细化,分解落实到各职能部门、班组、岗位。这样,什么时间该干什么,由谁指定,一目了然,确保各项安全基础工作有序进行。2.4加强监督,坚持安全检查制度和严格整改措施相结合。安全工作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建立和规范安全基础管理工作;二是抓现场安全管理。现场的安全管理是安全工作的重头戏,生产现场安全管理没有捷径可走,只能脚踏实地,做好细致的工作,坚持不懈地巡回检查、再检查,整改、再整改来促进企业安全制度的落实。

   物流企业要坚持每月一检查,库区每周一检查,仓库“一日二查”制度,采取二级查与专业查相结合;集中查和抽查相结合;领导查和夜查相结合;季节查和节日查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多次大检查,借助于社会大气候,推动安全工作不断改进。要坚持安全检查制度和严格整改措施相结合,对许多不安全因素和隐患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把事故苗头消灭在萌芽之中达到了超前预防,及时清理隐患的目的。认真做好各级安全检查记录,对查出的隐患,严格按照规定填发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实行整改反馈,落实不安全因素的整改工作。随着企业情况的变化,安全工作往往会出现新的难题,需要我们去解决。因此,在抓表面上的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同时,还要安排研究、探索和解决一些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力求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有新的突破和提高。

   坚持把自管库纳入企业安全管理范围,做到统一部署、统一检查、统一考核标准。当然,严格对自管库的管理是一

   个艰苦细致的工作过程,自管库往往为了省钱,或为了赶任务,或图一时方便,违反安全规章制度的现象时有发生,如在禁烟区内抽烟、明火作业、乱拉乱搭电线、使用高功率电器、堵塞消防通道等。有时今天检查发现的问题纠正了,明天类似的问题又会发生,因此生产现场管理关键在于持之以恒、一丝不苟地抓落实;二是改进工作方法,提高管理水平。而对常遇到的自管库对安全检查不配合,隐患整改落实难的问题和甚至出现租赁双方关系紧张的现象,使我们意识到搞好自管库的安全工作离不开承租方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因此,安全管理也要提供优质服务,工作方法切忌简单、生硬,要经常与租户交流、沟通,尽可能为租户提供方便,帮助他们解决经营、生活上的困难,增进了解、培养感情、化解矛盾,以取得工作上的相互支持。

   2.5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素质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全体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是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意识能反作用于物质,员工的安全素质和安全意识增强了,就会减少不安全行为,从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如一个企业经营者的安全素质提高了,安全意识能跟上企业经营管理和社会现代生活的需要,自然会认为应该投入资金改善安全设施,他的行为就能符合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安全要求。一个职工的安全素质提高了,他在工作和生活中就会自觉地用安全要求去面对工作和生活,这样就会将各类事故拒之门外,这是搞好安全工作的灵魂。很多事故的发生,往往不是哪一个人,哪一个环节,哪个时刻出了某一个事故,而是缺乏安全意识所造成的后果。因此我们要加大对安全工作的宣传和教育,用钢性的力度来增强全体职工的安全意识,让我们的行为服从环境的需要,按照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办事。同时要重点加强对安全保卫队伍建设,对保安人员进行经常性的强化教育,使他们转变思想观念,向专业化法制化靠拢,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安全管理法规武装头脑,使他们能用法制法规来指导自己的言行及日常工作,使安全保卫工作更加法制化,更好地为企业保驾护航。

   总之,进入21世纪,变革成为永恒的主题。变化的速度远远超过人们学习的速度。物流产业在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的驱动下,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全球物流已经进入供应链年代。变化的世界对供应链管理、对第三方物流和对运输、仓储、国际物流、商业物流、制造业物流都带来了挑战,企业物流管理必须自身变革,才能应对挑战。在现代物流企业的安全管理中,要坚持做到领导对安全的责任落实到位、规章制度规范到位、管理措施落实到位、员工的安全意识到位,才确保企业的安全,促使物流企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魏农建.物流营销与客户关系管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2]汪波.以资源整合发展物流营销的基本战略[J].综合运输,2005(3):45.

对现代物流管理的了解篇9

关键词:适应;行业需要;物流人才;思考

国务院在《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要以“加快物流人才培养”作为调整和振兴物流业的保障措施之一。可见,人才是影响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已成为大家的共识。随着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和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但当前物流人才供需上却出现了:一方面物流企业因物流人力资源短缺而制约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高校培养的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难或选择了其他行业,导致毕业生就业对口率低的现象。担负人才培养职责的高等学校在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应该认真思考如何“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问题,有针对性地培养出适应行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本文就如何培养适应物流行业需要的人才问题开展探讨。

一、现代物流人才的特征及素质

现代物流是利用信息化高科技手段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物流的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的新兴产业,因而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它涉及到管理学、运输学、经济学、社会学、工程技术、计算机科学等学科。按国家统计口径,所谓物流业人才主要是指具有大学专科学历(学位)或中级职称及以上的物流业从业人员[1]。现代物流人才是能将物品的信息、规划、生产、库存、包装、运输等整个流动过程综合起来的集成式的管理人才,并以一体化管理手段在物料生产或商品流动中,实现优化资源、降低成本、提供优质服务的专门人才。因此,为了培养既能完整、系统了解和掌握专业学科知识,又能将其应用于物流实践的应用型人才,高等院校应该对所开设的物流专业开展教育教学改革,认真研究如何培养适应行业实际需要的各类物流人才,助推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健康发展。

物流人才是多类型、多层人才的综合体[2]。根据物流企业岗位的需要,我们主要将物流人才划分成基层操作人员、基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者和高层决策规划人才等四个层次。基层操作人员主要是指物流作业一线的操作人员,他们从事具体的物流作业和营运,如货物的出入库存、装卸搬运、堆垛、打包、分拣、配送等工作,这类人员具有专业技能或较好的体能,在企业中人数最多;其次是基层管理人员,他们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主要岗位是库房管理员、车辆调度员、物流客户服务人员、采购员等,这部分人员数量也较多;再次是中层管理者,这部分人员的主要岗位是企业的物流业务经理、运输经理、采购经理等,他们与基层管理者的区别是熟悉并掌握部分物流流程,并能对其中某个环节或某个结点进行计划、组织、决策等管理活动,人数相对较少,通常是企业或部门的业务骨干;高层决策规划人才是企业物流系统的设计、掌控者,人数凤毛麟角。物流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金字塔”形状,中、高层管理人才位于人才需求金字塔的顶部,总的需求量不大,但对企业的发展影响重大,是企业的灵魂。物流企业需要的是大量高素质的中下层管理人才和基层的操作应用人员,有资料统计这类人员占到企业人员总数的75%左右。

物流人才素质具有综合性。物流产业的综合性决定了所涉及的领域的广泛性和掌握技术的先进性,现代物流业不仅要求其管理人员要掌握企业内部物流管理以及外延的供应链管理的综合知识,而且要精通现代信息技术和熟悉生产的工艺流程。随着现代物流以及供应链管理的发展,物流专业人才不仅要熟悉物流的具体运作,还要求具有一定的管理、经济、法律、信息技术等相关知识背景和工作能力,才能适应现代物流工作需要。

物流人才培养途径的多样性。物流产业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的复合产业,同时它又是具有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物流业的这些特性决定了物流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即物流业既需要高层的决策、规划管理人才,也需要大量工作在第一线的基层管理及操作人员。只有实现了对物流人才培养途径的多元化,才能满足物流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要。

二、建立和完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科学有效地开展人才培养工作

发达国家物流业得以快速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高度重视对物流人才的培养,其物流教育随着物流业的兴起而快速发展,并形成规模和体系,物流教育的发展反过来促进和保障了物流业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目前,欧美和日本都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物流人才教育培训体系,他们首先是在大学内建立了从专科、本科、研究生系列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再者就是企业及物流协会和学会大力开展物流职业岗位培训,广泛提高行业职工知识业务能力[3]。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这些成功经验,我们在物流人才培养上同样要抓好学历与非学历两方面的教育工作,使之互为补充,通过完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为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充分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1、大力发展学历教育,完善物流人才的学历教育体系

物流人才培养一方面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政府对基础设施和经费的投入;另一方面高校也要牢固树立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为行业发展服务的思想,为满足物流业发展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专业人才的需要,建立和完善层次结构合理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

物流人才分为学术型、技术应用型和操作技能型三类,其中后二种类型人才的共同特征是强调“应用”能力。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多层次、多类型物流人才的任务,大多数高等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后二类人才(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更是以培养操作应用型人才为其目标)。针对当前物流企业需要大量工作在第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实际,因此要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对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中,要注意人才的层次结构,以产学研结合培养作为切入点,把联合培养高层次人才作为推进产学研结合的一个有效载体,通过把人才培养放到企业创新的主战场,从而有效地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政府相关部门要鼓励和支持从事物流科研和教育工作的专家,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给予奖励。社会有关方面可在高校设立相应的奖学金以鼓励师生从事物流学习和研究。高等院校要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帮助企业解决在生产和管理中的问题,对促进物流业的发展发挥作用。

教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条件和根本保障,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要采取措施造就一大批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是选派教师到物流公司挂职培养、锻炼,加强校企间的联系;二是选送教师到国内外院校进修培训,学习国内外物流的先进理论和教学经验;三是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物流科研,在科研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四是选聘物流专家担任高校兼职教师和教学顾问。

2、加强开展非学历教育培训,形成多渠道培养人才的社会环境

加强对物流从业人员开展非学历的培训工作,积极开展以提高在职员工理论知识和岗位能力为主要内容的短期培训是培养物流人才的有效途径。企业可根据现有职工情况,分层次、分工作性质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开展培训,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等形式,培养行业急需的物流人才。此外,积极开展物流职业资格的认证培训,完善职业资格准入制度,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开展物流人才培养工作,以满足物流业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据调查了解,重庆市现有物流企业大都是由传统的运输、仓储、货代等企业发展而来,而在这些行业的从业人员特别是一线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对现代物流业服务理念的理解和现代物流技术的掌握都不能适应要求,不能在思想上和工作中体现出现代物流业与传统物流业的区别和优势,这也是重庆市的部分物流企业为什么不能很好地提供物流服务,导致企业竞争力不强的一个主要原因。要解决这一矛盾的最佳途径就是加强对在职职工的培训教育,通过提高职工的素质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整合社会物流人才培训资源,加强产学研结合教育,建立由企业、高校、社会培训机构相互沟通联系,形成规范有序的物流人才培训体系。高等院校要在搞好学历教育的同时,大力开展对企业物流人员的在职培训;支持和引导社会培训机构开展物流人才的培训,不断提高培训质量;物流企业要重视对职工的培训与提高,把职工培训纳入企业的发展规划,分期分批有计划地安排职工参加培训;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各类培训和认证机构的监督和管理,加强培训的规范要求和质量标准,使培训工作真正对提高物流人才素质能力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三、明确物流人才的知识能力要求,创新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物流人才中包含物流工程技术人才和物流管理人才,本文主要讨论物流管理人才。我们通过开展大量的调研分析,认为满足企业需要的物流人才应具备的知识基础和专业核心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知识基础

1、管理类知识

管理学的知识体系是进行物流管理不可或缺的。物流管理涉及企业的经营管理、项目实施、物流系统运行等企业管理问题,此外,物流管理人员还应了解物流费用、成本核算等相关财务管理知识。

2、法律、法规知识

物流活动都是以合同方式进行承诺,物流服务的合同通常是以书面形式对供需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进行明确的法律文书,受到国家法律保护和约束。物流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了解国家有关涉及物流的法律法规,才能在签定合同时灵活准确地运用这些知识,如经济法、海关法、合同法、公司法以及国际法等。

3、数学相关知识

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和工具。物流业务涉及市场及企业内部的物流数据,要对其市场预测与决策、数据的计算处理等都需要用到概率论、统计学、高等代数学等数学知识;面对物流复杂系统的建模与分析离不开运筹学、系统分析等数学建模知识工具。

4、信息技术相关知识

信息技术为现代物流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平台。已进入网络时代的今天,大量的信息都是通过网络来传输和处理的,因此学习和了解与计算机网络相关知识,是现代物流人才的基本知识能力。

5、物流管理专业知识

物流管理的基础知识能力的学习与掌握,主要是通过对物流管理学、供应链管理、仓储管理、采购与供应、运输与配送、国际贸易和通关知识、物流技术与装备、物流中心设计与运作等专业课程的教学来实现的。

(二)专业核心能力

1、完成物流业务的基本操作能力。熟悉并掌握采购、运输、仓储、加工、配送等主要物流业务环节,了解物流一般设备的性能及控制方法,并能够进行实际操作。具备开展物流作业需要的团队合作和奉献精神,才能协调一致开展工作。

2、具备物流规划及设计能力。要成为物流高级管理人才,应具备对物流系统改造、物流园区规划、配送中心规划设计、物流信息系统设计及物流系统综合评价等方面的能力。因此,不但要有比较全面的综合知识基础,还要有严谨的思维模式。

3、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信息化已成为现代物流的灵魂,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体现。物流过程中也存在信息流,在物流运作过程中供需双方发出的信息,货物在途、出入库情况、物流运行状态等,需要物流企业能及时准确地处理各种信息并提供相应的信息服务。

4、财务分析管理能力。物流流程既要涉及企业内部的成本,也要涉及企业外部的各种费用,要分析判断发生这些费用的合理性,对物流成本进行分析和核算,才能对有限资金进行优化配置,也才能做到对物流成本进行控制。

5、物流项目组织与管理能力。物流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开展物流项目的组织与管理能力,解决和处理突偶发事件的应急能力,此外,较强的人际沟通与协调能力也是搞好工作的基础。

由于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市场对物流服务要求的期望将会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各级物流管理人员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增强新能力,处理和解决新问题,提高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

(三)创新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培养适应行业需要的物流人才,我们在探索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过程中,提出了包括对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

1、建立符合物流人才培养需要的课程体系。我们确立了符合市场需求的物流专业人才的“基本素质加岗位能力”的课程体系,根据企业对物流人才的知识能力及素质要求来设置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内容,形成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实施以课内课外结合开展教育培养,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创造条件。

2、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课程教学大纲。在教学实践和研究中,我们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和完善课程教学大纲,以开展教改项目、精品课程建设为依托,积极开展教学改革。

3、加强实践环节,完善实践教学条件。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物流实践、实训环境条件,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认真开展对适应行业需要的物流人才培养的探索,加强对物流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研究,对于促进物流产业提档升级,保障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国物流发展与人才需求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6~7。

[2]陈舜.高校物流人才教育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育,2006,(5).

[3]顾弘敏,雷丹,杨钰琳.论我国现代物流人才培养[j].机械工业信息与网络,2006,(4).

对现代物流管理的了解篇10

关键词:物流企业信息化经济全球化

一、物流企业信息化产生的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信息技术的不断推进,现代企业的生产过程、物资流通、商品交易早已突破了地理的限制,生产要素、商品、服务、信息的跨地域流动规模和形式也在不断增加。这在客观上要求物流企业必须充分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打破了运输环节与生产环节之间界限,通过供应链管理建立起企业供、产、销、储、运等全过程的计划和控制,从整体上实现最优化的生产体系设计、企业运营和管理,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之间的有机统一,降低整个商务活动的物流成本和交易成本。进入20世纪90年代,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变。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最大的区别就是以各种信息技术为核心,应用数据采集系统、电子商务(e-commerce)、电子数据交换(eDi)、仓库管理系统(wmS)、供应链管理系统(SCm)、全球定位系统(GpS)等信息技术,促使物流单体数字化、物流过程信息化、物流网络数据化、物流中心管理数字化最终形成“物流”与“信息流”融合。而it技术是物流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它可以降低营运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为客户提供尽可能多的增值服务。可以说,谁掌握了it技术,谁就获得了市场竞争的制高点。现代物流的根本宗旨是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满足客户需求,并越来越呈现出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标准化等发展趋势,其中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核心。

二、物流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物流一词最早出现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以后,通信卫星和计算机系统率先在美国的汽车公司中得以应用,从此拉开了用信息系统整合供应链资源的管理序幕。经过20多年的发展,国际物流企业已经面貌全新。国际经验表明:物流不属于劳动密集型或资产密集型行业,其关键是一种资源的整合能力。

物流是指物质实体从供应者向需求者的物理移动,它由一系列创造时间价值的经济活动组成,包括运输、保管、配送、包装、装卸、交通加工及物流信息处理等多项基本活动,是这些活动的统一。而物流企业指的是对物品的流向进行操作的行业,它是集物品仓储、运输等流程为一体,把货物从生产地送到用户手中的全过程。

物流信息化,是指物流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物流过程中产生的全部或部分信息进行采集、分类、传递、汇总、识别、跟踪、查询等一系列处理活动,以实现对货物流动过程的控制,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管理活动。物流信息化具有深刻的内涵,具体来说有以下五个方面:1.以现代物流信息技术为基础,2.以物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3.物流信息化覆盖物流活动的全方面,4.物流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是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5.物流信息化是一个过程。

物流信息化分三个层次:1.基础信息化。主要解决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共享问题,从而提高企业决策水平和产生效益。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解决了信息共享、信息传输的标准问题和成本问题,信息系统的任务就是为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在此层面基本不涉及或较少涉及流程改造、优化问题。2.流程改造的信息化。企业为了不断降低成本和加快资金周转,将系统论和优化技术用于物流的流程设计和改造,融入新的管理制度之中,信息系统作用在于固化新的流程、管理制度以及在规定的流程中提供优化的解决方案,例如仓储优化,运输路径优化等。3.供应链的形成和供应链管理作用的提升,物流管理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此阶段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和竞争力,主要通过对上下游企业的信息反馈服务来提高供应链的协调性和整体效益。供应链管理的基础是建立互利的利益机制,而物流信息系统则是实现这种互利机制的重要技术手段。

根据物流理念的创新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阶段,可以将企业物流信息化的进程归纳为四个时段。第一个时段(20世纪50年代以前),企业物流信息的采集、传输主要依靠普通信函、电话、手工记录。第二个时段(20世纪50年代初),企业物流信息的管理主要围绕库存和交易,企业开始使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第三个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企业的信息管理流程逐步向规范化、标准化迈进,信息管理在物流管理中已逐步体现出中枢神经的作用。第四个时段(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全面质量管理(tQm)、准时制工作法(Jit)、业务流程重组(BpR)、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H)、电子商务(eC)的逐步提出,使物流信息管理进入“高级”阶段。

物流业是现代商品流通环节的基础行业,对商业流通体系,甚至整个国民经济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而物流信息化程度的高低,是衡量现代物流企业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物流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的表现。有几台计算机,开发几个信息系统,买几台物流设备,不能称其为物流信息化。物流信息化意味着整个物流作业环节从运输、存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到配送全面使用现代信息技术。

三、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物流信息化从20世纪70年代起步,20世纪80年代进行铺垫,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进入发展阶段。目前,我国物流企业中信息技术应用和普及程度还不高,发展也十分不平衡。

中国物流业与发达国家相比,效率低、浪费大的问题尤为突出。据相关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社会物流成本占GDp的18.6%,而发达国家多为9%左右,两者差距1倍多。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除了我国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与国际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差距以外,我国物流企业的管理水平低,信息化装备差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现代物流管理意识淡薄。现代物流不仅要求物流管理的各个环节实现自动化、智能化,而且要求物流运作的各种业务,即采购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的专业化和高效化,这就要求由独立的物流企业利用各种先进的物流设备和软件系统进行物流活动的组织。

物流信息资源管理混乱。目前,许多物流企业的物流信息化工作没有解决好运作层和运作管理层的信息采集问题,以至于系统缺乏足够信息源,因而大大影响整个企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另一方面,不少企业忽视信息资源规划工作,缺乏统筹规划和统一的信息标准,致使设计、生产和经营管理信息不能快捷流通,不能共享,形成许多“信息孤岛”,企业还没有享受到信息化投资应产生的效益,从而严重阻碍了物流管理信息化的进程。

信息技术应用和物流设备落后。信息技术和物流设备落后已成为制约我国物流企业发展的瓶颈。目前,信息技术在物流企业方面的应用不仅比较少,而且应用层次较低,计算机应用多局限在办公自动化和日常事务处理方面。在拥有信息系统的物流企业中,其信息系统的业务功能和系统功能还不完善,缺乏必要的订单管理、货物跟踪、仓库管理系统和运输管理系统等物流服务系统,物流信息资源的整合能力尚未形成。多数国内物流设备也都比较陈旧,包括立体仓库、条码自动识别系统、自动导向车系统、货物自动跟踪系统在内的物流自动化设施,应用不多。与国外以机电一体化、智能化为特征的物流管理自动化相比,差距很大。

缺乏物流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多数物流企业的不少员工不知道现代物流为何物,对信息管理的理解也一知半解,相当大比例的员工不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技能,到使许多自动化处理过程不能实施,阻碍了企业发展壮大的步伐。

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仍未确立权威地位。企业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从立项、设计、开发到实施,不断的改进完善需要漫长的过程,也伴随着企业的发展而不断深入,因此,随着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日益提高,需要有独立的it部门来负责有关工作,尽管大多数企业的信息系统经过规划与设计(占90%),但是,仅有55%的企业有独立的it部门,二者形成了明显反差。这一方面与企业信息化人才的缺乏有关,也从另一方面说明,在现阶段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作用有限,尚未建立权威地位。

此外,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偏低,据统计,我国目前1000万家中小企业中,实现信息化的比例还不到10%。物流信息化的系统标准较为混乱,影响了互联互通和实现信息共享;软件开发成本高昂;提供基础信息和公共服务的平台发展缓慢,基础技术服务应用还有待提高,等等。

作者单位:湖南省矿产测试利用研究所

参考文献

[1]朱道立,龚国华,罗齐.物流和供应链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317-339.

[2]宋华,胡左浩.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150-228.

[3]郝渊晓.现代物流信息化[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

[4]王众托.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变革[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5](美)罗纳德.H.巴罗著,王晓东,胡瑞娟等译.企业物流管理一供应链的规划、组织和控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1-37.

[6]夏文汇.企业物流――竞争优势[J].物流科技,1999(1):11-13.

[7]陈万海.信息化对发展物流业的技术支撑作用[J].通信企业管理,2006(11):17.

[8]杨涛,董德存.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估体系研究[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2):33-37.